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TXT下载重生之我是阿斗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我是阿斗全文阅读

作者:我不是阿斗     重生之我是阿斗txt下载     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八十五章 司马又出毒计

    司马懿道“陛下需谨慎,曹休这个火烧全城的计划的确歹毒,如果不是他们在瓮城提前发动了一次,起到打草惊蛇的作用,我们大部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贸然入城,恐怕还真会中了他的诡计。,”

    刘厚不屑地道“火烧全城这一计,关键点就是能否封死四个城门。他根本没有力量占领、封死城门,我军可以来去自由,他的计策注定要失败。当然,受点损伤是一定的,不过这么点损失,我们还接受得了。”

    “陛下,臣以为,现在还是先让部队撤下来吧,这种白白的牺牲完全没必要。反正我们已经进城了。没有城墙的保护,要拿下魏军是迟早的事。还是先~摸清楚形势,将那些易燃物清除掉再作进一步的打算。”郭攸之也道。

    刘厚撇撇嘴,显然对于两次进攻受阻很不满意,不过也没耽误太久,挥了挥手让传令兵去传令敲响铜锣,鸣金收兵。

    前世的刘厚也许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但是在今生,他早就学会了果断。前线无时无刻在死人,当然,也许死的是敌人,也许死的是自己人,但是身为决策者,稍微犹豫片刻,可能就会导致前方多死很多人。

    刘厚就算一开始不明白这些道理,打了那么多仗,见得多了自然也就懂了,所以,他没用多久就做出了决定,下令暂时收兵。这时候汝南城内已经有多处燃起了烈火。这些烈火有些是魏军为了阻挡或者消灭蜀军而点起来的,也有些是被蜀军主动引燃或者意外引燃的。

    随着蜀军的撤退,他们又用火箭或燃~烧~弹主动点燃那些堵在前面的易燃物。顿时,汝南城的着火区域猛增了几倍。刘厚在望楼上远远望过去,围绕着前线亮起了一条长长的火线。这条火线围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半圆,将占领区围了起来。

    有这条火线阻挡,蜀军固然无法继续进攻,魏军也无法趁着蜀军撤退追击,蜀军可以从容撤退。火势越来越大,魏军为免原来准备用来阻挡蜀军的燃料被烧尽,只好组织人手救火。不过这个时代没有救火车,救火完全是靠着人手用水桶提水和用东西扑打,城里水源也是个问题,很多地方只能靠从水井打水救火,其救火效率可想而知。

    而蜀军占领区则不同,这边没有堆满各种易燃物,蜀军人数多,训练有素,而且救火策略得当,很快就控制住火势蔓延的势头。蜀军的救火策略很简单,在火势蔓延的前方找到适当的地带,拆除、搬走所有可以燃烧的建筑和物料,形成隔离带。

    很快,空中侦察部队就发现,魏军隐隐有控制不住火情的现象。指挥部收到这条情报,刘厚还没来得及做出反应,司马懿又开口建言他建议马上用热气球向魏军控制区分散投掷燃~烧~弹,使得这些区域到处着火,魏军为了救火必然疲于奔命。如此一来,很快就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拿下整个汝南城。

    他话音刚落,邓芝又出来反对“陛下,请诛此贼,此人居心叵测,欲陷陛下于不义。”

    刘厚闻言,在心里翻了翻白眼,这个家伙,看来是存心要和司马懿作对了,动不动就请诛此贼,好像司马懿和他有杀父之仇一样。不过心里想归想,他表面上还是不动声色地问道“邓爱卿何出此言啊?”

    邓芝接着道“陛下,司马大人这一计端的阴险毒辣,如果在全城到处投掷燃~烧~弹,火情必然呈四处开花之势,魏军必然再也无法控制得住火情。这样做固然可以给魏军造成重创,可是,司马大人想过没有,城中的姓会是什么下场?

    如果,魏军还可能从各个城门跑出去一些,可是那些手无寸铁的姓呢?他们又怎么争抢得过这些士兵?最后的结果必然是魏兵被烧死大半,而姓则全部被烧死于城内。请问司马大人,姓何辜?

    此事如果传出去,陛下必然被世人认为是一位不顾姓死活的暴君,就算是将来史书上,关于这段历史恐怕也不会好看。”

    刘厚本来对邓芝的反对也是不以为然,可是听邓芝这么一,也是心头一凛,邓芝的话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现在自己的身份不同了,要注意的事情更多,眼光也要放得更长远,做事情不但要放眼整个天下,甚至还要放眼历史影响。

    想到这里,刘厚登时有点束手束脚的感觉。这样不能做,那也不能做,的确有种很不爽的感觉。

    从最近几位谋士的表现,刘厚也发现,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司马懿的反应很快,计谋层出不穷,但是他为了到目的有点不择手段。很多时候他并不会考虑姓的利益不会考虑其他人的感想,更别历史影响。

    而邓芝则属于道德卫士类型的,凡事都会站在道德制高点考虑问题,每件事都要考虑天下人的看法和历史影响。当然,他也会竭力维护皇帝的形象

    “哼!妇人之仁,焉能成事。为了早日一统天下,这点牺牲在所难免。更何况,曹魏是逆贼,他们从贼,在皇师到来之时,还不思悔改,不及时反正,本就该死,何来无辜一。”司马懿振振有词地道,浑然没有想起,他原来就有过“从贼”的经历,而且他的家族现在还在继续“从贼”。

    刘厚知道不能让他们没完没了地吵下去,这个时候应该迅速结束这个话题,将话题引到正轨,于是,不得不出来做和事佬“司马爱卿的妙计的确不错,四两拨千斤,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决掉魏军。不过,邓大人的意见也对,我们毕竟是皇师,做事不能肆无忌惮。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姓是水,朝廷是舟,我们做事还是要尽量不伤害到姓方为上策。劳烦各位爱卿开动脑筋,尽量想个两全其美的计策出来,既能借助火势消灭魏军,又能少伤害姓。”

    刘厚这段话相当于布置任务了,听完他的话后,大家陷入了沉思,司马懿和郭攸之都在想对策,邓芝却在想皇帝那句“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名言。刘厚浑然没发觉,自己一不心剽窃了后世某位天可汗的名言,使得邓大人深有感触,脑洞大开,正在对这句话进行深加工。

    p今天出差到省城,被师兄、同学拉回学校找老师吃饭喝酒了。想起昨天的宣言,回来虽然晚还是咬牙码完这一章,总不能昨天才卖完乖,今天就食言断更吧。( )

第二百八十六章 打草惊蛇

    第二八十六章打草惊蛇

    刘厚身边几位都是智谋过人之辈,在有明确的任务目标的情况下,很快就商量出对策来。『≤,战机稍纵即逝,计策一出~台,马上就被执行下去。

    这条计策其实包含了几个步骤,首先,仍然需要放火,使得魏军占领区内的火势失控,不过放火的方法由在城内四散乱放,改为有序地放。

    放火的顺序是由前线缓缓向城内推进,为了增强放火效果,蜀军不但用热气球投掷燃~烧~弹,还在地面出动了“愤怒的鸟”部队,向火线后面抛掷火油弹。

    所谓的火油弹就是临时找了些瓶瓶罐罐,装上火油,塞上布条,点燃了抛过去。之所以用这种临时制造的火油弹而不是燃~烧~弹,是因为燃~烧~弹毕竟数量有限,刘厚不舍得在这里浪费掉。

    反正在火线的那头,魏军早就准备了大量易燃物,火油弹抛过去造成的破坏并不比燃~烧~弹差多少。这样一来,正在火线那头救火的魏军就倒霉了,他们本来就已经快要控制不住火情了,现在突然抛过来无数火油罐,罐子是那种粗陶罐,一砸在地上就破掉,火油流得一地都是。

    魏兵们眼睁睁看着火苗呼地一下从火线中窜过来,接着就感到整个人置身于火海之中。救火的魏兵一个个发出杀猪般的嚎叫,不要命般往后窜去,可是他们身上着了火,不断地将沿途的易燃物点着,造成火势的蔓延。

    魏军瞬间就乱了,那些在后面提着水往火场跑的士兵看到前面这种惨状,顿时也慌了,扔下手中的水桶掉头就跑,哪里还顾得上救火。

    蜀军之所以从火线开始往内放火,就是因为这里本来是前线,就算原来有姓住着,两军一开战也早就跑光了,所以在这里放火烧到姓的可能性很低。

    蜀军就是打算从这里逐渐将火线往城内推进,由于今天没有风,所以,火线推进的速很慢,人如果要跑一般都可以跑得过火势蔓延的速。城内的姓远远看到那边浓烟滚滚,火光冲天,那里有不跑之理。

    这样一来,就可以驱赶着姓往着火区域相反的方向逃跑。这就像拿着棍子在草丛中打来打去,如果草里有蛇躲藏着,看到有危险来临,自然会逃离草丛区。

    当然,可以预料得到,不但姓会涌~向各个城门,魏国士兵也会这样做,而且,因为他们拥有武力,肯定会比姓更先跑到城门。

    如果按照正常的进程,等到姓逃出去城外,还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呢。于是,蜀军的第二个步骤来了,刘厚派了三支人马到其余三个城门,用克秋杀清除掉城门附近的魏国士兵,再安置好炸~药,将三个城门的城门洞都炸塌。

    于是,三个城门以及两边的城墙和北门一样,被炸出一个大豁口。这样一来,三个城门就扩大了几倍,从这三个大豁口中逃命的人流量就可以一下子增大几倍。而且,魏兵也很难再凭险而守,阻止姓出城。

    至于在实施这个步骤的时候,害死了多少魏兵,那就不是蜀军考虑的问题了。这两个步骤一实施下来,整个魏军占领区都沸腾了,看着越来越近的火线,姓们扶老携幼往三个城门的方向涌去,他们甚至连家中的细软、行李都来不及收拾,逃命要紧嘛。

    曹休拼命弹压士兵,可是军心已乱,就连执法队也有很多人扔下执法刀加入到逃亡的队伍中去。

    曹休看着城内乱糟糟的景象,看着再也弹压不住的乱兵,不禁万念俱灰。他摘下头上的头盔,跪了下来,面向着西北方磕了三个响头,含泪哽咽地道“陛下,臣无能,有负陛下所托,臣先走一步了,陛下保重。”

    言罢,拔~出腰间佩剑,就往脖子上抹去。他身边的幕僚、亲兵大吃一惊,连忙扶住他,抢下他手中的宝剑,阻住他自刎。

    手下们苦劝无效之下,只好裹挟着他,混在乱兵中,趁乱出城而去。可是,刘厚又怎么可能让他们那么轻易逃之夭夭,蜀军还有第三个步骤呢。

    刘厚早就在三个城门外的不远处埋伏了三支部队等着他们,反正现在蜀军人数多,兵分几路也不怕被魏军各个击破。

    曹休被亲兵们搀扶着,出了南门,顺着人流一路急走。事实上他不走也不行,人流量那么大,你不走后面的人也会推着你走,想停下来根本不可能,除非是倒在地上,不过没有人愿意倒在地上,因为那些运气不好,倒在地上的人,一转眼就被后面涌上来的人踩成肉酱。

    人流中有姓也有士兵,由于接到命令守城门的士兵全部被炸死,再也没有人阻止姓出逃了,而其他逃亡的士兵们只顾着自己赶路,也不会多管闲事去阻挡姓。

    于是,逃亡队伍就呈现出军中有民,民中有军的怪异模样。但这种军民混为一体的模样,并不表明他们是军民鱼~水情,相反,在逃亡队伍中,摩擦不时发生。

    摩擦有可能是某姓挡了某魏兵的路,于是被魏兵揍开,还有种可能是一些兵痞看到一些姓薄有家财,就算逃亡也不忘抢劫一番。

    不过这些混乱的局面很快就停止,人流也被逼停了下来。因为在人流的前方,出现了一队排列整齐的蜀军,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没过多久,人流又开始缓缓向前移动了,良久,曹休终于移动到了前面,他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前面的蜀军分开左右两队,在两边的队伍前面都摆着一溜桌椅,椅子上各坐着一名师爷,拿着笔杆一边问站在桌子前的人问题,一边在纸上写写画画。

    曹休定睛一看,在左边有一块大纸牌,写着几个大大的字“姓请往这边走。”同时,有一名大嗓门的士兵在这纸牌旁大吼“姓往这边走!”、“排好队,不要乱!”

    而右边,同样有一块大纸牌,写着“魏军往这边走。”同样也有名大嗓门士兵在吼出这几个字。

    曹休仔细一看,果然见原来乱糟糟的人流分成两边,排着队分别往左右两边的座椅走去。当然,乱糟糟的流民、乱兵队伍不可能靠两个大嗓门士兵吼几句,和两块纸牌就能变得井井有条,蜀军还是有其他手段的。( )

第二百八十七章 收拢百姓、俘虏

    曹休看到在两条整齐的队伍前,还有一些蜀军士兵拿着鞭子和大刀在维持着秩序,有不听话的,或者走错队伍的,就会被这些蜀兵一顿鞭子抽过来,然后他们就老实了。¢£,

    当然,也有还不老实的,还不老实的人都是魏国士兵,平民姓在鞭子和大刀面前从来都是很乖。不过此刻,不老实的魏国士兵都躺在了地上。曹休还看到在两边的队伍中间有一块空地,空地上躺满了魏国士兵。

    看到这里,曹休眼瞳一缩,呼吸也变得粗重起来。中间这块空地躺着的魏国士兵不下几人,不过他们不是躺在沙滩晒太阳享受人生的,事实上他们的人生已经走到终点。

    每个躺着的魏国士兵身上都有个被鲜血染红的区域,如果脱下他们的衣服仔细看,就会发现那里其实有一个窟窿。

    鲜血正是由这些窟窿中流出来,有些人还身上的窟窿还在汨汨地流着血,表明他们还没死透,大部分人却是早已流光了血,也流光了他们的生命。地下的泥土被鲜血染红了一大~片,使得附近的黑土变成了红土。

    显然,这些就是“不老实”的魏国士兵,凡是想反抗的,要作乱的魏国士兵都被蜀军毫不留情地杀死,然后堆在这块空地上以震慑后来人。

    那些拿着刀和鞭子维持秩序的蜀国士兵身上都穿着藤甲,那些作乱的魏国士兵用刀砍在他们身上根本起不了作用,就算将他们打倒在地上,被人流踩踏也伤不了他们。

    而如果他们弹压不住乱兵,蜀军方阵这边就会吹响唢呐,这边维持秩序的藤甲兵听到特定的唢呐音调马上趴下,采取卧倒的姿势。

    那边方阵中的火~枪兵等他们卧倒之后就开始开枪射击,那些乱兵瞬间就被密集的铅弹击溃。在这个时候,只要不傻,不管是乱兵还是姓都会双手抱头,趴倒在地上。于是,魏国士兵的作乱一下子就被平定了下来。

    在火~枪兵的弹压下,作乱平定得很快,当然,可以想象得到,这样简单粗暴的弹压方法肯定会误伤到不少姓。虽然火~枪兵们都尽量瞄准那些作乱的魏国士兵,不过这年头火~枪的准头很一般,而且也不是每个人都是神枪手,加上姓和魏国士兵又是混杂在一起的,误伤是在所难免的。

    幸好跑在最前面的多数是魏国士兵,所以,总的来,被打伤、打死的也是魏国士兵占了绝大多数。就是这样,不管他们愿不愿意,不管他们甘不甘心,都只好乖乖地做俘虏了。所有目睹这一幕的人都知道,不做俘虏、不服从蜀军的安排,等待他们的只有死亡。

    等作乱平定之后,火~枪兵也停止了继续开枪,但是这个时候谁也不敢站起来,因为没人知道蜀军还会不会继续开枪,谁也不愿意做那只被枪打的出头鸟。这个时候,蜀军方阵中又响起了唢呐声,只不过这次的音调和刚才让藤甲兵卧倒的音调并不一样。

    那些维持秩序的藤甲兵听到这个音调的唢呐声,知道这是通知他们站起来的信号,于是,他们纷纷站了起来,开始拳打脚踢地驱赶趴在地上的魏国士兵和姓也站起来,继续往前走,按着秩序分成两边到那些桌子前,让那些师爷帮忙登记资料,分配编号,然后开始了他们光荣的俘虏生涯。

    经过这样一场杀鸡儆猴的闹剧,后面的魏国士兵就乖多了,亲眼目睹这场屠杀的人固然不敢再有其他心思,就算在后面,没有机会亲眼见到这一切的人,等他们走近了,见到堆在空地中的魏国士兵的尸体,他们也会明白这里刚才发生过什么事情,于是他们也老实了。

    这样的作乱和弹压反复进行了几次,于是,就有了堆在空地上这几的魏国士兵和夹杂在里面的少量姓尸体。看到这一幕的曹休悲愤无比,想拿刀和蜀军拼个你死我活,可是亲兵们死死压住他的手,不给他拿刀。

    其中一个亲兵劝他道“将军,好汉不吃眼前亏,眼前虽虎落平阳,来日未必不能一飞冲天,请切莫轻举妄动。望将军能留下有用之身,以后可能还有机会为陛下征战天下。”

    曹休叹了一口气,道“如今马上就要成为俘虏,还谈什么一飞冲天,还谈什么继续为陛下征战?”

    “不然,将军难道没有听过蜀军一向优待俘虏吗?蜀军从来不杀俘,所有俘虏要不就挑选入军中,要不就编入辎重队,为蜀军搬运粮草物资,最次的也被分了田地,解甲归田。假如真的是这样的话,到时候将军一定能找到机会逃出蜀国范围,重新回到陛下~身边。”亲兵道。

    看来这个亲兵对蜀军优待俘虏的政策还挺了解的,不过有一点他不对,蜀国并不会轻易给那些俘虏分田地,他们会先被编入建设兵团,去挖矿或者农垦。只有为蜀国服务足够的年限,表现又良好的俘虏才有机会被分配田地,恢复平民的身份。

    曹休被亲兵服了,主要还是因为亲兵描述的前景,令他相信自己还有机会逃脱,还有机会回到魏国继续为曹氏皇帝打天下。只要不是到了彻底绝望的时候,人就不会做出疯狂的举动,曹休现在心底燃起了希望,自然也不再做那些过激的行为。

    亲兵见劝服了将军,马上截停了他,拉着他躲入人群中,帮他将身上的甲胄脱下来,毕竟他身上的明光铠太显眼了。不过他们的举动已经落入了维持秩序的藤甲兵眼中,藤甲兵们早就远远地盯住这条穿着拉风的大鱼,早就在这里等候多时了,见他躲入人群中,马上冲过去,推开挡路的姓、魏兵,要去捉这条大鱼。

    曹休的亲兵拼死挡住这些藤甲兵,先为将军争取换装的时间。藤甲兵当然不会客气,马上拔刀就砍,曹休的亲兵也不示弱,也纷纷拔~出刀来和藤甲兵对砍。一场不期而遇的规模战斗就这样发生了。

    p今天晚上加班,差点不够时间写完。拼到现在,眼睛都几乎睁不开了。好在终于凑够2k( )

第二百八十八章 “好汉”曹休

    两军就这样对砍起来,曹休的亲兵虽然悍勇,但却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战,而藤甲兵刀枪不入,而且总是排成整齐的阵型,这样的战斗毫无悬念地呈一边倒的态势,曹休的亲兵在藤甲兵的强力压制下只能节节败退。☆→,

    正在这时候,蜀军这边一名连级参军大喊“刚才那个魏将,我们都已经看到你了,何必还要躲藏。是男人的就站出来,藏头露尾的算什么好汉?难道你们魏军都是这样不敢以真面目见人的孬种吗?”

    hng军中的参军相当于后世的政委,不单是起到监军的作用,还负责士兵和俘虏的思想工作。这些人都是读过书的人,有相当一大部分是在“大汉龙腾学校”毕业的,他们对于学校的创办人兼校长刘厚的忠诚毋庸置疑。而读过书的人口才也普遍较好,就连骂人都有点水平。

    那个参军其实不过就是这么一,本没想能起到什么作用,谁知道还真起了作用。曹休听到他的话,再也忍不住,他排众而出,一边走还一边道:“是哪个没卵~子的在放屁,敢不敢和爷爷堂堂正正打一场?看看到底谁不是男人。”

    这时候的曹休刚穿上一件普通魏国士兵的衣服,还没绑好腰带,前襟还敞开着,露出里面雪白的丝绸内衫,这也暴~露了他的身份。

    不过就算这身衣服不暴~露他的身份,他也没打算掩饰下去,只见他将身上的普通士兵衣服一把扯下来,往旁边一抛,大吼道:“老子行不改姓坐不改名曹休是也,谁敢和老子一战。”

    曹休的亲兵心里暗暗叫苦,他们本来想让曹休穿上普通士兵的衣服,混进魏兵中,当一个普通的俘虏,以利于以后伺机逃跑。可是现在什么都迟了,将军的倔脾气又犯了,自动出来暴~露了身份,这一下,之前他们做的努力全部前功尽弃了。

    其实他们之前没想到,如果打扮成普通老姓的样子会更容易逃脱,可惜这些大头兵们的脑子还是不够好使,想事情不像谋士那样会考虑得面面俱到。

    那些藤甲兵见这个魏将傻乎乎地跑出来,不由得相视一笑。那个参军更是接笑了出来“呵呵,这位将军,你真的想找人公平一战吗?这个完全没有问题,我皇麾下猛将如云,好汉多如牛毛,你且跟某来,某带你去找人大战一场。”

    “哼!竖子,某看你就是个藏头露尾的孬种,你也是一位将军,为何不敢和某一战。难道蜀军都是像你这样没卵~子的孬种吗?”曹休喝问道。这名参军的军服明显不同于一般的士兵,故曹休误会他也是一名将军。

    那名参军笑了笑道“这位将军,你弄错了,某并非将军,某是一名参军,是一名读书人,非练武之人。将军你确定想跟某这样的一名读书人比试武艺?”

    “这”曹休听了参军的话,囧得不出话来了,要是传出去他曹休要向一名读书人,一名参军挑战,那无论他打赢还是打输,相信他的面子都会丢光光。这件事就像那个笑话一样一个人他战胜了一名围棋冠军和一名羽毛球冠军。

    别人问他怎么做到的,他,他和围棋冠军打羽毛球,和羽毛球冠军下围棋,这样自然战胜了他们。曹休现在的行为也是一样,他一个武夫要去和一名读书人比武,那不是笑话吗?他堂堂大将军丢得起这个脸吗?

    看着涨红了脸的曹休,参军笑了笑继续道“将军请吧,某这就为你安排个比试武艺的人,我们也有武艺高强的猛将,就是不知道将军敢不敢去。”这是很粗陋的激将法,偏偏曹休听了这话,道了一声“去就去,谁怕谁啊。”然后毫不犹疑地大踏步跟着参军走。

    也许他真的受了这位参军的激将法,也许他只是就坡下驴,找个冠冕堂皇的借口做俘虏而已,谁也不知道他心里是怎么想的。就算他以后写回忆录,相信也不会把今天自己的心理活动写出来,毕竟太屈辱了。谁也不愿意回忆屈辱的往事。

    众亲兵见主将走了,也只好乖乖地跟着他后面走向写着“魏军往这边走”大纸牌的那边队伍。

    曹休走到那些桌子前,参军做了个请的手势,道“将军请先登记一下资料。”话音刚落,坐在椅子上的师爷模样的人问道“姓名、年龄、籍贯、职务”

    曹休两眼一瞪,一掌拍在桌上怒道“哪来的鸟人,啰里啰嗦的,本将乃镇南将军曹休是也,快给本将滚开,你一介白面书生,怎配和本将话。叫你们的上官出来和本将答话。”

    这些负责登记资料的师爷其实是随架的书吏,他们不是作战部队,所以平时并不穿军装,他们也不算正式的官员,所以也没有官服穿,算是古代官府的临时工吧,所以他们只是作平常读书人的打扮。曹休之所以叫他白面书生,就是因为看到他们身上穿着的是书生的服饰。

    不过这个白面书生根本不给面曹休,对他的威胁之举更是视若无睹。只见他翻了翻白眼,对站立在后面的hng军士兵挥了挥手,一句话也没。

    但是后面的士兵已经收到了信号,其中五名火~枪兵马上举起手中的火~枪,用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曹休,另外出来了两名藤甲兵,拿着藤甲兵制式的砍刀逼向曹休,同时嘴里大吼“不准喧哗,如实作答。”

    显然,这些站在师爷后面的士兵就是为了弹压乱兵,维持登记处秩序而设的。曹休被五支火~枪对准,全身汗毛倒竖,感到后脖子冒起一阵凉气。他和蜀军作战多时,如何不知道这些烧火棍状的东西有多么恐怖。

    曹休正不知道如何下台时,旁边引路的参军阻止了藤甲兵的逼近,道“他叫曹休,字文烈,籍贯沛国谯县,官职是汝南守将,镇南将军”

    看着这名自称参军的人如数家珍地将自己的资料道出,曹休感到很吃惊。这人虽然自称是参军,可是,他不明白身为参军怎么会出现在作战一线现场,参军不是应该呆在帅帐,跟主帅一起赞划军事的吗?

    他本来以为这位所谓的参军是假冒的,只是一位什长或者队长之类的低级军官。但是没想到这名低级军官竟然对自己如此了解,这让又他不由得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怀疑。( )

第二百八十九章 身份证

    第二八十九章身份证

    这个时代的消息很闭塞,别互联,就算连新闻联播都没得看,要想知道天下事、了解天下人很难。n∈,曹休虽然不是籍籍无名的人,但他也不认为自己有名气到,一个基层队长般的人物就能对自己的情况了若指掌。

    他可不知道,hng军是一支学习型的部队,各级参军们定期参加学习,参军们又定期给麾下的战士上课。战士上课的内容相对少一点,包括军纪,忠君爱国思想,家国、民族观念和保家卫国思想,语文、数学、科学等文化课。选修课则包括科学的耕种技术、养殖技术、铁匠、木匠等手工艺技术等。

    选修课是为了这些士兵退伍后可以有谋生的一技之长,各人可以根据自己对未来职业的规划选学一样或多样技术。可以毫不夸张地,这些士兵当几年兵回去,和念了几年书的学生没多少区别。

    他们不但认得一些常用字,会算简单的加减乘除,还学得一门或多门技艺。将来退伍后,就算没有朝廷分的田地,也不愁会饿死。当然,每个当兵的人都会分到田地,田地加上他们学到的技术,可以预见,只要不是懒得不可救药的人,退伍兵们都能过上富足的生活。

    当兵等于上学,这也是刘厚提出的,吸引姓子弟来当兵的方法之一。普通士兵学的都是这种实用性很强的东西,参军们则不一样,他们已经有一定的文化基础,他们学的东西很杂,除了思想政治外,还要学兵法、学天下时事形势、天气地理、学怎么样给士兵做思想工作(有点类似于心理学)、甚至也包括了了解敌国一些重要人物特点等等和战争有关的东西。

    话那个师爷根据参军的口述,帮曹休登记好资料后,就让他们拿着一张写着他资料的表格去到下一关。而曹休的亲兵就没那么容易通过了,他们在黑洞~洞的枪口逼~迫下,一个个登记好个人资料才能继续往下走。

    走到下一关,曹休才看到,这里是一溜的木匠,他们也是坐在椅子上,前面的桌子上摆着锤子、刻刀、锯子、刨等木匠工具。参军帮曹休将表格递给一个空闲下来的木匠,这位木匠接过表格,头也不回,照着表格上的内容在一块巴掌大的木牌上刻上姓名、出生日期、性别、特征等信息。

    这些木匠工多手熟,不用五分钟就可以将木牌刻完,刻完后,用一块团起的布头在一罐朱砂上沾点朱砂,往木牌上一抹,刚才刻上的字迹顿时清晰了起来。接着,将木牌往桌上一丢,依然是头也不回道“下一位。”

    参军帮曹休拿了木牌和表格,带着曹休继续往前走,在下一关处将表格交给一个人,那个人给了他一条红头绳,参军将红头绳穿过木牌上部的一个孔,将红头绳两边尾部接起来打了个死结,一个木牌挂件就做好了。

    他将木牌挂件递给了曹休,道“将这个挂在脖子上吧,以后这就是你的身份证明了。”

    曹休接过木牌一看,最上面是一行数字“一八二九三零八七九六”,然后才是姓名年龄等资料。曹休大怒,将木牌扔回给参军,道“哼!你们这是什么意思,难道将我们当狗吗?让我们每个人在脖子上挂一块狗牌好辨认身份吗?”

    参军接过木牌,嘿嘿一笑道“曹将军,此举绝非是侮辱你们,只是为了方便户籍管理而已,蜀国~军民均有此身份牌。”

    户籍管理曹休懂,他好歹也是当官的,知道父母官都要对治下姓造册登记户籍,汉代的户籍登记不但要登记人口,还要将各户占有的土地及其他财产记入户口登记册内,作为征收人口税和分派兵役、力役的依据。这时的户籍是人口、土地、赋役三种册籍的合一。

    但他从来没听除了登记户籍外,还要在每个人的脖子上挂块牌子的,这和那些在身上烙个印记,以标记是某某家的畜生的做法有什么区别?于是他很不满地道“哼!你休要诓骗某家,某家当官多年,从来没听过要在每个人脖子上挂上木牌,你这分明是歧视我们。”

    参军道“呵呵,在我们大汉,将军没见过的事情多了去了,很快将军就会一一见识到。其实这块牌子将军也并不一定要挂在脖子上,平时不出门完全可以放在家里。不过出门在外就一定要带在身上,以供有司查验。

    之所以栓条绳子挂在脖子上,是因为大家在长期实践中,发现这样比较方便,牌子日夜随身,永远也不会忘记带,省了很多麻烦。”

    “你蜀国~军民都有这个牌子,难道你们也有?”曹休道。

    “当然有,不信将军请看,喔,还有,我们是大汉国,不是蜀国,请将军记住,下次不要错了。”参军着,在脖子上一拉,扯出一条红头绳,红头绳那头果然拴着一块牌子,不过那块牌子是用白花花的银子制成,大比曹休的木牌很多。

    参军将他的牌子脱下来,递给了曹休,曹休接过一看,这块牌子是一块薄薄的银片,厚薄和铜钱差不多,大约三个铜钱大,上面密密麻麻刻满了字。最上一行同样是一串数字“二零一六八~九七四三二”,然后是姓名“何旭日”,性别

    参军牌子的编号以二开头的,同样是十个数字,曹休没留意到这串数字有什么奥妙,但是懂行的参军就知道,这串数字已经暗含了出生年月、性别、籍贯等诸多信息,只不过编码的方法不为外人知道而已。

    曹休虽然看到参军也有牌子,仍然不肯罢休,他道“还不是歧视我们,凭什么你们用的是银牌,我们用的就是木牌?”

    “呵呵,普通人用的都是铜牌,只有当兵的人才能用银牌,陛下银子可以消毒,士兵们在战场上受了伤,如果一时无法得到军医的救助,可以用这块银牌刮干净伤口的脏东西,再敷上华神医特制的金疮药。

    如果连金疮药都没有了,也可以用这块银牌覆盖伤口,据银子可以杀菌消毒,防止伤口化脓溃烂得刀口风什么的。所以陛下特批所有大汉士兵都可以使用银牌身份证明。其他人就算当的官再大,只要他们不是军人,没上过战场,都只能用铜牌。

    当然,陛下和三位娘娘也是用银牌的,因为他们都算是军人,都曾经亲冒矢石上过战场。至于你们为什么用木牌那是因为你们突然间涌来那么多人,如果现场制作铜牌,工匠们一时制作得过来吗?

    所以只能用这种能迅速刻字的木牌,暂时作为你们的临时身份证明。而且你们的去向现在还没确定,等以后分配好你们各自去那支部队或者定在哪里工作,户籍管理部门自然会慢慢为你们换发铜牌。”( )

第二百九十章 银牌的意义

    听到参军的话,曹休暗暗咂舌,每个蜀军士兵脖子上都挂一块银牌?那多少银子够用?如果给敌人知道蜀军士兵脖子上都有块银牌,那这些蜀军会不会变成香馍馍?这会不会变相激励了敌人的士气。⊥,他并不知道,hng军士兵的军饷很高,那一块银牌的价值还不到他们一个月的军饷。

    更令他吃惊的是,蜀国连皇帝和皇后都有这个“狗牌”。看来这位何参军刚才的,蜀国上下都有这个牌子的话并没有谎,连皇帝都不例外,那就不存在什么侮辱、歧视的问题了。

    “其实这个银牌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在战场上牺牲的士兵,可以依靠它来辨认尸体的身份。战场通常很混乱,一场大战之后,可能有很多士兵会失踪,有了它,我们就可以轻易辨别每个战死士兵的身份,减少出现失踪士兵找不到的情况。这对我们发放抚恤很重要。”何参军继续道。

    听到这里,曹休心里很不以为然,战死的士兵还要辨别什么身份,挖一个大坑统一埋掉或者一把火烧掉就是了,何必那么麻烦。失踪的士兵统一按照逃兵处理就行了,还可以省了抚恤费用,蜀军这样做真是自找麻烦。

    曹休不会明白,hng军的这些做法为军队带来了多少的凝聚力,为士兵带来了多少的归属感。他问道“如果敌人觊觎你们脖子上挂的银牌,恐怕不利于你们作战和战后得回战死士兵的遗体吧?”

    何参军道“不会,第一,我军作战,从来都只有胜利,所以战后打扫战场的只可能是我方,敌人没机会觊觎我们的银牌。其二,假如真有我们一时无法接回遗体的时候,我们会用这个银牌三倍的价钱赎回战死士兵的遗体,相信无论是敌人还是姓得到这些遗体,都很乐意送回给我们,以换取三倍的收益。

    其实军人用银牌意义还不止这个,你想想,非军人,即使是高官、王公贵族都只能用铜牌,只有军人才能用更贵重的银牌,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军人拥有高过其他人的荣誉,事实上也的确是那样,那些军人退伍回去,依然可以挂这个银牌,他们见到地方官,只要出示这个银牌,他们就不需要对地方官行跪拜之礼,相反,地方官还要向他们拱手行礼。你想想,在这样的厚遇之下,姓愿不愿意当兵?”

    曹休听了暗暗吃惊,没想到蜀军的士兵竟然能有这样的待遇,他之前已经知道,蜀国士兵每个月都能领到不菲的饷银,在部队里伙食也很好,退伍后还能分到田地,现在又知道,退伍士兵竟然还有这样的身份地位,这么好的待遇,姓不抢着当兵才怪呢。

    与魏吴两国都是抓壮丁强迫姓当兵一比,蜀国的做法简就是天渊之别。不看其他,光是从主动当兵和被迫当兵这一点来看,蜀军和其他两国的军队比,士气就会相差很远,换言之,战斗力也会相差很远。

    所以,就算蜀军没有那些可怕的先进武器,估计两国~军队也是打不过他们的,这个蜀国皇帝果然不愧为传中天命所归的人物,一举一动都是非同凡响。

    何参军一边解释,一边带着曹休穿过军阵,曹休看到其他投降的魏军和姓都被人引导着,走向各自的安置处,期间秩序井然,一点混乱的迹象都没有,不由得对蜀军的组织管理能力暗暗心惊。数万魏军加上数万姓,加起来超过十万人,这么多人的安置工作可是一件艰巨的任务。

    而蜀军处理起来却好像毫不费力,看来蜀军不但士兵作战勇猛,随军官僚系统的运作也是很得力。曹休自然想不到,hng军一路打仗过来,俘虏过无数敌人,像这种数以十万计的俘虏也不是没有经历过,他们一开始处理起来也是手忙脚乱的,不过经历得多了,自然就总结出经验了。

    再加上皇帝在侧,随驾的文官、吏无数,有充足的人手处理这些事情。曹休很快就被引导到一辆马车前,何参军请他上了马车,带着他先绕向西,然后往北而去。

    也不知道走了多久,反正曹休在马车上一路看到源源不绝的人,这些人不是蜀军就是做了俘虏的魏军和姓,这么多服饰各异的人混杂在一起,对视觉的冲击很大,令他有点眼晕。

    最后他终于下了马车,何参军将他交给了另外一个军官,并向军官明了一下情况,那名军官点了点头,就带着曹休继续走。曹休发现这里没有魏军和姓俘虏,入眼处全部是军容鼎盛的蜀军,而且这些蜀军比他之前沿途见到的更加彪悍,显然是蜀军的精锐。

    曹休很好奇这名蜀军军官要带他到哪里去,不过很快他就知道了,他远远见到一顶巨大的帐篷,帐篷外高高竖起一杆旗帜,那杆旗帜是红色的底色,用黄色的金线绣着一条张牙舞爪的五爪金龙。看到这杆旗帜,曹休瞳孔蓦然一缩,他知道这是蜀汉的龙旗,也称皇旗,代表了蜀汉的皇帝所在。

    其实汉朝的龙旗本来是黑底的,偏偏这位皇帝不知道为什么偏爱红色,军队取名叫hng军,旗帜也用红色做底色。他曾经无数次在梦中亲手斩断这杆旗,并将它践踏在马蹄下。可惜,现实是残酷的,梦境往往和现实相反,在他醒着的时候,只能看到或者想象到,凡是这杆旗所向,蜀军都是摧枯拉朽般击败敌人。

    包括自己的部队,只要见到这杆龙旗,就意味着己方在溃败,只要见到这杆龙旗,就是噩梦的开始。此时此刻见到这杆龙旗,令曹休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他很想抽~出刀剑,跳起来砍断这杆龙旗,可是,他摸~摸腰间,才发现自己的宝剑早不知道在什么时候被缴了。

    再看看两边,都是排列得整整齐齐、荷枪实弹的蜀军,曹休这才从臆想中醒悟过来,自己现在的身份只是一名俘虏,已经不是那个带领着手下军卒,横刀跃马、斩将夺旗的镇南大将军了。( )

第二百九十一章 迅捷无伦的审判

    很快,浮想联翩的曹休就被人领进了帅帐,见到了蜀国的皇帝。,曹休自然要表现一下宁死不屈的“好汉”模样,身为俘虏,见到敌国皇帝就是不肯跪下行礼,这要传出去,该多有面子啊。

    意料中的强行打压并没有到来,刘厚没有让他跪下磕头,更没有左右侍卫跳出来用棍子砸他的膝盖逼他跪下。

    当然,刘厚也没有如一些狗血情节那样,假惺惺地一句“哎呀,怎么能这样对待将军,委屈将军了,快快给将军松绑。”于是,主公上前亲自给俘虏的敌国将军松绑,亲手扶他坐下,做出一副礼贤下士的样子,将俘虏将军感动得一塌糊涂,然后顺利收复这个俘虏将军为手下。

    曹休本就没被绑上绳子,自然也不需要松绑,刘厚也没给他赐座,就让他站在大厅中间,冷淡地道“你就是曹休?”

    曹休头一昂,道“哼!本将行不改姓坐不改名,正是曹某是也。要杀要剐请随便。”

    刘厚端详了他一会,见他长得人高马大,动作干净利落,脸上表情坚毅,倒是长得一副好皮囊,看完后开口道“嗯,看来曹某你也是个不怕死之人。如果朕要招揽你,你一定会义正言辞地拒绝朕。

    就算朕开出动人的条件,对你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你也不一定领情。就算朕用天下大义,用刘氏皇族正统身份来服你,不定你还会辩驳你身为魏国宗室,身为太祖的族子,身上流着曹氏的血脉,怎么能做出投降敌人的事?

    你一定会,以其让你投降还不如让你去死,你就算死也不能丢掉曹氏的尊严,也不能给曹操丢脸,是不是?”

    曹休“”

    刘厚继续道“既然是这样,那朕就成全你吧。朕对英雄好汉最是佩服,世人都朕是个识英雄重英雄的人,这话真没错。放心好了,朕一定会让你求仁得仁的,一定会让你死得轰轰烈烈,成就你的忠义之名。”

    曹休傻眼了,这是要干嘛啊?我什么都还没啊,这个蜀国皇帝到底有什么毛病啊,怎么喜欢自言自语?

    刘厚接着道“来人啊,将这位曹将军推出去斩首示众,然后将他的尸首送回许昌,对外就宣称曹将军忠义无双,就算被俘虏后,面对朕的威逼利诱,打死也不肯投降,最后为了魏国皇帝尽忠而死。”

    曹休“啊?”

    两名士兵上来,分别从左右押住了曹休,刘厚又道“曹将军不用感激朕,朕这个人很乐于助人的,常常做好事不留名。不知道曹将军对朕这个安排是否满意,如果不满意大可以出来,我们可以商量商量。如果没意见的话,那我们就按这个方法执行了。”

    曹休心里大惊,这个蜀国皇帝真是莫名其妙,怎么还没到几句话就要砍人脑袋,也不给人辩驳几句,也不听人开口求饶,更没有拉拢招降。只是在这样自自话之间,就决定了一个人的生死,这个皇帝到底是愚蠢还是发疯啊?

    其实刘厚不是愚蠢也不是发疯,他是不想浪费时间而已。按照他的预估,曹休这种人归降的可能性很。他是曹操的族子,从和曹丕要好,先后被曹操和曹丕两代君主委以重任,属于曹氏皇族的核心人物之一。

    这样的人对曹操、曹丕父子的忠心是毋庸置疑的,他和曹丕的关系,就相当于刘厚和张苞、关兴的关系。刘厚无法想象得到,这样的人物,怎么可能会投降。退一万步来,就算他答应归降,自己也未必敢用这样的一个人。

    这样的人无疑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如果放在身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有可能“轰”的一声爆炸开了,所以,他干脆不在他身上浪费力气,接了当地宣布了他的死刑。

    可怜的曹休口瞪目呆地被两士兵拖着往帐外走去,他进入这个大帐后,除了承认自己的身份外,甚至还没来得及第二句话就被判了死刑,并且马上就要执行这个死刑。

    “等等,陛下,请等等。”曹休眼看就要被拖出去咔嚓掉了,总算在被拖出大帐门口前的一刻醒悟过来,赶紧开口道。

    “喔?不知道曹将军还有什么话?莫非想归顺朕吗?”刘厚依然不咸不淡地道。

    “刚才陛下曾经过,您是个识英雄重英雄的人,并且也亲口承认曹某是一位英雄好汉,那么,为什么不放曹某回去?难道陛下所谓的尊重英雄好汉就是要杀了他吗?”

    “呵呵,真好笑,难道你当朕还是三岁儿,或者是一个笨蛋?难道你没有听过‘放虎归山’这个成语吗?朕老实告诉你,朕三岁的时候就已经学过这个成语。放你回去和放虎归山有什么区别?难道放你回去,等你以后再带兵来攻打朕吗?”

    刘厚听了曹休的话,忍不住笑了出来,这家伙难道真当老子是傻~瓜吗?想诱使自己放他回去,就他那点功力还差得远呢。老子诱骗名将的时候,你还不知道在那个旮旯里画圈圈呢。

    “曹某人可以以人格发誓,陛下放某回去后,某从此归隐田园,不再过问世事,更不会再领兵打仗。”曹休举起三个手指发誓道。

    “曹将军,不是朕不相信你的人格,有句话叫‘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你身为曹氏宗室,你的去留根本无法由你决定。所以,朕是不可能放你回去的。朕虽识英雄重英雄,但是,如果这些英雄人物不为朕所用,那就统统都算是叛贼。既然是叛贼,那就要及早消灭,这样天下才会太平。你明白吗?”

    曹休还在咀嚼刘厚那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反而对刘厚后面那段霸道的宣言没怎么留意。刘厚后面这段话可谓霸气侧漏,颇有点“若不为我所用,则必被我所杀”的意味。

    如果是其他人这句话,肯定会被归为“邪恶”的一方,肯定是一个霸道的野心家。但是刘厚是皇帝,他有这句话的资格,而且这个资格还能找到经典的支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出自《诗经·雅·谷风之什·北山》。

    全天下的人都是为皇帝办事的,那如果不肯为皇帝所用,不是叛贼是什么?1

    注1这句话的正确解释不是这样的,这种解法属于曲解经典,不过后世的人都喜欢这样曲解,这里也就跟着用了。( )

第二百九十二章 曹休求饶

    曹休见蜀国皇帝完话后,又要让士兵将他推出去斩首,心中不由得大急,连忙高声道“陛下,请稍等,听我把话完。√∟,”

    刘厚挥挥手,制止了士兵继续将曹休架出去的行为,道“喔?曹将军临死前还有什么遗言请尽管,朕一定会使人将你的遗言传回魏国,告诉你的家人。”

    曹休道“陛下,罪臣并非要遗言,罪臣不想死,求陛下开恩,饶恕罪臣一命。”现在到了性命攸关的时候,曹休不再矜持自称“某”、“本将”了,接改口自称“罪臣”。

    刘厚眼中一亮,这家伙竟然肯求饶,看他一开始的表现,还以为他是一名“硬汉”呢,现在转变得那么快,还真是意想不到啊。

    按他原来的设想,这个人劝降的难太大,所以他干脆就不劝降了,接以死相逼,他肯降就最好,如果不肯降也没必要浪费时间和精力在他身上了。

    曹休和当初的步骘不一样,步骘不过是东吴的臣子,将来自己就算杀尽孙氏一脉,他也不可能和自己有什么仇恨。但是曹休不同,他姓曹,将来自己必然要大杀曹氏一门,那么他就很可能和自己有血海深仇。

    收一个和自己有家仇国恨的人做手下,这对自己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考验。所以,现在曹休肯归降,刘厚却犹疑了起来。

    “饶恕你?那请你给我一个饶恕你的理由。你三番四次领兵和我军作战,你和你的手下士兵不知道杀了多少大汉的士兵,可谓双手沾满了大汉将士的鲜血。我军上下对你都很仇视,请问曹将军,这样的情况下,朕有什么理由可以饶过你的性命?”

    “陛下,你刚才也,‘人在江湖生不由己’,罪臣以前身为伪魏的将领,只是听命而行而已,并非罪臣想和天军作对。在罪臣的心目中,大汉才是天下的正统,陛下则是天命所归的天下共主,罪臣愿意从今天起反正,以后只为陛下所驱驰。”

    刘厚听到曹休这番有点拍马屁的话,登时心里感到很失望。原本还以为这个曹休是一个视死如归、忠贞无比的硬汉,现在看起来也不过是个贪生怕死的人。在遇到生命危险的时候,他不但轻易投降了敌人,竟然还厚着脸皮拍起敌人的马屁来。

    这样的人能用吗?谁不想自己的手下都是忠心耿耿、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的男子汉大丈夫。这种贪生怕死之徒今天可以因为死亡的威胁背叛他的旧主,明天就可能因为其他的原因背叛自己。

    这样的人能用得放心吗?刘厚一时决断不下,见曹休又在哀求饶命,于是,他挥挥手,叫士兵将他暂时带下去,先找处帐篷安置下来。曹休见蜀国皇帝暂时没杀他的打算,于是松了口气,乖乖地跟着士兵走了。

    待曹休走后,刘厚开始咨询身边的几名谋士,让他们对这个曹休有什么看法,对他怎么处理比较合适。

    这一次,司马懿并不敢开口,因为涉及到魏国降将的处理意见,他无论什么都可能讨不了好。如果他建议杀曹休吧,很可能会被人成狠毒、不顾念旧情,自己以前的朋友、同僚现在落难了,他不但不出手帮忙,还落井下石。以后谁还敢和他做朋友,谁放心这个同僚?

    如果他主张放过他、接纳他的归降吧,又可能被人怀疑因私废公,是因为顾念旧情,而罔顾大汉和皇帝的利益,甚至是安全。更有甚者,会给人怀疑他故意对曹休施以恩惠,借机拉拢他,使其在以后会和他组成一个政治同盟,然后

    为了避免这些不清道不明的猜测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司马懿干脆一言不发,冷眼看着其他谋士的争论。

    郭攸之认为应该接纳曹休的投降,他道“陛下,作为一位皇者,应该有大海般广阔的胸怀,能接纳各种各样的人才为陛下所用。曹休的确算得上是名人才,这么多年来,他在曹营领兵作战,可谓战功彪炳,他还曾经得到曹孟德称赞为‘吾家之千里驹’,可见其人确有真材实料。

    这次他守卫汝南城,起初时也是打得有声有色,还让我们的藤甲军吃了一个大亏。如果不是我们有火器、有热气球这些神器,想要攻陷汝南城真的不容易。这样的人才如果一杀了之有点可惜了。”

    邓芝却提出相反的意见“陛下,万万不可,曹休此人乃曹氏宗室,孟德在时,对他恩遇有加,曹丕和他更是青梅竹马1,两人的感情深厚,陛下想收复他归心并不容易。

    另外,此人人品卑劣,是个贪生怕死之徒,一听陛下要杀他就脚软变节,如此不忠不义之人岂能担当重任。微臣认为,这种人死不足惜,还是尽早斩草除根好。”

    郭攸之道“邓大人此言差矣,君主用人首当重才而不是重德。无才之人就算道德再高尚,那也是办不成事的。办不成事的人要来干什么?再,邓大人刚才的话本身就自相矛盾。

    开始时,邓大人曹休和曹操、曹丕父子关系亲近,感情甚笃,怕他不能真正归心。后来又他贪生怕死,一旦受到死亡的威胁就会变节。假如第二条成立的话,那么,第一条岂不是不用担心了?”

    众人一听,对啊,如果他真是个贪生怕死之人,反而不用怕他心怀故主,假装投降暗地里却是伺机再反叛。只要他不是一心想着光复曹魏的荣光,那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只要皇帝能一保持现在这种威望,只要大汉朝能一兴盛,那么他贪生怕死的缺点就不算缺点。因为那样的天下大势之下,没有给他再反叛的机会,像他那种人,只要不是陷入险境,是不会显露出贪生怕死的本性的。

    汉朝长盛不衰,皇帝威服四海,这种情况下,别是他,就算是一些有宏图大志的枭雄也未必敢出来捣乱。所谓时势造英雄,没有那个时势,很多“英雄”人物都会被太平盛世所埋没。

    而以现在的天下形势看来,汉朝的重新崛起几乎是必然的事情,皇帝年纪还,身体又素来强壮,再当政几十年是没什么问题的。现在的皇帝的威望已经不了,等将来一统中原,威望简可以追孝武皇帝(汉武帝刘彻)、光武皇帝(刘秀)。

    到那个时候,什么鬼魅魍魉都会被他的威势压服得抬不起头来。那个时候,还怕他区区一个曹氏降将能翻出浪来吗?( )

第二百九十三章 人才标准

    邓芝却不和郭攸之纠结在自己的话是否前后矛盾这个问题上,而是从另外一个角反驳他“郭大人此言大谬,只重才而不重德,那是当年曹孟德的套路。当年曹孟德曾发布招贤令,广招天下有才之人,不管对方德行如何只要有才都能得到他的重用。

    最后结果如何?现今魏国朝堂上乌烟瘴气的,几致灭国,这难道不是当年曹孟德胡乱招募人才埋下的隐祸吗?

    陛下,照微臣看来,一个人的德行远比才能重要,学识才能都是可以慢慢学的,但是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一个人的禀性是很难改的。所以,微臣认为,陛下录用人才,应首重德行。”邓芝对这郭攸之了一轮,又对刘厚拱拱手一轮。

    他这一番话引来不少人的认同,这也是儒家对于人才的基本论调,中国千年来选拔人才也基本上是按照这个标准来选的。起初国家选拔人才的方法是通过“举孝廉”,即地方官推荐辖地中的孝子廉吏。“孝”和“廉”就是一种道德标准。

    想当官,就要具备这样的道德水平。但是评判这种道德水平的方法,往往是地方官一言而决,可想而知这样的选拔~出的道德人才有多少水分,从中又可能滋生多少**。

    后来的皇朝采用科举的方式选拔人才,这种通过考试的选材形式本来是很先进的,领先于世界上千年,甚至到了后世都还在通过各种考试来选拔人才。可是,问题出在考试的内容上,科举考试考的是四书五经里的内容,四书五经其实就是儒家的道德行为规范。

    可想而知,这样选拔~出来的所谓“人才”多数不通时务,他们话可以引经据典滔滔不绝,但是让他们干点实事,就只能干瞪眼了。当然,世事无绝对,凡事要以辩证的方法看问题,也不是所有科举考试选出来的官员都是庸才。历朝历代还是出现过很多名臣的,这些名臣毫无疑问绝大多数都是经过科举考试选拔~出来的。

    问题是,通过科举这种考儒家道德经典的方法选出来的,也不全是清正廉明的官员。甚至可以,有很多都是贪官、坏官。这再次证明了,想通过笔试和面试考察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是行不通的。

    刘厚对邓芝的言论还真有点不以为然,人都有私心,去哪里找那么多道德完人。如果一味要求人们做君子,最后一定会制造出很多伪君子。

    很多时候,一个人是君子还是伪君子往往很难分辨,因为伪君子都有一个很重要的技能,那就是会隐藏自己的真面目。这个曹休就是一个典型,如果不是面临生命的威胁,可能大家都以为他是一位铮铮铁汉,可是真要砍他头时,他马上就露出了真面目。

    有句话得对,不到最后一刻,你往往不知道你自己怎么选择。自己都不能完全了解自己,更何况别人了。

    这也就是,想知道一个人是否忠贞之士其实很难,总不能一个个将他们逼到生死抉择的地步,来试探他们的道德水平吧。

    所以,刘厚觉得靠评判一个人的道德水平来选择人才是行不通的。由于道德很难有效地测试,所以以道德为标准选材,很容易选出隐藏在其中的伪君子。更何况,如果这些伪君子有才能那也就罢了,如果是既没才又没德,那就真的杯具了。

    当然,也不是道德不重要,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也没有,那么他的能力越大,破坏力就越大。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比比皆是。

    刘厚对人才的定义是要有才能,能处理好具体事务,解决实际困难。有基本的道德底线,不要求是道德完人。

    至于怎么防止这些道德并不完美的官员做坏事,那就要靠用制去约束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没有做坏事的机会,使他们明白,天恢恢疏而不漏,一旦做坏事必被捉,必被重惩。刘厚认为这远比选拔所谓的“道德完人”出来做官靠谱得多。

    不过这很明显偏向于法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悖,刘厚可不敢现在就提出这种观点。自从董仲舒罢黜家独尊儒术后,儒家就成为社会的正统思想,法家变成~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刘厚如果这个时候提出这种思想,很容易被天下儒生群起而攻之。

    这会为他早日统一天下带来不利的影响。所以,刘厚只能将这些想法深埋在心头,一切只能等天下太平以后再徐徐图之。到那个时候,自己挟统一天下的威名,自然拥有一言九鼎的威望,想要压服天下读书人就容易多了。

    群臣又各抒己见讨论了一会,基本上分成两派,一派支持邓芝,认为不应接受曹休的归降,一派支持郭攸之的意见,认为可以接纳他投降。而步骘却从另一个角来考虑问题,他,正因为曹休是曹氏宗室之人,才更要接纳他投降。

    曹休将是一柄标杆,又如千金买马骨故事中的马骨。皇帝可以借助这件事,向天下人传这样一个信息只要诚心归降圣天子,无论是什么身份,无论以前做了多少坏事,对大汉造成多大的损失,皇帝都可以既往不咎,不但可以保证一条性命,甚至还可以继续做官。

    这样做将大大有利于以后的作战,很多人将会不战而降。特别是魏吴两国中一些皇室成员、曹丕、孙权的心腹等,他们以前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陪同自己的主公一起抵抗到底,至战死。

    因为以他们的身份,就算想投降,他们也担心蜀军不肯接受他们的投降,或者不信任他们会真心归降。那么他们就只剩下顽抗到底这一条路了。

    现在好了,有了曹休这个示范单位,喔,不对,应该是榜样,大家终于可以放心了。就连曹休这样的魏国宗室成员,还是手握重兵,和蜀军打了多年仗,双手沾满蜀军鲜血的将领,蜀国皇帝都能宽恕他,放过他,还让他继续为官,那自己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干嘛还要那么辛苦兼危险抵抗天军,干脆也放下武器反正算了。

    步骘认为,这有利于瓦解很多人的反抗决心,可以使很多地方都可以通过“不战而屈人之兵”收复。这样就可以大大加快统一天下的速。( )

第二百九十四章 和平解放许昌

    经过各位大臣一番讨论后,刘厚终于下定决心,接纳曹休的投诚。☆→,刘厚公开出来的理由是采纳了步骘的法,借曹休行那千金买马骨之事,促使天下归心。众人对此都没什么意见,就算是邓芝,也不再坚持己见。

    邓芝虽然坚持以德取才的观点,但是,也不是不知变通之人,知道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的意义,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而政治,往往意味着很多妥协。在这件事情上,他很明智地选择了以大局为重,为了尽快统一天下这个大局,做出了适当的妥协与让步。

    就这样,刘厚赦免了曹休的罪过,正式将他收为手下。不过,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没有让他领兵作战,而是将他放到第九旅当个副旅长。这个第九旅本来是由魏国的降兵组成,驻守在襄阳和麦城一带。

    现在那边已经没有战事了,可以是基本上安全了,刘厚命他们移师北上到宛城驻防。曹休在这个旅中任一个副职,等于是个闲职。刘厚这样安排,一来是还没能完全信任他,想先观察他一段时间再。

    二来,hng军有很多地方和魏军都不一样,甚至可以,很多地方都是颠覆性的改变,曹休如果要统领一支hng军的部队,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所以,先让他任个闲职,也是给时间他慢慢学习hng军的各种规矩。

    曹休的事告一段落,刘厚继续带兵北伐。至于汝南城,刘厚交给第八旅来善后。第八旅本来就是由魏国降兵组成的冷兵器部队,平时并不作为作战的主力,正适合这种接收城池,整编俘虏的工作。

    这一次俘虏的魏兵也有一、两万,相信整编之后又可以多两个旅出来,正好可以用来守卫新占领的城池。

    刘厚带着大队人马马不停蹄地赶到了许昌,想赶上攻城的末班车,再捞点仗打打。许昌作为魏国的首都,其城墙比汝南更高、更厚,瓮城这种设施自然不会少,就算是护城河也特别深和宽。

    这样的坚城对于攻城方来简就是一场噩梦,尤其是张飞、庞统军团只是半火器部队,除了霹雳雷和几门火~炮外,那些火~枪、克秋杀火箭炮、愤怒的鸟等等先进武器统统没有。

    倒是热气球被张飞强抢了两个过去做侦察之用。但是这对于攻打许昌这种坚城来还是不够用。由于有护城河的阻隔,爆破组想去爆破城门和城墙也更难。

    更何况许昌的城墙厚得令人发指,想爆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刘厚估计自己还能赶得上,张飞、庞统不可能那么快就攻下城池。

    谁知道,事情再次出乎他的意料,当他领兵到许昌城下时,看到城头上飘扬着的是大汉的龙旗——蜀军竟然已经占领了许昌城。

    刘厚很惊讶,没想到张飞、庞统速竟然那么快,马上派人去打听,原来镇守许昌的魏将投降了。张飞、庞统兵不血刃就占领了许昌,不过因为刚进城,还没彻底控制住整个城池,所以张飞、庞统还没来的及向皇帝发出报捷文书。

    收到这个消息,刘厚不是感到高兴而是感到很郁闷,凭什么自己在汝南城打生打死,折损了那么多藤甲兵,差点还折了兀突骨这员猛将,张飞和庞统却不费吹灰之力,虎躯一震敌人就投降了。

    难道因为自己年纪不够王八之气吗?张飞貌似也没那么有霸气吧,魏国那个那个谁谁怎么就那么轻易降了呢。要是给张飞知道刘厚的心声非气死不可。

    不损一兵一卒,就帮你拿下这座都城,你还想怎么样?怎么得了便宜还卖乖呢?

    没多久,张飞和庞统都迎出城来,刘厚让人请他们入到帅帐坐下,煮了一壶茶,静静地听他们详细的汇报,这才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许昌的守军人数倒是不少,足足有七、八万人马。

    可惜守将是夏侯霸和夏侯尚这一对难兄难弟。这两人现在都是难当大任之人,于是投降也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为什么在难当大任前还要加上“现在”两个字呢?这都是有原因的,各位看官且听我慢慢道来。

    这两人本来都算是曹魏集团第二代中比较有出息的人,都曾经得到曹操和曹丕的重用。所以,他们原本都是可以担当大任的人,只是由于种种原因现在都已经颓废了。

    夏侯霸,字仲权,征西将军夏侯渊次子,在原历史时空中,他后来在魏国官至右将军、讨蜀护军,封爵博昌亭侯,屯驻陇西,这也算是独当一面了。

    谁知道好景不长,在嘉平元年(249年),司马懿发动政变,诛杀曹爽。征西将军夏侯玄被调入朝,由雍州刺史郭淮接任征西将军。夏侯玄是夏侯霸的堂侄、曹爽的表弟。夏侯霸从前得到曹爽的厚待,与郭淮不和。

    曹爽被司马懿杀死后,他心中不安,走投无路下投奔蜀汉,被任命为车骑将军,曾随姜维伐魏,是蜀汉主要的北伐将领之一,多次参加伐魏战争。

    由这段描述,我们可以知道,其一,夏侯霸将来的确是有出息的,在魏国做到了大官,在蜀国也得到了重用。不过目前来,他年纪还,不是他鼎盛时期可比的;其二,这个人将来会投降蜀国。

    在这个时空,夏侯霸年纪虽,也算是初展峥嵘了,虽然是在司马懿的手下领兵,不过好歹也算是**领兵五万,已经算是魏军中为数不多的重要将领了。

    可惜,他的部队屡遭蜀军的打击,每次都几乎全军覆没,一路退走到几个城池,可是都被蜀军如影随形地追过来,一次又一次地攻破他驻守的城池。幸运的是,每次他都能逃脱得了性命,这种好运气真令人怀疑他和幸运女神的关系。

    不过逃脱是逃脱,但是每逃一次就给他的心灵造成一次不可逆转的伤害,当逃跑的次数多了,慢慢就会形成习惯,这就是“某跑跑”的来历。夏侯霸也不例外,他三番五次从蜀军手中逃脱,成功地由一位霸气外露的年轻将领转变为“夏侯跑跑”。

    这次蜀军围城,他已经吓破了胆,第一时间想到的依然是怎么突围逃跑。而另外一位守将夏侯尚则是一位情种,这在三国这个金戈铁马为主旋律的时期,不得不是一个另类,或者是奇葩。( )

第二百九十五章 废材二人组

    夏侯尚,字伯仁,夏侯渊之侄,与曹丕亲近友好,曹操时期历任军司马、五官将文学、黄门侍郎,曾随曹彰远征乌桓,并得胜归来。+◆,

    在原历史时空,曹丕继位后,夏侯尚升为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攻击蜀国上庸,平定三郡九县;又在江陵击败吴将诸葛瑾,升为荆州牧。

    由这份履历来看,他也算是曹魏第二代中的人才,前途一片辉煌。可是谁也没想到,他的辉煌前途却断送在他的多情上。

    夏侯尚宠爱~爱妾嬖幸超过了正妻,而正妻德阳乡主是曹氏之女,曹真的妹妹。估计她在家争风吃醋没争赢,去找皇帝哥哥做主。结果曹丕一怒之下派人绞杀了夏侯尚的爱妾。

    爱妾无辜被杀,夏侯尚很是悲伤,埋葬爱妾后仍然忍不住思念,又常常外出去墓地看她,乃至于一病不起,终日精神恍惚,终于于一年后(公元226年)病逝。

    在这个以金戈铁马为主旋律的年代,武将们杀人如麻、血洒沙场,心如铁石、视人命如草芥;谋士则勾心斗角、你欺我诈,奇谋妙计出,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挥手间可定千人生死。

    真正的英雄或者枭雄~根本不会拘泥于儿女私情,像曹操那样,专喜人妻,或者像刘备那样出“兄弟如手足,夫妻如衣服”这样千古名句的人,似乎才适合这个时代。像夏侯尚这样的多情种子真可谓是凤毛麟角,不但少见,甚至可以是奇葩。尤其是他还是生在夏侯家这样的将门世家。

    不管怎么样,夏侯尚就是爱了,也就痛了。有一句诗比较适合他“你杀,或者不杀她,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

    这个时期,正是夏侯尚爱妾被杀后没多久,夏侯尚对爱妾的爱仍然在那里,不增不减。这样一来,他就悲催了,这份爱已经弄得他有点神经失常了,这也是曹丕扔下他,让他留守许昌的原因之一。

    这两个人,一个被吓破了胆,一个为情所困,忆妻成狂,如何能担当得了大任?这正是张飞和庞统军团能兵不血刃拿下许昌城的“物质”基础。

    有了这个基础,再加上庞统的妙计,蜀军拿下许昌城可谓不费吹灰之力。庞统的妙计自然是攻心术,首先,他使用了刘厚曾经使用过的一个方法,那就是撒传单。

    蜀国现在已经掌握了活字印刷术,印传单容易得很。庞统亲手写就一篇声情并茂的《告许昌全体军民书》,印了几万份出来,然后让热气球飞到许昌城上空,将它们如雪花般洒下来。

    许昌城的大部分军民在一天一夜间就都知道了这份传单的内容,就算那些不识字的平民姓,也在茶楼酒肆、勾栏瓦舍,甚至水井旁边听到知情人的议论。消息传播得很快,所谓的一传十,十传就是指这种时候。

    现在阖城军民都知道,魏军式微,蜀军几十万大军围城,魏军无论如何是守不住城池的。而蜀军是天军,是仁义之师,所到之地从来都是秋毫无犯的。

    所以,蜀军的到来,作为姓只要安守本分,做好自己的事情,静静等待天军的到来就行了,蜀军入城后,不但不会影响到姓的生活,还会为姓带来一系列的好处,例如开仓赈灾,例如减轻赋税,再例如蜀军会按市价采买军需品,使得姓赚到丰厚的利润等等。

    这就使城中姓无法和魏军一条心,瓦解了姓帮助魏军死守城池的决心。要知道在古代守城都是体力活,其中大量的活计都是由守将临时征调民壮来完成的,必要时,守将甚至驱赶姓接上城墙帮助御守。

    可以毫不夸张地,如果没有民壮的帮助,守军的实力至少下降三成甚至一半。《告许昌全体军民书》还劝魏军将士及时反正,只要投降蜀军都能得到优待,如果有打开城门献城或斩杀上官等立功表现,大汉皇帝将重重有赏。

    这些话使得魏国士兵蠢~蠢~欲~动,一些有官职的人既心动又心慌。心动是他们在考虑是否做些什么争取立功,心慌是他们现在看到那些部下的眼神都有点不对劲,生怕自己的脑袋成为别人立功的投名状。

    夏侯霸和夏侯尚两人也是惶惶不可终日,他们可是最大的两个投名状啊。他们派出兵丁收缴城中的传单,禁止人们私藏、谈论传单的内容。

    可是一切都晚了,消息早就已经传开了,蜀军洒下的传单数量太多,加上潜伏在许昌“中情局”人员的推波助澜,现在城中到处都在沸沸扬扬地谈论传单的事情,除非杀光阖城姓,否则那里那么容易禁得住。

    “中情局”上次在偷运走司马懿家眷事件后,受到魏国朝廷的严厉打击,一些人不得不改换身份潜伏起来,一些人则被逼离开许昌,暂时转移。可是时局混乱,魏国朝廷疲于应付蜀军的步步紧逼,对于这种反间谍行动只是草草进行了几天,很快就偃旗息鼓了。

    “中情局”趁机又慢慢在许昌恢复了实力,到了曹丕迁都,整个许昌一片混乱,魏军在这里的控制力降到了最低点,整座许昌城对于“中情局”来就像是不设防一样,“中情局”的人几乎可以自出自入。

    这个时期,“中情局”又安排了大量人手涌~入许昌,这个谍报机构迅速壮大起来,为蜀军夺取这座曾经的都城做准备。现在,蜀军终于围城了,庞统迅速跟城里的“中情局”机构取得了联系,庞统的计谋其余部分就是通过他们去实施的。

    蜀军围城的第七天,城里谣言四起,夏侯霸忙了一天的军务,焦头烂额地回到府上。他还没来得及喝一口热茶,又叫来了一位老管家,向他询问b计划的实施情况。

    当然,b计划这个名称是作者起的,夏侯霸对这个计划并没有命名,而以“那件事”指代,他现在问那个老管家的正是“那件事办得怎么样?”( )

第二百九十六章 金印和霹雳雷

    夏侯霸口里的“那件事”指的正是他的逃跑计划,这件事事关重大,对他来属于极机密,所以只能委托他最信任的家人来做。∷,而眼前这位管家正是他最信任的家人。

    “二少爷请放心,之前皇帝迁都之时,老夫人和一部分家眷已经带着大部分财物,随着朝廷大队人马迁到长安。这些天老奴又将府里剩余的大部分财物埋藏在外宅花园里。

    财物方面无需再担心,也不会成为我们的累赘。二少爷只要和少夫人一起轻装简从出城就行。现在虽然蜀军围城,不过仍然有不少姓偷偷逃出城外躲避战祸。

    老奴已经打听过,蜀军对姓极为优厚,基本上不会阻拦姓的去留。遇到食不果腹、衣不裹体的贫民还会发放粮食赈灾,甚至给予他们田地,安置他们耕种。

    到时二少爷和少夫人化妆成普通姓,跟着逃难的队伍逃出城去,绝对没问题。只要出了城就好办了,少爷多带点钱财,到了城外雇辆马车,很快就能到长安。

    只是这年头兵荒马乱的,估计路上不安全,所以二少爷还是要多带点亲兵在身边以防万一。老奴也已经帮他们准备好行头了,到时候会让他们化妆为各式各样的逃难姓,跟在二少爷附近,保护二少爷和少夫人。”

    这位老管家是夏侯渊时代就开始在夏侯府效力的老人,后来分家,夏侯渊让他跟着次子夏侯霸,于是,他就成了夏侯霸府上的管家。但是他依然沿袭以前在老夏侯府时的叫法,称呼夏侯霸为二少爷。

    而那个少夫人也不是夏侯霸的正室,正室早跟着夏侯老夫人去了长安,留在这里等夏侯霸的只是一个妾侍而已。

    老管家向夏侯霸详细汇报了详细的逃跑路线和各种具体的安排,夏侯霸确认这的确是个不错的计划后,就让他退下了。老管家刚退下没多久,又有仆人来禀报,夏侯尚将军使人送来了一件礼物,要自家将军“亲启”。

    本已经疲惫不堪头晕脑胀的夏侯霸听是夏侯尚送来的,不得不招招手,叫人将礼物呈上来。很快,仆人双手捧着一个用锦布包装得很漂亮的方形物体放在桌上,并自觉帮忙解开包装的锦布。

    呈现在夏侯霸眼前的是一个做工精美的木匣,仆人不敢打开,望向夏侯霸,夏侯霸道了一句“打开吧。”

    于是,仆人继续动手,打开木匣上的铜扣,掀开木匣的盖子。映入眼帘的是放在上面的一封信,信后面隐约还有其他什么东西,不过被信挡住看不清楚。

    仆人拿起信,恭恭敬敬地双手呈给夏侯霸,夏侯霸也没多看匣子里还有其他什么东西,接过信封后,从没有糊口的信封中抽~出一张信纸,抖开一看,登时变了脸色。

    信根本不是夏侯尚写的,这个“礼物自然也不是他送的,信的内容是要求他在十二个时辰内做出选择,选择的内容就在匣子里。

    夏侯霸颤抖着双手慢慢摸向匣子,匣子分开两格,一边是一个金印,一边是个黑不溜秋的铁疙瘩。所谓的金印其实是用铜做的,古代当官都要有一个这样的铜做的“金印”,作为权力的象征。

    夏侯霸提起金印,翻过来看了看印面,只见那里刻着的印文是“大汉讨夷将军”。这是一个五品的杂号将军,官职不大,但是代表的意义重大。

    这代表自己一旦接受这个官职,就要转投蜀汉阵型。关键的是,代表着他一旦接受大汉皇帝的册封,他的命就保住了,自己再也不用过那种惶惶不可终日、急急如丧家之犬的生活。

    许昌现在被几十万蜀军包围,自己虽然已经做好了安排,很有把握逃出去,但是计划永远是计划,计划有时候是赶不上变化的,如果途中有什么好歹,自己未必有命平安到长安。

    就算自己能顺利逃回长安,逃回那个苟延残喘的朝廷,之后呢?之后还不是继续提心吊胆地过着日子。蜀军的厉害他有切身的感受,蜀国横扫天下几乎已经没什么悬念,那个逃到长安的魏国朝廷还能坚持多久?

    自己是将门世家,到下次蜀军来攻时,皇帝势必会再次命令自己带兵迎敌。自己是再也不愿意面对蜀军这些可怕的敌人了。如果还是以前那样拼的是武力,他夏侯霸并不会有什么害怕。

    他自跟随父亲东征西讨,练就一身武艺,年少的他也曾经幻想纵横沙场,和那些传中的名将一较高下,也曾做过单人匹马跃入几十万大军中如入无人之境、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这样的英雄梦。

    可是,现在面对的敌人根本不跟你较量武艺,根本不讲道义,甚至根本不跟你近身,根本不跟你面对面,只是远远地发射那些叫火~枪的可怕暗器。偏偏这些暗器威力强大得无法抵抗,甚至连盾牌都挡不住。

    不但是他,整个魏军在这样可怕的武器面前,都泛起了无力感、不可抵抗感。想到这里,他望向了金印旁边的黑色事物,他只敢看,却不敢摸它。

    因为那个黑色的铁疙瘩正是令魏军上下胆战心惊的霹雳雷。当然,这其实只是个外壳而已,里面并没装火~药,因为这次行动的目的只是恐吓夏侯霸而已,并不是要他的命。

    没错,这份礼物其实并不是夏侯尚送来的,而是潜伏在许昌的“中情局”人员,按照庞统的计划要求送来的。他们用金钱开路,买通夏侯霸府上的门房,诈称自己是夏侯尚府上的下人,奉他们将军之命送来这份礼物。

    因为事关机密,所以务必请夏侯霸将军“亲启”这份礼物,这个门房收了沉甸甸的银子,很有职业道德地将这份“礼物”送去给夏侯霸“亲启”了。毕竟这个年头的人还没有恐怖袭击、炸弹邮包之类的概念,对这些东西毫无防范心理。

    庞统这一条计策的确有点无赖,其做法有点类似于后世的恐怖分子,送一个炸弹邮包或白色粉末邮件恐吓目标人物。和恐怖分子的做法有点不同的是,他不但是恐吓,还有利诱。

    霹雳雷是恐吓,代表着死亡,如果不投降,就只有死亡一途。同时又给了一个官印给他选择,这是赤果果的利诱,如果选择归降,不但命能保住,以后的荣华富贵都不是问题。

    这种威逼利诱,颇有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意味,也类似于某西方神灵的雕像,一手拿着经书,一手举着刀剑。要不你就皈依我,要不就尝尝我的刀剑吧。( )

第二百九十七章 庞统vs两废材

    庞统这招近乎下三滥的威逼利诱也许对有节操的人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是,对于夏侯霸这个三番五次经受惊吓,节操早就被吓丢了的惊弓菜鸟来,恰好具有十分强大的杀伤力。

    其实他也是经过很激烈的思想斗争才做出决定的。他想起了杀父之仇,想起了远在长安的老娘与妻子,想起了运去长安的一车车财物,当然也想起了在魏国朝廷当官的风光时候。

    最后这些想法都抵不上自己活命重要。和蜀军交战时那满天炮火,有如天罚般从天而降;地上血流成河,布满或烧焦或残缺的尸体;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中城墙被掀上天等地狱般可怖的景象,最终布满了他脑海,战胜了所有其余的念头。

    况且,归顺蜀汉后,官还是有得做的,这点早就被魏吴多位降将所证明,财物还是有机会赚回来的,妻子嘛,也是可以再娶的,至于老娘再吧

    恐惧的力量是强大的,这一点黑武士早有体会,不是每个人都能战胜恐惧,不被原力的阴暗面控制,夏侯霸显然没有卢克的本事,可以对抗恐惧的力量。于是,在这一夜,他堕入了原力的黑暗面,选择了投降帝国大汉帝国。(注看不懂这段话的人请先去看完六集的《星球大战》。)

    这一夜在一番思想斗≠,争后,夏侯霸暗暗下定了决定,终于放下了一件心事,可以睡个安稳觉了。而在另外一座夏侯府,夏侯尚却兴奋得整晚睡不着觉。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他也收到一个锦盒。锦盒中没有霹雳雷也没有金印,有的只是一封信,静静地躺在锦盒里。

    这封信的内容很简单,没有威逼利诱,只有一句话“天下间能为嬖幸报仇的人只有大汉天子,想为无辜惨死的嬖幸报仇,就在十二个时辰内打开城门,投效大汉吧。”

    这一晚夏侯尚彻夜难眠,他想了很多东西,这封信虽然只有区区一句话,却给了他很大启发,他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很多以前没有想过的东西现在开始想了,以前不敢想不敢做的东西现在也开始想了,并且想做了。

    从这封信中,他有如下感悟其一,他的爱妾嬖幸死得很惨,死得很冤枉。她本不应该死,是有人害死了她;其二,作为一个深爱她甚过自己生命的男人,应该为她报仇,而不是在这里自怨自艾;其三,害死嬖幸的仇人有两个他的正妻德阳乡主曹氏、魏国皇帝曹丕。

    其四,曹氏和曹丕必须死,必须为嬖幸偿命,否则嬖幸死不瞑目;其五,这两个仇人很强大,单靠自己不可能报得了仇,甚至可以,在这个世界上,能找这两个人报仇的人也是寥寥无几;

    其六,这封信得没错,在这个世界上能打败曹丕,为嬖幸报仇的人唯有蜀国皇帝刘禅,就算是东吴的孙权也没有这个能力;其七,为了早日为嬖幸报仇,自己要帮蜀国皇帝早日覆灭魏国朝廷,早日让曹氏和曹丕血债血偿,以慰嬖幸的在天之灵。

    报仇的念头以前夏侯尚从来没有想过,“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观念原来在他的心目中根深蒂固,杀死自己爱妾嬖幸的人是皇帝,他能怎么样呢?想要报仇根本是不现实的,所有的痛苦唯有埋藏在自己的心里,到将自己憋屈死。

    现在这封信,为他打开了一扇大门,呈现在他面前的是一片开满鲜花的、一眼望不到边际的辽阔草原,他原本死寂的心重新被焕发了生机,他的人生又有了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报仇,为了让心爱的女人能含笑九泉,一定要让那些害死她的凶手绳之以法。一定要让他们也尝尝那种绝望、痛苦、无助的感觉。”

    夏侯尚这一夜都没睡着,时而回忆起过去和爱妾嬖幸在一起的快乐时光,时而脑海出现嬖幸被人抓走害死的伤心时刻,时而在心里策划着明天怎么行动,甚至思维奔逸,幻想着将来,自己怎么驰骋疆场,带领千军万马攻入魏国都城,将那个贱人碎尸万段,将那个狗皇帝从龙椅上掀下来,砍下脑袋拿到嬖幸坟前祭奠

    失眠的夏侯尚和睡得很香的夏侯霸第二天早上起来都精神抖擞,当然,夏侯霸是真的抖擞,夏侯尚那种精神抖擞属于病理性的亢奋,不过两人显露在外的都是不同于平常的精神亢奋状态。

    他们起来后马上升帐点将,召集麾下的各级将领到议事大厅召开军事会议。两人不约而同地召开军事会议,又不约而同地在军帐外埋伏了足够数量的刀斧手。

    但凡在这种场合埋伏刀斧手,目的只有一个,如果通过会议无法解决问题,或者无法统一意见,就掷杯为号,当然,也可能是有其他暗号,反正就是一言不合,就靠武力的手段强行压服。

    两人在军事会议上的内容大同异,意思大概都是曹氏无道,窃取了汉室半壁江山,却又倒行逆施,使得姓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整个中原大地被祸害得民不聊生,怨声载道。

    众将对自家将军这段开场白弄得面面相觑,事实上,曹操当政后,组织屯田,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发展民生,使得黄巾之乱以来,中原大地被破坏严重的经济渐渐得到了复苏。

    曹丕继位后,虽然才能不如他老爸,但是在国政上是萧规曹随,继续按照曹操的套路发展国内的经济,也没有做过什么令姓怨声载道的事情,顶多就是抢了些美貌女子自己享用而已,在这个时代,这也算不得什么大恶事,所以两位夏侯将军的这段开场白的确有点失实。

    而且就算曹氏真的倒行逆施,将军身为魏国的臣子,夏侯氏两代都效忠于曹氏,出这种诽谤君上的话也是极其不恰当的,这番话和造反无异。

    果然,两位夏侯将军在完这番话后,就出他们的真正目的目今大汉天子提数十万天军横扫宇内,解民于倒悬。我辈堂堂七尺男儿,怎能坐视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本将军决定,从今天起反正,从此追随大汉真命天子,为大汉重振辉煌出一分力。汉室四年江山,虽然偶有妖魔鬼怪祸乱,但是天佑大汉,每到江山社稷危难之时,总有圣人出来一呼应,重整江山。

    如今建兴皇帝(刘禅)正是天命所归,乃紫微星下凡也,自出道以来,南征北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对姓却是宽厚无比,治下姓都过上安稳、富足的生活。此正是圣天子之相也。

    本将欲开城归顺大汉,你们有谁愿意跟随本将转投大汉,博一个更好的前程的?如果不愿意也无妨,但请出城离去,到长安继续为曹魏效命。看在曾经同袍的份上,本将绝对不会为难他。( )

第二百九十八章 自缚献城

    众将听了自家将军宣布投降蜀军都大为震惊,在他们眼中,自家将军几乎是不可能投降的,即使是局势已经糜烂到如斯的局面,以夏侯氏和曹氏的关系,他们怎么也不可能做出背叛的行为。√∟,

    可是,偏偏将军现在就宣布了投降。这个决定一出,众将各有反应,有些暗暗松了口气,以现在的局面,不投降就九死一生,投降了也好,最起码命保住了,不定运气好的话还能继续当官。

    有些人心中不忿,他们宁可战死也不愿意做降将,毕竟这个世界还是有很多有骨气的忠义之士的。也有些人浑浑噩噩不知所措。各种反应的人都有,一时间,大厅中议论纷纷,发出嗡嗡的嘈杂声。

    这种状况没维持多久就被中断了,中断的原因是有反对派出来提出反对意见。这些反对派自然是那些有骨气的忠义之士。他们不但自己不想投降,也劝喻自家将军不要投降。这都是意料之内的事情,否则两位夏侯将军也不用埋伏那些刀斧手了。

    不过现在还不宜出动刀斧手,还需要再做做思想工作,多争取争取一些意志不是那么坚强的人。当然,这个过程并不需要将军亲自冲锋陷阵,自有那些投降派充当马前卒,出来和忠义派针锋相对。

    最后,不出所料的,又有一批人选择了屈服投降,这些人当中,有心智不坚的骑墙派,也有一些其实只是忠于自家将军,愿意跟着将军走。最后,两位夏侯将军的部下中都有很一部分的将领选择了不投降。

    这些不投降的将领的下场是不一样的,夏侯尚为人比较重情义,那些不肯跟随他投降的将领都悉数被放走。当然,士兵是一个也能不让他们带走的,他就是再疯癫也知道,士兵就是资源,就是资本,每多带一个士兵过去蜀国,他就多一份功劳,以后就多一份安心立命之本。

    而夏侯霸则不同,和夏侯尚埋伏下刀斧手只是为了预防万一不一样,他埋伏下的刀斧手可不是吃素的。他等所有人都做出最终的选择后,马上发出暗号,让刀斧手出来,将那些不肯投降之人逮捕。

    这一下变故吓得其他将领冷汗涔~涔,心里暗暗庆幸自己做出正确得选择。夏侯霸也知道每多一个士兵就多一份功劳,他还知道,这些不肯投降的将领也是功劳,可以作为投效新朝廷的投名状之一。

    两将安排好所有事情后,第一时间带领人马奔向自己驻守的城门,开城投敌去了。幸好两人早有分工,各自驻守不同的城门,所以两拨人马所走的方向不同,否则在路上碰上了不定会火拼一场。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多了,两位夏侯将军都找了条绳索,将自己绑了送到蜀营去,当然,只是松松垮垮地象征性在身上缠上几圈绳子而已,这就是做个姿态,表明诚心投降。

    其中夏侯霸的表演比较到位,他不知道从哪里找来几根荆条,赤着膊背在背后,效仿那廉颇来一出负荆请罪的戏码。

    既然两位夏侯将军那么上道,张飞和庞统自然配合着他们,好好演一出识英雄重英雄的好戏。他们对两位夏侯将军礼遇有加,亲手为他们松绑、赐座,好言安慰,好生招待。

    只是两位夏侯将军在蜀营见了面,都感到有点尴尬,没想到大家会在这种场合见面。然后就是蜀军入城接收城防了,不过这个过程却没那么简单。

    如果只有一位夏侯将军投降,以庞统的谨慎性格,未必敢全信,未必敢马上派重兵入城,当然,张飞是无禁忌的。

    因为这里存在一个可能,那就是两位夏侯将军商量好,以一人做饵,引诱蜀军入城,令一位夏侯将军在城里做好陷阱,埋伏兵马,将入城的蜀军包饺子全歼。

    虽然很少有人会那么狠,肯用自己做诱饵,但是古来多贤士,很少不代表没有,杀身成仁、舍身取义的事情在中华大地上屡见不鲜,谨慎起见,这一招还是不得不防的。

    假如是那样的话,庞统一定会先让一队先锋入城,确定没有危险后大军随后再入。但是,现在两位夏侯将军同时投降,那就不一样了,如果这真是一个局,那敌军的代价也太大了。

    不过即使如此,庞统也不敢完全放心,他让两位夏侯将军各自发出军令,将他们麾下的兵马分批调出城,在城外指定的地点缴械投降。

    这样一来,出城的魏兵失去了高城厚墙的保护,分批出城又失去了兵力上的优势,蜀军可以从容接收这些降兵了。只是这个过程比较耗费时间而已,但是这种时间成本相对于安全来还是非常值得的。

    正因为如此,在刘厚率领hng军到许昌城下时,蜀军才刚刚接收完所有的魏军俘虏,轻轻松松地入城去接受城防。

    刘厚听完张飞和庞统的叙述,感到龙颜大悦,这种不用开打,双方都不用死人的情况占领城池是最理想的状态,所谓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也就是指这种情况。

    有这种结果都是庞统的功劳,他再次感受到,像庞统、诸葛亮、司马懿这样的顶级谋士的巨大价值,他们绝对不是只会耍耍嘴皮子、夸夸其谈的人,有时候一条看似不起眼的计策,起到的效果超过千军万马。

    龙颜大悦的刘厚自然要大肆封赏,他下令犒赏三军、封赏有功之臣。由于庞统已经算是位极人臣,爵位也是有的,再想封赏已经不知道封什么好了,幸好,他还有个儿子叫庞宏。古代都有荫蔽制,就是老子做了大官,立了大功,可以荫蔽儿子也出来做个官。

    于是,刘厚封庞统儿子为中郎将。中郎将这个官是统领皇帝侍卫的,属光禄勋。不过在三国时期,这个称号和那些杂号将军的名号一样,已经被用滥了,只是一个虚衔而已。

    而且hng军的军制也不再用汉朝那一套,而是用了后世军队的“三三制”,用排、连、营、旅、师、军这样的命名规则,所以,庞宏这个中郎将还是个有名无实的虚职。

    庞统也知道这种情况,为了儿子将来更有出息,他只好厚着脸皮向皇帝请求,让自己儿子加入军队,为皇帝征战天下。刘厚自然一口答应下来,将他儿子调入亲卫军中,任了个营长。( )

第二百九十九章 改编部队

    至于张飞的封赏,就更是封无可封了,以他国丈加先帝兄弟的地位,原本也不需要再注重什么虚名,他如果需要什么,根本不需要客气,直接动手拿就是了,自己女婿还能不给他?

    而且他的确也是老实不客气,刘厚再厉害,在他面前也是从看着长大的那个屁孩。既然他不跟自己客气,刘厚也就不跟他客气了,所以,这次封赏只赐给了他五百两黄金,至于官职爵位神马的,统统省了。

    而他的儿子张苞,他在hong军中有他固有的前途,根本无需靠父荫。对于投降的两位夏侯将军,刘厚特意召见了他们,对他们好言相慰,并和曹休一样,将他们扔到某支部队去当个副职。

    他们都和曹休一样,需要起到标杆的作用,需要竖立起马骨的榜样,反正一只羊也是赶,三只羊也是赶,就让他们一起到部队学习hong军的各种规矩吧。

    当然,他们分别被编在不同的部队中,否则这几个原来的魏国大将串联在一起就不好了,这种可能性虽然,但是不可不防。由于在汝南和许昌都俘虏了大量的魏国士兵,所以,很轻松就能多组建几个旅出来。

    汝南、许昌俘虏的魏兵总数超过十万,经过筛选,挑了二万八千人出来,整编成四个旅,每个旅七千人。其余人还按老规矩,编成生产建设兵团。这一下蜀国又多了七、八万精壮劳动力,国内的生产力又得到了大大的促进。

    攻陷了敌国首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虽然这个首都相当于敌国自动放弃的。群臣建议刘厚举行兴典,大赦下,甚至还有人建议迁都的。

    不过这些建议刘厚一个都没有采纳,他觉得太麻烦了,而且浪费钱,有钱还不如留着打仗呢。他以下未定为借口一一推辞了这些建议。虽然他没接受迁都的建议,但是他也不打算继续走了,开玩笑,如果每一场仗都要皇帝亲自出马,那还要那么多臣子干什么?

    他决定暂时在许昌住下,自己居中调停,让手下的部队四处出击,收复汉朝故土。反正这里有现成的皇宫,居

    (本章未完,请翻页)住环境很不错,这还要感谢曹丕临走前没有下令烧皇宫,甚至烧城池,也许他还憧憬着有一可以重回故土吧。

    不过在四面出击前,要先将部队重新整编一下,现在编制太乱了。第一师太庞大,急需重新编制。原来的第一师有十个旅,现在又新编了四个旅,一共十四个旅,编号顺着编过去。

    由于刘厚这次要搞大动作,打算一次过将所有部队改编好,因此,他将这次新编的几个旅和上次新编的几个旅全部打乱,再将第二师、第三师一共三万藤甲兵和朱褒的第四师也全部打乱,按照第一、第二旅中的藤甲兵比例,重新组合成各个旅。

    在北伐之前混编成功的是第一到第六旅,第七旅到第十四旅可以是胡乱编在一起的,这次也要好好理顺一下。第七旅原来有一万人,第八到第十四旅一共五万人,加起来就是六万人。

    藤甲兵三万,第四师两万,所有参加改编的部队一共有十一万多。按照每个旅七千人的编制,一共编成十六个旅,其中不足的人员从魏军俘虏中补足。这样,旅的编号就一直编到二十二。

    其中原第四旅由张柏率领在长江北岸和东吴作战,等于已经脱离了第一师的范畴,黄叙率领第三旅在南昌,也等于脱离了第一师,这样就需要重新填补这部分的空白了。

    刘厚签署了命令,正式任命黄叙为第六师师长,他的第三旅也扩建为第六师,由于有大量的地方守备军,他现在统领的士兵数量足够这次扩编用;张柏任第七师师长,他的第四旅扩编为第七师,至于士兵,刘厚给了两个新编旅他。

    在黄叙的第三旅和张柏的第四旅脱离第一师后,加上调了两个旅给张柏组建第十一师,现在刘厚手头上还剩十八个旅。刘厚又将原第一、第二旅调到羽林卫,当做自己的亲军,现在只剩下十六个旅了。

    十六个旅编成五个师,每个师三个旅,还剩一个旅刘厚调给关索。钳住东吴的上中下三路人马中,要数关索那一路兵力最薄弱,应当得到加强。虽然这个旅只是冷兵器部队,但是相信在关索手上也能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本章未完,请翻页)新改编的五个师为:

    第一师师长张苞,第二师师长关兴,第三师师长赵统,第四师师长兀突骨,第五师师长鄂焕。这五个师均为火器、藤甲兵混合部队,是hong军主力作战部队。

    这五个师一共有十五个旅,编号从第一旅一直顺着编到第十五旅,在军事通讯中,他们有各自的数字命名规则。第一个数字代表所在的军,目前hong军的编号就是一,也即是蜀汉第一军,庞统、张飞军团为二,关公的荆州军为三,当然,他们的部队其实并没有遵循hong军这种统一的编号规则。

    第二个数字代表师,第三个数字代表旅,第四个数字代表团。例如第三师第二个旅的第三个团编号就是一三二三部队。

    赵统原来是领着第七旅驻守麦城的,麦城早就成为安全的内陆城池,他防线也相应的往北挪。

    现在将他召回来,升为师长,组建主战部队,算是正式归队了。兀突骨作战勇猛,通过这么长时间的观察,他的忠诚也毋庸置疑。鄂焕也是一样,这两人虽然官职虽然还是师长,不过由冷兵器部队的师长转为热~兵~器部队,也算升了一级了。

    有政委制度在,刘厚也无需担心部队的反叛。不过兀突骨和鄂焕都属于猛将,他们勇则勇矣,但是在军略方面是个短板,刘厚派出大量军事学院毕业的人员组成参谋部辅助他们,较好地弥补了他们的这个短板。

    这次有十几个旅需要配备火~枪,后勤压力比较大,幸好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成都“工业部”源源不断地送来新生产的火~枪,解决了相当一部分问题。据郭攸之计算,再等半年,这五个师就都能装备上火~枪。

    现在各支部队只能各拿一部分火~枪,剩下的缺额只好眼巴巴等着,总有一会陆陆续续补充完的。

    (本章完)

    (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17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作者:我不是阿斗所写的《重生之我是阿斗》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我是阿斗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我是阿斗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我是阿斗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我是阿斗介绍:
烂泥扶不上墙?穿越成刘禅刘阿斗,他偏偏要让烂泥上墙,弱蜀灭魏!
重生之我是阿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我是阿斗,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