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穿越1862TXT下载穿越1862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穿越1862全文阅读

作者:汉风雄烈     穿越1862txt下载     穿越1862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五百二十五章 高级军官讲政治

    东边过来的寒风还在呼呼地吹着,田野上空旷无人,只有树林另一面的村庄,那袅袅炊烟表明,现在正是吃中午饭的时候。↑UU小说,www.uu234.com

    村庄往东几里地,就是一条小河。但河面已经完全封实!

    这就是东北的冬天,它就是这么的冷啊。

    向发登陆东北的部队,已经尽可能的筹集汉中、河南、湖北的人了,穿的皮衣棉衣也是厚实的很。裹起来就跟一个大笨熊一样。可还是冷的刺骨。

    大军登陆辽南到现在,半年的时间秦军已经打到黑龙江,整体因战争伤亡的数量还没有近三个月里因为寒冬带来的严寒造成的非战斗减员数量多。

    现在,一支披着白色披风,头戴白色皮棉帽的军队正在封实了的河床里潜伏。为了完全隐藏部队的行踪,所有的人都匍匐在冰面和河岸上,就连他们的战马也都被士兵们摁了下来,侧卧在士兵们的身边,响鼻此起彼伏。许多战马因为讨厌这种姿势,还不时地撩着四蹄。

    秦军的马匹一部分是从清军手里缴获的,一部分是从民间购买和征缴的。这里地广人稀,马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家里有马的人家很多,而且大部分人都是没人权的旗人。最后一部分是朝鲜送来的。

    从海路过来的船只上只有军需物资和粮食。

    方振作为这支骑兵部队的指挥官,自己也匍匐在河边的土堤上,眼睛一直盯着西边。

    那里的旷野中能看见一座小村庄,几乎看不见什么人影。但方振知道。自己一行的目标就在这个庄子里。

    东北不愧是旗人的老根据地,反抗意思比之山东是强烈多了。而且秦军的数量较少。在这里绝对的是地广人稀。加之满清二百多年的封山育林,夏秋时候这山里头野物众多。山货丰厚,那些顽抗分子一遇到苦难就往山里一钻,是把秦军烦得够够的。

    直到冬天里,一些家伙手里缺了粮食,不得已下山来。而诸多的村庄呢,有的是坚决的抗拒,发信号给秦军,有的则是欢喜相迎,就像眼前的这座村庄一样。

    所以。部队虽然不耐寒,每次行动死在伤在刀枪上的还没冻伤冻死的多,但向发还是坚定打击镇压策略。这个时候正是清扫东北的良机!把平日那些假作的‘自己人’也给清理出来。

    对面的敌人是一支八旗残兵和旗人、以及一部分山匪混杂的步兵队伍,人数有四五百人。躲在大山里头,秦军虽然几次围剿,都是只能创伤不能剿灭。自从大雪封山后,就连进山围剿都不成了。

    根据侦察,这支部队没有重武器,只有步枪。而且还不能做到人手一支。不少人还拿着刀枪和弓箭。并且从那破烂的军装衣着和懒散的队伍来看,显然士气也低落沮丧的很。方振完全有信心在这里打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全歼这股顽匪。

    但这需要敌人乖乖的走出村落。那村落的另一面,北边就是山林。方振敢拿自己家的祖宗发誓。只要自己带兵一出现,那些匪徒绝对会耗子一样窜回山中。必须等待他们走出村落,走到旷野之上。才可以充分发挥骑兵的战术优势,将敌人一网打尽。

    而眼前的旷野也确实是一处好战场。那里本来是农田。现在冬天当然不会生长什么,田里没有庄稼。极低的气温将大地冻的非常硬,正好适合骑兵的突击。

    时间一点点过去。等待是最煎熬人心的。方振又看了一眼怀表,心里感到很是焦虑。当然,他在内心火急火燎的同时,还在担忧树林背后的那支部队。一支由着三成朝鲜人组成的部队——东北第二骑兵营第一大队第一中队。

    也不知道往日这把第二骑兵营的尖刀,现在改组以后还能不能打仗了。

    作为骑兵大队长的方振很担心。

    他从内心里就不愿让手下掺进来稀软的朝鲜人。如此转念一想,这心里更焦虑起来。

    他承认,他对朝鲜人有些偏见,而且他的心里不平衡。他指挥骑兵三四个月了,是任劳任怨,一丝不苟,对下级要求严格,但也非常体贴部下,对上级尊重非常,旦有命令义无反顾的执行。

    可月前骑兵营提拔副营长的时候,自己这个第一骑兵大队的大队长怎么就落在了第三骑兵大队姓陈的那家伙后头?就因为当初骑兵要掺来朝鲜人的时候,自己拒绝了,而姓陈的答应了?

    虽然从来不说什么奉承话,但是方振知道自己在上级眼中的印象。当初这第二骑兵营组建的时候,自己是师座、营座异口同声的第一大队大队长,怎么就落在陈国超的后头了呢?方振内心憋屈得很!

    要知道,东北骑兵是要建旅的。营座肯定会是副座中的一个!现在得副营长不久之后可能就是营长了。

    方振失去的不是一级,而是一个台阶。而且更憋屈的是,最终自己大队还是给塞进来了二三十朝鲜人。

    本来,听说三个骑兵营要合成一个骑兵旅时,他还高兴的很,很兴奋。现在就跟遭了霜打的叶子一样,蔫蔫的耷拉个头。

    方振心头真的是有怨言的。可军纪,那是谁都不能违抗的。军队不是茶馆,下级服从上级是铁律,这是秦军一再强调的纪律性。

    方振再怎么烦,也必须接受这个事实。当初自己下面的人现在蹦到自己头上了。

    这个心结一直没有真正地解开。他是不敢埋怨朝廷,但是对于朝鲜人是真的一点好感都欠奉了。之前只是因为瞧不上眼,现在是彻底的反感。

    但是军队是给政治服务的。刘暹给朝鲜编练新军,还要成立新式的骑兵部队。那就需要一批合格的军官,而军官合不合格。现在战场上走过一遭就是。

    朝鲜这次一共选拔了三百名步骑兵来到东北,其中近百人的骑兵几乎全是朝鲜的贵族子弟。秦军要在接下的这几个月里。将这批朝鲜官兵转化成标准的亲华派。这就是政治!

    所以方振一开始拒绝调入朝鲜人进入第一大队,那当然要靠边站了。军队纵然是‘战争机器’。可这部‘战争机器’也是为政治服务的,它无论如何也脱离不了政治。

    方振态度坚定的拒绝朝鲜人进入部队,或许是为了自己部队的战斗力着想,但从另一个方面也能表现出他政治上的低下。

    向发不会管下级军官是否‘讲政治’。但是营一级军官,已经摸到秦军高级军官门槛的营团一级军官,那绝对是要‘讲政治’的。

    方振不讲政治,只说明他悟性差劲。

    向发自身还只是一个师座,军级单位还没套在东北部队的头上,估计以后也没办法给套上。部队数量太少。向发自己的下面,两个正副旅级军官,然后就是为数一样不多的营一级军官。方振这种人还是缓缓吧。没个大局!或是说把个人小山头看得太重。那当初的命令可是向发亲自签发的。

    其中的道理明白的人不多,不明白的人却有很多,方振算是其中的一个。

    时间就在方振的‘浮想联翩’中又过去了半个多小时,方振本人都要冻麻木了。这也是他亲自带队来河床潜伏的原因。没有他这个大队长坐镇,底下的士兵会有抱怨的。而现在,大家都一样挨冻,士兵们立刻就没怨气了。

    你再精贵能有大队长精贵吗?中国的士兵就有这样的传统。将领只要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绝大部分的苦难都可以ok。

    村子里的炊烟也消失一段时间了,终于动静传来了。

    “传令!所有人活动手脚,检看战马状况。检查武器。冲锋号不响,谁也不许跃出河道,都给我趴好了。等这群顽匪走近了!”

    方振的命令得到了完全的贯彻。骑兵们已经做好了作战准备。在骑着战马冲过去砍杀之前,他们必须再当一回步兵。给顽匪来一场火力急袭。

    这一等又是大半个小时,顽匪慢吞吞地从村子里开出来。看样儿。人数不到四百人,只有三百多。

    队伍中只有十多个人骑着马,而且都是那种驽马。

    “注意隐蔽!”

    趁着敌人还没有走近,方振喊了一声,所有的人都趴在了河堤脚上,顶上只留了几个观察哨小心的探出半个头。

    “两千米!”

    “一千五百米!”

    “五百米!”

    观察哨用望远镜测量着敌人与河床的距离,距离越来越近,声音却越来越小,而士兵们则根据报来的距离调整着马枪的表尺。马枪不比步枪,由于枪身短,这有效射程就近,要想达到最猛烈的火力效果。就必须把敌人放到近距离再打。

    方振定下的开火距离是两百米,一阵乱枪打下,然后骑兵出击。

    每一个骑兵配的都有手枪。这一战胜负完全不需要担心,只看怎么打的赶紧利索。

    “两百米!”

    方振伸出半个脑袋,向迎面过来的敌人队伍看了一眼:“打!”

    “打!”

    方振咆哮一声,举起手里的那支连发枪,毫不犹豫地抠动了扳机。

    “啪!啪!……”

    清脆的马枪射击声交织在一起,只在瞬间就把这片平静的田野变成了杀戮场,那些进入火力射程的顽匪顿时躺倒了一片,惨嚎连连。

    前头的队伍遭到猛烈打击,后头的队伍立刻反应过来,不过他们并不是冲上来帮助同袍战友,而是调头向来时的方向狂奔。可又那里跑得了!

    这军心,这士气,简直就是专门给骑兵送菜的

    “吹号!”(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六章 战俘南下,未雨绸缪

    晴空万里,暖暖的太阳照撒大地。

    北国还是千里冰封,岭南却是气暖如春。

    广西的山水间,一条铁路向南北延伸去,如同一条结实的纽带,将湖南和广西联系得更加紧密。

    “呜呜--”

    几声短促的汽笛响起,让这寂静的天空欢腾起来。

    “咣咣咣……咣咣咣……”

    一列满载‘战果’的火车喷着滚滚黑烟从北边驶向南边,那钢制的车轮与铁轨的撞击声犹如一曲铿锵有力的进行曲,让那本来已经欢腾的旷野更加沸腾起来。

    这不是一列普通的火车,这是军列,满载军人,不过这些军人倒不是通常理解中的那种军人,而是一群战俘。

    准确地讲,车上装载的都是秦军在两湖地区所俘虏的清军,里面的相当一批人就是湘淮军士兵。只因为跟随的将领的不同,与秦军作战的时间不同,就注定了这些湘淮军与曾李投降后的湘淮军那截然不同的命运。

    这列火车装载的战俘并不算多,不过五百多人,这是因为整列火车也只有八个车厢。现在的蒸汽火车可不比一战、二战时候的蒸汽火车,不仅车厢少,火车头动力小,速度也慢的很,眼下这一列,速度顶多是七八十里地一小时。

    车上的战俘将被押送到钦州,目的干啥的,都是不知道。不过这五百多人倒都是在战俘营和劳动改造中表现突出的‘标兵’。而且家庭住址清晰!

    作为这五百多湘淮军战俘中的一员,陈权坐在闷罐子车厢的角落里,抬起头来。仰望着那扇加了铁条的车窗。他可以看见那吊在车窗户外面的两条人腿,以及腿上的绑腿布。那是一名押车的秦军士兵的腿。显然,他此刻正坐在车顶的一侧。悠闲地欣赏着广西山水间的风景,说不定他本身就是一个广西人。

    纵然冬季里广西气候只是温和,但七八十号人坐在闷罐子车厢里也是汗流浃背,远没有车顶上舒服。所以,包括陈权在内,几乎所有的战俘现在都是敞开着怀。

    陈权望着车窗户外面的那两条腿出了一阵神儿,直到一名同伴递过去一根卷烟,陈权这才收敛了心神,向那名同伴望去。

    “陈大哥。多谢你一路的照应,这是最后两根烟,咱俩分了!”那人笑着说道,右手递着烟。他身子下面的腿,看似没啥毛病,实际上却在上火车的时候被挤下了站台,摔的不轻。

    不过这不是大伤。在火车上坐了快两天了,这人的腿已经好转了很多。

    “谢了!”陈权眼睛一亮,笑的接过卷烟。自己从兜里掏出一盒火柴来。呲啦声中,一点火光引燃了两根烟。陈权深深的一口吸下,烟儿吐出来,他觉得好舒服啊。

    作为一个有烟瘾的人。没有烟抽是很熬人的。也是陈权倒霉,来之前他本已经用劳改队发的劳动津贴特意买了两包烟,但上了火车以后一圈散下来。那第一盒烟他只抽了两根就没了。陈权眼下可不是当初做管带时候了,劳动津贴是很珍贵很值钱的。大衣里虽然还有另外一包烟,却怎么着也舍不得。且不敢再拿来抽。

    而对于一个烟枪来说,兜里明明有烟,却不敢抽的滋味,那是太难熬了。

    “兄弟,听你的口音,是安徽人吧?”那伤病员问道。

    “是啊,安徽庐州人。”

    “呵。那还是李中堂的老乡嫡系喽?”

    “都这个地步了还说什么嫡系不嫡系的?”陈权摇头苦笑。他最初是在江西跟着刘秉章的,赣州一战打败了,他跑的不快,前路被秦军封了,就往西面跑,结果进了湘军里,然后跟着彭毓橘一块在衡州被俘。

    “听兄弟你的口音,是湖南人吧?那里被抓的?!别看我是淮军,可人是在衡州进的战俘营。”陈权自我调侃着说。

    “我在桂阳就被俘了。兄弟姓刘,刘二德。就是桂阳人。本来不准备此当兵的这碗饭的,但俺那军饷开得高啊,我这一琢磨就来当兵吃饷了。刚吃了不到俩月,就叫人给活捉了。”刘二德说话中透着一股悔不当初的意儿。他名字叫刘二德,可他哥大德在太平军北上路过湖南的时候就死了。家里头是还有个小弟叫三德子,但年龄还不到十五。他是家里的顶梁柱啊。

    刘二德跟陈权都想起了自己的糟心事,刘二德悔不当初,陈权也后悔自己当初怎么就想着跑湖南了。各是一把心酸泪!

    直等到一根烟变成了烟灰了,两个人才再聊了起来。彼此间还感觉都亲近了一些。

    “你说,他们用这火轮车,是要把咱们押到哪啊?”刘二德知道陈权是管带以后,对陈权就刮目相看。管带啊,官啊,这是有见识有本事的。

    “这个谁能知道。当想来不会给杀了。要杀咱们不用费这么大的劲。”

    这是实话。作为一个管带,清军当中的中级军官,陈权的头脑想到这一点十分正常。但刘二德呢?他可没意识到这一点。被陈权这么一点,只感觉这管带果然有水平。两人接下去是越说越投机,时间一点点流去,直到这列火车进了车站,停了下来。

    闷罐子车厢的车门被人从外头拉开。光线突然变得刺眼,让陈权和刘二德等所有人都眯起了眼睛,一时之间什么也看不清楚,只能听到外面有人在大声的喊:

    “到站了,到站了!都出来!列队!站好!衣服都穿好了!”

    陈权扣好了扣子,扶着刘二德站起身来,他的腿还有些疼。五百多俘虏很快就在站台赞成了七列纵队。

    “现在全体都有,立正!我来点名,念到你的名字,就喊一声‘到’!听到没有?”

    一名秦军军官大步走到战俘队列的前面,月台的整个四周,至少二百名荷枪实弹的秦军战士在虎视眈眈。所有的战俘都极其乖觉,老老实实的站着,一丝儿杂音都没。

    军官手里拿着一个册子,清了下嗓子,遂即就在火车的汽笛声里开始点名。

    “张威,郑大勇、曹立然……”点名的秦军军官先点了十余人,命令他们出列,陈权也在其中。

    “刘俊修!”

    “到!”一名少尉军官应声出列。然后那点名的秦军军官把手一挥:“你们几个,都跟着他去运行李,不许偷懒耍滑!表现得好,就给你们加分,分数越高,将来恢复自由就越快!这点你们都该知道。”

    就在这群五百多人的战俘被指挥的圈圈转的时候,火车站一栋两层小楼的楼顶。一名秦军少将军官对着旁边一个身着平民汉服的束发男子小声的在说着什么。

    这束发男子年纪在四十岁以上,一身便服,但气度、做派丝毫不让身旁的秦军将军占主导了。顶上戴着一幞头,透着一股儒雅。

    幞头,宋明乌纱帽最初演变的雏形。隋唐时候开始流行的一种汉人帽饰。比之朱元璋搞出来的**一统帽,也就是瓜皮帽要好看的多了。

    秦军灭清,满清的长袍马褂当机就被扫进了垃圾堆里。汉服重新成了主流,加之以军装为版本演变来的短装,就成了当今中国的两大便装服饰。

    其中短装不甚流行,就跟短发一样,多是底层机关公务员和退伍军人或是军人。而汉服的演变当中,虽然刘暹没做什么规定,但社会阶层的自我划分能力却是很强大的。底层百姓、平民,一个头巾足以,再上一层,那就是瓜皮帽了,而后是幞头、四方平定巾等。

    秦军少将旁边的这中年男子身份肯定不一般。

    “现在是暹罗,将来就是缅甸吧?尔军步步紧逼,那我等日后又有何去处?”

    自从法国彻底退出中南半岛以后,英国人就开始加紧在缅甸和暹罗的活动。他们在缅甸一步步逼压,当去年敏东王最终在悲哀中去世之后,缅甸的未来似乎已经可以预料了。现在的缅甸王锡袍连贡榜王朝现有的上缅甸都无法完全同治。

    当初加囊亲王的遇害给缅甸带来的危险,现在显露无疑。锡袍的王位十分不牢固。

    敏东临终前提出由良渊亲王、宋砌亲王、密克耶亲王共同摄政,结果遭到王后和大臣们的反对。敏东一死,他们就拥立锡袍为王。而锡袍为了巩固王位大肆逮捕和杀害王室人员。良渊和良宇亲王躲进英国驻扎官的官邸,被英国人送到加尔各答。现在英国利用这些亲王来干涉缅甸内政,对锡袍施加种种压力。

    所以,缅甸如果只靠自身的力量来应对英国人的话,它的命运已经决定了。

    而暹罗呢?这个原时空历史上作为英法两国缓冲国存在的国家,又会有什么样不同的命运呢?扼制着暹罗南大门的英国海峡殖民地,早已经蠢蠢欲动了。

    如果不是阿富汗和缅甸牵扯住了英国在远东力量的一部分精力,而中国和日本又牵扯住了英国在远东的另外一部分精力,暹罗就不是1877年的一次割地那么简单了。

    1877年,在中南半岛失去了法国人制约的英国人,强迫暹罗曼谷王朝的所谓朱拉隆功大帝割让了马来省,即吉打、吉兰丹、丁加奴、玻璃市四个土邦的主权。

    刘暹并不清楚阿富汗的局势发展成什么样了。他所得到的情报是英国人在阿富汗局势大好。刘暹并不知道第二次英阿战争会在什么时候发生转折,所以他不能放任英国人在暹罗肆无忌惮的下手。他要逼着曼谷做自己祖先曾经做过的事!(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七章 帝王政事

    “五百二十二人已完全到达台湾。∑UU小说,www.uu234.com雨林地形的熟悉、生存和作战训练已经展开。预计在三个月内可以完成。”

    瀛台。侍从正在对着刘暹汇报台湾拍来的电文。留守台湾的曹怀亮对三个月内完成战俘训练任务信心很足。毕竟秦军已经在台湾、海南和北圻积累了相当长时间的雨林作战和作训经验,依着葫芦画瓢,三个月里搞定这五百多战俘,曹怀亮没理由不自信。

    “参谋部对暹罗的行动计划,大致时间点是那个月?”

    “上半年。明年半年时间内,对暹罗实施逼压。”

    “半年时间?太长了。”刘暹手指点着侍从道:“四月份,朕只给他们四个月的时间。届时朕要看到成果。”整个计划都有参谋部来执掌。刘暹仅仅做个提议。而参谋部是否能够如愿的升格为总参谋部,那就要看他们能够做出一份怎样的大卷了。而暹罗仅仅是第一场初试!

    皇朝已经建立,制度逐渐在健全,区区五百人的事情已经不需要刘暹亲自督促了。再说他现在事情很多的。那西北战局就不说了,四川的剿匪,入藏部队的组建,这些事情可也都是大事。

    四川如果彻底平定,整个西南除了云南一部外就完全归于大秦了。秦军的触角也就可以绕过西北直接沟通青海和新疆了。意义重大!

    而且四川是入藏的后勤基地,四川不平静,以眼下局势。入藏也就无从说起了。

    因为近些年来满清政府的日趋**,驻藏大臣老朽昏庸。或是说‘难得糊涂’,满清已经没有了当初全盛时代在西藏的绝对权利了。西藏农奴主之间的争权夺利之斗争是逐渐激化。已经有几世**都作了西藏大农奴主争权夺利的牺牲品。

    九世**名隆朵嘉措,只活了十一岁。

    十世**名楚臣嘉措,只活了二十二岁。

    十一世**名凯珠嘉措,只活了十八岁。

    十二世**名成烈嘉措,只活了二十岁。

    十三世**叫土登嘉措,现在刚刚三岁。

    而西藏另外一个政教首领班禅,八世班禅丹白旺修自受比丘戒以后,身体就不是很健康。根本无法远行。现在西藏还依旧没有正式的投到大秦麾下。英国人正在发力,不过此刻的西藏本地那些大农奴主们。对于英国人也都是持抗拒态度的。

    刘暹倒是不担心短时间里西藏局势会有大变化。但他担心英国会趁机把锡金和不丹这两个小国给吞了。锡金,本地居民多是信奉喇嘛教,以西藏为自己的宗主国,那当然更是中国的属国。而不丹,曾接受满清政府册封的“额尔德尼第巴”名号,当然也是中华之属国。在六十年代,英国就已经同锡金、不丹签订了不平等条约,甚至还将锡金置于了英国的控制之下。但两个国家终究还有一部分独立自主权的。还不是彻彻底底的殖民地,只可算是半殖民地。

    刘暹并非不能容忍这两个小国被英国吞掉。可只要有一丝希望,他就愿意报下这两个小国。将来这两个小国和廓尔喀【尼泊尔】,将是刘暹手中很好打的一张牌。

    入藏部队暂定为三千人,由刘铭传主导。

    除了这件大事以外。军情处要分解了,也是刘暹必须时刻盯紧的要务。

    整个军情处需要拆分为两大机构,一个是国家安全处。一个是军事情报局,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并且地方各情报站相应的精简一批人手,配入各地的政府机关和警局中。

    再加上工业建设上的。以及成军公学,以及来年要开的大考试卷……

    这么多事情压在刘暹肩上,五百战俘的小事,他整个就丢给正式成立的参谋部了。

    时间很快转到了年末,大秦三喜临门,在月底的时候,连续三个喜讯一个接一个传到北京城来。

    首先,西安被攻下了,西安将军荣禄、陕西巡抚裕禄以下,尽数被歼!旋即关中平原传檄而定。

    二喜,陶茂林、曹克忠等投降,甘肃平定。

    三喜,晋北大战告捷,多隆阿丢了数万八旗兵的性命,只带着不到万人的残兵败将逃往绥远去了。山西告定!

    如此举朝欢庆时刻,今年的年节必须要大办!

    整个人情绪都被连连捷报给带到了喜悦的巅峰的刘暹,大手一挥,从自家内帑中拨出了一百万银元,拿来妆点整个北京城之余,再用来支出诸多戏班年节期间的公开演出。

    在这个没有电视、电影的时代,看大戏是中国当下上至王公勋贵,下到平头百姓共同的爱好。

    慈禧就喜欢看戏。故宫里的漱芳斋就是宫里的专门戏台。往年宫里逢年过节,也会让戏班进宫表演,演砸了要挨板子,演好了就是重赏,更是风光。

    刘暹不喜欢看戏。但顺应时代主流,年节的时候也点了京里最出名的几个戏班进zn海走了一趟。

    整个年节,以中国老传统的眼光看,那是非常非常之红火的。四九城转眼间似乎有回到了自己鼎盛的时候。

    虽然少了上贡的车队,也少了送孝敬的人马。刘暹立国之初就点名,罢贡品,宫里一应所需,自会派人到地方依价格采买。给地方,给地方官,都是剩了一个大麻烦。

    “足球!搞个足球联赛,组织几个足球队怎么样?”

    无数官员百姓都满意的北京年节,刘暹也闻到了浓浓的年味,却总觉得少了活动。这不过年不知道,一过年才算看明白了。这中国老百姓平日的娱乐活动太少了。

    除了逛个庙会,看看戏以外,就没啥了。

    刘暹准备年后指示文教部,各地组织文工团,编排戏剧,时不时的公开演两场。娱乐一下人民大众。而在这个之余,他绝对搞一搞足球,也能带起民间的活动来。给老百姓找个可以持续下去的乐子来维系!

    而且中国足球也是刘暹内心里的一块疤。提起来就是浑身充满无力。而拿历史说来,这足球更早的原型蹴鞠,在中国还活跃了一年多年呢。甚至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足球俱乐部的雏形。

    一个蒙元,一个满清,毁掉了中国多少好东西。

    “另外……”刘暹揪着下巴的胡须,“马球、赛马、武术、射击……”这些项目都能大力推展。不仅可促进民间活动的发展,还能增进体魄。

    “国家可以成立一个体育发展总局,各省地方成立分局,然后举办全国运动会……”

    反正也用不了多少钱。最大的投入是在场馆修建上。但这样的场馆策划好了,却也能够带动城市的发展。

    张灯结彩的元宵节过去了,北京城里的气氛一下子凝重郑重了起来。这是四千举子参加的大秦第一次会试啊。

    那被封闭了三个年头的科场,早在年前就被文教部翻修一新。就等着正月二十五那一天开考呢。

    同样,在元宵节之后,各地举子凭借身份到文教部填写报表,你是要考哪一科的,然后就等着二十五上考场了。

    座位也是那个时候才给发放!

    满朝大臣对这一科都是注重有加。刘暹定下了三百这个数字。但事实上他自己对于这一科进士并不怎么以为然。能不能走上高位,以后刘暹说不来,可只要他自己在位一天,那升入中枢靠的就是真材实料,靠的就是绝对的政绩。

    会试的评分制度是百分制。会试之后的殿试,方是一篇文章论高低。

    刘暹对于会试只是定了最后的论述题,这道论述题和殿试上的题目还一脉相承,一是问如何与外洋相处,二是问华夏如何在当今世界上定位。题目附带的还有一副世界地图,上面明白的标明各国的位置。

    结果交到刘暹手上的答卷是不令他满意的。虽然很多考生都把中国定义为东方各国之领袖,但没人敢妄言让中国要与西方分庭礼抗,更没人在论述中涉及‘殖民’这一问题。

    而所谓的东方各国之领袖,也是传统的中国式宗藩关系。跟刘暹打算的boss和小弟,是完全不相同。利益不大,责任重大,中国所能得到的仅仅是虚名。

    范德榜、张守炎都是了解刘暹心思的。两人作为内阁的首辅和次辅,内心中也很赞同刘暹的思想,自然的对于考卷都不很满意了。真正对考生论述满意的是前清遗留来的那批大臣。比如李鸿章、董恂、沈桂芬等……

    在这些人脑子里,谨守中国,保证自我主权和领土,不受洋人欺辱,就已经难能可贵了。再能照顾到周边的藩国,天朝国势就不算坠落。能这样就心满意足。

    “这几个挑到秘书室去,剩下的如何分配,就交给吏部。是归入地方,还是留在中央中枢,吏部拿主意。”刘暹好歹从三百三十名今科进士中选了五人归入秘书室,受侍从室的领导,意思了意思。

    “年后东北设省开府县,兰芳也正式归为一省,还有西北之地,官员所需甚多。百姓迁移后的安置重任,全部维系地方官府身上。不可有大意。今科进士如果有愿意如东北和兰芳为官者,可酌情提拔。各省地方、中央中枢各部,旦有愿意者,一律提拔任命。”(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八章 充边东北

    在大狱里待了三天,乔山终于见到了太阳。

    他很后悔,为什么自己财迷心窍,在朝廷进山西的时候贪了柜子里的钱财,结果事发后被东家毫不留情的送到了衙门。他也很好奇,在中堂乔家,家产千万两,富豪甲晋中,怎么大军进来的时候竟然是秋毫无犯,连一个打秋风的都没?以至于自己在柜台上贪掉的四千多两银子显露无疑!

    却是根本就不知道,乔致庸早就进了刘暹的眼帘。乔家在不久前的丁戊奇荒中出巨资赈济灾民,还开仓放粮。因贩灾义举,乔致庸都受到了清廷“举悌弟加五级”,并赏戴花翎的嘉奖,刘暹又怎么可能去动这样的人呢?

    山西八大皇商的罪也不至于要乔致庸这帮二三百年后义商来偿还。有当初在丁戊奇荒中敝帚自珍的另一帮家伙们的大出血,很轻松的,山西省今后几年里种树修渠、整理河道的钱就有了。

    而乔山眼下是没了银子,也没有了家。他老婆嫌丢人,带着孩子回娘家了。乔山自己好歹也是姓乔,乔致庸没有赶尽杀绝。

    ……

    乔山罪证确凿,只在法院里过了一次堂,就给扔到了监狱来了。狱中的小窗户朝北,口不大,阳光照来的很少,房间里有些阴湿。不过铺子上的草还算干净,没有臭掉,也没有多少虫子。房间中有石灰味,涂在墙上地上防跳蚤和臭虫。方便用的净桶也是干净的,听说是朝廷夺了祁县以后,专门把大牢清了一遍。

    狱中的预警提着警棍配着手枪。每个小时都要来回巡视两趟。中午给饭的时候,虽是青菜萝卜加窝窝头。但填腹还是可以的。那预警都不止一次的说:监狱中变得如此之好,是当今朝廷的德政。你们这些贼骨头命好赶上好时候了。

    乔山之前倒也为他人探过监,两边的对比之下,觉得狱警说得的确没错,可是监狱里的日子再好,能有他往日的日子好吗?

    这狱中再干净,能有先前自家的院子干净舒适吗?

    乔山还没有习惯牢狱的生活,一边向外走着,一边摘着身上的稻草。

    这两日,他那个牢房里有两个人被拖出去了。再也没回来,其他倒是好得很,与乔山一起度过了三天。

    这次牢狱之行,乔山还看见不少老朋友,祁县的地痞流氓,乡下的巡检、团勇头子,真心的都是照过面。不过他还是细心的发现,往日那些民愤大的,民声坏的家伙。是一个也没见到。

    想到秦军进祁县时候的‘秋毫无犯’,乔山觉得这支军队的属性当该跟那些恶霸凶人不是一路的。那么这些人的下场也就可以预见了。

    “会不会要杀了俺们?”

    与乔山一天被扔进大牢的,往日赌桌上的赌友毛宏汝,浑身发抖。

    乔山年龄比毛宏汝还要小五六岁。但毛宏汝这家伙纯粹是个败家子,仗着祖上传下的家产店铺,吃喝嫖赌。也不知道是犯了新朝什么法了被扔进了大牢里面。乔山也问过毛宏汝,他自己都不晓得自己犯了什么法。那法庭审判的时候。他整个人都懵了,什么也没听到!

    所以乔山是比毛宏汝强的。“杀人也要先吃一顿断头饭才是。你没听换了一张皮的王大刀说吗。这是朝廷要填东北的边,找不到人了,就拿咱们这些牢犯去守边。”

    “说什么话!”

    旁边的狱警听见声音,横眉竖眼的呵斥过来。什么叫换了一张皮?你以为这皮就是这么好换的吗?牢里的几个牢头现在全都在阴曹地府捞头呢。只剩下自己几个小虾米,平日没机会作孽,这才能有了新的体面。乔山立刻绷紧了嘴,藏头弓背,不再说话了。

    一群人被赶着离开了待了三天的大牢,从后门出来,就看见一排大车停在巷中。都是最最平常的四**板车,减震方面跟上等人乘坐的四轮马车是没法比。只有载重高,耐操耐磨这个好处。

    十几人一辆,五六十名犯人,就这么全被赶上了四辆车子。

    旁边有一队骑兵同行,车队左弯右绕,最后穿过了一道大门,终于停了下来。

    所有人下车,乔山在人群中中缩头缩脑,尽量不惹人注意。眼睛却没闲着,一路上左看右看,发现这是他认识的地方。是原来祁县绿营的驻地。

    满清军纪早已经**,绿营的威严也早已经荡然无存。祁县营头原先那个千总也并不比乔山的身份高贵了去了。

    在不远处,四个拿枪的当兵的两两左右,拱卫着中间一张桌子。桌子后坐着一个军官模样的人,拿着笔,身前铺着一张纸。

    “应该是个书办。”乔山想着。当兵的一群丘八,除了书办有几个能认字的?

    五六十人排成一条长龙,在秦军的虎视眈眈下,都乖觉的很。

    “姓名。”

    论到乔山,他眼中的书办头也不抬,一边拿笔蘸墨,一边问着。

    “小的姓乔,贱名一个山。”

    “哪个山字?大山的山,还是一二三的三?”

    这股根本不被放在眼中,完全是蔑视、俯视、轻视的眼神和语气,让乔山这个本来还算有身份的人,心头哪一个叫恨啊。

    乔山发誓如果不死,日后一定要做人上人。他才三十岁,还有的是时间。心中发狠,脸上则堆起笑,“回军爷,是大山的山。”

    “哦?就是大德通票号的那个家贼?这种人,比养条狗都不如!”

    军官终于抬起眼来打量乔山一眼了。但乔山受到的侮辱和羞辱更深。

    乔山咬牙忍气,走入另一队人中,他才回头盯了一眼那军官,乔山心中恨恨,“爷爷就算是狗,也是能咬人的狗。等有一天爷爷发迹了,看这么整治你。”

    “老实坐下!”

    就在乔山在内心中痛骂的时候,一个声音传到他耳中。乔山立刻就从臆想中醒来,乖觉的就地盘腿坐下。

    然后他看到一群拿着剃刀的剃头匠,搬着凳子水盆来到他们面前。

    “坐下,闭嘴,闭眼,不要动,不要说话。”

    严厉的呵斥让所有人都不敢违抗半分。不管你之前是什么身份。现在你只是个囚犯。

    老老实实坐了下来,闭上眼睛,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头顶上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肩膀上也能感觉到不停的有东西掉下来,最后一捧热水当头泼下。

    等到被人从凳子上提起来,自己已经被剃了个光头,原本满头油腻的头发,现在只能摸到一点点湿漉漉的头发茬子。

    这下要做和尚了!

    乔山心里真的搞不清楚自己等人要有什么遭遇了。即便真的被填边,也没听说要剃光瓢的啊?

    “进去洗干净。”

    浑浑噩噩里乔山一群人来到了一间大屋前。一掀开门口的棉毯,就能感觉到一团暖暖的湿气扑面而来。

    “莫不是浴堂?”乔山大脑混乱了。一旁毛宏汝也吃惊的怪叫:“朝廷到底想拿咱们做啥筏子?剃了秃瓢,还洗澡?”

    如果是在外面,大冬天里泡个澡绝对是享受。可现在,就是提心吊胆了。

    乔山三两下脱掉了身上的衣服,与毛宏汝一起被赶进屋中。但是仅仅微暖的水汽好俗他,这里虽然是个浴堂,却只有湿气,没有热气。

    一刻钟后乔山等人被赶了出来。衣服已经不再是之前的衣服了,完全一致的衣装、棉帽和鞋子。

    颜色淡灰色,很素净,就像和尚的僧袍一样。

    几十个光头都穿得一样,乍一看,倒是几十名和尚聚在一起。

    “你们都给我听清楚了。从明天起,你们将会接受一个月的军事训练,然后发配东北。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会交给你们怎么开枪,怎么射击。训练量并不大,所以你们有时间自己写信,或是找教习代写书信,递给你们得家人。

    如果你们家里的妻儿,原因跟着你们去东北。那么,不管你们现在犯的是什么罪,到了东北,只需要一年时间就给你们了解。

    而且每个去东北的成年男子分一百亩地,女的分五十亩地,未成年的,无论男女每人二十亩地。”

    “朝廷还会给你们贷款,让你们盖房子,买耕牛、马匹、种子,还一律无息。”只是每个屯都要组建民兵队,属于轮流的义务劳动。枪支弹药集体购买,平均摊钱。而且是强制性的。

    “你们到东北的第一年,不用交税。第二年,只需要交一半。第三年,交七成。第四年才是全税。”

    ……

    中国人故土难离。不到山穷水尽的时候,谁也不愿意背井离乡。

    如今华北的大旱消褪,无数从山西向外逃生的山西人水涌一样往山西转回。眼看着山西的人口又要到满过一千万这条线了。刘暹只能用这一手段往外面‘送’人走。并且随着将来内蒙的开发,无数的山西人也将变成内蒙人。

    ……

    “粮价又回高了?”从湖南巡抚任上调到山西巡抚任上。曾国荃连太原城里的椅子都还没坐热,粮价的问题又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

    “大人,有两支建设兵团开入河南。因为施工用粮必须保证一个月的积蓄,河南本来要转入山西的粮食,一半左右被建设兵团征购了去……”

    山西省民政厅的一把手小心的伺候着。(未完待续。。)

第五百二十九章 中国需要东北

    东北的开发在新的一年里大刀阔斧的前进着。刘暹以‘亿’做单位的天文数字【华元】来做经费耗用,一种变样的《天朝田亩制度》实施在东北,百户一屯,十屯一乡,十乡一县。虽然没有‘圣库’,百姓的粮产等,却统一由地方官府来收购。

    因为一部分散兵游勇在东北还没被彻底清剿,所以每个屯储备三十杆长枪,组织十五到二十名民兵,同时大批的旧式滑膛枪、线膛枪也流入民间。东北山林当中野物众多,打猎不仅可获得价值比相当高的皮毛,还能为当地百姓补充肉食。

    朝廷可以为迁移的百姓提供足够的无息贷款,以便宜的价格售卖粮食,但是肉食就不能保证了。京津、山东一代的捕鱼业才刚刚发展,罐头产业也刚刚有个小苗头,根本无力供给东北内陆的移民足够的肉食。一切还需要自力更生!

    刘暹可是听说过一句描写东北的话的,“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在前世,原时空,建国那个时代,东北的物产就是这等的丰富,放到眼下时候,那还不要更丰盛十倍八倍的啊。

    而且这批东北移民,尤其是黑龙江地带的移民,将来还有大用。给百姓一定得武装武备,培养一下他们的尚武精神,这是绝对为长远打算的。

    新秦三年,刘暹的目标是移民东北三十万户以上,三年内一定要移民至一百万户。

    不提什么外兴安岭,中俄局势。只单单为缓解华北粮食的所需,东北的开发就必须迅速上到规模。

    如今之中国。两广的米价是最贱的,一斤在0.8华元上下。到了两湖、福建,就在一斤大米一华元上下,而江南淞沪一代的米价还要再高一些。

    但一过长江,苏北山东还好一些,只是涨到了一斤大米1.3到1.5华元之间,换算一下就是一担大米一两银子。但是在河南、山西、山西、直隶、京津、皖北,一斤大米的价格最低也要2华元以上,小麦都能卖到山东苏北大米的价钱。少量地方的米价甚至还能升高到3华元档次。

    虽然随着战乱的平息,在华北粮食生产进入正规以后。这粮价总是要低下一些的。但北方缺粮是个不争的事实。再加上未来刘暹还要对新疆、蒙古施行打击,以及诸多粮仓储备的建立,还有京津人口恢复以后巨大的粮食缺口,这粮食短缺问题就是有着南洋大米的支撑,也不可能全部抹平。

    这必须将东北引入盘中,让东北发挥出自己粮仓的作用,才能盘活整个华北。

    而且日本也是一个粮食需要进口大国。尤其是战乱当中,一船船的把粮食卖给日本,真心要比运到山东、京津要获利更多。

    ……

    多军和八旗新军。在东至京津,西去甘肃大漠,绵延上万里的战线上,不到半年时间即全面败北。不仅整个满清被抛入了前所未有的危境之中,同样也使诸多‘首鼠两端’的‘骑墙派’们陷入了无比尴尬里。

    这些人多以受‘多公’知遇之恩为借口,可现在多隆阿依旧没死。一场败仗接着一场败仗的打。可人多隆阿就是不死。那么他们还要再坚持原先的借口吗?小心秦军立马提兵灭了你们!

    如今大秦一统天下指日可待,蒙古的王公贵族们正在为摆脱‘满清’而努力着。这些‘骑墙派’人物也在为摆脱自我的尴尬处境而努力。

    他们是当今天下‘不作死就不会死’的典型,真正地自作孽!

    作为甘肃的地方实力派。也是划水划得很抢眼的宁夏李平山,就是其中之代表。正牌的宁夏将军善庆,虽然是汉军旗出身,但看名字就知道这是个标准的奴才。人也早就在十月份就在秦州战殁了。

    满清那时已经顾不得宁夏了。宁夏遂即就被多军支脉的李平山夺去。此人早年隶属胜保麾下,攻长毛、捻军有功,多隆阿取代胜保之后,他也是乖乖的顺服,由此纳入了多隆阿麾下。

    满清在宁夏的布置,经过暴乱之后已经丁点不剩。善庆也是多军中的大将,坐镇宁夏要地,一大任务就是看守本地的huihui。这些人都是暴乱中主动投降的人,多隆阿把人分散安置,相当多的一部分就安排到了宁夏来。

    李平山是归入了善庆麾下。但八旗不兴,镇守这里的军队更多是汉人组成。善庆战殁后,李平山顺顺当当的就接管了整个宁夏府,成为了甘肃地方派的一员。

    秦军往昔跟李平山联系,李平山对秦军来使是客客气气,优待之极。但一涉及到实际问题就推脱自己受多隆阿的知遇之恩,如今军门尚在,这个时候就弃清投秦,后世声明尽毁也。

    其油滑,推托,可是在秦军里头挂上号了。秦军很清楚这样人想的是什么。但刘暹怎么可能因为小小李平山就改变政策呢。

    如今李平山是痛心疾首,整个年节都一直是寝食不安,他正在为自己当初的待价而沽感到无比后悔。

    当初秦军虽然占优势,但从京津到甘肃万里之遥,实在太遥远太遥远。山西那时还握在清军手里,关中也有荣禄等在,怎么看都不是短时间里就刀刃逼身的样子,所以李平山耍了一滑头。甚至李平山和他的幕僚们还非常高兴。在他们这些人来看,无论是满清的朝廷,还是旭日东升的大秦,都会因为双方的激战而对自己拉拢有加。

    李平山当然不看好满清的未来,所以他怕将来大秦对宁夏玩硬的,自己会一无所有。就铁了心思等着大秦一步步抬高价格,好买个好价,舒舒服服的享受今后的荣华富贵。也为自己的子孙后代某个好家势。

    只有秦清激战正烈的时候。李平山才能获得最大的好处。而且因为他的出头,李平山还赢得了不少地方派的拥护。李平山就感觉自己又多了三分筹码。就更想买个好价钱了。结果让李平山和他的幕僚们万万没想到,这场决战竟然这么快就分出了胜负。半年时间都还少点。满清就彻底丧失了手中的筹码,大秦一统天下不可阻挡。

    李平山现在头上顶着固原总兵的帽子,这是满清在善庆死后为了拉拢他给的香馍馍,李平山还征召部队,扩军三千余人,如今拥兵十二个步骑营头。

    算是把总兵的架势给坐到了实处了。可是他屁股都没坐热,大秦就一巴掌拍了过来,将这顶官帽子拍扁了,这顶满清给的官帽子不值钱了。

    五六千外强中干的乌合之众算什么?秦军只需要一个营就能踏平宁夏。

    李平山心里面的那个恨啊。一恨多隆阿是银样镴枪头,打一仗败一仗;还脸皮忒厚,托着不死;二恨八旗新军是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京营那么多人马和枪炮,秦军以弱势兵力攻击,半年时间不到就竟全功;三恨秦军对自己施了缓兵之计。让自己没了警惕,那曹克忠等人投降的时候,自己竟然一点风声都没听到。

    同时也说真的,李平山很意外满清败得这么快的。

    多军在陕西、甘肃的败仗并不稀奇。西北多军缺少重火力,同时随着多隆阿的离去,多军作训松懈了不少,整个西北多军有点外强中干的味道。而且曹克忠、雷正绾、陶茂林等都是汉人。只要是汉人,那就没几个能在这个档口上还给满清拼死效命的。所以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只是时间太快了。略微的处于预料。

    李平山真正意外的是八旗新军和京津多军的败仗如此之快之惨。

    作为多军的一员,满清这些年对八旗新军。尤其是一扩再扩的在京八旗新军,那是怎样得下血本。李平山是有所耳闻的。诸多的洋人教官,多隆阿的督促,那么现今的武备,这本该是一支有着一定作战能力的军队的。毕竟八旗新军成立也好几年了。却不想败得会如此的彻底……

    现在,李平山坐腊了。他该怎么办?

    抱着多隆阿不松口,秦军大兵打来了咋弄?

    而要是不抱多隆阿了,他这些日子来的打算完全蛋不说,他自己也没半点本钱给秦军讨价还价了。可能今后他只能回乡做一低调的富家翁。

    李平山很后悔自己没能在大战结束之前判明局势,结果造成了他现在的尴尬处境,他是后悔不迭。但怎么弥补呢?

    李平山真心不想做一个不识抬举的破落户。他还有一定得野心抱负,真的不愿意就此回归家里啊。但李平山也知道,时间不多了,自己在秦军那里已经没有多少利用价值了。一旦收拾好了‘传檄而定’的那些地盘,那么,秦军的下一个目标可能就是他李平山了。

    怎么办?在这些天里李平山茶不思、饭不想,一直考虑的就是这个问题:怎么能够改变自己的印象?怎么避免自己靠边站呢?

    如果现在去投效秦军,最好的时机已经被错过了,纵然对方现在不拒自己于千里之外,前途也完了。李平山到了现在也不想放弃那前途!

    你可以说李平山财迷心窍,官迷心窍,但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赵先生,李平山给您赔罪来了。望赵先生看在李某人这些日子里对您毕恭毕敬的份儿上,给在下指点一条明路。”李平山对秦军特使的礼物只是一张纸,一张华夏银行一百万华元的存单。

    “哈哈,李大人说的哪里话。小弟这里有一封信,是张将军写给您的亲笔信,这请李大人过目。”

    一百万华元是有成果的。那特使微微一笑,从怀里拿出了一封信。

    “看完了信,李大人就明白我家将军的意思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章 朕还需要主动的去体谅彼等吗?

    “内蒙有六盟、二十四部、四十九旗,只有二十七旗愿意归顺,十一旗愿意服从朝廷的一切决定?”

    “回皇上,愿意服从中枢一切之决策者,皆汉地沿边之蒙古。其余之辈,尚在妄想我天朝天兵鞭长莫及,触之不到。是以敢抗命不尊!不过其余二十二旗也并非皆支持满清。而是不见我皇对蒙之善举,心存犹豫,不敢擅动。”

    “难道朕还需要主动的去体谅彼等之辈吗?”刘暹看着座下的一帮群臣,脸上流露着不屑。

    魏明已经将汉中骑兵扩大到一师一团一营,总数超过一万四千人,战马超过三万匹。刘暹向青海蒙藏传下了募兵诏书,据汉中回报,当年随着他西进新疆,然后在撤军的时候回到青海的老兵可是到了很多个,再加上这些人带来的晚辈和亲友,以及因为他们而鼓动起来的蒙藏子弟,新兵营里的蒙藏骑兵已经超过了五千骑,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是自带了战马,有的还带了不止一匹。

    如此就是接近两万骑兵了。再加上陕西、甘肃投降的多军,也就是曹克忠、陶茂林、雷正婠等人手下的骑兵,总兵力不会少于两万五千骑。

    这股军力,这两万五千全副现代骑兵装备的武力,扫荡人口总数只有五六十万内蒙古六盟,甚至扫荡总人口也不超过一百万人的内外蒙古,会有多少压力吗?

    如今的蒙古早就腐朽了。

    凡有兄弟八人者,七人须当喇嘛;兄弟五人者,四人须当喇嘛;仅有一人可为娶妻生子的平民。当喇嘛者有红黄缎子穿。又可坐享优厚的俸禄。

    满清在嘉庆年间也正式颁布了禁止蒙古喇嘛娶亲的命令。如今的内外蒙古,真心是一旗王公手下比不得内地一乡镇人多。

    刘暹不想跟蒙古扯皮太多。诸多的王公贵族他看了都头晕。也没收编的想法。反正有了听话的十一旗,竖牌坊已经够用了。剩下的就看他们的造化了。

    而且刘暹也不认为广大的蒙古平民会为他们的王公拼死效命。蒙古王公又不是他们信封的活佛。八世哲布尊丹巴活佛。就是原时空历史上搞**立的那位大蒙古皇帝,现在才十岁大。他懂个屁!也没什么真正地实权。

    刘暹只要不废他的活佛位置,只要不杀了这个十岁大的小不点,整个蒙古的平民根本涌动不起来。

    要知道在二十年前,也就是太平天国运动激烈的时候,蒙古的百姓可也掀起了一场声势不小的反清和反旗王的抗争的。首先是内蒙古的伊克昭盟的乌审旗,这里爆发了由底层牧民丕勒杰等领导的“独贵龙”运动,或作是“多归轮”,蒙古语为“环形”、“圈子”之意。参加“独贵龙”的人。开会时按环形席地而坐,发表文件签名时也依次将名字排成一个圆圈,因以得名。反抗蒙古王公的苛捐杂税和兵差徭役。那时候正是僧格林沁风头劲盛的时候。同时内蒙古东部有白凌阿领导的义州﹑朝阳起义。

    白凌阿贫苦出身,父母早逝,又无近亲扶持,自小受尽了生活的磨难。咸丰八年,白凌阿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毅然参加了王罗启领导的汉族农民起义军,他率领二百多名蒙古族人。先后在卓索图盟的部分地区,奉天省的边界地带,山海关内外,多次打击清军。

    咸丰十年。白凌阿率领起义军三百多人,到义州和那里当地抗交公粮的人汇合起来,组成了一支五百多人的队伍。一举攻占了义州城。清政府对此事非常震惊,急忙命令盛京将军派兵镇压起义部队。义军部队鼎盛时候发展到了三、四千人。一直闹到同治五年。武装起义的**才被镇压下去。白凌阿也在同治七年战死,然后余波又泛滥了年余。都接近1870年了方才彻底泯灭。

    刘暹可不认为一场起义就能让蒙古王公增长记性。相反,这种起义之后只会让蒙古王公对下面的记恨和剥削更深。

    十年来,蒙古地区起义是没有,独贵龙则频频发生。颇有点阿三甘地的不抵抗运动的味道。

    如今秦军若扫荡草原,蒙古人有多少会起来拼死一战呢?何况内蒙里还有十一旗乖乖的就范。

    “蒙古草原是我朝毛纺织业发展的基石。朕没时间,也没功夫在蒙古斤斤计较。大雪化开以后,命令周军立刻进军归化,夺取绥远。”

    因为陕西、甘肃的相继兵败,满清准备西向的道路已经破灭了。而且百万满人早已经完蛋,跟随着满清抵到归化城的满人不到十万人。且满清手中的军队也仅仅剩下了一万多些。

    满清完蛋了。不仅是他们的实力,更是他们的心。

    二百多年的富贵,不可能让这些八旗王公贵胄们瞬间里变成一个具有超强凝聚心的游牧部落。而且他们也没足够的牛羊,随着大批粮食丢失在张家口、大同和岱海,归化城的存粮支撑了满清走到现在,已经难以为继了。

    慈禧、鬼子六如果真的聪明,他们现在就该投降。这对满清有好处,对于刘暹控制蒙古也有好处。而且还有新疆呢。满清留守新疆的金顺,手下也有上万兵力在。只是董福祥已经跟秦军挂上了干系,他坐镇的南疆,即以喀什噶尔为首的莎车、和田、库车、叶尔羌、阿克苏等地,已经都要跟金顺枪炮相见了。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满清最终是什么下场,就看他们自己的选择了!”

    刘暹眼睛眯了眯,除了魏明带领的骑兵,自己在东面也要组织起一支对应的骑兵来,到时好东西并举!

    ……

    川圹,后世的老挝川圹省,临近越南。

    早期这里也是一个王国,被暹罗所灭,但是眼下这里却已经是琅勃拉邦国的地盘了。自从后者参加了刘暹的登基大典以后,暹罗是十分乖觉的放弃了川圹。

    川圹此地属于老挝东北部的交通要冲,有水陆路线通万象、琅勃拉邦及越南。

    虽然平原只占了总面积的五分之一,但这里气候宜人,土地肥沃,滋养着不少老挝的土著百姓。而且一座座高山丘陵之间也掩藏着丰富的矿藏资源,附近有铁、锑 、锌、银、铜、砂金和煤矿。自古就是富饶之地。

    老挝属中生代褶皱地形,其地质结构基本上是由三叠纪末至侏罗纪初的印支大地运动时期形成的海相三叠系地层。那时地壳发生了较强烈的凹陷,使这一地区形成了诸多的褶皱山系,并有中性和基性的岩浆渗入浅层。这些岩浆中夹杂有丰富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其中有色金属矿和玉石不但品种多,储量也很大。后世已发现的金属矿就有铜、铁、锡、铅、锌、锰、金;钨、锰等。非金属矿有白玉、黄玉、黑玉、翡翠、蓝宝石、水晶、琥珀、花岗石和石英石等。

    老挝北部的西侧与缅甸北部被认为是世界最重要的宝石藏带,老挝北部东侧与中国滇西南被认为是世界最重要的有色金属矿带。

    刘暹对于老挝的具体矿产分布点并不清晰,但是老挝的矿藏如何,他是知道的。

    打着大秦名头的资金去年就开始进入老挝南北,不管是琅勃拉邦国还是占巴塞。

    川圹就是其中一个重点,因为这里是老挝历史上的铁料主要生产地。普洛安矿床,位于川圹省查尔平原东端的普洛安山,有着长达施术里的铁矿带,其中的南坡更是为露天铁矿山,有的矿层厚达几百米,铁矿品位很高,开采也极为便宜。

    川圹普洛安铁矿床和琅勃拉邦的琅勃拉邦铜矿床是大秦在老挝首先投入巨资,利用最先进的矿藏开发技术开发的两大矿产。

    后者就在琅勃拉邦市的边上。湄公河畔和琅勃拉邦市塔杜阿码头以北十里的湄公河与南森河中间地区,有着相当丰厚的铜矿储量。

    朱槿早上起来围着住处跑了一圈,然后又拿井水洗了把脸,神清气爽地走出了普洛安招待所的大门。这说是招待所,其实就是两栋二层的小楼家五处农家小院罢了。地儿是很大,也很空旷。

    大门前有着一块约二三百平方的夯实平地,作为招待所的门面,收拾得较为干净、整洁。平底北向边儿上有一口水井,有几颗小树和两畦绿油油的青菜。并不扎眼,反而很让人觉得有种田园生活气息。

    招待所不远的地方就是正在大规模建设中的矿区,在那个地方呆上一天,再回到招待所来,这股生活的气息是那么的美好。

    在向外的草地上,一些老母鸡正带着大群小鸡在草丛里觅食,甚至你还能听到招待所后面猪圈里养着四五只正哼哼唧唧的肥猪。也许已经到了例行的早上喂食的时刻,它们一个个都叫唤得很厉害。

    一个当地土著提着一大桶猪食骂骂咧咧地走过去喂食,猛然间看到走出客房的朱槿,脸上立刻露出了讨好的笑容:“朱先生,早上好!”

    “好。”朱槿也笑着点了点头。

    “昨晚您睡得还好吧?”

    “三号小院的刘先生,因为施工提前十天完成了任务,心情高兴,请手下的工头在招待所好吃好喝了一顿。没怎么注意影响,今天已经有好几位先生提出投诉了。”

    朱槿闻言笑了,这事儿他怎么不知道。昨天他睡的可不如自己嘴里说的好。

    他向眼前的招待所服务员点了点头,“官话说的有长进,用词很准确,继续努力……”(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一章 凋落泥尘的黄龙旗

    三月,草长莺飞,大草原上的冰雪彻底看不到一丝儿身影。£∝UU小说,www.uu234.com积雪融化,让草原上的条条河流水流激增。却也让归化城里的满清残余,彻底没有了可阻挡秦军兵锋的天然障碍。绝望恐惧的气息随着暖暖的春风笼罩了整座城市!

    秦军此刻弹药充足。从年节到现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大军固然没有出动,运输部队却一刻都没停歇过。军需粮食,枪支弹药,手榴弹、炮弹,堆满了朔平、凉城的军火库。

    只要秦军准备妥当,他们随时都可能进发。满清上下再没有什么时候比这一刻更能意识到自己大限将至。

    慈禧一次次从噩梦中惊醒过来。

    不管是朔平还是凉城,距离绥远都是兵锋直指,中间除了和林格尔厅,连座像样的城市都没有。甚至凉城那里的秦军都能够避开和林格尔厅城,直接杀到归化。

    慈禧怎么能不做噩梦?满清上下怎么能不害怕?早在二月份就已经有人逃离归化了。年后这两个来月满清都有多少王公重臣瘦若枯柴了?那六王,整个人都要不好了!

    多隆阿的身体也不行了。千夫所指,无疾而终。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就是慈禧也非常非常不耐多隆阿。军队里多隆阿的地位也下降了很多很多。但八旗新军毕竟是多隆阿一手操练出来的,满清把多隆阿真正意义上削成了白身,却没有赐死。

    归化城真的要打起仗来,多隆阿还是要启用的。就算是当个参赞。也是物有其用。

    但是慈禧不想打。她不认为再打的话,满清还有幸免之理。已经到眼下这个份上了。她第一要做的是如何保全自己等人的性命。

    满清王朝的延续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抛在‘活命’的后头了。

    ……

    但这对于光绪皇帝来说,无论满清的时局如何的突变。他本身的生活似乎并没有太大的变化。生活路线依旧是两点一线寝宫--书房。只不过是寝宫换了一个地方。

    “释氏之学亦主乎心者也,特极心之广大耳。某按:必如《大学》明德、新民,无所不用其极,方为极其心之广大,释氏似不足语此……”书房中,光绪正在咏读着《倭文端公遗书》。

    倭文端公,就是倭仁。

    皇帝的培养不是靠秀才举人,四书五经只是敲门砖,史书、阐述个人理念的文集。等等都是需要涉猎的。

    而现今满清学术上,程朱理学无疑是占据着统治地位的。倭仁作为举国上下尽皆认同的一代理学宗师,他的著作和思想,自然是满清培养小皇帝的必学课程了。

    而光绪皇帝人是很聪明的。总体看他的人生就是‘高分低能’,但能取高分,这也证明他在学习上是很有一手的。

    富礼善是满洲正红旗人,现在的翰林院掌院学士。对于聪明好学的光绪皇帝,他是发自内心里喜爱。之前在满清局势还没彻底沦丧的时候,都跟翁同龢一样。抱着教导出一代明君的念头呢。翁同龢作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对于光绪帝的评价可比刺头的同治帝好多了。

    但是现在,富礼善看着光绪帝只觉得心如刀割。一个十岁,心志尚未健全的冲龄孩童。一下子就要背负着跌入亡国之君的深渊,这是何等的悲剧啊。

    不过,光绪本人似乎并没有太多的感慨。只见他在停顿了一会儿后,突然开口说道:“富师傅。朕要是像您一样只做个饱学鸿儒就好了。”

    “皇上您是九五之尊,注定要执掌天地。怎能开这样的玩笑。”富礼善慌忙摇头道。

    “什么九五之尊啊。朕即不能上朝。也不能决定国事,摆在那儿就像尊泥菩萨一样。还不如像富师傅一样可以遨游学海,来得有趣呢。”光绪似是向往地感叹道。“而且大清国势危乎,转眼就有覆亡之危。朕也性命不保……”

    “皇上,大清不会亡。您现在还年幼,等您长大了力挽狂澜……”富礼善着急的道。但光绪再傻也不会把这种冠冕堂皇的敷衍放在心上。“朕虽然不知道外面局势究竟如何,可就算皇爸爸他们不说,朕也知道大清快完了。朕可能很快就要流亡草原,比之元顺帝且不如,成为一个彻底的亡国之君。就算长大了又能怎样?朕依旧挽回不了什么。”

    说到这儿光绪帝的脸上露出了一种沮丧又略带些嘲弄的表情。这种表情让书房里的富礼善唏嘘不已,更让门外倾听的慈禧、慈安和七王奕譞心如刀绞。原本打算看一看光绪帝的三人,没想到自己会在门外听到小皇帝如此的一席话。一直以来慈禧也好,慈安、奕譞也好,在光绪帝面前都极力保持着矜持与自信。也就是维持着原先的架子。她们不管是出自什么样的考虑,都不想让外头越来越糟的形势对小皇帝的心灵产生负面的影响。然而,在听到了光绪刚才的一番话后,向来坚强的慈禧亦忍不住用绢帕悄悄擦了擦沾泪的眼角。

    “姐姐,七王爷,我有些不适,先回了。”

    慈禧不知道该以怎样得心情来面对光绪,她不知道接下去自己该怎么来说话。这种情绪对于慈禧这个女强人来说是很反常的。但这一刻就是这样。

    不仅是慈禧,慈安和七王也都不知道该以怎样得面容面对光绪,面对这个刚刚十岁的孩子。

    慈禧脚步飞快的走出了院落,却听一个太监匆忙跑来禀告道:“启禀太后,穆图善穆大人求见。”

    慈禧心里咯噔一跳。穆图善求见?难道秦军真打过来了?慈禧都要颤栗了。但她的脸上仍然挂着平静从容的表情。立刻让太监把穆图善带来,片刻后看上去心急火燎的穆图善一个箭步上前,低声奏报道:“启禀太后,前方奏报,凉城、朔平方向秦军有所动静,我驻守和林格尔的五千守军则惧敌恐敌,望风而逃,不战而散,温德勒克西收拢兵马不得,命人快马来报之余,自己已经为罪自尽。”

    “什么?!穆图善,你再说一遍,哀家刚才没听清楚。”慈禧平静的笑容刹那间就僵在了那里,不敢相信自己耳朵的她一再地追问起来。然而穆图善的再次回答依旧是那么的残酷。“太后,此事千真万确。和林格尔的五千八旗四散而去,据报,转回归化的不足三分之一。”

    心中又惊又骇的慈禧,只觉得眼前一片天旋地转,差一点当场就晕厥过去。

    没有了和林格尔的阻击,秦军可以直接杀到归化城下。而且丢失了和林格尔的五千八旗以后,归化城里的人马还不到一万人。整个归化城都陷入了深深的绝望当中。

    很快这个消息就传遍了整个归化城。不仅是王公勋贵,底层的八旗小民也都知道了。毕竟现在还跟在归化的都是满清的铁杆,而皇帝还有三门穷亲戚的,相互之间关系比渔网都要密。像和林格尔的消息完全瞒不住!

    上百人汇聚到一处,慈禧、慈安高坐在上首,当中间没有光绪小皇帝。

    抱病在身的六王奕訢和七王爷奕譞,以及五王奕誴等宗族王爷全都露面了。但每一个人脸上都惨白无有血色。

    “该怎么办?”

    谁也答不上来。

    拼死抵抗,没人愿意去死。投降,又没人愿意去第一个开口,做那祖宗的不肖子孙。

    不过慈禧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也自然有自己的应对。她把前天才到达归化的《字林西报》的记者巴尔福一块请到了这里来。

    慈禧本来对巴尔福没什么感触,一个小记者,根本不以为意。但今儿听到秦军有动静以及和林格尔的消息后,她感觉巴尔福应该另有一个身份。

    巴尔福,英国人,同治九年(1870年)到上海经营丝茶,后从事新闻工作。同治十二年(1873年)起,先后主编英文《晚报》、《晋源报》和《华洋通闻》,同治十三年(1874年)出版报刊文集《远东浪游》,现在是《字林西报》的头牌记者。

    果然面对慈禧的询问,巴尔福毫不犹豫的承认了自己的另一个身份。

    “那你就讲讲刘暹的条件吧。哀家知道现在的大清没有提条件的资格。但我大清至少有听条件的资格。”

    “爽快!太后真是女中豪杰。”巴尔福说着一口相当流利的北京官话,就见他当下就从黑色的西服里取出一封信递予了慈禧道:“尊敬的太后,请先过目这封信吧。”

    “这是刘暹的亲笔手书?”

    “正是秦帝国的皇帝陛下的手书。”

    “刘暹要我们出城投降,真能保证不事后清算?”慈禧再三张口也对刘暹叫不出大秦皇帝这四个字。

    “所以请太后放心。白纸黑字,秦帝国皇帝陛下的信誉还是值得新来的。”

    ‘投降’二字虽然刺耳,但此刻的慈禧与在场的满清所有人都清楚,他们确实没什么条件和立场可以同秦军交涉。

    ……

    三月春风吹拂着脸面。一支绵延四五里长的队伍正在草原上行进着。

    侦察兵打马跑到周军的面前。“报告军座,前方十里就是西林布河。周边没有发现敌军痕迹,也没有看到蒙古的牧民。”

    “那今晚就在那里扎营。”(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二章 清扫蒙古,东北总督

    满清亡了。在慈禧答应投降的那一刻,在满堂王公勋贵沉默的那一刻,统治祸害华夏二百六十年的满清完蛋了。【算上后金】

    周军以最快的速度将这一消息传递到张家口,然后在张家口拍电报去北京。这电报线还没有铺进山西。

    刘暹拿到电报后畅声大笑,笑的非常放肆。但对于周军提议的,请他亲自去归化城受降却并不感兴趣。刘暹也不认为今日受降满清会是一个多么高的功勋功劳。

    在他挥兵打下北京城的那一刻,满清的‘神圣性’就已经被刘暹一刀砍断了。

    “转周军,让他在归化城受降。满清的皇室,上层王公重臣及家眷,系数送到北京。其余之人等,暂时押回大同。”

    刘暹一言,决定满清现今的命运。他们全部的上层,注定是要被圈禁到死的。

    从归化城到和林格尔其实还不到百里地路,但在奕訢、穆图善等人的心里却希望这路越长越好。因为一旦到达目的地他们将极其屈辱地正式向秦军投降,献降书。然后秦军就会大军抵到归化城外,接受满城八旗的投降。然而再长的路终究会有尽头的,当奕訢一行人接近张和林格尔时,城外早就有一队锦衣怒马的秦军骑兵前来接应了。

    满清的投降对蒙古的震撼意义很大,尤其是对内蒙古。张家口很快就又来了三旗蒙古王公的信使,表示愿意彻底的投诚输纳。

    而这个时候,在甘肃、陕西。大批的秦军骑兵已经策马杀上蒙古大草原了。

    等待无数蒙古王公的命运无疑是很悲惨的,在大草原上。方圆数百里的范围内,除了喇嘛庙。惟一的土木建筑可能就是王公的府邸。

    这些被满清施加了一层又一层枷锁的蒙古王公,生活奢侈,可能每年全部的收入都投进了王府奢华的生活当中。内蒙王公们的常备军队几乎是没有,许多旗的唯一常备军队只是王府的警备队,人数很少,武器也落后。面对两万多秦军骑兵的平推扫荡,蒙古人完全是没有还手的余地。

    一批批蒙古王公贵族被俘虏打掉,而事先前投降的在旗王公们则成了牧民的管理者。至少在最初的这两三年时间里,这些蒙古王公。是大秦统治蒙古最好的助手。

    他们头上的亲王、郡王、国公等爵位当然不会被大秦承认,就算再封爵,顶多也就是一个伯。他们会成为蒙古改制以后的第一批知县、知府,引导蒙古平民养羊剪羊毛,因此作为经济纽带彻底的将蒙古绑在华夏的战车上。

    刘暹很可惜中国古代为什么毛纺织业没有大规模的发展起来。如果能跟英国人一样有着传统的毛纺织业,中华北部、西部的边疆问题可能早几百年前就被解决了。

    魏明!

    当年跟随刘暹远征新疆的秦军骑兵统领。随张忠奎驻守汉中,在整个秦军夺去天下的过程总,功绩并不多么突出。

    就算是汉中秦军对西北多军的战事,骑兵也没有起到决定性的关键作用。所以。眼下的内蒙,就将是魏明立下功勋,从新回到秦军第一序列的重要一步。

    而在秦军骑兵出发之前,西北地带还有一个‘为王前驱’的李平山。先一步带领愿意跟着他走的宁夏所部多军三千余人进入了草原。

    这李平山别看离开宁夏的时候规规矩矩,几近秋毫无犯。可一到了蒙古,那就跟蝗虫一样。扫荡一切。唯一还好的就是杀人不多。只要别抵抗,对于蒙古平民杀戮很少。

    所以有了李平山部这个祸害在前。秦军骑兵的出现,对于诸多的蒙古平民来说。不仅不是灾难,反而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的大恩人。

    再有,张忠奎也没打算让李平山在蒙古祸害多久。这只是起到一个立牌坊、刷逼格的作用。

    内蒙古现在的六盟四十九旗的规格可以暂时的继承下来。每个旗,今后的三年中都要大修土路和建立至少一座贸易城市。并且国家工商部下属的纺织部门毛纺这一块,也会专门在各城市设立毛绒、皮革收购点。还有学校和医疗点的建立,贸易集市的建立,一点点一步步的引导蒙古牧民以城市为中心的游牧生活方式。

    让诸多蒙古牧民慢慢的熟悉城市,离不开城市。随后真正意义上的蒙汉杂居,然后蒙古汉化,就像原时空的内蒙一样,把蒙古族人口降低到内蒙总人口的20%以下,甚至更低。加强这里的城市化建设,后世内蒙的城市化人口可占了总人口比例的60%。

    ……

    “部队进入蒙古,的确需要一批熟悉蒙古的向导和翻译。那就从满清残余里挑出一部分来。但注意,要有控制使用。至于建立专门的蒙语翻译学校就没必要了。我们要做的是汉化蒙古人,不是咱们蒙古化。”

    内蒙地区生活得汉人没有一百万也能找出七八十万来。只不过内蒙太大了,几十万人口撒在偌大的地盘里,就跟撒胡面一样,根本不显眼。而且随着秦清晋北的开战,很多汉人百姓都逃去了内蒙古东部区域。但在留下来的汉人百姓当中征集到足够多的会说蒙古话的汉人,还是轻而易举的。同样蒙古人中也有很多会说汉话的。有这个基础在,单纯的蒙语翻译部队是充足的,唯一缺少的是真正了解蒙古各旗分布和蒙古王公世系,乃至他们相互间矛盾和声明好恶的‘向导’。而这样的要么是蒙古王公自己人,要么就是满清在草原上的官员。

    因为内蒙要设置府县,愿意投诚输纳的蒙古王公和其部署作为大秦在内蒙草原上的第一批官员,现在很大一部分人正分别集中在几个政治培训点里抓紧时间学习呢。刘暹觉得与其让蒙古自己人来,还耽误培训进程,还不如从满清残余当中选出几十人来。

    刘暹是很满意魏明的进军速度的。照这个速度进行下去,今年入冬,内外蒙古就都将纳入自己的手中了。而且秦军骑兵兵锋已经即将出内蒙古西部盟旗了,李平山已经投降,就是不知道没有了这个筏子,秦军在内蒙中东部会遇到什么样的情况。

    “山西人口迁移准备,进展的太慢。告诉曾国荃,今年至少要迁移一百万山西人口到蒙古去,这个目标中枢是不会变得。”

    “而且山西的铁路和煤矿开采,都需要抓紧。这个曾国荃,安定民心很不错。其他工作一塌糊涂。”刘暹对已经赴任山西小半年的曾国荃很不满意。这样的官僚是很快就要被淘汰出大秦官场和政府的。

    “皇上,万事开头难。曾大人也有曾大人的难处。今国朝初建,维稳第一。如果强硬迁移,恐遭受非议。这点还请皇上见谅。

    至于曾大人洋务能力差些,但只要能收拢民心,于国朝就立有大功的。”

    沈桂芬站出来为曾国荃说话。言语中似乎有些态度问题,这在满清时候可能就要受处分的。刘暹却不怎么严格这一点,甚至还有点纵容官员大胆的说话。不因言获罪!

    沈桂芬最初时候是毕恭毕敬,不敢把话说硬了半分。就像对待慈禧一样对待刘暹。可现在半年都过去了,他要时再摸不准大秦朝廷的游戏规则,他也就白在官场里混游了那么久了。

    李鸿章被刘暹任命为东北总督,现在人已经到沈阳了。盛京当然要改名沈阳了。就像江宁改回南京一样。

    ……

    时间很快就转到了五月里。正值盛夏的黑龙江依然凉爽宜人,不超过25度的最高气温只能让人微微出汗。新建东北军区,陆军第11师第21旅三营一大队一中队的100名秦军官兵成两列纵队,行走在讷谟尔河边广袤平坦的土地上。在他们左右两侧与前方,是配属三营的骑兵部队,后方则是一溜辎重部队。

    随着秦军在东北区域的推进,部队里的马匹是越来越多。秦军以飞快的速度又一次完成了后勤部队的车马化。同时新组建的东北军区中,也开始在步兵营一级建制加大骑兵的比重和数量。

    眼下随同部队行进的就是骑兵大队的副大队长金永信,带着一个骑兵中队。与一大队一中队的百名秦军步兵一起,组成了这次北进的先头分队。

    满清在东北的官员军队都很自觉的投降了。虽然经过辽宁和吉林的大战之后,满清在东北的部队,主力被歼,残部彻底败溃。但是满清的投降还是为李鸿章省了很大的劲的。

    除了两个中队的步骑之外,此次先头分队出动的还有一个中队辎重部队和五十多人的工程兵部队。工程兵部队是一个加强分队,一共五十多人,携带的器具,却超过了整体辎重中的七成。

    除此外还有十名跟随实习的军校毕业生,以及依旧上学中的步、骑、工、辎各科学生兵。这些军校生并不参加一线战斗,除非万不得已,他们只是在一旁观摩学习,同时绘制地图。

    全部加起来,这个先头分队人数超过了三百五十人,接近二百匹马。就算遭遇了可能性存在的敌人,短时间里也不可能被吃掉。

    满清残余的顽匪部队,还没这么大的绺子和胃口。而另外一种推测中出现可能性很低的敌人,俄国人,他们在远东的驻军也没这么大的能耐。(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三章 大秦天下,暹缅布局

    在西乡隆盛向北京提起第一次‘请求指导’的时候,秦军在东北部,已经完全掌控了满清原本的控制地。∈↗UU小说,www.uu234.com俄国人很识趣,没有趁机跨过边界搞小动作。不过满编只有两个步兵师、一个骑兵师,一个独立团,一个守备营的东北军区,兵力还是空虚的很。

    刘暹感觉至少要再向东北补充一个步兵师加一个骑兵旅!

    现在,就是因为东北军区地广人少,所以才无力分兵对内蒙东部用兵。

    大西北已经完全平定了下来。金顺交出了兵权,董福祥任新疆军区司令,王国胜带一个团的骑兵部队进入乌鲁木齐。刘暹没有对新疆的旗人进行回迁、集中看押等动作。当年一同在新疆作战,新疆的驻地八旗也是出大力的。

    当年新疆战事里头,那些立下功勋的人,如汉人当中的徐东山、徐学功、孔才、沈廷秀、赵兴体、邓生玉、张和、张兴、张著、马进福等,土著当中的阿克马尔、阿克托比、赫拉特、萨多尔拉、桑扎尔等,以及董福祥手下的李双良、张万会、董福禄等人,都会陆续被抽调回内地进入军校,进行现代化战争的教育和培训。只是可惜了勒善,就是当初义勇里与徐东山并列的满人大队长,因为身份,是再也无缘军队了。

    只是对比汉地的八旗,新疆的旗人已经好得太多了。

    青海和新疆的蒙古王公,藏人头领,土著贵族。对于大秦都是乖乖的低下了头。尤其是青海的蒙藏部族,已经为秦军骑兵部队的筹建和扩张提供了一万人以上的兵力和三万多匹战马了。虽然战马的价格秦军一点没少的给了他们。

    这些人的态度很好。当初刘暹万里远征打下的基础。结合现下大秦的兵威赫赫,效果十分的良好。

    南北东西商道的恢复让汉中的经济和工业有了死灰复燃的趋势。李楹是陕甘总督。他自然是十万个偏心汉中了。可不管李楹为汉中的工业提供再多的便利条件和资金支援,两年多的空白期也让汉中这个往日中国西部最为璀璨的明珠,丧失了昔日的光辉。

    汉中的日后或许会比绝大多数的西部城镇更加的繁荣昌茂,但想回到当年的荣光时,是绝对的不可能了。大环境在变,政策在变,汉中的地势地理终究比不得东部和中部。

    四川已经踏平,现在当地秦军最大的任务,一是清剿土匪;二是组建入藏部队。

    西南地区受这些年战争的影响。想要重新恢复来,绝非短期就可做到的。休养生息,这是西南三省政府现今最大的职责。虽然滇西南还依旧控制在太平军的掌握之中,但两个月前太平军受到秦军的压迫,内部发生了动乱,一部分太平军逃进了缅甸,一部分则跑去了暹罗。前者让太平军与英军的通道彻底堵死,后者人数只有五百多人,却十分的骁勇善战。进入暹罗以后,五战五捷,打的暹罗边防军抱头鼠窜。

    话说近几年,暹罗军也是在倾力进行着武器的更新换代。还派出军官到欧洲留学,聘请外国教官,组建了两个师。一万两三千人的现代化部队。

    其中一个师自然是守在曼谷,另一个师就呆在北方。戒备着太平军,更戒备着中国中央政府的军队。因为朱拉隆功对于秦军的警拒更在太平军之上。

    在朱拉隆功眼中。太平军虽然实力很不错,但他们是无根之萍。会对暹罗产生一定得威胁,但绝对没有实力倾覆整个暹罗。而秦军就不一样了。秦军对外的态度很让人琢磨不透,可却也能清晰的分别出秦帝国行事和往昔中央天朝行事的不同。

    秦皇在登基称帝之初并没通知暹罗,似乎也可以看出是对暹罗的不满意,不仅暹罗吃掉了半个南掌【老挝】。而南掌按礼仪,那是天朝的属国。

    再有就是内心里的一种感觉,朱拉隆功对于秦帝国秦军总有股抗拒。难道是因为天朝的国号影响吗?就是内心的一种悸动感觉!

    可现在朱拉隆功没有等来秦军大兵的杀到,等到的是去去五百来人的太平军逃兵。

    接到这一消息的时候,朱拉隆功根本不以为意。他目光更多的是看向缅甸,太平军下一步的动作,对于中南半岛将会有着山河剧变的影响力!

    然而北境的战事发展,让朱拉隆功,让整个暹罗上层高层,都震惊失色,张口结舌!

    区区五百来人的太平军逃兵,只依靠着步枪刺刀外加少量的手榴弹,就在暹罗北部五战五捷,打的镇守暹罗北境的那个现代化武装师,损兵折将。步枪子弹被缴获了多少就不去说了,光是大炮暹罗军就丢了不下十门。整个曼谷一片哗然!

    连暹罗的英国算一块,谁也都没意识到这五百多太平军逃兵有什么猫腻在,所有人的眼光都看向了暹罗的新军。这些人太不堪战了!简直就是一堆废物。

    五百多个只有步枪的逃兵就能打的人数、火力、后勤、地利,一切的一切全都占据着绝对优势的暹罗新军大败而输,这国家之安危还能靠他们来保卫吗?

    朱拉隆功在消息传来的当天就传召了驻守曼谷的那一个新军师的全部营一样军官。

    暹罗新军没有旅这一级建制,一个师辖下三个团加师部,有六千多人。

    第二天,朱拉隆功带着自己的大臣在曼谷军营检阅了全部的新军。看那军姿气势,这明明是一支强军嘛。怎么跟一支太平军逃兵交手,就败得那么狼狈呢?

    三天后,朱拉隆功寻一借口在曼谷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校阅。一时间倒也挽回了一些散乱的人心。可是南洋司曼谷站的人怎么可能看着朱拉隆功动作频频,自己静默不语呢。很快的,曼谷上下就开始有一道流言传说:太平军逃兵再是不堪,那也是天朝部队。看看现在的天朝大军,这振作了起来后洋夷不敢正视。暹罗小国小民,怎么可能打的过天朝上邦的部队……

    所以现在参谋部在暹罗的运作很成功。只等太平军逃兵裹挟一部分人后,再大败暹罗新军一阵,那真正地太平军就可以分出一部分进入暹罗了。

    再有就是缅甸,缅甸跟英国的关系越来越僵,可能不久后就有战争爆发了。军情局的触角渗透到了掸邦。

    掸邦位于缅甸东部,与中国、暹罗和老挝接壤,其中生活着不少汉人。这块地有一个河南省那么大。一直以来都处于土司领主统治状态。因为死在太偏远了,而中国政府也没有会说当地土著话的官员,所以难于直接行使统治权的时候,就一直施行着土司制,条件是要他们承认中原王朝的宗主地位。

    掸邦与云南有分界线,但这不是边界,这块地儿现在之主权绝对是属于中国的。确切的说他们现在属于太平军的控制范畴。

    这些年英国人借着与太平军联系的机会,在掸邦影响力大增,但中国在这里的威信还是根深蒂固的。刘暹让军情局沟通这一块地,就是为了以后在太平军南下后,清理掸邦高原的时候,好有个谱!

    因为在这一点上石达开本身做的很不好。控制掸邦这么多年,影响力根本没渗透下去,一些地方比之英国人还有不如。

    要不然哪用得了军情局出手!

    东南、中南、岭南局势则非常平静。尤其是两广地带,富庶的广东不需去说,那穷的叮当响的,不比云南贵州强哪里去了的广西,现在完全大变样大变样。

    人均收入统计绝对是名列全国前茅。

    诸多的工业工厂给广西带来了洗心革面的变化。一大证明就是广西的匪患,这里太穷了,又是多民族杂居,彼此大有矛盾,所以自古是匪患不绝。可现在呢?很多地儿都能夜不闭户了。

    近代化工厂、工业、商业、糖业,这就是广西的工农商,三项全面发展。加上近来迅速发展的渔业和大批青壮的争相从军,广西的劳动力已然出现了不足。

    北圻的京族、湖南、云贵来的青壮,正慢慢融入整个广西的各行各业。

    赣南、湘西的剿匪则还在持续当中。

    秦军现在有十五个步兵整编师,五个骑兵师,一个炮兵师,多个混成旅、独立旅、独立、守备团营,不算后勤,只战兵,总兵力就已超过了三十万。新兵营中更有数量超过十万人的补充兵,各地政府手下也有无法计数的警察力量。

    但这支强大的兵力,主力还都投入到战斗和维持地方的工作,抽调不出大兵来集中围剿赣南和湘西,或者说还要加上四川和东北的顽匪。在新兵入伍,在新的建制组建之前,剿匪工作必须依靠当地警察和守备军、驻军来完成。

    所以赣南和湘西的剿匪一直拖延到现在。

    东南、江南完全没得说。大秦启动的那么多建设项目,现在都在抓紧时间施工当中。去年秦军的财政赤字超过两亿银元,今年虽然很多地方已经恢复税收,但财政赤字绝对会更高。

    “派挺进队第一、第二两个支队去日本。在给西乡隆盛一万杆步枪、二百万粒子弹。手榴弹、小口径火炮、迫击炮、重机枪都配一些,弹药多给点!”(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四章 张树声一定会大吃一惊!

    巴塘。

    这是入藏秦军的屯兵、练兵之地。刘盛藻带兵抵到这里已经快半年了,今天刘铭传亲自押运着补给赶来巴塘,要在部队入藏之前,再亲眼看一看部队。

    巴塘地处横断山脉北端金沙江东岸的河谷地带,横断山脉纵贯全境,其地形随金沙江走向由北向南倾斜,并呈现北高南低,东高西低之状。地势走向在昌波河口以上为北东南西向,在昌波河口以下为北南向。北部极高山区平均海拔3300米。中南部高山峡谷区一般海拔在2800米以下。中东部半高山、高山区海拔一般在2800米至3300米之间。

    为了较为准确地测量这里的地势地形,刘暹直接从德国拉来了一队工程师。花大钱,请外援,不仅是为了入藏部队,还因为川藏公路是必须修建的。

    已经来过巴塘多次,甚至最初时还坐镇入藏部队。亲自带队在巴塘爬了一个月的山,刘铭传身子骨是可以的。

    从清晨出发到现在,汗水湿透了衣背,但精力始终旺盛,体力远不到竭尽的地步。

    “弟兄们,从天亮起,我们走了一上午了,大家先原地歇一歇,吃点东西,吃完了翻过山,我们在那边生火吃午饭。”但随着刘铭传一块来巴塘的几名文职军官,却是真的支撑不住了。刘铭传只要在队伍前面这样的喊道,因为他不想得罪这几个人。

    这些人官职不大,但手中的权利很重,他们属于宪兵部门的。要是嘴刁了向上歪歪。刘铭传本人不会被麻烦找上门来,但手下的人前程就不保了。

    刘铭传归入秦军半年多来。对于秦军最大的一个认知就是——军令如山。

    因为军令如山,所以个人势力在秦军中没有太大的发展空间。有的是个人影响力。所以秦军有山头,没军阀。

    因为军令如山,所以秦军军机严格,对百姓秋毫无犯。因为你一犯军法,轻的被关禁闭,受处分,重的要掉脑袋吃枪子。

    因为军令如山,谁都视宪兵队为畏途。就是刘铭传,半年时间的潜移默化。对于宪兵队也有一种惹不起我躲得起的潜意识心态。

    所以刘铭传这么的说。因为他知道,只要自己不喊停,宪兵队的那些文职军官就算累死也不会主动叫一声。

    宪兵队自身骨头硬,才会形成如此大的威慑力。就像官场上的一句老话,“公生明,廉生威。”要是自身不硬朗,经不起考验,宪兵队的权力再大,也不会有现下这种让人敬畏而不是恐惧的威慑力。

    “刘省三。你这是又嘴馋了吧?虽说一天每人两盒罐头,可你也省着点嘛。而且按照规定,咱们要‘以实际行动来赢得百姓的爱戴’。这一路上山里的藏民我看生活都很苦,咱们待省下点罐头。等下次到了村庄,发给那些藏民。”

    说话的是张树声。

    北京直接点刘铭传的将,这让张树声心里很不是滋味。直说今上偏向刘铭传!又说刘铭传的运气太好了。清秦大战两年,刘铭传都没跟秦军交一下手。

    现在入藏部队真就要入藏了。张树声也随着刘铭传来走一趟。要亲眼看看刘铭传所谓的‘未有之精锐’是个什么样子!

    刘铭传很不客气的拧开了一罐罐头,盖子丢回袋子里去。这些都是铁!连着罐头盒一起,都是能回收的。

    “皇上可是有圣旨的,入藏部队必须时刻保证营养和热量。行军期间,每天两罐罐头那是必须的。有肉有菜,还有这桃梨橘子苹果杏下肚,才有力气爬山不是。等晚上到了村庄,停下来驻扎不用行军的时候,咱们只要把压缩干粮和炒面分出去也是够的。西康那设立的罐头厂,那就是为咱部队服务的。”

    张树声笑笑,并没有吃自己的那罐罐头。出身大族的张树声跟世代务农出身的刘铭传是真心的不一样,那罐头,水果罐头倒还可以,肉类罐头,张树声也就吃个新鲜,真心不觉得有多么好吃。

    刘铭传也最喜欢吃那水果罐头,但他吃食有些无肉不欢,所以肉罐头也是很喜欢。

    张树声只是站在那里,看着运输队上下四五百号人纷纷解下新军背囊放在地上,或站或坐的大口吃着罐头。一时间满山谷都是吧唧嘴的声音。

    刘铭传大口的吞了一口肉下肚,说道:“振轩兄,你尝尝看,现在这罐头味道是越来越好了!这酱鱼味道比活鱼还鲜!”

    没到十分钟,刘铭传把一罐酱鱼罐头连肉带汤吃了干净,从袋子里把盖子拿回,从新拧好。空罐放回袋子,袋子再放回背囊。

    “山沟沟里行军还有肉吃。振轩兄,这新朝也才建立两三年,彻底定鼎更才是一年。和旧朝相比真就能有这么大的差别?”

    刘铭传吃完,结果张树声递来的一根卷烟。两人抽着烟,看着后面那埋头吃着的运输队士兵和各自的警卫们,刘铭传感有心发。“咱们现在吃的是真舒服。当想当初!咱们跟随老大人的时候,作为军将,咱们自己的伙食当然是好。可手下的弟兄们哪里有这样的好伙食?那时候,要能给兄弟们顿顿肉吃,用不了曾老九,咱们就能一路打到南京!

    你看看现在这兵体格和体力,看看部队的士气,真是个个嗷嗷叫!”

    “四川的部队,就素入藏部队的待遇更好,训练条件也最辛苦。我来,就是要看看你的这支‘未有之精锐’能比川中的部队强多少!”

    张树声八月份就要去军校学习了,这些都是第一手资料。

    士兵吃饱吃足吃好,每日作训,日日都操练。跟原先的淮军、练军做对比,究竟有多大的不同。张树声已经从内心里认识到了。

    他知道秦军就是这样训练的,但是最初时候的秦军伙食方面。肯定不如现在的秦军。所以张树声认为现在的自己所部士兵,已经不弱于同等的秦军了。他现在好奇的就是刘铭传为什么能说那五个字。刘铭传手下的铭军,经过精简和半年多的整治之后,隐隐的比张树声不还要强过一丢丢,张树声已经想不出比这样的军队更加精锐的部队是什么样了!

    他三个月前就对手下说:“怪不得秦军打洋鬼子,一打一个准。现在老子的兵打洋人也一样能打赢。”

    在上海、东南待过的张树声,见识过租界里的英法军队,三个月前他有了信心战胜同等数量下的洋人部队。

    比之通常意义上的西式军事训练更加高强度的秦军作训,几个月操练下来真的把四川的这支湘淮余部改头换面了。

    “振轩兄。等你见了入藏部队你就知道了。半年的爬山不是白爬得。那不仅仅是锻炼体格,他们不是山地步兵旅。那是一种精神上的磨砺和淬炼。

    部队练到川中部队那个地步后,再想进上一步,淬炼的就是战士的精神、毅力。树立战士们的信念,凝聚一支部队的军魂!”

    张树声惊讶的看着刘铭传。精神、毅力、信念、军魂……,这还是刘铭传吗?这些词儿听着是要多西化有多西化。虽然中**队也有信念这么一说,也有士兵毅力这么一说,但精神和军魂,就太玄乎了。毕乃尔跟着刘铭传都十多年了。也没见他怎么着影响到刘铭传啊。现在是……

    “军校将官班的教材里有涉及到这点的。咱们虽然还没去那将官班,但先把教材拿到手是可以的。”

    像是看出了张树声的惊讶,刘铭传开口解释道。他才不会跟张树声说实话,不会说是刘暹与他通信中直接写了这段话的。

    “川中的部队跟真正地强军相比还差的远呢。”

    刘铭传口中感叹着。脑子里则想着刘暹那封信上的话:“神州陆沉,天朝沦落,国人低迷。但生民勇气者不绝。汇之成军,详加操练。暖衣饱食,不出一年即可强军。

    届时锻炼精魄。淬炼意志,灌输振兴华夏,再造天朝之伟念,外侮逼压,仇恨分明,即可凝聚信念,贯穿全军。”

    刘暹一直觉得秦军要打到有信念的地步不难,但要上升到凝聚军魂,也就是把爱国这个相对空泛一些的概念给加持,就是比较困难的。因为他带领下的中国不会长久的受人欺压、欺辱,反而会不断的扩张、扩大,去欺压、欺辱别人别国。

    没了这股子劲儿在,等个十几二十年后,又一辈人成长起来,连中**队可能连‘信念’这层次,都难达到。

    最后变成一支依靠强大的工业做后盾的火力第一部队,也就是原时空里的美军!

    中**队可能会因为某一场战役,某一次艰苦卓绝的战争,让某一部部队脱化成一支具有军魂的部队。但整体上,刘暹认为手下部队是很难达到红朝开国时候的那支大军的。

    时局不一样,中国在这个时空根本不会受到那么多的创伤;

    底蕴不一样,从现在奋发穷追,今后的秦军武备和后勤,只会越来越好。

    刘铭传一开始对刘暹的话是有一部分认可,另一部分嗤之以鼻的。但是亲眼看着入藏部队近来的变化后,刘铭传绝对刘暹说话真心是有道理的。

    入藏部队绝对是进门了的。他们的信念正在树立之中,半年的时间。半年的文化课,军中教习为三千名战士灌输了西藏的重要性,灌输了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灌输了英国人对西藏的觊觎!

    入藏部队的信念正在酝酿之中。所以他们跟川中部队的战斗力、战斗意志,完全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张树声一定会大吃一惊!(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五章 在库页岛上

    战争进行三年了,楚军、湘军、淮军、多军、八旗新军……,左宗棠、李鸿章、刘长佑、多隆阿……,一个又一个的敌人倒在了秦军的刺刀之下。UU小说,www.uu234.com满清投降了,全国都即将归为一统。大秦的陆军可谓劳苦功高,那么他们的海军呢?这些日子里又在做了什么呢?

    大秦的舰队在没有了敌手之后,难道只是巡哨海疆吗?才不是呢!

    南洋的土纳土群岛,北面的库页岛,西向的冲绳群岛,东边的越南岘港,中国海军本土外围的四个军事基地全都在紧张的建设之中。另外还有台南的高雄、岭南的湛江、三都澳,淞沪门口的舟山,山东的青岛,辽南的旅顺,本土的六大海军基地,算上海外的四个海军基地,虽然总面积有大有小,规格有高有低,施工时间也并不前后相一致,但它们都是在全力施工之中。

    而当这十个大小不一的军事基地建成以后,中国海军就真正的有家了。

    不然,一艘艘军舰全都一览无余的停在上海、广州、天津,那叫什么事儿?刘暹可从没指望着摆几艘军舰放在明面上,就可以震慑的住欧美豺狼了。他的思想,自始自终都是一切要从实战、保密等军事角度出发。

    虽然以此刻中国海军的规模,十个军事基地真心是浪费的不能再浪费了。

    再过不久,两艘萨克森级铁甲舰就要回到中国了,届时三都澳的南洋海军主基地也将正式启动,这会是中国海军的一大盛事。有了这两艘大家伙在。香港的英国舰队就真心不成威胁了。中国海军也将真正意义上成为远东的no.1!

    待到明年的两艘二等铁甲舰再归国,中国舰队就可以分成两支颇具规模和实力的真正舰队。守卫中国的南北洋了。

    然后刘暹会坐等世界海军技术的再一次发展,会积极的跟意大利合作合作……

    虽然十年后的世界是什么样的。刘暹并不能看清楚。世事无常,中间有太多的变故,会影响到中国的道路。但如果可以的话,海军还是沉默到19世纪后十年再抬头吧!

    ……

    库页岛南端。

    亚庭湾是阿尼瓦河的入海口,这里是在日本北海道的北边,海湾宽104千米,长90千米,最大深度达93千米。中国海军的库页岛基地就设立在这儿,开工已经两年。也到了快完工的结尾程度,虽然这里的面积和设施规格根本就无法同三都澳媲美,这里是十大海军基地中最小最简陋的一个。

    但这里是秦军踏上库页岛的初始,是秦军开拓库页岛的第一步。而且就是这个小基地的建设和中国海军战舰的到来,惹得俄国人紧张兮兮的,海参崴俄国远东舰队的战舰也开到了库页岛的北面去了。

    从亚庭湾海军基地再向北三十里地,一座崭新的小镇拔地而起。这里一切都是新的,规模不大,居住人口不到七百人。但这座小镇却有一个大气的名字——库页城!它是中国对库页岛的第一步移民。

    自从秦军反清开始,日本东京政府立刻甩开了原先身上的束缚,一改自己往日对俄的妥协态度。本来他们抱着自己得不到好也不让中国好过,对于俄国人不断的南侵采取着妥协甚至是配合的态势。但现在看。日本东京政府看到了从新把桦太握在自己手中的机会。对俄态度当然是一改从前。

    而且这些年日本人也的确被俄国人恶心坏了。一天到晚的耍嘴皮子,真金白银掏出一份就恨不得想拿回十分的好处。俄国对日本东京政府的贡献,连英法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但是随着秦军对福建攻略的完胜。秦军舰队实力剧增,日本的态度再度改变了。他们已经不是对俄妥协了。而是彻底的放开了库页岛的南端地区。如果不是秦军反映的够快,亚庭湾这一代都要被老毛子拿下了。

    秦海军陆战队在库页城驻兵两百人。配合着亚庭湾的力量。即使俄国人也把战舰开过来了,而且丝毫无压力。

    这个时候的俄国远东海军实力还很微弱,甚至可以说,他们像一支内河舰队更甚过像一支海军舰队。铁甲舰都只有一艘跟扬威号差不多的六十年代产的千吨级老舰。剩下的尽是护卫舰、炮艇,对比中国海军主力,完全不堪一击。

    一支秦军武装正在原野上行进着,五六十个士兵,外加一批平民赶着的十几辆马车。他们要向多林河前进,据侦察兵回报,俄国人频频在多林河北岸出现,似乎又想生事!

    自从秦军进入库页岛以来,中俄两边做过几次接触后,就达成了一个心照不宣的默契——双边以多林河为界。南面是秦军地盘,北面俄国人先占着。

    库页城得到消息以后不敢懈怠,经过商量,决定派出一个加强小队的兵力前往多林河畔,在多林河边建立起一座哨所来。以此警告对面的老毛子。

    无边无际的丘陵让人看得倒胃口,兼做参谋角色的小队副葛洋扶了扶自己有些歪斜的军帽,又在侦察兵手绘的地图上反复对比。他是一个谨慎的人,同时也很好面子,他可不想整支部队因为自己的失误而在广阔的丘陵原野中迷路。

    朱平山也有些烦躁,他可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不然也不会被被扔到库页岛这个破地方了。那就是因为得罪了人,而人家又不好跟他一个小少尉一般见识,就索性打发到这个‘与世隔绝’的鬼地方了。

    两年的时间,朱平山丧失了建功立业的机会,至今肩膀上还依旧是一颗铜星。对前途也不报啥希望的朱平山于是就更肆无忌惮了。那脾气与日俱增,说发火就发火。

    “现在到什么位置了?”朱平山扯开了军服上的风纪扣,略有些烦躁地问道。

    葛洋认真的手里的手绘地图,“目前我们应该是在距离多林河二十里左右的丘陵与海岸线之间,咱们该向西南方向行军,现在位置可能距离海岸线不超过十里远。”而哨所的位置距离多林河入海口可有二十多里地呢。

    “那差不多还要走三十里?”

    “是这个数!”

    “还要走这么远。”朱平山自顾自沉吟了一会,然后下令:“全军休息一小时,休息完了咱们再走。娘希匹的。”口中冒出老家的一句口头禅。朱平山下令一班长注意警戒,三个班每一个二十分钟一换。

    战士们行军了好几小时,此时也都有些累了。大家拿出腌鱼干、炒黄豆、压缩干粮,就着水壶里的凉白开,一边吃喝一边闲聊。三十多个平民这个时候忙着给马匹喂料喂水,一些士兵还在一旁帮忙搭了一把手。

    休息了二十来分钟。突然听得耳边传来一阵闷雷声,朱平山诧异的抬头望天,天空晴朗,可以说是万里无云。正疑惑间,脑中陡然闪过一道念想,我擦,这哪里是雷声,该不会是炮声、爆炸声吧?!四下转头望去,却见葛洋也正一脸惊疑地看着他。

    两人还没有站起身,就见一班长像兔子一样脚不沾地儿的跑过来。

    “队长,队长,丫的是一伙老毛子在打一波土著。”

    “多少人?刚才的声响是炮声还是手榴弹?”

    “三十多个。没大炮,是手榴弹。”

    朱平山挑起了眉,连还礼都没还,直接下令全队集结。“娘希匹的,多林河以南是咱们的地盘。老毛子敢跨界,他们就是挑事的!全体都有,咱迎上去!灭了这群老毛子……的威风。”

    再肆无忌惮的朱平山也不敢真的胆大包天,私自挑起中俄之间的流血冲突。所以,只是灭一灭俄国人的威风。甚至连俄国人私自跨界的事儿都不会追究。一条多林河,两边跨界的地儿都太多了。

    只要不再对面站住脚,一切休提。即使朱平山他们那个哨所建立以后,都会是如此。

    十分钟后。当朱平山带着手下战士以战斗队形从一片低矮的丘陵后出现在战场上时,战斗已经接近尾声。四散奔逃的土著只有十几二十人了,地上躺倒的尸体则超过五十具。俄国人确实是不多,现在分散成小队在跟在后面追击着。那每一队人数就更少了!

    “瞄准了打。打伤几个不要紧,别打死就行。”朱平山自己举着一杆步枪,一边瞄准,一边说着。这是中俄冲突的老规矩。反正在库页岛这块儿,不死人就不是流血。

    ‘哗啦啦’一片下枪、装弹声,战士们摒气凝神地看着前方。老毛子越逼越近,近到甚至都能看清他们那杂乱军服上的花纹。

    俄国人在库页岛上的驻军可是跟岛上的流放犯一样,都是被人遗忘的角色,如果不是这两年秦军挑起了库页岛的争夺。

    俄军士兵不少人连件整齐整洁的军装都没有了。穿着打扮是很五花八门的,不知道的都以为是群民兵或是土匪。或者说,眼前的这群老毛子中,真的有帮手的俄国平民在。

    库页岛上的俄国人,兵民不分。唯一的区别就是重火力和子弹完全掌控在军方手里。

    一阵微风吹过,带来了风中弥漫的硝烟味和血腥味。(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六章 西乡二次请‘指导’!

    战斗很快就结束了。看着落荒而逃的俄国人,朱平山笑的很开心。不过对俄国人把五个伤兵留到战场上,自己撒丫子跑路的做法就是破口大骂了。因为这就需要他们把人包扎好后再送回多林河的对岸。

    刚才的战斗中他们也有一人受伤,不过好在缴获了两匹俄国人的战马,而且还收拢了八个土著,六男二女。再就是缴获了四杆步枪,两把骑兵刀。

    朱平山很满意战果。只是当他们再度启程的路上,一连三个俄国伤兵死去了之后,朱平山和葛洋俩面面相觑,这次的事情似乎玩大发了。

    此时的库页城一片丰收后的喜悦。土豆的所获让这个刚刚成立两年的小镇子彻底摆脱了粮食需求靠外援的历史。再过一个月,库页岛就要进入冬季了。亚庭湾的劳工们就都要撤走了,军舰也都将撤走,冬季里严寒是库页岛上一切生命体的最大敌人。

    库页城可以自豪的是,今年就算没有补给物资,只靠着小镇一年的农作物收获,库页城里的百姓和亚庭湾留守的部队的口粮,也都能得到满足。

    完全是马耕的库页城,每个居民的耕耘面积比之内地实在多的太多了。虽然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也要比内地的精耕细种少上一截,可这里面积基数大,几百人耕种的收获,完全能养活四五千人。

    初冬很快就来临了,这里的冬天要比中原早一两个月。接下的时间里必然是亚庭湾一年中最为忙碌的两个季节之一。就像原时空中的春运大潮。

    会有大量的物资被送到亚庭湾海军基地和库页城的。所以库页城的扩展计划依旧没有半点改变的早计划进行。城中会分出二百来人,前往大图湖。依据那里本来就有的一个转运站,扩成一个居民点。也好让库页城和亚庭湾的联系更见紧密一些。

    库页岛上有16000个湖泊。其中少数几个湖泊靠近库页城。旧称是图奈恰湖的大图湖是库页岛南部最大的湖泊,周围环境十分宁静。附近还有被日本人叫做夷丁湖的伊治湖。被一块狭长的陆地从大海中分隔出来。

    清晨,两艘百十吨载重的小船靠在了大图湖码头。一箱箱货物装进了船舱,湖面上风浪有些大,因此船只有些颠簸,但这阻止不了运输队的挺进。

    天空飘起了蒙蒙细雨,一只海燕在风雨中抖动着翅膀,顺着风向稳稳地飞行着。两艘平底小船随着水波晃荡着。

    洪文滨急忙稳住身形,他的脸色有些苍白,这是轻度晕船导致的。其实他的情况还算好的。一旁的韩飞是个纯粹的旱鸭子,严重晕船。

    来库页岛的时候,韩飞就在船上吐了一路,现在也只能躺在吊床上喘着气**。

    与洪文滨、韩飞一路前往大图湖居民点的有十几人,他们这些人分作两船,全是亚庭湾劳作队里的表现良好分子,同时船上还有几个水手。

    最后小船上又下来几个人,是压船的海军陆战队士兵。

    蒸汽启动,小船慢慢的离开了码头。

    湖面上的波涛逐渐大了起来。两艘船只在波浪中无助地前行着,冰冷的雨水打在船舱里,打在油布雨衣上,打在所有人的脸上。模糊了大家的视线。海天之间一片灰蒙蒙的,视线比之装货时还要差,只有偶尔响起的海燕叫让人精神一畅。

    两个小时后。小船到达了目的地,大图湖的北端。这里的水面平静了许多。只有一些轻微的起伏。洪文滨放眼望去,在一片迷茫的雨雾中。只能隐隐约约看到前方与两岸那郁郁葱葱的森林。

    水中,一条木质栈桥延伸到湖内二十米远。船长穿着雨衣,站在船头朝这边大喊:“所有人做好准备,准备登陆喽。”

    不远处,大图湖边的码头仓库清晰可见。已经有了点时间印记的码头仓库可比身后的居民点更加‘悠久’。它是跟亚庭湾一起见证着库页城的成长的。

    雨幕中,这里的居民点显得非常安静。一点也看不出此处已经汇聚了二三百人。只有汽笛声拉响,居民点内大批的人影赶着马车跑来湖边的时候才能感觉的出人气。

    “都别愣着啊,赶快把东西运进仓库,动作麻利点!”

    大图湖居民点的长官是一名少尉,如果连上今天抵到的一个班士兵,大图湖据点也有五十名士兵了。

    当初开辟水路,是为了给库页城转运各项建筑生活物资,现在却又为大图湖居民点的建设提供了尽可能地便宜。

    两艘船的甲板上变得喧嚣起来,船员将一包包物资从甲板吊到码头上,一辆辆马车装满物资后,向着仓库而去。两艘船很快就卸完了。

    自觉身体已经恢复了一些的韩飞,托着发软的两腿上岸。他对船真心有一定程度的恐惧感了,迫不及待地想把双脚踏在坚实的大地上。

    下午雨停了。

    居民点的劳工、平民以及士兵,在少尉的指挥下立刻就投入近干活当中。

    一个月,他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他们要在这段时间内将居民点建设出摸样了。等到冬天到来后,这里的大地就会像生铁一样坚硬。

    经过连续一星期的奋战,当再一批物资被送到大图湖的时候,最初登陆地点的面貌已经焕然一新。新修筑的泥坯房屋多出了五十栋,里面还洒了石灰粉消毒。在所有人的辛勤努力下,截止到昨日已经有面积约五百亩的土地被初步清理了出来,这个主要是清理掉土地上的杂生灌木丛。

    外围也多起了一道木质的栅栏,这是库页城要求的。将来冬天到了,只需要在这些栅栏上浇泼上冷水,就会形成一道坚固的防护墙。

    这里的人和士兵都多不知道,随着朱平山搞出的那场‘流血冲突’,多林河一代中俄间的气息猛地紧张了很多很多,俨然是要一触即发的态势。

    虽然最终打起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大图湖的居民点初步计划是要有一千居民的。就像库页城建立的时候,直接把居民定到了五千人。所以在严冬来到之前,这里一直都在不停地忙碌再忙碌。

    “库页岛就现在的粮食产量言,至少能支撑五千人生活。而且这里的渔业资源丰厚,土豆泥伴着红薯米,加上一条腌鱼,比内地一年到头见不到两顿荤腥的日子好多了。

    这里有丰富的森林资源,森林中生活着数不尽的紫貂、银鼠、伶鼬、狐狸、水獭、棕熊、北极鹿、香獐、野兔和松鼠,他们的皮毛很值钱。

    并且这里还有那么丰富的煤矿支援,露天煤矿,有着大量的无烟煤。只要有人,库页岛立刻就能产生出滚滚财富。

    国家只看库页岛的战略意义,是不对的。”

    当冬天的气息来到时,库页城的守军指挥官,一名少校衔军官来到了亚庭湾海军基地,对着即将带领舰队回国的邓世昌如此的说道。

    与精力关注于海军基地建设的海军一系不同,少校更期待库页城的发展。虽然他出身海军陆战队,也算是海军一系。但是年龄已经超过了三十的少校要为自己日后打算了。

    他退伍以后如果提出留在库页城,那么库页城开拓区行政长官的位置,这里没人能争得过他。人不为己,会天诛地灭的。何况库页岛真心有着极大的价值!

    时间进入到十月,整个北国已经完全被寒冬吞没。抵到拉萨的入藏部队,刘盛藻自来得及发出一封奏折,大雪就隔断了两边的关系。

    今年内蒙草原上的王公贵族,经历了数百年来最惨痛的一次清晰。多少个传承悠久的家族消失在了蒙古草原上,十四个叛徒窃取了整个草原的权利。纵然他们的权利归属于北京的赐予,可对比那些消失了的家族,这些人的‘识时务’就太有价值了。

    大秦又要走过一个年头,而每过一年,大秦的根基就会在中国大地上更深一层。

    无数的基层官员就像密密麻麻,若天上繁星一样多的触角,伸进整个国家的最基层。

    税收部门在册的田地数量比起前清时候真心的不可同日而语,两边那数字相差太大,后者只刚刚超出前者的三分之一。晚清时期,满清的根基被士绅阶层侵蚀的太多太多了。

    工商业初步发威。两广、福建和江南,四省半的地盘的商税、印花税等,已经超出了全国农业税的一半。虽然现在全国的农税并没收起。

    盐税、海关和工业利损,全部都算上,新秦四年前三个季度的税额已经超过了光绪元年时候的满清。但前三个季度的财政赤字却半点不见减少,近一百八十亿华元。刘暹真心觉得自己钱包里的金山银海在向着金丘银湖转变。如此剧烈的财政赤字,能不能支撑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彻底完成,刘暹心里头已经在打鼓了。

    朝廷手中的不动产在急剧减少。刘暹最近已经在浏览国债方面的知识了。

    拜之前的军情处在日本发展的下线所赐,财政部和华夏银行在日本的行动比较顺利,年关前后可见分晓。

    成功地几率是非常大的,因为日本东京政府根本没有半点察觉。

    现在的日本两方都在全力以赴的厮杀战场。西乡隆盛前不久又向刘暹提出‘请求自导’了。(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七章 西北新风,政经一体

    甘肃,肃州。←UU小说,www.uu234.com寒冬凛冽!

    这座临近嘉峪关的城市在冬雪之中显得十分安静。天太冷了,城里的人也不想活动。而且原先肃州破烂的城市中的那两条街市,如今在经济上已经被逐渐的被边缘化,城里本来就不多的商户们被吸引到了北门外开店做买卖,老百姓和当地的士绅富户也渐渐的习惯了这个新的市场,不管是买东西,还是闲着无事的散步闲逛,北门集市可买的东西,还有购物的环境上都比老州城好多了。

    肃州本来有的几户手工业匠人全部歇业关门了,包括为数不多的铁匠铺。他们的产品和西北百货根本无法相比,甚至在价格上也是完败。所以在为期一年的自由竞争中彻底的落败。但他们现在过的却比原先更好。因为西北百货是有保质期的,这些手艺人大部分都被西北百货给收入编制里去了。而对于这些手艺人本身来说,加入西北百货一是收入稳定,薪水不薄;二是西北百货属于秦氏财团的下属公司之一,而秦氏财团则是大秦的皇家财团,有‘小内务府’之称,进了西北百货就等于进了秦氏,等于是给皇帝老儿做活,那是很有面子的。

    州城里唯一还显得稍微热闹些的地方,就剩下恒康堂了。因为恒康堂的赵掌柜非常识趣的在西北百货进入肃州的第一天,就投诚输纳,让恒康堂异常顺利的成了西北联营药店中的一员。一年来规模是不断的在扩大,还添了许多外来的药工干活。

    药材成车成车的运进去,运出去的就是一箱子一箱子的成药。

    这些药在肃州本地的销量并不是太高。毕竟这里的百姓贫穷,而且中医中汤剂更多。年中盛夏时候。就在很多人暗地里嘲笑恒康堂得不偿失的时候,一支军队的到来让恒康堂积攒了小半年的成品药全部拉空。原来这才是‘西北联营药店’的底气所在。

    恒康堂。发了!

    后来传出,恒康堂得到了江南胡庆余堂的一些药方,主攻诸葛行军散和避瘟散等低成本廉价药。这是军中的必备,而且在兰州等地卖得很火,甘肃东部的那些联营药店自己生产的成品药根本是供不应求。特别是价廉物美的避瘟散,在兰州等地许多人是人手一瓶的带在身上,成了盛夏常备的平安药。

    在肃州老城中,恒康堂算是惟一的一家除餐饮住宿之外,消息良好的‘企业’了!

    那赵老板还成为了肃州下半年开启的谘议局议员。常务委员之一。可谓是春风得意。

    也因为这样的‘事实’,肃州本地本来对西北百货和秦氏进入西北抱着排斥心态的当地士绅也转变了态度。

    这皇家真是善财童子啊。

    县里面脑子活络些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就说拿开车马行的林长清吧,原本车马行只是半死不活的熬着。huihui暴乱对西北经济民生损毁的太严重了,根本不是十年时间就可以恢复的。所以西北的商业也变的很不起眼,很不起眼。车马行是靠贸易发展的,林家的车马行好死不活的熬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死了呢。结果靠着西北百货,林长清短短一年已经将车马行全部换成了四轮马车。虽然传闻林家对西北百货欠了很大一笔钱,但林长清真正占到了肃州士绅的顶层,当地人谁也不敢轻视他。和恒康堂的赵掌柜一样,两人成了肃州本地为朝廷鼓吹的号手代表。

    很多人的心思都开始活络起来了。一些人已经在想用什么法子可以搭上西北百货。乃至它背后的秦氏了。

    肃州的中枢所在自然是州衙,整个冬季里也无精打采,大门紧闭。看门的一队警察也躲在门房里烤火。毕竟这里是民生凋零的肃州,不是繁华兴盛的江南。秋收过去以后。本地的官府只要把眼睛盯向北门集市,不让那里的商家偷税漏税了。一切就ok了!

    肃州,不,整个酒泉,整个甘肃,现在的衙门都是在吃财政饭。靠本地的税收税赋,连他们三个月的工资都发不起。

    就个人来说,这里的官员无论高地,每个人都过得比东南同僚更舒服的。事太少了!

    徐行是肃州教育局的局座大人,他是当地少有的进士出身,西北投降的时候他在兰州当官。作为孔孟子弟,徐行对于现下的大秦朝是很无爱的。

    科举虽然还有,却已经不是孔孟弟子的‘专业’了。官府下乡,触角甚至勾到村寨,在徐行看来又是绝对的冗官之举。尤其是新式教育制度颁布下来,那些新式学校就像扎紧肉里的针一样,让徐行痛恨不已。

    不过作为州局一级的官员,徐行的小日子过的是很不错的。他的俸禄,每个月是一万华元,再加上补贴等,最终能拿到12000块。

    这华元也是徐行对大秦严重不满的原因之一。在饱读诗书的徐行看来,这所谓的‘华元’就是明时的‘宝钞’而已。一经有变,就将动摇天下。把纸币看作新朝的贪婪罪证。

    不过徐行是不会做出头鸟的。虽然不是白花花的银子,可是拿到西北百货是什么都能卖。而西北百货还只认纸币,银子在那里也不能买得到东西。

    当然,这在徐行眼中就是一种‘双簧’一样的存在了。

    徐行内心里对这种‘伪钞’是不屑一顾的,只把它作为‘生活必需品’。但是他的夫人和儿女,爱死了华元。有了华元她们能在西北百货卖到自己所向往的一切!

    梳妆台、穿衣镜、香水、化妆品,华丽鲜艳的布匹,美味的糖果……

    对于贫瘠穷迫的西北之地,这些东西都是不可阻挡的诱惑。

    而徐行本人呢,在他喜欢上烟卷这种味道淳厚不冲鼻子,吸取又很方便的东西之后,他手中的‘伪钞’也有了价值的体现。北门集市不管是西北百货,还是别家卖烟卷的铺子,都只收这种钱。

    而且徐行还知道他的顶头上司,主管教育、土地、城建、卫生等部门的地二副知州陈云鹏,这位也是进士出身,生性喜爱字画。西北百货开业的当天,陈云鹏就成为了这里的忠实顾客。因为西北百货有全西北最好的笔墨和纸张,有全西北最全的字帖和画本。陈云鹏最初的两个月,不仅手头的俸禄不够花,还成了全酒泉第一个一次在华夏银行酒泉分行兑换一百两纹银的‘冤大头’。

    一年的时间,西北百货和华元不断冲击着肃州本身的经济,现在这种纸币已经能够通行肃州绝大部分的镇子了。

    徐行作为一个潜藏的‘敌视’分子,也曾经尝试着从新抽回旱烟。可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个人习惯了生活享受后,再要变回从前就变得很困难。他重新抽旱烟的企图不到一周就失败了。又辣又苦,还尽冒烟油子,对于抽惯了卷烟的徐行来说堪称折磨。最后直接把旱烟杆一甩,然后老老实实的抽卷烟了事。

    西北百货带来的便宜,他没有勇气拒绝,但是接受下来——他觉得自己陷得是越来越深了。不仅是他,也包括全州上下的所有僚属们。

    这天,天气晴朗。徐行走出衙门,打算往酒泉书院看一看。

    酒泉书院是肃州的老字号书院,鼎盛时候在整个甘肃都能叫得响亮名号。为明嘉靖间副使汤宽创建,后来废弃。前清乾隆初年,肃州知州黄文炜重建于文庙旧址,将其舍一分为二,一课成人,一课蒙童。择州学教官2人为师分教,月课而岁程,每月束修饮食约需银300两。筹资购田买屋,其田租赁资以充膏火。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州徐浩重建。建有敬业堂、乐群亭等。选郡中士人20余人肄业,延师授教。

    虽然肃州的新式小学堂和中学堂各有开设,但是酒泉书院的影响力还在,而且在徐行明显的偏心之下,酒泉书院的软件设施有多么大的提高说不清,但是硬件设施,也就是学田和‘财政拨款’,可是比之历史最高都要高的。毕竟肃州现在是人少地多,多给书院划一些土地,并不惹人眼红。

    书院的山长陈舒绍也是个最方正不过的夫子。是徐行从一帮‘当地名宿’中特意挑选出来得。他不是整个肃州文名最盛的一个人,但绝对是最正直严厉的一个人。而且对新学抱着排斥态度,不然陈舒绍就算做不了州官,三个月培训后也能到下面的县里为官。这一点上徐行是很自惭形秽的,因为他内心里虽也抗拒新朝,却不敢有半分反抗。那三个月的培训是乖乖的去了,最后考试成绩还相当不错。

    陈舒绍却是直接拒绝!

    徐行一切的动作都是想让定位为‘中学’的酒泉书院能彻底的压住新学一头。可是,现实证明,酒泉书院在今年的一年中虽名气还在,还依旧是肃州教育上的大龙头,但它并没将新成立的肃州第一中学堂彻底给压住。

    马上就要放寒假了。期末考试也要出来了,中学一级的考试没法具体的评价,因为两边的‘课程’有太大的不同了。但是蒙学,也就是小学这一块,国文、数学两科,那就有的一比了。

    徐行要到‘自己地盘’看一看,给‘自己人’打打气!(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八章 中国威胁论

    海南。

    与西北的冰封天地不同,海南依旧是温暖如春夏的美好。

    朱和英跟徐行一样是教育局长,他这个昌化的教育局长还只是一个县级,但是看朱和英出入之做派,四轮马车,前后办事员,这架子比酒泉的知府都要大。

    朱和英一点都不在意昌化的老县学,他的思想和徐行是两个极端,目光早就从县学转移到新学,甚至已经看向了本地适龄儿童的入学率,看向了本地贫民孩子的受教育水平。这将是未来教育系官员出政绩的两**宝!

    今天他来到县学的学田视察,完全是走马观花,人坐在马车里能不下车是绝不会让两脚沾地。

    昌化县学的学田并没扩大,还是原先的五百亩。不过这五百亩田地已经不完全种粮食了。昌化作为海南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石禄铁矿的所在地,在这里居住的工人和劳动力,其密度就是琼州府城都无法相比。而且石禄港口的开辟也让昌化本地的发展有了无比的推进力。

    县学就在昌化老旧的县城里,学田在县城外,靠近石禄港口,用这样的好地种粮食,效益比不得种蔬菜瓜果的十分之一。

    所以,边看县学在学术、课程上还抱着前清时候的老一套,在学田利用上可是与时俱进。瓜果蔬菜,一年的收入比县里的拨款都要多出几倍。所以县学虽然不被朱和英重视,但自身经费和耗用上是充裕的。

    朱和英最后看了一眼学田北头那片院子,一间间的大瓦房。透亮的很。里面有晒场、有厕所、有牲口棚还有水井,一应生活设施不但应有尽有。而且布局的很是合理,使用之方便都是前清时候昌化之地不能想象的。里头住的是学田的佃户。一共有十几家。

    马车咕噜咕噜的往前走,路上遇到了一辆旧式马车,拉车的老马老的都要掉毛了,车上装着两个封着盖子的大木桶。远远得飘来一股说不清楚的气味,朱和英立刻捂住了鼻子,他知道那玩意儿是什么。

    ……

    就在朱和英视察老县学的时候,他并不知道,一个英国人已经来到了昌化五所小学之一的石禄镇小学。

    艾布特来到远东已经有五个年头了,但他一直都呆在香港。他所在的洋行。每年最大的对华交易除了原先的鸦、片以外,就是把秦军生产的自行车、三轮车等运去南洋和更遥远的印度。

    他这次来海南,是因为他听说中国人在海南种植的橡胶成功了。这已经是海南橡胶园的第三个年头,橡胶树苗的成活率还在97%以上,这当然是成功了。

    而如今的橡胶又是高档自行车、三轮车等必需品。艾布特所在的洋行在对华的鸦、片贸易被彻底断绝以后,车行贸易就成了洋行的一大支撑点,是必须要重视的。

    所以艾布特来到了海南,来到了昌化。因为昌化的橡胶种植是整个海南第一位的。

    作为一个往昔的鸦、片贩子,艾布特对眼下的中国政府是万分反感的。他更不愿意接受中国如今的地位。

    英国人在阿富汗的形式十分的不妙,中英即将开启新一轮的谈判。

    艾布特无法接受这个事实。几年前还是一群‘猪猡’的中国,现在竟有了跟英国人讨价还价,有了要英国也必须尊重其利益的资本。这是何等的讽刺啊!

    在参观种植园后回来的路上。艾布特路过了石禄镇的小学。这个镇子是非常在繁华的,以艾布特的眼光看,石禄镇街面的繁荣比之昌化县城都要胜过一筹。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强大,离不开知识的传承和传播。艾布特走进了石禄镇小学。小学的校长见到一个洋人来参观。还非常高兴的派人给艾布特做引导。

    “起立!”

    “老师好!”

    “同学们坐下!”

    艾布特来的很是时候,他完整的看到了小学上课的全过程。这个石禄镇小学只有四年的历史。所以他们只有四个年级段,最高年纪更是只有一个班二十多名学生。

    但他们是昌化这片古老土地融入新时代的种子,是海南未来的精英和骨干。

    简陋的白坯木,简陋的教师,讲台上的老师最大不超过三十岁,穿着蓝色的土布短装。新式小学的老师很少有穿汉服的,虽然他们家中肯定都会有汉服。但在平日上课时候,那绝对都是短装。

    班级里雅雀无声!这让艾布特对于这所小学有了第一个印象,纪律严格!

    这所学校里面没有女老师,班级里没有女学生。

    在中国,女老师就像女公务员,商场女职员,教育系统的女校一样稀少。中国正在改变,但一步迈不过两千年的束缚。中国需要时间。

    这所小学的教师象极了后世天朝不发达地区的乡村小学。简陋的白色石灰墙面,木制的窗户,没有油漆的白坯课桌椅。连教室后面那块专门用来出黑板报的那块简陋的黑漆木板也那么的神似。

    艾布特还看到教室四面挂着画像和宣传语,那是中国的名言名句,但他不认得。他只能认识其中的几个中国字,根本连串不起来。

    当这一节下课后,铃铛敲响,艾布特惊奇的看到一个穿着秦军陆军制服的人出现在了学校的操场上。

    他走上几步刚想打招呼,但陪同他的人和这个学校的老师阻止了他,并示意他不要讲话。因为下面是每天上午下午各一次的课件会操。

    操场设施简陋,但面积宽广。还有一座旗杆台,高耸着十米高的木质旗杆。

    艾布特下一刻瞪大了自己的眼睛,他不敢相信的揉着自己的眼睛,上帝,自己看到了什么?那每一间教室的门口都出现了排成双列纵队行进的学生。一个班就是一个纵队,犹如一条一条长龙,整齐不乱的着向操场中央而来!

    各个班级的纵队由班长带队,一队一队的向操场上齐步前进,所有学生按照班长口中口号的节奏行进。步调一致,队形整齐。看上去完全是一支缩小版的军队。

    其中一个班级的排头学生高举着一面红色的三角旗——艾布特不知道这是什么。但他身边的洋行贸易伙伴和老师却知道,这是每周纪律总评分优胜的锦标旗。获得的班级可以在本周内获得一次改善伙食的机会。

    每个班级按照一定的路线行进。行进中的各班级纵队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进入操场,队伍在进入操场后合并成一个不怎么规整的方阵。之所以不规则,是因为每个班级的人数有多有少。

    艾布特震惊的看着操场,接近二十个班级在同时运动,那么多纵队,而且是多方向的行进,竟然可以在操场和道路上彼此交叉行进,而不相互碰撞扭到一块。就是香港的驻军也打不到这种水平吧?

    虽然英军在经过针对性训练以后,肯定能达到这种成都。但眼前的这些人只是孩子。他们最大的可能才十一二岁,小的才六七八岁。

    “这是一支军队!”艾布特在内心里高呼着。欧洲的陆军可刚刚从排队枪毙的时代走出来,对于欧洲人言,队列的整齐与否就能代表一支军队的水准。眼前的这一切如何能让艾布特平静的下来。

    所有的新式学校实行的都是准军事化管理,学生有体育课。从上学之初就开始操练他们的队列,就像原时空中的那样,日积月累,每个学生都会被操的很成熟。

    列队、齐步走、齐步跑、站军姿,就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几个月操练下来,现在也很像模像样了。

    如果是中学,开学前还会有一场军训。条件允许的话,还会拉到附近驻军营地来次实弹射击。

    艾布特如果是到了汉中、广西,秦军的老根据地,看到那里中学生的会操水准以后,跟定会高呼这是军校。

    “第一套广播体操!预备……”

    随着喇叭里的口令,“一二三四,二二三四,三二三四……”

    几百人跳起了广播体操,瞬间就把刚才艾布特内心受到的震撼给冲淡了不少。这里毕竟是普通小学校,不是少年军校。

    下午放学,艾伯特婉拒了校长吃饭的邀请,自己在学校门口看着一个个孩子排着整齐的队伍走出校门,然后等候的家长从老师手中接过孩子。黑压压的一大片人以飞快的速度四散而去。

    学校门口的人群说话聊天,很松散,但松散之中也有一种纪律的约束。

    艾布特内心里怅然若失。中国新政府刚刚成立三年,如果这个时间变成三十年,如眼前这样的还是遍布中国大地,这个国家的战争底蕴实在雄厚的无与伦比。艾布特很清楚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的。

    一旦全国动员,来一场决定命运的国战的话,那代表的会是以‘千万’来做单位的庞大军队。

    艾布特无声无息的来到昌化,又无声无息的离开了昌化。一切都似乎没有变化。唯独艾布特身边的人知道,艾布特一趟海南之行以后,整个人猛地一下不再蔑视、轻视中国了,而转变成了种赤果果的敌视!

    艾布特成为了‘黄祸’论的坚定支持者之一。认为中国是比美洲对旧大陆更具威胁的存在。这算是‘中国威胁论’吗?(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九章 成均公学参观记

    北京城又下了一场大雪。~UU小说,www.uu234.com

    整个zn海一片银白,瀛台湖面冰封,被白雪一铺,恍若宫殿坐落在了一片旷野当中。时间即将进入腊月。成均公学不久后就将迎来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了!

    翁同龢公学校长的职位做的非常好,可惜的就是公学校长非公职,他把自己头上的顶戴乌纱给弄丢了。国安部好好的盯着翁同龢呢,翁常熟那张半年来不知道哭丧、落寞了多少次的脸,可给了刘暹不少乐趣!

    范德榜、张守炎等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让李鸿章、沈桂芬为首的旧官僚一系险些笑破了肚皮。而当初信誓旦旦要献身‘教育’事业的翁同龢先生,也早在三个月前就开始跑门路,期望着跳出成均这个大泥潭了。

    刘暹准备过年后就让翁同龢挪一下位置,成均公学还是让张文虎做校长更合适。

    不过翁同龢要想上位更高,首先要给刘暹交出一份好的答卷来。看一看成均公学今年期末考试的成绩。

    ……

    “皇后可准备妥当了?”

    “回皇上,皇后娘娘还在打理中。”

    刘暹今天准备到成均公学去一趟,皇后自然要跟着去。好见见她那刚离开皇宫不到三天的宝贝儿子。成均公学是住宿学校,无论身份,一周五天都要呆在学校,然后两天放假回家。今个是星期三,或者说是水曜日,后者在中国民间有一定深的基础,甚至原时空21世纪。日韩朝鲜也还在用七曜日表示一周的七天。可刘暹的意思来自后事,习惯了原先的语言表达。只是对于传统不加干涉。

    他在成均公学开学之前来过那里一次。参观了休整后的学校。但空荡的学校和运转中的学校是完全不同的。今天,当是刘暹第一次走进成均公学。

    马车从zn海驶出。周边数十近卫或是骑马,或是乘坐马车,四周拱护着,暗地里更有大批揣着手枪的便衣活动在周边。

    跟随着刘暹周边的臣僚有王闿运、潘祖萌、吴大澂、陆润庠四人,这四个人不管此刻官职身份的高低,在此刻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饱读诗书,文名鼎盛。

    潘祖萌在前清兼任国史馆总裁,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三十年。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

    王闿运,经史大家,著作有《周易说》、《尚书笺》、《尚书大传补注》、《诗经补笺》、《礼经笺》、《周官笺》、《礼记笺》等》等10余种,上百卷。同时在在同光年间主编和定稿了《桂阳州志》、《东安县志》、《衡阳县志》、《湘潭县志》等多处地方志。这些方志叙述翔实,文笔优美,其中的《山水篇》尤为精彩,描绘景物的风韵不减《水经注》。同时还是一代诗文大家,当今诗坛头领。

    吴大澂。精于鉴别和古文字考释,亦工篆刻和书画。苏华尤善画山水、花卉,精于篆书。为吴地文坛领袖人物。

    陆润庠,能书法。擅行楷,方正光洁,清华朗润。意近欧阳询、虞世南笔法。

    刘暹并不知道现在只是自己侍从之一的陆润庠,在原时空历史上连任工部尚书、吏部尚书。官至太保、东阁大学士、体仁阁大学士。宣统三年皇族内阁成立时,更担任了弼德院院长。也是晚清政坛上的一颗明星。他只是瞧着陆润庠有才。为同治十四年状元,且为人俭朴,所以提他做了自己身边的侍从之一。

    他还不知道,如果不是自己的出现,潘祖萌再次两年就会是军机大臣了。

    更不知道吴大澂在原时空里也坐到了湖南巡抚。甲午战争时候还自筹部队请命战场。

    他只知道今儿自己带着四人来成均公学,就是要借这四人的嘴,公平的评判一下成均公学的水准。

    大秦已经一统汉地,在东北、西北和草原上的掌控力也与日俱增。新朝政治上得分失分,不需要这些大臣们来评定。诸多的老百姓,那么多份报纸的评说,足可以看出新朝这几年施政的成功。

    清剿土匪,兴工赈灾,救济流亡,开拓新土,兴修水利,修桥铺路,奖励工商,兴建工业,扶助贫农,开拓贸易,兴办学校,普及教育……这些不无都是耗费巨大,对朝廷财政等来说,短期里没有多少收益的事情。

    新朝都办了。办的还都很漂亮!

    刘皇帝的威严正在一点点积累在所有人的心底。这是朝臣平民对新朝的认同和拥护。

    刘暹现在已经不怎么忙了。政务交由内阁处理,而军事,俄国人正在鼓起最后的一点余力在阿富汗跟英国人顶牛,根本无暇顾及蒙古、东北和西北的大变。或是说他们虽然看在了眼里,要管要插手,却心有余而力不足。

    今年皇宫里又多出了两个皇子,一个公主,就似乎也是一个很好的明证。

    公学门前,翁同龢已经在这里恭候多时了,博带宽袖,头顶纱帽,一改基层新式学校那无限近似于中山装的教师工作服。成均公学的老师全部都是这幅打扮,连同学生也多是穿汉服。

    因为成均公学地位特殊,这里的一举一动对整个国家正在进行的稳步改革产生影响。因为外人会把公学老师的短装打扮,看重朝廷的意思。

    在中西思想碰撞和冲突激烈的现在,刘暹一点都不想在这点上找茬。而且翁同龢这家伙是一个标准的保守派,对于政治的改革他不会反对,但对政改的速度却持稳重态度,如此就已经可被说做保守派了。

    刘暹要敢下令成均公学的老师一律穿短装,他第二天就会辞职!

    在翁同龢的领导下,成均公学老师阶层为彰显师德尊严,那是一律穿着汉服的。即使夏天里一个个热的汗流浃背!

    随之而来的还有每天强制性的签到,工作制度和工作量的定量化,上多少课时都有着硬性指标,无特殊原因不得缺课时,除了课时之外,还要有科研工作量和行政工作量的细化考核指标。

    总之,翁同龢在意识到自己被涮了一把之后,决定在‘坑’里面继续做花活。

    “草民见过皇上皇后。吾皇万岁,皇后娘娘千岁。”

    刘暹与张妙彤下得马车,就见这位翁校长带着身后左右雁翅一样儿一列排开的成均公学四大金刚:副校长张文虎、副校长杨守敬,教导主任张树桢,总务主任姚哲。

    两个副校长不需要多说,张树桢则是张守岱的亲儿子,今年刚刚三十岁,是皇后坚持放到成均公学里的人。本来刘暹是想把他调到身边,锻炼两年,外方到中枢衙门里再历练历练,然后就能下到州府做亲民官了。但张妙彤坚持要他去成均公学,而对刘盛一万个看重的张氏,也情愿让张树桢放弃官场,来做这个教导主任。

    总务主任姚哲就是刘暹的人了。负责成均公学的一切保卫工作,以及平日的会操、体育等。

    这四大金刚和翁同龢构成了目前公学的第一阶层。此外的诸多老师,刘暹事先做过吩咐的,不让兴师动众,自己要看真实的学校。那些老师连今天刘暹驾临公学都不知道。

    一进入校门,便见一座半人高的石头基座,上面树立的却不是孔老夫子,而是一个大大的地球。刻画的极为惊喜,中国的版图自然是放在最中心的,其他各国疆域、位置清晰可见。

    同样,这个地球上也刻画了纬度、经度。那么多知识和称呼都学欧洲了,经纬度也不至于另开旁门。

    学校里铺着青石板,道路两侧都是栽种的行道树木,一些小松柏虽还不算高大,却郁郁葱葱,给冬季的校园增添上一道亮眼的绿色。

    花圃、草地,中间点缀着几块石头,几条长椅,布置简洁又雅致,颇具匠心。

    想像一下如是到了春夏,灿烂的阳光下,鲜花竞相争芳吐艳,清风吹拂,坐在这样的校园中心旷神怡。

    甬道的尽头,正是拥有400米环形跑道的大操场。为了建设这个操场,当初可是扒了尚衣监不少房子的。

    此时正是十点一刻,是成均公学每天上午第二节课下课后的课间操结束收队的时间。各个班在完成了最后几个动作的队操之后,各自收拢队形整队回班。

    穿着统一汉服的学生们迈着整齐的步伐,队形严整朝着教室走去。看上去很是像一会儿事儿。只是穿的是宽袖博带的汉服,看起来那气势绝对没有短装时候强烈。

    王闿运、潘祖萌等人都习以为常。大秦新式学校,治学如治军,早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寻常小学都如此,更不要说皇族所在的成均公学。

    而这样做的好处,也不需要多说。培养孩子的自主性、纪律性,培养孩子的独立性等等,早是耳熟能详。

    上课的铃声响了起来,刘暹起身伴着张妙彤走出了校长室,既然来参观,走一走,看一看就是必须的,听课就是必须的。

    “到二班去。不要惊动孩子,翁同龢留着,其他人都散了。”

    刘暹没去儿子所在的一班,那一班是整个公学最抢手的班级。几乎全部重臣重将家族的适龄孩童都在那个班级。四十七个名额,除了刘盛以外的四十七个名额,当初不知道涉及到了多少位朝中大人物。(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55/ 第一时间欣赏穿越1862最新章节! 作者:汉风雄烈所写的《穿越1862》为转载作品,穿越1862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穿越1862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穿越1862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穿越1862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穿越1862介绍:
从汉中走来,李蓝义军,太平军西征军团是他崛起的基石,大渡河边的石达开是他闪耀的勋章,还有东西捻军,这是他对满清王朝最后的贡献。 三年新疆鏖战,灭浩罕汗国,毙阿古柏,大破布哈拉汗国,对决沙俄,这是民族的荣耀! 经营广西,兵强马壮,灭日军三千,毙西乡从道,弹丸小国,何来敢窥视我中华宝岛? 接下来,就是造反了!登基当皇帝,闭关苦修,憋内功。 再之后屠日灭俄,打英抽法踹踹美利坚什么的,咱绝逼不无厘头,看过汉风小说的人朋友都知道,咱是合理党! ps:本来想写1860呢,圆明园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但又觉得,不经历二鸦,中国天朝上国的美梦就不会彻底破灭。于是着手1862,着笔的本是甘陕那个啥乱,然而赞我大河蟹威武,三递三毙,所以才有了李蓝和太平!说起来都是泪啊。穿越1862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穿越1862,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穿越1862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