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太平血TXT下载太平血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太平血全文阅读

作者:不开心的橘子     太平血txt下载     太平血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八十一章 兵谏之忧

    西王大帐内,萧云贵笑吟吟的扶起袁甲三和李鸿章两人后,又慰勉了几句,重新分宾主坐定,袁甲三道:“殿下,如今臣下两人新附,寸功未立,但有差遣,定当竭尽所能报效。”

    萧云贵点点头道:“袁公先不用着急,两位后面定当有大用,现在先说说满清朝廷内部情况如何?”

    袁甲三道:“自从处暑之役大败之后,朝廷中分为两派,僧格林沁等人坚持奏请两宫及皇帝让城别走,放弃京城,或退守山陕,或退守关外,总之不能在京城硬抗下去。而另一派则是以醇亲王奕翾、肃亲王华丰、庆亲王奕劻、定郡王载铨等宗室大臣为首,力阻让城别走之策,奏请两宫和小皇帝在京城坚守,召集各路勤王大军继续向京城来援。僧王虽然据理力争,但敌不过满朝宗室大臣的反对,因此最后两宫下旨,还是坚守京城,召集各路勤王大军来援。”

    萧云贵摸着下巴笑道:“既如此,本王大事定矣。”跟着看了两人一眼笑着问道:“那二位在其中是哪一派的呢?”

    袁甲三和李鸿章对望一眼后,袁甲三老实说道:“臣下与少荃是僧格林沁一派的,殿下数万大军围困京城,目的便是想围而不攻,吸引各路勤王大军前来京城,而满清朝廷困顿久矣,江南富庶之地尽皆丢失,江北之地根本没有如此多的钱粮供应各路勤王大军。到时候殿下只需要坐守营盘,各路大军一朝因钱粮而溃败,殿下便可驱兵追赶溃卒。等数路勤王大军覆灭,京城便是不费一枪一弹可下。臣下两人还有彭玉麟也看出殿下此策厉害之处。只是那满清朝廷却不肯听吾等良言,如此朝廷败亡乃是迟早之事。是以臣下两人才会有归附新朝之想。”

    李鸿章也道:“臣下两人虽然此前食的是满清俸禄,但自问已经尽忠职守,该想的法子也想过,该做的也做了,既然满清朝廷如此寒凉人心,那臣下等人也不必与之同殉。”

    袁甲三和李鸿章倒是光明磊落的说了,萧云贵丝毫不介意,反而赞赏两人的坦诚,跟着说道:“是啊。满清已经暮暮待毙,放着忠臣良将之言不用,败亡是迟早之事,两位能看清大势便是极好的。对了,既然二位已经归附,那彭玉麟此人如何说?”

    李鸿章微微躬身道:“雪帅一直伤势未能痊愈,此次未能前来,但雪帅也对这个朝廷寒心不已,相信臣下一封书信回去。必然也可来投。”

    萧云贵抚掌笑道:“如此甚好,其实上次放雪帅回去,本王就是等着他自愿来投的一天,稍后本王也给他一封亲笔信。两位一并转交给他。”跟着又道:“还有一个人两位没说到,那恭亲王奕?呢?”

    袁甲三道:“恭王自打与洋人谈判之后,因御前奏对妄语犯上。已经被太后剥夺职权,圈禁在家中。不得出府门半步。”

    萧云贵哦了一声又问道:“那僧格林沁最近是和情状?既然朝廷不许他的奏请,那他又如何?”

    李鸿章道:“僧王似乎也很受此事打击。早晚都在军营之内,既不上朝,也不面圣,似乎有意躲避。”

    萧云贵闻言眉头紧皱起来,跟着问道:“那他有没有联络过恭亲王?”

    李鸿章和袁甲三对望一眼,已经知道西王担心什么,当下李鸿章缓缓摇头道:“臣下两人不知情,虽然恭王被圈禁在家中,但看守的兵丁皆是步军统领衙门之人,步军统领衙门乃是醇亲王掌管,醇亲王素来与恭王、僧王交厚,能互通消息也说不定。”

    萧云贵眉头大皱道:“不是说不定,是一定会!”跟着踱了几步后又问道:“二位在京城之内能掌管多少兵权?”

    袁甲三道:“臣下两人从淮上带来上万淮军,累次交战后,只剩下不足五千之众,还提带山西来到的援兵万余人。皆驻扎于京城西苑大营之内,京城内并无一兵一卒。”

    萧云贵有些失望起来,沉吟片刻后道:“两位还是得先回京城里去,僧格林沁行为古怪,他有兵权在手,只怕会做出什么兵谏之事来,比如劫持满清两宫和皇帝,强行带着他们离开京城,这样本王的大计便会前功尽弃了。”

    袁甲三和李鸿章皆是大惊,李鸿章更是失声道:“兵谏?僧格林沁只怕没这个胆子吧,而且宫中侍卫亲军和步军统领衙门兵权还在醇亲王手中。”

    萧云贵苦笑道:“僧格林沁是没这个胆子,但恭亲王这厮有,若是狗急跳墙,他一定会这么干。醇亲王奕翾这小子年纪还小,真遇上大事,定然拿捏不住,更何况僧格林沁手中也有重兵。此前西太后一直能够掌控局势,是因为僧格林沁等军将听命,但如今朝局混乱起来,这些军将不肯困守京城,必定会酿成兵谏大乱,若是恭亲王这厮铤而走险,定然会撺掇此事。”

    李鸿章也是皱起眉头道:“那臣下两人应该马上回去,提醒太后严防僧格林沁突然发难,最好便是抢先分薄僧格林沁的兵权,以防京城大乱。”

    萧云贵点点头道:“正是如此,两位现在就回去准备,拉上彭玉麟一起干,本王还可以给两位一道诏旨,但凡愿意归附我天国的,两位尽可先行招揽,日后本王一定按两位开出的条件一一兑现封赏。”

    袁甲三和李鸿章一起站起身来领命,萧云贵对钱江说道:“也不必再和奕山谈什么,马上召见他们,就告诉他们,本王不想和满清谈判,将他们轰走,这样袁公和少荃就能马上返回京城去而不被人怀疑。”

    钱江也是躬身领命,临别时萧云贵对袁甲三和李鸿章道:“两位回去之后一定要帮着清廷太后安定住京城局势,繁华的京城才是本王想要的,若是僧格林沁兵谏一起,京城定然会局势大乱,而本王也不得不提前发兵攻打京城,到那个时候,这历朝古都便会毁于兵灾。本王想要的是一个完整无缺的京城,而不是一个破败不堪的京城,两位当谨记。”

    袁甲三和李鸿章当即郑重答应,西王将给彭玉麟的信函交给两人,随后两人便在西王亲卫带领下悄悄回到满清使节团驻扎的营地,跟着过了片刻后,钱江果然到来,见到了奕山后,当众宣布和满清不再谈判下去,更是下令驱逐满清使节人等。

    奕山等人本就对这次谈判并不看好,见人家都驱赶了,倒也不再多话,匆匆收拾之后便在太平军士兵的监押下离开了南苑大营,袁甲三、李鸿章两人也跟着回到了京城。

    回到京城之后,奕山带着袁甲三、李鸿章等人进宫递牌子请见西太后,算是回宫交旨。很快太后传来旨意,让他们到乾清宫觐见。

    三人来到乾清宫西暖阁内见到了太后,奕山见礼之后便迫不及待的将长毛并无谈判诚意之事说了,末了还絮絮叨叨的说了长毛无礼驱赶他们之事。

    太后听了之后并未动怒,只是轻轻咦了一声之后宽慰了奕山几句,便命他回去歇息,随后遣退左右,单独留下袁甲三、李鸿章两人问话。

    太后详细询问了此行之事,袁甲三和李鸿章所答皆与奕山相同,太后沉吟片刻后只听袁甲三道:“近日臣下听闻僧王深居简出,多数时日都留在军营之内,上次拜访僧王请教军务时,偶然听闻僧王有亲卫出入恭王府,臣下以为此事并不寻常。”

    太后哦了一声道:“袁甲三你接着说下去。”

    当下袁甲三便将西王那段推断缓缓说了出来,最后袁甲三道:“太后,臣下所言虽然只是揣测之语,但如今京城局势微妙,为两宫及皇上安危着想,臣下觉着还是应该防备一二。”

    李鸿章也道:“太后明鉴,恭王这时虽手中无任何权职,但僧王下不了决心之事,难保恭王不会撺掇,况且僧王既然如此行为反常,还是应当防备一二为好。”

    太后听完之后,忽然笑了起来,令袁甲三和李鸿章摸不着头脑,跟着太后笑定轻叹一声道:“两位此前不也是支持让城别走之策的么?今日如此说话倒也是反常啊。”说到这里让袁、李二人大惊失色,跟着太后又道:“两位若不是真心为两宫和皇帝着想,便是为了给新朝献功而来。”

    闻言之后,袁甲三和李鸿章惊出一身冷汗来,急忙跪地磕头,嘴上只说:“臣等对大清赤心耿耿,绝无半点悖逆之心。”

    太后在屏风后面嗯了一声道:“你们两人也不必惊慌,本宫只是说笑而已,起来吧。”跟着沉吟片刻后道:“既然如此,还是不得不防备一二,待会儿本宫就宣召奕翾先进宫来,本宫这会儿先给你们一道旨意,让你们两人领本部淮军五千并一万山西兵先行进驻京城西面几道城门,奕翾兼着九门提督的差事,也是身上重任太多,你二人可分担一二。稍后奕翾来了,你们再递牌子进来一起商议。哦对了,你们去将彭玉麟一并请来,他也是一员干将,可以委以重任。”

    袁甲三和李鸿章战战兢兢的领命而出,来到宫外后,李鸿章惊魂未定的低声问道:“袁公,太后这话是什么意思?难道她已经猜到什么了?”

    袁甲三咬牙道:“不管太后有无察觉,既然如此,待会儿我和彭玉麟进宫面圣便可,你留在西苑带好兵马,一旦有什么变故,你才能继续统兵,相机联合西王营救我等。若太后真是玩笑话,那我们就按原来的计策办……”(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二章 雷霆手段

    一个时辰之后,袁甲三和彭玉麟联袂再次来到乾清宫中,递牌子请见之后,李莲英将他们引入,见礼之后袁甲三躬身道:“启禀太后,李鸿章先期回西苑大营安排兵事去了,是以臣下和彭玉麟前来听旨。”

    太后哦了一声,笑了笑道:“那也不打紧。”跟着对一旁已经坐着的奕翾说道:“最近听闻僧格林沁多次派人与圈禁在家的奕?联络,不知可有此事?”

    奕翾闻言微微有些吃惊,跟着小心的措辞道:“臣弟之前也偶有耳闻,询问之下,僧王是送一些字画礼品给六哥,臣弟想来也无伤大雅,便没有过多理会。”

    太后闻言声音有些冷了下来:“要不是有人提醒,本宫也被他俩给糊弄过去,这是尚虞备用处刚送来的密报,短短十日之内,僧王派人密送物事进恭王府多达十余次之多,僧格林沁这是送哪门子的礼?还有最近这一封密函是尚虞备用处探子刚刚截获的,你自己看看!”

    奕翾听完之后身上忍不住一哆嗦,李莲英从屏风后将信函取来送到面前,奕翾接过只看了几眼,豆大的汗珠便忍不住直流而下,原来上面是奕?写给僧格林沁的书信,上面写道:“……两宫并宗室、文武大臣既无让城别走之决心,我等当下此决心,三日后,兵部将有一批钱粮运到,届时僧王可领兵截住,而后分赏士卒,本王与内廷联络数名侍卫为内应,打开宫门后。僧王兵马入内,挟住两宫并皇上。我等一同离京……”

    看到这里奕翾手不停颤抖起来,信函飘然而落都不知觉。跟着马上跪在地上磕头不止,口中道:“太后,这定然是有人陷害六哥,六哥断不会写出此等犯上作乱的文字……”

    还没说完便被太后冷声打断:“这是尚虞备用处从僧格林沁亲兵身上搜到的,那亲兵也招认了是他亲眼看着奕?写的,难道还冤枉了他不成?!”跟着太后冷冷的说道:“七爷,你也是宗室大臣,如此无君无父之人,你说该怎么办?!”

    奕翾身子不住发抖。张大了嘴巴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太后哼了一声后道:“你身上的担子也太重了,将步军统领衙门的差事交给袁甲三,领侍卫内大臣的差事交给奕山,这件事你不必理会了,你跪安吧!”

    奕翾浑浑噩噩的告退而出,都不知道接下来太后会如何处置恭亲王奕?了。

    袁甲三和彭玉麟则也是吃惊不小,太后一句话便将步军统领衙门和九门提督这个重要的职权交给了一个汉臣,更加卸掉了奕翾的所有差事。显然就是不放心奕翾。

    跟着太后又道:“袁甲三、彭玉麟,稍后本宫已经宣召了各位宗室大臣前来,还让人去军营请僧格林沁一并前来,本宫要在宫中解决掉僧格林沁。待会儿你二人持本宫旨意马上接手步军统领衙门,让李鸿章带兵进京来,若是僧格林沁被执下之后。他手下将领有什么异动,就地给本宫剿灭!”

    袁甲三微微一惊道:“太后。僧王手下兵马众多,只怕臣等兵力不足。是否从长计议……”

    太后冷声道:“你糊涂!此刻正是要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定此事,要是拖延片刻,僧格林沁等人明白过来,有了准备之后,那收拾起来才是难上加难!马上下去办理此事!”

    听得太后雷厉风行的处置手段,袁甲三和彭玉麟两人当即领命之后,马上离开办差去了。

    过了片刻之后,肃亲王华丰、庆亲王奕劻、定郡王载铨等宗室大臣,军机处大臣文祥、宝鋆、李棠阶、李鸿藻等人一同到来。

    见礼完毕之后,太后向众人展示了奕?和僧格林沁互通的书信,众宗室大臣和军机大臣无不都是惊骇万分,跟着纷纷痛骂奕?和僧格林沁胆大包天,无君无父,纷纷奏请太后锁拿处置二人。

    过了半个时辰之后,僧格林沁来到乾清宫,本来多日来僧格林沁都没有上朝,但今日太后以商议兵马钱粮之事请他前来,僧格林沁为了兵马钱粮之事也只得奉召前来。京城内兵马十万有余,而各地陆续运到的钱粮不足,所谓的商议钱粮之事也就是哪部兵马该分多少钱粮,僧格林沁为了自己部下能多得一些钱粮,所以才不得不前来。

    到了乾清宫之后,僧格林沁就没明显觉得不对劲,因为里面站满了宗室大臣和军机处的各大臣们,人人看他的眼光都甚是怪异。

    见礼之后,太后也没多废话,只是冷冷的命人将信函拿给僧格林沁看。僧格林沁看了那信函之后,也是忍不住身上一阵哆嗦,跟着急忙颤声道:“太后明鉴,此事奴才并不知晓,旬日来和恭王互通书信,只是在商讨如何扭转当前战局之上,并无犯驾之心……”

    太后哼了一声道:“此事本宫定会查明,但在此之前,你必须先将兵权交出来,否则便是有不臣之心!”

    僧格林沁无奈只得答应交出兵权来,随后太后便命肃亲王华丰和军机大臣文祥带了太后旨意及僧格林沁亲笔书信会同已经接受步军统领衙门的袁甲三、彭玉麟等人前往僧格林沁部屯驻的大营接收兵权。

    又令庆亲王奕劻、定郡王载铨拿了太后旨意前往恭王府锁拿奕?及一干人等,并让奕劻、载铨及军机大臣宝鋆会同审理此案。最后太后宣布京城从此刻开始戒严,锁拿一干人等,宫禁之内更是开始捉拿和奕?有关的人等。

    一时间京城内又掀起了一场大风波,紫禁城里和奕?过从甚密的侍卫、太监都被拿下,关入大牢之中逐一审问,而奕?本人也被锁拿入天牢之内严加审讯。僧格林沁则暂时监押在家中,该部兵权已然被接管,少数几名僧格林沁的心腹将领也被执下,他们原本也有反抗之心,但无奈僧格林沁不在军中,没有了主心骨,加上袁甲三等人统兵包围军营,又有太后懿旨和皇上旨意,还有僧格林沁交代诸将交割兵权的书信,僧格林沁的本部兵马几乎就是在毫无准备之下被很快瓦解。

    一切事情出奇的顺利,袁甲三虽然事后还在冒着冷汗,但彭玉麟却笑着说道:“袁公,太后所说的果然不错,咱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平乱,这些人是毫无准备的,太后她老人家果然处事果断啊……”

    袁甲三则低声道:“雪琴,你不觉得太后在这件事上似乎毫无迟疑,好像早就有所准备了吗?还有按她那天的表现来看,似乎对我们有所怀疑啊。”

    彭玉麟淡淡一笑低声道:“此前我被长毛放回来的时候,长毛那边让我带过一封信给太后……”接着彭玉麟将他如何带信回到京城之事说了。

    袁甲三惊讶万分,失声道:“难道你是说太后和那西王……”彭玉麟急忙嘘了一声道:“袁公,有些话大家明白就行了,不可说的,不可说的……”

    袁甲三点点头,看着彭玉麟暗想,难怪你堂堂雪帅也早有不臣之心,我和少荃才一提归附之事,你便满口答应,原来你早已经知道更为隐秘之事,唉,既然连太后都早早的在为身后铺路,我等臣子愚忠又是何苦来……

    奕?、僧格林沁的案子爆发之后,清廷这具腐朽的身躯再一次遭到了沉重的打击,一个铁帽子王、一个亲王,竟然阴谋劫持两宫和圣驾,这是大清朝立国多年来闻所未闻的大事,加上两人门生故吏甚广,牵连的人也很多。三日之后,受此案牵连下狱的人等已经不下三千人之多,一大批满蒙贵族都被牵扯其中,就连醇亲王奕翾也被责罚在家中反省。

    事实也再一次说明,如今的满清朝廷还是那一大批腐朽的满蒙贵族在操纵着,就连奕?、僧格林沁这些稍许有正确判断的人等一旦触犯了他们的利益,也都会被毫不留情的镇压。虽然杏贞在这里面扮演了这些满蒙贵族利益群体的代表,但她只是顺势而为,因为此前大部分的满蒙贵族是不愿意放弃北京城的,假若没有这一节,她杏贞也不可如此轻易的收拾掉一个铁帽子王和一个亲王,更别提他们身后还有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昏暗的大狱之内,杏贞看着一身囚服的奕?,只是淡淡的说道:“你和僧格林沁的想法是对的,让城别走的确能够让朝廷多苟延残喘几年。”

    奕?赤红着眼睛瞪着她歇斯底里的问道:“那为何你不支持我的意见?”

    杏贞微微一笑说道:“本宫累了,不想再过颠沛流离的生活,况且离开京城之后,就不是本宫说了算了,七爷,你说对吗?”

    奕?大声斥骂道:“你这个妖妇,你就是叶赫那拉氏派来毁掉我大清根基的妖妇……”

    杏贞没有再让他骂下去,只是吩咐身边的人道:“伺候王爷上路吧,不论此案审结之后如何,王爷也是不可能活着离开此地了,让王爷他走得体面些,也不至于在人前被显戮……”

    奕?和僧格林沁案子爆发后的第七天上,恭亲王奕欣被西太后叶赫那拉.杏贞下令绞杀于狱中,僧格林沁被革除王位,关押在大牢之内……(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三章 不屈定海

    还有六天便是国人传统的中秋节,西王主政之后,修改了天国此前的历法,采取了国际通行的公历作为年历,同时又以传统的农历作为参照补充,中秋这个节气和重要的节日得以应时而来,而不会出现历史上因为天国历一年366天而导致中秋节的时候,天上的月亮却是个半圆。

    与宁波郡隔海相望的定海县却没有丝毫的节日气氛,定海县城内外络绎不绝进进出出的都是军民百姓,他们中有到前沿炮台进行加固工程的民工,有奉命前往驻防的军人,还有负责巡视的乡兵,整个定海在三个月前太平军与英法宣战之后,就开始了积极的备战。

    虽然两个月前英法联军的舰队在上海吃到了一场败战,铩羽而遁返回了南边的香港,但定海全体军民并没有松懈下来,相反他们的备战更加积极了,他们知道洋人一定会来报复的,定海就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1843年伦敦费塞尔公司出版了英国著名水彩画家托马斯?阿罗姆的《中国:那个古代帝国的风景、建筑和社会风俗》一书,在这本英文画册中阿罗姆明确地指出舟山群岛的地理位置是“东海第一门户”:“舟山,形如巨舟,是中国的第四大岛,横在杭州湾上。有言道:宁波之防在舟山,舟山之险在定海。宁波是浙东巨镇,建在甬江上,有舟山本岛和舟山群岛作天然屏障。甬江口的镇海、舟山岛上的定海,成倚角之势,控扼着经舟山群岛到宁波和杭州湾的海上通道。定海有这样重要的位置。自然是东海第一门户。”

    阿罗姆还指出,1840年鸦片战争中英国对舟山的侵占。是与舟山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港口条件有关:“英国人早就调查好了航海路线,摸清了舟山的地形。他们知道。舟山岛是中国的第四大岛,形状酷似新加坡,而比新加坡更大。海岛的最近处里大陆十多公里,既可独立,又方便联系。他们的野心是武力占领,强行开埠,把舟山的定海变成第二个新加坡。”在英国人的眼中,舟山是一个群岛,岛屿众多。海岸线绵长,水域宽广,水深浪平,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条件,为他们进行中外航运和贸易提供极大的便利。

    二十多年前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定海虽然两次陷落,但却没有如同英国人想象的那样,定海变成第二个新加坡。第一次被占领之后,定海军民百姓进行了强烈的反抗。英军在这里得不到物资供应的保障,单独外出的洋人下场往往就是被人活活打死,实在待不下去了,就在第二年年初。从中国方面要回了得忌刺士、拿布夫人和安突德等二十多个俘虏,从定海撤退到了广东。

    英军第二次占领定海后的第六天,在定海设立政府。次年1月,又宣布定海与香港为国际自由贸易港。1842年8月29日。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英国除了得到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将香港割让给英国以及赔款等条款外,第十二条还特别规定:“惟有定海县之舟山海岛、厦门厅之古浪屿小岛,仍归英兵暂为驻守;迨及所议洋银全数交清,而前议各海口均已开辟俾英人通商后,即将驻守二处军士退出,不复占据。”1846年3月12日,中英订立《退还舟山条款》,主要内容是:“英军退还舟山后,舟山等岛永不给与他国;舟山等岛若受他国侵略,英军应为保护无虞,仍为中国据守。”等。5月17日,英军从定海城内撤到海边,被英**队侵占四年另九个月的定海终于再次回到祖国怀抱。

    极具讽刺意味的是,第三次定海之战极有可能再次爆发,而入侵的主力军还是那支曾宣称“舟山等岛若受他国侵略,英军应为保护无虞”的英军。不过此时据守定海的却不再是清军,而是那支新兴的太平军。

    十天前,太平军东海舰队的联络船前来通报敌情,一支三十多艘战舰组成的英法联军舰队从香港起锚,往北而来,根据可靠情报,目标就是舟山定海!于是乎,定海的军民们更加抓紧时间做起最后的努力,竭尽所能加固岸上的阵地和炮台。他们不想第三次被洋人占领此处,国人都说事不过三,要是定海第三次还被占了,定海的军民们都将一辈子抬不起头来,不屈的定海将再一次抵抗外来的强敌!

    半山翠竹半山松,七分留岸陆,三分插海中,竹山门雄赳赳耸峙在舟山的定海城南。二十多年前,清军就是在这里和来犯的英军舰队誓死拼杀,二十多年后,这里的炮台和纵深防御阵地已经修葺一新,新式建材水泥的广泛运用让这里的炮台看起来更加的坚固。

    竹山门外海一片静悄悄的,太平军的海军东海舰队没有舰船在这里,太平军的海军制定的策略就是避免以弱敌强的游击策略,所以并没有哪怕是一艘战船在定海外海巡弋,而仅仅有几艘小型的快速帆船作为警戒和联络的船只在此处巡弋。

    时值正午,一艘定海太平军岸防快速帆船扯满了风帆快速往定海赶来,帆船桅杆最高处升起了代表敌情的旗帜,那是一面刺眼鲜红的旗帜,临近竹山门时,船上的水兵们鸣响了船上的号炮,跟着帆船在不远处停住,放下一艘小艇后,帆船迅速朝着宁波而去。

    小艇上的水手数人奋力划着木浆,很快登上岸来,岸边一众军民百姓马上将他们围住了。

    “外海大批洋人舰队出现,距离这里还有不足一个时辰的海程!”刚踏上岸边,传讯的水兵就大声叫嚷起来:“老少爷们,备战喽!”

    定海的军民们一下子就炸开了锅,很快军人们被他们的军官组织起来。民夫百姓们开始撤往安全的城内和纵深阵地,官兵们紧张的掀开炮衣。准备弹药,各支部队开始进入各自的预设阵地。一切都有条不紊。一切都组织得很好,以至于一切到位之后,时间只过去了半个时辰,一些官兵甚至还有时间在战壕或是炮位上吸一口烟,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

    舟山外海,英军舰队司令何伯有些气恼,自从十天前离开香港,北上寻找太平军舰队主力之后,他指挥的这支三十六艘舰船组成的舰队就一路上不顺利。

    临出发前的晚上。他乘坐的王子号战舰遭到太平军水鬼的水下爆破,船底开了个大口子,幸好抢救及时,船只搁浅在岸边没有沉没。对此何伯非常恼怒,太平军的水鬼怎么会出现在香港?还神不知鬼不觉的突破岸边码头和水上小艇的巡逻,潜在水中接近他的旗舰?

    这一切都交给香港总督去烦恼吧,何伯第二天换乘另一艘战舰信念号作为旗舰带领舰队出航。而香港总督额尔金爵士则开始了他的烦恼,香港这个地方根据后来调查得知,至少潜入了上百名的太平军间谍或密探。甚至有更多人活跃在香港,额尔金爵士至此开始了香港的情报谍战,他的任务就是抓获这些讨厌的情报人员,可惜直到后来战争结束。他也没能彻底清理干净香港这个地方,太平军的间谍和密探一直活跃在民间。

    离开香港锚地之后,何伯这次伤势初愈。意气风发的带领强大的舰队北上,他很快就忘记了王子号事件的不快。他气势汹汹的准备寻找到太平军海军舰队的位置,然后大干一场。

    厦门是他第一个目标。他觉得与其在茫茫大海中寻找,还不如来个围点打援,只要威胁到太平军的港口城市,太平军海军一定会出现的。

    但何伯来到厦门后,被太平军在厦门的防御给吓了一跳,时任厦门军政司司长的陆朝安花下了200万两银子在厦门整军备战,共部署了50处大小炮台,400位以上的岸炮,5680名守军,另外还乡兵9274名。厦门岛南岸的炮兵工事全用坚固的花岗岩筑成,称石壁,与鼓浪屿和龙海屿仔尾两个炮台形成三点交叉火力网,由279门新式火炮严密封锁航道。可以说,厦门已经成为当时太平天国南方最强大的海防要塞之一。

    想起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攻占厦门的战例,何伯还是决定试一试运气,因为太平军的炮台无法移动,而自己的舰队可以移动,因此何伯决定用数艘舰只固定轰击一座炮台,然后逐一清除所有炮台的战法。

    结果是可悲的,虽然敌人的炮台不能移动,但岸上的火炮不再是二十多年前满清使用的那种落后火炮,数艘战舰围攻鼓浪屿炮台一个小时之后,换来的代价是英法舰队两艘重伤,一艘沉没,鼓浪屿炮台大半被毁的战果。

    于是何伯发难了,按照这个情况发展下去,要彻底清除所有的岸上炮台,可能他的这支舰队就会全部折在这里。正骑虎难下之时,担任外围警戒的战舰传来消息,远处发现几艘太平军的战舰窥伺。大喜之下的何伯马上命令撤出战斗,转为开出外海寻找太平军舰队。

    但狡猾的太平军海军舰船一晃就跑了,何伯带领舰队搜寻了一圈也一无所获,当他们回到厦门外海的时候,发现原来重伤停锚在这里的两艘战舰已经被太平军战舰击沉了,漂浮在海面上的船员被救起后向何伯描述了太平军海军来袭的场面。

    暴跳如雷的何伯反复搜寻了厦门海域,但却一无所获,面对厦门要塞般的海防,何伯只得命令继续北上寻找战机,他不相信太平军能将南方所有海港城市都修建得如同厦门一般铜墙铁壁,于是他带领舰队朝着舟山群岛而来……(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四章 养寇自重

    在厦门吃了一个亏之后,何伯舰队只剩下35艘战舰了,损失的三艘分别是1000吨的巡洋舰埃勒考特号、两艘五级巡航战舰卡马贝瑞号和卡斯特号,卡斯特号在鼓浪屿炮台激战中被击沉。在询问被救起的水兵后,何伯得知原来太平军的一支舰队一直藏在附近,而被巡逻战舰发现的只是他们放出来的诱饵,当何伯动员主力舰队前去追击的时候,两艘受伤的舰船因为动力不足没有参与追击,结果被忽然出现的太平军舰队主力给击沉。

    对于太平军海军这种卑鄙的欺负弱小战术,何伯自然是咒骂不已,浑然忘了自己统帅如此庞大的舰队前来找人家弱小舰队决战似乎也有欺负弱小的嫌疑。

    于是何伯决定给予太平天国最为严厉的报复,他的目标定在宁波,因为那里有上海造船厂之外太平天国第二大的造船厂,浙江船厂。

    本来狂妄自大的何伯选择的目标是上海造船厂,但被老成持重的舰队副司令西马给劝住了。西马出身于海军世家,其父是拿破仑战争时的名将。而他也自幼时即参加海军,具有四十余年海上的经验。他本在波罗的海海军那皮将军之下服役,嗣以克里米亚战争行将结束,而远东又行将多事,英国海军部为借用他的长才,特将他晋升为海军少将,以接替施泰麟为“中国舰队”司令,西马于1856年之春到任。本来今年年初,西马就接到海军部命令,由何伯接任舰队司令。西马出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但由于爆发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西马的太平洋舰队也加入了英法舰队的序列,因此西马留在了香港。

    对于何伯的冒险举动。西马冷静的说道:“上海造船厂是太平天国经营数年之久的船厂,一个月前我们才在那里吃到了败仗,超过十艘军舰沉没在黄浦江中,我们不能冒险。不如选择宁波港,那里也是太平天国极为重视的目标之一。”

    何伯对他这位前任老前辈很是尊重,于是听从他的建议,命令全部战舰北上宁波,厦门是块硬骨头,而且何伯的舰队缺少登陆作战的士兵。就像鼓浪屿炮台虽然被英军战舰摧毁大半,但何伯也没有胆子派遣船上唯一的一支海军陆战队士兵登陆占领炮台,因为这支陆战队只有不足500人的规模。幸好何伯没有派遣陆战队登陆,否则驻守鼓浪屿的八百太平军正规军和两千乡兵势必将给这支不足500人的英军陆战队重大伤亡。

    现在的英军陆军兵力在远东是非常吃紧的,侥幸从大沽口撤退回来的两千士兵连同留守香港的英军肩负起守卫香港的任务,广州等地太平军云集了大批的军队威胁香港,虽然香港岛还有海军保护,但毕竟香港岛离大陆太近,英军担心太平军要是冒险采取海盗式夜间小型船只偷渡部队来香港进行攻击。那乐子可就大了,所以额尔金也不敢托大,大部分的海军和陆军还是留守香港。

    于是何伯与西马统帅舰队继续北上,几天后。他们的舰队突袭了福建三沙堡炮台,虽然经过激战,英军舰队得占领此处。但随后从桃城屯兵处开来的大队乡兵采取夜袭的方式令英军登陆部队遭到重大损失。

    英军陆战队勉强坚守到天明,虽然何伯命令舰队开炮支援。勉强击退了太平军的乡兵,但何伯不敢再让登陆的士兵在岸上多待一天。于是匆匆补充了一些粮食和淡水之后,英军撤回了海上。

    一路行来,何伯和西马都非常郁闷,虽然海军舰队是非常强大,但他们也不可能将战舰开到陆地上去,摧毁对方的炮台之后,也只能派遣士兵登陆去占领。但和二十多年前的鸦片战争不同,现在太平天国治下采取了一种近乎全民皆兵的战争模式,用沿海民间百姓的话来说,就像明朝时期咱们祖辈防备倭寇那样,沿岸各处海港、炮台都有烽火、武备,一旦一处发现敌情,烽火一举,各处乡兵就会蜂拥而来支援。虽然登陆的英军士兵武器精良,但太平军乡兵们采取的多是夜间偷袭,他们熟悉地形,善于利用一切自然隐蔽物,用英军的话来说,这些乡兵出没如同鬼魅。在那晚坚守三沙堡的时候,英军甚至发现有太平军乡兵从三沙堡一个秘密的地道里出来偷袭英军,好在发现的及时,英军彻底堵死了这条地道,但不排除还有其他秘密通道可以通向这里,所以天一亮英军就飞快的撤退了。

    英军空有强大的舰队而不敢登陆,只能以炮火摧毁一些炮台、码头以及民宅来泄愤,然后就是击沉一些民用商船来显示武力,但这些没有摧垮沿海军民百姓们的斗志,反而让他们更加痛恨起英法联军来。

    何伯的倒霉日子还没到头,临近舟山群岛的时候,何伯派出去巡逻的三艘快速帆船遭到了一支海盗船队的袭扰,何伯得到消息后非常愤怒,于是他带领大队赶到后,击沉了五艘海盗船,俘获了另外三艘。从被俘海盗口中得知,他们是著名海盗林勘的部下,因为太平军发布了袭击任何英法船只即获重赏的悬赏令,因此盘踞在外海的海盗们开始疯狂的袭击英法的船只。

    对于海盗何伯并不陌生,可以说其实在中国的英军舰队有一大半时间是在与海盗作战,他们盘踞在台湾、澎湖列岛、香港等地。为什么香港附近海域也会有海盗盘踞?这一点何伯心知肚明,原因也很简单,英国香港总督府因为远东航线常年受海盗骚扰不胜其烦,因此颁布了悬赏令,每拿获一个海盗可以得到一笔奖金。这个政策本来没有问题,但问题出在执行的时候开始变味,常年以来的将官**问题一直困扰着英军,很多英**官和舰队船长们很乐意剿灭海盗来获取更多的奖金,但问题是如果海盗被剿灭干净了,那今后也就没有了这种奖金,于是乎英国一些海军将领和海盗们有了默契,这种默契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养寇自重。

    英国全权谈判代表额尔金,有一次在亲眼目睹了英国战舰追击中国海盗船后,却反省道:或许正是英国政府直接发放奖金的做法,刺激了英国人采取粗暴的手段,甚至逼良为娼、拥寇自肥,制造出更多的海盗。香港的《德臣报》更是毫不客气地指责,海盗越剿越多,完全是英国人咎由自取:一方面是英国海军玩忽职守,剿匪治标不治本,留着海盗好发奖金;另一方面,港英当局贪图经济利益,滥发船照,一些海盗船也堂而皇之地领到了执照。他们更为尖锐地指出,英国政府对鸦片贸易的无耻激励,正是导致海盗猖獗的根本原因之一。

    于是乎,海盗们从来没有在南中国海面消失过,不过太平天国治下的上海、宁波等地倒是已经没有了海盗出没,那一片海域是海盗的禁区,原来盘踞这一地区的最大一股海盗海马帮连同他们的首领通宝和尚成了太平军的海军,于是海盗们都不敢出现在这片海域。

    何伯得知太平军的悬赏令后更是恼怒异常,什么时候英国船只反而变成了悬赏的目标?而原来被悬赏的海盗们反而成了赏金猎人?难怪最近接到越来越多的商船投诉,说往来南中国海域的风险越来越大,原来是因为这样。

    何伯毫不客气的下令处决了所有的被俘海盗,并派出五艘战舰去追击这股海盗,结果第二天五艘战舰只回来了三艘,领队的船长懊丧的说,他们追上了林勘部海盗的船队,和这股海盗正在激战的时候,却遭到太平军东海舰队和南海舰队优势舰队的伏击,一艘战舰被击沉,另外一艘被俘虏了,英军舰队只逃回来三艘。

    何伯暴跳如雷,而西马则陷入了沉思,最后西马说道:“看来敌人正在和海盗们合作,对我们使用一种全新的海上游击战术,我们以后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分散使用任何一艘战舰,以防被敌人击中优势舰队兵力吃掉。一旦我们今天损失一点,明天损失一点,很快就会积少成多,带来整个局面的变化。现在我们就只能集体行动,一双眼睛只盯住一个目标!”

    西马的策略很有效果,接下来几天的航行中,还是有太平军海军或者海盗的快速帆船不时在远处出现,一旦英军海军追击,他们就逃走,这一次何伯没有再上当分兵去追击,也没有下令全部舰船前去追击,因为他们舰队中船只的速度不一样,何伯担心追击过程中有船只速度不快跟不上大队的话,会成为敌人的目标。对于出现骚扰的太平军或者海盗船只,何伯只是派遣快速舰船驱逐,并不进行追击。

    就这样,何伯和西马一路郁闷来到了舟山外海,他们要进攻宁波,至少要摧毁宁波的浙江造船厂,这样给敌人带来的损失和震慑才是最大的,但要进攻宁波首先要攻占定海和镇海两处,于是英军舰队大摇大摆的朝着定海而来。何伯和西马都相信,他们能够第三次占领定海,为了弥补兵力的不足,何伯抽调了一部分船员作为登陆作战部队一起行动……(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五章 竹山恶战

    早在数年前的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和奥斯曼帝国在锡诺普湾就进行过一场海战,在那场海战中,俄国人使用了先进的轰击炮,这种轰击炮射程更远能发射爆炸弹,这对当时的木制风帆战舰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于是锡诺普海战中,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全军覆没。

    太平军海军自从成立之初,就一直在积极发展自己的造船能力,自古以来中国人并不缺乏自己的想象力来造出更大的船只,明朝时期三宝太监下西洋时乘坐的巨大宝船无疑是当时中国造船能力的代表。可惜明朝中后期和清朝全面的闭关锁国,让中国的造船工艺大踏步的倒退。可当太平天国西王主政之后,全面开放的海运和海上贸易极大推动了造船工艺。

    当西王还在苏南的时候,他就已经向全世界发布过太平天国苏褔省造船厂等一系列造船工业项目的招标事宜,因此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造船工匠和先进技术。后来到了1857年,派往美国的胡雪岩更是购买了美国一些造船厂的设备直接运送回国,并且雇佣了大量因为经济危机而失去工作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在这种背景下,到了1860年初,太平天国在上海、宁波等地相继建立起了近代工业为主体的造船工厂,可以制造大型船只和进行船舶维修。

    在太平天国与英法爆发战争前,上海造船厂和宁波的浙江造船厂分别试制五百吨级别的船只成功,并开始尝试建造四艘千吨级战船,造船能力开始逐渐提升。英法联军一早就像摧毁这两处造船厂。摧毁太平天国的战争工业能力也是一种威胁和报复,但上海造船厂防御严密。加上先前英法海军在上海吃了败仗,因此何伯和西马舰队这次北上作战任务除了寻机歼灭太平天国海军主力之外。摧毁太平天国的两处重要造船厂也是任务之一。

    身处宁波的浙江造船厂也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太平天国似乎一早就在为可能爆发的战争做着准备,他们的军工产业建设的位置都很隐蔽,就算造船厂这样的工厂,选择的位置也非常好,而且得到了极为周密的岸防工事保护。要摧毁浙江造船厂,需要先到达宁波,而到达宁波,必须先解决掉拱卫宁波的镇海和定海两处军事要塞。

    站在旗舰科罗曼德尔号上。何伯从望远镜当中依稀见到了定海竹山门炮台的身影。定海,三面环山,北有晓峰岭,俯瞰县城,岭陡绝,临海有间道;东为竹山门,滨海,港狭水深;西为九安门,山丛叠,去海远;南为道头,空旷无蔽,海陆往来之要道。竹山门为定海东面临海门户,也是英军攻克定海最为首要攻击的目标。

    当何伯让旗舰悬挂起代表战斗的红旗后,英军各条战舰开始分头行动,他们按照一早计划好的作战计划展开队形,外围快速的巡洋舰和巡航舰游弋在整个舰队的外围,负责警戒和保护舰队的侧后两翼。主攻的战列舰迅速到达竹山门炮台指定的攻击位置,水手们降下风帆,启动蒸汽动力驱动战舰,炮手们熟练的打开炮衣。准备好攻击炮弹,定航员一次又一次的根据水纹大声通报着附近水域的水纹情况。这一刻英军熟练而精锐的海战能力显露无疑,他们有信心再一次攻克定海这座舟山岛上的小城,当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军在这里逞威两次,打死了三个清军总兵,他们显得很放松。

    但由于竹山门前港口海域狭窄。英军只能派出四艘战舰展开攻击,但四艘英国战舰上两百多门火炮还是显示了它及其强大的火力。

    上午十一时许。英军战舰率先向定海竹山门炮台开炮,太平军海岸防御部队也开火还击。一时间海上和岸上都是硝烟弥漫,竹山门一带炮声震天介响了起来。

    竹山门炮台自从太平军占领定海之后,就一直在投入人力物力进行修缮,巨大的花岗岩条石和水泥被不计成本的运送到这里修建炮台。整个炮台的防御工事得到了极大的加固,并且太平军的建筑师和建造民工们还在竹山门半山腰上创新的挖掘了隐蔽的覆顶炮台,他们在山腹中挖掘出一个中空的空间,周围用砖石加固,上面是厚厚的山顶为掩盖,只在面相大海的山体间开出一个个炮台口,然后火炮和守御炮台的官兵都藏身其中,极为隐蔽和安全。

    英军突入竹山门狭窄港口的四艘军舰在炮战开始后就处于下风,竹山门现在已经不再是当年清军驻守时简单的露天炮台了,整个竹山门就是一座完美的立体炮台防御要塞,上中下都有火力点在向他们迸发着致命的炮弹。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首先攻入竹山门的就是英军的皋华丽号,但如今皋华丽号却已经在太平军海军中服役,而且现在突入竹山门港内的英军舰队也没有了当年的好运气。

    太平军的岸防火炮射程和口径都非常巨大,多是68磅的巨炮,同时为了弥补火力死角和防止敌人小艇进行突击,在竹山门山脚附近还有机动的岸防炮兵部队驻守,他们的炮击阵地是临时的,在出现敌情后,他们会把火炮从坑道内拖出来迅速进入阵地对上面炮台仰角以下的目标进行火力打击。

    十一时四十五分,冲在最前面的英军战舰冲突号战舰舰长眼见无法彻底摧毁敌人的炮台,敌人的炮弹准确的落在自己战舰上,致命的轰击弹对木制战舰的破坏力是相当的惊人,于是鼓起勇气,命令战舰还没有失去动力之前迅速开进,他想抵达竹山门炮台下的死角避开敌人的炮击。

    此刻冲突号战舰上层的风帆桅杆几乎已经被全部毁坏,它只能依靠着改装的蒸汽动力艰难往前行进,当距离岸边一公里的时候,船上的英军水兵们都松了口气,因为这里已经是上面炮台的死角,炮弹应该落不到这里了。

    可没等冲突号上的英军士兵高兴多久,岸边一片竹林掩映的堤岸后,雷鸣般的炮声又响了起来,还没等船上的英军水兵们反应过来,如雨点般的炮弹便砸落在头上。还是爆炸弹,它肆虐在冲突号那伤痕累累的身躯上,巨大的爆炸冲击力撕毁它那木制的船身,纷飞的弹片席卷着船上水兵们的生命,很快冲突号在滚滚浓烟中开始倾覆,船上的英军舰长无奈之下下达了弃船的命令,很快还活着的英军水兵们纷纷跳入水中,十一时五十分许,英军第一艘战舰冲突号沉没。

    何伯在望远镜中目睹了这一幕后,马上命令打出旗语,让还剩下的三艘战舰退回来。但是很可惜,港内狭窄,船只掉头困难,加上敌人火力凶狠,三艘战船最后只跑出来了一艘。

    首战失利后,何伯和西马命令舰队撤回三十里外的横水洋待机,两人凑在一起召集一众海军舰长和将领们商议如何突破定海那该死的要塞式防御体系。

    “很明显,太平军加固了竹山门炮台,他们甚至挖空了山体,先生们,你们应该注意到了,击毁我们三艘战舰的炮弹多数是从半山腰的掩体炮台内发射出来的,而且敌人的火炮射程和威力都不弱与我们,竹山门这里港域狭窄,不利于我们的战舰机动规避和展开兵力,情况对我们非常不利……”海军参谋官利维上校沉声将情况简单介绍了一遍。

    何伯上将起身说道:“看起来目前我们所想的完全以舰炮让敌人屈服的目标是不能完成了,我们只能采用登陆突袭的战术来攻占敌人的炮台,从背后给他们重大打击!”接着何伯说了他和西马商议后的决定,明天一早,何伯打算分三路攻击定海,分散竹山门炮台的注意力,然后派遣唯一的一支海军陆战队登岸,希望能够用这个办法攻占敌人炮台。

    第二天一早,上天似乎站在了英国人这边,海上弥漫起了大雾,能见度很低,这给英军的登陆偷袭提供了很好的帮助。英军舰队倾巢而出,分三路攻击定海,并且放下所有的小船、测量船、运兵船和汽船攻打。

    一开始竹山门的炮台似乎受到了大雾的影响,虽然他们似乎听到了来自海面上巨大的响动,但大雾弥漫之下,炮台官兵只能盲目发炮,而在岸边或是高出的瞭望手也只能望洋兴叹。

    英军的登陆部队登陆行动一开始很顺利,但在登岸后,他们遭到了竹山门堤岸后太平军岸防部队的顽强抵抗。两千余名英军登陆部队朝着竹山门堤岸防御阵地发动了攻击,守卫这里的太平军兵力不足四百,而且多数还是炮兵,因此一时间岌岌可危。

    还好当求援的讯号发出之后,很快一支五百人组成的乡兵团赶到了这里,虽然乡兵团的武器没有太平军正规部队那么先进,但太平军此前还是让他们装备了一些前装滑膛枪和手雷等武器。于是当乡兵团到达之后,他们便扔出手雷然后端起上好刺刀的滑膛枪勇猛的朝着数倍于己的敌人发起了反冲锋……(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六章 舟山海战

    若是远程对射的话,定海乡兵手中为数不多的武器或许不是英军陆战队手中膛线枪械的对手,但乡兵们抵达的时候正好是英军接近堤岸阵地之时,双方相距不过二、三十步距离,乡兵在投出手雷之后,马上冲出了阵地和英军展开了惨烈的肉搏战。

    “我们的身后就是定海城!我们的家小都在那里!”乡兵团的军官们大声呼喊着,鼓舞着手下乡兵们的士气。这些乡兵日常也受到过拼刺训练,但实战还是第一次,而战争中考验一个新兵的关口有两个,一个便是忍受炮击,另一个便是刺刀见红。乡兵们的训练或许不如正规的太平军野战部队,但他们的身后就是他们的家园,为了保卫自己的家园,别说这些乡兵都是血气方刚的青年,就算是年过半百的长者,在这种时候也会爆发出难以想象的斗志来。

    定海抗英是一个传统,二十年前他们已经做过,现在他们再一次站到了英军的刺刀面前,不过这一次没有满清的掣肘,没有满清的压制,他们是在切切实实的保护自己的家园!

    血腥的战斗开始了,乡兵们的斗志虽然很高,但英军的刺刀技术也非常凶悍,加上英军普遍身高体壮,乡兵们此前凭着一股锐气将英军逼退,拼杀片刻后开始渐渐感到不支。

    就在这个时候,从定海城赶来的五百名太平军岸防部队飞快的加入了战团,镇守定海的太平军将领已经判明敌人另外两路都是佯攻,重点还是在竹山门。于是火速派遣援军赶到这里。他们来的正是时候,乡兵团堪堪要崩溃的时候。他们到来稳定住了战线。

    指挥登陆部队的英军军官看到太平军的援兵又来到,堤岸后面的炮兵阵地开始轰击海面上的支援舰船。天知道还会有多少援兵陆续到达,心里也忍不住开始犯嘀咕。其实很多英军官兵和他们的指挥官抱着同样的心思,他们兵力有限,这是每一个人都清楚的事,而他们登岸后会面对多少敌人也是个未知之数,但随着敌人越来越多,英军士兵们开始心里打鼓。

    轰的一声,海面上负责支援登陆作战的一艘海军战舰被轰击弹击中,或许刚好击中了它的弹药库。冲天的火光和巨大的冲击波马上将战舰撕成两节,船上的人连逃命的机会都没用,随着迅速下沉的战舰残体卷入海水中。

    看到这一幕之后,英军发现此前他们赖以偷袭的迷雾居然开始消散,竹山门上的炮火越来越准确,海军纷纷开始转向,看样子就准备撤出战斗了。

    登岸的士兵们心慌不已,登岸指挥官也算当机立断,马上命令士兵们开始后撤。还在岸边冒着炮火等待他们的海军汽艇、小船、舢板等船只忍受着炮火在哪里等待着。终于登岸士兵们撤了回来,在身后弹雨的欢送下,一千五百多名英军陆战队成功逃回船上,身后留下了五百多具尸体。

    小船、汽艇冒着炮火撤出了战斗。途中损失了几艘小船,它们被堤岸后的太平军炮兵击中,百余名英军士兵又很不幸的葬身于此处的水域之内。

    何伯在迷雾消散后。目瞪口呆的看到了这一幕,他身边的西马痛苦的说道:“看来我们的陆军部队不足是一个非常致命的弱点。光靠海军战舰我们无法彻底占领任何一处海港。”

    何伯心里何尝不明白?要是登陆的部队不是两千人而是四千人,或许刚才他们就能够攻占敌人的堤岸阵地。接着他们就能绕道背后从竹山门后面攻下竹山门炮台了,只可惜啊,他们宝贵的陆军兵力在京津地区丢了个精光,能凑出这些部队已经是远东英法战争潜力的极限了。

    “外围警戒船升起了警戒旗,外海有敌人战舰出现!”桅杆上的瞭望兵大声向下喊道,何伯大吃一惊,马上举起望远镜望去,只见远处外围警戒的几艘快速帆船已经和一支来历不明的舰队交上了火,双方的炮战非常激烈!

    “为什么警戒船只没有提早发现敌人?!”西马大声喝问道,一旁一名参谋官倒是很清醒:“将军阁下,或许他们也利用了今早的浓雾……”

    何伯却不管这些,他兴奋的说道:“一定是太平军海军的主力舰队,我们正愁抓不到他们进行海上决战,既然他们敢来,我们就堂堂正正的和他们进行一场决战!”

    西马点点头说道:“那我们应该马上准备战斗,我现在就回我的坐船去!”西马是舰队副指挥官,此前因为是攻击陆上港口目标,因此西马来到何伯的旗舰上一同观看,现在马上要海战了,舰队的指挥官和副指挥官必须分乘不同的战舰,以免旗舰被击沉之后,整支舰队失去统一的指挥。

    西马乘坐小船离开后,何伯马上命令各支战舰生火,海上风向对英军战舰不利,因此英国海军中配有蒸汽动力的战舰就都没有升起风帆,而是使用蒸汽动力驱动船体迎面朝着太平军舰队而去,另外几艘没有蒸汽动力的风帆战舰则扬起风帆朝着平行位置绕行而去,打算兜一个弧线重新抢占上风头位置。

    太平军海军这次突袭的确是利用了浓雾,昨天通过岸边部队的情报得知了英国舰队位置之后,太平军东海舰队马上集结所有船只朝这一海域赶了过来。东海舰队提督是通宝和尚,旗下统辖靖远号、威远号两艘姊妹舰,并有快速帆船九艘及红单船、福船、沙船七十余艘。

    英军舰队这边经过几场战斗之后,战舰损失不少,如今只剩下不足三十艘战舰,但对比起太平军海军来说,还是一块非常难啃的硬骨头。通宝和尚的本意是想借助他对这一代海域的熟悉,加上大雾的掩护。率领舰队上来给英军舰队一个措手不及的打击,但事与愿违。大雾在太阳出来之后逐渐消失,而英军舰队外围的警戒船散布的很远。因此他们被发现了。

    看到这个情况,通宝和尚知道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偷袭了,而是要面对英国舰队的直接决战,这与当时定下的海上游击策略严重不符,可现在他所统率的舰队里,很多船只是没有蒸汽动力的,依靠风帆操作的话,有一部分船只可能会被敌人舰队追上,当下要么壮士断腕。留下一部分船只阻击敌人,让舰队得以脱离战斗,要么全部舰队压上死拼,提前和敌人决战!

    通宝和尚没有犹豫多久,他命令旗舰升起代表决一死战的红色海马旗,这是东海舰队特有的传统,因为东海舰队中很大一部分船员原来就是活跃在这一片海域的海马帮。

    战斗命令下达之后,靖远号、威远号两艘姊妹舰马上开始调整战斗位置,九艘快速帆船迅速占据上风位置。其余七十余艘红单船、福船、沙船也各自做好了准备。

    英军舰队外围五艘警戒船最先遭到了太平军舰队的炮击,这几艘战舰速度虽快但火力和吨位明显不是靖远号和威远号的对手,加上太平军舰队中同样速度很快的九艘快速帆船的包抄,这五艘英军舰船很快败下阵来。它们一边娴熟的躲避还击,一边迅速朝英国舰队本阵靠拢。

    追逃的过程中,两艘英军战舰的风帆桅杆被击毁。失去动力的战舰速度很快降了下来,蜂拥而来的太平军战舰很不客气的迅速将两艘船击沉。令船上的舰长考虑升起白旗投降的时间都没有。

    另外三艘英军战舰也都带伤逃回本阵,随护何伯看清了对方舰队的实力。除了靖远号和威远号这两艘原本是法国2700吨的一级战舰有些扎手之外,其余的太平军战舰似乎都不值一提,一艘红单船最多数百吨的吨位,船上只有可怜十多门火炮,还不如一艘较大的英军武装商船厉害。但何伯似乎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数量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是可以改变质量的。

    舟山海战开始了,英军舰队先集中几艘主力战舰和靖远号、威远号进行炮战,双方的火炮都同样的致命,但靖远号和威远号有一点稍微可以弥补的优势,这两艘战舰在去年接受了改造,太平军在上海造船厂给两艘战舰在水线以上位置覆盖了一层十厘米厚的装甲,这大大加强了它们的防护能力,但唯一的弱点还是在于船身两侧开放的舷窗炮位,一旦炮弹命中这些地方,破坏力惊人的轰击弹还是会在船身上开一大个口子。

    靖远号和威远号抵挡住了包括何伯旗舰在内八艘主力战舰的围攻,占据上风位置扯起风帆加上蒸汽动力驱动的两艘战舰速度较快,能灵活躲避敌人的炮击,同时船身上的装甲保证了它们的防护能力,所以才能勉强抵挡一阵,但好汉架不住敌人舰队的炮多,英军炮手操作非常熟练,他们操作火炮发射的时间间隔很短,而太平军的炮手则比不上他们,所以承受的炮火也较多。

    另一边九艘快速帆船和70多艘红单船、福船和大沙船与二十多艘英舰站在一处,几乎一个照面就有十艘福船或大沙船被击沉,而他们只向敌人发射了一轮炮弹。好在他们数量众多,英国舰船就算要拍蚊子也得一个个的来,而红单船、福船和沙船的生存能力虽然够呛,但它们装备的火炮却足够致命,哪怕何伯的旗舰被红单船上的轰击炮打中一炮,木质船身也会受到损坏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舰逐渐占据了优势,他们损失了五艘战舰,但却把三十多艘太平军战舰送到了水底,虽然靖远号和威远号还在苦苦支撑,但风帆桅杆被击毁之后,船速更加减慢了下来,通宝和尚看到这个情景,知道除非出现奇迹,否则他的舰队最多再打沉敌人几艘战舰之后就会全军覆没了。

    就在这个时候,一名瞭望手兴奋的喊道:“看,南边,那是是南海舰队的旗号……”(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七章 蚁多咬象

    南海舰队提督曾天浩提督的南海舰队下辖来远号、黑土号,并有快速帆船九艘及红单船、福船、沙船五十余艘,实力是四海舰队中最弱的一支,其中最大的两艘战舰来远号和黑土号都只是一千多吨的二等战舰,但正因为南海舰队两艘主力战舰实力最弱,所以在此前的海军舰船改造中,两艘战舰都进行了木制船体包裹钢铁装甲的改装,并且在两艘战舰上都加装了蒸汽动力驱动,这勉强让南海舰队实力有了一定的提升。

    南海舰队提督曾天浩乃是早年在江西阵亡的太平天国悍将曾天养的兄弟,原本是东殿部署,提督水师,后来天京变乱之后,西王入主天京,曾天浩得到了重用,也是西王重用东殿旧人的一个成功例子。

    曾天浩其人性格与他兄长曾天养差别很大,他相对来说比较稳重冷静,为人和善,于讲武学堂学习海军的时候就表现出非凡的天赋来,所以后来被委以南海舰队提督一职。

    自从四大舰队南下各自寻找战机以来,曾天浩带着他的舰队一直游弋于厦门、澎湖列岛、台湾等附近海域,此刻的台湾虽然还暂时算作是清廷旗号,但自从福建被太平天国占据之后,福建巡抚王懿德战死,新任的福建巡抚满清宗室大臣庆端一直没有到任,退守台湾的福建清军暂时由福建按察使崇恩和新提拔起来的福建布政使王资雨统带。

    值得一提的是福建按察使崇恩虽然是满清皇室宗亲,但为人较为喜好书画,算是清代中晚期著名的书法家、收藏家、鉴赏家、金石学家、诗人。崇恩于字画一道上成就颇高。但行军打仗就是其弱项,早在太平军攻打福建之时。王懿德就早早命他退守台湾,并派遣自己的幕僚王资雨协同办理台湾事务。

    王懿德的幕僚王资雨此前在太平军撤走厦门起义军一事上有大功。因此当年就得了清廷一个道台衔,其后在台湾他辅佐崇恩,投其所好搜罗字画进献,因此颇得崇恩器重。福建被太平军占领之后,阖省文武大部分都或死或降,清廷于是矮子里面拔高个,听从崇恩的举荐,升任王资雨出任福建布政使。因为福建被占据,因此福建清军都聚集在台湾困守。且海路不通,崇恩也沉迷于字画之中,台湾一省其实军政大事还是王资雨说了算。

    台湾岛虽然是中华第一大岛,但其民生贸易多仰仗大陆,而大陆被太平军占领,因此王资雨早在去年就已经与太平天国暗通曲款,只是去岁太平军海军力量要全力应付北上的英法联军,因此暂时没有攻打台湾的兴趣,同时因为王资雨颇有主动投诚的意思。因此太平军暂时没有进攻台湾的意思,双方在商贸、民间往来上没有断绝联系,相反王资雨颇有远见的和太平军签署了一个商贸协定,把宝压在了太平军身上。

    自从太平军和英法开战以来。台湾清军也得到了消息,王资雨此人虽然现在还是名义上清廷的官员,改旗易帜的一些条款还没有谈拢。但对于支持太平军打击英法海军,王资雨那是双手赞成的。因此台湾清军控制的澎湖列岛、台湾本岛等处各个港口均向太平军开放。同时王资雨还派出台湾水师响应太平军的海上绞杀战,对过往的英法船只进行攻击。

    曾天浩有了台湾王资雨的襄助。回旋的余地更大,因此常常能及时避过英法舰队的搜索,同时两岸消息往来不绝,也能及时得到英法联军舰队的动向。何伯和西马舰队在厦门吃了一个大亏,就是南海舰队得到台湾渔船消息后,主动出击的结果,战果非常不错,击沉了几艘负伤的英国战舰。

    等到何伯舰队主力回来之后,曾天浩又主动撤离战场,令何伯舰队无处报复,最后只得继续北上。听闻英国舰队继续北上之后,曾天浩就率领舰队一直悄悄的尾随其后,不停的通过岸上消息和海上往来渔船、商船传来的消息紧紧跟随其后,准备寻找机会再给何伯舰队一个教训,结果一直就跟到了舟山海域。

    连日来何伯舰队攻打定海,曾天浩也派出快速帆船进行侦查,但发现英国舰队吸取上次教训,外围警戒船只非常警惕,而且警戒的区域非常广,难以实施突袭,因此曾天浩的舰队就一直在南面海域等待机会。

    这天清晨大雾,曾天浩判断英国舰队一定会利用大雾突袭定海,于是也率领舰队出巡,等到大雾散开之后,他派出快速帆船进行侦查,随后得到消息,东海舰队主力正在与何伯舰队进行主力决战。

    曾天浩听得消息大吃一惊,他知道何伯舰队的实力,虽然在沿途几次战斗中损失不小,但仍旧不是东海舰队能够匹敌的,于是曾天浩马上做出前往增援东海舰队的决定,若是东海舰队覆灭,那天国的海军就将全面被动了。于是,当东海舰队处于劣势的时候,南海舰队出现在了战场之上。

    何伯和西马在各自的坐船上都注意到了又有太平军海军舰队加入战场,虽然此前何伯和西马很想引诱出太平军海军舰队主力进行决战,但此刻的变化大大出乎两人的预料。虽然太平军中大型战舰不多,但那些小型的红单船、福船、沙船等等数量却非常多,而且这些太平军的小型战船并不像清军战船那样畏敌避战,他们非常的不怕死,而且操作船只非常娴熟,船上火炮打得也准,何伯发现他们的作战方式和习惯很想此前的海盗。而且这些讨厌的小型船只多了也会蚁多咬死象的,福船和沙船还好,每艘船上虽多几门炮,但红单船上可是有十多门炮的,这些炮的威力也不小。一个不留神说不定还真会吃个大亏。

    西马见状,马上命令旗手打旗语告诉何伯。他建议全军继续北上迅速歼灭当前敌人的有生力量之后迅速撤离,但何伯收到消息后却犹豫了。此前何伯舰队北上的主要目的就是歼灭太平军海军主力。取得远东完全的制海权,但太平军海军此前一直采取避战游击的战法,让何伯有力无处使。而此刻出现了两支太平军海军舰队主力,要是能够一战而歼灭这两支太平军舰队主力是多么诱人的事啊。虽然何伯也清楚蚁多咬死象的道理,但他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和英国人传统的冒险精神,还是决定试一试,尝试着歼灭这两支太平军舰队。

    于是,何伯否决了西马的建议,他打出旗号。命令英国舰队一分为二,分出十余艘战舰南下迎击曾天浩的南海舰队,其余战舰继续和通宝和尚的主力决战。西马见状虽然急得跳脚,但此时战斗正处于白热化,也来不及争辩,再犹豫浪费时间只会令舰队无所适从,于是他还是听从何伯的命令,亲自带领分出来的舰队南下迎击。

    英国舰队一分兵,东海舰队这边的压力骤然减轻。通宝和尚也是海战老手,他迅速抓住这个机会,命令东海舰队剩下的战舰迅速调整方略,几艘甚至十几艘红单船、福船、沙船集中起来围攻一艘英国战舰。开始了他的蚁多咬象战术。

    在人类海战史上,其实并不缺乏小型船只和大型战舰决战的战例,后世英勇的解放军海军就曾今在八六海战中打出过这种以小打大、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虽然此时的英国海军相当精锐并非台海国党那种怯弱的海军,但此时太平军胜在船多。

    随着双方的恶战持续展开。英国舰队开始觉得吃力,虽然他们的一艘战舰能够击沉太平军的多艘战船。但自己也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一些吨位较大的战舰还好,只是严重损毁,而一些吨位小的则被彻底击沉。

    何伯看到这个情景心疼不已,英军在远东的战舰沉一艘就少一艘,而且英军虽然造舰是全球第一,但造价也是不菲的,太平军用那种劣质的红单船、福船、沙船几艘换一艘英国战舰,明显就是英国人吃大亏。

    南下迎敌的西马分舰队也好不到那里去,南海舰队本身有五十多艘红单船、福船和沙船等小型战船,这次出征前,曾天浩又根据和王资雨的商贸协定租用了台湾清军水师二十多艘战船一同出战,也是船只较多。西马的十三艘战船也遇到了何伯相同的麻烦,交战一个小时后,西马不得不命令剩下的十艘英国战舰迅速靠拢,围成一团,防备再被小型战船分割包围而击沉。

    何伯这边也不约而同的采取了同样的方式,他剩下的八艘战舰靠拢之后,相互保护各自的侧翼和菊花,也让太平军的小型战船失去了穿插和迂回的空间。

    看到这种情景之后,曾天浩和通宝和尚不约而同的命令自己的战船迅速脱离战斗,分头往南北两个方向撤离了。英军舰队靠拢之后,难以第一时间展开追击,而且海面上还飘着不少英军水兵,于是何伯和西马都下令停止追击,救助海上的落水者。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海军的人道主义精神,对于落水的太平军海军水兵,他们也进行了救助,只不过这些太平军水兵就成了俘虏。

    舟山海战就这样以太平军主动撤出战斗而结束,太平军固然没有能够击败英国舰队,而英国舰队也没能彻底歼灭太平军海军。英军舰队损失十一艘战舰,而太平军损失的战船更多,特别是东海舰队损失了三十艘战船,南海舰队也损失十多艘战船,但似乎是太平军更加划算。

    至此何伯舰队从离开香港时的三十六艘大小战舰,此刻只剩下十八艘了,而且还有几艘身负重伤,至于战果非常令人失望,他们没能占领任何一个沿海港口,也没能歼灭太平军海军,最后何伯和西马商议之后,只能带着两百多名从海上救起的太平军海军俘虏和满船的英军伤兵返回香港去休整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八章 不言而喻

    舟山海战结果是两败俱伤,虽然双方都没能达到战役目的,但相对来说,尽管太平军海军的人员和船只损失远远多于英军,但太平天国还是能够接受这个战果的,因为英、法两国海军比太平军海军强大得太多了。

    舟山海战后,东海和南海两支舰队受损严重,无力再战,只能继续派出少量船只进行海上游击战,好在还有各路海盗参与其中,倒也没有弱了声势。这些海盗平日里也受够了英国人的围剿,而且中国的海盗在对外这种事情上,许多都还是能够一致对外,因此太平军通过各种手段拉拢了不少海盗一同作战。

    于是,双方在南中国海及其附近海域展开了一场长期的海上游击战,而英法海军则没有再进行过大规模的北上远征行动,更没有再次发起过对太平军重兵防守的南方沿岸港口进行攻击,只是派出舰船对广州、厦门两地的港口进行了封锁。英法海军在等待援军的到来,没有强大的陆上兵力,他们即使能够袭占一两处港口,也是守不住的,于是英法海军也只是封锁离香港比较近的几处港口。

    除此之外,英法海军很悲哀的发现,二十多年前那种一边和清军开战却一边能从清国百姓这边交易到各种物资的情景一去不复返了。英法海军远征出海,一旦想在沿岸进行食水新鲜蔬菜水果补给的话,是基本没有可能的。沿岸百姓没有一个会主动和英法进行交易,甚至一些还在洋行做买办的中国人上岸替英法海军进行交易,一旦被人识破。必定是打个半死。封锁厦门港口的英军舰队为了获得新鲜食水,甚至不得不发起战斗。厦门集中了附近为数众多的乡兵,厦门附近海岸经常爆发小规模的战斗。

    同时。大陆的太平军也发起了封锁战略,自从开战以来,香港的英军就再也没有接到过来自广州等地的粮食、蔬菜、瓜果等物资供应。香港本地出产的农产品不足以供应香港本地使用,因为这里有数万香港居民还有英法两国的商人、海军官兵等等。很多时候,香港英军不得不到北部湾等地,从越南甚至更南的南洋进口农产品,保证香港的物资供应。

    虽然海上的缠斗还在继续,但海上的贸易却从没有彻底断绝。由于此前美国人出面进行斡旋之后,英法美等国签订了《远东战时贸易协定》。英法两国舰队并没有把美国、荷兰、普鲁士、瑞典等国的商船作为目标,反正他们也不能完全封锁中国所有的港口,因此太平天国与外界的商贸并没有断绝,相反比较集中的汇集在上海宁波等地,更加催动了这两处贸易大港的形成。

    额尔金等英法首脑人物除了要头痛物资补充、海盗袭扰和舰队作战等问题之外,香港岛上越来越猖獗的太平军间谍活动也令他们头痛。由于敌人间谍的行动,越来越多的英军官兵们都被收买过,更别提那些洋行的中国买办,额尔金甚至怀疑自己身边就有被太平军收买了的人。

    不得已。额尔金在香港实行了通行证监管制度,凡是外出者必须有香港总督府核发的通行证,否则一律按间谍处置。但很可惜,额尔金很快发现有许多造假的通行证出现。而且这个做法也引起了香港本地居民的极大不满,虽然英军还能用武力将这股不满压下去,但越来越大的民愤在酝酿之中。

    自从舟山海战之后。额尔金就无时无刻不在期待着国内能有好消息传来,但身为政客的他知道。是没有那么快的事,英国是君主立宪国家。英国议会是出了名的磨蹭,原因很简单,作为执政党代表的巴麦尊首相想要通过任何一个决议,反对党必定会站出来搅局,各种辩论、各种投票表决、各种争论的复杂性可想而知,而这一次议会辩论、争吵的复杂程度却超乎了额尔金的现象。

    作为远东回国述职的特使,威妥玛不敢沿途有什么耽搁,临近年底的时候,威妥玛总算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泰晤士河。当时苏伊士运河还没有通航,威妥玛到达埃及之后在陆地上坐火车穿过北非再等上英军地中海舰队的船只,这才返回了英国。

    威妥玛走的是当时远东的洋行与伦敦传递信息的通用道路,是先用帆船送到苏伊士,改由陆路送到亚历山大,再用帆船送到伦敦。这样最快也需要一两个月时间。

    在首相官邸,威妥玛不顾风尘仆仆的劳累,首先和英国首相巴麦尊见面。巴麦尊和一众英国内阁成员首先听取了威妥玛的详细汇报,虽然此前巴麦尊已经收到了来自埃及的电报,但他还是需要等待威妥玛的详细汇报。

    巴麦尊还记得当时收到电报消息时的那份惊愕,他想不到太平天国会在这种时候与英法两国宣战,而且英法两国组织的远征军陆上军队居然还全军覆没了,这个消息无疑是可怕而且相当震撼的。

    还没等巴麦尊下令封锁消息,英国的报纸媒体就已经抢先刊登出了远东与太平天国爆发战争的消息,而距离巴麦尊知道这个消息,报纸的出版只不过短短的一夜之隔。其实在十九世纪欧洲新闻产业浪潮汹涌澎湃发展的背景下,各国通讯社利用电报技术主导了整个新闻产业链的形成,1855年时英国最大的两家电报公司electric telegraph pany limited以及english and irish magic telegraph pany就已经共同管理着英国约6700英里的电报线,他们获得电报信息的速度并不慢于政府,而电报公司于新闻通讯社都有内幕交易。从而形成了完整的新闻产业链。

    受到报纸消息的影响,伦敦股市当日就遭到了重挫。而参与远征军行动的英军官兵家属们更是挤破了唐宁街首相官邸的大门,他们要求政府给出详细的解释。他们急于知道自己丈夫、儿子的下落。为此,巴麦尊首相不得不多次亲自出面安抚,然后大家都在等待着回国特使威妥玛的到来,他能带来更多的信息。同时,反对党和在野党收到这个消息后,也开始启动了对现任内阁与首相的弹劾议案,巴麦尊面临着议会的质询。可通过电报传来的消息并不详尽,巴麦尊也需要等待威妥玛到来之后才能清楚整件事,议会和反对党也是如此。士兵的家属也是如此,于是整个英国都在焦急的等待中熬过了最为艰难痛苦的二十多天时间。

    威妥玛回到伦敦之后,他很快被首相官邸的专用马车接走,在唐宁街首相官邸内,威妥玛在一众内阁大臣们的环绕之下,首先详细介绍了战争爆发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最后展示了远东英法各界商人、军民的信件,这些都是在远东各界的英国人对这场战争的看法以及一些建议。

    整整一天时间,巴麦尊和内阁成员们都看听取威妥玛的汇报。然后也细致的传看了每一份的远东来信,最后巴麦尊放下他反复看了三遍的密迪乐和额尔金的信函之后,用他浓厚的声音说道:“先生们,看来我们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从一开始,太平天国运动就不能够成为我们利用来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的钥匙,相反。这个新兴国家在远东的崛起成为我们在远东利益扩张最大的障碍!”

    威妥玛看了巴麦尊一眼,心中明白他们这位首先一惯奉行的是高压政策。在发起二次鸦片战争的时候,就是巴麦尊首相力排众议甚至不惜解散国会才得以保证远征军的行动。可现在远征军失败,挑起了另一个强势崛起的国家与英国宣战,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巴麦尊首先考虑的不是他和他的内阁会不会倒台,而首先想到的还是英国那扩张的高压政策,因为巴麦尊一惯认为英国必须主导一切有色人种的事务,中国和印度没有区别。

    可惜英国的政治特色也很鲜明,执政党不管干什么,反对党总绊你的腿儿,至于同党人士,也不见得时刻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1857年2月,在关于发动远征远东战役的辩论中,托利党领袖德比伯爵在上院提出议案,谴责政府在华官员擅用武力,欺负困惑无助的蛮族文化,以能言善辩而著称的他把矛头对准了当时还是远东全权公使的包令,他说:“我不愿意说任何对包令博士不恭敬的话。他也许是一个很有学识的人;但据我看来,在与满清和太平天国谈判这个问题上,他却真正患了单相思(笑声)。我相信他在做着能够两边都拿到好处的美梦;我相信他朝相思、暮相思、深夜醒来也相思(笑声)。我相信,他一定认为,只要包令爵士在北京和南京都受到正式的接待,那么,和这件事实所产生的巨大利益相比,任何牺牲不为大,任何商务的中断不足忧,任何流血几乎都不足惜(大笑)。”

    但那次议会表决,最后因为巴麦尊等人的强硬支持,表决结果110∶146,巴麦尊政府以36票的多数获胜。上院吵架的同时,下院也在吵。辉格党的元老级人物约翰?罗素就在下院表态说:出兵远东是个大事,这将会严重影响我们中立的格局,一旦大英帝国的军队出现在远东,无论他们做什么事,都将会打破中立的局面,得仔细考虑。我们不陷入中国的内战,相反我们应该希望内战尽快结束,平稳的远东局势才有利于英国的贸易利益。

    而巴麦尊的陈辞是(按英国规矩,首相必须是下院议员):满清是一个野蛮而且落后的政府,是践踏人类尊严的所有罪行的罪魁祸首;而太平天国和他相比也好不到哪里去,太平天国在关税议定上给我们的难堪甚至更胜满清!我们能够控制和影响远东的内战,远东的军火交易正在超过鸦片交易,我们并不希望内战会提早结束,一个保持一定均衡势力的远东才符合英国的利益。小心点投票,今后在远东能否顺利的同时进行军火和鸦片两项贸易的决定权都在你们手中。

    而下院的最终表决结果是,263:247,巴麦尊输了。维多利亚女王如此评价托利党的胜利:“非常痛心那些恶毒的、根本没有爱国之情的党派阴谋的得逞。”按英国宪法,内阁失去下院支持,要么辞职,要么由首相提请英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以最终决定内阁的去留。但是1784年英国首相小皮特创造一个宪法惯例,那就是:内阁可以在不辞职的情况下提请国王解散议会,实行新的大选,直接求得选民的任可和支持。新的大选中,巴麦尊的辉格党获胜,或许在当时出兵远东最终能够以巴麦尊的高压政策而通过,这其中女皇的影响力不言而喻。

    但现在远东的远征行动失败了,女皇会如何反应呢?威妥玛在内阁大臣们的争吵声中陷入了沉思……(未完待续。。)

第六百八十九章 女王陛下

    伦敦威斯敏斯特自治区,白金汉宫,冬日的暖阳淡淡的洒在白金汉宫内的草坪上,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和她的丈夫阿尔伯特亲王正笑意浓浓的看着在草坪上奔跑的一群孩子。

    维多利亚女王和阿尔伯特亲王一共生育了九个子女,今天很难得的能够全家人聚在一起。阿尔伯特亲王最近身体一直不太好,维多利亚一直陪伴在他身边,并让子女们都回来相聚一段时间。

    但其乐融融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很快几辆黑色马车停在了白金汉宫外,经过门口皇家卫队的关卡之后,几名穿着黑色燕尾礼服,带着高礼帽的人出现在女王一家不远处。

    阿尔伯特认出这几个人来,首相巴麦尊、外相约翰.拉塞尔、海军大臣马尔莫斯.白雷、财政大臣威廉.尤尔特.格莱斯顿、陆军大臣悉尼.赫伯特等人,最后一位却是一位陌生人。

    看到巴麦尊带着几名重量级的内阁成员到来,阿尔伯特向维多利亚微微一笑说道:“去吧,他们这么着急来见您,一定是有非常要紧的事,我和孩子们一起就可以了。”

    维多利亚感激的点点头,素手在阿尔伯特的手上握了一握,跟着俯身和阿尔伯特亲吻了一下,这才转身拖着苏紫色的长裙走向几人。

    见到女王过来,巴麦尊等几人急忙脱掉礼貌,向女王长长的鞠了一躬,女王朝着他们微微颔首道:“我们边走边说吧,我不愿意去会客室里面谈,难得今天是个好天气。不是吗?”

    巴麦尊几人跟在维多利亚身旁沿着白金汉宫的林荫小道走着,维多利亚说道:“是不是威妥玛先生回到伦敦了?”巴麦尊答道:“是的。女王陛下,这位就是威妥玛。”

    阿尔伯特不认识的那位陌生人就是威妥玛。他上前又朝女王鞠了一躬,维多利亚柔声说道:“辛苦了,威妥玛先生,你能详细说说远东那边的情况吗?英勇的一万八千名大英帝国士兵为什么会遭到可耻的失败?”

    威妥玛应了一声,虽然他并不是第一次见到女王,但如此近距离的和女王说话还是第一次,当下他开始讲述整个事件的过程,起初还有些紧张,随着叙述的深入也就越来越流畅了起来。

    当威妥玛说完的时候。众人来到一处休憩区,草地上放着木制桌椅,维多利亚听完之后丝毫没有反应,只是招呼巴麦尊等人坐下,随后女仆送来了茶点。

    女王品了一口茶后说道:“假如敌人没有采用偷袭的方式,我们的陆军能够战胜他们吗?”

    这个问题让陆军大臣悉尼.赫伯特有些尴尬,他小心的措辞道:“女王陛下,红衫军不惧怕任何敌人,我认为下次交锋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威妥玛却不合时宜的摇头说道:“无意冒犯。女王陛下,我个人认为假如再次发动远征,即使能够获胜,英国也将付出极为惨痛的代价。太平天国掌握着中国大半领土,人口将近三亿,可动员的兵力是百万以上……”

    巴麦尊打断他的话道:“威妥玛先生。不必多说,有需要再请你开口。”威妥玛涨红了脸。低下头去,巴麦尊转过头说道:“女王陛下。我们战胜过一样地多人多的俄国,和我们英国比起来,太平天国还是一个落后无知的国度,我们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然后让他们知道大英帝国的不可侮!”

    维多利亚玉手抚着茶杯的边沿,然后问道:“首相阁下今天来是希望得到什么支持?”

    巴麦尊恭恭敬敬的说道:“女王陛下,现在两院辩论还没有开始,加上民间的民意似乎对扩大战争非常不利,我希望女王陛下能够再一次站出来发表一次演讲,就如同二十年多前您在国会发表的那次演说一样,能够用您的影响力促成远征军的再次出征。”

    维多利亚看了众人一眼,低下头说道:“各位,我想单独考虑一会儿,你们在会客室等一会儿。”巴麦尊等人起身鞠躬准备离去,这时候维多利亚女王却说道:“威妥玛先生留一下。”威妥玛只得站在一旁,巴麦尊看了威妥玛一眼之后,意味深长的朝他点点头便和众人离开了。

    “威妥玛先生,你能详细说说太平天国那位传奇领袖西王的事迹吗?”维多利亚招呼威妥玛重新坐下后说道:“我很好奇这个人,他敢于同时和三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同时宣战,他不是个疯子,就是个天才。”

    威妥玛哦了一声后,说道:“说起这位西王阁下的确有很多故事,本人第一次见他的时候,就感觉到他与其他清国人的不同之处,他看似粗鲁,却表现得极为睿智和冷静,他是从实战中成长起来的一位传奇领导者,他领导下的军队从未吃过败仗……”

    威妥玛开始讲述起西王这个人物来,维多利亚不时的打断询问,最后就连西王妻子洪宣娇的事迹也连带着说了出来,最后维多利亚好奇的问道:“这位西王多大年纪了?”

    威妥玛微微一怔,有些为难的说道:“听闻有四十岁了,不过不知道真伪,但他长年的军旅生涯令他看起来有四十多岁的样子。”维多利亚哦了一声微微一笑自言自语的说道:“假如真是四十岁的话就还比我小一岁。”

    还在威妥玛有些错愕的时候,维多利亚又问道:“威妥玛先生,你支持再次派出远征军去远东吗?”

    威妥玛虽然记起刚才巴麦尊的眼神,但还是咬牙说道:“女王陛下,从情感上来讲,我非常不愿意看到帝国的军队遭到失败,也非常想报复太平天国的人,但从理智上来讲,扩大战争对帝国的长远利益是没有好处的。再次派出远征军需要极大的规模,远东那位西王阁下已经采取了战争紧急制度,他动员了为数众多的预备役兵员,随时可以扩充他的军队,保守估计他手下的军队可以在短时间内达到数百万之众,我们就算派遣十万陆军去到远东也很难短时间取得胜利。”

    维多利亚嗯了一声说道:“法国那位拿破仑皇帝陛下说过,中国是一只沉睡的狮子,看起来现在这只狮子已经醒过来了。对了,远东那边的同胞们,他们是什么态度呢?”

    威妥玛如实说道:“额尔金阁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军队来到远东洗刷耻辱,但商人们不想扩大战争,他们希望能够和太平天国和平的开展贸易……”当下威妥玛将远东英国人的态度都说了一遍,维多利亚陷入了沉思。

    稍后,维多利亚抬起头又问道:“在远东俄国人和太平天国的战争进行得如何?”威妥玛说道:“其实自从克里米亚战争远东冲突结束之后,太平军就一直没有停止和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战争,他们占据了库页岛、庙街等据点,经常发动沿着黑龙江河道的清除行动,主要是打击那边俄国人兴建的定居点,俄国远东总督穆拉维约夫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俄国人在远东接连吃到了败仗,现在他们的远东舰队已经不复存在,兵力和势力都收缩到了尼布楚一带,除非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愿意从国内调配兵力到远东,否则难以扭转局势。”

    维多利亚微微颔首,口中默念了几遍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的名字后,脸上泛起了淡淡的红晕,此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虽然已经四十一岁,但她平时保养的很好,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并不是很多,看起来就像是个三十多岁的成熟少妇模样,那红晕升起的脸庞更加增添她的风致。

    见到女王陛下这副摸样,威妥玛心中一突,想起民间有传言说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乃是女王陛下的初恋情人,看起来似乎很靠谱啊。

    就在威妥玛胡思乱想的时候,维多利亚起身说道:“谢谢威妥玛先生的精彩讲述,我们这就回会客室去吧。”威妥玛微微一窘,好在他急忙低头掩饰过去,跟在女王身后往会客室而去。

    到了会客室外,只听见里面巴麦尊等人正在进行激烈的争吵,威妥玛心想看来内阁成员中也不是铁板一块,持反对意见的人大有人在啊。

    侍从推开门后,屋内静了下来,众人起身行鞠躬礼,女王走到会客室正中,朗声说道:“各位,大英帝国的尊严必须用鲜血来捍卫,我支持首相和内阁的意见,必须对太平天国予以强有力的报复行动!”

    闻言巴麦尊等支持扩大战争的内阁成员都是脸上露出了笑意,跟着女王陛下又说道:“但是,我们必须看清楚现在的局势,太平天国的势力是非常强大的,我们一定要小心应对,鉴于太平天国和法国、俄国都处于战争状态,我必须提醒内阁和外相,你们必须认真考虑联合这两个国家一同行动的可能性,这一点是必须而且必要的,假如外相和内阁不能达成与俄国的暂时谅解,一同向远东出征,那我也不会乐意去国会发表任何演说。假如没有这两个国家的一致同意出兵为前提,我是不会赞成英国单独出兵的!”(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章 谁在撒谎

    白金汉宫的会客室内,女王的话音才落,外相约翰.拉塞尔就略显尴尬的轻咳一声道:“女王陛下,现在我们与法国正在争夺苏伊士运河的控股权,还有此前拿破仑三世陛下遇刺事件,虽然在远东还能暂时保持一致,但要拿破仑三世陛下赞成再次联合发动远征恐怕不太容易。至于俄国,最近几年我们竭力在遏制双头鹰,巴黎和会的墨迹未干,联合俄国对远东发动战争恐怕非常困难。”

    其实从1857年起英法两国就展开对苏伊士运河公司控股权的明争暗斗,现在正是白热化的阶段,同时1858年一个名叫奥希尼的意大利人向拿破仑三世投了一枚炸弹,当时发现巴麦尊与伦敦的意大利难民有联系,还发现做那颗炸弹的炸药是英国制造的,受此事件影响,巴麦尊甚至辞去首相职位一年之久。因此,法国人和英国人背地里的龌蹉勾当相当不少,虽然在远东还能保持一定的合作关系,但两国关系已经远远不如当年发动远征时候密切。

    至于俄国就更不用提了,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英国一直把俄国当做是第一大潜在的敌人看待,无论是在西方还是远东,对俄政策都是遏制,在后世这个政策一直延续下来,英国甚至扶植了日本作为远东遏制俄国的代理人,因此与俄国合作更加的困难。

    维多利亚女王微微一笑,缓缓说道:“各位都是经历过很多的出色政治家,大家应该明白政治事务利益为先的道理。的确我们和法国人、俄国人在很多事务上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但在远东我们能够达成利益上的一致!”

    巴麦尊首相沉思片刻后。很赞成女王的这个新颖提议,他补充道:“先生们。女王陛下说的很对,在西方世界,我们的确和法国人和俄国人有很多利益冲突的地方,但在远东,我们现阶段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害,可以说暂时的远东利益是一致的。”

    陆军大臣悉尼.赫伯特也表示赞成:“既然威妥玛先生已经详细描述了太平天国现在的实力,他们可以动员庞大的兵力,那我们的远征军就需要同样兵力强大的俄国人和法国人作为补充,这样我们才能保证陆上的优势。”

    外相拉塞尔还是有些忧心忡忡的说道:“但是假如俄国人加入。一旦他们的势力在远东得到发展,我们将很难遏制。”

    女王陛下看着众多大臣说道:“此前我们的想法是扶植太平天国作为远东遏制俄国的代理人,但事实证明,太平天国的那位西王并不是一个好控制的人物,他和他所建立的国家已经脱离了我们的预期,他们这次对我们大英帝国宣战就是最好的例子。而现在,在远东损害我们大英帝国利益的已经不是俄国人,而是太平天国,我们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然后再考虑接下来如何遏制俄国人,或许重新扶植一个国家也是不错的选择。”

    巴麦尊点头道:“我赞成女王陛下的意见,发动远征军报复需要俄国和法国的兵力,上一次远征已经从印度征调了太多的兵力。我们很难单独完成远征军的组建。至于俄国人在远东的扩张,等到我们让太平天国彻底臣服之后,可以有另外的选择。太平天国这个国家太大、人口太多,并不是很好的选择。”

    最后女王陛下很严肃的说道:“各位先生们。记住我的话,要取得开战的许可。根本问题不在民意,也不在议会,而是在事实的可行性上,假如你们不能与法国人、俄国人达成一致,就连我也是不会赞同再次发动远征的!”

    在白金汉宫的这次简短会晤之后,巴麦尊等人马上开始了行动,外相拉塞尔召见了法国和俄国驻英国公使,同时给法国和俄国的英国使团成员发去了训令,目的就是希望能和法国与俄国展开共同发起对远东的远征行动的谈判。

    另一边,巴麦尊等人又开始积极准备两院的质询和议会辩论,没办法的事,对于英国这种体制下的国家来说,民主的辩论和决策都是必不可少的,于是冗长而艰苦的两院质询和辩论就此开始。

    威妥玛回到英国的第三天,他分别在两院议会上向两院的所有议员代表讲述了整个事件的详细经过,反对党们询问得尤其详细,因为上一次发动远征,英法联军的主要目标是打击满清政府,但为何最后太平天国会向英法宣战,这的确是一件外人看起来很无厘头的事情。

    在接受议会质询的时候,威妥玛对于战争起因这个问题上的交代颇为含糊,他是违心的按照巴麦尊给他准备好的说辞在叙述,因此太平天国发动战争的原因被描述为一群无知、野蛮的人为了抢夺大英帝国利益而发起的偷袭战争,京津之战甚至被描述为一场不宣而战。

    但就在威妥玛结束两院的质询一天之后,英国的报纸媒体揭露了令人吃惊的消息,泰晤士报在第二天的头版位置发布了标题为《谁在撒谎》的长篇评论。在这篇新闻评论中,泰晤士报揭露了太平天国和英法宣战的真正原因,那就是远东的额尔金爵士在兵临北京的时候,擅自和一支清国叛军合作,甚至打出另立满清政府的旗号,导致太平天国将其视为英法武力介入他们与满清内战的信号,于是埋下了爆发战争的由头。

    同时泰晤士报还详细揭露了爆发战争的几个时间点,从太平天国什么时候完成对北京的包围,到与英法在通州展开谈判,为和平做了最后的努力,到宣战的时间和首先爆发战斗的第一枪是英**队的侦查部队打响等等详细过程都说了个清清楚楚。最后,泰晤士报直接指出有人操纵从远东回来的特使在两院的陈述中撒谎,直接欺骗了整个大英帝国的国民!

    泰晤士报的消息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更加点燃了参战军人家属们的不满,而且直到目前为止。他们还是没能得到自己亲人的具体消息,威妥玛给出的答案是几乎全军覆没。一部分战死,一部分被俘,但哪些人战死,哪些人被俘,威妥玛没有答案。于是这些家属和许多正值的英国人掀起了更大规模的反战游行,他们的一位代表在游行中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直到现在,英国人还在抚平克里米亚战争中牺牲数万士兵的伤痛,修道院里许多女孩因为没有合适的丈夫而选择做了修女。可现在,巴麦尊内阁又一次充当了刽子手。他们吧一万八千名英国小伙子留在了远东,生死不明,又有多少家庭因此支离破碎?我们需要的不是再一次的报复和战争,我们需要孩子们回家!”

    同时,游行的人们还大声痛骂额尔金和威妥玛,说他们两人一个是做事不经大脑的人,一个是卑鄙无耻的撒谎者,甚至有人激动的喊出让两人接受审判的偏激语言。

    在指责和谩骂声中,几天之后威妥玛的尸体被人发现在自己的寓所里。他吞食了大量的鸦片自杀,临死前他留下了一封遗书,遗书上他说明了自己忍受不了良心的谴责,承认自己在两院议会上撒了谎。并且还在遗书中指明,他回来的时候带来了许多远东各界同胞的书信,其中一些不利于现任内阁的书信直接被内阁扣下没有公布。

    威妥玛的遗书是第二枚炸弹。巴麦尊内阁政府直接被民众们唾骂成背叛了英国的无耻小偷,唐宁街等地每天都聚集大量的民众进行示威游行。要求巴麦尊及其内阁马上下台。

    事情的演变令巴麦尊等人有些措手不及,泰晤士报的爆料事件之后。他们也查过这个事件,但他们发现泰晤士报和许多报纸媒体都收到过类似的消息,看起来似乎有只看不见的手在幕后操纵此事。接下来威妥玛的自杀就更是疑点重重,因为威妥玛自杀所用的鸦片警方查不到来源,而且遗书的笔迹也颇为可疑,看起来这一切都是有人在背后故意搞的鬼。

    巴麦尊还在责令手下继续追查两件事的时候,两院的首先开始了对巴麦尊内阁的质询。在上院的辩论中,反对党尖锐的骂巴麦尊:“这老骗子终于达到了他无耻野心长期以来所追求的大目标,他好大喜功的私下命令额尔金干出了干预远东内战的蠢事,结果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局面!”

    同时,托利党领袖德比伯爵(这家伙原先是辉格党人,后来变成了托利党人,且成了托利党的党魁并于1852年、1858-1859年、1866-1868年三度出任英国首相)在上院提出议案,谴责政府在华官员擅用武力,擅自介入内战,以能言善辩而著称的他把矛头对准了额尔金,他说:“额尔金爵士似乎忘记了他的初衷和本职,他妄想着能够扶植起另一个满清政府来控制中国的北方,而这直接导致了战争的爆发,他的愚蠢和无知让英国在华的贸易受到了致命的打击……”

    托利党的格雷说:“先生们,你们在冒险啊。要知道,茶叶的供应不能断绝啊,这东西是咱们的生活用品和国家收入的主要来源啊。我建议,立刻召回额尔金爵士。”托利党的约翰.罗素更是提到了正义、人道与良心,认为额尔金直接以武力介入他国内战不怎么合法,他说:“我为我的国家感到羞耻。我认为我们的现政府走得太远了,在同一个完全认可国际法的国家打交道时,他们还把自己束缚在妄自尊大的掌控上面。”

    上院在痛斥巴麦尊内阁和额尔金的同时,下院也在进行同样的事。额尔金的老友科布顿提交了他的谴责案,并宣布与这位“二十年之久的朋友”绝交。他认为,京津事件太恶劣了,额尔金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存在严重的失误,或者说一开始,额尔金得到的国内指令就是直接武力介入远东内战!

    英国国内的一团乱局令人目不暇接的一个个上演,民主的好处就是能够充分的表达每一个人的意见,而坏处也很明显,那就是决策一件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于是,时间就在冗长的辩论、质询中慢慢度过……(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一章 最后尝试

    英国议会的争吵还在继续,辉格党人的反击抓住了两个要害,一个就是大英帝国的全球战略利益,另一个就是大英帝国的尊严问题。辉格党人的辩论发言多数都是围绕这两个主题来进行的,现在的日不落帝国在全球各地都有殖民地,作为号称世界工厂的英国工业需要远东这块未开发的原料基地和产品倾销地,而太平天国发展本国的工商业和严谨的关税壁垒给英国的利益造成了损害!

    德比演讲结束之后,额尔金的另一位好友、辉格党人、前外相克拉兰敦站起来发言,额尔金是他提拔为远东全权公使的,某种程度上,德比恶心额尔金,就是恶心他这前外相。所以克拉兰敦的发言很有意味,对于额尔金的行动,又要坚决支持,又不好意思全盘赞同。但他抓住了一个侧面:“我不相信额尔金的行动没有问题,但是易地而处,先生们,按照当时的情形下,任何人都不能做出损害英国利益的举动,因此额尔金爵士的做法没有问题。额尔金爵士此前已经多次和太平天国进行过商贸谈判,但效果不大,越来越多的太平天国本地产品在挤压我们英国货的市场,特别是鸦片这种商品,在太平天国根本无法正常贸易。而北方的满清政府已经成为鸦片的倾销地,额尔金爵士和我们都认为满清政府不能倒台,甚至它的存在能够继续让我们在远东的军火贸易和鸦片贸易持续下去,因此额尔金爵士当时的选择没有错误!现在我们除了支持额尔金爵士,没有别的办法。”

    而另一个要点就是大英帝国的尊严问题。自从英国开始全球扩张战略以来,从来都是他们在欺负别人。非洲、美洲、亚洲,到处都是日不落帝国的身影。曾几何时大英帝国受到过如此的屈辱?而且是被大英帝国视为自己一手扶植起来对抗俄国的太平天国,这是无耻的背叛和严重的挑衅。

    辉格党的政府代言人格兰维尔勋爵在辩论中慷慨激昂的说道:“我认为太平天国是一个无耻而且没有任何道义可讲的国家,他们利用了我们的同情和博爱,忘记了我们是曾今如何帮助他们的!我们给他们带去了文明的风尚,而他们却还给我们野蛮的战争!清醒点吧,先生们,我们扶植起来的一个国家正在羞辱我们,我们必须做出强硬的回击!否则越来越多的国家会效仿!下一个是谁?印度?埃及?还是阿拉伯世界?”

    巴麦尊的陈辞是:“太平天国那位领导者萧朝贵是一个让民族蒙羞的最粗野的野蛮人,是践踏人类尊严和互相信任的所有罪行的罪魁祸首;科布顿的议案。会让老朋友额尔金伤心的;这个谴责案如果得到通过,我们的同胞们在中国将没有尊严可言,小心点,你们的决定可能就是对大英帝国海外尊严的亵渎。”

    两派各执一词,争执不休,和前两次发动远东战争时候一样,民间的民意也是两极分化,有支持发动报复战争的,有支持和平解决、让被俘士兵尽早回家的。但因为克里米亚战争结束不久,英国人有些忌惮再次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因此民意上还是和平解决事件占了上风。但民意并非不能影响,而这个重量级的影响就在于他们的女王陛下。不可否认维多利亚女王作为英国女王期间,大英帝国在世界上成为了第一强国,英国人非常爱戴这位女王。所以她的言行能够改变民意风向,就如同二十年前她支持发动鸦片战争给英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一样。英国人信任他们的女王。

    可这一次他们女王陛下却迟迟没有做出任何的表态,内阁和在野党都知道。女王陛下是在等待法国和俄国的消息,睿智的女王陛下非常清楚单靠英国那薄弱的陆军是无法单独完成这项伟大的远征壮举,假如强行从其他殖民地抽调兵力,势必将影响其他殖民地的统治,于是女王陛下在等待能够和她一道并肩作战的盟友出现。

    沙皇俄国国都圣彼得堡,雄伟的冬宫依旧矗立在圣彼得堡的宫殿广场上,漫天的大雪将整个城市覆盖,一片白茫茫的银装素裹。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自己的卧室内烦躁的走来走去,屋内壁炉里燃烧着上好的木柴,温暖的火焰将整个屋子的寒气驱散,但似乎太热了些,沙皇看起来非常的烦躁。

    忽然,他的内侍官战战兢兢的进来说道:“陛下,苏沃洛夫伯爵、翁科夫斯基来了。”

    沙皇回过神来,点点头道:“让他们进来!”片刻后,两位俄国贵族来到了沙皇的屋内。

    向沙皇行礼之后,沙皇让两人坐下,他首先看着圣彼得堡贵族委员会的首脑人物苏沃洛夫伯爵说道:“我亲爱的伯爵,最近你们颁布的农奴土地改革方案似乎非常的保守,我已经听到了来自各方面对于帝国改革农奴制度不利的传闻,我希望能亲自听听你的意见。”

    1856年3月30日,刚刚继位不久的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召见莫斯科贵族时已说明了农奴改革的必要性,原因很简单,在俄国当时实行的还是封建的农奴制度,农奴没有土地却要无偿为地主劳动,生产力低下而且阻碍了人口朝着工厂流动,严重限制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857年1月3日,沙皇政府成立了农民事务秘密委员会,参加委员会的大多为大贵族地主,沙皇希望他们能有所作为,但他们并不热心改革,委员会没有解决任何问题。11月20日,沙皇向维尔纳省总督纳齐莫夫发布诏书,允许立陶宛3省成立省贵族委员会,要求依照以下原则调整农民和地主的关系:保留地主全部土地的所有权;地主享有世袭领地治安权;保证妥善地.全部地缴纳国税.地方税和货币税。事实上,这个诏书就是政府初步的改革纲领。这个纲领除使农民得到人身自由外,没有触动封建制的生产关系。

    该诏书发给各省长。并在报纸上公布。诏书公布后,各省根据诏书先后成立了省贵族委员会。至1858年底。在欧俄各省,除阿尔汉格尔斯克外,已普遍建立起了贵族委员会。大贵族地主占贵族阶级的10%,却拥有30%的农奴。他们享有高官厚禄和种种特权,是封建农奴制的坚决拥护者和有力支柱,反对任何改革。沙皇诏书的公布,引起了他们的极大不满,在苏沃洛夫伯爵领导下,成立了圣彼得堡贵族委员会。他们拟定的方案是最保守的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是:全部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民在完全服役的条件下可无限期地使用份地;保证地主对农民的支配权。可见,他们是农奴制改革的最大障碍。

    苏沃洛夫伯爵不慌不忙的说道:“我的陛下,圣彼得堡贵族委员会制定的方案是最符合当前改良需要的,我们需要的不是改革而是改良,我的陛下,过分的改革会让整个俄国陷于动荡。”

    沙皇浓密的胡须微微抖了抖,然后还是平心静气的说道:“伯爵,我希望你能注意到一点,整个去年一年的时间里。整个俄国爆发了297起农奴起义事件,导致整个俄国的军队都处于国内平叛状态,而在远东,太平天国已经正式宣战。我拿不出一兵一卒来支援远东的穆拉维约夫,远东海军已经覆灭,穆拉维约夫已经退守尼布楚。海参崴和勘察加半岛也在他们兵锋的威胁之下,我需要尽快结束国内的混乱局面。”

    苏沃洛夫伯爵非常平静的说道:“陛下。无意冒犯,远东那些偏远的地方能够获得的利益非常少。而且太平天国即将终结满清在远东的统治,或许是时候该和他们谈判取得新的条约了。难道我们要放弃贵族的尊严和利益去换取远东那些无用的大片林地吗?”

    沙皇轻轻嘿了一声说道:“但现在形势有所变化,英国大使最近表达了愿意联合法国和我们一同出兵远东的意愿,我认为这是个好机会。”

    苏沃洛夫伯爵却摇摇头说道:“陛下,英国人和法国人可是我们的敌人,他们是最不可信的,先帝就是被他们逼迫死去的,难道您要和我们的敌人联合吗?”

    沙皇终于忍耐不住,大声厉喝道:“够啦!伯爵,注意你的言辞!我要你马上解散圣彼得堡的贵族委员会,所有的改革事务必须听从政府的诏令!”

    在俄国,沙皇的权威是不可撼动的,苏沃洛夫伯爵也不会和沙皇在正面冲突下去,他起身礼貌的鞠了一躬道:“我们听从陛下您的诏命,会解散委员会的,但陛下,我希望您能在考虑考虑,过分的改革会让所有贵族不满的。”说完他恭恭敬敬的退了出去。

    接下来沙皇看了看特维尔省总督翁科夫斯基,口气转为温和的说道:“我的总督,我看过你们特维尔省的方案,非常不错,我打算在全国进行推广。”

    特维尔省翁科夫斯基提出的农奴改革方案,代表了非黑土地带那些希望把自己的经济转到资本主义轨道上去的地主的利益。方案要求:完全废除农奴制;通过赎买方式把土地分给农民;土地由农民本人赎买,封建地租的赎金则应由国家负担,翁科夫斯基的观点是当时地主中最进步的观点,也得到了沙皇的青睐。

    翁科夫斯基却忧心忡忡的说道:“陛下,我们的方案虽然对改革是最有利的,但目前各省都有自己的农奴改革委员会,您刚才虽然解散了圣彼得堡委员会,但其他贵族是不会推行这种改革的,他们只能接受一定程度的改良。而我担心一旦我们的改革推行困难,势必让贵族地主不满,也能以达到农奴们的要求,结果就是两边都不满意,会给国家带来更大的动荡。”

    沙皇捏紧拳头说道:“我将采用武力保障这一切的推行!我不会退缩的,俄国不进行改革,势必将被世界所遗弃。”

    翁科夫斯基说道:“陛下,刚才伯爵说对了一点,我们现在不能出动宝贵的兵力去远东,那边只能够采用谈判的方式解决,否则国内的改革将会被战争拖慢脚步,我们将失去更多。”

    沙皇思忖片刻后说道:“但我不愿意失去这次冒险的机会,与英国人、法国人联合一次,或许我们能从远东得到我们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去的一些东西。我还有一支三万人的哥萨克骑兵预备队,我会将他们派往远东去最后尝试一下,假如还是失败了,我们就放弃远东吧……”(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二章 投票结果

    沙皇的尝试态度令很多国内大臣都感到意外,不少大臣甚至私底下认为沙皇这是因为他那初恋女友——维多利亚女皇的原因。

    但最后戈尔恰科夫亲王的话打消了大家的疑虑,戈尔恰科夫亲王认为这个时候与英法合作有几点好处,其一便是能够缓解与英法的矛盾,通过答应共同出兵,来为俄国换取一些经济、贸易方面的好处;其二就是能够教训一下和俄国常年交恶的太平军,一年前穆拉维约夫回到国内述职却没能要到一兵一卒去远东,而这一次沙皇大方的派出他唯一能够动用的一支预备队前去远东,这说明沙皇看到了机会,他希望利用英法联兵这个大的优势拿回从前在远东失去的东西;其三假如远东战争能够胜利,那么俄国将开始往东扩张的势头,同时战胜国能得到很多好处,东方是富庶的,到时候只怕就是战争赔款都能够让空虚的俄国国库再次充裕起来。

    出兵的好处被戈尔恰科夫亲王放大、渲染了,俄国的大臣们开始准备和英法谈判,他们的筹码就是能够派遣的三万哥萨克骑兵,虽然兵力不多,但哥萨克骑兵的骁勇剽悍将对远东的太平军产生极大的震慑,特别是地广人稀的东北地区。

    俄国人对参战的热情明显出乎英国公使的意料,驻俄公使马上向国内报告了消息,接着继续和俄国人商量出兵的条件和战后利益分配问题。

    搞定俄国人也出乎巴麦尊的预料,原本他认为俄国人会比法国人难说话,但现在他放下了这个担忧。可惜随后从法国传来了令人沮丧的消息。法国人对于再次组织远征军的兴趣不大,他们现在的专注点在于去年年末刚刚开始的与奥地利的战争。

    进入50年代后。意大利民族解放运动再度高涨,大资产阶级和自由派贵族企图借助法国收复被奥占领的领土。以实现国家统一。法皇拿破仑三世则以“解放”意大利为借口,企图实现其领土野心。1858年6月,撒丁首相c.b.加富尔和拿破仑三世在普隆比耶尔缔结反奥军事同盟,法国应允出兵协助撒丁,把奥地利势力逐出伦巴第和威尼斯,条件是撒丁将萨伏伊和尼斯割让给法国。1859年4月26日,奥地利向撒丁宣战。29日,奥军约17万人(由f.吉乌莱任总司令)越过提挈诺河,进入皮埃蒙特。随后法国同奥地利宣战,战争爆发。

    当然,远东法**队全军覆没令法皇非常不满,他在接见英国驻法国大使的时候就破口大骂,说远东太平天国是一个伪教权的国家,是一个被上帝抛弃的国度,他们利用上帝的善良将罪恶带到这个世界上,适当的时候法国一定会给他们沉重的教训!

    法国人的态度很明确了,他们的确不反对报复作战而再次组织远征军。但现在不是时候,法国人和奥地利的战争还在持续,需要等到法国结束这边的战争之后才能腾出手来。

    当时的法国除了奥地利这个敌人之外,还有正在崛起的普鲁士需要提防。这也让法皇感到头痛不已。同时法国内部也非常不稳定,第二帝国时期,法国工业得到迅速发展。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总产量比四十年代增加将近2倍,其中铁、钢、钢轨等增加2至9倍。然而。这并不是拿破仑三世的功劳,而是资本家专心搞个人发财致富的结果。是“资产阶级用经济上的胜利来弥补自己政治上的失败”的结果。特别是高利贷资本迅速增长起来,使法国后来成为一个高利贷国家。到1866年,已有14个国家得到法国银行的贷款。

    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的反动政策加深了国内阶级分化,法国国内的阶级斗争不断加强,资产家们取得了经济上长足的发展之后,已经不满足与现状,他们希望能够当家作主,主导法国的政权。于是,秘密革命组织相继出现,谋刺皇帝的事件连年皆有,去年有意大利人朝法皇和皇后投掷炸弹,今年也有刺杀未遂的行动被破获,第二帝国随时都有倾覆的危险。拿破仑三世为了巩固帝制,保住皇冠,一再搬出他伯父的偶象,如鼓励上演有关拿被仑的剧本,勒令选编和出版《拿破仑书信集》达32卷之多,大肆宣扬对拿破仑的崇拜。同时,他积极的发动对外战争,希望转移国内反对者的视线,于是法国和奥地利就为了意大利打起来了。

    对于法国人的态度巴麦尊有些意外,但法国人需要等待和奥地利的战争结束,这一点上巴麦尊还是表示理解,但他希望法皇能够明确表态将来会参加远东行动,这样英国内阁在进行战争辩论上就将占据上风。

    经过与法国几番磋商之后,法皇也看到奥地利在战争中难以坚持下去,或许很快就会进行谈判,法国胜利在望,他也需要尽快找到下一个开战的目标。本来如果没有太平军这档子事,拿破仑三世准备奥地利的战争结束之后,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墨西哥,但现在他有更好的选择了。

    于是,1860年三月份,距离太平军与英法宣战已经过去半年时间了,英法俄三国在巴黎举行了长达七天的会议,最后三国对外发表了联合作战的宣言,决定共同组织远征军,再次发动对远东的侵略行动。

    法国和俄国都还是皇帝说了算的国家,在战争准备上没有问题,只不过法国需要等待奥地利的战事结束,而俄国的哥萨克骑兵已经准备先行开往远东,头痛的是英国,虽然外交努力下促成了三国远征,但英国最后还需要通过国会的批准。

    于是,问题又转回了英国国内,冗长的议会辩论还在持续,但还好法国人没有催促,英国人还有时间完成他们必须走完的程序。

    在巴麦尊首相战争提案提案表决前,英国的民间也没闲着,很多人都在群众大会上发言反对这个提案:额尔金在中国的行动是非法的,他们贸然介入了中国的内战,停止了中英贸易,杀了好多无辜的人,为此而新增的税,不但加到我们头上,还加到了印度人民头上,科布顿和他的朋友们,能同意这场战争吗?群众高呼:不能!然后有人高声呼吁:额尔金在远东的战争史失败了,此前首相强行解散国会才让上一次远征行动得以进行,但现在他们不去为了自己的错误而导致英国受到重大损失而检讨,却还在要继续发动战争!这是对全体英国人的不尊重!种种一切,都对巴麦尊不利。因为按英国的游戏规则,只有下院是由选民选举产生的,下院必须对选民负责;政府必须对下院负责。

    假如巴麦尊在英国下院输了,按英国宪法,内阁失去下院支持,要么辞职,要么由首相提请英王解散议会重新大选以最终决定内阁的去留。而上一次巴麦尊已经玩过解散国会这一手,但这次不同,即使他强行解散国会,但在接下来的大选中,辉格党因为民意支持大减,势必将无法取得多数席位而组阁。同样的方法已经不适于再用一次了,于是巴麦尊最后的希望就是英国女王,他希望女王能够履行承诺,现在法国和俄国已经明确表态参加战争了,他需要女王的支持!

    在英国下院最后表决前,英国女王出现在了英国下院,这打破了以往的惯例,在下院议员们错愕的目光中,维多利亚女王向所有议员发表了一段演说:“大英帝国的利益需要得到维持,而维持这种利益是不能够从卑躬屈膝的谈判中获得的,我们要以胜利者的姿态接受敌人的和平祈求,这样才符合我们大英帝国一惯的精神!(欢呼声)。现在是太平天国主动向我们宣战,哪怕理由有多种多样的也不能改变任何结果,而面对宣战,作为一个英国人。一个勇敢的英国人,应该勇敢的站起来迎接挑战,而且有责任竭其所能,来对付这些暴力行动,用武力的报复去换来和平的承诺(又是一阵欢呼声)。如果我们不赞同我们认为正确的措施,那就辜负了国民对我们的信任。如果我们自己处于相同的境地,我们也会认为我们有责任去采取这些措施,事关利益和大英帝国的尊严,请不要让此前一万八千名英勇的英国士兵的鲜血摆摆流淌!也不要让将来的子孙因为现在我们的决定而蒙羞!(全场的欢呼声)。”

    千言万语,英国女王的意思只有一条,那就是:政府有责任保护他的国民和维护帝国的尊严,哪怕他在遥远的地方,否则,要这政府做甚。对此,马克思如此评论英国第三次发动的这场远东远征行动:“无论英国的人民和全世界人士怎样为这些花言巧语所迷惑,但大多数人却绝对不会相信他的话是真的,不过面对民族利益和尊严的考验,所有人都不愿意在尊贵的女王面前露出稍许的懦弱!”

    英国女王破天荒的在英国下院发表的演讲很快传得家喻户晓,英国百姓们爱戴这位女王,她的一言一行足以影响他们的决定,百姓遭遇这样的政府和女王还有什么可说的?便只有眼泪哗哗的了,除了投票之外,他们没有什么可再做的了。

    数天之后,五月二十三日,英国上下两院投票结果自然就是通过首相的战争提案,英国的战争机器开始运转起来,他们在等待法国人备战……(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三章 太平动向

    西方三国在为了足赤远东而积极努力的捋顺一切阻碍远征的障碍之时,太平天国也在积极努力的捋顺一切阻碍将来抵抗三国远征行动的障碍。满清在全国各个战场上呈现出大溃败的形势已经不可逆转,就如同后世历史上解放战争后期,百万大军渡过长江之后,民心、军心所向,反抗者很难再组织起有效的反击,满清和后世逃到台湾的党国一样兵败如山倒,不过这次太平军是由南及北,而不是历史上传统的由北统南。

    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南方政权想要击败北方政权成功的例子非常少,而最为辉煌的无疑是明太祖的北伐行动,太平军借鉴了明军北伐的几个成功的做法,于是他们现在形势一片大好。首先就是稳固的后方,与明太祖一样,太平军在江南富庶地区巩固了统治,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战争所需要的血液——士兵、粮食和武器。其二,与大元一样,满清北方存在内部的问题,消耗了自身的实力,不论是英法联军的远征还是绵愉、荣禄的反叛都牵制了满清太多的精力,随后太平军奇兵突然包围了北京更是让满清不得不为了保住京城而耗尽最后一滴血。其三就是太平军与明军一样进行了武器的革新,并且编练了数量庞大的新式近代军队,这一点更是保障了太平军在与清军作战时的巨大优势。

    而太平军也在战略上进行了尝试,这一点是明太祖并没有做过的,那就是进行战略大包围和迂回。太平军对满清的战略大包围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便是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布下的棋子,远在库页岛、庙街、大连湾的谭绍光部太平军。谭绍光的部下集中了太平军中优秀的青年近卫军团,还有为数众多的原北殿精锐力量。在天京事变中替西王做过那些杀戮之事的兵马和人员最后都集中到了这里,他们远离了那块是非之地,他们得到了西王的承诺,只要他们留在北方,日后将不会被清算。于是,谭绍光就是统帅着这样一些人在北方积极的扩张着,不论是满清还是俄国人,在北方都遭到了太平军的打击,俄国人被迫退回到了尼布楚一带。而满清则被压缩在宁古塔、盛京、齐齐哈尔等一个环形的防御圈内。谭绍光部这一支战略迂回集团已经非常出色的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即使将来满清失去北京想要退回关外也是不可能的事情了,谭绍光部将会从这个方向给满清沉重的打击。

    另一个方向的战略迂回就是陈玉成部,这一支战略迂回集团从两广到云贵、四川,最后从陕甘突出,最后他们将在西北地方成为可以迅速突入蒙古腹地的一支可怕力量,这可以威胁到蒙古,也可以截断满清想逃亡西北的妄想。谭绍光和陈玉成两部兵马就像两只巨大的钳子,最后将牢牢牵制住满清最后的希望。并彻底粉碎这个希望。

    就在威妥玛回到埃及的那一天,太平军发起了冬季攻势,一反常态的在北方进行大规模的冬季攻势行动。历来的北伐之中,很多时候天气也是一个造成失败的重要原因。习惯了南方温暖冬日的士兵们在北方严寒气候下很难发挥战斗力,而太平军北伐的这些军队是经历过长期残酷军事考验的精锐,特别是林凤祥等部。也常年在两淮进行过拉锯战,太平军各部的训练之中都加入过大量的冬季军事训练。他们克复了天气的因素。而还有一个重大的保证就是太平军他们那非常先进的后勤保障系统。

    历来北伐的南方军队最为要紧的成败关键就是他们的后勤补给线,宋朝几次北伐都是因为后勤补给线出了问题。而当年明太祖采取的北伐措施是先打山东、再打河南,利用山东与河南的运河水网保障后勤运输,同时明太祖对张士诚最后据点苏州长达十个月的围城战结束后直接发起北伐,非常隐蔽的完成了前期北伐所需的粮食准备,也大大出乎元军的预料,所以才能迅速的打开北伐的局面。而太平军也做到了这一点,林凤祥部长期的两淮拉锯和稳扎稳打给山东、河南两路北伐的太平军提供了充足的物资准备。而在云贵川等地,太平军组织起了庞大的民夫骡马运输队伍保障西北太平军和出川部队的物资供应,很多常年行走于云贵川等地的马帮都被太平军用钱财雇佣下来,为太平军进行物资运输。云贵川的茶马古道号称第二条陆上丝绸之路,它的运量其实是非常庞大的,而且从事马帮运输的人们熟悉道路,给太平军的物资运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是以就算在云贵川这些山多林密的地方,太平军也能够保障物资的补给。

    同时为了减轻后勤运输的压力,太平军的后勤军需官每到一处,总能够找到足够多的铁匠、工匠,组织他们利用太平军随军携带的一些机器设备进行弹药的就地生产。而太平军广泛使用的改进型卡曼尔莱德后装线膛步枪都是使用的米涅弹,米涅弹的制造工艺并不复杂,只要有充足的材料,太平军随军携带的大量子弹模具和工具就能够生产,因为太平军中随军跟随了很多精熟的工匠,能够教会当地工匠如何生产米涅弹。

    冬季攻势中,除了保障军队的弹药、粮食之外,太平军的军服也很好的为士兵们提供了保暖的效果,庞大的军用被服需求也直接拉动了江南、云贵川等地的纺织行业。暖和的新式军服让太平军士兵们能够在北方严寒的气候下展开作战,而不再是历史上悲惨的太平军两万北伐经历,在历史上太平军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遭到气候的严重影响,很多太平军战士是被严寒冻死、冻伤的。

    冬季攻势让北方的清军极为难受,本来北方的冬天就非常寒冷。各地军队还要进行作战,并且山西等地还要供应北京粮食。直接加速了各地清军的大溃败。

    在山东各地,清军被压缩在几个大城市之内固守。其余地方直接放弃,太平军李秀成部和北上的林凤祥部在腊月十一这天顺利的汇合。随后太平军顺利的打通了京杭运河,江南的物资得以源源不断的通过运河北运到京城的南苑大营,保障了运输线的京城太平军大营也不再是一支孤悬于外的孤军了。

    河南的太平军进展也非常顺利,河南清军在两淮防线被突破之后就一直在进行战略退却,最后被太平军压缩在开封、郑州等大城市之内。腊月之间,河南最大的一股清军团练兵马在他们首脑苗霈霖的带领下,全军向太平军投诚,河南的清军覆灭已经是进入了倒计时。

    苗霈霖这个人物是极为复杂的。在历史上这个人在太平军和清军之间始终摇摆不定,一时间是清军,一时间是太平军,最后被清军彻底剿灭,期间苗霈霖还干过诱捕英王陈玉成的大事。而在这个时空,由于太平军之前在两淮的强势,苗霈霖一直为清军倚重,并没有投降太平军的前例,而这一次投诚是苗霈霖第一次投降太平军。太平军河南部队的统帅赖文光欣然接受了苗霈霖的投诚。而投诚之后的苗霈霖为了急于立功,对清军的反扑更加凶狠,一如他在历史上对太平军所做的一样。

    西北方向,陈玉成部在腊月之前就已经完成了汉中战役。太平军围城一个月之后,在炮火的掩护下顺利的攻克了汉中这座西北名城,沃野千里的汉中平原也顺利落入太平军手中。满清最后一个现实开发比较完善的产粮基地也失去了。陈玉成部在汉中地区进行了十余天的休整之后,就迅速开始了西安战役。让西北清军毫无喘息的余地。

    湖北的清军就比较有意思了,胡林翼镇守荆襄。遭到太平军四川林启荣部和武昌石达开部的猛烈攻击,荆州、宜昌等地迅速丢失,胡林翼只得退守襄樊,而太平军四川林启荣部随后重兵包围了襄樊,石达开部随后赶到。胡林翼深知自己是绝对挡不住两路太平军的优势夹攻的,就在胡林翼感到绝望的时候,石达开部却没有再襄樊进行停留,而是绕过襄樊直接往西北而去。林启荣部也没有急于进攻襄樊,而是稳固城外阵地之后,派兵围住襄樊两城,将清军困在城内,而其余兵马积极扫荡湖北各地去了。

    太平军没有强攻襄樊,到让胡林翼的一番准备没了用处,他原本打算利用襄樊的坚固城防和太平军进行残酷的巷战和城防战,而林启荣却直接放弃了强攻,他的做法更像是要围死襄樊,直到城内粮尽城破。于是,湖北太平军林启荣部安心的围住襄樊,剩余兵力迅速展开扫荡湖北其余地方的清军势力,而石达开部却开拔往西北而去,让胡林翼有些狐疑不定,难道石达开部北上是去支援陈玉成的西北军团吗?

    石达开部当然不是去支援陈玉成部,翼殿和西殿的代表李开芳在武昌达成了协议,翼王放弃湖北地区开拔往陕西地区而去,替天国往西北、新疆等地去开疆拓土,而换取翼殿永镇西北的承诺,西王的阳谋又一次得逞,而且让人没话说,翼王不愿回天京监国,自己选择了出镇西北,似乎西王的做法没有什么可指责的,相反很多人在背后诟病翼王权欲之心太重。

    远在京城南苑大营的西王萧云贵在运河水道打通之后,总算结束了孤悬于外的境地,各方面的消息能够准确及时的送达南苑大营。苗霈霖的投诚之事让萧云贵感到不舒服,但鉴于现在这人也没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相反成了太平军招降纳叛的一面旗帜,也不好对他有什么举动,反正将来这人在太平军手下了,慢慢分化瓦解让他没了手中的兵马之后,还不是一只没牙的老虎,要是将来此人乖乖的听命行事也就罢了,要是有什么出格举动,萧云贵不介意收拾掉此人。

    对于翼王的最后选择,萧云贵没有太多的兴奋之情,这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就如同历史上翼王宁可和天京分道扬镳一样,其实翼王的野心并不小,而历史上翼王出走天京也给太平天国的覆灭埋下了隐患。不过这一次翼王远走西北,或许能给他自己开创另一个局面也说不定……(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四章 传奇传记

    托马斯.威廉姆.鲍勃,泰晤士报在中国的特派记者,是皇家炮兵队上尉托马斯.鲍勃的儿子,他的母亲是巴尔弗将军的女儿。他出生于直布罗陀,是大家族中的长子。

    鲍勃年轻的时候长期和考恩博士学习,一位约40年前定居于此镇的苏格兰教师。在学院中,鲍勃先生并没有展现出显著的能力,但他始终在课堂中表现良好,并成为了一位公正的古典学者。在离开学校之后,他作为一名律师受雇于他的兄弟拉塞尔.鲍勃先生,此人正在桑德兰。在这一些年他享受于从事的法律工作,但法律工作的职业并不符合他独特的口味,并且他许多的时间都花在文学阅读上,并有一些大都会中文学明星的朋友。他是莎士比亚最狂热的崇拜者,并且阅读他的作品并加以引用。

    实践工作结束不久之后,1848年,鲍勃先生第一次与伟大的记者生涯开始关联。在那时,资产阶级革命的趋势几乎冲击了整个欧洲大陆;在这一浪潮刚抵达柏林,鲍勃先生被泰晤士报作为特派记者派往柏林。因此资格他造访了这个大陆的几个地方;并在他回到英格兰之后不久,他为泰晤士报贡献了几篇文章,随后他被派往了中国。

    在中国期间,他用相机和笔墨忠实的记录了整个战争的过程,从远征军达到香港,到大沽口战役,天津战役和八里桥战役,鲍勃都和英军一起见证了整个过程。他记录下了塘沽镇那些被印度乱兵劫杀的无辜平民,也记录下了天津城内那些吞食鸦片自杀的妇女。也记录下了八里桥那名擎旗的鞑靼勇士不屈的身姿,也记录下了太平军反戈一击之后。联军仓皇从通州撤退的凄惨景象,直到最后他和许多英军士兵一起进入了战俘营。

    在战俘营几天的生活是枯燥的。他们总是在行军,鲍勃和英军一道沿着逃跑的路线回到了天津城内,沿途鲍勃看到了为数众多、被联军乱兵劫掠焚毁的村庄。鲍勃痛苦的喃喃自问道:“自诩为这个国家带来文明的一支军队却将怎样的痛苦强加在了这个国度的平民百姓身上啊……”

    回到天津之后,战俘们被一一区分对待,牧师、医生、记者、外交人员被带走,鲍勃认为自己是幸运的,当初他选择以一名记者的身份来到远东而不是子承父业,成为一名皇家卫队的士兵。

    太平军并没有虐待他们,虽然沿途看到他们的平民百姓们朝他们吐口水、扔石头。但他们总体来说是安全的。离开战俘营之后,鲍勃被告知可以跟随额尔金公使等外交人员回到上海去,也可以选择留下来继续他的记者行当。

    在得到了安全保障的承诺之后,鲍勃当然很乐意留下来继续他的报道,他希望能够忠实的记录下一切,特别是英法联军被俘官兵日后的情形。鲍勃的采访要求得到了太平军最高首脑西王的亲自允可,鲍勃便开始了他在天津内外的自由采访,包括战俘营。

    刚开始的时候,战俘营的士兵们非常恐慌。特别是军官、牧师、医生、记者和外交人员被带走之后,战俘们认为太平军这是要将普通士兵杀掉泄愤。但很快疑虑被打消了,鲍勃和另外几名记者第二天回到了战俘营,他们还携带了相机和纸笔。看来他们并没有被遗弃。

    战俘营的战俘们开始被安排工作,主要就是重建那些天津附近被联军毁掉的村庄,他们被分为若干连队。一个连队负责一个村庄。

    鲍勃和英军战俘的一个连队来到一个村庄,这里曾经被联军劫掠过。烧毁了很多房屋,一些村民被枪杀在屋内。英军战俘们将尸体搬出来然后埋葬,清理被烧毁的房屋,然后重新伐木建盖新的房屋。整个过程都是在太平军士兵的监视下进行的,不干活的人是没有饭吃的。清理自己亲手毁坏过的东西,这种滋味不太好受,英军士兵们都赌咒发誓,这绝对不是自己干的,但鲍勃发现他们当中很多人在发誓的时候,手是不停发抖的。

    鲍勃在战俘营待了两个月,去过不同的战俘营,各处战俘营的工作和现状都大同小异,在鲍勃看来,这些大兵在为他们自己所造的孽赎罪。

    当然,期间发生了三起逃跑事件,几名英军士兵偷偷藏了几件伐木工具,意图袭击看管他们的哨兵,但最后被发现了,几名逃跑的士兵被处以鞭刑,而袭击哨兵的两名英军则被当场打死,随后就再没有人逃跑了。

    鲍勃在战俘营有些腻味了,太平军对待战俘还是比较仁慈的,那些繁重的重建工作在鲍勃看来本来就该这些人去干,这总比只是在牧师面前忏悔几句就能赎罪来得实在。随后,鲍勃要求采访太平军士兵和他们的首脑西王,这个要求也得到了允可。

    就这样,鲍勃来到了南苑大营,整天跟在西王身边,忠实的记录西王的一些事情,当然一些西王秘密商议军情的场合,鲍勃还是需要回避的,两名西王的近卫总是跟随在鲍勃的身边。

    这两名近卫非常崇拜西王,从他们的口中,鲍勃知道了西王更多的事迹,鲍勃忽然有种念头,他想写一本关于西王的传记,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位远东的王者。

    鲍勃的想法得到了西王的许可,西王笑着对鲍勃说:“能有人写自己的传记当然很好,我喜欢这种感觉,不过希望你别把我写得像个魔鬼。”

    于是鲍勃开始走访很多人了解西王的生平,从家族出身到早年的不幸经历,从开始和太平天国的几位王爷创建拜上帝教到金田起义,从奔袭长沙到开创苏褔省,鲍勃从不同的人口中得到了大量详实的资料。

    一晃又是两个月过去了。鲍勃在南苑大营还记录了清军的几次反扑战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清军的反扑越来越弱,太平军牢牢的守住他们的营垒。没有让清军突破防线。

    这天,大营内欢声雷动,鲍勃跑出自己的帐篷,认识他的太平军士兵都欢喜的告诉他,他们和南边的军队会师了,从南边来的补给已经通过运河达到了这里。鲍勃看到一张张质朴、喜悦的面孔,他也不禁高兴起来。

    当他来到西王的大帐之时,在帐内他见到了格兰特将军和蒙托邦将军一起联军其他几名重要的将领,他们都是一起被俘虏的。此前格兰特和蒙托邦将军不同程度的受了些伤,他们一直在天津养伤,鲍勃此前还去探望过他们,现在看起来两人的伤势应该是全好了,精神看起来不错,只是他们穿了中国式的长袍,看起来有些滑稽。

    见到鲍勃进来,西王笑着说道:“今天运河补给线打通了,我请了几位将军吃饭。鲍勃记者,其他几位记者和牧师、医生待会儿也会一起过来,我们一起庆祝一下吧。”

    格兰特将军却皱眉道:“西王阁下,您是我见过最为奇特的君王。没有哪个君王会同一群俘虏一起庆祝的,除非你是想借着庆祝来彰显您的成就,然后奚落我们。”

    西王没有恼怒。笑呵呵的说道:“不会的,格兰特。你和我们是老相识了,从被俘到现在我们并没有为难过你们。军官都被单独关在城内,城外的士兵在战俘营也得到了很好的照顾,这次我是很诚心的和你们一起庆祝,以朋友的身份一起。”

    蒙托邦点点头说道:“好吧,西王阁下,不过我们迫切的想知道目前我们的战况如何了。”

    西王看了看众人笑着说道:“蒙托邦将军很聪明,知道补给线打通了,南边的消息就会源源不断的到来,其实也没有什么可以隐瞒你们的,本王也是刚刚收到一些来自南方的详细战况。”

    当下,西王的一名参谋官向帐内的英法联军被俘将领介绍起了南边的战况,从联军舰队回到上海吃到的败仗到南方的海战,再到近期双方一直在南海进行的海上游击战等等。

    格兰特听完后苦着脸说道:“西王阁下,虽然现在您的拖延战术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英法两国一定会再派更多的军舰和士兵来到远东的,将来您能抵挡住这些攻势吗?”

    西王笑着说道:“不是只有英法两国,我们从东北得到消息,俄国也派了几万名哥萨克骑兵东来,我们将来会面对英法俄三国!”

    看到西王如此从容的说出这样的话来,格兰特和蒙托邦都不禁摇起头来,格兰特忍不住说道:“西王阁下,我需要提醒您,您将面对的是西方世界两个工业强国和一个人口、土地最多的国家,您认为您领导的太平军会有胜算吗?”

    西王闻言之后,脸上的笑容消失,他站起身来,挺拔的身躯显得是那么的高大,他很严肃的看着众人一字一句的说道:“先生们,大国崛起,必有一战,太平天国在远东要复兴汉人千百年来的光荣,加入我们只是太平军单独面对英法俄三国自然是没有胜算的,但我们不是只有太平军,我们是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在共同作战,我们会为了争取国家的独立、复兴和民族的自由与尊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不尊重我们的国家进行斗争!我们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的!”

    当晚,鲍勃在他的传记手稿里记录的不是当天晚宴的热闹,而是记录了西王的那一番豪言壮语,最后他写下几句评语:“无可否认,远东这个曾经屹立于世界之巅的民族将在这位睿智、英勇的君王领导下,重新崛起于东方,我对即将发生的更严重战争冲突感到悲观,作为一个英国人,我看不到英国胜利的可能性……”(未完待续。。)

第六百九十五章 父子夜话

    鲍勃在煤油灯下奋笔疾书,当写完一大段文字之后,脑中忍不住浮现起今晚宴会时的情景,与他同席的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太平军参谋军官,鲍勃估计他最多只有十六岁,而且这名年轻军官此前鲍勃在南苑大营中从未见到过,据他自己说是更随第一批后勤补给物资一起到达南苑大营的。

    这名年轻军官自称姓萧,和西王是一个姓氏,他的身上带着浓浓的军人气质,做派非常严谨,特别是西王一旦看他一眼或者和他说一句话的时候,他会表现得更加谨慎和得体。

    他的英文非常好,虽然他自称在上海太平军的军校——讲武学堂里系统学习了数年时间,但鲍勃觉得他的身份一定不简单,因为他的军衔只是个上尉,一名尉官能够出席西王非常重要的宴席,这是难以想象的。

    鲍勃忽然有个天马行空的想法,这个年轻军官会不会是西王的儿子?或者是西王的子侄?跟着鲍勃发现自己的传记之中,虽然对西王的各种英勇事迹描绘的非常多,但缺少了非常重要的一环,那就是西王的家事描写非常之少。到目前为止,鲍勃的笔墨也只停留在西王的夫人洪宣娇上,因为这位杰出的女性一直活跃在太平天国的政坛上,鲍勃很容易得知她和西王的故事,但听闻西王是有两个儿子的,他们的情形如何呢?还有西王的父辈又如何呢?没有完整的家庭描写,鲍勃觉得自己的人物传记将会是不完整的,于是鲍勃决定第二天多多和那位年轻军官进行交流。看看自己的猜测到底对不对,如果那位萧上尉真的是西王的子侄。那自己就可以从他那里得到更多西王家庭的一些故事了。

    已经是子时深夜时分,西王的内帐中。煤油灯依然亮着,萧云贵看着明亮的煤油灯,放下手中已经反复看过几遍的家书,难得的露出笑容说道:“补给总算是送上来了,再也不用点蜡烛了,再在蜡烛下面看书信,我这副老眼就怕更加昏花了。”

    帐内坐着西王的便宜大儿子萧有和,鲍勃猜测得不错,那位在宴席上和他同台的年轻上尉就是西王的儿子。萧有和此时已经年近十六岁。在军校中他的成绩优异,而且因为是西王的儿子这层关系,虽然各种军事训练中,军校一样进行了严格的训练,但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了后勤部门担任军官。

    萧有和正襟危坐,非常担忧的看着萧云贵说道:“父亲日夜操劳,还是应该多多休息才是,这次北来。母亲多次叮嘱,让父亲要休息好。”

    萧云贵看得出萧有和说这些话时候的担心是发自内心的,心头忍不住一阵感慨,自己和洪韵儿对这个便宜儿子并不算好。但这个儿子对他夫妻俩从来没有半点怨言,有时候萧云贵也会有些歉意的自责。

    嗯了一声之后,萧云贵问道:“你母亲产后身体如何?”萧有和这次跟随第一批补给物资北上。除了办理公务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给父亲带来母亲的家书。洪韵儿已经在两个月前生下一女。从白泽堂传来的消息很简短,诞下一女。母子平安,取名有颖。中年得女的萧云贵迫切想知道老婆女儿的详细情况,因此萧有和就顺便带来了家书。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更何况还是便宜大儿子亲自带来的家书?萧云贵已经反复看过几次家书了,但还是忍不住亲口询问洪韵儿的身体状况,他这幅身躯已经四十岁了,洪韵儿的身躯也不再年轻,虽然两人都是练武的,但身体机能随着岁月的杀猪刀渐渐退化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萧有和答道:“母亲身体很好,只是想念父亲,时常念叨。”萧云贵放下心来,嗯了一声后道:“最多再有数月时间,京城必破,到时候我们一家便可在京城团聚,到那时天京的一切都要搬过来的。”

    萧有和微微一愕,听父亲的口气是有意定都北京,但他从南方来之前,民间的风向却是希望天国的国都还是留在南京的,此刻萧有和也不愿意破坏这难得的父子说话氛围,因此没有马上顺着说起此事,因为西王那句一家便可在京城团聚,让他感到了家的温暖。

    看到萧有和眼圈微红,萧云贵略略有些尴尬,岔开话题道:“你军校毕业授上尉军衔,我看过你的成绩了,很不错,看起来你的确是用心了。而且在云贵川利用茶马古道上常年行走的马帮帮助运送军需物资这一招是你最先提出来的,很不错的想法,解决了很多问题,上尉这个军衔也并不是偶然得到的。”

    “多谢父亲夸奖,儿子只是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萧有和还是显得那么的拘谨和客气,萧云贵扶着下巴道:“听说你一开始是希望去野战部队而不是去后勤军需部?”

    萧有和点点头老实的说道:“是的父亲,我希望有朝一日能像父亲那样,带领军队替天国开疆守土,建立赫赫的军功,儿子的志向是在军伍之间,其他的不敢想。”

    萧云贵闻言之后,感到一阵头痛起来,随着天国统一全国的进程加快,西王的声威已经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相信一旦攻克了北京,满清覆灭之后,天国上下军民一定会希望西王进位为皇帝,而在此之前,左宗棠等人就一直在向西王进言,希望西王能确定下西王世子来,以正国统。

    而此刻萧有和的话更像是在表明他无意世子之位,虽然儿子萧有和志在军队,但不代表他掌握军权之后会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来,自从苏福新政和军队改编之后,太平天国就已经形成了政权指挥军队的体系。将来萧有和在军队里就算再有杰出表现,也难以撼动掌握全国政权的人。

    而西王头痛的是他和韵儿的小儿子萧有福现在只有七岁,年纪还小。虽然在学习上表现出了令人满意的天赋,但将来能否撑起一个国家来还是一个未知之数。这又延伸到另一个话题来。就是将来西王老了之后,如何能保证子孙可以将国家的兴盛保持下去。按照眼下的局面来看,萧云贵希望在他统一全国之后,能够通过改革形成君主立宪的政体,保证今后国家的兴盛。但目前来说,天国君主立宪还缺少必要的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改革力量,国内的大地主封建势力依然强劲,资产阶级的发展还需要时间。

    比起俄国来,现在俄国全国已经有两千多家工厂,资本主义的势力已经开始崭露头角。所以才会有亚历山大二世决心进行国内农奴制改革的决心,而在太平天国,从事工商业的人比较少,工业基础薄弱,全国的工厂基本集中在苏褔省,还远远达不到积存量变到质变的阶段。

    而对比法国,俄国又是改革的落后者,法国已经具备了宪政的一切条件,只不过现在拿破仑三世还在苟延残喘。不停的发动战争来延缓国内政体的变局,可惜他始终会失败,只要他对外的战争遭到失败,拿破仑三世的皇权将会不保。就如同历史上拿破仑三世在色当战役中败给普鲁士之后。法国就发生了大变革,而拿破仑三世本人也被流放。

    “看来还是要等全国统一之后,大力发展全国的工商业。让国内的资本势力兴起才能达成立宪的先决条件啊。”萧云贵暗自腹诽着,心绪一下子又发生了跳跃。从立西王世子发散到国家日后的政体来。

    看西王想得出神,萧有和忍不住唤道:“父亲。父亲。”萧云贵回过神来,哦了一声后道:“这样吧,你先留在南苑大营,去第一师的炮兵团担任团部参谋官,后勤部的差事就先不用管了。”

    萧有和非常兴奋的起身向萧云贵敬了个礼,脸上绽放着浓浓的笑意,就如同一个小孩子得到了什么心爱之物一般,看到他这个样子,萧云贵也不禁暗想,自己和韵儿一厢情愿的给萧有福安排了后面要走的路,是否也是真正适合萧有福的呢?是否也是萧有福长大之后自己需要的呢?现在看起来,萧有和虽然自己主动放弃了权位,但他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这是他的幸运啊。就如同自己前世,父亲给萧云贵安排的一切他都不满意,甚至还造成了清韵的悲剧,难道现在萧云贵自己和洪韵儿不也是再给将来的萧有福造成悲剧吗?这到底是给儿子幸福还是在害了他?

    萧云贵胡思乱想一番之后,只能安慰自己,说不定将来萧有福会非常喜欢权位也说不定呢?安慰了自己之后,父子俩说了些当前的战事和对外局势。

    南方的海战多少还是影响了天国对外的贸易,随着天气变暖,萧有和提出他的担心,此前英法海军没有更加深入北上切断上海、大连湾、日本箱馆一线的海上运输线,主要还是寒冷天气的原因,一旦天气逐渐回暖,英法在南边占不到便宜之后,势必北上切断这条运输线,那么将给北方谭绍光部带来巨大的麻烦。萧有和提议应该尽早发起山海关、锦州一线的战役,消灭盘踞在那里的清朝叛军绵愉、荣禄所部,打通辽西走廊陆上的补给线,这样就能够解决东北太平军的后勤补给问题了。

    萧云贵很满意萧有和的提议,看来这个儿子在军事上还是有非常独到的眼光,并没有因为南方英法海军和太平军海军因为海上捉迷藏游戏造成的暂时均势而迷惑,还是保持着一种忧患意识,这一点太平军中很多将领都是缺乏的。

    一度萧云贵似乎觉得让儿子去炮兵部队是不是有些屈才了?是不是让他留在大本营总参谋部才更适合?但随即他想到儿子实战经验较少,还是应该让他到各个部队都感受一下战争的残酷才能让他成长起来……(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599/ 第一时间欣赏太平血最新章节! 作者:不开心的橘子所写的《太平血》为转载作品,太平血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太平血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太平血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太平血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太平血介绍:
四个原本是同班的大学生,因为奇怪的闪电导致灵魂穿越回到了清末,分别附身在四个命运迥异而又相互关联的人身上,身份的变化,让四个人经历了各自不同的命运,他们会像各自的命运屈服吗?他们的到来又会改变清末这个苦难的时代么?他们不但要同自己的命运抗争,还要背负整个民族的命运抗争,只因一经穿越,你便是历史的一部分! 1852年,这是个多姿多彩的年代。 这一年,年青的满清贵族荣禄十六岁,仍在为龙寮岭之役死于长毛之手的父亲守孝,他送走了心爱的人进宫。 这一年,年芳十八的叶赫那拉杏贞选秀入宫,她便是日后的慈禧太后,宫中一切的未知在等着她。 这一年,天王义妹洪宣娇正在郴州统领女营兵马,天王的密令让她陷入了两难。 这一年,太平天国前军主将西王萧朝贵正率领两千广西狼兵从郴州出发,奔袭湖南省会长沙…… 本书书友群:105998808太平血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太平血,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太平血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