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晋霸天下TXT下载晋霸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晋霸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御览山河     晋霸天下txt下载     晋霸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三百一十三章 中计后撤

    “嗯,三十六计走为上策,就这么办,让晋使进帐。”叛军主将下定了决心。

    王三走入大帐,开口问道:“大将军考虑的怎么样了,可否给本使一个答复。”

    叛军主将捋了捋胡须,不满道:“晋使奉命前来劝降,可你们的主力大军就驻扎在数里之外,似乎毫无劝降的诚意啊!”

    “就是,刀都架到脖子上了,还怎么谈。”一名叛军部将跟着附和。

    “哦,那大将军想怎样,不妨说说。”王三连忙问道。

    “让你们的主力大军后退三十里,而后,你我再谈论投降的一些条件。”叛军主将正色说道,口气似乎不容反驳。

    “好,只要大将军肯投降,别说后退三十里,就算后退百里也没有问题,这个本使现在就可以答应你。”王三立即回道。

    见王三回答的这么痛快,叛军主将和麾下的部将都大吃了一惊,同时,他们的内心也暗暗庆幸,只要晋军主力一退,他们就可以撤往九德郡了。

    “那好,待你们的主力大军后退之后,咱们再谈投降之事。”叛军主将狡黠的说道。

    “好,一言为定,本使这就回去,日落之前,主力大军一定后撤,还望大将军不要食言啊!”王三痛快的说道。

    “来人,送晋使出城。”叛军主将客气了一句。

    王三走出大帐,带着两名亲兵,在叛军小校的带领下,顺利的离开了胥浦城。

    #####

    正午过后,王三还没有回来,华安心中很是着急,他来回的在大帐外面踱着步子,不时的向胥浦城方向张望。

    “大哥,进帐歇会儿吧!王三不会有事的。”

    “这小子一定死不了,放心吧!大哥。”

    “若是俺王三兄弟有个好歹,老牛一定踏平胥浦城,杀光全城的叛军。”

    雷暴、赵武和铁牛说着也抬头看向胥浦城方向,他们的内心也很着急。

    华安看了三人一眼,道:“你们先进帐歇着吧!我再等一会。”

    “都是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弟兄,要等一起等。”

    “对,一起等。”

    三人不愿回大帐,而是和华安一起等待王三的归来。

    “大哥,胥浦城方向有一支人马正在奔来,一定就是王三他们。”雷暴大声说道。

    华安抬眼仔细一看,还真的有一支人马正在奔来,于是,大声道:“没错,一定是王三,错不了,我们过去看看。”说完大步前往迎接,雷暴、赵武、铁牛跟在后面。

    “大哥,我回来了。”王三奔至华安面前二十步,连忙滚鞍下马。

    “哈哈!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华安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顿了顿,道:“怎么样,此去胥浦城有什么收获。”

    王三思考了片刻,道:“大哥,胥浦城防守非常严密,比我们原先料想的还要难以攻克,若是强力攻城,至少要丢掉过万将士的性命。”

    “哦,这么难攻。”华安略感惊讶,随即问道:“那叛军愿意投降吗?他们有什么条件。”

    王三微微一笑,说道:“正如大哥所料,叛军有撤退的打算。”

    “哦,是吗?他是怎么说的。”华安好奇的问道。

    “叛军主将说我军没有劝降的诚意,开出的第一个条件便是我军后退三十里,然后再谈投降的事,只怕我军一退,他们就开溜了。”王三不屑的斥道。

    “那你答应他了吗?”

    “答应了,全都答应了,这不正是大哥的计策么。”王三答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好,王三,你做的好,我这就去通知邓刺史,大军日落之前向后撤出三十里,给叛军留下撤离胥浦城的时间,你们几个到各军大营,督促将士们收拾行装,准备开拔。”

    “是,大哥。”王三等四人异口同声。

    华安大步来到邓岳的中军大帐,将胥浦城遇到的情况向邓岳作了一番解释,要求广州军团和交州军团一起后撤。

    邓岳见华安分析的很有道理,于是爽快的答应了。

    傍晚时分,晋军主力人马已经饱食严装,各军先后开拔,向北方三十里的位置行进。

    临走之前,华安特意命令麾下的亲兵营,在大营附近增灶数千,以向叛军表面晋军人马众多,足有十余万。

    晋军主力如约后撤,叛军斥候一路跟踪侦察,将探得的情况,如实的汇报给了叛军主将。

    通过斥候的汇报,叛军主将肯定了晋军确有十余万人马,而晋军的主动后撤,也让他觉得,晋军真的有劝降的诚意。

    麾下的部将,此时已经有两成,对建立大南越国不抱任何希望,他们认为大晋王师不可抗拒,甚至有了归顺大晋朝廷的想法。但更多的将领还是主张后撤,民族自豪感让他们觉得,不应该屈居在外族之下。

    “大将军,晋军已经后撤三十里,这正是我军撤退的良机,快下令吧!”一名部将催促道。

    叛军主将虽然有些不舍,但胥浦城孤立难援,面对晋军的优势兵力,已经很难坚守了。于是,忍痛道:“撤,撤退吧!”

    “是,大将军。”部将们立即领命。

    半个时辰之后,叛军两万人马在胥浦城南门处集结完毕,随着南门的缓缓打开,叛军人马全部离开胥浦城,沿着大路向三百里外的九德城行进。

    九德城是九德郡的首府,那里算是叛军的大本营了,在整个九德郡的地盘上,生活的几乎全是南越族的百姓,在那里,叛军有足够的群众基础,而晋军若是继续向南,后勤补给会变得越发困难,士兵的水土不服也会越来越严重,需要克服的各种困难会越来越多。

    叛军放弃胥浦城,向南撤退,这个行动完全在北伐军斥候的监控之下,当斥候将这个消息告诉远在三十里外的华安时,叛军已经撤远了。

    不过这正是华安想要的结果,在得知叛军已经撤离胥浦城后,华安立即命令雷暴率领一万北伐军骑兵疾驰胥浦城,防止叛军后悔而返回。

    而后,华安亲率北伐军步兵主力向南进军,邓岳则率领交广二州的人马紧随其后。

第三百一十四章 晋康帝病危

    晋军主力控制了胥浦城,几天后,整个九真郡便完全处于晋军的控制之下,而叛军则被压缩在南部的九德、日南二郡。

    为了彻底平定叛乱,晋军主力继续向南推进,各种后勤物资通过海路源源不断的运向南方。

    就在北伐军与交广二州大军,一路向南进攻的时候,京城皇宫之内,当朝皇帝司马岳病情突然加重,太医判断最多能撑三天。

    得知皇帝就要驾崩,整个京城的官员都有些惴惴不安,如今,司马岳的长子司马聃年仅两岁,先皇司马衍的两个儿子也只有几岁,只要司马岳一死,由谁来继承皇位,这个还真不好说。

    不过,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也就那么几个,在新皇登基之前,若哪位大臣有举荐之功,日后一定受到重用。

    为此,京城的许多官员都在四处奔走,拜访京城几位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王爷,为自己日后的前途做铺垫,一些有门路的大臣,还会等在朝中重臣的府邸,打探皇宫中的情况,探探各位重臣的口风,从而增加自己的判断。

    而朝中的重臣则频繁进出皇宫,最受重用的大臣则日夜守候在皇帝司马岳的身旁,聆听皇帝最后的垂训。

    皇宫之中,当朝皇帝司马岳躺在自己的寝宫内,旁边除了几名照顾其起居的宫女外,皇后褚蒜子和大臣何充,庾冰、蔡馍等人都侍奉在床边。

    司马岳的身体极其的虚弱,连说话的力气都极其的微弱,一名太医走了进来,在给司马岳诊断完病情后,低着头退向一旁。

    几位大臣连忙以目视太医,太医会意,闭上眼睛,轻轻摇了摇头,暗示晋康帝病情没有丝毫好转,快要不行了。

    虽然这已经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众臣仍不免心中一凉,坐在床边的皇后褚蒜子更是伤心欲绝,她比司马岳还小两岁,如今,二十一岁的她,将要面临失去丈夫的痛苦,这对一名年轻的女人来说,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啊!

    褚蒜子背对着司马岳,眼中泛起了一丝泪珠,在她伸手擦泪的一瞬间,司马岳深深的叹了口气。

    虽然他的身体很虚弱,但意识还是很清晰的,太医的闭眼摇头和皇后的暗自垂泪,他全都看在眼里,他知道自己快要死了,心中不禁无限悲凉,不自觉的便叹了口气。

    “皇上,皇上。”见司马岳叹息,皇后褚蒜子和大臣们都凑了过来。

    司马岳看了看众人,微声道:“皇后,各位爱卿,朕感觉好累,好累啊!朕是不死快要死了。”

    “不会的,不会的,皇上一定会好起来的。”皇后褚蒜子,忍着悲伤安慰司马岳。

    众大臣则低着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们本想询问储君的事情,但谁也不愿首先开口,皇帝正在病重,这个时候开口问储君的事,就等于是明着告诉司马岳,你快要死了。这有违人臣之道,他们是想让司马岳主动提出来,而后,他们再畅所欲言,说出自己心中的看法,并请皇帝定夺。

    而此时,司马岳从皇后和各位大臣的眼神里,已经知道自己快要死了,而国之储君,关系重大,不得不提前做准备。

    司马岳强忍着疲倦,努力从嘴角挤出一丝笑意,看着众人道:“你们不用瞒朕了,朕的身体朕自己心里清楚,如今,朕的时间已经所剩无几了,有一些重要的事情,也该有个安排了。”

    “皇上。”众臣的声音有些呜咽,他们显然知道司马岳所说的大事是什么,除了立储,还有什么事能比这重大。

    “呼呼呼……”司马岳喘着粗气,吃力道:“国不可一日无君,朕走之后,必须有一人担当统治大晋的责任,关于储君的人选,各位爱卿有何看法,都说说吧!”说完闭上眼睛,以保持体力。

    国舅庾冰,首先奏道:“皇上,当今天下大乱,北方的赵国一直觊觎我大晋的江南,在此乱世之秋,一定要立长君方能震慑寰宇,使天下觊觎江南之人,不敢轻易进犯我大**山,会稽王老成持重,深得士人之心,足以堪当大任,臣恳请皇上,以江山社稷为重,立会稽王为储君。”

    何充闻言,立马反对道:“皇上,万万不可,自古以来,君主更替采用兄终弟及的,大半会发生动乱,而父子相继才是江山稳固的根本,皇上,为了大**山的万代稳固,请立皇子聃为储君。”

    “皇上,乱世之中,当立长君,皇子聃才两岁,难以承担支撑大晋的重任,还是立会稽王为妥。”庾冰争辩道。

    “皇子年幼,我们做大臣的可以辅佐,皇上,立皇子聃才是立国之本啊!”

    庾冰和何充争执不下,二人的高声争论让病重的司马岳感到心烦意乱,气塞填胸。

    司马岳哼哼了两声,想要庾冰和何充出去,但二人正在争执,并没有看懂司马岳的暗示,仍是继续吵嚷。

    蔡谟看出了司马岳的心思,急忙制止道:“二位大人,皇上需要休息,我们出去商议吧!”

    见蔡谟阻止,庾冰和何充才意识到自己的声音着实大了些,连忙向司马岳请罪,并缓缓退出司马岳的寝宫,寝宫内的众大臣也都跟着退出。

    见司马岳闭着眼睛,似乎在休息,皇后褚蒜子轻轻起身,正欲离开,司马岳伸手拉住了她。

    “蒜儿,你别走,陪朕说说话。”司马岳微声说道。

    皇后褚蒜子身体微微一震,随即缓缓坐下,看着憔悴的司马衍,道:“皇上,臣妾不走,臣妾不走。”

    “好,好。”司马岳强行挤出一丝笑意,缓缓问道:“蒜儿,朕就要走了,聃儿还小,你们孤儿寡母的可怎么办才好呢?”

    褚蒜子心里紧了一下,道:“皇上,您不会有事的,您会好起来的,臣妾会日夜给你祈祷。”

    “没用了,朕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司马岳摇了摇头,道:“蒜儿,在你心中,朕是个怎样的人,你嫁给朕,可曾后悔。”

    褚蒜子闻言,愣了一下,顿了顿,道:“皇上没有争霸天下的雄才大略,但是个好人,在臣妾心里,皇上是天底下最好的人,能嫁给皇上,是臣妾几辈子修来的福气,臣妾庆幸还来不及,又怎么会后悔呢?”说完眼角流出了一行泪水。

    “你说的对,朕算不上好皇帝,但朕是个好人。”司马岳显得极为高兴,这也是他对自己的评价。

    “皇上。”褚蒜子情绪激动,俯身轻轻趴在了司马岳的身上。

    司马岳伸手抚摸着褚蒜子的额头,心里无限的悲伤,娶了这么好的皇后,若是自己能再多活几年,那该多好啊!

    “蒜儿,关于储君之事,你有什么想法,跟朕说说。”司马岳轻声问道。

    褚蒜子摇了摇头,道:“**不得干政,储君之事,皇上当与众大臣商议决定,臣妾不好说。”

    司马岳叹了口气,道:“国舅和何爱卿说的都有些道理,但朕现在担心你和聃儿,若立会稽王为储君,朕死之后,会稽王称帝,你和聃儿孤儿寡母的谁来照顾啊!”

    “皇上。”褚蒜子闻言,心中一阵感动,轻轻趴在司马岳的胸口,啜泣了起来。

    “不哭,不哭。”司马岳轻轻安慰褚蒜子,顿了顿,轻声道:“宣何充觐见。”

    就在司马岳与皇后褚蒜子互诉衷肠的时候,寝宫外的庾冰和何充也在争论,身旁的众大臣也加入了争论的行列。

    “何大人,如今我大晋偏居江南,只有立长君方能震慑北方的赵国,皇子聃太小了,先让会稽王称帝,待皇子聃成年后,再将皇位传给他,岂不两全其美。”庾冰师徒说服何充。

    “庾大人,自古以来,只有嫡长子继承大统才能国之大幸,唯有如此,才能杜绝其它皇族的非分之想,从而避免血肉相残的悲剧,这是各朝各代的立国之本,胡乱传位,只会祸及江山。”何充观点明确,丝毫没有妥协的意思。

    庾冰听了,气塞填胸,大声道:“何大人所言不假,父子相承的确是国之根本,但如今情况不同,大晋周围强敌环饲,岂能固守旧制,不知变通,何大人这是在误国。”

    何充一听,顿时大急,反驳道:“老臣在误国?是庾大人为了一己之私吧!”

    何充说的没错,庾冰就是为了个人的私利,他们庾氏凭借外戚的关系掌控朝政,但皇帝换代之后,他们与皇帝亲属之间的关系便会愈加疏远,从而可能失去手中的权利,甚至整个家族都会因此而没落。

    “一己之私,我庾氏一门尽皆精忠报国,岂是何大人说的这么不堪,何大人怎能如此信口开河。”庾冰大声反驳,并狠狠的瞪着何充。

    “何大人,皇上召见。”就在何充和庾冰争论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寝宫内传来了司马岳召见的命令。

    何充闻令,瞪了庾冰一眼,大步走进司马岳的寝宫。

第三百一十五章 晋帝驾崩

    “何爱卿,你来了,快过来。”何充刚进入寝宫,司马岳便招手,让其过来。

    “皇上。”何充受宠若惊,连忙大步走到了司马岳的床前。

    司马岳握着何充的手,道:“当初,先帝去世之时,爱卿坚持父子相承,差点让朕坐不上皇位,但朕心里一点也不记恨爱卿,反而觉得爱卿是大晋的肱骨之臣,是为了大**山稳固,才这么做的。”

    “皇上,老臣惭愧。”何充说着低下了头。

    司马岳艰难的笑了笑,道:“爱卿善于直言,这么多年一直都没有变,朕就喜欢爱卿这一点,如今,朕就要撒手西归了,皇子聃年幼,北方的赵国虎视眈眈,大晋的江山就仰仗爱卿这样的肱骨之臣了。”

    “皇上,老臣惶恐,老臣一定会尽力辅佐新皇,不让蛮夷之辈有机可乘。”何充大声保证道。

    司马岳点了头,道:“如此,朕就放心了,朕已决定立皇子聃为储君,朕死之后,由皇子聃继位,爱卿与庾国舅要冰释前嫌,尽力辅佐新皇,全力保住我大**山。”

    “皇上圣明,老臣一定竭尽全力,保住大**山。”何充大表决心,顿了顿,道:“皇上,皇子聃年幼,朝堂之上必须有人照顾,老臣建议,由皇后娘娘垂帘听政,直至新皇成年为止。”

    “嗯,爱卿所言极是,由皇后垂帘听政,朕很放心。”司马岳表示同意。

    一旁的褚蒜子,连忙推辞道:“皇上,臣妾乃妇道人家,怎能担当如此重要的责任,还是让几位大臣全权辅佐聃儿吧!”

    见皇后推辞,何充连忙道:“皇后娘娘,新皇亲政之前,由娘娘摄政是最为稳妥的,有我等老臣全力辅佐,娘娘不必太过担心。”

    “皇后,你一定行的,朕相信你。”司马岳也给褚蒜子打气。

    褚蒜子又推辞了一番,在司马岳与何充的劝说下,最终同意垂帘听政,暂掌大晋权柄。

    #######

    三日后,皇帝司马岳在寝宫病逝,年仅二十三岁,京城内外,顿时一片哀嚎,全体子民人人戴孝,大晋进入了国丧。

    司马岳病逝的当日,皇子司马聃在太极殿即位,时年两岁,尊皇后褚蒜子为皇太后,并大赦天下。

    由于小皇帝司马聃年幼,暂由皇太后褚蒜子垂帘听政,掌控大晋权柄,大臣何充为辅政大臣,庾冰、蔡谟等全力辅政新皇。

    新皇登基,人事有所变动,朝廷内外难免有所动荡,为了维持稳定,新皇登基的当天,皇太后褚蒜子便下令,京师戒严,乌衣六营立即进入战备状态。

    为了防止赵国趁虚而入,荆扬二州军团也加紧战备,以防不测。国舅庾翼亲自镇守荆州,以阻挡赵蜀两国可能的进攻。

    同时,派出八百里加急赶往交州,严令北伐军主将华安,立即率领北伐军主力返回京城,以增强京城的防御力量。

    #####

    大晋的京城发生了这么重大的事情,各国的细作第一时间便将这一情况汇报了回去。

    仅仅数日,大晋皇帝病逝,两岁新皇登基的消息便传入了赵国的首都邺城。

    赵国天王石虎,听到这个消息,那是大为兴奋,他觉得南下踏平江南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石虎召集部将,准备研究攻打晋国之策。

    邺城皇宫的大殿之上,赵国各军主将齐聚一堂,众将对于石虎召集他们的目的,那是心知肚明,几个月前,北伐军南下交州的时候,石虎就有南下伐晋的打算。

    只是众将考虑到北伐军刚走,随时有可能折返,晋国君臣一心,且有长江天堑,这些不利因素,从而反对伐晋。

    而此次,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如今,大晋精锐的北伐军已经深入交州不毛之地,至少三个月之内不能返回,威信树立已久的司马岳也已经病逝,两岁的小皇帝司马聃登基,皇位的交替带来了人事的变动,大晋朝野难免会发生一些动荡,而这恰恰是南征的良机。

    石虎一脸兴奋的看着殿下的诸将,道:“诸位爱卿,江南晋国的皇帝司马岳已经死了好几天了,继承皇位的是两岁的小娃娃司马聃,一个二十岁的女人在背后垂帘听政,哈哈!这岂不是我大赵一统江南的大好时机吗?”

    “王上所言极是,在此乱世之秋,晋国让一个两岁的小娃娃当皇帝,乃自取灭亡之道也,我大赵王师一出,必然踏平江南。”一名阿谀之臣,随声附和道。

    “没错,晋国君主交替,北伐军与广州军团深陷交州不毛之地,我王师南下的阻力会小许多,此时不南下伐晋,更待何时。”

    “末将愿意追随王上,挥师南下,踏平江南。”

    一时间,大部分文臣武将,都对南征抱有极大的希望。

    “哈哈哈哈!”石虎听了大为高兴,放声大笑起来。

    尽管多数臣子比较乐观,同意石虎的南征之策,但也仍有一些大臣持谨慎态度,反对向江南用兵。

    “王上,晋国新君虽然只有区区两岁,但并未亲政,暂由皇太后摄政,朝中的大权基本全部掌握在众臣之手,且晋国有江淮之险,荆扬二州足有二十万大军,若想攻下江南,实为不易啊!”一名持悲观态度的大臣担忧道。

    石虎听了,颇为不屑,大声道:“本王当然知道晋国大权皆在众臣之手,所以晋国才是一片散沙,至于荆扬二州的二十万人马,本王根本就不惧,我大赵占据十州之地,只要本王一声令下,一个月内便可征召百万大军,踏平江南易如反掌。”

    见石虎好大喜功,另一名持谨慎态度的大臣,抱拳奏道:“王上三思,如今,辽东的慕容皝才是我大赵的心腹之患啊!这几年,慕容皝先后击败高丽,鲜卑宇文部,疆域扩展数倍,已经雄霸辽东,无人可敌,其子慕容恪,慕容霸更是骁勇善战之将,我大赵王师也曾先后两次败于辽东,此次南征,慕容皝只怕又要进犯我大赵的冀州之地了,王上,对待慕容皝,我们不得不防啊!”

第三百一十六章 打造器械

    石虎闻言,虎须贲张,大怒道:“哼,我大赵冀州军足有十万人马,石闵、李农皆是悍将,有此二人,慕容皝休想南下。”

    “王上,三思啊!”

    石虎不以为然,顿了顿,高声道:“传旨,让冀州军团的石闵、李农二位将军加紧备战,若慕容皝胆敢犯境,斩其头颅,送入邺城。”

    “是,王上。”

    殿下的诸将见石虎心意已决,便不再有人反对南征,昂首等待石虎的命令。

    石虎心里极为得意,思虑片刻,大声道:“传旨,让豫州、青州的兵马全部进入战备,邺城的十万精兵立即集结,半月后,本王要再次御驾亲征,这次,一定要彻底踏平江南,一统河山。”

    “王上圣明,末将愿战。”诸将一齐请战。

    石虎挑选了几名得力的部将,并让他们立即回营准备出征事宜,同时,传令兵也策马前各往边军大营,传达石虎的旨意。

    众将离开大殿之后,石虎也在侍从的搀扶下,离开了大殿,前往**休息。

    在一处走廊里,石虎突然停下了脚步,看向侍从,问道:“听说晋国的皇太后只有二十一岁,而且姿色出众,惊艳**,到底有没有这回事啊!”

    侍从一听,忙道:“王上,这事千真万确,绝对假不了。”

    “哦,是真的。”石虎捋了捋胡须,蹙眉道:“如此年轻貌美的女子,却是英年丧夫,这么年纪轻轻的就要独守空房了。”

    “是啊!王上,司马岳体弱多病,怎能和王上老当益壮相比。”侍从说着,偷偷的掩嘴笑了笑。

    侍从说的都是真话,石虎虽然已经年老,但人老心不老,每夜都必须有几名女子侍寝,而且,往往还能将数名宫女折磨的死去活来。

    不过石虎一听到‘老’字,心中顿时不乐意了,瞪着侍从,喝道:“混帐,本王尚可食肉数斤,饮酒数斗,弓马骑射,样样精通,本王哪里老了。”

    “王上息怒,王上息怒,臣口误,臣该死。”侍从连忙请罪。

    “哼,算了。”石虎对自己的贴身侍从,表现的很宽容,顿了顿,道:“此次南征,我大赵王师将踏平江南,一旦建康陷落,晋国的王公贵族,公主娘娘们就都是本王的了,到时候,本王要……”

    “王上想要什么?”侍从见石虎有些吞吐,忙问道。

    石虎捋了捋胡须,盯着侍从,道:“晋国的皇太后年轻貌美,本王仰慕已久,此次大军若攻破建康城,本王想要将其纳入**,不知是否妥当啊!”

    侍从一听,便立马明白了石虎的意思,嘴角一丝窃笑,忙道:“妥当,妥当,王上乃真命天子,全天下的女人都该是王上的,况且,晋国皇太后英年丧夫,后房空虚寂寞,说不定,正渴望王上的雨露恩泽呢?”侍从说完朝石虎笑了笑,神态极其猥琐。

    侍从的回答恰好挠到了石虎心中最痒的部分,这让石虎的内心极其的满足,甚至有一种飘飘欲仙的感觉。

    “说的对,你说的对,本王是真名天子,全天下的女人都是本王的,晋国的皇太后又如何,只要本王挥师南下,攻破建康城,他就是本王的女人了,哈哈哈!”石虎说着大笑了起来。

    ######

    半个月后,赵国的冀州、豫州、青州近三十万兵马,全部进入战备状态,豫州近十万大军驻扎在靠近大晋荆州北境的位置,大有进犯荆州的意图,青州的近十万兵马则屯集徐州北部,大有突袭大晋徐州的企图,而冀州集结的十万兵马,则在石闵、李农的率领下,随时准备抵挡慕容皝可能的南下。

    邺城方向,石虎的亲信也在国都集结了十万精兵,其中,仅精锐的龙腾卫士就有五万,大军集结待命,只要石虎一声令下,便可直扑江南。

    石虎登坛拜将,自任全军的主将,以孙伏都为先锋,率五千前锋先行一步,姚戈仲、麻秋、支雄为副将辅佐自己,大军随后进发,向江南行进。

    ######

    交州方向,在经过艰难的数百里行军之后,北伐军和交广二州大军终于抵达了九德郡最北端的咸驩城。

    这座城池不是很坚固,而且年久失修,攻取这样的城池,对晋军数万精锐来说,是一件极其轻松的事。

    而叛军也知道难以坚守,于是,便在北伐军抵达咸驩城之前,运走城内所有的粮草和各种物资,城中的百姓也都跟着迁往南方,给晋军主力留下了一座空城。

    晋军主力轻松的便进入咸驩城,虽然城中物资所剩无几,但总比在野外宿营要好的多。

    华安和几名部将站在咸驩城南门的城墙上,极目远眺,观察附近的情况。

    “大哥,我军已经进入了九德郡,从咸驩城向南,再过百里就是九德郡的首府九德城了,只要我军攻陷九德城,叛军又该南撤了。”王三指着正南方向,大声说道。

    “没错,只要攻陷九德城,叛军就只剩下日南郡了,扫平日南郡,叛军便无处可藏了。”雷暴跟着附和。

    华安嘴角微微一笑,道:“九德城也是一座坚城,其坚固程度丝毫不再胥浦城之下,而在几日来,我军深入叛军老巢,叛军已经摸清了我军的虚实,想要再次运用劝降之计,恐吓叛军,怕是要行不通了。”说完无奈的摇了摇头。

    “大哥,那还不简单,直接发兵攻城即可,只要准备充足,不怕攻不下小小的九德城。”铁牛大声嚷嚷道。

    “九德城是座坚城,发兵强攻,只怕伤亡太大,不妥、不妥。”华安摆了摆手,显然不愿意增加伤亡。

    “将军,派出去的斥候都回来了。”亲兵营营主走过来汇报道。

    华安闻言,忙问道:“怎么样,叛军是如何布置的。”

    “将军,叛军见我军兵力强大,小鸳鸯阵在丛林中又是大显神威,于是,全部退入九德城,各种粮草物资,也都运进九德城,看样子,是铁了心准备死守九德城,与我军死磕到底了。”

    “哦,叛军这是要死守坚城,以待我军粮尽啊!”华安感叹了一句。

    “大哥,叛军坚守不出,我军唯有强攻了。”

    “没错,看样子只有强攻这条路了。”

    雷暴、赵武大声发表意见。

    华安攥紧了拳头,正色道:“看来我军不发威是不行了,王三,我军之中有多少工匠。”

    王三一愣,回道:“不少,足有一千余人。”

    “好,让他们准备好一切工具,大军抵达九德城城下之时,便是他们立功之日。”华安大声命令道。

    “大哥是想让工匠,在九德城城下赶制大批攻城器械。”王三问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何止他们,全军人马分成三波,轮流帮助工匠制造攻城器械,就连交广二州的人马,大哥也想要借一些过来。”

    “好家伙,造这么多攻城器械,大哥是要一战攻下九德城啊!”雷暴感慨道。

    华安笑了笑,其实,造大批攻城器械,除了可以攻打城池,更能通过器械的巨大威力,让守城的叛军恐惧,从而明白自己的力量,是不足以和大晋王师对抗的,老老实实的做大晋的子民,才是他们该走的路。

    在咸驩城休整的两天时间里,晋军主力不时的便会遭到叛军小股人马的骚扰,这些叛军士兵白天混在附近村落的百姓之中,夜晚出来捣乱,大晋主力军对此没有太好的办法,总不能把附近的百姓全杀光吧!

    但这些小规模的骚扰,丝毫干扰不了大局,晋军主力人马,不会因为叛军的拙劣小计而后退,也不会放弃平定叛乱的既定决心。

    两日后,晋军主力离开咸驩城,向着一百里外的九德城进发,一路上,大晋主力军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陷阱、沼气、迷路,每一样都让晋军头疼不已,不过总算熬过去了,几日后,大晋主力成功的抵达九德城的郊外,距离九德城只有五、六里的路程。

    大军在几块开阔地扎下了大营,休息几个时辰之后,华安便下令,让大营所有的千名工匠就地取材,开始制作各种攻城器械,其中重点制作可发射巨石的霹雳车。

    交州林木密集,制造器械所需的木材那是应有尽有,绳子、铁钉、轮轴等小的配件,北伐军带了许多,足够使用。

    为了增加制造攻城器械的速度,华安让麾下士兵轮流帮忙,负责砍树、搬运木材、刨树皮等粗活,而千名工匠则完全负责安装、组合等需要技术的细活。

    在和邓岳沟通后,交广二州的大军也加入了帮忙的行列。

    有了五万大军的轮流帮忙,各种攻城器械制作起来,那是相当的快速,仅一天的时间,一百辆成品霹雳车便出现在了华安的面前,让华安惊喜不已。

    几日后,北伐军的大营前,已经排列了五百辆各种型号的霹雳车,其中仅重型的霹雳车就有一百辆,高达三丈的吕公车也制作了六辆,倾斜六轮式攻城云梯十二辆,各种用于抵挡箭矢的巨盾一百多。

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廷急报

    有了这批强大的攻城器械,对于攻破九德城,华安充满了信心,北伐军各军将校以及交广二州的将军们也都满怀信心。

    攻城器械准备完毕,首先要进行适应性的训练,由于这批器械的数量太大,仅霹雳车就有五百辆,华安决定从赵武麾下调拨三千人马,专门负责操作霹雳车。

    霹雳车采用杠杆原理,操作起来并不是很难,因此,很快,士兵们对如何操作霹雳车就已经烂熟于心了,只是对于打击的准头,士兵还不能完全把握,射击的越远,误差越大。

    不过,北伐军有五百辆霹雳车,只要一起齐射,总会击中目标的,准头问题也不用过于担心。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北伐军整训队伍,打算对九德城发起进攻。

    “大哥,三军人马已经集结完毕,随时可以对九德城发起进攻。”

    “有了这么多攻城的器械,攻下九德城,我看不是很难。”

    雷暴、赵武大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传令,让将士们饱食严装,傍晚时刻,三军进发,攻打九德城。”

    “是,大哥。”雷暴等人大声应道。

    华安看向九德城的方向,自言自语,道:“九德城,今晚就让我试试,你有多坚固。”

    “将军,朝廷急报,朝廷急报。”亲兵营营主,急急忙忙的跑了过来。

    华安见其慌慌张张的样子,蹙眉道:“何事,慌张成这个样子。”

    “将军,朝廷传令,让将军率军立即返回京城。”亲兵营营主气喘吁吁的说道。

    “哦,朝廷出了何事。”华安问道。

    “末将不知。”

    “朝廷让我北伐军立即返回京城,看来,朝廷一定是出大事了。”华安说着向营帐方向走去。

    一路上,华安心里在不断的盘算,朝廷究竟是出了何事,由于南征之前司马岳已经病重,华安猜想多半是皇帝驾崩,但也不排除是赵国入侵,边境危急,又或者这两者同时发生,赵国利用大晋国丧期间起兵南征。

    “邓刺史。”华安刚走进大帐,便发现邓岳带着几名部将,神情凝重的站在自己的中军大帐之中。

    “华将军,你总算回来了,朝廷出了大事了。”邓岳一见华安,便走过来说道。

    华安心里一紧,问道:“怎么了,朝廷究竟出了何事。”

    邓岳低着头,暗叹了一口气,轻声道:“皇上驾崩了,就在半个多月前。”说完神情很是悲伤。

    “什么,皇上驾崩了。”虽然华安心中早有预感,但亲耳听到邓岳诉说,心中仍不免一惊。

    邓岳在大帐中踱着步子,顿了顿,拿出一张布帛,道:“朝廷颁下旨意,让将军率领北伐军主力立即返回京城。”说完将布帛交到华安的手中。

    “这份旨意本该由使者亲自面呈将军,但老夫怕夜长梦多,将士们得知实情,导致军心涣散,所以私自做主,帮将军接下了,并派遣一队人马,护送使者离开交州。”

    邓岳做的很对,此时正是晋军主力攻打叛军的关键时期,若是因为这件事情,导致军心涣散,就大大的不妙了。

    华安接过邓岳手中的布帛,打开一看,上面是让自己撤军的命令,盖的是皇太后褚蒜子的印章。

    “她果然做太后了,当今天子也一定就是她的儿子,只有两岁的司马聃了。”华安在心里思索了起来。

    邓岳蹙着眉头,焦虑的说道:“华将军,朝廷严令将军北归,可眼下交州的形势很是严峻,将军一走,老夫的两万人马只有后撤才能稳定局势,交州的大半土地,又将落入叛军的手中啊!”

    邓岳担忧的不无道理,叛军的主力人马虽然已经被消灭了,但仍有两万精锐,而且九德、日南二郡的南越族百姓很多,随时可以再次征召数万士兵。

    单凭交广二州的不足两万人马,在后勤压力巨大的九德郡,是很难站住脚跟的,而一旦大军后撤,难保南越族叛军不会从后追击,从而给晋军造成巨大损失,唯一的办法,就是和北伐军一起后撤,将交州的土地暂时让给叛军,待日后有力量时再夺回来。

    华安眉毛一扬,正色道:“邓刺史放心,我北伐军不解决掉交州的叛军,就绝不北返。”

    邓岳和大帐中的将领,闻言皆是大惊。

    “华将军,朝廷已经下了严旨,将军岂能违背。”邓岳蹙眉疑惑道。

    华安微微一笑,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今正是我军平叛的关键时刻,岂能前功尽弃。”

    “违抗王命,华将军可要三思啊!”邓岳劝解了一句,但其内心是希望华安能暂时留下来的,毕竟,邓岳手中的力量不足,难以对抗当面的叛军人马。

    “平叛关系到大晋的社稷,为了大晋的国运,本将顾不了那么多了。”华安意志坚定,坚持向平定叛乱,后率军返回京城。

    “华将军高义,日后若是朝廷怪罪下来,老夫一定上奏朝廷,为将军辩解。”邓岳感佩华安的忠心,大声赞扬华安。

    二人在大帐中,对着九德城周围地形图,研究起了具体的攻城方案,由于有了大批的攻城器械,攻破城池,对于晋军来说没有太大问题,但九德城毕竟坚固异常,若要以很小的损失攻破城池,则极为不易,而为了攻破城池损失太多的将士,又是华安不愿意看到的。

    九德城南面还有许多城池,整个九德、日南二郡都是南越族的天下,完全用武力镇压,很难彻底平定叛乱,而且损失也会很大。

    此时,朝廷已经让华安率军北返,虽然华安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坚持先平定叛乱,后率军返回京城,但肯定不能拖太久,京城方向情况不明,若是先平叛几个月,再返回京城,一定会耽误许多事情,华安心中的极限是拖延十日之内,再长心里就会不安。

    而完全使用武力,是不可能在十日之内,彻底平定叛乱的,唯有恩威并施,才是解决问题的捷径。

第三百一十八章 佯攻九德城

    为了尽快平定交州的叛乱,华安觉得应该以攻心为主,攻城为辅,而攻心又必须以攻城为基础,没有强大的武力展示,野蛮彪悍的蛮夷之族是不会轻易屈服的。

    为此,华安与邓岳商议一番,决定立即集结全军人马,对九德城发起进攻。

    一个时辰之后,北伐军主力集结完毕,交广二州的大军也进入了指定位置,数万大军列阵完毕,随时等候进攻的命令。

    就在晋军主力集结城下的时候,防守城池的叛军人马也在加紧整修城防,各种防守器械在城墙上堆积如山,滚木、礌石的堆放都超过了女墙的高度,布幔也挂满了城墙,在城墙的每个垛口都有一名弓弩手和一名长枪手负责守卫,九德城的防守可谓极为严密。

    “大哥,三军人马集结完毕,可以攻城了。”王三站在华安的身旁,大声说道。

    华安看了看身旁的各种攻城器械,又看了看九德城的防守布置,下令道:“传令,霹雳车向前,准备进攻。”

    “霹雳车向前,准备进攻。”

    “霹雳车向前,准备进攻。”

    作战命令依次下达,北伐军的五百辆各型霹雳车进入发射位置。

    “差不多了,准备齐射,要打光所有的石块和霹雳弹。”华安大声下达命令。

    “是,将军。”传来兵应了一句,大声吼道:“准备,放。”

    “呼呼呼……”成百上千的石块和霹雳弹呼啸着抛向前方的城墙。

    “蹬蹬蹬……呲呲呲……”石块撞击城墙和女墙上伸出的布幔,发出了刺耳的撞击声,更有一些石块撕破布幔的防御,将石块重重的砸在城墙上叛军士兵的身上。

    带着巨大撞击力,不少叛军士兵被砸死砸伤,带有燃烧功能的霹雳弹更是将叛军用于防守的布幔烧毁,就连城墙上用于防守的滚木,也有一些被霹雳弹的火焰点燃。

    北伐军的霹雳车,连续不断的发射石块和霹雳弹,尤其是那一百辆重型霹雳车,发出的石块十分的巨大,每一个石块都具有彻底击碎女墙的作用,而叛军士兵一旦被这种石块击中,那自然是骨断肉裂,当场毙命。

    五百辆霹雳车连续不断射击的威力是极为巨大的,叛军守城的士兵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只能龟缩在女墙的下面,躲避石块的攻击,而北伐军的重型石块往往能击碎九德城的女墙,从而让躲避在下面的叛军士兵遭到致命的打击。

    死伤的士兵横七竖八的躺在九德城的城墙上,而后续飞来的石块仍在击打着叛军士兵的尸体,这让守城的叛军士兵感到极度的压力和愤怒。

    “将军,晋军的抛射的石头太厉害了,都不让我们喘口气,这么一直打下去,我军死伤会越来越多,不如撤下城墙,先躲避一下,待晋军不再抛射石头时,再上城据守。”一名叛军小校建议道。

    叛军负责防守北门的将军,听完部下的建议,反对道:“不行,没有大将军的命令,不能随便后撤,这是违反军令,晋军的石头总会用完的,再坚持一下,待晋军步兵攻城时,再让他们尝尝我军的厉害。”

    “是,待晋军步兵攻城时,再好好的出口恶气。”叛军小校狠狠的说道。

    看着漫天飞舞的石块,一个个的飞向九德城的城墙,将叛军砸的鬼哭狼嚎,华安和麾下的北伐军将士,无不欢欣鼓舞,大呼过瘾。

    “大哥,照这么一直砸下去,我军不用攻城,叛军就该被砸光了。”王三看着九德城城墙方向,兴奋的说道。

    华安摇了摇头,道:“没这么夸张,霹雳车虽然厉害,但也不至于把叛军全部砸光,这只是吓唬吓唬他们罢了,让叛军知道我大晋王师攻城器械的威力。”

    “大哥,待霹雳车一停,我部立即攻城,一定能在几个时辰之内拿下九德城。”铁牛连忙请战道。

    华安笑了笑,看着铁牛,道:“铁牛,大哥相信你的实力,不过,既然叛军敢死守九德城,就足以说明九德城的易守难攻,只怕攻取城池,不像你想的这般容易,就算你攻破城池,将士们的损失也一定不会小,会死很多将士的。”

    “大哥,打仗哪有不死人的,死上千把人,不算什么,只要主力尚存,就能继续向南进攻,彻底平定叛乱。”铁牛似乎对损失大一些也能接受。

    华安摇了摇头,道:“不,平叛不能一味的绞杀,若不能让叛军们心服口服,心甘情愿的服从大晋的统治,交州将永无宁日,这才是大哥最担心的。而且我军已经收到了朝廷严令北返的旨意,大哥不能抗命太久啊!”

    “哦,大哥是想再次劝降,让叛军归顺大晋。”王三疑惑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没错,这正是我的打算,只有这样,我军才能快速的摆脱交州这个泥潭,返回京城。”

    “好,大哥,这次还让我去吧!我一定让叛军心悦诚服的归顺大晋。”王三抱拳请命。

    华安摆了摆手,道:“不,我军上次已经劝降了一次,叛军假意应承,却在我军后撤时溜之大吉,是叛军理亏也,这次,若再派你前往劝降,则显得我军软弱可欺,同时也增加了叛军谈判的筹码,对我将大大不利啊!”

    “哦,那大哥想如何。”王三急问。

    华安咧嘴一笑,道:“武力逼迫,让叛军主动服软,派遣使者到我军大营,请求归顺。”

    “这,叛军真的会服软吗!”王三有些怀疑。

    华安指着九德城方向,嘴角一笑,道:“看到了吗?就这么砸,只要叛军一天不服软,就一直这么砸下去,每天都要砸一次,反正,附近的石头多的是,足够霹雳车使用,还有,注意警戒,尤其是雷暴的骑兵军团一定要护卫在霹雳车的周围,一旦发现叛军出城捣乱,立即围住绞杀,决不能给叛军丝毫的破坏机会。

    “是,大哥。”雷暴大声应道。

    半个时辰后,五百辆霹雳车的石块全都发射完了,北伐军的攻击停止了下来。

    “大哥,叛军的城头已经一片狼藉,这正是我军发起攻城的好时机,就让俺率部进攻吧!”铁牛再次请命。

    “不行。”华安摇了摇头,道:“传令,大军后撤,回营。”

    “咚咚咚……”一阵鸣金之声在北伐军的军阵之中响起,北伐军近三万将士,步兵和攻城器械先行后撤,一万骑兵最后撤退。

    #####

    九德城城墙之上,叛军士兵们见北伐军不再发射石块,而是鸣金收兵,顿时皆感到疑惑不解,一个个伸出脑袋,小心的从女墙的瞭望口查看。

    “退了,晋军退了。”

    “将军,晋军全部撤退了,全都退了。”

    叛军小校激动的向叛军将领汇报敌情。

    叛军将领眉头一蹙,站起身来向外一看,晋军主力人马果然浩浩荡荡的向后撤退,很快便撤退一空,一个士兵也没有留下。

    “奇怪,晋军占据优势,为什么不趁势攻城,而是灰溜溜的撤退。”叛军将领顿时一头的雾水。

    “将军,晋军已经退了,我军要不要出城追击。”小校开口问道。

    “不不不,万万不可。”叛军将领摇了摇头,道:“这也许是晋军的诱敌之计,想把我军引出城,而后一举歼灭,你们难道忘了,在胥浦城时,我军左右两翼被全歼的教训了。”

    “将军英明,卑职万万不及。”小校恭维了一句。

    叛军将领将目光从城外转移,看向脚下的城墙,见一具具士兵的尸体躺在城墙之上,眉头立马蹙成了一个大疙瘩。

    “来人,将阵亡和重伤的将士全部抬下城墙,清理城墙损伤,统计伤亡。”

    很快,叛军的损失便统计出来了,全军三千将士,阵亡近两百人,重伤三百多,轻伤五百,同时,城墙上用于防御箭矢的布幔,九成以上都被摧毁,女墙也有几十处被北伐军的重型霹雳车砸开豁口。

    叛军的损失算不上十分巨大,但也不算小,尤其让叛军将领郁闷的是,北伐军只是躲在远处抛射石块,士兵是一个损失都没有,而且,打完了直接撤走,丝毫也不恋战。

    其实,最让叛军将领郁闷的事情还在后头,北伐军虽然撤走了,但第二日午后,三万北伐军再一次出现在了九德城的北门外,而且仍旧采取霹雳车抛射的战术,向九德城的城墙抛射石块和霹雳弹。

    而且,这一次,北伐军准备的更加充足,各种石块的储备比前一日多了一倍多,而且,经过前一日的实战抛射,士兵们抛射的更加精准了,打击的精度提高了许多,这给守城的叛军再一次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前一日,叛军临时修补的女墙破损之处,在第二日的抛射中,大部分又被击毁,各种用于守城的物资被砸的七零八落,烧热的滚油被巨型石块砸翻,滚烫的热油浇在了叛军士兵的身上,将叛军士兵的铠甲和皮肤都烫在了一起。

第三百一十九章 叛军主将的忧虑

    叛军再一次损失惨重,伤亡一点也不比前一日少,不过,经过连续两日的抛射,叛军对北伐军的伎俩已经有所了解,待北伐军第三日,继续进行投石抛射时,叛军已经变得聪明了,只留下少量兵力坚守城墙,主力人马全部撤到城下,以躲避北伐军霹雳车抛射的石块和霹雳弹。

    叛军如此布置,伤亡一下子减少了许多,北伐军的霹雳车再也不能对叛军造成大规模的伤害了,不过,叛军的这些反应完全在华安的预料之中,而华安早有后招。

    “大哥,叛军主力人马全都躲到城下去了,城头上根本就没有几个人,这正是攻城的良机啊!”铁牛向华安请命,要求攻城。

    华安笑了笑,道:“攻城可以,不过是佯攻,吓唬吓唬叛军就可以了,不要真的攻城啊!”

    “大哥,那多不过瘾啊!干脆直接攻下城池,抓住叛军主将,逼迫其投降,那不就行了。”铁牛有些抱怨。

    “不,攻心之计,在于以武力和仁义,让敌人主动臣服,我军斩杀的叛军士兵已经够多了,不能再大规模的增加仇恨了,况且,南征以来,我军士兵阵亡足有两三千人,不能再阵亡几千人了。”华安反对攻取城池。

    “是,大哥,佯攻就佯攻。”铁牛大声应道。

    华安看了看九德城方向,大声下令道:“霹雳车调整射程,向九德城城**击,全军击鼓,准备进攻。”

    很快,在华安的命令下,五百辆霹雳车调整角度,对九德城延长射击,将一块块石头和燃烧的霹雳弹射入九德城的城内,而后,全军击鼓,铁牛率领一万步兵,在大量盾牌的掩护下,簇拥着十二架倾斜式六轮攻城云梯,向九德城的城墙缓缓移动。

    自从北伐军击鼓的那刻起,躲在城下的叛军就意识到情况不妙,而坚守在城墙上的幸存叛军士兵,则透过女墙的瞭望口发现了北伐军攻城的行动。

    “将军,晋军攻城了,晋军主力攻城了。”城墙上传来了士兵的呼喊声。

    “上城防守,快,快上城墙。”叛军将领大喝一声,率领麾下数千士兵,向城墙上急奔。

    待叛军的数千人马奔上城墙的时候,北伐军已经推进到了距离城墙一箭之地。

    “放箭,快放箭。”叛军将领大声疾呼,让麾下士兵放箭。

    “嗖嗖嗖……”一阵急促的箭雨,射向城下的北伐军军阵,但全都被北伐军军阵前方的巨型盾牌挡住了,没有一枚箭矢射到北伐军士兵的身上。

    但盾牌是挡不住滚木礌石的,继续向前进攻,难免会有许多士兵伤亡,而华安此战的目的并不是杀伤多少敌人,也不急于攻陷城池,所以,在叛军大批人马上墙驻守的时候,华安果断下令,让铁牛的佯攻军团立即停止前进,原地待命,同时,命令五百辆霹雳车,再次调整角度,向城墙上抛射石块。

    经过两日的实战抛射训练,士兵们的抛射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打击精度提高了许多,所以华安对士兵们有信心,抛射的石块一定不会砸到自己麾下士兵的头上。

    叛军大队士兵刚刚上城驻守,便遭到北伐军霹雳车的攻击,但晋军的攻城人马就在一箭之地,若是再次撤离城墙,北伐军攻城步兵一定会推进到城墙下方,从而趁着自己大队人马不在,占领城墙,最终大队人马一拥而上,占领整个九德城。

    为此,叛军只能硬着头皮继续坚守,尽管这样做损失会很大,但总比丢失城池要好得多。

    在北伐军一连串的攻击下,叛军士兵又一次损失惨重,城墙上一片狼藉,各种破碎的石块和叛军士兵的尸体夹杂在一起,形成了一幅悲惨的画面。

    在抛射完最后一块石块后,北伐军人马陆续撤离九德城下,只留下了目瞪口呆,却也无可奈何的叛军士兵。

    “将军,不能再这么打了,我军伤亡越来越多,而晋军一个士兵的损失都没有,这么打下去,我军必败,城池必丢啊!”一名小校向叛军将领说道。

    叛军将领闻言,没有说话,但脸色却是极其的难看,似乎有一肚子的怨气要发泄似的。

    “看好城墙,本将前去大帐与主将商议对策。”叛军将领扔下一句话,大步离开城墙。

    九德城叛军主将的中军大帐之内,叛军主将陷入了深深的忧虑,由于在胥浦城外损失了六万主力人马,他如今已经是戴罪之身,而当前九德城的形势又很是不乐观,北伐军连日佯攻,给防守北门的守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交广二州的主力人马也屯集在东门外,意图不明。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像一座座大山一样,压在叛军主将的心头,如今,他所掌握的军队力量很弱,根本不足以出城与晋军主力决战,唯有坚守才能多坚持一段时间。

    但最终能否守住城池,叛军主将自己心里都没底,但若是放弃城池,继续向南撤退,则会将整个九德郡拱手让给晋军,甚至自己撤退的部队也会遭到晋军骑兵的追击,从而损失惨重。

    而且,九德郡的南面就只剩下日南郡一个郡了,若是晋军继续追击,自己的人马还能往哪儿撤退,日南郡往南就是茫茫的南海了。

    “大将军,大将军。”就在叛军主将思考如何解决当前困境的时候,防守北门的叛军将领大步走了进来。

    “怎么样,北门的情况如何了。”叛军主将见部下一脸的黑气,忙问道。

    部将暗叹了一口气,道:“还能怎样,晋军的石头攻击比昨日更猛烈,末将的人马损失很大。”

    “损失很大,本将不是让你把主力隐藏在城墙下方,只留下少量兵力坚守城墙吗?怎么还会损失惨重。”叛军主将有些不解。

    “末将倒是照着将军的计策做了,不过,晋军见我军主力撤下城墙,立即击鼓攻城,一万人马推着十几架云梯向北门城墙杀来,末将岂能让晋军攻破城池,于是,率军登上城墙防守,可恨,晋军人马在城下一箭之地停了下来,漫天的石头砸向城墙,末将是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哎!”叛军部将说着叹了口气。

第三百二十章 三弓床弩

    叛军主将听了,心中顿时更加忧虑,晋军霹雳车的数量、射程和威力都大大超过了他原先的设想,而步兵的协同进攻也大大出乎他的预料,照这么打下去,九德城真的是很难守住。

    “大将军,得赶快想想办法,城内有几百间房屋,都被晋军发射的霹雳弹烧着了,而且,晋军的攻击越来越强,要不了几日就会全面攻城了。”部将接着说道。

    叛军主将眉头一蹙,道:“晋军如此逼迫,难道我军又要后撤,九德郡南面,可就剩下日南一郡了,若是晋军继续追击,我军又要往哪里退呢?”

    部将闻言,也是低头叹息,顿了顿,鼓足勇气,道“大将军,末将这些日子一直在想,我们起兵反晋到底值不值,我南越族世代生活在交广一带,自汉武帝以来,一直服从中原朝廷的统治,至今已有四百余年,如今,为何突然要反叛朝廷,我们的族人为此死了好多万,为了大南越国的虚名,我们这么做真的值吗?”

    “闭嘴,这种话也能乱说,若是传到大酋长的耳朵里,那可是杀头之罪啊!”叛军主将忙斥道。

    “杀头又如何,大将军,为了我南越族的将来,末将顾不了这么多了。”部将一脸正气的说道。

    叛军主将觉得部将说的有些道理,蹙了蹙眉,道:“那以你之见,我军当下该如何?”

    部将抱拳道:“大将军,我军起兵之前,蜀国使者曾答应我们,只要我们起兵反晋,蜀国的数万精锐就会增援我军,可我军自从交趾城战败以来,蜀国大军近在咫尺,却见死不救,晋军主力南下,交州北部空虚,蜀国大军亦按兵不动,现在,仅依靠我军人马是抵挡不了晋军的进攻的,城破已是迟早的事情。”

    见部将并没有正面回答,而是转弯抹角的指责蜀国的失信,叛军主将有些疑惑,大声道:“不要拐弯抹角了,有什么话,直说无妨。”

    “大将军,趁着我军还有一点资本,与晋军和谈,这是我军最后的机会了,若是城池被攻破,我军想和谈也没有机会了。”部将说道。

    “和谈,谈什么,投降吗?”叛军主将有些不耐烦。

    部将凑到叛军主将的耳旁,道:“大将军,为了我南越族的未来,我军只能投降,我们已经没有其它的选择了。”

    叛军主将当然也明白自己的处境,他麾下的乌合之众,不仅在野战中是难以抵挡晋军的优势兵力,同时,在守城战中,也难以对抗晋军大规模的霹雳车攻击,城破只是时间的问题,而一旦失去九德城,就等于是失去了整个九德郡,仅剩的日南郡孤立无援,更加无力对抗紧随而来的晋军主力。

    最可怕的是,晋军采取海路运输,粮草和各种物资都源源不断的运向前方,这使得晋军没了缺粮之忧,同时也自然不会去抢夺附近村落,坞堡的粮食,这样一来,那些不愿反叛的南越族人,以及一些独立的坞堡都会保持中立,从而大大减弱了晋军受到的麻烦,而他们的人马则会失去很多助力。

    “大将军,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此事要立即决断,绝不可拖延。”部将催促道。

    叛军主将抚了抚额头,道:“大酋长待我不薄,起兵之前就曾答应本将,只要我军占领番禺城,大酋长加冕南越王,便封本将为护国大将军,胥浦城下,由于本将指挥失误,导致主力人马被晋军全歼,大酋长不但没有杀我,仍旧委以重任,在此危难之际,本将岂能做此不义之事。”

    “个人名誉与南越族的未来,孰轻孰重,大将军要三思啊!”部将急道。

    叛军主将摆了摆手,道:“你先下去吧!让本将仔细想想。”说完背过身去,思索了起来。

    “末将告退。”部将抱拳退出大帐。

    部将走后,叛军主将一个人在大帐中踱起了步子,此时,他考虑的事情很多,既想到了南越族的未来,也想到了大酋长待其不薄,既考虑了敌我双方的实力,也考虑投降之后,大晋朝廷会如何对待他们。

    思考了许久,在坚守、后撤,还有投降之间,叛军主将总是拿不定主意,内心极度的煎熬。

    接连两日,北伐军依旧进行猛烈的投石攻城,给叛军造成了相当的损失,北门城墙的女墙更是被砸的面目全非,东门附近的邓岳军团,也时不时的对九德城发起佯攻,城内的军民人心浮动,惶惶不可终日,但叛军主将仍旧没有下定决心,他还在逃避,幻想着城池不会被晋军攻破,其实,就连他自己也不相信这种幻想。

    连续五日的持续攻城,叛军仍没有投降的趋势,华安不禁有些着急,看来他是低估叛军将领的心里承受能力了,叛军主将不肯投降,说明晋军进攻的还不是很剧烈,给叛军造成的损失太小,没有引起叛军将领足够的心疼。

    第五日傍晚,华安握着手中的撤军旨意,深深的蹙起了眉头,他接到的命令是立即撤军,但此时,他已经抗命五天了,若是京城附近没有叛乱,并且赵国的大军也没有南下,抗命几日也无大碍,但若是京城处于危险之中,而自己却在九德城下浪费时间,这就太糟糕了。

    华安不太担心内部叛乱,因为,大晋主要的军权都在忠臣的手中,扬州军团和荆州军团的大部分将领也都是忠心耿耿的将领,但对于野心极大的石虎,华安却是放不下心来,石虎灭亡大晋之心由来已久,这次,借着大晋君主交替,起兵南下,也不是没有这个可能。

    “大哥,我军已经连续进攻五日,叛军并无投降的意思,这么僵持下去不是办法,要不明日一口气攻破城池,剿灭城内的叛军。”王三见华安心情忧虑,上前说道。

    “大哥,我看这群彪悍野蛮的蛮夷之辈是不会投降了,直接攻破城池反而省事。”雷暴也是如此说。

    华安当然也对攻破城池抱有极大的信心,但叛军足有两万人马,城内的百姓也都是南越族人,一旦死磕起来,北伐军的伤亡当以万计,如此,歼敌一千,自损八百的绞肉战,对北伐军本身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不到万不得已,华安不愿让自己的部下遭受如此巨大的损失。

    “大哥,我军不能再这么耽误时间了,攻城还是撤军回京城,要立即决断。”赵武也跟着献策。

    华安蹙了蹙眉头,道:“让将士们不要上山凿石了,全部收集易燃之物,明日一早,火烧九德城。”

    “火烧九德城,大哥,我军的霹雳车射程有限,就算是重型霹雳车,也不可能将易燃之物抛到九德城的中央,最多只能点燃城墙周围的房屋。”王三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这个不要紧,让霹雳车尽可能的靠近城墙,并调整到最远射程的角度,并且,从东、北、西、三座城门同时抛射,相信一定可以烧掉九德城数千间房屋。”

    “大哥,这个行吗?”王三有些怀疑。

    “不管行不行,先试试吧!还有,前几日让工匠打造的巨型床弩,此时应该做好了,我们过去看看,试试其射程。”

    “大哥,什么是床弩啊!怎么没听说过。”王三问道。

    华安笑了笑,道:“待会儿看到了,不就明白了。”

    二人来到工匠制作巨型床弩的地方,看到了十架巨型床弩,这些床弩是工匠们按照华安手绘的图纸,通过一番研究和改进,制造出来的试验品,如今刚刚做好,还没有检验射程。

    “大哥,这就是你说的巨型床弩,样子好奇怪,不过,一看威力就很大。”王三喜道。

    其实,这就是后世威名远播的三弓床弩,是大宋朝的著名兵器,为大宋军队的核心装备。

    三弓床弩,又称“八牛弩”,箭矢以坚硬的木头为箭杆,以铁片为翎,世称“一枪三剑箭”,床弩也可发射“踏橛箭”,发射的时候蔚为壮观,箭支有如标枪,近距离发射可以直接钉入到城墙里面,齐射的时候,成排成行的踏橛箭牢牢地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以藉此攀缘而上。

    这种三弓床弩借助三张大弓合并起来,威力自然非常巨大,射程可达千步,但操作的时候也非常麻烦,往往需要几十人才能拉开。

    但相比其超远的射程,这些麻烦都显得不是那么重要,华安只是凭着印象,手绘了一张三弓床弩的图纸,没想到聪明的工匠居然真的给做出来了。

    “大哥,要不要试试射程。”王三有些急不可耐了。

    华安咧嘴一笑,道:“好啊!弩箭就在旁边,王三,你试一下。”

    “好嘞!”王三应了一声,伸手用力转动绞盘,可无论王三如何用力,床弩就是纹丝不动。

    “大哥,这个床弩好紧啊!射程一定很远。”王三放下绞盘,欣赏着刚做好的三弓床弩。

第三百二十一章 霹雳火攻

    华安摸了摸床弩,看向身后的三十名亲兵,道:“你们都过来,一起用力,转动绞盘。”

    “是,将军。”三十个亲兵应了一声,一起用力将绞盘转动了起来,而后,华安拿出一支巨型弩箭,安放在三弓床弩之上,由于天色已晚,射出去的弩箭,很有可能无法寻找,于是,华安在弩箭的头部绑了一小块浸了麻油的棉花,并用火把点燃,随后下令将弩箭发射出去。

    “嗖。”的一声,巨型弩箭被射了出去,燃烧的箭头清晰的记录了弩箭飞行的轨迹,弩箭最终在大约八百步外落在了地面,燃烧的火焰随即将地面的枯草给点燃了,大火烧的很旺,火苗足有一丈高。

    “大哥,这个床弩的射程远远长于霹雳车,若用床弩放火,一定能射入九德城更深处。”王三看着远处的火苗,激发了一些灵感。

    华安点了点头,道:“没错,明日一早,就让城内的叛军尝尝我们新式武器的厉害。”

    第二日一早,北伐军主力和交广二州大军,再一次兵临九德城城下,这一次,北伐军兵分两处,分别向九德城的北门和西门进攻,同时调拨一百辆霹雳车并入邓岳军团,打算从东门处进行抛射。

    北伐军在西门方向亦部署了一百辆霹雳车,主力三百辆霹雳车仍旧部署在北门方向,同时,十架三弓床弩也部署在北门方向。

    “大哥,一切准备就绪,可以发起进攻了。”王三说道。

    华安点头道:“发信号,让东、西两门方向同时抛射。”

    士兵闻令,将事先准备好的湿草点燃,巨大的浓烟飘向空中,东西两门处的晋军得到信号,立即命令霹雳车向前移动,准备抛射易燃之物。

    在北门方向的华安则命令巨型盾牌向城墙靠近,进入叛军的一箭之地,后面的霹雳车紧随其后,准备靠近城墙一些在进行抛射。

    见北伐军一大早就发起进攻,而且又是霹雳车抛射的伎俩,叛军顿时有一种麻木的感觉,虽然这些日子,他们吃尽了了晋军霹雳车的苦头,但也在实践中想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

    比如,守城的士兵会利用晋军抛完石头撤离的时间,对女墙进行加固维修,对部分地段的女墙进行三倍、甚至五倍的加厚,如此厚度的女墙,就算是晋军的重型霹雳车,对之也毫无办法,而叛军就可以躲在下面,从而躲过晋军的抛石攻击。

    当然,由于时间的紧迫,和晋军霹雳车的连续破坏,并不是所有的女墙都能得到如此强度的加固,因此,仍会有许多士兵被晋军的霹雳车杀伤。

    “大哥,三百辆霹雳车已经进入阵位,角度调节完毕,可以发射了。”

    “立即发射,将所有的燃烧物全都抛向九德城。”华安大喝一声,向士兵下达了命令。

    “呼呼呼……”士兵用手中的火把将易燃物点燃,而后操作霹雳车,将燃烧的火焰抛向九德城。

    几百个巨大的燃烧火球,从北伐军的阵地抛向九德城,火球在半空中极为耀眼,看上去颇为壮观。

    守城的叛军士兵见到晋军推出霹雳车,将要发射之时,便各自寻找掩藏之处,但他们没有等到坠落的石头,而是看到了无数耀眼的光芒从自己的头顶飞过,他们还未反应过来,紧接着,又有一匹火焰从他们的头顶飞了过去。

    叛军将领正在纳闷,突然一名士兵指着城内的方向,惊呼道:“将军,着火了,好多房子都着火了。”

    叛军将领心中一惊,起身一看,城内的房屋至少被点燃了上百间,而且,晋军仍在不断的抛射燃烧物,城内的大火只会越来越多。

    前几日的抛射中,晋军也抛射了可以燃烧的霹雳弹,但数量很少,城内被点燃的房屋,经过紧急的救火,并没有形成蔓延的趋势,仅仅被烧毁了百间左右。

    而如今,晋军全部抛射易燃物,而且进行最大射程的抛射,这给九德城造成的损失就不可估量了,如此多的着火点很难全部扑灭,最主要的是晋军在不断抛射,大火源源不断的进入九德城。

    就连囤积在城下百步外,准备用于守城的大量滚木,都被大火点燃了,这给叛军的守城又增加了一些困难。

    东门和西门方向的抛射,进行的也很顺利,大火一团团的被射入九德城,在晋军三个方向的抛射下,九德城城内一片火海,住在城墙边缘的百姓和士兵,连忙向城池中心转移。

    九德城的大火烧的很旺,虽然是白天,但站在城外却可以看到城内燃起的火光。

    华安骑在马背上,看着九德城城内燃起的火光,对身旁的王三,道:“大火一起,城内一定有许多百姓失去房屋,大哥这么做,只怕将来减寿啊!”

    “大哥,这是战争,两军交战不能想这么多,是不是该床弩出场了。”王三问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好,将床弩拉上去,准备发射。”

    很快,十架三弓床弩被推上前方,士兵将浸有麻油的废布绑在弩箭的前端,而后点燃废布,将弩箭射向九德城。

    十架床弩一轮轮的齐射,将成百上千燃烧的巨型弩箭射向九德城的深处,点燃了更远处的房屋,这满城的大火和浓烟给城内的军民造成了巨大的心里恐慌,一些愤怒的叛军士兵要求出城破坏晋军的霹雳车,但被各自的将领挡住了。

    其实,叛军们都明白,城外不仅有几百辆晋军霹雳车,还有排成作战阵型的晋军主力部队,城门一旦打开,也就意味着城池陷落了。

    北伐军射出的一枚燃烧弩箭恰好落在了城内叛军的一处大型粮仓,大火迅速蔓延,负责看守粮仓的士兵发现后,进行了全力救火,但粮草极其的易燃,叛军士兵的救火行动完全不起作用,很快,整个粮仓的粮草全部被大火吞噬,近万旦粮草化为灰烬。

第三百二十二章 粮仓被烧

    “大将军,不好了,大将军,不好了。”一名小校急匆匆的跑到叛军主将的大帐之中。

    叛军主将眉头一蹙,不满道:“什么事情,慌慌张张的。”

    “粮仓,粮仓被烧了,近万旦军粮全部化为灰烬。”叛军小校结结巴巴的说道。

    “什么,粮仓被烧了。”叛军主将大惊,连忙起身向帐外跑去。

    出帐之后,叛军主将看着粮仓方向燃起的大火,大怒道:“谁干的,这是谁干的。”

    “大将军,是晋军,晋军抛射的火球击中了粮仓,看守粮仓的将士全力扑救,奈何火势太大,已经无法扑灭了。”小校回道。

    叛军主将闻言大怒,喝道:“混帐,怎么可能,粮仓距离北门城墙足有千步之遥,距离东西两面的城墙就更远了,晋军的霹雳车怎么可能抛这么远,奸细,一定是奸细,查,给本将细细的查,一定要找出奸细。”

    三弓床弩的射程高达千步以上,这远远超出了叛军主将的认知范围,因此,叛军主将宁肯相信城内有奸细,也不相信是晋军抛射的火球可以到达城内千步的位置。

    叛军小校闻令,带着几名士兵前往粮仓附近调查,在粮仓方圆数百步之内,他们发现了成百上千的巨型弩箭头,同时也发现了几支落在水坑,从而保存完好的巨型弩箭。

    小校从来没见过这么巨大的弩箭,刚开始还以为是哪个士兵将长枪丢在了水坑,但仔细一看,巨型弩箭和士兵手中的长枪并不完全一样,而且前部还绑有沾了油的破布。

    由于搞不清巨型弩箭的来头,小校将命令士兵将其全部拾起,送往主将的大营。

    “大将军,大将军,您看这是什么。”小校回到大帐,将从水坑捡到的巨型弩箭放到了叛军主将的面前。

    叛军主将看了看这些似箭非箭、似枪非枪的玩意,疑惑道:“这些东西,都是在哪里弄来的。”

    “回大将军,都是在粮仓附近捡到的,这些大的铁簇头足有成百上千个,应该是从城外的晋军阵地射来的。”小校说着将手中的几枚铁簇头拿了出来。

    叛军主将看着眼前的巨型弩箭,和小校手中的铁簇头,陷入了深深的沉思,粮仓被大火吞噬,而在粮仓的周围又出现了如此多的弩箭头,这两者之间一定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粮仓的起火和这些巨型弩箭有着必然的联系。

    叛军主将舒了口气,将一名士兵手中的巨型弩箭拿在手中仔细观察,并用手将弩箭前端有些烧焦的破布撕开。这些破布上面浸有的麻油粘在了叛军主将的手指上。

    “麻油,这些破布上面是麻油。”叛军主将大吃一惊,即使再笨,他也应该想到,这些绑有破布的巨型弩箭,就是造成粮仓被焚毁的罪魁祸首。

    而这些巨型弩箭显然不是来自城内,城内完全在其控制之下,城中的各种兵器、箭矢,没有他这个主将不认识的,唯一的解释,那就是从城外射来的。

    而且,从巨型弩箭的外形也可以看出,这应该是一种类似弓矢的兵器,只是,叛军主将有些想不通,如此巨大的弓矢,要多大的弓才可以射出。

    还有,粮仓距离北门城墙足有千步,世上真的存在一种大弓,可以将巨大的箭矢射出千步以上吗?

    但大量的箭矢就落在粮仓的周围,所有的事实都摆在那里,叛军主将不得不相信,晋军之中确实存在一种巨型弓弩,可以将巨型弓矢射出千步以上。

    得知这一事实,叛军主将不由得心里发慌,这种兵器的威力实在是太大了,而且,其在战场上造成震慑效果也是极其巨大的。

    “大将军,怎么办,我军粮仓被毁,剩下的粮草已经维持不了几日了。”叛军小校提醒道。

    “什么,怎么会这样,我军不是有两座粮仓吗?城南城北各一个,城南的军粮,至少应该有几千旦。”叛军主将大怒道。

    小校一脸苦涩,回道:“大将军,多日来,晋军一直以进攻北门为主,我军主力也多半囤积在北面,辎重营为了取粮方便,将城南大营的粮草,大部分都运往城北粮仓了,如今城南粮仓的军粮只有不到两千旦。”

    叛军主将一听,军粮只剩下两千旦了,心中顿时一阵寒气,随即大怒道:“这个辎重营营主真是该死,来人,把他押到大帐,本将要亲自砍了他。”

    “大将军,粮仓起火时,辎重营营主带领士兵全力救火,已经被大火烧死了,所以……”小校说着低下了头。

    叛军主将闻言,暗叹了一口气,自言自语道:“晋军主力军威鼎盛、器械精良,看来不是我军可以抵挡的啊!”

    “大将军,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小校见主将失去抵抗信心,连忙问道。

    叛军主将指着小校,下令道:“你立刻前往各城门,让各军主将前往本将的大帐,快去。”

    小校闻令立刻前去传令。

    #####

    九德城内一片混乱,大火和浓烟笼罩着整个城池,而城外的晋军却是阵型齐整,做好了随时攻城的准备。

    几百辆霹雳车将成千上万的燃烧物抛入九德城,点燃了九德城数千间房屋,但一个时辰之后,所有的燃烧物都抛完了,几百辆霹雳车也停止了抛射。

    “大哥,今日还不攻城么?”

    “城内一片混乱,正是攻城的良机。”

    王三、铁牛分别请战。

    “不,城内虽乱,但叛军主力尚存,强行攻城是下下之策。”华安仍不同意攻城。

    “大哥,老这么耗着,真能把人给憋死。”

    “已经耗了五六日了,大哥还打算耗到什么时候。”

    “朝廷的撤兵令已下,我军不能推延太久啊!”

    王三等人都有些沉不住气了。

    其实,就连华安自己也有些焦急了,但他实在不愿意与叛军拼的两败俱伤,其实,拖得越久,在霹雳车的打击下,叛军的士气会越低,而晋军心中总憋着一口气,时间愈久,这股气越大。

    无论怎么设想,都是攻城越晚对晋军越有利,但也不能无限制的拖下去,毕竟,朝廷已经下了撤军的命令。

    当然,就算攻下九德城,也并不能代表叛乱被平定了,叛军可以继续撤退,逃往南部的日南郡,而北伐军还要前往遥远的日南郡继续平叛,这样一来,以日南郡的遥远,北伐军至少还要陷在交州一个多月,如此一来,撤军就更加遥遥无期了,万一朝廷追究下来,华安也不太好解释。

    所以,华安围困九德城,最大的目的是依靠强大的武力,恐吓叛军,让其明白晋军不可战胜,从而主动投降,归顺大晋王朝的统治,这才是最好的结果。

    但叛军若是执意不肯主动投降,华安也不会手软,大晋王师已经准备了许久,华安内心的极限是十日,如今已经过去六日了,四日后,若是叛军还不投降,华安就要率军真的攻城了,而且是歼灭战,只要消灭了叛军的这支主力部队,剩下的叛军队伍,邓岳应该可以对付。

    “传令,三军立即回营,撤。”华安大声下令,说完调转马头,向后策马徐行。

    传令兵敲锣,大军缓缓后退。

    东西两门的晋军在看到北门方向的撤军命令时,也跟着后撤。

    按说东门的广州刺史邓岳,官位不在华安之下,却也心甘情愿的服从华安的军令,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但其实也很合理,毕竟,华安已经接到了朝廷撤军的命令,若是北伐军立即撤走,交州的烂摊子就要邓岳一个人来收拾了。

    虽说邓岳乃一员老将,叛军主力也已经被消灭,对付剩下的叛军应该是绰绰有余了,但蜀国的精锐大军就囤积在交州的边境,距离交趾城只有五百里,只需半个月便可兵临交趾城下,因此,邓岳需要华安的北伐军协助自己平叛,而且,华安作战勇猛,兵法精通,邓岳降低身份,服从华安的军令,也未尝不可。

    #####

    九德城叛军主将的中军大帐中,负责防守各城门的将领全都到来。

    叛军主将将城内军粮被晋军焚烧的消息告诉了各军将领,并拿出了晋军用于放火的巨型弩箭。

    “大将军,就是这个箭矢,烧了我军的粮草。”一名部将疑惑的看着主将手中的巨型弩箭。

    “大将军,这个末将见过,它就是从北门外,晋军的器械上发射入城的,射程足有千步,末将亲眼所见。”负责防守北门的部将立马回道。

    “什么,这个真的是从北门外,晋军阵地射来的。”叛军主将惊讶了一句,虽然他已经早有预料,但从部将的口中说出,他还是不免一惊。

    叛军主将捋了捋胡须,接着问道:“能发射这么粗大箭矢的弓一定很大,你亲眼看到了吗?有多大。需要几个士兵拉动。”

    “大将军,末将看的很清楚,发射这种箭矢的器械很奇怪,根本不像普通的弓弩,完全就是另外一种模样,隔着一箭远,末将看不清具体的细节,大小和霹雳车差不多,不是特别大,由三十名士兵同时操作。”

第三百二十三章 被蜀国利用了

    “哦,不是很大,样子很奇怪。”叛军主将疑惑了一下,道:“晋军有如此神器,我军只怕很难守住城池,各位将军有什么意见,都说说。”

    帐内部将很多,各将都有些顾忌,不敢开口直言,只是互相对视几眼,帐内顿时笼罩着紧张的气氛。

    叛军主将早就料到了这种情况,忙道:“各位爱将,有什么心理话只管说,不管说什么,一律言者无罪。”

    部将们僵持了一会儿,负责防守北门的部将,鼓足勇气,站了出来,大声道:“大将军,晋军攻城器械实在威猛,我部伤亡最为惨重,今日的火攻,更是将城内的数千间房屋全部焚毁,近万百姓没有住处,北门城下囤积的滚木和火油也被烧的一点不剩,将士们为了救火,也被烧伤了不少,城内已经是人心惶惶,九德城城破只在晋军主将一念之间。”

    “城破在晋军主将一念之间,这话怎么讲。”叛军主将没有听懂部将的话,连忙问道。

    部将连忙回道:“大将军,末将这些日子防守北门,已经明显感觉到晋军主将根本就没打算真的攻打九德城,在我军被晋军霹雳车压得抬不起头来的时候,晋军完全可以凭借优势的兵力和大批攻城器械对城墙发起进攻,但晋军却没有这么做,白白丧失了许多此极佳的进攻机会。”

    “哦,那以你之见,晋军主将为何要如此呢?还有,他想玩什么把戏?”叛军主将接着问道。

    部将蹙了蹙眉,道:“以末将愚见,晋军主将可能有三点考虑,第一,我军兵力高大两万,九德城也算易守难攻,就算晋军可以攻破城墙,也得死伤大批士兵,绝不会轻轻松松的就能将城池攻下。”

    “没错,晋军破城一定会付出巨大代价的,你接着说。”叛军主将插了一句,同时肯定了部将的观点。

    “第二,晋军动用大量霹雳车,抛石和火攻都给我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而晋军却是毫发无损,这么一点点的耗下去,我军的实力会越来越小,士气也会越来越弱,相对的,晋军就变得越来越强大了。”

    “晋军此举真的是好阴险啊!软刀子杀人啊!接着说。”叛军主将又插了一句。

    “第三,这一点只是末将的猜测,还不能完全肯定。”部将犹豫了一下,不知该不该说。

    “但说无妨,快说。”叛军主将命令部将诉说。

    部将仔细想了想,看着主将道:“大将军,晋军在城外展现强大军力,其主将似乎有逼迫我军投降的意思,胥浦城下也劝降过一次,毕竟,晋国北方面临强敌,大晋朝廷一定不愿南北同时面临威胁,只要我们愿意归顺大晋,九德、日南二郡就永远都是我们的家园。”

    “哦,这是你猜的,晋军若要劝降,为何不派使者前来。”叛军主将反问道。其实,此情此景,他自己的内心也有了和晋军和谈的想法。

    部将立即回道:“大将军,在胥浦城时,晋军已经派人来劝降了,大将军失言,率领大军撤退,晋军主将一定怀疑大将军的投降诚意了。”

    “他想让我军主动投降,这岂不有失颜面。”叛军主将有些愤怒。

    部将道:“大将军,我军城北粮仓被烧,城内剩余的粮草已经不足十日,且晋军已经对我军形成了三面合围之势,我们还有其它的选择吗?不如趁着手中尚有实力,主动归顺大晋朝廷,这样对我南越族也没有什么坏处。”

    叛军主将泄了口气,部将说的都是实话,他们现在已经没有多少资本和城外的晋军对抗了,再不投降就是自寻死路。

    而且,自从叛乱以来,他们没有从叛乱中得到任何好处,反而死了很多人,鼓动他们反叛大晋的蜀国也不曾给予任何支援,这让他有些想不通为何要造反,难道就是为了所谓的‘大南越国’这个虚名吗?

    “大将军,当初是蜀国使者鼓动大酋长反叛朝廷的,他们蜀国答应给予协助,可如今,我们的将士死了大半,蜀国却作壁上观,我们是不是中计了。”

    “没错,大将军,我们一定是中了蜀国使者的奸计了,我们和大晋朝廷拼的你死我活,蜀国便可以坐收渔翁之利,太狡猾了。”

    “大将军,这些年,大晋虽然偏安江南,只有半壁江山,但其实力仍远远高于我们,荆州、扬州军团各有十万大军,江州、广州各有五万人马,其余,徐州军团、交州军团、北伐军团亦有数万人马,大晋朝廷总兵力超过三十万,而且,训练有素,器械精良,仅北伐军三万人马就让我军主力尽失,我南越族人马,完全不是大晋朝廷的对手啊!”

    “大将军,我们不能给蜀国当枪使,我军和晋军不能再打了,我们的主力大军已经尽在此城,若是赔光了,以后我南越族在交州将再无立足之地,甚至有灭族之忧啊!”

    “大将军,下决心吧!”

    帐中多数部将都有与晋军和谈的意思,剩下的部将则低头不言,但也不反对和谈。

    当然,这也是由于他们的境况越来越糟糕,对抵抗晋军失去了信心,是一种无奈之举,想想几个月前,他们把大晋的交州军团打的溃不成军,并进逼广州的桂林郡时,他们何曾想过被蜀国当枪使,甚至在胥浦城下,他们都还没有和谈的打算,如今,他们被晋军逼得进退不得,才想到被蜀国当枪使。

    叛军主将自然明白部将们的说法都是有道理的,但他作为全军主将,只是奉大酋长的命令,率军与晋军作战,若是私自与晋军和谈,甚至投降,都是一种不忠的行为,以忠心自诩的叛军主将,不愿做一名叛逆之辈。

    “各位将军说的都有道理,也许我们真的中了蜀国的奸计了,但和谈和投降一事,还要知会大酋长,让大酋长定夺啊!”叛军主将说着一脸的恭敬。

第三百二十四章 叛军投降

    “大将军,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紧要的关头,大将军应该有临机专断之权,也许过不了几天,晋军就真的攻城了,城池一破,我军便没了和谈的资本。”部将劝道。

    “是啊!大将军,九德城距后方的象林城足有五百里,一来一回要好几天,这样一来,肯定耽误事。”另一部将劝道。

    “大将军,我们不能为了背信弃义的蜀国,白白牺牲将士了,末将愿意前往晋军大营和谈。”

    在处于极度不利的态势中,所有的叛军将领都失去了作战的激情,在死亡和归顺之间,他们愿意选择后者。

    叛军主将听了部将的意见,觉得很有道理,如今,城内的情况已经很糟糕了,再坚持对抗,已经毫无意义,向坐镇大后方的大酋长请命,则一来一回会浪费许多时间,万一晋军失去耐心全力攻打城池就大大的不妙了。

    “可恨的蜀国,蒙骗了大酋长和我军将士,本将心意已决,立即与晋军和谈,大酋长那边,本将会上书解释的。”

    叛军主将终于下定决心,他认为不能为了自己的一点名节,让整个南越族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大将军,我军和谈的诚意和条件是什么。”部将问道。

    其实,关于和谈的条件,叛军主将早就在心中思索了好多遍,此时也无需再想,于是,大声说道:“我南越族各部落归顺大晋朝廷,从今往后再也不会反叛朝廷,每年按时纳税,但为了防备蜀国的骚扰,需要保留部落兵制,同时,交州的九德、日南二郡是我南越族群居之地,大晋朝廷不应过多的干预,二郡的官员也要让我族人担任。”

    “大将军,这个条件不是很高,但若是晋军将领不同意怎么办。”部将问道。

    “那咱们就慢慢谈,适当的让步也是可以的。”叛军主将说道。

    “大将军英明,让末将去和谈吧!”一名部将主动请缨。

    “好,你准备一下,今晚就去。”叛军主将挥了挥手,示意诸将各自离开。

    待诸将离开主将的中军大帐后,叛军主将拿出笔墨,给远在象林城的大酋长写了一封信,信中先陈述自己的无能,表示将士损失惨重都是自己的过错,同时夸赞大酋长大度,给自己待罪立功的机会,而后,将前线的形势如实的告诉大酋长,并仔细的列出了晋军的全国兵力,表示,大晋朝廷是不可撼动的,但却并不指责大酋长的好大喜功,而是将责任全都推给了蜀国使者,大大的将蜀国使者数落了一番,并表示为了南越族的千秋万代,不能和大晋朝廷对抗,更不能被蜀国利用。

    ######

    九德城外,北伐军大营之中,华安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在思考万一叛军死活不投降,那就只有对九德城发起强攻了,而一旦如此,就算凭借精良的攻城器械,北伐军将士的伤亡也会很大,阵亡三、五千将士是完全可以想象的,当然,实际的伤亡可能比这还要多。

    华安显然不愿让自己的部下付出巨大伤亡,但万一真的需要如此,华安也不会过多的犹豫。

    此时此刻,华安就在思考最坏的情况,几日后,若叛军仍然没有归顺的打算,他就将率主力大军从北门进攻了,甚至,如何攻打,霹雳车与攻城部队如何配合,这些攻城的各个细节,华安都想到了。

    “将军,京城八百里加急。”就在华安思考如何攻城的时候,一名小校奔入了大帐。

    华安心里微微有些惊诧,忙道:“递上来。”

    小校闻令,连忙将信件递到华安的手中。

    华安轻轻打开一看,顿时大吃一惊,信中所说的内容正是他最担心的事情,北方的赵国趁着大晋君主交替,已经在边境集结了大量人马,随时有可能对大晋发起强力进攻。

    “大哥,京城又发生什么大事了。”见华安脸色大变,一旁的王三连忙问道。

    “赵国大军蠢蠢欲动,京城危险了。”华安说着将信件递给王三。

    王三闻言,也是大吃一惊,待接过信件看了一遍,忙道:“大哥,京城有变,我们不能再等了,明日攻城,后日便可返回京城,至于交州剩下的烂摊子,就交给邓刺史好了。”

    华安摸了摸额头,无奈道:“看来也只有如此了,来人,传令让军主以上将领全部到大帐集合。”

    帐外的几名亲兵闻令,立即前往传令。

    很快,北伐军军主以上的将领,全都赶往华安的中军大帐。

    华安首先向他们通报了京城的变故,而后决定来日攻城,并一举拿下九德城,第三日一早,全军开拔向京城方向行进。

    对于华安的布置,各军军主皆表示同意,没有人提出异议。

    “将军,九德城内,一名敌将前来拜见。”就在华安与部将商议具体的行动细节时,帐外传来了叛军将领前来拜见的消息。

    华安心中微微惊诧,蹙眉道:“在这个节骨眼上,叛军将领前来,多半是讲和的。”

    “大哥,既然他们来了,我们不妨一见。”王三建议道。

    华安点了点头,道:“来人,让他进来。”

    很快,叛军将领在华安亲兵的带领下,进入了大帐。

    进入大帐之后,叛军将领见华安端坐在尊位之上,两旁的将领威风凛凛的侍立两侧,心里不禁有些发虚。

    “末将参见将军。”叛军将领很有礼貌的向华安行了一礼。

    华安微微一笑,客气道:“来者是客,请坐。”

    “不敢,末将不敢。”叛军将领连忙推辞。

    见叛军将领推辞,华安也不强求,顿了顿,问道:“如今两军交战正酣,你跑到我的大营,一定有很重要的事情吧!”

    “将军圣明,我家大将军欲与将军讲和,我南越族与大晋朝廷世代友好,实在是不该兵戎相见。”叛军将领说道。

    铁牛闻言一怒,大喝道:“哼,既然是世代友好,你们为何反叛朝廷,兵戎相见是谁的过错。”

    “这,这都是蜀国使者挑唆的缘故,我家大酋长也是被蒙蔽了而已。”叛军将领极力辩解。

    雷暴闻言,奚落道:“听说你们的大酋长想做南越王都想疯了,明明是你们的大酋长意欲列土封疆,却让一个蜀国的使者做替罪羊,太可笑了吧!”

    叛军将领一听,急忙解释道:“这位将军,话不能这么说,我家大酋长在位已经二十余年,一直与大晋友好,自从被蜀国的使者鼓动之后,整个人都变了,变得暴躁和好大喜功,若没有蜀国使者的挑唆,我家大酋长是绝对不会反叛朝廷的。”

    “怎么,现在,你们的大酋长醒悟了,同意归顺朝廷了。”北伐军一名军主问道。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和谈之事是大将军全权决定的,大酋长如今还不知情。”叛军将领回道。

    “哈哈!你们的大将军倒是识时务,知道大晋王师不可抗拒。”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若是你们早些醒悟,也不会死伤这么多将士。”

    “你们的大将军有权决定吗?若是大酋长不同意,你们会不会反悔。”

    北伐军各将领连续对叛军将领进行发问。

    一连串无休无止的问话,让叛军将领不知该如何回答,豆大的汗珠挂满了他的额头。

    “够了,都住嘴。”华安呵斥了自己的部下,而后看向叛军将领,道:“说说你们大将军开出的条件吧!”

    叛军将领连忙将叛军主将开出的条件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主要的意思就是,他们愿意归顺大晋朝廷,同时,他们还想保持相对的独立和自由。

    这个条件和南越族反叛之前,大晋与南越族人的实际关系基本一致,没有太多的出入,为此,华安觉得只要他们遵守约定,完全可以答应他们,而且,大晋朝廷知道后,也不会怪罪华安,能达到这个效果,便已经算是平定叛乱了。

    但此时,华安心里还有一些担心,所谓人心隔肚皮,万一这群南越族人反悔,在北伐军撤走之后,再一次作乱,岂不麻烦,尤其是,作为领袖的南越族大酋长并没有同意归顺大晋朝廷,被野心冲昏头脑,幻想着南越王王位的他,会不会真心的归顺大晋朝廷,如果他号召族人再一次起兵反叛,响应者会有多少,这些都是华安要考虑的。

    “将军有何忧虑,不妨直说。”叛军将领见华安眉头紧锁,连忙问道。

    华安笑了笑,如实说道:“你刚才也说了,你们的大酋长对和谈完全不知情,本将在担心,若是你们的大酋长不同意归顺大晋朝廷,命令你们与大晋朝廷为敌,你们会怎么做。”

    叛军将领想了想,道:“将军多虑了,如今我军兵力已经不多,已经无力反叛,而且自从交战一来,蜀国一直不曾给予我军任何的帮助,大酋长得知前方的情况,一定会接受归顺朝廷这个事实的,况且,我与几位将军已经商量好了,万一大酋长不同意就兵谏。”

第三百二十五章 退兵回京

    “好,既然你们这么有诚意,那本将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华安说着站起身来,走到叛军将领的面前,轻声道:“你待会回去告诉你们大将军,只要归顺大晋朝廷,不再反叛,他提出的条件,大晋朝廷完全可以接受,但也要记住,万万不可再行反叛之事,否则,本将下次平叛就不会这么客气了,只怕你们南越族有灭族之灾啊!”

    华安的话中带着威胁,叛军将领听了浑身一颤,忙道:“将军放心,我们以后再也不会反叛朝廷了。”

    华安拍了拍叛军将领的肩膀,正色道:“为了显示诚意,本将会停止一切攻城计划,并主动先行撤军一万,雷暴,你立刻前去准备,天亮以后,所有骑兵全部撤往京城。”

    “是,大哥,走。”雷暴大声应了一声,带着麾下的几名军主离开了大帐。

    其实,华安这么做可谓一举两得,既在叛军将领面前显示了诚意,同时也节约了骑兵返回京城的时间。

    叛军将领见华安如此的痛快,忙道:“既然将军如此有诚意,末将这就回城,向大将军汇报这个好消息。”

    “好,你去吧!来人,送送这位将军。”华安客气了一句。

    “告辞。”叛军将领抱拳一揖,大步离开大帐。

    看着叛军将领离开的身影,华安大大的舒了口气,事情来的实在是太巧了,京城方向刚刚传来赵国蠢蠢欲动的消息,叛军恰好也在这个时候前来归顺,从而免去了一场刀兵之灾。

    “大哥,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直接撤军吗?”王三问道。

    华安思考了一会儿,轻声道:“从叛军答应归顺,到正式献上降表,所需时日颇多,个中细节也很繁琐,如今,赵国蠢蠢欲动,我们不能等在这里,应给立即撤军,叛军投降事宜全部移交给邓刺史。”

    “是,大哥,我这就去安排。”王三说着走出来营帐。

    “你们都回去准备,大军随时准备撤回京城。”华安向帐内的将领说道。

    “是,将军。”各军军主领命,大步离开大帐。

    华安从部将的脸上看到了喜悦的情绪,毕竟,他们的家乡都在京城附近,出征南疆以来已经几个月了,将士们都想家了,华安自己又何尝不是想家呢?

    九德城距离京城建康至少有三、四千里,按照正常的行军速度至少要三、四个月才能到达京城,而赵国的大军已经在边境蠢蠢欲动了,华安觉得有必要加快行军速度,以最短的时间赶回京城。

    为此,华安制定了几项切实有效的措施,以保证大军可以快速的返回京城。

    首先,由于从九德城到京城都在大晋的内部,沿途没有力量强大的敌人,最多也就是山贼土匪之流,对强大的北伐军构不成大的威胁。因此,华安决定分兵撤军,以防止大军阻塞道路,同时让骑兵先行,步兵乘坐辎重车后行。

    其次,抛弃所有重型装备,将大营的五百辆霹雳车和新制造的三弓床弩,以及各种重型器械,全部移交给广州军团,以减轻撤军的负担。

    再次,提前派出斥候,前往撤军所要经过的城池,命令所在城池的官员做好大军的接待工作,让他们准备好营帐和食物,这样撤退的北伐军经过那里的时候,便可以快速吃饭和休息,从而提高行军速度。

    最后,动员全军将士,让将士们做好强行军的准备,华安自己也将亲自率领亲兵营与雷暴的骑兵军团,最先返回京城。

    有了这几项措施,华安相信,大军一定可以提前一半时间赶回京城,从而保障京城的安全。

    王三前往邓岳的中军大帐移交叛军投降事宜,邓岳得知赵国蠢蠢欲动,立即表示北伐军可以立即返回京城,交州的烂摊子就交给他好了。

    第二日一早,北伐军骑兵将士整装待发,各种重型物资已经全部转交给广州军团,叛军的投降问题,也有邓岳全权负责。

    雷暴策马走向华安的身旁,轻声道:“大哥,我的人马已经准备好了,可以出发了。”

    华安点了点头,道:“交州距离京城颇远,京城方向情况也比较紧急,这一路一定会很辛苦,让将士们一定要挺住。”

    “大哥放心,都是老战士了,不怕吃苦。”雷暴从容回道。

    “好,雷暴,你立刻率军出发,几日后,大哥会带着亲兵营赶上你的。”华安向雷暴下达了出发的命令。

    “大军出发,给我来。”雷暴大喝一声,带领麾下一万骑兵,缓缓离开。

    雷暴的骑兵出发后,华安一面协助邓岳处理叛军的投降事宜,一面催促主力步兵加紧整修装备,随时准备撤回京城。

    一日后,赵武的近一万大军,乘坐牛拉的辎重车,缓缓离开大营,向京城方向行进,至此,北伐军就剩下铁牛麾下的近一万大军和华安的亲兵营了。

    北伐军顺利后撤,九德城的叛军投降事宜进展的也异常顺利,叛军见晋军主动撤退大批兵马,对晋军的信任大大增加,守城的士兵甚至三三两两的出城,在城外悠闲的狩猎,城门也不在紧闭,而是全部大敞着。

    又过了一日,铁牛的人马也已经整装待发,并在华安的命令下,向京城方向行进,同时,华安自己也和王三一起,带着亲兵营一千骑兵,追赶前方的雷暴军团,临走前,嘱咐铁牛一定要带好队伍,并加快行进速度。

    铁牛自然点头一一应承。

    八日后的傍晚,华安和王三带着亲兵营抵达了交趾城,而雷暴军团的一万骑兵已经在城外安顿下来了。

    华安的亲兵营与雷暴的骑兵主力合兵一处,在交趾城歇息一日后,继续向京城方向行进。

    交州的地形和气候让北伐军将士很不适应,在离开交州的土地后,北伐军将士顿时感到浑身都变得轻松起来,行军的速度也加快了许多。

    在交趾城到广州的番禺城这一千多里地,北伐军骑兵仅用了十天的时间便抵达了,当然,这和沿途城池的及时供给是分不开的。

第三百二十六章 京城危急

    当然,如此快速的行进速度,不论对人还是对马都是极大的考验,马背上的持续颠簸会让士兵疲惫不堪,体质差的士兵或许会因此生病,而战马的体力消耗就更大了,若是长期这么快速的行军,马匹是一定会掉膘的,体力和速度也会有所降低。

    这大半个月来,看着战马有掉膘的趋势,华安也是很心疼,但是北方情况紧急,赵国大军一旦南下,少了北伐军就少了一支强大的抵抗力量,因此,即使战马掉膘,华安也不会减慢行军速度。

    为了尽可能的保护马匹,华安命令斥候通知沿途的城镇,除了要准备好士兵所需的食物外,战马所需的黑豆等物资也要准备到位,只要及时给战马补充足够的营养,战马的掉膘情况就会有所缓解。

    番禺城外,一座临时搭建的军营,已经出现在华安的面前,大营中各种物资齐全,足以满足万余骑兵数日的需求,这都是城中的官员,按照华安的要求布置的,可谓十分的尽心。

    华安策马带头进入营地,士兵们随后进入,并将马匹拴在早已准备好的棚子里,城内官员安排的人员,送来了可口的饭菜,并给马匹准备了黑豆和新鲜的青草。

    士兵们心疼马匹,首先伺候马匹进食,并给战马梳理毛发,待安顿好战马之后,才前往就餐区进食。

    连续的快速行军让士兵们,看上去显得有些疲惫,一些士兵的胯部甚至被马鞍磨出了伤痕,甚至流血的都有。

    看着士兵们受罪,作为主将的华安很是心疼,为了稍减士兵们的辛苦,同时也为了保持马力,华安决定在番禺城歇息两夜,养足了精神继续赶路。

    命令下达后,士兵们都大大的松了口气,一些士兵前往营地附近的水池里洗澡,军医更是前往城中和野外,采集可以治伤的药材,从而缓解士兵胯部的伤情。

    华安则和王三、雷暴一起,在营地周围一边欣赏附近的山川之景,一边设想京城方向可能发生的意外,并作出应对措施。

    “将军,邓刺史的信件。”一名小校将邓岳寄来的信件交到华安的手中。

    华安轻轻接过,打开一看,顿时喜上眉梢,仿佛连日来的辛苦全都烟消云散了。

    “大哥,邓刺史说了什么,您高兴成这个样子。”王三连忙问道。

    华安笑了笑,将信件递给王三,道:“是个好消息,南越族的大酋长已经答应率全族归顺大晋,如今,降表已经交到了邓刺史的手中,邓刺史正派六百里加急将降表送往京城,邓刺史写这封信,正是想,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我啊!”

    王三接过信件,雷暴也凑了过来,二人看了一眼,忙道:“大哥,这可真是个好消息啊!叛军投降了,真的投降了。”

    “是啊!交州的叛乱平定,我大晋的南疆就安定了,蜀国没有足够的实力是不敢对交州发起进攻的,再说,就算他赶来,也有广州军团顶着,天天塌不下来。”华安说着也是一脸的自豪。

    “哈哈哈哈!”王三和雷暴听了,高兴的笑了起来。

    “将军,京城急报。”就在华安高兴异常的时候,小校送来了来自京城的急报。

    一看是京城的紧急军报,华安心中一紧,连忙接过,打开一看,心中不禁大叫不妙,原本兴奋的表情被忧虑所取代。

    “大哥,是不是京城出事了。”王三和雷暴见华安表情紧张,连忙凑了过来。

    华安点了点头,道:“按信中所说,赵国天王石虎率二十万主力南下,已经抵达淮水北岸,算上送信人一路的耽搁,此时,只怕石虎的大军已经渡过淮水,我大晋的淮北诸城早就陷落了,按照最坏的结果,赵国大军可能已经推进到大江附近了。”

    “大哥,若是如此,我北伐军在江北的千顷良田岂不要落入敌手了。”

    “秋收已过,千顷良田被占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屯田的两万人马,势单力薄,难以抵挡赵国的主力大军啊!”

    雷暴、王三连忙说道。

    华安蹙了蹙眉,正色道:“京城情况紧急,我们不能过多的耽搁,本以答应将士们要多歇息一日,只怕要食言了。”

    “大哥,京城情况紧急,将士们会理解的。”

    “大哥,明日一早,大军按时出发吗?我去通知将士们。”

    王三、雷暴分别说道。

    华安思虑再三,看向雷暴,道:“让将士们多歇息半日,明日正午,大军出发,向京城进发。”

    “是,大哥。”雷暴说着,前去传达命令。

    雷暴走后,王三看着一脸忧虑的华安,道:“大哥,番禺城距离京城足有两千多里,我军骑兵急行军至少也要大半个月,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再快马就跑死了,后续的主力步兵只怕才刚出交州,抵达京城则至少需要两个月,慢的话需要三个月,京城情况如此紧急,只怕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华安点了点头,道:“石虎南下动作如此之快,只怕就是要在我军回京之前,攻下江南,现如今,荆扬二州二十万主力兵马,全都集结在靠近赵国的边境,若是借助江淮天堑全力抵抗,石虎想要扫平江南则绝非易事,至少在我军骑兵抵达京城之前,京城可保无虞。”

    “大哥,我军连续行军大半个月,战马已经掉膘了,将士们也很辛苦,若是继续全速行军,到达京城之时,我军还能剩下几成战力,况且,主力步兵未抵达,仅凭万余骑兵,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呢?”王三忧虑道。

    王三的提醒恰好是华安最担心的情况,赵国大军人马众多,仅凭一万疲惫不堪的骑兵,对防御赵国入侵,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华安真的不敢想,但华安至少明白,自己作为大晋将领,即使力量不足,也要全力守护大晋的江山。

    “王三,你立刻派人,给后面的赵武、铁牛送信,将北方发生的事情如实的告诉他们,让他们一定要加快行进速度,不惜一切代价,全力驰援京城。”华安命令道。

    “是,大哥,我这就去办。”王三慨然领命,转身离开大帐。

    王三走后,华安在大帐中,看着江淮地形图,思考石虎可能的进军路线,大晋荆州军团和扬州军团可能的防守对策,以及大**淮防线的薄弱部分,并一一思考对策。

    北伐军骑兵在番禺城歇息了一日,第二日正午,华安率领所有骑兵,浩浩荡荡的继续向京城方向急行。

    #####

    合肥城方向,经过连续多日的持续攻城,赵国大军攻破合肥城,晋国守军向庐江郡方向撤退。

    石虎此次进攻大晋共调动了邺城十万精锐,豫州、青州军团足有二十余万,其中,兖州军团十余万人马,负责进攻大晋的荆州,以牵制大晋最为精锐的荆州军,而青州军团的十万大军则进犯大晋的徐州,以同时牵制大晋的徐州军团和扬州军团的部分兵力,而石虎亲自率领的十万主力,则再一次从大晋的荆扬二州结合部发起强攻,从而攻破大晋的防守,直下江南。

    数年之内,石虎的赵国大军已经在这条线上连续惨败了两次,这两次都是被大晋的北伐军击败的,而这次,大晋的北伐军主力已经陷入交州不毛之地,因此,石虎觉得,这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是大赵国一统江南的大好时机,于是,第三次,率领大军渡过淮水,连续攻下数座小城后,一举攻下合肥,这个大晋的重要城池。

    进入合肥城后,石虎和部将在大帐中庆功,同时,赏赐在攻城中立功的将士。

    “王上,好消息,孙伏都将军已经攻取全椒城,现正向乌江城进发。”一名小校闯入大帐,向石虎汇报了好消息。

    “王上,乌江城南面便是历阳城,东面便是滚滚大江了,孙伏都将军进展的好快,以末将看,也许要不了几天,我军便可以直接渡江,攻打建康城了。”一名将领高兴的说道。

    石虎咧嘴一笑,大声道:“我大赵国连续两次败于江边,这一次,无论如何也要攻破大江防线,横扫江南。”

    “王上圣明,此条防线没了北伐军捣乱,我军攻打起来,的确省了许多事,攻破大江,只在旦夕之间。”一名部将说道。

    石虎点了点头,道:“我军离开邺城也有些日子了,不知冀州方向情况如何了,慕容皝还老实吗?”

    一名大臣连忙拿出手中的信件,奏道:“正如王上所料,慕容皝见我军精锐南征,亲率十万铁骑进犯我冀州北境,信件刚刚抵达,臣还未来得及呈给王上。”

    “哼,慕容皝好大的胆子,战况如何,慕容皝得逞了吗?”石虎大怒,慌忙问道。

    大臣道:“慕容皝岂能得逞,石闵将军在慕容皝前锋的必经之路上设伏,打败慕容皝的前军,斩首两千级,慕容皝锐气尽失,慌忙撤退,冀州暂时安定。”

第三百二十七章 姚戈仲的阴谋

    “好,太好了,有石闵将军在,慕容皝休想进犯我大赵。”石虎显得很是高兴,眉宇间透露出强烈的自豪感。

    “王上英明神武,石闵将军少年英雄,我大赵必然一统天下,四海归一。”

    “是啊!是啊!王上器宇不凡,有天子之相,当登帝位以号召天下。”

    “臣等请求王上荣登帝位,以安天下。”

    一群大臣,见石虎高兴,连忙拍马屁。

    “哈哈哈哈!”听了众大臣的恭维,石虎显得更加兴奋,在大帐中大笑了起来。

    大将姚戈仲最看不惯那群拍马屁的大臣,冷哼了一声,抱拳道:“末将以为,王上现在还不宜称帝,待我军攻破晋军防线,扫平江南之后,王上再称帝不迟。”

    石虎闻言愣了一下,虽然他极不习惯听逆耳的声音,但姚戈仲为人正直、刚正不阿,对石虎忠心耿耿,虽然说话直了一些,但石虎听着也还算顺耳,况且,姚戈仲说的话都很有道理,先扫平江南,后称帝,更能让国人信服。

    其实,石虎虽然是大赵国天王,但其掌握了大赵国全部的实权,事实上和皇帝没有丝毫区别,只是称呼的不同罢了,石虎想什么时候称帝,换换称谓只是一句话的事,不急于一时。

    “哈哈哈!姚爱卿说的对,称帝不急于一时,眼下最紧要的事情是横扫江南,先灭了晋国,其它的事情都可以先放在一边。”石虎当着全体大臣的面夸赞了姚戈仲,而后问道:“关于横扫江南,各位爱卿有何良策,不妨都说说看。”

    “末将以为,我军兵力强于晋军,当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先攻占江淮之间的所有城池,而后进逼江水,渡江南下,攻占整个江南。”

    “不妥,若是将江淮之间的晋国城池悉数攻破,至少需要数月,这样一来,晋军在江南的防备就会加强,远在交州的北伐军也会增援过来,我军将失去此时的巨大优势,当放弃晋国坚固的城池,快速进军江南。”

    “没错,如今孙伏都将军的前军人马,已经攻破全椒城,正在前往乌江城的路上,只要攻陷乌江城,我军主力便可以从乌江渡口渡过大江,从而一举攻破建康城,然后进一步扫平整个江南。”

    部将们各抒己见,分别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激进的,也有保守的,但总体的意见是快速急袭,不给晋军喘息的机会。

    石虎听了部将的意见,觉得放弃晋军防守坚固的城池,直接由乌江渡口渡江最为便捷,于是说道:“乌江渡口最适宜大军横渡,本王决定率全军从乌江南下,横扫整个江南。”

    大将姚戈仲见状,再次抱拳道:“王上,我军主力齐集乌江,动静颇大,晋军岂能不作防备,江南水军实力强于我军,若晋国水军主力在乌江渡口的南岸设防,我军很难突破防线。”

    再一次被姚戈仲顶撞,石虎心里有些烦躁,但姚戈仲说的都是实话,万一晋军水师全力阻挡,能否突破防线还真的是未可知。

    石虎蹙了蹙眉,看向姚戈仲,问道:“以姚爱卿之见,我军当如何进军。”

    姚戈仲连忙走到大帐的军用地图前,指着地图,大声道:“王上可率主力大军进逼乌江渡口,如此一来,晋国所能动用的主力大军,一定会全力在乌江渡口的南岸设防,而末将则率两万奇兵急袭芜湖,从芜湖渡口南渡江水,而后沿着大江南岸东进,直扑晋国都城建康,只要建康城一破,晋军就土崩瓦解了。”

    石虎闻言,眼睛一亮,姚戈仲说的很有道理,若是将大军全部集中在乌江渡口,晋军也一定会在乌江渡口南岸设防,而凭借晋军水战的优势,只要三万晋军水师阻挡在乌江渡口,赵国十万大军便很难横渡,而派出一支奇兵偷袭远在西面的芜湖渡口,则可以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达到快速突破晋军防线的目的。

    “好,太好了,姚爱卿,本王准你所奏,明日你就率两万偏师,奇袭芜湖,本王将亲率主力大军进逼乌江,吸引晋军的注意。”石虎答应了姚戈仲的要求。

    姚戈仲大为感动,忙抱拳道:“王上,末将一定突破芜湖防线,奇袭建康城,为王上扫平江南半壁江山。”

    “哈哈哈!你是本王最忠实的部将,本王绝对信得过你的能力,快去准备吧!”石虎鼓励了一句。

    “是,王上。”姚戈仲抱拳一揖,转身离开大帐。

    ######

    历阳城方向,由于赵国大军已经攻破合肥城,城内的军民有些人心惶惶,许多有钱的富人都离开城池,渡江前往江南,穷人也有一部分跟着离开。

    坐镇历阳城的历阳守备和麾下三千将士,接到的命令是与城池共存亡,而这位守备大人也是位爱国的将领,因此,城池的秩序还算井然。

    但面对赵国的十万大军,历阳守备没有丝毫可以守住城池的信心,但他会谨守自己的职位,拼死一战以捍卫作为一名将领的尊严。

    就在这时,负责北伐军屯田任务的王五带着一万屯田兵,和大量的粮食物资进入历阳城,他们的大营就在距历阳城几十里处,此时,赵国大军已经攻破合肥,一万屯田兵若是在几乎毫无防御能力的大营与赵国大军作战,无疑是找死的节奏,而进入历阳城,凭借历阳城坚固的城墙,或许还有实力与赵国大军一战。

    对于王五和北伐军一万屯田兵的到来,历阳守备自然是无比的高兴,有了这一万生力军,防守历阳城的压力就小了许多。

    其实,北伐军在江北的屯田兵,原本是两万人马,但由于北伐军主力在华安的带领下前往交州平叛,江南的屯田无人管理,于是,华安临走前,让王六带领一万屯田兵,暂时进入江南的北伐军总部大营,负责管理北伐军在江南的屯田和牧场。

    此时,在江南的一万屯田兵,得知赵国大军攻破合肥城,皆要求渡江北上,支援固守在江北的人马,但被朝廷阻止了,因为京城附近兵力薄弱,大晋朝廷需要这么一支人马充实京城北境的防守任务。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322/ 第一时间欣赏晋霸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御览山河所写的《晋霸天下》为转载作品,晋霸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晋霸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晋霸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晋霸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晋霸天下介绍:
一个朝代汉人只剩下百万, 一个朝代汉人的男人成了11, 一个朝代汉人的江山只能偏安一隅, 一个朝代汉人的命运任由胡人主宰, 天不亡汉 都市青年华安带着汉人的雄心来到了五胡乱华的东晋初年, 坐拥美人,挥斥方遒……晋霸天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晋霸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晋霸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