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晋霸天下TXT下载晋霸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晋霸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御览山河     晋霸天下txt下载     晋霸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百零三章 打开铁箱

    姚襄之所以将大军的指挥权交给姚苌,一是因为姚苌的战场指挥能力丝毫不输自己,甚至比自己还要高明一些,二是因为,姚襄很关心传国玉玺是否真的在大铁箱之中,他要亲自指挥军中的锁匠,将大铁箱打开,并亲自查看铁箱中究竟是什么东西。

    姚苌率领三万羌族大军,在大营外侧的半山腰上占据了有利的地形,并等候张遇、魏统两路大军的到来,而姚襄则立即前方大营之中,并将大营所有的优秀锁匠全部叫了过来。

    “将军,全军最好的锁匠全都在这里了。“一名小校抱拳汇报道。

    姚襄抬头看向眼前的十几名锁匠,指着辎重车上的大铁箱,正色道:“本将命令你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箱子打开,还有,不许弄坏箱子里面的东西,听明白了吗?”

    “是,将军。”十几名锁匠抱拳应道,随即,开始研究如何打开大铁箱。

    这些优秀的锁匠,使用了各种方法,尝试着打开大铁箱,姚襄则亲自站在距离大铁箱不足十步的位置,注视着十余名锁匠的一举一动,并渴望这些锁匠可以早些打开大铁箱。

    不过,这个大铁箱的落锁位置是内凹的,也就是说大铁箱上的大铁锁,并不是完全露在外面的,而是仅仅露出了一点点而已,用蛮力猛砸铁索,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

    为此,十几名锁匠经过一番商议。觉得只有从最脆弱的锁眼位置下手,用细铁丝等工具,想办法打开大铁锁,从而将大箱子打开。

    不过,这种方法,究竟何时可以将大铁箱打开,锁匠们也无法确定,只能竭尽全力,争取快些将大铁箱打开。

    在姚襄大营之外,张遇、周成、魏统、乐弘四位将领。率领麾下的三万余兵马。浩浩荡荡的杀了过来。

    见敌军逐渐靠近,姚苌丝毫不惧,他看向身旁的部将,正色道:“各位将军。敌军刚刚经历一场恶战。已经是疲惫之师。而我军却是养精蓄锐多日,此战,我军必胜。敌军必败。”

    “我军必胜、敌军必败。”部将们异口同声的吼了一句。

    姚苌点了点头,大声下令道:“待会敌军人马一到,诸位将军便听本将号令行事,一定要给敌军致命一击,让他们知道我军的实力。”

    “是,将军。”众部将齐声领命。

    很快,张遇、周成、魏统、乐弘率领的大军便抵达了姚襄大营不远的位置,并与姚苌所领大军对峙了起来。

    张遇与三人对视了一眼,率先策马向前,看向姚苌,大喝道:“姚苌,为何抢夺我军辎重,识相的快些交出来。”

    姚苌闻言,冷笑了几声,大吼道:“本将拦下的是大魏国进献给大晋朝廷的贡品,张遇,你既然已经投靠大晋朝廷,为何要截取大晋朝廷的贡品,你居心何在?”说完向身旁的部将使了个眼色。

    部将会意,立即开始暗中调集兵马,准备对张遇等人的兵马发起突袭,从而一举战胜张遇等人,夺取战场的主导权。

    张遇闻言,顿时有些语塞,他率领大军,意图夺取传国玉玺就是大逆不道,自然无从辩驳。

    “姚苌,你不要敬酒不吃吃罚酒,快些将东西全部交出来。”魏统大声喝道。

    “哈哈哈!魏将军这是怎么了,刚才您不是还与张将军厮杀的你死我活吗?为何这么快就化干戈为玉帛了,变得也太快了吧!”姚苌看向魏统,大声嘲笑道。

    “你……”被击中软肋,魏统顿时气得牙根直痒痒。

    周成侧首看向张遇和魏统,轻声道:“二位将军不要动怒,我军杀进姚襄大营,将传国玉玺抢出即可,何必与姚苌这小子多费唇舌。”

    “是啊!何必与这蛮夷小儿一般见识。”乐弘也劝了一句。

    张遇和魏统闻言,皆点了点头,准备用武力说话,让姚苌见识一下他们的实力。

    “传令各军,准备进攻。”张遇首先下达准备进攻的命令。

    就在这时,姚苌麾下的部分兵马已经抵达各自的位置,并形成了对敌军的包围。

    姚苌见麾下兵马已经全部到位,伸手一挥,大声下令道:“全军进攻,击溃敌军。”

    “呜呜呜……”在姚苌的命令下,中军大阵的后方响起了进攻的巨大号角声。

    “杀……”在巨大号角声的鼓舞下,姚苌麾下的兵马,首先从正面对敌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见姚苌命令麾下兵马向前厮杀,张遇等人自然也不甘示弱,立即命令各自麾下的兵马,向前进攻,与姚苌麾下的兵马厮杀。

    虽然姚苌在正面投入的兵马只有两万,兵力不如张遇等人的兵马雄厚,但却丝毫不落下风,并成功的挡住了接近两倍敌军的冲击。

    “将军,敌军果然是疲惫之师,只要我军侧翼人马杀出,敌军必然抵挡不住。”一名部将看了看战场的环境,轻声说道。

    姚苌点了点头,下令道:“传令,让左右两翼的伏兵杀出,一举击溃敌军。”

    “是,将军。”部将应了一声,转身传达了命令。

    “呜呜呜……”中军大阵后方再一次传来了进攻的号角声。

    “杀……”埋伏在两侧的一万伏兵,突然从左右两翼杀去,冲向了敌军之中。

    张遇、周成麾下的大军,与魏统、乐弘率领的人马,毕竟经历了一场惨烈的战斗,因此,实力衰减的厉害,在面对两万姚襄军团兵马的时候,已经有些力不从心,此时,见左右两侧皆出现了伏兵,哪还有力量抵挡,士兵和将领皆出现了怯意。

    “张将军,敌军势大,我军已经抵挡不住,还是速速后撤吧!”周成看向张遇,轻声提醒道。

    张遇叹了口气,轻声道:“还真是小看了姚苌,撤,撤退。”说完带领麾下兵马,开始向后退去。

    魏统和乐弘正在厮杀,见张遇和周成率军向后撤退,也跟着率军向后撤退。

    “全军追击,痛歼敌军。”见敌军一触即溃,姚苌下达了追杀敌军的命令。

    “杀……”姚苌麾下的兵马,大吼着向溃逃的敌军杀去。

    张遇等四人一连溃退了十余里,直到进入了山谷之中,方才摆脱姚苌麾下兵马的追杀。

    这一战下来,张遇等四人麾下的兵马又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此时,就算集合四人主力,也不可能打败姚襄麾下的兵马了。

    在山谷之中,张遇、周成、魏统、乐弘四人并排站在一起,凝目看向姚襄大营的方向,眼神中充满了不甘和无奈。

    “真没想到,姚襄麾下兵马如此强悍,我四人联手居然还会败下阵来。”张遇不服的说了一句。

    “张将军,其实,并不是姚襄麾下兵马厉害,而是因为他们早有准备,而我军却是仓促应战,所以才会败下阵来。”周成中肯的说道。

    魏统闻言,接着说道:“周将军说的对,我军不仅仓促上阵,而且还……”说到一半,魏统说不下去了。

    魏统所要说的事情,张遇等三人自然明白,毕竟,他们在山谷之中,互相厮杀了好长时间,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这也是他们实力锐减的原因。

    不过,虽然被姚苌打得大败,但张遇四人并没有死心,要知道,他们麾下可不仅仅只有这些人马,在许昌、定陶一带,他们仍有三万兵马可以随时调拨过来。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他们四人决定将麾下兵马全部调来,誓要集合四人全部的力量,击败姚襄,将传国玉玺夺回。

    在姚襄大营之中,十几名锁匠经过近一个时辰的努力,终于将大铁箱给打开了,当铁锁被打开的一瞬间,姚襄的心提到嗓子眼上了。

    “将军,铁锁已经打开。”一名锁匠将打开的铁锁取下,轻声汇报道。

    姚襄深吸了一口气,连忙下令道:“打开,快将箱子打开。”

    几名锁匠闻令,立即将大铁箱掀起,而姚襄则一直目不转睛的看向缓缓打开的大铁箱。

    很快,大铁箱的盖子便被打开了,姚襄上前一步抬眼看去,发现大铁箱的里面,居然还有一个做工更加精致的镀金铜箱。

    这个铜箱并不是很大,只是与大铁箱一样,落锁的位置是凹陷的,仍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开锁。

    姚襄伸手将这个华丽的镀金铜箱拿在手里,感觉还是很有分量的,轻轻晃动了一下,感觉里面有一个块状的物体,很像传说中的传国玉玺。

    此时,姚襄的心里显得无比的兴奋,他不在怀疑大铁箱里有诈,而是相信手里拿的就是传国玉玺。

    轻轻将镀金铜箱倒过来,姚襄居然发现在镀金铜箱的底部,居然刻着传国玉玺四个大字,这就更能肯定,这里面的块状物体便是传国玉玺了。

    其实,这个镀金铜箱本就是盛放传国玉玺的箱子,是如假包换的真货,只是,此时这里面装的是什么,就只要华安和魏国的使者知道了。

    “五哥,我军大胜,我军大胜。”就在这时,姚苌率军策马返回大营,大声汇报喜讯。(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四章 姚襄快速撤离

    见姚苌大胜而归,姚襄大为高兴,如今,他不但得到了‘传国玉玺’而且成功的击退了张遇等人的进攻,可谓是双喜临门。

    姚苌策马奔至姚襄身旁,见姚襄手中拿着一个镀金的铜箱,心里微微一惊,轻声道:“五哥,这里面一定就是传国玉玺了吧!”

    姚襄点了点头,轻声道:“没错,应该就是传国玉玺,只等打开一看了。”

    姚苌大为兴奋,大声道:“五哥,这传国玉玺终于到我们的手里了,日后整个天下都是我们的。”

    姚襄笑了笑,看向眼前的十几名锁匠,轻声道:“你们几个,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这箱子打开。”说完将镀金铜箱交到这些锁匠的手中,并亲自监督他们开锁。

    姚苌站在姚襄的旁边,也在密切注视着锁匠们的一举一动。

    “报,启禀将军,晋军两万兵马,已从东南方向奔来。”就在姚襄与姚苌密切关注锁匠们开锁的时候,一名斥候大声汇报了紧急的军情。

    姚襄与姚苌闻言,皆是大惊,并对视了一眼,而后,一同向斥候看去。

    “晋军据此有多少里,何人统领?”姚襄连忙问道。

    斥候立即抱拳道:“启禀将军,晋军据此仅有十余里,先头骑兵一个时辰之内便可抵达我军大营,领军将领为王五和王六。”

    “五哥,王五和王六不是负责镇守彭城和下邳吗?为何会突然出现在雍丘,难道殷浩也要来凑这个热闹。”姚苌疑惑的说道。

    毕竟。王五和王六是扬州军团的将领,是殷浩麾下的大将,他们二人突然出现在雍丘附近,姚苌自然会怀疑殷浩也有夺取传国玉玺的念头。

    姚襄嘴角笑了一下,轻声道:“殷浩虽然卑鄙无耻,但却毫无称帝的野心,他是绝对不会抢夺传国玉玺的,而是接应魏国使团,将传国玉玺安全的护送到建康城。”

    姚苌闻言,思索片刻。大声道:“五哥。魏国使团本就百余人,先是华安派遣三千大军护送,如今,殷浩又派遣两万大军接应。如此如临大敌的姿态。这似乎足以说明。大晋朝廷对我们这些降将不信任,处处在防着咱们啊!”

    姚襄点了点头,轻声道:“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是大晋士族常挂在嘴边的话,况且,我们原本为赵国大将,与大晋为敌多年,彼此间有着不小的深仇大恨,想要取得大晋朝廷的信任,岂是那么容易的。”

    “五哥,既然王五和王六率领所部大军,是前来接应魏国使团的,若是发现我军夺了传国玉玺,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我们该怎么办?”姚苌大声问道。

    姚襄看向姚苌,轻声道:“五哥想听听你的意见,你觉得应该怎么办?”

    姚苌思索了片刻,抱拳道:“五哥,晋军王五和王六的两万人马远道而来,一定是疲惫之师,我军兵力多于他们,若是突然发起突袭,定可大破晋军,而后,我军便可从而而退。”说完看向姚襄。

    姚襄笑着摇了摇头,正色道:“不可,万万不可啊!若是真的与王五和王六麾下的晋军厮杀,我军就真的是与大晋朝廷结下深仇大恨了,以大晋朝廷的实力,我军岂有安身之所。”

    “五哥,我们已经夺下了传国玉玺,算是与大晋朝廷结下了仇怨,何必还要在乎与晋军厮杀。”姚苌疑惑的说道。

    姚襄摆了摆手,轻声道:“这怎么能一样呢?我军虽然夺下了传国玉玺,但并非在晋军手中夺得,而是从张遇等人的手中得到,算不得与大晋朝廷闹翻,况且,若是大晋朝廷问罪,我们大可以不承认,谁能证明传国玉玺就一定在我们的手中呢?但若是我军贸然向晋军发起进攻,便是明目张胆的挑衅,是对大晋严重的侵犯,性质相差颇大,不可同日而语啊!”

    姚苌闻言,思索了一下,轻声道:“按照五哥的意思,我军不能与晋军交战,那便只有快速撤退了。”

    姚襄点了点头,轻声道:“正是,我军当立即快速撤离,先返回昌邑,而后绕道前往泰山郡,如此,不但可以避开晋军,而且,还可以避免张遇等人的纠缠。”

    “五哥,若是快速撤离,我军的大量辎重,还有这些金银财宝怎么办,全部放弃吗?”姚苌有些不舍的说道。

    姚襄点了点头,正色道:“除了大军所必须的辎重,剩余的辎重和这几十车金银财宝全部放弃,为了大业,不要贪图这些东西。”

    “是,五哥,我这就去集结部队。”姚苌应了一声,转身前去准备。

    姚襄看向十几名锁匠,不时的催促几句,但开锁需要技巧和运气,不是有人在旁边催促就能很快打开铁锁的。

    很快,在姚苌的命令下,所有大军已经全部准备就绪,只等姚襄一声令下,便可向昌邑城进发,而此时,镀金铜箱上的铁锁仍旧没有打开,这让姚襄着急不已。

    不过,通过晋军两万接应人马,姚襄已经对箱子里的东西是传国玉玺深信不疑,为此,决定连镀金铜箱一起带走,待抵达昌邑城之后,再打开不迟。

    “五哥,三军人马已经准备就绪,赶快出发吧!”姚苌轻声提醒道。

    姚襄点了点头,看向十几名锁匠,大声斥道:“好了,你们这群饭桶,下去吧!”说完上前取过了镀金铜箱,并交到身旁的贴身亲兵手中。

    “这个镀金铜箱里的东西很重要,比你的性命还重要,明白了。”姚襄看向贴身亲兵,大声说道。

    “明白了,将军。”贴身亲兵大声应了一句,并取出一条白布,将镀金铜箱包住,而后,挂在了胸前。

    见贴身亲兵将镀金铜箱放在胸前,姚襄放心了不少,随即看向身旁的部将,大声道:“全军立即出发,返回昌邑城。”

    “出发,全军出发。”姚苌大喝一声,传达了大军出发的命令。

    随即,姚襄与麾下的三万精锐骑兵,浩浩荡荡的离开大营,以最快的速度向昌邑城方向奔去。

    与此同时,姚襄仍旧派遣斥候,严密监视各方的动态,包括张遇等人,王五、王六,以及最让姚襄忌惮的蒲洪大军。

    姚襄率领所部大军离开雍丘方向之后,将几十车金银财宝全部都留下了,而这一切自然被王五和王六麾下的斥候发现了,他们见几十车金银财宝被丢弃在空地之上,连忙向王五、王六汇报。

    王五和王六得知这一情况之后,立即率领主力大军奔了过去。

    见几十车金银财宝被丢弃在野外,王五和王六感到无比的诧异,不过,从几十辆辎重车上的字迹,他们可以肯定,这些辎重车全都是魏国使团的,而这些金银财宝自然就是魏国进献给大晋朝廷的贡品了。

    如今,贡品全都在,而魏国使团却不见了踪影,这让毫不知情的王五和王六显得有些疑惑,他们不明白这里发生了什么,也不明白魏国使团都去了哪里。

    就在他们疑惑的时候,张遇麾下扮成老百姓模样的斥候,被王五麾下的将领发现了,并将其叫了过来。

    “你是附近的百姓吗?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为什么只有车子没有人。”王五看向这名斥候,轻声问道。

    这名斥候极为机灵,忙开口道:“将军,在据此不远的北边,不久前发生了一场战斗,死了好多人。”说完抬眼瞅到了已经被打开的大铁箱。

    王五和王六闻言,皆是大惊,他们皆认为是魏国使团遭遇了不测,并懊悔自己动作慢了,否则,便不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五哥,不对啊!若是有贼人打这些财宝的主意,为何要将这些辛辛苦苦得到的财宝丢弃在这里呢?”王六看向几十车财宝,诧异的说道。

    “是啊!贼人为何要将这些财宝丢弃呢?”王五也有些想不通。

    “将军,这里有一个铁箱子被打开了,除此之外,似乎什么都没有少。”一名负责清点物资的将领,轻声汇报道。

    王五和王六走向大铁箱面前,看着空空如也的铁箱子,不自觉的对视了一眼,并猜测这里面装的是什么。

    “五哥,听说魏国向我大晋称臣之时,答应将传国玉玺进献给我大晋朝廷,这铁箱子里失踪的东西,会不会就是传国玉玺。”王六轻声猜测道。

    王五点了点头,正色道:“有这个可能,贼人的目标不是这些财宝,而是传国玉玺,如此一来,一切都说得通了,不过,眼下最重要的是尽快找到魏国使团的人,就算经过一场恶战,他们一定还有活着的,况且,大哥派遣的三千人马,也不可能全部阵亡吧!一定也有活着的。”

    “五哥说的对,我这就派遣斥候,前往附近侦查。”王六应了一声,随即派遣麾下的斥候,前往方圆十里的位置探查。

    就在王五和王六推测,此处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时候,那名打扮成老百姓的张遇麾下斥候,悄悄的离开了,并直奔张遇大营所在的位置。(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五章 以不变应万变

    在任城方向的蒲洪大营,主将蒲洪与二子,以及心腹将领,正在中军大帐之中,研究雍丘方向发生的战事,并商定何时出击。

    “报,将军,前线斥候送回了最新的消息。”一名小校奔入中军大帐,大声汇报道。

    蒲洪闻言,忙道:“快呈上来。”

    小校闻令,立即将斥候传回的最新消息,送到蒲洪的手中。

    蒲洪接过信件,仔细的看了一眼,随即蹙起了眉头,过了一会儿嘴角又露出了一丝笑意。

    “父亲,雍丘出了何事?”蒲健开口问道。

    蒲洪将信件递给蒲健,看向大帐中的诸将,轻声道:“据斥候汇报,姚襄这小子已经击败张遇、周成、魏统、乐弘四路联军,并夺取了魏国使团的所有物资,想必就包括传国玉玺,另外,晋军两万人马,突然从彭城抵达雍丘。”

    “父亲,这个姚襄,看来还真有两下子,居然可以击败张遇等人的联军,不过,晋军两万人马,怎么会突然出现在雍丘,他们抵达雍丘,想必也一定与传国玉玺有关。”蒲雄大声说道。

    蒲健仔细的看了看信件,抱拳道:“父亲,按照斥候信中所说,姚襄率领麾下大军已经离开雍丘,并在返回昌邑的路上,这样,岂不是我军出击的大好时机吗?”

    蒲洪闻言,思索了片刻,轻声道:“姚襄返回昌邑,的确是我军突袭的好机会。不过,眼下晋军两万人马突然出现,情况似乎变得复杂了,何时突袭姚襄大军,为父要好好想想。”说完站起身来,在中军大帐之中踱起了步子。

    此刻,蒲洪担心的是晋军此来的目的,他觉得晋军两万人马,突然出现在雍丘,绝非偶然。一定是特意奉命前来的。而晋军奉命前来,最大的可能是接应魏国使团。

    而晋军兵马的到来,不得不让蒲洪有所顾虑,虽然他对大晋朝廷很是不满意。是不得已而投降。但仅凭他麾下的五万精兵。根本不足以与大晋朝廷相抗衡,为此,他不会刻意的得罪大晋朝廷。

    不过。通过晋军两万人马的突然出现,蒲洪更加肯定,传国玉玺此刻就在姚襄的手中。

    见蒲洪始终蹙着眉头,蒲健轻声问道:“父亲有何忧虑,不妨说说。”

    蒲洪看向蒲健,轻声说道:“姚襄已经率军返回昌邑,但晋军两万人马已经抵达雍丘,若晋军发现姚襄抢走了传国玉玺,多半会率军一路追来,此时,若我军前往与姚襄厮杀,纵然取胜,也会被随后赶来的晋军发现,届时,我军则不得不与晋军作战,纵然取胜,也势必要付出惨痛的代价,而且,如今,大晋朝廷实力与日俱增,不是我们可以得罪的,那你说,我军何必要去凑这个热闹呢?”

    蒲健闻言,点了点头,他完全明白了自己父亲的担忧是很有道理的。

    蒲雄立即抱拳道:“父亲,不如我军继续按兵不动,待姚襄与晋军厮杀的你死我活之际,我军突然杀出,如此,必能以最小的损失夺得传国玉玺。”

    “是啊!将军,晋军仅有两万人马,而姚襄麾下有三万精锐,所以,姚襄取胜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而一旦姚襄取胜,我军便可突然杀出,打姚襄一个措手不及,从而兵不血刃的夺取传国玉玺。”一名心腹将领,抱拳说道。

    蒲洪闻言,很是满意,如此做法,不但可以以最小的损失夺取传国玉玺,而且,还不用与晋军直接对抗,从而避免过多的激怒大晋朝廷。

    “传令,让前方斥候,密切关注各方的一举一动。”蒲洪大声下令道。

    “是,父亲,我亲自去安排。”蒲雄抱拳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中军大帐。

    蒲洪这招以不变应万变,可以说,不论情况如何便会,他都会立于不败之地。

    #####

    雍丘方向,在王五和王六麾下大量斥候的努力下,他们终于找到了魏国使团和华安麾下的护卫人马,并立即与他们合兵一处。

    为了搞清楚状况,王五和王六连忙询问发生了何事,后备军团的一名小校,便悄悄的将华安的亲笔书信,交给了王五和王六。

    王五和王六接过书信,仔细的看了一遍,方得知这是华安的暗度陈仓之计,被姚襄抢走的,不过是个空箱子而已,而他们接下来要做的,便是按兵不动,以不变应万变,坐看姚襄被群殴的下场。

    得知华安早有安排,王五和王六皆大大的松了口气,并决心完全按照华安的要求,在雍丘城方向按兵不动,同时,也让麾下的兵马休整一下,待养足了精神,再返回彭城和下邳。

    就在王五和王六麾下兵马按兵不动的时候,张遇等四人都坐不住了,他们从斥候的话语中得知,姚襄抢走了传国玉玺,为此,他们聚在一起商议,准备追击姚襄军团,重新夺回传国玉玺。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张遇等四人决定,在麾下生力军抵达之后,将受伤的将士换回去,而后,带领优势兵力,追击姚襄军团,夺回传国玉玺。

    一日后,张遇等麾下的兵马皆准备完毕,并立即整顿兵马,向姚襄军团追击而去。

    又过了一日,姚襄与麾下的兵马顺利的抵达昌邑城,一路上并没有遭受任何的堵截,可谓极为顺利,这让姚襄和姚苌皆兴奋不已。

    由于一路上精神过于紧张,在进入昌邑城之后,姚襄感到浑身无比的疲乏,为此,他让贴身亲兵将镀金铜箱交给自己,而后,便将镀金铜箱放在自己的枕头边,以防被人偷走。

    就在姚襄极为放松的进入中军大帐歇息的时候,在任城的蒲洪大营,蒲洪正与二子密切关注各路军团的一举一动,并研究接下来的行动。

    “父亲,我们原先预计的情况似乎有误,晋军两万人马并没有追击姚襄军团,反而是张遇他们联兵追了上来,这如何解释?”蒲健看向自己的父亲,疑惑的说道。

    这个问题,蒲洪也疑惑了好久,他认为,晋军突然出现在雍丘方向,一定是为了接应传国玉玺,而如今传国玉玺已经被姚襄抢走,晋军不立即追击,而是按兵不动,这似乎有些不合理。

    “父亲,晋军仅有两万人马,只怕不是姚襄军团的对手,也许,晋军是在等待援兵。”蒲雄轻声猜测道。

    蒲洪和蒲健闻言,皆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他们觉得这个原因,倒还说得通,毕竟,在实力不如对方的情况下,自然不能贸然追击,否则,不但不能夺回传国玉玺,而且,还会让麾下的大军陷入险境,晋军这么做,也算是稳妥之举。

    “父亲,若是晋军按兵不动,张遇等人根本就不足惧,我军何须再有顾忌,不如立即做好战斗准备,只要姚襄一离开昌邑,我军便可立即对其发起突袭。”蒲健大声建议道。

    蒲洪点了点头,轻声道:“让大军立即秘密备战,一定不能让姚襄麾下的斥候,探出我军的异常,切记。”

    “父亲放心,交给孩儿好了。”蒲雄应了一声,转身前去准备。

    蒲雄走后,蒲洪在中军大帐中反复设想,将战场上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了一遍,在认为万无一失的情况下,才彻底的放下心来。

    第二日一早,姚襄从中军大帐中醒来,猛地看向床边,见镀金铜箱还在,便放下心来,他抚摸着镀金铜箱,眼神里充满了兴奋和**,仿佛天子之位已经向他招手。

    “五哥,张遇、魏统几人率领四五万人马,向昌邑城方向杀来,据此仅有一日的路程。”就在这时,姚苌奔入中军大帐,大声汇报道。

    姚襄抱着手中的镀金铜箱,从后帐走出,看向姚苌,轻声问道:“任城方向可有动静,蒲洪所部大军就没有一点异动吗?”

    姚苌立即回道:“五哥,据斥候汇报,任城方向的大军并没有异常的调动,蒲洪与麾下大将也都在任城的大营之中,并没有一人离开。”

    姚襄闻言,蹙起了眉头,蒲洪是一位很厉害的人物,姚襄对其颇为惧怕,此时,虽然蒲洪大军毫无动作,但即便如此,姚襄仍旧很是担心,他担心蒲洪会突然向自己发难,若是如此,情况就极其糟糕了。

    “奇怪,蒲洪是何等人物,我军前往雍丘夺取传国玉玺,他岂能不知,为何不见其有动静?”姚襄轻声说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

    姚苌闻言,抱拳道:“蒲洪年岁已高,人一旦老了,就缺乏进取的锐气,获取他对传国玉玺,对整个天下已经失去了兴趣,毕竟,是半截入土的人了。”

    姚襄闻言,觉得有些道理,不过,他仍然不敢掉以轻心,况且,此刻张遇等人已经率领大军追击而来了,昌邑地处平原,无险可守,西边是魏统驻守的定陶城,东面是蒲洪驻守的任城,实在不是久守之地,为此,姚襄下定决心,立即率军离开昌邑,前往泰山郡发展。(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六章 蒲洪出手

    姚襄来不及让军中的锁匠打开镀金铜箱,便急匆匆的率领麾下的全部兵马离开昌邑城,走东平、济北二郡,绕道进入泰山郡方向。

    为了加快行进的速度,姚襄让麾下大军将能丢弃的物资全部丢弃,轻装疾行,如此,十日之内便可抵达泰山郡,并依托泰山建立属于自己的地盘。

    姚襄与所部大军刚刚从昌邑城出发,蒲洪麾下的斥候便得知了情报,并立即飞鸽传书,将这一重要的消息送回任城大营。

    在任城大营之中,主将蒲洪得知这一消息大为兴奋,并立即召集麾下诸将,准备拦截姚襄麾下大军。

    “父亲,按斥候所探,姚襄率领大军向东北方向行进,一日后便会进入东平郡,我军只需提前在东平郡设下埋伏,必可一举击溃姚襄麾下兵马,夺取传国玉玺。”蒲健轻声说道。

    “是啊!父亲,我军蛰伏这么久,也该有所行动了。”蒲雄跟着说道。

    “将军,快下命令吧!”众将领更是急不可耐了。

    蒲洪沉思了一下,轻声道:“不用急,再等一日,明日凌晨,大军开始准备,正午之前出发,向东平郡方向行去,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要先将姚襄派遣在任城的斥候全部消灭。”

    “父亲,何人是姚襄派遣的斥候,我们如何判断?”蒲健问道。

    蒲洪笑了笑,轻声道:“为父早有部署,通过这几日的秘密侦查。已经完全摸清了姚襄派遣的斥候,并查到了他们的秘密联络之处,只需抓住他们的部分人马,严刑拷打之下,便可将姚襄派遣的所有斥候都挖出来,如此,方可确保万无一失。”

    蒲健与蒲雄闻言,大为惊诧,他们没有想到,在这几日的工夫。自己的父亲已经做出了周密的部署。并掌握了姚襄派遣斥候的行踪和秘密联络之处,并做好了收网的准备。

    “原来父亲早有准备,如此一来,姚襄便无法得知我军的行动。彻底的变成睁眼瞎。父亲厉害啊!”蒲健连忙夸赞了一句。

    蒲洪笑了笑。轻声道:“你们知道吗?其实,在任城之中,除了姚襄派遣的斥候。还有另外好几路斥候,这里面就包括晋军和燕军的斥候,这都是因为我军有五万精锐,他们全都不敢轻视的缘故啊!”说完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

    “父亲何故如此高兴?”见蒲洪嘴角露出笑意,蒲雄开口问了一句。

    蒲洪解释道:“我军有足够的实力,便可夹在强国的缝隙中生存,只要我军处置得当,则不论是大晋朝廷,还是燕国,都会全力拉拢我军,这岂不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吗?”说完看向身旁的两个儿子。

    “夹在强国之间生存,随时有倾覆的危险,并非长久之计,我们还是要有长远的打算才是啊!”蒲健轻声感叹道。

    蒲洪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你说的没错,此种情况只能为一时之计,而不能成为长久之计,不过,以目前的情况,我军只能如此,先稳住阵脚,然后再徐图良策吧!”

    蒲健与蒲雄闻言,皆认可的点了点头。

    第二日凌晨,在任城的大营之中,蒲洪麾下的兵马,正在紧张的集结,随时准备奉命出击。

    与此同时,蒲洪派遣的一支小部队,冲入姚襄斥候的联络之地,将正在熟睡的七八名斥候擒获,并立即严刑拷打,进行讯问,这些斥候耐不住痛苦,便将城内的同伙招供了出来,于是,在天亮之前,姚襄派遣在任城的斥候,全部被蒲洪一举歼灭,从而保障了大军行动不被姚襄得知。

    “将军,姚襄军斥候已经被我军完全肃清,共一十八人。”负责侦办此事的小校,抱拳汇报道。

    蒲洪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大声道:“干得好,你们辛苦了,下去领赏吧!”

    “谢将军。”小校抱拳一揖,转身离开中军大帐。

    蒲健大步走进中军大帐,大声道:“父亲,全军人马已经准备就绪,可以出发了。”

    蒲洪点了点头,大步走出中军大帐,见麾下人马已经在大营集结完毕,满意的点了点头,并立即在亲兵的帮助下跨上战马。

    “父亲,下令出发吧!”蒲雄小声提醒道。

    蒲洪看向二子与众部将,大声道:“各位将军,此战不论顺利与否,我军都不再返回任城,将直接渡河北上,进入清河、平原一带,所以,将能用的东西都带上吧!”

    “将军,我军为何要渡河北上?”一名部将疑惑的问道。

    蒲洪想了一下,轻声道:“各位将军,本将得到消息,魏国朝廷已经将冀州的大半兵马都调往邺城和鲁口方向了,如今,黄河以北的清河、平原数郡皆无主力大军驻守,几十座城池唾手可得,我们怎么能错过呢?况且,任城地处兖州,周边晋军、姚襄、魏统、张遇等兵马都甚为强大,不利于我军立足,还是尽快离开此处为妙。”说完看向身旁诸将。

    诸将闻言都觉得有些道理,黄河以北那么大片的空地,总比挤在任城要好得多吧!当初,他们之所以要渡河南下,主要是因为冉闵太强大了,他们若是不离开河北,便有全军覆没的下场。

    而如今,冉闵已经被燕军擒获,魏国大军损失惨重,河北的东南部更是成了毫无主力大军驻守的空地,这自然是趁虚而入的好机会,的确不应该错过这么好的机会。

    “将军,末将明白了,只要我军渡河北上,便可得到数郡的大片土地,比憋在任城好多了,况且,还不用担心姚襄、张遇等人的威胁,晋军主力一时之间也不会渡河北上的。”这名将领抱拳说道。

    蒲健想了一下,抱拳道:“父亲,我军主力渡河北上甚为方便,不过,那些跟随我军的十几万族人百姓怎么办,这么多的族人,短时间内难准备就绪,若是被敌军拦截就麻烦了。”

    蒲洪思索了片刻,轻声道:“我儿不必过于担心,这个问题为父早有安排,我军出发之后,会留下一支人马,劝说族人们丢弃所有的笨重家当,盆盆罐罐的东西,能扔的尽量全都扔掉,而后,让他们立即向北出发,如此,可与我军主力一同过河。”

    见自己的父亲早有安排,蒲健放心的点了点头。

    蒲洪看向准备就绪的大军,大声道:“全军立即出发。”

    很快,在蒲洪的亲自率领之下,五万精锐大军,浩浩荡荡的向东平郡方向行去,准备设伏以待姚襄军团。

    任城距离东平郡的距离,比昌邑近多了,为此,蒲洪与麾下的兵马,早一步抵达了东平郡,并在姚襄大军的必经之地设下了埋伏。

    蒲洪大军已经设下了埋伏,而姚襄军团却还在行进的路上,对于蒲洪军团的异动,姚襄毫不知情,并继续向前行进,距离蒲洪军团的埋伏之地越来越近。

    在行进的同时,姚襄每时每刻都在关注了周围各军的动态,各路斥候不时的穿梭在行军的队伍之中,将最新的情报向姚襄汇报。

    离开昌邑的一天时间里,晋军和蒲洪军团的按兵不动,让姚襄放心了不少,但东平郡毕竟距离任城不是很远,因此,姚襄并不敢有丝毫的大意,并格外留意任城方向的动静,

    看着一封封汇报任城大营一切正常的信件,姚襄心里安定了不少,只要蒲洪军团按兵不动,他便可以率领麾下的兵马安全的抵达泰山郡,从而一步步发展自己的势力。

    “五哥,我军已经进入东平郡。”在大军进入东平郡之后,姚苌轻声提醒了一句。

    姚襄点了点头,轻声问道:“任城方向还是一切如常吗?”

    姚苌抱拳道:“五哥放心,斥候昨夜汇报的时候,还是一切正常,今日还未汇报呢?”

    姚襄闻言,心里莫名的一紧,此时,已经是午后时分了,距离昨夜最后一次汇报,已经有大半日,大半日的时间可以发生很多事情,蒲洪军团若有异动,大半日的时间很有可能已经出发,甚至是已经抵达东平郡。

    “任城方向的斥候,为何这么久了都没有汇报,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姚襄紧张的说道。

    姚苌凝目看向姚襄,轻声道:“不会的,五哥,我军安插在任城的斥候足有十多人,就算露出马脚,也不可能全部被蒲洪一网打尽的,或许是任城方向一切如常,斥候懒得汇报罢了。”

    姚襄闻言,轻轻吁了口气,他觉得姚苌说的有些道理,也许是自己真的太敏感了,不过,在这种时候,敏感一些总比粗心大意要好得多。

    不过,思虑再三之后,姚襄总有些担心,于是看向姚苌,轻声道:“此地不宜久留,传令下去,让大军加速前进,早日抵达泰山郡,我军便安全了。”

    “是,五哥。”姚苌大声应了一句,并立即传达命令,让大军加速前进,以更快的速度向泰山郡方向奔去。(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七章 交出玉玺

    姚襄与麾下的数万大军,不知不觉的便进入了蒲洪预设的埋伏圈,而他们对此却毫不知情,并加快速度行进。

    “父亲,姚襄果然来了,据此已经不足三里。”蒲健轻声汇报道。

    蒲洪嘴角微微一笑,轻声道:“姚襄这小子总算是来了,说起来我们与姚襄都是来自秦州,也算是颇有渊源,如今却要兵戎相见,心里着实有些不忍啊!”

    “父亲,姚襄心怀狼子野心,抢夺传国玉玺便足见其志向,无需对他客气。”蒲健大声说道。

    蒲洪摆了摆手,轻声道:“得饶人处且饶人,只要姚襄交出传国玉玺,我们便没有必要与其做无谓的厮杀,能兵不血刃的得到传国玉玺是最好不过了。”

    蒲健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父亲说的是,只要姚襄肯交出传国玉玺,我们便放他们离开。”

    “将军,姚襄大军已经进入我军的埋伏圈。”没过多久,一名部将便大声汇报道。

    蒲洪抬头向前看了一眼,大声下令道:“诸将随我出击,围住姚襄大军。”说完策马奔了上去。

    “杀……”一阵喊杀声,突然从四面八方传出,很快,蒲洪的五万大军便从四面八方杀出,将准备不足的姚襄军团围困在了核心。

    姚襄正在催促麾下大军快速行进,突然发现自己的大军被敌军包围,大吃了一惊,并立即勒马停了下来。

    “怎么回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股莫名的恐惧,从姚襄的心底升起,让姚襄吃惊不已。

    姚苌策马奔了过来,大声道:“五哥,情况不妙,我们被敌军包围了。”

    姚襄抬头仔细的看了半天,见敌军大纛上写了一个蒲字,顿时明白是蒲洪麾下的大军,这让姚襄懊恼不已。

    “蒲洪,这个半截入土的老家伙还是出手了。”姚襄恨恨的说了一句。

    “五哥。这个蒲洪一直按兵不动。如今,突然从出现在这里,似乎是早有预谋啊!”姚苌大声说道。

    姚襄叹了口气,大声道:“这个老不死的。一直按兵不动就是为了迷惑我军。让我军疏于防备。都怪我一时大意,居然中了蒲洪的奸计。”

    “五哥,蒲洪大军已经将我军团团包围。他们占据了优势,现在该怎么办才好呢?”姚苌紧张的问道。

    姚襄看向四周,一时间也没了主意,额头上斗大的汗珠,一颗颗的顺着脸颊向下滴落。

    “将军,敌军主将奔过来了。”一名部将大声提醒道。

    姚襄抬头一看,确实是蒲洪亲自策马奔了过来,在蒲洪的身后是一众部将和最精锐的士兵,足有百余人,不过在距离姚襄一箭之地的位置,蒲洪一行人停了下来。

    蒲洪的意思,姚襄自然明白,于是,姚襄看向身后的部将和亲兵,大喝道:“你们,全都跟我来。”说完向蒲洪所在的位置奔去。

    姚苌与部将,以及亲兵们策马跟随在姚襄的身后。

    此刻,姚襄与麾下的兵马已经被蒲洪包围了,可谓是处在了极其不利的境地,硬拼的结果必然是损失惨重,为此,见蒲洪有意对话,便策马奔了过去,准备见机行事。

    “蒲将军,许久未见,将军还是这么硬朗。”姚襄礼貌的在马上欠身行礼。

    蒲洪笑了笑,轻声道:“姚贤侄客气了,老夫已经老了,是半截入土之人了,比不了贤侄的英姿勃发。”

    姚襄咧嘴一笑,讽刺道:“蒲将军尚能策马奔驰,统领麾下大军将我军团团包围,何谈老矣。”

    见姚襄有意讽刺自己,蒲洪笑了笑,轻声道:“姚贤侄不要误会,我与令尊曾同朝为将,不能说情比金坚,但至少还算是好兄弟,若非形势所逼,老夫也不会出此下策,做出不利于姚贤侄的事情啊!”说完看向身旁的蒲健。

    蒲健会意,大声指责道:“姚襄,传国玉玺乃是天下至宝,本该归属大晋天子,你私取传国玉玺,是何居心。”说完狠狠的瞪向姚襄。

    姚襄闻言,顿时明白了蒲洪的用意,也证实了自己的推测,在这几日之中,蒲洪虽然始终按兵不动,但对雍丘城方向发生的事情全都了如指掌,自己得到传国玉玺的事情,只怕不能敷衍过去了。

    见姚襄表情暗淡,蒲洪嘴角微微一笑,轻声道:“姚贤侄年轻有为,有点野心是好事,不过,千万不可染指传国玉玺,否则,便是惹火上身,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啊!”说完以颇为关心的眼神看向姚襄。

    “姚襄,我军奉大晋朝廷之命,前来拦截意图私吞传国玉玺之人,识趣的,快把传国玉玺交出来吧!”蒲雄大声催促道。

    姚襄闻言,陷入了沉思,传国玉玺是他与麾下大军,费尽千辛万苦得到的,若是就这么交给蒲洪,他自然一万个不甘心,但此刻,麾下的大军却被蒲洪四面包围了,若是蒲洪率军发起进攻,他与麾下的三万大军必然会遭受重创,而一旦这三万精锐遭受重创,就算拥有传国玉玺,一时之间也很难恢复元气,当然,姚襄最担心的,是自己交出传国玉玺之后,蒲洪仍旧对其发起进攻,若是如此,就更不妙了。

    “姚贤侄考虑了这么久,也该有个决断了。”见姚襄沉吟未决,蒲洪轻声提醒道。

    姚襄看向蒲洪,正色道:“若我交出传国玉玺,蒲将军当如何待我。”

    蒲洪毫不思索的说道:“我军让开一条路,贤侄可自由离去。”

    “此话当真。”姚襄确认了一遍。

    蒲洪肯定道:“老夫一言九鼎,况且,姚贤侄还有别的选择吗?”

    姚襄叹了口气,侧首看向身旁的姚苌,轻声道:“将镀金铜箱交给蒲将军。”

    “五哥,三思啊!”姚苌轻声劝了一句。

    姚襄无奈的闭上双眼,轻声道:“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了,快去吧!”

    “是,五哥。”姚苌应了一声,策马奔回,并很快将镀金铜箱拿了过来。

    “五哥。”姚苌将镀金铜箱交到姚襄的手中。

    姚襄接过镀金铜箱,看向蒲洪,轻声道:“蒲将军,这里面便是传国玉玺。”说完双手递出。

    蒲健见状,上前接过镀金铜箱,并交到蒲洪的手中。

    蒲洪将镀金铜箱晃动了一下,看向姚襄,轻声道:“姚贤侄,这里面便是传国玉玺?”

    “不瞒蒲将军,里面究竟是何物,侄儿也不清楚,不过,我相信这里面一定是传国玉玺。”姚襄肯定的说道。

    蒲洪仔细的观察镀金铜箱,发现上面刻着传国玉玺四个大字,心中便已相信了九成,其实,在效忠石虎的时候,他是亲眼见过这个镀金铜箱的,那时,这个箱子和里面的玉玺都在石虎的手中,石虎当着他的面使用过。

    “好,老夫相信姚贤侄。”蒲洪大声说了一句,随即下令道:“让开一条道路,让姚贤侄前往泰山郡。”

    麾下将领立即传达命令,很快,蒲洪大军的包围圈便闪开了一道大口子。

    见蒲洪得知自己要前往泰山郡,姚襄大为惊讶,如此看来,眼前的蒲洪不但对自己的行动了如指掌,甚至,还能洞悉自己的想法,如此人物,实在是太可怕了。

    姚襄看向姚苌,轻声道:“让大军立即出发,迟则生变。”

    姚苌领命,立即下达命令,随后,姚襄与麾下的三万大军,便快速离开蒲洪的包围圈,迅速向泰山郡方向奔去。

    在离开包围圈十余里之后,姚襄总算是松了口气,不过,内心的不甘更加的强烈。

    “五哥,难道我们辛辛苦苦得来的传国玉玺,就这么拱手让给蒲洪这老家伙?”与姚襄一样,姚苌也非常的不甘心。

    姚襄无奈的说道:“我军实力不济,不是蒲洪的对手,不拱手相让又能如何?难道你想让我军全军覆没吗?”

    姚苌眉毛一转,正色道:“五哥,如今我军已经逃出蒲洪的包围圈,没有必要再惧怕蒲洪了,况且,张遇等人的兵马据此应该仅有一日的路程,若是蒲洪与张遇他们的联军打起来,一定两败俱伤,到时候,不见得我军就没有机会啊!”

    姚襄闻言,沉思了一下,摇头道:“蒲洪是个人物,只怕张遇等人根本就不能伤其分毫,我军就不要去凑这个热闹了,况且,晋军两万人马囤积雍丘,意图不明,同样让人担心啊!”

    姚苌闻言,便不再说什么了。

    蒲洪得到传国玉玺之后,内心显得异常的兴奋,为了早日抵达黄河以北,蒲洪立即命令大军出发,赶往黄河南岸,准备渡河北上,同时,严密监视姚襄、张遇等人的一举一动,以让自己有充分的准备。

    与姚襄猜测的一样,张遇等人不自量力,在济北郡的一处山谷之中,中了蒲洪大军的埋伏,损失极为惨重,不得已,只有退回各自驻守的城池,以休养生息。

    两日后,蒲洪主力大军与十余万族人百姓,全部在黄河南岸集结,准备渡河北上,进入河北之地发展。(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八章 司州刺史

    在蒲洪的大营之中,前锋军团已经陆续离开大营,并在渡口乘船向黄河北岸进发,而蒲洪则命令大营内的锁匠,让他们尽快打开镀金铜箱。

    “将军,铁锁打开了。”锁匠在打开铁锁之后,连忙汇报道。

    蒲洪与二子闻言,皆是大喜,并连忙奔了过去,此刻,他们的内心都扑通扑通的跳个不停。

    “父亲,我来。”蒲健说了一声,上前轻轻掀开了镀金铜箱的盖子。

    “石头,怎么会是石头。”顿时,展现在蒲洪父子三人眼前的,并不是他们梦寐以求的传国玉玺,而是一块普通的方形石头。

    蒲洪伸出颤抖的双手,从镀金铜箱之中取出方形石头,脸上露出了极其愤怒的表情,并用力的将手中的石头砸在地面上。

    “父亲,姚襄这小子居然骗了我们。”蒲健同样愤怒的说道。

    蒲洪仔细思索了片刻,摇了摇头,轻声道:“不,姚襄并没有骗我们,这个箱子里面原本就是石头,一定是晋军的奸计。”

    蒲健与蒲雄闻言,皆是大惊,连忙问道:“父亲为何如此肯定?”

    蒲洪想了一下,轻声道:“第一,这个镀金铜箱的确是盛放传国玉玺的箱子,为父当年是亲眼见过的,而姚襄并不知晓我军会在半路拦截他们,所以,根本不会想到提前在箱子里放上石头,这就足以证明,在姚襄得到这个箱子之时。里面就已经是石头了,负责护送魏国使团的晋军的嫌疑,无疑是最大的。第二,晋军派遣两万援军前来接应,他们得知箱子被劫之后,不但没有立即向姚襄发难,而且表现的很安静,为父原本以为,晋军是为了等待援兵,待兵马足够之后。再找姚襄算账。可这么多日过去了,晋军不但毫无援兵抵达的迹象,甚至,前来接应的两万大军。都已经启程返回彭城和下邳了。这似乎说明。晋军早就得知这箱子里装的是一块没用的石头,而不是玉玺。都怪为父一时大意,居然中了晋军的诡计。”

    蒲健闻言。气愤的说道:“可恨,晋军可真够卑鄙的。”

    “父亲,既然事情已经这样了,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蒲雄轻声问道。

    蒲洪想了一下,轻声道:“虽然传国玉玺不在我们手中,但装传国玉玺的箱子却在我们的手中,只要为父说这里面是传国玉玺,又有谁会怀疑呢?“

    蒲健与蒲雄闻言,对视一眼,抱拳道:“父亲英明,如此,我们仍有称霸天下的机会。”

    蒲洪点了点头,大声道:“传令全军,加速渡河,先稳定清河、平原一带,而后再徐图良策。”

    “是,父亲。”蒲健与蒲雄大声应了一声,并立即前去催促大军加速前进。

    ####

    在建康城的皇宫大殿之中,满朝文武齐聚一堂,魏国人质冉明已经跪在了大殿之上,传国玉玺也被摆放在龙椅前的案子上。

    见传国玉玺重新回到大晋的手中,满朝文武都显得很是兴奋,这是一种吉祥的征兆,预示着大晋即将一统天下,阿谀奉承之辈立即开始歌功颂德,并畅想大晋一统天下的未来。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冉明被安置在建康城的一处院落,并派遣五十名士兵负责保护,而传国玉玺自然由皇太后褚蒜子负责保管。

    魏国上表请降,并献上传国玉玺,这对于大晋朝廷来说,无疑是天大的喜讯,在朝堂之上,所有的大臣都表现出了极度的喜悦,在散朝之后,一些心腹大臣,特意留了下来,他们要与皇太后褚蒜子,商议更重要的事情。

    见几名肱骨大臣留了下来,皇太后褚蒜子,连忙问道:“诸位爱卿还有什么事吗?”

    一名大臣抱拳道:“启禀太后,传国玉玺重新回到大晋朝廷,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但如今天下纷争不断,并非四海升平的盛世,我辈仍需如履薄冰,方可让大晋朝廷千秋万代。”

    “爱卿何意,不妨直说。”褚蒜子轻声问道。

    这名大臣抱拳说道:“启禀太后,最近建康城盛传谣言,说华将军屡屡擅自做主,大有不臣之心,虽然微臣相信华将军是无辜的,但所谓人言可畏,此事不可不格外重视啊!”

    褚蒜子闻言,有些不悦,轻声道:“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华将军身为大晋将领,理应有临机专断之权,若是处处请示朝廷,势必会贻误战机,况且,华将军做的任何一件事情都是为了我大晋朝廷,若华将军果真有反叛之心,大可私吞传国玉玺,何必费尽心机的将传国玉玺送往京城。”

    “太后所言极是,微臣也觉得华将军对我大晋朝廷是忠心耿耿的,不过,眼下,华将军麾下大军已有几十万之多,都督益、梁、秦、雍、司、并、冀七州诸军事,实力如此强大,实在是让人担忧啊!万一有奸诈之徒挑拨离间,让华将军与朝廷之间有了嫌隙,后果岂不严重?”这名大臣抱拳说道。

    褚蒜子笑了笑,讽刺道:“爱卿这番言论,似乎就有挑拨离间之嫌,眼下燕王大有不臣之心,朝廷正需华将军这样的将领固守边防,岂能自毁长城。”

    这名大臣闻言,表情有些尴尬,顿了顿,抱拳道:“微臣失言了,华将军的确是我大晋军中的中流砥柱,只是华将军麾下实力增长过快,若不加以遏制,必然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这终究不是朝廷之福。”

    褚蒜子闻言,觉得有些道理,沉思了片刻,正色道:“既然华将军渐成尾大不掉之势,爱卿认为该如何遏制啊!”

    “太后,以微臣之见,华将军已经成了气候,绝不可贸然过分逼迫,否则,极有可能会造成王敦、苏峻那样的后果,当逐步缓图之。”这名大臣抱拳说道。

    “逐步缓图,如何缓图?”褚蒜子问道。

    这名大臣思索了一下,抱拳道:“启禀太后,微臣为了此事,已经苦思幂想了许久,认为当先从益州和梁州下手,逐步削弱华将军的实力,以利于大晋朝廷的千秋万代。”

    “恩,接着说。”见这名大臣停顿了下来,褚蒜子催促的问道。

    见太后褚蒜子似乎对自己的提议很感兴趣,这名大臣大为高兴,接着说道:“太后,眼下华将军麾下的主力大军,尽皆集结在河北一带,此处距离梁州和益州颇远,华将军精力有限,都督如此大片的土地,岂不太过劳神伤力,当下旨,改封华将军为司州刺史,都督秦、雍、司、冀、并五州诸军事,而将益州和梁州另封他人,如此,可极大的削弱华将军的实力,同时,也能让华将军将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北方一带,更好的对抗北方的异族大军,如此,可一举两得。”

    褚蒜子闻言,认可的点了点头,他并非不信任华安,也不担心华安会拥兵自重,但人言可畏,如今,华安都督的区域实在是太过广阔,若不割掉部分土地,实在难以让朝中众臣放心,况且,一个人的精力有限,将梁州和益州交给别的将领统领,也可以减轻华安肩上的负担。

    “爱卿认为何人可都督梁、益二州,桓驸马可否?”褚蒜子开口问道。

    “万万不可,太后,如今在我大晋朝廷,除了华将军之外,就属桓驸马麾下的兵马最强了,若将益州和梁州交给桓驸马,亦非朝廷之福。”这名大臣连忙反对道。

    与此用时,另一名大臣抱拳道:“太后,贸然将梁、益二州交给桓驸马,势必会造成华将军的反感和误会,此事万万不可,为了稳妥起见,当大力提拔华将军麾下驻守梁、益二州的将领,让他们感恩朝廷而疏远华将军,如此,方为上策。”

    “对对对,铁将军与雷将军跟随华将军最久,但他们却一直被安排在毫无战事的梁、益二州,从而失去立功的机会,微臣认为,他们心中一定有所怨言,况且,他们与华将军已经多年未见,感情难免有些疏远,若是朝廷对其大加赏赐,必可收买其心,使其忠心耿耿的效忠大晋朝廷,此乃釜底抽薪之计。”一名大臣抱拳说道。

    褚蒜子闻言,认可的点了点头,他认为臣子们说的很有道理,虽然他仍旧愿意相信华安,但她毕竟是大晋的太后,不再是年轻的小姑娘了,为了大晋的江山社稷,他不得不做出这种决定。

    随后,褚蒜子与众大臣便拟定旨意,册封华安为司州刺史、征北将军,都督秦、雍、司、并、冀五州诸军事,并赏赐黄金万两,以表彰华安收复大片失地的功劳。同时,册封铁牛为安西将军,都督益州诸军事,册封雷暴为平西将军,都督梁州诸军事,另外,赏赐铁牛和雷暴,各五千两黄金,以收买其心。

    圣旨拟好之后,褚蒜子便拿出传国玉玺,在圣旨上面盖上印章,并立即下令,将这几份圣旨送出去。(未完待续。。)

第七百零九章 接受任命

    在邺城方向,华安麾下的大军与邺城的魏**队之间和睦相处,并没有发生不愉快的纷争,这主要是因为华安治军严谨,并严令麾下将士不得随意离开大营,从而减少了与邺城魏军接触的机会。

    与此用时,由于面临燕国大军的威胁,魏国将领需要晋军帮助自己协防邺城,因此,对晋军驻守邺城并不反感,也没有排挤的意图。

    在晋魏两军的共同经营下,邺城的防守可谓是固若金汤,足以抵挡燕军主力的进攻。

    在驻守邺城铜雀台的这些日子里,华安麾下的大军除了每日严格训练,便是帮助魏国守军布置城防,而华安则一直在密切关注各方的动态,除了关注燕国方向的情况外,还格外关注邺城内部的情况,毕竟,此刻,他与麾下的最精锐人马都驻守的邺城之中,若是魏国内部发生某种异动,华安就必须立即做出反应,让事态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好在华安早就在邺城之中安插了大量的斥候和聪士,这些斥候和聪士已经在邺城之中生活的好几年,与邺城的百姓早已融为一体,甚至,魏国重臣的府邸也有华安派遣的斥候和聪士,而这对华安掌握魏国的动态极为重要。

    “大哥,据斥候回报,蒲洪率领麾下大军已经渡过黄河,并连续占领了清河、平原、乐陵、渤海四郡。”王三奔入华安的中军大帐,大声汇报道。

    华安闻言。心里微微一惊,他没有想到蒲洪大军的行动,居然会如此的迅速,竟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占领冀州东南部的四个郡。

    不过,仔细一想,魏国大军全都向邺城和鲁口方向靠拢了,冀州东南四郡根本就没有多少守军,可以说,几十座城池,全都是毫无抵抗能力的空城。蒲洪麾下有五万大军。迅速占领四郡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

    “蒲洪的眼光倒是不错,见魏国大军收拢邺城,果断出击,轻而易举的便占领了冀州的四个郡。而且还是兵不血刃。”华安开口赞赏了一句。

    “大哥。蒲洪参与抢夺传国玉玺。可见其有雄心大志,如今,让其占领冀州四郡。若是养成了气力,对我大晋可是大大的不利啊!”王三担忧的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你说的很对,不过,燕国十余万主力大军已经占据襄国,对邺城形成了巨大的威胁,我军目前的实力,仅能防守邺城,根本抽不出兵马,前去对付蒲洪,况且,蒲洪在名义上,已经是大晋的臣子,占领冀州四郡,也是帮助大晋收复失地,我们又能拿他怎么样呢?”

    王三闻言,点了点头,表示认可。

    “将军,圣旨已到。”就在这时,朝廷的旨意抵达了邺城之中。

    华安听闻朝廷下了圣旨,连忙带着王三,走出中军大帐,跪拜着接旨。

    见朝廷册封其为司州刺史,征北将军,都督秦、雍、司、并、冀五州诸军事,华安顿时感到吃惊不已,虽然职位有所升高,且赏赐了大量的财物,但梁州和益州却不在都督的范围,这让华安吃惊不小。

    华安接旨谢恩,并看向传旨的宦官,疑惑道:“请问公公,益州和梁州是何人都督?”

    这名宦官也是个热心人,见华安问话,便轻声回道:“回将军,皇上已经下了圣旨,任命铁将军为安西将军,都督益州诸军事,任命雷将军为平西将军,都督梁州诸军事,三份圣旨是同时下发的。”

    华安闻言,顿感错愕,朝廷居然将益州和梁州,分别交给铁牛和雷暴都督,这里面的情况,似乎不是那么简单,朝廷似乎有对自己下手的意图。

    “多谢公公。”华安连忙谢了一句。

    “华将军不必客气。”宦官连忙应了一句。

    “对了,公公,魏国上表请降,朝廷是何态度,为何没有下达旨意。”华安连忙问了一句。

    宦官沉思了一下,开口道:“魏国上表请降,并进献传国玉玺,整个朝廷都非常的高兴,并将魏国人质安排在京城的妥当之处,只是对于如此册封,朝廷大臣的意见还不一致,尚在讨论之中。”

    华安闻言,点了点头,抱拳道:“多谢公公,如今,天色已晚,公公就屈尊在军帐中委屈一晚吧!”

    宦官犹豫了一下,轻声道:“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随后,华安安排亲兵安排宦官的食宿,并立即召见张育,准备与之分析朝廷的意图。

    没过多久,张育便奉命赶到了华安的中军大帐,并抱拳道:“华将军,找属下有何事。”

    华安将圣旨拿起,交到张育的手中,轻声道:“刚刚朝廷下了圣旨,你看看吧!”

    张育闻言,连忙接过圣旨,并仔细的阅览了一遍,顿了顿,抱拳道:“将军,益州和梁州归何人都督。”

    “朝廷将益州交给了铁牛,将梁州交给了雷暴,这两个小子,都快与本将平起平坐了。”华安轻声说道。

    张育闻言,眉头一蹙,正色道:“将军,看来朝廷已经开始畏惧将军的势力,并开始着手削弱将军的实力了,卸掉益州和梁州仅仅是第一步,若将军不做出反应,下一步,朝廷一定还会有所动作的。”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本将是大晋朝廷的将领,君命不可违,朝廷有意削弱本将的实力,本将又能如何呢?”说完似乎有些无奈。

    张育上前一步,抱拳道:“将军,如今朝廷被士族把持朝政,而这群士族皆是鼠目寸光,并只考虑自己的利益,而不顾北伐的大业,如今,燕代两国尚未平定,而朝廷却已经开始削弱将军的实力,若将军不立即做出反应,朝廷只会变本加厉的对待将军,到时候,将军辛辛苦苦收复的土地,都会被这些士族折腾的面目全非,届时,将军也将失去对抗燕代两国的实力,如此,一旦燕代两国入主中原,受苦的不还是中原的老百姓吗?为了驱除胡虏,保护中原的老百姓,将军必须有所动作。”

    华安闻言,轻声道:“你说的这些,本将何尝不明白,不过,眼下我军与燕代联军主力正在对峙,本将若与朝廷闹翻,则得利的一定是燕代两国,大晋经历王敦、苏峻之乱,已经是元气大伤了,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总算恢复了一些元气,若再次发生内乱,这么多年的积累就又白费了,本将可不想成为历史的罪人啊!”

    “将军的心意,属下完全明白,只是属下并无让将军反叛朝廷的意思。”张育连忙说道。

    华安看向张育,轻声道:“你让本将对朝廷的决定有所动作,难道不是让本将反叛吗?若非如此,你还有何妙计?”

    张育思索了片刻,抱拳道:“将军可以以退为进,主动辞去一切职务,向朝廷施压,让朝廷明白将军的愤怒,若将军如此做,朝廷的那些士族大臣,一定心惊肉跳,就算不收回成命,也不会做出进一步的动作了。”

    华安闻言,笑了笑,轻声道:“张育,你出的是什么馊主意,若朝廷真的同意了本将的请求,本将岂不失去了所有,这实在是太冒险了,不行,绝对不行。”

    “将军,这招以退为进,一定可以震慑住朝廷的士族大臣,让他们心惊肉跳,将军还是考虑一下吧!毕竟,除了此计,属下实在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了。”张育抱拳说道。

    华安摆了摆手,轻声道:“想不出来,就不要想了,况且,本将麾下主力人马,尽皆集中在河北与并州一带,对梁州和益州也算是鞭长莫及,朝廷让铁牛和雷暴负责守卫益州和梁州,也算是考虑周到,本将何必这么小气,因为这么点小事,与朝廷闹得不愉快呢?”说完大度的笑了笑。

    张育闻言,眼睛睁得老大,惊讶道:“将军,梁州和益州是将军起步时的根基,如今根基被朝廷拔掉,就犹如釜底抽薪一般,这怎么能是小事呢?”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你多虑了,朝廷虽然卸下了本将都督益州和梁州的军务,但却交给了本将的肱骨大将铁牛和雷暴,这与之前的实际情况毫无分别,怎么能有釜底抽薪这么夸张呢?”

    华安说的一点没错,最近几年,华安虽然兼任都督梁州和益州的军事,但并没有在梁州和益州的军务上花费心思,而是将这些军务都交给铁牛和雷暴全权处理,与如今朝廷让他们都督梁州和益州军事,是没有太大区别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华安以前有权调动梁州和益州的军队,而如今,却没有调动的权利了。

    不过,梁州和益州也需要守卫力量,且所剩兵马已经不多,因此华安也无需从梁州和益州调拨大军,况且,华安相信雷暴和铁牛对自己的情谊,在自己需要的时候,他们仍会给予必要的援助。

    最重要的是,铁牛和雷暴这么多年一直戍守益州和梁州,并没有多少立功的机会,华安对他们又亏欠,如今,朝廷给他们升官,华安觉得自己不应该反对。(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章 招降冉闵

    见华安心意已决,张育也不好再说什么,不过,他提醒华安,若是朝廷一直步步紧逼,万万不可坐以待毙,沦为祖逖那样忧愤而死的下场,必要的时候,可以以雷霆手段解决问题。

    华安自然不会忧愤而死,便点头答应了张育,并让张育探探麾下将领的口风,看看自己麾下的部将对朝廷的决定有何说法,以便确定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

    在蓟城的王宫之中,燕王慕容俊的脸色看上去并不是很好,其实,自从得知晋军增援邺城,阻挡自己麾下的大军南下,他的心情就没有好过。

    虽然慕容俊相信大燕国的勇士是极其善战的,他本人的野心也很大,但为了稳妥起见,他仍不敢下令向邺城发起进攻。

    目前,燕国主力已经进入冀州,其中,慕容恪所部兵马已经占领了战略要地襄国,距离邺城不过两百里左右的路程,骑兵突袭,两日便可抵达邺城,慕容评率领的大军,也布置在鲁口方向,将魏国大将王午压制的动弹不得,只得凭借鲁口城死守。

    燕国大军对魏国形成了绝对的优势,只是,晋军十余万人马突然增援邺城,让慕容俊平定河北的计划彻底的被打乱了,若是让慕容恪麾下最精锐的兵团,与晋军主力血拼,万一失败了,大燕国就将丧失主力,这是慕容俊无法承受的伤痛,为此。他一直不敢下决心与晋军翻脸,原本打算占领河北之后称帝的想法,也是彻底的不敢再想了。

    此刻,慕容俊站在冀州地形图前,根据各军的布置,分析起了打破冀州僵局的策略,他麾下的燕国大军已经占领了冀州中部和北部的部分区域,慕容恪军团更是抵达了司州的襄国城。

    不过,慕容恪军团推进虽快,但却形成了孤军深入。两翼被包围的不利境地。在慕容恪大军的正前方,自然是邺城的蒋干军团和华安军团,而在慕容恪的两翼后侧则分别是苏亥军团和王午军团,也就是说。苏亥、王午、蒋干三支军队。固守三座城池。对慕容恪的主力大军形成了三个方向的品字形包围。

    当然,在慕容俊看来,魏国大军根本就不足为惧。况且,苏亥在常山被张进和曹伏牵制,王午在鲁口也被慕容评牵制,慕容恪的主力大军完全可以不用顾忌左右两翼的威胁,直接认真对待正面的敌人即可,就凭留守邺城的蒋干,根本不是燕国大军的对手,只是,蒋干早一步向大晋朝廷称臣,并请来了华安麾下的主力军团,如此一来,燕军攻打邺城将变得极为困难,甚至,将是一场巨大的军事冒险。

    见慕容俊一直眉头紧锁,大臣阳婺抱拳道:“王上,眼下冀州、并州一带已经形成了全面对峙的局面,代国大军被谢艾大军牵制,无法增援冀州,归降我军的曹伏和张进牵制了魏军苏亥所部兵马,辅弼将军的人马更是压得魏将王午动弹不得,辅国将军的主力人马则与晋魏联军对峙,四路人马对峙,已经形成了一部死棋,此时,耗的就是耐心和国力,我大燕国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国力日渐殷实,耗得起,王上不必太过担心。”

    慕容俊闻言,有些不悦,正色道:“爱卿说的有些道理,不过看,总这么耗着也不是办法,我军必须打破这种僵局,尽快占领冀州全部,如此,才可进一步扩充我大燕的实力,进而称霸天下。”

    “王上雄才大略,实乃我大燕国之福,微臣会竭尽全力,寻找破解这盘死旗的突破口。”阳婺抱拳说道。

    慕容俊指着中路方向,大声道:“我军在襄国的主力有十三万兵马,而据斥候探查,在邺城周遭,蒋干集结了五万大军,增援的晋军有十一万人马,两军合计十六万大军,比我军主力还多三万,若是贸然从这里发起进攻,我军或许会失败,必须改变敌我力量的对比,否则,邺城难以攻破。”

    “王上的意思是从后方派遣增援大军,将我军的兵力增至十六万以上,从而在兵力上压倒晋魏联军?”阳婺连忙问道。

    慕容俊摇了摇头,轻声道:“不不不,若是将预备兵马全部压上,我军的后方就空虚了,前方大军也会缺少后盾。”

    “若非增兵,王上的意思是?”阳婺有些好奇的问道。

    慕容俊犹豫了一下,轻声问道:“冉闵的情况如何了,还是不肯投降吗?”

    阳婺闻言,立马就明白了慕容俊的意思,原来,慕容俊的心意是要劝降冉闵,从而让冀州境内的十万魏国大军投降燕国,这样一来,慕容评的五万大军便可以抽出来,增援慕容恪的主力大军,从而形成十八万主力大军,而蒋干、王午、苏亥等几路兵马的投靠,更是可以形成十万供其驱使的精锐大军,从而让慕容俊的南下兵团具备二十八万的强大兵力,这么多的兵力足以击败华安,并首先全面占领黄河以北的冀州和司州一部,而后,便可与代国两面夹击,以数倍的兵马击破谢艾军团,进而让代国大军占领全部并州,如此一来,经过数年休养,燕代联军便可继续南下,一路西进关中,一路南下江南,最后除掉代国,建立大一统的大燕帝国。

    慕容俊的想法虽好,但阳婺却暗自摇了摇头,并抱拳道:“王上,冉闵是块硬骨头,誓死都不肯投降,只怕王上招降的计划不会成功。”

    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慕容俊显得很不高兴,看向阳婺,大声道:“本王冒着与代国失和的风险,要给冉闵一条活路,他为什么就不肯投降呢?他是否还在怀疑本王的诚意?”

    阳婺轻轻摇头,抱拳道:“王上息怒,冉闵野心极大,霸气十足,这样的人,既然已经选择称帝,便是宁死都不会屈膝投降的,况且,眼下,代国才是我大燕国最重要的盟友,冉闵斩杀拓跋无敌将军,代王拓跋什翼键恨不得食冉闵之肉,喝冉闵之血,若是代王得知王上招降冉闵,一定会与大燕离心,如此,得不偿失啊!”

    慕容俊嘴角一抹冷笑,轻声道:“冉闵心怀狼子野心,你以为本王真的会放过冉闵吗?本王这只是权宜之计,招降冉闵,是为了让冉闵麾下的几位大将投靠我大燕,待我军击破晋军主力,冉闵与其麾下的心腹大将,一个都不能留下。”

    阳婺闻言,总算是明白慕容俊的心意了,顿了顿,抱拳道:“王上深思熟虑,微臣佩服,只是,冉闵这块硬骨头实在难啃,他若誓死不降,王上的计划岂不就无法实现了。”

    慕容俊抿了抿嘴,大声道:“走,去牢房,本王要亲自劝降冉闵。”说完大步离开王宫,向蓟城的牢房方向走去,大臣阳婺紧紧跟在后面。

    蓟城方向,关押冉闵的牢房,距离燕王宫并不是很远,因此,慕容俊一行出宫没多远,便进入了牢房之中。

    慕容俊走进牢房,下意识的捂了捂鼻子,牢房里的气味着实难闻,让他这个习惯锦衣玉食的人,感到无比的难受。

    在狱卒的带领下,慕容俊一行抵达了关押冉闵的牢房,这是一间极其昏暗的牢房,透过铁栅栏的缝隙,可以清晰的看到一个盘膝而坐的身影,这便是冉闵,虽然冉闵的头发已经散乱,但盘膝而坐的身形依旧挺拔,给人一种不可撼动的气势。

    “打开牢门,本王要提审犯人。”慕容俊轻声下令道。

    狱卒闻令,立即将牢门打开,并首先进入牢房之中。

    慕容俊吁了口气,大步走进了牢房,阳婺等人紧紧跟在身后,一同进入牢房之中。

    听见有人进入牢房,冉闵眼睛都懒得睁开一下,轻声斥道:“尔等就不必多费唇舌了,朕是不会屈膝投降蛮夷之辈的。”

    见冉闵闭目正坐,自称天子,藐视大燕国,慕容俊心里顿时涌起巨大的怒意,不过,为了劝降冉闵,慕容俊刻意压制了这股怒气,使其不会发作。

    “冉闵,是本王来看你了,想不到关了这么多日,你还是这么精神。”慕容俊似笑非笑的说了一句。

    冉闵闻言,猛地睁开双眼,瞪向慕容俊,大声道:“朕一切都好,无需尔等费心。”

    见冉闵再次自称天子,并藐视自己,慕容俊心中再次涌起巨大的怒意,并指着冉闵的脑袋,大喝道:“冉闵,你只不过是一个奴仆之人,是石虎养的一条狗而已,你有何资格称帝,难道你就没有一点羞耻之心吗?”说完愤怒的背过身去。

    “哈哈哈!”冉闵大笑几声,开口道:“像你这样的蛮夷之辈,尚且都可以称王,朕身为华夏英雄,为何就不能称帝?”说完双眼充满怒火的瞪向慕容俊。

    慕容俊闻言大怒,他知道冉闵是绝对不会投降了,于是,大声下令道:“明日午时,将冉闵送至城外斩首。”说完大步离开了牢房。(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一章 魏主殒命

    见慕容俊要处死自己,冉闵终于松了口气,等了这么多天,他终于等到了这一刻,其实,自从被俘的那天起,他就知道自己必死无疑,慕容俊所谓的招降只不过是个骗局,就算他真的投降燕国,也不可能躲开慕容俊的毒手,与其屈膝而死,不如堂堂正正的赴死,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死的有价值、有尊严。

    慕容俊走出关押冉闵的牢房,回头向冉闵看了一眼,见冉闵依旧盘膝而坐,丝毫没有因为死亡的临近而动容,吁了口气,大步离开牢房。

    在返回王宫的路上,慕容俊依旧余怒未消,并不时的在心里咒骂冉闵。

    回到王宫之后,慕容俊重重的坐在了大殿的椅子上,此刻,冉闵被处死已成定局,慕容俊招降魏国将士的计划算是彻底的失败了,为此,他不得不再次思考新的对策,以打破冀州方向的僵局。

    “报,王上,前方急报。”就在慕容俊烦躁不已的时候,传来了重要的消息。

    慕容俊连忙接过急报,并挥了挥手,让所有的无关人等全都退下,仅留下阳婺一人。

    “王上,何事如此机密,需要屏退下人。”阳婺轻声问道。

    慕容俊将急报交到阳婺的手中,正色道:“邺城方向传回消息,大晋朝廷卸下了华安都督梁州和益州的军务,这说明我们派遣建康城散布谣言的活动,已经起到效果了。大晋朝廷已经不信任华安,并已经开始着手削弱其麾下的实力,这对我大燕国来说,可是天大的好消息啊!哈哈哈!”说完大笑了起来。

    “恭喜王上,这的确是个好消息,只要大晋朝廷内部不和,我大燕国便可击败晋军,进而称霸天下。”阳婺连忙抱拳恭喜了一句。

    慕容俊点了点头,轻声道:“本王也算与这个华安有一面之缘,十余年前。在辽东的时候。本王就发现他是个人才,十余年后,他果然成为晋军中的中流砥柱,可惜他明珠暗投。居然效忠**岁的小娃娃。拼尽全力为大晋效力。却落了个被怀疑的下场,只怕最终会与当年的祖逖一样,忧愤而死啊!本王心里倒是有些不忍。不过,为了大燕国的千秋大业,本王必须下这个狠心。”说完,满脸的虚伪神色。

    “王上英明,如今,大晋朝廷兵马虽多,但并不齐心,我军以反间计便可将其各个击破,待晋军完全一片散沙之后,便再也不会是我大燕国铁骑的对手了,到时候,王上便可君临天下,实现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阳婺大声逢迎道。

    “好,那我军就暂时按兵不动,以等待大晋朝廷发生事变。”慕容俊小声说道。

    阳婺闻言,笑了笑,他自然明白慕容俊的意思,大晋朝廷逐步削弱华安,很有可能会引起华安的反抗,从而让大晋朝廷陷入内乱,若华安不反抗,则其麾下的实力就会越来越弱小,进而对燕国大军构不成威胁,不论发生哪种情况,对大燕国来说,都将士好事。

    “报,王上,蒲洪率领五万人马,已经占据冀州东南之平原、渤海、乐陵、清河四郡,并屯兵清河城,意图不明?”就在慕容俊高兴不已的时候,前方又传来了重要的消息。

    慕容俊闻言大惊,连忙走向地图前,看着冀州地形图,正色道:“清河城在襄国和邺城的东侧,距离邺城和襄国的距离,皆在三百里之内,蒲洪屯兵清河城,是要相助晋军,威慑我军主力,还是相助我军,威慑晋魏主力呢?”说完蹙起了眉头。

    阳婺闻言,抱拳道:“王上,蒲洪原是石虎麾下大将,此人颇为骁勇,而且怀有大志,其志向只怕不再王上之下,此次,蒲洪突然渡河北上,并占据冀州四郡,屯兵清河城,似乎是要独自发展实力,并非是要与任何人为敌。”

    见阳婺如此分析,慕容俊再次看向地图,突然明白了一切,此时,燕国主力大军与晋魏联军已成对峙之势,谁都没有绝对的把握消灭对方,因此,屯兵在两军侧翼的蒲洪所部大军,就成为了一支决定性的力量,蒲洪帮助燕军,则燕军胜算将大增,若蒲洪帮助晋魏联军,则华安与蒋干的胜算大增,如此关键性的一支力量,必将成为两军争取的对象,而蒲洪便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态势,极大的为自己争取更多的利益。

    “蒲洪麾下小小的五万大军,如今却是同时拿下了我军和晋军的命脉,让我军和晋军都不得不对其极力拉拢啊!这个蒲洪,可真是眼光毒辣,居然在这种时候,突然屯兵清河城。”慕容俊轻声说道。

    “王上,不论蒲洪有多大的志向,以目前河北一带的态势,我大燕必须极力拉拢蒲洪,否则,一旦蒲洪倒向晋军,我大燕国在襄国城的主力大军就危险了。”阳婺大声说道。

    慕容俊点了点头,下令道:“你说的对,拉拢蒲洪军团的任务就交给爱卿全权负责了,本王相信阳爱卿。”

    “王上放心,微臣一定竭尽全力,至少不会让蒲洪相助晋军。”阳婺大声保证道。

    慕容俊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挥了挥手,让阳婺退下。

    第二日午后,在慕容俊的命令下,一群燕国将士将冉闵押送出城,并在城外将冉闵斩杀,为了防止魏国的子民找到冉闵的尸首,慕容俊早已下达命令,让麾下将士将冉闵的尸首埋藏在一处任何人都找不到的位置。

    在这些负责埋藏冉闵尸首的士兵返回蓟城之后,慕容俊以赏赐为名,将这些将士全部骗入王宫,并命令刀斧手将这些士兵全部就地斩杀,从而使埋葬冉闵尸首的位置,成为一个永远的迷,以此打击魏国子民对冉闵的崇拜。

    冉闵被燕王慕容俊处斩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邺城,邺城的百姓和官员闻之,无不伤心落泪,甚至,有许多忠于冉闵的大臣,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拔剑自杀,追随冉闵而去了。

    国君身死,自然要全国戴孝,邺城的皇宫内外更是挂满了白色的绫罗,冉闵的皇后董氏和长子冉智,全都披麻戴孝,并在宫中为冉闵设下灵堂。

    按照一般的常理,国君身死之后,新君应当立即继位,以安定江山社稷,但此刻,魏国的群臣却无法这么做,因为,大魏国已经向大晋朝廷称臣,而大晋朝廷还未正式下旨册封,因此,冉智的职位还无法确定,自然也就无法继位。

    按照蒋干上书大晋朝廷的要求,是要为冉智争取王位,从而保留大魏国,但大晋朝廷接受了魏国的投降,但并未答应册封冉智为王,冉智若是擅自登基称王,便与谋逆无异。

    不过,魏国现在已经是千疮百孔,仅剩的国土已经没有多少了,新君何时继位,或者说,大魏国是否存在都不是很重要,因此,魏国的群臣倒是可以安安心心一心一意的为冉闵办丧事了。

    至于大晋朝廷是册封冉智为王,还是册封其为一州刺史,暂时就不用去关心它了。

    在整个邺城陷入极其悲痛的氛围之时,华安更加严格的要求麾下的大军,让他们不可随意离开大营,更不可说出任何不利于冉闵的言论,以免触怒魏国的百姓,从而引起不必要的骚乱。

    过了几日之后,冉闵被慕容俊处死的消息,传入了建康城之中,大晋朝廷的满朝文武,对冉闵被处死,皆是抱着冷眼旁观的态度,甚至有部分官员表示幸灾乐祸。

    这些大晋朝廷的官员,之所以会有如此反应,皆是因为他们是高高在上的士族,从骨子里看不起冉闵这样出身贫贱的人,况且,冉闵杀胡的雷霆手段,在他们的眼里是极其残忍的表现,这让他们对冉闵很是反感。

    不过,既然冉闵已经被处死,而魏国也向大晋朝廷称臣,大晋朝廷总要下达圣旨,给魏国官员一个交代,以安抚投靠大晋的魏国群臣。

    此时,在建康城皇宫的大殿之上,皇太后褚蒜子召集众大臣前来,便是要商议如何册封冉智,以及魏国的大小官员和将领。

    褚蒜子看向大殿之上的群臣,开口道:“诸位爱卿,前些日子,魏国大将蒋干代表魏国向我大晋朝廷称臣,进献传国玉玺,并为冉智求取王位,当时,朝中大臣有反对册封冉智为王的,也有支持的,哀家一时犹豫,便决定稍后再议,如今,冉闵已经被燕王处死,此事不应该再拖了,必须立即决断。”

    “那太后的意思是?”一名大臣抱拳问道。

    褚蒜子开口道:“哀家认为,既然魏国已经决定归顺大晋,并进献了传国玉玺,我大晋就该大营蒋干的请求,册封冉智为魏王,以让魏国群臣安心,各位卿家以为如何?”说完看向大殿之上的群臣。

    “太后三思啊!像冉智这样出身卑微之辈,怎么能有资格称王呢?”一名士族官员,抱拳反对道。(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二章 册封

    褚蒜子闻言,心中很是不悦,她自然明白冉智的父亲冉闵,曾是赵国暴君石虎的养孙,祖上更是被逼造反的乞活军头领,如此出身低微之人,自然是这些士族官员极为鄙视的,这些士族官员反对册封冉智为王,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过,褚蒜子担忧的是,魏国尚有十万大军,而且,统领这些大军的将领对冉闵非常的忠诚,若是大晋朝廷不册封冉智为王,会让这些魏国将领寒心,甚至,会造成他们反叛的结局,因此,褚蒜子下定决心要册封冉智,同时,对蒋干、王午、苏亥这样的魏国大将,也要大加赏赐,以收买其心。

    褚蒜子将自己心中的想法告诉朝中的大臣,众臣见册封冉智是权宜之计,反对的声音顿时小了许多,但在他们的心里仍极度鄙视冉智,并认为若是冉智这样出身卑贱的人都可以称王,以他们高贵的身份也可以称王了。

    尽管朝中大臣,大多都很不乐意,但为了安抚魏国君臣将士,最终仍决定册封冉智为魏王,并任命魏国大将蒋干为平北将军、苏亥为镇北将军,王午为安北将军,其余将领也是大加赏赐。

    见褚蒜子不但册封冉智为魏王,而且对魏国的将领全都大加赏赐,册封职位之高,让满朝文武都有些瞠目结舌,他们不敢相信,这些对大晋并非真心的魏国将领,居然可以受到如此高的待遇,一股愤愤不平之心从众大臣的心里涌起。

    “太后。魏国诸将并非真心投靠我大晋,册封如此之高的官位,是否有些太过了?”一名士族大臣站出来反对道。

    “是啊!太后,像蒋干、苏亥、王午之流,随便册封偏裨之位即可,何以要册封平北将军、镇北将军、安北将军如此高的职位,太后如此册封,实在有失偏颇,会让忠心为大晋效力的将领寒心的。”又一名士族官员反对道。

    褚蒜子就知道如此册封魏国降将,一定会招致满朝的大臣的反对。不过。他也有自己的考虑,毕竟,将军的封号再高,不过是个称呼而已。褚蒜子之所以册封这些魏国降将如此高的职位。为的便是笼络魏国将士。让他们好好的驻守冀州,阻挡燕国势力向南发展。

    “各位爱卿,这些年燕国实力逐步增强。燕王麾下兵马足有三十余万兵马,最近与代国结盟,两国大军足有五十万之多,燕王不臣之心已逐步显现,哀家册封魏国诸将如此高的职位,便是让他们站在阻挡燕国南下的最前沿,蒋干、苏亥、王午之流,虽然皆是贫贱之徒,但皆是魏国悍将,且与燕国有仇,由他们阻挡燕军南下,我大晋的压力将大减。”褚蒜子说出了心中所想。

    见褚蒜子册封魏国诸将,是为了让他们成为大晋朝廷阻挡燕军南下的炮灰,满朝士族官员的心里顿时舒服了不少,毕竟,官职封的再大,也不过是个称号而已,随便封个大官,让蒋干、苏亥这些愣头青帮助大晋阻挡燕军南下,也不失为一条妙计,反正,大晋朝廷除了册封之外,是不会将大晋的兵马,交给蒋干等人指挥的。

    褚蒜子见满朝文武的怨气缓和了不少,开口道:“哪位爱卿愿意率领一旅之师,前往冀州防备燕军南下,哀家便册封他为大将军。”说完看向满朝文武。

    满朝文武闻言,互相对视几眼,而后低着头不再说话,此刻冀州的局势,是异常的险恶,几十万大军在此处对峙,若是在此处驻守,随时有被吞噬的危险,为此,这些出身高贵的士族臣子,自然不愿意以身犯险,前往冀州立功了,毕竟,大将军的职位再怎么诱人,也比不上生命重要,若是命都丢掉了,还要大将军的称号干什么,况且,这些养尊处优的主儿,也不是打仗的材料,他们就算前往冀州,也起不到阻挡燕军南下的作用,相反,很有可能会拖累冀州的大晋兵团。

    见满朝的大臣不再反对,褚蒜子便以晋穆帝司马聃的名义,下达圣旨,正式册封冉智为魏王,并册封蒋干为平北将军、苏亥为镇北将军、王午为安北将军,并准备了大量的赏赐财物。

    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大晋朝廷派出的使团,便携带着圣旨和大量的赏赐之物,离开建康城,向邺城方向奔去。

    使团离开建康城之后,大晋朝廷的肱骨大臣,便聚在一起研究如何削弱拥兵大将的实力,以稳定大晋朝廷的统治,首当其冲的自然是拥兵最多的华安。

    至于华安的实力被削弱后,无法抵挡燕军南下的问题,他们是不会考虑的,因为,他们皆以偏安江南为目的,就算华安实力锐减,最终被燕国大军击败,大不了将中原河北一带让给燕国好了,他们在江南的利益是不会受到损害的,而且,燕国以骑兵为主,且是异族国家,是很难征服江南的。

    而华安就不一样了,他是大晋的将领,且在江南起家,对江南颇为了解,若是华安实力继续膨胀,一旦灭掉燕国和代国,到时候,将拥有大晋大半的兵马,对大晋朝廷是个巨大的威胁,一旦华安反叛,可以很容易的攻入江南,江南的百姓,对华安这个同族人并无排斥之心,华安可以很容易的在江南站稳脚跟,为了赏赐麾下有功将士,极有可能损害他们这些士族集团的利益,这是大晋众臣最为担忧的。

    大晋朝廷的股肱大臣,在华安率军占领关中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对华安充满戒心,而在建康城持续不断谣言的刺激下,更是立即展开了行动。

    为了试探华安的反应,他们怂恿皇太后褚蒜子,卸掉了华安都督梁州和益州的军事,并交给华安麾下,已经与华安有些疏远的心腹将领。

    当然,这仅仅是个开始,他们害怕激起华安的过激反应,所以,此次行动的幅度并不大,虽然卸掉了华安都督的两个州,但却交给了华安麾下的股肱大将,让华安哑巴吃黄连,找不出反对的理由,而铁牛和雷暴,也不可能拒绝接受圣旨,这样一来,就会使原本就与华安有些疏远的股肱大将,与华安产生更远的距离,从而让益州和梁州完全摆脱华安的控制。

    不过,这些朝廷大臣,对铁牛、雷暴仍不放心,他们无法肯定,雷暴和铁牛会不会继续选择誓死追随华安,以尽兄弟之情。

    为此,他们接下来要采取两项措施,第一是利诱,给予铁牛和雷暴更多的赏赐,并旁敲侧击,试探二人对华安的态度,而后采取逐步劝说的策略,让铁牛和雷暴彻底的对华安失望,从而与华安划清界限。

    第二是威逼,当然,像雷暴和铁牛这样的猛将,直接正面威逼自然不会起到作用,为此,他们便要采取更隐蔽的手段,派遣大量心腹官员进入梁州和益州任职,并控制益州和梁州的税收和粮草,而一旦朝廷控制了税收和粮草这两样重要物质,便是卡住了雷暴和铁牛的脖子,毕竟,数万大军不可能不吃饭,士兵为国家出力,不可能不发军饷,军粮和军饷对一支军队而言,是最为重要的核心资源,一旦这两样资源缺乏,军队就将发生哗变,进而成为一盘散沙,朝廷如此做法,便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控制铁牛和雷暴,从而让此二人,不得不依附朝廷,而与华安划清界限。

    商议好策略之后,这些大臣便进入皇宫,向皇太后褚蒜子请命,派遣他们麾下的亲信人员进入梁州和益州任职,以更好的控制梁州和益州。

    褚蒜子虽然觉得有些不妥,但只要是为了大晋的江山社稷,她便不会反对,况且,梁州和益州被大晋收复已经有好多年了,也正该加强统治才对,于是,下达圣旨,将这些股肱大臣麾下的近百名亲信,全部派往梁州和益州任职。

    这些新任命的官员,在进行一番准备之后,便在数百名士兵的保护之下,启程离开健康城,向梁州和益州方向行去。

    他们此行的使命,便是先进入梁州和益州的各个重要职位,并想办法罗列罪名,将华安安排的重要官员逮捕治罪,并取而代之,而后便可以一步步的控制益州和梁州的政局,从而让益州和梁州,完全摆脱华安的影响,成为他们控制的州郡。

    十余日后,大晋使团抵达邺城,并正式册封冉智为魏王,并同时册封了蒋干、王午、苏亥等魏国将领。

    “大哥,朝廷已经下令,册封冉智为魏王,蒋干为平北将军、苏亥为镇北将军,王午为安北将军,其余魏国将领,也都各有册封。”王三走进中军大帐,大声汇报道。

    华安从王三的语气中,听出了一丝不忿,这也难怪,朝廷册封冉智为魏王倒也罢了,只是蒋干等人的职位居然被册封的如此之高,仅比华安略低一点,比王三这些将领都要高,王三心里不忿,也就在所难免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三章 两张情报网

    华安看向王三,轻声道:“怎么了,看着别人被封赏,心里不舒服。”说完在大帐中踱起了步子。

    王三吁了口气,抱拳道:“大哥,这不公平,我等出生入死为朝廷打下这么一大片江山,倒不如这些降将官职高,不单是我,将士们都有些怨气。”说完又吁了口气。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官职再高,不过是个名称而已,你又何必这么在乎呢?朝廷如此册封,自有朝廷的打算。”说完神情颇为轻松。

    “大哥,您可真沉得住气,朝廷让铁牛和雷暴都督益州和梁州诸军事,一定是别有用心,只怕要对大哥不利啊!”王三焦急的说道。

    华安嘴角微微一笑,坦然道:“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若是朝廷要对我等臣子不利,我等又能如何呢?”说完轻松的看向王三。

    王三闻言大为失望,正色道:“大哥要学祖逖将军,抑郁而终吗?我等将士万万不会答应,哼。”说完立即转身,大步奔出了中军大帐。

    见王三气鼓鼓的离开中军大帐,华安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他自然不会效仿祖逖将军,落得个抑郁而终的下场,但也绝对不会学习曹丕、司马昭等人,整日与心腹密谋篡权,毕竟,华安麾下的将领颇多,这些将领来自五河四海,究竟有多少将领是真心跟随自己,又有多少将领是大晋朝廷的卧底,华安心里完全没有底。

    不过。华安可以肯定,这两种人都有,而且都是少数,而更多的将领则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在奋斗。

    真心跟随自己的将领,自然不用担心,而大晋朝廷的卧底就值得警惕了,所以,华安这些年来一直小心谨慎,如履薄冰,处处体现自己誓死效忠大晋朝廷的决心。并没有表露出对大晋朝廷一丝一毫的不满。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这么多年来,华安每打下一片土地,朝廷都放心的交给他都督。而并没有派遣其余的将领前来掌管。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华安懂得经营,军饷和粮草等物资都可以自给自足。从来没有向大晋朝廷伸手要钱要粮饷,甚至,还向朝廷进献粮草和粮饷,这让大晋朝廷的官员很是满意,也乐意将新收复土地的烂摊子交给华安打理。

    只是,物极必反,即便华安表现的再好,但当其麾下的实力发展到足够强大的时候,还是不可避免的引起了朝廷官员的恐惧和不安,在华安从梁州挥师北进,相继占领秦州和雍州之后,朝廷的官员就开始对华安特别留意了,并派遣了诸多卧底,潜入华安军中担任不同的职位,如此便可观察华安的一举一动。

    好在华安并没有任何不臣的举动和言论,因此,在占领关中的这段时间,朝廷并没有为难华安,如此,华安通过一番努力,将经历战火破坏的关中,改造成了八百里鱼米之乡,以生产足够的粮草和各种物资。

    在华安兵出潼关,并分兵两路,迅速攻占并州和司州的大片土地之后,朝廷的士族官员对华安再次恐惧起来,他们没有想到,在关中修养一年有余的华安军团,居然有实力兵分两路,分别向司州和并州同时发起进攻,并在极短的时间内攻占了并州和司州的大部分土地,并对河北之地形成了钳形包围。

    至此,朝廷的官员便开始研究如何削弱华安的实力,只是,没过多久,燕国二十万精锐大军突然南下,并一举生擒战无不胜的魏国皇帝冉闵,威震河北,这同样让大晋朝廷的官员感到无比的恐惧,他们害怕燕国会携胜利之势力,一举打到江南,为此暂时将华安的问题放在了一遍,并有意让华安军团与燕国大军一较高下,从而同时削弱燕国和华安的实力。

    只是,事情的发展并没有按照,这些朝廷大臣的想法进行,华安军团与燕国主力大军,隔着两百余里的距离,陷入了对峙之中,谁都没有主动发起进攻。

    如此情况,便让这些朝廷大臣,再次萌生了削弱华安的想法,与此同时,在建康城方向,也发生了非常不利于华安的谣言,如此,这些大臣便顺水推舟,将华安都督的梁州和益州拿下,并很快派遣自己的心腹进入梁州和益州,抢占属于自己的地盘。

    从朝廷卸下自己都督梁州和益州的军务之时,华安就预感到朝廷要对自己下手了,毕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尽管燕国和代国的实力仍旧很强悍,但总体实力却在大晋朝廷之下,因此,这些朝廷股肱大臣有些迫不及待了。

    即便预感到自己的危险,华安仍旧没有表现出,对大晋朝廷一丝一毫的不满,这并不是因为华安软弱和愚忠,而是时机还不成熟,况且,朝廷的动作并不大,还没有触碰华安的核心利益,也没有触碰其麾下将领的核心利益,在这种情况下,华安必须隐忍不发,淡定的观察朝廷的一举一动,并暗中安排一切。

    “启禀将军,建康城散步谣言的源头查出来了。”一名心腹小校走进中军大帐,抱拳说道。

    华安闻言,眉头一皱,大声道:“快说,究竟是何人散布谣言,要对本将不利。”

    心腹小校抱拳道:“回将军,据安排在建康城的细作探查,谣言的源头是一伙来自辽东,贩卖人参的商人。”

    “哼,商人,商人怎么可能会做出有损本将的事情,这伙人来自辽东,想必是慕容俊耐不住寂寞了,要与本将玩反间计,这招真够损的。”华安恨恨的说道。

    “将军的意思,是燕国人搞的鬼?”心腹小校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下令道:“你下去吧!告诉建康城的细作,继续盯着这伙商人,一定要确认他们的身份,到底是不是燕国的细作。”

    “是,将军。”心腹小校抱拳一礼,转身前去传令。

    心腹小校走后,华安在中军大帐之中,踱起了步子,此刻,得知散步谣言之人,是辽东的商人,华安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是慕容俊暗中搞的反间计,目的是为了让大晋朝廷与自己之间不和,从而引发大晋内部的动乱,这样,燕国便可坐收渔翁之利。

    一想到这里,华安就非常的担心,如今,大晋朝廷算是中计了,并已经开始着手削弱自己,若自己不反抗,就会落得和祖逖一样的下场,但若是自己反叛朝廷,也必然会引起大晋的新一轮内乱,如此一来,燕国大军便可趁大晋内乱之机,横扫中原河北,并最终统一整个天下,如此一来,华夏乐土都将被鲜卑铁骑所蹂躏,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华安既要阻止朝廷对自己的削弱,同时,也要避免引起大晋的内乱,至少,在燕代联军被击败以前,华安不能与大晋的另外两支主力,荆州军团和扬州军团有摩擦,否则,慕容俊的奸计就会彻底的得逞。

    当然,有一句话叫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事情的发展,有时并不一定会按照原先的轨迹运行,除了平衡大晋朝廷与自己的关系,华安还要做最坏的打算,那便是,一旦与大晋朝廷的关系彻底的失控,扬州军团和荆州军团与自己敌对,自己就必须当机立断,率领主力大军退回关中,凭借潼关的险峻,守住关中八百里秦川,如此,倒是还有翻盘的机会。

    当然,这仅仅是最坏的打算,不到万不得已,华安不会放弃辛辛苦苦打下的土地,让慕容俊白捡这么大的便宜。

    “嗯嗯。”就在华安蹙眉苦思的时候,聪士虎候走进了大帐之中,并抱拳向华安行礼。

    华安点了点头,用手语询问虎候发生了什么事情。

    虎候用手语流利的汇报了梁州和益州发生的事情,他告诉华安,雷暴和铁牛在接受朝廷的册封之后,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反常,他们先是表现的欣喜若狂,而后又非常的疑惑,并不明白朝廷为何要突然提拔自己,心里多少有些忐忑。

    华安得知这一消息,嘴角微微笑了笑,这才是真实的铁牛和雷暴,他没有想到,这么多年没见,雷暴和铁牛还是这副德行。

    原来,华安早在多年前,便在雷暴和铁牛的府邸,安插了数名聪士,当然,除了他们之外,华安麾下的主要将领和文官都被聪士监视着,就连建康之中,都有华安秘密安排的聪士,邺城、蓟城、龙城、姑臧,这些重要的城池自然也是必不可少了,在一些重要的城池,华安甚至安排了多路互不统属的聪士,以增加探查消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除了聪士之外,由军中优秀斥候组建的大量细作,也分布在各个重要的位置,为华安秘密收集情报,从而让华安可以尽可能的多了解天下的形势。

    华安相信,凭借聪士和细作这两张完全独立的情报网,便足以让自己先知先觉,在乱世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四章 可恶的士族官员

    在蜀中方向,朝廷派遣的近百名官员,在抵达益州和梁州之后,很快便进入了各自的岗位,并立即开始搜集蜀中官员的过失与罪名,以便进行弹劾,并最终取而代之。

    这些官员皆是朝廷重臣的心腹,他们的出身大多是江南士族和北方士族,因此,他们代表的自然是是江南士族和北方士族的利益,此时,益州和梁州经过多年的发展,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良田的亩数更是增加了一倍,新出生人口的夭折率大大降低。

    如此物产丰富、人丁兴旺的鱼米之乡,让这些新来的朝廷官员心动不已,他们自然不会错过大捞一把的机会。

    仅仅数日,他们便接连弹劾了几十名蜀中官员,并没收了这些官员的房屋和田产归自己所有。

    当然,这些没收的房屋和财产,是远远不能满足他们胃口的,这些朝廷派遣的官员,又以各种理由相继霸占老百姓田产,就连华安赏赐给麾下有功将士的田产,他们都没有放过。

    要知道,华安为了激励麾下将士效命,将梁州和益州新开垦的部分土地,赏赐给了麾下的众多将士,而这些土地都是新开垦的,因此,华安将其赏赐给麾下诸将的时候,并没有向大晋朝廷进行汇报,这便直接导致众将领拥有的土地不合法,从而让这些朝廷官员,可以以这些土地不合法为由,将其没收。并最终将其变成自己名下的田产。

    在这些血统高贵的士族官员眼中,那些只会厮杀的贫贱武夫,怎么配拥有大片的良田,况且,他们大多都在河北一带,就算心里不忿,也只能干瞪眼。

    当然,为了不引起驻守蜀中将士的反叛,这些官员并没有侵吞雷暴和铁牛麾下将士的田产,从而使得他们的行动没有受到太大的阻力。顺顺利利的就赚了个盆满钵满。

    这些官员大肆侵吞良田。他们是赚足了,但蜀中的老百姓可就遭殃了,凡是拥有新开垦良田的百姓,在一夜之间就失去了所有的田产。沦为一无所有的佃农。从而过上奴隶般的生活。

    这些老百姓非常的想不通。这些田地都是他们辛辛苦苦开垦的,这么多年来,一直都是他们的田地。为何换了一批官员之后,这些田地就莫名其妙的不属于他们了,这让他们感到愤怒和不满。

    众多失去田地的老百姓聚在一起,要与这些士族官员理论,不过,官字两张嘴,一群没有文化的老百姓,与官员理论,岂不是与虎谋皮,结果可想而知。

    当然,这些士族官员精通驭民之道,他们是不会把事情做的太过分的,为了安抚这些失去土地的老百姓,他们明确表示,这些田地仍归原有的老百姓耕种,只是,在收成之后,要交纳一部分收成而已,并且,除了交纳一部分收成之外,剩下的收成足够这些老百姓活命。

    他们抓住了老百姓的弱点,那便是,只要吃得饱穿得暖,便会相对满足,从而不会铤而走险,做出过激的行动。

    得到如此结果,所有的老百姓都非常不满,但也就是不满和愤怒而已,他们中的大多数,还是选择了无奈的接受,毕竟,抢占他们土地的是官家,只要不挨饿,他们大部分不会冒着杀头的危险,与朝廷官员作对。

    当然,也有少量百姓,完全不愿妥协,他们有的直接与朝廷官员发生了冲突,并被抓进了大牢之中,也有的聚集在一起,拿起简陋的武器占山为王,打算与朝廷彻底的决裂。

    一时之间,在整个蜀中,时常发生百姓与朝廷的冲突,占山为王,据坞堡自保的百姓比比皆是。

    尽管这些冒险的百姓所占的比例很小,但在蜀中也引起了不小的波澜,并很快传入了建康城之中。

    建康城的朝廷重臣,详细的了解了蜀中所发生的事情,总体还算比较满意,虽然派往蜀中的官员,侵吞老百姓的田产,引起了部分百姓的反抗,但这也是在所难免的,毕竟,若是不能得到好处,这些血统高贵的士族官员,才不会前往蜀中做官呢?更不会效忠他们这些元老重臣,况且,这一小撮老百姓是成不了什么大气候的,蜀中被他们这些士族势力控制,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进入蜀中的这些士族官员,动辄获得良田万亩,这让那些没有前往蜀中的士族子弟眼馋不已,他们纷纷要求前往蜀中,以为朝廷效力的名义,分得一杯羹。

    但此刻派往蜀中的官员已经足够,为此,当朝的这些元老重臣并没有同意,但经不住这些士族子弟的苦苦请命,不得已,冒险让他们分别前往关中和司州,负责控制这两处的经济命脉,从而让华安麾下的大军仰他们的鼻息。

    当然,朝廷的重臣,还是担心这么做会进一步刺激华安,从而有可能让华安铤而走险。

    不过,益州和梁州皆是鱼米之乡,是华安起步的地方,算得上是华安的根基,如今,朝廷将其根基拔除,而华安却并没有任何异常的举动,甚至连一句抱怨的话都没有,安插在华安军中的卧底,更是传出了一句‘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话语,这让朝廷的重臣们放心了不少,同时也让他们胆大和放松了不少。

    为了尽快遏制华安的实力,同时,也为了快速扩张自己的利益,这伙朝廷重臣,便答应了众多士族子弟的请求,派遣他们进入关中和司州,让他们管理那里的户籍和田地等事物,并排挤华安的心腹,一步步的完全控制这两个地方。

    在这些士族子弟之中,按照门第和名望,分别被授予监察御史、水衡、典虞、牧官、司盐校尉等大小不等的职位,以便可以更好的控制关中和司州。

    不过,思来想去,朝廷重臣们,还是有些担心,于是,告诫这些即将出发的士族子弟,凡事一定要适可而止,做人千万不可太过贪心,尤其不可过分刺激华安军团的将领,以免引起激变。

    这些士族子弟,自然欣然答应,并信誓旦旦的保证,一定会不辱使命。

    朝廷重臣很是欣慰,便立即进入皇宫之中,将派往蜀中官员,所取得的功绩,添油加醋的向褚蒜子做了汇报,并要求继续派遣士族子弟前往关中和司州。

    褚蒜子觉得如此大规模的进入华安军团控制的区域,似乎有些不妥,但经不住这些老臣的苦苦劝说,最终点头答应了,并下达圣旨,将即将出发的士族子弟全部封官,让他们带着朝廷的圣旨,前往关中和司州,管理那里的各项事务。

    在准备数日之后,一众士族子弟在数百将士的保护下,离开建康城,浩浩荡荡的向关中和司州方向行进。

    ####

    在邺城方向,华安端坐在中军大帐之中,蹙眉忧虑了起来,据安插在蜀中的聪士回报,朝廷派遣的近百名士族官员,已经深入了蜀中的各种机构,并大力排挤自己扶植起来的官员,甚至将这些人打入牢狱之中。

    最要命的是,这些士族官员,为了自己的利益,将众多老百姓的田产兼并,并引起了部分老百姓的反抗,在整个蜀中,聚众占山为王的百姓有近万人。

    如此一来,蜀中的生产环境变得恶劣了不少,长此下去,必然会造成生产力的下降,甚至,会造成人口的流失。

    梁州和益州,是华安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是华安起步的根基,如今,却被这些士族官员如此糟蹋,华安心里很难过,同时,也证实了自己的判断,朝廷果然又有了进一步的行动。

    最让华安担心的是,按照这些士族官员,如此的手段,要不了多久蜀中的税收和粮饷都会被他们所掌控,如此一来,铁牛和雷暴麾下的大军,就必须仰人鼻息生存,就算他们与自己感情很深,但在残酷的现实面前,也一定会服从朝廷的旨意,并成为士族控制之下的一支军队。

    若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对华安来说是极其不利的,为此,华安显得忧心不已。

    “大哥,大哥,大营出现骚乱。”就在华安忧心不已的时候,王三大步走进了中军大帐。

    华安闻言大惊,忙问道:“究竟怎么回事?”

    王三抱拳道:“大哥,是因为部分将士的田产被朝廷官员侵吞,这些将士的家人,还被打了,将士们收到家书,心里不忿,借着酒劲,扬言要带兵杀回蜀中。”

    华安仔细一听,在大营内的确有异常的喧哗声,于是,立即起身离开中军大帐,向喧哗声响起的方向走去。

    “敢夺我良田,打我爹娘,这兔崽子,老子一定饶不了他,将士们,拿起你们的刀剑,随本将杀回蜀中。”一名满嘴酒气的小校,大声吼道。

    “对,杀回蜀中,杀回蜀中。”麾下的将士全都举起手中的兵器跟着附和,显然他们都极度的愤怒。(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五章 关中遭殃

    “干什么,你们这是要造反吗?”华安大步走上前去,大声斥道。

    “将军,将军来了。”众将士连忙将手中的兵器放下,并围成一圈,注视着华安。

    “将军,我等皆收到家中来信,一群狗官抢了我们的田地,还打伤了我们的亲人,这口气我们咽不下。”带头的小校,大声说道。

    “将军,您要为我们做主啊!”众将士皆大声附和。

    华安闻言,蹙起了眉头,此刻,麾下将士群情激奋,若是不为他们做主,一定会让这些跟随自己许久的将士感到寒心,但若是凭借这一点小事,与朝廷全面对抗,则又有些小题大做,毕竟,就目前来看,麾下将士受到的波及还不是很大,只有不足两成将士的田产受到了朝廷的没收。

    在这种时候,华安要做的便是一个字忍,待到了忍无可忍的境地之后,才可以对大晋朝廷发起反制。

    华安看向麾下将士,大声道:“将士们,你们家中的遭遇,本将都已经知晓了,你们放心吧!本将一定会为你们做主的,今日午后,本将便会派遣亲兵前往蜀中,解决这件事情,若是将士们的良田收不回来,本将会把自己的田地补偿给将士们。”说完一脸真诚的表情。

    其实,华安知道这些田地,是自己私自赏赐给麾下将士的,若是按照大晋的律法,这些官员完全有权利将这些田地没收,所以。对索回这些良田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但为了给麾下将士一个交代,华安只得暂时敷衍他们。

    “将军都说了,一定会帮助将士们索回田地的,都散了吧!”王三大声喝了一句。

    众将士闻言,互相对视一眼,向华安行了一礼,而后,转身散开,返回各自的营帐。

    见众将士渐渐散去。华安侧首看向王三。轻声道:“这些将士都是你安排的吧!”

    “大哥,何出此言啊!”王三故作惊讶道。

    华安笑了笑,轻声道:“别装了,像这种小事。你完全可以应付。为何要刻意通知我。还有,你刚开口下令,他们就全都散了。完全就像是商量好了的,这如何瞒的了我。”说完看向王三。

    王三抿了抿嘴,正色道:“大哥,这些田地都是您赏赐给将士们的,如今,朝廷完全不顾及您的面子,一句招呼都不打,就将将士们的良田给收回了,我这心里很是不服。”

    华安微微点了点头,轻声道:“朝廷这么做,的确有些不妥,不过,此事已经这样了,你让大哥如何应对,难道真的像将士们说的那样,率领大军杀向蜀中吗?亦或者直接杀向建康城,你觉得,大哥可以这么做吗?若是这么做了,后果会如何?”

    王三闻言,思索了片刻,叹气道:“燕国大军驻守襄国城,我军主力确实不易调动,与朝廷翻脸,得利的是燕代联军,但我们总有别的办法,一定有的。”

    华安低头道:“有,办法一定会有的,不过,现在时机还不成熟,我们只能静观其变。”说完拍了拍王三的肩膀。

    王三皱了皱眉头,轻轻的走开了,他自然不明白华安话中的意思。

    其实,华安表面上按兵不动,却在暗地里不断的收集各方面的情报,以根据这些情报,做出相应的对策。

    毕竟,华安一直以来都是以忠臣的形象,屹立在麾下将士的面前,若是突然有心怀不轨之念,会让麾下将士觉得自己是伪君子,从而大大丧失自己的威信,更会留下千古话柄。

    通过这些日子的秘密探查,华安还是得到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周边的领兵大将桓温、慕容恪、蒋干、蒲洪等人,都在密切的注视着自己,并观察自己在受到朝廷排挤之时,会做出何种反应。

    慕容恪代表燕国的利益,自然希望自己反叛大晋,从而让大晋朝廷陷入分裂,蒋干、蒲洪皆与大晋不是一心,此时,多半怀着隔岸观火的态度,至于桓温的态度,目前还不明朗,不过,华安最感兴趣,最重视的便是桓温的态度,因为,桓温是一员虎将,手中握有十余万主力大军,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强悍力量,桓温的态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华安的选择。

    华安派往蜀中的亲兵队,在抵达南郑之后,便立即开始调查将士们所拥有田地被收回的情况,并很快摸清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然后向这些士族官员索要,结果,与华安预料的情况一样,这些田地既然被朝廷收回,并拐了几个弯落入了这些士族官员的囊中,自然没有要回的可能。

    这些士族官员,以自己的高贵血统为荣,自然不会将这些小兵放在眼里,况且,他们熟悉天下的形势,如今,华安麾下的将士,全都在河北之地与燕国大军对峙,所以,他们根本就不不畏惧华安和其麾下的将士。

    华安的亲兵队,无法要回田地,没有华安的命令,也不敢随意造次,便只得无奈的返回邺城。

    其实,就在亲兵队深入蜀中调查田地被侵占一事的时候,朝廷派遣的两支士族官员队伍,已经进入了关中和司州,并以同样的手段,排挤华安扶植的官员,而后取而代之,进而为了自己的利益,抢占百姓和众将士的田地。

    司州被华安攻占不久,新开垦的田地没有多少,而关中方向的新田就非常多了,为此,这些进入关中的士族官员,以效忠朝廷,整顿吏治为借口,开始了争夺田产的竞争。

    俗话说无官不贪,华安扶植的官员,自然也不例外,因此,绝大多数的官员,很快就被揪出,从而被下狱治罪,而这些士族官员,便可以堂而皇之的取而代之,并展开侵吞田产的行动。

    为了不刺激华安麾下的将士,他们原本打算仅仅抢占一些小民的田地就可以了,不过,人都有攀比心理,当一名官员,发现与自己同来的官员所侵占的田地比自己多时,心理就会很不平衡,于是,便想要超过别人,在这种攀比心的作用下,所有的士族官员,都在加紧抢夺田产,而老百姓的不合法田产,总有被抢完的一天,而那些分得田地比较少的官员,心理就很不平衡了,于是,便将黑手伸向了华安麾下将士所拥有的田地,从而又引发了新一轮的抢夺田地的浪潮。

    关中八百里秦川,经过华安与麾下官员的治理,原本是一片安定和谐的鱼米之乡,但自从这些拿着圣旨的朝廷官员进入之后,鱼米之乡被搞的乌烟瘴气,老百姓显得很是愤愤不平,当地的官员则心惊胆战,人人自危。

    这种状况若是长期存在下去,势必会严重削弱关中的经济发展,甚至会引起关中的动乱,为此,有识之士心忧不已。

    在长安城之中,王猛在中军大帐里踱起了步子,此刻,他正在思考如此应对眼前的危局。

    在这些官员进入关中之前,王猛是关中军事和政务的头号领导,关中所有的大小事务都是王猛负责的,但此时,这些所谓的御史大夫,以莫须有的怀疑,将王猛负责政务的权力,先给卸了下来,并让王猛等候调查。

    王猛自然明白这些士族官员,进入关中的目的,为此,暂时将政务之权交了出去,并进入军营之中,寻求对策。

    以王猛的睿智,和其手中握有的主力大军,要想解决掉这些朝廷派来的大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但王猛不是莽夫,他不会这么冒冒失失的做这么大的事情,至少,他要在深思熟虑之后,再做出决定。

    “将军,朝廷派遣这些官员前来,似乎是来者不善啊!”

    “是啊!将军,他们一入长安城,便逮捕了这么多的官员,就连将军也受到牵连,如此下去,只怕要不了多久,我等军中将领,也要受到牵连啊!必须尽快想办法应对才是。”

    两名部将看向王猛,大声说道。

    王猛笑了笑,轻声道:“狐兔未息,却急着除掉鹰犬,真是自毁长城啊!”说完不住的摇头。

    此刻,在王猛的心里,对大晋朝廷是彻底的失望了,他知道,就凭大晋朝廷,这种士族把持朝政的情况,是绝对没有统一天下可能的,自己有满身的才华,却要效忠这群鼠目寸光之徒,他觉得不值。

    “将军,既然朝廷要除掉鹰犬,我等要怎么做?”一名心腹将领抱拳说道,显然,他自视过高了,王猛所说的鹰犬,指的是手握重兵的华安,而不是身旁的两个小小的部将。

    “将军,不论你有何决定,我等都听将军号令。”另一名部将,同样大声抱拳应道。

    王猛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两位心腹部将,正色道:“本将明日要去一趟邺城,你们要做的,便是老老实实的守在长安城,并派出军中斥候,大量收集朝廷所派官员,不法的证据,越多越好,记住了。”(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六章 王猛的忧虑

    见王猛要动身离开长安,前往邺城,并要求他们收集朝廷所派官员的不法证据,两名心腹将领对视了一眼,心中皆有些意外

    “将军放心,朝廷此次派遣的官员,明目张胆的侵吞百姓的田产,甚至连军中将领的田产都不放过,找出他们的不法罪行,根本不是难事。”一名心腹将领抱拳道。

    另一名将领则蹙眉道:“将军,您此次突然离开长安,我军便群龙无首,若是北方胡人南下,又或者这些朝廷官员将手伸到军中,我等该怎么应对。”

    王猛闭目思索了片刻,正色道:“北方胡人连年南下,皆是在秋冬季节,如今正值盛夏,庄稼还未成熟,他们应该不会南下的,况且,这些胡人屡次败给我军,肝胆已碎,若他们真的大举南下,你们只需谨守城池即可,本将不会在邺城耽误太多时间的,至于这些朝廷派遣的官员,你们就更不用过于担心了,你们手中握有大军,在站稳脚跟之前,他们不会贸然将手伸到军中。”

    “将军,万一这些官员要向我等军中将领发难,我等该如何应对,能否……”一名将领说到一半,突然不说了。

    王猛自然明白部将的意思,不过,此刻朝廷派遣的官员,全是清一色的文官,应该没有掌控军队的意图,至少暂时还没有。

    “朝廷派遣的全是文官,你们不必过于担心,万一发生这样的事情。你们有临机专断之权,自己选择吧!”王猛轻声说了一句。

    王猛这么说,既没有答应,也没有反对,不过却有暗示部下,可以反抗的意思。

    “末将明白。”两名心腹部将,抱拳应了一声,随即退出中军大帐。

    见两名心腹部将退出中军大帐,王猛继续在大帐之中踱起了步子,他是一名学富五车。并且有大志向的人。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辅佐明君统一天下,从而让天下的百姓都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

    但这么多年来,他一直没有遇到特别让自己满意的明君。晋国的皇帝只有几岁。且朝廷的大权被士族所掌控。他这样出身并不高贵的贫寒子弟,根本难以在大晋的朝堂上有所建树,更不可能左右大晋朝廷的朝政。实现自己的宏愿,中原的几任君主,皆是残暴的国君,石虎弑杀成性、石遵、石鉴、石袛等人与石虎无异,也都是残暴之徒,冉闵大肆屠戮胡人,算是报仇雪恨,但也让王猛看到了其身上杀戮的本性,并将其与石虎等人归为一类,鲜卑的慕容俊算得上是一位雄主,但此人猜忌心甚重,并牢牢控制手中的权利,不会让麾下臣子有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机会,所以并不能让王猛为之倾心,至于,拓跋什翼键、张重华等人,王猛就更看不上了。

    不过,人生苦短,王猛既然已经学富五车,就不会甘心一辈子呆在华山深处,从而成为一名隐士。

    为此,在华安招募贤才的时候,他会亲自前往应聘,并借此观察华安的气质和能力。

    虽然华安的身份是大晋的将领,并不符合王猛的要求,但华安一心为民的心境、谦和待人的态度,还是让王猛颇为满意。

    天下没有圆满的事情,自然也难以找到十全十美的君主,所以,王猛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还是决心投入华安麾下,并立即向华安提出了治理关中的多项建议。

    华安自然也相信王猛的能力,便不断提拔王猛,并在兵出潼关之后,将关中雍秦二州的全部事务,全部委托王猛全权处置,从而给了王猛更大的权利。

    王猛自然也不负所望,在治理关中的期间,不但极大的提高了关中的农业和商业,也在军事领域有所建树,对军队的装备进行了改良,并多次击退和重创入侵关中的胡人骑兵,大大挫败了胡人觊觎关中物产的野心。

    看着关中的发展越来越好,王猛心里很是满意,并产生了小有成就的感觉,但朝廷派遣大量官员进入关中,彻底打乱了关中的政治秩序,并一步步的让王猛的心血付诸东流,这让王猛心痛不已。

    王猛心里很清楚,这些贵胄子弟之所以不远千里来到关中,图的便是关中丰富的物产,毕竟,江南的田地已经兼并的差不多了,无法获得更多的利益,而关中的田地,却有很多油水可捞,朝廷为了笼络这些贵胄子弟,让他们效忠朝廷,自然会允许他们兼并老百姓的土地,进而以这些士族官员为爪牙,逐步控制关中区域。

    土地的兼并必然会导致大量的老百姓失去田地,从而让贫富差距逐步扩大,给社会治安带来极大的隐患,最终让关中的经济向不利的方向发展,因此,在王猛治理关中的时候,严禁所有士族权贵兼并老百姓的土地,对拥有土地不多的百姓,进行必要的保护,对有兼并行为的士族子弟进行严厉的惩罚,并强制他们退回兼并的土地。

    如今,这些士族官员才进入关中不久,便与部分关中士族沆瀣一气,完全破坏王猛的禁令,对关中的田地进行大规模的兼并,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土地。

    这才短短半个多月,关中就已经被折腾的鸡飞狗跳了,若是一直这么折腾,不出半年,王猛辛辛苦苦治理的关中就将回到治理之前,老百姓又将回到水深火热之中。

    面对如此局面,王猛心里万分着急,他知道,朝廷之所以这么做,最重要的目的,便是为了削弱华安对关中的影响,从而一步步削弱华安的实力,稳定大晋朝廷的统治。

    但王猛认为,大晋朝廷为了稳定自己的统治,便重用和放纵士族官员,置老百姓的利益于不顾,这是非常错误和愚蠢的,要知道,老百姓才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若是老百姓的利益得不到切实的保障,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一个国家便难以长久的存在,至于被外敌侵占的土地,就更不可能收回了。

    而且,这些士族官员在兼并土地的过程中,采取了你追我赶的态势,不但兼并了贫苦农民的田产,更是连军中将士的田产都不放过,这会极大的动摇前线大军的军心,让将士们的士气大减,若是遭遇敌军的大规模进攻,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王猛思前想后,决定离开长安城,前往邺城方向,先观察邺城方向的形势,而后,再根据具体的形势,做出最终的决定。

    在进行一日的准备之后,王猛挑选了一百名优秀的亲兵,携带足够的细软,离开长安城,走最近的道路向邺城方向奔去。

    为了早日抵达邺城,王猛并没有乘坐马车,而是与护卫的亲兵一样,全都骑马而行,在路途上,也很少停歇。

    王猛之所以这么急切的行进,便是为了在前线将领得知田产被侵夺之后,尽快赶到军中,稳定军中的形势,避免因为这件事让军心涣散,从而影响大军的战斗力,让燕国大军有机可乘。

    在河北方向,王猛的担忧得到了证实,在林虑、临水、邺城三处,将士们陆续得知了自己的田地被朝廷没收的情况,并出现了很大的愤懑情绪,军心出现了极大的动摇。

    临水城的中军大帐之中,陈破虏、陈灭胡与麾下的几十员将领,全都聚在大帐中商议对策。

    在这些将领之中,凡是职位在军主以下的将校,有多半都被朝廷没收了田地,而军主以上的将领,目前,还未出现田地被占的情况,但他们并不感到庆幸,因为,他们虽然贵为高级将领,但若是手底下人的利益受到了侵犯,他们也不会答应,毕竟,大军的军心一旦涣散,他们这些大将也是无力控制局面的。

    “将军,这些日子,军中将士不断收到家书,朝廷派遣大量官员,没收了华将军赏赐给将士们的田地,一些士兵家人所开垦的新田,也被朝廷没收了,如今,我军军心已经涣散,甚至出现了逃兵,若是慕容恪主力从襄国杀来,我军只怕难以抵挡。”一名校尉抱拳说道。

    “什么,居然出现了逃兵,严惩,逃兵一定要严惩,否则,会有越来越多的士兵效仿。”陈破虏大声说道。

    “大哥,万万不可,如今将士们已经心怀怨恨,若是严惩逃兵,只怕会引起哗变。”陈灭胡大声反对道。

    陈破虏自然明白士兵们田地被侵占,心怀怨恨,但逃兵是很严重的错误,若是不加惩罚,一定会有更多的士兵成为逃兵,若是发生这种情况,后果就非常的严重了。

    “启禀将军,十六名逃兵,已经全部被抓回。”就在这时,一名小校进入大帐,抱拳汇报道。

    陈破虏点了点头,大声问道:“审过了吗?他们是因为何事逃离军营。”

    “回将军,这十六名士兵,是后备军团的兵油子,以前也时常犯错,有几名士兵,还曾偷窃过老百姓的财物,被打过板子。”小校如实回道。(未完待续。。)

第七百一十七章 军中哗变

    陈破虏闻言大怒,大声道:“这些兵油子甚是可恶,打仗的时候不肯卖命,平时倒是很会欺负百姓,如今,在这节骨眼上,居然当逃兵,严惩,这种兵油子必须严惩,以儆效尤。”

    “大哥,您打算如何严惩这些兵油子。”陈灭胡开口问道。

    陈破虏想了一下,大声道:“传令,将这十六名逃兵,拖到大营内,每人重打一百大板,打死了才好。”

    此刻,大营内军心涣散,陈破虏心里烦闷,脾气自然大涨,并决定狠狠的惩罚这些兵油子。

    因为这十六名逃兵,皆是让将领厌恶的兵油子,因此,陈破虏如此处置,帐中的将领并无异议,没有一个站出来反对。

    “是,将军。”小校抱拳应了一声,转身离开中军大帐。

    “这群混帐东西,简直是添乱。”小校走后,陈破虏随口斥了一句。

    一名部将闻言,抱拳道:“将军,几个可有可无的兵油子无关轻重,眼下我军军心涣散,这才是要格外重视的问题,若是不能追回被占的田地,大军迟早会出乱子的。”

    “是啊!将军,将士们之所以卖命的效忠朝廷,为的不就是让自己的家人过得好一点吗?如今田地被占,将士们心生怨恨,不会再卖力的效忠朝廷了。”又一名部将说道。

    陈破虏闻言,正色道:“朝廷如此行事,让将士们寒心。这是要出乱子的,这些不知轻重的官员,都该治罪,扰乱军心之罪。”

    “将军,我等拼尽性命为朝廷收复失地,受到些许赏赐也是应当,朝廷凭什么收回我等的田地,既然朝廷不仁,也不能怪我等不忠。”一名将领愤怒的说道。

    “将军,军心浮动越来越严重。目前还能压制。但绝不可能持续太久,哗变只在旦夕之间,将军当早作打算,以免陷入被动。”又一名将领劝道。

    “早作准备。你们是要让本将造反吗?”陈破虏大声斥道。

    虽然心里极度苦闷。但身为大将。他仍不敢轻易动造反的念头。

    见陈破虏大怒,一名部将抱拳道:“将军,我等无意反叛朝廷。但朝廷至少要给我等一个说法,收回的土地要尽快还给将士们,否则,末将只怕无力控制属下将士,一旦将士们哗变,末将就管不了了。”

    这名将领的话语中略带威胁,似乎在给陈破虏施加压力,让其做出应对朝廷侵占将士们田地的对策,以安定军心。

    陈破虏闻言,陷入了沉思。

    此刻,在中军大帐之外,十六名五花大绑的逃兵,被按在对应的长凳上,十六名负责行刑的士兵,手持粗大木棒,重重击打逃兵的臀部。

    “啊……”随着十六根大木棒的落下,十六名逃兵发出了惨烈的嚎叫声。

    如此惨烈的哀嚎声,顿时传遍了整个大营,附近的士兵相继走过来看热闹,并互相询问这些士兵被打的原因。

    “兄弟,他们犯了什么事,被打成这样。”一名士兵,看向另一名士兵,轻声问道。

    “逃兵,这十几人皆是逃兵,被将军抓了回来,所以被打了。”另一名士兵说道。

    “哼,逃兵又如何,我等当兵,为朝廷卖命,到头来,我们家里的田地都被朝廷收回了,这可是爹娘亲自开垦的新田,爹娘不服,找官家理论,被一群狗崽子打了,老子真想立即杀回家乡,宰了这群狗官,出一口恶气。”又一名士兵说道。

    “你们家能有几亩薄田,本队正曾第一个杀上沔阳城的城头,华将军亲自赏赐,将沔阳城东南三百亩良田全都赏赐给了本队正,岂料这群狗官,居然说华将军拿了朝廷的土地,私自赏赐部下,要收回全部三百亩田地,三百亩,整整三百亩啊!本队正每战皆是身先士卒,身上伤疤不下百处,到头来却是一无所有。”一名队正气愤的说道。

    这名队正的话,又引起了周围士兵的强烈反响,众士兵越说越怒,并打算以武力说话,夺回属于自己的权益。

    “将士们,我等拼了性命为朝廷效力,朝廷却如此对待我等,这不公平,我们要夺回属于我们的田地。”一名旅帅大声吼道。

    “将士们,拿起你们的兵器,夺回属于我们的田地,反了。”又一名下级军官大声吼道。

    “夺回田地,夺回田地。”众将士纷纷冲入大帐,拿起自己的兵器,乱哄哄的涌入大营,并包围了中军大帐。

    “请将军为我等做主,夺回田地。”

    “夺回田地,夺回田地。”

    众士兵在中军大帐的外面,大声吼道。

    中军大帐之内,正在研究对策的将领们,见大帐外一片乱哄哄的,顿时大吃一惊,并连忙站起身来,准备向帐外走去。

    “将军,将士们哗变了。”一名小校奔进大帐,抱拳汇报道。

    陈破虏与麾下的将领闻言,顿时都惊得目瞪口呆。

    “什么,将士们已经哗变。”陈破虏不敢相信,事情来的居然如此的迅速。

    小校抱拳道:“是逃兵被惩罚,激起了将士们心中的怨念,现在他们都聚在大帐外,要求将军为他们做主。”

    陈破虏闻言,顿时有些后悔,他一时愤怒,居然忽视了大营内的状况,虽然这些兵油子确实该打,但此刻,将士们心里有怨恨,许多将士们都生出了逃离军营的念头,见几名兵油子被打,便很自然的会想到自己身上,从而点燃内心深处的怨恨,进而引起哗变。

    “将军,将士们群情激奋,若不能给他们一个满意的答复,只怕这道坎是过不去了。”一名营主抱拳说道。

    陈破虏自然明白他的意思,毕竟,千军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若是这数万将士真的反了,自己这个做将军的稍有反对,很有可能就身首异处了。

    “将军,既然朝廷如此对待我等,我等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反了。”一名军主大声吼道。

    陈破虏看向麾下诸将,正色道:“朝廷虽然不仁,但华将军待我等不薄,我等若是反叛朝廷,岂不是陷华将军于不义,这个问题,你们想过没有。”

    “将军,您难道忘了吗?朝廷已经取消华将军都督益州和梁州的军务,只怕,如今华将军的处境,比我等还要危险,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道理,将军岂能不知。”一名部将说道。

    “是啊!将军,既然华将军的处境也极其堪忧,我等便起兵,拥立华将军为君,建立新的朝廷,与大晋朝廷分庭抗礼。”又一名部将请求道。

    “对,就这么办,将军,下决心吧!”

    “将军,哗变的士兵耐心有限,随时有可能冲进来,宜早做决断。”

    “将军,众怒不可违,我们没有时间了。”

    众部将纷纷表达决心,要拥立华安造反。

    陈破虏心中顿时七上八下的,冲锋陷阵的时候,他都没有这么紧张过。

    “大哥,我们已经没有选择了,下决心吧!”陈灭胡点头说道。

    陈破虏吁了口气,向众将士点了点头,大声道:“诸位将军,随我来。”说完大步走出中军大帐,众部将紧随其后。

    陈破虏走出中军大帐,抬眼一看,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在中军大帐的外面,围拢了至少数万将士,这些将士全都手持兵器,并且情绪激动。

    “安静,将军有话要说。”一名部将大声吼道。

    众将士见中军大帐内的将军走了出来,皆停止了喧哗,并等候将领们的表态。

    陈破虏心一横,大步走向高台,俯视台下的众将士,大声道:“将士们,本将知道你们的冤屈,既然朝廷不仁,也不能怪我等不忠,本将会带领将士们,讨回属于我等将士的田地。”

    “吼吼吼……”众将士闻言,大为满意,并大声的吼叫了起来。

    陈破虏平举双手,示意众将士停止喧哗,并大声下令道:“将士们立即回营帐准备,今日午后,全军人马立即拔营,前往邺城。”

    “吼……”众将士闻言大喜,并立即转身返回各自的营帐,准备出征的各种物资。

    见众将士陆续返回营帐,一场危机被自己化解,陈破虏大大的喘了口粗气,并让身后的部将立即回去准备,并安抚麾下的将士,进一步化解他们的怨气。

    众将领走后,陈灭胡看向陈破虏,轻声道:“大哥,我军此次撤离临水城,若是燕国主力大军闻讯杀来,就凭城内的两万魏军,只怕守不住城池啊!我军是不是要提前通知魏国大军,让他们早作准备。”

    陈破虏点了点头,正色道:“你说的对,我们不能做不义之事,当立即告诉城内的魏军,我军午后便会撤回邺城,让他们早作打算。”

    “大哥,我亲自去魏军大营,告知魏军主将我军撤退的事情,以免引起岔子。”陈灭胡说着向魏军大营方向走去。

    陈灭胡之所以要亲自前往魏军大营,是因为其所部大军撤离临水城,是军中发生了哗变,不得不这么做,而这么大的事情,他必须亲自出面解释,以免引起魏军的误解。(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322/ 第一时间欣赏晋霸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御览山河所写的《晋霸天下》为转载作品,晋霸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晋霸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晋霸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晋霸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晋霸天下介绍:
一个朝代汉人只剩下百万, 一个朝代汉人的男人成了11, 一个朝代汉人的江山只能偏安一隅, 一个朝代汉人的命运任由胡人主宰, 天不亡汉 都市青年华安带着汉人的雄心来到了五胡乱华的东晋初年, 坐拥美人,挥斥方遒……晋霸天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晋霸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晋霸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