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武帝之天龙八部TXT下载武帝之天龙八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武帝之天龙八部全文阅读

作者:步枪打蚊子     武帝之天龙八部txt下载     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十五章 雇贼杀王

    在赵孝锡雷历风行,接管汀迈的军政大权时。县衙的后堂,那位出自陈家的嫡系长孙女,却同样心急如焚。不时让身边的亲信丫环,偷听县衙大堂的一举一动。

    对于这些偷窥者,自然难逃赵孝锡的注视。只是他更加清楚,凡事讲究轻重缓重。而且他也相信,只要这些人有脑子,就会知道眼下应该采取什么态度。

    这位许县令的罪行,真要说起来更多是失职之罪。要判他个斩立决,以朝廷律历恐怕还真不行。可以削官为民永不录用,可将其斩了,罪名稍稍有点不足。

    清楚当前最重要的,就是控制住县城的局势,等待王府卫队的到来。只要王府卫队的兵马一到,陈家就算想犯上作乱,只怕他们也没这个能力跟胆魄。

    根据布衣阁的调查,那位陈老太爷是位精于算计之人。对这样的家族族长,他最大的期望就是延续家族的血脉,让陈家能继续在汀迈,当一个真正的土霸王。

    可要是将这种野心,放到官面上,跟官府朝廷抗争的话。那么偏是取死之道,朝廷对于乱民作乱,尤其是这种偏远之地,大多采取斩立决的方式处理。

    正是掌握了这些情报,赵孝锡行事之时,也显得条理有序。可这个时候,得知夫君被打入大牢,这位从小受尽溺爱,非常享受县尊夫人的陈家孙女,却做出了惊人的决定。

    找来亲信管家说道:“阿富,你现在赶紧找几个心腹之人,让他们去通知老太爷躲避,以防朝廷官兵围剿。另外再派人,联系青云寨的大当家,让他们进城抢劫。

    只要他们打破县牢。救出老爷,事成之后我给他们一千两银子。如果他们敢杀了那位朝廷王爷,我再多加四千两白银。记住,一定要他们尽快进城,记清楚了吗?”

    看着这位孙小姐,竟然说出谋害朝廷王爷的事情。管家吓一跳的道:“孙小姐。这事只怕万万不妥,若让朝廷知晓,可是诛九族的大罪啊!”

    对于这位管家的话,这位从小喜欢独断当权的孙小姐,立刻道:“怕什么?王爷又不是我们杀的,要诛九族也是诛青云寨那帮强盗的九族。

    别人不知道青云寨那些强盗的来历,可岂能瞒过我们陈家。这些强盗根本就不是大宋之人,他们都是陈朝的官兵。在海上逼的走投无路,才逃到我们汀迈落草为寇。

    要是他们敢不答应。你就告诉他们,到时本夫人将他们的情况,告诉这位朝廷的王爷。看到时候,他们会有什么下场。给他们银子,也是看在他们幸苦一场的份上。

    对了,等下你先去帐房,领五百两银子一起带去。那帮强盗都是贪财之人,看到这雪花白银。就不信他们不动心。赶紧走,迟了城门一关就来不及了!”

    似乎被这位孙小姐的话给吓了一跳。细想想似乎也是这个理。管家最终也只能,赶忙安排人回陈家庄报信,另外亲自前往青云寨,引那些强盗夜袭县城。

    面对这位县令夫人,为了权势竟然敢行如此大胆之事,赵孝锡说实话也没预料到。可王府侍卫。对于县令后宅骑马出城了几个人,却看的一清二楚。

    已然将所有县城官吏看押的赵孝锡,也清楚这些人,怕是去通风报信。可这是琼州岛,外围有岳老三的海军巡视。想逃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如果他们待在岛上,等到大军一到,他们只怕也难逃追剿。为此,赵孝锡示意知道此事,交待赵大等人,将一些百姓出身的兵丁,进行一番教育后上城上街巡逻。

    至于赵孝锡自己,则留守县衙随时应对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县衙后堂,在发现这种情况后,同样被他下令,禁止后堂的人员自由进出。

    只是同时他也下令,不许兵卒进后堂骚扰许县令的家眷。有些事情,在事情没有彻底调查清楚前,他也不希望看到,祸害妇女的事情发生。

    看着城中突然变得紧张的局势,居住在城里的百姓,也意识到这是变天的节奏。至于张贴的安民告示,百姓似乎也意识到,陈家这次怕是要栽了。

    得罪了当今的朝廷王爷,就算他们家族人多势众,只怕也无力反抗。为此,对于官府的告示,他们自然也是非常服从,早早做好饭就关门休息。

    随着夜幕降临,通往汀迈的官道上,却飞驰着一支骑兵。尽管只有百人,可这支军队所到之处,都令人望风而避,不敢做出任何阻拦跟观望。

    只有看到这支骑兵,离开了视线之后,望着那飞扬的尘土。想起先前骑兵打出的旗帜,不少人都觉得,这样的精锐骑兵,到底是从那里来的呢?

    此次随船一起抵达琼州岛的,有三百名骑兵,两百名步兵。这是赵孝锡手下,最为精锐的嫡系亲卫队。如果赵孝锡有需要,这支五百人的队伍,能横扫整个琼州各府官军。

    这些由武卫组建的侍卫队,大多都经历过生死之战,他们身上的煞气。都能让一些从末见过血的官军望风而逃,至于说对抗,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这年头,琼州各县组建的官军,欺负一下老百姓可能没问题。可要对付这样的精锐之师,几乎是不太可能的事情。只要接战,那只有必输无疑的份。

    在王府卫队紧急赶往汀迈的路上时,距离县城有点距离的青云山,也来了几个行色匆忙的人。等到巡查的山贼看到,他们敢如此光明正大出现在山门之前,想来也是熟人。

    果不其然,当来人报出是县令后府的管家时,这些山贼也不敢慢怠。毕竟,他们是过江龙,陈家却是地头蛇。更何况,这位管家,还是县令的管家。

    土皇帝家的管家到来,他们这些强盗自然也要客气三分。只是当青云寨的几位当家人,听到这位管家的来意,也着实被吓了一跳。

    出身陈朝官军的青云寨大当家,也是一位姓陈之人。正是这个姓,让他得到了陈家的默认。才能相安无事,待在这汀迈县境内劫掠乡民。

    他们不用象官府行贿,却必须给陈家送礼。原因很简单,陈家才是汀迈当之无愧的霸主,那位县令说白了,也是陈家养的傀儡,丝毫不值得他们下功夫交好。

    可对于刺杀一位大宋王爷,这些陈朝官兵出身的强盗,也多少有些忌惮。眼看事情就要泡汤,陈府管家立刻道:“大当家的,我们明白不说暗话。

    这位朝廷的王爷在位一天,诸位就要担心一天。如果让他得知诸位的来历,只怕就会派遣大军来袭,到时诸位只怕再无容身之地。杀掉他,其实对你我两家都有利。

    另外我家夫人,知道各位好汉幸苦,特意让小人备了五百两纹银当定金。事成之后,就算杀不掉那位王爷,将我家老爷救出,将另有五百两纹银奉上。

    如果诸位能杀掉,这份厚礼自然会更加优厚。有了五千两纹银,这天下诸位好汉那里去不得呢?更何况,今晚是杀掉他的最好时机,因为他身边只有十来个侍卫。

    只要诸位好汉愿意出兵,攻进城里又可大肆劫掠一番,相信这个收入,诸位好汉也是梦昧以求的吧!据我所知,县衙的府库,还存有上万两官银呢!”

    这样一番诱惑之下,这些视财如命的强盗,立刻双眼冒火的道:“大哥,干吧!有了这么多银子,我们就算返回陈朝,也能过上逍遥日子,何必待在这里受罪呢?

    而且去年朝廷跟大宋交战,据说也是吃了一点亏。要是我们能杀掉大宋的琼州王,回国之后,想必也会封官晋爵,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本身就有些意动的大当家,听到手下一鼓动。本身就觉得,待在这琼州没什么油水可捞的他。立刻吩咐手下,将这五百两纹银收下,整顿兵马准备下山攻城。

    看到这些强盗终于同意攻城,这位管家松了一口气的同时,也隐隐有些担心。毕竟,这种事情如果查出来,可是诛九族的大罪,说不怕是不可能的啊!

    如今走到这一步,他能期望的,就是这些强盗能将琼州王给杀了。这样就算朝廷震怒,要兴师问罪,也只能去陈朝,找这些强盗兴师问罪,陈家也可逃过一劫。

    事情只要往好的方面想,这种畏惧之心就会消散许多。等到他看到,青云寨倾巢出动,人马竟有五百之多时,也觉得今晚的攻城,应该能大获成功。

    对于县城那些守军的实力,他自然再清楚不过。眼下县府官吏,全部被拿职查办,官兵们群龙无首,真是再好不过的机会。

    只要攻进县城,剩下的事情,就不关他们陈家什么事情。如果能杀死那位王爷,陈家自然不会潜逃。如果杀不死,陈家也能尽快逃离琼州,搬到另外一个地方生存。

    做为汀迈的大族,陈家也有一支小船队。虽然称不上太大,可将家族之人,转移到其它国家生存,应该还是没有问题。那位老太爷,可是行事谨慎之人呢!(未完待续。。)

第六十六章 山贼夜袭城

    夜幕降临汀迈城,本就不热闹的夜晚街道,因为宵禁的原因,更是变得安静了下来。一些心有忐忑的城防军官兵,也略显担心的,走在这略显寂静的街道之上。

    先前赵孝锡派赵大等人,接管城防军跟县府衙差捕快。最终在城防军中,还是出了点小乱子。嚣张惯了的几位军官,硬是不肯服从赵孝锡将领,执意要见那位陈兵曹。

    结果很明显,本就需要杀人立威的赵五等人,根本就不犹豫。持刀将其捕杀,丝毫没有犹豫的余地,就将闹事的几位小军官给抹杀,震慑住汀迈城一众城防军官兵。

    面对赵五这些王爷的侍卫,稍有头脑的人都清楚,跟他玩对抗,除非真的做好抄家灭族的准备。不然,乖乖听从对方的吩咐,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对于赵五等人而言,他们同样清楚,王府卫队未到之时,城防军决计不能乱。虽然他们不把这些,大多百姓出身的城防军放眼里,也担心蚂蚁多了会咬死象。

    更何况,任何关系到赵孝锡安全的事情,这些侍卫从来就不会怕杀人。反正这些不服将令的军官,本就是跟陈家同流合污的人,杀了也就杀了。

    亲自带兵守城的赵五,将两位同伴留在营地跟负责巡逻。尽管三人分开,可他们统领的上百城防军,根本就不敢放肆一下,乖的一群绵羊般跟在他们身后。

    清楚今晚将是汀迈最为漫长的一夜,赵大等人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只是他们心里,还是期盼着王府卫队,能早一点赶到汀迈城来,他们一到大事即定。

    焦急的等待,无疑会让时间显得更为漫长。在这个时候。从青云寨出来的五百强盗们,也跟着他们首领的战马,一路不敢停歇的往汀迈城赶,希望能攻进城中大肆劫掠一番。

    对他们而言,上山为寇,本就是把脑袋吊在裤腰带上。虽发不了什么财。可一日两餐至少能吃个饱。就为了吃口饱饭,他们才甘愿为这些大当家们卖命。

    今晚下山,得知是去攻打县城,这些强盗中有不少人,便是出身汀迈境内的贫苦人。可他们会有今天,更多都是官府逼的他们走投无路,现在终于有机会报仇了。

    当然,对于大当家是冲着解救县令而来,这些强盗并不清楚。他们此刻想的最多。就是冲进城里,那些商铺跟粮铺,甚至一些大户人家,能抢多少算多少。

    相比平时他们在乡间劫掠,此番进城无疑是大阵仗,那么他们的收获肯定不会小。一想到今晚能多抢些东西,这些渐渐习惯了抢劫的强盗们,也觉得浑身有用不完的力气。

    尽管青云寨的大当家们。也明白时间非常关键。抢完县城之后,他们要做的。就是在王府大军赶到前逃离汀迈。早一点拿下县城,他们就多一分逃生的希望。

    站在城楼之上的赵五,不时观看着前方的进城之路。在他等待的有些着急之时,路上终于出现一支火龙般的队伍,在快速的往城门方向挺进。

    听着奔腾的马蹄之声,赵五脸上终于露出一丝微笑。觉得这些兄弟总算没来晚。至于会不会是敌人攻城,在赵五看来应该不太可能。这样的骑兵队,应该只有王府一家。

    果不其然,随着骑兵百人队快速出现在城门前。那些守城的官军,心中一寒。有点想掉头逃跑的冲动。可这个时候,赵五却下令打开城门。

    从这个命令中,城防军能明显感觉到,这些精锐的骑兵,应该是那位王爷的部下。想到这里,很多心存侥幸的人,也觉得陈家是翻不了身了。

    伴随着城门大开,在城门口短暂集结的骑兵,立刻有序的进城。随着为首的骑兵百人队官,跟赵五打过招呼之后,赵五让他留下十人,其余全部去县衙听候差遣。

    正在城中巡逻的衙差兵丁,看着这些缓步骑行在县府大街上的王府骑兵,也觉得有种震撼的感觉。跟这样的骑兵对上,他们恐怕只有逃命的份啊!

    独自留守县衙的赵孝锡,听到外面传来的马蹄声,也清楚他的卫队赶到。有了这些人手的加入,掌控汀迈也会变得轻松起来。

    面对匆匆赶来的骑兵,赵孝锡立刻吩咐他们进食。清楚这一路上,这些骑兵为了赶路,只怕也没时间进食。对此,护卫骑兵们也觉得,心里暖暖的。

    相比现在,大批武卫开始成长起来,陆续承担着赵孝锡麾下的重要岗位。他们摇身一变,成为琼州王麾下,最为忠诚的卫队成员,这些武卫也觉得非常荣幸。

    如果没有赵孝锡的赏识跟栽培,他们很多人现在都不知道在那里。所有武卫都清楚,赵孝锡的荣辱就是他们的荣辱。一句话,赵孝锡在他们心中就是天!

    平时赵孝锡在他们面前,尽管是高高在上的王爷跟阁主。可这些武卫都清楚,赵孝锡将他们视为兄弟一般。单单这份情谊,就值得他们为赵孝锡效忠卖命。

    在骑军百人长的带领下,骑兵们快速的吃完饭。看着尚显温暖的饭菜,虽然不怎么好。可一直有专人负责保温,目的就为了让他们吃的更舒服一些。

    甚至让骑兵们汗颜的是,先前一直稳坐县衙的赵孝锡,也是等到他们抵达之后,才同他们一起进食。这意味着,赵孝锡一直在等待着他们的到来。

    当骑兵们陆续进餐之时,同样幸苦奔波了一晚的战马,也有专人喂食清水跟豆料。对于这批产自草原的优良战马,那怕来到南方,它们的待遇也比一般的百姓还好。

    迅速完成进食的骑兵们,全部集结在县衙的练武场,等待赵孝锡的命令。而这个时候,赵孝锡趁着吃饭的时候,将骑兵武官召集,向他们布置了任务。

    就在一批进食完毕的骑兵,准备去轮换先前被赵五留下的兄弟时。却听到府衙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之声,似乎有骑兵在纵马快跑。

    这样做,无疑是非常不适合的,会影响到居住在街道两侧的城中百姓。这条纪律,几乎是护卫营不成文的军规,他们都相信没有那位骑兵不知道。

    相比这些同属卫队的骑兵,有点替那位同袍担心。可赵孝锡却意识到,只怕城门或城内有情况。这骑兵,才会快马加鞭赶来县衙报信。

    果不其然,随着赵孝锡带着骑兵武官,刚走到县衙门口。就看到一个骑兵,神情略显严肃的翻身落马,扑通单膝跪地道:“属下参见王爷,城门有大批山贼来袭!”

    一听有山贼攻城,赵孝锡才意识到,这些山贼想必跟城门关闭前,那几个从县衙后堂离开的人脱不了关系。是为救人而来,还是为了劫掠县城而来的呢?

    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目的,敢夜袭一座县城。这形同造反般的事情,无疑是赵孝锡所不能容忍的。这批山贼,必须给予最彻底的消灭。

    朝报信的骑兵道:“你起来吧!据你观察,山贼的数量有多少?他们又携带了什么武器?有赵五跟城防军据城而守,想必他们进不来吧?”

    对此骑兵很快道:“属下来的匆忙,对于情况不甚了解。不过,那些山贼是有人引领而来,是来自附近青云山的强盗。人数,大概在四五百人,都携带短刀强弓。”

    清楚这个时候,不是询问事情的时候,赵孝锡很快道:“浩白,集结卫队,随本王一起到城头,看看那些吃了豹子胆的山贼。告诉兄弟们,行军时尽量控制马蹄声。”

    卫队骑兵百人官,立刻道:“遵令!”

    转身冲进院子,迅速下达了骑兵上马准备作战的命令。这些骑兵,也是微微一愣,很快从马夫手中,牵过刚刚吃饱喝足的战马,跟在赵孝锡身后往城门走去。

    等到他们抵达城门之时,已然看到城门上,正在不断的进行交战。守卫的城防军,竟然开始出现了伤亡,被人陆续的抬下城墙。

    那道城门,此刻也有人在不停的撞击之中。看起来,这批攻城的山贼,做的准备还真不少。可上到城墙之上,赵孝锡才发现,这批山贼似乎不同寻常。

    说他们不同寻常,是他们的攻城方式,根本不是普通山贼所擅长之事。这种弓箭手跟刀手间的配合,看上去更象是一支军队。这意味着,这些山贼别有来路!

    看到赵孝锡上来,赵五显得非常羞愧的道:“王爷,属下有罪!”

    望着这道城墙之上,竟然还有一些被斩杀的城防军。赵孝锡没理会赵五的请罪,似乎有所明了的道:“这些人,都是抗令不遵的?”

    对此赵五点头道:“不错,这些人都是畏战,还有准备告知城外山贼,骑兵入城的叛徒。为保证全歼城外山贼,属下才将他们当场诛杀!”

    面对赵五的回答,赵孝锡很满意的道:“杀的好!叛徒人人得而诛之!今晚本王在此,杀敌有功者,一切继往不究,另有重赏!”

    这话是对着,那些看到他过来,显得很兴奋往城外射箭的城防军所说。听到这话,这些城防军也觉得,他们的选择怕是选对了,这位王爷还是仁慈的啊!(未完待续。。)

第六十七章 杀鸡用牛刀

    看着城外打着火把,分批进行攻城的山贼,赵孝锡觉得这批山贼的箭术,相比这些城防军也要高上不少。而他们选择破城的刀手,在木盾的掩护下,不断冲击着城门。

    从这些山贼的攻城套路,赵孝锡就觉得,这批山贼不简单。一般情况下,山贼只要不傻,就不会主动去攻击,一个有军队驻扎的县城,那样在大宋可形同造反。

    其次山贼作战,采取的方式大多都是游击一般的战术。打的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象今晚这样,有点亡命般进行攻城,根本就不是山贼所应该遵守的生存规则。

    站在城墙上,赵孝锡还能看到,在攻城的山贼之后,还有一支几十人的骑兵。他们站在后面,充当督战队一般,指挥着弓箭手跟短刀手,不断对城门发起进攻。

    在这个时候,赵孝锡带着几位护卫上城,同样落到了城外青云寨的强盗眼中。陪在大当家身边的县令老管家,立刻说道:“大当家的,那人就是大宋的琼州王!”

    先前本以为攻城很容易的青云寨头领们,也没想到本以为能顺利进城的他们。突然受到了城防军的反击,几个守城弓箭手的箭术,还让他们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好在这个时候,这位管家也识趣,很适时的提高了赏金的代价。加上他们已然发动了进攻,不管他们是撤还是攻,都将承受攻城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眼下他们得到的都是管家的口头承诺,如果不拿到现银,他们就算逃亡又能逃到那里去呢?有钱,天下那里都可去,没钱,可是寸步难行啊!

    现在听到。标价四千两白银的目标出现,几位青云寨的头领立刻张望道:“哇,想不到,这位大宋的琼州王,还是有点血性嘛!这个时候,不躲在县衙里。反倒跑城上来。

    大哥,让兄弟们加把劲吧!只要攻破城门,就他身边几个护卫,杀了他易如反掌。只是陈管家,你若在事成之后失信,别怪兄弟们手中的刀不认人啊!”

    听着这些强盗的话,陈管家很快道:“各位好汉放心,只要进城见过我家夫人,答应诸位的钱一分不少。何况。有今天的事情,大家就是一条船上的人了。”

    在青云寨的强盗,看到赵孝锡出现,决定一股作气攻进城里。去拿那些,令他们念念不忘的金银财宝时,赵孝锡手下的骑兵,在城门内也完成了集结。

    看着骑兵做好出击的准备,正准备下令出击的赵孝锡。却听到青云寨后面响起敲锣之声。立刻打出暂停开城的手势,静静看着城外这些山贼。到底有何意图。

    对于赵孝锡而言,今晚前来攻城的山贼,都犯了不郝的死罪。相比这些城防军,他们的行为,已然成了不容宽恕的造反者。

    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理由,可有些底限是不能涉及的。想清楚这些的赵孝锡。在跟骑兵下达命令的时候,也做出缴械不杀的命令。除此之外,敢逃跑或反抗一律诛杀。

    虽说这个时候是晚上,可城外都是一片空地,面对王府骑兵的追杀。他们几乎没什么反抗的能力。而放下武器,同样不意味着,他们能幸免于难。

    只是对于投降者,最后杀与不杀,还要等明天审讯之后再定。现在赵孝锡要做的,就是通过这战,警告琼州的世家大族,跟王府对抗的后果很严重。

    在他看来,这些山贼连夜袭城,其中还有陈家的人参与。想来跟汀迈的陈家,有脱离不了的关系。看来他就算想放对方一马,对方也不给他这个机会啊!

    就在城头上的城防军,看到山贼后撤,显得长松一口气时。骑兵也及时,通知城下抵挡城门不被攻破的守军,迅速的搬走城门口堆积的杂物,甚至将城门栓给放下。

    如果城外的山贼,是打算逃跑,那他们将立刻发起追击。如果他们是停歇一下再战,那么卫队骑兵,将给予他们迎头痛击。以他们的实力对付这些山贼,自然是不再话下!

    当赵孝锡陪着赵五等人,盯着城外的山贼举动时。看到这些山贼不是逃跑,反倒是重整旗鼓准备再战,赵孝锡朝身边护卫道:“让卫队准备出击吧!”

    护卫朝城门下的骑兵,打出‘准备’的手势,四个骑兵快速跑到城门后,做好开城门的准备。现在他们要等的,就是城门大型席卷出城的准备。

    当骑兵准备好刀枪之时,城外的青云寨山贼们,同样在听着他们大当家的打气。听到这位大当家说道:“兄弟们,攻进城里,金银财富,绫罗绸缎都是你们的。

    打下汀迈城,我们就能吃香的喝辣的。今晚一战,就是我们青云寨的扬名之战。诸位兄弟,想赚钱、想过好日子,想睡*女人的,等下把吃奶的劲都拿出来,给我狠狠杀!”

    ‘杀,杀,杀!’

    这样的打气方式,对这些山贼而言,无疑是非常动心的。这个时候,也没人去关心,先前战死的兄弟。他们满脑子都是攻城后,抢夺财宝跟女人的幻想。

    被打了一通鸡血的山贼们,伴随着大当家大刀一挥,先前还显得有些迈不动的双腿。此刻却嗷嗷叫着,往城门口冲来。甚至连盾牌都不要,直接赤膊上阵进行攻城。

    看着这些山贼,打算一股作气拿下汀迈城,赵孝锡嘴角浮出一丝冷笑道:“赵五,带兄弟们下城。打开城门,尾随骑兵歼敌!”

    一听这话,赵五立刻兴奋的道:“遵命!”

    说完将同样变得兴奋的城防军,全部带下城墙。这举动,看的那些山贼,也是非常兴奋的吼道:“官军跑了,兄弟们冲啊!杀进城里,过好日子啊!”

    就在一帮腿脚快的山贼,打算抬起撞杆准备去撞击城门时,却看到先前屡撞不开的城门。竟然发出吱吱叫的声音,被人从里面给打了开来。

    见到这场面,跟在青云寨大当家身边的陈管家,立刻喜上眉头的道:“好,看来城里已然乱了,那些城防军只怕临阵变节了。大事已定啊!”

    听到这话,带领骑兵压阵的青云寨大当家,跟那些铁杆心腹自在也是满脸喜色。觉得这下,他们也不用担心再损失人手,就能将汀迈城掌控在手里了。

    而这个时候,有个想着杀掉大宋王爷,换取一个前程的大当家心腹。甚至喊道:“兄弟们,杀了琼州王,回国好当官,杀啊!”

    这话刚一说出口,令那些打先锋的步兵山贼惊骇的事情出现。在城门大开的通道里,突然迅速的奔袭出,一个个身穿铠甲,身持刀枪的精锐骑兵。

    望着这批骑兵的出现,打头的山贼也显得愣了一下,赶紧刹住往前冲的脚步。有点目瞪口呆,看着不断从城门内,冲出的铁甲骑兵。

    对于这些站着发愣的山贼,席卷而去的卫队骑兵,根本不加思索。用手中的刀枪,跟训练一样,收割他们的项上人头。瞬时所有山贼都知道,今天他们完了!

    这样精锐的骑兵,根本就不是他们所能对抗的。现在别说抢钱,就算想逃跑,只怕也是一种奢望啊!可出于本能,他们还是玩命的调头转头,拼命的朝后方跑去。

    同样被卫队骑兵现身,给吓出一身冷汗的青云寨大当家,跟其手下的骑兵小队。从这些骑兵,冷酷无情的出手杀戮,就知道这是大宋的精锐骑兵。

    尽管这些骑兵看起来,人数不是很多,只有百余人。可要消灭他们这几百人的山贼,几乎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在骑兵的冲锋下,没马的山贼只有逃跑的份。

    刚刚满腔的热血,被这些骑兵的出现熄灭。望着目瞪口呆的陈管家,青云寨的大当家狰狞着面孔道:“竖子,你敢欺骗我们?这样的骑兵,岂是我们所能对抗的?”

    若非清楚,陈家也不是什么好鸟。这位大当家,当场将其斩杀的心都有。而这个时候,陈管家却结巴的道:“不是,不对,不可能!城里没骑兵的啊!”

    只是卫队骑兵,根本不给他们任何再谈的机会。望着席卷而来的卫队骑兵,大当家身边的骑兵,立刻掉转马头道:“大当家,不可力敌,逃吧!”

    可先前还意气风发的大当家,此刻却有些意志消沉的道:“逃,往那里逃!这是琼州,大宋的天下,没了战船的我们,又能逃到那里去啊!”

    对于他这番话,铁杆心腹们赶忙道:“大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话是不错,可那些冲锋而来的骑兵,对于没马山贼的溃败,几乎没怎么理会。只是将挡在他们面前的山贼,全部格杀于马下,直奔这支山贼骑兵而来。

    杀这些已然吓破胆的山贼,在骑兵看来有点杀鸡用牛刀。他们更喜欢,找这些同样骑兵的山贼,好好过一把骑兵交战的瘾,谁叫在这种地方实战机会少的可怜呢!

    望着骑兵势如破竹席卷攻城的山贼,赵孝锡也觉得。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任何人数跟胆量都是徒然的。此战,他已然输赢定了,剩下偏是如何处理此事了!(未完待续。。)

第六十八章 前李朝的敌意

    对于汀迈城的百姓而言,他们随着宵禁令的实行,全部乖乖躲进家中期盼着黎明的到来。唯有居住在城门口附近的百姓,听到城门附近响起的喊杀声。

    任何心存畏惧的百姓,听到这震天般的喊杀声,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家门加固起来。不管外面发生了什么,他们必须保证自家的安全,觉得门栓不顶事,就搬东西顶上。

    那怕他们很少碰到兵祸,却也清楚今晚城里的局势很危险。不管是新来的王爷胜了,还是那位陈家的女婿县太爷胜了,都不关他们这些平头百姓啥事。

    尽管他们都期盼着,这位朝廷的王爷能获胜。可在事情没分出胜负前,百姓觉得很是老实点做人最好。只要不抢他们的东西,杀他们的人,敢它谁胜谁输呢!

    在百姓躲在家中,祈祷着黎明早点到来时。杀出城外的卫队骑兵,几乎是碾着山贼的骑兵追杀。面对这种紧盯式的追杀,山贼们也是且战且退,最终还是陷入无路可逃的境地。

    望着架在脖子上的铁枪,青云寨的大当家,以及几位弃械投降的山贼骑兵。最终还是选择,以乞降的方式,希望能贪恋的多活上一段时间。

    对于这些精锐骑兵,冷酷的杀戮,他们也算见惯了生死,可同样被吓的不轻。那怕他们会一些骑兵对战,可在卫队骑兵手上,他们很难有一合之敌。

    这样的不对称战斗,完全催毁他们心里,仅存的那点侥幸心。若非赵孝锡下令,让随后出城的步兵,喊出‘放下武器,可免一死’的话。今晚攻城的山贼将全部被骑兵斩杀。

    难得找到实战练兵的对象,这些骑兵才不会管山贼的生死。可赵孝锡的命令,他们却会无条件的执行。明知对方是山贼首脑,骑兵同样放其一条生命。

    至于这位大当家的生死,骑兵则会交由赵孝锡去决断。他们要做的,就是追杀任何一个。不放下武器还枉想逃跑的山贼。岂不知,在他们身后已然血流成河。

    那些下城准备捞点军功的城防军,看到那种修罗地狱般的场面,别说提起武器追杀山贼。不少官兵,看着一具具尸首分离的尸体,早就忍不住跑到一旁狂吐了起来。

    只有一些见惯了生死,心理素质稍好的城防军,在赵五的指挥下。开始将那些逃过一劫的山贼,从藏身处给逼出来。不投降。直接围攻至死!

    面对只要放下兵器,就能捡回一条命的诱惑,几乎没有那个山贼会负隅顽抗。望着一个个先前还穷凶极恶的山贼,此刻却乖乖的受缚,城防军官兵第一次觉得很自豪。

    一直以来,城防军在百姓眼里,除了会欺负老实巴交的百姓。根本就没任何用处,这就是一帮废物集中营。可今晚。他们终于做了点,他们本应该做的事情。

    随着有士兵。认出那位幸免于难的陈府管家。负责指挥抓捕的赵五,立刻意识到,这个人很有用处。吩咐身边的兄弟,继续主持清剿工作,他先押着赵五去见赵孝锡。

    伴随着赵五被押到赵孝锡身边,听到他是以前县太爷身边的管家。赵孝锡就知道。他的判断没错。这些山贼,真的是陈家邀请来的,打算跟他鱼死网破的。

    望着这位瑟瑟发抖的管家,赵孝锡显得很平静的道:“身为县令府中的管家,竟然勾结城外山贼公然袭城。你可知。这是何等的大罪?

    明知本王令晚留宿城中,还敢犯此谋逆造反之大罪。看来这些年,陈家真觉得是这里的皇帝了。目无朝廷,妄自尊大,那明日本王就看看,你陈家有多少人头好砍!”

    面对赵孝锡说出的话,这位管家显得非常害怕的道:“王爷饶命,王爷赎罪。此事不关我家太爷的事,这都是孙小姐的意思。小人只是个管家,不敢不听主家的吩咐啊!”

    一直听说,现在被打入大牢的县太爷,是个怕老婆的主。平时在县衙,那位陈家的嫡系长孙女,反倒更象是县太爷。经常对相公发号施令,颇有一番女县令的派头。

    有所醒悟的赵孝锡,很快道:“这事你说了不算,不管此事跟陈家有没关系。此乃诛九族的大罪,陈家也难辞其咎。县令夫人敢这样做,不正是觉得陈家很强大吗?

    你明知,此事犯了朝廷大忌,不思阻拦不说,还助纣为虐,有你这样替主人当管家的吗?原来本王,还想网开一面,给陈家一个机会,现在看来不太可能了!”

    听到赵孝锡要对陈家动手,这位跟在陈老太爷身边多年,最后被派到孙女身边的管家。也终于意识到,家破人亡就在倾刻间,很快就拼命的嗑头求饶。

    等到赵大嫌他哭的太烦人,让他交待邀请山贼的罪行。这位陈府管家,才心神未定的道:“这些山贼,并非琼州之人。他们原是李朝的水军,经常到琼州附近劫掠。

    后来被人打的断了生活,不得已躲到汀迈来落草为寇。老太爷也是看在,他们大当家也是姓陈,加之陈家跟李朝也有一些生意往来,就默许他们占山为王。

    可老太爷当初说过,不许他们在境内胡来。如果他们敢胡来,一定会派遣官兵将其剿灭。此次的事情,真不关老太爷什么事,全是孙小姐胡作非为啊!”

    李朝水军假扮的山贼,这个消息令赵孝锡着实有点意外。对于李朝,准备点说应该是前李朝。一个由李姓皇族建立的国家,跟占城还有真腊、大理都算是邻国。

    其所在的位置,跟大宋的广南西路接壤。不时还会制造一些边境摩擦,在大宋神宗时期,还跟大宋在边境发生过大战,造成过境近十万百姓生死。

    面对陈管家给出的答案,赵孝锡觉得,看来这帮边陲小国,不思结交大宋,还动不动在大宋头上动土。看来非常有必要,给李朝的君主,一个严重点的警告啊!

    一直以来,赵孝锡觉得,琼州是他未来的大后方。如果后方不宁,确实容易出问题。没想到,他都没考虑过,要不要动李朝动手,李朝却主动朝他递刀子了。

    不管这位青云寨的大当家,到底出于什么目的攻击汀迈,他李朝水军现役武官的身份却不容抵赖。李朝的水军军官,出现在大宋的琼州境内,这本身就很有问题。

    想着去年边境再次爆发过的小规模冲突,还有因为边境不宁,邕、钦、廉三州百姓,也非常害怕随时有可能重新爆发的军事冲突,根本没心在当地安居乐业。

    这种种事情凑一起,让赵孝锡觉得,有必要给这个小国的皇帝一点教训。就算他无心吞并他们,也必须让他们知道,从今往后这东南亚谁说了算。

    有了这种想法的赵孝锡,直接道:“赵大,把这家伙先关起来。另外去城外看看,那些逃跑的山贼骨干有没有抓住?如果有活的,直接送到大堂来,本王要好好审问一下。”

    要想发动一次战争,就必须有一个合理的借口,让本国的百姓支持。而赵孝锡也想借此,去试探一下那位堂弟的态度,看他到底还敢不敢,让他暂时统领一下兵权呢?

    如果赵煦想边境安宁,那么他就会同意,给他一个任命攻打一下李朝。至于兵马方面,赵孝锡根本不需要朝廷支持。他要做的,就是一个名正言顺开战的理由。

    要是赵煦拒绝,给他相应的任命,那么他就从琼州直接发兵李朝。而援兵,可以从大理方面抽调。相信这件事情,段家兄弟应该不会拒绝。

    只是那样一来,未来他所占领的地盘,恐怕就不属于大宋管辖。要么分给大理一些利益,剩下全归于琼州王府治下。当然,赵煦若答应,也只能给他一个名义上的管辖权。

    对于目前朝廷而言,东南的局势只是皮肤之痒,西北则是切肤之痛。一般而言,东南方向除非爆发,大规模的战争,朝廷才有可能调兵遣将来战。

    不然,普通的边境冲突,大多都是当地官员自行处置。很多时候,救援的奏折还没递到京城,边境的冲突就已然结束。这种情况,在广南西路各州,发生了不至一次。

    加上赵孝锡多少清楚,这个李朝似乎存在的时间不短。如今的皇帝李乾德,更是被人称之为李朝的中兴之主。其上任之后,对大宋一直抱有敌视之意。

    一直以来,他都想吞并广南西路的大宋几州,试图着触角延伸到大宋而来。有这样一位恶邻存在,不敲打一下,确实很难让赵孝锡安心征伐高丽啊!

    得到命令的赵大,从赵孝锡凝思的表情中,就知道这个李朝只怕要倒霉了。最近这位王爷,可一门心思想着,如何组建军队,又如何给手下军队找实战的机会。

    现在看起来,他们再次出征的机会,有可能很快就将到来。相信这个消息一出,那些埋头训练的水军官兵,都会变得异常兴奋吧!

    做为军人,他们最渴望的,无疑就是上阵杀敌。因为只有上阵杀敌,他们才有可能得到军功,才有可能封侯拜将,名留青史啊!(未完待续。。)

第六十九章 老太爷的算计

    当青云寨的大当家陈大毛,被押到县衙跪在赵孝锡面前时。这位李朝水军的武官,也很干脆的交待了一切。其中包括,他被朝廷任命为海盗的前后过程。

    成者王侯败才寇,这位胆量其实并不大的陈大毛,非常清楚这个道理。如果今晚胜利的是他,或许他会割下赵孝锡的头颅,赶回李朝邀功请赏。

    可现在落到赵孝锡手中,他变成了阶下囚。只要他还想活命,唯有交待一些赵孝锡感兴趣的东西,他才有可能活下来。实在不行,也应该能多活一段时间。

    为了保全性命,他自然没什么好隐瞒的。而且他会沦落至此,很多时候不正是上官的打压。让他从堂堂的水军武官,变成人人唾弃的海盗头子吗?

    这些年,他给朝廷立了多少功,送了多少劫掠而来的东西。可得到的是什么呢?对于他想返回朝廷水军的申请,朝廷更多都是视而不见,反倒让他加强劫掠大宋沿海的行动。

    随着骷髅海盗团的异军突起,他们也变得举步维坚。最后甚至被对方,直接抄到了老窝之中,失去了地盘。若不是幸运,捡到几条船活着上了岸,他只怕早死了。

    只有感受过死亡威胁的人,才知道活着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情。因此,几乎不用赵孝锡用刑,这位对李朝也心存怨气的大当家,很干脆利落的将事情交待了清楚。

    看着这位有点没骨气的山贼头子,赵孝锡很快道:“赵大,让他在自己的供词上签字画押。暂时关到县府大牢听候处置,由武卫亲自进行看守。

    另外跟他出身一样的山贼,只要没死的全部统一关押起来。暂时留着他们,本王还有些作用。如果他们想死。也不用阻拦,明白吗?”

    赵大点头道:“明白!”

    让两个护卫,将陈大毛给拖走,关进了县府的大牢之中。而此刻,在那些卫队骑兵的组织下,城防军展开了清理城外战场的事情。将那些战死的山贼尸体堆积焚烧掩埋。

    那怕最初觉得恶心呕吐的官兵,在搬运了几具尸体之后,人也变得呆滞了下来。几乎很机械般,充当着搬运工,将一具具尸体,抛入挖好的大坑之中,浇油后放火焚烧。

    一股股恶臭之味传来,那些王府骑兵并没觉得有什么不适。这种场面,他们见识了不只一次两次。可对这些城防军而言。今晚却是一个铁血般的洗礼。

    他们终于明白,什么才是官军的意义。有了这位王爷的到来,以往混吃等死的日子,怕是将一去不返了。要想继续当差拿饷,就必须适应今晚的情况。

    从他们开始领悟到,平时手中的刀,不是用来吓唬人,而是真正用来杀人时。赵五这位看上去。穷凶极恶的新统领,似乎也变得和蔼可亲了许多。

    在城外将这些累的够呛的城防军集结起来。赵五对这些手下,不再象之前那样凶神恶煞。相反露出几份笑意道:“怎么样?今晚的战斗,是不是觉得很过瘾啊?

    身为官军,就应该有点官军的样。欺负老百姓,那不是官军所为。也跟这些山贼动刀子,那才是真好汉真英雄。你们今晚都不错。明日本将会替你们邀功请赏。

    虽然本将尚不知,王爷会如何处置你们。但本将相信,今晚参与战斗的官兵,都是好样的。你们跟那些被本将杀了的人,还是有区别的。相信本王也会视宽恕你们的。

    本将虽然第一次来汀迈,却也清楚你们当中,大多数人当兵吃粮只为生计。也许很少有人,会去想你们穿上这身军装,到底意味着什么。

    那么本将要跟你们说的是,如果你还抱着这种念头,明天拿到赏银,还是去当个老百姓吧!以后王爷麾下的城防军,就算碰到大辽的骑兵,也必须是勇往直前不后退半步的英雄。

    当然,本将还要告诉你们的是,成为王爷麾下的官兵,你们所享受的饷银,也会比现在多不少。一句话,只要你们能吃苦,一人当兵,就能保证全家不饿。

    多的本将不再多说什么,今晚你们都太累了。本将就放你们一晚假,回营好好休息一下。等天亮之后,本将再找你们训话。各队自行回城吧!”

    清楚赵孝锡来琼州,要组建一支强大的陆军部队。那么势必,要在治下的各县招揽青壮当兵。这些城防军,都是汀迈的青壮,磨砺一下还是能成才的。

    做为他们的临时统领,赵五也将他们的转变看在眼里。同样清楚,见过血的官兵,会很快的成熟起来。相比再招收农家子弟,训练起来要更加容易一些。

    看着不再理会他们的赵五,这些城防军官兵也觉得。这位王爷身下的侍卫,似乎不象想象中那样凶狠。而现在说的这番话,确实令他们有些犹豫不决。

    正如赵五所说,他们当兵更多图个出路跟微薄的饷银。可谁都清楚,在这种小城之中当兵,所能得到的饷银少的可怜。朝廷发放的饷银,更是十之**不见踪迹。

    他们在这里当差,更多都是县府发银子补助。真要说起来,他们以往的饷银,很大一部分能自陈家的资助。可这钱同样不够养家糊口!

    若非城防军纪律松散,但至少一日两顿能管饭,这些青壮又找不到什么好出路。最终才选择了当兵吃粮,另外赚点闲散饷银补贴家用,用混吃等死形容并不过份。

    现在琼州换了当家人,陈家只怕也在劫难逃。他们何去何从,确实值得好好深思一下。想拿王爷的饷银,就必须跟今晚一样卖命才行,混是混不下去的。

    卖命就意味着,有送命的危险。跟生命相比,饷银的多少,又成了他们关心的事情。鉴于这种复杂的情绪,回营的城防军,也三五成群的商量起来。

    直到天色放亮,城门也跟以往一样准时打开。只是负责守城的官兵,却换成了百姓所不认识的精锐铁甲之士。而不少百姓也知道,这些铁甲之士都是王爷的护卫。

    看着城里昨晚并没出什么乱子,百姓们也稍稍庆幸了许多。跟以前一样,照常打开门做生意。可爱八卦的百姓,还是讨论着,接下来陈家会有何下场。

    其实昨晚,县令夫人派回家族传话的下人,将她的话准时带到。对于孙女所说的建议,陈老太爷觉得根本不可能。这陈家离开汀迈,又有谁把他们放眼里呢?

    可得知他那宠坏的孙女,竟然派人去邀请青云寨的强盗攻打县城,试图杀死那位朝廷王爷时。陈老太爷也吓出一身冷汗,可最终还是选择了观望,看看事情的结果如何。

    随着城外一战,山贼全军覆没,陈老太爷就知道。陈家完了,这种诛九族的大罪,只怕他们肯定无法渡过了。那么,是不是就赶紧逃跑呢?

    原本觉得,赵孝锡会第一时间派遣骑兵,来陈家执行抓捕。可一直等到天亮,也没得到那些骑兵的到来。可越是如此,陈老太爷心里越是没底。

    他非常清楚,以他这年过八十的年纪,再跑又能跑多远。他还不想死在外面,连落叶归根的期望都没有。更何况,陈家一走,也将变成无根的浮萍一样,居无定所。

    只是从来不期望,鸡蛋放一个篮子里的他。还是连夜,将家族几位子嗣,携带一些银两躲起来。如果陈家不幸被抄家,也不至让陈家断了香火。

    眼看着天色大亮,县城的官军还是没什么动静。陈老太爷终于决定,既然这位王爷不来找他,那他就去找这位王爷,是杀是剐也要给个准信才行,坐以待毙不是他的本性。

    最重要的,陈老太爷清楚,这位王爷新来琼州。真要将他们这些琼州大族逼上绝路,对他的统治也非常不利。所以,他打算玩一招负荆请罪试探一下。

    反正他活到现在,也活够了。只要能保存陈家的血脉,那怕让他赴死,估计他也不会皱下眉头。现在这样担心着,反倒看不出赵孝锡的路数,让他觉得心里没底。

    想到这里,陈老太爷立刻召集,没被允许离开的家族嫡系旁系成员。一群不太中用的男丁,还有一大群妇人跟小孩,全部往县城走去。

    走到县城门口,也不管城里的百姓,如何看待他们。这位老太爷,丢掉手中的拐杖,直接跪倒在城门口。而在他身后,则是上百号陈家的子孙后代。

    当然,其中大多都是旁系成员,真正的嫡系子孙,他已然藏了不少。这样做的原因只有一个,就是避免被赵孝锡一锅端,让他后悔都没机会。

    这就是老狐狸的处事之道,而他这一招负荆请罪的把戏,似乎也坐实了。昨晚之事,全是陈家外嫁的孙女造成的,陈家最多只有失教之罪。

    如果赵孝锡要搞诛连,在律法上过的去,可在人情上却过不去。别人只会觉得,他这位王爷有些太好杀,有损他的声名。

    要是声名坏了,对赵孝锡在琼州的统治,也将造成非常不好的影响。所以,这位陈老太爷的举动,确实有点出乎所有人意料。那赵孝锡又会如何处置他们呢?(未完待续。。)

第七十章 到底谁算计了谁!

    做为汀迈传承百年的第一家族,陈家在这里也可谓土皇帝一般的存在。尤其当代老家主陈延宗,更是将家族实力,提升到琼州全境,也能排上名的世家豪门之例。

    虽说他这样的偏远世家,根本摆不上什么台面。可在汀迈乃至琼州,这位陈老太爷的人脉还是很强。凭借着长袖善舞的本领,陈家在汀迈也是风头无量。

    加上前些年,将孙子嫁与汀迈城的县令为妻,陈家将汀迈经营的如同自家地盘一样。很多人可以不理县令的法令,却必须遵从陈老太爷的训诫。

    就这样一位让汀迈百姓仰望的土皇帝,一早带着全族之人,全部跪在城门口负荆请罪。自然引来城中百姓,争相前往观望。这场面,真可谓闻所未闻啊!

    不少百姓都知道,昨天那位朝廷刚到的琼州王,抵达城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将那位无为县令革职查办。半夜听说,又闹过山贼袭城,却被那位王爷的骑兵杀了个干净。

    城外那荒山之下,刚刚填埋好的大坑之中,听说至少埋了上百具被斩杀的山贼尸体。这一连串的大事,让城中百姓,也忍不住好奇,接下来事情会变成什么样!

    待在县衙的赵孝锡,得知侍卫来报,说陈家老太爷正在门口负荆请罪。稍稍错愕了一下,很快冷笑道:“看来这个老狐狸,也知道这件事情有可能引来灭族之祸,给本王玩这招。

    赵大,先晾那老狐狸一会,随后将他请到城里的菜市。本王要在那里开堂问案,审的第一件案子,就是陈家族女雇凶刺杀本王的案子。看看这老狐狸怎么说。

    他想污了本王的声誉,那本王就让陈家彻底的烂大街。另外,本王写一张告示,你也一并贴到菜场。即日起,本王在汀迈待三天,处理全城百姓的冤案诉状。

    本王就不信。他陈家真的能手眼通天,查不出他一点问题来。能躲过初一,看他能不能躲过十五。这琼州是本王的琼州,敢挑刺的人,一律坚决拍死!”

    说完话,很快执笔写了一张告示,让赵大命文案照抄一遍。随后派遣县府衙差,通报全县各个镇村。三天的时间,足够一些偏远村落百姓。赶到城里来鸣冤告状。

    至于陈家来的这些人,赵孝锡觉得,既然来了那就别走了。杀不杀,那是其后的事情。可他不想,陈家当面玩正招,背后却玩阴招。

    总之一句话,这次赵孝锡到来,就要还汀迈百姓一个朗朗乾坤。让这里的百姓知道。以后汀迈是大宋治下,更是他琼州王的治下。只需听琼州王府的法令即可。

    任何敢越权的家族跟官府,都将受到琼州王的坚决打压。不理清这混乱的地方管理体系,将琼州打造成战略基地,几乎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有了赵孝锡的吩咐,拿着盖了王府令告示的赵大。很快找来县衙,几位无事可做的文案书生。让他们将告示尽可能的多抄几份。

    其次叫来征选过的衙差,让他们带着这些告示,去汀迈各乡镇张贴。任何敢撕毁告示的,一律重处。而衙差下乡,将有两名骑兵侍卫随行。给他们状状胆子。

    谁敢跟王府的骑兵炸刺,相信这些充当临时保镖的骑兵,会让他们明白,花儿为什么那样红。一旦有人愿意告状,这两名骑兵也将护送他们来城。

    这样做的原因,就是杜绝陈家在背后使阴招,利用胁迫的方式。将这些心中有冤无处诉的百姓,打消进城告状的念头。

    做好这些事情,赵孝锡起身道:“赵五,将那个胆大包天的县令夫人给抓起来。另外派兵看好县衙后堂,在事情没完结前,禁止任何人进入,违令者,斩!”

    赵五立刻道:“遵令!”

    拱手后立刻带兵,进入已然乱做一团的县府后堂。看着失魂落魄的县令夫人,赵五丝毫没有怜香惜玉之色,冷酷无情的道:“左右,将这大胆贼妇拿下!”

    两位披甲之士,立刻上前将这位陈家孙女,从地上给拖了起来。这一切,落到县衙其它丫环家丁眼中,根本没任何人敢动弹一下。

    毕竟,在她们旁边,还虎视眈眈站着手执刀枪的兵丁。已然大势已去的陈家,他们自然不会为其丢命。保命,才是她们最应该做出的聪明选择。

    望着被左右拖出县衙后堂的罪妇,赵大冷冷的道:“传王爷令,即刻起,所有后堂一干人等。不许走出后堂半步,敢不听王令者,一律杀无郝!敢制造混乱者,同样杀!”

    抛下两句杀气腾腾的话,赵五很冷酷的转身离开。而这座修建奢华的县衙后堂,立刻被封闭了前后院门。甚至在院墙之上,都是手持弓箭的衙差巡视。

    这些充当丫环跟家丁的普通人,第一次感受到皇权不容侵犯的震撼。尽管不知道,他们接下来的处境会是什么。可他们都清楚,陈家倒了,他们也将另谋出路。

    一直站在城门口看热闹的百姓,很快看到带兵出来的赵大。望着骑在战马之上的赵大,那些百姓纷纷躲避,小声道:“来了,来了!这位王爷终于派兵出来了!”

    可更多的百姓都想知道,接下来琼州王,会如何处置这位陈家老太爷。对汀迈的百姓而言,陈老太爷似乎离他们很遥远。可陈家的权势,却随时随地都能感受到。

    同样跪的有些坚持不住的陈延宗,也感叹这位王爷的性子,真是出乎意料。如果换成别人,就算猜出他的用意,也不敢冒着失德,不尊老的名声把他晾这么久啊!

    偏偏赵孝锡就敢,这让跪倒的陈延宗,也不得不忍受着膝盖带来的痛楚。一直老老实实埋头跪在城门口,而后面的子孙后代,自然只能乖乖的跪着。

    出来之前,他们就清楚,这次是陈家面临最大的危机。能不能渡过,就靠这位老太爷此举,能不能得到宽恕。如果得不到,他们也将面临被诛连的下场。

    想保住脖子上的人头,就必须忍受现在的痛楚。可对于不少养尊处优的陈家人而言,这种痛苦那是他们愿意承受的呢?更何况,旁边还站着一大群看戏的百姓。

    只是碍于陈老太爷,都一直面目表情的跪着,他们身为小辈,就算不愿这样跪下去。也必须忍着,否则惹恼这位老太爷,下场同样非常不妙啊!

    说白了,离开了陈家的庇护,他们当中绝大多数人,都将活不下去。至于那些被寄与厚望的陈家子嗣,如今都早早逃遁了起来,静待事态的下一步发展。

    听到百姓传来的喧哗之声,陈老太爷原本苍老的脸上,也忍不住露出一股松了口气的神情。缓缓注视着,从城门口出来的精锐骑兵。

    从始至终,看着骑兵来到他们面前。陈老太爷都没说话,静静等着这些王府骑兵,给他下达最后的训示。若能网开一面,想必也能马上知晓了。

    偏偏他的想法又落空了,骑在马上的赵大,面带严酷的道:“你就是陈家族长陈延宗?这些都是你家族之人?你确定,陈家的族人,全部都到了吗?”

    跪在地上的陈老太爷,心中一沉赶忙拱手道:“敢问上官是?”

    赵大眉头一皱道:“本官乃琼州王护卫统领赵大,先回答本官的问话!”

    区区一个乡下土财主,也敢在他面前这样说话,确实让赵大有点不满。可他还是恪守规矩,没在这么多百姓面前,训诫陈延宗的无礼之举。

    见到赵大露出不满的表情,陈延宗赶忙趴下道:“草民正是李延宗,这些前来请罪的,都是草民的宗族之人。还有一些子嗣,因外出从商暂时未归,还望上官体谅!”

    不明白那位琼州王,到底掌握了陈家多少信息。陈老太爷自然不敢说,他陈家的人全部到齐。以从商外出之名,借机将家族子嗣未能一起请罪的责任给推脱。

    赵大对于陈延宗的回答,也没表示什么满意跟不满意。清楚如今琼州全境,能够离开的船支,大多都处于海军的监控之下。想逃,几乎没多大可能。

    如果躲在这琼州岛上,他们又能躲多久呢?更何况,这琼州山贼众多。陈家这样犯有民怨的家族子嗣,一旦被山贼给盯上,下场只有一个惨字形容。

    想到这些,赵大高声道:“传王爷令,召汀迈陈氏族长延宗,前往城中菜场审案问话。其余陈家族人,一并看押到县府大营,待事情处理后再做论处。

    另告知全城百姓,琼州王将在汀迈菜场开设县堂,受理百姓诉状。城中百姓若有冤屈,可前往菜市请县衙文案,代写诉状向琼州王鸣冤。”

    听到前面一段话,陈延宗心中稍稍松了口气,觉得没当场定他们谋反之罪,想来陈家还有一线生机。可听到赵大后面一段话,他就意识到大事不妙。

    那怕这些年,他在汀迈做了不少善事。可相比陈家所做的恶事,这点遮羞布一般的善事,简直就是微不足道。一旦冤民告状,陈家将难逃律法的问责。这釜底抽薪之计,端叫一个狠字了得啊!(未完待续。。)

第七十二章 王爷亲审案

    无论是阴谋还是阳谋,首先要看清对手的实力。一直以来,陈延宗对自己的计谋很有自信。可他这次却忘了,想算计的乃是一位大宋的王爷,琼州真正的太上皇。

    拥有开府成军之权的赵孝锡,在琼州甚至可以不遵朝廷的法令。陈延宗跟这样一位权势滔天的人,玩这种阴谋小算盘,又怎么可能得逞呢?

    最不济,他算计成功,也最多恶心一下赵孝锡。可惹恼赵孝锡,陈家被抄家清算,也是赵孝锡一句话的事情。这或许应了那句话,不作死不会死啊!

    随着赵大有点石破天惊般,抛下王爷亲自审案的话。其手下的骑兵,很快上前道:“尔等全部起来,前往军营听候处理。敢不遵王令者,杀无郝!”

    听着这些骑兵充满杀气的话,陈延宗看着族人,一脸惊恐失色的表情。也强作镇定的道:“你们都听好了,听从上官们的吩咐,全部去军营待着。不许惹事!”

    而在这个时候,赵大也很适时的道:“陈族长,请吧!相信这个时候,王爷已经在菜市准备开堂问案,你不会想让王爷久等吧?”

    一番略带讥讽的话,说的陈延宗也是面色一苦,连忙道:“不敢,不敢,草民这就过去。劳烦上官带路,草民这就前往菜场,听候王爷发落!”

    让身边两个同样年过六旬的儿子,负责安抚这上百号陈家之人,带着不知未来的心情。在骑兵的看押下,前往城中军营听候发落。这种情形,看的城中百姓也是惊叹连连。

    不少人从眼前这一幕。立刻意识到以往压在他们头顶的大山。随着那位琼州王的到来,已然轰然倒塌了下来。想到这位王爷,在菜场开堂问案,众人又跟着赵大一起进了城。

    等到他们抵达菜城的时候,看到菜场已然被披甲的官兵给围了起来。以前用来斩首的高台之上,已然端坐着,一个身穿王袍的年青人。

    从这些百姓的议论之中。众人也知晓了这位年青人,正是朝廷派到琼州的王爷。那付高高在上的王族之气,还是令抵达现场的百姓。都不敢大声说话。

    随着赵大,将陈延宗带到高台之上。陈延宗也第一次,看到了这位即将令陈家万劫不复的琼州王。如此年青,令陈延宗也稍稍有些震惊。

    伴随着陈延宗再次跪倒叩首道:“草民陈延宗。参见琼州王。千岁千千岁!”

    坐在太师椅上的赵孝锡,还是很严肃的道:“你就是陈延宗?”

    ‘草民正是!’

    一问一答后,赵孝锡又道:“念你老迈,起来回话吧!”

    ‘谢王爷!’

    陈延宗也没推辞,很干脆的从地上爬起,身躯稍弯乖乖的站在赵孝锡面前,听候赵孝锡的发落。事到如今,要是赵孝锡真想抄了陈家。陈延宗也无力反抗。

    可这时,赵孝锡却起身。从太师椅前离开。无视他的存在,往高台的边缘走去。朝下方的百姓,露出一丝微笑道:“汀迈的父老乡亲,今日算是本王初次与大家见面。

    昨日本王视察汀迈,却亲眼目睹一桩强抢民女的事件,犯事之人正是本县陈县尉。对于此人的评断,本王就不多说什么。

    本王想跟大家说的话就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虽说琼州地处东南,也是朝廷不少大臣眼中的蛮荒之地。可它还是朝廷的地,也需听从朝廷的法度。

    以前琼州各县情况如何,本王了解不多。可既然朝廷,将琼州赐封为本王的封地,那大家就是本王的子民,本王有权利替你们当家做主。

    汀迈县令,有负皇恩,昨夜已被本王革职查办。从即日起,本王会调派年青有为的新锐官员,重担承担起教化百姓的担子来,让大家的日子也变得好起来。

    可有一点,本王想借大家之口,告诉所在琼州百姓。在本王眼里,无论官员乡绅,还是贩夫走卒的百姓。只要犯了法,本王必将严惩到底。”

    没等赵孝锡继续往下说,站在下面的百姓,听到这些一视同仁的话。有胆大的百姓,就忍不住大声见好。这一叫,把有些死气沉沉的百姓,也给叫醒了一般。

    伴随着成片的叫好声响起,赵孝锡最终只能抬手,禁止众人的喧哗声。继续道:“本王知道,琼州地处偏僻,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可官府除了知道征税,从未想过给大家谋福祉,让大家改善生活过上舒坦日子。这是朝廷的失职,也是这些官员的失职。本王想说的是,往后这样的官,本王不需要。

    此番本王初到,就听到诸多不好的事情,着实令本王气愤。可本王并非意气用事之人,既然朝廷有法度,那本王也需遵从一下朝廷的法度,按朝廷律法办事。

    昨晚城里有人,公然勾结城外青云寨强盗,试图攻打汀迈城,意图刺杀本王。此等胆大包天的狂徒,大家以为应该如何处置呢?”

    被鼓动起来的百姓,立刻扯着喉咙道:“杀!抄家,诛九族!”

    各式各样的回答,落到陈延宗耳中,也是胆战心惊的很。同时他更知道,这个时候就算赵孝锡,将他陈家举族抄了,只怕也没人会觉得他们冤枉。

    等到百姓心情稍稍平静下来,赵孝锡才道:“攻打县城,行如谋逆。刺杀王侯,罪同造反。这两项罪名,相信不用本王再说,大家心里都是知道的。

    可凡事不能,单凭本王一句话决断。既然朝廷任命了官员,那就应该接律办事。是本王造谣生事,还是确有其实,今天当着大家的面,审一下便见分晓。

    只是有一点,昨晚本王将汀迈的无能官员,全部关押到县府大牢听候发落。所以,这审问犯人的事情,就由本王代劳一番,大家觉得可否!”

    这个时候,自然没人会说‘不可’的傻话。在百姓的欢呼声中,赵孝锡重新坐到了太师椅上。望着冷汗直冒的陈延宗,赵孝锡也觉得,现在终于知道害怕了吧!

    坐回主位上的赵孝锡,平静的道:“赵大,给陈族长看座!”

    对于这话,赵大愣了一下,陈延宗也愣了一下。可面对赵大拎着椅子过来,还想拒绝的陈延宗。就听赵大道:“怎么?还想抗命不成?”

    得!意识到,接下来才是正戏开始,陈延宗也只能,在不少百姓的怒视之中。颤抖般,坐着似乎扎满针的椅子上,静静等待着不知结果的判决。

    在这个时候,赵孝锡静下心来,一拍惊堂木道:“带人犯!”

    随着他的命令下达,一直看押着罪犯的侍卫,先前那位已然呆若木鸡的陈县尉,给推到了赵孝锡面前,不用他们动手。这个吓破胆的县尉,直接跪倒在赵孝锡面前。

    等到陈县尉,看着坐在一旁的爷爷。眼中冒光般道:“爷爷,救命啊!孙儿不想死,救命啊!孙儿真的不想死啊!你救救孙儿吧!”

    面对孙子的苦苦哀求,陈老太爷突然明白,赵孝锡让他坐在这里观看审案的原因。都说子不教,父之过。这位宠爱的孙子,会有今天的下场,能怨谁呢?

    如果不是陈老太爷,觉得家族光有钱不行,还必须有权,力荐这个好武却不精的孙子,当上汀迈的县尉。只怕今日,他这个孙子,也不至沦落到这步田地。

    就在这个时候,赵孝锡冷冷的道:“咆哮公堂,敢当何罪!左右,掌嘴!”

    两个充当衙差的带刀侍卫,拎起那甩下的令牌,照着陈县尉的嘴巴,就是狠狠的抽打了几下。这场面,令赵孝锡突然有种,变成八府巡案包龙图的感觉。

    被掌嘴的陈县尉,脸颊肿的跟猪头一样,那嘴巴同样鲜血淋漓。可面对这种惨状,陈延宗都没怎么吭声,只是双手紧握,有种痛彻心扉般的感觉。

    在陈县尉终于老实了,赵孝锡将李家庄的李氏父女,让人给请上堂来。当着百姓的面,让打劫过他的李有富,将当日发生的事情,一五一十的讲了出来。

    对于这种抢夺民女的事情,台下的百姓似乎很无动于衷。原因很简单,这种事情并非在李家父女身上第一次发生,城里也没少有女人被陈县尉给祸害过。

    就在审案的现场,台下观看的百姓中,突然有人啼哭起来。没多久,就在拥挤的人群中,挤到前面高呼道:“草民有冤,请王爷替莫民伸冤做主啊!”

    这突如其来的打断声,让现场百姓也为之侧目。可看到,一对身着陈旧的中年夫妇,他们似乎都知道,这对夫妇为何敢在这个时候喊冤。

    原因很简单,这对夫妇的闺女,同样被陈县尉糟蹋了之后投井自杀。迫于对方敢告状杀全家的威胁,这对夫妻一直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

    现在看到赵孝锡,真的开堂问案,替百姓伸强正义。他们再也忍不住,冒着被杀头的危险。还是在台下高呼有冤,希望能替死去的女儿报仇雪恨。

    结果,有一就有二,被这位取名‘霸天’的县尉欺凌过的百姓,纷纷高呼‘有冤’之声,被侍卫一个个全部带到了高台之上。由此可见,陈家的民愤到底有多大!(未完待续。。)

第七十三章 孙不教,爷之过!

    看着跪倒在高台之上,十来号喊冤的苦主,同样跪在地上的陈县尉,再也没了往日的嚣张跋扈。相反,此刻的他,望着端坐高台之上的赵孝锡,已然开始小便失禁起来。

    在陈霸天看来,他是陈家嫡系的长房之孙,虽不是长孙却也是嫡孙。自小爷爷就宠着他,后来姐姐更是嫁给汀迈的县令,他就更觉得天下无敌,还特意改名为陈霸天。

    可现在的他,那有一点霸天的模样。望着紧闭双唇,不敢吭声一句的爷爷。还有周边,这些恨不得啃其骨,噬其肉的苦主,陈霸天很没种的吓尿了。

    其实对如坐针毡的陈延宗而言,看到亲孙子这副模样,他何尝没想过替其求情。可现在这么多汀迈城百姓看来,他要是敢站出来,就真的上了赵孝锡的当。

    不管别人怎么评价陈家人,这位陈老爷子永远都是大善人的模样。要是他这位大善人的招牌,因为孙子给砸了个干净,陈家又怎么保存下来呢?

    赵孝锡用这种类似后世公审的方式,交给陈延宗一道选择题。是救这个孙子,还是搭上陈家上百号人的性命呢?救与不救,其实陈霸天都必死无疑。

    既然猜到这个结果,陈延宗又何必出面,白白污了自己苦心经营的善人声誉呢?

    望着陈延宗闭目沉思,一脸痛心的模样,赵孝锡也觉得。这老狐狸,比他想象的更难缠。对别人狠不叫狠,对自己人也能这样狠,那才叫真的狠啊!

    听完这些百姓的控诉,赵孝锡脸色平静的道:“陈老族长,对这些百姓的控诉。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今日竟然来了,你身为被告的亲爷爷, 也可说些看法的。”

    这话落到陈延宗的耳朵里,如同一把把锋利的尖刀般,往他的心头扎。一直以来,陈延宗觉得这个王爷年青。想来做事喜欢直来直去。

    可谁会想到,这琼州王玩起软刀子杀人来,同样是刀刀见血啊!

    在这种情况下,陈延宗自然不好不开腔,很干脆的弯腰道:“回王爷,草民有罪。不知犬孙,竟闯下如此滔天大祸。既然王爷今日开堂问案,如何定罪,还请王爷决断!”

    对他的话。最难以接受的,无疑就是跪在地上的陈霸天。这个时候,一切交给赵孝锡定罪,那不是把头往鬼头刀下凑吗?这还是自己熟悉的那个亲爷爷吗?

    偏偏这个时候,赵孝锡一拍惊堂木道:“好,都说汀迈陈老太爷乐善好施,急公好义。今日一见,本王才知陈老族长。还有大义灭亲的魄力。

    既如此,陈霸天。本王问你,对这些汀迈百姓的指证,你还有什么话说吗?别说本王没有证据,这么多百姓在此,他们就是最好的人证。本王给你一个自辨的机会!”

    面对赵孝锡的让其开口自辨,陈霸天带着仇视般的眼神道:“爷爷。我可是你的亲孙子啊?你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孙子我被开刀问斩吗?你是我亲爷爷吗?

    我有今天这个下场,难道爷爷就没一点过错吗?是谁跟我说过,只要我高兴,这汀迈没人敢把我怎么样。可今天呢?今天你为何做不到呢?爷爷。我恨你!”

    对孙子句句带恨的指责,陈延宗顿时觉得,天空似乎一下子暗了下来。可他没办法,眼前这个人,是大宋朝的王爷,琼州当之无愧的王爷,他如何能敌呢?

    清楚目的达到,赵孝锡很快道:“来了啊!”

    很快两个带刀侍卫,立刻站在他面前准备接令。而此刻,站在台上跟台下的百姓,都清楚要看到什么。对于这对祖孙俩,在台上的面孔,他们同样看的一清二楚。

    虽然有百姓觉得,这样做有点过于残忍。可想想这些苦主,枉死的女儿跟媳妇,他们又觉得陈霸天会有今天,跟陈延宗的纵容,同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便在这时,赵孝锡惊堂木一拍道:“汀迈县尉陈霸天,涉及抢夺民女致多人死亡。如今人证俱在,罪犯对其所犯罪行供认不讳。

    为名正典型,整肃朝廷法纪,本王宣判陈霸天斩立决。希望到了地下,你能做个好人。这霸天之名,也是会受到天谴的啊!押下去,斩了!”

    两个侍卫一拱手道:“遵令!”

    说着话,不顾死命挣扎嚎叫的陈霸天,直接拉到菜场一个高台处。两位侍卫相互配合,一个侍卫控制住陈霸天,一个侍卫则抽中腰中刀,闪电一刀砍下。

    随着血光四溅,尸首分离的场面,令台上台下的百姓,即觉得胆战心惊,又觉得心中非常畅快。不少苦主,甚至在堂上,就朝死去的亡魂哭诉这个好消息。

    面对这些苦主的遭遇,赵孝锡很快道:“诸位乡亲,人死不能复生,尔等也节哀顺变。还请各位相信,阴暗的日子已经过去,将来你们的日子都会好起来的。

    尽管此事罪在陈霸天,可他身为汀迈县尉,犯下这番大罪,朝廷也有识人不明的过错。本王知道,再多的赔偿,也弥补不了你们失去亲人的 痛苦。

    可本王等下,会让县衙的官差,给诸位送去五十两纹银,当做抚慰金。希望死者安息,生者安存。往后诸位,也要多往前看,这些事能忘就忘了吧!”

    这种官员犯罪,朝廷买单的事情,想来除了赵孝锡会做。整个大宋朝,只怕都没听说过。对于这些百姓而言,能看到罪魁祸首伏法,他们已然心满意足。

    可现在,突然得到五十两抚慰银,百姓还能有什么不满足的呢?一时间,别说台上的百姓,就连台下的百姓,都觉得有这样的王爷,他们还怕贪官污吏吗?

    听着百姓传来的高呼之声,一旁的陈延宗也感觉到,彻骨透的寒意。这位王爷收买人心的本事,真可谓闻所未闻,偏偏效果还立竿见影。

    有这样的王爷,自然是百姓之福。可对他们这些大族之人而言,则是一个不幸的消息。他几乎可以想象,赵孝锡的到来,将让琼州大族世家彻底失去民心。

    拥有了民心的支持,赵孝锡在琼州还有什么人敢惹呢?这种感悟生出,陈延宗内心觉得。也许他今天来城里,就是一个错误,现在也只能将错就错下去了。

    至少目前,他还没听到,赵孝锡要治他全族之罪的话。原本想请罪离开,可随着赵孝锡又是一拍惊堂木,命令侍卫将第二个人犯带上来时,陈延宗就知道麻烦了。

    这次被带上高台的人,同样是他的嫡系孙女。这位陈家长孙女,跟那位被斩掉头颅的陈霸天一样,都是打小受尽他宠爱的孙辈陈家人。

    跟陈霸天一样,花容失色的县令夫人,望着这位在她们心目中,威望无 边的爷爷出现。第一反应,就是下意识的喊救命。这种现象,也令堂下百姓忍不住皱眉。

    虽说百姓都好糊弄,可在有些事情上,他们还是拥有自己的智慧。这被斩的县尉,是这位陈老太爷的亲孙,这县令夫人,又何尝不是他的亲孙女呢?

    如果他真是众人嘴中的大善人,又怎么会教导出,这样十恶不郝的孙辈呢?

    善人形象,迅速在百姓心中土崩瓦解的陈延宗。也明白,今天赵孝锡把他叫到这里,亲眼看着审案。就是要彻底催毁,他为之自傲的底气。

    相比审理陈县尉的案子,审理这位县令夫人的案子,则令百姓更是倒吸一口冷气。那位陈府的管家,在赵孝锡的威慑下,那敢隐瞒事实,将当日之事全部交待了。

    听到这位县令夫人,竟然聘请城外的山贼,以四千两的纹银要刺杀掉赵孝锡。这种破城杀王之罪,可不是一个斩首示众就能混过去的,这是诛九族的大罪啊!

    这次用不着赵孝锡多说,陈延宗也清楚,陈家能不能逃过此劫。全凭赵孝锡一句话,这个孙女跟那个孙子一比,已经不能用愚蠢能形容了。

    面对陈延宗的请罪,赵孝锡起身道:“陈老族长,相信不用本王多说,你应该清楚。你孙女到底犯了何等的大罪!为一已私利,枉顾全城百姓生命,真可谓疯狂啊!

    虽说民间有嫁出女儿泼出水一说,法理上,她已然不是你们陈家人。可她会有这番疯狂的底气,你比本王更清楚来自那里。本王现在就问你一句,你觉得你有罪吗?”

    对于这种问话,陈延宗很干脆的道:“草民有罪!”

    赵孝锡也清楚,这个时候用不着过于斩草除根。很快道:“先前本王已经派人,到军营找你族人问话。你玩的那套狡兔三窟的把戏,实在可笑的很。

    不过,念在陈家早年,也有造福乡民之功。本王可以破例,免你陈家全族的死罪。至于如何处置,你静坐等候便可。还是那句话,本王只杀该杀之人。起来吧!”

    跪在高台之上的陈延宗,听到家族能幸免于难,似乎长松了一口气。可他同样清楚,接下来赵孝锡如何定罪,同样会让陈家难以承受。

    可只要人能活下来,钱财这些东西,也是身外之物。甚至陈延宗觉得,到了这个时候,他突然觉得,面对赵孝锡都有些恨不起来!(未完待续。。)

第七十四章 为战争做准备

    借机敲打了这位自我感觉良好的陈氏族长一番,赵孝锡最终在审问结束,再次斩了两个人头。其中一个,自然是那位陈家孙女的,另一个则是引贼袭城管家的。

    一次审案,三颗血淋淋的人头收场。赵孝锡给汀迈百姓的见面礼,既充当血腥之气,却也充满仁义之气。原因很简单,没那个百姓觉得,那三人不该杀。

    带着有些失魂落魄,一下苍老许多的陈延宗,今天的菜市问案,也算告一段落。可很多百姓都知道,明后天才是真正热闹的时候,有冤的百姓明后两天都会赶来。

    结束了菜市审案,那些袭城的山贼,赵孝锡并没当众斩首。原因很简单,这些山贼留着还有用。想要找李朝兴师问罪,这些山贼便是最好的借口。

    回到县衙的赵孝锡,看着乖乖站在大堂的陈延宗。也觉得,眼前这位老人,也算大宋少有的高寿之人。可为了家族昌盛,他行事有些无所顾及,才酿成今日之祸。

    看着陈延宗,赵孝锡最终道:“陈老族长,本王知道你此刻担心什么。本王办事,也不喜欢拖泥带水。既然你现在站在这里,那本王就说说如何处置你陈家之事。

    相信你进城的时候,应该知道本王已经下令,在菜市开堂审案两天。本王既然说出这话,那就会说到做到,本王不想失信于民,这点不容置疑。

    你应该知道,这些年你陈家,虽然做了一些好事。可相比你们做的错事,那边多你也应该心知肚明。本王敢说,明后两天进城告状的百姓,告你陈家的百姓绝对最多。

    今天的事情。你也看到了,如今的陈家已然走歪了。即如此,那本王就必须做出点事情,引导你们陈家走上正途。如陈家,还有犯过人命官司的,本王希望他们主动伏法认罪。

    其二。被你们陈家祸害过的百姓,如果没致人于死地,本王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只要陈家,能取得那些告状百姓的谅解,本王就当你们私下调解成功,不予追究。

    其三,青云寨的大当家身份,你应该是清楚的。窝藏他们在琼州,你可谓罪该万死。也就看在你。至少严令他们不得侵害乡里的份上,本王能给你留条活路。

    听你那位管家说,陈家在李朝、占城还有真腊,都有一定的人脉。本王希望,朝廷有所需要的时候,你能将功补过。只要有功,本王同样会重重有赏,这些你听明白了吗?”

    想到陈家这些年。在东南亚这些小国,也经营了一些人脉。甚至陈家。还有一些旁系子嗣,在那些国家安了家。了解到这个情况,赵孝锡自然要利用一番。

    知道没有讨价还价余地的陈延宗,此刻对于这些要求,自然一一允诺答应。对他而言,现在能保住陈家血脉。比什么都重要。只要人不死,钱财子孙有出息,早晚都会赚回来。

    如果这个时候,因为贪恋一些家财,被赵孝锡给一刀咔嚓了。陈家多年积累的财富。也将一夜间变成别人的。为此,陈延宗自然明白,应该做何选择。

    没留这位陈家族长在县衙,赵孝锡就让他,将他送回军营。并且下令,陈家人也全部返回陈家庄听候发落。明天城门开启前,陈延宗来不来,也就看他怎么打算了。

    在这琼州岛上,赵孝锡不怕他陈家人跑了。更何况,跑的了和尚跑不了庙。离开了陈家庄,他们陈家在其它地方,估计什么都不是。

    让赵五将这位陈氏族长打发走之后,赵孝锡提笔给赵煦写了一份密折。里面提及的事情,就是希望朝廷能下令,由他暂时接管广南西路的军政大权。

    至于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备战,对李朝的备战。如果时机成熟,他将在年底左右,向李朝发动战争。要是赵煦答应,攻占的领地交由朝廷管理。

    要是赵煦觉得不放心,那赵孝锡就自己干。反正有近一年的时间,加上大理的帮助,赵孝锡相信,解决一个李朝应该不成问题。可那时,就没赵煦什么事情了。

    折子写好之后,赵孝锡将赵大叫来,让他命令布衣阁,以海运的形式,以最快的速度送到京城。送折的人,也不用急着回来,只要赵煦下旨,直接带着密旨回来就行。

    看着赵大拿着折子离开,赵孝锡也清楚,如今的这位堂弟对他,估计也是提防跟器重并存。一边需要他帮衬着稳定局势,一边又总担心他谋朝篡位。

    想到两兄弟的感情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赵孝锡心里其实也不是滋味。可他非常清楚,赵煦虽然不是什么中兴之主,可守成也算做的不错。

    可惜在他英年早逝之后,北宋就开始走下坡路。随着金国的崛起,北宋也一步步走到覆灭的边缘,最终导致两帝被俘,北方的大片彊土沦为它国之地。

    那怕最后据长江天险,阻击了金国入侵多年,可最终难逃覆灭崖山的命运。而正是从那刻起,华夏汉民族也正式进入,黑暗的被奴役时期。

    为了改变这种民族命运,赵孝锡有些事情必须做。他给赵煦面子,一来觉得他本身就是臣民承认的君主,二来也是成全少年时期,那份兄弟之情。

    可对于未来接班赵煦的那个堂弟,赵孝锡就没太多顾及。总之一句话,这江山可以由赵家坐,但这个赵家人,必须是他自己,别人他都信不过。

    给赵煦发出这封密折之后,赵孝锡又连写几道密令,让人通过海军跟武卫,送往各处密营跟大理。有些事情,还是早做准备为妥。要么不战,要战就必须一战而胜。

    等到赵孝锡开始,拿着李朝等国的地图,推断着进军的路线时。送陈延宗离城的赵五,看到赵孝锡在研究地图,立刻意识到这位主子,真在打李朝的主意。

    看着周围没人,赵五也面带讨好的道:“王爷,要打仗了?”

    看着赵五那嬉皮笑脸的表情,赵孝锡也没隐瞒,点头道:“是啊!不过,应该还要等上一段时间。怎么着?你有想法?不想给我当侍卫了?”

    赵五立刻讨饶道:“王爷,你别吓我,我可不禁吓啊!只是觉得,天天跟在王爷身上,耳薰目染这么久,也学到一些本领,想找个地方试试手嘛!

    要是王爷觉得老五还成,能不能给个先锋将当当。王爷以前不是常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吗?现在既然王爷有需要,那我们这些王府侍卫,自然不能为人后嘛!”

    听着赵五明里暗里,都想带兵打仗。清楚这家伙,是多老王府跟过来,死人堆里爬出来的悍卒。这些年跟在他身边,也确实学了不少本事。

    想了想道:“先锋将,你小子口气还真大!要是赵大在,肯定跟你吹胡子瞪眼。行了,打仗根本少不了你们上阵的机会,你要真想带兵打仗,本王给你一个新差事,如何?”

    赵五立刻神情一喜,立正站好道:“王爷有令,莫敢不从啊!”

    赵孝锡很快道:“相信你也清楚,本王此行琼州,是要组建陆军。先前本王已经向朝廷具折,希望得到广南西路的军政大权,也不知小六他会不会同意。

    可不管如何,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本王手里,现在钱粮管够,缺的就是手头无兵。现在给你一个招兵使的任务,让你先在琼州负责招兵训兵。

    给你三千人的名额,如果你能在一个月之内,招满这三千人。那么本王如果进军李朝,就以你这三千人为先锋部队。要是做不到,那你以后就替本王牵马,如何?”

    在琼州境内,招一支三千人的部队。这听上去,似乎很简单。可赵五清楚,赵孝锡所说的三千人,是必须能成军合格的三千人,并非是用来凑人数的。

    这样一来,这个任务就有点难。可想到当先锋将跟先锋军的诱惑,他还是咬咬牙道:“王爷,只要招到人,把他们训练成军,我就能当先锋将?”

    赵孝锡点头道:“当然,另外本王还给你一个特权,可以从侍卫队,抽调二十个帮手。只要他们愿意带兵打仗,本王也会有功必赏。

    至于招兵的饷银,新兵入营三月,饷银二两一月。三月如能通过考核,饷银一律按新南城的陆军,五两每月的标准发放。另外,本王给你批个条子,去府库先提一千两银子。

    拿着这些银子,你们去琼州治下各县招兵。另外,在那里练兵,你们也顺便看一下。只要你有需要,本王一概应允。有这些,你应该有信心了吧?”

    听着赵孝锡给予的条件,赵五却突然觉得,这位王爷似乎,早就有所准备让他招兵训兵。那怕今天他不主动提,估计这份差事,也会落到他头上。

    可现在变成他主动提,赵孝锡顺水推舟,还给他增加了一点压力。赵五觉得,自己好象上当了。可这种当,他觉得越多越好啊!

    尽管只有三千人的指挥权,可赵五非常清楚。只要他能在对李朝的战争中,猎取到战功。那么他想当将军的愿望,应该很快就能实现了!(未完待续。。)

第七十五章 琼州新政

    对汀迈城的百姓而言,王爷入城的三天,如同过年节一样热闹。伴随着菜市审案的消息,被城里百姓奔走相告。一些临近的乡镇,也终于知道那告示说的并非假话。

    这位王爷第一天审案,就砍掉了陈家三代两人的头颅。这对畏惧陈家权势威望的百姓而言,跟看到了光明一样,纷纷涌入县城,那怕不告状,也希望亲眼看看王爷长啥样。

    随着整个汀迈乡下的百姓,几乎都涌入县城。居住在县城的百姓,也第一次发现,原来县城人多了,还是会让人产生挤的走不动的感觉啊!

    望着这些涌进县城的百姓,赵孝锡自然命令侍卫跟衙差,全体出动安置百姓。一些露宿风餐的百姓,也被衙差安排进城里的百姓家,或者住进了军营之内。

    至于敢在这种情况下,制造混乱的地痞无赖,都会被侍卫毫不留情揪出来。拖到菜市那里打一顿杀威棒,严重点敢反抗的,直接让他人头落地。

    一手温善,一手铁血的方式,让汀迈城尽管人潮涌动,却显得井然有序。而接下来,三天的开堂问案,也让汀迈跟琼州的百姓,看到了赵孝锡的亲民。

    那些被押入大牢的县官,除了县令将被押送进京,交由刑部论处之外。其余犯有人命案的官员,一经查实,都会被直接拖到菜市口门斩,连秋后都不用等。

    而一些处境贫困,被官员逼迫的家破人亡的百姓,也得到数量不等的官府抚慰金。拿着这些抚慰金,这些前来告状的百姓,对赵孝锡可谓敬重有加。

    趁着全城百姓大部都来的机会,赵孝锡每次审案结束。都会跟百姓说道:“从今往后,琼州将是本王的封地,任何贪官污吏都将受到严惩。

    而本王也会在最快的速度,肃清琼州各县的吏治。敢不为做主的官员,本王一律将其削官为民。如果触犯朝廷律法的官员,同样依律严惩不怠。

    可本王希望百姓们。能够转告家中有人进山从匪的青壮,让他们尽快到县衙自首。只要他们没犯人命官司,本王一概既往不究。

    如果在本月之内,汀迈境内还有顽抗到底,不肯下山自首的山贼。下月初,本王就会兴兵清剿。所有不自首的山贼,一律流放斩首。还请百姓互相转告!”

    清楚这年头,很多百姓都是迫于无奈上山从匪。趁着整顿吏治的机会,赵孝锡也希望。能这些山贼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如果他们不珍惜,那就别怪他铁血了!

    对于赵孝锡的这种警告,一些家中有亲人上山的百姓,也觉得这个时候,是他们下山改过自新的最好机会。如果错过,下次只怕真的无路可走了。

    就在这个时候,赵孝锡也适时的道:“本王得皇上恩宠,特旨可在琼州开府成军。各家如有子弟。年满十八身体健康,能吃苦的子弟。都可到军营报名参军。

    只要最终能通过考核的士兵,每月能领到五两的饷银。本王治军,绝无克扣军饷一说。所以,家中有子弟符合条件者,都可去试一试。

    虽然大家都觉得,好男不当兵。可本王要说的。如果你家子弟,真觉的有本事,那就到军营里一展身手。只要你能立功,本王不吝重奖。”

    五两一月的饷银,对于这些一年到头。也未必能赚到这么多银子的百姓而言。自然是充当了诱惑力,有不少前来看热闹的青壮,立刻到汀迈军营报名。

    而这种招兵的情况,自然对那些大多以青壮为主的山贼,拥有不菲的诱惑力。当山贼,无非就是能吃顿饱饭,可要过着提心吊胆,让人看不起的生活。

    如果能进入军营,当上官兵,面子有了之余,还能领到如此丰厚的军饷。不少百姓突然觉得,以前发愁子弟,找不到什么好差事的他们,或许从军是个好去处。

    只是对赵孝锡而言,能拿到五两军饷的官兵,必须个顶个的精兵。想拿他发出的军饷,那必须拥有真材实料。在他的军队里,混是永远混不下去的!

    在结束审案的第三天,赵孝锡将从琉球赶来的吏部新锐官员,直接提拔到县令的位子上。当着全城百姓,给他们做了一番介绍,也算来了个与众不同的新官上任。

    考虑到汀迈的县府,官员大多都老朽**不堪任用,赵孝锡也交待这位新上任的汀迈县令。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将县衙一应官员给配属齐全。

    下一步,他会交待工部,加快修路的步骤。有了这个大工程,相应新上任的县令,也能给汀迈百姓,留下一个好的名声。总之,在赵孝锡手下当官,一切看政绩还有民望。

    这些大多从大宋境内招揽到的新锐年青秀才,也是通过在新南城的实习,慢慢进入到琼州王府治下的吏部。不用通过科举,就能当上一府县令,他们自然非常珍惜。

    做为王府的嫡系官员,他们都清楚,只要琼州王的威望不断提升。他们的官职,也能不断的提升。一句话,想进步,就看他们未来在官场当官的表现。

    赵孝锡离开汀迈的时候,全城官员百姓都出城相送。甚至连被赵孝锡,整的一点脾气全无的陈延宗,也带着几位幸存的家族成员,到城外送行。

    这次陈家可谓元气大伤,一些触犯律法的家族成员,被斩的被斩,被关押的被关押。他们通过扼索,得到的大量土地,也被一一宣判退还。

    总之,陈家的威望在汀迈已经荡然无存,能保住现在的家业,也是赵孝锡恩外开恩。如果他们想重新崛起,一切就看他们未来的表现了。

    对于汀迈的百姓而言,他们已然意识到,如今的汀迈已然变天。陈家再也不能跟以前一样一手遮天,那么他们自然不用,太过畏惧陈家的威望。

    至于新到任的汀迈县令,在离开的时候,赵孝锡也特意提点过。对于陈家这样的大家族,不能打压的太狠,但要适当的敲打一下,让他们明白对官府的敬畏心。

    如果有什么陈家能做的事情,也不要因为这次的事情,就拒绝陈家的加入。不管怎么说,陈家在汀迈,也是建族近百年的家族,底蕴还是有一些的。

    离开汀迈的赵孝锡,并未返回琼州府衙。而是根据事前的安排,继续他的下乡视察之旅。其所到州县,官员无疑都心存敬畏,可百姓却夹道欢迎。

    一些在任上没作为的官员,只要没犯什么大错,赵孝锡会给他们一个体面的离职。甚至想离开琼州的官员,他也会提请朝廷吏部另行任命。

    而真正触犯了朝廷律法的官员,只要不是正职县令或知府,赵孝锡都一律当众斩首。他这一路视察,似乎都带着血腥之气,让整个琼州官员为之敬畏。

    可对于一些百姓而言,他们却看到了希望。尤其每到一处,赵孝锡都会留下一些有助于改善百姓生活的基础建设工程。其中几个物资丰富的州县,更设立了专门的工厂。

    只要那些工厂组建完成,附近的百姓,都有了除种田打渔外,另外谋生赚钱的机会。而这个时候,新南城的货物粮食,也通过海运的方式,源源不断涌入琼州。

    这些低价物资粮食的带来,无疑也促进了百姓购买的热情。一些消息灵通的商人,更是跟着商队,陆续在各县抢占地盘,给这些县府也带来的丰厚的商业税收。

    同治理琉球岛的规矩一样,赵孝锡抵达琼州,送给百姓最大的福利,就是取消农业税。而征收农业税的对象,便是那些掌控琼州大部粮田的地主。

    一句话,人均三亩田地以下的百姓,可免交一些农业税赋。而这种法令,无疑就是冲着这些地主去的。他们所拥有的田亩,都远远大于这个数字。

    只是有陈家的例子在,这些地主都清楚,对抗的下场是自取灭亡。更何况,赵孝锡对一些地主,提出的建议,并非不容讨价还价。

    用赵孝锡的话,只要他们愿意,将家族经营的田产,分给附近的村民。官府会根据他们提供的田亩,给予相应的技术扶持。不种田,可以办厂啊!

    有些头脑精明的地主,看到这种额外给予的好处,自然清楚种地跟开厂,到底那样来钱快。纷纷以非常低的价格,将手中的田地出售给官府。

    再由官府,将这些田地分配给附近的百姓种植。只要每年交纳一定的田租,三年过后这些田,同样将享受免交税赋的好处。

    这样一番仁政,对于琼州的百姓而言,无疑是万家生佛般的善举。赵孝锡这位琼州王,通过整顿吏治肃清地方匪患的方式,在很短的时间,就得到了琼州的民心支持。

    而对于一些,幸运逃过一劫的官员。他们在看到,百姓对于官府,不再采取以前那种敌对态度时,同样觉得施政更容易了许多。

    加上赵孝锡,又给予的诸多官府福利。这些官员,也不用担心,每月的俸禄都成问题。干事的劲头,无疑也越发的充沛,琼州至此也开始了快速的蜕变。(未完待续。。)

第七十六章 党争的牺牲品

    历经一月的走访视察,回程的赵孝锡,能明显感觉到琼州各县,正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巨变。尤其他亲自,走访几个居住在高山的黎族部落,告知这些部落头领琼州新政。

    这些并非顽固不化的部落首领,对于赵孝锡的诚意,自然也是受宠若惊。尤其听到赵孝锡表示,将在琼州给他们设立,专门给予他们居住的村镇,他们更是感激涕零。

    其次赵孝锡也说过,以后在他们搬迁的村镇,除主官外其余县镇官员,可由他们部落的年青人担任。前提条件,是要符合官员的要求,不能过于偏摊他们本族百姓。

    这一系列的优厚条件,加上赵孝锡跟这些部落首领,亲自击掌盟誓。这些也是为了生存,最终选择移居高山的黎族百姓,也开始纷纷携家带口下山。

    看着赵孝锡替他们找的地方,有山有水还有田,这些本就拥有汉族血脉的黎族百姓,也很快喜欢上山下的生活。对于他们要求的医馆,赵孝锡同样优先安排。

    总之,伴随着赵孝锡此次琼州视察结束,生活在琼州境内的百姓,对其无不感恩戴德。就算一些被处理的官员,对赵孝锡的行为,也说不出任何有怨气的话。

    一些为求活路,不得已上山为寇的良善百姓,在听到家人跟熟人的介绍后。也陆续走出大山,到官府认罪伏法。对于他们的归顺,官府也依律给予善待。

    除了罪大恶极的山贼,根本不敢下山进城外,手上没人命的良善百姓,都开始下山回归正常的生活。只要他们肯吃苦,在当地也不愁找到事情做。

    相反。如今的琼州似乎百废待兴,很多工厂跟官府,都因缺少劳力而头疼。对于这种事情,赵孝锡也没太好的办法。只能跟雷州知府去信,让他组织百姓赴琼做工。

    这样一来,琼州的变化。自然引起岛外百姓的好奇。一些从琼州搬迁的老百姓,得知现在琼州只要做事不愁吃穿,也不用担心地主跟官府的欺压,自然纷纷返回。

    而为了保障两地运输通畅,赵孝锡命令岳老三,将一部分大型战船,都暂时充当运输船只。将一向在琼州岛外,生活困难的百姓,都迁移到琼州各县府安置。

    等到赵孝锡返回琼州王府时。做为王府所在地的琼州,也跟换了一个地方般。到处都是在建的房屋,那些修好的公路上,如今也变得车水马龙了起来。

    身为琼州知府的严律,这段时间自然也是痛并快乐者。若非有老王爷赵颢,替他分担了一些事情,严律也觉得,他恨不得把自己掰成两半。

    得知赵孝锡回来。自然第一时间找上门来,让他加派人手帮忙处理。越来越多的府衙事务。对此,赵孝锡却很干脆,让他给新南城的大哥去信,调派新锐官员过来。

    不过,想到准备年底兴兵李朝的事情,赵孝锡还是说道:“严大人。今年琼州各州府县衙,主要的任务就是恢复民生,让百姓得与在此安居 乐业。

    本王已经下令,让内务府调集资金和物资,尽快完善琼州全境的公路建设。只要将各州县的公路修通。商业兴盛起来,琼州百姓的生活也能好起来。

    只是本王想说的是,接下来政务上面的事情,只怕还需要劳烦你跟其它官员多费心。本王今年,如不出意外,将着重于兵事的准备。

    年底之前,本王决定对李朝兴兵。如果朝廷同意的话,出兵的时间可能会提前。另外还有一点,明年年初或结束李朝之战,本王将兴兵高丽。

    总之,本王手上的事情同样不少。既然父王在政务上,能对严大人有所帮助。以后政务上面的事情,严大人多跟父王商议便是,有什么需要尽管提。”

    一听要打仗,严律很意外的道:“王爷,兴兵高丽,下官已然知晓。可为何,又要兴兵李朝呢?那样一个边陲小国,值得我们大举兴兵吗?”

    对此赵孝锡却很严肃的道:“严大人,不要小看了这个李朝,他们现任的国主,可是个很有野心的家伙。早年先皇时期,他挑起的战争,导致广南西路,近十万军民死伤。

    近年来,又屡在边境制造事端。这样的边陲小国不除,琼州又如何能长治久安。更何况,琼州王府新立,有必要杀鸡吓猴,让这些东南小国都别太放肆。”

    清楚赵孝锡决定了的事情,一般情况下都很难更改,严律也不在多说什么。况且他也清楚,琼州事关赵孝锡的根基所在,如果根基不稳,自在不是他所想要的。

    跟严律交谈了一会,赵孝锡又找到自家父王,将兴兵李朝的事情说了一遍。赵颢对于他的做法,倒也是很赞同。原因很简单,这场战争当年让神宗很气愤。

    如今继位的李朝皇帝,同样虎视眈眈,想着吞并大宋的广南三州。这让身为大宋王爷的赵颢,自然很赞成兴兵讨伐。

    既然儿子暂时不能到北方兴兵,那么在南方打出威望来,也有助于提升他在大宋的名声。这年头,要是王爷没什么作为,渐渐也会被人遗忘的。

    象他这位徐王,在京城就被人视做闲散王爷,除了面子上的尊重外,没人太把他当回事。要是出了京,也只能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上待着。

    可赵孝锡这位王爷不同,明面上他还是要遵从赵煦的调度。可实际上,赵孝锡拥有绝对的自主权。手上有兵有权又有地盘,不看皇帝脸色行事也无碍。

    只是将来想登上那张龙椅,那么赵孝锡就必须需要民望跟军权。民望无非就是让老百姓觉得,赵孝锡能给他们带来安全,带来好日子。

    至于兵权就更加好说,那就是手上有精兵。可精兵从何而来,只有发动战争。通过战争,打造一支真正强大有经验的精兵出来。

    对于父亲的期待,赵孝锡自然也是心知肚明。只是赵孝锡更清楚,有些事情不能操之过急,一步步按计划来走,才是最稳妥的办法。

    虽然他人在琼州,可朝堂上发生的事情,他同样非常清楚。想到前次在路上发出的奏折,赵孝锡略带请教的道:“父王,你对苏氏兄弟如何 看?”

    赵颢略带疑惑的道:“你说的苏氏兄弟,可指本朝门下侍郎苏大人两兄弟?他们怎么了?不会出什么事情了吧?官家再怎么样,也不会对他们怎么样吧?”

    想到朝堂中姓苏,又是兄弟同朝为官的,除了门下侍郎苏辙,跟定州知州苏轼,应该没有第二个苏氏兄弟。苏家在北宋,也算是个文官世家,在文官中影响不容忽视啊!

    见父亲猜出一些端倪,赵孝锡也没隐瞒道:“前段时间,官家改年号为绍圣元年。因为税赋之事,苏大人上书惹恼官家,被贬出朝堂出任汝州知州。

    其弟苏轼也受到牵连,被解除定州知州之职,贬为远宁军节度副使。他们也可谓满门忠烈,临老却落的如此下场,儿子实在看不过去。

    先前儿子已经给章惇臣相去信,让他将苏轼调到儋州任知州。想来这会,折子已经到京城。要是他不放,本王就让他看看,什么叫惹怒本王的下场。”

    听到苏氏兄弟被贬,赵颢也忍不住皱眉道:“官家到底怎么了?苏氏兄弟在本朝,也算难得的忠君大臣。他们平时,参与党争之事,怎么也会受到此番下场呢?”

    对于赵颢的感叹,赵孝锡却苦笑道:“正是因为他们兄弟,不参与党争。结果官家一发怒,新旧两派大臣,都没人替他们进言求情,甚至还有官员落井下石。

    党争,最终伤的是朝廷的元气,怎么官家就看不到这点呢?如今新党得势,旧派官员同样据理力争。整个朝堂,已然变成菜贩讨价还价的场所,真令人气愤啊!”

    面对这种党争的事情,赵孝锡也不好多说什么。知道这种危害的赵孝锡,在如今的六部官员之中,也严禁拉帮结派。虽然现在没发生,可也不敢保证,未来也不会发生。

    可他至少知道一点,官员如果据事力争,这种争是可取的。可为了个人私利,枉顾国家利益,那这种争是要命的。也是他绝对不容许的!

    想到前世这位流传后世甚广的苏轼,以其命名的东坡肉,更是传承千年之久。加之其在江南的威望,至今也有不少百姓,感念其功德。让其当个节度副使,无疑大材小用。

    刚好琼州一摊子事情,急需官员过来管理,赵孝锡直接通过私交关系。让章惇将苏轼,调到儋州来担任知州。相信到了这里,也没人敢再迫害于他。

    其次的用意,也是赵孝锡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获取苏系官员的支持。不管怎么说,治理天下少不了这些文官。而苏系的门生故吏同样不少,声誉似乎也还不错。

    其实跟章惇打招呼,也只是给朝廷一个台阶下。不然,以赵孝锡的脾气,直接就将苏轼请到琼州来,他倒想看看,朝廷谁敢多说一个不字!(未完待续。。)

第七十七章 苏轼的惊诧

    绍圣元年(1094)二月,宋哲宗赵煦起用李清臣为门下侍郎。三月,考试进士,李清臣出题指责元祐初年废除新法,并陆续起用如曾布之类变法派人物。

    四月下旬,御史虞策上书弹劾苏轼,说苏轼从前任中书舍人时所作诰词文字,语句讥讪,建议给苏轼训诫。其后殿中一位姓来的御史,上书说其所作文字,讥讽先朝,以古讽今。

    同时来御史还列举苏轼在贬吕惠卿时所写的诰词:“首建青苗,次行助役、均输之政,自同商贾,手实之祸,下及鸡豚,苟有蠹国而害民,率皆攘臂而称首。”

    甚至最后还罗列苏轼,所作司马光神道碑中的文字,攻击他诽谤朝廷,要求对苏轼严加惩治。自从虞策、来之邵二人发难后,御史台官员在赵挺之的率领下,大肆攻击苏轼。

    这也导致苏轼所作的一切文字,其中在给吕大防写诰词时有“民亦劳止”之语,成为苏轼极为重要的一条罪名。以前苏轼得罪过的朝臣,争相落井下石。

    最终开创新元年的赵煦,一纸圣旨将其贬官英州,担任所为的节度副使。那怕朝堂有官员,例如高太后在位时的臣相范纯仁,上书竭力为苏轼辩护,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先是弟弟苏辙被贬离京城,随后又是他被流放般贬官,以文官之职出任远宁军的节度副使。也年近六旬的苏轼,非常清楚自己为何得到这么个下场。

    做为一门两进士,又是前进北宋大臣苏洵的长子,苏家在朝堂之中也算门生故吏众多。只可惜,他们两兄弟都不愿牵涉新旧两党的争斗之中。

    结果很不幸,本就想找人显示一个皇权威严的赵煦。明知苏轼身上的罪名。大多都是捕风抓影,可最后还是将其贬官发配,让其来广南东路当什么节度副使。

    对于这种老臣而言,他们面对皇权的时候,大多都逆来顺受。跟前来宣旨的太监,还有接任的官员交接权利。很快就启程赶赴上任。

    就在苏轼一行,进入广南东路管辖的区域时。随行的苏府护卫,就很意外的感觉到,他们似乎被人盯上了。只是对方,似乎没什么恶意,一直在前后进行护卫。

    这种情况,让苏轼也非常好奇。虽然他清楚,这次贬官更多都是党争的牺牲品。可在他看来,那些恨他的官员。应该做不出半道劫杀的事情吧?

    怎么说,他也是两朝老臣,突然死在赴任的路上,只怕朝廷也不好跟臣民交待。最主要,苏轼觉得他们兄弟的官风,在大宋总体还是有民望的。

    可进入到广南东路后,每到一处就有人,早早的等候在路上。一脸客气的道:“苏大人。奉主上之命,前面已经准备好热食跟温水。请苏大人稍做稍息再上路。”

    面对这些笑脸相迎的人,苏轼自然非常好奇的道:“还未请教贵主上是何许人也?我一个贬官之臣,可受不起这等优待!”

    对于他的话,来人却丝毫不生气的道:“还请苏大人见谅,主上有令,时机未到不得透露他的名字。只是交待我等。一定要照顾好苏大人一行。

    另外主上让我等,转告一声,贵弟的事情,朝廷不会再做任何更改。虽然暂时需隐忍一段时间,但想来安全还是无恙。还请苏大人移步。稍息后再上路!”

    这些全然陌生的人,所显示出来的热情,确实令苏轼非常意外。可从对方的行为举止,多少能看出,对方没什么恶意的他,也只能装着好奇享受对方的招待。

    不管怎么说,从中原那些繁华之地,突然来到这种广南之地,他多少还是有些不适应。可有了这些人的招待,苏轼觉得他此次赴任,还真是轻松的不行。

    甚至在他们行进的途中,马车不小心趴窝。没多久,一辆崭新的马车,就出现在他们的面前。就连苏府的护卫也觉得,对方这种招待热情的有点过份。

    更令苏轼惊讶的,还是他前往英州的路上,所过州县的官员。没有想象中,对他避之不及,反倒都热情接待。可面对他的询问,这些官员都忌讳颇深。

    这种事情,直到他即将改道往英州的路上,却很快出现一批精锐的骑兵。直接将其拦下道:“苏大人,且慢行一步!主上有令,大人不必往英州赴任,朝廷对大人另有安排!”

    面对这种一路上,都受尽招待却被蒙在鼓里的事情。苏轼也难得生气的道:“胡闹!此乃朝廷旨意,我岂可抗旨不遵。别拦着,在圣旨未到之时,我必须前往英州赴任。”

    看着这位苏大人发飙,两个下马的中年骑兵,突然道:“大哥,要不还是算了。既然苏大人执意前往英州,那我们就护送他去英州。到时,从英州直接登船出海便是!”

    这话听的苏轼一愣道:“你们到底是何人部下?还有,老夫此行去英州赴任,为何还要出海呢?还有,你们的主上到底是谁,他到底有何意图?”

    在这时,又有两匹快马,从他们车队身上冲了过来。看到他们一行,马上的骑士显得长松一口气道:“幸好赶上了!苏大人,这是主人给你的书信。大人拆开便知!

    另外给大人下的圣旨,已经在进入广州的路上。大人如果转道英州,怕是要多走不少冤枉路。如大人不信,看过我家主上的书信,便知这一切绝无虚言。”

    望着两位骑士满头大汗的样子,苏轼也很快将书信拆开。看到上面开头‘子瞻兄,亲鉴’的抬头,苏轼就觉得非常好奇。从这人写的称呼,必然是他相熟之人写的。

    等到直接看信的结尾落款,又是‘仲明贤弟亲书’的字样。想了半天,他实在想不明白,这仲明贤弟,到底是何许人也。可看完书信之后,苏轼也忍不住张大了嘴巴。

    略带不敢置信般道:“你们是徐王的部下?他不是。。。。。”

    终于想起这‘仲明’便是徐王赵颢的字,可苏轼却知道,徐王赵颢不是去年被下殡了吗?对这位年青时,还有过一番交道的大宋皇叔过世,他还曾感怀过一段时间呢!

    现在突然看到,死人给他写的信,说不震惊肯定是假的。可他更加震惊的则是,徐王的假死,朝廷是知道还是不知道。如果知道,那这其中必有不为人知的隐密。

    望着苏轼震惊的表情,赶来的两位骑士,立刻道:“苏大人,我等都是琼州王的部下。王爷得知大人蒙屈被贬,立刻具折朝廷,将大人另行任职。

    先前我们已经得到通报,朝廷给大人新的任务,是儋州的新任知州。至于老王爷,此刻正在琼州岛,等着苏大人过去。其中缘因,等大人见过王爷便知。”

    一听这些精锐的骑兵,都是琼州王赵孝锡的手下。苏轼就越发的好奇,这个本朝头一个封王的王爷,到底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替他调换职位,又有何用意呢?

    便在这时,赶来的骑士又道:“苏大人,你可能还不知道,大人被贬英州后。馆阁校勘秦观秦大人,已被贬为编管郴州。编修官黄大人,也被贬为涪州别驾。”

    听到这位骑士说的事情,苏轼也显得有些心疼。对这两位朝中至交好友,苏轼也清楚,他们都跟自己一样,不喜欢结朋营党。可因为他,同样被牵连清洗。

    也许是看出苏轼的难过,骑士又道:“来时小王爷说过,暂时的对错分辨不出,可历史总会给出一个公正的评判。眼下琼州百废待兴,希望苏大人能渡海施教!”

    为了证明他们的身份,骑士很快又掏出,代表琼州王府的令牌。见到这种情况,苏轼也清楚。看这样子,他只怕是到不了英州了,只能跟着这些骑兵前往广州。

    抵达广州之后,在城里休息一夜,第二天这些骑兵就护送他来到码头。看着悬挂大宋龙旗的战舰,曾经出任过杭州通判的他,也清楚这种战舰之利。

    在家族护卫的保护下,他带着满头的雾水,登上了这艘战船之上。伴随战船离开码头,望着护送的其它战舰,苏轼也觉得,这位琼州王似乎在海外混的风生水起啊!

    做为大宋的文官世家,苏轼对赵孝锡也算有些了解。可以前赵孝锡在京城,更多是跟那些武勋世家关系密切,跟文官反倒鲜有来往,这也是为了避嫌。

    对于当初赵孝锡京城,被皇帝下旨赐封琼州开府练兵,无旨意不得进京。很多人都清楚,那位年青天子,对这位堂哥忌讳颇深。很可惜,赵孝锡在大宋同样威望不小。

    尤其赵孝锡统领过的骑军,更是如今大宋最为精锐的骑师,也被人称为天子禁骑。除此之外,赵孝锡的财力,更令不少大臣为之侧目。

    离京才短短半年时间,赵孝锡就在广南这边僻壤之地,打造这样一支水师,足以说明他的能力。可一个王爷实力太强,对一个帝国而言,真的是什么好事吗?

    带着这种忠君之念,苏轼也满腹心事,等待着此行琼州,那位王爷到底会跟他说些什么。如果想劝他谋反,苏轼是决然不会同意的!(未完待续。。)

第七十八章 恶人兄弟重逢

    当苏轼在船上,看到盖着皇帝玉玺的圣旨,也实在想不明白。这对兄弟俩,到底是和还是不和。可圣旨上,却清楚写着,让他改任律属琼州治下儋州的知州。

    虽说从武职变成了文职,苏轼却也通过这份圣旨看出,如今这位皇帝,对赵孝锡的感情只怕是复杂的。此次对他的任命,圣旨都没派人宣读。

    更令苏轼有些惊诧的,则是琼州王治下的这些海军将士,似乎不太感冒这种象征帝王的圣旨。他那怕询问一些海军,为何不下跪时,士兵都很直接一句‘我们只跪琼州王!’

    如此直接的表述,让苏轼内心自然是惊诧不己。可更多,则是感叹赵孝锡,统领的这些精兵强将,对他尽然如此的忠心耿耿。王爷手中有兵,对大宋未必是什么好事。

    当年赵煦上位之时,皇叔赵颢就曾幻想着那张椅子。最后还是高太后,立主子承父业,扶年幼的赵煦继承大统。可这个心结,却始终卡在这对叔侄的心头。

    苏轼心里怎么想的,赵孝锡已然没有太多心思关注。此刻的他,正在琼州王府内,招待远到而来的妹婿兼兄弟段誉。这位大理世子,前来迎娶赵茑了。

    相比赵孝锡一次娶九个,段誉这次迎娶赵茑,自然是将其视为正妃。至于将来他纳不纳妾,那就要看赵茑的驭夫之道如何了。

    除了带领大理的迎亲队伍外,段誉还带来了大理方面,有关联手进击李朝的建议。用他大伯跟父亲的话,此番如果大理出兵,统兵将领便是段誉。

    随着段誉的成亲,保正帝已然决定。段誉何时收兵回朝,何时就是其接任大理王的时刻。携一场大胜上位,想来段誉也能更加名正言顺。

    在段誉与赵孝锡亲切交谈之时,得知消息的岳老三,也迅速的出现在王府之内。看到赵孝锡的第一句话就是:“王爷,我大哥人呢?”

    此行段誉前来琼州。段家派来的顶级护卫,就是已然出家为僧的段延庆。而令人费解的是,这个提议并非赵孝锡所提,而是那位枯荣大师的意思。

    从这番安排之中,赵孝锡有种直觉,那位天龙寺出身皇族的枯荣大师,怕是推测出段延庆跟段誉的关系。只是他跟自己一样,都选择了知而不揭。

    不管怎么说,段延庆也是段氏皇族的嫡系血脉。段誉继承大理大统,从血统上来说没有问题。保守这个秘密,对大理对段誉,对段氏宗亲都有好处。

    看着岳老三一身铠甲,显得意气风发的样子,段誉也忍不住笑道:“岳老三,好久不见了,没想到你现在都成将军了。看来。小王以后要称你为岳将军了!”

    岳老三挠挠头,嘿嘿一笑道:“岳老三。见过大理王世子。先前多有失礼,还请恕罪!此番世子爷大喜,到时别忘叫我讨杯喜酒喝啊!咱可是老相识了!”

    望着岳老三这番痞将模样,赵孝锡也忍不住骂道:“你也是琼州的海军将领,这德性能不能改改。毛毛燥燥的,赶紧去看你大哥吧!他就在后院休息呢!”

    被训的岳老三也不生气。嘿嘿笑道:“遵命!那末将就先行告退了!”

    来去匆匆的岳老三,告别赵孝锡跟段誉后,在侍卫的引领下。来到王府专门招待客人的后院,将正在房间禅坐的段延庆房间,也告知了这位王爷的心腹爱将。

    站在段延庆的房间外面。岳老三却有一点近情者怯的感受。当初,他被赵孝锡收服,未能通知段延庆,就跟二妹离开,说起来有失江湖道义。

    就在这时,门内禅坐的段延庆,却感知到门外有人。腹语道:“门外何人?”

    尽管这声音听上去,还是那么不伦不类。可岳老三还是觉得,有种想流泪的感觉。当年他游历江湖,因为长相丑陋,一直被人嘲讽讥笑,直到碰见段延庆。

    两人一个丑陋面容,一个后天残疾,反倒倾心相交。虽然别人将他们称为四大恶人,可他们四人的感情,说起来还是非常真挚的。

    想到这份兄弟情,岳老三也不敢推门,直接一下跪倒房门前,略带哭腔的道:“大哥!我是老三,我来给你赔罪了!”

    坐在房间的段延庆,其实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尤其这次,被皇叔派来保护段誉,段延庆心里也是非常感激的。毕竟,他能亲眼目睹儿子成亲!

    人想通了,心情自然也就愉悦了。放下仇恨的段延庆,反思过往一生,值得他回忆的东西似乎并不多。虽说出家了断凡尘,可不成佛又岂能免俗呢?

    听到门外传来的称呼,段延庆也是心头一惊,随后便持着拐杖迅速开门。看着一身铠甲的岳老三,两眼通红眼中含泪,同样显得非常高兴。

    赶忙伸手道:“老三,你怎么在这里?跪着做什么,还不赶紧起来!”

    面对段延庆的手扶,岳老三却很固执的道:“大哥,老三对不住你。当年被王爷收服,为讨个营生,老三未能通知大哥,就来到这琼州当海盗,对不起大哥的信任。

    后来听说大哥,进入天龙寺出家,老三也想去找你。只是军务在身,一直没能抽出时间。今天得知大哥来琼,特意过来请罪,还请大哥责罚我吧!”

    听到这话,段延庆内心无疑是非常感激的。当年岳老三跟叶二娘,一去再无消息,他也曾担心过一段时间。甚至觉得,自己一下又成了孤家寡人。

    可后来被赵孝锡劝服之后,他又觉得能听到岳老三跟叶二娘,找到她们喜欢过的生活,身为大哥也替她们高兴。那还有一点怪罪之意呢!

    此番来琼,他也试想过找赵孝锡问问,这位结义兄弟的情况。只是碍于出家人的身份,他不想让别人觉得,他还未能了断凡尘,就一直没能开这个口。

    眼下看到岳老三,段延庆也难掩心中惊喜,笑道:“好兄弟,说什么呢!看到你现在的样子,大哥高兴还来不及呢!

    都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你岳老三能当上将军,我这当大哥的只会替你高兴。若是二妹知道,你现在的样子,也一定会替你高兴的。起来吧!”

    在段延庆的双手搀扶之下,岳老三这才起身,可感觉到眼睛里流出的泪水。又忍不住害臊的别过头,将这些眼泪给擦拭干净。

    久别重逢的两人,很快在段延庆的房间坐下热聊。而这个时候,王府的丫环,也很适时的送上香茗跟素食点心,让段延庆也感受到,赵孝锡对他的诚意。

    听到岳老三已然成家,并且有了一男一女两个孩子,段延庆也难得调侃道:“老三,真想不到,你现在也当爹了。那今日,怎么不把孩子抱来我看看呢?

    都说孩从爹娘像,大哥有点担心,你孩子长大后,会不会跟你一个德性啊!还有,我更好奇两位弟妹,怎么会看上你这个家伙的呢?”

    被调侃了一把的岳老三,也不生气跟个孩子一样,挠挠头道:“家里的两个婆娘,都是当年我带人攻打海盗老巢,救下来孤苦无依的小寡妇。

    原本我也没想过,这世上还有人不嫌弃我的尊容。可我两个婆娘,似乎真的不嫌弃,还愿意给人生儿育女。后来我就娶了她们,给了她们一个名份。

    没成想,这结婚之后没多久,她们就怀上了。孩子出生没多久,现在还未满周岁,婆娘们都在家里看着。今天过来,就是想请大哥过去,看看我那两个孩子。

    虽然我岳老三长的不咋地,可两个孩子,连琼王妃们都说,长的好看。这长相看来,应该是象着她们娘亲。可不管如何,她们都是我岳老三的种啊!”

    望着一脸得意的岳老三,段延庆也是真心实意觉得,在对待兄弟的事情上,他确实不如赵孝锡。若非赵孝锡之助,岳老三又怎么会有今天呢?

    从一个江湖人憎恶的大恶人,变成这琼州海军的统领,又是两个孩子的爹。这对儿时便无父无母的岳老三而言,无疑是最好的归宿。

    听到岳老三邀请他去自家做客,段延庆也没犹豫,很快就答应前往。就在这时,赵孝锡跟段誉却走进房间道:“岳老三,请你大哥,就不请我们上门吗?怕我们吃光你家的饭不成?”

    这一番打趣,让岳老三赶忙摇手道:“岂敢,岂敢,王爷跟世子愿意光临,岳老三欢迎还来不及呢!只是寒舍简陋,怕慢待了两位啊!”

    先前那话是段誉说的,可等到岳老三说完这番话,赵孝锡却面色一整道:“好你个岳老三,你那房子还是本王,派工匠给你建造装修的,你还敢说简陋?”

    一看赵孝锡生气,岳老三也忍不住抹汗道:“不是,不是,这不都是客套话吗?唉呀,你们就别挤兑我了,我岳老三嘴笨,真说不过你们。我服了,行不!”

    对于岳老三摆出这付光棍样,众人也是畅快的大笑起来。得知赵孝锡去岳老三家做客,众女似乎也门清,同样一起跟着过去。毕竟,岳老三的新家,距离王府其实并不远!(未完待续。。)

第七十九章 王爷驾临岳府

    对于琼州不少官员而言,岳老三这个海军统领,实力确实很强,尤其其水下功夫更令人叹而观止。可要论指挥作战,他却不是什么高手,却依然坐稳统领将的宝座。

    这一切的原因,都是赵孝锡对其信任有加。也正是因为如此,岛上跟海军中的官兵,对这位其貌丑陋的统领,也不敢露出丝毫的不敬之意。

    此番赵孝锡入主琼州,有资格让工部帮忙建房子的官员,其实真的没几个,偏偏岳老三就是其中一个。这种恩宠也说明,岳老三在赵孝锡心中,确实很受重用。

    得到这份恩宠的岳老三,也从来不会持宠而骄,相反他在海军里面,比谁都学的刻苦。监督手下官兵的军事训练,往往都是以身作则,不厌其烦给官兵做示范。

    那怕他教导的方式有些简单粗暴,可官兵还是服他。原因很简单,身为一军之长,能跟普通官兵同甘共苦的将领,这年代又有几个呢?

    只要不是任务期间,岳老三都显得非常客气。而且拥有琼州海军最高俸禄的他,很多时候都掏钱,请那些表现优异的官兵喝酒吃肉。

    这种江湖习气,虽然不适合在军队里面施展。可还是让不少官兵,爱上这个其貌不扬的将军。加上岳老三,在指挥时能够不耻下问,同样得到部下的敬重。

    眼下看着赵孝锡携王妃,光临岳老三的家里做客,其中还包括大理的王世子。这份恩宠可见一斑,就连岳老三的两位夫人,也显得非常惶恐跟高兴。

    做为失节之人,原本她们只有一死了之。可岳老三的营救,让她们看到了生的希望。虽然岳老三看上去。确实有点难以入眼,可心眼却不坏。

    待在当时还是骷髅海盗基地的那段时间,她们也被海军安排照顾岳老三的起居。原本以为,又将沦为玩物一般的角色,偏偏岳老三对她们照顾有加,绝不轻薄她们一下。

    渐渐习惯了与岳老三的相处。两女最后做出一个,在这个时代很被人耻笑的事情。亲自找到岳老三示爱于他,这对岳老三而言,同样显得非常震惊跟意外。

    好在岳老三也不是什么顽固不化之人,也明白他终归也要成家。最后不嫌弃两女的出身跟遭遇,毅然决定迎娶她们过门,让她们真正成为自己的正牌夫人。

    结果两女乌鸦变凤凰,一下成为琼州海军统领的夫人。好在她们肚子也争气,跟岳老三结婚没多久。两女都陆续传出喜讯。这对岳老三跟她们而言,无疑更是喜上加喜。

    眼下看着王爷跟世子爷,亲自上门坐客,岳老三的两位夫人自然受宠若惊。听着岳老三很慎重的介绍,同样有点面目可憎的段延庆,便是他念念不忘的大哥。

    两位夫人也很识礼,给段延庆行了跪拜之礼。毕竟,她们都知道。岳老三自小父母双亡,亲戚更是找都找不到。至于她们的亲戚。能找到的同样不多。

    望着岳老三的两位夫人,给自己行弟妹之礼,段延庆多少显得有些紧张。而这个时候,段誉却很有眼力劲,将身上携带的一双玉佩递了过去。

    有了这对龙凤玉佩的段延庆,也有了礼物做交待。两位长了不少见识的女人。看到这样珍贵的玉佩,自然不敢接下来,带着犹豫的目光看了岳老三一眼。

    好在岳老三清楚,这位大哥以前也是大理太子出身,会有这种玉佩也很正常。立刻道:“行了。既然这是大哥给你们的见面礼,那你们就收下吧!”

    听到岳老三这样说,两位也是普通农家女子出身的妇人,才起身道谢。最后在岳老三献宝般的催促下,让两个夫人将奶妈抱着的孩子,抱出来给段延庆看看。

    望着两个长的粉嫩可爱的孩子,段延庆同样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偏偏岳老三,硬是让他抱抱自己的两个孩子。以至此刻的段延庆看起来,倒象个普通人般显得小心翼翼。

    就在这时,岳老三又道:“王爷,世子,大哥,今日难得你们都再这里。我想请大哥,替我两个孩儿取名。为了这名字,我一直都头疼着呢!”

    听到这话,赵孝锡也有些意外的道:“岳老三,你倒现在都没给孩子取名?看来你这个爹,当的有点不称职哦!那你怎么叫他们呢?”

    对此岳老三嘿嘿傻笑道:“回王爷,大名没取,小名却取了。男的叫大毛,女的叫小毛。我岳老三没读过什么书,却也知道贱名好养活。”

    面对岳老三请自己取名,段延庆也着实有些意外。可他更清楚,这是岳老三敬重他这个大哥,想让他感受一下,这种替小辈取名的长辈感。

    望着众人期待的目光,也接受过正统皇室修养培训的段延庆。很快道:“这孩子一男一女,出生的时间也相隔不远,那就取个贴切点的名字吧!

    当年我们四人行走江湖,却也是义结金兰。要不,男的就要岳双金,女的就叫岳双兰。希望她们兄妹俩,将来也能兄妹情深,替你振兴岳家!”

    双金,双兰,尽管不是什么好名字。可却包含了段延庆,对这对孩子的期望。不管怎么说,他们四兄妹,眼下只有三个,真正拥有新生儿的便是岳老三。

    对于段延庆取的这个名字,岳老三自然不会拒绝。甚至很高兴的道:“婆娘,还愣着做什么?难得王爷跟世子都在,让他们帮忙留个墨宝给我们的孩子啊!”

    听着岳老三的话,众人又是哈哈大笑了起来。可面对这样的邀请,赵孝锡却感觉,岳老三挺会做人。让段延庆取名,成全了兄弟之义。

    让他跟段誉写名,又照顾了他们的面子。这个岳老三,看来在琼州军中的这段时间,也变得有些油滑了起来。不过,看到他有这番变化,赵孝锡自然还是高兴的。

    两人看着递过来的文房四宝,也没谦让推辞,很快每人在纸上留下一个名字。由赵孝锡负责写男孩的名字,段誉负责写女孩的名字。

    写完之后,赵孝锡还拿出自己的王爷玉章,在宣纸上盖了下去。见到他这样做,段誉自然不小气,同样盖上了大理王世子的专心印章。

    看着这盖上了印章的名字,岳老三无疑高兴的跟个孩子一样。顺手抄过两张宣纸,笑着道:“婆娘,把这两张纸收好,这可是我们岳家的传家宝。

    另外通知管家,让他交待后厨准备好酒好菜。难得今天王爷跟世子爷,还有大哥他们过来。我一定要好好陪他们喝几杯,以感谢他们对孩子的厚爱啊!”

    闻听这话,待在一旁的王妃们,也笑着打趣道:“岳将军,敢情你今天请客,还必须让王爷跟世子留下墨宝才行。你这生意,做的可精明的很啊!”

    面对这些王妃们的打趣,岳老三招牌式的傻笑,看的众人也是直乐。可不管如何,在场的人,对于岳老三此番举动,还是打心眼里赞赏的。

    等到众人在岳老三家里,享受了一顿宾客皆欢的午饭。王府的侍卫,也很快走到赵孝锡耳边,中他说了几句话,众人也知道是时候离开了。

    清楚段延庆跟岳老三兄弟间,应该有不少话想聊。赵孝锡离开岳家的时候,也让其不必着急回王府。反正段誉此次迎亲,也不用过于急于一时。

    让这对兄弟,好好的相聚一下,赵孝锡带着段誉还有几位妃子。很快回到了王府,其后立刻带着王府卫队,还有在家休息的父亲赵颢,径直往码头的方向赶去。

    原因很简单,那位被赵孝锡提前拉来的大文豪,即将抵达琼州港口。做为主动邀请的大文豪,又是北宋的两朝老臣,赵孝锡自然要显示一下敬仰之意。

    相比在京城需要避嫌不同,到了这琼州,一切都是他说了算。眼下这个苏轼,算是他力主邀请的,第一位拥有治理地方经验的老臣,也应该出面欢迎一下。

    而对于赵颢而言,离开了京城,不知何时能够重返。能在这里,跟儿时的好友重逢,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这也是为何,父子同去迎接的原因。

    听说这位名满大宋的苏轼前来,同样仰慕大宋文学的段誉,自然不会错过这样的机会。更何况,此番的他,也算是琼州王的妹婿,既然碰到不同去多少不礼貌。

    结果没等苏轼靠岸,就看到码头那人山人海的场面。觉得这还是朝廷人眼中,那个蛮荒之地琼州吗?这场面,就算京运码头,只怕也没这番热闹吧!

    就在苏轼好奇之时,护送他前来的海军武官却道:“苏大人,王爷跟老王爷,已然在码头等候。还请大人做好下船的准备,船即将靠岸了!”

    两位王爷亲自来迎,这让苏轼多少有些感动。原本被贬职,他心里多少有些酸楚之意。可却没想到,被贬出京的他,在这里却受到这样的优待。

    只是暂时还不明白,赵氏父子到底对他有何目的,苏轼也觉得先观察一段时间再说。总之,他也是有底限的,有些事情也是万万不会感情用事的!(未完待续。。)

第八十章 苏轼赴任琼州

    随着赵孝锡入主琼州,位于琼山府的港运码头,足足扩大了几倍。每日停靠的船只,更是令码头跑活的苦力们,第一次感觉有点赚钱赚不过来的滋味。

    每天从新南城,还有各地运来大批物资的商船,都聚集于这个码头之上。让以往天天闲的发慌的码头工们,第一次觉得不用为以后的生活而发愁。

    围绕着这个扩建后的港运码头,严律也根据新南城的经验,在这里开设了类似码头街一样的设施。这也导致,不少商人都入住其中,抢占商机做着生意。

    单单从这码头看上去,谁也不会想到,这便是大宋最南端的领地。这在很多大臣眼中,这应该是个不毛之地,岛上的百姓跟生活条件,应该极其的坚苦才是。

    偏偏初到此地的人,看到这硕大的港口码头,还有商铺林立的街道。谁也不会想到这一切,就是在赵孝锡入主琼州后,带来最直接的改变。

    可要是他们到过新南城,只怕更加知道,那里的商业繁荣情况,比这里更加热闹非凡。甚至在新南城,还能看到不少,语言穿着不一样的异国人。

    本身就人流颇多的码头,突然看到赵孝锡这位王爷出现,百姓跟商人们自然清楚。值得这位琼州王,亲自前来迎接的人,必定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人物。

    望着远处悬挂龙旗的海军战船,不论官员百姓还是商人都知道,这是琼州王手下实力最强大的海军战船。正是因为这支海军的存在,让他们少去了不少后顾之忧。

    尤其一些长年在海上跑的商人,更是清楚,随着这支海军的实力展现。以往他们提心吊胆做着海上贸易,现在却敢放开手脚去做。根本不用担心海上碰到海盗。

    那怕他们每次出海,都要交给一定的费用跟琼州海军。可每次在海上,出现任何问题,这些海军都会第一时间赶来救援。这钱交的,每个海商都心甘情愿。

    谁都清楚,没有这支海军的存在。一个不慎。他们付出的不单单是倾家荡产的损失,甚至是脖子上这颗人头,乃至他们的尸体都将葬身大海。

    现在很多海商,都习惯把生产出来的货物,运送到新南城充当批发。只要找到客户,后期的运送收款,都有新南城的商护船队,替他们完成一切。

    这种轻松的交易,虽然降低了一些利润。可每个商人都觉得,这生意做的太轻松。甚至随着贸易量的加大,真正算下来,他们一年赚的钱,比以前多多了。

    都说商人重利,可他们更加明白,这些多出来的财富是谁给予的。以至这些海商,对于带来这一切的赵孝锡。可谓是感恩戴德,由不得别人说他一句坏话。

    听着这些百姓跟商人的高呼之声。赵孝锡也露出一丝微笑,朝这些高呼千岁的人招手示意。这一幕,落到段誉眼中,也感叹这位义弟在琼州的民望之高。

    伴随着海军的战船,平稳的停靠在码头之上。一个站在船头的老人,也引起了围观人群的注意。几个来自杭州的商人。立刻就认出这位对杭州做出不少贡献的老人。

    立刻欣喜的道:“是苏通判!王爷是来接苏大人,难道苏大人要来琼州上任吗?”

    这种惊呼之声,很快让围观的人,知道了船上那位老人,正是大宋朝知名的有识之士苏轼。他的到来。自然引起不少围观百姓的好奇,不明白他为何到琼州来了。

    可不管如何,随着苏轼下船,看着活生生出现在面前的赵颢。也显得非常意外,可还是很快弯腰道:“下官苏轼,见过两位王爷!”

    有父亲在,赵孝锡自然不好出面,而赵颢立刻上前喜道:“苏大人,真没想到,你我还能在这里重逢。一路幸苦了!走,去王爷,仲明替你接风洗尘!”

    面对赵颢的热情,苏轼也着实有些意外。可随着赵孝锡上前道:“父王,你何必如此急切呢!我看,这里不少百姓,都认出苏大人来了。

    哦,对了,苏大人,忘了给你引荐一下,这位是我义兄段誉,大理镇南王之子。此番正好来琼迎亲,更好发愁无人证礼,苏大人来了,只怕也要劳烦一二啊!”

    看着站在赵孝锡旁边,同样一身王侯之服的年青人。苏轼被这消息,同样惊了一下。琼州王跟大理国成了姻亲关系,那同属东南,还真能做出一些事情来。

    加上他已然知道,赵孝锡是西夏的驸马,又是大理的驸马。眼下大理王世子,又娶了徐王府唯一的郡主,这两家的关系,只怕真的牢不可破了。

    想到这些,苏轼也终于明白,为何当今天子会对赵孝锡如此忌惮。碰上一个文武双全的兄弟,加之又拥有不少外援,身为君主确实有些担心皇位不保啊!

    看着对自己行礼的段誉,苏轼也很快弯腰道:“宋臣苏轼,见过大理王世子!”

    对于这位大理唯一的王位继承人,苏轼了解的信息不多。可初次见面,对于段誉的儒雅之风,多少还是比较满意。毕竟,他也是文人出身,更喜欢文雅的年青人。

    听到周围有人认出苏轼,赵孝锡也笑着道:“苏大人,看来你真是名满大宋,初到琼州就有不少人认出大人来了。苏大人,要不跟他们说几句吗?”

    一些围观的百姓,尤其那些来自杭城的商人,听到赵孝锡的话。立刻挤到前面,朝苏轼说出自己的名字。甚至,其中有位在杭城,跟苏轼还打过交道的商人。

    尽管离开杭城通判的位子有些年,可苏轼似乎记忆力不错,很快就认出了对方。在这种地方,能碰到以前为官时相识的人,苏轼自然还是很高兴的。

    面对赵孝锡的邀请,苏轼倒也没拒绝,很快道:“多谢王爷相迎,也多谢琼州百姓的相迎。初到琼州,这里的场面,确实令本官有些意外。

    蒙皇上厚爱,也蒙琼州王器重,本官不日将上儋州知州之职。希望将来,本官能当一个百姓认可的官员。也请诸位,以后多去儋州捧场经商。”

    那怕苏轼明白,他到任儋州是被贬。可面对百姓之时,他也只能说是皇帝的厚爱。不管何时,维护帝王的声誉,也是身为臣子必须做到的事情。

    一些来自儋州的百姓,听到尚空缺的知州,将由苏轼担任时,也显得非常高兴。不管怎么说,对于苏轼为官清廉的声誉,他们还是有所耳闻的。

    有这样一位好官,成为他们的父母官,百姓自然也是喜出望外。而不少江南的商人,得知这个消息,立刻表示将来一定,到儋州去经商办厂,支持这位大人的工作。

    陪着苏轼在港口街道转了一圈,对于这些全新的街道跟商铺,苏轼也感受到思想的冲击。尤其令他震撼的,还是这里平坦的水泥公路。

    得知目前赵孝锡,正在推行琼州全境通行的水泥公路。当过通判跟县令的他,同样清楚一条好路,对于百姓而方多么的重要。可他同样清楚,这年头修路有多难。

    先不说修路所需消耗的资金,单单修路所需的人工,很多时候都是一件头疼的事情。而对于赵孝锡表示,参与修路的百姓,都能享受到工钱跟钱粮的补助,也非常意外。

    一直听说赵孝锡财大气粗,现在看起来还真的确有其事。可不管如何,抵达这里的苏轼却觉得,也许离开每天争吵不休的朝堂,能替百姓谋些福訨也是件幸事。

    对于苏轼的感叹,赵孝锡也略有深意的道:“苏大人,本王虽然知道,此时此刻大人的心里肯定不舒服。可在本王看来,只有走出朝堂,方知这世界之大。

    不管身处何地,只要心中装着这个家国天下,那么必然会有一番作为。苏大人此番上任儋州,但有所需,本王一定全力支持,请盼苏大人,能早给儋州百姓一个安居乐业的生活。”

    听着赵孝锡的这番话,苏轼也觉得,这个王爷相比那些夸夸其谈的官员,确实有点与众不同。对他而言,苏轼更明白实干的重要性,说千句不如行一步。

    带着这种先看看再说的想法,苏轼很快乘座前来迎接的马车,感受一下这与众不同水泥路的滋味。望着马车奔跑起来,一点都没有颠波,他也明白此路之平坦超乎想象。

    等他抵达琼州王府时,看着王府内那些新奇的设计,很多在京城都闻所未闻。尤其现在京城,一货难求的玻璃,在这王府却随处可见。

    终于明白,赵孝锡那来的底气,敢说出在琼州全境,都修这种水泥路的苏轼。也想着,要是京城那些官员,到这座王府看一眼,估计就不会觉得玻璃的稀罕了。

    都说物以稀为贵,这在京城一面难求的玻璃,到了这里却普通的很。看起来,这位赵孝锡不但是个治理地方的高手,也是个经商的行家啊!

    总之,抵达琼州的苏轼,也通过这种实地观察,真正认识到这位年青王爷的与众不同。甚至也开始想着,如果他成为帝王,对大宋又会有何改变呢?(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605/ 第一时间欣赏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 作者:步枪打蚊子所写的《武帝之天龙八部》为转载作品,武帝之天龙八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武帝之天龙八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武帝之天龙八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武帝之天龙八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武帝之天龙八部介绍:
重生北宋神宗年间的他,在明白了身处的时代背景跟热血江湖,他就默默许下两个宏愿。 一要挽救即将倾覆的北宋朝命运,复兴属于炎黄子孙的汉唐盛世,让外族不敢轻易踏进国境半步。 二要跟前世心目中的悲剧英雄乔峰拜把子,跟虚竹、段誉称兄道弟,让肝胆相照的天龙三兄弟变成义气风发的四兄弟。 他是跟‘北乔峰、南慕容’一样,笑傲江湖人送外号‘白马银枪’的后起新秀,也是宋朝臣民敬畏爱戴开创盛世王朝,结束经久战乱的霸气武帝!武帝之天龙八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武帝之天龙八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