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蒙山军TXT下载蒙山军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蒙山军全文阅读

作者:wanglong     蒙山军txt下载     蒙山军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节德国的条件

    中**事代表团与德国同行的合作在8月2日暂时被终止了,德国已经全部行动起来,包括看上去与战争毫无关系的平民。作为德军大脑的总参谋部,已经迅速进入了战争状态,没有精力再和中国人商谈交流了。

    中国代表团仍然受到了周到的接待。中国人提出近距离观察德**事动员的要求被满足,他们分为了几个组,各自承担不同领域的观察学习使命,大部分留在柏林,少部分则在德国同行的陪同下离开了柏林。

    程建国的那部分工作已经基本完成。最关键的资料移交是一款最新定型的单座双翼战斗(侦察)机,这是总参航空局1913年底的作品,刚刚装备了两个飞行大队。

    这款飞机空重680公斤,最大起飞重量920公斤,最大速度每小时190公里,续航力为一个半小时,发动机原型为德国梅赛德斯公司的产品,输出功率为134千瓦(180马力),前舱装备两挺山东军工集团生产的7.62mm口径重机关枪,备弹2500发。另外,飞机还悬挂了四枚小型炸弹用于对地攻击,是对付炮兵阵地的利器。在莱州举行的中德联合军演中,这款飞机犀利的对地攻击给德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在确定中**事代表团访德事宜时,德方点名索要这款飞机的全部技术,特别是武器方面的技术。作为交换,德国愿意提供梅赛德斯公司的该型发动机全部技术资料。

    之所以用发动机技术来交换。是因为中国人之前向德国购买了该型60台发动机。上海已经建成了中国第一家发动机工厂,技术和装备完全来自福特汽车公司。但美国人的产品装上飞机后却不匹配,中国人选用了德国产品后试验获得了成功,于是购买了德国的成品。本来只想买四台发动机用于仿制研究,但德国人坚持必须批量购买。最后商定了60台的基数。由于莱州演习的成功,德国人为了获得中国人已经摸索出的战术和武器,“慷慨”地将这款发动机的全部图纸交给了中方。

    除了发动机外,这款飞机完全是中国人设计定型,包括飞机的武器——两挺重量比马克沁轻了21%,但性能完全不次于马克沁的重机枪。全部是中国人的作品。依照德国人的工业实力。在获得图纸后,他们可以在三个月内实现批量生产,唯一的问题是机载武器——德国枪械口径是7.92mm,但中国人已经将他们的制式口径统一至7.62mm了。

    为此。程建国在驻德武官高明少校的陪同下去了法兰克福。那里有德军一个航空训练基地。程建国向德国同行讲解了中国航空兵研究的编队战术。受到了德国同行的欢迎。内行更容易接受或者否定业务内的东西,德国人很快就明白,在航空兵领域。中国人已经走在了德国之前了,当德军仍将飞机主要用于通讯和侦察时,中国同行却将其用作了作战——击落对手的航空器和对地攻击,尤其是后者引起了德国人极大的兴趣。所以,程建国受到了极大的尊敬,他的行期被延迟了,当然取得了冯国璋的同意,总统有明确的表示,对于航空兵的一切东西,可以毫无保留地交给德国人。

    欧战正式爆发后,程建国和高明仍在法兰克福,并未返回柏林与大队会合。他们目睹了德国因战争爆发而呈现出的狂热——到处是欢呼战争爆发的集会,到处是奔赴集结地的军人,家属在欢送他们的儿子、丈夫出征,国歌和欢呼声不绝于耳,还有大量的鲜花被掷向列队行进的军人。

    在航空基地不远有一座横跨莱茵河的铁路桥,站在机场塔台上即可清楚地看到通过铁路桥的军列,在8月7日那天,德军右翼的强大攻击集团已经按照施里芬方案在占领卢森堡铁路枢纽后攻入了比利时,正在费力攻打挡住了德军大队前进的列日要塞。程建国等人得不到具体的战况,但看到了通过莱茵河上铁路桥的军列呼啸而过,那天至少通过了600列!这是程建国和高明计算的结果,他们对此极为震惊。当就此向陪同他们的德国总参谋部军官询问时,德国人毫无隐瞒,他们介绍了德国实施战争动员的基本方法,核心就是围绕着铁路进行的。可以这样说,德国战争动员就是铁路战争,所有的预备役人员到最近的铁路站集中,在那里领取个人装具,被编组,然后登车向下一个集结地行进。就这样,由连而营,由营而团,到最终集结地时,部队就已经完成了编组。成为可以执行战略任务的野战大军了。

    德国人在战争爆发后表现出的动员能力令中国同行极为震惊!回到柏林准备返回中国的程建国跟总参动员部第一处徐树铮上校交流了自己的看法,对德国人的动员水平赞叹不已。

    留在柏林的徐树铮对此印象更为深刻。他是毕业于日本陆士步兵科的科班生,锦州战役时为段祺瑞秘书,1910年后经段祺瑞推荐进入总参,时任动员部一处处长,1911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13年底出任处长,军衔升为上校。他对程建国说,德国人对我们很是友好,一些在我看来的绝密情报并不封锁,预计将在极短的时间内,德军从和平时期的70万人左右将飙升超过200余万。这真是不可思议的速度,相比德国,我们的动员能力差的太多了。如果将国防军人数翻上两番,我们恐怕要搞三个月以上,而且还不考虑于武器的储备状况。徐树铮坦承,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德国的组织能力。这背后是强大的工业基础。原来还为国防军四年来的进步所陶醉,看起来还是总统高明。我们距离欧洲一流军队的差距是巨大的!回去必须彻底研究我们的动员体系,抓紧追赶。

    在程建国眼中,已经爆发的战争可以归纳为铁路战争。铁路已经成为军事动员及部队调动的主要依赖。程建国注意到了这一点,在8月7日那天,通过莱茵河上铁路桥的军列至少超过了600列。这是高明在塔台上呆了两个钟头后推算出的结果。具体的情况德国同行当然不会对中国人全盘托出。实际情况是这样的,从8月6 日起,到8月12日,德国150万野战军(大约40个军)已经通过纵横发达的铁路网部署到位了。一个野战军需要多少列车呢?事后披露的数据是这样的:军官需要车皮170个,步兵965个,骑兵2960个。炮兵和辎重部队1915个。一共6010个。它们被编组成为140列军列。而它们的补给车队大约还需要同样数量的列车。在德国总参谋部铁路局的精心编组下,每列军列准时发车,准时通过交通枢纽,像一部准确无比的钟表。科伦的霍亨佐伦桥。每十分钟便通过一列军车。没有一点差池。显示了德国人不可思议的高超的组织艺术。将日耳曼人一丝不苟的精准性格彰显无遗。

    当程建国提出这点时,徐树铮完全赞同。他说了从德军将领那里听来了的一则并不好笑的笑话。说德**事学院最优秀的毕业生都被分入了铁路局,此铁路局不是彼铁路局。是总参编制下的军属运输机构,这些德国培养的一流军事人才在铁路局被榨干价值后,疯人院就是他们的唯一归宿。中国国防军也设了军事运输部,是和动员部平行的部门,徐树铮说,我们的铁路编组水平绝对达不到德国现状,代表团有军运部的高级参谋,他们承认差距是巨大的,第6师当初全师北上以应对唐努乌梁海危机,就一个甲种师的跨军区调动就将军运部忙的焦头烂额。我们一个甲种师的实际兵力可以抵德军一个军或者更多,但人家40个军的调动都如此迅捷精确,真是令人赞叹。

    由于欧战的爆发,中国访德军事代表团的使命提前结束了,他们在接到国内的指示后在8月11日离开了柏林踏上了归程。德方非常希望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以中德两国目前的关系,德国非常希望中国加盟同盟国以牵制协约国在远东的力量。假如中国加盟的话,德国推算中国将在远东牵制俄军40个师或者更多,德国人甚至这样认为,只要中国陈兵北部边境,俄国就会极为紧张,他们不得不置重兵于伊尔库茨克——赤塔——海参崴一线,这对德国是一个很大的帮助。

    而更为重要的是德国在远东最大的基地青岛基地在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后将获得绝对安全。威海就有英国人的基地,而且,根据英日同盟,日本肯定要跟随英国对德奥宣战。英日肯定要对青岛下手,没有中国的支持,失去支援的青岛基地很难守住。青岛基地的丢失,将使德国东亚舰队失去“家园”。德国以青岛为基地的东亚舰队目前有六艘巡洋舰,东亚舰队的任务将是破交,主要是干扰和削弱英国的海上运输能力。倒过来,如果中国站在德国一方,青岛基地将安然无恙。由于青岛德军的报告,德国总参谋部对中国国防军的实力判断不断提升,认为是一支足以影响远东局势的力量。

    为了将中国拉入同盟国阵营,德国政府在仓促之下给中国开出了巨额“赏单”,包括援助中国30个步兵师的全部武器,给予中国6000万马克的无息贷款,承诺在战后无偿将青岛基地及胶济、津浦铁路归还中国,免除剩余的全部庚子赔款等。这些条件不能不令中**事代表团砰然心动。

    代表团无权决定国家的外交走向。只能迅速将德方的要求传回国内。对此,冯国璋极为担心。他清楚中下级军官对加入同盟国作战跃跃欲试,当德国外交部和总参谋部联合约谈他后,代表团内部进行了秘密讨论,被德国巨大的战争潜力弄的心醉神迷的代表团大部分成员认定德国将取得战争的胜利,如果中国与德国结盟,将享受巨大的战争红利,为什么不站在德国一方呢?在蒙山军的发展史上,德国一直是合作的对象,论军事方面的盟友,如果德国不算,那中国就没有朋友了。没错,美国人跟中国的关系也很紧密,但那都局限于民用领域,军事方面的很少。就常规军事力量而言,美国尚不如中国呢。

    冯国璋拒绝了程建国等人的建议,只答应不带任何倾向地将德国的要求报告国内,而不是建议中枢与德国结盟。

    “总统一再强调军人不得干政,国家采取何种外交政策不是我们应当考虑的!再说,德国人肯定通过外交渠道向国内交涉了。”冯国璋对他的手下说,他其实希望中国不要站在任何一方,冯国璋清楚英国和日本的力量,尤其是海军力量。假如中国加入同盟国,仅仅是日本海军就不是中国所能抵挡的。上海肯定受到攻击,甚至天津也难以保全。德国人很强,但他们的海军不是英国人的对手,一旦中国站在德奥一方,将受到俄、日、英的三方夹击,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难道你们认为国防军可以单独对付三国的联合打击吗?开玩笑!”

    尤慧生赞同冯国璋的意见,“各位,冯部长说的对。外交大政不是我们应当考虑的。相信总统会像以前一样做出最有利国家的决策。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准备回国吧。”

    8月11日,冯国璋率军事代表团离开了柏林,循原路返国。中国人的收获在海军方面,德国人提供了他们最先进的潜艇技术和20枚鱼雷。自新中国成立,中国海军专注于潜艇方向,在上海建立了设施完善的潜艇工厂,技术完全来自德方。这一次中**事代表团访德,在航空兵上是输出的,在海军上是收获的,德国人认为中国那支弱小的海军无论如何不会对德国构成威胁,他们加强潜艇兵力的建设,只会对英日构成威胁,这是德国乐意看到的,尤其是现在。

    悬挂中国国旗的巡洋舰海雄号顺利通过了英吉利海峡,一路南下,穿越直布罗陀进入地中海。在地中海某港口泊岸加煤时,除了听到德军穿越比利时攻入法国腹地的战况外还听到一个消息,说中国已经正式宣布中立。冯国璋对尤慧生和程建国说,“我就预料到是这个结果。以总统的精明,岂能在胜负未分便选择站队?这下我放心了。”

    但中立的中国并没有置身局外,一场对于国防军前所未有的大战来临了。(未完待续。。)

第六节中国成了香饽饽

    1914年8月初的北京很不平静,成为各国外交官争相活动的舞台。自同盟国与协约国互相宣战后,龙谦总统以及唐绍仪外长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等着与其见面的大使排成了队。在德奥尽其力量展开外交攻势意图将中国拉入同盟国阵营的同时,协约国集团也意识到了中国的份量,其中,以英国和俄国最为迫切,希望中国站队至协约集团中。

    龙谦倒拿起了架子,除了接见了德国与美国大使之外,其余国家,包括公认的实力世界第一的大英帝国驻华公使也被欧阳中以总统身染微恙而挡了驾。

    一度时间,中国政府和议会以为总统倒向了德奥一方。这种传言以令人意想不到的速度迅速传播,联想到7月初派至德国的那个级别甚高的军事代表团,谣言便更加泛滥,特别是有关德国开出的极为优厚的条件更增加了谣言的可信度,30个师的装备,6000万的无偿贷款,归还青岛及两条铁路线,特别是免除庚子赔款的余额部分。如果这些条件是真的,议会很可能赞成中国加入同盟国一方了。

    很难考证德国诱使中国加入德奥一方的条件版本是如何流出的。外交部的吹风会上面对老牌中国通莫里循的追问,外交部部长助理顾维钧却含糊其辞,不做肯定的答复。这极大地增加了英法俄三国的忧虑。三国大使均受到国内的逼迫,令其尽快探明中国人的底牌。如果中国真的加入德奥一方,对于英法俄无疑是一场灾难。如今的中国不是满清了,也不是1910年初建国时期了,这个正在焕发青春的庞大国家拥有近乎无尽的人力资源,在初步拥有了较为完备的军工能力后,即便是全面封锁,她也可以扩充100个师出来。如果将这100个师投入对俄作战或者南下安南,那将是一幅什么情景?先不说华军南下印度支那,光是北进就令俄国十分的头疼了,法国受到德国巨大的军事压力。迫切需要俄国进入东普鲁士牵制德军。而俄国的所有军事展开都是针对德奥的,从未想过中国的威胁。远东俄军的兵力极为薄弱,守备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简直不可能,俄国大使最为担心的不是中国攻击海参崴。而是从中路突破。万一丢失伊尔库茨克或者赤塔。俄国远东就完蛋了!

    全面封锁中国是做不到的。美国人已经宣布了中立,上海和广州港每天都进出着美国的商船,中美合资的太平洋航运的船队是不能攻击的。这支船队完全可以打破英国的海上封锁。就算可以阻止德国的军火进入中国也无济于事,只要有美国的设备,中国人可以继续扩大他们的军工能力,中国不缺资源,几乎所有的用于武器生产的原材料中国都有。而且,英国根本不可能调集舰队来远东,光是德国公海舰队就够英国忙乎了。

    当然可以依靠日本。但即使日本能击败中国,也不会像二十年前那样容易了,一场战争打下来,英法的在华利益将损失殆尽。在远东出现一个仇视英法的大国,是英法绝不能看到的。

    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法国驻华大使康德,俄国驻华大使廓索维茨三人在见不到中国最高决策者的情况下,连日里聚在英国使馆秘密磋商,研究对策。得出了结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中国加入德奥。最好的结果是中国站在协约一方,最次也要让中国中立!

    各国驻华使节拜访的对象增加了,参议院议长洪粤诚,众议院议长梁启超,政务院总理方声远,副总理宋教仁,国防部长王明远,警政部长陈超,监察部长曹敏忠,文教部长蔡元培,甚至连老资格的总统办公厅主任欧阳中都成为外国使节争相拜会的对象,希望从这些与总统有着密切政务往来的实权人物中探听到中华共和国总统的最终态度。

    没有人相信身强力壮,向来精力充沛的龙大总统会在这个时候生病。

    美国大使芮恩施也成为了北京外交圈炙手可热的人物,各国使节,特别是英法两国迫切希望得到他们想要的消息。

    龙谦确实没有生病,不见各国使节的主要原因是他没有时间。这段时间里,他基本泡在了总参谋部,与国防部、总参谋部、联勤总部的主要首脑日夜研究军事对策。

    针对青岛而举行的“和平堡垒”大演习已经结束,借大演习的掩护,预定用于针对青岛的军事展开已经完成,海量的物资调运也基本到位了,在司徒均等人眼里,在欧洲战争爆发前利用军事演习来集结展开部队是很高明的一着,如果这个时候再在山东腹地举行军事演习,不免激化本来就很紧张的形势。

    总统的预测已经“兑现”了,欧洲因一次刺杀爆发了全面的战争,但日本真的会对青岛下手?假如中国因青岛而爆发与日本的冲突,会不会爆发与日本的全面战争?天津一带有日本的驻军,关外更多,而且,日本凭借海军优势,可以肆意攻击中国的所有沿海地区,靠中国孱弱的海军是无法抵御的,国防如何部署?这种局势让司徒均的总参紧张万分,一面密切关注着日本的举措,一面制定各种预案,力争做到万无一失。

    但龙谦却严令国防军不得调动部署,所有的战争推演都局限在总参作战部的巨型沙盘上。龙谦对于司徒均针对京畿和辽宁的军事计划基本是赞同的,为了确保京畿和沈阳不失,司徒均推算至少要给卫戍区和北方军区各增加一个步兵师,一个部署在直隶,面向天津作为一线部队第4师的后援,另外一个。将通过京沈新线调至新民一线,加入到北方军区的编制中。预定调动的部队为西南军区第2师预定划归卫戍区,南方军区新编第17师调北方军区。

    目前北方军区辖第5、9、12、21四个师和一个大编制的独立骑兵师(原独立骑兵旅扩编而成),在各大军区中兵力最为雄厚,其中第5师驻库伦,镇守外蒙辽阔疆域,独立骑兵师驻内蒙归绥,第9师驻长春,第12师驻哈尔滨,第21师驻沈阳。除此之外。黑龙江还有两个农垦师。其中在1910年设立的农垦101师总员额超过了两万五千人,武器齐备,建制完整,人员有三成是北方、卫戍区及中央军区的退役官兵。实际战斗力不弱于一个乙种师。

    如果只考虑日本驻南满的军力。经过加强的21师应当可以应对。但日本占有旅顺良港,拥有强大的海上运输能力,可以在10~15天内再增加至少一个师团。仅靠21师就不够了,沈阳已是国家五年工业规划中重点建设的重工业基地,鞍山的铁矿石,抚顺的煤,沈阳的钢铁和军工都不能放弃。这样就必须增加兵力了。

    第9师是国防军重点建设的三大王牌师之一,是北方军区砥柱中流的骨干部队,肩负策应南北的责任,如果南满爆发中日间冲突,驻扎吉林南部的第9师可以在七天内全师抵达沈阳一线,以该师的战力,全歼驻南满第五师团也是可能的。但司徒均考虑到如果日本在加入协约国集团后攻击中国有可能诱发俄军远东部队的动作,第9师决不能轻动,是有继续增加兵力给北方军区的计划。

    司徒均认为,南满的危险大于青岛。但总统却将全军两个王牌师主力置于山东,做好攻击青岛基地的准备。

    在京畿方向,现有第4、10两个师,第10师在1911年北调锦州山海关一线,只有一个第4师留守冀东。另外还有一个第1师的主力旅第1旅驻丰台。第1师原是西北军区的主力师,1910年应对唐努乌梁海危机时北调内蒙,危机解除后该师划归卫戍区辖制,师部驻保定,成为拱卫京畿的主力。六月份第1师师部率第2、3两旅南下山东,参加“和平堡垒”大演习,留了一个第1旅在原地。总参担心日军登陆天津,而北京是决不能有失的,是有再调第2师北方填补京畿防务的建议。

    兵力不敷使用的问题一下子暴露出来。因东南军区和南方军区均可能爆发战争,部队不能轻易抽调,西南军区原有的三个师(第2、第13及第22师)在调走老牌第2师,第13师主力入藏,兵力甚感不足,再不能抽调了。中央军区部队全力备战青岛,根本不能动。而西北军区只有一个第7师和新编第19师(架子部队),也不能调动,司徒均只好调南方军区的一个新师北上,因为他判断东南的危险大于南方。

    在明了总统关于欧战爆发东亚局势变化的基本假设后,司徒均建议迅速充实在1913年编成的三个架子师(17、18、19),并且再组建两个师。否则难以应付与日本的全面战争。

    但龙谦的注意力仍放在了青岛方向,完全不顾东南、南满的危险,连日来召集海军以及中央军区秘密抵京的主要将领,听取中央军区、国安总局、军情局所掌握的青岛德军的布防情况,研究青岛的攻防问题。

    8月8日,龙谦在总参作战部会议室对部分高级将领谈了对总参全盘军力调动的意见。

    “我国现阶段将采取中立之态度,”龙谦先对军方重将明确了国家的外交政策,军方将领们都注意到了龙谦关键的“现阶段”三字,“而日本因英日同盟及自身利益,无疑会加入协约国一方,尽管他们尚未正式对德奥宣战。日本绝不会放过青岛,因为德国基地是他们唯一可以找到动武借口的地方。日本攻击青岛的真正目的在于山东,山东的军工,石油早已是他们垂涎三尺的目标,这个不需要怀疑了。至于辽南、京畿或者东南,只要我国尚未正式表态加入同盟国,日本不会动。美英法俄也不会让日本动。所以,总参计划中调两个新师北上的计划没有必要,但那三个师可以就地补充满员,加强训练。”他凝视着墙上的全国地图,“南满如果爆发冲突,北满部队可以迅速南下,至少第9师可以南下增援,何况还有第10师和独立骑兵师呢。北方军区的部队足够了!至于上海或者广州,英美法等国不会让日本胡来的,我相信并无危险。”

    龙谦没有否定调第2师加入京畿。事实上,他还是担心山东战事爆发后兵力不足,手里捏一个甲种师预防万一没什么不好。

    龙谦做出这番决定是痛苦的。但没人理解他承受的压力。曾经发生的历史只是一个影子,日本夺取了青岛,进而控制了胶济线,将山东纳入了他们的势力范围。但京畿和南满却一片平静,未发生任何针对中国的战事。

    但如今情况不同了,共和国不是民国了,他手里有二十几个装备还算精良的陆军师,还有几年来“积攒”的几十万预备役,日本动用三五个师团不需要担心,倾全国兵力而来吗?那样将逼迫中国站队,而且,日本经济的现状允许他们打一场全局性的战争吗?巨大的压力几乎全部压在了自己肩头,对于一战,以中国的实力,作用将在两年乃至三年之后发挥!绝不是现在!

    “总统……”负责作战的张玉林副总长急切地说。

    龙谦摆摆手,“不要说了,就按我的决定办吧。如果青岛战事爆发,中央军区要依靠手里的兵力歼灭登陆的日军!彻底斩断他们的黑手!北方、卫戍区、东南及南方军区做好防备,不得轻动。”

    “总统,关于我国的外交方略应当公布了。”王明远提醒道,“外界传言纷纷,议会也坐不住了。”

    “这个我知道。没关系,他们着急,我们不着急。”

    “总统,外交部的压力极大,唐部长都快急疯了。”王明远说,“就在今天,唐部长电话还在追问军方的态度。”

    “唐绍仪昏了头吗?军方什么时候可以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了?”龙谦目光盯着地图,脸色严肃下来。

    王明远不敢说话了。

    “就这样!总参在济南设立作战指导组,由司徒均亲自负责。王明远、张玉林留守北京。行动吧。”说完后龙谦对欧阳中说,“你联系下唐少川,如果可以,明天上午九点可以有一个小时的时间,请他带朱尔典来吧。”

    龙谦走后,王明远和程二虎等人也走了。司徒均最后安排了几件事,特别是赴山东的指导组安排,总统点名要自己带队赴济南,说明他基本认为北方及京畿不存在危险。

    回到家里,妻子吕碧城迎上来,“定了吗?”

    “定了,也没有。”司徒均用湿毛巾擦了把脸,“总统决定中立。但军事方面……”司徒均没有再讲下去。自从前年成亲,司徒均从来不对妻子讲过军务。其实没必要保密,担任总统办公厅秘书处处长的妻子是最高级的涉密人员,她掌握的机密不比司徒均少。

    “我猜对了嘛。以总统的精明,哪里会现在就站队?既然中立,仗就打不起来,你还愁什么?”

    “但总统不那么认为。我要出趟差,你准备一下。明天出发。”

    “这个时候要你出差?去哪里?”吕碧城大惑不解。

    “别问了。”

    “那你吃饭了没有?”

    “没呢。”

    吕碧城亲自下厨给丈夫搞饭,她看出了丈夫的忧虑,但不能问。总统介绍给自己的这位丈夫什么都好,简直挑不出一点毛病来,唯有他总是难掩心事,至少自己一眼就可以看出来,就他担负的职务,太缺少城府了。(未完待续。。)

第七节要价

    8月9日上午,龙谦终于肯见朱尔典了。陪同朱尔典前来海晏堂的是一脸憔悴的唐绍仪外长。

    “亲爱的大使先生,究竟什么事如此急迫?”站在台阶上,龙谦微笑着注视着疾步走来的朱尔典,注意到英国大使浅白色西服的扣子都扣错了一个。

    “听说大总统有一点不舒服,鄙人深表关切。看样子大总统已经完全康复了。”朱尔典疾走几步,握住了龙谦伸出的手。

    “谢谢大使先生的关心。中国有句老话,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请进屋吧,天气实在是太热了。”院子里银杏树上传来悦耳的蝉鸣。

    “和局势比起来,天气算是很凉爽了。”朱尔典不是第一次来海晏堂,但跟德国大使辛慈和美国大使芮恩施比起来就差得多了,“总统先生,敝国政府非常希望知道贵国政府的最后态度……”朱尔典一进入客厅,顿感一股凉意扑面而来,他一屁股坐在了棕色的西式皮沙发上,开门见山地说明了来意。

    龙谦摊开手,“说实话,我对欧洲各大国感到遗憾,太遗憾了。当我们失去和平的时候,方晓得和平是多么的珍贵。”

    “大英帝国并不愿意战争。但绝不屈服于德国的淫威!请您相信,在这场决定人类命运的决斗中,大英帝国以及盟友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代表大英帝国,真诚地希望大总统领导的中国可以加入到正义一边。”

    “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如果。我说是如果,我用什么来说服议会呢?您知道,决定国家最终立场的不是我,而是国会。”

    果然如此。朱尔典在心里骂了一句。国会不过是你手里的棋子,议会的两大政党把持了参众两院,而两大政党却惟尔命是从。

    “大总统对国会的影响力我十分清楚。不仅是我,凡是了解中国的人都知道,您的决定是一定会得到议会批准的。”

    “这恐怕是误解。国会才是最高权力机关啊。大使先生来的正好,最近我听到一些小道消息,不知大使先生是否听说了。日本要攻击青岛!”龙谦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目光变得阴沉犀利。

    “这个我没有听说。”朱尔典双手一摊,“假如是真的,日本一定是针对邪恶的德国人而不是针对贵国。青岛被德国霸占很久了,难道总统先生不想就此收回吗?”朱尔典吃了一惊。林权助并未向自己通报日本帝国的军事计划。但日本人很可能这样做。问题是中国人怎么获得如此机密的情报的?

    “当然想。满清政府留给我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摊子您最清楚。威海卫也被贵国占着呢。”龙谦顺便刺了朱尔典一下,“德国政府已经正式照会我方,他们愿意将青岛以及胶济、津浦铁路的管理权交还我国。”龙谦换了种口气。“在这种情况下,我很担心日本人干蠢事。大使先生,日本和贵国有盟约,您真的不知道日本人的计划吗?”

    “我真的不知道。”

    “德国就要交还青岛了。这将是我国和平收回的第一个殖民地。假如日本进攻青岛,”龙谦加重了语气,“这是决不能容忍的!我将视为对我国的侵略。请大使先生注意这一点。”

    “德国交还青岛的条件是加入同盟国一方与我们为敌,对吧?”朱尔典的话语也冷淡下来,“以大总统的英明,难道没有想过由此带来的后果?”

    “什么后果?”龙谦当然不会受朱尔典的威胁,心想英国人纵横四海的局面马上就结束了,英国习惯了强横无礼凌辱四方的外交官们必须低下他们的头颅了,“还能坏到什么地步?关税被你们长期把持,长年维持5%的低水平,我们几乎所有的大城市都有你们的租界,外国人享有治外法权,甚至在租界门口设立‘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侮辱中国人民。你说的后果还能坏到什么地步?派兵占领中国?把中国变成印度?让伟大的英王陛下皇冠上再增加一颗明珠?大使先生,如果中国加入德奥一方,您代表的政府将采取什么惩罚性手段?将大舰队派过来?再派200万以上的陆军登陆?不对,好像贵国没有多少陆军,别说200万,怕是100万也未必派得出来。”

    “大总统……”唐绍仪急了,这是演的哪出啊?怎么跟英国叫上板了?

    “大使先生。”龙谦没有理会他的外交部长,用阴冷的语调继续讲道,“我说过了,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但绝不惧怕战争!我们决不是满清政府,自从蒙山军建军,就树立了一个不可动摇的信念,那就是忠于祖国,为国家独立,民族自由而奋战到底。无论是谁将战争强加于中国,国防军将战至一兵一卒,绝不屈服!”

    朱尔典拼命忍耐着。作为大英帝国的高级外交官,忍受这样的要挟是很罕见的事。但他承认龙谦所说的一部分事实,中国国防军确实不是一支可以小觑的军事力量了。而且,这支效命于眼前这位独裁者的军队根本上亲善德国而仇视英法俄日……

    “大总统,历史形成的东西我们无权改变。如果您领导的中国政府在这场关系人类命运的决斗中对大英帝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表示足够的善意,大英帝国绝不会没有表示,大英帝国将视中国为远东最可信赖的盟友……”

    “表示?怎么表示?”龙谦换了一副讥笑的脸孔,“难道中国会取代日本吗?”

    “大总统,我们不要绕圈子了。您加入协约国的话,需要什么条件?”

    “是啊,我喜欢直来直去。我们就不要用令人厌恶的外交辞令了。大使先生。在现阶段,我无法说服我的军队与德国为敌!毕竟在国防军的成长史中,中德两军缔结了深厚的友谊。但采取中立还是可以的。”

    朱尔典松了口气。其实他猜到了中国的态度最可能的就是中立了,面前这位极具军人风范的独裁者深谙全球局势,跟满清那些颟顸无知的领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换做是自己,在目前情况下采取中立也是第一选择。

    中立也是可以接受的……但龙谦并没有结束,“大使先生,辛慈大使(德国驻华大使)已经向我转交了贝特曼首相的电文,德国一如既往地向中国表示了善意。我承认,德国政府的善意对我有极大的吸引力。所以。我很难说服议会以及军队与德国为敌。即使采取中立也需要做艰苦的工作。大使先生。大英帝国以及她的盟友们会做出什么实际的表示而使中国置身局外内?”

    朱尔典忍受着愤怒,“总统阁下,您需要什么表示?”

    “第一,”龙谦竖起一根手指。“关税自主权必须收回。具体的标准可以商量。”他不等朱尔典说话。“第二。英国政府应保证日本不进攻青岛,青岛德军将由中国按照自己的方式自行解决。第三,”他不顾忌朱尔典越来越难看的脸色。“辛丑条约的某些条款,比如国防军不得在租界二十里内驻军,必须废除。各国租界内的驻军全部撤走,中国政府绝不是满清,外交使团的安全将由中国警察予以保护,中国愿意为此承担一切责任。第四,治外法权应予取消,所有在中国生活工作的外国人必须遵守中国的法律,假如违反……必须按照中国法律处理。第五,协约国集团给予中国不少于三千万英镑的无息贷款。哦,这一条很关键,它是抵消德国诱惑的关键条款,否则我怎么说服议员们呢?他们已经被德国人的条件搞晕了。”

    “还有吗?”朱尔典冷冷地问。

    “暂时就是这些。假如英国政府答应上述条件,我将努力说服议会采取中立。”

    “您这是讹诈。**裸的讹诈。”朱尔典站起身来,“大英帝国从来不会接受任何人的讹诈,这事关大英帝国的荣誉。”

    “这不是讹诈,亲爱的大使先生,”龙谦也站起身来,“允许我说一句实在话吧,您为您的国家效劳,我为我的国家和人民效力。我必须为任何一次历史变故中为中国捞取实惠,否则我就是失职,我就对不起人民给我的俸禄。”龙谦看看表,“实在对不起,我还有一个重要的会见。不能奉陪了。”

    朱尔典走了,甚至没有跟龙谦握手。他大步走出海晏堂不大的院子,陡然发现门口停了一辆插着德国国旗的车子,然后他看到了正跟欧阳中说笑着的辛慈。这让他更为愤怒。

    朱尔典驱车回到东交民巷,打电话召来了康德和廓索维茨,本来想找日本大使林权助的,想了想还是没有叫。

    康德和廓索维茨并没有出现朱尔典认为的怒不可遏,康德沉思着,廓索维茨说道,“他的贪婪狡诈我们是知道的,他不乘机捞取好处反而值得怀疑了。这至少说明他并没有决定跟德国站在一起。我想,这起码是个好消息。”

    朱尔典当然不知道,就在朱尔典跟龙谦舌剑唇枪的时候,廓索维茨再次接到海参崴转来的电报,俄国外交大臣命令他无论如何要探听到中国人的底牌,并竭尽全力阻止中国人投入德国人的怀抱。

    “中国人做生意的方法就是讨价还价嘛。我觉得没什么,我同意俄国盟友的意见,我们可以继续跟他谈。就他所提的几条,我认为一些要求是可以满足的。”康德很冷静。

    “什么条款?”

    “比如租界的安全距离。其实本来就是笑话。二十里不准中国人驻军,难道二十一里就安全了?还有租界的驻兵问题,也无所谓。中国的确不是十年前了,北京的治安甚至超过了巴黎。就是治外法权,我看也无所谓。中国的法治建设搞得很不错,说实话,我没有想到他们进步如此巨大。”康德所代表的法兰西共和国是最感急迫的,虽然在中国的利益没有英国大,但欧洲的战争将决定法国是生存还是毁灭!如果没有俄国和英国,法国是万万挡不住德国的!他很清楚自己的祖国正在承受的压力,在这场突乎其来的大战中,英国有回旋余地,甚至俄国也可以割地赔款,但法国不行!或者胜利,或者灭亡。决不能让中国站在德奥一方,决不能让中国人无耻地牵制俄军的大批兵力,哪怕是十个师或者五个师!

    “不,这事关我们的荣誉……”朱尔典大摇其头。

    “亲爱的老朋友。即使没有这场战争,以中国的发展速度,他们也一定会提出类似的要求的。如果后悔,那就后悔我们没有及早掐死那棵幼苗,如今它已长成了参天大树,”康德看了眼廓索维茨,心想,俄国人有无数机会掐死中国人,但他们总是做错事,“哪怕是五年前,局面也容易控制的多。现在中国人有多少兵?100万!他们只要愿意,可以轻易地扩充出300万乃至500万人!威廉那个混蛋总是一派胡言,但他还是说对了一句话,黄祸!真正的黄祸不是矮小的日本人,而是中国人。这个民族已经觉醒了,龙谦没有太大的内部问题,这使得他可以集中精力对外。这是个善于赌博的人,我们要做的是千万不能让他将赌注压在我们不想看到的那边。”

    朱尔典沉思着,驻兵权的限制确实没什么,使馆保护也一样,之所以派兵保护使馆,是因为愚蠢的义和团。但如今的中国不会再有义和团了,那个家伙冷酷无情,在所谓法治的大旗下取缔了一切的民间帮会,连根深蒂固令租界工部局都不得不仰仗的青洪帮都烟消云散了。再出现义和团一类的组织去攻打使馆简直就是笑话。治外法权?几年来不止一次由此引发与中国政府的冲突,导致了中国民众对英国的越来越强的仇视情绪,从长远看,其实对帝国是有害的。中国人将更多的机会给了美国和德国,就贸易方面,大英帝国已经受到了损失……

    “那么,关税和无息贷款呢?这个也答应吗?”朱尔典冷冷地问。

    “损失最大的不是我们,而是美德两国。想一想这些年中国人的进口清单吧,难道美国人愿意归还关税?贷款当然不能给,我说过了,讨价还价!他们没有那么多的本钱将这么多的权益都收回的!”

    “那您的意见呢?”朱尔典转向廓索维茨。

    “我同意康德先生的意见。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在这个时候让卑鄙的中国人扯我们的后腿。”廓索维茨耸耸肩,“其实很简单。只要我们干掉德国,一切还不是我们说了算?伟大的沙皇陛下可以单独解决中国问题,我们失去的东西完全可以讨回来。也许一年后?看上帝的旨意吧。”

    “好吧,到时候我们一同跟唐先生谈吧。”朱尔典突然想起关键的一个问题,“中国人探悉日本有对青岛动武的消息,天知道他们是怎么知道的,这件事我竟然不知道!那个无耻的家伙竟要我给他们背书,这个怎么办?”

    “据我所知,日本人确实忍耐很久了。中国飞速提升的国力让我们的日本朋友早已深感不安了。日本不是我们的盟友,至少他们现在尚未加入协约一方,我们怎么背书?其实,让日本人试探一下中国的底线也不错。”康德阴险地笑了。

    “好吧,那我们就各自报告国内吧。”朱尔典阴沉地说,“必须说这样的话,今天对于我是一个屈辱的日子。我会记得今天的。”(未完待续。。)

第八节日本

    在日本,外交方面并无中国面临的选择性站队问题。在英国大使提出要求后,内阁很快做出了加入协约国的决定。

    8月7日,英国向日本递交外交照会,援引英日盟约,要求日本派出海军舰队清除中国沿海的德国舰只,保障英国的海上安全。

    海军攻击德国东亚舰队将意味着与德国的战争,做出这个决定对于日本政府并不难,在政府和军部之间几乎没有反对的声音。外相加藤高明接到英国的外交照会后,立即报告首相大隈重信,并敦促大隈首相召开内阁会议决定对德奥宣战。次日,大隈重信主持的内阁会议顺利通过了加藤外相的提议,决定加入协约国一方。

    但陆军大臣冈市之助在内阁会议上提出了陆海军联合进攻青岛的提议却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习惯于争吵的阁员们因此爆发了激烈的口水战。

    自甲午一战后便视中国为无物的日本决策层,终于不敢再无视那个曾带给他们文明进步、从顶礼膜拜到征服侵掠的泱泱大国了。

    海洋给了日本天然的安全屏障,海洋曾帮助日本挡住了蒙古大军的入侵,但海洋也限制了日本的发展。所以,日本数百年来一直对踏足大陆梦寐以求。但直到十几年前,由于那个曾经是日本老师的中国衰败下去,日本才从朝鲜而满洲,开始实现自己的大陆梦。

    为了这个梦,他们不惜举国一战应对正在衰落的俄国。拼尽全力打赢了日俄战争。

    1904~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后,中国仍在昏睡中,即使是最具眼光的日本政治家,也不会将蛰伏于山东的一支土匪出身的队伍视为威胁。击败俄国后,在东亚,日本已没有对手,可以从容展布自己的战略。

    明治维新后日本已有完善的政治制度,他们着眼于未来,于1907年制定了《昭和四十年帝国国防方针》以及《帝**队之用兵纲领》,作为政府及陆海军今后行动的指针。这两份文件的正本由天皇亲自保存。五份副本分别交由首相、陆军大臣、海军大臣、陆军参谋总长和海军军令部长。

    其主要内容是:1、帝国国防之本义以自卫为宗旨。在于保护国家的利益主权,贯彻开国进取之国是。2、帝国国防方针基于帝国国防之本义,应根据国力尽量增强初战威力,以速战速决为指导思想。3、帝国之国防鉴于帝国国防之本义。以俄国、美国、法国为目标。并建立能在东亚采取攻势作战之军备。4、陆军编制增至平时25个师团。战时可以扩大至50个师团。海军以战列舰8艘,装甲巡洋舰8艘为主力,连同相应的辅助舰只。应达到五十万吨。

    1907年日本《帝国国防方针》最大的特点是否定了日本海军历来主张的“海主陆从”和“海岛帝国论”。本来日本是以海军立国的,但在取得朝鲜和满洲重大权益后。“海主陆从”的论调失去了说服力。该方针的第一条**裸地宣称,“要维护明治三十七八年战争中以抛数万生灵和巨万财物而在满洲和韩国取得的权益,以及支持正大力向亚细亚和太平洋的彼岸扩展的民力的发展……”

    这些读起来**不明的话语正是日本正式文书的特点,日本人总是可以将话说的**不明,可以有多重解释。参加制定国防方针草案的参谋本部作战课长田中义一中佐对此这样解释,“日英同盟除政略影响外,没有一处可以找到对我陆军作战有利的作战影响。总有一天,会放弃日英同盟而争取日俄同盟,夺取我在远东为英国创造的权利。我海军也必须研究和制定对英舰队的计划……”

    新《帝国国防方针》的陆军建设目标以对俄防卫和实现东北亚日俄军事力量均衡为主。其25个师团的目标是经过计算确定的。日本的常备兵力在日俄战争时期为13个师团(1~12,近卫师团),战争中先后扩充了第13师团(高田师团),第14师团(宇都宫师团),第15师团(丰桥师团),第16师团(京都师团),1905年夏达到17个师团。1907年,在冈山和久留米又组建了第17和第18师团。总数达到了19个。时任陆军大臣的寺内正毅跟参谋本部磋商后,鉴于日本极度恶化的财政,决定暂以20个师团为第一期目标,待以后财政缓和后再建5个师团。

    海军则将美国当做了假想敌。在《帝**队之用兵纲领》中,日本依照日俄战争的经验,制定了对美作战的计划:海军在开战之初迅速压制美国亚洲舰队,陆军在海军的协助下采取类似突袭旅顺口的战法,破坏吕宋岛和关岛之美海军基地。当美国主力舰队开赴远东时,采取当年迎战俄国第二太平洋舰队的战法,采取渐次邀击的战术,最终在日本近海一举歼灭或击溃美国海军主力舰队。

    为了达成该目标,自1907年起,日本正式开始筹划建立“八八”舰队。该计划预定以舰龄不满八年的的8艘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为一线主力。而当时的日本海军已经拥有9艘战列舰和8艘装甲巡洋舰符合这个要求了。考虑到替换问题,海军部认为为维持这个目标,七年内只需6000万日元的造舰费,财政并无压力。但考虑到技术的急速进步,特别是无畏舰的出现,这个计划并不先进。于是海军部于1910年提出了一个庞大的造舰计划:准备建造以12艘无畏舰和8艘大型巡洋舰为核心的超豪华舰队,预计费用为6.5亿日元。

    这个计划拿出后,海军自己也觉得有些过分了。时任海军大臣的斋藤实将计划削减至8艘无畏舰和7艘大型巡洋舰,并于1911年提交内阁申请批准。

    内阁没有批准该计划,但增加了海军的造舰经费大约2200万日元。

    日本的举动刺激了美国。美国在外交上既不信任俄国,也不信任日本。当日俄战争爆发时,美国采取了“两害相权取其轻”的原则,先让日本干掉俄国再说,所以大量认购日本的战争公债,为日本提供了经济上的帮助。

    但日俄战争结束后,美国很快发现自己有可能与日本发生战争了。1906年10月,美国旧金山教育委员会采取种族隔离措施。指定专门学校供日、中、韩学生就读。满清和韩国不敢吭气。但日本人不干了,日本已经不是黑船入侵时代了,立即援引《日美通商航海条约》的有关条款提出严厉抗议,使得日美关系骤然紧张。以至于国务卿伊莱休.鲁特给总统西奥多.罗斯福的备忘录中悲观地认为:如果一切都指向战争。那么就一定会发生战争。鉴于美国舰队主力置于大西洋。而巴拿马运河尚未通航。美国亚洲舰队绝非日本的敌手,最悲观的估计是日军席卷菲律宾、夏威夷甚至美国太平洋沿岸各州。

    这份备忘录吓坏了罗斯福,连忙追问海军的对日作战计划。海军总司令杜威上将却不敢做出令总统满意的肯定答复,学习着日本人的行文习惯,“在战列舰舰队驶离大西洋90天内,有足够的优势在东方支配海洋。”

    罗斯福自然很不满意,下令海军部、海军总委员会及海军军事学院制定对日作战计划,最终在1911年拿出了著名的“橙色”计划。

    美国对日的警惕性骤然增强了。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对新中国一切有关造船方面的要求均给予满足,进而对新中国海军向美国的购舰及舰炮制造方面的技术购进也一路绿灯就有了合理的解释。美国人希望在东亚出现一个足以牵制日本的国家,这个国家只能是中国。

    而日本则因为新中国的横空出世极大地改变了其国防战略。

    大陆政策的确立使得中国成为日本蚕食或鲸吞的目标。绝大多数政治家基于这样一种假定,只要中国处于四分五裂的状况,中国就绝不是日本的对手,日本就可以从容不迫地实施他们的大陆战略,自朝鲜而满洲,然后逐步蚕食中国。所以日本一直扶持孙文的排满革命,不惜拿出资金和武器给予其支持,甚至帮助孙文实现南方的独立以分裂中国。除了支持革命党的排满,日本还像一个老练的赌徒一样多方下注,对袁世凯为首的北洋系甚至满清都加以扶持拉拢,以实现干涉、掌控中国内政的目的。

    起初日本人对崛起于山东的蒙山军势力起初并未太注意,直到1906年底龙谦率第五镇主力南下湖湘镇压会党暴动,日本才关注起蒙山军的动向来,遂有卷入针对龙谦的广州行刺事件。但日本人万万没有想到,蒙山军起兵后竟然摧枯拉朽地推翻了满清帝国,连日本曾认真评估过战力的北洋新军也被蒙山军打的一败涂地,不等日本拿出一个针对中国局势巨变的总体策略来,蒙山军已经定都北京,进而席卷神州,建立了一个日本所不愿看到的大一统的中央政权了。

    新中华外交倒向了德美。那段时间里,新中华并未公开流露对日本的敌视,当然其间也出现了一些龌蹉,比如汉冶萍公司债务的争执,因间谍案驱逐外交官事件的发生。但两国关系基本是正常的,新中国承继了满清对日的负面资产,日本的在华利益并未受到公开的侵犯,特别是南满铁路的经营权仍被日本牢牢掌握在手里。随着新中华政治体制的建立,日本一部分元老甚至有拉拢中国的意图,而中国同意向日本出口原油(折抵庚子赔款)缓解了日本朝野对中国的敌意,对于1910年中俄因外蒙问题而爆发的军事冲突,日本就站在了中国一方,他们认为俄国对日本的威胁远大于中国。

    但这种短暂的“和平共处”随着新中华经济军事的飞速发展而逐渐恶化了。日本人惊恐地发现,新中华并未出现日本政坛领袖所判断的内讧(桂太郎和西园寺公望便预言新中国效仿英美议会政治注定失败)。民主体制下包藏的是强人政治,一个以龙谦为核心的军事政治集团已经彻底掌控政局,满清、民党以及独立于满清之外的北洋军事集团被次第扫平,中国已经没有可以抗衡龙谦集团的政治势力,更不用说是军事势力了。

    一个日本不愿看到的中央政府成立后,中国的经济复苏速度令日本惊讶。在得到了美国和德国帮助后,在经济、军事方面以看得见的速度飞速发展,经济方面,以钢铁为例,早在1911年。中国沂州、汉阳两大钢铁基地的总产量就超过了30万吨!将日本彻底甩在了后面。据日本掌握的情报,1913年底,中国的钢产量超过了55万吨,而日本只有25万吨。尚不足中国的一半!石油方面。山东油田日产原油2500吨以上。日本基本是依赖进口。机械加工方面,中国在1910年~1913年的四年间,从德国和美国进口的机床超过了一万台。在济南、上海、武汉、南京、西安、太原、沈阳、长春、洛阳逐步建立了工业基地,可以生产汽车、纺机、自行车及普通机床等“高精尖”产品了,中国人自行设计的小汽车早已超过了日本,他们甚至可以在美德技术的支撑下产生军用飞机!除此之外,医药、化工方面的成就也令日本感到惊恐,中国在火炸药领域已经超过了日本,而受益于瑞士斑马公司的技术支持,中国西药制造和研究也走在了日本前面。

    新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东北的大豆在组建农垦兵团以及实施农业订单模式后产量逐年攀升,成为出口创汇的主力产品之一,仅1912年就为中国创汇1900万美元。石油,有色金属的出口量逐年增加,江浙一带的纺织业发展迅速,使得日本传统的出口优势项目受到了挑战,中国在生丝、纺织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进步极为明显,正在抢夺日本的出口份额。他们在两广、琼州建立了橡胶基地,日本反而要向中国进口生胶和橡胶产品了。

    交通方面的情况也令日本担忧。尤其是新中国铁路建设成就斐然,京沈新线的提前通车(1914年3月全线贯通,比计划提前了9个月)令日本开始担忧起南满的安全来。因为即便日本加强司令部设在天津的中国驻屯军(原清国驻屯军)的力量也无法阻挡中国内地向关外的增兵了。为此,日本开始增加南满的兵力,从一个以护路为主要目的的旅团增设为师团(不满员)。

    最令日本感到担心的是中国的发展速度,据日本经济部门估算,中国近年来经济增长速度超过了20%,照这样发展下去,领导亚洲的还会是日本吗?

    这种局面的形成其实就是大国和小国的区别,中国有着丰富的物产和无尽的人力资源,一旦消除内乱,建立坚强有力的领导中枢,制定切实可行的经济政策后,其爆发的潜力绝不是一个岛国所能比拟的。

    经济的复苏必然导致军工的进步。1912年日本得到了中国自行研制的半自动步枪,认为已经超越了陆军列装的明治三十八年式步枪,无论是备弹、射速还是杀伤力都超越了日制步枪,唯有精度稍差。中国在德国的全力帮助下已经可以生产150mm以下的火炮了,弹药的生产基本实现自产,不再依赖进口。

    1913年,日本零星的情报经外交部汇总后递交军部,情报全面评估了中国的军事潜力,认为中国已经可以抗衡日本了。但这个结论并不为所有阁员所认可,尤其是参谋总部,认为日军一个联队足以击败中国的一个步兵旅,完全不接受陆军省的结论。关于中**事情报有一个附带的建议,因受制于国安总局越来越强大的反间谍能力,强烈要求建立专业的情报机构以加强对中国的情报收集。之前,日本是没有专门的情报机构的,这份报告虽未得到军部特别是陆军参谋总部的认可,但促使了日本国家情报院的成立,这是后话了。

    回到正题。

    在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一片欢腾。对日本朝野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井上馨公爵给日本陆军的灵魂人物山县有朋写信,认为欧洲发生的大战是对日本发展国运的佑护,日本应立即停止政争,和英法俄联手行动,确立日本在东亚的绝对领导地位。

    井上馨元老给山县有朋的信里隐藏着多重意思。是时,日本内部问题重重。

    首先是极度虚弱的经济。日俄战争后,为日俄战争而发行的外债本息已经超过了日本年度预算的二倍,达到10亿日元。因为没有得到一分钱的战争赔款,日本为了偿还外债还要再举外债。偏偏日本贸易又出了问题,随着中国经济的复苏,在传统的出口项目上受到了中国的挤压,连年入超,经济陷入困境。这种情况下,军部还要继续增加军备投入,那就只能依靠增税了和削减财政支出了。其结果是内阁和大藏省极力抑制陆海两军的扩军预算,以至于海军和陆军为了争夺有限的预算资源发生激烈的争吵,总理桂太郎因此辞职。日本军部为了实现各自的拨款要求,不得不分别走向政治策动的道路,军部力量开始介入由政党和藩阀微妙平衡的政界,使其均衡导致了动摇。

    其次是日本海陆军之间越来越深的矛盾。1913年“西门子”事件被曝光,海军因高层人员巨额受贿问题被披露而推到了风口浪尖。长期受海军压制的陆军总算有了出气的机会,当然不放过这个绝佳的机会了。1914年2月,东京民众在国会议事堂对面的日比谷公园因西门子丑闻发生骚乱,因沉重税负而不堪忍受的民众捣毁政友会本部和中央新闻社,并与警察发生冲突。事件导致山本权兵卫内阁总辞职,海军因此萎靡不振,与陆军的争斗第一次处于下风。

    井上馨元老所说的停止政争主要是指海陆军之间不和引发了系统性矛盾。

    日本陆军军令机关参谋本部虽然无视陆军省对于中国的军力评估,但也对中国飞速发展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深为担忧。既然中国的发展已经严重威胁到日本的安全,那么就要早些动手消除这种威胁。现在机会终于来了!陆军大臣冈市之助在决定日本参战的会议上抛出进攻青岛的计划,是参谋本部研究已久的方案之一。

    打仗总要找一个借口,对外需要,对内更需要。既然宣战德国,攻击青岛就是最好的借口。当有阁员提出可能与中国发生冲突时,冈市之助肯定地说,陆军欢迎这种情况的出现!陆军希望看到这种情况的出现。冈市之助进一步解释道,山东是龙谦集团的根本,济南是中国最大的军火生产地,占领济南进而占领山东,完全符合大日本帝国的利益!比起满洲,山东是更好的目标。

    冈市之助的计划令内阁砰然心动!光是山东油田就令日本垂涎三尺了。如果实现这个目标,将是一举数得之举。但8月8日的会议并未批准冈市之助的计划,内阁爆发了激烈的争吵,最终也没有形成一个结论。主战及反战的阁员们展开了积极的活动,他们其实怀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日本的根本利益,在这一点上并无区别。(未完待续。。)

第九节实力对比

    8月10日,国会在接受了就外交政策对总统的质询后,以绝对多数票通过了龙谦提交的中立方案。尝到和平发展甜头的两院议员不愿意中国卷入欧战,欧洲太遥远了,就算中国跟德国有着良好的外交关系,议员们也不愿意“莽撞”地投入到同盟国阵营。

    但愿意跟德国并肩作战的议员还是有的。之前,参议院部分议员对德国开出的条件深感兴趣。为此,在8月9日晚,政务院总理方声远就交战各方的实力对参议院国防委员会成员做了一个秘密报告。方声远向委员们提交了一组绝密数据。

    一、人口:

    俄国:1.75亿。美国:0.97亿。德国:0.67亿。英国:0.46亿。奥匈:0.52亿。法国:0.39亿。意大利:0.35亿。中国:4.6亿。

    二、人均工业化水平,以英国1900年为100相对比较。

    美国:126。英国:115。德国:85。法国:59。奥匈:32。俄国:20。意大利:26。日本:20。中国:13。

    三、钢产量

    美国:3200万吨。英国:770万吨。德国:1760万吨。俄国:480万吨。法国:460万吨。奥匈:260万吨。意大利:93万吨。日本:25万吨。中国:55万吨。

    四、战争爆发时各国陆海军总人数

    俄国:135.2万。德国:89.1万。英国:53.2万。法国:91万。奥匈:44.4万。意大利:34.5万。日本:30.6万。美国:16.4万。中国:90万。

    五、海军吨位

    英国:271.4万吨。美国:98.5万吨。德国:130.5万吨。日本:65万吨。俄国:67.9万吨。意大利:49.8万吨。奥匈:37.2万吨。中国4.5万吨。

    六、国民收入(美元)

    美国:137亿。德国:120亿。英国110亿。俄国:70亿。法国:60亿。意大利:40亿。奥匈:30亿。日本:20亿。中国:42亿。

    数据的截止时间为1913年底。

    经中期选举而进入两院的议员们已经习惯于用数据分析了,但方总理提供的这组数据还是引起了参议院国防委员会成员的极大兴趣。他们提出了两个问题,第一,数据来自何方?第二,为何列入了美国,美国不是已经宣布中立了吗?是不是美国已经有了较为明确的态度?

    很显然,美国是左右局势的关键力量。如果美国置身局外,敌对双方的实力有一拼,但如果美国加入其中一方,天平立即倾斜了。

    方声远请参加会议的龙谦总统回答。

    龙谦说,数字的来源比较复杂。大部分来自公开的出版物。少部分来自情报机关,需要严格保密。但数字是真实的,不需要怀疑。关于美国的动向,现在美国是中立的。但不等于美国将来也中立。将来美国加入哪一方。哪一方就赢定了。

    数字是最能说明问题的。委员们在做了对比后感到了中国和列强间差距,他们已经学会了计算人均,所以。对于总统随后提出了选择中立表示完全支持。

    龙谦简要向委员们介绍了西欧战况,肯定地说,对于任何一方都难以实现速胜。大家很快就可以看到了,战争将趋向长期化。事实将无情地击碎那些希望速胜的念头。然后他对委员们说,我们的中立是为了乘机发展自己。中立不等于不备战,不等于不作为。欧战对于中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良机,天予不取,必受其咎。就我看来,一方速胜的可能性为零。这样,我们就获得了发展的机会,无论是军火还是其他物资都是双方急缺的,这样的发财机会不抓住简直没有天理。而且,必须加强国防建设,这既是我们火中取粟的前提,更是实现中立的保证。

    委员们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当有委员提出中立国不能向交战国提供军火时,便有人反驳,那些国际法如果真的被执行,世界就不会爆发战争了。

    会议在一种极为轻松的气氛中进行,参议院国防委员会的成员多少有军界背景,当龙谦最后提出一种假设,委员们立即愤怒了!

    “绝不允许日本胡来!他敢开第一枪,我们奉陪到底!”出身民党系统的李烈钧大声叫道。

    “谢谢李委员的爱国之情。国虽大,忘战必危!”龙谦严肃地说,“我们必须做好最坏的打算,去争取最好的结果。为此,国防部将向国会提出一份秘密议案,增加1914年度军费预算的议案。请各位委员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予以支持。之所以要保密,原因大家已经清楚了。”

    从1912年起,政府预算就需报国会批准。但政府年初预算并不能做到尽善尽美,更不能预料到特殊情况的发生。所以追加预算就成为了必然。根据相关法律,追加预算不需经全体议员审批,只须经过参众两院的专门委员会批准即可。所以龙谦在8月9日晚的秘密会议上乘机抛出了追加军费6000万华元的要求,在原则解释使用方向后,参议院国防委员会高效率地通过了该项议案。

    现在将球踢回财政部了。

    8月11日,财政部长段祺瑞直接来到海晏堂求见龙谦。恰好龙谦有时间,段祺瑞毫不费力地进入了龙谦的会客室,开门见山地反对增加军费,“基于一种假设来打破收支平衡是不可取的。财政好不容易实现盈余,而且偿还国债的压力渐大。我不同意这样做。”

    “芝泉兄勿急,”龙谦收起手边正在审阅的文件,“不如我们手谈一局?”

    段祺瑞欣然同意。他酷爱围棋,除此之外就没有什么爱好了。当年很多人都对段祺瑞出任财政部长不看好,包括袁世凯在内。谁知段祺瑞成为首届内阁最“长寿”的阁员之一,越干越上劲了。去年发生了安徽省副省长倪嗣冲案件,那是“曹阎王”亲自抓的案子,牵扯到好几个皖籍大佬,但段祺瑞却毫发无损,共和国权力核心的大人物都知道段祺瑞已经成为龙某人的真正心腹了。

    的确。以段祺瑞超越常人的清廉。“认死理”性格,特别适合做财务工作。军人出身的段祺瑞在执掌财政部后的卓越成效,让当初准备看笑话的人跌碎了一地眼镜。

    新政府成立不久从陈超那里得知龙谦棋艺高超之后,段祺瑞冒昧地提出对弈的要求。俩人从此成了棋友。闲暇的时候或者短登门。或者龙谦去史家胡同,手谈一局,其乐融融。下棋拉近了俩人的关系。尽管出身有很大的差别,但彼此的了解和友情却增加了。

    棋盘上飞快布下三十粒棋子后,双方进入了中盘搏杀。在龙谦低头思考一个局部的变化时,段祺瑞说,“我不喜欢赤字!”

    龙谦没吭气,继续长考着。段祺瑞的棋力比陈超高的多,但比起自己全盛时期还是有较大差距的,至少可以让他一先。但这些年哪有时间摸棋?计算力退的厉害,一个不小心,被段祺瑞一个简单的手筋难住了。

    陈淑亲自给俩人泡了茶端来,段祺瑞恭敬地站起身,双手接过陈淑的茶盏,继续对龙谦说,“基础教育要提高1个点。高等教育要增2个点,交通的投入也要加大,特别是陇海路西段的投资必须保证。去年以来将陆军各部队基本充实,一下子吃掉了2200万。海军的投资也在加大,你口口声声要压缩军费,实际上军费自前年就在逐年增加!已经占到了总盘子的27%!你又不让加税!”

    陈淑笑着说,“段部长啊,你应当找总理谈嘛。”

    段祺瑞哼了一声,心道如果总理说了算我干嘛来海晏堂?

    自建国以来,财政收入增加的幅度是超过了开支增加的。否则也不会出现去年破天荒的财政盈余。收入的增加除了出口增加外,主要是工商税的增加,也有美国和德国赔款延期的因素。相比满清多如牛毛的苛捐杂税,新中华的税收要简洁的多了,实际上减轻了百姓的负担。由于工商业的迅猛发展,这一块成为了税收的主力。实际上前年推出的个人所得税不占多大比例,但引起了巨大的反弹。个人所得税条例规定的起征点为月薪100华元,采取累进征收的办法。几乎跟普通百姓毫无关系,针对的都是高官显宦。该条例引发巨大的争议,叫好声居多,但反对的也不少。参议院两次打回了众议院通过的条例,最终在龙谦的亲自解释下勉强通过了。

    “啪”龙谦重重将一子拍在棋盘上,“如果不是危及国家安全,我也不想增加军费啊。放水养鱼的道理我还是懂的。下棋吧,不谈这件事了。”

    不谈就是已经不可挽回了。性子比较硬的段祺瑞正要争辩,猛地看到低头思索的总统鬓角已经有了斑白,心顿时软了下来。他还不到四十岁啊,已经有了白发了。

    段祺瑞将一把黑子放在了楸木棋盘上,站起身来。

    “咦?你占着优势呢……”龙谦诧异地看着木着脸的老段。

    “不下了。王明远派去的人还等在我的办公室呢。再说,我不相信你能下在心里。”

    段祺瑞的财政部不在西苑而在东城,座车驶过**时,段祺瑞专注地看着广场两侧正在紧张施工的两座大楼,东面是国会大楼,西面是国家博物馆,国会大厦是西式风格,而国家博物馆则完全是中式,斗拱飞檐,看上去更为亲切。气派庄严的两座巨大的建筑物已经封顶了。原来首都建设总体方案中最初在国家博物馆的位置是总统府,但被龙谦否决,认为国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设在首都的核心区域是应当的,但总统府不应该在这个位置。

    段祺瑞的目光落在正阳门北高耸的无名英雄纪念碑上。轻声对司机兼警卫说,“绕一圈。”

    轿车绕着广场转了一圈。司机是卫戍区警卫局选调的,已经跟了段祺瑞两年,知道部长的习惯,在纪念碑前放慢了速度。段祺瑞摇下了窗子,看到纪念碑两侧持枪肃立的士兵,也看到了碑座前长年不息的焰火。纪念碑是1911年由龙谦提议建立的,碑身正面刻着谭延闿所书的“为国牺牲,永垂不朽”八个楷体大字,背面是“你的名字无人知晓。你的功绩永世长存!”却是1912年回国的民党大员胡汉民所写。

    能将墨宝留在如此庄严的建筑物上对于任何人都是巨大的荣誉。特别是那些自诩字还拿得出手的人。一时间,谁来为纪念碑题词成为了高层争论的话题。最终以书法定,谭延闿的楷书和胡汉民的隶书都是一时俊彦,尽管胡汉民曾是蒙山军的敌手。但还是获得了该项殊荣。关键是碑文的内容几无争议。它抛弃了狭隘的政争。站在了更高更广的层面,所以胡汉民欣然命笔,一连写了四幅交国会。最终选出最好的字体,镌刻于纪念碑之上以期永恒。

    以书法论,郑孝胥的名气绝对在胡汉民之上。但此人一直未曾放弃对共和国政体的攻击,顽固地站在彻底退出历史舞台的满清立场上,奉满清为正朔,总统断然否决了用郑孝胥书写的提议,“字写的再好也不能用了,这是一个原则问题。”这是总统的原话。但段祺瑞想不通为什么会用胡汉民。

    最有资格题词的自然是总统。但龙谦坦承自己的毛笔字根本拿不出手。段祺瑞确实没有见过龙谦的毛笔字,他所有的信函公文都是用钢笔书写的,偶尔还会出现他独有的“简体”,段祺瑞研究过龙谦的“简体”,尽管“简体”是越来越少了,但确实是一种“字体”而不是错误,错误和错体的区别很简单,当他始终坚持一种写法时就很难说是错误了,而是一种对现有字体的“修正”。教育部和中央研究院的部分专家为此引发一场争论,即汉字是否应当改革,普及义务教育遇到了障碍,必须承认,祖先留给我们的某些汉字确实过于繁复了些,有的字笔画超过了二十数。让小学生和扫盲班学员苦不堪言,总统的“简体”便显示出了合理性。大致教育部主张做文字的革新,中研院坚决反对,比如“二章”(章炳麟和章士钊)就坚决反对简化汉字。不过,一种更为“巧妙”的拼音文字已经被教育部采纳,发明者是一个江苏人,由此获得教育部的大奖,那种用拉丁字母标注汉字的办法甚为巧妙,非常适合小学生学习汉字读音,学会拼音,即使不会写,也可以正确地阅读文书了。

    碑文却是龙谦的作品。本来,国会已经组织人马为纪念碑碑文“征文”了,但办公厅送来了总统的题词,立即被国会所采用。不仅因为龙谦的身份,更因为碑文言简意赅,寓意深长,有一种永恒的庄严,非常贴切。

    段祺瑞觉得纪念碑背后镌刻的铭文更为深刻,每次阅读都有一种庄严的感动。这座通体汉白玉的巨大纪念碑确实感召了无数的国民,从来没有一座纪念那些为国征战而死的无名烈士,有的只是正史留名的帝王将相,这座纪念连名字都没有留下的为国牺牲的烈士纪念碑,算是开创了历史,受到了军队、政府和百姓极大的爱护。建军节军队会有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学校会组织学生代表来献花祭祀,北京市甚至出台了地方性规定,所有新婚夫妇均需到纪念碑献花换取一份证明后才可领取结婚证。因此,纪念碑基座前的鲜花长年不断。如果是清明节,这里几乎就是花圈的海洋了。

    段祺瑞是带过兵的,他知道这座纪念碑对于士气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当汽车绕至国会大厦前,段祺瑞的思绪回到了龙谦身上。

    他成功地唤醒了一个沉睡百年的民族!对于因欧战爆发而骤然紧张的外交局势,段祺瑞其实并不担心。他相信龙谦的决策力,更相信国防军的实力。“增加军费也是不得已啊。增就增吧,曾经渴望有一支可以保卫国家的军队,如今有了,却舍不得花钱了……”一丝苦笑浮上段祺瑞脸庞。(未完待续。。)

    ps:  昨天一直登陆不了起点,忙到晚上十点也未成功,致歉!

第二章青岛第一节要塞一

    驻华大使们对新中国巨变的了解自然要比那些从来未曾踏足中国的决策层大人物深的多。英国就是这样。被欧战搞得焦头烂额的格雷在接到朱尔典的报告后大怒,心想什么时候轮到中国说话了?还想借机要挟大英帝国?无息贷款想都不要想,大英帝国面临空前的危机,花钱的地方太多了,哪里能给中国提供无息贷款?别说三千万英镑,三万英镑也不会拿出来。保证日本不进攻青岛更是笑话!德国东亚舰队的母港必须摧毁,这事关大英帝国东方阵线的安全,在大英帝**队不能出动的情况下,日本人出兵青岛是符合大英帝国利益的。关税自主权被收回意味着大英帝国的经济损失,格雷并不熟谙经济,也不关心,但这涉及列强的尊严,当然不能答应,但这还不是最主要的,作为外交部长,更在意治外法权的取缔,那将意味着高等的白人和低贱的黄皮猴子没什么区别了,这是绝对不能接受的!格雷立即口述了一份回电,“这是文明世界的争斗,不需要他人参加。有关中国的现行外交状态均须延续,不得改变。”

    骄傲的格雷寸步不让。

    朱尔典接到国内电示立即找法俄两国同行商议,廓索维茨立即就急了,因为他已经接到了萨索诺夫外长的电示,绝不准让中国人投入敌对阵营中。

    相比掩耳盗铃的日本人和一向自大惯了的英国人来说,俄国对中**事力量的飞速发展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已经出任远东军司令官的阿尔杰米耶夫中将在俄国总参谋部从远东调出9个现役步兵师和3个骑兵师后。向总参谋长递交了一份远东军事力量对比的报告,这份报告客观冷静地分析了远东俄日中三国的军事力量对比,认为俄国已经处于绝对的劣势,漫长的西伯利亚铁路线处于前所未有的危险状态中,假如中国人投入同盟国阵营,不担心海参崴的安全,但如果发起向库伦向伊尔库茨克发动的攻击,我们将很被动。

    阿尔杰米耶夫中将仔细罗列了中国部署于北满至外蒙一线的军队数量、装备及训练水平,认为对方虽然缺乏攻击坚强要塞的能力,但具有野战进攻能力。截断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危险是存在的。决不可小觑。

    因此,廓索维茨很是担心如果拒绝龙谦所有的要价,中国会由此跌入德奥阵营。

    康德接到的指令跟英国差不多,虽然法国在最初的交战中处于下风。但法国在得到俄军已经进入东普鲁士的报告后士气大震。坚信自己将取得最后的胜利。将一雪普法战争的耻辱。所以,对于中国欲以中立来要挟嗤之以鼻,指示康德决不可做任何的退让。

    朱尔典和康德必须执行国内的指示了。在正式回复中国之前。必须先跟俄罗斯盟友通报。英法从未想过俄国是如此的重要,在这场决定欧洲乃至世界命运的大战中,假如没有俄国真是不可想象。对于廓索维茨的担心,朱尔典和康德做了耐心的工作,保证中国在英法的高压下绝不会进攻俄国,曾几何时,中国也让俄罗斯双头鹰担心了?何况还有日本呢,朱尔典向廓索维茨通报了日本的外交决定,想想在远东最有实力的国家吧,英国,法国,俄国现在加上了日本!中国即使实力再翻上一番,敢加入德奥对四强开战吗?

    8月12日,就在德军猛攻列日要塞希望打通西进道路的时候,朱尔典再次去了中国外交部,但唐绍仪去政务院开会了,接待他的是欧洲司司长施肇基。得到国内明确指示的朱尔典板起面孔,正式向施肇基递交了一份备忘录,声称大英帝国以及他的盟友们的所有在华权益神圣不可侵犯,哪怕是做一点点的让步,也是对大英帝国的侮辱。

    这份照会迅速被送递海晏堂。

    8月14日,年仅24岁的外交部部长助理顾维钧约见朱尔典,向朱尔典通报了中国政府的决定,那就是中立。

    “大使先生,这个时候,总统先生正在国会向议员们陈述政府的外交决定,我必须声明,这个决定不是因为英国政府以及英国盟友们蛮横地拒绝了我国政府收回应有权益的要求的结果,而是基于对和平的尊重。”顾维钧操着流利的英语对朱尔典说,彬彬有礼的背后是一种超越他年龄的成熟冷漠,“总统对于贵国政府的决定深表遗憾。他向您转达他的两句话,雪中送炭永远胜于锦上添花。风水轮流转,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朱尔典当然听得懂这两句话背后的意思。他笑了笑,“我认为贵国政府中立的决定是正确的,大英帝国将尊重贵国的中立,并希望贵国恪守中立。”

    “……以上就是我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但他们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这份合理的要求,丝毫没有通融的余地。在他们眼中,中国永远是一个末流国家,永远应当接受所谓文明世界的统治和剥削,白种人将永远统治这个世界!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强大嘛。”龙谦对两院议员做着演讲,“但是,中华共和国不是满清政府!中国人民已经觉醒了,我们已经找到了民族复兴的道路,我相信,只要我们团结全国四亿五千万同胞,十年生聚,十年奋斗,我们一定会砸碎所有列强强加于中国人民身上的枷锁!重振祖先的荣光!中国政府的中立不是因为怕了谁,而是为了中国人民的福祉。但是,谁敢破坏中国的中立,谁就是中国的敌人!我们将血战到底以捍卫民族的尊严!”

    8月14日下午,龙谦亲自约见德国驻华大使辛慈,向这位热切期盼着中国加入同盟国的大使先生通报了中国政府的中立决定。辛慈至为失望。对于接下来龙谦指出的青岛将受到日本攻击的危险。辛慈并不惊讶,德国已经预料到这个局面的发生。但当龙谦提出中国和平接管青岛防务的要求以防止日本的蠢动时,辛慈终于爆发了,“这是讹诈!**裸的讹诈!你们中国人所说的恩将仇报!德国守军将血战至一兵一卒,绝不屈服!”

    “不,亲爱的大使先生。这不是恩将仇报!”龙谦严肃起来,“德国与我国的合作是互利的,我们在得到贵国帮助的同时,也给予了贵国想要的东西!两国的友谊不能抹平历史,青岛被德国占领是中国人民的耻辱。如果威廉港被英国强占。德国人民会是什么心情?而且,这场大战的爆发跟中国没有丝毫的关系,现在却要中国承受战争的风险。青岛居民不止德**人和侨民,他们只占了几十分之一!更多的是中国公民!政府必须考虑他们的安全。辛慈先生。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德国胜利。但是您要知道。没有援军的堡垒终究会被攻破的!没有例外。如果德国政府明智的话,就会选择我提出的方案,侨民不必说了。如果要回国,我国政府将负责将其送回国,如果不愿回国,可以在济南、南京等城市择地妥善安置。对于德国守军,可以保留所有私人物品,军官可以保留佩枪,由我国负责分期送回贵国。他们都是优秀的军人,在这里注定被毁灭,但回到德国,他们将发挥贵国希望的作用。”

    没有援军的堡垒注定被攻克……辛慈冷静下来,“总统先生,我会将您的意见报告国内的。”

    辛慈回到使馆后,还是立即给青岛驻军司令官施特劳斯少将发了一封密电,转告了最新得到的消息。施特劳斯少将终于明白华军在山东举行的规模空前的大演习的用意了,中国人非凡的洞见和见利忘义令他沮丧且愤怒。但很快又疑惑起来,“和平堡垒”演习是六月下旬开始的,当时萨拉热窝的刺杀尚未发生,中国人如何预见到欧洲局势的巨变?这无论如何讲不通。但继年初莱州演习后,中国人再次集结重兵于山东,显然不合情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作为在青岛基地效力十几年的军人,从陆战营营长而第一军需官而参谋长而司令官,斯特劳斯将军已经和蒙山军打了十几年的交道,深知由蒙山军为骨干组成的国防军的实力。最为糟糕的是,中国人也明白青岛德军的实力。华军中央军区的高级将领,司令官封国柱上将,第6师师长瞿鸿翔少将多次参观过青岛要塞的防务,谁能想到中国人会成为德国的敌人?和平接管青岛基地以应对日本的进攻,保证德军官兵的安全并将德军官兵全部送回国……这跟投降有什么区别?让卑鄙的中国人见鬼去吧!

    施特劳斯将军虽然愤怒,但他必须正视威胁了,因为中国人对青岛防御已经了如指掌!该死的!谁能想到这一步呢?

    为保护远东舰队和青岛港口的安全,德国规划建设了规模庞大的军事防卫工程——青岛要塞,设立了众多炮台、堡垒、军营及附属设施,成为远东著名的海防要塞。

    德军沿市区东部的太平山麓和海泊河中下游一线,构筑了南起浮山湾小湛山,北抵胶州湾内海泊河口全长六公里的步兵堡垒防御工事。德军沿防御线高地共构筑了小湛山、小湛山北 、中央、台东镇、海岸五大堡垒群(即民间所称的一号、二号、三号、四号、五号炮台)。装备4门280mm、2门240mm、4门210mm、7门150mm及4门105mm火炮。此外还有若干门88mm火炮及满清陆军的老式120mm炮。

    这些堡垒由一处大堡垒、二至四处中小堡垒组成,每处堡垒均有地下通道连接。在大堡垒周围另有九至十三个不等的战时小堡垒,用以驻兵、贮存给养、弹药和作战指挥与掩体。步兵防御线居高临下,设计周密,易守难攻。原计划在堡垒线外侧开挖一道深约5米,宽约6米的壕沟,沟底和堡垒周围架设了通上电流的铁丝网。一直连接南北海滨。在壕沟两侧再沿壕沟修筑一长串步兵掩体和火炮、机枪掩体(地堡),配置轻型火炮、机枪、步枪等武器,将构成长达6公里的坚固防线。除此之外,德军还计划在浮山——孤山——楼山一线修筑了外围警戒防线。

    这个防御计划是并不是针对中国人的,起初是因为中国人的孱弱,后来是因为与中国国防军的友好关系。防御计划实际是针对其他军事力量,比如日本、俄国或者英国。当青岛要塞被从他地登陆的武装力量包围时,要塞仍可以坚持半年或者更久。但针对陆地的防御在后期并未完成,比如小湛山一线的壕沟和电网修筑计划就搁浅了,原因当然是由于新中华的建立。德军将华军视为了友军。从未考虑过于中国国防军开战,又相信国防军有足够的实力阻止别国的侵略,这部分工程就放缓了(事实上被取消了)。

    但针对海上的威胁,青岛德军的工事却很强。德国海军部在规划青岛要塞时。除将原清军的炮台设施予以扩建。安设新式火炮外。又先后规划建设了一批永久性大型炮台等防御工事。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三期规划建设,到1914年,青岛要塞已基本建成。在前海一线。修筑了团岛炮台、台西镇(西岭)炮台、青岛(衙门)炮台、俾斯麦南炮台、汇泉角炮台等五大海防炮台;在市区主要山头上,修筑了俾斯麦北炮台、伊尔底斯北炮台、伊尔底斯东炮台和台东镇炮台(没有安装火炮),但除上述永久性海防炮台外,德军计划建设的一批炮台:在面对要塞的陆地正面的毛奇山(贮水山)、台东镇和面海的伊尔底斯山(太平山)等地的30余座计划安装有中小型口径火炮的临时炮台却没有修筑或者没有完全筑城。

    这样,青岛要塞就出现了重海轻陆的特点。现在毛病来了。

    欧洲以很突然的方式爆发了。总参谋部数次密电青岛基地加强戒备,戒备谁?当然是戒备与英国有着盟约的日本人,远东只有日本有足够的海军力量来攻击青岛。如果中国站在德国一边,德军有信心守住青岛。所以辛慈奉命加强对中国政府的联系,争取中国加入同盟国,一些给中国的优惠还是与辛慈商议后向国内建议的,但中国却拒绝了德国丰厚的条件,采取了中立。如果中国不抵抗日本的攻击,青岛就危险了。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中国人先于日本人夺占青岛。参加“和平堡垒”大演习的中国国防军四个师仍留在山东,其中主力第6师已经东进,逼近了青岛,这是极为危险的一个信号。这个辖3个步兵旅以及配属全部特种部队,拥有各式火炮超过200门的主力师的东进可以视为加强海防,也可以视为准备强攻要塞。当初提尔皮茨海军上将视察青岛时曾说过,如果要塞工事全部完成,足以抵抗一个军的攻击。但华军第6师的实力超过了一个德**了。第6师的实际兵力超过了45000人,相当与3个德国步兵师!

    斯特劳斯首先盘算了自己的兵力。就兵力而言,青岛德军部队实力处于最高峰。目前有一个海军陆战营1300人,一个从1910年逐渐加强而至满员的步兵团3600人(与中国人举行的军事演习主要就是这个完整的步兵团)。战争爆发后,反应迅速的德军驻天津租界的3个步兵连和守卫北京使馆的一个加强步兵排在中国国防军的默许下从陆路撤往了青岛,使得青岛基地的守军兵力增加到6000人。

    施特劳斯少将在对着要塞防务图思索着,现在开始完善陆防工事无论如何已经太晚了。辛慈的话是对的,即便那些堡垒工事全部竣工,在援军断绝的情况下,要塞的陷落是肯定的。青岛要塞的工事未必强过旅顺,兵力则大大弱于俄国守军,守住青岛以待战争胜利的希望极为渺茫。(未完待续。。)

第二节要塞二

    8月16日,欧洲最坚固的要塞——比利时列日要塞被德军攻克,为此德军付出了25000人的惨重伤亡,但德军急需的西进道路被打开了。

    列日是一个很小的城市,但却是西欧的交通枢纽。其实,列日并不是一个城市,更应当称之为要塞。它是由12个巨型堡垒环绕而成的巨大堡垒群。每个堡垒都有装甲炮塔,装备8~9门大炮,用混凝土加固,可以抵御世界上最重型火炮的轰击,而且,比利时还在列日配属了3.3名官兵。

    经12天的血战,德国人摧毁了列日,打开了“施里芬”计划所必须的通道,此战冒出了一颗新星,才华横溢的鲁登道夫少将进入了德军高层的视野。

    8月17日,进入东普鲁士的俄军在一个叫斯塔普鲁伦的地方正式与德军交战,战斗是以遭遇战的形式爆发的,德军被逼退,但抓获了约3000名俄军。俄军加入战场比德国预料的快的多,东线的战斗令德国总参谋长小毛奇深为忧虑,在西线未决胜负之前,东线将牵扯德国很大的精力。东普鲁士不是一个随便可以放弃的地方,它在德国人特别是高级军官中过于神圣了,它是容克贵族的故乡,而容克军官团是德军的核心。

    这一天对于同盟国还有一件烦心事,塞尔维亚人发起了对奥匈军队的反击,让奥匈军队狼狈不堪。塞尔维亚人暴露了德国唯一盟友的虚弱,更增添了小毛奇的烦心。

    小毛奇之所以叫小毛奇。并非因为他年轻。其实这年他已经六旬开外了。德国人为了区别于德**神、取得色当会战胜利以击败法国的战争英雄毛奇元帅,他们将出任德军总参谋长(事实上的总司令)的毛奇元帅的侄子称为小毛奇。

    显然,小毛奇走上现岗位是沾了其叔叔的光。他的性格和能力与其担负的职务差距很大。东普鲁士危机(小毛奇认为更多的俄军将源源不断抵达战场)以及奥军的失礼给了小毛奇巨大的压力,使得他产生了辞职的念头。

    也就是本日,中央军区参谋处长端木良上校奉封国柱之命进入了青岛要塞面见了斯特劳斯少将,转交了封国柱上将给斯特劳斯司令官的一封亲笔信。在这封信里,封国柱说根据情报,日本已经决定出兵青岛了,为防止这一事件的发生,国防军将不得不先期占领青岛!为避免有着悠久合作关系的中德两军发生流血冲突。请斯特劳斯司令官认清当前的局势。从港口撤退所有的军舰,立即安排侨民的撤离并在8月22日前做出德军守军接受国防军“保护”的最后决定。

    这封语气婉转的信函其实就是一封最后通牒。中国人明确告知德军,如果不放下武器和平撤出青岛,中国国防军将要武力收回青岛了。

    连日来忙于整修军备的斯特劳斯少将不敢怠慢。立即电报柏林。8月19日。柏林回电。要求守军坚守要塞,为了德意志的荣誉战至一兵一卒!

    斯特劳斯已经闻到了浓烈的战争气味了。在国内指示到达之前,斯特劳斯已经开始疏散青岛的德奥侨民。这并不违反国内的指示。但海路已经不通,为了执行破交任务,也为了避免被英日舰队封锁在港内,德国东亚舰队的六艘巡洋舰在斯珮将军的统领下已经离开了青岛南下了。商船虽然可以进港,但考虑到侨民的安全,斯特劳斯还是选择了陆路撤离,这方面得到了中国人的大力协助,大批的德奥平民顺着胶济铁路撤至济南,然后转道南下,从上海乘坐中立国商船回国,也有约三成侨民选择了留在中国,安置地为济南和南京两市。这个过程中充分体现了中国对德国的友好之情,无论是选择回国的还是选择留在中国的德奥侨民都受到了极为妥善的照顾。尽管斯特劳斯少将不断接到华军进逼青岛近郊的报告(多是侨民的报告),斯特劳斯还是致信给封国柱,对中国协助撤侨表示了感谢。

    但随着国内不准将要塞让给中国的指示到来,斯特劳斯将军清楚,曾经密切合作过的德中两军将要兵戎相见了。

    小湛山一线肯定是华军的主攻方向,在小湛山及小湛山北的两个支撑点对面,华军17旅的兵力部队展开,从18日起,随着青岛要塞的戒严,每日都有好几批的华军飞机飞临要塞上空侦察拍照。斯特劳斯后悔当初没有将要塞按照设计图彻底完成了!更复杂的工事加强已经来不及,只能尽最大限度加强工事及火力了。

    8月22日,在中国人限定的时间前一小时,斯特劳斯派了一个上尉穿过华军的警戒线,将斯特劳斯的一封打印但签名的信函送达第16旅旅部,面交旅长曲致庸准将。

    “这就没办法了。”曲致庸看过这份中文写就但签了斯特劳斯德文名字的信函,“我们也不愿意跟你们打,但青岛是我们的。现在我们要收回了!给他写个收条。”

    德军上尉立正,向曲准将敬了个标准的德**礼,接过副官写就的收条,一言不发退出了曲致庸的旅部。

    16旅的任务是拿下小湛山及小湛山北两处主阵地,强渡海泊河,从东南方向攻击要塞核心。为此,第六师将炮兵主力配置于16旅方向,除了16旅的炮团外,师属重炮团的两个营及炮兵司令部直辖的一个重炮营(辖4门买自德国克虏伯的280mm臼炮)也配至该方向。

    看上去16旅是主攻。但曲致庸清楚,真正的主攻方向在偏北一点的17旅,他们在16旅将德军主要防御兵力吸引至小湛山方向后,将对台东镇的四号炮台实施决定型突击。击穿德军防御线直插市区,为了用速战速决的形式拿下青岛,中央军区唯一的一个用于筑垒地域突破的战斗工兵团配属给了第17旅。

    为了蒙蔽德军(判断德军在青岛近郊有大量的眼线),17旅部队都是打着16旅的旗号进入台东镇以西攻击地域的,17旅甚至在青岛北部建立了假司令部以蒙蔽德军。

    “这就是个出力但不讨好的差事,”在五天前最后的作战会议上,封国柱上将对曲致庸说,“如果觉得16旅是6师主力,不应该干这个活儿,就提出来。我让18旅上。”

    “不。这就是16旅的任务。不等17旅动。我的部队就插到台东镇后方了!估计会有大批的伤员,请封司令让17旅多备担架吧。”曲致庸冷静地说。

    “好!要的就是这股子劲!记住,一旦战斗打响,不准顾忌德军与你们的交情。给我往死里打!”

    “要做最充分的准备。毕竟我们没有实战夺取如此规模要塞的经验。勇猛,但不要莽撞,将所有的攻坚兵器和方法用上。”戴了一副黑框眼镜显得文质彬彬的6师师长瞿鸿翔少将扶了扶眼镜,“你们旅今年以来的所有训练和演习都是扮演着攻击方,这是封司令官启用你们攻击小湛山的主要原因,也是封司令对16旅的信任。曲旅长,你的任务是突破并吸引德军主力增援小湛山一线,不要存了跟17旅争功的念头。”

    瞿鸿翔很担心曲致庸不顾伤亡玩命,用一个全军数得上的主力旅换青岛有些划不来。

    “瞿师长说的对。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德国人认清形势,那样就简单了。”司徒均说,“列日要塞前前后后打了十二天,德国人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无论装备还是训练,我们都不能跟德军比,就算你们第6师,恐怕距德军还是有差距的。青岛是远东数一数二的要塞城市,攻击青岛将为我军积累宝贵的经验,作为主攻旅旅长,要冷静,要积累正面经验而不是反面。明白吗?”

    “明白!16旅保证完成司令部交给的任务。请各位首长放心。”

    曲致庸清楚地记得那次作战会议上总参谋长、军区司令官等高级将领对他的叮嘱,特别是多兵种协同的问题被反复提及,这次不仅有炮兵和工兵,还有航空兵参战。

    “没说的了,”曲致庸等那个德军上尉走后,对参谋长张平说,“立即报告司令部,你留守,我去下面转一圈。”

    曲致庸第一站便来到了46团,该团负责攻击夺取小湛山。

    五年前德州血战时,曲致庸是46团团长,建国后进入济南军事学院进修了半年后升任了16旅旅长,1911年被授予准将军衔。1912年,为削平所谓的“山头”,国防军高级军官调动频繁,但山东军的调动比南方、北方两大方面军少的多,曲致庸没有动,一直指挥着16旅这个王牌旅。两个月前,中央军区政治部已经跟他谈了话,准备调他出任16师参谋长,他当即表示反对,尽管出任师参谋长是提升,但他不愿意,还是喜欢当主官。随着“和平堡垒”演习的实施,有关他的升迁也放下了。

    “准备的如何了?”曲致庸劈头问46团团长李少虔。

    李少虔也是46团“老人”,德州血战时为二营长,“报告旅长,一切就绪,只等命令了?”

    “就绪?”曲致庸瞪了老部下一眼,“德国人的火力配系查清了?”

    “基本查清了。根据航空兵提供的情报,已经最后做的调整,小湛山的德军为其66团二营两个连,兵力约400人,配备八挺马克沁和八挺轻机枪,另有一个迫击炮排……”

    “依靠飞机侦察根本靠不住!傻瓜才信他们!重机枪和迫击炮?德国人的大炮呢?你准备怎么应付?”曲致庸大声呵斥。

    大炮?李少虔心想,那些大炮不是有重炮兵摧毁吗?靠我的士兵拿炸药包去炸德国人的钢筋水泥堡垒?

    “不要指望炮兵!解决问题的永远是我们步兵!走,看看部队去。”

    李少虔知道旅长并非批评,而是一种习惯,和风细雨后往往是暴风骤雨,很多高级将领对下级的训斥和辱骂其实透着满意和夸奖。

    一营营长陈豪少校正在营部对自己手下四个连长讲解战术,桌子上是一个微型沙盘,一个木框里用泥巴捏出了小湛山工事的模型。

    “你的连到达这个位置就停下来,组织轻机枪和迫击炮猛烈压制做这个堡垒,掩护工兵冲上去炸掉它,注意你的右方,不要误伤了一连的突击队……”陈豪看见旅长和团长进来,停下了讲解,立正向首长们敬礼。

    “嗯,不错,模型做的不错。”曲致庸端详了一气泥巴做的模型,对陈豪点点头,“怎么样,有没有信心用一次突击解决问题?”

    “信心倒是有,就是这一片开阔地讨厌,我已经向团里报告,请求提前挖交通壕挖过去,但……”陈豪望了望团长。

    “现在可以了。”曲致庸点点头,“德国人正式拒绝了投降,现在可以行动了。”

    “还有什么要求?”

    “没有了,就是想知道啥时候开始,部队憋坏了。”陈豪咧嘴一笑。

    “我也不知道,等命令吧。”曲致庸环顾屋里竟然没有一把椅子,他因坠马而跌伤的左腿不能久站,但现在却不能下令让手下搬一把椅子来,“好吧,给我说说你们的攻击方案吧。”

    “是!”陈豪走近桌子,对着模型开始讲解自己领受的任务和攻击计划。

    “还不错。”曲致庸拍拍陈豪的肩膀,“沙盘推演永远取代不了不断变化的敌情,再好的计划也需要勇敢的士兵去执行。走,去看看你的兵。”

    “我的一营没有问题,您就放心吧。”

    李少虔心情复杂地看着曲致庸对陈豪的喜爱。这是一个很有来头的营长,据说跟叶司令官有着亲戚关系,不然以他在德州被俘的经历,不可能被保送军校读书,回来继续带兵而且很快就当上营长。

    走在陈豪身后的李少虔默默地想着。“这回您千万不要让炮兵对我们开炮了!”陈豪的笑声清晰地传来。(未完待续。。)

第三节要塞三

    华军准备武力夺取青岛的消息传到日本,立即引起日本政府和军部的巨大反响,所有的争执一下子没有了,陆军参谋总部攻取青岛的作战计划迅速被内阁批准,呈报大正天皇。

    8月23日,日本正式对德宣战。当晚,日本驻华公使林权助收到外相加藤的密电,鉴于德国有将青岛交还中国的可能,令林权助向中国政府提交一份正式的外交照会:不准中国接收青岛!大日本帝国将用武力解除青岛德军的武装!为此引发的一切后果将由中国承担!

    这份蛮横无理的外交照会在北京引发轩然大波。外交部长唐绍仪当即回绝了林权助的“要求”,“不需要请示了,我国政府将解除德军的武装,青岛是中国的,中国政府有绝对的行动自主权!”

    林权助深知中国政府不惧日本的威胁。他不再与唐绍仪“闲扯”了,用最快速度赶回大使馆,将中方的态度报告给国内。

    这段时间,有关山东及关外的华军军事调动情报从各种渠道不断传来,当然全部传回了国内。林权助的担心已经变成了事实,狡猾的中国人早已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他们预料到了帝国的计划,抢先对德军动手,堵死帝国出兵的借口。而且,他们显然还预料到了另一种情况,在满洲做好了迎战帝**事行动的准备。不仅无此,他们还加强了京畿的军事力量,以演习为名将隶属于西南军区的第二师调至直隶。已经确认该师的一个旅已经进驻石门,后续部队仍在源源不断地北上。第2师是华军甲种师之一,其历史悠久甚至超过了第6、第9师。这个大编制的甲种师进入京畿要做什么?难道他们要武力解决中国驻屯军吗?

    中国真的敢和帝国全面开战吗?林权助发出电报后独自沉思着,中国确实不是五年前了,尽管这个国家还存在着无数的内政问题,但至少有了一支效命于中央的国防军了。据驻华机构的计算,华军总兵力已经超过了九十万,比帝国现役陆军人数多的多。当然,华军不可能将全部兵力用于对帝国作战,但至少有一半兵力是可以集结投入的。数一数华军已经集结的部队。不算东南及南方。仅山东、满洲及京畿就集中了9个师之多!这些部队已经充实满员,其中一部分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比如第1、第6和第9师。就装备而言已经超过了帝国陆军。

    包括一直关注着中国变化的林权助。在冷静盘算“敌国”力量时总有一种惊心动魄甚至沮丧的感觉。每过半年。这种感觉就加深一些。但随即被其他的情绪所稀释。担心甚至恐惧就消失了。自甲午之后,日本不再视中国为敌手,而是将其当做剥削侵略的对象。林权助承认。如果没有马关条约乃至以后的辛丑条约,日本不会发展到如今的地步。是中国巨额的战争赔款“养肥”了日本,想一想吧,一场付出几百士兵生命的战争就可以获得相当与帝国数年国民收入的赔款,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便宜的事?在帝国决策层眼里,中国就是帝国的给养基地,帝国考虑的是采取何种方式从中国捞取更多的权益,而不是考虑如何防范这个虚弱而富裕的国家。

    就中国国民而言,国家是贫穷的。但在帝国决策层眼里,中国到处堆满了黄金。如果不是英法俄德美等强国在中国有着各自的利益,帝国的办法会简单的多。

    中国当然不是俄国,一场日俄战争让帝国付出了十数万忠勇将士的伤亡,除了得到南满原属沙俄的权益外,竟然拿不到帝俄一份钱的赔款!这个太令人沮丧了!在林权助看来,日俄战争比起甲午、庚子两场针对中国的战事简直是大赔本的买卖,如果没有日俄战争,帝国财政不至于捉襟见肘到如此地步!

    付出当然要在中国拿回来。但帝国在南满的布局尚未完成,中国巨变发生了,满清政府竟然被一支出身响马的武装推翻!由于满洲出现一支得到沙俄支持的强大华军武装,帝国向北满渗透的脚步被终止,而军事上的遏制带来经济上的损失,比如南满铁路的效用随着中国京沈新线的通车陷入尴尬,北满与内地的物资流通乃至军事调动完全可以避开京沈旧线和南满铁路了,牛庄(营口)的衰败无助于限制中国,比如北满的大豆,完全可以通过京沈线运输,成本的增加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最令帝国恼火的是,南满的华军武装力量虽然按照帝国与中国新政府的协议没有增强(仍是张作霖21师),但该师的装备加强了,更为讨厌的是原先与帝国眉来眼去的张作霖部将领大多跟帝国断绝了关系,更不用说那些被新政府派去的文官了。一些与帝国有着秘密往来的将领被整肃,比如21师61旅旅长汤玉麟在1912年因贪污罪被军法审判,禠夺军职判处12年重刑。汤案带来了对21师的换血,一批出身北方军系统的中低级军官进入张作霖系统,使得这个蒙山军系统外的部队更加中央化。张作霖为了表示对中央的忠诚,干脆将其两个儿子送至北京念书,算是送给了龙谦两个人质,以消除龙谦对该部的担心。

    帝国对于张作霖的拉拢完全失败。据满铁调查处(日本在中国境内唯一的成建制情报机构)的报告,帝国对21师系统的渗透越来越困难了。而国安总局驻沈阳站在扩充为分局后,帝国对北满的渗透及情报收集也困难万分,光是1913年就遣返了十一个犯有“间谍罪”的日侨,在确凿的证据前,帝国政府也无可奈何。负责中国情报工作的坂西利八郎将军曾亲口对自己说过,就情报界的现状。帝国已经落后于支那,帝国迫切需要建立类似于国安总局那样的机构,坂西将军甚至严重怀疑支那已经将情报员渗透至日本了!国安总局直属于总统领导,不受政府的限制,权力大,经费足,对于涉及间谍案的中国人处理极严,自新中国建立,公开处决的间谍已经超过了两位数,对于涉案的外国人。中国政府一般采取驱逐手段。但对于中国人则严酷的多,除了公开处决的间谍外,秘密逮捕被处死的谁知道有多少?这种手段极大震慑了中国人,使得他们对于帝国的拉拢心存疑惧。没有中国人的投靠。帝国的情报收集就更为艰难了。

    而中国政府对沈阳的大力投资限制了帝国在南满的影响。即便帝国加强南满的军事存在也难以抵消。一个不满员的师团(第五师团)顶什么用?在林权助看来,要击败21师夺取南满至少还要增加两个满员师团,因为华军在北满和锦州都布有重兵!第10师长期驻扎锦州。控制着这个进出关东的陆路通道,长春第9师随时可以南下沈阳增援,三个师团也未必够用!

    但参谋总部及陆军省却一直藐视华军,他们不相信情报及外交机构的报告,他们中的很多人无法接受中国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变化,总将思维固化在1909年之前。只有亲身见证中国变化的人才能有清醒的认识,那些初来大使馆的陆军武官总是趾高气扬,但除了脑子被烧坏的少数人,在深入了解中国后都变得担心了!

    帝国的反应太慢了!如果动手就应当及早!在1909年就应当介入中国的内战,哪怕是扶持袁世凯也比现在好的多,可是帝国错过了机会,海军与陆军争,内阁也在斗,根本没有拿出一个全面对付新中国的国策来。现在欧战爆发了,帝国却瞄向了山东!这是不明智的,山东的重要性固然很高,但还是比不上满洲!在林权助看来,与其拿青岛赌博,还不如直接在满洲动手呢。满洲有朝鲜连接,有可靠的后方,倾帝国的军力,一战拿下满洲并非不可能。就外部而言,除了俄国,英法美德在满洲均无利益纠葛,俄国在唐努乌梁海事件后与中国已经交恶,不再会为中国撑腰,从交通及经济实力,中国在满洲的力量远逊山东,为什么要盯住山东呢?就为石油?对中国现状有着深切了解的林权助感到不解,他曾密报加藤外相阐述自己的理由,但加藤未做任何的回复。

    帝国会因为青岛而与中国开战吗?林权助的思绪转回现实。但没有答案。

    林权助对于中国的最高统治者已经产生深深的畏惧感。很难相信一个出身土匪的家伙有着如此敏锐的眼光和如此高超的手段。即便其有美国生活经历也难以解释十年来的一切。单纯从1909年讲起是不合理的,那个人的布局应当追朔至更早。比如对满洲的布局。如果没有蒙山军北方军的崛起,不仅难以有1909年摧枯拉朽的胜利,也不会导致帝国如今在满洲举步维艰的局面。还有在美国的布局,没有那个神秘的华美机械,就没有山东实业的兴起,更没有与德国的军事合作。也就没有山东石油乃至美国对华的巨额贷款以整顿金融推出华元了。往前推更早,谁能想象一支仅有千余人的武装便敢乘八国联军进攻北京而大捞一把?蒙山军对北京王府及票号的打劫已不是秘密了,正是由于那次大胆的行动让蒙山军获得了经济上的启动资金……

    林权助沮丧地想,那个人似乎洞悉历史的走向,可以抓住一切机会而不给对手机会。他认识那个人,彬彬有礼的背后是冷酷无情,整肃反对势力总是恰到好处,既消除隐患又不至于导致国内局势的大乱。而且,他还非常善于识别人才,别的不说了,就说外交部那几个年轻人,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以及陆征祥,个个精明强干。虽然不是蒙山军出身却深受重用……

    解决中国问题必须解决那个人!林权助认为,只要那个人还呆在总统宝座上,中国将全面压倒日本!这是一个大国,封锁无济于事,海军再强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你总不能将战列舰开到北京来。而且,此人并非不重视海权,他大力培养海军军官,建立越来越多的造船厂,目的是什么还要想吗?

    想到这里,林权助又庆幸帝国总算行动了,现在行动不如及早,但将来行动还不如现在就动呢。

    8月24日,北京各大报,包括国防军机关报《国防报》披露了日本对中国青岛问题的无理要求,《中华报》发表措辞极为严厉的评论员文章,责问日本政府究竟要干什么?是对德国开战还是要对中国开战?日本凭什么限制国防军接管青岛的要求?除了解释为准备侵略中国还有更合理的解释吗?这个世界上还有没有公理和正义?

    报道引发巨大的反响。北京市各界民众于8月25日举行大游行抗议日本政府的无理要求。一部分学生跑到东交民巷日本大使馆外呼喊着打倒日本的口号,向大使馆投掷臭鸡蛋和西红柿,被警察劝阻而驱散。林权助一面紧急报告国内最新的形势,一面向中国外交部递交了书面抗议,声称大日本帝国的外交官受到了生命威胁。

    日本国内尚未就此作出反应,青岛战事于8月25日上午11时正式爆发了。(未完待续。。)

第四节要塞四

    中央军区总医院副院长孙娟指挥的两个设在海泊河右岸的战地医院从下午三时许开始接收伤员,到四点许,大批的伤员被送了下来。国防军战地救护体制为连医护兵——卫生连——战地医院——后方医院四级,每个步兵连配备了两名医护兵,负责战场的简单包扎,然后由担架兵送卫生连处理,然后转战地医院手术,一些重伤员将转送后方医院。

    为了提高伤员的存活率,孙娟将战地医院和卫生连合并了,她整合了医疗资源后在16旅方向设立了两所战地医院,分别负责46团和47团两个攻击团的伤号救治。孙娟认为,将战地医院前移将提高伤员的存活率,此举得到了瞿鸿翔师长的赞赏。尽管孙娟选址的两所医院都在德军的炮火射程之内,负责夺取青岛要塞的瞿鸿翔还是批准了孙娟的要求。

    瞿鸿翔认为,在前期高强度的宣传之下,德军不会对战地医院炮击。

    战地医院距离海泊河不过300米,巨大的

    从8月23日下午,航空兵开始向青岛要塞投掷传单,告知国防军将武力夺取要塞了,要求德军官兵放下武器徒涉海泊河向华军投诚,华军绝对保证德军官兵的安全。传单明确告知德军,华军的战地医院就在海泊河右岸,有明确的标志,请德军不要对医院开火,否则华军将给与严厉的报复。

    国防军航空兵“主宰”了要塞的天空,没有受到德军的射击。更没有空战发生,德军在青岛没有一架飞机了。他们仅有了两架水上飞机已经跟随舰队撤走了。

    在航空兵做宣传攻势的两天里,战地医院没有受到德军一发炮弹的轰击,尽管医院做了周密的措施,挖掘了掩体和交通壕,甚至布置了地下手术室。但德军的静默让孙娟以下的救护兵们放开了胆子,战役打响后,他们甚至爬到树上去观战。

    战役是从上午11时打响的。孙娟从未见过如此猛烈的炮火:从野战医院南面发射的炮弹将小湛山和小湛山北两处要塞打开了锅,那些第一次见真实战斗的年轻护士们起初还去数炸点,马上就放弃了。炸点密集的根本数不清。

    总参直辖重炮团、中央军区直属第二重炮团、第16旅炮团和第18旅炮团共计四个炮兵团的从105~280口径的一百三十余门大炮从上午11时一直轰击至下午2时。朝两处要塞发射了数千发炮弹,肉眼已经看不清海泊河对岸德军工事,完全被淹没在浓烟烈火之中。上午还是大好的晴天,中午时候天阴了。也许是猛烈的炮击腾起了烟雾遮掩了阳光。让海泊河右岸的华军指挥官以为天要黑了。看看表其实距天黑还早的很。

    步兵的攻击是从2点开始的,后面紧跟着架设浮桥的工兵。德军的炮火是从华军步兵攻击开始发威的,海泊河被炸开了锅。肉眼所及之处,无数的士兵连同浮桥构件被炸飞上天。双方炮兵的设计准确度极高,因为这一带的地形标尺已经完全被摸熟,炮兵轻而易举就可以将炮弹发射到想打的地点。

    曲致庸大骂炮兵无能,三个小时的猛烈轰击竟然未能摧毁德军的大炮,46、47团强渡海泊河遭遇了重大伤亡,让在右岸指挥所里的曲致庸心痛万分,大骂不止。

    除了那四门大型臼炮,即使150mm的大炮也无法对德军钢筋水泥要塞构成致命的威胁,只是基本清除了德军敷设的雷场和几层铁丝网,摧毁了一部分机枪火力点而已。

    46团1营长陈豪是跟在2连后面徒涉海泊河的。他的耳朵已经失聪了,甚至听不见自己喊出的口令。只是挥舞着手枪,指挥部队徒涉海泊河,朝血与火的对岸攻进。海泊河并不深,河水只漫到陈豪的腰部,周围是无数举着步枪渡河的士兵,不断有人跌倒在河里,一些人爬起来了,一些人永远倒在了河水中。

    “快,快些,过河就安全了!”陈豪大叫着,警卫员拽着他抵近河岸,2连3班长伸手过来,将营长拉上了河岸。

    “2营没能过壕沟,他们快死光了!”2连副连长郭民安凑到营长耳边喊道。

    “我们过,快!别堵在这里!”河岸距壕沟约150米,这是陈豪最为担心的一段距离,战前曾无数次推演冲过这片开阔地的方案,其实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拼死冲过去。

    刚站起身,一颗流弹擦过陈豪的钢盔,他下意识地趴下了,马上又蹦起来,顺手抓起一架丢在地上的梯子,“弟兄们,跟我冲呀!”陈豪大喊着,拖着云梯朝壕沟扑去。脚下都是尸体和挣扎的伤员,大部分是2营留下的,严玉龙的2营在短短的150米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一营并不是突击营,他们是46团的第二攻击梯队,跟随前锋营2营展开攻击。2营的任务是强渡海泊河并夺取那道深达5米的壕沟,在壕沟对面占领攻击阵地,为1营开辟攻击通道。这是一个牺牲的差事,陈豪曾拼命争取,但团里仍将第一突击队给了严玉龙的2营。

    壕沟里堆满了死尸,到处是惨叫和呻吟,一个下巴被子弹打掉的士兵靠坐在壕沟壁上呆呆地看着陈豪,模样说不出的诡异。在伤兵的左侧是一具被炸飞了下身的士兵,钢盔不见了,面部却干净的很,没有痛苦,好像是睡着了。一发迫击炮弹在壕沟里炸响,陈豪前面的两个士兵跌倒在地,一个抽搐着,另一个士兵的一条胳膊飞到不知何处了。

    陈豪是见过血的老兵了,也被眼前的惨象所震惊,“爬上去!跟老子爬上去!”陈豪将云梯竖起来。他的警卫员小柳一把拉住了他,“我来,”抢先登上了云梯。但刚一露头,肩膀便中弹了,对面刮风般射来的机枪火旺组成了一道难以逾越的死亡陷阱。

    “小柳!”

    “我没事,”小柳捂着流血的肩膀坐起来。就在他说话的时候,两名士兵再次攀上了云梯。

    “医护兵!”陈豪下意识大喊。

    “营长,严营长来了……”小柳呻吟道。

    扶着左臂的严玉龙跑过来,“对不起了,没有给你打开通道……”

    “你负伤了。”陈豪看到鲜血顺着严玉龙的袖管往下滴。

    “壕沟里全是地雷。我的2营完了……”

    “来人!”陈豪大喊。“送2营长下去。这里现在归我了!”

    两个士兵冲过来夹住了严玉龙,“不,我今天就死在这里!”一发大口径炮弹在壕沟上方炸响,一个士兵栽下了壕沟。泥土石块像雨点般地咂下来。一块石头击中了陈豪的鼻子。鼻血登时流出来。陈豪抹了把脸上的血。“带2营长下去!”陈豪挥了下手,再次登上了云梯。

    左臂中弹的严玉龙被送下了前沿。

    他是突击队被送下来的最高指挥官,曲致庸旅长问询立即赶来。在军医为严玉龙处置伤口的时候,询问了前沿的情况。

    “1营也被压在了壕沟里,我见到1营长了,他正在组织突破……”严玉龙脸色苍白,身子轻轻颤抖着,“旅长,敌人的火力点根本没有被摧毁……”

    “我知道了。”曲致庸掉头出了急救所。

    德国人还真他妈够意思,直到现在,医院尚未落下一颗炮弹。

    雨下起来了。严玉龙左臂被包扎后被抬上了担架,一个女兵给他撑起了伞。

    “不要管我了。”严玉龙心如刀绞。雨点打在严玉龙面颊上,说不出的舒服。周围不断跑过全副武装的士兵,从他们的装具看,应当是军区直辖的那个战斗工兵团。看来瞿师长要将这个精锐团调上去继续突破了。

    “为什么要跟德国人这样拼命呢?”

    严玉龙是周毅的老部下,从周毅的贴身护兵一路升至警卫连长。新宁之变时他就在师部,目睹了蓝参谋长和周师长的争执,也目睹了龙司令夺掉周师长兵权。他根本不信周师长会叛变龙司令,但周师长被囚禁了,他也跟着遭了难。第2师警卫营被解散重组,士兵被打散分入各团,军官则接受审查。他被关了半个月禁闭,然后分入第4旅12团当了副排长,一直到北方军占领北京,第2师向昆明进军时他被调出来去了黄埔军校学习,然后留校做了助理教官。直到1911年才回到部队,被分配到中央军区第6师当了连长,去年被提升为营长。

    以他的资历,如果不是因为老长官周毅,他绝不是营长,至少是上校团长了,但命运如此无情,又有什么办法呢?这次46团打小湛山,团长将第一轮突击的任务给了2营,他知道这是上面让他去死!可是他还是没死!在陈豪命令将他送下阵地时他没有反抗,活着才是最重要的。

    那颗让他走下杀戮场的子弹并没有给他重伤,医生并不知道他的背景,安慰他是贯通伤,奇迹般地没有伤及骨头,“养一个月就差不多了。”旅长根本不关心他的伤势,只是问及前沿的情况,情况就是2营的血快流干了。

    战斗工兵团投入战斗的时候,1营已经突破了壕沟。2营残存的兵力被编入了1营,十几挺机枪在临时构筑的阵地向德军火力点疯狂射击着,掩护爆破组拼死爆破,几门迫击炮就在壕沟里构筑了发射阵地,朝德军倾泻着炮弹。

    大雨如注,天色墨黑,视线极差。战斗工兵团3营营长徐小文跑在最前面,从一处缓坡登上了壕沟。他拼命透过雨幕观察着形势,左右是两处重机枪阵地,三挺重机枪嘎嘎啸叫着。

    “你们营长在哪里?”徐小文匍匐到一挺机枪前,拉了下副手的衣襟。

    “你说什么?”机枪副手正在打开一个铁皮子弹箱,看清了徐小文领章上的少校领花,“长官,我听不见。”

    “好样的!现在该我们了!”徐小文朝士兵竖了下大拇指,然后对身边的通讯员做了个手势。

    两发红色信号弹升上了天空。

    这是给战斗工兵团的信号——突击!用连续的爆破为步兵开辟通道。

    无数的士兵从徐小文身边冲了上去,他们的武器是炸药包和爆破筒——去年研制成功专门装备战斗工兵的武器。

    右手中指被打掉的陈豪就在一处机枪阵地上,他感觉不到疼痛,一个士兵匆匆用急救包为他包扎的纱布早已脱落,他从水洼里撑起了身子,看到突破口涌入大批的战斗工兵,他们被提前投入了——计划规定应当在46团抵达德军小湛山主阵地一线时才轮到他们的,但师长提前将他们投入了。

    陈豪用左手举起望远镜,看到无数令他震撼的景象,那些工兵们比他的士兵更为勇敢,几乎就是迎着弹雨和炸点朝地阵猛扑,无数的士兵被击倒,甚至发生殉爆而尸骨无存,但他们冲上去了!敌人的火力点开始哑火,不断的炸点在德军的残破的碉堡附近炸响。

    “弟兄们,打出我们的军旗!跟我上啊。”陈豪站起身大喊道,习惯地用右手去摸枪,但剧痛传来,他换了左手抽出了掖在皮带上的手枪,踉跄着朝前冲去。(未完待续。。)

    ps:  出差数日,刚回来赶出一节。

第五节要塞五

    德军青岛要塞南部陆地防线主要支撑点之一的小湛山堡垒(一号堡垒)在25日下午五时四十分被华军攻陷。守军两个连(后增援一个加强连)被打垮,阵亡和失踪官兵约190人,余部沿着交通壕退进了西北向毗邻的二号堡垒。

    双方的炮击不约而同地停止了,战场呈现出令人心悸的寂静。德军士兵们开始爬出掩体,清理同伴的尸体,修复残破的工事。

    二号堡垒其虽然经血战击退了华军守住了阵地,但守军伤亡也很大,两门大炮被毁,如果华军继续猛攻,二号堡垒将注定陷落。负责小湛山一线阵地的德军66团3营营长比希纳少校在二号堡垒用刚接通的电话向团长维纳克尔上校报告了情况,要求增援,比希纳少校说,“上校先生,刚才经历了我至今最为残酷的战斗,中国人全是疯子,他们简直不把士兵的生命当回事。如果不增援,下一次攻击发起,我所在的堡垒群将被攻陷。我要求反击一号堡垒,否则南部防线就完了。”

    说这番话时,比希纳少校的声音有些颤抖,他自己完全没有意识到,但维纳克尔上校听出来了。

    “固守阵地等待援军,一步也不准退!这事关德国陆军的荣誉!”维纳克尔放下了电话,然后马上又拿起来要了回去,“所有华军的伤员要妥善救治,俘虏立即转送后方。”

    这道命令其实是废话。比希纳少校听出了上校的潜台词,青岛要塞怕是守不住了!

    如果在几个小时前。准确地说是三个小时前,有人对比希纳说小湛山堡垒群会在六个小时内陷落,他一定会认为是开玩笑。但事实击碎了幻想,再坚固的堡垒也吃不住如此疯狂的进攻。华军铺天盖地的炮火并未给比希纳太大的打击,反而是华军步兵悍不畏死的决死冲击将他击倒了,他从未想过在亚洲也有如此攻击精神旺盛的军队!比希纳闭上眼睛就可以看到那一幕幕惨烈至极的情景,机关枪和大炮将华军士兵一**扫倒,但一**地再次涌上来,倾盆大雨中华军士兵高擎的红色军旗是那样的醒目,一个旗手被击倒。旗帜马上被另一个士兵接过弹洞密布的军旗继续往前冲。特别是那些身负炸药包和爆破筒的工兵们给他留下了永远难以抹去的记忆:一个显然已身负重伤的工兵挣扎着向前爬。在距离他所在的碉堡十几米的地方竟然站立起来拉响了爆破筒,尾部嗤嗤冒出的青烟令他胆寒,那个士兵再次中弹,爆破筒就在他手里爆炸了——粉身碎骨。身体化成了碎片四下飞扬的情景是他这位从军近二十年的老兵所见的最为震撼的情景。

    在震耳的枪炮声中他根本不会听到对手的呐喊。但他又真切地听到了!那是一个被压迫百年觉醒了的民族的呐喊!

    比希纳感到彻骨的寒冷。尽管这是中国最为炎热的季节。大雨已经停了,但天空仍翻滚着乌云。比希纳下令将俘获的十三名华军伤员(都得到了初步的包扎)转送后方,然后召集手下的连长商议军情。小湛山阵亡了一名优秀的连长,另一个也带了伤,不过可以坚持。从小湛山撤回二号阵地的那名带伤的连长明确地说,“如果不恢复一号堡垒,这儿是守不住的。或许就是现在,他们将两路进攻,或许不到天黑,我们就完了。”

    “从敌人的臂章确认,攻击一号阵地的是华军46团,攻击我们的是47团。”另一名中尉连长说,“这两个团已经失去了攻击力。他们伤亡太大了。”

    “但他们还有多少个团?天晓得!”最后一个来自黑森的小个子上尉说,“虽然我们击退了47团,但他们仍固守在那里,”他抬臂朝东南方向一指,“就算我们将16旅杀光,他们还有17、18两个旅!要知道,包围要塞的可不止一个第6师!海泊河防线如果能守住,这个仗还可以打,现在不行了。上帝啊,中国人都是疯子,他们全疯了!”

    比希纳的3营肯定没有力量反击的。而且,比希纳清楚,华军更希望他的士兵爬出碉堡。

    “执行命令,固守待援。”比希纳少校吐出刚吸了两口的香烟。他听到了天空传来的嗡嗡声,知道华军的飞机又出现了。很快,北面传来了连续的爆炸声,那是华军的飞机在投弹。他们有一种五公斤的小炸弹,靠飞行员用手投掷。

    “该死的,该死的!”小个子上尉跺着脚,离开了主堡垒。

    援军没有来,而华军在占领了小湛山一号堡垒群后也没有发动攻击,天色慢慢地暗下来,从瞭望孔望出去,对面的华军阵地已经看不大清了。

    “少校先生,他们在挖掘工事,他们要一路挖过来。”刚出去的小个子黑森人又转回来,“得想个办法。”

    “都是石头,土工作业没那么容易。”那个中尉连长点起一支烟。

    “他们的工兵很强!他们有世界上最好的工兵。”小个子上尉有些急,“请允许炮火封锁。”

    “可以。”比希纳点点头。

    两分钟后,寂静再次被打破,德军炮兵开始朝壕沟以北阵地轰击。而华军的炮火也过来了,一发重弹正中他们所在的大堡垒,让几名德军军官吓了一大跳。

    坚固的超厚钢筋水泥堡垒挡住了重弹,但西北角还是坍塌了一片,露出了灰黑的天空。三个连长不约而同地出了大堡垒,回到各自的连队了,比希纳对黑森人说,“吕尔森,密切注意一号方向。”

    “请放心吧长官。”黑森人头也不回地说了一声。身影消失了。

    比希纳最担心的攻击并未发生。看来华军在调整部署,今晚有可能不进行夜战了。

    比希纳在吃了一罐牛肉罐头后带着通信兵出去在各连走了一圈。士兵们正在休息,无数红红的亮点在闪烁,那是士兵们在抽烟减压。黑暗里他看不清部下的面孔,但可以感觉到阵地上弥漫着一股绝望的气氛。

    仍然不见援军的影子。显然,中国人将从南线实施突破了,一二号阵地如果丢失,陆地防线就敞开了口子,中国人甚至可以不用攻打北面的三座大支撑点而直插市区!上面究竟是怎么想的?回到大堡垒后,比希纳想给团长打个电话,拿起来又放下了。没有必要。上校甚至斯特劳斯将军又不是不知道这边的情况!比希纳少校喝了一杯水,在蜡烛下铺开纸张,准备给妻子写信,他要告诉妻子(他妻子并未来青岛)。青岛要塞守不住了。他的命运只有两个结果。或者战死,或者在中国人的战俘营等待战争的结束……刚写了妻子的名字,通信兵报告。上校来了。

    “少校,我们的战争结束了!”维纳克尔上校摘下了帽子摔在用弹药箱堆成的桌子上,烛光映照出上校阴沉的脸色,“二十分钟前,斯特劳斯将军接到了柏林的指示,要我们向华军投降,交出青岛!”

    “为什么会这样?!”

    维纳克尔沉声说,“执行命令吧。派人联系华军指挥官。立即。”

    比希纳感觉到自己的力气立即被抽空了,他扶着“桌子”站立了片刻,“是,立即联系华军指挥官。”

    四十分钟后,通信兵带着一个华军中尉进入了大碉堡,中尉身材消瘦,眼睛大大的,死死地盯着碉堡里的几名德**官,用很不标准的德语说,“我是旅部参谋和文晋中尉,奉上级命令,前来接洽贵军投降事宜。”

    “我方奉命向贵军投降……”沉默良久,维纳克尔上校艰难地吐出了一句话。

    维纳克尔上校当然不知道。柏林的命令来自一个在列日要塞立下大功的少将的建议,那个人便是注定在这场大战中扬名天下的鲁登道夫将军,他是奉命去东线应对危局的,俄军两个集团军已经深入东普鲁士,负责东线的德军第八集团军战守无措,统帅部已决定换将了,鲁登道夫被任命为第八集团军参谋长——司令官尚未选定人选。鲁登道夫得知远东战况后向德皇建议,既然确定日军将攻击青岛,那就将青岛让给中国人好了。如果日军继续攻击,将可能把中国人推到我们的怀抱里来。

    法金汉将军立即表示赞同,而总参谋部也表示赞同(毛奇总参谋长并不在柏林)。法金汉是在得到斯特劳斯少将的报告后赞同鲁登道夫少将的建议的,斯特劳斯少将肯定地说,青岛守不住了。

    威廉二世本来很生气。他对斯特劳斯至为失望,青岛战事仅仅进行了半天,那位被他寄予厚望的将军便做出了如此令他失望的判断。要知道青岛可是亚洲一流的要塞城市啊。如果对手是英国人,威廉二世的心情会好的多,但对手是他一向看不起的黄皮猴子!这怎么可以?

    法金汉成功地说服了德皇。青岛对于这场大战无足轻重,但如果中国加入同盟国,意义将大为不同。西线对于巴黎的总攻击即将进入决定性阶段,东普鲁士不容有失,我们顾不了青岛了。日本与中国发生战事,很可能将英国和法国牵扯进来,为什么不抓住这个机会?

    斯特劳斯执行了柏林的指示。8月25日晚,德军从南线开始撤出青岛要塞,华军部队开始接管要塞,一切都在匆忙中进行。到天亮的时候,青岛要塞已全面对华军开放,所有的武器全部交给了华军,具体的清点还需要几天的时间,德军部队开始撤回市区的军营,中央军区第6师第18、17旅奉命接管青岛要塞,遭受严重伤亡的第16旅被撤下休整补充。

    青岛之战只进行了不到十个小时就降下了帷幕,以一种诡异的方式结束了。

    是役,德军阵亡131人,负伤165人。而华军46、47及战斗工兵团共计阵亡677人,负伤1233人,六倍于德军。但16旅两个步兵团及军区战斗工兵团以压倒德军的决死攻击为总部的全盘计划奏出了胜利序曲,赢得了全军的尊敬。

    右手负伤一直指挥战斗的陈豪在26日凌晨被送到野战医院。孙娟亲自为他处理了伤口。他在几年前便认识孙娟了,那时他还是一个刚参军的小兵。

    “这下你媳妇儿该心疼了。”孙娟对脸色苍白的陈豪说,“早知道德国人要投降,你就不该那样玩命了。还好没有破相,拇指和食指都在,不会影响太大。要不要给你打一针止疼?”

    “不要紧,我忍得住。可惜我的士兵了……”陈豪得知德军投降后大骂不止,更多的是对上级指挥的不满。如果晚攻击一天,他那些精锐忠勇的士兵们就不会血洒疆场了。

    “安心休息吧……”孙娟说,“曲旅长打电话问你来着,我告他你没事,只丢了一根指头,还有九个嘛。”孙娟替他盖了一条被单,离开了帐篷。

    陈豪想给在无锡娘家坐月子的妻子写一封信,但右手疼得根本拿不住笔,他又不想用左手写,那样妻子一眼就可以看出来他负了伤。半躺在床铺上的陈豪拼命忘却刚结束的血战,部队已经撤下来了,1营的伤亡名单尚未统计出来,他的思绪转到了妻子身上,一个月前,妻子在无锡为他生了儿子,母亲早已赶去照顾了,来信说孩子多么可爱。如果他战死,他的儿子将永远见不到他——只能在照片上看未曾谋面的父亲了。现在他虽然丢了一根手指,但活着,肯定会见到儿子的。

    陈豪是跟随第6师南下江浙时在无锡认识妻子的,她是无锡美术专科学校的老师,比他大一岁,娇小美丽,看上去像他的小妹妹。陈豪脑海里浮现出妻子美丽的姿容,特别是她微笑时呈现的一对酒窝——他对妻子说,我是因为贪杯才恋上你的。那时他还是连长,从北洋军战俘营回来的他在叶师长的关照下回到了老部队继续担任连长,没有受到任何的歧视。在无锡那座美丽的江南小城开始了他的爱情,婚后妻子不愿意放弃她热爱的工作,因此一直没有跟他到济南,临产时他曾想请假回去,但部队正在大演习,实在张不开嘴。如果父亲活着,有了孙儿该有多高兴?想想父亲已经去世十五年了……

    “我没有给陈伯丢人,更没有给龙司令丢人。”陈豪闭上了眼睛。(未完待续。。)

第三章困难的抉择第一节日本的要求

    青岛之战短促而激烈。令所有关注青岛战事的人们:上到自以为操纵天下大势于股掌间的政治家,下到平头百姓,都没有想到战事以那样一种方式戛然而止。

    英国在山东是有军事基地的,虽然力量很弱。当中国正式通过外交渠道要求德国归还青岛时,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便意识到青岛战事已经不可避免了。朱尔典是从中德双方的决策者性格推断的,威廉二世是出了名的目空一切,出于自尊,决不允许德军不战而让出青岛。假如德国出于全局的考虑,主动让出青岛是可能的,就像已经证实的德国对中国开出的“条件”。但在中国的威胁下出让要塞就不可能了。但中国是一定要打的,朱尔典的证据是龙谦的性格。他在给格雷外长的密电中说,“他(指龙谦)是中国人中少有的对文明国家毫无敬畏的人,他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民族自豪感,他手下的武将们由于其首领的性格,对任何人都有一种目空一切的狂傲……鉴于此,中国一定会尝试用武力夺取青岛,以杜绝日本对山东的觊觎。就让德国人给中国人上一课吧,用武力教训一下越来越狂妄的中国人符合大英帝国的利益。”

    朱尔典致信山东驻军司令卡登上校,请他关注青岛局势,必要的话派出观察员就近观摩战局。

    卡登上校执行了朱尔典大使的指示,8月23日。就在中国向德国提出“最后通牒”的第二天,卡登上校正式向中央军区提出派出军事观察员的要求,代表龙谦“督战”的司徒均总长立即批准了卡登的申请,三名英国陆军军官抵达了青岛前线,他们目睹了小湛山攻击战的过程,向卡登上校递交了一份报告,这份报告被朱尔典全文转报国内。

    朱尔典根本没想到青岛之战会在一天内结束!如果不是那三名“实话实说”的观察员,朱尔典会认为德国放弃青岛完全是一个策略,但是,观察员的报告粉碎了朱尔典的臆想。

    “德国人守不住了!最多三天。华军第6师即可夺取青岛!”这是观察员的结论。当然,观察员用一系列事实来证明这个结论:华军武器精良,战术得当尚在其次,但华军士气的无比高昂给三名英军观察员留下了极为深刻甚至是震惊的印象。“华军陆军攻击精神的旺盛完全不次于欧洲强军。与其说是德军被绝对优势的华军兵力压倒。不如说是华军的牺牲精神压倒了德军,如果华军攻击我基地,最多需要48小时!”

    这份报告令朱尔典极为懊丧。出于对大英帝国利益的考虑。他必须正视接下来的各种可能了,如果日本仍执意进攻青岛,可能演化为中日间的全面开战,由于英日同盟的束缚,英国不能像俄法一样置身亚洲局外专顾欧战,英国必然被日本拉下水!那么,英国在中国的利益将受到重大损失,所有的基地租界将完全丧失,甚至连香港都难以保证安全!

    当然,这个结果朱尔典在获知日本已经决定对青岛用兵时就考虑到了,但青岛之战击碎了朱尔典的幻想——华军完全有能力与日本“掰手腕”,日本不能迅速战胜中国,英国将被迫承担巨大的战略风险!进一步讲,如果中国侥幸战胜日本,他们甚至可以越过喜马拉雅山攻击印度!这幅图画吓坏了朱尔典,印度是大英帝国的生命线,没有了印度,大英帝国的全球霸权就彻底崩溃了!

    朱尔典的设想并非没有依据。1912年,就在新中华建国后的第三年,西南军区第13师克服了重重困难从四川进军西藏,驻兵拉萨和日喀则,虽然为此付出了数千官兵的生命,但中国人完成了这一壮举!指挥这次进军的西南军区司令官蓝心治,第13师师长曹锟,旅长吴佩孚等大批将领获得嘉奖和晋升,他们可以将两个大编制旅开入西藏,为什么不能调更多的部队过去?

    青岛战事后,朱尔典给国内的专项报告中讲述了自己的看法。建议格雷外长通过渠道告诫日本出兵的危险性,强烈要求帝国取消日本的军事冒险!朱尔典已经意识到,日本加入协约国的目的并非直接参加欧战,而是准备在亚洲“捞一把”,如果日本人的举动不损害大英帝国的利益,帝国可以默许。但现在完全不同了,日本人对山东的攻击有可能极度恶化亚洲局势,甚至直接影响欧战战局!

    在等待国内指示的当口,朱尔典跟法俄两国同行研究了青岛之战带来的变数,法国已经惶惶不可终日,“施里芬”计划已经展开了獠牙,强大的德军右翼正在席卷比利时从法国西部攻入了法国,目标直指巴黎。霞飞已经遭遇最大的危机,他对阿尔萨斯和洛林的攻击失败了,法军开始后撤。而东线也出了大危机,就在华军强攻青岛的那天,坦能堡会战爆发,由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接手的德国第八集团军上演了本次大战的第一个奇迹,至8月29日,也就是昨天,俄军第一,第二两个集团军三十万人马烟消云散,此战像一根棍子狠狠敲在了俄国人头上,德奥一方大肆宣传,而协约一方则垂头丧气,英法希望俄军在东线牵制更多的德军兵力的希望落空了。坦能堡战役暴露了俄军的虚弱,三十万病员的损失不是大问题,俄军有五百万呢。三十万大军的装备给养损失也不是不能承受,但信心,信心才是最重要的。某种意义上,坦能堡会战彰示了一种可能,即德奥击败英法俄的可能。如果法国顶不住德国而失败,俄国的失败也不肯避免,英国将被驱逐出欧洲大陆。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带来的是全球局势的大变。英国将彻底丧失二百年来建立的全球霸权。

    朱尔典希望法俄两国正视这种危险,避免亚洲局势的失控。

    廓索维茨大使在接到消息后很是低沉,对于朱尔典所谈的完全赞同,“决不能让日本人捣乱!决不能!”

    现在跟一个月前的形势已经有很大的不同。朱尔典非常恐惧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如果说一个月前格雷外长的指示给朱尔典打了一针强心剂的话,现在药效完全过去了,恐惧再次占了上风。

    强大的青岛要塞啊,中国人只要三天,只用一个精锐师就可以夺取。难道他们还是虚张声势?

    英国外交部对朱尔典的回复在8月31日上午正式抵达北京。帝国同意朱尔典的建议,认为在这种局势下保持中国的中立是有利的。应当采取有力的措施维护中国的中立。

    朱尔典立即前往日本大使馆找林权助面谈。空气中似乎仍飘散着中国人庆祝青岛“解放”的鞭炮味道。路边走过的中国人似乎更加趾高气扬。朱尔典当然不会忘记8月27日北京为庆祝国防军夺取青岛而举行的群众集会。自从蒙山军建国,群众集会成为了常态,每一次的集会在朱尔典看来都是对大英帝国所建立的全球秩序的挑战,每一次集会都是唤醒这个沉睡已久的古老民族觉醒的良方。就在那天晚上。朱尔典出席了外交部举行了酒会。顾维钧助理通报了青岛战事的结束。德军已经彻底解除武装离开了青岛,要塞已被国防军正式接管,不仅是青岛。胶济铁路和津浦铁路的管理权已经正式收回——顾维钧回避了关键的问题,避而不谈与德国的关系,特别是德国投资的处理,只是通报了这一事实。

    酒会上满面红光的唐外长对他的敬酒似乎带着嘲讽。

    青岛之战提振了中国的信心,更加树立了龙谦总统的绝对权威,那些质疑用武力夺取青岛的声音全部消失了,连病重转入协和医院治疗的民党领袖黄兴都致函龙谦表示祝贺和敬意。

    一个整合了内部可以全力对外的中国是可畏的,尽管她目前还很虚弱,但足以在亚洲发出自己的声音了。

    林权助拒绝了朱尔典的劝告。他对朱尔典说,帝国攻击青岛的决心不可改变,“奉帝国政府之命,我已向支那政府递交了外交照会,要求华军立即撤出青岛,并将德军及装备移交帝国。此为避免战争爆发的前提条件。大使先生,您要知道,支那人教训的不是德国人而是整个世界!如果放纵这种行为将带来什么后果您是知道的。他们可以夺取青岛,也可能夺取威海甚至香港!和平中立的旗号简直是无耻的谎言!德国人配合中国人上演了一出拙劣的双簧戏——那是一种可笑的中国舞台剧,一个人在前面表演,另一个人躲在背后操纵。帝国绝不允许这种挑战世界秩序的行为发生!”

    林权助其实已别无选择。因为帝国已经“收不住”了!第一个准备用于青岛的陆军师团已经集结完毕,国内情绪激昂,这种时候叫停是会出大事的!林权助当然不会告诉朱尔典日本国内的详情,他完全可以想到现在的日本是何等局面。

    的确,青岛之战严重刺激了日本。

    8月26日,青岛德军投降的消息传到日本,军部立即大哗。内阁立即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对策。中国人无视日本的警告激怒了日本,而青岛之战在一天内结束更是令军部措手不及!

    陆军大臣冈市之助强硬地要求内阁追加战费,动员至少三个满编师团用于青岛战事。

    参谋总长长谷川好道列席了内阁会议,根据已经掌握的情报,华军在山东半岛集结了四个陆军师,总兵力超过了十四万(情报有误)!原先计划的用两个师团夺取山东显然不够了,必须再动员一个满编师团,而且要求海军全力配合。

    没有海军,陆军无法登陆山东,而且,在德军拱手让出青岛后,德军青岛要塞的所有大炮和炮弹,特别是重弹全部落入支那人之手,没有海军的火力,陆军无法“迅速”夺取青岛。

    大隈重信首相焦头烂额。他立即向陆军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如果中国因青岛问题而在满洲和冀东动手呢?三个师团?三个师团可以包打天下吗?

    此前,大隈重信已经拜会了陆军的灵魂人物山县有朋,就青岛之变征求了山县元老的意见,明确指出,如果在山东、直隶和满洲三处与支那全面开战,陆军做好了准备吗?究竟需要多少兵力?五个,还是十个师团?先不说国内经济能否承受一场不亚于日俄战争的大战,时间呢?需要多少时间?三个月够吗?支那人会给我们三个月时间吗?如果支那不计后果全面发动,直隶的支那驻屯军将全军覆没,满洲亦将不保,帝国采取添油战术去对付如此庞大的支那合适吗?

    山县并未正面回答大隈首相的问题,“军事问题自有陆军考虑,不需要阁下费心。但阁下要明白,如果帝国再不动手,以后将再无机会了。”

    大隈重信内心同意山县元老的判断。新中国立国五年来的事实已经证明了这点,他们的发展速度远超帝国,即使他们不能出海争雄,但几十年来帝国无数志士仁人苦心孤诣的大陆政策将彻底失败,日俄战争的成果将付之东流!这不仅不能被陆军所接受,而且不能被全体国民所接受!谁敢接受这一可怕的事实,谁将死无葬身之地!

    “阁下勿忧。陆军选择山东是有道理的,满洲涉及俄国,进攻北满将刺激俄国,因为他们对帝国的戒心远胜支那。至于您所担心的局面失控,我认为并不会出现。中国人一样没有做好准备。以身经百战的帝国陆军,击败山东之华军易如反掌!您想一想吧,陆军在山东获胜,支那无疑将退缩,局面并非不能控制。但就此罢手,满洲将更加被动。至于英国,完全不用考虑,欧战对于帝国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绝不能袖手旁观。”

    大隈重信有些放心了。山县的态度就是陆军的态度,他们并非要对支那全面开战,山东之战只是一次显示帝国武力的膺惩行动而已。

    日本国内并非全部支持对华开战,西园寺公爵就明确反对。但大正天皇刚登基不久,对朝局的掌控力根本不能比死去的明治天皇。帝国朝局实际是元老们在掌控,山县既然同意陆军出兵山东,内阁就很难挽回了。

    日本内阁和军部就此连续三天召开会议,研究动员和战费问题。最终在8月29日议定,动员第18、第6和第3师团用于山东战场,以夺取青岛、控制胶济铁路为最低目标。动员第12师团增援满洲,严防支那之蠢动。另外增强朝鲜之兵力最少一个师团,以策应南满之安全。

    为此,日本内阁增发战费5000万日元。

    所以,面对朱尔典停止军事行动的要求,林权助断然予以拒绝。但是,在内阁确定了出兵后,为了赢得军队集结的时间,日本开始通过外交渠道展开行动,在林权助措辞严厉的外交照会之后,日本人联合英法俄等过向中国提出了就青岛问题的一系列建议,建议双方就青岛归宿问题展开商谈。日本人的理由是,青岛问题不独为中德所有,涉及到列强在华的诸项利益,中**队的莽撞之举引发了文明世界的忧惧,如果中国将青岛设为对协约国开放的不驻军的自由港,日本政府将表示欢迎,可以确保青岛之安全。(未完待续。。)

第二节中国的应对

    “陶姐,这张报纸你看了吗?”徐怡递给陶静一张《中华报》。

    陶静放下笔,看了眼报纸,“看过了,有什么问题?”

    “陶姐,日本为什么要我们放弃青岛?自由港?自由港是什么意思?”

    “那不过是日本的花招。他们明知道政府绝不会答应的。”陶静站起身,挽住了娇小的徐怡,她知道徐怡为何担心,“走,到院子里说话。今天太热了……”

    学校已经放假,但临时招收了一个短期班,陶徐两人就需要加班了,不过收入不菲。无锡美专的生源是越来越好了。

    院子里不比办公室凉快,正是午后最热的时分,没有一丝风,当凝视院子里的水池时,可以看到气纹的波动,鱼儿沉于池底,蝉儿在树上鸣叫。

    “你那位还是没消息?”

    “没有……”

    “军队规矩大。”陶静安慰道,“或许是为了保密,或许是要转移,你那位已经是一营之长,管着好几百号人,战后的事情不比打仗少,不要过于担心了。”陶静轻声说。

    “陶姐你真的没有在军队待过?我觉得你对军队很了解……说好来信的呀,战前他的信一直很准时,虽然不提那边的情况,但我能看懂。16旅是6师的王牌旅,他那个团是16旅的主力团,青岛之战他们肯定参加了……”

    青岛之战后,官方宣传报道披露了中央军区第6师奋勇作战一举夺取青岛要塞的新闻。引发了政府对参战部队家属的慰问之举。徐怡因此获得了无锡市政府发放了100元慰问金。她丈夫是第6师营长不是秘密,但战后却一直没有她丈夫的消息。

    “那也不一定。越是王牌,越要用在最关键的时候,你不懂的。”陶静其实也很担心,她是经见过战事的,所谓王牌,就是一场场血战获得的地位,是无数忠勇将士用生命、鲜血和伤残换来的荣誉。夺取青岛,军方岂能舍弃主力而用替补?

    “我就是担心他。哪怕他负伤都不要紧……”徐怡的眼睛里蓄满了泪水,“可是总该给我来封信呀。看报纸所说。如果咱们不答应。日本人真敢打咱们吗?”

    “不知道。咱们都是老百姓,哪里晓得那些大人物们如何决策?不过,我觉得政府不会答应的。青岛是我们的,国防军收复青岛是天经地义的事。就是政府答应。老百姓也不会答应。”

    是的!老百姓不会答应。无锡虽然远离战场。但徐怡深切地感受到了国民因国防军收复青岛的狂热。学生们知道了她的丈夫是中央军区的军官,竟然筹钱买了礼物让她转交丈夫表示敬意。而一向不关心政治的父亲竟然喝得酩酊大醉,第二天亲自跑到驻军司令部送去了200元的捐款。但部队没有收。他又寄给了国防部,请求转交阵亡军人家属。徐怡知道,父亲那个小圈子里的所有人都捐了款。实在是太振奋人心了,原先只有割地赔款,什么时候见过自己的军队从列强手里收复失地?一向吝啬无比的父亲竟然拿出了200元的巨款来“劳军”。

    可是,自己的丈夫就在山东。他所在的师号称国防军三大主力,是中央军区的擎天玉柱!就算青岛之战没有参加,如果日本打过来,第6师岂能置身局外?

    “老百姓尚在其次,关键是总统绝不会屈服于列强。”徐怡擦擦眼,“父亲说,总统的性格是绝不会屈服的,你没有看总统的讲话吗?如果列强将战争强加于中国,国防军将战至一兵一卒,绝不屈服!”

    绝不屈服!陶静耳边响起军歌激昂的旋律:从无畏惧,绝不屈服,英勇战斗!直到把敌人消灭干净!鲜红的军旗高高飘扬!

    那是他作词并谱曲的作品。的确,自从他手创蒙山军,确实做到了从无畏惧,绝不屈服!别说是日本,便是再来一次八国联军侵华,她相信他仍然会带领国防军奋战到底!

    父亲说,他不是一个好父亲,更不是一个好丈夫,但是他是一个好的统帅……

    “陶姐你想什么?”

    “对不起,想起了别的事。你不要想那些不着边的事了。我想,他很快就有消息了。”陶静说这番话时心里也在打颤,消息或许不能接受,如果那个俊朗的青年军官阵亡,政府很快就会将通知书送达徐怡手里了,“相信大姐的话,安心等待吧,一定会有好消息的,你那位心上人会给你带回高级别的军功章的!”

    “多谢陶姐吉言了!”或许是因为陶静的安慰,徐怡的心情开朗了许多,“我不求他立功,只要平安就好。”

    陶静便是许思了。因为许文夫来无锡定居后化名为陶道明,户籍登记也没有恢复原名,许思便跟随父亲改了姓,甚至连名字也改了。

    这样做,也是和过去彻底决裂。但是,有时面对儿子,她的心情还是很复杂,儿子总体上像自己,但鼻子和嘴巴仍看到那个人的影子……其实父亲对他的评语也不完全对,他仍关心着儿子,用他自己的方式关心着这个“流落民间”的“皇子”(母亲玩笑语)。

    他或许不是一个好父亲,但责任不能全推给他……孩子已经懂事,曾问及爸爸是谁,她明确告诉他,爸爸是大英雄,但他已经牺牲了,牺牲就是死亡,你永远也见不到他了……

    许思在离开学校回家的路上,思绪飘到了北京。想着那个曾经深爱过的人,她不能完全体会那个人巨大的权势,但深切地体会到了他肩上的责任。

    “他一定在为急剧恶化的中日关系焦虑吧?但这一切都跟我没什么关系了。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向我描述过他心目中的中国,他的理想正在一步步实现。虽然距离他描绘的那幅美景距离还很遥远,但所有人,包括对一切都持怀疑态度的父亲,都承认已经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其中绝大多数变化是百姓们所称赞的,每当听到百姓特别是青年学子们对他的赞誉,自己都有一种特别的激动,但跟自己没什么关系了……”

    许思以为龙谦在北京。就在徐怡向许思倾述自己的思念和担心的时候,龙谦已经秘密抵达了济南中央军区司令部。龙谦出京巡视战区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只有极少人知道总统的行踪和此行的目的。

    9月7日。中央军区司令部戒备森严。龙谦召集总参、海军、航空兵、联勤总部、兵工总署、中央军区相关高级将领以及山东省长等高级文武,检查了中央军区的备战情况,审核了总参和中央军区联合拟定的战役预案并部署相关工作。

    “已经确认,日本准备攻击青岛了。兵力是三个师团。其中第18师团。也叫久留米师团。已经完成了集结。其余两个师团应当是第6和第3师团。请注意这个第6师团。号称日军第一精锐,名气很大,与第2师团并称为日本陆军的两大王牌师团。兵员基本来自南九州。那里经济较为落后,民风剽悍,战斗力极强……海军方面,具体的情报尚未得到。不过可以肯定,日本海军会全力配合其陆军的行动的。”在中央军区司令部会议室,总参谋长司徒均上将向中央军区参会的将领们通报了最新战略级别的情报。

    “我们可以拿到如此级别的情报了?”问话的是联勤总长宋晋国,他是跟龙谦一同抵达济南的。

    “其实没那么神秘。”军情局长田书榜少将回答道,“日军师团以地域编成,补充兵员基本来自同一地域,这点和我们的动员机制完全不同,很容易拿到证据。国安总局所获得的情报也证实了这一点。宋部长不必怀疑。”

    国安总局副局长王之峰点点头。局长江云去了承德,自1912年满清皇室搬出北京居住承德避暑山庄后,江云每个月都会亲自去承德一趟。

    “三个师团就来打山东?大正天皇那个傻货的脑子确实坏掉了!他以为我们是八旗兵吗?”封国柱上将在接到总参军情局的情报后简直不敢相信,“三个师团,满打满算也就七八万人,视我中央军区为无物?狗东西!这回我要让他片甲不回!什么王牌,什么‘黑黑的皮肤红红的血’,在我眼里已经是一堆臭肉了!请司令放心,中央军区保证达成总参战令,全歼侵犯之日军!”

    “轻敌是为将者之大忌!国柱你要时刻给我记着!不要以为打赢了青岛就目空一切!”龙谦冷声道,“论日军的顽强,尤在德军之上!不要以为跟俄军和德军交过手了就自以为天下无敌,我们还差得远呢。论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我们比不上他们。北方军黑沟台和唐努乌梁海痛击俄军,第6师攻击青岛,都算不上真正的大战。有关日军的编制,训练,装备、将领履历等你们要认真消化,多准备几套预案。但封司令说的不错,这次我们就是要让日军片甲不回,将这三个师团从日军战列中给我抹去!”

    “日军轻敌之心完全可以利用。但是要估计到另一种情况,那就是他们增兵!日军现在有二十个师团,其中大半参加过日俄战争。他们的动员能力比我们强,海路畅通,随时可以增援……要充分做好敌人增兵的准备才行。”司徒均对于中央军区上下明显的轻敌情绪也有些担心。

    “宁司令,”封国柱对海军总司令方时俊笑道,“海军这次不准备露一手吗?如果你的潜艇部队可以击沉他几艘运兵船在海上可就好玩了,我不相信他们能游到青岛。”

    宁时俊早已恢复了本姓,但封国柱还是习惯称呼他的旧姓。

    “海军当然不会置身局外。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怎么能让陆军独抗大梁?”

    “不要寄希望于海军。”龙谦摆摆手制止了两位老部下的谈话,“总参要顾及全局。山东战事就交给中央军区了。这是我们建国以来最大的一仗,也是决定性的一仗。此役胜利,将彻底改变东亚的局势,为我们和平建设赢得二十年宝贵时光。如果输了,一切都需从头来过……总参敲定的总体方案我批准了。青岛必须坚守,不容有失!瞿鸿翔!”

    “在!”第6师师长瞿鸿翔少将起立大声回答。

    “你带6师主力坚守青岛,有没有信心?”

    “请总统放心。6师定可完成任务。像一块磁铁,牢牢将日军吸在青岛周围。”

    “6师有国防军头号主力之称,但主力不是自封的,我说了也不算。而是敌人授予的。德州战役成就了6师善守的威名。但16旅已经证明6师攻击力的犀利。我很满意。这次我不要你攻击,而是顽强守备。拿出守卫德州的劲头来,给我牢牢守住青岛,期限为两个月!”

    “保证完成任务!”瞿鸿翔大声回答。

    “很好。现在我任命你兼任青岛警备司令官。命令即可生效。等此战胜利。我亲自为6师有功将士授勋。晋瑞功!”

    “在!”总参工程兵副司令官晋瑞功少将立正回答。

    “工兵全力以赴加固青岛工事。特别是南部防线被16旅所破坏的工事。一分钟都不许耽搁!中央军区要组织督察组,高标准地验收工事,不得马虎!”

    “是。保证完成任务。”晋瑞功大声答道。他虽是工程兵副司令。但他的出身决定了他比司令官张孝准更有威望。龙谦点名让晋瑞功负责青岛防线的修复和加固,对这位参加过蒙山整军的老部下表示了极大的信任。

    “晋国,青岛相关物资的转运就交给你了,料敌从宽,尽量满足瞿鸿翔的要求。”

    “是!请司令放心,绝不会让瞿师长缺了粮弹。”坐在龙谦身边的宋晋国欠身答道,“我就坐镇济南,亲自部署。”

    “树鹏,青岛缴获德军大批弹药军需,你要亲自过问。那些损坏的大炮要想办法修复。山东军工的生产要加速。”

    “是。兵工总署已经制定了具体的方案,可以满足中央军区的需求。”

    “战事一开,进口弹药,特别是大口径炮弹就靠不住了,美国人也不一定靠得住,要立足自身。这是检验兵工总署的最好机会,让我相信你不是吹牛。”

    “我愿立军令状。如果封司令缺了武器,唯我是问。”

    “好,要的就是这句话。”龙谦满意地点点头。

    “请注意,守住青岛,此战就胜了一半。从常理上讲,日军必须夺取青岛,方可转运兵力和物资,所以青岛守备是关键。现在我们兵力充裕,如果感觉到兵力不足,可以提出来。”司徒均对瞿鸿翔说。

    总参拟定的作战计划是以青岛为磁石将日军吸引于青岛周围,大量杀伤之,然后相机分割包围入侵之敌,打国防军前所未有的打歼灭战。所以青岛守备是整个战役计划的核心。

    “报告总长,两个旅加师部直属部队,够了。再多就展不开了。这个,军区作战部和我师已经做了详细的论证。”

    “很好。”龙谦微笑着点点头,“据说17旅因为没有上场而抱怨不止,18旅被充作总预备队更是怨声载道。你告诉他们,这次给他们展示本领的机会来了。”

    在场的高级将领们发出轻笑。从龙谦以下,很满意部队急切求战的心态,这是取胜的必具条件。

    “为什么他们必须攻取青岛?海岸线那么长,可供登陆的地点甚多,他们会不会借用英国人的基地?”第1师师长杜三立轻声问身旁的16师师长高虎子。

    “登陆当然没有问题,”高虎子看一眼正在跟司徒均轻声交谈的总统,“但没有大型码头和铁路,近十万人马的后勤就很难跟得上了。至于威海,一来英国人未必敢明目张胆让给日本,二来嘛,那边距离青岛远了些,又没有铁路相连,不可能的。”

    封国柱听见了两人的对话,“如果英国人敢那样做,老子立即将威海打下来!别他妈给脸不要脸。”

    “大致就这样了。最后我交代几件事,”龙谦站起身。“这次日本跟我们算是摊牌了,他们意识到了我们的发展速度已经对他们构成了威胁,所以用军事手段来解决威胁了。自朝鲜事变引发甲午战争,日本就是我中华民族的头号大敌!他们是踩踏着我无数同胞的尸体,吮吸着中华民族的血肉发展起来的。囿于其岛国限制,资源缺乏的问题无法从自身找到解决办法,所以我国就成为其觊觎侵略的对象。地缘政治决定了中日矛盾的不可调和性,那种希望和平解决问题的人要么是糊涂,要么是别有用心!在东亚乃至亚洲,只能有一个强国!我们还是日本?”龙谦目光炯炯地望着众人。“当然是我们!这就是我们这一代人的使命。用一代人的奋斗牺牲,为中华民族奠定和平发展的基础。青岛之战之所以打的好,是16旅展现了一种有我无敌的英雄气概,吓倒了号称天下第一的德军。这是我最为欣赏的。蒙山军就是要保持这种精神。要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青岛之战后听到一些声音。有人分析了我们和日军装备上的差别。认为我军在步枪、机关枪、迫击炮等方面优于日军,必胜无疑。这种论调我是很讨厌的,我们发展军工。研究最新的最好的武器来装备部队是应该的,但绝不能丢掉一往无前有我无敌的拼命精神,否则我们就不要打仗了,列数一下对手的武器就决定是受降还是投降了,岂不荒唐?很高兴看到16旅在强攻小湛山阵地显示出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再加上好的武器,就是如虎添翼。如果丢掉了这种精神,即便装备再多的优良武器,打败仗是必然的。比日本强?未必!日军的训练水平是很高的,我咨询了好多留学日本的军官,出任副总参谋长的蒋方震将军就不止一次对我说过,就国防军的总体而言,单兵素质还比不上日军。日军的吃苦精神,射击技术,土工作业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追赶的地方。这种话听起来不那么舒服,但是有用!是忠言!比那些自认为武器优良的糊涂话利国利军。

    “第二是要明白,国战不同于内战,我们可以和北洋谈和,可以团结国内一切曾经的反对派,但外敌不同。对外敌的仁慈就是对同胞,对民族的犯罪!但打日本又不同于德国,从长远看,我们和德国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我们可以和德国谈友谊,谈合作,今天兵戎相见,明天可以继续做朋友。可以善待德军战俘及侨民,但日本和德国不是一类国家,对于即将开始的战争,中央军区参战部队要做好最充分的准备,要有不同于对德作战的方式,既要认识到此战对于中国的意义,更要认识到对手的不同。这是两个注定要倒下一个的生死决战,虽然此战不能决定中日的最终胜负,但可以极大地改变中日的力量对比!我要的是此战让日本痛彻肺腑,让他很多年缓不过气来!让他想到山东之役就做噩梦!最近国防部宣传局编撰了一本《总体战》的秘密小册子,想必在座的都收到了,希望你们认真读一读,什么是总体战?简单的讲就是国家间的对抗不只看战场的胜负,更要关注经济、民力的损失。每阵亡一个士兵,国家就损失一个可以创造财富的人,国家就要为此付出抚恤金,还要供养他们的妻儿老小。伤员还要负责治疗,或许是终身治疗抚养。这个帐仔细算起来是很可怕的。日本是个小国,注定他的恢复能力弱于我国。我们损失十万士兵不算什么,它就有些受不了。大国跟小国的区别就在于此,当讲人均时,我们很尴尬,当集中国力办大事时,我们的优势就明显了。想一想吧,我们每个人出一元钱就是四亿多元,足够我们跟他们大干一场了。所以,此战既要战胜日本,更要消耗日本,让他们明白,从现在开始,谋划中国再没有好处了,最终获得的注定是国破家亡!

    “同志们,山东之战关系全局,这边打好了,辽南、京畿及上海就不会有大问题。其他战区不需要你们考虑,专心准备迎战日军吧。为了以防万一,东南军区已经补充完毕的第18师立即移防郑州,转隶中央军区以厚兵力。国防部那边已经打过招呼了,总参下令吧。从现在起,山东进入战时状态,青岛居民立即转移,沿岸各城镇的战备工作立即开始,封国柱负全部责任!各级政府要全力配合军队,服从军队的命令,对于延误泄露军机者要严厉处置,绝不容情!”龙谦对望着站起来的山东省长吴永和封国柱,“这次我不去看部队了,日本已经正式提出将青岛设为自由港,英国人也在帮腔,这是烟雾弹,他们需要时间,我们也需要。方总理和唐外长正在跟日本人扯皮,但决定外交谈判的不是总理,也不是外交部,而是你们!今天我就和司徒总长回京了,我在北京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未完待续。。)

第三节走向战争

    8月下旬以驻华武官身份来中国、奉命做侦察旅行的日本参谋总部参谋涩谷川中佐赴山东旅行的要求被中方以安全不能保证为名拒绝。

    事实上,自青岛之战爆发,山东所有的拥有外国国籍者都受到了严密的监视,中央军区为“和平堡垒”大演习划定的军事管制令并未取消,各种保密防谍措施更为严格了。山东全省,包括远离青岛的各县市居民都进行了一轮严格的身份甄别,限期离境、限制活动范围等临时管制措施让地方议会深为不满。为此,国会举行了专题会议,出台了山东战时管制条例,算是从法理上为军队和政府的战争行为开了绿灯。

    涩谷川中佐虽然未能亲赴山东腹地收集情报,但凭着日本政府几十年打下的情报网老底子,涩谷川还是整理出了他想要的东西。结果令他无比震惊,一份经涩谷亲手书写的绝密情报被林权助大使派遣回国的外交人员带回了日本,但涩谷却没有回国,他需要进一步核实和收集需要的情报。

    日本大使馆因涩谷川行动受限向外交部提出了抗议。但外交部不予理会。其时一个高级别的日本代表团以来中国,和中国政府就青岛问题展开了谈判,为了麻痹中国,日本不再提涩谷问题,谈判的总体气氛是好的,英国充当了“调停者”角色,谈判在原清室居住的恭王府举行,清室搬迁至承德避暑山庄永久居住后。这里被改造为国宾馆,接待来访的重要外宾。

    在中日谈判其间,涩谷中佐拜会了代表团成员、已卸任陆军大臣的上原勇作大将,向上原大将倾诉了自己的意见,作为前陆军参谋总部高级情报参谋,涩谷强烈反对只动员三个师团攻略山东的计划,认为不仅无谋,而且是白痴!只有白痴才会制定如此漏洞百出的计划来。

    “大将阁下!只派三个师团攻略山东绝对不行!支那军在山东已经部署了四个师,总兵力超过了二十万(涩谷有意夸大了华军兵力)!大本营那些无视现实的混蛋怎么能如此草率?三个师团?要我看五个师团都未必够用!津浦、胶济两路全线掌握在支那手中,只需要一个星期。他们就可以从东南军区和直隶再运两个师上去!大将阁下。参谋总部的计划太危险了,请阁下为了帝国的安全,务必说服军部增兵。”

    参谋总部有一批手握实权的中级军官气焰极其嚣张,经常不顾尊卑臧否上司。偏偏又颇具能力。毕业于陆军大学的涩谷一直是负责情报工作的。1911年曾任陆军武官在北京呆了九个月时间。是坂西中将的亲传弟子,为了就近核实华军的情报,参谋总部再次将其派来了中国收集军事情报。

    “涩谷君。高估支那军能力了吧?”上原大将是鹰派人物,大力策划实施陆军的扩军,对出兵山东持完全支持的态度。

    “不。华军绝不可小觑。”涩谷中佐不自觉地用了“华军”的尊称,“首先必须向您说明,我们在支那所经营的情报网遭遇重大损失,情报收集能力比五年前下降了一半不止。饶是如此,根据已经核实的情报,情况仍万分危急。华军主力部队的装备已经超过了帝国陆军,他们大量配备了帝国陆军所没有的轻机关枪,甚至配备到了班一级,计算下来,华军主力师如攻击青岛的第6师,机关枪总数竟高达上千挺!数倍于帝国师团!他们还拥有大量的轻便迫击炮,第6师完全换装了性能超越我们的新式步枪。在重点部队,他们将无线电台配备到了团一级,还装备了大量的载重汽车,据计算,一辆载重汽车的运输能力可以抵三十辆畜力车,特别由于山东良好的公路网,使得华军的后勤保障能力达到一个空前的高度……还有,”涩谷完全不顾上原大将越来越黑的脸色,“华军拥有一支相当规模的飞行部队,这支估计拥有上百架飞机的飞行部队曾投入青岛战役并发挥了重大作用,他们已经摸索出了一套领先于帝国的战法,在山东他们至少拥有四座设施完备的野战机场。为了摸清该部队的情况,帝国已经损失了四个优秀的谍报员了,但具体情况,比如飞机的架数,指挥官,武器种类等仍扑朔迷离。存在这样一支部队将是帝国陆军的噩梦,帝国的军事行动将无可遁形。这样说吧,除了重炮,华军陆军武器已全面超越我军。参谋总部曾评估攻略青岛要塞的时间,认为动用一个满编师团,需要30~45天方可打下青岛。这还需要海军舰炮的支援。而华军第6师只用了一天就突破了核心阵地……”

    “但他们将一个主力旅报废了。”上原大将打断了涩谷中佐的话。

    “不要相信支那人的宣传。更不要相信支那军撤离山东的假象。属下认为,支那人以决心在山东迎战帝国!那个‘和平堡垒’演习就是一次预演。”

    “简直是一派胡言。”上原大将有些不高兴了。

    日本陆军在日俄战争击败俄军后信心空前高涨,认为完全具备与欧洲军队一争短长的能力了。特别是上层的乐观情绪更为浓厚,上原勇作就是其中之一。他任陆军大臣时力主扩张陆军不是为了应对中国,第一是为了与宿敌海军竞争以提高陆军的地位,其次是防备俄国。日本陆军从来就没有将中国当做假想敌,尽管近年来有关中国威胁的论调甚嚣尘上,但高层并未改变对华军的蔑视。

    “不。属下是为帝国担忧。请大将阁下务必正视现实,决不能拿国运开玩笑。”

    “中佐,你太过分了!”上原大将生气了。

    涩谷被赶出了上原大将的房间。

    涩谷没有资格参加中日英之间就青岛问题的密谈。上原感觉到中国对于帝国公开发出的战争威胁已经开始退让。无论是从支那政府的态度还是舆论宣传都是如此,上原来北京后一直关注着中方就青岛问题的报道,发现原先高调主战的呼声越来越弱了,相关中日友好、亚洲团结共进的文章越来越多。

    龙谦一直未露面,主持谈判的是外交部长唐绍仪,总理方声远出席了两次最为关键的会谈,从中方的态度也可以证实,中方不愿意与帝国兵戎相见。但帝国已执意要打这一仗了,所以,谈判总的态势是日方进攻。中方退让。英方在中间和稀泥。从青岛港的自由港地位、华军撤离青岛进而至胶济铁路的归宿,日本步步紧逼,中方苦苦支撑。上原大将判断,如果日方满足于青岛港本身。会谈恐怕已经出结果了。

    可帝国政府就是要逼迫中国谈判破裂。军部需要时间。外交需要一块遮羞布。所以谈判一直以一种拖沓的形式进行,日方不断提出休会,不断组织参观游览以消磨时间。上原来北京已经十天了。游览了已辟为博物院的前清皇宫,颐和园,参观了一家先进的食品厂,还赴保定参观了保定士官学校,对该校师生发表了主张日中提携共进的主题演讲。

    中方不断催促,日方不断拖延。

    有确切的情报说,华军第1师的部队正在撤出山东,这是中方应日方要求所作出的争取何谈成功的表示。在保定军校,上原大将见到了刚从山东返回驻地的瘸腿的第1师师长杜三立将军并与之交谈,除了惊讶华军将领的年轻外,其展现的文化及军事素养却让上原瞧不上。上原曾担任第三师团师团长,有丰富的带兵经验,窥一叶而知秋,华军确实精悍,那些士兵们军装整洁,武器保养的也不错,但将领的素质却差得远。杜三立既为华军最精锐的第1师师长,可见华军整体情况了。

    所以上原并不重视涩谷的意见。

    但涩谷以及从其他渠道汇集的情报却引起了日本高层的争论,参谋总部修改了之前的意见,认为必须再增加一个师团方可保证山东战役的成功。山县元老同意参谋总部的意见,在军部的压力下,内阁勉强通过了增兵一个师团的方案。

    兵力不是问题,关键是财政。不断增加的预算令大藏省苦不堪言,加藤高明严厉责问陆军省,现在动员的不是三个师团了,而是六个!其中朝鲜一个,满洲一个,山东四个!鉴于日俄战争的教训(日本为日俄战争所做的战争预算太不靠谱简直是个笑话),加藤财相担心因山东之战而令日本经济崩溃!

    军部如何保证战费支出可以从中国得到补偿?如果出现日俄战争的结局怎么办?对于加藤的责问,军部信誓旦旦地表示,支那不是俄国,光是支那战后赔款就足以补偿了。

    为了获得山东油田,海军破天荒地支持陆军的山东战略。由于海军的支持,再没有一股力量可以阻挡对中国的冒险了。

    方声远自1910年2月婚后一直住在西苑延庆斋,就面积而言,延庆斋绝对超过了海晏堂。但因海晏堂经过慈禧的装修,就精美而言就不如海晏堂了。其妻赵陶在看过尚未完工的总理府后便期盼着搬家,嫌房屋采光不好,阴湿低矮,她更喜欢轩敞明亮的西式建筑,总是催促丈夫早些搬家。但方声远不好下令先修总理府,而西郊政府新区因资金拖延,已经延期近六个月了。

    赵陶见丈夫脸色阴沉,便问是不是在海晏堂受了气?她知道丈夫是为了中日青岛谈判去请示总统的,没办法,总统太强势,使得名为政府首脑的总理像个大办事员,不仅无权过问军务,便是政府这一摊子,也唯龙谦之命是从。

    “总统一意孤行,此战怕是不能避免了。”方声远对妻子说。

    “那就打呗。”赵陶不以为然,“军队不是很厉害吗?连德国人都屈服了。”

    “你懂什么?”方声远瞪了赵陶一眼,“这不是局部冲突,搞不好会亡国的!军人干政真的是祸患无穷!”

    赵陶在总理办公室工作,算是方声远的秘书之一,有很高的保密级别,一些军国大事并不瞒她。

    “可是,别说交出胶济铁路,便是辟青岛为自由港也未必能得到国会的批准。舆论更过不了……谁敢签署那样的协议,谁就是卖国贼。”赵陶很担心丈夫成为龙谦的替罪羊。民意很可怕,对于日本的咄咄进逼,政府的**态度已经引起各方的不满,新闻出版总署却秉承总统的指示故布疑阵,更加剧了民意的抗拒。

    “发展经济是当务之急,取得这几年的成绩容易吗?谁都明白这个道理,但一部分人就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大局!打仗有什么好处?一仗下来,至少将一条干线铁路吃掉了,还早就了无数的孤儿寡母。便宜的只是那些渴望军功的将佐们。青岛辟为自由港并非不能接受,但海晏堂却早已做好了全面开战的准备,设局引诱日本人出兵。他久居高位,已经不是在山东时期和建国之初,听不进逆耳忠言了……”方声远深有忧色。

    刚才与龙谦就谈判再次发生分歧,他希望谈判成功,胶济路绝对不给日本,但青岛问题可以谈,何况还有英国人的担保。但龙谦批评他大事糊涂,此战绝不能免,一定要打。指示他逐渐强硬态度,致使谈判破裂,而且一定要让日本背上致使谈判破裂的名声。

    “或许总统是担心民意……”

    “民意?以他的威望,只要出来讲一番话,谁敢质疑他的决定?国会两大党更是唯其意是从。便是军方,有谁跟公开跟他叫板?主战的不是别人,正是总统。但这样太危险了……”

    主持经济工作的方声远尝到了建设的甜头,迫切希望有一个和平建设的环境,担心与日本开战导致失败,担心与同是协约国的英法俄交恶,外交部及隶属于国防部的战略研究会已经得出结论,如果欧战陷入持久,深陷内陆缺少海外资源的德奥一方注定失败。日本已经加入协约国阵营,此时与日本开战,是不是会引起更大的危机?最终迫使中国加入注定失败的一方?

    方声远感到龙谦太不冷静了。但是他必须执行龙谦的指令,继续按照龙谦的指示和日本人在谈判桌上往下走,朝着破裂滑行下去。

    9月19日,北京谈判正式破裂。中国拒绝了日本“自由港、胶济路、不驻军”三大要求。日本代表团次日便启程回国了。

    9月20日,龙谦在国会发表了演讲,报告了中日和谈破裂的全部过程,痛斥日本欲图灭亡中国的狼子野心,披露了日本军事方面的准备概况,报告了政府对日的总体方针,那就是绝不屈服,坚决以暴制暴。但确定了不宣战,不扩大的基本方略。如果日本不在其他地方挑衅,中国将保持克制,维护现状,但日本胆敢启动全面战争,中国将倾全国之力应战。

    至于与协约国的关系,龙谦做了专门的解释。如果中日爆发战争,并不意味着中国加入同盟国阵营。这是中国抗击外敌侵略的正义之战,跟欧战没有任何关系。中国将继续奉行已经确定的中立政策,只要各国不介入中日冲突,现有的任何政策均不加改变。

    最后,龙谦代表政府提出了追加战费1亿华元的要求。

    国会参众两院当日就此进行了闭门会议,同意了战费增加的要求,授权总统全权处置中日冲突,为了民族独立自由,中国绝不屈服!(未完待续。。)

第四章山东之战第一节海军

    日本在正式对德奥宣战后,首先行动的不是陆军而是海军。根据与协约国商定的分工,日本海军将组织南遣舰队,负责保障西太平洋航线的安全并夺取德国在赤道以北的全部岛屿,包括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帛琉群岛以及太平洋海底电报的通信中心雅浦岛。为此,日本海军组织了两支南遣舰队,第一南遣舰队在9月12日便南下了。但兵力却原逊于英法的期望,第一南遣舰队由战列巡洋舰鞍马号为旗舰,战列巡洋舰筑波号、装甲巡洋舰浅间号、第16驱逐舰队(2艘驱逐舰)以及运输舰南海丸、远江丸组成。在日本发动对华战争时,第二南遣舰队尚在编成中。

    但日本海军主力并未将肃清德国海外殖民地当做第一要务,主力投入到了侵华战争中。至9月15日中日谈判尚未破裂之前,日本海军已将主力编为三个舰队,其中第一舰队由加藤友三郎中将指挥,负责黄海方面哨戒并保护通航。计有战列舰2艘(摄津、安艺),轻巡洋舰2艘(笠置、音羽)以及5艘驱逐舰组成的三支驱逐舰队。

    第二舰队负责青岛攻略,由加藤定吉中将指挥,计有4艘战列舰(周防、石见、河内、丹后),3艘装甲巡洋舰(磐手、八云、常磐)、2艘轻巡洋舰(千岁、千代田、)海防舰2艘(冲岛、见岛),水上飞机母舰若宫丸。驱逐舰8艘以及5艘大型运输舰。

    为了遏制孱弱的中国海军,日本还组织了第三舰队,负责东中国海方面哨戒,任务是封锁并相机歼灭以上海、广州为基地的中国海军,该舰队由土屋光吉少将指挥,编有战列舰2艘(摄津、石见)战列巡洋舰2艘(金刚、比睿),轻巡洋舰3艘(新高、秋津州、利根),海防舰春日、日进,以及9艘驱逐舰和5艘炮舰。

    相比于陆军,日本根本没有将中国海军放在眼里。的确。比起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日本海军。中国海军实在是太弱小了。

    以日本海军的实力,完全可以攻入长江进入中国腹地。根据日本掌握的情报,中国在吴淞口及长江沿岸并未修筑大型江防炮台,但海军军令部给第三舰队的兵力却仅够封锁上海中国海军。这就有些意思了。俄国对日本的海上威胁已经解除。日本在西太平洋几无敌手。如果彻底消灭中国那几万吨军舰,有什么必要组建以哨戒黄海保证通航的第一舰队?海军是进攻型军种,被动防御注定要吃败仗的。日本人这样排兵布阵。既有外部的因素,更主要的是内部因素。

    外部原因之一是因为英法强烈禁止日本攻入长江进入中国腹地以挑起与中国的全面战争。英法担心中国做出过激的反应,就此将中国逼入同盟国阵营,青岛之战后这种情绪尤为强烈。内部因素呢,日本并不准备与中国全面开战,既因财政之困扰,拿不出钱来打一场灭国之战,也因为没有把握。更重要的是他们获知了中国海军拥有两个潜艇编队,拥有20艘以上的进口潜艇,军令部担心舰队的反潜能力不足,如果被中国潜艇击沉大型军舰就是笑话了,所以才编组了以护航为目的的第一舰队和以封锁为目的的第三舰队。日本对中国的海上战略就是封锁,将中国海军堵在港口内就行。

    跟阵容豪华的日本海军相比,中国海军就很寒酸了。有些乞丐跟龙王斗宝的感觉。

    新中华成立后,全面接管了满清留下的海军遗产,海军以上海、福建、广东为三大基地,对于渤海湾和黄海反而放弃了。这是无奈之举。山东拥有漫长的海岸线,但由于德国和英国舰队的存在,几无中国海军的立足之地,渤海湾自旅顺丢失后,这片中国内海反而没有中国海军的活动空间。于是将基地设于南方,缓慢地积蓄力量,以待时机。

    龙谦定都北京的第二个月便组建了海军司令部,以他老资格的总参谋长、山东军司令官方时俊出任海军总司令。龙谦为海军发展确定了“培养人才、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十二字方针。确定国防建设的重点在陆不在海,至少在十年内,国家不会为海军建设花大钱。

    方时俊正确地理解了龙谦的意图。没有跟陆军建设争资源,而是积极落实龙谦的十二字方针,一方面搜罗人才,请出了萨镇冰、严复、载泽等海军耆宿,组建了福州海军军官学校和上海海军技术研究院,请来了美国海军退役及现役军官充任教官以培养海军人才并展开海军兵器研究。一方面整顿现有力量,组建了东海、南海两支舰队以培训官兵。第三就是大力扶持造船工业,为海军腾飞打下基础。

    这个过程中方时俊最展现自己能力的就是搜罗人才。不惜降尊纡贵请出了萨镇冰、严复等人。进而通过他们将满清培养的海军人才“一网打尽”,全部吸纳至新中华海军中。然后又大力招收回国效力的华侨加盟海军,最后则是花大钱聘卿美、德等国的海军教官及技术人才,费尽心力地搭起了海军的架子。

    方时俊总理1910年出访美国时,捡起了满清与美国签署的海军一揽子协定,这是美国乐于达成的。但中方修改了原协定的内容,大幅度减少了水面舰只的购置,特别是巡洋舰和驱逐舰的购置,转而购买造船设备,扩充了江南造船厂,添置了大型船坞,并与美国联合成立了美中太平洋航运公司以扩大中美航运能力。当然也买了几艘美国的战舰以满足美国人的要求。至1914年夏,中国海军两支舰队的水面舰只共有巡洋舰7艘。驱逐舰7艘,炮舰11艘,总吨位不足5万吨,其中大半兵力被置于环境相对安全的南海舰队。

    至1914年夏,海军总兵力超过了两万人。值得一提的是,海军兵员不是来自于陆军,而是招收自大中学毕业生。海军军官(除了几位耆宿),全部来自福州海军学院(最初学制两年,1913年起延长至3年)及留美、留德的学员。海军中来自陆军的军官(包括海军司令部各级参谋)极少,完全不成比例。这个情况使得海军彻底脱离了陆军。成为了一支观念、思维都与陆军有着极大差别的军种。到了1914年。陆海两军的不同风格已经展现,比如陆军官兵抽烟的居多,而海军官兵则基本没有吸烟着,比如海军军官通一门外语的比例很高。但陆军则很少。导致一些蒙山军高级将领讥笑海军为假洋鬼子。当时。没有任何人意识到海军摆脱陆军自行发展的意义。直到建国二十余年后,海军已经发展为一支不容陆军小觑的大军种,海军才在国家大政上发出越来越强烈的声音。

    方时俊并非故意走上“独立”于陆军之外的道路。一方面是因为龙谦要求他立足自身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是陆军军官基本不愿意去海军,就连他司令部的组建都费了很大力气。

    龙谦虽然确定了先陆后海的原则,但对于海军的投入还是逐年增加的,加上美国的专项贷款,建国五年来对于海军的投入接近了满清打造北洋舰队的总量。这些钱却大部花在了潜艇购买和制造上。

    1911年春,中德签订了海军合作秘密协议,除了购买德国2艘最新的u型潜艇外,还委托德国制造4艘同型潜艇并购买了全套图纸,拉开了海军潜艇发展的大幕。以后三年间,购买德国潜艇的数量逐年增加,累计达22艘之多。不仅如此,德国还在1912年转让了一座潜艇工厂和全套的鱼雷技术,中国在南昌建立了鱼雷工厂,可以在德国工程师的指导下在本土建造远洋潜艇及潜艇的主要武器鱼雷。

    就潜艇技术而言,德国领先全球,所以中国瞄准了德国而不是美国。1912年底,上海海军技术研究院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设计了一款大型潜艇,这艘潜艇是在德国u型攻击型潜艇基础上改进的,大的结构没有改变,但吨位及全艇尺寸增加了。定员32人,柴油动力,水面1700马力,水下1200马力,水下排水量达到900吨,吃水3.65米,全高8.25米,航速水面15节,水下9节,潜深达到50米,最大的变化是取消了德国潜艇装备的105mm舰炮,使得该型潜艇的武备只剩了鱼雷。可携带16枚鱼雷,共有4具鱼雷发射管(前2后2)。

    这款被命名为剑鱼级潜艇是共和国第一艘有着自己设计思想的远洋潜艇,对德国潜艇思维有了革新。获得了德国潜艇专家的肯定,德国专家对中国人取消火炮的思维认为是一次革命性颠覆,将引发潜艇战术的巨大改变。建议德国海军也仿效中国取消火炮那个基本不发挥作用的鸡肋,专心发展鱼雷攻击战术。

    虽然潜艇发展取得很不错的成绩,但当时在海军霸主英国的影响下,大炮巨舰主义盛行,各海军强国专心发展新一代战列舰,认为战列舰才是决定海战胜负的关键。对于潜艇这种新玩意,除了受到英国强力打压的德国,包括日本在内,都不太重视。

    中国海军另辟蹊径的战略思路受到了海军内部的质疑。随着国力的复苏,海军要求添置大型战舰的呼声也出现了。1913年春节,南海舰队司令官萨镇冰海军中将致信龙谦,请求购置两艘战列舰以壮声势。为此,国防部在上海召开了绝密的海军发展研讨会,龙谦在会上抛出了令海军耆宿们难以接受的“战列舰”无用论。

    “我可以大胆预言,战列舰这种海上霸王很快就会退出历史舞台了。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海军将呈现与现在完全不同的格局。与其花大钱去打造大型的海上棺材,还不如一开始就走正确的道路。海军的发展要抓两头,促中间。什么是两头?潜艇和飞机,中间当然是水面舰只了。不要战列舰不等于不要水面舰只,驱逐舰,巡洋舰,运输舰还是要的,但要服从于飞机和潜艇。你们要相信,我所规划的海军发展道路会得到证明的。”龙谦在1913年春在海军总司令部召开的海军发展研讨会上这样讲。

    “飞机?飞机能对付战列舰?”没有人相信只能携带五公斤炸弹,航程极短的飞机会威胁到战列舰的生存。这不是开玩笑吗?

    “谁说飞机只能带五公斤炸弹?”龙谦反问,“如果飞机可以携带250公斤的巨型炸弹呢?如果飞机的航程提高到一千公里甚至更长呢?诸位海军同仁们,请你们记住一句话,‘技术决定战术’,每一种新技术的出现将改变现有的战术,这就是我格外重视海军研究院的缘故。战列舰我们不搞,现在不搞,将来也不搞。你们算过没有,一艘战列舰可以换多少架飞机?多少艘潜艇?我们还很穷,陆军在换装,航空兵在发展,海军也要跟上来。以我们的国力和技术底子,跟在别人后面永远落后,但我们可以在新领域当领头羊,这个新领域,一是飞机,二是潜艇。等我们证明飞机和潜艇威力的时候,那些大力建造无畏舰的海军强国就会后悔到死!”

    龙谦的巨大权力决定了海军只能按着他的步调走。几年来,水面舰只增加缓慢,但潜艇部队却初具规模,海军组建了独立的潜艇司令部,下辖两支潜艇战队,在崇明岛和舟山群岛建造了潜艇基地,1914年夏,可以用于海战的潜艇总数达到20艘,其中2艘是自行建造的剑鱼级攻击潜艇。

    潜艇的作用在1914年春海军在南海举行的小规模演习中得到了证明,从舟山出发的4艘潜艇(其中1艘剑鱼级)秘密穿越台湾海峡准时抵达演习区域,靠近南海舰队的旗舰海雄号巡洋舰300米未被发觉。如果是实战,海雄号可能已经沉没了。而在随后的实弹射击中,萨镇冰亲眼目睹了潜艇实施的鱼雷攻击靶船的过程,感到十分震惊。在反潜技术还未成形的当时,潜艇就是来去无踪的幽灵杀手,对付巨无霸战列舰似乎力不从心,但如果攻击小吨位的驱逐舰或者运输舰,一条鱼雷就可以将目标舰送入海底!

    对于即将爆发的中日战争,海军司令部根据总参的总体战略制定了自己的作战计划。必须说明的是,总参谋部正确地预料到了日本海军的作战思维,预料到日本海军将采取封锁战略堵死中国海军的出口,因此协助海军针对性地制定了避开日本海军主力、以袭击其运兵船和运输舰为主要目的的作战方案。这个方案下,潜艇部队将担负主要的作战任务,制定了东海两大潜艇基地被日军摧毁后的备用方案。方时俊总司令面对海军强烈求战的情绪,强调海军实力尚不足于正面迎战日本海军,“我们不做傻瓜。这不是怯弱,而是审时度势。保留火种以待时间是正确的方针,业已得到总统的批准。陆军不会责难我们的,我向你们保证。”(未完待续。。)

第二节日本的战略

    北京谈判破裂后,日军的行动极快,9月23日,已经集结完毕的第18师团已经登船,在第一舰队的护送下朝着山东方向出发了。他们的目的不是胶州湾,而是山东北部的莱州湾。

    第55联队是第一批登船的部队,算是18师团的开路先锋。入夜后,第2大队的星野功上等兵在运输舰近江丸昏暗的船舱里,闻着汗臭与马粪交织的味道,久无睡意,脑子里全是新婚妻子的倩影。

    “星野君,你在想什么?”来自同村的军曹宫崎小一郎问道。

    “没,没什么……”

    “哈哈,我知道你在想你那美丽的妻子。”宫崎军曹拍拍星野上等兵的肩膀,“这次攻略山东,一定给她带几件有意义的礼物。”

    “宫崎君,明天早上就要登陆了,您说,我们会遇到抵抗吗?”

    “刚才在甲板上没看到护航战舰吗?摄津号的巨炮会将支那人撕成碎片的!然后我们就淌水上岸,就像一次愉快的旅游。哈哈。”宫崎军曹的哥哥在摄津号战列舰上服役,说起摄津号,他总是眉飞色舞。

    宫崎军曹参加过日俄战争,但星野功却没有打过仗,“中队长说支那军不同于清国兵了,不知是不是真的。”

    “支那人不过是一群待宰的绵羊!只要你挺起刺刀,一个冲锋就可以打垮他们!俄国人都是我们的手下败将,支那人。嘿嘿……”宫崎想起自己在满洲的经历,心里充满了对华军的蔑视。中队长回坂中尉确实向中队讲诉了中**队的情况,但宫崎小一郎根本没有听进去。

    “可是,支那军曾在外蒙打败了俄国人。我妻子的叔叔曾在满洲跟支那人打过仗,为天皇尽忠了……”星野妻子的叔父曾是秋山好古骑兵旅团的一名大尉,战死在沈旦堡。

    “八嘎!”宫崎劈手甩给星野上等兵一个耳光,“不许你为支那人鼓吹!帝国陆军天下无敌,你应当在明天的战斗中用支那人的鲜血为他报仇。懂吗?”

    “哈伊!”星野功下意识地要站起身,但船舱实在是太拥挤了。

    “宫崎军曹说的对,”昏暗中传来回坂中队长的声音。“支那人没有军魂。他们武器再好也没有用,在帝国勇士的面前,他们要么跪地求饶,要么逃跑。”

    船舱里传来一阵笑声。

    星野功低下了头。他想起了妻子叮嘱他的话。“小心在意。一定活着回来。我已经怀了您的孩子了……”

    “活着……”星野功的思绪回到了家乡。年景不好,又增了税,日子很是艰难。打仗也不错。除了军需,其他战利品一律归自己。据说支那山东省是最富裕的省份,遍地财宝,就让自己发一笔小财吧,为了那个尚未出世的孩子。

    凌晨时分星野功睡着了。但很快被吵醒,听见了沉闷的炮声,带着刺耳的尖啸,令人很不舒服。

    “哟西,战舰开始炮击了。真是太好了,可惜不能亲眼目睹壮观的景象。”弯着腰朝舷梯方向走去的宫崎军曹叫道。他不能登上甲板,没有命令,士兵们仍需呆在船舱里。

    炮击似乎无休止。星野功没有手表,不知道时间,船只似乎已经抛锚了,不过仍有轻微的晃动。他拧开水壶喝水,感觉到嗓子干的厉害。

    “没什么可怕的,他们不是俄国,更不是德国。一名帝国勇士至少可以对付五个支那兵……”星野上等兵握紧了没有上刺刀的步枪。

    直到刺耳的哨子吹响,船舱里等待已久的官兵纷纷起身,开始整理个人装具。中村小队长的嘶哑的声音传来,“3小队全体,清点物品,跟着我!”

    涌上甲板的星野朝海岸望去,那里一片笼罩着浓烟。近江丸左侧一艘巨大的军舰仍在炮击着,巨大的震响让星野下意识地捂住了耳朵,“快,快,跟上,跟上!”个子矮小的回坂中队长的声音传来,星野上等兵紧握着步枪,紧跟着宫崎军曹朝前跑去。

    9月25日凌晨,龙口,在第一舰队战舰火力的掩护下,第18师团前锋第55联队登陆了。

    “飞机,支那的飞机!”有人大喊。

    顺着绳梯下到登陆艇的星野猛地抬头,见两架双翼飞机冲出了云层,朝近江丸扑下来,两个黑点从空中落下来,一声巨响在登陆小艇不远处炸响,海水将星野上身全部淋湿了,几滴海水灌进了口中。星野吐出又咸又苦的海水,发现刚才坐在船边的一个战友已经落水,一片血迹染红了清澈的海水。

    “他中弹了!”星野看见那个不幸的家伙的身躯已经沉入海底,“他死了!”星野感到一股凉气从脖子直冲脑顶。

    “近江丸中弹了!八嘎!”船头的中村小队长惊讶地望着运输舰上腾起了烟火,“射击!朝支那的飞机射击!”中村小队长歇斯底里地喊道,“噼噼啪啪”的枪声传来,星野也举起了步枪,但晃动的小船让他根本无法瞄准,而且,支那的飞机已经看不见了。

    “下船!冲锋!”中村跳下登陆艇,站在齐腰深的海水里,朝岸上冲去,士兵们紧紧跟着小队长。

    除了飞机,日本登陆部队没有受到任何的地面火力阻击,这让日军指挥官们松了一口气。舰队立即电报大本营,“55联队已顺利抢滩。”

    在230海里之外,在第二舰队的旗舰战列舰周防号豪华的舱室里,拄着饰有菊花纹章的刀鞘的寺内正毅大将接到第一舰队的电报,轻轻点点头,“哟西!看来支那军没有料到我们会从龙口上岸。”

    “是的。部队只受到了支那飞机的袭扰,伤亡轻微。但海军一艘驱逐舰中水雷沉没了。”他的参谋长大西少将报告道。

    “什么?!水雷?支那海军在龙口布了水雷?八嘎!”寺内大将站起身,那个著名的光头更显得铮亮了。

    这可不是好消息。说明华军已经预料到了日军的登陆方向,18师团的隐蔽战略已经失效,华军一定在莱州方向严阵以待了。

    “不过,18师团吸引华军主力并非不利……”大西少将小心翼翼地对寺内伯爵说。

    “给神尾中将去电,按原计划行动。”寺内大将踱到地图前,再次凝视起战区地图来。

    帝国的反应还是太慢了。寺内伯爵沉思着,对于应对欧洲爆发的变局,帝国显然落后了支那一大步。现在不得不面对已经占领青岛要塞已经二十天的支那军了。

    大本营有几个没料到。第一是欧洲之战“突然”爆发。本来费迪南大公之死完全可以通过谈判解决,最多不过是奥地利和塞尔维亚之间的事。死心眼的欧洲诸强囿于盟约协定。在俄国动员后迅速卷入了欧战大战,让日本有些所料不及。第二是支那军竟然借演习之名完成了军力展开,“和平堡垒”大演习曾引起了军部的注意,但谁能想到他们是以青岛为目标呢?这样就获得的先手。赢得了二十天以上的时间。第三是德国人竟然开放青岛。让支那军基本获得了完整的德国要塞。包括那些大炮和珍贵的炮弹。为帝国攻略青岛增加了莫大的难度。导致帝国对于山东战役一再增加军费和动员。

    寺内正毅大将是陆军长州派仅次于山县和桂太郎的第三号人物,今年已经62岁了。历任日本士官学校校长,教育总监。参谋本部次长,陆军大臣。是陆军极有影响力的大人物,被山县推荐为山东之战的统帅,军部基本没有不同的意见。但寺内正毅在研究局势后,对于帝国确定的山东攻略还是有不少的疑问,他并不担心日军的兵力不足,在增加了精锐的第9师团后,寺内认为兵力足够了。即使华军最老资格的第1师主力仍在山东,寺内也有信心击败之(上原大将信誓旦旦地说第1师确实已经返回了保定)。但寺内担心支那会在天津动手,包围并消灭支那驻屯军的七千人马,该部兵力分散驻守在自天津至山海关的漫长铁道线上,根本没有防御能力。其次是支那在恼羞成怒下不顾一切攻击满洲,虽然增加一个12师团给关东州,对付兵力占绝对优势的支那北方军区还是没有把握。寺内和那些中下级军官不同,长期位居高位的他明白帝国财政上的窘境,寺内不认为帝国有能力与支那展开全面的战争(寺内认为中国一样没有这个能力),欧战业已爆发,从英国拿到战争贷款很难了,美国想都不要想,在美日分歧愈发严重的情况下,他们不给中国支持就不错了。如果对华战争陷入持久,寺内担心经济支撑不住。

    不要希望支那会求和。寺内认为支那现政府与满清已有本质的不同,他们极具世界眼光且手腕高超,绝不是鼠目寸光的满清政府。所以,那些认为在山东击败支那军就会导致支那政府求饶的观点是不靠谱的,即便丢掉山东全境,支那也有能力将战争拖下去!汉阳、太原、南京已经有相当不错的军工基础,直隶已经打出了石油……关键是支那的最高领袖龙谦的性格决定了他不会轻易屈服。

    但山东攻略又不得不实行。寺内承认内阁和元老中反战派的观点有一部分是正确的,师出无名将激怒已经脱胎换骨的支那,而帝国又输不起。一旦失败,或许导致大陆政策的彻底失败,将几十年的奋斗成果付之东流。可是,寺内承认,任凭中国发展下去是很可怕的,看一看现实吧,支那人正在奋力追赶帝国,他们在很多领域已经超越了帝国,比如钢铁,比如汽车制造,比如飞机。甚至连军工方面,支那的进步也是惊人的。有着辽阔疆域丰富资源的支那潜力巨大,或许不消十年,帝国就永远失去了攻击支那本土的能力了。所以寺内又同意“膺惩”支那,摧毁支那山东工业基础,迫使支那付出更多的赔款,将支那牢牢踩在脚下,为帝国称霸东亚奠定基础。因此,寺内慨然出任山东军司令官,担起了这场关系帝国千秋命运大战的重担。

    参谋总部制定的青岛攻略是两线出兵,南北对进,北线从龙口登陆,兵力为第18师团和第6师团,第18师团之24旅团南下攻击青岛,与南线第9师团构成内线兵团,以夺取青岛为目标。18师团部率23旅团及师团直属部队配合第6师团西进,以夺取潍坊为第一期目标。南线兵力为第3、第9师团,将从胶州湾登陆,其中第9师团向北包围并指挥第18师团24旅团攻占青岛,第3师团将西进与北线主力会师潍坊,组成山东战役之外线兵团,将猬集于青岛以西的华军中央军区主力一网打尽,达成山东战役的第一期目标。

    计划的关键的是迅速夺取青岛,使山东军获得可靠的补给码头。四个师团十几万人马日费钜万,没有通畅的补给通道是不行的。

    大本营山东攻略是建立在已有的情报之上的,根据确信之情报,支那军在山东共有3个师,第6,第16和第14师,共7个旅。其中只有第6师是甲种师,配备了最强的武器。16、14两师尚未完成换装,无论是人员还是装备都远逊于第6师。而第6师16旅在青岛之战中已被打残,该部已调回济南休整,短期内未必能恢复战力。这样,山东境内中**队只有6个旅布防,其中第6师主力已进驻青岛,外围只有北翼的第16师和南翼的第14师,只要歼灭这两个乙种师,山东战役就必胜无疑了。

    日军大本营根据多方情报证实,参加“和平堡垒”演习的支那军第1师已经回调保定,就算该师再次被调回山东,至少需要一周时间。只要北线兵团在七天内拿下潍坊,完成战略分割,华军援兵将被挡在合围圈之外,等内线兵团夺取青岛歼灭第6师之后,将彻底获得战略主动权,或谈或打,完全由日本说了算。

    “请加藤中将过来一叙。”寺内对大西少将说。北线已经登陆,他需要了解第二舰队的情况,是否可以按照计划发起对青岛要塞的炮击并准时在胶州湾登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444/ 第一时间欣赏蒙山军最新章节! 作者:wanglong所写的《蒙山军》为转载作品,蒙山军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蒙山军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蒙山军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蒙山军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蒙山军介绍:
header蒙山军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蒙山军,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蒙山军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