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穿越在秦末TXT下载穿越在秦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在秦末全文阅读

作者:电压36v     穿越在秦末txt下载     穿越在秦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七十章 杨林的犹豫

    七月中旬,杨林领兵连克尉氏、舞阳、郏县三城,一路之上,各城守军均是闻风丧胆、溃不成军,舞阳、郏城更是投城而降。杨林分出两千兵力镇守三城,又将投降的秦军改遍入队,协同三城守军进行城池维护。

    同时,各城县令、县丞等官员也一律录用,未曾收押,不过为了防止这些人虚与委蛇,杨林特意削弱了他们的权利,一切事务皆由守军将领节制。其实这么做也是有所风险,毕竟武将行军打仗在行,治理城池却是捉襟见肘,但现在也没有其他的办法,他只有夺取下整个颍川郡,才能彻底的整顿治理。

    阳翟城下,杨林坐在军中大帐内,他身侧萧何、郦食其、陈胜等人分列坐下,因是中路军,行程较短,所以他们较韩信和张良要提前抵达。阳翟乃是颍川郡治所,城内郡守、郡尉等人已经草木皆兵,严密的布防,这座城池,要比前几座更加的坚固,城内也有近三千的守军,可谓兵强马壮。

    杨林并未冒然进攻,他手中目前只有不到四千人的兵力,远远无法攻克眼前的城池,所以他在等待韩信、张良的汇合,集三军之兵力,一举攻克。

    “主公,据斥候来报,韩将军已经攻克颍阳、襄城、鄢陵,张良也率兵轻取武安、颍阴、密、应等四城。何想,不出几日,三路军便可抵达阳翟城下,对此城形成合围。”萧何接到东、西两路大军的军报,立刻上奏。

    听到这些。杨林心中大定,看来拿下颍川郡只是时间的问题了。于是他开口讲道:“陈胜,传令全军,这几日严防阳翟守军偷袭,另外,命人监视城内动静,若有异常,立刻来报。”

    “诺!”陈胜领命,立刻下去安排。这一次攻打颍川,他总算是在杨林的一班将领中博得了一席之地。所以。他心中略有惬意。

    待陈胜离开后,不出片刻,王山急急忙忙的跑进来,一见此。杨林知道必定是出大事了。否则以王山平时的样子。绝不可能如此无礼。随即他询问道:“出了什么事让汝如此慌张。”

    “主公,大事,出大事了。扶苏兵败雒阳!”王山从留下三川郡的暗部那里得到消息。马不停蹄的就前来汇报。

    “什么!”杨林滚石巨浪一般的站起身子,他不可思议的看向王山,不仅仅是他,萧何与郦食其也同样无法从容,他再次急切的问道:“什么时候的事?速详细说来。”

    王山点着头,立刻回答道:“就在三天前,扶苏六万大军途径雒阳附近,被王离和章邯率领的刑徒大军埋伏。因张延和三万精锐秦军战死大梁城,扶苏寡不敌众,又无大将可用,所以溃败而逃,听闻此战扶苏损兵折将近一半的兵马。”

    “原来如此。”杨林的面色缓和了许多,“王离和章邯的大军呢?”

    “正在紧追扶苏。”

    萧何叹口气,有些惋惜的说道:“看来扶苏这一次是凶多吉少了。”

    “或许吧,可惜了一位仁主,若是扶苏继位,天下可能就不是现在的这番局面了。”郦食其也心生感慨。

    杨林听到此二人的话,也是会心的点了点头,扶苏的仁与不仁都将是历史的考验,他不能说扶苏继位就不会天下大乱,也不能说胡亥的昏庸致使目前的局面。孰是孰非,均由时间来证明,人心隔肚皮,心是动的,是会改变的,没有发生的事情,你永远不会知道结果。

    平复了一下心情,他看向王山,吩咐道:“汝先下去吧,让暗部继续探查扶苏的消息。”

    “诺!山先告辞了!”王山恭敬的行礼,然后离去。

    此时大帐内只剩下杨林和萧何以及郦食其三人,他重新坐下,对二人说道:“汝等的见识要远超他人,目前的局势,汝等有何看法,尽说无妨。”

    萧何与郦食其相互对视了一眼,均不留痕迹的微微点着头,随后萧何开口讲道:“主公,扶苏是大势已去,王离的大军或许会是日后各路反秦的阻力。而六国中,韩军最弱,项家军最强,其次是田荣,赵歇、臧荼和魏王豹等兵力都还无法和他们相互对抗。”

    “主公,对于我们而言,天下越是混乱,我等越是能够浑水摸鱼,暗中壮大。”郦食其从旁附和道,“依我之见,主公,韩王成已经身死,故韩之后乃无主之物,不如您趁机……”说到这里,郦食其的手掌握了握,意思不言而喻。

    杨林略有惊讶的看向后者,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沉思的片刻,将其中的利益关系想了许多,才说道:“收复故韩乃是张良的抱负,我若是强占,于理说不过去,恐故韩百姓的民心无法相向啊。”

    “主公,正所谓无毒不丈夫,做大事不拘小节。您若是收复故韩,称韩王,便可和项梁等人平起平坐,可以居一地而望天下啊。至于张良那里,吾愿意游说。”郦食其目光闪烁,

    “主公,军师说道有理,是时候为兄弟们着想了。大家从沛县一路跟随您,图的除了一口饭,还有一个名声啊。”萧何恳求的说道,帐内就他们三个人,他也不怕被其他人偷听。

    杨林揉了揉额头,挥手示意道:“汝等的话容我再想想。好了,都下去吧,我有点累了。”

    “主公……”郦食其还想说些什么,但被萧何拦下。

    “请主公注意身体,我等告辞!”

    除了大帐,郦食其立刻拉住萧何,有些愤慨的喝问道:“刚才汝为何不让吾继续进言?”

    萧何摊手无奈笑道:“难道军师真看不出来吗,主公不是不明白这里面的道理,而是在犹豫如何去面对张良。与其劝说主公,军师不如等张良到来后,去游说他了。”

    “确实!”闻此言,郦食其恍然大悟,他再道:“主公从里长到亭长再到沛公,一路走来艰辛异常,每一步都要比常人更加的谨慎。或许是我太心急了,此事还需和张良商议,只有他同意了,故韩的百姓才会民心稳定。”

    “正是!”萧何也赞同的说道,“这几日便让主公安静的想一想,军师就莫要再提及了。”(未完待续。。)

    ps:  求推荐票啊!

第一百七十一章 阳翟城巨变

    “丞相,已经得知沛公随中路军抵达了阳翟城下。”东路军大营内,副将恭敬的汇报道,自从韩王成死后,虽然张良一直以丞相自居,但各个将领却心中却将他当做了主公对待。

    张良看向这位副将,再次开口讲道:“李副将,命全军加快行军,两日内攻克苑陵、昆阳,我军需尽快和沛公汇合,阳翟城可不是其他城池可比的。”

    李副将立刻下去安排,张良则表情凝重,按理说,此次若是拿下颍川郡,他应该高兴才是,可他心里却十分的不安。韩王成身死,故韩百姓将何去何从,他心中亦没有了主意。他现在之所以继续反秦,便是为了故韩百姓,可百姓不可无君主,否则即便收服韩国,也会成为项梁等人的眼中肉。

    “哎……”他叹口气,他也知道现在韩军士卒都将他视为主公,可张良的心却不是如此想,他一身所学,只为解救百姓于水火,而不是自己手中的权利。

    所以他也在犹豫。

    和中路军以及东路军相比,韩信率领的西路军的任务最重,一路需克十城才能迂回到阳翟。不过,还在其麾下乃是六千精锐的沛军,均是杨林从沛县带来的人马,更有李霸、曹参等大将,任务虽重,但也没有遇到任何的阻力,凡是拒不缴械投城者,均死在了李霸等人的剑下。

    望着远处的天际,韩信心中更加的坚定。他立刻吩咐大军继续前行,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抵达阳翟。随后整个大军如一头猛虎,疾驰在荒郊的山道上。

    就在张良和韩信加快行军的时候,阳翟城内的郡守终于坐不住领兵出城偷袭,幸好陈胜早有准备,这才没有让对方得逞。陈胜本想领兵追击,但奈何这郡守就像一条泥鳅,逃的比谁都快,而经过这次交战,阳翟城也立刻戒严。郡守更是不敢再次出城。

    短兵交接。守军的士气大降,这对日后守城颇为不立,但郡守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弃城而逃。他不是没有想过。可现在整个颍川郡都被三路大军侵袭。他根本没有逃离的地方可去。若是投降,可他是秦人,平时又迫害了许多百姓。投降也是死路一条啊。

    纠结,极度的纠结,郡守一个头两边大,心中胆颤,不知所以啊。

    阳翟城外平静的过去三日,张良的东路军终于抵达,又过两日,韩信也率众士卒而到,至此,三路大军已经合围阳翟,郡守是插翅难逃了。而城楼上的秦军见到城外精壮的沛韩联军也终于按捺不住的惊慌起来。

    郡守见此情况,立刻斩杀了数人以稳定军心,可他如此做却彻底令守军心寒,众士卒虽然表面附和,但内心依旧不安。阳翟城内也变得清凉,原本热闹的街道空无一人,百姓们得知今日有恶战,纷纷躲藏在家中不敢出来,他们担心郡守会征调他们去协助守城,一个个都提心吊胆,民心浮动。

    杨林大帐,张良和韩信一同落座,近一个月的征战,让他们难得的有了一丝休整,此时杨林笑道:“如今颍川郡只剩下阳翟城,不过这郡守已经是惊弓之鸟,不足为虑。”

    “沛公所言极是,现在我三路大军围城,众军士气高昂,依我见,不如明日卯时攻城,如何?”张良微微拱着手,也是把握十足的说道。

    闻言,韩信恭敬的附议道:“主公,末将也有此意。阳翟城三千守军已经军心不稳,此刻攻城,必不费吹灰之力。”

    “也罢!”杨林看张良和韩信意已决,于是同意的说道:“那便明日出兵吧。”随后他又在案台上书写了一封劝降信,然后交于李霸,吩咐道:“汝速将此信射入城内,若是这郡守能够为三千士卒着想而投城,我军明日也可少去一番战斗。”

    “主公,俺看您这是多余之举,既然已经决定明日攻城,又为何要去劝降。”李霸大大咧咧的接过劝降信,哼哼的抱怨道。

    张良笑了笑,他深知杨林的想法,不禁赞叹道:“沛公乃仁义之人,若是可以劝降,自然可以不费一兵一卒,不流一滴血水的取下阳翟。李将军,汝速去办吧,正好还有一夜的时间留给郡守思考定夺。”

    ……………………………………………………

    阳翟城楼上,郡尉秦明正在领兵巡视,突然城下一名络腮胡的壮汉骑马前来叫喊,然后一支箭矢射入城楼,那名壮汉见此,便立刻转身策马离开。秦明来不及多想,当即命人取来箭矢,而后从其上取下劝降信。

    他支开身边的亲卫,暗中打开信件,这一看不要紧,他整个人面色惨白,头重脚轻,差点晕倒在地。其口中还喃喃自语道:“终于要攻城了吗?”

    身为郡尉,他非常清楚郡守的心思,自然也知道郡守是不会投城的,可若是按照郡守的意思一意孤行下去,城内的三千秦军都将会为他陪葬。秦明心中焦急,他好不容易坐到了郡尉的位置,他可不愿意跟随郡守战死在这里。

    望着天色已经昏暗,他知道留给自己的只有一夜时间了。刻不容缓,他立刻带领亲卫返回郡尉府内,然后又召集来自己的亲信将领。见众人到来,秦明将劝降信摊开,说道:“此乃沛公亲自书写的劝降信,信上说的很清楚,若是不降,明日便是城毁人亡啊。”

    “郡尉,这如何是好?”听闻此言,众将领也方寸大乱,好死不如赖活着,有忠勇悍猛之人,就必定有贪生怕死之辈。

    秦明目光凶恶的扫过众人,一字一顿的说道:“汝等是想死还是想活。”

    “自然是想活命了,郡尉有何主意,请速速说来啊。”

    “是啊,兄弟们都听郡尉您的,若是沛军攻城,到时候谁能活命呀?”

    见此情况,秦明嘴角一冷,面目狰狞,他右手做了一个斩杀的动作,低声喝道:“杀郡守,投沛公,汝等可敢?”(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二章 入城

    次日卯时,天气已经渐渐微凉,一万五千余沛、韩联军气势辉宏的围住阳翟城。杨林和张良已经做好了攻城的准备,韩信、李霸、曹参等人也是摩拳擦掌,凶相毕露。

    看着时辰,杨林准备鸣鼓攻城,但就在这时,阳翟城四面城门突然打开。东门内一名穿戴铠甲的将军拎着一人头颅,率领城内文武官员恭敬的一步步走到杨林马前,这人正是郡尉秦明,他说道:“颍川郡郡尉秦明领文武官员投城,并奉上郡守头颅。”

    言罢,杨林立刻命李霸接过头颅,然后看向马下恭敬站立的秦明,说道:“汝能顾及百姓而投城,吾甚感欣慰。”

    “沛公谬赞了。”秦明不敢自恃身份,毕竟他现在已经投城,于是立刻再道:“此乃吾等兵符和授印,请沛公验收。”

    杨林并未接取兵符和授印,只是下马挥手说道:“汝等投城,自然是相信林。兵符、授印汝等继续保留,所有官职一律不变。”

    闻此言,文武官员纷纷松了一口气,若是投城被贬,他们想死的心都有了。而现在杨林不贬不降,仍然按原职留用,实则是安稳人心,不过,如此之法,也的确起到了作用。秦明立刻上前恭敬的再道:“谢沛公信任,我等必辅佐沛公治理颍川郡。”

    此言出,杨林面色微微一变,然后不留痕迹的喝斥道:“秦郡尉切勿乱说,颍川郡并非林之地。乃是故韩之地,乃属故韩百姓。还有,此乃张良先生,现为韩国丞相。”

    秦明略有惊讶,不过他反应极快,当即又道:“拜见丞相,我等愿为故韩百姓尽心尽力。”

    张良并没有多说什么,既然杨林已经接受秦明的投城,他自然也不会反对,二人平起平坐。在韩王成身死后。张良更是对杨林礼爱有佳。他也看向秦明,见后者额头骨凸起,然后沉默片刻,才说道:“汝能真心这么想便好。日后切勿做出出格的事情。”

    秦明不明所以。心中却有些愤然。自己欣然投城,竟被张良这般取笑,他面色不变。但心中厌恶,可口上还是恭敬的回答道:“丞相说笑了,明不敢有二心。”

    随后杨林立刻让曹参和秦明去接管城内秦军,然后又和张良一起进入阳翟城的郡守府。此时的郡守府因为郡守昨夜被斩杀,其家眷也一同惨死,血腥正旺,而且还有许多秦军正在打扫。秦明讪讪的笑道:“沛公和丞相不如先到末将府中暂居,待这里扫毕,再来不迟。”

    “张良先生觉得呢?”杨林向身旁的张良询问道。

    “秦郡尉的好意我等心领了,我等都是刀里来火里去,区区血腥之气无妨。沛公,良看就暂居郡守府吧。”张良对秦明说道,然后又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杨林闻言,点着头,也认为张良说的在理,区区血腥之气又何妨呢,于是他也开口再道:“那便依先生之意。”

    见此,秦明也无话可说,只能命手下快速打扫。

    到了内堂,众人落座,杨林和张良坐在最上处。秦明也和曹参一同离去,堂内只剩下萧何和郦食其等人。阳翟城能够不战而胜,着实令人振奋,至此,整个颍川郡都被沛、韩联军攻克,杨林和张良也总算是有个栖息地了。

    这时,萧何又言道:“素闻颍川郡守欺压百姓,今日被秦明所杀,也算是为颍川百姓做了一件益事。”

    张良放下手中的酒杯,看向杨林,慎重的细言道:“沛公,我观秦明额有反骨,日后必是祸害,还请沛公谨慎再谨慎啊。”

    “啥?这小子……”李霸突然大叫一声,然后撸起袖口,喝道:“主公,俺这便去宰了此人。”

    “站住!”见到李霸起身往外走去,杨林严声厉斥,他解释道:“秦明率众官员投城,现在民心还不稳,不宜追究。先生所言极是,只能日后谨慎用之了。”

    “确实,此人能够为保命刺杀郡守,难保日后不会反叛主公。”郦食其从旁附议,“不过,主公、丞相,接下来应有何打算?”

    “这……”杨林微微瞥了瞥张良,他沉默不语,并非是他没有打算,而是他知道郦食其的用意,正如前几日所说的那样,萧何和郦食其都希望他称韩王。

    闻此言,张良倒略显寂落的说道:“实不相瞒,接来下如何,良也不知。沛公应该知晓,良心只为百姓不为其他。”

    “先生大义,天下皆知。”杨林沉重的说道,“今日轻取阳翟,大家应畅饮,来人,上酒。”他有意的避开郦食其的话题,立刻命人端来酒菜。

    好酒好肉,醇香于案台,李霸、周勃、雍齿等将领敞开怀的吃喝,而反观萧何、郦食其等谋臣却自斟自饮,一个个沉默不语,不知道心中在谋划些什么。杨林和张良则相互敬饮,被郦食其那一问,他们二人也没有任何的胃口。

    待酒足饭饱,杨林在亲卫的保护下来到城内巡视,因为没有受到战火的摧毁,城内民居店铺完好无损,原本静悄悄的街道也渐渐有了人影。杨林进城时就已经吩咐沛、韩两军不得侵扰百姓,否则立刻处斩。

    这一严明的军纪令两军士卒不敢有丝毫的越界举动,而王山也带领一队人马在城内巡视,曹参也整编了投城的秦军,凡是想继续参军的均被混合编入沛军,不愿继续打仗的,则可以领取钱粮返回家乡。如此仁义的举措,令投城的秦军军心稳定,愿意效忠杨林者更有两千余人。

    城内一切进展顺利,杨林心中颇为放心,他对身边的李霸说道:“汝回去整理一番,明日便前往大梁城将吾母等人接来,现在我等有了安身之地,是时候了。”杨林一直都没有忘记自己的母亲和吕雉等人,大梁城虽然是魏豹的都城,但项梁那里他一直都在担忧,“速去速回,路上小心。”

    “诺!”李霸也知道事情的重要性,他立刻请辞离去。

    随后杨林又巡视一番,正待离去,却见王山押着一人过来。(未完待续。。)

    ps:  求十二月的保底月票,明日就是一号了,求点月票啊!!

求月票啦

拜求十二月份的月票,这个月的更新肯定会比上个月强的,弱弱的求点月票!!另外,感谢aaa999aaa的打赏和月票!!(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三章 正人先立己(求月票)

    “老实点!”王山对正在挣脱押解的人喝斥道,随后他见到杨林走过来,又立刻的恭敬行礼,说道:“主公!”

    杨林点点头,指着被扣押的人,问道:“其身穿秦军兵甲,应该是投城的士卒,汝为何将其捆绑?”

    闻此言,王山愤愤的汇报道:“主公,此人不遵军纪,在城内白吃白喝,还将店主打伤。幸好山及时赶到,否则那店主非被打死不可。”

    “哦?”杨林恍然,原来是这样,他早已经言明,任何人侵扰百姓,立斩不赦,没想到此人还敢肆意妄为。他当即挥手,严声说道:“拉下去,该怎么处置汝心中清楚。”

    “诺!”王山立刻领命,然后命人将秦兵带走。

    谁知这秦兵竟然挣扎着拼命喊道:“主公……,主公饶命啊……,小人是秦郡尉的妻弟,求您法外开恩啊……”

    “嗯?”杨林顿了顿脚步,转身看向这么秦兵,见后者惊慌的神情,他沉声说道:“汝是秦明的妻弟?”

    “正是,正是……”秦明立刻点着头,眼神希翼的哀求道:“求主公饶小人这一次吧,小人保证绝不会有下次了。”

    “主公,不可啊!”王山在一侧焦急的进言道:“我军军纪严明,怎可因为一人而法外施恩呢?”

    杨林没有理会王山的话,他仍旧对秦兵问道:“汝可知我沛军绝不扰民之军纪?”

    “这个……”秦兵唯唯诺诺,低下头不敢看向杨林。他知法犯法,心中有愧。

    见此情况,杨林突然大声喝斥,道:“吾早在进城时就已经将绝不扰民的军纪告知了秦明,汝为其妻弟,更应该严于律己,今日你这番恶行,吾若不斩你,如何正军纪?”

    “走,给我带走!”听到这里。王山终于放心了。他恶狠狠的踢了秦兵一脚,然后立刻将其带走。

    然而就在这时,远处突然传来一声呼喊,“主公。请慢!”

    杨林循声望去。见一人带领几名亲卫火速的赶过来。闻其声,便知来人乃是秦明,而见其焦急的神态。不用问也知道是因为何事。

    “主公,末将恳求您饶恕这厮一次,此乃末将管教不严,末将担保,绝无下次。”秦明恭敬的行完礼,然后目光瞪视了自己妻弟一眼,又满面哀求的说道。

    杨林看向秦明,丝毫没有任何的心软,他指着秦兵,阴沉的说道:“秦明,吾早已言明,扰民者立斩不赦,此乃我沛军之根本,上至我杨林,下至一兵一卒,任何人都不得违抗。汝为郡尉,应该明白军纪无儿戏,岂能视若无物?”

    “主公……”秦明还想继续求情,可杨林没有给他机会。

    只听杨林又一次督促道:“王山,还不去执行?”随后他便在亲卫的护送下离去,只留下怔了怔出神的秦明。

    “郡尉,现在怎么办?”见到杨林走远,王山也将秦明妻弟带走,一名士卒小心翼翼的询问道。

    秦明叹口气,咬牙切齿的喝道:“怎么办?还能怎么办?都给我回去,这件事情都给我当做没有发生过,还有,命我们的士卒绝不可像以前那般欺压百姓了。”说完,他就愤愤的挥着衣袖离去,至于是不是真的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那就不得而知了。

    杨林回到郡守府,王山也带着秦明妻弟的头颅复命,见此,他立刻吩咐王山将此头颅悬挂于军营外,以作以儆效尤之用。随后他想了想,又亲自前往被欺压的店主那里看望和道歉,并让王山带来丝许钱财以作安抚。

    杨林的此举,立刻在沛韩联军和投城秦军以及百姓中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震撼。身为主公,他竟然不惜身份,亲自向百姓道歉,此等作为,不说空前,但在秦末也是绝有。如今正值天下大乱,人命比狗贱,谁还会去考虑百姓的尊严和困苦呢?而偏偏杨林做到了,他以身律己,言行于表,不折不扣的遵守自己制定的军纪。正所谓若正人先立己,如此才能军民一心,主臣一心,心齐力才大。

    次日,张良亲自到访,他见到杨林,也毫不掩饰内心的激动和赞赏,他急切的说道:“沛公大义,良自愧不如,有沛公在,乃故韩百姓之福。”

    “先生错也。”杨林挥手沉声说道:“非百姓之福,乃是我等之福,若没有百姓,我等何能在乱世中生存下去?所以,百姓不是子民,而是我们衣食住行的父母,没有他们就没有我等。林只不过是尊重他们而已,百善孝为先,小孝孝父母,大孝孝百姓。”

    “主公之见解,我等惭愧,今日受教了。”郦食其也是自愧不如的摇着头,对于杨林,他是越来越看不清楚了。

    你总以为今日了解了他,可明日他又变成了一个让你再次去了解的人,这就是杨林。

    见到众人到齐,杨林示意的说道:“汝等都落座吧。”随后他看向张良,低声细语道:“先生,林就先说了。”

    张良微微点头,也小声的回应道:“沛公请!”

    “今日召集汝等,是想听一听大家的意见,目前颍川郡已经尽在我等掌控中,但各县城的内政、防御、建设、生产,以及百姓的饥饿冷暖仍然是个大问题。”杨林正了正面色,高声说道,他扫过萧何等人,又道:“有何意见,但说无妨。”

    “主公、丞相……”郦食其抬头,拱手而道:“目前来看,各县内政仍然需要前秦官吏治理,我军此等人才甚少,不宜过于干涉,只需节制便可。”

    韩信也接着开口讲道:“至于防御,信以为应在郡内招兵买马,充实两军。另外,还应以阳翟为中心,长社、尉氏、颖阳、襄城、武安、密、应等县城为外围,同时并以许、鄢陵、颍阴、舞阳等地为接应,组成一个双拱形的防御。”

    闻此言,杨林和张良都颔首认同,韩信的此法确实可行,此乃将全郡的城池相互连接,相互照应,以阳翟为中心,各地为外围的拱形战阵,只要兵力足够,颍川郡将成为一个铁桶。(未完待续。。)

    ps:  求月票啦,有保底月票的朋友帮帮忙。同时感谢副版主一直不辞辛苦的管理书评区和支持本书,喜欢的人可以多去留言,副版主都会给加精的。

第一百七十四章 张良效忠(求月票)

    “先生以为如何?”杨林询问身侧的张良。

    张良笑道:“有韩将军在,沛韩两军何愁?”显然他对韩信的评价甚高。

    韩信拱手道谢:“丞相谬赞了,能为主公解忧,信义不容辞。”

    “汝等还有和建议?”杨林又一声询问。正所谓集思广益才可开拓阅历,兼听则明、偏听则隘,每个人的见解不同,才能从中找到最适合的一条。

    萧何闻声,沉默片刻,也拱手进言,说道:“不论的内政还是军事,都离不开人,人是这一切的根本。何以为,应先利民,才能利政和利军。”

    “好一个利民,萧何,汝有什么想法,速速说来。”张良双眼闪烁,当即追问道。

    萧何点头,又继续开口讲道:“主公曾言,民最重、社稷次之、君最轻。无外乎就是以民为本,现在我等初收复颍川郡,百姓民心惶恐未稳,应当以安抚民心为首要。只有民心稳了,内政才能见效,兵马才能招募。”

    “孟子曾曰: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郦食其是儒家学者,立刻引述自家学派圣人的论述附议道:“主公,仁义礼谦乃安抚民心之方针。”

    杨林也想了想,萧何和郦食其的见解和他颇为相同。于是他点头道:“萧何,汝便起草一份安抚方案,尽快呈于吾与先生。”

    “诺!”萧何接令,然后请辞离去,急忙起草施政之法。

    随后众人又各抒己见,不管内政和军事,只要有利于沛韩联军和百姓,所有人都畅所欲言,不管对错和差异,杨林都认真的听取。而后取精华去糟粕。一来填充自己的见识,二来可以凝聚众属下的心力。

    待一切结束,众人也相继散去,最后只留下杨林和张良二人。杨林拱手笑道:“先生刚才的一番见解。林钦佩。”

    “呵呵。沛公谦虚了,良只不过是和沛公兴趣相投,均是以民为重。沛公若是无事。良也先走了。”张良回应的说道。

    “先生请!”杨林伸手请送道。

    张良出了大堂,便返回自己在郡守府内的庭院,他现在和杨林平起平坐,各自住在一个院落内。刚进庭院,便见到郦食其已经等候多时,他上前一步,寒暄道:“郦先生有何事?”

    郦食其笑道:“丞相可否屋内说话?”

    闻言,张良也点着头,道:“先生请!”对于郦食其,私下里张良都是以学生自居,毕竟张良同为儒家弟子。

    进入内堂,宾主相继落座,郦食其又言:“可否请去左右。”

    张良也依其所言照做,命左右亲卫离去,虽然如此做,但他内心已经惊讶不已了,他本不笨,自然明白郦食其找自己定有要事。“先生究竟是何事,还请但说。”

    “丞相觉得我家主公如何?”

    “沛公?”张良不知郦食其为什么要为这个,不过他还是略下思考后,认真的说道:“沛公胸有大志,且聪慧过人,又知仁义,爱护百姓,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明主。”

    郦食其闻言,也相当的赞同,杨林这些优点只要是与他接触的人都可以体会的到,这可以说是一种气质,也可以说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君王胸怀。随后,郦食其面色十分平静,但心中无比紧张的笑道:“今日来找丞相,其实是有一事。丞相认为我家主公若是称王,可否?”

    “称王?”张良万分震惊,他不可思议的瞪了瞪眼,见郦食其不像是在开玩笑,他立刻急促的说道:“称何王?”

    “韩王!”郦食其语不惊人死不休。

    闻言,张良先前急促的表情也凝固在那里,他呆呆的沉默下来,整个内堂都安静无比。郦食其也不着急催促,只是在等待张良的回答。

    而张良呢,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郦食其的话,让他惊疑和混乱。韩王可不只是一个称号而已,这代表整个故韩的子民都将拜杨林为王,听从其调遣和支配。不仅仅是这些,从另一个方面也将杨林推到了与魏豹、赵歇等人相同的位置,对于如今天下的局势也是彻底的一种冲击。

    难怪张良会如此谨慎和彷徨不定,称王不是小事,称韩王更不是小事。

    “先生,这是沛公的意思还是……”张良终于开口,慎重的询问道,他首先要明白杨林的用意。

    郦食其摇了摇头,解释道:“并非我家主公之意,乃是吾所提议。不瞒丞相,吾也和主公谈过此事。”

    “那沛公如何说?”

    “我家主公并未答应。”郦食其有些叹息的继续说道:“先生应该可以看得出,我家主公待故韩百姓如亲子,且又有一颗仁政爱民之心,这等明主,才是百姓之福。所以,食其希望丞相支持我家主公称韩王,拜我家主公为主。吾也知道这有些强人所难,实非君子所为,有辱圣人的教诲,但与百姓想比,吾一人之名声又有何担忧?”

    “哎……”张良叹了一口气,他又沉默片刻,才说道:“良也不瞒先生,自从韩王死于白坪山后,良在心中无数次的问自己未来该何去何从,当时若不是沛公一语惊醒梦中人,良一生的抱负或许便埋藏于黑暗而不得实现。对于沛公,良感激之至,同时也钦佩之至。”

    顿了顿,张良终于有了决断,他沉声,气定,说道:“沛公对良有知遇之恩,对故韩百姓有仁义之恩。良愿意效忠沛公!”

    “果真?”闻言,郦食其大喜,他此次隐瞒杨林,暗中游说张良,没想到竟然如此之容易,不难看出,张良其实早就有了效忠之意了,只是不知杨林是何态度,所以才深埋在了心里。

    随即,郦食其大声放笑,说道:“既然如此,吾这就去告知主公,尽快准备祭祀和安排称王事宜。”

    “且慢!”张良急忙阻拦道,“虽然良准备效忠沛公,但称韩王一事还不着急。如今王离领大军在三川郡追击扶苏,若此时称王,必成为一种挑衅,恐王离会分兵来袭。而我军目前并无把握对抗十万大军,所以,沛公应缓称王啊。”

    张良的一番话有理有据,这让郦食其有些惭愧和惊起冷汗,后者讪讪的自嘲笑道:“丞相莫怪,吾一时高兴竟未想的周密,多亏丞相心思缜密,否则食其就铸成大错了。”

    “这样吧,我和先生一同前去拜见沛公,将主臣之宜定下,待日后时机成熟,再劝沛公称王。”张良立刻建议道。

    “也罢,先去见主公吧。”郦食其也同意。

    杨林内院,此时他正在查阅圣人书籍,案台上堆满了一卷有一卷的竹简,和纸册相比,这些竹简繁琐沉重,且不易阅读,杨林见此,心中又想起了造纸厂一事。于是他命人前去召见赵猛,希望后者尽快在颍川郡开厂造纸,造福郡内百姓。

    正在和赵猛商谈,却听亲卫汇报张良和郦食其前来,于是他挥手道:“汝尽快去办吧。”

    闻言,赵猛立刻离去。

    紧接着张良二人进入,见到杨林,郦食其恭敬的行了一礼,而张良也不像先前那般,他此时也恭敬的行礼。此一拜,让杨林大惊,他不敢受礼,立刻起身回避,不解的问道:“先生方才离去,为何又再次找林,且还行此礼。”

    “沛公,良愿效忠沛公。”张良依然是保持行礼的动作,继续解释道:“沛公不知,良先前效忠韩王,无法接受老师书信所托,此为不义;后韩王死,沛公对良有知遇之恩,若不报,此为不仁。如今效忠沛公,乃良仁义之举,望沛公接纳。”

    张良声然泪下,说辞感人,凸显效忠本意。

    郦食其也从旁附议道:“主公,张良心意实诚,且这些日子相处,其谋略、胆识和见解都与主公相投。今日若主公拒绝,岂不是让其成为不仁不义之人?这叫天下人该如何看待他?主公,您三思啊!”

    其实在彭城相见时,杨林便有招揽张良之意,可韩王成在,张良不可能反叛或者离开,当时杨林颇为惋惜。后来韩王成身死,杨林待张良一直是平起平坐,且又在故韩之地,他也犹豫二人的关系,所以没有再次招揽。

    但现在,他没有想到,张良会自己前来效忠,杨林不高兴是假,他听完此番言论,也静思片刻,才说道:“多谢先生相助,日后还望先生无所不言。”

    张良心下松了一口气,他行礼道:“良拜见主公!”

    这一次杨林大大方方的接受拜礼,带仪式完毕,他笑道:“没想到今日会有如此幸事。”不过,他又突然收敛笑容,沉声道:“先生,不知韩军上下对于此事是何态度?”

    张良道:“良只代表我一人效忠主公。韩军勇士如何选择,请沛公让良前去劝说。”(未完待续。。)

    ps:  求点月票啦,谢谢!

第一百七十五章 王便是王

    张良效忠的消息立刻在沛韩两军中引起轩然大波,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如今整个韩国的军队都在张良的掌控中。众人议论纷纷,都不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原本还和杨林平起平坐的张良,为何会如此突然做出这样的决定。

    萧何听到这则消息,立刻知道乃是郦食其从中游说的结果,这让他惊讶的同时也欣喜万分,张良之才绝对是国之栋材,尤其辅助杨林,许多事情都会迎刃而解。此时他也坐不住,立刻前往郡守府拜见,见到杨林内堂中,曹参等人也是匆匆赶至,他们都是会心一笑。

    萧何扫视一圈,没有见到张良,不过也没有质疑,他立刻上前恭贺道:“恭喜主公得一大才。”

    “恭喜主公!”其余将领也是一同道贺。

    杨林挥手,露出一抹笑容,说道:“汝等也知我与张良先生素来交好,今,其效忠于我,乃是天佑我等。不过,我丑话说在前面,汝等若是欺压和不听其号令,莫怪我以军法处置。”此番话,无疑是给了张良极大的权利。

    众将也知道和认可张良,自然会接受,“末将不敢!”他们立刻保证道。

    就在杨林和众将吩咐时,张良已经来到了韩军营寨,大帐内,李副将焦急的走来走去,他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心中追随的主公竟然会效忠于杨林。不是他和杨林有间隙,只是一时想不通而已。毕竟张良和杨林二人以前都是平起平坐,此时却毫无征兆的成为君臣。

    不仅仅是李副将,韩军中许多将领和士卒也不明白为何会是这样,所以韩军军心浮动,许多人都围在了大帐四周,希望张良能够给出解释。

    “丞相,究竟是为什么?难道是末将等愧对了丞相吗?”李副将终于没有了耐心,声音高调的询问道。

    张良闻此,没有回答他,而是说道:“李副将。去集结全军。良自会解释。”

    “哎……”李副将叹口气,然后急忙离开大帐,迅速的集结军队。

    听闻张良要解释,所有的士卒都以最快的速度集结完毕。他们想知道。张良到底是如何所想。又为何要去效忠杨林,且将他们置于什么地位。现在军心之所以浮动,便是因为这些韩军士卒真的不知道自己日后将何去何从了。韩王身死,丞相效忠,而他们该如何办?

    见到全军集结完毕,张良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士卒们的心情,也明白自己所做出的选择之沉重,不过,他不后悔,因为他心中的抱负还没有实现。士卒们的表情有的愤怒,有的迷惑,有的深沉,但却没有一个是高兴的,足见张良在他们心的影响。

    望着这些人,张良也颇为感慨,不过他立刻平复了心中的情绪,现在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军心,于是他解释道:“众位都是韩国的勇士,不畏生死,为了收复故韩而和秦军数次战斗。良心中有愧,不是因为良选择效忠沛公,而是因为良未能完成心中的抱负。吾知道汝等许多人心中一直很迷惑,韩王身死,我们这样继续付出还有意义吗?今天,我就告诉汝等,你们所做的事情终将铭记史册,为后人称赞。”

    顿了顿,他又扫过众人,继续开口讲道:“我等愿意反秦,乃是为了故韩百姓,为了家中的妻儿老小。今沛公仁义爱民,所到之处皆军民同心,良也无异于此,为故韩百姓而效忠沛公。汝等若是愿意跟随良一同,良倍感欣喜,若是不愿,良也不强迫。”

    话已至此,显然是让众韩军自己选择了,张良能够做的便是将事理讲清楚,他不想让这些一直为了韩国百姓战斗是勇士心寒和后悔。

    众韩军一看着我,我看着你,都不知道该何去何从,张良的话他们心中也明了,若不是为了反秦保家,谁愿意生死反抗呢?说到底,他们在外奋战,无外乎是想自己的老娘、妻儿子女可以日后过的舒坦。

    而正如张良所言,杨林的一言一行,公平公正,敢为百姓着想,都也曾让这些士卒钦佩。此时经过上述的解释,大部分人都可以理解张良的选择了,此乃大义。而李副将也有些羞愧,他方才还在大帐内气愤不已,熟不知自己根本就不了解张良。

    于是他上前一步,恭敬的行礼说道:“李冉愿意效忠沛公,为故韩百姓奋勇杀敌。”

    有了李冉的带头,许多犹豫不决的士卒也变得坚定起来,他们一同高声喊道:“吾等愿意效忠沛公。”

    张良喜极而望,六千士卒,有近四千人振臂高呼,而另外两千多人,他也没有强迫,人各有志。选择不同的路,注定会有不同的结果,但却没有对错是非。他挥了挥手,努力让自己的心情保持沉稳,说道:“良愿与汝等一起为沛公大义尽心尽力。”

    随后在李副将的带领下,进四千的人马单独分列出来,至于剩下的两千韩军,李副将也心情复杂和凝重,这些都是跟随他共进共退,患难与共的兄弟。可今天,他们不得不分开,因为,没有第三种选择。

    见到两千韩军中走出一名五百主,李副将勉强的露出一抹苦涩的笑容,说道:“你小子,好好带兄弟反秦。”

    这五百主沉重的点着头,也是复杂的看向李冉,道:“没想到会是这样的结果。不是我等不愿意效忠沛公,而是,我们的王是韩王,不是杨林。”

    “非也。”张良突然走过来,他讲道:“王是王,百姓是百姓,王是百姓之首领,但却不是百姓之根本。良心中一直怀念韩王,但百姓却在秦军的摧残下痛苦不堪,试问孰轻孰重?沛公曾曰,民最重、社稷次之、君最轻。”

    “丞相,我等只是一介匹夫,不懂深奥大道。王便是王,没有轻与重,请丞相谅解。我等明日便会离开阳翟,为韩王收服故土。”这五百主慷概激昂又略显悲怆的说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六章 壮行

    两千人的离开虽然让人惋惜,可张良也没有过多的劝留,他只是望着这些离去的勇士,心中一抹酸楚,这些都是他们生死与共的兄弟。随后张良立刻对李冉说道:“今日大摆筵席,让兄弟们不醉不归。”

    闻言,李冉心情沉重的应下,他知道这是离别酒。不过,路是自己选的,他既然选择跟随着张良效忠杨林,便不会言而无信,所以他此时也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祝福离开的两千兄弟。

    今夜注定是一个不醉夜。

    郡守府,杨林也得知了韩军中的变故,对于此事,他同样理解和赞同张良的做法,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既然有人愿意留下,就一定有人愿意离开,他十分看的开。于是,他也吩咐道:“萧何,速命人送去好酒,不管他们愿不愿意跟随我,但他们始终是韩国的忠良勇士,今日一别,或许再想见面就难了。”

    萧何点着头,附和道:“主公所言极是,何这就去办,定不让张良为难。”

    “嗯,去吧!”杨林挥手示意道,随后,大堂就只剩下他和郦食其两个人,这时他才看向后者,深沉的笑道:“军师不仅智谋多,嘴上功夫却也了得,没想到张良先生都能让您给说服。”

    郦食其急忙行礼,解释道:“非也,若不是主公仁义爱民,身先士卒,老夫即便是有一身的才能,也不敢贸然和张良提及此事啊。此乃主公仁义之举,食其不过是从中穿针引线罢了。”

    “军师不用过谦了。”杨林又继续讲道。“既然韩军有四千兵马效忠,这军心、军纪和军法,还望军师多多费心督促,毕竟这些士卒以往是韩军,和我沛军还是有所区别的。”

    郦食其闻言,也当即知道杨林的意思了,无非就是让他对效忠的韩军进行思想上的认知,免得出现前几日秦明妻弟那般的扰民事件。不要小觑了这些认知,若是没有人进行督促和说教,很有可能会因为韩军效忠士卒的加入。让整个沛军都陷入泥潭。古语云。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必须有自知,才能去知人。

    “必不负主公所托。”郦食其也是拱手接令,然后请辞离去。四千人的认知。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啊。郦食其知道事情的重要性。也当仁不让,此乃杨林信任他。

    整个大堂再次冷清下来,杨林疲惫的扶额。张良和韩军一事终于有了结果,他心中是既欢喜又担忧。欢喜张良和四千人效忠,担忧剩下两千韩军将何去何从,虽然他已经知道这些人明日会离开阳翟,可如今天下正乱,仅仅依靠这两千人马,又能做出些什么事情呢?

    韩军大营,好酒好菜宴摆全营,可面对这些佳肴,六千人却丝毫没有胃口,张良也吃不下去,他舍不得,可也没有其他的办法,跟随杨林之心在韩王成死后他就思考了多时。和杨林相处的越久,就越让他不能自拔。

    张良一个人喝着闷酒,酒不醉人人自醉,很快,他便醉倒在营帐内。其余将领见此,也都选择了沉默,他们理解张良的心情,而他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整个酒宴死气沉沉,没有平日里的欢声笑语和豪爽。

    次日,杨林亲自命人将粮草送于两千韩军,他本想挽留,可也不知道该如何说。而张良,则在郡守府没有出来相送,对于此,许多离开的士卒心中都冷冷清清,颇为寂落,毕竟,在他们心中,除了韩王,便是张良最有威望了。

    “也罢,既然丞相不愿相送,我等就出发吧。”五百主策马上前,对沛公和李冉拱手悲凉的说道。话毕,他调转马头,然后拔剑高举,呼喊道:“收复故韩!”

    “收复故韩!收复故韩!”两千韩军慷慨激昂,气势立刻陡增,虽然只有两千人,可声音却敌得过千军万马。

    “出发!”五百主再次命道。

    然后马匹涌动,士卒齐出,一阵阵的灰尘在阳翟城外飞扬。初阳照耀,两千人马的身影渐行渐远。

    “咚……,咚……,咚咚咚……”

    就在这时,阳翟城楼上突然想起阵阵擂鼓声,鼓声由近及远,越来越急,到最后竟然变成了急促的声音。所有人都抬头望去,只见张良目视远方,双手高举鼓槌拼命的击打着战鼓。

    远去的两千韩军突闻鼓声,均是停下脚步,当见到城楼上的张良时,许多人都留下了流水,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激动和喜悦。是的,张良没有抛弃他们,一直都活在他们的心里。这鼓声,不仅仅是送别,更是一种星星之火燃烧在他们体内,让这些离开的士卒士气倍涨。

    “丞相!”五百主泪流满面,他对着城楼上的人影抱拳请辞,然后再次奋力喊道:“收复故韩,为丞相平抱负!”

    “收复故韩,为丞相平抱负!”

    城楼上,张良闻此声,也终于流下泪珠。

    杨林和萧何等人都沉默不语,这些离开的韩军令人钦佩,即便不效忠他,却也依然铮铮傲骨,为故韩百姓而不畏生死。

    “韩信,速命大军鼓手擂鼓为这些勇士送行。”当即,杨林立刻下令道。

    “诺!”韩信不敢耽搁,于是城楼上再次响起震天的鼓声,声声如雷鸣,令远行的两千韩军愈加显得威壮。

    韩军的身影已经消失在了尘烟中,而鼓声依然在众人心中回荡。

    回到郡守府,张良和李冉一同拜见了杨林,此时他们分主臣,张良也是坐在了下侧,而杨林坦然接受。他看向众人,说道:“张良先生、李副将,余下的韩军虽然加入了沛军,但我想,这些士卒都是汝等同生共死之兄弟,所以,还请先生和李副将继续率领此四千人,汝等意下如何?”

    闻言,张良倒没有什么大惊小怪,他气定神若,而李冉则面带喜色,他最害怕的就是杨林将效忠的韩军士卒像安排投降的秦军那样彻底的打散,没有想到沛公竟然依旧让他带领自己的兄弟,于是,他心中的疑虑也完全的打消。

    “必为主公战死沙场!”李冉急切的表示道。(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七章 论功行赏

    走了,离开了,一切都消失在了尘烟中!

    郡守府,李冉离开后,郦食其等人也纷纷告辞,堂内只剩下张良和杨林二人,此时他们相互对视了一眼,张良恭敬的说道:“主公有何吩咐?”

    杨林挥手,示意张良不用这么约束,他笑道:“先生不必如此,汝和我乃是知己,私下我等皆可以朋友相待。”

    闻言,张良本就不是唯唯诺诺之人,也立即恢复了神态,然后非常自然的坐在一侧,笑道:“呵呵,主公这般说,良若是再矫情,就显得愚昧了。主公,如今颍川郡尽在主公之手,若是悉心经营,日后并非没有图天下的可能啊。”

    张良的眼光深远,他的抱负不仅是让故韩百姓过上好日子,在效忠杨林后,他也从后者身上看到了天下大义的影子。若说此时天下的明主,在张良心中,非扶苏,也非项梁,乃杨林是也。

    杨林眉头微蹙,他表情严肃,沉声说道:“目前局势还不明朗,不宜想的太多。我等先在颍川郡站稳了脚跟再去放眼天下,切勿好高骛远,否则,头重脚轻根底浅,势必会栽跟头的。”

    “主公言之有理。”

    “是这样的,我想请先生与萧何一起掌管内政一事,如何?”杨林期待的说道。

    张良有些惊讶,他犹豫的讲道:“这……”

    杨林见此,又立刻开口劝说道:“我知道先生还要顾及军中之事,眼下正值用人之际。还望先生能者多劳。”

    听到杨林话已至此,张良也不好拒绝,于是点头应道:“主公如此信任,良岂敢推辞。”

    “好,甚好!”杨林大喜,他也终于松了一口气,内政有张良和萧何辅助,必无忧也,此二人之才乃是一国相材,区区一个郡的内政。根本难不倒他们。

    “我已经让萧何起草了一份安抚草案。先生可以和萧何一同商议,尽快让郡内民心稳定下来。先生本是故韩丞相之后,在故韩颇有威望,有先生相助。乃是一大幸事啊。”杨林又继续说道。他希望张良能够利用自己的威望。在故韩百姓中起到安抚民心之大用。

    张良何尝不明白杨林的意思,他既然效忠,就知道该如何去做。于是也点头道:“主公大可安心,故韩百姓晓之以理,必会支持主公。良现在便去找萧何。”说罢,他就起身,急忙请辞离去。

    不得不说张良谋略、见识和威望都是上上之选,离开郡守府后,他便和萧何一起起草制定了安抚之法。为稳民心,张良亲自执笔,在全郡公告沛军仁义爱民和扰民者立斩的军纪作风。同时,草案上也依据杨林的诉说,强调了土地的分配。

    即,凡是郡内百姓填充沼泽开发改造的良田,在各县登记后,百姓可永久拥有土地的所有权。这则条例,是杨林根据后世美国为了振兴西部而制定的土地政策。

    公告和草案一同发布,立刻在颍川郡掀起一场风暴,而处于风暴中心的不是别人,正是杨林。全郡百姓、官员、士卒都议论纷纷,他们不明白,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敢于反抗秦帝国的人,居然对百姓的生计如此上心。这是他们这些年所不曾遇到的,也是迷茫和不信任的。

    但有了张良的帮助,杨林这些日子是轻松了许多。张良是何许人也,故韩百姓自然心中明了。当年博浪沙刺秦王,张良一举闻名,而且又是故韩丞相之后,且辅佐了韩王成。有他出面解释,同时,秦明妻弟扰民被斩的事情也不胫而走,在全郡百姓中口口相传,由此,原本的迷茫和不信任也变得烟消云散。

    许多百姓开始了解和接纳杨林以及他的沛军,有了开头,事情就容易处理,在张良和萧何一同的协助下,半个月的时间,颍川郡郡内民心终于安抚下来。安抚只是一种手段,真正要做到民心所向,杨林清楚自己还需要走很长的一段路。

    路在自己的脚下,走过去是大道,走不过去,便是荒凉。

    “主公,半月有余,我军已经招募士卒三千余人,购买马匹三百。如今算上投降的秦军和效忠的韩军,以及我们原有的沛军,总兵力近两万。”韩信在议事上兴奋的说道,这不仅仅只是数字的增加,更是一种欣欣向荣的体现,和杨林的安抚政策密切相关。若是没有稳定的民心,百姓如何会来参军呢,说白了,兵不过是拿着武器的民。

    闻言,杨林大喜,他望向帐内众将,沉声说道:“命,韩信为裨将军,统领两万沛军。”

    “诺!谢主公。”韩信当即出列,领命道。

    杨林又看向曹参,这一次,他是要论功封赏了,说道:“命曹参领兵六千,任校尉。”

    “得令,誓死效忠主公!”曹参也露出喜色,他也从军侯提升到了校尉,相信不久也可以封将了。

    “命李霸领兵六千,任校尉。”杨林再道,不过李霸去了大梁接其母亲和家眷,还未归来,所以此番授命无法接取,杨林只能对韩信吩咐道:“李霸授印由汝暂时掌管,待其归来,速命他就职。”

    韩信闻言,也接令。

    “陈胜出列。”杨林继续封赏,“命汝领兵六千,任校尉。”

    紧接着雍齿、王山、周勃、夏侯婴等人也被提升为军侯,各自领兵两千。而李冉令四千兵卒,封郎中。秦明也同样受封为军侯,和周勃等人平起平坐,但对于这般赏封,秦明嘴上不说,但心中却不服,他本就是郡尉,统领一郡兵力,此时效忠杨林,看似提升,实则是削弱兵权。

    而士卒们的封赏,杨林也参照秦军的二十级军功爵位制一一依据萧何的统计而赏赐下去。他同时严厉的对韩信说道:“此乃关乎我军军心,汝必须保证每个士卒的赏赐公平、公正、无少人漏人,这张赏赐的名单,便由汝亲自贴在军营,以示公告。”

    至此,韩信为将,曹参、李霸和陈胜为校尉,周勃、王山、雍齿等人为军侯的沛军体系终于成型。(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八章 扶苏死

    武将封赏完毕,杨林又大封文官,萧何任郡守,掌管全郡内政,张良为辅,郦食其为军师,其余各县城县令、县丞职位暂不变更。

    待封赏完毕,杨林端坐在大堂之上,武将以韩信为首,坐于左侧,文官以萧何、张良为首,坐于右侧。杨林扫过众人,心中颇为感慨,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他现在手中能征善战之猛将、治世安国之栋材可以说是应有尽有,且也有了一郡的属地可以发展壮大。

    面对日后的局势,杨林终于有了底气,只要悉心经营一年半载,可以说,他就不再是那个任人宰割的羔羊了。

    “汝等应该相互相助,切莫让吾分心。”杨林对众人叮嘱道,人多最怕心不齐,他必须要提前做好预防。

    “主公大可放心,我等必齐心协力为主公效忠。”韩信和众将一同举杯,然后尊敬的说道。语毕,众将同饮一杯,意思很明确,便是说明他们会像兄弟一般把酒言欢、共进共退。

    萧何也进言道:“何等必辅佐主公治理郡务。韩将军日后若是有所军令,何等也必全力支持。”

    “甚好!”杨林大喜,面带笑容,满意的点着头,有萧何和韩信在,再加上张良、郦食其,他相信这几人都能看得清大局,所以,也再次开口说道:“来,我等同饮一杯。”

    “诺!”众人纷纷举杯,然后恭敬的和杨林同饮一杯酒。

    只不过,众人谈笑自若。却有一人双目闪烁、不知在想些什么,此人正是秦明。今日他被封赏为军侯,可领兵两千,这和他以往郡尉的职权相比,一个在军队,一个在郡内,虽然都是领兵,但在军队更加容易立功受赏。

    可秦明却完全高兴不起来,不说前几日杨林不给其面子而斩杀了其妻弟,就说今日的封赏。他也觉得自己被排挤。自己明明的斩杀了郡守。令降军投城,为沛军避免了一场血战,此乃大功一件,却只被封为军侯。他心有不甘。按照他原先的想法。即便不能封将。封个校尉也好,最差也得是郎中啊。

    正所谓认不清现实、便是异想天开,秦明现在就是这个样子。自说自话。却又埋怨别人,而不想一想杨林为何只封赏其为军侯。

    正说着,突然间一人从悄悄进入大堂,将一封密函交予了王山,自从掌管暗部,王山便成为了杨林的眼睛。虽然沛军从沛县到彭城又到大梁,再到如今的阳翟,可暗部的发展王山却一点没有敢松懈,经过一年的编织,暗部的网终于铺设完毕。

    打开密函,王山面色惨白,他当即起身,恭敬的走到杨林面前将密函呈上。众人见王山这般模样,也心知出现了大事情,于是一个个放下酒盅,焦急的看向杨林。

    接过王山的密函,杨林吩咐左右侍女下去,这才打开,他双目扫过密函,表情也变得凝重,面带阴郁,双眉紧蹙。见此,萧何直言问道:“主公,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林挥手示意萧何上前,然后将密函交于后者,说道:“汝自己看吧。”

    萧何急忙打开密函,然后惊呼道:“扶苏死于上郡?”

    “什么?”大堂内众人惊讶不已。

    “扶苏死了?怎么死的?”张良追问道。

    萧何拿着密函,在杨林的授意下念道:“据密报,王离和章邯引兵十万大破扶苏五万秦军于肤施,章邯亲自领兵攻取县城,蒙毅战死,扶苏自刎于城楼之上。”

    众人闻言都沉默了片刻,他们一起看向自己的主公。杨林沉声说道:“扶苏之死,天下或将大乱也。”

    张良上前出列,说道:“主公所言极是,我等应早作打算啊。”

    “胡亥昏庸,秦朝大权尽在阉人赵高手中。唯一可以振兴秦帝国的扶苏也被王离领兵围剿而自刎。恐项梁、田荣等人如今欣喜不已,正在准备称王也。”郦食其也审时度势的分析道,他从大局讲道,众人也立刻明白过来。

    “不错,扶苏一死,秦朝就只剩下昏君和庸臣,命不久也。主公,何不也趁机称王乎?”随即,郦食其再次进谏说道。

    “就是,主公称王,俺李霸第一个赞成。”李霸也从旁附议道。

    “曹参附议!”

    “周勃附议!”

    众将纷纷表态,均是支持自家主公称王。

    而杨林却挥手婉拒,面对称王的诱惑,他十分冷静,没有被利益吞噬。他喝斥众人道:“汝等这是要亡我也。”

    “主公这是何意?我等赤心日月可鉴,怎敢亡主公乎?”郦食其不明,当即行礼询问道。

    见众人也是糊涂,杨林解释道:“三丈高城离不开一尺基石。我等初占颍川,根基未稳,怎可冒然称王,如此岂不是本末倒置?切记,人的胸怀可以大,但人的心不可自大。有多少粮草,养多少人,如此简单的道理汝等怎会不明白?”

    至此,众人大悟,郦食其显得羞愧,他曾和张良商谈过称王之事,今日突闻扶苏之死,却忘记了张良的提醒。此时杨林再次提及,他面露羞红,老脸火辣辣的感觉,立刻请罪道:“请主公惩罚,食其忘乎所以了。”

    杨林看向后者,郦食其乃大儒,论心性和仁德,他自然是不比其他人差。而其屡次进言称王,杨林也是理解,毕竟郦食其已经年迈花甲,他比任何人都想要辅佐明主,因为这是他的一生所学,可时间留给他的总是短暂。

    此时的郦食其真恨自己为何没有年轻十年,哪怕五年也好。若是那样,他也不会因心中焦急,而数次进言失误。

    “军师多虑了。”杨林并未惩罚他,反而是耐心的讲道:“缓称王、暗中发展,才是立足之根本。”然后他又对李霸等人再次训斥道:“汝等忠心吾知道,可下次莫要胡乱附议,如此只会添乱。任何事情都可直言,但要经过深思熟虑。”

    闻言,众将欣然点头。唯有李霸摸着脑袋,非常郁闷和不甘心的弱弱说道:“主公,俺也是深思熟虑才那般说的。您称王,本就是俺自己的想法。”

    众人无奈,只能对于李霸的话付之一笑。(未完待续。。)

第一百七十九章 吕雉归来

    扶苏自刎于肤施,其麾下的守边军也被章邯领兵击溃,降者无数,一时间,章邯的威名立刻传遍九州,家家户户都知晓,秦朝还有这么一位能征善战的猛将。

    咸阳城,赵高得知扶苏已死,他悬着的心方才落下,当即他把这个消息呈报给了胡亥,此时的胡亥在一群太监的服侍下正在炉鼎旁吞服长生丹。他也和秦始皇一样着迷于长生之中无法自拔,可性质却不一样,秦始皇是因为永世霸业而求长生,胡亥则因为留恋宫内的美人、大权而希望得到长生。

    见到赵高进来,左右太监都主动的推下,他们这些人明白着呢,宁可得罪胡亥,也不可得罪赵高,前者还能活命,后者只能成为孤魂野鬼。

    “丞相有何事?”胡亥见到赵高,急忙赐坐,然后笑问道。

    赵高落座,说道:“皇上,喜报啊。大将军王离传来密函,扶苏已经自刎于肤施城上,所有反军,死的死、降的降。”

    “果真?”胡亥露出一抹惊喜,他左右踱步,负手再道:“甚好。王离果然没有让朕失望。”

    赵高也是陪同高兴,不过眼里却是戏谑,暗道这胡亥果然比扶苏容易掌控,他不由唏嘘,当初和李斯一起力挺胡亥,果然是一步妙棋啊。

    “这样,命王离将扶苏尸首带回咸阳,扶苏虽然反叛,但毕竟是朕之兄长,既然已死,便让逝者安息吧。”胡亥又略显悲痛的沉声说道。

    闻言。赵高也赞同的点着头,然后请辞离去,急忙去安排了。

    再说楚地彭城,项羽经过一个多月的征战,已经收复了大部分的楚地,此时项梁在得知扶苏死后,立刻将自己的侄儿以及范增急忙召回。彭城地处平原,道路交错,乃兵家必争之地,项梁将自己的大营安排在城内。不言而喻。便是让各路诸侯知道,彭城乃是楚国之地,其余人马切勿有所妄想之为。

    见到自己的叔父,项羽急忙行礼。恭敬的说道:“叔父。急忙召侄儿回来究竟是因为何事?”

    项梁将项羽和范增带到内堂。摒弃左右,这才说道:“扶苏已死,胡亥无能。赵高阉人当道,此时乃是反秦称王的最佳时机。”

    “项梁公要称王?”范增大惊,急切的询问道。

    项梁捋着胡须,笑道:“不错,梁正有此意,不知先生有何建议?”

    “不可,万万不可啊。”范增挥手喝道,“项梁公此事不用着急,如今我与项羽刚刚收复大部分楚地,此时称王,恐旧楚遗民民心不稳。”

    “这……”项梁闻言,显得犹豫不决,当下在问:“那先生是如何想的?”

    “吾知怀王之孙下落,项梁公可先拥戴其,带日后再图谋称王。”范增心中一记,立刻建议道。

    “不妥,不妥!”项羽在一旁听了许久,终于开口反驳,“若是立了怀王之孙为王,那日后我等再称王,岂不等于反贼乎?”

    范增听此言,突然哈哈大笑三声,他指着项羽,说道:“将军只知此一点,却未将眼光看的深远。试问,是一个天下之王重要,还是一个楚国之王重要?”

    “梁明白了,多谢先生指点。”项梁一点就通,也十分赞同范增的建议了,“羽儿,便听先生所言。我等眼下最重要的是稳定民心以壮大己身,而非一个楚王的名头,日后天下都将在手中,又何必在乎一个区区的楚王呢?”

    “侄儿知晓了。”项羽不敢反斥自己的叔父,应声说道。

    “先生,既然知道怀王之孙的下落,那就请先生带人将其请来,可否?”项梁又对范增尊敬的讲道。

    而后范增点头,便带季布和数十骑急速离开了彭城。

    扶苏死后五日,颍川郡阳翟城,郡守府内一片欢声笑语,里里外外十多个侍女正在匆忙的搬运马车上的衣物器具等物。而杨林,则亲自上前将自己的母亲接下马车。今日,李霸终于将其家眷从大梁城接来,从旁的护卫还有夏侯婴、吕泽、吕释之等人。

    “娘,路上车马劳顿,您一定累坏了吧。”杨林恭敬的询问道。

    杨母见到自己儿子如今有了出息,这一路上她早就从李霸那里得知了许多事情,所以她年迈褶皱的脸上露出关切,一双粗糙的老手摸着自己儿子的脸,眼睛里老泪纵横,说道:“儿呀,汝又瘦了。娘不累,这不是有吕雉和虞姬照顾吗。汝自己一人在外,也不知道疼惜自己。”

    闻言,杨林扫视了一眼站在杨母身后的吕雉和虞姬,他微微点着头,然后又对自己的母亲说道:“娘,先进去吧。”

    “也好,娘还是第一次住在郡守府,不知和咱们沛县县衙相比如何?”杨母又高兴的讲道。

    “老夫人,郡守府肯定要比咱们沛县县衙强许多,您就安心的住下吧。”萧何在一侧附和道。

    “原来是萧县丞啊,您快请。”见到萧何,杨母急忙伸手请到。

    萧何也急忙上前一步,扶住杨母,再道:“老夫人先请!”

    而后杨母进入府门,杨林跟随其后,再后则是吕雉和虞姬,萧何以及吕文等人则又次之。大堂内,早有侍女将饭菜端上,杨林先扶母亲落座,这才对李霸和夏侯婴以及吕泽几人奖赏道:“此次多亏汝等护送。来人,每人赏金十镒。”

    李霸等人急忙道谢,“谢主公。”既为赏赐,便没有拒绝之理,此乃主臣之道。

    “吕泽、吕释之出列。”杨林又看向吕氏兄弟二人,沉声道。

    闻言,吕泽二人不明所以,但还是向前一步,恭敬的出列,疑惑的问道:“主公有何吩咐?”

    “汝等一路征战奋勇杀敌,今又有护送之功,特封汝二人为五百主,随夏侯婴麾下。”杨林想了想,最终开口封赏道。原本他担心吕氏家族在军中势力过大,但现在看来,这完全是没有必要的担心,吕氏兄弟的忠心足可见。

    忽闻此言,吕泽二人大喜而望,然后双双行礼,同声道:“必为主公战死沙场!”

    封赏完吕泽兄弟二人,杨林又对李霸和夏侯婴说道:“汝等的封赏和兵符都已经交予了韩信,适才可以去信处领取。”

    “诺!”李霸二人也沉声回答道。

    待众人均落座,杨林先是给自己母亲端上碗筷,然后才拿起酒杯,和众人痛饮。杨母则微微点着头,对自己的儿子叮嘱道:“儿有出息了,娘倍感欣慰,如此也对得起你爹了。”

    坐在另一侧的吕雉,低声说道:“娘,夫君如今为百姓谋生活,乃是大义,爹九泉之下也必高兴。”(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章 温玉入怀

    吕雉的一番话,让杨林想起了自己那位死去的父亲,虽然他是穿越而来,和父亲素未蒙面,但在记忆中,杨林知道,这位父亲死前的最大愿望便是他和杨母能够过的舒坦。

    一个人肩负起一个家,即便临死,也想着自己的妻儿,这便是男人,堂堂正正的男人。

    “娘,爹一定会欣慰的。”杨林见自己母亲神情暗淡,也开口劝说道。

    萧何等人也纷纷温言相劝,杨母这才平复了心中的想念,她慈祥的看向自己的儿子,又道:“好,好!娘知道你爹会欣慰的。”

    随后大堂气氛再次热闹起来,众人也都依次向杨林和吕雉敬酒,坐在杨母另一侧的虞姬见此,却有些不自然,她不知道为什么,听到众人称呼吕雉为夫人,她就难以压抑心中的烦躁和不安。于是,她也借机借酒消愁,一杯接着一杯的自斟自饮。

    和众人喝过一通,杨林也发现虞姬面色潮红,显然是喝多了,他低声道:“汝呀……,还是少喝一点。”

    虞姬痴痴的对着杨林展颜一笑,她面色微红,又有些酒色的迷离,再加上原本就天生丽质,此一笑立刻让杨林有些荡漾。不过杨林意志坚定,轻轻摇了摇脑袋,将脑中的杂念排除,对身边的侍女吩咐道:“送虞姬姑娘到后房休息。”

    侍女闻令,立刻去搀扶虞姬,谁知后者却挥手避开侍女,酒色正浓的笑道:“不用。虞姬自有分寸。”说完,她又拿起一杯酒,欲要饮尽。

    杨林见此,心中也十分明了,按说以他现在的身份,娶个妾室也并非不可,只是目前大局未定,谁也不知道他以后的路会如何,是战出一片天地还是埋骨他乡,没有人能够断言。所以杨林并不想耽误了虞姬。

    于是。他夺过虞姬手中的酒盅。再道:“汝先去休息。”

    而吕雉也异常清楚,她和虞姬亦是姐妹,对于共侍一夫的事情,她早在沛县时就想了许多。换做别的女人。她或许还会不同意。但是对于虞姬。她却心中生不起排斥的心思。可杨林却不提纳妾之意,她也不好从旁问及。见到虞姬有些失态,吕雉起身。亲自扶着后者,轻语道:“夫君,雉先送虞姬妹妹去休息。”

    “也罢,汝便去吧。”杨林想了想,也同意的点头道。

    吕雉和虞姬一同离去,杨母又见满堂文武相谈甚欢,于是也说道:“儿呀,娘也累了,便不陪你们了。”

    杨林恭敬的起身相送,众文武也纷纷起身一同恭送,待杨母走开,杨林又让兄弟们继续喝酒,征战了这么多天,今日难得的可以痛快畅饮。尤其是李霸,其本就爱喝酒,但因为连日征战,他平时也不敢贪杯,每次都是喝的十分不尽兴,见杨林让大家开怀,他是一边大口喝酒,一边大口吃肉,嘴中酒肉塞得鼓鼓,样子十分的滑稽。

    众人酒足饭饱,纷纷请辞离去,杨林这才但会后院,他先到杨母那里问候了一番,后吩咐侍女好生照顾,随后才去了虞姬的房间。此时吕雉正在照看,见杨林进来,她急忙起身,行了一礼后,才说道:“夫君,虞姬妹妹喝的有些过度,已经睡着了。”

    杨林点点头,见到床榻上虞姬安静平稳的沉睡,样子十分怜悯,杨林则轻声说道:“我们也回去吧,让她安稳的睡上一觉。”

    然后二人回到自己的房间,此时天色也已经暗了下来,自有侍女打来热水,吕雉接过木盆,亲自给杨林洗脚。见到自己夫人贤惠淑德,杨林心中一暖,笑道:“我不在的这些日子,让汝受苦了。”

    虞姬一边给杨林洗脚,一边摇头柔情道:“夫君一人在外征战,虞姬只是在家中照看,一点也不辛苦。只是娘亲时常惦记夫君,有时候望着远方一个人发呆,虞姬每每见此都异常难受。”

    “儿行千里母担忧。”杨林闻言,有些落寞的沉声说道,“是吾对不起娘亲,让她担惊受怕了。”然后,他看向正低头给他洗脚的吕雉,右手轻揉后者的秀发,再道:“汝也瘦了,日后要好好照顾自己。”

    虞姬听闻此言,手中一顿,抹布掉入盆中,她眼角露出一抹泪珠,整个人呜咽的颤抖,似乎是想起了在沛县时自己日日夜夜的期盼和思念,她再也压制不住心中的感情,突然站起身子,一下子扑入杨林怀中。

    杨林坐在床边,被吕雉毫无征兆的扑入,整个人都躺在了床榻上,而吕雉则趴在他的胸膛。温玉入怀,两个人的体温急速上涨,呼吸也变得急促,杨林张开双臂紧紧搂抱住怀中的美人,他轻轻拭去吕雉娇柔面颊上的泪水,说道:“不早了,我们休息吧。”

    闻此言,吕雉面色羞红,细弱蚊讷的“嗯”了一声,便宽衣解带、放下床帘,杨林二人在床榻上呼风唤雨、柔情似骨。

    整个后院的侍女们都已经早早的离去,院落异常安静,唯有那一盆洗脚水露出涟漪,似乎在彰显着床上的不平静。

    次日,杨林比往日起的甚晚,就连一项的早会也取消了。萧何等人也都十分理解,并没有焦急去催促。待太阳升起,杨林才在吕雉的服侍下穿戴整齐,洗刷完毕,他又陪伴杨母一起吃着早点,而虞姬也已经醒酒,有些羞色的在杨母一侧,一言不发的低着头。

    杨林给虞姬盛了一碗小米粥,笑道:“喝点粥对身体好。”

    虞姬不敢看向杨林,只是点了点头,急忙接过碗筷,自顾自的喝起来。吕雉因为昨夜的滋润,神情十分光艳,她也一同笑道:“妹妹这是怎么了,可不像平时的你呀。”

    “没,没什么……”虞姬一想到杨林是吕雉姐姐的夫君,头又低了低,十分不自然的回应着。

    杨林见此,只是笑而不语,然后起身道:“娘,儿还有事,便先离开了。”

    说完,他就急匆匆的赶去前堂,此时萧何、吕文、张良等人已经等候多时,见杨林至,一个个都立刻行礼。(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一章 欣欣向荣

    礼毕,杨林扫过众人,然后示意大家落座,随后,他才开口问向吕文,道:“听闻汝在大梁时曾建议魏王豹至沛县购粮,不知道其可去了?”

    听闻此问,吕文点着头,沉声回答道:“禀主公,文确实建议魏王豹行此计,而后者也的确去了沛县购粮。”

    “哦?”杨林大为惊讶,他再道:“项梁是何反应?”

    “听周市讲,项梁颇为震怒,不过却没有阻止,而是令人通知魏王豹,不要太过张扬。”吕文立刻将自己知道的消息详细的禀告道,“主公,文以为,此乃项梁拉拢魏王豹的举措,否则,以项梁、范增的聪明,怎么可能只会是一番说辞呢?”

    “不错。”张良也上前一步,恭敬的开口附言道,“项梁所图谋乃天下,此六国尽知。”

    “还有一事。”吕文又继续说道,“文在离开大梁时,曾得到消息,听闻项梁已经找到怀王之孙,欲意立怀王之孙熊心为楚王。”

    忽闻此言,众人大惊,杨林稍稍细想便明白过来,他嘴角一抹讥笑,道:“项梁的注意倒是打的不错。”

    李霸不明,急忙询问道:“主公此言是何意?那项梁小人为何不自己称王?”

    “呵呵,项梁以大将军项燕的名声招兵买马收服故楚,但他毕竟是将军之后,若是冒然称王,刚刚收服的故楚之地的百姓势必将其当成贼人,试问他又如何去安抚民心?倒不如将熊心推上台面。而他自己则在幕后悄然发展。”杨林出口解释道,不得不说他的一番话直接揭露了范增此计的本质。

    “主公分析的倒是有理有据,若是让项梁发展起来,日后势必会成为主公的心腹大患。”郦食其作为军师,也是将自己的见解说出来。

    李霸听到郦食其的话,面色愤然,他打雷一样的声音嗷嗷叫的吼道:“他敢?俺李霸第一个将他撕碎。”

    “项梁不是一个简单的人,更别说还有范增这个足智多谋的军师,以及项羽的勇猛。其下还有季布、龙且、钟离昧等猛将,而且项家军也确实比我们沛军要精锐。”萧何略有阴沉。他的分析不无道理。从目前的局势和实力看,沛军无论如何也不是项家军的敌手,“所以,此事不可轻举妄动。”

    “嗯!”杨林也赞同萧何的看法。他不得不承认。项梁和项家军是除了秦军意外。他最担心的一股势力了,毕竟两者已有间隙。“好了,事已至此。多说无益。目前我们的首要任务便是暗中发展。萧何,你主郡内政务,如今秋收已过,秋种安排的如何了?”

    萧何出列,然后不急不缓的说道:“如今已到九月,郡内各地的秋收还算顺利,但有些地方因为干旱而出现饥荒。不过何已经和张良先生命人从其余城池调集粮草去安抚了。”

    “此事汝等做的不错。”杨林夸赞道。

    “至于秋种,也已经按照主公的安排,各地休整了沟渠,以保证灌溉,同时撒上了粪便补充土地的肥沃。而且,前些日子的开发土地政策也受到了百姓的爱戴,据各地统计,一个多月以来,沼泽变良田,约有五十亩。”萧何表情兴奋的侃侃说道,“虽然只是区区五十亩地,但是何相信,只要再过一段时间,郡内势必会开发出更多的良田。”

    见到萧何面带喜色,杨林也是心中开怀,从攻下颍川郡至此已经过去两个多月,这段时间虽然短暂,但是各地的民心和内政都已经稳定下来。从开发的五十亩良田就不难看出,颍川郡郡内是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当即,杨林挥手道:“这多亏了汝和张良的功劳。”

    “主公谬赞,何只不过是为主公分忧而已。倒是张良先生,多亏了他在故韩的威望和连日四处奔波,这才使得各地一片升平。”萧何没有独自揽工,而是将大部分的功劳都推给了张良。其实他心中一直都很佩服张良,按说以后者在故韩的威望,可谓是一呼百应,可其却选择效忠杨林,这不仅仅需要莫大的勇气,还需要坚定不移的心智。

    张良见萧何如此说,也立刻拱手,禀报道:“主公,萧郡守过谦了,此乃通力合作的成效。”

    杨林见二人这般,也是哈哈一笑,他最怕属下为了功劳而争风吃醋相互排挤,随即他说道:“汝等均是功不可没。”

    “韩信,军务上可有困难?”

    韩信听到杨林的问话,立刻上前一步,恭拳沉声道:“禀主公,信已经将兵力安排在各地城池,双拱形的防御阵型已经布防完毕,主公可不用担心秦军来犯。”

    “甚好。”杨林心中笃定,有了防御,他便可以安心在颍川郡发展了,颍川郡的地形开扩,并不想蜀地那般有险可守。所以,韩信的双拱形防御阵型便是他们的屏障,以各城为山,山山相连,外面形成拱形状的防御圈,内围也同样如此,且各城又紧密相连,一旦一城受到攻击,周围各城都可立刻出兵支援。

    紧接着,韩信又继续开口说道:“而且末将已经命曹参领命驻守长社,陈胜驻守襄城,负责第一道防御圈。而李冉也已经驻守鄢陵负责第二道防御圈。”

    听到韩信的话,杨林倒是没有意见,曹参跟随他最长,且也老辣,他并不担心;陈胜虽然是后来效忠,但经过颍川郡的战斗,也是忠心耿耿,有此二人负责第一道防御圈,即便是项羽的项家军前来,也绝对可以拖上一段时间。至于李冉,杨林也赞同韩信的用人不疑,只有你去信任一个人,才会得到他的信任。

    “哼,主公,俺李霸可是和韩将军苦苦哀求的半天,可将军就是不让俺去。”李霸有些不开心,一脸郁闷的说道。

    “李霸,阳翟城乃是要地,主公驻扎在此,吾让汝驻守此城,乃是为了保护主公。莫非你小子要让主公无人可护?”韩信无奈的指着后者,有些笑骂的开口讲着。

    李霸忽闻此言,面色突然变得灿烂起来,他大声道:“俺李霸自然是保护的了主公。”(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二章 岭南任嚣

    彭城,范增带领季布等人亲自将熊心从淮阴迎接而来。此时项梁得知,立刻从楚宫内率领项羽、项伯等将领出门等候。当范增一行人来到宫外,项梁疾步上前,恭敬的对着马车行礼,沉声说道:“末将项梁携全体将领恭迎王上。”

    “王上,项梁大将军亲自等候,足见对您和楚国的忠心啊。”范增也在马车的车窗外低声附言说道。

    “项梁公乃是项燕大将军的后人,本王深知汝的忠心。”说话间,车帘打开,一人穿戴华丽,头戴发簪的探出身子,然后整个人都站在了马车上。他看向马车旁的项梁,又开口说道:“多亏了大将军揭兵反秦,这才使得楚国百姓有了自己的家。若不是汝,我熊心仍然过着颠沛流离、心惊胆颤的生活。”

    “王上……”听到熊心的话,项梁满面老泪纵横,他的声音已经变得颤抖和哽咽,随即又道:“是末将等无能,让王上受辱了。”

    范增见到项梁如此的动情,心中不由佩服,暗赞项梁不愧老辣,演技竟然如此逼真。

    而熊心也是深有感触,他又想起这些年的生活,也立刻潸然泪下,同样泪声的再道:“吾是辛苦,吾日日夜夜都在思念我故楚,以及我故楚的子民。”

    “王上能够忍辱负重,这才是我故楚百姓的希望。好在项梁大将军如今收复了大半的楚地,先王的基业势必会在王上的手中发扬光大。”范增又是从旁拍着小马屁的说道。熊心三十出头,正直血气方刚的时候,而且又一直流浪,没有经历过大的场面,所以被范增如此说,心中怦然,面带潮红,大有要做一番事业的壮志。

    范增见此,只是不经意的一抹冷笑,这熊心只不过是台面上的棋子而已。不过。既然是棋子,就需要其他人好好的配合,所以他再道:“王上,外面天气已凉。不如先进入宫内。”

    “是啊王上。末将已经准备了酒菜。只待王上登位了。”项梁顺势接过话题。

    熊心想了想也赞同的点着头,这一路上车马劳顿,他也的确十分的疲倦。于是。他开口说道:“也罢,那便先入宫吧。”

    说完,项梁立刻递过脚踏,熊心这才从马车上下来。紧接着在项梁的带领下,熊心昂首走在最前面,范增等人在身后,迈步走向宫门。

    宫门口,项羽一袭银装,意气风发,身后白色将袍随风扬起,整个人英武飒爽,而且他又站在众将的首位,所以显得十分的突出。而熊心大步走到宫门外,也第一时间被项羽的身姿吸引,他当即停下脚步,对身侧的项梁询问道:“此子是谁,竟然如此英姿。”

    闻言,项梁笑道:“此乃末将的侄儿,项羽。”

    “羽儿,还不拜见王上?”项梁又道。

    项羽虽然看不惯熊心,但他也知道大局的重要性,所以表面样子还是需要做做的,于是他拱手,沉声道:“末将项羽,拜见王上!”

    “好!”熊心大赞一声,“汝便是项羽,果然英雄出少年。这些日子吾可是听闻了许多关于汝的事迹。项梁,有此侄儿,乃是项家之幸,楚国之幸啊。”

    “谢王上赞赏。”项梁满目春风,十分坦然的笑道,随后便和熊心一同进入楚宫。

    待熊心已经远去,项羽眼中深深厌恶之色浮现,他握了握拳,银色的盔甲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寒光,他对身侧的龙且说道:“这熊心真以为自己是楚王了。”

    “哼,不过是一步棋子而已,将军不必动怒。”龙且也看不顺眼,但没有办法,他们总不能将事情真相挑明,既然拜熊心为王,那就要表现出臣子的样子,否则如何去收复民心,壮大己身呢?

    “走吧,只要这熊心老实的呆在宫内,荣华富贵享之不尽,否则,别怪我剑下无情。”项羽神情淡然,却充满杀意的阴沉讲道。

    一旁的龙且很少见到项羽如此杀气禀然,他也是心中惊讶,不过转念一想却也明白,棋子终究是棋子,若是不老老实实的有做棋子的觉悟,那势必只能成为鱼肉。别看熊心现在是楚王,但真正支撑楚国却是他们项家军,若是没有项羽的勇猛和无畏的冲锋陷阵,哪里会有今日的楚国。

    ………………………………………………………

    南海番禹,郡尉府中,任嚣神情紧张,他于三年前领兵统一岭南地区,一转眼始皇帝仙逝,大好的秦帝国突然变得内乱纷争,先是胡亥继位,紧接着扶苏出兵大梁受挫,再然后赵高命王离领兵追击扶苏,最后扶苏自刎于肤施,而天下却被六国反贼分裂。

    若说任嚣不痛心疾首那是不可能的,始皇帝待他恩重如山,他亦将始皇帝作为明君而效忠,没有想到,现在的局势陡转急下,让他空有一腔报效的热血,却没有地方挥洒。咸阳胡亥他是不指望了,他在岭南苦心经营了三年,自然有耳目打探咸阳城的消息,胡亥的所作所为,可称昏庸无能。

    “哎!”任嚣忍不住深深叹了一口气,天下以乱,而他岭南幸好有五岭封道,这才令境内一片安宁。就在这时,郡尉府外一阵车马吵杂,紧接着他便听到急促的脚步声由远及近,于是他平复了心中的感叹,让自己的神情尽量释然,随后又整了整衣冠,这才坐在了大堂的榻木上。

    很快,一人穿戴黑色秦军盔甲大步焦急的走了进来,在其身后,还有两人带着斗篷遮住了容颜。任嚣见到率先进来的人,惊讶的说道:“赵佗,汝怎么来了,可是有急事?”

    他没有想到,来人竟然是他的左膀右臂,曾辅助他平定岭南的赵佗。若说赵佗一项稳重,又任龙川县令,是他最为信任的属下。可现在如此遇事不慌的赵佗也是神情焦急和慌张,这让任嚣不得不心下狐疑和担忧。

    难道岭南有变?(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三章 子婴

    听到任嚣的问话,赵佗没有率先回答,而是先将身后的两人恭敬的请上前。任嚣见此,心中再次惊讶,能够让自己得力属下没有对自己行礼,反而是恭敬的对待,这二人绝非普通人,他脑中立刻将自己知道的一些大将军们在脑中过滤一遍,可却发现没有任何一人和眼前二人的体型符合的。

    任嚣也顾不得赵佗的行礼,急忙的询问道:“请问两位先生是何许人也?”他不自觉的暗暗降低了自己的身份。

    赵佗再闻此言,方才转身,小碎步走到任嚣的面前,低声在后者的耳边私语。

    “什么?”听到赵佗的话,任嚣神情骇然,他有些目瞪口呆,一时间顿在那里不知道说些什么。

    赵佗又提醒道:“郡尉大人,赶快请两位大人上座啊。”

    任嚣晃了晃心神,听到赵佗的提醒,这才平复了心中的错愕,于是急忙上前,恭敬的对为首的斗篷人行礼说道:“不知是尉缭大人前来,恕嚣准备不周。”

    原来这为首的斗篷人竟然是尉缭。

    尉缭摘下斗篷,露出满目花白髯须的面庞,神情沉着,目光视乎可以看透人心的望向任嚣,不带任何感情的说道:“岭南任嚣,果然没有让老夫失望。”

    “当年多亏尉缭大人在始皇面前力荐,末将才能领兵征讨岭南。尉缭大人的知遇之恩任嚣一刻未曾忘记。”任嚣想起当年领兵的事情,不由心生感慨。若不是尉缭的力荐,也就没有了今日的他。

    当年尉缭乃是始皇帝身边的重臣,只是不知什么原因,近些年尉缭突然的消失,这让许多人都误以为其人已死,可没有想到,尉缭不仅未死,今日竟还来到了他任嚣的府中。

    “过去的事无需提了,汝若没有才能,吾也不会力荐。”尉缭挥了挥手。轻描淡写的将此事揭过。

    任嚣虽然听到尉缭如此说。但心中却没有改变想要报答知遇之恩的情愫,他急忙再道:“请尉缭大人上座。”

    然而尉缭却没有动,而是当着任嚣和赵佗的面,对身后另一位斗篷人行了一礼。别看只是最普通的一种行礼。可任嚣和赵佗却被深深的震惊了。尉缭是谁。那可是始皇帝生前最器重的大将,正是因为尉缭的足智多谋,秦帝国才有了如今的疆土。

    可现在。尉缭竟然对身后的人行礼,不用多想也知道,这人才是真正的显贵之人。任嚣和赵佗也当即行了一礼,虽然他们心中不知此人是谁,但能够让尉缭行礼,他们自然不敢怠慢。

    “子婴公子,您请上座吧。”尉缭沉声说道。

    子婴?任嚣和赵佗听到这个名字,身子一颤,是扶苏公子的长子子婴!

    今日的事情彻彻底底的让任嚣惊讶了多次,先是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尉缭,后又是扶苏公子的长子子婴,在如今秦帝国日益衰退的时候,此二人可都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啊。

    “呵呵,尉缭先生请!”子婴笑着摘下头上的斗篷,他年方三十出头,样子和扶苏有七、八分相像,整个人也是风度翩翩,温文儒雅,给人一种亲和的感觉。

    任嚣和赵佗也是第一次见到子婴,当即恭敬的行礼,再道:“不知是子婴公子,方才失礼之处,还望公子莫怪。”

    子婴人如其样,面色平缓,和气说道:“汝等无需多礼。”

    “公子请。”尉缭再次行礼说道。

    子婴这才上座,随后尉缭在一侧,而任嚣和赵佗只能坐在次位。紧接着自有侍女端上酒菜,任嚣斟满一杯,举杯而道:“子婴公子亲至岭南,嚣倍感荣幸,嚣敬公子一杯。”

    子婴点点头,也是一饮而尽,然后任嚣又敬了尉缭一杯,这才谨慎的,又略显低沉的询问道:“不知公子和尉缭公来岭南有何事?”

    此言一出,整个大堂的气氛都凝重起来。扶苏已经自刎于肤施,咸阳胡亥荒淫昏庸,六国故土纷纷收复,天下即将大乱,任嚣可不认为子婴二人是来找他叙旧的。

    子婴神情黯淡下来,他的父亲为救天下百姓和大秦已经被赵高和胡亥围剿而自刎,他身为始皇后人,扶苏之子,却无能为力,一直都在为了躲藏赵高的迫害而惶惶度日。扶苏死亡的消息曾让他一度陷入恐惧和黑暗,他不知道今后该如何去度过,更不知道自己又为了什么而活着。

    可就在他将要放弃自己生命的时候,尉缭出现了,是尉缭说服了他,让他再次看到了完成父亲遗愿的希望,于是他跟随尉缭来到了岭南,来到了任嚣的府中。

    赵佗额头和手心都惊起了冷汗,他大大小小的战斗也经历了多次,可没有哪一次会像现在这样让他紧张的,饶是他心智坚定,却也无法想象这一问所带来的任何一种结果。

    尉缭手中酒杯仅仅一顿,便又立刻自斟自饮起来,丝毫没有其他三人的那种紧张之感,他神情自然,看不出任何的变化。整个大堂可以清清楚楚的听到他喝酒的声音,而无论是子婴,还是任嚣,都没有再多说一句话,他们都很清楚,尉缭会第一个开口。

    其实尉缭在上次和黄石公一别后,便在四处打听和寻找子婴。在当年的茅屋内,黄石公观得天机,曾言大秦危也,后来事实也证明的确如此,可尉缭却不这么认为,大秦危也,只不过是胡亥的大秦危也,而非扶苏或者子婴的大秦危也。

    他本想去辅佐扶苏,可当初扶苏在沛县遇害后下落不明,随后他忙于寻找子婴,也错过了扶苏的大梁之战,待他想要赶往上郡时,却传来扶苏自刎的消息。可就在他为扶苏和大秦痛心疾首的时候,子婴却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大喜的尉缭见到子婴落破的神情,心中暗道槽糕,幸好他机智,这才说服了后者。同时为了挽救大秦,便有了今日的岭南之行,任嚣之见。(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390/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在秦末最新章节! 作者:电压36v所写的《穿越在秦末》为转载作品,穿越在秦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在秦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在秦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在秦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在秦末介绍:
穿越在秦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在秦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在秦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