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TXT下载重生之我是阿斗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之我是阿斗全文阅读

作者:我不是阿斗     重生之我是阿斗txt下载     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七十七章 因材施教

    大公子曹馥去年跟随司马懿参加襄阳大会战,结果弄个全军覆没,大公子从此再也没有回来过。他不但没回来,而且音信全无。

    像司马懿,大家都知道他被俘后,就投靠了蜀国,做了蜀国的大官,但是,当时被俘的还有很多魏国将领,除了寥寥几人投靠了蜀国之外,有很多人自此音信全无。

    曹馥就是那种音信全无的人之一,大家既不知道他是否战死,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变节投靠蜀汉,也幸好如此,如果给曹丕知道他变节,相信曹洪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魏国的人都不知道,这是蜀汉有意为之的,这是在保护那些被俘或者归顺的将领的家属。归顺的人就不用说了,如果给魏国朝廷知道那些人已经变节,那么他们的家人绝对会受到连累,除非像司马懿那样,全家都被救出来,否则的话,他们的家属绝对会被曹丕斩尽杀绝。

    封建社会有时候比黑社会还残忍,江湖人士有时候还讲究“江湖道义”,有祸不及家人的说法,可是在封建皇朝中,一人犯罪,往往就会祸及家人、同族,甚至乡里,这就是封建皇朝的株连制度。

    为〖ding〖点〖小〖说,▼≯o了避免那些归顺的将领被“夷三族”甚至“诛九族”,蜀汉暂时隐瞒了这些人的身份去向,让他们改名换姓到各军中效命。外界只以为他们失踪了,魏国在没有得到他们下落的确切消息前,也不好对他们的家人下手。

    对于那些还不肯归顺的俘虏,蜀汉也采取同样的措施保护他们的家人。因为,虽然他们现在还不肯归顺,但是不等于以后他们也不肯归顺,只要慢慢做思想工作,相信大多数人还是可以被转化的。

    如果他们的家人因为自己的事被杀,那么他们心里就会留下芥蒂,这些人的忠心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如果现在能想办法保存他们的家人,他们以后对蜀汉就会心存感激之情,而且没有了后顾之忧,就会全心全意地为蜀汉办事。

    曹馥就是属于那种一开始不肯归顺的人,他是曹氏的核心人员之一,无论他个人和家族的利益都和魏国朝廷息息相关,加上他为人也比较耿直,对曹魏可谓忠心耿耿,属于最难转化的那类人。

    不过on军中的政委(参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洞悉人心,最擅长做思想工作,他们有千百种手段可以让铁汉也化为绕指柔。

    这些人可以说是最早研究心理学的一批人,他们甚至在学院中设立了心理学课程和研究院,专门对这些问题进行学习与研究。目前来说,转化俘虏问题就是心里学院最热门的研究课题。

    毕竟on军连战连捷,俘获了巨量的俘虏,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研究材料,可以供他们进行海量的研究。这些年来,他们也研究出了不少的成果,创立了一套系统的转化俘虏方法,这些方法概括起来就四个字“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这个成语的典故出自《论语·先进篇》,说的是孔夫子在同一个问题上,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答案。由于每个人的先天条件、后天环境和所受教育等都不相同,造成每个人都有其独特的性格和价值观。

    而性格和价值观会直接影响到人们对某些事物的认知和接受情况。所以,这些心理学研究人员首先要对人的各种性格进行归类划分,还要对各种价值取向进行归类划分,然后研究不同类的人对不同事物的心理反应,最后要研究的是怎样才能改变这些人的价值取向

    这些问题很复杂,并不是那么容易研究清楚的,不过,幸好这个世界的人还没有经历过知识大爆炸,人们的经历少、受教育少、知识也很匮乏,相应的,他们的思想远没有后世人那么复杂。

    三国时代的人性格来来去去就那么几种类型,价值取向类型也很少,而且有忠君思想的人占了大多数,这为研究工作带来了便利。

    用通俗的话来说,这个世界大部分的人心眼比较少,心思比较单纯。当然,只能说大部分,也有那么小部分人心眼之多、心思之复杂足可以流传千古,这些人就是所谓的智者,或者叫谋士。

    代表人物就是诸葛亮、司马懿、庞统、陆逊、贾诩、许攸、荀攸、郭嘉、陈宫等等,排名不分先后,还有一些没有列出来,这些人的智谋故事都是流传千古的,可见他们的智慧在历史上也是可以占一席之位的。

    好了,不说那么复杂了,言归正传,还是说回曹馥的问题,曹馥性格较为耿直,不贪钱财美色,对曹魏很忠心,而且作战勇猛悍不畏死。对这种人用威逼利诱的方法是无法奏效的,送钱财、送美女、送官位这些手段对于他这种性格的人不但起不到作用,可能还会有反效果。

    曹操当年就是不懂得心理学,送这些阿堵物给关公,想靠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收买关公,奈何关公是位“义士”,十分之讲义气,对这些物质上的东西根本不屑一顾,所以曹操始终无法收服关公的心,最后关公还是挂印而去,然后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去找他的刘备哥哥。

    曹馥的情况和关公有点像,但又不完全一样,毕竟每个人都是一个**个体,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不可能存在一模一样的个体。但是,他们虽然不完全一样,却有很多地方有共同点。

    例如,他们都比较讲究“义”,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他们都比较阳光,性格上比较正能量。

    对付这一类的人,可以用差不多的方法,那就是要以“大义”来感化,唤起他们心中那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使他们知道,谁才是真正为国为民的明君,选择辅助谁得到天下,才能真正地使国家强盛起来,使天下太平,使百姓安居乐业。

    对于曹馥这样的重点人物,转化部门是高度重视的,他们甚至聘请了心理研究院的教授,为他量身订造了一套“学习课程”对他进行长达一年多的洗脑教育。当然,这件事除了政治上的需要外,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课题。

    转化敌人的核心人物,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如果能做成,那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学术上都是巨大的成就,其意义请参考我an对末代皇帝溥仪的感化工作。( )

第三百七十八章 课程

    教育曹馥的课程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是理论学习,一部分是社会实践。理论学习主要也分两部分,其一为政治课,其二为历史课。

    对于曹馥这种重点人物,转化部门特意请来了资深的教授、讲师来给他讲课。当然,一起听课的不止他一个人,他和其他需要听这些课的人组成一个学习班一起上课。

    政治课主要是宣扬忠君爱国那一套东西,对于这一套观点,曹馥比较认同,因为他本身也是个比较忠义的人,只不过他忠于的对象是曹魏而不是刘汉而已。

    但是对于历史课,他就有不同的看法了。历史课重点讲的是近现代史,也即是由秦国开始,到现在的一段历史。由秦国通过残酷的战争手段统一中国开始,到因为统治太残暴,导致反旗四起,秦失其鹿。

    再到汉高祖刘邦顺应天命,成功夺取天下,建立大汉朝,然后是王莽篡汉,再到刘秀“光武中兴”建立东汉,这段历史算作近代史。

    现代史则是由汉灵帝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爆发的黄巾之乱开始一直到现在。在教授的讲述当中,曹魏是篡汉的逆贼,而蜀汉则是继承刘汉正统的政权,是汉朝的延续。

    曹馥所不同意就是最后这一点,他不认为曹魏是篡国逆贼,他认为东汉末年,政治太**了,官~逼~民~反最后导致天下大乱,这是刘汉无道,就像当年秦失其鹿一样,都是因为皇帝“无德”、“残暴”,所以才会遭到老天的唾弃,最终丢掉江山。

    而他们曹魏不过是顺应天命取得代之而已,就像当年刘汉取代暴秦一样,都是天意,如果说他们是篡国的逆贼,那么刘邦当年何尝不是篡夺秦国的逆贼呢?

    对于曹馥的观点,那些饱学的教授们自然多的是理由去反驳他,曹馥一个武人耍嘴皮子怎么可能是这些鸿儒的对手,很容易就被反驳得体无完肤兼无话好说。

    他们长达一年多的论战,具体情况这里就不详细说了,只是挑选其中一个例子简单地说一下,教授们在论战中举的其中一个例子就是西汉的灭亡和东汉的建立。公元8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朝,延续了两百年的西汉灭亡,但是不久之后就爆发绿林赤眉起义。

    到了公元25年,刘秀崛起称帝,建立东汉,从此,汉朝满血复活,又延续了两百年的国运。按照那些教授的说法,现在的天下大势和两百年前西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何其相似,汉朝虽然会经历劫难,但是终将会重新振作起来,再铸辉煌。

    现在的建兴皇帝也必将像光武帝刘秀一样,再次让汉朝满血复活,再来个“建兴中兴”,然后延续万年的国祚。这些教授可不敢说这第三个汉朝也会像东汉那样,只延续两百年国运,那样和找死无异。一般来说,当世的臣子说到本朝时,都会说“万世基业”的,否则就是大逆不道。

    按这些教授的说法,汉高祖刘邦建立西汉可称为伯汉,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东汉则称仲汉,而汉昭烈帝刘备建立蜀汉可称叔汉。“伯、仲、叔、季”这种说法本来是用来作为家里老大、老二、老三和老幺的称呼的,这里借用到朝代中使用似乎也并无不妥。

    这些教授说起话来理论一套套的,还理论联系实际举了不少例子,曹馥哪里招架得住,很快就被他们绕晕了,从此开始了被洗脑的历程。

    除了上理论课,曹馥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参加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些社会实践活动种类内容也很多,这里也挑选一些有代表性的说说:例如,俘虏转化部门会组织被俘将领参观访问一些新占领的魏国领土,近距离接触那里的百姓,使他们可以和那里的百姓进行直接的交流。

    这个时候,这些原来在魏国统治下的百姓就会亲口将自己的悲惨遭遇告诉他们,让他们知道,在魏国朝廷的黑暗统治之下,他们过着多么惨无天日的日子,他们被剥削、被压榨地多么严重,他们卖儿鬻女、易子而食,他们的日子是怎么怎么的过不下去等等。

    然后他们还会说说,现在重归大汉后,日子变得多么多么的好过,生活变得多么多么的幸福。再然后就会称颂大汉天子的仁慈圣明,最后再表达一下希望大汉建兴皇帝早日一统天下重整江山的美好愿望。

    这些穷苦百姓的现身说法无疑是很有说服力的,曹馥和很多还有正义感的将领都在这一招的攻击下,认知开始发生变化,价值观也开始发生转变。他们逐渐开始怀疑,难道曹魏政权真的是一个腐朽、邪恶的政权?

    他们有时候还会被安排参观蜀国境内一些“示范区”,看看那里的新风貌,听听那里百姓的心里话。这些地方百姓生活富足,人人安居乐业,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小孩都可以免费去学堂上学,生病了可以去医院免费看病,当然,需要劳动补偿。

    在这里他们看到很多新鲜的事物:免费的学堂、免费的图书馆、收留孤寡老人的老人院、收留孤儿的孤儿院还有医院等等,这些机构在魏国是看不到的。

    除此之外,还有那水泥铺成的平整坚硬的道路、跑得飞快的四轮马车、一拧就有清水流出的自来水、多脏都能洗得干净的肥皂、可以马上和其他城池的人通信的电报等等新鲜事物。

    这些东西都让他们感觉好像活在梦幻世界中一样。这些见闻当然是震撼人心的,让这些将领的认知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次他们真的不能否认,蜀汉的确是一个天佑之国了。

    魏国的统治真的有那么黑暗那么糟糕吗?蜀汉的领地到处都是天堂般的景象吗?答案是未必。带这些将领去参观访问的地方其实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都是典型中的典型。

    不得不说,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

    通过这一系列政策,中国北方逐渐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在他的治下,虽然不能说是天下大治,但是比起原本的天下大乱好多了,百姓算是初步安定下来。

    甚至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刘厚的出现,曹魏在民政方面的工作做得比吴、蜀两国都要好,三国中,论经济实力也是魏国最为雄厚。

第三百七十九章 曹馥的信

    曹丕虽然是个二世祖兼花花公子,却也是个有才能的人,他虽然没有他老子曹操那么出色,但是总算会萧规曹随,守成还是没问题的。⊙頂點小說,他延续了曹操的政策,接管了他留下的家底,使得魏国的经济、军事实力仍然是三国中最强大的。

    但是,林子大了啥鸟都有,再清明的朝代,也有贪官污吏的存在,朱元璋杀贪官杀得人头滚滚滚,还要将贪官剥皮充草放在官衙中用来警惕后来者,这么严厉的反贪措施,依然无法阻止贪官污吏的出现,更何况在三国这个乱世当中。

    经过曹操的整治,魏国虽然总体上来说,吏治比较清明,但是依然还有不少贪官污吏,至于土豪劣绅就更多了。这些人对百姓的盘剥是令人发指的,受影响的百姓当然也只能过上悲惨的生活了。

    蜀汉的俘虏转化部门正是选取那些被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欺压得厉害的地方作为教学示范区,将这些反面教材展示给俘虏们看,让他们实际感受一下在魏国的黑暗统治下,百姓的悲苦生活。

    同样,俘虏们参观的蜀汉“示范区”也是经过精心选择的。即使是现在,在蜀汉有那么多先进设置的地区也是寥寥无几的,而且这些地方多数还是在蜀中。

    至于蜀中以外的地方,属于新占领不久的地方,要建设起来哪里有那容易,有些地方甚至情况还不如魏国的一些地方呢。

    不过俘虏们根本不了解这些情况,他们只能看到转化部门想给他们看的东西,只能听到转化部门想给他们听的东西,也只能接触到被转化部门安排好的人。这些安排都保证他们只能接受到他们需要接受的信息,也即是给他们进行洗脑教育的信息。

    经过长达一年的洗脑教育,现在的曹馥已经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喔,不,应该是一位大汉族主义战士,他的效忠对象成功地变成了大汉和大汉皇帝,也即是刘厚。

    所以,顺理成章地,当有关部门让他写封信给他老子曹洪,劝曹洪归顺大汉时,他一点犹豫都没有,就写了一封激情洋溢的家书,将他在蜀汉的很多见闻都详细地描述了一番,当然,都是一些有利于蜀汉的言语。

    当然,这封信的重点是劝降,他利用自己学到的一些政治理论,分析了天下大势,认为魏国覆灭在即,大汉隆兴有望,劝曹洪不要给曹魏反~动派陪葬。

    再当然,他的信中少不了鼓吹一番蜀汉的正统地位,批判曹魏的篡国行为,最后,他以自己和司马懿为例子,阐述了他们这些降将在蜀汉照样得到了重用,去除曹洪的顾虑。

    曹洪一眼就看出这封信是自己大儿子的亲笔信,他手捧着这封情真意切的信,双手微微颤抖,心里如翻江倒海般不平静。他本来以为已经死去的大儿子,竟然奇迹地生还,还做了蜀国的大官。

    而且那个以往只会打打杀杀的儿子,像变了个人一样,说起话来一套一套的,对天下大势的分析精辟独到,那指点江山、挥斥方遒的样子,宛然像那作出隆中对的卧龙先生。

    按说,儿子平安无事,而且有了出息,做父亲的应该高兴才是,可是,儿子身为曹氏子孙,却投降了敌国,这又不由得让他很忧心。虽说,在三国乱世,良臣择主而事很常见,但是,无论是他自己还是曹馥的情况和那些人不一样。

    他们是曹氏的核心成员,背叛魏国不但是叛国,还意味着背叛家族,这在讲究宗族礼法的时代,是很严重的一项罪行。看到儿子的信,他有喜有悲,对于曹馥的劝降,他心动过,却无法下定决心,他知道,他如果归顺了蜀汉,让蜀汉大军长~驱~直~入关中,曹魏顷刻间就会灭亡。

    而他,曹洪,太祖的从弟,也马上会从曹魏的功臣成为曹魏的千古罪人,他以后下到地府见到曹操后,该怎么跟他交代呢?

    正当他犹疑不决时,送信的使者又拿出一卷东西,曹洪一看这卷黄布卷轴,心头又是一震。这个卷轴以玉石为轴,黄布是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背部有祥云瑞鹤的图案,显得富丽堂皇,而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

    曹洪不是个没见识的人,他一眼就认出,拥有这种模样的东西通常只能是圣旨了,作为曹魏的皇叔,他平时可没少接圣旨。不过让他震惊的不是看到圣旨,而是在这个时候,由这个信使拿出来的圣旨,显然不可能是自己那个风流侄子发给自己的圣旨,只可能是蜀汉皇帝发出的诏书。

    信使也没有让曹洪摆香案、穿朝服,甚至斋戒沐浴跪迎圣旨,也没有如电视里的传旨太监那样,捏着公鸭嗓宣读圣旨,而是直接将这卷圣旨递给了曹洪,示意他自己看。

    曹洪接过圣旨,认真地看了起来,圣旨中盛赞了曹馥识大体,明是非,且作战勇猛,是不可多得的干才,因此,封他为辅汉将军。接着又表扬了曹洪早期战功赫赫,后期生财有道,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然后敕封曹洪为镇远将军,并封乐城侯。圣旨还特意提到,现在曹洪拥有的财产,将会得到大汉朝的承认和保障,将来大汉光复天下后,曹洪的这些财产不会被官府没收,仍然属于曹洪所有。

    曹洪越看越心惊,越看越惊喜。他心里感叹,大汉小皇帝这次可真是大手笔,竟然许下这么优厚的条件。

    曹洪在魏国原来的封号是骠骑将军、乐城候,后来被曹丕借故将这些封号剥夺了。最后在卞太后的斥责下,曹丕赦免了他,并归还了财产,可是这些封号、爵位却并没有给他恢复,这让他郁闷不已。

    不过现在蜀汉皇帝又将爵位、封号还给他,镇远将军虽然没有骠骑将军那么威风,不过也算不错了,这让他兴奋了起来。

    其实最让他兴奋的是在后头,在圣旨的后头,大汉皇帝许诺保障他的财产安全。他这辈子最重视的就是自己的财产,而他的财产中,绝大部分是田地、房屋等不动产。

    不动产就是不会跑的财产,而随着改朝换代的到来,这些动不了的财产肯定是跑不了而被人一锅端的。如果他不归降蜀国,作为曹魏宗室成员,可以预见,他的这些巨量不动产,肯定会被收归国有,那他这一辈子的聚财行为,就相当于竹篮打水一场空了。( )

请病假

生病了,躺床上,请假一天

    (本章完)

    ( )

第三百八十章 魏国的超级大炮

    看了儿子的信和蜀国皇帝的圣旨之后,曹洪显得更焦躁了,在房间踱步的速度更快了,他面临着一个很艰难的抉择,到底是做一个忠臣,给魏国陪葬呢?还是背负着千古骂名,继续享受他的荣华富贵,依然保有他的巨额财产?

    与此同时,在东线却没有北线这边这么平静,这边的战事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的确是轰轰烈烈,因为双方都在不断地炮击对方,轰隆隆的炮击声,日夜不停,响彻天际。↖頂↖点↖小↖说,

    hong军这边,用的是射程最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喀秋莎,对虎牢关进行远程的攻击,令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魏国在城墙上假设了十门大口径的火~炮,对hong军进行回击。

    魏军的这十门火~炮,口径非常大,完全没有按蜀国的标准进行铸造,而是,一味追求大口径、远射程。估计是魏国在过往的战事中吃够了武器射程不够远的亏,这才吸取了教训,弄出这些战争怪物来。

    魏国火~炮的口径约有脸盆那么大,射程也是非常惊人,几乎可以媲美克秋杀的射程,可想而知,曹丕应该是痛定思痛,收集了全国的铜,花费重本铸造出这十门的超级火~炮。

    由于魏国的火~炮都是用纯铜铸造的,所以,造价非常惊人,这十门火~炮几乎掏空了魏国的国库。但是,它们的威力也是惊人的,连日来的对轰,hong军克秋杀部队竟然吃了不小的亏。

    一开始,克秋杀部队没有想到敌人会有射程那么远的武器,他们在城外排成方阵,向城墙上发射火箭炮,猝不及防之下,被那巨大的炮弹居高临下砸下来,不少人被连人带炮筒一起砸个稀巴烂。而且,由于跳弹的关系,那些巨型炮弹还会弹起来,将后面的数人一起砸死。被砸到的人筋断骨折,死状非常凄惨。

    吃了亏之后的克秋杀部队赶快往后退,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对方的大炮射程和自己的克秋杀射程差不多,于是就退无可退了,除非退出了双方的射程,敌人虽然攻击不到自己,但是自己也攻击不到敌人,如果那样的话,这场仗也就不用打了。

    后来,克秋杀部队只好散开成疏松的阵型,这样的话,即使遭到敌人炮弹打击的时候,也不会,一下子被砸死一大~片。也幸好魏国使用的是实弹,而不是开花弹,否则的话他们的损失会更大。

    魏国那边不但有超级大炮,他们竟然还给每一门大炮都铸造了一个炮塔,将大炮保护起来。所谓的炮塔是用花岗岩石构筑成的半圆形建筑物,远远看上去就像个坟包。

    “坟包”的正面开一个口,大炮就从这个口中伸出来。魏国虽然没有水泥这种逆天的建筑材料,但是不代表他们无法建造坚固的工事。花岗岩这种东西足够坚硬,炮塔的主体用它来构筑,hong军的火箭弹在炮塔上面爆炸竟然无法伤其分毫。

    而这些花岗岩石头之间的粘贴剂,他们采用的是传统配方——糯米浆拌石灰。千万别小看这种传统配方,长城都是用这种东西粘起来的。

    用这种东西造出来的长城坚固耐用,不说历千年不倒,起码用个几百年是没问题了。这样建造出来的炮塔当然也是相当牢固的,不过成本自然不会低。

    花岗岩要从深山中采出来,然后山长水远运输到这里来,再吊上城楼,花费的人力物力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要知道魏国可没有任何的机械,除了畜力和人力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动力可以利用。

    而且畜力也只能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借用一二,在采石过程中,只能完全靠人力去凿。为了保障有足够的防护力,每块石头都要足够厚,足够大,这也增加了采集和运输的难度。

    每座炮塔都有无数块大石垒砌而成,可想而知,曹丕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在这十座炮塔上。不过他们征用民夫几乎不用化什么钱,只要下道命令征发徭役就行了,如果执行的官员黑心一点,甚至连伙食都不包。

    至于由此而激发的民怨,他们估计也不会太在乎。曹丕花费巨资建造的这十座炮塔和十门大炮,在这一刻终于发威了,它们怒吼着,喷吐着火光和铁弹,竟然抗衡住几十门克秋莎的攻击。

    远在许昌的刘厚很快就收到前线的消息,气得他砸烂了几个陶瓷摆件,幸好这些都不是什么名贵古董,只是现代工艺品而已,虽然也算精美,但是却不贵重。

    刘厚恨得牙痒痒地道:“许靖和吴懿这两个王八蛋,朕恨不得将他们扒皮抽骨。”

    当初许靖和吴懿作乱,将蜀国的火器技术外泄,这才导致了现在的恶果,如果不是刘厚带兵迅速北伐,假以时日,魏吴两国的火器部队发展起来,到时候要对付他们就更难了。

    即使是现在,也给hong军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可见这火器就是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放出去,是祸是福真的很难说。

    “陛下想将许靖扒皮抽骨恐怕是不行了,因为许靖已死。”郭攸之道。

    “喔?说说这个老贼是怎么死的。”吴懿在成都之乱时,就被刘厚派出特种部队打死,随后他又将许靖、吴太后和两个弟弟发配到日南郡(今越南广治省东河市)。之后,他就没有再关注过他们了,毕竟中原战事正酣,他可没心思管一些无关重要的事,去理一些无足轻重的人。

    现在刘厚听郭攸之提起,就多口问了一句。郭攸之道:“听说这个许靖到了日南郡后还算安分,没有和两位王子和太后有过多的联系,反而潜心做好政事。

    他仅用一年时间就在那里建立了很多个种植园,靠着高定四处征战,掳获的无数异族奴隶,在那里开垦了大量土地,种植粮食和一些其他经济作物。

    那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很适合作物的生长,稻谷都是一年三熟,每年可以收获大量的粮食。我军连续作战,所需军粮数量巨大,除了有一些是在交州周边小国收购的外,许靖搞的这些种植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随着郭攸之的述说,刘厚才知道,许靖这个罪臣去到日南那等蛮荒之地,竟然还立了大功。hong军这几年连续作战,而且队伍越滚越大,需要的粮草多得惊人。

    而且刘厚大方起来时,还时不时接济一下那些难民,所花费的粮食更是无法估量,这么巨量的粮食,除了他们每攻占一地,就将官仓的粮食据为己有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就是来自蜀国对岭南和交州的开拓。

第三百八十一章 惊闻瘟疫

    话说通过郭攸之的描述,刘厚获知,久无音讯得许靖在日南郡居然干的有声有色,hong军巨额的军粮负担,他竟然帮忙解决了很大一部分。『≤頂『≤点『≤小『≤说,

    刘厚没想到他不单止是只会夸夸其谈的腐儒,竟然还是个干吏,到了地方竟然还能干出这样的一番实事、好事。不过好景不长,正如刘厚之前预料的那样,许靖到了日南郡,一年多就染上了瘟疫,并很快就一命呜呼了。

    正应了那句话,好人不长命,祸害留千年,许靖之前犯下了那么大的过错,干了那么多祸国殃民的事情,身体一直啥事也没有,现在他才干了点好事,马上就去见阎罗王了。

    刘厚听到郭攸之提到许靖得了瘟疫,心里着急起来,因为他早就知道那些南蛮之地多瘟疫,他最担心就是瘟疫爆发,导致军民出现大量的非战斗减员。

    这也是他为什么一直在军队推行各种卫生措施,加强防疫的原因,可是千防万防,疫病最难防,没想到他费尽心思去防疫,瘟疫还是爆发了。

    为什么他听到许靖得了瘟疫,就能断定瘟疫爆发呢?因为许靖是官,如果连官都被传染上了,其他卫生条件更差的老百姓就更不用说了,所以他一听许靖都病倒了就紧张起来,连忙询问郭攸之许靖具体得的是什么病,染疫的人有多少。

    据郭攸之说,许靖得的病在当地叫“三三病”,因为这种病会出现“三红”和“三痛”。“三红”是指脸红、眼红、胸口红,而“三痛”是指头痛、眼眶痛和肌肉关节疼痛。

    刘厚一听,心里咯噔一下,心道:坏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他一听就知道那是登革热。他前世生活的年代,传染病已经不是主要的疾病,但是,偏偏在他穿越前的那一年,他生活的南方城市爆发了登革热。

    当年整个省份一共报告了三万多例登革热病例,他生活的城市就占了两万多例,至于没被报到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那一年,整个城市的人都被动员起来,参与灭蚊防蚊的工作。在居委会和爱卫会强大的宣传攻势下,刘厚这个宅男也对登革热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深知这种疾病的可怕,尤其在这个科学技术落后的年代,更是恐怖。即使在科学昌明的后世,东南亚那些国家,每年都有几万人感染登革热,更何况现在了,刘厚不禁深深为那些南征的将士感到担忧,连忙追问郭攸之许靖得病的具体经过和南征部队的情况。

    郭攸之显然做足了功课,只听他娓娓道来,将发生在千里外的事情讲述得清清楚楚:原来,日南郡那种地方气候炎热,雨水超多,最容易滋生蚊虫和毒虫,更不用说还有不少地方瘴气横行。这种地方经常有瘟疫流行,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传染病。

    官老爷本来可以躲在官衙中养尊处优的,那样他就不会被瘴气所侵扰,被蚊虫和毒虫所伤的概率也会降低。好死不死的是,许靖被刘厚教训了一顿之后,幡然醒悟,痛定思痛下,立志做一个能臣干吏,让自己的余生为国家多做贡献。

    于是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毅然下到基层去督促生产活动。用官方语言来表述那叫“劝农桑”,那个时候的生产活动基本上就是农业活动,更何况他办的就是种植园,所以他经常跑到种植园的开垦现场,去“劝农桑”。

    日南郡,什么都不多,就是原始森林最多,那里的原始森林比耕地多得多。许靖要办种植园,没有耕地怎么办?很好办,他想到个好办法,那就是向原始森林伸手。

    他派人砍伐一些原始森林的边缘地带,然后放火烧一下,就能得到大~片大~片的肥沃耕地。这些原始森林经过无数年的积累,地面上堆积了厚厚的一层枯枝败叶,这些枯枝败叶经过腐烂之后就形成了腐土。

    这腐土就是最优良的天然肥料,所以这些才刚开垦出来的田地,根本不需要施肥已经是肥力充足的良田。

    许靖组织奴隶开垦耕地的确是一项利国利民民的善举,当然站在环境保护的角度就要另说了。不过那个时候的森林覆盖率很高,还不存在人和环境矛盾的问题,自然也没有人去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

    用行话来说,那就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问题,那个时候的主要矛盾就是:耕地太少,生产的粮食太少,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吃饭需求。

    所以,官府应当想尽办法增加耕地,增加粮食生产,其实这也是中国数千年来官府最头痛的问题之一。许靖为了推行这项善政,可谓竭尽全力,他经常亲赴开垦的一线现场,去进行督促调研。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治下的种植园中,粮食的生产量节节升高,为hong军的征战提供了大量的军粮。可是,他也因此而搭上了他的老命。

    要知道,开垦的现场就是原始森林的边缘,原始森林什么多?除了树木多之外,蛇虫鼠蚁也很多,蚊子也巨多。因为他是地方的父母官,但还是受到一定的保护的,蛇虫鼠蚁一般伤不到他,可是蚊子却防不胜防。

    要知道蚊子可是无孔不入的,他经常被蚊子叮得像猪头一样,那个时候的人觉得蚊子除了讨厌一点,叮得人痒一点之外,也没有什么其他特别的危害。

    可是,后世的人都知道,蚊子几乎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昆虫。由蚊子传染的疾病种类繁多,除了之前南征部队染上的疟疾外,还有登革热、丝虫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等等。

    而且这些病都是很严重的,死亡率非常高。刘厚虽然是穿越者,可是,他却不是医生,即使是医生,在这个缺少西药的时代,也不是什么病都会治的。

    之前他引导大夫们弄出青蒿素,降服疟疾还是托了那位得了诺贝尔奖的屠奶奶的福,可是其他蚊媒的传染病他就没办法了,像丝虫病是要用化学药物去杀的,即使他是西医出身,可也不是化学家,也不懂得合成这些药物。

    而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就更不用说了,那是病毒性的疾病,即使在后世都没有特效药。治疗方法只有一个字,那就是“扛”,扛得过去就活下来,扛不过去就死翘翘。

    许靖年纪不轻了,又是个缺乏体育锻炼的读书人,他的身体素质当然好不到那里去,遇到这种严重的传染病他自然是扛不过去的。

    他发病后,连续高烧数天,全身出满了皮疹,最后水米不进,药石无效。他死时七孔流血,死状甚是恐怖,见到的人都说他做了有违天道的事,因此才遭到天谴,以致惨死。

    刘厚自然不会相信这种迷信的说法,他听到许靖的死状,一想就知道,他是因为血小板减少,出现出~血倾向,这是登革出~血热的症状。

再请病假

本来以为这几天好一点了,坚持写下去,结果今天病又加重了,实在坚持不住了,人很疲倦,再请一天病假,

    (本章完)

    ( )

第三百八十二章 士燮投降

    刘厚只是略略问了一下许靖的情况,其实他对许靖的生死并不是非常在意。虽然说他这一年多来有改过自新迹象,而且表现出很不错的治理地方能力,也干了很多好事、实事,但是,相对于他给蜀国带来的损失和灾难,他的这些功劳远远不够看。

    如果真要将功抵过,刘厚认为他要像这样做贡献一百年才能抵得上他泄露火器秘密的过。但是他只做了一年多的贡献就挂了,所以他那点微末的功劳是远远抵不了他的过错的。在刘厚的心目中,许靖依然还是死有余辜的,这样的人死了就死了,他绝对不会在意。

    刘厚真正所关心的事,是南征部队的情况,由许靖染上登革热,他可以预见,南征部队的日子绝对不会好过。他的想法马上就得到了证实,郭攸之讲完许靖的事情后,就开始讲述南征部队的情况。

    当年刘厚留下费祎这个得力助手经略岭南,他负责民政和对南部诸夷的外交,主要工作是发展生产,为部队提供军粮,派出使者招降各地方势力。

    而高定则作为他的助手,负责军事上的事情,具体来说就是,谁不服就打谁。他收拾完两广境内不服管的地方势力后,就带领的军队进入安南地区,或者叫交州,在交州,他不断地向南扩张领土。

    也即是说,郭攸之是广东、广西、安南三个省的省长(如果将安南也看作一个省的话),而高定则是广州军区的司令员。

    之前,高定带领部队不断往南攻伐,交州的土皇帝士燮一开始时还抵抗了一下,后来见识到城墙在蜀军的炸~药面前,像纸糊的一样脆弱后,他又故技重施,玩起了投降那一招。

    高定是个武夫,渴望战斗,渴望多获战功,站在他的立场,他是不想接受士燮投降的。所以他继续挥师猛攻,但是他又不得不一边加快攻击一边遣人将士燮的求降书送给费祎,毕竟费祎才是总督,才是那个能在岭南说了算的人,接不接受投降,必须由费祎来拿主意,而不是他高定。

    费祎是一个谦谦君子,他比较认可不战而屈人之兵那一套,所以,对于敌人投降这种事情特别喜欢,他马上派人阻止了高定的进攻步

    (本章未完,请翻页)伐,欣然接受士燮的投降。

    士燮之所以肯投降,是因为他以为蜀国接受他投降之后,还会像吴国一样,照样任命他为当地的地方官。那样他就可以继续做交州的土皇帝了。

    毕竟他们家族在交州的势力非常庞大,中原的皇朝如果不借助他们家族的力量,很难在交州进行有效的统治。

    可是,由于高定大军的攻击一直不停,他没有时间跟费祎好好谈条件,只能匆匆忙忙地出城无条件投降。他本来以为,投降之后还可以继续跟费祎好好谈条件的,费祎如果是个聪明人,一定会接受他的条件,毕竟现实摆在那里。

    如果费祎不肯答应他的条件,他只要让下面的人随便一鼓动,就能在交州造成大面积的暴~动。这样一来,费祎绝对吃不了兜着走,毕竟,激起民变这罪名可不轻。

    可是他忘了这是什么时期,也不知道刘厚给了费祎多大的权力和自由度,当然更不可能知道刘厚对待那些南蛮人是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

    这是三国时期,是乱世,到处都是战乱,打仗就是常态,所谓的民变谁会在乎?有仗就打呗,有暴~动就镇压呗,将军们最喜欢干这种事了。

    刘厚让费祎全权负责岭南和交州的事情,给予了他绝对的信任和对各种事件的处置权。别说这种小小的所谓民变不一定会传到他的耳中,就算他知道,他也不会太在意,因为他早就料到这一点。

    他对南蛮人的态度,就是,能降服就降服,不能降服的,干脆杀光算了。这也不能怪他狠心,实在是他知道那里的人都是绝桀骜不驯之辈,从来不缺乏反抗精神。

    在历史长河中,安南这个地方总是和中原皇朝分分合合,中原皇朝强势时,将他们打怕了,杀怕了,他们就暂时蛰伏起来,归顺于中原皇朝。可是,只要中原皇朝有一点衰弱,无法顾及他们,他们就会跳出来反叛,就会闹**。

    安南历史上出现过很多他们所谓的“民族英雄”,除了近代史是反抗西方人和日本人的之外,漫长的历史中,他们的“民族英雄”对抗的就是中原皇朝。

    这样的事情和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物在历史中反复出现,这给读过历史的刘厚一个印象,这些人根本无法降服,他们从来都没有认可过中原皇朝,更不会认为自己是汉人。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对于这些不能汉化的人,可想而知刘厚会对他们持什么态度。刘厚对这些土著的态度和当年西方人初到美洲大陆时,对印第安人的态度如出一辙。

    我想要这里的土地,而你们又不肯让出来,那怎么办?只能抢了,你阻止我抢,那怎么办?那就只能杀了,将人杀光了,自然没人再来阻止我占领这里的一切了。

    这种赤果果的强盗逻辑,就是殖民者最普遍的逻辑,这种残暴的做法也是殖民者最直接的手段。刘厚早就对费祎面授机宜,将自己的意图告知了他。所以,别看费祎表面上是个谦谦君子,骨子里还不知道怎么想的呢。

    费祎根本不和士燮谈任何条件,直接剥夺了他的所有权力,不但是他,甚至他家族中所有子弟担任的职务全部被撤掉。这等于是要将整个士家在交州的势力连根拔起,将这个交州的土霸王完全清理掉。

    接着,费祎命令高定将士燮全家老小全部“护送”到番禺郡软禁了起来,还美其名曰给士燮择一善地“荣养”。士燮当然不甘心坐以待毙,马上通过庞大的家族势力,煽动当地民众暴~动。

    谁知道,高定早就严阵以待,大军出动,大开杀戒。手无寸铁又没经过训练的百姓,对上装备精良且训练有素的大军,结果根本没有悬念,更何况是还拥有一定数量火器的大军。

    高定大军摧枯拉朽般,迅速将暴~动的民众镇压下去,杀死杀伤的人数多得无法统计,只知道附近的一条河流都变红了。士家的人更是几乎被斩尽杀绝,这次士家的势力才算真正的被连根拔起。

    当然,士燮一家在番禺被保护得好好的,一点事也没有,可是,少了庞大家族的其他人,只剩下他们一家几十口人,还能干成什么事呢?

    (本章完)

    ( )

第三百八十三章 高定的南征

    高定这一次对士家暴~乱的清剿行动,不但杀死了很多的人,同时也俘虏了更多的人。~頂點小說,尤其是在攻占九真郡时,俘虏的人数就达到五万。

    九真郡(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市)是士家的重要据点,由士燮的二弟士(黄+有,音yi)任太守,有四万六千户,人口二十万九千余人。在当时来说,算是很繁华的一个郡了,尤其是在交州这种远离中原的南蛮之地,能繁衍出这么多人口,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

    九真郡的文化、经济都发展得不错,可是军事力量却很弱,遇到高定的大军,根本就不堪一击。高定让士兵丢了几个霹雳雷上城墙,守军就被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高定军轻易就拿下了这座城池。

    高定军入城后对士家的势力进行了一番清洗,士(黄+有,音yi)和他大哥一样一家几十口被押到番禺郡软禁起来了。之后,高定军一路高歌猛进,一直打到日南郡均没遇到什么像样的对手,直到到了日南郡才认认真真打了一仗。

    日南郡算是大汉最南端的领土了,过了日南郡再往南,就属于林邑国的地头。林邑国虽然是个很小的国家,但是怎么说都是个主权国家,如果高定再往南攻伐,就等于是侵略他国了。

    不过这次高定却不需要找借口跟林邑国开战,因为林邑国在汉末中原大乱后,也不自量力想出来浑水摸鱼捞好处。不过有士家这个庞大势力坐镇交州,他们也不敢过分北上,只是逐渐占领了日南郡的一些地方而已。

    高定来到日南郡后,正愁着有什么借口向林邑国开战呢,他记得刘厚在他出兵前,曾经给他说过,让他要一直打到大陆的最南端,直到见到大海为止,他一直都朝着这个目标进发。

    可是现在有个林邑国挡在前面,要打通中南半岛,直达大陆的最南端,则必须拔除这个小小的国家。不过仗不是说打就能打得,在这个时代,无辜侵略人家的领土,是有违儒家经义的行为,将来回到朝堂中,恐怕会遭到那些腐儒们的弹劾。

    中国古代打仗,历来讲究要师出有名,就算没有名堂也要捏造个冠冕堂皇的名堂出来宣扬一番,否则的话,就是不义,就是暴虐,别看高定是个战将,可是对于两国战争中的这些道道还是知道一二的。

    现在好了,对方主动将借口送上门了,高定到了日南郡后一看,可恼也!小小林邑蛮夷小国,竟然敢侵占我煌煌大汉之领土,难道你没听过“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吗?有了这条罪名,足够灭其国,毁其宗庙了。

    于是,高定马上令自己的幕僚师爷写下一篇辞藻华丽兼言辞激昂的讨~伐檄文,让人送去林邑国国都,给他们的国王过目,然后马不停蹄地挥师猛攻林邑国的军队。

    他写下这篇檄文一是为了恶心一下林邑国国王,二也是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使自己不至于在舆论上陷入被动。可见,高定在政治上还是比较成熟的,并不是个无脑之人。

    林邑国王早就知道汉军一路南下讨~伐士氏家族,担心他们威胁到自己国家的安全,其实主要是做贼心虚,因为他们占了别人的领土,怕别人要抢回来,所以调动了三万军队陈列在日南郡,打算在这里和汉军对抗。

    三万人已经是林邑国一半的军队了,可见林邑国王为了应对汉军也算下了很大本钱了。他从探子口中知道,汉军虽然裹挟了几万俘虏,可是,真正的战兵只有一万多人,那几万俘虏只是作为辎重队,帮汉军搬运物资而已。

    他很有信心,自己这三万精兵一定能吓住汉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就算汉军敢用强,自己这三万人马也能轻松消灭来犯之敌。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他这三万人马根本没被高定放在眼里,更不用说被他们威吓到了。

    高定发布了檄文后,根本不等对方是否有使者过来谈判,直接就指挥军队开打。不过这场战争高定却打得很辛苦。高定的部队毕竟不是全火器部队,只是拥有少量的火~枪和一些霹雳雷和炸~药包而已,而且在前期的战斗中已经消耗了不少。

    如果不是有这些火器,他说不定还会打败仗。林邑国的这三万部队的确是精锐,战斗力很强,个个都是好勇斗狠之辈,作战起来悍不畏死。相反,高定的部队原来在汉军中属于二线部队,多数由俘虏转化而来,战斗力和正规军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万对一万多,林邑军占了人数上的优势。再者说,林邑国的士兵熟悉当地的地形,习惯当地的气候,这也是很大的一个优势。汉军初来乍到,虽然找了不少当地的向导,但是始终无法~像林邑国部队那样对地形了如指掌,也就无法从容布局。

    这里的气候炎热潮~湿,来自中原的汉军极为不适应,加上多山林,多瘴气、多毒虫毒蛇等等客观因素,即使汉军中配了很多大夫,做了很多预防措施,可是还是难免受到影响,这些客观因素使得汉军十成战力起码去了三、四成。

    林邑军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象兵,用大象来作战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军队的特色,来自中原的士兵却几乎都没见过大象。初次见到这些庞然大物,大多数士兵都被吓得脚软,幸好高定反应快,让部下及时施放霹雳雷,将大象惊扰到,这才挽回败势。

    总之,这场仗汉军打得很惨烈,从各方面来对比,汉军都处于劣势,唯一的优势就在于拥有少量的火器,正是靠着这压箱底的火器,汉军最后才反败为胜,惨胜林邑国的军队。

    这一战,林邑国三万人被击溃,死伤约一万人,被俘约五千人,其余的逃进山林不知所踪。而汉军也不好受,死伤超过七千,还有几百人失踪,这一仗是高定出兵南征以来,损失最大的一场仗。

    这一战之后,高定部队再也没力往南攻进,只好驻扎在日南郡休整。高定选择驻扎在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是有大量的伤员需要养伤,如果要长途搬运这些伤员很麻烦,还不如就地驻扎,就地救治方便;

    第二是,这里是国境边界线,他要驻守在这里,防止林邑国的军队不开眼,再跑过来占便宜;最后一个理由是,他接到来自朝廷的文书,知道太后、两位皇子还有许靖这个前太傅要被发配到日南郡来,他手握大军,负有监控这些钦犯的职责。

第三百八十四章 奴隶事业的开端

    话说高定由岭南一路杀到大汉领土的最南端——日南郡,到了日南郡后,高定大军也因伤亡过重,无法继续南征,加上其他原因,不得不暂时驻扎在这里进行休整。∈♀頂點小說,

    在南征期间他一共俘虏来二十多万人。起初,高定按照hong军的惯例,将他们一部分编进辎重队,让他们运输军粮和军用物资,另外一部分组成生产建设兵团。

    可是这附近没发现什么矿藏,他手中也不像刘厚手中那样,有很多探矿专家,无法就近寻找矿藏来让这些俘虏却开采。而要发展种植业的话,也需要有懂农业的官员来主持这项工作,可是高定这是一支军队,最缺乏的就是民政官。

    所以,高定都不知道怎么安排这二十万俘虏才好,幸好后来他得到幕僚的提点,才潘然醒悟,这交州南蛮之地,什么都不多,就是山林多。山林什么多?花草树木多!

    这些未经开发的原始森林中,其中不乏高大的乔木,这些高大笔直的乔木,正是建筑宫殿、豪宅的良好材料。尤其是其中还有一些黄花梨、金丝楠、酸枝等名贵的树种。

    这些名贵树种在中原可是非常受欢迎的,价格也高居不下,自己当真是入了宝山而不自知。他当即组织俘虏们大肆砍伐各种名贵树木,再想办法运回中原出售。

    可惜,还是应了那句话:好景不长,后来许靖到了日南郡就大力开发种植园种植粮食,由于缺乏人手,费祎就将这些俘虏,也即是生产建设兵团调过去,给许靖建立的种植园使用。

    有了这么多的俘虏,许靖这才得以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建立起大量的种植园,大规模种植一年三熟的稻谷,为国内供应了天量的粮食。

    对此,尝到甜头的高定很不甘心,毕竟二十万俘虏能创造的财物是惊人的,虽然这些财富大部分还是要交公的,但是,经过他的手多少能漏下一点下来,即使就那么一点点汤汤水水,也能令他赚得盘满钵满。

    可是现在人都被许靖要去了,他就什么都捞不到了,所以,他很想将人要回来继续伐木。于是,他上书费祎,向他力陈伐木的好处,想让他将一部分俘虏还给他继续进行伐木大业。

    但是,费祎是个明白人,他当然知道粮食和木材之间孰轻孰重,况且,刘厚让他镇守岭南,交给他的其中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他为hong军筹集粮食。

    刘厚就是看中了岭南和交州气候炎热,粮食高产,所以才费煞苦心攻占这里,并留下自己得力手下费祎经略这里。否则的话,蜀军连年用兵,那里有那么多军粮可用?

    粮食生产可是关系到hong军的北伐大计,乃至于统一天下的进程,实在是马虎不得,高定虽然不算笨,但是却缺乏这种战略眼光,看不到这看似简单的俘虏安置问题,却涉及到那么高层次的东西。

    高定看不清不要紧,岭南和交州的“话事人”费祎看得清就行了,费祎一口就回绝了高定的请求,并严令他不得干扰许靖的屯田工作,否则必定严惩不贷。

    费祎能坐到这个位置当然也是个心思玲珑之人,他对于高定的心思知道得一清二楚,他知道这件事涉及到利益之争,不能光靠强权来压制,否则时间长了很容易出现问题。

    于是,他刚给了高定一顿大棒,马上又给一个甜枣,他跟高定说,现有的这二十多万俘虏只能用于屯田,不准他动歪心思,但是,可以允许他继续出兵攻伐周边的蛮夷部落。

    费祎承诺,将来他俘虏的夷人,只需交一半出来用于各地的屯田之用,其他的任由他自行处置。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一张捕奴、贩奴的许可证。

    捕奴、贩奴这在后世就是犯罪,文明社会的人一听就觉得充满了血腥与野蛮,但是在三国时代,这简直就是朝阳行业,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和后世的高科技行业一样,都是来钱容易、来钱快的行业。

    当然,这个行业不是谁都能做的,否则的话,每个人都会变成百万富翁了。要想从事这个行业必须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其一是要手眼通天,要有官府的允许,否则的话,很快就会被取缔。

    尤其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导的社会,这种明显违背社会公义的事情,一定会被世人所诟病,一定会被儒家子弟攻讦。如果这件事再得不到官府的支持,那做这件事的人离死也不远了。

    而像高定这样,得到官方许可去做这件事就不一样了,起码不用担心会被官府捉去咔嚓掉。倒不是说,有了官方的支持,这件事就变成一件正义的事,而是有了官方的支持,做这件事的时候,就很容易找到冠冕堂皇的借口。

    例如得到费祎许可的高定,就以“讨伐不臣”为借口继续征伐周边的部落。他的理论依据是,林邑国本来是大汉的属国,本应对大汉恭恭敬敬。

    可是,这个属国现在竟然公然侵占宗主国的土地,杀害宗主国的子民,更有甚者,天军到来之后,他们非但不欢迎天军,反而敢和天军对抗,这些都是罪不容赦的罪名。

    有了这些罪名,高定发动战争就站在了道德制高点,他就可以大肆攻伐各个蛮夷部落,杀死反抗者,俘虏其余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被俘夷人的身份不再是奴隶,而是俘虏。

    至于俘获的俘虏怎么处置,那都是军事需要,和道德无关,更不会涉及到犯罪。

    俘虏历来都是没有人权的,最惨的结局就是被杀死,这也是可以的,历来杀俘的将军不知凡几,只要不要像白起那样,一杀就杀几十万,就不会太被人诟病。

    至于让俘虏去种田,这简直可以算是仁慈之举了,毕竟给了那些俘虏一条活路。所以说,有了费祎的支持,高定做这件事就变得合法、合情、合理了。

    第二个条件是要有强大的武力做后盾,否则的话,还不知道是你去捕奴还是被奴捕呢。尤其是这个地方的蛮夷,普遍凶残好斗,有很多桀骜不驯之辈,他们一但遭到冒犯就会和你不死不休,想要征服他们,必须展现出超强的武力,才有可能慑服他们。

    而高定手握重兵,恰恰就具备了这个条件,所以,高定得到费祎的许可后,高兴得大叫了起来,因为,他现在两个条件都具备了,可以大干一场,大捞一笔了。( )

第三百八十章 魏国的魏超级大炮

    看了儿子的信和蜀国皇帝的圣旨之后,曹洪显得更焦躁了,在房间踱步的速度更快了,他面临着一个很艰难的抉择,到底是做一个忠臣,给魏国陪葬呢?还是背负着千古骂名,继续享受他的荣华富贵,依然保有他的巨额财产?

    与此同时,在东线却没有北线这边这么平静,这边的战事轰轰烈烈地进行着,的确是轰轰烈烈,因为双方都在不断地炮击对方,轰隆隆的炮击声,日夜不停,响彻天际。

    hong军这边,用的是射程最远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喀秋莎,对虎牢关进行远程的攻击,令人感到非常意外的是,魏国在城墙上假设了十门大口径的火~炮,对hong军进行回击。

    魏军的这十门火~炮,口径非常大,完全没有按蜀国的标准进行铸造,而是,一味追求大口径、远射程。估计是魏国在过往的战事中吃够了武器射程不够远的亏,这才吸取了教训,弄出这些战争怪物来。

    魏国火~炮的口径约有脸盆那么大,射程也是非常惊人,几乎可以媲美克秋杀的射程,可想而知,曹丕应该是痛定思痛,收集了全国的铜,花费重本铸造出这十门的超级火~炮。

    由于魏国的火~炮都是用纯铜铸造的,所以,造价非常惊人,这十门火~炮几乎掏空了魏国的国库。但是,它们的威力也是惊人的,连日来的对轰,hong军克秋杀部队竟然吃了不小的亏。

    一开始,克秋杀部队没有想到敌人会有射程那么远的武器,他们在城外排成方阵,向城墙上发射火箭炮,猝不及防之下,被那巨大的炮弹居高临下砸下来,不少人被连人带炮筒一起砸个稀巴烂。而且,由于跳弹的关系,那些巨型炮弹还会弹起来,将后面的数人一起砸死。被砸到的人筋断骨折,死状非常凄惨。

    吃了亏之后的克秋杀部队赶快往后退,可是,很快他们就发现,对方的大炮射程和自己的克秋杀射程差不多,于是就退无可退了,除非退出了双方的射程,敌人虽然攻击不到自己,但是自己也攻击不到敌人,如果那样的话,这场仗也就不用打了。

    后来,克秋杀部队只好散开成疏松的阵型,这样的话,即使遭到敌人炮弹打击的时候,也不会,一下子被砸死一大~片。也幸好魏国使用的是实弹,而不是开花弹,否则的话他们的损失会更大。

    魏国那边不但有超级大炮,他们竟然还给每一门大炮都铸造了一个炮塔,将大炮保护起来。所谓的炮塔是用花岗岩石构筑成的半圆形建筑物,远远看上去就像个坟包。

    “坟包”的正面开一个口,大炮就从这个口中伸出来。魏国虽然没有水泥这种逆天的建筑材料,但是不代表他们无法建造坚固的工事。花岗岩这种东西足够坚硬,炮塔的主体用它来构筑,hong军的火箭弹在炮塔上面爆炸竟然无法伤其分毫。

    而这些花岗岩石头之间的粘贴剂,他们采用的是传统配方——糯米浆拌石灰。千万别小看这种传统配方,长城都是用这种东西粘起来的。

    用这种东西造出来的长城坚固耐用,不说历千年不倒,起码用个几百年是没问题了。这样建造出来的炮塔当然也是相当牢固的,不过成本自然不会低。

    花岗岩要从深山中采出来,然后山长水远运输到这里来,再吊上城楼,花费的人力物力简直是个天文数字。要知道魏国可没有任何的机械,除了畜力和人力外,没有其他任何的动力可以利用。

    而且畜力也只能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借用一二,在采石过程中,只能完全靠人力去凿。为了保障有足够的防护力,每块石头都要足够厚,足够大,这也增加了采集和运输的难度。

    每座炮塔都有无数块大石垒砌而成,可想而知,曹丕花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在这十座炮塔上。不过他们征用民夫几乎不用化什么钱,只要下道命令征发徭役就行了,如果执行的官员黑心一点,甚至连伙食都不包。

    至于由此而激发的民怨,他们估计也不会太在乎。曹丕花费巨资建造的这十座炮塔和十门大炮,在这一刻终于发威了,它们怒吼着,喷吐着火光和铁弹,竟然抗衡住几十门克秋莎的攻击。

    远在许昌的刘厚很快就收到前线的消息,气得他砸烂了几个陶瓷摆件,幸好这些都不是什么名贵古董,只是现代工艺品而已,虽然也算精美,但是却不贵重。

    刘厚恨得牙痒痒地道:“许靖和吴懿这两个王八蛋,朕恨不得将他们扒皮抽骨。”

    当初许靖和吴懿作乱,将蜀国的火器技术外泄,这才导致了现在的恶果,如果不是刘厚带兵迅速北伐,假以时日,魏吴两国的火器部队发展起来,到时候要对付他们就更难了。

    即使是现在,也给hong军带来了不少的麻烦,可见这火器就是个潘多拉魔盒,一旦放出去,是祸是福真的很难说。

    “陛下想将许靖扒皮抽骨恐怕是不行了,因为许靖已死。”郭攸之道。

    “喔?说说这个老贼是怎么死的。”吴懿在成都之乱时,就被刘厚派出特种部队打死,随后他又将许靖、吴太后和两个弟弟发配到日南郡(今越南广治省东河市)。之后,他就没有再关注过他们了,毕竟中原战事正酣,他可没心思管一些无关重要的事,去理一些无足轻重的人。

    现在刘厚听郭攸之提起,就多口问了一句。郭攸之道:“听说这个许靖到了日南郡后还算安分,没有和两位王子和太后有过多的联系,反而潜心做好政事。

    他仅用一年时间就在那里建立了很多个种植园,靠着高定四处征战,掳获的无数异族奴隶,在那里开垦了大量土地,种植粮食和一些其他经济作物。

    那里的气候温暖湿~润,雨水充沛,很适合作物的生长,稻谷都是一年三熟,每年可以收获大量的粮食。我军连续作战,所需军粮数量巨大,除了有一些是在交州周边小国收购的外,许靖搞的这些种植园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随着郭攸之的述说,刘厚才知道,许靖这个罪臣去到日南那等蛮荒之地,竟然还立了大功。hong军这几年连续作战,而且队伍越滚越大,需要的粮草多得惊人。

    而且刘厚大方起来时,还时不时接济一下那些难民,所花费的粮食更是无法估量,这么巨量的粮食,除了他们每攻占一地,就将官仓的粮食据为己有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就是来自蜀国对岭南和交州的开拓。( )

再请请病假

本来以为这几天好一点了,坚持写下去,结果今天病又加重了,实在坚持不住了,人很疲倦,再请一天病假,( )

第三百八十三章 高十定的南征

    高定这一次对士家暴~乱的清剿行动,不但杀死了很多的人,同时也俘虏了更多的人。尤其是在攻占九真郡时,俘虏的人数就达到五万。

    九真郡(今越南清化省清化市)是士家的重要据点,由士燮的二弟士(黄+有,音yi)任太守,有四万六千户,人口二十万九千余人。在当时来说,算是很繁华的一个郡了,尤其是在交州这种远离中原的南蛮之地,能繁衍出这么多人口,可以说是难能可贵了。

    九真郡的文化、经济都发展得不错,可是军事力量却很弱,遇到高定的大军,根本就不堪一击。高定让士兵丢了几个霹雳雷上城墙,守军就被吓得屁滚尿流、抱头鼠窜。高定军轻易就拿下了这座城池。

    高定军入城后对士家的势力进行了一番清洗,士(黄+有,音yi)和他大哥一样一家几十口被押到番禺郡软禁起来了。之后,高定军一路高歌猛进,一直打到日南郡均没遇到什么像样的对手,直到到了日南郡才认认真真打了一仗。

    日南郡算是大汉最南端的领土了,过了日南郡再往南,就属于林邑国的地头。林邑国虽然是个很小的国家,但是怎么说都是个主权国家,如果高定再往南攻伐,就等于是侵略他国了。

    不过这次高定却不需要找借口跟林邑国开战,因为林邑国在汉末中原大乱后,也不自量力想出来浑水摸鱼捞好处。不过有士家这个庞大势力坐镇交州,他们也不敢过分北上,只是逐渐占领了日南郡的一些地方而已。

    高定来到日南郡后,正愁着有什么借口向林邑国开战呢,他记得刘厚在他出兵前,曾经给他说过,让他要一直打到大陆的最南端,直到见到大海为止,他一直都朝着这个目标进发。

    可是现在有个林邑国挡在前面,要打通中南半岛,直达大陆的最南端,则必须拔除这个小小的国家。不过仗不是说打就能打得,在这个时代,无辜侵略人家的领土,是有违儒家经义的行为,将来回到朝堂中,恐怕会遭到那些腐儒们的弹劾。

    中国古代打仗,历来讲究要师出有名,就算没有名堂也要捏造个冠冕堂皇的名堂出来宣扬一番,否则的话,就是不义,就是暴虐,别看高定是个战将,可是对于两国战争中的这些道道还是知道一二的。

    现在好了,对方主动将借口送上门了,高定到了日南郡后一看,可恼也!小小林邑蛮夷小国,竟然敢侵占我煌煌大汉之领土,难道你没听过“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吗?有了这条罪名,足够灭其国,毁其宗庙了。

    于是,高定马上令自己的幕僚师爷写下一篇辞藻华丽兼言辞激昂的讨~伐檄文,让人送去林邑国国都,给他们的国王过目,然后马不停蹄地挥师猛攻林邑国的军队。

    他写下这篇檄文一是为了恶心一下林邑国国王,二也是为了堵住天下悠悠众口,使自己不至于在舆论上陷入被动。可见,高定在政治上还是比较成熟的,并不是个无脑之人。

    林邑国王早就知道汉军一路南下讨~伐士氏家族,担心他们威胁到自己国家的安全,其实主要是做贼心虚,因为他们占了别人的领土,怕别人要抢回来,所以调动了三万军队陈列在日南郡,打算在这里和汉军对抗。

    三万人已经是林邑国一半的军队了,可见林邑国王为了应对汉军也算下了很大本钱了。他从探子口中知道,汉军虽然裹挟了几万俘虏,可是,真正的战兵只有一万多人,那几万俘虏只是作为辎重队,帮汉军搬运物资而已。

    他很有信心,自己这三万精兵一定能吓住汉军,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就算汉军敢用强,自己这三万人马也能轻松消灭来犯之敌。可是,他万万没想到,他这三万人马根本没被高定放在眼里,更不用说被他们威吓到了。

    高定发布了檄文后,根本不等对方是否有使者过来谈判,直接就指挥军队开打。不过这场战争高定却打得很辛苦。高定的部队毕竟不是全火器部队,只是拥有少量的火~枪和一些霹雳雷和炸~药包而已,而且在前期的战斗中已经消耗了不少。

    如果不是有这些火器,他说不定还会打败仗。林邑国的这三万部队的确是精锐,战斗力很强,个个都是好勇斗狠之辈,作战起来悍不畏死。相反,高定的部队原来在汉军中属于二线部队,多数由俘虏转化而来,战斗力和正规军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万对一万多,林邑军占了人数上的优势。再者说,林邑国的士兵熟悉当地的地形,习惯当地的气候,这也是很大的一个优势。汉军初来乍到,虽然找了不少当地的向导,但是始终无法~像林邑国部队那样对地形了如指掌,也就无法从容布局。

    这里的气候炎热潮~湿,来自中原的汉军极为不适应,加上多山林,多瘴气、多毒虫毒蛇等等客观因素,即使汉军中配了很多大夫,做了很多预防措施,可是还是难免受到影响,这些客观因素使得汉军十成战力起码去了三、四成。

    林邑军还有一个杀手锏,那就是象兵,用大象来作战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军队的特色,来自中原的士兵却几乎都没见过大象。初次见到这些庞然大物,大多数士兵都被吓得脚软,幸好高定反应快,让部下及时施放霹雳雷,将大象惊扰到,这才挽回败势。

    总之,这场仗汉军打得很惨烈,从各方面来对比,汉军都处于劣势,唯一的优势就在于拥有少量的火器,正是靠着这压箱底的火器,汉军最后才反败为胜,惨胜林邑国的军队。

    这一战,林邑国三万人被击溃,死伤约一万人,被俘约五千人,其余的逃进山林不知所踪。而汉军也不好受,死伤超过七千,还有几百人失踪,这一仗是高定出兵南征以来,损失最大的一场仗。

    这一战之后,高定部队再也没力往南攻进,只好驻扎在日南郡休整。高定选择驻扎在这里有几个原因,一是有大量的伤员需要养伤,如果要长途搬运这些伤员很麻烦,还不如就地驻扎,就地救治方便;

    第二是,这里是国境边界线,他要驻守在这里,防止林邑国的军队不开眼,再跑过来占便宜;最后一个理由是,他接到来自朝廷的文书,知道太后、两位皇子还有许靖这个前太傅要被发配到日南郡来,他手握大军,负有监控这些钦犯的职责。( )

第三百八十七章 拖字决

    上回说到,hong军士兵讲究的是团队合作而不是英雄主义,事实上,在战斗中,刘厚的士兵并不会热血沸腾,不会勇猛冲锋,不会悍不畏死地和敌人肉搏。

    他的士兵都是沉着冷静、整齐而快速地重复完成一套固定的动作,所有人有的只是漠然和机械,这样他们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将枪弹或炮弹打出去,在军官规定的方向形成最大的杀伤力。

    这样的战争形式注定很难出现英雄人物,当然,hong军中也不是没有英雄的,特种部队中个个都是英雄,不过这些英雄都是因为完成高难度任务而成为英雄人物的,并不是以牺牲为代价。

    让士兵去炸炮塔,很容易会出现那种要牺牲性命的英雄,而且,要掩护这些英雄冲到炮塔前,就需要有很多士兵参加正面强攻,这将死很多人,出现无数“英雄”。

    在敌人强大的火力面前,正面冲到城墙根,然后搭云梯,冒着敌人的檑木滚石爬上城墙,这和传统的攻城方法没什么区别,要死多少人才能冲上城墙根本无法估计,如果敌人足够悍勇,人数足够多,甚至永远也无法冲上城墙也是有可能的。

    对刘厚来说,这种用人命堆出来的战绩是无法接受的。司马懿对自己这条计策遭到刘厚的否决一点也不意外,以他对小皇帝的了解,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方法多数不屑于使用。

    于是,他很快就提出了第二策:“陛下,这第二策就是一个字‘拖’,只要慢慢拖下去,我们最终一定会胜利。”

    “司马大人,你这算什么计策,你这计策和无策有什么分别?”司马懿刚说完,邓芝就不忿地跳出来质疑道。

    刘厚对司马懿也有点失望,这个老狐狸这次竟然那么失水准,第一条计策就是蛮干,第二条干脆就是消极怠工拖延时间,这的确都不是什么好计策。

    司马懿道:“非也,非也,这‘拖’字诀当然也算是一条计策,起码也是一个行动方案吧,只要采用这个方案,不需要损失多少人命,最后取胜的可能性非常大。缺点就是比较浪费时间和物资。”

    不同于那些枭雄,有点人道主义思想的刘厚一向认为,人命最值钱,只要能少死点人,多花点钱,多费点时间都是可以接受的。反正自己都等了那么久了,迟点统一天下也没什么。

    刘厚道:“邓爱卿稍安勿躁,先听听司马大人怎么说。”

    司马懿又向刘厚拱拱手,以示感谢他的维护之意,然后道:“敌军只有十门大炮,不知道有没有多余的可以替换,以魏国的财力物力,即使有,应该也不多,毕竟铸造这种超级大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微臣最近深入军中,对各种火器都做了一番了解,发现大炮打久了就会发热,如果连续发射而不及时降温,就有炸膛之虞。魏军的火~炮如果一直打下去,不知道能支持多久。”

    刘厚明白他的意思了,火器其实都有个缺点,那就是不能连续一直发射下去,打够一定数量的炮弹就必须休息。

    魏军只有十门火~炮,现在也是在轮流使用,但是,hong军却有几百门火箭炮,而且火箭炮的发热远没有火~炮厉害,可以持续发射的时间更长,如果一直这样耗下去,魏军的火~炮最后肯定是支持不住的。

    其实不但是火~炮过热炸膛的问题,那些火~炮打得多了,即使不炸膛,炮膛也会发生磨损,到时候气密性等各方面性能就会受到影响,炮的射程、准头什么的都会变差,所以,如果一直拖下去,肯定会拖垮魏军这十门火~炮。

    没了这些超级大炮,虎牢关不过就是任人鱼肉的衣果女而已。司马懿又道:“其实魏国除了大炮之外,还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火~药。微臣估计,魏国储备的火~药应该不多了。火~药的两样主要原料是硝石和硫磺,据微臣所知,汉中地区并没有硝石矿和硫磺矿。

    也就是说魏国的火~药或制造火~药的原料应该是在退入汉中前制造或搜罗的,进入汉中后,他们想获得更多的火~药已经不可能。那样的话,他们的火~药用一点就会少一点。

    众人听了他的话之后,顿时精神一振,这个道理其实很简单,只不过大家一时没想到而以,现在被司马懿点明白后,大家都知道,他所言非虚。

    按照“中情局”发回来的情报,的确没有发现汉中地区有硝石矿和硫磺矿。那样就可以确定,魏国的火~药数量有限,而且按照他们退入关中的匆忙程度,当时他们运进去的火~药肯定也不会太多。

    那样一来,形势就很明确了,只要跟他们玩消耗战,魏国迟早要耗掉所有的火~药,而且这一天不会太久到来。这看起来是个可行方案,如果不赶时间的话。

    这个方案最终一定会拖垮魏国,他们的火~药是打一点少一点,而蜀汉却几乎有无限的来源。蜀汉现在有数个硝石矿和硫磺矿,有十万以上的俘虏在挖矿,“工业部”有无数工人在日夜不停赶工生产火~药和火器,源源不断供应到前线。

    此消彼长之下,总有一天魏国的火~药储备会被掏空,只是,这个时间到底要多久谁也预料不到,也许是几天,也许几个月,谁心里都没底。

    时间拖得长了,大军消耗的物资也会很多,就算不计和魏军对轰所用的火~药,光是几万人马消耗的粮食、日常用品都是个恐怖的数字。

    所以,时间拖得长,除了hong军上下包括小皇帝刘厚要有足够的耐心外,还需要有充足的补给物资,否则,蜀汉也未必耗得起。

    而且,为了让魏国不断消耗火~药,hong军还必须不断发动一定烈度的进攻,否则人家大可以将火~药收起来不用。而这些进攻必然也会有人命的损伤。所以,这个看上去很美的计划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美好。

    “唉”刘厚长叹了一口气,道,“司马爱卿这两计果然都不是什么上策,聊胜于无罢了。不过如果大家都没有更好的对策,也只能先用这个方法了。”( )

第三百八十八章 突破萧关

    由于没有其他人再提出对策,司马懿的第二策就成为了唯一的选项。命令很快就下发,东线部队按照司马懿的第二策重新制定了行动方案。

    现在他们不再一次就出动上百门火箭炮,而是每次只用20门和魏国的超级大炮对轰。而且这20门火箭炮分布得稀稀落落的,防止被人一锅端。

    他们也退到尽量远的距离,那里几乎已经是射程的极限,在这个距离中,魏国的大炮准头很差,当然,他们的火箭炮准头也不见得多好,大家差不多都是乱打一通而已。

    魏国的超级大炮有堡垒保护,而hong军的火箭炮却暴~露在外,处于安全没有防护的状态,时间长了,克秋杀部队最终还是要吃亏的。因为就算是乱打一通,还是有命中的可能的,这不过是概率大小问题。

    一旦被那么大的铁球命中,无论是人还是设备,绝对没有完好的可能。幸好,东线部队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在火箭炮阵地前筑起一堵厚达一米的土墙。

    对于工兵铲是标准配置的hong军部队来说,这个工程一点难度也没有,一夜之间就可以建起来了。

    ▲5

    这样一来,克秋杀部队就可以躲在土墙后面,只露出一个头和炮口和敌人对轰。黑火~药发射~出来的炮弹飞行速度并不算太快,有时候甚至能用肉~眼捕捉到它们在空中飞行的轨迹。

    但是,即使能看到炮弹的飞行轨迹,一般人也不一定能及时做出反应。抬头看到空中飞行的炮弹朝自己飞来,然后整个人迅速闪开,这是影视作品中才能有的桥段,现实中成功的可能性不大。

    毕竟人的反应速度是有极限的,很多时候,人的身体无法跟上大脑思想的速度。即使眼睛看到的信息传入大脑,大脑也已经发出躲闪的指令了,但是肌肉还是无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收缩动作。

    不过,整个人无法闪开,缩一缩头还是可以办到的,现在有了这堵超级厚的土墙,只要一缩头整个人就能藏在土墙后面。有时候士兵们甚至一听到对面炮响就缩头,连看都不看炮弹的飞行轨迹,这就更安全了。

    魏国的炮弹砸在土墙上面,炮弹所附带的能量完全可以被一米厚的土墙吸收。躲在土墙后面的士兵不会受到任何的伤害。

    自从这堵土墙建好之后,是双方的实力又回到同一水平线上。大家的攻击力差不多,克秋杀部队的准头稍差一点,但是用多一倍的数量补足了这个劣势。

    克秋杀部队的士兵只要反应迅速一点,基本上都不会有什么损伤。于是,战争又进入了相持阶段,只不过,每一天,双方的炸~药和炮弹都在以极快的速度消耗着。

    诚然,hong军消耗的数量是魏军的三四倍,但是他们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而魏军的火~药和火器却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不知道哪一天就会全部没了。

    与中线部队的进攻不利不同,北线的部队的进程出奇的顺利。曹洪接到他儿子的信和刘厚的圣旨之后,并没有犹豫多久就选择了投降。

    这一切都在参谋部的意料之中,刘厚和他四个谋士早就算死,除了投降曹洪别无他路可以选择。曹丕三番四次想置他于死地,以前他是没有办法可想,只能一直隐忍着。

    现在有另外一个选择摆在他的面前,而且还是一条康庄大道,他不好好把握才怪呢。另一个他没有得选择的原因是,他的长子曹馥已经投降了蜀国。

    这个消息如果被曹丕知道的话,毫无疑问,曹丕必然会杀他全家。他也知道,如果自己不投降蜀国,蜀国一定会把这个消息透露给曹丕知道,到时候根本就不需要关外这“20万”蜀军来攻城,曹丕就会先摘下他的人头。

    除了面临死亡的威胁之外,最令他揪心的还有财产。叛国是杀头抄家的大罪,曹丕知道曹馥叛国,不但会杀他们全家,肯定还会抄没自己的家产。他不相信这次卞太后还会为他求情,让曹丕退回自己的财产。

    也就是说,如果他不投降的话,他名下的财产绝对也是保不住的。但是,如果他现在选择投降,那么他的财产都能得到很好的保存。

    对于这一点,他毫不怀疑蜀国小皇帝会骗他,因为他手上已经拿着蜀国小皇帝给他的圣旨,圣旨上已经白纸黑字的写明了这一点。君无戏言,圣旨可不是儿戏的东西,一旦发出就具备了法律效力。

    有了这张圣旨,等以后蜀军统一天下,自己那些田产、房屋一个不剩全部还是归自己所有,不怕被人侵占。这张圣旨实在是一张很好的护身符,其效果比地契还好用。

    这就是刘厚做人做事的特色,他事先就将好处给了你,就算你还没办事,也先把好处落实,让你安心,让你乖乖地将事情办好。

    当然,刘厚也不是傻~瓜,不会一点防范都没有,如果你收了好处不办事,最后这些好处肯定也落不到你手上,毕竟这都是带不走的不动产。

    曹洪经过思量,知道他投降后,有很大的好处,唯一的问题就是担心尚在长安的家人的安危。如果给曹丕知道自己叛国,他的家人毫无疑问会被曹丕第一时间处死。

    中国人对于传宗接代这件事看得很重,如果香火断绝,那是件很严重的事情。但是曹洪显然没有那样的后顾之忧,就算他在长安的家人被杀完,他还有个大儿子还在蜀国,他还留有一个血脉,以后传宗接代没什么问题。

    而且,长安的家人也并不是一定会出事的,只要自己和蜀军的动作够快,还是有机会在曹丕杀他们前将他们救出来的。

    首先,曹洪派出亲兵以最快速度返回长安,秘密通知家人赶快藏起来。俗话说,躲得了一时,躲不了一辈子,他们想永远消失在曹丕的视野中是不可能的,但是临时藏匿起来,让曹丕短时间内找不到他们还是可以办到的。

    只要他们能躲藏一段时间,他就能赶回去救他们。为了能尽快救出家人,曹洪异常配合北路军的进军,他自告奋勇亲领了两千士兵在前面为蜀军开路,一路迅速向长安进发。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172/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 作者:我不是阿斗所写的《重生之我是阿斗》为转载作品,重生之我是阿斗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之我是阿斗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之我是阿斗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之我是阿斗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之我是阿斗介绍:
烂泥扶不上墙?穿越成刘禅刘阿斗,他偏偏要让烂泥上墙,弱蜀灭魏!
重生之我是阿斗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之我是阿斗,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之我是阿斗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