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武帝之天龙八部TXT下载武帝之天龙八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武帝之天龙八部全文阅读

作者:步枪打蚊子     武帝之天龙八部txt下载     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十一章 兄弟各有算计

    位于琼州西北部的儋州,也算是琼州治下,一个相对比较复杂的州府。说他复杂的原因,就是在这个州府之上,生活着不少被劝下山居住的黎族百姓。

    另外儋州也算琼州治下,人均可开垦耕地面积比较多的州府。加上境内淡水资源比较丰厚,生活在这里的新老移民也比较多,治安情况也相对比较复杂。

    虽然赵孝锡前次,已然来过这里,甚至后期还让海军,派了一个小型舰队驻扎在儋州府的北部湾。除了监控从海面上岛的零星海盗,也负责协助官府弹压地方。

    自从前次,赵孝锡抵达这里,将原知州给革职查办押解进京。儋州官府,更多都处于无秩序状态。可有王府一个百人队的骑兵,坐镇州府管控局势,也没人敢造谣生事。

    眼下送走嫁人的小妹,将岛上的事情交给父亲看着,赵孝锡就亲自送苏轼来此上任。原本想乘座船只,以便快点抵达,可苏轼却选择陆路通行。

    清楚儋州的交通情况,还不是很乐观,目前赵孝锡派出的监工队伍。更多也是在修缮县城通往外界的公路。一些物资补给,更多都是采用海运的方式进行。

    可苏轼为了更好的观察琼州的情况,自然选择陆路的方式,以便能更好的把握治理这里的脉络。对此,赵孝锡也没怎么拒绝,同样亲自陪他沿陆路抵达儋州。

    先他们一步抵达儋州的知州卫队,已然将知州衙门给清理了出来。而一直提心吊胆的儋州官员,对于新任知州,竟是大名鼎鼎的东坡居士,自然也长松了一口气。

    每天看着王府骑兵,在且城里转悠执勤。这些经历过清洗场面幸存在官员。都非常担心,赵孝锡会不会再派一个,不懂文事只知武备的官员来上任。

    现在突闻苏轼上任知州,他们自然欢欣鼓舞,自发到城门口等待苏轼一行的到来。面对明显比琼山府,要显得荒僻不少的儋州。苏轼也觉得这才是琼州真正的面貌。

    看着由府衙文案交接的一些东西,苏轼也非常意外,他这位知州手下,可指挥的官员竟然如此稀少。其中绝大多数县令跟州府官员,都被赵孝锡给砍杀待尽。

    面对这种情况,苏轼无疑有点头疼,可赵孝锡也很直接的道:“苏大人,儋州府的情况,想必你现在也有所了解。目前你需要做的。就是尽快将府衙恢复起来。

    本王在琉球,已经调派了一些新锐官员过来。他们抵达之后,你亲自负责考核,以评定他们的能力跟能担当的职务。若是觉得他们不行,那就让他们离开,本王另行任命便是。

    至于那些被本王砍了的官员,都是一些死有余辜的贪官污吏。儋州会变成眼下的情况,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们无所作为,只为私利所造成的。

    眼下你上任。本王至少还你一个干净的官府,还有相对平静的州府局势。原先上山从匪的百姓,如今大多都下山回家务农,地方治安也有了长足的改善。

    另外为了帮助儋州,早日走上正途。北部湾的码头,本王会尽快安排人修缮起来。其次就是儋州境内的公路。本王已指挥工部,加快施工进度,大人以后也可关注一下。

    除此之外,本王已调配十万两白银存进府库之中,以做了苏大人今年施政的财源。只是本王希望。从明年开始,儋州能自给自足,不用王府补贴州府开支便可。”

    听到赵孝锡已经替他安排了这么多事情,苏轼也觉得,这位王爷确实与众不同。别人巴不得从下面官府收银子,他反倒好,一来就倒贴州府十万两银子。

    终于明白,这是一个真正肯为民谋利的统治者,苏轼也很干脆的道:“请王爷放心,下官一定尽快肃清吏治,让儋州早日恢复平静,尽快让儋州百姓过上能吃饱穿暖的日子。”

    有了苏轼这番话,赵孝锡又将一支三十人的王府卫队留下,充当他在州府的衙差跟护卫。同时表示,他来的时候,已经让人给几位儋州境内的黎族首领去信。

    到了明天,相信这些首领,会来州府拜见他这位新任知州。对于这些来自宋朝以前的百姓,赵孝锡的意见只有一个,没任何优待跟偏见,一视同仁对待便可。

    还有就是,尽量化解还存在的民族对立情绪。甚至为了解决这种情况,赵孝锡还打算,在儋州修建一个书院,等苏轼选好地方再上折请求拨款支持便行。

    通过这一系列的安排,苏轼也真正明白,这位年青的王爷。并非如他自己所说那样,不懂什么民生政事,相反他的一些考虑跟安排很有道理。

    这样一个肯为民谋利的统治者,无疑是琼州百姓的福气。可是不是大宋百姓的福气,只怕就是他所能预料的。可不管如何,他现在要做的,就是当好这个儋州知州便是。

    至少在琼州府的那几天,他没看到赵孝锡父子,有任何拉拢他卖命的迹象。相反赵孝锡很直接的表示,帮他更多也是希望,他来到儋州来帮忙处理政务。

    即如此,他又何必过多担心呢!反正说到底,一笔写不出两个赵字来,这天下本身就是赵家的。身为臣子,在这种事情上,他们也不好说什么,不参与便是了!

    有了这种打算的苏轼,对于赵孝锡送他上任便离开,也觉得非常满意。他能感受到,赵孝锡对他的敬意。可这种敬意,并没什么巴结,也没什么虚假。

    每次赵孝锡都能,恰到好处般让他不得不称赞一番。这让苏轼觉得,大宋有这么一位王爷,确实是大宋的福气。可这福气,最后会不会演变成祸水,只有天知道了!

    送走了赵孝锡的苏轼,当天便召见了治下的各部各县官员。寻问了这些官员,有关儋州的民生情况,觉得总体还是不错,赵孝锡已然给他解决了不少麻烦事。

    而离开儋州的赵孝锡,则直接来到儋州隔壁的昌化境内。在这里,他组建的第一支陆军部队,已然在这里展开了训练。而地方,便是以前昌化军的驻地。

    这支以前朝廷养着,镇守琼州的边军部队。七成被赵孝锡给剔除出去,将新招收的琼州青壮,全部送到这里进行训练。负责训练的统领,真是被戏称新兵统领的赵五。

    只是眼下这支部队训练的人数,并非当初赵孝锡所说的三千人,而是真正达到了八千人的规模。可三个月之后,到底有多少人能够通知考核,进入成为正规军,也有待检验。

    这些冲着银子来的青壮,对于军营的训练,无疑是叫苦连天。可对于军营的伙食跟待遇,却显得异常珍惜。尤其一月还发二两银子,更是他们做梦都想的。

    从入营第一天,他们就知道,能够通过三个月后的考核,便能拿到每月五两的军饷。这些都是苦出身的农家子弟,也都咬牙硬撑下来,天天在校场摸爬滚打。

    对于赵孝锡而言,这八千再训的士兵,只要能有三千人合格,他就会非常满意。其余的五千淘汰士兵,有三个月的坚苦训练,也可做为后备补充到各城中驻守。

    目前琼州治下各县的城防军,都属于严重欠编的情况。好在赵孝锡不断从新南城调集兵力,入住这些县城,也算缓解了这种兵力紧张的情况。

    可在赵孝锡看来,如果要进军李朝的话,海军方面有岳老三的部队就行。另外从其它海军基地,调遣一支三千人的参战部队便可。

    其次陆路上,他同样将组建一支,人数不少于一万,配合火绳枪队跟炮队的陆军进攻。另外他跟段誉也达成合作,到时大理方面也会出兵策应。

    从现在了解到的情况,李朝拥有的部队,人数也大概在十万左右。另外还有十几万部队,大多都是负责守城的杂军。这种杂军的战斗力,几乎不用完全放在心上。

    赵孝锡要做的,就是打残李朝的这十万精锐部队。眼下只要琼州的事情平定,他就将与广南西路指挥使兼钦差的名义,整顿广南西路治下的边军部队。

    这些也算经常遭遇战事的部队,稍加打磨一下,充当二线部队应该没问题。而这个职务,也是赵煦根据他的要求,没有丝毫克扣答应下来的。

    只是在圣旨里面,赵煦很直接的表示,朝廷现在军费,更多集中于西北区域。如果要对李朝兴兵,军饷跟物资,全部由赵孝锡一力负责。

    这种圣旨,让赵孝锡感觉到,这位堂弟还真是不肯吃亏的人。打仗打的是他的钱,他的物资。可打下来的彊域,却必须划到大宋的管辖之下。

    而赵煦所需要做的,就是将广南西路这个大包袱抛给赵孝锡处理便行。反正在赵煦看来,这份圣旨,也能让他好好看看,赵孝锡对他到底有没有反意。

    其实对赵孝锡而言,他现在还真没心思盯着大宋那张王座。现在的他,手头已经有两场战争需要准备。又岂会过多分心,去关注赵煦打的那点小算计呢!(未完待续。。)

第八十二章 雷州密宣旨

    伴随着从新南城陆续派遣来的新锐官员,不断补充到琼州各县担任主官或副官,加上赵孝锡的大量物资财富的投入,琼州也慢慢展现着,海岛赛江南的新面貌。

    只是对于赵孝锡而言,他的行程同样繁忙。在亲自组织了新兵三月考核之后,入选新陆军的三千八百五十名正规军,正式编为琼州军,由赵五亲领指挥使。

    其余被淘汰的官兵,事先还以为失去了从军的机会,正觉得有些失望之时。赵孝锡适时的说出,让他们拥有再次从军的机会,只是当的却是各城的城防军。

    不过赵孝锡也说了,琼州未来的城防军,也将做为预备主力使用。每半年考核一次,考核优秀者,进入琼州军中服役。考核不合格者,直接剔出城防军的编制。

    当城防军的军饷,虽然没琼州军高,可每月三两的军饷,同样让这些被淘汰的士兵喜笑颜看。伴随着这四千多训练有素的陆军进驻各城,琼州局势瞬间平静。

    那些拒不下山投降的山贼,也成了琼州军实战的对象。面对这种战争,这些入选的士兵,也很珍惜这种机会。毕竟,战时立有军功,将得到晋升,军饷也直接翻倍啊!

    用赵五的话来说,琼州军中不认亲疏,只认战功。谁想成为队长,成为都头,那就战争上拿出真本事象他证明。只要认功,职务便能晋升,军饷自然能加倍。

    面对这样一支,训练有素且作战勇猛装备精良的部队。这些顽抗到底的山贼,最终一个个落的寨破人亡的下场。虽然琼州军也有一些损失,可相比实战训练并没什么可惜的。

    见过血之后的琼州军,在清除了琼州岛上的不安定因素后。再次投入紧张的备战当中。用赵五的话,清剿山贼只是一道开胃菜,真正的大餐还在后面。

    而这次琼州的剿匪之战,也让琼州百姓跟官府,看到了与众不同的新式军队。虽然这些军队,身上穿的还是大宋的军服。可军容风纪,一看都知道是精兵。

    那怕上任儋州,也曾亲自看过琼州军剿匪的苏轼。从赵五嘴中得知,这些精锐的步兵,只训练了三个来月,便有如此成效,也被震惊的不知说什么好。

    在这位苏大人看来,大宋很多时候,都是武力有所不足。才导致现在西北的局势始终不稳。可大宋自古都忌惮武将夺权,很多时候都任何文官治军。

    结果训练出来的部队,大多都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一旦碰到西北那些虎狼之士,这些花架子的禁军跟厢军,只有逃亡的份。可这支琼州军却完全不同!

    勇猛果敢,却令行禁止。打仗的时候,各式兵种配合默契,几乎没给山贼太多反手的机会。直接与碾压的形势。攻破以往州府官军无能为力的山贼大营。

    通过这一点,苏轼再次见识到赵孝锡的练兵之能。这样文武双全的王爷。也难怪那位少年天子,会对其忌惮颇深。可就算如此,赵孝锡在琼州不也风生水起吗?

    对于这位苏大人始终存在的担心,赵孝锡已然没心情关注。此刻的他,已然带领着王府骑兵卫队,悄然离开琼州视察。即将成为战争第一线的广南西路各州。

    跟以前一样,赵孝锡只是带几十个王府侍卫,轻装简行抵达雷州知府衙门前。看着赵大递上来的名刺,守卫的衙差也吓出一身冷汗。

    最近这段时间,琼州的热闹他们自然感受到了。可他们怎么都想不到。这些骑在马上的骑士,竟然都是琼州王府的侍卫。那么端坐马上未下马的人,想必就是琼州王了。

    有些惊慌失措,慌乱往衙门跑的衙差。直接喊道:“大人,大人,大事不好了!”

    正在府衙歇息的知府朱大同,有些皱眉的道:“慌慌张张成何体统?何事慌张,到底出什么事情了?难不成,有人敢攻打府衙不成?”

    面对知府的不悦,衙差这才结结巴巴的道:“大人,门外来了一群行商打扮的骑士。先前一人,递了一张名刺,说要拜访一下大人。可小的翻开名刺一看,被吓坏了!”

    对这衙差的废话,朱大同很不悦的道:“何人的名刺,竟让你如此慌张!”

    衙差这才道:“琼州王!虽然小的没见过琼州王,可看那些人当中,必然有琼州王的所在。只是他们交待,不让小的声张,小的这才赶紧进来通报大人一声。”

    望着这位茶水都倒到身上,还有点浑然不知的知府大人。衙差也有些暗笑,先前还不是一脸冷静。这会听到王爷驾临,不也照样吓坏了吗?

    终于反应过来的朱大同,这才一巴掌甩了过去骂道:“你这杀才,直接说王爷驾到不就行了?那来的这么些废话!还愣着做什么,还不领本官去迎王爷大驾!”

    挨了一巴掌的衙差,也不觉得委屈。在他看来,挨了一巴掌,就意味着先前的罪过都没了。这可是亲信的待遇,其它衙差想挨这巴掌还没机会呢!

    伴随着朱大同,略显慌乱的来到知府衙门口。看着端坐于马上的赵孝锡,正准备参见时。却听到赵孝锡翻身下马道:“朱大人,冒昧打扰,家母让小侄替她问好!”

    看着赵孝锡眼中的暗示,朱大同也不傻,立刻笑道:“哎呀,贤侄来了。赶紧进府衙坐会吧!我说今天,怎么有喜鹊在枝头鸣叫,原来是贤侄大驾光临啊!”

    虽然不明白,赵孝锡为何不显露身份,可朱大同还是借坡下驴。冒充了一下王爷的叔伯辈,将其领进了府衙之内。挥退那些奉茶的衙差之后,才给赵孝锡行礼告罪。

    面对朱大同的请罪,赵孝锡却很客气的道:“朱大人,一直以来,小王都打算过来雷州看看。只因公务繁忙,实在分身乏术,直到今日才来打扰。

    来雷州前,父王还让小王替他带好,让朱大人有时间,可到琼州走走。而小王这次光临,事关机密,行踪暂不便被外人知晓,还望朱大人交待手下人口风守紧些。”

    听到赵孝锡先打了一副亲近牌,其实又说出有机密要事,朱大同自然很诚恳的道:“王爷言重了,这段时间,多亏王爷仁慈,让雷州百姓生活改善了许多。

    原本下官,也早应该去琼州看望一下老王爷。只是职责再身,加上人多眼杂,怕给王爷惹麻烦。这是下官的不对,还请王爷见谅。

    请恕下官多嘴问一句,不知王爷此番来雷州,到底有何要事?如下官能帮上忙的,请王爷尽管吩咐,下官一定全力配合!”

    做为以前王安石的门生,朱大同被外放到雷州当知府,确实也受到了不少的牵连。可他在雷州,虽然没什么大的作为,但总算兢兢业业,做了一些改善民生的实事。

    其实赵孝锡也清楚,在广南西路这些州府当官,首先一点头疼的,就是治下税收的问题。先不说治下,人口本身就不多,交通又不便,这税收往往都收不上来。

    每年靠着朝廷拨付的银子度日,又有什么多余的钱,去改善治下的百姓生活呢?如果发不出俸禄,连知府衙门这些官员跟衙差,估计也会走的一干二净。

    理解这一切,都是因为钱的原因,赵孝锡也没多说什么。至少从几次,他免费赠送给雷州的救济物资发放上面,这位朱知府还是做的比较 到位,没克扣什么东西。

    做官能做到清廉这点,已经算是很不错。更何况,这位朱大同,本身就属于被打压的官员。还能做到心平气和,当好这个知府,也实属难得了!

    给赵大示意了一下,看到赵大从衣袖抽出的黄色卷轴状东西。朱大同立刻意识到,这是已然许久未见的圣旨。很直接,就准备下跪接旨。

    可这个时候,赵孝锡却道:“朱大人,站着领旨即可!”

    朱大同对于这话,稍稍愣了一下,不过还是很老实站着。听完赵大宣读,这封朝廷发给赵孝锡的密旨。最后,赵大还将圣旨,递给朱大同过目一眼,以示圣旨的真实性。

    得知这位王爷,被任命为广南西路的节度使,统调广南西路各州府县一切军政要务。另外更拥有先斩后奏的钦差之权,令朱大同也意识到,这是大事将生的征兆。

    也许是看出朱大同眼中的困惑,赵孝锡也没隐瞒的道:“朱大人,你也不是什么外人,小王可以将事情的内意告诉你,也希望你有个心理准备。

    在今年之内,本王将对李朝兴兵讨伐。相信不用小王多说什么,你应该知道,这些年李朝,在两国陆海边境,制造了多少杀戮事件,抢掠了多少本朝百姓的财产。

    既然本王坐镇东南,又身为琼州府的王爷,不给李朝一点教训,它们真当大宋软弱可欺。只是为了不打草惊蛇,本王才采取秘宣圣旨的作法,朱大人可明白?”

    兴兵讨伐李朝,听到这话的朱大同,很直接很兴奋的大叫道:“好!有王爷出手,这帮番邦贼子,才会明白大宋不可犯的道理。”

    从他的反应,不难看出对待兴兵李朝的态度。而这种情况,赵孝锡相信,只要心有大宋的官员,应该都会支持他此次出兵吧!(未完待续。。)

第八十三章 一切为了打赢

    对于广南西路的大宋知州知府们而言,对隔海相望的李朝也可谓痛恨不已。这些年打着海盗山贼旗号的李朝官军,进犯他们管控的州府,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面对这些来去如风,防不胜防的袭扰匪军,各州的知府们,也拿不出大好的主意。严防死守虽有功效,却不可能一整年都驻守那些临海乡村。

    更何况,这年头调动官军,很多时候都需军饷做后盾。拿不出钱,这些州府的厢军根本就不愿意出兵。再怎么说,打住都是要死人的啊!

    来时已然了解过这种情况的赵孝锡,看着朱大同一脸愤恨的表情,说道:“行了,这些事情你知道便是。此战没那么快打起来,暂时你还需要忍耐一二。

    此次小王提兵进攻李朝,要做的就是一劳永逸,那地方虽然离大宋比较远。可将其收归大宋版图,也能给这里的百姓,求一个真正休养生息的环境。”

    听到赵孝锡打算将李朝吞并,朱大同也显得有些意外。可想想大宋这么多年,似乎一直都没怎么开拓彊土,这李朝不是什么富饶之地,却也是一块可安置百姓的土地。

    面对赵孝锡的直言相告,朱大同也很认同的道:“王爷能有这番壮志,下官自然敬佩不已。此番王爷来雷州,有什么下官能帮上忙的吗?”

    对于朱大同的直接,赵孝锡也很快道:“此次本王将巡视整个广南西路各州府,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整顿军备。雷州厢军,即日起全部集中起来训练。

    大人做为雷州知府,也拥有兵调之权,本王需要你做的。就是支持本王的整顿计划。任何不配合的武将官员,本王都将严肃查办。不论何时,本王的军队不养废物。”

    接管军权,这点朱大同倒没什么介意。更何况,如今雷州的军队其实并不多。他是个文官,对于兵备之事知道的并不多。平时调阅军队。更多都是走走过场。

    听到赵孝锡要接管雷州军权,朱大同很痛快的道:“王爷但有所命,下官一定全力配合。只是下官不太知兵事,以至雷州的兵备之事,也不尽如人意啊!”

    朱大同的话,落到赵孝锡耳中却不以为然的道:“朱大人的难处,本王也是清楚的。训练军队,并非有血勇之气就能成事。百姓当兵,图的也是一口饱饭跟饷银。

    有道是‘皇帝不饿差兵’。眼下本王整顿军备,将剔除所有年长跟体弱的兵丁。以至让这样的官兵待在军中混饭吃,不如让他们早点离开,更换青壮补充兵额。

    此番整顿军备的粮饷,全部由琼州王府承担。朱大人需要做的,就是配合本王的钦差卫队,管控好军中的形势。这点想必朱大人,应该没问题吧!”

    一听不用出钱出粮。还有王府的精兵免费帮忙操练士卒,朱大人那还有什么不同意之礼呢!自然高兴的很。中午还特意在府衙设宴,招待赵孝锡一行就餐。

    离开雷州的时候,赵孝锡留下十名钦差卫队的成员,另外也给了朱大同一张,可至码头兑换一万两现银的便条。这一万两银子,便是裁军跟招兵的预备金。

    清楚雷州的府库官银。都水如琼州跟新南城多。这笔银两若是让雷州官府出,那么官府储备的官银,只怕也会陷入告急的状态。

    这段时间,雷州借助靠近琼州的优势,已然恢复了一点生机。这府库刚有点进帐。赵孝锡也不可能,将其全部的掏空啊!毕竟,府库有银,官府才能心中不慌。

    在赵孝锡离开之后,留下的十名钦差卫队成员,立刻让朱大同如今雷州各县厢军,到州府进行检阅。其次,让其清理出几座官仓,不日将有大批武器跟粮食送来。

    对于朱大同而言,他第一次感受到,什么手中有粮心不慌的感觉。对于合格的厢军士卒,每月能拿到二两的军饷,他真觉得有些羡慕。

    可他同样清楚,有了这样的军饷,那些不愿让家中青壮参军的百姓,这会只怕会蜂拥而至吧!毕竟,二两银子在雷州,足够一个五口之家,过上能吃饱穿暖的日子。

    就如今雷州这些城防军,军饷很多时候,都有名无实。能领到一些口粮带回家,就是很不错的事情。这也导致,真正有能力有想法的青壮,根本不愿入军营当兵。

    在朱大同忙着办好赵孝锡交待的这件事,同时也希望借此,在赵孝锡眼前展现一下他的能力。不管如何,相比其它州府的知州,他的出身跟赵孝锡也算同一系。

    一直以来,朱大同都觉得,他这辈子怕是只能在这个职务上告老还乡。可现在随着赵孝锡的出现,他未必没有出头之日。也许有天,能重返京城也未尝可知。

    但他非常清楚,这位小王爷不是好糊弄的人。从赵孝锡办事干净利落,谋定而后动的布局足以看出,单靠关系想出头,在赵孝锡这里基本行不通。

    朱大同心里想些什么,赵孝锡也没太多心思关注。此刻的他,继续带着钦差卫队,往一下目的地前进。此次做为广南西路的钦差大臣,他必须借此树立威望。

    虽说赵煦给了他专断之权,可赵孝锡非常清楚,广南西路的官员,也未必个个都会听命于他。而他要做的,就是告诉这些官员,配合跟不配合的下场如何。

    此次进军李朝,是他主政琼州的第一战,也是打响琼州王府的名誉之战。任何敢在这件事情上阻拦跟破坏的,不论他是什么人,赵孝锡都不会轻易手软。

    都说文官不怕死,可在赵孝锡看来,这种不怕死的官员他还真没怎么见过。拥有专断之权的他,完全可以利用手中职权,让这些死忠的官员俯首称臣。

    更何况,此次提调广南西路的军政大权,赵孝锡更多是希望,借助训练出一支强军来。此次进军李朝之后,相信会令不少东南小国安份一些。

    可同时,这些小国也会担心,他的下一步吞并举动。那么一支强有力的震慑部队,就必须组建起来。他也希望借此,在广南西路各州府中,做出一些改变现有军队状态的事情来。

    虽说如今朝廷,很多时候都存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的想法。可他们所谓的养,更多是一种荒废般的情况,没有战事的时候,这些兵根本就不能称之为兵。

    正常的粮饷补给不到位,士兵训练的训练性不高。每天战时,必须看到银子才肯上战场。这样的兵卒,想让他们在战场英勇杀敌,想想都不太可能。

    这次赵孝锡整顿各州军备,用他交待钦差卫队成员的话。如果一个州府,没有一个可用之兵,那他就全部遣散重建。至于那些武官,有能力可留任,没能力趁早滚蛋。

    他不想将来自己的军队中,出现什么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的情形。况且,随着西北秘营的武卫,不断转移到东南,赵孝锡的基层武官力量根本不缺。

    在他开始提调广南西路前,这些各州府的情况,他都安排布衣阁进行了秘密调查。如今的布衣阁情报系统,随着新南城的建立,已然扩大了许多倍。

    很多各城各县各府的酒楼商铺,都成为布衣阁打探消息的据点。那些行商天下的商人,不少也是布衣阁的眼线。有情报系统的提前布控,掌握各州府的情况也更便利。

    说到底,随着新南城的各个工厂,开始进入正规。从新南城生产出来,大量新奇的东西,给赵孝锡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用日进斗金能形容,还真的一点不差。

    手头有钱,以前打下的基础,也陆续显现出力量来。加上琉球建立的新移民基地,也提供大量的粮食,赵孝锡想发动一场战争,几乎是没什么问题的。

    相反他非常清楚,老让手下这些部队闲着,他们的实力反倒有降无增。战争最能检验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同时也能促进相应产业的飞速发展。

    现在是他投入的时候,可要能打赢这场仗,那么他的收获也将远远大于付出。这种战争生意经,赵孝锡无疑也是有的。所以在为打赢的事情上,他投入起来一点不心疼。

    除此之外,为了杜绝李朝再次提前兴兵来犯。如今的布衣阁配合武卫,加大对李朝的军队跟官府情报刺探外,还在广南西路展开了清剿谍报人员的工作。

    一些李朝安置在广南西路的谍报人员,以及跟李朝有私通之嫌的人员,此刻正承受着武卫的秘密谋杀。而这一切,李朝目前都没查觉,是赵孝锡在布局策划对他们的战争。

    总之,那怕是一场以冷兵器为主的战争,赵孝锡要做的,也是将其谋划好。以尽可能小的代价,夺取这场战争的胜利。彻底将这个国家,纳入到大宋的版图之中。

    而他也相信,只要拿下李朝,东南这些诸候小国,将不敢再生什么二心。这对明年他兴兵高丽,也将起到稳定后方的作用。所以,赵孝锡对此事尤为慎重!(未完待续。。)

第八十四章 靡烂的兵曹司

    沿着雷州一路轻装前行,赵孝锡的秘密视察,令广南西路各州的知府们,都有种刮目相看的感受。可他们同样知道,有这位王爷盯着,他们的逍遥日子将结束了。

    尽管此次赵孝锡的视察,并没做出什么杀官祭旗的事情。可军权被接管,这些知州都意识到,往后广南西路都将进入赵孝锡的管控当中。

    不过也有一些知府觉得,赵孝锡的到来,终于让他们看到了晋升的希望。也期盼借助此次的机会,搭上这位琼州王的大船,好让他们调离这里,去其它地方为官。

    虽说他们在各州都贵为最高的军政长官,可这些大多到过京城的官员都知道。这广南西路的官不好当,一个不慎引起民变,下场都不会好到那里去。

    可偏偏他们为官的地方,本身就属于大宋经济欠发达的地方。很多老百姓,连饭都吃不饱。每年收税的官员下乡,便是他们最为紧张的时候。

    其次遍布各处的山贼,更令他们治下的百姓,都是骁勇好战之辈。每到交纳税赋的时候,便是这些山贼招纳新人的最佳时机。良民活不下去,入草为寇也是唯一活路。

    此次赵孝锡的到来,让他们看到改善地方治安的机会。可同时他们又明白,山贼的日子不好过,往后他们官员的日子也绝对不会好过。

    任何一场战争,都不是短时间能够结束跟消化的。可不管如何,有了这位王爷整顿军备,至少将来他们需要动用官军的时候,也不用象以前那样没指望了。

    听到琼州王府承担此次整军备战的所有费用,地方甚至连粮食都不用提供。这样一来,朝廷例行发下来的粮饷。无疑就将成为官府的储备银跟储备粮。

    有了这么多好处,真正敢反对的官员,除非脑子秀逗了,不然也不会公然顶撞,一位拥有圣旨的钦差王爷。更何况,他们或多或少都知道。这位王爷实力不一般。

    甚至在见识过赵孝锡的手段后,他们都觉得朝廷赐封赵孝锡为琼州王,目的就是冲着李朝这些东南边陲小国而来。也是为了整顿,这些沿边的混乱局势而来。

    自从宋李发生过熙宁战争之后,两国的边境就没怎么稳定过。那怕经过快二十年,当年战争留下的创伤,如今并没完全在老百姓跟官府心头消失。

    只可惜,朝廷目前一直重视西北战局,这东南的局势。不到不可收拾之时,绝计不会再兴师动众,发起一场东南之战。正是了解这一点,李朝才会无所顾及挑衅大宋。

    跟当年执意在西北打一仗的原因一样,赵孝锡非常清楚,如果让这种事情持续下去。官府在这些边境百姓心目中,威望也将消耗怠尽,变得民不认官。

    为了收复这些地方百姓的民心。赵孝锡才最终决定,打这样一场战争。一来自然是提振琼州王府在东南。在朝廷的威望。二来也是为训练出,一直真正能战敢战的精锐之师。

    其此一步步恢复朝廷在百姓中的威望,让大宋的百姓知道,朝廷敢于替他们当家做主。而不至是,天天守在西北,担心那些番邦骑兵的入侵。

    抵达广南西路的首府邕州。赵孝锡做的第一件事,并非去州府衙门,而是前往城中的城隍庙。确切点说,应该是朝廷为当年守城之战阵亡知州苏缄而修建的忠烈祠。

    对于这位当年临危受命,抵达邕州并最终与邕州城共存亡的知州。神宗皇帝特下旨。让朝廷修建一座忠勇祠,以表彰他在熙宁之战中的英勇表现。

    看着眼前这幢,哲宗年间也被赐匾‘怀忠’的祠堂,真跟各州城的城隍庙一样,香火同样非常旺盛。那怕不是初一,十五也能看到,一些百姓到此上香祭拜。

    看到眼前这一幕,赵孝锡也清楚,对于英雄百姓都是敬重的。那怕这位阵亡的知州,真正在邕州为官的时日不多,可他的表现却得到百姓的认可。

    这样一位死战不退,并于州城共存亡的英雄官员,在老百姓看来真的太少太稀罕。以至过去近二十年的时间,他们还怀着感恩与崇敬的心,来此祭奠这位英雄。

    在里面祭祀的百姓,看到赵孝锡一行人进来,多少显得有些好奇。原因很简单,赵孝锡等人骑马挎刀,根本不象是普通百姓,又怎么随便进一座祠堂祭奠一个人呢!

    有大胆的百姓就上前道:“几位客官,你们也来祭奠苏老爷吗?看几位客官的样子,好象不是邕州人吧?”

    对于百姓的询问,赵孝锡笑着道:“这位长者请了,据我所知,这位苏老爷好象也不是邕州人嘛!祭拜一位英雄,难道还要分是那里人吗?”

    他的回答让不少来此祭祀的百姓,也哄然大笑道:“不错,我们苏老爷名气大,人家想进来祭奠一下,怎么就不行了。有苏老爷保佑,往来行商也会遇难呈祥的!”

    这些话自然是,最迷信苏缄这位城隍老爷百姓说的。可赵孝锡对此,倒没多说什么。让赵大将带来的香烛,全部给点上,很恭敬的给其上了三柱香。

    临了离开的时候,还特意找来祠堂的庙祝,给了一百两香油钱。这样大方的香客,令庙祝也觉得异常意外。可询问赵孝锡的名字,赵孝锡却并未告知。

    历经二十年,一座忠勇祠都是香火旺盛,足以说明这里的百姓,有多么渴望英雄的出现。只可惜,死者已逝,活着的人,却没能很好的继承他的遗志。

    当赵孝锡准备离开的时候,却突然发现几个衙差打扮的人,将他们一行给拦了下来。很是困惑般道:“你们是做什么的?为何来此拜祭苏城隍?有没有通关文碟啊?”

    面对这些衙差的阻拦,赵大准备上前时,赵孝锡却饶有所思的道:“怎么?难不成,祭拜这忠勇祠堂,还要验明正身不成?这还真是奇哉怪也啊!”

    从这些衙差后面站着的一人,赵孝锡似乎意识到,为何这些衙差会故意堵住他们。原因很简单,刚才他给庙祝香油钱的时候,那个人似乎就站在庙祝身后不远的地方。

    见财起意,故意借机盘问,希望从他身上敲几两银子?那他们还真的打错算盘了!

    对于赵孝锡的反驳,衙差似乎也觉得对方有点难缠,很快又道:“祭拜城隍老爷自然不需要验明正身,可你们这些人,骑马招摇过市还携带刀箭,本官怀疑你们身份来路不明。

    现在要么将你们的身份文书拿出来,要么就跟我们回衙门一趟。只是你们要知道,进了衙门事情可就没那么简单了!”

    可偏偏赵孝锡笑着道:“行,既然这位大人这么尽职,那我们就跟你去趟衙门好了。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还没听说拜祭一下城隍老爷,还要进衙门接受审问的!”

    见赵孝锡非常出奇,竟然选择进衙门。这年头,无论行商的商人,还是普通的百姓,谁不知道衙差不好进。进了衙门,可全凭官府处置呢!

    当着这么多百姓的面,这些衙差似乎也有些顾虑。立刻道:“行,那你们就跟本衙差走一趟吧!要是你们敢逃跑,那就别怪我们将你们视为敌间对待了。”

    这些衙差明里暗里,都在跟赵孝锡提醒,给他们一点好处就放赵孝锡等人一马。偏偏赵孝锡不识趣,硬是很老实般,陪着他们往衙门的方向走去。

    在前往衙门的路上,赵孝锡能听那些百姓脸上跟嘴中,听到他们的叹息跟愤恨之意。似乎对这些衙差异常气愤,同时也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

    看这情形,这种事情应该不是一次两次。可这回赵孝锡,会让他们好好明白,什么叫夜路走多,早晚碰到鬼的道理。反正此次视察,剩下的也就邕州一地了!

    望着眼前这座衙门,赵孝锡却有些意外的道:“几位大人,我看这衙门,似乎不是知州衙门?你们是不是带错地方了?”

    衙差面对这话,很不屑的道:“就这点小事,何用惊动知府大人。在兵曹司衙门,就能将你们的身份底细盘问清楚。先前你们不识趣,现在别怪我们心狠了。

    要知道,进了这兵曹司衙门,那就不是几两银子能打发的。算了!多说无益,现在你们就等着,接受我们兵曹大人的审讯吧!来人,把他们兵器下了!”

    听到这话,赵孝锡的表情,一下子就阴沉了下来。而赵大直接抽刀上前道:“大胆,我看你们谁也放肆!”

    面对赵大的抽刀,几位衙差显得很意外般道:“哟!这脾气还挺大的,在兵曹司衙门外,你们竟然敢抽刀反抗。你们想造反吗?来人,通知兄弟们过来,让他们明白一下厉害!”

    伴随着发话的衙差开口,几步远的兵曹司衙门里,立刻跑出一群举着刀枪箭弩的兵卒。看到这些兵卒,将自己包围起来,赵孝锡的脸色越发的难看起来。

    这样的兵曹衙门,掌握邕州的兵事,可以想象情况会怎么样。他就算对邕州的情况有所了解,也绝计想不到,形势会靡烂了这种地步!(未完待续。。)

第八十五章 钦差卫队入城

    看着这些律属邕州兵曹司衙门的兵卒,赵孝锡突然有种错觉,觉得这些根本不是兵,反倒是披着大宋军装的土匪。为求财,不惜动用这种国之重器,真令他有些气愤。

    望着将自己一行团团包围的兵卒,赵孝锡推开挡在身前的赵大,指着那位捕头模样的衙差,还有一位身穿铠甲的武官,冷言道:“你们都该死!”

    无边的煞气直冲两人而来,将两人吓了个激灵之时,那位武官还没吭声。身为武官出身,他多少能感觉到,眼前这群人只怕不好惹。

    可站在他身边的捕头却开口道:“大胆,事到如今,你们还敢拒捕。武都头,我看他们肯定不是善类,抓起来严加审问,必能知道他们是何来路。

    你看他们,一个个都穷凶极恶的样子,到了兵曹司衙门前,还敢如此狂妄。太不将你放在眼里了!兄弟们,不要怕,将其擒下严刑拷问,必让他们交待出来邕城的阴谋。”

    在他说这番话的时候,赵孝锡反手道:“赵大,把你的刀借我!今天,我便要看看,这邕州还是不是大宋的彊城。一个小小捕头,也敢如此无视法纪!”

    站在他身边的赵大,也没多说二话,直接将朴刀递了过去。拎着朴刀的赵孝锡,径直朝那位捕头走去。嘴中还冷酷的说道:“敢阻拦者,杀无郝!”

    面对迎面而来的冲天杀气,这位捕头终于感受到死亡的威胁,退缩道:“反了,反了,还想谋害本官。兄弟们,上啊!将他拿下。可是大功一件啊!”

    就在他的招呼声中,两位心腹衙差,一左一右抽刀杀出。面对这两位衙差的杀招,赵孝锡身形不变,一个前突一个后退,反手两刀将两位衙差的手给卸了下来。

    这种速度跟武技。令那位武都头也眼神一凌道:“朋友,你的手段未免太残忍了吧?要知道,杀官差,可是大罪。你们真的要造反吗?”

    对于这位武都头的话,赵孝锡冷言道:“大罪,就凭你也想定我的罪?身为朝廷都头,你就是如此治理地方?你这都头,我看也当到头了。赵大,发信号。让卫队入城!”

    清楚一旦打起来,势必会引起混乱,赵孝锡觉得。他的秘密视察已然结束,剩下的邕城也是他最后一站,确实用不着遮遮掩掩什么。何况,邕州他要亲自整治一番。

    卫队!听到这话,武都头的表情就是一僵。可赵大却丝毫没说话,带着异常冰冷的眼神。从身上掏出一个直筒,用火折子点燃之后。瞬间一朵烟火爆裂长空。

    伴随着信号发出,一直待在外面的王府骑兵卫队,立刻翻身上马道:“王爷的信号,全军进城!敢阻拦者,杀!”

    明白那信号意味着紧急情况的骑兵,立刻将刀枪抽出。开始朝邕州城冲去。看到这大股骑兵出现,守城的邕州城防军,在错愕的表情中,直接丢掉武器仓皇进城。

    一些不知情况的官兵,更是大喊道:“敌骑袭城。快半城门,敌兵袭城!”

    可有眼力的守城官兵,却明显看到,这是打着大宋龙旗还有赵字旗的骑兵。联想到,刚才城中发现的陌生烟火信号,有经验的武官就知道,城里出事了。

    看着这些兵卒仓皇失措的样子,立刻上前几个巴掌道:“叫个屁,没看见那骑兵是打着大宋龙旗的吗?那不是敌人,那应该是朝廷的禁卫骑 兵!”

    守城的武官有点经验,立刻道:“不想死,都老实站着。那是朝廷的禁卫骑兵,要是冲撞被杀,到时别怪本官没事先提醒你们!”

    有这位经验丰富武官的交待,这些失魂落魄的守城官兵,才打起精神站在两旁,看着这些骑兵快马入城,直接朝先前信号升起的地方走去。

    等到最后一支骑兵入城之后,看着这位武官的穿着,立刻道:“你是今日的守城官?”

    武官很恭敬的道:“正是下官!”

    骑士很快掏出一面令牌道:“传钦差大人令,从现在开始,邕州城只许进不许出。敢强行出城者,一律以谋逆论处,听清楚了吗?”

    钦差大人!看着那面龙形令牌,金灿灿的模样,一看都不是凡品。武官同样一个激灵道:“遵命,下官现在就去布置,保证不让一只鸟从城门飞出去!”

    这留下的十人小队,立刻接管了邕州城的城门。其余大部骑兵,很快根据百姓的提醒,来到了兵曹司衙门前,也看到被包围在兵卒之中的赵孝锡等人。

    至于那些守卫衙门的兵卒,还有那些衙门的捕快衙差。从赵大发出信号,就意识到大事不妙。根本没人敢动弹一下,等到这些骑兵出现,那捕头几乎就想拨腿逃跑。

    直到骑兵瞬息出现在赵孝锡等人面前,为首的骑兵马都尚未停稳,立刻翻身下马,单膝抱拳跪倒在赵孝锡面前,显得非常羞愧的道:“末将来迟,让王爷受惊了!”

    王爷!听到这话,那位捕头跟衙差们,直接就傻眼了。想敲诈几两银子,却敲诈到王爷的头上。这下,只怕没人能救的了他们。而武都头等人,同样显得有些傻眼。

    就在这时,偏偏有一个穿着打扮,跟兵曹官模样的武将,从衙门里面走出来。看到外面闹哄哄的场面,一脸酒气冲天的道:“大白天的,吵吵什么?还让不让人睡觉了?”

    面对这样的兵曹官,那些下马的骑兵直接怒目而视。至于赵孝锡更是直接,下令道:“把他给本王拖过来,将这里所有官兵,解除武装等候处置!”

    骑兵们一听,立刻道:“遵令!”

    四个骑兵立刻上前,将这个似乎有些宿醉未醒的兵曹,直接拖到了赵孝锡面前。直到此刻,这兵曹官还异常嚣张般道:“你们是什么人?竟然绑架本官,想造反吗?”

    看着对方还醉晕晕的样子,赵孝锡直接两刀过去,将这家伙的手跟脚都划出一道口子。倾刻间,这位兵曹官立刻惨叫着血流如注,瞬间就清醒的了过来。

    而此时,赵孝锡却言语冰冷的道:“好大的官威,现在酒醒了吗?”

    看着手脚上流出的血,这位已然清醒的兵曹官,却似乎没看懂眼前的形势。相反还大叫道:“武定,你是死人啊!没看到本官,被人用刀伤了吗?还不动手,将他们拿下!”

    面对这样极品的家伙,赵孝锡直接道:“你再多说一句,本王就把你舌头给割了!”

    也许是赵孝锡的恐吓起了作用,又也许是这位兵曹,终于听出本王到底意味着什么。跟傻了一样看着赵孝锡,呆若木鸡般瘫坐在地上。

    见到这兵曹官的雄样,赵孝锡根本没兴趣多瞧他一样,很快道:“赵大,你带领一队骑兵,前往知府衙门,将邕州知府跟通判,还有一干官员,全部带到忠勇祠外。

    赵六,你带一队骑兵,接管邕州城防营。未得本王手令者,城中官军敢有异动,杀!另外安排一小队,全城张贴安民告示,让百姓到忠勇祠看戏。

    林天佑,你带一队人,给本王将兵曹司衙门查抄一遍。本王倒想看看,这小小的兵曹衙门里面,到底藏污纳垢了多少见不得人的东西。

    其余卫队骑兵,将这些衙差还有这位都头,加上这个废物,押送到忠勇祠外。今天少不了,本王又要杀几个人,来祭奠一下苏忠勇的英灵了!”

    接近三百人的骑兵,随着赵孝锡的快速命令,立刻分成几批迅速的离开。而一队骑兵,更是直接冲进兵曹司衙门,将里面关押的所谓犯人给释放了出来。

    另外在这位兵曹司的卧室,还查到令骑兵们震惊的一幕。这位兵曹官的床铺,竟然全部是用白银跟金子给堆积起来的。这捞钱的本事,真的可见一斑啊!

    连赵孝锡也忍不住嘲讽一句道:“看不出,你官当的不怎么样,这捞钱的本事,就连本王也少不了说句佩服。放心,等你死后,本王会好好使用你这些脏银的!”

    命人将这些金银,全部装箱装袋带走,一并送到忠勇祠外。而这个时候,大队骑兵入城,并且宣布邕州城,开始只许进不许出的城门禁令。

    尚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的邕州官员,伴随着赵大带领骑兵,出现在知府衙门外面。拎着一直放在他身上的圣旨,衙门口的衙差,也吓的有些双腿打颤。

    这种拎着圣旨的人,已经很多年没出现在邕州城了。更何况,此次宣旨的人,还是一位武将,甚至身后还带着一票精锐的骑兵。

    根本不容衙差通报,赵大直接拎着圣旨,在一队持刀骑兵的护卫下,直接走进了知府衙门,来到了大堂之上。这时,得知消息的邕州知州,才从后院赶来听旨。

    等到赵大宣读了圣旨,这位邕州知州才意识到,他主政广南的局面将被打破。有这位钦差王爷在,以后他恐怕连广南老二都当不上了。

    可他更加不知道,给他看过圣旨的赵大,立刻传达了赵孝锡的王令。听到赵孝锡已然入城,并让他们到忠勇祠外参观,这位知州立刻意识到,有人给他捅篓子了!(未完待续。。)

第八十六章 老兵的坚守

    看着大批的精锐骑兵入城,这对本就很少看见骑兵的邕州百姓而言,无疑是件非常稀罕的事情。加上城门突然实施的限制令,更令百姓觉得有些莫名其妙。

    可随着一支钦差卫队骑兵,开始拿着安民告示进行张贴。得知这些骑兵,是朝廷琼州王的卫队,邕州的百姓也觉得不可思议,这朝廷的王爷竟然跑到他们邕州来了。

    虽然不明白,告示上为何通知全城百姓去忠勇祠外。可喜欢看热闹的百姓,开始成群结伴往忠勇祠外聚集。不多时,就看到一队骑兵收拾出,一个禁止百姓靠近的高台。

    就在全城百姓觉得,这位王爷到底要做什么时。押送着那位止住血兵曹官,还有几位衙差的卫队骑兵,很快就出现在这些百姓的面前。

    望着这些被当起人犯般绑起来的衙差跟兵曹官,不少百姓都觉得有种莫名的兴奋。似乎猜到,这位在邕州嚣张跋扈的兵曹官,只怕要栽在这位朝廷的王爷手里。

    可在这人群中,不少人却有些意外的道:“那不是武都头吗?他怎么也被抓起来了?他可是个好人,可不能胡乱被杀了啊!这到底出什么事情了?”

    百姓七嘴八舌的询问,让坐在马上的赵孝锡,略显诧异的看了被绑的武定一眼。虽然刚才武定的表情,让他觉得非常生气,可并不代表他会滥杀无辜。

    似乎感觉到赵孝锡的眼神,被绑着的武定,还是一脸从容的样子。仿佛根本没听到,那些百姓对他的评价。这份镇定从容,让赵孝锡也多少有些意外。

    伴随着赵孝锡等人出现在清理出来的空地上,不少百姓都伸张脖子。想看看这朝廷的王爷到底长什么样。可就在这时,先前到这里上香的百姓,很快将其认了出来。

    立刻很兴奋般道:“啊!原来朝廷的琼州王就是他,我说先前在城隍庙里碰到他,就觉得他贵气逼人。原来他是龙子龙孙,也来祭拜我们的城隍苏老爷呢!”

    这位百姓的话。顿时引来身边人的询问。希望知道先前,在这被百姓视为城隍的忠勇祠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毕竟,好奇心那朝的百姓都有啊!

    在这个时候,得到紧急传召的邕州官员,在赵大等人看似护送,实则被押送好不了多少的催促下。也一个个,几乎小跑着赶到这里。

    以往他们出门的仪帐,此刻根本就看不到。等到这些以邕州知州秦明月为首的官员抵达。当着全城百姓的面,参见了赵孝锡后,百姓自然也跪下高呼千岁。

    先前他们虽知赵孝锡是王爷,却因为没人带头,自然不会做出下跪参见的举动。现在这全城的文武官员,都给赵孝锡行礼问安,百姓自然要下跪参见一番。

    没理会这些请礼的官员,赵孝锡却走到百姓前。笑着道:“众位邕城的百姓,今日是本王唐突打扰了。都起来吧!地民跪着凉!”

    赵孝锡的这番举动。让下面跪倒的百姓,自然觉得心里暖暖的。可对于邕州的官员而言,他们却觉得心里有些打鼓。原因很简单,这位王爷都不怎么搭理他们。

    就在这时,赵孝锡转身道:“秦知州!”

    秦明月赶紧上前道:“下官在!”

    ‘知道本王,为何不去知府衙门。反倒先来这里吗?’

    秦明月愣了愣神道:“下官不知,还请王爷明示!”

    就在这时,赵孝锡说道:“赵大,将那不知死活的兵曹官带上来吧!”

    一听兵曹官三个字,这位秦知州的表情就有些丰富了起来。没多久。这位浑身是血被拖上来的兵曹官,看到秦知州喊出的一句话,令百姓跟官员都忍不住皱眉却想笑。

    这位极品兵曹,被拖到赵孝锡面前,看到这位秦知州的第一句话便是:“妹夫,你要救我啊!我可就这样一个妹妹,你可千万不能见死不救啊!

    这些年,我贪的钱,你可拿走大半,这个时候你可不能忘恩负义啊!你是邕城的知州,还是朝廷吏部尚书的女婿,你一定要帮帮我啊!我真的不想死啊!”

    看着这场如同闹剧般的场面,赵孝锡也有种无语问苍天的感觉。他真想不明白,这位秦知州看上去,也不象什么傻子,为何会任命一位这么极品的大舅子当兵曹呢?

    同样被这番话雷不轻的秦明月,望着拉扯自己的小舅子,同样面色红涨的道:“许兵曹,你这样拉拉扯扯成何体统?你可不能乱说,本官跟你可没什么关系。”

    听到秦明月的这番话,许兵曹立刻翻脸道:“tmd,秦明月,你可不能提起裤子不认帐,我如花似玉的妹妹你睡了,现在你却不认帐,你真够无耻的?

    现在出了事,想让我一个背锅,你休想。这些年,我送你的每笔钱,我都有帐记着。我就算死,也要拉你垫背。你这个背信弃义的小人!”

    就在秦明月准备说话时,赵孝锡忍不住吼道:“够了!还嫌不够丢人吗?邕州通判何在?”

    又一个官员上前道:“下官邕州通判刘宾,见过琼州王!”

    非常清楚,秦知州这会怕是要丢官罢职了。这个时候,赵孝锡将他叫出来,只怕是有好事上门。而台下的百姓,自然也期待着,赵孝锡会做出相应的处置来。

    朝赵大一伸手,赵孝锡拿着圣旨道:“奉圣喻,着本王提高广南西路各州府军政大权,着钦差先斩后奏之权。现在本王以钦差大臣之名,解除邕州知州秦明月之职。

    在朝廷圣旨下来前,由你暂时接任邕州知州一职,你能否胜任?放心,这段时间,本王及钦差卫队,都会坐镇邕州,敢反抗本王王令者,别怪本王先斩后奏!”

    刘宾一听这话,内心暗喜之余也赶忙道:“下官谨遵琼州王令!”

    随着他被临时任命为邕州知州,赵孝锡立刻道:“赵大!”

    赵大站出来之后,赵孝锡又道:“着本王令,查抄秦知州家宅,本王要当着邕州百姓的面,亲审这种败坏朝廷声誉的无耻之徒!左右,将其拿下!”

    面对走上前的侍卫,秦明月壮着胆子道:“王爷,未经三司会审,你私自罢本官之职,你就不怕本官到御前告你一状吗?”

    对于他的话,赵孝锡却冷笑道:“那你信不信,你再多说一句,本王立刻持天子剑,将你人头落地,就地阵法呢?”

    看着站在赵孝锡旁边,手持尚方宝剑的侍卫,秦明月很没胆的缩了。对于那位远在京城,几乎都快将他来遗忘的岳父,他基本不保什么希望。

    如果他岳父真的器重于他,就不会让他当什么邕州知州了。更何况,他的那们元配夫人,已然因为患病早早过世。这也是为何,他跟现今吏部尚书有翁婿之意,却无翁婿之情。

    被当场拿下的秦明月,很快就得到围观百姓的大声叫好。不少百姓更是大喊道:“罢的好,这个贪官,应该把他斩首。打他来邕州,邕州的百姓就遭了殃。”

    接下来,赵孝锡当场审问这位极品大舅子。他倒是干脆,很快将这些年,所贪的脏银,还有祸害过的百姓,一五一十的交待了出来。

    听到他连朝廷发放的军饷也敢贪墨,赵孝锡自然是雷霆大怒。审问完毕,让其画押签字之后,直接让侍卫将其拉到忠勇祠前跪下斩首示众。

    那些充当狗腿子的衙差,在百姓同样痛恨的声音中,简短的经过审问之后。在百姓山呼般‘杀了他’的声音中,赵孝锡很干脆也将其一并斩首示众。

    等轮到审讯武定之时,赵孝锡却很平静的道:“武定,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武定很平静的道:“多谢王爷,武定没什么好说的。能看到他们伏法,武官已然知足。”

    从这话里,赵孝锡多少知道,这个武定心里有隐情。而此时,暂时被任命为知州的刘宾,突然上前道:“王爷,下官有事禀告。”

    赵孝锡点头后,刘宾看了武定一样,略带无奈的道:“回王爷,武定原是邕州城防营指挥使。只是自从秦知州的内亲接管兵曹,他就一直被降职。

    每次兵营的军饷发不出来,武定就会被他们降职查办。现在城防营,几乎处于无兵可用的状态。若非武定坚守,邕州城防营只怕早没了。”

    等刘宾说完话,下面不少百姓也说道:“王爷,武大人是个好人啊!千万不能杀啊!他真是个好人啊!”

    而这个时候,去接管城防营的赵六,也带着一行城防营官兵抵达。他们都是来忠勇祠前,替这位前任营指挥使求情的。

    看到这么多人替自己求情,武定也是虎目含泪,觉得他的坚守终于值了。这邕州终归还是变天了,他这个邕州老营活下来的老兵,也终于做到了不离不弃。

    听着这些百姓跟官员的求情,赵孝锡亲自走下台,将其扶起来解掉绳索道:“武都头,你受苦了!”

    短短几个字,却令武定立刻虎泪纵横。能得一朝王爷如此的评价,他觉得今生真的死而无憾了!也无愧,当年这位忠勇祠中苏知州的临终期望了!(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 宣战李朝

    当年的熙宁之战,李朝的大军围攻邕州,时任邕州知州的苏缄,毅然带领全城军民抗击。尽管最后还是被李朝大军攻破,却给其它州城做好足够防御的时间。

    那一年武定还是城防营,一个小小的兵卒,他经历了那一场战争。在邕州城即将陷落的那一刻,知州苏缄让苏定等人,带着一支生力军突围,自己却永远倒在了邕州之中。

    尤记得那时的苏缄告诉他们,无论如何都要记住,邕州城是大宋的州城。不管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任由外敌侵占。而为官为将者,必要以守护的城池共存亡。

    当年他们虽然担负了掩护百姓突围的任何,并最终突围成功捡回了一条性命。可活下来的武定,对于当年苏缄跟那些兄弟,将生的希望给了他们,一直都心存内疚。

    这些年战争的创伤虽然过去许久,可武定却始终无法忘记,当年那场血腥之战的场面。如今的邕州城,大多百姓都是后面搬进来居住的,真正的原住民已然所剩不多。

    随着后来朝廷大军收复邕州城,屡立战功的武定,放弃更好的晋升机会,毅然在战争结束之后。担任了邕州的城防营指挥使,守护着这座兄弟誓死保护过的州城。

    原本前几年,邕州的情况恢复的不错,武定看着一天天繁荣起来的州城,心里无疑也是高兴的。可人就是这样,总会随着时间的延续,忘却一些本不应忘记的东西。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回到州府衙门的赵孝锡。看着讲述完当年历史的武定,已然是泪流满面的样子,也觉得心里滋味不好受。

    想起前世有句话叫‘别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用在武定身上无疑恰到好处。有资格留下的代理知州刘宾,此刻的表情也显得有些忧伤,明白这种事情他也无能为力。

    就在这时赵孝锡突然道:“武定,想过替苏知州他们报仇吗?”

    此话一出,武定跟刘宾都愣了一下,等到赵孝锡再说一遍。武定立刻起身道:“想。未末将做梦都想着,找李朝那帮狗崽子报仇。就算当个普通小兵,我也愿意。”

    听着武定坚毅的说出这番话,赵孝锡突然严肃的道:“武定,上前听令!”

    不明所以的武定,很快收拾情绪走到赵孝锡身前,恭敬的握拳弯腰。而这时赵孝锡才道:“着邕州原城防营指挥武定,晋升邕州军指挥使,负责组建邕州军。

    一应军费粮饷。由琼州王府负责提供。武指挥,你需要做的,便是在半年之内,训练出一支三千人的敢战之士。相应武器装备,半月就将送至邕州军营。

    待本王将令下达,沿着当年李朝进犯的路,杀进李朝替邕州当年遇难的军民报仇。邕州军单独成军,直接归属琼州王府治下调遣。你能做到吗?”

    从一个营指挥使,一跃成为一军的指挥使。武定的职务自然提升了几级。可听到要攻打李朝,武定错愕之余,却很兴奋的道:“回王爷,末将必定尽全力!”

    看着刘宾似乎还没反应过来,赵孝锡将圣旨又给他看了一眼才道:“此次本王提调广南西路军政要务,为的就是准备向李朝出兵。只是事关机密。才未对外公布。

    这位武都头,本王很欣赏他的忠君报国之念,组织邕州军也是有意让他替当年的亡魂报仇。至于邕州城防营,择日刘大人自行组建,本王届时也会派人帮你一下。”

    听完这番话。武定才真正明白,朝廷真要对李朝兴兵了。而这位王爷,便是此次指挥的统帅。虽然他知道赵孝锡的事情不多,却清楚这位王爷是少有文武双全的朝廷王爷。

    既然要招揽武定,赵孝锡也不会太小气。给他一个军指挥使的武职,也能多得到三千的可战之兵。而赵孝锡相信,邕州军的名气,将来一定能震慑住李朝君臣。

    说完这些话,赵孝锡将从兵曹司衙门查抄到的脏银,还有那位秦知州家中所抄的脏银。全部交给刘宾代为处理,也做为随兵征兵的军费开支。

    为了让邕州军真正能成为一支精锐的敢战之师,赵孝锡也给武定派了三十名武卫教官。至于邕州的城防营,赵孝锡则让武定,挑选一位可信之人掌管。

    总之,伴随着赵孝锡进城,罢掉那位知州大人的官职,并移送朝廷进行三司会审。砍掉那位兵曹的脑袋,大量清洗有民愤的衙差捕快。

    整个邕州城的局势,似乎一下子稳定了许多。可鉴于刘宾的能力有限,赵孝锡最终提议,让现在担任其它州城知州的苏缄儿子,回调邕州担任知州。

    不管如何,当年在这里担任过一段时间通判的苏子元,在邕州城的威望不小。做为已故知州苏缄的儿子,眼下他在官场上的进步,其实也慢慢消退了下来。

    没人会永远记着,他是苏缄的儿子。可即将到来的反攻战,赵孝锡希望他来回邕州担任知州。接过他父亲的旗帜,替邕州也替他自已,洗刷当年的血海深仇。

    收到朝廷圣旨的苏子元,对于突然调任邕州知州,也觉得非常奇怪。对他而言,邕州无疑是他熟悉却心疼的地方。原因很简单,在这座城里,他无数亲人一夜尽丧。

    直到前来宣旨的王府卫队长,略显神秘的道:“苏知州,此次是王爷举荐,让你出任邕州知州。原因是,朝廷即将对李朝兴兵,王爷想给你跟邕州百姓一个报仇雪恨的机会。”

    一听这话,苏子元二话不说,很快跟继任的知州交接工作。同样带着一家老小,赶走邕州上任。对他而言,父亲的死,即是他的荣誉,也是他的耻辱。

    得知朝廷派来的新知州,是那位城隍苏老爷的儿子,一些年长的邕州百姓,也举手称快。当年苏子元担任邕州通判,也为邕州重建做了不少工作,拥有一定的民心基础。

    虽然只担任了短短一段时间的知州,可刘宾非常清楚,他才疏学浅,确实不适合担任一路首府的知州。可他同样清楚,配合好这些兴兵李朝之战,他应该还能更进一步。

    在与苏子元密谈了一段时间后,赵孝锡很快在邕州百官跟百姓的送行下,大张旗鼓的离开了邕州。而他留下的卫队精英,却开始进入紧锣密鼓的备战之中。

    等到李朝觉得,对面的邻居似乎有些情况不对时,却愣是刺探不出什么情报。有武卫联合布衣阁的监控,李朝派进广南打探消息的谍报人员,大多都死于非命。

    失去了情报的支持,李朝自然越发提心吊胆。可伴随着,李朝沿海,开始发生海盗袭扰的事情。李朝的君臣,也开始被沿海各城镇的状况而吸引了注意力。

    这次海盗,自然都是赵孝锡手下,那些不适合加入海军的原海盗假扮。他们要做的,就是在李朝的沿海各城镇制造混乱,让李朝的官军疲与奔命。

    而此刻的广南西路各城,城防营都变成了训练军营。一批批新招收的新兵,进入了漫长而又坚苦的训练当中。每批新兵试训结束,便投入清剿境内山贼的行动中。

    一直担心,大宋如此训练城防军,到底有何企图的李朝。得知这些城防营,训练出来之后,并没如他们担心的那样,挺进李朝,反而去找那些山贼的麻烦。

    谁都清楚,在两国交界的山林地带,山贼的数量确实非常之多。那怕李朝境内,也活跃着不少占山为王的山贼。李朝的官军,面对他们时,也显得有些无能为力。

    时间一天天,一月月的过去。而在得知,广南西路的城防营,都完成了一轮集训之后。赵孝锡立刻下令,开始往琼州跟邕州这些战时的后勤基地,大量运送粮食武器。

    其次岳老三的海军,同样完成三艘炮舰的试训,也是时候拉出去展露一下锋芒。由海军官兵组成的一支三千人火枪队,此刻也全部集结于琼州岛。

    他们将跟随海军一道,担任从海面向李朝发动进攻的任务。而赵五训练的琼州军,已然抵达了邕州城,跟武定训练的邕州军正式,组成从陆路攻击的第二军。

    从大理方向发动进攻的统帅,则由他们的王世子段誉担任。战略布局已然完成,随时就等赵孝锡一声令下,三路大军将齐聚李朝,将这个边陲小国催毁吞并。

    可在此之前,赵孝锡却清楚,开战也要有个好理由跟好借口。那些一直养在琼州大牢的李朝海盗,也到了使用他们的时候。

    一封盖着琼州王大印的质问函,很快送达了李朝皇帝面前。看着这封质问信函,同样野心勃勃的李仁宗,正是精力旺盛的年纪,自然被赵孝锡的质问口气给惹恼。

    很不客气的,将琼州王府派出的使者,乱棍打出了李朝朝廷。望着临走时,琼州王府使者的威胁,李朝的群臣都觉得,大宋都没能把他们怎样。一个王爷,又敢做什么呢?

    就在琼州王府派出的使节,离开李朝都城的半天后。一位行商的李朝商人,带着万分忌惮的心,给李朝送来了一堆不知是何物箱子。

    打开箱子,看看一个个狰狞的人头,李朝的君臣都吓一跳。等到商人将那封信贴递上,纸上只有一个用血写成的大字。战!(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 海军VS水军

    李朝,又称作后李朝,与陏朝时期李贲所建立的前李朝有所区别。是后世南越历史上的一个朝代,都因该朝君主姓李而取此国名。

    北宋大中祥符二年,前黎朝的左亲卫殿前指挥使李公蕴夺取帝位,次年改元顺天,定都升龙(后世的河内),是为李太祖。李朝建国后,采取唐宋王朝的集权政治制度。

    如今继皇帝位的李乾德,算是李朝的第四代皇帝,同样也是幼年登基。由当时指挥熙宁之战的李朝名将李常杰辅佐即位,后被称为李仁宗。

    看着堆放在大殿之上,那些血淋淋的人头,还有这封用鲜血所写的战书。李乾德自然非常愤怒,觉得这个大宋琼州王,还真的是不知天高地厚,敢向李朝宣战。

    望着李乾德暴跳如雷的神情,大殿中的兵部尚书却道:“皇上,琼州王的使者,半日前刚离开都城。这份战书便被人送到宫殿之上,依微臣浅见,此战怕是无法避免。”

    李乾德听到这番话,立刻道:“要战便战,难道我堂堂李朝,还怕一个大宋的王爷吗?传令诸军,立刻集结备战。就算他不来,朕也要进攻琼州,取那琼州王的项上人头。”

    对于李乾德的话,满朝文武百官,却觉得此事有些不同寻常。从他们感觉到的情况,此次那位大宋王爷的举动,明显是有备而来,并不象义气用事啊!

    在李朝随着圣旨喻下,开始聚结大军准备战斗时。已然用人头祭旗的赵孝锡。亲自坐镇海军的战船,王驾亲征李朝。而另外两路大军,同样在做着出兵的誓师大会。

    都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虽然他们没养这么久。可此番参加的海陆两军兵卒,都清楚给他们发饷的是谁。这上百个日夜,吃的穿的都是谁给的。

    眼下到了他们报答之时,将士自然也是雄心壮志,希望通过此战能再立新功。毕竟,他们这些大多数的普通兵卒。想晋升就要靠战功来打底。

    带领琼州海军出征的赵孝锡,看着千帆竞渡的场景,也觉得此番出征李朝。似乎真有点兴师动众了。可他清楚,此战必须速战速决,三路大军合围李朝都城升龙。

    此番赵孝锡比其它两路大军,提前一步踏足李朝。而首个攻击的目标。便是李朝最大的水军基地。清化城水军。被斩的那几个家伙,便是这支水军出来的海军成员。

    跟往常一样,无所事事的李朝清化水军,突然看到他们的军港海面上,出现数都数不清的船帆。立刻意识到,这不是什么商船入港,而是敌军来袭。

    待在哨塔上的哨兵,立刻敲响了铜锣。那刺耳的铜锣之声,令整个水军营地的李朝官兵。都显得有些愕然。直到哨兵尖叫道:“敌船进犯,升帆迎战!”

    这些也算训练有素的李朝水军,很快穿好军服带上武器,有序的登船升帆。可等到他们驾船,出了港口码头的时候,望着已然降速的琼州海军,根本没有交战的信心。

    李朝的水军都统,望着这些比他们大了不至一倍的琼州海军。显得非常难以置信的道:“这不是真的,这是大宋的水军,他们怎么会来这里?他们到底想做什么呢?

    快,赶紧派人给皇城送信,就是大宋的水军大举来犯。以我们的实力,怕是根本没办法与他们对抗。可不管如何,也要抵挡他们一下,不然清化城就彻底完了。”

    在这位水军都统,似乎很尽忠的做出此番决定。一艘快船,就带着他的命令,往港口的方面逃去。而这个时候,琼军海军三艘炮舰,已然做好进攻的准备。

    一身铠甲在身的岳老三,很认真的道:“启禀王爷,大军已做好进攻准备,请示下!”

    坐在旗舰之上的赵孝锡,一身大宋王袍,很平静的道:“转令众军,此战之后,本王不想看到,李朝再有一艘可战之船。”

    ‘遵令!’

    拱手的岳老三,很快让传令兵,挥动着手中的两面小旗。这种旗语,也算是赵孝锡在组建海军,开始实行的新传令方式。相比靠嘴喊,这玩意无疑更醒目一些。

    三艘炮舰上的指挥官,看到发来进攻的旗语,立刻道:“升帆,加速!今日一战,我们必要抢立新功。等下,你们这些家伙,都给老子打准一些,明白吗?”

    听着自家统领的吼声,这些训练许久,炮弹也不知打了多少的海军炮兵们。也没多说什么,开始紧张有序,做着开炮前的准备。

    望着三艘巨大无比的战船加速行来,其它大宋的战船,却速度缓慢的吊在后面。这举动,让李朝的水军都统,稍稍不解之余,却觉得这是一个夺船的最好机会。

    立刻下令道:“全军出击,夺了这三艘战船,给大宋人一个教训,让他们知道,我李朝水军也不是好惹的。杀啊!”

    伴随着他的命令声,那些降帆的李朝水军,又开始升帆或开始划浆。希望能早一点围上去,夺下这三艘在他们看来,确实有些巨无霸一样的战船。

    对于李朝水军不逃,反倒一捅而上直奔炮舰而来。三位炮船指挥官,都觉得这种情况下,根本用不着测试什么距离,直接轮着开炮,将他们全部送进大海之中便可。

    很快这些统领就让炮手,做好开炮前的准备。听着船上观望手,不断报出李朝海军与他们的距离。这也便于,指挥官好下令开炮的命令!

    等到进入射程之后,三艘炮舰在没有约好的情况下,却几乎同时打响了第一轮炮击。看来,这三个指挥官,都想开个头彩。结果,谁也没讨到先,炮击几乎是同一时间展开。

    正在加速冲刺的李朝水军,听着前方传来巨大的轰鸣声,顿时就觉得一阵愕然。望着三艘大宋战船,在轰鸣声中冒起滚滚浓烟,而他们前面却出现不少黑点。

    伴随着这些黑点,以几乎肉眼难分的速度,在他们面前越变越大时。这些根本不知,大炮是何物的李朝水军,还显得很好奇,盯着这些炮弹掉落到船上。

    只是随着炮弹落到他们船上,突然发出巨烈的爆炸声,甚至将他们的战船一下撕裂时。这些李朝水军,终于明白这种黑疙瘩,有多么惊人的威力。

    望着首轮炮弹,将李朝的十余艘战船送进大海,惨叫之声更是此起彼伏时。三位炮舰的指挥官,都忍不住大叫一声好,继续下令道:“装弹,开炮!”

    又是一阵巨响声,那些李朝官兵终于明白,在他们没接近人家战船时。这此炮弹,就足以将他们送入大海。尤其挨着炮弹的水兵惨状,真可谓死不全尸啊!

    港口海面上的巨响声,自然引来港口一些百姓的观望。看着那海面上,不断清晰起来的大量战船,不少李朝百姓都觉得,这到底是发生什么了?

    直到有官府的兵卒,一脸惶恐的道:“快逃,大宋的官军打来了!赶紧逃吧!晚了,大宋官军上岸,我们就逃不了了!”

    至此,清化城的百姓,终于知道什么叫战争来临。官府自然第一时间,紧闭城门,召集城中的青壮入城守卫。至于外面没进城的百姓,也只能寄望他们有命活下来。

    在这种炮击当中,李朝的水军统领,似乎很幸运的活了下来。几艘跟在他身边的小船,也很幸运的逃过一劫。而此刻,他们的想法都只有一个,靠近那艘大船就安全了。

    是这样吗?

    望着一些幸运逃过炮击的李朝战船,终于抵达他们的战船附近。战船的指挥官,立刻吼道:“火枪队,做好射击准备。速度不变,直接给老子碾过去!”

    这种炮舰的体积,相比李朝水军战船的体积,无疑要大上一倍不至。在这种情况下,就算直接撞上,最终被撞烂的,还是李朝水军的战船。

    早就考虑到,炮舰在近战时火炮失效的情况。这些炮舰外面,可都是包着铁皮跟铁刺。在风帆全张的情况下,比它小的战船还真是一碾便碎。

    望着三艘大船终于不再发出吼叫声,累的一身汗的李朝水军都统,立刻兴奋的道:“冲,冲,冲,他们终于打不出铁蛋子。轮到我们出手了!”

    想法是好的,可现实却是残酷的。望着直接碾压而来的大宋炮舰,这些李朝水兵第一次觉得,他们的战船为什么要造这么小呢?

    被迎面撞上的李朝战船,命运还凄惨的得到了分崩离析碾压的下场。而终于准备登船的李朝水兵,却发现这些战船滑不溜手,很难攀爬不说,上面还有一群朝他们冷笑的大宋官兵。

    就在他们困惑,这些官兵为何不用箭跟刀时,那些火枪兵听到‘开枪’的命令。终于点燃了火绳,打出了对李朝宣战的第一枪。

    伴随着这种炮仗般的清脆声音响起,这些还想着夺船的李朝水兵,就感觉身上某个地方一痛。什么都不知道,立刻一头栽进了大海之中。

    逃过炮击的李朝都统,更是被几杆火枪盯上。没等他射出第一支箭,这几杆火枪响起,他立刻觉得眼前一黑,再也不知后事如何了!(未完待续。。)

第八十九章 用炮弹劝降

    开战之前,尽管已经猜到了结果。可看到海军的炮舰,以碾压的形式将李朝最为精锐的水军送入海底。很多观战的海军将士,也没来由觉得心中一寒。

    只是相比李朝水军官兵的绝望,琼州的海军将士却觉得庆幸。他们非常庆幸,这样的炮舰是他们独有。因为有了它们,海上交战变得异常轻松了起来。

    都说打仗是免不了死人,可此次出征李朝,无论是武官还是士卒,都希望自己是那个能活下来了。只有活下来,他们才能享受胜利的果实。

    望着眼前这一幕,赵孝锡却很平静的道:“岳老三,命令运输船开始靠岸,陆军开始登陆集结。传令众军,任何敢反抗的李朝人,不论是兵是民一律杀无郝!”

    这话听的岳老三心中一寒,却明白这是初战,必要的杀戮跟震慑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将李朝军民的精气神打垮,想统治李朝也会变得异常困难跟麻烦。

    有时候,狠一些的杀戮,反倒能解决这种问题。不管怎么说,这个时代的李朝人,还有不少心向大宋。对于成为大宋的子民,相信他们也不会过于抗拒。

    而赵孝锡要的,就是这些顺从的臣民。至于不顺从,甚至还有所敌视的,赵孝锡采取的方式就是杀。当然,这也是前提的战略目标,后期不服从的,他有的是办法收拾。

    伴随着岳老三下令,传令兵立刻挥动两面旗子。往前面挥动了几下。跟在炮舰后面的运输船,立刻升帆加速。以此同时,炮舰也进入李朝水军的军港之内。

    看着那些躲在码头箭楼上的李朝兵卒。三位炮舰指挥官,立刻拉开各船的距离。调转船头下令道:“换爆破弹,替后面的兄弟清理出一块空地来!”

    虽然三位炮舰指挥官清楚,这些李朝的码头守军,是抵挡不住他们的大军登陆。可他们同样清楚,以炮舰替他们开路清扫抵抗,会让后面的兄弟部队登陆更顺畅。

    本身就胆战心惊的李朝兵卒。看着三艘大宋海船进入。根本就没办法阻止,甚至在他们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军港被人占据时。三艘炮舰再次发出了怒吼的声音。

    先前在岸上,也听到这种打雷般声音的李朝兵卒,不太明白这飞起来的铁疙瘩到底是什么。可挨上这种铁疙瘩,响起的二次爆炸。却令他们魂飞魄散。

    一些站在箭楼上的李朝守军。看着这种铁疙瘩,直接飞到他们的箭楼之下。一声巨响之下,箭楼立刻塌陷下去。待在上面的弓箭手,来不及做任何反应,就被甩飞出箭楼。

    这种从未碰到过的打击手段,彻底催毁了他们心底的抵抗意识。而这个时候,运送火枪兵跟陆军的运输船,已然平稳的靠岸。搭上船板之后,船上的兵卒立刻加速下船。

    看着这一支支精锐的铁甲之士上岸。再傻的李朝官兵都知道,再不跑就跑不了。那些还想忠于职守的李朝将领,根本就没法阻拦,这些已然吓破胆的兵卒。

    随着一支支小队集结完毕,带队的武官都很迅速的道:“准备战斗!将港口之敌全部肃清,迎接王爷上岸。各队,随我出击!”

    完成了集结,这些五十人一支的小队,便各自为战般往被炮舰清理过的码头冲去。对于这些来袭的大宋步兵,一些亡命的李朝兵卒,基本没靠近便被击杀。

    等到后面陆续上岸的步兵抵达,他们要做的事情几乎没有,就算有事也就是清理尸体。以此同时,海面上不少琼州海军士兵,则开始收容俘虏。

    当然,要当俘虏便要有俘虏的态度。敢呲牙的落水李朝兵卒,则被排除在俘虏的资格外。反正这大海,也不差多添加一具尸体。

    如果想当俘虏,那就乖乖的听从打捞队的命令。他们未来的命运,将变成目前急需苦力的各工厂主,向琼州王府租用的免费劳动力,直到他们被下令解除这种服劳役的命运。

    总之,为了打好这场战争,赵孝锡投入了海量的资金。而他要做的,就是从战争中,将这些投资给赚回来。这些俘虏,便是他赚取的第一笔财富。

    等到赵孝锡的战船,也顺利的靠岸之后。赵孝锡很快道“岳老三,接下来封锁李朝一切出海的地方。记住,本王虽然需要俘虏。可不希望,为了俘虏伤了自家士兵的性命。

    还是那句话,敢于对抗我们的,一律杀无郝。就算本王需要俘虏,那也必须是老实听话的俘虏。不服管教的,一律杀!听明白了吗?”

    岳老三很恭敬的道:“末将明白!”

    此次进攻清化码头,只是海军的第一仗而已。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将所有李朝的水军,彻底摧毁于海中,不让他们有任何水军,敢于出海一下。

    这样一来,大宋的官兵,就能通过海军,源源不断的进行登陆。而此次赵孝锡统领的这一支军队,要做的便是,将眼前的李朝一分为二,让其首尾不能兼顾。

    交待完海军的作战任务,赵孝锡端在于战马之上,望着前方正在打扫战场的码头兵营。很快道:“留下一个步兵营,接应后续的物资补给,其余各军往清化城开进。”

    身边的传令兵,很快将他的命令传达下去。没多久,这座港口码头上,只保留了一支五百人的部队,还有一艘炮舰,其余登陆的官兵迅速前进。

    已然严正以待的清化城官兵,看着陆续抵达到城外的大宋琼州军,那军容严整,刀枪如林,铠甲幽黑的样子,也着实吓了一跳。

    等到赵孝锡带领护卫抵达,看着城头上来去匆忙的李朝守城军,赵孝锡很平静的道:“去个人,告诉城里的李朝官兵,打开城门投降,本王饶他们一死。

    如果他们敢拒不投降,城破之后,全城官兵一律杀无郝。这是本王踏足李朝的第一战,希望他们好好考虑一下,别逼本王下狠心!”

    身边的侍卫很快上前道:“城上的人听着,我家王爷说了,让你们打开城门投降,王爷仁慈可饶尔等一条性命。如若顽抗到底,城破之时,官兵皆杀之!”

    似乎觉得侍卫干说话,不太管用,赵孝锡朝身边的侍卫道:“通知火炮营,给他们见识一下火炮的犀利。告诉火炮营,本王觉得那城门楼子不太好看,先把它炸了吧!”

    听到赵孝锡这样说,侍卫也觉得想笑,却没敢笑。骑马通知火炮营,将他们带来的几门小炮,开始推到城门口,给城里那些李朝将士感受一下火炮的犀利。

    望着城外大宋官兵的举动,城上很多李朝官兵,都不太明白。那放在架子上的黄管子,到底是什么东西。可却清楚,那肯定是宋朝人的秘密武器。

    正在犹豫,到底要不要开城投降的清化县令,立刻道:“你们不是说,给我们一点考虑的时间吗?为何这个时候,又要做出开始攻城的举动呢?”

    侍卫对于这话,很直接的道:“我们王爷,要进城吃晚饭。现在时间不早,所以我们要抓紧点时间。为了让你们早点做决定,特意给你们提提醒。”

    就在这时,炮兵营的官兵,将一门铜制火炮,推到了城门前。炮兵仔细朝城门楼子比划了一下,才点头道:“炮位调设完毕,可以开炮了!”

    负责指挥炮兵的营官,很快道:“行,那就开炮吧!记住,这第一炮必须打好,王爷在后面看着呢!打好了,回去之后老子给你们请功!”

    听着这话,炮手们很高兴的道:“营头,你就瞧好了!”

    一切准备妥当,炮手将炮弹塞进炮筒之内,一名士兵就将火折子点燃。往炮筒尾部点燃之后,没多久一声巨响,一颗炮弹喷涌而去,直奔眼前的城门楼子而去。

    待在那里的李朝官兵,虽然不明白那玩意是什么。可看到炮弹来袭,还是很惊慌的道:“快快躲避!”

    就在他们抬脚准备离开时,炮弹很准确的命中城门楼子。一声巨响之后,城门楼子上的瓦砾碎石,很快掉落下来,让站在附近的李朝官兵都遭了殃。

    在李朝守城官兵觉得,这种武器到底怎么抵挡时。城下赵孝锡,却很满意的道:“不错,炮兵营这炮打的不错,给他记一功!炮兵,各赏五两纹银!”

    侍卫一听这话,也显得很高兴,将这个消息通报给,同样很高兴的炮兵营官兵。听到全营记一功,开炮的炮兵们,还能赏五两纹银,这些官兵自然越发兴奋。

    而负责喊话的侍卫,很快道:“城上的人听着,这只是一次警告。你们要是再继续顽抗,等下就不是一颗炮弹了!现在投降,还来的及,你们不要犹豫了!”

    话是这样说,可立了功的炮兵营,这时却又装填了第二枚炮弹。这个时候,他们根本用不着心急,打好每一颗炮弹,才是他们最应该做的事情。

    结果这种炮弹的劝降方式,进行到第三发的时候,城上的清化城县令终于道:“不要再打了,我们开门投降,希望你们言而有信!”

    听到不用打仗,第一座城就顺利拿下,赵孝锡自然觉得,这是一个开门红非常不错。照这样的速度下去,只怕进攻到升龙城,也要不了多久!(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后知后觉的李朝

    当赵孝锡在骑兵卫队,还有铁甲步兵崇拜的眼神中,很平静的走进清化城时。那位已然拿着清化城民册还有官印的清化县令,却带着全城官员跪迎赵孝锡的到来。

    面对这位县令的投降乞生,赵孝锡却没怎么理会,直接让身边的赵大他代受降。这种方式,无疑是对这些李朝官兵的污辱。可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却没有选择的权利。

    骑马入城的赵孝锡,看着那些清化城百姓敬畏的眼神,很快道:“赵大,告诉这位清化城县令,他打开城门投降,让他免去被杀头的风险。

    只是想活命,还必须配合我们的进城。让他张贴安民告示,告诉全城百姓,不得有任何对抗大宋官兵的举动。敢于挑战大宋者,一律杀无郝!”

    赵大很快道:“遵令!”

    在赵孝锡开始让随军的后勤官,开始清点所点,封存清化城的府库。这些都是他的战利品,自然要好好查收一下。而这个时候,一支支步兵,却开始查抄这些官员的家产。

    早有布衣阁的秘探,将城中那些大户跟官员的情况调查出来。进城的官兵,只需要按人名查抄物资便行。一些跟大宋关系不错的商人,却很幸运逃过一劫。

    与此同时,不少聚集在琼州的商人们,也开始坐船。他们做为跟赵孝锡,最为关系紧密的伙伴,将成为这场战争,最为坚定的支持者跟受益者。

    他们都租用新南城运输船。带着新南城银庄开据的银票,到李朝境风收购那些,应该会很便宜的战利品。那怕是俘虏。拉到琼州跟新南城,那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现如今,随着赵孝锡旗下,各个工坊都进入正规。大量的产品需求,也促生了对劳动力的需求。聘请这种俘虏苦力,跟聘请普通的百姓,自然是俘虏价格更便宜。

    另外占领国的资源。同样是这些商人希望抢购到的东西。这年头,习惯凡事抢个先机的他们,自然希望第一时间赶到那里。捞到这开门红第一战的胜利果实。

    在赵孝锡命令全军,在清化城休息一夜。明天继续朝旁边的县城进攻,彻底以清化城为基点,将李朝的统治区。截断成两段。好便于他们分而击之。

    而此刻随着夜幕降临,与邕州接壤的友谊关,李朝守军镇守的要塞。却突然来了一批,蒙面的黑衣人。看着前方李朝官兵镇守的要塞,这些黑衣人都流露出满脸的杀气。

    伴随着他们抵达城墙之下,这些黑衣人非常熟悉,将三角爪准备的抛开城墙之上。试着拉了一下,确实没有问题之后。黑衣人快速的攀爬至城墙之上。

    等到黑衣人陆续上墙之上,不少黑衣人都从背后。掏出一把做工精湛的手弩。在领头黑衣人的手势指挥下,慢慢朝那些守城的李朝兵卒杀去。

    随着黑衣人陆续做好准备,将手弩对准那些站在火光下,全然不知危险的李朝守军。领头人一个手势之下,这些手弩几乎同一时间射出致命的弩箭。

    伴随着弩箭穿喉而过,这些黑衣人给狸猫一样,将他们给抱住拖进黑暗之中。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黑衣人们分两路,开始往城门下走去。

    在他们清理完,今晚要塞值勤的李朝兵卒之后。不少已然休息的兵营外,也出现了他们的身影。而这个时候,他们手中的武器,都变成了一根根竹筒管子。

    捅破这些兵卒休息的窗户,黑衣人们开始往里面吹气。等到一股股烟雾弥漫进兵卒休息的房舍,在外面待了一会的黑衣人,才拎着短刀走了进去。

    此刻里面休息的人,已然全部昏睡了过去。而黑衣人要做的,就是将他们一一彻底送入,再也无法醒来的睡梦中。一切搞定,一身血气的黑衣人,便迅速的走出兵营。

    仔细检查一遍,看到这处李朝官兵把守的城关,再也没有活人之后。黑衣领头人才道:“发信号,通知琼州军跟邕州军连夜通关!”

    从这简单的话里,便能听出他们都是赵孝锡的手下。而他们此番的作用,便是替两支从陆上发起进攻的部队,清除掉类似这种易守难攻的要塞。

    白天已然抵达友谊关不远的两支军队,官兵们白天已经休息了。此刻静静的,坐在一处隐密的山谷之中,等待着他们统领的命令。

    等到夜空之中,突然绽放出一朵绚丽的烟花,身为此路指挥官的赵五,立刻笑道:“看来,武卫们已经得手了。武将军,我们可以出发了!”

    此次从陆路进攻,赵五为主帅,武定为副帅。而他们两支部队加起来,总兵力达到了一万二千人。其中也包括,一些配合他们的辎重部队。

    听到夺关的武卫得手,武定同样觉得非常意外。尽管他知道,如今的友谊关,李朝驻扎的兵力不多。可谁都清楚,友谊关地势险峻,依山而建的城关,更是易守难攻。

    可就短短一晚上不到的时间,友谊关就被拿下。那些看上去,更象武林人士的黑衣人,实力真的强悍到这种地步吗?

    不管如何,拿下友谊关,意味着他们进入李朝的大门被打开。接下来他们要做的,就是在李朝还没反应过来前,挺进到友谊关后面的谅山城。

    那里原本以前,也是大宋的属地。只是后来,李朝进贡之后,不知友谊关有多重要的大宋皇帝。毅然将谅山,让给了李朝。而李朝付出的,只是一些贡品而已。

    随着武定下令,全军开始起拨。坐在山谷中,已然精神饱满的士兵们,开始点燃火把。变成一打火龙般,开始朝友谊关挺进。而看到他们抵达,这批黑衣人很快就离开。

    看着整个要塞兵营,已然没有一个活口。武定这种老军伍,同样觉得深受震撼。这样神出鬼没的黑衣人,无疑是守城守关官兵的噩梦。

    可好在这些黑衣人,跟他们都是一伙的。留下五百兵卒,镇守友谊关之后,赵五跟武定继续下令,全军连夜急行军。必须赶在天亮前,抵达谅山城外对其行进包围。

    这些经受过无数次夜行军的新式步兵,对于夜晚行军也显得非常熟练。加上他们不用担心,沿途遇到什么伏击,行军起来也更加轻松许多。

    而先他们一步出发的黑衣人,要做的便是,替他们打前哨。直到赵五的大军抵达谅山城外,开始在一个山谷中稍做休息,准备天明之后攻城战。

    一夜之间,友谊关失守,谅山城被围。这种情况,只怕李朝君臣都没有想过。可他们更加不知道的是,随着两路大军的顺利,大理国同样开始发兵展开进攻。

    这些年,跟大理也算经历过多次摩擦的李朝官兵。却不知道,这次他们再也没有援兵。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国都都时刻处于大宋的兵锋之下。

    正如当年的李朝,突袭大宋的边关三州一样。此次的赵孝锡,同样利用兵贵神速的道理。战书刚刚下达,大军就迅速挥军叩关,让李朝根本来不及反应。

    而这个时候,李朝国都升龙城还处于歌舞升平之中。对于他们而言,今天大宋琼州王的战书,只是让他们觉得有些吃惊,知道李朝又要进行战争。

    可他们从未想过,大宋会在这个时候,对他们发动战争。毕竟,在他们看来,大宋根本就不重视西南的兵事。没有朝廷的支持,一个王爷说发动战争,又有多大效果呢?

    偏偏赵孝锡,在布置战争的时候,一直都加强情报工作的管控。任何发现大宋有开战苗头的李朝官员,总会在不知不觉间意外身亡。

    相反一些,大宋西南匪乱糜烂的情报,却不断的送进李朝皇帝跟兵部手上。连自己地盘都搞不定,又谈什么发动战争呢?却从不知,这本就是一招障眼法!

    直到深夜的国都城门下,来了一匹快马,站在城门下高喊道:“快开城门,清化八百里加急战报!大宋水军,发动偷袭了!清化陷落在即!”

    因为驿兵是从码头战开始,就被派遣到国都来报信。以至他并不知道,此刻清化城已然陷落。甚至等到李朝反应过来时,他们与清化以南的各城,已然失去了联络。

    站在城门上的守军,听到楼下的驿兵,喊出这番话,还以为是说胡话。站在楼上询问了两遍,才确认了他的信息,立刻打开城门放进入城。

    看到已然累的快瘫倒的驿卒,守城将也问道:“兄弟,你刚才说的都是真的,大宋今天发兵攻打清化城了?”

    驿卒点头道:“大人,是真的,清化水军怕是已然全军阵亡了。大宋的水军,来了好多战船,都将清化港外给塞满了。军情紧急,还请大人赶紧去通报!这是加急战报!”

    守城将一听这话,同样被吓倒了。立刻让人,带着这个驿卒赶往皇室前。告诉守卫皇城的守军,清化有紧急战报送达,需要立刻送抵皇帝手上审阅。

    最初守卫皇城的兵将,觉得有什么事情,非要连夜吵醒有可能休息的皇帝呢?直到得知清化城危在旦夕,他们才意识到,大宋真的发兵攻打李朝了!(未完待续。。)

第九十一章 应战总动员

    被太监连夜吵醒的李乾德,无疑是非常郁闷的。在他想来,如果没什么急事,敢吵醒他清梦,这些太监也要斩首示从。这深秋的夜,冷冰冰的宫殿那有后妃的被窝暖和呢!

    其实不光李乾德这个皇帝不满,跟他一起的后妃同样不满。好不容易晚上享受一番恩宠,偏偏就有什么紧急情况,需要皇帝连夜做出批示,这不是浪费她好难得到的机会吗?

    可身为李乾德身边的心腹太监,非常清楚清化送来的战报意味着什么。虽然满朝文武,对大宋都不抱太多惧怕。可也是建立在,他们不觉得大宋会攻打李朝的前提上。

    眼下大宋不但发兵李朝,而且几乎是采取不宣而战的迅速手段。没等李朝做好准备,大军已然兵临清化港口。这事那里能耽误呢?要真留到明天,指不定真要被砍头。

    走出后妃寝宫的李乾德,很是不满的道:“小李子,若是你给不了朕一个合理解释,你就小心你的项上人头吧!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你必须扰朕清梦呢?”

    太监总管立刻哈着腰道:“皇上,若非急事,给老奴几个脑袋,也不敢打扰皇上的休息啊!先前守城将带着一位驿卒连夜进宫,递来清化八百里加急战报。大宋入侵了!”

    一听这话,正往御书房前进的李乾德,愣了一下道:“什么?你在说一遍?谁入侵了?”

    李总管只能再次说道:“回皇上,是大宋的军队入侵清化。驿卒来的时候说。大宋的水军已经入侵清化港。我们的水军,只怕抵挡不住啊!”

    面对李总管很清晰的讲出这番话,李乾德也是心中一惊。联想到白天发生的事情,他立刻意识到,此次大宋兴兵来犯,只怕是早有预谋啊!

    不然,怎么可能战书一到,他们的大军就兵临清化。连一点准备的时间,都没给李朝保留呢?这是要出大事的节奏啊!一下子,李乾德的脑子就清醒了过来。

    加快脚步道:“传朕旨意。即刻召开六部大臣进宫。另外让清化来的驿卒。到御书房等着。朕想知道,此次大宋到底派了多少兵,又到底是何人所派!”

    做为年富力强的李朝君主,如今年过三旬的李乾德。无疑称的上年富力强。加上这些年。他也算励精图治。将李朝的国力也提升了不少。

    可这不意味着,他能真正无视大宋的入侵。谁都清楚,这年头大宋的眼睛都盯着西北。何时他们的战略重心转移。来盯到他们这些西南小国头上了。

    如果真是这样,举全国之力举兵的大宋,根本就不是李朝所能对抗的。而且李乾德很快意识到,这次大宋有备而来,只怕图谋甚大啊!

    清楚这种情况事关国运,皇宫的太监们自然不也大意。连夜带着皇帝的旨意,前去六部大臣的府弟传旨。听到紧急传召,诸位大臣同样是心中一惊,匆匆的爬出被窝赶来。

    等到六部大臣齐聚,已然传召过驿卒的李乾德,又让驿卒将清化的形势,跟这些心腹大臣说了一遍。得知大宋此次,真的兴兵入侵,这些大臣也是心中一惊。

    就在这时,李乾德询问道:“李爱卿,大宋的军情刺探,一直都是兵部负责。为何此次大宋兴兵,兵部没有任何预兆呢?这么多水军出去,为何兵部没收到消息呢?”

    身为兵部尚书的李佑,很快道:“回皇上,据臣所知,大宋的水军实力并不强。如果臣没猜错,此次兴兵入侵清化的人,很有可能便是琼州的那位王爷。

    就前段时间,商人进贡给皇上的琉璃,便是这位琼州王治下的新南城生产出来的东西。从那些商人嘴中得知,这位琼州王似乎就水军的实力不错。

    皇上,你觉得会不会是前次,我们水军进入琼州岛劫掠的事情。让这位琼州王知晓,才特意派兵进攻清化,想让我们给他一个答复呢?”

    对于这位兵部尚书的猜测,李乾德很不满的道:“李爱卿,朕要的是真凭实据,而不是什么猜测。不管如何,此次大宋兴兵清化,朕必须给他一个教训。

    传令武胜、保胜、万捷三军,即刻整军出发前往清化。必须将大宋来犯之敌,全歼于清化境内。同时传令神电、龙翼两军兵出友谊关,进攻大宋广南各州。

    其次通令全国各厢军集结,镇守各处边关隘口。这次朕要让大宋知道,轻易出兵李朝的后果。朕没找他们麻烦,他们反倒来找朕的麻烦,真是岂有此理!”

    见李乾德动怒,户部尚书上前道:“启禀皇上,如此兴师动众,只怕战事短时间将不会平息。这样一来,国库的储备,恐有些储备不足啊!”

    面对户部尚书的话,李乾德皱眉道:“户部的情况朕知道,还有两月便将入冬。此战,朕并无跟大宋全面开战的意思。朕只希望告诉大宋君臣,别轻易招惹朕。

    他们西北的麻烦都没平息,又来西南挑起战乱,真当朕好欺负吗?没事,你只需按朕的旨意,将一应物资准备妥当,送至各军中便可。其它事,朕自有分寸。”

    看到李乾德已然有了决断,其它大臣也不好多说什么。这种兴师动众的战争,意味着李朝上下都要动员起来。一个不慎,那便是亡国之祸啊!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随着黎明的到来,驻扎在皇城的五支天子军,开始紧急集结赶赴各自的战区时。与大理接壤的屏边城,却迎来了大批大理军队的进攻。

    望着兴兵来犯的大理军队,屏边城的李朝官兵,也想不明白。为何大理会突然举兵来犯,一边与大理军队撕杀时,一边紧急向朝廷通报消息。

    与其同时,清晨醒来的谅山城百姓。却突然得知,谅山通往外面的路,都被大宋的军队给包围。而这些军队,何时踏破友谊关,他们都丝毫不知道。

    第一次领兵出征的段誉,也非常清楚此次出征意味着什么。为了打好这一仗,赵孝锡这位二舅哥,可给他们提供了不少精致的武器铠甲。

    相应的军饷粮草,也都是由赵孝锡提供,大理真正要做的,无非就是出兵。而对于大理而言,这是个非常难得的练兵机会,段誉自然也希望能有所收获。

    眼前这座屏边城,一直以来都是李朝重点防控的边城。围绕着这座边城,两国的边民也没少私下械斗。久而久之,这里也成为两国练兵的最佳场所。

    可段誉非常清楚,想比李朝军队有坚城防御,做为进攻一方,大理其实要付出不小的代价。只是此次机会难得,段誉也想给大理百姓,谋一个安宁的未来。

    看着不断涌上城墙,又被李朝守城军推下的大理兵卒,后方观战的段誉,真恨不得亲自上阵。跟陪其前来的巴天石等人,自然不会让其以身犯险。

    就在这时,一个传令兵上前道:“将军,大宋派来的物资队,已然抵达营地。那位赵将军,说有机密事情禀报。”

    一听二舅哥派人来了,段誉很快道:“还不快请!”

    没多久,一个精悍的汉子抵达,朝段誉拱手道:“琼州王麾下赵三,参见世子爷!”

    段誉也清楚,这些赐予赵姓的人,都是赵孝锡的心腹。立刻道:“赵将军一路幸苦!不知此次,你们王爷又让你们送什么东西来了?”

    赵三笑笑道:“王爷知道,李朝依城坚守,大军就算破城也死伤惨重。所以,除了让手下押送一批粮草跟兵器,还特意让手下带来一支破城坚兵。”

    面对赵三脸上的神秘笑容,望着前方不断坠落的大理子弟兵,段誉一脸欣赏的道:“哦!不知这支破城坚兵在那里,本王想亲自看看!”

    在赵三的引领下,段誉等人来到后方大营,看到一群看上去,很不起眼的披甲之士。让他们好奇的是,这些披甲之士都空着手,手上一样武器都没有。

    也许是看出他们脸上的好奇,赵三很适时的道:“世子爷,他们是不是破城坚兵,只需将他们派到战场一试便知。只是手下希望,世子爷等下不要怪罪我等才好。”

    能替他们破城,他们又怎么会责怪呢?

    明白赵孝锡喜欢卖关子,段誉也不在多说什么,直接下令众军配合这支看上去,没什么起眼的援兵攻城。而在攻城时,这些披甲之士,一个个都抱着一个坛子。

    这奇怪的装扮,别说大理的官兵傻眼,就连城上的守军也觉得傻眼。不明白,这些人抱着个坛子,又怎么攻城呢?难不成,他们还能从楼下,将坛子抛到楼上吗?

    这还别说,随着几架同样迅速搭建起来的擂石车,被架到了城外。这些大宋的援兵,搬来份量不轻的石头,放在托盘之内,往城里抛了几颗石头。

    让里面的李朝士兵,稍稍受到了一番惊吓,也觉得这种抛石车,在攻城战中也经常看到。只要小心躲避,想必也没什么问题。

    可事实真的这样简单吗?

    直到这些援兵,开始换上坛子的时候,赵三等人的脸上,立刻浮出出残忍的笑容。看到这种笑容,段誉就知道,城上的守军有麻烦了!(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雪上加霜的战事

    屏边城的李朝守军,望着城外似乎短暂停下来的大理攻城部队。望着正在架设抛石机的他们,也不明白这几架抛石机有什么用,再厉害的抛石机,想砸烂屏边城也没可能啊!

    这次猜测同样存在段誉等人的眼中,看到这种情况,赵三却笑着道:“世子爷不必着急,先前只是他们试射,想知道抛石机的射程跟方向。接下来才是真正的攻击!”

    就在这个时候,那些披甲之士开始将一个个黑色坛装物,放到后面的托盘之中。这个时候,心思稍仔细的人就发现,这托盘上的坛子大小,跟先前的石块差不多。

    没多久,抱着坛子的士兵,很快从坛子旁边撕下一块防水油布。此时站在后方不远的段誉,就发现坛子底部,似乎还被装了一根线状物,端是感觉非常奇特。

    而在这时,一个看上去如同指挥官的武官道:“取火!”

    几个站在托盘边的士兵,动作统一的点燃了火折子。在听到武官下令道:“一号位,点火!”

    那位站在最左手边的士兵,很快将火折子点燃。没多久,武官看到火线即将消失,立刻吼道:“放!”

    几位负责操作抛石机的士兵,立刻松开抛石车的机关。顿时乘放在抛石车里的坛子,就直直的飞到城头之上。不少守城的李朝官兵,也觉得 这坛子难道有什么特殊不成?

    可武官根本不管坛子飞上城墙,会造成什么后果。很干脆利落的下令。指挥着抛石车,将放在后面的坛子,全部抛到城头之上。而这时。城头的李朝官兵已然疯了。

    当第一个坛子,飞到城头之上,落到城墙之上时,很多李朝官兵都觉得。这坛子看上去,似乎是生铁铸造而成的,抛到城墙上砸到地上,竟然没有碎裂开来。

    就在所有人好奇。大理人难道这么有钱,不砸石头改换铁球时。一声巨响,这个铁坛子。变成了一个火药桶般,掀起了一阵凶猛的热浪,将附近的守城官兵通通射杀。

    这声巨响,城外的大理官兵自然也听到了。而这个时候。第二颗坛子。也许是抛射的时机稍晚,坛子在飞抵城头上空时,没等落地便被引爆。

    那巨大的轰鸣声,把城下的大理官兵也吓了一跳。可他们很快看到,爆炸形成的碎片,将下面的李朝官兵,通通给炸死。甚至根本,连躲避的时间都来不及。

    先前还觉得。大理人是不是没办法攻城,才想成用这种东西。现在望着一颗颗。准确飞到城墙上的铁坛子,守城的李朝官兵觉得,这城墙上根本就没办法站人了。

    站在上面,那怕没被铁坛砸中,挨到爆炸形成的碎片,也绝对不可能活下来。这种恐怖的大杀器,在这一刻足以催毁守城官兵心底最后一丝求生的希望。

    望着乱做一团的守城官兵,在后方观战的赵三突然下令道:“爆破组,上!”

    几个推着两辆独轮车的披甲士,在一群大理士兵的掩护下,几乎与百米冲刺的距离。将两辆独轮车,推进了紧闭的城门下,将上面几个大布包状的东西安置妥当。

    火折子点燃之后,这几名披甲士立刻吼道:“全部撤退!”

    看到这些人又匆匆忙忙跑回来,赵三却笑着道:“世子爷,可以让骑兵帮好进城的准备。他们一出手,城门便将彻底失去作用。”

    就在段誉传令大理骑兵做好准备时,屏边城的城门楼子里,突然响起一阵震天的巨响声。两扇大铁门,跟被大风吹落般,直接变成了碎片,城门已然大开。

    甚至段誉能够看到,硝烟消尽的城门洞里,还有不少李朝守军的尸体。而这个时候,坐好准备的大理骑兵,看到城门大开,立刻抽刀道:“冲啊!”

    让大理军队,迟迟未能攻破的屏边城,就被赵三带来的,这支人数不足五十人的小队给拿下。段誉身为指挥官,也对这些武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也许是来时就有交待,赵三笑着道:“世子爷,这支攻坚小队,此次战斗期间都归你指挥。只是在打仗的时候,他们只适合攻城,其它的并不擅长。

    另外来时王爷也说了,这东西他手里暂时也不多,希望世子爷能省着点用。至于这东西是什么,他让你想想,当年他一人之力,消灭西夏铁鹞子时用的东西便知!”

    听着赵三这番话,段誉也终于感叹道:“你们王爷手里,好东西还真是层出不穷。有了这种攻城利器,李朝的边城将对大理不设防。儿郎们,杀进屏边城,杀啊!”

    在段誉的吼声之下,已经提前一步杀进城里的大理骑兵,正在追杀那些从城上逃下来的李朝守军。而源源不断的大理步兵,则同样兴奋的冲了进去。

    对他们而言,屏边城就如同一枚钉子般,一直扎在与大理接壤的边境。这回大理终于,将这颗钉子顺利的拨了,他们又怎能不兴奋呢!

    一个士气如虹,一个士兵受挫,如同丧家之犬。战斗的胜利,几乎已经注定。而在城破的那一刻,屏边城只来的及,将一些报信的驿卒派出。

    冲进城里的大理士兵,很快将屏边城的守将,还有屏边的文官都给抓住。至于他们如何处置,一切都将听候段誉发落。而此刻初战告捷的段誉,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向朝廷报捷。

    此次大理出兵李朝,虽然得到了大多文武官员的认同。可国内还是有不少人觉得,这是大宋跟李朝之间的战争,根本不用大理掺命,而且李朝也并不好欺负。

    随着大理报捷的士兵,快马高喊道:“世子爷,大捷!屏边,大捷!”

    如此欣喜的报捷之声,自然引来大理全城百姓的关注。此次世子爷出征,他们都不太清楚。也就是今天,这个消息才会皇室给公布出来。

    可也就几乎一天的时间,边关就传来报捷的消息,这攻城的速度未免也有些太快了。直到报捷的驿卒,冲进大理皇城,将捷报递给保定帝手上时,段正明也有些不敢置信。

    等到拿到段誉亲笔书写的报捷文书,段正明才一脸高兴的道:“好,好,誉儿初战告捷。一天时间不到,仅付出不到三百人的代价,就将屏边城拿下,好啊!”

    同样等到消息赶来的段正淳,还有刀白凤等人,更多是想知道段誉是否安好。那怕如今的世子妃赵茑,同样更关注段誉的消息,听到段誉初战告捷,众人才稍稍安心。

    望着满朝的文武官员,段正明很高兴的道:“诸爱卿,怎么样?朕说过,誉儿此行出征,必能扬我大理国威,现在诸位爱卿没什么可说的了吧!”

    对于段正明两兄弟此刻的高兴,就算再反对开战的大臣,这个时候也不敢开腔了。一天不到的时间,就将屏边城拿下,可谓大理与李朝对战,从未有过的纪录啊!

    当然也有官员怀疑,这是不是好大喜功报假捷。可想想这种可能性,似乎又不太可能。一来段誉这位世子爷的性格,他们多少都了解,报假捷的设想几乎没可能。

    那就剩下另一种可能,段誉出兵奇袭了屏边城,才会让以往似乎很顽强的李朝守军,这么容易的丢失了屏边城。可不管那样,大理此次出兵,终就是初战告捷了。

    在大理君臣忙着高兴时,赵孝锡已然从清化城出发,一天之内直接收复了两座李朝的城池。将李朝与清化与南的各州城,彻底的封锁了起来。

    大批的琼州城防军,还有广南西路的各州府的城防军,也开始通过海陆,被大理的运输进这些被收复的城池,维持城市的治安跟防御。这种速度,大大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沿友谊关进兵的赵五等人,同样势如破竹,不到半天功夫就拿下谅山城,将这个原本就属于大宋的城池给拿下来。保留一些驻军,大军继续往升龙城方向挺进。

    而李朝皇城开来五路大军的消息,通过布衣阁的消息网络,已然提前一步送抵到两路大军之中。至于大理方向的进攻,李朝君臣都没能收到消息。

    直到屏边失陷的第二天,一个看上去衣衫褴褛的驿卒,再次出现在城门口,喊出‘八百里加急战报’时。得知屏边陷落,大理出兵了之后,李朝君臣才意识到麻烦。

    眼下守卫皇城,虽然还有三支大军。可这些军队,现在根本不敢随意调动。就在李乾德设想,是不是可以将派到大宋的两支大军,抽调回来投来对大理的战争时。

    一个谅山邻城的驿卒,再次送来谅山城陷落,大宋大军挺进友谊关的消息。甚至没多久,来自清化的紧急战报,同样送来的雪上加霜的紧急战报。

    几乎在同一天,短短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里,李乾德连收三份紧急战报。说的都是一个消息,他的城池被人攻陷了。甚至从此刻开始,皇城被处于三路大军的包围之中。

    这个时候,再也没人敢说,这次大宋不是动真格的。看这架式,大宋不是来找他们兴师问罪,而是来灭亡他们李朝的啊!(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 移民融合新政

    一天三封边关告急的八百里加急,这情况对李朝君臣而言,也是从未碰到过的情况。三路大军,几乎都在同一时间,向李朝发动了进攻,情况着实有点令人担忧甚至害怕。

    打从李乾德主政开始,李朝的军事实力,就是周边各国中最强的。很多时候,那怕西北战事紧张的大宋,也不得不采取安抚的办法,以保证西南的局势平稳。

    可眼下,就因为李朝派遣几个水军官兵,冒充海盗到琼州打劫,便引发这样一场战争。李朝的君臣无论如何也想不通,这位大宋琼州王那里来的底气呢?

    面对眼下紧急的局势,一向强势的李乾德也不得不承认,现在的局势对李朝非常不利。打开战多久,李朝几座城池就拱手让于它人。这让身为皇帝的他,心里是何感受呢?

    想到这些李乾德立刻道:“李佑,你昨天不是告诉朕,广南西路的大宋军队,还在忙着到处剿匪吗?怎么一天时间,他们的大军将攻陷了朕的谅山城呢?

    朕每天给兵部这么多银子,让尔等派遣细作前往大宋各州打探军情。你们就给朕,打探出这么个情报?眼下的情况,你做何解释?说?”

    被雷霆质问的兵部尚书李佑,也觉得非常冤枉。有关此次大宋,有点违背常理的大举入侵,他确实没想到。可更没想到的,还是他组建的细作,竟然丝毫没打探出情报来。

    当然。要是他知道,赵孝锡手下有一支,远比他精锐许多的情报部队,相信他就不会这样想。眼下对于布衣阁这支情报网,也就汴梁城的赵煦有所知晓。

    可就算赵煦想查清,目前在大宋有多少布衣阁的分部,他同样无能为力。甚至皇室秘探,调查的太过份,就会遇到不明的袭击人员,对他们施于警告。

    用将近一年的时间。筹划的这场战事。又岂是那样容易被侦测出来的呢!现在将责任推到他头上,总体说起来,李佑也很冤枉。可谁叫他是兵部尚书呢?

    要不是其它大臣联名求情,这位出身将门的兵部尚书。只怕也将成为李乾德怒火的替罪羊。可局势已经到了这种地步。李朝不可能坐以待毙的。

    针对这种情况。李乾德自然不好独断朝纲,也开始试着发动群臣,希望借助群策群力。能应对此次危机。毕竟,一个不慎李朝怕是要亡国啊!

    在这个时候,礼部尚书突然站出来说道:“皇上,依微臣愚见。此次的战事,只怕最终的问题,还是出在这位琼州王身上。据臣所知,大宋君臣似乎并不知此次的战事。

    那我们是否可以派遣一些使臣,带领一些贡品前大宋京城,让大宋的皇帝下令中止此次的战事。就算不行,也能干扰一下大宋的战事推进。毕竟,大宋真正的敌人并非是我们。

    另外微臣还建议,可派出使团前往真腊跟占城,许以一定的好处,让他们派兵来援。毕竟,如果我们失败,他们未来的日子也不会好过,此时必须一致团结起来对外才行。”

    听完礼部尚书的建议,李乾德自然觉得有些不妥。一来,他对大宋没太多好感,二来这些年李朝,在边境的问题上,没少跟真腊还有占城进行战争。

    总的来说,李朝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并不好。这个时候,让别人帮忙出兵支援,只怕希望不大。可他非常清楚,以目前的局势看来,这不是办法的办法,也必须试一下。

    而且从这些群臣的脸上,他多少也能看出,不少大臣也是认可礼部尚书提出的办法。很快道:“行,许爱卿,既然如此,那就劳烦你幸苦一趟。

    由你亲自前往大宋,跟大宋的君臣好好拉拢一下关系,最好阻止琼州王这种不宣而战的入侵。另外礼部门下侍郎,也派往真腊跟占城,晓以大义讲清楚此事的严重性。

    只要他们愿意答应出兵,朕可以归还一些存在争议的领土给他们。只是这些事情,暂时由礼部全权负责。我们要做的,就是阻止三路大军的合围。

    根据各城送来的战报,朕觉得原有计划不变。只是升龙城周边,所有厢军都编练成军。无论如何,都必须把敌人拒于皇城之外,诸位爱卿都听清楚了吗?”

    在李朝开始加紧完善应对策略的时候,被攻占的李朝城市里,却来了一批批带着车队的商人。这些商人,在各个被占领的城市中,开始收购所谓的战利品。

    于此同时,从琼州跟琉球抽调的文官,在驻守军队的帮助下。开始实行琼州王制定的法令,似乎根本不担心,这些城池会不会被李朝重新夺回去。

    面对一些城中百姓的抗拒,这些从各地调来的文官,也很爽快的将他们交给城防军处置。年青的,直接被当成战俘,租给急需劳动力的商人。

    至于那些年老的,城防军则直接以通敌之明,将其斩首示众。而真正敢于反抗的人,大多都是心向李朝的大户。对普通百姓,他们不在意谁替他们当家做主。

    相反赵孝锡抽调的这些主政官员,抵达占领区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收缴到的官员跟大户家的田地,以非常优惠的价格,租给当地的老百姓租种。

    只需要每年象官府,交给一定的租粮,其余的粮种跟农具,都有官府免费发放。这种好事,对于这些以往,幸苦给大户当佃户的百姓而言,自然是非常欢迎。

    而他们要做的,就是将户籍改成大宋治下的良民即可。换领了这种新户籍,他们也将得到城防军的保护。至于会不会有人说他们是卖国贼,这些平头百姓才不关注。

    用这些大宋来的官员所说,往上数几朝的话,这里同样是中原王朝的领地。而他们现在,只是认祖归宗,根本不存在什么卖国的意思。

    一句话,拉拢生活贫苦的大众老百姓,打压极少数的富人阶层。这便是赵孝锡入侵李朝,所想好的统治制度。只要这些百姓看到好处,自然会拥护大宋的统治。

    这种占领一城,就统治一城的作法,让前线作战的部队。很大程度上不用担心后方出现危机,可以放心大胆的往前进攻,将李朝派来的军队,慢慢的消灭干净。

    至于占领区的统治,有城防军跟那些,同样希望赚钱的商人帮忙做宣传。源源不断的物资,从李朝运送出去,也有源源不断的物资被运送进来。

    总之,战争即是消耗财富的无底洞,也是大量赚取财富的战场。那怕琼州有些官员百姓觉得,这场仗不应该打。看到不断送来的俘虏跟物资,也没人吭声了。

    有了这些跟奴隶一样的俘虏,琼州各个工厂跟矿山,人手也不象以前那样紧张。一些再修的公路,也因为人手的增加,变得快速起来。

    而各地官府,需要做的就是看押好,这些被租用到各工地的李朝俘虏。不让他们饿死便行,其它怎么用,就全凭租赁者高兴了。

    另外李朝一些百姓家的年青未婚配的女孩,此刻也享受到特别的优待。只要她们愿意嫁到琉球或琼州,全家就有资格搬迁到那里。

    而他们的夫家,除了给予不菲的聘礼,官府还会给他们家,发放不用交税的田地。这样的好处,在商人们巧舌如簧的宣传下,不少生活贫困的百姓都选择移民。

    而为了杜绝出现拐卖妇女的事情,赵孝锡也命令海军的运输船,以及各占领区的官府。对于这种移民到琼州跟琉球的家庭,必须做到三方签字方能放行。

    三方,自然是接受委托的商人,还是移民的百姓,以及新上任的管理区官府。这样一来,拿着这份三方签属的文件,这些未婚的女孩家人,才能坐船前往赵孝锡的统治区。

    随着这些大量的未婚女子,出现在琉球的移民村落。那些兜里有钱的老移民,自然也是争相娶亲。甚至一度发生,一个村子同一天,有十对新人成亲的事情。

    可就算如此,搬迁到琉球的李朝百姓。在看到女婿家的条件,还有移民能享受的政策,都觉得他们选择冒险是对的。这里相比他们以前生活的情况,明显是好了无数倍。

    伴随着大量的未婚女子进入琉球,负责管理琉球的官员,也清楚有人成亲,那么琉球的人口,往后就会不断的增加。这样一来,琉球未来也许,不用再担心人口欠缺了。

    同样的,在琼州全境,这样的事情也不少。有些不想去琉球安家的百姓,选择一海之隔的琼州。对于商人提供的女婿家情况,他们也是比较满意的。

    这样一来,赵孝锡治下的人口,也随着战事的开展,不断的扩充起来。在赵孝锡看来,人口才是战争真正赚钱的项目,而且这种赚钱还是永久性的。

    至于李朝会不会因此,让他给彻底搬空了。赵孝锡觉得一点不用担心,这年头不是每个人都愿意背井离乡的。迁走一些人,对刚刚实施占领的官府而言,也能减少治理的难度。

    等到将这里发展起来,再从内陆不断迁移百姓过来。这样来回一迁,将来谁还会记得,这里曾经是李朝的领地呢?(未完待续。。)

第九十四章 对决高阳平原

    伴随着李朝展开了紧急动员,原本居住在皇城周边的百姓,也感受到战争来临的气氛。一些百姓家的青壮年,也被官府紧急征调,编进各城团练之中进行备战。

    已然许久没感受过这种气氛的李朝百姓,才真正明白。身为他们邻居的大宋,不动则已,一动也不是他们所能随便承受的。尽管官府强调,此战李朝必赢。

    可百姓也不傻,开始大量的储备生活物资。一时间,包括李朝皇城升龙城在内,各城的粮食跟食盐价格,几乎是一个时辰一个价,甚至还出现百姓哄抢商铺的情况。

    这种大战来临前的紧急气氛,让原本歌舞升平的皇城权贵们,也开始思考着家族的生存方式。尽管现在朝廷派往前线的大军,还没传来具体的消息。

    可谁都知道,一旦朝廷几支天子军也战败,皇城被攻破也是早晚的问题。虽说李朝近些年,国力强盛了不少。可再强,也难挡大宋的雷霆一击啊!

    加上这次大宋兴兵,完全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被大宋掌握了战略主动的李朝,也第一次感受到乌云压境的危机。以往热闹的夜市,如今都没人敢出来。

    对于这种情况,李乾德身为皇帝也无能为力。现在的他,也急切的期待着,前线的战况早一点到来。只要他的天子军能取胜,那李朝尚且还有救。

    要是他派出的五支天子军,都在接下来的对战中出现战败。李乾德都不敢相象,到时的局面会是什么样子。可眼下,他也只能寄望,他的天子军也不负厚望。

    同样是以兵事起家的李朝,一直都非常重视军队的建设。相比大宋重文抑武不同,李朝的军事指挥权,一直都控制在皇帝的手中,并将其中的精锐统称为天子军。

    为拱卫皇城,李朝将天子军还分别赐予封号,除守卫皇城的禁军外。以“御龙”、“武胜”、“龙翼”、“神电”、“棒圣”、“保胜”、“雄略”、“万捷”八军为军队根基跟柱石。

    非战时。这些天子军皆列于皇城周边,以拱卫皇城之用。军中将士,额上皆刺有“天子军”字样,以示其效忠天子之意。各军又分弓、骑、象队及掷石兵等兵种。

    除了皇城禁军跟八支天子军。李朝又以各城设有番兵(即地方兵)。仔细区分兵种。不得混杂,以防其生变。一旦发生兵变,亦可互为制衡。便于朝廷调遣。

    正是这种军队集权的方式,让李朝的皇帝拥有绝对的统制调动权。一旦皇令下达,任何将领都需无条件服从。不然,皆属于不遵皇令的大罪。

    眼下前往追剿赵孝锡一部的天子军,三军合计近五万兵力。而赵孝锡此刻,手中的实际兵力,只有两万不足。可就算如此,李朝军队也丝毫不敢大意。

    从陆续收到的消息,李朝军队已然知道,赵孝锡统领的军队,似乎使用一种叫天雷般的武器。只要这种武器发声,触到他的兵卒都非死即伤,端是利器一件。

    虽然李朝的军队也知道,这种火器大宋以前就有。可相比以前他们见识到的大宋火器,如今这种被称为天雷的武器,越发的威力巨大跟震慑人心。

    正在攻城掠地的赵孝锡也清楚,现在他所收复的这些城池,其实都没怎么遇到抵抗。很多李朝的城池,大多在步兵将火炮进行试射之后,就很痛快的开城投降。

    这样一来,赵孝锡统领的部队,更多都将时间花费在赶路的事情上。在得知李朝派遣了三支天子军,意图歼灭自己统领的这种大军时,赵孝锡也觉得是时候打一仗。

    命赵大拿来细作描绘的李朝地图,赵孝锡很快看到一个,适合与李朝军队进攻交战的地方。而这一战,也将决定,此次他进攻李朝,最终能否取得胜利。

    选定了决战的地点,赵孝锡很快道:“赵大,传令众军,各分出一支五百人的队伍,去接收附近的县城。告诉那些李朝守军,如果顽抗,破城之日全部斩杀。

    另外大军改变路线,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高阳平原,搭建防御工事,准备等待李朝三路大军的到来。在那里,我们与李朝的精锐一较高下吧!”

    与此同时,赵五跟武定统领的一万大军,与李朝派出的近三万大军之间,相隔的距离只有一天。为了打好这一战,赵五跟武定自然也是好好的谋划了一番。

    当李朝派出的细作,看到赵孝锡的大军,突然改变既定的攻击路线,直奔高阳州的平原而去。指挥作战的李朝将军,也很快明白赵孝锡的用意。

    原本还担心,拥有天雷这种利器的赵孝锡,会借助李朝的城池固守。可赵孝锡却想着,跟李朝近五万的部队,在平原进行攻防战,这无疑更对人多势众的李朝有利。

    鉴于这种情况,李朝的三路大军,同样调整行军路线直扑高阳平原而来。对他们而言,只要解决了赵孝锡这路近二万人的大军,收复被攻陷的城池,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尽管双方距离高阳平原的路程差不多,可最终还是赵孝锡先李朝军队一步,抢占了最有利的防守高地。抵达平原的第一件事,就是下令诸军安营扎寨。

    其次,随他出征的王府骑兵卫队,也开始外出打探李朝军队的动向。留守营地的步兵跟辎重部队,也加快修建营地,等待李朝军队的到来。

    相比目前很多军队常用,搭建木制营房所不同,赵孝锡的部队,却大多采用北方游牧民族所擅长的营帐扎营。而营房外面大量构筑土墙工事,看上去非常古怪。

    与此同时,一批布置防御的士兵,挑着一圈圈有点份量的铁圈。开始将其展开,将其简单的用木桩,将一圈圈铁丝网固定在营地的外围。

    而铁丝网后面,则是一队队火枪兵跟盾牌兵,负责常态巡逻。除了前后两个营地出口,其余营盘四处,都被铁丝网给环绕了起来。

    至于王府的骑兵卫队,在完全布置在营盘之外,几乎不用理会营盘里面的事情。在营地旁边的高地上,炮队也在加紧修建发射阵地,以便在战时也更好的帮上忙。

    在炮队的营地前方,同样有一道道铁丝网给环绕了起来。铁丝网之后,又是火枪兵跟刀盾手的布置。每支部队各思其职,搭建营盘的速度也是超乎想象。

    帅帐已然搭建好的赵孝锡,并没入住帅帐,而是来到士兵们构建工事的地方。仔细的检查,他们营盘的构筑情况,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他也会立刻让士兵纠正。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一扎营就开始动手制造热饭的辎重兵,也将热气腾腾的饭菜,一桶桶的提到阵地上。正肚子有些饿的士兵们,也很享受这战前的第一顿饭。

    用赵孝锡的话来说,只有吃饱肚子才能打好仗。而且只要打好这一仗,接下来就算有大战,也要等到他们兵临升龙城的时候,才有可能受到李朝的顽强抵抗。

    大战未启,赵孝锡派出的侦骑,已然在高阳平原上,跟李朝的侦骑展开撕杀。面对这些跟北方游牧骑兵,都展开过撕杀的卫队骑兵,李朝的侦骑自然不是对手。

    可就算如此,直奔此地而来的李朝三路大军,也知道了赵孝锡,他们一步抵达的情况。对于那里的情况,他们又如何不知呢!

    将派出的侦骑收回,三路大军联合在一起,朝位于高阳平原上的赵孝锡包围而去。等到他们的前锋,终于出现在高阳平原时,也看到做好迎战准备的大宋军队。

    做为游击力量的王府骑兵部队,如今则分成百人一队,不断的袭扰着三路大军后勤补给线。面对这种骚扰,李朝军队也不得不派出,相应的兵力进行防御。

    等到三路大军成功,将位于高阳平原上的赵孝锡大军包围。他们也被眼前出现的怪异大营所迷惑,不明白这种大营,为何扎的如此怪异。

    不知归不知,看到军容严整的大宋军队。不少曾经跟大宋军队,进行过战争的李朝老兵,也觉得这支军队不好对付。接下来的战事,谁输谁赢真的未尝可知。

    面对大宋军拒营不出,这几天不断赶路的李朝军队,也做出决定,暂时先休息一下。安排他们的辎重兵,开始准备埋锅造饭,给有些饿的饥肠辘辘的官兵做顿热食。

    身为天子军,他们的后勤供应条件,自然也比各城的番兵强太多。从他们扎营的情况,站在炮队阵地上的赵孝锡,通过单筒望远镜,已然能看的一清二楚。

    相比他控制高阳平原一角,李朝的三支天子军,将分别控制了另外三角。并没想象中,两支大军碰面,不由分说立刻交战的情况出现。

    相反双方,都互派一些侦骑哨,在形成的交战区域,不断的进行挑衅。只可惜,对于这种散骑的对决,李朝天子军中的骑兵,根本不是赵孝锡卫队骑兵的对手。

    看着己方的骑兵,不断的摔落马下,李朝的统兵将领,也觉得这些大宋的骑兵实力,还真的超乎他们的想象。这样的骑兵,游离在他们营盘四处,还真是个不小的威胁!(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 凶残的防御器

    看着形成三面合围的李朝大军,已然提前搭建好营盘的大宋兵卒,也觉得相比对方的人数,他们真的少了不少。可想着一路的大胜,他们似乎又安心了不少。

    此刻待在炮队阵地上的赵孝锡,望着李朝大军的排兵布阵。也清楚,这种古代的排兵布阵,并非他所擅长的。那怕在兰州,他与西夏进行过一次大战的交锋。

    可相比前次的兰州之战,此次与李朝的大军交锋。更多都是步战为主力,骑兵更多做为策应。这种时候,想打赢人数占优的李朝,也需要好好的盘算一番。

    对于这三支所谓的李朝天子军,赵孝锡尽管觉得,手中的兵力略稍不足。可他清楚,打住有时靠的不光是人数。而要看两方使用的武器,还要战时的应变能力。

    眼下他们已经扎稳营盘,李朝的大军才刚刚抵达。看上去,对方虽然长途行军,却也疲而不乱。从这点也能看出,三支天子军的素质还是非常不错。

    到了这种时候,赵孝锡也不希望贪功冒进,而将本应属于他的优势拱手让人。眼下他所布思的营盘,更多利于打防守反击。毕竟,对方的人数确实比他多出一倍不至。

    想到这里,赵孝锡很快下令道:“赵大,传令众军,未得本王将令,不得擅自出战。相比我们所需的后勤压力,对方这么多人,他们的后勤补给更加麻烦。

    这样,通知王府卫队,让他们绕到李朝大军身后。不求他们斩敌多少,务必让截断李朝的物资补给线。当然,下令我们的辎重部队,也要提防小股李朝骑兵的突袭。”

    习惯站在敌人的身份上。考虑如何对付自己办法的赵孝锡。最终决定,先跟李朝大军耗一下时间。总体,防守反击的战术不变,另外试着看能不能掐断对方的物资补给。

    相比李朝此刻的情报网络,大多被布衣阁还有武卫给监控起来。早就潜伏在李朝多时的布衣阁情报系统,却能及时准确。替赵孝锡的大军,提供李朝兵力调动的最新情报。

    结果三支李朝大军,埋锅造饭了一段时间,三军最终决定。趁着今天时间尚早,让资历最浅的万捷军,派兵试探一下大宋军队的水平,为其余两军提供一些参考。

    这种试探性的进攻,也是大军交锋前,一定采取的作战手段。甚至万捷军在挑战前。还派出两位将领,来到大宋的营盘前约战,想来一场战前的斗将。

    面对这种挑衅,赵孝锡自然没兴趣参与。望着跃跃欲试的赵大等人,立刻笑着道:“赵大,你就不要去了!这种机会,应该多给年青人。赵八,你带一支枪盾兵出击吧!”

    一听这话。站在赵孝锡身后,一位精悍的年青人便喜笑颜开的道:“手下得令!”

    说完带着赵孝锡的将令。召集了一支五百人的枪盾小队,骑马走到了挑衅的李朝将领跟前。望着大宋派出的,竟然是一位年青的小将,两位李朝将领自然非常不爽。

    手拿大刀指着赵八道:“来者何人?本将手下,不杀无名小辈!让你们的统兵将领出来,你们大宋人不是很嚣张?为何此刻。却当了缩头乌龟呢?”

    面对李朝将领的辱骂,赵八却很平静的道:“就凭你们两个,还不配知道小爷的名字。多说无益,希望你的手上功夫,有你嘴巴功夫的一半。就你们两个老匹夫。一起上吧!”

    擅使长枪的赵八,很平静的举枪蔑视着两位李朝将领。这两位在万捷军中,也算久负盛誉的将领,听到赵八的话,也是一阵怒气冲天,拍马就杀了过来。

    见到对方拍马而来,赵八同样横握着枪,不紧不慢的拍马而出。等到一位李朝将领,距离他已然不远时,突然夹马加速冲了过去。

    当两人快要碰面之时,赵八手中的铁枪,已然直扎了过去。面对扎向自己的铁枪,李朝的将领同样动作不慢,一对双刀就迎枪架了过去。

    在两人马开始错开之际,甚至还反手砍了一刀。只是对于他的第一次攻击,赵八稍稍长枪一扫,就将他的刀锋给敲偏,直接迎向第二个杀来的李朝将领。

    看着杀来的赵八,这位同样使铁枪的李朝将领,却主动发起了进攻。一枪就打算将赵八挑杀于马下,可令他惊讶的是,在他出枪的同时,赵八同样也出枪了。

    眼睁睁看着,他的长枪从赵八的身边擦过。可赵八的长枪,已然刺破他的护身甲,带着惯性将他重重的摔落马下。直接赵八将长枪一提,这位略显年青的李朝将领已然阵亡。

    等到前面的李朝将领掉转马回头,直好看到这一幕。对于年青将领的殒命,他似乎显得非常愤怒的道:“啊!无耻小贼,拿命来!”

    同样掉转马头的赵八,却冷笑道:“哦!看来,这没用的废物,跟你应该有点关系。那你们就一起下去做个伴好了!驾,杀!”

    嘴上同样不饶人的赵八,直接驱马来到对方身边。这次两人的马速都不快,很快刀枪展开了碰撞。一刀快似一刀,一枪快似一枪,看的两方将士也非常紧张。

    就在两人打的难解难分之时,赵八却笑道:“老匹夫,看不出你手上功夫也不错嘛!只可惜,爷身体活动的差不多,没兴趣陪你玩下去。

    如果你就这点水平,那就下去陪地上那个废物吧!记住,这天下终就还是年青人的,你这样的老东西,还是应该早点安养千年才对啊!死!”

    一边言语讥讽对方,赵八突然用劲,让胯下的战马一个加速。反手一枪,将准备追上来的李朝将领,直接给刺穿了喉咙。这招回马枪,也算他比较擅使的枪术。

    随着赵八一个回马枪,将最后一位李朝将领刺杀于马下。观战的大宋官兵,立刻兴奋的道:“赵将军,威武!万胜!”

    这种斗将,对于胜利的一方,无疑很提振士气。对于对失败的一方,却对士气有一定的打击。清楚这种情况的万捷军都统,立刻长剑一指道:“杀!”

    既然斗将失败,那就采取人数优势,希望能找回场子。而这个时候,大宋的兵营也开始响起鼓声。闻听鼓响,赵八自然拍马回营道:“听令,回营!”

    那五百随他出战的枪盾兵,很快有序的回营。甚至在李朝士兵,距离他们的铁丝网前不远。两个盾兵,很适时的将给拉动的铁丝网,将缺口也给封了起来。

    这有点龟缩回营的情况,令李朝的步兵也觉得兴奋。开始加速往前快奔,其配属的骑兵,更是卖命冲刺加速,希望能首先斩敌立功。

    做为李朝的天子军,他们想得到晋升,同样也需要军功。为此,对于打仗这些李朝将士,同样也是非常兴奋。毕竟,有仗打,他们才有晋升的机会,才有赏钱可拿啊!

    等到骑马来到铁丝网前,看着这似乎比木栅栏简单的东西,近着观察才觉得异常恐怖。就连平时听话的战马,来到铁丝网前,被铁丝网的倒刺扎中,直接将他们给掀入马下!

    看着不断有骑兵,在铁丝网前来个倒栽葱。站在铁丝网里面的大宋官兵,却在各自武官的命令下,紧张有序的道:“弓箭手上前!”

    一列列披甲的弓箭手,就走出盾牌手的防御,在各自队官的指挥下。搭箭拉弓,朝那些在铁丝网前的李朝官兵,进行了第一轮弓箭抛射。

    伴随着密密麻麻的铁箭落下,堵在铁丝网外的李朝官兵,也开始不断发出尖叫惨嚎之声。一个个士兵跟战马,被从空中落下的铁箭,给扎死于铁丝网附近。

    处于后方的赵孝锡,却一点表情都没有。很平静的看着,这些不断前赴后继,承受着箭雨洗礼的李朝将士。对他而言,这只是防御战的一道开胃菜。

    这种刀砍不断的铁丝网,到处都挂着倒刺,一不小心就要扎破皮肉。相比普通的木栅栏,赵孝锡觉得这种软软的铁丝网,更适合构建营盘外围的防御。

    没接触过这东西的李朝士兵,也必须在这些铁丝网外,吃尽苦头才会学乖。别看这小小的铁丝网,那可是赵孝锡脑袋中,后世沿用了很多年的高级防御装备呢!

    待在后面的万捷军都统,也没想到为何,那看上去很简单的铁网,为何会有这样的破坏力。将他进攻的骑兵,还有步兵都阻止中。

    直到铁丝网,被尸体掩盖,一些人才有幸踩着自家兄弟的尸体冲了进去。可就算如此,已然形成箭雨覆盖的大宋弓箭手,很轻而易举就能将他们射杀。

    而这种铁丝网,在外围已然布置了好几层。过了一层的李朝士兵,看着这阻止他们冲击的铁丝网,也异常恼怒的用刀砍。却发现,这不受力的铁丝网,根本就砍不断。

    若是用手去扯,那结果必然是血流不止。此时此刻他们才知道,真正令人崩溃的防御武器,不是城墙跟木制的栅栏,而是这种看上去很普通,实则很凶残的铁丝网啊!(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605/ 第一时间欣赏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 作者:步枪打蚊子所写的《武帝之天龙八部》为转载作品,武帝之天龙八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武帝之天龙八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武帝之天龙八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武帝之天龙八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武帝之天龙八部介绍:
重生北宋神宗年间的他,在明白了身处的时代背景跟热血江湖,他就默默许下两个宏愿。 一要挽救即将倾覆的北宋朝命运,复兴属于炎黄子孙的汉唐盛世,让外族不敢轻易踏进国境半步。 二要跟前世心目中的悲剧英雄乔峰拜把子,跟虚竹、段誉称兄道弟,让肝胆相照的天龙三兄弟变成义气风发的四兄弟。 他是跟‘北乔峰、南慕容’一样,笑傲江湖人送外号‘白马银枪’的后起新秀,也是宋朝臣民敬畏爱戴开创盛世王朝,结束经久战乱的霸气武帝!武帝之天龙八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武帝之天龙八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