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TXT下载重生之我是阿斗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我是阿斗全文阅读

作者:我不是阿斗     重生之我是阿斗txt下载     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七十一章 傻等的皇帝

    自从司马懿献计智退东吴水军后,刘厚就一直在等待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在等待中,渡过了建兴二年(公元225年)的春节,期间,关银瓶和张星彩都到了襄阳陪他过新年。

    期间自然有一番久别重逢、久旱逢甘露,乃至于颠~鸾~倒~凤、夜夜笙歌等风流韵事,因为河蟹的关系这里再次省略了一万字。过完年后,两人都有要事要忙,就双双辞别了刘厚回到成都去了。

    不过刘厚也不寂寞,因为周雪自始至终留在他身边。再后来,刘厚移驾宛城,周雪也一路伴陪。有美相伴的刘厚,日子过得倒也快活,只是等待着各地的战报令人有些心焦。

    尤其是后来对东吴的战争已经大获全胜了,可是补给弹药也被关公消耗一空,刘厚不得不和几十万将士在宛城傻傻地等待着“工业部”慢慢生产补充弹药。幸好关公没有扣压送到北方前线的粮草,否则刘厚这几十万人马一旦断粮,后果真是不堪设想。

    这段时间几十万大军无所事事,刘厚一方面加强各支部队的训练,一方面让人拿着自己的圣旨,四处出动去收编周边的郡县。这些使者除了拿着圣旨外,还往往带上一支人数不算少的军队。

    这些跟着使者四处去收地盘的部队一来可以保护出使的钦差,二来也可以给那些地方官们一种威压,所谓的威逼利诱就是这么回事。大部分地方官一看,天兵天将大军压境,而且一看就是兵强马壮的那种,心里自然就要掂量掂量,自己如果不投降能不能守得住城池。

    其实这些跟着钦差出动的人马还有第三个作用,一旦这些地方官不识好歹,不肯反正归降,那么这些人马就不再是钦差的保镖这个角色了,他们会迅速转变成攻城掠地的强军,顺手将这些负隅顽抗的城池打下来,将县官或者郡守扒皮抽骨。

    蜀军虽然弹药不足,但是还有很多使用冷兵器的部队,例如藤甲兵,再例如张飞、庞统的军团。让这些人去进行这种低烈度的战争就再适合不过了。这也是对他们进行实战训练的其中一个科目。

    另外一个实战训练项目是剿匪。天下大乱那么多年,除了大小军阀割据之外,民间还有大大小小的各种土匪。这些土匪有些是实在活不下去的贫民,只好落草为寇,也有些真的是穷凶极恶之徒,甚至有些是原来的黄巾贼余孽。

    无论是哪一种,对地方的治安影响都很大,都必须被清除。蜀国境内的土匪自然是早就被清除了的,但是这些新占领的地方,刘厚还没来得及去对付他们,现在正好有空闲,刘厚自然要派出一支支剿匪部队,四处清除这些土匪。

    剿匪也是低烈度战斗,正适合用来练兵。就是这样,三个月时间,长江北岸到宛城这一带渐渐恢复了太平。而刘厚却笑不出来了,他没有因为这些频频传来的好消息而感到多开心,反而因为一件事感到很忧心。

    令他忧心的事就是,这三个月荆州只送了少量的弹药过来。大军现在一方面要训练,一方面要剿匪和攻打一些不肯投降的城池,虽然已经尽量使用冷兵器的战斗方法,可是有些地方还是免不了要用些弹药的。

    可是这三个月荆州送来的少量弹药根本不够这些低烈度行动的需求,弹药一直在入不敷出,不但得不到补充,反而已经快用完了库存。

    刘厚大怒,立刻派人去查原因,很快他就得知,竟然是关公扣压了大部分的弹药,准备用来攻打东吴。

    这一下,刘厚也没了脾气,如果是其他人动的手脚还好说,但是关公不一样,他身份太特殊,而且很固执,虽然不像张飞那么牛脾气,但是他固执起来也是很少有人能劝得住的。

    他能感受到关公对东吴的憎恨,也理解他的憎恨,因为他当年受到的屈辱的确是一件令他终身难忘的事,刘厚理解,以他的性格,如果不能洗刷这种屈辱他是死不瞑目的。

    他能忍到现在才发作其实已经很不容易了,但是理解归理解,刘厚是绝对不能允许这个老愤青因为一己私愤而影响全局的,所以他亲自写了封信去劝阻关羽。

    在信中,他劝关公说,现在暂时还不到全面攻打东吴的时机。东吴水网密集,河道纵横,兼有浩瀚的云梦泽,也即是说,东吴在水面上有着战略纵深,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水军,现在贸贸然去攻打东吴,不但不能将东吴完全灭国,还会造就无数水匪。

    事实上,刘厚还漏考虑了一个地方,那就是东海上的海岛,例如夷洲(台湾),东吴朝堂早就对未来一旦不敌蜀军,如何保存实力有过讨论和规划。他们当时定下的计策除了躲进云梦泽外,还有一个选择就是转移到夷洲去。

    所以,在水军真正强大起来前,东吴不是说灭就能灭的。刘厚将道理在信中详细给关公解释了一通,他生怕关公还是不肯听他劝告,派了步骘亲自跑一趟荆州去送这封信。

    之所以派步骘去,是因为步骘曾经是东吴的重臣,虽然他现在已经对蜀汉,对刘厚死心塌地,但他毕竟是个念旧情的人,就算他知道东吴的覆灭最终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如果能有办法延缓这个时间,他一定愿意为此付出努力,当然,前提是不损害蜀汉的利益。

    也就是说,步骘到了荆州后,一定会尽他最大的努力劝说关公暂时放弃攻打东吴,在这件事上,他一定不会怠工,至于他会用什么方法去劝说关公,这就不是刘厚所关心的了,他只要结果就行了,过程不重要。步骘也是聪明人,刘厚相信他一定能处理好这件事。

    步骘果然没有让刘厚失望,利落地办好了这件事。他到了荆州后,向关公呈上刘厚的信,关公果然不肯听刘厚的劝阻,还是一意孤行,要对东吴发动灭国之战。如果刘厚在的话,他一定会感到很没面子,关公竟然不遵奉自己的圣旨。

    不过他早就有这个觉悟,所以这次写给关公的是一封私信而不是圣旨。如果给关公的是一封正儿八经的圣旨,万一关公不肯遵旨而行,自己就会更没面子。明知道是这样的结果,所以刘厚干脆不发圣旨,而是给他一封私信,以私人的名誉劝阻他。

第二百七十二章 兵分两路

    步骘到了荆州后,对关公说,皇帝答应以后要攻打东吴时,一定会让关公领兵,让他有机会报仇雪恨。这个承诺多少让关公蠢~蠢~欲~动的心安定了一点。然后步骘又说,现在蜀国水军太小,太弱,东吴水军如果散入云梦泽,根本没有足够的兵力完全剿灭他们,如此让他们逃了岂不是白白便宜了他们?

    这些话完全站在关公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很得关公的认可。尤其是步骘说到如果让这些东吴水兵逃掉,白白便宜他们的话,让他深以为然。

    关公虽然不是睚眦必报的人,可也不是那么宽宏大量,对所有东吴人都没什么好感,他自然是不想放过那些东吴兵的。

    步骘曾经是东吴重臣,本来关公对他也是没什么好感的,不过一来当年“白衣渡江”偷袭荆州的事他没份,二来步骘也已经归顺刘厚多时,而且一直表现得很忠诚,关公也就没有给脸色他看。

    现在听到他的话,关公心里一动,顺势就向他请教有什么办法才能防止那些东吴水兵逃脱。步骘正中下怀,建议他以其现在准备不足的时候贸贸然去伐吴,不如从现在开始编练部队、建造舰船,争取早日扩大蜀国水军的规模,等到时机成熟了再一鼓作气将东吴水军一网成擒。

    当然,关公也不是那么容易被劝服的人,步骘除了拿上面的话劝说他外,还用上了一些不为人知的手段,前后足足花费了七天时间,才让关公彻底放弃了马上就去攻打东吴的打算。

    至于步骘用了什么手段,既然说是不为人所知,那当然连作者也是不知道的,只能留下一个历史之谜,让后人去挖掘去猜想了。

    劝服了关公后,步骘亲自督促着辎重部队连夜出发北上,他要尽快将囤积在荆州的战争物资搬空,让关公再也无法发动对东吴的战争。

    等了三个多月,刘厚终于看到大批的弹药陆陆续续运抵宛城前线,刘厚差点喜极而泣。有了这些弹药,hong军又可以发动一场大战了,战争的历程终于又回到正轨。

    建兴二年(公元225年)四月二十八,刘厚从张飞、庞统军团中挖走了五千人马,将他们留下来守卫宛城,大部队则出发东进,开始新的一轮对魏国的攻伐。大军往东走到叶县后,兵分两路,一路往南,去攻打汝南,一路北上直奔许昌而去。

    现在像叶县这种周边的县城,在刘厚闲着的这三个月中,大部分都用圣旨和大军压境的这两样法宝和平收复了,但是汝南不行。汝南是一个大城,驻军不少,足足有五万人之多,关键是,这里的守将也不是一般人,乃是镇南将军曹休。

    曹休,字文烈乃曹操族子。曹操称赞其为“吾家千里驹”,让他与曹丕共同食住,待他如同亲子,并使他领虎豹骑宿卫。曹休也的确了得,在汉中之战中,他识破张飞计谋,大败吴兰。

    大将军夏侯惇薨后,曹丕任命曹休为镇南将军,假节都督诸军事,接替夏侯惇屯驻汝南郡召陵县。为什么汝南区区一个郡城要一位重量级的曹氏族人来驻守呢?答案很简单,因为汝南很重要。

    汝南,古属豫州,豫州为九州的中心,汝南又居豫州的中心。故汝南有“天中”之称,即是天下的中心。

    自春秋战国时代汝南就有建制,在原历史中,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八方辐辏之地固然利于商业,但是在军事上来说就是个四战之地了。这里既能北进汴洛,又可南下荆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

    原历史上,夏侯惇和曹休这两位魏国重量级人物镇守在这里,就是为了抵御东吴的进攻。东吴想攻入魏国,通过汝南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进军路线。

    在刘厚第一次北伐时,司马懿调集了附近二十多万人马布了一个大口袋,设伏围攻hong军,当时曹休和夏侯尚都各领了一路人马,参与到这次盛大的军事行动中。后来刘厚退兵到麦城休整,曹休和夏侯尚都各自回到自己的驻地。

    也幸好他们回去,没有参与对hong军第二次北伐的阻击,逃过了被司马懿设计一网成擒的命运。所以现在仍然由曹休带领五万人马驻扎在汝南。既然是曹休镇守汝南,自然是不可能被传檄而定的,刘厚想收复汝南,就只能打一场大仗了。

    本来刘厚想派张飞和庞统军团去打汝南的,以他们二十万大军的兵力,如果还打不下只有五万守军的汝南城,这两位大牛也可以买块豆腐撞死了。可是张飞死活不肯去,吵着要领兵去攻打许昌。

    他根本看不上一个小小的汝南城,一心想着去攻打许昌,他说那是魏国的国都,那样打起来才叫过瘾,说不定既能立战功,还能名流千史。张飞的犟脾气绝对是刘关张三兄弟中最厉害的,他要是认准了理,真是九头牛也拉不过来。

    刘厚暗暗腹诽他:“你也知道那是魏国的国都啊?你也知道打下敌国国都是一件大战功,是大大有面子的事情啊?那你还跟我这个皇帝抢?知不知道抢皇帝出风头机会的后果有多严重?就不怕我给你小鞋穿吗?”

    刘厚只能腹诽,不能说出来,更不能实施行动,事实上是,张飞抢了皇帝出风头、立战功甚至青史留名的机会,后果一点也不严重,甚至没有什么后果,他更不怕刘厚给小鞋他穿。废话,在一个侄儿兼女婿的面前,他有必要客气吗?

    刘厚只好气鼓鼓地带着hong军南下攻打汝南,将许昌留下给张飞、庞统军团。曹丕逃跑后,命夏侯尚守备许昌。同时在许昌还有从宛城战败逃跑回来的夏侯霸。

    夏侯霸率军由襄阳一路溃败,到了宛城后,本来想依托坚城固守,谁知道被张飞派出爆破组,一举炸塌了城墙。之后大批斗志昂扬的蜀军涌~入城里,面对着士气低落,人数也不占优的魏军,战斗再也没有悬念。

    张飞、庞统轻易就攻陷城池,夏侯霸别的本事不行,逃跑的本事做多了却是轻车熟路,在城破之时率领心腹部下拼死突围,竟然给他突破重围,逃回许昌。

    注:建安十八年,曹操析汝南郡之城父及沛郡数县置谯郡。又析汝南郡、江夏郡置弋阳郡。汝南城当时是临近郡治的一个大集镇和水陆码头。因为地理位置太复杂,不好写,这里将汝南地区抽象为一个汝南城,仍然作为郡治所在。

请个假

有亲人生病住院,没人带孩子,只好我带了,弄得焦头烂额的,没时间写了,请天假吧。

第二百七十三章 汝南之战

    第二百七十三章汝南之战

    刘厚带领着hong军浩浩荡荡来到汝南,曹休紧闭城门不肯出来应战。不过免站牌只是存在小说中的神物,一块木牌那里可能阻挡大军的进攻。刘厚命令军队一部分负责扎营,一部分立刻开始展开攻击。

    现在蜀军人强马壮,人数上比守城的魏军还多得多,自然不需要全部上场开打,只需要派出一部分部队就足够碾压魏军了。事实上按照hong军的攻击套路,先上场的肯定是远程火力部队。

    现在弹药供应充足,刘厚不用省着使用,打起来自然是爽得很,刘厚让克秋杀部队和愤怒的小鸟部队全部陈列在城下,一副豪华阵容的样子。

    当然,所谓的陈列城下其实离城墙还有很远的距离,因为热气球已经侦察到,城墙上至少有十几架床弩,这东西射程很远,威力也很大,不得不防。在这个距离上,克秋杀能用,愤怒的小鸟却不能用,摆出来只是壮壮声威而已。

    克秋杀部队有条不紊地装弹、瞄准、点火——烟花大会开始了。一枚枚火箭弹呼哨着飞向汝南城北边的城门和城墙,城墙上的魏兵顿时被炸得鸡飞狗跳。刘厚用望远镜观看着克秋杀的发射情况,对身边的臣子道:“可惜,大部分的火箭弹都打在城墙上,白白浪费了。”

    像汝南这种重要的城池,城墙的规制挺高的,墙高10~14米,上宽5~9米,下宽7~12米。城墙为砖土结构,中间是夯土层,外面覆以大块的青砖。这么厚的城墙,别说火箭炮,就是搬来了现在蜀军最大的火~炮也不可能将之轰倒。

    炮弹打到城墙上,就算能将表面的青砖砸烂,动能也都被厚厚的夯土层吸收掉了,想要完全轰塌一堵城墙,得轰多久啊?所以,那种小说里说用火~炮轰塌城墙的说法,要么就是吹大气,要么就是那些城墙只有薄薄的两层,内外两层墙砖中间没有夹着夯土层。

    想摧毁城墙,以蜀军现在的装备,只能在城墙根埋下大量黑火~药,以量取胜。当然,后世那种大炮用的是梯~恩~梯为炸~药,威力比黑火~药大得多,那又另当别论,只不过现在蜀军也没有。

    听到皇帝的感叹,旁边的郭攸之接话了:“陛下,火箭弹的精确度的确是差了一点,而且冲击力也不足,对城墙的伤害不大,用来攻城的确是浪费了。对付这种又高又厚的城墙还是火~炮更好用些。

    火~炮的精度高很多,如果瞄准得好,可以将炮弹每次都打在差不多的地方,这样就更容易将城墙轰塌了。”

    “火~炮恐怕也轰不塌这么厚的城墙,喔,也不一定,也许造一门超级大炮,发射~出~水桶那么大的炮弹可以做到,不过这么大的大炮你怎么拉到前线来。”刘厚无奈地道。

    “陛下说得对,火~炮虽然冲击力比火箭弹强,但也是要看口径的。如果口径太小就起不到任何作用,如果口径太大,又过于笨重,难以移动。所以,火~炮也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关键是要看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邓芝附和刘厚道。

    “嗯,火~炮更适合于装载固定炮台上,作为御守,例如装在城墙上,或者装在战舰上。在这些不需要移动的地方,火~炮可以做得很大,可以发挥出它们威力大、射程远、精确度高的优点。火箭炮的精确度不高,只能用于覆盖性打击,非常浪费弹药,它的主要优点是携带方便,适合野战,特别适合需要走一些崎岖山路,去到一些火~炮无法去到的地方作战。”刘厚道。

    “如果这里的道路都像‘工业部’的道路那样,又硬又平整该多好啊。现在成都已经有四匹马、六匹马甚至八匹马拉的四轮马车。如果给这些大炮装上钢轮,用上四轮马车那种套马法子,用六匹马、八匹马去拉,肯定能拉动它们在水泥路上走。”郭攸之道。

    随着技术发展,轴承、减震弹簧做得越来越好,四轮马车坐得也越来越舒服了,现在成都的官商基本上都在用四轮马车。而刘厚知道,四轮马车根本没那么简单,除了套马的方法不同外,关键还在于转向装置。以前的马车都是二轮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转向装置,只能靠着马直接拖着马车,使其轮子滑转来实现转向。

    “工业部”的工匠在刘厚的提示下,终于做出了转向装备,所以,四轮马车的出现就理所当然了。其实中国古代也不是没有四轮马车,早春秋早期的秦公墓中就挖出过铜制四轮车模型,甚至一些皇帝的墓里还有六轮马车。

    这样看来中国古代并不是造不出四轮马车,不过四轮马车一般都是用作国君的灵车而已。民间很少使用四轮马车,一般的工匠也不会造四轮马车。其实这东西在技术上没有多大难度,只需要刘厚稍微提示一下,工匠们就能突破技术瓶颈,将四轮马车造了出来。

    “郭先生的提议不错,不过得等这场战争打完之后,等天下平定下来,我们有了余力之后,再在全国范围内修筑水泥道路。到时候每个郡县之间都要有水泥铺设的驰道相连接,火~炮想拉到哪里就去哪里。”刘厚道。

    可惜听到小皇帝这话,郭攸之反而泄气了,原因很简单,战争打完,天下一统之后,火~炮还有什么用?到时候道路修得再好,火~炮的机动能力再强也已经没什么卵用了。

    而刘厚虽然一副踌躇满志的模样,说出一番激动人心的话,但是他心里知道,这不过是自己的yy而已,估计自己这辈子到死,也不可能看到全国所有郡县都能有驰道互相连通。道理也很简单,就算在刘厚生活的后世,以那个时代的生产力,有那么多机械化、电气化工具,搞了几十年道路建设,也还没能使得每个县城都有高速公路。

    更何况现在是生产力极度落后的三国时代,在这个修路基本靠手的时代,修一条路几乎要征调一个县所有的劳动力才能成事,这种情况下,能将各个州府用驰道连接起来,都不知道是猴年马日才能实现的了,更别说修到各郡、各县。

第二百七十四章 遭遇瓮城

    第二百七十四章遭遇瓮城

    刘厚和大臣们说话间,城门周围的城墙上几乎已经被清空。克秋杀的精准度不行,即使使用了抛物线的射击方法,也大约只有一成的火箭弹落在城墙上。怪只能怪这个世界的加工水平、生产精度实在太粗糙了,无论是火~药还是火箭弹的外形加工、各部位的配重等都无法做到一模一样。

    这样一来,每枚火箭弹的空气动力学表现都略有差别。这些小小的差异,在飞过数百米的距离后,就会放大成数米,甚至数十米的误差。即使刘厚努力在“工业部”推广统一的、较为精密的度量工具,推行标准化、流水线化的生产流程,依然只是稍微缩小了这些差异而已。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有大约一成的火箭弹能沿着正确的抛物线落在城墙上,有一半打得太近了,打在城墙上或城墙外,剩下的四成打远了,飞进城里。不过就是这一成,也够魏军受的了,要知道克秋杀的理念就是以数量取胜。

    现在的hong军弹药充足,有刘厚这个小皇帝亲自带队,弹药当然是想用多少就有多少。君臣几人谈笑自如、指点江山时,前线已经发射了上千枚火箭弹,落在城墙上的起码有上百枚。

    上百枚危险爆炸品落在城墙上,这段城墙基本上被清空了。而且由于有更多的火箭弹落入城内,本来等在城内准备随时上城墙补充战损的魏兵也被清洗一空,一时间根本无法及时补充城墙上的空缺。

    前线指挥官关兴敏锐地捕捉到这个难得的战机,来不及请示刘厚,直接命令克秋杀部队停止攻击,然后让早就严阵以待的爆破队辅兵出动。

    这些辅兵不是那些会计算用药量、设置炸~药安放位置的爆破专家,那些技术兵种在军中数量很少,但往往只要几个人就能策划一场大爆破。而这些辅兵则是在爆破专家的指导下,负责搬运炸~药,安放炸~药的士兵。

    他们也不是一般的辅兵,而是训练有素的士兵,如果是杂鱼辅兵,在这种需要冒着矢石的情况下,可能会吓得一哄而散,但是这些训练有素的辅兵却不会,只要上官一声令下,他们一定会坚决完成任务。

    这些爆破辅兵一只手上绑着一个小圆盾,用以抵挡可能射来的箭矢,另一只手扶着扛在肩上的炸~药包,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冲向城门。这些炸~药包大约有五十斤(约5公斤),扛在这些训练有素的辅兵肩上,对他们的速度影响不大,他们依然可以健步如飞。

    由于城墙上的守军几乎被清空,这些辅兵根本不需要担心有滚木礌石、箭矢的伤害,所以这次连防护用的半截船都没有用,直接抗着炸~药包撒丫子跑。这使得他们搬运的速度大增,很快就在城门洞里填满了炸~药包。

    当魏兵重新涌上城墙时,爆破组已经将所有炸~药安置好,并铺设好引线,随时可以点火。魏兵还觉得奇怪,为什么蜀军会突然停止进攻呢?很多人心中都暗自庆幸。

    他们刚才已经亲眼目睹了蜀军可怕的攻击,却被军官们驱赶着上城墙守御,本来以为这次九死一生了,很多人心中都很悲戚,甚至有掉眼泪哭出声的,没想到上到城墙,发现蜀军竟然停止了攻击,不禁暗暗庆幸捡回一条小命。

    可是他们的开心还没能维持几分钟,蜀军那边又有动静了。关兴在请示完刘厚后,下令点火爆破城门。这次没有张飞出来捣乱,由爆破组的一名士兵拿着火把将引线点燃。

    蜀军这边收到命令,全部卧倒趴在地上,双手堵着耳朵,张开嘴巴,做好承受爆炸冲击波的准备。当然,刘厚是不用趴的,不过也要从瞭望塔上下来,以策安全。刘厚不用趴在地上一来是因为他离得比较远,二来他身前竖着几面塔盾,防御力足够强悍,他的安全很有保障。

    城墙上的魏国士兵更奇怪了,这些蜀军难道中邪了?为什么全部趴在地上?又或者是他们突然良心发现,打算向魏国投降?但那也不用行五体投地之礼啊,行个普通的跪礼也就是了。

    如果他们经历过宛城之战就不会那么淡定,也不会有心情胡思乱想了。可惜宛城之战逃跑的魏兵不是当了逃兵回乡下去,就是跟着夏侯霸到了许昌。汝南离宛城虽然不是很远,但是由于宛城之战后,刘厚四处派出人马去劝降、收复周边的城池,附近地域到处充斥着蜀军,令到汝南的魏军龟缩起来,这也导致他们对宛城之战的详情并不了解。

    当然,如果他们知道宛城之战是怎么样被人炸开城门的,他们绝对会学陆逊那样,用土石将城门洞堵死。可惜一切都是假设,一切都迟了。巨大的爆炸声过后,城门、城门楼被炸飞,露出一个大大的豁口,两侧城墙也倒塌了一大段,附近的人都觉得好像地震一样,离得近一点的人连站都站不稳。

    魏军当然是各种凄惨,蜀军这边因为预先做好准备,几乎没有受到什么影响。只是大部分人有些暂时性的耳鸣,靠前几排的人身上可能还掉了一些尘灰。不过这些影响很快就会消除。

    在爆炸后的五分钟,蜀军就接到命令,进攻开始了。这种城池巷战,进攻的主力当然是藤甲兵,如果换了火~枪兵去,若是开枪后,还没来得及装弹,被埋伏在近处的敌人窜出来杀掉就太不值当了。

    兀突骨大吼一声,一马当先率领麾下藤甲兵冲进豁口,可是他刚进去就傻眼了,因为出现在他前面的依然是一堵城墙。原来这个汝南城是有瓮城的,蜀军炸掉了外面的城门,并无法直接进入城内,而是进入了瓮城。

    瓮城城墙上一下子冒出来无数魏兵,他们张弓搭箭,居高临下对着下面的藤甲兵乱射起来。进城的藤甲兵瞬间就被射成刺猬。不过却是活蹦乱跳的刺猬,因为这些箭矢根本无法破防藤甲。

第二百七十五章 烈火雄心

    第二百七十五章烈火雄心

    藤甲兵冲进瓮城后,一个个被射成~人型刺猬,不过普通的箭矢破不了防,对藤甲兵造不成伤害。魏军将领一看这种情况,马上下令发射火箭。魏军的火箭不是蜀军那样的火箭弹,只是普通箭矢上绑上浸了油、燃烧着的布条而已,不过这依然可以对藤甲兵造成伤害。

    不是说藤甲兵的藤甲都已经做了防火处理吗?怎么还会怕火呢?原因是魏军在瓮城的地面堆放了很多柴火、油料等易燃物品,火箭一下,瓮城中到处燃起了熊熊烈火。藤甲可不是全封闭的防火服,火焰是可以透过藤甲缝隙透进去的,所以,一时间,藤甲兵们发出一阵阵惨叫,登时像热锅中的蚂蚁一样慌乱起来。

    当年刘厚在荆州活捉东吴七将和几万大军,此事轰动一时,不但被普通百姓津津乐道,成为他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更是各国将领争先研究的经典战例。魏军也许是受了刘厚的启发,竟也布置了这样一个陷阱来对付蜀军。

    这一招的确是够狠,付出和收入比非常悬殊,所以当年刘厚在荆州城没有瓮城的情况下,都要临时搭建一个类似瓮城的环境出来,实施这个计策,而汝南城有现成的瓮城,要实施这一策容易得很,曹休那里会错过这个机会,在手下幕僚提出这个计策后,当即就同意了下来。

    这就是以其人之道还施己身,刘厚也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了。本来,魏军想实行这一计策是不容易成功的,因为蜀军有热气球,可以居高临下将魏军的动态侦察得清清楚楚。可是汝南城的魏军早就防着蜀军来攻打,早早就已经秘密做好准备。

    他们早早就封闭了城门和瓮城的区域,不准闲杂人等靠近,这样做使得汝南“中情局”的人,也无法侦知这些军管区里面到底怎么回事。至于这样做会不会给老百姓出行带来不便,魏国将领根本就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别说现在是在战争时期,一切事情以军事行动为重,就算是在平时,这些军阀又什么时候将百姓当人看过?

    因为前段时间“中情局”和特种兵配合,大闹许昌城后,令魏国上层意识到自己身边可能潜伏着很多蜀国细作,从而也开始重视起情报工作和反间谍防泄密工作起来。所以,像这次布设陷阱这种秘密军事行动,魏军也开始注意保密。

    封锁了这些区域后,曹休派出亲卫队亲自动手,在夜晚偷偷将易燃物品安置在瓮城中,并用土黄色的布将它们统统盖住,用以欺骗蜀军的高空侦察。

    随着魏军和蜀军交战次数越来越多,魏军对蜀军的手段也了解得越来越多,魏军中的智者当然也会去思考,怎样才能破解蜀军那些匪夷所思的手段。这个世界有矛就有盾,有出招就有破招,任何一种招数只要一使出来,暴~露在人们面前,那么它迟早有被破解的一天。

    蜀国的“中情局”被人觉察到他们的存在,并为之做出了防范措施,蜀军的热气球是侦察利器,现在魏军也针对这一点,做出了欺骗措施,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刘厚虽然对此早有预料,但是也没想到会在这个时候遭受到这样的反噬。

    脚底下燃起的火焰将藤甲兵们烤得直跳脚,兀突骨见势不妙,立刻下令撤退。他虽然脑袋缺根筋,当毕竟不是真的傻,相反,他对危险有着野兽般的敏锐直觉,脚下腾起的火焰给了他强烈的危机感,他像一头发狂的野兽一般大吼一声“撤退”后,就掉头往豁口处狂奔。

    他完全就是一部人型坦~克,沿途不知道撞到了多少部下,这头人型野兽冲锋时勇猛无匹,一往无前,逃命时也是气势十足,势不可挡。突遇火袭,加上主将撤退,导致藤甲兵登时大乱,即使他们平时训练有素,纪律性很好,在这个时候,也不可避免地乱了,再也无法保持阵型和纪律,都争先恐后地往豁口处挤去。

    期间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推到在地,遭到踩踏,幸好藤甲不但可以防刀枪,也是防踩踏的神器,所以倒没有人是因为被踩踏而致死,但是逃慢了,就很可能被烧死了。

    也幸好被炸开的豁口很大,可以一次性容纳很多人通过,而且豁口两侧还有很大一段城墙被炸倒塌,这些倒塌的碎石瓦砾不像笔直的城墙那样高不可攀,土石被冲击波掀起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落下时自然而然地堆成三角锥体状,在两侧各形成一个约四十五度角的斜面。

    这样粗糙不平、混杂着土石的斜面是可以攀爬的,虽然藤甲兵穿着藤甲对攀爬有点不利,但是在生命危险的压力下,再不利的条件都要克服,再孱弱的体能也要爆发,更何况藤甲兵平时也是训练有素,又因为是冷兵器部队,所以特别注重体能训练,个个都是肌肉男。

    危急时候,一些眼看自己无法挤到豁口的人,个个都变身成为攀岩专家,从豁口两侧倒塌的城墙废墟上攀爬出城。有了第一批这样的人,很快就有人有样学样,这种逃命形式的确大大加大了藤甲兵逃生的速度。

    热气球很快就将前线的情况传回刘厚的皇帐,刘厚目呲欲裂,马上下令关兴派出士兵接应藤甲兵,并命令克秋杀部队立刻瞄准瓮城内城墙实施覆盖性打击。

    克秋杀在城外发射,需要越过外城墙,外城墙会挡住人的视野,但是挡不住火箭弹。因为火箭弹可以从空中越过外城墙,以抛物线的形式飞到内城墙。前提是要预先测好目标的距离,然后克秋杀部队的炮兵就会根据弹道公式算出炮管的仰角,这样火箭弹就会沿着预先设定好的抛物线,抛射~到目标。

    在豁口被炸出来后,就可以从城外一直望到内城,利用这一点,克秋杀部队很快就完成了测距。当然空中的热气球也帮助克秋杀部队进行测距,两相印证下,可以使得蜀军炮兵的测距结果更准确。

    简易测距技术的发展,也是蜀军各种炮打得准的重要技术保障。当然,克秋杀的准头一如既往的烂,这次的发射依然只有约一成的炮弹打到内城墙上去,但这已经足够了,城墙上的魏兵马上被清空一大~片,剩下的也被压制得不敢抬头,也就不敢继续对瓮城中的藤甲兵嚣张了。

第二百七十六章 兀突骨的反常

    在克秋杀的掩护下,藤甲兵总算“成功”的逃出瓮城。成功两字之所以打个双引号是因为,对于过往的任何一支部队来说,处于和藤甲兵相同的境地,在狭小的地形中突然遇到这样的陷阱,几乎可以肯定都会是死伤惨重的下场,而藤甲兵只死了两百多人。

    除了死亡的,藤甲兵受伤的还有上千人,而这次进入瓮城的人数只有三千人。刘厚很庆幸没有派所有的藤甲兵一窝蜂地冲进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这个伤亡率放在世界上任何一支部队中,在相同情况下都只会多不会少,甚至全军覆没都不是没有可能。

    从这点来看,这次的胜利大逃亡是成功的。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hong军出道以来,极少吃过这么大的亏,极少在一场战斗中会伤亡那么多人。就算正面和十万敌军对阵,往往牺牲的也不过百十人,这次一下子就死伤那么多,在hong军的历史上,可以说是惨败了。

    好不容易逃回来的兀突骨双膝跪在刘厚面前,啕号大哭,哭得像个婴儿一般。他的藤甲已经解下,周身衣服多处地方都被烧穿,出现一个个被烧焦的黑洞,头发眉毛胡子都被烧掉不少,剩下的都被烧得卷曲起来,发出一股焦臭味。

    他的脸、手脚等衣果露的皮肤全部被熏黑,就像个非洲人一样,虽然他本来就很黑,但还是在黄种人的范畴,不过是晒太阳晒多了,皮肤偏黑而已。而现在不一样,那些烟灰直接就把他熏成黑人的样子。

    损失那么大,刘厚也很痛心,不过眼下可要先安慰好这个黑大个,不能让他留下心理阴影,这个黑大个用处大着呢,以后还有很多地方需要他去冲锋陷阵。

    “陛下,臣有负你的重托,臣罪该万死,请陛下治臣的罪,呜呜呜呜呜呜,俺的那些兄弟啊呜呜呜”兀突骨估计是被死伤那么多部下刺激到了,也可能是死里逃生,因为在生死间徘徊,所以出现短暂的心理失衡,这么大个人竟然哭了出来。

    “好了,好了,起来吧,兀将军,这不是你的错,是敌人太狡猾了。而且情报部门的工作也没做好,就连热气球也没侦察出这个陷阱。所以你就不要自责了。”为免兀突骨留下心理阴影,刘厚只好先安慰了他一句。

    “呜呜呜呜,陛下,您真的不怪罪臣下?”兀突骨抽泣着道。

    “不怪罪,当然不怪罪啦,本来你就没罪,怎么怪罪你。”刘厚道。

    “微臣多谢陛下的恩典,呜呜呜……”兀突骨一边抽泣着,一边对着刘厚磕了个头,谢恩道。

    “好吧,你不要多想了,先退下去休息吧,等朕和几位大臣想好了怎么破这个城,以后一定给机会你报仇。”刘厚自认为已经将兀突骨关心的事情都已经交待好了,于是挥挥手让兀突骨回去休息。

    谁知道兀突骨还有话要说:“陛下,臣的部下这一次可真是死伤惨重啊,这一次可是足足牺牲了两百五十一名兄弟啊。受伤的有一千多人,而且其中有些可能要留下残疾,还有破相的不计其数。末将实在是担心他们日后的生活啊。呜呜呜……”

    刚有所收敛的兀突骨说着说着又哭开了。刘厚心里感到很奇怪,这个大老粗、野蛮人今天怎么变得那么软弱、感性?这完全不像他的为人啊,难道真的被魏军这个陷阱吓傻了?不可能吧,这厮一向神经大条的啊。

    “兀将军请放心,我军对战死和受伤的士兵一向厚待,一定不会亏待他们和他们的亲人的。”刘厚继续安慰他。

    hong军的抚恤金可以说是三个国家当中最高的,每个牺牲士兵的家人都会分到五十亩的田地,而且这块地可以免交赋税五十年,而残疾的士兵退伍后,则可以得到二十五亩的田地,免赋税三十年。还不止这样,残疾的士兵回到家乡后,如果他们愿意,县官会优先安排他们到县衙工作。

    对于战死的士兵,县官每年都要到他们家去慰问。而这些士兵的家属,见了县官也是不需要跪拜的。

    这样的待遇不可谓不优厚了,这也是蜀军上下都很奋勇杀敌的其中一个原因,毕竟大家都没有后顾之忧啊,自己就算死了、残了,家里人也可以衣食无忧一辈子。这样优厚的待遇,别说这个时代,就算两千年后的文明国家也不可能有。

    当然,刘厚能拿出那么优厚的待遇,也和身处这个十室九空的乱世有关。这个时代,三个国家都有大量土地被丢荒,刘厚攻占了大量的地盘,占领的土地都归他了。因此他才可以轻松地拿出大量土地出来抚恤士兵。加上hong军的死亡率非常小,所以拿出这些土地对蜀国朝廷来说完全没有压力。

    其实这些规定蜀军上下都知道,他只是循例提醒一下兀突骨而已。谁知道兀突骨竟然不满足于此,他接着说:“陛下,末将平时和这些士兵们同吃同住,一起操练、一起杀敌,亲如兄弟手足,如今这些兄弟却死的死,残的残,末将真是心如刀割。

    这些兄弟既然已经不在,末将就有责任照顾好他们的家人,使他们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所以末将恳请陛下能加倍抚恤他们。”

    刘厚这下明白了,兀突骨这是觉得自己给的抚恤还不够,想替牺牲的士兵索要更多的抚恤。这事可透着古怪了,要是别的部队中发生这种事很好理解,很多军阀并不将士兵的性命当回事,动不动就驱赶几十万士兵去送死。

    显然在这些军阀的部队中,抚恤不会很多,甚至可能连一文钱抚恤金都没有,人死了就死了,随便挖个坑埋掉就算完事了,至于需不需要对士兵的而家人有个交代,需不需要抚恤家人,他们根本不去考虑,反正很多士兵都是靠抓壮丁的形式参军的,不存在什么靠获取名声,而让百姓主动踊跃报名参军的事。

    百姓就算再恨他们,再不愿意自己的亲人去参军也没用,他们也不需要跟百姓讲什么道理,不但是兵员,就算是其他物质,需要什么,直接动手抢就是了。所以,一些小军阀可能根本没有抚恤金这回事,曹操、孙权这样的大军阀还是有抚恤金的,但是也不可能多,否则动不动死几十万人,他们怎么可能抚恤得过来?

    所以就算像通过这种

第二百七十七章 幕后黑手

    刘厚觉得奇怪的是,要是其他军阀的部队闹着想要增加部队的待遇还很好理解,可是hong军的待遇已经是最好的了,而且比其他部队得好太多了,他们怎么还会闹着要增加待遇呢?

    虽然说人都是贪心的,,都想得到更多的利益,可是这个人就算是谁也不可能是兀突骨啊。兀突骨是谁?那就是个未完全开化的野蛮人,勇猛无敌却粗~鲁不堪,勇力有余而智力不足。说他分不清一百亩和五十亩那个更多可能有点夸张,可是他绝对不会做出这种为部下出头争取翻倍利益的事啊。

    天下间各大大小小军阀中,重视部下的利益的都未必有几个人,更何况这样的一个野蛮人?而且今天的兀突骨有点怪,他说话条理太清楚了,不但是话说的好,连动作、礼仪、表情等都大异于平常。

    他平常咋咋呼呼的,整一个单细胞生物,说话像铜钟那么嘹亮,但是意思却很难听得懂,因为他说的话不但口音浓重,夹杂不清,而且条理也不清不楚,甚至于逻辑混乱,为人更是不拘小节得很,以前见了刘厚也就拱拱手叫一声“皇帝”,或者“小皇帝”,甚至兴起时还不由自主拍拍刘厚的肩膀。

    虽然现在在一干文臣的怒斥之下,他有所收敛,最起码不敢再拍刘厚肩膀了,但是再收敛也改不了他大大咧咧的本性。今天却是反常得很,一进来对刘厚又是跪拜又是磕头的,整个磕头虫的样子,那里还有原来那个高大伟岸汉子的样子。

    而且他说起话来,表达的意思清清楚楚的,连口音都淡了很多,就像经过了多次练习一样。看着兀突骨那么反常得表现,刘厚第一个念头就是,这个兀突骨是假的吧?难道是有人假扮他?

    但是想想又不可能,单是他那堪比姚明的高度都很难装扮,还有他那丑陋的大脸庞、全身粗大的骨节,非主流的发型和少数民族的装扮统统都为假扮带来大难题。

    更何况,假扮一个人最难仿冒的就是声音和气味,兀突骨那独特的像磨砂一样的嗓音和平常并没有什么两样,那股催**呕的浓重体~味也一如既往。

    既然他不是假冒的,而又做出那么反常的举动,那么答案就很容易猜了,一定是有“高人”在背后指点他这么做。他那些流畅的话语肯定是他背后的“高人”事先教他的,而且来之前可能还经过反复的练习,练熟了的,否则以他的口才,那里可能脱口而出,对答如流。

    到底是谁在背后教唆兀突骨呢?刘厚将目光从他身上收回来,在众位大臣身上来回巡梭,最后将目光落在司马懿身上。司马懿望着小皇帝意味深长的目光,觉得自己好像没穿衣服一样,早就被这个小皇帝看穿了。

    于是,他主动上前一步,拱手弯腰道:“陛下请恕罪,是微臣教兀将军说这些话的。”刘厚笑了,脸上露出果不其然的表情,道:“说说吧,到底怎么回事。”

    司马懿见小皇帝已经识破事情的真~相,也不隐瞒,而且他原本就没打算隐瞒,于是,将事件一一道来。原来,兀突骨大败而回,因为身上的藤甲被烧得滚烫,所以他没有第一时间去见刘厚,而是让亲兵先帮他把甲胄卸下来。

    在卸甲过程中,他人已经冷静了下来,毕竟是神经大条的野蛮人,经过的战争无数,这种场面不说是小case,但起码并不会给他的精神造成太大的困扰。只不过有一点是躲不过的,打了败仗,始终是要向小皇帝交代的。

    虽然小皇帝一向宽厚,在这种自己没有犯错误的战斗中落败,多数是不会惩罚自己,但是就算是做做样子都好,自己也得跟皇帝好好说,好好请罪,这是为官的基本原则。如果打败仗还不去请罪,那真是政治白~痴了。

    虽然责任不在自己,但是请罪是一种态度,至于皇帝治不治你的罪,那是皇帝的权利。兀突骨又不是真的白~痴,只是有点粗~鲁和大线条而已,这点道理就算他原先不懂,但跟在刘厚跟前混久了,见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办了。

    虽然知道自己要去请罪,但是具体言辞还是要好好斟酌的,毕竟封建社会有一条罪名叫“君前失仪”,以前他并不在意这些,不过最近被文臣们教育多了,开始逐渐懂“礼”了,不过这些东西最令他头痛。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些东西可不是一下子可以改过来的。

    正当他头痛怎么跟皇帝说时,突然看到司马懿在他面前晃荡。当然,司马懿是故意在他面前晃荡的,目的不言而喻。兀突骨果然上当,他看到司马懿后眼前一亮,知道这家伙是小皇帝都很重视的聪明人,于是上前一把抓~住他的手臂,让他给自己出主意。

    司马懿正中下怀,不过他在听了兀突骨的请求后,并不马上给他出主意,反而先吓唬了他一番:“兀将军,你可知你大难临头了?”

    古之谋士说话,很喜欢先来个危言耸听,吓唬一下谈话对象,然后才开始出谋划策讲出破解之法。其实后世的算命先生、解签先生、以及各种大师都喜欢用这种谈话方式。最经典的语句例如:“施主,老衲观你印堂发黑,恐怕不日之内会有血光之灾啊。”这就是类似的说辞。

    这些都是一些简单的心理学小伎俩,人受到恐吓,害怕之下,自然就容易相信他的话,就算是不信,为了保险起见,也会将信将疑地照做了,特别是关系到自己小命的情况下,宁可杀错,不可放过啊,就算赌错了,只不过损失点财物和时间而已,万一这位“高人”真的说对了,那可是关系到自己的小命啊。

    遇到这种情况,大部分人就在不知不觉间,按照“高人”的说话去做了。于是,“高人”的目的就达到了。大部分“高人”的目的很简单,就是骗点钱财,司马懿这位“高人”当然不是为了骗兀突骨那点小钱,他有他的目的。

第二百七十八章 事情的真相

    司马懿先是恐吓了兀突骨一番,皇帝对这场仗看得很重,本来期望能用最快速击杀曹休,夺得汝南城,现在兀突骨却被一条杂鱼般的瓮城搞得损失惨重,陛下龙颜大怒,正在发脾气呢。︾,

    兀突骨听了自然也就开始担心起来,虽然在这样的情况下,胜负真的无法由自己操控,但是不能保证皇帝因为遭遇到挫折,震怒之下迁怒于自己。要知道皇帝这种生物是最不讲道理的。

    兀突骨读得书少,不然他这个时候就会想出“伴君如伴虎”这句成语来形容自己现在的处境了。不过虽然他不会用成语,但是对于那个成语表的意思还是理解很深刻的。于是,他不再犹疑,出言向司马懿求助。

    司马懿见恐吓的目的到,于是开始教他见到皇帝后怎么做,怎么话,并让他将要的话背下来,练习了几遍保证没有错漏才去见皇帝。

    司马懿让他一见到皇帝就扮可怜,还要主动请罪,他觉得很有道理,因为皇帝到底是个比较心软的人,如果自己样子看上去惨一点,不定他就生不起气来了,加上自己主动请罪,认错态良好,他一定不会再追究自己的责任。

    不得不,兀突骨虽然粗鲁了一点,但是跟在刘厚身边时间长了,也摸索出刘厚的一些性格特点来了。于是,兀突骨干脆不沐浴更衣,接顶着满脸烟灰、破烂衣服去见刘厚。刘厚见他那个惨样,果然没有怪罪他。

    至于司马懿教他争取抚恤金的事,他也一一照了,其实他并不明白司马懿为什么要他向皇帝多要抚恤,在他看来,原来的抚恤标准已经高得不能再高了,换了他以前的部队,那里有那么好的事?

    司马懿编了个理由忽悠他,他对司马懿编的理由不是很理解,不过他觉得司马懿这样的聪明人既然要这样做,肯定有他的道理,既然是关系到自己的性命,那就听他一次吧。这也就是司马懿一开始先恐吓兀突骨一番需要到的目的。

    兀突骨因为担心自身的危险,乱了方寸,于是在不理解原因的情况下,无条件听从了司马懿的安排,浑然不觉,司马懿其实在帮他的同时,夹杂了私货在其中。

    刘厚听完司马懿和兀突骨两人的叙述,终于了解了事实的真相。刘厚感到不解,于是接问司马懿道“司马爱卿为何要这样做?”

    司马懿道“陛下,微臣这是要向你献上一策。”

    “喔?什么策略?”刘厚问道。

    “收心之策。”司马懿道。

    “收什么心?难道目前我军的待遇还不足以收士卒的心吗?我军无论是饷银,还是平时的伙食、被服,还有伤残后和退伍后的赡养、安置,还有牺牲士兵的抚恤都是整个天下最好的。这么优厚的待遇难道他们都还会有贰心吗?”刘厚听到司马懿的话有点生气了。

    司马懿听到皇帝发怒,也不再卖关子,连忙解释道“非也非也,微臣指的不是收现役士兵的心。陛下乃不世出的圣天子,对士兵已经是好得没话了。现在全军上下哪里还有人不对陛下死心塌地的。

    微臣指的是那些降卒和姓中的壮丁。陛下现在占领的地盘越来越大,以后必然也会更大。到那个时候,就需要更多的士卒为陛下守御天下。如此一来,必然需要增加士兵的数量。而且是大大的增加,甚至需要比现在的部队增加几倍数量才足够使用。

    那么到时候兵员的来源就会成为问题。现在我们不断获得魏、吴两国的降卒,这些人都是青壮年人,也受过一定的军事训练,是理想的兵源来源。还有一个来源就是姓中的壮丁,以后肯定需要从民间遴选青壮充实到部队中,尤其是等到那些降卒被消化完后,他们就是唯一的选择了。”

    刘厚一走精兵路线,所以hng军的规模人数一向不多。hng军人数虽然不多,但是战斗力惊人,几万人的部队正面击溃几十万老式军队不在话下。可是和敌人野战与驻守各地性质不一样,有时候并不完全只讲攻击力,有时候还就是要讲人多还是人少。

    当蜀汉的国土面积大了几倍后,hng军人数少的缺点就暴露出来了。蜀军每占领一个地方,就要分兵驻守,虽然那些恢复了和平的地方,只需放极少量的士兵驻守足以,但是也不能太少啊,人数太少可镇不住那些宵之辈。

    所以,虽然每个地方只要派驻很少量的人手驻守,但是架不住地方多,现在蜀军一路上高歌猛进,占领的地盘呈数量级增长,这样一来,人数本身就少的hng军很快就会被分完。

    司马懿见皇帝不高兴,先给他送上一记马屁,然后又开始分析起来。刘厚皱了皱眉头,显然没有在意他的马屁,道“那又如何?”

    “然而无论降卒或者是民间的青壮,都有一个问题,他们未必肯舍家弃业的出来当兵。毕竟当兵打仗就要面对死亡,那些有家有口的青壮多数是家里的顶梁柱,他们自己心里也有顾虑,担心自己一旦出事,这个家就垮了。

    微臣的建议就是要彻底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微臣算过,有一亩免税赋的土地,足够养活一大家子人了。这样一来,就算他们真的牺牲,也不用担心身后事。没有了顾虑的士兵,在为陛下抛头颅洒热血时,将会毫不犹疑。”司马懿道。

    刘厚知道,司马懿的话有点言过其实了,他一向认为,许之以厚利固然需要,但是武装士兵的思想更重要。所以他早就组建了参军组织,而且经过这段时间的发展,现在一到了连队都有参军。这些参军擅长于做思想教育工作,负责对士兵们灌输保家卫国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光是以利益诱之,很可能培养出来一些见利忘义的白眼狼,而头脑武装了大义的士兵才是真正不怕死的壮士。不过司马懿也没错,如果有足够的抚恤,使得士兵没有后顾之忧,那么姓和降卒肯定更愿意投军,而且这对现役的这些士兵也是一种激励。( )

第二百七十九章 司马懿的第二策

    虽然刘厚觉得司马懿的理由未必对,但是,他提出提高抚恤标准的做法还是有必要的,刘厚一向不吝提高士兵的待遇,如果不是现在还在创业阶段,财政还不富裕,他恨不得再给士兵们提高一倍的饷银。,

    “给士兵增加抚恤是好事,可是就怕财政上吃不消,毕竟现在到处在用兵,朝廷的开销很大。”刘厚向司马懿问道。

    “陛下,这也是微臣提议赏以土地而不是接赐予金银的原因。现在我们占领了魏、吴大量的土地,这些土地多有丢荒的,正好用来赏赐给牺牲士兵的家人作为抚恤用。这其实一点也不会增加朝廷的财政负担。

    毕竟这些荒地一时也找不到人来耕种,不过是白白丢荒在那里而已。而牺牲士兵的家人得到土地可是比得到金银更实惠的东西。金银很快就会用完,土地则会源源不绝地有产出,这就可以保证他们一生吃穿用不愁。”司马懿解释道。

    刘厚一想也是,现在可不是后世地少人多的时候,现在是地多人少,非常缺乏劳动力,荒地到处都是。所以,自己就算手中攥着大把土地也没有用,只是白白浪费而已,如果找不到人来耕种,那这些荒地还是荒地,不可能有任何产出。

    还不如将这些荒地送给烈属们做抚恤,反正地是抢回来的,现在不过是慷他人之概而已,自己根本没损失什么,而且还可以避免这些地继续丢荒。虽然暂时收不到赋税,但是自己中兴后,大汉帝国肯定不止还存在五十年,自己儿子以后还是可以收到这些土地的赋税的。

    “司马爱卿,你这个提议本来是很好的,可是朕想到一个问题。现在到处都是荒地,也就是那些没有土地的流民,也可以随处捡一块别人丢荒的地来耕种。如此一来,他们何必送子弟去参军来博取土地呢?

    虽然参军后可以获得免税赋的待遇,但是我朝现在的赋税也不算重,姓不可能为了这么点赋税就冒着生命危险来参军吧?”刘厚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

    “陛下,这个问题就涉及到微臣的第二个建议了。微臣建议陛下尽快让各地的地方官对治下姓登记造册,丈量田亩,厘清赋税。有地契者,继续按照现在的赋税标准收税,没地契者,则在正常赋税的基础上,多收一份租子。”司马懿肃容拱手道。

    刘厚明白了,司马懿建议全国姓都登记在册,也即是给他们上户口,然后将全国土地重新丈量并收归国有,原本有土地的,他们可以拿得出地契的,自然是合法的土地拥有者,他们只需要交基本的赋税就行了。

    至于那些拿不出地契的,就是非法占有土地。他们依然可以耕种那些土地,因为皇帝需要有人来耕种这些荒地,土地的产出越多,这个国家才能更繁荣富足。但是,这些土地不能白白便宜了他们,因为这些土地都是国家的,都是皇帝的,只是暂时租给他们耕种而已。

    既然是租,那就要交租金,也就是,皇帝将成为最大的地主,那些无地的流民全部变成皇帝的佃户。不可否认,司马懿这个方法,皇帝将是最大的得益者,朝廷能收到的粮食将大量增加,这样即使以后大肆扩军,军粮也不成问题。

    刘厚心想,司马懿不愧为司马懿,计策一环扣一环,两条计策既解决了以后的兵源问题,顺便连扩军后的军粮短缺问题也解决了,不愧为顶级谋士,不过为什么自己总觉得那里不对呢?

    “陛下,万万不可。”邓芝听到君臣两人的对话,赶紧出来制止,他指着司马懿道“陛下,芝请诛此奸贼。”

    “喔?此话怎讲?”刘厚听到邓芝言辞激烈,一上来就请求诛杀司马懿,不由得大感有趣,于是问道。

    “自先帝开始,我蜀汉一都是以宽厚为本,陛下也一厚待姓。之前天军每到一地,都是招揽流民开荒种地,并且轻徭薄赋予以姓休养生息的时间。此乃善政也,长此以往,必然天下安定,姓归心。

    而此贼刚才所言则是大大的恶政,此法名为收租,实则变相增加赋税。如果按此方法实行,则我朝的赋税将是历朝历代最高的,比之暴秦都有过之而无不及。长此以往,必将民不聊生,姓困顿之下,安能不反?

    所以此法看似增加了朝廷的岁入,实则是官~逼~民~反的恶政。陛下难道害怕天下间黄巢、黄巾还不够多吗?”邓芝忿忿不平地道。到激动处,指着司马懿破口大骂。

    司马懿一甩袖子,反驳道“哼!妇人之仁能成什么大事。赋税乃国家之根本,怎能轻忽。微臣最近研究了一下我朝赋税,发现陛下废掉了“算赋”、“口钱”(人头税),且田赋也降到三十税一,如此薄赋简闻所未闻也。

    这固然体现出圣天子的仁慈,姓也因此得到实惠,可是诸位有没有想过,如此低的税率,如何有足够的钱粮养几十万大军?去哪里找钱发放官俸禄?还有赈灾、安置流民、修整驰道、兴修水利、发展教育等等等等,无处不需要用钱粮。

    可是钱粮从哪里来?微臣粗略算过一下,以我们朝如此之薄赋,根本无法支撑整个朝廷的财政支出,收上来的田赋堪堪够养起全国的军队而已,更不要还有其他支出了。诸位难道不需要拿俸禄吗?

    邓大人,难道你不拿俸禄吗?你呢?你呢?”司马懿先是指着邓芝,继而指向郭攸之等人,大声喝骂道。

    众人纷纷侧身躲避他的指责,不过并没有反驳他。他的法也并非没有道理,现在在战争期间,部队就是一架烧钱机器,花钱如流水,特别是刘厚的军队,士卒待遇好得令人发指。

    不但有饷银拿,伙食也好得离谱,一般士兵的伙食都比得上一些乡下土财主了。还有衣服被褥,训练用品等,无处不需要用钱。关键是hng军使用了很多火器,这占了军队开支的大头,这些火器烧起来,和烧银子也没差多少。( )

第二百八十章 昏招

    蜀国的开支的确是很大,远远超出田赋的出产范围,不过司马懿并不知道,蜀国还有两大经济来源。…≦,其一是“工业部”的产出。“工业部”在这几年间规模一再扩大,现在里面的人员已经超出十万,“工业部”的范围也堪比一座中大型的城池了。

    “工业部”的产出除了烧钱的火器外,还有各种各样的民用商品,例如各种纸张、书籍、美酒、酒精、水泥、四轮马车、玻璃及其制品等等。这些产品行销各国,收获颇丰。

    令刘厚意外的是,利润最高的产品竟然是各种各样的玻璃制品。能将人照得很清楚的玻璃镜自然深受天下女同胞的青睐,而各种玻璃工艺品则纷纷被各国贵人收藏。吹玻璃法经过左慈的转述传授后,现在已经有不少工匠熟练掌握了这门技艺。

    尤其是那些或亮晶晶或色彩斑斓的玻璃工艺品,甚得蜀南、蜀西地区和藏地的少数民族贵人喜欢,他们甚至认为这些是上天赐予的宝石,奉为无价之宝,甚至愿意拿出部族一半的牛羊出来换一件玻璃工艺品。

    这也是为什么蜀军就连普通士兵也能保证几乎每天都能吃到一块肉的原因,蜀西、蜀南散落着很多少数民族部族,藏地现在也还没有建立吐蕃国,只有一些藏~民先祖和羌人在活动。

    这些部族大部分都是以部落的形式散布在广袤的密林与高原上,生活困苦,除了牛羊外几乎一无所有。他们大多数没有形成国家,就算像兀突骨的乌戈国,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部落,根本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国家。

    蜀国汉人肯和这些穷得叮当响的部落做交易,他们是一万个同意的,他们什么都缺,什么都想要,别这些玻璃制品,就算是一口铁锅、一石米、一袋盐也能和他们交换不少牛羊。

    当然,大部分部落的牛羊也不多,蜀国需要的牛羊数量很大,就只能联络无数个这样大大的部落,这个部落交易几十只,那个部落交易几只,采取聚沙成塔的方式获得大量的肉食和皮革。

    这些牛羊一部分运回成都,再通过水路运到荆州,继而转向北,去供应北伐军队的口粮。不过活的牲畜要长途运输并不容易,所以,刘厚在蜀西蜀南各设立了一个大型的肉类加工厂,和皮革厂。牛羊就近在这里进行集中屠宰,抽皮剥骨,皮送入皮革厂,经过鞣制后,做成各式皮具。

    不过多数被做成军用品和作为生产热气球、愤怒的鸟的原材料,流入民间的皮革少之又少。而屠宰后得到的大量的肉类,则被制作成风干牛肉或者风干羊肉,再作为军粮运输到前线去。

    牛肉干源于蒙古铁骑的战粮,携带方便,并且有丰富的营养。被誉为“成吉思汗的行军粮”。

    这些肉干制作方法很简单,先用油、盐、醋、糖等调料腌制,然后风干十天左右,使其重量只剩下分之四十左右,然后再用烤炉烘烤三时就算制作完成了。这样的肉干不但制作简单,而且味道鲜美,耐饥、营养丰富、运输方便,简就是一流的军粮。难怪蒙古大军会用它做军粮。

    除了“工业部”出产的各种商品能带来巨大的利润外,刘厚还有一道“杀手锏”可以迅速聚拢财富,那就是占领区的府库。蜀军一路攻城掠地,占领了无数城池,每占领一处城池,蜀军就差不多搬空了府库里的钱粮。一般来,每座城池都有一些存粮用以应付灾荒,蜀军一来,这些存粮就全部便宜了他们。

    当然,也有些城池的守将会负隅顽抗,在城破之时焚毁粮食,不过毕竟是少数。蜀军攻势一向凌厉,往往能迅速攻破城池,又有热气球预先侦察到粮仓所在地,甚至空降特种兵保护粮仓。所以蜀军经常能赶在敌人放火前分出一支部队去守护粮仓,使敌人的烧粮计划落空。

    更多的情况是一些城池望风而降,这种情况下,地方官自然会自觉保护好府库,尤其是在曹丕迁都后,长江北岸很多城池都在刘厚一纸诏书之下选择了反正。这些城池中的府库保存得很完整,它们的存粮使得蜀军的粮草供应完全没有压力。

    司马懿显然并不了解蜀军所有财政来源,所以才会产生那样的困惑。他以为蜀国的财政状况已经破产了。所以才出面提出这两条策略,以求能为皇帝分忧。谁知道事情竟然往那个方向发展,现在邓芝和郭攸之都以为他是佞臣,是来祸害姓,祸害大汉朝廷,祸害天下的,所以联起手来,全力打压司马懿。

    刘厚这时候也终于醒悟过来了,司马懿这一招真是大大的恶法、昏招。蜀国由刘备开始,一以来都秉承着仁厚的作风,轻徭薄赋,因此也甚得姓的拥护。现在刘厚收的赋税只有三十抽一,这是在历代皇朝当中前所未有的低。

    汉代~开国初是十五税一的,后来才改三十税一。三十税一,就是约分之三~点三三。十五税一就约等于分之六点六七。后世随便开张发票,交的税点都起码六、七个点。

    所以,三十税一的税率甚至比后世的税率还低。但是,请大家千万别以为朝廷实行这三十税一的税率,姓就能生活得很好,很富足。事实是姓依然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旧社会的税赋不止一种。除了要交田税外,还要交所谓的“算赋”、“口赋”,也就是“人头税”。另外,青壮年人还要服徭役和兵役。

    所以,旧社会中,普通姓的生活其实过得一点也不好,要面临着重重压迫、剥削。但是,刘厚实行的三十税一不同于以往,这是真的三十税一,因为刘厚废掉了“人头税”、和徭役,姓除了交粮税和商税外,无需再缴纳其他的赋税。这样的政策下,姓如果还不能过上幸福生活,那就真的只能怪地方官无能、怪自己不够努力了。( )

第二百八十一章 皇帝的六策

    刘厚终于弄明白了司马懿的计策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却是后患无穷。,如果换一位枭雄人物做主公,正处于攻伐天下,需要大量资金的时候,而且他也不像刘厚那样有“工业部”的出产作为财政支撑,那么他很可能会采纳司马懿的意见。

    他一定会觉得司马懿是位不世出的天才,轻轻松松一个计策就解决了他头痛已久的财政困难问题。有了这些资金的支持,一定可以将自己统一天下的时间大大提前,又或者在劣势中反败为胜。

    可是,他可能没想到,司马懿最后的这条计策,等于是强行让所有没土地的穷苦姓勒紧裤腰带,将钱粮奉献出来供他去打天下。如果这位主公打天下的时间很短,姓还可能可以忍受,毕竟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能忍受困苦的民族,可是时间一长,势必又会弄得民不聊生,继而反旗四起。

    为什么会那么严重呢?因为地租和正常的赋税相差很远,朝廷正常收的田赋就算是十五税一也不过是分之六点几的税,这样的税其实并不高,姓收获粮食交税后,他们自己能得到收成的大头,他们会有足够的口粮吃。

    但是租地耕种的话,就算是好心的地主一般都收四、五成的租子,也就是分之四、五十,黑心的收到七、八成也不是没有的事。也就是,租子是国家正常赋税的十倍左右。

    这种情况下,很多姓即使是在丰年,交完租子后剩下的粮食也不够一家大的口粮。姓势必要饿肚子,甚至饿死人。所以,地租其实是一种很残酷的剥削佃户的方式。那些什么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剩余价值啊,在这种地主剥削佃户的方式面前简就是个渣。

    工人的工资再低,起码还能吃饱两顿饭,佃户干着更累的活,却连饭都吃不饱,遇到不好的年景,就连吃糠咽菜都不一定能填饱肚子,乃至于饿死人。这种情况下,农民起义就顺理成章了。

    刘厚当然不会放任自己治下出现这种情况,于是他拒绝了司马懿的提议。司马懿并不甘心自己精心设计的增加财政收入计策被皇帝否定,于是力陈增加收入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按他的法,现在再不着手去布置这件事,很快蜀国的财政就无法承担蜀军的开销了。

    到那时候蜀军就不得不退兵,北伐大计就会比中断,统一天下的大业也将要被推迟。而时间拖得越长,敌人就能恢复更多的元气,将来收拾起来就越困难。所以应该一鼓作气将敌人收拾掉,长痛不如短痛,暂时让那些流民咬紧牙坚持一段日子,等统一天下,他们的好日子就来了。

    刘厚知道空口白牙劝服不了他,于是,叫郭攸之将“工业部”产品赚钱的账目、收商税、关税,还有从各地府库抄没钱粮的账目给他过目,毕竟现在司马懿也算自己人了,有些事情可以对他解密了。

    司马懿这才知道,蜀国家底竟然有那么厚,怪不得他们能连年用兵,打完东吴又打魏国,甚至两国一起打。

    打仗就是打钱粮,这个道理司马懿懂,以前他还疑惑为什么蜀军一不缺钱,仗能一打下去。现在终于知道原因了。既然蜀国没有破产之虞,那自己就无需枉做人了。要知道,他如果真的劝谏皇帝成功,执行那项租地政策,自己一定被天下人唾骂,甚至在历史上留下污点。

    见司马懿终于肯放弃了那个租地计划,刘厚又道“虽然我们不能像地主那样租地给姓,不过也不能太便宜他们。如果人人都能那么轻易得到田地,那么谁还愿意当兵。当兵不当兵又有什么区别?朕有几个想法,大家一起参详一下,看看到底可行不可行。”

    听了几位谋士七嘴八舌的谈论,刘厚对他们的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再结合他后世的一些经验,逐渐完善出六条意见“其一,各地的地方官仍然要对治下姓登记造册、编户齐民,丈量田亩,厘清赋税,同时将所有无主荒地收归国有。

    其二,以后原本有地的人,仍然按照三十税一的标准收税。其三,那些本来没有地的流民,官府可以安排一些荒田给他们耕种,但是收税标准变成十税一,一到他们耕种够十年,那块地才能属于他。

    其四,官府给了地这些流民耕种,这些流民就有义务出来保家卫国。所以让这些流民每十户人家,出一个符合条件的壮丁参军。而出了人参军的人家,因为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劳动力,所以,其他九家要帮他们打理田地,到该名士兵退伍。

    如果该士兵牺牲,则他们要一帮下去,到他们的父母去世,子女成年。其五,士兵一旦应~召入伍,官府就给他们家送二十亩地,而且免赋税十年。

    其六,伤残和牺牲的士兵,就按上面的加倍抚恤,也即是每个牺牲士兵的家人都会分到一亩田地,而且这块地可以免交赋税五十年,而残疾的士兵退伍后,则可以得到五十亩田地,免赋税三十年。”

    刘厚这六策一出,当兵的和不当兵的流民的待遇就拉开了一大截。而且当兵后有伤残的、牺牲的,将得到天价的赔偿与抚恤。这么优厚的条件,刘厚不信还吸引不了人来当兵。

    几人对皇帝的这几策展开了讨论,最后才发现,皇帝这几个策略都很好,基本上不用怎么改动,于是纷纷称赞皇帝圣明。刘厚也很满意,讨论了那么久,终于解决了一件重要的事情。

    于是,刘厚让大家赶快将注意力回到眼前这场战争上来。君臣几人也够奇葩的,身处战场前线,己方还刚吃了大亏,几人竟然不去商量怎么去破敌,而是商议国计民生问题,简是离题离了十万八千里。

    不过从他们那么从容的表现也可以从侧面看出,蜀国君臣并没有将这样的一座城池看在眼里。以蜀军今时今日的手段,要破这样的一座城池,不易如反掌,但也没什么难。关键是要商量一个省力、省时间,少伤亡的最佳方案而已。( )

第二百八十二章 大斜面

    君臣几人又商量了一个时辰,中途还顺便吃了顿晚饭,终于商量出一个新的进攻方案。○第二天开始,蜀军偃旗息鼓,不再进行攻城。城里一些无知的魏国士兵高兴了起来,以为蜀军吃了个大亏,胆怯了,不敢再来攻城了。

    曹休等一干将领当然不是那种无知的人,他们都知道,现在越是平静,等待他们的攻势就越是雷霆万钧。他们一点也不敢放松,日夜派出人手在城墙上巡逻备战。

    与城内魏军的紧张气氛不同,城外蜀军的气氛简可以是轻松愉快。大部分士兵在休整,毕竟经过一段时间的行军,人还是需要休息一下的,不过也有些人没得休息。没得休息忙碌着的人主要是工匠,士兵则轮流被派出去协助他们伐树、搬运木料。

    这一次,他们要做的是三个庞然大物——三个超级大的斜面。这个大斜面倾斜约三十,最高处刚好有城墙那么高,斜面上铺上约两丈宽的木板。这个大斜面的下面还加装了无数个宽幅轮子,使得每个轮子对地面的压强减少,而不至于因这个物体太重陷入土地里。由于有轴承将摩擦力减少,使得这东西虽然笨重,但是却很容易被推动。

    只要将这些大斜面推到城墙边上,士兵们就可以从斜面的木板上一口气跑上城墙,这东西可比云梯好用多了。其实这种攻城器械就相当于简易的攻城塔,古代就有类似的攻城器械,只不过刘厚将之简化成一个大斜面而已。

    这种器械的好处就是可以让士兵源源不断地冲上城墙,继而和城墙上的守军拼消耗。这种器械可以一定程上消除守城方居高临下的优势,创造出与守军相对公平的战斗地形。缺点是行动缓慢、制造麻烦,而且怕火。

    不过这些缺点对于蜀军来都不算个事。这个器械结构非常简单,无非就是用木材搭个架子而已,只要木材足够粗大,多做点三角形结构,这样的斜面就足够牢固,可以同时供几人踩踏上去。

    所谓的制造麻烦是指使用的木料比较多,这是由于体制巨大导致的。但是,蜀军人数众多,刘厚只要轮流派出一部分人去伐木就足够使用了,大部分人还是可以休整的。人多力量大就是这个道理。

    这个时代虽然没有电动工具,但是用人海战术,一样可以让建筑速变得非常迅速,只是三天时间,汝南城外就竖起了三个大斜面。

    第四天一大早,进攻开始了,这次还是克秋杀部队先发,不过进攻的地点不是四个城门中的任何一个,而是城池西北角的一段城墙。通过空中侦察,蜀军已经知道,这一段城墙防守力量相对薄弱,关键是,这段城墙的后面没有瓮城,而城墙外面有大块平整的土地,很适合大斜面行进。

    克秋杀很快就将这段城墙上的魏军消灭,热气球部队和愤怒的鸟部队接力压制性轰炸周围,使得魏军无法及时登上这段城墙,补充这里的防守力量。无数蜀国士兵推着三个巨大的斜面开始跑起来。

    本来是十分笨重,移动不便的庞然大物,因为用了轴承这一革命性的技术而变得很容易推动,加上下面负责推动的士兵有几人,提供了足够的动力,所以,这些斜面移动的速很快。

    至于怕火攻的缺点,刘厚根本没有去考虑,因为这段城墙上已经基本上没有活人了,这个时候还有谁能发动火攻?三个大斜面很快就被推到城墙边,搭在城墙上。

    最先上去的是几个工匠和保护他们的藤甲兵。工匠三下五除二,迅速对斜面的高进行微调,其实主要就是用木板加加减减,使得斜面刚好平齐城墙上的女墙,同时在女墙上还搭了一块木板到城墙上,这样就可以让士兵从斜面接跨到女墙上,然后顺着那块木板半跑半滑溜到城墙上。

    工匠的动作很迅速,不到五分钟就完成了安装工作,后面早就等得不耐烦的藤甲兵一涌而上,蜂拥上城墙。当然,在这之前,愤怒的鸟和热气球很配合地停止了轰炸,为他们的“登陆”城墙腾出地来。

    藤甲兵上了城墙后,分开两队,向着两边,一路杀将过去。魏军慌忙上来阻挡,可是,藤甲兵刀枪不入,魏军如何阻挡得住。尤其是这些藤甲兵不止是藤甲兵,他们腰间都挂着霹雳雷,前排的藤甲兵用刀和敌人砍杀,如果敌人阵型太密集,一时难以冲击得动,后排的藤甲兵就点燃霹雳雷扔过去。

    由于城墙很狭窄,一排人墙能容纳的人也不多,往往一个、两个霹雳雷就能将魏军的人墙炸得崩溃。虽然魏军也算训练有素,他们都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可是这种死法也太恐怖了。

    霹雳雷在人群中爆炸,人会被炸得血肉横飞,有些人身上被嵌入了无数碎铁片,一时没有死去,痛得倒在地上翻滚来翻滚去,嘴里发出杀猪般的叫声。这种情况是最打击士气的。

    魏军在加强版藤甲兵的打击下,节节败退,很快就崩溃了,士兵们掉头往后跑,魏军的督战队连连砍杀逃兵,可是怎么也止不住逃兵潮,后来,藤甲兵迅速逼近,霹雳雷甚至扔到督战队中间,吓得督战队也扔了他们手中的军刀,没命般逃跑。

    城墙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楼梯下到城内,这是为了方便迅速为城墙上补充兵力。两路藤甲兵均很快就杀到有楼梯的地方,扔几个霹雳雷下去,将楼梯下严阵以待,准备在那里守株待兔的魏军炸得东倒西歪。

    然后藤甲兵就涌下去,对着剩下的敌人就是一顿砍杀,瞬间就清出一块空地来。他们清出这块空地不是为了开晚会,而是让后续部队下来,然后在这里列阵。他们排列成经典的“夹心”阵型外层是藤甲兵,内层是火~枪兵。

    魏军涌过来拼了命阻止蜀军扩大在城墙下的阵地,无奈根本挡不住,近的被藤甲兵斩杀,远的被霹雳雷炸死,他们不但无法压缩蜀军的阵型,反而眼睁睁看着他们的阵地一步步扩大。( )

第二百八十三章 突入城中

    蜀军的优势逐渐扩大,占领的范围越来越大,即使曹休逼~迫着魏军发了疯地往这边涌来,也不过是增添一些倒卧在地上的障碍物而已。︾,外层的藤甲兵借着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铠甲,一路砍杀过去,辅以霹雳雷的轰杀,使得推进的速大大加快。

    而被藤甲兵夹在内层的火~枪手也没有停过,他们不断地装弹、射击、清膛,再装弹、射击、清膛,装好弹后就将枪架在前面藤甲兵的头上或者肩膀上射击,射击完后将枪缩回来清膛、装弹,他们几乎是在做着机械性的动作。

    他们机械地做着平时早就训练过千次的动作,装好弹后的射击基本上不用怎么瞄准,只需要大致对着敌人的方向扣动扳机就行了,魏军排成密集的人墙,根本无需瞄准,反正子弹打不中这个也总能打中另外一个。

    火~枪兵的要诀只有一个,那就是快,动作越快,在单位时间内~射出的子弹越多,输出的伤害值就越大。除了动作要快外,他们还有一件要注意的事情就是默数着自己发射的枪数,一旦到临界点就要停下来。

    经过大量的试验,部队已经掌握了枪管发热的临界点,一般来,打了这个数量子弹的枪管,其发热程将到一个临界值,如果再继续打下去,枪管很可能会发生弯曲、变形、炸膛等危险,所以必须停下来更换枪管或冷却枪管。

    另外,每支火~枪都有一本使用日志,每个使用它的火~枪手在每次使用后都要记下打了多少枪。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统计这支火~枪总共打了多少发子弹。现在的火~枪都是有膛线的,而膛线是最容易磨损的部位。

    膛线到磨损极限也有一个理论发射数,当这支枪的发射总数到这个理论值后,就必须接受工匠们的检测,如果磨损程尚在可接受范围,这支枪就可以继续使用,但是需要由工匠评估出剩下的理论发射枪数,到这个理论发射数后再接受检测。

    当磨损程超出范围后,那么这支枪就得更换枪管,换下来的枪管会送回火器工厂回炉重铸。到底,这个时代的冶炼技术还不是很过关,枪管的寿命远低于后世,所以只好采取这种笨办法,控制每支枪的单次发射数量和总的发射数。

    火~枪手在枪管发射数到临界点后,就要退下来,换其他人上去继续射击,所以在蜀军的阵中空出一条通道,这条通道名叫交通道,足够两个人擦身而过,这条交通道不断有人在走动,一边是退下来的人往回走,一边是补充上去的人往前线走。

    往前线走的人除了火~枪兵外,还有藤甲兵,因为藤甲兵也不是永动机,他们砍杀的动作做多了也会累,也需要休息,就算他们不用休息,他们手中的刀砍多了也会变钝,也需要更换。

    但是藤甲兵的更替不可能像火~枪兵那么自由,不可能自主决定是不是退下来。因为他们是顶在最前面的,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全线的崩溃。前线负责指挥的队官会默数着整队人挥刀劈砍的次数,计算着士兵们的疲劳程。

    军官们平时和士兵们一起参加训练,对麾下士兵的体能状况了若指掌,当然,他们也不会等到士兵到体力的极限才更换,一般情况下,他们会在士兵劈砍的次数约到平时最大训练量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时就换人。

    这样有利于士兵们保存体力,如果士兵在到最大训练量的时候才换人的话,大部分士兵在当天都无法再提刀战斗了,但是,最大训练量的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一的时候将他们换下去,他们在经过休息后,还可以继续进行几场这样的战斗。

    不过每次持续的时间都需要递减,以最大程保存士兵的体力。换人的另外一个条件是接替的部队做好了准备,这一点一般不需要担心,蜀军现在有足够的后续兵力,后备队会迅速沿交通道到指定位置,在军官的指挥下,随时可以替换下前排的士兵,这个替换的过程甚至连一秒钟也不到。

    这条交通道除了供前线轮换的士兵走动外,也有一些辅助人员通过它搬运弹药。前线的弹药消耗量很大,尤其是霹雳雷,在魏军悍不畏死的冲击下,负责掷弹的士兵很快就可以将他身上原来挂着的霹雳雷投掷完毕,这个时候,负责搬运弹药的辅助人员就会及时上来给他们补充弹药。

    随着进入城中的蜀军越来越多,蜀军的阵营也越来越大,继而分成几个分队,向不同的方向推进。魏军根本无法抵抗,只能一退再退,就算执法队靠着砍杀逃兵,阻止士卒逃跑也没用,因为那些被逼填上去的士兵很快就被解决掉。

    明明厚厚的阵型,很快就被一层层削薄,甚至被霹雳雷硬生生炸散。被炸散的士兵也根本无处可逃,因为地形狭窄,前面是蜀军,后面是不断被驱赶上来的魏军,两侧则是楼房,夹在中间抱头鼠窜的溃兵唯一的下场就是被火~枪手打死或被藤甲兵补刀劈死。

    离开城墙没多远就进入了民居区,蜀军的推进速很快,所以战场很快就由城墙下进入了民居区。本来曹休是准备好了要跟蜀军打一场大规模巷战的,他知道正面对战的话,己方肯定打不过蜀军,于是想利用有利地形将蜀军拖死在巷战的泥潭里。

    可是蜀军和他们部队不同,他们永远是排成一个个阵型,地形大的时候,就排成大的阵型,地形的时候就排成的阵型。无论什么阵型,排在外围的永远是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藤甲兵。防御力差劲的火~枪兵永远是像肉馅一样被保护在中间。

    这导致魏军一切的偷袭手段都失效。魏军本来在道路两侧的房间、店铺中埋伏着很多长枪手,蜀军经过时,他们就会突然捅出长枪,一击得手后,马上利用熟悉的地形藏匿或转移。本来这种游击战是很有用的,可是他们捅在藤甲上只是为藤甲兵挠痒痒而已。

    反而马上会招来蜀军的反击。蜀军的反击很简单粗暴,就是扔一个霹雳雷进去。他们根本不会一间房一间房进去清剿埋伏的魏军,发现那间房有敌人,不管这些敌人是兵是匪还是做平民打扮,只要他们表现出敌意,就扔过去一个霹雳雷,将之彻底抹杀。( )

第二百八十四章 又见火攻

    第二八十四章又见火攻

    蜀军也从来不进一些狭的,无法容纳基本“夹心”阵型的地形,只要有这种地形他们就果断地绕行,如果发现里面有埋伏,也不进去清剿,同样是用霹雳雷招呼,一个不够就两个,两个不够就三个,总之是不惜成本,只求用最少的伤亡率换取战果。,

    魏军还在一些制高点埋伏了不少弓兵,居高临下狙杀蜀军。不过大部分箭矢都被前排的藤甲兵挡住,也有一些火~枪兵中招的,毕竟人家是偷袭,而且居高临下,蜀军很难完全躲得开。吃了几次亏后,火~枪兵不再参与地面残敌的清剿,而是端着枪对着各处屋顶,专门警戒随时可能出现弓箭手的上方。

    这就是考验双方士兵反应速和准头的时候了,不过一般来蜀军占据了极大的优势。首先,蜀军是一瞄准着一定区域的,敌人一冒头就会遭到打击。而魏军要先露出头,然后拉弓、瞄准、放箭。

    他们完成这么一系列复杂的动作,足够一瞄准这边的蜀军火~枪兵扣动几下扳机了。其次,火~枪兵们一般都会做好分工,通常每个区域都会同时有两三个人一起警戒。这样一来,就算其中有人走神或者反应慢了一拍,还有其他人可以补充攻击。

    魏军还有一个攻击手段就是火攻,这也是魏军最大的攻击手段。在一些街巷中,魏军事先放置了大量的柴草、火油、烈酒。他们打算等蜀军进入这些区域就放火,将蜀军一锅烩。可惜,自从藤甲兵在瓮城吃了一个大亏后,前线部队都变得特别谨慎,使得他们的奸计无法得逞。

    蜀军看似推进得很快,其实无时无刻不在确认周围环境的安全性。有大量杂物的地方、过于狭窄的地方他们一概不会进入,一些可疑的地方先用霹雳雷、火~枪甚至火箭、燃~烧~弹进行试探,再以股部队进入探测,确认没有危险后大部队才进入。

    瓮城事件中,空中侦察部队也受到了批评,现在到了发动总攻的时刻,他们不敢有丝毫放松,全部人将眼睛瞪得像牛眼一样大,用高倍望远镜盯住城中每一个地方的动静。魏军虽然也做了一些的掩饰,但是还是有很多地方被他们看出了端倪,并及时通知地面部队。

    除了细心的观察,热气球部队有时候也会使用火力侦察手段,看到有可疑的地方,却一时无法确定,他们就扔一个霹雳雷或者燃~烧~弹下去,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

    燃~烧~弹的制造比霹雳雷更简单,在一个粗陶瓶中装入火油和砂糖的混合物,瓶口塞一团布条就算完成了。当然,为了便于携带,一般布团是不会预先塞入瓶中的,瓶口会用木塞封住,这样在长途运输过程中,里面的东西也不会漏出来。

    当要使用时,士兵拔开木塞,将配套的布条以一定的办法团好塞进去,这个燃~烧~瓶就可以使用了。布团相当灯芯,士兵们都用过油灯,对燃~烧~弹的原理一点也不陌生。他们只要点燃了布条,然后将燃~烧~瓶扔出去,对面就会成为一片火海。

    他们好奇的只是,为什么的一瓶火油燃烧力那么强,可以造成那么大的一片火海,而且那火怎么扑都扑不灭,连水都难以浇得灭。不但他们好奇,就连制造的工人也感到好奇,为什么这玩意除了灌入火油外,还要放砂糖?

    要知道砂糖都是从岭南那边运回来的,价格不菲,平时老姓可是难得能吃上一回,可是现在却像不要钱般往这些瓶子里灌。

    不过据这个配方是左老神仙给出来的,那就一定有它的道理,毕竟左老神仙这些年来不断地给出一样又一样神奇无比的东西,样样都不似人间之物,可是,事实证明,他从来不会做无用功,从来不会制造一些没有用的无聊之物。

    要真正知道原理的,恐怕除了左慈就只有一些化学研究所中的资深研究员了。当然,配方都是军事机密,这些知道内情的人都要受到严密的监控,而前线使用的士兵,只以为瓶子里面灌的就是火油,并不知道有其他成分。

    这些燃~烧~瓶除了是杀人放火的神器外,用来做火力侦察效果也是一流。如果那个地方,隐藏了柴草、火油等易燃物,一个燃~烧~瓶下去就会暴~露兼报销。摧毁这种陷阱最好的方法就是点燃它们,让它们燃烧干净。燃~烧~瓶超强的燃烧效果很好地承担了这个任务。

    对于疑似有敌军士兵潜伏的地方,燃~烧~弹也很好用,不是每个魏国士兵都是邱少云,一个燃~烧~弹下去,任何人都不可能忍受得住熊熊烈火在身边甚至身上燃烧带来的苦痛与恐惧。所以往往在有魏军士兵潜伏的地方,如果中了燃~烧~弹,总有一个个火人嚎叫着窜出来,然后在地上打滚。

    其惨状连始作俑者蜀国士兵看了,很多人都心生不忍。不过这是没办法的事情,战争就是那么残酷,不是你死就是我亡,这些潜伏起来的魏国士兵显然是心怀不轨的,如果不用霹雳雷或燃~烧~弹将他们逼出来,死伤的就是自己人,所以,再不忍心,蜀国士兵也不可能停下手来。

    hng军占领了约三分之一个城池时,前线部队终于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前面的道路上几乎都塞满了易燃物,连道路两侧的房间里面也是,往往一个霹雳雷或燃~烧~弹扔进去,就会腾起熊熊的烈火,很明显,房间里面早就放满了柴草。

    前方军官见这种情况,马上下令部队停止前进,将情况通知指挥部,请求进一步的行动指示。这并不是前方部队贪生怕死,而是在没必要的时候,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很快,各支部队都陆陆续续传来相同的情报前方布满了易燃物,继续前进恐怕会有危险。

    刘厚和各位谋士现在已经到了城门楼,在最高的望楼上俯视着城里的战况。收到各支部队传来的信息后,刘厚苦笑了一声,道“这个曹休真是丧心病狂,明知不敌还搞这些东西,难道他想放火将全城都焚毁?”

    p明天开始出差,不过我打算带上电脑,晚上哪里都不去,就躲酒店码字,尽量保持更新,乖吧?(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17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作者:我不是阿斗所写的《重生之我是阿斗》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我是阿斗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我是阿斗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我是阿斗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我是阿斗介绍:
烂泥扶不上墙?穿越成刘禅刘阿斗,他偏偏要让烂泥上墙,弱蜀灭魏!
重生之我是阿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我是阿斗,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