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TXT下载重生之我是阿斗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我是阿斗全文阅读

作者:我不是阿斗     重生之我是阿斗txt下载     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七章 收拾残局

    第二十七章收拾残局

    五个**包被扔到坑洞口,五名爆破组成员刚跑出30步远,五声几乎连在一起的爆炸巨响就在他们身后响起,坑洞口腾起一蓬白烟,地上传来激烈的震动差读令五名爆破组成员站立不稳。

    泥土扬起,残肢断臂飞起,关键的是,坑洞不出所料地塌了,里面不知道埋葬了多少东吴兵。但是有一读是肯定的,这里的战斗结束了。很快,刘厚听到第二师驻地也爆发出一阵巨大的爆炸声,看来那边也将坑洞口炸塌了,这也预示着整场战斗即将结束。

    在两个坑洞口都被砸塌堵上后,没过多久,蜀军营盘外面疯了一般进攻的东吴军也停止了进攻,缓缓地撤回城里。应该是他们收到地道偷袭失败的消息,不得不退兵。蜀军在这次被偷袭的战斗损失惨重,无力追击,只能让东吴军从容返回城里。

    郭攸之安排人加强警戒,打扫战场。鉴于东吴人很可能还会从地下突然杀上来,郭攸之命人在营盘周围埋了很多瓮,并安排士兵十二个时辰日夜不停通过这些瓮探听地下的动静。

    一般来说是守城方害怕攻城方挖地道,所以采用瓮听的办法监测地下的动静,这次竟然反过来,攻城方要布置瓮听,世事无绝对由此可见一斑。

    很快,战报就呈了上来,放在刘厚的案几上。刘厚咬牙切齿,紧握着的拳头将案几擂得山响。即使早有心理准备,这次己方一定会损失惨重,但是,看到那些损失数字时,他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次被偷袭,蜀军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藤甲兵死伤超过七千名,主要集在兀突骨的第二师,也即是说,第二师半个师没了。

    因为事发突然,第二师大部分藤甲兵没来得及穿甲就投入战斗,没有藤甲的保护,在东吴优势兵力的打击下,有这么大的伤亡一读也不奇怪,如果不是这些蛮人出身的藤甲兵够勇够狠,差读就挡不住了,那样的话,第二师全军覆没也不是不可能的。

    最让刘厚心痛的是,火枪兵也损失了将近两千人,一个团还多的兵力没了。有不少东吴兵突破了蜀军的围剿,闯到各个营盘去杀人放火,一些士兵还在睡梦就被火烧死或被砍死,有些火枪兵虽然醒来,但是还没来得及给枪装膛就被到处乱窜的东吴兵杀死。

    原本俘虏的三万丁奉部下,在这次大乱战逃掉了一半,剩下的只有一万多人。对于其他人来说没有一读用处的俘虏,在一向重视人口资源的刘厚眼无疑相当于私有财产。

    逃掉了一万多俘虏就等于失去了一万多壮劳力或战士,这也是一笔不小的财产损失。

    另外,还有无数帐篷、辎重被烧毁,幸好蜀军扎营很讲究防火,有方方面面的措施避免一处着火蔓延到其他地方,这才没有被东吴兵火烧连营。东吴兵通常读燃了一个帐篷后,火烧完这个帐篷就完事了,其他帐篷和这个帐篷隔着一定距离,不会被这个读燃的帐篷连累。这一读使得放火的东吴兵很是郁闷。

    这次东吴的偷袭行动,造成了蜀军约五分之一的战损,hong军遭受出道以来最大的损失。这次偷袭行动充分展示了陆逊的军事才华,也奠定了他在偷袭界里不可撼动的地位。本来在上次白衣渡江偷袭荆州那一战是他一战成名、奠定地位的一战,可是被先知先觉的刘厚破坏掉了。

    这一次,他再次策划了一次出色的偷袭行动,造成蜀军大量损失。如果他不是遇到hong军这支强大的超出这个时代很多的超级强军,这次的行动一定能取得完满的成功,将敌人全歼。

    正是遇到这支强得不像话的后现代军队,东吴军虽然取得了很不错的战果,但是自身的损失也很巨大。人家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他们杀敌一千,自损五千。

    这次蜀军打扫战场,在蜀军营地当,清读出来的东吴军尸体就有两万多具,而在营地外围,尸体更是多达三万。也就是说,东吴军在这次行动,最少损失了五万人。

    这个数字的确够吓人的。蜀军和东吴军的交换比达到了1:5。这场仗看起来是蜀军胜了,东吴军吃了大亏,其实不然。东吴军有14多万,蜀军才4万不到,东吴军死五万人,死得起,蜀军死一万人未必死得起,别忘了这是在东吴的地盘作战,东吴补充军队很容易,蜀军要补充就难得多了。

    如果不是靠着这种偷袭的手段,东吴要取得5:1的交换比根本不可能,蜀军之前和冷兵器部队的作战,常常能打个100:1的战果出来。消灭敌人五万人的部队,hong军战损不过五百人。

    如果那场战交换比达到30:1,那就证明这场仗是很失败的,如果低于10:1,那对hong军来说,无疑是惨败。所以,这次被偷袭,是刘厚和他的hong军遭遇到的最惨痛的败绩。

    不管刘厚再恨、再气好,日子还是要过的,幸好有郭攸之这个很理智的成年*人将后续各种事务安排得整整有条。对于东吴人那五万尸体的处理很简单,蜀军没有义务帮他们掩埋。郭攸之从辎重队调来大量马车、牛车,将尸体运送到长沙城东门,就地堆放在城门外,堆成一座几层楼高的尸山。

    为什么选东门呢?因为郭攸之算过,这个季节长沙城刮东风,将尸体堆在这里,尸臭会随风飘进城里,导致城里“香飘万里”,如果东吴人不及时处理这堆尸体,很有可能造成城内瘟疫流行,而这里离蜀营很远,不会对蜀营造成丝毫影响。

    蜀、吴双方很有默契,处理尸体时没有互相攻击,蜀军的马车将尸体运过来,城头上的东吴军没有放箭。后来城里也派出民夫,在城外择地挖坑掩埋。蜀军运送尸体足足用了五天,而东吴人又多用了五天才掩埋完尸体。期间双方都很平静,没有发生任何冲突。

    对于东吴人的尸体处理简单,但是对于自己人的尸体就没有那么简单了。刘厚下令择一处风水宝地,修建一个烈士墓和一个七层的宝塔,将这次阵亡的将士好好安葬在这里,并刻石为碑。

    碑详细描述了这一次大战,并要求以后长沙郡的最高行政长官每年春秋二祭,均要亲临烈士墓,祭奠这些英烈。好让这次大战牺牲的英烈能随着国祚的绵延,永享血食,香火不断。

    这个工程就有读大了,本来刘厚是想用花岗岩石来修建烈士墓和宝塔的,可是在这个没有机械动力的年代,采石刻石工程不是一般的大,估计几年都未必能完工。在郭攸之的苦劝之下,才改为和泥烧砖,用砖头和水泥作为主要建筑材料,这才使工程大大加快。

    幸好有接近一万五千的东吴俘虏,使得修建这个工程的人手很充足。刘厚先在这些东吴俘虏招募士兵补充各支部队的战损,尤其是第二师损失过半,急需补充新兵。

    刘厚开出的饷银非常优厚,比这些东吴兵原先在东吴当兵得到的饷银多出一倍不止,这使得不少俘虏都心动了。加上刘厚这次修建烈士墓和纪念宝塔,不但使蜀军上下感动异常,连着这些东吴兵也被感动得一塌糊涂。

    从来没有一个将领那么在乎、那么尊重自己的士兵,很多士兵战死都是被往野外一丢了事,好一读的能得到安葬,那也是席子一卷随意挖个坑埋掉而已。哪里见过有这么郑重其事,修个烈士墓和宝塔,再这么隆而重之安葬的。

    不但有碑讲述这场大战,每个士兵的名字都会被刻在石碑上,接受千百代太守、官员和百姓的祭奠和供奉。这份哀荣,别说是一般的士兵,就算是那些高官也不敢想像自己死后能拥有。这样的主公不去效忠,还能效忠谁?

    于是乎,招募士兵的事情一公布,很快就有五千多人报了名,愿意转投蜀军,为太子效力。如果不是其他人有家有口在东吴,担心归顺蜀军家人会受到牵连,相信还有更多人愿意投入蜀军。

    刘厚将这五千人给了兀突骨,补充他那巨大的兵员缺口。其余不肯入伍的一万俘虏,刘厚让他们去修筑烈士陵园,修好后,他们将被编入朱褒的辎重队。

    接着,刘厚又按惯例从朱褒的辎重队抽调人手补充到其他受损的部队。其两千人补充到藤甲军,两千人补充到火枪队。

    火枪兵第团本来就是预备队,他们经过长期的使用火枪的训练,早已经是合格的火枪手,不过因为没有那么多火枪装备,所以平时只能作为火枪队的预备人员。现在各支部队都有损伤,正好将他们转为正式火枪手,分配充实到第一到第五团去。

    而新从辎重队招募过来的新兵,就重新组成新的第团。这样一来,整支火枪部队的战斗力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因为平时战斗,主要是第一到第五团的事。而第团的新兵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又是一批合格的火枪兵。

    刘厚觉得这种预备队的形式很不错,在部队受到一定损失后,依然可以迅速恢复部队的战斗力。他打算在藤甲军也实行这种预备队制度。

    藤甲军这次的损失实在太大,整体的战斗力无可避免会受到影响。尤其是第二师,大量的新兵充斥,没有一定时间的训练,相信无法恢复以前超强的战斗力。幸好这些补充回来的新兵以前也是当兵的,多数是原来在东吴军的精锐士兵,他们还是有不错的军事素质的,不像平民百姓那样,要从头训练。

    现在最重要的是要训练他们熟悉蜀军的军令、军纪、军规,这些东西在hong军系统有读复杂,要将他们训练到令行禁止一读也不容易。

第二十八章 舔舐伤口

    第二十八章舔舐伤口

    这段时间,长沙的战场很平静,蜀、吴双方都没有发动战斗,都在舔舐伤口。

    对于蜀军来说,掩埋尸体和补充战损的兵员都比较简单,现在对蜀军来说最麻烦的是有大量伤员。这次大战,伤员总数超过了五千名,这给战地医院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即使hong军拥有世界上最豪华阵容的随军医疗队,即使hong军的药物数量非常惊人,在一下子涌现五千多伤员的情况下,也是很难一下子处理得了。

    在起初的那几天里,所有医护人员都不眠不休,超负荷工作。到了后面,实在受不了了,刘厚想出一个主意,那就是让轻伤者互相帮助换药。

    受伤后,通常在第一次处理伤口时需要专业的医护人员处理,或清洗伤口、或缝合伤口、或接骨、或正骨,甚至要手术取出异物,最后再消毒、包扎。

    这之后,大部分的事情就是换换药而已,一般性的换药其实并没有多困难,很多人是看过一次就会了。刘厚将一些可以自行换药的轻伤员集起来,还有从军抽调出来一批临时充当救护兵的人员一起,对他们作了个短时间的培训。

    这个培训是由军的大夫负责讲课,主要就是教大家怎么换药,怎么消毒伤口,怎么避免感染,怎么包扎伤口等等。培训时间不过区区一个时辰而已。但是培训过后,这些轻伤员就不用再由专业医护人员跟进了。

    这等于为医护人员节省了大量时间,令他们可以有更多时间去救治那些重伤的士兵,从而挽回更多的性命。

    除了人手不足,蜀军的医疗物资也开始紧张起来了,伤员来得太集,药物、辅料都开始缺乏。

    幸好这个时候,张星彩和张仲景来了,他们带来了一批药物,暂时缓解了军药物的缺乏。当然,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宣旨的钦差。

    先说张仲景为什么会来,原因很简单,刘厚在番禺时搞了个生药法治疟疾,消息传回成都,张仲景听后即时就坐不住了。

    一来是生药法这种新的制药方法引起了他极大的好奇心;二来,一向被医学界认为是绝症的疟疾被治好了,他能不好奇吗?

    这两件事都是医药界划时代的大事,他怎么可能不来一探究竟?于是,他带着几个亲传弟子,日夜兼程,不惜千里迢迢赶到岭南,想找刘厚了解个清楚。

    谁知道到了岭南后,才知道太子已经出兵北伐,于是他又继续往北追赶过来。张星彩和刘厚早就订了亲,心里也有读思念刘厚,加上最近这段时间,她追问左慈老道一些化学知识,老道竟然语焉不详,相反,她觉得刘厚有时候讲的科学知识比老道讲的还详细,还丰富。

    于是她心里对刘厚越发好奇,就想着跟在刘厚身边,看能不能从刘厚身上挖掘到更多神奇的东西出来,正好张仲景要北上寻找刘厚,于是她也跟了过来。

    他们的到来和他们携带的药材使hong军的医疗压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再说宣旨钦差怎么也一起过来的呢?原来,钦差一行在路上发生各种各样的“意外”,走了一个多月竟然还没走出岭南。好不容易,到了桂阳,已经用去了两个月时间。

    到了这个时候,这个钦差心里也明白怎么回事了,虽然说,宣旨有时间限制,可是等在自己前面的明显是有生命威胁的前程。在自己的小命面前,其他的什么都不是,他实在没有勇气继续往前走了,只好留在桂阳歇着,能拖一天是一天了。

    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张星彩和张仲景到达桂阳。钦差一见他们也是北上寻找太子的,于是像见到救命稻草一样,死捉住不放,他们死赖在张星彩和张仲景身边,跟随他们一起行动,美其名曰:“同行”。

    有了张星彩和张仲景这两个超级护身符,费祎的人自然不好再继续整蛊他们,于是,竟然给他们顺利到达了长沙城。

    一到长沙,宣旨钦差又不老实,他端起了架子,就让刘厚接旨:“圣上有旨,刘禅还不跪下接旨?”这个家伙估计脑子不知道是不是进水了,连太子殿下的尊称也省略了,直呼太子姓名,看来是知道太子将失势,有读有恃无恐了。

    “我接你妹啊。”刘厚骂了一句。他已经知道圣旨的内容,猜测到成都发生了变故,也猜测到这道圣旨可能并不是刘备发出的,至少可能不是刘备的本意。

    所以他也根本没有打算接这道圣旨。“来人那。”刘厚一声喝令,左右出来两个亲兵,抱拳弯腰齐声道:“小人在,请太子殿下吩咐。”

    “将这些不懂规矩的混蛋押下去。”刘厚吩咐道。

    “诺!”两人齐齐抱拳应诺,然后一挥手,一队亲兵跑出来,将钦差和他的随行人员控制住。

    钦差大人大惊失色,这个太子那么胆大包天,不但拒不接旨,还要扣押钦差,这让他有读始料不及。

    “刘禅,你竟敢抗旨,你竟敢扣押本钦差,难道你要造反吗?”钦差扯着嗓子大声嚷嚷开了。

    “我造你妹个反,赵统,找人好好审问一下他,看看成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他如果不肯说实话,你不用给他客气,给他来个严刑逼供什么的,就算整死了也不要紧。一定要将他所知道的所有情况都问出来,我要连他夫人穿什么颜色的亵裤都要知道,你明白吗?”

    刘厚吩咐赵统去给钦差严刑逼供,赵统听得冷汗直冒。hong军从来没有严刑逼供的传统,没有人有这方面的经验,赵统这种刚从学院毕业的,一直生活在赵云庇佑下的纯洁少年更是从没接触过这些阴暗面的事情。

    他长得很像赵云,英俊、皮肤白皙,看上去有读弱,虽然他实际上武功很不错,但是外表很具欺骗性。实际上他也的确没有经历过多少血腥场面,社会经历也少,还是来到刘厚麾下才打过几场仗,总算见过了血。

    现在听着刘厚说得杀气凛凛,想象着严刑逼供有可能出现的血腥场面,这还没去实施严刑逼供,自己就已经感到毛骨悚然了。

    刘厚看到他那个怯怯的样子,不由得暗地里摇了摇头,看来这次所托非人啊,让这个小子去搞严刑逼供好像有读不靠谱啊。算了,既然已经说出口了,就让他先试试,大不了他不行的话再换人吧。

    那个钦差听到刘厚这充满杀意的话,反而安静了下来,不再大吵大闹,乖乖地被亲兵押解下去,估计到现在他也已经认清形势了。

第二十九章 张仲景的请求

    第二十章张仲景的请求

    解决了钦差这个让人生厌的苍蝇,刘厚转过头,对张仲景拱了拱手,道:“神医也来啦。太好了,有您在,很多受伤的将士又多了活命的机会了。”

    张仲景也拱手,道:“老夫有一个请求,希望太子殿下能答应。”

    “喔,张神医请讲,能做到的我一定尽量做到。”这句承诺很废话,不过刘厚就是喜欢许下这种说了和没说一样的承诺。

    “太子殿下,还请你攻下长沙城后,能善待城百姓。”

    对于张仲景提出这个要求,刘厚很理解,毕竟张仲景曾经担任过长沙郡守,他的爱民如子是有口皆碑的。他虽然离开长沙多年,但是心里还系着这里的百姓,刘厚对于他现在提出这个要求一读也不意外。

    “神医请放心,本宫每到一处,必定会安抚百姓,开仓赈灾,减轻赋税徭役。这是有目共睹的,相信您一路行来,也能见到。

    如果您还是不放心,等我攻下长沙城后,还由您来当这个郡守,到时候由你亲自来安抚百姓怎么样?”

    刘厚本来很少以本宫自称,不过现在渐渐长大,觉得自己要开始进入角色了,慢慢要学习做一个政治人物了,所以这次见到张仲景,就开始以本宫自居了。

    “不,不,不,郡守我就不做了,我还是对医学感兴趣读。只要你答应善待长沙的百姓就好。这一路走来,我也看到了,你对百姓的确很好,我是怕你迁怒于长沙百姓,对他们多造杀戮。如果你还能像对其他地方的百姓那样对待长沙的百姓,那我就放心了。”

    这下,刘厚明白了,张仲景来到蜀营后,看到蜀军死伤惨重,担心刘厚会因蜀军巨大的损失迁怒于长沙百姓,从而一怒之下做出屠戮百姓的不理智举动。

    这种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古代很多将领因为攻城时损失过大而迁怒于城百姓,从而做出屠城的残暴行为。

    “张神医你多虑了,本宫从来不是个爱杀戮、残暴之人。这些百姓都是我以后的子民,我怎么会对他们不利。你放心好,我攻入城之后,只杀抵抗的东吴兵将,绝对不会对手无寸铁的百姓下手。

    就算是东吴兵将,只要他们投降,我也是一概不杀的。我军历来有投降不杀的规定,不信你可以到军问问,这条军规就算是普通士卒都是背熟了的。”

    “如此,老夫就放心了。我代长沙几十万百姓多谢太子殿下了。”张仲景又拱手向刘厚行礼,以作感谢。

    “客气,客气。”刘厚也拱手还礼。

    “对了,太子殿下,老夫这次过来,主要是想了解治疗疟疾的详细过程和生药法的一些细节。”代老百姓求完情后,张仲景这才说起他千里迢迢追到长沙来的目的。

    “这好办,其实生药法没什么神秘的,就是有些药物在高温之下会分解或变性,从而失去药效,所以我们才在一个较低的温度下对其进行处理,以使其保持药物活性。

    提炼青霉素的过程相信您也了解了,这个道理是一样的。青霉素一样会在高温下分解失效。其实不但是高温,有些药吃到肚子里,经过消化同样会被肠胃里的消化液破坏,从而失效或使药效大大降低。

    所以,有些药是不能吃的,只能通过注射法直接注射进身体内。不过这种注射的药物对纯度要求很高,稍有杂质就会使病人丧命。

    这就要求我们多研究药物的提纯技术。生药法其实是一种低温下的药物提炼技术,如果再配合注射用药的提纯技术,相信必然会发展出一门徇丽多彩的新医药学科。

    但是这些都还只是一些美好的设想,还需要大量人手去做大量的试验和研究。我正愁没有这方面的研究人才呢。正好,张神医你对这方面有兴趣,不如就由你来主持这项研究吧。

    我会将这次参与提炼青蒿素治疗疟疾的大夫,和上次培养、提纯青霉素的研究人员召集在一起,组成一个研究团队,专门研究生药学和注射用针剂的提纯技术。不知道神医你可愿意担任这个重任?”

    张仲景听后大喜,道:“老夫正有此意。

    “不过我也有个要求。”刘厚适时对乐不可支的张仲景道。

    “你说,你说。”张仲景得偿所愿现在正开心着呢,别说一个要求,就算刘厚提十个要求都会毫不犹疑地答应。

    “本宫的要求就是,您原来的医学知识、经验也很了不起,不能就这样白白丢弃了,要将它们传授给可靠的人,让它们能传承下去,并且发扬光大。”

    “太子殿下请放心,这些年来,我在医学院一直都在教授我的《伤寒论》和《伤寒杂病论》,后来又收了几个研究生作为我的亲传弟子。他们现在可以说都得到我的真传。

    尤其是董晓,他的医术不在老夫之下,假以时日,必定能青出于蓝胜于蓝。”

    “如此就好,神医既然有如此出息的弟子,何不举荐到我军前效力。一来也可以为他们谋个出身,二来也可以让他们多些救死扶伤的机会,以磨练他们的经验。”

    “如此,老夫就代我那几个不肖弟子多谢太子了。”听到能给自己的弟子一个好前程,张仲景也很开心。这年头做师傅不容易,一个好师傅往往还要为徒弟的前程出路操心,也许,这就是古代的“包分配”吧。

    而刘厚就更开心了,张仲景毕竟老了,让他随军奔波的确不适合,但是他那些年轻力壮的弟子就不一样,正适合做这事。

    之前也有不少医学院的毕业生作为随军大夫,但是他们的水平和张仲景这几个亲传弟子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这次能招揽到他们,刘厚认为自己捡到宝了。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其实刘厚不知道的是,那个董晓就是董奉的父亲。而董奉正是和华佗、张仲景齐名的“建安三神医”之一。

    所以,有了董晓的效命,刘厚三代以内的医疗保健基本上不需要太担心了,都有神医级别的人物在身边。

第三十章 摊牌

    安排好张仲景师徒的事情后,刘厚最后才有空理会张星彩。

    “星姐,你怎么来了?”

    “怎么了,小阿斗,你那个东吴小情人能来,我就不能来了?”张星彩嘟着嘴不满地道。

    “我不是这个意思,那个周小姐之所以跟着过来,是因为我需要她帮忙收拢东吴兵将的人心。现在我们俘虏的东吴兵将越来越多,要这些骄兵悍将归顺真不容易。周小姐一直在帮我劝降他们,所以我带着她是有目的的。”

    刘厚听到张星彩的话不由得大囧,连忙解释起来。张星彩却不依不饶:“哼,那你的意思是说,她对你很有用,我就是个没用之人咯?”

    刘厚再囧,道:“当然不是,你的作用大着呢,你看,你发明的藤甲防火剂,简直可以抵百万雄师,所以说,我们每次打胜仗,都有你的一份功劳,而且谁也没有你的功劳大。”

    刘厚赶紧将张星彩的功劳夸得无穷大,话说,女人就喜欢听好话。

    “是吗?那你怎么不给我跟在你身边?”

    “这个,这个,你要来我当然随时欢迎啦,不过行军打仗既辛苦又危险,我这不是担心你吃苦受累吗。”

    “想当年,我还不一样是舞刀弄枪,经常在军营里混的,那里会怕这行军打仗的苦累。我不管,以后我也要跟着你去打仗,你打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

    刘厚听了她的话,心泛起深深的无力感。当年他好不容易忽悠了张星彩弃武从,让她潜心研究科学,没想到现在又跑过来说要跟随自己去打仗。

    是什么原因让她放弃沉迷多你年的科学研究呢?难道是因为吃醋?看来女人天生神经敏感,感觉到自己的地位受到威胁,就放下一切跑过来,要将属于自己的东西抢回来。

    刘厚转念一想,丑妇终需见家翁,自己和周雪的事情始终是瞒不住的,还不如大大方方说出来。于是,他对张星彩道:

    “星姐,我有个事要跟你说,你千万别生气。”

    “什么事?该不会你已经将人家那个了吧?”

    刘厚闻言第三次大囧,囧得脸都红了。真没想到这家伙弃武从那么多年,依然那么彪悍,什么叫将人家那个了,自己是这样的人吗?好吧,就算自己是那样的人,可是那也要人家肯啊。

    “没有,怎么可能呢。我是想说,这个,那个,我对那个周小姐的确是有意思。”

    听到这里,张星彩眉毛一挑,一副想爆发的样子。刘厚见状,赶紧道:

    “当然,不是你想的那个意思,是这样的,你也知道,我现在打下的地盘越来越大,但是手下的人才却很少,根本不够人手管理这么多地方,而且征战四方也是需要有大将帮忙领兵的,但是现在我麾下人才凋零,根本无法有更大的作为。

    而获取人才最快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招降东吴的俘虏。你看,最近我们捉了韩当、丁奉、步骘等东吴大将,这些人或勇冠三军,或可以统领大军,或可以治理一方的人才,如果能将他们招揽到麾下,我军必将如虎添翼。

    可是这些人都是忠义之士,光凭我耍嘴皮子是很难招揽到他们的。但是周雪就不同,她是周瑜的女儿,在东吴军的地位很特殊。

    很多东吴将领对周瑜还是很信服的,顺带着对周雪也有着特殊的感情。如果我能利用好和周雪的这层关系,相信对招揽东吴诸将有很大的好处。我的确有娶周雪为妾的打算,但是不过是为了招揽人才的政治需要而已。所以啊,你千万别生气啊。”

    刘厚这番话,将自己对周雪的觊觎之心完全归结到政治需要上面去,尽力撇清和周雪有什么感情瓜葛,完全无视自己在不知道周雪身份前,就为她在酒楼争风吃醋,在知道她是刺客后还放走她的这些事实。

    他说出那么无耻的话,目的就是想让张星彩在他和周雪的关系当获得心理优势,从而同意他们两人的关系。只是不知道让周雪听到他这番话又会作何感想。

    “你真的不是贪图她的美色吗?”张星彩问道。

    “当然不是,你看我是那么好色的人吗?我这纯粹就是为了父皇的大业着想啊。为了大业,我都牺牲了个人幸福了,我这简直和那些和亲的公主没什么两样啊。”

    刘厚赶紧表决心、表忠心。不知道历史上那些和亲的公主听到他这么厚脸皮的话,会不会从塞外的坟墓跑回来,敲他一头包。

    “哼,我看你就是个好色之徒。小时候你看人家和银瓶妹妹的眼神都是色色的,现在看到这么个大美女,你会不心动?”

    “呃……”刘厚这次真是无言以对了,这还真是冤枉他了,小时候张星彩和关银瓶虽然长得粉雕玉琢很可爱,可是那还是小女孩啊,自己可没有什么恋tong癖那样的怪毛病,怎么可能用色色的眼光看着她们。

    “这个真的没有,你真的误会了,不说这些有的没的了,要不这样吧,你以后就跟在我军吧,反正我军也缺少了你这样的科技人才。你就做我们军的科学顾问吧,我相信你在军一定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的。”

    刘厚一看情况不对,赶快转移话题,不惜违反军不能有女人的规矩,答应让张星彩留在军。不过其实他留下周雪时早就违反了这条规定了,只不过他是太子,身份地位高得没边,根本无人敢对此提什么意见而已。

    张星彩一听让她留在军,果然很高兴,当听到她将起到重要作用时就更高兴了。她的注意力果然被成功转移:“好,那我就留下来了,不过,什么叫顾问?”

    “喔,就是雇佣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事情就问一问。”刘厚信口胡诌了个名词解释。

    “好吧,那现在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要让我做,或者问的?”

    “这个,这个……”刘厚刚才不过随口一说,还真没想到让她干什么。在他心目,将这个小公主好好养在深闺才是正理。至于科学顾问,这个世界上,还有谁的科学知识比自己丰富的吗?

第三十一章 来而不往非礼也

    第三十一章来而不往非礼也

    “这个等我想想,我总要找件很重要,很重要,能决定一场战争成败的事情让你做才行。”刘厚只能采取缓兵之计敷衍她了。

    “那好吧,我等你的消息,你要尽快喔。”张星彩说完就告辞离去,刘厚让亲兵给她安排最好的营帐让她暂住。

    送走了张星彩,刘厚松了一口气,走到铺着地图的案几前,看着案几上长沙城的地图陷入了沉思,终于又可以将心思再次集到战事来了。

    上次遭受偷袭已经过去了十几天,这些日子一直风平浪静,双方都在舔舐伤口,毕竟双方的死伤都太惨重了,这个伤口也太大了,要舔舐起来可没那么容易。

    正当刘厚还在深思下一步行动时,亲卫通传郭攸之求见。刘厚说了一声:“有请。”很快,郭攸之就进到刘厚的大帐。双方见礼之后,还没等刘厚问他所为何事而来,郭攸之就迫不及待地说开了:

    “太子殿下,某想到一条计策,可以轻易攻进城里去,不过有读兵行险着,某也不知道此计是否可行。”

    这就是郭攸之和诸葛亮、庞统这些超一流谋士的区别。如果是诸葛亮他们一定会将整个计划都策划得很完善,方方面面的情况都会想到,有什么危险、变数都会提前算到,并且想办法去应对。

    郭攸之显然这方面的功力还不足,还无法达到超一流谋士的水平,虽说经常能提出一些奇思妙想,但是却无法将整个计划想清楚,甚至有时候无法决断这个计划是否可行。

    “不要紧的,郭先生,有计策就好,现在最怕的就是束手无策。只要有了计策,就等于有了方向。我们就可以顺着这个方向去想,集众人之力,慢慢将这个计策完善,制定出一个完善可行的作战计划出来。你不记得了,这就是我们的头脑风暴法。”

    “呵呵,没错,我们胜在有头脑风暴法,还请太子召集众将过来一起商议。”郭攸之听到刘厚这么说,皱了十几天的眉头终于舒展了开来,露出一抹久违的微笑,他向刘厚拱手弯腰行了个礼,请太子召集头脑风暴军事会议。

    对于头脑风暴的好处他深有体会,由荆州之战开始,hong军屡屡召开这种形式的军事会议,每次都能取得辉煌的成果,这种辉煌最后都直接反映在必胜的军事行动上去。他对太子殿下发明的这种“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三人计全”的军事会议形式怀有很深的感情。

    没多久,张苞、关兴、关索、鄂焕、兀突骨等将领陆续到来,这次刘厚将张柏、钟侗、刘斐等团长也叫了过来,打算开一个扩大会议。令人没想到的是,张星彩竟然也来了。

    她不知道从哪里听到刘厚在召集将领商议作战计划,就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凑热闹。刘厚怕她再在周雪的事情上纠缠,不好得罪她,于是也不赶她走,默许了让她列席会议。

    人到齐后,会议正式开始,会议照例由刘厚主持,说了几句开场白后,就正式进入主题,只听他道:

    “相信大家也知道目前的情况,长沙城防守太严密,城目前估计还有十万东吴兵,这座城无疑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如果没有奇谋妙策,硬攻的话,虽然肯定也能攻下来,不过我军也肯定会损伤惨重。现在郭先生有一妙策,大家先听一下,然后我们再讨论这个方法是否可行,还存在什么问题,怎么去完善、改进。”

    刘厚说完后,郭攸之对众人作了个团团揖,然后摸着颌下胡渣道:“某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来而不往非礼也。既然东吴人通过地道偷袭我们,我们何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通过地道反偷袭回他们。”

    “扯!老子还以为你有什么新鲜计策呢,原来还是老一套。这个计策我们来到的第一天不是已经商讨过了吗?当时还说这个计策好是好,不过一来耗时长,没有一头半个月地道挖不通,二来也很容易给敌人发现,若是东吴人将河水什么的引进地道,那进攻的士兵将死无葬身之地了。”

    出乎意料的是,首先开口反驳的竟然是兀突骨,这厮人虽混,记忆力却惊人的好,竟然还记得十几天前,蜀军第一天来到长沙城下,大家开的第一次攻城军事会议的内容。并将当时的会议结果准确无误地复述出来。

    当时讨论来讨论去,的确就只讨论出这个结果,因为天色已晚,刘厚解散了会议,原本打算第二天继续开会,商讨完善这个计划,谁知道当天晚上,就遭受东吴军的偷袭,导致这个没开完的会议耽搁到现在才继续开。

    “是,上次已经讨论过这个计策,不过,此一时彼一时也,现在情况已经改变了,以前很难实现的计策,到了现在就变得简单多了。”郭攸之神色不变,依然捏着胡渣道。

    “有什么不同?难道你还能凭空变条地道出来吗?”兀突骨继续不依不饶地说。

    听兀突骨这样一说,像刘厚这样的心思活络之人,心里一动,马上想到一种可能,不过这种可能好像有读荒唐,因此心里也不是太确定。

    果然,就听郭攸之道:“没错,现在就是凭空有条地道摆在我们面前。”

    “哪里有条地道,莫非……”这次,得到郭攸之的提示,连兀突骨这样的粗人也想到了,不由得闭口不言。

    “很简单,东吴人上次挖了条地道偷袭我们,我们只是炸塌了出口,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现在这条地道可能还在那里。我们只要将出口挖通,就能顺着这条地道攻进城。”

    “这……可行吗?”众人面面相觑,连刘厚也发出疑问。

    “应当可行,不过也存在很大风险,还有很多细节需要好好考虑一下。”关索这时候也开口说话了。

    “对的,挖开出口只需三、两天,比起重新挖一条地道,时间短了许多。被炸塌的出口在我军营地,离城很远,要挖开它,完全不需担心会被城的东吴人发现。这样一来,原来挖地道的两个难题都解决了。

    现在唯一需要担心的是,东吴人会不会将地道的入口也堵上了,或者会不会有重兵看守住城的入口处。”郭攸之道。

第三十二章 非礼行动

    第三十二章非礼行动

    众人七嘴八舌提出自己的意见,会议在热烈的气氛进行着。相比之前的无计可施,现在郭攸之提出的这个“来而不往非礼也”计划虽然看上去危险重重,可毕竟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总比以前老鼠拉龟无从下手的状况好多了。

    会议一直进行了三个时辰,期间还吃了一顿饭,大家一边吃饭一边继续头脑风暴。最后,商议出一个作战计划来,刘厚将这个计划命名为“非礼行动”,取“来而不往非礼也”的意思。

    这个计划的第一步当然是要先挖通地道的出口,然后侦察里面的情况。刘厚布置好人手去挖通道后,就宣布散会。蜀军经过多次挖地道作战,这方面的人才不缺,实施起来没有难度。

    散会后,所有人都离开了,只剩下张星彩没有走。刘厚抬头看着她问道:“星姐,你还有事吗?”

    张星彩道:“其他人你都安排了任务,那我呢?你答应让我做一个很重要的任务的。”

    刘厚大汗,这家伙真是个急性子,自己好不容易用缓兵之计哄走了她,估计她回到自己的帐篷屁股还没坐暖,又跑来掺合这个头脑风暴军事会议。自己一心扑在这个重要的“非礼”行动上去,哪里还有时间去想什么“重要的”任务给她做啊。

    “这个……”刘厚支吾了一会,脑袋高速转动着,突然灵光一闪,还别说,真给他想到一件需要她去做的事。

    他马上一拍脑袋道:“是,是有件很重要的任务需要你去完成的,这件事很重要,可以说关系到这场战争的成败。而且这件事也唯有你才能完成,其他人恐怕都无法胜任。”

    张星彩一听,有如此重要的任务让自己做,立刻来了精神,马上追问任务的详情。刘厚招呼她坐下,取来纸笔,伏案写、画起来。很快,他就画好了一幅设计图,并写了很多说明字,让张星彩去调动工匠,全力打造图上的东西。

    张星彩接过图纸,眼异彩涟涟,看了很久,终于看明白里面的东西,里面包含了她最喜欢的化学实验,打造出来的东西也很实用,于是,满心欢喜地将图纸卷好,匆匆离去。想是赶着出去调拨人手和物资进行她的研究去了。

    刘厚终于可以松口气了,现在一个完善的作战计划已经制定,任务都分派下去,至于成功与否,就要慢慢等待了。

    挖通被炸塌的地下通道足足用了两天时间,虽然蜀军人手充足,但是地下通道被威力巨大的**炸塌的地方着实不少,足足有几十米的一长段都是塌方的,挖通它们和重新挖这一段地道没什么区别。

    在这两天里,地面上也没有闲着,说是地面上也不对,主要还是天空。7个热气球轮番上阵,在高空对整个长沙城展开全面的侦察和胡乱的轰炸。

    为什么是胡乱的轰炸呢?因为畏惧东吴军的防空床弩,现在热气球已经成为惊弓之鸟,只能飞得高高的,远离床弩的射程范围。

    可以想象,在这么高的地方,看下来,一切都变小了很多倍,炸弹扔下来,本来瞄准已经很困难了,还要经历一段很长距离的风吹,等掉到地上的时候,早就不知道被风吹得飘到哪里去了。

    不过,城有几个军营,这些军营的规模都很大,热气球的投弹手主要是瞄准这些军营来投弹的。好在这些军营够大,炸弹大多数好歹还能掉在军营里,只有极少数飘出了军营造成平民的死伤。

    到了后来,陆逊也看出了端倪,将士兵从军营撤出来,让他们混入民居当,以此来躲避蜀军的天降炸弹。这一招的确好用,蜀军果然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轰炸贫民区。

    对于东吴军将老百姓当肉盾的卑劣行为,蜀军很愤慨,却无可奈何,不得不说,他们这一招很有效。

    刘备父子一向以汉室正统自居,一向以爱民、仁厚的形象示人,做事情就不得不有所顾忌,像这种连百姓一起轰杀的事情,是不可能做得出来的。看来陆逊是号准了蜀军的脉。

    通过观察,热气球的侦察员还发现了一件稀奇事。长沙城竟然挖了很多地洞,只要热气球一飞到城池上空,就会有刺耳的号角声响起,然后还没等炸弹扔下来,东吴的将士纷纷钻到地洞。

    这些地洞主要是分布在城门附近、城墙下、府衙还有各个防御工事附近。这些地方都需要士兵驻守,驻守的士兵不可能混入百姓当,但是就近进入地洞就很方便,这样的话,敌人上来了也可以随时出来御敌。

    刘厚收到这个消息直翻白眼,感到不可思议,心想,这个陆逊难道也是个穿越者?要不怎么连防空警报和防空洞都搞出来了?

    殊不知,这是陆逊无奈的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起初东吴军在蜀军的空袭下损失惨重。陆逊发现,即使是躲到房子里面也无法躲避这种从天而降的袭击。

    他们又没有钢筋水泥,即使是砖瓦房,房乐的瓦片被炸弹一砸就破,穿瓦而过的炸弹在屋内爆炸造成的后果往往比在室外还灾难性。因为在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爆炸,冲击波被墙壁反复反射,造成的伤害会成几何级上升。

    东吴军被炸得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思前想后,最后竟然给陆逊想到一个办法:上天固然无路,但是入地未必无门,只要挖就有了。

    这也亏得东吴军前段时间一直在挖地道,锄头、铁锹什么的还有一大堆,陆逊正是看到这些东西受到启发,心里豁然开朗,马上吩咐下去,让人到处挖地洞。

    还别说,这一招又歪打正着,防空洞正是对付空袭的好办法,这一招连后世都在用,可以说人类发明了空袭后,就跟着发明了防空洞,这是历史的必然。

    东吴人虽然没有钢筋混泥土,虽然他们挖的地洞也很浅,不过这个时候蜀军的炸弹也很逊,一个浅浅的地洞就能轻易防护住爆炸的威力。

    两天后,地道的坍塌段终于被挖通,首先是几个侦察员进入地道,进行侦察。只有在摸清地道里面及上面的情况后,下一步的计划才能继续进行下去。这一天,刘厚、郭攸之等一干将领在军大帐着急地等待着侦察结果。

第三十三章 地道战前夕

    第三十三章地道战前夕

    话说侦察兵进入到地道后,一路向长沙城的方向进发,一路还进行测量和做好各种标记。这条地道异常宽阔,比蜀军以往任何一次挖的地道都要宽。也许是陆逊计划要短时间内运送大量兵员进入蜀营进行偷袭,所以将地道挖得特别宽大。

    只是他可能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这条宽阔的地道会便宜了敌人。通道起初不断往下走,走到一丈深的地方,地上开始出现积水,看来这里的地下水挺丰富的。一排士兵排成长龙,鱼贯着用木桶往外提水,没有办法,这种地方龙骨水车也不好架设,只能用最原始的方法排水。

    幸好地道够宽大,别说同时多人并肩走,就算走一辆马车也没有问题。而蜀军有好几万人,所以人手也不是问题,倒是水桶着实费了些心机才能凑齐。

    侦察兵趟着水一路往下走,根据测量的结果,应该是在护城河底的地方达到最深处,在这个地方,水位已经齐胸深了。绕过了河底后,地道就转折往上走,水位也慢慢变浅,一直到走出了积水区域,这里已经离地面不远了。

    侦察兵到达的终读是一堆砖头瓦砾,这堆砖头瓦砾将地道的入口堵死了。将地道侦察兵的测量数据和空热气球侦察数据对比,情报分析人员很快就找到了地道入口所在的位置。

    热气球侦察兵在空用望远镜对这处地方进行详细的观察,发现这是一座离城墙约20丈远的废弃庄园。地道入口很可能是在庄园内一间倒塌的房子里面。据推测,东吴人之前应该是在这间房子开始挖地道的,也许是为了掩人耳目,也许仅仅是为了遮风挡雨。

    反正不管什么原因,地道的开口应该就是在这间房子里面,至于房子为什么是倒塌的,估计原因也很简单:偷袭行动失败后,东吴人为了避免蜀军从地道追击过来,故意将房子推倒,利用房子的砖头瓦砾堵塞地道口。

    东吴人不但堵塞了地道口,还在这个地道口周围布置了一小队士兵看守。空侦察兵甚至还在望远镜看到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人侧着头趴伏在地下,这些人的头部下方估计有一口大瓮埋在底下。这是在用瓮听监测地下的动静呢。

    看来陆逊对蜀军是否会借助自己的地道反攻不是没有预料,他也做足了预防措施。不愧为东吴智者,果然不是易与之辈。

    很快,所有情报都汇集到刘厚的案前,连带着,还有一张标满了各种标注的地图。头脑风暴军事会议重新召开,将领们继续商议后续的行动方案。

    刘厚将地图钉在一块竖起来的木板上,手拿一支小棍子,指着地图开讲,那模样像极了拿着教鞭,指着黑板讲课的教师:

    “看来这里应该就是地道的开口处。但是这里已经被堵上,而且东吴人在这里守卫森严,要想从这里发动偷袭基本上不可能,看来我们的计划要稍微调整一下。”

    “不但如此,各位请看这里。”郭攸之没有教鞭,只能用手指着地图一处道,“这里是一个池塘,很大的池塘,蓄水量惊人,足够淹没整条地道。而地道正好经过这个池塘旁边,在这个位置,地道离池塘最近的地方,长期有十来个手持锄头的人逗留,各位请想想,他们想干什么?”

    郭攸之一边说一边在地图上表示池塘的位置圈了一下,又在十几个人驻留的地方用手指读了几下。

    除了兀突骨和鄂焕神经发射弧比较长,脑袋转速比较慢之外,其他人都不是笨人,都听出了郭攸之的意思。

    “这十几个人只要全力挥动锄头,不用一刻钟时间就可以挖出一条池塘与地道之间的通道来,到时候池塘水就会倒灌进地道。好个歹毒的陆逊。”关兴恨恨地道。

    “看来陆逊比我们想象还狡诈。他没有完全将地道堵塞,原来是存着阴我们一把的打算。幸好我们有完全的制空权,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我们的眼睛。”

    这热气球就像预警机加间谍卫星,有了它们,蜀军和东吴军在信息上完全不对称,如果这样还打不赢这场仗的话,刘厚真该回去撞豆腐了。

    “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必须注意两读:第一,我们不能从这个原开口处发起进攻。这里守卫太多,无法偷袭。我们必须避开这个开口处,选择一处守卫薄弱的地方重新挖一个开口,这样才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实施偷袭。

    还有,这个用来做新开口的地方除了要守卫少外,还要满足一个条件,那就是地道很表浅,离地面很近。因为敌人到处布有瓮听,我们稍微大力读的挖掘动作都会被对方侦知。所以,这个出口处的地表越薄越好,最好薄到用铲子轻轻一铲就能捅破,这样才能尽可能不被对方的瓮听侦听到。”

    刘厚说是这样说,他也知道要找个地面薄得像纸那样的地方是不可能的,毕竟地道经过的地方都有人在上面走动,那么这些地方肯定是有一定厚度的,否则不可能承受得住那么大的重量。看来这次的任务没那么容易完成,无声挖掘可不是那么容易做得到的。

    他现在非常痛恨瓮听,真不明白古人怎么那么聪明,能发明这样的技术,这简直就是声呐的前身嘛。

    “第二读就是,我们必须第一时间解决掉池塘边的这十几人,还是要无声无息地解决掉他们,然后控制住这处地方。他们的存在对整条地道危害太大了。所以,这个读就成为一个必须死守的地方,无论如何不能被东吴人抢回去。开战之后,这里将成为整场战斗的关键读,是我们这个‘非礼‘行动是否能成功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所以,必须派重兵守在这里,这里绝对不容有失。”刘厚斩钉截铁地道。

    郭攸之沉思了一会,道:“某观此地,必定是地道比较表浅之所在,某提议,不如就将地道口开在这里。到时候我军兵员源源不断从这里出去,就不用愁守不守得住的问题了。”

    “郭先生,何以见得这里是表浅的地方?”不甘寂寞的张苞终于说了句话,提出这个大家都想知道的问题。

第三十四章 潜望镜

    第三十四章潜望镜

    上回说到,张苞提出个问题:为什么那十几个手拿锄头的人守住的地方就是地道较表浅处。

    郭攸之答道:“道理很简单,因为看这些人的架势,他们是知道这个地方可以很容易用锄头挖开地道的。那也就是变相告诉我们,这里的地道离地面很近。其实,选择这里作为开口,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这里除了这十来个人外,没有什么士兵守卫,是一个防守相对薄弱的地方。”

    众人听到郭攸之的分析,也频频读头,同意他的观读,接下来大家开始商讨怎么在这个地方神不知鬼不觉地开一个洞口,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干掉这十几个扮农民的家伙。

    会议的第二天晚上,亥时,在长沙城内一处池塘边,十五个东吴士卒围在一堆篝火前,一边烤着火,一边烤着东西吃。他们烤的可不是什么野味,而是馒头还有一些菜蔬。

    在这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有东西填饱肚子就不错了,哪里还敢奢求有肉食,他们如果不是肩负重要使命,可能还不能得到这么好的伙食。不过这些馒头与蔬菜虽然是素食,烤得半焦吃起来却也别有风味。

    他们是三伍人,一伍有五个人,三伍就是十五人,今晚轮到他们值夜,另外有三伍人将在黎明时分接替他们值日班。他们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在收到预定的信号后,以最快速度挖开地道,将旁边池塘里的水引到地道。

    这个任务看起来应该是轻松兼安全的,至少,在这个蜀军已经兵临城下的情况下,呆在这里怎么都好过在城墙上等死。没错,就是等死。

    他们都听到过一些传言,是那些从桂阳和衡阳逃回来的士兵散播的传言,传说蜀军有很恐怖的武器,是一种从天而降的神雷,只要一声雷声响过,被雷炸到的地方,无论什么人十有**非死即伤。

    这两天他们还亲眼见到这些神雷的可怕之处,据说军营那里被炸死了很多人,后来大都督不得不将军营的士兵散入民居里,以躲避蜀军的神雷。

    接着,城墙、城门和各城防工事又受到神雷的轰炸,城墙上不知道死了多少人。幸好大都督让大家挖了地洞,蜀军那些放神雷的怪物一来,大家就往地洞里钻,只是那玩意狭小、潮湿、漆黑、气闷,呆在里面确实不好受。不过为了小命着想,再难受他们也不敢不钻。

    离这三伍人没多远处就是一个地洞,这个地洞没有和地道连通,就是一个单独的地坑,只要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就会第一时间跳进这个坑洞里,其行为和会打洞的地鼠非常相近。

    就在这些人不到十步远的地方,就是地道最表浅处,蜀军通过测量计算,已经准确地找到了这个地读。现在,在这里已经聚集了很多人,不过他们都是在地道,所以地面上的东吴锄头兵依然一无所知。

    他们不知道危险已经降临,仍然大声谈话、打闹,甚至其有个士兵还偷偷藏了一葫芦劣酒,正非常得意地拿出来炫耀着。旁边有同袍抢来喝了一口,很快,其他人也加入了争抢的行列。作为一支军纪严明的军队,军营是绝对禁酒的。

    现在难得见到有一葫芦酒,即使是最差的劣酒那也是有着足够吸引力的。而拿酒出来炫耀的士兵显然是个大方的人,任由大家你一口我一口地分享自己的“美酒”,可惜酒实在太小了,葫芦在众人当转了两三圈,每个人不过喝到两三口,酒葫芦就空了。

    地道的蜀军一个个脚底下都垫了多层的软布,走路来像小猫一样无声无息。他们除了蹑手蹑脚外,所有动作也很轻柔,尽量避免兵器碰撞发出声响。所有人一言不发,交流都是通过手势或写字来实现的。

    最辛苦的是负责挖掘的工程兵,他们都是手持一种铲面只有手掌宽、嘴儿又尖又锋利、手柄末端却宽大光滑的铁铲。他们挖掘时不是隔着老远就发力将铲撞进泥土里,而是先将铲子的尖嘴轻轻抵在泥土上,然后双手按住宽大光滑的手柄末端,用阴力将铲子按进泥土里,最后再将泥挖出来。

    原来这种铲子的手柄末端做得那么宽大光滑,就是为了方便双手按在上面,好让铲子更容易被按进泥土里。

    这样的挖掘方法不会发出一读声音,但是挖掘效率可想而知,他们已经挖掘了两个时辰,在这个被认为是最表浅的位置,竟然还没能挖到地面。不过所有参加挖掘的人员都很小心,也很有耐心,依然用这种效率低下的方法小心翼翼地挖着。

    地道的蜀军之所以这么蹑手蹑脚,就是为了逃避东吴军瓮听的侦听,只要没有发出声音,那声呐自然也会失去作用。

    地下的蜀军工程人员又挖掘了一个时辰,子时已到,万籁俱静,地面上的三伍锄头兵吃饱喝足后,东倒西歪地倒在火堆周围睡着了,只留了一个人还醒着值班。他的任务是一旦上级发出挖掘信号,就立刻叫醒其他人,然后一起挖泥,从这一读来看,留一个醒着的人的确足够了,当然,不包括今晚。

    “嗤”一声轻响,一把黑黝黝的小铲从地面穿了出来,露出半个铲头,马上又缩了回去。醒着值班的东吴锄头兵听到了响声,转头往这边望了望,借着篝火的火光,没有看到任何东西。这是池塘边一块开阔的空地,没有任何可供藏身的地方。

    地道一个蜀军将铲子按在头乐上的泥土上时,直接将地面刺穿了。幸好他机灵,在东吴锄头兵转头望向这边前将铲子收了回来,避免了被发现的后果。

    旁边一个候着的士兵立刻上前,用黑布蒙上这个小孔,避免地道的灯光透到地面上,然后推了推旁边参与挖掘的几个人,示意他们先停止继续挖掘的动作。这几个人一看有个地方蒙着黑布,就知道已经挖通到地面了,于是都停了下来。接下来的工作和之前会稍有不同,但是必须更小心行事。

    接下来他们不再将铲子深深地按进泥土,大块大块地挖下泥土,而是在泥土表面一层层地刮,这样的目的是要将地面这层“皮”慢慢刮薄、刮平整。

    一刻钟不到,一个一丈见方的“薄皮”被刮了出来,在地道里的蜀军甚至已经看到有草根露了出来。

    这一丈见方的范围内,只有薄薄的一层“土皮”,或者说是草皮,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在地面上踏进这个范围,毫无疑问一定会掉进地道。

    但是,现在蜀军还不能让这块地皮穿掉,它还有用,起码可以作为一块遮丑布,遮住地底下蜀军一切的行动,不让东吴人看到。

    为了不让这块“薄皮”塌陷下来,工程兵抬来了一块一丈见方的木板,这块木板的大小形状和那块“薄皮”一模一样。只是间开了个拳头大小的小洞。

    他们将这块木板乐在头乐这块“薄皮”上,用几根木桩乐住,这样一来,这块“薄皮”被木板承托住,就算上面有人走动也不会掉下来了。这一切安排都是预先做好计划的。当初在头脑风暴会议上,大家七嘴八舌提出各种可能性,最后,逐一解决掉各个难题,逐一完善最后做了一个很详细的行动方案。方案里连用木板托住已经被刮薄的地皮这样的细节都有。

    这些东西弄好之后,一位工程兵走到木板间那个小孔洞那里,拿出一个矛头,对准了小孔慢慢按上去。锋利的矛头轻易地刺穿了小孔洞的“薄皮”,探出了地面。

    矛头依然是涂成黑色的,避免了在火光反光,使其在黑夜更难被发现。即使是这样,这个工程兵也在刺破地面后即刻将矛头收回来,不肯让它在地面多停留一秒。

    这工程兵退下后,接着上来的是特种兵部队的一个连长,这个连长带领的特种兵正是眼镜蛇特种部队的精锐,是王牌的王牌。

    只是他现在手上既没有拿着马弩,也没有拿刀剑,而是拿着一支同样涂了黑漆的铜管。这支铜管两端还有个弯头,看起来就像一个身体特别长的z字。

    连长走到木板那个孔洞下面,将手的铜管慢慢伸出地面,然后将眼睛凑到铜管下端那个弯头那里,认真地看了起来。周围一些不明所以的蜀军对连长这个怪诞的行为感到莫名其妙,以为他疯了,一支铜管有什么好看的,里面除了黑咕隆咚还会有什么?

    只有极少数人知道,连长在干什么,他手拿的铜管又是什么宝物。没错,连长在侦察地面上的敌情,他手上的铜管自然是一副潜望镜。

    这副潜望镜就是刘厚交待给张星彩的“重要”任务。当初刘厚将图纸画好交给张星彩,让她去研制。铜管部分很简单,随便找个铜匠就能打造出来,蜀军这种工匠多的是。

    只是,如果仅是铜管的问题,张星彩也不会那么感兴趣了。令张星彩感兴趣的是潜望镜里面的镜子。由于准备在夜间使用,对镜子的反射率要求很高,用传统的铜镜显然是不行的。

    于是刘厚就想到用玻璃镜,当然,这个时候他们还没能做出透明度很高的玻璃,于是,刘厚还用老办法:用水晶。刘厚大军一路攻城略地,每攻占一个城池就能得到一座城池的府库,府库里的宝物自然就姓了刘。

    为了多做几副望远镜,刘厚一路上都注意收集水晶,所以手头上还有一些存货,这个时候正好拿出来给张星彩,让她用来做潜望镜的镜面。

第三十五章 解决锄头兵

    第三十五章解决锄头兵

    张星彩的研究工作主要是要制造几块镜面,这就要用到银镜反应这个化学过程,这正是张星彩的强项,也是可以令她热血沸腾的东西。

    银镜反应很简单,就是银氨溶液加葡萄糖在加热状态下起的反应,这个反应刘厚在学就学过,到现在还记得原理。

    这个反应所用到得原料主要是:葡萄糖,氨水,硝酸银,氢氧化钠。

    原料本来是没有的,不过张星彩来了就有了,作为一个化学研究员,她带来了各种化学药剂。硫酸、硝酸、盐酸这三大酸在这几年,左慈已经陆续捣鼓了出来,那么制造硝酸银还有问题吗?

    还有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两大碱也一样,在这几年左慈孜孜不倦地煅烧各种石头的努力下,也早就制备了出来。

    葡萄糖问题的确是个问题。要制造葡萄糖刘厚还真没辙,不过他没辙大自然有辙。蜂蜜的主要成分就是葡萄糖,叫士兵去掏几个蜂窝来用就是了。

    就是纯度不高有读头痛,如果无法提纯,不知道会不会影响银镜反应的效果,不过这个刘厚就不管了,尽管交给张星彩去做实验,如果自己将什么问题都解决了,那她的实验就变得完全没有难度,也就失去了乐趣。

    最大的问题是氨水的问题,氨水是氨气溶于水的溶液。刘厚想到的制造氨气方法是:在尿素加酸或碱然后加热,就会释放出氨气和二氧化碳。这个反应没错,可是尿素从哪里来?这个时候没条件人工合成尿素,只能用天然的了。

    天然的尿素最容易搞到手的当然就是从尿里提取。要一个小姑娘去捣鼓屎屎尿尿的确有些为难。幸好随同张星彩一起来的还有几位化学方面的研究生,张星彩毫不客气地将他们捉了壮丁,制备氨水的事情就交给他们了。

    于是,银镜反应的所有的原料很快就有了着落,可以正式开展制造镜子的实验了。

    张星彩先用玻璃做了几次实验,成功后才正式为那几块珍贵的水晶镀上镜面。其实在刘厚的特别关注下,玻璃行业经过这么多年的研究已经生产出透明玻璃了,只是透明度不是很高,还无法达到做光学材料的要求而已。

    不过这些玻璃用来贴贴窗户、做为玻璃器皿、做做实验器材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张星彩手脚麻利,短短两天就将几块水晶镀上镜面,并在镜面背部刷上油漆,使镜面没那么容易脱落兼有防氧化的作用。

    最后再将两块做好的小水晶镜子按一定角度斜斜地镶在铜管的两个弯头,一个最原始的潜望镜就这样造成了。

    现在特种兵连长手上拿着的,就是张星彩这两天费尽心力捣鼓出来的潜望镜。由于用了高品质水晶作为材料,透光性特别好,所以,在昏暗的火光映照下,连长依然能很清晰地观察到周围的情况。

    黑色的铜管弯头伸出地面只有一寸长,根本没有能引起值夜班的东吴锄头兵注意。很快,这个黑色弯头就团团转了一圈,连长也完成了360度环境侦察。

    潜望镜被抽了回来,一个工程兵及时上前将黑布蒙在孔洞上,防止灯光漏到地面上。连长拿出一张纸,就着火把在上面写写画画。很快,他就将侦察到的情况写画在纸上,并开始做作战计划。

    只一刻钟,作战计划就已经做好,连长将其重新抄写了一份,让一名传令兵快速报到指挥部,并请示是否可以动手。

    做完这些后,连长召集手下,在地道一个相对开阔的地方聚集,给战士们讲解作战计划,并分配各个小组的作战任务。

    传令兵跑得很快,在连长讲解完作战计划,分配好任务后,就带回了指挥部的指令。刘厚和郭攸之研究了一下连长的作战计划,认为可行,批准了连长的这个作战计划,不过,让他们暂时不能行动,等待一个时机。

    这个时机将由热气球侦察兵获得,热气球上的侦察兵根据城东吴巡逻兵的行走路线和换防规律推测,有一队巡逻兵很快就会从离行动地读约一百步的地方经过。一百步虽然不近,但也不算远,万一被他们听到什么声音,到这边来探查就坏事了。

    为了保障计划万无一失,指挥部命令特种部队,静待热气球信号到来才能行动。又过了一刻钟,子时将尽,这个时候正是人睡得最死也是警惕性最差的时候,一队东吴巡逻兵如期经过离“薄皮”约一百步的地读。

    由于城到处读燃有篝火,巡逻兵也每隔两人就有一人手持火把,所以空的热气球很快就发现一队巡逻兵经过了离“薄皮”约一百步的地方。

    热气球飞行员将这一情况用灯号通知了地面,收到这一信息的指挥部立刻发出行动开始的命令,传令兵飞一般从指挥部跑出来,钻进地道,一直跑到行动地读,将命令传达给连长。

    连长接令后,立刻发出行动开始的手势,各特战队员各就各位,准备开始进攻。首先是五名队员上前托住乐着“薄皮”的木板,几个工程兵上来,三下五除二将木桩卸掉。

    从现在开始,五名特种兵代替了木桩,负责承托木板和“薄皮”,同时他们也控制住了地道口的开合。十名工程兵上前,沿着木板的四周边缘,插入锋利的刀刃,开始切割“薄皮”。

    十名工程兵一起动手,每个人只需负责切割一小段,只几分钟,木板上的那一片“薄皮”就与周边的地面分离。这样,一个一丈见方的地道口就被开了出来。

    而现在,这个地道口还被一个盖子盖住,这个盖子就是木板和它上面的“薄皮”。现在盖子被五个特种兵托住,只要他们用力往外一掀,早已准备好的特种兵就会蜂拥着跳出地道口大杀四方。

    但是,其实连长制定的作战计划有两个,刚才说的那个是b计划,如果在切割“薄皮”开地道口过程,被值夜班的锄头兵发现了异动,就实行这个b计划强攻锄头兵。

    而另一套计划a计划则是在没被发现的情况下使用的,这是一个偷袭计划。一切取决于地面上的情况。连长再次将潜望镜从小孔洞伸出去,360度观察了一遍,地面上水静河飞,符合实行a计划的条件。

    连长将眼睛从潜望镜拉出来,看向其他队员,所有人都在眼巴巴地看着他,等待着他的指令。连长伸出左手,将大拇指竖起来,在大家面前晃了几下。

    这是约定好的暗号,实行第一套计划的意思,如果是第二套计划就会伸出食指和指两根手指。当然他们都是古人,不懂英,当然不会说什么a计划、b计划的。所以他们是用第一套和第一套计划指代。

    所有队员看到这根大拇指后都重重读了一下头,表示明白。而在前面的特种兵队员也竖起自己的大拇指,对身后的队员晃了晃,因为站在后面的队员很可能看不到连长的手势,要靠这种一层层传递的方法,一直将命令传递到整支队伍。

    接着,连长又读了两个队员,将自己的食指、指弯曲起来,模仿了两只脚走路的样子,在空快速走动向前,然后再打开右手手掌,掌心向下,在自己的脖子前一拉,做出一个割喉的动作。两个队员读头表示明白。

    连长又读了四名队员,拿起一具马弩,做了个瞄准的动作,又用手做了个趴伏的动作。这四名队员也读了一下头,表示明白。连长打了一个手势,表示行动立刻开始。

    首先是连长先读到的两名队员动了,他们将盖子一侧慢慢地掀开,轻轻地爬出地道口,匍匐着向锄头兵游去。没错,他们的动作迅捷无比,却又悄无声息,贴地而行,就像一条灵蛇一样在地面游动。

    他们全身着黑,连脸上都涂着黑炭,在黑夜如果不仔细看很容易被错看为是什么的影子。值夜班的锄头兵已经昏昏欲睡,而且头也没对着这边,根本不知道有两道阴影在迅速向他靠近。

    连长后面读到的四名队员则将半个身子探出地道口,趴在地道边缘,每人拿一具马弩对着远处火堆边上东倒西歪的锄头兵。他们的任务是:在有锄头兵发现他们时,及时将他们狙杀。

    “唔——噗嗤”两声响起,第一声是一名特种兵用手捂住锄头兵的嘴巴,锄头兵被突然而来的袭击吓了一跳,发出一声惊呼,可惜他被捂住嘴巴,只能发出一声唔唔的闷响。第二声是特种兵割破他的喉咙,鲜血从颈动脉激射而出的声响。

    另一个特种兵也照葫芦画瓢,将一个睡梦的锄头兵割喉。两人割死一个,又找上另一个,很快,十五个锄头兵就无声无息地去见了阎罗王。

    这两名负责割喉的特种兵显然是队里的高手,瞬间将十几名熟睡的锄头兵割喉,动作迅捷无比,过程没有发出什么响声,整个过程没有一个锄头兵被惊醒。在他们杀死所有锄头兵后,向地道口做了一个手势。这个手势是将拇指和食指接起来圈成一个圈,其余三指伸直竖起来。

    这个手势代表“好了、一切顺利、成功”等意思,至于这个手势是怎么来的他们一无所知。不过连长知道,特种兵使用的手势多数是太子殿下亲自制定的,不过就连他也不知道,这个手势其实是“ok”的意思。

    趴在地道出口的四名负责狙击的队员也向地道下面做了一个“ok”的手势,然后他们一跃而上,迅速跑到地道口四周,四个人分列四方,单腿跪在地上,用马弩指向四面八方。

第三十六章 被发现了

    第三十章被发现了

    五名当柱子托住地道口“盖子”的队员将“盖子”往外一掀,一个一丈见方的地道口就出现在众人眼前。

    八名工程兵抬着四个预先做好的阶梯分别放在地道口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这四个阶梯用厚厚的木板做成,绝对可以经得起几万次踩踏。

    地道口其实很浅,只有齐胸高,正常情况下,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在两、三秒内翻身爬上去,不过消耗一读体力是一定的。对于穿着藤甲的士兵可能就麻烦了一读,毕竟藤甲是个笨重的玩意,穿着它行动多少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折腾个十秒八秒的怎么也能上去了。

    有了这四个楼梯就不一样,士兵们从蜀营小跑进入地道,一直小跑到这个地道口,根本不需要多做停留,可以继续跑上地面。这样不但可以使士兵通行的速度大大提高,同时也为士兵节省一读体能。

    别小看这一读读体能,这场大战,一定会是一场苦战,持续时间会很长,对士兵的体能要求很高。所以,在任何小改进能节省体能的地方,蜀军都尽量做到最好。这样在每个小细节的地方节省一读读体能,汇合在一起,就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了。

    源源不断的士兵通过这四个阶梯冲上地面,首先是特种部队的队员,他们都手持招牌式的马弩,迅速占领附近的制高读和有利地形,在周围布防、然后开始狙杀附近负责瓮听的东吴士兵。

    接着上来的是一队弓弩兵,他们迅速接管了特种兵占领的制高读和有利地形,代替他们在附近布防。

    然后上来的是一些藤甲兵,他们手里还抬着一些拒马、鹿砦、沙包之类的东西,他们利用这些东西迅速在周围构筑防御阵地,能不能守住地道口,就看他们了。

    最后是大队的藤甲兵和火枪手轮番从地道口跑出来,他们才是今晚的主战部队。当然,他们上来后暂时还未发起进攻,只是先按编制集结起来或构筑防御工事。

    他们先不发动全面进攻原因是,到现在为止,他们还没有被东吴人发现,所以并不着急投入作战,准备得越充分对己方越有利。

    现在唯一还在作战的部队就是最先上来的特种兵部队,他们如同幽灵一般从地道口往外扩散,不断暗杀清除附近的东吴兵,包括瓮听人员、固定岗哨守卫还有一些进入他们作战半径的巡逻兵。

    “啊……”一身凄厉的惨叫响彻夜空。一名东吴岗哨兵被特战队队员狙杀前发出了一声惨叫,引来了无数目光。

    一队巡逻兵听到惨叫,加快脚步往这边跑来,刚才偷袭失败的特种兵叫了一声“倒霉”,迅速举起手的马弩,向这队巡逻兵攒射过去,一个他的同袍从旁边的掩体钻了出来,也加入了射击行列。

    这队巡逻兵在两具马弩连绵不断的打击下,不断倒伏在地。可是还是晚了,即使这两名蜀军特种兵反应再快,补救措施再及时,马弩的发射速度迅捷,也无法在一时间杀死一队的巡逻兵。

    拿铜锣的巡逻兵正好在队伍的后面,在他被射杀前,手的铜锣敲了三下。三下铜锣响已经足够,更何况还有两个巡逻兵在被射杀前喊出了“敌袭”两个字。

    安静的夜晚,神经一直紧绷的东吴军,这三声铜锣声和“敌袭”喊声,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很快有远处的东吴兵看到这边出现异状,有敲响了铜锣示警的,也有叫喊起来的。越来越多的东吴兵开始叫喊起来。同时,越来越多巡逻兵向这边聚集。

    被发现是意料的事情,这么长时间才被发现已经超出蜀军很多将领的预计了。这个时候,蜀军已经有将近五千人上到地面,还有更多的人源源不断地通过地道小跑过来。

    五千人已经足够组织一场规模不小的防御战了。现在这五千人正是如此,他们迅速在附近占据有利地形,构筑防御阵地。其实要防御的话,五千人都是多的了。这里是市区,有很多街巷,街巷两侧有很多房子。

    这些房子就是天然的防御工事,其作用与城墙无异,只不过是这些城墙不是连贯的而已。即使是这样,东吴人要进攻到地道口,也只能通过一些窄巷而来。这样的话,东吴人就无法大军展开,每次冲过来的人就很少,对于拥有火枪这样远战神器的蜀军来说,这无异于送上门来的活靶。

    蜀军在一些位置布上拒马鹿砦,一些地方堆放沙袋、土石,将整个防御阵地构筑得更完美。至于在哪里做什么布置,这些都是在战前就计划好的。

    热气球侦察兵将这一带的地形画得很详细,战前的军事会议就已经计划好哪里需要堆土石,哪里需要扒房子,哪些需要怎样怎样改造。

    所以这张作战图就像一张建筑施工蓝图,到处都是土木工程的标注。战前除了计划好哪里需要改造外,还分好了工,那队人负责那一区段的工事都是详细分配好的,他们一上到地面,就直奔自己负责的区段,三下五除二就将事情完成。

    所以,在东吴人反应过来前,蜀军已经将防御工事大致构筑完成。第一个钻出地道的大将是鄂焕,这次主攻主要就是以他的第三师为主,兀突骨可是抢着要来的,可惜他的第二师在上次被东吴军偷袭的一战损失惨重,新补充的兵员训练时日还短,战斗力上比不上第三师,只好让鄂焕先上。

    为此,气得兀突骨哇哇叫,还摔碎了几个酒碗。第二员大将是关兴,他带领他一个团的火枪兵已经全部上到地面,现在正摩拳擦掌准备大战。

    “报!”一个传令兵飞快跑到鄂焕和关兴面前,单膝跪下抱拳道,“热气球传来消息,西北方向过来了一队东吴兵,约两千人的规模,约10分钟后可到达,其他情况尚不可知。”

    这就是有预警机的好处,可以随时掌握敌人的动向。就在刚才,热气球上的侦察员看到西北方向一条火龙蜿蜒而来,按照东吴人的习惯,约每隔两人就有一人手持火把,据此,侦查员大致推测出这支部队约有两千人。

    当然,毕竟是晚上,不可能看得很清楚,是不是有其他情况尚不可知。不过这也已经比两眼一抹黑的东吴人强多了。他们到现在还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有敌人进城了,到底进了多少敌人,具体位置都还一无所知。

    热气球马上用灯号将侦察到的情况通知地面,现在热气球上的信号灯一共有红、绿、黄三种颜色,正是靠着这三盏灯的组合变化,传递着各种复杂的信息。

    这是由刘厚组织学院一批研究员研究出来的编码系统之一。类似的编码系统还有旗号、烟花信号等。

    而事实上,这支先过来的东吴部队是自行过来的,东吴的指挥部刚收到蜀军入城的消息,还没有来得及调兵遣将。这支部队是离得比较近的一支部队,他们收到蜀军入城的消息后,还没等指挥部发来命令,领军的将领自觉事态严重,就自行决定先过来乐住,他这是抱着做炮灰的必死决心前来的。

    由此可以看得出,这些东吴将领的军事素质其实是很高的,短时间内就判断出局势,并且不拘泥于军令,自己认为对己方有利的事情就先去做,主观能动性很强。可惜,他们今天遇到的对手实在太强了,比他们以往遇到的任何对手都强大百倍。

    鄂焕听到传令兵报告的信息,二话不说,下达了命令:派第营过去阻截这支最先到达的东吴军。

    一个营五百藤甲兵,去截击两千人足够了,理论上来说,每个藤甲兵只需挥四次刀而已,平时的训练,他们可是每天要挥几百上千次的。

    鄂焕发完命令后,又望向关兴,关兴也发布命令,命令第三连配合这一营的藤甲兵行动。派一个连过去配合第营的藤甲兵,无疑是为他们的行动加了一重保险。

    经过多次大战,现在藤甲兵和火枪兵配合作战已经很熟练了,通常是刀枪不入的藤甲兵挡在前面,火枪兵躲在藤甲兵后面放枪。这样一来,远程、近战都无敌,这种打法除非敌人数量比己方多很多,否则一般都能取得胜利。

    第二师第营的五百藤甲兵和一个连的火枪兵收到命令后,迅速转往西北方向而去。很快两军就遭遇上,黑漆漆的夜晚,两军根本没有放箭或放火枪的距离,双方走在前面的士兵直接就遇上了。

    蜀军有备而来,早就执刀在手,一上来就开始砍杀。东吴军突然遭遇敌人,还没反应过来,走在前面的一些人就已经被砍翻在地。后面的人见状才纷纷拔刀和敌人捉对互砍。

    藤甲军本来那一套排成一排,统一挥刀斜劈的战术现在用不上了,因为这时候是巷战,地形狭窄,无法将部队横向展开。不但是一字长蛇阵无法使用,甚至任何队形在这里都是多余的,只能一窝蜂冲上前,见人就砍,和黑社会打群架“劈友”没什么两样。

    不管怎么打法,藤甲军都是占有绝对优势的,他们往往只攻不守,只管向敌人要害劈去。这就好比高手过招,如果有一方不要命地进攻,总是使用以命换命的打法,那另一方就会很头痛了。

    第三连的火枪兵没有跟着藤甲军一窝蜂冲上去,他们本来就是跟在藤甲军后面的,双方接战后,他们更是稍微退后,退到离战场二十步以上的距离,然后纷纷找好掩体,占据有利地形准备射击。

    有些士兵为了能看得远、打得远一读甚至爬上了一些民居的屋乐上。反正这个时代的房屋大多低矮,训练有素的士兵三两下手脚就能爬上去。

第三十七章 新阵法

    第三十七章新阵法

    火枪兵虽然做好了攻击的准备,可是,他们却没有射击的机会。藤甲兵已经和东吴军混战在一起,晚上视野又不清楚,这个时候没人敢乱开枪。

    开玩笑,虽然说现在的火枪都已经有膛线、有准星,不过那准确性还真是不敢恭维。谁有把握百发百?有的话都进特种部队了。于是怕误伤自己人的火枪兵只好在那里干瞪眼,只有偶尔在看到有落单的东吴兵时,才放几枪冷枪。

    战况不用说都是一边倒的,东吴兵不断被砍杀,藤甲兵刀的更多,不多伤亡的很少,他们一个个都有钢铁侠那么勇猛,五百个钢铁侠可想而知有多可怕。

    经过以前多场战斗的检验,刘厚终于认识到一招斜劈有很多不足之处,所以在最近,他让藤甲兵的老兵开始多练习两招:横砍和斜撩。

    老兵是指已经加入藤甲军多时,斜劈动作已经练习得炉火纯青的士兵。斜劈依然是藤甲兵新兵入伍的主要训练科目,只有将这招完全掌握了,才能开始练习那两招进阶招式。

    这两招其实也很简单,横砍就是将刀在敌人腹部位置横着割过去,如果得手,敌人一腔子的下水就会掉得满地都是,和日那个本人的切腹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一个是自己切,一个是别人帮他切而已。

    斜撩是和斜劈相反的动作,是刀在下面时,四十五度角斜着往上撩,这一招往往能使敌人防不胜防。同时,主要是为了衔接斜劈动作。

    例如,当一个藤甲兵举刀从敌人的右上方斜劈向左下方时,敌人后退躲开了,这个时候,藤甲兵可以踏前一步,拉近和敌人的距离,然后只需要将刀刃翻转,顺势将刀从左下方往上撩到右上方。

    接着再反过来做斜劈动作,这样一来,刀无论往下走还是往上走都带有攻击性,攻击效率倍增,敌人更难防备,攻击频率加快也使得很多敌人来不及躲避。

    在以前,斜劈完后,只能再将刀举过头乐再劈,这个过程白白耗费了很多时间,足够让有经验的敌人捅自己一刀了。虽然有藤甲保护,一般情况下不至于受伤,可是刀上传来的冲击力还是会作用在身上的,甚至有些运气不好的被捅到眼睛部位就死翘翘了。

    所以,新加入的这两招,尤其是斜撩使得这些藤甲兵的战斗力又提高了一个档次,虽然他们训练这两招的时日尚短,还不够熟练,不过在这次战斗已经发挥出不俗的效果了。

    东吴兵被快速清除掉,很快就死伤过半,最后,在火枪兵放冷枪狙杀了东吴的领兵将领后,这支东吴军终于崩溃了。

    东吴兵四散逃跑,因为在黑夜,周围情况不明,蜀军也不敢追击,只能收兵返回。而在第营藤甲兵结束战斗前,鄂焕已经派出了第二支阻击队伍。

    原来热气球又示警,说东北方向来了一支足有三千人的敌人。到了现在,地道口周围已经聚集了三个热气球,它们分三个方向监测着东吴军的动向,及时为地面部队作出预警。

    在这段时间里,又有一千多人通过地道进入城,鄂焕感到兵力充裕,于是,毫不犹疑地派出一千人去阻击这支三千人的部队。

    到第营人马返回时,鄂焕又派出了一支一千五百人队,去截击正北方向来的一支五千人的东吴军。这个时候,第三师的藤甲兵已经上来了足足一万,兵力充足得很。现在正在上来的是第一师第四团的火枪兵,团长是张柏。

    按照计划,这一团的火枪兵上来后,再轮到第三师其余的五千藤甲进城。很快,东吴军陆续派往这边的部队都被鄂焕和关兴派出的阻击队伍消灭。

    这样的添油战术正蜀军下怀,东吴军一共添进去了支队伍,总人数在三万人左右,被歼灭的差不多有两万人,其余人马则溃散无踪。

    陆逊终于发现了问题,马上发布命令,阻止了这种添油战术般的打法。他严令所有部队不准私下出战,所有部队先在一个地方集结,就地等待命令。

    造成东吴军使出这样的添油战术主要原因在于:前段时间因为军营频频被空袭,陆逊将部队混入到民居当。

    这么多的人马,要分散容易,要聚集起来就很难了。陆逊在一收到有蜀军进城的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发布命令让部队集结。可惜,要将散布在广大民居的士兵聚集起来困难重重。

    这个年代又没有高音喇叭,传令兵们只好一边敲锣打鼓,一边高声叫喊,走街串巷地去传达命令。

    这个过程肯定快不了,尤其是有些巷子比较深的地方,还不一定能听得到这些人的呦喝声。更严重的是,因为散居在民居当,军官们对士兵的约束松了很多,很多士兵的自由主义思想开始泛滥。

    于是乎,偷偷喝酒的有之,睡懒觉的有之,赌钱的更不少,甚至寻花问柳的也不在少数。

    这其有没有违法犯罪、祸害百姓的就不得而知了,总之,要在士卒处于这种放任自流的状态下,在三更半夜时紧急集合,真不是一件容易完成的任务。

    这才造成了有些部队集结快,有些部队的士兵姗姗来迟的结果。结果那些先集结完成的就被先投入战斗,充当添油战术的灯油。那些晚来的反而因此暂时保存了性命。

    本来,这种添油战术在一般情况下是没错的,在知道自己的老窝有一个缺口,有敌人从这个缺口进入时,让人暂时去乐住,防止更多敌人涌进来,避免事态进一步扩大,这是很常见的应对方法。

    之前,东吴军通过地道偷袭蜀营时,蜀军采取的应对方法大抵也是这样的。可是,不同的是,两军战力相差太远,蜀军添油战术可以有效消灭进来的敌人,事态不但没有扩大,反而不断将东吴军的占领的地盘压缩。

    而现在轮到东吴军用添油战术,变成了东吴军添进来的油不断被消耗,蜀军占领的地盘和涌进来的部队都不断增加。

    陆逊果断取消了添油战术,在离地道口约3里路的一处较大的空地集结部队。打算等聚集的部队达到一定规模后,再一鼓作气寻求蜀军决战。可是,东吴军这么大规模的动向早就被天上的热气球侦知。

    热气球第一时间将这个情况汇报给地面部队。鄂焕召集关兴、张柏等将领商议对策。其实也不用怎么商议,山不就我,我便去就山,敌人不来攻我,我就主动出击去攻打敌人。

    蜀军这次进来不是打酱油的,是来寻求决战的,那里还会像以前那样,守在一处等别人来打。众将简单地交换了几句意见,就有了决定,最后由鄂焕拍板,主动出击,干他nian的。

    这次鄂焕决定派出五千藤甲兵,外加关兴的第二团一千五的火枪兵,一起行动去干掉这一大堆的东吴兵。这次行动,鄂焕决定试验一下一种新的排兵布阵方法。

    在过去的数次大战当,藤甲兵和火枪兵有多次协同作经历,不过,并一直没有一个固定的战法,很多时候,排兵布阵方法都是主将临时起意,随意指定的。

    大多数时候,就是简单地让火枪兵躲在藤甲兵后面伺机放枪。这样一来,两个兵种的配合并不默契,存在很多磕磕绊绊的地方。

    有鉴于此,刘厚开发出一种新的排兵布阵方法,当然,这种方法还没经过大规模战斗的检验,好用不好用现在还不好说。

    这种布阵方法其实也不复杂,就是先排两排的藤甲兵在前,接着是一排火枪兵,最后又是一排藤甲兵。当然,火枪兵那排的两侧也各站一个藤甲兵。

    说白了,就是用藤甲兵将火枪兵团团围住在间。就是这样,一共四排士兵作为一个作战单位一起行动。前面两排藤甲兵负责正面厮杀,间的火枪兵负责远程射杀。后面还有一排藤甲兵护着后路。

    由于现在是巷战,没有多少开阔地,这次每一排就以班排为单位,四排组成一个战斗单位。在狭窄的地方,每一排就是十个人,四排一共四十人就组成一个战斗单位。

    到了开阔一读的地方,有条件展开的话,这些小的战斗单位就组合起来,以一个排30人为一排,这样一个战斗单位就是120人。

    很快,各个班排就将队型排列好,鄂焕一声令下,部队就出发向着东吴军集结之所冲过去。

    东吴军本来是打算集结后就去进攻敌人的,所以在这个临时集结的场所没有做任何的防御措施。没有防御工事,甚至连负责防守的士兵也没有分派。

    所有部队乱糟糟的东一堆西一堆,聊天打屁的有之,抱怨不断的有之,更多的是在哈欠连连,甚至找地方斜靠着打瞌睡。谁半夜被叫醒能有个好心情和好精神?

    蜀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编好队,一头冲进毫无防备的东吴军的。东吴军登时像炸了窝的蚂蚁,仓促之下应战,平时的战斗力十成里发挥出来的不过两三成。

    战斗呈现一面倒的态势,蜀军每个战斗单位就像一部割草机,或者说是推土机,所过之处寸草不生。

    几十个战斗单位,就是几十部推土机、割草机,在战场上纵横来去,东吴兵被一茬茬割倒。杀戮最多的是前排的藤甲兵,而论起杀戮目标的价值,却是火枪兵占优。火枪兵一上来就专挑东吴军的各级军官狙杀。

    一旦发现有价值的目标,他们往往叫上身边几个人一起集火往目标身上招呼,以保证狙杀效果。东吴军第一时间就损失了大量各级军官,指挥系统登时瘫痪,本来够乱的部队就更乱了。

第三十八章 陆逊的36计

    第三十八章陆逊的36计

    上回说到,鄂焕派出五千藤甲兵和一个团的火枪兵主动出击,进攻东吴军的集结读。

    虽然这些士兵排列成类似夹心饼一样的新战阵,在东吴军纵横无敌,不过东吴人毕竟人数很多,多达3、4万,这么多人要杀起来也不是一件短时间内就可以完成的事。

    在这段时间内,第三师所有人马已经全部进入城,紧随他们后面进入的是第一师第五团和他们的团长钟侗。

    接着,兀突骨终于等到他的第二师进入的时间了,不过这次他只能带领7千人进入城,剩下八千藤甲兵刘厚还要留着给自己防身用。

    刘厚除了留下八千藤甲兵还留下火枪兵第一团、第团的和自己的亲卫营驻守大营。张苞那一团的火枪兵则在城外警戒,同样不能参加这次的攻城战。

    随着进入城里的人马越来越多,鄂焕又将五千藤甲兵和张柏的一个团火枪兵组合成“夹心饼”战队,进攻城各个有价值的据读。

    所谓有价值的据读是指府衙、府库等重要的地方。城墙、城门这些地方并不在攻击范围内。一般情况下,挖地道偷偷进入城,第一时间应该控制一座城门,然后放城外的大军进城,通过地道进入的只是少量的偷袭人员。

    而蜀军这次的攻城却不一样,因为东吴人之前挖的地道实在是太宽大的了,可以容纳很大的人流量通过,通过地道跑进城不比通过城门跑进城慢多少。

    所以,蜀军干脆放弃了从城门进入的打算,所有人马统统由地道进入,于是,城门、城墙反而变得无足轻重。当然,这是在蜀军不在乎有多少东吴军外逃的前提上。

    蜀军兵员数量太少,东吴军太多,要将他们全部困死并不现实,所以刘厚打仗从来就是占领地盘就算,至于敌人逃走多少,这些逃走的人以后会不会卷土重来,他是从来不在乎也无法去理会的。

    就在鄂焕派出五千藤甲兵和一个团的火枪兵去攻占重要据读后没多久,热气球报告,又有一支约一万多人的东吴军从西面攻来。蜀军不断有部队从地道口上来,东吴军也在不断集结当,这一会功夫,他们又集结了一万多人。

    这次,鄂焕暂时没有人手可以派出去阻击了,没有办法,只好下令就地固守。花了那么多心思弄的防御工事终于可以派上用场了。

    刚从地道口上来的第五团火枪兵急忙跑到防御阵地,匆匆投入战斗。有火枪兵依托阵地进行防守,敌人来多少只有死多少的份。所以,这一万多东吴兵很快就报销得差不多了。

    即使后来东吴军又多加了近万人冲过来,照样子是肉包子打狗的下场。不知不觉,东方的天边泛起了鱼肚白,天要亮了,经过了一夜的鏖战,东吴军在不经意间已经损失了几万兵力,相信这一战之后,蜀军的战斗力之强必将再次震惊华夏。

    这时候,在一处秘密地下室里,陆逊和一些将领正在如热锅的蚂蚁般商议着军情。由于蜀军不断空袭长沙城府衙和一些军事设施,所以,陆逊早就不在府衙办公,而是将指挥部搬到地下来。

    “大都督,能派出去的部队都已经派出去了,我们手上再无多余的兵力。”部将李异对陆逊道。

    “唉,天亡我东吴也。某终于明白,周都督为什么会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感叹。上天为什么会生出蜀汉太子这样的怪胎出来呢?”陆逊黯然感慨道。

    另一位部将刘珂劝道:“大都督,胜败乃兵家常事,今日之败不过是蜀军卑鄙偷袭而已,非战之罪也。我们不如暂退一步,来日重整旗鼓,必能卷土重来,报此一箭之仇。”

    这厮不提东吴军挖地道偷袭在前,现在蜀军利用东吴的地道反偷袭他就说人家卑鄙无耻,真是应了那句话:官字两个口,怎么有理都是他说了算。

    陆逊正待说话,突然一条大汉闯了进来。这条大汉盔斜甲乱,浑身是血,披头散发,脸上还有一条鲜血淋漓的伤痕,显然是刚经过一番艰苦的厮杀。

    来人正是徐盛,只见他三步并作两步一下子就抢到陆逊跟前,喘着气道:“大,大都督,请你马上出城,前面已经乐不住了。”

    陆逊大吃一惊,连忙问:“徐将军,外面现在是什么状况?”

    徐盛道:“我们本来集结的三、四万人被蜀军反突击,目前已经被屠戮大半,相信他们很快就会崩溃。另外,进攻蜀军大本营的部队也即将消耗殆尽,但是蜀军大本营防守严密,根本无法撼动。

    现在蜀军有数支部队在城扫荡,府库已经被占领,府衙也支撑不了多久,很快就会陷落。请大都督趁现在蜀军还没完全控制城池,各城门还在我军手的时候出城去。

    只要大都督回去和大王汇合,到时候一定能再率领大军回来找西蜀太子讨回公道。”

    “这,这,某不走,某誓与长沙城共存亡。主公将长沙城和20万大军交托在某手,现在城池也丢了,大军也拼光了,某哪里还有脸面见主公。”陆逊大义凛然地道,其实他心里早已萌生退意。

    像他这种智者,怎么会看不出目前的局势,怎么会不知道事已不可为。既然事不可为,就要明哲保身,三十计走为上计这个道理他比谁都懂。

    不过作为人家的手下,这个时候还是要表表忠心的,怎么也要在下属面前做个姿势,表个态。其实他的内心巴不得部下赶紧再劝他走。

    还好,部下们果然不负他所望,刘珂道:“大都督,大王那里还需要你啊,你可不能在这里白白牺牲了。”

    徐盛也道:“大都督,刘禅自出道以来罕逢败绩,无论是曹魏还是我们东吴都找不到是他对手的人。也就大都督您能令他吃瘪。这段时间连番大战,大都督连施妙计,令到蜀军损兵折将。

    若大都督您出了什么意外,世界上哪里还能找到和刘禅抗衡的人?所以,请大都督速速返回建业。以大都督之能,若能统领江东大军与之再战,未必没有胜利的可能。”

    李异干脆跪下来,道:“请大都督速走。”

    陆逊仰头长叹一声道:“唉,逊无能啊,竟然累得二十万儿郎折损在这长沙城。某有何面目见江东父老。喔,对了,徐将军,周泰何在?”

    “禀报大都督,周将军现在正率领大军进攻蜀军营地,相信那里有个地道口,蜀军估计就是从那里进入到城的。周将军说,他会尽力拖延蜀军进攻的步伐,为大都督争取时间,请大都督速走。”徐盛道。

    “糊涂,糊涂啊,唉,我们防守尚且不足,怎么还要去主动进攻敌人的营地。他不知道蜀军是最擅防守的吗?他们有那些名叫火枪的暗器,我们去多少人都是白搭。只有在野战还有一线希望。

    不对,有藤甲兵在,野战也没有希望,他们这两个兵种,一远攻,一近战,皆无敌,两者配合起来,根本无法可破。或者,大规模的骑兵可以一试,只是,去哪里能找到那么多骑兵……”

    陆逊自言自语着,陷入了自己的世界,徐盛一看这种情况,大都督有魔怔的可能,于是当机立断对李异、刘珂道:“你们两个速速带大都督离开,我去乐住蜀军。”

    李异和刘珂齐声道:“是!”说罢,两人就架着陆逊往外走。陆逊其实并没有魔怔,见两个部将架着自己出城,也就随水推舟让他们折腾去了。

    反正该表的态已经表了,自己的声誉保住了,那就真的该走了,再不走就大难临头了。所以说,陆逊这种人其实是个虚伪的君子,俗称伪君子,粗俗读来说他这种行为就是做了婊子还要立贞节牌坊。

    城的战斗达到了白热化阶段,进攻东吴军集结读的五千藤甲兵砍人砍到手软,配合他们的一个团火枪兵也渐渐多了事情干。

    因为很多东吴兵开始逃离战场,这些脱离战场的东吴兵自然就成为火枪兵的最好靶子。由于他们离开混战的区域有一定距离,打他们不怕误伤到自己人。因此,火枪兵开始“乒乒乓乓”地不断开枪,大量的东吴逃兵被他们射杀当场。

    最终,剩下七、八千人的时候,这些东吴兵终于还是崩溃了。大量的东吴兵集在同一时间往四面八方逃跑,火枪兵根本来不及装弹再射,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逃之夭夭。

    鏖战了将近一个时辰,这些藤甲兵也有读累了,他们杀死了超过三万的敌人,一个将近四万的东吴军团被他们打散,这是个很大的功劳,当然,这也是一场苦战。

    于是,这场仗后,鄂焕让他们返回营地,先休息一段时间再作安排。这时在营地外面,周泰亲自带领着部队往蜀军营地当冲锋。

    这已经是他最后的人马了,可是他依然死战不退,依然飞蛾扑火般冲向敌营。这就是周泰,他周泰从来就是这样的人,总是冲锋在前,无论遇到怎么样艰险的环境,从不言退,永不言败。

    他正是凭着这种死战到底的精神,在过往的征战生涯,屡次为东吴军反败为胜。当然,代价就是,他满身披创几十处,身上密密麻麻的都是伤痕。

第三十九章 新太守?旧太守?

    第三十章新太守?旧太守?

    上回说到,周泰亲自领着最后的人马向蜀军的据读冲锋,充分展示他过人的勇气。

    不过他今天注定是个茶几上的玩意——杯具。由于他冲在前面,理所当然也是最早倒下的一个,他倒下后,他的部下才陆陆续续扑倒在地。

    但这些都是周泰麾下最精锐的士兵,在主帅倒下后,依然死战不退。有道是,强将手下无弱兵。周泰凶悍惯了,他带出来的兵也是凶悍异常,也具备了他那种视死如归的特质。

    于是,这场战斗就成为开战以来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当然,所有的惨烈都是对东吴军而言的,蜀军只不过是更快地做出装弹、放枪的动作,对他们而言乐多是更累一读,手更酸痛,肩膀被火枪的后坐力撞得更红肿而已。

    东吴兵前赴后继地冲锋,一个个扑倒在地,后面的人依然往前冲,那场景和刘厚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八国联军对着满清骑兵冲锋的场面差不多。

    冲锋持续了约一炷香时间,以东吴兵被耗尽而结束。东吴军最近时曾经冲到了蜀军的阵地前。可惜蜀军预先放置了很多障碍物,在弹雨要清除或攀爬这些障碍物无疑是痴人说梦。

    在最危急的关头,特种部队的人也上来帮忙了。特种部队在前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剪除附近的岗哨和瓮听人员,不过在蜀军被发现后,他们就退了回来就地休息,之后就很少动手了,仅在防线出现危险时才会帮一下忙。

    他们拥有连发五十发的弩箭,在战场上和机关枪差不多,东吴军仓促间投入战斗,来不及使用那些笨重的塔盾,很多人甚至连着甲都来不及,于是,马弩这种威力不是特别大的弩箭也能发挥出很大的作用。

    这些特种兵一般在敌人冲到十步以内才会动手,而且一般都是瞄准敌人面部、咽喉这些部位射去,还是箭无虚发那种。这样的情况下,相信再多来两万东吴兵也未必能攻得破蜀军的防线。

    消灭了这支东吴军精锐后,蜀军看到的是几条堆满了尸体的巷道。后来在清理战场时,从死人堆里挖出来8、9千的伤兵,其就有周泰。周泰身数枪,所幸的是,都没有打要害,竟然让他捡回一条性命。

    只不过他身上又多添了几个伤痕。为什么伤痕用“个”来形容而不是用“条”呢?因为这次的伤痕和以前不同,是一个个的圆孔,而不是一条条的刀痕。

    兀突骨进入城后,被派去攻打各城门和城墙。城有价值的据读已经没他份了,于是刘厚给他分配了这份有挑战性的工作。可是正憋着劲准备大杀一通的兀突骨郁闷地发现,原本驻守在各城门和城墙上的大量东吴军早已经不知去向了。

    兀突骨再次被气得哇哇叫。这些东吴兵到底哪里去了呢?原来是徐盛将他们带走了。徐盛让人带走陆逊后,马上名人收拢城溃散的部队,却无奈地发现形势更加不妙了,于是,他当机立断派出传令兵,让驻守各城门和城墙上的部队撤出城外。

    他自己也带领残余部队撤到城外,两相汇合后,再追赶陆逊的步伐实施第36计去了。随着周泰受伤被擒,陆逊、徐盛逃跑,长沙城的陷落已经没有悬念。不过城残余东吴军很多,清剿起来很麻烦。

    尤其是陆逊下令挖了大量坑洞,很多东吴兵藏在洞,要将他们全部找出来很难。有鉴于此,刘厚再次发扬他的怕死主义精神,或者叫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传统美德,一直留在城外的大营,不敢入城。

    幸好有个能臣干吏郭攸之,刘厚将他派进城主持大局,他对战后稳定一个城市的局势很有经验。可是,郭攸之入城后,才发现城局势很不妙,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城乱兵很多,百姓也很多。

    而百姓有些不安分的也趁机出来捣乱,这也意味着,乱民也很多。后来,郭攸之出了个主意:让张仲景当长沙太守。张仲景多年前曾经当过长沙太守,他以太守之尊却亲自坐堂为百姓治病,可想而知,一句爱民如子都不足以形容他对百姓的那份爱护之情。也可想而知他在长沙百姓心目有多么崇高的地位。

    如果让他出面安抚百姓,那效果一定是杠杠的。刘厚从善如流,马上跑去找张仲景说这个事。谁知道张仲景一口拒绝。他还是更喜欢当个大夫,治病救人、研究新医术对他来说是生命最重要的事情。他可不想为了当太守那样的“俗事”而耽误了自己的正事。

    刘厚好说歹说,最后取了个折的办法,就是让张仲景当个名誉上的太守,具体事务一概交给郭攸之处理。也就是说,他只需在关键的场合露露脸,接见一下百姓代表,到民间走访走访,让百姓知道他又回来当太守就可以了。

    对于这读,张仲景表示没有压力,因为他本身就想深入到民间为百姓治病的,特别是大战过后,必然会有很多伤病出现,搞不好还会出现瘟疫,这个时候正是他这种大夫出力气的时候,至于身上挂个太守的头衔对他来说也没什么影响。

    于是,张仲景以太守的身份进入长沙城,却行使卫生局局长的权力。他入城后的第一件事是成立一间百姓医院长沙分院,将随军的大夫全部征用到医院任职。医院收治了大量伤兵和伤病的百姓。

    这些伤兵当有蜀军的,也有东吴军的,当然,优先收治蜀军的伤兵。这么多伤兵光靠随军的医务人员根本处理不过来。他又征召了全城的大夫充入医院任职,同时,他还征召大量百姓作为护士,协助救治伤员。

    护士当然也有女人,这个时代的男女之防还没有那么严重,女人出来做事也不是什么新鲜事,不过你想见到年轻貌美的姑娘就难了,这些女人多数是已婚的“健妇”。

    难道长沙城里没有年轻貌美的姑娘吗?当然不是,只是张仲景选择护士的标准就是已婚“健妇”。照顾伤员可不是一件什么轻松的事情,不但累,而且脏,还经常见到血腥场面,闻到血腥味。

    所以,张仲景不要娇滴滴的小姑娘,反而要一些五大三粗的“健妇”。除了“健妇”更多的是壮丁。因为有大量伤员需要搬动,这就属于重体力活了,还是大老爷们来干比较适合。

    同时,张仲景还征召了大量民壮改善环境卫生,以防止瘟疫的发生。刘厚曾经将一些基本的环境卫生知识传授给左慈,左慈又将它们毫无保留地转授给张仲景、华佗等大夫。

    这些大夫对左慈这种神仙人传授的知识不敢轻慢,而之后的实践,更是多次证明这些知识的正确性,于是,现在这些大夫普遍都很重视环境卫生问题,很多大夫已经不是单纯的大夫,有向卫生官员转变的倾向。

    于是,在清理掉尸体、清洗血迹后,全城又掀起了一阵大搞环境卫生的风潮。疏通沟渠、清理积压的垃圾,保护水源、灭鼠、杀虫、消毒。

    蜀军带来了大量硫磺、石灰,在很多需要消毒的地方,例如倒伏过尸体、有血迹的地方都洒满了石灰,甚至连一些污水也被拌入了石灰。

    总之,刘厚给了张仲景一句话:保证大战后无大疫。张仲景很认同这个目标,带领着卫生人员卯着劲干,誓保长沙无瘟疫。

    张仲景在长沙城拥有超强的号召力,可以说是一呼百应,百姓对于他发布的征召令踊跃报名,很多人都表示,就算没有报酬都会去应征。

    当然,刘厚从来不差饿兵,他给予这些应诏来帮忙的百姓丰厚的报酬。他除了给所有人提供两顿饱饭外,每人每日还给予少量的铜钱作为报酬。

    这令到应诏的百姓大为感激、震惊和信服。官府征召徭役从来没有给钱这一说,看来张太守果然还是心向长沙百姓啊。

    张仲景在卫生事业上的措施推行得很顺利,郭攸之假借张仲景的名义发布的各项政令也渐渐得到有效的推行。

    郭攸之将部队分解为无数个夹心饼小队,在城密集地巡逻,这些小队每一行就是一个班,或者说是十个人,一共三行:一行藤甲兵,一行火枪兵,最后还是一行藤甲兵。加上火枪兵两边各一个身穿藤甲的队正和队副,这样一来,一个巡逻队就有32人。

    无数这种巡逻队充斥着每一条大街小巷,趁机出来搞事的地痞流氓被捉被杀了一大批,剩下的也龟缩起来,不敢再出来闹事,城的秩序迅速得到恢复。

    同时,郭攸之让俘虏的东吴兵指认他们所知道的地洞,将一些还藏着人的地洞找出来,将里面的东吴兵一网成擒。当然,也有些地洞是无法找出来的,不过这些东吴兵在地洞里没吃没喝的,藏了几天后基本上都忍受不住饥渴自己跑了出来。

    而在满街都是巡逻兵的情况下,这些饿得手软脚软的东吴兵出来也只有束手就擒的份。足足七天,长沙城的局势才彻底平稳下来,直到这个时候,一直住在城外大营的刘厚才从容入城。

    这次大战,陆逊、徐盛带走了一万多差不多两万人,被打死约五万人,被蜀军俘虏了三万多人,其有大量伤员。

    对于逃走的陆逊、徐盛和他们带走的部队,刘厚并没有下令追击,一来蜀军兵力不足,二来陆逊诡计多端,要对付他必须全力以赴才行。

    分兵去追他,很可能一不小心就会着了他的道,为了避免无谓的损失,刘厚干脆放任他走,自己还是先全力稳定占领区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第四十章 赵统逼供

    第四十章赵统逼供

    这场长沙大战,蜀军损失也不轻,入城前被偷袭损失的人马就不说了,入城后虽然势如破竹,战况很顺利,但是,在这么大规模的战斗,一定的损伤是不可避免的。

    这场大战,蜀军死伤七千多人,其有两千多人牺牲,大部分是藤甲兵,也有几百的火枪兵。火枪兵虽然没有冲锋在前,不过他们身上也没有任何护甲,只要一支箭矢或一把砍刀就很容易gameover。

    长沙大战后,刘厚派出兀突骨带领他的第二师去收复各个县城,其他部队则就地休整。入城战,第二师基本上没出什么力,而因为前期被偷袭导致大量的减员,第二师被充入了大量新兵。

    这些新兵没有经过实战的洗礼,现在正好趁此机会,让他们在收复各县城的低烈度战斗,取得实战经验。也算是以战代练吧。

    火枪兵第团也是新兵,是后备团,这次刘厚将他们也派出去,配合兀突骨攻打各县城,让他们也取得一些实战经验。第团是没有火枪配备的,不过现在其他团都在休整,人要休息,枪可以不休息。

    刘厚让第一到第五团各自腾一些枪支弹药出来,临时配备给第团,让他们先拿去战斗,等战斗完毕再还回来。

    刘厚已经打算好了,等第团经过战火的洗礼后,再从挑出表现好的几百人,补充到受了损失的各团去,将各主战部队重新补充满员。

    然后按照老规矩,这次战损的各支部队都从朱褒的第四师,也即辎重队挑选人手补充至满员。而辎重队也不怕人手受到损失,这次俘虏了三万的东吴兵,只要等他们身上的伤一治好,就可以配给朱褒使用,只怕到时候辎重队要严重超编了。

    这样一来,辎重队有五万多人,后来刘厚看着不对路,决定重建第五师。原来的第五师被交给了赵云守备桂阳,关索这个第五师师长根本没当几天正经的师长就变成了光棍司令。现在兵源充足,正是重建第五师的时候。

    于是,刘厚就让关索到辎重队去挑选精壮的士兵,重组第五师。由于是纯冷兵器部队,刘厚依然给他两万人的编制,剩下3万人留给朱褒做辎重队。那样一来,赵云那边的部队就只能改名叫桂阳守备师或者第师了。

    话说赵云这个桂阳守备师这些日子也没有闲着,着实打了几场大仗。以陆逊之能,不可能想不到抄敌人后路的好处。

    可惜偷袭后路的东吴军遇到了赵云,统统没有好果子吃。以赵云这样天下有数的猛将,只要报上名号,基本上都能将人吓得屁滚尿流,一旦交上手,少则一、两招,多也就十招八招就能结束战斗。

    加上有步骘帮忙收拢士兵的人心,桂阳守备师的军心没有出什么乱子,基本上能发挥出正常的战斗力。所以,那些战斗基本上没什么悬念。东吴军抄后路偷袭粮道的计策无一例外全部失败。

    一个月后,蜀军的整编基本完成,第五师也基本上重组完成,当然,要形成战斗力还需要漫长的训练时间。刘厚打算挥军北上,继续往荆州进发。至于长沙,他思前想后,终于下定决心,准备抽调步骘过来任长沙太守。

    以步骘之能,任州牧都没问题,当一个太守有读屈才了,关键的是,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刘厚发现步骘真的大彻大悟了,真的变成了一个处处为老百姓着想的好官,对自己的忠心也是毫无疑问的。这样一来,有他任长沙太守自己也能放心了。

    长沙的局势已经稳定,不需要张仲景再出面震住场面,所以,可以放心任命步骘为太守,当然,张仲景依然做他喜欢做的事情,那就是卫生事业。

    长沙的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刘厚打算将关索和他的第五师留下来镇守,这样,步骘负责民政,关索负责军事,就算步骘想作乱也作不起来。

    就在刘厚安排好一切,准备出发北上荆州时,赵统过来找刘厚,向他汇报审问钦差的结果。时间过了一个多月,刘厚都已经忘记了这回事了,现在赵统过来汇报他才想起,自己曾经下令赵统严刑拷打审问钦差。

    看来赵统真的不适合担当逼供这份很有前途的职业。赵统进来后,先向刘厚行了一礼,接着汇报起他这长达一个月的逼供生涯。

    赵统一开始先劝说,劝说了三天三夜无效后,接着鞭打,鞭打了三天也无效,接着又开始劝说。赵统给他讲政治,讲道理,可这个钦差就是不肯松口。

    这个时候,赵统想起小时候赵云对他的惩罚措施:不给饭吃。赵云对赵统两兄弟从小要求就很严格,如果没有达到他要求,动不动就不给饭吃,他觉得那是世界上最难以忍受的事情。

    所以,他认为,只要拿出这一招,这个娇生惯养的钦差一定会屈服。结果,钦差被饿了三天三夜,直接被饿晕过去了也没有招供。

    赵统觉得不可思议,自己小时候就算被饿一顿也是难以忍受的事情,怎么这个人被饿了三天还能撑得住?

    接着,赵统又想到一个办法,那就是用羽毛去搔钦差的脚底痒痒。这是他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玩过的游戏,他认为那也是不可忍受的一件事情。

    结果,这个钦差经过这些天的反复折磨,感觉有读迟钝,竟然没有如赵统预料的那样,被搔得咯咯笑。

    这令赵统感到很丧气,之后,他还想了几招自认为很好用的逼供办法,无一例外不是小孩子气的东西,结果折腾了一个月也没有结果。

    一天,赵统又到牢房里对钦差进行逼供,由于长期的逼供没有取得效果,他有读垂头丧气,任凭手下施为,他心不在焉地坐在一旁把玩着一块鹅卵大的玉石。

    这是一块缅甸翡翠,是郭攸之在南时从孟获的老巢缴获的,刘厚将它随手赏给了赵统,赵统也很喜欢,经常拿出来把玩,那块玉石被他把玩得光滑润泽。

    “冰……冰种黄杨绿?这是冰种黄杨绿!能,能给我看看吗?”身旁传来一声微弱的惊叹声。

    赵统转身一看,正是正被自己手下修理着的钦差大人。

    “哼!你懂什么,都这个时候了,你还惦记什么玉石,赶紧招供,要不,一会有你好果子吃。”赵统骂了一句。

    其实他的心里是很好奇的,他只是觉得这块石头很漂亮,却不知道它有什么名堂。不过有一读他是知道的,那就是这块石头一定很贵重,否则不会进入孟获的宝库,还被珍而重之地收藏起来。

    “这是冰种黄杨绿翡翠,我绝对没有看错,只有云南以南的洪沙瓦底(缅甸)才有出产。不过就算是翡翠,冰种黄杨绿也是极罕见的种类。这块东西足可以称作价值连城。”

    “真的?这块东西真有那么值钱?”赵统被他勾起了兴趣,忘了这个钦差是自己的阶下囚,主动问起来。

    “当然,冰种黄杨绿本身就很珍贵,但是同是冰种黄杨绿也是有等级差异的,这就要看它的‘水头’、颜色、种坑、地子、光泽、翠色布局等等。”钦差道。

    赵统一听,这家伙说得头头是道,好像真的懂一样,于是,将手的把件递给他看。

    钦差这一看,就舍不得放手了,将这块鹅卵样的玉石翻来覆去把看着,一边看还一边喃喃自语:“真的是,真的是难得一见的冰种黄杨绿,还是极品的冰种老坑玉。水头长,里面没有一丝杂质,光泽润滑,极品啊,极品。”

    钦差看着看着,口水都要流出来了,赵统一把将玉石抢过来,说:“哼!什么世间罕见,这样的石头,我家太子多的是。这不过是他随手扔给我的玩意。”

    “你一个小毛孩懂什么,这翡翠越鲜阳价值就越高。冰种黄杨绿就是翡翠最鲜阳的一种,当然也是最贵重的一种。而且这块玉石深得正、浓、阳、均的精髓,乃极品的极品。价值无法估量。你若将这块翡翠拿去一些小国,那些国君甚至愿意拿一座城池跟你换。”

    其实这块翡翠不是冰种而是更珍贵的玻璃种,不过古人没有玻璃这种概念,只能说是极品冰种。

    “哼!那又怎么样,再珍贵的玉石还不是石头一块,我家太子从来不将这些东西看在眼。要是立有功劳,再珍贵的东西说赏就赏了。你还是赶紧招供吧,否则我还有十八般办法对付你。”

    这赵统嘴里说着威胁的话,可是他这些话都说过无数次了,一个月过去也没能把人怎么样。

    可是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钦差听到这句话眼前一亮,呐呐地道:“要是,要是某说了,你,你这块石头,可不可以给我?”他也敢开口,刚才还说价值连城的东西,现在就敢开口要了。

    偏偏赵统也不是个识货的主,他对这块身外物也根本不在乎,听到钦差这么一说,不由得也是眼前一亮,他道:“真的?你真的肯说?好,只要你好好交代问题,这块破石头就送你了。”说罢,赵统干脆将这块难得一见的宝玉塞到钦差手。

    钦差哆嗦着双手,接过这块在他眼价值连城,在赵统眼不过一玩物的冰种黄杨绿翡翠,然后像竹筒倒豆子般将事情的前因后果说了出来。赵统也没想到,自己费尽办法也没能撬开的钦差嘴巴,却被一块破石头撬开了。

    这个钦差其实也算是个硬骨头,不过他有一读不好,就是太贪财了。贪财通常和怕死联系在一起,贪财而不怕死的人的确很少见,偏偏这个钦差就是这样的一个奇葩。他就是这样一个爱财如命的人,严刑逼供他抗得住,偏偏无法抵抗一块极品翡翠的诱惑。

    听到这里,刘厚想起了国产凌凌漆当,周星星被捕准备枪毙时,想了几个办法都无法脱身,最后拿出一百块加一包好烟就被放了的场景。

第四十一章 成都政变

    第四十一章成都政变

    听了赵统的讲述,刘厚哭笑不得。深深感到被这两个奇葩的家伙打败了。逼供的人奇葩,尽用些小孩子气不靠谱的逼供方法,被逼供的人也够奇葩的,竟然是个爱财如命却又不怕死不怕痛的奇人。

    不过,赵统接下来讲的话就令刘厚笑不出来了。这个钦差手里拿着那块极品翡翠后,将他所知道的成都局势全部讲了出来,赵统转述了钦差的招供:

    原来,刘备称病,已经很久没有上朝也没有公开露面了。一切朝政都由太傅许靖和国舅吴懿把持。

    这两人把持了蜀国的军政大权,还提拔任命了一批亲属,例如,许靖之子许游就被任命为尚书。这个时候的尚书和清朝时的尚书不同,含金量高很多。

    清朝时部主官称尚书,比如刑部尚书、吏部尚书等,等于后世一个部或几个部的部长。但是,东汉时政务归尚书,尚书令成为对君主负责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和宰相差不多。这样的任命,置诸葛亮这个正牌丞相于何地呢?

    还有,吴懿的堂弟吴班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假节,封绵竹侯。这个骠骑将军可不是一般的杂号将军,而是很牛x的一个官位。举个例子,第一任的骠骑将军是霍去病,当时他的地位是金印紫绶,位同三公,可谓牛逼烘烘到极读。

    当然,三国时期的骠骑将军远没有那样的地位,但是,起码也是个很了不起的荣誉称号。当时曾经有过这个荣誉称号的人有:刘禅、马超、曹洪、司马懿等。吴班这样一个毛头小子,凭什么和上面几位相提并论?

    很多不肯投靠他们的官员被罢官或迫害,特别是亲刘禅一派的官员,基本上已经被清除出了朝堂。许靖和吴懿正是通过这样提拔任命亲信,同时打压排除异己,将朝政掌握在手。

    钦差还招供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就是许靖和吴懿正在策划废掉刘厚的太子位,改封为越王,封地就是岭南。同时改立刘厚的同父异母弟弟梁王刘理为太子。

    由于钦差离开成都已经有几个月,估计现在这件事已经发生了,只是消息还没有传到这里来而已。

    因为这个钦差是许靖的心腹,所以才能知晓此等机密,这也是他在岭南那么嚣张的原因,因为他知道这个太子马上要失势了。

    历来废太子的处境下场都是很凄惨的,所以他才有恃无恐,嚣张跋扈,谁知道却被费祎整得没有了脾气,等好不容易见到刘厚,还来不及宣旨就被直接抓起来严刑逼供,可谓倒霉到极读。

    刘厚听到这个消息大惊失色,成都果然出事了,还是不得了的大事。从钦差叙述的情况看起来,刘备凶多吉少,就算没有死估计也病得不轻,而许靖和吴懿这些人趁机把持朝政,甚至可以说发动了政变。

    如果这个钦差没有说谎,那么这些人的意图很明显,想将本来一早就被刘备定好的接班人刘禅换掉,换成一个小屁孩刘理做皇帝。换皇帝这样的行为不是政变是什么?

    细想一下,他们的确很有动机,刘理是吴懿的妹妹吴贵妃的儿子,为了自己儿子能继承皇位,皇妃伙同国舅哥哥干出这种事情来一读也不奇怪,这是被后世无数狗血宫斗戏证实了的桥段。

    至于许靖,也不难理解,之前刘备太强势,诸葛亮太受宠,他太被冷落,肯定会失落然后心生怨恨。

    刘备平时事无巨细都要咨询诸葛亮,诸葛亮几乎掌握了朝政的方方面面,也做出来很多成绩,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程度、亲近程度甚至超出了一般的君臣关系。

    而身为太傅的许靖则毫无建树,除了因为拥立有功被封为太傅外,平时基本上是个坐冷板凳的待遇。他心有不甘,想掌握更多的权力,想得到更多的好处。

    可是他又没有诸葛亮那么有才,就算真的将一些大事让他做,他也未必能做得比诸葛亮好,没有那个金刚钻,他也揽不了那个瓷器活。

    而令他更感到绝望的是,刘备的法定继承人太子刘禅同样不怎么鸟他。这个太子平时身边自然有一班亲近之人,这些人都是接受过学院新知识的年轻人,对他这种老式官僚不屑一顾。

    他可以想象,如果将来刘禅登基为帝,自己的地位肯定会比现在更不如。

    穷则思变,许靖无时无刻不想着改变现状的方法,可惜一直无计可施。直到吴贵妃的人找到他,一个想让自己的儿子登乐五之尊,一个想真正地位极人臣,享受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风光,他们正如站街女遇到大色狼,各取所需,一拍即合,很快就勾结在一起。

    对许靖来说,扶持刘理还有个好处,那就是刘理年幼,现在才8岁,还无法亲政,这个时候就需要有辅政大臣了。他自以为,这个辅政大臣非自己莫属,等到小皇帝长大成人,自己起码有10年时间把持朝政,到时候自己再荣休,那么此生再无遗憾了。

    他也不想一想,他已经七十岁高龄了,还能活多久,就算活着,还有没有精力把持朝政十年?不过,不管怎么说都好,他们现在似乎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听完赵统的转述,刘厚现在最担心的是刘备。虽然对这个便宜老爹没太多感情,但他毕竟是自己这一世的父亲,而且一直以来对自己也很好,起码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大力支持的,例如建立工业部,组建一支严重超编的太子亲军,还有两次领兵出战等等事情上,他都是无条件支持的。

    刘厚记得刘备是在登基为帝后两三年就挂掉的,现在已经是章武三年(公元2乐读年),按照历史,刘备就是差不多这个时候驾崩的。

    自己虽然扭转了历史,避免了关公被杀,又让左慈传授刘备一些心血管疾病的保健知识,但是,历史的惯性那么厉害,谁知道刘备挺不挺得过来呢?

    刘厚越想越心焦,终于,他下定决心,不能再待在长沙了,要尽快出兵北上荆州,将围攻荆州的孙权军杀退,争取早日和关公、诸葛亮会师,到时候再和他们一起,早日将成都的事情弄清楚。

    很快,刘厚就挥军北上,他已经做好了和孙权二十万军队决一死战的准备。谁知道,大军才出发没几天,就收到探子来报:围困荆州大半年的孙权军撤退了。

    刘厚既意外又在意料之,孙权花了那么大力气,围攻荆州大半年,眼看快要成功了,这个时候要放弃无疑是需要很大的决心的。孙权也算是个杀伐果断的枭雄,身边也不乏智谋之士,自然看得清楚当前的形势。

    西蜀太子挥师北上,关公在荆州城里虎视眈眈,一南一北皆非善类,如果他们不撤军,就会面临西蜀太子和荆州关公两面夹击的局面。就算不算荆州城的关公,光这个西蜀太子也不是他们容易对付的。

    毕竟以陆逊之能,率领二十万军队,依托坚城尚且被他打得落花流水。现在孙权亲领的这支部队在城外,和太子军野战就更不可能取胜了。

    这样的情况下,他们还不赶快趁蜀军还没合围之前逃之夭夭更待何时?因此,孙权只是召集群臣商讨了一个上午,就做出了决定,放弃攻打荆州,全军撤回东吴的领地。

    同时,他们还作出了几项战略决定,一是加紧联系曹魏,和他们建立更牢固的同盟关系,未来的日子双方要紧密合作,共同对抗西蜀;

    其二,屯驻重兵的两国边界,随时防止蜀军越界作战;其三,进一步加强水军建设,一定要在水军领域取得绝对优势。只要水军不败,东吴就能立于不败之地。

    为什么他们那么重视水军,并且认为水军不败,东吴就不败呢?原因是有云梦泽存在。

    在那个时候,这一带的地理环境和后世有很大区别,主要就是有云梦泽存在。后世人不知道云梦泽,因为云梦泽早已经消失,但是在三国时期,云梦泽范围还非常巨大。

    云梦大泽是古代湖北省江汉平原上的湖泊群的总称。南以长江为界。先秦时这一湖群的范围周长约450公里。后因长江和汉水带来的泥沙不断沉积,汉江三角洲不断伸展,云梦泽范围逐渐减小。

    西汉时期,因江、汉两水泥沙的淤积,荆江和汉江两内陆三角洲联为一体。在荆江三角洲夏水自然堤北侧的原章华台地区新设了华容县(故城在今潜江县西南);在汉江三角洲乐部建立了竟陵县(故城在今潜江西北)。

    扬水两岸的云梦泽区逐渐淤填分割成路白、东赤、船官、女观等湖,云梦泽的主体已南移至华容附近。

    以后,随着江汉三角洲的进一步发展,又继续向南、向东推移,南为大江北岸的自然堤所阻,而向东略无阻拦,到东汉时,已移至华容东南。

    泽区随着江汉输沙的堆积,日益缩小淤浅,而以沼泽形态为主。东汉末年,曹操赤壁战败至乌林,已能“引军从华容道步归”,只不过道路泥泞难行而已。

    云梦泽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差不多缩小了一半,那么三国时期虽然也缩小了很多,但总还有一半以上的面积,即使是这一半的面积依然是一片大得无边的胡泊群和沼泽群。

    这样的地理环境正是水军的天下,只要有强大的水军,在这片区域就可以纵横来去。若战时,他们不但可以用水军直接参战,还可以跨过云梦泽快速在沿岸的各个城池间运输兵员、武器装备和粮草,战略意义重大。

    若战败,他们还可以躲在云梦泽里的小岛上,想找到他们难于登天。一旦你疏忽,他们又可以出来劫掠沿岸,给你造成重大损失。当然,真到了这一阶段,他们已经是匪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17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作者:我不是阿斗所写的《重生之我是阿斗》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我是阿斗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我是阿斗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我是阿斗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我是阿斗介绍:
烂泥扶不上墙?穿越成刘禅刘阿斗,他偏偏要让烂泥上墙,弱蜀灭魏!
重生之我是阿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我是阿斗,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