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晋霸天下TXT下载晋霸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晋霸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御览山河     晋霸天下txt下载     晋霸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二十三章 谣言四起

    晋军主力接到命令之后,立即在治水南岸的多处位置搭建浮桥,向治水北岸的燕国守军发起进攻,同时,数百艘晋军战船也全力向北岸靠近,并利用船身顶部的霹雳车,向对岸的燕国箭塔发射霹雳弹。

    “轰轰轰……”随着一阵剧烈的爆炸声,燕国守军建造的一座座箭塔被炸得粉碎,箭塔上的燕军士兵,自然也大部分被炸死和炸伤。

    南岸的晋军各支大军,利用树干和木板,迅速搭建浮桥,准备渡过治水,向燕国守军发起猛烈的进攻。

    晋军突然发起大规模的进攻,这让治水北岸的燕国守军极为紧张,尤其是晋军战船上霹雳车发射的霹雳弹,所产生的巨大爆炸声,更是让燕国守军心惊胆战。

    “四哥,晋军突然发起大规模进攻。”慕容霸连忙冲入中军大帐,大声汇报道。

    慕容恪点了点头,轻声道:“我都听到了,晋军突然发起大规模进攻,没什么好可怕的,只要我军依托治水防守,晋军主力是绝对无法突破治水防线的,传令下去,让各军将士立即准备迎战。”说完看向身旁的部将。

    “是,将军。”部将抱拳领命,转身前去准备。

    随后,燕国各支兵马立即沿着治水北岸进行防御,并坚决反击晋军主力的大规模进攻。

    晋军主力人马被治水所阻,无法对北岸的燕国大军形成致命的打击,因此。在燕国大军进行全面准备之后,晋军主力便显得无计可施,根本无法攻破治水防线,但晋军霹雳弹持续不断的爆炸,还是给燕国守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最重要的是,剧烈的爆炸声可以传的很远,至少,整个蓟城的百姓都可以听到霹雳弹的巨大爆炸声。

    而这巨大的爆炸声,便可以告诉蓟城的军民。晋军主力已经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并且,随时有可能突破治水防线,并包围蓟城。

    就在治水北岸的爆炸声此起彼伏的响起、蓟城百姓内心惶惶不安的时候,潜伏在蓟城的晋军细作抓住了这一天赐良机。在蓟城之中散播晋军几十万大军强渡治水。燕国守军伤亡惨重。治水防线即将被攻破的消息。

    而这些消息被蓟城的老百姓传播之后,竟然很快就变了味,晋军的兵力被传播成了百万以上。燕国守军成了即将全军覆没,治水防线已经被突破,最要命的是,这些百姓居然盛传,晋军主力攻下蓟城之后,会采取屠城的残酷手段,以报复燕国在防守治水防线之时,对晋军所造成的巨大损失。

    晋军主力即将屠城的可怕谣言,在蓟城的老百姓之中迅速的传播开来,并很快引起了全城百姓的巨大恐慌,甚至,防守蓟城的燕国士兵也对谣言深信不疑,并产生了逃离蓟城的想法。

    蓟城的老百姓,既然得知晋军主力即将要采取屠城的手段,自然不会老老实实的待在城池之中等死,于是,众多老百姓携带家中的细软,向蓟城的北门和东门处涌去,并要求守城的士兵打开城门,放他们出城。

    防守东门和北门的燕军士兵,没有接到慕容俊的命令,自然不敢擅自打开城门,但城门口的老百姓越聚越多,若是再不开门,这些情绪激动的老百姓,很有可能会做出过激的行动,如此一来,他们的生命将面临极大的危险。

    “打开城门,打开城门。”情绪激动的老百姓开始逐步向城门口逼近,并将防守城门的燕军士兵压缩到了一个很小的区域内,此时,这些燕国士兵发现已经无力阻挡城内的老百姓,再加上他们也对晋军主力即将屠城深信不疑,为此,只得打开城门,并与这些逃难的老百姓一起,向东部和北部的城池逃去,以躲避即将遭受的灭顶之灾。

    燕国百姓大规模的逃亡,自然引起了负责蓟城治安的燕国官员的注意,他见众多的老百姓已经开始逃离, 一面派遣麾下人马进行劝阻,一面急忙奔向蓟城的王宫,向燕王慕容俊汇报城内发生的情况。

    此刻,在燕王宫之中,燕王慕容俊也是焦虑异常,治水北岸传来的巨大爆炸声,他身在王宫,也是可以清晰的听得见的,对于如此密集的爆炸声,慕容俊显得非常忧虑,并连续不断的派遣心腹之人,前往治水北岸了解情况。

    根据治水北岸传回的情况,慕容俊得知了晋国主力并没有取得任何突破,而燕国大军也没有受到很大的损失,治水防线固若金汤的消息后,心下放心了不少,不过,噼里啪啦的爆炸声,还是让慕容俊难以安心。

    “王上,王上,大事不好了,大事不好了。”就在这时,掌管蓟城治安的燕国官员,大步奔入了大殿之中。

    慕容俊一听到不好的消息,立马皱起了眉头,并正色问道:“出了何事,竟让你如此慌张。”

    “启禀王上,城内谣言四起,超过半数的百姓都在向东门和北门外逃去,微臣已经派遣属下极力劝阻,但收效不大。”燕国官员抱拳如实说道。

    慕容俊闻言大惊,连忙问道:“城内谣言四起,是怎样的谣言,是何人所传播?”

    “百姓盛传晋军百万雄师已经攻破治水防线,并会在攻下蓟城之后,采取屠城的手段,至于是何人传播,微臣还在调查,不过,微臣相信,一定是晋军的细作搞的鬼,除了他们,有谁会在这个时候故意散播这种谣言呢?”燕国官员说道。

    慕容俊闻言,大怒道:“晋军细作真是阴魂不散,前几日便是他们散布的谣言,只可惜当时没能将他们一网打尽,以至于今日之祸。”

    “王上,事已至此,接下来该怎么办才好呢?”燕国官员问道。

    慕容俊思考了片刻,看向眼前的官员,大声道:“本王将近卫第一军人马交给你,你立即带上这些人马在城内抓捕恶意散播谣言者,发现一个抓一个,宁可错抓一千,也不可放过一个。”

    显然,慕容俊已经对晋军细作恨到了极点,并下定决心,要将城内的晋军细作全部清除干净。

    “是,王上,微臣知道该怎么做了。”负责蓟城治安的官员抱拳领命,并立即转身前去准备。

    部下离开大殿之后,燕王慕容俊在大殿之中踱起了步子,面对眼下的艰难局势,慕容俊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坚持多久,毕竟,若是晋军主力一直赖在治水南岸不走,以燕国目前的国力是耗不了几年的,而一旦治水防线被攻破,蓟城势必会被晋军占领,如此,大燕国就必须返回辽东以北的苦寒之地,从而完全失去争霸中原的机会了。

    #####

    在治水南岸的高台之上,晋军主将华安蹙起了眉头,看着自己麾下的主力大军无法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华安的心情自然不会很好,虽然,这种情况早已在他的预料之中了。

    此刻,华安唯一能够寄予希望的,便是潜伏在蓟城之中的少量细作,他们将在主力大军发起进攻之后,负责在城内散播谣言,从而让蓟城的老百姓产生恐慌的情绪,甚至,因为恐慌而逃离蓟城,如此,华安发起大规模佯攻的目的,便算是达到了。

    “报,王上,斥候刚刚传回消息,蓟城的东门和北门已经大开,城内的数万老百姓蜂拥奔出城池,向东部和北部逃去。”就在这时,北岸的斥候传来了好消息。

    华安闻言大喜,大声道:“好,真是太好了,燕国数万百姓逃离蓟城,对我军是大大的有利啊!”说完满脸的兴奋。

    虽然逃离蓟城的数万燕国百姓之中,成军人口并不多,但老百姓在蓟城可以为前方的大军提供各种后勤保障,可以说数万燕国百姓,就是数万后勤士兵,如今,士兵大量逃离,对燕国大军来说,绝对是不小的损失,甚至,会因为某些有技术百姓的逃离,而让蓟城的某个行业陷入停顿,进而导致整个城池功能的瘫痪。

    “王上,王上,朝廷派遣使臣前来宣旨。”就在华安得意不已的时候,朝廷派遣的使臣抵达了晋军大营。

    华安闻言,心头微微怔了一下,上一次朝廷派遣使臣,宣读的便是让他与燕国大军议和,并以易水为界确立边界的事情,当然,华安并没有听从,这一次,朝廷再次派遣使臣前来宣旨,除了撤军还能是什么事情呢?

    带着疑惑的心情,华安前往中军大帐外接受了圣旨,并得知了朝廷的旨意。

    原来朝廷仍旧是下旨,让华安撤军南归,不过,对于华安上一次的抗命不遵,朝廷方面并没有进行指责,而是对华安攻破易水防线,大破燕国大军,大大的赏赐了一番,并要求华安以朝廷为重,撤军南归,莫要与燕国争夺一城一地的得失。

    华安接下圣旨之后,使臣又将会稽王司马昱的亲笔信交给了华安,并督促华安尽快撤军南归。(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四章 准备议和

    华安接过司马昱的亲笔信,送走朝廷使臣之后,便走进中军大帐,仔细的阅览司马昱送来的亲笔信件。

    通过司马昱信中的描述,华安对江南的局势,顿时有了一个更加深刻的了解,并得知江南诸州,除了扬州之外,剩下的数州皆在桓温的控制之下,如今,殷浩讨伐叛逆屡屡失败,桓温便以劳师无功,资敌等罪名,要求朝廷罢免殷浩,如此一来,扬州也将被桓温控制,进而整个大晋朝廷都将被桓温所控制。

    一旦桓温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损失最大的一定是华安,毕竟,桓温一旦控制朝廷,便可以名正言顺的削弱华安的势力,并派遣其麾下的爪牙抢占北方的土地,若华安反抗,便是抗旨不遵,况且,北方的燕代两国还没有完全平定,万一,华安与桓温闹翻了,大晋将陷入内战,如此,燕代两国便会有了喘息的机会,后果将极其的严重。

    桓温军团的两万兵马沿着江水东进占据石城,更是让华安预感到桓温的狼子野心,石城隶属扬州,桓温军团的兵马占据扬州的城池,便足以表明,桓温已经开始染指扬州,并试探朝廷的态度,一旦朝廷没有防治措施,他便可以派遣更多的人马前往石城,甚至,继续派遣少量人马,向建康城方向进逼,从而逐步控制整个扬州,控制大晋朝廷。

    朝廷方向发生如此危机,华安预感到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不能再与燕国大军无休止的耗下去了,毕竟,一旦殷浩倒台,桓温全面控制大晋朝廷,华安的处境将变得奇迹糟糕。

    尽管华安很不喜欢殷浩这个人,但为了制衡桓温的影响力,又不得不帮助殷浩。

    在治水北岸,经过一阵厮杀之后,晋军主力败退了回来,并返回了治水南岸。

    当然。这次进攻完全就是佯攻。并且损失情况全都在华安等晋军将领的预料之中,为此,也算不得多大的失败。

    “王上,我军主力已经全部返回治水南岸。”王三走入中军大帐。向华安汇报前方的情况。

    此时。华安更关心的是朝廷的情况。为此,对治水方向的事情,显得有些漠不关心。并轻轻的应了一声。

    见中军大帐的案子上摆放着圣旨,王三一怔,轻声道:“王上,朝廷又下旨了。”说完惊讶的看向圣旨。

    华安点了点头,将司马昱的亲笔信交给王三,轻声道:“这是会稽王的亲笔信,如今,南王大军已经凯旋而归,并占据江州,进逼扬州,大有一举吞并扬州之企图,本王不得不立即采取措施啊!”说完蹙眉思索了起来。

    王三粗略的看了司马昱的亲笔信,并问道:“南王逼迫朝廷,王上打算如何应对?”

    华安想了片刻,无奈道:“只怕我军主力不能再与燕国主力无休止的对峙了,当放弃攻打蓟城,立即率军返回黄河以南,如此,便可以对桓温有所震慑。”

    “王上,我军沿治水准备了这么久,难道就这么放弃了吗?”显然,王三有些不愿意放弃。

    华安正色道:“蓟城是大晋的国土,是早晚都要收回的,不过,眼下最棘手的是朝廷方向的问题,收复蓟城可暂缓数年。”

    “既然王上已经下定决心,末将也就不说什么了,不过,我军贸然后撤,燕国大军很有可能会全力追击,我军必须要做好防备。”王三说道。

    华安点头道:“放心吧!本王不会让燕国大军有机会重创我军主力的,不过,本王倒是担心朝廷方向顶不住桓温的压力,罢免了殷浩,如此,只怕在我军南归之前,朝廷就已经被桓温控制了,如此,就糟糕了。”

    显然,华安并不相信殷浩会很快取得一场有说服力的胜利,尽管司马昱的信件之中说出了殷浩以十倍兵力进攻李贲的事情,但华安认为胜负仍然难以确定。

    “王上,李贲麾下不过五千人马,仅凭王五和王六麾下的两万大军,便已经占据了不小的优势,殷浩又亲自领兵三万进逼兰陵,如此便有了五万大军的实力,岂能败于李贲麾下的五千人马。”王三大声说道,显然,他比较信任王五和王六,并认为仅凭他们二人的两万大军,便足以击败李贲麾下的五千人马。

    华安笑了笑,正色道:“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将不在勇而在于谋,李贲是原魏国大将,是冉闵麾下骁勇善战的猛将,且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无数场恶战,统兵能力不是王五和王六所能相比的,殷浩这种只会清谈的雅士,就更不能与李贲相比了,而且,李贲麾下的将士,皆是魏国骁勇善战的乞活军,战斗力和战斗意志都要强于扬州军团,所以,殷浩纵使统领十倍的兵力,也未必可以大胜李贲。

    王三闻言,轻轻点了点头,认可了华安的看法,顿了顿,轻声道:“王上,既然朝廷方向的形势如此险恶,我军何时动身返回黄河以南。”

    华安蹙了蹙眉,轻声道:“关于何时动身返回黄河以南,本王也正在斟酌,毕竟,我军主力南归之前,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考虑,如今,我军主力已经占领治水南部的大片土地,就算要率领主力大军撤回,但我军已经收复的大片土地,不能归还给燕国,所以必须留下一支足以震慑燕国大军的兵马。”

    “王上说的是,不过,治水北岸不远处便是燕国的都城蓟城,若是我军留下一支兵马在治水南岸与燕国主力对峙,只怕很难支撑啊!”王三说道。

    华安点头道:“是啊!我军主力南下,留在河北的兵马最多只能有十余万,这些兵马在治水南岸与燕国大军对峙,的确难以占到便宜,所以,必须向后略作撤退,让出一部分土地,如此,我军的偏师才能在河北立足。”

    “王上,不如就按照朝廷先前的旨意,以易水为界与燕国大军隔水对峙。”王三轻声建议道。

    华安点了点头,轻声道:“我军略微向后撤退,看似是对燕国的巨大让步,实则是争取主动,待日后有机会,再收复整个幽州和平州。”

    “王上圣明,不如现在就派遣心腹前往对岸,商定以易水为界,两军停战议和。”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如此甚好,这件事就交给你去办了。”

    “是,王上,末将一定会办好的。”王三应了一声,并立即前去进行准备。

    王三走后,华安经过一番思索,决定让谢艾统领十余万人马留在河北,与燕国大军对峙,并让王猛尽快返回关中,以稳定秦州、雍州和梁州的局势。

    在兵力的调配上,华安考虑了各个方向所面临的压力,决定让王猛麾下的八万关中骑兵,留下六万调拨谢艾麾下,而王猛则亲率两万骑兵返回关中。

    如此一来,谢艾麾下的兵马除了杨安的两万战车兵,张蚝的两万骑兵,以及两万后备兵力之外,又多了六万关中骑兵,实力大大增强,十二万兵马的实力,足以在一定程度上保卫河北之地不受燕军的威胁。

    除此之外,并州方向赵武的两万步兵,以及数万后备军团,也全都受谢艾节制,固守常山郡的苏亥麾下的几万兵马,也被调拨到谢艾的麾下。

    为了进一步增强谢艾军团的实力,华安让主力大军的三万后备军团,也全部划拨到谢艾麾下,如此,谢艾可以调动的兵马已经高达二十余万,其中,在冀州方向有十八万人马,主要负责对抗燕国大军,并州方向有五万余人马,主要负责对抗代国的残余势力。

    除了这些兵马之外,华安亲自统领的兵马便只剩六万骑兵、四万步兵、以及四万战车兵,共计十四万主力兵马,不过,这些兵马足以震慑桓温军团,况且,在黄河两岸,还有近十万的后备留守军团,算上这些兵马,华安的主力大军在返回黄河以南之后,仍有二十余万的兵马。

    在王猛、谢艾等将领陆续返回中军大帐之后,华安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诸位将领,众将听了皆认为可行,并全力支持华安的想法。

    见诸将全部支持自己,华安便正式下令,让各军将领按照要求前去准备,其中,除了王猛立即率领两万骑兵返回关中之外,剩下的大军暂且按兵不动,并等候燕国方面的答复。

    在蓟城方向,自从晋军主力逼近治水南岸,燕王慕容俊便再也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都城危在旦夕,作为一国之君,慕容俊内心的焦虑是可以想象的。

    为了应对危机,慕容俊每日都会在王宫的大殿,与燕国的众大臣商议各种应对晋军进攻的对策,并寻找最好的策略。

    “王上,晋军派人传递消息,要与我大燕议和。”就在慕容俊与麾下大臣商议事情的时候,一名小校大步奔了进来。(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五章 罢兵言和

    慕容俊与麾下大臣听说晋军要求议和,皆大吃了一惊,毕竟,此时晋军不论是在兵力上,还是在士气上,都处于优势。

    晋军在处于优势的情况下,突然要求议和,这让慕容俊和麾下的大臣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不过,他们皆认为,晋军做出如此行为,绝对是有原因的,但具体是何种原因,他们一时之间也弄不明白。

    “王上,晋军突然要求议和,这里面似乎有名堂啊!”一名燕国大臣,疑惑的说道。

    “王上,如今,晋军主力已经抵达治水南岸,难道他们是要以治水为界,与我大燕国罢兵休战。”又一名燕军大臣说道。

    慕容俊闻言,低头思考了片刻,正色道:“不论晋军是何阴谋,既然他们提出要议和,我大燕国也不好拒绝,不如,各位大人先于晋军使者谈一谈,本王暂且回寝宫歇息了。”说完大步离开正殿。

    此时,慕容俊并没有真的返回寝宫,而是躲在了正殿的屏风后面,而他之所以不直接面见晋军使者,为的便是摆出一副毫无在乎和谈的强硬姿态,让晋军使者明白,大燕国不是好欺负的。

    很快,在燕国众大臣的授意下,晋军使者进入了燕国的大殿,并提出了和谈的条件。

    当燕国众大臣得知晋军的要求是以易水为界双方各自罢兵之时,皆大吃了一惊,屏风后面的慕容俊也是大吃了一惊。

    不过,很快。慕容俊便意识到,晋军很有可能是遇到什么难处了,否则,绝对不会这么大发善心的主动后撤数百公里,将幽州南部的大片土地放弃,但同时也不排除晋军是在诱敌深入,毕竟,治水防线背靠蓟城,非常的难打,若是将燕国大军吸引到易水附近。则非常便于歼灭。

    与慕容俊的想法一致。大殿内的众燕国大臣,也全都觉得晋军的企图非常值得怀疑,并蹙眉讨论了起来。

    由于慕容俊不在大殿,众燕国大臣不敢做主。于是便让晋军使者先行返回。并准备与慕容俊仔细的商议一番之后。再做出应对之策。

    晋军使者刚刚离开,慕容俊便从屏风之后走了出来,并大声说道:“晋军要以易水为界。与我大燕国罢兵休战,本王怎么想都觉得蹊跷啊!各位爱卿觉得呢?”说完看向众大臣。

    “王上,微臣也觉得蹊跷,不过,不论如何,既然晋军提出我大燕国可以接受的要求,我大燕当先答应再说。”一名燕国大臣说道。

    “是啊!王上,如今形势对我大燕国极为不利,既然晋军主动言和,我大燕国便应该答应,况且,以易水为界,晋军并未欺我。”另一名燕国大臣说道。

    慕容俊想了一下,轻声道:“具体该如何答复,本王还要仔细斟酌一番,还有,晋军究竟是何企图,也要尽快查清。”

    众大臣闻言,皆认可的点了点头,并决定按照慕容俊的要求,详查晋军急着退兵的主要原因。

    在治水北岸的慕容恪大营,主将慕容恪正在中军大帐之中研究对岸的军情,一名心腹小校,便立即奔入大帐,并汇报道:“启禀将军,晋军大将王猛,亲率两万骑兵向正西方向奔去,意图不明。”

    慕容恪闻言一惊,随即看向眼前的地图,并根据地图仔细的分析了起来。

    “四哥,王猛突然率领两万骑兵向正西方向行进,究竟是何企图,难道是要绕到我军的背后?”慕容霸也感到非常吃惊,并说出了心中的疑惑。

    慕容恪连忙看向治水的上游方向,思索了片刻,摇头道:“不会,上游并不利于骑兵机动,王猛的两万人马若是从上游孤军深入,很容易就会被我军切断补给,况且,仅仅两万骑兵,就算抵达我军背后,对我军的威胁也是非常小的,这一点完全就不必担心。”

    “既然王猛的两万人马不能对我军构成威胁,那又是为了什么呢?”慕容霸感到非常的奇怪。

    慕容恪摇了摇头,轻声道:“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晋军突然要与我大燕国议和,这岂不是更奇怪吗?我觉得,这两者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说完蹙起了眉头。

    慕容霸认可的点了点头,显然,他也这么认为。

    在治水南岸的晋军大营,华安正在等待慕容俊的答复,以便得到燕国的承诺之后,立即拔营南下。

    不过,华安派遣的使者并没有见到慕容俊,为此,自然也就没有得到慕容俊的答复,这让华安颇为不爽,慕容俊避而不见,显然是在摆架子,以显示燕国的强硬姿态。

    “王上,慕容俊避而不见是什么意思,难道我军退回易水南岸的诚意还不够吗?”王三愤怒的说道。

    华安想了一下,轻声道:“这也不能全怪慕容俊,是我们提出议和太突然了,慕容俊搞不清我军的真实企图,为此,有些不知所措罢了。”说完微微笑了笑。

    王三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王上,如今朝廷方向的局势日益危急,若是慕容俊一直不答复,我军南下之行岂不要耽误了。”说完蹙起了眉头。

    华安笑了笑,摆手道:“不用管慕容俊了,让将士们立即收拾行装,明日午后便拔营南下,记住,让步兵、辎重和战车兵先行,骑兵殿后,以防燕国大军发起追击。”

    “是,王上,末将知道该怎么做了。”王三大声应了一句。

    随后,治水南岸的晋军主力,开始陆续收拾行装,做出了撤离的姿态。

    晋军主力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收拾行装的姿态,自然很容易的就被燕军斥候发现了,并第一时间,将这一消息告诉了燕军主将慕容恪。

    慕容恪得知这一消息,自然是大吃一惊,并觉得晋军的行动很值得怀疑,虽然,他早就得知大晋朝廷再次派遣使者进入晋军大营传旨,但此前,华安已经抗命一次了,以华安所掌握的实力,就算再抗命一次,也是未尝不可的,毕竟,朝廷早就治不了他了。

    “四哥,晋军主力在收拾行装,看样子是要撤离啊!”慕容霸蹙眉说道,显然,他对晋军的行动很不理解。

    慕容恪点了点头,轻声道:“也许是建康城方向出事了,否则,华安不会这么着急的撤军南归。”

    “四哥,若是如此,我军是否可以在晋军撤退的时候发起追击,以重创晋国大军。”慕容霸正色说道。

    慕容恪轻声道:“不可,敌强我弱,华安就算率军南归,也势必会有殿军,我军追击不会取得多大的战果,还是静观其变为好。”

    显然,慕容恪知道燕军的实力已经处于弱势,若是渡过治水,向晋军发起进攻,根本不会占到便宜,况且,万一晋军撤退有诈,情况就异常糟糕了。

    “报,将军,斥候刚刚传回消息,晋军大将王猛率领麾下的两万骑兵,已经进入通往并州的大路。”就在这时,斥候传回了王猛军团已经远离的消息。

    慕容恪与慕容霸闻言,皆是一惊,如此,便足以证明,王猛军团并没有偷袭燕军后背的企图,而华安在这个时候将王猛和两万骑兵调离治水南岸,便足以证明,华安军团是真的要撤离了。

    “王猛领兵前往并州,只怕是为了从并州进入关中,毕竟,秦、雍、凉三州对华安来说非常的重要,必须有大将负责镇守。”慕容恪轻声分析道。

    “四哥,照这么说,晋军是真的要撤离了,如此一来,我军便可有喘息之机了。”慕容霸轻声说道。

    自从晋军进攻鲁口以来,燕国大军便持续作战,一点喘息的机会都没有,如今,随着晋军的撤退,燕国将可以大大的松一口气了。

    慕容恪点头道:“是啊!我军终于可以大大的松一口气了,不过,晋军对我大燕国的威胁始终存在,我军仍要加紧训练,以防备晋军的下一次进攻。”

    “恩,四哥说的是。”慕容霸认可的应了一声。

    随后,慕容恪便与慕容霸一同商议,在晋军撤离幽州之后,派遣多少大军占据幽州南部的几十座城池,在易水北岸布置多少人马等事宜,并派遣心腹将校,将确认晋军真心撤离的消息送往燕王宫,让慕容俊得知。

    慕容俊与麾下大臣得知晋军是真的要撤离,顿时皆大大的松了口气,并聚在一起商议如何收复幽州南部的城池,甚至,有大臣建议派遣大军追击晋国大军,以重创晋军,不过,慕容俊此时手中的实力不够硬,为此决定不冒这个险,并立即派遣使者前往治水南岸,表示接受议和的条件,以易水为界,罢兵停战。

    傍晚时分,华安在中军大帐刚刚用完晚餐,慕容俊派遣的使者便抵达了大营,并传达了慕容俊罢兵言和的态度。

    见慕容俊答应了条件,华安轻声说道:“各位将军,慕容俊已经答应与我军以易水为界,罢兵言和,明日午后,我军可以安心的出发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六章 兰陵城下

    华安麾下的部将,见慕容俊已经答应议和,皆是大为高兴,虽然晋军将士的士气仍旧旺盛,但毕竟连续征战数月,将士们也都有些累了,尤其是燕军的治水防线极其牢固,在进攻受挫的情况下,将士们自然希望可以罢兵休整一段时日。

    随后,华安开始分配具体的撤军步骤,众将领返回大营之后,便立即吩咐麾下将士,进行撤军前的积极准备。

    第二日午后,华安麾下的主力人马,已经相继做好了撤军的准备,在华安的命令下,辎重兵首先向南撤离,紧接着便是主力步兵,而后便是战车兵,骑兵最后出发。

    作为全军的精锐,王三亲自统领的一万亲卫军,最后一批撤离治水南岸。

    在亲卫军将士撤离之前,华安与王三二人,策马立在治水的南岸,遥望着北岸的燕国大营,陷入了沉思。

    燕国的都城蓟城近在咫尺,而华安与麾下的几十万大军却不能将其攻破,甚至连治水防线都无法突破,这多多少少都让华安有些遗憾,但此刻建康城方向的局势比较棘手,为此,华安必须舍弃攻打蓟城的方案,立即率军返回黄河以南,以应对朝廷方向的局势。

    “王上,据斥候回报,燕国大军并无任何异动,似乎并没有追击我军的打算。”王三轻声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我军兵马众多,慕容恪有自知之明,多半不会贸然追击我军,但凡事都有例外,不论燕国大军是否发起追击,我军都不可以放松警惕。以免受到巨大的损失。”

    “王上所言极是,眼下,我主力大军撤离治水,不知何时才有机会返回这里啊!”王三感慨的说道,显然,对于晋军未能攻破蓟城。王三也是有些遗憾的。

    华安看向北岸方向,轻声道:“蜀中、关中、凉州、司州、冀州、并州皆被我军收复,燕国屈居幽州和平州,实力发展受限,早晚必被我军拿下,本王相信,最多数年,我军便可完全收复幽州和平州,甚至将平州以北的高句丽和扶余等国。也一并拿下。”

    “王上有如此雄心壮志,末将愿追随一生。”王三大声表达忠心。

    华安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对岸高台之上的人影,突然微微一怔,轻声道:“对岸高台之上的人影,多半就是慕容恪了。”

    虽然,隔着治水根本看不清相貌,但从全身烨烨生辉的铠甲和迎风飘扬的战袍。以及众多将领装束人员的陪同,便可以确定这一点。

    王三抬眼一看。点了点头,轻声道:“没错,王上,对岸高台之上的将领,的确极有可能是慕容恪,不知他见我军撤离。会有何感想。”

    华安一直盯着慕容恪所在的位置,轻声道:“慕容恪的心情应该是很复杂吧!我军主动撤离,让他麾下的大军免遭再次失败,慕容恪一定会感到有些庆幸,但我军毕竟不是他击败的。这又会让他有些遗憾。”

    “是啊!王上,慕容恪的心情是够复杂的,哈哈!”王三大声笑了起来。

    “哈哈哈!”见王三大小,华安也大声笑了起来。

    在治水北岸,正在高台之上瞭望南岸的燕军将领,的确就是慕容恪与麾下的部将,此刻,他们要亲眼验证晋军主力的离开。

    “四哥,晋军主力已经陆续离开,这已经是最后的一匹人马了。”慕容霸看向慕容恪,轻声说道。

    慕容恪点了点头,正色道:“没错,晋军主力已经全部撤离了,我大燕国也可以松一口气了。”说完脸上露出了轻松的表情。

    “报,将军,建康城方向刚刚传回消息,晋国南王桓温,以讨伐叛军屡战屡败等罪名,弹劾晋扬州刺史殷浩,并发兵逼近建康城,威逼大晋朝廷。”就在这时,慕容恪派往建康城的细作,送回了重要的情报。

    慕容恪闻言,点了点头,看向麾下部将,轻声道:“难怪华安急着南归,原来是大晋朝廷方向出事了,这对于我大燕国来说,不得不说是件好事啊!”

    “四哥,大晋朝廷的全部军力,几乎全都在南王和北王的手中,若是这二人之间发生大战,大晋势必全面衰败,如此,我大燕国便有从新夺回冀州,甚至整个天下的机会啊!”慕容霸激动的说道。

    “是啊!将军,当年晋国发生八王之乱,国力被消耗殆尽,所以才造成了刘渊、石勒之流称霸中原的事情,如今,若是再出现南王和北王的大规模血战,我大燕国当有机会问鼎中原。”一名燕国将领激动的说道。

    慕容恪闻言,也是比较欣喜,并大声说道:“尔等的建议非常的好,如今的大晋国力虽然雄厚,但皇室暗弱,军权全在将领的手中,尤其是南王和北王,各拥兵几十万,只要挑拨南王与北王的大战,大晋国必然再次急速衰败,如此,我大燕国便是这天下的主人了。”说完陶醉的看向治水南岸。

    显然,慕容恪认为桓温威逼朝廷、华安率军南归,这两件事情是有着必然的联系的,而这便是他可以利用的机会。

    随后,慕容恪与几名心腹部将一起,研究如何挑拨华安和桓温的关系,从而让大晋彻底陷入内乱之中,进而坐收渔翁之利。

    ####

    在徐州的兰陵城,殷浩麾下的五万大军,已经将兰陵城彻底的包围了,并立即发起了数轮猛烈的进攻。

    但兰陵城并不像殷浩想的那么容易攻破,李贲与麾下的五千乞活军,是百战精锐,他们将兰陵城布置的如铁桶一般,无论殷浩麾下的扬州军团如何攻打,就是无法攻破,而且,还遭受了很大的损失。

    一连数日不能攻破小小的兰陵城,晋军主将殷浩,显得非常的焦急和无奈,并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毕竟,此时桓温已经极力弹劾自己,这一战关系自己的前途,若是不能攻破兰陵城,挽回一点面子,就算朝廷想要为自己开脱,只怕也是不行了。

    为了早日攻破兰陵城,殷浩将麾下的五万大军,分散布置在兰陵城的四周,其中,殷浩亲自领兵攻打的南门处有两万大军,其余几座城门,皆是一万大军。

    屡屡不能攻破兰陵城,殷浩麾下的将士,已经有些泄气,并认为这一次的进攻又要大败而归了,对于将士们出现低落的情绪,身为主将的殷浩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与殷浩所部大军的士气低落相比,李贲与麾下的五千乞活军,却是越战越勇,在被十倍晋军包围的情况下,仍旧充满极大的斗志,并决定狠狠的教训殷浩。

    傍晚时分,李贲与麾下的几名部将,聚在一起商议反击殷浩所部大军的事宜。

    他们根据殷浩所部大军兵分四路包围城池的特点,决定集中兵力,突袭其中一路,并大破这路人马,以给殷浩一个狠狠的教训。

    为了找出殷浩所部大军最薄弱的部分,李贲派遣麾下斥候,前往晋军各营探查情况,通过一番仔细的探查,李贲了解了殷浩各军的兵力和将领的基本情况,并决定从西门方向下手,打击殷浩心腹部将的一万人马。

    要知道,此刻,殷浩麾下的四路人马,以西门处的一万人马,战斗力最为薄弱,南门处有两万大军,兵力比较雄厚,而东门和北门的王五和王六也颇有点名气,并不是太好对付,只有西门处殷浩心腹部将的一万人马是最软的一颗柿子。

    为了防止主力大军,向西门外发起进攻之时,其余几路晋军突然发起攻城之战,李贲仅仅带领麾下三千精锐乞活军出击,剩下的两千人马全部负责守城,从而避免兰陵城被晋军攻破。

    李贲亲自统领三千人马出战,而殷浩心腹将领在西门外的大军,却足有一万人马,兵力是李贲的三倍还多,但殷浩心腹将领并无多少实战经验,麾下的将士也是久不操练,因此,李贲根本就不惧怕城外的晋军,并充满了必胜的信心。

    天黑之后,李贲与麾下的三千乞活军,已经陆续在兰陵城的西门内集结,并埋伏起来,等待出击的时刻。

    一个时辰之后,一名部将奔向李贲身旁,抱拳道:“将军,晋军大营防备松弛,大部分士兵已经进入营帐歇息,负责警戒的士兵不足五百。”

    李贲闻言大喜,大声道:“殷浩治军不严,用人唯亲,岂能不屡战屡败,将士们,准备随本将杀出。”说完示意身旁的部下,立即前去打开城门。

    部下会意,立即带领几名士兵向城门后方奔去。

    “咔咔咔……”随着一阵轮轴转动的声音,兰陵城的西门被缓缓打开了。

    见城门已经打开,李贲立即跨上战马,大喝道:“将士们,随本将杀出,大破晋军,杀……”说完策马向城外杀去。

    “杀……”三千乞活军将士,跟随在李贲的身后,以最快的速度向晋军大营方向杀去。(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七章 殷浩逃离

    晋军大营距离兰陵城的西门,仅有不足三里的距离,因此,李贲与麾下的三千人马刚刚杀出西门,负责警戒的晋军将士,便立刻发现了这一突发情况,并立即敲打铜锣示警。

    正在大帐内歇息的晋军将士,听到示警的声音,皆大吃了一惊,他们不敢大意,立即寻找衣服和铠甲,准备穿戴整齐,出去作战。

    不过,三里的距离实在是太短了,好多晋军将士的衣服还未穿好,李贲与麾下的三千乞活军,便已经杀至大营的辕门处。

    由于,晋军此来是攻打城池作战,因此,并未在大营的防守上花费太多的精力,大营外围的防御设施非常的简陋,仅仅布设了两圈拒马而已,如此粗略的布置,是因为他们不认为城内的李贲敢率军出城作战。

    如此一来,李贲与麾下的三千乞活军,便轻松的攻入了晋军大营,并对仓促间集结起来的部分晋军展开进攻。

    晋军兵马缺乏准备,很多士兵都还没有穿戴好铠甲,因此,在李贲与麾下三千乞活军的冲击之下,很快就完全败下阵来,为了逃得性命,众多士兵只得没命的向南门方向逃窜,毕竟,南门方向有殷浩的两万主力,而为了逃得快一点,很多士兵将手中的兵器都扔掉了。

    殷浩心腹将领见麾下兵马已经溃散,吓得胆战心惊,连忙带领亲卫人马,跟着溃逃的人马,一起向南门方向溃逃。

    如此轻松的就将晋军一万人马击溃,李贲与麾下的三千将士,皆是大为兴奋,并产生了继续追击,扩大战果的想法。

    李贲自然不会错过追击晋军的机会。于是,大声下令道:“将士们,全力追击,杀……”说完策马向溃逃的晋国大军追去。

    兰陵城并不是一座很大的城池,因此,当西门方向发生大规模战事的时候。南门、东门、北门方向的晋军将士,都是可以听到动静的。

    东门的王六和北门的王五,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了预防敌军进攻,立即集结队伍,并派遣斥候前往西门处打探情况。

    南门处的殷浩,在听到西门方向的喊杀声之后,也同样大吃了一惊,并立即集结麾下兵马。同时向西门方向派遣斥候。

    全身披挂之后,殷浩在护卫的保护下,从中军大帐之中走出,并来到了大营中的一片空地上,此时,其麾下的两万将士,正在逐步集结,并准备随时投入战斗。

    “将军。李贲麾下的兵马不过五千,我军有五万之众。根本无需忧虑。”见殷浩眉头微蹙,一名部将抱拳劝道。

    殷浩闻言,轻声道:“李贲麾下兵马确实不多,不过,我军攻打数日都不曾攻下兰陵城,可见。敌军战力不可小觑啊!”

    显然,殷浩心里对李贲麾下的五千乞活军,还是颇为畏惧的,并感到非常的担心。

    “报,将军。大事不好,我军驻扎在西门外的大军已经全面溃散,如今,李贲所部大军正在向大营方向杀来。”就在这时,刚刚派出去的斥候,奔了回来,并传来了极其不利的消息。

    殷浩与身旁的部将闻言,皆是大吃了一惊,他们皆不敢相信,李贲凭借数千人马,竟敢主动发起进攻,而且还能轻松的击溃西门外的一万晋军。

    “将军,您看,李贲麾下兵马已经杀来了。”一名部将指着远处的大量火把,大声说道。

    殷浩闻言,抬头向西一看,在距离大营二里左右的位置,一支兵马正在奔来,而且,从数量上看,人数不低于一万人马。

    “将军,敌军黑压压的一片,至少有万余兵马。”很快,一名部将也发现了异常。

    “将军,这会不会是敌军的援兵到了。”又一名部将吃惊的说道。

    显然,在这种紧张的时刻,殷浩与麾下的部将,皆没有想到正在奔来的万余人马,大部分都是晋军的溃散人马,而他们之所以会认为是李贲的援军,是因为周成、张遇等人所驻守的城池,距离兰陵城不过几百里,几日之日便可以增援过来。

    就在殷浩与麾下部将大惊失色的时候,北门处的王五和东门处的王六,都得知了西门处发生的事情,二人见李贲亲率主力出城作战,并全面击溃西门外的一万晋军兵马,便认为兰陵城内的敌军一定不足,于是,全都擅自做主,率领麾下大军向兰陵城发起进攻,打算趁着敌军防守薄弱,一举攻破兰陵城。

    王五和王六麾下的兵马,经过简单的准备,便立即向兰陵城发起猛烈进攻,不过,李贲麾下留在城内的兵马足有两千,因此,足以挡住王五和王六的进攻,并让王五和王六无法攻破兰陵城。

    见东门和北门处皆传来厮杀声,殷浩与身旁的部将皆是胆战心惊,此刻,他们不知道是王五和王六向兰陵城发起进攻,而是认为王五和王六麾下的兵马遭到了进攻。

    “将军,北门和东门处,皆发生战斗,就凭李贲麾下的五千人马,如何能够同时进攻我军三路大军,一定是敌军的援兵杀来了。”一名部将猜测的说道。

    “将军,张遇、周成、魏统等人拥兵皆过万,若是他们有一两人增援李贲,我军便没了胜算?”又一名部将说道。

    显然,殷浩麾下的部将,皆认为,是原魏国的张遇、周成、魏统等人,率领大军增援李贲,否则,就凭李贲麾下的数千人马,仅能死守城池,而不能有如此大的进攻能力。

    殷浩此时的心情是糟糕透顶了,这一次,他是抱着必胜的信心领兵前来攻打兰陵城的,不料,却仍旧遭受了如此大的失败,这让他感到非常的无奈和伤心,如此大败而归,只怕扬州刺史的位置是保不住了,甚至,将要被贬黜为废人。

    “将军,敌军兵马众多,分三路进攻我军羽翼,只怕我军难以抵挡,为了主力大军不受损失,还是速速撤退为上策。”一名心腹部将,连忙说道。

    “是啊!将军,西门外的一万大军已经溃败,东门和北门外的大军,估计也支撑不了多久了,我军主力当立即撤退,以免遭受重创。”又一名心腹部将,大声说道。

    显然,这些部将都是贪生怕死之徒,他们根本就没有太多的实战经验,也不喜欢打仗,只是为了前途,混迹在殷浩的身边的红人而已。

    殷浩是毫无军事天赋的人,此刻,见麾下心腹部将皆认为要立即撤离,于是,连忙下令道:“全军人马立即撤离,要快。”说完连忙跨上战马,率领身旁的护卫亲兵,向正南方向逃去。

    在殷浩的命令下,南门大营的两万主力大军,立即撤离了大营,并向来时的方向迅速逃离,生怕被敌军追上一般。

    李贲与麾下的三千人马,一路追赶晋军溃兵,并抵达了南门方向,此刻,见殷浩与麾下的两万大军,仓皇逃离,大吃了一惊,毕竟,殷浩麾下有整整的两万大军,就算战力不强,也不至于畏惧自己麾下的数千人马。

    “将军,殷浩真是胆小如鼠,我军刚刚抵达南门,他便逃了,哈哈!”李贲麾下的一名乞活军部将,大声笑道。

    李贲点头道:“难怪殷浩屡战屡败,是晋国出了名的败军之将,这都还没打呢?他就率领大军逃离了,那可是整整两万大军啊!”说完露出一脸的诧异表情。

    “将军,殷浩已经率军溃逃,我军是追击还是不追。”一名乞活军将领问道。

    “不追,随他去吧!”李贲摇了摇头,顿了顿,看向东门和北门方向,正色道:“王五和王六倒是人才,知道我军主力出城作战,便趁机进攻兰陵城,不过,他们还是嫩了一点,本将率领主力出城作战,岂能不在城内做好准备。”

    “将军,城内兵马毕竟不足,我军可立即进城,并从城内反击晋军。”一名乞活军部将,大声建议道。

    李贲点了点头,大声道:“将士们,从南门进城,驾……”说完策马向南门行去。

    见李贲与麾下兵马凯旋而归,南门的部下立即打开城门,并让李贲与麾下的主力人马尽快进城。

    进入城池之后,李贲亲率三千主力,立即奔向东门方向,并集中三千人马,对进攻的王六军团展开猛烈的反击,让王六军团的第三次进攻,不得不惨败而退。

    见防守东门的李贲兵马突然大增,王六大吃了一惊,而就在此时,殷浩率主力大军已经逃离的消息传到了王六的军中。

    王六见殷浩率领主力大军已经逃离,而李贲与麾下的主力兵马又返回兰陵城,顿时,明白兰陵城已经不可能攻取了,于是,立即率领所部大军向南撤退,并派遣心腹告诉北门处的王五,让王五军团尽快撤离。

    北门外的王五军团,在接到王六送来的情报后,立即放弃了攻打兰陵城,并集结所部人马,沿着来时的道路返回。(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八章 惊弓之鸟

    兰陵城的包围,随着王五和王六军团的撤离,算是彻底的解除了,但李贲慑于晋军兵力的强大,并没有出城追击,而是继续加固城防,以防止晋军再次杀来。

    王五和王六麾下的两支人马,很快便汇合在了一起,并立即向着正南方向奔去。

    此时,殷浩与麾下的两万主力大军刚刚停下脚步,并打算稍作休息再出发,却突然看到了正在向南撤退的王五和王六军团,这让他们大吃了一惊,显然,殷浩与麾下部将,将撤退中的王五和王六军团,看成了敌军的追兵了。

    “将军,数万敌军正在追来,我军当立即撤离。”一名心腹部将,惊慌的说道。

    “将军,快快上马。”一名心腹亲兵,更是将殷浩的战马给牵了过来。

    殷浩看向北方星光点点的火把,心中越发害怕,并立即在亲兵的搀扶下跨上战马,并急道:“撤退,全军立即撤离。”说完在亲兵的护卫下,快速向南撤离。

    在殷浩的命令下,麾下两万大军仓皇向南撤退,为了跑的快一些,同时,也为了阻挡后方的‘敌军’,许多士兵将头盔和铠甲都扔掉了,仅仅拿着一把趁手的兵器,以作防身之用。

    殷浩与麾下兵马没命的逃离,这让后方王五和王六军团的将士,彻底的疑惑了,他们看着满地的头盔和铠甲,不知道前方的大军在搞什么名堂。

    “将军,地上全是我军丢弃的头盔和铠甲,还有少量兵器。”一名先锋小校发现如此情况,立即向队伍中部的王五汇报。

    王五借着火把,早就看到了前方地面上闪闪发光的头盔和铠甲了,当然。他也知道,这些头盔和铠甲都是殷浩的亲卫军丢弃的,而殷浩麾下将士丢弃这些军事装备的原因,王五却一时有些困惑,并侧目看向了身旁的王六。

    王六自然也被眼前的情况惊呆了,他同样看向王五。露出了诧异的表情。

    不过,王五麾下的一名部将,却看出了一点端倪,并抱拳道:“将军,是不是主将把我军当成敌军的追兵了,否则,为何我军刚刚抵达,就发生了这样的事情。”说完看向王五和王六。

    王五和王六闻言,对视了一眼。他们将刚刚发生的事情仔细的串在一起进行设想,顿时觉得这名部将说的很有道理,不过,对于殷浩与麾下大军如此的表现,王五和王六皆是非常的不满,并对处在殷浩的领导下,表示出了极度的无奈和不服。

    “惊弓之鸟,这简直就是惊弓之鸟。哼!”王五愤怒的大喝了一句。

    王六自然也是非常的不满,对于殷浩和麾下的那帮废材将领。他实在不知该如何形容了。

    “李贲麾下兵马不过五千之众,殷浩手中握有两万大军,居然不战而逃,真是大损我大晋军队的脸面。”王五又愤怒的指责了一句,甚至,气的直呼殷浩的名字。

    “五哥。还是少说两句吧!”见王五直呼殷浩的姓名,王六连忙劝阻道,毕竟,殷浩是扬州刺史,一旦这句话传到了殷浩的耳朵里。对王五是大大的不利。

    王五自然也知道自己失言了,暗叹了一口气,不再说话。

    “将军,现在该怎么办?大军还继续前进吗?”一名部下,看向王五,轻声问道。

    显然,王五和王六麾下的大军,是不能继续行进了,否则,殷浩与麾下的人马,只怕会将兵器和衣服都褪下,从而加快逃跑的速度。

    王五无奈的吁了口气,正色道:“大军立即停止前进,就地收拾地面上的各种辎重,待日后归还给他们。”说完看向王六,并询问王六的意思。

    王六点了点头,对王五的做法比较认可,顿了顿,看向身旁的几名亲兵,正色道:“你们几个立即出发,告诉主将,在他们身后是我军兵马,而不是李贲的大军,让他们别跑了,停下来,好好的歇一歇吧!”说完笑了起来。

    王五和众部将听了,也全都大笑了起来,对于殷浩等废材将领,他们是打心底的不服,只是身为部将,不得不服从命令而已。

    几名心腹亲兵领命之后,立即策马向正南方向奔去,准备告诉殷浩实情,让殷浩不要再这么辛苦的逃离了。

    殷浩与麾下的两万大军,一连狂奔了二十余里,见后方已经没有了敌军的影子,方才停了下来,并准备休息一阵之后,继续快速撤离,以避免被敌军追上。

    为了防止追兵突然杀至,殷浩派遣了数百人马在后方警戒,随时监视后方的情况,一旦发现敌军主力追来,便立即上马撤离。

    在一块比较平坦的位置,殷浩与麾下的心腹将领坐在一起,一边歇息一边谈论当前的局势。

    “将军,真没想到,李贲的援军这么快就抵达了,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啊!”一名部将轻声说道。

    “是啊!将军,我军两万主力已经撤离,但西门的兵马已经溃散,东门和北门的两路大军,至今,音讯全无,看样子是凶多吉少了。”又一名部将轻声说道。

    众部将闻言,皆是面面相觑,并有劫后余生的庆幸感,不过,殷浩却陷入极度的不安之中,此次领兵出战,是朝廷给他的最后一次机会,而他却又打了一个大败仗,从而葬送了最后的希望。

    “出师五万,葬送三万,本将有负朝廷所托,最该万死啊!”殷浩自然自语的说道。

    显然,殷浩已经不指望朝廷会赦免他的过错了,并做好了被削职为民的准备。

    不过,很快,王六派遣的几名亲兵,策马抵达了殷浩所在的位置,并将王五和王六军团的两万人马就在后面的情况,如实的告诉了殷浩等人。

    殷浩与麾下心腹部将闻言,皆是大吃一惊,并询问东门和北门外,是否遭受敌军援兵的大规模进攻。

    王六亲兵将东门和北门外的情况如实的告诉了殷浩,从而让殷浩得知,所谓的敌军援兵,是根本不存在的,是他屡屡战败,成了惊弓之鸟,所以,才会看到西门处的火把,听到北门和东门处的喊杀声,就误以为是敌军的大规模援兵。

    听到事情的真相,殷浩双腿一软,直接坐在了地面上,此时,他的心中是无比的痛苦和懊悔,若是早些得知李贲根本就没有援兵,也许,此刻就不会出现如此丢人的局面了。

    “将军,既然李贲根本就没有援军,那我们在兰陵城南门外看到了的万余人马,应该就是我军的一万溃散人马了,李贲可以凭借数千人马击败我军部署在西门外的一万大军,由此可见,其战力非常强大。”一名心腹部将,抱拳说道。

    “是啊!将军,在李贲率领主力大军,出西门进攻我军的时候,王五和王六两位将军,分别率领一万大军,强攻北门和东门,但却未能攻破,由此可见李贲军团战力是很强大的。”又一名部将说道。

    殷浩知道,这些部将之所以极力夸大李贲军团的强大,是为了给自身的失败找借口而已,他太了解这些部下了,他们全是打仗不行,但推卸责任却是一流的。

    “将军,若非王五和王六将军,抗命攻打兰陵城,我军也不会仓皇撤离,从而极有可能转败为胜,我军大溃,王五和王六将军当负主要责任。”一名部将,直接将责任推给了王五和王六,毕竟,是王五和王六贸然攻打兰陵城,让殷浩与部将,以为北门和东门处遭受了李贲援军的进攻,从而心惊胆寒才撤退的。

    殷浩闻言,笑了笑,正色道:“好了,是本将无能,总打败仗,岂能将责任全部推给王五和王六两位将军,朝廷追究下来,本将一力承担。”说完做出一副大力凛然的样子。

    其实,殷浩才不会放过如此舍车保帅的机会,他心下已经盘算好了,要将责任推给王五和王六,从而减轻自己受到的惩罚。

    “将军,既然我军主力尚存,而李贲麾下仍旧仅有五千人马,我军何不杀个回马枪,打李贲一个措手不及。”一名部将突然开口建议道。

    “是啊!将军,我军大溃而逃,李贲与麾下的将士一定放松了警惕,这正是我军反击的好机会啊!”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殷浩思索了片刻,轻声道:“我军全面溃逃,士气已经懈怠,还需休整数日,方可向兰陵城发起进攻,不如就在此处休整,并收拢已经溃散的人马。”

    显然,殷浩打算收拢西门外溃散的一万兵马,待全部近五万兵马集齐之后,再向兰陵城发起进攻。

    见殷浩下令,部将自然慨然领命,并各自前去准备。

    没过多久,王五和王六便率领麾下大军,与殷浩麾下的两万主力汇合在一起。

    为了让王五和王六继续为其效力,殷浩当着麾下部将的面,大大的表扬了王五和王六,并要求麾下心腹将校,要全部向二人学习。(未完待续。。)

第八百二十九章 李贲的战术

    王五和王六虽然对殷浩的军事指挥能力颇为不服,但在殷浩的一番夸赞之下,心情好了许多,并当即表示,要跟随殷浩再次进攻兰陵城。

    没过多久,原先驻扎在兰陵城西门的一万大军,返回了八千余兵马,剩下的兵马除了阵亡都跑散了。

    如此一来,殷浩麾下又集结了接近五万大军的强大兵力,对几十里外的兰陵城形成了巨大的军事威胁。

    殷浩军团在兰陵城南部几十里的位置扎下大营,并收拢溃散的人马,这很明显是要重新进攻兰陵城,而如此大规模的军队,自然无法躲过李贲麾下斥候的眼睛,并很快被李贲识破企图。

    驻守兰陵城的李贲,是一位战略眼光长远,经历过无数次血战的勇将,自然不会让殷浩夺取兰陵城,但其麾下兵马太少,无法对殷浩军团形成优势,上一次,之所以大破殷浩的五万大军,是因为殷浩心虚,在乞活军的一阵奇袭之后,便心慌的逃离了,而且,殷浩麾下的五万大军损失并不得大,最多也就损失千余人马,主力尚存,完全有能力再次包围兰陵城。

    而这一次,殷浩有了前车之鉴,只怕就不那么容易打败殷浩的五万大军了。

    李贲思虑再三,决定在殷浩大军发起进攻之前,全力建设城防设施,并派遣心腹校尉,前往定陶、昌邑等地寻求援军的帮助。

    要知道,在定陶、昌邑等地,有许多原魏国的将领割地而立,并不愿意服从殷浩的统领,因此,完全可以向这些人求援。

    在心腹校尉分别前去请援军的时候。李贲为了将兰陵城打造的尽可能的坚固,亲自带领麾下将士,搬运滚木礌石,在城外布置拒马,加厚女墙,以自身的行动。带动麾下将士,加速修筑城防。

    在李贲的亲自带领之下,小小的兰陵城被修筑的极为坚固,足以抵挡数万大军的进攻。

    就在李贲与麾下大军积极修筑城防的时候,殷浩军团也没有闲着,为了能够攻下兰陵城,殷浩让各军将士进行攻城的训练,并让辎重兵准备大量的材料,准备抵达兰陵城之后。搭建大量的攻城器械,以打破李贲军团的坚固防御设施。

    三日后,殷浩麾下的近五万大军已经准备就绪,而李贲军团也做好了抵挡殷浩军团进攻的准备,双方的战斗可谓一触即发。

    在殷浩军大营之中,一名部将看向殷浩,抱拳道:“将军,全军人马已经准备就绪。此时不向兰陵城进攻,更待何时。”

    “将军。我部一万大军愿为先锋。”王五大声请命,要求做大军的先锋。

    “将军,末将愿意出战。”紧接着,众部将纷纷表示决心。

    殷浩满意的点了点头,下令道:“此次作战,最重要的目的是攻下兰陵城。歼灭多少敌军不重要,为此,本将决定三面攻城,唯独留下北门方向,让敌军可以轻松的逃离。如此,攻城会更加容易一些。”

    “将军打算如何布置?”一名部将连忙问道。

    殷浩粗略想了一下,正色道:“王五将军进攻西门方向,王六将军进攻东门方向,其余人马随本将晋军南门,大军随后出发,抵达兰陵城之后,先扎营,待攻城器械制作完毕之后,再发起大规模进攻。”

    “是,将军。”众部将同时大声领命。

    随后,殷浩与麾下的近五万人马,浩浩荡荡的向几十里外的兰陵城再次进发,并做好了一举破城的准备。

    殷浩在经历过一次攻打兰陵城的失败之后,认为李贲军团的兵马虽然比较少,但凭借兰陵城固守,短时间内还是很难攻破的,而若是围困三面,唯独留下北门方向,便是运用了孙子兵法的围师必阙之计,很有可能迫使城内的李贲军团逃离兰陵城,而一旦如此,殷浩军团便可以进驻兰陵城,从而可以向大晋朝廷鼓吹自己收复了一座城池,以挽回一些面子,赢得政治上的全力。

    殷浩军团浩浩荡荡的向兰陵城进发,并在当天傍晚的时候抵达兰陵城外,其中,王五麾下一万大军驻守西门外,王六军团一万大军驻守东门外,而殷浩与麾下的近三万人马驻守南门外。

    三路大军分别扎下营盘,并做好了防备城内李贲军团出城突袭的准备,他们要围困兰陵城数日,直到辎重兵建造好攻城器械,方可对兰陵城发起大规模进攻。

    殷浩军团三面包围兰陵城,唯独留下北门方向这个缺口,如此明显的围师必阙之计,如何能够瞒过久经沙场的李贲。

    李贲一眼就看穿了殷浩的战略意图,并立即命令北门方向的五百守军,一定要全力收好北门,没有他的命令,不允许任何人随意离开北门,同时,命令麾下将士继续加固城防,以迎接殷浩军团接下来的猛烈进攻。

    当然,为了更好的应对殷浩军团的大规模进攻,李贲派遣斥候,深入到殷浩大营的四周进行仔细的探查,并查看殷浩大军的攻城准备情况。

    经过斥候一番探查,李贲得知殷浩军团正在大规模的建造攻城器械,而且包括了很多威力巨大的重型器械,这些攻城器械一旦建造完毕,将大大提升殷浩军团的攻城能力,并会给李贲的防守人马造成极大的压力。

    李贲经历过很多场守城的恶战,自然明白这些重型攻城器械的威胁,为此,一方面打探援军的情况,一方面思考如何毁掉晋军正在建造的重型攻城器械。

    很快,定陶和昌邑城方向皆传回了好消息,原魏国大将魏统和乐弘皆答应了李贲的求援要求,并联兵三万,向兰陵城方向增援过来。

    得知援兵几日后便可抵达,李贲非常的高兴,不过,按照殷浩军团建造重型攻城器械的速度,只怕会赶在援军抵达之前,向兰陵城发起进攻,为此,李贲仍然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这份巨大的压力,迫使李贲必须想办法毁掉殷浩军团正在全力打造的攻城器械。

    为了毁掉殷浩军团正在全力建造的重型攻城器械,李贲可谓绞尽了脑汁,毕竟,上一次,他的大胆突袭已经打草惊蛇,此次,殷浩军团的警戒级别明显高了许多,想要再次率领三千人马突袭,怕是很难取得上一次的效果了。

    但城外正在加速建造的重型攻城器械是个现实的巨大威胁,因此,不论情况多么的困难和危险,李贲都必须想方设法将其摧毁。

    在东、西、南三个方向,以南门外的威胁最大,这里不仅集结了殷浩麾下的近六成的兵马,而且几乎所有的重型攻城器械都在这里建造,两翼的王五和王六军团之中,仅仅打造了数量有限的中型攻城器械,对兰陵城的威胁并不是太大,这也足以显示,殷浩的主攻方向是南门,东门和西门外的大军,只不过是在侧翼方向负责牵制而已,为此,李贲的主要目标,便是毁掉南门外殷浩主力大营之中的重型攻城器械,李贲相信,只要毁掉南门外的重型攻城器械,殷浩军团攻破兰陵城的计划便会彻底的失败,并不得不在魏统和乐弘的压力之下,撤军南归。

    为了毁掉南门外的攻城器械,李贲一方面派遣斥候,详细了解殷浩主力大营的布置情况,尤其是攻城器械的准确位置,一方面召集麾下部将日夜研究对策,并最终确定了声东击西、出其不意的基本思路。

    李贲与麾下部将商议后,决定仍在夜间进行行动,先派遣两千人马鼓噪出城,向殷浩主力大军的右侧发起进攻,从而吸引警戒大营的数千晋军士兵出战,而后,李贲将亲自率领两百名最精锐的亲兵,身穿黑色布衣,悄悄逼近殷浩大营的左侧,并直逼建造攻城器械的位置而去,并以最快的速度将晋军正在建造的攻城器械付之一炬。

    而后,两支人马快速撤离,利用对附近地形的熟悉,分别从东西两面迂回到北门方向,然后,悄悄的从北门进入城内,而在李贲与麾下部分人马出城执行行动的时候,城内的防守人马全部紧急部署,以防止晋军兵马趁机攻打城池。

    对于此次的行动,李贲是斟酌再三,并与部下仿佛的研究和讨论,生怕出现任何的意外,毕竟,殷浩麾下的兵马是李贲的十倍之多,采取如此行动,所冒的风险是可想而知的,一旦出现意外,后果的严重也是可想而知的。

    李贲即将采取如此大胆的行动,自然是殷浩不能预料的,但殷浩担心李贲会在夜间突袭营地,为此,在主力大营方向,夜间的时候部署了三千警戒人马,以确保主力大军的安全。

    殷浩所部署的三千警戒人马,虽然实力并不能完全匹敌李贲军团的五千人马,但保卫大营方向的安全,还是绰绰有余的,毕竟,李贲军团面临三面威胁,不可能集中所有的兵马进攻殷浩的主力军大营。(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章 李贲得逞

    深夜时分,在兰陵城南门外的殷浩主力军大营,除了负责警戒的三千人马在值勤之外,剩下的士兵都安心的在营帐内歇息

    他们并不担心城内的李贲军团会突然杀出,毕竟,他们有三万之众,实力远远强于城内的数千李贲军团,而且,三千警戒军团也足以保障大营的安全。

    显然,殷浩军团的将士,太过于大意了,就在他们大半人马正在安心歇息的时候,兰陵城内的李贲军团全部将士都在进行积极的备战。

    准备偷袭殷浩主力军大营的两支兵马在紧急备战,而负责留守的一多半兵马也在筹备防守,以防止殷浩军团在攻城器械被烧毁后,报复性的向兰陵城发起进攻。

    在兰陵城的南门内,李贲与麾下的两千余兵马正在待命,只要时间一到,便立即打开城门,向城外不远处的殷浩军团发起突袭,从而以声东击西之计,迅速烧毁殷浩大军正在打造的重型攻城器械。

    一身黑色布衣的李贲,看向身旁的副将,轻声道:“时辰已经差不多了吧!”

    副将抱拳道:“将军,子时已到,敌军将士一定大半都在歇息,我军两路突袭,一定可以烧毁晋军的攻城器械。”

    李贲点了点头,正色道:“根据斥候探查,城外敌军大营的警戒兵马高达三千之众,你部两千人马的压力很大,记住,一定要将所有防守的敌军警戒士兵,全部吸引住,以利于本将突袭敌军的攻城器械,只要看见敌军大营西部起火,便是本将成功了,你部兵马一定不可恋战。当立即撤离战斗,并从北门方向进入城内。”

    “将军放心,末将一定完成任务。”副将抱拳道。

    李贲满意的看向副将,顿了顿,正色道:“打开城门,准备出击。”

    几名士兵闻令。立即将城门打开,随即,李贲副将带领麾下两千兵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殷浩军团大营的东部发起进攻,为了营造强大的声势,两千乞活军将士全部手持火把,并大喝呼喊。

    见李贲军团突然从城内杀出,负责警戒大营安全的晋军将领,大吃了一惊。立即调集麾下将士,迎击李贲军团,准备挡住李贲军团的进攻。

    就这样,负责警戒全营的三千将士,全部被晋军将领调来阻挡李贲军团的两千人马,大营其余方向出现了空虚。

    不过,就在这时,殷浩大营正在歇息的将士。大部分都被惊醒,见大营附近有厮杀声。皆无心睡眠,便立即寻找营帐内的衣服和铠甲,准备迎战。

    就连中军大帐内的殷浩,也被外面的厮杀声惊醒了,并慌张的穿戴衣服,准备出帐查看情况。

    就在殷浩主力军大营一片混乱的时候。李贲与麾下的两百名勇士抓住了时机,迅速从城内奔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殷浩军大营的西侧,并直接向打造攻城器械的位置行去。

    殷浩慌慌张张的穿戴好衣服,并从中军大帐内奔出。此时,几名心腹部将也奔了过来,并与殷浩撞在了一起。

    “大营外发生了何事,是李贲军团偷袭我军吗?”殷浩见到部将,连忙问道。

    部将连忙回道:“将军,李贲麾下数千人马,突然从城内杀出,并向我军大营右翼发起猛烈进攻,还好将军早有准备,布置了三千警戒兵马,否则,我军就危险了。”

    “将军,李贲军团战力强悍,当立即集结更多的兵马,进攻李贲军团。”一名部将建议道。

    “将军,李贲军团冒险突袭我军大营,是自寻死路,只要我军主力全部集结完毕,李贲麾下的数千人马便插翅难逃。”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殷浩闻言,点了点头,连忙下令道:“立即集结大营的全部兵马,向敌军发起进攻,一定要全歼敌军。”

    “是,将军。”部将们皆大声领命,并立即前去集结所部的兵马,准备向李贲的突袭人马发起反击,并一举消灭李贲军团。

    众部将走后,殷浩突然蹙起了眉头,并自言自语道:“李贲军团为何突袭我军右翼,右翼并非我军薄弱之处啊!真是怪事。”

    就在殷浩蹙眉不解的时候,李贲与麾下的两百勇士,已经悄悄的接近了殷浩大营的左翼,并靠近了殷浩军团打造攻城器械的位置。

    此时,殷浩军大营的众将士,几乎全部被李贲副将的两千人马吸引过去了,因此,部署在左翼的兵马极其稀少。

    李贲抓住时机,带领麾下两百勇士,砍杀了防守左翼的晋军士兵,并冲到了已经建造了大半的攻城器械的面前。

    “将军,这些攻城雹车真的好大,若是让晋军建成,只怕兰陵城真的难以守住啊!”看着极其高大的重型霹雳车,一名亲兵感慨的说道。

    李贲嘴角一抹冷笑,正色道:“立即点火,烧了这些大家伙,还有这里所有的攻取武器,全部烧掉,一样都不许给晋军留下,烧……”

    在李贲的命令下,麾下两百名勇士,立即将随身携带的火油等易燃物,倾倒在晋军的攻城器械上,并立即对这些攻城器械进行点燃。

    看着火焰在逐步的燃烧起来,李贲嘴角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并立即下令道:“撤退,立即撤退。”说完带领麾下的两百名勇士,绕道向北门方向行去。

    随着一堆堆火焰的燃起,很快,在殷浩军大营的左翼,便燃起了一堆巨大的火焰,这几乎将整个殷浩主力军大营都给照亮了。

    正在疑惑不已的殷浩,见大营突然逐步亮了起来,顿时大吃一惊,连忙向光线传来的方向看去,顿时,惊的说不出话来,在大营左翼的位置,已经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辛苦数日打造的重型攻城器械,全部付之一炬。

    如此大的损失,让殷浩有些难以接受,但事情已经发生了,这又让殷浩感到无可奈何。

    “将军,敌军数百人马突袭我军左翼,将左翼方向的我军攻取器械全部烧毁。”一名校尉奔向殷浩的面前,抱拳汇报道。

    殷浩自然早就看到了,他点了点头,陷入了深思,此刻,攻城器械全部被烧毁,他所考虑的是如何用其他的办法尽快攻破兰陵城。

    在殷浩主力军大营的右翼,刚开始的时候,李贲麾下的两千兵马,凭借强悍的战力,还是占据了一点优势的,但随着殷浩军团主力兵马的持续增援,优势变得荡然无存,甚至,已经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但为了吸引殷浩军主力,配合李贲的偏师烧毁晋军攻城器械,他们必须咬牙坚持,并等候火焰的燃起,如今,见殷浩军大营的左翼燃起了巨大的火焰,李贲副将便立即带领麾下大军快速撤离,并凭借对附近地形的熟悉,脱离了与殷浩军团的接触,并绕道向北门方向行去。

    见李贲军团快速逃离,殷浩军团追击了数里,而后便在几名将领的率领下返回了大营,并准备向殷浩汇报战况。

    与此同时,兰陵城东门和西门的王五和王六,见主力大营方向燃起巨大火焰,皆感到心惊胆战,并立即派遣心腹前去主力军大营的方向查看情况,同时,让麾下所有兵马立即备战,随时准备投入作战。

    殷浩麾下的几名心腹部将,先后返回大营,并直奔中军大帐处行去。

    此时,大营内的众多士兵正在忙着扑灭大营左翼的大火,并防止大火进一步蔓延,不过,不论如何,已经燃烧起来的攻城器械是彻底的毁了,殷浩军团所倚仗的杀手锏也就不存在了。

    殷浩站在中军大帐的外面,看着大营左翼熊熊燃烧的火焰,心里除了无奈,还有愤怒,并打算报复李贲军团。

    “将军,敌军数千人马已经被我军击溃。”一名心腹部将,抱拳向殷浩汇报道。

    不过,殷浩丝毫不因部下的胜利而喜悦,因为,李贲的企图就是烧毁大营的攻城器械,右翼的数千人马不过是诱饵而已,如今,李贲的目的达到了,大量攻城器械也被烧毁了,殷浩的心情自然是非常糟糕了。

    殷浩看向麾下部将,大声道:“传令下去,全军立即攻打兰陵城。”

    众心腹部将愣了一下,随即大声道:“是,将军。”

    随后,殷浩军团的主力人马,向兰陵城的南门发起了猛烈的进攻,由于重型攻城器械还没造好就毁于一旦,因此,殷浩麾下的主力大军,只得凭借少量的轻型攻城器械,向兰陵城的南门发起进攻。

    殷浩觉得,李贲与麾下的半数人马都杀出城外,城内的守军数量一定很少,就算没有重型攻城器械,也一样可以凭借兵力的绝对优势,攻破兰陵城的防御。

    同时,殷浩还立即命令东门和西门外的两支偏师,也一同向兰陵城发起进攻,从而一举攻破兰陵城的防御。

    兰陵城东门和西门外的王五和王六军团,在接到殷浩的命令之后,立即向兰陵城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一章 李贲援兵抵达

    殷浩军团的三路大军,先后对兰陵城的南、东、西三座城门,发起了猛烈进攻,而由于没有重型攻城器械,且城内的李贲军团将士早有准备,为此,殷浩军团的进攻受到了极大的挫折,几次进攻都没能攻上兰陵城的城墙。

    而就在殷浩军团的三路兵马,向兰陵城发起进攻的时候,李贲麾下的两支兵马,绕道悄悄的抵达了兰陵城的北门,并由北门顺利的进入了兰陵城之中。

    如此一来,防守兰陵城的李贲军团又恢复了近五千人马的规模,从而让殷浩军团更加难以攻破城池。

    殷浩麾下的三路军团连续攻打了近两个时辰,见兰陵城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攻破,便下令撤退,返回了各自的大营,而李贲军团累了一整夜,也没有能力出城追击,双方罢兵休战。

    攻城的失败让殷浩意识到,以兰陵城的防守坚固程度,若要破城,就必须要依赖重型攻城器械,而此时所有在建的重型攻城武器全部被李贲付之一炬,这让殷浩极度的急躁。

    “李贲这老小子的眼睛真是毒辣,一眼就看出了我军重型攻城器械,对兰陵城的威胁,所以,用了一招声东击西,将我军兵马调往右翼,而他却派遣精兵突袭左翼,将我军全部在建的重型攻城器械付之一炬,可恨,真是可恨。”殷浩愤怒的说道。

    显然,此时的殷浩已经恼羞成怒,否则,也不会当着部下的面,发这么大的脾气。

    见殷浩发怒,一名部将连忙抱拳道:“将军息怒,李贲烧了我军的重型攻城器械。但周围不远便是树林,我军只需十日八日的工夫,便可以再次打造一批重型攻城器械,再一次,末将以项上人头保证,一定不会再让李贲得逞了。”

    “是啊!将军。兰陵城已经被我军包围,我军有的是时间,完全可以再打造一批攻城器械,兰陵城早晚是我军的囊中之物。”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殷浩自然也明白这样的道理,不过,所谓夜长梦多,万一李贲请来援兵,后果就严重了,况且。十日八日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此时朝廷的形势是非常严峻的,桓温步步紧逼,若是自己不能尽快取得一场胜仗,真的很难稳住朝廷的局势,更无法保证自己的官位。

    “十日八日的时间太久了,本将担心夜长梦多啊!难道就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攻破兰陵城吗?”殷浩忧虑的说道。

    一名心腹部将闻言。犹豫了片刻,抱拳道:“将军。末将倒是还有一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讲,但说无妨。”此时的殷浩是热锅上的蚂蚁,任何策略他都会听取一点。

    部将想了一下,抱拳道:“将军,我军可以采取火攻的策略。利用现有的少量雹车和巨型弩箭,将大量点燃的易燃之物抛入兰陵城,从而在兰陵城内形成大火,另外,还可以在城下挖地道。从底部攻入城内,只是这个两个办法都有缺陷,采用火攻势必会伤及无辜,如此就算攻破城墙,也将让世人诟病,而挖地道一旦被城内的敌军发现,便会让地道内的我军士兵全部阵亡,是否采用,还请将军仔细斟酌。”

    殷浩闻言,粗略想了一下,大声道:“如今也顾不了这么多了,就这么办,明日夜间,以火攻和地道之策,向兰陵城发起进攻,所有责任,由本将一并承担。”

    显然,此时的殷浩已经完全丧失理智了,为了攻取兰陵城,他已经完全不顾麾下将士和城内老百姓的死活了,毕竟,攻取兰陵城才是最重要的,其它的一切都是不重要的。

    麾下将士闻令,立即开始进行准备,并打算在一日后的夜间,向兰陵城发起进攻。

    就在殷浩麾下将士筹备火攻和挖地道的时候,魏统和乐弘的三万援兵,已经抵达兰陵城西部几十里的承县,距离兰陵城仅有一日的路程。

    为了探查兰陵城周围的情况,魏统和乐弘派遣斥候前往兰陵城附近侦查,并得知了兰陵城四周的基本情况,并做好了增援李贲的准备。

    第二日夜间,殷浩命令麾下三支军团,分明在东、西、南三个方向上,利用手中仅有的雹车,向兰陵城发起火攻,并同时,借着进攻的声势,秘密的在靠近城墙不远的位置挖地道,打算从地下突袭进城,从而攻破兰陵城。

    少量的霹雳车,将大大小小的火球抛入了兰陵城之中,点燃了一些靠近城墙的房屋,不过,由于城内的李贲军团将士处置及时,大火并没有给兰陵城的民宅造成太大的损伤,仅仅让少量百姓无家可归而已。

    而负责挖地道的人马,则在众多士兵的掩护之下,以最快的速度向城内挖去,并很快挖到了城墙的下方,防守城池的李贲军团并没有发现殷浩军团挖设的地道,毕竟,此时的城内房屋被点燃,城外又有大批的士兵在鼓噪,因此,根本就不可能听到挖地道的声音,大黑的天,就更看不到了。

    见挖地道的士兵进展神速,殷浩显得大为高兴,并下令麾下将士,准备从地道攻入兰陵城。

    几个时辰之后,南门外的地道正式挖通了,殷浩大为高兴,并立即命令麾下的一支人马,准备从地道攻入兰陵城。

    不过,就在这时,西门方向出大事了,王五军团正按照殷浩的命令在执行攻城的任务,突然,一名斥候发现了数里之外的敌军援兵,并立即向王五汇报,王五见敌军足有数万之众,心里大为紧张,并立即下令停止攻打城池,向大营方向靠拢,准备应对李贲的援兵,同时,王五还派遣自己的心腹,前往南门外,向殷浩汇报情况。

    “将军,敌军有数万之众,而我军仅有不足一万,不如向南门外撤退为宜。”一名部下看向王五,大声建议道。

    王五犹豫了一下,正色道:“敌军援兵虽多,但却是远道而来,而我军却是以逸待劳,完全不用担心,让将士们列好阵型,准备迎敌。”

    显然,王五认为,此时撤离一定会造成被魏统、乐弘所部大军追杀的结局,甚至,还会造成南门外的殷浩主力军也跟着一起陷入溃逃,为此,王五要利用大营外围的栅栏和拒马,以强攻硬弩阻挡敌军援兵的进攻。

    见王五心意已决,众部将大声领命,并立即部署大军,准备以营寨为依托,阻挡敌军数万大军的进攻。

    魏统和乐弘统领三万大军远道增援李贲,不仅仅是为了彼此的情谊,而是有唇亡齿寒之忧,他们害怕殷浩攻灭李贲军团之后,会继续北进,进攻他们,所以,才联兵增援李贲军团,不过,他们仅仅就是打算击退殷浩军团就行,而并不想与殷浩军团彻底的决战,以避免遭到两败俱伤的局面。

    此刻,他们以三万之众浩浩荡荡的逼来,本打算让王五主动撤离,不料,王五军团不但不立即撤离对兰陵城西门的包围,反而依托营寨,做好了迎战自己所部大军的准备。

    魏统和乐弘对视了一眼,轻声道:“乐将军,敌将王五死守营寨,看来是想要领教我军的实力啊!”

    乐弘哼了一声,正色道:“既然如此,我军何不满足他,不如立即向前方的营寨发起进攻。”

    魏统点了点头,大声下令道:“将士们,全军进攻,杀……”说完挥舞佩剑,让麾下大军向前方的王五营寨发起进攻。

    “杀……”在魏统的命令下,三万联军将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王五的营寨发起了进攻。

    “放箭,放箭……”见魏统、乐弘联军向大营迅速杀来,王五立即下令放箭。

    “嗖嗖嗖……”一阵急促的箭雨,向进攻的敌军射去。

    “嘶嘶嘶……”魏统、乐弘麾下的骑兵将士纷纷中箭落马,受到了很大的损失。

    不过,三万将士损失一些根本就不算什么,在王五军团的几轮弓箭袭击之后,大批的敌军步兵冲到了营寨的外面,并对营寨发起了进攻。

    王五麾下将士,依托营寨的坚固,采取盾牌、弓箭、长矛相配合的打法,将敌军数万兵马挡在营寨之外。

    就在王五军团与敌军援兵进行厮杀的时候,南门外的殷浩得知了敌军三万援兵抵达兰陵城的消息。

    如此不利的消息,让殷浩大为紧张,他原本打算派遣五千将士,通过地道进入兰陵城,但此刻敌军三万援兵已经抵达,他非常害怕西门外的王五军团抵挡不住敌军援兵,从而让三万敌军援军进入兰陵城,若真的让敌军三万援军进攻,那么兰陵城就彻底的没有攻打的意义了,毕竟,他麾下的兵马是没有能力击败敌军三万余大军的。

    “将军,敌军三万援兵已经抵达西门之外,我军是否按计划攻城。”一名负责从地道进攻的部将,连忙问道。

    显然,这么部将也意识到了,此时进攻的危险性。(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二章 殷浩再次战败

    殷浩皱眉犹豫了起来,虽然,他已经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了,不过,地道已经挖通,只要王五军团可以挡住了李贲援军一段时间,那么,兰陵城就是他的囊中之物了。

    “报,将军,敌军数万援兵,已经向我西路军大营发起猛攻,形势非常危急,请将军立即派遣援军增援。”就在殷浩犹豫的时候,王五派遣的心腹,前往殷浩大营处求援。

    殷浩闻言大惊,王五向自己求援,足以证明敌军援兵的强大,如此,他更加没有信心,并认为王五军团很快就会崩溃,而敌军援兵主力也将很快进入兰陵城,如此一来,他派遣数千兵马从地道进入兰陵城,就会成为瓮中之鳖,进而遭到敌军援兵的绞杀。

    “将军,敌军援兵声势浩大,王将军只怕抵挡不了多久了,我军是否立即增援。”一名部将轻声请示道。

    “将军,敌军援兵锐气正盛,而我军连续攻打兰陵城已久,师老兵疲,况且,敌军援兵的兵力与我军相差无几,贸然增援只怕无法取胜,还是速速撤离为好。”一名部将担心战败,抱拳建议道。

    殷浩是个瞻前顾后,毫无胆略的人,见部将担忧战败,也开始担忧起来,毕竟,一旦全面战败,他麾下的近五万精锐就完全葬送了,这可以他赖以控制扬州的重要力量,绝对不能损失太多。

    “立即传令,让王五将军率领麾下兵马放弃大营向南撤退,还有让东门外王六将军麾下的兵马也一同撤离,我军主力现在就撤。”殷浩担忧主力受损,立即下令全军后撤。

    “是,将军。”部将大声领命。并立即传达了殷浩的命令。

    在殷浩的命令下,扬州军团主力立即放弃攻打兰陵城,向正南方向溃逃,与此用时,两名斥候立即前往东门和西门外,传达让王五和王六撤军的命令。

    此刻。王五正率领麾下将士固守大营,并等候殷浩麾下主力人马的增援,由于兵力处于劣势,王五军团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营寨多次面临被攻破的威胁,不过,在王五军团全体将士的一致努力下,营寨始终没有被敌军攻破。

    “援兵怎么还没有到。”见殷浩迟迟没有增援,王五大叫了起来。毕竟,此时,他承受着三倍敌军的进攻,形势非常的危急。

    “将军,南门距离西门不过数里,此时援兵不至,便足以说明援兵不会来了,我军还是速速撤退吧!”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王五闻言。大为恼怒,不过。他能感觉到部将说的是实话,毕竟,殷浩的战略决策能力,他是非常了解的,在听说敌军数万援兵抵达,只怕早就乱了方寸。

    “将军。将军,主将有令,全军立即向南撤离。”就在王五忧虑的时候,传令兵传达了殷浩的命令。

    “什么,立即撤退?”王五闻言。大叫了一声,显然,此时撤退就意味着彻底的失败,攻破兰陵城就彻底的丧失了希望。

    “将军,我军主力已经撤离,将军还是速速撤离吧!”传令兵抱拳道。

    听说主力大军已经撤离,王五气的直跺脚,并焦急的在原地踱起了步子。

    “将军,既然主力兵马已经撤离,我军坚守大营也没有了意义,还是速速撤退为宜。”一名部将劝解道。

    王五不是不愿意撤退,只是,此刻的情形是敌军数倍兵马已经杀来,根本无法从容撤退,若是不顾一切的撤退,必将陷入溃散,而这样一来,大军的损失就比较严重了,王五自然不愿意让自己麾下的大军遭受很大的损失了,为此,心中极为焦虑。

    与王五的焦虑相比,正在组织进攻的魏统和乐弘的心情也好不到哪儿去,他们本以为凭借雄厚的兵力,可以一举击破王五军团的营寨,却不料进攻了数次,王五军团的营寨仍旧坚如磐石,没有一点会被攻破的迹象,而且,他们麾下的兵马损失了不少,阵亡近百人,受伤更是高达数百之众。

    “乐将军,想不到殷浩手底下还是有能打仗的将领的,只是我军与殷浩交战数次,都不曾与此将交手,今日一战,我军大受挫折啊!”魏统看向乐弘,轻声感慨道。

    乐弘点了点头,正色道:“殷浩坐镇扬州多年,手底下若是无能人,岂能坚持到今日,不过,以我军的优势兵力,眼前的敌军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我军一定可以攻破敌军大营的。”说完自信的看向魏统。

    魏统点了点头,正色道:“乐将军说的对,王五军团的一万人马实力有限,只要我军持续进攻,他们便难以久守,不过,若是殷浩麾下的主力兵马倾巢杀来,我军就占不到便宜了。”

    乐弘笑了笑,一脸鄙夷的说道:“殷浩不过是一鼠辈,只要听说我军三万主力抵达,还不吓得抱头鼠窜啊!哪里还敢前来增援呢?“说完又笑了笑。

    魏统认可的点了点头,顿了顿,正色道:“敌将王五也算有些本事,我军此来不过是解兰陵城之围而已,何必要与王五拼个你死我活呢?不如暂且将大军撤回休整,若王五识趣的话,自己会率军离开的。”说完看向乐弘。

    乐弘点了点头,正色道:“魏将军所言极是,我军攻打数轮,也该返回休整了。”

    见乐弘同意撤军,魏统便立即下令道:“撤退,全军立即撤退。”

    随着一阵撤军的铜锣声,魏统和乐弘麾下的三万大军,立即放弃攻打王五营寨,并退了回来。

    正在忧虑不已的王五,见敌军数万兵马立即后撤,并与自己麾下的大军脱离了接触,心中大为疑惑,并抬眼看向撤退中的敌军。

    “将军,敌军主力已经撤退,这可是我军拔营南撤的好机会啊!”一名部将立即建议道。

    “是啊!将军,我军主力已经撤离,我军已经成为孤军,不借此机会撤离,更待何时?”又一名部将大声劝道。

    王五抬头看向已经撤离数里的敌军兵马,顿时,感觉到这是敌军故意要放自己离开,于是立即下令道:“拔营南撤,要快。”

    在王五的命令下,麾下一万大军,立即开始进行拔营的准备,并在极短的时间内准备完毕,随后,王五便率领麾下的一万大军,快速向南退去。

    在王五军团撤离的过程中,数里之外的魏统、乐弘兵团,并没有趁机发起追击,而是完全放任王五军团离开,毕竟,他们此来的目的是阻止殷浩攻破兰陵城,而不是与扬州军团火拼。

    王六军团在从兰陵城东门外撤离后,并没有直接向南撤离,而是向西门方向行进,因为,王六得知王五军团遭遇敌军数万援兵,在殷浩军团主力撤离的情况下,担心王五独力难支,所以,决定率领麾下大军增援王五军团。

    没过多久,撤退中的王五军团,便与增援而来的王六军团汇合在一起,并合兵一处,继续向正南方向撤离。

    对于此次攻打兰陵城的失败,王五和王六皆是耿耿于怀,他们自然全都明白,这是由于殷浩的无能导致的,但殷浩毕竟是他们的上司,为此,两人也只能发发牢骚而已。

    殷浩麾下的数万大军撤离了兰陵城,兰陵城的危急算是彻底的解除了,而让殷浩主力大军撤离的主要功劳,自然是及时增援的魏统、乐弘兵团,为此,为了表示感谢,李贲好酒好肉的犒劳了魏统、乐弘军团的全体将士,并将自己从邺城皇宫偷拿的几件珍稀宝贝送给了魏统、乐弘,以示感谢。

    兰陵城之中,李贲与魏统、乐弘等人,正在把酒言欢,而在兰陵城正南几十里的武原城,殷浩与麾下的将士却是满面愁容。

    这一次,为了攻破兰陵城,他们付出了很多的努力,结果却功亏一篑,这让所有将士的心情都非常的糟糕,其中,尤以主将殷浩的心情最差。

    殷浩讨伐叛逆是屡战屡败,可以说,他从来就没有体验过胜利的滋味,而且,桓温步步紧逼的弹劾,让整个大晋朝廷都刚到压力巨大,为了扬州不落入桓温之手,朝廷给了殷浩最后一次机会,希望他能克敌制胜,从而摆脱屡败之将的帽子,进而让桓温无话可说,但就是这最后一次机会,也被殷浩完全的葬送了。

    在武原城之中,殷浩陷入了极度的懊悔,当初若是不将西门外的溃兵当成敌军的援兵,也许第一次进攻的时候,就可以攻破兰陵城了,而第二次进攻兰陵城,若是自己多派一些兵马防守攻城器械,也就可以凭借重型攻城器械的威力,赶在敌军援兵赶到之前攻下兰陵城,毕竟,这些重型攻城器械是如此的重要,本就应该重点守卫。

    但懊悔是毫无用处的,已经发生了的事情,是不可能改变的,殷浩沉浸在懊悔和假如之中,根本就是浪费时间和精力,是毫无意义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三章 谢安进宫

    殷浩又一次经历了彻底的失败,此时,他知道自己的仕途算是走到尽头了,桓温为了逐步吞并扬州,是不会对他手下留情的,为了给自己留些面子,殷浩一方面将战败的部分责任推给部将,比如王五和王六军团擅自行动,导致大军全盘皆输,同时,他也深刻的检讨自己,并认为是自己的失误,导致了大军的战败,而且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

    写好奏折之后,殷浩便派遣心腹部下,快马加鞭的将奏折送往建康城,而他自己则率领麾下三万主力,缓缓向广陵城方向行去,麾下王五军团返回彭城、王六军团则返回下邳驻守。

    就在殷浩所部大军败退的时候,华安与麾下的主力大军抵达了邺城附近,并在邺城的郊外驻扎了下来。

    邺城是河北的重要城池,因此,华安为了河北的安全,打算让谢艾镇守邺城,并负责统领留在河北的二十余万兵马,以抵挡慕容俊可能的南下。

    在邺城的城墙上,华安与麾下重要将领全都在欣赏着城外的风景,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理,邺城周边的环境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以前赤地千里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观。

    在城外数里的位置,出现了许多村落,这些村落或三五成群,或连成一大片,在周围树木的映衬下,显得非常的温馨,尤其是做饭的时候,升起的一缕缕炊烟,更是让人陶醉。

    而此刻正是接近傍晚的时候,周围的村落中冒起了缕缕炊烟,华安看向眼前的炊烟,正色道:“邺城光复足有一年多了,周围的老百姓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

    “是啊!王上。邺城的百姓已经可以安居乐业了,相信要不了多久,整个天下的老百姓都可以安居乐业。”王三连忙跟了一句。

    “王上,胜利来之不易,邺城周边的稳定更是难能可贵,况且。邺城是河北的重要城池,我军当全力守护邺城,决不能让邺城落入敌手。”谢艾正色说道。

    华安笑了笑,正色道:“谢将军说得好,邺城的确是河北重要的城池,是我军重点防御的城池,本王打算让谢将军镇守邺城,不知意下如何?”说完看向谢艾。

    当然,华安早就打算让谢艾镇守邺城了。而此时谢艾主动提出邺城的重要性,华安便趁势询问他的心意。

    谢艾自然非常愿意,并抱拳道:“王上打算给谢艾多少兵马?”

    显然,谢艾担心燕国的主力大军会向南进犯,若是没有足够的兵马,便无法阻挡燕军主力的进攻,为此,必须向华安提出这个要求。

    华安闻言笑了笑。他从谢艾所提出的要求,便清晰的看出。谢艾愿意镇守邺城,只是担忧兵马不足而已。

    “张蚝将军麾下的两万主力骑兵、杨安将军麾下的两万战车兵、王猛将军留下的六万关中骑兵、五万后备军团,还有,镇守常山的苏亥将军麾下的三万人马、镇守鲁口的蒲健将军麾下的五万人马、以及司州南部数郡的三万余兵马,全部受谢将军节制,如何?”华安一口气说出了可以拨给谢艾的兵马。并自信的看向谢艾。

    谢艾闻言,惊讶的张大了嘴巴,如此多的兵马,全部加在一起足有二十六万之众,当然。蒲健的五万人马和苏亥的三万人马情况比较复杂一点,司州南部的三万人马也不能随意调动,但即便如何,谢艾麾下的主力兵马仍高达十五万之众,而且这十五万兵马,全部在邺城的附近,可以直接指挥,最让谢艾高兴的是,十五万人马之中,有十万堪称精锐,有如此多的精锐兵马,谢艾相信一定可以守住邺城周边的大片区域,并有能力将燕国大军阻挡在易水以北。

    “王上真的可以给末将如此多的兵马?”谢艾担心自己听错了。

    华安肯定的点了点头,正色道:“没错,本王只带十四万主力大军横渡黄河,剩下的兵马全部由谢将军节制。”

    谢艾顿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毕竟,华安将如此多的军队交给他节制,足以说明华安对他的信任,而只有在足够信任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将绝大部分兵马交给别人。

    “王上如此信任末将,末将一定全力守卫邺城,绝不辜负王上的重托。”谢艾激动的说道。

    见谢艾已经正式答应镇守邺城,华安显得大为高兴,并大笑着说道:“有谢将军镇守河北,本王是一万个放心,明日一早,本王就将亲率十四万主力离开邺城,向黄河以南行去,邺城就交给将军了。”说完拍了拍谢艾的肩膀。

    谢艾再次抱拳道:“王上尽管放心,有谢艾在,燕国大军过不了易水。”

    华安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即与部将指点周围的村落,畅谈起了美好的未来。

    歇息一夜之后,第二日一早,华安便率领十四万主力大军离开邺城,向正南方向行去,华安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是大晋王朝建立都城的地方,华安要进入洛阳城镇守,以威慑荆州方向的桓温。

    在建康城方向,殷浩大军再次战败的消息,成了老百姓街头巷尾谈论的主要话题,对于殷浩的屡战屡败,普通的老百姓都有些无法忍受了,并觉得朝廷应该治殷浩的罪过,至少也要废黜殷浩,让有才能的人,领导扬州的军队。

    而如此舆论倾向,是非常有利于桓温对殷浩的弹劾的,为此,桓温麾下的斥候,立即将这一有利消息,以最快的速度送往浔阳城方向,以让桓温尽快得知如此有利的消息。

    不过,这种舆论倾向,对于大晋朝廷来说,却是很糟糕的消息,大晋朝廷为了平衡国内的势力,让南王北王互相对峙,而殷浩军团镇守核心的扬州,便可以中和二王的势力,起到三足鼎立的局面,让大晋朝廷更加的稳固,若是殷浩被废,桓温极有可能以雷霆手段掌管扬州军团,如此一来,三足失去一足,形势势必不会稳定,大晋朝廷将出现南北两股对峙的势力。

    最让大晋朝廷担心的是,桓温是个很有野心的人,尽管他的才能十倍于殷浩,但殷浩素有名望,却并无太大的野心,桓温的野心在很多方面都昭然若揭,若是让桓温掌握扬州的军队,大晋朝政势必完全被桓温所把持,还未成年的小皇帝也将彻底的沦为傀儡。

    此时,殷浩的再次战败,彻底的断绝了大晋朝廷的侥幸想法,在桓温的步步紧逼之下,贬黜殷浩,似乎已经成了大晋朝廷唯一的选择。

    在建康城的皇宫之中,皇太后褚蒜子在几名近臣的劝说下,已经下定决心,准备正式下旨废黜殷浩为庶民。

    不过,就在废黜殷浩的旨意刚刚拟好的时候,华安军团南归的消息送到了皇宫之中。

    褚蒜子听说华安军团已经抵达邺城,心中不禁升起一丝希望,并决定暂且将废黜殷浩为庶民的旨意扣下,看看情况再说。

    “启禀太后,前丹阳尹谢裒之子谢安,殿外求见。”就在这时,传来了谢安前来拜见的消息。

    褚蒜子知道,谢安是陈郡谢氏之中,非常杰出的人才,虽然谢艾此刻并无任何官职,也并不符合觐见皇太后的资格,但对于如此有名望之人,褚蒜子是不可能不见的,况且,谢艾在这个节骨眼上前来求见,一定有过人的见识。

    为此,褚蒜子立即下旨,让谢安前来觐见。

    谢艾大步走向大殿,跪拜道:“草民谢安拜见太后。”

    “谢贤士不必多礼,快快请起。”褚蒜子连忙让谢安起身。

    “谢太后。”谢安谢了一句,随即站起身来。

    褚蒜子仔细的打量了谢安片刻,轻声问道:“谢贤士前来觐见哀家,不知有何重要的事情。”

    谢安抱拳道:“启禀太后,草民最近在市井之中,听说殷刺史又打了败仗,而且,朝廷有废黜殷刺史之意,不知是否属实。”

    褚蒜子嘴角微微笑了一下,轻声道:“想不到这件事情,在老百姓之中影响这么大,就连一项喜欢闲云野鹤,不问世俗之事的谢贤士都知道了,没错,确有此事,不知谢贤士对此有何高见。”说完看向谢安。

    被褚蒜子这么一酸,谢安顿时显得有些局促,顿了顿,抱拳道:“启禀太后,恕草民直言,殷刺史屡战屡败,的确有莫大的过失,但主要责任并不在殷刺史,而是朝廷未能人尽其用,让并不精通军事的殷刺史率军讨伐叛逆,就如同让目不识丁的庄稼汉当先生,岂有不败之理,朝廷用人失误,岂能全部怪在殷刺史的头上,况且,眼下南王和北王的实力已经非常庞大,而且,据草民所见,南王和北王皆深怀野心,只怕这并非社稷之福啊!而殷刺史虽然不通军事,但毫无野心,且对大晋朝廷忠心耿耿,从没有做出失礼的事情,让殷刺史统领扬州军团固守扬州,与南王和北王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才是我大晋朝廷之福啊!”(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四章 谢安抵达浔阳城

    褚蒜子自然听出了谢安的意思,但此刻,殷浩的屡战屡败已经使其声望大大的受损,在众多老百姓和士族人氏的心中,殷浩早已不是当初的翩翩君子,而是屡战屡败的无能之人,就连他身旁忠心耿耿的部下,私底下都对其颇有微词,毕竟,殷浩屡战屡败让其麾下部将都跟着丢脸,并失去了立功升职的机会。

    殷浩的威望受损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桓温的步步紧逼,也让大晋朝廷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此次殷浩再次战败,若不严加惩治,只怕桓温不会答应,这也是褚蒜子拟旨贬黜殷浩为庶民的最主要原因。

    “谢贤士说的对,哀家原先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如今,京城的百姓都排斥殷刺史,南王也多次上书弹劾,哀家若不贬黜殷刺史,只怕南王不会答应,京城的百姓也不会答应啊!”褚蒜子说出了心中的担忧。

    谢安笑了笑,抱拳道:“太后虽然下旨贬黜殷刺史为庶民,但懿旨却迟迟不发,想必太后心中早有思量,以草民之见,太后是在等待北王南归,以洞察局势之后,再做最后的打算吧!”说完看向褚蒜子。

    显然,谢安对宫内的情况了如指掌,居然连褚蒜子压下懿旨一事都知道,这也就是说,虽然他表面上是一名喜欢游览天下山川的闲云野鹤,但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朝廷的局势,并通过自己家族的庞大势力,对宫内的情况了如指掌,进而,在时局危难的时刻挺身而出,进宫建言献策。

    见谢安居然知道的如此之多,褚蒜子先是惊讶了一下。不过,很快他就释然了,毕竟,谢安是陈郡谢氏的优秀子弟,而陈郡谢氏的势力遍布整个京城,皇宫内的宫女和官员。都有他们家族的人,而此次褚蒜子拟旨和暂时扣下懿旨,都没有刻意保密,所以,谢艾可以清楚的知道这些事情,也就不是很困难的事情了。

    褚蒜子想了一下,看向谢安,正色道:“谢贤士果然还是关心国事的,哀家的确在观望形势。不过,事情将向何处发展,哀家还是难以确定,谢贤士是否有什么好的计策,不妨指点一二。”

    谢安抱拳道:“太后折煞草民了,指点谈不上,草民只是不想让大晋江山落入他人之手,所以略尽绵薄之力罢了。此次,北王率军南归。势必对南王的势力形成牵制,草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劝说南王放弃弹劾殷刺史,只要殷刺史还在,扬州便可以避免被南王所占,太后和皇上也就不必受制于人了。”

    褚蒜子闻言。自然是非常的高兴,他看向谢安,问道:“谢贤士真的有把握可以说服南王放弃弹劾殷刺史吗?有几成把握?”

    谢安拍了拍胸脯,正色道:“回太后,草民有十成的把握。一定可以说服南王,放弃弹劾殷刺史。”

    见谢安自信满满的样子,褚蒜子满意的点了点头,正色道:“世人都说谢贤士是治国之栋梁,以前哀家倒是没有在意,今日与谢贤士一番长谈,才发现谢贤士果然是栋梁之才,若谢贤士可以保全扬州,日后,足以取殷刺史而代之,谢贤士才是扬州刺史最合适的人选。”

    显然,褚蒜子这是有感而发,并且,她已经在心中盘算,如何找一个恰当的时机,让谢安取代殷浩,成为扬州刺史,他能够感觉到,谢安的才能远远高于殷浩,而且,谢安看上去温文尔雅,丝毫没有野心之辈所拥有的那种让人不寒而栗的霸气,她相信,将扬州交给谢安,一定是大晋的福气。

    谢安此次入宫,仅仅是因为时局动荡,想要为大晋朝廷尽一份绵薄之力,并没有想要博取高官的意图,为此,连忙推辞道:“太后的信任,草民颇为感激,不过,此时当以稳定扬州的局势为第一要务,殷刺史虽然威望受损,但担任扬州刺史多年,麾下亲信颇多,仍是扬州刺史的不二人选,太后莫要轻言废黜殷刺史,以免引起扬州的动荡,让野心之徒有机可乘。”

    见谢安不为自己图谋,一切以大晋朝廷为重,褚蒜子心下非常的满意,并轻声道:“谢贤士此次前往浔阳拜见南王,必须要有一定的身份,哀家该册封你何种官职好呢?”说完看向谢安。

    谢安连忙摆手道:“太后,万万不可,草民以白身觐见南王是最合适不过了,若是以朝廷官员的身份,则会让南王怀疑草民是朝廷派遣的说客,反而不利于草民的劝说,况且,草民与南王多年前就已经相识,南王不会因为草民是白身就不相见的。”

    褚蒜子闻言,点了点头,正色道:“既然如此,劝说南王就全拜托谢贤士了,哀家就在京城,等着谢贤士的好消息了。”

    “太后放心,草民告辞。”谢安抱拳一礼,转身离开大殿。

    谢安走后,褚蒜子站起身来,看着谢安离去的背影,自言自语道:“谢安果然名不虚传,是个治国的良才,别说是扬州刺史,就是立为丞相也不为过,看来我大晋还是有贤才的,大晋中兴有望。”

    谢安离开皇宫之后,并没有回家,而是直接带领几名仆从,策马向浔阳城方向行去,他原本打算坐船前往的,但考虑到时间紧迫,当尽快见到桓温,于是便舍弃走水路,而走陆路前往。

    一路上,谢安并没有欣赏道路两旁的风景,而是以最快的速度奔向浔阳城方向,仅仅用了五日的时间,便抵达了浔阳城郊外,并立即前往城中拜见桓温。

    此刻,在浔阳城之中,桓温正在书写弹劾殷浩的奏折,就在半日前,他得知了殷浩军团再次全面战败的消息,如此消息,让桓温大喜过望,并认为吞并扬州的机会已经近在眼前了。

    为了让大晋朝廷就范,这一次,桓温用了更加犀利的言辞,并表示若朝廷一意孤行,不将屡战屡败的殷浩进行治罪,将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到时候,只怕他也无法约束麾下将士,从而让大晋陷入无法控制的混乱之中。

    桓温的言辞,威逼之意甚浓,很明显是要迫使大晋朝廷就范,若大晋朝廷不贬黜殷浩,他麾下的兵马,有可能会以清君侧的名义进犯京城,到时候,所有的后果都将由朝廷来承担。

    写好弹劾殷浩的奏折之后,桓温拿在手中仔细的阅览了一遍,甚为满意的点了点头,他认为,只要这份奏折送到建康城,朝廷一定顶不住压力,从而将殷浩贬黜为庶民,而殷浩一旦被贬黜,扬州军团势必一盘散沙,他便可以凭借威逼利诱的手段,让扬州各军将领为其所用,并策动心腹向朝廷进言,让他都督扬州的军事,从而实现对扬州的控制,进而达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

    “王上,北面刚刚传来消息,北王主力大军已经渡过黄河,正向洛阳方向行进。”就在桓温嘚瑟不已的时候,华安主力军团渡过黄河的消息,传到了桓温的耳朵里。

    一听华安主力大军,居然返回洛阳方向,桓温大为惊诧,这对于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此刻,他最先想到的,是尽快拿下扬州,以免夜长梦多。

    桓温拿出刚刚写好的奏折,交给一名心腹部将,正色道:“你立即将这份奏折送往京城,记住,一定要快,不得有误。”

    “是,王上。”心腹抱拳应了一声,正准备转身离开,一名小校急匆匆的走了进来,并抱拳道:“启禀王上,有一位自称是王上至交好友谢安的人,要见王上。”

    “谢安,他来干什么?”桓温疑惑了片刻,顿了顿,看向身旁的心腹,轻声道:“你先退下。”说完大步前往迎接谢安。

    虽然桓温不知道谢安此来的目的,但他知道,在这个节骨眼上,号称不问世事的谢安前来拜见,一定有重要的事情,所以,一定要见一下。

    “草民谢安拜见南王。”谢安笑着向桓温作了一揖。

    “哈哈!你我皆是多年的老友,还客气什么,来,里面请。”桓温客气的邀请谢安。

    二人并排进入正堂,并分宾主坐下。

    “谢贤弟不远千里前来,为兄甚为感动,来人,准备好酒好菜,本王要好好的招待谢贤弟。”桓温大声说道。

    “南王客气了,有一口粗茶淡饭就可以了。”谢安开口客气道。

    桓温闻言,有些不乐了,正色道:“谢贤弟何故如此生分,还是叫我桓兄吧!”

    “哈哈!桓兄恕罪,小弟失礼了。”谢安连忙改口道。

    桓温点了点头,看向谢安,正色问道:“谢贤弟不远千里前来浔阳城,仅仅是为了看望为兄,还是另有要事?”

    见桓温单刀直入的询问自己,谢安也不隐瞒,抱拳道:“不瞒桓兄,小弟此来,一是多年不见桓兄,心中甚是想念,二来是为了替桓兄分忧。”(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五章 谢安游说桓温

    见谢安要为自己分忧,桓温心头顿时有了一丝预感,他觉得谢安此来,一定与殷浩事件有关。

    桓温蹙了蹙眉,看向谢安,故作疑惑道:“谢贤弟要为为兄分忧,可为兄并无什么忧虑啊!贤弟此话何意?”

    谢安微微笑了笑,轻声道:“殷刺史讨伐青、兖二州之叛贼,不料屡战屡败,京城百姓皆言殷刺史无能,桓兄也上表朝廷,要求贬黜殷刺史,可如此一来的后果,桓兄想过没有。”说完看向桓温。

    桓温摸了摸脑门,疑惑道:“殷浩无能,屡战屡败,像这样无能之人,难道不应该遭到贬黜吗?如今天下未定,大晋朝廷需要的是有能力的人,若是让为兄讨伐叛逆,绝对不会出现如此屡战屡败的状况,贬黜殷浩这种无能之辈,又有什么过错呢?”

    显然,桓温心下大有取殷浩而代之的想法,即使在谢安的面前,也没有丝毫的隐藏。

    见桓温果然深怀野心,并有吞并扬州的志向,谢安心下暗暗惊心,如此一来,谢安更加坚定了劝阻桓温的决心。

    谢安摇了摇头,抱拳道:“桓兄所言极是,像殷刺史这样的无能之辈,的确应该废黜,但殷刺史一旦被废,扬州将落入有野心之辈的手中,如此一来,岂是大晋之福啊!”说完看向桓温。

    谢安心中的野心之辈是华安和桓温二人,但此刻,他口中所说的野心之辈,指的自然是北王华安。

    不过,桓温却误以为谢安在说他,于是脸色一沉,不满道:“贤弟此言。是说为兄有狼子野心吗?”说完瞟了谢安一眼。

    见桓温如此表情,谢安笑了笑,轻声道:“桓兄说的是哪里话,小弟怎会怀疑桓兄对大晋朝廷的忠心,所谓的野心之徒,自然不是桓兄了。哈哈!”说完刻意大声的笑了出来。

    桓温闻言,心下大惊,既然谢安所说的野心之徒不是他,那么,普天之下除了自己,还有何人可以接管扬州呢?扬州那些没有名望的小将,自然不可能镇得住扬州,而在扬州之外,也就他和华安二人了。照这么推测,华安将接管扬州,从而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伟业。

    “贤弟的意思,是北王将都督扬州?”桓温惊慌的问道。

    见桓温开始惊慌,谢安笑了笑,正色道:“殷刺史屡战屡败,已经让京城的百姓很不满意,而桓兄又连上几道奏折要求贬黜殷刺史。朝廷迫于压力也只好决定废黜殷刺史为庶民,不过。扬州乃大晋朝廷的核心之地,若要废黜殷刺史,必须先选好后继者,以免让京城陷入混乱,朝廷鉴于桓兄已经都督江州,所以。急令河北的北王率大军南归,准备在废黜殷刺史之日,让北王领兵都督扬州诸军事,以安定社稷。”说完看向桓温。

    桓温闻言,大感意外。他为了要吞并扬州,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标,费尽心机的要拔掉殷浩这颗钉子,却不料给华安做了嫁衣,出现如此意外状况,实在让桓温难以接受。

    “这些年北王不断扩充兵马,且有王猛、谢艾辅佐,实力早已超过为兄,若让北王都督扬州诸军事,大晋的朝政将全部处于他的控制之下,这怎么能行呢?”桓温焦急的说道。

    见桓温着急了,谢安连忙附和道:“桓兄所言极是,小弟也曾与北王有过数面之缘,仅从北王的面相,便可知此人绝非池中之物,且深怀野心,若让此人都督扬州诸军事,的确非社稷之福啊!而且,北王一旦大权在握,第一个要削弱的便是桓兄啊!为了此事,小弟是夜不能寐,甚为忧虑。”说完一副关心桓温的表情。

    谢安与桓温的交情并不算很深,为了桓温的前途,忧虑的睡不着觉,这句话说出来,不仅桓温不信,就连谢安自己都不相信,当然,为了显示交情,夸赞一些也是不要紧的。

    桓温从谢安的话语之中,听到了危机感,虽然他还未得知朝廷决心让华安都督扬州诸军事的确切消息,但这话从谢安的嘴中说出,真实性还是不容置疑的,毕竟,以陈郡谢氏的势力,想要得知朝廷的决策,要比他派遣的心腹要容易的多,且能够得知更机密的事情,况且,北面的斥候也传回消息,北王华安已经亲率主力大军返回黄河以南,两种情况综合在一起,桓温便几乎可以断定,朝廷的确极有可能让华安都督扬州诸军事。

    虽然,朝廷畏惧华安的实力,且对华安抗命不遵存有戒心,但朝廷对待自己也是一样的,在自己步步紧逼的情况下,朝廷自然要让华安来制衡自己,从而平衡大晋内部的力量。

    想到这里,桓温突然开始后悔了,他后悔自己步步紧逼的将大晋朝廷逼到了无路可退的境地,最终致使大晋朝廷做出了反击,将他最梦寐以求的扬州交给了华安,从而让他不能得逞。

    桓温懊恼了片刻,看向谢安,正色道:“朝廷让北王都督扬州诸军事,绝非社稷之福,贤弟是否可以助为兄,阻止朝廷这一决定,以维护社稷之安宁。”

    显然,此时谢安既然已经来了,就一定会有办法的,否则,怎么能说是来为他分忧呢?

    谢安思索了片刻,抱拳道:“桓兄无需多虑,朝廷之所以要让北王都督扬州诸军事,是因为殷刺史即将被废黜,而殷刺史之所以被废黜,除了屡战屡败被百姓唾弃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桓兄的连续弹劾,让朝廷压力很大,不得不废黜殷刺史,而一旦桓兄以大局为重,为殷刺史美言几句,朝廷自然就不会废黜殷刺史了,而殷刺史不被废黜,自然也就不需要北王前来都督扬州诸军事了,而且,桓兄为殷刺史美言几句,殷刺史一定会感激涕零,日后在朝廷方面,一定会多多的报答桓兄的。“说完看向桓温。

    桓温闻言,觉得谢安说的很有道理,但他心里总有些怪怪的感觉,因为,谢安说的越是合理,他就越觉得有问题,毕竟,他与谢安没有多么深厚的交情,谢安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他考虑这么周全,而且,还不远千里的前来劝说。

    但不论如何,谢安说了这么多,都是为他考虑的,为此,桓温心中还是颇为感激的,并抱拳道:“多谢贤弟一番教诲,听了贤弟的教诲,为兄是茅塞顿开啊!贤弟放心,为兄随后便上表,为殷刺史美言几句。”

    “桓兄还是尽早准备,小弟初来乍到,想去浔阳城的街市走走,就先告辞了。”谢安起身准备告辞。

    见谢安要去街市逛逛,桓温自然不会阻拦,他看向正堂外的亲信校尉,大声道:“你带领几名士兵,沿途保护谢贤弟。”

    随后,在几名士兵的保护下,谢安离开桓温的下榻之处,前往浔阳城的街道游览。

    谢安走后,桓温连忙召集几名心腹部下,研究当下的局势,毕竟,桓温对谢安还是有所怀疑的,他总觉得谢安的话中有虚假的成分。

    “王上,以末将之见,朝廷根本就不打算废黜殷浩,也不打算将扬州交给旁人都督,谢安此来,就是特意为了朝廷游说的。”一名心腹部下,蹙眉说道。

    “是啊!王上,北王的势力比我们还要强大,若是朝廷为了对抗王上,而将扬州送给北王都督,则是饮鸩止渴,末将认为,朝廷是不会这么做的。”又一名部将也是同样的观点。

    桓温闻言,轻轻点了点头,他突然发现,刚才差一点被谢安给迷惑了,谢艾根本就不会关心自己,而是做了朝廷的说客。

    “这个谢安,枉我还将他视为贤弟,他居然为了朝廷来欺骗我,真是岂有此理。”桓温气氛的吼道。

    “王上,虽然末将也觉得朝廷没有废黜殷浩之意,但此刻,王上也只好按照谢安的话去做了。”一名部将抱拳说道。

    桓温闻言,脸色一沉,大声道:“为何?本王一定要为殷浩这个废物说好话吗?”

    显然,桓温吞并扬州之心仍在,他仍然希望可以吞并扬州,实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目的。

    这名部下抱拳道:“王上,北王的主力大军已经渡过黄河,对我军形成了实质的威胁,以末将之见,这一次,朝廷派遣谢安前来游说,是为了给王上一个警告,若是王上一意孤行,非要废黜殷浩,则朝廷极有可能孤注一掷的将扬州交给北王,以与王上来个鱼死网破。”

    桓温闻言,猛然拍了一下脑门,让谢安前来给自己一个警告,这才是朝廷的真实目的。

    不过,朝廷突然玩弄如此高深的权术,让桓温感到大为意外,在他的原有印象中,朝廷根本就不存在如此心思缜密的有识之士,如此良策是何人在背后出谋划策,桓温心下非常的感兴趣。

    不过,既然华安主力军团已经南渡黄河,而朝廷也给出了如此严重的警告,桓温也只得认栽,并老老实实的重新写了一封奏折,将殷浩的过错尽可能的掩盖,并未殷浩说了不少好话。(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六章 北王宫

    重新写好一篇奏折之后,桓温连忙派遣心腹校尉,连夜将奏折送往建康城方向,以退一步的姿态向朝廷示弱。

    奏折送出之后,桓温开始仔细的思虑了起来,他觉得京城方向,已经出现了有远见的谋臣,否则,不会想出如此让自己不得不妥协的计谋。

    而以桓温对大晋朝廷的了解,这样有胆识和气魄人才原本是没有的,也就是说,这样的人才是刚刚进入朝廷的。

    思索了片刻,桓温突然觉得前来游说的谢安,是嫌疑最大的人物,毕竟,听了谢安的一番话,桓温能感受到谢安是很有才华的人才。

    有谢安这样的人才辅佐朝廷,桓温突然觉得自己吞并扬州的计划,是彻底的难以实施了。

    几日后,在建康城方向,桓温派遣心腹送来的奏折,抵达了皇宫之中,并交到了皇太后褚蒜子的手中。

    见桓温果然不再追究殷浩的战败责任,褚蒜子感到大为满意,这也让她更加坚定的认为,谢安是个难得的人才,并已经下定决心,要找个合适的机会提拔谢安,让谢安逐步取得扬州的主导权,从而维护大晋朝廷的统治。

    为了让殷浩安心,褚蒜子派遣宦官前去广陵城,告诉殷浩,朝廷的最终决策是让他继续担任扬州刺史的职位,并要他不要妄自菲薄,同时,严令殷浩不许再领兵出战了,以免再次出现战败的窘状。

    在洛阳城方向,华安与麾下的十四万主力大军,已经抵达郊外,并在郊外的一大片空地上驻扎了下来。

    当然,华安与麾下的将领,还有一万亲卫军将士。自然是前往洛阳城内驻扎了。

    洛阳城经过数年的治理,已经由原先的破败不堪,变得无比的繁荣起来,除了偌大的皇宫之外,城内其余的位置几乎全都进行了重修。

    皇宫虽然没有重修,也不能住人。但里面乱七八糟的杂草和垃圾都已经被清理干净了,看上去虽然有些破败,但通过断壁残垣,还是可以看出当年盛世时的影子的。

    自从华安麾下大军收复洛阳以来,便下令将洛阳皇宫的大门全部关闭,以防止有人进入内部,对皇宫造成进一步的破坏,为了保持皇宫内部的清洁,华安招募部分百姓。每隔几日便到皇宫内打扫一番,多年来,从未停歇。

    由于洛阳城是大晋朝廷建国时的都城,因此,华安对洛阳是极其的重视,除了上书朝廷,要求朝廷迁都以外,还对洛阳城进行了修缮和一定程度上的扩建。为了方便自己居住,华安命令工匠在皇宫的东门外建设了一座王宫。

    王宫在规模上。虽然比不上洛阳的皇宫,但也是不小,由于与皇宫相连,为此,还在外围挖了一条足有十丈宽的护城河,并引皇宫护城河的水灌之。让王宫俨然成了一座袖珍的皇宫。

    为了建设这座王宫,华安给工匠提出了诸多的要求,既要高大气派有档次,同时,还不能花费太多的经费。要适可而止,不能超过旁边皇宫的规模。

    在工匠设计出模型之后,华安亲自看过之后,方才同意开工。

    自从王宫开始动工,至今,已经有近一年的时间了,经过数千工匠的努力,华安的王宫,终于在华安返回洛阳城之日,胜利的竣工了。

    华安刚刚率部策马进入洛阳城,城内的部下,便将王宫已经竣工的消息,告诉了华安。

    华安听说王宫恰好刚刚竣工,顿时大为高兴,并立即带领麾下部将,向王宫方向奔去。

    在王宫的周围,还有几十座大大小小的府邸,这些府邸也都是华安下令建造的,为的是让自己麾下部将的家眷又一个舒服气派的居住环境,以让这些部将,更加忠心的效忠自己。

    一路上,华安与麾下众部将,看到了大大小小的府邸,心中皆是大为舒心,只要日后天下安定,他们便都可以住在这些舒舒服服的府邸里面了。

    “王上,这些府邸都是赏赐给我等的吗?”邓羌看向一座府邸,高兴的说道。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那是自然,各位将军,随本王征战多年,本王赏赐各位将军一座府邸,也是应该的吗?”

    众将闻言,皆是大为兴奋,如此一来,在不出战的日子里,他们便可以住在高大气派的王府里了,并且,在他们老了、不能征战的时候,也是可以在如此舒心的府邸安度晚年的。

    “王上,如此多的府邸,只怕一人一座,还有很多剩余啊!是不是每人几座府邸。”邓羌开口打趣道。

    华安自然明白,邓羌这是在开玩笑,于是,轻声笑道:“你想得倒美,本王还想多建几座王宫呢?府邸虽然还有剩余,但日后立功的将领会越来越多,总得为后来者先预备着吧!”说完看向麾下部将。

    众部将从华安的话中,听出了华安的野心,原来,华安之所以建设了如此多的府邸,是为了日后招揽更多的人才,而若要招揽更多的人才,华安的地位也必须要更进一步,至少,也要控制更多的土地和人口。

    没过多久,华安与麾下的部将,便抵达了王宫的南门外。

    华安与麾下部将抬眼看去,正前方是宽阔的护城河,在护城河的正中间是三座精美的石拱桥,中间的石拱桥足有五丈宽,两边的石拱桥皆是三丈宽,在石拱桥的两侧是精美的汉白玉护栏,在护栏的顶部,雕刻了许多精美的石狮子,看上去颇为气派。

    中间宽度五丈的石拱桥,是专门为华安所设,也只有华安有资格从这座浮桥通过,而其麾下的部将,只能走右侧宽度为三丈的石拱桥通过。

    在护城河的外侧,有一大块开阔地的,在这块开阔地之上,建设了一些小房子和马棚,有专人负责看管,华安与麾下部将,跳下战马,将战马交给看管马棚的下人,分别沿着不同的石拱桥,向王宫行去。

    在石拱桥上,华安停下来抚摸了汉白玉雕刻的石狮子,感受到了工匠的娴熟技术,这些雕刻精美的石狮子,倾注了工匠太多的心血,这是他们的劳动成果,也是华安的成果。

    走过石拱桥之后,前方是一大片石砖铺设的空地,在空地的后面便是王宫的大门了,王宫的大门只比皇宫略小,在朱漆的大门顶部,篆刻着‘北王宫’三个鎏金大字,看上去威武而霸气,象征着华安征战天下,为大晋收复失地的丰功伟绩。

    王宫内的仆人,自然早已得知华安已经进入洛阳城,于是,立刻将王宫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并在华安抵达大门的时候,将厚重的大门缓缓的推开,以迎接华安进入王宫。

    随着王宫的大门被缓缓的打开,华安与麾下部将,缓缓走了进去,在大门的后面是一睹玄关墙,而过了玄关墙之后,里面便是两排花园,和两排楼房,在花园之中,种植了多种让人赏心悦目的鲜花,而两旁的房屋也是高大气派,让人感觉非常舒服。

    但这只是王宫内的第一个院落,更气派的建筑自然还在后面,在第一个院落的两边,分别有一座小门,通向两侧的院落,而在其正前方,则又是一座高大的大门,而且,规格仅比外面的大门略小一点而已。

    在华安抵达这座大门之后,王宫的下人们,又将这座大门也打开了。

    华安与麾下部将继续向里走,在进入第二个院落之后,众人发现第二个院落,与第一个的结构基本相同,但比第一个院落更加的气派和高贵,两侧的楼房也更高。

    而在第二个大院落的后面,自然就是王宫的第三座大门了,同样,在华安等人抵达第三座大门的时候,王宫的下人,再次将大门给打开了。

    一连进了三座大门,华安麾下的众部将,皆大为感慨,并感受到了王宫的气派和威武。

    “王上,这里面到底还有几座大门啊!可真够大的啊!”邓羌大声问道。

    华安走过第三道大门的玄关,指着前方数百步外的大殿,正色道:“已经到了,前方的大殿便是日后,本王处理政务的地方,各位将军若是有事禀告,也可以前来此处汇报。

    众部将抬眼望去,顿时,惊呆了,王宫的正殿极为气派,而且金碧辉煌,看上去非常的上档次,和江南建康城的皇宫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在正殿的两侧,建设了几座偏殿,这几座偏殿的规模也很大,而且,非常的气派,这里自然就是为华安麾下的重要心腹,所准备的办公地点,当然了,这些偏殿也有居住的功能,若是处理事情到了很晚的时间,也可以在这里住下,以便第二日一早,继续处理政务。

    第三处院落里,有华安处理政事的正殿,这里也自然成为了整个王宫的核心地带,当然,在正殿的后面还有几座相邻的宫殿,再往后则又是一座大门,第四座大门的后面,自然就是华安与夫人们的寝宫了。(未完待续。。)

第八百三十七章 接回亲人

    华安与麾下的众部将,径直向正殿的方向行去,大约走了数百步之后,便抵达了阶梯的位置,正殿前方的阶梯足有百余阶,分左右两侧布置,在两侧阶梯的中间是汉白玉雕刻的猛兽图案,而在两侧阶梯的外面则是汉白玉雕刻的护栏,看上去颇为壮观。

    众部将跟随华安的脚步,沿着右侧的阶梯向大殿行去,足足走了一百阶之后,便抵达了大殿前方的露台。

    露台的四周同样以汉白玉雕刻的护栏围住,站在高高的露台之上,可以俯视大半个王宫。

    华安单手抚摸着汉白玉护栏,抬头向正西方向看去,大晋残破的洛阳皇宫尽收眼底,也就是说,站在正殿的露台上,便可看清夕日洛阳皇宫的残破风景,而这也是华安选择将王宫建设在此处的最重要的原因。

    当然,洛阳皇宫残破的风景并没有什么好看的,但这可以起到警醒的作用,就像当年勾践卧薪尝胆一样,洛阳残破的皇宫,可以让华安时时刻刻的记住,大晋曾经遭受的劫难,并励精图治,不让历史重演,同时,麾下部将前来参拜的时候,也可以看到洛阳皇宫的残破风景,从而时刻提醒自己不可懈怠。

    在露台之上看了片刻之后,华安便带领麾下部将进入大殿之中,走进大殿之中,华安自己都大吃了一惊,他没有想到工匠居然将此处建设的如此豪华,居然比江南建康城的皇宫还要好,而建设成这样,自然是要花费不要钱财的。

    “王上,从外面看大殿就已经够气派的了,没想到进来之后才发现。里面更加的气派啊!哈哈!”诸葛雄大声感慨道。

    “王上,这里一点都不比江南的皇宫差,王上都可以做皇上了。”邓羌一高兴,居然口无遮拦起来了。

    华安闻言一惊,连忙斥道:“邓羌,休得胡言。”说完瞪了邓羌一眼。

    邓羌也意识到自己失言了。连忙捂住嘴巴,闭嘴不言。

    在大殿内随意转了一圈之后,华安走向尊位,在雕刻有野兽图案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并看向殿下的众部将。

    众部将见状,连忙一同抱拳参拜道:“末将参见王上。”

    华安平举双手,正色道:“众将平身,赐座。”

    此时,大殿内并无椅子之类。可以落座的物件,众部将闻言愣了片刻,皆相视一笑。

    显然,华安刚刚是在与他们开玩笑的,赐座更是戏谑他们而已。

    简单的体验了一下王宫大殿的气派,华安让众部将先行离开,并让他们前往各自的府邸。

    当然了,这些将领并不知道自己的府邸在何处。不过,这些华安早就安排好了。并立即让麾下的亲兵,带领这些将领前往各自的府邸。

    众部将全部都离开之后,华安一个人在大殿之中闲逛了起来,这里日后就是他处理政务之所了,能在如此豪华靓丽的宫殿内办公,华安感到非常的庆幸和兴奋。

    过了一会儿。一名负责建设王宫的官员大步走进了大殿,并抱拳拜见道:“微臣参见王上。”

    “恩。”华安应了一声,轻声问道:“你有什么事情吗?”

    这么官员抱拳道:“王上,微臣已经按照您的吩咐,费时近一年建造了王宫。不知,王上觉得是否有需要修改的地方。”说完看向华安。

    王宫建造的如此华丽,华安自然非常的满意,并没有需要修改的地方,不过,为了显示自己的威严和气势,华安自然还是要批评一番的。

    华安看向这名官员,正色道:“本王早就说过,凡事适可而止,王宫装饰的如此细致,一定花费颇多吧!如此劳民伤财,非社稷之福啊!”说完微微瞪了这名官员一眼。

    “王上所言极是,不过,微臣与几位大人都商议过了,众大人都说王上先后平定蜀中、关中、中原、河北数州,歼敌无数,功勋卓著,让燕代等国闻风丧胆,王宫的建造上,自然要气派一些,如此才配得上王上的身份啊!”这名官员,恭维的说道。

    虽然,明知道这是恭维之词,但华安听在耳中还是很舒服的,毕竟,人都是有虚荣心的,华安自然也不例外,况且,这名官员说的也全都是实话,并无吹嘘的成分,这就更让华安听着舒服了。

    华安点了点头,正色道:“王宫的仆人都是哪里人,都足够可靠吗?”

    显然,华安对王宫的大量仆人很感兴趣,而且,非常的关心,毕竟,这些仆人是日后伺候自己的人,一旦有敌人派进来的奸细,后果就非常严重了,这一点华安不得不防。

    “王上放心,这些仆人,都是洛阳本地人,是微臣亲自挑选的,绝对足够可靠。”这名官员正色说道。

    华安放心的点了点头,正色道:“好,你做的很好,辛苦了,你下去吧!”说完向北面走去。

    这名官员作了一揖,转身离开。

    华安在几名亲卫士兵的保护下,大步向王宫的第四道大门走去,在这扇大门的后面便是自己的寝宫了。

    随着这扇大门的缓缓打开,华安看到了自己的豪华寝宫,并大步走了过去,寝宫自然不能与大殿的规模相比,但也是非常豪华了,至少也算得上是缩小版的大殿,在寝宫的两侧是一座座院落,这些院落的规模相对较小,而且,越往两侧院落的规模越小,房屋也就越是简陋。

    站在自己的寝宫内,华安感受到了皇宫的气息,不过,唯一遗憾的是,自己的王后和几位王妃都不在这里,这里空有如此多的房屋,但却显得冷冷清清的,这让华安的心里很是寂寞和感慨。

    这些年,为了不让自己的妻和子女,遭受行军的颠簸之苦,同时,也为了让自己专心打仗,华安并没有将任何一名亲人带在身边。

    如今,王灵和韩雪雨与自己的爹娘还在江南的建康城,而李青怜和诸葛琪则在关中的长安城,她们如今过得怎么样,华安无从得知,不过,此时见到王宫的气派,华安突然思念起了自己的亲人,并下定决心,要将所有的亲人全都接到王宫里来。

    若是以前,华安为了取信大晋朝廷,还不敢接回建康城的亲人,但此刻,已经拥兵几十万的华安,早已不是当初仅有几万人马的小将了,有大晋一半实力的华安,已经成了实际割据一方的庞大势力,对待朝廷的命令,可听可不听,若要接回自己的亲人,朝廷自然也不敢阻挡。

    为了防止半路上出现意外,华安打算派遣精锐大军,前去护送自己的亲人,当然也用不着太多的兵马,毕竟,除了要防备那些不知礼数的山贼土匪之外,对于拥兵数万的割据势力是用不着防备的,毕竟,这些都是自己的家眷,凡是有头脑的人,是不会做出残害别人家眷的事情的,否则,他们应该知道后果是什么。

    几日后,华安召见王三和诸葛雄,与他们商议接回自己亲人,以及诸位将领亲属的事宜。

    王三是土生土长的江南人,前往建康城方向的任务,自然非他莫属,而诸葛雄曾经是自己的王妃诸葛琪的部下,让他前往长安城是最合适不过了,而且,华安麾下最精锐的兵马,都在他们二人的麾下,让他们前往接回自己的亲人,华安非常的放心,当然,连带着也要将麾下大将的亲属也一并接来。

    为了防备路上的安全,华安让王三和诸葛雄各自带领五千人马出发,而剩下的兵马全部留在洛阳城,由华安亲自指挥,以保卫洛阳城的安全。

    虽然从建康城接回自己的亲人,是华安自己的事情,但华安的身份毕竟不一般,为此,不能偷偷的接回,至少,也要向大晋朝廷通报一声,否则,王三冒冒失失的率领五千精锐亲卫军前往建康城,会引起与扬州军团之间,不必要的误会,一旦造成事故就不好收场了。

    思来想去,华安将自己万分思念亲人的实情,一五一十的写在奏折之中,并告诉大晋朝廷,自己已经派遣五千大军前往建康城,准备接回自己的和部将的亲人,于此同时,华安还将自己派人打扫洛阳皇宫的事情告诉朝廷,建议朝廷迁都洛阳,重振大晋当年的辉煌。

    写好奏折之后,华安便立即派遣心腹亲兵,将奏折送往建康城,以及时交到皇太后褚蒜子的手中。

    第二日一早,王三和诸葛雄,便各自率领麾下五千人马,分别前往建康城和长安城,准备接回华安和诸将的亲眷。

    二人率军离开洛阳之后,华安心中,顿时充满了期待,这么多年没有见过自己的亲人,华安对他们是非常的想念,尤其是身在建康城的亲人,已经至少有七八年没有见过了,自己的孩儿华为,至少应该有十几岁了,差不多要长成大小伙子了,一想到自己的孩儿长大了,华安顿时充满了无限的幸福感。(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322/ 第一时间欣赏晋霸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御览山河所写的《晋霸天下》为转载作品,晋霸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晋霸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晋霸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晋霸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晋霸天下介绍:
一个朝代汉人只剩下百万, 一个朝代汉人的男人成了11, 一个朝代汉人的江山只能偏安一隅, 一个朝代汉人的命运任由胡人主宰, 天不亡汉 都市青年华安带着汉人的雄心来到了五胡乱华的东晋初年, 坐拥美人,挥斥方遒……晋霸天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晋霸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晋霸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