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TXT下载重生之我是阿斗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我是阿斗全文阅读

作者:我不是阿斗     重生之我是阿斗txt下载     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四十四章 刘琰讨官

    第一百四十四章刘琰讨官

    报纸的发行在蜀国造成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刘厚命人在治下每个城池,甚至一些小镇上都设立了报纸张贴栏,于是,一些读书人经常自发地在这些报纸栏前读新闻,读报纸里刊登的文章。

    这使得相当一部分不识字的老百姓也受益,很多老百姓甚至定时到报纸栏去听人读报。于是,蜀国很快就出现一个怪现象,每到旁晚下工后,报纸栏就里三层外三层被各种各样的百姓围个水泄不通。

    自从有了报纸后,“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已经不是读书人的专利了,很多老百姓也敢号称能知天下事了。

    有了报纸神器,这场舆论战当然是蜀国占尽优势,不过事实上,效果没有刘厚想象中的好。原因很简单,蜀国发行的报纸不可能光明正大地卖到魏国去,就算白送也不行。

    当魏国朝廷知道蜀国报纸的存在后,马上在他们国内全面禁止这种东西的流传,官府将这个政令发布到各个地方,凡是贩卖、阅读、传播、收藏这份大汉报的,一律抓起来,流放到边疆戍边。

    所以,很快,这份报纸在魏国只能成为地下出版物,在很小范围内被很少数的人偷偷传阅。

    也就是说,在两国严格的舆论#管制措施下,两国都是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抹黑对方。在蜀国,大家一面倒地抹黑、唱衰司马懿和曹丕;而魏国的文人们同样一面倒地抹黑刘厚。

    当然,魏国没有报纸这种大杀器,他们的抹黑效果比起蜀国来差了很多。倒是吴国,两国的消息都有传入,吴国朝廷因为事不关己,所以也没采取什么强制性措施去干涉这件事的舆论导向。

    于是在吴国最是热闹,经常有分别支持魏、蜀双方的人展开激烈的辩论。也是还没意识到报纸的巨大威力,吴国也没有禁止《大汉报》的流传,这也使得吴国的舆论导向逐渐被蜀国掌握在手中。

    刘厚将报纸的事情安排好后,就没多管了,细节的东西自然由手下人来操作。可是,他还没安稳几天,刘琰就千里迢迢从成都跑来了。

    刘琰看到传回成都的《大汉报》后,立刻眼前一亮,马上屁颠屁颠地连夜坐船出发,到荆州来向刘厚讨官做了。

    刘琰要讨的官就是这个管理报纸的官员,他看到报纸这个新鲜事物后,直觉这东西大有可为,至于怎么大有可为法他也不清楚,只是隐约觉得,搞这个东西可能比那个无所事事的大鸿胪要风光多了,于是就跑来向刘厚毛遂自荐。

    “嗯,刘**卿,你这大鸿胪不是当得好好的吗?这可是九卿之一啊,你来管报纸这样的小事恐怕大材小用了吧。”在刘琰说明来意之后,刘厚问道。

    “陛下,大鸿胪的事情并非很忙,臣尚有余力,臣就想着要为陛下多分忧。臣与蜀中名士大儒多有交往,臣可以帮忙请他们多写些文章投到这《大汉报》上来。臣相信有这些名士大儒们的号召,这份报纸会办得更好。”

    听了刘琰的话,刘厚眼前一亮,对啊,这个刘琰虽然管的是外交部的事情,但是他平时为人好交际,那些名士、大儒、风流才子之类的人物他最熟。

    让他出马去约稿或者去做专题采访最是适合不过了。那个时代都讲究名人效应,如果有更多的名人来投稿,这份报纸的影响力一定会更强。

    特别是在魏、吴两国的名士,他更可以借助外交部的便利去笼络、去交往他们,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好吧,难得卿家一片赤诚,朕就答应你吧。报社的社长已经有人选了,你就不要去抢了,朕打算成立一个宣传部,以后所有的报纸还有其他形式的宣传手段都归这个部门管。

    你就暂时任这个宣传部长吧,至于大鸿胪,既然现在事情还不多,你还是兼任着吧。不过以后可不能这样兼任了,所以你要尽快选择和培训一个接班人出来。”

    报社除了舆论导向问题,还涉及到商业运营,刘琰这个整天和人饮酒、谈天说地吹牛皮的人,能办得好才怪呢。所以,报社社长这种要具体办实事的职位不能让他当,还是让他当个领导在上面指手画脚夸夸其谈好。

    “这,这……”刘琰听刘厚说让他以后交出大鸿胪的官职,又有点犹豫了,毕竟这个是九卿之一,虽然权力不多,但是社会地位极高。一般人还真不舍得。

    “你别不舍得,朕以后打算撤销大鸿胪这个官职,以后管这一块工作的叫外交部,级别也不再是九卿之一。以后外交部和宣传部、工业部这些部门是同一个级别的机构。”刘厚看出去刘琰的犹豫,解释道。

    “这,这,陛下,这撤销大鸿胪,那九卿不是少了一个?还有,工业部不是陛下当年创建的那个生产基地吗?这可不是朝廷的衙门啊?”刘琰听到刘厚透露的消息觉得很惊讶。

    “喔,九卿不是少了一个,而是全部不要了,朕以后会将三公九卿制全部改掉,使得机构设置更合理。至于朕当年创建的那个工业部,以后朕会将它改个名字,将‘工业部’这个名字让出来作为一个衙门的名字使用。”

    刘厚有点后悔当年用“工业部”来作为自己基地的名字了,现在这个名字已经随着它生产出来的产品流通天下变得天下闻名,这样下去,以后想用这个名字作为管理工业的衙门就有点麻烦了。

    这下刘琰真的震惊了,原来小皇帝不但要改掉大鸿胪,连三公九卿制都要改掉啊?这得多大的魄力啊。这种朝廷基础架构的改动可不是那么容易的,涉及到利益的重新分配,涉及到的事情很多。

    一不小心搞到朝廷被颠覆也不是不可能的。刘琰越想越害怕,额头上不禁冒出冷汗来。

    刘厚看他露出紧张的神色,道:“**卿不必担心,这么大一件事,不是一蹶而就的,短期内不会去做,需要从长计议才行,朕也一定会和丞相好好商量妥当才开始着手。你干好你的自己工作就行了,这些棘手的事情自然有丞相和一众谋臣为朕处理好。”

    “是,是,臣失态了。”刘琰连忙道,他也知道这个小皇帝年纪虽小,可却不是一个简单的角色,他既然胸有成竹,那他要办的事情就一定能办成。

    就这样,原本打算自己兼任宣传部长的刘厚,被刘琰跑过来,莫名其妙地将宣传部长的职位讨走了。

    刘琰走后,刘厚自己却陷入了思想混乱中,刚才随口跟刘琰提起的机构改革问题,他平时也有想过。现在的三公九卿制肯定是跟不上形势的,就像这次那样,想成立个管宣传工作的部门,硬是不知道套在三公九卿中那一个身上合适。

    刘厚现在头痛的是,按照隋朝以后的皇朝使用的三省六部制改制好呢,还是直接按照后世的政府机构那样设置,一步到位好。

    不得不说,三省六部制有它的先进性、优越性。三省是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这三省各有明确分工,中书省起草昭书,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门下省封驳审议,主要负责纠核朝臣奏章,复审中书诏敕,如认为不当,司以封还和加以驳正,称“封驳”,还可以匡正皇帝的过失;尚书省负责贯彻执行各种政令。

    “中书取旨,门下封驳,尚书奉而行之”,是三省分工原则,从而彼此制约,以掌管国家大政。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这六部基本上能包括了封建社会,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旧社会差不多够用了。不过,由于刘厚的到来,必将使社会生活更丰富,更多姿多彩,这种情况下,六部有可能就不够用了。

    例如后世工业部的职能就和工部不一样,再例如国土资源部、商业部这些部门的职能就是六部不包括的。

    当然,也可以扩展六部的职能,采用归纳的方法,将一些新兴部门的职能赋予给这六个部,但是,这样一来,会使得一些部的职能极其复杂,甚至会像那个太常寺一样,管的东西又多有杂。

    但是,直接用后世的部委作为朝廷的新架构的话,部门又太多了,后世国务院组成部门有28个、国务院直属机构18个、国务院办事机构4个、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14个、国务院部委管理的国家局11个。这些名目繁多的部门机构连刘厚这个后世来人也数不清楚。

    例如刘厚刚设立的宣传部,在后世宣传部其实并不属于政府机构,而是属于dang的机构,可是刘厚就将它混淆了,当成了政府的机构来用。实际上,按照刘厚对宣传部的功能设想,它是负责引导舆论导向、新闻审查、出版物审查的,那么它应该是和后世的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似。

    想来想去,刘厚还是决定不下用那种架构,于是只好暂时搁置争议,留待以后再解决了。反正这个事情也急不了,这么大一件事不可能是他拍拍脑袋就能决定的,总还要和诸葛亮等大臣好好商量商量才行。

第一百四十五章 浑身长刺的水桶

    第一百四十五章浑身长刺的水桶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刘厚又无所事事了,报纸的事情被刘琰接手后,蜀国的宣传攻势果然生猛了很多。

    刘琰的交际之广、交游能力之强远超刘厚的预计。东吴这个现在名誉上的盟国就不用说了,他数次写信给东吴的一些名士,甚至还亲自跑过去一趟,勾连一些东吴的名人士子,让他们也纷纷在《大汉报》上撰写文章。

    他还在东吴国都建业设立了报社的分部,公开在东吴境内发行报纸。虽然这些东吴人写的文章未必都是骂曹魏、挺蜀汉的,但是,起码有一点,他们骂蜀汉的文章绝对不会见诸报端。关键是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投稿,《大汉报》在东吴的影响日益扩大。

    整个东吴的舆论情况差不多全面倒向蜀汉。即使是魏国,刘琰也没放过,他也写了很多信派人送去给魏国的名士大儒,向他们约稿。这些名士大儒对于能将自己的文章刊登出来,发行天下这样的机会都很动心,不过碍于魏国对《大汉报》严厉的打压政策,他们还不敢轻举妄动。

    不过,不敢撰文,不等于不敢偷偷传阅,这些名士被刘琰的密信勾起了好奇之心,他们的渠道总是比普通人多,加上刘琰加大了在魏国秘密投放的《大汉报》的数量,使得魏国的文人士子比较容易就能搞到一份《大汉报》,这也使得魏国的舆论受到蜀国的严重影响。

    魏国朝廷也不是没想过跟风出一份报纸,甚至他们连报纸名都想好了,就叫《大魏报》,可是,他们没有掌握印刷技术,每份报纸都只能手抄,这样一来,无论是报纸的版面规模还有发行量都很小,其影响力也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见刘琰干得不错,刘厚也就放心地放手让他施为了。不过,猪脚总是闲不住的,事情总是不断地找上猪脚的。在刘厚和周雪在荆州卿卿我我过上一个月的安稳、甜蜜的日子后,刘厚在一次宴会中,偶尔听关公抱怨,说东吴的战舰太多了,堵塞了长江航道,影响到商船的往来。

    在刘厚的追问之下,关公才道出真相,原来,自从刘厚出兵后,东吴这个名誉上的盟友却很不够朋友,他们出动了上千艘战舰,驻防在长江的边境线上,威逼着荆州,使得关公的驻守大军不能轻举妄动。

    本来,他们驻守在那里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要他们不主动出击来进攻荆州,大可以不用管他们。而有火器部队协助防守的荆州城,根本不惧东吴军来攻。

    可是,上千艘战舰停在长江航道上,吓得那些来往的商船都不敢通过了,这严重影响了荆州的商业,继而也影响了关公的税收收入,故而才惹来了关公的抱怨。

    刘厚一听,可恼也!东吴人竟然那么大胆,这个孙权竟然那么不识趣,竟然还敢用舰队陈列边境威逼我们,蜀黍可忍,婶婶也不可忍啊。你既然做初一,就别怪我做十五了。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刘厚马上退出了休假状态,摩拳擦掌想办法教训东吴人了。

    现在东吴表面上还是盟友,他们虽然将上千艘战舰陈列在边境搞船舶展览会,但是毕竟没有真正的进攻蜀汉的领土,双方也没有公开撕破脸,这样一来,两国就不可能公然开战。

    否则的话,谁第一个动手,就会被天下人说成背信弃义之徒,遭人唾弃,当然,真的到了要举国大战之时,谁也不会在乎那一纸比遮丑布还薄的盟约,那种时候,该撕破脸还是要撕破脸的,不过现在的确还不到时候,蜀汉还没做好伐吴的准备。

    伐吴需要的是大量的水军,蜀汉现在的水军虽然有两艘超级战舰,但是其他的舰船还是少得可怜,根本无法满足全面伐吴的需要。也就是说,现在既要教训吴国,又不能太明目张胆,起码派超级战舰去炮轰吴国舰队这种方式是不行的。

    那怎么办好呢?这种事情远没有遇到司马懿那么令人头痛,一点也难不住刘厚,他只是略为一思考,就想到主意了。刘厚想出来教训东吴人的办法很简单,那就是用他很早前就想搞出来的小玩意——水雷。

    水雷其实很久前就被蜀国工匠搞出来了,当时是用来炸长江航道上的暗礁的,不过那时候不叫水雷,叫水底定时炸#弹,不过其实原理差不多,只要稍微改动就行了。说干就干,刘厚马上叫来相关的工匠、研究人员,跟他们商议水雷的研制工作。

    有了之前的水底定时炸#弹为基础,水雷要造出来并不难。水雷同样需要防水,还是老办法,用木桶或者陶罐装上炸#药,盖上密封的盖子就行了。

    至于爆炸时机的控制,显然不能用碰撞来触发,因为现在还没有研发出灵敏的碰撞触发装置。还有一个原因,水雷在水里随着破浪晃来晃去,假如是用触发装置,那这个触发装置怎么区别是撞到战舰还是撞到浪头了?要知道,如果船是停在那里不动的,这两者可能撞击力度差不多。

    如果在后世,有的是方法来触发引信,除了碰撞触发外,由于后世的船都是钢铁打造的,还可以用磁性来触发,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用噪音、水压等因素触发的也有。

    但是这个时候,刘厚也没什么辙,连个地雷那么简单的触发装置,那些研究人员搞了那么久就是没搞出来,不要说地雷,就算是手榴#弹,那种一拉绳子就点着的装置也还没搞出来,还能指望他们搞更复杂的水雷吗?

    于是,还是用回老办法,在炸#药桶的上部放一盘长长的引线,做成定时炸#弹的形式。不过这盘引线可真是够长的,甚至一层不够要做成几层的,因为要延时的时间很长,甚至要延时一、两个时辰。

    因为水雷是要由蜀国这边的水域释放,让它们顺流而下飘到下游的东吴舰队群中再爆炸的,而为了不被东吴人看到释放水雷的船只,让他们抓到蜀国的小辫子,那么放水雷的船要离东吴的舰队足够远,远到他们看不见的程度,于是,这个水雷很有可能会在水里飘很长时间。

    水雷和水底炸#弹有个很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水雷需要可以漂浮在水面,至少也要半沉半浮,这就要求装炸#药的容器不能装太满,要留出足够的空间出来,这样浮力才足够支撑起它的重量。刚好,现在这部分空间可以用来容纳长长的引信。

    密封防水、漂浮和延时爆炸的问题解决了,这个水雷基本上算完工了,但是还不算完美。要有办法让它在敌人的舰船上牢牢地沾住才算是一个成功的水雷。

    在后世,对付钢铁舰船就很简单,用磁铁就行了,只要船在水雷旁边经过,磁铁就会牢牢沾在船体的铁壳上。现在的船都是木做的,磁铁显然无法起作用。

    刘厚想到的办法也很简单,他让人在炸#药桶的四周都加上几条长长的、细细的、尖锐的钢针,使得最后完工的水雷就像一个浑身带刺的怪物。

    有了这些钢针,水雷一旦碰撞到东吴的木船,就会钉在船身上,一时半会的不会掉下来,然后在那里静静地等待着引信燃尽,最后“轰”的一声,将它附在身上的舰船炸出一个大窟窿来。

    只用了半天时间,刘厚和一众火器研究员就完成了水雷的设计工作,第二天,工匠们就制造了几个样品出来。

    这些样品就是用水桶改造出来的,外表看起来就是一个带盖且浑身带刺的水桶。它的顶端有一个塞子,拔开塞子后,里面露出一小截引信,点上引信后,再把塞子塞好,这个水雷就处于启动状态了,一刻钟后它将会爆炸。

    然后,工匠将这个大水桶扔进河里,只见它在水里半浮半沉地飘往下游,下游约五十步远处早就准备好一艘用来做靶子的破船。这艘船很小,只有约五米长,破破烂烂的已经失去了维修价值,除了还能飘在水面上,几乎已经不能被人认出来是船了,刘厚也很好奇,他们是从哪里找来这艘破船做靶子的。

    由于只有五十步,水雷很快就飘到那艘破船前面,然后“砰”的一声就撞到船舷上,撞击的力度不算大,但足够尖锐的钢针刺进船体的木板中,水雷就被挂在船上了。随着波浪起伏,水雷摇摇欲坠,但是始终没有掉出来。

    终于熬到引信燃尽的时间,“轰”的一声,这艘小破船被炸得粉身碎骨。在岸边观看水雷效果的研究人员和工匠发出一声欢呼。刘厚和周雪也在场,不过周雪默不作声,大概是因为她也知道,自己的夫君制造这东西是为了对付她父亲曾经统领过的舰队的吧。

    接下来试验对运动中舰船的效果,试验方法也很简单,靶船还是一艘破破烂烂的小船,当水雷碰到它,并沾在它身上后,一艘艨艟快船用一条长长的绳子拖住它全速在河面上行使起来。这个试验目的是检验水雷上的钢针钉在船上的牢固程度。

    可惜让大家失望了,在被拖行了约一刻钟后,钉在破船上的水雷终于在浪花的冲刷下,脱落了下来,飘向下游。由于这次不是检验爆炸性能,而是检验钢针的效能,所以这个水雷里没有火#药,而是用了一些同等重量的泥沙代替,所以不用担心它炸伤下游的花花草草。

    也许是艨艟实在是太快了,快速的前进,使得水雷经受的水流冲击力也大,钢针扎进船体的深度很浅,根本不足以支撑得住长时间的水流冲击,所以仅一刻钟它就被水冲刷了下来。

第一百四十六章 雷神下凡的传说

    第一百四十六章雷神下凡的传说

    这个试验的结果并不能令刘厚太满意,从试验结果来看,这种水雷对付静止的船只效果不错,但是对那些正在航行中的船只,恐怕效果不佳。

    要解决对付运动中船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解决触发引信问题,即水雷在碰到船只时,第一时间爆炸,这样就不需要傻傻地挂在船身上等引信燃尽了再爆炸,也就不用担心水雷挂得不够紧,被水流冲刷下来的问题。

    不过触发爆炸的事情一时半会是解决不了的了,只好还是将问题提出来后,交给研究小组慢慢去解决了。研究的事情难说得很,有时候灵感来了,一拍脑袋问题就解决了,有时候进入了死胡同,几十年也想不通,所以,刘厚也不敢过份逼迫他们说限你们多长多长时间,一定要拿出成果来。

    反正这一次教训东吴的行动,碰撞触发引信是指望不上了。幸好,根据情报,东吴的舰队多数集中停靠在一个地方,除了一些巡逻的和训练的,多数是不会开动的,这样一来,这些第一代的水雷就足够使用了。

    刘厚发下命令,全力生产这种水雷。荆州城中火药的储备足够多,引线也不成问题,生产的重点主要是在容器上,也就是木桶和陶罐,还有需要做密封处理的盖子。不但是军中的工匠,连城中民间的木匠、陶瓷匠人也被征集起来帮忙生产容器。

    一连十天,整个荆州城的生产部门都在高速运转,工匠们加班加点抓紧时间生产着这种浑身带刺的水雷,终于制造出一千个这种水上大杀器来。

    看着堆在码头的一千个最大有一人高,最矮也有半人高,水桶粗的水雷,刘厚高兴极了,今天就是放水雷点大炮仗的时间了,他亲自到码头来给布雷部队送行。

    整个行动被刘厚命名为“雷海”计划,计划包括了制造水雷的过程,而主要行动就是在今天晚上的放水雷炸东吴舰队。但是,在三天前,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行动,那就是送一封信给东吴人。

    这封信是由刘厚口述,郭攸之执笔,经过润色后写成的,大意是:左慈左仙翁最擅长夜观天象,日前,左仙翁夜观天象,获知雷神将下凡,不日之内将降临长江,途径荆州,一路到达吴国境内。

    鉴于蜀国和吴国是亲密的盟友,又有秦晋之好,大汉国皇帝好心提醒吴王,要尽快做好防雷工作。具体来说就是尽快将聚集在边境的舰队开走,跑得越远越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当然,最后那句话没有说得那么直接,而是由郭攸之精心润色,委婉地提出这个建议。

    不过再委婉也掩饰不了蜀国想赶东吴舰队离开的企图。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这封信通篇都是在胡说八道,什么雷神下凡,什么雷击长江,这不是装神弄鬼糊弄人是什么?

    有谁见过这种神神化化的东西,就算真的有天庭,有神仙,谁又能获知这种天庭的秘闻?难道左慈真的是有通天彻地之能的神仙不成?如果他是神仙,还会跑到蜀国去当什么狗屁教授吗?神仙不应该都是隐居在深山老林的吗?

    这封信分明就是蜀国用来开脱的说辞,这分明就是蜀国想推卸责任预先埋好的坑,是为免两国撕破脸而特意蒙上的一块遮丑布,这种言辞,这种借口拙劣至极。

    偏偏,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是明白人,现在在东吴水师大营中坐镇的甘宁1就是个不是那么明白的人。

    甘宁,字兴霸,曾经组成黑社会团伙,在江上抢夺船只财物,其人身佩铃铛,衣着华丽,人称锦帆贼。直到二十多岁后停止抢#劫,熟读诸子。18岁左右任过蜀郡丞,后历仕于刘表和黄祖麾下不被重用,期间曾射杀凌统之父凌操。

    后来甘宁率部投奔孙权,开始建功立业。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率骑袭曹营,战功赫赫。孙权曾说:“孟德有张辽,孤有甘兴霸,足可敌矣。可见,甘宁是个很了不起的人物。

    事实上,甘宁武功高强,但性情易躁,易于激动,发怒时动辄要打人甚至杀人,这方面有点象张飞。和张飞不同的是,他有时不完全听孙权的命令,而张飞对自己的大哥刘备那是言听计从的。

    除了易暴躁外,他的性格也有好的一面,他勇敢坚毅,豪爽开朗,足智多谋,器重人才,轻财好施,关心部属,因此,士兵都乐于从命。

    刘厚的信第一时间被送到他手头上,他接过信一看,不由得嗤笑:“切!这个蜀国小皇帝,真会胡说八道,什么雷神下凡的,分明是在胡诌嘛,可惜啊,一代枭雄刘备死得那么早,甘某少了一个好对手啊。蜀国交到这样一个小屁孩手上,迟早会被他败掉刘备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家产。”

    说完,甘宁不屑地将书信扔到案桌上。没有和刘厚的hong军交过战的甘宁自然不知道hong军的厉害,虽然东吴的军队屡屡在刘厚手上吃瘪,但是,高傲的甘宁只会认为是步骘、陆逊之流太不入流了,竟然连这样一个小屁孩都打不过。

    他可不认为自己也不是刘厚的对手,他这次屯兵在边境,好几次都想冲到蜀国境内找刘禅的茬,可是一直被顶头上司陆逊死死压制住,使他无法轻举妄动。加上,对面荆州的驻守大将是关公,他虽然看不起蜀国小皇帝,但是关公的威名却不容他小视。

    人的名树的影,关公现在是魏蜀吴三国公认的大英雄大豪杰,即使他之前北伐最终惨败而回,也于他威名无损,大家都认为他是因为被魏吴两国优势兵力夹攻而导致的大败,而不是他本人的能力问题。在随后魏吴两国长达差不多一年的围困荆州过程中,他再次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整整一年,被几十万大军围困之下,他牢牢地守住了荆州城,使得魏吴两国几十万大军无法寸进。他个人更是经历了大小几十次大战,期间斩杀魏吴两国大将无数,用一次次的战斗证明他的宝刀未老。

    对于这样的一个对手,甘宁心里有足够的尊敬,但是,自负的他也有足够的斗志,无时无刻不希望能有机会挑战他,击败他,取代他成为威震华夏的英雄豪杰。

    “可惜啊,云长一代英雄,却要辅佐这样的一个小屁孩。若不是有云长和翼德的辅佐,刘禅这小子还能支撑蜀国到几时?”甘宁继续发着牢骚。

    甘宁的牢骚并非自言自语,旁边是有人听的,旁听的人年约十八,长得唇红齿白,好一副风流俊雅的模样。他是军中的长史,名叫顾谭,字子默,这个顾谭出身名门,乃顾劭之子,顾雍之孙。顾雍和顾劭都是东吴的重臣,也难怪在这个拼爹的年代,顾谭年纪轻轻就可以在军中身居高位。

    “将军,此事恐怕没那么简单,刘禅十三、四岁就独自带兵征伐各方,一路杀来从未有败绩。以顾某看来,此子绝非善类也,再者,就算他荒诞不羁,但他身边有邓芝、郭攸之、步骘三大谋臣常伴左右,此三人皆是有本事之人,非比寻常也。郭、邓两人你不知,难道步骘你还不了解吗?”

    甘宁不是个明白人,但是顾谭年纪虽轻,却也是个有学识的人,他家学渊源,少年时和诸葛恪、张休、陈表同为太子孙登的学友,号称“四友”,在东吴年轻一代中已经崭露头角。这个时候见甘宁对刘厚的书信不屑一顾,不由得劝谏道。

    “哼,步骘这个狗贼,竟然敢背叛主公,某下次如果见到他,定将他碎尸万段。”甘宁道。

    见甘宁的话偏离了主题,顾谭赶紧道:“甘将军,此信乃蜀汉皇帝发来的,那就等于是国书,以顾某之见,还是将它呈送给陆大都督甚至是大王才好。而且,这封信既然有示警之意,我们也需要警惕,做好迎战的准备,以防受到什么人的偷袭。”

    “这封信的台鉴就是水军都督啊,这就是给甘某的信嘛。哼!这封信哪里是什么示警,分明是胡言乱语,妖言惑众,刘禅发来这样的一封信,也不知道是不是用来戏弄甘某的。管它做甚,要是将这封信呈给主公,没的叫他取笑。”甘宁道。

    “甘将军,切不可如此,无论这封信说什么,这也是蜀汉皇帝发来的信,是国书,本来就不应该由我们来看的,更不能由我们来决定怎么处置它。最起码,我们要将他转交给陆大都督。”见甘宁不肯听劝,顾谭着急地道。

    陆逊是东吴的大都督,是甘宁的上司,可惜他的行辕在夏口,虽然离着这里不远,可是却不是常驻在水师营寨中。水师营寨的主将是甘宁,在这里甘宁说了算。可是,桀骜不羁的甘宁连孙权的话都未必肯听,何况是陆逊。

    “哼,陆伯言号称什么智计百出,还不一样败在刘禅手下。某三番几次请求出战,他都压住不给某出战,某看他是被刘禅打怕了,吓破胆了。说不定这封信给他看了,他还当真呢,某看他都快变成老鼠胆了,真是好笑。”说完,甘宁一挥衣袖就要走出帅帐。”

    “将军,不可,不可,万万不可如此啊。”顾谭一看甘宁要走,心里一着急,上前拉住他的衣袖,苦苦哀求道。

    甘宁一甩手,顾谭被甩得倒退了几步,撞在一根柱子上才停了下来。甘宁从小力大无穷,武功高强,虽然是那么随手一甩,顾谭这样的文弱书生竟然也承受不住,被他甩出几步远,如果不是有根柱子挡住,他可能还要再退几步,说不定还要摔个屁股墩。

    饶是如此,顾谭被一股大力推动,重重地撞在柱子上,后背也被撞得生痛。

    注1:甘宁本来在公元220年就死了,不过为了情节需要,作者找阎罗王商议过后,同意将他的死期推迟两年。

第一百四十七章 水雷的第一波攻击

    第一百四十七章水雷的第一波攻击

    甘宁见到顾谭的狼狈样,心里有点内疚,于是止住脚步道:“抱歉,一时没控制好力度,你没事吧?”

    “将军,甘将军啊,这封信不简单,还请将军将信转送给大都督。”谁知道顾谭却不管自己的伤势,而是忍着痛继续纠缠于信的问题。

    见到顾谭这样,甘宁只好道:“算了算了,这封信你**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吧,某不管了。”说完,一挥衣袖,径直出去巡营了。

    见甘宁允诺,顾谭才松了一口气。他隐约觉得这件事不简单,但是到底怎么不简单法,他也说不清楚。事关重大,他不敢耽搁,忍痛将案桌上的书信收进怀里,调了一艘快船,火速赶去夏口亲自将信送去给陆逊。

    陆逊亲自接见了顾谭,他看了顾谭呈给他的信,蹙着眉思索了良久,突然大叫一声:“不好!”

    顾谭正紧张地看着他,被他这一声喊吓了一跳,连忙问:“大都督,什么不好?”

    “这一定是蜀国皇帝推脱责任之词。那他为什么要推脱责任呢?一定是他对我东吴有所图谋。我们两国是同盟关系,他想对付我们又不好明里下手,所以就假借什么雷神来说事,用这种拙劣的借口推卸责任。”

    不得不说,陆逊的确是这个时代的顶级谋士,他猜测的事情离真相已经不远了。

    顾谭一听,更紧张了,问道:“大都督,那到底蜀国皇帝对我吴国有什么图谋呢?”

    “具体有什么图谋,老夫并不知道,只是知道他们一定图谋不轨。蜀国小皇帝向来阴险毒辣,他的警示不可小觑。事关重大,你马上回去,持本都督的令箭,让甘宁立刻将舰队撤回来,水师不能再继续呆在那里了,否则舰队必定有危险。”

    顾谭大吃一惊,他没想到这封信在陆逊这里竟然得到在甘宁那里截然相反的待遇,也没想到陆逊对这封信的重视程度竟然那么高。不过,他也知道这件事必然关系重大,耽搁不得。他领了陆逊的令箭后,马上连夜赶回水军营寨。

    可惜,他还是晚了一步,当他回到水寨时,看到的是陷入熊熊大火当中的水寨,整支舰队差不多已经被毁了一半。

    时间倒回来几个时辰前,刘厚亲自到荆州码头送别了布雷部队。他选择了晚上放水雷,主要是想借助夜色的掩护,让水雷更难被人发现。水雷虽然半沉半浮,在水面上只露出很小的一小截,但是,在白天日光日白的情况下,难免还是会被有心人看到。

    而晚上黑咕隆咚的,这个年代没有探照灯,甚至连电灯都没有,照明靠的是灯笼、火把、油灯、蜡烛等。这些东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发出的光线很微弱,能照亮的范围很小。对于水面上的东西很难照得清楚的,尤其是那些十几米高的楼船,晚上的视野更是难以达到水面。

    刘厚再命人用黑漆将水雷全部漆成黑色,就如同忍者穿了一件夜行衣一样,这样一来,东吴人想发现这些作怪的小东西就难上加难了。

    子时,蜀军几艘布雷船已经靠近东吴的水寨,带队的是一个营长,他看了看漏壶,约定的时间到了。于是,他一挥手,低声道:“命令下去,雷海计划第三阶段行动开始实施。”

    “诺!”旁边一个士兵应了一声,站起身,噘着嘴发出去几声“hooo,hoo,hooo”类似猫头鹰的叫声。声音尖锐凄厉,听起来让人毛骨怵然。

    四下里响起几声“呱呱呱”的蛙叫声,似是回应着这边的猫头鹰叫声,只是每一个蛙叫声的长短都不一样,似是有一定的规律。那个士兵侧耳听了一会,回头对带队的营长道:“营长,各条船上都已经收到命令。”

    “好,我们也开始行动吧。”他的话音刚落,船上的士兵就开始行动起来。只见他们搬出一个个黑漆漆浑身长刺的水雷,依据一定的间隔距离投放在水里。其他布雷船也一样,将水雷搬出来,投放在水里。

    刹那间,一百个水雷就顺着水流飘往星光闪闪的下游。星光闪烁处,正是东吴人的水军营寨,那远远看上去一眨一眨犹如星光的亮光,正是挂在各式船上的防风灯笼。

    可惜的是,这些灯笼的数量虽然不少,可是它们的光亮度太小,能照到的范围很有效,依靠它们发出去的亮光,根本无法发现河面上飘来的黑色死神。

    第一波死神只有差不多一半溜进水寨中,并挂在各种船只上。剩下的一半则被挂在了栅栏上。

    东吴的水寨是四周是有栅栏的,或者叫篱笆墙,当然,篱笆不是用细细的竹子做成,而是用一条条粗大的原木钉到河底做成的。如果有敌人的战船想偷袭水寨,则会被这些粗木头桩子暂时阻挡。

    东吴人配合着巡逻的快船,可以很容易发现来犯之敌。这些篱笆墙也很有利于防守,敌人想进攻,一般来说只能从水寨正面不算很宽阔的水寨门口进入。否则,就要冒着防守方的箭雨费力清除这些篱笆墙,等清理完后,还不知道要损失多少人呢。

    这些篱笆墙木桩之间间隔很密,还有横的、斜的木桩加固,再小的船只也无法通行,但是不包括水雷。水雷的直径只有水桶粗,可以轻松穿过木桩将的间隔,当然,也有很多幸运儿直接撞到木桩上,尖锐的钢针将其牢牢固定在木桩上。

    “轰轰轰……”第一波的水雷里面的引线终于燃尽,在很短时间内相继引爆里面的炸#药。上游这一面的篱笆墙被炸得七零八落,一些在这边篱笆墙附近巡逻的小快艇也受到爆炸的波及,被炸死炸伤多人,甚至有一艘靠得太近的巡逻快艇直接被炸沉。

    整个东吴水寨面向上游的一面,已经向蜀国敞开了大门,里面的各式船只再也没有一点遮拦,成为一群不设防、任人予取予求的小鲜肉。

    除了篱笆墙被炸塌之外,漏进去的约五十个水雷收获更大,由于东吴的船只停得密密麻麻的,这五十个水雷无一例外全部挂在船上,当它们爆炸时,四十多艘船被波及,小的船直接被炸沉,大的也受到重创。有些船上更是燃起了大火。

    有一些火并不是水雷的爆炸直接引起的,而是因为水雷爆炸是,引起船体的巨大震动,使得船上的火种被打翻,从而引燃了船上的易燃物。

    刚才说到,船上一般都有灯笼、火把、油灯、蜡烛这些东西,用以帮助哨兵在晚上观察河面,防止敌人偷袭。

    虽然,这些火光能照到的范围很小,但总比没有好,总比一片黑漆漆的强,所以,东吴人在晚上还是很舍得地点了很多火的。这些火在巨大的爆炸震动中,总有些不小心点燃了一些易燃物,从而引起大火。

    “敌袭……”

    “当当当……”

    东吴水寨沸腾了,到处响起士兵的呼喊声,还有铜锣敲起的示警声。这么响的声响,将附近船只上的东吴水军都惊醒了,他们迅速披挂起来,将兵器、装备带齐,以最快的速度做好战斗的准备。

    可惜,当他们钻出船舱,跑到甲板上时,并没有看到敌人的所在,只看到几艘船正在徐徐下沉,一些船上则火光冲天,还有很多受伤的士卒在哀嚎,还有一些掉在水里的士兵在水中扑腾着,等待救援。

    还没等东吴兵将弄明白怎么回事时,第二波的水雷已经到了。一千枚水雷被分成十批,每批一百个,按计划每一波攻击间隔半小时,这样的话,整个攻击过程可以持续五个小时,刚好到天亮的时候。

    当然,第二波攻击没有间隔半小时,只隔了约十分钟,因为第一波的水雷有一半被篱笆墙阻拦住了,导致第一波水雷对东吴船只的打击太小了,所以,第二波随后就到,起到补枪的作用。

    之后的剧情完全按照刘厚预先编好的剧本来演出,蜀军每半个小时左右就释放一波水雷过去,将东吴的舰队炸得损失极其惨重。

    黑灯瞎火的,东吴人愣是没有发现隐藏在水面下的怪物,即使是后面由于多艘船只燃起了大火,照的江面上亮如白昼,有不少人已经看见了在水中半浮半沉的水雷,但是,他们还以为这些黑漆漆的东西是那艘己方的船上掉下来的东西,根本没人能联想到,今晚东吴舰队的灾难就是由这些黑漆漆的东西引起的。

    这也怪不了他们,他们从来没见过甚至没听过有水雷这种恐怖的东西,这些东西已经超出了他们的知识范畴和想象力范围。他们不知道这就是致命的水雷很正常。

    由于因为遭受不明原因的袭击,整支东吴舰队的人都变得人心惶惶。遇到自己的知识无法解释的现象,很多人都会往超自然力量方面去靠,用神神怪怪的东西去解释最是方便。这个时候也不例外,东吴水军中迅速流传着各种各样的神怪传说,比较主流的说法就是雷神发怒,要惩罚东吴人。

    同一般的士卒只是胡乱猜测不同,甘宁这个看过刘厚派人送来的警示信的人则是心里五味杂陈。当初自己对蜀国皇帝的信件不屑一顾,认为是胡言乱语,现在这件荒诞不羁的的事情就呈现在他面前,他怎能不惊?怎么能不不懊恼,不后悔?

第一百四十八章 东吴水军之殇

    第一百四十八章东吴水军之殇

    上回说到,蜀军发动了第一波的水雷偷袭行动,还不等悔得肠子都青了的甘宁做出什么反应,第二波水雷攻击就发生了。

    “轰轰轰”这次比第一次更严重,因为第一批水雷有一半被篱笆墙挡住,这次因为篱笆墙大部分已经被炸倒,几乎全部水雷都顺利地进入了水军营寨,一百个水雷发挥出它们最大的作用。

    这次足有三、四十艘船受到重创,其中不乏立刻沉没或者慢慢下沉的。甘宁目呲欲裂,马上喝令手下做好作战准备,出动大量巡逻船在水寨四周游动,寻找偷袭的敌人。

    可是,任他们怎么找也没有找到敌人的来源,事实上,水寨的周围根本没有敌人,只有上游有几艘布雷船。东吴人当然没有放过上游,那里是蜀国的方向,是最有可能有敌人攻过来的方向。

    可是,黑咕隆咚的前方,仿佛隐藏着一个择人而噬的怪兽,使得那些充作斥候的巡逻艇也不敢往上游搜索太远的距离,而蜀国的布雷船离开东吴的水寨有足够远的距离,这段距离远到足够水雷顺着水流飘一个时辰。

    这个距离足够使他们远离东吴的斥候船,当然,如果东吴的斥候船真的跑那么远,发现他们,那么迎接他们的将有大量能连发五十矢的马弩,和射程和穿透力都能吓死人的床弩,弩箭发射时声音小,比火器更适合夜间战斗。

    东吴水寨闹腾了半个小时后逐渐开始安静下来。掉在水中还没死的人已经被救了上来,着火的船能浇得灭的也已经浇灭了火,浇不灭的也烧得差不多沉到了河底。

    看起来,喧闹快要平息了,可是,这个时候,第三波攻击又来了,还是一百个黑漆漆的水雷,悄悄地飘进水寨,继续重创几十艘的东吴舰船。

    东吴人虽然派了很多巡逻船,奈何照明设备太差,在这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水中半沉半浮的黑影就算从他们船边飘过,也很容易被他们忽略,傻傻得东吴人始终搞不清楚袭击的来源。

    直到第六波攻击,有人借着水寨中着火的船只上冲天的火光,才发现了这些水中的黑影。可是,当他们好奇地捞起一个浑身带刺的黑影后,还没等他们研究出这是什么东西时,那个水雷就在一群好奇的东吴人群中爆炸了。

    结果自然是血肉横飞,现场来观看怪物的人无一幸免,这也使得东吴人错失了一个知道攻击来源的珍贵机会。直到天空露出鱼肚白,被折腾了一夜的东吴人才终于知道这些“天雷”是哪里来的。

    不过,这已经是倒数第二波攻击了。虽然知道攻击的来源,但是东吴人一时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去阻止这些黑色的死神。这个时代的人哪里懂得怎么去排雷,只能是用人命去填了。

    几十艘巡逻快艇被当做炮灰派到上游拦截水雷。他们找到一个水雷后,就将它捞上船,然后冒着生命危险,以最快的速度往岸边划船。运气好的,还能赶在水雷爆炸前将水雷抛上岸,运气不好的,水雷在他们的快艇中爆炸,结果不用说,连人带船都被炸个粉碎,一起沉入江中。

    不过也有几个醒目的,他们找到一条长长的竹竿,在找到一个水雷后,就用长长的竹竿抵在水雷上,阻止它继续往下游飘,这样一来,就算水雷爆炸,有了一条竹竿的距离,最起码不会全船人都死光。

    负责撑竹竿那个多数还是会被炸死的,就算没有立刻死,也是重伤,摔在水里后还是免不了被淹死。船中其他人也很多被震伤,或者被爆炸气浪掀翻的小艇砸伤,但是大部分人还是能捡回一条性命的。

    可惜他们被水雷身上的黑漆欺骗了自己的眼睛,误以为这些怪东西是铁做的很难拆卸,如果他们了解内情,知道这些都是木头或泥陶做的玩意,肯定会第一时间就将它们砸破,将火#药倒掉或将引线浇灭掉。

    顾谭回来的时候,正是天空露出鱼肚白的时候,看到的水寨火光冲天、水面到处飘满了破船、木板、木屑、旗帜、船中各种能漂浮的生活用品,还有被染成血色的江水,当然,也有尸体和一些残肢断臂。

    顾谭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自己才离开多久,原本气势磅礴、旌旗林立的水寨,现在竟然是这么凄惨的一副模样,这到底怎么回事?当年曹操赤壁大败也不过就是这样的一副惨状了吧?

    这一次夜袭,东吴的这支舰队几乎有二分之一的船只受损,其中沉没的有两百艘,三百余艘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被炸沉的船多数是中小型的船只,大型的船因为应用了水密舱技术,多数伤而不沉。可以预计,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光是修复这些船只都够东吴人头痛的了。

    这还是在遇到几波攻击后,甘宁下令舰队紧急开动,逃到水寨外的结果,否则损失还不止这些。可惜,水寨门太小,东吴人无法及时将所有船只及时疏散到水寨外面。

    人员的损失不算大,死亡和失踪的人约六百人,伤一千多人,不过,这支舰队的主将甘宁被炸伤成为这次偷袭的最大战果。

    甘宁的座舰是一艘楼船,当舰队遇到袭击时,他第一时间就跑出来一探究竟,后来干脆就在甲板上指挥起来。舰队遭受莫名的袭击,损失惨重,甘宁心急如焚,由于晚上视野很差,甘宁双手捉住船舷,身体前俯,极力眺望着远处起火的一些舰船。

    可是,谁也没有想到,一颗水雷竟然避开了所有船只,悄悄地来到这艘楼船下面,并成功地钉附在甘宁所在位置的正下方。

    东吴的楼船很大、很高,船上有五层楼的建筑。甘宁站在最高的五楼上,离着水面足足有十几米。这样的距离下是炸不死他的,毕竟这次的水雷没有放入铁片、铁钉这些要命的东西。

    但是,强大的冲击力和溅起的水花足够将猝不及防的甘宁掀翻下水。甘宁从十几米高的地方掉下水面,他虽然武功高强,却没有郭晶晶和伏明霞的本事,在空中虽然也转体翻腾了几周半,但是在入水时没做好压水花的动作。

    呃,算了,不提压水花了,他根本没有用人体最坚硬的部位——头骨来迎接水面强大的冲击力,而是做了一个蛙跳动作,大字型地砸在水面上。

    甘宁年纪已经不轻了,体质大不如前,十几米高的强大冲击力,使他吐了一口血,当堂就受了内伤,人也昏迷了过去。

    簇拥在他周围的手下也有几个被震下船去的,但是更多的士兵并没有受到什么伤,他们见自己的将军摔下水,连忙纷纷下水搭救。也是不幸中的万幸,在士兵下饺子般在水下捞了一会后,终于将昏迷中的甘宁捞了上来。

    甘宁被灌了一肚子水,呼吸已经骤停,不过,华夏有很多古老的急救办法,对于溺水的急救,身为当时华夏最大舰队的东吴水军,当然也有一套当时堪称先进的急救方法。

    一个身强力壮的士兵将甘宁倒背在身后,在甲板上跑起步来。甘宁呛入肺中的水就这样被倒了出来,由于士兵跑步,甘宁的身子被一颠一颠的,相当于做了一次胸外按压,很快,甘宁嘴里就传来呛咳声。

    士兵们一声欢呼,知道他们的将军回来了。这套古老的溺水急救方法还是很有效果的,当然,比起刘厚传授给左慈的人工呼吸加胸外按压急救方法是略有不如的。毕竟那套急救方法是基于后世先进的医学理论创立的,对于短时间的心跳、呼吸骤停有很好的重启作用。

    甘宁是暂时被救醒了,可是,东吴将士们都不懂医学知识,甘宁从十几米高处摔下水面,身体本来就受了内伤,被他们这样一颠,伤上加伤,内出血加重,因此,他刚醒来又吐了一口血。

    刘厚制造的这次水雷偷袭行动,对甘宁的打击很大,除了肉#体上的伤之外,他的心灵创伤更重。

    他本来踌躇满志、意气风发准备找关公决一雌雄,昨天还在手下面前激扬文字指点江山,对刘厚和若干当世豪杰不屑一顾。他的高傲使他看不起很多人,包括刘厚和曹丕,在他眼中都是靠着“拼爹”上位的小白脸。

    在他眼中,这些人统统都不是他对手,甚至不配做他的对手,他的对手只能是关公这样级别的大英雄。他有信心,只要自己出马,他一定能击败那些小白脸,甚至连对阵关公,他也怡然不惧。

    这些年的战绩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这些年他的确打了很多胜仗,破黄祖据楚关,攻曹仁取夷陵,镇益阳拒关羽,守西陵获朱光,率骑袭曹营,这些往昔的战斗,那一场不是难啃的硬骨头,那一个对手不是威名赫赫的大英雄、真豪杰。

    这么难打的仗,这么厉害的对手,他都打赢了、战胜了,可是,今天,今天他竟然败了,而且败得那么莫名其妙,败得那么憋屈。自己完全不知道敌人的攻击来自何方,甚至连一个敌人都没看到,就这样败了。

    不但败了,而且还损失惨重,这支舰队几乎已经是东吴一半的水师力量,孙权将它交到他手上,可是他只用了半夜的时间,就这样莫名其妙地损伤了一半,他有何面目去见孙权呢?

    最令他难于接受的是,他隐约猜到,自己是败在刘禅这个小毛孩手上的,这个他刚刚还鄙视过的蜀国小皇帝,这个他不屑与之对敌的小屁孩。

    这不是赤果果地打脸吗?甘宁的老脸皮并不厚,他被赤果果的打脸后果是严重的,这使得他内心郁结,内伤迁延不愈,三个月过去,不但不见好转,反而越来越重,最终吐血三升而亡。

第一百四十九章 泛舟

    第一百四十九章泛舟

    甘宁就这样死了,刘厚再次坐实了名将终结者的头衔。目前为止,直接或间接死在他手上的名将有:徐晃、吕蒙和甘宁。

    可惜他生不逢时,三国时代发展到这个时候,已经是名将凋零了。很多著名的猛将和谋士都死的死,病的病,残的残,老的老。无论是魏国还是吴国,剩下的名将真的已经不多了,刘厚想收获更多的名将难度很大。

    且不说名将问题,通过这次水雷袭击,刘厚再次大大地震慑了吴国一把。本来吴国已经被刘厚打得半残,已经决定委曲求全了,他们也的确那么做了,孙权派了诸葛瑾送来了孙尚香和大笔赔款,向刘厚求和,并最终签订了联盟合约。

    可惜,他们好了伤疤忘了痛,见刘厚御驾亲征带着大部队北伐,以为蜀国国内空虚,有机可乘,于是就蠢蠢欲动,屯驻了一支庞大的水军在两国边境线上,威迫着蜀国的安全。

    他们打的主意也很简单,就是一旦蜀国兵败,最好是刘厚这个小皇帝出点什么意外,他们就可以及时攻入蜀国境内,趁机浑水摸鱼,分一杯羹。

    不过这一次,他们真的打错了如意算盘,蜀国小皇帝不但没有战败,据说在魏国三十万大军的围困下,还消灭了魏国六万多的部队,然后安然退回荆州。

    这令他们再次对蜀国小皇帝率领的这支hong军的实力感到恐惧,最令他们恐惧的是,这次水雷偷袭,一夜间就使得一支拥有上千艘船的舰队损失过半。

    这支舰队可是拥有东吴过半的战舰啊,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受到重创。如果蜀国是出动大军来厮杀的,那重创就重创吧,实力不如人,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可是,从头到尾,他们连一个敌人都没见到过。

    难道蜀国已经强大到如此地步、恐怖到如此地步了吗?这是真正不费一兵一卒而屈人之兵啊。

    自从赤壁之战后,吴国上下都充满了都充满了傲气,毕竟,他们打败了号称当世最强军的曹军。

    而他们这种傲气的来源就是他们强大的水军。东吴水军横行长江、云梦泽、鄱阳湖、洞庭湖等大河大泽,在这些地方,东吴水军就是绝对的王者,即使强大如百万曹军也不敢掠其锋芒。

    可是,他们引以为傲的水军,竟然在一夜间给蜀国不费一兵一卒重创,这怎么能不令他们感到恐惧,这意味着,蜀军有可以轻易克制他们水军的东西。

    这意味着,以前他们依赖为长城的水军,将在蜀军面前不堪一击。水雷的出现,比之前超级战舰荆州号的出现更令东吴人感到恐惧。

    荆州号第一次出现时,东吴水军因为不了解实情,的确也吃了一个大亏。可是,随着后来对蜀军火器了解的深入,他们对荆州号的恐惧已经没那么大了。他们知道荆州号虽然厉害,但不是没有弱点,他们甚至还制定了好多个对付荆州号的方案。

    事实上,在后面的多次战斗中,东吴用大量远射程的床弩和荆州号对攻,也使荆州号没占到多少便宜。可是,现在蜀军显然又有新的可以对付水军的秘密武器出现,而且刚一出来就让东吴水军吃了一个大亏。

    这下,东吴人又怂了,国内韬光养晦的呼声又高了起来,很多人都主张还是按原来的计划,先不要参与蜀魏间的争斗,好好利用这段和平的时间,恢复、发展国内的经济,恢复军队受损的实力。

    等到暗暗积攥的实力足够强大,才再次出来逐鹿中原。孙权也明白现在的形势,况且,吴国也同样得到了许靖送过来的火器制造技术,但是,发展火器部队是需要时间的。

    见识过蜀国火器部队那恐怖的实力,孙权暗下决心,自己也一定要拥有这样的一支部队,而现在,正好可以趁着蜀国伐魏,无力东顾时,全力生产火器,组建火器部队。

    因此,被刘厚的水雷教训了一顿后,吴国不但没有像以前那样吵着要报复,反而彻底沉默了。他们撤走了边界的军队,收缩兵力,彻底龟缩了起来。

    现在的东吴就像一只躲在暗处舔舐伤口,喘着粗气恢复体力的野兽,只等身体恢复,就会再次窜出来咬伤敌人。刘厚可不管东吴人有多么不甘心,他一向信奉的就是“你不服我就打到你服”的信条。现在东吴人缩起来不来烦自己最好,自己正好可以全力对付魏国。

    东吴人在积攥力量,hong军也需要积攥力量,现在每隔三五天就有一船军用物资从成都运输到荆州来,hong军上次大战消耗的弹药正在快速得到补充。刘厚在等着和司马懿约好的三月之期到来,只要三个月一到,他将继续北上伐曹。

    三个月是他答应给司马懿的时间,当初之所以定这个时间,不但是出于对司马懿行程的估算,关键的是对弹药补充时间的估算。刘厚计算过,上次大战消耗的弹药足足要三个月时间才可以补充完毕,hong军才再次有一战之力。

    双方都蛰伏起来,刘厚自然又过了一段安稳的日子,这天,他约了周雪到菱湖泛舟。这个菱湖是城里的一个小湖,因为呈菱状,同时,湖里也盛产菱角,因此被称为菱湖。

    自从上次刘厚祭出水雷这种大杀器将东吴舰队重创之后,周雪一直闷闷不乐,整天冷着脸做冰山美人状。这也难怪,毕竟东吴水军曾经是他父亲周瑜的部下,并在周瑜手里大放异彩。她自己本人也从小在东吴水军中厮混,东吴水军中很多将领都和她熟悉。

    这次东吴水军遭遇这么大的损失,她能不伤心吗?不但是她,其他东吴降将也是心里不好受。毕竟那是他们曾经效忠过的国家和部队,他们对东吴、对东吴水军都还是有感情的。东吴水军有他们的同袍、好友。如果让他们去攻打东吴军队,他们是无论如何也下不了手的。

    刘厚也知道这一点,所以,这次袭击东吴水军,他没有动用任何一个东吴的降将和降卒,也没有大张旗鼓,只是悄悄地进行。不但如此,事后他还想尽办法去安慰这些人受伤的心灵。

    而刘厚安慰周雪的办法之一就是带她去玩,去泛舟、去采菱角、去赏夕阳美景,尽量使她胸中的郁结之气得到纾缓。

    效果还不错,宽阔的湖面波光粼粼,刘厚和周雪两人划着一艘小舟在菱叶从中穿行,当然,四周还有很多羽林卫,他们驾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在周围保驾护航,刘厚想要的清静只能是相对的,以他现在的身份,不可能完全脱离众人的视线,跑到一个无人的角落和周雪卿卿我我,他只能尽量将羽林卫的船只赶得远一点。

    湖里栽种了很多菱角,也有一些莲藕,景色相当怡人。菱角的叶子形状为菱形,茎为紫红色,开鲜艳的黄色小花,就如小家碧玉一般,透着一股小清新的意味。

    荷叶如碧绿脸盆,刘厚用手舀水泼到荷叶上面,水珠在荷叶上滚动,折射着太阳光,就像晶莹剔透的钻石一样,光彩夺目。周雪摘了一片荷叶倒扣在头上当遮阳的帽子,样子显得很滑稽,不过她动作很自然,她是水乡长大的女孩,显然平时没少做这种事。

    不过当她又摘了一片要给刘厚戴的时候,他死活不肯戴,开玩笑,那个男人喜欢戴个绿色的帽子到处晃荡,喔,关公除外。当然,刘厚死也不会给周雪讲绿帽子的典故,这种东西自己知道就行了,没必要和别人分享。

    他说出来的推辞理由是,晒太阳可以补钙,不过周雪也听不明白什么叫补钙,如果换了张星彩可能还听得懂,周雪属于没多少文化,喜欢用匕首多过用脑子解决问题的那种人。

    刘厚只好说,晒太阳对身体好,可以使身体更强壮。周雪听说晒太阳可以使身体强壮后,不但没逼刘厚继续戴绿帽子,自己也将荷叶取了下来,她是练武之人,对于能增强体质的方法是不会放过的。

    最漂亮的是荷花,荷花,又称菡萏、芙蕖、水芙蓉,其大如海碗,花瓣椭圆卵状,其色粉红鲜艳,而且由花蕊到花瓣尖部位,粉色逐渐变浓,这使得整朵荷花有股灵动的韵味,而不是一片呆板的粉红色。相比菱花的小家碧玉,荷花无疑是落落大方的豪门贵女、是美艳动人公主、是万千宠**集于一身的皇贵妃。

    水面的景色很美,船上的美人更美,周雪的容颜和艳丽的荷花比较起来,竟然丝毫不落下风。人面和荷花互相辉映,使得画面美不胜收,刘厚看得两眼发直,色心大动。如果不是周围还有那么多护卫船只,他都忍不住想来个船震了。

    周雪今天显然心情也不错,也许是湖中美景感染了她,使她的郁结多日的胸臆得到舒展。也许是刘厚的劝解起了作用,使她想通了一些问题。刘厚给她讲了一番汉室正统的道理,给她重申了这个天下属于刘氏的天下,其他窃据汉室江山的人都是乱臣贼子。

    自己身为刘氏族人,有义务有责任将这些乱臣贼子一一扫灭。所以,窃据中原的曹魏和窃据江东的孙吴和大汉迟早必有一战,这是不可避免的。自己这么做也是为了社稷江山,为了黎民百姓以后有个安定的环境过日子。

    女人都比较好哄骗,尤其是十几岁的少女,这些话刘厚经常对人说,尤其是劝降一些敌国将领时说得最多,但是,对于那些已经成年的将领,特别是经历了汉末天下大乱的将领来说,这些话的效果只能说是一般般而已,效果不算特别好。

第一百五十章 湖中刺杀

    第一百五十章湖中刺杀

    上回说到,刘厚经常会说些大道理,这些大道理有些人会听进去,有些人会感动,继而会臣服于刘厚,但是也有些人对这些话不屑一顾,甚至会起到反效果。

    这些人长大成#人了,经历的事情又多,往往对于事情有自己的辨析力,并不是那么好哄骗的。他们会用自己的头脑分析,分析你的话是真是假,分析形势对自己有利还是有害。

    在刘厚招降时,他们更多时候会衡量、会分析归降你对自己更有利,还是继续和你作对对自己更有好处。这个时代虽然有些人很讲义气,但是也有很多人只讲利益。

    为了利益投奔不同主公的事情比比皆是,刚投降过来就帮着新主公对付旧主公的人也很多。像东吴诸降将那样,始终不肯出力对付故国的例子已经不多了。

    周雪属于还比较单纯的少女,喔,也许应该称之为少妇,虽然从年龄上来说她的确还是少女。她对于刘厚的说辞深信不疑,这也是她答应嫁给刘厚的原因之一。当初如果不是被刘厚一套套的大道理哄得团团转,以两国的关系,她怎么可能由一个刺杀刘厚的杀手变成刘厚的**人。

    在说了一通大道理后,刘厚又剽窃了诸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等唐诗。

    可惜周雪是个野蛮女友,自小混军营的她,论武功、讲行军布阵都头头是道,讲到诗词歌赋她顶多是个入门级别的。刘厚搜刮肚肠才搜出来的几句唐诗和对牛弹琴没什么区别。

    迫不得已,刘厚又吟唱了一首《荷塘月色》:

    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

    流进了月色中微微**,

    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

    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

    ……

    音乐不分界限,周雪显然对这首旋律优美、朗朗上口的流行歌很喜欢,她眯着眼睛斜靠在刘厚身上,看着夕阳映照下一片金色粼光的湖面,露出一副很惬意很满足很幸福的表情。

    这也是周雪不通音律的一个表现,如果是蔡文姬这样的当世著名音乐大家,一定会对这首旋律古怪的歌大加批判,会指出那里那里不妥,那里那里不合理,并提出一大堆的修改意见。

    正当两个人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你侬我侬时,刘厚突然觉得汗毛倒竖,一种极度危险的感觉涌上心头,眼角余光撇到前方水面波动了一下。

    在千钧一发之际,他只来得及推开怀里的周雪。只听“嗖!”的一声,一支弩箭穿透水面,从湖底呼哨而至,刘厚还能看到弩箭从湖底窜出来带出了一条水线,就像在箭尾绑了一根闪闪发光的银线一样。

    弩箭实在太快了,刘厚不是那种可以用手接子#弹的超人,也不是那种可以在零点几秒就能做出反应的非人类,当然,关键是,这只是一部穿越小说,不是某某神剧,不存在超自然力量。

    因此,根本不等刘厚做出其他反应,他不可避免地被一支弩箭射中了胸口。刘厚的胸口插着一支弩箭顺势仰面倒在小舟上。前面有说过,刘厚是个谨慎的人、怕死的人,他出门至少是要穿上一件内甲的。

    这支弩箭虽然插在他胸口,可是却不能穿透制作精良的内甲。这种代表了蜀国最高工艺水平的内甲,对于一般军中劲弩有很好的防护作用。刘厚看起来狼狈,实际上只是被弩箭的冲击力撞痛了胸口,其实没有受一点的伤。

    显然,偷袭者也不放心这支弩箭的功效,刘厚还仰倒在小舟没起来,在小舟的左侧就跃起了一个手持短剑的黑衣人。这个黑衣人显然和射弩箭的黑衣人都是预先潜伏在水底的,可能用芦杆衔在嘴里换气,也可能用了其他的办法。

    总之,古人的智慧不容小觑,对于这些职业杀手来说,长时间潜藏在水底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

    这个黑衣人就像一条要跃龙门的鲤鱼一样,从水底跃出水面,跃到小舟上空,一把蓝汪汪的短剑直刺刘厚面门。

    刘厚的手已经伸到怀中,握住他的宝贝左#轮手#枪,可是那个刺客的动作实在太快,关键是他跃起的时机掌握得太好,太有突然性了,很显然他和那个射弩箭的人一定有过多次的配合,刚中箭的刘厚在遭受弩箭突然打击下,思维慢了半拍,来不及对这个刺客做出反应。

    眼看那柄估计是淬了毒而显得蓝汪汪的短剑就要刺中刘厚,突然横扫过来一把船桨,将刺客的短剑拍飞,船桨也在大力作用下被拍得粉碎。原来是周雪反应了过来,她不愧是从小练武之人,而且也受过刺杀方面的训练,对这方面很有经验。

    因而她比刘厚更快地做出了反应,用划船的船桨拍飞刺客的短剑。跃起的刺客终究不能长时间滞空,他在重力的作用下重重地摔在船舷上,下半身子泡在水里,上半身趴在船上,小舟被他一压,激烈地晃荡起来,差点就翻了船。

    但是现在是生死搏杀的时候,船上两个半人,谁也顾不上这些,都想以最快速度制服敌人。周雪拍飞了刺客的短剑,自己手上的桨也被拍烂,这个时候她正扔下了那半截船桨,去寻摸另一只船桨。

    黑衣杀手一只手按在船舷上,另一只手也伸进怀中,显然是怀里还有其他武器,现在要摸出来继续行凶。

    这个时候,就变成了刘厚的进度最快,刚才他已经在摸左#轮手#枪,现在他终于先过两人一步拔出了武器。只见他迅速打开左#轮手#枪的保险,对着杀手连开了三枪。

    杀手刚抽出一把匕首,准备再刺向刘厚时,就觉得有三股大力先后撞进自己的身体,他被撞离了小舟,往后倒回水里,再也没有能冒头起来,很快,肉眼可见一股鲜红在湖水中蔓延。

    船因为杀手的离去又激烈地晃动了起来,刘厚只好继续仰卧下来,一手捉住船舷稳定身子,一手握紧救命宝贝左#轮手#枪。

    周雪也猫下了身子,尽量降低重心,防止自己被甩出船外。没有人施加外力,小舟逐渐减缓了晃动幅度,可是,还不等小舟彻底稳定下来,又开始激烈晃动了起来。

    没有人在船上晃动小船,为何船会自己晃动呢?几乎一瞬间,刘厚和周雪都想到答案:有人在船底晃动小船,企图弄翻小船,在水底再行刺杀刘厚。

    刘厚和周雪很有默契,两人迅速一人趴在一侧船舷上,探看船底情况。船底作怪的人也要用手捉住船底的两侧,轮番左右用力才能将小船晃动起来。

    即使这样,在水底要将船晃动起来也是很费劲的事情,所以,船暂时还没有被他晃翻,他需要不断施加力气,不断地去晃动,使船的晃动幅度逐渐加大,最后超过了它的承受范围,才有可能掀翻这艘不是很大的小舟。

    幸好湖水比较清澈,刘厚很快就发现一只手托在小舟水线下约四寸处。刘厚毫不犹豫地对着那个地方又连开了三枪,那只手如愿地沉了下去,没多久,水底又冒出一朵血花。

    刘厚迅速将左#轮手#枪的转轮甩出来,将空的弹壳倒掉,从腰带中拔出新的子#弹就往转轮的孔洞中塞。他的腰带外面看起来和寻常腰带没区别,其实内层也是那种牛仔子#弹带,用牛皮缝制成的一个个子#弹大小的小袋子里插满了黄橙橙的子#弹。

    正在刘厚全神贯注装子#弹时,“嗖!”的一声响起,一支弩箭又穿破水面,从湖底射出,看来是刚才那个水底弩手又出手了,这次弩箭对准了刘厚的面门射来,显然弩手看到刚才明明射中了刘厚的胸口,刘厚却一点事也没有,他也猜到刘厚一定身穿内甲。

    正在装子#弹的刘厚已经来不及躲闪了,弩箭眼看就要射中刘厚面门,终结这位立志要中兴汉室的小皇帝的人生之旅,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候,周雪扑过来,挡在他身前。

    只听“噗!”的一声,周雪后背中箭,人被弩箭的冲击力带着往前一扑,扑在刘厚的怀里,和他来了个热烈拥抱。

    可惜现在不是亲热的时候,刘厚迅速将转轮合上,对着弩箭射来的湖面附近连开了六枪,将左#轮手#枪迅速打空,然后迅速倒弹壳,又重新装子#弹,他根本没空去看看自己这一轮射击的战果。

    他没空看,周雪有,周雪身上也穿着内甲,这是刘厚强烈要求的,起初周雪是不肯穿的,大概她也和大哥一样不喜欢加特效吧。不过刘厚一向胆小怕死,他威胁她如果不穿内甲就不带她出去玩,这样周雪才不情不愿地穿上了内甲。

    现在duang的一声,内甲就救了她一命,刘厚暗自庆幸自己为每个皇后都打造了一套女式内甲,关键时候这些东西就是救命的稻草。

    周雪也不去顾后背插着的弩箭,她从怀中拔出一把短剑,警惕地望着四周的湖面戒备着。和皇帝一起玩的时候还带把短剑的人,估计除了她之外,这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第二个人了。

    这不但和她的性格有关,也和刘厚对三位皇后的宽容、放任有关,否则谁敢这么做?或者换个角度来说,一般人接近皇帝,都得被搜身以确认没有带武器吧。

    周雪看到小舟前面的湖面也冒起了一朵越来越大的血花,不由得松了一口气,这表明,对他们威胁最大的湖底弩手也被刘厚刚才一顿乱枪给干掉了。

第一百五十一章 一大波的袭击

    第一百五十一章一大波的袭击

    上回说到,刘厚和周雪在湖中遭到刺杀,刘厚连开六枪干掉了隐藏在湖底的弩手。可是还没等他们放松下来,下一波袭击接踵而来。

    这是一大波的袭击,小舟的前后左右各有一名黑衣杀手跃出水面,同时手持短剑向刘厚刺来。

    刘厚和周雪两人早就全神贯注地警戒着,这个时候也迅速做出了反应。刘厚飞快地分别在前方和左侧各开了一枪,这两个方向的刺客的来势被遏止,重新摔回水里。

    周雪挥舞着短剑和右侧的刺客对攻了几招,双方出手都很快,也很狠辣,使的都是杀手那种一招致人性命的招数。几招后,周雪以胸口中对方一剑的代价换到刺对方肩膀一剑的机会。

    那个刺客中剑后重新跌回水里,一时不见他再次冒头,很可能又隐藏在某处,寻找机会再次出手。周雪身上有内甲的保护,胸口中的一剑根本伤不到她分毫,只是被剑上带的劲力震得胸口生痛而已。

    说起来很长,其实时间只是一瞬间,三个刺客在这一瞬间被打回水里,生死不知,但是别忘了还有一个刺客,后面的刺客正挺剑刺向刘厚的后背。

    刘厚打完两枪后,赶紧转身想对后面的刺客也来一枪,可是时间已经来不及了,后面的刺客手中短剑转眼就到,刘厚刚转身就被他刺到胸前,还好,短剑照样被身上的内甲挡住不得寸进。

    刘厚抬起枪口,对着刺客就是一个近距离点射,可是那个刺客早有防备,他右手持着短剑依然抵在刘厚的胸前,发力往前刺,空着的左手一掌拍歪了左#轮手#枪,“砰!”的一声,子#弹擦着刺客的脸颊飞过。

    一条浅浅的伤痕出现在刺客的脸上,刺客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又痛又热。但是这种伤痛好像对他根本没有任何影响,他左手依然迅捷无伦地出招,缠住刘厚握枪的右手,枪口频频被打歪,刘厚根本无法将枪口对准刺客进行射击。

    在刺客的左手被左#轮手#枪敲中几次,痛疼难忍后,刺客终于无奈地收回了短剑,他终于意识到目标身上的内甲不是他手中短剑可以刺得穿的。

    于是,他收回的短剑频频攻向刘厚的头面、脖颈、手掌等果露在外的部位。刘厚只能用手中的左#轮手#枪当冷兵器去格挡刺客的短剑。刘厚一眼就看出刺客的短剑是淬了毒的,也不敢尝试去玩什么空手入白刃的游戏。

    如果是没毒的短剑,就算被刺伤也无所谓,几天就能好了,如果给淬毒的短剑刺伤,那后果就很难预料了。

    双方“叮叮当当”地交手了几招,刺客竟然也奈何不了刘厚,刘厚本来就跟赵云学得一身武功,娶的三个老婆都是将门之后,四人平时没少在一起切磋武艺。

    就算是周雪这次大老远从成都来到荆州陪伴刘厚,两人也没有少切磋交流。两人晚上在床上肉搏,白天就到花园里继续肉搏。当然,两种肉搏的含义是不一样的,一种是不能给其他人看到的,一种是可以当着大家面前进行的。

    这是刘厚和周雪独特的相处方式,人家闺房之乐、夫妻生活是画画眉、弹弹琴、唱唱曲、下下棋什么的,刘厚和周雪做得最多的就是肉搏,或者说是切磋武艺。

    文雅的事情周雪不是不会,只是不喜而已,刘厚则是可文可武,动、静皆宜。受过后世教育的他,深知运动的重要性,所以他尽量每天都保持一定的运动量,以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

    既然都是要做运动,和美人周雪一起做不是更好吗?所以,刘厚对于每天一有空闲就要陪周雪切磋武艺这件事一点也不反感,反而乐此不疲。

    也因为如此,刘厚的武功一直没拉下,依然在缓慢地进步着。在这个刺客已经近身的关键时候,什么都已经不管用了,唯有武功才能救自己一命。

    幸好刘厚的武功还算能拿得出手,这个刺客无论怎么快攻、无论多刁钻的招式,统统被刘厚险之又险地一一化解,刺客久攻不下,心里着急,正想着要出动杀手锏,突然,他觉得下腹一凉,接着一阵巨大的疼痛从腹部传来。

    他手中的动作一僵,低头往下一看,原来周雪已经打伤了右侧的刺客,转过身来,顺势就往他腹部刺了一剑。他用空着的左手抓住刺在腹中的短剑,短剑的锋刃将他的手指割出血来,可他依然死死地抓住周雪的短剑,使它无法移动分毫。

    周雪本来想将短剑往旁边一拖,给他开个类似日#本人切腹专用的豪华大切口,可惜刺客的左手死死攥住短剑,她是个女孩子,力气终究不如大男人,短剑不但无法前进或者横拖,连拔回来也是做不到。

    刺客可不会仅仅捉住短剑就算,他牺牲了左手捉住周雪的短剑后,很快就将右手中的短剑抽了回来,然后举高,一招刀劈华山,想将短剑当刀用将周雪劈成两半。

    这个时候的周雪已经在全力往回拔自己的短剑,她面临着艰难的选择,如果不撒手,继续拔剑,必然会被刺客兜头劈中,虽然不可能真的被他劈成两半,但是受伤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撒手后退,放弃对自己短剑的控制权,以这个刺客的骁勇,他很可能将插在他腹部的短剑也拔出来,到时候他手持两把短剑,刘厚就难以招架了。

    周雪纠结于是否继续争夺短剑控制权的时间很短,还没等她做出决定,刘厚已经反应过来了。刺客的短剑抽了回来,再没有东西可以缠住他的左#轮手#枪了,他马上#将枪口对准刺客的头部,“砰砰砰”地又是连开三枪。

    刺客的头部像炸开的烂西瓜一样,红的白的飞溅了开来,刘厚和周雪身上都沾了不少。这个时候没人顾得上脏不脏和残不残忍问题,周雪虽然是个女孩,但是她早就杀过人,这种场面根本吓不到她,刘厚更是多年征战,见惯了大场面,这种程度的血腥场面对他来说只是小儿科而已。

    刘厚也不管子#弹打完没有,连忙第一时间退弹壳,重装子#弹,幸好他平时有事没事很喜欢装酷扮牛仔装子#弹,所以,他换子#弹的速度很快,只用几秒钟就重装了六颗子#弹。他现在非常羡慕某些神剧中的男猪脚,他们通常一支枪打遍整部电影,打死了几十个人也不用换子#弹,好像他们手#枪里的子#弹是无限的一样。

    周雪也迅速从倒毙在小舟上的刺客腹中拔出自己的短剑,继续全神贯注戒备着周围。无论是刘厚还是周雪都不知道这水底还隐藏着多少刺客,这次的危机是否已经解除,所以他们都不敢放松。

    没让他们等多久,最强一波攻击就来了,小舟的四面八方同时跃起一群黑衣人,人数起码有十个八个。刘厚和周雪大吃惊,刚才四个刺客自己两人都差点应付不了了,现在十个八个同时攻过来,自己两人看来是凶多吉少了。

    要是在平地里,刘厚和周雪根本不会将这几个刺客放在眼里。两人的武功加上刘厚手中的左#轮手#枪,只要有足够的空间纵深,自然可以将他们在运动战中一一解决。

    可是,他们现在是在该死的小舟上,这里空间狭小,根本没有腾挪的空间,不要说腾挪闪避了,就算他们动作稍微大一点,都会引起小舟的晃动,一不小心就会被晃下水,到时候情况就更糟糕了。

    刘厚神经紧绷,以最快的速度扣动扳机,为了节省子#弹,每个刺客他只能赏给他们一颗子#弹,可是左#轮手#枪只有六颗子#弹,而刺客有十个八个,根本不够分配的。而且,关键是,他们的速度太快,刘厚的反应速度根本跟不上他们扑过来的速度。

    虽然他们的速度快不过子#弹,但是,子#弹是需要人瞄准、开枪发射出去的,他们只要快过握枪人的开枪速度就行了。刘厚这次超常发挥,打中了三个刺客,可是其他刺客他再也挡不住了。

    就在这个危难的时刻,只听到一阵噼里啪啦的枪声在周围响起,跃出水面快要扑到刘厚身上的刺客,一个个身上绽开了红色的血花,然后一个个原地栽倒,有些栽到水里,也有三个已经上了船,栽在船上。船被他们压得晃动个不停,而且由于多了三个人的重量,吃水一下子加深到几乎和水平面齐平。已经有一些水漫过了船舷,进入到小舟里面了。

    原来,周围的护卫终于赶到了,护卫们坐了较大的船上,围在刘厚的小舟周围几百米远的地方。当刘厚这里发生险情后,他们拼命将船往这边划。

    无奈人力终究是人力,以人力来划船注定快不了。这才使得护卫们迟迟不能来救驾。幸好刘厚和周雪都是练家子,又有内甲、左#轮手#枪等神器附身,终于还是坚持到护卫的到来。

    最快一艘护卫船来到离刘厚的小舟还有约十米的时候,船上的护卫就看到有一群的黑衣人攻向小舟上的皇帝,皇帝虽然打死了三个刺客,可是还有六七个继续扑向皇帝,皇帝的处境非常危急。

    这个时候,他们再也等不及了,冒着误伤皇帝的危险,由准头最好的几个护卫开枪将剩下的刺客一一击倒。幸好羽林卫的人都是百里挑一的军中好手,他们平时没有少练习枪法,十米内的左#轮手#枪射击他们还是能做到比较准的。

第一百五十二章 脱险

    第一百五十二章脱险

    上回说到,羽林卫的人终于赶到了,他们在危急时刻开枪击毙了差点就刺中刘厚的刺客。

    羽林卫的船上放下了舷梯,刘厚和周雪被迅速地接到大船上,一群的羽林卫簇拥在他们周围。直到这时刘厚才感觉到悬在半空的心落了下来。

    隐藏在海底的刺客自有羽林卫的人去清剿,惊魂未定的刘厚和周雪在船上坐定后,糜照和孔慈都过来请罪。他们是羽林卫的头头,又是这次出游的安保负责人,皇帝遇到刺杀,他们是有一定责任的。

    “算了,也不是你们的责任,是敌人太狡猾了,不过以后可要再小心点,将工作做得细致点。”刘厚摆摆手道,这两人年纪还小,又是刚接手羽林卫,对工作还不是很熟悉,难免有些疏漏,他也不好太苛责他们。

    不过没有责怪,提醒一下他们还是有必要的,他们还太稚嫩,有些事情的确还做得不够好。如果是赵统,他会事先让人下水,用渔网将湖底梳理一遍,以确定下面没有埋伏人。

    如果是黄叙,他可以在离得很远的时候就射箭击杀刺客,这样刘厚和周雪就不会陷入苦战,更不会两人胸口各被刺中一剑。虽然有内甲保护,没受什么伤,但是被劲力撞得胸口生痛也不是那么好受的。

    两人都诚心地认错,用心聆听皇帝的指点和提醒。末了,糜照道:“请陛下下旨大索全城,找出刺客的同伙。微臣务必尽快查清到底是谁指使这次的刺杀。一定要让他们得到应有的惩罚。”

    刘厚道:“哼!谁指使人来刺杀朕还需要去查吗?现在最想朕死的无非就是曹魏和孙吴,这一点不用查用猜的也能猜到了。不过你们去调查搜索一下也好,我们大汉国境内隐藏着太多这两国的细作了。让‘中情局’的人去配合你们,好好梳理一遍,将那些暗藏的奸细清除掉一些也是好的。

    不过你们要有分寸,要注意个度的问题,不要太过于扰民,也不要随便冤枉好人,更不要让那些有心人借机陷害、打击、报复平时和自己有私怨的人。朕可不想被人说成是大兴冤狱的暴君。”

    “更不想搞白色恐怖和纳#粹主义。”刘厚在心里加了一句。

    刘厚和周雪在羽林卫的簇拥下回到了行宫,关公收到消息,匆匆地跑出行宫门口来迎接。所谓的行宫不过就是扩充了的荆州城府衙,关公平时也是在府衙里办公的,刘厚干脆邀请他依然留在府衙居住。

    手下大将住在行宫本来是不合规矩的,不过关公是皇帝的二叔,而刘厚也亲口要求他留下来,其他大臣自然不好说什么。其实天下大乱已久,礼法崩坏,很多规矩都已经不成规矩了,很多事情都是统治者一句话的事,很多人也只是依据统治者的喜好来行事而已。

    “陛下可安好?”关公一见刘厚回来,马上上来问安,经过那么长时间,他已经习惯称呼刘厚为陛下,不再阿斗阿斗地叫了。

    “呵呵,二叔放心,侄儿好着呢。不过就是几个宵小之辈而已,朕虽然不像二叔你那样有万军不当之勇,虎躯一震就能降服对手,但是对付几条小鱼小虾还是不在话下的。”刘厚呵呵大笑着和关公携手进入行宫。

    “陛下乃真龙天子,这龙威可比二叔这所谓的虎威厉害多了。不过陛下以后还是要小心点,陛下万金之躯,不容得有半点闪失啊。”谁说关公为人骄傲,不会说好话,那得看他对着什么人了。

    对着他不喜欢的人,他自然是不屑于说什么好话的,对这他看重的人,例如刘厚这样的贤婿,他照样赞誉有加。

    虽然他这句话表面看起来是一句拍马屁的话,但是这并不表示他就是一个溜须拍马逢迎上意的人。

    看一个是不是拍马屁,不但要看他说的话的字面意思,还要看这个人的动机。同样一句好听的话,如果一个人说出来是怀有讨好上位者的目的的,想通过讨上位者欢心达到让自己更进一步或者得到更多好处的目的,那他说这句话肯定是在拍马屁。

    但是像关公那样,并无所求,那他说这句好话很有可能是他心里的真实的写照,他可能是真心在称赞你。关公在刘氏集团中地位超然,他虽然没有担任丞相那样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职位,但是,他是皇帝的二叔加岳丈,手握十几万重兵,掌控着荆州那么大一块地盘的一把手,这样的地位几乎是升无可升了。

    如果想再进一步的话,刘厚也只能给他封王了,不过如果刘厚真的这样做,那他离死也不远了。汉朝的规矩,异性封王天下共讨之。关公不可能想成为这样的众矢之的,所以,他肯定也不会想拍刘厚的马屁,好让刘厚给他再进一步,封个王玩玩。

    刘厚和关公进入会客厅闲聊,周雪自去沐浴更衣了。两人在上船后就已经换下那一身沾满血污的衣服,不过对于女人来说,光换件衣服还是不够的,必然还是要放些花瓣、香料什么的沐浴一番洗去那股血腥味才行。

    刘厚一个大男人自然没那么讲究,所以,他一回来就可以进入工作状态。

    “练武之道贵在勤奋,只要每天勤练不缀,陛下的武功一定也会有大成的那一天。陛下想学二叔这身武功又有何难,不如由明日起就开始将二叔的刀法传授给陛下吧。”

    关公见刘厚很羡慕自己这身傲视天下的武功,动了收徒的念头。关公这套刀法威力无穷,多少名将都败于其手下,想学的人多了去了,他可不轻易收徒弟,但是教既是侄儿又是皇帝,还兼着贤婿的刘厚,他是很乐意的。

    “呃,二叔,侄儿从小跟随赵叔叔学习枪法,这突然改学刀法恐怕一时不适应吧。”刘厚听关公这么一说,连忙推辞,一来的确也真是怕赵云和关公两种不同派系的武功会冲突,二来,他那里有那么多时间去学习那么多的武功。

    武功对现在的他来说,更多的是健身功能,上阵厮杀怎么都轮不到他这个皇帝吧。如果连他都要上阵杀敌,那还要手下那么多大将干什么?况且,以后是火器时代,武功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小了。

    当然,练好武功还有一个好处,就像这次遭遇刺杀那样,可以在短时间内抵挡几下,为得到救援争取时间。按照这两个目的,他现在学的赵云体系的武功足够用了,而且赵云的武功他也没学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真要将赵云的武功练好了,未必就不如关公的刀法。

    “呵呵,也是,陛下你从小就练枪法,现在起码也有十年了吧,很多习惯早就已经定型了,一时之间想改也很难。枪法和刀法的确也相差很远,要改练难度很大。既然这样就算了,子龙的枪法也不错,练好了也能成为一流的武将。”

    “不过二叔这一身本事也不能没了传承,不如这样,二叔到大汉龙腾学院去担任教授,将你的一生所学传授给学生们。这样一来可以保证我们大汉人才辈出,二来,二叔的绝世武功也能得到很好的传承,你看这样可好?”

    关公的绝学也并非没有传承人,他的儿子关平、关兴都得到他的真传,至于关索自小和他失散,到相认时已经学到了其他名师的高超武艺,相认后,关公也曾指点过他武功,但他的武功体系已经成型,只能学关公的一些招式,一些内在的东西是学不了的,因此他只能算关公的半个传人。

    另外,周仓也时不时得到他的指点,也算是他半个传人。关公现在只有两个完全的加两个不完全的传人。而且,这些传人和他都关系密切,这在刘厚看来实在太少了,抗风险能力太低了。

    这里所谓的抗风险能力中的风险指的是失传的风险。在这个年代都是流行诛九族的,如果蜀国失败,或者关公获罪,他这几个传人都在诛九族的范围内。

    也就是说,按照他这种模式传承下去,他这一身惊天地泣鬼神的武艺很容易就失传了。所以,刘厚才动了请他到学院教授武功的念头。到时候教出几十、几百个弟子出来,桃李满天下,怎么杀都杀不完,还怕什么失传吗?

    “只是,二叔在这荆州,一时无法回成都,怎么执教?”

    本来刘厚还担心关公会有敝帚自珍的想法,不肯将武功传授给其他人,毕竟这个年代的人都是那样,有什么技艺多数只会传给儿子,不会传给外人的,甚至有“传男不传女”的规矩,连女儿都不传,怕她们将技艺带到婆家。

    没想到关公并不是担心这一点,只是说怕在荆州任职,没有时间回成都传艺。看来,刘厚开办大汉龙腾学院,广招天下能人异士教授知识之举,也改变了很多人的观点。

    现在蜀国很多人都不再敝帚自珍,反而是以桃李满天下为荣,以将自己的技艺得到更多的传承自豪。

第一百五十三章 王甫的担忧

    第一百五十三章王甫的担忧

    上回说到,刘厚劝关公到学院出任教授,使自己一身本领得到更好的传承。如果是一般人,听到皇帝说出这样的话,一定会以为皇帝想削自己的兵权,想将自己调回成都任学院教授,从此远离权力中枢,成为一个教书匠。

    不过关公没有这样考虑,他很信任这个侄儿,正如刘厚也很信任他一样,所以,他听到刘厚的话后,提出他在荆州任职,不方便到成都去授徒的问题。

    果然,刘厚听后道:“二叔莫要担心这点,我们可以在荆州设立大汉龙腾学院的分院。到时候二叔就近在这个荆州分院授徒即可。也不用天天去,抽些空闲时间去就行了。

    不但是二叔的绝世武功,还有二叔行军布阵的军略、兵法等都可以教授给学生。如此一来,不用几年,我们大汉就可以多一批将才出来,到时候何愁大汉不能再创辉煌。”

    “呵呵,好,好,这没问题,陛下尽管在荆州建立分学院,二叔有空一定去教教那班兔崽子怎样打仗。”关公老怀大慰,抚着那标志性的长须呵呵笑着道。

    成都建立大汉龙腾学院后,蜀军中的名将轮流到学院教授行军打仗的知识,黄忠、赵云、马超等都在学院中上过课。到学院去当教授已经成为蜀军高级将领群中的一种潮流,也是一种荣誉。如果你没在学院中当过教授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名将。

    但是偏偏蜀军中最重量级的两员大将关公和张飞因为长期在外地镇守,却一直没有机会到学院去当一回教授。关羽对能到学院去讲一回课,去为人师表一番很是期待,他经常羡慕赵云等人教出了那么多徒弟,可是现实却不允许他那么做,他必须在荆州镇守,以保蜀国东大门的安全。

    现在听小皇帝说在荆州建立分学院,还请他去当教授,他高兴坏了,马上就满口答应下来。刘厚见他答应也很高兴,立刻召来了郭攸之,吩咐他安排人手尽快将这件事办好。

    两人继续闲聊着,突然听到一个人在厅外大声嚷嚷着道:“将军!将军!怎么又关闭城门了呢?”没多久,就见一儒生打扮的中年男子“蹬蹬蹬”地走进了刘厚和关公所在的会客厅。刘厚定睛一看,原来是行军司马王甫过来求见关公。

    王甫本来叫得很大声,谁知进来后见到刘厚也在,于是马上收起了他的大嗓门,恭恭敬敬地对刘厚躬身行礼。

    刘厚一句:“免礼,平身。”王甫就直起了身子,关公瞪着他道:“王司马,何事喧哗?”

    王甫看了刘厚一眼,道:“本来找将军有点事要商量,既然陛下也在,就不耽搁陛下的时间了,甫晚点再找将军吧。”

    关公一眯他的丹凤眼,两眼隐露精光,喝道:“混账,难道你有什么见不得光的事情要说吗?有什么事是陛下不能听的?有事就快说,有屁快放,别婆婆妈妈的。”

    王甫支支吾吾道:“这……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何必烦扰到陛下。”

    “王司马有事但说无妨,朕现在也是闲来无事,说不定有事情朕还可以帮着参详参详呢。”刘厚见关公的手下来向关公请示工作,本来也不想多管闲事的,听到王甫吞吞吐吐,倒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于是也开口让王甫赶紧将事情说清楚。

    “遵命!陛下,其实也没什么大事,就是臣刚才见到所有城门都紧闭着,而现在还没到关城门的时间,进出城的百姓和客商非常多。此举恐怕会给百姓和客商带来很大的困扰。

    要知道前段时间,东吴水军陈兵于边界处,很多商船都无法通过该段水路,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对东吴的进出口业务。

    尤其是食盐,这段时间都运不过来,对国内影响很大。要知道我国的食盐基本上都是从东海运到我国来贩卖的,东吴人这么一卡,只剩零零碎碎一些走私偷运的小批量私盐还能偷运过来,光明正大用大船运输过来的食盐一粒也没有了。

    受这件事的影响,国内的食盐价格已经一翻再翻。幸好有赖陛下洪福,用水雷将东吴舰队驱逐。眼看两国的贸易往来就要慢慢恢复了,谁知道现在又关闭城门,这让那些商家怎么看啊?他们好不容易等到边境安靖,还以为能将生意做起来,谁知又迎来城门关闭,他们的生意必然再度受影响。

    长此以往,如果老有这么多不稳定因素,客商会觉得荆州再也不是个可以安全经商的环境,保不准其中很多客商以后就不来荆州经商了。”

    关公丹凤眼一瞪,喝道:“管那些客商干嘛?他们不来就不来,有什么要紧的。”

    “将军,话不能那么说,因为东吴水军的影响,这段时间,我们的税收已经减少了一半,如果关上城门,税收必将继续减少,到时候我们拿什么去养活这十几万的大军啊?”

    “有那么严重?”关公惊讶地问道。

    “的确是很严重,不信你看,甫连账本都拿过来了。”说着王甫就将账本递过去给关公看。

    关公接过账本,皱起眉头看了起来,过了一会,道:“那你意欲何为?”

    刘厚见关公看完账本,觉得很好奇,他也没见过古代的账本是怎么记账的,于是,他向关公伸手做了一个索要的手势,关公随手将账本递给了刘厚。

    “甫想过来问问将军,为何要关闭城门?如果不是因为很严重的事情,能否尽快打开城门,让来往的客商、百姓能自#由出入城门。促使商贸繁荣,那税收自然就会逐渐恢复。”王甫道。

    “你可知道,陛下刚才遇刺了?”关公淡淡地道。

    王甫闻言大惊失色,连忙跪下对刘厚道:“臣罪该万死,臣不知道竟然发生如此大事。请陛下恕罪,不知陛下可还安好,是否有受伤?那些狂徒竟敢行刺圣上,实乃胆大包天之徒也,臣这就下去安排关闭城门,大索全城,一定尽快将这些乱臣贼子绳之于法,将其诛灭九族。”

    今天去逛街买了部新手机,耽误了码字时间,最后仅凑够两千字,勉强成章,还请各位见谅,明天一定正常更新。

第一百五十四章 财神到

    第一百五十四章财神到

    见到王甫跪下请罪,刘厚摆了摆手道:“罢了,你起来吧,不知者不罪,你的考虑是对的,如果没有行刺这件事的话,的确不应该关闭城门。不过现在发生了这件事,我们总不能无动于衷吧。

    这样吧,我们以三天为限,在这三天内,就让羽林卫和‘中情局’的人好好梳理一下城中的百姓,尽快找出魏、吴两国潜伏在城内的细作。三天后,无论结果如何,将重开城门,让大家正常通行,你看如何啊?”

    “陛下英明!”王甫连忙爬起身称颂道。他原先不知道发生了这么大一件事,没想到会冒犯了皇帝,正担心会受到皇帝的怪罪呢,没想到皇帝不但原谅来他,还和颜悦色地跟他商量这件事的处理意见,他心里不由得感动得一塌糊涂,对刘厚的好感度、忠诚值蹭蹭蹭地往上升。

    刘厚当然不会为了这种小事而怪罪于他,刘厚再次摆摆手,道:“账本做得不错,是你做的吗?让我好好看一看。”说完继续翻看着手中的账本,关公和王甫子识趣的停止了说话,静静地在旁边等候着。

    刘厚对这个账本很感兴趣,也很惊讶,他惊讶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里面记载的数据。里面记载了荆州的税收情况,刘厚以前从来没有注意到,荆州的税竟然有那么多,都快赶上成都的税收了。成都是一国的首都,税收是当之无愧的全国第一,荆州却稳稳地排在第二位,和成都相差不远。

    看起来关公的经济工作搞的很不错啊!第二个令刘厚惊讶地地方是,这本账本设有原、收、出、存四项,账目非常详明清楚。他惊讶于古人的智慧,没想比自己所处的时代早2000年的三国时期,人们已经会用这么先进的记帐方法了。

    后来刘厚一想,也就释然了,他面前的是谁啊,是关公啊。关公是谁?大家都会说他是关老爷、是武圣人、是“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简称“关帝”。他是讲义气人士的代表,所以在港产片中,无论警察或者是匪徒行动前都要拜一拜关二哥。

    但是,如果你去问做生意的人,则会到另外一个答案,他们会告诉你,他们也拜关公,但是他们拜的是关公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武财神。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一个武将怎么会变成财神呢?不信的人可以去看看,做生意的人供奉的武财神像就是关公的形象。

    不懂得赚钱还叫财神吗?所以,刘厚也就对关公能在荆州这样的四战之地,依然能赚取到大量钱财感到释然了。他如果没有那么强大的赚钱能力,怎么能在荆州养得起十几万精兵呢?

    那么问题来来,为什么关公会变成财神呢?关于这点有很多民间传说,普遍的说法是:

    一、关公生前十分善于理财,长于会计业务,曾设笔记法,发明日清簿,这种计算方法设有原、收、出、存四项,非常详明清楚,后世商人公认他为会计专才,所以奉为商业神;

    二、商人谈生意作买卖,最重义气和信用,关公信义俱全,故尊奉之;

    三、传说关公逝后真神常回助战,取得胜利,商人就是希望有朝日自己的生意受挫,能像关公一样,来日东山再起,争取最后的成功。

    刘厚没有想到,自己有朝一日可以面对面的和财神坐在一起聊天,想想心里都有点小激动了。他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过年时他们乡下经常会播放的那首粤语歌《财神到》:

    财神到,财神到,好心得好报。

    财神话,财神话,揾钱依正路。

    财神到,财神到,好走快两步。

    得到佢睇起你,你有前途。

    ……

    “现在我算不算被财神看重?那自己应该很有钱途了吧。”刘厚想。

    看完账本之后,他问关公:“二叔,这种记账方法是你发明的吗?”

    关公抚须呵呵笑,道:“让陛下见笑了,这法子的确是二叔所创。”

    “二叔真厉害,没想到二叔不但武功高强,竟然还会财会啊,二叔是怎么想出这种记账方法的?”

    “呵呵,陛下过奖了,想起来,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陛下你也知道,二叔在曹营待过一段时间。”说着,关公渐渐陷入了对过去的回忆当中,丹凤眼又眯了起来。

    “朕知道,二叔那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一开始二叔找不到父皇,就暂时寄居在曹操身边,后来,二叔终于打听到父皇的消息,就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一路杀将过去寻找父皇。

    二叔也因这件事名动华夏,成为天下间最讲义气的人。而且,朕敢保证,二叔这段往事一定会流传千古,为亿万民称颂。”

    刘厚见关公情绪有点低落,连忙一记马屁下去。关公被刘厚逗得呵呵大笑。

    “呵呵,陛下真会哄人开心,那个时候,曹操为了笼络二叔,经常送给二叔一些贵重的财物。可是,你二叔岂是那种贪财忘义之人,那些财物除了一些必须的支出外,其余的都没有乱用。后来二叔得悉大哥的下落,数次去求见曹操,想跟他告别。

    大概曹操也猜到了二叔的意图吧,他几次都避而不见。二叔没办法,只能不辞而别了。于是,二叔就将官印悬挂在房梁上,将曹操赏赐的财物一样不少的悉数清点留下,并附上一本帐册,这本账册就是依照“原、收、出、存”四个项目来记录的。二叔发现,用这种方法就可以将所有财物记载得一清二楚。

    ‘原’就是曹操原本送给了二叔多少财物;‘收’就是二叔如实收到了曹操多少财物;‘出’就是二叔在这段时间支出了多少财物;‘存’就是二叔临走之前还结存多少财物。”

    刘厚恍然大悟,原来关公这个记账法是来源于实践的,完全就是将实际生活中的财物往来一笔一笔地,用流水账的方法记录下来。关羽这种简明的记帐法,后世的商人都照搬照用,被世人称为“商用薄记法”。关公也因此被视为财会的创始人,并被后人逐渐奉为财神。

    “二叔这套记账方法是不错,不过,侄儿也有一套记账方法,不知道二叔想不想看一下?”刘厚道。

    关公这套记账方法比历史上的其他记账方法已经先进很多了,但是和后世的借/贷复式记账法还是差了很多。关公的记账方法再怎么先进也有其历史局限性,是一种“流水账”式的记账方法,属于单式记账方法。

    刘厚心想,既然关公的簿记法都能被后世人使用很久,既然他被后人尊为财神,那干脆就彻底一点,自己将更先进的记账方法传授给他,由他来推广,使财会技术跨越千年一步到位。这样一来,关公这个财神的神位肯定是跑不掉的了。

    “喔?陛下也懂财会?”关公好奇地问。

    “略懂。”刘厚一副装13的模样道。

    “可二叔没听说过左仙翁懂财会啊。”关公有点不大相信。因为明面上左慈是刘厚的师傅,所有人都知道,刘厚的武功主要是赵云教的,但是其他奇奇怪怪的东西就统统来自于左慈了。如果连师傅都不会,徒弟怎么可能会呢?故此,关公才会有此一问。

    显然关公不懂得这个世界上有创新这一说法,也不懂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说法。当然,刘厚的确不是自己去创新,也的确不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他不过是抄袭后人的知识而已。

    “呵呵,二叔,左师傅那是什么人?那是神仙一样的人物啊。他最擅长是什么?是术数啊。术数之学涉及到大量的算术知识,可谓博大精深,小小财会之法,不过小道而已。他连术数都精通,难道区区财会记账难得到他吗?”

    既然关公提到左慈,刘厚就顺水推舟地将事情往左慈身上一推,这种方法屡试不爽,这样就不会解释这么多了。

    果然,关公没有再追问刘厚新式记账法的来历,而是饶有兴趣地催促他赶紧将新的记账法说出来。王甫、郭攸之都是文官,平时的工作都有涉及这方面的内容,他们对新式记账法也很感兴趣,自然也是凑上来,一起听小皇帝有什么高见。

    于是,刘厚就画了个后世常用的财务表格出来,然后将后世的借/贷记账法粗略地给他们讲解了一遍。

    这种记账方法并不复杂,就是借方和贷方的概念不太好理解。刘厚画的表格中,借方在左侧,贷方在右侧。刘厚让他们记住的第一条定律就是:在记账时务必要牢记一条不变的法则:“借方=贷方”,换句话说,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须同时登记到帐簿的左右两侧。

    “陛下,请恕微臣直言,这‘借’和‘贷’的意思是一样的啊?”王甫忍不住问道。

    “呃……”刘厚无语,还真是,从字面的意思来看,“借”和“贷”这两个字的意思很接近,用在这里确实有点不妥,也不知道后世是谁规定用这两个字的。

    支吾来半天,刘厚才道:“这个,其实就是一个比喻嘛,如果你觉得用这两个字不妥,我们可以改用其他字嘛,例如用‘出’和‘入’,又例如干脆就用‘左’和‘右’代替好来。反正你们理解它们代表的意思就行了,至于用那个字甚至那个符号都是无所谓的事情。”

    由于刘厚用来“借”和“贷”这两个字,使得围观的众人半天脑袋都没转过弯来。不过经刘厚这么一解释,他们都明白了过来,毕竟在座没有一位智商低于一百的。

    接着刘厚又给他们讲来这种记账法的几条原则,例如:

    (1)资产增加时,记入左侧;资产减少时,记入右侧。

    (2)负债增加时,记入右侧;负债减少时,记入左侧。

    (3)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计入右侧;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计入左侧。

    (4)成本增加时,计入左侧;成本减少时,计入右侧。

    (5)收入增加时,计入右侧;收入减少时,计入左侧。

    (6)费用增加时,计入左侧;费用减少时,计入右侧。

    三人一开始很不习惯这种记账法,随着刘厚深入的讲解,他们的眼睛越来越明亮来,他们深切地感受到,这种记账法比他们原来用的方法好太多来。起码有一点,就是这种复式记账法有利于防止和减少记账差错。

    今天这一章抄了不少百度的内容,所以这一章写够三千五字,大家可别骂我抄东西来凑字数啊,我人品还是杠杠的。

停更一天

今天和朋友出去吃饭,回来太晚来,本来还想写够两千字,凑个短一点的章节,结果最后只写来一千多字,不够一章,算来,只好停更一天,请大家见谅。

第155章 愤怒的小鸟

    第155章愤怒的小鸟

    众人听到刘厚的讲解,觉得这个记账方法,比他们以前的方法好太多了,如果将这个方法推广出去,必然对商业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会掀起财会行业的一场革命。

    最后众人问刘厚,这种记账方法叫什么名字?刘厚说,就叫关氏记账法吧。关公说这怎么行呢?既然是陛下的发明就应该叫建兴记账法。建兴是刘厚的年号,。

    刘厚考虑到,关公因为自己的到来而没有死在麦城,以后不知道还会不会被人尊为武圣人和关帝,自己很可能累他少了两个非常牛叉的头衔,那怎么也不能累他连财神的神位也丢掉了吧。所以,他打算将这个记账法按在他的头上,这就有助于他竞选武财神的神位。

    要知道财神可不止一位,财神有文财神和武财神之区分,文财神就不说了,单单这个武财神就有关羽和赵公明两位。所以说这个财神也是要竞争上岗的,如果因为一些什么原因而导致关公没有选上,那就太可惜。

    为了力保关公的财神位不失,刘厚只好想尽办法把这个记账法安在他头上。“二叔这个记账法是在你的记账法的基础上发展过来的,不过是对你的记账法稍微做了一点点改良而已,并不是一套全新的办法嘛?所以还是用你的名字吧?”

    可是,无论是关公还是郭攸之、王甫等人,怎么看都没有觉得这套记账法和关公之前所用的“商用簿记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这明明是一套全新的记账法嘛。难道这个小皇帝要玩指鹿为马的把戏?

    刘厚好说歹说,关公推迟来推迟去,这里省略了一万字,最后,刘厚不得不露出他独断专行的一面,强制性地将这种记账法安在他的头上,并亲自将它命名为“关公记账法”,并让郭攸之安排在大汉龙腾学院开设财会课程,专门教授这种记账法。

    有了一种先进于这个时代一千多年的记账法,关公想不成为财神都难了。好不容易教会了众人这种记账方法,刘厚终于觉得累了,今天玩了一天,又经历了那么刺激的事情,他早就想进去休息了。于是他起身和众人告辞,回去洗澡睡大觉了。

    第二天他睡了个大懒觉,直到日上三竿才起来。谁知道一起来,就听说有人来求见。来见他是黄月英,诸葛亮的夫人,机关学大师,飞行研究院的院长。黄月英千里迢迢从成都跑到荆州来见他,肯定有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刘厚不敢怠慢,匆匆地洗刷完毕吃了一些早点就出来见客。

    双方行过礼之后,黄月英就直入主题,她说:“陛下可曾记得,你曾经要求我们研制一种可以将炸#药包抛射出去的装置,还要满足简单轻便易携带条件。现在臣妾已经研制出一种可以将炸#药包抛射到五十步开外的装置,特来献给陛下。”

    刘厚闻言大喜,他的确曾经吩咐研究院研究抛射装置,他还将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用的汽油桶炸#药抛射器的理念跟他们说过。

    但是这个时代的钢铁质量不过关,最后研制出来的东西,就变成了笨重的臼炮。臼炮虽然比大炮轻便一点,但是还是比较重携带不方便,无法完全达到刘厚的要求,不知道这次黄月英会给他带来什么样的惊喜。

    黄月英也不废话,直接邀请刘厚去校场观看新武器的表演。有好玩的事情刘厚当然不会落下周雪,一皇一后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了校场,看到已经有很多军士在校场上忙碌着。

    刘厚找来找去也没找到类似汽油桶的东西,甚至也没见到有类似臼炮的东西,倒是见到一根根精钢打造的铁杆插在地上。这些铁杆排成整齐的一行,两两之间约相隔一米半左右。

    一些士兵正拿着大铁锤将一些铁杆敲入地下,一些士兵正在铁杆上挂东西。刘厚定睛一看,士兵往铁杆中挂的是弹簧、皮带、皮兜篮。刘厚当堂被雷住了,这,这难道是……这下刘厚额头上冒出了几条黑线。

    每根铁杆两两之间都用弹簧和皮带、皮兜篮等组成的东西连接起来,只要是农村长大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这是什么玩意——这不就是弹弓吗?只不过这是一个个超大型的弹弓而已。而刘厚对这些巨型弹弓又有更深层次的了解——难道这是要玩愤怒的小鸟吗?

    果然,只听黄月英指着一副已经组装好的巨型弹弓解释道:“陛下请看,臣妾由用在马车上的减震弹簧中得到启发,发现这些弹簧只要拉伸或者压缩到一定程度就会弹回来,回复到原来的长度。

    于是,臣妾就用弹簧代替牛筋做了个弹弓试试,果然能将东西弹飞出去。最后,臣妾对其进行来加大、改良后,就成为眼前这个样子了。这种大弹弓的好处就是轻便和易于携带。这些弹簧和皮带可以拆下来,让士兵背在身上行军。而那些铁杆也可以挖出来,一个人就能背着一杆铁杆行军。”

    刘厚看着那些铁杆,心里思索起来,果然像她说的那样,一个士兵可以背一根铁杆,还有一个士兵背弹簧带,这样一来三个士兵就可以背着一套大弹弓满山跑了,先不说效果如何,这套东西起码满足了方便携带的这一需求。

    很快所有的大弹弓都组装了起来,黄月英向刘厚请示过之后就开始了试验,一队士兵走了出来,每十个人一组去拉动一个大弹弓,每个大弹弓的兜篮上放着一个炸#药包。兜篮是厚牛皮做的。边缘处有十个核桃大小的小钢圈。

    那十名士兵每人手中拿着一条细铁链,铁链末端有一个小铁钩,他们将铁钩勾住这些小钢圈,然后通过拉动手中的细铁链来拉动兜篮向后运动。否则的话,十个人是不可能挤在一起拉一个小小兜篮的。

    当大弹弓的弹簧被拉到最大时,旁边一个手持火把的士兵迅速用手中的火把将炸#药包的引线点燃,然后十名拉动兜篮的士兵一齐喊:“一、二、三,放!”话音刚落,十名士兵同时放手,挂在左右两侧铁杆上绷紧的弹簧同时收缩,带动兜篮加速向前运动,兜篮中的炸#药包被高高地抛起来,飞向前方。

    早有心理准备的刘厚就像在观看愤怒的小鸟表演一样,眼光跟着一个个炸#药包被抛飞出去的轨迹转动,看到这些炸#药包一直飞出足足五十步才掉在地上。“轰隆隆……”一阵阵爆炸声传来,这些炸#药包刚一下地就爆炸了起来,显然炸#药包的引信长短是经过计算的。

    拉兜篮的士兵手中的细铁链很长,兜篮飞出去后,他们手中的铁链也跟着飞出去,但是铁链的另外一头是绑在这十名士兵的一只脚上的,所以,他们根本不需要去将兜篮捡回来,他们只需将脚下的细铁链拾起来往回拉就是了。

    所以,他们很快就重新将一个炸#药包放在兜篮上,第二次拉开了大弹弓。如是者,每组士兵都做了三次的愤怒的小鸟表演,刘厚在心里默默计数,最后得出结论:“每分钟约三发。发射速度不算慢。”

    看完表演后,黄月英来到刘厚身边,问道:“陛下觉得这些大弹弓如何?”

    刘厚想了一想,开始点评道:“优点有三个:其一,轻便、可拆卸、方便携带。这一点有利于野战部队使用,尤其是在山地等道路崎岖难行的地方作战,这些东西比火炮好用很多;

    其二,成本低廉,生产容易。估计就是弹簧的生产有点难度,除此以外,无论是大弹弓这套装置还是炸#药包,都是很容易生产的东西,这有利于可以大规模装备部队。这一点比起火箭弹来说有很大的优势;

    其三,安装和拆卸的速度都很快,重装弹药、发射的速度也很快,加上刚才说的大规模装备,有利于炮火覆盖。可以对敌人的阵地进行地毯式轰炸。”

    “陛下英明,这样的一套装置,的确是成本低廉,其成本连火炮的一个零头都不够,生产的时间同样也很少,而且并不需很高超的技工,只需要普通的工人就能生产出来。以‘工业部’现在的生产能力,一个月生产一千套出来完全没问题,如果需要,可以多招些工人,将现有的生产能力扩大几倍。”

    刘厚深吸来一口气,想象着上万套这种大弹弓弹射出一阵炸#药包雨的情景,不由得悠然神往。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从成本来说,火炮和这种大弹弓,一个就像是兰博基尼跑车,一个就像是凤凰牌自行车;从制造难度来说,一个就像是神舟八号太空船,一个就像是小渔船。

    “工业部”一个月只能铸造出来个位数的火炮,但是这种弹弓足足可以制造出一千套甚至更多。而且,想扩大火炮的生产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实现的,不说铸造火炮的材料难搞,光是合格的工匠的培养也不是一时半会的事情。而这些大弹弓,对技术要求很低,想扩大产能,只需要招多点工人,稍微培训就可以了。

    “嗯,这些大弹弓的确优点很突出,不过它的缺点同样突出。”刘厚道。

    黄月英一听,皇帝开始泼冷水来,于是学着那些文士的模样拱手躬身道:“还请陛下赐教。”

    “其一,这种打弹弓的射程还是太近。这是它的致命伤。只有五十步的距离,太多东西能打到这个距离了,无论是弓箭、弩箭、火#枪、火炮还是投石机、床弩等都远远超出这个范围,更不用说是火箭炮了。

    这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这些操作人员不先被敌人的远程火力所伤就是一个大问题。这个致命伤必然使得它们的应用大大受到限制。”

第一百五十六章 大弹弓的缺点

    第一百五十六章大弹弓的缺点

    话说,刘厚说完大弹弓的优点,又开始说它的缺点。上回说到,刘厚评论了大弹弓的第一个缺点,也是它最致命的缺点,那就是射程太短,接着,他开始评论第二个缺点:

    “第二个缺点就是它的准头也很差,这样用人手拉动来控制,根本无法实现精确打击,不要说偏左多少还是偏右多少,就算想打远一点或者打近一点也很难掌握。”

    刘厚说的这个缺点是显而易见的,大炮通过调整射击诸元,可以相对准确,炮座上的角度是通过精密的齿轮来调节,调好后大炮就固定好位置,在发射时不会乱动。就算是火箭炮,也有个简单的炮座调节射击角度,所以还是有一定的精确度的。

    但是,这个大弹弓却完全没有任何可供瞄准的装置,发射的角度完全靠这十个人的拉动来决定,人一多,就很难做到统一动作,这样一来,就算找个人出来,专门负责瞄准,也很难指挥他们将角度拉到位。

    另外,就算瞄准好,调好发射的角度了,但是十个人一起拉着两条弹簧,他们在发射前会不会继续移动来位置呢?这还真的很难说。相信大家就算没有玩过笔仙也听说过吧。

    玩笔仙时,一般要两、三个人一起握住笔来玩,为什么呢?因为这两三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用力方向,这样一来,笔在几个人不同的用力方向作用下,会沿着几个人合力的方向运动,这样一来,写出来的东西就千奇百怪了,这些东西往往并不会依据某个人的心思显现。

    类似的游戏还有“筷仙”、“碟仙”等,这并不是什么新鲜的现代游戏,而是中国最古老的巫术之一“扶乩”的变种或简化版。两三个人一起用力尚且把握不住方向,那么十个人呢?

    十个人十种心思,每个人的用力方向都不一样,要长时间保持稳定根本不可能。所以,这种大弹弓就算瞄准好了,也很可能很快就移动了方向。

    也就是说,这种大弹弓想打准某个目标比玩愤怒的小鸟游戏难多了,最适合用的地方就是面对敌人的密集阵营,对他们实施无差别打击。因为大弹弓这个缺点,就引出来第三个缺点来了:

    “朕认为还有第三个缺点,那就是这种大弹弓很浪费弹药,因为不能实施精确的打击,只能用覆盖式的打击,这就需要使用海量的**包。这必然使得我们的后勤压力大增。”

    “陛下英明,不过这种**包生产起来很容易的,至于运输,可以用船由成都运到荆州,在荆州再转马车、牛车北上,这样运输起来,难度应该不大。”黄月英道。

    “船运的确不错,不过马车、牛车我们也不多啊,主要还是牛、马、驴这些牲口我们都很难得到。另外,做这些事情还得有民壮,朕去哪里征调那么多民壮啊?”刘厚见黄月英一副站着说话不腰痛的样子,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

    “这臣妾就不知道了,臣妾只是负责研制武器,至于怎样使用,那就是陛下的事了,或者你可以找臣妾的夫君问问,让他想想办法,也许他有办法解决也不一定。”黄月英根本不管刘厚的不满,直接将难题甩手不理。

    刘厚见她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无赖样,不由得心里苦笑。这还真是问道于盲啊。黄月英就是一个整天只知道钻研机关学的书呆子,两耳不闻窗外事,你问她怎么解决后勤压力这样的政事,她怎么会懂呢?

    刘厚只好放下这个问题,道:“好吧,我们先不说这个问题,这些大弹弓朕就暂时收进军用使用了,不知道黄夫人这次带来了多少副这样的大弹弓?”

    “一千套。”黄月英道。听到她的回答,刘厚小小地兴奋了一把,一千套啊,这就相当于一千门大炮啊,千炮齐发的画面终于有机会见到了。

    “好,好,好!”刘厚兴奋地道,“这一千套大弹弓,必将成为魏国#军队的噩梦。

    “陛下,臣妾觉得大弹弓这个名字太难听来,不如陛下给它们起个威武一点的名字吧。”说这话的是跟着来看热闹的周雪而不是黄月英。

    “嗯……也好,起个威风点的名字,嗯……叫什么好呢?不如就叫‘愤怒的小鸟’吧。”刘厚想来一会道。

    “呃……这‘愤怒的小鸟’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黄月英不解地问道。她心里还有一句这样问:“这个名字哪里威武了?哪里威风了?

    “喔,这个,这个,这个‘愤怒的小鸟’嘛,就是,意思就是……”刘厚实在是编不下去来,只好吞吞吐吐地道。

    “朕是想将这个**包做成小鸟的形状,它们被抛射出去的时候,就像一只小鸟一样在空中飞行,最后‘轰’的一声炸开,**包炸得粉碎,就像一只愤怒的小鸟一样,炸得羽毛纷飞。”

    “陛下,臣妾不赞成将**包做成小鸟的形状,因为这样一来增加了加工的难度,必将使得产量大降;二来,费尽心思做出来那些无用的配饰,例如小鸟的翅膀什么的,还会增加风阻,使得**包的飞行速度变慢,飞行距离变短。可见,这是一个愚不可及的设计方案。”

    听到黄月英这很不客气的一番言论,刘厚只能继续苦笑,自己不就是这样随口一说吗,你用得着这么较真吗?还有,我好歹也是个皇帝啊,你这么不留情面地说‘这是一个愚不可及的设计方案’真的合适吗?

    你妈知道你这样做吗?你不拍皇帝马屁就算来,还说皇帝的不是,难道你就不怕我龙颜大怒,诛你九族吗?

    刘厚虽然觉得黄月英说的是大实话,不过怎么听着就那么刺耳呢?看来自己也是个俗人啊,喜欢听好听的,不喜欢听难听的话啊。怪不得自己明知道那个小太监黄浩不是好人,最后还是留下了他继续在皇宫担任要职,而不是提早将他处理掉。

    “这个……诸葛夫人,朕没打算将**包改成有翅膀的小鸟模样,朕是想在**包外表的麻布上印上一只小鸟的图案,这样既不会浪费太多的生产力量,也不会影响到**包的空气动力学特性。”刘厚连忙改口解释道。

第一百五十七章 劳动力短缺

    第一百五十七章劳动力短缺

    上回说到,刘厚改口解释说不是将炸#药包改成小鸟的形状,而是简简单单印个小鸟图案上去而已,哪知道黄月英根本不买账,她听了刘厚的解释后哼来一声道:“哼!多此一举。”

    刘厚讪讪的笑了一下,也不和她计较,转而说:“对了,诸葛夫人,我可以在炸#药包中放些铁钉、碎铁片等,以增强杀伤力。”

    黄月英道:“随便你,这些杀人的事情我可管不着,你随便吩咐炸#药包生产车间做就行了。”

    刘厚又道:“诸葛夫人,麻烦你研究一下怎么样提高它们的射程,另外,还有精准度问题,夫人可有办法提高他们的精准度?可否用绞盘来牵拉兜篮,这样既可以拉动更强力的弹簧,实现更远的射程,还可以使拉好的弹簧固定不动,避免受到人力因素的影响而晃动,为解决精准度问题打下基础。”

    刘厚教授了左慈简单机械原理,左慈又在学院中将这些物理知识传播出去,黄月英这种机关大师肯定是有学习的,绞盘、滑轮组这种简单的东西她不可能不会。

    “臣妾何尝不知道绞盘和滑轮组的好处,但是你又要方便携带又要可拆卸还要拆装方便,如果用上那些复杂的机关,还怎么满足你那么多的要求?要不你以为臣妾一个研究机关学的会设计出如此简陋的装置吗?”黄月英没好气地道。

    刘厚汗颜,自己之前还觉得这套大弹弓结构那么简单,基本上没什么机械部件在里面,拿出这样的作品,怎么看都不符合黄月英这种机关大师的身份。看来是自己没考虑全面啊,这种抛射装置,第一个要满足的要求就是方便携带、拆装方便,如此一来,还真没什么好办法可想来。

    只听黄月英又道:“你想要威力巨大的抛射装置,用抛石机不就好了,听说马均的连发抛石机也已经研制出来来,不过体积巨大,几匹马也拉不动,你要不要?”

    “呃……”刘厚无语。马均研制出连环抛石机刘厚也知道,不过那家伙实在太大了,移动很不方便。现在马均正在致力于将它小型化,还有就是研究怎样让它能方便移动。

    “算了,算了,就当朕没有说过吧。”刘厚觉得黄月英说得真的很有道理,他竟然无言以对。

    给炸#药包加碎铁片、铁钉、铁丸子的工作很简单,关公安排人手很快就弄了一批出来。倒是后勤运输压力问题不好解决,连年战乱,青壮年大量损耗,如果过多抽调民间的青壮,会大大的影响到农业生产,继而导致粮食短缺等一系列问题,每个统治者对此都不得不重视。

    没办法,刘厚只得又聚集一干文臣武将商讨对策。可是大家还没提出解决的意见,郭攸之反倒又先提出一个问题:“陛下,因为火箭弹和这种愤,愤怒的小鸟用的炸#药包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火#药,现在火#药的产能已经跟不上了。”

    “喔?怎么会这样?”刘厚问道。

    “主要是原料问题,生产火#药需要大量的硫磺和硝石,这些矿石都在深山中,需要大量民壮去挖矿,挖好了也需要人手运输出来。

    原本陛下俘虏了大量的东吴士兵送到各处矿上去做矿工,但是随着战争的进行,火#药的需求量大增,加上有一部分表现良好的俘虏被陛下赦免,恢复了自由,并被陛下赐予了田地进行耕种。现在各处矿山上矿工都短缺。”郭攸之道。

    刘厚明白了,一方面是生产的扩大化,一方面是人手的短缺,蜀国人口太少的矛盾终于凸显出来了。其实不但是矿山上缺人手,现在蜀国几乎各行各业都缺乏人手。朝廷官吏缺人、军队缺人、农业生产缺人、“工业部”各个工厂也缺人,甚至医院也缺人。

    现在整个蜀国各行各业都在蓬勃发展,想找工作很容易,到处都在招募人手,到处都在征集人才,失业率几乎为零。只要你肯干,不管你是识文断字还是有一技之长,甚至什么都不懂只有一把子力气,随便在蜀国那个城池的“人市”边上一站,都有好几个东家抢着来聘请,简直比上赶集网还好使。

    “人市”本来是买卖奴隶的市场,不过刘厚上任后,打算逐渐取缔奴隶买卖,现在还能买卖的奴隶仅限于官奴和异族奴隶,其他汉人是不允许再买卖了。

    官奴就是那些犯了事的人或受他们牵连的家人,不过刘厚打算以后逐渐废除株连、连坐制度,到时候,官奴的数量肯定也会大减。

    异族奴隶刘厚暂时还不打算禁止,毕竟国内还需要这些奴隶的劳动力,对于一些人和团体去捕捉蛮夷之人回来作为劳动力,他现在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前提是这些蛮夷人不能是蜀汉治下的人。

    例如兀突骨、鄂焕等南中地区的南蛮人,因为已经被刘厚征服,它们享受与汉人同等的待遇。于是,那些捕捉蛮夷奴隶的大家族只能到吐蕃、暹罗等番邦去捉人。不过现在这个市场也还不算大。毕竟现在国人的眼光多数集中在国内,放眼看世界的人还是很少的。

    现在“人市”买卖奴隶的业务不断萎缩,但是雇佣行业却方兴未艾。因为不准买卖一般汉人奴隶,所以那些想卖身为奴的人没有了卖身的门道。

    加上现在很容易找到雇佣性质的工作,实在没有必要卖身为奴。很多人的观念也逐渐转变了,东家与伙计的关系不再是主人和奴仆的关系,而是东家与雇工的关系。

    每天在“人市”的外围都或蹲或坐着很多想出卖劳力的人。而那些想雇佣人做事的东家也知道了佣工多数聚集在“人市”外围,所以他们现在想雇人,都会自觉地跑到“人市”去找人。

    “人市”现在差不多成为人才市场了。不过现在还比较乱,也没什么规矩,“人市”想成为真正的人才市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各位卿家,可有什么办法解决人手短缺问题?”刘厚向众人问计。

    于是,众人开始议论纷纷,不时有人发言讲出自己的方案。有人提议休养生息,鼓励生育等内政方案,有人提议主动出击,发动战争,到周边国家去掠夺人口。

    ps。今天又不够时间,只写了两千多字。请各位见谅。请各位继续见谅的是,明后天我要去东莞,试试xin都的五星级酒店是什么滋味,所以,可能无法正常更新,请各位务必原谅啊。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17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作者:我不是阿斗所写的《重生之我是阿斗》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我是阿斗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我是阿斗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我是阿斗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我是阿斗介绍:
烂泥扶不上墙?穿越成刘禅刘阿斗,他偏偏要让烂泥上墙,弱蜀灭魏!
重生之我是阿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我是阿斗,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