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海上长城TXT下载海上长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海上长城全文阅读

作者:流水夜帐     海上长城txt下载     海上长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480 蝴蝶之六月六日 1

    李广回到大唐岛没几日,袁总理再次带着外交使团出访南美。这一次出访与以前的外交访问完全不同,海唐国可是大大的在国际上露脸了。海唐国是作为南美三国秘鲁玻利维亚智利战争的调停人出场的,而且是唯一的调停人。

    本来像这种事情一般的来说都是英美等大国碗里的菜,再不然也是南美大国阿根廷或者巴西应当发挥国际影响力的舞台。莫忘了,当初上海抗战时,蒋委员长也是祈求国联调停的,说白了是祈求英美列强调停。但是这一次却是三国一致要求海唐国出面调停的。

    南美洲三国打了几年仗,虽然规模不能与亚洲战场和欧洲战场相比,但是本来就贫弱的三个国家已经耗尽了最后的精力,官兵伤亡惨重,经济已经崩溃。无论是秘鲁玻利维亚一方,还是智利一方,都是实实在在的打不下去了。

    调停战争,表面上看是出力不讨好的事情,稍不注意就会得罪某一国。但是背后隐藏的利益实在太大,大的简直难以估量。

    直接的利益是,海唐可以名正言顺的参与到这三个国家的经济蛋糕中。再不济也能拉到国际政治中的盟友。间接上,海唐自此成为一个国际事务中的“大国”。

    “大国”的名头有什么用?

    看看二十一世纪中国南海纠纷中,美国态度在其中的作用就知道了。这玩意对于当下的海唐来说,乃是刷声望的大杀器。简直是可遇而不可求。因此,海唐这次派出的外交使团规格超高,不仅是袁总理和颜外长出动。工商界也有数十名代表随行。

    要问为何这样的好事能落到海唐头上,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海唐对南美洲只有资源需求,这是正常的商业范畴,没有人反对的。海唐没有政治控制的**(当然了,也是没有能力。在这一点上秘鲁玻利维亚智利看的很明白,他们也不想引狼入室的。)

    第二。南美三国由于去年在战争中互相放火,烧毁了大量的农田,粮食极端匮乏。饥荒已经爆发。而海唐国不仅控制了乌拉圭的农产品出口,还得到了阿根廷的一部分粮食出口份额。更重要的是,海唐现在手中有大把的粮食,乃是赫赫有名的粮食出口国。

    粮食。在四四年全世界减产的背景下。乃是真正的紧俏物资。粮食就是武器。海唐当下也不是只看钱,就卖粮食的。在这种背景下,海唐就成了南美三国的首选调停人,而且是唯一的。

    后来,在海唐外交使团的调停下,南美三国的战争划上了句号。其停战协定中,有一最重要的条款:智利割让北部的海港阿里卡地区。

    作为补偿,玻利维亚则割让两国交界处的同面积土地给智利。作为交换。

    秘鲁则承担自由港的公路铁路港口建设费用。

    该地区成为三国共同管理的自由港。

    这一协定,表面上看玻利维亚最吃亏。割让了一大片土地。但是,玻利维亚付出了一大批山区,却得到了一个出海口,对于其经济来说有着无可估量的推动作用。所以玻利维亚虽不很满意,却接受了这个协定。

    对于智利来说,土地面积没有什么损失,也能对国民有所交代。而且自由港,还有三分之一的产权归智利,应当说还是赚了。

    至于秘鲁,虽说是要付出不少的经济代价,但是却拥有了自由港三分之一的管理权。

    其实,这个协定暗含的一个意义是,未来如果三国发生冲突,这一自由港区域,则成为三国共同的军事缓冲区。即使是打仗,也不会一下子把战火燃烧到自己的本土。这一点,对三国来说都有利。

    那么,海唐国的利益又如何体现呢?

    海唐很大度的,根本就没有要任何利益,只是要求自由港对海唐商品,现阶段主要是粮食,免收关税。

    在自由港设立的初期,海唐以公证人的身份无偿的为自由港提供部分的法官和政府人员,一俟三国的管理机构走上成熟,就撤出这部分人员。

    这就是海唐的利益所在,看似不起眼的条约,隐藏着海唐的巨大利益。

    免收关税,如果仅仅是当下的粮食贸易,对海唐有利,对南美三国也有利。但是,这三个国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或者说对海唐有不经意的轻视,他们不认为海唐这样的国家除了粮食有什么商品能出口,一国经济不是那么容易发展起来的。李广笑曰:等着海唐的商品狂潮吧。

    另一点,海唐在初期以公证人的身份帮三国建立管理机构,看似一点点好处都没有。但是,三国之间的利益真的是那么容易调和的话,战争还会发生吗?这个时间,袁总理的计划是--永远。

    此外,海唐在阿里卡地区有一个优势,如果读者记得一百二十六章的内容,就知道那里的伊基克城有着大量的太平天国战俘的后裔,虽说现在已经是混血人种,但是语言习俗都没有完全消失,在政治家的手中,有操作空间的。

    总之,海唐所有的利益,将会在未来得到回报。而能否如愿,则要看海唐的发展,所谓打铁还要自身硬。李广对此有着充分的信心,海唐上下都有此信心。

    条约签订之后,在海唐的倡议下,三国同时宣布加入盟国,对轴心国宣战。而且,这三国各出兵一个团(规模有点小,只有一千兵力),在海唐军的领导下对轴心国作战。虽说三千兵力,对于世界大战来说,不过是象征性的。但,意义却非同小可。

    这一点,更是增添了海唐无数威望。连美国总统罗斯福也只能干笑着表示祝贺。更是为这三国的参战,专门划拨了三百万美金的军事援助。

    再后来,在海唐的影响下。乌拉圭也宣布加入盟国,派兵一个团参战,仍然归于海唐军的直接指挥。

    海唐自此在国际事务中,声望日隆,话语权大大提高。

    ------------

    一九四四年的六月六日,是李广关注的焦点时刻,这一天是盟军登陆法国诺曼底的时间。也是被美英宣传了几十年的伟大行动。李广虽然对二战历史不很清楚,但是对于诺曼底登陆知道的实在不算少,可以说耳朵都摸出了茧。

    在这一天。李广接到的第一个消息,却是一个真正的坏消息--洛阳陷落。

    对于国内战场,海唐军不能说不够尽力。主动帮忙,还需要向蒋委员长说好话。苏青担任指挥官。海唐战略空军这才能被尽数派往国内战场。

    海唐军不能说不尽力。轰炸机加上运输机战斗机,总共超过一百五十架。而且,在海唐战略空军司令刘国邦的带领下,英勇奋战几个月,不仅打残了日军一个装甲师团,更是完全掌握了中原战场上的制空权。

    几个月时间,海唐军也付出了惨重代价,战机损失超过五十架。飞行员伤亡过百人(包括运输机机组人员),燃油弹药更是消耗过万吨。更严重的是。由于几乎日夜不停的军事行动,一百多架轰炸机也运输机,零件磨损严重,不休整修理已经不能继续战斗下去。海唐这支战略空军,事实上已经失去战斗力。

    即便是海唐战略空军已经竭尽全力,中原战场上,华军仍然没有顶住日军的进攻,中华古都洛阳陷落。而这个陷落的时间,仅仅比历史上晚了十天而已。

    消息传来,李广一掌打在桌面上,半天憋闷的难以呼吸。

    这是李广所知道的一场战役,而且也预作了充分准备,但是,仍然落得个这样的结果,李广很不甘心。

    他可以想象,他的故乡亲人,他的爷爷怕是要如同历史上那般流落陕西,去宝鸡讨生活了。

    李广已经不知道该怪谁了。

    怪日军太强?要知道日军不仅丢掉了制空权,连装甲师团都被炸成了残废。而且日军兵力不多,只有六个师团的兵力,由于黄河桥被海唐空军炸断,日军重武器也不多的。

    反观华军,足足五六十万兵力,而且还有蒋委员长的嫡系部队,汤恩伯军团。就是这么个华军主力军团,竟然被打的抱头鼠窜。将无战心,兵无斗志,由此可见。

    而汤恩伯军团在溃败中,竟然出现了被农民俘虏,缴械的怪现象。可见华军的**无能,已经丧失了民心。

    李广有一个期望--凭华军之力,无论是蒋委员长也好,窑洞里那个毛先生也罢,在战场上击败日军,把日寇驱除国土,扬我中华之国威。

    但是,在李广这只蝴蝶的煽动之下,给予了无数的帮助的蒋军,竟然在盟军节节大胜的情况下,日军已经呈现颓势,仍然难以承担战场重任。李广的失望难以言表。

    难道和工农党合作才是正确的?李广很矛盾,他实实不愿意参与内战,甚至是间接参与。

    其实,李广并没有看全国内战场的局势,只是因为失陷的城市是洛阳,他的家乡而郁闷,很难说这是理智冷静的分析。

    事实上,这个时期,对于中国来说,战局比起历史同期要好的多。

    在浙江和福建交界处接受外援的是华军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的部队,三个集团军清一色的杂牌部队。但是在物资弹药的激励下,打的有声有色,在日军几个师团的进攻下,一步不退。

    而由于物资供应上不再受史迪威的挟制,蒋委员长也对缅甸战场不再热心,从西南调集了几个主力军,其中就有华军唯一的机械化军--第五军,正在日夜兼程,向东南沿海挺进。

    海唐打通沿海外援通道,威力是巨大的,或者说诱惑力是巨大的。不仅杂牌军为了物资弹药肯拼命,连华军主力,蒋委员长嫡系也打的极为主动。这一点是李广所没有想到的,华军各个军头,不论嫡系或者杂牌,对物资弹药的渴望是难以想象的。

    可以说,南方战场上,华军形势一片大好。照目前的势头下去,日军发动的这次所谓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说不定不仅打不通交通线,怕是连本来就极为薄弱的南北联络也会被华军切断。

    一旦日军南北联络被切断,广东广西的日军就成了孤军,除了向越南方向撤退,别无他法。

    战役前景很好,但是能不能实现,根据华军在中原战场上的表现,李广实在是难以抱太大的希望。但是,李广仍然命令海抗军第一特混舰队,出了护航物资运输,在合适的时机支援一些东南沿海的华军作战。(未完待续。。)

481 蝴蝶之六月六日 2

    在六月六日,李广接到的第二份电报,这是英国驻印度总督蒙巴顿发来的求援电报,请海唐军协助英军作战,对付正在进攻印度和缅甸交界的因帕尔的日军。

    李广干脆思考一分钟都懒得浪费时间,电报一扔,就继续关注欧洲战场了。诺曼底登陆才是今天的重头戏。

    对于缅甸局势,海唐军还是比较了解的,但是李广并不关心。

    在李广看来,日本陆军在四四年春季发动的两场战役,其实都是闹剧。在日本海军已经被打残的情况下,日本战败已经是非常明了的事情了,垂死挣扎也不是这么玩的,回光返照还差不多。

    在中国大陆,日本发动的所谓打通大陆交通线战役。稍微深入思考一下,就知道,日军即便是打赢了,又如何能维持数千公里长的陆地交通线呢?茫茫大海上,日军运输船还能冒险,找漏洞撞运气。但是陆地上完全不同,小鬼子要想维持这条几千公里的运输线,怕是百万大军都不够用的。

    缅甸战场,日军狂妄的发动向印度方向的进攻。且不说,在这种地理环境下,日军的攻坚能力如何,仅仅一个后勤供应就能要了小鬼子的小命。

    更重要的是,日军就是打进了印度,又能如何?

    要知道印度可是有着数百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百万英印军的。仅仅是日军驻缅甸的二三十万军力,根本控制不了印度。到头来。只是使得自身对占领区的控制力更加薄弱。

    在李广看来,日本此刻最佳的应对应当是收缩兵力,努力的从朝鲜半岛撤军或者运输物资到本土。或许还能多支持一段时间。盲目出击只是加速灭亡。

    日军将领也不是白痴。白痴也不可能在战场上取得那么多胜利。

    那么,日军为何发动这样的攻势呢?

    原因很可笑,但是却是真真的。

    日本海军向日本陆军封锁了战损的消息。日本陆军这些土包子根本就不知道,整体的局势对于日本来说已经是岌岌可危。日本陆军海军之间的矛盾竟然深到如此地步,几乎如同笑话一般。

    不仅如此,日本陆军内部也互相封锁消息。缅甸日军竟然不知道日本陆军在太平洋上的一系列败绩。不少日军将领还沉醉于:放上三枪,英国鬼畜就撒丫子逃窜。

    不管鬼子是因为什么。总之三月份开始,日军动用了一个军的兵力合计三个师团,而且又调集了一个第五航空集团作为空中支援。就这样开始了进攻英帕尔的战役。

    要进攻英帕尔,日军最大的困难是运输。进攻路线全是山路,别说日军没有多少汽车,就是有也用不上的,整个四三年海唐军作战的重点都在缅甸。轮番轰炸之下。缅甸道路中断,甚至连一座像样的桥梁都找不到。

    小日本倒是很会动脑子,在缅甸搜罗了马匹,大象,水牛,山羊,甚至还有猴子和狗帮忙运输。这些动物运输,也不能说一点用没有。不过当日军到了地头,运输队的动物已经精光了。小鬼子数万大军实际上已经是开始饿肚子了。

    这种情况下,李广不认为英印军会打败仗。

    有关英印军的情况,海唐军了解的相当透彻。英印军兵力足够,足足一百多万。

    而且英印军的训练也不差,别看英印军士兵都是“热爱和平”的印度人,但是军官和技术兵种清一色的英军。英国对印度的搜刮虽然残酷,但是对印度士兵还是很不错的,这些印度阿三们个个营养充足,单兵战术水平并不算差。加之,英国还指望这些部队将来调往欧洲作战,英印军装备不错,基本上和本土英军的装备不相上下,而物资弹药由于美国的支持,更是充裕。

    更有利的是,英印军打的是防御战,在缅甸和印度交界的山地中,更是占了极大的便宜,几乎没有输的道理。

    既然没有输的道理,李广自然不会多么关心。其实即便是会输,李广也不关心的。

    缅甸对于海唐国对于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只有两个功能:物资通道和人员通道。

    物资通道的问题,海唐军已经初步解决。只等美军彻底占领菲律宾,海上运输将会更加安全轻松。

    至于人员。虽说如果英军败绩,海唐的人员往来会受到影响,但是影响不会大。经过近两年时间的移民,国内云贵川地区的无地农民已经搜集的差不多了。虽不是全部,但毕竟故土难离,有的农民虽无土地,只要勉强能生活下去,并不愿抱着祖宗牌位移民到未知的远方。至于其他省份求活路来到西南的,海唐还有一个地区可以安置--缅北。

    这里就要称赞一下第三纵队司令苏青了。李广对这个大舅哥,实在有些不知如何评价。按说,苏青是海唐军最主要的将领之一。但是,作战水平,李广并不很看重。从苏青指挥的部队数量就能看出来。

    苏青在四二年,四三年手头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四四年虽说又增加了两个团,但是实际指挥官是支队司令徐战。因为苏青担任和华军的联络官,回到了国内。

    但是,苏青的重要性,甚至其位置却是海唐军任何人都难以代替的。在密支那的近两年时间,苏青的治政才能得到了极大展示。

    在密支那,苏青可不是简单为海唐找了许多缅甸女人,更重要的是密支那以北数万平方公平里土地,实质上已经被苏青控制。

    如果读者还记得蒋委员长给海唐送来的四万多滇军保安团,其中一万多人成为海唐正规军。那么另外三万余人的安置,就真的展现了苏青的治政才能。

    这三万余人。一半是烟鬼地痞,另一半是老弱病残,处置难度之高可以想象。但是在苏青的手中。几乎是没有引起多少动荡,很快的就戒烟成功。而且苏青的手法“灵活”,和缅北居民(那里的民族和云南其实没有什么分别。至于现代的民族区分,那是政治野心者有意加强的结果。)并没有引起多少冲突,如果冲突的话,三万保安团老弱官兵虽说几乎上不得战场,但对于居民来说。绝对是无敌的存在。

    苏青很会精打细算,耗资不多,就开始了开荒种地。

    两年时间。苏青不仅做到了三万多云南人自力更生,更是把他们的家属也接到了缅北。十多万百姓,现在已经安居乐业。

    至于苏青的手段是否完全文明,这事儿。有“道德洁癖”的李广一贯不过问的。

    这就是李广为何对缅甸印度局势不关心的原因所在。后来海唐军仅仅是派了北冰洋号航母,例行打击了一番日军在缅甸的据点,陆军并无出动一兵一卒。

    大英帝国首相丘吉尔曾批评李广这种行为:太不顾全世界反法西斯的大局了。

    李广回敬:如果大英帝国顾全大局,应当把用于训练装备三百万印度军的物资装备给中国,早就把日本打败了。再不然,应当把海军主力调到太平洋,和美军联手,一鼓作气完全干掉日本海军。

    对于英帕尔发生的战斗。李广没有关心,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模糊的记忆中,历史上日军好像没有打到印度。

    但是,李广这只蝴蝶,翅膀乱煽,不经意的改变了许多。他曾经有意或者无意的几项动作,却在此时引起了风暴。

    首先,海唐军战略空军撤离印度,转场中国大陆。陆军航空兵,由于被抽调严重,也离开了缅甸战场。以至于本来盟军完全占据了优势的空中力量,出现了短板。

    而由于海唐军接手了对中国大陆的运输任务,拿到了本来驻扎在印度的九十架美军运输机。使得英军在战斗中,失去了空投物资的手段。

    更重要的是,四一年四二年,孟加拉地区发生大饥荒,海唐和那里的印度人有粮食贸易。当时李广为了给英国添堵,把几万条膛线几乎都磨平的步枪卖给了当地人。

    印度人是爱好和平的,大多数人购枪也只是为了自保,以防饥饿的暴民抢劫。不过,有抢就是草头王,这句话在中国适用,在印度也一样的是真理。不长的时间里,孟加拉地区就有了大大小小的武装数百支。

    日军这次进攻印度,打的旗号乃是“解放印度”.这样一来,问题就大了。

    要知道,日军中有两支“伪军”,一支是缅甸人,领头的就是二十一世纪缅甸那个叫昂山素季的女人她爹。另一支则是所谓的印度救国-军。这些伪军打仗不行,但是鼓动水平相当到位。伴随着日军的进攻,孟加拉地区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数十万印度人到处搞破坏,英军物资被烧被抢,道路桥梁被炸,“治安”一片混乱。结果英军的前线供应受到影响。

    故此,打了两三个月,竟然出现了日军饿肚子缺乏枪支弹药,英印军也在饿肚子,同样的缺乏枪支弹药。两支军队都饿肚子,表现可截然不同的。英印军不饿肚子,战斗力还能看过眼,一饿肚子,干脆就坐地上罢工。罢工自然是要打败仗的。

    结果,日军竟然在绝境中有了一丝生机,战场上经常的小有缴获,竟然勉强的能继续打下去。

    后来,英国看海唐不可能出兵帮英军卖命。英印总督蒙巴顿只好退而求其次,请求海唐帮忙维持治安,李广更是严正拒绝:什么搞治安,说白了就是屠杀印度乱民。乱民也是民,海唐没事得罪印度人民,很好玩吗?

    受此影响,历史上七月份就结束的战役,一直打到了年底。虽说,英军最终还是取得了胜利,但是足足百万大军被牢牢的吸在了印度和缅甸边界。

    更重要的是,印度开始了全国暴动,争取独立的运动风起云涌。印度人的暴动虽然很好玩,不过是对天放放枪,找个草地树林放把火,即便如此,也够蒙巴顿忙的。以至于直到战争结束,印度都无法再为欧洲战场提供更多的兵力。

    ---

    李广在参谋部,一直等到中午,一直都没有得到诺曼底登陆的消息。直到吃午饭时,李广才意识到,由于时间差,好像欧洲此刻才是清晨,诺曼底登陆战怕是才刚刚打响。

    饭碗尚未放下,一纸电文到了李广手中:麦克阿瑟志得意满,美军不到三个月时间,占领吕宋岛,六月六日攻占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这可是好消息,麦大帅占领马尼拉,意味着麦大帅该兑现诺言,帮海唐争取援助资金了。

    电文中还有一条对于麦克阿瑟算不得好的消息,对李广却是中性的消息--美国太平洋海军司令尼米兹上将凌晨开始了进攻硫磺岛的军事行动。

    尼米兹保密工作做得极好,不仅海唐军事先不知,连麦克阿瑟也被蒙在了鼓里。

    这是要争功啊。尼米兹的海军休息了半年多,战斗力一恢复,立马就开始行动。

    李广对尼米兹的行动,其实是有点小小的担忧的。他不担心尼米兹的海军力量,要知道现在尼米兹麾下战列舰七八艘,正规航母十多艘,其他舰船几百艘。日本联合舰队如果不当缩头乌龟,全军出击也是覆灭的下场。

    唯一可虑的是,登陆部队。尼米兹指挥的海军陆战队有两个师,加上海军其他部队,兵力足足二十万。

    但是,硫磺岛战役在后世可是闻名的残酷,尼米兹虽有两个精锐师,但其他部队可比不得麦克阿瑟手下的陆军。能不能顺利拿下硫磺岛,需要画个问号。

    对于这个消息,李广仍然没有太过在意:美军只要是打仗,就是消耗日军,对海唐对中国都是有利的。(未完待续。。)

482 蝴蝶之六月六日 3

    一九四四年的六月六日,世界各地发生了许多事情。李广如果能对照一下另一个时空的历史,会发现主战场之外有三件事影响深远。

    第一件事发生在挪威,一艘德军运输核工业所需的重水运输船,安然无恙的奔向德国本土。

    历史上,由于生产重水需要巨量的电力,而挪威水电发达,德国把重水生产工厂设在了挪威。后来在运输重水的过程中,船只被挪威反抗军炸沉。

    但是,在这个时空。由于德军在苏联北方的战局发生了改变,德军完全占领了苏联北方重镇圣彼得堡,当时叫列宁格勒。以至于整个波罗的海成为了德国的内湖。

    在这种情况之下,运输和交通更加便利,德国对北欧三国挪威,瑞典,芬兰的控制都得到了加强。以至于挪威反抗军力量极为薄弱,无力完成炸沉运输重水船只的任务。

    另一件事,也与原子弹有关。希特勒在这一天收到的不仅仅是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消息,他同时还得到了一份关于美国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工程的情报。

    这事儿,李广很想说不管他的事。表面上也的确不管海唐的事情,但是起因却是和李广有不小关系。

    当初,德国女间谍拉吉丽因为“水土不服”,勾引海唐军情报参谋长林丽丽的男友,结果漏出马脚。不过,李广做不出那种辣手摧花的事情,于是废物利用了一把。请拉吉丽拍了部电影。又把这位妖艳女谍送到了美国。意思很简单:祸害美国去吧。

    人,在适合的环境才能有所作为。这个美艳女谍在海唐由于东西方习俗差距混的实在不怎么样,但是在美国却混的风生水起。在美国。拉吉丽根本就没有联系人,也就无所谓什么任务。她整日生活在鲜花和掌声之中,与各种男人周旋于灯红酒绿之中,仿佛忘记了自己本来的身份。

    不过间谍毕竟是间谍,德国的培训没有白费。拉吉丽仍然记得自己的任务。拉吉丽本来是打算偷窃海唐制造凝固汽油弹的技术秘密的,结果被李广一下子甩到了美国。于是乎,她只能在美国重打锣另开张。

    她发挥了一个称职间谍的能量。在她的知名度帮助下,再加之她的犹太身份,接近了不少科学家。

    拉吉丽的工作卓有成效。甚至是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她没有搞到什么关于凝固汽油弹的技术,却无意中接触了不少研究原子弹的科学家。拉吉丽可是顶着犹太人和波兰人两重身份的,而偏偏在美国曼哈顿工程中犹太科学家和波兰科学家不在少数。身为名演员,拉吉丽经常出席一些犹太人的组织或者会议。也会来往与波兰后裔的反法西斯团体。

    美国的体制。向来在科技研发方面自由。而且这种大工程要求的科技人员数量极多,美国情报机构根本不可能一一排查参与者,也不可能全部监视这些科学家。当然了,科学家们虽然有自觉的觉悟,却也非常反对限制自由的行为,这也是美国无法采取绝对保密手段的原因。

    这就造成了研发原子弹保密等级高,但是实际保密并不严密,甚至不少并没有参与曼哈顿工程的科学家都知道此事。

    拉吉丽凭借她职业间谍的敏锐触觉。意识到这个所谓的曼哈顿工程比起凝固汽油弹的技术秘密来,要更有价值。经过一年多的刺探。她搞到了不少关于曼哈顿工程的信息,她甚至搞清了美国一两处研发原子弹的工厂所在。

    苦于缺少联系人,拉吉丽几经周折,直到六月六日,德国情报部门才真正的收到了这份情报,因此这份情报就传到了希特勒的案头。在这份情报中,拉吉丽展示了她超常的分析能力,竟然从有限的情报中得出一个结论:美国很可能在四五年中期原子弹研制成功。

    战后,拉吉丽在一次电影拍摄中,因为“意外”丧生,玉殒香消。这位堪称二战中最成功的德国女谍,年轻的一生画上了句号,留下一声感叹无数谜团。

    普通人不知道原子弹,但是希特勒却非常清楚。在希特勒的亲自指派下,德国特种部队对美国核工厂进行了几次行动,但是都未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只是稍稍的拖延了美国的原子弹研发进程。

    美国方面,却从德国的几次行动中嗅到了一种可能:德国纳粹也在研发原子弹。因此,为了阻止德国的核弹研发,盟军战略上有不少异于历史的调整,其中加强对德国的空中打击力度最为明显。

    但是,希特勒德国却因此加大了对原子弹研发的投入,这却不是李广所期望看到的。

    在这个极为特别的日子,还有一件事情发生,实实在在的好处却落在了海唐国头上。

    二战期间,德国和日本虽然都是轴心国,但是合作其实不多。但是由于日军在太平洋上节节败退,日本方面急需得到德国武器和技术,妄图挽回其失败的命运。当然,德国对日本也不是无所求,双方各取所需,进行了一些合作。

    但是两国远隔重洋,要想往来,除了潜艇再无其他合适的交通工具。北冰洋航线,德国虽然能做到穿越,但是一年中只有一次机会,根本满足不了需要。因此,传统航线,从大西洋绕过非洲好望角,进入印度洋,然后再回到太平洋就成了必选的路线。而海唐,现在就掐在这条航线的中间。

    1944年3月16日德国u-181和u-195潜艇离开法国波尔多。

    u-181潜艇载有运往日本的物资,其中有水银、石墨、钢材、未经切割的光学玻璃、铝及其德国武器装备的图纸和模型。

    由xb型布雷潜艇改装成运输潜艇的ixd型潜艇u-195载有运往日本的12枚v-2火箭。除此之外该潜艇还载有前往日本的德国空军联络官乌尔里克.基斯勒将军、科学家海因茨.施利克博士、1名v-2火箭专家和2名日本技术军官等人。

    更重要的是,这艘潜艇上还装有大约550公斤的氧化铀和2架me-262喷气式战斗机(散件)。

    这两艘潜艇刚出海,就被英国情报机构获知,但是由于这两艘潜艇都有通气管装置,加上艇员都算得上百战老兵,因此竟然冲破了层层阻截,顺利的绕过了好望角,进入印度洋。

    德国海军有近一年时间都没有进入印度洋了,根本就不了解海唐军在印度洋上的反潜部署。德国潜艇如同以往,小心翼翼的白天潜水航行躲避飞机或者舰船搜索,晚上才浮出水面航行。在德国人看来,这已经是非常小心了,但是在莫桑比克海峡,这一招完全失效。要知道,海唐在五六百公里宽的莫桑比克海峡,足足部署了三十艘巡逻艇和几百个无线声呐浮标。加上英国方面的提醒,早已严阵以待。

    因此,德国潜艇刚刚进入莫桑比克海峡,就被海唐军发现。六月六日中午,两艘德国潜艇就被海唐军足足二十艘舰船围了起来,随即就是一顿乱炸。加上海唐军有着特有的心理战术,莫尔斯码四处传播::“还记得乌拉圭的美酒美食吗?”

    这句莫尔斯码,在德国潜艇兵中传播甚广,加上海唐在几年的战争中一直没有正面和德国发生冲突。因此,这种小手段还是有些作用的。在德军潜艇官兵内部,有一个传言,如果主动投降海唐军,不仅不会受到虐待,还有大大的好处,美酒美食倒是小事,更有乌拉圭的豪宅在等着他们享受呢。

    这一点倒不是空穴来风,海唐军私下的确向德国部分潜艇官兵宣传过。

    事情的解决相当顺利,下午天色尚早,两艘德国潜艇上浮投降。

    海唐得了大大的便宜,李广渴望的几项技术,尤其是喷气式飞机发动机和火箭技术轻松到手。五百多公斤氧化铀,虽说只能提取一两公斤放射性铀238,但是也值得欢呼一把。由此,李广也初步对德国的原子弹研发有了大致的评估。

    对于这些德军俘虏,海唐军没有失信。技术人员,包括两个日军技术人员,进行了一番“劝告”,全部高薪留任。而军人,则全部送到了乌拉圭,每人都得到一套住宅,并且有一份不错的工作。

    这样做,看似付出不少,但是口碑效应一旦发酵,未来的好处就太大了。别说潜艇上搭载的物资,就是潜艇本身的价值,也远远超过几十套住宅的价格。李广指示:好的传统要继续发扬。

    ------

    李广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六月六日这一天,他收到了不少消息,但是关于诺曼底登陆的消息却一条也没有。一直等到准备睡觉时,才收到海唐在英国的外交武官传来的消息--盟军经过激战,诺曼底登陆成功。(未完待续。。)

483 蝴蝶之六月六日 4

    盟军如同历史上那般登陆诺曼底。这个消息对于李广来说并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好消息或者坏消息。

    对于诺曼底登陆,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心态。

    大英帝国其实并不如表面上那么积极。丘吉尔一惯仇视红色-苏联,他内心的期望是等苏德在东线战场打的精疲力尽才出手。意识形态的分歧使得丘吉尔甚至恨不得德国把苏联给灭了。因此,军事上,英国首相丘吉尔主张从欧洲“柔软的腹部进攻”,也就是地中海方向。这个方向远离德国的中心,作战难度低,说白了就是通过打外围,慢慢的削弱德国。最重要的是耗尽苏联的最后一点力量,英国少死点人。

    当初第一次世界大战,英国就是采用的先外围削弱的战略,英国旧计重施,理由上倒也勉强。要是站在英国的角度上,李广其实是赞成丘吉尔的。他甚至有点佩服丘吉尔,大英帝国执掌全球牛耳数百年,底蕴丰厚,培育出这么一个目光长远的首相,绝对是英国人的福气。至于对其他国家是否公平,人家丘吉尔是英国首相,不是世界首相,为本国民众考虑,理所当然。

    美国方面对于诺曼底登陆态度是积极的。对于美国来说,早在一战后,经济上已经是全球头号,但是经济的头号却不是国际政治的老大,二战爆发前英国牢牢的把持着话语权第一的位置。

    这种情况,对于生机勃勃的美国来说。是不能接受的。因此,二战对于美国来说乃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当世界老大的机会,政治上和经济上双重的老大。

    因此。在这种争当老大的心态下,美国在欧洲作战是相当积极的,美国政客们看的很清楚,一个国家要想做老大,仅仅依靠经济是绝对不行的,战争才是树立起一个大国威严的最主要途径。

    由于亚洲欧洲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不同,落后的亚洲显然没有欧洲重要。故此历史上美国的七成资源都投入了大西洋战场方向。

    只是由于李广这只蝴蝶的存在,美国战争资源稍稍的倾斜向了太平洋战场,使得美国战争资源在太平洋战场和大西洋战场上平分。其实这也是麦克阿瑟能在四四年三月份就开始菲律宾战役的物质基础。更是在菲律宾战役尚未结束,尼米兹就能再次发起硫磺岛战役的底气。

    美国急着登陆欧洲,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也算是远见卓识的原因--罗斯福为首的美国精英们很担心。时间拖得太长。德国整合了占领区资源后,战争潜力增加,以至于美国将来要付出更大的代价才能取胜。因此,美国选择了直击要害的战术,直接登录法国诺曼底,和德军硬碰硬的死磕。

    站在罗斯福的角度上,李广所能选的战略怕是不过如此,甚至同样的佩服罗斯福的远见卓识。

    斯大林听到盟军在诺曼底登陆的消息。长出一口气。盟军登陆欧洲,简直是把套在斯大林脖子上的绞索松了一圈。这时的苏德战场。和历史上不同。历史上从四三年中期开始,苏军已经开始了战略反击,但是在这个时空,苏军最多算得上和德军相持,纯粹是在苦苦支撑。

    看看苏德战场的形势就知道,苏联的境况是多么的危机。

    南方战场,乌克兰方向苏德两军现在处于诡异的游击战状态。在这个方向上,两国都无法派出大军。四三年年底,世界范围的放火行动极大的破坏了农业生产,乌克兰号称苏联粮仓,更是深受其害。在这个地区,粮食别说供应军队了,乌克兰民众饿死的状况几乎是普遍现象。为生存而战,没有国家没有意识形态,只是为生存而战,乌克兰百姓已经疯狂,德国给粮食,就为德国卖命。苏联给粮食,就为苏联作战。德国的粮草军火会被抢劫,苏联的军火部队照样会被袭击,无数的乌克兰人在这片土地上厮杀,杀异族也杀自己人。令斯大林震惊的是,苏军一个赫赫有名的大将,就如同历史上那般,死于乌克兰游击队之手。

    东方战场,以库尔斯克为中心,德军重兵集结。由于战略重心的转移,德军在这里采取了修筑工事死守的战略。

    在这个时期,苏军倒是把大纵深战术练的越发熟练。但是在德国元帅冯.屈希勒尔在北方战场上率先使用大纵深战术之后,成效卓然,德军一干将领迅速的掌握了这种战术的关键。因此,德军再不是如同历史上那般的防线缺乏纵深。在几百公里的战线上,德军使用了著名的弹性防御战术,苏军几次突破,都未能达成战略目的。总之,在这个方向上,苏军虽说是攻势作战,但是也早已精疲力尽。

    北方战场。本来是历史上两军作战的次要战场,但是在这个时空却成了苏德两军的主战场。

    自从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整个波罗的海沿线,就成了德军的控制区。而波罗的海也成了德国后院的游泳池,德国的船只日夜不停的在从苏联的北方运输各种物资到国内,也同时送来各种物资军火和士兵。

    表面上看,德军是被水作战,但是当波罗的海上一点敌军势力都没有的情况下,大海却成了最可靠的后勤供应渠道。

    一年多来,苏军不是没有打到海边过,但是每次打到海边,刚刚切断了德军联络,却又被德国海军舰炮给打成残废。仅仅是舰炮的话,苏军还不是那么无奈,如果加上航母的话,苏军在北方战场上就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了。

    蝴蝶的翅膀引起多少变化,根本就无从预料。当初德国有一艘航母,但是由于空军司令戈林的跋扈。根本就不给配舰载机,以至于德国把好端端的一艘航母送过了日本,结果也没有送成。沉在了北冰洋。当然,在北大西洋,德军就是有航母,出海就是死,根本就不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对手。德国海军的水准,除了潜艇还值得一提,其他的真是够垃圾的。从几年前的拉普拉塔河口战。就能看出德国海军是个什么货色。

    但是当德军占领了列宁格勒,波罗的海就成了德国的游泳池。在这片极为安全的大海上,航母就成了最安全的战机作战平台。德国人虽然缺乏浪漫的想象力。但是智商不低的,对于新事物并不拒绝。因此在李广的老朋友克劳德少将的建议下,德国改装一艘快速邮轮造了艘航母。克劳德竟然成为了德国航母舰队司令。历史上这位简直是一点名气都没有的家伙,能升为少将实在是李广这支蝴蝶所难以想象的。

    但是。德国毫无使用航母的经验。也没有舰载机制造经验。因此,德国必须从日本挖一些军官和技术人员。

    日本和德国虽有合作,但是绝不是大公无私。其实就像海唐与英国之间的合作一样,相互之间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与美国之间的合作其实也是如此,别忘了美国给盟国提供的都是援助贷款,既然是贷款,那就是说要还账的。当然了,李广知道历史上美国是免除了战争期间的贷款的。但是其让人不知道,这年头。连美国人自己也不知道的。

    德国是傻子吗?用潜艇给日本送了那么多好东西?导弹,氧化铀,喷气式飞机。

    其实,海唐军刚刚俘虏的这两艘潜艇携带的物资,技术,就是德国付给日本的报酬。只不过好处落在了海唐手中而已。

    当四三年中期,德国航母投入实战。德军立刻发现了一个航母的优点--飞行员的损失大大降低,飞机的损失更低。

    要知道,在苏德残酷的消耗战中,德国飞行员迅速的被消耗。不得已德国把飞行员的培训时间从一百多小时缩短到了二十三小时。飞行员素质的下降,使得德军飞行员的平均战场出击次数只有两次。

    而舰载机飞行员,没有两百小时飞行时间,根本就无法在航母上起降,技术相对的高超一些,因此战场损失自然也少的多。损失越少,飞行员水平就越高,半年仗打下来,竟然凑出了一批精锐飞行员。

    至于飞机损失少,原因更加容易分析。苏军飞行员实际上训练比德国更差,大部分飞行员只有几个小时的飞行经验就被送上了战场。这样的速成飞行员根本就不可能掌握在海面上飞行的技术,一旦飞到海上,不用德军飞行员出击,自己就迷路见m克死了。因此,即便是德军航母仅仅距离海岸不到一百公里,竟然安然无恙,一次都没有受到过打击。

    在二战中,飞机的战场损失有一半,甚至更大比例是在地面被摧毁的。因此航母飞机损失减少,这种浅显的优越性,一被德军发现,立马开始发扬光大。

    反正德国的邮轮(客运)船都出不了大西洋,闲着也是闲着,因此德国一口气就改装了十多艘航母。这些船大小不一,有的能搭载五十多架飞机,有的只能搭载十多架战机。航母的速度也快慢不一,防空配置也极为薄弱,舰员水平参差不齐,但是不管怎么说总数近四百架战机的威力不容小觑。

    在苏德北方战线上,这四百架战机发挥了极大作用,德军越打越勇敢,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由于航母可以移动,如同球场上的自由人一般,竟然能支援整个北方战场,其作战效能甚至超过了两千架陆基战机。

    种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实际上苏德北方战场,斯大林说是相持状态,并不准确,事实上德军是处于攻势的。

    就在盟军登陆诺曼底时,德军正在北方战场囤积物资,调动兵力,准备发动四四年对苏联的夏季攻势,希特勒甚至在妄想一举拿下莫斯科。

    盟军六月六日的登陆行动,立刻击碎了希特勒的美梦,同时也为套在斯大林脖子上的绞索松了松绳扣。

    至于李广的心情,复杂矛盾,不是一句两句话能够表述的。无论斯大林还是丘吉尔亦或是罗斯福,心情应当说都是比较愉悦的。能成功登陆,无论损失多少,盟军已经是占据了极大优势。

    但是,盟军登陆诺曼底,对海唐来说,真的算不上好事。尤其是对于李广这个清楚知道盟军必胜的人来说,真的不算什么好事。李广很“阴暗”:欧洲战场多打上几年,才最符合海唐利益。(未完待续。。)

484 蝴蝶之六月六日 5

    对于欧洲战场,海唐的情报来源不足,只能大致的掌握盟军进攻的步伐。但是在太平洋战场上,海唐的情报却是源源不断。

    在尼米兹开始进攻硫磺岛的军事行动之后,麦克阿瑟就不断的发来电报。

    战役刚开始,麦克阿瑟的口气酸酸的。但是几天之后,战场风云突变,麦克阿瑟言辞之间,竟然有点幸灾乐祸了。

    尼米兹在硫磺岛损失惨重,说不定有打败仗的可能。

    李广对此有些怀疑,纯粹以实力对比,尼米兹麾下的第三舰队已经全面超过日本海军。而且是大比分超越。至于陆军,尼米兹麾下兵力虽不如麦克阿瑟,但是精锐不少。历史上的硫磺岛战役虽然残酷,但是再残酷也是美军取胜,过程虽然困难,但是胜利得来并无悬念。

    随着接连不断的情报传来,李广终于知道了麦克阿瑟兴奋的原因。

    硫磺岛战役,意味着美军逼近日本本土,比起麦克阿瑟占领菲律宾更加使得日本震撼。日本不得不战。

    美国海军休整半年多,日本海军也在休整。虽说双方休整的时间一样,但是结果却是差距极大。日军仅仅是修复了受伤的舰船,培训出一批神风特攻飞行员。而美军方面,尤其是尼米兹手下的第三舰队,不仅仅是修复了舰船,实力几乎是翻了一倍。

    二战,苏联爆的是坦克海。美国爆的是飞机海和战舰海。在这个时期,别的不说。美国的航母如同吹泡泡一般的列装。等到了四四年六月,尼米兹麾下仅仅正规航母已经有十二艘。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这十二艘航母。仅仅是尼米兹当下指挥作战的,并不是已经完成舾装投入训练的全部航母。

    尼米兹敢于抛开麦克阿瑟独自攻打硫磺岛,自然是有着足够的本钱--沉个三五艘航母,对于别的国家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痛,但对于尼米兹来说,要不了几天就能补充。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日本和美国巨大的经济实力差距,根本不是战术和勇气所能弥补的。

    不过。尼米兹是否真的能如愿以偿,不仅要看日军是否答应,还要看他的麾下将领的表现。此外。麦克阿瑟是否会任由尼米兹势力不断扩张,答案绝对是否定的。因为,麦克阿瑟已经动手了。

    由于麦克阿瑟手下第七舰队的辉煌表现,金凯德中将名气日盛。当然更重要的是麦克阿瑟的多番活动。从七月份起。每月都有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将会成为第七舰队的囊中之物。麦克阿瑟大帅的胃口不下,他的目标是六艘航母。

    后来,由于局势变化,麦大帅仅仅得到了三艘正规航母。即使如此,也挖了尼米兹的墙角。据说尼米兹曾为此事,失去了一贯的绅士风度,拍案大骂麦克阿瑟。

    至于尼米兹为何骂人。看看硫磺岛战役的过程吧。

    战役初期。美军的战前轰炸,海军支援。陆军登陆等过程,都进行的无比顺利。但是,在日军做出反应之后,美军开始苦战。尤其是美国海军再次陷入塞班岛战役中那般窘况:舰队被吸引在硫磺岛周围,而日军不停的出动神风特攻,发起一波又一波的自杀性袭击。

    美国海军航空兵现在的力量如日中天,无论装备还是飞行员的水准,全面超过日军。加上美军转入攻势,士气高昂,自然也不会怕小鬼子。于是乎发起,一场又一场的绞杀阻击。

    几天下来,日军葬送在美国海军手中的战机数目近千架。而美国战机的损失却不到一百架。

    要是照这么耗下去,怕是要不了几天,日本将会出现无战机可用的窘况。但是,六月十一日,日本海军出刀。

    日本联合舰队使了一招简单的诱敌战术:小泽治三郎带领日本现有的全部六艘航母,担当诱饵。

    大和号和武藏号两艘主力战列舰带了一群护卫舰作为进攻主力。

    到了这个时期,日本海军已经深知航母才是海上王者,正常做法,应当是战列舰做诱饵,航母偷袭。但是,日本很无奈,只能拿航母做诱饵。只一点,就能看出日本海军的无奈,六艘航母,只有一百七十架战机。而且飞行员清一色的菜鸟。

    这样的航母舰队,也只有当诱饵的份了。

    日军的无奈,却在战斗中发挥了异乎寻常的作用。战场上美军第三舰队司令哈尔西一发现日本航母编队,而且是六艘航母。立马判断这是日本海军主力。于是乎,主力舰队全部迎头顶上。(历史上的莱特湾海战,哈尔西就是这么上当的,笔者倒不是故意黑哈尔西。)

    哈尔西号称蛮牛,公牛。这一次为他的莽撞付出了惨重代价。

    当消灭日军航母的战斗打响,哈尔西接到电报:日军战列舰编队偷袭美国护航航母舰队。但是主力海军已经来不及转身救援。

    结果,哈尔西灭了日本全部六艘航母。但是在硫磺岛周围的美军护航航母以及护卫巡洋舰,驱逐舰损失惨重。两艘日军主力战列舰威风不可一世,直入虎入羊群。美军护航航母拼命释放战机,却难以对日本这两艘堪称巨无霸的战列舰造成致命伤害。当天美军足足二十五艘各种战舰站沉,四十余艘战舰受伤,伤亡人数过万。而日军仅仅战沉几艘鱼雷艇和驱逐舰,两艘主力舰仅仅擦破点皮毛。

    等哈尔西带了舰队赶回来,战机航程勉强能辐射硫磺岛时,日军战列舰已经在炮击硫磺岛美地面进攻部队。

    日本海军这两艘战列舰,扛过了一波美军舰载机空袭之后,立马逃之夭夭。哈尔西气的暴跳如雷,却一点办法没有。

    “神风”起,狂风救了日军的命,两艘日军主力舰此时都已经受伤。但,美军航母舰载机无法再次起飞。

    于是,不甘受辱的哈尔西带了九艘战列舰开始奔袭拦截。

    但是,失去了空中侦察之后,拦截日军舰队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天之后,哈尔西无奈收兵。

    令美军稍稍挽回一点点颜面的是:武藏号战列舰在逃跑过程中,由于受伤较重,速度被迫放缓,结果恰巧被一艘美军潜艇捞到了便宜。这艘美军潜艇发射六枚鱼雷,取得了惊人的五法命中的好成绩。结果,武藏号在大海上飘了三天,无奈的接受了葬身大海的命运。

    此战,说不上是美军输还是赢。因为哈尔西不仅全歼了日军航母舰队,更是干掉了日军一艘战列舰。战功不小,说胜利其实也勉强算的上。按照美军的习惯--战略上美军赢了,日本海军已经彻底被打残,再无一战之力。

    但是,美军在极端优势的兵力之下,竟然损失如此之惨重,造成了非常恶劣的后果。虽然主力战列舰和主力航母一艘未损,但是沉船的吨位却是超过了日军。更重要的是,美军的辅助舰船损失过重,大大的打击了美军运输舰队的士气,一时间怨声载道。

    要知道,美军的运输舰队规模极大,而且编制特别,既不是完全归尼米兹节制,也不是完全归麦克阿瑟指挥。而是那边需要,归那边管理。有时候还会根据太平洋和大西洋战局的情形,在两个大洋之间调配。

    美军有临时军衔,也有临时军人,而运输舰队中多是临时军人和非军职的工程人员。这样的部队,本来就不是一线战斗人员,遭受伤亡,士气低落可想而知。

    而此战对于美军来说,影响更大的是地面作战部队。日军两艘主力舰的炮击虽然连一个小时都没有,但是却打残了美军整整一个精锐海军陆战师。

    尼米兹很硬气,在硫磺岛战役的最后阶段,不得不把珍珠港的守军也大批的调配到硫磺岛,最终付出惨重代价才得以占领该岛。战斗过程中,麦克阿瑟玩了点小把戏,以担忧为理由送了一个陆军师登陆硫磺岛,虽未参加战斗,但是却实实在在的分了海军的功劳。

    此战,尼米兹算是稍稍辉煌了一下,但是也造成了海军陆地进攻能力严重透支。尼米兹再也没有独立登陆作战的能力。形势上,不得不沦为麦克阿瑟的附庸。至于尼米兹会不会甘心,可以想象。

    麦克阿瑟给李广发报,其中的幸灾乐祸之意,就来源于此。麦大帅再次看到了机会,一统太平洋战场指挥权的机会。对于麦大帅这种为名为利的纯粹人,这样的诱惑是无法拒绝的。

    麦帅有意一统太平洋指挥权,李广自然是踊跃支持,麦大帅打赢给海唐搞三亿美金贷款,第一期一亿美金已经到账,合作愉快。

    于是李广当即给麦大帅出招--美军只占领一半的菲律宾,其他地区只保持压力,并不进攻。整军直指冲绳。

    这一招,麦大帅不可能想不到,但是李广主动提出,自然是一个态度。态度很重要的,涉及无数利益。比如吕宋岛上,海唐的破烂王群体已经登录,生意做得非常红火。经历战乱的吕宋岛,各种物资都极为紧缺,粮食更是最为紧俏的商品,在麦克阿瑟的授意下,粮食贸易被海唐垄断,无数的硬通货流入海唐商人之手。

    吕宋岛上的华裔在海唐某些人有意无意的组织下,已经渐渐的成为一个联系紧密的整体,而不是此前的一盘散沙状态。更有大批的华人青少年开始搭乘美军船只奔向大唐岛--接受免费的教育。(未完待续。。)

485 蝴蝶之六月六日 6

    随着时间的推移,盟军诺曼底行动的脉络逐渐清晰。渐渐的,李广意识到--诺曼底行动和历史上有巨大的不同。

    六月六日当天,盟军在登陆行动中就伤亡超过四万,其中阵亡一万余。而历史上,盟军阵亡只是大约两千人。只是由于后世美英等国的宣传,李广认为登陆战很残酷,这才认为盟军的伤亡数字基本合理。

    难道是李广在四三年年底时命令海唐水上飞机母舰偷袭诺曼底引起的变化吗?

    不是的。海唐水上飞机对诺曼底的偷袭其实并未引起德军将领隆美尔的多少重视。隆美尔一如历史,被盟军的种种假动作迷糊,重点防御力量仍然放在加莱方向,而不是诺曼底。在盟军登陆的当日,更是回家陪老婆过生日去了,疏忽大意可见一斑。

    从这一点来说,隆美尔实在难称名将。虽说名将并不是说从未打过败仗,但是败仗和败仗的意义不同。在这种事关国家命运的战役中出现判断错误,绝对是不可原谅的,无论有多少理由。

    盟军伤亡的变化来自德军在诺曼底的部署。本来历史上,德国由于重炮缺乏,在诺曼底防线上仅仅每十公里配属十门反坦克炮,一门重炮。

    但是在德军控制了波罗的海之后,俘虏了大批的苏联波罗的海战舰。不过,俘虏的战舰都是在海底--苏军败退时间炸毁了所有战舰。德军经过长时间的打捞,战舰虽没有修复多少。但是舰炮却缴获了数千门。其中口径在五英寸以上的足足两百多门。

    而这两百多门全被德军用来加强大西洋壁垒,诺曼底因此也分到了十余门重炮。而就是这数量不多的重炮,在阻击盟军登陆的行动中起到了极大的杀伤作用。

    盟军在诺曼底登陆。一共五个进攻滩头。

    其中战斗最激烈的奥马哈海滩。

    另一个时空德军在奥马哈海滩并没有部署一门重炮,只是搞了四根电线杆吓唬盟军。而在这场战斗中,四根电线杆变成了四门203毫米舰炮。四门203舰炮是什么概念?独抗一艘战列舰都问题不大的。

    仅仅这四门舰炮当天就击沉盟军三艘驱逐舰,一艘巡洋舰,并且击伤盟军六艘其他战舰,其中一艘是英军战列舰。舰炮不能同岸炮对抗这一条战争法则再一次得到了验证。

    至于四门重炮对登陆步兵的杀伤,更是惨烈。

    盟军的伤亡在当日几乎有九成都是在奥马哈海滩。海水被美军鲜血染红,惨烈无比。

    幸亏盟军登陆的其他四个滩头没有如此大口径的岸炮,要不然说不定盟军登陆失败都有可能。

    盟军对奥马哈海滩的夺取。与历史上完全不同。事实上这个海滩不是被正面占领的,而是在三天之后,被盟军迂回部队从后方夺取的。

    随着登陆战的深入,盟军的进展开始艰难。李广并不清楚盟军在历史上的进攻步伐。但是当战役进行到七月时。盟军仍然大军被困在诺曼底周围不到两百平方公里的区域。仅仅凭这一点,以他的军事眼光判断,盟军的进攻肯定不如历史上那般顺利。

    海唐参谋部也分析了几条原因,站在李广的角度对于盟军在诺曼底的登陆行动,也挑出了一堆错误。当然了,李广所挑剔的错误,纯粹是站着说话不腰疼。

    首先一点,李广认为盟军在登陆前对德国的战略轰炸力度不足。半年的弹药投放量虽然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吨,但是对德国工业能力的损害仍然不够。

    李广在腹诽盟军。其实他也有责任的。几个月前,李广曾经为麦克阿瑟推荐了一名美军将领-李梅。

    这个李梅乃是李广记忆中所知的一位美军将领。能记住这个人,不是因为其职务多高,而是他有一个最著名的记录--杀日本人最多的记录。

    美军对日本平民的杀伤最多的,不是原子弹,而是李梅对日本的战略轰炸,火烧东京,火烧日本。可以说,死在李梅手中的日本平民,过百万。

    战后,日本对这个李梅恨之入骨,称之为“鬼畜李梅”。而正是这个鬼畜李梅,真正的打掉了日本的魂魄,鬼子这种动物,欺弱怕强,后来竟有一帮子投降军官们给李梅送了个大大的奖章。

    李广向麦克阿瑟推荐李梅,并无多少私心,毕竟李广根本不认识这个李梅。甚至不知道他当时是什么职务。而是因为自从美军陆航司令阿诺德上将回本土之后(在争取当空军司令呢),美军的战略轰炸缺乏有力的指挥官。

    当李广真正的看到李梅的履历,才知道这位真的是个牛人。李梅不是科班出身的美国将军,而是一步步从基层打出来的将军。他驾驶轰炸机,干掉过五架德军战斗机,这种经历在盟军中首屈一指。

    但是李梅在欧洲战场上,最厉害的并不在此处。他担任战略轰炸机大队指挥官后,下达了一条惊人的命令--不准躲避。

    原因是他发现,盟军轰炸机飞行员投弹时,经常被地面防空炮火干扰。但是从概率上,躲避和不躲避的中弹几率差不了太多,而投弹的命中率就差了许多。因此,他下达了这条对自己狠对敌人也狠的命令。

    这种命令在美国这样的皿煮国家,极少有将领敢于下达。但是,李梅无惧于名声,硬是把这条命令不折不扣的贯彻了下去。果不其然,这样残酷的命令之下,轰炸效果直线上升。

    是人才,就要充分利用。因此李广向麦克阿瑟推荐了李梅。以麦大帅的地位,调一个小小的少将。根本就是一句话的事。李梅比起历史上,早了一年到太平洋战场,给太平洋战场上增添不少色彩。

    但是李梅一走。大西洋战场出现了人亡政息,盟军的战略轰炸又走上了胡乱轰炸的老路。

    现代战争,个人能力已经被大大压低。但是某些惊艳于世界的人物所起的的作用,仍不容小觑。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效果不佳,也使得诺曼底登陆战,德军并没有像历史上那般,作战物资严重缺乏。空中力量被彻底压制,而是还能做有限的反击。

    盟军的另一个错误,在李广看来是有些妇人之仁了。盟军对法国的战略轰炸非常不彻底。甚至可以说是挠痒痒。诺曼底登陆战已经打响,而法国仍然在为德军供应物资弹药汽车。

    这一点是丘吉尔坚持的。因为即便是盟军挠痒痒的轰炸,据说已经造成了法国一万五千平民的死亡。丘吉尔担心轰炸太过分,会把法国人逼到纳粹一方。

    李广当然对此嗤嗤以鼻了。他巴不得把法国炸成一片废墟呢。要知道。李广一直担心的是战后海唐要对上法国,毕竟海唐占领大唐岛,是真真的在法国人脸上甩了耳光。

    某种意义上也不能说丘吉尔考虑的错。李广不愿意在国内战场上投入太多兵力,其实也有这方面的原因。海唐军战略空军在国内作战,经常缩手缩脚,原因和盟军对法国战略轰炸的态度其实有相似之处。

    要知道,只要是在自己的国土上作战,平民的伤亡数量超过军人。一点都不稀奇。战争讲究的是突然性,战前通知百姓撤离。几乎不具备可行性。

    这一点,从麦克阿瑟拿下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一战,就能看出来。麦大帅几乎把马尼拉炸成了废墟,菲律宾人在马尼拉战役中死亡超过十万,比日军死的还多。

    欧洲战场上,当盟军登陆一个月之后,进攻受阻之下,丘吉尔的顾虑终于被抛在了一边。盟军几乎每天都出动上千甚至上万架战机对德军的运输线或者进军路线进行轰炸,德军一个个师被炸成残废,以至于隆美尔根本组织不起来大军反击。无奈之下,名将也不得不打添油战术,大军不断的被分兵投入战场,德军只能苦苦挣扎。

    盟军站稳脚跟之后,火力兵力给养占优的盟军开始了全面进攻,眼看法国首都巴黎已经成为盟军的下一个目标。

    战场看来一片大好,盟军内部一片欢欣。但是在八月份即将来临,战场突然出现了转折。

    历史上德军在西线战场上只有一群二线部队,其组成除了德军的老弱士兵,就是俘虏组成的东方营。而东线战场上,德军主力被苏军牢牢的牵制,根本无法抽调精锐投入法国战场。

    但是现在不同,本来希特勒在六月份准备从苏德战场的北线发动进攻,由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进攻被迫停止。德军在西线的添油战术虽然损失巨大,但是却为德军调集主力争取了时间。五十多万用于进攻准备的德军,被悄悄的运动到了法国战场。

    七月三十日,德军突然发力。

    德军的反击规模是盟军从未见过的:近百万德军(实际六十多万),数万门大炮,三千多辆坦克,两千架飞机。

    盟军除了兵力方面和空中力量超过德军,炮火和坦克方面并不占什么优势。至于兵员素质,盟军中有八成没有上过战场的士兵,根本无法与和苏军打了数年的德军相比。

    战术上,德军更是一出手就是玩熟的大纵深战术。先是万门火炮齐鸣,直接就撕开了盟军的防线,然后数千辆钢铁洪流分成几十支箭头,直插盟军后防。

    八月最初的三天时间,盟军和德军之间发生了六次坦克会战,德军竟然全部取得了胜利。美军总算见识了德军铁甲的厉害,美军骄傲的谢尔曼坦克在豹式坦克虎式坦克面前简直就是纸盒子,一打就着。

    一时间盟军两百多万大军竟然被打的节节败退。到了八月十五日,盟军被迫退守距离诺曼底海滩不足五十公里的最后防线。

    此战,盟军不仅损失了超过四十万兵力,还丢失了大量的物资弹药武器。仅仅被德军俘获的完好坦克就超过一千辆。

    而德军方面在战役的末期,据说是因为小胡子希特勒的不理智,继续进攻了半个月,也损失二十多万兵力。

    德军由于残酷的消耗,空中力量在半个月时间打残。加之油料和机械消耗,地面部队也无力继续进攻。而小胡子叫嚣着要把盟军赶下大海,德军将领只好鼓足余勇,强攻半个月。在失去了制空权的情况下,无论是兵力还是重武器都损失惨重。

    九月初,盟军和德军都已经打的精疲力尽,双双转入阵地战。无论哪一方都在努力的筹集物资兵力,准备下一场大战。

    战争也是经济力量的比拼,在这个阶段表现的最为明显。谁先筹集够下一场大战的物资,谁就是胜利的一方。

    本来,李广对于这样的结果还有点暗自心喜,欧洲战场说不定会比亚洲战场后结束。但令李广没有想到的是,正是这个筹集物资速度的比拼,扯了海唐的后腿。(未完待续。。)

486 蝴蝶之六月六日 7

    四四年的八月份,对海唐经济来说是个非常窘迫的时间。本来按照政府方面的经济计划,海唐的军费只能支持到六月底。当然了,如果紧急的话,停下众多的建设项目,军费是不会出现紧张状况的。不过,在李广的计划中,国内的建设乃是重中之重,关系到国家长远的战略,不是说停下来就停下来的,那样会大大延迟海唐的发展。

    七月,麦克阿瑟承诺的贷款第一笔一亿美金到账。正常情况,不说后续的资金,仅仅是这一亿美金就能让海唐军轻松支撑到年底。但是这一亿美金的使用方法一如从前,必须在美国购买物资,如果是购买军火的话,仍然要经过美国政府的审批。但是,由于欧洲战场的局势,海唐刚刚在美国花出去了不到两千万美金,就再也买不到任何东西了,无论是军工产品还是民用物资。

    为了应对欧洲战场的劣势,美国政府几乎是雷厉风行,在所有出口商品领域实施了管制。

    在李广的印象中,有一个数据可以说明美国的工业是如何强大--进入到一九四四年,美国的工业产值占了全世界的一半。这个恐怖的数字让人感觉:美国爆个飞机海,坦克海,军舰海,简直是轻松无比。经济之强大,独霸天下,仿佛丝毫不虞考虑物资不够用的情形出现。

    但是,事实绝非如此。

    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之后,美国如此强大的物资供应能力竟然出现了捉襟见肘。

    这和李广的印象完全不同。怎么会这样呢?

    第一条。是最基础的,也是一切的根本所在,那就是美国真实的经济能力。

    美国四三年四四年的军费开支大约是人民收入的百分之四十五上下。而英国在战时。这个比例已经连续三年在百分之六十上下。

    日本经济在四四年已经濒临崩溃,或者说已经崩溃,四四年日本军费开支竟然达到了人民收入的百分之九十八以上。事实上,日本这个只能是纸面上的数据,只能是通过货币计算出来的数据,而根本不可能做到真正的百分之九十八,要真的那样的话。小鬼子干脆就绝种了。

    但不管怎么说,仅仅从这个数据上来看,美国还有更多的潜能可以挖掘。但是。事实上,可供美国政府挖掘的潜能其实并不大,根据经济专家的测算---最多也只有五个点。

    经济是一门复杂的学问,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形。专家们的分析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是美国的经济中有相当的比例是虚拟经济。即股票债券等。

    这一点,美国和其他国家完全不同。即便英国也有相当量的虚拟经济成分,但是比例远不如美国。这种情形之下,美国政府只要不敢学日本玩那种透支,搞得国内物价飞涨,人民怨声载道,就绝对不敢把这个数据提高到百分之五十。

    以美国的体制,假如真的把这个数字提到百分之五十。那么仗就不用打了,美国人民怕是要立马造反。推翻政府了。即便是百分之四十多的状态,美国国内的罢工潮也是此起彼伏。加上诺曼底战役的损失,美军一下子丢掉了比太平洋战场打了几年还要多的生命,国内反战声一片,美国政府从稳定的角度出发,根本就不敢再提高军费比例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美国经济已经竭尽全力的在支撑战争了。物资供应总量,其实不可能爆发太多。

    第二条,德国潜艇的战绩。由于李广早早的把潜艇通气管技术给了德国,以至于德国的潜艇战绩比历史上要好的太多。到四四年中期,德军潜艇的战绩已经超过两千万吨大关。而历史上,德国潜艇直到战争结束,总战果才是一千三百五十万吨。如果比照历史同期的话,德军潜艇战绩足足多出上千万吨。这近千万吨船舶加上物资的价值,绝对是美国产能的噩梦。这些物资和船舶的损失不仅仅是影响了英国,事实上,苏联久久不能转入反攻,也与美国物资援助损失太多有关。

    第三条。由于李广这只蝴蝶逆转了美国对大西洋战场和太平洋战场物资供应的比例。虽然只是四三年一年的份额,但是美军军费两成的份额绝对是举足轻重的。如果仅仅从价值上看,比起盟军多损失的一千万吨船只和物资,要多出不少。

    麦克阿瑟登陆菲律宾,物资供应丝毫不缺,其实也得益于四三年美国对太平洋战场的物资倾斜政策。要知道,麦克阿瑟登陆菲律宾,第一批的物资弹药供应量就是一百五十万吨,加上后续,仅仅打下半个菲律宾耗费的物资怕是在三百万吨上下。而由于巴拿马运河被日军偷袭,美国在四四年年初对太平洋战场的物资倾斜已经下降到总量的三成,即便如此,尼米兹也没有因为物资匮乏,影响进攻硫磺岛的战役。仔细分析,其实这些都是得益于前一年,美军的充裕库存。由此可见美国这两成军费份额的厉害。

    第三条。那就是盟军登陆诺曼底,战役的损失了。盟军登陆诺曼底,第一批物资准备足足够两百多万军队用上三个月。而且以美国一惯的财大气粗,实际准备物资的数量怕是用上半年也不会缺。但是好不容易组织的上千万吨物资,在不到三个月时间里损失殆尽,庞大的武器装备更是损失惨重。

    当前更严重的一个情况是,德军潜艇开始不计代价的在袭击盟军的运输船,甚至是军舰。这与历史上完全不同,历史上盟军登陆诺曼底,德军大部分将领都看到了第三帝国的失败前景,作战其实并不是那么积极的。比如潜艇部队。出击其实不是那么积极主动的。邓尼茨表面上很努力,却经常以潜艇性能不足为由,把精力转向努力研发新技术。实际上。打仗哪有不损失的,借口而已。要是苏军也这么找借口,干脆就投降得了。

    而这一次,德国的物资由于对波罗的海的完全控制,可以源源不断从北欧和苏联获得,并没有出现严重匮乏。

    加上,盟军对德国的战略轰炸不充分。四四年更是德**火产量的高峰。

    而士气方面,德军由于在盟军登陆诺曼底之前,仍然处于攻势。并没有如同历史同期那般的精疲力尽,士气还是相当不错的。

    希特勒更是不同于历史上那般,虽然还在叫嚣,但是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取胜的希望。而是在苦挨时间。等待某种并不存在的时机--西方国家和红色-苏联之间的决裂。

    这一次,德军虽然在总体战略上再次陷入两线作战,被动态势明显。但是由于德军漂亮的一记反击,使得德军将领和希特勒都看到了某种胜利的希望,或者说大幅度延迟失败的希望--把盟军赶下大海。

    有了希望的德军是极其恐怖的,切不说陆地和空中。

    从六月开始,德军潜艇就开始拼命的进攻盟军舰船。在这个时期,德国潜艇的损失速度大的惊人。在四四年的后半年,平均每天潜艇损失一艘以上。仅仅在这半年时间里。德军潜艇的损失超过了全世界(除德国之外)在二战中损失的潜艇数目总和,两百四十余艘。

    但是,德国潜艇的疯狂袭击也换来了惊人的成就。短短半年时间,击沉盟军商船接近六百万吨。另有大量的盟军军舰被击沉击伤,其中英军有四艘护航航母一艘正规航母一艘战列舰被击沉,美军也有一艘战列舰和数艘护航航母被击沉。至于受伤的舰船差不多达到了五十余艘。

    战后有个统计,盟军损失的舰船商船数目大约是德军潜艇数目的两倍。如果仅仅是按照战损比的话,德军潜艇实际上战绩称不得辉煌。但是即便是这算不得辉煌的战绩,给盟军造成的打击则是非常恐怖的,对于美英两国的首脑来说,压力不轻。

    再说战场局势:欧洲战场上,从九月份起,即便是大会战结束,盟军和德军之间的战斗却从未停息一刻。双方都在积蓄力量,但是也都在想方设法削弱对手,欧洲战场上再次重现了一战那种绞肉机般的静态防线阵地战。阵地绞肉机,这是所有西方军人的噩梦,一战中的几场绞肉机般的阵地战,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但是不少盟军和德军将领都记忆犹新。

    但是战局进行到这个地步,双方都没有退却的可能,残酷的绞肉战肯定还是要持续下去。是德国把盟军赶下大海,还是盟军击溃德军,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盟军方面,打到这种地步,即便是本不同意登陆法国的丘吉尔也不会轻言放弃的。盟军实实的输不起这一仗,如果真的被德军赶下大海,再次登录欧洲,怕不得准备一年或者更长时间。

    因此,欧洲战场上的,调集物资兵力就成了盟军最最急迫的。

    这种情况之下,美国工业全面转向欧洲。不仅是海唐的贷款无物可买。连太平洋战场的物资分配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八月底,为了遏制德军潜艇的疯狂。尼米兹的太平洋舰队主力被调往大西洋战场。

    由于,美军在诺曼底一战,一次性损失的兵力就超过了太平洋战场上所有的伤亡。不论麦克阿瑟如何抗议,也不得不在顾全大局的口号下,调集二十余万大军前往欧洲。而且这二十万可都是上过战场的美军,战斗力和那些新兵蛋子完全是两个概念。

    如果仅仅如此的话,麦克阿瑟还能接受。但是美军的军费倾斜比例,则从四四年前半年的总量三成锐减到了一成半。一惯富足的麦大帅也成了地主家也没有余粮。

    另一方面,麦克阿瑟手头的兵力,则锐减到不足一百万。

    这个数目听着不少,但是美军所要控制的地区也不少的、需要占用极多兵力。而且,美军中辅助兵种数量庞大。看似百万大军,能抽出机动作战的兵力不会超过二十万。

    作为某种补偿,也是政治家们的平衡手腕。麦克阿瑟终于如愿以偿,成为盟军太平洋战区的真正司令官,达到了他军事生涯的顶峰,真可谓是一手遮天。

    但是,麦克阿瑟却没有了足够的兵力和物资作战。按照美军的计算,维持战略轰炸的力量倒是轻松的很,但是进攻冲绳的物资却是严重不足。因此。麦克阿瑟不仅没有继续攻打菲律宾的其他地区,用他的话说是“节衣缩食”,准备筹集足够物资。为攻占冲绳而做准备。

    美国一下子卡死了海唐的物资进口渠道,海唐经济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响。要知道海唐根本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甚至连最基本的钢铁都难以生产(钢铁是长周期产业,在这方面。海唐投资不少。但四四年海唐国只能生产少量的铁,没有钢材的产出。)海唐一直以来的几项军工产品,大多是外购原料,外购零件,组装生产。即便是产业链最完整的迫击炮炮弹产业,有不少小零件也需要外购,至于机加工所需要的合金刀具,更是全部需要进口。

    其实。别说是军工生产了,即便是海唐正在进行的最大工程--长安路建设。也是少不了进口原料的。将来要承担海唐经济的主干道,没有办法凑合的,至少修建桥梁就少不了钢筋。

    总之,没有来自美国的商品,海唐经济立马停顿。

    为了克服这一系列的困难。在四四年的下半年,李广再次借助麦克阿瑟和杜鲁门的影响力,促使美国政府解冻了援助海唐的部分贷款资金,一点五亿美金。美国政府真的很黑的,所有的贷款援助都要被商人们过手剥一层皮,直接给现金让被援助方自由在世界购买物资的情形极少。海唐能做到这一步,实在算是很不容易的了。

    麦克阿瑟的帮忙,基于“友谊”。杜鲁门的帮助虽有海唐一直以来对他的政治投注,更重要的是海唐在四四年美国大选中,发挥了一些作用。

    海唐军曾经两次从纳粹德国手中救下了不少犹太女人,但是实际上犹太组织其实并没有给予多少回报。犹太人这种商人群体,在国际政治中的投机也是以商人观点出发。当然犹太人也想不到,而李广其实在四零年也是想不到海唐能发展到目前的地步。当海唐迅速崛起,犹太人看到了投资价值,因此,再次找上了海唐国,寻求合作。海唐小小的要求,投罗斯福和杜鲁门组合一票,犹太人做的很不错。

    美国解冻这一点五亿美金,可以说是救了海唐经济。海唐拿这些钱主要干了三件事,第一赎回了质押给美国摩根财团的乌龙银行股份,从此海唐对乌拉圭的经济控制更加稳固(产权不清啊,到底算是李广的,还是国家的呢?)。

    第二,购买了一大批乌龙船厂和阿根廷造的船舶。使得海唐在四四年年底,船舶拥有量达到了一百二十万吨。这个船舶拥有量,差不多相当于英国人均船舶吨位的拥有量,一跃而成为海运大国。当然这个人均是指的海唐四四年的人口。

    而最大量的资金投入方向则是阿根廷。

    经过政府和外交部门一系列的外交努力,其中最主要的是顶着英国的压力,以三千万美金的低价出售了“训练舰”印度洋号航母。从而获得了阿根廷商品的一年垄断性优先购买资格。协议中,商品价格与巴西供给美国商品价格相同,也就是战前的价格。

    至于为何印度洋号航母成了训练舰,海唐军心知肚明,制造水平实在是有点差。海唐是要做大国的,不能在这种枝节小事方面玩欺骗的。诚实嘛,中华之美德,要发扬的。

    在出售印度洋号航母的问题上,海唐算是自损实力,但是却是无可奈何的。阿根廷是一个国家,也有着利益诉求的,不会白白送好处的。

    这一切,听起来顺利,但是却全是被逼无奈。在美国这条路断绝之后,海唐能获得工业品的路径实在不多,意大利是一个,但是意大利只是多半个国家不在战区,而且仍然处于战争状态,难以满足海唐的需要。瑞士本来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但是由于隔着战区,只能以空运的方式购买一些轴承或者其他贵重零配件。而澳大利亚,仅仅为满足麦克阿瑟的太平洋战区的物资需求,就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南美的另一个大国-巴西,本来有着比较大的钢铁产能,工业也有相当的基础,但是却被美国完全垄断了出口,海唐根本就插不进手。

    海唐找遍世界,只有阿根廷具备这个条件。

    这个年代的阿根廷,绝对不是二十一世纪那种印象,他是实际上南美最富裕的国家,号称世界第八经济强国,其工业也有着相当规模。但是,阿根廷不仅是军政独菜,而且政治上还非常倾向于德国,即便是战争期间也经常通过西班牙向德国输送工业金刚石和白金等贵重原料。哦,对了,海唐也卖给阿根廷一些钨矿砂,到底会流到何处,没有人关心。

    由于阿根廷和英国之间对福克森群岛的争议,海唐此举受到了不少压力。

    但是压力再大,海唐也必须承担。海唐经济总不能因为英国施压就停下来。

    阿根廷供应的超过三十万吨的钢材和上百万吨的食品,以及数量众多的机械产品,电子产品,不仅缓解了海唐的各项工程需要,更是给海唐带来了巨大的利润、

    即便如此,海唐有几个项目也受到了严重影响。a计划受影响最严重,本来海唐在这个时期应当进行浓缩铀工厂的建设。但是,浓缩铀所需要的两大项全部受到了影响。

    浓缩铀使用的浓密机,制造难度不算极高,海唐早早的就购买了机床和许多制造设备,但是浓密机的罐体需要不锈钢,管道也需要不锈钢。这年头,不锈钢可是真正的紧俏商品,而且其生产难度高,只有有限的几个国家掌握生产技术。

    海唐国虽然有着世界上三大镍矿之一的矿藏,却无法生产不锈钢,即便是购买到技术和设备,没有三两年休想见成效。当然,阿根廷也不成。故此,浓密机不得不停了下来。

    而浓缩铀所需要的电力,海唐是准备采用水利发电。仅仅四四年开工的水利发电站就有四五十个,但是小型的水力发电机意大利可以供应,中型的水轮发电机,如果不能从美国得到,就只能等了。

    顺便说一句,海唐的b计划倒是没有受到什么影响。由于得到了德国的me262喷气式飞机样机,海唐工程师们吃透其技术,也需要相当长时间。

    经此一折腾,李广对于这个年代建立一套完整的工业体系,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未完待续。。)

    ps:  这一章实在不怎么好写。仅此一更,今天不再更新了,抱歉。

487 冲绳战役

    时间过得飞快。眨眼间已经是四四年的十一月十一日。要是在二十一世纪,光棍节的童靴们估计都在忙脱-光。李广结婚好像是遥遥无期,两个女人之间的争斗从未停歇,双方都没有让步的可能。能指挥千军万马,却搞不定两个女人。在此小节上,李广被诟病不少。

    而且大多数人的解决方案是李广两个女人都娶了。但是,这个想法真的没有一点点可行性的,两个女人都没有丝毫让步的可能。作为李广,从心底男女平等观念深入,对两个女人都有愧疚。怪只怪自己当初年少轻狂,因此不管外人怎么看,李广已经适应了这样的日子,带着三个孩子,乐颠颠的忙碌。

    昨夜,李广刚刚处理了一起两个女人的纠纷。两个女人的竞争是无处不在。苏紫紫为海唐军提供的凝固汽油弹,那是按照成本价格。而袁然名下的军工厂刚刚研发出了云爆弹。刚刚通过军方测试,威力令人惊叹。

    但定价时出了点问题。以至于苏紫紫严重不满。

    天地良心,李广可真的没有厚此薄彼的想法。云爆弹的定价非常高,一枚三点五吨重的云爆弹,价格是一百万唐元,足足两万五千美金。一枚1250公斤的云爆弹,定价为四十万唐元,折合一万美金。这个价格意味着,两枚大型云爆弹就能换一架战斗机,自然是贵的惊人,袁然有着足够的利润。

    但这么高的价格。也绝对不是李广趁机谋私利,或者千金博美人笑,以李广现在的地位根本没有这个必要。

    原因很简单。在海唐的核弹没有研发成功之前(核弹研发进程受到了影响),云爆弹乃是海唐军唯一领先世界的杀手锏。云爆弹号称穷人的核弹,威力绝对是不容小觑的,重要性当然是毋庸置疑。

    为了保密,军方早有定策:云爆弹是绝对的不准外销的。

    也就是说,表面上看,云爆弹有极厚的利润。但是由于仅仅海唐采购,数量有限,总利润并不乐观。云爆弹不是凝固汽油弹。凝固汽油弹李广是记得大致配方。研发过程简单。而云爆弹,李广知晓的仅仅是大致概念和原理,开发难度高出不止一个层次。袁然在研发阶段,砸进了巨额费用。加上云爆弹本身的生产难度以及材料消耗相当高,成本不低。

    因此。即使定出这么高的价格,在二战结束前,袁然的投资都不一定能收回的。更何况,当下的云爆弹虽然已经能投入实战,但是还有相当的提升空间,还需要投入大笔的研发费用。

    一个企业,如果要想发展。首先要能生存,要生存就必须有利润。这是最基本的规律。大公无私,不是随便玩的。企业首要的责任是发展。而不是慈善捐献。对于新技术研发,李广是一贯持支持态度的,袁然研发的云爆弹只是因为和李广的关系稍显特别。

    尽力扶植企业,让企业有利润,有研发新产品新武器的动力。这是政府的责任,也是李广灌输给政府工作人员的理念。

    其实,苏紫紫最近可谓是日进斗金。不说炼油厂,仅仅是凝固汽油弹就赚的盆满钵满。

    欧洲战场吃紧,盟国方面物资弹药供应紧张,于是海唐的几项军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销售旺季。

    迫击炮炮弹,每月过万吨的产量,竟然不能满足盟军的需要。一千五百美金一吨的价格实在是太有动力了,海唐生产迫击炮炮弹的乡镇企业,在以饱满的热情全力生产。根据企业和政府的税收约定,商人们只能得到其中三成的纯利润,每吨大约两百美金。单吨利润看起来不怎么样,但是月产一万吨,那就是两百万美金纯利。而海唐生产迫击炮炮弹所有环节上的人员加起来也没有十万人,平均每人每月创造两百美金的纯利润,这个数字不是惊人,而是太惊人了。美国的先进工业,比如生产战机的企业,人均纯利润也不过如此。

    乡镇企业模式在二十一世纪中国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在这个年代同样有不容小觑的威力。海唐经济的未来,乡镇企业充当主力非常有希望。

    而凝固汽油弹这种玩意,由于盟军中有类似丘吉尔的担心,怕无差别杀伤,引起法国人的逆反,本来是拒绝用的。但是当下盟军和德军打的热火朝天,每天都伤亡惨重,据说在某个时期,平均每天伤亡万人。在这种情况之下,这种顾忌被抛到了一边,盟军开始肆无忌惮使用这种无差别攻击武器,一时间,法兰西在燃烧,法国人在哭泣。

    李广对此持欢迎态度,法国毁的越彻底,战后就越没有空找海唐的麻烦。如果能够给海唐几年时间,海唐的自卫能力加强,说不定法国人就不敢起战心。因此,某人很黑:最好是巴黎也烧了。

    除了这两项最大量的军工产品。两个小项目也在这个时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一是海唐产的三英寸平高两用炮。盟军在欧洲战场上,装甲武器吃了不小的亏,因此急于寻求一种能对付德军坦克的武器。战防炮,盟军不缺,但是像海唐的这种七十一倍径战防炮,却是极少。配上海唐特产的三英寸钨钢穿甲弹,别说是豹式坦克,虎式坦克也难当一击。当初,海唐求到英国人头上,英国人以特有的傲慢,拒绝购买。现在四万美金一门炮,一百美金一发炮弹,铁硬的价格,英国人美国人不得不接受。

    当然也有不成功的产品---海唐的无线声呐浮标,在大西洋战场水土不服。在印度洋,电波信号少,没有什么干扰。而大西洋战场,电波信号复杂,干扰严重。可见海唐的这项产品,还有待于继续改进。

    李广耗费好一顿唇舌(有歧义哈),尽心尽力,好一阵安抚,一夜辛苦,总算说服了苏紫紫。

    女人的心思很难捉摸,李广这么多年都搞不清两个女人到底怎么想的。很明显,这次苏紫紫是因为李广对袁然的“照顾政策”不满,而不是因为袁然名下的企业开始赚钱。苏紫紫手头的好项目多着呢,这个小女人现在对赚钱有着充分的信心,根本不担心会被袁然超越。

    十一月十一日,对海唐军来说非常重要。李广感慨,即便蝴蝶能煽动风暴,却成不了世界的主角。由于大西洋战场,盟军不利,因此导致了美国向大西洋倾斜物资配额。

    本来按照李广的小手指引,太平洋战场美军进度远超历史同期。但是,在物资配额削减之后,麦克阿瑟的进攻速度必然受限制。而这是李广所不能容忍的。

    因此,经过和麦大帅的协商。海唐军没有任何条件,主动出兵。不仅是海军第一特混舰队继续协同美军作战,陆军方面第一纵队司令鲍刚带了五个团的兵力一并交由麦大帅指挥。

    目标明确,早日拿下冲绳。而十一月十一日,就是登陆日。(未完待续。。)

488 送战友

    海唐军这次积极协同美军作战,并且主动担当相对艰巨的任务。更重要的是,参加这次战役,海唐军或者说李广根本没有向麦克阿瑟或者美国提任何条件,甚至是无偿的提供了许多补给。此举和李广此前的做派有着极大区别,缺少物资的麦克阿瑟对此极为感动,认为海唐此举是真正友谊的体现,给予极高的评价。

    实质上,李广这次“自-干五”的行为,丝毫没有对美军献媚的意味。除了尽力推进太平洋战场的进程,更重要的是:在李广的内心中有一种耻辱感。

    冲绳,乃是琉球群岛的一个主岛,乃是开罗会议确定的中华国土。如果琉球群岛如同历史上那般,仍然归属日本,李广或许可以安心的等美军攻占。

    现在,即便是海唐军参与,但不可否认的是占领冲绳的主力仍然是美军。自己的国土(李广内心中,丝毫没有独立一国领袖的觉悟,仍然自觉牢记是一名炎黄子孙),依靠别人的力量夺回,这种耻辱感,久久的徘徊在李广心头。

    李广曾经几番冲动,想依靠海唐军自身力量拿下冲绳。但是,多番推演,以海唐军现有军力,孤注一掷或许能拿下冲绳。但是,伤亡必然惨重,甚至伤亡是海唐军所不能承受的惨烈。

    或许有人会窃喜,以美军之力,取吾人之国土。但是在李广长期以来养成的军人思维中,这种取巧乃是真真正正的耻辱。我中华之疆土。由我炎黄血沃,才是民族复兴之正道。

    恨只恨国弱,恨只恨自己努力不够。今日已然如此。子孙后代切记。李广在日记中如是记载。

    具体到战事,首先对于冲绳战役的策划,李广其实是相当放心的。美军加上海唐军联手做的方案,众多有实战经验的参谋军官们辛勤劳动的成果,足够完善。

    胜败,李广也并不存疑,在军力完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即使日军有什么高招,也不可能扭转战局。

    李广所虑不过是弟兄们的伤亡。

    但,这毕竟是李广放手的第一次海唐陆海空三军全都参与的一场大战。李广心中的不安却是难以语言排解的。

    当第一份电文传来,李广这种不安很奇怪的化为无影--登陆战已经打响。

    每次李广领军作战,其实也经常有这样的心态:当战斗尚未打响之前,心中常有不安。毕竟没有人能完全掌控战场。但是当战斗一旦打响。他反倒轻松挥洒。

    战争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种赌博,抛下骰子,就只有等结果了。

    李广已经做了他该做的,战斗的具体结果如何靠的是前线指挥官和官兵。

    心头一丝明悟:他的不安不过是多年征战陶冶出的好战精神,内心中他还在渴望上战场。他虽不在前线,心却仍在战场。

    电文不断传来,李广彻底抛开心结。他还有他的工作--送人。

    李广的工作中接人是比较常见的一项。但是送人,并不很多。

    今天。李广送走的是海唐外交部一批年轻的外交官员。经过一年多的突击教育,海唐国外交部一批年轻人终于要出使四海了。

    李广到达码头时。入眼是一队队陆军官兵已经列队等候登船。而在世外桃源市的标志--一座巨大的花岗岩牌楼前一群年轻人或者西装革履,或者笔挺的军礼服,也在那里早早等候--这是海唐即将出使各国的外交官。

    登船的陆军官兵将奔赴北太平洋,此行他们的目的地是美国的北太平洋领土阿留申群岛。海唐军派出整整五个团的官兵将会在那里进行寒带适应性训练,为明年海唐军夺取日本北方领土千岛群岛(包括日本所说的北方四岛)做准备。

    计划中,在冲绳战役结束后,第一纵队司令鲍刚带领的四个团的陆军官兵,也将奔赴阿留申群岛。

    如果说冲绳,李广还能自欺欺人的说一句是“中国”的领土,海唐军不必独自占领。但是千岛群岛则是海唐,则是李广一定要占领的,那里将是海唐的领土。海唐的领土,大唐勇士责无旁贷,无论要付出多少代价。国家的声威,建立在一场场胜利的基石上,那才是最灿烂辉煌的。

    为了准备千岛群岛战役,海唐动用的可不仅仅是只有这么九个团的陆军,计划中还将派出十个五个府兵团协助。

    海军方面,潜艇舰队的第一潜艇队和第三潜艇队早已经开始在千岛群岛周边游弋,寻机削弱日军力量。第一特混舰队在完成了冲绳战役之后,也将奔赴北太平洋。

    为了夺取千岛群岛,海唐军可谓是精锐尽出,是谓海唐北方集群。

    此番带队指挥官是第一支队司令--,作为海唐军最年轻的上校,他曾经担任夺取威克岛的陆军指挥官,表现异常出彩。这次奔赴阿留申群岛,。。未来将在千岛群岛战役中担任鲍刚的副手--千岛群岛战役的参谋长一职。

    运兵行动已经持续多日,誓师仪式上李广曾经对全体官兵进行过一场动员。但是,弟兄们将要远行,一场大战下来,不知道有多少弟兄会埋骨疆场。李广仍然忍不住再次向奔赴战场的弟兄们再次问候。

    在《送战友》的歌声中,巨轮扯一声长笛,劈波斩浪,奔赴远方。看着远去的巨轮,李广虽不能再上战场,但是他要做的更多,更加周密的战略部署,更加完善的后勤保障,更加充足的弹药,更先进的武器,为弟兄们建设好家园。

    李广转头,码头上,即将奔赴远方的海唐外交使节们早已等候多时。海唐此次奔赴南美洲的外交官清一色的年轻人,年龄最大的也不过三十岁。

    不过这些年轻人的精神状态可不怎么好,远比不上海唐军出征战士们的战意盎然。

    倒不是年轻的使节们在出使前,彻夜狂欢所导致的萎靡。而是,昨天在最后一堂课上,李广给大家了一道题目:

    有一只熊掉到一个陷阱里,陷阱深19.617米,下落时间正好2秒。求熊是什么颜色的?

    a:白色,北极熊

    b:棕色,棕熊

    c:黑色,黑熊

    d:黑棕色,马来熊

    e:灰色,灰熊

    这是李广曾经在网络上看到一道看似扯淡的神题目。用来教育一下海唐年轻的外交官们再合适不过。海唐人才缺乏,这些外交官其实大多数是从国内招来的大学生或者教师,经过了不到一年时间的培训,这就正式上岗。此举肯定是仓促的,但是眼下只能如此。

    海唐年轻的外交官们,有一个共同点,全是文科生。这年代的文科生,概念和二十一世纪可不大相同。二十一世纪的文科生,初中总要学习物理化学的,但是这个年代的文科生,除了数学勉强有点基础,物理化学几乎没有什么概念。

    提起外交官,大多数人的印象都是舌剑唇枪为国家利益而战的形象。但是,事实上外交官最重要的一项职能是收集情报。但是外交官不是间谍,他们收集情报的途径是公开的。这就要求外交官们的素质更高,而不是简单的收集资料,还要从中分析出有用的信息。分析信息,仅仅是具备外交技巧就不够看了,需要相当广泛的知识,从科学到经济,哲学,神学无所不包。

    李广出题目的目的很明确,让这些年轻的外交官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正如同李广所预料的,这些年轻人绞尽脑汁,对眼前看似简单的题目却束手无策。

    “ 有为国效力的热情,还要有为国效力的能力。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是李广对这一群奔赴南美洲各国的年轻外交官的临别赠言。(未完待续。。)

    ps:  此题的解答,就不占用正文了。

    解答:易算出g=9.8085并不像有人说的是极地地区.北极是9.832,远远大于该数值.赤道不过也有9.780,怎么能说一定是极地呢?

    然后查了下表,大概是44度左右..根据熊的地理分布,南半球没有熊,可以得知应该是北纬44度.根据题目,既然是掉到陷阱,又是熊可以掉进的陷阱。因为陆地上少有比熊还巨大的珍贵动物,所以可以推出,此陷阱是为熊所设计。

    其次,既然为熊设计地面陷阱,一定是陆栖熊。而且大部分陆栖熊视力不好,难以分辨陷阱,所以容易掉入陷阱。

    至此,可选答案有:棕熊和美洲黑熊/亚洲黑熊鉴于题目只有棕熊和黑熊,那只剩这两个答案。既然陷阱深19。617米,土质一定为冲击母质,这样才易于挖掘。棕熊虽然有地理分布,但多为高海拔地区,而且凶悍,捕杀的危险系数大,价值没有黑熊高。而一般的熊掌、熊胆均取自黑熊。又因为黑熊的地理分布与棕熊基本不重合。

    可以判定,该题正确答案为黑熊。

489 冲绳战役之灭大和

    冲绳岛是琉球群岛的最大岛屿,位于日本本土和中国台湾之间,北距九州630公里。南北长约108公里,东西最宽处约30公里,最窄处仅4公里,面积约1220平方公里。

    盟军所选的登陆地点,就位于最窄处以南,冲绳岛中部偏南的羽具岐。选择此处登陆,难度在于登陆的第一阶段必然受到南北两个方向日军的压力。优点在于,这一区域内有两个日军机场,一旦占领,能够尽快的发挥盟军的空中优势。

    作战计划很清楚,只要登陆,立刻会受到日军来自南北两个方向的压力,对于第一批登录部队困难重重。但是对于后续战斗却非常有利:截断了日军南北的联络。

    更重要的是,战斗没有开打之前,即便是指挥官有足够把握,却没有人敢说百分之百的胜利。因此,假如登陆失败,第一批登陆部队的损失是绝对惨重的。而海唐军主动担当了这一艰巨任务。

    十一月十一日凌晨,盟军发动冲绳战役时,日军丝毫没有防备。盟军选择的时机恰到好处,一场台风刚刚过去不到二十四小时,小鬼子正忙于救灾,盟军已经开始了第一波空中打击。技术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再次体现,如果没有美军的完整气象预报系统,根本就难以做到如此恰到好处的出击。

    海唐军两艘航母太平洋号北冰洋号(印度洋号卖给了阿根廷,自由龙号回本土改装。准备改成二战时期独一无二的直升机航母),美军第七舰队三艘正规航母,加上十四艘护航航母。一波就出动了四百余架次战机。几乎是以零伤亡的代价就摧毁了冲绳岛上日军修筑的四座机场。

    早晨八点,经历了一波空中打击之后,日军仍未意识到,盟军攻占冲绳的战役已经打响。反正自从美军占领塞班岛之后,美军轰炸机三天两头的轰炸,小鬼子对于挨炸已经习惯了,天天死人。天天举行葬礼,以至于麻木。

    当盟军强大的舰队出现在日军视线之中,小鬼子这才惊慌不已。冲绳日军最高指挥官是牛岛满中将。这是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之一,一个恶贯满盈的家伙。作为日军老牌的“名将”,牛岛满制定的作战计划倒是也算的上“合理”。

    所谓合理,其实指导思想很简单,根本不和美军争夺滩头。只在内陆和美军厮杀。日军在太平洋上和美军作战时间已经不短了。总结出的经验和战术也是一套一套的,比如避免在距离海岸线五十公里以内的区域和美军作战,再比如美军怕山地战。说白了,小鬼子现在也搞明白了,他们所谓的现代化部队,也就是能欺负一下华军这样重火力严重匮乏的部队。和美国这样的国家打现代化战争,日本根本就打不起,无论是沿海作战还是平原作战。美军的重火力和装甲部队就是日军的克星。

    反登陆作战,最佳策略是应当不让对手登陆。但是。这种最佳策略,对于德军来说或者可行,但对于日军来说,只能是想想。在美军强大的舰炮威力之下,在滩头反登陆,对于日军来说连送死都算不上。

    十点钟,即便是滩头并无日军,美军战列舰巡洋舰驱逐舰已经开始了猛烈炮击。两个小时的舰炮打击,美军舰炮就挥洒出近三千吨炮弹。舰炮威力得到彻底展示,不仅仅是滩头阵地,至少三十平方公里的地域被炮火覆盖数次,最大程度的削弱了日军阻击强度。

    与此同时,盟军第二波空中打击再次出击,四百多架舰载机加上三百余架远程轰炸机,简直如同铺天盖地的铁鸟。仅此一波,盟军投炸弹超过三千五百吨,冲绳岛上交通要害被彻底摧毁,日军想调动兵力,已成奢望。

    中午,海唐军两栖团率先登陆,以海唐军两栖团的一贯战术,甫一登陆,立刻全团向纵深推进。随即海唐军一个野战团和一个山地团迅速登陆。一个下午,海唐军三个团轮番恶战,至傍晚时分,已经建立了正面14公里、纵深5公里包括两个机场在内的登陆场。

    是夜,海唐军以三团之军力,以伤亡一千五百余人的代价,死死顶住日军十余次进攻,牢牢地守住了登陆场,为美军登陆创造了极好的条件。

    十二日黎明到来,美军登陆人数已经超过六万,大批火炮坦克登陆。更重要的是,美军一个工兵旅以及上万吨的建筑材料设备也一并登陆。苦战一日一日的海唐军这才撤退,由美军接防。

    盟军选择在台风刚刚过境就发起进攻的好处开始体现,整个十二日白天,来自日本本土或者台湾的空中力量极为薄弱,总计不到一百架战机,几乎难以突破盟军舰载机的拦截。而盟军轰炸机群却没有休息,出动上千架次,对日本本土和台湾日军机场进行了疯狂轰炸。

    十三日,日军空中力量这才做出大幅度反应。这是盟军舰队最为困难的一天,在这一天里,盟军舰载机起飞架次超过一千五百架次,尤其是战斗机飞行员,几乎每个飞行员都起飞超过三次。

    事后统计,日军陆基航空兵在这一天中损失战机就超过了八百架,盟军飞行员虽然辛苦,但是总计损失战机不超八十架,飞行员阵亡不到四十人。盟军舰船的损失只是一艘护航航母战沉,一艘驱逐舰受重伤,一艘战列舰轻伤,代价算不得惨重。

    战争打到四四年末,日军无论陆军还是海军,精锐飞行员几乎丧失殆尽。反观盟军方面,即便是护航航母上的美军飞行员,驾驶性能不如零式战机的野猫战机,仍然在空中格斗中不落下风。至于精锐飞行员。海唐军四四年有最显著的一个变化,不再是以飞行时间经验作为衡量标准,而是以战斗出勤次数衡量。海唐军两艘航母上。战斗出勤超过百次的飞行员比比皆是,少数王牌飞行员更是达到了三百余次。这样的素质,加上战机的完全优势,日军空中力量几乎不堪一击。

    塞班岛战役,美军飞行员小声的叫嚣过一次“马里亚纳猎火鸡”,在冲绳战役中,海唐军飞行员和美军飞行员更是把猎火鸡演绎的淋漓尽致。面对二十比一的战损比例,武士道精神武装的小鬼子,也只能是斗志丧失。日军中再狂妄的将领也只能黯然。

    等到了十四日,台风的影响消失,日军再次鼓起勇气,组织更大规模的空中支援。更是投入相当数量的神风特攻自杀袭击。

    但是。一切都晚了。

    十三日夜,美军不仅已经巩固了登陆场。其工兵部队已经修好了两座机场,跑道清理工作已经完毕。美军创造了一个奇迹,战场修复机场的速度竟然比日军在本土修理机场速度还快。

    十四日凌晨,美军和海唐军陆军航空兵已经进驻,多达六百架的战斗机已经严阵以待。更重要的是,美军陆基雷达已经开始工作。

    等日军机群扑来,盟军陆基机群数百架战机早早的就在高空中等候多时。而盟军舰载机也没有闲着。全力阻击日军机群。

    盟军登陆冲绳岛,真正的踩住了日本鬼子的小尾巴。临近本土的压力使得日军已经濒临疯狂。在十四日,日军出动的不仅仅是战机,还有数量巨大,型号繁多的各种自杀武器,什么回天鱼雷,什么自杀快艇之类的令人目不暇接。但是,无论日军如何疯狂,在盟军舰队如同钢铁一般的防御面前,一点点胜利的希望都没有的。

    十四日,盟军以一百架战机的损失,击落日军战机数目超过一千架。再次打出了一比十的战果。而海军方面,盟军在这一天损失也不算小,日军神风特攻屡屡奏效,盟军三艘战舰战沉,六艘受伤,近千人伤亡。

    十五日,在冲绳战役中是个非常有意义的日子。在这一天,日本海军出动了硕果仅存的一艘大和号战列舰。如同日军派出的战机一般,实质上这艘大和号战列舰也是自杀性质的行动,纯属垂死挣扎。

    盟军舰队仍是李广制定的大圆环战阵,不过稍有不同的是。这一次海唐军第一特混舰队部署在冲绳以西的东海,而美军的正规航母编队部署在冲绳以东太平洋方向,美军战列舰编队和护航航母则部署在冲绳以南,相对安全的位置。

    美军第七舰队司令金凯德这样部署部队,倒是没有什么偏向,绝非有意让海唐军承担危险任务。要知道,在这一时期,海唐军和美军第七舰队合作乃是最愉快的。

    虽说海唐军第一特混舰队的力量稍弱,但是战斗力绝对不缺。东海方向由于在中国大陆和日本本土之间,相对危险,但是根据美军估计,日军舰队不大可能从这个方向出击。

    但,没有人能完全掌控战场。日军大和号这次自杀性出击路线偏偏是在冲绳以西,因此正好落在了海唐军的篮子里。

    在这个时期,海唐军改装自日本的加贺号的太平洋号航母经过数月战斗,在美军中有一美称--第一攻击航母。这艘当下世界上最大的航母,由于能够搭载四十八架双发俯冲轰炸机,一次全甲板出击,足足能投放六十吨炸弹。无论美军,英军航母远远不及,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第一攻击航母对阵世界第一的战列舰,战斗过程实在算不得精彩。海唐军第一特混舰队仅仅发动了两波打击,花费不到五个小时,轻松击沉大和号航母。一个久久缠绕在海唐军心头的技术问题得到了解答--没有鱼雷,仅仅是航空炸弹能不能干掉战列舰?答案是-能。

    自此,在冲绳战役余下的时间里,日军再无大规模的舰队进攻,日本海军残余战斗力已经不足为虑。(未完待续。。)

490 冲绳战役之骄傲

    同样是在十五日,海唐军第一纵队司令鲍刚接过了盟军对冲绳北部进攻的任务。

    盟军登陆点位于冲绳岛中部偏南,如果从地图上看,海唐军差不多要承担冲绳战役一半的任务。

    但是事实上,日本守军牛岛满中将部署的冲绳防御重点则是南方。

    日军集中主要力量保卫的是琉球历史古都首里,包括建筑在陡峭山脊的古代琉球王国之王宫首里城。

    也就是说,海唐军看似接手的是攻略冲绳一半的地域面积,但是实质上任务却是占不到整个战役的一半分量。

    事实上,在作战计划中,麦克阿瑟对海唐军的期望只是能保证十日的进攻推进,兵力疲惫之后,然后由美军再次接手。

    应当说,麦克阿瑟分配任务是相当公道的。麦克阿瑟能成为一代名将绝非侥幸,其对作战对象的把握,以及分派兵力作战任务的判断相当有分寸。

    盟军不是美军一家的,要知道太平洋战场上,除了海唐军,还有澳大利亚军,新西兰军,都在麦克阿瑟的指挥之下。虽说作战任务很难一碗水端平,但是在麦大帅相对公平的指挥下,太平洋战场上各国部队之间的纷争并不多。

    从这一点看,太平洋战场上盟军的协作比起大西洋战场要好的多。大西洋战场上,从诺曼底登陆战役到当下的绞杀战,由于进攻受阻,损失惨重。美军将领巴顿和英军将领蒙哥马利之间的争吵日益激烈。这是欧洲战场上内部矛盾的主要表现。

    要是仅仅如此,矛盾好像还不过分。但最近以来,连加拿大军也在拿自由法国戴高乐说事。

    要知道。在诺曼底登陆战开始,诺曼底的五个滩头中加拿大军就承担了一个滩头的进攻,而美国承包两个,英国承包两个。结果诺曼底登陆的最大受益者自由法国部队,在收复法国的战役中,竟然在后面当大爷。

    如果说战役初期,戴高乐的推诿还有些理由。但是战争打到眼下这种地步。仅仅加拿大军的伤亡就超过了四万。加拿大人口匮乏,总共,军队也不过二十万上下。短短的几个月损失五分之一,这种伤亡比例,无论哪个国家都难以承受。因此法军在后面当大爷,自然就成了加拿大军方看不惯的事情。

    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协调(其实就是争吵)十一月份。戴高乐的自由法国-军队不得不顶在了战场第一线。

    至于比利时和荷兰,本来就兵力薄弱,更是不愿意承担稍微艰巨一点的作战任务。艾森豪威尔号称善于协调各方关系,但是当下,这个盟军大西洋战区司令不是被战场局势,却是被各部纷争搞的是焦头烂额。

    鉴于对麦克阿瑟协调水平的赞赏,李广在这个时期稍稍改变了海唐军对仆从军的使用习惯。首先一点:在各种正式行文和正式场合的称呼中,原仆从军改称为友军。

    当下。由于缅甸战场上日军和英印军打的激烈,日军处于劣势。于是鬼子为了分散盟军的力量。也在缅北发动了进攻。由于海唐军在缅北密支那方向兵力不足,因此调集了黑昆仑营六千人以及锡兰军六千人协同作战。

    在第二支队司令徐战的指挥下,友军伤亡有些惨重。没有办法不惨重,要知道,海唐军一惯的战术是仆从军探路,海唐军精锐部队重点打击。这种战术,仆从军其实与炮灰军差不多,损失肯定是惊人的。

    虽说像黑昆仑营,一群黑人们智商有限,但是毕竟还属于人的范畴,对于血淋淋的伤亡还是有巨大的恐惧抗拒的。

    经过战术上的调整,黑昆仑营伤亡迅速下降。再加上李广给黑昆仑营首领墨勒搞了个有名无实的爵位-国公。这玩意牛的很,在西方,公爵爵位仅次于国王,乃是真正顶级的爵位。在中国古代,国公之上也只有亲王和郡王,同样是顶级的爵位。经过黑昆仑营“军师”彦靖少校一番忽悠,墨勒死心塌地,黑昆仑营继续保持着忠心为海唐作战。

    话题再次回到冲绳,令麦克阿瑟出乎意料,冲绳战役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在鲍刚的指挥下,海唐军从未有一次请求美军替补,直到彻底胜利。

    将军有将军的骄傲,鲍刚身为海唐军第一纵队司令,实乃海唐陆军排名第一的将军。身为一名军人,一生中能创造一场胜利,就足以堪称名将。鲍刚指挥的锡兰战役大胜,几乎堪称经典。但鲍刚的志向绝对不会仅止于此。

    海唐军陆军从锡兰战役之后,就没有什么太大的战役,鲍刚休整训练部队小两年时间,早已经盼望征战沙场,渴望建功立业。

    而在冲绳战场上,海唐军不仅有敌人,鲍刚还有一个暗中竞争对手--美军。战胜日军,这是鲍刚职责。而赢得和美军的竞争,则是鲍刚的骄傲所在。

    冲绳北部战区,海唐军仅仅以四个团的兵力加上海唐军陆军航空兵,在接下来的半个月时间里,展示了一种精巧华丽的战法,半个月就完全消灭了冲绳北方的日军。自此,鲍刚的声望不仅仅是在海唐军中,在美军中也享有大名,海唐军陆军自此也令美军刮目相看。

    虽说冲绳北部战场,不是战役的主要方面,但是数字上:三万余日军在不到半个月时间内灭亡,战果也足够辉煌。

    仅仅是胜利的话,其实美军也不是多震惊,但是海唐军拿下一半的冲绳岛时,美军仍未能歼灭冲绳南部的日军,这样的进度就使得美军足够震惊了。

    战后的评估中,有一项更令美军震惊的数字,那就是伤亡。海唐军除去在最惨烈的登陆战中伤亡一千五百人。在半个月时间的北部作战中伤亡仍然是一千五百人,其中阵亡不到五百。

    也就是说,海唐军在和日军的作战中。阵亡比例达到了一比六十。(至于为何没有多少日军俘虏,据美军战史说是日本鬼子宁死不降,于是全部死啦死啦的。而海唐军官兵所知的一点是:日军指挥官是牛岛满,乃是南京大屠杀的刽子手。)

    麦克阿瑟曾经有最最自豪的一项数据,新几内亚战役中美军伤亡比和日军达到一比三十,但这种已经够惊人的战果,现在却被海唐军远远的超出。

    其实。还有一项美军不重视,而海唐军极为重视的数字--武器消耗和弹药消耗。在整个北部作战过程中,海唐军仅仅损失坦克以及突击炮等装甲武器和重武器三十余辆。而美军则付出了近四百辆坦克的损失。至于弹药。海唐军消灭日军三万人消耗三千多吨弹药,而美军消灭日军七万人,消耗弹药总计近七万吨。

    美军是善于学习的,但耗费多时。得出的结论是:硬件上。美军达到海唐军的装备标准不难,但是海唐军的战术却无法复制。

    第一点,海唐军在此次战役中最出彩的战术是陆基航空兵的精确打击。当初在锡兰战役中,海唐军有一战术创意,利用sbd俯冲轰炸机担当超口径远程火炮。这个战术创意被海唐官兵几经完善发挥,形成了海唐军当下的精确打击战术(内部称呼为准导弹战术)。

    要知道海唐军陆航只装备了p51野马战斗机和sbd无畏式俯冲轰炸机。两款战机在海唐军最善于俯冲轰炸的飞行员手中其效能几乎不次于二十一世纪的导弹。虽说尚做不到百发百中,但几乎三两发重磅炸弹,就能摧毁一个日军坚固火力点。效能比起美军大威力的舰炮和命中率不高的水平轰炸机根本不是一个层次。

    在这个方面,美军很容易达到装备水平。毕竟无论是炸弹还是战机,都是美国造的。但是飞行员要达到这种俯冲轰炸机操作水平,即使是美军舰载机飞行员也极为了了,而海唐军拥有这种轰炸水准的飞行员,虽不说是比比皆是,却也是轻松拉出数百人。美军要是想抽出这么一批飞行员,只能从航母上抽调。但抽调这么一批飞行员,很多航母上的精锐骨干力量就光了,战斗力立马直线下降。至于美国陆军航空兵,很少有训练俯冲轰炸科目。

    因此美军做不到。

    第二点。海唐军装备的坦克,重量只有二十五吨上下,外观也比较低矮,看似不如美军的高大的谢尔曼坦克威风。但是实战中,海唐军之虎一坦克,三大优点全面盖过了美军谢尔曼。

    宽履带保证了坦克的越野性能更佳,长身管坦克炮的穿透力更强,射程更远。低矮的体型使得虎一坦克的正面受弹面积更小,生存能力更强。至于使用柴油机,被击中时不容易燃烧,反倒是小优点了。

    而海唐军装甲部队的官兵素质,更是高出美军不止一筹。这一点是美军最为惊讶的,在全世界的军队中,如果说对机械的熟悉,美军士兵当之无愧的第一,这一点比德军还要在上,毕竟美国的汽车普及率最高,远超德国。

    海唐军能有这么一只装甲部队,乃是海唐耗费巨大的物力财力而来。如果把资金投入具体到每一辆坦克上,海唐军在这方面的投入,远超美军,当然更是超过了苏军。

    要知道,海唐早早的就有了装甲部队,占据了陆军编制的两个团。但是实际上直到四四年年底,也只有一个团的兵力能上战场(另一个装甲团还在边训练边修路)。其培训难度说实在的并不比飞行员差。飞行员在选人初期,素质就超过了装甲部队,小学文化程度那是最低限度。而装甲部队中,不识字的官兵比比皆是,让这样一群人掌握现代武器的使用维修,那就不仅仅是训练了,还有相当比重的文化学习。因此,海唐耗费数年精力,巨大的财力投入也仅仅铸造出这么一只精锐装甲部队。在军中有很多争论,有不少人认为海唐地处印度洋,本土地理和周边战场的地理并不适合坦克作战,没有必要投入如此大的物力财力去建设一支装甲部队。还不如把这些资金投入到山地团,也就是轻步兵部队的建设中。

    在冲绳一战,装甲部队不可替代的威力显现,数次战场突破,全都是由装甲部队完成。其实海唐军令美军惊讶的岂止是坦克,像122mm自行突击炮,在战场上更是威力绝伦,用这玩意干掉日军火力点,简直如同玩一般。提供远距离火力支援,效能更好。

    总之,海唐军装甲部队巨大的投入换来的是战绩的辉煌。以至于战役后期,美国陆军方面经常的借用海唐军的坦克和突击炮,海唐又一系列武器成为美军盛赞的拳头产品。

    第三点,海唐军官兵的素质。美军士兵普遍的具备书写能力,也就是说有基础的文化素养。这一点,在海唐军中完全不差,海唐军从四二年年底其实就是二十个团的编制,到当下不过是二十二个团的编制,扩军速度慢,虽说对军队的总体作战能力有影响,但是经过一年或者数年的训练学习,海唐官兵的文化素养并不在美军之下。

    长时间没有扩军,更使得海唐军官兵的战术素养全面超过了美军。要知道美军从四二年的一百万兵力扩张到四四年年底的一千万大军,即便美国有完善的军事教育制度训练制度,也无法提升美军官兵的战斗力到海唐军的地步。

    军队的战斗力,指挥官的指挥水准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哪个名将能指挥一堆垃圾部队打出辉煌的胜仗。

    士兵战术素养高,指挥官就能使用比较精妙一点的战术。对于低素质的部队,指挥官水准再高,也只能战术保守,战术很难做到巧妙。

    海唐军的优势其实不仅在此,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海唐军官兵全都参加过战斗,不少官兵还参加过多次战斗。

    而美军由于扩军速度过快,根本无法做到这一点。在这方面,美军不服气也是不成的。而且在战争中,美军有美军的具体情况,海唐军这一经验,美军无法复制。

    其实还有一点是美军不愿意承认,却心知肚明的:海唐军官兵的战斗精神是美军所无法比拟的。莫忘了,海唐军从指挥官鲍刚到每一个官兵都是从中国大陆来的,国仇家恨集于一身,打鬼子个个争先恐后。

    还有一点,美军早已具备,但是华军一直缺乏。但却至关重要--国家优越感,人种优越感,军队的优越感--骄傲。

    而这才是李广为之骄傲的。

    经过多年的战争,海唐军在战场上从无一败(这与李广一贯小心经营,从不轻率作战的总体指导思想有关,当然也是穿越人士取巧所致),一场场胜利铸就了海唐军无敌的信念,必胜的信心,军心军魂盎然。

    这一点完全不同于国内的华军,说句令读者丧气的话,国内华军(包括某党)直到四四年年底都没有对日必胜的信心。

    国家积弱百年,国人无论是从肉,体到精神,都已萎靡。“枪不如人,炮不如人,训练不如人”已经是全军共识,不同的是,勇者在这种认知下敢于拼命,抛洒一腔热血。

    令李广骄傲的是,海唐军经过数年建设,数年战斗。尤其是在冲绳战役中,在和美军的竞争中取得优势,更是全军上下已经从内心骄傲起来--海唐无敌。

    此骄傲非彼骄傲,这是民族自信的骄傲,乃是海唐崛起的骄傲。这不仅仅是军心,而是能够支撑整个国家民族信心的骄傲。

    战争的胜利,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自信心提升是有着无与伦比的威力的。这一点,是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辉煌所难以替代的。(未完待续。。)

491 定位

    太平洋,大西洋战场上继续打的激烈残酷,呆在大唐岛的李广也一如既往的忙碌。几乎是连续半年呆在大唐岛,整日忙于处理军务政务,李广慢慢的得心应手起来。

    李广的工作除了军务,政务也分担了一部分,工作内容可谓庞杂。自从李广穿越以来,一直有一种装b的感慨:累。更是哀嚎:我真的真的不想当诸葛亮。

    但是一直以来,李广却不得不一边掌控大局,一边在细节上兢兢业业。人才的匮乏,力量的单薄,使得李广不得不这么做,整日算计来算计去,如履薄冰。

    用李广的话说,根本就没有一国领袖的荣耀,简直就是一个小本生意的商人。别看海唐发展不错,但即便是当下的规模,也不过是二十一世纪中国一个二线城市的人口。

    但是国家这样的架构,再加上处于战争时期,决定了他的工作绝对不是一个市长所能比拟的,劳累可想而知。

    不过,进入了四四年下半年,海唐国的政府管理基本走上正规,各方面的人员配置日渐充裕,李广这才有了一丝轻松,好像有点当官的感觉了。

    海唐这个国家实在太特殊,虽说是移民国家,但是和南美洲以及美国没有什么可比性,管理方面想学都难。不过令李广很满意的一点是,海唐在战争中,以及不可预知或者有预期的危险中,没有出现什么大的内耗。再加上海唐掌权的三个最高领导人之间的关系。虽有竞争,但是两位准岳父对李广全力支持,故此当下的内政越来越畅顺。

    有句话叫做:性格决定命运。李广属于那种没有什么鲜明性格的类型。现代教育的流水线产物而已。如果是正常世界,像李广这样的人或许能混个马马虎虎,不大可能有像样的成就。没有性格,也就不霸道,也就不专权,更加没有毒才的欲-望。或许成就比不得某些穿越大神,但是李广容易和军政商届融洽关系。却是没有性格的一大优点。多年以后,有某文人对李广的性格做了分析,认为海唐能发展壮大。与李广这种没有性格的性格,有极大关系。

    李广有着自己的觉悟。自从他在双千工程中插手,造成了政府工作极大的被动,差点出现经济困境。虽说李广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但是好心办坏事的情况在国家建设中比比皆是。

    古人云: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小国其实也是异常复杂。根本容不得肆意妄为,意气用事。

    在实际的工作中,有个难题:总统的职责权限定位。

    在这方面,拿来主义是要不得的。海唐没有办法学美国,美国是没有总理的。但无论从哪个角度上,海唐都无法缺少总理这个角色,而且制度已经形成,莫说李广没有取消总理的意思。即便是有。也无法实施。

    但这年代,找遍世界。也没有什么可以模仿的国家管理体制--总统总理并存的管理体制。

    在摸索中,在工作磨合中,李广的自我定位渐渐清晰。

    慢慢的惯例(还不是制度)开始形成,李广目前的工作,除了军事仍然是独掌大权,政务方面只掌握方向。

    某一日,李广突然觉悟,他的工作不就是市-委书记嘛。当然了这只是李广的感觉,其实他也并不那么清楚二十一世纪中国的市-委书记是怎么工作的。

    既然是市-委-书记,有了概念,李广上道速度加快:意识-形态李广就得费心思了。

    海唐政府中人员复杂,儒教,马教,资本主义,什么都有。别看自由皿煮平等的观念,政府也在努力宣传。但是总体上,传统儒家思维还是占据了上风,第二种比较流行的思潮很出乎李广的意料,乃是工产-主义。(二战前后,乃是世界范围内工产主-义思想最流行的年代,这里不多写了,你懂的。)

    以前李广对儒教理解不深,只是大致泛泛了解。但是当你身处这个位置,事关国家以及自身的命运,就不得不深刻了解了。

    儒教,很可怕。这是李广的感觉。倒不是李广觉得儒教落后的一面很可怕,而是儒教在千年历史中完善的人文逻辑实在可怕。

    不要小瞧古人,千年历史中无数惊艳人物的思考,其深度广度绝对不是浅薄的几篇文章就驳倒的。至于儒教中保守一面,压制人性的一面,其实很难都推到孔夫子头上。

    在李广的倡导下,海唐政法大学设立了一个哲学论坛。每月都有议题,每周都有辩论会。

    海唐虽小,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分歧冲突不可避免。利益不一定是暴力的根源,思想是暴力根源却屡见不鲜。这一点,即使是在战争中,大多数人也意识不到,但是绝对不包括李广这个穿越人。

    真理不辨不明,这是李广的信念,也是李广主动设立这个论坛的原因。当然了,不很自由皿煮崇高的说,这也是控制舆论的手段。曾经愤青的李广,现在竟然主动钳制舆论,无他,屁股下的位置而已。其实,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政府都在控制舆论,只是手法各有不同,隐蔽与否的区别。

    这一切,李广必须做。李广有李广的理想的海唐,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的国家模式,其中必然有冲突不同。但无论什么样的理想模式,都必须以不影响海唐整体发展为前提。

    在多场辩论会中,受西方思维影响颇深的年轻人,有些还是学法律的学生,这些未来将成为律师或者法官的年轻人,竟然在辩论中不是社-科院一帮传统文人的对手。

    无他,年轻人本身对自-由平-等皿煮的理解不深。某些概念只是感性认识,根本没有完整的逻辑和理论。而儒教虽破败,但是却有着完整的一套逻辑。而且即便是抛开那些天人感应虚无缥缈缺乏逻辑实证的一套。仍然有强大的说服力。

    李广不抵触儒教,但是儒教必须改革,吐故纳新。看到辩论会竟然出现了新思维势弱,儒教大胜。

    于是李广悄悄的提供些弹药,让这些年轻人充实一下。比如,最近比较热闹的议题:自由和多数人的暴政。机会平等才是真正的平等。

    慢慢的,李广发现这种掌控意识形态的办法。还真不错。辩论会中失败一方,或者某些被批驳的谬论,自然是不好意思再登报纸了。久而久之。未经充分辩论的观点,在海唐没有市场,形成惯例。

    其实,这种辩论看似公平。后台操作太容易了。要知道。报纸广播,全部被李广互为竞争的两个女人控制着。某些李广看不惯的论调,李广只需在背后稍稍拨弄一下,或是多辩论几场,或是报纸上一笔带过,结果不是被发现了错误,就是没有造成什么影响。

    论坛当版主的爽意不过如此。当版主上瘾,于是李广洋洋洒洒一下子在记忆深处找了数十个题目。这些题目大大小小,涉及各个方面。按照每月一个题目的速度。足足够海唐专业的或者非专业的“哲学家们”“思想家们”玩上个几年甚至几十年的。

    李广此举,可不仅仅是为了统一舆论,开启民智,他意在深远,在下一盘大大的棋。这个被李广称为“版主计划”的方案出炉,李广很是自得了几日。而且,这个计划直接掌控者,李广没有假手于人,而是亲自掌握。李广的“亲信”新闻出版署长--蒋则名,乃是具体执行者。

    即务虚也要务实。

    国家的建设的大方向,在法律和制度层面,李广是所谓的“高瞻远瞩”。一惯的毛病,李广也自知,即便是他已经故意的“观念落后”,但事实上经常有些超前,水土不服。没有办法,现代人在四十年代就这毛病,改都改不了。虽然李广不敢肯定自己的计划全是正确的,但是他肯定至少九成正确,其他的一成也不会错的离谱,穿越人的优越性就体现在此。

    渐渐的,务实方面也大致有了模式:李广提概念提目标。政府制定具体的实施操作计划。目标太远大的,制订分步计划,分步实施,一年不成就五年计划,十年计划,甚至二十年三十年计划。然后在议会取得共识,政府实施,司法监督保障。

    这样一来,李广的工作其实就是提概念而已,这玩意,李广真的真的在行,工作量大大减轻。

    外人,包括在海唐工作的英国人美国人都没有看出来,表面上海唐一直是按照民主国家打造的框架。但是在李广的内心中,越来越感觉海唐当下的情况,尤其是政府结构和经济结构,非常类似于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也就是改革开放后的中国。

    政府管理机构人员众多,国有企业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工业版图,国家掌握了大量的自然资源。

    无数的特征都在宣示,这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

    一切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其中李广并没有特别刻意,这种国家管理模式是政府议会司法之间在博弈协作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某夜,李广终于想通,老马的理论或许有待商榷,但是有一句话极有道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海唐当下的经济基础,明显是政府一家独大,经济结构比例也类似于二十一世纪中国的状况。所以这些有特色社会主义特征的制度,也是理所当然。

    这是海唐上下,务实的表现,在摸索中,创造了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这一点上,李广不敢贪功,他的确没有在这方面提供多少建议。用某种宣传口吻来说:这是一种必然。

    于是,李广也不再为这些社会--主义特征纠结。没有一种国家发展模式是可以全世界通用的,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在某些方面来说,这样的国家制度模式,李广更熟悉,发展起来更加得心应手。(未完待续。。)

492 无意识的蝴蝶

    李广逐渐找准了自身定位,不过在国家管理的微观事务方面倒也没有完全置之不理。做甩手掌柜,无论是理论上还是现实中,其实都不可能的。

    李广办公室的规模越来越大,四四年已经足足有一百多名秘书,但是很明显,不够用。这些人都是初级的公务员,算不得官员。不过以李广身处的位置,很容易使得这种看似无权的岗位成为升迁快车道。事实上,李广办公室也的确有不少年轻人获得了升迁,但是也有更多的人被淘汰。李广用人,有标准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夸夸其谈者没有机会的。

    或许是因为李广自身算是理工科出身,他相对的重视专业人才,在这种捎带倾向的用人思想下,李广办公室的年轻人大多是专业人才。要说海唐工业急需各种人才,这些人科学素养相对高一些,放到企业项目中是不是会更加有用呢?实践中,李广越发觉得,政府官员科学素质提高,对国家更有用。

    比如,李广最近提拔了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其实各方面都不算突出,但是工作踏实,极为务实。他经过调查,发现了教育中存在的几个小问题,也找出了解决方案。报告写出来,真的很简单。不过就是为了减少学生近视眼,教材用大字体的课本,根据孩子们的身高不同,定做十几个标准高度的座椅。简单的几条措施,耗资不大。但是其对国民的作用却绝对不可小瞧。想想二十一世纪,学生们近视眼的比例,这些小举措绝对是非常有必要。因此。这个名叫何一龙的年轻人,经过李广推荐,成为教育部一个专项小组的负责人。级别虽不高,不过是一个副科级别,但是却跨进了海唐官员级别的最低行列,简单的来说就是当官了。而何一龙本身不过是初中文化程度,在海唐的官员选拔制度中。算得上难能可贵。通过何一龙,李广传达了一种“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再比如,李广还推荐了两个年轻人。进入医疗卫生系统,成为等级稍高一些的官员。这两个年轻人的功劳相对的明显直观,而且极为重要。在四三年,大唐岛接连出现数次瘟疫。国人因此死亡近万。土著死亡人数根本无法计算。这样的惨重损失,迫使海唐在医疗卫生方面加大投入。但是病因并未找到,因此李广派出办公室里几个学医的年轻人,调查此事。在付出了两人死亡的惨重代价之后,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瘟疫有三种,但最主要的瘟疫竟然是天花。

    这个结论吓了李广一跳,赶紧的把自己的三个子女叫来检查一遍。结果三个孩子,一个在英国出生。两个在美国出生,全都没有种痘。也就是天花疫苗。人都有私心,自己的孩子也同样处于危险之中,不由得李广不上心。而且,四四年,海唐国第一批新“国民”诞生,防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据说中国在二十一世纪天花已经灭绝,小孩也不再种痘了,但是李广本人可是种痘过的。可以说种痘乃是国人古代就已经发明的,而在英国早已可以大规模制造疫苗了。但他没有想到在这个年代,不仅是国人没有条件种痘预防天花,连美国英国早已研制出天花疫苗的国家也没有普及种痘。后来,李广了解到,主要是因为天花疫苗有一定比例的副作用,加上美国英国卫生条件好,出现天花瘟疫流行的情况越来越少,最近几十年很罕见,故此没有普及种痘,预防天花。

    历史上,美国也是因为四九年出现了最后一次天花流行,故此在五十年代才普及种痘的。新中国同样的是在五零年开始普及种痘,十多年时间消灭天花。而印度等国,这种瘟疫直到七十年代才得以消灭,至于非洲,到了九十年代这才消灭天花。

    在这个年代,国人的外貌形象其实算不得好。除了因为营养造成的低矮瘦小,还有比例相当高的麻子脸。二十一世纪,你走到街头,根本看不到几个麻子脸,但是这年头,麻子脸比例着实不低,而这些麻子脸大多是因为天花遗留的痕迹。

    李广拍拍脑袋,大呼糊涂,他对非洲疫病的印象主要是艾滋病和埃博拉病毒以及疟疾,偏偏就忘记了最基本的几项瘟疫。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一项紧急“拨款”(两个老婆捐的)项目立刻下达,研发加生产立刻展开。负责人,就是立下大功的两个年轻人之一的焦玉龙。

    李广对于医学虽不了解,但是另一种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卡介苗他还是有所耳闻。而卡介苗在二十年代就由法国人研制成功,海唐要做的只是购买技术,购买设备,大量生产而已。在调查瘟疫中立下大功的另一个年轻人-陈炳德则走马上任,卡介苗项目立刻启动。

    顺便说一句,李广由此引发了一个念头,设立了几个医学研究机构。

    其中脊髓灰质炎疫苗。这一项目耗时十年获得成功,在十年后为海唐国创造了极大的声誉,更是获得了一项诺贝尔医学奖。

    十二年后,人工牛胰岛素项目也获得了成功,再次为海唐国增加一枚诺贝尔医学奖。

    最长的一项研究,乙肝疫苗项目,竟然耗时四十年,最终获得成功。

    李广虽然不懂医学,但是指出的方向绝对正确,使得科学家们少走了无数弯路,成功几率大大增加,而正是这一系列研究项目,极大的促进了海唐的教育和医疗水平,带领海唐的生物医学等项目领先于世界。

    李广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在点点滴滴,无处不在的影响着这个国家。虽然李广办公室推荐的年轻人,大多是担任一些初级的职务,但是这些年轻人无形中受到了李广的理念影响--肯努力发现问题,肯动脑子解决问题,以人为本,实干兴邦。

    李广的无数理想理念,最终都要有人去实现,而这些年轻人当下和未来都是实现李广理想的助手。

    对于某些豪气万丈的领袖来说,贯彻自己的执政思想,用这样的办法是在不够大气。但是,这样的方式,至少不会造成内部矛盾,以袁总理为首的政府方面,也不至于为了最基层的人事安排有顾虑,从而引起不必要的内耗。而且这些项目,耗资其实都不算大,也不至于影响政府整体的工作计划。没有行政经验的李广,就是这样一步步的摸索出一套合适自己的工作模式。换个霸道一点的“伟人”,几乎是完全掌控权力的情况下,毒才才是正常流程。这不是李广多么高大上,虽然他内心中也经常戒惧会走到毒才的道路上,但是更多的原因在于性格使然。

    ----

    十二月中旬,冲绳战役已经接近尾声,应麦克阿瑟之邀,李广奔赴太平洋参加冲绳战役胜利仪式。其实说白了就是麦克阿瑟夸功游行宣传,这玩意是麦大帅这位蹩脚演员的爱好。李广前去凑趣一下,办点私事,顺理成章。

    不过,在李广临出发前,安排了一件不起眼的小事,却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海唐一个小商人在印度做买卖,回大唐岛之后,去银行拿英镑换唐元。结果被柜员偶然发现有两张五英镑纸币号码竟然相同。海唐银行赶紧自查一番,所存的英镑现金中竟然有几十张号码有问题的英镑,而且这些英镑的印刷水平以及纸张,根本无法区别真伪。为此,银行方面还专门请教了英国大使馆的几个外交官,仍然分辨不清真伪。

    现代人,收到伪钞的机会不少,李广有过惨痛经验。对此,李广并没有在意,只是指示报纸上提醒一下民众,电报通知一下海唐各个驻外机构,小心上当。

    李广这只蝴蝶完全没有意识到,小事,造成的后果,能令他--目瞪口呆。(未完待续。。)

493 英帝国老矣

    李广离开大唐岛,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呆了几日,然后又陪同麦克阿瑟慰问并犒赏三军。四四年的圣诞节美军唐军联合在冲绳岛琉球王国古代都城盛大阅兵式,李广以及麦克阿瑟两人大大的表演了一番。

    琉球,根据开罗会议的协商,将会成为中国领土,但是此刻却无蒋委员长一兵一卒,实在是有点令人扼腕。

    军务或者杂务众多,忙忙碌碌,时间过得极快,李广甚至觉得几乎是一眨眼的时间,个把月就过去了。

    麦大帅是倾情演出,李广是乐在其中。

    没有办法不乐的。

    归程时,李广乘坐的不是相对安全的护航驱逐舰,而是震倭号运输巡洋舰。而且,更怪的是--李广还不喜欢在相对舒适的舰长室呆,没事老往闷热的底舱转悠,甚至还有点找虐的倾向--偶尔晚上还会在环境恶劣的底舱睡觉。

    底舱没有美女,只有一堆冷冰冰的金属--整整七十五吨黄金,另外还有一麻袋一麻袋的乱七八糟的玩意。

    自忖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物了,但是海唐经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国库中黄金白银李广倒是见识过不少,却从未能暖热,就花销了出去。

    这七十五吨黄金,实实在在的是李广所见到的最大一批。黄金有种难以言传的魔力,这玩意实在是过于激动人心,使得李广竟至于难以淡定。故此呆在底舱自虐,好像也可以理解?

    李广历史学的不好。但是关于山下奉文宝藏的故事,李广还是有所了解的。日军在南洋搜刮了无数黄金珠宝艺术品,有相当一部分都集中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由于美军进攻菲律宾非常突然。海路又被盟军封锁的严严实实,日军指挥官山下奉文倒是想把大批的黄金珠宝都送回本土,但是却未能成行。因此,在美军逼近马尼拉时,山下奉文就把大批的宝藏藏在了马尼拉以北的山林之中。

    历史虽然有所改变,但是李广认为小鬼子肯定也来不及把黄金送回本土,于是早早的就打起了好主意。

    当美军六月份占领马尼拉时。山下奉文乘坐飞机仓皇逃命,结果运气不如历史上那般的好,被盟军战机击落。掉进大海喂鱼去了。

    李广筹划已久,自然是不会放过如此大笔的宝藏,但是在美军地盘上搞动作,难度颇高。本着“不贪不占”的原则。李广再次展现了伟大的人品。不吃独食的优良品质令人赞叹,于是李广和麦克阿瑟一拍即合,一笔关于黄金的“小生意”很快就达成协议。

    因此,在美军攻占马尼拉之时,麦克阿瑟以兵力不足为由,无暇看管日军俘虏。于是在菲律宾战役中俘虏的两万多日军战俘,全部交给了海唐军。这些战俘,自然是要送到大唐岛为海唐的基础建设出力流汗的。日军战俘好用。这已经是海唐公认的事实了。

    审讯俘虏的差事就顺理成章的被海唐军掌握,林丽丽所属的军事情报部一展身手。唐美合作所训练出来的特工们刑讯手段实战效果不错,关于宝藏的秘密也被海唐情报部剥茧抽丝,逐渐揭露。

    于此同时,海唐以协助美军清剿逃匿山林的日军残兵为由出兵一个最精锐的丛林营。而带队军官则是海唐军唯一的特种小队队长左山东上尉。

    两军关系正是最亲密时间段,唐军在吕宋岛上几乎是横行无忌。这只小部队的指挥权比较特别,直接归麦大帅指挥,其他美军将领根本无权过问。其实也没有人敢问,打下马尼拉之后,麦大帅的声望正是如日中天,霸道一点,那是一点问题没有的。因此,左山东的行动在菲律宾自由无比。

    经过小半年的辛苦,日军十二个藏宝地相继被海唐军特种小队和丛林营发现。

    这批宝藏,如果以道德高标准要求的话,应当是战后归还给东南亚各国。如果是以基本的道德要求的话,这批宝藏麦克阿瑟应当交给美国政府。

    麦大帅是个纯粹的人,为名也为利。

    于是乎,麦大帅和李广两人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非常黑心的就吞了这笔巨额财宝。历史上,麦大帅也贪了这笔财宝,但是经手人实在太多,他要照顾各个方面,落在他自己手里的不过是七点五吨黄金。这次麦大帅和李广合作愉快,由于海唐军担纲了关于宝藏的所有事情,美军对此完全不知情。因此,麦大帅在和李广的合作中,获得的利益要大的多,麦大帅整整分到了三十七点五吨黄金。不过,这些黄金暂时归海唐保管。

    人生有三铁:一起扛过枪,一起“飘过长”,一起分过赃。麦克阿瑟和李广现在至少有两铁了。可以肯定,未来的战争分赃中,海唐的利益绝对是有保障的。

    对了,有些人比如特战小队队长左山东上尉,思想风格就不怎么合格。具体表现在:船舱中那些麻袋装的艺术品,珠宝之类的玩意,麦大帅一无所知。

    -------

    一个国家,即便是小国,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事事岂能尽如人意,当李广回到大唐岛,时间正好是四五年的二月四日--在这一天,二战历史上最重要的会议之一--雅尔塔会议召开。

    关于这个会议,历史盲的李广却知道的很清楚,不仅仅是内容,更是知道准确的时间地点。但是,偏偏是李广知道的最清楚的一次重大会议,海唐也做足准备,却无缘与会。海唐国所有的外交活动全都没有奏效,‘蹭会“失败。这是李广这个先知先觉者投机历史的穿越人士的一大失败,李广觉得别扭非常。

    原因很容易分析。美英苏都不希望海唐出现在雅尔塔会议的会场上,哪怕是旁听也不行。

    历史的车轮进入四五年,这场波及全世界的战争虽然还没有胜利。但是分赃谈判已经是定下基调的时候了。这种关乎世界格局的游戏,海唐虽然在世界格局中声望日隆,却暂时仍然无资格参与的。说到底,实力决定地位才是真理。

    对此,李广很不满,却也无奈。

    但是,一则从英伦三岛传来的消息。却使得李广兴-奋起来。就在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开会时,一件影响了二战进程的大事终于爆发--英国经济崩溃了。

    关于这场经济崩溃,学者们众说纷纭.

    有很多经济学家都分析的出:英国经济崩溃的起因在于海唐国发现了英镑伪-钞。

    其实发现伪钞本身算不得大事,战争中双方各出损招。谁家都有伪-钞作祟。英国造德国的马克,德国造英国的英镑,本来就是必然的招数。

    但是,在不同的情形之下。结局就大相径庭了。要知道此时的英国经济远比历史同期危险。历史上的四四年。英国的军费支出是人民收入的百分之六十出头,而当下由于李广这只蝴蝶的存在,英帝国-军费支出已经占了人民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五。

    英国虽然虚拟经济的比重不如美国,但是百分之六十五的军费支出抛除虚拟经济成分,差不多相对于百分之七十上下。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数据,其危险程度和日本在四四年的百分之九十八军费支出其实是一个等级。只不过,大英帝国有数百年资本经验,掌控经济的手段高超。直到四四年底,并没有出现经济崩溃。

    至于伪-钞。英国政府是心知肚明。英国印刷德国马克,德国伪造英镑,这本来就是战争的一部分。

    德国伪-钞计划名曰“安德鲁行动”。最早提出发行大量假英镑来搞垮英国经济的是狂热的纳-粹分子阿尔弗雷德.瑙约克斯。纳-粹-党-卫军高官海德里希很欣赏这个念头,并将美元也列入伪造目标。

    海德里希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帝国中央保安总局第四局。1942年夏,党卫军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开设了印刷伪-钞的工厂,伯恩哈德.克鲁格少校领导伪造工作。纳粹为此集中了德国最优秀的雕刻专家、造纸技术专家和数学专家,后者专门负责推算英镑纸币的编号规则。

    由于没有合适的纸张,纳粹早期造出来的印钞纸在紫外线下的颜色与真正的英镑不一样。直到1943年从土耳其买来英格兰银行造钞的专用亚麻后,才生产出合适的纸张。

    德国人一贯认真,即便是造假也极为认真,他们把假 币分为4个等级:完美的、接近完美的、有瑕疵的和不合格的。德国本来最初计划将不合格品空投到英国,但是为了不被发现,最终还是将之销毁。

    完美的假-钞储存起来供德国间谍在敌国和中立国使用。接近完美的和有瑕疵的假-币成批运往占领区,还有部分假-币分配到中立国的德国大使馆兑换成当地货币。?

    德国特工曾专门携带一批假英镑前往瑞士兑换,并大胆地要求检验这些英镑的真伪(他解释说这些英镑是在黑-市买来的)。经提醒,银行从中拣出了约10%的“伪-币”,将剩下的全额收下,并为这名特工的“诚实”感谢不迭。

    海唐是极为偶然才发现了英镑伪-钞。无独有偶,英国也是通过偶然机会才发现假英镑的存在:一位英格兰银行职员偶然发现她手中两张钞票的序列号竟然一样。?

    但是,对于经济规律掌握精深的英国经济学家深知一点,伪-钞对经济的损害程度,绝对不是伪-钞的总金额大小决定的,德国印刷的英镑数量绝对数量其实很难伤害英国经济。但是伪-钞会引起战争中本来就情绪不稳的国民恐慌,世界恐慌,从而使英镑贬值,英国经济崩溃。?

    因此英格兰银行不得不对在流通市场中发现的假英镑数量保持缄默,甚至主动接受明知是伪-钞的英镑。因此也根本不可能向外界提醒:有英镑伪-钞的存在。

    于是乎。海唐在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英镑伪-钞公诸于众,一下子就打破了英国本来就脆弱的经济平衡。

    关于这一点。海唐是绝对否认有恶意的。而且从内心中,李广也根本没有这个想法。英国人虽然腹诽,但是却难以指责海唐的,要知道海唐在公布英镑伪-钞之前,还是通过英国驻海唐大使馆进行了确认,只能说英国外交官们太不专业,缺乏金融知识。和国内沟通不畅,没有及时制止。

    后来,有经济学家分析的比较中肯:英国经济崩溃。海唐发现伪-钞仅仅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因为英国在战时采取的是战时经济管制,类似于计划-经济,钞票本身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大(外贸方面就影响巨大了),虽然英国早已经严重透支了经济潜力。但是在严密的经济管制情况下。崩溃并不那么容易发生。

    某总理曾说过:信心比金坚。事实上民众的信心的确对经济至关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信心的威力就显露的淋漓尽致。

    战时的英国,物资相当缺乏,民众生活艰难,已经维持了数年。而四五年,盟军对德国是有效抵抗和有效反击时段,甚至可以说节节胜利之时,应当说民众本应该信心高昂。发生经济崩溃实在不大可能。

    但崩溃却确确实实的发生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本来应当士气高昂的民众。在此时却丧失了信心。无他,盟军在法国境内的战争过于残酷,德军也并不像历史上那般,已经精疲力尽,还手无力。历史上英国在整个二战中,阵亡士兵不过十余万,但是由于种种不同,英军仅仅在法国战场上半年时间就阵亡超过十万,伤亡总数已经超过五十万。

    请注意,这个五十万伤亡乃是真正的英国人,而不包括殖民军在内。五十万军人的伤亡,对于总人口只有不到四千万的大英帝国来说,简直是不可承受之痛。

    战争还在拉锯,胜利遥遥无期,英国人不知道要死多少,才能看到胜利,因此英国民众的心理已经脆弱到了极处,当伪-钞事件一开始传播,英国民众的心理立刻崩溃。

    英国民众辛辛苦苦的工作,支援战争,口袋中赚点英镑本就辛苦,心理一旦崩溃,全国出现大面积的无理性的疯狂购买,百姓们毫无理智的在购买他们所能购买的一切,无论有用还是无用的。据说有平民购买了足足够家庭食用一百年的食盐。至于罢-工游-行更是如火如荼。

    短短一个月时间,已经不是蝴蝶效应了,而是多米诺骨牌崩塌,英国不仅是民用经济停滞,连军工产业也受到了影响。与此同时,英镑不仅仅在英伦三岛急速贬值,在世界各地也开始疯狂贬值。

    英国经济的崩溃,能求助的只有也只能是美国。但是,在世界的角落,非洲的最南端--南非,却不得不小小的求助于海唐。

    英国在非洲最重要的殖民地--南非,这块殖民地在英国人眼中的分量实际上并不比号称女王皇冠的印度稍弱。

    二战时期,英国不少殖民地实际上经营困难,并不能为大英帝国带来多少收益,但是印度和南非却是英国的两棵摇钱树,而且还能为英国提供大量的炮灰,重要性自不待言。

    英国经济崩溃,自然是要对殖民地扒皮抽筋的搜刮,由此带来的是南非各族土著的反抗。为了稳定南非,英国不得不求助于海唐。海唐经济虽然不怎么样,但是粮食却是世界上少有的净出口国,甚至还控制了部分南美洲的食品出口。而粮食在经济崩溃的情况下,却是最为重要的物资,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枪炮。

    如此有利的条件下,海唐自然不会客气。加之李广正生气,无缘参与雅尔塔会议,于是乎海唐也提出了一系列条件。

    海唐外交部欢欣鼓舞,小刀锋利。最终:以英国经济崩溃为契机,海唐在南非开普敦西部获得了一块约四平方公里的“租界”--名曰:西开区。

    在大英帝国殖民地中画出一块租界,实在是世界殖民历史上的奇观。虽说这片租界,海唐不仅没有主权,连治权也不完整,但,无论怎么说都是租界,小小的值得骄傲一把。

    一小块地皮,李广其实并不在意,这年头在印度洋或者太平洋上随便划拉一下,也不止这么多收益。

    但是这一小块地皮的意义和作用却是无可比拟的,它标志着海唐在未来插手南非内政,有了极好的一块跳板。经济上,得到这一小块租界,海唐和南非的贸易开始紧密,更重要的是英镑没落,唐元正式的渗透进南非经济。

    英国经济出现崩溃,美国负担再次加重。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力量强大无匹,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广有一个问题:美国经济潜力到底有多大,是否会崩溃,或者说到什么程度才会崩溃?

    英国经济崩溃,算的上大事件,严重的影响了盟军的攻势.。要知道,在欧洲战场上,美军和英军基本上是平分战斗任务的。而事实上,美军的伤亡比英军还要惨重几分,英国因为军心动荡无力进攻,美国人自然不会拿人命去填补英军的空缺。故此大军陈兵巴黎城下,却迟迟难以组织进攻。于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进攻竟然难以持续。岌岌可危的希特勒德国竟然由此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总体上,这场经济危机使得盟军进攻行动推迟了三四个月,直到四五年五月,攻克巴黎的战役才再次开始火爆。

    英国这场经济崩溃,在美国帮助下,来的快去的也快。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已经不再。国势的没落已经不可阻挡,英人除了黯然,只能是如同丘吉尔所言:“坚强”的黯然神伤了。

    这段历史公案中,难道除了拉导火索,海唐就没有其他“责任”吗?

    哦,美国先欧洲后亚洲的战略,好像执行的的确不那么顺畅。始作俑者--李广。(未完待续。。)

493 英国老矣

    李广离开大唐岛,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呆了几日,然后又陪同麦克阿瑟慰问并犒赏三军。四四年的圣诞节美军唐军联合在冲绳岛琉球王国古代都城盛大阅兵式,李广以及麦克阿瑟两人大大的表演了一番。

    琉球,根据开罗会议的协商,将会成为中国领土,但是此刻却无蒋委员长一兵一卒,实在是有点令人扼腕。

    军务或者杂务众多,忙忙碌碌,时间过得极快,李广甚至觉得几乎是一眨眼的时间,个把月就过去了。

    麦大帅是倾情演出,李广是乐在其中。

    没有办法不乐的。

    归程时,李广乘坐的不是相对安全的护航驱逐舰,而是震倭号运输巡洋舰。而且,更怪的是--李广还不喜欢在相对舒适的舰长室呆,没事老往闷热的底舱转悠,甚至还有点找虐的倾向--偶尔晚上还会在环境恶劣的底舱睡觉。

    底舱没有美女,只有一堆冷冰冰的金属--整整七十五吨黄金,另外还有一麻袋一麻袋的乱七八糟的玩意。

    自忖也算是见过世面的人物了,但是海唐经济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国库中黄金白银李广倒是见识过不少,却从未能暖热,就花销了出去。

    这七十五吨黄金,实实在在的是李广所见到的最大一批。黄金有种难以言传的魔力,这玩意实在是过于激动人心,使得李广竟至于难以淡定。故此呆在底舱自虐,好像也可以理解?

    李广历史学的不好。但是关于山下奉文宝藏的故事,李广还是有所了解的。日军在南洋搜刮了无数黄金珠宝艺术品,有相当一部分都集中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由于美军进攻菲律宾非常突然。海路又被盟军封锁的严严实实,日军指挥官山下奉文倒是想把大批的黄金珠宝都送回本土,但是却未能成行。因此,在美军逼近马尼拉时,山下奉文就把大批的宝藏藏在了马尼拉以北的山林之中。

    历史虽然有所改变,但是李广认为小鬼子肯定也来不及把黄金送回本土,于是早早的就打起了好主意。

    当美军六月份占领马尼拉时。山下奉文乘坐飞机仓皇逃命,结果运气不如历史上那般的好,被盟军战机击落。掉进大海喂鱼去了。

    李广筹划已久,自然是不会放过如此大笔的宝藏,但是在美军地盘上搞动作,难度颇高。本着“不贪不占”的原则。李广再次展现了伟大的人品。不吃独食的优良品质令人赞叹,于是李广和麦克阿瑟一拍即合,一笔关于黄金的“小生意”很快就达成协议。

    因此,在美军攻占马尼拉之时,麦克阿瑟以兵力不足为由,无暇看管日军俘虏。于是在菲律宾战役中俘虏的两万多日军战俘,全部交给了海唐军。这些战俘,自然是要送到大唐岛为海唐的基础建设出力流汗的。日军战俘好用。这已经是海唐公认的事实了。

    审讯俘虏的差事就顺理成章的被海唐军掌握,林丽丽所属的军事情报部一展身手。唐美合作所训练出来的特工们刑讯手段实战效果不错,关于宝藏的秘密也被海唐情报部剥茧抽丝,逐渐揭露。

    于此同时,海唐以协助美军清剿逃匿山林的日军残兵为由出兵一个最精锐的丛林营。而带队军官则是海唐军唯一的特种小队队长左山东上尉。

    两军关系正是最亲密时间段,唐军在吕宋岛上几乎是横行无忌。这只小部队的指挥权比较特别,直接归麦大帅指挥,其他美军将领根本无权过问。其实也没有人敢问,打下马尼拉之后,麦大帅的声望正是如日中天,霸道一点,那是一点问题没有的。因此,左山东的行动在菲律宾自由无比。

    经过小半年的辛苦,日军十二个藏宝地相继被海唐军特种小队和丛林营发现。

    这批宝藏,如果以道德高标准要求的话,应当是战后归还给东南亚各国。如果是以基本的道德要求的话,这批宝藏麦克阿瑟应当交给美国政府。

    麦大帅是个纯粹的人,为名也为利。

    于是乎,麦大帅和李广两人二一添作五,一人一半非常黑心的就吞了这笔巨额财宝。历史上,麦大帅也贪了这笔财宝,但是经手人实在太多,他要照顾各个方面,落在他自己手里的不过是七点五吨黄金。这次麦大帅和李广合作愉快,由于海唐军担纲了关于宝藏的所有事情,美军对此完全不知情。因此,麦大帅在和李广的合作中,获得的利益要大的多,麦大帅整整分到了三十七点五吨黄金。不过,这些黄金暂时归海唐保管。

    人生有三铁:一起扛过枪,一起“飘过长”,一起分过赃。麦克阿瑟和李广现在至少有两铁了。可以肯定,未来的战争分赃中,海唐的利益绝对是有保障的。

    对了,有些人比如特战小队队长左山东上尉,思想风格就不怎么合格。具体表现在:船舱中那些麻袋装的艺术品,珠宝之类的玩意,麦大帅一无所知。

    -------

    一个国家,即便是小国,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事情。事事岂能尽如人意,当李广回到大唐岛,时间正好是四五年的二月四日--在这一天,二战历史上最重要的会议之一--雅尔塔会议召开。

    关于这个会议,历史盲的李广却知道的很清楚,不仅仅是内容,更是知道准确的时间地点。但是,偏偏是李广知道的最清楚的一次重大会议,海唐也做足准备,却无缘与会。海唐国所有的外交活动全都没有奏效,‘蹭会“失败。这是李广这个先知先觉者投机历史的穿越人士的一大失败,李广觉得别扭非常。

    原因很容易分析。美英苏都不希望海唐出现在雅尔塔会议的会场上,哪怕是旁听也不行。

    历史的车轮进入四五年,这场波及全世界的战争虽然还没有胜利。但是分赃谈判已经是定下基调的时候了。这种关乎世界格局的游戏,海唐虽然在世界格局中声望日隆,却暂时仍然无资格参与的。说到底,实力决定地位才是真理。

    对此,李广很不满,却也无奈。

    但是,一则从英伦三岛传来的消息。却使得李广兴-奋起来。就在美英苏三国在雅尔塔开会时,一件影响了二战进程的大事终于爆发--英国经济崩溃了。

    关于这场经济崩溃,学者们众说纷纭.

    有很多经济学家都分析的出:英国经济崩溃的起因在于海唐国发现了英镑伪-钞。

    其实发现伪钞本身算不得大事,战争中双方各出损招。谁家都有伪-钞作祟。英国造德国的马克,德国造英国的英镑,本来就是必然的招数。

    但是,在不同的情形之下。结局就大相径庭了。要知道此时的英国经济远比历史同期危险。历史上的四四年。英国的军费支出是人民收入的百分之六十出头,而当下由于李广这只蝴蝶的存在,英帝国-军费支出已经占了人民收入的百分之六十五。

    英国虽然虚拟经济的比重不如美国,但是百分之六十五的军费支出抛除虚拟经济成分,差不多相对于百分之七十上下。这是一个极为危险的数据,其危险程度和日本在四四年的百分之九十八军费支出其实是一个等级。只不过,大英帝国有数百年资本经验,掌控经济的手段高超。直到四四年底,并没有出现经济崩溃。

    至于伪-钞。英国政府是心知肚明。英国印刷德国马克,德国伪造英镑,这本来就是战争的一部分。

    德国伪-钞计划名曰“安德鲁行动”。最早提出发行大量假英镑来搞垮英国经济的是狂热的纳-粹分子阿尔弗雷德.瑙约克斯。纳-粹-党-卫军高官海德里希很欣赏这个念头,并将美元也列入伪造目标。

    海德里希将这项任务交给了帝国中央保安总局第四局。1942年夏,党卫军在萨克森豪森集中营开设了印刷伪-钞的工厂,伯恩哈德.克鲁格少校领导伪造工作。纳粹为此集中了德国最优秀的雕刻专家、造纸技术专家和数学专家,后者专门负责推算英镑纸币的编号规则。

    由于没有合适的纸张,纳粹早期造出来的印钞纸在紫外线下的颜色与真正的英镑不一样。直到1943年从土耳其买来英格兰银行造钞的专用亚麻后,才生产出合适的纸张。

    德国人一贯认真,即便是造假也极为认真,他们把假币分为4个等级:完美的、接近完美的、有瑕疵的和不合格的。德国本来最初计划将不合格品空投到英国,但是为了不被发现,最终还是将之销毁。

    完美的假-钞储存起来供德国间谍在敌国和中立国使用。接近完美的和有瑕疵的假-币成批运往占领区,还有部分假-币分配到中立国的德国大使馆兑换成当地货币。?

    德国特工曾专门携带一批假英镑前往瑞士兑换,并大胆地要求检验这些英镑的真伪(他解释说这些英镑是在黑-市买来的)。经提醒,银行从中拣出了约10%的“伪-币”,将剩下的全额收下,并为这名特工的“诚实”感谢不迭。

    海唐是极为偶然才发现了英镑伪-钞。无独有偶,英国也是通过偶然机会才发现假英镑的存在:一位英格兰银行职员偶然发现她手中两张钞票的序列号竟然一样。?

    但是,对于经济规律掌握精深的英国经济学家深知一点,伪-钞对经济的损害程度,绝对不是伪-钞的总金额大小决定的,德国印刷的英镑数量绝对数量其实很难伤害英国经济。但是伪-钞会引起战争中本来就情绪不稳的国民恐慌,世界恐慌,从而使英镑贬值,英国经济崩溃。?

    因此英格兰银行不得不对在流通市场中发现的假英镑数量保持缄默,甚至主动接受明知是伪-钞的英镑。因此也根本不可能向外界提醒:有英镑伪-钞的存在。

    于是乎。海唐在根本不知情的情况下,把英镑伪-钞公诸于众,一下子就打破了英国本来就脆弱的经济平衡。

    关于这一点。海唐是绝对否认有恶意的。而且从内心中,李广也根本没有这个想法。英国人虽然腹诽,但是却难以指责海唐的,要知道海唐在公布英镑伪-钞之前,还是通过英国驻海唐大使馆进行了确认,只能说英国外交官们太不专业,缺乏金融知识。和国内沟通不畅,没有及时制止。

    后来,有经济学家分析的比较中肯:英国经济崩溃。海唐发现伪-钞仅仅是一个导火索而已。因为英国在战时采取的是战时经济管制,类似于计划-经济,钞票本身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不大(外贸方面就影响巨大了),虽然英国早已经严重透支了经济潜力。但是在严密的经济管制情况下。崩溃并不那么容易发生。

    某总理曾说过:信心比金坚。事实上民众的信心的确对经济至关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信心的威力就显露的淋漓尽致。

    战时的英国,物资相当缺乏,民众生活艰难,已经维持了数年。而四五年,盟军对德国是有效抵抗和有效反击时段,甚至可以说节节胜利之时,应当说民众本应该信心高昂。发生经济崩溃实在不大可能。

    但崩溃却确确实实的发生了,其中最根本的一个原因是:本来应当士气高昂的民众。在此时却丧失了信心。无他,盟军在法国境内的战争过于残酷,德军也并不像历史上那般,已经精疲力尽,还手无力。历史上英国在整个二战中,阵亡士兵不过十余万,但是由于种种不同,英军仅仅在法国战场上半年时间就阵亡超过十万,伤亡总数已经超过五十万。

    请注意,这个五十万伤亡乃是真正的英国人,而不包括殖民军在内。五十万军人的伤亡,对于总人口只有不到四千万的大英帝国来说,简直是不可承受之痛。

    战争还在拉锯,胜利遥遥无期,英国人不知道要死多少,才能看到胜利,因此英国民众的心理已经脆弱到了极处,当伪-钞事件一开始传播,英国民众的心理立刻崩溃。

    英国民众辛辛苦苦的工作,支援战争,口袋中赚点英镑本就辛苦,心理一旦崩溃,全国出现大面积的无理性的疯狂购买,百姓们毫无理智的在购买他们所能购买的一切,无论有用还是无用的。据说有平民购买了足足够家庭食用一百年的食盐。至于罢-工游-行更是如火如荼。

    短短一个月时间,已经不是蝴蝶效应了,而是多米诺骨牌崩塌,英国不仅是民用经济停滞,连军工产业也受到了影响。与此同时,英镑不仅仅在英伦三岛急速贬值,在世界各地也开始疯狂贬值。

    英国经济的崩溃,能求助的只有也只能是美国。但是,在世界的角落,非洲的最南端--南非,却不得不小小的求助于海唐。

    英国在非洲最重要的殖民地--南非,这块殖民地在英国人眼中的分量实际上并不比号称女王皇冠的印度稍弱。

    二战时期,英国不少殖民地实际上经营困难,并不能为大英帝国带来多少收益,但是印度和南非却是英国的两棵摇钱树,而且还能为英国提供大量的炮灰,重要性自不待言。

    英国经济崩溃,自然是要对殖民地扒皮抽筋的搜刮,由此带来的是南非各族土著的反抗。为了稳定南非,英国不得不求助于海唐。海唐经济虽然不怎么样,但是粮食却是世界上少有的净出口国,甚至还控制了部分南美洲的食品出口。而粮食在经济崩溃的情况下,却是最为重要的物资,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了枪炮。

    如此有利的条件下,海唐自然不会客气。加之李广正生气,无缘参与雅尔塔会议,于是乎海唐也提出了一系列条件。

    海唐外交部欢欣鼓舞,小刀锋利。最终:以英国经济崩溃为契机,海唐在南非开普敦西部获得了一块约四平方公里的“租界”--名曰:西开区。

    在大英帝国殖民地中画出一块租界,实在是世界殖民历史上的奇观。虽说这片租界,海唐不仅没有主权,连治权也不完整,但,无论怎么说都是租界,小小的值得骄傲一把。

    一小块地皮,李广其实并不在意,这年头在印度洋或者太平洋上随便划拉一下,也不止这么多收益。

    但是这一小块地皮的意义和作用却是无可比拟的,它标志着海唐在未来插手南非内政,有了极好的一块跳板。经济上,得到这一小块租界,海唐和南非的贸易开始紧密,更重要的是英镑没落,唐元正式的渗透进南非经济。

    英国经济出现崩溃,美国负担再次加重。众所周知,美国经济力量强大无匹,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广有一个问题:美国经济潜力到底有多大,是否会崩溃,或者说到什么程度才会崩溃?

    英国经济崩溃,算的上大事件,严重的影响了盟军的攻势.。要知道,在欧洲战场上,美军和英军基本上是平分战斗任务的。而事实上,美军的伤亡比英军还要惨重几分,英国因为军心动荡无力进攻,美国人自然不会拿人命去填补英军的空缺。故此大军陈兵巴黎城下,却迟迟难以组织进攻。于是盟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进攻竟然难以持续。岌岌可危的希特勒德国竟然由此获得了难得的喘息机会。

    总体上,这场经济危机使得盟军进攻行动推迟了三四个月,直到四五年五月,攻克巴黎的战役才再次开始火爆。

    英国这场经济崩溃,在美国帮助下,来的快去的也快。但是,有一点却是肯定的,日不落帝国的辉煌已经不再。国势的没落已经不可阻挡,英人除了黯然,只能是如同丘吉尔所言:“坚强”的黯然神伤了。

    这段历史公案中,难道除了拉导火索,海唐就没有其他“责任”吗?

    哦,还有最根本的一点。美国先欧洲后亚洲的战略,好像执行的的确不那么顺畅,英国在战场损失又远超历史上的水准,早已透支了英国经济。始作俑者--李广。(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411/ 第一时间欣赏海上长城最新章节! 作者:流水夜帐所写的《海上长城》为转载作品,海上长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海上长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海上长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海上长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海上长城介绍:
纵横四大洋,攻敌之所强。 第一卷初到乱世(因为上本书被吞,节奏有点乱套,诸位大大捏着鼻子看吧,抱歉。) 第二卷铁军初成(进入正常节奏。)海上长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海上长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海上长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