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海上长城TXT下载海上长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海上长城全文阅读

作者:流水夜帐     海上长城txt下载     海上长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465 民

    石春是一个农民,三十四岁,长期艰苦的生活,使得这个青壮年,已经弯腰了。

    今天石春脸色放光,唱着家乡的小调,牵着牛,牛背上是他的蓝昆仑族小媳妇,小媳妇肚子里怀着他的孩子。

    石春是云南人,祖辈都是受苦人。到了他这一代,更是地无一垄,房子只有祖上留下的两间破草房。平日只靠给大户人家做活挨日子,三十多岁了还打着光棍,理想梦想对他来说根本就是想也想不到的词语。

    那天村子里保长找上门,问他愿不愿意外出博条活路。石春如同木头疙瘩一般的脑袋,在哪一天不知为何突然有了灵光。他石春穷的叮当响,也没有什么好骗的。

    吃了上顿没下顿,不定哪天就饿死路边。穷人,死到哪里不就是沟里的烂泥一堆嘛。

    甭说三十亩地一头牛,就是给一碗白米饭,他石春也不会在乎自己这条烂命。只是他骨瘦如柴,体格也不好,还不知道人家收不收呢。

    没想到,石春报了名,很快就伙同一大帮子穷老乡,被组织了起来。

    一个戴眼镜的学生娃领着这群叫花子一般的人就此上路。石春不识数,听说是走了半个月。但是那半个月,他一点点都没有觉得苦,对他来说,能吃饱饭就是最大的幸福。

    再后来,他上了飞机。现在想想还觉得不好意思,飞机上天时,他被吓的屎都拉到了裤子里。

    石春一路上都是迷迷糊糊,见到了长相稀奇古怪的人,见到了长长的火车,见到了铁做的汽车。见到了很大很大的船,见到了大海,然后他就到了大唐岛。

    就这样石春宣誓成了一名海唐国人,住进了圆圆的土楼。

    管事的先生(海唐每个乡有教师,兼管税收)问石春会种什么,能种多少亩地。

    石春没有犹豫,张口就是稻米,三十亩。

    没想到,两天之后,他就得到了整整三十亩水田。石春后来才知道。他的运气不错,分到的田地全是熟地(种过的)。

    他不会算账,管事先生说了一大通,他也没有搞明白。

    最后就记住了两条。

    第一,银行借给他一千块钱过日子。等打了粮食。还给银行一千斤大米。

    第二,连续种三年地。留下自己的口粮。其他的全交公粮。然后,这三十亩地和一头牛,就真正的属于他自个的了。

    这中间其实有很大误会,但是以石春的知识,根本就算不清楚。但是不管具体如何,吃上三年苦。三十亩地一头牛就是自个的,石春认为值得,很值得。

    更叫石春踏实的是,一千块钱真的可以买一千斤米。有了吃的,他石春能至少再活一年。

    能吃饱饭,能多活一年,石春觉得自己这辈子是第一次做对了选择。 让石春更加有生活的动力,则是那三十亩地一头牛。

    这可是三十亩好地,一头精壮的耕牛。在他的家乡,他就是干上一辈子,不,两辈子也挣不到这么多家业。

    庄稼活,石春很拿手的。整个乡里,石春也是最肯出力的,真正的没日没夜的劳作,恨不能住在田地里。

    人,一旦有了希望。爆发出的生命力是恐怖的,他一个人,竟然完成了三十亩稻田所有的劳作,收割,脱粒。

    来到大唐岛,满打满才一年头上,石春已经种了三季稻米,三次收获。

    第三次交公粮,石春因为交粮最多,竟然晕晕乎乎的上了戏台,佩戴上了大红花。听说,给他带花的还是海唐国总理。

    总理啊,那可是戏里的宰相。

    他石春祖上十八代怕是都没有见过宰相的,他石春这次真的光宗耀祖了。

    石春永远忘不了那一天。一个慈眉善目菩萨般的老妇人,听说还是海唐国最大的官,李军长他丈母娘--苏毛氏,给他找了个媳妇。

    老妇人当时说的话,石春现在还记得:“看你也老大不小了,我去挑挑,给你找个能生养的媳妇。”

    然后,石春就有了小媳妇。

    海唐国婚姻法,男子十八,女子十七方可结婚。但是这些兰昆仑族,别说识数了,连自己的年龄都搞不清楚。于是乎,苏毛氏很霸气的把所有适婚的兰昆仑族女子全部规定为十七岁。事实上,石春这个小媳妇有个十三四岁就不错了。

    石春这个老光棍,倒是不嫌女子是个兰昆仑族,不会说汉语,能娶个老婆已经是祖上积德。

    女菩萨说话真的很灵验,才几个月,他的小媳妇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他石春是人,是有良心的,他要谢谢女菩萨的大恩大德,让他石家没有绝后。

    今天,石春就是专门带了媳妇,到女菩萨门前磕头谢恩的。

    李广带了两个孩子出门,正好看见石春和他的小媳妇在门前磕头。对此,李广已经是见怪不怪,他的这个丈母娘,两个爱好,一个是拜佛,一个就是说媒。而且,苏毛氏说媒,简直是流水作业,速度快的不得了。三五秒钟配一对夫妻,那是正常速度。至于合适与否,苏毛氏有苏毛氏的标准,但是那标准实在是。。,李广理解有难度。

    海唐国有婚姻法,但是在苏毛氏面前,好像有也好像没有。婚姻自由,自由恋爱,有这样的法规吗?

    她只记得一夫一妻,这是针对李广的。哦,也针对苏茂德老先生。

    李广对于汉人和兰昆仑族通婚,其实内心绝对不是他自我标榜的没有种族歧视,稍稍的是有些抵触的。

    但是,幸福的标准因人而异,石春现在就很幸福。

    总之,和兰昆仑族通婚,不仅是百姓们不反对,而且袁总理和苏毛氏等人都非常支持。

    李广对于有些事情是比较迟钝的。或者说有思维误区。比如通婚这件事情。表面上,这种通婚解决了移民男女比例严重不协调的问题。

    但是,他根本没有想到一年多,三四百万人口的兰昆仑族有二十万适婚女子嫁给移民的后果。

    而且这种通婚还在继续。在海唐国有能力解决男女比例问题之前,这种通婚肯定还要持续下去。三五年内,怕不有五十万兰昆仑族女子嫁给移民。

    在李广想来,这不是什么问题吧。不过就是兰昆仑族少了些女人,人口增加速度会慢一点。根据他二十一世纪得来的印象,非洲人很能生的。

    但是,李广忘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或者说他脱离现实了。穿越人士眼光长远不错,但是经常会有某种超前的误判。

    这个年代,由于医疗和营养,中国人平均寿命不过四十岁,而兰昆仑族。平均寿命绝对不超过二十五岁。

    这样的平均寿命,五十万通婚。几乎是把兰昆仑族所有的适婚女人全部给娶了。

    看似和平的通婚。却造成了严重后果,比起血淋淋的杀戮甚至更加残酷。

    再加上其他原因,比如战俘劳动,向外移民等。

    二十年后,当海唐国给予兰昆仑族选举权时,大唐岛上已经不到三十万纯粹的兰昆仑家庭人口了。而且才二十年。兰昆仑族已经没有了自己的语言。

    历史学家,袁晔总理在某个时间曾经指着一部史书,李广看到寥寥几个字:xx年春,摩科族内附。上(皇)念起忠心,准予内迁。

    几百年后,中国还有这么个摩科族吗?

    令虚伪的李广,聊以自慰的是:海唐国的这一手段比起美国屠杀印第安人而立国,要高尚那么一点。

    ------

    像石春这样的农民,在大唐岛是最大的一个群体。在充满希望的海唐国已经开始了对小家的期望。

    事实上,海唐国对于农民的税收也是非常重的。重的让李广不可思议。但是,三年劳作,得到一份产业,在所有农民眼中都是非常划算的一件事情。

    目前,高达近七成的农税,并没有引起太多的矛盾。毕竟大多数农民,现在还都是孤家寡人一个,没有负担。

    李广提醒自己,这绝对不是常态,战争结束,或者国家经济宽松一些,立即就要减税。这样的税收,一个农民很难养活一家老小的。

    让百姓过的好一点,轻松一点,李广也希望。但是,到处缺钱,李广也在努力找钱。而,粮食出口,则是海唐国仅仅能拿出手的几样产品之一,而且是最最重要的一样。

    相比较于石春这样纯粹的农民,从南洋移民而来的华人,或者有经商,工厂经验的人家,从事的经济活动就比较令李广欣喜了。

    这些人虽然没有彻底放弃农业,但是主要的工作却是在工厂上班,或者开一个小作坊。比如海唐国最大的一个工业群体--迫击炮专业县。

    无论是工人还是小老板,他们选的土地大多是山林(相对于农田有折合比例),种植一些长周期作物,比如橡胶树,长达七八年的收获周期。再比如种植甘蔗,一年一收。

    甚至有聪明人,看政府重视奶牛,竟然从南美洲搞来了优质牧草种子,开始了种草事业。这玩意容易管理,不占用上班时间。

    用不着政府指导,这些半工半农的人群,有着足够的经济头脑。虽然也辛苦,但是收入却比纯粹的农民要高的多,而且对国家的税收贡献也更大。

    想想几十年后中国大地上那一幕,改革开放初期,大字不识的农民如同浪潮一般的迸发活力,一个个作坊,一个个工厂拔地而起。李广相信,假以时日,那些纯粹的农民涌入工业商业是必然的趋势,但是他无意现在就以政府力量来推动。

    别看农民苦,收入实际上也不高。但是,土地的诱惑力是无比的巨大,以至于工商业严重缺少人力。

    工商界最近提出的限制给新移民土地,让新移民进工厂的要求。李广心说,资本主义羊吃人的那一套,竟然这么快在海唐国出现,实在是迅速。

    不过,吸引移民,是海唐国最重要的国策。宣传做工赚钱,绝对没有宣传给土地对国内的贫民们有吸引力。

    因此,即便是可能影响税收收入,李广也没有给予支持。海唐国的工商力量,影响力不小,但是还不足以左右政府。

    李广不支持,工商界也有招数。不过这些招数是李广喜闻乐见的。工商界的大小老板们不断的游说农民,改种某些长周期经济作物--最常见的就是橡胶树。甚至主动提供种苗,提高工资。总之,想尽办法把农民从土地上吸引到工厂里。

    以中国人的勤奋,只要有相对安定的环境,发展速度绝对是惊人的。别看海唐国现在在册人口才两百五十多万,李广甚至敢打包票,即便是没有预计中的战争财,五年时间,海唐国经济超过八百万人口的澳大利亚不是没有可能。(未完待续。。)

466 表演

    海唐国出访使团,以袁总理为首的出访人员,在埃及一点也没闲着。

    最初的几天,使团都在忙碌外事活动:觐见国王,和政府官员协商贸易事宜等等。

    不过,这年代的外交谈判,尤其是战争期间的外交谈判,不像后世那样经常是一场谈判玩一年,为了个关税就扯皮多少年,三言两语定下某个协定非常正常。当然了,这是指像埃及之类的非正常国家,要是美英两国,想搞个免关税待遇,那纯粹做梦。

    经济侵略,这种高深一点的玩意,这个年头,整个埃及不知道能不能找到人明白。

    而且,别看埃及名义上是个独立国家,但是实质上内政外交完全处于英国控制之下,海唐国能和埃及谈的东西其实很少,也都是些诸如商品贸易,舰船补给加水,人员往来之类的小事。

    三言两语的谈完。袁总理和颜外长应邀开始旅游,游览埃及名胜。 旅途倒是也不寂寞,今天执政的托兰党派搞个宴会,明天某个组织弄个研讨会。总之,在双方互相熟悉,建立友谊的旗号下,宾主之间其乐融融。

    对于海唐国总理和外长两个大佬访问埃及,作为埃及的保护国,英国当然不会掉以轻心。

    尤其是,海唐国总理一行中,最近又增加了一小波人之后,英国对这个外交使团就更加重视,开始严密监视。

    这一小波人,可是大英帝国的眼中钉。乃是锡兰临时政府总理拉尼尔.维克拉马辛哈。

    自从海抗军和锡兰人联手击败了锡兰日军,当英国人想死皮赖脸的再次回锡兰时,发现路已经断了。

    锡兰临时政府已经宣布独立,拒绝英国部队重返锡兰。

    仅仅是锡兰那点武装,大英帝国当然不放在眼里。但是海唐军的存在,就由不得英国人恣意妄为了。任凭英国外交官使尽手段,锡兰人这次是铁了心。

    突然间,英国人意识到,世界已经变了。其实日不落帝国早已是昨日黄花,只是英国人不愿意承认而已。

    印度洋上,再不是大英帝国一家独大了。

    丘吉尔曾经为此黯然,但是即便是再愤怒,也无济于事。

    锡兰军在和海唐军携手抗日,英国没有出手的理由。

    英国现在局势也不那么好。战争中没有任何一方会感觉兵力充裕,英军抽不出手来。而且,印度洋虽然是世界战场上相对安静的角落,但是如果没有海唐军在,就要占用英国海军的兵力。说白了。英国是有求于海唐国的。

    假如英国不顾一切蛮干,对上海唐军即便是能胜利。也得准备付出惨重代价。

    丘吉尔暴跳如雷。无济于事,只好继续玩大英帝国的外交手腕,英国政府和外交部门,在各种场合开始攻击海唐国。

    我得不到,你也别想要。

    这就是丘吉尔仅仅能做的。

    这一招虽不高明,但是却是海唐国必须妥善处理的。虽然大家都在为各自的利益巧取豪夺,但是背上个侵略的名头绝对不好受,会恶化海唐国生存的国际环境的。

    让锡兰独立,李广可是真的不舍得。

    中国百年来都是被欺负。被殖民。如果能搞一块殖民地,那感觉可是爽呆了。

    yy半天,李广决定还是接受现实。海唐国如果殖民锡兰,那么不仅仅锡兰人会从朋友变成仇敌。而且英国人也有干涉的借口,而美国人也绝对不会不插手干预。

    长远看,控制一个国家,或者拓展一片领土当然是好事,但是步子迈的太大,会扯着蛋。

    海唐国首要任务是移民,这一点不能忘记。英国人偏偏在这一点上,真的卡住了海唐国的喉咙。因为,移民的道路要经过印度。

    与其如此,还不如退让一步,全力支持锡兰独立。利益的获取渠道很多的,玩手腕袁晔总理和颜外长都是高手。

    经过周密的计划,海唐国声明:支持锡兰的独立。按照东方传统,两国结为兄弟之国,结为联盟。

    两国在政治军事外交经济领域全面合作,人员来往免签证,在国际政治上共同进退。而且,海唐国更加大方,做的也更彻底,做出承诺:战后,唐港地区的交予锡兰政府管理,海唐国仅仅在双方自愿平等的基础上永久租用唐港。

    这就是后来唐联邦的雏形,此时还只是一个两国联盟。

    在英国人看来,海唐国这是退让了,也算是达成了大英帝国的初步目标。在丘吉尔看来,什么兄弟之盟,纯粹扯淡。欧洲无论哪个国家的王室,随便扯扯都是亲戚,但是为了利益该打仗仍然打仗。

    丘吉尔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对李广和袁晔嗤之以鼻---不过如此。等英国从战争的泥潭中抽身,锡兰仍然是大英帝国殖民地。

    丘吉尔笑了。

    但是,在他的思维之外,或者说在所有的欧洲人思维之外,有一种力量叫做人口优势,叫做同化。中华几千年的历史,岂是刚刚脱离蒙昧几百年的欧洲人所能理解的。

    其实,李广从内心对于这种手段并不感兴趣,总认为太不够威风(有点大-汉-族-主-义了)。不过袁总理和颜外长以及众多的学者,都认为这是最好的手段。

    当然最主要的是,不能影响海唐国的移民大业。国策有主有次,胡子眉毛一把抓,最终有可能是鸡飞蛋打。移民乃是核心的核心,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一切都是白搭。

    而且,在李广的计划中,海唐国主要的领土扩张方向,也不是锡兰印度,而是非洲。

    说白了,李广的纠结只是小家子气在作怪,不舍得而已。曾经流血出汗的土地,就让他这么独立,总感觉不爽。

    海唐国外交使团和锡兰总理一行同时出现在埃及,自然是有目的的。

    首先,作为海唐国,支持锡兰独立。虽说有点傻帽,但在大义上可是真正的光芒万丈,符合国际最新的准则--民族独立。这可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一惯标榜的,也是大西洋宪章认同的,更是盟国反抗轴心国的最重要理由。

    简单的来说,海唐国带了锡兰总理是来表演的,树立海唐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形象的。

    当然,锡兰是得了大便宜,临时政府总理拉尼尔.维克拉马辛哈,感激涕零。袁总理认为好事要做到底,他准备在开罗会议上帮锡兰说话,请美国也认可锡兰的独立,从而消除来自英国的隐患。当然也削除一点美国总统罗斯福个人对海唐国的一点点莫名其妙的恶感。

    海唐国的行为,在不同人的眼中有着不同的解释。英国人的密探无处不在,但是海唐国外交使节一点点的出格都没有,更是无论私下或者公开场合中没有表露一点点煽动埃及人独立的意味。

    可是,埃及人,尤其是某些非主流的整治群体,对于海唐国和锡兰的独立却是非常的感兴趣。

    不侵略,肯帮助弱国,而且有能力帮助弱国。这可是埃及人对海唐国的印象。不是看你说的,而是看你做的。埃及人对海唐国的好感慢慢发芽。

    在海唐国外交使团回国之后,很快的就有一帮埃及人找上门,寻求友谊,探讨合作。为首的一人是个中校军官,也是历史上埃及独立的领导人纳赛尔。

    不管英国人对海唐国一行是多么的腻味,很快的,英国密探们就顾不上监督海唐国使团了。

    美国总统罗斯福要来了,英国首相丘吉尔要来了,中国蒋委员长要来了。

    当然,这些人如果不来,锡兰总理也是不会露面的。海唐国外交使团是接到了消息的。(未完待续。。)

457 开罗会议前

    开罗会议尚未开始。海唐喜讯不断。先是李广接到了麦克阿瑟的电报--海唐国可以派人去美国领取应得的埃塞克斯级航母了。

    麦大帅威武。李广暗喜。

    虽说这艘航母,本来就是美国欠海唐国的,但是天底下的道理是握在强权手中的。美国人不顾海唐国的抗议,强留个一年半载的,李广其实也没有招。

    李广对于这艘埃塞克斯级航母的重视程度,是其他人所无法理解的。李广重视埃塞克斯级航母,有着现实和未来的考量。

    首先,这是一艘根正苗红的纯种航母。看看海唐现有的三艘航母:自由龙号只是一艘轻型航母,而且也是巡洋舰改装的。印度洋号航母乃是以民用技术建造的,而实际上其建造水准甚至赶不上美国英国等列强的高速游轮。已经被命名为太平洋号的,也就是缴获日军的加贺号航母,虽说是当下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航母,但是实际上也是以战列舰的舰体改装的。改装航母,由于最初的设计限制,在某些结构的设计上,肯定是有点勉强的,不会非常合理。比如船体的长宽比例。而功能性设计上,也有严重的缺陷或者浪费。

    再一点,埃塞克斯级航母是美国舰船行业的代表作,先进性毋容置疑。或许比起英国主力航母还有差距(这一点,二战年代可是公认的,绝不是二十一世纪的那种美国第一的绝对印象),但是主要还是风格所致,同列世界第一并不为过。

    航母设计可是一门大学问,真正的高端学科。实际上很多舰船的设计都是在原有船型上改进的。即便是二十一世纪,设计舰船已经数字化了,但是航母舰船的设计仍然是以某一母船为基础。船型扩大,设备升级而来。这其中,有许多设计师的经验所在,军人的经验教训。

    在李广的计划中,这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将会作为未来海唐国航母设计的基础。而且,塞班海战中,美军航母的表现已经足够令人称赞了,全部受伤,但是一艘未沉。其抗沉性能值得称赞。要是海唐军的印度洋号航母受了那样的伤。会不会沉,李广有点小迷信,拒绝评论。

    还有就是,海唐军得到这艘航母,只需要差不多小半年就能具备完全战斗力。海唐国虽比不上美军那样兵力充足。但是现在许多海军兵种都有预备,尤其是最重要的战机飞行员。海唐军或许抽不出精锐却能做到配备完整。如果战场危急。甚至可以在一两个月内,参加战斗。

    海唐另一个好消息也与航母有关,在中途岛海战中,被俘获的日本加贺号航母完成了舾装,也完成了所有的测试,现在已经开始归航。

    但是。这艘航母所选的航线,不是从南太平洋,绕过澳大利亚,然后进入印度洋。回到海唐本土。而是从南美洲南端的弗罗厄德角然后,进入大西洋,从而回到海唐国本土。

    原因嘛,海唐现在有点名气,尤其是海军有点名气。秘鲁和玻利维亚两国在和智利的战争中打的精疲力尽,邀请海唐军航母友好访问一把,壮壮声势。当然,好处是大大的。

    说白了,就是向智利示威。

    秘鲁和玻利维亚,作为海唐国有色金属,炸药原料的资源供应地,而且也是海唐国一些武器弹药的购买方,完全算得上是合作伙伴。

    帮帮忙,那是应当的。而且震慑一下智利,对海唐国的石像岛安全也有好处。虽说在完成了这艘航母的改装之后,石像岛除了一个火药化工厂,其他的工业都将转移到大唐岛,不再那么重要。

    但是,再不重要,也是海唐国的领土。海抗军的老人们对石像岛感情可是很深的。

    即便如此,也没有必要走南美航线,那条路不好走,距离也就近三五千公里。

    但是,自从巴拿马运河被鬼子炸了,南美航线逐渐热闹。阿根廷再次发现了马岛的重要性,开始向英国发难。两年前,阿根廷被英国外交官糊弄了一把,虽然得了点荣誉,但是一点点好处没有。

    那地方,巴拿马运河通航时显不出多么重要。但是现在可是把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通道控制的严严实实。至于在阿根廷境内的麦哲伦海峡,那就更不用说了。当然,麦哲伦海峡气候恶劣,一年最多三四个月能通航,而且大型船舶通过也非常危险。

    时至四三年的十一月,在北半球是冬季来临,但是在南半球可是夏天。南美洲南端正是最好的通航时间,等冬季来临,到处都是冰山,可就危险多了。

    阿根廷选在此刻发难,大英帝国很头疼。

    当然,海唐军太平洋号航母走这条线,只是为自己展示肌肉,并不是为了给大英帝国解难。毕竟海唐国船只虽少,却也有一些船只要走这条线的,让阿根廷稍存忌惮,海唐的目的就达到了。

    太平洋号航母的任务多多,还要顺便到乌拉圭一趟,展示军威。要知道,海唐在乌拉圭的利益不少的,农业人口,加上唐城开发,五六万百姓呢。而且,随着欧洲战乱的深入,移民数量增加,唐城开发走上了黄金时代。据估计仅仅四三年,海唐国就能从这里搞到近千万美金的收益。

    而这些房产收益,要换成海唐国急需的原料或者乌龙船厂生产的四千吨级鸟粪船。这些都对海唐至关重要,不容有失的。说白了,海唐在乌拉圭,玩的商业模式就是以房地产换物资。

    顺便说一句,鸟粪船现在价格相当高。海唐也会造,但是限于钢材难买,只能让乌龙船厂赚钱了。海唐从美国好不容易弄到的钢材大多用来造军舰潜艇了。美国摩根财团现在正大发横财,自由轮和鸟粪船乃是其主打产品。

    震慑一些某些不很友好的白人,对于海唐国的利益是一种保障。拥有一支强大的海军的优势,在太平洋号航母这次武装游-行过程中,展现的淋漓尽致。

    --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麦克阿瑟接连表现出了足够诚意。虽然最最重要的援助贷款尚未到手,海唐也应当回馈一些善意了。

    于是,在开罗会议前夕,海唐军主力航母印度洋号完成了例行的维修,奔赴澳大利亚,尽早和美军第七舰队进行一些编队训练。

    由于麦大帅提供了新型舰载机,印度洋号航母本来是用不着携带太多飞机的。但是,在印度洋号航母的船舱中,甲板上整整部署了一百架鱼雷机。这是美国海军已经不再列装的老式鱼雷机,也是美国已经停产的舰载机。

    这款鱼雷机的确不先进。但是总比英国一直使用的老式的双翼鱼雷机先进吧。虽说生存能力差,但也不至于沦落到垃圾的地步。由于美国海军飞行员的强烈抗拒,美军重视人命,这款稍显落后的战机就被驱除了海军舰载机行列,因此最后的两百多架都落到了海唐军手中。

    经过海唐军的长期摸索和改装。发现这款战机还是有生命力的。而且,最适合麦克阿瑟手下的第七舰队。

    很快要和美军携手作战。提高一点美军的战斗力。对于海唐军来说也是好事,尤其是不泄漏机密的情况下,加上还能换取可观的利益,这事就更加能干了。

    麦克阿瑟手下的第七舰队没有正规航母,但是护航航母一二十艘。这些护航航母上的飞行员,自然不是什么精锐。因此掌握先进战机的水准就相对差不少。

    战机先进与否,速度是个重要指标。高速的战机,起飞速度,尤其是降落速度也高。一百公里每小时的降落速度和一百五十公里的降落速度。对于飞行员的要求可是截然不同。四点五秒钟的降落时间和三秒钟的降落时间,对于人的反应速度要求几乎是提高了一个层次。因此美军护航航母上清一色的老式f4f野猫战机。

    而pby鱼雷机的降落速度甚至可以低到九十公里,对于飞行员的操作水平降低了要求。

    更重要的是,海唐军为美军量身定做的战术,能够减少飞行员的伤亡。

    比如李广固执的使用俯冲轰炸机,而不是鱼雷机,虽然有多种考量,其实最最重要的原因是鱼雷机在破防时速度太慢,必须控制在一百三十公里以内,要不然鱼雷的质量就很难承受高速冲击。这种情况下,面对敌舰的疯狂炮火,飞行员伤亡太过惨重,海唐军实在是损失不起。

    而海唐军使用的打水漂战术,或者美军使用的跳弹战术,都可以在三百公里速度投弹,甚至高手可以在四百公里的速度下低空投弹。这样一来,使得战机暴漏在敌军防空火力内的时间大大缩短,说生存能力提高十倍都不为过。

    此外,海唐国的空爆炸弹,现在日趋成熟。海抗军发现了一种新功能,对于夺岛作战两栖作战有着极大的帮助。这种空爆炸弹,其强大的冲击波对海滩或者海水中的地雷水雷也就极好的引爆能力。两栖作战,其中一个难点就是清除登陆场的地雷,和近岸的水雷。

    所以,把美国的战机重新卖给美国(目标是换回f6f地狱猫战机),顺便再推销一下海唐国的空爆炸弹,李广岂能不热心。

    想必麦克阿瑟大帅也会领情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大好事。这件事,虽非李广主导,但是却事关海唐国的国家战略,李广也是很关心的。

    大唐岛和非洲大陆隔着莫桑比克海峡。其地理与英国隔着英吉利海峡和欧洲大陆,日本和中国大陆隔海相望,非常的类似。

    这样的地理环境,国土安全有着天然的保障--大海。英国能在二战中不被打败,其实应当感谢英吉利海峡。但是,却也造成了,一旦发生大战,本土有被断绝交通的可能。英国之胜,日本之败,与海相关。

    日本的国家战略真的错了吗?没有,只是选择时机不对。实力不到而已。

    做个假设,以日本二十一世纪的经济能力科技水平,握有本土四岛和中国东北以及朝鲜半岛,怕是做世界老大的可能都是有的。

    围棋,有两个眼位才能活棋。

    海唐国周边岛屿不少,但是除了大唐岛堪当一个眼位,其他的领土都担当不起国家战略级别的眼位。

    要说海唐国现有领土已经不能算小了,大唐岛加上其他岛屿足足六十四五万平方公里,比欧洲大多数国家的面积都大。

    但是李广坐在这个位置,就不能不想的更加长远。

    为子孙万世计。海唐国必须有另一个眼位。在李广的宏图大志中,或者说野心中,海唐国未来将会是我中华本土的另一个眼位。

    而海唐国自身的另一个眼位,就只能是莫桑比克。

    在海唐国刚刚立国,就实施如此狂野的战略。肯定是有来自很多方面的阻力的。但是事实上,所有的阻力都来自于经济军事实力。而不是人心。

    国人有一种心态。那是欧洲国家的小国国民们所不能理解的,那就是大国心态,大陆心态。即使是一般老百姓,对国家的概念也是幅员辽阔万里。

    无论是国弱,或者家贫。中华儿女自有中华儿女的气度雄心。

    所以,当李广向袁总理。苏议长,颜外长提出了国家未来扩张的战略方向时,本来以为会有阻力,但奇怪的一幕出现了。所有人都同意。仿佛向非洲扩张那是天经地义,甚至某人还建议将来把首都建在莫桑比克。

    这种自信和野心,简直惊得李广目瞪口呆。到底我是穿越者,还是大伙都是穿越者呢?

    还是那句话,步子大了会扯着蛋。在大家一致同意之后,李广反倒奉劝大家冷静,冷静,再冷静。

    冷静的结果就是,原则上不准动用武力,不能落下侵略的口实。无论是恐吓谈判或者欺诈,甚至出钱购买,都可以,反正目的大家都明确。别看葡萄牙已经衰落,但是葡萄牙和英国那可是兄弟,两国历史上有长达六百年的联盟,所以有些动作能避免还是要避免的。

    既然不动用武力,这里面李广参与的就少了,莫桑比克问题就成为海唐国政府外交部门最最重要的一个长期战略。

    至于策略,中华五千年的历史以及欧洲殖民全世界的历史中,案例比比皆是。不外乎是涉入,操纵,分裂,反客为主等。(因为暂定不准动用武力,所以没有武力征服这个选项)

    以前,海唐国只是利用武力胁迫了一下,强买强卖,经济上反正葡萄牙殖民者也没有吃太多的亏,也算皆大欢喜。

    而今天,李广接到的报告,令人狂喜:海唐国在莫桑比克已经有地盘了,而且不是一块,是十二块,其中三块临海,合计面积估计超过六万平方公里。

    这事比较复杂。

    当初葡萄牙人基于白人的优越感,竟然帮助大唐岛的法军抵抗海抗军。如果是仅仅的提供出发基地,海唐国搞强买强卖也差不多能抵消他们的罪行。海唐初立国,得罪的国家已经不少了,也不能搞一堆的仇敌。所以也没有过分的逼迫葡萄牙殖民当局。

    反倒是因为葡萄牙本土由于粮食欠收,海唐国的七穿舰队冒险帮葡萄牙送了一趟农产品。

    但是,在四三年,海唐国遣返法国战俘时,有点小小插曲。遣返战俘,那是政治需要。而海唐国是严重缺少劳动力的,法国之外的战俘就不会被遣返了。

    这就是葡萄牙殖民总督。。头疼的地方了。因为,其中有几个战俘是葡萄牙贵族。

    殖民地总督大权独揽,除了葡萄牙首都里斯本的议会谁也管不了他。他负责财政预算和行政任命,当地的立法议会和行政议会只是用于咨询的摆设。名义上的莫桑比克政府连个办公地点都没有。

    当然外交、防务和立法,主要由里斯本的海外委员会和海外领地部统一管理的。

    这和其他欧洲殖民总督的权利差不多。但是具体到莫桑比克,就有一点小小的区别。

    历史上,葡萄牙曾经在莫桑比克实行过一种分封制度,类似于中国周朝的分封制,名曰巴腊佐制。反正殖民地就是抢来的,国王也不心疼。一下子把莫桑比克分成了三百多块小领地,于是各级贵族,大公,公,候,伯,子,男,骑士几百人就成了大大小小的领主。当然了大公级别的贵族是不会到这破地方的。

    现任的殖民总督萨拉,其家族就是一个公爵。这已经是顶天的爵位了。

    但是,历史变化是无常的,有的贵族在这里能赚钱,有的却不一定。再加上,贵族也要结婚生孩子的。总不能娶个黑人做老婆吧,所以有的走了。有的留下。

    葡萄牙这种分封体质逐渐衰落。加上几次土著起义。里斯本一看,贵族分封统治不能形成合力,于是乎又改成了公司制度。所谓公司其实是大一点的行政分区。王室倒台之后,现在又改成了总督管理制度。

    但是,那些贵族也没有被撤销,反正绝大多数的贵族家族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消亡了。

    要说连葡萄牙现在连国王都没有了。贵族算什么玩意,值不得总督大人头疼的。但是,在欧洲现在的传统中,贵族仍然是有那么点低位的。而且他们大多都掌握了财富,所以总督萨拉公爵很头疼。

    当然了这几个不省心的家伙,也不是什么大贵族,都是些骑士家族或者子爵,男爵之类的,也没有什么钱。要不然也不会头脑发热,为了不值钱的白人血统高贵论上战场。

    这几个小贵族实在是受不了,战俘的劳动真的很苦哈,小鬼子俘虏当监工真的是很残酷的。

    海唐国管理战俘的是谁?大名鼎鼎的特别参谋,现在的长安市长胡博丰。

    骨头里能榨油的家伙。总之不给钱,休想走人。

    而这几个葡萄牙贵族还真的没有钱,当然了钱少也不能算的。于是乎,聪明人出现了,试探的问:当年给他们祖上封地的葡萄牙王室文件能不能换钱。

    如果是葡萄牙本土,这种文件早就随着王国的覆灭,失去了效用,顶多是家族荣誉。但是在殖民地,还有用,殖民总督要凭这东西给这些已经没落的贵族发薪水,名义上还承认这些贵族的封地。不发是不成的,因为这些人也是殖民当局统治的武力组成。

    海唐国也有人才的,记住了,美国英国支援了三百多名法律人才呢。

    其中律师大有人在,律师嘛,只要能拿钱,总会找到法律条文的。

    于是一大群见钱眼开的律师奔赴葡萄牙里斯本,这些人对欧洲法律实在是熟悉,甚至有些人还参与过葡萄牙法律的制订,半年官司打下来,最终葡萄牙竟然支持了封地转让合法。这中间有钱的因素,当然更大的原因在于意大利的投降,使得盟国声势大震,海唐国沾光。

    但是,有一个条件,其实也就是所谓的欧洲贵族习俗,封地必须转让给有相同爵位的贵族。

    没有国王就不能分封贵族?胡说八道。李广才不在乎呢,当即就起草文件。得,海唐国竟然也有了贵族。

    本着无军功不能封爵的中国古代理念,第一批十二个贵族爵位,全是军人。海抗军几个少将全成了贵族,正好十二个。

    注意,海唐军其实正式的少将只有陆军三个,海军两个,空军一个。但是在历次战斗中,有六名上校(从国内来的,也有海外来的,比如在中途岛阵亡的袁子上校)军官阵亡,被追赠为少将。

    结果就有了一个伯爵,一个男爵,五个子爵,五个骑士。

    当然了,这些新封的贵族即便是在莫桑比克,也得遵守葡萄牙的法律,殖民地的法律。也就是说,本质上这些土地还是人家葡萄牙的。

    但是,事情是可以演化的。海唐国已经切切实实的涉入了莫桑比克。

    给一个支点,就能撬动地球。李广玩不转的事情,自有一大帮政府人员能搞定,这是国土战略的巨大进步。

    萨拉总督很头疼,其实也就是担心海唐国趁机插手莫桑比克。但是,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海唐国真的没有找葡萄牙殖民者的麻烦。这些“贵族”甚至没有亲自到封地去过,只是派出了些农民盖点圆形的土楼,种地,种速生林,或者开办一个两个的造纸厂(海唐有环保法,除了传统的宣纸允许在本土开设工厂,其他造纸厂,只能在海外。)。

    总之海唐人很规矩。也不和当地土著有什么冲突,(是没有冲突,海唐最最精锐的特种小队出动了七八次。)甚至连治安问题都用不着殖民当局负责,至于农民的数量,没有必要关心吧?(未完待续。。)

458 开罗会议进行时

    已经是十一月二十一日,开罗会议即将召开。但是,李广却得不到使团的消息了。

    这可一点点不奇怪,这次会议高度机密。美英中三国首脑开会,如果泄露消息,被德军飞机或者特工来个一锅端,那就玩笑开大了。因此封锁开罗,限制电报往来,也是情理之中的。

    开罗会议,李广筹划多时。但是临到时候了,看不到直播,实在是有点,世界杯停电的那种郁闷。

    不过李广也来不及郁闷,有大人物要来海唐了。

    麦克阿瑟大帅“莅临”海唐国。用莅临这个词,好像是李广有点狗腿了。

    按李广的话,这叫投其所好。给麦大帅面子,麦大帅给的可是里子。

    麦大帅乘坐的飞机在海参崴降落,入眼就是整整四千人,齐整整的一个团的仪仗队。李广可是下了本钱,这是海抗军最精锐的野战部队,玄甲团。数千人身着崭新的军服,如同铜浇铁铸一般列成方阵。战场上的雄师,带着一股常胜军的狂傲,历经战火的杀气更添气势。

    上千名小学生挥舞鲜花。

    数百名记者,几十台摄影机,几百台照相机,一起开火,蔚为壮观。

    以李广为首,海唐**政部门的官员数百人尽数到场。

    此外,美国在海唐国的外交联络人员也不可或缺,甚至连美国那一帮子大学教授也到场迎接。

    本来,麦克阿瑟身为军人,这次并非正式访问,而是有事情和李广商量。但是,李广却不可错过如此大好时机。

    拉虎皮当大旗。在国家的形象建设中也是非常有用的。假如美国总统罗斯福肯到海唐国那么溜一圈,李广甚至会组织十万人。礼仪会更加隆重。

    即便麦克阿瑟不是政府人员,但是在他这个级别,其实政治军事很难分的清楚的。

    麦克阿瑟的到访,在外人眼中是什么概念?美国海唐国合作紧密,关系融洽。

    或许英国人还不大在乎。但是放到其他小国眼中,这就是美国政府的政治倾向。

    现实的利益也是有的,比如海唐国想从美国财团银行贷款,麦克阿瑟来这么一趟,就好说的多了。如果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来那么一趟,几乎是标志着美国主流对海唐国的认可。贷款什么的,简直就是坐顺风车。至于海唐国的那些破烂王们和美军进行某种贸易,简直就是小事一桩,不值得一提。

    所以,麦克阿瑟虽然本意上不愿意声张。但是李广却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当然,李广也肯定。麦克阿瑟同学不会生气。

    麦克阿瑟即便是曾经贵为菲律宾的太上皇也没有见过如此场面。美国总统访问他国也没有这样的荣耀。见此场景。心中那一点点不快立马烟消云散。

    麦大帅有表演欲的,而且是场面越大,越有表演的激-情。所以,演讲是必不可少的。

    高台上,李广挥手示意大家安静。

    开始致欢迎辞:

    这是一个美国老兵,四十年未下战场。(吹捧。麦大帅虽然一战上了战场,怎么也没有打四十年仗)

    这是一个勇士,他身先士卒。(老麦的确在一战,直接冲锋陷阵。据说还俘虏了一个德国上校。)

    这是美国唯一的元帅。(没错,麦克阿瑟是元帅,但是却是菲律宾元帅。在美军中是四星上将,还不是五星上将。美国理论上有元帅军衔,但是除了华盛顿和潘兴没有人得过。)

    这是盟军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实际上,麦克阿瑟是太平洋西南战区司令,不过他自称是总司令,倒是没有人反对。)

    他的麾下:

    雄兵百万。(数量上的确有,但是是雄兵还是熊兵,不好说。)

    战机万架(在册的绝对超过,但是实际能飞的怕是五千架都没有)。

    战舰千艘(包括军用小船)。

    他指挥盟军在战场上,打的日寇节节败退。(失败就不说了,至于美国海军的战绩,此处忽略。)

    他是一个美国英雄。

    大英雄,麦克阿瑟元帅。

    当李广把令人浑身起毛刺(鸡皮疙瘩已经不足以形容了)致辞完毕,台下一片欢呼,“大英雄。”

    最后,李广还给老麦了一个证书,海唐国第一个名誉市民。这玩意一点不值钱,人家老麦喜欢的是第一个,好听啊。

    麦大帅是个演员,是个有文化的演员,演讲不用草稿,这一点比李广强太多了,张口就来,滔滔不绝。

    整整喷了二十分钟。

    台下欢呼声就那么一句:大英雄。(组织的)

    唯大英雄真本色。人家麦大帅已经不是一般演员了,而是本色演出,本来就是这么一个爱出风头的人。

    表演是表演,正事是正事。麦大帅对于本职工作还是非常认真的,这样级别的将领,离开他的指挥部一天都是了不得的事情,更何况远程飞到大唐岛,绝对是有重要事情的。

    麦克阿瑟和李广的谈话是以:“李,我需要你的全力帮助。”开始的。

    老麦的事情比较复杂,根据李广的分析,麦大帅能力超群,这是毋容置疑的,智商极高也是可以确信的(这位在西点军校,所有功课全a,即使到二十一世纪也是唯一)。但是其情商其实不高,他这种张扬的性格实在不适合当政客。这家伙和政界很多人都尿不到一个壶里。

    也不能说他情商不高,应该是政商不高。至少他在军中,深的美军士兵的拥护和爱戴。

    麦克阿瑟的事情,如果放到和平时期,简直是再普通不过。那就是最近一段时间,报纸上对他开始攻击。这本来算不得什么,在美国,总统被骂也是家常便饭。他一个将军被骂几句实在寻常。

    但是,在大风大浪中折腾几十年的麦克阿瑟却知道:这事并不寻常。

    在战争期间,美国的新闻也是管制的,尤其是对麦克阿瑟这样级别的高级将领,为了保证士气,全是一边倒的赞誉之词。战功也是能夸大,绝对不会缩小。

    这是世界常例,每个国家都是如此。

    尤其是对麦克阿瑟在菲律宾惨败的指挥拿出来说事,这就更加不正常了。

    美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的惨败,麦克阿瑟的菲律宾部队十多万人被日军五万打的丢盔弃甲。但是实际上真正的美军就那么三万一千人。而且还撤走了一多半,虽然最后投降了,但是战场伤亡的确不大。

    按说,以当时美军和日军的对比,输了也是正常。能撑小半年实在不容易。当时美军的武器并不比日军强多少,而且还几乎没有战机。人员素质上。日军是久经沙场的精锐。美军是没有上过战场的菜鸟。

    说麦克阿瑟非战之过,那是为他开脱。但是换了任何一个美军将领,结局也不会比麦克阿瑟好几分。

    故此在美国的宣传中,其实都很默契的不提这么一档子事情,有点伤士气。现在拿这档子事情来恶心麦克阿瑟,绝对是有人在背后操纵。

    麦克阿瑟有的是人脉。很快就弄清了原因。

    第一,打压来自政客,总统罗斯福为首。其实这也怪麦克阿瑟,你一个将军。没鸟事了,竟然在某个时间张口要竞选总统。四四年,美国要大选的,罗斯福不打压你,难道还会继续顶你?

    第二,打压来自美国海军。美国海军陆军虽然不像日本陆军海军是死对头,但是竞争也是很激烈的,互相不买账是正常情况。在塞班岛战役中,美国海军打了大胜仗。但是损失也够惨重的,怕是半年打不了大规模战役了。这时候,麦克阿瑟跳出来,陆军加上他麾下的第七舰队要开始攻城略地,当主角。

    美国海军方面当然不乐意了,美国海军拼死拼活,打的日本海军现在也是残废。麦克阿瑟此刻跳出来,在美国海军看来这就是捡便宜。

    本来,美国海军并不看好麦克阿瑟这种捡便宜的行为。小日本的海军不是那么好对付的,陆军的一帮子土包子,以及已经坐了冷板凳的金凯德中将率领的第七舰队估计是赢不了。

    但是,当海唐军一百名飞行员和一百名参谋人员进驻澳大利亚。美国海军方面感觉到真正的危机了。海唐军海军的战斗力可是有目共睹。尤其是麦克阿瑟在帮海唐军要到了埃塞克斯级航母之后,那么海唐军就有三艘航母了(美军不知道加贺号航母已经被修复),战斗力绝对不容忽视。

    此时美国海军尼米兹的心态就开始转变了,他手下将领出类拔萃者甚多,很容易分析出,这样一支联合舰队完全有胜利的可能。要是打的顺手,说不定真的能灭了日本海军。

    美国陆军把日本海军灭了,还要美国海军干什么?

    危机感自此上了心头。

    那么,给麦克阿瑟使点绊子,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造麦克阿瑟的舆论还是小事,给太平洋上运输物资也受到了影响。要不然麦克阿瑟为何请海唐国的七船舰队帮忙运输呢?

    至于海军用的一些装备,更是卡的死死地。麦克阿瑟除了下手早弄到一百架舰载战斗机,再也挖不到其他装备。甚至连几艘潜艇都调不到,可怜的第七舰队,只有两艘潜艇。

    至于其他的竞争,主要来自大西洋战场。这些,麦克阿瑟的能力,还是能解决的。但是有两条,必须和李广协商。

    第一,麦克阿瑟受到打压,承诺帮海唐国弄到的贷款,短时间无法完成。

    第二,麦克阿瑟决定打菲律宾,而不是跳岛战术所选的硫磺岛。

    关于第一条,麦克阿瑟做出了保证。如果是政客的保证,那就是放屁。但是麦克阿瑟的保证,却不一般。麦克阿瑟的人缘不好,但是无论是他的政敌还是敌人,在后世大多攻击的是麦克阿瑟的狂妄。战绩方面能被拿出来攻击的其实只有两个,一是被日军寺内寿一和本间雅晴打的狼狈逃窜,二是被我彭大将军在朝鲜战场上击败。以至于灰溜溜的回国。从未见人攻击麦克阿瑟的信誉有问题的。

    对此,李广给予信任。人家麦大帅姿态够低,甚至愿意以自身的资产和信誉担保,先为海唐国搞到几千万美金贷款。李广当然不能这么做,做人嘛,还是要讲究一些的。

    所有人,包括罗斯福在内,其实现在都不知道,美国的援助贷款,在战后几乎是全部免了的。李广知道。所以贷款和贷款不是一个概念的。麦克阿瑟保证,只要他的战略目的达成,贷款将会由李广提出的两个亿,变成五个亿。

    第二个问题,原因就简单了。同样是跳岛战术。虽说菲律宾距离日本本土远,但是也是第一岛链。对日本的打击丝毫不弱。

    而且距离日本本土远。进攻的危险性要小。

    还有,也是最最重要的,麦克阿瑟要雪耻。重新踏上菲律宾的土地,才能实现当初他逃离菲律宾后的誓言:“我会回来的。”麦克阿瑟的声望才会再次攀升。

    像美国这样的体制,声望也是权力。

    李广倒是相信,一旦能够登陆菲律宾。麦克阿瑟的声望肯定是攀升的,也肯定能帮海唐国搞到贷款。

    还有一点,麦克阿瑟没有说,但是李广也能猜出来。一旦美军登陆菲律宾。美国不大力向陆军倾斜物资都不可能了。在美国海军和陆军的竞争中,陆军毫无疑问的要占据上风。利益将是无限的。

    表面上,麦克阿瑟的方案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但是,李广的问题是:这样的仗,能不能胜利,海唐国海唐军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虽说李广在海唐国是分管军事,但是这么大的事情,一般来说也是要和政府方面袁总理进行协商分析的,是要征求意见的。

    但是,现在根本就联系不上袁总理,只能是李广拿主意。

    麦克阿瑟提出的战略方向,实在和李广预计的差的有点远。要知道,在李广给出的谋划中,美军只需要跳岛占领硫磺岛,然后占领冲绳。

    这样,战略上,就截断了日本本土和南洋的联系,兵力和物资的。战术上,飞机没事就向日本扔炸弹,到了最后扔两枚核弹,战争就万事大吉了。哦,对了,麦克阿瑟不知道核弹这档子事儿。

    麦克阿瑟改换下一步战略的目标,除了自身的报酬雪耻要求,在军事上也不能说是错误的。

    李广从各方面情报分析,也搞不清楚日本海军到底还有多少实力。他只是从历史的印象中,知道日本绝对比历史上的四四年要弱,弱得多。

    至于美军,其实也很难彻底搞清楚日军的军事实力。

    打硫磺岛,是有难度的。硫磺岛距离日本本土近,日军的陆基航空部队实力应当说更加强大。而且日本海军的行动半径小,更容易支援战场。

    仅仅这么两条,就让美军缺乏自信了。麦克阿瑟狂是狂,也知道他手下的第七舰队是什么货色,本来第七舰队设立的定位就是支援登陆作战,而不是海战。要不麦克阿瑟拉上海唐军干什么。

    麦克阿瑟所言也有道理,他担心即便是加上海抗军,联军也无法和日本本土上的陆基战机以及海军抗衡。

    打菲律宾。战略上,一旦拿下该地,美军也能切断日本和南洋之间的联系。而且,作为战争的一部分,消耗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人们经常津津乐道某些决定战争胜负的转折性战役,但是在此之前,无数看似没有明显战略意义的消耗战却是战争不可避免的铺垫。

    如果能在菲律宾战场上进一步消耗日军实力,那么转而进攻硫磺岛,冲绳岛,将会更加安全。这就是美军的想法。

    而且,攻打菲律宾,美国有许多优势。菲律宾可不像硫磺岛,冲绳岛,美军对那里说一无所知有些过,但是准确详细的地图都没有,军事情报严重匮乏。

    美军熟悉菲律宾,麦克阿瑟家族更是两代人都在经营菲律宾,美军中间有六七万菲律宾部队。而这些部队当初在菲律宾败退,经过近两年的训练,战斗力提高不少。

    总之美军打菲律宾,麦克阿瑟认为更有把握,李广所言的进攻硫磺岛,有些冒险。

    假如纯粹是美军去打菲律宾,其实对海唐国没有什么影响,对抗日影响也不大,反正都是截断日本本土和南洋的联络,顶多美军多死几个人人而已。但是拉上海抗军,李广就不顺畅了。

    不过,李广曾经答应了麦克阿瑟参战,当时计划是用空军不断消耗日军,然后攻占硫磺岛。

    仔细想来,对于海抗军海军来说,支援菲律宾战役,面对的日军力量,说不定风险比打硫磺岛还要小。

    很明显,麦克阿瑟不熟悉海战。他认为打菲律宾,战役规模大,海战的危险性也大。但是规模大和时间长,并不等于危险性大。

    说白了,无论是打菲律宾还是打硫磺岛,都有可能对上日军全部海军力量。

    在仔细权衡了眼前的利弊得失,李广下了决心--出兵。而长远一点的影响,李广不是神棍,很难推演清楚。

    直觉上,有利。(未完待续。。)

459 开罗后面是德黑兰

    麦克阿瑟没有在海参崴多呆一天,在得到了李广的承诺之后,立刻返回澳大利亚。

    大国的军事战略,确定因素极多。美军进攻目标转为菲律宾,在李广看来是错误的。

    但是如果从纯粹军事的角度看:现在攻打硫磺岛的话,的确有冒险的成分,即使李广这个穿越人士也不敢下定论,美军一定会胜利。

    因为,李广当初也只是根据他印象中的历史,充当神棍,指点方向。但是在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之后,而新的战舰还没有列装,力量严重不足时,再次跳岛硫磺岛,说不定就是错误的。

    仔细思考之后,李广对于麦克阿瑟也不得不佩服。能在历史上成名,绝非侥幸。老麦眼光毒辣,对局势,对时机的把握能力超强。

    麦克阿瑟堪称大才,绝非吹捧所致。

    在发现打硫磺岛力不从心之后,立马找到了新目标,而且这个目标。其实,关键是老麦不愿意等半年,要是他肯等上半年,美国海军怎么也能凑齐十多艘正规航母。以那种压倒性的实力,怎么也能拿下硫磺岛的。

    所处位置不同,做事的出发点也不同。李广只是从海唐军承担风险的角度考量,而海唐军的力量也决定了,不可能真正的成为战场正面主力。而麦克阿瑟不仅要为自己的名誉利益,还要为美国利益风险考量,应当说立足点其实还是比李广高。

    攻占一个独立的小岛,和攻占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其难易,对于不同的指挥官有不同的答案。

    这个逻辑是不是有点不靠谱呢?

    在麦克阿瑟大帅的眼中,这个难易,应当以胜败来衡量。至于伤亡。物资消耗,时间等都是次要。

    攻打菲律宾,看似战役的规模更大。但是大小和胜败的难度在战争中却不是成正比的。

    攻打菲律宾的关键在第一步:只要美军能在第一阶段登陆战中站稳脚跟,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无论兵力装备资源,甚至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将会全部被美军占据。

    而反观硫磺岛,就如同美军攻打塞班岛一样,那种没有纵深的小岛,为了掩护和支援陆军部队,美国海军只能长期的固守周围。处于被动。一旦海军被击败,陆军将会处于被歼灭的境地。

    海战,最最重要的就是机动性,被限制了机动性的海军,不战就已经败了一小半。

    而菲律宾就完全不同。只要选择在日军控制薄弱地带登陆,海军只需要最多十天时间帮陆军看门。陆军则可以向内陆纵深发展。不会在滩头遭受损失。然后海军就被解放出来。可以机动作战。从而更好的支援陆军。

    总之,在麦克阿瑟看来:美军只要能登陆,就肯定输不了。这已经不是四二年战争初期的美军了。这是麦克阿瑟的自信,也是历经两年战火之后,美军的自信。

    麦大帅要的就是胜利。美国要的也是胜利。这就足够了,至于其他。中国有语:一将功成万骨枯。美国人说:没有不流血的战争。

    -------

    李广承诺出兵,但是尚需时间筹备,而且他还要等开罗会议的结果。

    令李广郁闷的是,一直等到开罗会议结束。仍未具体电文发回,袁总理仅仅是发了个平安信。然后就再次失去联系。

    这可是比看世界杯停电,还要难受。干脆是比赛结束还不知道结果。

    但是不论如何郁闷,工作还是得继续。如果说,以前李广工作中迎接新移民都是例行公事,今天的迎接活动,却是李广很踊跃的。

    清晨,李广带了两个孩子,搭乘pby水上飞机,直飞世外桃源市。

    在大唐岛,几乎所有的港口城市甚至是县城,都取自中国的古地名。当然,世外桃源也算是古代传说中的地名,但是这种取名方式和传统稍有不符合,四个字的城市名称,的确有些另类。

    世外桃源,位于大唐岛东海岸。海唐国最大的工程是修建横贯大唐岛的中央公路--长安路。而世外桃源市则是这条公路的东端。也是首都长安的东大门。

    世外桃源市,原名图阿马西呐。在后世是马达加斯加最大的港口。这是一个天然的港湾,地理条件优越。港口内能够停泊两万吨级的货轮,或者五万吨级的油轮(油轮粗大,吃水浅。)

    要是放到李广眼里,这种级别的港口实在算不上什么,他可是见识过能够停泊三十万吨货轮的港口的。

    而且,这样的港口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和海参崴其实问题几乎一样,海抗军的几艘主力战舰全部无法进港。无论是大西洋号战列舰,太平洋号航母,或者印度洋号航母。

    经过多番考察,海抗军海军核心基地现在设立在印度洋上一个群岛。后世称为英属印度洋领地也就是查戈斯群岛,主岛迪戈加西亚岛。海唐国称之为定海群岛(浙江舟山群岛的别名)。这个群岛,根本就没有什么居民,在这个年代,英国人也没有宣称是他们的领地,海唐国占领,那是一点点纠纷都没有的。珊瑚环绕的礁湖,非常适合充当舰队的锚地。珊瑚岛上现在已经修建了一座机场。充当大唐岛到锡兰飞机航线的中转站。

    不过,在未来,海唐国肯定要在本土建筑一个或者多个大型港口的。但是栏海筑堤,耗资巨大,一时半会儿那是休想。

    此处当初取名,也经过了几番讨论。但是当所有的新移民到达此处,感觉如同进了世外桃源。此地虽气候炎热,但是由于是一个小小的半岛,深入大海,以至于随时都有海风。而且更加奇妙的是,上午和下午的风向不同,每天准时换风向。

    对于新移民来说。海岸风光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入眼的植物都是能吃的。香蕉到处都是,稻田一眼望不到边,而粗大的猴面包树(此地特产,流水吃过,其实也就那么会事儿),无论果子还是树叶都能吃。

    在饥荒中挣扎的新移民看到如此丰饶的地方,感慨一声世外桃源情理之中。因此政府方面,顺应民意,取名世外桃源市。

    现在。世外桃源市已经成为海唐国承接新移民的主要港口。多年以后,世外桃源在中国大陆名声之响亮,更是可以和首都长安齐名。

    以至于传说中,进了世外桃源还有更加美好的长安。

    长安路的另一端,也就是长安的西大门。大唐岛面临莫桑比克海峡的一面,则是位于一条大河河口的港口城市马哈赞哈。由于海唐将所有的钢铁厂都规划于此。故此称为宝钢。

    ---------

    在飞机上,李广亲自驾驶了一会儿,逗弄两个孩子兴奋的哇哇大叫。这算不算是以权谋私?李广根本就没有这么个概念,要不了几日,他就要再次出征,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是多么宝贵。

    今天。李广要接的四个主要人物,其中有两个和李广有些渊源,而且这个渊源是二十一世纪的。一个是有所耳闻,只有一个没有听说过。

    说和李广有渊源。那是李广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

    其中一个,那是李广母校曾经的教授。这算不算渊源?至于没有教过李广,甚至只是耳闻。李广曰:能拉上点关系,就值得骄傲。

    此人在新中国科学界算不得非常闻名,但是新中国两弹元勋中十一个大科学家,其中七个是他的学生。

    而此公不很出名,绝对不是因为其学术成就不如其学生,只能说原因很复杂。

    业内人士称之为‘中国核能之父‘卢合筏(同音:鹤绂)。他虽然没有得到诺贝尔物理奖,那是因为他在抗战中就回国了。而和他一起发表论文的两个华人,齐刷刷的在后来成为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

    在这个年代,他也不出名。因为他的论文涉及保密,研究成果,因被美国政府列为设计制造第一批原子弹及原子反应堆的绝密资料而被扣发没有公开。

    李广知道这个“大才”,也知道他回国了。但是战乱之中,即便是有名有姓的人也非常难找。为了找到卢合筏,海唐国动用了很多关系,最终在浙江大学找到。

    说是浙江大学,但是地处敌占区,教课可不是在校园中,而是在荒山野岭或者破庙之中。

    一个科学工作者,放弃优惠待遇,放弃功成名就,为国家培养人才,高风亮节令人钦佩。

    更重要的是,卢合筏此来,是带着成果的。而且这个成果和海唐国的核弹计划息息相关。在艰苦的环境下,他经过长期的艰苦工作,得出了估算铀235原子弹和费米型链式裂变反应堆的临界大小的简易方法及其全部原理。

    海唐国核弹计划的核心人物是玻尔教授父子,也是诺贝尔奖获得者级别的人物,而卢合筏虽然没有得到诺贝尔奖,但是同样也是出类拔萃的大才。

    他的加入,必将对核弹计划有极大的推动。此人是年才三十岁,正是精力最为充沛的年纪,如果不耽误,拿一个诺贝尔奖,应当是非常有希望的。因此,李广的兴奋是可想而知的。

    顺便说一句,李广其实对挖新中国的人才,是有点心理障碍的。但是事实上,无论是a计划或者其他研究部门,他挖到的名人已经不少了。只能等将来,想法补偿一下了。

    另一个,李广死皮赖脸说有关系的人。在后世那是大名鼎鼎,至少李广是有点怨念。哪个小学生或者中学生没有听说过“华杯赛”?(全称“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不知道读者有没有被折磨过,反正被这个比赛折磨过的小学生真的是不计其数。

    李广被折磨过,所以说有些渊源,勉强合理?

    这也是一位大才。数学,号称一切科学的基础,更是海唐现在紧缺的人才。抗战年代,华教授在西南联大教书,这次一并被高规格请来教学科研。

    如果说,这两位是李广无比期盼和敬重的人物,欢迎过程也是非常热烈。另外两位,就有点说不明白了。

    另外两位,身份特别,乃是宗教人士。对于这两位的到来,李广一点点本意上的欢迎都没有。但是,这是袁总理特别邀请的客人,而且在政府的规划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李广看来,治理国家,文人好像还能接受。弄个和尚道士来,纯粹扯淡。文化传统,不在于文人,也不在于宗教人士,而在与最普通的农民。

    工作就是工作,李广在军事上有绝对发言权,但是在民生政治等方面还是要尊重政府方面的意见的。

    袁总理所说的其他理由,都对李广没有什么说服力,但是有一条非常有说服力:这样的人,能帮助海唐国吸引移民。

    和尚,李广曾经听说过。这是一位高僧,在二十一世纪也是鼎鼎大名,法号虚云。

    其传奇甚多,其中之一是高僧寿一百二十岁,戒腊一百零一。其二是,当新中国建立,毛泰祖请他见面。高僧曰:自古法王大于人王,毛傣族要皈依,叫他到南华来。此事后来就不了了之。

    当然,李广听说过,只是当传奇。至于佛性,杀伐果断的将军,有没有?或许有?

    这样的人物,无论李广信不信佛,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也是要礼遇的。更何况,人家也是刚刚在重庆主持了超度抗日将士的法会之后,不远万里赶来的。

    但是,也就是这位高僧,真的震撼了李广:“异乡的年轻人,莫急,莫急。”

    老僧近两米的身高,却不显高大,高大的是其精神的力量。这是无从数量化的,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经历了战火生死,李广自认坚强,但是在这一刻,却震惊,震惊。他竟然叫自己--异乡的年轻人。难道真有神佛?他竟然能看出自己是穿越者?

    对话,或者说只是老僧说了一句。就这么结束了。李广只有礼貌,却没有热情。经历百年红尘的老僧,自然看的明白。老僧有老僧的信众,比如苏毛氏。老僧有老僧的功课,比如传教。

    今日迎接的最后一位,乃是一仙风道骨的道士。法号虚云。李广差点晕头,和尚虚云,道士也虚云。

    道士来自武当山,道士随和,和李广聊了许多,但是,最后,李广没有弄明白到底聊了什么。云山雾罩的语言,实在难以理解。

    请道士前来大唐岛,李广没有反对。原因是,李广这个二十一世纪的穿越者,前些日子才知道一件事情:海唐军在长安设立了一座凌烟阁。这个凌烟阁不是唐太宗绘像纪念功臣的,只是取其名。实质上这是烈士公墓,用以让后人记住所有为海唐,为中华捐躯的烈士,让烈士们永享万代香火。而,传统文化中,这样的国祭场所,其实是道士主持的。所以道士虚云就来了。

    李广不反对,甚至是极其提倡在海唐国弘扬传统文化。但是对和尚道士实在是没有兴趣。今天的欢迎场面,实在是过于宏达,老百姓足足过万。当然,主要是欢迎两位高僧和道长的。

    不过,李广也不担心宗教会影响到国家根本。李广是实用主义,而主导此事的袁总理其实也是彻彻底底的实用主义。

    李广手腕虽不高明,但是制度论已经开始根深蒂固。法律会很快跟上。

    忙碌的工作中,一直到了十二月一日,李广才再次得到外交使团的消息--一切顺利。但是,李广却没有时间继续等待了,他已经辞别儿女和爱人,踏上了出征的战舰。

    (明天有事,可能不更新。)(未完待续。。)

460 外交成就 上

    航程中,李广陆陆续续的得到了海唐国外交使团的成果。令李广汗颜的是,他那点历史知识只知道开罗会议,竟然不知道还有一个德黑兰会议。

    简单的来说,开罗会议是美英两国首脑邀请蒋委员长,三个国家开的一个决定二战进程的会议,这个会议对于中国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进入世界四大国俱乐部。

    而由于中国和苏联之间有领土的争端,故此美英两国首脑丘吉尔和罗斯福没有让蒋委员长和苏联领袖斯大林坐在一起。而是分开进行了两次会议。

    罗斯福和丘吉尔算盘很简单,先压制盟国内部的矛盾,其他的等胜利再说。这个胜利再说,实际上对于弱国来说就很是不那么公平了。

    开罗会议,海唐国使团经过造势,加上蒋委员长的推荐,终于有了“蹭会”的资格。其中种种难度,李广不猜即知。

    但是作为一个旁听生,发言权实在是不多。海唐国政府总理,外交部长也不嫌丢面子,以堂堂的总理之尊,外交部长之位高,不辞辛苦,态度诚恳,邀请了英国美国的外交官,甚至是普通工作人员。反正是所有人都得到了一份宣传小册子,和一份小小的礼物。

    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几乎所有英美外交人员全部看了一遍海唐国拍摄的四部电影短片。而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也都看了至少其中的两部。

    第一部--黄河东流。内容描述的是在抗战初期,黄河决口(帮蒋委员长掩盖了一下,没说是将政府炸的黄河大堤。),百姓流离失所,饿殍满道。天灾**的积累,以至于造成四二年四三年的河南大饥荒。饥民。无奈之下,踏上移民海唐国的艰苦道路。

    这部片子,拍摄的极为恐怖,惨状令人目不忍视。

    内涵明确,海唐国只是为了谋生,不得不远离故土。在大唐岛建国的行为,与殖民和侵略有着完全不同的性质。

    逻辑。这就是海唐国的逻辑。要说伟大高尚,肯定是勉强。但是,人追求生存的权利,正是美国标榜的最最基本的权利。

    而这部片子。乃是美国记者白修德(也就是冯小刚电影中的那位记者)拍摄的,真实可信。当然,海唐给予了大量协助,你懂得,协助。

    第二部。也是一部纪录片。威克岛战役。内容当然是帮美国夺回威克岛,海唐军付出惨重的伤亡。

    目的很明确。表现出海唐军的英勇。也对美国表达了足够的善意。

    第三部,锡兰战役。在这部片子中,海唐军的战绩自然是重头戏。但是,也没有忘记锡兰人民遭受的苦难和锡兰军和海唐军携手战斗,付出巨大的牺牲。

    片尾指出,锡兰人民和盟军一起战斗。一起流血牺牲,理应独立。海唐国对此给予全心全意的支持。

    这部片子,是海唐国为锡兰独立的支援。当然也是对海唐国并不谋求侵略的高风亮节的宣扬。

    第四部,大唐岛上华人和土著通婚。一起生活,一起劳动。

    在海唐国政府的组织之下,兰昆仑族纷纷参军,加入反抗轴心国的行列。

    拍摄团队乃是美国的一群法律教授。字里行间,大力的赞赏了海唐国的法制建设,并指出海唐国并没有奴役土著,甚至在经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帮助土著建造居所,免去其税收。乃是土著和移民和谐相处的典范,这种模式甚至可以推广到全球。

    这些教授,在美国有着相当高的知名度,所以拍摄的片子可信度也是非常之高。当然了,他们拍摄的只是海唐国政府希望他们看到的。而这些人肯为海唐宣传,也是有原因的。几个参与拍摄的教授现在已经是海唐国的信誉法官。

    所谓信誉法官,在海唐国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在海唐国的法律中,法官是终身追责制度。而这些人本身不是海唐国人,现实操作上不可能终身追责。但是海唐国给予其信誉法官的荣誉称号,就可以担任法官,赞誉其个人操守以及法律素养达到了极高的水准。

    人为财死,法律工作者的名声就是财富。别看这个称号本身只是荣誉,而担任法官又没有工资。但是,这个称号却是所有美国教授和英国教授趋之若鹜的。英美两国的教授们明争暗斗,以至于评选过程,极其严格。迄今为止,三百多法学教授们只有十二人得到这个称号。美国人灵活,得到了其中九个。

    在政客们还习惯于看报告了解一个国家的年代,海唐国拍摄的这四部短片,形式新颖,立刻使得所有人深受震撼。

    当然,顶级的政客们自然不会因为这些煽情小手段而动摇,但是他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这就是海唐国的目的之一。

    外交,不是说在某一具体事务上取得胜利才叫进步。整体改善国家在“话事国”官民心目中的形象,也是进步。

    ----------

    在开罗会议上,海唐国的目的基本达到。

    有一件事情,看似与海唐国无关,但是却是首要任务。

    历史上,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会议间隙,向蒋委员长提出,琉球群岛在地理上和中国接近,应当交给中国管理。

    蒋委员长在历史上放弃了对琉球领土的要求。原因,据说是蒋委员长担心在日后和日本因此结仇,起冲突。

    据李广分析,这一点怕不是黑蒋的。以日本的实力,即便战败,在蒋委员长眼中怕是三二十年中国也赶不上。别忘了,蒋委员长曾经在日本学习炮兵科,对日本的了解还是比较深刻的。

    袁总理说服蒋委员长,用语不多,但是却让委员长立刻向罗斯福表示:琉球自古就是中华领土。

    理由有三:

    其一,战败的日本将会不再拥有军队。没有军队蒋委员长怕鸟。

    其二,如果中华再次和日本起冲突。海唐国将会无条件全力以赴。

    这两条对于蒋委员长来说,说服力其实不大,开疆拓土,委员长喜欢在日记中实施,委员长是那种高瞻远瞩的人物,更看重眼前利益。

    那么第三条就非常合委员长的胃口了:将来占领琉球,总得驻军吧。比如阎锡山的部队,再比如桂系军力,再比如某党。

    总之就是把这些蒋委员长的眼中钉弄到海外。此言一出,委员长立刻龙心大悦。

    在这次会议上。李广最主要的目的就在于此。为中华突破第一岛链略尽心力量。至于未来琉球群岛是握在中工手中还是蒋委员长手中,李广其实并不很担心。无论如何都是在中华手中,这就足够。至于可能出现台-独那种不认祖宗的,真以为海唐手中的刀是吃素的?

    排在第二位的事情是,海唐国正式担当起了向国内输送美国援助物资的任务。

    这一点。蒋委员长最为热心。

    说到美国援助中国的物资,蒋委员长就一肚子气。印度洋上的运输。一直是海唐帮忙。而在印度大陆上的运输。则是控制在英国人手中。

    更可气的是,美国援助物资的分配权力归史迪威。

    要是评价史迪威,军事上,李广认为此公眼高手低。当初史迪威指挥中国远征军,结果英国人率先撤退,造成缅甸的溃败。幸亏李广早做准备,远征军才没有沦落到如同历史上那般惨况。

    而史迪威一直以他“想象中”的美军战斗力为标准要求华军。指挥失当,那是必然。最基本的知彼知己都做不到,这样的指挥官。就实在是太不称职了。中国以现在的经济实力,根本不可能打造出百万精兵。即使是现在国内的主力部队,实际上也只是轻武器不缺,重武器严重短缺。

    要是仅仅军事观点分歧的话,华军将领也可以通过演习或者说服的方式劝诫。但是,这一点却根本做不到。

    美国援助的物资,有一个极大弊端。在印度实际上并没有分的很清楚,到底是给华军的,还是给英军的。

    于是,本来没有绝对权力分配物资的史迪威争得了美国陆军大佬马歇尔的同意,(他是将领)就有了操作余地,完全掌握了对华物资的分配资格。从而以此为要挟,强令华军听他的指挥。

    史迪威的刚愎自用极其严重,虽说依靠驼峰航线,不可能运输重武器。但是轻武器,比如步枪,美国援助了两年多,竟然到华军手中仅仅十万支。

    这比李广当初卖给国内的步枪数量都不如,如何能满足战场需要。

    史迪威每月给华军运输六千吨物资,听着是真的不算少,而且也是美国政府承诺的数量。但要是知道这六千吨物资都是什么玩意,简直要气炸李广。

    大多是一些不值钱的东西,比如面粉,汽油,服装。当然,国内什么都缺,这些也不是用不着。

    至于武器弹药,通讯器材,药品等,那是卡的死死的。最终贵重物品都流入了英军手中。

    蒋委员长的手下的确也不争气,贪污横行,许多物资被倒卖。再加上华军战斗力也的确有严重问题,史迪威有了借口,更是恣意妄为。

    史迪威因此和蒋委员长的矛盾日渐激化。

    蒋委员长忍气吞声,一个乞丐有什么资格挑食呢?

    当袁总理提出,海唐国将会主动的肩负起全部输送物资的责任,蒋委员长简直是喜出望外。

    不过,罗斯福也不是傻子,他也知道史迪威的问题,但是,在要挟华军服从命令,这一点上,罗斯福和史迪威是一致的。

    所以,尽管海唐军愿意承担责任,蒋委员长乐意其实并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懂一点历史就是有好处,李广为了这次会议早就想好了完全之策。四四年美国总统大选,罗斯福选的杜鲁门做竞选伙伴,而杜鲁门的本职工作则是减少浪费。海唐国驻美国公使王世,不断游说杜鲁门。投资多年的政客,开始显现威力。

    因此,杜鲁门关于援助中国物资的一份报告,就呈现在罗斯福总统面前。

    总体上,美军输送物资的费用和输送物资本身的价值差不多是一比一。战争中物资输送费用高,可以理解。但是一比一的费用,已经超出了所有人的心理。

    在数据完备的分析报告面前,史迪威只给中国输送低价值物资的弊病暴漏。高昂的飞机运输费用,运送点面粉,稍有经济头脑就不会这么做。

    委员长经过劝说,好不容易在罗斯福总统面前硬气了一点。强硬的态度,足以使得罗斯福在意识到史迪威做的过火了。走马换将,太丢美国人的脸面。

    罗斯福认为,只要美国控制着物资输送总价值,手段委婉一点,他并不担心华军不听使唤。

    罗斯福相对于丘吉尔,更重视一点中国。那是因为最近太平洋战场上塞班岛战役,美军在绝对优势之下,伤亡惨重。美国政客们意识到中国的作用。

    美国人现在最怕的是,华军投降。如果华军投降,那么数百万精锐日军将会转向太平洋,美军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才能登陆日本呢。

    罗斯福看了海唐国黄河东流的记录片,对于中国眼下的困境也有所了解,中国能在这样的环境下抗住日军,的确不易。他无意给蒋委员长更大压力,故此答应了蒋委员长的请求。

    协议自此达成,从四四年起,海唐国将会肩负起援华物资的运输。而,美国援助将会从此前的六千吨,增加到一万吨。

    中间有一点点小生意,海唐国得了点便宜。美军负责驼峰航线的九十多架运输机转交给海唐国。海唐军在四三年发展迅猛,出现了飞行员多,而飞机严重匮乏的状况。而运输费用,海唐国只要了物资价值的一半。其实也是好生意,只不过,罗斯福对于这么点蝇头小利看不上而已。

    至于海唐军如何输送这么大批物资,那就不是罗斯福关心的事情了。而李广敢于接下这么个任务,自然是有着相当底气的。

    对于海唐来说,运输物资既承担了对中国的义务和责任。更重要的是,仅此一项,在战争结束前,移民问题,蒋委员长绝对不可能设置障碍,只能是支持。

    而且,李广接下这趟差事,自然有着更加深远的考量,要不穿越人士的长处又如何体现呢?

    只要这两件事情能达成目的,海唐国参与开罗会议的目标已经达到。

    不过,仅仅达到基本的目标,怎么能显出外交使团的水平呢?(未完待续。。)

461 外交成就 下

    海唐国使团在开罗的外交活动,说是成功.但是直接利益相关海唐国的成就却一项也没有达成。无论贷款或者武器供应,技术共享。

    使团人员虽然活动积极,但是看到成就却实在是难以让袁总理满意。就在会议结束时,一个意想不到的变化出现。

    广交朋友是有好处的。

    海唐军曾经给麦克阿瑟提供了两名精锐飞行员,帮助美国陆军航空兵提高对抗日军零式战机的能力。对此,美国陆军航空兵司令阿诺德中将甚为感激,而且李广也和阿诺德有些小小交情。

    这次开罗会议,对于美英中苏四国来说,那是非常正式的外交活动。不仅各国首脑来了,连海陆空三军的代表,甚至是最高指挥官也来了。美国没有空军司令,为了在外交活动中所谓的对等,阿诺德中将乃是代表美国实际上并不存在的独立空军的。

    能在正式场合,做美国空军代表,意义非凡。阿诺德中将有了野望,自然是春风得意。

    麦克阿瑟要打菲律宾,那是最高机密,阿诺德现在还不知道。但是他知道海唐军要和麦大帅合作,海唐军已经派出了一百名飞行员和一百名参谋军官,他很清楚。对于海唐军飞行员的素质,阿诺德还是略知一二的。

    海唐军帮助麦克阿瑟,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帮助他阿诺德的空军力量。只要是一个心态正常的将军,没有不爱护自己士兵生命的,为了和海唐军更好合作。阿诺德私下里免不了和海唐国使团交流一番,袁总理颜外长正四处寻觅突破口,因此双方交流相当融洽。

    不过,阿诺德是军人。而且不是麦克阿瑟那种喜欢插手政治的军人。所以,袁总理在阿诺德将军身上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闲聊中,袁总理提到,海唐国使团下一站是前往伊朗首都德黑兰。

    李广历史学的差,根本不知道开罗会议之后,还有一个德黑兰会议。而袁总理自然也不是神仙,美英方面保密严格,蒋委员长不知道,他也不知道罗斯福下一站是德黑兰。

    这时,阿诺德将军意想不到的发挥了作用。罗斯福上飞机时。阿诺德就随口提了一句,海唐国外交使团也是要奔赴德黑兰的。罗斯福突然来了兴趣,袁总理因此得以踏上美国总统专机。

    罗斯福对于海唐国的某种不知所谓的恶感并没有消失,但是他有他感兴趣的东西,或者说美国有美国感兴趣的东西--锡兰。

    锡兰军事战略地理位置重要。如果是以二战时期的军事观点衡量的话。锡兰比大唐岛所处位置都要重要的多。

    以前,那里是英国人的地盘。美国人难以插手。但是。现在机会出现,锡兰正在要求独立,而海唐国又高风亮节的支持,罗斯福如何看不到美国有了插手机会。

    英国人对锡兰的态度是,我得不到,别人也休想得到。当然他所谓的这个别人是海唐国。如果美国插手。英国人能玩的花招就极为了了。

    罗斯福有意,袁总理识趣。于是乎两个外国高官,就决定了锡兰的利益。而且还做的非常自然,丝毫没有考虑到锡兰临时政府总理就在另一架飞机上。

    这一下。罗斯福开心了。

    在罗斯福心目中,美国就是救世主。接下来他认为海唐国的要求无非是有关援助贷款的问题。因为,袁总理早就表示过,海唐军费开支以目前的财政状况最多支持到四四年年中。

    但是,令罗斯福惊诧的是,海唐国正式提出的是对日本的战后的处置方案。

    袁总理慷慨陈词,日本对中华造成了巨大危害,对世界和平造成了威胁。为了使得日本永远不再危害世界。

    战后,海唐国要求分得日本北方领土--也就是北方四岛和附属的一些岛屿。

    中国在日本本土南方占据琉球群岛。

    这样一来,形式上就形成了一种南北夹击,南北合力,禁锢日本,从而使得日本再也无能作恶。

    现代人,几乎所有人都会理所当然的想,多一块领土总是好事。但是事实上,海唐国提出的北方四岛,在所有人眼中(除了苏联),包括美国眼中都是鸡肋。

    对于海唐国来说,拥有这么一块领土,是永远的累赘和麻烦。无论是眼下,还是未来。

    或许战胜日本之后,禁锢日本还容易做到。但是北方四岛正好围困了苏联在远东的出海口。冲突是必然的。

    对上那么一个老大帝国,很好玩吗?

    至少,罗斯福虽然对苏联的体制有深深的恶感,但是他也不敢贸然直接率领美国对上苏联的。

    看看二战后的国际局势就知道了,美国和苏联斗的不亦乐乎,但是直接军事面对的机会是少之又少。

    罗斯福认为,海唐国这是被仇恨蒙蔽了眼光。日本好地方多呢,比如开罗会议已经决定,战争结束后剥夺日本自从一战起占据的海外领土,比如加罗林群岛。

    假如海唐国提出在那里要点好处,美国也会答应的。战争不就是分赃吗?只要美国占了好处的大头,其实并不在乎几个太平洋上的小岛的。

    此举绝对是昏招。

    罗斯福是这么想的。因此就想立即答应。不过在其智囊,也是号称美国历史上地位最显赫,最优秀的国务卿--康德尔.赫尔,一番耳语之后,条件变成了:战争结束前,海唐国能打下北方四岛,这个约定算数。

    很狡猾,很明显想让海唐国在战场上多出力气,帮美军分担压力。

    袁总理“执迷不悟”,竟然还一再要求,这次飞机上的会晤,形成了一个书面文字。

    开罗会议,在历史上有宣言,有协商。但是并没有具体的密约文本。而海唐国得到的这个其实也不算很正式的文件,实乃是开罗会议唯一的合约性文件。由于只有美国和海唐国签字,以至于后世有无数的纠纷。但是,无论如何纠纷,土地到手,解释权就看实力了。

    谈话告一段落,罗斯福饶有兴趣的询问海唐国对伊朗的看法。

    袁总理答:“我海唐国认为,伊朗为反抗轴心国做出了巨大牺牲,理应得到主权独立。此外,鉴于伊朗经济落后。我建议以美国为首。我海唐国愿为辅助,帮助伊朗建立石油工业,让伊朗人民早日富起来。”

    要知道,伊朗的状况现在很是糟糕。自从德国入侵苏联,苏军干脆就没有任何通告。直接就占领了伊朗北部。而伊朗南部,则控制在英国人手中。

    伊朗别的没有。可是石油却是哇哇的。在二战这个年代。英国人每年至少在伊朗开采六百万吨石油。这个数目,放到二十一世纪当然算不了什么,但是在这年头,却是相当令人眼红的数字。

    更令人眼红的是,其石油的预期储量。

    袁总理此行,其实就是为了伊朗的石油而来。只不过海唐国力量弱。只能剑走偏锋,准备和伊朗国王巴达维签订关于波斯湾沿岸的海上勘探权。

    对于易于开采的陆地油田,袁总理当然有兴趣。更重要的是美国人有兴趣,罗斯福有兴趣。

    海唐国是搭美国的顺风车。而美国也需要一个喽啰摇旗呐喊。反正是从英国人手里掏货,罗斯福倒是也不算霸道。立刻表示:“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支持海唐的看法。”

    历史上,四四年罗斯福曾经就伊朗问题和丘吉尔有过一次分赃谈判--伊朗石油应当是美国英国平分。

    盟友又如何?美英两国也是有利益纷争的。海唐正愁找不到插手机会,罗斯福竟然送货上门,实在是意想不到的大礼。

    从四四年起,美国和海唐互相协作,外交上相互声援,人员上互相帮助,稳稳地在伊朗扎根,挖到大大的一块勘探区。

    英国人气的干瞪眼,却无法阻止。比钱,比不过美国。比快捷方便,比不过海唐。

    随后的德黑兰会议,袁总理并没有深入参与。一则是资格不够,二则是李广这个把知识还给老师的家伙,不知道德黑兰会议,也就更加根本就不知道德黑兰会议上其实也有关于中国的事情。

    至少有两件事是与中国有关的:

    第一,斯大林同意在打败德国之后,向日本宣战。但是要价是,苏军可以进入中国不冻港大连,大连可以在国际监督下成为自由港。这事,李广知道。但李广把这么重要的一件事情,记错了,他以为是战争末期雅尔塔会议上,苏联提出的这个要求。

    历史学不好,实在是穿越人士的最大悲哀。

    而且以当下的苏德战场形势,苏联并未扭转战场态势,最多算是相持阶段。没有想到,如此劣势之下,苏联还有胃口想大连港。

    第二,由于三国对欧洲战局有分歧。苏联要求美英两国必须有登陆欧洲的时间表,尽快登录欧洲,为苏联分担一点压力。而罗斯福也倾向于早日登陆欧洲,他担心德国整合欧洲资源时间越长,越难击败。丘吉尔则是老谋深算,在苏联和德国没有打出胜负,或者说这两个国家尚未耗尽最后的实力之前,死活不愿意登陆欧洲,他只愿意从战场的边缘--巴尔干半岛方向出击。说白了,就是拖延时间。

    最后,狗咬狗多时,三方还是定出了四四年的盟军战略--年中盟军登陆欧洲。

    这样一来,英国以把主要精力军力投入欧洲为理由,刚钢在开罗会议上答应蒋委员长的缅甸反攻,时间推迟。

    历史上,蒋委员长听到这个消息,郁闷不已。滇缅公路打通,遥遥无期,非常失望。

    但是,这一次,海唐军保证物资运输。只要有物资输入,蒋委员长才不想在史迪威的指挥下消耗华军。

    这个消息,对于海唐军来说也是好消息,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如果用在缅甸战场,其他方向就无从组织大规模的战役。迫于和蒋委员长的约定,海唐军主力集结印度洋,一直正军备战。英国人推迟缅甸战役,正好解放出来海唐军的兵力,给了李广寻觅新的战机的机会。

    海唐国外交使团主要的工作目标仍是伊朗,在和伊朗国王巴达维的会面中,袁总理再次抛出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民族团结起来,争取独立。

    伊朗国王巴达维年纪轻轻,老爹又是被英国人囚禁,弄死在非洲,对于英国人一点好感没有,闻听此言,蠢蠢欲动。

    好多年了,从未有一个国家对伊朗表示善意,虽然海唐只是一个小国,能提供多少实质上的支持,不好说。但是雪中送炭,令巴达维极为感激。因此,签订关于波斯湾海上石油勘探权的文件,相当顺利。

    更令巴达维激动的是,德黑兰会议结束,美国,英国和苏联全都表示,支持伊朗在战后获得独立。美国是想分一杯羹,苏联是和稀泥(他已经占了不少地盘,看看和伊朗接界的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就知道了。),而英国则是无奈的答应。但是不管怎么说,伊朗经过这一次会议,独立已成必然。

    这事儿吧,其实就是一个巧合。不过海唐国是最先表达的善意,因此收获的友谊更加丰硕。

    虽然,因为李广的不学无术,海唐国失去了一次影响中国的机会。但是,袁总理轻松的完成了李广交代的另一项任务。

    向斯大林要点人才。

    海唐国什么人才都缺。连音乐舞蹈绘画这样的“冷门”人才也缺。战争中,这些人才本来是用场不大的。但是,海唐国一年来,电影事业实在是发展的令李广极为不满。

    他一再交代,我们的目的是赚钱。要投其所好,照顾欧洲人的思维拍电影。

    但是从国内来的那帮电影人,拍出来的实在不知道算个什么玩意,好好的剧本创意全都糟蹋了。李广实在看不下去。想赚美国人的钱,很难。

    当然了,当初拍摄《第一滴血》耗资百万美金,请的是好莱坞的高手组合,加上动用战舰战机,如果按照市场价格衡量的话,怕是没有五百万美金下不来。而国内这些电影制片人,仅仅拿五十万到五百万唐元,也就是一千美金到一万多美金的投入拍电影,收益不乐观也是情理之中。

    至于电影的布景,音乐,国内的那帮电影人搞的简直是拙劣到了极点。所以,看似战争中用场不大的音乐绘画人才,海唐国也是需要的。

    在海唐国的人才列表中,还有一批生物,理论物理,数学专家。

    总之,这些人,在战争环境下,基本上属于没有用,或者用场不大的。

    至于机械电子化工冶金等科目的人才,海唐国干脆就没有提,提了也是白搭,苏联人正忙着造武器弹药呢。

    上次,苏联人曾经提供过一批囚犯技术人员,但是现在苏联战场吃紧,能干活的,统统不给。

    因此,海唐国这次要的就是不能干活的,于是斯大林满口答应。几个月后,海唐国得到了一批数量超过六百的人才。

    几年后,斯大林才发现,研究核弹,苏联人才竟然出现了断层。没有办法,这年头,研究核物理的人,即使是苏联这么大的国家,也没有多少人的。其中十多名核物理学家,如果李广对苏联的核验发有了解的话,将会知道,这些人全是大名鼎鼎的人物。

    等苏联想要回去,有点难哈。

    对于这样的外交结果,李广还是满意的,他开始筹谋下一步海唐军整体的战略方向。(未完待续。。)

462 菲律宾战役之知己

    十二月十日,李广到达新几内亚岛莫尔兹比港。

    从四二年下半年开始,麦克阿瑟为了表示战斗意志,就一直把司令部扎在此处。

    但是,时至今日,此处其实已经算不得前线。新几内亚战场上,日军虽然尚未被彻底消灭,但是粮食都难以补充的鬼子战斗力已经不足为虑。美军根本不需要进攻,只需要稳扎稳打,牢固的防御就可以轻松耗死日军了。

    麦克阿瑟的得意就在于此,在这个阶段,日军美军的伤亡比例已经狂飙到三十比一以上。

    小鬼子说白了,不是在战斗中被打死的,而是被饿死的。日军一惯崇尚进攻,但是在欧美最擅长的静态防御面前,纯粹是拿着鸡蛋碰石头。不进攻还能苟延残喘些日子,主动进攻就是给炮火过剩的美军送菜。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百万美军至少有一半或者更多的在新几内亚战场上和日军交锋。虽说日军已经残废,但是美军菜鸟士兵们也经历了战火的洗礼,在心理上开始适应战场。

    麦克阿瑟的做法,其实和海唐军有很多相似。李广在建军初期,尽量找最垃圾的对手,其中道理其实也就是让战士们适应战场。再充足的训练也不足以保证部队战斗力。真正的经历战火,才能把战斗力发挥出来。

    李广没有见到麦克阿瑟,迎接李广的是第七舰队司令金凯德中将。作为美国陆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老麦的事情多着呢。他要操心的事情不仅仅是作战,他要筹备物资,组织兵力,和政客们舌剑唇枪争取更多支持。更重要的是,他要说服罗斯福总统和美国陆军大佬马歇尔。

    在金凯德的带领下。李广一天时间里见到了至少五十个将军,搞得李广眼花缭乱,除了有限几个能叫得出名字,其他的只能算是照了个面。

    打仗不是玩游戏,不熟悉部下,不熟悉同僚,出个小漏子就可能造成大损失。这时,海唐军前期派驻的参谋们就显出了作用。一份份的报告就落到了李广的案头。

    通过这些资料,李广对于金凯德有了进一步认识。

    金凯德虽说是麦克阿瑟的下属,但是也有自成一体的力量。第七舰队的美军各级官兵对于金凯德还是相当支持。

    为了恢复他所属的集团在美国海军中的荣光与势力,金凯德忍受了不少冷嘲热讽,日子并不好过,迫切的需要战功。

    美军中海军一贯以土包子看待陆军,而金凯德却投靠了麦克阿瑟这个陆军上将。从而成为美国海军的异类,所受到的压力可想而知。

    金凯德和麦克阿瑟结成盟友。而李广则是既为当前又为未来和麦克阿瑟协同作战。

    因此金凯德和李广也算是盟友。

    但是盟友也有利益冲突的。李广是麦克阿瑟预定的海军最高指挥官。金凯德虽然承诺服从指挥,但是内心中难免有不满。他金凯德是中将,李广也是中将。金凯德是如日中天的美国的中将,而李广只是一个小国的中将。

    估计,金凯德被嘲笑的理由很快就会再被加上一条--被小国将军指挥。

    但是,这又如何。

    金凯德表现了足够诚意。递交的关于舰队的资料非常完善,军事机密和技术机密几乎是毫无保留。

    他这一系,自从珍珠港被日军偷袭,老大前太平洋舰队司令金梅尔上将。也就是金凯德的妹夫(金梅尔六十岁。老婆三十多,老牛吃嫩草哈)被撤职,就走了下坡路。

    例子很多:在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海战中的指挥官弗莱彻被弄到美国西海岸看大门。做一个闲置,究其原因,也是因为同属金梅尔一系。

    要说,弗莱彻在战斗中,有不少问题。但是那些问题其实算不得严重,比如老被人拿出来耻笑的加油问题。换个说法,那应当是弗莱彻担心战斗时间长,缺乏燃油时,无法乘胜追击,扩大战果。

    要说美国海军指挥官,弗莱彻比起赫赫有名的哈尔西和斯普鲁恩斯指挥航母作战更有经验。即便是能力不如这两个,难道还不如级别稍低一点的特混大队指挥官?

    其实原因只有一个,老大倒台,站错队了,被排挤而已。

    从资料中,李广看出:金凯德不是无能之辈,现年四十岁的金凯德,能稳住一干杂牌军心,就相当不易。

    他的一路攀升,虽然有后台,但是能力绝对不容忽视。能在金梅尔上将失势后仍然一路上扬,因素是多方面的。

    比如金凯德能升为中将,靠的是战功。

    当然他这个战功,明显是有很多背后力量的支援。他在四三年捞了个好差事,在海唐军帮美军收复威克岛的同期,金凯德率军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阿留申群岛。这个功劳意义非常,要知道那是美军第一次收复被日军占领的本土。

    那地方,日军也只是象征性占领,根本没有多少兵力。这种仗,换到哈尔西或者斯普鲁恩斯身上,也是白得的战功。

    能弄到这样的差事,金凯德背后的力量耗费了巨大的政治资源。

    金凯德是个明白人,仅仅靠消耗残存的政治资源,他永远也难以爬到顶峰。金凯德肩负他这一系崛起的重任,压力不轻。

    重新恢复金凯德这一系的荣光和势力,才是顶顶重要的,而乱世中,以美国的体制,唯有战功才是响当当的。

    心思通达的金凯德,在这个问题上想的透彻,是非常的支持李广。

    当然,金凯德也深知一点,自己这个第七舰队是差了点。

    对上弱国的话,仅仅第七舰队就是一支灭国的武力。但是对上强国,就不够看了。

    六艘战列舰,全部老型号,其中五艘都是从珍珠港的海底中打捞出来的旧货。

    仅仅是旧货也就罢了。关键是人员全是清一色的新手。老兵都被抽调到美国海军第三舰队,也就是尼米兹的麾下。

    打个比方,假如是尼米兹和麦克阿瑟都出六艘战列舰来个对抗演习,最终结果估计是六比一,理想点也就是六比二。要是不理想的话,六比零不稀罕。总之是金凯德全灭。

    战列舰好像还能凑合比一下,如果拿航母来说的话。金凯德连演习的资格都没有。十八艘护航航母,如何和正规航母对抗?

    人家连轰炸机都不用,f6f和f4u仅仅用两百五十公斤炸弹,就能轻松干掉他的护航航母。而他的f4f战机。只能携带六十磅炸弹,即便是能炸中美军正规航母,也就是擦破点皮。

    至于飞行员的素质,那更是根本就没法比。尼米兹的第三舰队中飞行经验在一千小时的比比皆是,三五百小时飞行经验这样的飞行员随手可得。而在他的护航航母上。五百小时飞行经验的,已经是凤毛麟角。

    此外。一支舰队的战斗力要想发挥。还需要综合配套。可怜的金凯德看似庞大的舰队只有两艘潜艇,而且还是澳大利亚的潜艇。

    总之,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就是一支后娘养的舰队。

    金凯德之所以肯让李广担任海军指挥官,有一个明显的原因:假如第七舰队和海唐军舰队对抗,他赢不了。

    军人崇拜的是实力。

    看看第七舰队现有力量,就知道麦克阿瑟和金凯德是如何费尽心机的增强力量。要争夺战功的了。

    第七舰队下辖:

    战列舰七艘。(不是六艘吗?)

    密西西比号。马里兰号、西弗吉尼亚号;第2战列舰大队:田纳西号、加利福尼亚号、宾夕法尼亚号;黎塞留号战列舰(属于法国)

    重巡洋舰4艘:路易斯维尔,波特兰,明尼阿波利斯,澳大利亚(属于澳大利亚海军);

    轻巡洋舰4艘:丹佛。哥伦比亚,菲尼克斯,博伊西。

    驱逐舰28艘(包括老式护卫舰)。(其中有六艘驱逐舰是荷兰,澳大利亚,英国的。)

    护航航母,十八艘。

    潜艇:两艘。

    鱼雷艇三十九艘。

    海唐军:战列舰一艘,航母李广承诺出兵三艘,当下只有一艘印度洋号战列舰。驱逐舰九艘,补给巡洋舰两艘。潜艇十八艘。

    应当说,麦克阿瑟能把这样一支力量整合起来,真的是需要高超水平的。

    对于这样一支力量,李广使用起来也需要耗费无数精力。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他首先要做的就是知己。

    鉴于海唐以往的历史,李广对于法军参战的唯一一艘战列舰黎塞留号饶有兴趣。

    这艘法国战列舰比起海抗军同样得自法国的大西洋号战列舰,那可是要强大一个级别。要不,怎么称得上是法国的骄傲呢。

    不过,骄傲归骄傲。法国自从四零年战败,就成了全世界的笑话。这艘好不容易逃出虎口的战列舰也是命运多舛,缺少弹药,缺少兵员,最后还因为面子不肯早早归顺盟军,被英国人在达喀尔臭揍一番。

    然后,再次逃命,却再也无处可逃,只好投奔美国。这不,刚刚完成现代化改装,就被麦克阿瑟拉了差。

    经过几次接触,李广觉得:黎塞留号战列舰舰长法军马赞上校是李广看到的最不具备法国气质的军官。所谓法国气质,在李广的意识中那就是不知所谓的面子。

    只要这位马赞上校肯配合,李广倒也宽宏大量,不会毫无意义的拿法国黎塞留号战列舰无谓消耗。李广反倒是很重视这个法国上校。毕竟,要论作战效能,法国这艘战舰应当不弱,有着高达三十节的速度,在整个舰队战列舰中战斗力首屈一指。

    但是,战斗力不是仅仅看战舰数据就可以的。

    令人惊讶的是:参战四年,这艘法军战列舰竟然仍是菜鸟级别。

    这玩意实在有些出乎预料。

    在四零年,德军横扫法兰西时,这艘战舰尚未列装。当然法国海军也就没有正式的安排军官,于是乎当初还是小角色的马赞少校担当了舰长。一般情况下,各国海军主力舰舰长军衔上校是主流,少将也不为过。

    而战舰上的船员一半是刚毕业的法国海军军校学生,一半是法国舰船设计或者建造的技术人员。

    要说,这样的配置,经过几年的战争,应当列入精锐行列。但是事实上,黎塞留号战列舰长时间缺乏弹药,几乎没有进行过实弹训练。在和英国人的达喀尔之战中,刚刚开炮,就自毁一门主炮,死伤狼藉。(原因不明,是不是装多了火药?)

    自此,法军官兵就有了开炮恐惧症,生怕某一炮再玩一次自爆。

    等战舰到了美国,修了一年多,刚刚列装。这不,立刻就被拉了壮丁,战斗力嘛,真的不好说。

    连败之下,士气自然低落。这一点连美军第七舰队都不如,好歹人家最近一年多连番胜利。

    令李广欣喜的是:这位马赞上校,还有点小脾气,或者说全体法军舰员都有小脾气---不是对海唐国的,而是对英国人的.

    看看这艘命运多舛的强大战列舰,出世后的遭遇,就知道这一群法国人是多么的憎恨英国了。几番被英国人追着打,有点脾气很正常,故此宁可在太平洋上协同美军作战,也不肯回大西洋上协同英军作战。

    世界各国,军种之间都有矛盾。法国也不例外,海军陆军的隔阂更大。

    在法国陆军看,海唐军是法国的死敌。而法国海军竟然丝毫没有这种情绪。实在是怪异的不得了。而且,海唐军的大西洋号战列舰,所有法国人都知道,那本是法国的,但是却没有人对此再有异议。或许在他们看来,大西洋号战列舰在海唐军手中屡立战功,也是法国的骄傲?

    法国人的怪异,李广理解能力有限。

    只要不是对海唐军有脾气,李广很喜欢,甚至安排人手考察马赞上校。

    海唐国一直以来,最担心的是未来实力尚未攀升到足以自卫时,对上法国。假如能在法军中培养出一个亲唐派,好处自然是大大的。

    马赞虽然只是一个上校,但是,他掌握了法国唯一一艘新锐战列舰,这是法国海军当下最强大的战斗力。如果运作得当,他完全有潜力成为法国海军中的一股力量。

    李广很有点兴趣,培养一个亲唐的法国海军将领。

    麦克阿瑟未返回司令部之前,李广马不停蹄考察舰队,几番辛苦之下,总算对舰队的战斗力有了大致了解。(未完待续。。)

453 菲律宾战役之磨合

    十二月二十日,麦克阿瑟尚未归来。在征得麦克阿瑟的允许之后,李广身为盟军混合舰队司令的第一个军事行动展开了。

    要想确实把握这支舰队的战斗力,仅仅是看资料和与军官交流是完全不够的。尤其是对于这样一支战斗力的组成复杂的舰队,没有几次磨合演习,也不易发挥其战斗力。而李广采取的方式是以战代练。

    直到此时,整个舰队中除了李广和金凯德,并无人知晓麦克阿瑟的下一步军事目标。

    但是,战争有战争的规则。奇兵突起,长驱直入固然令人热血沸腾。但是那并不是战争的常态。

    美军采取了跳岛战术,但是并不是说要跳过的那些岛屿对于美军就不存在威胁。因此,在李广的一战代练计划中,削弱日军散布在中南太平洋岛屿上的军事存在,就成了战斗的目的。这也是最适合向各级军官们阐明战斗意义的最佳方式。

    李广稳重,美军这只后娘养的二流舰队冒险精神不足,战斗目标的选择经过协商,最终一致同意把目标设定在日军防御的外围或者非核心岛屿上。

    选择这样的目标作战,有几个好处:第一,在敌我两分,或者说美军已经占据优势的海域作战,对于这样一支杂牌混合的舰队来说,有相当的心理优势。

    第二,选择这样的战场,发生大海战的几率不高。以日本海军现有实力,不大可能为了这样的非战略要地和盟军再次决战。要知道,美国太平洋海军虽然损失惨重,日军的损失也不轻,一时半会儿想组织起来能够和第七舰队死磕的力量也不那么容易。

    而且,李广再次祭出掷骰子战术。即便是日军有心,想抓住战机,也没有什么可能。这种打法,海抗军第一特混舰队有着足够经验,半年多的骰子旋风战斗中,总结出一整套战术。当作战方案出炉,美军无不信服,很是长了李广的面子。

    第三,以李广掌握的资料,他手下的这只混编舰队。现有的训练水平和配合水准,打这样的仗,问题不大。

    从李广和金凯德的角度出发,没有必要冒险。无论是李广还是金凯德,两个人都不能输。而且在登陆菲律宾之前,这支本来就不算强悍的混合舰队绝对不能遭受大的挫折。有限的军力。必须保证麦克阿瑟的最终战略目标。

    根据现有情报。日本海军虽战力大减,但整体实力上,仍然要超过盟军这支混编舰队。(在美军的情报中,日军仍然拥有六艘战列舰,四艘以上的航母。)

    第四,削弱日军在太平洋诸岛作为打击目标。可以在小战中逐步削弱日军的海军空军力量。而盟军舰队则可以在战斗中提升战斗力,各支军种之间得以磨合,从而形成一个整体。

    在这样的指导方针下,李广坐镇司令部。金凯德中将带领舰队出击。

    为了保密,舰队出航之后二十四小时。李广手中的骰子落下,盟军舰队第一个目标是所罗门群岛上的布尔维尔岛。

    金凯德的指挥中规中矩。战阵是美军最拿手的环形编队,七艘战列舰和巡洋舰,驱逐舰为外围,两个护航航母大队(本来是三个大队,其中一个担任了护航任务)合计十二艘处于舰队中心。

    由于战术习惯的差异,海唐军舰队自成一队,在海唐军第一特混舰队司令郑学昌少将率领下,距离主力舰队外围两百公里作为后手策应。

    ------

    打这样的仗,完全是以力欺人,盟军舰队问题虽多,李广其实并不担心。李广身为总指挥,虽不出海,也不是没事可做。他的工作中有一项是:领着一群美军海唐军参谋们寻找战斗中盟军舰队不尽如人意的缺陷。经历了数年战争,李广作战经验日渐丰富,在关键处点拨几下,盟军参谋们就能总结一套经验教训。

    位置不同,李广考虑的问题也不仅限于当前战斗,他最重要的工作是策划未来的菲律宾战役。

    尼米兹打完塞班岛战役,已经是十月中旬,以美国的工业能力,太平洋舰队恢复战斗力最多只需要半年。麦克阿瑟投入如此巨大的本钱,要想抢先一步。必须在尼米兹恢复战斗力之前,发动菲律宾战役。按照麦克阿瑟的设想,发动战役的时间越早越好,最好是在尼米兹为时六个月的修养阶段,他拿下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奠定胜局。这样一来,就需要留给陆军至少两个月时间(麦克阿瑟开始狂妄,他准备登陆之后,两个月拿下马尼拉)。

    换而言之,麦克阿瑟要在四四年二月十五日左右登陆菲律宾。故此,留给李广的时间实在不算充裕,三个月不到的时间里组织一场如此规模的战役,难度多多。

    不过,李广很快就发现,过惯了穷日子的他,思维并不适合于美军。海唐军一贯是有什么条件,就利用现有条件作战的。可是,在美军里,是需要什么就补充什么。战争预算宽裕的一塌糊涂,李广只能羡慕嫉妒恨。

    一项项命令下达,美军后勤部门迅速的回复所需时间,丝毫没有为资金困乏所扰的迹象。而这种状态,在麦克阿瑟看来竟然是美国政府对陆军方面作战物资倾斜不够。

    其中也有令李广不满的,比如海军舰载机。以麦克阿瑟之能搞不到,美军后勤也只能是向上级打报告,能不能得到,希望渺茫。

    在这样物资充裕的条件下,李广本以为辛苦的备战工作,竟然轻松无比。他甚至有时间关心一下战斗之外的一些杂事。

    在盟军舰队中,有一群比较特别的人员。这是李广以寻找缺陷,记录战场为名安排的一群摄影师。

    李广自从发现海唐出品的几部电影,令人不忍猝视,就萌发了一个念头。这个年代,因为观念原因或者经济原因,有关战场场面的音像记录不多。美军在这个方面稍微好一些,而日本干脆没有这种意识。整个二战,日本方面在海战影像记录方面几乎是空白,只有寥寥几张照片,几段短短的镜头片段。

    拍电影能赚钱,拍摄战场记录片也能赚钱的,而且会更加赚钱。无论多么逼真的电影场面,永远比不上真实战场上的震撼。

    而且,这种镜头的价值,绝不仅仅在于可以剪辑出来作为电影镜头使用,更重要的是这是真实的战场,真实的历史,其价值是不可估量的。

    菲律宾战役,想想都让人觉得激动。这样的战役规模,整个人类战争史上都不会超过十次。如此重要的战役,战场记录毫无疑问非常重要。因此,李广抽调了海唐几乎全部的青年记者,制片厂的摄影师,甚至导演编剧,足足四百余人全力参与到了这场大战的拍摄中。

    后来,以菲律宾战役为背景,一部名为《大英雄》的战争纪录片在美国上映。主体自然是吹捧麦克阿瑟,吹捧美军。当然也不会忘记宣传海唐军,这是肯定的。

    要说吹嘘,苏联人说第二,没有人敢说第一。从苏联来海唐国的艺术家们,对于塑造伟人形象实在是太有心得体会了。无论是场面,还是旁白,无论是音乐还是镜头特写,简直是完美的令人哦呕。

    苏联艺术家们把塑造斯大林的那一套移花接木,用来吹嘘麦克阿瑟,即便是在一部记录片中,其手法也令人叹为观止。

    神奇的是,美国人照样喜欢看。麦克阿瑟自然更加开心,而海唐仅仅因为这一部影片纯收益超过五千万美金。这些珍贵的历史镜头,数以吨计的胶片,在以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更是创造了极为夸张的利润。(未完待续。。)

464 菲律宾战役之“骰子旋风”

    布干维尔岛位于所罗门群岛的最北端,距离日军西南太平洋战略基地拉包尔东南约205海里,面积9318平方公里,是所罗门群岛最大岛屿。

    日军自瓜岛战役败退后,重点加强该岛防御,企图长期坚守,并在该岛上部署了重兵。

    守岛日军为第17军(司令为百武晴吉中将)的第六师团、第38混成旅,海军南方警备队(3个大队)等共3.5万余人。

    几乎是清一水的精锐部队。但是,令鬼子没有想到的是,在此处干耗了快一年,美军除了出动战机轰炸,根本就没有攻占的打算。突然出刀,却占领了塞班岛。

    日军第十七军司令百武晴吉中将半年多以来主要的工作不是作战,也不是修建工事,而是整天忙着向大本营要物资,要弹药,要医药。布干维尔岛几乎是原始洪荒状态,近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竟然只有两三万穷的叮当响的土著,抢粮食都没地抢,只能依靠海运补给。

    不管战局如何恶劣,百武晴吉中将手下都是精锐部队,日军南方军司令寺内寿一大将还是比较重视,粮食问题倒还算基本得到解决。但是药品,别说百武晴吉了,就是寺内寿一也搞不到多少的。

    因此,日军只能是每天努力的和蚊子做斗争,小小的蚊子可是真的不好对付,一群一群的鬼子因此得了疟疾,能不能活下去,就看天照大神的了。

    百武晴吉不是大头兵,人家是有生活品味的高级将领,他要求每天都吃蔬菜。于是,一干小鬼子最近比较忙。忙碌着为将军种菜。

    小鬼子思维很有特点的。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竟然斗志昂扬,从上到下盼望着美军打过来。无他,在这种环境下,战死也比死在蚊子口中强啊。

    十二月二十二日,布干维尔岛上的鬼子终于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战斗。美国陆军航空兵出动三百多架轰炸机,狠狠的蹂躏了一番,没等日军战机出动,就扬长而去。

    小鬼子不是没有挨过美军轰炸,但是这一次实在是百武晴吉见过的最大一次规模轰炸。三百架战机。其中至少两百架轰炸机,铺天盖地就是数百吨炸弹。

    美军的高空投弹水平,其实不怎么样,日本鬼子挨得多了也有了经验。经常是随便躲藏一下就没事的,除非运气不好。天照大神没有照顾,被炸个正着。

    但是。这一次完全不同于以往。美军机群是保持着大规模编队的方式。高空投弹。在短短一两分钟时间里就全部完成了投弹动作。美军虽然不是投放的子母弹,但是规模大了和子母弹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数百吨炸弹几乎是同时爆炸,覆盖了足足十个平方公里。

    要知道,出于交通方便的考量,日军的隐蔽部,掩体。工事和指挥部基本上都在机场周边。美军虽然没有特意瞄准,但是覆盖性打击之下,无论是在地堡中还是树丛里,日军根本无处可逃。眨眼间就损失上千兵力。

    也只有财大气粗的美军能使用这样的战术。如果是别的国家,如此挥霍武力,经济早就崩溃了。

    百武晴吉很愤怒,跳着脚挥舞战刀,他的菜地被炸成了泥沼。百武晴吉是没有金大胖那种本身,要是有,他连步枪都不用,绝对会用战刀砍下几架美军战机的。

    愤怒的百武晴吉一夜没有睡好,天亮时才昏昏入睡,一群战机再次飞临。

    这是盟军的舰载机群,投下一堆炸弹,小鬼子辛苦一夜修复的机场再次被炸的七零八落。这次威力不如昨日,胆战心惊的鬼子们纷纷跑到防空炮位上,防空炮火刚刚开火,百余架战机再次扬长而去。

    此时,百武晴吉的怒火已经到达了极限。从昨日到今天,三次空袭,日军就伤亡一千五百余人,机场被毁,四五十架战机没有能发挥一点点作用就全部报废。

    其实如果百武晴吉如果真的能派出战机追踪,也绝对是一个死。海抗军近五十架f6f战机在不远处的高空中正等鬼子上钩呢。

    十点钟,海抗军印度洋号航母上四十八架战机再次光临。

    这一次可不同以往,这四十八架战机,竟然在空中不断盘旋,认认真真的在寻找目标。轻松的简直如同闲庭信步,百武晴吉更加愤怒,这完全就是调戏。

    但是,小鬼子再愤怒却一点招没有。

    也不能说彻底没招,机枪高炮还是打的很热闹。不过效果简直是一点没有,海抗军战机总是在三千六百米以上高空蛇形机动。日军最大口径才75mm的高炮,也就是打个三千多米高,根本形不成威胁。

    这可是海抗军经过半年多的骰子旋风行动,得出的经验之谈。鬼子太穷,根本无法与德国之类的强国相比,大口径防空高炮少之又少。像布干维尔岛这样的地方,能布防三英寸的高炮已经是奢侈行为了。

    当日军高炮刚刚露面,就被海抗军战机一个俯冲,炸成废铁。

    对于海抗军飞行员来说,见惯了战舰防空密集的火力,对于日本陆军这寥寥几门高炮,几乎免疫。

    一个多小时的战斗,海抗军飞行员几乎是在日军面前表演飞行技巧,最终,海抗军战机以一架受伤的代价,摧毁日军近二十个防空火力点。至此,日军防空力量已经接近空白。

    百武晴吉一口血吐了出来。

    没有飞机,没有防空炮火,大日本帝国精锐的陆军师团就沦为待宰的羔羊。

    金凯德中将在旗舰上,笑逐颜开。海唐军出招简单有效。

    半年多的骰子旋风行动中,海唐军早就摸清了鬼子的习惯。小鬼子根本不懂得什么叫保存实力,只要稍加挑衅,绝对会有什么招数就使用什么招数。敌机没有出现,就说明鬼子已经没有战机了。而高炮被毁之后,连基本的防空都没有了。

    海唐军经常要不了三轮打击,就能摧毁一个城市日军的空中力量和防空力量。

    本以为,小鬼子在印度洋沿岸已经遭受了半年多折磨,会有些长进,但是现在看来,还是老一套。

    于是,美军护航航母上的战斗机,轰炸机开始逞威风,这些水平不怎么样的美军飞行员开始逞威风。没有敌机威胁,没有高炮威胁,此时不威风更待何时。

    等美军飞行员过足了瘾头,连港口几艘小小的木船都被炸成了碎片,盟军舰队才施施然撤离这片海域。

    从此,盟军舰队开始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太平洋骰子旋风。

    当李广得知布干维尔岛上的鬼子,竟然有日军第六师团,这是一支禽兽师团,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李广发话:这是海唐军的猎物。

    一个多月后,海唐军pjp号水上飞机母舰,带领一艘老式巡洋舰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布干维尔岛战役。

    掌握制海权的效用显现,海军的威力得到彻底展示,在长达一年半的布干维尔岛战役中,海唐军仅仅伤亡不足十人。海唐军用尽了放火投毒各种手段,日军空有数万兵力,却在十多架生存力薄弱的水上飞机面前,毫无反抗之力。

    长期围困之下,日军三万五千兵力大半饿死在布干维尔岛上,只有小部分被日军潜艇或者军舰救走。布干维尔岛最终得以逃生的鬼子不足六千,其中大半为精神病人。

    战后,海唐军得知布干维尔岛上,两三万土著几乎全被日军杀光,至于做什么用,用途很恶心。(未完待续。。)

475 菲律宾战役之调整

    过了圣诞节,麦克阿瑟才从美国赶回莫尔兹比港。金凯德中将也从战场抽身,开始参与到战役下一阶段的筹划过程中。但是海上的战斗并未停止,美军几个特混舰队司令以及海唐军第一特混舰队司令郑学昌都有了轮流指挥盟军舰队的机会。

    这种指挥大型舰队的机会极为难得,要是仅仅凭海唐国的实力,三二十年时间,这种指挥上百艘战舰,别说作战了,甚至是演习的机会都不一定能有。这样的经验,不仅仅是对郑学昌本人指挥水平的提高,对于海唐国来说也是千载难逢,对海唐军作战指挥系统完善,战术策划,情报系统整合,多军种协同的水平都是一个质的飞跃。

    元月初,海唐军另一艘航母太平洋号加入作战序列,盟军舰队实力再次提升。

    太平洋号航母乃是改装自日军的加贺号航母。这艘本来设计也是战列舰的航母几乎是日本航母发展历史的记录,从列装至今不知道改造了多少次,真可谓是集日本航母技术之大成者。这次经过了海唐的改造,各方面性能再次得到提升。

    封闭式风艏首,开放式机库,滑跃式起飞甲板,斜甲板,灯光助降系统,对海雷达,防空雷达,中心通讯系统,应有尽有。

    而且有了诸多航母作战经验的海唐军,也在这艘航母上有着许多改进,大大小小的改造项目足足上千项。最明显的改造有四处。

    第一处,加贺号航母由于舰体哨宽,本来速度只有二十八节,很难和海抗军现有三十节速度的舰队配合作战。故此,设计师们不惜占用了部分舱室,加装了四台燃油锅炉。最终使得该舰速度在试航中跑出了三十点一节的高速,符合期望。而这一改造,却改善了加贺号固有的的缺点。本来加贺号有日军一惯的头重脚轻,适航性不佳的问题。在使用中,经常被迫向底仓注入近三千吨的海水,白白的浪费不少燃料,降低了航速,同时也减弱而来该舰的抗沉性能。由于锅炉的增加,虽然动力系统复杂不少,但是却不用注水了。总体上。利大于弊。

    第二处,加贺号航母的烟囱设计,本来是向船舷外歪倒,用以避免燃烧烟雾干扰战机的起降。在这次改造中,设计师延续了印度洋号航母的双舰岛设计。烟囱和舰岛一体,不仅在抗打击能力上有了极大提高。而且由于高度大大提高。增强了通气性能,排烟已经不会干扰战机起降。

    第三处。加贺号航母上原有的十门单装八英寸舰炮,被全部拆除(这十门炮被用于海唐军一艘炮舰的主炮),减少上层建筑重量三千余吨。进一步改善了该舰的适航性。

    最大的一处改造却是,机库和飞行甲板。由于一年多以前,海唐军就得到了美国新锐的俯冲轰炸机。而这款轰炸机。乃是二战舰载机中极为少见的双发战机,机身高大,翼展也宽。

    这样一来,日军原设计的两层机库就显得非常不合适了。为了搭载这款战机。太平洋号航母仅仅一层机库,从而使得飞行甲板高度大大降低。比起原设计来说,足足低了四五米。虽说,按照海唐军的习惯,飞行甲板仍然是装甲甲板,重量足足四千吨,但是由于甲板高度降低,舰艇重心整体仍然下降近一米,横摇侧摇等参数更加优越。以海唐军海军官兵的评价,这艘航母经过改造,适航性,抗沉性,抗弹性,抗鱼雷(战列舰舰体本来就抗鱼雷)等多方面性能足以和英军主力航母光辉级相媲美。

    在以后的日子里,太平洋号航母曾经在大西洋作战。在气候恶劣的大西洋,经过事实证明,这艘航母适航性并不比英军航母差,防护也丝毫不差。

    与英军光辉级航母不同的是,英军光辉级航母两万两千多吨的标准排水量,满载不足三万吨。而这艘太平洋号航母标准排水量超过三万五千吨(比本来的加贺号少了三千吨),满载排水量超过四万两千吨。

    相同的是,两艘航母的机库都只能容纳三十六架战机。当然了,同是三十六架,海抗军搭载的可是满载起飞重量十吨上下的双发俯冲轰炸机,战斗力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这款sb2c俯冲轰炸机,载弹量是美军原来的sbd无畏式轰炸机的两倍半。三十六架的弹药投放量,足足顶的上九十架sbd。

    本来在计划中,这艘航母上要在甲板上部署二十四架护航战斗机。但是群策群力之下,海唐军对太平洋号航母的舰载机部署做了大胆改动。太平洋号航母不携带战斗机,机库加上甲板,共计携带四十八架sb2c俯冲轰炸机。

    这一改动,使得太平洋号航母成为二战中不仅是最大(日本信浓号航母最大,但是没有出场机会。),而且是对海对地打击能力最强的航母。

    当然,这样的改动,使得太平洋号航母不可能独立作战,必须和印度洋号,或者其他航母一起编队。而印度洋号航母,也做出改变,不再携带轰炸机,清一色的f6f地狱猫战机(一月份还搭载有侦察机)。

    之所以做出这样的改变,原因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一艘航母只有一种战机,维修简单,备弹简单,给养简单,地勤人员更专业。经过测试,全舰战机加油挂弹起飞时间被缩短到三十分钟,比起此前的足足减少了半个小时时间。

    半个小时时间足以决定一场战争的胜败。中途岛海战中,日军就是加油挂弹耗时过长而造成惨败。再加上,由于航母可以在降落战机的同时放飞战机,生存能力增幅巨大。

    经过前一阶段的战斗,李广发现了盟军舰队的诸多问题。经过协商,李广之大环形战阵出炉。

    美军在二十一世纪采用的环形航母编队,直径足足五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而这个年代,美军的环形航母编队直径只有五十公里上下。而李广提出的大环形战阵,其实直径不过一百六十公里,远称不上大。只不过相对于美军现有的环形阵大了许多而已。

    由于盟军舰队的实力问题,这个大环形阵并没有达到李广的预期。但是战力提升却是实实在在,并且避免了不少弊端。

    大环形阵,外围是三个舰队群呈三角型部署,三角型的各边中间各有一艘装备对空对海雷达的巡洋舰,作为中继防护警戒。而舰队的中心是美军护航航母群。

    外围的三个舰队群,其中两个是战列舰队,一个是海唐军第一特混舰队。

    本来如果理想的话,应当是海唐军的两艘主力航母位于中间。但是,别看美军有两个战列舰大队六艘战列舰,由于速度慢的可怜,机动性缺乏,如果分成三群的话,一旦遇上日军主力战列舰,力量就显得过分单薄了,不知道能不能扛到战机增援到达。故此,别看海唐军仅有一艘战列舰,却充当了环形阵的一角。

    后来,这个大环形阵,也被称为三角阵,原因就在于此。

    这样的战阵,优点明显,保护了生存能力最弱的护航航母。而且,海唐军独自担当了一个角,并且充当远程打击的主力,美军并无不满。

    这样的调整其中有一个原因,那就是美军第七舰队素质比起第三舰队的确有差距。在过去的战斗中,曾经有一次遭遇日军战舰,庞大的军力竟然被日军小小的几艘军舰搅得混乱不堪,中间竟然出现了两艘战列舰差的相撞的惊险一幕。足以说明,美军第七舰队,大舰队编组训练严重缺乏。这种情况下,两个战列舰大队分开,应当说还是要好上一些。

    李广和金凯德也都明白,这样的战阵关键所在。实际上,这三个角在海战中,是互为诱饵,当然也是互为助力。天气状况好,这样的战阵没有什么缺憾。如果天气状况差,战机无法起飞,那么无论哪个角的舰队,都有风险。最大的风险在于,必须扛到其他两角的舰队增援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海唐军第一特混舰队由于只有一艘战列舰,实际上吃亏不少(至于具体如何,李广心中有数)。

    经过一番推演,美军的护航航母也对舰载机做出了调整。除了担当护航任务的一个大队六艘航母采用战斗机加鱼雷机的布置。其他两个大队,航母全部改为单一战机。

    每个大队六艘护航航母,其中一艘担任侦查任务,全部配置pby鱼雷机(不载弹,加挂副油箱)20架。两艘部署野猫战斗机各二十四架,三艘部署pby鱼雷机各二十架。

    结果,这样配置下来,海唐军提供的一百架鱼雷机竟然不够用,不得已最后把海唐几乎全部能用的鱼雷机都调配给了美军。这些鱼雷机倒是非常受美军护航航母上菜鸟飞行员的欢迎,驾驶足够容易。而改善了战术之后,生存能力也大大提升。

    军人虽然也有勾心斗角,但是相对于政客来说要天真的多。提升战斗力,提高生存能力,同时也增加胜利的希望,对于无论哪国的军人都是第一位的。

    盟军各级军官,对于李广做出的一系列调整,虽免不了说怪话的,但是拥护者占大多数,毕竟优点是实实在在的。因此,李广在盟军中话语权再次提升。(未完待续。。)

476 菲律宾战役之削弱

    当时间进入四四年二月,海唐军自由龙号轻型航母再次加入盟军舰队。

    那么是不是,印度洋上海唐军海军的力量已经到了极为薄弱的地步呢。

    不。力量虽然薄弱,但是却不是处于非常危险境界。要知道美国交付给海唐军的埃塞克斯级航母已经到达锡兰。经过一番调配,虽然战斗力薄弱,但是充充面子,震慑日军足够了。

    美国在交付海唐军这艘航母时,出于某种小心眼,给海唐军的是美国制造埃塞克斯级航母中的最后一艘平甲板航母。在此之后的美军埃塞克斯级航母将会全部采用滑跃式起飞甲板和降落斜甲板。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这艘航母乃是采用了美军埃塞克斯级航母的标准配置,几乎所有的新式雷达应有尽有。因为,这本来就是配给美国太平洋舰队的。

    在这个时期,海唐军在短短三个月时间内,航母由两艘变成四艘,舰员还好解决。本来稍显宽裕的舰载机飞行员再次出现紧张。

    无论哪国的航母舰载机飞行员都是相对陆军训练充足一些的。故此,这四艘航母的飞行员几乎是抽调了海唐军陆军航空兵和战略空军的六成精锐。

    由于战略空军最近开始接受了美军在缅甸驼峰航线的运输任务,九十多架运输机占用了近两百名飞行。事实上是难以抽调太多人手的。

    这种情况下,再加上,李广抽调了一部分陆军航空兵使用的pby鱼雷轰炸机,因此陆军航空兵战斗力被严重削弱,不得不从印度撤回锡兰和本土加强训练,三五个月时间内怕是上不得战场了。

    当然。如果按照苏联和德国飞行员那种标准,几个小时飞行经验就能上战场的话,陆军航空兵仍然全是精锐。但是战争进行到四四年,已经是残酷的拉锯战和消耗战,德军飞行员平均只有两次上战场的寿命,而苏联飞行员更是连两次都难以平均。

    海唐军飞行员兵源奇缺,不到万不得已,李广是绝对舍不得这些战士上战场消耗的。像那种一个飞行员只有两次上战场的寿命,这样的快速消耗,海唐军承受不了。甚至是海唐国也难以承受。飞行员是海唐文化素质最高的一个群体,到了战后,这些人都是国家建设的栋梁。

    为了安抚陆军航空兵大队长屠远超,李广做出承诺,现有的三百多飞行学员。任由陆军航空兵挑选两百人。

    即便是海唐军三支空中力量,几乎是报废一支。海唐军也只凑够了不到四百名舰载机飞行员。仍然达不到美军的三倍飞行员配置,只有不足五十名飞行员的后备力量。但是,这已经是海唐军最好的时期了,李广还是相当欣慰。

    四艘航母列装,海唐军对四个舰长也做出了调整。

    原印度洋号航母飞行队长邵傅玄军衔提为中校,担任北冰洋号航母舰(美国新交付的埃塞克斯级航母)舰长。兼任海唐军第二特混舰队副司令。航空队长程开甲(曾经为美国陆军培训飞行员)

    司令为海唐军潜艇舰队司令季克良兼任。需要特别一提的是,邵傅玄乃是海唐军第一个真正的飞行员舰长。李广当然知道,无论这个时代美军的航母还是二十一世纪所有国家的航母舰长全有规定--必须有飞行员驾照。但是,说着容易。培养人是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直到此时,海唐军才堪堪有了一个真正的飞行员舰长。

    原自由龙号航母舰长黄中华接任太平洋号航母舰长,军衔上校。这是海唐军勉强算是飞行员的一个舰长,黄中华会驾驶战机,飞行经验也不算少,但是本质上还是一个航海出身的舰长。但是从已经战沉的自由龙号到现有的自由龙号舰长履历,堪称海唐军航母第一资深舰长。

    原pjp号水上飞机母舰舰长张乾文接任自由龙号航母舰长。军衔上校。对于张乾文这个老海军来说,这次任命表面上不是提升,但是却是真真正正的提升。因为,海唐军一惯对于从蒋委员长那里挖来的军官,全是原军衔待遇。而这次张乾文升为主力航母舰长,则是名副其实的上校军衔。自由龙号上飞行队长刘根生继续留任,倒不是李广不想提拔一下自己当初的警卫员,而是这小子喜欢飞行,喜欢战斗,不乐意当舰长。

    印度洋号航母舰长仍然有列种上校担当。飞行队长由齐昌中校担任。这个海唐军的精锐飞行员,在经历了半年多的美国海军飞行员教官之后,对于美军战术极为熟悉。而其名列海唐军击落日军战机数目第一的宝座,战斗经验丰富,担任此职名至实归。事实上,如果加上他在海唐军上次空袭东京的战斗中,误导日军机群赢得的战果,说不定在世界王牌飞行员

    中都有一个非常靠前的座次。

    pjp号水上飞机母舰,舰长由袁朝祖中校担任。这艘舰上有一个军官比较特别,乃是袁朝祖的日本小学弟,曾经的俘虏--西村桑龙,担任航海长这一要职。这小子改了汉名,叫做龙桑村。最近这家伙正在努力和日军在布干维尔岛上的第六师团死磕,出了不少小日本特有的狠毒招数。

    这就是李广倾尽心力,打造的海唐国海军主力。仅仅航母一项,就有四艘正规航母一艘水上飞机母舰。

    舰队的排水量虽然不算强,但从战斗力方面讲,海唐军海军名列世界第四,毫不为过。历经七年,能在乱世中打造一支这样的舰队,李广真的很自豪。

    拥有这样一支舰队,在战后的利益分配中,比起百万大军都要有效。这正是李广不遗余力,耗资超过海唐**费三分之二打造海军的原因所在。

    ------

    二月四日。李广踏上印度洋号航母甲板。

    美军登陆作战在紧锣密鼓的筹备。金凯德身为美军第七舰队司令,协调登陆舰队,运输船只,后勤力量。做这些工作明显比李广合适。

    前一阶段的战斗过程,盟军舰队打的极为顺手。历经大小十余战,损失轻微,战功赫赫。但是,盟军攻击的目标都是日军不很重要的岛屿,小鬼子一直当忍者神龟。虽然轮番打击,消耗了日军不少的空中力量,但是这样的战果对于即将展开的菲律宾战役来说,仍然不够。

    登陆战,出现腹背受敌,这是美军绝对不能承受的风险。

    因此,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削弱日军在这一大片海区的海空军力量。要达到这样的目的,进攻目标就必须设定在几个战略要地,风险立刻大增。故此,在金凯德无法脱身的情况下,李广担当战场最高指挥官,顺理成章。

    李广对于盟军舰队的指挥和作战模式并未做出重大调整。在他看来,盟军舰队缺乏的不是新战术,仍然是磨合。对付日军,他提出的大环形战阵,足矣。

    因此,在这一时期,盟军舰队的实际指挥差不多都是海抗军第一特混舰队司令郑学昌担当。李广只是顶一个名号,或者在某些关键点加以指导。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广越来越意识到,在以后的战争时期,他怕是再也没有机会亲自上战场了。他必须对海唐军现在唯一能够担当海军舰队指挥官的郑学昌加以强化培训。

    海唐国现在虽然仍未举行开国大典,但是那只是一个仪式。事实上,最近一次议会选举中,李广在缺席的情况下已经是海唐国名正言顺的总统了--临时总统。不过,在战争期间,这个结果并没有对外大肆宣传。

    本来,李广打算推迟选举,毕竟宪法和选举法都还没有制定完善。但是,海唐国得到中苏美英四国的正式承认之后,已经是一个正常的国家。越来越多的国际事务,国内事务,要求海唐国必须有一个名正言顺的国家法人,也就是总统。以前那种草台班子式的权利结构,必须改变了。事实上,现在改变已经有些晚了。内政和军事方面还不明显,但在许多国际事务中,没有国家法人,名不正言不顺,失分严重。

    ---------

    二月十四日,盟军舰队突袭拉包尔。先是轰炸机空袭诱战,战斗机伏击,最后更是战列舰编队炮击拉包尔港。拉包尔日军海空力量几乎全部被灭。

    这和此前的战斗,完全不是同一级别。日本陆军海军为之震动。

    二月十九日。盟军舰队再次突袭日军最核心的要塞特鲁克基地。此战,消灭日军战机超过一百五十架,战舰三十余艘。

    二月二十三日。盟军舰队偷袭帕劳。此战战功倒还在其次,最大的一个收获是日军联合舰队司令古贺峰一座机被击落。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刚刚换人没有几个月,不得不再次换人。

    盟军舰队三战全胜,声威一时无两。李广因此名声更加显赫。(未完待续。。)

477菲律宾战役之蝴蝶

    无论拉包尔还是特鲁克,亦或是帕劳,都是日军最重要的核心要塞。在遭到如此惨重的打击之下,并且死了一个联合舰队司令,日军联合舰队竟然仍然当忍者神龟。

    即便是李广主动漏出破绽,日军仍未有袭击行动。

    这一点,更加令麦克阿瑟担忧。

    李广同样也在担忧,越是如此,当美军登陆菲律宾时,日本联合舰队越有可能全力一击。

    因此,在三月一日,盟军一次小规模的登陆战在太平洋上打响。此战有三个用意,一是为美军登陆菲律宾找一个陆基战机的落脚点。而是再次诱惑日本海军出战。如果能在菲律宾战役前,消灭或者削弱日本海军,很明显比起登陆时提防日本海军要强的多。此外还有战术上对登陆地点的隐瞒意图。

    这次登陆的目的地是贝里硫岛。此处位于菲律宾南方大岛棉兰老岛不过五六百公里。一旦占领此处,美军陆基航空兵就有了踏脚石,棉兰老岛将会处于美军轰炸机的全面打击范围。

    菲律宾南北各有一个大岛,北方为吕宋岛,南方为棉兰老岛,中间是一群的小岛。

    美军摆出这种姿态,分明是要攻占菲律宾的前奏,战略目的暴漏无疑。当然也有欺骗手段在内,使得日军误以为美军将要登陆的是棉兰老岛。

    但是,即便如此明朗的局势,日本陆军仍是是驻岛死扛,日本海军仍无丝毫出击的意思。

    于是,在贝里硫尚未拿下,美军再次加码。盟军舰队于三月七日,再次猛攻距离贝里硫岛两百公里的帕劳群岛主岛。

    两次登岛的战术如出一辙,舰队解决了日军的防空力量。岸炮防御之后,同样的再次派陆军登陆强攻帕劳岛。而盟军舰队更是一分为二,兵力不能集中。破绽已经明明白白的漏了出来。

    但,结果仍然是:日本海军再次做了缩头乌龟。

    三月十五日。已经到了麦克阿瑟预定的菲律宾登陆战时间,数十万大军集结,上千艘舰船也以枕戈待旦,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三月十八日。盟军舰队在金凯德中将的指挥下,直扑菲律宾中部的莱特湾。菲律宾战役正式打响。

    如同历史上的菲律宾战役一样,美军顺利登陆莱特岛。仅仅第一天就有十万美军登陆。而莱特岛日军的防御力量完全说不上强悍,仅仅只有一个师团。

    麦克阿瑟也如同历史上那般涉水登陆,并做了一番演讲,兑现了他当初的诺言--我会回来的。美国为之欢呼,盟国为之祝贺。麦大帅风光一时无两。

    与历史上不同的是,宏大的莱特湾大海战并没有发生。在长达十日的第一阶段登陆战中。仅有日本海军南迁舰队西村志摩中将带领的一支舰队对莱特湾发动了一次自杀性突袭。

    西村舰队的偷袭如果说有什么特点话。只有两个字--寻死。

    西村中将很有悲剧主角的气质,但战斗过程是在令李广丝毫提不起兴致。按照满汉全席准备的菜肴,却只来了一个“客人”,这叫李广怎么能提起兴致。

    无论是实力还是技战术水平,盟军舰队占据了完全优势。在李广的指挥下,盟军舰队轻松的构筑了一个口袋。待西村舰队进入包围圈。舰炮齐鸣,立刻就是一顿狂轰滥炸。连航母舰载机都没有用上,西村舰队就下了海底。这是一场在海战历史上极少出现的全歼战例,更加助涨了李广的赫赫威名。李广虽无意宣传自我。但是麦大帅投桃报李,主动帮李广造势。

    此战,盟军舰队仅仅以一艘驱逐舰,两艘鱼雷艇战沉,一艘战列舰受伤,一艘巡洋舰受伤,伤亡不到百人,就全歼了这支并不庞大的寻死舰队,其中有两艘战列舰航母。一心找死的西村志摩中将在战斗中当场身亡。

    日本海军南遣舰队就此除名,日本海军此时连摆摆样子做个门面都忘记了,根本就没有重建南遣舰队,哪怕是纸面上的南遣舰队。

    历史改变实在太多,李广本来对莱特湾大海战还有一点点印象,本想借助一点点历史印象,狠狠的收拾日军联合舰队。但实在是没有想到,这场大战竟然没有发生。

    李广这只蝴蝶煽动的翅膀,刮起的风暴逐渐威力显现,竟然把这场著名的海战给刮没了。幸或是不幸,无从分辨。

    菲律宾如此重要,日本海军将领从内心讲,当然想打。即便是送死也要打。

    但是,难度太大,即便是一心上吊找死,也得有绳子啊。

    看看日本海军的状况吧。

    一则刚刚死了新任的联合舰队司令,总得再找一个司令才好打仗,需要时间。好容易找了丰田副武大将担任联合舰队司令,却还没有来得及制定历史上的那个所谓的捷一号作战方案,而美军登陆莱特湾战斗已经开始。因此也没有莱特湾大海战的发生。

    没有事先的计划就不能出海作战吗?对于当下的日军来说,真的是不能。倒不是缺少战舰,而是补给和兵员跟不上。日军现在真的很窘迫,也就是上吊缺绳。

    首先是兵员方面:空有四五艘航母,却连舰载机飞行员都没有配备。塞班岛战役中,小泽治三郎实在是把日本海军飞行员消耗的过于干净,现在连教官都找不到几个。三四个月时间,只能刚刚训练出来的一群菜鸟飞行员,战机缺乏,燃油缺乏,训练也就不那么正常,总之这些飞行员的水准根本就难以上战场。

    此外,山本五十六虽然已经死了几个月,但是他的影响力还在。日本联合舰队中不少将领仍然持以空间换时间的思维,准备积蓄力量,再打一场类似塞班岛的战役(日本海军认为,塞班岛战役,日本海军是达到了战略目标的。因为的的确确尼米兹的第三舰队好久没有发声了。)为日本争取时间。

    李广有些纳闷,争取时间干什么?早死早托生不是很好嘛。

    但是,菲律宾的重要性,无论是日本陆军海军随便一个将领都很明白,美军占领菲律宾,意味着南洋和日本本土之间的交通断绝。

    日本联合舰队之所以派出西村率领的南遣舰队,除了南遣舰队是日本海军中唯一能凑足油料的舰队。更重要的就是堵堵陆军的嘴巴。虽说最大的损失是那两艘战列舰航母,但是四不像的战舰,战斗力严重不足,而且没有飞行员。只是废物。破罐子破摔心态之下,两艘本是国之重器的战舰,就如同垃圾一般的被丢了出来。

    深层次的原因已经明了--日本海军物资严重匮乏,运输船只保有量急剧下降。

    在这一点上,李广其实是没有那么高瞻远瞩。或者见微知著的。他对于二战时期的日本,印象只是海军初期很强。后期因为物资匮乏落败。但是。日本到底物资匮乏,生产能力低下到什么地步,他并不了解。

    如果例数一下海唐军和美军潜艇对日本商船的打击成就,就知道日本弱到了什么地步。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海唐军已经击沉日本商船八十多万吨。

    比历史上美军四二年全年的击沉量还要多一些。

    而四二年,美军和海唐军击沉日本商船一百九十万吨。

    比历史上美军四三年击沉日本商船的量仍然要多一些。

    而刚刚过去的四三年。美军和海抗军击沉日本商船的数量为三百九十多万吨。

    比历史上美军四四年的战绩稍差。

    但是,这个稍差是有待于分析的。因为在四三年末,海唐军潜艇的战绩下滑严重,从平均单艇每月万吨下滑到不足千吨。不是海唐军潜艇部队不努力作战。而是找不到值得打击的目标。

    美军潜艇战绩比起海唐军来说要好看许多,原因是美军财大气粗,昂贵的鱼雷竟然用来袭击几吨,几十吨的渔船。那种垃圾货色甚至比不上一枚鱼雷的造价,海唐军当然是不舍得了。

    也就是说,虽然只是四四年年初,日本现在的运输船保有量,基本上和历史上的四五年年初相当。

    还有一个更加严重的迹象,由于战争日本的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加上四三年海唐军潜艇火烧日本稻田,国内已经是饥荒遍地。日本倒是想从占领地运回粮食,但是没有船只,只能望着中国东北,越南泰国等地日军占领仓库中堆积如山的大米,兴叹,兴叹。

    在这种情形之下,日本不仅是油料物资储备水平实际上和历史上的四五年年初相当,连粮食也开始紧缺。战争潜力消耗殆尽。

    表面上看日军的兵力,尤其是陆军方面损失还不算大。但是海军方面战争潜力已经是日落西山。西村志摩不是莽夫,他看的很清楚,日本已经败了,他除了找死,就只能找死。

    日本衰弱的如此之快,并不是简单的一两场战斗造成的,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李广曾经遗憾美国在四三年仍然没有扭转先欧洲后亚洲的战略。而是促成了美国把欧洲战场和亚洲战场的物资分配比例保持五五分。

    要知道,在历史上,美国在四三年对于亚洲战场上的资源分配只是三成。

    也就是说,当下美国对亚洲战场资源的投入比历史上多了两成。

    美国的两成,那可是巨量,几乎能顶上日本的全部。

    因此,这多出来的两成对于日本的压力大的惊人,而且是全方位的消耗和压力。

    一个最明显的情况是:麦克阿瑟在巴拿马运河被炸,运输受阻的情况下,竟然轻松无比的准备了菲律宾战役所需的一百五十万吨的物资弹药。说白了亚洲战场美军存货极多,四三年的存货就够日本喝上一壶的。这一百五十万吨物资弹药,相当于日军一百多个师团会战份额的弹药物资。而日本扩军速度快的惊人,以至于大多的师团,根本就没有库存一个会战份额的物资弹药。

    日本的窘况已经暴露无疑,堂堂大日本帝国海军经过上一次塞班岛战役,耗费三四个月时间,竟然筹集不够一次舰队出征所需的油料,战机,飞行员。

    估计日本海军中不少将领都在哀叹:悔不当初。但是小鬼子这个所谓的悔不当初,指的是发动太平洋战争。其实更应该哀叹的是日本陆军,在占领中国东北时,就已经命中注定,必败无疑。

    综合评价,李广这只蝴蝶,对于日本海上力量的削弱:在四四年初期,已经达到了历史上的四五年初期水平。但是对日本陆军的削弱,差不多只是削减了其两三个月的战争潜力。

    也正因为如此,在整个日本陆军中,不仅看不到什么失败言论。而是表现的更加疯狂,不仅要死守,还要反攻。稍微有点头脑的,开始叫嚣本土决战。(未完待续。。)

478 菲律宾战役之运输

    菲律宾战役尚未结束,李广就开始干私活了。在征得了麦克阿瑟的同意,又和金凯德中将做了个交易,轰轰烈烈的运输行动就开始了。

    五月初,李广事未了,拂衣而去。盟军舰队司令的位置落到了金凯德的头上。李广的名气战功已经够多,但是金凯德需要,是时候帮一把金凯德中将了。

    于是盟军舰队在金凯德的指挥下,开始为海唐船队护航。

    海唐军一出手就是大手笔,第一次就是大规模向中国大陆输送物资。五月五日,海唐军运输行动开始。

    二十五艘速度缓慢的鸟粪船运载近十万吨大米,两艘补给巡洋舰携带武器弹药,六艘运输潜艇携带汽油柴油,从菲律宾以北穿过,直扑福建沿海。。

    海唐军此举,既是为了运输物资,也是拿庞大的运输船队诱惑日本海军。但是,日本海军竟然一如既往,仍然在练忍者神龟。因此,第一趟大规模运输,无惊无险,顺利的不可想象。

    在中国大陆的南方,日军仅仅占领了几个重要港口和城市,大部分海岸线并无日军一兵一卒。严重缺乏物资的华军,听得有大批援助,积极性极高,竟然动用了三个军的兵力,在福建和广东交界夺下一块控制区。因此海唐军庞大的舰队很容易就找到了几个卸货港口。

    整整十二万吨的物资,足足是华军一年得到的美国援助的总和(重量上,而不是价值上)。

    这是自从四二年以来,中国第一次在东南沿海得到国外的援助物资。而且其巨大的数量,一下子就缓解了几乎是华军整个南方部队的物资紧缺状况。

    完成了这次海运。海抗军的运输任务将会大大减轻。虽然美国每月支援中国一万吨物资,但是廉价的粮食要占据大部分重量。海唐军仅此一次,就足足完成了一年的食品运输量。

    至于贵重的军火药品以及油料。美国支援中国,每月不过一两千吨。海唐军的两艘补给巡洋舰和潜艇,可以轻松的完成任务,而且风险极小。

    自此华军战略有所改变,这批物资更是直接支援了正在发生的豫湘桂战役。而在豫湘桂战役中,华军的表现也不是如同历史上那般窝囊。

    豫湘桂战役,是李广所知的抗战历史中的一段。而且由于这场战役,导致了一个结果,李广的老家洛阳陷落。因此李广对此记忆很深。

    早在开罗会议前,李广就开始筹备。他之所以把苏青和徐战这两名指挥官都安排在缅甸北部。并不是那里需要两个指挥官,其实是出于应对这场战役的考量。

    所谓豫湘桂战役,其实是日本陆军看海军实在是指望不上,自个单干的。日本陆军想的很天真,准备从南到北。打通中国大陆的交通线。这样一来,就可以不依靠海军。南北流通物资人员了。

    历史上。日军的确做到了战役胜利,但是交通却根本无法保证。

    李广这只蝴蝶煽动翅膀,蒋委员长因此也早早得知了日军发动豫湘桂战役的情报。而海唐军主动接手美军运输任务,其实一个极为关键的原因在于--海唐军轰炸机缺乏。迄今为止,海唐军仍然只有十二架b17轰炸机。

    在接手了美军运输机之后,海唐军战略空军一下子就拥有上百架轰炸机。完全能支持一场大规模的战役。

    豫湘桂战役,其他省份发生的战斗,李广也算不得清楚。但是他清楚的是在这场战役中,日军进攻河南。第一次使用了整整一个装甲师团。这是日军在亚洲战场上唯一的一次,华军在铁甲洪流之下,根本无从阻挡。而委员长亲信汤恩伯军团又毫无战心,中原大地又是一马平川,因此一败千里,洛阳因此失陷。

    对于海唐军其他将领和军队,蒋委员长肯定是不乐意接受的。但是海唐军第三纵队司令苏青却不在此列,要知道苏青可是真真的叫蒋委员长一声姨父的,而且苏青和蒋太-子经国也是亲表兄弟。蒋委员长甚至有点想拉拢一下苏青,以后也好帮衬一下他内定的继承人。

    苏青能进入国内,带的不是陆军而是海唐军战略空军。他不带队的话,空军司令刘国帮进不了中国的。无论渊源如何,没有蒋委员长的同意,海唐国的军队是没有资格进入中国的。

    第一战海唐军就大放异彩,上百架轰炸机(运输机为主),近百架战斗机一起出动,歼灭日军装甲师团于黄河岸边。没见过世面的日本陆军,根本想不到会出现如此规模的空中打击,想学学德国的装甲闪电,结果水平不到家,早早被发现,没过黄河就被摧毁殆尽。日军图谋中原的算盘就此受挫。

    战役还在继续,李广期望华军能表现的比历史上好一些。如能打个胜仗,振奋一下军心民心,也为中华挣得一点面子。

    -------

    缅甸战场上也出现了一些意想不到的变化。日军发了疯,竟然跋山涉水,主动向英帕尔方向的英军发起进攻。

    蒋委员长为了应对日军发起的豫湘桂战役,抽调了不少华军精锐,缅甸北方日军压力减少。而且海唐军的陆军航空兵战斗力严重下降,也撤出战场,战略空军也赶往内地支援战斗。而陈纳德将军率领的飞虎队也在中国南方支援豫湘桂战役。

    盟军力量减弱,日军或许是有所发现,故此竟然发动进攻。要知道,缅甸多山多水多丛林,日军要是一心防守的话,盟军推进极为困难。反过来,日军要是想进攻稳扎稳打的英军,同样要付出惨重的代价。当下的英军虽然仍然是以印度人为主,但是经过一两年训练,士兵素质提高不少。至于兵力,英军规模巨大,好几十万军队就在印度和缅甸交界驻扎,加之英军火力强大,物资弹药更是不缺,小鬼子估计是讨不了好。

    其实就是日军打败了英军,对于海唐来说影响也不大了。海唐军现在已经可以从东南沿海输入物资,而且费用低,效率高。对于移民虽然有所影响,但是李广估计再过上几个月,走海上航线,说不定会更安全。即便是海上走不通,也可以走从大陆飞往菲律宾的空中航线。

    故此,李广对于缅甸战役一点点都不关心,他不着急的。

    -------

    太平洋上,日本鬼子忍气吞声,金凯德得寸进尺。

    在这个时期,美军第七舰队的大名开始在世界传扬,金凯德中将则不断的登上报纸的头版,宛然美军最耀眼的海军将领,风头盖过了斯普鲁恩斯和哈尔西中将。

    金凯德如同疯狂一般,带着庞大的舰队,在南洋游弋。颇有日军在太平洋战争初期,南云舰队的疯狂。

    甚至更加疯狂。

    金凯德打的非常积极,再加上战术熟练,各舰队配合越来越默契,金凯德的胆子就越来越大。他率领舰队不仅动用舰载机对中国沿海港口的日军轮番打击,更是动用舰炮连轰日军控制的多个要塞和港口。

    一时间,金凯德舰队成了南中国海的主宰,王者。

    金凯德要的就是名气,要的就是战功。李广主动退让,使得金凯德成为盟军舰队的最高指挥官,同时也是海上指挥官,荣辱系于一身。

    此时不战,更待何时,此时不捞名声,不捞战功,他如何才能恢复他这一派系昔日的荣光,昔日的权势。

    金凯德打的越猛,李广就越开心。

    李广期望,早一日麦克阿瑟拿下菲律宾,金凯德早一日干掉日本海军残余力量。海唐国也可以早一日从东南沿海移民大唐岛。(未完待续。。)

479 袁然归来

    五月下旬,李广从太平洋战场脱身,回到大唐岛。在这个阶段,海唐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位于大唐岛东海岸的世外桃源市,此处既是海唐国新移民登陆的第一站,也是对外贸易的最重要的商港,同时也已经成为海唐军的本土军港之一。

    海参崴在前一时期承担了海唐国的经济政治军事中心的重任,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已经稍具城市的模样,虽与李广心目中的城市有着极大的差距,却仍有无尽的发展潜力。但是其地理位置以及陆地运输条件决定了那里不大可能成为海唐的经济中心。

    把世外桃源市暂定为海唐国政府的临时办公地点,无论对经济还是收拢民心都有莫大的好处。从军事上看,世外桃源市和海参崴两个军港的存在,把海唐国位于两座军港之间的小渤海湾--那里有海唐国最重要的两个炼油厂,遮蔽在羽翼之下。这一点相当重要,不仅是海唐国自身重视,美国也非常重视。

    经过近两年的建设,苏紫紫名下独立的炼油厂--唐石化。以及政府和民间合资的炼油厂-唐石油全部投入生产。而且,这两个炼油厂在最近的半年时间里,得到了来自美国政府的直接无偿援助。设备资金技术全都再次升级,产能在短短半年内翻了一番,达到年生产成品油二十万吨的能力。再加上为战舰加工重油的三十多万吨产能,共计近六十万吨的产能开始释放。海唐国竟然不经意的就已经成为了一个“油品大国。”(在二战时期,六十万吨原油处理能力,轻松排到全世界的前二十名。)

    二十万吨成品油。如果放到二十一世纪,不过是中国一个中等县的用量。但是在这个时代,无论李广多么重视工业,这样的产能,以海唐国当前的状况,即便是再发展三五年,也难以消化。

    不过。美国人主动出钱,出设备,出技术。海唐国没有拒绝的理由。美国人当然也不是学雷锋,在巴拿马运河以及珍珠港再次被日军炸毁之后,美军的运输受阻,太平洋战场上重油和成品油都出现了匮乏。虽说美国可以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地设立炼油厂。但是远水不解近渴。总是没有扩大升级海唐现有的炼油厂速度来的快。

    更重要的是,海唐虽小,却有着稳定的原油供应。海唐国几年的苦心经营,手中有着足够的石油勘探权地盘。虽然其中九成都没有开发,但是在后世的阿联酋地盘上的几十口油井却早已出油。

    因此,海唐成为美国唯一可选的投资对象,一千多万美金的投入以及高辛烷值汽油添加剂--四乙基铅生产的技术(此前只能从美国买),轻松落入海唐之手。不要小看这种在二十一世纪已经被限制添加到汽油中的化学合成物。德国技术虽然够先进,但经历了整个二战都难以生产。

    即便如此。海唐国也只是答应,除了自用,多余油品的七成卖给美军,而不是美国所期望的所有。

    大国也有求到小国头上的机会,这笔交易和海唐军与麦克阿瑟合作的性质完全不同。在这笔交易上,海唐国完全占据了主动,美国人不得不放下身段。李广自信,以后会有更多的机会让美国人弯腰的。

    在回到世外桃源市没有几天,李广就接到了分开两年之久的袁然还有自己的小儿子。

    李广一直没有能解决家庭问题,但是苏紫紫和袁然之间仿佛有约定,总之是一直没有碰面,免了不少尴尬。袁然到达世外桃源市,苏紫紫已经奔赴长安,据她所言--她要在长安买套住宅。后来李广才知道,苏紫紫购买的是一所历史悠久的王宫。

    对此李广有些无奈,他没有发言权的。曾经他李广也“富”过,当初在乌拉圭可谓是富甲一方。但是时至今日,李广名下并无任何财产。苏紫紫有苏紫紫的产业,袁然控制了李广其他的动产和不动产。而且这两个女人掌控的心安理得,理直气壮:那些财产都是给孩子们的奶粉钱。自此,李广也沦为靠薪水吃饭的工薪一族。

    久别胜新婚,李广和袁然的恩爱自不待言。尤其是李广带着刚刚一岁半的小儿子在公众场合多次出现,终于破解了一些谣言。

    在海唐军中有句玩笑:空军的地位类似李广的女儿苏好,最受宠爱。海军则是李广的长子苏浩,要什么给什么。陆军呢?则是李广的次子袁昊,不亲。

    随着袁然的回归,李广自觉亏欠,孩子一岁半,才第一次见到,实在不是称职的父亲,因此出行带袁昊的机会最多,父子亲情令人羡慕。

    另一方面,战争进入四四年中,海唐的整体战略上要求陆军必须得到加强。李广一惯走的是精兵路线,既然是精兵路线,军队的数量就不可能太多。

    而没有足够的陆军兵力,就无法占领更多的地盘,未来如何分取盟国胜利的蛋糕?因此在这个时期,海唐军陆军开始大肆扩军。

    有好事者对两件事稍加演绎,袁昊就成了陆军的吉祥物。反正只要李广带了袁昊出来玩,就有陆军官兵期待会不会继续扩军,会不会再添加军备。

    对此,李广虽有听闻,也只当笑话。一国大计,如何能儿戏。海唐军陆军虽说大肆扩展兵力,但是主力部队仍然是二十二个团的编制,其他的部队实际上还是府兵(民兵)。不过,这些民兵的数量相当惊人,四四年中期,数量就达到了二十万,足足五十个团的兵力。在计划中,到四五年中期,府兵数量将会达到一百个团,四十万兵力。

    当然了。府兵(民兵)的战斗力不强,装备也差,甚至很难作为战场上的辅助。因为海唐并没有足够的财力进行专业训练。这些军事力量在海唐战略中只是作为未来维护占领区治安和对主力部队的补充。

    袁然在英国期间是海唐的外交使节,但是在这个时期,说实在的外交官的事情不多。以海唐国力,能在印度洋上维持一下航运秩序,其实已经够费力了,对世界战局贡献巨大。这种情况下,英国人也不强求海唐尽更大的义务。当然了。强求义务的话,英国人是必须出血的。英国人不愿意出钱,海唐国自然乐得自在。没事儿往自己肩膀上拦责任。那是傻子。

    世界是错综复杂的,英国不要求海唐做更多的贡献,也有忌讳海唐国在世界局势中话语权,以及在非洲中东印度的影响力上升的因素。事实上。海唐国在印度洋的崛起。对美国的影响较小,但已经对英国殖民地的统治构成了威胁。

    有些威胁不是直接的军事和经济,而是--人心。海唐的独立和崛起,已经成为被殖民国家的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殖民地人民虽然“智商”堪忧,但是向往独立却是不甘人后的。大英帝国殖民的地盘实在是过大,战争的背景下,统治力度减弱。各个殖民地内部的反抗也一时不宁。从印度到中东,再到非洲。土著们的政治对抗或者暴力反抗,规模虽然还小,但不经意中已经有了风起云涌的苗头。

    当然,袁然在英国绝对不是无事可做。除了进一步完善了几个制造云爆弹的技术环节(云爆弹是袁然名下的产业),最重要的是:随着袁然的归来,海唐国又一项科研项目走上了正途。

    身为现代人的李广,对于号称能使砖头飞起来(某书友言)的飞机发动机技术绝对是重视的。当然这个发动机技术,李广自然不是指的活塞式发动机,而是喷气式发动机。

    海唐有个保密程度最高的a计划,知道的人很少。而知道有一个动力研究所的人并不少,甚至招收研究人员面向的是各国研究人员,表面上并不保密。

    但是,如果知道在海唐国内部,这个研究所的代号为b计划,仅仅位列a计划之后,就知道其重要性了。

    在喷气式发动机的研发方面,李广这个穿越人士实际上期初是走了弯路的。在李广的思维中,这种高科技毫无疑问的应当是想方设法获得技术或者样机,先山寨,后提高。

    但是,在四四年以前,虽说德国英国美国甚至意大利都有喷气式发动机的研发,可是,海唐国却无法获取技术,即使能获得技术也无法山寨。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一点,海唐能获取的技术,李广认为是走错了路。走错了路子,有李广这样的先知先觉在,自然不会去山寨。

    比如,意大利的喷气式发动机,那玩意简直就是个怪胎,压气机竟然是额外搞了个活塞发动机带动,复杂累赘,根本没有实用性。

    再比如,英国倒是搞出来了喷气式发动机,而且投入实用,但是经过了解,李广才知道那玩意是离心式喷气发动机,而不是李广肯定的(他知道的)轴流式喷气发动机。而美国则是在英国提供的样机基础上,开始了研发,算是一脉相承。

    至于德国,倒是采用了路子正确的轴流式喷气发动机,但是海唐现在却搞不到技术或者样机。

    在这种情形之下,李广的现代毛病再次发作--目光再次超前。曾经是愤青,也曾经为中国的飞机发动机技术落后与欧美忧心。李广上大学时也曾经对飞机发动机有所了解,虽非专业水平,但是对于现代飞机发动机的许多概念都有所了解。

    甚至可以说,在李广的知识结构中,飞机发动机比起原子弹要深入的多。

    比如,原子弹,李广除了在图片上看到过,根本没有可能见到实物。但是喷气式发动机,李广见到过的实物可不止一次,甚至近距离观察过某款发动机。

    因此,在无从山寨的情况下,李广耗费了几日时间。画出了一份涡扇发动机图纸。这份图纸自然算不得上是工程图,某种意义上来说算是一份示意图。

    但是,与一般的示意图或者原理图不同的是。李广在这份图上甚至给出了发动机的大致外形尺寸(笔者见过中国仿制英国的斯贝发动机。)至于压气机的级数,涡轮机的级数,亦或是涡扇的形状,进气道的形状,李广虽记忆的不很清晰,但是也给出了大致数据和样式。

    这么说吧,李广给出的“创意”。比起世界各国在这个时期的喷气发动机研发有着三大先进之处。

    第一,无论美英德,现有的喷气发动机都是耗油量最大的涡轮喷气式发动机。而不是涡扇发动机。对于喷气式发动机的三种类型。李广还是非常清楚的,涡喷,涡扇,蜗浆。这三种类型的航空发动机各有各的适用范围。但是作为战斗机来说。在二十一世纪涡扇发动机仍是主流。其优点是兼顾了推力和燃油消耗量。因此,李广决定,一步到位直接研发涡扇发动机。这一点,按照历史进程的话,至少比世界各国先进十五年。

    第二。二十一世纪,小学生都知道飞机使用的燃料是航空煤油,但是在这个年代,无论是螺旋桨发动机还是喷气式发动机。使用的全是汽油。航空煤油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李广根本就不用动脑子。于是在海唐国的b计划中。燃料的选择没有其他只有一种--煤油。至于煤油需要添加四乙基铅或者其他添加剂,亦或是需要其他工艺深加工,这个课题由炼油厂承担研发。这一点,按照历史进程的话,比起世界各国先进七年。

    第三,直接实用性大型化。虽说李广定下的发动机尺寸,长度五米左右,直径1.13米,在现代算不得大型。但是在这个年代,绝对是大型的。要知道,德国的喷气式发动机,进气口直径不过八十多厘米,截面积为零点五平米。而海唐国研发的发动机,截面积为一平米,比起德国喷气发动机来说,整整提高了一倍。这一点,比起世界各国先进二十年。

    除此之外,海唐国的发动机在概念或者说设计理念方面,绝对是独步天下,比起世界各国先进了不止十年,有些概念怕是三五十年都不一定会出现。

    图纸上是多么的美好,现实却是无比尴尬。

    李广知道飞机发动机是高科技顶峰的产品,难度极高。他本来也没有奢望能造出推重比一比十以上的发动机,那玩意在二战年代实在太科幻了一点。但是在他放宽了最重要的一个参数--推重比,甚至是把这个参数要求只定在一比一,比起德国现有的喷气式发动机,英国现有的喷气式发动机都要低。即便如此,他仍然发现,海唐国现有的工业能力,根本就造不出来。

    而这个参数,根据飞机设计专家的计算,已经是不能再低了。在飞机满载重量十吨的情况下(发动机暂定两吨重),推力再低的话,飞机勉强能起飞,连螺旋桨战斗机的速度都难以超过,至于音速根本就无法想象。

    海唐国动力研究所工程师们努力了半年,耗费巨大的财力,最后搞出了一台样机。这台样机的推力倒是达到了两吨(不开加力燃烧室的情况下),但不仅重量超出了预计,耗油量也远超估计,更重要的是,在试车时间仅仅六分钟,就发生了爆炸,造成数人伤亡。

    经过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要想造出能勉强使用的发动机,海唐的技术力量至多可以造出百分之五的零件配件,而且都是非重要部位的,其余的百分之九十需要外购。

    另外的百分之五零件,事关材料创新,即便是英美两国也不可能造出,需要海唐自己研发。海唐动力研究所招收的外国工程师被分成了许多小组,而这些小组大多都是在研究某一个零件,或者某一种材料。

    换句话说,即便是最低要求的喷气式发动机,也几乎每个零件都是这个年代的最高科技。

    在二战的年代呆的久了,李广早就搞明白了一点,全世界整体技术水平最高的国家不是他一贯认为的美国,而是英国。大英帝国称雄世界数百年,富裕的国家造就了巨量的科学人才,其科技实力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

    当下的美国科技水平,绝对不是二战结束后,尤其是冷战结束后那种一骑绝尘。在二战中,美国的几项科技创新,几乎都是依靠英国打下的基础。舰艇设计是,雷达技术是,核弹是,喷气发动机也是。美国最厉害的不是其科技的领先,而是其疯狂的工业生产能力。

    正因为如此,海唐动力研究所把需要外购的大部分零件放到了英国,一少部分则是放到了美国。也有部分零件在瑞士定做,些许零件则是从意大利获取。

    袁然的任务其实主要就是在英国生产任务科研任务极为忙碌的工厂中订购到这些零件,更重要的是她不仅要买到这些零件,还要得到这些零件从冶金到加工的全部工业技术。

    工作难度是巨大的,甚至每一个零件都需要一场谈判。

    有些技术,英国人已经掌握,海唐出重金购买。对于英国尚未掌握但有基础研发的技术,海唐也主动出资合作研发。对于英国方面列入保密的技术,海唐以提供物资的方式换取,比如海唐有大量的钨砂,有稳定的有色金属供应渠道,这些都是英国急缺的。

    幸亏是在战争年代,如果是和平时期,李广甚至怀疑要想获得这些技术,代价翻上十倍怕是都难以得逞。

    即便如此,在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财力之后,海唐得到的零件能不能用,还是一个未知数,需要一系列的试验。

    但是不管怎么说,袁然的归来,使得海唐国动力研究所的工作逐渐走上系统化。

    在这个研究项目上,李广想的很远。他其实并没有指望能在二战结束前造出实用性的航空发动机,他最大的期望是二十年内,海唐的航空发动机制造水平能领先世界。

    李广磕磕绊绊的在这个战乱年代,走到目前的状况,对于国家的建设和未来,思考的深度是日渐深刻。

    眼前的利益,要抓住。长远的竞争力更要打下基础。

    国家在发展过程中,有所谓的后发优势。但是,发展到一定程度,当后发优势消失时,科研创新就是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底气。想想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经济,政府说了多少年,但是效果却难以见到,就知道转型升级的难度。

    航空发动机不仅是直接增强国防,其技术将会带动一系列的技术进步,这是李广最为看重的。

    后来,这款航空发动机创造了一个奇迹,科学史上几乎从未出现过的奇迹--一款外形重量各方面都差不多的发动机,竟然能连续升级换代几十次,更是在数十年时间里,一直充当海唐军战机的心脏。大名鼎鼎的汉系列航空发动机,在四四年终于起步。(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411/ 第一时间欣赏海上长城最新章节! 作者:流水夜帐所写的《海上长城》为转载作品,海上长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海上长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海上长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海上长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海上长城介绍:
纵横四大洋,攻敌之所强。 第一卷初到乱世(因为上本书被吞,节奏有点乱套,诸位大大捏着鼻子看吧,抱歉。) 第二卷铁军初成(进入正常节奏。)海上长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海上长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海上长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