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晋霸天下TXT下载晋霸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晋霸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御览山河     晋霸天下txt下载     晋霸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八十三章 你懂的!

    华安咧嘴一笑,坐到王灵的身旁,抚着宝贝孩儿的后背,逗起了小孩儿。

    小宝贝专注于吃奶,根本无暇理睬自己的亲爹,只是偶尔瞥上华安一眼,算是回应。

    “夫君,孩儿吃奶呢!你别总逗他。”王灵见华安手脚不老实,微斥了一句。

    “嘿嘿!”华安傻笑了一下,一双眼睛先是盯着认真吮吸的孩儿,而后目光略微上移,欣赏起了王灵那白皙饱满的胸脯。

    虽然王灵那对白皙的胸脯,华安已经看过摸过无数遍了,但仍是百看不厌,百摸不腻,听着孩儿吧嗒吧嗒的吮吸声,华安不自觉的生出一丝嘴馋的感觉。

    自从三岁断奶,华安已经十多年没有喝过女人的乳汁了,对人奶的味道也早已忘得一干二净了,都说人奶是世上最甘甜的,华安心下不禁好奇了起来。

    “夫君,你干嘛呢?”华安脑袋刚凑向王灵的胸口,就被王灵的手臂挡了回来。

    看着王灵略微娇羞的面庞,华安顿时有些不知所措,毕竟,自己已经是有了宝宝的父亲了,怎么能吮吸夫人的乳汁,这么丢人的事情,要是让外人知道了就麻烦了,只怕自己的一世英名就要毁于一旦了。

    但鼻端传来的奶香味,又让华安忍不住想尝上两口,只要两口就好。

    可这么囧的事,怎么向自己的夫人开口呢!华安不禁有些害羞,神情忐忑的看着自己的夫人。

    孩儿吮吸发出的吧嗒吧嗒的响声仍在继续,华安的心也跟着一上一下起来。

    “夫人,你奶水这么足,孩儿吃不完岂不浪费。”华安盯着王灵的饱满的胸脯,鼓足勇气试探道。

    王灵没好气的白了华安一眼,微微一笑,娇叱道:“夫君,你又动了什么歪主意。”

    其实,王灵自然是知道华安心思的,毕竟,做夫妻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对于华安的品性和爱好,王灵是再清楚不过了,如今,华安的一双眼睛盯着自己的胸脯,脖颈间不时的露出吞咽的动作,想干什么都一目了然。

    但王灵不会让华安轻易得逞,一是因为这么做不合礼数,怪害羞的。二是若轻易答应华安,显得太过粗俗,缺少了让男人着迷的娇羞。

    见王灵佯装糊涂,并摆出一副娇羞的表情,华安心下更加瘙痒难耐,一颗心都快蹦出来了。

    “夫人,为夫的意思是……你懂的!”华安还是有些难以启齿,不过暗示之意更加强烈。

    王灵揪着小嘴,满含深意的盯着华安,表情中既有娇羞,亦有撒娇,甚至还夹杂了些许嘲笑的味道。

    见王灵似乎明白了自己的意思,而且没有过多的反感,华安的一颗‘贼胆’更大了,他舔了舔嘴角,向王灵的胸脯靠了过去。

    一尺、八寸、五寸、三寸、一寸,华安的大嘴就快要咬上王灵胸脯的点点上了。

    “夫君,不行,真的不行。”王灵突然感觉这么做不太合适,伸手将华安推开了。

    “夫人,怎么了。”没有得逞的华安,心下终归有些不爽。

    王灵嘟着嘴,一脸忐忑的回道:“夫君,这么做不合礼数,若是传了出去,你我日后可怎么见人呢?”说完一双小脸臊得通红。

    王灵的担忧是非常有道理的,这也是华安心中的担忧,但此时房间之中只有夫妻二人,只要他们二人不说,是不会有人知道的。

    “夫人,这屋子里只有你我二人,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只要咱们不说,又有谁会知道呢?”华安狡黠的说道。

    王灵淡然一笑,打趣道:“孩儿吃奶找娘亲,夫君的娘亲在前院呢?夫君去前院找自己的娘亲吧!”说完咯咯的笑了起来。

    华安闻言,吐了吐舌头,自己的娘亲早就没了奶水了,王灵这不是挖苦自己么。

    “夫人,好夫人,你就从了我吧!”华安一边低声下气的哀求,一边揪着大嘴向王灵胸脯的小点点咬去。

    王灵虽然反抗躲避,但毫无力度,完全就是欲拒还迎的节奏,这更让华安兴奋难耐。

    “哎呀!好痒!好痒啊!”当华安接触到王灵胸口的小点点时,王灵浑身抖动了一下,并轻轻的拍打华安的后背,就像拍打孩儿一般。

    华安贪婪的吮吸了一大口,味道果然甘醇甜美,让人欲罢不能。

    尝到甜头的华安,继续吮吸了几口,但奶水是孩儿的,华安不敢吃的太多,在尝尝鲜之后,便舔了舔嘴唇,意犹未尽的回味起来。

    “夫人的奶水真是香醇甜美,怪不得孩儿吃的这么香,为夫若是能每日尝上一口,就心满意足了。”华安厚着脸皮说道。

    “讨厌,看你美得。”见华安一副不要脸的陶醉表情,王灵忍不住斥了一句。

    华安吐了吐舌头,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小宝贝仍在吧嗒吧嗒的吮吸着乳汁,丝毫不在意亲爹亲娘之间发生的事情,婴儿的世界里只有吃奶、睡觉、玩耍,稍有不如意便嚎啕大哭,这也许是人生中最快意的时刻了,可以不用考虑生存,事业、以及天下大势。

    看着自己的孩儿,华安不禁羡慕了起来,若是自己还是个婴儿该多好啊!每天吃喝玩睡即可,不用操心那么多事情。

    但很快,华安便清醒了过来,这种慵懒的想法太可怕了,他会磨损一个人的意志,让人一生碌碌无为。

    不过,人生苦短,若是一直想着事业,不知休息,一个人迟早是要累垮的,偶尔慵懒一下也是生活的需要,一张一弛才是长久之道。

    华安觉得每日在大营练兵已经够苦的了,回府之后,和**爱子一起放松一下,倒也无可厚非。

    这么一想,华安心中的负罪感便大大降低,心情不禁又大好了起来。

    孩儿吃饱喝足之后,砸了砸小嘴便沉沉的睡去,王灵将孩儿轻轻放在床榻上,起身与华安在后院之中逛了起来。

    在后院的凉亭之中,华安将在京城中,拜访朝中官员的遭遇向王灵倾诉了一番,对于自己的出身,华安感到有些失落。

    王灵听了华安的遭遇,细心的劝解了一番,并表示全力支持自己的夫君,让华安颇为感动。

第二百八十四章 屯田

    华安回到北伐军大营日夜练兵,尤其是新兵的训练是重中之重,几个月后,新兵初具战力,在进行一番演练后,华安颇为满意。

    此时,已到了春耕的季节,华安觉得三万大军日费军粮颇大,给朝廷增加了不少负担,于是上奏朝廷,要求屯田养兵,以减轻国库的压力。

    对于华安的请求,朝廷自然非常高兴,不过京城周围的良田都被王公贵族霸占完了,上哪儿给华安找一块用于屯田的土地,成了朝廷官员的头等大事。

    若是从那些王公贵族手中,索要一些田地分给北伐军,倒是可以解决燃眉之急,不过这些王公贵族是肯定不会同意的,田地就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才不会随便分给北伐军呢?

    在皇权被士族掣肘的东晋时代,只要这些拥有土地的士族贵胄不松口,就连皇帝也没有太好的办法。

    不过,华安在上奏之前,就已经了解到了这些情况,对于京城周围良田和山泽的归属也都了如指掌,心中也早就有了万全之计。

    朝廷为了表示支持华安的屯田请求,东拼西揍的从几位当朝大臣的封地里抽出十顷良田,拨给北伐军。

    一顷五十亩,十顷也就五百亩,这么点土地对于北伐军三万人马来说,根本就是微不足道的,随便抽出一队人马就可以将这些田地整理的井井有条。

    不过,对于朝中几位大臣的高风亮节,华安仍表示感谢,而后将十顷良田如数退还,一亩也不要。

    华安一亩良田都不要,明眼人一看便知是嫌少,不过,为了自身的利益,所有的大臣都闭口不言,装作啥也不知,原先忍痛割让土地的几位当朝大臣更是大大的松了口气。

    对于朝中大臣的装傻充愣,华安一笑置之,因为他看上了一块绝佳的荒地,这处荒地不仅地域广阔,而且位置也很优越,只是至今仍无人开垦,算是一片绝佳的**地,华安请求将这片荒地全部拨给北伐军屯田之用。

    荒地贫瘠,很难种出丰产的粮食,对于华安的要求,朝廷的众大臣都感到摸不着头脑,不过既然华安这么要求了,朝廷便顺水推舟,将这片没人要的荒地全部拨给北伐军做屯田之用。

    这处荒地位于京城以北的大江南岸,地势高的位置常年干旱,野草都长不高,最靠近大江的低洼之处则一遇到大雨便被淹没,根本种不了庄稼。

    不过,像这种在平常人眼中的不毛之地,在华安的眼中却是一块风水宝地,只要善加利用,完全可以将这里改造成一片鱼米之乡。

    华安粗略的算了一下,这块土地足有几千顷,折算成亩数则不下十万,足够北伐军屯田之用。

    能得到这么多的屯田土地,华安内心自然是欣喜若狂,但所部将士却不太理解,他们和那些朝廷大臣一样,都认为这是不毛之地,当然也有部分将士心里有怨言,他们认为当兵的就该吃皇粮,凭啥还要种地,这不成了农夫了吗?

    对于部下的这两个疑问,华安一一作出了解释。

    首先,华安之所以要求屯田,一是为了减轻朝廷的负担,毕竟,朝廷养兵过多,财政压力比较大,二是为了让士兵有个放松的时间,没日没夜的训练是极其枯燥的,时间一长人是会烦躁的,而且,一个人的神经若是紧绷的时间过长,很容易生病,偶尔种种庄稼,看着野外的绿色,有利于调节士兵紧张的神经,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对于这片不毛之地,华安已经考察很久了,对于这里的一沟一壑,一草一木都了如指掌,对于如何将这里改造成千顷良田,华安心中已经设想出了一个美好的蓝图,只是部下将士大多都是大老粗,对于华安设想的美好蓝图,完全体会不到,为此,华安也不想多费口舌。

    正式得到这片土地之后,华安便着手改造,每日轮流派遣所部士兵进入荒地,利用手中的农具改造荒地,余下的士兵继续在大营训练。

    对于大江沿岸的低洼之处,华安原本打算全部填高,这样一来就不怕洪水了,不过在实际改造的过程中,华安惊讶的发现自己太天真了,如此广阔的低洼之地,若是全部用人力填高,工程量实在是太大了,就算让北伐军三万将士日夜不停的动工,也要填个一年半载的。

    为此,华安决定改变方案,将部分特别低洼之处保留下来,改造成灌溉所需的水库,同时还可以在里面养殖鱼鳖,可谓一举两得。

    而那些不是特别低洼的位置,则进行适当的填高,取土全部来自就近的高埠之处,为了防患百年不遇的洪水,在那些容易被洪水冲击的位置砌上石头的围堰,以保障田地不被洪水冲垮。

    同时,在整理好的荒地上,按照大晋标准划分成一亩一亩的土地,数亩之间挖一条用于灌溉的水渠,所有的水渠连接在一起,全部通往大江和预留的人工水库。

    初步的改造、划分、修渠等步骤整整耗费了三个月才完成,而此时春耕早就过去了,华安的北伐军一粒粮食也没有种下,秋后自然也不会有收成。

    不过,能将无人问津的荒地改造成像模像样的田地,华安已经很高兴了,这也算是一种成就感吧!

    整理好田地只是第一步,下一步便是要给田地施肥,要知道,贫瘠的土地是张不出好庄稼的,只有多施肥才能获得丰收。

    对于施肥,华安倒也不是太担心,毕竟,麾下足有三万将士,大营每日产生的粪便是一个不小的数目,将这些粪便浇到新改造的土地上,一定会大大改变荒地的土壤品质。

    只是整理出来的荒地足有数十万亩,三万将士的粪便,根本不足以满足如此广阔的土地。

    为此,华安决定一步步来,先选出一千亩田地全力施肥,待这千亩良田土壤肥沃之后,再处理剩下的田地。

    同时,由于一些高处灌溉不易,即使采用大型水车也满足不了庄稼的需要,华安只好改变种植模式,对于一般缺水的高处,采取种植耐旱作物的方法,而对于一些特别缺水,无法种植作物的高地,则计划改造成牧场,在附近建设围栏,养殖牛羊等牲畜。

第二百八十五章 产粮几万旦

    又经过几个月的整理,在初秋的时候,华安总共在这块荒地上整理出了六百顷水田、八百顷旱田、千顷牧场和百顷水库。

    对于土壤荒废已久,肥力不足的问题,华安除了利用大营粪便施肥以外,还将田地周围的草木点燃,用草木灰做土地的肥料。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同时也是过冬作物栽种的季节,在京城附近百姓还在忙着收割水稻的时候,华安已经带着北伐军将士,在新开垦的田地上种上了小麦。

    当然,由于对土地肥力没有多少信心,华安只种了三分之一的田地,剩下的暂时空置。

    对于百顷水库,则全部利用起来,除了养殖鱼鳖等水生动物,还在里面种植了一些菱角、白莲等水生类植物,可谓一点都没有浪费。

    地势太高,水源不足的千顷荒地全部被华安划成了牧场,牧场的面积最为广阔,上面长满了各种杂草,其中有几样便是牛羊最爱吃的草类。

    华安将牧场按照地利位置分成很多块,每一块都建设一座可以围拢牲畜的围栏,麾下九个军各自负责几块牧场,其中,养殖牲畜时只占用一个,待这块牧草被牛羊吃的差不多时,再换一块牧场继续饲养,以保持牧场不会退化,各军之间也互相比赛,看谁养的好。

    华安的亲兵营分到了最好的几块牧场,不过他们不养殖牛羊,而是养殖马匹,战马是稀缺资源,北伐军战马算是比较多的,也只有不足五千匹,其它各路军队就更少了,华安想通过饲养马匹,训练成战马,来提高自己部队的战斗力和机动能力。

    种植和养殖,对于军队来说,毕竟属于副业,北伐军的主要任务仍是训练杀敌本领,随时准备打仗,这一点华安很清楚,也不会本木倒置。

    屯田的任务都是按照军为单位展开的,每个军有三个营,各营轮流前往屯田,剩下的两个营在军营中训练,这样一算,每个士兵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军营训练,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屯田,这对战斗力的提高是几乎没有影响的。

    屯田是项体力活,完全可以看做是训练士兵的体力,而且还可以得到土地的大量产出,可以说是一举多得。

    ####

    第二年春分,田地种植的小麦都成熟了,北伐军将士第一次尝到了收获的喜悦,粗略算了一下,小麦的产量足有几万旦,已经足够北伐军半年的军粮了。

    华安将取得的收成上奏朝廷,朝廷大喜过望,对北伐军进行了嘉奖,赏赐的金钱足有百万,不过,原先应该拨给北伐军的几万旦的军粮也就不用拨了。

    水库的鱼鳖也进入了交配产卵的季节,去年秋季种植的白莲开出了灿烂的莲花,菱角在水库表面疯狂的繁殖,牧场之上就更热闹了,处于发情期的公牛、公羊为了获得交配权,在草地上进行决斗,失败者灰溜溜的离开,胜利者则会得到雌性的青睐,与之完成交配的过程。

    几个月的放牧,北伐军收集了大量的牛羊粪便,这些牲畜粪便和从大营运来的粪便一起被用于田地的肥力改良,有了这批天然肥料,更多的田地从贫瘠变成肥沃。

    收割完小麦,废弃在田地的秸秆将严重影响下一步的耕种,而这个时代也没有大气污染的问题,因此,北伐军将士放出一把火,将废弃的秸秆烧成了灰烬,这些草木灰便又成了田地的肥料。

    数万旦小麦被存储在北伐军大营的粮仓,处理完小麦,下一步自然是种植春季的作物了,这一次,华安将整理的所有田地全部种植,其中,六百顷水田全部种植水稻,八百顷旱田则种植高粱、黄豆等耐旱作物。

    农忙时节转瞬即逝,种植的任务也比较急迫,为此,华安暂时改变原先的部署,让所部士兵两天干活一天训练,待过了农忙之后再换回来。

    调整部署之后,种植的效率一下子提高了一倍,北伐军将士在农忙时节顺利的种完了所有的田地,只等秋后收获了。

    种完最后一亩地时,华安大大的松了口气,这半个多月可把他累坏了,为了鼓舞士兵种植的积极性,华安一直以身作则,亲自下田耕种,堂堂的平北将军倒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了。

    累了半个多月的华安自然要放松一下,在这片屯田之地的东侧,是一座树木颇多的山脉,虽然山体不是太高,但山上的风景颇为优美,而且有许多野生动物,是理想的狩猎之地。

    华安一身戎装,带着雷暴、赵武等几十名部将,策马前往山中打猎。

    奔出大营之后,首先要经过屯田之地,华安策马立在一处地势比较高的位置,看着远处绿油油的水稻秧苗,心情极为舒畅,身旁的部将也是高兴的互相谈论秋后的收成,这些部将大多是农民出身,对于种地都是行家。

    “大哥,这么一大片田地,秋天的时候能收获多少粮食。”雷暴看着远处的田地,感慨的说道。

    赵武一听,插嘴道:“去年只种了三成的田地就收获了几万旦粮食,今年全都种上了,估计至少有十几万旦吧!”

    “这几个月施了不少肥,末将觉得应该不会低于二十万旦。”一名部将肯定的说道。

    “二十万旦比较靠谱,末将也这么认为。”几名农民出身的部将似乎都这么认为。

    华安伸手指了指天空,淡然道:“这就要看老天了,若是今年风调雨顺、没有虫灾、鼠灾,二十万旦一定跑不了,若有灾祸,颗粒无收都说不定啊!”

    王三听了,眉头一紧,道:“大哥,若是遇上灾祸,我们岂不全白干了,有何办法可以消除灾祸。”

    “给佛祖烧香磕头,祈求风调雨顺。”一名部将脱口而出。

    “对啊!不如就在这屯田之处立一座佛像,每日祭拜,佛祖或许可以显灵。”铁牛跟着说道。

    华安闻言,置之一笑,而后摇了摇头,对于这些伪科学的牛鬼蛇神,华安作为一个后世人,是绝对不会相信的,甚至有些鄙视。

第二百八十六章 活捉麋鹿

    “灾祸的形成自然有其原因,求佛祖又有何用。”华安反驳了一句,而后看了看四周的地形,接着道:“若所料不错,今年不会有蝗灾,鼠灾也不会猖獗,旱涝只要不是特别厉害,倒也不用太担心。”

    “大哥,你怎么这么肯定。”

    “大哥比佛祖还厉害,会未卜先知啊!哈哈!”

    王三和铁牛说道。

    华安淡然一笑,解释道:“蝗虫的天敌是鸟类,你们看,四周的树上全是成群的小鸟,有了这群叽叽喳喳的小鸟,今年的蝗灾一定不会发生,还有,附近的猫头鹰不少,前几日,一名看守围栏的士兵,夜里出来小解,被一大群猫头鹰的叫声吓得腿都软了,裤子都没来得及脱就……哈哈!这些猫头鹰专吃老鼠,有了它们,鼠灾就不用担心了。”

    身旁的部将闻言,皆恍然大悟,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对华安的丰富知识佩服的五体投地。

    “大哥,我终于明白您修水库的用意了。”王三听了华安对蝗灾、鼠灾的解释,心情有些兴奋。

    “哦,那你说说看。”华安问道。

    王三指着远处的水库,自信道:“水库可以用来储水,若是老天爷不下雨,田地干旱,可以用水库里的水灌溉庄稼,确保庄稼不会枯死,若是连续阴雨,大江水位暴涨,这些水库可以分担大江的水流,防止江水泛滥,冲毁农田。”

    听了王三的描述,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道:“王三,你说的很对,不过,除了防患旱涝之外,还有两个原因,一是,这些水库原本就处于低洼之处,若是全部填平,所需土石太多,非人力可为,二是,水库可以放养鱼鳖,栽种菱角,水库的浅水区可以种植莲藕,这些可都是美味啊!”

    “一举三得,还是大哥想的周到。”铁牛情不自禁的夸赞华安。

    华安微微一笑,看着周围一群群正在吃草的牛羊,心里很是高兴,他仿佛看到了来年春天漫山遍野的小牛犊和小羊羔。

    简单的聊了几句牧场的情况后,华安带领几十名部将策马奔向东面的浓密树林,开始了狩猎。

    为了多打些野味,华安将队伍分成四队,雷暴、赵武、铁牛各领部将为一队,华安和王三带领亲兵营的几名军官为一队。

    狩猎开始后,四队人马分散开来,各队人马为了多打一些野味争面子,全都不惜余力的狩猎,所到之处,只要出现在视线之内的野味全部射杀,大的如豺狼、麋鹿,小的如野鸡、野兔,全都不放过。

    华安的运气非常好,刚奔入树林没多久,就看到一头又肥又大的麋鹿,在这头麋鹿的身后跟随着十几头身材较小的麋鹿,显然这是一个族群,最大的是雄性首领,后面的是他的配偶和子女,麋鹿在京城附近可不常见,算得上是稀有物种了。

    不过,这个时代没有保护动物之说,华安也就没有什么顾忌,在抽出利箭将要射杀麋鹿群的一霎那,华安突然改变了主意。

    他觉得杀了这群麋鹿极为简单,但得到的只有十几具麋鹿的尸体,运回大营一顿就可以吃完,若是将这些麋鹿抓住,放到牧场饲养,说不定数年之后,就是一大群麋鹿,十余年之后就会更多。

    至于饲养麋鹿的技术,虽然华安不太清楚,麾下的将士也未必会养,但试一试,总会找到饲养的技术的,就算全部养死了,也可以总结不少经验,为下一次饲养积累技术基础。

    下定决心之后,华安让王三和几名部将向麋鹿所在位置的两侧迂回,堵住麋鹿逃亡密林的道路,而华安自己则弯弓搭箭瞄准了雄性麋鹿的后腿。

    “嗖……”华安射出一箭,不偏不倚正中雄性麋鹿的左后腿,雄性麋鹿大吃一惊,挣扎着想要逃走,但腿部插着一支利箭,让它的行动变得极为迟缓,没跑几步后腿便被卡在了小灌木上,再也动弹不得。

    其余的麋鹿一见首领被人类射中,全都拔腿逃跑,两侧的密林是最佳的逃跑路线,但此时已经被王上和几名将领截断了,麋鹿群不敢硬闯,只好向前奔去。

    这样一来,这些麋鹿的后腿就呈现在了华安和部将们的眼前,所有人抽出利箭,瞄准麋鹿的后腿进行射击。

    不愧是北伐军的精英,所有人的箭法都是一流的出色,在将士们的接连放箭之下,七八头麋鹿被射中倒地,只有几头小麋鹿身材太矮小没被射中,不过靠奶水活命的它们并没有跑远,而是见母亲倒地后便缓缓的走了回来。

    全部搞定这些麋鹿后,华安让部将们全部下马,将被射伤的麋鹿绑在马背上,一批战马左右各绑一头麋鹿,麋鹿首领个头太大,单独绑在王三的战马上,绑完所有麋鹿,只有华安的战马是空闲的。

    将领们牵马而行,跟在华安的身后,开始向回走,不过走的却不是来时的路,华安这么做是为了多看些风景。

    这一决定可苦了麾下的将领们,要知道,这些麋鹿野性十足,在马背上很不老实,时不时的便有挣脱的风险,害的将领们要不断的重新捆绑。

    尤其是那头麋鹿首领最不老实,为了让它无法挣脱,王三卸掉马鞍,让麋鹿首领骑在马背上,并将其四个蹄子捆绑在一起,从远处看,便是一头麋鹿骑着一匹战马,样子不可谓不滑稽。

    “大哥,前面的小山头有个亭子,里面似乎有不少人。”王三看向前方的亭子,大声说道。

    华安自然早就看到了,而且从衣着看,应该都是有地位的文人雅士,此时正是春分季节,踏青倒是不错的选择。

    “这群富家子弟,游山玩水呢?不用理他们,我们走我们的。”华安自从被士族鄙视,对所有的读书人都了一丝反感。

    于是,华安一行人牵着马,从小山头旁边的小路经过。

    “鹿骑马,天下奇闻也。”一名书生看着骑在马背上的麋鹿,惊奇的说道。

    “鹿有脚,为何要骑在马背上呢?愚不可及,愚不可及啊!”另一名书生看了连连摇头。

第二百八十七章 名士谢安

    “你们都在看什么呢?”一名身穿白衣,神情潇洒的公子说着走上前去,想要一看究竟。

    “安石兄,是几个军卒路过这里,其中一匹军马的后背上骑着一头雄鹿,您说稀奇不稀奇。”一人笑着答道。

    白衣公子闻言,向下一看,果然如此,心下不禁暗暗称奇,连忙让身旁的小厮去请山下路过的一行人。

    这名白衣公子便是史上赫赫有名的宰相谢安,只是谢安出任宰相是四十岁之后,如今刚好二十岁的他,对仕途毫无兴趣,寄情山水才是他的最爱。

    “几位军爷留步,我家公子有请。”小厮很快便追上华安。

    华安闻言,虽然心里有些不舒服,但还是停下了脚步,他一脸不悦的看向小厮,道:“你家公子找本将何事。”

    “我家公子想请军爷到亭上一叙,特让小的来传话。”小厮悠闲的回答,话语中毫无尊敬之意。

    华安抬头看了看山顶的亭子,上面足有几十人,个个都极为悠闲的看向自己,仿佛看风景一般,这让华安的心里颇为不舒服。

    “我家将军是当朝平北大将军,你家公子不会自己亲自来请吗?”小厮的轻蔑惹恼了华安身后的一名部将。

    小厮闻言,先是一惊,而后又恢复了轻松的神态,淡淡道:“原来是将军,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将军恕罪,不过,我家公子也是当朝名士,出身陈郡谢氏,血统无比高贵,不是一般的寒门子弟可比的。”

    小厮的语言仍旧充满了轻蔑,话语之中暗指华安等人都是出身低贱之辈,当然顺带连他自己也捎带进去了。

    “哦,当朝名士,敢问尊姓大名。”华安随口问道。

    “我家公子姓谢,单名一个安字,字安石,今年刚满二十,生辰……”小厮摇头晃脑的显摆了起来。

    “哦,谢安,你家公子竟是谢安。”华安心中无比惊讶,史上名相谢安的名气实在是太大了,能在这里结识如此人才,华安心头渐渐的兴奋起来。

    “将军请。”见华安对自家公子一脸的崇敬神色,小厮弯腰伸手,示意华安上山。

    “好,我跟你去,前面带路。”华安说着,回头看向王三等人,道:“你们几个在这儿等着,还有,一定要看好麋鹿,别让它们逃掉。”说完抬脚向小山头走去。

    “这些公子多半是看上这头麋鹿了,想要向大哥索取呢?”华安走后,王三开口猜道。

    “嗯,是有这个可能。”几名部将都同意王三的猜想。

    小山头高度不足十丈,华安很轻松的便登了上去,到达山顶的时候一口粗气都没有喘,倒是那名小厮为了跟上华安的速度,累的上气不接下气,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

    华安进入小亭子,抬眼扫了一遍,很快目光便在一名白衣公子的身上停住了,虽然不能肯定他是谁,但这名白衣公子身上独有的气质,让华安确信,他便是谢安。

    “这位公子气质不凡,想必就是安石兄吧!”华安走上前去,看着谢安说道。

    谢安闻言一惊,随即拱手道:“将军好眼力,在下正是谢安,敢问将军尊姓大名。”

    “免尊,姓华,单名一个安字。”华安回答的很是干脆。

    “哦,原来将军便是击破赵国数万雄师的华将军,在下失敬,失敬。”谢安连忙客气了一句。

    小亭里的一众公子,原本对一身戎装的华安很是轻蔑,但听说眼前之人便是击破石虎大军的北伐名将,心头的轻蔑之情,瞬间转化成了崇拜,从他们惊讶的表情便可以看出来。

    “听说华将军一箭射中石虎肩胛,真是神勇无敌,可惜没能射中其心窝和脑门,让此贼躲过了一劫。”一名公子正色说道。

    “虽然没能射杀石虎,但伤其筋骨,也算是大涨了我大晋的颜面。”

    “我堂堂大晋自有天神护佑,小小的石虎恶贼岂能兴风作浪,哈哈!”

    小亭子里的公子,虽说都是文弱书生,但也不乏爱国热情,这让华安颇为意外。

    寒暄一阵之后,华安、谢安和一众公子,坐在石凳上喝起了几杯水酒,不时的交谈几句,环境极为融洽。

    彼此熟悉了之后,华安看着谢安,试探道:“安石兄邀我上山一叙,是不是有什么企图啊!”

    谢安闻言,淡然一笑,他自然明白华安的言外之意,山下马背上的那头雄性麋鹿,任何人看了都会心动。

    “华将军是说山下的那头麋鹿?”谢安笑着问道。

    华安闻言,心头一紧,心想,这个谢安果然是看上了自己活捉的麋鹿了,不过,这些麋鹿是打算放在牧场养殖的,若是送给谢安当然舍不得了,但是谢安乃当朝名士,若是将麋鹿送给他,必然能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增进彼此的感情,对自己日后的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送还是不送,华安陷入了两难。

    见华安蹙眉忧虑,谢安微微一笑,摇头道:“华将军不必心疼,在下没有索要麋鹿之意,哈哈!”

    让谢安说出自己的心事,华安顿感窘迫,憨笑两声之后,蹙眉问道:“安石兄邀我一聚,是何缘由。”

    华安的疑问不难理解,天下没有平白无故的邀请,要么事先认识,要么有所企图,除此两项,华安想不出第三种原因。

    谢安轻轻品了口茶,淡淡说道:“华将军不必多疑,在下看了山下的几头麋鹿之后,便知道路过山下的不是一般人,一时好奇便贸然相邀,仅此而已。”

    “哦,竟有此事,只是几头麋鹿而已,安石兄为何会有此感觉。”华安更是好奇。

    “哈哈哈!”谢安先是大笑了几声,而后轻声解释道:“在下常年游览山水,见过不少打猎的人,可猎物到了猎手的手里都是死的,很少见到活的,而将军一行只有五六人,却足足活捉了十几头麋鹿,这可不思一般人能做到的。”说完意味深长的看向华安。

    “哦,原来如此。”听完谢安的解释,华安算是明白了,他和麾下的几名部将之所以能够活捉十几头麋鹿,完全是因为他们有着精湛的箭术,专射麋鹿的后退,若是箭法粗鄙,就只能直接射杀了。

第二百八十八章 夜宿牧场

    凉亭之下,华安与谢安畅谈古今,品评天下,大有相见恨晚之意,二人足足谈了一个多时辰,待太阳西沉才各自散去。

    言谈之中,华安多次夸赞谢安的才华,并建议其为国效力,但谢安总是不答应,他似乎已经习惯了寄情山水,对做官完全没有兴趣,对此,华安也只好摇头叹息,听任其便。

    临别之时,华安欲送一头母鹿给谢安,谢安大笑着拒绝了华安的美意,以显示自己并非为了贪图麋鹿才邀请华安上山的。

    与谢安分别后,华安带领队伍行了半个时辰,待太阳完全落山后,才到达预先说好的汇合地点,这可急坏了雷暴、赵武、铁牛几人,他们以为华安在山中迷路了,正准备进山寻找,却见华安已经缓缓走来了。

    “大哥,您怎么才来啊!这天都黑了,我们几个还以为你迷路了呢?”雷暴一见华安,便抱怨了起来。

    “呦,这是什么,麋鹿,大哥抓了这么多麋鹿。”铁牛的目光被马背上的麋鹿吸引了。

    华安微微一笑,道:“巴掌大的山,大哥怎么会迷路呢?不过却活捉了十几头麋鹿,哈哈!你们呢?战果如何?”

    雷暴、赵武、铁牛一听顿时来神了,纷纷展示自己的战果。

    在火把的光亮照耀下,华安看的很清楚,三人猎杀的猎物一点也不比自己少,各种野兽、飞禽应有尽有,只可惜都是死的,不能放到牧场饲养。

    华安先是夸赞了几人一句,而后说出了自己扩大养殖种类的想法,诸将听了都表示赞同。

    在路过屯田之地的时候,华安将活捉的麋鹿放到亲兵营负责的牧场,让亲兵营的士兵负责照顾这些珍贵的麋鹿。

    此时,天色已晚,华安决定不回北伐军大营,直接在亲兵营牧场的驻地将就一晚。

    华安下马后,站在驻地旁边的一个小山包上,看着周围的牧场围栏和供士兵休息的二层小楼感慨万千,这里在几个月以前还是一片不毛之地,如今,经过自己的一番建设,这里已经建起了一座可以容纳二百人的房舍,四个大小不等的围栏就建在房舍的周围,其中,一个围栏里圈着三匹雄马和五十余匹雌马,而旁边的一个围栏里则是刚刚才放进去的十几头麋鹿,剩下的两个围栏还是空的。

    每个围栏里,都建有可以存储各种养殖物资的仓库和可以避雨的牲畜棚,以保障养殖的动物不会饿肚子,不会被雨淋。

    亲兵营有一千将士,其中九百名驻扎在北伐军大营,只有一百人看守在牧场,这一百名士兵在牧场只能呆上三天,便会被下一队士兵替换,十队人马,三天一换,便刚好是一个月。

    这样一来,士兵们一个月只有三天是在牧场,其余二十七天都是在大营中训练,战斗力绝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当然,这是因为农忙已经过去了,待农忙的时候,就要抽出大部分的兵力来干活了。

    “大哥,在想什么呢?”王三悄无声息的走到华安的身旁。

    华安回头看了王三一眼,指着周围黑漆漆的山峦,陶醉道:“大哥在想,几年后这里的山峦都会遍布鹿马牛羊,那该是怎么样的一种场景啊!一定非常美。”

    “是啊!这里水草丰美,只要经营得当,最多五年,这里便会出现成群的牛羊和鹿马。”王三对养殖充满了信心。

    华安点了点头,突然望向北方,淡淡问道:“王三,你去过中原吗?”

    王三摸了摸脑袋,摇头道:“没有,从没有去过。”

    华安微微一笑,指向北方,正色道:“三年前,我奉恩师之命北上中原,在中原的邺城附近也有一大片水草丰美的地方,那里的各种**数不胜数,面积是这里的几十倍,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大哥就是在那里结识了雷暴、赵武二人。”

    “有这里几十倍大,那一定是牛羊成群了吧!”王三脸上露出兴奋的神色。

    华安摇了摇头,冷笑道:“牛羊没见多少,倒是豺狼横行,满目疮痍啊!”

    “哦,怎么会这样?”王三有些不解。

    华安细细的将石虎圈占土地,将汉人百姓当做狩猎对象,并禁止汉人百姓向野兽投掷石块的事情又叙述了一遍,这些事情在华安刚从中原回来时就已经说过了,只是随口一言的话语,王三并没有记住太多。

    “一块风水宝地,就这么被石虎糟蹋了,真是太可惜了。”王三很是愤愤不平。

    华安抿了抿嘴,伸手指向北方,道:“也不用可惜,十年后,我军攻入中原,在邺城附近建一个比这里大得多的牧场,到时候,我们要养殖更多的牛羊,让中原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十年后,我军攻入中原,大哥,我们真的能做到吗?”王三显然对华安的假设抱有怀疑的态度。

    华安轻轻一笑,自信道:“大哥前些日子就说过了,十年后石虎必死,中原必然因此大乱,我们只要安心的屯田练兵,十年后,王师北上,必将所向披靡,收复中原只在旦夕之间。”

    “嗯,大哥,我相信你,十年之后,挥师北伐,收复中原。”王三大声的叫嚷了起来。

    “哈哈!时间不早了,回去睡觉吧!”华安拍了拍王三的肩膀,转身向身后的房舍走去。

    王三淡淡一笑,转身追上了华安。

    #######

    第二日一早,华安先是带着部将们在牧场周围巡视一圈,而后策马返回北伐军大营。

    到了大营之后,华安先是稍事休息,而后便监督各军各营操练兵马,并在校场提醒士兵们时刻保持训练,随时做好打仗的准备。

    虽然华安心里有修养十年的打算,但大晋周围邻国很多,敌人未必会给大晋修养十年的机会,为此华安不敢有丝毫的懈怠,既要屯田修养,也要不忘训练,居安思危才能防患于未然。

    #######

    半年后,秋分时节,田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黄澄澄的一片很是迷人。

第二百八十九章 新建粮仓

    这一年,江南的气候风调雨顺,也没有发生鼠灾和蝗灾,因此,所有的田地都获得了大丰收,老百姓和屯田的士兵都在收割庄稼,所有人都忙得不亦说乎。

    华安亲临屯田之地,指挥北伐军将士收割庄稼,经过连续多日的收割,六百顷水田和八百顷旱田的庄稼全都收割完毕。

    在北伐军大营内,所有的仓库都爆满,为了容纳这些收获的粮食,将士们在大营中临时搭建了多处仓库。

    所有收割的庄稼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全部被安放在仓库之中,负责清点的士兵在忙着统计。

    华安在各个仓库间来回的踱步,看着堆放的满满的粮食,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兴奋,大营中的士兵也是满脸带笑,兴高采烈。

    “大哥,统计结果出来了,您猜猜有多少?”王三走到华安身旁,笑着说道。

    华安瞪了王三一眼,正色道:“别卖关子,快说,有多少。”

    王三憨笑两声,伸出三个手指,放在华安面前,兴奋道:“三十万旦,整整三十万旦,水田的稻米十二万旦,旱田的高粱等足有十八万旦,哈哈哈!”说完兴奋的大笑了起来。

    “什么,有这么多。”华安也感到很是惊讶,他原本估计最多也就二十五万旦,没想到竟有三十万旦之多。

    这也多亏了年份好,江南一直风调雨顺,没有遇到任何灾祸,华安在心里默默的祈祷。

    “大哥,这批粮食足够我北伐军三万将士三年的口粮了,以后再也不用看京城仓部官员的黑脸了。”王三快意的说道。

    “是啊!半年的收成就够我军食用三年,如此算来,我军屯田的粮草足以养活十八万大军啊!哈哈!”华安说着憧憬了起来,仿佛看到自己统帅十八万大军挥师北伐,势如破竹的景象了。

    当然,华安也只能想想而已,毕竟,朝廷不会给予他招募十八万大军的权利,而且,这一季之所以会收获如此多的粮食,和江南的气候适宜有关,若是来年遇上干旱和洪水,收成就不会这么好了。

    “咦,大哥,这么多的粮草已经将大营的仓库全部放满了,而且还搭建了数个临时仓库,若是下一季再收获这么多粮食,我们放哪儿啊!”王三突然想到了一个现实的问题。

    经王三这么一提醒,华安也觉得存储粮食是个大问题,而且,今年全国都是大丰收,且未遇到大规模的战争,只怕京城的粮仓也爆满了。

    华安蹙眉思索片刻,正色道:“王三,你说的对,辛辛苦苦收获的粮食,一定要安全的存储好,决不能有所损失,这些临时的仓库不牢固,若是遇到大风大雨就麻烦了,粮食一旦进水就会发霉,后果不堪设想,你立刻随我到大营外面查看一番,我们要在大营旁边专门建立一座大型的粮仓,将大批的粮草都存储在那里,以后辎重营的大半兵马都驻扎在那里。”

    “嗯,好主意啊!大哥。”王三完全赞同华安的建议。

    二人策马沿着驻地周围转了一圈,经过仔细考虑,决定将粮仓建在大营南面地势平稳的位置,这里的地势不高不低,既不用担心被水淹,也不必担心被雷击,紧贴大营的位置,使其可以很好的防风和防盗,可谓一举多得。

    位置确定后,华安便立即行动,派遣三千将士准备各种物资,正式开始搭建,由于建立这个仓库是永久性的,华安提出的要求也比较高,因此,准备和建设所需的时间也比较长,三千士兵整整忙活了一个多月才建立起这座规模颇大的粮仓。

    按照华安的规划,这只是这个粮仓的一期工程,建成后的空间正好可以容纳三十万旦军粮,完全可以满足今年屯粮的需要,但来年粮食多了,还是需要继续扩建的。

    与此同时,北伐军在屯田之地种植冬小麦也已经顺利结束,各个水库的鱼鳖已经长大,菱角、莲藕也早已成熟。

    北伐军将士利用空闲的时间,用渔网捕捞鱼鳖,收获菱角和莲藕,并将这些带回大营,这些产出成了将士们的美味,吃着自己亲自劳作的产品,将士们的感受无疑是幸福的。

    牧场的鹿马牛羊还没有产出,但雌性的牲畜几乎全都挺着大肚子,来年一定会给牧场增添更多的小崽子,到时候,牧场一定是另一番美妙的景象。

    取得了如此大的收获,华安自然不敢藏着掖着,在统计完各项收成后,便上书朝廷,将所有的收获一五一十的汇报给皇帝司马衍。

    朝廷得知北伐军在一块荒地上收获了三十万旦粮食,全都大吃一惊,所有人都万万没有料到这个结果。

    毕竟,那里以前只是一块荒地而已,谁都没有将那块荒地放在眼里。

    半年前,在华安上报朝廷,收获六万旦军粮的时候,已经有不少大臣惊讶不已了,如此仅仅半年之隔,那块不起眼的荒地上居然产出了三十万旦粮食,整整五倍啊!

    这个重磅的消息,让一些原本有机会得到这块荒地的士族官员后悔不迭,他们开始后悔没有早一步出击,兼并那里的土地,但他们却忽视了北伐军是通过辛苦的治理才取得如此成果的,付出的艰辛是很大的。

    皇帝司马衍得知这个消息自然也是非常高兴的,他将华安召入朝堂,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连连夸赞华安有本事,有眼光,既会打仗,更会种田,并下诏给予华安很多的赏赐,以表彰华安取得的成绩。

    华安连连谢恩,并趁机要求征召更多的兵马,以做未雨绸缪之用,但终因满朝大臣的反对而作罢。

    ####

    第二年,江南仍旧是风调雨顺,北伐军在屯田之地收获的粮食,两季共有五十万旦,大营南侧的粮仓也扩建了很多,二期工程完成后,粮仓已足以存放百万旦军粮,收获的粮食全部存放在此。

    同时,牧场也热闹了起来,小牛犊、小羊羔漫山遍野的来回奔跑,母鹿也产下了七八只小麋鹿,小马驹足有五十余头。

第二百九十章 扩军备战

    看着收获一天天的多起来,华安时不时的便会萌生弃军从民的冲动,但此时不是太平年代,大晋所面临的战略环境是非常严峻的,北方的赵国就像一把悬在头顶的刀,随时有可能落下,西面的蜀国占据有利地形,时不时的骚扰大晋,也是一大威胁,南面交州的南越族人时常叛乱,对大晋的后方稳定是个大的威胁。

    有了这些威胁,华安知道自己不可能安安心心的种田,只有将大晋的敌人全都消灭了,才能安享太平盛世。

    牧场的几匹小马驹悠闲的从华安的身旁跑过,它们是在草地上练习奔跑,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小马驹,华安仿佛看到了日后冲锋陷阵的雄壮战马。

    马匹是战略资源,地位不再粮食之下,但其繁殖能力实在有限,一匹母马一年只能生产一匹小马驹,而雌性的小马驹要长到四岁才能成熟,如此缓慢的繁殖速度比人类还要慢,而北伐军的牧场里只有五十匹母马,就算等上十年也只能繁殖一千匹左右,这远远满足不了北伐军的需要。

    为此,华安左思右想,采取了几项措施,第一,将收获的粮食放到集市上售卖,而后用得到的金钱在集市上购买母马,能买多少买多少,不论质量,只要是马就可以。

    第二,秘密派遣几路属下,分别前往凉州、辽东、中原、漠北、西域等地,用卖粮食获得的金钱购买各种战马,尤其是西域的优质战马,能多买就多买,这对改善江南战马的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半年的时间,北伐军从江南的集市陆续购进了两千余匹母马,潜入北方的几路人马秘密购进了三千余匹优质的母马,公马足有三百匹,有了这些马匹,只需几年的工夫便可产出上万匹战马。

    一年后,公元三四二年,大晋皇帝司马衍突然病逝,其弟琅琊王司马岳在群臣的拥护下登上帝位,史称晋康帝,其王妃,年仅十八岁的褚蒜子被册封为皇后,庾冰、何冲负责朝政,国舅庾翼总领全国兵马。

    皇帝的更替进行的格外顺利,江南没有发生任何动乱,相邻的赵国和蜀国也没有找到进攻的时机,江南一片和谐。

    就在这一年,辽东的慕容皝迁都龙城,随后派遣慕容翰、慕容恪、慕容霸等大将分几路进攻高句丽,经过几个月的鏖战,大破高句丽,威震辽东。

    占据中原的石虎,为了消耗中原汉人百姓的元气,先后在邺城、洛阳、长安三地,营造大规模的宫殿,征发民夫四十余万,这直接导致中原汉人疲累不堪,三城周围到处都是累死的民夫。

    同时,为了征伐江南的大晋,石虎敕令黄河以南的四个州郡整军备战,并州、朔州、秦州、雍州准备西征凉国的物资,青州、冀州、幽州的军队准备东征辽东。

    为了扩军备战,石虎规定百姓中,每三个男丁中调遣两人,五人中征发三人,各州郡征集军队共有甲士五十多万,船夫十七万,规模可谓极为庞大。

    为了应对石虎可能的进攻,大晋方向也进行了积极战备,江南各州郡的主力大军全部北移,身为最高统帅的庾翼亲自前往武昌镇守。

    负责拱卫京师的北伐军也在加紧训练,随时准备出击,因为大营囤积了大量军粮,华安便趁机向皇帝司马岳进言,要求扩军备战,以抵挡石虎可能的进攻。

    司马岳和朝中大臣犹豫了一下,但考虑到石虎征兵规模十分庞大,大晋必须做出回应,于是下令荆、扬二州的军队全部临时性扩充,华安的北伐军获得临时扩充二万人的名额,这二万人马只是临时性的,一旦边情缓和,就要立即遣散,让这些新招之兵返家务农。

    尽管是临时性的,但华安还是欣喜若狂,因为他心里早就算计好了,一旦这两万人马进入军营就不会随便让他们回去了,若朝廷下令遣散,华安也打算软磨硬泡,让这些人马留下来屯田,作为民屯,每年产生的粮食大半上缴国库,绝不会给朝廷增加负担。

    朝廷只需要发放三万人马的军饷就可以了,这两万人不但不需要军饷,而且还可以为国库增加粮食,种地而已,在哪儿种不一样。

    当然,华安并没有打算让他们在已经得到的两千顷土地上耕种,这些土地太小了,分到两万人马的头上,平均一人才五亩地,作为职业的民屯就有些太浪费人力了。

    江南优质的土地,早就被世家大族霸占完了,华安只是运气好得到一块未开发的荒地而已,但一江之隔的江北之地,却有着丰富的荒地,因为那里时常会受到北方赵国的攻击,种植的庄稼有可能还未收获就被敌人抢夺了。

    要知道,种地是要付出成本的,开垦荒地成本就更大了,因此,江南的世家大族对江淮之间的土地兴趣都不是很大,他们也怕风险,颗粒无收的风险,为此,江淮之间的荒地,甚至荒芜的良田都是非常之多的,华安若是让这两万人马渡江开垦几千顷良田,还是可以行得通的。

    这也是当初,华安向司马衍献计时的中策,只要有五万人马,华安的活动范围就会从江南转换成江淮之间,若是有十万人马,华安则会直接推进到淮河两岸。

    征兵的工作十分重要,因为荆、扬二州的各军人马都在扩充,若不早些行动,好的兵员都被别人选走了,剩下的羸弱之兵,华安可不想要。

    为此,华安多路出击,将军中能说会道的将领和小兵全都派往附近的村镇征兵,同时让军中的士兵推荐自己认识的亲朋好友来参军,若推荐之人合格,则推荐的士兵获得一笔不菲的奖赏。

    同时,对于招入的合格兵员,华安也准备了足够的奖赏,新兵入营的第一天,每个士兵可以领取一旦粮食,这些粮食自然是送回家里的,这对许多吃不饱的穷苦百姓来说,是个不小的**。

第二百九十一章 又见兄弟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北伐军的有偿征兵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江南的百姓都争相应募,尤其以穷苦百姓为多,短短半个月,应募的百姓已经超过了招募的人数。

    北伐军好中选优,优中选精,在这一大批应募的百姓中挑出了二万身强体壮的精英。

    进入大营之后,所有的新兵都如约的领到了一旦粮食,这足以显示北伐军征兵的诚信。

    新兵入营,首先要做的就是进行纪律教育,让士兵知道在大营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

    这些思想方面的教育完成后,下一步要做的便是进行操练,而后根据士兵的体格和反应能力,分别授予不同的兵器。

    隆冬季节,天气很是寒冷,但北伐军的校场之上,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训练场面,新兵营二万将士分成二十个队列,在各自营主的示范下,进行刺杀训练。

    华安一身戎装,带着几名亲兵在二十个队列之间来回巡视,时不时的停下脚步,亲自纠正新兵操练时动作的不规范。

    有了主将在此亲自监督和指导,所有的新兵都不敢偷懒,训练起来极为认真,各营的营主也是认真负责,唯恐给主将留下不好的印象。

    华安在校场来回巡视,突然发现有两名新兵动作极为到位,力度也很大,甚至超过了示范的营主,这让华安心下嗟叹不已。

    “你们两个出列。”华安走了过去,指着二人。

    二人闻言,向前几步,走到了华安的面前。

    “以前当过兵没有。”华安单刀直入的问道。

    二人摇了摇头,大声道:“回将军,没有。”但说话之间,二人的嘴角露出了别样的笑意,似乎有些激动。

    这一异常的表情自然没能逃过华安的视线,这让华安心下狐疑起来,难不成,这二人认识自己。

    “你们,叫什么名字。”华安盯着二人,接着问道。

    “小人王五。”

    “小人王六。”

    二人激动的说道,说完眼睛微微有些泛红。

    华安闻言一惊,眼前的二人难道就是儿时一起玩耍的小五和小六,这么多年过去了,华安一直忙于军务,竟没有返回家乡一次,如今,儿时的兄弟就在眼前,华安已经认不出来了。

    “你们就是殷家亭的小五和小六。”华安几乎已经毫无怀疑他们的身份了。

    “嗯。”二人点了点头,回道:“将军,正是我们。”

    完全确认二人就是儿时的玩伴,华安心下极为高兴,连忙笑道:“哈哈哈!太好了,你们来了也不提前招呼一声,还有,都是兄弟,以后叫大哥就可以了。”

    “是,大哥。”二人改口倒是挺快的。

    华安微微一笑,拍了拍二人的肩膀,道:“王五、王六,你们给我来,多年不见,到大哥的营帐坐坐。”

    “是,大哥。”二人兴高采烈的跟着华安走到了华安的中军大帐。

    进入大帐之中,二人与华安聊起了家常,他们这次之所以没有打招呼,悄悄的应募,是想通过自己的实力,取得了一些成绩后,再和华安相认,免得别人说,他们是和主将关系好才得到好的职位的,不想刚入营就因为能力出众而被华安注意到了。

    为此,华安大大的夸奖了他们,并表示会让他们从最底层的小兵做起,从而不被别人说闲话。

    他们二人本打算四年前就前来参军的,但由于家中一些事情耽误了,直到今日才前来应募。

    当华安询问另一位玩伴王扁头的时候,他们告诉华安,王扁头成亲的时候曾前往北伐军大营邀请华安和王三,不想,那时华安正好出海前往辽东,错过了兄弟相见的机会。

    如今,王扁头前往京城以北的水军大营应募,因为他的水性极好,做一名水军是他的梦想。

    没能见到王扁头,华安心头有些微微遗憾,不过,京北水军大营距离北伐军的大营不远,策马两个时辰就可以抵达,以后见面的机会多的是。

    三人在华安的中军大帐中足足聊了一个多时辰,而后王三进入大帐,兄弟四人又聊了半个时辰。

    三天后,王五、王六凭借优秀的战术技能获得了亲兵营营主的举荐,分别出任左右旅旅帅,全营士兵无一不服,为此,华安大为高兴,自己的小兄弟果然没有给自己丢脸。

    两个月后,新兵营两万将士已经初具战力,华安正打算拉往附近的山中剿匪,以检验士兵的战力,不料,朝廷下达了裁军的命令。

    原来,中原的赵国发生了变故,过度的征兵和一些官吏的刁难,导致赵国征集的部队三分之一都没有到达军营,许多士兵死在路上,更有一些不愿白白死去的士兵啸聚山林,成百成千的武装力量聚集在一起,占山为王,与赵国朝堂为敌。

    石虎见自己的倒行逆施导致了祸乱,便停止了征伐天下的脚步,同时解散了部分征召的部队。

    中原士兵遣散,对大晋的威胁自然也就不存在了,为此,朝廷下令,原先临时扩编的部队全部回家务农,以节省国库的开支。

    各军人马完全按照朝廷的命令,遣散了临时征召的士兵,只有华安的北伐军迟迟没有遣散的行动。

    朝廷责问原因,华安软磨硬泡,将屯田的好处向朝廷做了详细的叙述,表示要将这两万人马转为民屯,绝不会给朝廷增加负担,而且,收获的粮食一多半上缴朝廷。

    这对朝廷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但这些士兵原先耕种着世家大族的土地,他们留在北伐军大营附近屯田,自然就损害了一些士族的利益,为此,也受到了士族官员的不少阻挠。

    但华安一步步陈述厉害,表示这两万人马不仅可以屯田,给国库增加粮草,而且在农闲的时候也可以进行军事训练,一旦赵国大军南下,两万人马可以迅速集结,从而提高对赵国的防御力。

    如此一箭双雕的好处,打动了一些爱国的当朝大臣,同时,一些代表士族利益的大臣也渐渐意识到,一旦赵国大军攻破江南,他们将失去一切,有北伐军的五万人马在前面充当炮灰,他们便可以高枕无忧了。

第二百九十二章 南越族叛乱

    朝廷经过一番考虑,认为赵国对江南的威胁颇大,让更多的人马屯集江淮,对大晋都城的安全是个很好的保障,而且,这种半军半民的屯田人马不会给国库增加一点负担,反而还可以上缴一部分屯田所得,于是,便同意了华安的请求,让北伐军的两万新兵前往江北屯田,并将临近江北的一大片荒芜的土地都划给了北伐军。

    几千顷的荒地需要整理和规划才能变成良田,为此,华安特意带着几名精通水利建设的官员前往考察,经过半个多的实地勘探,初步确定了改造方案,而后修改了数次,一个月后,正式开始整理荒地。

    两万人马渡江进入江北,在靠近江边的一块高地上建起了大营,大营建好后,两万人马便可是进入田间干活,若这两万人马一同干活自然会加快工程进度,但这样一来,战技水平肯定会下降,如此两万人马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了。

    为了让这两万新兵保持战力,拥有随时可以打仗的本领,华安轮流派遣军官进入江北的大营,指导训练,两万人马分成两拨轮流训练和下地干活,三天一换,这样一来,既能保持战斗力,也不会影响屯田的任务。

    从整理荒地到种下的庄稼成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一段时间内,江北的两万人马是没有任何收成的,但既然华安执意留下他们,自然是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部下,为此,吃喝问题完全由北伐军辎重营负责,江南的粮仓尚有近百万旦军粮,足够供养他们。

    江北的屯田工作进行的非常顺利,仅仅两个月的时间,田地的整理划分和沟渠的兴建就已经完成了,这大大超出了华安的预计,这比江南整理荒地的时候顺利的太多了。

    当然,之所以这么顺利,是因为这里的许多荒地原本都是良田,沟渠也都是现成的,只是由于人口南迁,土地暂时荒废了而已,只要稍加整理,便可以成为可以耕种的良田。

    田地整理完毕后,已经进入了秋季,江南的屯田之地进入了收获的季节,江北的屯田之地也开始耕种下一季的作物。

    耕种、收获,再耕种、再收获,如此循环下去,两年后,公元三四四年,北伐军江南的粮仓已经囤积了两百万旦军粮,牧场的牛羊一片片的在草地上吃草,小马驹足有上万匹,在牧场上奔驰起来极为壮观,其中三年龄的马驹已经足有六千余匹,一年、二年的马驹就更多了。

    为了让这些小马驹成为日后战场上勇猛的战马,华安让士兵们从小马驹一岁就开始训练他们的步伐,两岁时开始安放马鞍、马镫,士兵适当的骑乘,以训练它们的承受人体的耐力,三岁的战马则开始进行标准的骑乘训练,这一年龄的马匹已经可以作为战马使用了,但实力肯定欠佳,战马最适宜的年龄是五岁至十五岁。

    除了训练战马,北伐军士兵的骑术训练也已经普及到了全军,华安的目标是,让麾下的每一个士兵都精通骑术,上马可以作为骑兵使用,下马可以步战,卸甲可以种地,这才是一个合格的北伐军战士。

    上万匹小马驹很快就会长大,北伐军三万士兵人人有马的日子已经不远了,华安甚至打算给每个士兵配备两匹战马,这样可以节省马力,提高作战能力,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暂时还做不到。

    牧场里最珍贵的牲畜自然是饲养的麋鹿了,除了华安最初活捉的十几头之外,后来北伐军的将士又从江南的树林之中活捉了一批。如今,这些麋鹿经过一年年的繁殖,数量已经足有上千头。

    麋鹿全身都是宝,鹿茸是名贵的中药材,鹿肉营养丰富,深得皇室和贵族们的青睐,鹿皮更是优质的皮革原料,可以做成衣服或者皮甲,鹿血和鹿鞭更是男人们的最爱。

    北伐军的牧场有了这么多的麋鹿,这自然会引起京城皇室贵胄和士族子弟的目光,他们时不时的便会前往北伐军牧场,以参观拜访的名义,或索取或购买麋鹿。

    对此,华安会根据实际情况,售卖一些,少数张嘴索取的都是地位极高的皇族或者实力极大的士族子弟,对于他们,华安也不吝啬,直接赠与,甚至不用他们开口,只要见他们有索取的意思,就会直接送给他们,这么做,倒不是因为怕了他们,而是为了增进彼此的感情,巩固自己在大晋的地位,减少日后朝中大臣的刁难和诬陷。

    当然,最好的麋鹿一定是要进献给当朝的皇帝了,每个月,华安都会派遣士兵赠送一对麋鹿送往皇宫,献给皇帝司马岳。

    不过,这个皇帝司马岳身体实在是太差了点,就算是每天吃着大补的鹿肉,身体还是每况愈下,上朝时都要太监搀扶着,时不时的还会在朝堂上眩晕,让满朝的大臣担忧不已,这同时也苦了**的娘娘们了,年纪最大的皇后褚蒜子,如今不过二十岁而已,皇帝身子弱,正值妙龄的她们也只得独守空房,夜半难眠时对着月亮发呆了。

    皇帝身子不好,边疆却传来急报,交州南部的南越族人,在蜀国君主的挑唆下发动叛乱,如今叛军已经向北攻入广州境内,广州刺史邓岳率兵抵挡,但形势仍非常危急,最可怕的是蜀国的三万人马已经驻扎在广州西部的兴古郡,随时有可能东下增援叛军,为此,广州刺史邓岳不敢怠慢,一面收拢兵力防卫重要城池,一面急派属下向大晋朝廷告急。

    得到交州南越族人叛乱的消息,皇帝司马岳心里一惊,当时就在朝堂上晕倒了,朝廷大臣们见天子晕倒,也是慌作一团。

    待众臣平静下来后,便开始商议平叛之策,经过连续几个时辰的商议,朝中几位重臣决定派遣一支主力大军进入广州,与广州守军一起平叛。

第二百九十三章 一万辆辎重车

    但对于派遣哪一支人马进入广州平叛,朝中的大臣都有不同的意见,其中,推举华安的北伐军人数最多,而华安听说了此事也主动请缨,要求带兵剿灭南越族叛乱。

    朝廷经过一番考虑,认为有荆州、扬州军团防守赵国足以,北伐军正好可以抽出兵力,前往交广一带平叛,于是同意了华安的请求,让其率领三万主力人马前往交广二州平叛。

    华安得到命令,立即准备出征事宜,部下将士已经连续五年没有打过仗了,实战经验下降是在所难免的,这一次平叛,对北伐军是一次实战的锻炼,机会可谓极为难得。

    主力向南进军,江南的屯田没人打理肯定不行,于是,华安将在江北屯田的两万人马调回一万,负责照看江南的田地和牧场。

    其实,这两万屯田的人马,经过几年的训练,已经和正规的军队没有多少区别了,在主力即将南征之际,他们也嚷着要求参战,华安以赵国虎视中原,留下他们是为了防备赵国的进攻为由,拒绝他们参战。

    此时,华安儿时的小玩伴王五、王六已经升任军主,见华安和王三都出征了,心里多少有些不是滋味。

    见二人有些不高兴,华安轻轻拍打他们的肩膀,问道:“怎么了,一脸的不高兴。”

    “大哥,我们这几年总是训练和种地,一次仗都没有打过,这算是军人吗?”

    “是啊!好不容易有了这次出征的机会,却不让我们去。”

    王五、王六各自抱怨了一句。

    华安微微一笑,道:“怎么,委屈了,既然进入军营,你们还怕没有立功的机会。”

    “大哥,那我们什么时候可以有这种机会啊!”王五连忙问道。

    “不要急,平日好好训练,最多还有五年,中原就要大乱,到时候,我大晋北伐中原,立功的机会多的是啊!”华安再次说出了自己的预言。

    “五年,要这么久。”王六嘟囔了一句。

    见二人似乎对立功很是心切,华安有些不悦,顿了顿,道:“最多是五年,也许用不了这么久,还有,大哥这次领兵南征,赵国大军随时有可能南下,你们驻扎在这里,大哥比较放心,记住,若是赵国数万大军南侵,你们一点给我挡住,若是敌人兵力强盛,难以抵挡,就将江北田地的庄稼全都烧毁,绝不能资敌,更不能让赵国大军渡过大江。”

    “大哥,放心,有我们俩兄弟在,赵国大军一定不能南渡。”二人的精神终于振奋起来了。

    华安见状,便放下心来。

    准备出征的工作很是繁琐,除了人员的集结和调配,各种物资,诸如粮草、兵器、营帐等,都需要进行准备。

    好在北伐军经过五年的屯田,大营附近的粮仓已经屯集了二百万旦军粮,粮草方面自然是足够的,营帐和兵器等物资原本就有,也并不缺乏。

    同时,华安在屯田的几年时间内,也是经常思考一些行军打仗的问题,并根据前几次出征所积累的经验,对训练士兵和后勤保障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尤其考虑到了,日后北伐中原必定是劳师远征,而这对后勤的要求是极其高的,一旦后勤供应不上,前线大军就会因为断粮而崩溃。

    为此,这些年,华安的北伐军大营出现了很多大大小小的辎重车,这些都是华安和一些木匠捣鼓出来的,功能各不相同,有运输量大的,有地形适应性好的,也有速度快的,各种辎重车加起来足有上万辆,这些辎重车不仅可以运输物资,也可以运输作战士兵,可谓功能强大。

    而这些辎重车平时都是储存在北伐军的大营中,并没有配置牲畜,华安原先打算让牧场饲养的马匹来拉,但马匹都是往战马的方向训练的,让未来的战马拉车,是一种极大的浪费,而且,这么做无疑会将战马拉废掉,让原本可以驰骋沙场的战马变成只会拉车的牲畜。

    辎重车普遍较重,若是用人力拉,效率会极其低下,既然舍不得用马,那就得换一种牲畜才行,北伐军的牧场上,牛羊最多,鹿也有不少,但鹿太名贵,羊的身材太小,只有强壮的牛才是拉车的首选。

    为此,华安命令士兵将牧场中适宜拉车的成年牛牵往大营,套上各种绳索固定在辎重车的前方,小的辎重车一头牛拉就可以了,大的需要两头,最大的那种则需要四头牛分两排拉车。

    牛的性格无疑是温顺的,经过短短的几日适应,所有的牛都对拉车很熟悉了,没有狂躁和攻击士兵的行为。

    北伐军出征人马三万有余,但配置的战马却只有五千左右,其中,华安的亲兵营和各位将领的亲卫人马就占用了两千,剩下的三千战马全部配属雷暴麾下的骑兵军,显然,北伐军的骑兵有些不足。

    而骑兵的不足,在战场处于优势的时候,就不能对敌人进行有效的追击,甚至错失千载难逢的战机。

    为此,华安决定让牧场上三岁的小马驹,全部配属到军中,这六千匹小马驹已经训练的比较成熟了,虽然还很稚嫩,但足以上战场。

    华安决定将它们全部配属雷暴麾下的另外两个军,这样一来,雷暴麾下的万余兵马就全部成为骑兵了,好在所有的北伐军士兵在大营都进行了骑术训练,也不存在训练的问题,步兵跨上战马,立刻就能变成合格的骑兵。

    交广二州远在南海方向,路途极为遥远,此次前去平叛,一来一回至少也要数月,虽然当地也可以征集到一些粮草,但为了稳妥起见,华安决定带足三个月以上的口粮,足有三万旦,光是运输军粮一项就用了整整三千辆中等的辎重车,兵器、营帐等物资也用了三千辆,剩下的四千辆辎重车则用来运输没马的两万步兵,平均每辆车五名士兵,这么做自然是为了加快行军速度。

    一万辆辎重车,除了需要牛来牵引,同时也需要会驾车的人来操纵,辎重营的一千士兵都是驾车的好手,但辎重车足有一万辆,人手方面是远远不够的。

第二百九十四章 大军抵达广州

    好在京城附近会驾车的车夫多的是,临时征召万人规模的车夫很容易,待一切准备完毕,已经是半个月后了。

    华安带领麾下北伐军主力从京城的大营出发,一路向南进军,骑兵作为先锋走在最前面,乘坐辎重车的步兵紧随其后,最后面是粮草辎重等物资。

    由于从京城到广州完全在大晋的领土内,一路上不会遇到强悍的敌人,最多也就是山贼土匪而已,对于这些小毛贼,华安完全没有放在心上,一路上命令部队加快行军速度。

    沿途的山贼土匪见北伐军军容鼎盛,兵力强大,也都老老实实的缩在山上,没有下山骚扰和抢夺的事情发生。

    北伐军进军异常的顺利,仅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便进入了广州境内,沿途时不时的便会遇到奔向京城告急的传令兵,华安总会拦下询问一番,而告急的士兵见朝廷已经派遣大军前来平叛,也都放心了,甚至直接返回广州汇报这个好消息。

    几日后,北伐军前锋一万骑兵,抵达广州的首府番禺城,后续的步兵和辎重队也到达了南海郡境内。

    见朝廷派遣大军抵达,番禺城的官员和百姓都松了一口气,尤其是北伐军强大的军容和严谨的军纪,更是给了广州军民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此时,广州刺史邓岳正在府邸与亲信幕僚商议退敌之策,突然闻之北伐军骑兵抵达番禺,高兴之余,连忙率领幕僚前往迎接。

    此时,雷暴和麾下的一万骑兵奉命驻扎城外,而华安和王三以及亲兵营一千将士则策马缓缓进城,队伍排成整齐的队列向前缓行,沿途受到了百姓的热烈欢迎,华安也连连向百姓招手示意。

    “大哥,我军初来乍到,一场胜仗都没有打,百姓们为何对我们这么热情。”王三侧首看向华安,轻声说道。

    华安看了看热情的人群,回头看向王三,笑道:“哈哈!这个好解释,我军虽然是第一次迈入广州的土地,但我堂堂北伐军的名声只怕几十年前就已经传入这里了,况且,我军进入广州已经数日,对百姓是秋毫无犯,如此军纪严明的军队,老百姓怎能不欢迎。”

    “大哥说的对,只要军纪严明,对百姓秋毫无犯,就一定会受到老百姓的拥戴。”王三补充了一句。

    华安呵呵一笑,抬眼便看到前方一名官员带着一众属下正向自己走来,虽然隔的比较远,但华安一眼就认出了,来人正是广州刺史邓岳。

    邓岳长期镇守大晋的南疆,回京城的机会不多,华安和邓岳只见过几面,算不上很熟悉,但至少是认识的。

    华安连忙瞥了王三一眼,王三会意和华安一起下马步行。

    “哎呀!华将军,多年不见,将军更加英俊威风了,老夫差一点没认出来。”邓岳开口便夸了华安一句,表情极为热情。

    华安连忙抱拳回礼,客气道:“邓大人过奖了,以晚辈看来,邓大人才是老当益壮,让晚生钦佩。”

    “哦,是吗?哈哈!”邓岳大笑一声,伸手道:“华将军,各位将军,本官府邸已经备好饭菜,各位远道而来辛苦了,快请,快请。”

    “邓大人请。”华安伸手回礼,而后带领身后的十几名军官前往邓岳的府邸。

    在酒宴上,宾主双方难免要互相客气一番,酒过半酣,客气话也说的差不多了,华安便开口询问叛军的情况。

    邓岳思考片刻,回道:“叛军足有十万之众,虽然是一群乌合之众,但彪悍野蛮很难对付,且西面有蜀国三万大军遥相呼应,我大晋交广二州的兵力一向不足,本官只得放弃交州,收拢兵力全力防守广州的几座坚城。”

    “哦,交州全部被叛军控制了,那现在,叛军进军到何处了。”华安心里一惊,连忙问道。

    邓岳回道:“叛军留下四万大军驻守在交州首府交趾城,剩下的六万大军一路向北,直逼桂林郡,本官已经将广州三万主力人马全部调往桂林郡,重点防守首府潭中城,华将军若是率三万精锐之师从侧后增援桂林,必能一举击破叛军。”说完看向华安,等待着华安的表态。

    邓岳的意思是想让北伐军直接救援桂林郡,以解燃眉之急,这个华安自然明白,但华安听完了邓岳对敌情的描述,却生出来另外一个打算。

    见华安并没有立刻增援桂林的打算,邓岳心中微微一怔,随即问道:“华将军有何破敌良策,不妨说说。”

    “围魏救赵。”华安自信满满的说道。

    “围魏救赵。”邓岳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本官明白了,华将军是要奇袭交趾城,逼迫叛军回援,而后半路设伏歼之。”

    “哈哈!正是,正是。”华安点了点头。

    “交趾城驻扎了叛军的四万人马,虽说是临时组编的乌合之众,但野蛮狡诈,很不好对付,华将军千万不可轻敌。”邓岳告诫道。

    华安微微一笑,自信道:“哈哈!邓大人不必为本将担心,叛军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交趾城一日可下。”

    “嗯,华将军如此自信,老夫也就放心了,如今,番禺城尚有五千大军,将军若是需要,随时可以提供支援。”邓岳对华安表示全力支持。

    华安思索片刻,表示只需要几十名当地的向导带路就可以了,麾下三万大军击破叛军足以,邓岳对此极为赞赏。

    一日后,北伐军后续的二万步兵和辎重队全部抵达番禺,华安让部下休息一日,隔日一早,便带领麾下三万大军向交趾城方向进军。

    从番禺城至交趾城路途遥远,足有一千余里,而且道路极其难行,华安率领麾下大军足足行了半个月才抵达交趾城北部二十里的位置。

    华安依山傍水选了一块扎营之地,而后三军依次扎下营盘,华安派遣十几名斥候前往交趾城打探敌情。

    在华安派遣斥候打探交趾城情况的时候,交趾城中的南越族叛军也发现了远道而来的北伐军。

第二百九十五章 叛军的战前布置

    叛军考虑到北伐军远道而来,一定疲惫不堪,于是,决定秘密集结人马,待天黑后,对北伐军的营地发起突袭,从而一举击溃远道而来的北伐军。

    为了麻痹北伐军,达到偷袭的突然性,叛军三万主力全部埋伏在交趾城左右两个方向的深山之中,城内之留下一万兵马,以造成兵力不足的假象。

    北伐军派出的斥候,打扮成樵夫的模样,很顺利的就混进了交趾城中,这些斥候在城中转悠了一圈,将城中叛军的兵力和部署都摸的一清二楚,而后立刻离开交趾城,将情况向上级汇报。

    黄昏时刻,北伐军三万将士早早的吃完了晚饭,华安和一众部将聚集在大营旁边的一处小山包上,看向交趾城的方向,分析进攻的方略。

    由于交趾城附近山高林密,地形易守难攻,北伐军诸将对如何进攻都持有不同的意见,有建议立即强攻的,也有建议先对峙,待摸清情况后再进攻的,对于进攻的打法,也有不同的意见,有建议抓住战机,架起云梯快速进攻的,也有建议制造大型攻城车和霹雳车后再进攻的。

    对于部将的不同意见,华安都仔细的听取其中的道理,而后细细的分析了一番,决定等斥候探明情况后,再与部将讨论进攻方案。

    看着大营周围密密麻麻的树林,华安不禁感慨了起来,交趾郡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在秦朝以前,这里还是百越族的天下,待秦始皇统一华夏之后,派五十万大军越过岭南,征服了这里的蛮夷民族,设立了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如今的交趾郡便属于秦朝的象郡,也是后世的越南。

    “大哥,我大晋皇恩浩荡,恩泽遍及天下,南越族人好好的日子不过,为何要造反呢?”雷暴看向交趾城方向,似乎有些想不通。

    “是啊!战端一启必是血流成河,老百姓是最受苦的。”王三跟着说道。

    这个问题,华安自然也想过,边境蛮夷造反,不外乎就那么几个原因,一种可能是朝廷官员的压迫,让蛮夷之辈不敢忍受,从而揭竿而起。另一种可能是有国外势力从中挑拨,许诺大量的好处,利诱蛮夷高层。当然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这个民族出了一个有野心,雄才大略的枭雄式人物,意欲摆脱大晋的统治,实现民族的独立,而后步步紧逼,蚕食大晋领土,建立一个国土广柔的大帝国。

    对于这三种可能,华安一一作了分析,首先,第一种不能说没有,但肯定不会很严重,大晋面临北方赵国的巨大军事威胁,对交广一带的安定格外重视,绝对不会大肆搜刮南越族百姓,从而逼反他们,给自己的后院放一把火,这一种可能基本可以排除。

    第二种可能是遭受了国外势力的利诱,这一种可能性是最大的,交广二州的西面便是蜀国的领土,如今,蜀国三万大军屯集兴古郡,随时有可能挥师东进,以增援南越族叛军,蜀国三万大军的存在,似乎证明了南越族叛乱,就是受到了他们的利诱,而且,蜀国偏居西陲,实力比大晋弱小,随时面临大晋荆州军团的入侵威胁,为了分散战略压力,在大晋的交广二州搞点小动作也很好理解。

    至于第三种原因,是华安最为担心的,若是南越族真的出了一个有野心、有作为的杰出领袖,那么大晋的南疆将永无宁日,如此,大晋将面临三面威胁,南、北、西三个方向都不稳定,这样大晋的战略环境将变得极为糟糕,北伐中原便有了后顾之忧,为此,华安暗暗下定决心,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无论如何也要斩杀这名领袖,以维护大晋南疆的和平安定。

    “大哥,您怎么了。”将华安不说话,王三关心的问道。

    “哦!”华安应了一声,回道:“南越族叛乱必然有奸人挑拨,否则这些蛮夷之辈根本没有挑战大晋天威的胆量。”

    “奸人,是哪个奸人?”雷暴几人连忙问道。

    华安伸手指向西方,道:“蜀国在兴古郡屯兵三万,意图不明,若我所料不错,他们是要东进以增援叛军,所以,南越族的叛乱,必然与蜀国有关。”

    “蜀国君臣的胆子也太大了,早晚灭了他。”雷暴气势汹汹的吼道。

    “灭了蜀国,哈哈!还是先想想怎么攻下交趾城吧!”华安拍了拍雷暴的肩膀,笑了笑,灭蜀国不是太难,但也不是旦夕之间的事情。

    “将军,各路斥候都回营了。”亲兵营营主说着走向华安身旁。

    华安闻言,回头问道:“怎么样,探到多少消息。”

    亲兵营营主自信的回道:“禀将军,叛军果然是乌合之众,城门盘查极为松懈,我军斥候扮作樵夫,分别从东、北两座城门混入城中,丝毫没有引起叛军的怀疑,如今交趾城中叛军的兵力和部署都被摸的一清二楚,就等将军下令进攻了。”

    “哈哈!好啊!叛军果然是乌合之众,大哥,我们直接攻城即可。”

    “没错,交趾城一日可下。”

    “攻下交趾城,而后挥师西征,灭了蜀国。”

    雷暴几人顿时都来劲了。

    华安听了亲兵营营主的汇报,嘴角也露出了轻松的微笑,随即问道:“快说说,叛军的兵力和配置。”

    亲兵营营主遂将斥候打探到的消息,一五一十的告诉了华安几人,并自告奋勇,要求打头阵。

    雷暴、赵武几人一听叛军居然只有一万余人,而且配置也极不合理,完全就不是守城的配置,心下更是跃跃欲试,先后向华安请战。

    而华安听了交趾城的兵力配置,心里不但没有一丝兴奋,反而觉得怪怪的,总感觉哪里不对。

    从番禺城前往交趾城的一路上,从前方传来的所有消息都证明交趾城尚有四万叛军,为何大军抵达城下,城中却只剩下一万人马了,剩下的三万人马消失的也太快了。

第二百九十六章 叛军中计

    “传令,第二组斥候立即出发,交趾城方圆十五里的位置全部要探查一遍,快去。”华安向亲兵营营主下令道。

    “是。”亲兵营营主连忙前去传令。

    对于华安的这一举动,诸将都有些意外,连忙问其原因,华安不慌不忙将叛军主力有可能藏匿在附近山中的情况做了一番分析,诸将闻言皆半信半疑。

    此时,太阳渐渐落山,天色越发的暗淡,为了防止叛军袭营,华安决定扩大警戒范围,从营盘周围方圆十五里外开始警戒,明哨、暗哨交替布置,确保万无一失。

    夜半时分,北伐军三万将士全部在营帐内歇息,华安担忧叛军袭营,始终无法安眠,最后索性在营帐内看起了兵书。

    营帐周围的树丛里不时的传来猫头鹰的犀利叫声,让华安始终无法安心读书。

    既然书读不成,华安便起身走出营帐,欣赏外面的夜景,天上是一轮满月,皎洁的月光照向营地周围,将四周的树木和营帐照的清清楚楚。

    多么有诗意的风景啊!华安在心下感叹,若不是因为战争,老百姓便可以天天欣赏如此美妙的风景,而如今,这美妙的风景下却隐藏着剑拔弩张的气息。

    “将军,派出去的斥候都陆续回来了,叛军主力果然藏匿在附近。”亲兵营营主急急忙忙的走向华安,开口便直接汇报斥候打探到的消息。

    “果然不出本将所料,三万叛军都隐藏起来了,对了,叛军隐藏在什么方向。”华安连忙问道。

    “交趾城外东西方向各十里,兵力相当,大约都是一万五千余兵马,藏在山林中,极为隐蔽,若不是我军斥候胆大心细,还真不容易发现。”亲兵营营主连忙回道。

    华安闻言,点了点头,小声道:“叛军隐藏在密林之中,意欲何为啊!”

    “会不会是为了偷袭我军。”亲兵营营主大胆的猜测道。

    “对,你说的没错,叛军是想趁着我军远道而来,突然袭击我大营,为了让我军放松警惕,特意隐藏兵力,让我军放心,兵法云‘强而示之弱、弱而示之强’叛军倒是也懂得兵法吗?哈哈!”华安正色分析道。

    “将军是说叛军今夜会劫营?”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传令,让将士们立即集结,动作要轻,不要惊扰了敌人。”

    “是。”亲兵营营主立即前去传令。

    两刻之后,北伐军三万人马全部集结完毕,华安大手一挥,让将士们依次撤出大营,隐藏在大营附近,等候叛军的到来,为了不引起叛军的怀疑,华安决定留下两百士兵,负责看守大门和在大营内部巡逻,各种火把器物也都按照有人的样子摆放,叛军在大营外围根本就看不出任何破绽。

    华安和最后一队士兵撤离大营的时候,外围警戒的斥候回报,叛军已经不足十里。

    华安嘴角一抹冷笑,感叹今夜要毕其功于一役了。

    没过多久,两路叛军共三万人马便悄悄抵达北伐军大营外围,见大营内一切如常,叛军将领嘴角浮现了一抹狠笑。

    “进攻,杀进去,杀……”叛军主将大喝一声。

    两路叛军共三万人马,咆哮着杀入北伐军大营。

    见叛军汹涌杀入,正在大营内的二百北伐军将士,按照事先商量好的步骤,急速向北撤退,并点燃大营中的部分营帐,以阻挡追兵。

    叛军杀入营中,便直扑北伐军营帐,一众叛军掀开北伐军的营帐,却发现营帐内空空如也,连一个人影子都没有。

    “将军,这个大营是空的,营帐里一个人都没有。”一名叛军小校向叛军主将汇报道。

    叛军主将愣了一会,突然大叫道:“不好,我们中计了,快撤,快撤。”

    数万叛军皆是缺乏训练的乌合之众,杀入北伐军大营之时,为了抢功已经导致队形大乱,再加上北伐军二百士兵撤退时在大营内放火,这种混乱就更加严重了,想迅速撤退已经不那么容易。

    华安见叛军已经进入大营,嘴角微微一笑,大声下令道:“传令,全军立即进攻,绞杀叛军。”

    “进攻,杀……”北伐军各军将领大喝一声,带领麾下士兵从各个方向杀向叛军。

    其中,雷暴所部全部为骑兵,为了阻挡叛军逃回交趾城,雷暴带兵迂回到大营的南部,从南部向叛军发起进攻,而赵武和铁牛的两万人马大多是步兵,则分别从东西两个方向杀向叛军,华安和副将王三,带领亲兵营的一千将士从北面杀向叛军。

    叛军本是抱着立功的心情来偷袭北伐军大营的,没想到却中了北伐军的空城计,如今,北伐军三万主力,排成整齐的队形步步紧逼,叛军将士虽然彪悍,但毕竟是乌合之众,在训练有素的北伐军面前根本没有匹敌的实力。

    叛军将领不停的呼喊,让手下的士兵不要慌张,但效果却是极差的,感受到恐惧的士兵仍旧在大营内乱闯乱窜,这无疑加重了叛军崩溃的趋势。

    从四面袭来的北伐军,有三面都达到万人的规模,只有北面是华安亲自统领的一千人马,叛军将领自然也看出了这一点,于是,大声下达命令,让所部将士向北突围。

    三万叛军在叛军将领的率领下,全部向华安的一千兵马杀去,但东、西、南三个方向的北伐军三万主力在合拢,很快便与叛军外围的兵马厮杀在一起,叛军人马已经毫无队形可言,厮杀刚开始便处于下风,叛军士兵一个个的倒下,而北伐军将士却是越杀越起劲了。

    叛军大部向华安的亲兵营杀来,这正是华安想要的结果,毕竟,叛军有三万兵马,若是全力围歼,不给叛军退路,叛军一旦被逼急了,北伐军的伤亡一定会很大,华安只带一千人马从北路进攻,就是为了给叛军一条溃逃的道路,而后,派遣骑兵从后面追杀,从而以最小的损失取得最大的战果。

    而且,叛军向北溃逃,短时间内无法进入交趾城,不会增加交趾城守军的力量。

第二百九十七章 攻陷交趾城

    最重要的是,华安事先派出的一支斥候队伍拦在交趾城和北伐军大营之间,完全可以挡住零散的叛军溃兵,这样一来,交趾城中的叛军就不会知道自己的主力战败了,这也给了华安赚开交趾城的城门提供了机会。

    亲兵营排成锋矢阵,在华安的亲自率领下向蜂拥而来的叛军发起反冲锋,将士们痛快的大杀了一阵,而后便停了下来,将追击逃敌的任务交给了雷暴的骑兵人马。

    一场厮杀,叛军当场丢下了几千具尸体,华安让亲兵营换上叛军的铠甲,而后带着亲兵营和两万主力步兵,举着火把大张旗鼓的向交趾城奔去。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自然是伪装成叛军的亲兵营将士,在这其中,更有几十名当地的向导,这些向导负责赚开城门,从而让北伐军冲进交趾城。

    此时,交趾城中的叛军将领们大多处于兴奋之中,北伐军大营方向燃起的巨大火焰,让他们想当然的认为一定是负责偷袭的两路大军得手了,晋军一定溃不成军,几名沉不住气的将领更是要求立即打开城门,出兵增援前方,以扩大战果,叛军主将为了稳妥起见,没有答应。

    前方的火把越来越近,站在交趾城城头上的叛军将领们,大多在心里嘲笑晋军的无能,他们认为眼前的队伍是凯旋的主力人马,晋军在极短的时间内已经被打败了,更有几名将领要求打开城门,欢迎凯旋的勇士们。

    叛军主将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决定再等一等,待确定眼前的人马是自己的主力大军时,再打开城门不迟。

    很快,北伐军的亲兵营已经到达交趾城下,后续的两万步兵也在源源不断的行至,火把的光亮不是很强,但足以照亮士兵的铠甲,站在城墙上的叛军将领一见城下士兵身上的熟悉铠甲,便在心里认定了是自己的人马。

    “开门,开门,快开门啊!”

    “晋军不堪一击,已经被打跑了。”

    “开门,开门。”

    北伐军的向导在城下大声的叫喊起来。

    叛军主将不再怀疑,伸手一抬,大声下令道:“打开城门,迎接凯旋的勇士们入城。”

    “咔咔咔……”厚重的交趾城城门被缓缓打开。

    城门一开,北伐军亲兵营便策马缓缓进入城中,后续的两万步兵也很快的跟了上去。

    亲兵营一进城池,便分出一半人马,下马向城墙上奔去,另一半人马则牢牢的控制城门。

    对于数百北伐军士兵涌上城头,站在城墙上的叛军将领感到有些诧异,士兵涌上城头,这是要干什么?

    “不好,是晋军。”突然一名叛军将领发现了异常,后续涌来的两万北伐军步兵并没有换上叛军的铠甲,所以一靠近城门便被认了出来。

    叛军将领们皆是一惊,抬眼一看,城下密密麻麻涌来的数万大军正是晋军的人马,更让他们恐惧的是,北伐军的一千亲兵营人马已经进入城中,并且牢牢的控制住了城门,正向城墙涌来,交趾城显然是守不住了。

    “大将军,快走吧!晋军杀过来了。”

    “快,快扶大将军撤退。”

    几名叛军将领扶着有些年老的叛军主将,沿着城墙向南撤退,身旁的护卫士兵紧紧的保护在身旁,且战且退。

    “杀……活捉叛将,活捉叛将。”见身份已经暴露,北伐军亲兵营将士,大喊着追击叛军将领。

    叛军将领大惊失色,如丧家之犬般向南急退,身后护卫的士兵不时的被北伐军亲兵营将士斩杀。

    很快,华安和北伐军二万主力步兵顺利进入城中。

    一进城中,华安便下达命令,让赵武、铁牛分别率领六千士兵向交趾城的东、西二门进攻,而华安则带领剩下的人马向交趾城的南门挺进。

    北伐军将士势如破竹,交趾城中的叛军完全不是对手,刚一交战便向后溃逃,半个时辰后,除了被北伐军歼灭的近两千人马,叛军大部已经逃出交趾城,退入交趾城南部的密林之中。

    北伐军完全控制交趾城之后,并没有立即向南追击,因为交州的地形极为复杂,密林山谷到处都是,叛军常年生活在这里,对附近的地形和气候很是熟悉,而北伐军来自江南一带,对这里的地形显然没有叛军熟悉,而且士兵们对这里的气候也有一些不适应,体质明显的出现了下降,生病的士兵也开始增多。

    这些都让华安焦急不安,不敢贸然继续南进,而且,叛军的主力大半在交趾城北面,除了围攻桂林郡的六万人马,还有意欲偷袭北伐军大营的近三万叛军,另外,盘踞在兴古郡的蜀国三万人马也随时有可能挥师东下,这样一来,北伐军将最多面临十二万大军的威胁,而要对抗这些人马就必须要有一座城池作为依托,交趾城依山傍水,是北伐军最佳的依托。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叛军粮草大部分在交州南部,而要将这些粮草运往北面,必然要经过交趾城附近,北伐军控制了交趾城,就等于控制了叛军的粮道,卡了叛军的脖子了,而且,从叛军囤积四万人马守卫交趾城,便可以看出交趾城在叛军心目中的重要性。

    如今,北伐军控制了交趾城,这对围攻桂林郡的六万叛军主力来说,是个晴天霹雳,一旦粮草供应不上,六万人马就会成为晋军广州军团的军功。

    为了重新夺回交趾城,叛军一定会想尽一切办法骚扰进攻北伐军,而为了应对叛军可能的骚扰,华安也在思考对策。

    黎明之后,负责追击叛军的雷暴军团策马进入交趾城,一进城中,雷暴便下马向华安走来。

    “怎么样,追击的战果如何。”华安一见雷暴,便开门见山的问道。

    “别提了,追了几十里,只杀了五百多人,剩下的全跑了。”雷暴似乎有些怨气。

    “哦,叛军撤的这么快,你的部下可全是骑兵啊!”华安疑惑的问道。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322/ 第一时间欣赏晋霸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御览山河所写的《晋霸天下》为转载作品,晋霸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晋霸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晋霸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晋霸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晋霸天下介绍:
一个朝代汉人只剩下百万, 一个朝代汉人的男人成了11, 一个朝代汉人的江山只能偏安一隅, 一个朝代汉人的命运任由胡人主宰, 天不亡汉 都市青年华安带着汉人的雄心来到了五胡乱华的东晋初年, 坐拥美人,挥斥方遒……晋霸天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晋霸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晋霸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