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TXT下载重生之我是阿斗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我是阿斗全文阅读

作者:我不是阿斗     重生之我是阿斗txt下载     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八十九章 曹洪领路

    由萧关到长安,一路上还有着不少关卡、堡寨和小城池,蜀军如果一路攻打过去,肯定耗时耗力,关键是,时间一长,曹丕就会知道曹洪投降的消息,那曹洪的一家老小就死定了。

    但是有曹洪的配合就不一样了,他领着两千魏兵在前面打头阵,他假装接到魏国皇帝的调令,让他驰援东线战场,一路上骗开城门、关卡。曹洪好歹是个侯爷,还是当今皇上的皇叔,虽然实际上他不受皇帝待见,但是身份摆在那里,那些守将、守兵看到他也不敢怠慢。

    基本上曹洪一喊,那些人就会开门将他们迎进去,却没有想到,这些“自己人”一进去之后就翻脸。他们一进城内或关卡内就会抽~出大刀迅速控制城门、寨门和烽火台等战略要地。

    遇到反抗者格杀勿论,而蜀军则紧跟其后,等曹洪得手后,就迅速一拥而入,将这些关卡、堡寨和小城池彻底控制住。

    一路上采取这样的方法无往而不利,很快,他们就到达长安城外。曹洪又打算故伎重施,他领着两千人,大摇大摆地走到长安城的北门,准备从这里入城。

    谁知道,到了城门口【才发现城门紧闭,于是,他抬头呼喊:“吾乃乐城候,奉旨入城面圣,谁是守将,快快打开城门!”曹洪骠骑将军的封号被曹丕褫夺,但是乐城候的爵位在卞太后的干涉之下,曹丕最终还是不情不愿地还给了他。

    可是他话音刚落,城墙上就射来了一蓬箭雨。曹洪毕竟是久经战阵的老将,反应速度够快,而且因为喊话的关系,他的头一直仰着,眼睛一直盯着城墙上看,城墙上一出现弓箭手时,他就心知不妙及时作出了反应。

    只见他刷地一声拔~出腰刀,大喊一声“撤退”,然后一边用刀格挡箭矢一边迅速调转马头,亡命逃跑。

    总算他运气不错,最后借助着胯下良驹超快的奔跑速度逃离了城上弓箭的射程。不过等他逃出生天后才发现,自己肩膀上中了一箭。幸好没有射中要害,不至于有生命之忧,不过也痛得他半死。

    他的战马比较惨一点,屁~股上插的三五支箭,虽然马屁~股的肉很厚,这几支箭不足以致命,但是受了那么重的伤,短期内肯定是无法骑乘的了。

    他所带的士兵就没那么好运了,这一场突然袭来的箭雨一下子就夺走了两百多名士兵的生命,受伤者不计其数。

    原来,他们一路上攻城拔寨,虽然使用了骗开城门的方法,进军的速度很快,每次袭击走漏的敌人很少,但是,毕竟不可能做到一个不漏。

    大军从北方过来,因为关隘的阻隔,不可能提前都能绕到南方,将所有的人包抄起来。这样就不可避免会有一些敌人逃脱出去。所以到最后,魏军中终于有人及时跑回长安报信了。

    在曹洪率领着部队到达长安北门前,长安守军已经预先收到命令,知道了曹洪已经叛国,于是长安北门的守将就在城墙上设下埋伏,打算等曹洪来的时候突然发难把他射死。

    可是没想到曹洪宝刀未老,警觉性又高,加上一点点的运气,竟然被他逃出了生天,可谓是人算不如天算了。

    逃出生天的曹洪大急,他不顾身上的伤势,连忙赶到张苞的帅帐,请求张苞赶快攻城,尽快夺下长安城。

    并不是说他对蜀汉有多忠心,多么会为蜀汉着想,而是他担心自己还在长安城中的家人受到曹丕的迫害。由北门守军的反应来看,可以肯定他的身份已经暴~露了。

    曹丕肯定已经知道了他投降蜀国,换了谁来做皇帝,都不可能对叛国之臣客气,抄家灭族是必然的。

    可是,张苞根本不管他的请求,根本没有攻城的打算。他将大军的主力屯驻在长安的北门外,其他城门只是象征式地派了少量部队看守着,美其名曰围城。

    也即是说,如果城中的魏军要从除了北门以外的任何一个城门突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这等于是变种的围一缺三。

    并不是张苞不想强攻长安,也不是他不想将长安围个水泄不通,实在是他手头上的兵力不足。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敌则能分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

    这是用兵的基本原则,要围城需要十倍于敌人的兵力,特别是对于长安这样的大城,兵力太少撒到各处可能连泡都冒不出一个。

    当然,这里说的兵力实际上用战斗力对比来形容更准确些。蜀军因为应用新式武器,很多时候人数没那么多,但是战斗力是敌人的十倍,照样可以实施包围策略。

    张苞现在勉强有八万大军,其中有五万是鲜卑骑兵,这些人野战一流,但是攻城却是末流,指望他们去攻城那就是以己之短击敌之长了,非常不智。

    另外有五千是降兵,也即是曹洪的部下,这些人刚投降过来,很多人的家人都还在长安,所以他们根本没有忠诚度可言,只要他们不出来捣乱就要念阿弥陀佛了,更不用指望他们会帮忙攻攻城了。

    这些降兵不但帮不上忙,还得找人看住他们,防止他们倒戈。张苞从鲜卑骑兵中调了一个千人队驻扎在这些降兵附近,以防万一。

    剩下的约两万人才是第一师的士兵,也就是两个加强旅的兵力,这才是北路军的主力,他们拥有火器,攻击力一流,可惜这次是用马匹一路急行军过来的,没有携带多少重型武器,影响了他们的战斗力。

    克秋杀他们还是带了几十门的,可惜火箭弹带得不多,张苞打算留在关键的时候才用,不舍得浪费在攻城上。

    长安城是几朝古都,经过历代皇朝的经营,这里城高墙厚,堡垒森严,可谓固若金汤。而且长安城足有十个城门那么多,如果蜀军要分兵到十个城门,每个城门只能分到几千人马。

    而长安城中的守军足有十几万人,如果魏军铁了心要选择一个城门突围,以十几万人冲击几千人,就算蜀军是全火器部队也不一定挡得住,更何况现在北路军大部分是鲜卑骑兵。

    贪多嚼不烂,就算张苞想兼顾所有城门,也不可能困死魏军,还容易被各个击破,所以他干脆将兵力集中在一起,其他城门只是象征性放少量部队作为警戒和侦察。

    布置好部队后,张苞让人射了一封劝降信入城,盛意拳拳邀请曹丕加入蜀汉阵营。劝降一位高高在上的皇帝,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张苞却偏偏那么做了。

第三百九十章 长安之战

    收到张苞的劝降信后,曹丕勃然大怒,他一把将劝降信撕个粉碎,一脚蹬掉面前的案几,大吼道:“竖子!竖子!气煞朕也。”

    自己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被张苞这个黄毛小子轻视,竟然想对自己不战而胜,这是赤果果的打脸。他自小就觉得自己高人一等,他受不了别人的这种轻视甚至是无视。

    他宁愿别人一上来就和自己大打出手,他宁愿这人一上来就全力进攻,也好过这种不屑一顾的态度。身为曹氏子孙,他有他的骄傲。当年太祖几乎占领大半个中国的疆域,挟天子以令诸侯。那是何等的风光。

    自己倒好,接手了太祖留下的基业还没几年,就落到这种田地。相对于蜀军突入关中,相对于被人打上门来,更令他愤怒的是,张苞在信中对他的那种不屑的态度。

    “来人,备马,给朕穿铠甲,朕要御驾亲征。”曹丕怒吼道。

    “陛下万万不可!”钟繇见曹丕失去了理智,连忙出来阻止他再做出更不理智的事情。

    “钟爱卿你为何阻止我?难道你认为我打不过张苞那个毛头小子吗?

    哼哼,那些斥候到底都是干什么吃的?竟然误报敌军有二十万人马。现在终于搞清楚了。他不过七、八万人而已,而且有五万只是鲜卑人,并非原来的蜀军。长安城中有十几万人,两倍于敌,难道还打不过他们七、八万人吗?”

    “陛下容禀。”钟繇苦苦哀求道,“用兵之道当以己之长击敌之短。陛下出城和蜀军野战,想取胜不难,难的是以最小的代价取得胜利。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使我们有双倍的兵力,但是就算能取胜,自身也必定会损失不少的兵力。

    我们何必浪费自己的兵力呢,将兵力留待将来逐鹿中原之用不是更好吗?再说,蜀军突然出现在城外,围而不攻,还不知道他们有什么阴谋诡计呢。

    搞不好他们就是故意想将陛下引出去,然后设了埋伏等待我们上当呢,刘禅小儿用兵一向阴险狡猾,最喜欢搞那些歪门邪道和阴谋诡计,实在是不可不防啊。”

    钟繇重点从敌军可能在城外设伏的角度去劝说曹丕。可是,他嘴里虽然是这么说,其实心里想的却是另外一回事。他心里想的是,蜀军的野战能力太可怕了,根本不是魏军可以抗衡的。

    蜀军有那些可怕的火器,魏军屡次和他们的野战,从来就没有赢过,就算几倍于敌的兵力,最终也是失败的下场。这也是当初魏国为什么要放弃中原大~片的花花世界,龟缩到关中来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想法就是为了依托雄关坚城死守,以消除双方在武器上的差距。现在曹丕忘了曾经的教训,竟然想靠着两倍的兵力就去找人野战,这和找死有什么区别?

    不过他想是这么想,可不敢这样对曹丕说。曹丕这个人自尊心太强,而且,他现在正在气头上,已经失去了理智,如果现在再这样跟他说的话,无异于火上浇油,他非要做出不理智的行为不可。

    钟繇知道现在魏国的形势已经大大不妙了,原来以为,靠着雄关坚城可以将敌人拒于关外,哪里知道,曹洪这个曹氏皇族竟然被人策反,带领敌人绕过关城,长~驱~直~入汉中,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啊。

    现在别说出去野战了,就算守城都不一定守得住了。他可是知道的,蜀军有那种可怕的炸~药,炸起城墙来,不费吹气之力。就算以司马懿那样的能人,领了二十万大军也抵抗不住蜀军的进攻,更何况以曹丕这样的小白脸。

    钟繇非常着急地劝着曹丕,王朗、华歆和其他大臣也连忙出列加入劝解的阵营。最后,曹丕总算被劝住了,他放弃了出城和蜀军决战的想法。曹丕被劝住主要还是钟繇那句“恐蜀军在城外设伏,故意引诱我军出城中计”起了最大的作用。

    “哼!蜀国人就是会搞阴谋诡计,朕偏不上他们的当。”众大臣听了曹丕这句话后,都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

    现在的形势,任谁都看得出,如果出城和蜀军野战的话,魏军绝对会输,魏军一输,他们就会变成亡国奴。谁都不想做亡国奴,哪怕这一天到来的时间晚一点也好,晚一天做亡国奴,他们就可以在城内多享受一天。

    所以,他们都不想曹丕做出这个加速魏国灭亡的决定。曹丕又道:“现在蜀军已经兵临城下,既然不出城和他们决战,那众位爱卿可有什么应对之策?”

    只听钟繇道:“陛下,长安城墙高城厚,蜀军远道而来,短时间内想攻破很难。微臣也曾经找将作大匠了解过火~药的威力,老臣估计,想要将可以并排行走两辆马车那么宽的长安城墙炸塌,所需的火~药要极多才行。

    蜀军全部是骑兵,轻装简从,长途奔袭,为了速度,为了能出其不意,他们必然没有携带太多的辎重。所以,别说他们会携带大量的火~药,老臣相信,他们就算连粮食带的也不多。

    这样一来,我们就无需担心城墙会被炸塌。只要我们动员全军坚守,再发动百姓协助守城,以几十万人手,对抗几万蜀军,难道还有守不住的道理吗?

    只要我们守住城池一定时日,等四方援兵一到,到时候来个里外夹击,城外的蜀军必死无葬身之地。”

    钟繇哪里懂怎么计算爆破用药量,哪里懂得爆破的知识,他只不过为了劝服曹丕信口开河忽悠而已,不过他这个信口胡诌的猜测却和事实很接近。

    “妙,妙,妙!”曹丕一连说了三个妙字,他可不知道钟繇是忽悠他的,信以为真地道,“来人,马上八百里加急发出勤王令,让四方部队火速赶来长安来勤王。”

    “慢!”钟繇道:“陛下,东线部队和南线部队现在都和蜀军对峙着,如果抽调太多兵力到长安勤王,很容易给那两线的蜀军可乘之机。如果那两线的蜀军都突入汉中,那大魏就真的危矣,请陛下在勤王诏令中注明,让他们务必留下足够的人马防范这两处蜀军趁机发难。”

    钟繇身为主管全国~军事的太尉,的确还是有点料的,马上就想到一条不错的应对之策。

    “好,好,还是钟爱卿想得周到,就依钟爱卿之言行~事吧。还请钟爱卿全权主持这次守城之事。”曹丕道。( )

627请假一天

今天有点事耽搁了,结果还差一点才写完,只能留待明天了。

第三百九十一章 援军到

    魏国朝廷马上高效地运作起来,首先是带着勤王令的传令兵四出,以八百里加急的速度向四方疾驰而去。当然,他们要出城,冲出蜀军的包围圈还是需要费一番心思的。

    钟繇组织了一场突围战,让三千士兵从东门杀出,冲击驻扎在东门外的蜀军,那些传令兵就混在这三千兵马当中,趁乱混出去。

    张苞派到其他每个城门外的士兵约有五百人,都是鲜卑人。他们纪律性比较差,平时表现松松垮垮的,但是,作为骑兵部队,从来就不怕和步卒正面对抗,作为游牧民族,他们的性子也比较凶狠和冲动,所以,即使见到魏军有三千人,这些鲜卑骑兵也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厮杀。

    结果一场混战下来双方互有损伤,当然,魏军的伤亡数量是鲜卑骑兵的几倍,这就是兵种克制的结果。交战两刻钟后,各自鸣金收兵,三千魏军退回长安城内,不过,那些送信的魏国骑兵早就趁着鲜卑骑兵被缠住的时机跑得远远的了。

    送信的人成功送了出去,剩下的就是要坚守一定时日,等待救兵了。整个长安城都被动员了起来,士兵全部取消休假,马不卸鞍,人不解甲,十二个时辰待命。

    当然,士兵们还是会轮班上城墙值守的,毕竟人不是铁打的,都需要休息,所以魏军也三班倒,一班值守,另外两班就休息,使士兵能保存体力。

    不过下值的时候任何人没有经批准都不能离开军营,他们即使在军营也需要随时保持警惕,做好随时要出战的准备。这也是战时的特色,一旦敌人攻城攻得急,战事吃紧,一班人顶不住敌人的进攻,这些在轮班休息的士兵就会被紧急派上战场。

    除了士兵的神经绷得紧紧的之外,百姓也不好过。城中的青壮都被动员了起来,身体素质好一点的,都被临时征召入伍,作为后备兵员。

    这一下竟然让曹丕又多获得了几万兵员,整个长安城内士兵已经多达二十万。当然,这几万新兵还不能称为合格的士兵,他们还需要很多训练才能堪大用,现在他们只能一边加紧训练,一边帮正规军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而被挑剩的青壮也不能闲着,他们作为民夫,为守城部队搬运如檑木滚石之类的各种守城物资。那些有一技之长的工匠则被集中起来,赶造弓箭、抛石机等武器、器械。

    家中的青壮被征召,家里的女人和其他老弱病残的日子自然也变得难过起来。毕竟青壮是家里的顶梁柱,平时很多重活、累活都是他们干的,现在他们没在家,这些重活、累活就压在其他人身上了。

    不但是家里的活计要多干,一部分妇女也被征召了,她们负责缝制军服、军鞋、旗帜等军需品。可以说,现在整个长安城都成为一个大军营,几乎所有的生产和活动都围绕着军事目的而展开,有点全民皆兵的意味。

    没办法,敌人都已经打上门了,魏国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这个时候再不努力搏一把,就要亡国了。人生能有几回搏,这句话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适用,现在再不搏以后就真的不用搏了。

    总算曹魏的朝廷还算比较清明,毕竟有曹操这个雄才大略的枭雄苦心经营了那么多年,现在刚交到败家子曹丕手上没多久,他还没有将曹操交给他的家底败光。

    有了这些家底,整个朝廷运作得很好,这次全城动员工作做得很到位,在这个兵临城下的时候,城中竟然没出现什么乱子,可谓难能可贵了。

    城内的曹丕和一干大臣没好日子过,驻扎在城外的张苞日子过得也不大舒坦。他的烦恼主要来自于曹洪,这家伙一天跑几次到帅帐找张苞,想让他尽快出兵攻城,好尽早解救他的家人。

    张苞好说歹说劝解他,安慰他说,他的家人一早已经被他自己派人去通知隐藏起来了,曹丕短期内是找不到他们的,所以一定不会有事,请他尽管放心。

    但是曹洪怎么也放不下心,他虽然爱财货,但是对家人也是很在意的,所以,无论张苞怎么劝,他还是一天几次跑来唠叨张苞。

    张苞自然不会理他,大军的作战方略早在出发前就已经由总参谋部定好了,现在不过是师参谋部按照总参谋部的方案在按计划执行而已,他哪里会因为曹洪这些“小事”而打乱总参那几只老狐狸制定出来的既定方案。

    所以,张苞每次都对曹洪好言相慰,可是一转身,该干嘛干嘛,根本不为所动。蜀军来到长安城外后,根本不急于攻城,而是选合适的地方安营扎寨,在一些战略要地构筑工事,设置埋伏圈,营造阻击阵地或防守阵地等等,忙得不亦乐乎。

    三天后,魏国第一批增援部队到来了,这第一批的增援部队来自潼关,也即是东线战场。

    这一条路线途径的都是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道路修得也比较好,所以他们来到得也快。这批人马有三万人,是来自于东线的第三道防线的。

    曹丕在东线战场设置了层层的防线,这些防线大致可以分成三个层次,也即是外、中、内三道防线。第一道是以虎牢关为中心,第二道是以函谷关为主导,最后一道则是依托潼关而建立。

    当然,这三道防线只是一个概念,每道防线都不是仅仅一个大关卡,而是在这三个天下闻名的大关城前后,还布置了密密麻麻的小关卡、寨堡等,构筑成一个立体的防御体系。

    可以说,从虎牢关到长安这一段漫长的道路上,到处都是魏军的防御工事。蜀军想要从东线杀过来,一路上~将面临无数的埋伏、截杀、阻击,一路上要拔~出无数的关卡、军寨、堡垒等,可谓步步险阻。

    这就是魏国的“马奇诺防线”,如果是换了其他冷兵器部队杀过来,肯定会有步步惊心、寸步难行的感觉,而且这一路上不知道要损耗多少人命,即使有足够的人命填进去,这场仗估计打个一年半载也打不完。

    在东线的魏军中,潼关的内层守军离长安最近,所以他们来得最快。而且,蜀军还被拒在虎牢关以东,离这里还远着呢,所以,他们可以放心地抽调大部分兵力驰援长安。

第三百九十二章 骑兵偷袭步兵

    话说三万从潼关来的魏军十万火急般赶到长安郊外,赫然发现面前出现了无边无际的骑兵。当他们惊骇欲绝地停止了行军的脚步时,发现四面八方都出现了骑兵。

    原来这些骑兵正是随着张苞一起杀入关中的五万鲜卑骑兵,现在他们也属于汉军的一员了,他们刚收到圣旨,小皇帝终于给了个正式的番号他们:顺义军。

    不过大家习惯上还是称呼他们为鲜卑骑兵,按照参谋部的布置,他们一早就在这里守株待兔等待着潼关增援部队的到来。

    这个地方地势开阔,并不一个适合偷袭的好地方。心急火燎急着赶路的魏国援军也没有想到会有人在这里设伏。但是,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开阔的地形正适合骑兵冲锋。

    最让他们不解的是,出现了那么大队的敌人,为什么派出去的斥候还有前锋部队一点反应都没有。他们当然也不知道,他们的斥候还有那两千的前锋部队,早就被人包了饺子。

    鲜卑骑兵一共有五万人,除去了被派驻在各座城门外待命的几千人外,还有四万多人。而魏国的前锋部队只有两千步兵,两千步兵遇到四万多鲜卑骑兵,真是连逃都没法逃。

    鲜卑骑兵们甚至连冲锋都不用,只是将他们团团围住,然后用骑射方法对付他们。就像猫耍老鼠一样,就像在那达慕大会1里玩游戏,比赛箭术一样,一队队人轮流骑着马,一边围着魏军转圈一边朝着他们射箭,然后计算各队射死的人数以决定输赢。

    射了几轮箭之后,魏国的先锋队就死了几百人,剩下的人一看这架势,知道突围无望,纷纷选择了投降。难得有这么好的玩具、有这么好的娱乐节目,鲜卑人并不想接受他们的投降,还想继续玩下去。

    幸好张苞派了一些汉官随军监督他们,这些汉官马上阻止了他们继续屠戮魏军。毕竟他们虽然属于曹魏阵营,但是同样也是汉人,是自己的同胞,谁也不想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在自己面前惨遭屠戮。

    汉官们马上组织人手接受了他们的投降,并将投降的人押送到第一师的驻地,让张苞接管这些俘虏。而那四万多的鲜卑骑兵则继续往东,一直来到这里遇到了魏国援军的主力。

    鲜卑骑兵遇到魏国援军的主力之后,根本没有多余的话,没有互相之间叫阵,讲一番大道理,或问候一下对方的女性家庭成员,或者将生~殖器官挂在嘴上,也没有什么单挑斗将的经典桥段。

    就连先派小部队互相试探着进攻一下也没有,身为首领的素利第一时间下达了全面进攻的命令,不能怪他心急,这是参谋部给他制定的方案:对魏军援兵第一时间发动进攻,用最快的速度消灭之。

    参谋部之所以下达这样的命令是因为,魏国肯定不止一路援军,如果拖延的时间太长,等他们几路援军一合围,那突入关中的北线部队就死翘翘了。

    而且据参谋部的估计,魏国不但会有多路援军到来,他们在长安城内还有十几二十万的士兵,其中不乏像虎豹骑这样的精锐中的精锐,如果他们出城和援军里应外合,第一师也要吃不了兜着走。

    所以,参谋部制定的策略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这路援军吃掉,让其他路的援军还有城内的部队都来不及做出反应,让他们相互间无法配合行动。

    鲜卑骑兵全军分开四部分,一路正面杀过去,两路从两侧包抄。剩下的一路人数较少,他们负责绕到魏军的后面,也即是魏军来的方向,在那里等着,如果敌人崩溃逃跑,就到了他们捡便宜的时候了。

    正排成一字长蛇阵在道路上行军的魏军倒了大霉,他们顿时就被切割成无数小段,然后任人屠戮。

    步兵不是不能对抗骑兵,但那是要在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才行。例如,大军要排成厚厚的阵型,骑兵杀过来了要先用弓箭攥射,阵型前面用一些拒马鹿角阻挡骑兵的冲锋,甚至还要挖陷马坑、壕沟、布置绊马索等等。

    然后还需要兵种配合,首先排在前面的是要有几排长枪兵,长枪兵正是克制骑兵的最佳兵种,当然,其他兵种也不是不可以,这要看士兵的训练程度和将领的运用了。

    有些将领喜欢用那种又长又大的大刀对抗骑兵,典型的兵种就是唐朝的陌刀兵,据说一刀下去可以连人带马砍断。这种兵是厉害,不过可想而知这对士兵的素质要求有多高,估计在这个普遍营养不良的时代,全国也凑不出多少个合格的陌刀手。

    另外还有人用刀盾兵去砍马腿,刚才说的两种都是长兵器,这种却是短兵器。所谓的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这个险既是对敌人来说的,也可以说是对自己来说的。

    用短兵器,自己的危险性的确比用长兵器高,毕竟近身肉搏,自己容易打到敌人,敌人也容易打到自己,所以,用短刀去砍马腿也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到的,必须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胜任,而且用这个方法危险系数比用长兵器高得多。

    无论步兵用什么方法去克制骑兵,都有个前提,那就是准备充分,列好厚实的队形。可是,现在的魏国骑兵正在行军中,根本来不及列队形,被海量的鲜卑骑兵一冲,队形就更散乱了。

    魏国的主将竭尽全力想聚拢一批士兵在身边,组成一个厚实的阵型抵抗这些仿佛从天而降的胡人,可是根本做不到,魏军的阵型被冲得太散了。

    步兵想对抗骑兵,除了上述因素外,还需要一个很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足够人多,通常人数要比骑兵多一倍甚至几倍才有把握和骑兵对抗。

    可是,现在鲜卑骑兵的人数比魏军还多得多,又是在魏军毫无准备的情况发动偷袭,战况根本没有悬念,魏军被一边倒地屠杀。

    这场战打了一个时辰就结束了,魏国援军的主力部队虽然比前锋部队坚持的时间长一点,但是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因为他们的人数也比前锋部队多得多,所以他们都属于短时间内结束战斗,也即是被秒杀的对象。

    注1:达慕大会是蒙古人的节日,在内蒙古自治区的那慕达多个草原同时举行。它以赛马会、嘛尼会、鄂尔多斯婚礼、祭奠成吉思汗陵等活动为主,蒙古语意为“娱乐”或“游戏”。鲜卑人估计也有类似的活动,但是,肯定不会叫那达慕大会,这里借这个名字来用一下。

630请假一天

年终工作太忙了,回家已经累得不行了,加上天气超冷,手指头冻得麻木,只码了一千字,只能断更一天了,抱歉抱歉。超级潮流到达,请各位注意保温,保重身体。

第三百九十三章 再战援军

    话说四万多鲜卑骑兵突袭正在行军中的三万魏国援军,战事在短短时间内就结束。就在这么短短时间内,魏军被杀了三分之一,而鲜卑骑兵的损失微不足道。

    幸好,负责监督的汉官及时组织了一批人在战场上大喊缴械投降不杀。剩下的魏兵闻言纷纷跪地缴械投降,这才从杀红眼了的鲜卑骑兵手上挽救了他们的生命。

    这么多俘虏带着也很不方便,汉官们连忙组织人手,将将近两万人的俘虏押送到第一师驻地,交给张苞处理。张苞一看来了那么多俘虏也大感头痛。

    加上之前俘虏的魏军前锋部队,还有跟随曹洪投降过来的五千人,这些魏国的士兵起码超过两万五千人,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第一师士兵的数量。这么多俘虏和降兵,一定要妥善处理才行,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

    张苞不得不分出一个团的兵力出来,负责改编这些魏兵。改编是一个比较好的处理方法,比将他们关押起来好很多。如果光把他们关起来,还是要派人出大量兵力去看管他们的,要时刻防着他们反噬。

    除此之外,还要消耗巨量的粮食,除非你能狠下心来,像白起那样将他们一股脑坑杀,否则这就是个大累赘。而改编就是要把这个累赘变成一股助力。

    改编虽然也需要有士兵看管他们,但是,可以安排他们做一些工作,开展一些训练。这样就可以分散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少点作乱的心思。

    改编还可以打乱他们的编制,让他们很难有效地组织起来,这样一来,他们作乱的可能性就降低了不少。另外通过改编还可以把一些刺头挑出来,没了这些刺头带头闹事,整个俘虏营也会平静很多。

    改编时还可以先将一些确实真心投降的人挑出来,让他们加入管理人员的行列,这样一来,就可以节省不少看管这些俘虏的兵力了。

    一些改编好的士兵还可以编成因粮小队,让他们分散深入到民间收购粮食。毕竟这次北线部队来的很急,带的粮食很少,维持他们自己的食粮都很困难,更不用说现在多了那么多俘虏了。

    粮食的压力很大,必须紧急征集粮食,总参谋部早就预料到这个问题,也有了应对之策,那就是就地购买粮食。同样是就地因粮,在关中地区因粮的方法和在河套地区不一样。

    在河套时,也购买一些粮食,但是同时也抢掠一些,因为那里存在一些敌对的势力,对于敌对的势力当然不用客气。但是在汉中不一样,这里是大汉原来的根基所在,长安还是原来大汉的都城,这里都是“自己人”。

    对于自己人,当然是不能抢掠的,否则就会失去了这里的民心,以后大汉再想在这里立足就难了,所以,在汉中地区只能用购买的方式征集粮食。

    这次出征,第一师没带多少粮食,但是却带了大量的金银。金银的体积小,带上一点就可以购买到大量的粮食,不会占太多的负重,正适合这种情况下使用。

    正是基于这些考虑,张苞不顾现在还是在战场上,马上开始改编这些俘虏。不过第一师现在只是拿出一个团的兵力负责改编俘虏,剩下的人马还需要应付突发~情况。

    迅速收拾了潼关方向的增援部队后,鲜卑骑兵仅仅休息了一天就迎来了第二次的战斗。据斥候传来的消息,来自于南线的魏国增援部队又到了。

    这次的增援部队足足有五万人马,他们是从南线子午谷、斜谷等地方来的。南线部队守御在崇山峻岭间的山谷中,依托地利抵挡张飞、庞统的三十万大军。

    他们一共有十万人,原本依靠险要的地形,抵抗三十万冷兵器部队还是没问题的,但是,现在的张飞、庞统的大军也装备了一些霹雳雷和炸~药,动不动就炸塌他们的防御工事,战事一下子就吃紧了。

    如果不是张飞和庞统不想部队损失过大,没有发动强攻,可能南线已经被蜀军突破了。现在倒好,因为长安战事吃紧,他们不得不抽调五万人马出来增援京城,这一下子南线的形势可谓岌岌可危了。

    魏国南线援军毫无例外地遭到了鲜卑骑兵的突袭。不过,这一路援军的将领很精明,他将部队分成前军、中军、后军三部分,前军一万人马,中军三万人马,后军一万人马。

    行军期间,前、中、后军之间拉开一定的距离。鲜卑骑兵无法一下子将三支部队全部吃下,只能选择各个击破。他们首先伏击的是前军。

    结果因为南边的地形多山,不利于骑兵的展开,所以鲜卑骑兵虽然消灭了这一万的魏军,但是,却无法全歼他们,有一些漏网之鱼逃出了包围圈,回到中军禀报前面发生的事情。

    南路援军的将领,也是个果决之辈,他知道前军被伏击全军覆没之后,当机立断将部队收拢起来,占据了一个山头,在那里修筑工事固守。

    与此同时,长安也收到了援军到来的消息,这一次他们及时做出了反应。曹丕派出了魏军精锐中的精锐虎豹骑,去接应增援部队。这些虎豹骑是魏国最后的家底,人数足有三万之多。

    人数虽不算多,但这些虎豹骑是魏国耗费了无数的资源和心血培养出来的军中精锐,他们武艺高强、骑术精湛,个个都是以一当十的好汉。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了这三万虎豹骑,足可以纵横天下了,只要运用得好,就算有二三十万的步兵,也未必能抵挡得住他们的冲锋和袭扰。当然,前提是这二三十万是使用冷兵器的步兵。

    张苞一直都在提防着长安,第一师一直按兵不动就是为了应对长安城内出来的接应部队,现在果然见到他们出来了,第一师剩下的一个旅和两个团马上行动了起来,对虎豹骑发动阻击。

    前些日子,蜀军修筑了一些阻击阵地,现在终于派上用场了。其中一个阻击阵地就在长安城以南五十里处。这个地方是第一师的参谋部精心挑选出来的。

    “中情局”的人早就开始着手勘察关中地区的地形,并画成很多地形图,有些地方还制成沙盘。第一师参谋部根据这些地形图和沙盘分析出,虎豹骑要接应南线的增援部队,就必须经过这里,这里是最适合进行阻击的地方。

第三百八十五章 高定的逆袭

    虽然说高定现在两个条件都具备了,可是,他却不敢继续南下将手伸向林邑国,原因很简单,林邑国好歹也是一个**的政权,军队实力较强。

    高定的部队之前和他们三万人战斗,打出个惨胜的结果就可见一斑,自那一战之后,他的部队也损伤过半,到现在也还没恢复元气,他们也无法再经受一场那种硬仗了。

    不过不敢打林邑国的主意,他还是有其他办法的,在这周边还分布着很多夷人的部落呢!高定一路南下是沿着中南半岛的东海岸往南走的,他走出的是一条狭长的地带,后世的安南也是靠东海岸的一条狭长地带,在这条狭长的地带的西部还有广阔的天地。

    但是这个广阔的天地其实也不好去,这里也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王国,例如真腊(在今柬埔寨境内)、陆真腊(今老挝境内)、扶南(约当今柬埔寨以及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一带)、暹罗(泰国)等。

    这些国家虽小,但是高定也不敢去碰它们,一来这些国家都拥有强大的军队,二来,往西进入中南半岛的中部,环境更加险恶。那里的热带雨林即使是后世装备精良¥∞ding¥∞diǎn¥∞小¥∞说,±△o的西方部队,和鬼子部队都吃不消,以现在的装备和科技程度,冒险进入热带雨林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但是在安南和这些国家之间还有一些空白的地带,期间散落了很多夷人的部落。高定打的正是这些部落的主意。

    这些部落的人数很少,没有太强大的战斗力,要搞定他们不需要太费力。关键是,他们和那几个国家的联系都不大,对付他们不会触动那些国家的神经。至于环境险恶的问题,高定也有办法应对,那就是以夷制夷。

    他从夷人中挑出一些精壮的汉子组成一支部队,以丰厚的奖励让他们去对付那些部落。这个时候就算是汉人也未必有多少人有民族和国家的观念,更何况这些未开化的夷人,在重赏之下,很多夷人俘虏都很乐意做这种残害同胞事情。

    这些夷人习惯了在热带雨林中作战,对他们来说这里就是他们的主场,对于汉人来说这些险恶的环境对他们造不成任何的障碍。

    退一步来说,就算因为恶劣的环境造成他们过多的死亡,那也和高定无关,他们又不是汉人,他们的死亡对高定一diǎn压力也没有。这一招的确很管用,高定不用出一兵一卒,就能得到大量的夷人俘虏。

    他的伐木事业重新得以开展起来,虽然从每个部落俘虏的夷人不多,但是,积少成多,随着被打下的部落越来越多,他俘虏的夷人也越来越多。

    慢慢地,他又重新拉起了数万人的伐木大队,将木材生意重新做了起来。同时,他也陆续提供了不少奴隶给费祎,后者则利用这些俘虏继续在各地开荒种植粮食,扩大军粮的供应规模。

    还是那句话:“好景不长”,正当高定想扩大战果时,疫情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场瘟疫迅速席卷整日南郡,这场瘟疫来势汹汹,首先是一些百姓受到感染,最后,就连本应做了严格预防措施的军队也出现了病例。

    刘厚曾经为军队制定了很严格的卫生纪律,特别是当年进入南中地区,征讨南蛮时,部队对于防蚊虫的措施做得很足,这才避免部队出现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可是,高定的部队多数是来自东吴俘虏,很多人没有原来蜀军的优良习惯,加之刘厚没有随军,没有一个强力的人物监督落实各项卫生措施,所以这支南征队伍的卫生纪律逐渐松懈了。

    尤其是和林邑国大战后,他们停留在日南郡休整,由于出现大量伤员,大量医疗资源被倾斜到救治伤员上去,平时用于预防的人力物力就变得更少了,防疫措施也更松懈,终于被无孔不入的蚊子钻了空子,疫病也在部队中悄然流行了起来。

    一开始高定以为这种疫病只不过是疟疾而已,并不放在心上,因为他们已经掌握了疟疾的治疗方法,可以轻松应付过去。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这种瘟疫虽然也发高烧,但是和疟疾的症状很不相同。

    疟疾是烧一段时间然后就退烧一段时间,可是这种病是持续性的发烧,而且病人身上多个部位会发红,会出现皮疹,还会这里痛那里痛,这都是疟疾没有的症状。

    这明显不是疟疾,而是一种没见过的怪病,后来随军大夫,经过询问当地人,才知道这种病叫“三三病”,和那种“打摆子病”(疟疾)都是当地常见的疾病。

    大夫们想尽办法,也只能稍微改善一下症状,无法改变这种疾病的进程。这种病有其自然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进程。就像那个笑话说的那样,感冒这种病,不看医生7天才好,去看医生的话,一个星期就好了。

    这种病也一样,熬够了时间,自然就会好了,当然,熬不过来就会死掉。幸好这种病的死亡率并不高。大部分人都是普通类型的病症,症状比较轻,他们基本上都能撑过去。但是,也有少数人是重症患者,重症患者的死亡率会高得多。

    重症患者又叫登革出~血热,这些重症患者,一般都是些小孩、老人,还体弱者。他们在和病毒的斗争中最终落败,结果输掉了性命。

    许靖就是这些失败者中的一员,他年事已高,来到日南郡后又多有操劳,结果一病不起,很快就一命呜呼。

    军队中都是精壮汉子,抵抗力都比较高,因为这场瘟疫死亡的人数不多,但是,这场瘟疫还是影响到高定的征程。

    瘟疫发生,民间自然会生乱,偏偏日南郡的民政主官许靖也染病死亡。随着他的死亡,日南郡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下面的各位官吏可谓六神无主,无法有效组织救灾和平乱工作,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大问题。

    幸好有高定的军队在,在这当口,高定不得不调动军队维持秩序,直到新的民政官走马上任。另外,士兵们虽然病死的少,但是患病的不少,患病的人又是高烧,又是肌肉关节痛的,显然已经丧失了作战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高定和他的南征大军只能由进攻的态势变成防守姿态,既要防止出现民变,还要防止林邑国这些不友好国家趁机过来浑水摸鱼。( )

第三百八十六章 英雄终结者

    郭攸之关于南征部队的讲述到了这里就嘎然而止了,这些就是交州地区的最新局势。请大家搜索()!更新最快的小说总的来说,前段时间南征形势一片大好,但是现在遇到了一些困难。

    不过,刘厚现在没空去关注交州的这些困难,就算他想关注也没办法对付登革热,这种病毒性的疾病即使他这个天之子也是束手无策。这些东西还是留着给费祎去头痛吧,现在最需要他关心的是灭魏大战。

    现在东线部队进攻受阻,是需要解决的头等大事。虽然说,北线才是主攻方向,东线部队只不过是佯攻而已,但是这个佯攻也要做的像模像样才是,不能给人太假的感觉。

    再说了,佯攻也是随时可以变成主攻的。战场上最讲究虚虚实实,东线和南线的佯攻部队假如能找到战机,也会及时把握住,尽量扩大战果的。

    而且刘厚从来不会将宝完全押在一个地方,假如北线部队的战事不利,那么最后战争的胜负还是要着落在东线或者南线上的。

    所以,现在东线部队遇到难题,还是需要好好研究一下解决方案的。刘厚招呼他的四位谋士和自己共进晚餐,顺便商量一下这件事的解决方案。

    他们这次却是真的遇到难题了,一直以来,hong军靠的是火器强悍的攻击力,在战场上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但是,现在敌人也拥有了强大的火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们的大炮比hong军的更犀利。

    这样一来,事情就不好办了,这次的难题也不能用以往的经验去解决了,必须得另辟蹊径才行。邓芝首先提议,用空中部队轰炸敌军的炮塔。可是,刘厚马上就否决了他的方案。

    原因很简单,之前魏国吃够了hong军空中部队的苦,早就对此有了防备。他们打造了一些超级床弩用来做高射炮。这些新式防空武器的射程远远超出传统的床弩,可以射~到五百米的高空中。

    而平射的距离就更远了,这些床弩对热气球的威胁非常大。东线部队一开始不知道这些床弩的存在,一不小心就被他们射了两个热气球下来。从此,hong军的热气球再也不敢轰炸这个关卡了,只能远远地飘在高空中用望远镜侦察敌情。

    高度太高的话,投弹的准确性很差,很难准确地将炸~药投到那些炮塔上。而且,就算那些炸~药能准确投到炮塔上,也起不到多大的作用,因为那些做炮塔的花岗岩实在太厚了,防御能力达到变~态的程度。

    挖地道埋炸~药的办法也不可行,虎牢关这个地方是千年的古战场,在漫长的历史上,这里不知道发生过多少场大战,各种攻城防守的方法几乎都有人在这里试用过。

    挖地道这种常用的攻城方法,肯定也已经有很多人试过了。守城的一方,也肯定对此有很多的防范的方法。而且虎牢关这里本来就处于山区,地底多坚硬的山石。在这里挖掘地道非常困难,估计真要挖的话,没个一年半载无法挖成功。

    远程炮击空袭挖地道埋炸~药炸塌城墙,这基本上就是红军攻城的三板斧了。现在,这三板斧都不灵了,还有什么办法呢?

    对此,就连一直号称狡诈如狐的司马懿也大感头痛,这虎牢关的防御太强了,加上超远程的大炮,简直就是一个浑身长满了刺得龟壳,让人无从下手。

    君臣几人讨论了很久也没有想到一个好的办法,最后,司马懿道:“微臣有两策,不过均不能算是良策,聊胜于无而已。”

    在这个大家都束手无策的时候,突闻有计策,大家都不由得精神一振,那里管它是不是良策,先听听再说吧。于是,刘厚连忙道“爱卿既然有计策,请快快道来,是否良策并不要紧,一人计短,众人计长,说不定大家讨论一下,可以完善你的计策呢。”

    “遵命,陛下。”司马懿给刘厚拱了拱手,道,“第一策是组织大量的兵力正面强攻城墙。等士兵蚁附云梯攻上城墙的时候,让一些士兵扛上炸~药包混在其中,将炸~药包塞进炮塔里面,将炮塔炸毁。”

    听到司马懿这个方法,刘厚不由得感到很失望。这不就是蛮干吗?这该要死多少人?诚然,这是最直接的方法,在后世,无论中外的一些战争中,很多将领都采取了这种方法进行攻坚。

    炸~药在碉堡的外面无法炸毁碉堡,但是,将炸~药放进碉堡里完全不同,一来,碉堡里是一个狭小的空间,炸~药爆炸产生大量高速膨~胀的气体无法宣泄,就会炸毁碉堡;

    二来,碉堡中肯定会存在一些敌人的弹药,这些弹药的殉爆会使得爆炸威力大大加强,也有利于炸破碉堡。退一万步来说,就算无法将碉堡炸塌,炸~药也可将碉堡里的人炸死,设备炸坏,这也同样可以使碉堡哑火,达到与炸毁碉堡同样的目的。

    扛着炸~药包炸碉堡,是几乎每个国人小时候都听过的革命战争故事。在那场浩大的战争期间,的确发生过很多次这样可歌可泣的战斗,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

    有用胸膛顶~住敌人碉堡机枪口的英雄,用手托炸~药包炸桥的英雄,有用胸口顶~住爆破筒,不让敌人将其推出碉堡的英雄

    不得不承认这些英雄很令人敬佩,令人敬仰,但是,他们也太悲壮了。刘厚不是不喜欢这些英雄人物,相反,他很敬重他们,正因为如此,他很不希望这些英雄最后都惨死。

    他一向很爱惜自己士兵,制定的作战方案时,一般都想尽办法减少士兵的死亡,更不想让他们有这么悲壮的死法。所以,刘厚一直以来都秉承着能用计就用计,能有取巧的方法就用取巧的方法,绝不蛮干的原则。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hong军所参加的战斗都缺乏热血沸腾的场面,缺乏可歌可泣的事迹,缺乏英雄人物。如果英雄最后都需要流尽鲜血,刘厚宁愿自己的部队中永远不要出现英雄。

    刘厚就是一个名将终结者英雄终结者,敌人那些横刀立马武力无双的名将和英雄遇到他,全部死得微不足道,死得毫无价值,甚至是死得屈辱。

    而他自己的部队中,也产生不了英雄,因为在他的部队中,英雄主义豪无用武之地,hong军讲究的是团队合作,计算的是集体的火力输出。( )

找个借口断更一天

今天竟然下雪了,百年难得一见的奇观啊,我长这么大,从来没见过我们这里下雪,我妈也说她长这么大没见过我们这里会下雪。天气只有2、3度,冻得不得了,当然,北方的朋友可能不服气,说他们那里有零下43度,不过正如那个段子说的那样,我说的是室内温度。手指头都冻僵了,码不出字来。不过实情是,最近有点卡文了,还没想好后面该怎么写,请容我喝杯82年的酸奶,好好想一想在接着写。

第三百九十四章 虎豹骑新统领

    伏击的地点选在一处山路上,虎豹骑如果不走这段山路,就得绕山而过,那起码要多走两天的路程,两天的时间,足以对战争的进程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为了赶时间去接应南线救援部队,虎豹骑不得不走这条路。

    这次出击,虎豹骑的统领是董访。董访是定侯董昭弟弟,封爵关内侯。本来,虎豹骑作为曹军精锐中的精锐,嫡系中的嫡系,其统领一向都是由曹氏族人或夏侯氏族人担任的。

    奈何在这个人才青黄不接的时代,无论曹氏还是夏侯氏都没有适合的人选可用。原来的虎豹骑统领曹真还算是个人才,结果在荆州之战时被刘厚带领的火~枪兵一个照面就嘣掉了。

    其副统领王秋也在随后被超级战舰荆州号的大炮轰呆,然后给关兴率军一举诛杀。后来,曹丕重组了虎豹骑,并将编制扩充到三万,但是统领一职却是个难题。

    曹氏和夏侯氏能上得了台面的人,老的老,死的死,剩下那几个又被蜀军打死或俘虏。打死的还好一点,俘虏的那些人,如夏侯霸、夏侯尚等人,连带他们的子女亲人都不敢再用了。

    除了这些人,剩下的曹氏和夏侯氏族人年龄都还太小,无法担当重任。这个时候,不可避免地,曹丕开始考虑将虎豹骑交给外姓人去统领了。正当曹丕为虎豹骑统领一职伤透脑筋的时候,董昭推举了董访。

    董昭担任卫尉一职,负责京城安全保卫工作,可见他极得曹丕的信任。他身为京城卫戍部队的司令员,推荐人担任虎豹骑这支直接听命于皇帝的特种部队也在情理当中。

    不过他推荐自己的弟弟有没有私心就不得而知了,虽然说,内举不避亲,但那是在这个亲人的确很有才能,很适合出任这个职位的情况下才适用的。

    董昭这个弟弟学识还不错,在坊间也颇有贤名,当个地方官或者京官应该还是能胜任的,问题是,现在是当将军去打仗,那就难说了。

    虽然说,这个时代的文官和武官的界限很模糊,很多人都能跨界混,也有很多人文武通吃,所谓的文能治国安邦,武能上马杀敌就是指这些人,但是,也不是每个人都有这种能耐的。

    而且,能跨界混的,多数是所谓的儒将,他们虽然能指挥军队杀敌,但是却很少能亲自上阵杀敌。一副好的头脑可以当文官,也可以指挥军队,这不足为奇。

    但是,虎豹骑比较特殊,这是一支以快速反应、高机动性、超强冲击力、超强凿穿力为特点的特种部队。这就决定了这支部队的将领需要有高超的骑术、箭术和武艺,需要勇武过人、身先士卒。

    一名勇猛的主将亲自带队冲阵,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功效,所以,虎豹骑的统领历来都是猛将,就算是曹真,虽然身为曹氏子弟,其实他也是拥有不俗的骑术和武艺的。

    可是现在换了董访,那就完全不是那回事了,董访说到底是个读书人,骑马没问题,但是高超的骑术就说不上了,另外,他的武功也平平,这样的人是无法带头冲阵的,否则保准一去就不复返。因此,他可以说是虎豹骑历史上,第一个躲在后头指挥的统领。

    也不知道曹丕是怎么想的,竟然让一个文人来担任虎豹骑的统领,也许是基于对董昭的信任,也许是他也认识到,面对蜀军的火器,一个能身先士卒带头冲阵的勇猛统领不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反而会因为一开战就被人打死,而起到反作用,所以,一位智将比一位猛将更有必要。

    不管曹丕基于什么考虑,最后这支魏国皇帝的直属部队就由董访来统领了。现在的董访就在虎豹骑的中央,在众人的簇拥保护之下,策马前行。

    不过很快,他们就在一处山路上停了下来,原来,在他们的前面筑起了一道土墙,土墙前面还有一些拒马鹿角,至于有没有陷马坑或壕沟,他们就看不清了,因为他们还有一段距离,而地面的陷阱一般都会用些杂草、树叶树枝之类的东西做掩饰,非到近前无法看得清楚。

    不过按照蜀军过往的做法,有这些陷阱的可能性非常大,这些都是蜀军常用的手法,魏军和蜀军打了那么久的仗,彼此间都很熟悉了。

    董访马上下令部队停止前进,他心知这次肯定是遇到敌人的阻击了。果然,当虎豹骑停止前进,列好队后,那堵矮墙后面哇啦啦地站起来一排身穿绿衣,头戴绿帽的士兵。

    这些不是他们最痛恨,却又最害怕的蜀军还有谁呢?只见这些绿衣绿帽的蜀军将一支支黑黝黝的“烧火棍”架在矮墙上,将黑洞~洞的枪口对准了这边,虎豹骑顿时骚~动了起来。

    和以前的魏军不同,现在魏军上下都知道了火~枪的厉害,再也没有人面对这些如死神镰刀一样的事物能保持冷静了,当然,更没有人敢像过去那样,悍不畏死地对着火~枪阵发动冲锋。

    董访命令部队后退三里下马休息。他需要想个解决的办法,或者说是何去何从。是强行冲过去呢?还是绕山而行,又或者干脆放弃接应援军,原路返回长安?

    敌我双方根本没有喊话,没有交流,事情是明摆着的,蜀军出现在这里,而且还构筑了阻击阵地,其目的就是要阻挡虎豹骑的去路,不让他们从这里通过,不让他们去接应援军。

    而魏蜀两国可谓仇深似海,也不存在化解的可能,所以喊话、谈判都是徒劳的,除非一边肯投降,否则,一切都是废话,以期浪费那么多口水,还不如不说的好。

    投降董访也不是没有想过,毕竟现在就算傻~子也看得出,魏国情况不妙了,亡国只是时间问题,投靠一个新的主子也许是个不错的选择,奈何家人都在长安城,尤其是自己的兄长还是魏国的重臣。

    先不说自己能否放得下家里人,就算自己想投降,蜀国皇帝能信任一个哥哥在魏国身居高位的人吗?所以,投降并不是董访现在的第一选择,目前还是想想怎么破敌吧。

第三百九十五章 瞒天过海

    董访率虎豹骑退后三里后,冥思苦想了好一会,一时间还是无法决断。虽然说有三个选择摆在面前,不过,无论那个选择都有利有弊,都不是什么好选择。

    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当然是不顾一切,低着头直接冲过去。不管前面有什么障碍物,有什么陷阱,都可以用战马超强的冲击力撞开,以人和马的血肉之躯填平。这听起来很残酷,不过在冷兵器战争时代,这是很常用的战术。

    很多战争的胜利就是以人命堆出来的,成王败寇,只要打胜仗,没有人会在意你是怎么取胜的,甚至没人会介意你的部队损失多少人,取胜的代价有多么巨大。

    但是,现在面对的是恐怖的蜀军,以蜀军之前表现出来超强的野战能力,在这种已经构筑好防御工事的情况下,别说自己这区区三万人马,就算是三十万他也没把握冲得过去。

    若是换了一位猛将做统领,或者脑袋一发热,不管不顾就下令全力突击,直接冲过去了,可是,董访是读书人出身,他的头脑更冷静,想法也更多,在开始一项行动前,他会思考很多,会衡量得失。

    说得好听点,这叫谋定而后动,说得不好听,这叫优柔寡断。他略一考虑,第一时间就放弃了这个明显是去送死的方案。第二个方案是绕路而走,这可以避开眼前这些蜀军的主力,可是却要花多两天时间。

    两天时间,谁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据情报,援军正被蜀军围在一座小山上,等着他们去救援呢。两天,谁知道蜀军在这两天内会不会消灭掉这五万援军。

    这也并非不可能,潼关来的援军还不是一个照面就被蜀军消灭掉了吗,可见这些蜀军的攻击力有多恐怖。一个照面能消灭三万人,那么用二天消灭五万人也在情理之中了。

    况且,谁知道敌人在那段路上还有没有埋伏,如果有,那是不是再绕路?再绕路那就不是两天三天的事了,到时候就算赶到地方,还有意义吗?

    退回长安是最安全的,也可以避免虎豹骑这支魏国最后的菁华受到损失,但是,这也意味着,这次任务的失败。

    皇帝给自己的任务是全力接应南线的援军,避免他们再被蜀军消灭,避免长安城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可是,自己连救援部队的影子都没见到,遇到敌人一刀未出,一仗未打,就退回去,皇帝会怎么看自己,朝中大臣会怎么看自己?

    就算皇帝不追究自己放弃接应援军的任务,朝中大臣也会弹劾自己畏战不前吧。

    董访纠结了好一会,无法决断,抬头一看,天色也晚了,好吧,那就休息一晚,明天再说吧,有一个晚上去考虑,说不定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计议已定,董访派出斥候到附近寻找合适的宿营地。由此可见,董访还是懂兵法的,知道宿营地不能随便选。千万不能小看宿营地的选择问题,选一个好风水的宿营地,在遇险时往往能逢凶化吉,如果选择了一个险地、绝地做宿营地,很可能会莫名其妙遭受重大损失。

    这不是迷信,而是包含很多科学原理的一门学问。著名的例子就是马谡,因为过于自负,选错了宿营地而导致兵败,最后被诸葛亮挥泪而斩。

    很快,斥候来报,在后面两里之处,有一处地点适合做宿营地。董访又率领部队再退后两里,找到那处地方,下令安营扎寨。

    这样一来,虎豹骑的营地离蜀军的阻击阵地就有五里的距离。董访又加派斥候和哨岗警戒,防止蜀军晚上来偷营,同时,让所有士兵人不解甲,马不卸鞍,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

    他认为,自己的部队是骑兵,而敌人的火器虽然厉害,但怎么说都是步兵,如果敌人有异动,自己想跑还是没问题的,毕竟两条腿怎么都跑不过四条腿吧。

    他已经让所有人做好随时上马战斗或逃跑的准备了,又加派了斥候,只要斥候一将消息传过来,这边的人就马上集合,等敌人跑完这五里地来到这里,虎豹骑这边完全有充足的时间从容应对。

    董昭的如意算盘打得啪啪作响,可是,他没有算到,蜀军不但有步兵,同时也有骑兵,虽然这些骑兵原本是鲜卑人,但是现在都统一听命于张苞这个师长。

    张苞虽然官衔还是师长,但是,他是整支北线部队的总指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可以算是军长甚至军团长了。

    张苞年纪虽然轻,但是作战经验已经很丰富,他和关兴都是最早跟随在刘厚身边,一路南征北讨过来的,hong军所有大仗小仗他几乎都经历过,算是hong军中的“老人”了。

    加上刘厚还给他配置了一个师参谋部,有数名参谋辅助他制定作战计划,有他们帮他拾遗补缺,也不用担心他有考虑不周的地方,所以,刘厚才放心将一路军团交给他。

    如果董昭在第一师的营地,看到里面的情况,一定会后悔死了,因为现在第一师的驻扎地除了步兵之外,还有大量的骑兵,其骑兵的数量比步兵还多得多。

    原本围困魏国南线援军的鲜卑骑兵赫然出现在这里。原来,张苞玩的是一招瞒天过海的把戏。那四万多鲜卑骑兵首先在魏国南线援军面前亮了个相,将这些援军吓得跑到一个小山上不敢下来。

    然后鲜卑骑兵假装在山下封锁下山的道路,假装和他们对峙。实际上,到了晚上,四万鲜卑骑兵就悄悄撤走,来到第一师这里,参与对虎豹骑的阻击。

    而那座小山下剩下的只有几千人马,他们在原先扎好的,可以容纳四万多人马的大营盘中虚张旗鼓,蒙骗山上的敌人。魏军并没有望远镜,他们在山上看不清楚山下魏军营盘的真实情况。

    他们只是远远地感觉到蜀营中整天人声鼎沸、锣鼓喧天,旌旗密布,沙尘滚滚,一派热闹的景象。于是,推测蜀军正在积极练兵,估计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攻上山,和己方决一死战。

    他们不知道的是,山下那座大营其实是个空壳子,里面只有几千人马在折腾。旌旗密布是没错,因为四万骑兵晚上偷偷转移走时,并没有将那些旗帜拔走,所以,从远处看去,营盘中的旗帜仍然是四万多人的规模。

    至于沙尘滚滚就很好解释了,几千人轮流骑着马,拖着树枝在营盘中跑来跑去呢,能不沙尘滚滚吗?

    这种方法一点也不新奇,当年张飞都会用,蜀军谁不会?只要出动几百人,就能营造出千军万马才能弄出来的动静。

喝多了请假

今天单位团年饭,喝多了,只码了一千字,只能请假了,请大家见谅。

第三百九十六章 骑兵?步兵?

    张苞一招瞒天过海成功地欺骗了魏国南线援军,使得蜀军可以集中优势兵力对付虎豹骑。相对于南路援军,虎豹骑的重要性无疑大很多。

    夜黑风高杀人夜,当天晚上,月不是很黑,风却有点高,这样的夜晚照样可以杀人放火。杀人的主力还是鲜卑骑兵,鲜卑素利部自从投靠了大汉之后,就成为了刘厚手中一把锋利的屠刀,开始为大汉东征西讨四处杀人。

    今天也不例外,也是由他们打头阵,不过这次要杀的是魏国最精锐的虎豹骑。午夜时分,养精蓄锐的四万鲜卑骑兵冲出辕门,以最快的速度疾驰向虎豹骑的大营。大约走了两里路,他们就被魏国的斥候发现了。

    “嘶……”一声尖锐的鸣笛声划破夜空,声震数里。接着,在约一里外又响起了一声的鸣笛声,然后起了连锁反应,每间隔一段距离就有一支响箭射向天空,犹如接力棒一样,一直接力到了虎豹骑的大营。

    这鸣笛声正是魏军斥候射~出的响箭,用于快速传递信号。魏军虽然没有蜀军那么完善的信号传递系统,没有热气球,没有望远镜,也没有复杂的旗号、灯号和密码系统,可是他们也有方法快速便捷地传递一些简单的信息,比如敌袭。

    这种响箭,正是虎豹骑斥候用于敌袭示警的手段。张苞虽然也派出斥候小队去绞杀魏国的斥候,但是,为了不暴~露鲜卑骑兵集结在这里的秘密,他只派了少量的伺候出去。

    毕竟第一师是以步兵为主,如果一下子出现太多的骑兵斥候,很容易会引起人怀疑的。为了保障后续计划能顺利执行,张苞只能放任敌人的斥候活动。

    蜀军的斥候没能将魏国的斥候绞杀干净,鲜卑骑兵一出辕门没多久就被发现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更何况,今天有半轮的明月挂在天空中,视野还是不错的,四万骑兵,扬起的灰尘,连明亮的月亮也遮蔽住了,想不被人发现还真难。

    再说了,四万骑兵一起奔跑,别说看,光那震天动地的马蹄声就瞒不住人。几乎在斥候射~出响箭的同时,虎豹骑营地中就有专门负责“听地”的士兵发现了这一异样。

    古代行军打仗,没有现代那么多高科技的预警系统,只能靠一些原始的手段来做出警戒,“听地”就是其中的一种手段。这种方法很简单,就是将耳朵贴在地上,听取大地传来的声音。

    如果有大队骑兵靠近,大量的马蹄声震动大地,负责听地的人就会听到这种声音,有经验的人甚至能大致估算出靠近的骑兵规模和距离。

    虎豹骑在宿营时,也安排了专门的听地专家监听着大地的声音,用做预警。现在,这种预警手段终于派上用场了,鲜卑骑兵还在几里远的地方,就被人“听”了出来。

    其实张苞也没打算瞒人,有那么强大的兵力,哪里还需要偷偷摸~摸地去偷袭,干脆正面强攻算了。等鲜卑骑兵到了虎豹骑营地前,全体虎豹骑士兵已经匆匆忙忙起了床,披挂上马准备好战斗了。

    骑射、骑兵冲阵,这是鲜卑骑兵的拿手好戏,虎豹骑一早就做好应对这两种战术的准备,严阵以待。他们在大营前放置了很多拒马鹿角之类的障碍物,防止对方冲营,在这些障碍物后面,是密密麻麻的弓箭手。

    要知道,骑射不但是游牧民族会,汉人中也有不少人掌握这门技术的,虎豹骑作为魏军的精锐骑兵,其骑射技术也非常精湛,每个人都配有骑弓和箭矢,他们自问论骑射,并不会比鲜卑人差。

    可是,严阵以待的虎豹骑却没有等来鲜卑人不要命的冲营,也没有等来他们如蝗的箭雨。他们很奇怪地发现,一队鲜卑骑兵下了马,扛着一人高的塔盾,跑到队伍前,排起了一堵高高的盾墙。

    这到底是骑兵还是步兵?怎么还排盾墙?虎豹骑上下包括董昭都大感惊奇,就没听说过骑兵还排盾墙的,这不是步兵才会干的活吗?

    骑兵就要灵活要机动要有冲击力,可以迅速转移可以神出鬼没地骚扰,也可以暴力冲撞大阵,但是,从来没有人用骑兵携带笨重的塔盾,然后下马排盾墙的,蜀军这是要干什么?

    答案很快就揭晓了,只见排好的塔盾墙缓缓地向虎豹骑的营地推进。整堵塔盾墙排成一条笔直的直线,以相同的速度往前推进,一点也不见混乱,盾与盾之间没有一丝空隙,将盾后的人保护得好好的,不给敌人的箭矢一点空子可钻。

    由此可见,这些持盾人都是训练有素的盾手,绝对不可能是那些鲜卑骑兵临时拼凑出来的。董昭眼力不错,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这些盾手不简单,估计是蜀军的精锐盾手。

    他的估计没错,这些持塔盾的人正是第一师的塔盾手,他们骑了鲜卑人的战马,混在鲜卑骑兵中,迅速赶过来执行任务,现在到了地方,他们就是执行首发任务的队伍。

    随着盾墙不断推进,虎豹骑那边也开始做出反应了,当盾墙推进到一百米时,董昭命令弓箭手做好准备,当到达七十米时,董昭下令拉弓,当盾墙终于进入五十米时,董昭的命令下来了:放箭!

    由于骑在马上不好发力,所以,骑弓一般比较软,相对于那些专业弓兵用的硬弓可以射~到上百米不同,骑弓的有效射程一般只有五十米左右。当然,并不是说骑弓射~出的箭不能射更远,而是超出这个距离后,箭相当于在空中飘,已经没有什么杀伤力了。

    超过这个有效射程,箭就变成“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了,虎豹骑既然也是骑兵,他们用的骑弓当然也就只有五十米的有效射程,因此,董昭只能等蜀军的盾墙进入五十米的射程范围内才下令放箭。

    只听“嗖嗖嗖”、“叮叮叮”的声音响起,虎豹骑这一轮覆盖式射击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一人高的盾墙完全遮挡住躲在盾墙后的人。

    大部分的箭矢都无声无息地插在盾墙前后的地上,小部分“叮叮叮”地射中了盾墙,可是这些塔盾的外表面都包了一层薄铁皮,那些箭矢射在上面只发出叮的一声就掉下来,根本无法对塔盾损伤半分,更不要说躲在塔盾后面的士兵了。

第三百九十七章 塔盾版“愤怒的小鸟”

    虎豹骑射了两轮箭后,董昭就下令停止了,显然,他已经认识到,光是这样射箭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只能等等看蜀军有什么进一步行动再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了。

    对于这点他并不是很担心,所谓火来水淹,水来土挡,无论什么招,总有破解的办法的。这种用塔盾组成盾墙缓缓推进的战术他并非没见过了,以他的认知,这种战术通常是盾墙慢慢推进到敌人的阵线前,然后另有躲在盾墙后面的士兵负责攻击敌人。

    躲在塔盾后的士兵通常是长枪兵或长矛兵,这样他们就可以用长长的长矛从塔盾的间隙中伸出来,捅死对面的敌人,而敌人想攻击他们,兵器却会被塔盾阻挡。

    这种战术是不错,可以将士兵保护得好好的,一直到两军短兵相接前也不会受到敌人弓箭的伤害,甚至在短兵相接时,己方的士兵仍然可以受到盾墙的保护,大大增加胜率。

    可是,任何战术也不是万能的,每种战法都有其优点,同时也有缺点,熟读兵法的董昭自然知道怎么破这种塔盾长矛阵。就算破不了,也不要紧,让大家翻身上马撤退就行了。

    这些塔盾那么笨重,扛着它们根本跑不快,就算他们抛弃塔盾来追击己方也不用怕,敌人是步兵,不可能追得上自己的骑兵,这场仗,自己可谓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盾墙没有停下来,冒着箭雨一直逼近到离虎豹骑大营约二十米远的地方才在一名军官的哨子声中,齐齐将塔盾往地上一顿,顿时,一堵整齐的盾墙出现在人们面前。

    现场一片寂静,双方的士兵都一声不吭的等待着这些盾手的表演。所不同的是,处于盾墙前面的虎豹骑一头雾水,他们知道蜀军这些塔盾兵肯定会有后续动作,但是对于他们想干什么一无所知。而处于盾墙后面的鲜卑骑兵却对塔盾手所做的事情看得一清二楚。

    他们看得很清楚,每个塔盾后面不止一个人,而是两个人,除了一个强壮的塔盾手正在用肩膀顶~住塔盾外,还有一个人则在忙碌个不停。

    只见这个忙碌个不停的士兵拿出两根儿臂粗的短铁棒,将它们分别拧入塔盾顶部的两个孔洞中。

    这两条铁棒只有一尺来长,一端开有螺纹,一端有一圈深沟。而那些塔盾显然也是特制的,顶部就是一块巴掌宽、一寸来厚的铁块,这铁块两侧向下延伸,变成铁皮。

    靠外侧的铁皮包住了整个塔盾的外表面,塔盾内面因为不需抵挡弓箭,所以铁片只是向下延伸了约一尺,用以辅助固定顶部这块大铁块。内外面的铁皮上都钉了很多钉子,使得铁皮和夹在中间的盾体紧密相连。

    所谓的盾体就是一块厚厚的木板,铁皮就是用很多颗钉子钉在木板上面的。塔盾的底部有几根可以折起来的铁锥,当地面是泥地是,可以将这些铁锥伸出来,当将塔盾顿在地上时,这些铁锥就插入地里,牢牢地抓~住地面,帮助塔盾手更好地抵御敌人的冲击力。

    盾身、大铁钉、还有利于拖行的轮子(轴承),加上这么大的一块铁块和铁片,重量肯定轻不了,除此之外,还有把手的重量,这使得每个塔盾均有几十斤重,无怪乎每个塔盾手都是一名彪形大汉。

    现在这些塔盾手持盾走过上百米的距离,脸不红,气不喘,可见他们的体能有多强。他们的体能不强不行,持盾行走上百米只是小儿科而已,顶~住敌人的冲击才是对他们真正的考验。

    言归正传,这些塔盾顶部的铁块上,有两个隔开一定距离的孔洞,孔洞中内开螺纹,那两根铁棒恰好能拧进去,固定好。固定好这两根铁棒后,那些士兵又分别在它们另一端的那圈深沟上缠绕挂上弹臂。

    深沟的作用就是防止挂上的弹臂打滑。弹臂由弹簧和牛皮构成,两条弹臂中间是一个牛皮做成的兜,不用五分钟,一个小型的“愤怒的小鸟”就安装完成了。

    原来,这是一种配合塔盾使用的“愤怒的小鸟”,而这名和塔盾手一起躲在盾后的士兵就是一个名投弹兵。“愤怒的小鸟”自从发明以来,出现了很多的变种,被应用到很多方面,但是和塔盾配合使用这还是第一次。

    塔盾版的“愤怒的小鸟”搭建好之后,投弹兵们纷纷点燃一支火把插在身边,然后拿出一个个黑色的“鸭蛋”放在皮兜上。至此,发射的准备工作已经完成,随时可以发射“愤怒的小鸟”了。

    这些鸭蛋大小的东西正是缩小版的霹雳雷,由于塔盾版的“愤怒的小鸟”只有一个人负责发射,动力不足,不能发射太大的物件,否则射程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能缩小所投炸弹的体积和重量了。于是,这种微缩版的鸭蛋形炸弹就应运而生了,这种小炸弹正式的名称是零号霹雳雷,事实上,军中很多人都戏称它为“鸭蛋”。这种炸弹虽小,但是模样和霹雳雷一样,铁壳都被铸成一格格的,像个菠萝。

    一旦爆炸,这种一格格的结构就会形成无数破片到处飞溅,虽然杀伤力和杀伤范围比正宗的霹雳雷低很多,但是在三五米之内,还是有不小的杀伤力的,两三米内甚至能致命。

    在军官统一的号令声中,塔盾版“愤怒的小鸟”正式登上舞台。只见投弹兵将“鸭蛋”,裹进皮兜内,双手拉动皮兜往后退,退到后面,整个人往后倾倒,利用体重将弹臂拉到了极致。

    其实最辛苦的是塔盾手,他们为了防止塔盾被拉倒,不得不将肩膀顶在塔盾上,奋力使塔盾维持直立。这就相当于塔盾手和投弹兵共同拉动一张弓弦。

    塔盾手相当于弓手的左手,他起到固定弓的作用,投弹兵相当于弓手的右手,他负责拉弦。合两人之力射~出去的“鸭蛋”可想而知蕴含着多大的力量。

    只听得“嗖嗖嗖”的声音响起,无数“鸭蛋”飞上了天空,黑压压的一片,如群鸦一般直飞向虎豹骑的大营。而塔盾手和他们手中的塔盾全部晃了一晃,不过很快就恢复过来,依然将塔盾扶正,直立。

    他们顶~住塔盾还不算最难,最难的是在投弹兵放开弹臂的一刹那,绷紧的力气突然没了着落,一不小心很容易会因反作用力而摔倒。他们能做到现在这个地步显然是化了大力气训练过的。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17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作者:我不是阿斗所写的《重生之我是阿斗》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我是阿斗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我是阿斗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我是阿斗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我是阿斗介绍:
烂泥扶不上墙?穿越成刘禅刘阿斗,他偏偏要让烂泥上墙,弱蜀灭魏!
重生之我是阿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我是阿斗,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