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海上长城TXT下载海上长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海上长城全文阅读

作者:流水夜帐     海上长城txt下载     海上长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450 决战 19

    日军防空炮火逐渐稀疏,海抗军俯冲轰炸机动手了。

    俯冲轰炸机趁机呼啸直下,投下了一枚枚重磅炸弹。战斗机也没有退出战场,而是风驰电挚,劈头盖脑地用机枪扫射舰桥。

    “长门”号忽左忽右,说是操舰技巧高,还不如说是运气不错。四万多吨庞大的舰体,巧妙地躲开了一枚又一枚炸弹,有几枚几乎是擦身而过,在战舰身边炸出冲天巨浪。

    海抗军机群的攻击凶猛异常,长门号躲过几枚却躲不过更多。

    九点十分,“长门”号左船舷前段中弹。一枚一千磅炸弹命中船舷水线上方装甲。对于皮糙肉厚的战列舰来说,装药一百多公斤的穿甲炸弹或许对一尺多厚的水线装甲无能为力,但是水线以上一百多毫米厚的装甲却挡不住这种大杀器。

    这枚炸弹击破船壁,在战舰内部爆炸。弹片加上冲击波瞬间肆虐,立刻造成上百人死亡。

    有一个小鬼子稍显幸运,此人相貌堂堂,年龄还不到三十岁,挂着少佐军衔。他从昏迷中醒来后,才发现自己几乎是在残值断臂的垃圾堆中。他动动身体,神奇的发现,自己竟然没有死,而且没有受什么大伤。

    聪明的家伙推断,自己之所以没有死,那是因为几具尸体挡住了弹片,挡住了冲击波。于是乎,拉了几具尸体,把自己再次遮盖起来。躲在尸体下瑟瑟发抖。

    此人在战后,非常有名气,李广也知道这位的姓名--中曾根康弘。此时他在长门号战列舰上担任主计少佐。(类似于会计,负责后勤,算是文职军官。)此人在战后曾经担任过三届日本首相。

    急眼了的早川干夫,此时命令长门号口径四百一十毫米的主炮加速对空射击。明知作用了了。但是却也只能如此。日军裸漏的防空炮位上尸体堆积,火力网已经不再严密。

    长门号四座八门大口径主炮要说作用也不是一点没有,相当严密的遮蔽了一侧的空袭。假如有十六门主炮的话,或许可以遮蔽两侧的空袭。但是长门号没有。所以,另一侧就成了空袭打击的重点。

    而主炮的转向速度,远远跟不上战机的换位。分散火力,却形不成火力网。搞了几个回合,鬼子老实了,只好用主炮尽力看住一个方向。

    九点十一分。

    长门号几乎是同时中弹两枚。一枚炸弹击穿的长门号的舰桥装甲,把坚固的舰桥顶部炸断近十米高。高达三十多米的艉楼。猛然间就矮下了一节。

    另一枚一千磅炸弹,是飞行员用打水漂的手法射出的,角度掌握不大好,飘起的炸弹稍稍有些高。从水面跃起的炸弹,直接击中了长门号战列舰的前主炮炮塔。

    这枚炸弹倒是没有能炸毁厚实的主炮炮塔。但是爆炸的冲击波直接如同秋风扫落叶一般的把战舰前部所有裸漏在外的日军高炮炮手清扫一空。长门号三分之一的防空高炮,立刻哑火。这已经不是防空不严密了。而是出现了巨大漏洞。

    海抗军飞行员得了机会。自然不会手软,纷纷向长门号战列舰前方发起进攻。

    “长门”号舰桥内被刚才的炸弹震死数人,至于上部建筑中死了几个,早川干夫根本就顾不上统计。

    早川干夫面无表情让人抬走了尸体。

    仅仅一两分钟,海抗军某飞行员来了个指东打西。本来是要瞄准舰体前方轰炸的,但是俯冲投弹时被高炮击中机翼。战机轻伤,投弹稍有歪斜。

    但是,错有错招,这枚炸弹距离目标位差不多一百米。但是仍然击中了长门号后部,杀伤不弱:装甲厚实、素有钢铁堡垒之称的尾部雷达室被一劈两半,各种精密仪器被殆尽;雷达兵被全数杀死,除几具尸体依稀可辨外,其余的已血肉模糊,满目皆是残肢碎块。

    ---------

    九点十五分,长门号战列舰侧船舷再次中弹。

    这一次不同以往,战列舰装甲厚实,却不可能处处是一尺多厚的装甲。水线装甲是防护要点,但也不是全部一尺多厚。

    威力巨大的炸弹,在左舷前方炸开一个大洞。立刻,左舷几个舱室进水,舰体迅速左倾。

    本来,可以通过舰上的庞大的注排水系统来控制“长门”号的平衡。但两分钟后又一颗穿甲弹却阴差阳错,直接击中了注排水控制室,炸坏了全部调节阀门。

    排水泵已无能为力,鬼子唯一的办法是向右舷舱室对称注水控制。

    右舷主机舱和主锅炉舱是底层最大的舱室,注3000吨海水。它们进水后,能使“长门”号扶正。

    早川干夫大佐根本不等撤出轮机兵和锅炉兵,冷酷无情地下达了注水命令。他等不了了,晚矣会儿说不定战舰就要倾覆。

    在底舱中,鬼子轮机兵和锅炉兵隐约听到了甲板上伟来的隆隆炮声。他们被隔绝了通信,其实根本不知道的具体情景。

    加上电力中断,抽风机排烟受损,以及蒸汽泄漏,机舱内烟气腾腾。舱内象地狱漆黑一片,这些轮机人员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意识,就遭受了灭顶之灾。海水突然涌进来,一下子涨到一、二米。加上战时所有的水密舱门全部关闭,鬼子们无处逃生,海水很快将在场的几百人统统淹死。

    长门号虽然倾斜被纠正,但是却丧失了一多半动力(轮机不是一个舱,一般都有四个,甚至更多),战舰航速锐减。

    海抗军战机继续进攻,长门号已不能进行任何机动规避了,或者说能够做出的机动规避在海抗军飞行员眼中已经不足为虑。

    此时海抗军战机争先恐后,低空进入,如同训练一般,准确投掷的炸弹,将“长门”号的左舷再次撕开了一个大口子。

    俯冲轰炸机也毫不示弱,长啸而下。几乎弹单命中。

    战斗机群射出的子弹疯狂无比,象割韭菜似的,将舰外部的大部分鬼子当场击毙。

    战斗进行到此时,长门号战列舰防空网已经彻底崩溃。

    早川干夫末日突然来临,一颗二十毫米机炮炮弹从观察孔正好射入舰桥,威力并不强悍的爆炸,直接炸碎了他的头颅。

    事有凑巧,早川干夫刚刚死,海抗军的机群进攻就停止了。海抗军战机扬长而去。

    对于这样的结果,邵傅玄愤恨不以。

    虽然他知道。有战斗就会有伤亡。但是此战海抗军整整损失十架战机,十多名飞行员阵亡。另有四五架战机受伤,还不知道能不能飞回航母。也就是说,此战,第二波打击机群伤亡三分之一。伤亡实在太过惨重。

    更令邵傅玄咬牙的是:长门号战列舰漂浮在海面上。虽然冒着狼烟,竟然还能够慢速移动。

    战列舰是够抗揍。不说小炸弹和子弹。仅仅一千磅炸弹就击中了十四枚。但是仍然算不得对战列舰造成致命打击。

    海抗军的缺陷显露。没有鱼雷机,重磅炸弹对战舰的损伤能力不够。

    ---------

    其实,海抗军的缺陷还不仅于此。

    李广在印度洋号航母舰桥中,也有些不安。海抗军现在还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弹药缺乏。如果付出惨重代价,不能击沉长门号,怎么想都觉的憋屈。

    印度洋号航母正常备弹是两份半。也就是说能够承担战机全甲板出击两点五次。这次由于预计战斗强度高时间长,携带了三份弹药。

    航母的载弹量,倒不是真的装不下更多的弹药。但是一场再激烈的战斗下来,基本上也不可能消耗三份弹药。再加上过多的弹药对于航母本身就是一种极大的威胁。故此。印度洋号航母上携带了三份弹药,其实不能算少了。

    但是,两日前在对付日军第八舰队时,印度洋号航母就消耗了一份弹药。一天前轰炸帕劳群岛时,又消耗了一份弹药。而刚刚对日军舰队的打击,再次消耗了一份弹药。

    由于前期海抗军有几架战机战损,此刻倒是还留下了一点点弹药。不过重磅炸弹不多,仅仅六枚。其他的的残余弹药,都是子弹和小型炸弹。

    即便是搜集一些自由龙号上的二十四枚五百磅炸弹,估计也难对长门号战列舰进行摧毁性打击。

    但是,不能因为没有把握就白白的放走这块肥肉。十点二十五分,海抗军第三波打击机群(其实是归航的第一波打击机群)再次升空。

    -------------------

    十一点四十五分。

    空中传来了轰隆隆的响声,似雷霆滚动。

    云天下,第二波(在长门号看来是第二波)海抗军机群正以惊人的速度直扑过来。转眼间,前桅下方闪出一道爆炸的强光,白灼耀眼。密集的机枪子弹扫在舰桥四周的钢板上,劈啪啪,象雨打楼台,一阵紧似一阵。

    为了让仅有的六枚一千磅炸弹充分发挥威力。战斗机和其他轰炸机投掷小型炸弹,全部是俯冲轰炸,打击的同时,也作为掩护。

    而六枚一千磅炸弹被计划用于打水漂战术,对长门号战列舰侧面进行打击,以期望战舰进水,覆灭该舰。

    长门号战列舰上的防空火力网经过短暂的休整,人员虽然补充不少,但是大多是其他岗位的官兵,对于防空真的不在行,加上舰长战死,指挥系统现在已经是凌乱不堪,根本难以拦截从高空而下的战机。

    四十多架战斗机和轰炸机的俯冲轰炸,俯冲扫射,打的长门号这只钢铁怪兽嘶吼不已。在短短三五分钟时间里,日军防空火力已经成了零星的射击。

    海抗军战机攻击连连得手。

    “长门”号迸发出道道强光,巨响,炸起的钢铁碎块满天狂飞。

    日军官兵已经是在疲于奔命,高炮炮位上尸体堆积,根本就来不及清理。日军踩在鬼子的尸体上拼死反抗。早川干夫已经阵亡,舰桥中日军指挥官也伤亡大半。指挥根本就没有什么系统可言,乱糟糟的一团,防空更加凌乱。

    海抗军的攻击节奏分明,很快的,“长门”号的指挥中枢,刚刚凑齐的指挥官再次被清扫一空,防空顾此失彼,没有半点喘息之机。

    一架海抗军战机被舰炮击中,拖着浓烟栽进了大海。

    但飞行员沉着、果敢、显示出了高超的攻舰本领。打击节奏丝毫不乱。

    “长门”号上的机关炮一门接一门地被炸毁,防空火力越来越弱。

    就在日军把精力。火力全部集中在对高空射击上,海抗军打水漂战术上场。

    飞机打水漂投弹时,都要飞一段直线,飞行员称这段距离为“死亡之路”。这是飞机易遭敌机和火炮拦截的时刻。

    现在,海抗军飞行员飞“死亡之路”的时间非常短。比起传统的鱼雷机投弹,时间要缩短一半以上。这种战术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是飞行员的伤亡率大幅下降。弊端在于无法投掷威力巨大的鱼雷。

    海抗军战机的飞行速度极快。这与“长门”号上炮手学习打靶时的情景不大相同,本来鬼子就被高空的战机吸引了火力,加上大多炮手都是生手,此时日军火炮拦截非常不力。

    第一架战机投出炸弹,准确命中。但是弹着点稍微低,中弹处正是防护最好的水线装甲。没有能够破甲。

    第二架战机投弹,再次准确命中。弹着点稍高,虽然破甲,也杀伤很多鬼子。却无法造成战舰进水。

    第三弹,仍然命中。未能见效。

    第四弹射失。

    第五弹,弹着点再次偏高,击中舰桥,坚固的战列舰舰桥,经此一击,已经成为一团乱糟糟的钢铁丛林,里面有没有人能活下来,实在不好说。

    第六弹,再次准确命中。剧烈的爆炸过后,飞行员失望的看看,好像仍然没有能够造成太大的伤害。

    其实不然,这个飞行员观察的不够细致。这枚炸弹的爆炸位置和第一枚重磅炸弹的爆炸位置几乎重叠,虽没有彻底炸穿厚重的装甲,但是铆钉脱落,此时的装甲只是沾附在船体上,变形严重。而且内部的水密仓也早已被多处震裂,海水虽不汹涌,却是正在无孔不入的灌入船舱。

    如果能再炸一弹,此舰必沉。飞行员很遗憾,摇摇头。

    海抗军飞行员们极不甘心,但是连机枪子弹都打的差不多了,没有了炸弹实在无力对付这条钢铁巨兽。

    正在此时,日军的十二架水上侦察机到来。

    这是小泽治三郎支援这只残废舰队的唯一力量,但是到达时刻实在不巧,正是海抗军飞行员最郁闷的时刻。结果就给了海抗军飞行员了一次发泄机会。不到十分钟的空战,海抗军打出漂亮的零比十一的战果,仅仅一架日军侦察机逃生。

    稍稍解了胸中郁闷,海抗军机群归航。

    在这个时间段,海抗军有一个不算失误的失误。由于侦察机已经飞行三个多小时,燃油不多,提前撤离。而战斗机机群则是迅速归航。

    日军仅存的一架水上侦察机飞行员竟然没有回航,而是跟着海抗军战机的航线尾随而行。

    要知道海抗军战机的回航路线是先向北飞行,然后才转向东方。这是战前制定的祸水东引策略,希望日军主力(海抗军并不知道日军现在力量极为薄弱)把目光投向北方--美军舰队那里。、

    但是,算计再深,遇到已经如同死了亲爹的鬼子,一点用没有。这个一心找死的日军飞行员竟然跟在海抗军机群后方飞行一个多小时。

    海抗军舰队的雷达倒是没有失灵,但是鬼子战机和海抗军战机在雷达上并无分别。

    而且由于战斗中海抗军数架战机受损,通讯应答故障也算合理,这个小小的异常竟然被忙着回收战机的指挥人员失误了。

    更加严重的是,海抗军的对空侦察机在这个时间出现了防空空挡,飞行员的疲惫加上燃油纷纷耗尽,必须重新加油才能起飞。

    诸多凑巧,竟然被这架日军侦察机发现了海抗军的两艘航母。虽然这架日军战机随即就被一哄而上的自由龙号航母战机击落,但是舰队却已经被日军发现。

    而这件意外的出现,使得李广想起了一个名词:敌我识别,自动应答。穿越数年,李广最奇怪的就是人的记忆。像武器识别系统,飞机自动应答,这样的词汇他本来是知道的,虽不清楚原理,但是只要提出这个概念,一干工程师们都会努力解决,或者向解决的方向探索。可惜的是,李广此前从未想到过,而今天这次意外的发生,却使得李广重新想起。

    会不会引来日军的空中打击?不管会不会,海抗军已经开始准备应对。

    等战机尽数归航,李广非常干脆的放弃了再次打击长门号战列舰的打算。

    印度洋号航母上已经没有了弹药,震倭号补给巡洋舰上还有足够的弹药。但是在战场上停下来,补给弹药,太过危险。而且,已经被日军侦察机发现,长时间的呆在这一片海域,等小鬼子报复,实在不智。(李广也不知道小泽治三郎还有多少战斗力。)

    根据飞行员的报告,李广小算盘巴拉了一下。他认为即便是长门号不沉,小鬼子的修理时间也不会短了,说不定战争结束前都修不好。消耗了大量物资,没有机会参战,对日本来说怕是更加有害。

    虽然有遗憾,但是该收手时就收手,这是指挥官应有的素质。在下午一点多钟,海抗军舰队开始向北航行,脱离战场。(未完待续。。)

451 决战 20

    下午三点十五分。

    日军六架零式战机出现在海抗军警戒战机的雷达屏幕上。

    这六架零式战机,正是小泽舰队硕果仅存的六架舰载机。残废舰队覆灭之前,小泽治三郎还能说一句:此战大胜。但是五艘战舰彻底覆灭后,小泽治三郎就说不出这样的豪言了。

    损失的战舰数目虽不多,但是算算排水量差不多九万吨。几乎是田中舰队损失的两倍数量。

    更令小泽治三郎恨的牙根痒痒,到了此时他才搞明白:美军和日军拼死拼活损失惨重,而海抗军(现在小泽治三郎知道是海抗军的手笔了)纯粹是轻松捡漏,根本就没有什么损失。更重要的是,他弄清楚了一点--山本五**将肯定是亡于海抗军之手。这样一来,怨念可想而知。

    小泽治三郎正咬牙切齿无从报复。中午,日军水上侦察机发回了海抗军舰队的方位航向。于是,小泽治三郎不管距离已经超过了七百公里作战半径,更不管六名精锐飞行员能不能袭击奏效,一声令下日军仅有六架战机再次起飞。赌徒就是如此,不输光最后一个铜板是不会收手的。

    应当说,日军硕果仅存的这六架零式战机,飞行员素质够高,运气也很不错。飞行距离超过七百公里,竟然能找到海抗军舰队。要知道,海抗军可是撤离战场两个多小时,已经航行上百公里,而且日军还是不适合侦查的单座零式战斗机,找寻难度之高,李广怀疑就是二十一世纪的技术怕是也做不到。鬼子运气好的简直是有些不可思议。

    但是,怀着必死信念的六名日军飞行员真的找到了海抗军舰队,事实摆在眼前。即使身为对手,李广也不免赞一声。

    当日军战机靠近海抗军舰队的空中侦察机,好运气就此结束。

    海抗军两艘航母,印度洋号上飞行员战功卓著。

    自由龙号航母上侦察机功劳不小。唯有自由龙号航母上的战斗机,从早晨到现在一次出击机会也没有。

    哦,也不对。还是出击了一次,只是战功实在可怜的要命,仅仅干掉一架日军水上侦察机。

    自由龙号上飞行队长是刘根生,这小子已经等得着急冒火。从早晨到现在,他的座机仅仅热机都进行了三四次。燃油消耗上百公升,但是从未有一次出击机会。

    当警报拉响,出击命令刚刚下达,刘根生带了十二架野猫战机如同闪电般从甲板迅速升空。

    海抗军现在已经总结出卓有成效的对敌战术。在雷达的指引下,战机升空第一时间就占领了高空位置。

    如果以海抗军此前的空战经验。对付日军六架零式战机,两比一的兵力。有着几乎绝对的把握。而且几乎不会出现什么伤亡。

    但是在第一回合,海抗军战机,竟然出现了三比三的伤亡。

    海抗军机群从高空俯冲而下,速度如同闪电,机炮吐出一道道火舌。

    日军战机猝不及防,被海抗军战机迅速逼近。海抗军飞行员长期以来艰苦的训练显出了威力。

    第一波俯冲袭击是六架夜猫战机。有三架日军战机稍显笨拙,立刻被机炮锁死,野猫战机喷射出道道火舌。

    但是,就在日军战机被击中时。异变突生。

    三架日军零式战机凌空发生了剧烈爆炸。

    战机被击中,发生爆炸不奇怪。但奇怪的是这种爆炸威力实在太过恐怖,海抗军战机距离日军战机足足两三百米,竟然被震的凌空解体,野猫战机竟然挡不住爆炸冲击波的威力。

    原来,日军这三架零式战机竟然执行的是神风特攻任务,战机上携带了数百公斤的炸药。

    而这三架日军战机,正是因为携带了大量炸药,以至于动作迟缓,被第一轮打击干掉。而其携带的大量弹药,也使得海抗军损失三架战机。两架失控战机一头扎进了大海之中,仅仅一个飞行员跳伞逃生。

    战争中意外时有发生,海抗军战机并未由此攻击稍有停顿。

    刘根生在第一波俯冲时咬住了一架日军零式战机,但是机炮开火时却被对手轻盈的闪开。

    几乎没有时间间隔,刘根生的僚机随即从高空再次俯冲而下,却再次被日军战机躲过。

    这一点就大不寻常了。要知道,海抗军这一手长机僚机配合的车轮俯冲,极少失手。尤其是刘根生这个小伙子,在海抗军中属于最早接触飞行的。早在担任李广警卫员的时候,就开始学习驾驶战机,其技术水准在海抗军中绝对的一流。而刘根生的僚机飞行员,也不是菜鸟,战机上清晰的画着五个小太阳(击落日军战机一架,画一个小太阳。)也是响当当的王牌飞行员。

    刘根生很明白,这是遇到高手了。等他再次拉高,寻找目标时,才发现自己的僚机竟然没有跟上。

    耳机中僚机传来惊呼:我被咬住了。

    没等刘根生寻觅自己的僚机所在。

    远处爆出一团火光,僚机失去电信联系。

    “被击落了。”

    刘根生大怒,四处找寻日军战机。

    突然,他眼角的余光瞥见晴空中掠过一道黑影。直觉危险,刘根生一边猛加油门,一面打开了火箭助力装置。

    刘根生直觉敏锐,刚刚打开助力装置,一连串如同飞蝗一般的机枪子弹从战机旁掠过,战机轻轻震动,已经受伤。

    好个刘根生,扭头盯住了日军零式战机。根本就没有看自己的前方,助力满载,油门全开,战机如同矫健的雄鹰,从平飞状态迅速转为几乎垂直向上,然后立体画了一个大大的圆圈。这一连串动作,全凭感觉做出。在整个过程中,根本就没有依靠视觉哪怕矫正一点点飞行姿态。但是他的战机却如同长了眼睛,在立体画圈时竟然做出了机动调整。

    等战机划出圆圈的最后一段弧线之前。四门机炮全开,猛烈的机枪子弹如同鞭子一般准确的抽中日军战机。

    等战斗结束,刘根生才知道最终战果竟然是六比五,飞行员阵亡三人,两人跳伞。而日军飞行员被俘一人,正是刘根生击落的那架零式战机的飞行员。

    不过,海抗军并没有泄愤杀掉这个鬼子飞行员,而是挖掘了一下这个鬼子的潜力。后来这个名叫佐藤浩二的日军飞行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消息。

    --

    等夜幕降临,海抗军终于可以松一口气。

    真够抗揍。这是李广对长门号战列舰的评价。

    小鬼子造的战舰的确有独到之处,仅仅一千磅炸弹就命中合计十九颗。还是死撑着不沉,实在够抗揍。

    这艘长门号战列舰,在原本的历史上抗了两枚美国原子弹的轰炸,仍然在水面坚持数日,才沉入大海。其坚固可见一斑。

    -----

    天空没有敌机,奇迹般生存下来的中曾根康弘少佐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爬上了甲板。

    舰尾有几个人在救火。主甲板上除了张着大口、向外翻卷的钢板外。几乎找不到活着的舰员。上甲板破坏更重,弹洞百出。

    一颗穿甲弹钻进了急救所,将伤员、医生和看护兵尽数炸死,血水流淌,如同地狱。

    年轻的少佐浑身发抖。在甲板上蹒跚而行,直入僵尸。

    经过此战。这个后来连任三届日本首相的年轻人,对大唐的武力已经恐惧到了骨子之中。在他担任首相的年代,可是唐日两国最为“友好”的时期。

    --

    很长时间以后,李广才知道他的遗憾更大。

    长门号战列舰。在这一天没有沉没。但是状况也糟透,残存的鬼子根本无法止住海水进入。而且由于通讯设施被彻底炸毁,小泽治三郎舰队主力也不知道这艘战舰的情况。

    假如小泽治三郎早点派出军舰,或许还能拖回去修理。但是小泽以为长门已沉,没有派出战舰救援。这艘满载排水量四万多吨的钢铁巨兽硬是在大海上飘了四天,这才无可奈何花落去,沉入大海。

    要是海抗军真的派船去拖拽,也很可能会轻松俘获这艘战列舰,这就是李广为何遗憾的原因。

    幸存的日军,包括中曾根康弘少佐在大海上飘了几日,才被几艘日本潜艇救起。编制两千余人的战舰,仅仅活下来不到两百人,凄惨无比。

    此战结束,日本仅仅剩下四艘战列舰,其中大和号和武藏号仍然担当核心,而另外两艘现在正在本土改装成航母。

    如果细心的话,读者会发现--长门号的姊妹舰,陆奥号战列舰跑哪里去了?

    陆奥号战列舰不是被海抗军击沉,也不是被美军干掉。这艘主力舰几个月前在日本本土海港,不知什么原因,或许是有厌世情绪,玩了个自爆自沉。

    经过此战,日本再无一艘可以担纲主力的航母。至于正在建造的大凤号正规航母,以及准备改装的信浓号航母有没有机会上战场,很难说。

    而日本海军硕果仅存的四艘改装航母和轻型航母,不仅战斗力弱,何时能够补充够飞行员和战机,没有人清楚,总之需要时间。

    整体上,日军在这场战役中损失各种战舰六十余艘,战机近千架,元气大伤。

    因此小泽治三郎很郁闷。

    这一仗,到底是打对了还是打错了?

    打对了,因为美军第五舰队损失惨重,几乎所有主力舰都遭受打击,在以后的时间,整整半年多没有大规模的进攻行动。

    打错了,日军同样损失不轻。更因为美军配属给陆军麦克阿瑟大帅的第七舰队,本来的垃圾舰队开始显露锋芒。

    小泽治三郎没有答案,整个日本海军也找不出答案。

    李广曰:打是错,不打还是错。从日本挑起太平洋战争的那一刻,日本就注定了失败,战局已无从扭转。(未完待续。。)

452 决战 21

    海抗军舰队是九月二十三日离开珍珠港,返程印度洋的。

    在小半个月的时间里,海抗军也没有太多的闲暇,“自干五”很敬业,李广自嘲。

    先是,海抗军在塞班岛海域呆了几日,出动了几次战机,稍稍的支援了一下美军的夺岛战斗。

    日军在海战失败,主动撤离之后,塞班岛日军就成了孤军作战。美军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战斗,终于占领了塞班岛。

    缺乏夺岛经验的美军从无有过如此惨重的伤亡,前后投入六七万兵力,竟然有四万多伤亡,其中阵亡近七千。比起历史上的塞班岛战役,伤亡数量几乎增长一倍。

    原本历史上,美军是经历了几次夺岛作战,才开始进行塞班岛战役的。但是被李广这么一拔苗助长,损失惨重一点,理所当然。

    不过,总评的话,美军还是比历史上占了好处,总伤亡还是少的多。

    据美军宣传,战斗的最后阶段,日本鬼子包括平民不甘被俘虏,纷纷从悬崖上跳海,表现出一种末日的疯狂。

    李广没有登岛,但是塞班岛上无论日军还是日本平民活下来的不足百人,要是相信都跳海或者自杀了,那就太幼稚了。伤亡惨重的美军,报复心理也是非常强的,至于不杀俘那种文明行为,是宣传的产品,与美军尤其是伤亡惨重已经频临疯狂的美军来说是胡说八道。

    比较值得一提的是,在塞班岛上督战的日本海军中将南云中一在塞班岛上自杀身亡。曾经风光无限的南云中将,也随着他的老长官山本五**将死了,而且都是死在小小的海岛上。

    美军占领塞班岛,海抗军舰队完成了此前和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约定,在珍珠港稍稍休整一下。参观了一下被烧的惨不忍睹的原油库,李广丝毫没有留恋,挥手离开了珍珠港。

    美军不是没有挽留,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此时连一艘正规航母都没有,当然希望李广留下。

    但留下干什么?“自干五”继续帮美军作战?

    要知道,海抗军还在准备缅甸战役,事情多着呢。

    当然,海抗军也不是少了这两艘航母就无法支援缅甸战场,一年多前俘虏的日军加贺号航母已经完成舾装,而舰员和飞行员也早早准备好了。要不了几天就能到达印度洋。很快就能具备战斗力,海抗军海上力量再次增强。

    关键是尼米兹或者美国海军中某些将领这次明显有阴海抗军的意思,竟然不及时传达战报,行为恶劣已经超出了底线。

    而且,海抗军此战损失三十多架战机。飞行员伤亡超过三十,美军也没有丝毫补偿。不过这一点李广倒是没有强求。海抗军付出了伤亡。但是却使得海唐国得到了美英两个大国的正式承认,海唐获得战后利益取得了名正言顺的资格。收益还是非常可观的。

    比较可气的是,尼米兹希望推迟交付海抗军埃塞克斯级航母。原本海抗军把改装的太平洋号航母交给美军时,谈好的条件就是如果战沉,四四年前补偿海抗军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

    现在,美军航母全都受伤。准备赖账了。

    李广很不满。拖上个一年半载,海抗军再列装一艘航母,能不能赶上战争都难说,这是李广所不能接受的。

    美军航母受伤。大批的舰载机不是没有用了吗?给海抗军一部分先进战机,这也能稍稍缓和一下关系。但是多番谈判,美军根本是一架先进战机都不给。

    这一点,李广倒是没有认为是尼米兹的主意,他估计是罗斯福在背后使坏。很多时候,李广觉得美国人尤其是罗斯福表现的算不得目光远大。仅仅因为对海唐国的某种不好看法,就故意的压制限制海抗军的力量。

    至于尼米兹提出的其他条件,比如美国支付军费,维修费等。李广干脆没有接茬。现在的海唐国虽然资金仍然短缺的要命,但是,已经不是当初为了几十万英镑就为英国打工的年代了。想拿这点好处让海抗军主力战舰为美军卖命,有点小看人了。李广的胃口大的多。

    既然如此,海抗军也完成了约定任务,不回家还呆在这里搞甚?

    有些争执,并不影响将领的私人友谊,比如这次并无参战的哈尔西中将,私下里还是向李广表达了某种歉意。不过有些人,李广就懒得接受其廉价的友谊了。

    虽然这次美军损失惨重,但是美军的强大却是令李广高山仰止。切不说其舰队的庞大。人力方面也令李广望尘莫及。

    美军舰队的人力编制已经是三份配置,一份作战,一份随时准备替换,一份正在训练。甚至连指挥官也是双份配置,比如哈尔西中将和斯普鲁恩斯中将,其实担任的都是同一岗位。不同的是,当哈尔西指挥舰队时,舰队名号是第三十八特混舰队,斯普鲁恩斯指挥时舰队名号是第五十八特混舰队,实际上都是那么一支舰队。

    反观海抗军,在四三年一年时间里,仅仅扩编了一艘航母的人力。差距之巨大,根本不在一个层次。

    感慨归感慨,压力之下的李广在不住思索海唐国的前途,海抗军的未来。

    经过七八天的航行,海抗军舰队到达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这一次,舰队航线,绕了远路。实在没有必要抄近路在日军盘踞的中心海区冒险。

    本来,补给足够,速度也不快的海抗军舰队实际上是没有必要在澳大利亚停留的。

    但是,东边不亮西边亮,某人出于想招揽海抗军为其打工的目的,约李广一谈。李广有原则的:海抗军作战必须兼顾利益和抗日。

    美国海军,尤其是尼米兹上将算是总统罗斯福的亲信,现在对海唐国抱有某种不友好思维。

    美国陆军,尤其是麦克阿瑟上将可不会对罗斯福言听计从,那么服帖的。海抗军在澳大利亚停留。就是应麦克阿瑟上将的要求。麦大帅要和李广谈点关于合作的事项。

    麦克阿瑟骄傲自大,但是其能力却不容藐视,活动能力和影响力更是强悍。而且野心勃勃的麦大帅目光敏锐--塞班岛战役刚刚结束,他看到了机会。

    美军已经占领了塞班岛,机场已经修好。有了踏脚石,有了前进基地,要不了一两个月就能清扫周边岛屿。(历史上,美军占领塞班岛,第一件事情就是派出b29轰炸机轰炸日本本土,但是由于李广的出现。塞班岛战役提前小半年,美国的b29轰炸机现在还在训练,尚未列装)

    在清扫了塞班岛周边之后,美军下一目标就是硫磺岛。

    要想夺取硫磺岛,伤亡惨重的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就力量严重不足了。塞班岛战役。美军陆基空军够强大,但是航母的作用更明显。

    至于夺岛作战的陆军。麦克阿瑟很自信。他率领的正规的陆军应该不比海军陆战队差的太远。(实际上战斗力远远不如。)

    对于麦大帅来说。他唯一所虑就是海军:麦克阿瑟大帅手头的第七舰队是刚刚组建,主力战舰都是老旧的家伙,虽然有几艘护航航母,但是却没有一艘正规航母。

    曾经有一个时期,麦大帅狂妄的想把尼米兹上将指挥的海军纳入他的麾下。结果美国海军大佬们几乎暴怒,麦大帅的要求被否决。但是麦大帅毕竟是麦大帅。能力超群,多番活动之下,又拼凑了一支第七舰队。

    舰队倒是舰队,不过战斗力就不怎么样了。本来这支舰队的定位就是支援夺岛作战的火力支援后勤支援舰队。不这么定位。就要和美国海军争新式战舰的,麦大帅知道那玩意行不通,会引起美国海军方面集体暴动的。退而求其次,麦大帅得以建立这支舰队,手腕足够高明。

    但是,无论怎么说,第七舰队还是美国海军的编制,虽然归麦克阿瑟指挥,但是海陆军之间的矛盾仍然不少的。于是,麦克阿瑟再做迂回,找了托马斯.金凯德做舰队司令。

    托马斯.金凯德被尼米兹一干手下成为堕落的海军,很是被鄙视竟然和陆军的土包子混在一起。但实际上,这位金凯德中将也是正牌的美国海军将领。只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有些背运而已。

    美国海军其实裙带关系也是非常严重的,比如哈尔西中将就是斯普鲁恩斯中将的姐夫。而金凯德中将本来是有个极其牛x的妹夫的,也就是珍珠港被日军偷袭时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上将。金梅尔上将因为珍珠港之惨败,被撤职回国。于是乎金凯德中将混的也不那么如意。

    要知道,金梅尔虽然失意,美国海军中还是有其一帮子势力的。而麦克阿瑟就是看中了金梅尔的残余势力,而金凯德中将又期盼能重新崛起,于是两人一拍即合。第七舰队就这么成立了。

    但是这个第七舰队有着严重短板--没有正规航母,没有航母就没有完全的战斗力。

    海抗军航母的战斗力,战功辉煌,有目共睹,麦大帅很重视。

    麦克阿瑟有优点,颇有点海纳百川的气概,反正他这个第七舰队就是凑起来的,战舰有澳大利亚的,人员有拉拢而来的。如果把海抗军也拉到第七舰队中,根本不稀奇。

    麦大帅要拉拢海抗军,肯定是急着要打仗。为什么麦大帅要急急忙忙的作战呢?答案是利益。

    由于鬼子炸毁了巴拿马运河,没有个一年两年时间,神仙也修不好的。也就是说运输受阻,太平洋战场在即将到来的四四年肯定得到的物资不会多。

    尼米兹得到的多,麦克阿瑟分到手的就会少。这玩意很厉害的,直接影响到麦克阿瑟的利益,声望。

    但是,利益不是仅仅靠嘴巴争取的。无论是美国陆军还是海军都有着一大批的追随者,比如金凯德中将就指着第七舰队重树他这一派系的辉煌呢。当然也有一大片人指着这个发财。

    麦大帅作为这一集团的首领,当然是要带领一干追随的小弟们立功,发财。要想实现这个目标,获得太平洋战场的主导权无疑是最佳方案。

    获得太平洋战场的主导权。好处就实在太多了,不用一一列举,总之功名利禄全都可以解决。

    麦大帅想要军功,想获得太平洋战场的主导权,但是自身有短板。因此,他需要从海抗军这里取得支持,也就是说要海抗军的航母支援。

    李广因此应邀而来。

    麦大帅的作风和尼米兹完全不同。霸气。

    李广很喜欢。

    麦大帅的霸气是:他敢,也有资格和罗斯福谈判,而且有资格稍稍出格。

    李广要求援助贷款,麦大帅拍胸口保证--贷款会有的。

    李广要求先进战机:麦大帅表示陆军用p51野马战机很快就可以提供。至于海军舰载机。他仍然保证能弄到。

    李广要求战后分点占领日本的利益,麦大帅保证让李广满意。

    李广要求美国按时交付埃塞克斯级航母,麦大帅道:美利坚合众国是讲究信誉的。当然前提是海抗军帮他作战。

    麦大帅也很狡猾,很无耻,为了自身利益。盟国利益不再他的考虑范围。

    李广提出海抗军还要打缅甸战役,麦大帅出了个出门不认账的主意。立刻说服了李广。

    后来李广提了个疑问。麦大帅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干掉在新几内亚岛上的日军,再开新摊子,兵力够不?

    麦大帅的回答,叫李广刮目。麦克阿瑟已经抓住了新几内亚战役的关键:把日军扔到新几内亚岛上不管就是了。

    当初美军要挡住在新几内亚岛上的日军,目的是保卫澳大利亚。现在日本海军和空军都已经被打残,陆军在新几内亚岛上再多。也游不到澳大利亚。更何况在美军的连番打击之下,日本陆军现在是奄奄一息。

    麦大帅吹嘘:他只是不想牺牲更多美国小伙子的生命,要不然早就消灭了岛上的日军。

    麦克阿瑟虽是吹嘘,李广也意识到其战略战术对头。新几内亚岛上那种热带环境的确不适合机械化大军绞杀,困死和饿死鬼子才是最佳手段。

    如同历史上一样,新几内亚岛成为二战中日军损失仅次于中国大陆,菲律宾的第三处战场,其实这里的鬼子不是被美军打死的,大多都是饿死困死的。几内亚的小鬼子被逼无奈,扔下枪扛起了锄头,已经开始开荒种地了。

    更可悲的是,鬼子种地也不得安生,麦大帅经常拿了凝固汽油弹炸稻田玩。

    在这个阶段,由于麦克阿瑟的战术对头,美军和日军的伤亡比例已经达到了惊人的三十比一。所以,尽管麦克阿瑟有吹嘘的成分,但是也不算狂妄的没边。当然,弹药物资消耗比例说不定是一百比一,这个麦大帅就不会讲了。

    麦克阿瑟的解释,很合理。那么麦大帅肯定是能抽调兵力的,而且是数十万大军。

    李广有意和麦克阿瑟合作还有更加重要的一点:麦克阿瑟很大气。

    麦大帅主动提出,如果合作,李广的指挥权将会仅仅在他之下,主要是指挥海军。而且连美国海军第七舰队都归李广指挥。并且唤来了美国第七舰队司令金凯德中将,金凯德对此并无异议。

    金凯德中将没有异议,原因很简单。指挥链条明确,麦克阿瑟指挥李广,李广指挥金凯德,金凯德指挥舰队,而海抗军的航母归金凯德的第七舰队。也就是说,无论具体战功如何分配,是美军战舰的功劳也好,海抗军战舰的功劳也罢,总之是金凯德的第七舰队的。对于想重铸辉煌,再次崛起的金凯德一派系来说,这是一笔好生意。

    但是这一点对于海抗军来说很重要,像尼米兹老是拿海抗军舰队做诱饵,这种事情做一次就够了。而获得海军指挥权,做诱饵这种高风险动作就可以排除。

    一个国家的实际最高领导人,位居另一国将军之下,会不会太没有面子?会不会丢了穿越一族的脸面?李广喷他一脸口水。

    你熟知的历史可能会误导自己。李广曾经在他那个时空的宣传中,对麦克阿瑟的印象极差。但是经过了几年的了解,他却更喜欢和麦克阿瑟打交道。

    麦克阿瑟是个纯粹的人。纯粹的为名为利,一心向上。这样的人要比一心为国的“忠臣”容易打交道。

    比如尼米兹上将,几乎找不到多少性格上的缺点,但是和尼米兹打交道绝对不如何麦克阿瑟打交道爽快。其实李广都有点后悔,要是期初都开始和麦克阿瑟而不是美国海军合作,说不定海唐国获得的利益更大。但是后悔药没有地方买。

    付出和报酬摆在明面,李广喜欢。

    其实李广并没有真正认识到麦克阿瑟容易打交道的真正原因。俗话说,人以类聚,物以群分。

    麦克阿瑟这种行为说的严重点是军人干政,哪个国家政府都对此极为忌讳。和外国进行军事合作,主导权无论怎么说都应当是政客们来把握的,他一个军人,玩这些东东,明显越权。但是,麦克阿瑟真的有资格,而且干这些事情,也不是一次两次了,罗斯福对此也只能愤怒的委屈求全。

    而李广本身,由于发展道路的特殊性,本身就是军人和国家实际上的最高领导人,军政不分。所以,两人之间的交流相对就障碍少了。

    区别在于,李广为的是海唐国。麦克阿瑟却不一定把美国利益放在第一位。(未完待续。。)

453 开疆拓土 22

    双方各有所求,因此李广和麦克阿瑟达成君子协定并不很难。不过麦克阿瑟兑现给海唐国的承诺需要时间,在美国政府内部的活动也需要时间,再加上巴拿马运河被炸,美国筹集下一场战役需要的物资也需要时间。

    而李广这边又是一大堆的事情,故此海抗军并没有在澳大利亚停留太久,而是继续归航印度洋。

    事实上,李广的归程并没有赶的太紧。

    中途李广还巡视了一块海唐国新近占据的“领土”--位于巽他海峡以南四百多公里外的圣诞岛。这个岛在经过海抗军一年多的骚扰打击,封锁削弱之下,日军主动撤离。

    小鬼子不撤退是不成的,海抗军潜艇舰队几乎每次出海都要在这里游荡一圈,水面舰艇部队更是会有例行打击行动。再加上半年多以来,日军舰队几乎不敢出兵印度洋,战略上鬼子海军也不再狂妄,早早的开始收缩兵力。结果日军前出印度洋的基地,反倒成为孤军。这种情形之下,日本的陆军也就失去了在此处驻守的意义,于是乎在某一暗夜,偷偷撤离。

    海抗军几乎不费一枪一弹,轻松接收了这个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小岛。巽他海峡自此被置于海抗军的封锁之下。

    圣诞岛虽处于印度洋,距离苏门答腊岛比较近,但是却不属于印尼,战前这个小岛为英国商人所有。原本的历史上,战后此处属于新加坡,随后又卖给了澳大利亚。

    现在既然落到了海抗军手中,而且是从日军手中夺取而来,英国人虽然无耻,但是还没有脸皮厚到立刻讨要的地步。

    李广了解了一下圣诞岛的情形。迅速做出了判断:这个岛,现在,将来肯定是属于大唐的。这里的条件实在是太得天独厚了--这个不大的岛上七成居民都是下南洋讨生活的华人,有的已经在此生活数百年。

    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海唐国直接吞并或许会引起纠纷,但是海抗军采取不很激进的手段,逐步形成事实占领却不困难。而海唐国要做的,就是现在先占着,合适的时机在加强一点点移民的力度,水到渠成不是妄想。

    圣诞岛对于海唐国眼下的意义。不仅在于占领了一个封锁巽他海峡的基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个圣诞岛也是一个鸟粪岛,虽然鸟粪的储量比瑙鲁有所不如,但是供应海唐国足足够用,对于农业生产的提升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十月十日李广才回到唐港。他休息了两天就搭乘卡特琳娜水上飞机横跨阿拉伯海回到了大唐岛。

    为何会如此安排。原因是:华军在缅甸东北方向的推进速度实在太慢。华军自从展开反攻,跨过怒江。这都一个多月了。才推进不到三十公里。距离海抗军出兵的条件,还差的远。

    蒋委员长的做派,李广其实很不敢恭维的。

    华军反攻的第一战。一个滇军军,三个师就被顶了上来。

    借口很好找,滇军适合缅甸的气候。但问题是,滇军几乎全是轻武器。一个师连迫击炮都没有几门。再加上军内的双枪兵(烟枪)比例极高,士兵们平时几乎吃不上饱饭,战斗力差不稀奇。

    拿杂牌军打消耗,清除异己。蒋委员长玩的好手段。

    海抗军丝毫没有藏私。不仅出动了战略空军,而且连陆军航空兵也加入支援。

    月余战斗,海抗军的空中支援就挥洒了四百多吨的弹药。

    但是陆军和空军之间没有有机配合,多次出现战机无功而返,战绩可怜,地面部队伤亡惨重。高科技的武器,现代化的战术,绝对不是有了装备就行,而是需要长期艰苦的训练,才能发挥其战斗力的。滇军连基本的通讯联络手段都缺乏,海抗军想支援都无从下手。

    才一个多月时间,滇军阵亡七千余人,消灭日军不过一两千。要知道这七千余人可是阵亡,不是伤亡。这样的战损数字,意味着滇军一个军完蛋,再无一丝战斗力。

    面对这样的战局,李广也无法插言,只能悲哀感慨。在某华军将领眼中,伤亡比一比五算是正常。

    按照这样的推进速度,华军想推进三百公里,怕不得小半年。更何况,和麦克阿瑟一番交流,李广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所以现在海抗军不着急了,说不定战略方向都有可能发生转移。

    此外,驻扎在印度的英军,仍然不肯发起反击,委员长徒唤奈何。历史上华军反攻缅甸是四四年五月,由于海抗军的存在,反攻时间提前。而英军由于得到的美国援助却比历史同期要少一些,加上海唐国不经意的以商业手段挖了不少墙角,从印度购买了不少物资,英军稍显薄弱,几乎不大可能出兵。当然英军所谓的薄弱,在李广还有蒋委员长看来,纯粹是托词。要知道在印度英军有三个集团军,其中就有二战历史上编制规模最大的一个集团军--第十四集团军。虽说这个集团军还没有达到其最牛x的状态百万人规模,此时也已经有五十多万兵力。

    对历史不熟的李广并不清楚,历史上的英军反攻,其实差不多已经是四五年才开始的。委员长看英军兵力强大(其实主要是印度兵)对此满怀期盼,加上有海抗军全力协助,他希望能早日打通滇缅通道。

    但是,眼下看战局,一时半会儿轮不到海抗军上阵。故此,安排了一番军务,李广就回了大唐岛。

    不过海抗军陆军也不是没事可干,三个山地团和一个丛林团,加上黑昆仑营,蓝昆仑营近三万兵力现在占领了印度洋的安达曼群岛。

    安达曼群岛地理位置重要,如同锁链一般的封死了马六甲海峡的印度洋出口,同时也把马来半岛置于监视之下。

    这地方,印度说是印度的,缅甸说是缅甸的,马来亚说是马来亚的,印尼也说是他的。但是这都是历史,真正在战前控制这里的还是英国人。

    不过,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本鬼子就占领了此处。随着海抗军在锡兰战役中大获全胜,日军退出了安达曼群岛。

    这地方距离缅甸近,故此成为海抗军的前进基地,后来稀里糊涂就成了海唐国的领土。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英国人真的没有抗议,甚至几个月来都没有派人到安达曼群岛宣示一下存在。

    李广估计,将来的争执是少不了的,但是只要代价不高,他不会拒绝数万平方公里的岛屿和更加广阔的海疆。

    占领了这个群岛,李广也稍微的猜测出一些英国人不重视此处的原因--穷。岛屿不小,几乎没有什么出产,还处于原始状态,根据二战时期的经济技术,占领此处实在是赔本买卖。

    而且这里还有一种特产--食人族。这种个体矮小的,勉强能称为人类的动物,相当野蛮凶残。现在海抗军山地部队和丛林部队正在拿这个族群练兵,而且有个行动代号--打怪。估计过些时间,安达曼群岛就会很“干净”的。

    要知道,海抗军陆军将领可是第二纵队司令杨威武少将。想想他当初占领大唐岛的手段,就知道干净是个什么概念了。

    其实这种穷乡僻壤没有帝国占领,在二战这个年代并不稀奇。比如新几内亚岛西部,其实说是有主之物,但是实际上主人并不重视,几乎和没有殖民是一样的。战后,澳大利亚怕麻烦,就没有要那里,干脆送给了印尼。

    印度洋上的许多岛屿,轻松成为海唐国的领土,其实原因也在于此。那些岛屿,除了能捕可怜的一点鱼,根本无法为殖民宗主国提供经济支持,甚至连占领费用都难以保证。

    拥有二十一世纪眼光,李广自然是不会犯下这种错误的,不过在这里发展经济不大划算,于是这个安达曼群岛就成了海抗军的训练基地。

    安达曼群岛和圣诞岛被海抗军轻松拿下,日军再想兵出印度洋就没有那么便利了,两个最重要的海峡被封锁,战略上日军已经是被迫转入防守。

    李广还有袁总理对领土扩张都有一种谨慎,但是这种扩张的冲动却是不经意的在海唐国人的内心中生长壮大。海唐军人开疆拓土的雄心在不断膨胀。像安达曼群岛,海抗军本来只是作为前进基地,但是现在无论是军人还是政府官员根本就是当自己的领土在经营,已经从内心把这里当成了海唐国的领土。

    其实,这种几乎没有什么成本获得的土地,要是拱手让出,实在是太过迂腐,太对不起自己的“良心”了。

    李广这种穿越人士,虽不断告诫自己不要太贪,但是却也忍受不了领土扩张的诱惑。多得到一块地盘,李广就兴奋不已。平时一再告诫自己要谨慎不贪,在那一刻却是根本就想不起来。只有等到拨付军费开支时,李广这才龇牙咧嘴。

    多占点土地,好事绝对是好事,但是对于海唐国目前的经济来说,压力巨大。对于海唐国的军力来说,也是压力不小。而且说不定会干扰海唐国最主要的扩张方向--非洲。

    但是,即便如此,李广还是会一如既往,一边告诫自己要谨慎,一边扩张占领。(未完待续。。)

454 石油战略

    回大唐岛,李广是国事家事都需要回的。

    家事:苏紫紫带着李广的一对双胞胎孩子回到了大唐岛。孩子都一岁半了,李广这个做父亲的竟然连一眼都没有看过,更是没有抱一抱。实在是太不称职了。其实还有一个孩子跟着袁然在英国,刚一岁,李广也没有看过抱过。

    李广不是没有想过早点把孩子接回来,但是战争年代,加上孩子太小在大海上飘荡近月实在是过于冒险。

    现在孩子,“老婆”回来,这如何不叫李广归心似箭。

    其实,老婆这个称呼,李广按法律可是没有资格称呼的。海唐国可是有婚姻法的--一夫一妻制。

    而且,苏紫紫和袁然,现在都很强势,李广对此只能哀叹:别的穿越者都是论打的往后-宫划拉女人,他李广两个女人都应付不来,悲哀哈。有穿越大神指导一下,如何摆平这两个女人。

    但不管怎么说,老婆孩子回来,李广归心似箭。

    苏紫紫在美国这一两年,除了养孩子,还干了一件大事。在花费了大量的公关费用和资金之后,苏紫紫名下多了一份产业--沙特阿拉伯近四分之一的土地石油勘探权。

    为了获得这个勘探权,海唐国和苏紫紫名下的商业基金花费不小,但是无论投资多么巨大,只要能成功,就是胜利。

    历史上,沙特阿拉伯曾经是英国人的地盘。但是,在上次经济危机期间,沙特经济也遭受重创,国王的日子过的紧巴巴。而目光短浅的英国人却不肯出钱支援一下,结果美国人乘虚而入,时至今日。美国人已经得到了沙特领土三分之二的勘探权,耗费资金其实不过三四百万美金。

    当美国人在沙特阿拉伯发现了石油,英国人后悔的要命,但是在美国人严防死守之下,却再也难以插手沙特阿拉伯。

    而苏紫紫能买下沙特阿拉伯近四分之一的石油勘探权,乃是以美国公司的名义,走的完全是正常的商业途径,其出价之高,几乎有“傻帽”迹象。

    李广却暗自欣喜。美国人的售价够高,美国人也很重视沙特阿拉伯。但是重视程度相对于沙特的石油产量却远远不够。李广别的不知道。沙特在二十一世纪产油量中东第一,这一点却是非常清楚的。

    打个比方,美国人认为沙特的地下埋藏着一块金子,而李广知道的是沙特的地下埋藏的是一座金山。在美国人看来苏紫紫出价已经近似于傻帽,而李广却很清楚这是一笔极好的买卖。

    能够做成这笔买卖。除了苏紫紫的努力,更重要的是海唐国的外交努力。和杜鲁门的帮忙。再加上苏紫紫是以美国注册公司的名义交涉。美国政府方面并没有过多的干预,这才得以破除一系列的艰难险阻,在美国人的餐盘中挖出一大块肥肉,整个过程殊为不易。

    在李广预想的矿业资源计划中,并没有考虑到太多的大唐岛本身的资源。李广有三大矿产资源计划,都在实施过程中或者筹划过程中。

    放在首要地位的自然就是石油资源。在获取石油资源的道路上。海唐国的前进步伐并不算慢,受制于资金和军事实力国际政治,现在还是在夹缝中步履蹒跚。

    不过,在中东海唐国很轻松的控制了一个小地盘--后世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七分之五。阿联酋号称油海七珍。此时尚未国家形成,只有七个部落,而且并没有什么稳固的联盟。英国人和其中两个部落签订了条约,把这两个部落纳入大英帝国的势力范围。而海唐国在现有情况下,也不会主动和英国直接冲突,于是避实击虚控制了其他五个部落得到了全部的石油勘探权,而付出的代价只是不到二十五万美金的军备,实在是划算的很。

    当然,能这么划算,有一个主要原因--这个时期的阿联酋并无石油出产,英国人不参与争夺,代价自然就低的可怜。这是商业文明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海抗军出动了几艘军舰一部分陆军在那里进行了一场军事演习,跑别人的领地上军事演习,够霸道。胡萝卜加大棒,海唐国这一手玩的也是顺溜无比。

    这些进展尽管都不差,却比不上一项最大的成就。海唐国在短短的一两年中,付出不到两百万美金的代价,从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部落手中获得了波斯湾的海底勘探权。

    陆地上获得石油勘探权实在有些困难,美英两国把持的实在够严密,但是这年头没有人注意海上的石油勘探。

    别人不知道,李广可是知道未来的年代,波斯湾到处都是油井的。而且波斯湾的海上采油其实难度不很高的,海水根本就不深,并不像二十一世纪中国在南海上采油,动辄三两千米深的海水。海唐国实实在在的从美英两国手中挖了一大块肥肉,神奇的是美英两国的石油集团还在嘲笑海唐国在白日做梦。多年以后,当这片海域林立的全是海唐国的油井,美英石油巨头不知道能不能笑的出来。

    当然,现在海上采油还有难度,李广也不知道具体的工程细节,但是仅仅几十米的水深(波斯湾最深处才一百一十米),即使是二战时期的技术李广相信也是能克服困难的。

    应该说,走到目前的这一步,意味着海唐国外交手段日趋成熟。在获得石油资源的道路上,海唐国一步步的在努力推进。

    世事难料,有时候运气也是非常重要的。最近有一个送上门来的好机会,不容错过。

    利比亚。听到这个国家,李广最先想到的就是“卡大佐”.李广野心勃勃努力的在推进石油战略,但是大多是找阻力最小的方向突破,他还没有敢想利比亚这样的石油窝子。

    利比亚战前是意大利的殖民地,随着轴心国部队的失利,现在落到了英国和法国的手中。

    希特勒是不知道这片沙漠中有大量的石油。要是知道的话,盟军想轻易的把德军赶走,几乎没有可能。

    由于英军法军占领此处,李广即使知道地下有油,也没有插手的理由。但是,就在这个月,一个机会送上门来。

    海抗军全永海带队出兵地中海,海唐国的目的是从战败的意大利身上捞点好处。经济上的利益通过谈判获得了不少,但是英美两国,尤其是英国强烈反对海抗军登陆意大利。虽然就那么几千兵力。

    但是,海抗军也不能老在海上漂泊,在问题没有彻底解决之前,海抗军自然是不会退兵的。于是,在英军某将领的唧唧歪歪之下。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随手指了一块地方,让海抗军驻扎。而这块地皮就是地中海南岸的利比亚。

    没有人知道李广听到这个消息的兴奋。李广心中唱歌:卡扎菲卡大佐估计是难以出现了。利比亚的沙漠掩盖的。那可是石油哈。

    来了就不走。

    海抗军自此开始在利比亚扎根,做好了长期占领的准备。李广担心一旦开发利比亚的石油,会引来英美等国的争夺,会增加控制难度,于是决定暂不开发。反正现在海唐国已经掌握开发的石油足足够用,不着急的。至于控制手段。海唐国有海唐国的一套方案,真以为五千年历史全是糟粕?中华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战争史,其中控制异族的手段并不缺乏。

    从历史中汲取营养,海唐国现在的外交手段绝不比欧美的胡萝卜加大棒差。至于胡萝卜和大棒的比例。运用之妙存乎一心。这是袁总理说的。

    石油战略是海唐国的重中之重,但是对于其他矿产,海唐国也在悄悄布局。

    铁矿石。据李广所知,二十一世纪最著名的三大铁矿石产地是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其中澳大利亚方面海唐国的进度最快,不仅购买有现成的矿山,还有大面积的勘探权,而在不为人知的地区,海唐国还在悄悄的开采铀矿。

    有色金属,海唐国和秘鲁玻利维亚关系良好,不仅不缺供应,还购买了几处矿山。

    这些措施,对于国家来说都是长远战略。而海唐国最近和比利时做成了一笔小生意,从比利时的殖民地刚果购买了一个钾盐矿,而且这个矿的条件实在太好,仅仅距离海边不到十公里,极其容易开发。(非洲最大的钾盐矿。)这笔生意兼顾眼前和长远,实乃最佳投资之一。

    在二战的年代,只要你稍稍有些眼光,就能获取百倍的利润。钾盐在这年代没有被大规模的工业利用,也没有大规模的用在农业化肥上,所以价值被严重的低估。对于李广来说,三大化肥氮磷钾再清楚不过,而袁总理又是最为重视农业的,因此这个钾盐矿的开发利用加工被排在了非常靠前的地位,资金拨付的最为利索。四四年年初,海唐国的农业生产就会逐步有钾肥供应。

    在海唐国上下一步步的悉心经营之下,慢慢的在国际上也有了几个朋友,比利时就是其中之一。而海唐国也在观察比利时的政治军事人物代表,播下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收获绝对是可以期待的。

    等李广收回思绪,飞机已经在海参崴港内降落,换乘小艇登陆,占据他的心,眼的是苏紫紫带着一双儿女殷切的等候。

    忙碌的日子里,家人就是李广最温暖的港湾,李广在这一时期,频繁出现在工厂,田间,街市,而身边总也少不了一双儿女。女儿苏好,儿子苏浩,活波可爱。都说父母是儿女的老师,而李广感受到的是儿女才是父母的老师。成为父亲的李广,气质更趋成熟稳重。

    幸福的空挡,李广也不免思念远在英国的袁然和自己的另一个儿子-袁浩。

    李广偶尔也小有郁闷,三个孩子全都不冠以李姓,两个女人说的很明白,只有结婚,才会同意把孩子冠以李姓。

    得,法律上到目前为止李广仍然是孤家寡人。(未完待续。。)

455 经济之农业

    国事方面,更是需要李广坐镇大唐岛。

    李广和袁总理有约定,在同一时间内,两人至少应当有一个人在国内主政。

    这就是刚刚建国的无奈了,法律距离健全还有十万八千里,各种规章制度也极不完善。李广倒是推崇法制,但是目前情形下还只能是人治占据主导。既然是人治,当家人如果离开一两个月,海唐国目前的情况虽不至于乱套,但是耽误各项进程,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可能性非常的大,甚至是肯定会有。

    其实,这事儿,李广想的也太理想化了。即便法律规章都非常完善,国家随时也得有一个主政的人。即使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总书记和总理同时出国访问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那么,袁总理要做什么呢?出国访问,而且是风险非常大的出国访问。

    老先生一把年纪,但是为了国事,只能奔波劳碌,而且这次的任务,李广自忖以自己的能力,怕是不一定能做的比袁总理好些。

    要说总理出访外国的核心原因,只有一个字--钱。

    海唐国在过去的一年里,经济发展真的不能说很差。甚至可以做到在没有外来援助,不大规模作战的情况下自给自足,这是一个堪称奇迹的发展速度。

    但是,仅仅做到这一点,完全不够。海唐国在印度洋立国,未来的世界环境再好,在以白人为主导的世界里,如果自身实力不强的话,怕是不一定能保住这片基业。

    更何况,李广能任由白人继续主导世界吗?中华崛起虽不是李广一个人能做到的,但是出一份力。流一份汗,抑或是流血,李广都在所不惜。现在的李广已经不是当初的稀里糊涂的小青年了。经历了多年战火洗礼,李广已经有了为之而奋斗的目标。

    看看海唐国四三年的经济状况吧,看数字,真的很不错。尤其是最辉煌的一项成就,不仅仅令国内蒋委员长羡慕,整个东南亚,甚至欧洲大陆上的各个国家都要羡慕。

    在四三年,海唐国率先解决温饱。而且有大量的粮食可供出口创汇。战乱年代,世界各地,除了南北美州大部地区没有饥荒,亚洲欧洲非洲到处是饥荒遍地。海唐国能做到这一点,如何不叫人羡慕。

    海唐国的农业发展速度惊人。得益于两个因素:一方面是以袁总理为首的政府方面计划准备做的好。

    早在四一年,四二年。海唐国进口了大约价值两千万美金的农产品。而且是在价格相对较低的时期,进口粮食的平均价格大约在五十美金也就是两千唐元一吨。

    政府方面前前后后从南美,美国,加拿大总计进口了大约五十万吨的粮食,而这些粮食足足能够满足一百五十万人生活一年。

    这些粮食就是海唐国能够顺利发展的最重要基础之一,没有这些粮食作为支撑的话。海唐国根本不可能顺利发展。

    这些粮食保证了海唐国国民以及军队的粮食供应,甚至还解决了很多土著人口的温饱。同时还把盟友,比如锡兰临时政府也牢牢的抓在手中。

    而与此同时,政府主导的开荒种田取得了异乎寻常的成就。在数十万的土著俘虏和黑人俘虏以及日军俘虏的辛勤劳作之下。进度之快,令人惊叹。

    到四三年年底,海唐国拥有耕地的数量已经达到四千万亩(其中一千多万亩土著原有农田几乎全被收为国有),根据政府规划,到四五年年底,达到一亿亩土地不是梦想。

    而农业发展速度极快的另一方面原因:要归功于勤劳的华夏农民。

    以李广的想法,一个农民,尤其是在没有机械化农机的情况下,能种地十亩,就是非常辛苦的事情了。

    但是事实上,海唐国的新移民们吃苦耐劳的程度令李广几乎不敢相信。甚至认为政府给出的报告有浮夸嫌疑。

    在政府报告中,一个种植稻米的农民,平均可以管理二十亩田地。而且几乎全部是两季生产,甚至有农民出产三季稻米。

    而种植小麦玉米番薯的农民,不用平均,几乎每个人都管理着三十亩土地。

    要知道新移民,大多数是一个人就是一家,根本没有帮手,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这些在国内吃不饱肚子的农民,一旦分到了土地,一旦有了拥有自己的田地的希望,爆发出来的热情是惊人的。

    短短的一年半时间,农民人数从三二十万人增长到两百万上下,农田从一千万亩增长到四千万亩。而截止四三年年底,粮食产量绝对可以达到六百万吨。除去军民食用等消耗,结余粮食在四百万吨上下。

    四百万吨粮食。

    这是什么概念?足够一千万人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消耗。

    也就是说,经过连续的移民,海唐国现在虽然还是只有两百万人(华人),但是仅仅是粮食产量的话,完全可以支持一个一千多万人的政体。李广只是震惊于农民爆发的无穷力量,其实他要是算算的话,这个结果其实并不难得出。

    要知道,初期移民的几乎全是青壮年,没有老弱,没有妇女。几乎是净生产力。在国内,一个劳动力如果拥有三十亩地的话,养活四五口家人,其实是正常情况。当然,战争期间,根本就没有正常情况,一个五口之家,有三十亩地的话,也只是温饱而已。

    四百万吨的粮食,对于海唐国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助力。当下,海唐国的巨量的粮食有一个最佳的销售方向--意大利。

    而粮食的价格已经不再是当初的五十美金一吨,而是超过一百美金一吨。也就是说,仅仅出售粮食,除去运费等消耗,海唐国将会得到大约三亿美金的外汇收益。

    在李广一直的概念中,农业不赚钱。但是现实给李广上了一课,农业很赚钱的。

    当然,海唐国的情况特殊,土地几乎没有成本,劳动力是几乎是纯粹生产,只有自身的消耗。而这个情况也是完全的非正常状态,哪有一个国家大多是男子青壮的。

    袁总理对农业的期望很高,但是也没有想到会有如此之高的收益。四三年,海唐国的农业生产总值几乎占据了gdp的一半,为国家创造的财富甚至超过了一半。

    再加上海唐国已经比较成熟的几个军工产业发展都很不错,国家收入上了一个大大的台阶。

    有了这么多钱,海唐国的日子应当会过的不那么紧吧,袁总理为什么还要辛苦奔波去找钱呢?

    原因很简单。赚钱多,花钱更多。(未完待续。。)

456 经济之医疗

    李广一踏上大唐岛,就开始了忙碌。在和袁总理进行了三天交流商议之后,李广送走了这位雄心勃勃焕发青春的海唐国政府总理。

    十月十五日,袁晔带队开始了海唐国总理第一次五国国事访问。

    在这三天时间里,李广对于政府的开支和投资计划也有了进一步了解,随后就开始了忙碌的工作。

    海唐国在四三年农业收益最高,但是进一步加大投入也是必须的。首先,袁晔和比利时刚果殖民政府签订的关于钾盐矿项目的合约已经生效,前期准备已经完备。海唐国现在就需要排出大量的人员正式开工建设。

    政府为商人服务,这种观念在中国内地现在根本行不通,但是在海唐国却自然而然的形成了。其主要原因,海唐国的经济是一种特别的外向型经济。可以说,国家要获得财富,军队要获得装备,全是依靠的进出口贸易。

    在这种战乱的年代,商人和国家结合的愈加紧密。没有国家武力做后盾,商人们出海做贸易,轻则倾家荡产,重则丧命大海异域。

    而政府又对商人们创造的利润极为期盼,双方虽有利益分歧,但是总体上合作还是很不错的。

    比如这个钾盐矿项目。李广从记忆中挖出来的钾盐矿大致位置,商人们雇人勘探,政府凭借和比利时的关系促使了合约的签订,现在政府还要帮助商人解决一些困难,保证项目的顺利运转。

    钾盐公司的老板姓刘,名文才,乃是川中有名的巨富豪绅。由于各种原因,卖了家财筹集了一万多两黄金,来到了海唐。

    李广曾因其名望。算是千金市马骨,希望能因此吸引更多的有钱人到大唐岛安家落户。因此接见过一次,提出了这么个项目。

    此人和某军阀有些渊源,也曾经是某一小势力的核心,过过刀头舔血的日子,倒是有些冒险精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位刘老板算是重操旧业,此人家族在四川有几处盐井,因此听到有盐矿,虽说此盐非彼盐。却也兴奋无比。

    不过,他的这一万两黄金本钱虽然看似不少,但是支撑如此之大的项目却根本不够。后来他又找了一些商人入股,最终搞到了大约一百万美金的股本。

    最终商人和政府方面做出协商,政府方面不出资金。只出服务,保驾护航占了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

    外交人员和商人们一起努力。经历了一番周转。总算把这个项目搞成了。

    现在商人们遇到了新问题,再次求助于政府。

    由于比利时殖民地,黑人虽多,但是愚昧不开化的半原始人,根本无法使用。要想使用,怕是要采用血腥手段。那地方。比利时殖民政府虽可以对武力睁一眼闭一眼,但是这种行为很可能会引起一些冲突和纠纷,而且海唐国也不可能派兵。因此,进度受阻。商人们投入了钱,就想见效益,心急如焚。

    刘文才的长子刘黄书(名字够怪)求见李广,讲了这么一件事情:美国人从比利时手中购买了三万吨铀矿,比利时人倒是非常想赚这笔钱,也想用土著人工作,但是折腾多时,最终发现稍微需要点纪律性和技巧的工作,土著完全的不能担任。最终还是从各地招收白人完成了这项工程。

    李广倒是打听出了美国人得到这三万吨铀矿的代价--三亿美金。听的李广龇牙咧嘴,这玩意美国实在是太敢花钱了,单吨竟然折合一万美金。要知道海唐国从澳大利亚弄铀矿,品位比起刚果的铀矿绝对在上,平均每吨的代价不过两百多美金。

    五十倍的价差,李广甚至都有点想把手头的铀矿卖给美国了,不过也只是想想,最终还是作罢。

    比利时本土陷落,可是现在的比利时刚果殖民政府却非常有钱。怪不得购买海唐国的武器,连眼睛都不眨一眨。甚至还有一些有钱人贷款给海唐国政府,零零碎碎竟然有一千多万美元,在这次铀矿交易中,比利时人真是吃的够肥。

    在这种情况下,海唐国就必须为商人解决一些问题了,百分之五十一的股份需要付出一些精力的。

    李广处理这种事情,一贯的有些超前。有人评价李广是深谋远虑,但李广自知他的水准也就一般人。他的青少年时代,从未有超人的表现。所谓深谋远虑其实不过是后世的一些常识而已。

    大唐岛以及周边各岛黑人数量并不算多,总共不过三四十万,这些人都算不得土著,都是几百年来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到此的。当下,具体有多少,即便是李广也不知道准确数目。

    对于黑人懒惰,愚蠢,暴力等观念,李广有那么一些。但是在海唐国大多数人眼中,却不是这样的。尤其是黑人劳工俘虏在经历了小日本俘虏的长期调教之后,真的是温顺勤劳,当然还是比较笨。

    这次,对刘文才的钾盐矿,李广大手一挥给出的帮助就是:第一批拨付一千黑人劳工,至于保安队什么的,刘文才会自己解决的,武器李广会支援一些。

    自此这个钾盐矿,运营模式就渐渐形成,从刚果开矿运回大唐岛钾盐矿,再从大唐岛运输粮食和黑人家属。

    在某种人道主义的名义之下,陆陆续续的把这些黑人还有他们的家属都送到了刚果,十多万黑人自此扎根非洲。

    当然,此时的李广只是出于挖矿和把黑人移出海唐国的思想,还没有狂妄到立刻插手刚果的念头。再者说了,比利时总算是海唐国一个比较不错的朋友,李广说:俺是讲道义的。

    李广和刘黄书做了一番深入交流,两人年龄相同,共同语言也多一些。这番话,这个刘黄书在以后数十年的岁月中,搅动非洲的风云。引起了非洲格局的诸多变化。刘黄书在他的自传中写道:他此生最佩服的人就是李广,深谋远虑,眼光直透未来。李广在四三年十月份和他的这番交流,一直在指导着他的人生。

    刘黄书有些言过其实,诸多成就是其努力的结果。李广对刘黄书的评价:中华不是没有能人,给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的人物大有人在,刘黄书就是其中之一。

    --------

    有些政务,李广处理的很是爽快恣意,比如刘文才父子的盐矿项目。但是有些政务,就由不得李广任意而为了。

    海唐国有一个一千所学校的教育计划。现在正在稳步推进。由于李广的超前思维,这个计划一再的超支。

    而最近接连发生的几件事,迫使海唐国政府再次加上一个新的计划--医疗卫生生育计划。政府开支不得不再次大幅度超支。

    袁总理已经做了个初步计划,而李广的办公室一干秘书们也做了充分的调查。最终结论,必须投入。而且是加大投入,事实上此时才开始投入政府已经做的晚了。这是政府管理的严重错误。李广倒是无意责怪政府方面。事实上他也忽略了这个方面。而且议会也失误了,没有这方面的建议。

    一个新成立的政府,机构不完善,可以理解。但是像这样的事情不能下情上达,这就是制度的错了。

    海抗军当初在石像岛曾经经历过一次瘟疫,当时李广怀疑是国人的某种疾病带到了哪里。石像岛土著由于长期和外部环境隔绝,没有抵抗力。

    因此,在大唐岛开始移民时,海唐国还是建立了一套防疫计划的。经过一两年的完善。被称为“洗礼”的卫生措施,现在已经成为一套新移民入籍必备的程序。

    其中包括补充营养,理发洗澡换衣服,治病,讲卫生课,灌输国民精神,入籍宣誓等一整套程序。

    其中治病这个环节实在是完善不起来。政府由于资金的紧张,做的还远远不够。只能是抓重点。

    这个年代,饥饿是穷人最大的敌人,饮食不卫生是正常情况,在移民中最广泛的病例竟然是蛔虫病,故此大多数的新移民只是吃了驱虫药。至于其他病症,或者可能引起大面积发病的情况,不仅是技术上无法保证,资金上也无法保证。

    而人吃五谷杂粮没有不生病的,加上某些不为人知的因素,在大唐岛最近一年多来发生了大大小小的瘟疫七八次。而这一回就不像是石像岛只是土著得病了。生病的不仅有土著,也有唐人。根据统计,一年半以来唐人死亡人数竟然达到惊人的万人,至于土著死多少,李广可以不关心。

    海唐国的移民之路本身就充满的了艰辛和鲜血。切不说灾民们从故乡到达昆明这一段漫漫征途中的伤亡,仅仅是从昆明坐飞机到缅甸的密支那,从密支那步行或者坐车到印度的列多,再从列多坐火车或者汽车到达加尔各答港口,再坐船到达锡兰专程到达大唐岛。这么长的旅程,这么长的时间,根据不完全统计一两年以来死亡人数也不低于万人,有死于疾病,有死于海难,有死于日军轰炸,有死于印度暴民的抢劫。

    对于有些伤亡,或许可以归结为不可抗力,但是这些贫民到达大唐岛之后,眼看可以过上温饱日子,竟然死于瘟疫。

    无论从哪个角度出发,袁总理和李广都不会任其发展下去,这是对国民的犯罪。因此建立完善的基础医疗体系,刻不容缓。这不仅关系到海唐国国民的健康,还关系到海唐国对国内移民的吸引力。

    而医疗卫生生育计划中的另一个方面--生育。也是必须立刻重视的,当然这里肯定不是要计8划8生育,而是要通过医护手段,尽量的保证孕妇的安全,婴儿的顺利生产,以及幼儿的成长。

    海唐国情况特殊,目前总人口大约两百五十万(土著暂时没有计入)其中从国内来的两百万移民中至少有九成都是男子,女子不到一成。

    更严重的是未婚男子居多,汉家女儿远远不够。

    政府以一切手段,甚至是很不道德的手段弄到了三四十万的各族女人,其中有缅甸印度锡兰等地的女人。

    但是这仍然远远不够。

    海唐国有婚姻法,但是百姓有变通手段。

    从中国内地来的女人或者女孩。适婚年龄的或者年龄尚小的,无论俊或丑早就被军人和政府官员以及商人子弟早早订婚。

    据李广所知:苏毛氏的几个丫鬟,不怎么识字,也不怎么漂亮,但是嫁的人家可是都很不错的,至少也是海抗军的连长。从这一点,就知道中国女人在海唐国是多么的受欢迎了。

    这种事情真的没有办法平等,条件好男子的自然是有婚配的优势。

    次一等的是缅甸女人,因其和华人长相几乎没有区别,虽然语言有异。但也如同疯抢一般的成为唐人的配偶。而欧洲白种女人在大唐岛虽不多,也有一些,审美上虽不合中国人的习惯,但是自古中国就是以白为美,总之也不愁嫁。

    至于再次一等的。就是印度女人或者锡兰女人,虽有人嫌弃。但是现实情况下。审美观的差距和血脉的观念被忽略,也根本不愁嫁人。

    而最近一段时期,唐人农民和土著女人之间的通婚却越来越普遍。大唐岛这里的土著蓝昆仑族,虽然李广一直把他们看成黑昆仑族差不多的人种。因为表面上看,也相当黑。

    但是随着认识的加深,大家发现。他们真的不是黑昆仑族。这些人因为平时不穿什么衣服,被热带的阳光晒得黑黝黝。但是无论落后与否,女人相对于男人还是稍微知道遮蔽一下身体的,某种研究之后。于是大家发现这些人虽然比国人黑一点,但是皮肤算是黄中泛青。

    海唐国的移民中,有极大的一部分农民属于那种家无隔夜粮的,几乎是在生死的边缘挣扎。在国内也是娶不上媳妇的,但是在解决了温饱之后,传宗接代的思维开始占据上风。

    于是乎,在万不得已之下,某些娶妻无望的农民也开始逐渐接受蓝昆仑族的女人。不过,也是挑选皮肤不是那么黑的女子。

    至于黑昆仑人,李广虽未明令,但是在具体的执行过程中,倒是没有人娶妻。

    李广虽然自称没有种族歧视,但是内心中对于蓝昆仑(应当算是印尼人种)这样的人种还是有些抵触的。他知道混血儿一般都健康漂亮,但是也知道据说混血儿智商稍低。

    没见南美洲即便是到二十一世纪也发展不起来吗?李广猜测,或许有那么一些白人和土著混血的因素在内。(南美只有阿根廷勉强算是纯种白人国家。)

    现在,他虽也意识到,兰昆仑算不得黑色人种,但是也肯定不会把这些尚处于半原始状态生活的族群当成高智商种族。

    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作为一个国家的领导人,他只能是尽力做好,却不可能如同神仙一般的面面俱到。只能考虑战争胜利后尽量从国内多移民一些妇女。

    不过,现在李广对于中国内的状况也了解颇多,重男轻女现象严重。他知道这个年代的女孩是多么的悲惨,女婴刚生下来,养不起的家庭溺死的现象非常严重。虽然没有后世的计划生育造成男女比例的扭曲,但是此时的男女比例怕是比二十一世纪还要严重。未来移民,想要多移民一些女人怕是有着相当的现实难度。

    李广的记忆中有那么一条,东亚的人种智商最高。于是从这个时期开始,李广就把棒子女人和日本女人列入了未来的目标。

    别管族群,至少外观上国人和棒子女人日本女人生下的孩子绝对看不出区别。这一点李广曾经见过,他一朋友娶了个棒子妞,生下的孩子健康漂亮,而且根本看不出和国人有区别。

    此外,中国一贯是父系血统观念,倒是不至于形成对混血儿的歧视。

    在海唐国,虽然有婚姻法对女人财产权利和其他权利的保护,但是女人地位提升的根本原因却是男多女少。

    男女平等,在中国很多年没有能够实现,但是在海唐国倒是实现的非常快。尊重女人爱护女人保护女人的权益,政府方面几乎没有做什么,却自然而然的形成。

    后来这一点,被政府无耻的拿来做政绩,在世界上广泛宣传,以至于成为文明世界的标杆。

    想得太远,想的李广头疼。反正李广就是再努力,怕是也不可能使得移民们一人娶一个中国女人。与结婚伴随的是生孩子,这件事眼下必须立刻着手做准备了,绝对不能等出了大问题,然后才亡羊补牢。

    海唐国虽然还是光棍占大多数,而且婴儿出生的并不多。不过由于医疗缺乏,连勉强能够承担接生任务的接生婆都没有几个,婴儿和产妇的死亡率高的惊人。李广看着数字都浑身哆嗦,实在是太可怕了。能让经历了战火死亡的李广都感觉到可怕,这个比例就真的惊人了。

    二十一世纪,人们根本想象不出来这种恐怖的死亡率。

    要知道,短短一两年就有近五十万对新人结婚,根据中国人的传统,四四年肯定会迎来一波婴儿潮,数量怕不有三四十万。而且以后每年,海唐国的婴儿出生量怕是也不会少的。

    如果政府方面的计划延迟,很有可能造成令人难以接受的惨剧,甚至是必然。

    这可是海唐国第一批婴儿,也是未来的第一代本土国民,对于缺乏人口的海唐国来说,如何重视都不过分的。

    于是,建立医学学校培养医生,在各个乡镇建立医院,以及建立一个常设的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就成为非常必要的一件事情。等专家学者们做出计划,李广才知道,钱就是这么花出去的。

    十个亿(两千五百万美金)的唐元开支列上了政府计划。(未完待续。。)

457 经济之与苏联的合作

    作为制度论的推崇者,李广因为医疗卫生生育方面的失误,开始加速推动新闻出版法的制订。

    逻辑很简单,如果有记者及时的把那些悲剧在报纸上发表,应该能早一步提醒公众的关注,在舆论之下,政府想视而不见都不可能,从而也能促使政府早一步开始这个计划。

    海唐国在这方面的法律是空白,李广本以为没有管制新闻会更加自由,甚至在有意放纵。但是,他哪里知道,现在的民间小报根本不敢登什么负面新闻。

    李广喜欢搞调查,秘书们立刻分头行动,分析了多日,李广办公室,简称李办秘书--蒋则名,也就是电影第一滴血的男猪脚,唯唯诺诺委婉的道出了最核心的原因--海唐国,李广是按照民主国家打造的,但是最高权力都掌控在李广,袁晔,苏茂德三人手中。这三个人什么关系,大家伙都明白。

    没有文人拿脖子和刀子比强度,在国内受够了毒才黑暗的文人们精明着呢。因此,现在的新闻现象是表面无压力而实际强压力造成的结果。

    如果说是仅仅为了收集国内的各种信息,政府方面可以增设机构。但是现在的海唐国政府机构已经真的够庞大了。当然,这个指的是官民比例,而不是官员的数量。

    二十一世纪,李广也曾经愤青过,偶尔也会吐糟官员数量实在太多。但是现在位置不同,视野更广,他分析出来了一个官员多的原因--政府掌握的资源太过庞大。海唐国现在虽然实行土地私有,但是大部分企业,大部分的土地资源仍然掌握在政府手中,机构不够大。真的是管理不过来。

    为了既不扩大政府规模,还要做到下情上达,李广认为新闻出版事业应当能够填补政府的能力缺失。而且,新闻自由长远来说,对于防止官员**来说是真正的长效机制,这是文明的一个标杆。

    不过具体到如何实施,屁股决定论在这一刻发挥了作用。

    一则李广没有犯幼稚病,会认为绝对的新闻自由有利于国家发展。另外,李广有那么一种对于唧唧歪歪的文人,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讨厌。

    二则。最近一份民间报纸的新闻稍稍的刺激了李广一下。这份报纸上,竟然有马屁精拿李广的私生活说事,认为像李广这样的英明神武的(后面省略一千字)国家领袖,可以通过法律特许娶两个甚至更多的老婆。

    尼玛,拍马屁就拍马屁吧。这篇小文章竟然把苏紫紫和袁然进行了比较。最后对苏紫紫歌功颂德一番,得出结论苏紫紫应该是正室。

    当天晚上。袁夫人。也就是袁然的老妈,立马杀到了李广的办公室。质问李广这篇花边新闻是不是他指使的,是不是准备趁着袁总理外出访问,袁然也不在国内,准备抛弃袁然,和苏紫紫结婚。

    袁夫人一惯是贤妻良母类型的。在海抗军的医疗系统中,声望极高,不少医生护士都是她的学生。

    在涉及到女儿袁然的终身幸福,贤妻良母也会变老虎的。

    在这个问题上。李广面对无论苏毛氏还是袁夫人,一贯有丈母娘恐惧症。李广满头大汗,好不容易安抚了袁夫人。

    后来,由于医疗卫生生育计划,袁夫人从军中医疗机构转业,成为一个极富盛名的产科医生。在海唐国民间,苏毛氏因为宗教和婚姻介绍的爱好,有菩萨之美誉。而袁夫人则在几年时间里,送子观音的美名传遍了海唐国。两位岳母都强势,李广更加难办,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综合各种原因,李广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对新闻出版法定下的几条立法原则,就可想而知了。也幸亏李广有过二十一世纪的经历,要不然想写出这么几条,很不容易。要是二十一世纪的愤青看了,李广订立的这些原则,都是二十一世纪被吐糟的对象。但是,有法可依总比无法可依强(你懂得)。

    而且这个新闻出版法,可不仅仅是管管报纸广播什么的,无论是电影电视书籍报纸,甚至是教材都囊括其中。事关重大,由不得李广不重视。

    有一点比较神奇。要知道海唐国立法,几乎都是依靠美国和英国提供的专家学者,那些人可是不怎么听李广的,如果是违背他们自认的某种法制精神,这些人可是会扯皮反对的。

    但是李广订立的几项原则,竟然并未被抵触。究其原因,洋鬼子们不懂有一种计谋叫挂羊头卖狗肉,暗度陈仓。李广是以战争期间的临时措施名义要求制定的。

    一则战时美国英国的新闻管控比李广订立的原则还要苛刻,算是一个负面因素。二则,这个年代的新闻,无论是英美都绝对不是像后世那么自由的,也是一个比较负面的原因。而专家学者们的法制意识稍稍超前一点,勉强算是一个正面的推进。两个负加一个正,于是就形成了海唐国特色的新闻出版法。

    有法可依,虽然这个法限制甚多,但是却给新闻工作者了相当保护,舆论监督逐渐形成。更重要的是,民间有了发声的合法渠道,这很重要。

    再后来,袁然回国,她认为在新闻传媒方面吃了苏紫紫的亏,民间支持率降低。于是收购了现有的几家民间小报,又建立了广播电台。苏紫紫也不甘示弱,袁然建一家,她也建一家。后来的海唐国,就形成了两大媒体对抗的局面。

    袁然为了扩大传媒的影响力,在每个乡镇免费送报纸。苏紫紫干脆把报纸送到每个学校医院等单位。

    苏紫紫大方的每个乡镇送收音机。袁然也把收音机送到每个学校每个医院。

    这年头,搞传媒可是不怎么赚钱的,即便是赚钱也顶不住这两个女人这么败家竞争。

    李广曾经暗自叫险,幸亏他有先见之明。立法先行,在某个时间法院出手,以不正当竞争为由。方才平息了这场历时十多年的传媒大战。理由稍有牵强,但是这两家媒体这种只赚吆喝不赚钱的玩法,其他想介入传媒产业的商人根本就挤不进去,实在是赔不起钱哈。

    两大传媒集团在多年以后也有了倾向,袁然旗下的真理传媒成为执政派的喉舌,而苏紫紫旗下的理想传媒却成了反对派的代表。两个传媒各有立场,倒是在打嘴仗中给海唐国国民培养了现代国民的意识。不过,这两个传媒集团,在某些时间段立场是可以转换的,至于为何转换。只用看执政的是哪派的代表了。

    至于李广的意志如何体现,你猜呢?

    需要提一下的是,新闻出版总局的局长,就是电影《第一滴血》男主角蒋则名,此人长袖善舞。极善平衡之道。

    自此蒋则名从一普通政府官员,风光的电影演员。李广办公室秘书摇身一变成为一名政府的中高层官员。

    在两个强势无比的传媒集团中间。这个官可不好当的。后来他能担任十多年这个新闻出版总局的局长,足以说明其人能力非常。

    ---------------

    有关国家制度的建设,李广自认为做的还是不错的,短短的一两年,政府,法院。议会三权分立的雏形已经有了,甚至连廉政公署也已经建立,而且其他的法律法规也制定了几部。

    成就感固然令人自豪。但是涉及到经济,李广就不那么爽了。

    自从李广因为超前的眼光。把一千所学校一千个工厂--简称双千计划弄的严重超支。就一直在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超前了,有些头脑发热想玩大-跃-进。

    又一项巨大的工程投资现在就摆在李广面前,而且这也是李广支持的,但是等到签字,李广又犹犹豫豫。

    苏德战场的局势比起历史同期来说,对苏联要恶劣的多。时至今日,苏联仍未能展开反攻,尤其是北方战场仍然是被德军压着打的状态。

    因此,印度洋上对苏联的补给线就显得更加重要。苏联仅仅给海唐国几十门大炮和数万条冲锋枪那是绝对不能满足李广的胃口的。而苏联现在又穷的要命,各项物资都紧缺无比,海唐国想从苏联得到更多物质上的好处,实在是太困难了。

    傻乎乎的帮助苏联,那种事李广做不来,袁总理也不可能学雷锋。敲不来物资就敲点技术,盟军本来就有那么一条约定:科技合作。

    经过几番外交谈判,正验证了那句话--形势比人强。老大的红-色苏-联不得不向海唐国做出了让步,两国之间展开了几项科研合作。

    在旷日持久的外交谈判过程中,海唐国年轻的外交官逐渐成熟。所谓兵多能出将,一个年轻人展露头角。

    来自中国东北的王绪才年轻外交官,凭借他对俄语的熟悉以及对俄国的认知,更有对俄国的仇恨(其祖死于日俄战争中。所谓日俄战争,却是在中国的土地上打的,乃是国家民族之悲哀),在谈判桌上死缠硬打,尽显一个外教官的风范。因其名字和大唐朝的外交家王玄策音相近,被袁总理赞为海唐国当代之王玄策。

    和苏联之间的科研合作,说是合作其实只是好听一些。当然了,这个名义上的好听对于好大喜功爱面子的斯大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其实质是苏联出科学家出技术,在几个方面援建海唐国。

    苏联的科技没有欧美发达,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苏联方面的技术也是有相当的独到之处。

    海唐国首先从苏联敲诈的最重要的一个科研项目就是“风洞”。

    海唐从美国好不容易购买了一条野猫舰载机的生产线。但是设计生产战机可不是那么容易的,现成的生产线,最多能帮海唐国的航空工业引路。但是想真的做到研发一款战机,或者民用飞机,那需要的条件就多了去。如果认为有了一条生产线就能造飞机,就能制造新型战机,那纯粹是做梦。

    尤其是李广对战机的目标并不在螺旋桨战机上,而是喷气式战机。

    而设计战机。制造战机,有几个项目是必须的。发动机的重要性每个人都知道,但是苏联的水平,李广看不上眼,他另有打算。

    不过设计战机,还有一项极为重要的技术,那就是风洞。

    风洞,这玩意说原理的话,并不复杂,不外乎是通过风机或者压缩气体吹过一个安装飞行器的通道。从而模拟战机在不同速度下的性能。

    但是,正如许多原理不复杂的东西,想建造一座大型风洞,建造一个风洞群,可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技术的。

    而这些技术。即便是美国航空工业最发达,也不一定超过苏联。苏联早在二战前就建立了一个世界上唯一的全尺寸风洞。截面积达到十二米乘以八米。也就是说,整架战机都可以放到风洞中做实验。

    要说这种技术倒不一定技术要求最高的,也不一定是难度最大的,但是工程量却是极大,造价极高。

    美国的战机都是财团企业生产的,没有老板肯花大价钱去建造这种设施。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才投资建设大型风洞。至于德国神马的,有个小风洞就不错了,根本就投资不起全尺寸风洞。

    苏联这种体制却不怎么考虑经济效益,于是乎早早的就建了一个大型风洞。事实证明。苏联这种集中力量干大事的思维在这个项目上是正确的。

    要不是这个大型风洞,就苏联的航空工业基础根本不可能在二战中,和二战后迅速设计制造出诸多先进飞机。

    科研的过程是没有一帆风顺的,苏联能建造出大型风洞,自然是走了大量弯路,耗费了巨量的人力物力。因此,对于这种技术当然是保密的重点。

    同样的,美国对此也是保密非常,李广不认为海唐国能从美国得到这项技术。

    在海唐国开发战机的起步阶段,李广首先就想到了风洞的重要性,李广可不想走弯路。要知道,越是大工程,稍稍的走一点弯路就是无数的资金。

    那么苏联,就是海唐国唯一的此项技术的来源地了。

    苏联不舍得,但是却无奈。现在的印度洋几乎是海唐国海军一家独大,别说苏联需要海抗军护航,如果海抗军玩点什么不为人知的花招,苏联也只能是忍气吞声。王绪才在谈判桌上根本不要脸面,对上一贯不要脸只要利益的苏联,倒是棋逢对手。形势比人强,苏联不得不屈服。

    经过几轮谈判,苏联派出了一个专家组,帮海唐国设计建造一个风洞群(设计战机不是一个风洞就可以的。)

    其中最牛的一个项目是十八米乘十二米大型全尺寸风洞。这个项目才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而最先进的一个风洞,虽然不是全尺寸的大型风洞,截面比较小,但仍然是世界第一。

    这是一个跨音速风洞。这玩意苏联美国统统没有,没有苏联专家引路和辛勤工作,海唐国想自行开发这样的项目,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还不知道要消耗几多资金。

    计划是非常的好,但是资金的消耗也是绝对巨大的。而且现在是战争期间,不用考虑这个项目怕是在战争结束前都难以完工,也就是说不可能为这场战争服务。

    这就是李广难以下决心的原因所在。

    有些设备,有些技术,有些人才,李广是打定主意要从日本和德国抢了。但是这种技术,等到战争结束,想从苏联这里捞到这种级别的技术,纯粹做梦。而海唐国要是想在世界舞台上笑傲风云,必须在某些项目上有先发优势。

    李广思考了很长时间,最终下笔签字。这一签字就是十亿唐元,而且还只是一年的费用。

    除此之外,海唐国和苏联还有两个技术合作研发项目。不过这两个项目,李广签字就爽利的多了。

    其中一个是炮钢的冶炼。在二战时期,甚至是以后的数十年中,苏联如果说有某一项技术绝对领先的话,那就是大炮的制造,其中炮用合金钢的冶炼工艺乃是最为核心的技术。

    从苏联和德国火炮在战场上的表现就能看出来,德**事工业够发达,但是德国的大炮却不比苏联的火炮技术高明。苏联的火炮看似粗糙,但是其炮管的耐用程度,不仅是德国连美国英国都望尘莫及,本来法国的火炮技术或许能和苏联比一比,但是法国很悲剧的投降,因此苏联在这方面相当有优势。

    而合金钢炮钢的冶炼,和非常多的工业技术一样,重要的不是理论,甚至不是能写到规程中的工艺技术,而是浸透在工艺技术中的工人经验。海唐国有电炉,也有各种钢材和配料,但是如果没有成熟的工艺流程以及足够经验的技工,生产出来的炮钢简直如同垃圾。

    而合金钢的冶炼技术,可不仅仅是能用在大炮上,各种工业都能用到。所以,这项技术也被海唐国从苏联手中敲诈而来,苏联派出了一个几十人的技术队伍帮海唐国完善铸造合金的冶炼。

    海唐国在这项合作中,后来夹带了一项私活,耐热高强度合金的冶炼。这玩意是为了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做技术储备的。

    至于另一项技术--喀秋莎火箭炮。

    唯有这一项算得上是两国共同研发。原因是,海唐国的科研人员自从得到了苏联的火箭炮样品,自己虽不能准确分析其成分,但是只要花钱,美国科技人员轻松就能破解。因此,海唐国不仅掌握了固体燃料的生产技术,而且由于材料的丰富(能从美国购买),山寨出来的火箭炮比起苏联原装的精准度还要高。

    现在两国的技术人员在取长补短,希望能设计出更加适合战场的火箭炮。

    而海唐国承接了部分苏联火箭炮固体燃料的生产任务,也创造不少效益。

    双方合作之外,海唐国最近造出了对付坦克的单兵利器--火箭筒。要是没有苏联的火箭炮技术,仅仅凭海唐国自己研发,怕是会很艰难的。从四四年开始,海唐国的火箭筒由于性能的优良,替代了美国的巴祖卡,成为盟军战场上必不可少的陆军装备。这款口径四十毫米的火箭筒,以“铁矛”的大名称雄世界。

    这款武器被海唐国技术人员发扬光大,甚至在以后的数十年中,海唐国出口武器最著名的品牌之一就是铁矛火箭筒。

    这些项目都是有利于海唐国长期发展的,甚至很快就能见到利润,但是眼前却需要投入。

    钱啊,还是钱。(未完待续。。)

458 经济之与意大利贸易

    还不到十月底,麦克阿瑟的好消息就来了。

    第一条,麦大帅已经说通了美国有关部门,卖给海唐国一百架p51野马战斗机。这款号称二战最好的陆军战斗机,李广已经期盼多时,现在总算如愿以偿。当然钱还是必须付的,六百万美金嗖嗖的就没有了影子。

    第二条,麦大帅告知李广,现在可以派飞行员去澳大利亚熟悉美国海军舰载机地狱猫f6f和海盗f4u。这两款战机,那是美国海军碗里的菜,麦大帅能搞到,却也难以说服某些人,把这两种战机都卖给海唐国。不过,麦大帅表示,将来参战的话,这些战机都会交给海抗军飞行员使用。

    第三条。麦大帅请海抗军的著名的七船舰队帮他运送物资。记住,这是帮美国陆军,而不是海军。海抗军的七艘快速商船,在战争期间竟然小有名气,值得骄傲一把。反正运送物资也是赚钱,贴补一下军费,李广自然愿意。

    虽说,其他的条件,麦克阿瑟还没有兑现。但是才这么半个多月,就能做到这一步,说明了麦大帅的活动能力,也说明了麦大帅对于和海抗军合作是有诚意的。

    于是李广也不矫情,立马派出一百名飞行员,奔赴澳大利亚熟悉新型战机。在四三年,海抗军的航空力量有了长足的进步,虽然仍未能达到美军那种一班参战,一班预备,一班训练的三倍人力配置,但是抽调一百名飞行员却不是做不到的事情,而且这一百名飞行员可是有至少一半有战斗经验的精锐飞行员,即使非精锐飞行员的飞行经验也在五百小时之上,总体素质之高,即使美英德苏这样的国家也要羡慕的。当然。这样素质的飞行员队伍的背后,是大量的资金支持。有一项数据是极为惊人了,海唐国在四三年,仅仅用于训练,报废的飞机发动机数量就达到三百多台。至于消耗的汽油,更是以万吨计。

    不仅仅如此,李广还抽调了一百名海陆空三军的参谋军官,也一并送到澳大利亚。既然准备合作,两军的参谋系统还是要磨合一下的。另外,美军有不少先进的作战经验。尤其是美军强大的组织和筹划能力,非常值得海抗军学习一番。

    战争也是学问,绝对不可固步自封,尤其是美军也是拿生命和物资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岂可小觑。

    几年时间。李广建立的参谋部已经有了相当的水准,这次派出的年轻参谋们。全部都是有着理论经验。专业学识和实战经验的军官。能抽调这么多参谋人员,而不影响战斗,足够李广自豪一番了。

    七船舰队,一声令下,立马出发,不仅要帮麦大帅运输物资还要为海抗军运输野马战斗机。好事情当然要赶得紧一点。

    --------

    其实无论李广对海抗军战斗力的提升自豪也罢,为得到新式战机欣喜也好。压在他心头的最重要的问题,仍然是--钱。

    如果说,军费。医疗等开支,甚至是风洞项目的投资,海唐国的财政由于农业收益爆发式的增长,还可以勉强支持的话。但有一项最大的计划则是海唐国无论如何财政也难以支撑的。

    眼前有一个巨大的商机摆在海唐国面前,需要巨量的资金--和意大利的贸易。

    李广的发展计划中,一千所学校和一千个工厂的双千计划是为海唐国培养人才,而工业基础设施则是靠战后抢劫日本和德国。

    但是如果有一个代价不高,却能把工业进度提前两年的机会放在眼前,那就也是绝对不容错过的。

    有两条主因决定了海唐国不能错过当前的机会。

    第一条,意大利战败投降,国内经济一塌糊涂,饥荒遍地。至于其工业基本上是处于半停顿状态,设备技术等便宜的一塌糊涂。

    第二条,人,人才。海唐国有双千计划,还有医疗卫生生育计划,但是哪个计划的实施都需要人和人才支撑。而意大利有人还有海唐国急需的人才。意大利经济崩溃,有无数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失业。而意大利的人工比起美国来说可要便宜太多了。美国工人一个小时的平均工资大约是十五美分,一个月大约是三十五美元。而这个工资标准在意大利,完全能招来工程师和教授,医生。而这样的人才,在海唐国根本就没有几个,甚至连教师都凑不齐。即便是战后,海唐国抢了一大堆的物资装备,却没有几个人能操作,难以转化成生产力。设备扔几年,就成了废铁,纯粹是白忙活,李广怎么会做这种蠢事。

    海唐国出口意大利的主要是食品,据估计,明年海唐国一半的粮食都有可能出口到意大利。至少能获得两亿美金的外汇。

    两亿美金当然是个巨大的数字,但是海唐国几乎是白纸一般的工业基础,所需的设备技术简直就无法估计。根据政府方面并不完善的估计,至少需要十个亿美元,才能建立起一套相对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而且,这十个亿的美元还不能购买贵的要死的美国货。必须购买经济困难之中几乎吃不上饭的意大利产品。根据测算,要建立同样规模的重工业,购买美国产品的话至少需要四十亿美元,即便是战后,美国产品价格会下降一些,怕是三十个亿美金也挡不住。

    更重要的一点是,海唐国预计的这两个亿美元外汇是有用途的,无论军费和科研计划还是民生开支,都需要从这里面出。真正能结余的不过寥寥数千万美金而已。

    也就是说,只能用这几千万美金去购买意大利的设备和雇佣意大利的技术人才,根本就是杯水车薪,哪里够用。

    袁总理此次出访,最重要的目标国就是意大利。在意大利,袁总理以战胜国总理的姿态很是风光了一把。

    别看海唐国在欧洲战场上没有出什么力,但是只要站在同盟国的圈子内,就有自然而然的强势,刚刚反正投入盟国怀抱的意大利此时根本不敢稍有怠慢。

    需要介绍一下意大利的牛x之处,本来意大利投降,国王和巴多格里奥陆军元帅控制了政局和军队,也抓了前纳粹总理墨索里尼。神奇的是,被囚禁的墨索里尼竟然被德国一支小小的特种部队给救走了,还在意大利北方控制了一块土地和一部分军队。

    在意大利,袁总理不仅和意大利新任总理巴多格里奥陆军元帅进行了会谈,还得到了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的热情款待。

    贸易谈判很轻松,意大利急缺粮食,而海唐国又有着大量的粮食。海唐国购买意大利的工业装备,正好又可以促进意大利的经济,减少失业。双方自然是一拍即合。至于价格,意大利经济如此落魄,海唐国肯定有大把的利润。

    在关于人才招聘方面,意大利政府方面也表示了支持,尤其是对医疗卫生生育计划支持力度极大,承诺,仅此一项为海唐国组织一千名医生和护士。

    最终在外交部部长颜惠庆和意大利方面的几轮谈判后,意大利给予海唐国三年的关税优惠。意大利也很穷的,给三年的关税优惠,说白了就是出让了巨大利益。

    十月二十六日,袁总理承诺,战后意大利作为盟国的地位是不容质疑的,海唐国将会站在正义一方,维护意大利的利益。双方在会后发表联合公告,互相承认主权,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

    意大利方面如此热情,其实不就是为了这句话吗?见风使舵的意大利打仗虽不在行,但是目光也挺长远的,不仅为眼前也为战后开始打算了。

    一则是为了战后不被列入轴心国追责,名正言顺的成为盟国的一员。二则嘛,海唐国的粮食可真的不愁卖的,意大利对此望眼欲穿。新任总理巴多格里奥陆军元帅头发都快掉光了,战败的意大利如果没有粮食,别看他是元帅兼任总理,也不一定能控制住军队,说不定什么时间就会内战爆发。

    袁总理在国家层面解决了和意大利的关系。但是资金的问题,在海唐国却不可能依靠民间资本。还需要继续努力,因此袁总理再次踏上飞机,奔赴下一个访问国。(未完待续。。)

459 经济之敲诈瑞士

    袁总理此次出访,是有着一连串的行动计划的。座机飞行方向非常危险,他不是向南而是向北。机身庞大的客机要跨过意大利北部的战争区域,降落在表面上中立,实质上受德国影响极大的瑞士。

    更危险的是,这一飞行根本就没有战机护航。所有知情人对此都捏了一把汗,虽然袁总理也分析了此行的风险,他肯定一点,瑞士人绝对是不敢对飞机进行袭击的。

    但是分析毕竟是分析,在交战区上空飞行有着无数的不确定性。

    对于瑞士,李广的评价是:这是一个以中立为名,捞肥了的国家。极度无耻,极度龌蹉。

    1940年6月,法国的半壁江山沦陷,小小瑞士转瞬间落入德、意强邻及其兼并或占领区的四面包围之中。面对德国法西斯的吞并野心,瑞士当局最终选择了屈从迎合的道路。

    为了自身的利益,大战爆发不久,瑞方向德方提供1.5亿瑞士法郎贷款,德方则允许瑞士商品经由德国转口。意大利亦从同瑞士的经贸关系中获益。瑞士还向德国卖电,让德国工厂保持生产。

    如果说以上行为还算是无奈之举的话,另外一些行为,就绝对是助纣为虐了。瑞士各大表厂积极的向德国供应精密零件。苏黎世的军工厂提供的40毫米口径高射炮,是德国应付盟军空袭的重要防卫武器。

    瑞士表面上中立,但是却一直让贯穿阿尔卑斯山脉的具有战略意义的15公里长的圣哥大隧道(这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公路隧道)向德国和意大利开放。满载战略物资的火车不断穿过瑞士往来于两国之中。

    更卑鄙的是,犹太人在瑞士银行中大约存了据说是高达六十亿美金的资金,但是当很多德籍犹太人流亡要进入时,瑞士当局明确规定,“犹太人不应当视为政治难民”。

    到正式开战时。瑞士已在边境拦截了10多万犹太人入境。瑞士有时甚至直接把这些人交到臭名昭著的党卫军手上。

    结果嘛,钱的主人都死了,钱就成了瑞士的囊中之物。

    除此之外,瑞士还是纳粹德国进行黄金交易,以换取硬通货瑞士法郎的主要地点。瑞士银行则根本不问黄金的来路,一味从中赚取巨额差价。而德国因此也获得了大量的外汇。

    瑞士法郎在战争中竟然奇迹般的成为硬通货,而且在战后成为各国的储备货币之一,足见瑞士在这场世界大战中捞足了好处。

    而海唐国总理袁晔冒险去瑞士,手头的筹码并不多,此行的核心只有一点:敲诈。李广的原话很露骨:有便宜不占王-八蛋。见鳖不逮三分过。

    清晨,客机有惊无险的到达苏黎世机场上空。但是,这次冒险飞行仍未到结尾。

    瑞士人从打前站的海唐国外交人员口中,已经知道海唐国总理此行的目的。瑞士外交部以保持中立为由,拒绝了海唐国总理及外长的本次访问。

    也就是说。海唐国这次访问纯粹是恶客上门。

    既然是恶客,海唐国的强势不是你拒绝就行的。海唐国总理一行我行我素。莅临苏黎世机场上空。

    瑞士人实在是不想接待,可也不敢派战机拦截,于是玩了个花招,竟然在跑道上安排了两架小飞机,不允许客机降落。

    袁总理此行既然目的是敲诈,自然是霸气侧漏。一声令下,客机强行降落。瑞士人目瞪口呆看着庞大的飞机强行降落,堪堪在两架小飞机前刹车成功,机场人员一时间手足无措。

    由于事先的通报。瑞士人倒是没有敢派出军警。出头的仅仅是一名年轻的外交官员。

    瑞士这个外交部年轻官员,出来后唧唧歪歪指手画脚半天,不过是抗议海唐国的飞机侵入瑞士领空,哦还侵入机场了。

    颜惠庆部长笑眯眯的听完,道:“你要宣战吗?欢迎之至。”

    那外交官员差点被直接噎死。他不过就是放放嘴炮,以外交辞令找点面子,而对方竟然直接使用了国与国之间最后的外交辞令。这是赤-裸-裸的恐吓,没有这么欺负人的哈,小小的外交官差点哭出来,他怎么敢宣战。瑞士怎么敢宣战。

    瑞士自称有五十万军队,武器也不差。但是,对方可是海唐国,是美国,英国,苏联,中国都一致承认的盟国。和海唐国宣战,那就是和盟国宣战,瑞士政府脑子被驴踢了,才会宣战的。

    还有一点也极为重要,瑞士是一个内陆国家,根本无法对海唐国有威胁。而海唐国可是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的,航母在世界上也是威名赫赫。航母号称移动的国土,在四三年已经是威名赫赫,瑞士人精明的很,知道航母是干什么用的。

    瑞士虽然是内陆国,但是国土距离地中海不过两三百公里,海唐国要是出动战机空袭,瑞士几乎没有一点招数应付,只能是白白挨打。

    白白挨打哈,想想就叫人恐惧。

    颜部长看那瑞士外交官面色来回变,于是很是和蔼的给这个年轻人讲了一个小小的寓言故事:从前哪,大路边上有一所没有住人的房子,一直有很多年,门窗都保持完好。但是,某一天呢,某人扔了块石头,窗子破了。很快的,不仅窗子,连门也破了,房子内的东西就被洗劫一空,房子也被放了把火,成为一堆废墟。颜部长末了还给这个小故事起了个名字-破窗效应。

    年轻的瑞士外交官脑子昏昏,一时间感觉虽不明但觉厉。

    场面僵持一个多小时,有些在场的欧洲人不知内情,根本不知道瑞士的困境,竟然开始对海唐国一行冷嘲热讽。

    袁总理看看表,道一声:“差不多了,走吧。”

    一行人竟然灰溜溜的重新登机,颜惠庆外长对那个瑞士小官道:“海唐国有句俗语--世上没有后悔药。”。

    在瑞士年轻外交官晕晕乎乎的努力理解这句海唐国俗语的时候。海唐国的总理座机已经起飞升空。

    有好事记者已经想好了题目;黄皮猴子自取其辱。但是他这篇文字根本就没有发出去。

    一个小时之后,奇迹出现,瑞士总理,瑞士外长,竟然急匆匆的乘了一架飞机升空而去,目标意大利罗马。因为海唐国的飞机是要降落在意大利罗马机场的。

    年轻的瑞士外交官没有搞明白什么叫破窗效应,但是瑞士外交老狐狸众多,很快就品味出了其中的威胁。

    飞机上,袁总理颜外长,两个老狐狸笑笑。实在是没有想到瑞士人如此配合,戏份演的很足。给脸不要脸,那就怪不得海唐国狮子大开口了。

    至于瑞士人会不会追来谈判,两人都胸有成竹。海唐国此行,摆明的态度就是:我就是要逼你。外交不成就动武。

    如果说战争初期,盟国还不愿意把某些中立国逼迫的太紧。生怕把他们逼到轴心国一方。

    但是。时至今日,局势已经大不相同,尤其是意大利投降之后。根本不用刻意拉拢,这些墙头草都不会投向轴心国的。即使是强逼,这些国家也不会投向轴心国。

    海唐国一年多来,这一经验在葡萄牙身上验证了多次。海唐国的触角已经伸进了葡萄牙殖民地莫桑比克。葡萄牙殖民当局和葡萄牙政府现在屁都不敢放一个。海唐国在莫桑比克圈了一块地盘,伐木,种植,修建土楼。葡萄牙人看看也只能看看,侵略都不敢说,至于税收什么的根本不提。

    葡萄牙人很清楚,海唐国是以马达加斯加法国殖民当局为轴心国提供便利为借口,从而武力占领的。要是同样的找个借口,葡萄牙人可是受不了的。而且葡萄牙殖民当局后悔的要命,当初他们可是在暗中帮助法国人对抗海唐国。而且证据确凿,一群葡萄牙俘虏现在正在大唐岛修路呢,其中还有好几个不省心的葡萄牙贵族。

    总之,海唐国敢于以强硬手段对付葡萄牙,对付瑞士,盟国成员这一招牌功不可没。海抗军前次出兵太平洋,参加塞班岛战役,得到的虽说只是虚名,但是虚名也是有实质性威力的。

    “外交,没有条件要创造条件。”

    “抓住瑞士的死穴,由不得他不就范。”

    “既然瑞士有污点,那么就无限放大。既然瑞士不想倒向轴心国,那么就逼迫他。”

    这才叫外交。这是颜部长的语录。

    在李广和袁总理商量的方案中,动用航母轰炸瑞士可绝对不是恐吓。

    瑞士有很多外交手段,也能拉来一批为他说话的朋友。但是,海唐国肯定一点,他拉拢不了苏联,也难以挡住无数双泛着金光的眼睛。瑞士错就错在他太肥了,即使是瑞士的朋友们怕是也想扑上去咬一口。

    海唐国一旦真的对瑞士动武,就如同一面窗子上被打了个破洞。破窗效应很灵验的,没有正义,为了财富,所有国家都会扑上去的。或许在这场争夺中,海唐国得不到最大利益,但是损失的可都是瑞士。所谓损人不利己,就是这么个招数。招数很无赖,但是有效。

    无赖杀招一出,瑞士人当场就蔫了。很有效,很有效。

    仅仅三天时间,海唐国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全部。十亿瑞士法郎(相当于两亿多美金)为期十年的低息贷款,一整套的加工三轴陀螺仪的精密机床全套的工艺技术,二十多名技术精英。

    十亿瑞士法郎,对于海唐国和意大利的贸易计划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一整套的三轴陀螺仪的加工机床对于海唐国来说,可是解了燃眉之急。

    陀螺仪,无论是鱼雷还是灵巧炸弹都要用到。此前海唐国一直是从美国购买。但是能买到的精度都算不得高,而且经常还要受到限制。

    而瑞士可不仅仅是能造钟表的,其精密仪器的制造水准极高,几乎是独步天下。

    其中技术最为领先的代表作就是三轴陀螺仪,在二战这个年代,精度绝对的世界第一。没有这东西,海唐国的导弹计划,就只能止步不前。没看德国人的v1,v2导弹也要买瑞士的三轴陀螺仪吗。

    这一点可是超出了海唐国的预期,本来出访前,只是打算在瑞士敲诈一批三轴陀螺仪。没想到,瑞士的外交应对失误,给了海唐国以极好的借口。

    教会海唐国的技术工人使用那些精密机床,钳工能手工精加工,可不是三两天的事情。估计瑞士那二十多名技术人员要在海唐国呆上十年八年了。

    得到这一技术,李广的导弹计划,再次踏上快车道。(未完待续。。)

460 经济之人才培养

    海唐国能从瑞士搞到贷款,自身的好处不用说了,事实上由于这项贷款主要是用于和意大利之间的贸易往来,对于意大利来说也是好处多多。说是海唐国把意大利从经济崩溃的火坑中拉出来毫不为过。

    这个过程中,海唐国在意大利也获得了利益和崇高的声望。海唐国的几个名牌产品--比如方便面,甚至盖过了意大利面的风头,几乎是家喻户晓。以至于意大利对海唐国非常友好,在战后数十年,两国一直保持着非常紧密的关系,而关系越紧密,经济合作就越深入,逐渐成为国际政治上的盟友。

    二战中的意大利还算是个农业国。不过这个所谓的农业国是以欧美人的眼光评价的,要是放在中国人眼中,完全算得上是工业国。事实上意大利的工业技术虽然比美国有差距,但主要是指规模上的差距。

    二战前衡量一个一流国家的工业能力,就是能不能建造战列舰。而意大利能建造战列舰,也就是说技术实际上差不到哪里去,至少没有代差级别的落后。

    比如意大利的钢铁工业,也有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级别的三百立方的炼铁高炉。当然更重要的是便宜,仅仅需要六十多万美金,而美国足足需要四百五十万美金。

    而意大利同样可以冶炼轧制船用钢材,设备成本比起美国来说同样要低廉的多。

    而三百立方高炉,对于意大利来说是最先进的技术,而对于美国来说却算不得最先进的。但是根据李广的记忆,二十世纪末,中国才淘汰三百立方的炼铁高炉。虽说差了几十年,同是三百立方的高炉。技术指标肯定有差距。不过在这个年代能拥有三百立方的炼铁高炉,全世界也没有十个国家,李广还是非常满意的。(一座三百立方高炉,当时的技术一年能生产不少于三万吨铁。)

    可以说,和意大利的合作,标志着海唐国的钢铁工业真正的扎下了基础。短短的两三年时间,海唐国就拥有了超过二十万吨的铁产能和五万吨钢的产能。更重要的是,为海唐国培养出一大批的产业工人和技术人员。在意大利工程师的帮助下,海唐国初步掌握了钢铁冶炼和设备的设计诀窍,从此入门。

    意大利可不仅仅有这些东西的。他还有一项海唐国急缺的技术,那就是合成氨工业。这个年代,很多人都知道氮肥对农业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合成氨技术的限制,成本太高。大多数合成氨都用来做合成炸药。(美国是在战后。四七年左右才开始把炸药厂转产氮肥生产的。而中国是七二年才开始氮肥生产的。)

    这项技术设备,美国人倒是不向海唐国封锁。但是由于战争。炸药需求量极大,以至于设备贵的惊人。而意大利的设备技术便宜,而且得益于曾经和德国人站在同一阵线,故此无论是设备还是工艺全都是德国原装,相当先进。

    有了这项技术,无论是眼下急缺的炸药还是未来的农业化肥。都有了解决途径。海唐国农业的三大化肥氮磷钾自此开始完善。

    对于民间来说,和意大利的贸易往来,收益更多,最明显的是促进了两大行业的发展。

    意大利的皮革工业。上百年的技术积累,使得意大利在这个年代以至于二十一世纪皮革制品都是名牌。李广曾经买过一双意大利皮鞋,贵的是龇牙咧嘴,但是论样式和穿着舒适耐用的确有值得学习的地方。而大唐岛这里耕牛够多,皮革原料不缺,也是有相当的产业基础的。海唐国的商人们根本不用政府的指导,非常敏锐的就看中了这个行业,他们从意大利买来设备,招聘师傅,迅速的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的皮鞋厂。

    至于意大利的纺织业和服装业,也是海唐国商人们非常注重的行业,雨后春笋般的在大唐岛冒出一个又一个的纺织厂和服装厂。

    而得益于和意大利的合作,海唐国民间军火商人们最大的一个群体,也就是生产迫击炮和迫击炮炮弹的乡镇企业,在意大利找到了他们认为最合适的也最有钱途的产业--自行车。

    他们的生产模式像极了二十一世纪中国的乡镇企业,细致的分工,严密的合作。在战争期间就开始生产自行车,战争结束后,自行车行业开始了突飞猛进,以质量和成本在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攻城略地。以至于在许多国家,人们提起海唐国,最先想到的竟然是自行车。

    再后来,经过李广这个曾经的驴友指点,海唐国的高端自行车形成了几个品牌,牢牢的占据了自行车世界品牌的最高榜单。

    ---

    虽说不那么泾渭分明,但是政府和民间的投资却有着明显不同的侧重点。民间的投资几乎都集中在轻工产品和食品工业,这些产业周期短,见效快。更重要的是,这些产业需要的资本金少。

    而政府方面的投资大多数集中在重工业,或者投资周期长资金需求量大的项目。而军方主导的几个项目,更是短期根本不可能见到效益,但是对国防和国家整体竞争力有至关重要作用的行业和项目。

    作为技术储备,海唐国政府建立了一个民用船舶设计院,其中几乎清一色的意大利工程师。李广给出了几个项目同时也给出了“创意”,大型的(五万吨。二战期间最大的油轮不过三万吨)油轮,大型的干散货轮,大型的集装箱货轮。

    这些能够设计战列舰的工程师们,很厉害,至少比海唐国曾经设计印度洋号航母的那班家伙厉害。短短两三年时间,这三种极具前途的商船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为海唐国的造船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战争结束后,各国航运业都陷入衰退,而海唐国却凭借着这三种船只,在世界航运业中一枝独秀。

    但是。任何一个具体项目,都比不上意大利人的加入对海唐国工人技术人员素质的提升。

    在四四年,海唐国招收的意大利医生,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以及教师教授多达两万余人。而在四五年,这个数量达到了惊人的六万出头。

    直接的影响很明显,比如这些意大利人的加入,海唐国的炮弹生产跨上一个台阶。迫击炮产量翻了一番,而榴弹穿甲弹高炮弹子弹等产能连番四倍,达到每年四万余吨。

    更加明显的是,海唐国的水电站。桥梁,港口码头,以及长安的城市设施设计,准备建设的几座标志性建筑全都有意大利人的参与。

    要是没有这些人,海唐国怕是想日本投降之后搞个开国大典都没有个差不多场合。而意大利人的建筑水平是值得肯定的。绝对不在德国英国美国之下,其中某些技巧经验更在他们之上。比如对付大唐岛的雨季。意大利人有威尼斯水城的经验。设计规划的下水道,水准那是相当的高。而且以意大利人的艺术细胞,长安城中的几项标志性建筑,中西结合,美感悠远流传,为长安城增色不少。

    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战争是男人的事情,意大利人搞搞艺术。搞搞设计,搞搞生产还是不错的。

    根据海唐国的经验,这句话可以相信。

    和意大利的紧密交往,最最重要的成果是。这些意大利人的到来,为海唐国培养了一大批的人才。在政府的倡导下,海唐国实行了一种古怪的师徒制教育体制,每个意大利工程技术人员,都有配备一到两个小学或者中学毕业的徒弟。至于高中毕业生,那是配给教授专家的。

    这种古老的方式,看似不合时宜,但是效果明显。国人勤奋谦虚,礼貌周到,意大利工程技术人员满怀感激,倾囊相授。这种古老的办法,为海唐国短短几年时间培训出数量超过二十万的基层工程技术人员。

    某年,李广曾经感慨过:要是没有这么一批人,海唐国从日本德国抢回来的东西只能当废铁回炉。等海唐国的正规教育体制发挥作用,怕是再好的设备也变成了废铁。

    培养一个人,实在周期太长了。在可以预期的将来,没有十五年到二十年,海唐国的人才梯队仍然是处于永远的紧张状态。

    -------

    袁总理出访的第三站是中东的沙特阿拉伯。

    沙特阿拉伯此时还算不得一个正常国家,其外交被置于美国的保护之下,并没有和外国独立签订条约的资格,而同时英国对其也有相当的控制力。

    而袁总理此行,也不是为了和沙特阿拉伯签订什么外交条约,只是为了给海唐国的商人们创造一些有利的条件。

    对于这样的国家,海唐国的作风就摇身一变,变得和蔼可亲。袁总理觐见沙特国王伊本.沙特,做足了礼节上的尊重,更是送了沙特国王一架美制客机作为礼物。

    这架客机的内饰极其豪华,而且是伊-斯-兰风格,沙特国王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海唐国的要求并不过分,不外乎是给予海唐国商人们优惠的税收政策,如果有习俗上的“冒犯”,请国王大人大量,照顾一二,海唐国也会严加约束,诸如此类。

    海唐国有粮食,沙特也相当需要,因此这一部分协议很容易就被通过。

    在文本不很显眼的位置,但是却很明确的注明:海唐国请求沙特对海唐国石油勘探人员的工作给予协助,享受和其他国家人员平等的待遇。

    这一点很重要的,要知道苏紫紫以美国公司的名义获得了四分之一的沙特阿拉伯石油勘探权,但是实质上,这份资产是属于海唐国政府的。如果是美国人勘探,估计不会有多少冲突,但是唐人直接勘探,即便技术人员还是美国或者意大利的,矛盾估计是少不了的。

    在发生矛盾时,只要沙特人不站在美国一方,那么剩下的事情就是扯皮。外交扯皮,以海唐国今时今日的重要性已经不很害怕美国了。

    对于沙特国王来说,本来就夹在美英两国之间很难受,现在又加上一个和蔼可亲,一点也不强势的海唐国,好像不一定是坏事。于是乎,再次通过。

    至此袁晔总理达到了出访沙特阿拉伯的目的,等未来一旦和美国或者英国有了冲突,至少不会在沙特态度上失分。肉是一口一口吃的,能做到这一步,已经是很大的进步,甚至顺利的程度超过预期。(未完待续。。)

461 换旗

    十月底。

    李广在海参崴港口迎接了回本土述职的陆军第三纵队司令苏青,以及新近正式加入海抗军的徐战。

    李广和徐战自从三七年之后,就再也没有见过。中间虽然有不断的人员和资金往来,但是当徐战站在他的眼前,仍然有些不敢相信。

    六年不见,徐战从一个年轻朝气的热血青年,变成了一个胡子拉碴,身体干瘦的中年军人。李广记得,徐战和自己算是同龄,只有三十二岁。但是眼前的徐战,说是有四十岁也没有问题。

    徐战的妻子面容娇俏,但是却断了一条手臂,这条手臂是在和鬼子的战斗中受了并不算重的伤,后来却不得不截肢。这个坚强的女人,只用一条胳膊抱着一岁多的女儿,旁边一个三四岁的小男孩扯着她的衣角。

    两个小孩,大的和苏青的几个孩子差不多,小的和李广的一双儿女近似,小脸上一双大眼,都明显的营养不良。

    这就是李广见到的徐战一家四口,在战火中熬炼数年的中国-军民,这是支撑中华的脊梁。

    面对这样的铁骨军人,李广以及岸上的官兵庄重的行了个军礼。

    接风晚宴上,徐战谈起国内作战的情形,嚎啕大哭。有时,一场战斗下来,阵亡将士和鬼子数量差不多。但是几倍于阵亡数量的伤员们却在几个月时间里因为缺医少药,陆续死亡。

    “救不得啊。救不得。。我无能。”壮士有泪不轻弹,徐战的嚎啕声,撕心裂肺。这岂是军人的无能,而是国家有病。

    徐战这样的杂牌部队,有海抗军的不断资助。情况就已经如此恶劣。其他杂牌部队的境况可想而知。据徐战讲,他接触过工农党的组织,某次会面,对方的高官竟然是躺着和徐战进行会谈的。不是不尊重,而是饿的浑身无力。

    工农党能在如此恶劣的情况下坚持,已经是殊为不易,至于期盼他们能发动几次规模战役,纯粹是愤青思维。李广对于这样一支极有前途的武装,充满敬意。虽然他早已决定不参与。

    徐战的部队一直被视为海抗军的编外力量,此次正式加入。李广授予其海抗军第二支队支队(旅级)司令的职务。军衔上校。他的部队在缅甸已经做了整合,一万六千兵力被去芜存菁,缩编为两个山地步兵团。其余人员全部运到大唐岛安置。自此海抗军(要改名唐军了)陆军正规部队正式扩充为二十二个团。

    这样一来,海唐陆军就拥有了三个纵队(师级)。第一纵队司令鲍刚。第二纵队司令杨威武。第三纵队司令苏青。纵队司令部为团级编制。

    两个支队(旅级)。第一支队司令佘劲松,第二支队司令徐战。支队司令部为营级编制。

    这就是后世闻名的唐军著名的陆军五虎将。

    苏青和徐战并没有在大唐岛过多的停留。他们两人还要迅速赶回战火连天的缅甸密支那。

    海抗军在缅甸北部的兵力仅仅有一个纵队司令部,一个支队司令部。两个山地团。总共不过一万三千兵力。用得着放上一个纵队司令一个支队司令吗?

    用的着,事关唐军的下一步战略,这样的安排几乎是最合理的部署。

    -------

    苏青和徐战返回战场之前,参加了一场改旗换装典礼。

    海唐国已经得到中美英苏的承认,自此成为一个独立国家。本来这时候,办一场开国典礼。已经算条件成熟了。但是无论是不是爱面子,像这种事关国民荣耀,事关国家凝聚力的典礼,必须有相当的声势。形势和内容都很重要。既然形势和内容都重要。那么开支肯定是少不了的。

    李广和袁总理取得了共识,都认为条件不成熟,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这场仪式上不合适。把这场仪式推迟到日本投降之后,才更能凸显海唐国的武功。

    但是,军队已经不适合再使用海外抗日军的名号了。尤其是海抗军使用的军旗仍然是华军的旗帜。这一点就更加不合适了,不仅海唐国没有了这个资格,华军方面如果提出抗议,也不为美。

    事实上,蒋委员长可是真的委婉表示了某种想法。因为,海抗军一直不换旗,就说明海抗军有染指中国内地,争霸天下的意图。这东西,很招蒋委员长的忌讳的。海唐国在得到英美承认之后,蒋委员长立刻通电祝贺,足以说明他的心思。法理上,海抗军现在如无中国政府的许可邀请,已经不能再踏上中国的土地。

    徐战的部队能轻易的被海抗军正式接纳,其实也是蒋委员长在背后推动。他是真的不希望有一支海唐国资助的军队在内陆的,更不支持海唐国在国内占据一块地盘。

    削除蒋委员长的顾虑很重要,海唐国还指望国-民-政-府帮忙移民的,不能搞坏了关系。不仅如此,在抗日大义面前,还要携手合作,其实是海唐国给予委员长以帮助。

    在为海抗军取名时,有过不少争论,诸如革命军,国防军不一而足。争辩到最后,历史教授古之兑老先生道:“按照唐时的军制,军名的前缀都是区域性或者功能性标示,但是总称只有“唐”。而现代军队的前缀则是标示了军队的政治性质或者任务。我海唐国,应该复古,以“海唐”为军号。”

    李广想来,好像是不标注政治性质,更符合他的心意(至于为什么,大家猜。),于是海抗军正式更名为海唐军,简称唐军。

    军装,李广可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后世那支解放军,从建立到二十一世纪换装多次,虽然是经济条件限制,但是换装太频繁,实在算不得什么好事。

    不过换到最后,那套07式军装。李广觉得还是感情最深,于是几乎是毫不犹豫盗版。只是军帽的帽徽是一个唐字徽章,采用了蓝底黄字的椭圆形样式。对于这样的盗版,李广只有说声抱歉,现在人才缺乏,兼顾实用加美观,又符合国人体型这样高要求的服装设计师太难找。

    威武的军装,对于海唐军将士,是一种由外到内的提升,霎时间。全军面貌为之一变。

    海唐军军旗,李广干脆省事,最主要的是他不希望出现海陆空三军之间有什么小集体观念,搞得和德军,日军。美军那样陆军海军不和。于是海陆空三军如一,以海蓝为底。中间一个金黄的正楷“唐”字。

    国旗。则是盗版二十一世纪欧盟的旗帜。海蓝为底,中间一圈金色五角星,不同的是在正中间仍然是一个金黄色的正楷“唐”字。其中金色五角星的数量,则是根据海唐国所辖的大行政区或者联邦国数量而定,现在暂定五颗。

    以字为国旗的图腾,在世界上虽不是独创。但是也极为少见的。多年以后,要论汉字在世界上识别率最高的字,就是唐字了。

    一个“唐”字,尽显风流。这是属于海唐国人的自豪。

    十一月一日。

    当唐字军旗迎风飘扬,李广心中尚有矛盾,没有办法不矛盾。虽然他一直兴致冲冲,野心勃勃,一直以为中华拓展生存空间为理想。但是在真正的扬起国旗,扬起军旗时,内心中的纠结却是难以排解。

    这是标志着和母国分开,还是一个国家的新生?要分开多久?是守望相助还是形同路人?

    永远血脉相连,这里也是中华。

    郁郁中,李广心底中爆出一声大吼“海唐威武。”

    这是幼儿离开母亲怀抱,蹒跚迈出第一步的宣言。

    李广连喊数十声,三军将士狂吼数十遍,如惊涛滚雷,传遍世界。

    ----------

    海唐军,不过大家都喜欢其简称唐军。李广对唐军的现状是相当满意的。

    海唐国的军队建设在四三年发生了一些变化,陆军主力部队的兵力并无多少变化。但是经过长期的训练,战斗力和四二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在四二年,唐军虽说也是达到了二十个团的编制,但是能拉出去打硬仗的不过十个团左右。但是在四三年年底,二十二个团的陆军编制,全部能承担高强度作战任务。

    而最大的变化却是海唐国的预备役制度。

    海唐国搞生产的人力缺乏,加之开支也不宽裕,唐军在四三年并没有征调更多的新兵参加训练,而是换了一种方式--名曰府兵制。

    但是实际上海唐国的府兵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古代的府兵制,而是一种民兵预备役制度。

    唐朝的府兵制,最重要的特点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府兵参战武器和马匹自备。

    而海唐国由于情况特殊,李广目光远大,或者说不自信,担心未来大唐岛周边的科摩罗,马约特,毛里求斯,留尼汪,塞舌尔等地由于土著众多,在未来被某些势力鼓动搞独立。而一个正常的国家不可能常备太多的军队,再者了如果出现武力镇压,会给外部势力以口舌,李广虽然不惧,但是影响国家的形象也不好的。

    为了彻底消除这种隐患,海唐国干脆在这一年时间里把这些岛屿上的土著一个不留,全部迁移到了大唐岛上,反正海唐国现在严重缺乏劳动力。把这些人转移到大唐岛,李广根本不担心他们能泛起什么浪花。

    而这些岛屿上,土著被移走后留下的空白则是以海唐国移民中素质较好的青壮顶替。这些数量达到二十万的新移民们,务农或者捕鱼的同时,也展开军事训练,政府减免部分税收,自此成为海唐军的预备役。同时也是海唐国国防重要的补充力量。

    府兵战斗力当然不能和正规军相比,但如果没有这么多府兵,海唐军就那么二十二个团,仅仅控制本土,控制周边,就要占用大量的兵力,根本就分不出兵力作战。而这些府兵编制的预备役,由于数量庞大,中间也有不少非常适合参军的青壮,随时可以抽调人力补充主力部队。(未完待续。。)

462 核弹

    袁总理的外交行动还在继续,十一月五日,在结束了对沙特的访问之后,乘专机到达埃及开罗进行访问。

    对历史虽然知道的不多,但是李广中学历史课还记住了那么一点点:在四三年的十一月,有一件二战历史上的大事---开罗会议。这场会议意义重大,中国在这场会议上步入世界四强,而且这场会议决定了亚洲的战后的格局。

    李广知道这场会议,甚至知道有关开罗会议的一些内容。但是,人脑子不是电脑,李广只知道是四三年的十一月,却具体不知道召开日期。因此,去“蹭会”的袁总理一行,只好早早的在开罗等着了。不过,像袁总理这样的人,怕是不会闲着,说不定能从埃及搞点什么好处呢。

    苏青和徐战之所以急急忙忙的赶回缅甸密支那,一则是战争还在继续,部队没有军事主官肯定不是正常状态。二则,苏青要找他的“姨父”蒋委员长做一些私下交流。

    在美国担任海唐国公使的王世,现在也在忙碌游说杜鲁门。四四年美国大选,杜鲁门被罗斯福提名为竞选伙伴,也就是副总统候选人。杜鲁门现在的话语权上升速度极快,影响力日益扩大。李广投资杜鲁门多年,差不多该到回报期了。

    穿越人士就这么点好处,金手指的威力显现。但是具体能做到哪一步,还需要袁总理颜外长等一干外交官的努力。

    李广自认,在这方面,他这个穿越人士能力严重不足。常年以军人思维,现在李广也发现,自己做事风格越来越直接,实在是不适合外交这种玩手腕。耍赖皮的智力游戏。

    于是在关注开罗的信息的同时,李广再次把精力转向他主导的几个重要项目。

    世界虽大,但是环环相扣,在不经意的角落里伸出一根蜘蛛丝,就能把海唐和美国两个国家,两个保密项目联系起来。

    在海唐国,保密等级最高的a计划,也就是核弹计划,最近和美国的曼哈顿计划扯上了一点点关系。

    经过几年的努力,海唐国的a计划。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不仅仅是现在已经有了足够的铀矿石,而且现在玻尔父子带着一干海唐国科学工作者,已经解决了浓缩铀的工艺流程。李广本以为,自己已经给玻尔父子指出了正确途径,进度应当很快。但是事实上进度真的快不起来。

    海唐国发展核弹,现在有三个拦路虎。

    第一浓缩铀所需的高速离心机和运行核浓缩工厂所需要的电力。在这个方面。对于海唐国来说。主要就是钱的问题--投资一个水电站,购买材料开始制造机器,投资厂房。在这个环节上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测算以后,才知道没有二十亿唐元(五千万美金)的投入,休想搞出两三枚核弹所需的浓缩铀。

    第二,原子弹的点火装置所需的放射性元素--钚。这一点。对于波尔父子来说是最大的难题,因为要想得到钚,竟然需要建造一个核反应堆。这已经不是投资的问题了,正如许多科研项目。投资不一定有收获。玻尔父子虽然现在已经把精力转向研究核反应堆,但是能否出成果,没有人敢保证。而李广倒是也以他有限的核物理知识,提供了大致方案。但是,李广哪里知道,生产反应堆必须的两种物质,重水和高纯度石墨,也不是那么简单的玩意。

    高纯度石墨,海唐国有着非洲甚至世界上最好的石墨矿,虽然困难,但挑白菜芯似得,耗费巨大的物力财力这才弄到了不少高品质石墨,即便如此,也需要经过加工,这才能得到合用的高纯度石墨。但不论如何,工程师们相信最终还是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的,而且耗资也不会非常的恐怖。

    但是,重水这玩意就实在再次令李广意想不到了。这玩意说难不难,普通的水里就含有重水,生产工艺不过就是电解普通的水,而重水不会被电解。普通的水化成氧气和氢气,重水就留下了。

    说着很简单,设备就比较复杂了,更难的是电力的供应,总之极其耗电。其实了解一点二战历史的话,就知道德国人把重水工厂建在挪威,这么重要的东西不在本土,就知道其中的原因了--电力。挪威有着丰富的水力发电,德国人要用那里的电。

    总之,未来的路上还有无数未知的困难,而且不仅仅是花钱的问题。李广很是头疼,但是不管怎么说,先划拨研究经费却是当下必须的。至于建设核反应堆,一时半会儿还不到时间。

    第三,原子弹弹体的制造。注意,不是设计。要知道李广当初给出的原理示意图,在一干工程师的努力下,早就设计完成。

    而难度其实主要是击中在制造方面。在三个拦路虎中,这一点只能算是个小老虎。但是科学是硬头货,来不得一点点虚假。要知道,核弹是从高空落下,然后爆炸。想做到高空下落,巨大的冲击不损毁核弹结构,并不容易。要不,为何新中国的第一枚核弹,干脆是放到铁架子上引爆?无他,制造难度低而已。

    核弹可不是一枚手榴弹,绝对不容有失的。扔下去,不爆炸,可就不仅仅是贻笑大方了,简直是万世笑柄。这样的人,李广丢不起,海唐国也丢不起的。

    而海唐国到目前为止,连一枚机载航空对舰穿甲弹都不会造。要造出绝对可靠的核弹弹体,需要时间,需要资金,需要设备,需要工艺。

    本来核弹就是难度极高的东西,但是为何李广最近又着急了呢?

    因为,美国人在核弹的道路上,很可能已经走在了海唐国前面。

    一叶知秋,窥一斑而知全豹。最近美国政府出面,要求从海唐国订购高纯度石墨。美国可是有丰富的铀矿的,再加上只用看看技术指标,李广知道美国人绝对是制造原子弹用的。

    在德国,其实也有一件和石墨相关的事情。历史上德国从法国商人手中购买高纯石墨,也是为了造核弹。但是,法国商人伟大了一把,故意把品种不好的石墨卖给了德国,严重延误了德国人的核弹研制进程。而那些石墨的来源,其实也是大唐岛。

    对此,李广也没有客气,直接要价一万美金一吨,而且还不打折,反正美国人有钱,他们购买的铀矿石不就是上万美金了吗?

    有地盘的好处显而易见,轻松几百万美金到手。但是,李广现在眼光也高了,对于这么几百万美金的进账仅仅欣喜了不到一分钟,就再次陷入了沉思。

    美国很厉害。不到两年的进度超过了海唐国a计划四年的进度。李广已经在佩服美国的速度了,但是如果和历史上相比,美国人的进程实际上是慢了不少。李广是不清楚,玻尔父子历史上在美国核弹工程中的地位。这两位在核弹工程,也就是曼哈顿工程中,乃是响当当的第三号人物,而且是真正科研第一线的第一号人物。其他的两个奥本海默,爱因斯坦地位高,但是确实类似于方向指导之类的导师级人物,尤其是奥本海默其实应当算是科研管理人才。

    虽然说像这样的大型科研项目不是依靠一个两个人就可以包打天下的,但是缺了像玻尔父子这样的双双拿诺贝尔奖的天才人物,进度被推迟却是理所当然。

    李广不知道,他只是在按照他的想法在推断:照这个样子,美国人的核弹怕是要先于海唐了。李广造核弹,一则为扔给小鬼子玩玩,二则是为了海唐国未来的发展考虑。

    要是按照历史上,美国扔了原子弹,小鬼子投降,那就轮不到海唐国在日本种蘑菇了。

    对此,李广需要动动脑筋。(未完待续。。)

463 文人

    在李广繁忙的工作中,有一项工作是他经常要做的,而且经常是同一篇演讲,更换几个词汇而已。和演员很近似哈。

    为了安定新移民的情绪,消除对新环境的恐惧,让这些历尽艰辛的百姓们能够安心生活,从而对海唐有认同感,李广经常会到码头欢迎一下刚刚登陆的百姓们。

    但是,仅仅如此是绝对不够的。要想让这些移民有真正的国民认同,绝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有一项工作至关重要,那就是教育。

    要是相比于建立一支军队,甚至一个国家,教育更是一个大课题,其重要性甚至在建军建国之上。而教育本身,绝对不是仅仅局限在科学文化知识方面,还包括人文哲学政治历史,总结为一点,李广认为应当是价值观。

    纵观历史,多少王朝多少民族多少国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要想一个国家长盛不衰,最根本的不在于短期的武力或者经济强盛,而在与必须有一种社会各个阶层统一认可的价值观,而且这个价值观必须是正确的。

    这样的课题,在以前李广从未想过。但是海唐国发展到今时今日,已经非常有必要完善一套相对完整的理论了。

    时至今日,以李广在海唐的地位和影响力,这是他不然推脱的责任。

    在危机时,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有共同的敌人,抱团求生。

    但如果不能想的更长远一些,当和平来临,海唐国会不会轰然崩塌,或者一蹶不振。

    这绝对不是杞人忧天。仅仅拿海抗军来说,李广拥有绝对的权威,但是身为一个现代人。李广根本没有霸道到那种妄图钳制人心的地步。而他也很清楚,在海抗军内部有着不同的群体,有人倾向于蒋委员长,有人的思想更加接近工农党。有人则是基于民族情绪为抗日而不惜身。更多的人,却是因为迫于生存压力,走到了海唐国旗下。当然,也有野心勃勃者,意图在这乱世中,舍出命来,为自己为子孙博得个万世富贵。

    李广最担心的是。和平来临,自己一手建立的军队会立刻分崩离析。要知道,军中,尤其是军官群体中,有不少人仍然有着强烈的故土思维。中国大地。是他们所有人的根,也是李广的根。血脉相连。亲族友人。

    虽说在军中宣传上,有许多有利于海唐国的侧重点,诸如:为炎黄子孙拓展生存空间,反对内战,内战无英雄,海唐国武力永远对外。

    但是。宣传毕竟是宣传。没有一个深入人心的共同价值观,所有的宣传都不是那么坚实的。

    因此,必须有一种占据主体,并且得到绝大多数人认可的价值观。来凝聚人心。

    辅以,海唐国武功建立起的国民自信和骄傲,再加上经济上的富足,有了相对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优越感,民族精神国民精神才会慢慢凝聚。

    人文,不是科学,价值观也不是科学。这个论断是不是正确,有待于历史验证。但以李广眼下的思维水平,得到这个结论已经是殚精竭虑了。

    但是,人文和价值观虽然不是科学,却必须以科学的面貌出现。至少应当在逻辑上无懈可击。

    这一点,就用到文人了。

    说到文人这个群体,李广心中其实是有点小厌恶的。这个厌恶来的有些不知根源,或许是穿越前被那些专家叫兽的厥词所恶心。或许是对历史上某些官僚文人表现的治国无能所不齿,或许是对当下无数的文人出身的汉奸们层出不穷的卖国词汇而鄙夷。或许是对那些张口就是仁义道德三纲五常的腐儒犬儒们的厌恶。

    凡是人,就不是神,即便是神也不可能全面正确的评价或者对待一个群体。偏见无处不在,或许不科学,或许不正确,但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李广也不例外。

    当然,李广眼中所谓的文人,绝对不包括自然科学工作者。(袁总理有算什么?颜外长又算什么?李广这是双重标准哈。)

    最近的几次迎接活动,却叫李广对文人的厌恶稍稍的有些改变。

    让李广敬佩的一个文人是应海唐国教育部之约而来的--叶绍均(圣陶。)

    这个人在教育界大大有名,而李广仔细的阅读了他主文、丰子恺(也是名家,也在邀请之列,但是尚未到达海唐)插画,1932年版《开明国语课本》全部八册,以及1934年出版的高级小学用的教材四册。对于这部教材,李广除了佩服,还是佩服。评价是:比几十年后他读的教材好(这里就不乱吐糟某教育部了),文词简白,活泼,小小的短文,不见说教,却把传统文化孕育其中,足见编者用心。

    大家,不仅仅是能写出盖世名篇的才叫大家。能编写创作出一部儿童爱读,寓教于乐的教材,那才是真正的大家。而海唐国现在正在大力推行教育,直接采用叶先生的教材,其中有些文字稍显不合适。而不付版费,白用,绝对是对这位先生的不尊重。

    盗版洋鬼子,李广没有一点点心理障碍。但是盗版国人,尤其是这样一个用心写教材,专心育人的大家,李广不屑做的。此外,对于脑力知识的价值导向(包括专利等等),李广也需要标杆,而叶先生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这样一个真正的人才,李广非常尊重,不仅亲自迎接,更是当场聘任其为海唐国国语教材主编。而叶先生本身也是一个记者,李广也当场给予其海唐国记者证书。

    欢迎宴会上,李广对叶先生的文才道德极为敬佩,提出请求,请叶老先生担任自己的两个孩子苏好,苏浩的启蒙先生。可怜天下父母心,李广当了父亲,这才理解到自己的父母当初对自己的期望和爱护。现在碰到了这么好的老师。又有了这种便利条件,李广不介意为了自己的儿女,以权谋私(好像也不算吧?)。

    如同许多历史上的名人,叶先生的历史自此改变。

    多年以后,并不缺钱的叶先生竟然以此为乐,以教授儿童为业,传下一段桃李佳话。年逾古稀,仍然教书育人,堪为人师之楷模。

    -----

    另一个令李广算不上敬佩,但是却知道其堪称大才的文人是梁枢铭(用同音字-原型漱溟)。

    这位。李广可是有所耳闻的,不是在这个时代,而是二十一世纪。当然,他所知道的,不一定是事实。当然也不一定不是事实。

    此公有一传闻,解放后。毛泰祖曾单独批判过这位:

    梁枢铭没有一点功劳。没有一点好处。

    你说他有没有工商界那样的供给产品、纳所得税的好处呢?没有。

    他有没有发展生产、繁荣经济的好处呢?没有。

    他起过义没有呢?没有。

    他什么时候反过蒋-介-石,反过帝国主义呢?没有。

    他什么时候跟中-共配合,打倒过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呢?没有。

    所以,他是没有功劳的。

    他这个人对抗-美-援-朝这样的伟大斗争都不是点头,而是摇头。

    为什么他又能当上政-协全国委员会的委员呢?中-共为什么提他做这个委员呢?就是因为他还能欺骗一部分人,还有一点欺骗的作用。他就是凭这个骗人的资格。他就是有这个骗人的资格。

    被点名批判到这个地步,也算是独一份了。但是即便如此,也因为毛傣族的“雅量”,在随后的动乱岁月中,安然无恙。其原因虽复杂。却与其本人有“大才”有着极大关系。

    其实毛泰祖最烦的是,此公只说不做,文人通病之一。

    当然,眼下梁枢铭先生可是文坛泰斗,政-治-精英,学术大拿。

    学术上,他自言“中国儒家、西洋派哲学和医学三者,是我思想所从画之根柢”(《朝话》)。很是牛x的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

    政治上,此公1929年任河南村治学院教务长并接办北平《村治月刊》。

    31年与梁仲华等人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院长,倡导乡村建设运动。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最高国防参议会参议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

    38年访问延安。

    39年参与发起组织“统一建国同志会”,

    41年与黄炎培、左舜生、张君劢等商定将该会改组为“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任中央常务委员并赴香港创办其机关报《光明报》,任社长。香港沦陷后,在中国工农党的帮助下,撤回桂林,主持西南民盟盟务。

    这样的人物,李广无论本意如何,都必须降阶相求,做足姿态。要不然人家还真不来呢。

    能来海唐国“考察,指导”,还是袁总理一封又一封言辞恳切的信邀请的结果。

    这样的人物如果能留下,对于国内的文人是一个强大的号召力,要知道他可是后世中国的几个民主党派之一民盟的核心人物之一。

    除此之外,此人的才学也是海唐国所缺的。海唐有一个宣传大纲,但是那东西说白了就是一个乌托邦的描述,没有理论基础。

    而这个人,有这样的本事,把中国传统,欧美民主,李广以及袁总理等人对国家的设想糅合起来,而且自圆其说成为一套理论。

    反正类似的事情,他已经干过了,比如他很是牛x的把孔子、孟子、王阳明的儒家思想,佛教哲学和西方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糅合在一起。

    而且,李广读了此公的一些文章,发现其人本质上是一个大儒,但是他并不拒绝改革儒学。

    其实儒不儒的,李广不在乎,而且他也不完全反对儒教,那种泼脏水连孩子一块倒掉的做法,他也极为反对。而且,李广是实用主义者。只要能凝聚人心,儒家拿来一用,有何不可。更何况,儒家全是错的吗?

    更重要的是梁先生反对阶-级斗争的理论,而海唐国解决了国内最大的一个矛盾--田地不均,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工农主义产生的基础。这一点,李广是欢迎的,总比不分青红皂白玩阶-级-斗-争的激-进人士适合海唐国。

    虽然梁先生认为应该通过恢复“法制礼俗”来巩固社会秩序,并“以农业引导工业的民族复兴”。这一点好像不完全合时宜,也与李广的思想小有冲突。

    但正是其“以农业引导工业的民族复兴”的思想让袁总理极为推崇。甚至袁总理搞经济的核心思想--农业,就是从梁先生这里来的。

    有支持者的。

    总之,这样的人物留在海唐国,是有利的,当然也有弊端。不过眼前的事情是。两百多万人口的海唐国,没有资格挑剔。也不可能招来完全合意的人才。如何把这样的人留在海唐国才是眼下最重要的。

    李广的欢迎致辞很热情:海唐国人民诚挚的邀请梁先生考察指导。

    客套完毕。李广给出了宏伟蓝图(画饼乎?):海唐国将会是一个糅合,你的理想,我的理想,大家的理想,炎黄子孙的理想,繁荣昌盛的一个强国。

    我华夏儿女虽居海外。永远不忘母国故土。数百万海唐国人,期盼梁先生的指导,为拓展炎黄儿女的生存空间,不再承受贫穷。暴力,侵略的苦难。渴望梁先生为海唐国的富强岀一谋,划一策。

    这次的欢迎文稿可是真正的李广原创,不同于平时全是秘书代笔。不过,文词直白,却把话说明白了。

    梁枢铭是有政治理想的。31年他与梁仲华等人在邹平创办“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任研究部主任、院长,倡导乡村建设运动。而且和别人一起,搞成了一个宛西自治,这个自治机构现在虽然经过权利更替,与梁枢铭没有多少关系了,但是仍然存在,而且有一定的影响力。

    文人也有理想的“国家”,乡村建设运动,就是梁枢铭的理想实践。

    欢迎辞中,李广给的诱惑其实不小。一个国家,可以接纳你的理想,这对于一个人,尤其是像梁枢铭这样的人来说,绝对是一个大大的机会。

    而且,李广的诱惑可不是空口白牙,而是有实质的:海唐国社-会-科-学研-究院院长。

    读者都明白,不用解释了,这个机构在共和国是什么概念,如何重要,你懂得。

    梁枢铭也懂得。

    能不能最终留下,还要耐心等梁先生考察之后,也需要等袁总理这个邀请者回国之后。

    不过,李广对此是有信心的。至于将来,如何让梁枢铭帮海唐国糅合中华传统,儒家,民主,资本主义等思想搞出一整套理论,那就看袁总理如何操作了。

    李广对此有一个奇怪要求,这个理论要有发展空间,一定要会自我更新,不能是千古一文章。这好比是电脑编程,故意留下bug。

    说来奇怪,李广这个成长在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的现代人,经历了这么多,竟然对人类的社会模式产生了怀疑,无论是共还是资。

    总之,他不认为资本主义,或者共-产-主义,或者封建,哪个是绝对正确或者绝对错误的。当然,李广也不知道更长远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他真正的理想是,让社会有自我更新,自我修复,自我探索的能力。

    多年以后,李广自嘲了一次:其实根本就不用刻意留bug,没有人能够预料未来,没有任何一种理论能够指导万世。

    道理不辨不明,只要人民有话语权,即使有弯路,社会也总会走到正途上。他纯粹是乱操心。(未完待续。。)

464 商人

    相对于繁忙庞杂的工作,李广最喜欢的是陪着一双儿女玩耍,看着他们童真的笑颜,听着他们奶声奶气的童音,幸福就是如此简单。

    李广自觉几周来,自己这个做父亲的学有所成,和孩子由疏离而亲密。

    这一天,李广带了两个孩子去视察种牛场。说起这个种牛场,虽是私人经营的小企业,但是股份方面政府占了九成。

    这样的股本结构和管理模式在海唐国不少见。民间资金匮乏,没有能力开建一个哪怕是小企业。而政府却不可能把经济管理具体到一个十多人的小企业。

    而国民经济中,大工业固然重要,某些小行业也是必不可少。因此,本着发展经济的原则,政府和商人们搞出一个又一个的灵活合作,创建了不少小企业。

    这种企业,政府方面一般的来说在创业初期提供部分资金或者其他方面的帮助。而经营管理统统的交给了商人们,政府只用监督账目即可。而随着制度的完善,廉政公署逐渐开始运行,也可以避免某些损公肥私的行为和贪污**的发生。

    种牛场场长绰号老黄牛,祖籍南阳。他本人姓黄,乃是一个养牲口的老把式。在国内时,家境富裕,据说最好的年景家里养有上百头牛。但是,抗战爆发,一个好端端的富裕家庭,立刻分崩离析。

    老黄牛牛养的多,儿女也不少,有三子二女。

    国破家亡之际,两个儿子入伍参军,进入了徐战的部队。不久走上战场,眨眼间长子阵亡。次子受伤。

    再后来,次子因为受伤,被辗转送到了海唐。此时家园已毁于战火,老伴去世。于是全家也随着次子到了锡兰。

    次子养好伤之后,再上战场,于海抗军占领威克岛的战斗中牺牲。

    唯一的小儿子也参了军,现在海唐军两栖团当兵。

    “老黄家为抗战,一门出三丁”。这是没有文采,书法极烂的李广为老黄牛家写的半副对联。至于下半幅对联,李广那点文采真的写不出来。只有等袁总理回来后填上了。

    虽然对联很烂,但是却是李广真心的敬佩。而且这可是李广第一次题词,字虽差,多少人还求不来呢。

    不过,老黄家真正撑起这个种牛场的。其实不是老黄,而是他的三个儿媳妇。

    黄家的三个媳妇。同出一家。都姓诸葛。或许是诸葛亮的后人,真的是聪明贤惠。

    当初,李广曾经指点老黄,牛的人工受精。三个女人们不好出面,却在后面听得仔仔细细。

    李广可不是什么专业人士,他只是知道人工受精的概念。大致的指点了几句。但是,就凭这短短的几句话,三个女人竟然摸索出了一套方法。

    最近,奶牛和黄牛的人工受精取得了初步成功。已经有十几头母牛怀孕,更令人欣喜的是,已经顺利出生了一头小牛。

    李广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就有了成果,实在是欣喜非常。他今天的视察,实际上就是来肯定种牛场的成就的,顺便也鼓励一番,以引起民间对养奶牛的重视。算的上一种产业导向行为。

    这个种牛场期初时耕牛不少,但是奶牛不多。最近花大代价从南美洲购买了一批品种优良的黄牛和奶牛,规模得到了迅速扩充。

    不过,海运奶牛和黄牛代价实在是太高了,一头牛从南美运到海唐国,价钱足足翻了四五倍。

    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国人和欧美习惯不同,欧美人在战争期间都尽量避免生孩子,但是国人在刚刚温饱第一件事就是传宗接代。海唐国刚刚开始稳定,第一波婴儿潮就将莅临。

    李广的想法稍微有些超前,但是也只是相对于国人,欧美人食用牛奶在这个年代已经非常普及。之所以对种牛的人工受精如此重视,其原因是李广打算尽快的大规模生产牛奶,即便是不可能做到所有人都喝上牛奶,至少也得让孩子们喝上牛奶。

    国人的体质差,比不得欧美人种,甚至在这个年代的人因为饮食匮乏,比不得小日本。

    二十一世纪,李广看过一则新闻,一贯被称为小日本的倭人青年,竟然在平均身高上超过了国人。无他,营养而已。

    来到这个时代,李广更加确认一点,那就是人的身高体质与营养的关系更大。因为,他所看到的白人,黑人,身高情况,都远远不能和二十一世纪相比。尤其是非洲的黑人,平均身高根本不怎么样,体质也不行,矮小瘦弱是普遍特征。

    李广领军多年,有一个极为深刻的体会:同样一个人,如果有一年时间能营养充足,不仅体格会有极大的改观,连精神面貌也会焕然一新。至于士兵,更是体格健壮,自然就血气壮,胆气也壮。

    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二十一世纪大部分国人父母的心声。

    有了孩子的李广的思维模式开始向奶爸转变。推己及人,李广爱自己的儿女,也开始关心海唐国所有的孩子。

    孩子们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第一要点,体质。海唐国不缺粮食,甚至肉类也不很缺,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牛奶却是最佳的提升体质的手段。

    这些已经出生,或者即将出生的婴儿,乃是海唐国未来的希望,为孩子们做的多一些,再多一些,就是李广这个新做父亲的人很简单的想法。

    视察了种牛场,李广也对老黄家的状况有所了解。

    老黄家现在的状况不错,孙子孙女有一群。虽然老头子仍然对小儿子在军中服役难免牵肠挂肚,但是家业兴旺指日可待。

    而且老黄家在海参崴这一片,人气可是真的不差。没法子,海唐国严重的男女比例不正常,而黄家可不仅仅有两个待嫁的小姑,还有两个年轻漂亮能干的小寡妇。更稀罕人的是。四个女人可都是读过书。

    就凭这一点,这可是真的令所有人羡慕。

    顺便说一句,海唐军两栖团团长白崇福现在瞄上的就是老黄家的大儿媳妇。

    白崇福可是海唐军中不到四十个中校以上军官之一,算是军中的钻石王老五之一。为了未来的老婆,一个堂堂中校团长光着膀子为老黄家搭牛棚,可不是一次两次了。

    而且,要论海抗军中,下一个最有可能升为上校的军官,就是白崇福了。要知道两栖团由于自身的特殊性,不仅陆军自身非常重视。海军也经常少不了用到,而空军有时候也要用到。别看四三年,海抗军大战不多,但是两栖团作战的次数可是不少的。

    李广估计,白崇福再帮忙几次盖牛棚。差不多就能娶上老婆了。

    近水楼台先得月,由于小儿子在两栖团。对老黄家女子动心的可不仅仅是团长白崇福。老黄家的其他几个女子也全被两栖团的年轻人盯上了。一到假期,献殷勤的小伙子多了去。估计老黄家一排排的牛棚,都是这么盖成的。

    归来的路上,两个孩子叽叽喳喳,奶牛身下的两个“袋子”,成了他们最感兴趣的东西,在孩子们的世界里。那是非常神奇的。在两个小人兴奋的叽喳中,奶牛的乳-房不仅可以产奶,还能产糖果,再后来变成了变出玩具的神奇“袋子”。

    孩子们的幸福快乐。就是李广要守护的珍宝。下午,李广就踏上了武器试验场。

    守护。儿女家园,这是李广的信念,也是海唐**人的信念。

    今天的武器试验,主角比较特别。以前海唐国的军火研发几乎全部是国有企业担纲。而今天的要上场的武器,则是真真正正的私有企业研发。

    这是李氏军工研发的新武器,而且这个武器李广无论在这个年代,或是在二十一世纪都未曾听闻过。当然了李广本来算不得军迷,没有听说过也很正常。

    此李氏,与李广其实没有什么关系。要说有关系,可以说是五百年前是一家。

    另外嘛,如同海唐国大部分家庭,多少都能和海唐军拉上关系。李老板的两个儿子俱在军中,一个在陆军是迫击炮兵,一个在海军航母上做一厨子。不过海军航母上的厨子,都是高炮射手,这一点比较特别。

    海唐国的民间军火商大部分都生产迫击炮或者迫击炮炮弹。而李老板的本来行当则是破烂王。不过却不是一般的破烂王。

    李老板有胆量,收破烂专门的跑战场。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经常是打完了仗,损毁的武器也不收拾,随地那么一扔就再也不管,财大气粗的令人羡慕。

    而且,美军扔下的武器装备,可不仅仅限于轻武器,汽车,坦克,飞机,火炮,应有尽有。

    比如激战半年多的瓜岛,美军丢弃的物资简直堆积如山,海唐国的破烂王们付出的只是美酒食品或者一点点美金,就能拉回一船货物。

    李老板胆大,眼头也明,动手的早,日军刚刚撤离,冒着被误伤的风险,就和驻岛美军接上了头。短短一年时间,就发了大财。

    其实海唐国像李老板这样的破烂王不少,反正装甲部队现有服役的轻型坦克,几乎全是来自美军的破烂。而战机零件,甚至是战机发动机破烂王们也贡献不少。美军虽然对武器保密,但是实际上泄密之处无处不在,关键是你得找到切入点。

    海唐军虽然没有真正得到美军最先进的舰载机,但是在飞机厂里有好几架受损的的f4u,f6f。甚至有大型的b24,b17轰炸机。

    商人们发财的**是无止境的,能力也是惊人的。而李广本来最渴望的雷达技术,费尽心思难以到手。但是一旦找对了路子,一切显得无比轻松。最近几个收破烂的就轻松搞到了大功率防空雷达的核心元件。而代价不过是千把美金。

    能如此轻易,其根本原因就是美军实在太败家了。美军雷达站被日军炸毁,官兵们干脆就那么一扔,连最为珍贵的几乎完好的电子部分就卖了破烂。

    就连ppi显示器,海唐国望眼欲穿都买不到的东西,半年时间就弄到了几十个。当然。这些玩意不是正常的收破烂渠道,美军官兵盗卖军火换几个小钱的情况,不稀罕的。

    至于步枪什么的,通过非正常渠道,海唐国商人们搞到的数量简直是惊人。反正,最近半年,海唐军没有外购一支mi步枪,但是陆军不仅不缺枪,备用的至少上万支。

    李广不熟悉历史,如果他知道的话。就知道实际上海唐国这些破烂王们实际上是挖了蒋委员长的墙角。战后,蒋委员长就是靠搜罗太平洋岛屿上美军的遗弃物,组建了一支装甲部队。

    更有牛气一点的破烂王,干脆开始对美军破损的军舰下手了。美军有评估机制,某军舰受伤比较重。没有维修价值的话,只用拆除武器。立刻就卖废铁。

    而最近海抗军中新添加了一艘巡洋舰改装的补给船。就是这么来的。商人们具体如何运作,军方并不关心,能低价得到好东西,才是王道。

    当然了,海唐国的破烂王们能顺利做买卖,除了自身敢于冒险。还在于海唐军和美军无论海军还是陆军关系都不错。

    破烂王行当在不断的壮大,最新方向是欧洲。意大利当然是首要目标,一船粮食换两船甚至三船废旧钢铁,这生意完全做的。

    在破烂王行当蒸蒸日上的时期。为何李老板开始转型,开始军火制造了呢?

    只能说,天才的想法常人是无法理解的。在李广眼中,李老板可是真的天才。

    李老板大字不识一箩筐,在国内的职业不过是一个走村串巷的货郎。但是一旦进入了新的天地,立刻就爆发出无穷的能力。汉字都不会写,英语更是一点点都不懂,甚至在他前面大半辈子中连洋鬼子都没有见过。但是却不妨碍李老板会察言观色,无论是洋鬼子或者国人,买卖做得极为到位。

    如果仅止于此,李广也不会称李老板是天才。

    这位李老板偶然在和两个儿子的聊天中激发灵感。

    迫击炮,高炮,野炮,加上他收购的轻型坦克。于是乎一个怪模怪样,此前从未出现过的武器就出现在了李老板脑海中。

    这款武器,除了炮管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只能请炮厂专门加工,而其他的零件几乎全部取自破烂。

    看看这款武器吧:

    本质上,这是一款100mm迫击炮。

    特别之处在于,炮管比一般的迫击炮长,足足十二倍身管,基本上和野炮差不多。

    而且,这款炮是后装填,和高炮的自动装弹机构一模一样。

    炮管的复进机构,用的是美式105炮的零件。

    而行走机构,则是拼凑的一辆美式轻型坦克地盘。

    现代人会想当然的认为没有听说过的武器,绝对是没有生命力的,李广也不例外。(其实现代有一种武器,叫做迫榴炮,李广不是军迷,因此不知道)。在李广还在思索这款武器的战场生存和战场实用性时,李老板已经开始滔滔不绝的讲述这款炮的优点了:

    比迫击炮打得远,打得准。

    恩,李广点点头,炮管长,导向性好,打得准。炮管长,能更加有效的利用发射药,也打得远。

    射速快。一分钟能打三十五发炮弹,两分钟六十五发,正好弹药仓也是六十五发容量。

    这一点倒是算不得什么,迫击炮本来射速就高。不过人力操作,实际上几乎没有可能达到这么高的速度。

    李老板继续滔滔:打完就跑,敌人想找回场子,门儿都没有。

    讲完了,李老板得意洋洋:“咱儿子说了,迫击炮打不远,炮兵最怕的是敌人大炮反击。俺造的这东西,两分钟打完,敌人根本就来不及反应的。铁王巴跑的快着呢,吱溜就没影了。”

    看李广有些意动,李老板赶忙派人实弹射击展示。

    威力很牛。但是这个李老板好像不知道环保法,也不知道对面的山头不是他家的,而是政府的。六十五发100mm迫击炮炮弹,威力是惊人的。李老板也是不惜血本,竟然用的是正式的炮弹。

    仅仅这两分钟,至少一两万唐元就打了出去。

    的确很牛,威力很强悍,六十五发炮弹足足覆盖了一平方公里。李老板要价一百万唐元,李广给的价格是一百六十万唐元。

    虽说这款武器有使用的局限性,但是,仅仅是眼前的效果,就可以确定其生命力了。李广当即下了订单。

    李广不傻,他知道如果大批订购的话,李老板仅仅凭收破烂很难凑齐所有的零件,需要定做一部分,价格肯定要高。而且,最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即便是这款武器不管用,李广也要买。这是民间的创造力,对于山寨已经成了习惯的李广来说,这种创造力是最值得鼓励的。

    国人真的没有创造性思维吗?答案是否定,李老板就是证据。

    激发国人的创造性思维,李广认为这是他到这个时代的一个任务。山寨的时间久了,会忘记创造的。二十一世纪国家经济转型困难,虽然有很多其他因素,但是与此也有不小的关系。(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411/ 第一时间欣赏海上长城最新章节! 作者:流水夜帐所写的《海上长城》为转载作品,海上长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海上长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海上长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海上长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海上长城介绍:
纵横四大洋,攻敌之所强。 第一卷初到乱世(因为上本书被吞,节奏有点乱套,诸位大大捏着鼻子看吧,抱歉。) 第二卷铁军初成(进入正常节奏。)海上长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海上长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海上长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