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清弊主TXT下载大清弊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清弊主全文阅读

作者:塞外流云     大清弊主txt下载     大清弊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21章 西洋战舰

    三月十八日,胤祯率着大大小小二十余艘战船组成的船队抵达澳门外海,福建水师的领队,参将张春雷便过来禀报,“禀恂王爷,船队现在已经到达伶仃洋外,再往前就是珠江口了。”

    胤祯沉吟了一下才道:“暂不去广州,先去澳门。”

    听说去澳门,张春雷稍迟疑了下才道:“禀恂王爷,所有外来船只进入广州都必须先到澳门海关办理入港红牌,途经虎门验牌放行,方可进入黄埔港,现在是海贸旺季,等待入港的船只较多,卑职担心……。”

    “没事。”胤祯轻轻摆了摆手,澳门他肯定是要走一趟的,倒不是为了怀古,他主要是想了解一下澳门的船坞,二来也想看看能否碰上西洋的风帆战舰,这时节的商船大都是武装商船,不过也有不少由战舰护送的商船队,这时节虽然还没有领海的概念,但外来战舰同样是不可能允许进入港口的,一般都是停泊在澳门的外海上。

    澳门在前明便租借给葡萄牙,大清建国后仍是沿袭了下来,不过此时的澳门并非鸦片战争后的澳门,葡萄牙人仅仅只是在澳门拥有居住权,而且必须接受当地官府的管理,并不享受任何特权.为此,葡萄牙每年上交给朝廷五百两银子的地租银。

    但葡萄牙未必是如此想的,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不仅成立澳门议事会对葡萄牙社区进行自治管理,而且还派遣澳门总督,负责澳门防务,澳门总督的官邸亦设于大炮台。

    澳门海关是粤海关七个总口之一,又名澳门关部行台,随着对外贸易的发展,此时的澳门已经成为广州外港,由于外海贸易船全部必须经过澳门海关领牌放行,造就了澳门的畸形发展,一到海贸旺季,港口就特别的繁华拥挤。

    打发走了张春雷,胤祯又回到舱房休息,不到一个时辰,就听的船上爆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声,他忙走了出来,一出来就望见一支大船队正在他们前面缓缓而行,在后面的一艘正是他最想看到的西洋风帆战舰,虽然西洋战舰跟武装商船在外型上差别不是很大,但战舰两舷那密密麻麻紧闭的如窗格一般的炮孔实在是太显眼了。

    还别说,这时代的风帆战舰还真是漂亮,远看就跟艺术品一样,虽然炮门是全部关着的,但还是可以看出这是二层甲板的战舰,从庞大的船身来看,应该是1500料左右的战舰,这艘战舰的桅杆上挂着一面半红半绿的旗帜,胤祯也不知道这是哪个国家的旗帜。

    战舰不是都泊在外海吗?这艘战舰怎么会进港,胤祯眉头微蹙,举起单筒望远镜详细观察了一下,这才发现那艘战舰似乎是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一边侧舷上隐约有破损。

    稍稍想了下,胤祯便叫来张春雷,问道,“这个船队规模有多大?是哪个国家的?还有没有其他的战舰?”

    张春雷恭谨的回道,“回恂王爷,这是澳葡的船队,规模不清楚,战舰好象就只这一艘,看样子是在海上受损了,进港维修的。”

    进港维修的?胤祯嘴角一勾,浅笑道,“派两艘快船前去打探清楚,不要惊扰他们。”

    “卑职领命。”张春雷一揖之后,躬身退下。

    澳葡?葡萄牙的?胤祯不由暗自思忖,葡萄牙的风帆战舰都开到澳门来了?这么大的战舰不可能只有一艘,最少也应该配备有小一点的辅助战舰,想到西洋那种一千料左右,能够装配30—40门火炮的快速武装帆船,他就垂涎不已。

    福建水师两艘小快船接到命令,立即脱离船队,快速的向前急驰而去。

    西洋风帆战舰蒙特多号上,船长伯恩一脸警惕望着快速接近的那两艘挂着福建水师旗帜的快船,头也不回的问道;“马提尔,你不是说只要挂上你们葡萄牙的旗帜就没事吗?能解释下这两艘快帆船的来意吗?”

    马提尔是澳门议市会的一个官员,专程出海来接引这艘荷兰的战舰进港维修的,听到伯恩的话,他毫不在意的耸了耸肩,“尊敬的伯恩船长,这只是清国福建水师巡航的船队,他们应该也是前往澳门,凑巧而已。”

    “凑巧?”伯恩疑惑的回头望了马提尔一眼,“你确定?战舰现在已经进入引航道,万一引起误会,你们的贾士度总督也承担不了这个后果。”

    “放心吧,我尊贵的伯恩船长。”马提尔好整以暇的说道:“无非是花点小钱而已。”

    两艘福建水师快船并没靠上来盘问,而是超过蒙特多号一路往前而去。

    伯恩不由松了口气,在这个该死的地方,真要发生误会,蒙特多号可是连还手的机会都没有,离得太近了,对方又是在后方。

    福建水师船队还未靠岸就引起了澳门关部行台大小官吏的高度注意,驻扎在前山寨的把总宋凡江闻报后也急忙带着一众下属官兵赶到码头。澳葡议市会的一众官员也不敢怠慢,总督贾士度连忙率着一大帮人赶到码头恭候。

    见有人在码头恭候,胤祯便吩咐衍德,“传令海军和水师,没本王的许可,那艘西洋战舰不得离港,另外叫人加强海上防卫。”

    待衍德领命退下,胤祯便开始换官服,并命人打出钦差的旗号。

    码头上一众官员兵丁见到水师船上竟然打出了钦差旗号,顿时就慌了神,他们官位太低,基本上都是未入流的,根本就没有迎接钦差的经验,甚至是连见都没见过,更不知道这是哪里冒出来的钦差,又没接到任何通知,一时间都不由面面相觑。

    待得船靠岸,一看站在船头的胤祯身穿江牙海水五爪蓝色蟒袍,年纪又轻,一个个更是吓了一大跳,这可是皇子、亲王、郡王以上才能穿的,难道来的是位皇子?一众人等心里都只打鼓。

    胤祯上岸之后,面南而立,却只见一众官员士卒磕头,连“躬请圣安。”都没人喊,顿时就明白这都是些上不了台面,没见过世面的小官,福建水师的参将张春雷忙在旁提醒,“尔等还不躬请圣安,这是当今十四皇子恂郡王。”

    十四皇子恂郡王胤祯的名头现在可是闻名朝野,一听是他,澳门一众大小官吏都是颇为激动,登时就一片乱糟糟的道:“躬请圣安。”“下官请恂郡王安。”

第122章 二级战列舰

    “圣躬安。”胤祯知道他们不清楚迎接钦差的礼节,只得草草结束仪式,扫了众人一眼后,就只发现有顶官帽上的顶珠是素金顶戴(七品)的,还有两个官帽上是阳文镂金顶(九品),居然还有个七品的?沉吟了下,他才道:“都起来吧,这里谁职位最高?”

    排在最前的宋凡江忙躬身道:“卑职是广州绿营驻守濠镜前山寨的把总,宋凡江。”

    把总,是正七品武官,胤祯不由眉头一蹙,“把总?也是七品官员了,怎得连朝廷礼仪都不懂?”

    宋凡江一张脸胀的通红,却仍是响亮的回道:“回王爷,卑职是由外委把总才提上来的,最大也就见过千总。”

    外委把总不过是九品官,平日迎接钦差都够不上格,不知道礼仪倒也不足为奇,不过

    这宋凡江胆子不小,倒是可以一用。胤祯脸色稍微缓和,和煦的问道:“这里驻军有多少?”

    宋凡江躬身回道:“回恂王爷,有五百人。”

    有五百人,看来朝廷对这地方还是比较重视的,胤祯微微点了下头,而后扫了众人一眼,脸色已是沉了下来,“本王身兼海关总署总监督,粤海关澳门总口委员何在?怎不参见上官?”

    澳门总口委员何军吓了一跳,急忙上前跪下,磕了个头方才战战兢兢的道:“澳门总口委员何军参见恂王爷。”

    胤祯却是未理他,又扫了一众澳葡一眼,“澳葡大兵头何在?”

    澳门总督贾士度心里一紧,已是隐隐猜到这位恂郡王所为何来,忙上前跪道:“化外之民贾士度叩见恂王爷。”

    这家伙倒是个中国通,化外之民都会用,胤祯心里暗喜,省得翻译了,当下就板着脸道:“你给本王解释一下,你葡萄牙的战舰为何公然进入我大清国港口?本王是不是可以理解为,葡萄牙已经正式对大清国宣战?”

    宣战?贾士度一听,吓得脸都青了,这帽子扣的也太大了,忙结结巴巴的解释道:“恂亲王殿下,这是个误会……。”

    “误会?”胤祯一口就打断道:“未经许可,你葡萄牙战舰公然进入我大清领土,这是误会?”说着他一转身,“何关委,卡住所有澳葡商船,不得放一艘过关。宋凡江,率兵配合海关对所有商船进行严查,衍德、刘知生,率海军对葡萄牙战舰缴械,若有反抗,格杀无论。”

    “卑职尊命。”一等人轰然应道。

    “王爷这真是误会,天大的误会!”贾士度一听,差点没晕过去,那艘可是荷兰的战舰,他不过是给修船厂揽点生意而已,这要被收缴了,荷兰人还不找他拼命,那可是艘二级战列舰,几十万两银子。

    “真是误会?”胤祯朝衍德、宋凡江几人摆了摆手,而后沉声道:“本王给你个解释的机会,若是不能让本王满意,哼,这可是你葡萄牙先挑起的战争。”

    眼见事情有转机,贾士度忙磕了个头道:“那艘战船是商队的护卫船,在南海,船队遭遇海盗,一场大战之后,虽然赶跑了海盗,可那艘战船也遭到损伤,这才进港维修,船上只留有水手,没有兵士,而且所有的火炮也都遮掩住了,在这之前,都是有前例的,并非是有意冒犯天朝上国。”

    一听是这情形,胤祯一时之间也是一楞,没兵士,这倒还真不好大做文章,不过,这机会可是难得,他可不想错过,当下就沉声道:“那也不行,事关国家尊严,战舰就是战舰,没兵士难道就不是战舰了?”

    一见胤祯横不讲理,贾士度心里暗暗叫苦,这恂郡王该不是要借机敲诈吧?想了想,他才大着胆子说道:“恂王爷旅途劳顿,能否赏脸进屋喝杯茶解乏,容小民详细汇报。”

    这家伙是想贿赂自己,还是另有隐情?胤祯狐疑的瞅了他一眼,而后对何军道:“就去你的海关衙门。”

    进屋坐定,一众人等早就知趣的回避了,只剩下贾士度,就眼前没人,贾士度从怀里摸出一张一万面额的银票,双手恭谨的送了过来,“恂王爷,修船厂维持不容易,还请恂王爷体谅一、二。”

    胤祯连看都懒的看,淡淡的道,“本王不缺银子。”

    贾士度一看胤祯不要银子,登时就傻眼了,屡试不爽的一招都不管用,这位王爷要什么?难道看上战舰了?想到这里,他立时就出了一身冷汗,这可如何是好?犹豫了下,他心一横,说不得只能是吓吓他了,磕了个头,他才长身说道:“恂王爷,小人不敢瞒您,那艘战舰不是我葡萄牙的,而是荷兰的,就是红毛国的,他们在外海还有七艘战舰,若是强行收缴,怕他们不会甘休……。”

    荷兰的?还有七艘?胤祯一下就寻思开了,既然是还有七艘战舰,那肯定就有那种装有30--40门炮的快速武装帆船了,他以淡淡的口吻说道:“外海还有七艘战舰?可是那种装30--40门炮的快速风帆战舰?”

    见胤祯一口就点破外海的风帆战舰,贾士度不由一阵惶恐,这位王爷看样子是有备而来,前几天在南海袭击船队的海贼,不会就是这位王爷的手笔吧?想到这里,他一阵惊恐。

    胤祯见他神情,已经是肯定了心中所想,又问道:“那是艘二级战列舰?还是三级的?”

    果然是看上了那战舰,贾士度一阵绝望,哆嗦着回道,“回王爷,是艘二级战列舰,两层甲板,大小火炮八十门。”

    二层甲板,八十门炮,那可是常规的二级战列舰,胤祯不由一阵兴奋,他也不奢望能在南海碰上一级战列舰,西洋的一级战列舰现在大概都忙着在欧洲大战呢,哪有功夫到这里来。

    见贾士度说话都有点不利索,胤祯换了个问题,“这种二级战列舰一般造价是多少?那种快速风帆战舰造价又是多少?”

    贾士度显然也没料到胤祯会问这个问题,他手下有修船厂,对这种欧洲常规的战舰造价自然是熟悉,立即便回道:“二级战列舰是根据火炮的多少定价的,50门火炮的约40万,80门火炮的约六十万两,40门火炮的快速帆船造价在三十万左右。”

    胤祯权衡了半晌才道:“本王也不是强抢豪夺之辈,你去跟他们谈谈,就说本王看上他们的战舰了,问问他们愿不愿意卖?本王买一大两小三艘,愿意全部卖更好,就按你说的造价买,当然,不愿意卖也行,本王也不会强人所难。”

第 123章 旱情

    听胤祯左一句不是强抢豪夺之辈,右一句不会强人所难,贾士度只感觉瘆得慌,这位十四皇子年纪青青,竟然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不愧是皇室出身,不过他愿意按造价买,贾士度也是大松了口气,这总比强抢的好,跟荷兰人也总算是有了回旋的余地,他忙说道:“小人这就出海去跟他们首领谈。”

    “行,我给你两天时间。”胤祯爽快的说道。

    待贾士度出去后,胤祯不由一阵兴奋,来得早不如来得巧,二级战列舰自然是没说的,那种30--40门火炮的快速帆船也是他必须弄到手的,一是做为战列舰的辅助舰用,二是海关稽私若能有这种快速武装帆船,那可是事半功倍,能极大的震慑、打击走私。

    对于这笔买卖能否谈的拢,他倒是一点也不担心,卡住了这艘二级战列舰,由不得他们不卖,若不是想要他们的快速武装帆船,他根本就懒得多费口舌。

    默想了片刻,胤祯叫来张春雷、衍德、刘知生和宋凡江,待四人到齐后,他才吩咐道:“刘知生,宋凡江你二人马上派人将那艘战列舰上所有的人员全部请下船来,找地方安置好,有不配合的武力执行,但不得伤人性命。另外做好防守准备。”

    “张春雷,衍德,你二人挑选精通火炮的士卒控制战舰,将炮口对准引航道,以防外海战舰攻击澳门。”

    “未将尊命。”四人轰然说道。

    有道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不独是黄河以北遭遇旱灾,福建泉州、漳州、福宁一带开春以来也是旱情严重,这一带去年六月开始就是大旱,米价腾腾的上涨,康熙闻报,立即下旨截留起运镇江的漕粮十万石,以及松江、湖州的漕粮各十万石,并命福建水师战船运送这三十万漕米至福建赈济被灾之民,闽浙总督梁鼐亦借银到外省买米以平价粜卖,

    朝廷的措施不可谓不得力,然而,三十万石漕粮经过层层官府克扣,又再遭胥吏侵吞,落入灾民之口不到二成,地主豪绅更是借此时机会大肆兼并田地,囤积粮食。一直到八月,旱情有所缓解之后,米价这才慢慢降了下来。

    但开年之后,这米价又开始缓慢上升,开春之后,旱情一重,这米价更是发了疯似的往上涨,各地赈灾粥棚施舍的粥亦是越来越清淡,开始是裹巾不渗,插筷不倒,到现在已经是稀得能够照出人影了。

    草根、树皮、树叶,只要是能吃的下去的,都被采摘一空,最后发展到开始吃观音土,

    反正不吃是死,吃了也是死。人一旦饿急了,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的,别说什么死不死的,只要能够填饱肚子,就算是死了,那也是饱死鬼。

    原本以为熬过一冬就能看到希望,开春这一旱,让无数的灾民开始感到绝望。各县乡镇都开始有不明底细的人以施粥为名不断的聚集灾民,灾民集中之地也有三教九流各色人等频繁的进出。

    这一异常情况,自然是引起了几地府、县官府的注意,一旦灾民被人利用,爆发民变,他们可是首当其冲,别说朝廷的处理了,仅是闹腾起来的灾民就能置他们于死地,一众大小官吏这时都开始慌了起来,一边将常平仓所有的粮食都赈发出去,谴人安抚灾民,一边四处联络大户要求他们尽量拿出粮食来共渡难关。同时派人快马层层上报这一异常情况。

    不过,让他们大感沮丧的是,各地大户都仅仅是象征性的拿出一点粮食来搪塞了事,而层层的上报也都是泥牛入海,不见音信,眼见局势越来越恶化,他们也是束手无策。

    与此同时,山东、山西的粮价亦开始疯涨,各地大户见此情形更是是囤聚居奇,不肯漏出一粒粮食,从而更是助长粮价的疯涨,不仅是贫困的农民,就是一般的人家也开始断炊,动荡不安的情形开始蔓延开来。

    京城。

    虽然是少见的春旱,但京城里却没有任何的不安,依然是秩序井然,粮价虽然略有上浮,也不过是上浮一成,外城的改造需要大量的人手,没钱的人家尽可去做工,一家有一个劳力,全家的生计都没问题。

    工商杂税的革新也已经开始有条不紊的推进,京城大小商铺俱已登记造册,廉贝勒府,

    八阿哥胤禩正在细审呈报上来的各行业新的税率,却听下人禀报,“何学士来了。”

    胤禩一听,忙放下报表迎了出去。何学士即何焯,康熙钦命的廉贝勒府侍读学士,也就胤禩的老师。

    何焯字屺瞻,号义门。苏州人,大学士李光地的弟子,康熙四十二年,康熙亲赐进士,入值南书房。胤禩对他一向殊为敬重,何焯对胤禩亦是赞不绝口,两人关系亦师亦友,何焯可称得上是胤禩的半个谋士。

    一见面,胤禩就恭敬的行了一礼,“胤禩见过义门先生。”

    何焯受礼之后,这才给胤禩行请安礼,两人书房落座后,胤禩便道:“胤禩近日忙于工商杂税革新一事,耽搁了学业,甚是惭愧。”

    何焯轻笑道:“八爷何须愧疚,工商杂税革新事关国计民生,京城试点若能大获成功,八爷可谓劳苦功高,屺瞻今日正是为此而来。”

    一听何焯竟是为了工商杂税革新而来,胤禩不由一喜,倾身相问道:“先生有何见教?”

    何焯收敛了笑意,肃然说道:“如今正逢百年不遇之春旱,正所谓春播秋收,春既无播,何来秋收?绝收一年,必然导致粮价攀升,目前虽不明显,但八爷不妨未雨绸缪,屺瞻以为,此时正是推出工商杂税革新税率的大好时机。

    若八爷此时推出粮、油商铺税率减半,不仅可以稳定粮价,亦可以大获民心,一众受益商家对工商杂税革新亦会大力支持,这样可以起到分化作用,日后再推行革新,阻力必然大减。粮价稳则民心安,皇上获悉这一举措,会如何看待八爷?此实乃一举数得之善策。”

    胤禩听的眼睛一亮,脱口赞道,“先生好计策。”

    注:观音土是一种白色的软泥,颗粒细腻,类似面粉,可以当成食物,吃下暂时解除饥饿感。但吃了以后腹胀,难以大便,少量吃不致命,尽管不会饿肚子,但由于没有营养,吃久了会营养不良,手足浮肿,观音土遇水后会膨胀,很多人食用观音土后被活活撑死

第124章 未雨绸缪

    胤禩从善如流,当日就发布了工商杂税革新的第一条条令,粮、油铺的税收减半征收,各米铺不得私涨粮价,每天派人四处稽查不法商贩,并且仿海关制度设立举报点。

    条令一出,不仅稳定了粮价,更是受到满城百姓的赞誉,康熙闻知亦是大为满意。

    三月二十二日,热闹非凡的万寿节御殿朝贺已经过去了,连日的干旱使的康熙大感不安,康熙发出上谕:“自本月二十四日起、三日不宰牲、虔诚祈雨。并著各庙诵经、合意虔诚祈祷,朕三日茹素,传谕膳房知之,打鹿放鹰、俱行禁止。”

    养心殿,康熙一封封拆看来自各地的密信,山东、山西粮价异常上涨自然是引起了他高度的注意,默然半晌,他才脸色铁青的的低骂了一句:“孽畜。”而后起身在殿内快速的踱步,转了十多圈,他的脸色才稍有缓和。

    万寿节御殿朝贺忙完,皇太子胤礽也安静了下来,除了上朝,其它时间都老老实实的呆在毓庆宫,既不见人,也不外出,该布置的他早已经布置下去了,现在就是静等结果。

    广州。

    胤祯在澳门如愿以偿的花了一百三十万买下了二级战列舰蒙特多号和两艘武装快帆战舰,而后又在澳门修船厂挖走十余名经验丰富的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籍的造船工匠,贾士度不仅没有丝毫的不满,反而是乐的合不拢嘴,因为胤祯扔给了他一万两白银,并让他继续招揽造船工匠。钱倒是小事,能够搭上十四皇子胤祯这条线,对他来说,意义可就重大了。

    福建水师,衍德、刘知生及六百海军都被留在了澳门,一俟蒙特多号修理完毕,便将开回上海以做研究之用。

    胤祯在三月二十日便到了广州,广东巡抚满丕亲自带着广州一众大小官员到黄埔港迎接。胤祯不喜官场应酬,而广东官员对胤祯亦是大为不满,结果,迎接仪式一完,满丕稍稍客套了一番,一众官员便四散开了。

    胤祯知道上海的棉布、生丝专卖导致广州口岸生意锐减,断人财路,还能指望别人有多热情?对广州官场的冷淡,他丝毫没放在心上,便是满丕为他准备的钦差驻地,他都极力推辞掉了。

    朱延志早已经接手粤海关监督,自然为他准备好了下塌之处,仪式一完,他就将胤祯送到太平门附近的广德园,这里距离海关衙门很近,方便胤祯到衙门视察。

    待胤祯洗漱之后出来,他才以下属身份重新给胤祯见礼,胤祯虚抬了下手,和煦的问道:“一切还习惯吧?”

    躬请胤祯上座后,朱延志才小心的坐下来,一揖之后才道:“谢王爷体谅,一切甚好。属下是二月初二赶到广州,明察暗访了半月时间,二月二十日正式接任粤海关。”

    说到这里,朱延志脸色有点不自然,犹豫了下,他颇为艰难的说道:“粤海关比属下想的更为复杂,其中吏员大多跟广东官员和地方势力有着错综复杂的关系,属下从江海关带来的二十多名下属虽然都安插了下去,可都被排挤的厉害,兼之不懂粤语,很难与下面的吏员沟通,属下至今连新海关制度都不敢公布。”

    胤祯不动声色的听完,半晌没有做声,粤海关作为四大海关之首,规模最大,人员最多,每年上缴的税收占了海关总额的一半还多,其吏员的油水自然是难以想象,堪称是肥缺中的肥缺。

    因为距离上海远,他怕朱延志一下镇不住,原本是想循序渐进,慢慢更换,看样子,这办法根本就行不通,良久,胤祯才道:“把你带来的人都撤回来,全部安排到澳门总关去,本王这次带来六百海军,给你留下五十名,你先把澳门总关牢牢掌控住,把进出船只、货物都登记清楚。

    另外,暗中摸清他们贪贿的情况,两月后,海军学院淘汰学员,本王从这些人里给你挑些好的来,再从江海关抽调些人手,一举将他们通通替换掉。你眼下主要的事就是摸清他们贪贿的底细,到时候,本王要杀他们一个人头滚滚,海关不允许任何地方势力插手。”

    朱延志听的大为振奋,这段时间,他被排挤的够苦,几乎都快被架空了,胤祯如此安排,那是再好不过,他忙起身一揖道:“属下谨尊王爷钧令。”

    朱延志才告退出门,达春便在门外禀报:“禀王爷,郑清远,张德才二人前来叩见。”

    郑清远是去年派来收罗西洋各色人才的,张德才是张梦娇的二哥,去年躲祸来广州的,胤祯沉声道:“让他俩进来。”

    两人一进门,就给胤祯叩头请安,起身后,躬身肃立,胤祯望着二人,张德才三十多岁,是家中兄弟中最聪明能干的,看起来也很稳重,郑清远还不到三十,是郑世昌的幺儿,机灵,胆大,有股子闯劲,两人搭档倒是一个好组合。

    想到这里,他心中不由一动,这两人都是能信任的人,这段时间在海上,他一直在考虑南洋的问题,这二人倒是不错的人选,略略问了下二人的情况后,胤祯便问道:“你二人可有兴趣下南洋?”

    郑清远是个闲不住的,跟着胤祯一路从京城到上海到广州,已是大开眼界,南洋他是早有去看一看的想法,闻言毫不犹豫的回道:“回王爷,奴才愿意。”

    张德才却是犹豫了下,去年躲祸便是安排他下南洋的,结果胤祯说不用,怎得现在又让他下南洋?难道有差事?这可是好兆头,他沉稳的说道:“王爷但有所谴,小民万死不辞。”

    胤祯含笑道:“你二人可想好了,下南洋可是有风险的,不说海上的风险,就是在南洋,也比不的广州、上海,危险可是无处不在。”

    郑清远跪下磕了个头道:“王爷对郑家的大恩大德,奴才死且不惧,何惧风险。”

    张德才是海贸世家子弟,深明风险越大,利润越高的道理,他妹妹虽然是胤祯的福晋,不过却是个庶福晋,想要前程富贵还得自己去拼,眼下有机会,自然不愿意放过,当下也跪下道:“能为王爷效劳,小的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

    “好。”胤祯笑道,“本王现在就赏你二人王府三等护卫身份,郑清远带的那二十个人也跟你俩一起下南洋,本王再给你们抽三十个亲卫,一并都赏七品顶戴。

    两广、福建有很多人在南洋居住,但当地的土著和西洋人对他们却是肆意的欺压和屠杀,你们去南洋两个任务,一,详细探明南洋各港口情况,为海军南下预做准备,二,给爷在当地站住脚,然后再慢慢吸纳当地的华人,稍成气候,爷就派人给你们运送火铳和火炮,把势力壮大起来,海军南下之日,南洋必将成为大清的又一个行省。”

第125章 十三行

    郡王府的三等护卫是从五品,两人还未下南洋就已经得了诺大的彩头,立时就激动的脸颊通红,再一听胤祯竟然是要吞并南洋,两人登时就热血沸腾,这要成功了,他们俩可就平步青云了,这可是实打实的军功,开疆拓土,不论是在哪个王朝,那可都是头等大功,更何况大清尤为看重军功,说不定还能混上个爵位,两人忙跪下道:“奴才谢王爷提拔,必不辱使命。”

    起身后,张德才又问道;“王爷,我们可否在福建、两广再招纳些人手?”

    “当然可以。”见张德才这么快就进入角色,胤祯不由大为高兴,看来没挑错人,他微笑着道:“不过只能够秘密的招人,不能引起当地官府的注意,再有,人数也不能太多,否则,你们在南洋一落脚就会引起当地土著的注意。”

    “奴才明白。”两人叉手回道。

    “本王先给你们十万两银子做经费。”胤祯沉吟着道:“你们在澳门设个联络点,上海下南洋的船队到了澳门会派人联系你们。”

    粤海关茶商万隆洋行的行商洪万山此时身着一身簇新的补服、头戴素金顶戴的红缨官帽,正在广德园门外兴奋而又焦虑的等候着,他这顶戴是捐的虚衔,没有实职,无非是图个好跟官员打交道。

    胤祯在上海把棉布和生丝的专营权给了江海关,让广州的出口贸易一落千丈,导致广州官场、商场、百姓对胤祯是骂声一遍,海关行商更是如此,棉布和生丝的专卖立刻就使得经营这两项商品的行商倒毕,整个十三行对胤祯都是抱着仇视的态度。

    但刚过不惑之年的洪万山却不这样认为,胤祯现在可是全国海关总署的总监督,不再是江海关的监督,粤海关不论是从地理位置,还是海贸的历史都比上海要强上太多,他没理由会放弃粤海关,他这次到广州来,对粤海关来说,应该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胤祯此次来广州,粤海关几个海关委员都私下联络鼓动,有意给胤祯难堪,洪万山却敏锐的感觉到这是一次难得的机会,不论是在京城还是在上海,第一个靠上十四皇子胤祯这颗大树的,现在哪个不是商界的风云人物?所以一得到消息,他就急冲冲的赶了过来拜见。

    打发走郑清远和张德才二人,胤祯正准备休息下,又听达春在外禀报,“王爷,外面有个自称海关洋行的商人拜见。”

    海关洋行的商人?胤祯一楞,难道就是所谓的十三行?广州十三行那可是有着太多的传奇。转念又想到,这么多海关的吏员、行商都没来参见,这人为何独自前来?这群不开眼的东西,倒要好好给点颜色。沉吟片刻,他才道:“让他进来。”

    太平门位于广州西南,滨临珠江,沿江整齐的耸立着不少上下二层,高大宽敞,造型别致的洋楼,洋楼后面则是商铺,各种洋货铺、茶铺、食肆、瓷器店、兑银店、估衣店、杂货店等,自然形成了一条街,西洋商人称之为‘华人街’。

    ‘华人街’热闹异常,人流往来不息,来自各省、南洋、西洋的商人都汇聚在这里,如此繁华之地,自是少不了三教九流之辈,时间一长,此地也就成了广州有名的龙蛇混杂之地。

    就在离‘华人街’不远的一座小院内,六、七个商贾打扮的人正百无聊赖说着些江湖趣闻,突然听得院门开合的声音,循声望去,就见一个也是商贾打扮,四十多岁的精干男子快步走了进来。

    几人都是老江湖,一看脚步就知道有消息了,为首之人叫邓老大,不过三十出头,面貌倒是清秀,只是显的有点阴沉,邓老大使了个眼色,一众人便快步跟进了屋子,一进屋,后来的男子就道,“老大,有消息了,点子已经到了广州,今日上午乘福建水师战船到的,下塌在广德园。”

    一听这话,众人都是脸露喜色,邓老大却是沉声问道:“有多少兵丁护随?”

    “这个暂时打探不到。”那男子微微摇了摇头,“我没亲眼见到,只是听人说的。”

    “不要急,再探。”邓老大叮嘱道,“再派人去港口看看,福建水师战船是否等在港口?另外再提醒你们一次,不要用当地的眼线,他们靠不住,宁愿慢点,也不能有任何差池。”

    “是,老大放心,兄弟们心里有数。”那男子说着就转身离去。

    扫了几个一脸热切的兄弟一眼,邓老大才轻笑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瞧瞧你们,一个个猴急的样子,二炮,把洒出去的眼线都撤回来,免的被人察觉。”紧接着他又才说道,“从现在起,这院子准进不准出。”说完,一转身进了内房。

    邓老大便是‘粘杆处’派出来执行刺杀胤祯的首脑,进入内房,他便凝神沉思起来,接到命令已经二个月了,原本是打算在上海动手的,可一直没有机会,后来又得到消息,胤祯要前往广州,他便改变计划,准备在路上伏击。

    只是没料到胤祯居然会乘坐福建水师的战船赶赴广州,让他全盘计划落空,现在既然在广州等到了胤祯,他就面临两个选择,是在广州动手,还是在他回程的路上伏击。

    广德园,胤祯一脸温和的看着有些拘谨的洪万山,淡淡的说道:“海关洋行就是所谓的十三行吧?”

    洪万山恭敬的回道,“回恂王爷,是的,十三行是对所有洋行的总称。”

    胤祯微微点了点头,仍然是淡淡的语气,“本王是海关总署的总监督,十三行既是粤海关名下的洋行,为何只有你一家行商来拜?莫非是以为本王管不了十三行不成?”

    洪万山一听这话,吓得立时就跪了下来,重重的磕了几个头,伏在地上不敢作声,这话他可不敢回。

    胤祯瞧了一眼洪万山身上的簇新的补服,“你们行商应该都捐有官身吧?”

    “回王爷,是。”洪万山战战兢兢的回道。

    “很好。”胤祯冷冷的说道,随后扬声吩咐道:“达春,拿本王的贴子去把粤海关的行商都请来,有官身的全部着官服,本王要召见他们。”

    洪万山一听这话,登时就感到背后凉飕飕的,恂王爷这是要拿十三行开刀了啊,还好今儿自己来了。

    喝了口茶,胤祯才温言道:“起来吧,坐下回话。”

    洪万山听得话语温和,忙磕头道谢,这才小心的斜签着身子坐下。

    胤祯却又不疾不缓的问道:“十三行跟广东的地方官员及地方势力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你背后的靠山是谁?”

    洪万山屁股刚刚才挨到椅子,一听这话,不由自主的又滑到地上,谨慎的回道:“回王爷,卑职经营茶行,本小利薄,销量又小,实在是举步维艰,可没人看的上眼。”

第126章 又见站笼

    茶叶的销量小?胤祯不由一楞,记得茶叶是主要的出口商品,难道西洋现在还没流行喝茶?这可是个绝好的机会。他瞅了洪万山一眼,这人倒是有胆识,也有眼光,茶叶不用几年就将成为热销商品,倒是可以给他个机会,沉吟了片刻,胤祯才说道:“听你说话口音,是广州本地人?”

    听得这一问,洪万山心头一跳,恂王爷竟然问起他的私事来了,这可好兆头,他忙沉住气,沉稳的回道:“下官是顺德人,家族都在顺德,家小在广州。”

    是本地人就好,这时代的人地域观念特别强,而且排外思想严重,广州本地人,在广州可要占不少优势。胤祯放下心来,话题一转,“十三行可曾成立公行?”

    见胤祯转换了话题,洪万山不由大感失望,却不敢有丝毫懈怠,这位十四皇子这两年来的所作所为已经是堪称商界的传奇,自然是有其过人之处,其心计、手段又岂是常人所能及?想到这里,他谨慎的回道:“回王爷,十二年前,十三行曾组建公行,但维持时间不到一年,就被解散,以后再没组建公行。”

    “哦,这是为何?”胤祯颇感兴趣的问道。

    洪万山沉吟着道:“十三行成立公行的目的,便是为了掌控商品价格,以便在对外贸易上谋取更大的利益,外商自然不依,他们重金收买个别的行商,还有……官员,另外,成立公行也造成十三行与广大散商之间的互相倾轧,外商在进出口货价和交易量上利用矛盾,致使公行亏损,两相夹击下,公行很快就解散了。”

    一群目光短浅,只知道窝里斗的东西!胤祯暗骂了一声。

    这时,就听的达春在外禀报,“禀王爷,十三行已有部分行商在外候见。”

    胤祯不由一楞,自语道,“这么快?”

    洪万山忙解释道:“王爷,十三行总部就在左近。”

    胤祯点了下头,扬声道:“把钦差旗牌立在门口,让他们都跪在广德园门口候着。”

    洪万山听的脖子一缩,十三行这次怕是要倒大霉了。

    小院内,

    去港口查探的线报很快就进了邓老大的内房禀报,“港口已经不见福建水师的战船,不过听一些船老大说,福建水师有一支船队停驻在澳门,已经三天了。”

    “继续关注澳门那支福建水师的动静。”邓老大沉声说道,心里却是一沉,看样子,点子极有可能是乘战船回上海,那就只能在广州动手了。他心里很是烦闷,这是他最不愿意的,在广州城动手,一击不中,官兵瞬间就能赶到,折损人手是其次,一旦打草惊蛇,可就再难有机会下手了。

    默想了一阵,邓老大才走了出来,扫了一眼仍然守在屋里的几个兄弟,他沉声吩咐道:“卢子,你去把广德园附近的地形、道路画张草图出来,咱们好好合计一下。”

    “三多,想办法把弓箭偷运进来。”

    “小五,把我们的人手都分散安置在我们附近的地方。”

    一见邓老大准备动手了,一众人都兴奋的连声答应下来,转身各去忙乎。

    广德园门口,一溜跪了二十一个粤海关的行商,不到一个时辰,消息就传遍了广州官场,对于胤祯拿十三行撒气,一众官员都只能报以苦笑,胤祯身为海关总署的总监督,整治粤海关内部,那是天经地义,谁也不敢站出来说闲话。

    朱延志闻报后也匆匆赶了过来,胤祯见他便道:“你去门外点一下,看看还有没有人没到?”

    朱延志躬身回道:“禀王爷,下官已经点过了,粤海关一共二十四家行商,外面二十一,这里有一个,还差二个。”

    “不错,看不出,粤海关还有两个胆大的嘛。”胤祯冷笑道:“查查是谁?”

    很快,就有人报了上来,缺的是袁潞跟汪昆鹏二人,二人皆是推委有病,正卧床修养,不敢前来参见王爷,以免不吉。

    胤祯瞅了一眼脸色发白的洪万山,“这二人是什么背景?”

    洪万山不安的挪动了下,才低头回道:“汪昆鹏有个女儿是两广总督赵弘灿赵大人的小妾,袁潞是原广东巡抚,现任闽浙总督范时崇范大人的姻亲。”

    “哼,还真是背景深厚,竟然一下牵扯到两大总督。”胤祯冷哼了一声,而后淡淡的吩咐道:“达春,拿爷的王命旗牌,带人将海关行商袁潞跟汪昆鹏二人抓来。”

    “奴才尊命。”达春躬身一揖,领命而去。

    朱延志知道这主子,语气越淡,发作的越厉害,忙跪了下来,“王爷,都是下官无能,管束不力,恳请王爷责罚。不过袁潞跟汪昆鹏二人,年老多病,还望王爷给二人稍存体面。”

    胤祯却是不予理会,反而说道:“去取两个站笼来。”

    站笼?朱延志与洪万山一听,脸色立时就白了。

    朱延志再次跪请道,“王爷三思,现在正是关键时刻,何苦为小事得罪人。”

    “去吧。”胤祯面无表情的说道。

    朱延志出门不久,洪万山也从后门溜了出去,绕道奔到大门口跪下。

    不多时,袁潞跟汪昆鹏二人便被带到广德园门外,一众早已跪的膝盖发麻的行商正在低声嘀咕,一见这两位行商中的大佬都被抓了过来,一个个立时就意识到十四皇子恂王爷这次是动真的了,哪里还敢嘀咕,一个个都开始为自家担忧起来。

    袁潞跟汪昆鹏二人确实都是在家,听闻下人传报说十四皇子恂王爷在着人拿贴子请十三行的行商,都意识到胤祯是要拿十三行立威,二人都一般的心思,仗着后台强硬,指望躲过这个风头,再登门告罪,省得吃苦头,没料想胤祯竟然拿出王命旗牌到家中抓人,登时就吓了半死。

    胤祯闻报后便走了出来,袁潞跟汪昆鹏二人一见他出来,忙不迭的跪下磕头求饶。胤祯冷冷的看了二人一眼,才开口问道:“朱关宪,目无上宪,藐视钦差,该处以何刑?”

    朱延志知道胤祯是铁了心要拿二人立威,当下也不多话,只是木然的说道:“杖刑。”

    一听杖刑,众人脸色都是一变,这二人都一把年纪,经的起几杖?

    胤祯却是面无表情的说道:“念在二人年老体衰的份上,改站笼吧,不许垫砖。”

    不许垫砖!一众行商刚刚才松口气,一听到最后这句,登时就晕到了三个,另有两人小便失禁。站笼不许垫砖,一个壮汉也挺不过一个时辰,更何况袁潞、汪昆鹏二人,这是杀人不见血!

第127章 不卖帐

    袁潞跟汪昆鹏二人一听这话,当场就吓傻了。

    朱延志也吓呆了,他怎么也没想到胤祯竟然要拿这二人性命来立威,如此一来,可就同时得罪两大总督,这全国一共才八大总督,再说这暴虐、嗜杀的名声一传出去,还如何争储?一回过神来,他便“砰”的一声跪下,一连磕了几个头,额头登时就乌青一片,“王爷,还请三思,二人虽然有罪……还望王爷开恩。”

    “罪有应得。”胤祯扔下一句话,便转身扬长而去。

    朱延志楞了半晌,也没想明白十四爷今天这无名火是从哪里来的?无奈之下,只得爬起身跟了进去。

    几个如狼似虎的亲卫立马就将袁潞跟汪昆鹏二人塞入站笼。

    一众行商都是噤若寒蝉,关宪大人亲自磕头求情都没用,他们谁敢站出来做仗马之鸣?一个个心里更是惊恐不安,连袁潞跟汪昆鹏这两个后台如此强硬的人物,十四皇子整治起来都没一丝顾忌,毫不留情,一出手就致他二人于死地,他们这些小鱼小虾根本就不值一提了,天知道十四皇子接下来会怎么惩治他们?

    一个个此时已是悔的连肠子都青了,都在心里大骂海关的那帮龌龊官员,你们要跟十四皇子斗,那是你们的事,何苦威逼我们十三行,现在我们落得这个下场,却屁都不见你们放一个。

    广德园门口,袁潞跟汪昆鹏二人被胤祯罚处站笼,并且不许垫砖的消息立时就风一样迅速的传遍了广州官场。

    本就一直关注这事的一众大小官员听闻之后,立时就目瞪口呆,十四爷就算要立威,这动静也太大了点吧?难道他不知道二人的背景,不可能,就算他不知道,朱延志能不知道?看来,十四爷这是成心要横扫广东官场。

    广东巡抚满丕闻报之后亦是一怔,回过神来便连声催促备轿,闽浙总督范时崇对他可是有举荐之恩,这要让他的姻亲死在广州,日后怎还有脸见人?

    一众官员都是耳目灵通之辈,巡抚满丕的绿呢大轿这才出抚院,他们就收到了消息,他们跟十三行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个个立时就跟了上去。

    不过,在进入广德园的路口,一众官员都被胤祯的亲卫拦了下来,巡抚满丕下轿后,望了一眼那些亲卫身后的钦差旗牌,脸色登时铁青,胤祯这是铁了心要杀人立威了,连求情的都不给一丝机会,想到胤祯的身份,他只得悻悻的转身上轿,闷声吩咐道:“回衙。”

    日头西斜,最后一缕阳光正照在广德园门口的站笼上,袁潞、汪昆鹏二人年老体衰,在站笼里不过才半个时辰,就已经是奄奄一息。

    洪万山眼见二人已到了油尽灯枯之境,心里着急,大着胆子爬了起来,在一众行商惊诧的目光中,跑到附近的店铺找了两根扁担,匆匆又跑了回来,听到动静,袁潞、汪昆鹏二人睁开眼睛迷茫的望着洪万山,不知道他意欲何为?

    洪万山朝着一众行商低吼道,“过来几个人搭把手,咱们十三行同气连枝,一荣俱荣,一毁俱毁,咱们不能眼睁睁看着袁宏官和汪德官就此送命,还把自己当十三行的人,就给我过来搭把手。”说着,他就将一根扁担穿入站笼,低语道:“袁宏官,踩上来,喘口气。”

    袁潞此时命悬一线,哪里还讲客气,立马将脚踩在扁担上,喘了两口气才道:“多谢洪甲官仗义出手,老夫死不足惜,别连累了一众同行。”

    洪万山闻言,扬声说道:“袁宏官这话可就见外了,今日是十三行生死存亡的关头,大伙要是还不知道上下一心,十三行自今日起,必然名存实亡,今日要生大家一起生,要死大伙一起死。”

    洪万山这一番话说的是慷慨激昂,掷地有声,立时就有一人爬了起来,踉跄着奔上前来,将扁担一头扛在肩上,“袁宏官,坐上来,洪甲官说的好,今日大伙生死同命,即便是死,也不能坠了咱们十三行的名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见守门亲卫没有制止,当下又跑出二人,拿起扁担将汪昆鹏扛了起来。

    洪万山四人的举动无异于造反,一众行商,有害怕担心受牵连的,亦有激动的干脆起身凑到站笼边,轮流扛扁担,大门口立时就乱了起来,不到盏茶时间,就只剩下九人还跪在地上,其他人都围到了站笼边,大家都意识到今日是无法善了,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也没什么害怕的了。

    就在这时,园门大开,胤祯一脸肃然的走了出来,扫了一眼门口的情形,而后伸手一指那几个仍然跪在的行商道:“你们不用跪了,先回去。”

    那九人一听,顿时松了一口气,忙叩头谢恩,而后蹒跚离去。

    胤祯这才回过头来,扫了一眼仍然围在站笼边上的一众人等,似笑非笑的说道,“还好,没让本王彻底失望,把他俩放出来,都进来。”

    没让他彻底失望,什么意思?一众人搀扶起袁潞、汪昆鹏二人稀里糊涂的跟进了园子,一进屋,众人早没了在门外的锐气,待胤祯居中坐下,众人都乖乖的跪下请安行礼,没胤祯吩咐,也没人敢起身,都规规矩矩的跪着。

    胤祯望着众人道:“袁潞、汪昆鹏,你二人自持身份,目无上宪,今日稍加惩罚,可有不服?”

    袁潞、汪昆鹏两人才从鬼门关转了一圈,哪里还有丝毫的傲气,急忙叩头道:“下官不敢。”

    “哼。谅你们也不敢。”胤祯冷哼了一声,幽幽的说道,“本王身为海关总署总监督,今日明白告诉你们,海关不允许任何地方势力干涉,想在十三行做,一切都得唯海关马首是瞻,这话,你们都给本王记清楚了。”

    说完,他又看向朱延志,“朱关宪,本王赶走的那九名行商,明日从粤海关除名,其掌控商行,另行招人,粤海关十三行不需要不团结的行商。”

    抱歉,昨日朋友生日,本以为是喝喝小酒,不成想,遇上了恶客,喝了一斤多,烂醉如泥,欠的一章,明后天再补上。

第128章 公行

    一听这话,众人都不由暗呼侥幸,十四皇子整合十三行竟是如此别开生面,这手段可真是匪夷所思,闻所未闻,着实让人大看眼界,那九个满心喜欢先行回去的行商,得知这个结果,不知道会是什么反应?

    胤祯吩咐完,又侃侃而道,“十三行初建是朝廷本着以官制商,以商制商的原则,已历经二十余载,不过,你们却让本王深感失望,二十多年下来,十三行仍然是一盘散沙,对内对外都不能形成垄断。

    你们是经常跟西洋人打交道的,难道感受不到西洋商团的变化,时代在变,你们不能总是墨守成规,要与时俱进。十三行本就是为垄断而生,对外,十三行要齐心联手,垄断所有出口商品,最大限度赚取外商的钱。对内,一是要尽量垄断各行业,二是要处理好跟广大散商的关系,不说利益均沾,至少要让他们有利可图。

    垄断需要资本需要积累需要时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想达到垄断目的,就必须成立公行,公行直接置于海关监督名下。具体制度你们商议,本王给你们三天时间,拿出具体的公行制度。

    本王在这里要求几点,十三行总数控制在十五家,只能少,不能多,准入要严,必须有十三行现有行商三名以上做保,金额要在五十万以上,保证金不得少于十万两。惩罚制度要严,发现有损害公行行为,坚决踢出,其家族都终生不得再入十三行。

    本王慎重的提醒你们,粤海关不会没落,只会越来越繁荣,朝廷能专营,也能放开,今年,粤海关就会放开土布的出口。”

    一众行商听到这一番话,一个个都是心情激荡,垄断,公行,放开,粤海关仍然是第一大关,十三行不会没落,反而将迎来更大的发展,一众人强行按捺下心头的兴奋,齐声道:“下官谨尊王爷钧旨。”

    胤祯满意的点了点头,又吩咐道:“朱关宪,以后所有外商购买的商品对必须有行商和公行的印章才能上船,另外,黄浦港码头的搬运工,也必须整合起来,置于粤海关的直接领导之下,工钱给他们涨起来,有敢私自装、卸洋船货物的严惩不殆,几管齐下,不怕垄断不了洋商,不仅粤海关,全国的海关都要如此。”

    待得众人一走,朱延志便轻笑道:“王爷瞒的下官好苦。”

    胤祯瞧着他乌青的额头,不仅笑道:“呵呵,本王是为你好,让你收揽人心嘛。”

    次日,小院里,邓老大指着墙板上一大张简易地图沉声说道:“广德园前面临街,后面临江,左右都是大片木房,点子的护卫大约在三百以下,兄弟们不要小觑了,这些护卫可不是野鸡把式,现在都听我安排:

    唐七、阮九,你两个在左右两边放火,放火之后就负责两边街口放风,有大队人马到了,马上放烟花通报。

    卢子在江上准备大、小船只接应,得手后从广德园后面上小船。

    二炮,你带二十个弓手守在广德园大门两侧。

    小五,你带剩下的三十个弓手兄弟,埋伏在广德园后墙。

    八叉,准备好撞墙的柱子,以防要硬攻。

    三多,四喜带领其他兄弟跟随我冲杀。

    五更点火,两边火势一起,街上必乱,逃命的、救火的,肯定是满街乱跑,广德园里面也会大乱,目标肯定要跑出来,一是从前门,一是从后院。估计从前门的可能大,我带兄弟们伏在前门,一发现目标,我们就乘乱冲杀过去,小五,目标若是从后院走,你就放烟花,我们尾随掩杀。

    大伙儿都注意,直奔目标,弓手特别注意,不能让目标漏网。再次提醒你们,不要恋战,得手后马上就从江边退走,打散的先混出城,到香山碰头。都记清楚了没?”

    “清楚了,大哥,咱们又不是头一次做这买卖。”

    “那是,跟老大做买卖就是顺当,每次安排的都密不透风,就没失手过。”

    广德园,胤祯再次召见了洪万山,待他见礼之后,胤祯就开门见山的问道:“你万隆行现在的资金是多少?”

    一听这话,洪万山心情就激动起来,但仍是沉稳的回道:“回恂王爷,粤海关茶叶的销售量很低,现在每年不过四百担,万隆行从散商手里收购,转手卖给外商,因此所需本钱不大,不过十数万两。”

    十几万?胤祯眉头一皱,这本钱也太少了,能做什么?

    洪万山在商场打滚二十余年,察言观色、揣摩人心已是炉火纯青,胤祯是什么身份,连着召见岂能无因?开口就问资金,定是想提携自己,这种难得的机会岂能轻易放过,他立马就说道:“恂王爷,下官本钱还有点,只是眼下各行业都很难插手……。”

    有本钱就好,胤祯眉头一展,“万隆行能凑齐四十万不?”

    到这个份上,那怕是砸锅卖铁,也得凑。洪万山一口就回道:“回王爷,能。”

    “好,本王再入股四十万。”胤祯不疾不缓的说道:“万隆行给你二成股份,两年之内,万隆行要垄断东南四大海关的茶叶出口,而且要构建自己的进货渠道,直接跟茶场合作,不仅是绿茶,红茶也要,总而言之,垄断全国茶叶出口,能办到不?”

    别说给二成,就是给一成,洪万山也没意见,能直接攀上胤祯的关系,那怕花个一百万也值,不过茶叶投这么多钱下去,何时才能回本?赚不了钱,恂王爷又会怎么看自己?犹豫了下,他才咋着胆子说道:“恂王爷,这些都没问题,问题是这茶叶的销量太低,这么些网点铺下去,可就没利润了,甚至有可能……。”

    “呵呵,你不相信本王的眼光?”胤祯自信满满的轻笑道。

    洪万山不由暗骂自己糊涂,十四爷是什么人,那可是商界的传奇,他会白扔六十万银子?看来,他是看准茶叶的前途了,他忙欠身一揖,笑道:“下官真是猪油蒙了心,让恂王爷见笑了。”

    “恩。”胤祯轻笑道,“专心做茶叶这一行,而且要着眼于长远,万隆这个名字不够大气,叫万利隆吧,洋人也容易接受,以后这名号可要飘洋过海。”

    胤祯亲自改名,这可是无比荣耀的事,洪万山连忙谢恩,“谢王爷赐名。”

    胤祯却是收敛了微笑,正容道:“你洪家一族,我都初初了解了一下,你既是跟了本王,也不能亏待你,叫你家二子补入本王亲卫,另外,在你族人中也挑三、五个送来。”

    竟然还有这等好处!洪万山一怔之后,心中狂喜,这可不比买的虚衔,儿子这一进亲卫可就正儿八经有了出身,还有族人,这可真是一步登天了,回过神来,他立刻跪下,磕头谢恩。

第129章 刺杀(上)

    胤祯整合十三行的手段很快就传遍了广州官场,一众大小官员闻听后都是哭笑不得,这手段可真是新鲜,雷声大,犹如五雷轰顶,令人闻之色变,股战而栗,未曾想,打的却是干雷,雷后竟然是阳光灿烂。

    广东巡抚满丕更是彻底无语,这位十四皇子捞钱手段花样百出,这整治人的手段也是匪夷所思,整治十三行不说,顺带还把广州官场涮了一把,日后跟他相处可得多留几个心眼,他行事毫无顾忌,偏又合理合法,真要被他记恨了,他那手段,自己怕是吃不消。

    二十四日凌晨,五更刚过,广德园所在的江英街中段两头同时起火,江英街本就临江,火借风势,瞬间便向两边席卷而去。

    一时间急促的锣声响彻了整个江英街,熟睡中的人们一惊醒,便被眼前冲天大火给惊呆了,奔跑逃命的,呼唤亲人的,号啕大哭的,叫着救火的,喧哗声浪一阵比一阵高。

    大火内的人拼命往中间跑,而中间的人见大火蔓延过来,又想冲出去,整个江英街登时乱成了一锅粥,街上到处都是无头苍蝇一般往来奔跑的慌乱人群。

    广德园,火势一起,达春就被值班的亲卫叫醒了,一听走水了,他急忙冲出房间,一看到广德园两边都是冲天的大火,立时就吓了一大跳,一边匆忙往胤祯房间跑,一边吩咐,“叫孙查齐、达尔汉、赶到王爷房间来。”

    冲到胤祯房间,达春也顾不上什么礼不礼的,一边大声呼叫一边大力拍门。

    听到响声胤祯马上就惊醒过来,一听走水了,也是一惊,这年头全都是木房子,最怕的就是失火,清醒过来,他急忙穿衣裤,边穿边冲到窗边瞅了一眼,达春急道:“王爷,别看了,两边起火,咱们后面是江,万全之策是下江。”

    两边起火?胤祯穿衣服的动作立时慢了下来,怎么可能两边一起失火?他突然一下灵醒过来,这是有人故意纵火,他急促的吩咐道,“这火是冲我们来的,不要慌,传令,紧闭大门,不许点灯,叫三队火铳手封住大门,不管是谁,冲进来的都给我打死,另外叫一队人警戒后院,其他人到爷门前集合。”

    虽然听到吩咐,达春这时却寸步不敢离开,听到几个脚步声过来,他马上喝道:“来者报名。”

    “达尔汉。”“孙查齐”

    连着两声传来,达春一听声音没错,立即就道,“孙查齐去通知值班守卫紧闭大门,不准进不准出,违令者杀!达尔汉,吹集合哨,全体集合。”

    急促的集合哨响了起来,原本有些乱的亲卫立时都循声跑了过来,戴理生最早赶了过来,急声问道:“什么情况?”

    达春一听他的声音,忙道:“戴理生,马上去后院,率领值班亲卫警戒后院围墙。”

    前门后院都安排了人负责,达春已经是冷静了下来,瞅了胤祯一眼,才道:“王爷,能否把灯熄了。”

    胤祯闻言不由莞尔,倒是忘了自己房间的灯,忙吹灭了灯。心里却仍然在想,自己到广州才几天,是谁要杀自己,竟然不惜防火烧一条街,袁潞、汪昆鹏两人?不可能,他们家大业大,岂肯冒灭族的风险,再说也没把他们逼到鱼死网破的地步。荷兰人?他们也没理由,船可是花了一百多万银子买的。断人财路,难道是那几个被退出十三行的行商?

    密集的脚步声从四处汇集过来,达春手执长刀立于门前,紧张的注意着汇集过来的人群,黑灯瞎火的,天知道有没有贼人混了进来,既然王爷说是冲着他们来的,就不得不防。

    很快,队伍就集合起来,达尔汉也知道此时情况不明,立马就喝道:“所有人检查自己前后左右的人,看看有没有陌生人。”

    一俟检查完毕,达春一口气就点了十多个亲卫的名字,验明声音后,才叫他们过来。随后,他又道:“达尔汉,带三队火铳手封住大门。库奇,带一队人去后院听从戴理生指挥。”

    眼见还没人混进来,命令也都传达下去,胤祯也松了口气,呆在这里肯定不行,两边大火烧过来,这里虽然比较宽阔,却也禁不住烟熏火燎,贼人若是乘那时冲进来,后果可就不堪设想了。想到这里,他对达春道:“命令队伍向大门靠拢,跟火铳队汇合。”

    广德园对面,眼见广德园大门始终紧闭,而园内不过盏茶时间就恢复了宁静,邓老大不由暗暗皱眉,久闻点子善兵,看来不是空穴来风,果然有两下。现在动静闹的那么大,大队兵马肯定是转眼就到,虽然火大能阻得了一会儿,可点子身份太贵重,那些个官员拼死也要冲进来营救的,时间太紧了。

    再说,这次既然惊动了点子,以后怕是很难有机会了,与其如此,还不如放手一博,说不定还有点机会,最后望了一眼那紧闭的大门,邓老大沉声道:“八叉,带人撞墙,撞左墙角,速度要快。”

    见八叉带人扛着柱头去撞墙了,邓老大又沉声道:“点子扎手,放红色烟花。”

    八叉等人刚刚跑到围墙开始撞墙,“砰”一颗烟花便当空爆了开来,红色的焰火在暗红的天空中并不醒目,但方圆几百米却看的清清楚楚。

    “兄弟们,老大发催命弹了,动作快点。”八叉心里不由一阵紧张,催命弹发出,那就意味着命令所有人不惜代价全面强攻了。

    胤祯这边大队人马刚刚跟火铳队汇合,就听的右前方传来一阵闷响,紧接着天空又爆出一朵红色烟花,胤祯不知道红色烟花代表什么,但那闷响声,却是有人在撞墙,看来是准备强攻了,胤祯不由暗暗惊心,谁这么大的手笔?知道自己二百号护卫还敢强攻,对方有多少人?又是受谁指使?谁有这么大能耐,短短时间内召集数百亡命之徒?

    胤祯此时无暇多想,微微提高了声音,沉稳的说道,“一群乌合之众,给你们送功劳来了,铳卫听令,三段击,目标围墙缺口,第一列准备。”听到胤祯亲自发令,一众护卫马上就稳下心来。

    胤祯接着又下令,“孙查齐率两队弓卫注意戒备,达尔汗率三队刀卫,随时听命令。”

    话刚落音,院墙“轰”的一下就倒塌了。

第 130章 刺杀(下)

    冲天而起的大火映红了半边天空,虽然还是五更天,却也能较清晰的看见人影,比起伸手不见五指的情形要好的太多,不论是弓手瞄准目标是火铳手装弹射击,都要轻松很多。

    胤祯的亲卫都知道跟着这主子上战场是迟早的事,所以平日里训练抓的很严,就是队列训练也不比海军学员差,技能训练更不用说,胤祯可是把他们作为低级军官要求的,所以虽然是事起仓促,一个个亲卫却并没多大的紧张,胤祯这么一鼓舞,他们登时都兴奋起来,这确实是个难得的立功机会。

    邓老大手下人数也并不少,不算杂七杂八的外围人员,仅是上阵肉搏厮杀的,就有百余人,另外还有五十弓手,这些人可都是用银子喂熟了的死士,这些年跟着他走南闯北,做下了无数的无头公案,凭着严密的组织和周密的策划,极少有失手的时候,别看他们人多,真正属于‘粘杆处’的人马却仅仅只有三个。

    围墙一倒,邓老大就沉声喝到“冲!”说着转头又吩咐汇集过来的一众弓手道:“上墙牵制。”

    埋伏在广德园后墙的小五,一看到催命弹,便低声说道:“兄弟们,留几个在墙头掩护,其他随我翻墙杀进去。”

    广德园内,围墙一倒,便有十多条人影窜了进来,胤祯手一挥,冷冷的命令道:“放。”

    “砰砰”登时响起了一阵枪声,新式遂发线膛米尼弹枪立时就冒出一排火光,枪声之后,就是一片惨叫声。

    邓老大一听到这炒黄豆般的闷响,心里顿是一缩,对方带有火铳!他立刻扬声道:“二炮,弓手招呼!”随后又道,“火铳装药慢,近战根本不是弓箭的对手,不要怕,大伙儿分散冲进去再说,跟他们近身厮杀。”

    眼见人影稀稀拉拉的进来,胤祯不由一阵冷笑,反应倒是蛮快,不集中冲了,稀稀拉拉的进来,这不成了添油战术?他正待命令弓卫射杀,就听的几声闷哼传来。

    达春急忙闪身挡在胤祯左前方,闷声道:“有弓手,墙上有弓手。”

    这时,后院方向也传来了惨叫声,胤祯心里一沉,怎么会有弓手?朝廷对弓箭的管理是仅次于火铳的,这些人竟然有大量的弓手?对方究竟是什么来头?绿营的?尽管震惊不小,他还是沉住气,尽量以平稳的口吻命令道:“孙查齐,清理围墙,火铳队分成六列,不间断射击。”

    “达春,吹紧急集合号,命后院的亲卫向我们靠拢。”

    达春一听急了,“那不是把后院的贼子也吸引过来了?”

    “执行命令。”胤祯没功夫解释,现场一片混乱,箭羽攒射如雨,惨叫声不断,火铳队稍稍乱了下,便响起了接连不断的枪声。

    就这一段空挡,四喜已经带着二十多人冲进了广德园。

    江英街如此大的火灾,震惊了整个广州城,朱延志闻报是江英街失火,立即就想到了广德园,登时就吓出了一身冷汗,赤脚就跑了出去,在大街上一看,全是慌乱的人群,忙迭声吩咐,“快,找船,走水路去接王爷。”

    广东巡抚抚院,巡抚满丕一听说是十四皇子胤祯所在的江英街起火,立时就吓的清醒过来,胤祯要是在广州有个什么三长二短的,丢官事小,盛怒的康熙不把自己全家发配辽东与披甲人为奴才怪,他衣杉不整的就跑出内院,大声斥责道:“还楞着干什么?标营,冯钢呢?集合标营所有人马,立即赶过去救人救火,看恂王爷有事没?”

    广州府知府余国保闻听之后亦是大惊失色,失火已是失职,若是胤祯在他境内出事,那可是泼天大案,他虽然没兵,但也立刻纠集了三班衙役立刻赶往江英街。

    广德园后院,戴理生率领的负责警戒的亲卫是损失最大的,小五一方尽是弓手,他们连近战的机会都没有,一露身形就遭来密集的箭雨,完全是处于挨打的境况。听到紧急集合哨声,他不由松了口气,连忙指挥亲卫且战且退,向胤祯前门靠拢。

    后院邓老大的人马占有压倒行的优势,但前院就一点都不乐观了,二炮的弓手仅仅在初时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随后就被赶下了围墙,根本无法冒头。

    围墙缺口处,邓老大虽然是命令分散冲,可在每列五枝火铳的打击下,鲜有人能够安全冲进去,已经冲进来的四喜一看火铳竟然是接连不断的射击,不由大急,但对方始终是抱成一团,硬冲无异于送死,便率队冲向后院去接应小五的弓手。

    听到火铳的枪声竟然是接连不断的响起,墙外的邓老大只觉的头皮阵阵发麻,这次算是踢到铁板了,对方究竟有多少火铳?就在他焦急之时,却听的枪声一乱,这是——后院小五的弓手冲上来了!他顿时一喜,低吼道:“都随我冲!”说着就带头冲了进去。

    园内,小五的弓手确实给胤祯的亲卫队造成了一点麻烦,四喜跟他一会合,就叫嚷,让他先解决火铳手,因此他带着弓手一冲上来,首先射击的就是火铳手,一论箭下来,就射翻了几个火铳手,不过,他们马上就遭到火铳和弓手的毁灭性打击,但就这点时间,已经为邓老大创造了机会。

    胤祯眼看冲进来一群人不过就七十余人,反倒是放下心来,对方的实力没他想象的那么大,他沉稳的说道:“火铳、弓手解决他们的弓手,刀卫上前拦截。”

    达春见已是短兵相接,忙带人将胤祯圈了起来,达尔汗则带着刀卫迎头冲了上去。

    邓老大带队一冲进园内,看到胤祯的亲卫队列齐整,丝毫不乱,人数比自己的多出一倍,不由暗自叫苦,八叉、三多两人一见这情形,忙一把拉住邓老大,带着哭音道:“大哥,风紧,再打下去,可就没人了,撤吧,回头再找机会。”

    两人话刚落音,天空同时爆出了两朵橘黄色的烟花,这是大队官兵赶到了的信号,见这情形,邓老大知道已经没有机会,果断的道:“三多断后,我们从后院撤出去,放绿色烟花,通知所有兄弟撤。”

第 131章 福建造反

    等广州一众官员火急火燎的赶到江英街,整条江英街已经烧成了一片废墟,巡抚满丕带着人马赶到广德园,看到撞塌的院墙和满地的尸体,以及零散的兵器,只觉得眼前一阵阵发黑,竟然有人刺杀十四皇子胤祯,而且规模还如此之大,如此肆无忌惮,为此不惜焚烧整条街,这可是震惊全国的巨案!回过神来,他忙吩咐道:“赶快找恂王爷,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吩咐完,他又迭声道:“封锁现场,不准任何人靠近,官员也不行。”他隐隐感到这案子没那么简单,怕是牵扯到皇子之间的储位之争,这可是天大的丑闻,事涉皇家脸面,若是散布出去,康熙震怒,他这个广东巡抚定然是首当其冲。

    三多率着二十余人拼死断后,再加上弓手的掩护,邓老大一行可谓是从容退走,眼见对方阵形不乱,胤祯亦不敢过于迫近,只令弓卫、铳卫尾随射击,铳卫在追击中的表现可就不如人意了,装药太慢,根本无法与弓箭相比。

    卢子看到绿色烟花后,早就命大小船只靠岸接应,胤祯一行只能干登眼,好在铳卫在射程上占足了优势,把最后一船当作移动靶,狠狠出了口恶气。

    眼见大火即将合拢,胤祯不得不带着亲卫沿着江堤下到了江边,一清点人数,死了一十八个亲卫,伤了三十六个,不过,对方最少应该死了四、五十个。看到对方布置的如此周密,胤祯不由大感头痛,有这么个对手在,日后出行可不敢大意了。

    转过身望了一眼环绕在周围的亲卫,胤祯沉声问道,“还有没有受伤的亲卫没跟出来?”

    达尔汗带领刀卫走在最后的,忙躬身道:“回王爷,没有,尊王爷教诲,他们的尸身,奴才都命人扛出来了。”

    “恩,不错,今天表现的都不错。”胤祯大声表扬道:“回去,本王会论功行赏。”说到这里,他扫了一眼尸体,声音亦是一沉,“达春,阵亡的兄弟每人发一百两厚恤,直属家小尽入本王包衣,月例按十两发放,轻伤者赏二十,重伤者五十,月例不停,残疾者按阵亡例。”

    胤祯对伤亡者如此厚赏,一众亲卫忙齐声道谢。

    最先找到胤祯的还是巡抚满丕,在他的恳请下,胤祯住进了他的抚院。

    广州一众官员纷纷前来请安,胤祯一概拒而不见,只是交给朱延志二十万银票,让他帮着重建江英街,江英街的百姓这次可算是遭了无妄之灾。

    对于广东巡抚满丕大索全城、港口、码头等行为,胤祯是既不支持也不反对,那些人组织严密、行动谨慎,策划周密,就是能抓到一、二个,估计也是小鱼小虾,而且根本不用指望能够掏出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来。

    对于现场的勘察,胤祯也没一点兴趣,桌上就放着十几枝对方所用的箭镞和两把弓,两把弓都是青海弓,尺寸最为短小,但射得最远,箭是标准的10把雕翎箭,关东桦的箭杆上没有任何名号,说明不是出自军营,江南绿营配的是南弓,所有兵部配发的箭枝都有产家的名号。

    青海弓不是一般的弓手能够用的,没个三、五年的训练根本就玩不转青海弓,再说刺杀他可是灭九族的罪,敢来的肯定都是死士,对方组织严密,又不是正规营伍,而且又是经营多年,那就只有一个可能了——四哥胤禛的‘粘杆处’,太子现在可没理由要杀他,拉他倒是有可能,八哥他们更不可能。

    胤禛为什么在这时动用‘粘杆处’的力量来刺杀自己?他是想逐一清除有机会的兄弟,还是觉得自己对他的威胁最大?胤祯一时之间也无法断定,不过,他既然已经出手,那绝不会轻易罢手。

    ‘粘杆处’!这可是一条毒蛇,得想法子彻底清除了它,岂有千日防贼的道理!想到这里,他感觉走陆路回上海太过冒险,当即谴人快船去澳门通知海军前来广州接应。

    三月二十五日,胤祯回到了澳门,

    同一天,福建泉州府永春、德化两县街头巷尾出现了大量的揭贴,直指地方官吏侵吞赈灾口粮,并与地方豪绅联手屯积米石,号召百姓抢夺大户,开仓放粮。

    揭帖一出,本就处于暴动边缘的饥民在有心人的组织怂恿下立刻纠集了数百人闯入城中大户人家,开仓放粮,这一举动立刻就引来无数饥民的响应,队伍马上就由数百发展到了数千。

    人多则胆大,群情汹涌的饥民在抢了大户之后,又将目标转向了官府,犹如洪水一般冲进了县衙,将县官和一众吏员生生打死,随之便竖旗造反。

    福建泉州、漳州、福宁一带本就旱情严重,饥民遍地,永春、德化两县这一竖旗造反立刻就吸引了无数的饥民,一听说他们冲击大户,开仓放粮,能吃饱饭,立时就蜂涌而至,太子胤礽早就安插在福建的一众人马自然是乘机四处策划、组织饥民抢粮杀官,一时间,福建西南各府县立时就风起云涌,反旗四起。

    一看竟然闹腾的如此之大,原本一直睁只眼闭只眼的福建高层也吓坏了,原以为最多不过是饥民闹事,没成想竟然一下变成了席卷几府的造反,立即就匆匆碰头商议论如何善后。

    福州,省府路总督后街东头,矗立着一个坐北朝南庞大的院落群,大门左右雄踞着两尊威武的石狮,石狮之旁,各自高耸着一株古榕树,枝茂叶繁,荫蔽十丈,这便是闽浙总督府,又叫督署。

    现任闽浙总督范时崇是清开国时功臣范文程之孙,范承谟之子,汉军镶黄旗人,八党中人,去年年底由广东巡抚升迁闽浙总督,交割清楚政务,已经是年关,他在广东过了年才动身前来福州,上任才半个多月,就遇上了这么件闹心的事,心中着实郁闷。

    自平定准噶尔叛乱之后,大清十余年来已经再没遇上这么大的动乱,东南半壁更是太平了二十余年,不成想这才刚刚上任就摊上这么个烂摊子。

    范时崇接到加急文书后,不敢耽搁,一边召集福州官员商议,一边下令,着福建陆路提督蓝理迅速派兵清剿乱民。

    总督府议事厅,范时崇扫了一眼匆匆赶来的一众福建高官,清了清嗓子说道:“诸位,本督上任伊始,便遇如此棘手之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三府饥民扯旗放炮杀官造反,糜烂福建半省,为何本督一直未得任何异动的禀报?”

    注:传统弓箭有四种标准的尺寸,分别是4尺、3.8尺、3.6尺、3.4尺。按照地域的特点不同,大致可以分为满族弓、蒙古族弓、青海弓、南弓4种,其中青海弓的尺寸最为短小,但射得最远,适应了西北少数民族骑射的需要,40磅左右的青海弓,能射120多米远。但是青海弓也是这几种弓箭中最难用的一种,没有深厚的功力不行,需要几年的苦练。

    标准的箭一共有4种尺寸,分10把、11把、12把、14把,按照典籍记载,一尺是4把,14把的箭是清军标准装备

第132章 高产作物

    见范时崇一开口便推卸责任,福建巡抚黄秉中可就坐不住了,他是太子一系,亦是福建的主官,下面三府呈报的异动,他一直压着,拖着,找各种借口下到各府去巡视,就是不去闹的最厉害的泉州、漳州、福宁一带,只见他在椅子上一欠身,说道:“督台大人,泉、漳二府及福宁一州自去年就旱情严重,皇上截留三十万石漕粮赈济此一带被灾之民,而福建其它各府,同样灾情严重,今年春旱尤为厉害,下官等四处巡查,不敢稍存懈怠,万未料及,受赈济的一带反而挑头闹事,并且迅速蔓延开来,实乃出乎下官意料。

    前任督台,自去年十一月便即解任,浙江本是鱼米之乡,去年又是丰年,下官等欲从浙江借调米粮,奈何浙江巡抚百般推脱,下官等亦是无能为力。”

    范时崇一听,这黄秉中竟然倒打一耙,含沙射影的指责自己到任太迟,没起到协调闽、浙两省的责任,心里立时就警觉起来,这黄秉中去年由福建布政使升任巡抚,在福建已经呆了五年,可谓根基深厚,他若是成心挑起督抚之争,自己此立足未稳,可是大为不妙,倒不若借此机会好好整合一下福建的官员。

    想到这里,范时崇神情肃然的说道:“诸位与本督皆是朝廷命官,正所谓食君之禄,担君之忧,岂能坐视福建半省糜烂?饥民暴乱所发之揭贴,本督亦曾看过,直指地方官吏侵吞赈济钱粮,地方富户大豪囤聚居奇,针对此条,本督以为,对福建西南各府饥民暴乱该剿、抚并用,剿,本督已命福建提督蓝理派兵前往征剿。抚,望在座诸位与本督同心协力,征调粮草运往西南各府……”

    泉州府,福建陆路提督府。

    提督蓝理闻报泉、漳二州及福宁三州皆反,不由怔了半天。蓝理是福建漳浦人,畲族,自幼习武,英勇过人,康熙朝有名的‘破腹将军’,在征台时,屡立战功,累功升至提督,他自小就不曾读过书,性情豪爽,粗犷率直,其儿蓝国定却是依附太子。

    蓝理早就收到其子的密信,要他对泉州、漳州、福宁一带的饥民采取放任的态度,这要求对他来说,不过是抬抬手而已,他只管军事,不管民事,只要不造反,就跟他没一丝关系,更何况他对豪族大户历来反感,地方官吏贪腐赈济钱粮的事他亦有耳闻,自是乐的看热闹。

    他亦是万没料到形势会如此急转直下,泉州的永春、德化两县一扯旗放炮杀官造反,会如此迅速的蔓延开来,仅仅不过五天时间,泉州、漳州及福宁州已是反旗四竖,而且开始向龙岩、延平、汀州三府蔓延,从贼人数已是号称十万之众。

    他也是老军务了,反贼势力发展的如此迅速,要说这背后没有得力人手组织、策划,打死他也不相信,不过事已至此,他除了暗自腹诽几句,也没其他办法,只得尽起本部三万兵马,兵分三路前往征剿,同时给康熙上了份折子呈报详细情况,不管造反是什么原因,这么大的声势,他这个坐镇泉州的福建陆路提督是逃不了干系的,不积极主动一点,这个提督怕是当到头了。

    范时崇的手令传来时,蓝理已经率领三万人马进入安南州了,他只让师爷回了短短一句话,“所过之地,寸草皆无,望督台大人保证兵马粮草。”

    广东与福建紧接,潮州府更是紧临福建漳州,漳州府这一造反,把潮州知府吓了个半死,一边以八百里加急向广州巡抚呈报,请求派兵进驻,一边严令各县严密注视福建叛民的动向。

    胤祯回到澳门后,却没闲着,先去查看了下那艘二级战列舰,蒙特多号损伤不是很大,贾士度又是有心奉承,调派了所有好手维修,预计再有三天就可以出海,这让胤祯心情大好。

    回到澳门海关的临时驻地,胤祯就开始不断的写信,康熙在三月初发出上谕着北方各地做好抗旱准备的邸报,胤祯到广州已经看到了,康熙虽然未给他密信,但细想之后他觉得还是得尽一份力,既能救民于水火,也能多获一份圣眷,何乐而不为?银子没了再赚就是。

    胤祯首先就给江海关、浙海关、上海沙船协会下令,着北上沙船一概只准装运粮食,天津海关以高于市价二成的价格敞开收购,并通知‘四大恒’保证天津海关的现银和银票流量。

    稍想了想,他觉得此次大旱对在北方推行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是个大好机会,农学院虽然还未开院,不过这些东西可以先试着推行,也算是为农学院积累经验。

    此时,黄河以北都还未开始大力推行这三种高产作物,种子还是个大问题,默想片刻,他才派出亲卫先到广州去搜买这几种农物的种子,又给施世驃写了封信,叫他搜集三种农作物,玉米、番薯在沿海都种了不少年了,但马铃薯他来了后还未吃过,不知道传过来了没?所以特意交待施世驃不妨去台湾看看,荷兰人在台湾多年,应该已经传到了台湾。

    之后他才给康熙写密折,详细汇报了被刺杀的情形,并把缴获的弓、箭一并送了去,这么大的事是不可能瞒住康熙的,然后才通报运粮一事,而后,胤祯又提及气候异常,人口密集区要严防瘟疫,稍后,他才提及旱灾之后推广三种农作物的事情,最后是请求在澳门设立海防同知衙门,以加强对澳门及澳门外海的管理。

    检查妥当之后,他才将命令、信件、密折一并用快船发出。

    三月三十日,胤祯就收到了广东巡抚满丕转发过来的私信,其中言及闭城大索三日,皆一无所得,甚是惶恐云云,他不由好笑,这家伙只怕根本就是做做样子,这些官油子对这种案子,躲都来不及,还会尽心去查?倒是信后提及福建造反的消息,让胤祯楞了半晌,在康熙朝还有这么大一次农民起义?咋就没听说过?是原本就有,还是自己来了改变的?本王好象跟福建没啥关系。闹就闹吧,既然没听闻过,估计也掀不起什么大浪,再说,这事也没他插手的余地,胤祯沉思片刻就把这事放在了一边。

    四月初二,胤祯乘坐修理一新的蒙特多号返回上海,这艘二级战列舰,回到上海就将面临肢解的命运,他也懒的费神去改名字。

第 133章 祈雨

    京城。

    整个三月,北方是滴雨未下,不少河溪断流,池塘干枯,各地官府都开始举行大小规模不一的祈雨活动。

    康熙亦未例外,在宫中祷雨,不茹荤者十数日,四月初六,钦天监监正纪利安奏报,近日或有小雨,康熙闻言大喜,立即下旨,明日举行雩祭,即圜丘求雨。

    四月初七黎明时分,康熙身着祭服,前导仪仗,后随陪官,由天坛斋宫乘辇至圜丘坛。

    康熙在祭坛的第一层上帝位前,先上三柱香,再奉上三瓣香,然后依次到列圣配位前上香,回到第二层拜位,行三跪九拜礼,众官也随之跪叩。第二项,将玉帛奉上,奠玉帛。第三项,将祭祀用肉奉上。第四项,行初献礼:皇帝升坛诣上帝位前,跪献爵,放在正中位置,然后所有人俱跪,司祝官站在坛中心,跪读写给上帝的祝文,皇帝率群臣行三拜礼……。

    康熙一向视农耕为国之根本,然华北却是十年九旱,在这靠天吃饭的年代,祈雨也成了康熙每年必修之功课。

    回到养心殿,雨没来,胤祯的密折却到了。

    仅仅只看了个开头,康熙便觉的心颤手摇,竟然有二百余手执利刃弓矢的亡命之徒在广州城焚街刺杀胤祯!骨肉相残!他脑中立时就冒出了这四个字,“一群畜生!”他恨恨的嘀咕了句,开始在殿里快速的踱步,到底是谁?太子?老八?老三不可能,老四?也不可能,太子?没理由,老十四从八党分出来,他应该最高兴,怎会这时候去杀老十四?难道是老八?因为老十四的背叛?

    康熙回身望了一眼随同密折送来的两把青海弓,眼睛微微一眯,这青海弓没个三、五年的训练可是拿不出手的,老八有这份心计和隐忍能力,公推太子时也不会这么快就跳出来了,难道还有人躲在暗中?可为什么单单对老十四下手,这群孽障,老大的例子还活生生的摆在哪里,他们难道就没有丝毫敬畏之心?

    他越想越是烦闷,太子,是由他一手调教了三十多年,现在也是蠢蠢欲动,老大、老三、老四、老八、老九、老十三、老十四竟没一盏是省油的灯,太子这事还没完,又闹出一起兄弟相残的丑剧,现在已经不是有没有太子的问题了,该怎么压制这些个不安份的不孝子?

    沉默半晌,康熙仍不得要领,只得先放下这问题,又坐回去细细看密折,看到胤祯从两江调粮走海路到天津,禁不住轻叹一声,所有人都只看到漕运,却未及想到海运同样可以调粮,这老十四的眼光还真是别具一格,当初放他出京,现在看来是无比的正确。

    仅仅通过这一件事,他就将海关、沙船协会、‘四大恒’

    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这倒是开了一个全新的模式,如果行的通,以后两广、闽浙、两江的赋税、漕粮倒都可以走海运,如此能减轻不少漕运的压力,平日里还真没看出,老十四鼓捣的这些个东西,紧急时还可以派上这样的用场,竟然直接关系到国计民生。

    待看到胤祯言及预早预防瘟疫,他不由微微颌首,这问题是该及早预防。随后看到推广三种高产农作物,康熙倒是犹豫了,玉米、番薯在江南沿海一带有少量种植,产量颇为喜人,他也曾耳闻,但这东西能够作为主食?再说北方的气候、土壤皆与江南迥异,这些作物能在北方推广?今年春旱本就导致受灾严重,万一推广不见效果甚至是失败,今年的压力可就大了。

    信的未尾,胤祯才提及在澳门设立海防同知,康熙不仅暗笑,老十四在防范西洋人这方面,比所有大臣都要激进,也不知道他这种忧患意识从何而来的。

    这时,就听李德全轻声道:“恭喜皇上,下雨了。”

    “恩。”康熙一喜,兴奋的望了窗外一眼,果然,外面已下起了丝丝细雨,他不由起身走到门口,一个多月未见雨了,虽然是小雨,也能振奋人心。

    康熙正自兴奋,眼角却瞟到萧永藻正冒着小雨匆匆而来,看他步履匆匆的样子,可不象是什么好事,他不由扫兴的回到御案后坐下,萧永藻已是一溜小跑着进来,很稳重的见过礼之后,他才双手呈上一份八百里加急文书,“禀皇上,福建泉州、漳州及福宁一州,饥民暴动,现已蔓延龙岩、延平、汀州三府,福建已是半省糜烂。”

    康熙闻言不由一楞,竟然是福建暴动,这段时间他一直是留意山东、山西,他暗暗咬了咬牙齿,好手段,连朕都瞒过了,突然他眉头一皱,沉声道:“怎么回事,泉漳二州及福宁一州,去年朕就截留了三十万漕粮赈济被灾之民,饥民如何会暴动?”

    萧永藻重重的叩了个头,才道,“回皇上,饥民暴动前曾广发揭贴,说地方官员侵吞赈济钱粮,并与豪族大户暗相勾结、囤聚居奇、借机兼并田地。”

    “好胆!”康熙咬牙冷笑道:“朕以宽为政,竟养出了一帮猪狗不如的官员,连赈灾钱粮,他们也敢伸手。”顿了一下,他才森然问道;“那些个地方官员呢?”

    见康熙动怒,萧永藻连声道:“奴才该死,皇上息怒,那些地方官员都已经被暴动的饥民杀死。”

    “便宜他们了。”康熙说了一句,便低头翻看奏折,这是两份奏折,一份是闽浙总督范时崇上的,一份是福建提督蓝理上的,蓝理已经兵分三路进剿,而范时崇又提出剿、抚并用,康熙翻看之后却是默然不语。

    福建本就地瘠民贫,兼之民风强悍,此次祸乱,从贼人数更是高达十万之众,已是极难平息,朝廷不知要为此花费多大的人力物力。萧永藻原本以为康熙在看到奏折后会有雷霆之怒,却不料竟然是悄无声息,不由大着胆子觑了一眼。

    却见康熙仰着脸沉思,不由赶紧的低下头来,康熙沉吟半晌却转了话题,“恂郡王胤祯已经着海船从海路运粮至天津海关,你着户部安排人手去接收,一应明细帐目与海关戡合清楚,但凡敢有侵吞赈灾钱粮的,灭族抄家,绝不轻饶。”

    “喳,奴才出宫便去户部交待。”萧永藻忙叩头回道,心里却是好奇,胤祯这次不知道又捐了多少?

    康熙已是接着道:“各地受灾情况,统计结果可曾出来?”

第134章 各有盘算

    萧永藻身为上书房大臣,今春旱情又是如此严重,料知康熙迟早必有一问,这方面早就做足了功课,闻言便从容回道:“冬小麦拔节、灌浆均在春季,今年春旱来得早,陕西、山西、河南、直隶的冬小麦基本是保不住了,若是持续旱下去,很可能颗粒无收。”

    康熙不置可否的低“唔”了一声,随口问道:“五月之后才能解除旱情,宜种何物?”

    怎么问起这事来了?萧永藻不由颇感诧异,这主子一生重视农耕,这些问题早就烂熟于心,何须相问?稍稍犹豫他才缓缓说道:“回皇上,五月正是仲夏,雨水充足的话,粟谷、荞麦、高粱、豆类都适宜种植,粟谷、荞麦、高粱成熟时间都不长,入秋便能收一季,若是五月旱情能解,下半年口粮就有保障。”

    因为在试种玉米、番薯、马铃薯这件事上有些犹豫,康熙纯粹是下意识的有此一问,萧永藻的‘保障’二字倒是提醒了他,既然胤祯在信中一再提及这三种农作物能高产抗旱,那就着他保障试种地区的口粮,他左右是不缺钱。

    黄河以北各省,初夏时节十年倒有九年旱,高产抗旱的农作物,着实让康熙心动,再说,胤祯闻知旱情便主动购粮北上,又广为搜罗种子,仅是这份忧国忧民之心便难能可贵,倒不如由着他,成则可喜,败亦无忧,何苦打击他积极性。

    思虑清楚,康熙才道:“皇十四子恂郡王胤祯推荐在北方播种玉米、番薯、马铃薯三种农作物,上书房跟户部好好合议一下,在北方各省,每府、县皆抽调一乡试行推种,不论土壤肥瘦,亦不论雨水多寡,都须兼顾,既是试种,着各县挑选经验丰富的老农细心侍弄,严令地方官吏细心察看,收后必须如实详报。”

    “喳,奴才谨尊圣谕。”萧永藻恭谨的叩了个头,心里却是暗道,十四爷年青胡闹也就罢了,怎得皇上也跟着胡闹,这农作物已经沿袭了千年,岂是那么好改的?玉米、番薯、马铃薯,听名字就知道十四爷是从西洋人那里弄来的?橘生于南则为橘,橘生于北则为枳,飘洋过海不远万里而来的农作物岂能适应北方各省这贫瘠干旱的土地?十四爷这次怕是要破财了。

    农作物的事情定了下来,康熙甚感轻松,接着道:“天气酷热,着张鹏翮巡查京师内外,严防疫病滋生。另拟旨,在澳门设海防同知,兼管海防、外事,人员着吏部选派。”

    福建饥民暴动的八百里加急很快就传到太子胤礽耳中,胤礽闻报是既喜又忧,喜的是福建的动静竟然闹的如此大,必然要吸引朝野上下的注意力,忧的是福建的暴动过于早了点,山东、山西两地火候未到,不能形成呼应。

    就在他患得患失之际,胤祯从江南走海路调集粮食的消息亦传了出来,他不由恨恨的骂了句,“银子多的没地方花了?”随之起身在室内烦闷的踱步,转了两圈才凝神思虑。

    老十四既然是从江南海运粮食,以他的财力和一贯的风格,就不可能是小数目,而且此路一开,日后还可以源源不断调集粮食,朝廷得此强助,很快就能平抑粮价,稳定人心,那些个囤粮大户闻知这一消息,只怕亦会急于出手库中囤积的粮食。

    既是如此,就不能再拖了,即便时机不成熟,也得让他们赶紧的起事,呼应福建!

    雍亲王府后花园。

    胤禛一如往日般沉着脸走进了南院,进屋后却是一语不发,只是闷坐喝茶。他早在几日前就已经接到邓老大飞鸽传书,虽然刺杀失手,却也没留下任何把柄,得知这一结果,他倒是安心不少。

    邬思道这段时间也是时时留意胤禛神情,暗中揣测刺杀胤祯的成败,一见胤禛恢复了平日的沉稳,便料知‘粘杆处’失手了,但他却是佯做不知,散漫的问道:“四爷心情烦闷,可是朝中有事?”

    胤禛瞥了他一眼,才徐徐说道:“福建饥民暴动,祸延六府,半省糜烂。”顿了下,他又才道:“恂郡王胤祯自海路从江南运粮至天津……”

    闻听福建饥民造反,邬思道脸色已是峻肃起来,默然半晌,他方沉吟着道:“四爷,太子动手了。”

    “这是太子策动的?”胤禛悚然一惊,脱口问道。

    邬思道点了点头,凝重的说道:“福建旱情并没北方严重,去年圣上又赈济了三十万石米粮,暴动缘何而起?定然是太子早做谋划,福建一乱,京畿附近只怕离乱也不远了。”

    胤禛却道:“福建饥民暴动,曾发揭贴,指责地方官员侵吞赈济钱粮,大户豪族囤聚居奇,兼并田地。”

    “此地无银三百两。”邬思道不屑的说道,“饥民暴动还要找理由?找借口?地方官员侵吞赈济钱粮,再侵吞也总要拿出二成三成来吧?囤聚居奇,更是笑话,哪有灾荒不囤聚粮食的?”

    胤禛不由一怔,着啊,饥民暴动,饿急了冲击大户抢粮,又不是争天下,难道还要讲究个出师有名?

    邬思道却又侃侃而道:“福建不过是引子,真正的后手是在京畿直隶,今年春旱如此严重,太子不可能不加以利用,唯有京畿之地动荡,才可能调动京畿兵马,太子也有才有机会。”

    胤禛神情不由凝重起来,他至少在名义上是太子一党的,太子如此大的动静,万一激怒皇阿玛,会不会遭受池鱼之殃?

    邬思道瞅了胤禛一眼,知道他在担忧什么,却是话题一转,很突兀的问道,“四爷对福建乱局可有兴趣?”

    福建?胤禛一时无语,这跛子的心思转的也太快了,福建是太子跟皇阿玛的博弈,本王插一脚算什么?本王现在是抽身都嫌来不及。

    邬思道两眼闪着幽光,低沉的说道,“福建饥民暴动若是迟迟无法平息,甚至是进一步扩大、恶化,将会出现什么情况?”

    胤禛瞬间已是反应过来,“你是说皇阿玛会派老十四去平叛?”

    “不是没有这个可能。”邬思道幽幽的说道:“十四爷擅长兵事,手上又有四千海军,又在上海,乘船不过几日就可抵达福建,而且福建水师也在他名下,圣上若欲快速平乱,十四爷该是最佳人选。”

第135章 聚焦福建

    皇阿玛若真是派老十四领兵平乱……,胤禛两眼也开始亮了起来,这好处实在太多了,首先,可以借机消耗老十四海军的力量,延迟海军成形的时间。其次,可以抹黑老十四在江南的形象,十万饥民从乱,那还不杀的血流成河,对朝廷来说是平叛,可对江南百姓来说,那就是屠杀!

    国初入关,江南的屠杀规模可不小,嘉定三屠,扬州十日,至今仍有人念念不往,老十四再在江南杀个十来万,江南士林如何看他?江南士绅百姓如何看他?朝中江南大员又如何看他?

    到时候暗中找几个文人再给他鼓吹一番,一个残暴嗜杀的名头可稳稳的安在他头上,看他以后如何招揽人心?没有人,十四党就是个天大的笑话,还梦想争储?

    这些都还是次要的,老十四若真是领兵平乱,‘粘杆处’就可以毫无顾忌的大展手脚,就凭‘粘杆处’的实力,就足以致他于死地。

    见胤禛两眼放光,邬思道轻笑道:“四爷既已明白,思道就不多言了,只是欲除十四爷,这可是最好的机会,四爷不妨找人应景的时候举荐一下,把握更大,另外,福建哪边,是否也该添把柴,火越大,机会就越大,要能祸乱两江或者是湖广,则更妙。”

    廉贝勒府,

    闽浙总督范时崇在给康熙递送八百里加急奏折的同时,也给胤禩送来一封救急信。信中将自己的处境、福建的情况以及他的平乱方略都做了详细的叙述,虽未明言,但求援之意已是跃然纸上。

    胤禩阅信后,连忙将何焯、老九、老十召集过来,他们三兄弟现在负责京师外城整改及工商杂税的试点革新,经常碰头商议,倒也不用避闲。

    老九、老十两人匆匆而来,正好在门口遇上何焯,稍稍寒暄,三人便一道进了府门,胤禩闻报已是迎了出来,在书房落座之后,何焯便率先问道:“八爷急召,可是为了福建一事?”

    胤禩点了点头,开口道:“十四弟自立一党之后,虽然未大肆招揽人心,可不少官员却都暗存观望之心,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大隐忧,我原本计划是借办差之机暗中整合,但福建饥民暴动,闽浙总督范时崇来信求援,我认为这是一个绝佳的招揽人心的机会。

    范时崇跟九弟关系密切,亦是我八党中坚,现位列总督,在圈中更是瞩目,福建饥民暴动,他身为闽浙总督若是处置不力,或是稍有失误,则祸不旋踵,不说灭顶之灾,至少是难逃降黜之厄。

    据他信中所说平乱方略,欲剿、抚兼用。剿且不说,抚,他从何抚起?福建历来是寅吃卯粮,去年本就遭灾,今春又是旱灾,藩库怕是早已见底,哪里有银子去抚?浙江虽是富有,但他刚刚上任,浙江巡抚王度昭又是太子一党,未必会全力支持他。

    而且福建巡抚黄秉中亦是太子一党,不借机发难,挑起督抚之争已是万幸,岂会全力配合他?可以说,闽浙总督范时崇现在是岌岌可危,也正是急需我们出手拉他一把的时候,他来信亦是此意。

    我认为,我们不仅要援手,而且要大力援助,大张旗鼓的援助,这是一次极为难得的招揽人心的机会,帮他即是帮八党,帮我们自己!而且还能极大的增强我们八党的凝聚力,你们以为如何?”

    “八爷真可谓高瞻远瞩。”何焯含笑道:“有道是患难之时见人心,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官场沉浮是常事,官场结党之风之所以屡禁不绝,究其根源,无非是仕途坎坷,一众官员谁敢保证没有被贬黜的时候,谁又不希望在患难之时,能有人拉一把?八爷可真是看破官场炎凉。咱们此时出手拉范时崇一把,不仅圈内官员会群起拥戴,还能够吸引圈外官员纷纷来投,范时崇本人就更不用说。”

    老九却是幽幽的说道:“我有个门人在福建,从他断断续续传来的消息分析,福建饥民暴动是有人暗中策划鼓动,这事怕是跟太子脱不了关系,八哥,这事咱们须的谨慎从事,再说,皇阿玛可是严禁阿哥结交外臣,如果大张旗鼓,九弟担心会不会适得其反?”

    “无妨,十四爷能掏钱赈济,我们难道不能资银以平叛?”何焯一口就接了过去,“既是要大张旗鼓,就得光明正大的做,直接上折子,坦坦荡荡以公示人。”

    老十最是喜欢热闹,一听这话,便道:“对,直接上折子,咱们一心为国,皇阿玛还能责罚咱们?”

    胤禩含笑道:“如此一来,可又得让兄弟们破费了。”

    老九、老十都是佯怒道:“八哥这是什么话?”

    次日早朝,常例汇报一完,胤禩就站出来奏道:“启奏皇阿码,福建饥民暴动一事,儿臣有本要奏。”

    康熙微微一怔,福建之事,老八掺合什么?想到闽浙总督范时崇,他已是明白过来,好嘛,都跟福建较上劲了,倒要看看你又是什么章程,边想他边微微点了下头。

    胤禩朗声说道:“皇阿玛,福建饥民暴动,自有其可恨之处,但也不乏无奈之处,儿臣窃以为,此实乃地方官吏贪得无厌,不使饥民沐浴皇恩所致,饥民本非盗贼,暴动亦是为了活命,所以儿臣窃以为剿不如抚。

    然,福建本就地瘠民贫,经此一乱,犹如雪上加霜,依靠福建一省之力根本无力安抚,今春又恰逢北方大旱,朝廷无暇南顾,十四弟既能购粮北上赈济,儿臣亦欲效仿,儿臣财力有限,与九弟、十弟合力凑出十五万两银子欲资助福建安抚饥民暴动,还望皇阿玛成全。”

    胤禩话一落音,老五、老七、老十二等三个不参与党争的皇子,立时就在心里大骂开来,好嘛,去年是太子和四哥为京城改造带头捐款,今年又论到老八三兄弟带头捐款来了,我们一年俸禄才多少?去年才捐,今年又要捐?这还让不让人活了?你们两党打死打活,不干咱的事,咱不想管,也管不了,能不能别老拿捐款说事?就算要捐,能不能先打声招呼,咱好先请病假,没组织难道就该死?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5744/ 第一时间欣赏大清弊主最新章节! 作者:塞外流云所写的《大清弊主》为转载作品,大清弊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清弊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清弊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清弊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清弊主介绍:
当一个宅男传越成为康熙帝的十四子爱新觉罗胤祯时,改变的不仅是大清朝的历史,为争夺皇位,胤祯强势出手,强势到康熙和一众王公大臣对他爱恨交加,却欲罢不能,一众皇子对他恨之入骨,却只能强颜欢笑。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九龙夺嫡的艰辛,初登大宝,自上而下改革的困苦,西伯利亚,阿拉斯加,大洋州,都是我们的!大清弊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清弊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清弊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