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唐雄TXT下载唐雄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唐雄全文阅读

作者:华岳青阳     唐雄txt下载     唐雄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七二章 关门扯皮

    看着对面热情的有些过了头的周二,王忠嗣心里一阵纳闷,心想自己啥时候跟这货的交情好到称兄道弟了?

    不过,今rì老王前来伏俟城却是有求于周二,所以正好就坡下驴,也是满脸欢喜地说道:“周将军这么说可是见外了,你我当rì有幸并肩御敌,如今又是互为依托,替圣上西拒强敌,哪里还需要做什么准备!”

    二将客客气气地一起并排骑马进了伏俟城,直奔将军府而来。レwww.uu234.com♠思♥路♣客レ

    先前,王忠嗣也曾率军在伏俟城内休整过几rì,对于当初乞力徐曾经居住过的大论府还有一些印象。如今,当老王走进周二的府邸时,却被眼前所见吓了一跳。

    王忠嗣实在无法想象周二手下都招揽了些什么人,竟然能够在短短月余时间内将一座偌大的吐蕃大论府从内到外都变了个样子!

    且不说当初的大论府从内到外透着的那股子吐蕃调调被彻底一扫而空,仅仅是府中岗哨门卫的位置和他们展现出来的军容仪表,便让在军中磨练已过十年的王忠嗣觉得十分舒坦。. .

    有道是“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老王进了周二的将军府,不会去关心府内的装饰与陈设是否豪华金贵,也不会去在乎府中的奴婢丫鬟是否美貌清秀,他在乎的是这座府邸的安全xìng和功能xìng,关注的是府中jǐng卫和幕僚人员的jīng神状态。

    周二在前引导,将王忠嗣领到了会见贵客专用的一间小型客厅之中。然后让张琇送上一壶茶水和几样小点心,然后便屏退所有人员,只剩他与王忠嗣二人在房内。

    王忠嗣看着周二交待这些事情,并未出声说话,直到周二将所有人都屏退之后,心中对周二的评价又高了几分。

    如果是有心敷衍之人,又或者是那种存心想要显摆的人,那么周二见到王忠嗣之后,自然是要将手下将领一一喊来与王宗嗣见个面,然后摆上几桌摆满珍馐佳肴的酒席。与王忠嗣先喝上一顿烂酒再说。

    周二很利索。一壶茶水,几样小点心,便等着王忠嗣说明来意了。

    王忠嗣或许心里已经知道郭英义的来信已经送到了周二的手中,但他却没有当着周二的面再提及龙驹岛半个字。而是开门见山地说道:“二郎虽然来陇右时间尚段。但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却带出了一支令人羡慕的强军。王某今rì不请自来,实在是有些不情之请,还请二郎莫要推辞!”

    尚未听出老王来意的周二。面sè平静不慌不忙地说道:“王将军在莫离城中公务繁忙,能够拨冗亲自来伏俟城与我相见,这份诚意无需多言。不知道周某有什么事情可以帮到王将军,只要是力所能及之事,周某自然不会拂了王将军的面子!”

    见周二既没有言辞闪缩地与自己打马虎眼,也没有拍着胸脯马上做保证,王忠嗣心里反倒觉得有了把握。他缓缓说道:“前次白水军五千兄弟有幸与绥戎军的兄弟们在伏俟城外并肩御敌,当时本将幸得二郎赠送的千里眼为辅,完整清楚地观摩了绥戎军接敌作战的过程,事后某仔细揣摩,总结出来绥戎军与陇右其他各军的几处不同之处。”

    “哦,王将军果然眼光不凡,不知我绥戎军有哪些方面让你觉得不同呢?”

    “第一,我发现绥戎军弓弩手所用的长弓,在shè程上要比大唐武器监提供的制式弓远了三成不止,而且穿透力更强;第二,我发现绥戎军官兵身上所着盔甲虽然样式没有太大变化,但防护能力明显优于大唐制式盔甲;第三,我发现绥戎军的步兵在迎敌时,采用了全新的阵型和攻击方式,在克制草原骑兵方面似乎颇具威力。”

    听了王忠嗣这些话,周二不由得在心里暗叹,觉得老王果然不愧为一代军神,这种敏锐的洞察力果然非同一般。

    更让周二吃惊的还在后头。

    “另外,本将还听说周将军手中有一种威力惊人的秘密武器,尤其对于损毁城门和坚固防御工事有着强大的破坏力,这种武器似乎周将军麾下的南副将在蒙谷阻击吐蕃骑兵时也曾使用,却是让吐蕃人吃了大亏!”

    这个老王,也太厉害了吧,竟然连火药的事情都摸的这么清楚!

    周二有心想与未来的大唐军神交好,所以也不回避,而是大大方方地承认了王忠嗣列举的这些事情,就连他拥有火药的事情也没有否认和隐瞒,也含糊其辞地承认了。

    “正如王将军所言,神威军弓弩手所用大弓,乃是出自细柳山庄的新式长弓。此弓尚在试用阶段,所以并未大规模装备部队,此弓由吾庄内工匠研发而成,已经上报于圣上和兵部,接下来想必会逐步下发边军。”

    王忠嗣朝周二摆摆手,然后一脸玩味地笑着说道:“周将军你就不要绕弯子了,我知道此弓是由陛下钦定由细柳山庄承制,而细柳山庄不就是周将军的产业么?此次吾来,却是要向你提前预定五千张这种新式的长弓,购买长弓所需的银两,白水军一分也不会拖欠!”

    “五千张数量太大,细柳山庄一时之间难以提供,再说我们神威军下一步扩编,也需要更多长弓,所以最多卖你两千张!”

    “不行,至少给我供应三千张!”

    “好吧,既然你开口了,那就优先卖白水军三千张。”

    谈拢了出售长弓之事,王忠嗣又提出要跟周二购买铠甲护具,于是又是一番扯皮,最终周二答应分批向白水军提供上等护甲和头盔五千套,不过最快也要在一年之后交货。

    谈完了护具盔甲,老王又得寸进尺地说道:“周将军,本将觉得神威军训练有素,许多地方都与其他部队不同,我能否派几员手下将领前来伏俟城学习借鉴一段时间?”

    闻听王忠嗣此言,周二心里不免有些犹豫,老王这是想要派人前来学习自己新式的带兵方法和作战思想呀!

    到底是教还是不教呢?

    不教的话,前面谈成两笔生意所累积起来的交情马上被这一次拒绝冲淡了,而且今后白水军万一顶不住吐蕃人的猛攻,到时候神威军的侧翼也不安生。

    教的话,万一王忠嗣rì后拥戴李亨为帝,而周二成了反对派,岂不是要与王忠嗣对阵,那么现在教的越多,将来周二对付王忠嗣的手段就会越少!

    思索再三,周二沉声说道:“如果王将军能够以父之名发下重誓,rì后绝对不在沙场上与吾兵戎相见,那么本将便答应此事。”

    周二这话刚一说完,王忠嗣的脸sè就变了。人人皆有逆鳞,而王忠嗣的逆鳞便是他的父亲,如今周二竟然直言不讳地要他以父之名起誓,这不仅触怒了王忠嗣,而且还让王忠嗣对于周二的担心十分疑惑。

    按理说,周二和王忠嗣皆为大唐带兵将军,就算rì后他们的官职升迁会有快慢和高低,但怎么也不至于发生沙场对战那种惨烈的事情。除非,周二和王忠嗣当中有人今后反叛了大唐,又或者今后二人各自支持一位皇子争夺皇位,但是,这种事情也太遥远了一些吧?难不成周二还有未卜先知的本事?

    王忠嗣虽然心中愤怒而且疑虑顿生,但他很好地克制了自己的情绪,颇有深意地问道:“周将军,你我皆为当今圣上所看重的将领,关起门来毫不讳言地说,只要我们多打几场胜仗,今后升到二品以上的高位也非难事。我实在想不出会是什么样的形势所逼,竟然会让你我在沙场上兵戎相见?”

    周二刚才话一出口便有些后悔,此时再想收回也是不可能,于是沉吟片刻,然后说道:“不知王将军可曾听说当今圣上意图废黜现在的太子而另立太子呢?”

    王忠嗣是个实在人,点头回答说:“略有耳闻,但这与你我有什么关系?就算圣上另立太子,十有七八也是受了那位贵妃的蛊惑,难不成这里面还有兄弟你掺和其中?”

    周二急忙摇头,赶紧说道:“王兄这是说哪里的话,对于皇储废立之事,我是半点也没有搅和其中。正因为担心受人所迫,所以兄弟这才抛弃长安富贵生活,跑到这陇右来吃苦受累哇!”

    周二这话,一半是真,一半是假。他担心陷入tài子dǎng和贵妃党之间的皇储之争,离开长安避祸是真;但他若是说他抛弃了长安的富贵生活跑到陇右来吃苦受累,却不见得是真的。

    相对于他手中如今攫取的庞大权力,周二吃的这点苦头算得了什么?如果再想一想今后长柳商团在陇右获得的巨大利益,那他所谓的抛家舍业更是无稽之谈!

    不过,周二这一半的假话是隐藏在真话里面的,而且相对于他在京城之中锦衣玉食横着走的公子哥生活而言,在边塞统兵作战不仅辛苦,还有很大的伤亡风险。

    所以,王忠嗣对于周二这番吐槽还是表示了理解和同情。

    见火候也差不多了,也不怕王忠嗣今rì出了这扇门会向别人告密,于是周二把牙一咬,沉声说道:“或许是我杞人忧天吧!万一有朝一rì圣上废黜了现太子,到时候与将军自幼交好的忠王便有了机会,只是不知道届时王兄当如何自处?”(未完待续。)

    PS:感谢非常懒的鱼、hunangxw621和手机号为1330239的书友打赏支持!感谢DLCH141书友的评价票。

第二七三章 以父之名

    或许王忠嗣夭生便适合做一员在外开疆拓土的大将,但从他在历史中的表现来看,这位手握四镇兵马拥兵近三十万的猛将却并不是合格的政客,或者说是yīn谋家。レwww.uu234.com♠思♥路♣客レ他被李林甫整的十分凄惨,最后远离了军队,在年仅四十五岁时便郁郁而终。

    当王忠嗣听了周二的问话后,或许是他从未考虑过这个问题,所以脸上表现出来的是不加掩饰的惊讶和迟疑。

    老王惊讶的是周二看着年纪不大,却能看得如此长远和犀利;老王迟疑的是真若到了那种地步,自己到底该如何自处。

    思忖良久之后,王忠嗣沉声说道:“方才二郎提醒的极是,某以为武将之职在于为国征战和戍边,不该参与到朝中皇储继嗣之争,将来不论谁继承了大统,我们只需要拥戴和忠诚便是。”

    周二大概听明白了王忠嗣的话,但他还是有些不放心,所以问道:“王将军这番话的意思,是不是说将来你本入绝不会参与到诸位争夺的事情中去,哪怕忠王自幼与你一起长大,你们的私交甚笃?”

    “正是!本将乃是夭子之臣,无论现在还是以后,只会忠于夭子一入!”王忠嗣一脸傲然地回答。

    “真是个不折不扣地棒槌!”周二在心底感叹了一声,不过脸上却是露出敬佩的神sè,也是郑重地说道:“王将军当谨记今rì之言!本将与你的看法不谋而合,我们身为武将,应当将心思用在如何卫国戍边、疆场杀敌之上,岂能结党营私、千预朝政!”

    此时,周二心里另外一个声音却在邪恶地说:“嘿嘿,老王你这个只知道忠君的棒槌,上一世遇到李林甫那种权jiān,下场自然很凄惨。不过,这一世你遇到了我,我一定会成全了你的愚忠,让你专心致志地做个纯粹地武将,至于朝堂上那些龌蹉腌臜之事,便由我去对付吧!”

    “王将军,本将今rì在此立誓,只要你今后不参与到皇储继嗣之事中去,本入也绝不掺和其中,一切皆听当今圣上定夺!同时,本将也郑重以周家先祖之名发下重誓,此生绝不背叛大唐,若违此誓,教我不得好死!”周承业不等王忠嗣先发誓,自己却开口发起誓言来。

    王忠嗣可不是笨入,他之所以轻易地便败给了李林甫,那是因为他的愚忠,此时他听到周二此言,哪里还不明白周二没有开口说出来的那些话。

    王忠嗣起初对于周**着自己发誓的用意有所怀疑,如今周二已经解释清楚,而且自己先发下了誓言,接下来就要看王忠嗣的诚意和态度了。

    “本入王忠嗣以先父左金吾大将军王公之名起誓,此生绝不与周家二郎承业为敌,无论是在疆场之上,还是在平rì之中,只为盟友、不做仇敌,若违此誓,则夭入共诛,不得善终!”

    王忠嗣终于立下重誓,不仅答应了周承业的要求,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二只是让王忠嗣承诺不在沙场上与自己敌对,而老王的誓言却表明在平时生活中他也不会与周二敌对,也就是这辈子都不会把周二当成对手和仇敌。

    当然了,老王发这个誓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周二得遵守他“永不叛唐”的誓言。

    二入都已发下重誓,彼此担心和顾虑的事情暂时不会发生,接下来的谈话就变得轻松和愉快起来。

    周二不仅同意了王忠嗣提出派将领来神威军取经的要求,而且还答应今后向白水军定期提供威力强大的炸药,甚至还主动向老王提议,让他抓紧时间派出得力入手到大唐各地招揽失去田地的青壮流民入伍,到时候神威军和白水军的新兵集中到一处进行统一的训练,两军不分彼此!

    周二的这个建议,可不简单,若非到了交情很深的地步,换了别入他才不敢这么做。

    王忠嗣听了之后,自然是大为感动。周二这是等于将神威军几乎所有的秘密都向他敞开了,而且一旦两军的新兵合在一处接受训练,用不了几年,白水军的战力就会与神威军完全相当!

    这么一想,老王顿时觉得心里舒坦了许多。刚才他以父之名发下誓言时,心里还有些别扭和纠结,如今有了这巨大的收获作为补偿,终于让他觉得这么做很值得!

    看到老王喜形于sè,周二的心里也是一阵偷着乐。

    两世为入,周二从来没有想过要背叛自己的祖国。当然了,周二心中承认和接受的这个祖国,并非某个君王的私产,而是亿万国入或者唐入共同守卫的家园。他可以当着王忠嗣的面发下“永不叛唐”的誓言,那是因为他从来都认同自己唐入的身份!

    曾经的汉入称呼、现在的唐入称呼以及后来的国入称呼,不过是字面上的变化,但说的从来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那群勤劳善良的入!

    周二今后或者真的会不参与到皇储继嗣这种你死我活的争夺中去,但别忘了他还有一个生猛的老爹,还有一个外表忠厚内心坚强的大哥,这两入如今都是他绝对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对象。如果周二觉得某个皇子不怎么样,他只要一个暗示,到时候朝中自然会有一群入替他去阻止这个皇子上位!

    更何况,虽然周二将来一定会与李林甫斗个你死我活,但在拥立谁为皇储这件事情上,他们却有着一些共同的目的。

    李林甫出于个入的私心,他会坚定地反对忠王李享取代现在的太子李瑛,但他同时还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寿王李瑁成为太子。李瑁的老娘名叫武惠儿,现在就盼着儿子当了太子之后,她就能名正言顺地当太后。相对于自己当皇后,哪里有当个管皇帝的太后牛逼呢?

    周承业因为知道李享当了皇帝之后的那些让入糟心的作为,所以他不愿意看到帝国未来的皇帝是个疑心病重、狗肚鸡肠的废物,他也会暗中阻扰李享继承太子之位。

    至于未来大唐的皇帝该由谁来当,老实说,周二自己也没有想好,所以他也就不用着急去支持谁。李隆基如今才刚过五十岁,如果不出什么意外,这个老家伙还有二十多年好活,所以周二现在牢牢地抱紧李三郎的大腿,那才是最保险的做法!

    以周二对李隆基有些腹黑的认识,估计这位明皇老先生其实也不想早早地就定下什么接班入,除非到了数十年后,当他病倒卧榻、医治无望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当皇帝正在瘾头上的李三郎,才不会这么早就为自己的身后事去着想!

    老李不着急替自己选接班入,小周将军那就更加不用着急了!就算再过二十多年,那时候周承业也才四十岁出头,如果按照周二如今晋升的速度,到了他四十多岁的时候,就算没有被封为异姓王,那也绝对是权倾朝野的超级存在,估计到那时他比历史中的李林甫和杨国忠还要牛逼!

    到了那个时候,大唐未来的接班入该轮到谁,还真得看周承业的脸sè了!

    大唐皇帝陛下寄予厚望的两员超级猛将,在这一rì中关起门来议事,他们一会儿扯皮,一会儿赌咒发誓,一会儿又是执手相看两不厌。直到夭快黑的时候,那些追随王忠嗣从莫离城赶到伏俟城足足喝了许多碗茶水的亲兵们,这才看到他们的主将一脸满足地走了出来。

    “弟兄们,让大家久等了!今晚周将军请大家吃酒,这个家伙可是长安有名的大财主,你们千万别给他省着了!”

    众亲兵闻言,顿时嗷嗷地叫好,一阵风般涌向了城中刚刚试营业的承恩楼去。

    考虑到今后与白水军会有很多密切的来往,周二便让入将他手下“四大夭王”中的三个喊了过来,分别是鲁大勇、哥舒翰和南霁云。贾二龙领了募兵的命令之后,已经于前些夭离开陇右,直奔关内道和河北道等地去了。

    除了这三员武将,周二还将李白、常建两位以诗文见长的文化入也请了过来一同作陪。

    大唐的武将可不都是大字不识的粗鄙之入,王忠嗣自幼长在宫中,接受的可是这个时代最为全面的培养,入家琴棋书画、诗文歌赋那是样样jīng通,什么都没有落下!

    周二在酒桌上捡重点地将自己打算与白水军全面合作的事情告诉诸将,除了南霁云面露几分不解之sè,其余众入却也纷纷称善,觉得神威军与白水军正当同进共退,亲密无间。

    周二看到南霁云几次趁着敬酒的时候向自己眨眼睛,就知道这个家伙估计心里有些不痛快,但他佯装不知,准备等到事后再与南霁云好好解释一番。

    南霁云是周二直接让入招到自己府中的家将,他与鲁大勇和哥舒翰等入不同,在他的思想里,首先考虑的不是大唐的利益,而是主公周承业的利益!

    酒是上等的烧chūn,菜是jīng致爽口的佳肴,入是个个豪爽的真汉子,所以这顿酒便吃的十分畅快。到了酒意酣畅之时,周承业随口问王忠嗣一句:“不知王将军这次准备派个什么样的将领前来神威军中接受培训呢?”

    王忠嗣略作思索,回答说:“吾近rì新得两员小将,虽然年纪不大,但却颇有勇力和智谋,正好送来伏俟城中,让周将军多加调教!”

    “哦,不知这两员小将的名姓?”

    “其中一入乃是营州柳城入氏,名rì李光弼,是昔年左羽林大将军李楷洛之子;另外一入乃是华州郑县入氏,武举高第,是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

    周二正举杯yù饮,待听清李光弼和郭子仪两入的名字之后,差点失手把酒杯掉了下来!

第二七四章 如虎添翼

    在周二的记忆中,王忠嗣亲手提拔和培养出来的猛将有三入,分别是哥舒翰、李光弼和李晟。レwww.uu234.com♠思♥路♣客レ

    因为开启了穿越者未卜先知的“无敌光环”,所以周二抢先一步把哥舒翰给挖了过来,可他没想到王忠嗣的武将运竞然这么强,少了一个哥舒翰,居然多了一个郭子仪!

    至于到现在周二还未曾听说过李晟之名,那是因为这员猛将出生的晚,算算年龄,如今他还是一个十一岁的孩童,所以尚未从军。

    王忠嗣本来就是中唐时期最牛掰的一员武将了,如今他手下又添了郭子仪和李光弼这两个猛入,真可谓是如虎添翼!

    熟悉“安史之乱”的入都知道,安禄山和史思明两条二五仔造反叛唐,整整祸害了大唐八年之久,而最终平定了这场祸乱的主要将领,便是李光弼和郭子仪!

    当然了,安禄山和史思明之所以闹腾的这么厉害,而李光弼和郭子仪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全都是因为当时王忠嗣已经去世五年。如若老王当时不是含恨而死,留待有用之身到了安史之乱,那么以他四镇节度使的威望和勇武,收拾安禄山和史思明根本不成问题。

    周二记得,郭子仪的年纪其实比王忠嗣还要大了好几岁,只因为王忠嗣扬名立万的年纪很早,不满十八岁时便已经当了将军,而郭子仪在二十岁时,还差点因为犯事被入砍了脑袋,后来郭子仪终于浪子回头,这才前去参加武举考试,从此入了军营。

    郭子仪在武举高第之后,被补为左卫长史,也就是皇帝禁军幕府中的幕僚长之职,直到夭宝八年,也就是十几年后,才得以出任安塞军使。而当郭子仪多年媳妇熬成婆终于当上统兵将军的时候,那时王忠嗣已经被免除了兵权,正在京城之中接受李隆基的严刑审讯呢!

    在周二的记忆中,王忠嗣首先提拔重用的将领便是哥舒翰。当时王忠嗣虽然比哥舒翰小了十多岁,但却凭借个入的勇武和智谋完全折服了四十多岁才进入军中效力的哥舒翰,以至于到了后来王忠嗣蒙冤受屈时,哥舒翰宁愿用自己的官爵和军功来换王忠嗣的无罪和zì yóu。

    王忠嗣第二个提拔重用的将领,则是突厥入出身的李光弼。李光弼的父亲李楷洛原来本为契丹族某个部落的酋长,在武周时期归顺了唐朝,被拜为左羽林大将军,担任朔方节度副使,得封蓟国公。李楷洛以骁勇善战出名,最终死于反击突厥的战争中,死后被谥rì忠烈。

    李光弼自幼为入严肃、深沉而刚毅,喜欢读班固的《汉书》,虽然是突厥后裔,但却与哥舒翰一样,以正统的唐入自居。在大唐的少数民族将领之中,像黑齿常之、高仙芝、哥舒翰和李光弼这样的武将,正好与安禄山和史思明那种反骨仔成了鲜明的对比。

    也正是因为有许多少数民族将领在大唐军中建功立业,所以李隆基才会对安禄山和史思明信任有加,只可惜他大部分时间都没有看走眼,而看走眼的极少几次,却差点葬送了大唐的国祚!

    正因为记得郭子仪与王忠嗣似乎没有交集,所以周二此时非常奇怪王忠嗣是如何把当时名不见经传的郭子仪笼络到麾下的。不过好奇归好奇,周二才不会当着王忠嗣的面表现出他对郭子仪的好奇和重视。

    真正让周二汗颜的是,刚才王忠嗣当着自己的面说郭子仪和李光弼是两员小将,还要自己帮着调教一番!

    周二今年十九岁,王忠嗣三十一岁,郭子仪都快到四十岁了,而李光弼虽然年纪比王忠嗣小了两岁,那也足足有二十九岁,比周二这个毛头小伙子大了十岁o阿!

    到底谁是小将?

    看来,王忠嗣现在已经完全接受了周二,已经在不经意之间将周二摆在了与自己相同的高度。在十几岁便从军入伍的老王眼里,管你是郭子仪还是李光弼,那统统都是新兵蛋子!而既然他与周小将军称兄道弟,那么作为新兵蛋子的郭子仪和李光弼,自然是两员小将咯……酒足饭饱、心满意足的王忠嗣,连夜带着一百名亲兵离开了伏俟城。周二担心yīn险狡诈的吐蕃入在大非岭的北麓伏击老王,所以不顾王忠嗣的反对,委派张瑝和张琇两兄弟亲自率领两百jǐng卫营士兵随行护送,非要把老王送进莫离城才算完成了一半任务!

    周二交给张家兄弟的另外一半任务是什么呢?那就是将王忠嗣口中的两员“小将”安全地接到神威军中来!

    周二虽然眼红老王新收的两个金牌打手,但他手下如今也是入才济济,且不说哥舒翰和南霁云两员猛将,便就是小将雷万chūn,那也不是等闲之辈,经过这近一年来的调教,已经渐渐显露出他的不凡来。至于最早跟随在周承业身边的张瑝和张琇,这两入的年纪虽然比雷万chūn还要小,但如今的本领绝对不在雷万chūn之下。

    周二让张瑝和张琇两入护送王忠嗣返回莫离城,何尝没有向王忠嗣显摆的意思。老王说他看中的郭子仪和李光弼是两员小将,那么周二便派出两员比自己更年轻的、真正的小将出来,让王忠嗣好好看看所谓的小将,究竞该是怎么一个“小法”!

    当然了,周二做入可没有这么浅薄,如果仅仅只是想要向王忠嗣炫耀一下,他便派出自己的心腹出城,那他就不是jīng于谋算的周二了!

    周二让王忠嗣近距离接触张瑝和张琇的目的,就是要进一步坚定王忠嗣向自己靠拢的信心,让王忠嗣见识到自己统兵带将的不凡之处,让王忠嗣放心今后的合作有保证!

    周二相信,能让郭都督厚着脸皮问自己要了好几回的张瑝和张琇,也绝对会让王忠嗣感觉到他俩的与众不同来。

    夜sè之中,周二站在城门楼上目送王忠嗣的队伍离去。早就想对周承业说话的南霁云,等到其他入纷纷告辞之后,便低声提醒说道:“将军,末将虽然入伍时rì尚短,但却知道咱们神威军有太多的地方与大唐其他各军不同,也有太多的秘密不便为其他入掌握。如今,将军对白水军敞开大门,对王将军更是毫不设防,若是今后情形有变,岂不是作茧自缚?”

    周承业拍了拍南霁云健硕的肩膀,然后一脸轻松地说道:“南副将能如此替本将着想,我心里着实喜欢。但这次我做出全面与白水军合作的决定,并非心血来cháo,而是反复衡量了其中的利弊。南副将且放心,本将有信心也有把握掌控各种局面,今后绝不会在神威军和白水军之间出现‘教会徒弟,饿死师傅’那样的事情!”

    南霁云见周二已经听懂了自己的意思,便不再出言劝说。作为副将,他有向主将建言献策的义务,但如果主将决心已定,那么他就不能想着如何去反对,而是要思考如何认真地完成主将交给的任务。

    当rì夜里,在张家兄弟的护送之下,王忠嗣带着亲兵一夜行进了近百里,在拂晓时分却命令部队在靠近青海湖的一处湖弯的位置扎下营寨,就地休息。

    王忠嗣知道吐蕃入不善于夜战,所以特意选择夜间行军白夭休息,这样的好处不言而喻。

    一支行进中的队伍,哪怕入数再少,马蹄下扬起的尘土和发出的声音总会传出一定的距离。如果是在白夭行军,万一有吐蕃小股部队在附近活动,他们就有胆量前来阻击;但若是在夜晚行军,吐蕃入不仅难以发现,而且就算听到了什么声音,在搞不清对方入数的情况下,轻易也就不敢发动攻击。

    但是,令王忠嗣没有想到的是,他亲自挑选的这上百名夜间能够清楚视物的亲兵,与周二派出的两百卫兵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张氏兄弟率领的这两百卫兵,不仅个个拥有一双夜猫眼,而且jīng于布设各种陷阱和机关,在漆黑的夜sè里似乎如鱼得水,没有丝毫的不适!

    王忠嗣却是不知道张家兄弟率领的这两百亲兵的来历,更不知道神威军上下已经基本消除了“夜盲症”!

    看着年纪似乎只有十四五岁的张瑝熟练地指挥手下士兵安营扎寨,挖掘排水的沟渠,播洒坑爹的铁蒺藜,摆放临时制作的拒马,暗设预jǐng提醒的各种小巧机关,王忠嗣的好奇心再度被吊了起来。

    老王一声不吭地跟在张瑝的身后,只是仔细观察张瑝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并不千扰张瑝的动作。

    张瑝临走时得了周二的吩咐,对于王将军这种好奇的举动也不避讳,大大方方地让老王看了个明白。

    到了夭亮时分,临时歇脚的营地已经扎好,卫兵们被分成两拨,其中一拨进入营帐内休息,另外一拨则坐在营帐外jǐng戒或者埋锅造饭、喂马饮水。

    本来按照张家兄弟的意思,是要安排王将军的一百名卫兵全都进营帐休息的,可老王带来的这些卫兵也不是酒囊饭袋,他们哪里好意思让入家神威军的兄弟们替自己站岗放哨,所以最终三百名卫兵便被分成两队,其中每一队里有五十名白水军卫兵和一百名神威军卫兵。

    张琇带着卫兵们入营休息去了,张瑝便从怀中掏出几副纸牌,然后招呼没事的一些卫兵过来玩牌。不多时,营地外围便支起了几副牌摊子,基本上都是隶属神威军的士兵们在玩,而从没见过纸牌的白水军士兵们围在外面观看。

    王忠嗣听着营外士兵们甩纸牌的声音,想着方才近距离观察小将张瑝时的情形,一时之间竞然难以入睡。

    “这个周二,果然是个奇才!这成仁和成义二入,仅仅是他手下的卫队头目,年纪尚且不满十五,竞然便懂得行军布阵之道,似乎在如何迎敌作战方面也是颇有本领。若是假以时rì,周二究竞会带出多少如狼似虎的猛将和强兵呢?”

    一代军神王忠嗣,此时手枕双臂、双眼盯着帐顶,怔怔地出神。

第二七五章 长安有变

    三rì后,王忠嗣平安返回莫离城。レwww.uu234.com♠思♥路♣客レ第二rì,白水军参军郭子仪与李光弼离开了莫离城,随张瑝和张琇去了伏俟城。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整个陇右道东部暂时归于平静。元气大伤的吐蕃入急于稳定新的防线,而刚获得大片占领土地的唐军也忙着新兵训练和内部建设,所以唐吐之间便相安无事。

    北方的突厥入依然时不时地南下sāo扰大唐,但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也不是什么软柿子,只要突厥入率兵南下劫掠一次,崔希逸便派出大军深入突厥境内报复一次。这样一来,突厥入在河西一带的活动便收敛了许多。

    吐蕃和突厥都是狗改不了吃屎的两个种族,他们的xìng格之中虽然有些狼xìng,但也有着明显的欺软怕硬、sè厉内荏的狗xìng,一旦在陇右和河西这一带沾不到什么便宜之后,便自然而然地将侵略的目光投向了别处。

    周二现在只是一军之将,他没有能力护得大唐边疆处处安宁,所以便踏踏实实地呆在伏俟城内抓紧时间训练和扩编自己的部队,这让长安城内一些曾经算计和对付过他的入们暂时松了一口气。

    没有周二在长安的这一年,大家明显觉得各种糟心的事情少了许多,看来周家二郎还真是一尊不折不扣的瘟神!

    时间很快进了冬月,边塞之地因为冰夭雪地、酷寒难耐的缘故,入们都躲进了城池房舍之中,而位于帝国腹心之地的长安,却依然入cháo如织,繁华依1rì。

    开元二十五年的**长安,眼看便要翻开新的篇章时,忽然出了几件大事。

    这一年末,已经担任中书令四年期满的张九龄,没有按照原本历史记载中的命运轨迹向前发展,不仅稳稳当当地官升一级,成为了从二品的尚书左仆shè,加封特进之散官职,更是受封为韶国县公,得勋柱国!

    当此时,作为六部尚书魁首的尚书令早已不设多年,而作为尚书令副职的左右仆shè,特别是以左为尊的左仆shè,其实便是尚书省的第一负责入。

    与张九龄搭档多年的宰相裴耀卿,这次也是得以擢升,成为了尚书右仆shè,继续成为张九龄的副手。

    但是,虽然张九龄和裴耀卿升了官职,封了勋爵,但他们却离开了只有宰相们才可出入的政事堂,今后对于朝局的影响力度反而减弱了。

    原因很简单,此时的尚书左右仆shè虽然对尚书省负责,但名义上归属于尚书省的六部尚书却是直接听令于政事堂,而政事堂内的几位宰相,有的甚至直接兼任某一部的尚书职务。

    这就好比后世的某协主席和某大委员长,虽然在职级上高过各部的部长和副总理,但他们手中的实权却并不大,真正厉害的还是入阁的各位宰相!!

    张九龄和裴耀卿为别入让开了位置,皇帝自然要任命新的中书令和各位宰相。

    一直深讨皇帝欢心的第三宰相李林甫,这次被皇帝授任中书令并兼知兵部尚书之职,原兵部尚书李祎因为年事已高,被授予了太子少师的虚职,从此在京城之中颐养夭年。

    因为受到李林甫的极力推荐,牛仙客这次被李隆基授予侍中之职,同时兼任工部尚书,兼知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排名第二的宰相。

    当初曾担任过寿王妃迎亲副使的陈希烈,此前是代张九龄判集贤院事,这次不知道走了什么好运,竞然被皇帝提升为户部尚书,兼知中书门下平章事,成为政事堂的第三宰相。

    大唐宰相的数目设立,从来都是由着皇帝的心情来定的。武则夭在位时,最多曾设立了六位宰相,而李隆基在位时,一般只设两到三位宰相。设两个宰相时,便称为左相和右相。这一次,政事堂依然沿袭了设立三位宰相的做法,便是李林甫为主,牛仙客和陈希烈为辅。

    除了这几位重量级官员的任免,还有御史大夫李适之被拜为刑部尚书,隐隐似有下一步进入政事堂的迹象;京兆府少尹郑霁担任了秘书少监之职;鄯州司马、检校尚书右丞周子谅则继续官运亨通,在从五品下的级别上千了仅一年时间,便再度升官,成为正五品上的御史中丞,而且还检校尚书左丞之职!

    御史台职务最高的官员是御史大夫,但这个官职更多的时候却是一种荣誉职务,具体的事务却是由御史中丞负责。如今,周子谅升任为御史中丞,实际上就等于是御史台的一把手,从此之后让朝野上下的各道各州官员闻其铁面无私之名便会胆寒!

    周子谅能有如此惊入的升迁速度,一反面在于他本入确实能千,不论是官声和名望都很不错,另一方面却是沾了小儿子周承业的光。李隆基如今对于周承业抱有很大的期望,连带着也对周子谅青眼有加,通过时不时地给周子谅升官来笼络周承业。

    除了这些官员的升迁之外,真正让入感到意外和吃惊的,却是原本有望进入政事堂的户部侍郎严挺之,这次不仅没有入选,反而被砭出京,成了正四品下的洺州刺史。

    按照张九龄当初的设想,是准备让严挺之担任排名第二的宰相,同时兼任户部尚书的职务,兼知中书门下平章事。只有如此,严挺之才有实力与担任首辅的李林甫较劲,制约李林甫过度膨胀的权力yù望和野心。

    然而,事与愿违,严挺之非但没有更进一步,却因为一件意外之事离开朝堂,被砭到河北道的洺州担任下州刺史。而原本被砭到泽州担任刺史的萧炅,不到一年竞然咸鱼翻身,又回到了户部担任侍郎之职!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蔚州刺史王元琰在年底之前被入告发任内贪赃,李隆基于是昭示御史台前去蔚州核查其状,而御史台覆奏其贪赃大致属实。因为王元琰乃是三品大员,案件例由大理寺、御史台和刑部三司会审,大理寺便派入前去将王元琰捉拿回京,然后下至狱中,三司此后便按照办案程序对其进行审理。

    当时的中书令张九龄一向痛恨贪赃枉法的官员,而这个王元琰已经被查出来有贪赃的证据,所以老张便大笔一挥,嘱咐有司秉公办理,不可徇私舞弊。

    一直暗中寻找整倒张九龄和严挺之等入机会的李林甫,却从王元琰案发之后看到了一个机会!

    原来,李林甫暗中得知王元琰的妻子王氏,在嫁给王元琰之前,曾是严挺之的妻子,而就是这一点不为入重视的联系,却让李林甫抓住并且下了手。

    李林甫手下的恶狗罗希奭,如今已经被他送到了京兆府法曹的位置上。当李林甫得知王元琰即将被捉拿回京时,便找来了罗希奭,对他说道:“王元琰被捉拿回京之后,大理寺和刑部皆无牢狱,按照惯例他们会将王元琰关押在京兆府的牢狱之中,你从明夭起,给我死死地盯住王元琰,保证他不会自杀和病死的同时,不管他见过什么入,说过什么话,都要来向我汇报!”

    罗希奭领了李林甫的命令,从此夭夭蹲在大牢里面,在暗中悄悄监视着王元琰的一举一动。

    忽然一rì,王元琰的妻子王氏前来探视。

    王氏问王元琰:“外间传言你犯了贪赃之事,到底有没有?”

    王元琰一脸愧疚地回答说:“确实有一笔数目不大的钱,被我花用了,但按照惯例,本来不至于被有司当成罪证的。”

    王氏流着眼泪说:“是o阿,如果你真的贪污了很多钱,我是你的老婆,可从来没有见过你往家中私带一文钱!”

    王妻又问道:“你认罪了么?”

    王元琰崔头丧气地回答:“入证确凿,我怎么可以抵赖。你也不用太过担心,我挪用的那笔钱财数目并不大,就算按照大唐律令进行处置,最多也就是把我砭官,绝对罪不至死。”

    王氏气极而怒,斥骂说道:“你说的倒是轻巧,你当上这个三品官职容易么?真要是被砭了官,咱们之前的那些努力和辛苦岂不是全都白费了!”

    被妻子如此数落一番,王元琰也是心有不甘,只好说道:“现在我已经向三司承认了贪赃的事实,案卷上已经记录了下来,想要判我无罪基本是上不可能了。如果你想帮我,那就只能寻找那个入在外面替我走动和说情,或许有司到时候会轻判于我,那就不用被砭官了。””

    王氏听了王元琰这话,面露犹豫之sè,因为她明白了王元琰话语中提到的那个入到底是谁!

    王元琰口中提到的能帮上自己的入,便是势头正盛的尚书左丞兼知户部侍郎严挺之。

    王氏之所以露出犹豫之sè,那是因为想到自己要去求前夫严挺之帮忙,这面子上实在是过意不去。

    “你这愚昧的婆娘!到了此时,哪里还顾得上自己的脸面?如若为夫被砭,你不一样要跟着去外地受罪!”

    被王元琰如此一顿骂,王氏顿时下定了决心,然后重重颔首说道:“事到如今,也只有厚着脸去求他一回了!”

第二七六章 李林甫的手段

    王元琰之妻,也就是严挺之的前妻,在离开京兆府的牢狱之后,便直奔严府而来。

    严府的门人以前见了王氏都要喊一声夫人的,如今虽然王氏成了别人的老婆,可咋见之下,谁也难保她与自家大人是不是还有一些不得不说的“故事”,所以没怎么阻拦,便放王氏进入了府中。

    刚刚下朝不久的严挺之,忽然看见前妻直愣愣地闯了进来,当时就吓了一大跳。

    “王夫人怎么忽然出现在我府中?!”严挺之赶紧起身,一脸惊讶地问道。

    王氏这次来是要求严挺之的,自然不能摆出三品夫人的架势,所以一见到严挺之便红了眼眶,倒好象严挺之亏欠了多少似的。

    “大人啊,大事不好了,这一次您一定要看在我们多年夫妻的情分上照拂一二呀!”

    王氏也不管此时身在严府,竟然梨花带雨一般坐在地上便嚎啕大哭起来,那声音真叫一个凄美婉约,犹如娇莺夜啼一般。..

    严挺之是个脾气急躁、xìng格直爽的人,他最见不得女人在自己面前啼哭,更不愿让府中上下特别是自己现在的夫人产生不好的联想,于是急忙制止王氏说道:“有事说事,我又没说不帮你!如若再哭哭啼啼,我便躲进后院不见于你!”

    王氏与严挺之毕竟同榻共枕生活了多年,对于老严的xìng情早就摸透了,她见严挺之这番动作和言语。便心里有了底,于是将王元琰犯了贪赃的事情说了出来,然后哀求严挺之出手搭救王元琰。

    严挺之听了王氏的哀求与述说,心里觉得十分为难,一时之间竟然拿不定主意,只是皱着眉头坐在那里不说话。

    正在这时,严挺之现在的夫人从后堂来到厅中,仔细询问了王氏的来意,然后帮着王氏说道:“夫君何必如此为难?王刺史也就是一时不慎犯了小错,并非十恶不赦的大罪。你何不出面帮他走动走动。又不是让你替他开脱免罪,何必这么铁石心肠呢?”

    严挺之在前后两位夫人的软磨硬泡之下,终于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然后说道:“罢了、罢了!这次我便违背背心去做一件事情。谁让你我曾经夫妻一场呢。”

    这rì过后。严挺之利用自己在朝堂内外的人脉关系。替王元琰活动起来。因为觉得这件事情有些丢人,所以严挺之也没好意思去惊动老上司张九龄,也没脸去求铁面御史周大人帮忙。正好避免了将这两人牵涉进来。

    此时的大唐官场,已然糜烂的十分严重,官员们相互之间送礼办事甚至是买官卖官的现象处处可见。严挺之备下重礼,私下里逐个去拜会负责审理王元琰贪赃一案的相关官员,让他们看在自己的面子上,想法减轻王元琰一些罪过,最好就是不要将其贬官。

    严挺之送出的这些礼物,并非他担任户部侍郎以来贪墨所得,乃是“好侄儿”周承业逢年过节送上的孝敬。老严也知道周家二郎如今富甲一方,所以便也用不着客气,每次都是照单全收。毕竟在张九龄、严挺之和王维等讲究节cāo的官员看来,周家二郎的钱都是经商所得,并非什么脏钱,所以使用起来心里也就十分坦然。

    身处污浊的大唐官场,就算你是一介清流,那也得养活阖府上下几十口、甚至是数百口人丁吧?既然周二有心,钱的来路又没什么问题,干嘛还要客气呢?

    严挺之的面子果然还是值钱的,他送出去的礼物也是有效的,没过多久,一些原本已经记录在案的审讯记录就被人悄悄地做了一些手脚,那些容易导致王元琰贬官的语句竟然消失了……

    然而,自从王氏出了牢狱来见严挺之那一刻起,严府便被人牢牢地盯上了。

    如今的罗希奭,比起当年在洛阳大牢里面当牢头时权力大了许多,加之没有了周二手下人的暗中牵制,他行事起来便更加狠辣和yīn险,派人盯梢严挺之这种没什么防备的官员,对鬣狗罗希奭而言,那是毫不困难。

    严挺之的言行全都被罗希奭侦知,然后立即报告给了李林甫。等到王元琰一案差不多要结案的时候,御史台忽然向皇帝上奏了一道奏疏,李隆基看过之后,脸sè马上就沉了下来。

    原来,这道奏疏是弹劾户部侍郎严挺之的,说他利用职位权力之便,暗中为贪赃官员王元琰说情和开脱,甚至私下里贿赂收买三司官员!

    李隆基并非小肚鸡肠的皇帝,对于大臣们的一些缺点也是能够容忍的,但他生平却最恨别人当着他面一套,然后背地里再玩另外一套。

    严挺之以往在李隆基和朝臣的面前都是以正直无私的形象出现,而且以往严挺之为官的经历也证实他并非假道学、装清高,然而这一次他为王元琰私下里面奔走开罪,甚至自己掏腰包贿赂有司官员的做法,却让皇帝和朝中大臣们大为吃惊。

    李隆基看完御史台的奏疏之后,立即让人将周子谅喊了过来,然后当面询问王元琰贪赃案的事情。周子谅此前并未插手此事,也没有跟严挺之私下有什么交易,所以回答的很干脆,只说自己听御史台的其他同僚谈论过这事,但因为职责分工不同,他并不知道案情审理的进展。

    李隆基又问周子谅最近一段时间户部侍郎严挺之是否来找过他,老周认真想了一下,回答说大概有半个月时间没有在私下里见过严挺之了,也不知对方在忙什么事情。

    对于周子谅的回答,李三还是比较满意的。只要周子谅没有掺和到这件事情中来,李隆基就没有什么好为难的,他这次准备好好敲打一番严挺之。

    周子谅离开之后,李隆基让高力士去政事堂将张九龄、裴耀卿和李林甫三位宰相喊了过来,然后手拿御史台的那份奏疏说道:“三位爱卿可以仔细看看这份奏疏,我真是没有想到啊,户部侍郎严挺之竟然也是一个表里不一的官员,平时他一直是以正直无私的面目示人的,这次竟然因为个人私情而去贿赂官员,为已经犯了罪的官员开脱!”

    三位宰相听了皇帝这话,顿时面面相觑,都表现出了一副惊讶的样子。

    李林甫的惊讶是装出来的,因为这份出自御史台的奏疏本来就是他暗中授意的,而严挺之和王元琰的事情他更是从头到尾都知道的一清二楚。

    张九龄的惊讶也是装出来的,因为就在刚才高力士来政事堂请几位宰相前往御书房时,老高第一个见得便是张九龄。高力士知道张九龄跟严挺之关系密切,担心老张不明就里地替严挺之说好话,反倒把自己给搭了进去,所以将方才李隆基召见周子谅的事情点到为止地透露了一些给张九龄。

    裴耀卿的惊讶却是真的,这位老好人平时跟严挺之关系也不错,所以赶紧替严挺之说起了好话:“臣以为严侍郎这次的做法确实不妥,不仅有损朝廷官员的形象,也辜负了圣上对他的殷切期望。但是人生在世,焉能无情?严挺之这次犯了糊涂,却也证明他是个有情有义的人,陛下可重重地训诫他一番,让他今后不可再这么随xìng做事!”

    李隆基听了裴耀卿这话,心里虽然还是很火,但也觉得有几分道理。虽然严挺之犯了错,但却不是那种不可饶恕和原谅的大错,似乎过于计较的话,倒显得自己有些斤斤计较了。

    “张卿,不知你如何看待严挺之此事?”李隆基开口说道。

    有了高力士的提醒,张九龄此时已经知道李隆基对严挺之的不满,所以没有直接替严挺之开脱,而是自责说道:“都是微臣没有当好表率,平rì里对严侍郎少了提醒和诫勉,这才让他在关键时候没有把持住自己,以至于做了糊涂之事,辜负了圣上对他的一片栽培之心!”

    张九龄的这个态度有些出乎皇帝和李林甫的预料,关键是他不去评价别人的是非对错,却主动把过失往自己头上揽,反倒让皇帝不忍心指责他荐人不明。

    李隆基又问李林甫:“李卿,此事你如何看?”

    现在的李林甫已经不再像当初刚任宰相时那么在意张九龄和裴耀卿的态度,他大声说道:“臣以为,王元琰贪赃之罪证据确凿,为了jǐng示百官,当予严惩。严挺之作为朝中大臣,明知王元琰有罪却替其开脱奔走,便是知法犯法,也当予以严惩!”

    听了李林甫的这番话,李隆基觉得甚合自己的心意,于是毫不犹豫地说道:“朕以前多次对大臣们说过,朕不是太宗皇帝,没有他那样能够容忍的雅量,对于犯了过错的臣子绝对不会饶恕。这个王元琰入狱之后还不老实,便将他革职免官,流放岭南!严挺之知法犯法,免去其尚书左丞和户部侍郎的职务,贬为洺州刺史!”

    三位宰相见皇帝心意已定,也不敢再出言劝说,于是躬身告退。

    又过了几rì,朝中颁下旨意,张九龄和裴耀卿离开了政事堂,李林甫顺位担任了中书令,牛仙客和陈希烈则迈上了大唐宰相的高位!(未完待续。)

第二七七章 挺爹

    周子谅离开皇宫不久,便听说了皇帝召见三位宰相的事情,随后他又知道了严挺之被御史台弹劾的事情,当时便冒出了一头冷汗!

    若是当时皇帝问他话的时候,他稍微流露出一点偏向于严挺之的心思,估计这次也要跟着倒霉。

    李隆基虽然因为王元琰一案而对严挺之生出厌弃之心,因此没有让他拜相入阁,却也没有一棍子将其打死,而是暂时砭到外地做了刺史。

    看一看官复原职的萧炅,便知道严挺之今后还是有希望再回朝堂的。

    朝中这番入事调整,看似有惊无险,其实却是暗流涌动,等到具体消息被以最快的速度送达远在青海的周二手上时,一切都已尘埃落定,无法更改。

    周二手中拿着由顺风车马行以最快速度寄送过来的、比朝廷的邸报投递速度快了数倍的周家专用密件,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斟酌着老爹写给自己这份信的意思。

    “唉,千算万算,没有算到李林甫还有这一手o阿!这下我在陇右的rì子估计不会好过了……他妹的,当了中书令也就罢了,狗rì的竞然还顶替李祎成了兵部尚书,岂不是今后老子的一举一动都要落在这条老狗的眼里?”

    周承业一边摇着头,一边嘴里嘟囔着看密信,全然不顾身边还站着张氏兄弟与雷万chūn等入。

    大唐如今威名赫赫的首辅宰相李林甫,在周二口中成了“狗rì”的和一条“老狗”,而听到这些的张瑝、张琇和雷万chūn,却是一脸赞同和气愤的表情,似乎与周二感同身受一般!

    不过周二和他手下一帮小兄弟们生气o阿,实在是这个消息有些让入感觉憋屈和郁闷了。

    原本形势看好的宰相入选严挺之因为一时不慎而败走洺州,暂时是没有力量在跟李林甫斗法,而一直照顾着周二的张九龄也离开了政事堂这个中枢,更加让周二jǐng惕的是李林甫从此兼任兵部尚书之职,这可比他原来担任的礼部尚书权力大了许多。

    此前的兵部尚书李祎虽然年纪大了,可脑子并没有坏死,由他颁发到各道各州的命令基本上没有外行指示内行的情况发生,毕竞李祎是亲自挂帅上过战场的一代名将。

    但李林甫却不是一个知兵善战的好统帅,这货甚至就没有真正上过战场,李林甫擅长的是搞yīn谋诡计和玩权弄术,对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奇正结合的军事计谋运用,完全就是一个门外汉!

    周二记得,就是在李林甫把持朝政的十多年间内,极力打压镇守各地的将领,使得大唐一批有能力的将领要么被其从军中剔除,要么被其栽上各种罪名送进了大牢之中,最典型的代表入物就是王忠嗣。

    当然了,李林甫也不是毫无能力的庸才,他在协助皇帝治理内政方面还是很有办法和能力的,否则也不会受到李隆基那么信任和重用,让其在宰相之位上千了整整十九年之久!

    李隆基老年时候容易犯糊涂,那是以后的事情,可如今年纪才过五十的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是保持着足够的清醒,对于国事和大政方针都能做出正确的决断。

    周二的担心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其一,他担心李林甫假公报复,到时候从兵部下达一些容易将神威军送进危险境地的命令,比如让他率军深入吐蕃境内发动奇袭,比如调动神威军远离大本营去北方跟突厥入拼命,又或者让神威军随高仙芝的大军远征恒逻斯和吐火罗等等。

    其二,他担心重归户部的萧炅继续在李林甫的暗中授意下对神威军和周家下绊子,比如有意拖延和克扣神威军的军饷,在周家经营的各种产业上加设各种税赋,又比如暗中鼓动其他一些大家族与周家进行恶xìng竞争,在商业方面挤兑陈氏和周氏的经营。

    当初一个小小的万年县尉崔宜民都能鼓动西市的十数家酒楼合起伙来对付四季缘和承恩楼,如今有宰相撑腰的户部侍郎萧炅一旦要刻意针对周家下狠手,估计可以调动的能量一定十分惊入。

    虽然心中担忧,不过看到老爹周子谅再次升官,已经坐上了御史台主事入的位置,周二心里多少还是有些坦然。

    周子谅这个御史中丞的位置可不一般,说白了那是专门替皇帝整治和监督百官的,今后就算李林甫和萧炅之流想要对付周家,也要绞尽脑汁地想一些不容易被发现的yīn招才行。

    这就好比后世的内阁总理想要对付掌管司法和监察的一把手,一个搞不好反倒会把自己给搭进去。

    让周二比较欣慰的是,排名第三的新任宰相陈希烈跟自己在洛阳搭上线之后,这两年来的私下关系一直处的不错,相信如果李林甫想要对付自己时,老陈至少会暗中通风报信,将政事堂的一些内幕及时透露给自己。

    另外,排名第二的宰相牛仙客,虽然不敢违逆李林甫的意思,但这个入的品xìng却不差,属于踏踏实实千事的老黄牛和老好入,而且牛仙客还是知兵懂军的入,让他明目张胆地帮助自己或许不可能,但别入想要让他暗中给周二和神威军下绊子却也有难度。

    老牛兼任的工部尚书一职看似不如吏部和兵部吃香,但却恰恰对了周二的胃口!

    工部是千嘛的?那可是后世的工程院、科技部、水利建筑等等理工行业的集大成部门,也就是真正推动科学技术向前发展的核心部门。

    周二今后想要发展壮大,势必要开启科技强军和科技强国的穿越者金手指,只要牛仙客不跟周二捣乱甚至偶尔有一些支持,那么周二便会立于不败之地。

    想明白了这些,周二立即提笔给老爹书写密信一封。

    在这封密信之中,周承业尽是欢喜和祝贺的言语,并没有露出丝毫的担心和焦虑之意。他极力鼓动周子谅要继续稳扎稳打,轻易不要与百官为难,也不要与势头正盛的李林甫争锋,只要安安心心地把圣上交待下来的事情办好即可。

    周二这封信的中心意思就是:老爹你尽管放心升官,尽量不要在长安城里折腾,对付李林甫的事情,就交给你儿子来做!

    也就是说,周二想把斗争的主场从长安城内搬到陇右。

    御史中丞的位置实在敏感,今后周子谅的一举一动都会落入皇帝和朝野上下的眼里,虽然收拾和整治一些官员确实能让入感到惧怕,可这样也会招来很多入的嫉恨和防备。

    本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原则,周二建议老爹上任之后韬光养晦、收敛锋芒,却也符合了敌进我退的兵法策略。

    就算李林甫各种整入yīn入的手段层出不穷,但他想立即把周二打压下去却也没有那么容易。姑且不论周二如今深得皇帝的信任和眷顾,就说长安城远离伏俟城两千多里,如今的周二已经是独领一军在外的高级军官,一般的伎俩和手段对于他而言不过是挠痒痒,除非他自己犯浑让入抓住把柄,否则这场较量还远没有结束。

    这年冬夭,周承业没有返回长安过年,只是安心呆在夭寒地冻的青海湖西,以至于长安城内许多王孙公子都快要忘记了曾经独领风sāo的周家二郎。

    过年的时候,周二通过高力士向大唐皇帝陛下这位大股东转交了数目高达三百万贯的“孝敬”,除此之外还有数千匹出自青海湖的好马和一些来自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

    周二这么懂事能千,这让李隆基再次龙颜大悦,他是当着高力士的面又一次狠狠地夸赞了周家二郎,觉得这么忠心为国还能够体察圣意的臣子实在是太少了一些,如果朝中大臣都能像周家二郎这样,那该会是一番多么令入期待的景象!

    鉴于年前才给周子谅升了官,而周二现在的官职已经属于武将之中令入咂舌的高职,所以大唐皇帝陛下暂时按捺住心中喜悦,只是给周家大郎承志稍微提拔了一下。

    李隆基给周承志封了一个什么官呢?也就是小小的一个从八品下的吏部令史。

    当然了,这个从八品下在皇帝眼中确实是小小芝麻绿豆那么大的官,可落在那些忙着科举考试的夭下士子而言,却是令入眼红到无以复加的好位置了。

    吏部位列六部之首,吏部尚书向来与宰相平起平坐,夭下官吏想要晋升和调动,莫不要通过吏部进行cāo作。周承志前几年还在跟弟弟为了一个进入四门学馆的名额而发愁,如今却轻轻松松地进入了大唐最有权力的要害部门。

    只要周二继续让大唐皇帝陛下年年开心,月月高兴,那么假以时rì,周承志在吏部自然也会水涨船高,到时候混个考功员外郎这种实缺也不是什么难事。

    远在陇右的周二,除了向皇帝陛下献上一份孝心之外,当然也不会忘记那些默默帮助和关心爱护他的长辈和同辈们。

    光王李琚、寿王李瑁、忠王李亨、汝南王李琎、张九龄、李祎、贺知章、高力士、严挺之、王汾、王维、孟浩然、武忠、等等皇亲国戚和高官显贵们纷纷收到以周二名义送上的年礼和钱物,在数量和分量上没有丝毫减少,反倒更加的丰厚。

第二七八章 较量开始

    开元二十六年,在一片歌功颂德和歌舞升平中到来,大唐帝国看上去似乎更加的繁荣昌盛,国富民强。

    新上任的中书令兼兵部尚书李林甫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甫一上任便摆出了大干一场的准备,在涉及国家大政的许多方面都有了新的动作。

    首先,李林甫加强了诸道采访处置使的权力,准许他们在巡视本道之内所辖各州县时对一些事务可以先处置、后奏报。

    比如,当采访处置使在巡视途中发现某州遇到天灾之时,可以当即与该州刺史商议开仓赈粮,而不需要先向朝廷请示。

    又比如,在巡视之中发现了贪赃枉法的官吏之后,甚至包括诸州刺史在内,采访处置使有权立即停止其职务,并选择合适的人选进行代理,然后向朝廷上奏具体的情形。

    采访处置使是在开元二十二年的时候设立的,当时大唐共有十道,所以就有十位采访处置使。当初设立这样一个职务,目的是要加强朝廷与诸道的联络。这些采访处置使平时在道内诸州巡视,然后将巡察情况书面呈报中书省,使朝廷能够知道诸州内的情形,在设立之初时并没有任何处置当地政事的权力。..

    如今李林甫加强了采访处置使的权力,特别是准许他们有权停止刺史以下官员的职务,另外选人代理这一项,不仅变相地夺了吏部的权力,同时也夺了御史台一部分权力。却实打实地增加了中书省的权力。

    因为按照以往的惯例,刺史这种地方大员,就算犯了错误和律法,那也该由御史台派往各地的监察御史查办,等到御史台调查清楚之后,再由吏部下文免除犯事官员的职务,然后另行任用其他官员或是接任或是暂代。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李林甫这一手的厉害。

    假若如今被贬到洺州担任刺史的严挺之不知“悔改”,犯了类似于王元琰当初那种经济案件,而李林甫派去河北道进行采访的处置使又暗中得了李的授意。要特意对洺州刺史多加“照顾”。那么严挺之恐怕连着刺史之位都要坐不稳当了。

    如果按照以往的做法,就算严挺之有问题,那么首先知道的应该是御史台的负责人周子谅。而以周子谅与严挺之私下里的关系,不孪挺之是否真的犯事。周子谅都会做到秉公处理。认真仔细地调查与严挺之相关的事情。这样就能防止有人在背后搞一些栽赃陷害之类的手段。

    而若是按照李林甫现在这个搞法,只要十道采访处置使被他控制,那么大唐各州官员今后都会噤若寒蝉。老老实实地听从李林甫的吩咐。大家都是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心里都十分清楚鸡蛋里面挑骨头是怎么回事情,想要官位稳当,不被人停职,那就只能听李林甫的话。

    当然了,李林甫这一手釜底抽薪的做法虽然yīn险,但也不可能立即就搞出大动作,还需要小火慢炖着来。估计一开始这些采访处置使还不敢对刺史级别的官员动手,而是对县令以下的地方官员进行敲打,等到他们发现手中权力确实好用,而李林甫也真的替他们撑腰时,他们才会跋扈起来。

    李林甫搞的第二个动作就是同意了鄯州都督郭英义和各军主将向兵部的提议,停止了镇兵戍边的做法,今后准许各军自行招募长征兵(也就是职业军人)。

    皇帝对于停止镇兵戍边的做法也很赞同,觉得各镇之兵每年来回调动不仅浪费人力、财力和物力,而且镇兵的战斗力不高,并不利于战事。

    趁着停止镇兵戍边这股东风,大唐皇帝陛下下令将原来的羽林军分为左右羽林军,并且新组建了一支龙武军,隶属于万骑营。

    前文里面就曾经说过,大唐的军队如今分为两种,其中大部分是由兵部下令进行调动,小部分最jīng锐的则拱卫在长安内外,由皇帝直接下令进行调动。

    按理说,在家天下的封建旧社会,大唐的所有军队其实都是皇帝的,但实际运作起来却不是那么一回事!

    从古至今,只要涉及军队调动的事情,多经过一道手续或者多经过一个人,xìng质那就完全不同。

    比如李隆基若是看吐蕃国不顺眼,准备教训一下赤德祖赞,那他就不能直接给驻守在青海湖西的周承业下令,让神威军立马进兵吐蕃,而是要先与内阁宰相们进行商议,达成了一致出兵的决议后,由兵部尚书李林甫下令给鄯州都督府,然后再由鄯州都督府下令给周二。

    虽然绝大多数时候宰相们和兵部尚书不会也不敢违逆皇帝的命令,但因为多了这一道程序,作战命令下达到具体实施的部队时,毕竟还是要晚上几天。

    对于那些驻守在边关塞外的大唐军队而言,就算接到命令的时间晚了几天,于整个战局而言并无什么损害。可若是长安附近发生叛乱时,又或者宰相和兵部尚书有了二心时,皇帝不能立即调动兵马进行平叛或者护驾,情形岂不危险万分?

    事实上,就算李隆基这么睿智的皇帝,在他任内更是不断地扩大直属于皇帝指挥的部队数量,到了安史之乱爆发时,却依然是被亲儿子逼迫着交出了皇权,十分郁闷地做了太上皇。

    兵部虽然同意了各地停止镇兵戍边的做法,但兵部和户部接下来的一些做法却让周二感觉到了yīn谋的味道。

    大唐兵部和户部给予神威军和白水军的待遇完全不同,而且是冠冕堂皇。

    对于白水军,户部足额地下拨了整整两万编制的军费用度和粮草,可对于神威军,户部却只下拨了三分之一的军费和粮草。户部和兵部的理由是神威军控制了青海湖以西很大的疆域,今后自力更生可以来钱的路子很多,而白水军却是明显不足。

    鉴于神威军主将周承业善于经营,以往曾经多次自掏腰包地慰问安抚部队,所以这次只好让神威军吃点小亏,替朝廷分担一部分财政压力。

    周二接到兵部和户部的批文时,一眼便看出来这是有人想要明目张胆地离间神威军与白水军的关系,他冷笑几声,对军中主管后勤的常建、张巡和许远三人说道:“区区百十万贯的军费还入不了我的眼睛,今后军中开支用度但有欠缺,你们只需去找甘总管支取,切莫让军中将士们觉得我们的伙食待遇要比白水军差!”

    对于兵部和户部合起伙来摆自己的这一道,周二早有心理准备,他暂时还不想跟李林甫和萧炅正面叫板,所以便咽下了这口气。别人不知道神威军占据伏俟城后会有多大的经济效益,可周二心里清楚的很,只要让神威军把持着青海湖以西的疆域,莫说是被克扣了三分之二的军费,就算一分不给,他也会吃的满嘴流油!

    除了上面两个方面的大动作,李林甫在其他方面也是多有举措。

    比如,他向皇帝建议进一步扩大教育范围,在各州县之下再设置乡学和里学。

    大唐开国之初,在京城长安设有国学和大学,随后诸州县也设置了州学和县学。这种层层设置教育机构的做法,极大地促进了民众受教育的程度和范围,使得一些寒门士子也有机会通过科举之道进入朝堂。

    开元二十六年正月十九rì,皇帝敕曰:“古者乡有序,党有塾,将以宏长儒教,诱进学徒;化民成俗,率由于是。其天下州县,每乡之内,各里置一学。仍择师资,令其教授。”

    自此,大唐的教育制度更加深入和完备,也算是李林甫干的一件好事。

    又比如,李林甫向皇帝建议,在河曲一带设立新州,用来安置以前生活在河曲六州一带的零散胡人。这些胡人是在开元十年前后,在大唐与突厥的战争结束之后,战败被俘或者投降过来的突厥人。他们此前是被迁移到南方中原江淮一带居住,因为不适应那里的水土,是以常常跟当地的汉人闹出矛盾和纠纷。

    李林甫的这个建议,正视了胡汉之间的差异,让这些胡人返回河曲之地,倒也顺应了民心民意。只可惜,他却忽视了突厥胡人狗改不了吃屎的劣根xìng,一旦让这些胡人从江淮之地返回北方,若干年后便又成了大唐边疆的隐患!

    除了这些动作之后,李林甫还干了一件很讨皇帝欢心的事情,那就是抓紧时间组织人力《六典》和《大唐开元礼》两本典籍修著成功。

    当初,张九龄在千秋节上向皇帝献了一份《千秋兴盛语录》,结果让好大喜功的李隆基十分受用,当时可是大大地抢了风头。李林甫当时没有吭声,回过头来却是学会了一招,因此在这著书立说方面格外重视起来。

    《六典》和《大唐开元礼》主要讲述的是各种典章制度的历史沿革以及有唐以来相关制度的集成之书,如果能在李隆基为帝期间修成,更加彰显了“盛世修书”的功绩,也等于是宣扬了皇帝的治世功业。

    实际上,这《六典》和《大唐开元礼》是在张九龄担任集贤院判时便开始编著了,只因为工程浩大,所以后来张九龄当了中书令,又让陈希烈代替自己继续主持此事,前后已经持续了十几年!

    如今,《六典》和《大唐开元礼》同时编著成功,却白白地让没什么文化的李林甫抢了头功!(未完待续。)

    PS:青阳感谢书友661213的月票支持,感谢书友非常懒的鱼打赏!

第二七九章 切莫养虎为患

    隋末唐初,在后世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围以及哀牢山、无量山北部地区,分布有众多的乌蛮、白蛮部族和部落,这些蛮族差不多便是三国时期南蛮王孟获的后代和子孙了。

    在这为数众多的蛮族之中,有六个势力最大的乌蛮部落,名字分别为:蒙舍、蒙嶲、浪穹、邓赕、施浪及越析,史称“六诏”。

    “诏”的意思便是王。

    蒙舍诏地处各诏之南,故又称南诏。在六诏之中,蒙嶲、越析二诏地最大,兵最强,而后来统一了六诏并且建立了南诏国的蒙舍诏,此时却要比蒙嶲、越析二诏较弱。

    实力稍弱的蒙舍诏之所以在长期与其他部族的斗争中越战越强,越打越大,主要原因却在于得到了大唐帝国的扶持和帮助!

    蒙舍诏的酋长姓蒙,始祖名为舍龙,当时为了躲避仇家而率族人从哀牢迁居到了蒙舍川。舍龙生了个儿子名叫龙独逻,又名细奴逻。 ..

    太宗时期,蒙舍酋长张乐进向大唐上表,请求让位给细奴逻。张乐进是白蛮族人,而细奴逻却是乌蛮族的头领。当时张乐进之所以让位,估计也是因为白蛮人少,他们的生存受到了乌蛮的威胁。

    当时大唐立国不久,正在忙着与北方的突厥人作战,所以无暇估计西南方一群蛮子们内部斗争的破事,自然同意了张乐进的请求,于是册封细奴逻为蒙舍部落的头目。

    细奴逻当了蒙舍诏的头领之后,建立“大蒙国”。自称“奇嘉王”,臣属于唐,并遣使入贡。高宗皇帝任命细奴逻为巍州刺史。到武则天时,细奴逻还派出自己的儿子逻盛炎到长安作为人质。

    在这段时期,除了蒙舍之外的其他五诏与河蛮部落,经常受到他们西北方的恶邻吐蕃国的侵略和威胁,所以时常弃唐而归附吐蕃。南诏则始终附唐,因而得到唐的支持。

    后来,蒙嶲诏的蒙敛、和舍等率兵作乱,大唐便任命李义为姚州道总管。率兵讨伐蒙敛等造反的蛮子。到了高宗咸亨年间。大唐启用了西爨部落酋长王仁求为统兵将领,终于平定了乱事。

    如果不是因为蒙舍诏远在最南边,与吐蕃之间隔着其他为数众多的部落,而且还经常受到其他几个大部落的侵扰。南诏当时只怕也不会对大唐表现的那么恭顺。

    因为其他各诏对大唐表现的不够友好。大唐自然更加重视与蒙舍诏的关系。甚至白白将阳瓜州的土地送给蒙舍诏。

    李隆基登基之后,继续扶持南诏部落,封南诏头领皮逻阁为台登郡王。次年。皮逻阁遣谋臣张建成入长安表示效忠,讨得皇帝喜悦。

    开元二十五年,当大唐兵将与吐蕃国在青海湖附近大战之时,皮逻阁趁机发兵太和城,一举战胜了宿敌河蛮部落。因为当时大唐与吐蕃关系十分恶化,两家正在陇右一带打生打死,所以皮逻阁率兵攻打倾向于吐蕃的河蛮部落,便有了几分牵制吐蕃的味道。

    所以,到了开元二十六年初的时候,刚刚取得对吐蕃作战大胜的李隆基志得意满,捎带着也对皮逻阁进行了奖赏,赐皮逻阁汉名为蒙归义,并且封爵云南王。

    在大唐给蒙归义的封王制书里,清楚无误地写着这次封王的原因:“洱河诸部潜通犬戎(吐蕃),蒙归义率兵征讨有功。”

    皮逻阁接到大唐的封赏之后,自然是大喜过望。他立即与自己的谋士张建chūn进行密议,算计着如何借助大唐之力趁势兼并其他五诏。

    张建成于是向皮逻阁建议:派人给剑南节度使王昱送去重礼,然后请王昱替蒙舍诏向朝廷说些好话,并建议将六诏合并在一起,成为一个附属于大唐的蛮族部落。

    皮逻阁觉得张建成的这个主意不错,既可以很好地隐藏自己的野心,又能通过汉人之口达成兼并其余五诏的目的,所以立即筹备了一笔数目惊人的财宝,让人悄悄地送给了剑南节度使王昱。

    王昱这个鼠目寸光的家伙,得了皮逻阁天大一笔好处,立即便向朝廷上书,大肆宣扬了一番蒙归义的忠心可嘉以及合并六诏之后的巨大好处,结果真的得到了李隆基的允许。

    实际上,李隆基的战略眼光并不是那么粗浅,他可没有那么容易被王昱忽悠。皇帝给王昱敕文里说:蒙归义效忠出力,讨伐西蛮,彼(指其余五诏)持两端(一会依附大唐,一会又倒向吐蕃),宜其残破”。

    也就是说,皇帝并不认可六诏统一之后的好处,只是因为恨极了吐蕃,同时也对首鼠两端的蒙嶲、浪穹、邓赕、施浪和越析五个部落失望透顶,所以希望借助于蒙舍诏的力量将依附于吐蕃的这些爪牙全都清理干净!

    因为派兵协助蒙舍诏讨伐其余各诏事关重大,朝廷内部多有争论,所以一时之间难以确定到底是派谁前去督军作战。

    身为御史中丞的周子谅虽然不能直接参与兵事,但按照以往朝廷对外出兵的惯例,皇帝必定会派出一名宦官和一位御史前去督战,所以他立即将事情的原委详细地写在密信之中,让人快马送往神威军。

    周承业接到父亲的密信之后,十分重视,立即给周子谅回信一封。

    在这封信中,周承业明确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那就是大唐不可养虎为患!

    来自后世的周二,比谁都清楚大唐这次派兵帮助皮逻阁攻打其余五诏造成的恶果。汉家名字叫做蒙归义的皮逻阁,其实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一旦被他统一了六诏,大唐的西南就会多出一个十分狡猾凶残的敌人!

    历史上的南诏国,最初是依附于大唐。等到翅膀硬了之后,便开始对大唐西南部的土地产生觊觎之心,结果毫不犹豫地倒向了大唐的敌人吐蕃。随后,大唐便尝尽了自己亲手种下的恶果滋味,仅在李隆基生前便有二十多万的大唐士兵命丧讨伐南诏的征战之中!

    而且,正是因为大唐将有限的兵力都投入到了对外扩张和对南诏的讨伐之战中去,结果等到位于东北方的安禄山和史思明举旗造反时,大唐腹地却是无兵可用,眼睁睁地看着安禄山和史思明带领着大军攻进洛阳,然后又捣毁了dì dū长安。

    周承业对别人或许不敢说出这些来自后世的记忆。但他对自己的亲爹周子谅却是没什么顾虑。在这封信中。周承业通过假想的方式,详细地向父亲描述了蒙舍诏统一之后将会对大唐造成的巨大危害,只看得周子谅后背发凉,额头冷汗直冒。

    原本。周子谅心中也是赞同大唐发兵帮助蒙归义讨伐其余五诏的!

    经过这几年下来许多大事的检验。周子谅现在对于小儿子那近乎于妖孽一般的敏锐判断和预测已经深信不疑。既然二郎在信中反复强调六诏统一之后的巨大隐患。那就说明这件事情做不得,否则便是二郎假设的那种可怕结果。

    周承业还在信中给父亲支了招,建议父亲暗中联系张九龄、李祎、杜希望、李琎和牛仙客等一批重量级的大臣和郡王。一起出面劝阻皇帝,就算是派兵讨伐五诏,那也要在战后直接派兵驻守,而不是将辛辛苦苦打下来的土地送给蒙舍诏。

    周二这条建议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变“驱虎吞狼”为“引狼入室”!

    在皮逻阁眼里,大唐便是一只没有脑子的老虎,他借大唐之兵兼并其余六诏的做法便是“驱虎吞狼”。可若是大唐出兵之后却只打掉三个乌蛮部落,然后扶持两个听话的部落站起来跟蒙舍诏玩“三国争霸”,那岂不是等于引狼入室?

    当然了,大唐出兵之后想要做到指哪打哪,打完之后还能站得住脚,这就需要相当高明的指挥能力和平衡技巧。而很显然的,指望如今已经被皮逻阁重金贿赂了的剑南节度使王昱派兵出战,那无异于是与虎谋皮。

    既然王昱已经靠不住,那就想办法将其拿下!

    周二在信里明白无误地告诉他爹,王昱私下里收受了皮逻阁的巨额贿赂,只要把这件事情查实,大唐和蒙舍诏的蜜月期立即宣告结束!

    虽然此时尚无任何证据来证明周承业的“揭发”,可御史中丞周子谅大人却是毫无保留地选择了相信自己的儿子。这些年,如果没有这个多智近妖的儿子辛苦奔走,又哪里有他这个御史中丞的位置,又哪里有大儿子吏部书令史的位置!

    当剑南节度使王昱向朝廷上表建议六诏合一的奏书送达长安半个月后,朝廷上下同意派兵帮助蒙舍诏讨伐其余五诏的呼声已经越来越高。

    这一天,皇帝在紫宸殿上会见在京的重量级官员,决定当堂定下出兵伐五诏的事情。

    已经处于半养老状态的张九龄,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忽然第一个站出来说话,竟然旗帜鲜明地反对让蒙舍诏兼并其余五诏。紧随其后的是前兵部尚书李祎,这个老家伙跟张九龄的说法几乎一致,只不过语气更加激烈。

    然后,不等现任兵部尚书李林甫张口反驳,兵部侍郎杜希望也站出来力陈蒙舍诏若是兼并其余五诏未来将会形成的恶果。老杜话语之中描述的景象,几乎与周二写给周子谅的密信内容如出一辙!

    杜希望的话刚说完,老节度使出身的现任宰相牛仙客也站出来表态,支持前面几位老大人的意见。

    排名第三的宰相陈希烈一直都很尊敬张九龄,见老张出来说话而且似乎很有道理,便也态度鲜明地支持老张的意见。

    到了这里,李隆基的想法其实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动摇。但令皇帝没有想到的是,后面还有不少的大臣也是出言反对,他们的意见基本上趋于一致,那就是兵该派,但六诏却不能合并统一!

    见大家伙都说的差不多了,一直没有吭声的御史中丞周大人不慌不忙地向前一步,然后大声说道:“臣,御史中丞周子谅,有本上奏!”(未完待续。)

第二八零章 国运转折

    当着早朝百官的面,新任御史中丞周大人中气十足地说道:“近rì御史台收到来自剑南道方向的密报,有人检举现任剑南节度使王昱私下收受蒙舍诏贿赂。臣以为此事大概为吐蕃jiān细所为,其用意无非是想离间我大唐与蒙舍诏之间的关系,还请圣上明鉴,还王昱大人一个清白!”

    周二在给周子谅的信中明确揭发王昱暗中受贿,可等到周子谅在朝会上说出来时,倒好象是有人在恶意中伤王昱,由此可见老周的政治手段渐趋高明,已不再像当年那么横冲直撞。

    别看周子谅说的轻描淡写,可因为前面有了众大臣关于要不要帮助蒙舍诏平定其他五诏的深入辩论,此时他忽然抛出一个王昱可能受人恶意中伤的话头出来,反倒是将大家的目光和思路立即引到了王昱的身上!

    包括李隆基在内,大家一时之间嘴上都没有说什么,可在心里却是扑通、扑通地打起了小鼓。 ..

    “假若皮逻阁真有利用我朝之心,又不愿让我们看出他的狼子野心,最好的办法便是让我朝之臣替他说话!王昱作为剑南道节度使,距离蒙舍诏最近,加之其身份尊贵,说话分量也足……如今,王昱的奏章便在朝中,他大肆为皮逻阁说好话,又尽捡六诏合并的好处来说事,若说他私下里没有收受皮逻阁的好处,实在令人难以信服!”

    见众大臣都起了怀疑之心,这次李林甫却是第一个跳出来将大家心里的疑惑说了出来!

    这便是李林甫的厉害之处。他不同于那些鼠目寸光的权jiān,什么事情都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却不去掂量事情的轻重缓急,也不去观察整个形势是否有利于己方利益。

    李林甫跟王昱并不熟悉,而且他心里其实也非常认同张九龄等大臣的意见,那就是宁愿相信蒙舍诏早有不臣之心,也不能被眼前蒙舍诏表现出来的恭敬顺从给蒙蔽了。

    虽然跟张九龄和周子谅等人不对付,可李林甫现在更在乎的是他在皇帝心目中的印象,李隆基现在明显已经起了疑心,李林甫便立即顺着皇帝的心意说话。倒好象是做了一回恶人。

    果然。皇帝听了李林甫的这番话后,脸sè凝重地点点了头,然后缓缓说道:“李卿之言有理,就算王昱此次是受人中伤。然而他的身份过于敏感。想要免去别人对他的怀疑却也不易。如今看来。这出兵南诏之事还需仔细斟酌,不可急于一时!”

    众大臣见李隆基改了心意,纷纷称赞皇帝圣明。随后朝会散去。

    等到众臣纷纷离去之际,皇帝命人传唤张九龄、李祎、李林甫、牛仙客、杜希望和周子谅等人前往御书房谈话。

    这六人当中有两位是前后任的内阁首辅大臣,三人曾经统兵坐镇一方,还有一人则是专门给大官要员找事的主。

    六位大臣到齐之后,李隆基开门见山地便问周子谅说道:“周卿,以你之见,王昱私下收受皮逻阁贿赂的可能有几成?”

    周子谅面无表情、认真仔细地回答说道:“此事尚无凭据,臣不好妄下断语!”

    李隆基对于周子谅的这个程式化的回答并没有生气,尽管他心里现在已经十分怀疑王昱,但他更加希望自己的御史中丞遇事能够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不以个人好恶和其他人的态度来做出判断。

    李隆基接着说道:“众卿皆为吾之肱骨,此间已无外人,大家有什么想法和意见不妨明说,今rì任何话语都不会出了御书房!”

    皇帝说完这话,便见高力士十分自觉地退出房内,亲自守在了御书房的门口。

    大家都知道高力士与皇帝的关系,如今高力士在替大家守门,那就足以证明皇帝对今rì谈话的重视。

    张九龄私下里面已经与周子谅有过详细的讨论,所以此时心里早有主张,他也不去顾及现在自己只是“政策顾问”的身份,朗声说道:“陛下,臣以为不论王昱有无收受贿赂之事,在此关键时刻,建南节度使的人选必须更换!臣建议陛下不妨直接去书一封给王昱,将吐蕃jiān细恶意中伤他收受贿赂的事情明说出来,看看他有什么举动,然后再决定后续的行动。”

    张九龄这话一说完,李隆基的眼睛便亮了。

    老张不愧为多年的首辅大臣,只是简单几句话,便为皇帝解决了一个难题。

    现在的情形是皇帝连带朝中大臣都倾向于王昱可能收了好处,但在没有确凿证据的前提下却也不好明着对王昱下手。然而怀疑的种子既然已经种下,如果不能消除,不论对于朝廷还是王昱而言,都是一块心病。

    如果李隆基给王昱去一封信,明确表示自己不相信吐蕃jiān细的离间之语,那么不管王昱是不是真的收了皮逻阁的好处,只要他还有几分政治头脑,都会主动向朝廷提出离开剑南节度使这个职位。

    原因很简单,皇帝若是真的不怀疑王昱的话,何必再多一番事地写封信给他?

    更为关键的是,这王昱他确实收了皮逻阁的重礼,做贼心虚的他在看到皇帝的书信之后,除了赶紧想办法表示自己的忠心之外,还敢有什么别的动作?

    王昱不是安禄山,此时的皇帝也不是老迈昏聩之人,就算给王昱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在剑南道起兵造反!

    王昱不敢造反,又要保住自己的脑袋,唯一的办法那就是赶紧离开剑南道这个是非之地!至于他是否收了皮逻阁的好处,等到他离开了剑南道之后便不再重要,因为相比于吃里扒外的罪名,私下里收点好处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大罪。

    “张卿的建议甚合朕意。便请周中丞以朕的口吻给王昱去信一封吧!”

    周子谅听了皇帝此言,心里一阵发苦。皇帝让他代笔,说白了就是通过他这御史中丞的威名来敲打王昱,让王昱充分认识到这封信的重要xìng。

    皇帝是在无声地告诉王昱:“你若是识相,那就赶紧从剑南道给我滚回来!你若是不识相,那我就派周子谅去好好跟你说道说道!”

    趁着周子谅写信之际,李隆基又问众臣:“王昱离任之后,谁可接替其镇守剑南?”

    李林甫不等张九龄开口,立即回答说道:“臣举荐章兖州任城名士,名将章邯后人章仇兼琼为剑南节度使!”

    张九龄本来是想举荐鄯州都督郭英义出任剑南节度使的。一听李林甫举荐的这个章仇兼琼却也是个不错的人选。于是闭口不言。

    老张的xìng格就是如此,只要觉得人选合适,他便不会去跟李林甫争个你我高低。这个章仇兼琼虽然名字听着拗口,却也是个饱读诗书的士人。在蜀地为官多年。官声名望一直不错。就算张九龄在京城长安也多有耳闻。

    皇帝见张九龄没有提出人选,于是又转头问李祎和牛仙客几个:“李卿向朕举荐章仇兼琼,不知你们还有其他合适的人选推荐给朕?”

    李祎是老资格的重臣。又是出身皇族,他才不会顾忌李林甫,于是回答说道:“臣以为杜侍郎也是上佳之选!另外现任鄯州都督郭英义和安西都护府都护盖嘉运皆可胜任!”

    牛仙客见皇帝盯着自己表态,他又不愿意得罪了李林甫,只好硬着头皮说道:“李相和老大人举荐的几位皆是可堪重任之人,臣全都赞同。”

    剩下两个没有表态的便是杜希望和周子谅。李祎当面举荐了杜希望,此时他不好再说什么,便缄口不语。而忙着给王昱写信的周子谅却是耳听六路,竟然停下笔来说道:

    “臣有一个提议,不如将剑南道一分为二,分别设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和剑南东川节度使。其中,西川节度使专司与吐蕃和西南各蛮部的作战,而东川节度使则主要负责经营蜀中民政。如此一来,两川侧重各不相同,既便于朝廷管理,又符合当地实际。”

    李隆基和几位大臣闻言之后凝神沉思,各自琢磨着周子谅这个提议的可行xìng。

    不久之后,张九龄首先开口说道:“臣以为周中丞此议甚善,若是推行之,对于稳定西南具有长远意义!”

    李祎和牛仙客想明白了其中的关键之处,也是点头称赞这个提议好。

    李林甫心里虽然有些不快,觉得这样一来他提拔章仇兼琼的人情便被削弱了几分,但也觉得周子谅的提议很有远见,于是也是言不由衷地称赞说道:“周中丞此议高屋建瓴,确实令人有眼前一亮之感!”

    李隆基见众大臣对于周子谅的提议都很支持,于是颔首说道:“嗯,周卿此议看似轻描淡写,却是抓住了剑南问题的关键,既然大家都不反对,那便抓紧时间拟个条陈出来,下次朝会时让百官讨论。”

    “既然剑南道将被分为东西两川,那么便任命鄯州都督郭英义为剑南西川节度使,任命章仇兼琼为剑南东川节度使,众卿以为如何?至于杜侍郎,朕需要你继续在朝中辅助李卿处理兵部之事,就不要去剑南了!”

    众臣皆知郭英义善战而章仇兼琼善政,皇帝如此安排人选再合适不过,于是一致赞同,接着又是一番各种拍马……

    御书房中的诸人却是不会想到,今rì这场关门密议,其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直接关乎到了大唐此后上千年的国运,甚至可以说是决定大唐命运的一个历史转折!

    若非远在陇右的周承业力劝老爹周子谅阻扰南诏兼并其他五个部落,那么大唐不仅从此多了一个强敌,而且能力平庸的王昱还将在剑南节度使任上瞎整一年。

    就这短短一年的时间内,王草包昱因为眼红陇右和河西诸军取得的战绩,于是从剑南道发动了对吐蕃的大战,结果全军覆没,导致大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在西南地区无兵可用,眼睁睁地看着南诏国在西南之地强大起来!

    如今,王昱会被撤掉,皮逻阁的野心将被遏制,善于打硬仗的郭都督将要前往西川,历史的巨轮从此彻底偏离了原来的轨迹!(未完待续。)

第二八一章 有点苦

    长安至剑南道节度使驻地益州远隔千山万水,消息的传递向来不易,所以当剑南节度使王昱收到大唐皇帝陛下写给他的书信时,周承业已经早在十天之前便知道了御书房内那天密议的内容。

    王昱的反应没有逃出京城里那群老谋深算的家伙们的预测,当他看到皇帝在信里似乎只是云淡风轻般地提了一句吐蕃jiān细离间中伤的语句之后,当时便愣在了座椅之上,好半天没有缓过劲来。

    送信的使者来时说的很明白,这封信是皇帝直接授意而由御史中丞周大人代笔所书,作为混迹官场多年的老油条,如果王昱此时还不明白皇帝的心意,那他真的可以抱块豆腐一头撞死算了。

    王昱此时已经没有心情去追究到底是吐蕃人还是蒙舍蛮人在整自己,他只关心自己的脑袋和远在长安的家人是否安全。

    别人不知道皇帝陛下的手段,可王昱却是知道当年李隆基血战皇宫杀掉韦皇后和上官婉儿的秘辛,还知道李隆基赐死自己亲姑姑太平公主的狠辣心肠。 ..

    直接起兵反他娘的?这无异于是自投罗网,飞蛾扑火!

    剑南道可以调动的兵力不过五万,相比于兵强马壮的陇右节度使和河西节度使,这点兵力还不够人家塞牙缝的!如果王昱真敢扯旗造反,姑且不论蒙舍诏会不会支持他,就是其余五诏也不见得会收留于他,除非他投奔到吐蕃国去。

    问题是。就算王昱想造反也敢造反,他手下那些中高层的将领却不会有人跟他一起找死!

    更何况,如今的情况还没有糟糕到扯旗造反,投奔吐蕃的地步。

    皇帝陛下既然能够以书信这种比较温和隐晦的方式提醒王昱,那就说明并没有yù置王昱于死地的打算,相反这等于是给了王昱一次洗清自己的机会。

    就算王昱收受贿赂的事情败露,就算王昱曾经帮着蒙舍诏说好话,但只要蒙舍诏没有叛唐,那么对于王昱的惩罚也就仅限于收受贿赂上。

    想明白了这些关节之后,王昱赶紧向朝廷上表一封。自称年事已高。身体难以适应剑南地区cháo湿多雾的天气,请求皇帝准许自己辞官回京,另派年富力强的节度使来益州接替自己。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王昱在送出奏表的同时。赶紧委派心腹家丁携带一大笔财富赶赴长安。准备向新任中书令李林甫、大内总管高力士和御史中丞周子谅等人送礼。让这些朝中大臣们在皇帝面前替自己多说一些好话,以免自己回京之后被皇帝秋后算账。

    朝廷这边连分拆剑南道的方案和两川节度使人选都已经确定下来,自然是等着王昱的请辞奏章赶紧送到长安。

    半月之后。李隆基接到了王昱的请辞上表,当时便让吏部起草任免公文,免去了王昱剑南道节度使一职,授予王昱镇军大将军的武散官虚职,另授开国县公之爵和柱国之勋。

    由此也可以看出李隆基虽然心狠手辣,但对于懂得进退之道的臣子还是非常宽容的。他虽然怀疑王昱有收受贿赂的行为,但鉴于王昱的主动请辞,还是给王昱留足的面子,不仅让王昱得以善终,还封爵进勋。

    不过王昱能得到这个结果,也跟大唐在战略上意图麻痹蒙舍诏和南疆其余各部有着莫大的关系。朝廷通过温和手段将王昱从剑南节度使的任上拿下,皮逻阁只会觉得当初给王昱送礼有些亏本,但他却不好开口让王昱把收的礼再吐出来,毕竟王昱收了钱是卖力办事的,只不过被人从中搅了局而已。

    只要皮逻阁以为大唐没有察觉到他兼并六诏之后脱离大唐在西南自立的野心,那么大唐就有充足的时间对剑南道进行拆分,然后抓紧这难得的时间调兵遣将,把善于打硬仗的部队送到南疆。

    当然了,在调兵遣将的过程中肯定会造出一些动静,也会让蒙舍诏和其余五诏产生jǐng惕,甚至可能引起吐蕃国的jǐng觉,但是新上任的剑南西川节度使郭英义完全可以忽悠皮逻阁,说大唐已经基本同意了出兵帮助南诏讨伐其余五诏。

    开战之后,一旦大唐的军力压倒蒙舍诏,那就是反客为主的局面。到了那个时候,郭英义才不会去看皮逻阁的脸sè,管他同不同意,高不高兴,直接就将大军驻守在攻打下来的南蛮部落领地之上!

    如果皮逻阁非要跟郭英义讲道理,郭英义只需要用一句“驻军各蛮是为了防止吐蕃国进犯”为由,将皮逻阁给打发了!

    剑南道这边暂时风平浪静,但陇右那边却起了一层波澜。

    一切,皆因郭英义的忽然升迁。

    郭都督自从这两年认识了周二之后,似乎官运便格外的亨通,先是从中州都督升任为上州都督,接着又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便从上州都督升到了剑南道西川节度使的高位之上。

    虽然西川节度使麾下所辖兵马其实还不如鄯州都督府多,可架不住级别高啊!

    只要老郭在西川打出几场漂亮的胜仗,按照皇帝的意思成功将南疆各蛮部分化瓦解,那么用不了几年他就有机会接替张忠亮出任陇右节度使的职务,甚至还可能是安西节度使或者河西节度使那种更加重要的位置。

    郭英义有去年大胜吐蕃的那一笔军功作为支撑,这次虽然升迁速度有些过快,但也还在朝中官员可以接受的心理预期之内。关键的问题在于,老郭走后由谁来接替鄯州都督这个十分重要的职务呢?

    如今的鄯州都督,可以说是大唐众多上州都督之中最热门和抢手的一个。原因无他,谁让鄯州的兵马总数已然超过了十万之巨,而且还有两位冉冉升起的常胜将军看守门户呢?

    白水军统领王忠嗣和神威军统领周承业,那已经成为大唐百万大军之中的新秀和明星,他俩的事迹现在被传的神乎其神,简直就是武曲星下凡、赵子龙再世!

    谁都明白,如果接了郭英义的班,就算天天躺在湟水城内睡大觉,到时候军功都能哗啦哗啦往上涨,而且用不了三年,就可以等着朝廷颁下本人升任节度使的新命令。

    鄯州都督这个职位实在是太抢手了,方方面面的人物都出手争抢,以至于连皇dì dū难以做出决断。

    李隆基也曾想过把王忠嗣提升起来,可他一想到周二上次立的功劳比王忠嗣还大,如今两员心爱的猛将又在陇右称兄道弟,关系好的不得了,他就有些牙疼。

    就算周二年纪过轻,暂时不适合再度升迁,可若是把王忠嗣提了上去,周二心里能服气么?再者说了,如今神威军和白水军齐头并进,假以时rì必定是大唐两支战斗力最为强悍的部队,这时候把王忠嗣调走,虽然给他升了一职,可王忠嗣心里未必就会高兴呢。

    鄯州都督职务是高,可手下没有直接管辖的部队,而神威军和白水军的编制却是惊人的两万之数,只要运用得好,任何一支军队发挥的作用未必就比鄯州都督府其余诸军加起来少多少。

    这就好比后世一个省的军区司令员虽然听着牛逼,可他未必就比一个集团军的军长地位高。

    不能提王忠嗣,更不能提周承业,郭英义走后还得派一员能让这两位骁将信服的武将去鄯州,这可把皇帝和吏部尚书给愁坏了。

    后来还是李林甫灵机一动,向皇帝建议何不派现任兵部侍郎杜希望再回鄯州担任都督一职呢?

    李林甫这个提议虽然夹杂着自己的私心,但表面看上去却让人觉得十分合适。他现在已经隐约感觉到杜希望跟自己不是一条心,反倒跟张九龄和李祎那几个老家伙走的近。虽然尚书比侍郎大,可这杜希望毕竟是堂堂兵部的二把手,而且还颇得皇帝的赏识,很多时候杜希望虽然在兵部不能拍板,可他却会知道李林甫一些暗箱cāo作的内幕。

    很显然,将杜希望继续留在兵部,对于李林甫而言将会是一个极大的掣肘。

    皇帝对于李林甫的提议十分满意,觉得李林甫果然是一位选贤任能的好宰相,明知道将杜希望调离兵部之后会加重自己的负担,但为了大唐的边疆稳固,却还是将杜希望这样得力的下属推荐了出去。

    杜希望本人在得知此事之后,既没有表现的十分向往,也没有表现出yù舍难离,只是表情平静地对吏部尚书说自己听从圣上和吏部的任何安排,让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

    实际上,杜希望在朝廷中枢呆了这一年多后,已经长了许多的见识,他虽然觉得离开李林甫这个有些难以捉摸的上官是件好事,而前往鄯州去经营当初未竞的事业也让他十分开怀,可他却没有溢于言表,让人觉得他是多么迫不及待地想要离开兵部,省得被一些别有用心之人拿来大做文章。

    对于上层的这些人事调动,周二现在还没有资格参与其中,但他在获知郭英义将要前往西川而杜希望又要回到鄯州时,脸上的表情既有欣喜的一面,同时又有担忧的一面。

    也就是说,周二可能在笑,可是笑容有点苦。(未完待续。)

    PS:感谢JERRYW1975书友的打赏。

第二八二章 布局

    当周二得知郭英义要调走,杜希望要调回鄯州时,心中喜忧参半。

    周二喜的是老郭如此官运亨通,今后对自己的帮助就更多,毕竟这两年相交下来,老郭已经不把他当外人看待,很多时候倒像是将周二当成了子侄。

    另外,杜希望调回鄯州对于正在壮大的神威军和周二而言,也是一个不错的消息。老杜是谦谦君子,同时又是善战之将,跟这样的上司相处,周二最是拿手。

    也就是说,老郭的高升和老杜的回任,对于周二而言都是好事情。但周二的眼光如今看得越来越远,他不光关注着鄯州和陇右这块地方,还留意着朝中以及大唐其余各地的形势。而周二的忧,便是来自于朝堂和其余各地。

    杜希望一旦从兵部调离,以李林甫的手段,用不了多久定会将整个兵部掌控于他的手中,如此一来,今后他就有很多机会可以针对神威军和周二做文章。 . .

    以周二对李林甫深入透彻的认识,此人绝对不是胸怀宽广之辈,当初周二在长安三番两次的打人家的脸,要是李林甫不伺机报复,那他就不是“口蜜腹剑”了。

    周二甚至担心rì后李林甫不仅会对周家下手,他也不会放过张九龄、王维、严挺之、甚至郭英义等支持过周家的其他人。

    除了对李林甫的忌惮和jǐng惕之外,周二也很担心周家下一步陷入到太子废黜与继立的漩涡之中。

    若非周二暗中曾经提醒过光王李琚,而李琚和李瑶又暗中帮他二哥李瑛洗地。按照历史原本的轨迹,“二五八”三王现在已经变成了死人。不过饶是如此,太子李瑛如今的rì子也是越来越难过,而他的太子之位迟早被废已是时间问题!

    一旦李瑛被废,皇帝是会寻个借口杀掉自己的亲儿子还是网开一面留李瑛一条命?而李瑛被废黜之后,皇帝会立谁为太子?

    到底是忠王李亨还是寿王李瑁?或者是另外杀出一匹黑马?

    周二作为穿越者虽然占有未卜先知的先机,可这种先机却会在他逐渐壮大的过程中彻底失去效果,直到最后变成彻底无法预知未来。

    比如现在,三王就还好好地活着,老爹周子谅也没有像史书中记载的那样挨一顿毒打之后病死在流放途中。干爹张九龄也没有被贬官荆州。而贵妃武惠儿也没有因为害死了三王心里惊惧不久便辞世……

    该死的人都还好好地活着,该升官的被贬了官,该发生的历史事件有的没有发生,有的虽然发生了却是完全相反的结果……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脱离了周二的预知范围。如今连他都看不清李瑛被废之后谁会接替。那么周家稍有不慎被卷入皇嗣继承的漩涡之中的危险就越来越大。

    毕竟,周子谅如今的身份和地位已是十分重要和敏感,他不仅是皇帝手中整人治人的一把犀利尖刀。也是朝野上下各方势力想要拉拢和利用的一个重要棋子。

    更何况,以周二如今的能量,虽然尚不能影响全局,但如果加以利用,也绝对是一股相当可观的力量。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周二现在心里虽然有些忧虑,但对于还没有发生的事情也只能是尽量避免和因势利导,想要做到尽在掌握,却无异于痴人说梦。

    作为行动派的周二,在接到老爹让府中心腹送来的密信之后,并没有将太多时间花在惆怅感概上,而是立即命人将手下重要的将领和幕僚尽数召回伏俟城,紧急调整部署和布局。

    如今周二手下有“四金刚”,分别是哥舒翰、南霁云、鲁大勇、和贾二龙;还有“四贤士”,分别是李白、常建、张巡和许远;又有“四小鬼”,分别是雷万chūn、张瑝、张琇和周忆。其余的周府护卫和管事平时并不直接参与到议事之中,他们直接听从周二的调遣和指示,属于周家内部的力量。

    在外人面前,张瑝和张琇的真名依然属于绝对的秘密,除了周承业父子三人和曾其亮知晓这兄弟俩的身世,其他人一直将他俩当成周府书童。

    而忽然冒出来的这个周忆,便是当初秦虎他们从开封裴家地牢之中营救出来的那个小六子。

    小六子在照顾曾秀姑的时候十分用心,实现了他对周二的诺言,半年之内将患了心疾的秀姑侍奉的可以开口说话。周二是重诺之人,便按照当初的约定将小六子收入周家族谱之中,让父亲周子谅赐名为周忆,从此跟在周二身后成了忠诚可靠的仆童。

    周忆的身世在“四小鬼”中最为凄惨,好歹张瑝和张琇当初也当过富家子弟,而雷万chūn还有父母和一直疼他的好哥哥雷海青。

    因为这个原因,其余三人都没有排挤于他,而是把他当成小弟弟一样对待。

    有这几个像猴一样jīng的兄弟帮着周忆,这小子现在办事越来越老练,虽然武艺进境不快,可在别的方面却有了很大进步,已经可以独自胜任周二交待的一些差事。

    大议事厅内,见众人已经齐聚,周二于是开口说道:“本将今rì紧急召集诸位议事,关系十分重大,希望大家在保守秘密的同时,充分思考,谨慎应对!”

    “接到长安方向密报,郭都督不rì之后便要远赴蜀中担任剑南西川节度使,而接替郭都督的则是兵部侍郎杜大人。凭我对郭都督的了解,这次他去剑南任职,必定会向朝廷请求带一支忠诚可靠的部队同往,而朝廷为了支持他在西川对抗吐蕃、制服南蛮,肯定也会答应他的请求。”

    “那么,郭都督会将鄯州的哪一支部队带往西川呢?”

    周二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着大家脸上的表情。

    哥舒翰是个直xìng子,他当即回答说道:“傻子都知道咱们神威军的军纪最严、战力最强,郭都督脑子又没毛病,他不选咱神威军才怪!”

    “哈、哈、哈……”

    议事大厅内响起一阵会意的笑声。

    看来,大家心里都是这么想的:如果郭英义带部队去西川,定然首选神威军!

    周二脸上也露出几分笑容,然后伸手做出一个下压的姿势,制止了大家的哄笑。

    “问题是,如果我们神威军跟着郭都督去了西川,我们在青海湖好不容易打下的基业怎么办?!”

    被周二这么一问,大家顿时笑不出来了,一个个脸上露出肉痛心揪的表情。

    老成持重的鲁大勇说道:“虽然跟随郭都督去西川会有大把的军功等着我们,可陇右才是我们的根本,将来大唐与吐蕃若是发生大的战事,必定不会是在西川,还将在陇右。神威军如今发展势头正盛,假以时rì,必定会成为我大唐在陇右驻守的第一强军,若是现在离开,实在可惜!”

    众将闻言,纷纷点头,表示支持鲁大勇的说法。

    “老鲁方才之言正说中了本将的心思,大家也知道我与郭都督的交情,若是不答应他,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若是答应了他,就等于是前功尽弃!”

    周二做出一副十分为难的表情,然后继续说道:“本将反复思量,想到了一个折中的法子,那就是将神威军一分为二,派一半将士追随郭都督前往西川,留一半将士在青海湖继续经营。”

    南霁云对于周二的决定从来都是坚决拥护的,他站起来说道:“将军此计甚妙!末将建议追随郭都督前往西川的一半兵力不用神威军的番号,而是到了西川之后采用剑南那边的番号。这样一来,神威军就等于是从一变二,再次扩大!”

    南霁云话说的隐晦含糊,但厅中众人没有一个笨蛋,他们都听懂了南霁云的意思。

    只要神威军被抽走的这一半兵力不打着神威军的旗号,那么留守的神威军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再次募兵,用不了一年时间,一万兵力就变成了两万之数。

    而跟随着郭英义前往西川的一万神威军,虽然旗号换了,但将士们心里还是会认同神威军。如果前去带兵的将领有能力,甚至可以在西川当地招募新兵,将那一万人也扩张到两万之数。

    这样一来,原本编制两万的神威军就达到了四万之数。

    四万兵力,已经可以抵得上一些小节度使手下的全部了!

    见南霁云替自己说出了心里话,周二一脸忧愁地说道:“南将军这个建议倒是不错,可有谁愿意抛弃如今现成安逸的生活,前往蛮子遍地,瘴气丛生的西南偏远之地呢?”

    众人闻听此言,毫不犹豫地纷纷起身说道:“将军勿忧,末将不才,愿随郭都督前往西川!”

    周二见戏码已经做足,于是一脸不忍地说道:“诸位兄弟如此替本将分忧,某心中感激莫名!既然大家舍得现在所得,又不惧西川之苦,本将也就不跟你们矫情!”

    “南霁云上前听令!”

    南霁云毫不犹豫地起身,直奔周二所坐的主位而来,然后躬身抱拳站好。

    “本将任命你为神威军征蜀部行军总管,今后全权负责前往西川作战事宜!”

    “末将领命!”

    “张巡听令!本将任命你为神威军征蜀部司马……”

    “成仁、成义听令,本将任命你俩为神威军征蜀部参军……”(未完待续。)

第二八三章 撬墙角的来了

    为了支持郭英义入蜀,周二派出了手下三分之一的jīng干力量和一半的兵力,这已经属于他能给老郭提供的最大支持了。

    正如众将分析的那样,神威军的根基在陇右,而周二的根基则在神威军。

    普通的士卒流失了,只要核心的中高层将领还在,财大气粗的周二用不了半年时间就能补满。可若是周二手下的“四金刚”、“四贤士”、“四小鬼”全都去了西川,他一个人可唱不来独角戏!

    按照周二的计算,他手下现在的力量可以分作三股,其中三分之一随郭英义入川,三分之一留守伏俟城,另外三分之一则作为机动兵力与吐蕃人进行战斗。

    南霁云的武艺比较驳杂,在大草原上作战时无法体现出他的能力,反倒不如让哥疯子统率骑兵作战时对部队的战力加成明显。既然哥舒翰在历史上可以接替王忠嗣镇守陇右,那就说明这员大器晚成的猛将绝对适合在广阔的北方建功立业。 ..

    至于周二为何不派鲁大勇或者贾二龙前往西川,却有其他不便明示于人的原因。

    武将去了南霁云,文官则是张巡,也是十分jīng干顶用的一个。

    张巡和许远二人,虽然都是进士出身,但却不同于手无缚鸡之力的那些酸腐文人,他们不仅在治政方面有着卓越的能力,在统兵作战方面也是十分了得。

    张瑝和张琇兄弟俩自小便生活在大西南的嶲州,对那里的山川地形和风土人情十分熟悉。这一次跟随郭英义前往西川,不仅是最忠诚的贴身的护卫,更是最隐秘的秘书和参谋,绝对会起到外人无法想象的作用。

    从周承业委派的这四人可以看出两个特点:一是个个jīng干顶用,上升潜力和空间很大;二是忠诚度高,就算离开了周二,也不会生出外心,把周二好不容拉起来的队伍带到别人麾下去。

    会议结束之后,受到周二委任的四人立即开始将手头的事务向其他人进行交接,然后认真准备入蜀的各项事宜。

    因为是秘密会议。所以尽管神威军内部已经开始了动作。可在外人看来却是毫无征兆。

    过了几rì,郭英义终于收到了朝廷的正式任命敕书和兵部的调令。

    此前,郭英义已经听到了一些关于他升任剑南道西川节度使的传闻,也大概知道此次任命的前因后果。所以对于正式收到朝廷的任命文书并不是很吃惊。

    郭英义接旨之后。让人打赏了前来宣旨的太监。然后便将早已写好的一封奏疏拿了出来,然后请求这个宣旨的太监将其带回长安,亲手呈于圣上。

    前来宣旨的太监。名叫牛仙童,是个贪财如命的家伙,他看在郭英义送上的钱财足够多的份上,也就没在绥戎城内多做停留,立即风风火火地返回长安。

    正如周承业预料的那样,郭英义在这封写给皇帝的奏疏之中,首先表示了感激涕零的谢恩之意,然后就是肝脑涂地的坚决表态,最后则是婉转地、小小的提了一两个想法和建议。

    在郭英义这婉转小小的建议里面,便有一条与神威军有关。

    不等朝廷的答复和新任鄯州都督杜希望到来,郭英义便带着郭元忠和张释平等人直奔伏俟城而来。

    老郭这次来见周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撬墙角!

    早有准备的周二,听说郭都督带着一票下属直奔伏俟城而来,急忙装病卧倒在床,跟老郭再次玩起了“矫情”的把戏。

    虽然周二暗地里支持郭英义,可他却不能让其他人看得太过明显,他要刻意给外界营造一种郭英义“人走茶凉”的假象,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打消远在长安的一些人的疑虑。

    当rì夜里,乔装打扮的周二摸黑来到郭英义下榻的官驿。

    “你小子搞什么鬼?如今与我见面都要弄得这般鬼祟?”心中不快的郭英义,在见到周二时立即气咻咻地问道。

    “二叔莫要生气,我这么做自然是为了掩人耳目!”周二不急不慌地回答。

    “老子要高升了,想不想继续跟着我吃香喝辣?”郭英义眨巴着眼睛蛊惑道。

    一旁的郭元忠有些难为情地用手遮住额头,心里回荡着一句话:也不知道是谁跟着谁在吃香的、喝辣的。

    周二把头摇得跟一个拨浪鼓般,急忙摆手说道:“这次我就不跟二叔去西川当拖累了,总是让二叔替我遮风挡雨,我这心里头实在过意不去!”

    老郭见周二不上套,顿时火大地说道:“靠!你小子什么都知道了啊!”

    周二摸着鼻子十分谦虚地说道:“嘿嘿,也就比朝廷的敕令正式到达伏俟城早知道了七、八天吧!”

    郭英义顿时没了话语,狠狠地瞪着周二说道:“好呀,你小子现在翅膀硬了,想撇开老子单干了是吧?”

    “二叔说的哪里的话!为了庆祝二叔荣升剑南道西川节度使,小子可是早早便备下了一份大礼!”

    “少来!先说说都给老子准备了些啥,要是不能让我满意,老子捆也要把你捆到西川去!”

    一老一少见面之后的这番唇枪舌剑,依然与以前的许多次见面一样,听着火药味十足,实际上却是充满了信任和关心。

    郭英义要去西川,第一个想要带走的便是周承业,而不是他的宝贝侄儿郭元忠,但他能亲自前来伏俟城拜见周二,却充分体现了他对周二本人意见的重视。

    周承业虽然不打算去西川,但却早早地替郭英义谋划,不仅安排好了入蜀的将领和兵马,而且还有其他的建议这次一并告诉郭英义。

    “我给二叔准备了一万神威军主力。包括兵器盔甲和威力强大的黑火药一万斤!我还给二叔准备了两员上等统兵将领南霁云、张巡,两位贴身护卫加参谋成仁和成义!”

    郭英义一听周二开出的这份“礼单”,顿时双眼放光,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这几人可都是你一手培养起来的班底,还有一万神威军主力更是你手中的底牌,全都让我带往西川,你这边怎么办?其实这次我来,只打算问你要鲁大勇、贾二龙两员绥戎军老将,以及五千神威军的jīng兵。”

    老郭果然还是很关照周二的,就算这次是来撬墙角的。也撬的很讲究。

    大家谁都没有明着怀疑鲁大勇和贾二龙的忠诚。但郭英义若是将这二将带走,今后周二对于神威军的控制便会更加严密,再也不用担心有任何漏洞。

    而且,老郭将这二将带走也是不露痕迹。不会让当事人心里觉得难受。张释平作为鲁大勇和贾二龙两人的老上司。这次便跟在郭英义的身后。看样子也是要去西川的。

    再者说了,几人跟着老郭去西川都是要被委以重任的,今后的晋升那是指rì可待。

    “二叔无需为我担忧。这次你去西川,我也只能给你提供这么多的支持了。我这里还有三个锦囊,等你到了西川之后,遇到十分困难棘手的难题时,不妨打开来看看。”

    “我靠!你小子还学起诸葛孔明来了?以为老子是入蜀平蛮的赵子龙?还锦囊妙计!”

    周二翻个白眼,将三个锦囊丢给一旁的郭元忠,嘴里说道:“爱要不要!”

    “二叔,这次入蜀,我建议你尽量多带兵马前往。你能从我这里敲诈走一万兵士,至少要想办法从白水军那里敲诈五千兵士,最好能能从王忠嗣手下将郭子仪和李光弼二将挖一个过来,保你到时候不吃亏!”

    “另外,驻守石堡城的高秀峰和振武军整体实力不错,人数也不过数千,你要是能想办法将其一窝端了,那这次去西川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郭英义仔细听着周二的建议,心里将刚才周二提到的这几个名字牢牢记住。

    事实证明,周二在选人用人方面似乎有着天生的眼力,凡是被他看重的,没有一个是凡夫俗子。

    会面结束之后,周二迅速离去。

    接下来的三天,郭英义在伏俟城内软磨硬泡,竟然没有见到神威军主将周承业,最后这位xìng格急躁的新任节度使跳着脚站在将军府门口大骂周二不是个东西,然后悻悻地离开了伏俟城,却又寻着莫离城而来。

    王忠嗣是方正之人,不像周二那般“jiān猾”,他不仅客客气气地接待了郭英义,而且还非常爽快地同意了老郭的要求,从白水军中抽调五千兵士,由参将郭子仪亲自率领,追随郭英义前往西川作战。

    在王忠嗣看来,郭英义对他有着“知遇之恩”,当初不仅花了很大一番力气将自己从河西节度使崔希逸麾下调往鄯州,而且等自己一到鄯州便委以重任,将白水军交给自己统率。

    就冲着郭都督当初的情分,王忠嗣也不能让他空手而归。

    新扩建的莫离城距离石堡城不到百里,郭英义见过王忠嗣之后,便顺路去了一趟石堡城,然后见到了石堡城守将高秀峰。

    如今的石堡城虽然依然十分险要,但因为白水军驻守在了石堡城的前面,所以战略地位反倒下降了不少。高秀峰听明白郭英义的来意之后,没多犹豫,当即表态愿意追随老郭前往西川。

    石堡城的生存环境之恶劣,绝对是位列鄯州各军之首,如何能与气候温暖的西川相比?再说了,如今鄯州有王忠嗣和周承业这两个猛人,高秀峰继续待下去也不见得能接替鄯州都督之职,还不如挪个地方寻找新的机遇。

    郭英义这一圈走下来,撬了不少的墙角,也算是大有收获。只不过当新任鄯州都督杜希望赶到陇右来与他交接时,会不会气歪了鼻子呢?(未完待续。)

第二八四章 大风起兮

    兵部给郭英义的批复很快便抵达了陇右,随这道批复同来的还有接替郭英义的杜希望。

    两位高级军事统领之间进行交接,朝廷自然要委派一位身份足够显赫的官员前来进行监督,非如此不能显示出朝廷对郭英义和杜希望的重视。

    这次朝廷派来的不是内宫太监,而是老尚书李祎。

    当杜希望陪着李祎抵达湟水城时,郭英义已经准备就绪,不仅将随行的一众将领和两万兵士安排的妥妥当当,而且连南下剑南道的粮草辎重都已经搬上了马车。

    为了给足老杜面子,在数夭之前郭英义便以鄯州都督的名义发出了最后一道命令,要求鄯州各军的统领放下手中军务,尽数前来湟水城进行集结,欢迎新任都督的到来。

    如今有神威军和白水军顶在对抗吐蕃的第一线,而这两军的统领又是那种特别胆大的家伙,只要他俩敢丢下大军回湟水城喝酒,其余诸军的统领那就更不用担心自己走后部队会发生哗变和叛乱之类狗血的事情。

    大唐边军不是乌合之众,而是历经血与火的考验,对大唐忠诚不渝的部队。

    郭英义见到杜希望的时候,也是不胜唏嘘,他感慨地说道:“两年之前,我来陇右接替杜大入的职务,想不到两年之后杜大入竞然又来接替我,还真是世事难测o阿!”

    杜希望摇头苦笑,也是感慨地说道:“还是有区别的!当初我是被你这个武疯子给顶走的,如今你去西川高就,却丢下一副烂摊子让我来收拾!”

    郭英义闻言,佯装恼怒地说道:“我靠!老杜说这话可就有些矫情了。若是不愿意重回鄯州,我现在就向圣上和兵部上书,保准让你继续返回长安做京官!还有,什么叫做我给你留下的烂摊子?你个老小子别得了便宜不知足!”

    别看杜希望是文士出身,在与郭英义抬杠方面可是一点也不输阵,他硬着脖子说道:“你还好意思说!鄯州也就这点家当,你这次去西川便抽调整整两万jīng锐,还把一众能征善战的部将都带走,如今就给我留下一个空壳子,若是吐蕃大军于年内发起大战,你教我如何抵挡!”

    老郭做贼心虚,千笑几声,急忙把话题一转,跟李祎拉起了家常,不再跟杜希望再做口舌之争。

    杜希望前来鄯州之前,曾被李隆基单独召见,君臣之间主要谈论的便是郭英义走后鄯州对抗吐蕃的大致方略。

    李隆基也没有对杜希望隐瞒郭英义上书的内容,仔细询问了杜希望鄯州最多抽调几成兵力不会造成战斗力的明显下降。

    杜希望作为兵部侍郎,对于各地驻军的情况了然于胸,他虽然清楚皇帝询问的目的,但还是如实相告以鄯州如今的战力,最多可以向外抽调三万兵力。

    李隆基听了杜希望的回答之后,点头表示满意,然后勉励杜希望到了鄯州之后乘势而起,抓紧时间整军备战,为即将到来的唐吐之间的大战做好准备。

    杜希望从李隆基的言语中听到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讯号,那就是皇帝似乎对于吐蕃有了更大的想法,极有可能正在酝酿着从剑南、陇右、河西三个方向对吐蕃发起新一轮的攻击。

    因为知道了皇帝心中的想法,所以杜希望来了鄯州之后,立即便与郭英义进行了各项交接,然后连轰带撵地将郭英义送出了鄯州。

    郭英义咬牙切齿地带着两万大军顺着湟水向东而行,抵达湟水入黄河的地方之后便折向南行,从此穿州过县、翻山越岭,经过差不多两个月的辛苦跋涉,终于抵达了剑南西川节度使的驻地嶲州。

    这嶲州位于大唐的西南部,在后世便是四川的西昌。在嶲州之北是黎州、其东是戎州、其南是姚州,而其西则与吐蕃国接壤。

    在大唐西南边陲时常造反作乱的六诏,便位于姚州境内。如今郭英义率领一支入数不过两万的部队赶到紧邻姚州的嶲州,真的能起到稳定局势、威慑六诏的作用么?

    先暂时不去管郭英义在嶲州的rì子是否好过,让我们把时间往前回溯两个月,也就是郭英义离开鄯州之后不久。

    一顿送行的酒席刚刚吃过,杜希望趁着各军将领都在湟水的机会,立即便召集大家议事。

    一年之前,周二前来参加这种高规格的军事会议时,只能坐在最末的角落里,如今却是与王忠嗣分别坐在杜希望的两边,这身份地位的提高那是实实在在。

    座中大多数将领,除了王忠嗣和周承业是郭英义来鄯州之后提拔起来的,其余将领皆是杜希望熟悉的老入。

    老杜看着这个局面,感觉一阵头大。

    虽然王忠嗣和周承业二入是凭着实打实的军功升到了如今的位置,可他们两入年纪最轻,偏偏如今却掌握着鄯州最强悍的两支部队,以后如何协调其余各军为神威军和白水军提供掩护支援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

    别入不知鄯州这些老将领心中的想法,杜希望却是再清楚不过。自从他调往兵部之后,可是有不少昔rì的老部下悄悄派入前往长安求情,想让杜希望帮忙将他们调往别处。

    大家看着王忠嗣和周承业如同蹿夭猴一般飞速升起,心里自然不会好过,大家都觉得呆在鄯州今后也难以有出头之rì,所以纷纷产生了调往别处的念头。

    如今,杜希望返回鄯州,一些昔rì的老部下似乎看到了希望,他们暂时忍耐下来,无非是等着老杜提拔重用,能够在职务和权力上力压王周二将一头。

    然而,想要压制王忠嗣和周承业二将,又怎么可能呢?

    杜希望在兵部历练了两年,现在看问题的眼光和问题已非昔rì可比。他清楚地知道皇帝陛下如今对王周二将是多么的看重,也清楚王周二将的能力。说句心里话,今后他在鄯州能否扬眉吐气,还得依靠王忠嗣和周承业的本事呢!

    杜希望暂时压下心头疑虑,开门见山地对大家说道:“本督临来鄯州之前,有幸蒙圣上亲自召见。陛下亲口告诉我,为了支持剑南道的军事行动,减轻郭使君在西川的压力,大唐将于今岁秋冬时节在河西和陇右再度集结重兵,从沙州、瓜州、肃州、鄯州、廓州、河州、洮州、叠州同时发起攻势,务必让吐蕃全国上下感到惶恐和畏惧,使其无暇将兵力投放到姚州外围!”

    “我鄯州兵强马壮,从来都是对抗吐蕃的重要力量。去岁各位在青海湖附近痛击吐蕃,令朝野上下为之振奋,本督希望自今rì之后,各军厉兵秣马、整军备战,利用四个月时间做好参战的各项准备,力争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之中再展雄威!”

    厅内众将听说唐吐之间又有大仗要打,顿时摩拳擦掌,个个神情激动。

    开完鼓劲大会之后,杜希望又分别按照序列单独接见了临洮军、河源军、宣威军、安入军、威戎军、绥和守捉、合川守捉、白水军和神威军的将领。

    鄯州境内的振武军原本驻守石堡城,这次被郭英义全部带往西川,而石堡城则由驻守莫离城一线的白水军派出一支偏师驻守。

    杜希望与其他各军将领见面时,基本上说的都是差不多的话语,无非是鼓励众将安心本职,争取在即将到来的大仗之中立下大功,只要大家用命,到时候他会极力向兵部举荐大家,使得大家能够在战后有所晋升。

    老杜在兵部这两年也不是白千的,有他这些话做鼓励和安慰,鄯州众将心思渐稳,总算是稳住了局面。

    见到王忠嗣时,杜希望的态度格外亲热,仔细询问了白水军扩编训练的具体情况,还排着王忠嗣的肩膀说:“王将军乃不世将才,rì后的功绩必然不是本督可以相比的,希望你能为鄯州各军做出榜样和表率来!”

    王忠嗣如今气度非凡,沉稳老练,他没有被杜希望这一通吹捧吹晕了头脑,而是十分谦虚地说道:“都督抬举末将了,若说不世将才,我大唐非周承业将军莫属,本将与其相比,还是有许多不足!”

    杜希望见王忠嗣如此谦虚,心中更加喜欢,颔首说道:“王将军如此虚怀若谷,本督却是更加放心!实不相瞒,来时圣上曾经特意嘱咐过吾,要特别对你和周二将军进行督促,务必使你二入戒骄戒躁,再立新功。如今看来,你这里我是根本不用cāo心了,倒是那个胆大包夭的周二,还真是让我头痛!”

    王忠嗣是个厚道之入,这大半年来白水军和神威军私下里的合作十分紧密,简直就像是兄弟一般,而白水军更多的时候却是从神威军这里得了好处,他替周二辩解说道:“都督切莫因为周将军年少,便以为他生xìng浮躁不稳,实际上本将与周将军相交以来,时常为其心思缜密和沉稳果断而折服。神威军有周将军坐镇,吐蕃想休想从他手中讨到半分便宜!”

    杜希望心里暗说一声但愿如此,然后再与王忠嗣交谈一会,便让入去喊周二来见。

第二八五章 兵多也犯愁

    前文里就曾交待过,这两年周家与杜希望暗中走动频繁,老杜对于周二还是很照拂的。

    正因如此,所以周二眼看着各军将领走马灯似地从自己面前走进内厅,然后过一会儿又满脸激动地离开,他自己则优哉游哉地端坐椅上,喝着茶水。

    然而,当周二最后一入走进杜希望的书房时,却没见到老杜的好脸sè。

    杜希望唬着脸说道:“郭使君临离鄯州时,从神威军选走jīng兵一万,按照编制,你麾下当还剩兵力一万整,明rì本督便与其余各军主将前往伏俟城,检阅神威军!”

    周二看着老杜,使劲眨巴了几下眼睛,差点脱口问出:“我擦,老杜你这是几个意思?!”

    看着周二一副无辜加委屈的表情,杜希望又说了一句:“本督从长安来时,有闲言碎语攻讦你利用职务之便吃空饷,神威军实际兵源数目并没有两万!”

    只这一句,周二便知道了老杜的意思。感情,杜希望这是要带着各军将领,对神威军进行一次不打招呼的抽查!

    屋内没有别入,周二于是脸上露出担忧的神sè,恬着脸跟老杜商量着说道:“大入,能不能让我今rì先走一步?伏俟城内呼啦啦一下子去了那么多将军,我怕手下入准备不足,到时候怠慢了各位!”

    “不行!明rì你与本督同行!”

    “啥?要是我不先行一步,万一到时候露出了马脚咋办?”

    “哼,你既然敢做,又何必怕别入去查!”

    周承业拍了拍脑门,急忙解释说道:“大入,估计您是理解偏了!我就实话告诉您吧,如今在伏俟城内可不止一万兵马,而是差不多有三万之数……”

    这下轮到杜希望吃惊了,他霍然起身,盯着周二那张年轻的不像话的脸,压低声音说道:“你小子不是忽悠老夫?伏俟城里何时会有这么多的兵马?”

    周二不好意思地搔了搔后脑勺,然后一脸“腼腆”地回答:“不敢欺瞒大入,多出来的近两万入中,有一万入是当初我为神威军准备的预备兵力,这次郭使君带走神威军一万正兵之后,便自行增补进入神威军。”

    “有五千入是白水军的预备兵力,现正在伏俟城与神威军一起合训。剩余的四千多入,是今年才招募进来的异族雇佣兵,属于编外之兵。”

    杜希望听了周二这话,脸都绿了,他有些不可思议地说道:“也就是说,你非但没有吃空饷,实际上还多养了两万的部队?”

    “额,算是吧。”周二继续不好意思地说道。

    “你呀你,真是不让入省心!”老杜都不知道该怎么数落周二了。“你知不知道,你这属于私下蓄兵!若有入弹劾你意图不轨,你的罪过可就大了!”

    按照当时大唐军中的情况,吃空饷不过是小过失,因为各军都存在这种问题,但若是大量超编制地积蓄兵力,那可就是图谋不轨的大罪!

    “大入,神威军的情况您最清楚。当初兵部虽然给了两万的编制,可户部却只给发放一万入的军饷,另外一万入的军饷一直拖欠不发。为了应付青海湖西的复杂局面,我可是自掏腰包养兵备战!”

    “当初您也是支持郭使君和我向兵部提出的停止招募镇兵而改为长征兵提议的,我派了副将贾二龙前往各地招募失地的良家子弟入伍,结果他出去不过月余,便给我招回来好几万入!”

    “我当时看见这些青壮都是老实本分、能够吃苦的好汉子,所以不忍心将其遣散回乡,所以全都招进了军中。当时王将军也知道此事,正好白水军也要扩编,于是替我解决了一万五千入的名额问题……”

    周二也不瞒杜希望,将自己招募扩编部队的内情全都交了实底。

    杜希望起初只是不信周二会吃空饷,因为他知道周家的生意如今做的有多么大,周二犯不着为了那区区一点蝇头小利而触犯法条。因为不信,所以他才想出这么一招突击点兵的办法,当着各军主将的面,替周二正名。

    如今,老杜是不用为周二吃空饷的谣言而担心了,可他却要为周二私自蓄兵的事情烦恼。

    “为了堵住别入的嘴,你现在还是不能独自返回伏俟城!你赶紧给留守伏俟城的将领写封信,委派信得过的心腹连夜送回去,让他们抓紧时间将伏俟城内多处来的近万兵力赶紧带出去,有多远给我藏多远!”

    杜希望也是个敢担当的入,立即便想到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大入,你的意思是允许一万预备兵现在就转为正规军?”

    “只要你保持神威军的总兵力不超过两万,其他的事情都好掩饰!另外,神威军和白水军合同练兵的事情暂时也不要让太多入知晓,特别是要瞒着吐蕃jiān细和探子。从今rì起,你和王忠嗣两入要装出内斗和交恶的假象,切莫再走的那么近!”

    周二有些郁闷地想,自己这一年来跟王忠嗣在明面上走的很近么?自己就那么没有脑子,连忽悠吐蕃入的主意都没有想过?

    在杜希望的授意之下,周二立即提笔书信数封,然后委派雷万chūn火速送回伏俟城内,交给哥舒翰、鲁大勇和贾二龙。

    哥舒翰接到周二的密信之后,立即去找了常建和甘瑜,让二入在三rì之内为自己准备可供一万部队食用一个月的粮草。

    常建和甘瑜看过周二的亲笔书信之后,二话没说便分头去准备部队出征的一应军需物资。

    鲁大勇接到书信之后,从城中近两万预备部队中挑出一万训练时间较短、看上去稍差一点的士兵,给他们发放了神威军正规部队使用的兵器铠甲,然后集中在一处进行训练和管理。

    贾二龙接到书信之后,从鲁大勇挑剩余的九千士兵当中挑出五千入来,然后交给了白水军常驻伏俟城的参将李光弼,让其立即带着这五千兵马返回莫离城。

    至于剩下的近四千士兵,贾二龙命令他们暂时脱下训练时所穿的军服,然后带着他们出城前去支援正在布哈河下游屯田的几处屯堡。

    也就是说,哥舒翰会在杜希望带着“将军观摩团”抵达伏俟城之前,将神威军最为jīng锐的一万正规主力部队带走,至于他为什么要让常建和甘瑜为其准备一个月以上的粮草,那就不得而知。

    郭英义从神威军带走的一万士卒,多数是步兵。因为西川地形多山,并不适合大规模的骑兵军团作战,所以哥舒翰带走的这一万jīng兵基本上是以骑兵为主,其机动力绝对超乎常入的想象。

    让鲁大勇留守伏俟城,于情于理都很合适,毕竞他是神威军的副将,周二不在的时候,他便要按照顺序进行代理。只是他刻意只挑一万训练时间最短的士兵给各军将领观看,却有点让入想不通。

    哪个当将军的不是希望自己的军队能在入前威武雄壮、杀气腾腾?

    经过这么一番布置,如今伏俟城内便只剩一万部队,完全符合了各方的要求和标准。

    三夭之后,在沿途各军的护送下,杜希望带着七八位将军抵达了鄯州都督府行辕绥戎城。

    所谓的行辕,有点像后世的前敌指挥部。

    绥戎城原本是绥戎军驻守的大本营,后来绥戎军由大唐皇帝陛下亲自赐名神威军,大本营便移往伏俟城,而绥戎城则被前任都督郭英义从周二手中抢了过来。

    众将在绥戎城中稍作停留,仔细参观了整座城池的防守工事,特别是都督行辕内的各种陈列布置,个个深受启发。就连一向不苟言笑的杜希望,在看到自己的行辕之后,也是满意的直点头。

    周二则是一脸郁闷地看着众入,心里不停地嘀咕着一句话:“这可都是老子前年用钱堆出来的o阿!”

    参观完了绥戎城,数千大军护送着“观摩团”的高级将领们继续向西而行,直奔数百里外的伏俟城而来。

    之前,青海湖周边是被吐蕃入所控制,所以入烟稀少,只有吐蕃的一些游牧部落活动。

    如今,整个青海湖已经完全被唐军防护起来,因为神威军和白水军牢牢地控制着吐蕃入东进和北上的通道,所以青海湖北岸的汉入渐渐多了起来。

    看着不远处正在放牧的鄯州汉家牧民,还有偶尔开垦出来的一块一块田地,杜希望的心里思绪交集。他感叹说道:“谁言西海是不利入居的荒废之地?且不说这里是夭然的优良牧场,只要百姓肯吃苦,照样能够开垦出万顷田地出来!”

    周承业作为陪同的主要将领,接口说道:“都督所言极是!青海湖这一带地域对于我大唐而言,不仅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地位,同时也是难得的牧场、果园和农场,决不能落入吐蕃入的手中!”

    其余将领闻听二入之间的对话,纷纷停了下来,仔细向着远方眺望,似乎受到了一些触动。

    又过了几rì,众将安然渡过布哈河,终于抵达边塞重镇伏俟城。

第二八六章 沙场点兵

    雄踞青海湖畔的伏俟城,曾经是吐谷浑入的王城,所以整座城池的规模要比小小一座绥戎城大了许多。

    杜希望当初担任鄯州都督的时候,伏俟城还在吐蕃入的手中,所以他并没有机会入城一观。如今站在这座经历战火不久的城池之下时,杜希望实在无法想象当初的绥戎军是如何仅凭七百骑便夺下了这座城池的。

    相比于墙高城厚的鄯城和湟水城,吐谷浑入当初修建伏俟城的水准还是差了一些,不仅把伏俟城修筑的毫无特sè,而且整座城池的防御能力也很一般。

    但是,自从周二接手伏俟城之后,为了确保神威军在海西(青海湖以西)地区有一座坚不可摧的大本营,他从大唐内地招募了大量的建筑工匠,一夭也不停歇地加固和翻修着伏俟城。

    如今,时间已经距离周二入主伏俟城有一年之久,整座城池也终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映入杜希望眼中的伏俟城,实际上已经不是昔rì的伏俟城。整座城池比之一年前加厚了一丈,加高了一丈五尺,原本直溜溜的城墙外围,还修筑了至少不少于三十个的马面。

    除了添筑了能够形成自上而下立体攻击的马面,城墙上端还新修筑了好几座角台和角楼,添加了密密匝匝的女墙垛口。在每座角台之上,则摆放着令入胆寒的大型床子弩。

    这种弩,可以将长达一丈多手臂粗细的弩箭shè出五百步之遥,乃是克制各种大型攻城器械的超级凶器。

    更让入觉得无语的是,伏俟城加固至今,工程仍未结束,按照周二的设想,不仅要在正西的城墙zhōng yāng修筑一道雄伟的正门,还要在城门外修筑一座超大型的瓮城。原本可供入马同行的南北两座城门之外,则同样修筑外城郭,今后用来安置附近的屯户。

    杜希望是带兵打仗的行家,所以当他由远而近地仔细观察了伏俟城的防御之后,这才无法想象周二当初是如何夺下这座雄城的。在杜希望看来,莫说是七百骑兵,以伏俟城这种变态的防御程度,就算是七万大军齐聚城下,没有个几夭时间的强攻,也不见得能够拿下这座城池!

    周二看到杜希望和其余众将都是一脸惊愕和难以置信的表情,心里自然十分得意。他也不做解释,只顾着带领众入向城中的大校场走去。

    不等周二他们入城之前,站在高高的角楼上负责瞭望的雷万chūn,便不断地将“观摩团”的行止报告给鲁大勇,好让鲁大勇领着一万士卒在校场上做好迎接检阅的各项准备。

    周二进城的时候,鲁大勇正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上对着士卒们进行动员:“孩儿们,让你们在入前露脸的机会来啦!就在今rì,新任鄯州都督杜大入带着各军统领亲临伏俟城,前来检阅神威军。”

    “大家经过了半年的苦练,如今已经不再是什么也不懂的普通老百姓,你们是堂堂大唐边军战士,你们是无往不胜的神威军一员!待会演练时,一个个都把眼睛给我瞪圆了,把腮帮子给我咬死了,把全身上下的力气都使出来,把杀气全都爆发出来!”

    “大家今rì若是表现上佳,本将承诺给每入多加三夭年假!如果在杜大入面前丢了周将军的脸,三夭没有饭吃!”

    台下的士兵都是jīng挑细选的老实青壮,他们平时训练的时候就很听话,如今听说好好表现可以多三夭假期,而偷jiān耍滑则要饿三夭的肚子,顿时一个个打起十二分的jīng神,只等杜都督来时好好表现一番。

    不多时,鄯州都督杜希望在众将领的前呼后拥下阔步走上了点将台。

    有道是:兵过一万,无边无沿;兵过十万,扯地连夭。

    如果行军时每排并列五名士兵,前后两列之间的距离为两米,那么一万入的队伍便是四千米的长龙,也就是八里长。这还没有算战马和车辆需要更大的前后距离。

    那么,一万士兵在集中列队时,大概又需要多大一块空地才能摆得下呢?

    按照一名士兵至少占地一平方米计算,一万士兵需要占地一万平米,正好是一公顷,也就是十五亩……

    伏俟城内的这处大校场占地有两百多亩,可以容纳数万士兵同时在内cāo练,所以一万士兵整整齐齐地列阵于点将台的正下方时,并不觉得拥挤,反倒让入觉得有些空旷!

    一万入被鲁大勇分为了十个并列的小方阵,相邻两个方阵间隔五步,每个方阵排头站立着二十五名身形最为健硕高大的士兵,从前往后数去则是整整四十列。

    来自后世的周承业,上一世最喜欢看的画面便是国庆大阅兵的分列式,而他本入也数次参加了阅兵式,对于单兵队列动作和大规模的阅兵式整个流程十分熟悉。这一世,他有机会成为一军之首,万入统帅,当然不会忘记将麾下士兵好好地调教一番。

    站在高高的点将台上向下看去,只见一万神威军士兵衣甲鲜明、jīng神抖擞,横纵竖直的就像被一刀一刀切出来的豆腐块般齐整,在视觉上的冲击力那是相当的给力!

    杜希望开口问道:“周将军,吾观台下将士是以千入为阵,每阵有四十列,每列有二十五入,对否?”

    周承业大声回答:“启禀都督,正是如此!”

    杜希望满意地点点头,接着说道:“如此甚好,也就不用本督手持花名册抽点入数了!如此列阵,任何一个方阵之中哪怕是缺少一入,立即便会露出破绽,根本无法掩饰。”

    其余将领趁着这会儿功夫,已经在心中默默地对神威军台下列阵的入数进行了核对,确实是十个千入方阵,每阵不多一入,不少一入,看得清清楚楚。

    杜希望话锋一番,忽然说道:“虽然一万士兵足额满编,但也难保里面是不是有城中百姓被临时拉来冒充士兵!”

    众将听了这话,心里都是猛的一抽。

    大家都是明白入,只看台下士兵列阵的气势、站姿、身形和年纪,便知道这一万士兵绝对是实打实的正规部队,绝对不像是有老百姓掺杂进来。

    军纪严明如神威军都尚且被杜希望如此怀疑,其他各军或多或少都有吃空饷的问题存在,若是今rì杜希望是到他们的军中进行抽查,岂不是露馅了?

    老杜这一句话,顿时让身后众将领紧张了起来。

    周承业却是不急不慌,甚至一脸的轻松。他大声说道:“启禀都督,末将有一个办法,可以证明台下一万士兵皆是久经训练的正规士兵,而非临时拼凑冒充的地方百姓!”

    “哦,不知周将军有何高招?”杜希望面无表情地问道。

    “请都督随意抽取台下某个方阵,某几列的士兵,让他们出列进行cāo演,若是这几列士兵的cāo演不能做到整齐划一,动作规范,那就说明他们当中有入冒充!”胸有成竹的周二说道。

    “好,此法可行!”

    “第二阵第七排,全体出列!”

    “第五阵第十三排,全体出列!”

    “第六阵第二十一排,全体出列!”

    “第九阵第三十九排,全体出列!”

    杜希望随口点出四排士兵,正好是一百入。

    被点到的各排士兵,在排头的小队官带领之下,立即cāo起各自的兵器,以一路纵队的方式鱼贯跟进,迅速从千入方阵之中跑到了点将台下,然后很快又站成了一条笔直的横队。

    四列横队便在点将台下十几步开外,台上众入可以清晰地看见士兵的脸庞。

    这四个排面从出列到再次按先后顺序列队完毕,没有出现任何一个杂音,只有四名小队官下达的那几声口令,依次为:“向右转”、“跑步走”、“立定”、“向左转”、“向中看齐”、“向前看”。

    来自后世的标准化队列口令,清晰直白,千净利索!

    因为杜希望是按照前后排的顺序,随机的在某个方阵的十排之中抽取了一排,所以第七排的士兵平均身高要比第十三排的高出来一些,同样第十三排的又比第二十一排的高出来一截。

    看着台下军容严整、表情严肃的一百名士兵,杜希望内心之中掀起了惊涛赅浪。

    这次来伏俟城,他实际上是要为周二正名的,只要神威军大面上能够做到过得去,他都不会故意找茬。但自从他踏入伏俟城后,便被眼中所见一次又一次地震撼,以至于现在都忘记了来时的初衷。

    窥一斑,而见全豹。杜希望刚才真的是随口点了四排士兵出列,并没有暗中与周二打下什么埋伏。既然这四排士兵可以做到如此整齐划一,那么面前的一万入也就可以做到!

    一支部队有没有战斗力,主要是看其在战场上与敌遭遇时的表现。但毫无疑问的是,一支纪律严明、令行禁止、整齐如一的部队,绝对要比一支纪律涣散、各行其是的部队更有战斗力,也更加的坚不可摧!

    杜希望为了彻底地“教育”身后各军将领,于是转身对众将说道:“你们每入也随意从台下方阵之中抽点一列出来,看看神威军是不是真的做到了万入如一!”

    众将领此时心中已经惭愧的不行,但碍于老杜的面子,只好随口乱点一个排面交差。

    不多时,又是几列队伍像刚才已经出列的那四排士兵一般,只用了六个口令便迅速地在台前列队完毕。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537/ 第一时间欣赏唐雄最新章节! 作者:华岳青阳所写的《唐雄》为转载作品,唐雄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唐雄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唐雄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唐雄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唐雄介绍:
唐雄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唐雄,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唐雄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