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晋霸天下TXT下载晋霸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晋霸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御览山河     晋霸天下txt下载     晋霸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九百四十三章 还有活口

    虽然山谷之中的五百人马,看上去好像是全部歼灭了,不过,姚苌并不完全放心,于是看向一名部将,大声下令道:“你立即带领五百人马下去,不论活的死的,全都给我补一刀,快去。”

    “是,将军。”部将大声领命,并立即带领麾下的五百将士,向山谷的底部行去。

    此时的山谷之中,到处都是烧焦的尸体所散发出的难闻的味道,五百士兵掩着鼻子,在将领的带领下,从山谷的半山腰抵达了山谷的底部,并开始对这些已经被烧死的士兵身上补一刀,以确保这些人不可能再活过来。

    “将士们,分开行动,所有尸体上都必须补上一刀,要快。”将领下达了命令。

    众将士闻令,立即分散开来,并举起手中的兵器,对着脚下已经死去的尸体猛挥下去。

    不过,此时山谷之中的余火还未燃尽,炽热的火焰烤的众士兵非常的难受,而且,大量烧焦的尸体所散发出来的难闻味道,更让众士兵难以忍受,为此,众士兵都不愿严格的执行命令,毕竟,在他们的眼中,这些倒地不起的士兵,显然早已经死去,在死人身上戳个窟窿,显然是毫无意义的,而且,太过于残忍了。

    在这种心态的支配下,这些士兵只是随意的挥舞手中的兵器,并没有按照命令,将全部尸体都补上一刀。

    “将士们,你们都忙完了吗?”将领大声说道。

    “将军,山谷之中,已经没有活口了。”一名士兵大声说道。

    将领点了点头,伸手一挥,带领麾下的将士。向半山腰上走去。

    “怎么样,山谷下方没有活口吧!”见部将返回,姚苌轻声问道。

    部将正色道:“将军放心,敌军已经被我军全歼,绝对没有活口。”

    姚苌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麾下的众将士,大声道:“传令下去,大军立即返回北丰城。”说完跨上战马,向北丰城方向奔去。

    两千将士跟随在姚苌的身后,急速向北丰城方向奔去,待姚苌与麾下的大军抵达北丰城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黑透了。

    此时,姚襄与麾下的心腹部将,全都在城门口等待着姚苌军团的归来。见姚苌大军顺利返回,皆大大的松了口气。

    “怎么样,全都解决掉了吗?”见姚苌返回北丰城,姚襄轻声问道。

    姚苌点了点头,轻声道:“五哥放心,事情全都办妥了,绝对没有一个活口。”

    姚襄闻言,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麾下将士,大声道:“将士们辛苦了。回营领赏。”说完示意两千大军返回大营。

    众士兵闻令,自然非常的高兴,并立即向大营方向奔去。

    此时,姚襄与麾下的众部将都非常的高兴,既然这五百人马被顺利的灭了口,他们便可以打出全歼敌军的旗号。以招募辽东的老百姓参军了。

    “将军,既然这五百人马已经被全歼,我军明日便可以在辽东大肆征兵了。”一名部将看向姚襄,大声说道。

    “是啊!将军,只要我军打出为百姓报仇雪恨的旗号。一定可以很容易的招募到大量的士兵。”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显然,姚襄麾下的众部将都有些急不可耐了。

    姚襄点了点头,大声道:“好,各位将军,明日一早,你们便分头前往辽东的各个位置,以为百姓讨回公道为噱头,在辽东大肆征兵。”

    “是,将军。”众部将大声领命道。

    随后,姚襄又交代了具体的行动方案,并让麾下部将一定要严守秘密,千万不可泄露五百兵马的秘密。

    ###

    夜半的时候,山谷之中的余火已经全部熄灭了,而躺在地面上的尸体却并没有完全死去,几名士兵和一名队正刚刚苏醒,并艰难的爬了起来,并艰难的聚拢到了一起。

    “队正,我还活着,我还活着。”一名浑身是血的士兵,激动的说道。

    “队正,我们被出卖了,向我们发起进攻的,就是我军啊!”另一名士兵,气愤的说道。

    队正看向还活着的几名士兵,轻声道:“弟兄们,姚襄过河拆桥,想要置我们于死地,如今我们几个活了下来,我们一定要报仇,一定要为了死去的弟兄,向姚襄讨回公道。”说完眼神之中露出了一股杀气。

    “队正,如今就剩下我们几个人了,如何能够讨回公道呢?”一名士兵,擦了擦眼角的血水,无奈的说道。

    “是啊!队正,我们势单力薄,如何能够讨回公道呢?”又一名士兵,绝望的说道。

    队正沉思了片刻,看向几名伤兵,正色道:“弟兄们,既然姚襄不仁,就不能怪我们无义,如今,只剩下我们几个人,就凭我们的力量,一定无法为冤死的弟兄们讨回公道,不过,若是我们借助晋军的力量,就一定可以讨回公道。”说完看向众士兵。

    “队正的意思,是要我军投降晋军?”一名士兵,小声问道。

    “没错,此时除了投靠晋军,我们还有其它的选择吗?”队正肯定的说道。

    “队正,我同意。”

    “队正,我也同意。”

    几名走投无路的士兵,全都同意归顺王午军团。

    见几名士兵全都同意归顺王午,队正大为高兴,并大声道:“弟兄们,此处并非久留之地,我们必须尽快离开,来,我们互相搀扶着离开这里,先找个稳妥的地方藏起来,而后,再向晋军投降。”

    几名士兵闻令,立即点了点头,并互相搀扶着,艰难的离开山谷,在一处密林之中躲避了起来,他们打算先养养伤,然后,再前去投靠王午,并揭穿姚襄的阴谋。

    第二日一早,姚襄麾下的众将领,便各自带领一支兵马,前往辽东的各个位置招募兵马,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辽东百姓加入大军,姚襄打起了仇恨牌和亲情牌,并表示自己麾下的大军,已经完全歼灭了王午麾下的五百作恶多端的兵马,并表示,只要有他姚襄在,辽东百姓的权益便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

    姚襄的这招,可谓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其麾下将士的劝说下,辽东的大量百姓都加入了姚襄麾下,并逐步集结起来,开往北丰城。

    姚襄军团先是歼灭了五百悍匪,并在此基础上大肆征兵,如此大规模的行动,自然不能瞒过王午派遣的斥候。

    斥候在得知这些消息后,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南关城,并将这些情况向王午进行汇报,以让王午提前做好应对的准备。

    王午一听姚襄军团歼灭了五百作恶多端的悍匪,心头不由得一阵心惊,他原本预测,这五百悍匪就是姚襄麾下的兵马,而如今,这五百兵马却被姚襄军团全歼了,这实在是太奇怪了,难道原先的推测是错误的,可在辽东,除了姚襄麾下的兵马,别的人马不可能拥有晋军的装备,这让王午无论如何都有些想不通。

    “将军,这五百悍匪多半就是姚襄麾下的兵马,可姚襄怎么会全歼自己麾下的兵马呢?难道我们之前的分析全都是错误的?”一名部将蹙眉说道。

    显然,他对这样的问题,有些想不通,毕竟,姚襄就算再怎么心狠手辣,也不该歼灭自己麾下的兵马。

    “将军,或许我们真的分析错了,燕国主力大军曾多次与我军主力作战,也曾打败我军,所以,燕国的兵马应该也有我军的铠甲和兵器。”一名部将,轻声说道。

    王午轻轻点了点头,看向麾下部将,正色道:“你们是觉得那五百假扮成我军的兵马,是燕国的兵马,但若真的是燕国的兵马,他们怎么会这么残忍的抢夺燕国百姓的财物呢?毕竟,他们也都是从燕国的百姓之中招募的,就算要嫁祸我军,也不用这么残忍吧?”

    显然,王午仍然觉得那五百名悍匪,不应该是燕国的兵马。

    “将军的意思,这五百被灭的悍匪,不是燕国的兵马,那他们应该是哪里的兵马呢?”一名部将轻声问道。

    王午沉思了片刻,正色道:“本将仍然觉得,这五百悍匪就是姚襄麾下的兵马,不过,姚襄已经灭掉了这五百兵马,这又让本将心里有些想不通啊!这里面到底有什么隐情,本将也很想知道啊!”说完看向麾下部将。

    “将军,不论这五百兵马是哪里来的部队,残害辽东百姓的黑锅,我们是背定了啊!”一名部将无奈的说道。

    “是啊!将军,如今的辽东百姓全都积极加入姚襄麾下,这对我军来说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啊!”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显然,这些辽东百姓之所以积极加入姚襄麾下,完全是因为姚襄率领麾下大军歼灭了五百悍匪,并将矛头指向王午,如此,在信任和仇恨的支配下,辽东受到欺辱的老百姓,自然要积极的加入姚襄麾下了。

    “报,将军,城外有几名自称是姚襄麾下的士兵,要求面见将军。”就在这时,一名小校进入了中军大帐,并大声汇报道。(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四章 揭露阴谋

    王午闻言,感到非常的奇怪,此时,姚襄麾下的士兵前来,会有什么事情呢?而且,小校说这些士兵自称是姚襄麾下的士兵,这足以说明,他们并不是奉命前来的,也无法证明自己的身份,否则就用不着自称了。

    “将军,这很有可能是姚襄派来的奸细,不如直接杀了。”一名部将愤怒的说道。

    “将军,还是见一见吧!末将倒是想看看,姚襄又要搞什么诡计。”另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王午蹙眉思索了片刻,大声问道:“他们一共有多少人?”

    “回将军,仅有三人,而且个个都是重伤。”小校如实说道。

    王午一听,立马下令道:“快去传令,将这三人立即带到中军大帐这里来。”

    “是,将军。”小校闻令,立即转身前去传令。

    “将军,怎么会是三个重伤的士兵呢?”小校刚走,一名部将便疑惑了起来。

    “将军,最近姚襄全歼了五百悍匪,这三名士兵会不会就是这五百悍匪之中的漏网之鱼呢?”另一名部将,则说出了大胆的猜测。

    王午闻言,微微点了点头,若这三名自称是姚襄麾下的士兵,真的是五百悍匪之中的漏网之鱼,那么,这三人一定知道辽东最近发生的所有事情。

    没过多久,三名士兵便抵达了王午的中军大帐,并艰难的下跪,向王午行礼。

    “好了,你们都起来吧!”见三人皆是重伤,王午轻声下令道。

    “谢将军。”三人轻声谢恩,并艰难的站了起来。

    王午仔细的打量着中军大帐中的三人,正色问道:“你们真的是姚襄麾下的将士。你们为何受了如此重的伤。”

    两名重伤的士兵,看向那名队正,示意让他们的队正回答。

    队正看向王午,抱拳道:“将军,我们真的是姚襄麾下的兵马,并奉命在辽东筹集粮草。在很短的时间内,我们就为姚襄筹集到了大量的粮草和财物,但姚襄却过河拆桥,将我们五百将士骗入山谷,然后弓弩齐射,将我等将士射杀,为了防止有活口,他们还释放大量的火球,焚烧我等将士。最后,竟然还让士兵下到山谷底部,在所有士兵的身上都补上一刀,我等将士实在冤屈。”说完眼角流出了泪滴。

    “筹集粮草,我看你们是抢夺粮草才对吧!而且,还穿戴我军的铠甲,打着我军的旗帜,真是罪有应得。”王午麾下的一名部将。大声呵斥道。

    “将军,他说的应该都是真的。姚襄想要杀人灭口,所以就在山谷全歼了他们这五百兵马。”一名将领,大声说道。

    王午闻言,心头的疑问顿时全都解开了,至此,他对辽东出现的各种情况。都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他已经完全可以确定,在辽东作恶的五百悍匪就是姚襄麾下的兵马,而且,姚襄之所以剿灭自己的兵马。就是为了掩盖自己的恶毒计划,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骗取辽东百姓的支持。

    “将军,我们这些弟兄死的冤啊!您一定要为我们做主啊!“一名重伤的士兵,看向王午,大声说道。

    “是啊!将军,我们三人愿意前来投靠您。”另一名士兵,大声说道。

    王午微微笑了笑,看向三人,正色道:“你们所说的事情,本将已经知道了,只要你们心甘情愿的跟随本将,本将一定会为你们讨回公道的。”

    “多谢将军,我们一定全心全意的跟随将军麾下。”三名重伤士兵,感恩的说道。

    王午点了点头,轻声道:“来人,带他们下去治伤,要用最好的药材。”

    “是,将军。”一名小校领命,立即带领三名重伤的士兵离开。

    三名重伤的士兵离开中军大帐之后,王午看向麾下众部将,得意的说道:“姚襄的计谋虽然毒辣,但他做梦都不会想到,他的灭口计划失败了,如今,这三个活口都掌握在本将的手中,姚襄的阴谋是不会得逞的。”

    “将军说的对,有了这三个活口,我们便完全可以确定辽东最近发生的事情,都是姚襄的阴谋,而且,只要这三个人站出来揭露姚襄的阴谋,姚襄苦心经营的恶毒计划,就会完全败露。”一名部将,看向王午,兴奋的说道。

    “没错,将军,我们应该尽快揭露姚襄的阴谋,将姚襄的邪恶阴谋公诸于众。”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王午闻言,点了点头,正色道:“传令下去,立即将姚襄的全部阴谋写成檄文,并抄录一万份,派遣数百名细作,携带这些檄文进入辽东腹地,将这些内容贴满整个辽东,让全辽东的所有人都知晓姚襄的全部阴谋。”说完眼神之中,闪过一丝异色。

    “是,将军。”部将大声接受了命令。

    随后,王午又与麾下的部将,商议了具体的应对姚襄军团威胁的策略,并决定当前的最主要任务,是以揭露姚襄阴谋为主,出兵进攻姚襄军团为辅。

    王午麾下的部将,根据三名重伤士兵的叙述,已经完全了解了姚襄阴谋的全部过程,于是,很快就写好了一篇揭露姚襄罪恶阴谋的檄文,并迅速组织军中的文员,日夜不停的复制这些檄文,并让早已准备好的数百名细作,携带这些檄文,偷偷的潜入辽东的各个位置,将这些檄文贴在最显眼的位置,以让辽东的所有百姓,都可以看到这个檄文,为了让辽东的百姓,相信檄文的真实性,檄文之中尽可能细致的罗列了姚襄阴谋的全部步骤,并将三名漏网之鱼的名字都写在了檄文之上。

    数百名细作,携带这些檄文,很快就潜入了辽东的各个位置,并开始张贴这些檄文。

    辽东的百姓,虽然以不识字的文盲居多,但每个村镇之中,都有认识文字的读书人,而这些人就承担了朗读檄文的任务,以让所有人都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

    这些檄文,在辽东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很多原本打算投靠姚襄的老百姓,听了檄文之中的内容,立马就改变了主意,甚至,对姚襄产生了很大的敌意,不过,大多数百姓根本就分不清檄文的内容是真还是假的,所以,都抱着观望的态度,不过,至少他们是不愿意加入姚襄军团了,毕竟,檄文上的内容写的实在是太真实了,与辽东最近发生的事情,基本上都是吻合的。

    在北丰城之中,姚襄手中拿着一张檄文,嘴角气的直哆嗦,他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精心策划好的绝妙阴谋,就这么被王午揭穿了,而且,五百名士兵明明全部被歼灭了,但却突然出现了三名漏网之鱼,这是最让他气愤的。

    “真是可恨,敌军的檄文,居然都贴到我军的大营之中了。”姚襄愤怒的大吼道。

    “五哥,我军之中,一定有敌军的奸细,否则,这些檄文,不可能会出现在军营之中。”姚苌大声说道。

    显然,姚苌觉得,既然这些檄文出现在军营之中,就足以说明,这些檄文是被军中的奸细带进来的,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解释。

    姚襄非常不满的看向姚苌,呵斥道:“你不是说,那五百人全都被歼灭,没有一个活口吗?为何会有三个漏网之鱼,你是怎么办事的。”说完将手中的檄文,扔到姚苌的脸上。

    姚苌蹙了蹙眉,正色道:“五哥,这只是王午的一面之词,有谁可以证明这三个漏网之鱼是真实存在的呢?这也许是王午故意这么说的。”

    姚襄吁了口气,正色道:“你看清楚了,这三名士兵皆是箭伤加烧伤,与事实完全符合,这足以说明,由于你的疏忽,这三名士兵成了漏网之鱼,并完全泄露了我军的所有计划。”说完又愤怒的瞪了姚苌一眼。

    姚苌低着头,无奈道:“五哥,这都是我的错,是我没有将这个任务完成好,你处罚我吧!”

    姚襄叹了口气,看向姚苌和麾下部将,正色道:“罢了,这件事,本将也有过错,不能全部将责任都推给你们,要罚第一个就要罚本将。”说完摆出一副与麾下将领共荣辱的姿态。

    众部将闻言,皆低着头默不作声,毕竟,此时事情已经开始败露,接下来的局势会向何处发展,真的很难预料。

    “将军,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追究任何人的责任都不重要了,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如何应对王午的揭穿,必须要稳住已经招募到大营的新兵啊!”一名将领大声说道。

    “是啊!将军,如今突然出现的檄文,对我军的招兵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很多已经报名参军的老百姓,全都变卦了,还有许多已经参加的老百姓,也偷偷的离开大营,逃走了,照这样下去,我军扩兵数万的计划就完全没有办法实现了啊!”又一名部将担忧的说道。

    显然,王午让麾下部将所写的檄文,已经严重的影响了姚襄的招募兵马的计划,并给姚襄的计划蒙上了一层阴影。(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五章 准备逃离

    姚襄看向麾下部将,正色问道:“我军目前已经招募了多少兵马,还有,大营之中有多少士兵看到过这份檄文。”

    “将军,我军目前招募的新兵仅有两万余,大营中的士兵,大部分都不识字,檄文刚刚张贴出去,便被巡逻的校尉撕下,并呈给将军了。”一名部将如实说道。

    姚襄闻言,点了点头,正色道:“还好,情况不是太糟糕,立即传令下去,让各军校尉严密监视新募集的新兵,全面禁止他们谈论檄文的内容,还有,告诉将士们,这上面写的都是一派胡言,是敌军有意嫁祸我军的。”

    “是,将军。”部将大声领命,并立即前去进行准备。

    随后,姚襄下达命令,对新招募的将士进行封闭式训练,并向他们灌输王午军团作恶多端的思想,以让这些新招募的将士,能够全心全意的效忠于他。

    不过,无论如何,王午派遣细作的行动,还是给姚襄的计划造成了非常巨大的影响,并让姚襄原本征兵五万的计划彻底的破产,而且,很多辽东的百姓,在听说了檄文的内容之后,都开始着手调查事情的真相,其中,最重要的证据,便是被抢夺的粮食和财物都到了何处,还有,被全歼的悍匪所在的山谷,更成了他们经常去的地方。

    除了辽东的百姓之外,留守辽东的燕国守军,对这件事也是非常的重视,并立即派遣人马对这件事情展开细致的调查。

    有句俗话叫纸里是包不住火的,通过细致的一番调查,各种证据都直接指向了姚襄,也就是说王午军团所派发出去的檄文,所说的都是真实的。没有任何虚假的信息。

    得知姚襄为了陷害王午军团,做出如此丧心病狂的事情,燕国的留守兵马感到非常愤怒,并立即将这一调查结果送往蓟城方向,以让燕王慕容俊亲自处理这件事情。

    而辽东的百姓,在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全都组织起来,准备向姚襄讨要说法,而正在大营中进行秘密训练的新兵将士,也或多或少的得知了这一消息,并开始酝酿反叛,而姚襄麾下的将士,也渐渐对此事产生了怀疑,毕竟,他们之中确实有五百兵马被抽调前去完成重要的任务。而如今,这么长时间过去了,这五百兵马却毫无音讯,很多将士已经开始怀疑,被抽调的五百将士,很有可能就是山谷之中被全歼的五百悍匪。

    若是事情属实,这些跟随姚襄很久的将士,是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的。毕竟,这些死去的将士都是他们的战友。是姚襄麾下的精锐战士,姚襄居然为了私利,将自己麾下的五百将士置于死地,这无论如何都有些说不过去。

    如今,不但王午军团对姚襄恨之入骨,辽东的百姓、驻军、新募集的兵马、还有跟随姚襄很久的精锐兵马。都开始反对姚襄,如此形势,可是说对姚襄是越来越不利了。

    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姚襄立即召集麾下心腹将领,研究应对的策略。以渡过这个难关。

    中军大帐之中,一名部将看向姚襄,抱拳道:“将军,纸里是包不住火的,如今,我军的计划已经完全泄露了,新兵将士已经蠢蠢欲动,随时有哗变的可能啊!”

    “是啊!将军,不但新兵蠢蠢欲动,就连跟随将军出生入死多年的将士,也已经流露出不满的情绪了, 照如今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啊!”又一名将领,担忧的说道。

    显然,姚襄麾下的核心将领,都对接下来的局势,抱有非常大的悲观思想,并觉得眼下的局势,是非常难以控制的,一不小心,就有可能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

    姚襄闻言,暗自叹了口气,顿了顿,看向麾下部将,正色道:“各位将军,如今的形势发展到如此不利的境地,最主要还是本将的责任,都是本将害了诸位将军啊!”说完非常愧疚的看向麾下部将。

    “不,五哥,都怪我没有很好的完成任务,致使出现了三个漏网之鱼,否则,这件事情就不会这么容易的就泄露出去了。”姚苌看向姚襄,自责的说道。

    “将军,我等也有责任。”几名心腹部将,跟着自责的说道。

    姚襄摆了摆手,看向麾下部将,正色道:“本将身为统帅,却没有考虑周全,还是本将的责任多一些啊!不过,现在形势如此危急,讨论谁对谁错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当前,我们所要做的,是如何安全的渡过眼前的危机啊!”

    显然,姚襄对当前的局势也是非常的担忧,并打算与麾下部将商议,如何应对如今的险恶局势。

    “将军,如今辽东的百姓对我们是越来越仇视了,军中的将士也越来越不满,此处并非久留之地,我们还是要尽快撤离辽东为宜。”一名部将,正色说道。

    “是啊!将军,燕王若是知道我们这么对待他治下的百姓,一定不会轻饶了我们,我们绝对不能在辽东待下去了,否则,有性命之虞啊!”又一名将领,大声说道。

    显然,在如今的险恶局势下,姚襄麾下的部将,皆认为应该立即撤离辽东,以保住性命。

    姚襄蹙眉思索了片刻,正色道:“若是离开辽东,我们能撤向哪里呢?”

    显然,姚襄也有了撤离辽东的念头,毕竟,此时的局势实在是太险恶了,王午军团的主力大军是个挥之不去的威胁,而辽东的百姓不但不会支持他,而且,对他充满了敌意,在这种情况下,若不尽快撤离辽东,他们既有可能遭到杀身之祸,所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必须尽快撤离辽东。

    “将军,辽东的东北是高句丽,不如我军立即撤往高句丽,投靠高句丽王,这或许是我们的一条出路。”一名部将大声建议道。

    “是啊!将军,高句丽或许是一个好去处,不如就前往高句丽吧!”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显然,此时除了向更远的高句丽方向撤离外,已经没有更好的出路了。

    姚襄仔细的想了片刻,点了点头,正色道:“好,高句丽的确是一个好去处,传令下去,让大军立即开始准备,随时准备离开辽东,前往高句丽。”

    显然,在这种险恶的局势下,姚襄已经下令决心,要以最快的速度离开辽东,前往高句丽方向,以躲避即将到来的祸患。

    “将军,我军刚刚招募的两万新兵怎么办,他们全都是辽东的百姓,应该不会情愿跟随我军前往高句丽的。”一名部将看向姚襄,大声问道。

    显然,这些刚刚招募的新兵,是个很大的问题,若是处理不当,随时有可能引起严重的后果。

    姚襄思索了片刻,看向身旁的部将,正色道:“立即解除这些新兵的武装,并将他们派往临近的城池,以防止他们坏了大事。”

    “是,将军。”部将大声应了一声,并立即转身前去准备。

    随后,姚襄大营之中,两万余新兵被收缴了兵器,并被派往临近的城池进行训练,而剩下的老兵则立即收拾行装,准备向高句丽方向撤离。

    经过短短几个时辰的准备,在黄昏的时候,姚襄麾下的不足五千兵马,就准备的差不多了,不过,北丰城之中囤积了大量的军粮和钱财,而这些物资实在是太多了,姚襄与麾下的兵马,显然无法将这些物资全部带走,为此,只得将大部分物资留下,仅带走小部分物资。

    “将军,全军兵马已经准备完毕,是否可以出发了。”一名部将走到姚襄的面前,大声说道。

    姚襄看了看天色,正色道:“传令下去,待天黑之后,大军再出发。”

    “是,将军。”部将大声接受了命令。

    显然,姚襄之所以选择在黑夜进军,是为了掩人耳目,从而达到快速撤离是非之地的目的。

    “五哥,我们就这么贸然向高句丽方向进军,万一高句丽王不接纳我们怎么办?到时候我们一定会进退两难的。”姚苌看向姚襄,担忧的说道。

    姚苌的这种担忧。的确是有可能发生的,不过,姚襄此时对撤往高句丽非常的迫切,为此,根本就没有时间从容的向都丸城派遣使者。

    姚襄想了一下,正色道:“你不用担心,高句丽兵马并不多,我军有近五千兵马,若是加入高句丽,一定会大大增强高句丽的实力,我想,高句丽王是不会拒绝的。”

    “五哥,还是提前打声招呼比较好。”姚苌轻声说道。

    姚襄点了点头,正色道:“好吧!你带领一队亲兵,立即前往高句丽的都丸城,向高句丽王表达我们的立场。”

    “是,五哥,我这就出发。”姚苌大声接受了命令,并立即转身前去准备。

    很快,姚苌便带领一队亲兵,离开北丰城,以最快的速度奔向近千里外的都丸城,准备向高句丽投降。(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六章 慕容俊心情很糟

    天黑之后,姚襄带领麾下的不足五千兵马,悄悄的离开北丰城,走偏僻小路,以尽可能快的速度,向高句丽的都丸城方向奔去。

    在蓟城的燕王宫中,燕王慕容俊的心情简直是糟糕透了,自从慕容恪的主力大军战败以来,谢艾麾下的兵马就一直在向北推进,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收复了整个冀州,而慕容恪与麾下的十余万燕国大军,则退守易水以北,准备隔着易水,与谢艾大军对峙。

    如今,谢艾麾下的兵马与慕容恪麾下的大军,已经在易水的两岸,展开了激烈的对峙,慕容恪麾下的兵马明显已经处于劣势,但凭借易水的地理优势,还是可以支撑的,而谢艾麾下的兵马,虽然已经占据了优势,但这些优势并不具有压倒性,为此,也不可能轻而易举的攻破燕国的易水防线,毕竟,慕容恪的指挥能力还是很强的,想要突破燕军的易水防线,绝非易事。

    不过,双方紧张对峙的易水,距离燕国的都城蓟城并不是很远,为此,燕王慕容俊显得非常的紧张,并不断派遣心腹前往易水方向,查看最新的战况。

    而根据这些心腹所探查的情况,目前的形势对燕国大军还是非常不利的,燕王慕容俊则得知前线不利的情况后,心头非常的担忧,他害怕谢艾军团会攻破易水防线,并长驱直入,威胁蓟城的安全,而蓟城是燕国的都城,一旦蓟城落入谢艾军团之手,燕国将不得不向龙城方向迁都,如此,大燕国的所有雄心壮志就都无法实现了,后果将极其的严重。

    慕容俊深深的叹了口气。看向大殿之中的大臣,正色道:“各位爱卿,如今谢艾军团的兵马已经打到易水了,距离蓟城已经没有多远的距离了,而根据前方传回的消息,我军的处境岌岌可危啊!若是易水防线守不住。我军将不得不退守治水防线,而我蓟城就在治水的北岸啊!”说完一副非常焦急的表情。

    “王上,易水防线易守难攻,微臣认为,我军一定可以守住治水防线。”一名大臣,抱拳说道。

    “王上,谢艾军团一连向北进攻了千余里,可谓是强弩之末,微臣也相信我军将士。一定可以守住易水防线。”又一名大臣抱拳说道。

    显然,这些燕国的大臣,还是非常相信慕容恪的,当然,易水防线确实是易守难攻的防线,守住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见麾下的臣子,皆对守住易水防线充满信心,慕容俊的心情顿时好了许多。只要麾下的臣子都能全心全意的支持他,他就会非常的满足。

    慕容俊看向麾下臣子。大声道:“我大燕国在蓟城附近,一共募集了多少兵马?”

    “回王上,初步募集了五万人马,不过,新兵的装备还不齐全,所有的将士。基本上都没有铠甲,手中的兵器也都是简易的兵器,还未形成战斗力啊!”一名臣子,抱拳回道。

    慕容俊闻言,点了点头。轻声道:“新兵的装备要尽快准备好,还有,这些新募集的新兵,要立即进行严格的训练,要让他们随时具备上战场厮杀的能力。”

    “是,王上。”部将大声应道。

    此时,慕容俊觉得,有了这五万新兵,手中的力量便进一步增强了,就算慕容恪无法守住易水防线,退守治水防线之后,便可以得到这五万兵马的增援,守住治水防线的希望还是很大的。

    “报,王上,辽东传来急报。”就在这时,辽东方向传来了重要的消息。

    尽管慕容俊对辽东的局势不是非常重视,但基本的情况,他还是了解的,见传来了急报,他下意识的认为,是关于五百悍匪的消息,并连忙问道:“辽东传来什么急报,快说。”

    “启禀王上,据辽东守将汇报,姚襄将麾下五百兵马,伪装成敌军的模样,在我辽东境内大肆劫掠,并杀害我辽东百姓,蹂躏我辽东妇人,此后,为了掩人耳目,姚襄派兵全歼了这五百兵马,不过,有三个漏网之鱼侥幸逃脱,并投靠了敌军,如此,事情才得以败露。”小校如实向慕容俊汇报道。

    慕容俊与大殿之上的臣子闻言,皆是非常的愤怒,他们皆没有料到,姚襄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做出如此丧尽天良的事情。

    “王上,这或许是王午故意栽赃陷害,微臣觉得姚襄不会这么做的。”一名臣子抱拳说道。

    “是啊!王上,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误会啊!或许姚襄并没有做过这些事情,是王午故意陷害也说不定啊!”又一名臣子,选择支持姚襄。

    显然,在燕国的大殿之上,还是有大臣对这件事提出质疑的。

    慕容俊闻言,仔细的想了片刻,正色道:“姚襄已经归附我大燕,而王午却是我大燕国的敌人,若非证据确凿,我辽东守将怎么会认定是姚襄做了这些丧尽天良的事情呢?所以,姚襄做了这些事情的可能性极大啊!”

    “王上,若是姚襄做了这些丧尽天良的事情,我们一定不能饶了他,一定要将其擒获,以给辽东的百姓一个说法。”一名臣子愤怒的说道。

    “王上,姚襄麾下兵马仅有不足五千,新招募的兵马都是辽东的百姓,我们要想制服姚襄,根本就不是难事。”又一名臣子,大声说道。

    显然,在得知姚襄确实做了这些坏事之后,大殿之中的燕国臣子,还是非常愤怒的,毕竟,这些被害的人,都是大燕国的子民,他们作为大燕国的大臣,自然要为百姓讨说法了。

    慕容俊蹙眉思索了片刻,正色道:“本王若想制服姚襄,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不过,如今王午麾下的主力大军已经进入辽东,若是本王下令制服姚襄,则势必耗损兵马,如此,就更加难以抵挡王午军团对辽东的进犯了。”

    显然,慕容俊还是非常理智的,他很清楚的看到了辽东的大局,并认为,在这样的大局下,他不能贸然治姚襄的罪过,毕竟,此时,大燕国已经处在了非常危急的时刻,抵挡敌军的进攻才是眼下的当务之急,至于如何为辽东的百姓讨回公道,他认为已经是无关紧要了。

    “王上的意思,是饶恕姚襄,让姚襄继续统领麾下大军,为我大燕国抵挡王午军团的进攻?”一名臣子轻声猜测道。

    慕容俊认可的点了点头,轻声道:“姚襄的做法的确让本王生气,不过,如今大敌当前,我们为了抵挡敌军的进攻,已经顾不了这么多了,待击退敌军之后,再想办法惩治姚襄,这样,岂不是更好。”

    “王上圣明,王上圣明。”众燕国臣子,一同恭维道。

    “报,王上,辽东加急。”就在这时,辽东方向又传来了更加急迫的消息。

    慕容俊与大殿之中的臣子闻言,皆是一愣,他们刚刚才收到辽东方向的急信,如今,时间才过去没多久,辽东方向就再一次传令紧急的消息,这让他们感到非常的意外。

    “快速,辽东方向又出了何事?”慕容俊连忙问道。

    “启禀王上,辽东守军急报,姚襄与麾下的大军,在一夜之间,突然从北丰城撤离,并向高句丽都城的方向奔去,好像是要前去投靠高句丽,另外,我军在北丰城之中,发现了大量的粮草和各种财物。”小校抱拳汇报道。

    慕容俊与麾下臣子闻言,顿时皆是大为惊诧,按照辽东守军的汇报,姚襄军团已经从辽东撤离了,并向高句丽都城的方向奔去,这显然就是要去投靠高句丽,而北丰城之中发现大量的粮食和各种财物,则完全可以证明,横行辽东的五百悍匪,就是姚襄麾下的五百兵马伪装的,这些脏物就是最大的罪证。

    “王上,如今物证已在,五百悍匪是姚襄麾下的兵马,已经是确凿无疑了。”一名臣子,大声说道。

    “是啊!王上,这一点已经是毫无疑问了,而姚襄率部逃离北丰城,也恰好印证了这一点。”又一名臣子,大声说道。

    显然,在强大的证据面前,燕国的臣子对五百悍匪是姚襄麾下兵马伪装这件事,已经没有任何疑问了。

    慕容俊闻言,认可的点了点头,显然,他对这件事也早就认可了,并早已确定是姚襄麾下兵马干的,不过,他没有料到姚襄会率领大军逃向高句丽。

    高句丽虽然已经被大燕国给打服了,但嘴服心不服,高句丽王表面上对燕王毕恭毕敬,也不敢侵犯大燕国的疆土,但暗地里却在积聚力量,一旦有合适的时机,一定会向大燕国方向发起进攻。

    慕容俊一直对高句丽不放心,如今,姚襄与麾下的近五千兵马,前去投靠高句丽,这就更加让他担忧了,若是高句丽接纳了姚襄麾下的兵马,实力必然会增长不少,相对的,大燕国的实力就弱了一分,这是慕容俊最为担忧的情况。(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七章 慕容德

    慕容俊看向大殿之中的臣子,担忧道:“诸位爱卿,如今我大燕国面临严重的威胁,而姚襄又打算投靠高句丽,若是此时高句丽王突然从背后进攻我大燕国,后果不堪设想啊!”

    显然,这么多年过去了,慕容俊得知高句丽的实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增长,而且,高句丽王非常自大,始终以本民族血统高贵自居,怀有非常大的野心,是最有可能向燕国发起进攻的国家。

    “王上不必担忧,高句丽早就被我大燕国打怕了,相信他们根本不敢向我大燕国发起进攻,况且,若是高句丽真的这么大胆,我大燕国宁可放弃幽州,也要率领举国之兵,彻底灭掉高句丽,以让这个国家彻底的消失。”一名臣子,大声说道。

    “王上,对高句丽我们不得不防,不过,如今我大燕国兵马不足,还是应该安抚高句丽,若是能与高句丽结成联盟,对我大燕国是大大的有利啊!”又一名大臣说道。

    显然,对待高句丽的问题,不同的大臣有不同的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慕容俊自然倾向于第二名大臣的意见,打算与高句丽修好,并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说服高句丽与自己辽东的兵马共同抵御王午军团的北进。

    “本将觉得,高句丽经过这些年的休养生息,实力已经大大的增强了,若是在这个时候与高句丽翻脸,我大燕国面临的压力就太大了,还是尽力拉拢为好。”慕容俊正色说道。

    “王上,微臣愿意前往都丸城,说服高句丽王与我大燕国结盟,共同对抗王午军团。”慕容德大声说道。

    此时的慕容德年仅十几岁。还没有完全成年,不过已经颇有威望,而且,他还是燕王慕容俊最小的叔父,在辈分上高于慕容俊。

    慕容俊闻言,看向慕容德。正色道:“王叔真的有把握说服高句丽王?”

    显然对于这个年纪还很小的王叔,慕容俊心下不是非常的信任,毕竟,年龄小意味着经历少,而经验不足的人,自然很难完成重要的使命。

    慕容德抱拳道:“只要王上给我这个机会,微臣一定可以完成任务,请王上相信微臣。”

    显然慕容德虽然年近很小,但志气非常充足。并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完成任务。

    慕容俊闻言,高兴的点了点头,正色道:“好,王叔明日就出发,前往高句丽,说服高句丽王与我燕国结盟,还有,若是遇到姚襄。可以告诉他,本王理解他的所作所为。并且一点也没有怪罪他的意思,让他力促我大燕与高句丽的结盟。”

    “是,王上,我都记住了,这个任务,我一定可以完成。”慕容德自信的说道。

    随后。慕容俊又与麾下臣子,商议了其它重要的军情,并派遣自己麾下最精锐的亲兵,让他们保护慕容德前往高句丽。

    经过一夜的准备,第二日一早。慕容德便率领一队兵马,离开蓟城,以最快的速度向都丸城方向奔去,为了尽可能的加快行进的速度,队伍配备了双马,这样轮换着骑,可以最大化的提高行进的速度。

    在易水北岸,慕容恪的中军大帐之中,主将慕容恪与麾下的部将,全都聚在一起商议重要的军情,昨日,谢艾麾下的大军,发起了两轮规模中等的强渡易水的作战行动,不过,被燕国大军给击退了,但这一行动发出了明确的信号,那就是谢艾军团已经打算攻破易水,并长驱直入了,而这自然也引起了慕容恪等燕国将领的极大重视,毕竟,若是易水防线被攻破了,幽州的门户就洞开了。

    “将军,敌军昨日连续发起两轮强渡行动,虽然被我军击退,但这已经完全表明了敌军的态度,看来,敌军不攻破易水是不会罢休了。”一名部将看向慕容恪,正色说道。

    “是啊!将军,敌军对攻破易水防线是志在必得啊!”又一名部将,大声附和道。

    显然,慕容恪麾下的部将,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并深深的担忧了起来。

    慕容恪思索了片刻,看向麾下部将,正色道:“各位将军不必担忧,敌军主力长驱直入千余里,后勤压力已经逐渐变大,优势已经不再明显,敌军若想攻破我军的易水防线,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军有足够的实力守住易水防线。”

    很显然,慕容恪对守住易水防线,充满了信心,并认为只要努力经营,易水防线就是一道牢不可破的坚固防线。

    “将军说的对,只要我军将士上下一心,完全可以守住易水防线,确保幽州不落入敌军之手。”一名部将大声附和道。

    “将军,如今,我军算是站稳了脚跟,但国库已经空虚,若是敌军持续的在易水南岸与我军对峙,对我大燕国的国力是极大的消耗啊!”一名负责后勤的将领,担忧的说道。

    慕容恪闻言,点了点头,正色道:“你说的是,本将也有这方面的担忧,若是持续对峙下去,我大燕国的国力就会被完全拖垮,但我军若是放弃易水防线,则敌军就会长驱直入,后果将会变得更加的严重,所以,不论如何,我军都要竭尽全力的守卫易水防线,决不能让易水防线被敌军攻破。”

    “是,将军,我等会全力以赴的。”众部将兴奋的说道。

    “将军不必过于担忧,两军主力对峙,对我大燕国的国力是巨大的消耗,对敌军的消耗也一定更大,所以,完全不必过于担忧。”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显然,这名将领觉得,谢艾麾下这么多的兵马,每日所需要的粮草就是一笔很大的数目,而谢艾麾下兵马所需的粮草,河北方向并不能完全提供,大半的粮草还要依靠关中方向的增援,如此,持续的长途运输,对华安的实力也是很大的考验,当然,他不会想到,华安已经派遣李疏渠在河北进行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了,如此,在极短的时间内,河北的粮食不但可以自给自足,而且,还可以很好的供应大军,从而让谢艾军团的兵马,可以就近得到足够的粮草补充,进而毫不费力的在易水南岸站稳脚跟。

    慕容恪点了点头,正色道:“如今,我军已经处于劣势,若是能尽快与敌军议和就好了。”

    “将军说的是,不过,只有先好好挫挫敌军的锐气,敌军才有可能与我大燕国议和啊!”一名部将正色说道。

    慕容恪点头道:“说的是,只要我军能够守住易水防线,敌军便会意识到我大燕国的军队仍旧具备强大的战斗力,如此,才会心甘情愿的与我议和。”

    众部将皆点头表示认可。

    随后,慕容恪又与麾下的部将在一起商议,如何应对谢艾军团强渡易水的行动。

    ######

    在易水南岸的谢艾军大营,谢艾正与麾下部将站在大营的一处高台上,向易水的方向看去。

    此处高台足有七八丈高,站在高台的顶部,可以看清整个易水防线的大部分部署情况,可谓是一处极佳的指挥和侦查平台。

    “将军,您看,如今我军的部署与敌军的部署,已经呈现出针锋相对的态势,我军若想攻破易水防线,只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一名部将看向易水北岸的燕军大营,大声说道。

    谢艾闻言,微微一笑,正色道:“你说的没错,燕国大军已经在易水北岸部署了周密的防御,昨日,本将派遣的两次试探性进攻,都被彻底的打败了,这足以说明,燕军的防守是非常严密的,我军很难在短时间内攻破易水防线。”

    显然,谢艾通过两次试探,已经了解了燕国大军在易水北岸的部署情况,并得出了在短时间内无法攻破易水防线的结论。

    “将军,既然易水防线难以攻破,我军是否应该绕道迂回到燕国大军的后方呢?如此,一定可以打燕国大军一个措手不及。”一名部将轻声建议道。

    迂回敌后,自然是一个非常好的策略,当初,华安亲率主力大军与燕国兵马在易水对峙的时候,谢艾与王猛麾下的兵马,就是从燕军的背后突然出现,从而打败燕国大军的,所以,迂回敌后,自然是一条非常好的策略。

    谢艾想了一下,摇头道:“迂回敌后自然是妙计,不过,眼下我军的一切行动,都在燕国大军的眼皮子底下,只要我军派遣部分兵马向上游方向迂回,燕国斥候立马就可以发现,如此,他们一定会做出应对的策略,而我军负责迂回的兵马,若是太少则不足以震慑燕军,若是太多则易水方向就难以对岸的燕国兵马了,所以,迂回敌后是行不通的。”

    “那以将军之意,我军当下应该如何对付燕国大军?”部将轻声问道。

    谢艾想了一下,正色道:“我军不需要急功急利,只要稳稳的待在易水这里,与燕国主力大军对峙即可,如此,燕国的国力就会逐渐被拖垮。”(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八章 丸都城

    谢艾对付燕国大军的办法,就是一个拖字,使用这种办法的确可以拖累燕国,让燕国的国力逐步衰弱,但这种办法消耗的不仅仅是对方的国力,也同样消耗了自己,不过,燕国所控制的区域不过幽、平二州,所能提供的国力有限,而谢艾不但有冀州和并州的大片土地,而且,身后是司州、兖州、雍州、秦州等广大区域,有如此庞大的后力支持,谢艾自然有与燕国兵马长期对峙的勇气,况且,在几个月之前,李疏渠等水利人才,刚刚疏通了邺城周边的水利设施,也就是说,要不了多久,河北的粮草就可以自给自足了,这样一来,谢艾与燕国主力大军对峙的勇气就更大了。

    众部将自然明白谢艾所说的拖延战术,并对此非常的认可,不过,也有部分将领认为,如此拖延下去,实在有损大军的锐气,并会让麾下的大军变得越来越散漫,从而降低战斗力。

    不过,谢艾觉得无妨,毕竟,在长期的对峙中,若是自己麾下的兵马变得散漫了,燕国大军也同样会变得散漫,锐气的损耗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样的。

    随后,谢艾立即分配任务,让各军将领紧守防区,没有他的命令,不许向易水对岸发起进攻,为了让华安放心,谢艾每隔几日都会派遣亲兵,将前方的战况,送往洛阳城方向,以让华安了解河北的具体情况。

    #####

    在高句丽的丸都城方向,姚苌与高句丽王的谈判进行的非常的顺利,在共同的利益驱使下,高句丽王同意接纳姚襄与麾下的近五千兵马,以充实高句丽的军事力量,并且。决定让姚襄与麾下的兵马集结在丸都的西部大营,以方便对其进行控制,防止姚襄在高句丽境内形成割据势力。

    姚襄军团已经走投无路,自然不会反对高句丽王的建议,于是,在姚苌和高句丽将领的带领下。姚襄军团的近五千兵马,浩浩荡荡的进入高句丽的境内,并直奔丸都城方向奔去。

    仅仅数日的时间,姚襄与麾下的兵马便抵达了高句丽的丸都城附近,并在丸都城的西部大营扎下营盘。

    大军安顿下来之后,姚襄带领一众将领前往丸都城,拜见高句丽王,并正式上表请降。

    在丸都城的王宫之中,高句丽王亲自召见了姚襄等人。并赐给姚襄大量的美食和美酒,极力欢迎姚襄率军的归附。

    姚襄自然向高句丽王大表忠心,并表示一定会报答高句丽王的知遇之恩,只要高句丽王一声令下,他便会亲率麾下大军效命。

    高句丽王的欢迎宴会,在轻松欢快的气氛中进行着,君臣之间仿佛有相见恨晚之意,宴会过后。姚襄便高高兴兴的带领麾下的将领离开王宫,前往西部大营之中驻扎。

    能得到高句丽王如此规格的礼遇。是姚襄做梦都没有料到的,毕竟,此时他已经落魄的如丧家之犬,高句丽王能够如此对待他,自然是让他感到非常的自豪和感动。

    回到西部大营之后,姚襄看向姚苌。正色道:“真没有想到,高句丽王居然是这么一个热心的人,他能如此礼遇我们,真是非常的难得。”说完一脸的感动。

    姚苌蹙了蹙眉,轻声道:“五哥。你千万不可被高句丽王的表面所迷惑啊!他这么热情,只不过是为了让我们忠心与他而已。”说完非常警惕的看向四周。

    姚襄闻言一愣,看向姚苌,轻声问道:“你为何要如此说,有什么凭证没有。”

    显然,通过与高句丽王的一番相见,姚襄已经被高句丽王的真诚和大度感动了,并相信高句丽王是一个求贤如渴的人,警惕性自然也就随之降低了。

    姚苌向四周看了看,小声道:“五哥,我刚刚抵达丸都的时候,高句丽王并不愿意接纳我等,不过,后来又突然召见我,并且,要求我军必须前往丸都城附近,与他们的主力大军驻扎在一起,五哥,你想想啊!如此一来,我军不就被高句丽的主力大军劫持了吗?若是日后高句丽与敌国发生战争,我军一定是马前卒啊!高句丽王对我们这么友好,就是要让我军成为他们的马前卒啊!”说完又小心的看向四周,以防止高句丽的探子偷听到。

    姚襄闻言,猛然醒悟,并正色道:“你说的是啊!若是我军想要偷偷溜掉,一定会遭到高句丽主力大军的围追堵截,如此,我军完全就成了高句丽大军的一部分了。”

    “是啊!不过,我军别无去处,不前来高句丽,又能前往哪里呢?”姚苌无奈的说道。

    姚襄蹙了蹙眉头,陷入了深思,不过事已至此,既来之则安之,想太多也没有任何意义,暂且走一步算一步,才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几日后,奉命前往丸都城,准备与高句丽王结盟的燕国大将慕容德,顺利的抵达了丸都城,并在驿馆之中住下了。

    由于第二日才能前去拜见高句丽王,慕容德便带领几名亲兵,离开驿馆前往丸都西面的大营,准备拜见已经投靠高句丽的姚襄。

    没过多久,慕容德一行人便抵达了丸都西部的大营,并要求面见姚襄。

    “将军,大营外,有一个自称叫慕容德的燕国人,要面见将军。”一名小校立即奔入中军大帐,并大声汇报道。

    姚襄闻言一愣,他并没有听过慕容德的名号,不过,一听这名字,就知道是燕国的王族,此时,慕容德的来意是什么,姚襄是完全不清楚,不过,既然慕容德想要求见,他自然也不能拒绝,毕竟,那样做就太不礼貌了。

    “五哥,这个慕容德会不会是燕王派来兴师问罪的。”姚苌担忧的说道。

    显然,他们在辽东所做的事情,都已经彻底的败露了,慕容俊派人前来兴师问罪,也是极有可能的。

    姚襄想了一下,轻声道:“不论是不是燕王派来兴师问罪的,我们见上一见,总不会有错,快让他进来。”

    “是,将军。”小校闻令,立即转身离开,并前去邀请慕容德。

    很快,慕容德进入了姚襄的中军大帐,并笑着说道:“姚将军的动作真是够快的啊!我们燕王还没来得及相送,将军就已经到了丸都了。”说完似笑非笑的看向姚襄。

    显然,慕容德是在故意讥讽姚襄,想让姚襄无地自容。

    姚襄与姚苌等人,见进入中军大帐的慕容德,居然是一个年级尚浅的少年,皆是大吃了一惊,而这名年纪不大的少年所说出来的话,也让他们感到非常的意外。

    被一个少年讥讽,姚襄的脸上自然是有些挂不住,但为了体现自己的风度,姚襄还是礼貌的笑了笑,并轻声道:“本将有负燕王所托,无颜再见燕王,所以就到了丸都,但不知尊下前来,有何指教。”

    显然,姚襄的态度是非常的谦卑,而这也让慕容德非常的满意。

    慕容德看向姚襄,正色道:“姚将军不必紧张,燕王曾亲口告诉我,说他非常理解姚将军在辽东的所作所为,毕竟,为了对抗王午麾下的主力大军,姚将军也是迫不得已啊!”

    姚襄与姚苌等人闻言,顿时,皆是非常的惊诧,他们皆没有想到,燕王慕容俊居然有如此博大的胸怀,这让他们非常的感动。

    “燕王真的是这么说的吗?”姚襄有些不敢相信的说道。

    慕容德点了点头,正色道:“姚将军,燕王的的确确是这么说的,难道我慕容德还会骗你。”

    “燕王的胸怀如此博大,姚襄万分感佩,只可惜姚襄现在已经投靠高句丽,不能再为燕王效力了。”姚襄大声说道,话语之中略带遗憾的味道。

    显然,在如今的这种情况下,姚襄军团根本就无法顺利的离开丸都城,自然也就无法返回燕国,为燕王慕容俊效力了。

    慕容德闻言,笑了笑,正色道:“将军想要为燕王效力,如今正好有个机会,但不知将军愿不愿意帮忙。”说完看向姚襄。

    姚襄不知道慕容德所说的是什么样的忙,于是,连忙问道:“不知燕王有什么事情,需要我姚襄帮忙的。”

    慕容德也不卖关子,直接说道:“不瞒姚将军,我这次前来丸都,是奉了燕王的旨意,要与高句丽结盟,以共同对抗辽东的王午军团,但我大燕国曾与高句丽有隙,燕王怕高句丽王对旧恨耿耿于怀,不肯与我大燕国结盟,若是姚将军帮忙劝说,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不知姚将军意下如何?”说完看向姚襄。

    这种劝谏两国结盟的小事,姚襄自然不会拒绝,于是,拍着胸脯保证道:“燕王待我姚襄不薄,我姚襄一定极力劝说,争取让高句丽与大燕国结盟,以共同对抗辽东的王午军团。”

    “好,若有姚将军相助,大燕国与高句丽的结盟就更有把握了。”慕容德兴奋的说道。

    随后,姚襄与慕容德在一起,研究如何说服高句丽王,以让高句丽可以与大燕国顺利的结盟。(未完待续。。)

第九百四十九章 高钊会见慕容德

    在得知燕王派遣慕容德前来丸都城之后,高句丽王高钊便让麾下臣子好生安顿慕容德,并派遣心腹前去调查慕容德前来丸都的用意。

    很快,高钊派遣的心腹便将慕容德前来丸都的用意,探查的一清二楚了,并立即返回王宫,准备将调查的结果告诉高钊。

    见心腹已经返回,高钊连忙问道:“调查的如何了,慕容德前来丸都,究竟是何意?”

    “王上,慕容德前来丸都,是奉了燕王的旨意,想要与我大高句丽结盟,从而共同对抗晋军的威胁。”高钊心腹如实说道。

    高钊闻言,微微点了点头,正色道:“原来慕容俊想要与我大高句丽结盟,哼,真是痴心妄想,想当初他进攻丸都的时候,何曾想到会有今日,如今,燕国面临晋军的威胁,便想要让我高句丽帮忙,这不是当本王是傻子吗?”

    显然,作为曾经的仇敌,高句丽王高钊,并不打算与燕国结盟,毕竟,看着燕国被人教训,他的心里是十分爽快的,并乐于见到高句丽被人教训。

    “王上,微臣刚刚去驿馆的时候,发现慕容德并不不再驿馆之中,而是带领一队人马出城了,这些情况,都是从燕国随从的口中得知的。”心腹之人抱拳说道。

    高钊闻言,又是一惊,忙问道:“慕容德离开丸都城,他去哪里了?”

    “回王上,他带着几名随从,去了姚襄将军的大营,并进入姚襄的中军大帐,至于,他们在大帐中说了什么。微臣就不得而知了。”高钊心腹如实说道。

    高钊摸了摸脑袋,仔细思索了片刻,疑惑道:“慕容德前去秘密会见姚襄,难道有什么阴谋?”

    显然,姚襄刚刚背弃燕国,并投靠高句丽。高钊对其还不是非常的信任,而慕容德此时前去面见姚襄,并在姚襄的中军大帐之中,与姚襄秘密谈论了这么久,他们之间商议着什么,高钊完全不清楚,作为一国之君,高钊自然非常的紧张。

    “王上,姚襄刚刚抵达丸都。燕王便派遣慕容德前来求见,他们会不是是早就商量好的,若是如此,王上一定要提高警惕啊!”心腹担忧的说道。

    高钊蹙了蹙眉,看向身后的小校,大声道:“你立即前往军中传令,让各军将领严密注意姚襄大军的动静,一旦姚襄大军有所异动。立即发起进攻,绝对不能让姚襄威胁丸都的安全。”

    “是。王上。”小校闻令,立即离开大殿,并前往城外的军中传令。

    小校走后,高句丽王高钊,在大殿之中踱起了步子,如今的他。非常迫切的想要知道,姚襄与慕容德究竟谈论了什么,他们到底是不是在进行一项惊天的阴谋,是否会威胁高句丽的统治。

    随后,心神不安的高钊。立即召集麾下臣子,并将这件事告诉麾下的心腹臣子,让臣子们与他一同分析姚襄与慕容德先后抵达丸都城,是否有着必然的联系,是否有图谋高句丽王国的企图。

    高钊麾下的众臣子,自然对此事有着不同的看法,并且根本拿不出统一的意见,不过,众臣子都一致认为,只要提高警惕,时时刻刻监视姚襄和慕容德,便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完全将姚襄和慕容德可能的阴谋,扼杀在摇篮之中。

    这种办法得到了高句丽王高钊的认可,随后,高钊便立即下令,严密监视姚襄和慕容德,注意他们在丸都的一举一动,以便摸清他们到底在干什么。

    就这样,在高钊的严密监视之下,时间过去了一夜。

    第二日一早,高句丽王高钊,便在王宫之中召见慕容德,为了体现对燕国使者的重视,高钊让麾下的心腹臣子全都到场,并且,在大殿的四周安排了加倍的侍卫,以震慑慕容德,展现大高句丽王宫的威严。

    “王上,燕国使者慕容德已经在大殿外等候,还有,姚襄将军也一同前来了。”一名小校奔入大殿,如实说道。

    高钊闻言,微微一愣,他没有料到,姚襄居然与慕容德一同前来,这里面有什么关联,他不得而知,不过,他还是决定一见,于是,大声道:“快快有请。”

    “是,王上。”小校闻令立即离开,并前去传唤慕容德和姚襄。

    没过多久,慕容德便进入了王宫大殿,姚襄则跟在后面一同进入大殿。

    看着姚襄跟随在慕容德的身后进入大殿,高钊的心里非常的不爽,在他看来,姚襄已经归附大高句丽,怎么可以与燕国使者走的这么近。

    “燕国使臣慕容德拜见高句丽王。”慕容德抱拳向高钊行礼。

    高钊抬头仔细一看,眼前的慕容德不过是十几岁的小娃娃,满脸的稚气,根本就没有燕国使者应有的架子,于是,心中有了轻视之意。

    不过,慕容德虽然年近尚轻,但面对高句丽王和大殿之中的众多侍卫,是丝毫都不畏惧,就好像站在自己家里一样,这让身旁的高句丽大臣们,大为佩服。

    高钊仔细的打量了慕容德片刻,正色问道:“燕国使者前来丸都,不知有什么重要的事情?”说完等待着慕容德的回答。

    慕容德笑了笑,正色道:“我大燕国与高句丽是友好联邦,如今,在下奉燕王之命前来丸都城,是特为高句丽的前途而来。”

    显然,慕容德并不打算直接说出来意,毕竟,若是直接说出来意,有向高句丽乞求的意思,如此,就会大大的降低大燕国的气势,从而让高句丽看不起。

    高句丽王高钊闻言,大笑了两声,正色道:“燕国使者可真是大言不惭啊!如今,你们大燕国面临晋军的两路进攻,国运已经堪忧,怎么,在这种时候,你们燕王还有心情在意我高句丽的安危?”

    显然,高钊不是傻子,立刻就能听出慕容德说的是一番要面子的虚言,在这种时候,燕国只会考虑自己的利益,怎么还会有闲心关心高句丽的前途。

    慕容德也不生气,抱拳接着说道:“我大燕国与高句丽唇齿相依,若是高句丽遭遇不测,我大燕国就失去了东部的屏障,所以,即便我大燕国面临再多的困难,也会考虑高句丽的安危的。”

    一名高句丽大臣闻言,大声道:“你们燕王也会关心我高句丽的安危?当初你们燕军主力进攻丸都城的时候,可一点都没有手下留情啊!差一点就灭了我高句丽。”说完愤怒的瞪向慕容德。

    显然,高句丽的大臣,对于以前燕国大军攻陷丸都城的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并始终仇视燕国。

    慕容德正色道:“那都是十余年前的事情了,如今,大燕国与高句丽已经是友邦,旧事又何必重提呢?”

    高钊自然也不希望再提都城被燕军攻破的糗事,于是,立即问道:“贵使说燕王担忧我大高句丽的安危,但不知我大高句丽有何危难啊!”

    显然,高钊觉得,眼下遭遇危难的是燕国,而不是他高句丽。

    慕容德看向高钊,正色道:“高句丽王可知,如今,王午麾下的兵马已经进入辽东?”

    高钊笑道:“这个本王自然知晓,而且,本王还听说,你们燕国的兵马根本无力抵挡王午军团的进攻,并丢掉了辽东的几座城池。”说完眼神之中有了轻蔑之意。

    慕容德点了点头,正色道:“没错,我大燕国的兵马不足,的确未能挡住王午军团的进攻,并丢掉了几座城池,不过,若是王午军团将整个辽东都占领了,下一步要进攻的,可就是高句丽了,所谓唇亡则齿寒也,高句丽的处境与我大燕国一样,都面临着晋军的威胁,所以我们理应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晋军的威胁。”

    “是啊!王上,晋国北王的野心颇大,在拿下辽东之后,一定会向高句丽发起进攻的,这一点,末将可以肯定。”就在这时,姚襄也大声说道,并劝说高句丽王与燕国结盟。

    高钊闻言,陷入了沉思,他自然也非常害怕王午军团会进攻高句丽,但与燕国结盟,他的心里又有些很不情愿,毕竟,高句丽与燕国曾经是敌对的关系,而且,彼此之间的仇恨延续了五十余年,与自己曾经的敌人结盟,并率军前去与他们并肩作战,高钊心里总会有些不舒服。

    “王上,晋军是我高句丽和燕国共同的敌人,我们应该团结起来,共同对抗晋军的进攻。”见高钊在犹豫,姚襄再次大声劝道。

    在慕容德与姚襄的极力劝说下,高钊的心里产生了与燕国结盟的想法,不过,这种需要出兵的军国大事,高钊自然不会轻易表态,为此,给麾下的心腹臣子使了一个眼色。

    这名大臣会意,立即抱拳道:“王上,军国大事关系一国之安危,与燕国结盟共同对抗晋军一事,还需要从长计议。”

    高钊点了点头,看向慕容德,正色道:“军国大事不是儿戏,此事,本王还需要仔细斟酌,贵使先回驿馆歇息,并等候本王的好消息吧!”(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章 拖延战术

    高钊如此表态,自然是为了谨慎处理与燕国结盟一事,毕竟,他们一旦与燕国结盟,就必须按照盟约的要求,统领大军前往辽东,与王午麾下的大军作战,而这样一来,对刚刚有所恢复的高句丽的军力是很大的损害,况且,晋军的实力非常强大,万一战败了,他们高句丽就有亡国之危,作为高句丽的一国之君,高钊自然不想看到这样的下场,为此,心中有些犹豫不决。

    慕容德已经将所能说的话都说全了,既然高钊还是不能下定决心与燕国结盟,他自然也是无可奈何,并抱拳一揖,转身离开大殿,返回驿馆歇息。

    在慕容德离开之后,姚襄又抱拳劝谏了几次,不过,高钊对刚刚投靠的姚襄并不信任,为此,根本就不想与姚襄谈论这件事,并以姚襄刚刚抵达丸都,对丸都附近的环境还不了解为由,让姚襄先行退下,并前往丸都的大街小巷多逛逛,以熟悉丸都的各种情况。

    姚襄很是无奈,在高钊的命令下,只得离开王宫大殿,并前往丸都的大街上闲逛。

    在姚襄离开大殿之后,高钊看向麾下的心腹臣子,大声道:“各位爱卿,你们觉得本王是否应该不计前嫌,与燕国结盟啊!”

    显然,高钊对与燕国大军结盟一事,还是非常的犹豫,为此,非常迫切的想要知道麾下部将的意见。

    一名臣子抱拳道:“王上,以微臣之见,燕国这是打不过晋军,想要让我高句丽大军前往辽东做炮灰啊!此事万万不可答应,否则,我高句丽多年积攒下来的精锐大军。将再次被彻底的断送掉。”

    “王上,微臣也有同感,燕国强盛时欺凌我高句丽,如今遭难了,却想着让我高句丽救援他们,这岂不是痴心妄想吗?我高句丽决不能这么做。”又一名大臣大声反对道。

    “王上。王午麾下的数万大军,还远在辽东的南部,距离我高句丽还有很远的距离,至少,在短时间内,王午军团是不会威胁到我高句丽的,所以,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不辞辛苦的率军前往辽东,只要守好我高句丽的土地即可。没有必要为了守卫燕国的辽东而耗费兵马,况且,我高句丽与大晋一向友好,只要我们不招惹晋军,他们是不会随意向我高句丽发起进攻的。”一名将领大声说道。

    显然,高钊麾下的众多臣子,大部分都不支持与燕国结盟,并觉得慕容德所说的话。有些危言耸听,毕竟。高句丽与大晋并没有什么矛盾,与华安之间也没有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就算辽东被王午麾下的大军攻占,王午军团也不会向高句丽方向发起进攻,毕竟。他们觉得,打仗必须要师出有名才行,若是王午毫无理由的向高句丽发起进攻,是无礼和野蛮的,而且。不会取得胜利。

    高钊闻言,低头沉思了片刻,他也觉得部下说的很有道理,毕竟,燕国就像虎狼一样,与燕国结盟共同对抗王午军团,无异于是与虎谋皮,最终未必会得到什么好处,甚至,会最终被燕国所吞并。

    不过,高钊对王午军团也不是非常的信任,毕竟,华安的势力一直在扩张,若是辽东真的被攻陷,王午军团会不会突然向高句丽发起大规模进攻,他真的是无法预料,为此,心头担忧不已,慕容德嘴中所说的唇亡齿寒,时不时的便会刺激高钊的内心,让高钊紧张不已。

    高钊看向麾下臣子,正色道:“所谓人心隔肚皮啊!燕王慕容俊想要与我高句丽结盟,自然没安什么好心,不过,晋军也未必是善茬啊!万一,燕国真的一败涂地,我大高句丽,岂不要面对更加强大的敌人了吗?如此,岂不让人担忧?”说完一脸的担忧。

    麾下臣子闻言,自然也是有些担忧的,不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眼下高句丽众大臣最重视的是如何保住高句丽,在数年时间内好不容易积攒下来的精锐兵马,毕竟,若是这些精锐兵马再一次因为战争消耗殆尽,高句丽将会再一次没落,从而沦为被别人欺凌的对象。

    “王上,如今王午麾下的兵马,还远在辽东的南部,距离我丸都城足有近千里的路程,若是我军千里迢迢的前去辽东南部与王午麾下的兵马厮杀,则后勤压力极大,而燕国又不能给予任何补给,如此,我军在后勤方面将处于极大的劣势,而兵力方面也不能占据优势,这样一来,我军岂能取得胜利,所以,无论如何,我高句丽精锐大军,绝对不能劳师远征,前往辽东南部作战,只有当王午军团杀到辽东的北部,距离我高句丽不远,我军出击才有可能获得胜利。”一名将领,大声分析道。

    显然,这名部将分析的非常到位,并从大军的实力和后勤两个方面,分析了高句丽大军,在何种情况下,才有可能取得战斗的胜利。

    “王上,如今王午军团还远在辽东的南部,我军出战无法取得胜利,所以,我们现在还不能与燕国结盟,待王午军团攻到辽东的北部, 对我高句丽的西部边境构成威胁,我们再与燕国结盟也不迟啊!”一名大臣,抱拳说道。

    高钊闻言,蹙眉想了一下,正色道:“看来也只能如此了,不如就这么办吧!先好吃好喝的稳住慕容德,待辽东的局势发生变化后,再考虑与燕国结盟的事情。”

    “王上圣明。”众臣子抱拳齐声恭维道。

    高钊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又与麾下臣子商议如何利用眼下的局势,为高句丽谋取最大的利益。

    一连几日,高句丽王高钊都没有给予慕容德任何的回复,这让慕容德显得非常的焦躁,不过,慕容德仔细一想,这是军国大事,自然是要考虑周全才能下决定的,为此,便留在丸都城,耐心的等待高钊的回复。

    为了让蓟城的慕容俊放心,慕容德每日都会派遣随从返回蓟城,将丸都城的所有情况,毫无保留的告诉慕容俊,以让慕容俊了解丸都城的所有情况。

    ####

    在黄河以南的洛阳城之中,华安与麾下的心腹部将都显得非常的高兴,如今,谢艾军团已经抵达易水南岸,并与燕国主力大军进行激烈的对峙,随时有攻破易水防线的势头,而在辽东方向,王午军团的数万大军,也已经在辽东的南部站稳了脚跟,并与谢艾军团一起,对燕国形成了两面夹击的战略威慑力。

    华安看向麾下部将,正色道:“如今的势头可真是太好了,谢将军与王将军皆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燕国现在已经是毫无反攻之力了,如此持续下去,要不了多久,燕国就要崩溃了啊!哈哈哈!”说完大笑了起来。

    “王上所言极是,如今,我军已经取得了很大的优势,两路大军同时进攻,已经让燕国不堪重负了,现如今,燕王一定非常的后悔,后悔当初不该那么冲动,派遣三十万主力大军南下,如今,他的三十万大军,至少折损了一半的兵力啊!”诸葛雄高兴的附和道。

    “王上,若是我军再派出一支援兵,前往易水南岸,增援谢艾将军,燕国部署的易水防线将很快就会被击破啊!”王三大声说道。

    华安笑了笑,正色道:“本王手中虽然还有许多兵马,但却不能随意调动,对抗燕国,有谢艾麾下的兵马和王午麾下的兵马,就已经足够了,完全不需要再向河北增兵了。”

    显然,华安还是有些担忧荆州军团,毕竟,桓温在荆州的北部,至少集结了二十万主力大军,而且,在荆州的南部还有十万兵马,若是倾尽全力,荆州军完全可以调动三十万大军,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兵马,华安不得不防备。

    “报,王上,谢将军送来急报。”就在这时,河北方向再次传回了重要的消息。

    华安连忙下来道:“立即呈上来。”

    小校闻令,立即上前几步,将谢艾的信件交到了华安的手中。

    华安不敢耽搁,立即将谢艾的信件打开,并粗略的浏览了一遍,看完之后,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

    “王上,谢将军在信中说了什么,是不是我军已经攻破燕国的易水防线了。”见华安看完信件之后,面露喜色,王三连忙问道。

    华安摇了摇头,正色道:“谢将军汇报说,我军连续组织几次强渡易水的进攻行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了。”

    “王上,既然我军几次进攻都未能攻破易水防线,您为何还这么高兴?”王三疑惑的问道。

    华安笑了笑,正色道:“易水防线,燕国经营多时,易守难攻,而且,我军一路反击,到达易水南岸之时,兵锋已经钝化,无法攻破易水防线,已经在本王的预料之中,所以,本王不会觉得意外,而谢将军所提出的对付燕国的策略,与本王心中所想是不谋而合啊!”(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一章 慕容俊很失望

    华安所说的对付燕国的策略,自然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军事对峙,逐步消耗燕国的国力,从而让燕国渐渐变得弱小,而燕国一旦变得弱小,便再也难以对中原构成威胁了。

    王三和诸葛雄对视了一眼,连忙询问对付燕国的策略。

    华安也不隐瞒,一五一十的将谢艾与自己的对策,告诉了二人,二人闻言,皆认为是个不错的办法,虽然这样也会消耗自己的实力,但燕国的国力较弱,难以经得起持续的消耗,而华安控制的区域已经很大,足以维持几十万大军,在前线的持续消耗,所以,只要持续的对峙下去,最终燕国一定会彻底的失败。

    “王上既然决定要采取长期对峙,以损耗燕国国力的对策,那么,除了谢将军麾下的兵马要采取对峙的策略之外,辽东的王将军所部兵马,是不是也应该采取守势。”诸葛雄轻声说道。

    华安点头道:“那是自然,王午将军在辽东的兵马不足十万,若是全面占领整个辽东,势必会兵力分散,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刺激北部的高句丽等小国,如此,极有可能遭到失败,而若是仅仅占领辽东南部的一隅之地,并时不时的派出部分兵马,对辽东的敌军进行骚扰,倒是个不错的办法。”

    “王上所言极是,如此,我军一定稳操胜券。”王三高兴的说道。

    随后,华安正式派遣心腹,向辽东方向传令,让王午军团固守辽东的南部一带,以牵制燕国的兵马,让燕国同时面临两个方向的军事压力。

    当然。王午一直都是驻守辽东南部,丝毫没有向辽东北部腹地发起进攻的意图, 所以,与华安所要要求的战略,是不谋而合的。

    在接到华安的旨意之后,王午更加坚持自己的策略。固守和经营南关城一带,并严密监视辽东方向的一举一动。

    在丸都城之中,慕容德显得焦躁了起来,他在驿馆之中已经等待了很多天了,而高钊仍旧没有给予任何的答复,这让他感到非常的奇怪,毕竟,就算是军国大事,也用不着商议这么久的。这里面似乎很有问题。

    为了督促高钊回复,慕容德再次要求求见高钊,不过,高钊以身体不适,需要静养为由,拒绝面见慕容德,并表示待身体好些之后,再亲自召见慕容德。并给予慕容德满意的答复。

    但高钊的身体何时会好起来,慕容德却是完全不清楚。照这样一直等下去,还指不定要等多久呢?此时,慕容德已经预感到,高钊这是要故意逃避,不想与燕国结盟。

    慕容德显得非常的焦躁,并前去拜见姚襄。想让姚襄与他一同想办法,但姚襄觉得自己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可以说服高钊与燕国结盟,并表示,他刚刚投靠高句丽。高钊对他并不是十分的信任,所以,完全无法帮助慕容德。

    此时,慕容德非常无奈,只得将高钊故意拖延的意图,向蓟城的慕容俊汇报,以让慕容俊了解丸都城的局势,并作出进一步的指示。

    高钊身体突然不适,自然是故意伪装的,他要通过这种方式,拖延与燕国结盟的事情,以让高句丽的主力大军,不必前往辽东的南部作战,从而保住高句丽所拥有的数万精锐兵马。

    当然,高钊还可以直接拒绝与燕国结盟,但这样做有些太伤感情了,毕竟,燕国目前的实力,还是远在高句丽之上的,若是过分的得罪燕国,高句丽以后或许会有很大的麻烦,而且,王午军团的野心究竟有多大,他也不能完全确定,万一王午军团真的杀向高句丽的边境,他还是要考虑与燕国共同应对威胁的。

    慕容德的汇报,很快就送到了蓟城的王宫之中,并交到了燕王慕容俊的手中。

    得知高句丽王高钊,以身体不适这么儿戏的理由,在与燕国结盟的问题上故意拖延,慕容俊显得非常的生气,并愤怒的将信件扔在了大殿的地面之上。

    见慕容俊心情不好,大殿之上的众臣子,皆是低着头一言不发。

    “这个高钊,真是太可恶了,当初本王一时心软,没有完全灭掉高句丽,如今,这个高钊不知感恩,居然以儿戏的态度敷衍本王,太可恨了。”慕容俊大声骂道。

    显然,对于高句丽王高钊的敷衍态度,慕容俊已经有些忍无可忍了,并大有想要一举发兵攻打高句丽的趋势,当然,此时燕国的兵马都被谢艾军团牵制了,根本无力向高句丽方向用兵,否则,以慕容俊的性格,早就派遣一支精锐兵马,杀向丸都城了。

    “王上息怒,高钊不过一蛮夷小辈,王上完全没有必要与这种小人一般见识。”一名臣子连忙劝道。

    “是啊!王上,高钊只不过是一个不识抬举的蛮夷小辈,就算没有高句丽的兵马,我大燕国也一定可以顶住敌军的进攻。”又一名臣子大声说道。

    显然,几名臣子都在极力的劝说慕容俊,害怕慕容俊因为一时之怒,做出与高句丽敌对的事情来,毕竟,此时燕国的局势已经非常的危急,若是在这个时候有高句丽闹矛盾,无异于自掘坟墓,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慕容俊自然也明白这样的道理,刚才愤怒的大骂高句丽王高钊,只不过是为了发泄而已,其实,他此刻非常希望与高句丽结盟,为此,才会如此的焦急。

    “王上,以微臣之见,高钊也并不想与我大燕国交恶,否则,他早就直接拒绝与我大燕国结盟,并驱逐我国使者了,而高句丽拖延的原因,自然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毕竟,一旦高句丽与我大燕国结盟,就必须派遣大军前来与我军一同作战,这样一来,一定会损失很多兵马,高钊害怕损失麾下的兵马,自然就不会与我大燕国结盟了。”一名臣子,抱拳说道。

    慕容俊闻言,连忙问道:“若是如此,我大燕想要借助高句丽兵马的企图,是完全没有办法实现了啊!仅凭辽东的兵马,只怕难以守住辽东啊!”

    显然,慕容俊对辽东的局势还是非常担忧的,并觉得若不借助高句丽的兵马,仅凭辽东方向的兵马,很难挡住王午军团的进攻,而且,用于警戒高句丽和扶余的玄菟郡和乐浪郡的兵马也不能轻易的调动,这样一来,王午军团在辽东就可以横行无忌了,这是慕容俊非常担忧的情况。

    “王上不必过于担忧,如今高钊之所以不愿与我大燕国结盟,实在是因为,王午军团还远在辽东的南部,距离高句丽的边境,还有几百里的路程,高句丽感受不到王午军团的威胁,自然就不愿意轻易出兵了,况且,高句丽国力较弱,劳师远征,也未必能够取胜,在这种情况下,高钊选择拖延与我大燕国结盟,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日后,若是王午军团攻入辽东的北部,并逼近高句丽的边境,微臣相信,高句丽一定会选择与我大燕国结盟,从而共同对付王午军团的。”一名大臣正色说道。

    显然,这名大臣是站在高句丽的立场上来考虑问题的,为此,自然会得出比较靠谱的推论。

    慕容俊闻言,觉得很有道理,并非常认可的点了点头,正色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只好静观其变了,立即传达命令,让玄菟、带方、乐浪三郡的兵马,做好战备,随时准备增援辽东方向。”

    “是,王上。”一名臣子抱拳应道,并立即前去传令。

    很快,又一名小校奔入大殿,并带来了辽东守将的告急信件,慕容俊见辽东守将送来告急信件,连忙让小校直接汇报。

    小校闻令,立即打开信件看了一眼,并抱拳道:“王上,辽东守将以敌军兵马众多,而我军兵马甚少为由,请求王上增兵辽东,否则,他将无法守住辽东的众多城池,请王上另选贤能之将。”说完将告急信件双手托起。

    慕容俊闻言,大为不满,辽东守将明知大燕国已经无兵可调,却在这个时候要求援兵,显然是故意为难慕容俊,而且,若是慕容俊不答应向辽东方向调兵,他就明确表示辽东无法守住,并要求卸任,如此态度,自然让慕容俊非常的不满。

    当然,这名辽东守将,也有自己的难处,毕竟,他麾下的兵马仅有不足两万,在接收了姚襄留下的两万新兵之后,也不足四万兵马,如此兵力,与王午军团相比,整整相差了一倍,而且,战力也不如王午军团,在这种完全处于弱势的情况下,他自然面临了巨大的压力,并深深的感到无法打败王午军团,为此,才不顾一切的要求援兵。

    “如此无能之将,要他何用,立即传本王旨意,将辽东守将罢免。”慕容俊大声下令道。

    “王上,军中不可一日无将,若是罢免辽东守将,将以何人代之呢?”一名大臣连忙问道。(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二章 燕军骚乱

    慕容俊想了一下,正色道:“抚军将军慕容厉甚为骁勇,完全可以担当镇守辽东的任务,立即传令,让抚军将军即刻进行准备,明日一早,便前往辽东赴任。”

    显然,慕容俊觉得,在大燕国面临危难的时候,还是慕容家族的将领比较靠得住,于是,便决定派遣自己的亲弟弟慕容厉前往辽东,接替辽东守将的任务,并全力以赴的镇守辽东,阻挡王午军团的继续北进。

    “王上,抚军将军年幼,并未经历过惨烈的大战,而敌将王午却是身经百战的猛将,让抚军将军前往辽东坐镇,只怕未必是王午的对手啊!是不是应该派遣一员老将前往辽东呢?”一名大臣,抱拳劝诫道。

    很显然,这名大臣觉得慕容厉太年轻,没有经历过惨烈的大战,镇守辽东有点难以胜任。

    慕容俊闻言,正色道:“吾弟虽然年轻,但极为悍勇,况且,当年四弟第一次出战,便以两千精锐,大破石虎的十万大军,由此可见,年龄完全不是问题,本王相信抚军将军的实力,此事就这么定了。”

    可以看出,慕容俊对自己的亲弟弟非常的信任,并认为,慕容厉镇守辽东,是完全可以胜任的。

    大殿之中的众臣子,见慕容俊已经下定决心,便不再反对。

    随后,慕容俊的命令正式下达,抚军将军慕容厉慨然接受命令,并立即进行准备。

    第二日一早,慕容厉便奉命前往辽东,接替辽东守将的职责,负责镇守辽东,与王午麾下的兵马进行对峙。

    此后的很长时间。华安麾下的两支兵马,与燕国的兵马,在河北和辽东两个方向上进行了激烈的对峙,双方时不时的便会派遣少量兵马,向对方的营地方向发起偷袭,并皆有少许斩获。但双方的主力都没有受到太大的损失。

    尽管如此,随着对峙的长期化,双方的各种资源都大量的消耗着,尤其是粮草的消耗,更是非常的惊人,按照每名士兵每日一斤耗粮,十余万大军就是十余万斤粮秣,也就是一千多旦,一个月的消耗就是三万旦。一年的消耗更是高达几十万旦,而且,这还没有算上运输的路途中损耗的粮秣,以及运输人员所消耗的粮秣,如此大量的消耗,对双方所拥有的物力是极大的考验。

    对峙仅仅持续了半年,燕国方面就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在几次加重税赋之后。已经惹得老百姓怨声载道了,燕国方面再也不能继续加重税赋了。否则,被压迫的老百姓就会起来造反。

    而华安这边,情况就要好得多了,在关中和蜀中粮草不间断的支援下,谢艾军团和王午军团,从来就没有为粮草发愁过。而且,河北的水利建设,让粮食的产量一下子就增长了好多倍,如此,更是增强了谢艾军团的实力。让谢艾军团在后勤方面毫无后顾之忧,并可以专心致志的与易水对岸的燕国大军进行紧张的对峙。

    实力的天平已经完全倾向华安这边,燕国的失败几乎已经成为定局了,在这种情况下,燕王慕容俊显得异常的焦躁,并产生了绝望的感觉。

    而在慕容恪的主力军大营,也出现了很大的危机,由于主力大军每日消耗的粮草十分巨大,而后方能够支援的粮草却越来越少,为此,燕军主将慕容恪,不得不下令减少士兵的每日口粮,以减轻粮草入不敷出的压力。

    但如此一来,所有的士兵都吃不饱了,而士兵一旦吃不饱,自然就有人要闹事了,此时,在燕国的主力军大营内,便有几名恼火的士兵聚在一起,准备要闹事。

    “弟兄们,我们天天提着脑袋为燕王卖命,而如今却连饭都吃不饱,再这么下去,弟兄们就要被活活被饿死了。”一名士兵气愤的吼道。

    “是啊!最近我们的口粮至少被克扣了三成,老子是天天饿着肚子在卖命,这样的日子,实在是没法过了。”又一名士兵大吼道。

    “现在是被克扣三成,说不定再过几日就只能吃个半饱了。”又一名士兵,大声吼道。

    显然,燕军的众将士,对每日只能吃上七成饱非常的不满,毕竟,人一直饿着是非常难受的,而士兵还需要执勤和警戒,时不时的还要参加作战,饿着就更难受了。

    “弟兄们,总是这么饿着不是办法,我们回家去,我们不干了。”一名士兵,大声提议道。

    “对,卸掉铠甲,不干了。”又一名士兵大声说道。

    “卸甲归田,我们不干了。”顿时,很多士兵都积极的响应,并直接卸掉了身上的铠甲,准备卸甲归田。

    大量的士兵聚在一起大声喧哗,自然很快就引起了燕军将领的注意,并立即前去调查情况。

    “军营之中禁止喧哗,你们在干什么。”一名燕军将领大声喝问道。

    “没有饭吃,我们不干了,我们要回家。”一名士兵大吼道。

    “对,不干了,我们要回家。”顿时,大量的士兵,都大声的喊叫道。

    见大量的士兵皆要卸甲归田,燕军将领大惊,连忙呵斥道:“你们这是干什么,你们想要造反吗?”

    “你们当官的都能吃饱,而我们做士兵的都吃不饱,我们不干了,不干了。”一名士兵大声吼道。

    “对,我们不干了,我们不干了。”众多燕军士兵,一同大声吼道。

    见大量的士兵群情激奋,燕军将领感到大为紧张,并立即奔向中军大帐方向,准备向主将慕容恪汇报。

    此时,在中军大帐之中,燕军主将慕容恪已经听到了外面的嘈杂声音,并立即问道:“外面出了何事,为什么这么吵?”

    “将军,末将出去看看。”一名部将大声说道,并立即起身离开。

    “将军,不好了,士兵要求卸甲归田。”就在这时,那名将领奔入了中军大帐,并立即向慕容恪汇报道。

    慕容恪闻言,大为惊讶,连忙问道:“慢慢说,到底是怎么回事,众士兵为何要闹腾?”说完蹙起了眉头。

    其实,慕容恪心里已经有了预感,他亲自下令减少全军将士的口粮,如今,士兵发生动乱,他预感到,可能与减少口粮有关。

    “将军,众士兵以吃不饱为由,强烈要求卸甲归田,如今,他们越聚越多,已经快要涌到中军大帐这里了。”这名将领,大声说道。

    慕容恪闻言,点了点头,这与他预感到的情况一致,众士兵闹腾的原因,果然是因为吃不饱的原因,其实,早在他下达让士兵减少口粮的命令的时候,就已经想到了这样的后果,不过,粮草的供给实在是太困难了,为了减轻后勤的压力,他不得不下达这样的命令。

    “将军,如今士兵已经闹腾开了,这可如何收场啊!”一名部将,紧张的说道。

    “是啊!将军,易水对岸的敌军随时有发起进攻的可能,我军士兵如此闹腾,一旦敌军突然发起进攻,我军如何抵挡啊!”又一名部将,担忧了起来。

    慕容恪蹙了蹙眉,正色道:“诸位将军不用着急,本将在下令减少士兵口粮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不过,为了让二哥看到我军目前的艰难处境,本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啊!”说完一脸的无奈。

    “照这么说,将军已经有了应对的策略了。”部将惊喜的问道。

    慕容恪点了点头,正色道:“如今我军兵马太多,每日消耗的粮草也是十分的巨大,照这样下去,我大燕国迟早是要被拖垮的,为此,本将决定借此机会,将军中的老弱士兵裁撤掉,以此来减弱后勤方面的压力,并且,我们还要向王上进言,说明我军目前的艰难处境,让王上尽快下令与敌军议和,否则,我军的处境会越来越艰难。”

    “将军说的是啊!如此长期的对峙下去,我大燕国将会被完全拖垮掉,必须要尽快与敌军议和啊!”一名部将附和了一声。

    “将军,众士兵已经涌向中军大帐这里,要向将军讨要说法。”一名小校奔入中军大帐,大声说道。

    慕容恪闻言,猛的站起身来,并大声道:“诸位将军,随本将前去看看。”说完带领麾下部将走出中军大帐。

    见慕容恪已经走出中军大帐,正在闹腾的众士兵,立即停止了闹腾,并抬头看向慕容恪。

    慕容恪走向一处高台,看向台下的众将士,大声道:“诸位将士,并非本将故意克扣各位的口粮,实在是军中粮草告急,本将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将军有将军的难处,但我们做士兵的都吃不饱,如何与敌军奋力厮杀。”一名士兵大声说道。

    “是啊!我们做士兵的都吃不饱,如何与敌军厮杀。”几名士兵随声附和道。

    慕容恪闻言,想了一下,正色道:“诸位将士请放心,本将已经决定,裁撤军中的老弱士兵,如此,必然可以省下很多粮草,这样一来,将士们就可以吃饱了。”(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三章 慕容恪裁撤兵马

    慕容恪说出了解决粮草短缺的方案,并试探众将士的反应。

    围拢起来的众将士,听说慕容恪要裁撤老弱兵马,有的表示赞同,也有的开始担忧了起来。

    对慕容恪的做法比较赞同的将士,有的是不想打仗,希望自己处在被拆裁撤的将士之列,也有的觉得,如此一来,他们就可以吃饱饭了。

    而那些比较担忧的将士,则多是一些老弱的士兵,他们虽然并不渴望当兵,但也不希望自己被裁撤,尤其是那些年纪较大的老兵,除了战场厮杀,没有其它的本领,若是离开了军队,他们不知道自己还能如何谋生。

    “将士们,本将保证,从下一顿开始,你们都可以吃上饱饭,都散了吧!”慕容恪大声说道。

    “将军都已经说了,从下一顿开始,让你们吃上饱饭,你们还不立即散了。”见众士兵还聚在一起,一名将领大声吼道。

    聚在中军大帐之外的众将士闻令,只得缓缓的散开,并返回各自的营帐。

    见众将士已经完全散去,慕容恪大大的松了口气,并带领麾下的将领,重新回到了中军大帐之中。

    “将军,您真的打算裁撤兵马吗?如此一来,我军与敌军相比,兵力就更不占优势了。”一名将领担忧的说道。

    “是啊!将军,粮草的缺口很大,裁撤少量兵马根本就不顶事,若是大批量的裁撤兵马,只怕我军就难以守住易水防线了。”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显然,慕容恪麾下的部将,对于裁撤兵马是非常担忧的,毕竟。他们的兵马与对岸的谢艾军团相比,已经不具备优势,若是再裁撤一批兵马,实力就更弱了,万一谢艾军团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他们非常担忧能否守住易水防线。

    慕容恪自然也明白裁撤兵马会影响大军的实力。会让麾下大军变得弱小许多,但此时的形势是燕国缺乏粮草供应,若不裁撤兵马,前方大军的粮草就支撑不了太久了,而一旦军中断粮,后果自然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极有可能造成全军覆没的下场,为了维持大军的稳定。慕容恪不得不下定决心,将军中的老弱兵马进行裁撤。

    “各位将军,后方运来的粮草是越来越少了,若不裁撤兵马,最多半个月,军中就断粮了,况且,老弱士兵的战斗力并不强。淘汰老弱兵马,剩下的就是精兵了。如此,对我军的战力是不会构成太大影响的。”慕容恪正色说道。

    很显然,慕容恪觉得,淘汰老弱士兵,会让军中剩下的兵马都是精兵,如此。对战斗力的影响不会很大,甚至,战斗力还有可能有所提升。

    “将军打算裁撤多少兵马?”一名部将,大声问道。

    慕容恪想了一下,正色道:“先裁撤三成。然后,再根据后方的粮草供应,确定是否继续裁撤兵马。”

    “将军,一下子裁撤掉三成的兵马,这样是不是太多了,如此,我军的实力势必会大大减弱啊!”一名部将担忧的说道。

    显然,这名部将觉得,一下子裁撤掉三成的兵马,会直接造成防守的诸多漏洞,从而无法有效的守住易水防线。

    慕容恪仔细的想了片刻,正色道:“我军粮草供应不上,为了不让大军崩溃,本将也只有忍痛裁撤三成的兵马了,除此之外,根本没有更好的办法啊!而且,本将非常担忧,若是再继续对峙半年,会出现何种后果?”说完蹙起了眉头。

    显然,燕国的国力已经被严重消耗了,此时的慕容恪已经感受到了燕国国力的逐步衰退,若是继续这么消耗下去,最多半年的时间,燕国就会全面崩溃,所以,为了能多支撑一些时日,他只得下令裁撤部分老弱兵马,以减少对大燕国国力的持续大量消耗。

    “将军,看来我们必须尽快与敌军议和,否则,我大燕国真的是消耗不起啊!”一名部将连忙说道。

    “是啊!将军,据潜伏在邺城的细作回报,邺城周边的庄稼获得了大丰收啊!而且,中原和关中一带也都是大丰收,敌军的粮草供应可谓是源源不断,而我大燕国却遭受了蝗灾,粮草供应极其匮乏,能否坚持到来年春耕都是问题啊!”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显然,此时,慕容恪麾下的部将,也意识到,继续与敌军对峙,对大燕国的国力是一种巨大的消耗,并希望能够立即停止这种消耗国力的对峙,当然,能否与敌军议和,他们这些做将领的是没有权利决定的,能够决定议和的只有燕王慕容俊。

    慕容恪闻言,点了点头,正色道:“你们说的没错,继续与敌军对峙,对我大燕国的国力是巨大的消耗,所以,我们必须将军中的危急状况向王上汇报,并让王上尽快下令与敌军议和。”

    很显然,慕容恪已经下定决心,要上奏慕容俊,要求与对面的谢艾军团议和。

    “将军,末将愿意与将军一同上奏朝廷,要求议和。”一名部将大声表示支持。

    “将军,末将也愿意与将军联名上奏。”又一名部将,也大声的要求道。

    显然,在这种危急的时刻,慕容恪麾下的部将,都已经不想继续与对岸的谢艾军团对峙了,毕竟,在取胜无望的情况下,他们觉得这样持续的消耗国力,非常的没有意思,而且,最终势必会拖垮整个大燕国的国力。

    见麾下部将全都选择支持自己,慕容恪显得非常的高兴,并大声道:“既然各位将军都如此认为,那么本将就正式上奏王上,要求与敌军议和。”

    “将军英明。”众部将抱拳应了一句。

    下定决心之后,慕容恪便将军中的危急状况,以及自己擅自下令裁撤兵马的情况,如实的向慕容俊进行汇报,并告诉慕容俊,大燕国已经处在了极其危急的时刻,若是继续与敌军对峙,很有可能会造成亡国的危险,并强烈要求燕王慕容俊,停止与晋军的对抗,通过议和的方式,解决接下来的问题。

    在写好奏折之后,慕容恪麾下的部将,全都在奏折上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以表示自己与慕容恪的观点是一致的。

    “来人,立即将此份奏折送往蓟城,要快。”慕容恪大声下令道。

    “是,将军。”小校闻令,立即接过慕容恪手中的奏折,并揣在了怀中,大步离开了中军大帐。

    随后,慕容恪便与麾下部将,讨论如何裁撤麾下的兵马,毕竟,裁撤三成的兵马,不是一个小数字,若是处理不当的话,很有可能会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

    为此,慕容恪与麾下的部将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并考虑了很多方面的因素,甚至,考虑到这些被裁撤的将士,离开军营之后的去处。

    在经过充足的准备之后,慕容恪与麾下的部将,正式开始在全军之中,进行裁撤兵马的行动。

    一些老弱的士兵,由于战力相对较弱,全部都处在了被裁撤的行列之中,由于准备的比较充分,大营之中并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动乱和抗议,一些小规模的抗议,也全部都被慕容恪麾下的将领,成功的化解掉了。

    由于慕容恪麾下的兵马,足有十六万之众,为此,此次裁撤的老弱兵马足有五万之众,可是说,是一支非常庞大的队伍。

    这些老弱将士被裁撤之后,立即分批离开易水北岸,向着他们的家乡方向行去,为了让这些将士能够成功的抵达家乡,慕容恪给他们发放了足够的盘缠。

    慕容恪如此大规模的裁撤兵马,自然无法躲过谢艾麾下斥候的眼睛,在这些老弱兵马分批离开大营的时候,谢艾麾下的斥候,便立即将这一消息,向谢艾作了汇报。

    “将军,对面的燕国兵马不知何故,已经撤离了数万人马。”一名小校奔入谢艾的中军大帐,大声汇报道。

    谢艾与麾下部将闻言,皆是微微有些诧异,毕竟,此时的燕国兵马,并不占据任何优势,在这种情况下,燕国不向易水防线增兵,居然还向后方撤离的数万兵马,如此行动,自然惹人生疑。

    “燕国大军撤离数万人马,是什么时候的事情。”谢艾连忙问道。

    小校抱拳道:“启禀将军,从昨日开始,就已经陆续有燕国士兵离开大营了,今日离开的兵马更多了,而且,这些离开的兵马,都卸掉了兵器和铠甲,只携带一些简单的衣服和干粮。”

    “什么,这些兵马居然卸掉了兵器和铠甲,照这么说,这些燕国兵马并不是向后方调动,而是被慕容恪裁撤了。”谢艾惊讶的说道。

    “是啊!将军,看来真的是慕容恪裁撤了这些兵马啊!如此,燕国的兵力,就更不占据任何优势了。”一名部将连忙说道。

    “将军,燕军与我军对峙正酣,慕容恪为何要这么做,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啊!”另一名部将,疑惑的说道。(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四章 佯攻

    在两军激烈对峙的局势下,燕军主将慕容恪,突然裁撤军中的兵马,这一点非常值得怀疑,自然也就引起了谢艾麾下将领的疑惑,并大声的说了出来。

    谢艾点了点头,正色道:“看来燕国已经无法供养如此多的兵马,所以,慕容恪才不得不对麾下的大军进行一定程度的裁撤啊!”

    “将军的意思,是燕军已经缺少粮草,而且,很难得到应有的补充?”一名部将,连忙问道。

    谢艾点头道:“没错,最近一段时间,本将派往对岸的细作,已经传回消息,燕国大营之中,所有的士兵都只能得到七成的口粮,很多填不饱独自的燕国士兵,都在大营之中闹腾了起来呢?如今看来,慕容恪对此已经毫无办法,并不得不对麾下的兵马进行裁撤啊!”

    显然,谢艾对燕军的情况,还是非常了解的,并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慕容恪的意图。

    “将军说的是,今年燕国遭遇了蝗灾,粮草供给有些不足,而我们河北的庄稼却取得了大丰收,如此一来,燕国肯定耗不过我们,不过,如今燕国大军已经裁撤了数万兵马,而我军的兵马却仍旧非常庞大,照这样下去,我军的消耗要远远大于敌军啊!”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显然,这名部将已经考虑到,燕国裁撤兵马之后,对国力的消耗减弱了很多,而他们的兵马却仍旧非常庞大,消耗起来会比燕国方面多出很多,并为此担忧了起来。

    谢艾闻言,想了片刻,正色道:“我军在易水南岸,与燕国大军进行对峙。为的便是大量消耗燕国的国力,让燕国变得一蹶不振,如今,慕容恪裁撤数万兵马,减弱了对燕国国力的消耗,这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我军的计划。我军必须立即做出反应,给予燕国大军极大的压力,阻止慕容恪继续裁撤兵马,若是慕容恪继续裁撤兵马,我军占据兵力优势,完全可以攻破易水防线,并逼近蓟城。”

    显然,谢艾打算全面削弱燕国的国力,并不给于燕国任何的喘息之机。以达到彻底消除燕国威胁之战略目的。

    “将军的意思,是立即向易水北岸发起进攻,让燕国大军面临巨大的压力,从而不敢继续裁撤兵马。”一名部将,连忙大声问道。

    谢艾点头道:“没错,我军要立即组织大规模的进攻,让慕容恪明白,我军驻守易水南岸。不是为了防守易水,而是为了进攻燕国。”

    “将军。大军何时发起进攻。”一名部将,连忙问道。

    谢艾想了一下,正色道:“你们立即返回大营传令,让将士们做好出战的准备,晚饭之后集结,夜半之前。相机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是,将军。”部将大声领命,并立即转身前去传令。

    晚饭过后,在谢艾军团的大营之中,近二十万兵马。开始进行出战前的各种准备,并在几个时辰之内,完全准备完毕,此时,只需谢艾一声令下,近二十万的主力大军,便会立即向易水的北岸发起大规模的进攻。

    “将军,将士们已经完全准备就绪,随时可以向易水北岸发起进攻。”一名部将,看向谢艾大声汇报道。

    谢艾非常满意的点了点头,并站起身来,带领麾下的部将,走出了中军大帐,并站在了大营的高台之上。

    站在高台之上的谢艾,见麾下大军,黑压压的一片,已经完全做好了出战前的各种准备,心里非常的满意,并看向身旁的部将,轻声道:“我军将士,士气如虹,今夜向对岸发起进攻,就算不能攻破易水防线,也可以极大的吓阻慕容恪军团,让他们畏惧我军。”

    “将军,我军将士只要加把劲,今夜完全可以攻破易水防线,到时候一定可以重创燕国主力兵团,进而长驱直入,一举灭掉燕国。”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是啊!将军,如今,我军与燕军都已经对峙了半年了,而慕容恪又在这个时候裁撤麾下的兵马,这是我军攻破易水防线的最佳时机。”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显然,谢艾麾下的部将,都认为,应该借慕容恪裁撤兵马的良机,率领主力大军向易水北岸发起强攻,并一举攻破易水防线,重创燕国的主力兵马,进而挥师继续南下,一举灭掉燕国。

    不过,谢艾却并不是这么想的,他觉得燕国兵马虽然已经处于劣势,但沿着易水部署防线,防守还是相当严密的,若是全力以赴的攻破易水防线,所部大军的伤亡一定非常的巨大,而这是谢艾所不愿意做的,为此,谢艾并不打算一举攻破易水防线,而是仍旧以佯攻吓阻为主要目的。

    “各位将军,燕国在易水北岸经营了足足半年,各种防御设施一定非常的完善,虽然我军的兵马占据了优势,但若是强行冲击慕容恪军团的防线,会遭到很大的伤亡,所以,本将命令你们,今夜发起的大规模进攻,仍旧是佯攻,作战目的是为了吓阻敌军,各位将军一定要尽量减少大军的伤亡。”谢艾大声说道。

    “是,将军。”众部将大声应道。

    谢艾抬头看了看天,见时辰已经差不多了,便立即下令道:“各军立即出发,准备进攻。”

    “是,将军。”众部将大声领命,并立即率领各自麾下的兵马,向指定的位置奔去。

    而谢艾与麾下的亲兵,则一直站在高台之上,看着麾下的大军一**的离开大营,并奔赴易水岸边。

    ####

    在易水北岸的燕军大营,慕容恪与麾下的部将,正在处理裁撤老弱士兵所引起的各种问题,而就在此时,燕国的斥候发现了易水对岸的异动,并立即向慕容恪进行汇报。

    “将军,易水南岸的敌军主力出现异常集结,似乎是要向我军防线发起进攻。”一名小校奔入中军大帐,大声汇报道。

    慕容恪与麾下的部将闻言,皆是大为吃惊,并立即互相对视了一眼。

    “将军,看来我军裁撤兵马,引起了敌军的注意。”一名部将,连忙说道。

    “是啊!将军,谢艾是打算利用我军裁撤兵马的时机,向我军发起突然袭击啊!”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慕容恪闻言,低头陷入了沉思,这种情况,早在他下令裁撤兵马的时候,就已经预料到了,不过,他没有想到,谢艾军团的行动会如此的迅速,居然在他刚刚裁撤兵马的第二日就做出了反应。

    “看来谢艾是想要趁虚而入啊!立即传令下去,各军将士一定要守好各自的防线,绝对不能让敌军攻破我军的防线。”慕容恪大声下令道。

    显然,慕容恪对自己经营半年之久的易水防线,充满了自信,并觉得就算裁撤了三成老弱兵马,也丝毫不会影响易水防线的实力。

    慕容恪麾下的众部将闻令,立即转身离开中军大帐,并前去统领各自麾下的兵马,准备抵挡谢艾军团的进攻。

    在众部将离开中军大帐之后,慕容恪沉思了片刻,也抬步离开中军大帐,并在大营的一处高台之上,俯视着整个大营。

    “四哥,对岸的敌军已经开始搭建浮桥,还有好多战船也已经,看这架势,敌军是要向我易水防线发起大规模进攻啊!”慕容霸走到慕容恪的身旁,大声说道。

    慕容恪闻言,抬头看向易水的南岸方向,点了点头,正色道:“是啊!敌军今夜是要向我军发起大规模的进攻啊!不过,我军的防线经营了足有半年,敌军想要攻破易水防线,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显然,慕容恪对自己苦心经营的易水防线,是充满了很大的信心的。

    “四哥说的是,敌军兵马虽多,但要想攻破我军的防线,根本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今夜,我军一定可以守住易水防线。”慕容霸大声说道。

    见慕容霸与自己一样充满信心,慕容恪非常的高兴,并站在高台之上,观察着远处的易水防线。

    此时,慕容恪麾下的各路兵马,已经在易水北岸的防线内进行了紧急部署,并做好了迎战的全面准备。

    很快,谢艾麾下的近二十万主力大军,便对燕国的易水防线,发起了大规模的佯攻,各种霹雳车和弓弩,全都竭尽全力的向燕国的易水防线发射,以对燕国的兵马进行有效压制。

    不过,燕国的易水防线经营的非常的坚固,在沿着易水北岸的岸边,建设了大量的箭塔等防守设施,燕军士兵以这些防御设施为依托,很好的躲避了谢艾军团的进攻,并立即对谢艾军团的进攻兵马,进行了有效的反击。

    双方的战斗进行的还算激烈,不过,由于谢艾军团的任务是佯攻,并没有拼劲全力的向易水防线发起最猛烈的进攻,而燕国大军更是完全处于防守的地位,丝毫没有发起全面反击的意图,为此,双方的兵马损失的都不是很大。(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五章 慕容俊打算裁撤官员

    站在高台之上的谢艾,见对岸的燕军防线,果然非常的坚固,自己麾下的兵马进攻大大受阻,于是,立即下令,让麾下的进攻兵马撤回大营。

    在谢艾的命令之下,麾下近二十万主力大军,立即后撤,并快速返回了大营之中,燕国大军兵力较弱,自然没有发起追击。

    “将军,看来燕军仅凭十万兵马,就可以凭借易水防线,挡住我军的进攻啊!”回到中军大帐之后,一名部将看向谢艾,大声说道。

    “是啊!将军,真没有想到,燕国大军在裁撤了数万兵马之后,仍旧具有如此强悍的防守实力,若是我军真的发起全面进攻,损失一定非常巨大,而且,未必能够一举攻破易水防线啊!”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很显然,经过一轮正面的较量,谢艾麾下的众部将,已经对燕国大军的防守实力,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觉得燕国大军经过一轮裁撤之后,战斗力并没有出现很多的下降,仿佛丝毫没有受到影响一样。

    谢艾闻言,顿了顿,正色道:“慕容恪裁撤的数万兵马,都是老弱病残之辈,而且裁撤的兵马,仅占总兵力的三成,所以对战斗力的影响并不大,慕容恪一定早在裁撤兵马之时,就已经考虑到我军的进攻了,为此,留下的兵马,足够抵挡我军的进攻,所以,我军想要攻破易水防线,还是很不容易。”

    “将军,既然这样,燕军对燕国国力的消耗会大幅减少,而我军的消耗仍旧是非常的巨大,我军是不是也要裁撤部分兵马呢?”一名部将连忙问道。

    “是啊!将军。我军只需留下十万兵马,便可以挡住燕国兵马对易水南岸的进攻。”又一名部将,大声说道。

    谢艾连忙摆了摆手,正色道:“不必了,慕容恪之所以选择裁撤兵马,主要是因为燕国的粮草有些供应不上了。而我军的粮草供应非常的充足,自然没有必要和慕容恪学,况且,裁撤兵马将大幅削弱我军对燕军的战略威慑力,只怕会造成慕容恪继续裁撤兵马,如此,我军持续消耗燕国国力的计划,就会完全失败。”说完看向麾下部将。

    众部将闻言,觉得谢艾说的非常有道理。于是,皆点头表示认可。

    随后,谢艾与麾下部将继续商议,如何有效的攻打易水防线,以最大程度的消耗给燕军造成战略压力。

    #####

    在易水北岸的燕军大营之中,燕军主将慕容恪与麾下的部将都大大的松了口气,经过连续一夜的浴血厮杀,他们终于打退了谢艾军团的进攻。并成功的守住了易水防线。

    “将军,看来我军裁撤几万兵马。并没有过多的影响大军的实力啊!今夜一战,敌军还是被我军击退了。”一名部将看向慕容恪,大声说道。

    “是啊!将军,敌军的兵马接近我军的两倍,但却无法攻破我军设置的防线,这足以说明我军是可以守住易水防线的。”又一名部将。高兴的说道。

    在这一夜的厮杀之中,燕国兵马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在兵马的损失上,是比谢艾军团少了不少的,为此。他们皆感到非常的兴奋,

    众部将皆是非常的兴奋,但身为主将的慕容恪,却深深的蹙起了眉头,在他看来,谢艾军团并没有尽力发起进攻,而只是佯攻而已,所以,谢艾军团是否具备攻破易水防线的能力,他是不清楚的,不过,他已经完全可以肯定,谢艾军团驻守的易水南岸,为的就是极大的拖垮燕国的国力,让燕国的兵马长期处在备战状态,而他刚刚采取了减弱消耗国力的行动,就立刻引来了谢艾军团的大规模佯攻,慕容恪觉得,谢艾军团发起的大规模进攻,既是一种战略上的试探,想要看看他们燕国的防御还有多少,同时,也有警告和提醒的意图,让他们不能继续裁撤兵马,否则,易水防线就有可能守不住了。

    “各位将军,难道你们就没有看出来,敌军的进攻是佯攻吗?若是全力发起进攻的话,怎么会刚刚遭受一点挫折就立即后撤呢?所以,我们绝对不能掉以轻心,一定要提高警惕,以防止敌军再一次向我军发起进攻。”慕容恪看向麾下部将,大声说道。

    “是,将军。”众部将连忙大声应道。

    随后,慕容恪与麾下部将继续研究如何加强易水防线的防御工事,以最大程度的提高易水防线的坚固程度。

    #####

    在蓟城的燕王宫之中,燕王慕容俊的心里是非常的糟糕,经过持续半年的作战和对峙,燕国的国力可谓是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今,前方大军一直在催促粮草,而负责征集粮草的官员,则表示燕国遭受了蝗灾,粮草实在难以筹集,如此状态,让慕容俊非常的恼火和无奈,毕竟,他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国内缺乏粮草,他是一点办法都没有,毕竟,他不能凭空的变出粮草来。

    而若是花钱购买的话,也是很难行得通的,毕竟,粮食是战略资源,各国管理的都是非常的严格,在这种战乱的时代,管理的就更加的严格了,慕容恪想要花钱购买军粮,根本就是妄想,而且,几十万大军,每日消耗的军粮非常的庞大,以燕国国库之中所存有的财物,根本难以大规模的购买所需要的大量粮草,所以,慕容俊已经无法供养现有规模的大军了,若要维持大燕国正常的秩序,必须立即裁撤兵马和朝中的官员。

    前方的大军面临着巨大的压力,慕容俊自然不敢随意裁撤,但国内的大小官员,却是可以裁撤一些的,尤其是一些啥事都不做的闲差,是优先裁撤的对象。

    不过,裁撤国内官员,势必会引起一些既得利益者的反对,为此,必须小心谨慎的进行,而为了让事情可以顺利的推进下去,慕容俊召集麾下的众心腹臣子,让他们前来王宫大殿,商议如何执行裁撤兵马的行动。

    “各位爱卿,如今,我大燕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国库已经日益空虚,为了减少国库的支出,本王打算裁撤部分官员,以减少国库的压力,各位爱卿以为如何?”慕容俊看向麾下众臣子,将自己裁撤官员的想法,大声的说了出来。

    众臣子闻言,微微一惊,若是真的要裁撤官员,一定会引起很多被裁撤官员的反对,毕竟,能够当官的都是有权有势的人物,闹不好会在国内引起很大的动乱。

    “王上,此事怕是不妥啊!若是贸然以莫须有的缘故裁撤朝中官员,一定会引起很大的不满,而若是明言国库空虚,则容易引起朝野的恐慌,就更不可取了。”一名大臣,抱拳反对道。

    “是啊!王上,官员乃国之根本,岂能随意裁撤,还请王上三思。”又一名大臣,抱拳反对道。

    显然,燕国众大臣,大部分都反对慕容俊裁撤官员的做法,并认为,一旦如此行动,会引起朝野的动荡。

    慕容俊没有料到,麾下的众臣子,居然全都反对自己,为此,非常的不满,不过,这些臣子说的倒是实话,若是以莫须有的缘由裁撤官员,一定会引起这些官员的极大不满,毕竟,很多官员都是拖家带口的一大家子,若是被裁撤了,就没有了收入的来源,如此,一大家子人都得挨饿,毕竟,当官之人,一旦被朝廷抛弃,根本就没有其它的谋生能力,很有可能会被活活饿死,并拖累整整一家子人,都跟着饿死。

    “如今国库日益空虚,本王也是迫不得已啊!各位爱卿若是有更好的主意,不妨说说。”慕容恪看向麾下众臣子,正色问道。

    众燕国大臣,互相对视了一眼,眼神之中,大多是茫然和无奈,显然,他们也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

    “王上,我大燕国的国库,完全是因为常年征战所造成的空虚,仅仅裁撤些许官员,根本就是杯水车薪,若要彻底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唯有立即停止征战,与敌军议和。”一名大臣,壮着胆子,抱拳说道。

    “是啊!王上,国库的空虚大半都是大军所消耗的,若要彻底解决国库的空虚,必须立即停止征战,并裁撤大军。”又一名大臣,大声说道。

    显然,这两名大臣说的都是实话,燕国的国力,完全就是庞大的军队所消耗的,只有大规模的裁撤军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库空虚的问题,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

    慕容俊自然也明白这样的道理,但如今谢艾军团和王午军团步步紧逼,对大燕国造成了极大的战略压力,若是裁撤兵马,敌军就会长驱直入,从而攻占燕国的土地,如此,大燕国更是会面临亡国之危,为此,慕容俊根本不敢随意裁撤大军。

    “敌军步步紧逼,大军岂能随意裁撤。”慕容俊蹙着眉头,大声说道。(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六章 慕容俊撑不住了

    慕容俊觉得,裁撤朝中的官员,可能会导致朝野的动荡,但若是裁撤大军,则会直接导致敌军主力杀入燕国境内,从而让大燕国遭到亡国之危,为此,裁撤大军比裁撤官员更加的危险。

    “王上,我大燕国力的八成以上,都被前线的大军消耗了,只有裁撤前方兵马,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库空虚的难题,裁撤朝中官员只是杯水车薪,还望王上三思。”一名大臣,再次大声说道。

    “王上,以我大燕国目前的处境,粮草已经极度匮乏,老百姓家中的粮草也已经不多了,若要解决粮荒,必须要向敌军购买,才能渡过难关,而这必须与敌军和解,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又一名燕国将领,大声说道。

    显然,众燕国大臣,已经非常清晰的认识到,燕国国力的大量消耗,完全是前线兵马的大量消耗造成的,而这又是与华安敌对所造成的后果,所以,若要解决大燕国的危机,就必须要与华安和解,这是唯一的良策。

    慕容俊闻言,深深的蹙起了眉头,其实,他也早就意识到,若要恢复大燕国的国力,必须要尽快与华安麾下的兵马达成和解,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燕国所面临的巨大危机,但此次南征,是大燕国主动发起进攻的,如今,若要与华安达成和解,就必须要向华安认错和服软,而这又是一个好面子的君王所不愿意做的事情,为此,慕容俊心中纠结不已。

    “报,王上,前方送来急报。”就在慕容俊内心纠结不已的时候,慕容恪派遣部下送来的信件。抵达了王宫。

    见前方送来急报,慕容俊不敢耽搁,立即命令身旁的侍从,将信件接过来。

    慕容俊将信件拿在手中,并迅速的拆开阅览了一遍,顿时。深深的蹙起了眉头,显然,信件的内容让他非常的焦虑。

    “王上,前方又出了何事?”一名臣子,见慕容俊眉头紧蹙,连忙小声问道。

    慕容俊叹了口气,正色道:“前方大军缺粮,辅国将军不已将每名士兵的口粮减少了三成,不料却引起军中发生动乱。辅国将军万般无奈,只得擅自做主,裁撤了军中的五万兵马,如今,这五万兵马已经在返回家乡的路上了。”说完将手中的信件交到了一名臣子的手中。

    显然,慕容俊对这件事情非常的震惊,从这件事情可以清楚的看出,由于军中缺粮。已经导致了大军发生动乱的趋势,而且。若是情况继续恶化,后果会更加的严重,慕容恪在信中,也极力要求与敌军和解,以彻底解决国力长期被消耗的情况。

    慕容俊对慕容恪的建议,还是比较认可的。并认为,这是唯一的解决目前困境的最佳出路,不过,他心中也非常清楚,此次燕国大军。毫无理由的向南进攻,一定会让华安非常的恼火,而如今华安麾下的兵马占据了战场的诸多优势,所以,他必须要给出非常大的诚意,才有可能与华安达成和解。

    众臣子聚拢在一起,认真的看完了信件,他们自然也对慕容恪非常的认可,并认为有慕容恪的支持,燕王慕容俊一定会慎重考虑与华安和解一事的。

    “王上,辅国将军深谋远虑,若是按照辅国将军的提议,我大燕国一定可以摆脱眼下的危机。”一名臣子,正色说道。

    “是啊!王上,如今我大燕国国库如此空虚,只有尽快与北王议和,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眼前的危机啊!”又一名大臣,大声说道。

    众大臣显然都非常希望,慕容俊可以早些下定决心,与华安进行议和谈判,毕竟,这一唯一行之有效的,解决大燕国眼下危机的办法。

    慕容俊非常无奈的蹙了蹙眉,看向麾下众臣子,正色道:“不是本王不想与北王议和,实在是因为此次征战,是本王挑起的,而且,是在北王麾下兵马与姚襄麾下兵马作战的时候,这一定会让北王非常的恼火,此时,我军已经处于劣势,若是本王在这个时候提出求和,北王真的会答应吗?”

    显然,慕容俊觉得,华安不会轻易答应与他们和谈,除非他们给予华安足够的好处才有可能,而如今,燕国国库空虚,根本没有什么好东西,是可以送给华安的了。

    众臣子闻言,自然明白慕容俊所说的话,不过,他们觉得不论结果如何,都要试一试,只有试一试,才能知道华安的要求究竟是什么。

    “王上,我大燕国与北王已经是姻亲关系,微臣觉得北王不会这么不近人情,只要王上真心求和,微臣相信北王是不会拒绝的。”一名大臣,大声说道。

    “是啊!王上,微臣也觉得,北王不是那种不近人情的人,王上完全可以一试。”又一名大臣,大声附和道。

    慕容俊闻言,蹙眉思索了起来,他自然明白麾下臣子所说的都是很有道理的,不过,他心里非常的清楚,若要向华安求和,必须要诚恳的认错,只有诚恳的认错,才能得到华安的谅解,毕竟,是他突然下令向南进攻的,他有错在先,必须先认错。

    作为一名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君王,慕容俊自然很不习惯向别人低头认错,不过,此时燕国的形势已经岌岌可危,若是继续顾忌君王的脸面,而不愿意向华安认错,大燕国极有可能遭到崩溃的下场,为此,他不得不向华安低头认错。

    慕容俊抬头看向麾下臣子,正色道:“本王觉得,各位爱卿说的很对,按照目前的形势,我大燕国必须与敌军议和,本王会慎重考虑,如何与北王议和的。”

    “王上圣明,王上圣明。”见慕容俊终于答应议和,众燕国臣子皆大为高兴,并大声的恭维了起来。

    慕容俊点了点头,随即让大部分臣子离开大殿,并仅仅留下少量的心腹大臣,以单独与这些心腹大臣,商议如何与华安议和。

    大部分臣子离开大殿之后,慕容俊看向几名心腹臣子,正色道:“几位爱卿都是本王的肱骨之臣,眼下,本王打算与北王议和,各位爱卿一定要多出主意,为本王分忧啊!”

    “王上放心,我等身为臣子,自当竭尽所能的为王上分忧解难。”一名心腹之臣,大声表达忠心。

    其余几名心腹大臣,也同样点头,表示会全力以赴的协助慕容俊,解决与华安议和一事。

    慕容俊满意的点了点头,看向几名心腹大臣,正色道:“诸位爱卿,本王失礼在先,如今要与北王议和,该如何开口呢?是不是应该送给北王一份大礼啊!”说完蹙起了眉头。

    “王上,如今的北王,具备了极其雄厚的实力,只怕寻常的礼物,很难入其法眼啊!必须要有特殊的礼物才有可能打动其内心啊!”一名臣子,大声说道。

    “是啊!王上,金银玛瑙,翡翠玉石等寻常凡品,是根本无法打动北王内心的,必须要有更好的东西才行。”又一名大臣,大声说道。

    慕容俊自然也明白这样的道理,不过,到底什么样的礼物才能让华安满意,他却无法预料。

    “本王之前已经将自己的亲妹妹和族中的多名女子送给北王了,如今,本王还真是不知道,该送什么给北王啊!既然金银玛瑙和翡翠玉石都不行,那该送些什么呢?”慕容俊看向麾下臣子,蹙眉问道。

    “王上,对于像北王这样,拥有雄心壮志的君王,最好的礼物无非是权利和征服,只要满足了北王的这个愿望,微臣相信北王一定愿意与我大燕国议和的。”一名心腹大臣,正色说道。

    慕容俊闻言,轻轻点了点头,正色道:“权利和征服的念头,是每一个有雄心的君王都具有的想法,不过,这种东西如何能当做礼物送入呢?”说完非常诧异的看向麾下的心腹臣子。

    “王上,我大燕国曾经向大晋朝廷称臣,如今已经数年没有联络了,此时,王上何不直接向北王称臣,并大肆宣传北王的可能身世,如此,不但北王会很高兴,而且,还会让大晋朝廷非常的紧张,若能激发北王与大晋朝廷的矛盾,我大燕国就可以借机隔岸观火了,这岂不是一石二鸟的妙计吗?”心腹臣子,正色说道。

    慕容俊闻言,蹙眉沉思了片刻,非常认可的点了点头,显然,他已经意识到,这是一条非常好的妙计,不但可以满足华安的虚荣感,而且,还会让大晋朝廷非常的紧张,毕竟,当今的大晋皇帝,并非是大晋开国皇帝司马炎的子孙,而仅仅是司马懿的侧房所生的庶子的子孙,而华安当下拥有了大量的军队和地盘,一旦华安的的身份突然变成皇族,威望必然会进一步提升,甚至,极有可能取代当前大晋皇帝的地位,从而让当今的大晋朝廷完全瓦解,这自然会引起大晋朝廷和其既得利益集团的极大的恐惧,从而进一步引发矛盾。(未完待续。。)

第九百五十七章 燕国君臣的阴谋

    慕容俊觉得,眼下大燕国的局势已经万分的危急,为了解决大燕国的危机,就必须要向华安低头,以俯首称臣来实现议和的目的。

    而为了让华安与大晋朝廷产生嫌隙,以牵制华安的势力,他觉得必须要在华安的身份上大做文章,从而搅动大晋的内部矛盾,这有这样,他的大燕国才有重新崛起的可能。

    慕容俊看向麾下的几名心腹臣子,正色道:“本王觉得,这个计谋非常的好,眼下,我大燕国也只有采用这个计谋,才能渡过难关了。”

    显然,慕容俊已经下定决心,要低头向华安称臣服软了,而且,也要派遣麾下心腹前往建康城方向,散播华安的身份,从而让大晋朝廷产生紧张,并对华安产生更大的猜忌。

    “王上,该如何行动,您就下决定吧!”一名心腹臣子,连忙问道。

    慕容俊点了点头,随即说道:“本王打算立即派遣两路人马,一路前往洛阳城,向北王表达我大燕国称臣的决定,另一路人马火速赶往建康城,让建康城的细作散播北王身份的谣言,离间北王与朝廷的关系,如此,我大燕国或许有卷土重来的希望。”

    众心腹臣子闻言,皆比较认可的点了点头。

    “王上,向北王俯首称臣,倒不是什么难事,不过,若要散播北王身份的谣言,却必须要从长计议,以我们目前所掌握的证据,根本就是捕风捉影,仅仅靠这些证据散播谣言,如何能让大晋朝廷相信呢?”一名心腹臣子,抱拳说道。

    很显然,这名臣子已经意识到。以目前这些捕风捉影的证据,根本就不足以让任何人相信华安有皇族的身份,若要让大晋朝廷相信,就必须搜集更多的证据。

    慕容俊闻言,觉得也是这么回事,于是。轻声道:“以我们目前所掌握的一些证据,的确有捕风捉影的嫌疑,但事情紧急,我们并没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调查了,爱卿是否有妙计。”说完看向这名心腹大臣。

    “王上,以微臣之见,应该人为制造一些证据,如此,必然可以瞒天过海。让世人相信这是真的。”心腹臣子正色说道。

    慕容俊蹙眉看向这名心腹臣子,正色问道:“人为制造证据,爱卿既然已有良策,不妨直说。”

    心腹臣子想了一下,抱拳道:“王上,据微臣所知,当年大晋的楚王司马玮兵败被杀,其长子司马范也被石勒所害。但次子司马仪却从此不知所踪,如今。楚王司马玮的玉佩恰好流落到了我大燕国,我们何不借此机会将此玉佩送往北王宫,并让北王宫的内应将此玉佩挂到北王的腰间,如此,即便会让北王识破,但事情传出去之后。还是可以骗得过大晋朝廷的那些大臣的。”

    慕容俊闻言大喜,大声道:“好,真是妙计啊!楚王司马玮是大晋开国皇帝的亲儿子,他的子孙血统更加的纯正,而且。相传晋武帝司马炎曾经就有将皇位传给楚王司马玮的意图,只是由于众臣的反对,才最终让那个无能昏聩的司马衷当了皇帝,若是让大晋朝廷觉得华安就是楚王的子孙,他们一定非常的紧张,如此,我们的计策就可以成功了。”说完非常高兴的笑了起来。

    “王上,仅仅这些还不够,我们还要多编造出更多的证据,以彻底让大晋朝廷相信北王的身份,如此,当今的大晋皇室和南王,都会联合起来对付北王的,到时候,待他们两败俱伤,我大燕国就有重新崛起的绝佳机会了。”心腹臣子正色说道。

    慕容俊闻言,点了点头,正色道:“好,各位爱卿,今夜你们就不要回府了,本王要与你们彻夜长谈,以商议更多更好的策略。”

    “是,王上。”众部将大声领命道。

    随后,慕容俊与麾下的几名心腹臣子,在大殿之中进行了彻夜的长谈,并对行动的细节进行了仔细的斟酌,以确保事情的万无一失。

    第二日一早,慕容俊已经将事情思考的非常纯熟,并立即下达了命令,让一路人马携带自己低头称臣的旨意,前往北王宫之中,向华安请求议和,另外,在这一路人马之中,还有一人携带楚王司马玮的玉佩,秘密送到北王宫的后宫之中,并交给燕国的几名皇族女子,让他们想办法,将这枚玉佩戴在华安的腰间。另一路人马,则立即奔向江南的建康城方向,散播华安与楚王司马玮的亲属关系,并大肆渲染华安具有皇者气质,早晚必然登上帝位。

    看着两路人马离开蓟城,分别前往洛阳城和建康城,燕王慕容俊的内心,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并立即向前线传令,让慕容恪紧守易水防线,万万不可主动出击,以免破坏他的议和大计。

    ####

    在洛阳城的北王宫之中,华安与麾下的部将,都显得非常的高兴,据河北谢艾军团传回的情报,燕国的慕容恪军团已经发生粮荒,并且,直接导致了慕容恪的大规模裁军行动。

    慕容恪麾下的军团,是燕国最精锐的一支军团,这支军团出现粮食短缺的状况,这足以说明,大燕国的国力已经难以支撑了,很快就会面临全面崩溃的下场。

    “王上,今年燕国发生了蝗灾,粮食的收成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而我河北方向的庄稼却取得了大丰收,所以,这才仅仅对峙半年,燕国的主力大军就出现的缺粮的状况。而我军却丝毫没有感受到压力。”王三轻声说道。

    “是啊!王上,按照如今的趋势,燕国怕是支撑不了多久了,很快,谢艾将军和王午将军的两路兵马,就可以收复幽州和平州了。”诸葛雄高兴的说道。

    华安闻言,自然也非常高兴,并认可的点了点头,正色道:“你们说的对,燕国的国力已经被我们耗空了,而我们的实力却并没有出现较大的损耗,轻松的收复幽州和平州,已经不是难事了,如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一个等字,等的时间越久,燕国就会越虚弱,我军收复失地的损失就会越小。”

    “王上说的是,我们有的是时间,一定能将燕国彻底的拖死。”王三兴奋的说道。

    “王上,我们等的一定不会太久,待慕容恪继续裁撤兵马,我军便有足够的实力可以攻破易水防线了。”诸葛雄大声说道。

    显然,王三和诸葛雄都已经认定,以燕国目前的状况,已经是强弩之末了,只要再等很短的时间,燕国的主力大军,就会因为缺粮而变得完全不堪一击。

    华安自然也有这样的感觉,并且,已经可以大致的推算出,最多半年,燕国就会因为国力的耗损,而完全崩溃,而燕国政权一旦崩溃,华安麾下的两路兵马,便可以非常顺利的攻入燕国境内,并轻松的收复幽州和平州。

    “慕容俊倒是一个硬骨头啊!国力都已经无力支撑了,居然还这么死扛着,不过,这点硬气倒是让本王非常的佩服啊!”华安轻声说道。

    “王上,慕容俊是不见黄河不死心,他的燕国早晚被我军灭掉。”诸葛雄大声说道。

    华安点头道:“这倒也是,慕容俊死扛着不肯认输,以至于国力持续的消耗,这的确不是什么良策。”

    “报,王上,燕王派遣使者前来,已经抵达王宫外。”就在这时,小校奔入大殿之中,并向华安汇报了慕容俊派遣使者前来的消息。

    华安闻言,与王三、诸葛雄对视了一眼,皆是大为惊讶,他们刚刚还在谈论慕容俊的话题,如今,慕容俊却已经派遣使者前来了,这怎能不让他们感到非常惊讶。

    “王上,看来慕容俊还是撑不住了,想要与我军议和。”王三轻声猜测道。

    “没错,慕容俊此时派遣使者前来洛阳城,一定是为了与我军议和的。”诸葛雄也如此猜测道。

    华安的想法与他们二人是一致的,他也认为慕容俊在这个时候,派遣使者前来洛阳城,是为了议和一事。

    既然慕容俊已经派遣使者前来洛阳城,华安自然不会避而不见,于是,立即下令,让小校前去邀请燕国使者前来大殿。

    很快,燕国使者便抵达了大殿,并抱拳向华安行礼。

    见燕国使者仅仅只有一人,且没有携带任何的礼物,华安与身旁的几名部将,皆感到非常的诧异,就算燕国的国力已经被耗空了,也不至于穷成这样吧!不过,华安并不在意礼物,所以,也并没有怪罪的意思。

    “燕王派贵使前来,所为何事啊!”华安看向燕国使者,正色问道。

    燕国使者,从怀中掏出一份文本,抱拳道:“北王,在下奉燕王之命,前往递交称臣文书,请北王过目。”说完将手中的文书交到了华安的手中。

    见慕容俊想要向自己称臣,华安感到大为意外,毕竟,慕容俊是燕王,就算称臣也应该向大晋的皇帝称臣才对,为何要向自己称臣呢?(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322/ 第一时间欣赏晋霸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御览山河所写的《晋霸天下》为转载作品,晋霸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晋霸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晋霸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晋霸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晋霸天下介绍:
一个朝代汉人只剩下百万, 一个朝代汉人的男人成了11, 一个朝代汉人的江山只能偏安一隅, 一个朝代汉人的命运任由胡人主宰, 天不亡汉 都市青年华安带着汉人的雄心来到了五胡乱华的东晋初年, 坐拥美人,挥斥方遒……晋霸天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晋霸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晋霸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