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武帝之天龙八部TXT下载武帝之天龙八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武帝之天龙八部全文阅读

作者:步枪打蚊子     武帝之天龙八部txt下载     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一十一章 杀胡令之威

    随着大辽冬季的骚扰消失不见,大宋边军骑兵跟骑军都进入备战状态。整个边境似乎出奇的安静下来,可很多人都知道,这只是大战前的宁静罢了。

    大宋这边忙着调兵遣将,大辽这边同样没有闲着。代表皇室的信使,开始游走大辽后方的各个部落,希望他们在大战来临时,来出兵助大辽一臂之力。

    如果大辽失去了燕云十六州,那么这些部落的生活,只怕也会得到改变。曾几何时,大汉大唐的骑兵,不是纵横过他们所在的区域,将他们逼到过不毛之地吗?

    谁都不会想到,大辽皇帝耶律洪基,将这次大宋有可能发动战争,做为聚集权力的一次机会。只有外部重压之下,这些始终游离不定的部落,才会真正汇聚到他的旗帜下。

    相比大宋的皇权至上,大辽皇帝的威严,更多在那些大城之中管用。如果拿到后方那些游牧部落之中,不少大型的游牧部落首领,都不怎么把皇帝放眼里。

    耶律洪基能当稳这个皇帝,也需要得到这些部落首领的支持才行。他想集结大军,同样需要这些部族首领的支持,他们部族的骑兵才有可能被派出。

    若是没部族首领的同意,那怕他是一国之主,也休想调动一些大族部落的一兵一卒。这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可确实就是目前大辽存在的现状。

    那位已然占据辽西的谋逆之臣,同样聚拢了不少反抗他统治的大辽部落。耶律洪基虽然有实力将他们消灭,却不想两虎相争之下,让一旁的大宋捡走了便宜。

    一旦这种情况真的出现,无论是他还是那位堂弟,甚至整个大辽都将不复存在。正是考虑到这种情况。耶律洪基一直采用拉拢隐忍的方式,保存大辽的实力。

    眼下既然大宋即将来袭,那么身为皇帝的他,往召各部落的骑兵参战,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这些部族首领,如果不想被大宋所征服。唯有配合皇室的调派。

    甚至那位当初,将其儿子还有母亲妃子杀死,最终还成功逃亡到辽西的堂弟。他也派人送去了一封密信,晓以大义的告诉他,要精诚团结共对这场战争。

    国战,打的不是一家一户,而是整个国家的根本。一旦在战争中输了,输的或许是整个国家。没了大辽的庇佑,他们耶律家族又那来的皇族尊贵呢?

    身在琉球的赵孝锡。看着布衣阁不断送来的情报,也感叹耶律洪基果然不愧为老狐狸。这样一个危机,都能让他从中找到捞好处的机会。

    针对这种情况,赵孝锡很快下令道:“赵大,命令在辽国的密营,这段时间展开刺杀行动。选择刺杀的对象,就是各族部落的首领或继承人。

    能成功一个算一个,另外将这个消息。发布到江湖之上。告诉那些江湖高手,以其在中原相互撕杀。不如都去辽国转转。刺杀一个部族首领,本王赏千两黄金。”

    觉得不能让耶律洪基好过的赵孝锡,能想到的办法,就是破坏他冬季的合纵连横之策。反正钱对他而言,暂时还真的不缺。而江湖上,贪钱的亡命徒同样不少。

    赵大听到这个消息。很快将这条命令下达了出去。没过多久,江湖便流传一条杀胡令。尽管这次发出的杀胡令,只针对大辽各部族的首领跟子弟。

    可对很多江湖人而言,千两黄金的悬赏确实很诱人。除此之外,那些部族首领的直系子弟。同样有相应的标价,那怕皇族之人都有。

    更有甚者,耶律洪基这个大辽皇帝,也被标价五万两黄金。只是很多江湖人都知道,这五万两怕是不好拿。可那些大辽的文武官员,倒可以一试。

    随着这条消息在江湖上流传开来,越来越多的江湖人,为了赚一笔够逍遥一生的赏金。不顾天寒地冻,纷纷拥入西北边境,在武卫的帮助下渗透进大辽各城之中。

    很快大辽各城,都出现了将领跟大臣被刺杀的情况。而得手的江湖人,那怕没能活着回来,他们的家人也能拿到相应的赏金。

    尽管这条杀胡令,不知道是谁发出来的。可一些观望的江湖人,看到终于有人拿到了赏金。甚至刺杀得手,却不幸身亡的江湖人,也能得到相应的赏金。

    那些待在西北宋境各城的江湖人,更是汹涌而入。一时间,整个大辽各城,都是风声鹤厉起来。就算是辽国皇城之中,也有大臣跟武装,在大街上被人刺杀得手。

    面对各城出现的情况,耶律洪基自然清楚,这是大宋开始动手了。相比辽国的武林中人,中原的武林中人无疑武功更高,人员也更多。

    在他们所统治的燕云十六州之中,有无数汉族百姓居住。混进一些刺客,他们根本就查不出来。如果胡乱抓人,不用大宋兵临城下,他们本城就要内乱起来了。

    尽管赵孝锡在不断发出赏金,可对于大辽而言,每个官员的死亡,还有一些部族首领的死亡,让原本井然有序的合纵连横之策,也出现了不可预知的反复。

    这种部族首领的突然死亡,必然导致这个部族的权力出现真空。任何想染指这个位置的部族权贵,都希望能当上首领之位。在这种时候,他们自然不理会皇帝的召唤了。

    同样在关注备战事宜的赵煦,得知大辽最近发生的事情。也清楚,能够以利驱使这些江湖人,怕是那位远在琼州的堂弟搞出来的。

    从这一点能看出,他准备攻打大辽的事情,最终还是瞒不过赵孝锡。只是看到赵孝锡能暗地出资,替他招揽这些江湖之人,赵煦多少还是觉得满意。

    不过,身为皇帝的他,很快便道:“传朕旨意,此番前往大辽刺杀的江湖英雄,朝廷也会给予他们相应的封赏。甚至功劳甚大者,赐其见官不拜佩剑之权!”

    钱,他身为皇帝也要羡慕赵孝锡的富有。可他是皇帝,他同样知道这些江湖人,除了贪钱之外还贪名。相信这个皇榜贴出,中原的江湖人都会动心吧!

    一直以来,江湖人都自认游离于官府之外。可他们对于皇权,还是相当敬畏的。毕竟,任何江湖人,都不是凭白冒出来的,他们也有家人,也有故土。

    若是能得到这种赐封,对他们而言,无疑也是一种荣誉。将来回到家乡,拿着这封荣誉,也足以令他们成为家乡人心中的英雄啊!

    结果伴随着赵煦,也在杀胡令有赏的基础上,又多了一道有名的诱惑。很多不缺钱,却好名的江湖人,也纷纷加入杀胡的大军之中。

    这样一来,原本一到冬季便行人稀少的西北。今年的冬天却越发的繁忙,各城的旅店餐馆,都络绎不绝的有各方江湖人抵达。

    甚至随着皇榜的贴出,那些江湖各在门派,也开始派遣本门子弟,前往西北参与杀胡令。一边磨炼武技的同时,一边也替门派争取一些荣誉。

    至于本身就跟朝廷合作甚多的丐帮弟子,这段时间更是来往频繁。一些六袋弟子以上的高手,更是齐聚西北,加入到这场浩浩荡荡的杀胡令之中。

    面对蜂涌而来的中原武林高手,辽国方面也是头疼不己。甚至一些城市,在忌惮江湖人的刺杀之后,开始禁止人员自由进出。

    这样一来,虽然能有效防止刺穿的渗透。可相同的,让他们这些城中居住的百姓,也觉得非常不快。原本就存在的民族对立,很快便由此产生。

    一些被刺杀掉长辈的辽国贵族子弟,找不到刺客的时候,就开始找城中汉族百姓的麻烦。不少城中的汉族年青子弟,就这样被无辜杀害或被关进大牢。

    久而久之,一些汉族人口相对多的城市里,也开始陆续发生官逼民反般的情况。那怕最终辽军将其镇压了下来,可对生活在这里的汉族人而言,却激起了心头的怒火。

    不少辽国的汉臣,面对这种情况,更是齐聚皇宫之内,祈求耶律洪基下旨,不得随意射杀这些汉族百姓。可耶律洪基觉得,他毕竟还是契丹人,要为契丹人着想。

    结果这样一来,连一些原本看好辽国的汉臣,也开始意识到,这股民族对立情绪。在这一刻终于爆发了出来,那么后果对大辽绝对是致命的。

    虽然现在辽国的军队,更多掌握在辽国将领手上。可辽军之中,不少城防军的官兵都是汉人。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又怎么可能给辽国死心卖命呢?

    就在辽国的冬天,因为杀胡令似乎变得异常冰冷之时,很多居住在城里的汉族百姓,也开始陆续搬离居住的城池,不想被人无故的杀死在城中。

    看着越来越多离开的汉族百姓,这些辽国的贵族跟官员,才真正意义了。城里要是没了这些汉族百姓,他们又算什么呢?

    可面对一心想走的汉族百姓,他们要么杀,要么强留。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他们与城中汉族百姓的裂痕已然产生,再想恢复到从前那种融洽关系,只怕没多大可能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二章 商通四海

    伴随着杀胡令终于带给辽国巨大的损失,辽国君臣面对这种情况。也第一次明白,中原武林人的厉害,在这一刻终于显现了出来。

    这些以往被大宋朝廷严密监控的武林中人,看似不理世事,实则他们更冷血更好杀戮。有些进入大辽的中原武林人,原本只想刺杀那些大辽的贵族。

    结果看到汉族百姓,在这里所受到的待遇。每个人都觉得心理不好受,以至陆续发展到,这些江湖人开始朝普通辽国人动手的地步。

    一些居住在边境的辽国小部落,甚至开始出现整个部落一夜之见全部被杀的情况。这些小部落,虽然人口不多,却也是大辽的根基所在。

    渐渐的,看着形势将继续乱下去,耶律洪基不得不开始下令。封闭各城,采取更为严格的管控措施,防止这种事情的发生,那怕边境也开始派兵巡逻。

    大辽开始有所动作,大宋这边自然不会闲着。以骑军为由的大宋骑兵,也开始在张亭光的命令下。不断越过两国边境,开始围剿这些大辽的小股骑兵。

    结果本以为会到开春才开始的战争,在这种冰天雪地之中便开始拉开。而得知这个消息,赵孝锡也开始将一批,用来御寒的服装,陆续的送到骑军大营。

    这种今年刚刚量产的棉衣,正是赵孝锡利用棉花制作出来的。如今琉球跟琼州的有钱人家里,几乎都换上这种轻软却温暖的棉被。

    至于如何去除棉花中的棉籽,赵孝锡却单独开设了棉衣工厂,让一些贩卖来的女工,在这里打工制作。外人根本就不知道,暂时赵孝锡也没打算对外销售。

    因为是头一年出产的棉花。数量本身也没有太多。现在一床棉被的价格,也令一些普通百姓望而怯步。而这批送到边境的棉衣,同样令骑军将士非常感动。

    有了这种轻便棉衣的保护,骑军将士也觉得,他们在野外待的时间能更长。那怕有时在野外过夜,他们也不用担心半夜被冻死。

    而了解这种棉衣目前价格的骑军将士。更加感叹这位老统领的财大气粗。宁愿放着这些棉衣不对外销售,也要先给他们每人置办上一身。

    尽管只是服饰的改变,却令宋军骑兵以辽军骑兵在野外碰上的时候。因为衣服轻便的原因,出招更为灵活。这在交战的时候,无疑也能提升骑兵的生存率。

    相比包裹一身严实的辽军士兵,宋军看上去更为简单的服饰,也令辽军骑兵觉得。这些宋朝骑兵,难道比他们更加耐冻吗?其实这一切,都是棉衣保暖的功能。

    战争的巨轮开动。大辽跟大宋都知道,这是一场持久战。眼前边境的局部战争,只能说两国的练兵之举。真正的大战,还要等两国都准备好才会发生。

    同样知道这个道理的赵孝锡,整个冬季也一直忙着,往辽东半岛调兵遣将。明年赵煦出兵大辽,他也会带领琼州军,从旁侧应。那怕赵煦根本就没打算用他。

    在赵孝锡也被赵煦的举动,开始重新布置明年的事情时。从大理赶来的段正淳。这段时间似乎当外公外婆当上瘾,一点没想这都快过年,他们要不要回家的事情。

    不过,看到木婉清有爹娘陪伴,似乎显得很开心。赵孝锡自然不会做出,送这对岳父岳母离开的事情。反正。这段时间,他又开始忙于政事。

    这段时间,随着西北边境开始变得混乱起来,赵孝锡也利用登州基地。不断的转移一下,从大辽逃到大宋这边的百姓。那怕西北百姓想离开。他也让人接来。

    随着新南城的影晌力渐渐扩大,赵孝锡在琉球的发展,也变得快速了起来。那怕去年刚完善的平原城,如今已然是新南城之下,第二个人口过十万的大城了。

    除此之外,一直没间断派出人员,到琉球岛搜寻的赵孝锡。也开始接触到,一些原本生活在琉球的原住民。对于这些土著,赵孝锡倒没一律斩杀。

    愿意归顺到他治下的土著,赵孝锡都会派人,教他们汉语教会他们与移民接触。如果不服管制的土著部落,大多的下场都是被当成奴隶给卖掉。

    总之,赵孝锡在琼州主政的一年时间里,根据赵孝锡的指示。如今在后世宝岛北部跟中部,都陆续开辟了两个安置移民的新城。

    现在琉球岛上,一共有四座新城,除了今年则建的两年新城,人口还没达到十万。新南城跟平原城,人口都超过了十万之数。

    有了这么多移民的到来,对琉球的开发速度自然加快了许多。至少今年琉球粮食的产量,又超过了去年几倍之数。有这些移民村,赵孝锡根本不愁粮食。

    除此之外,今年吞并的李朝,也是一个适合种植粮食的好地方。这意味着,短时间内,赵孝锡根本不用为粮食而发愁。

    加上新南城这个吸金之城,每天给赵孝锡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赵孝锡真可谓,手里有钱有粮又有兵,自然不用跟以前那样,再缩手缩脚的行事。

    那怕现在是冬季,位于澎湖跟新南城的船厂,都在加班加点制造战舰跟货船。这些大船的陆续下水,让赵孝锡手下的海军实力,自然也是一月一个样。

    为了发便暂时陆路未通的四城,赵孝锡也每天在四城,开通几班船通行。从新南城到平原城的陆路,如今也在紧张的修建当中。

    那些从李朝俘虏来的战俘,如今都热火朝天,在琉球岛上开山劈石。有了这些免费劳动力,赵孝锡相信,明天两城的陆路开通,又会诞生不 少新村镇的出现。

    第一批安置来的新移民,尝到了新事务的好处。往往城主府,有什么好的项目宣布,他们都会第一时间加入。跟着新南城的脚步,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而西北将起的战事,也导致了新一轮的移民潮。越来越多的两国百姓,都选择在这个时候离开。希望来海外讨一条生路,而原因是,提前来的移民现在生活的很不错。

    正是这些老移民,让海军帮忙带去书信,告知他们的亲人还有家乡人,琉球岛的生活是何等安详。这些眼揪战乱将至的百姓,才会纷纷选择拖家带口离开。

    虽然这样一村村的被移走,会导致一些地方出现人口空缺。可赵孝锡觉得,等到两国的战事平息,相信还是会有一些移民,陆续返回到故乡生存。

    再不济,以大宋如今的人口密集,给上几年时间,想必人口也会迅速翻上几倍。只要人口出现增加,对于田地的需要,也会促使一些百姓选择搬迁。

    相比大宋跟大辽开始为大战而忙碌,赵孝锡最近的心思,都花在安置跟转移百姓的事情上。设立在辽国的各处秘营,也因为杀胡令的原因,开始接收一些难民。

    一旦难民的人数增多,他们就会联系负责迁移百姓的海军,将这些辽国境内的百姓。陆续转移到琉球或琼州岛上生活,让这些百姓真正享受一下,没有战乱的生活。

    这些移民的不断涌入,尽管让忙了一年的王府文武官兵们,觉得更加忙碌。可他们都知道,现在的忙碌,在明年会给他们带来无数的好处。

    只有人口不断增加,他们的职位也能不断的提升。而那批被招收来的书生们,得知陆续有人被任命为县令一级的官员,同样觉得非常兴奋。

    那怕是个小小的县令,可对这些科举无望的书生而言,却是踏入仕途的机会。在这种诱惑之下,越来越多内陆的书生文人,也开始打着教书的名义进入琉球。

    随着赵孝锡再次进入大宋一些世家的视线之中,海外也成不一些世家,开始布局的地方。加之那些海商,一年之内聚集到的海量财富,也令很多世家眼红。

    对于这些世家而言,利益才是第一位的。那怕以前他们都认为,海外是个蛮荒之地。可随着前往新南城,还有琼州的人返回,带给令他错愕震撼的消息。

    这些世家之人,也开始派遣直系子弟之类的,先别人一步进入赵孝锡的圈子之内。至于能否进入赵孝锡的视线,那也要看他们的子弟,到底能不能被重用。

    可不管如何,对于这些世家家主们而言。只要这些子弟,能够给家族带来利益,那也是件非常不错的事情。这也导致,沿海很多城市都变得热闹起来。

    商通四海,本身就是个非常赚钱的事情。随着赵孝锡将新南城发展壮大,大宋沿海的城市,也得到了不菲的好处。一些以往偏僻的小城,也开始设立了大船停泊的码头。

    有了码头,就会有商船停靠。这些商船停靠之后,就会在这些小城歇脚。围绕着海上商贸的开始兴盛,越来越多沿海的百姓,都享受到生活带来的改变。

    以往他们贱卖的海鲜,有了商船的到来,自然就有商贩的收购。那些比较珍贵的海鲜,也通过商船陆续被返卖到,更为遥远的城市高价销售。

    总之,如今围绕在赵孝锡身边的利益集团,也越来越多。他们如果想要继续获取利益,就必须支持赵孝锡的事业。这种良性循环,令赵孝锡在大宋的威望也越来越高!(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御驾亲征

    绍圣二年春,当大宋的百姓刚刚享受完新年的喜悦。便得知,大宋皇帝赵煦,正式向大辽递交战书。让其交还燕云十六州,不然便开战来取的战书。

    燕云十六州,对于很多大宋百姓而言都不陌生。正因为大宋失去了这块易守难攻的地盘,让大宋历年来,都承受着来自大辽的铁骑威胁。

    那怕这些年,大宋在边境地区修建要塞城池。可还是没法阻止,大辽从那些州城之中,大举南下入侵的事实。若非大宋在边境集结重兵,只怕大宋皇城都时刻处于兵锋之下。

    对于皇帝做出的这个决定,大宋的百姓自然为之振奋。一直以来,大宋与大辽之间的战争,大多都是以大宋被动防御为主,头次主动开战倒也是稀罕事一件。

    只是相比北方百姓的兴奋,觉得朝廷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对于生活在西北的百姓而言。无疑是拨掉悬在头上的一柄利剑,他们自然很期盼朝廷能得胜。

    可对于生活在南方的百姓而言,他们得知这个消息,却开始担心战争一起。他们的税赋会不会又增加,如果增加的话,这负担只怕又要加重不少。

    总之,不论在朝堂还是在民间,对于开战总有人持支持意见,也自然有人持反对的意见。可这一切,都无碍于大宋的精锐之师,不断往西北地区集结。

    面对大宋的兴兵讨伐,在边境已然进行了无数大小战役的两国骑军。都知道,这场战争已然无法避免。两国做的同一件事情。都是收拢边境地区的百姓。

    做为此次赵煦异常期待的战事,他也在整个冬季。苦读了一番兵书。虽然没学到什么东西,却也觉得打仗。没他想象的那样简单。

    可每次想到,赵孝锡的胜利。他总觉得,跟赵孝锡相比,除了武功差点,他似乎不输赵孝锡什么。他是一国之君,能够指挥的部队比赵孝锡还多上几成。

    得知两国开战,吐蕃跟西夏以至高丽,都可谓举国关注。谁都清楚,如果真让大宋夺回燕云十六州。那么大辽只怕。将被彻底的扫进历史的泥潭之中。

    对于这个战略要地,大辽一直不肯归还的原因,也是看出这个地方,谁掌握了,谁便能先发致人。单凭一纸战书,又怎么令大辽屈服呢?

    开始在西北战区升起的战云,似乎也影响到远在琉球的赵孝锡。经过一个冬天的准备,赵孝锡手中不少力量,都转移到登州附近。他们也将充当后备军。

    一旦赵煦的部队,在前线失利,他们将充当援军,保证战事不会糜烂的太快。如果赵煦的部队取得胜利。那么这些准备好战斗的部队,但会挥师进军高丽。

    望着最近不时凝望北方的直赵孝锡,已然升级为母亲的木婉清。也清楚这位夫君担心这场战事。能陪在她身边这么久,她其实已然很满足了。

    笑着道:“云郎。不用担心我们。妍儿妹妹,有我跟爹娘照料。相信没什么关系。如果你要外出,你就尽管去好了。我们在家,等着你胜利的消息。”

    听着木婉清的安慰,赵孝锡将其拉到怀中道:“清儿,苦了你们了。摊上我这样的夫君,不能陪你们花前月下,反倒要让你们提心吊胆。夫君,对不住你们啊!”

    面对赵孝锡的谦意,木婉清却笑着道:“云郎,既然我们是夫妻,又何必说这么生份的话呢?能成为你的妻子,我们都能高兴,都觉得很幸福。

    一个天天陪在家里,陪我们闲情逸致的夫君,自然让我们觉得安全。可我们都知道,你是那九天的真龙,外面才是你的世界。等你那天累了,自然会回来陪我们的。”

    成为琼州王妃的木婉清,也许是因为生了孩子的原因,气质比以前多了几份温婉之气。加上她主管着赵孝锡的后宫,身上的气度也变得越加的不凡起来。

    就如同赵孝锡母亲说,选择木婉清当正妃,也证明赵孝锡的眼光真的不错。当然,最重要的原因,还是赵孝锡娶的这些女孩,并没皇室妃嫔那样明争暗斗。

    眼下木婉清执掌后宫,已然得到众女的认可。加上她生下世子,其它女人也不用争。同时这些女人都清楚,赵孝锡很反感,身边女人私下的争宠之举。

    那怕赵孝锡心里,很宠爱木婉清这个女人。可对于其它女人,他同样宠爱有加。那怕现在到了晚上,他都是按照规矩般,轮到谁侍寝就去谁的房间。

    这种一视同仁的态度,让他身边这些女人都不好说什么。只是有些无奈的是,眼下给他怀上孩子的,只有生下世子的木婉清,以及过几月便会临盆的金妍儿。

    好在赵孝锡也告诉这些女人,孩子这种事情急是急不来。会有的时候总会有的,也用不着太过担心。相反,少了孩子的牵绊,他们也能更好的享受二人世界。

    随着西北的雪开始融化,赵煦也正式在皇城登将拜帅。清楚他指挥能力不行,也很大度将军队的指挥权,教给熟知兵事的章惇指挥。

    只是在选定皇权代理人的时候,赵煦却出人意料,没做出任何指定。相反,他让六部尚书,以及坐镇京城的王师约,在他离开期间署理国事。

    对于赵煦而言,虽然他的妃嫔也不少。可现在真正替他生养子嗣的妃子,真的很少。原本生了两个公主的他,最终还有一个不幸夭折了。

    此次他出征大辽,临行时还将一封圣旨,放进了皇祠之中严密看管。虽然这看起来,是种有些不吉利的举动。可很多人都知道,那封圣旨上面写的是什么。

    如果赵煦此次御驾出征,真的遇到什么危险。那么那份圣旨,便由掌管皇室宗祠的遗老们,给大臣们宣读他的遗命。到时便知,谁能替其执掌帝位。

    这种密事,知道的人自然不多。只有皇室的宗老,还有几位大宋的老臣,知道这封遗旨的存在。可他们同样不知道,密旨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

    对于皇帝御驾亲征,最为担心的,无疑是那些皇帝的妃嫔。可她们都知道,赵煦决定的事情,几乎没什么可能挽回。更何况,此刻大辽同样跟大宋宣战了。

    若是大宋此刻,罢兵休战,无疑是件有损国威的事情。为此,在京城禁军营地,宣布出征命令的赵煦,很快穿着黄金打造的铠甲,坐着象征皇帝的龙辇出征。

    看着跪在皇城街道两侧的皇城子民,赵煦也第一次感受到,那些百姓对自己狂热的眼神。对于一个敢于御驾亲征的皇帝,百姓无疑也是很敬佩的。

    觉得他的决定没错,赵煦对于胜利无疑越的渴望。可相比赵煦的乐观,章惇却清楚,这一仗不好打。大辽方面,提前做了准备,战事一起必将血流成河。

    燕云十六州的重要性,对大宋而言夺回便拥有了防御屏障。可对于大辽而言,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他们现在拥有的地位,也将大打折扣。

    回归到原来那种游牧民族的生活,对于已经习惯居住在城里的大辽人,无疑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所以,这次的战事,只怕远比他想象的更加激烈。

    唯一让他庆幸的是,那位琼州王并没坐观虎斗,相反在得知赵煦准备开战。秘密派遣的不少江湖人,执行所谓的杀胡令,让大辽排兵布阵也变得困难重重。

    一些原本支持大辽皇室的部落首领,在被刺杀了之后。这些部落首领的子嗣,对于加入战争都不怎么感兴趣,相反对这个首领的位子非常感兴趣。

    有争斗,就意味着有分岐。只要大辽的军队中存在分岐,那么大宋军队便能有机可乘。这点道理,章惇多少还是知道一些。

    此次为了征讨大辽,赵煦动员了近三十万的精锐步兵,还有超十万的骑兵部队。这样的规模,在大宋历史上,无疑也是比较少见的。

    光是这个冬天,户部调运到西北的粮草,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好在这些年,大宋总体还算风调雨顺,以及粮草这种东西,大宋还是能够拿的出来。

    只是章惇清楚,这仗打瘾了,大宋将再也不怕那些番邦小国的袭扰。真正有机会,重现唐之盛世的场景,让四海各国巨服。

    若是打输了,只怕大宋也将国运不振。就连现在跟大宋结盟的西夏,只怕也会立刻背盟,打大宋的主意。弱肉强食的道理,在国与国之间同样适用。

    要是西夏真的视大宋为盟友,就不会推脱国力衰弱,派不了兵牵制大辽了。这帮家伙打的什么主意,章惇又如何不知呢?

    在很多人看来,大宋与西夏结盟,是因为琼州王娶了西夏银川公主。可把这种联姻,当成结盟的基石,结果只是自欺欺人。

    正如赵孝锡所说,战争永远不会为了某个女人而转移意志。除非这个女人,是武则天那样的女皇。不然,西夏怎么可能,为了一个公主,帮大宋征讨大辽呢?

    说不定,眼下不少西夏人,真期待着两虎相争之后,他们趁机崛起呢!毕竟,打燕云十六州主意的,不单单只有大宋大辽两国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宋辽终开战

    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幽蓟十六州”,即后世京、津全境,以及晋、冀北部地区。唐汉时期,这里便是中原统治游牧民族的战略要地。

    其州城包括燕(幽)、蓟、瀛、莫、涿、檀、顺、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共十六州。幽、蓟、瀛、莫、涿、檀、顺七州位于太行山北支的东南方。

    其余的云、儒、妫、武、新、蔚、应、寰、朔九州在山的西北,所处的地势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公元936年,后晋的开国皇帝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

    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晋国,辽太宗与石敬瑭约为父子。938年,石敬瑭按照契丹的要求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使得辽国的疆域扩展到长城沿线。

    这也使的往后中原数个朝代,都没有能够完全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略意义,也使得如今统治中原的大宋政权,一直感受其威胁,不敢有丝毫怠慢之心与其对峙。

    失去燕云十六州这个北部屏障,直接导致中原王朝,暴露在北方游牧民族的铁蹄下。加之中原士兵善守城,而北方游牧骑兵善攻,对宋朝的衰变乃至灭亡都有重大影响。

    并入辽国的燕云十六州,现如今也是辽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辽国“汉人”问题最为突出的地方。也正是这些汉族百姓,促使这些地方的兴盛繁荣。

    生活在这一带的汉族百姓,由于在唐末五代时期与少数民族长期相处。其后又在辽国统治下生活了不少年,他们的生活习俗和中原汉族产生了不小的差别。

    其实真要说起来。生活在辽国境内的汉人,有时也不知道。他们到底还算不是算汉人。无论在大辽还是大宋,他们的身份都非常尴尬不受信任。

    大辽了收卖这些地方的汉人。用科举、任官跟婚姻来使汉人忠于他们。可又不信任大多数“非我族类”的汉人,大多将其置于社会的最底层。

    反过来大宋这边,对于这些生活在大辽的百姓,觉得他们被“胡化”,不能视为正统的汉人,同样对逃入宋境的这类汉人多有歧视,并指其为“番”或“虏”。

    打从宋朝建国之后,面对当时还称契丹国的大辽。其统领的铁骑能由燕云十六州,疾驰而南下入侵中原的威胁。不得不在汴梁附近广植树木以为屏障。

    宋太祖赵匡胤甚至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还专门在内府库专置“封桩库”,打算用金钱跟大辽赎回失地。并且在河北东路,兴建大名府与大辽进行对峙。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移师幽州,曾试图一举收复燕云地区,在高梁河与辽军展开激战,结果最终宋军大败,且赵光义中箭,最后乘驴车逃走。

    之后北宋与大辽也进行了长期的两国战争,始终都未能收复失地。直到景德元年真宗抵澶州北城。与大辽在澶州定下了停战和议后,宋辽边境才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只是正如赵孝锡所说的那样,盟约永远都是用来撕毁的。那怕大辽与大宋签定了停战协议,可发生在两国边境的小规模冲突。几乎就没怎么停止过。

    每到大辽冬季缺粮之时,就会派遣小股精锐骑兵,深入大宋境内劫掠。这种抢夺物资跟人口的行动。也被大辽人称为冬季的‘打草谷’行动。

    而缺少精锐骑兵的大宋边军,面对这些来去如风的大辽骑兵。大多都能固守一些城门要塞。对于那些生活在城外的百姓村庄,却没办法进行有效的保护。

    长久以来。生活在宋朝境内的百姓,也饱受这种大辽骑兵的劫掠之苦。甚至发展到最后,只能远离家乡,离开这种是非之地。

    可敢于搬走的百姓,毕竟还是在少数。对于大多数百姓而言,他们对于国家其实概念不深。只要谁能替他们提供保护,那么他们就视谁为统治者。

    此次大宋兴兵伐辽,真正觉得欣喜若狂的,正是这些生活在西北的大宋百姓。对他们而言,期盼这天已然期盼了太久。而刚过去的这个春节,也是他们觉得最安宁的一次。

    不时能看到,从他们村头经过,穿戴整齐军容严整的骑军骑兵。他们也第一次觉得,大宋也有了精锐的骑兵,他们也不用在担心,承受那些大辽骑兵的劫掠了。

    因为赵煦御驾亲征的原因,集结在边境的众军,也开始整装待发。为了打好这一仗,也为了保证赵煦的绝对安全,骑军指挥使张亭光,亲自坐镇中军大营。

    其手下的一万精锐铁骑,也时刻护卫在赵煦左右。至于另外两路大军,则由赵煦选定的两位经验丰富的老将,亲自做镇指挥伐辽之战。

    根据章惇的指挥,三路大军不能过于冒进,采取三路合围步步紧逼的方式。一点点,吞食掉大辽在燕云十六州的兵力,直到最后收复全境。

    面对来势汹汹的大宋军队,耶律洪基主动示弱般,将国都后撤到大辽中京。其在南京与西京的兵力,同样大多采取守势,看上去似乎有些害怕大宋的兵锋一般。

    看着从前面打探得来的消息,赵煦也觉得,大辽看上去实力真的衰弱了不少。这仗还没打,他们的皇帝就先躲到中京去了,这不是明显的逃跑吗?

    事实上,如今统领南京与西京的,正是大辽的新太子耶律图。这位被立为接班人的大辽太子,很清楚这是耶律洪基对他的一次考验。

    只要他能打好这一仗,也许他就能顺理成章,成为大辽新一任的皇帝。而耶律洪基,暗里似乎也有过这种暗示。给其派遣的部队数量,同样不在少数。

    而在中京,耶律洪基同样集结了大批的辽国精兵。以骑兵的速度,何时南下支援,都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所以,大辽大体的作战方针,便是先守后攻。

    拥有燕云十六州这个天然的地理优势,他们就算采用守势,也能消耗大宋的锐气。同时也能借助这种大宋给予大辽的紧迫感,让那些部族首领知道事情的严重性。

    相比赵煦看到大辽方面的情况,想到的都是好事。同样启程出发的赵孝锡,却清楚这并非什么好事。相反,大辽这一招很阴险,有点请君入瓮的意思。

    偏偏这种战术,没到最后大宋方面就算意识到,也很有可能来不及。到时候,大宋军队长途跋涉,又经过历次血战之后,要么将士体力精力下降,要么就是骄兵必败。

    而在中京集结了大批精锐铁骑的大辽,完全能够依靠这些为生存而战的部族骑兵,对远到而来的大宋军队进行反攻。那时候,才是真正决定胜败的时刻。

    只是意识到这一点,赵孝锡却清楚,说出来估计没人能信。加上这个时候,大宋从上到小,都渴望一场胜利来提振士气,又怎么会考虑这么多事情呢?

    面对这种情况,赵孝锡能做的,就是做好突袭大辽锦州的计划。一旦大辽集结在中京的精锐南下,他就直扑大辽的中京,迫其骑兵返回救援。

    到那个时候,也许双方拼的就是速度,还有双方的胆量。毕竟,坐镇中京的是他们的皇帝,其次也是一个战略要地,被断绝了后路的辽兵,又会作何感想呢?

    抵达边境的赵煦,召见了三位统兵将领,还特意到骑军营走了一圈。看着这些军容严整的骑军,赵煦也不得不佩服,赵孝锡替大宋打造了一支精锐骑师。

    如果他不是皇帝,或许他会真心佩服这位堂兄。很可惜,牵涉到皇位的事情,他根本不能让赵孝锡,声誉跟威望比他这个皇帝还高。

    听着骑军将士如雷般的万岁之声,赵煦也觉得很满足。特意在边关设宴,招待了骑军各营统领。这也算是,对这支天子骑军,一个额外的奖赏。

    三路大军抵达之后,由大宋真定府出兵的第一路部队,很快进入朔州境内。这一路大军,由步兵为主,骑兵负责侧应,全计兵力也达到近十万人。

    因为准备充分,加上有骑军游骑兵负责哨探之职。这一路大军很顺利,开始攻城略地般,收复与大宋临近的一些大辽边城。捷报频传至赵煦处,自然令其喜笑颜开。

    只是战报收的比赵煦很快的赵孝锡,却从这种大军收复的边城中,看到辽军在这些小县城,布置的兵力不多。大多都是一些汉属军,甚至很多不战自降的都有。

    而原本生活在城里的百姓,契丹族的大辽人几乎没有,就连一些年青力壮的汉族百姓,在开战之前就被押解一空。这意味着,战前的担心最终还是出现了。

    如今被保留在这些被占领城市的百姓,大多都是一些老弱病残。为了保证这些城池的安全,也为了彰显大宋的王师风范,大宋方面还需要提供粮草救济这些百姓。

    看到这种情况的赵孝锡,立刻连发数封密信,将情况告知了其心腹的部下。让他们建言,无论如何要保证,部队粮草补给的安全。

    如若宋军的补给线被断,除了进入辽国境内的大军有危险。那些没了救济的城中百姓,只怕也会制造事端。这样一来,大宋就真的被动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五章 杨家将使命

    做为打响宋辽之战第一仗的开路先锋,统领近十万将士的左路军指挥半杨士鹏,也觉得他们杨家人,似乎跟这块地方真的结缘,只要这里发生战争,总少不了他们的身影。

    此次领兵出征朔、应、寰、云四州之地,赵煦又任命他为左路军统领。第一个踏出雁门关,杀入大辽境内,去续写他们家族,跟这块地方的不解之缘。

    正是围绕着这座边境之城,杨家人成为大宋武勋世家中,不可或缺的一支力量。虽然他没当年杨令公那样出名,却也是大宋武将世家中,少有的青壮派。

    根据章惇的建议,他这位雁门关指挥使,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离开他驻守几年的雁门关,带领着统领的十万大军,朝以前他负责防御的大辽境内杀出。

    甚至为了保证他们攻击顺利,当年被赵孝锡招揽的杨金豹,此次也带领其统领的火字营五千精锐骑兵。配合临时抽调加入的一万五千万骑兵,配合杨士鹏的出征。

    尽管杨士鹏跟杨金豹并非父子,可两人却是至亲叔侄。此次两人配合作战,也是赵煦有意成全杨家,希望这个武勋世家,能真正圆了杨家满门的愿望。

    做为名满大宋的杨家将,杨家历代的武将,都跟雁门关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攻是势,对杨家人而言,最大的心愿就是收复雁门前外的四州之地。

    以前杨家人也曾兵出雁门关,可大多都是失败而回。最为惨烈的一次,便是太宗皇帝北伐大辽。最终让有杨无敌之称的杨令公,倒在了雁门关外未能魂归故里。

    虽然他的死。成就了杨家一门忠烈。可杨家的后代,最大的心愿便是完成当年杨业未能完成的大业。将这插在大宋头上的燕云十六州给收回。

    兵出雁门关,士气旺盛的大宋军队。在杨士鹏并不急于求成的情况下,稳打稳扎与侄子的骑兵配合,最终收复了一座座,原本属于大辽的边关小城。

    等到大军抵达朔州城下,杨士鹏也清楚,这是一场硬仗。那些小城,之所以能够那么容易攻下来。很大原因是,大辽把小城的兵卒。都调到这里来了。

    望着眼前严阵以待的辽军,杨士鹏也不急于攻城,安排大军在城外开始扎营。同时命令杨金豹统领的骑兵,开始巡防四周,以提防辽军骑兵的偷袭。

    这一路下来,杨士鹏几乎没受到象样的抵抗。就算杨金豹的骑兵,真正用力的地方并不多。辽国面对他们的到来,似乎更多采取的是守势。

    根据杨士鹏的了解,在他们兵临朔州城下的时候。坐镇中军的赵煦,已然从河间府出发,直奔辽国的南京都城而去。另外一路大军,则同样出兵辽进军辽国。

    三路大军距离彼此间。距离也就两日路程。如果以骑兵的速度,三军的间隔可能更近。这与章惇所执行,稳步打进。打一城收一城的战略布置也有关系。

    此次章惇所执行的战术,尽管消耗的时间长一些。可在章惇看来。就算出现什么变数,三路大军相互侧应之下。也不会一下出现,不可扭转的败局。

    其实在章惇看来,这样的战术,也能保证坐镇中军赵煦的安全。此战不管胜负,保证赵煦的安全,也是第一位的。可他却不知,这样反倒约束了宋军施展手脚。

    正在巡视营盘的杨士鹏,看着已然成熟许多的侄子。望着远处的朔州城,略带考验般道:“金豹,如果你是统兵将领,面对眼前的朔州城,你会如何进攻?”

    站在他旁边的杨金豹,想了想道:“辽军的兵力配属,似乎很到位。放弃州城之外的小县城,死守眼前这座州城。想到攻下来,只怕唯有强攻。

    根据王爷送来的情报,朔州城里拥有的守军接近三万。其储存的粮草,至少足够供应他们一月之需。只是就目前的战局而言,我们拖不了这么久。不是吗?”

    杨士鹏听到这话,点点头道:“是啊!以我军十万之数,攻这座三万辽兵防御的城池。胜,应该不是问题。现在的问题是,攻下这座城,我军需要多久,又会折损多少兵马?

    这只是我们要攻占的第一座城,如果折损的兵马太多,后面的几座州城,我们又如何应对呢?看来辽军采取坚守城池的战术,还是很令人恼火的啊!”

    对于叔叔的感叹,杨金豹也点头道:“不错,原本这次出关,我还以为辽国会派骑兵,跟我们来一场骑兵对决。结果现在,他们的骑兵仿佛全躲进来了一样。

    眼前这座城池中,驻扎的守军,大多都是附属军。这些部队,跟大宋的城防军一样,同样是善守不善攻。这一仗想速战速决,恐非不易啊!”

    就在叔侄俩讨论攻城战术时,营盘外跑来两匹战马。看着对方那一身的黑衣,杨士鹏叔侄都知道,这两个马上的黑衣人,到底是什么人。

    其实对于此次参战的宋军而言,他们对于皇帝御驾亲征,自然是感觉热血沸腾。可对杨士鹏这些统兵将领而言,他们其实最希望的,还是那位王爷的出现。

    此次出来之后,杨士鹏也真正感觉到,赵孝锡手下这些黑衣人的厉害。他们仿佛无处不在般,总能给大军送来,最为及时的战报,让他们能早做准备。

    等到两名黑衣人出现在他们面前,两人行了一个拱手礼便道:“杨将军,王爷加急密信!”

    杨士鹏一听是加急,还是赵孝锡特意送来的密信。很快招待两人走进帅帐之中,当着自家侄子的面,拆开了这封漆了火漆的信件。

    等到杨士鹏很快看完上面的书信,脸色立马阴沉下来道:“本将就说,为何收复的城池,都是一些老弱病残,原来辽人打的是这种算盘。此计真可谓恶毒啊!”

    一听这话,杨金豹立刻关切的道:“叔父,王爷在信上写什么人?”

    面对侄子的询问,杨士鹏也没多说什么,直接将信递了过来。而上面写的,正是赵孝锡根据他们大军的情况,对辽国人所做出的战局推判。

    意识到这种危险,杨士鹏朝两位黑衣人道:“两位壮士,王爷此次派你们送信,还有没有其它口信交代。另外,这次宋辽之战,王爷真的不抽身过来吗?”

    尽管他清楚,此次御驾亲征的赵煦,为的就是跟赵孝锡比较一下。可在他看来,赵煦当皇帝也许没问题,可当个统帅,赵煦远远不如文武双全的赵孝锡。

    不知为何,身为将领的他,总觉得少了赵孝锡,就没有安全感。那怕现在他身边,拥有十万精兵。可他还是觉得,要是赵孝锡在就更具安全感。

    听到杨士鹏询问,两位黑衣人中年长的一位便道:“杨将军,有关王爷的行踪,请恕不能相告。只是王爷很关心,此次宋辽之战。并让人,替杨将军准备了一些攻城利器。

    等入夜之后,会有一行二十人的队伍抵达大营之外。他们将在适当的时候,替将军攻破城池。再多的事情,我们也不太清楚。如若无事,我俩便先行告退!”

    得知赵孝锡派人帮忙攻城,杨金豹也很欣喜的道:“两位大哥,王爷晚上真的派人来了?”

    清楚这些黑衣人,都是赵孝锡手下的心腹,称他们一声大哥自然是尊称。而两位黑衣人,立刻拱手笑道:“小将军言重了,此次破城,只怕还需小将军全力配合才成!”

    虽然清楚来的是什么人,可两位黑衣人都清楚。什么是他们能说的,什么又是他们不能说的。至于来的人到底是什么人,等到了晚上,相信两人便知。

    为何白天不来,原因也很简单。那些人,是做为攻城的杀手锏,自然不能随便被人发现。面对这种情况,杨家叔侄俩自然非常好奇。

    目前两位黑衣人离开,宋军大营也进入休息。至于夜袭之事,有杨金豹的游骑兵,散步在大营五里之外,有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监视。

    等到宋军大营开始进入休息,朔州城上也火把通明时。一支跟押送粮草的宋军车队,却深夜进入了宋军大营。这在别人看来,是很正常的补给运送。

    可只有杨士鹏知道,这支补给队里面,有二十个人。进营之后,便给他递了一封书信。看到那封书信之后,这二十个人,也专门被安排在火字营中休息。

    他们推来的蒙布粮车,也被推进了火字营中,由杨金豹手下的精锐骑兵专门看守。对于这二十个,看上去没什么出奇的援军,杨士鹏叔侄俩,同样不明白这些人如何助他们破城。

    面对他们的询问,领头递交书信的人,却只是笑笑的告知了他们一些需要配合的情况。明天宋军攻城之时,需要他们派遣一千步兵,从城外一里处开始挖掘暗道。

    当然,这种暗道不用避讳辽军。因为,暗道不用挖到城里,只需要挖掘到城墙跟下便成。至于原因,等暗道挖掘完成,一切皆时便见分晓!(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六章 怪异的攻城战

    望着在城外扎营的宋军,驻守在朔州城里的辽军,也清楚他们坚守不了多久。虽然他们城中的兵力不少,可相对来势凶猛的宋军,城里的守军没多少敢战之士。

    尽管城里挤了不少从各小城调来的守城军,可在朔州的城防官看来,这些守城军的战力非常低下。可有这么多军队在,想必也能消耗一点宋军的兵力。

    相比那些被抽调而来的守城军,不明白大辽制定的应战策略。这些出身契丹的统兵将领,却非常清楚,他们要做的,就是用这些汉属军,消耗宋军的实力。

    等到战事进行的差不多,驻守在城中大营的辽军精骑,则会护送他们这些契丹官兵出城。至于城里的汉属军,那就交由宋军处理好了。

    他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在朔州城下,让宋军撞的鼻青脸肿。这样一来,等到了下一座州城之中,他们才能再给宋军迎头痛击。

    只要宋军攻击到最后一城,前三座城池聚集的骑兵,就能充当反击的力量。或许有机会,全歼到时人马贫乏的这路宋军也不一样。

    对这些契丹人而言,他们都清楚,守城或者攻城,其实都不是他们所擅长的。他们真正擅长的,还是在野外与宋军对决。对于骑战,他们有绝对的自信。

    那怕这次宋军,派出了近二万的骑兵参与作战。可这些出身契丹的骑兵,同样觉得打起来,他们一定不会输。在野外骑兵交锋。他们永远不会承认未战先输。

    看着安静下来的宋军大营,不少契丹将领也觉得。应该去夜袭一下。对于这些将领的请战,守城将却很坚决的道:“不用。夜袭必须出动骑兵,而骑兵不能有失。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执行好太子的命令,借助朔州城坚固的城墙,让这些宋人感受一下攻城的痛苦。传令众军,早点休息,养足精神等宋人明日攻城。”

    非常清楚代天子,守卫燕云十六州的耶律图,所设定的作战布置。这位守城将抱着不求有功。但有无过的心态,断然拒绝出城偷袭的请战。

    对他而言,在这里多消耗一些宋军的有生力量,才是他接到的任务。等到战局不可逆转之时,他要做的,就是带领城中近五千骑兵,杀出城外直奔应州城便是。

    如果一旦出城夜袭失败,导致骑兵损失惨重。只怕他们就失去,到时依靠骑兵突围的本钱。为了自己的小命考虑。他自然不会同意出城夜袭的请命了!

    提心吊胆一夜的朔州守军,发现昨晚他们的担心完全是多余。初至朔州城下的宋军,昨晚根本就没什么动静。除了不时进出营帐的骑兵,根本没人到城下来。

    那怕有些官兵猜测。宋军会不会给他们来个疲兵之计,现在随着天亮似乎一切都很平静。若非那绵延的军阵,不少朔州守军都觉得。他们只是来做客的一般。

    随着日头升起,昨日扎好营盘的宋军。在一阵战鼓之声中。开始一队队的开赴到城下,不多时一个个方阵。便展现在朔州守军面前。

    清楚这是在攻城的节奏,轮到白天守城的官兵,也觉得他们挺倒霉的。谁都清楚,宋军初至攻城,威风肯定不小。到时做为守军的他们,怕是也要死人的。

    当然,面对那些契丹将军的呵斥,这些平时都只是看看城门的汉附军,也不敢做出逃跑的举动。如果他们敢调头逃跑,这些契丹将领便敢挥刀将他们斩首。

    左右是个死,这些城防军也期待着,他们能在接下来的攻城战中幸免于难。只要渡过他们守城的这段时间,他们便能多得一线生机。

    时间在这种时间,似乎显得异常缓慢。而攻城的宋军,似乎同样不紧不慢的,开始将打造好的投石车跟攻城车,一辆辆推到方阵前面。

    望着这些攻城车辆,城上的守军同样做好了防御的准备。不少弓箭手,也做好了射箭的准备。一旦宋军开始攻城,他们便要尽最快的速度,射杀攻城的宋军。

    相比其它地方的城池,朔州城是没有护城河的。他们所能依靠的,便是近两丈高的城墙。想攻上城墙,少不了也要用人命来填。

    随着宋军的攻城部队,打算进行佯攻的杨士鹏,也不会傻到直接派兵登城。直接下令刀盾兵,推着攻城车在投石车的掩护下,不断往朔州城靠过去。

    伴随着大辆投石车,开始将一个个石头,往朔州城中抛去的时候。望着那凌空飞来的石头,守军也显得异常害怕,纷纷寻找遮挡的地方。

    可就算如此,还是不时有守城士兵,被石块砸中直接倒地不地。倒霉一点的,甚至直接从城墙上掉下来。而爬到攻城车上的宋军弓箭手,同样做好准备射箭的准备。

    望着不断靠近的攻城车,城墙之上的辽军弓箭手,同样开始了射击。那一**箭雨袭来,让负责推车的宋军刀盾兵,也感受到盾牌之上叮当响起的碰撞声。

    尽管有盾牌护卫,可还是有刀盾兵被射倒在地。一个盾牌兵的阵亡,往往让其庇护的宋军,也开始承受铁箭的射杀,攻城车上的弓箭手,同样开始出现伤亡。

    当然,那些弓箭手同样不好受。在他们向攻城车攻击的时候,城外的投石机,也不断抛射石块砸来。只要挨到的弓箭手,几乎没有幸存的可能性。

    这种攻城之战,从一开始便有些势均力敌一般。一直等待宋军抬楼梯攻城的守城辽军,却发现宋军根本就没这样做,就采取这种你来我亡的战术攻城。

    看着这种奇怪的现象,尽管不太擅长守城的契丹守城将,也觉得其中必有玄机。而在这个时候,一位副将匆匆跑来道:“将军,南门好象有些不对!”

    得知消息,守城将立刻跑到南门之上,很快看到有不少宋军。开始在他们眼皮下,不断的挖掘泥土,看样子是打算挖条地道入城。

    可按道理说,宋军想挖地道入城,那也应该偷偷摸摸的来。从来没听说,挖地道正儿八经,当着他们眼皮底下挖的啊!这宋军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呢?

    就算如此,看到这种情况的契丹守城将,还是吩咐道:“去城里找些大缸,沿着南门墙根摆放,让士兵日夜倾听。一旦下面有动静,立刻组织人把地道填埋。”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守城将还是觉得,只要不让宋军进城,想必这种地道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如果宋军偷偷摸摸挖掘地道,指不定他还真的有些措手不及。

    可尽然发现了,那他自然能想出应对之策。而这个时候,负责组织挖掘的杨金豹,同样不明白这样挖掘地道,到底有什么作用。

    也许是看出了杨金豹眼中的困惑,那位昨夜入营的年青人,穿着一身骑兵服饰笑着道:“杨将军,不必着急。以我们现在的速度,想必这几条地道,入夜时分便能挖到城墙之下。

    到了晚上,我的人会在里面做些布置。明日天色一亮,还请杨将军做好进城的准备。到时候,你会看到,眼前这堵城墙,会在瞬间消失不见。

    只要城墙一倒,以杨将军手下精骑的实力,应该不难突进城中吧?只要大军入城,就城里那些守军,又怎么可能是我军的对手呢?

    只不过,战事结束之后,少不了还需要杨老将军,找些工匠重新将这城墙修缮一下。不过,以王爷的睿智,他应该早就考虑到这一点。”

    听着这位年青人的话,陪在杨金豹身边的人,都觉得这完全说笑话。这样坚固的城墙,那里是挖掘几条地道便能挖倒的呢?

    可他们又清楚,这些人都是赵孝锡派来的。以他们对赵孝锡的信任,想必这些援兵,也不会做出说什么大话的事情。那这城墙,明日真的会塌了吗?

    不管杨金豹他们怎么想,宋军第一天的进攻。总体统计下来,也有近千人的伤亡。而相比宋军的损失,城里的辽军损失更多。毕竟,宋军的抛石车,还是很厉害的。

    正是看出宋军抛石车厉害,契丹守城将连夜在城里,抓了一些会做木匠的汉人。让他们帮忙打造抛石车,这样明天宋军再来,他们有抛石车也能反制。

    只是他们不知道的是,就算晚上他们加班加点,制作出来抛石车。明天也绝对用不上,因为白天宋军几乎不停挖掘的地道,已然到了城墙之下。

    一直在城里监听的辽兵,看着晚上还打着火把运送泥土的宋军,同样不敢休息。轮流趴在大缸上,倾听地下的动静。生怕一不小心,便让宋军把地道挖进城里。

    已然被挖掘出的泥土,挡住了入口的地道,很快迎来亲自进入地道检查的赵孝锡手下。两位杨家将领,同样站在后面,看着这些援兵,将一坛坛东西,小心翼翼的搬进地道。

    看着这些坛坛罐罐运进地道,杨家叔侄也觉得,就靠这些玩意,就能把这种坚不可催的城墙给搞塌。未免有些天方夜潭,可事实如何呢?只怕还要等明日便知分晓!(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七章 城破众人惊

    发生在朔州城下一整天的战事,随着阳光的逝去,开始进入了半场休息。除了挖掘地道的地方,还有宋军严密看守之外,其它城门前的宋军,已然班师回营。

    看着这些连夜还在忙碌的宋军,位于南门之上的辽军,也丝毫不敢懈怠。张大眼睛看着城外,生怕出现什么大军钻地道的情况。城里那些守缸的辽兵,同样丝毫不敢大意。

    只是让辽军有点想不明白的是,在半夜时分,那些挖掘地道的宋军,似乎一下子又撤走了。除了一些游骑兵,不时在附近徘徊外,不见一个步兵的存在。

    本身觉得这地道挖的太奇怪的辽军,虽然很想出城,去看看那地道到底挖到什么地方。可看到那些不时骑马而过的游骑兵,他们也不太敢出城。

    加之白天的战事,已经让两方的将士有些疲惫。现在这个时候,既然宋军没朝廷夜袭,那他们抓紧时间休息,准备明天再战才是正事。

    又是一个令城中辽军跟百姓,有些难以睡熟的夜晚过去。看着天空又出现了阳光,那些执守一夜的辽军士兵,也觉得很幸运,他们终于又活着等到了天明。

    唯有那些前来接班的辽军士兵觉得,他们运气有些不太好。昨天城里那些死伤的将士,此刻还放在军营的停尸场,正选一个适当的时机埋藏或烧毁呢!

    昨天宋军的进攻,看上去尽管有些出乎意料,可那些抛石车跟攻城车,多少令城中的辽军有些忌惮。那怕昨晚,他们临时赶制了一些抛石车,可效果如何真的不知道。

    相比城外宋军往城头抛置石块。根本不受城墙的视线阻碍。城中的辽军抛石机,却很难看清楚,他们抛出的石块,到底能抛到什么地方去。

    只是昨天吃了亏的辽军,觉得不能让宋军的抛石车,一直这样肆无忌惮攻击下去。适当的用些抛石机反击。也能让宋军攻城部队有所顾及。

    伴随着宋军再次跟昨日一样,推着抛石车跟攻城车而来。不少守城的辽军也觉得,今天站在城头上的士兵,又要倒霉了。这石头飞过来,真不知道会砸中谁。

    可一直紧盯南面城墙的辽军守城将,望着宋军三面抛石车攻城,唯独南门却没什么动静。他总觉得,真正有可能破城的,很有可能就是南门。

    只是他实在想不出。宋军如何能攻破南门呢?虽然南门的城墙,相对而言不算雄伟,有些地方还曾修补过。可除非宋军会飞,不然他们根本就进不了城。

    在这个时候,三面负责佯攻的宋军,在杨士鹏的命令下。又跟昨日一样,对守城的辽军发动了抛石攻击。这种攻城的方式,跟昨天一般无二。

    更有甚者。今天宋军的攻城箭车,根本就不怎么近距离抵达城墙。处于城中弓箭手的射程之外。便待在攻城车上,跟城头的辽军弓箭手对射。

    这样一来,宋军的伤亡人数自然大大降低,辽军的死亡率同样比昨天少了一些。但抛石车的威胁,还是让城头上的守军,有点见石而恐的感觉。

    就在城中的辽军守将。觉得非常奇怪。同时也认为,宋军这样攻击下去,只怕他们一辈子也休想攻进城里来。那他们到底打的是什么主意呢?

    听着三面城门前响起的喊杀声,已然休息好的援兵指挥官,笑着道:“杨将军。我们可以出发了!现在日头刚好,让你手下的兄弟,多吸引一点城中守军的注意力吧!”

    很想看看今天这些援兵,到底如何让骑兵入城的杨金豹,立刻举枪道:“兄弟们,出城!让城里的辽狗看看,我们火字营精骑的威风!”

    在其指挥下,五千精锐的骑军骑兵,很快如同一阵风般杀出宋军大营。看着大批骑兵来袭,城里的辽军守城将,立刻道:“来人,加派弓箭手守卫南门,别让宋骑靠近。”

    看着这些沿着城门而来的宋朝骑兵,这位同样擅长指挥骑兵作战的辽军守城将。也感叹,才两年的时间,大宋已然拥有这么精锐的骑兵了。

    想到这两年,西夏输送给大宋的优质战马。这些契丹族的骑兵将领就觉得,这完全是一种自毁长城的事情。偏偏西夏为了自身利益,做出这种资敌般的愚蠢之举。

    望着南门城门越聚越多的辽兵,那位昨晚幸苦到半夜的援兵指挥官,在一队骑兵的护送下。再次抵达地道口,下马后下令道:“检查地道的情况,如无改变开始布设火线!”

    那些士兵很快走进,能容纳一人弯腰通行的地道之中。在地道的尽头,又是一个沿着城墙根基挖掘的横形地道。可这些地道,只往城中稍稍挖掘了一点。

    一直守在里面的辽兵,对于这种沿着城墙根挖掘的地道,同样没怎么监听到。对他们而言,想进城这城道,肯定要往城里延伸一段才有可能。

    如果直接从城墙根下掏个洞,那不是让辽军守株待兔的愚蠢之举吗?为此,这样的地道挖掘,辽军根本就没意料到过。

    随着进入地道的士兵,很快将一根小指粗细的线拉出地道口。负责指挥的援兵统领,又亲自进洞检查了一遍,确认手下这些事情,都设制无误便走了出来。

    朝护卫他们的骑兵武官道:“去将杨将军请来,让他在一里外做好冲锋的准备。我这边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发动攻击了!”

    清楚这些援兵,都是出自赵孝锡的手下。这些火字营的老骑兵,对他们自然很尊重。没多久,就将带着骑兵在城外,耍的辽兵紧张不安的火字营骑兵引来。

    望着这些骑兵,果然在南门完成集结。城头上的辽军守城将,也觉得他没意料错,这些骑兵果然是冲着南门来的。可骑兵跟地道,又有什么关系呢?

    昨夜一夜未眠的守城军,可盯着城中布设了大缸的地方。根本没听到,有宋军在地下挖掘地道的声音。这意味着,城道应该没挖掘进城里来。

    可地道不挖掘进城里,又有什么意义呢?难不成,这些宋军还能直接从地下钻出来不成?而且骑兵参与攻城,在他们看来是很愚蠢的事情,宋军又为何这样做呢?

    命令骑兵在地道一里外进行集结,五千精锐加上近一万赶来支援的步兵,看上去确实有点攻城主力的意思。这意味着,接下来南门才是宋军主攻的地方。

    一直拿着千里镜观察城中举动的援兵统领,看着城门上那一帮明显是辽军将领模样的辽人。显得很高兴的道:“杨将军,来点助威声吧!兄弟们,点火!”

    看着这些士兵将火折子,将铺设好的火线点燃。这些人很快翻身上马,退到骑兵集结的地方。而杨金豹开始骑马,来回呼应着骑兵喊出震天的杀声。

    就在城头上,那些辽军将士觉得这些宋军是不是傻了时。援兵统领却道:“杨将军,让你的骑兵捂着耳朵吧!最好安抚一下战马,很快石破天惊的场面就要出现了。”

    不解其意的杨金豹,还是很认真的听从了这位援兵统领的建议。因为他看到,这些援兵似乎不用这位统领下命令,全部下马捂住耳朵。

    当城上的辽军觉得,这次攻城的宋军,怎么这么奇怪时。站在城墙上的辽军,就感觉他们脚下的城墙伴随着几声,沉闷的巨响开始摇晃了起来。

    而站在两里之外的宋军骑兵跟攻城部队,也看到城面开始颤抖。那原本坚固的南门城墙,似乎开始随着地面抖动了起来。直到一声声巨响跟火花出现,城墙似乎一下化为灰烬般消失。

    那如雷般的巨响之声,以及那不时能看到,似乎飞到半空的辽兵。烟雾弥漫的南门,变成了一片地狱火海般的景象。这一墓,令其余三门攻防的部队,都停下了攻击跟防御的动作。

    真正心有震撼的,还是站在南门前,等待破城时机的杨金豹跟一万精锐步兵。他们怎么都想不到,这原本坚固的城墙,怎么就塌了变成眼前这血与火的地狱场景呢?

    如雷般的巨响声平息,这道毅立朔州几十年的城墙,已然变成一片瓦砾碎石。至于城墙上还是城墙下的辽军士兵,已然看不到什么活人的存在。

    就在杨金豹发呆之时,那位援兵统领却发出如雷般的吼声道:“兄弟们,上马,攻城!杀辽狗了!”

    这声巨吼,将杨金豹等人的魂魄似乎喊回来。训练有素的他们,立刻翻身上马。在杨金豹重新下令之后,自己举枪一马当先,往已然看上去平坦的南门攻去。

    在骑兵之后的步兵,也清楚没了城墙,这朔州城对他们而言,已然不设防。就城里那些战斗力低下的汉属军,他们又怎么可能对付不了呢?

    领兵出征的步兵统领,也一脸兴奋的道:“兄弟们,杀辽狗啊!冲啊!”

    这个时候,不用管什么队形,他们要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甩动双腿。沿着倒塌的城墙杀进城中,将朔州这座城池,收归到大宋的手中,其它的暂时不用考虑!(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八章 出力不贪功

    对于守卫朔州的辽军而言,他们幻想过宋军破城的方式,也清楚朔州被宋军攻占是早晚的事情。可从来没有一人,会想过朔州城这么快就被宋军攻下。

    更令辽军有点恐惧的是,他们从来没想过朔州城,会以南门城墙彻底瘫塌的方式结束战斗。那震天的巨响,那未散的硝烟,都令城中的辽军有种发自内心的恐惧。

    人,对于任何未知的事情,总是充满着敬畏之心。他们从来没想过,这种坚固的城墙,会在瞬间被外力所催毁。掌握了这种能力的宋军,何城不能破呢?

    随着杨金豹一马当先,第一个冲进朔州城。看着那散落的城墙破,还有到处都是碎肉尸体的瓦砾,他也稍稍有些失神。毕竟,这场面太恐怖了!

    这个念头在脑中一闪而过后,杨金豹也觉得,一段时间没见到那位老统领。他的手段,越发令人猜测不透,越发令人敬畏有加啊!

    看着那些有点失魂落魄,看着他统领的骑兵入城,还有点呆若木鸡的样子。杨金豹也清楚,这些亲眼目睹这种惨烈场面的辽兵,已然吓破胆吓傻眼了。

    对于这些呆滞的辽兵,杨金豹也没心情出枪,直接往朔州城的城主府冲去。对他而言,拿下城主府,便是结束这场收复之战的节奏。

    其余骑兵倒没忘记他们的使命,直接往城中其余三门冲出。在辽国守城军的阻挡下,顺利的打开了三座城门。一时间,城外的宋军蜂涌而入。

    伴随着‘放下武器不杀’的声音响起,还有二万多辽兵的朔州城,已然没多少人敢于抵抗。至于那些,用来逃跑的辽军铁骑。面对堵住营门的步兵,同样无力回天。

    骑兵失去战马跑不起来,跟步兵没什么区别。在主将被彻底埋藏的不知何处后,他们同样不想无谓的死在这里。向宋军投降,已然是最明智的决定。

    对于城中的百姓而言,他们倒没太担心。不管怎么说。战争很多时候,还是不会牵连百姓。尤其对一些,急切想摆脱现实的辽国百姓而 言,他们对宋军是持欢迎态度的。

    只是辽军在城里的时候,他们根本把这种心态表现出来。因为谁敢表露这种情绪,迎接他们的将是辽军的屠刀。而他们,大多都是心向大宋的汉族百姓。

    跟先前收复那些小城不同,收到赵孝锡密信的杨士鹏,望着朔州城绝大多数的汉族青壮百姓。下达的第一道命令。便是让这些百姓回归以前的城池与家人团聚。

    当然,他也没忘记,将朔州城的储备全部取出来。用来安抚其它小城的百姓,这样也避免拖累大军的物资补给。同时,也让大辽的毒计落空。

    于此同时,入主城主府的杨士鹏,对于赵孝锡运筹帷幄的本领,也不得不说个服字。就派这么一支人数仅有二十的援兵队。便将朔州城不到两天拿下。

    这对于他而言,无疑是个再好不过的开门红。只是看着已然破烂不成样的南门城墙。杨士鹏也担心,到时辽军反攻他们又要如何做呢?

    就在这个时候,前来协助的援军统领,却适时的道:“杨老将军,请恕我等要先行告退了。此次我们的任务已经完成,也是时候离开了。

    另外杨老将军不必太过担心。如果不出所料,今天就会有人,带来物资修建新城墙。有他们帮忙,这些倒塌的城墙,相信要不了一到两日便能修建起来。”

    听到这些人要离开。杨士鹏略显不舍的道:“许将军,你们不随大军继续前行吗?”

    许统领笑笑道:“不了,王爷说过,我们这些人,只能在适当的时候出现。不能抢了大军的风头,这一仗我们只是尽了点力,功劳还是大军的。

    如果可以的话,王爷的意思是,不要提及他插手此次事情的消息。当然,现在想瞒只怕也瞒不住。反正,王爷的原话,如何向皇上禀报,一切将军拿主意。”

    清楚这位许统领话中意思的杨士鹏,也明白什么叫功高盖主。这样强悍的杀手锏,平时他们都不知道。等到赵孝锡拿出来,确实有点喧宾夺主的味道。

    以那位皇帝好面子的性格,不说只怕会怀疑他的忠心,说了只怕又会觉得赵孝锡跟他抢功。现在这些人,做完事就离开,倒也省去诸多麻烦。

    身为臣子,杨士鹏很敬佩赵孝锡这种不计个人名利,为国为大军出力的风格。可他同时清楚,眼下他是大宋的将军,必须遵从赵煦这位皇帝的命令。

    想到这里,他也清楚不好再挽留这些神秘的援兵。让杨金豹亲自将这些人送出朔州城外,又很快想着,应该怎么给皇帝报这个捷呢?

    直到杨金豹走进城主府,看着握笔却难下的杨土鹏,好奇道:“叔父,你是要向皇上报捷吗?怎么看你的样子,好象迟迟不敢下笔啊?”

    杨士鹏苦笑道:“你小子懂什么,此战我们能这么快拿下朔州城,一大半的功劳要算到王爷头上。要真这样写,你觉得皇上看到,心里会怎么想呢?”

    被训了一句的杨金豹,愣了愣却很快道:“叔父,我觉得这种事情,其实大可不必过多去担心。皇上也好,王爷也好,他们都是自家兄弟,我们都是外臣,只知国事便行。

    眼前朔州城拿下,意视着左路军首战告捷,这是再好不过的大好事,也能提升我军的士兵。至于报捷的文书,怎么拿下朔州你怎么写便成。

    皇上的心思,岂是我们这些臣子能随意揣测的呢?你不写,那便是不忠,写了就算皇上心里不舒服。可这毕竟是国战,王爷派人帮忙,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更何况,这些援兵除了几个统领,知道他们是王爷属下并不多。只要我们不说,别人不会照样觉得,这是皇帝统兵有方吗?而且,皇上应该不是这么小气的人!”

    让杨金豹反驳了一句的杨士鹏,同样有些发愣半响道:“好,看来你真的成熟了。你说的不错,相比你的直接,我倒真的有些老人。没错,我们当好外臣良将便可。”

    说完这些话,杨士鹏很快写了一封报捷的战报。打上火漆之后,但让骑兵快马送至中军大营。在他看来,这是首攻,杨家必须拿下。

    在骑兵拿着报捷的战报,往中军大营方向赶时。下午时分,果然又有一帮以运送粮食之名的宋军抵达。可他们送来的,根本不是可食用的粮食。

    看着眼前年过半百的工匠,杨士鹏略显惊讶的道:“李匠头,你先前所说是真的。之倒塌的城墙,一日便能修复好?不是说笑吧?”

    这位工匠笑笑道:“小人再怎么说笑也不敢欺瞒将军大人啊!只是一天修好城墙,少不了还需将军多派些工匠过来配合。当然,帮我们打打下手便可。

    此次我带了二十名工匠,有他们负责堆砌城墙。保证后天清晨,给将军一个全新的南门城墙。如果不信,到时将军随时派人查看便可。”

    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的杨士鹏,最终还是跟对待离开的许统领等人一样。让杨金豹专门负责照顾这些人,那怕这是一帮工匠。可真能做到,一日修起一面城,那便是神匠啊!

    随着这些工匠马不停蹄,直接赶往破碎不堪的南门城墙过。工匠让那些请来帮忙的百姓,将那些倒塌的城墙砖石,全部给清理出来。当然,太碎不能用的便算了。

    在拾掇这些老城砖的同时,城里也有一批人,在不断担着砖石送到南门。而这个时候,杨金豹就看到,这些工匠拿着马车运来的木桶,开始搅拌泥沙。

    看上去,有点马虎行事般,就在城墙旧址上,重新堆砌起城墙来。这样堆砌起来的城墙,真的能用,真的不会倒塌了吗?

    对于他的担心,工匠头却笑着道:“将军,别小瞧了这种水泥,这东西在王爷那里,也是几两银子一桶,普通人根本就没用过。运到这里来,那价格更高了。

    有了这种水泥,现在堆砌上去的墙砖,可能看上去不结实。只要过了今晚,明天保证你用力都未必能打掉。更何况,这城墙可有两层房那样高呢?不结实,可砌不上去的。”

    听完工匠头的解释,杨金豹觉得,一段时间没跟随赵孝锡。他都不明白,赵孝锡到底弄出多少新鲜的东西。那许统领所说的炸药,这工匠头所说的水泥,都是闻所未闻的东西啊!

    不管杨金豹信不信,在赵煦收到大军的报捷战报,也觉得不可思议。可更多的还是欣喜,这意味着燕云十六州中,一州之地已然被收回。

    那怕从信上看到,赵孝锡似乎有出手相助。可赵煦同样觉得,这位堂哥似乎还记得他是皇帝,也记得是赵家的子孙,没在这时扯他后腿。

    既然他愿意在背后支持,那赵煦也乐的当个站在前面的英雄。毕竟,这一仗,赵煦所希望的,便是让大宋军民知道,他这皇帝同样不差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 战争主动权

    当刚刚结束统治轮换的朔州城,又迎来一次天明时。不少来到城门前的百姓,望着一夜拨起的半座城,觉得非常意外跟震惊。不明白,这城怎么修的这般快。

    同样一早起来,便赶到城门工地的杨金豹,看着眼前这已然完工一半的城墙,同样觉得非常不可思议。觉得这帮工匠修城的速度,真有点快的过份。

    虽然为了修建这面被炸毁的城墙,杨士鹏从城里找了不少青壮帮忙。可杨金豹还是觉得,这速度是不是有点太快了。这样快速修建的城墙真的坚固吗?

    看到过来检查的杨金豹,同样只睡了半晚的工匠头,也来到城门前。笑着道:“杨将军,看来你还是担心,这城墙不坚固。那么你试试,那边的城墙暂时还没往上砌!”

    指着一面暂时还未继续往上修的城墙,工匠头信心满满的让杨金豹去检查一下。看着已然凝固结实的水泥墙体,工匠头很确信,杨金豹很难橇动这种城墙。

    果不其然,当杨金豹用手中的铁枪,试着攻击了一块墙砖。发现这种看上去,下面只添加了一些所谓水泥浆的墙砖,竟然纹丝不动的粘在下一块墙砖上面。

    明白这种粘合度,足以保证城墙的稳固性,杨金豹也忍不住感叹道:“王爷真是神人,有这种东西,只怕几天便能修起一座城啊!”

    对此工匠头也点头道:“将军此言有理,若将军有机会,去新南城或者琼州看看,你就会知道,王爷的神奇之处随地可见。那里,才是真正一夜见。崛起的奇迹之城啊!”

    听到这话,杨金豹也很意外般道:“李工匠,你是从新南城那边来的吗?”

    李工匠点头道:“不错,我是前年以流民的身份,被王爷招揽到新南城去的。后来得王爷器重,看中我这点浅薄的砌砖手艺。才给了一个工匠头的身份。

    此次得知王爷有需要,我老汉也是西北人,以前没少受辽狗子的欺负。就主动带着一些徒弟,还有西北出身的工匠,过来帮忙出把子力,希望给大军做点贡献。”

    说到身份的转变,李工匠也很庆幸,当年他咬牙赌一把。带着一家六口,乘座那些前来招收流民的海军战船。从西北迁移到新南城生活。

    除了最初日子过的苦一些,可至少衣食无忧外。如今他在新南城,除了当上工匠头外,一家人的生活也过的和和美美,有吃不完的粮食,也有穿不完的新衣。

    就连以前很担心不能完成的事情,随着李朝被吞并,他两个儿子也娶了一对来自李朝的女子为妻。这意味着。他李家也算真正诸事如意了。

    这次得知赵孝锡,要招收一批工匠到西北帮忙。李工匠便主动报了名。除了能享受不菲的工钱之外,李工匠这些受过辽人欺凌的工匠,也希望能替朝廷做点事。

    当然,在李工匠这些人心中,最重要的还是那道招工令是赵孝锡颁布的。既然赵孝锡需要帮忙,李工匠等人觉得。知恩图报,他们也应该替赵孝锡做些事。

    更何况,这次重新回到西北,他们沿途都有武卫进行保护。那怕不做事,一天都能拿到不菲的工钱。要是在路上出现伤亡。他们家人同样有不菲的抚恤金。

    这种即能还赵孝锡的恩情,又能赚钱的生意,李工匠这些人又怎么可能不来呢?象李工匠这样,开始报恩赵孝锡的新移民,在新南城也不计其数。

    随着琉球的移民,生活渐渐回归平静。不少年青的移民子弟,也在父母的劝说,还有自己主动申请下,加入到赵孝锡旗下的新军之中。

    不管是当陆军还是海军,那怕是新南城的城防军,只要能如愿参军的青壮。他们一月所能得到的军饷,也足够膳养一家老小,还能学到不少本领。

    一些年纪大,开始被部队淘汰的海盗老兵,一样不用担心没事做。虽然他们不能加入正规军,却能加入越来越大的海运部队,替人押送货物赚取钱财。

    总之,在新南城只要肯努力,根本不用担心找不到事情做。就算被迁移到那里的李朝百姓,也觉得那里才是真正的人间天堂,能享受真正安宁的极乐之地。

    对于迁移到新南城的李朝百姓,赵孝锡也根据大宋移民的比例,将他们打散混居在一个个新移民村庄里。而在新南城,汉语官话则是官方话语。

    那些不会讲官话的李朝移民,抵达那里的第一件事情,便是学习说汉话。而他们的孩子,也能享受到进入移民学院就读的权力。

    单单这项措施,就让很多觉得担心未来的李朝移民,觉得这里才是他们百姓的福地。读书,在如今这个年代,是贵族跟大户人家才能拥有的权利。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理念,这个时代还是根深蒂固存在百姓的心中。在这些移民看来,那怕他们日子过的苦一点,只要孩子有出息,那也是很难得的。

    日子有盼头,移民自然能安下心待在那里。那怕这个地方,对于他们而言,大多是陌生的。可这里的官员,对于正常移民到那里的李朝百姓,同样一视同仁。

    正是这种不受岐视的待遇,让不少李朝百姓觉得。早知道是这样,他们应该主动邀请大宋,早点将李朝吞并。也省的他们,过了这么多年的苦日子。

    有了不断补充的新移民,琉球各方面的工作也紧锣有序的进行当中。一座座新城崛起,一个个小镇开设兴建,一批批移民安家落户,一切都显得欣欣向荣。

    正是有了琉球跟琼州两块基地日新月异的变化,赵孝锡指派的六部官员,也渐渐能够正常运行。赵孝锡这个王爷,自然也能偷闲躲静一段时日。

    清楚此次宋辽之战,关乎天下太平,赵孝锡当然不会坐视不理。一个冬天,都在准备着这件事情。不论是爆破队,还是这些工匠队,其实早就抵达了西北沿海。

    在赵煦带领大军,开始挺进辽境,打响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战役时。这些在密营还有宋境等待的援兵,也一批批的出动,凭借赵孝锡的影响力帮助着大军。

    因为昨日宋军的攻城,令朔州城里的军民,根本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朔州被攻陷的消息,还是在南门城墙重新修建好之后,才被后面的辽军各城得知。

    面对这种几乎不可能的失败,坐镇辽国皇宫的耶律图,也觉得非常不可思议。可与此同时,朔州周边的辽国州城守城将,都得到了一个确切的消息。

    那就是,在接下来的宋军攻城战中,千万不能让宋军挖掘地道。一旦宋军挖掘好地道,那么他们的城墙,就坐等被塌陷的下场。没了城墙,城又如何进行防守呢?

    可面对来势凶猛的宋朝大军,兵力有所不足的辽军,根本不敢出城朝廷大战。他们都想着,在最后给宋军致命一击,然后一股作气收复所有的失地呢!

    可眼下朔州城被攻陷,让他们的布局出现了漏洞。对于这种,据说是宋朝研制出来的秘密武器,辽国方面同样不知道如何预防。

    连坚如磐石的城墙,宋军都有办法催毁。这意味着,他们觉得最大的依仗失去了作用。守城还是出城对决,便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其实在赵孝锡看来,出动爆破队帮忙攻城,真正目的便是打乱辽国的军事布局。只有让辽军,跟着宋军的节奏走,宋军才能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已经抵达渤海一座岛屿上的赵孝锡,坐镇那里指挥着,那些派遣的秘密部队。替朝廷大军侦查辽国的军事布置,也替朝廷解决一些硬骨头。

    在赵孝锡看来,靠杀敌一千自损八百战术取得的胜利,多少有些得不偿失。如果有更好的办法,减少宋军的损失,又能达到攻陷敌城的目的,为何不做呢?

    看着最新送来的战报,赵孝锡对于赵煦默许他的助战,也清楚这位堂弟,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能分的了轻重。这对他而言,无疑也长松了一口气。

    没多久,便写了一封密令,将准备派遣给中军大营的援兵下达了出战的命令。相比他派遣给另两路,更多都是一些比较原始的爆破队,给赵煦的才是真正的强军。

    在辽军还没认清,固守城池不能阻挡宋军攻势的情况下,赵孝锡希望他的新军,能替大宋多获取一些胜利。即消灭了辽军的有生力量,又保存宋军出征部队的元气。

    至于这些秘密部队的出现,会让赵煦意识到,赵孝锡所拥有的实力。在赵孝锡看来,意义其实真的不大。火炮这种东西,除了他能制造出来,其它各国拿到也仿造不出来。

    那怕就是赵煦,将派遣的火炮队扣留,赵孝锡相信他同样仿造不出来。而且火炮失去炮弹,同样是件废品。主动权,都掌控在他手里,他又有什么担心的呢?

    眼下赵孝锡真正要做的,就是让辽人明白,此次宋军攻辽,并非跟以往那样是心血来潮。既然赵煦要收复燕云十六州,那满足他这个心愿,又有何不可呢?(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章 皇帝的心思

    此次赵煦御驾亲征,坐镇中军的他,希望攻陷的大辽之地。自然是被大辽做为国都的南京府,也是被大宋叫为幽州的燕云十六州军事重镇之一。

    只是想攻陷幽州,首先必须攻陷挡在幽州前面的其余几州。而这沿路的战事,都是赵煦统领的中军负责。另外一路右路军,同样在一旁做为中军侧应。

    跟杨士鹏统领的左路军一样,进军辽境的赵煦,一直想与辽军来场兵对兵,将对将,王对王的对决。很可惜,辽军似乎根本不打算,跟他来这种对决。

    依托着前唐跟五代时期修建的城墙隘口,辽军采取节节阻击的方式,不断消耗着宋军的锐气。那怕最终的胜利,都是属于宋军的。可时间跟精力,也不断被消耗着。

    看着陆续被收复的城池,赵煦无疑是高兴的。不管怎么说,能打胜仗总归是好事。可在负责作战的章惇看来,这种胜利得不偿失,甚至有点厌倦。

    他们这一路大军,因为有赵煦坐镇的原因,兵力无疑是三路大军中最多的。可这种兵强马壮,对于后勤物资的补给,有很大的要求。

    人吃马嚼,那消耗的粮草也是海量的。可攻打这种小城池,很多官兵只能待在一旁观战。这对兵力而言,无疑是浪费的。而且收复的城池,收获的物资又少的可怜。

    最重要的,还是章惇觉得,处于优势的他们。在这些接连不断的小型攻城战中,伤亡的比例远比辽军多。那怕有些城池,最终被攻占,城池里的辽军也死的差不多。

    相比这些守军的实力,章惇很心疼手下精锐的损失。可攻城这种事情。骑兵根本帮不上太多的忙。只有偶尔在游城时,射杀一些城墙上的辽军。

    当大军抵达第一座州城之时,望着这种修建完备的州城,章惇也觉得接下来这场攻城战。只怕大军的伤亡将更重,可偏偏他又没什么太好的办法。

    这段时间,章惇也一直在期待。那位给左路军派遣了援兵的赵孝锡。能给他派来援兵,却左等右等就是不见。对于援兵的渴望,章惇也是敢想不敢言。

    看着赵煦似乎很满足这种战果,每天似乎都能听到大军获胜,章惇也实在不敢,将他的担心说出来。毕竟,给皇帝泼冷水,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啊!

    随着大军在瀛州城外扎营,这座后世位于河北河间的古城。如今也是挡在大辽国都外,一道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除了瀛州外,宋军想攻到大辽南京府,还需攻下涿州、莫州、蓟州这些州城。正是有这些易守难攻的州城庇护,大辽才敢将国都设立于幽州境内。

    面对这第一道拦路虎,赵煦也亲自查看过地形,发现这座瀛州城确实易守攻城。先不说这些高大的城墙,就是其属地的县城。宋军也费了番功夫才拿下。

    望着这座原本属于中原的城池,赵煦略显期待的道:“章爱卿。眼前这座城池,大军需要几日能拿下呢?这段时间,大军车马劳顿,要不要先休息一日再战?”

    虽然他很少指挥部队参战,可每次大军攻城,他也会饶有兴趣的观战。对于这支大军的士兵。赵煦还是非常满意,也从这次出征,看出这些将士的不易。

    那怕赵煦身为皇帝,享受的是最舒适的马车代步。可赵煦同样觉得,一路下来身体有些受不了。更何况。这些大多步行的精锐步兵呢?

    听到赵煦的询问,章惇弯腰道:“回皇上,根据探子传来的消息,瀛州城内辽军集结了近三万守军。里面储备的粮草,也足够他们坚持一月之久。

    如果强攻的话,恐怕大军伤亡惨重。这段时间,尽管我军收复不少附属城池,可伤亡远远比辽军大。而接下来,这种战事只怕还有几场啊!”

    尽管赵煦不太懂兵事,却能听出章惇心有顾虑,很快道:“章爱卿,出征前朕就说过,你有什么需要,尽管跟朕提。只要能攻下敌城,朕尽量满足你的要求。”

    不错!为了准备这场战事,赵煦可谓全国总动员。除了三路进击的大军之外,在边城同样阵兵几十万。这些大军,跟在三路大军的后面,不断接收夺取回来的城池。

    另外有这些部队的进驻,宋军也能尽可能保证,他们的后路不会被辽军所抄。用章惇战前提出的战略布置,此战以稳为主,尽可能稳中求胜。

    不管辽军怎么来,三路大军不能冒进。必须相互侧应。以避免出现大军脱节,被辽军各个击破的困境。准备这么多军队,赵煦自然是信心满满想取胜。

    听着赵煦让自己直言不讳,章惇却还是不敢吭声。最终只能道:“回皇上,依微臣之见,大军最好先休息一日。派出骑军四处打探,看有没有其它破城的捷径可寻。

    如果实在找不到破城的捷径,大军也只能死攻。不拿下瀛州城,我军接下来的进攻,也会出现首尾不相顾的情况。最重要的,辽军骑兵主力一直未见踪迹!”

    对于章惇的话,赵煦也略显皱眉的道:“是啊!此战开启,朕就觉得,辽国似乎有意避战一样。原本守城,是我军擅长的,现在反倒他们搞起守城。这似乎有点不符常理啊!”

    见赵煦也意识到这点,章惇道:“根据探子得来的消息,辽帝耶律洪基此刻做镇中京府,似乎在集结各部落的骑兵来援。此番坐镇幽州城 的,是其太子耶律图。

    这位太子尽管年幼,却也深得辽帝宠爱。此番对阵我军的战略布置,也是出自这位太子的手笔。其主力骑军,似乎都龟缩于幽州周边护卫。

    眼前这座瀛州城内,守军大多是汉附军,可监军多由契丹骑兵跟贵族担任。根据左路军送来的消息,契丹似乎有意,让我军与汉附军自相残杀。实在可恶!”

    因为赵孝锡启动了布衣阁跟武卫,配合宋军细作打探辽**情。以至各城的情况,对于进攻的宋军而言,大多都没什么保密可言。这点章惇相信赵煦是知情的!

    对于左路军,已然收复一州,赵煦无疑是高兴的。想到章惇先前的犹豫,赵煦突然笑道:“章爱卿,你是否想让朕,给琼州王下令,让他派兵来援?

    虽然朕不知道,他到底是如何派出区区二十人,便攻陷了朔州城。可不得不说,朕这位堂兄确实擅长一些奇淫巧技之术。放心,朕说过,只 要章爱卿需要,朕全力支持。”

    见自己那点小心思,还是没能瞒过赵煦,章惇只能苦笑道:“多谢皇上体谅,微臣只是不想大军,因为强攻这种坚城,而让大军损失惨重,失去进击的锐气。”

    就在赵煦同意,给赵孝锡写信,让他派遣那种援兵而来时。护卫其左右的骑军风字营统领。跟赵煦也算有点亲戚关系的王子殊,突然骑马快奔而来。

    翻身下马道:“末将王子殊,参见皇上!有一支队伍,先前拿着琼州王的手令,抵达我军大营。现来人已在大营等待面圣,还请皇上示下!”

    听到这里,赵煦也忍不住笑道:“章爱卿,看来朕这位堂兄,还是意识到我军的困难。这还真不经念叨,我们刚谈完他的事情,他的人已然到了。

    行,现在回营,朕也看看,这位堂兄到底给朕派来什么奇兵。只要能收复燕云十六州,朕不介意,多沾点他这位琼州王的光!”

    这话说的章惇不敢作声,却令王子殊多少有些喜从心里。对于他而言,其实不想看到皇帝跟赵孝锡内斗。毕竟,对王家而言,赵煦跟赵孝锡其实就是手心跟手背的区别。

    等到赵煦带着章惇回营,看着聚集在营帐外,上百号身穿普通宋军辎重兵军装的人。赵煦也很好奇,这百来号人,真的能对大军攻城,起到多大的效果呢?

    望着身穿黄金铠甲的赵煦,来人很快下跪道:“末将赵十八,参观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听到来人姓赵,又以十八为名。赵煦略显威严的道:“平身!”

    赵十八起身道:“谢皇上!”

    等到赵十八等人起身,赵煦又道:“赵十八,你应该是王府内卫出身吧?”

    赵十八拱手道:“皇上英明,末将早前是徐王府护卫,后被派到小王爷身边当差。得王爷之信,赐国姓被赏于十八为名。现奉王爷之命,带兵前来助战。”

    看着赵十八在自己面前,不卑不亢的回答。赵煦也觉得,那位堂兄培养的这些部下,还真正个个精英。这种能力,那怕他也必须承认不如。

    好在这个时候,赵煦也不会在意赵十八是什么人。他只知道,眼前这些人是赵孝锡派来替他效命,那就足够了。毕竟,此举也说明,赵孝锡心里有他这个皇帝跟堂弟的!

    也许只有这个时候,才能让赵煦真正感觉到,赵孝锡对他是真心诚意的。不管别人怎么说,赵孝锡功高盖主。可从始至终,赵孝锡都很敬重他这位堂弟的身份。

    想到这里,赵煦觉得心里蛮知足。毕竟,在他心里,对于这位堂兄其实也很佩服。只可惜,为了皇帝威严,他必须做点事情,让别人知道,他才是大宋的皇帝!(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一章 一切为打赢

    相比此次攻辽的宋军主力行军,赵孝锡派遣的各路奇兵,却早就抵达了一些重要的地点。尽管赵孝锡不知,能否用上这些奇兵,却希望能做到未雨绸缪。

    无论是前往朔州支援的爆破队,还是眼前由赵十八统领的炮队,他们都是提前抵达当地的密营。随时听候赵孝锡的命令,在宋军最需要的时候出现。

    人就是如此,只有在急切的时候,才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意义有多重。虽然赵孝锡没想过,让赵煦感念他的好,却希望两兄弟在大事上,能少一些明争暗斗。

    既然火炮已然成熟量产,那么赵孝锡也不会忘记,在这个时候用上。那怕赵孝锡清楚,在火炮出现的情况下,固守城池作用已然不大了。

    清楚赵煦做为君主,派遣的援兵也必须有些份量。赵十八,做为王府的老人,对于赵煦自然也是认识的。由他亲自统领炮兵队,赵孝锡也能更加放心。

    这年头,一些贵族跟大臣,都喜欢豢养一些家族死士。而对于王候而言,能收为贴身护卫之用的人,大多都是心腹部下,也是能为王候甘愿牺牲的死士。

    能被赐予国姓,对这些护卫死士而言,也是一个莫大的荣耀。当然,最主要的是,这种护卫死士,大多都只忠心于一个主子,就算皇帝也没法逼迫他们。

    只是面对皇帝的时候,这些出身王府的老兵,也知道要给予赵煦皇帝的尊重。可在涉及到。皇帝跟尽忠王候的争斗时,他们往往也会忠于王候,那怕因此需付出生命的代价。

    看着这位不卑不亢的赵孝锡部下。赵煦也很好奇的道:“赵将军,这次琼州王派尔等过来,是不是有办法攻破这瀛州城呢?还有,这车上都装的什么东西?”

    望着放在营帐中,被风字营骑兵严密看护起来的东西。赵煦身为皇帝,也很好奇这位堂兄,到底又搞出什么新东西。能助大军顺利拿下瀛州城。

    面对赵煦的询问,赵十八很快道:“回皇上,这车上装的是末将使用的武器。前次王爷能如此顺利拿下李朝。很大一部分的攻劳,都得利于这些武器的出现。

    只是末将等人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给大军制造破城的机会。而且末将等人,并不适合近战。只适合远距离攻击敌人。这点还请皇上见谅!

    另外王爷派末将过来时。还特意让末将给皇上带了一件东西。希望能让皇上,更好的坐镇军中,观看我军攻掠敌城。来人,把王爷准备的东西拿上来。”

    有些好奇的赵煦,很快看到那百人当中。有两人很快,来到一辆包裹了油布的马车上。从上面掏了一个包裹着黄布的长箱子,很恭敬的端了过来交到赵十八手上。

    望着这个长方形的木箱子,赵十八很恭敬的道:“皇上。此乃王爷吩咐,让末将亲手交给皇上的千里境。有了此镜。皇上那怕坐镇大营,也能看清城头的两军交战场景。”

    说着话的时候,赵十八将黄布拆开,将木盒子打开。一根看上去,由黄金包裹的直筒状东西,但出现在此人眼前。单单此物由黄金打造,就足以说明价值不菲。

    看着递到眼前的东西,赵煦也略显兴趣的道:“千里镜,难不成真能看清千里之外的东西。不过,这东西做工倒精致,看来琼州王真的有心了。”

    伸手将盒子里的东西拿出来,在赵十八的讲解下,赵煦才发现这个筒子还是可以收缩的。略感兴趣的试了两下,才放在眼睛上,往对面的瀛州城看了过去。

    当他感受到,城头上那些辽军兵将,服饰都能看的一清二楚时。也感叹这种东西,对于行军打仗的将军而言,确实是件非常难得的兵家圣物。

    清楚物尽其用的赵煦,看到章惇也有兴趣,立刻笑着道:“章爱卿,你也看看,此物确实甚妙。往后行军打仗,将领有此物,便能提前发现敌方的布置。”

    章惇谢恩后,也拿着品鉴了一下。自然很快发现,此物的神奇。尽管这筒子看上去,只有几块透明的镜子。可却能带来这样的效果,确实神奇!

    就在这时,赵十八也适时的道:“此物乃是王爷特意进献给皇上的,也是工匠精心打造而成,唯一的一支龙纹千里镜。章大人若喜欢,末将队中还有几支简单的。”

    说着话,挥手让身后的护卫,又拿来几根看上去,黄铜打造没伸缩的单筒望远镜。赵十八也借花献佛,送了章惇两具。至于怎么分配,那就是章惇的事情了。

    看过赵孝锡的礼物,赵煦更加感兴趣,这车上到底装的什么东西。等到赵煦看到,那些油布被的掀开,上面竟然都是一具具巨大的黄铜管状物,也非常好奇这是什么东西。

    当然,对于在场的人而言,则感叹这种东西要花费多少铜呢?对于在场的将士而言,他们更在意,这钢管融化之后,能换成多少铜钱呢?

    面对赵煦的询问,赵十八很认真的道:“皇上,此物乃是王爷请能工巧匠,花费近三年时间,才研制成功的铜制火炮。至于其威力,明日皇上便知分晓。

    在此物的攻击之下,无论任何高手都难挡其威力。此物,对于固守城池的守军而言,将是噩梦般的存在。只是此物相对笨重,移动起来非常麻烦。

    如果皇上决定明日攻城,此物能助皇上攻破城门。只是城门打开之后,如何清剿城中的敌兵,那就要看大军主力的能力。此物只适合,远攻跟震慑敌胆。”

    听到赵十八的意见,赵煦也很宽容般道:“行,既然此物有助破城,那明日朕就拭目以待。章爱卿,张将军,明日的战事,就劳烦两位多幸苦了。”

    ‘敢不效命!’

    一左一右两位统兵将领,很快便拱手领旨。而看着天色已然暗下来,赵煦也清楚,这是大军的奇兵。不能让辽军知道,便令王子殊招待好这些援兵。

    对于赵煦而言,他不关心这些东西,威力到底有多大。他只要知道,这些东西是赵孝锡派来支援给他的便成。至少在大事上,赵煦还是能保持君主之心。

    无论是章惇还是张亭光,甚至于眼下护卫周边的骑军主力,赵煦都拥有绝对的统帅权。可他清楚,不知兵事瞎指挥,只会让本军吃败仗。

    既然有了这支攻城奇兵,那他坐等观看明日的破城即可。拿下瀛州城之后,接下来他便抵进辽国的国都更近一步。直到最后,他将燕云十六州全部拿下。

    这是他领兵进入辽境,第一座遇见的辽国州城。如果能一举攻破,对于他跟中军主力而言,也是一个提振士气的机会。只要保持士气如虹的状态,大军便能一路横扫辽兵。

    而且赵煦清楚,如果这种所谓的火炮,真的是攻城的利器。那么横在大军面前,最为坚难的城墙,也将形如虚设。辽军主力,就算不想对决都不行。

    在赵煦回主帐休息,等待明天大战的到来。章惇却清楚,这位皇上此次出来后,似乎对赵孝锡的事情,已经不象在朝堂那样忌惮。

    尽管章惇不知道,这种感觉是不是错觉。可不管如何,他跟赵煦一样,想的最多还是收复这些失地。只要能打胜仗,其它事情暂且都不去多想。

    相比赵煦跟章惇,各自去忙自己的事情,王子殊却亲自招待赵十八入营。不少骑军营中,以前跟赵十八共事过的将军,也都一一过来打招呼。

    看着赵十八如今,不当骑兵当上炮兵统领,众人也很好奇。这种看上去昂贵无比的火炮,威力到底有多大。明天的战事,会不会因为这些东西的出现,真的变得容易简单。

    因为大军需作战,营中也是严令禁酒。赵十八也没介意,以茶代酒陪着这些老兄弟。告诉他们,明天做好攻进城中的准备便行。

    至于那些紧闭的城门,明天时机成熟时,他自会派人替骑军打开。只要骑兵杀入城中之后,相信战事就差不多结束。对于骑军的实力,赵十八还是有自信的。

    当然,为了避免城中的辽军骑兵逃跑,赵十八也跟到访的张亭光建议。明天在其它城门外,也集结一些骑兵,做好围杀城中辽军骑兵的准备。

    无论如何,在赵十八看来,火炮的消息越晚让人知道越好。只要让瀛州城中的辽军,不能及时把消息传到后方,那么火炮便能多几份突然性。

    说到底,火炮确实强悍,可毕竟也是有限制。如果对方的骑兵,不进入火炮的射程,又或者发动突袭,杀进火炮阵地。这些炮兵的战斗力,还是不够骑兵砍杀的。

    扬长避短的道理,赵十八自然是非常清楚。为此,明天保护火炮队的任务,自然也落到骑军的头上。而赵十八相信,明天的大战,会让这些老兄弟大开眼界。

    通过明天的战事,相信这些信心满满的骑军将士,也会真正明白。骑兵已经不是这个时代,最强的兵种之一。火炮才是真正的战争之神,那怕是初级版的火炮!(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午时入城用膳

    抵达瀛州城下的宋军,好好的休息了一晚。对于此次随皇帝一起出征,全军上下的士气自然不用提。将士作战的时候,都没人敢怠慢一下,勇往直前只会在皇帝面前显示一下英勇。

    只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尽管一路下来不断胜利。可出征前,陆续已经有几千将士,在攻城战中阵亡,伤者几乎天天都有往后方大宋城池送去的。

    虽然对出征的将士而言,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可面对死亡,任何人都不敢说无所畏惧。眼前这高大的瀛州城,同样令不少士兵胆寒。

    以前攻打那些矮小的城池,尚且牺牲不小。如今这么高大的城池,别说那些攻城的步兵,会觉得心有畏惧。就连统兵将领也清楚,接下来少不了又要一番血战。

    做为擅长守城的宋军而言,此次他们变幻角色,成为攻城的一方。那怕兵多将广,面对这一座座坚城,不少将士还是觉得头疼。毕竟,攻城原比守城的死亡率高。

    就在众军吃过早食,又整兵开始出营之时。伴随着宋军的攻城战鼓响起,城上的大辽守军,同样严阵以待。谁都清楚,接下来又是一番你死我活的拼杀。

    做为普通的士卒,不论是大宋还是大辽的一方。他们都没有自我选择的权力,穿上这身军装,碰上这场战事,他们就注定要为之出一份力。

    能从战争中存活那里,那自然是幸运的。如果从战争中死去。也许根本没人会想起,他们到底姓氏名谁。可战争的胜负,往往都取决于这些普通一兵的英勇。

    相比宋军此次有皇帝做镇,城中不少汉附军,望着站在背后挎刀的契丹监军。同样觉得前是狼后是虎,不论是前进还是后退,他们都没选择的权利。

    现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只能指望,自己能从今天的攻防战中幸存下来。甚至不少汉附军觉得,宋军能越早攻进来。也许他们就能越早得到解脱。

    在这种士气之下。掌控了指挥权力的契丹统兵将领们,也开始在城头上鼓动这些士气不高的部下。而这种鼓动,无非就是钱与权的诱惑。

    什么杀宋军五人,便提升为小队官的诱惑。什么杀宋军十人。便奖励十两纹银的奖赏。总之。能有上的招数。这个时候这些契丹将领也都说出来。

    至于战后他们会不会兑现承诺,在这些契丹将领看来。这城早晚都会破,到那个时候。谁会管这些汉附军的死活。只要他们能完成太子交待的任务,多杀宋军便成。

    在这个时候,瀛州城东门前,却迎来了一支似乎有点与众不同的队伍。看着那树起的龙旗,城头的契丹将领也知道,那位御驾亲征的大宋 皇帝,似乎就在城外。

    看着距离城门不远的大宋龙旗,不少契丹将领也觉得。这次大宋还真是,举全国之力要收复这燕云十六州。对于这个屏障,两国也可谓寸土不让。

    失去燕云十六州,大宋失去了对大辽的防御屏障。相同的,如果大辽失去了燕云十六州。便意味着,他们只能退缩草原深处,继续去过随草而迁的游牧生活。

    住习惯了这坚固的城池,他们都不想再去住,那种一到冬天便要人命的帐篷。这或许正如别人所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道理所在。

    看到大宋的龙旗出现,守城的契丹将领也清楚,今日宋军主攻的城门。只怕就是面向大宋的城门,自然开始加派兵力,以抵挡宋军首日的攻城之战。

    能从千里镜中,看到辽军忙着调兵遣将的赵煦,笑着道:“这东西真不错,坐在这里,朕也能看到,城头上辽兵的一举一动。赵将军,接下来你认为应该如何打这仗?”

    同样能从千里镜中,看到城头动静的赵十八。笑着道:“回皇上,先让辽兵准备一下。他们在城门上聚集的兵力越多,未将打起来也会觉得越舒坦。

    对于末将而言,只要站在城外,便能攻击到城头跟城中的辽兵。如果他们的兵力太稀疏,炮队的打击效果则不怎么明显。要打便打的辽军措手不及,无力反抗。

    当然,还麻烦章大人,交待另外三面城门的攻城部队。不用太拼命,只要吸收三面之敌,让辽兵不敢放松即可。这里有张将军的骑军配合,应该足以攻进城去。”

    听着赵十八如此自信的话,赵煦也忍不住笑道:“赵将军,听你这样一说,朕想午时进城用膳,应该不成问题了?说起来,朕还真的没在城里用一顿饭呢!”

    面对赵煦的话,赵十八很快拱手道:“既然皇上想进城中用饭,那末将一定尽最大能力,让皇上完成心愿。请恕先去安排一下,届时便能展开攻城行动。”

    见赵十八这样说,赵煦笑着道:“嗯,你去吧!张将军,接下来如何配合,就看你们的了。朕希望,我军今日便能拿下瀛州。这样,燕云十六州,大宋已夺回其二了。”

    张亭光立刻拱手道:“末将领旨!”

    昨晚就与赵十八商量好的张亭光,还是让王子殊统领的风字营,做为第一支冲击城防的骑兵部队。只要风字营入城,其余骑军营的骑兵,便会尾随杀入城中。

    没过多久,看着辽军似乎在城门上,集结了看上去有点密密麻麻的守城部队。赵十八朝带来的人说道:“兄弟们,今日是炮队,在皇帝面前表现的时候。

    刚才老子在皇帝面前,已经答应午时送他入城用膳。要是做不到,老子只怕人头不保。只是老头掉头不要紧,最重要不让能王爷丢脸。

    等下攻击开始,大家的炮弹都打准一点。虽然此次炮弹带了不少,可接下来我们还要随军行动。能省点弹药就省一点,只要打破城门,送骑兵入城,便是我们的胜利。明白吗?”

    做为炮队的炮兵,这些人中不少都参与过对李朝的作战。立刻道:“统领放心,我们一定会努力打,一定炸的辽狗子鬼哭狼嚎,送皇帝送城吃饭。”

    看着这些信心倍增的部下,赵十八才满意的点头道:“好了,我们可以行动,让辽狗子尝尝我们大炮的滋味。别让我们的兄弟,在其它三座城门死太多人了!”

    随着赵十八的下令,炮队的士兵开始将装了木枪的火炮,开始陆续牵引着走到城门前。看着这些出现的怪异武器,城头的辽军多少有些好奇。

    如果他们有细作在李朝,便能知道这种武器的恐怖。只可惜,这年头的信息流通,远没后世那样迅速。火炮这种东西,只有感受过才知其威力的恐怖。

    随着一门门火炮架设完毕,还有几个骑在马上的炮兵,才抱着一个布包般的东西。陪着王子殊的风字营骑兵,站在后面静静的观战。

    一直站在城头观望的瀛州守将,也非常好奇这种奇异武器的出现。可他同样知道,朔州城似乎就是骑兵攻陷的,难道这种奇怪的武器,能让城墙完全瘫塌下来吗?

    可从他们收到的消息,朔州城被攻陷,是因为宋军将地道挖掘到了城墙之下才导致的。眼下他并未看到,宋军有什么士兵在挖掘地道。

    其它三面的战事,听上去喊杀声震天,可实际宋军大举攻城都没有过。那种攻城的方式,看上去更象是佯攻。这意味着,眼前这些宋军,才是真正攻城的主力。

    伴随着炮兵陆续架设好火炮,一个个训练有素的炮兵,将炮管上的罩布给撕下。那铜炮的颜色,让城头的辽军将领,也觉得这金灿灿的管状物,到底是何武器呢?

    可不管如何,不少城头的辽军也感叹,宋朝不愧为地大物博的国家。这样一具看上去,应该份量不轻的怪东西。就算不是黄金铸造,那也需要消耗多少黄铜呢?

    城上的辽军怎么想,赵十八没心情关注。伴随着所有炮手准备完毕,他骑马来到赵煦面前请示。是否可以展开进攻,得到赵煦的应许后,便骑马返回了炮兵阵地。

    端坐在战马之上的赵十八,显得很冷静的道:“各炮注意,第一发齐射准备。开始装填弹药,第一攻击目标,便是城门上的阁楼,争取首炮命中!”

    通过千里镜的观察,赵十八能明显看到。那阁楼下面,聚集了不少穿着铠甲跟重兵保护的辽兵将领。这个时候,要是能首炮命中,让辽军群龙无首,会让后面的战事好打许多。

    随着赵十八的命令下达,这些炮兵开始修正炮位,等到感觉差不多。众炮手又开始打开装具,往火炮里灌装火药,直到炮弹塞进炮管之后。

    负责装填的炮兵,陆续报出完毕的声音,赵十八便举起手中的炮旗道:“点炮手准备!”

    一个个负责点火的炮兵,将随身带的火折子点燃。随着赵十八旗子挥下,点炮手熟练的将火炮的引线点燃。

    一时间,两国的将士,都关注着这种新式武器的首场汇演,到底会是何等的场面。而他们不知道,随着火炮的诞生,守城也变得异常坚难了起来。

    好在这种武器,目前是掌握在大宋一方,不然大宋真的危矣!(未完待续。。)

一些废话,看看吧!

    还有几天,一四年便要划上句号。而这本蚊子期望蛮高的武帝,也差不多快要划上句号了。下月应该会正式完本!

    原本蚊子打算,在下月初跟大家要求捧场,新书已经上传了几天。有关注的书友一定知道,十天前蚊子新的历史军事文‘汉兴1900’已经正式上传。签约的话,应该也就这两天,每天两章保底更新!

    前段时间,蚊子回了趟家,导致更新有些不稳定。这点蚊子也承认,多少影响了本书的成绩,让不少书友有些失望。

    可蚊子还是想说,本书现在还有一万六千的收藏,可每章订阅只有不到两百。每天的总订阅,也在五百左右上下浮动。

    一直关注点娘的书友,很清楚这成绩意味着什么。可蚊子还是那句话,有一个书友订阅,那都是对蚊子的肯定,会继续更新下去。

    加上武帝,蚊子算是有三本小说了。可还没一本过二百万的,说起来确实有些丢人。可蚊子同样清楚,那是水平不行。

    只是每次看到,看盗版的书友,还来发表一些评论。蚊子真的很想说,你还有没有一点公德心呢?这种评论,蚊子只能xx了!

    如果有老书友一直在订阅,便知道蚊子很少写单章发表一些想法跟看法。说的直白点,蚊子只是个喜欢埋头码字的扑街写手。

    不论是写书的,还是看书的。大家目的应该都一样,希望能在书里,找到一些慰籍,不希望看到废话连篇的东西。蚊子也同样!

    有人说蚊子开始再水,说实话,蚊子根本不知道怎么水。甚至说的直白点,因为成绩不好,蚊子已然在加快完本的推进速度。

    就现在的订阅量,水又能水几章呢?蚊子也不是第一点写网文,清楚读书又不傻,水多了,人家凭什么订阅呢?

    说了这么些话,希望诸位书友,不会觉得太啰嗦。也希望看盗版的书友,写写你们发评论质疑蚊子的时候,立场是否坚定呢?

    人要脸,树要皮,蚊子不能要求所有人正版订阅。毕竟,那是要花钱的。可看盗版,还理直气壮呯击写手,蚊子很难理解!

    最后恳求一下书友,能支持一下新书‘汉兴1900’。虽然是清末的小说,但主要还是以军事为主。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

    另外祝各位书友,在新的一年里,能心想事成,万事如意。也在最后感谢,一如既往订阅武帝的诸多书友,蚊子会正常完本的!(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三章 火炮的威力

    对于站在瀛州城上的大辽守军而言,都清楚今天会有一场血腥的战事。可对大多辽国将领而言,他们要做的,便是依托坚城多歼灭一些攻城的宋军。

    拥有近三万大军坐镇的瀛州城,在这些辽军统兵将领看来,至少也能坚守一段时间。那怕宋军的攻城手段,比他们想象的多一些,可他们依旧有信心坚守。

    眼下宋军在三面城墙发动的攻城战,在这些辽军将领看来,根本不具什么威胁性。只要不让宋军破门跟攻上城墙,这样的攻城战他们一点不惧。

    相比宋军攻城的伤亡率,做为守城的一方,自然是大大降低了许多。这种攻防的伤亡比例,让辽军将领根本就不会心疼,反正死的都是些城 里的汉附军。

    看着有大宋天子坐镇的南门,有点反常的安静。城中的辽军将领,反倒有些忌惮这种安静。毕竟,从另外三面城墙回报的战事,宋军的攻城更象是佯攻。

    一直待在城关阁楼处的辽兵将领,虽然看不清赵煦在那个位置。却清楚,大军之中那树立龙旗的地方,应该就是赵煦这位大宋皇帝的所在。

    如果他们此刻的兵力充沛,也许他们会做出杀出城中,看能否猎杀到大宋皇帝的事情。可眼下处于重兵包围中的他们,自然是不敢出城与宋军撕杀。

    城中尽管有三万可战之兵,可这些辽军将领更清楚,这些汉附军守城战力尚可。这种出城进攻的事情,这些软弱的汉附军官兵应该靠不住。

    一直盯着宋军举动的几位辽军将领,自然看到赵十八等人的举动。只是他们并不清楚,这种聚在一起的动作,却给他们带来了覆灭性的打击。

    伴随着赵十八开炮的命令下达。火炮兵们立刻点燃引线。随着一声声巨响跟烟雾腾起,赵煦也被这声音吓了一跳。觉得这玩意声音,还真是出乎意料的大声!

    待在火炮队后面的骑兵,同样觉得身下的战马,都有些忍不住的发出不安的声音。可这一切,随着发出尖啸之声的炮弹。掉落到城头之上时,众人都呆滞住了。

    几乎是观战的官兵,还没从巨响声中反应过来,那座看上去很坚固的城头阁楼。已然沉浸在一片巨响声中,还有那幢阁楼的倒塌之声。

    一声声巨响伴随着阁楼的倒塌,令所有人都惊呆了。唯一对这种场面,没什么反应的就是赵十八等人。他们非常清楚,炮弹打出去之后会造成的场面。

    看着第一轮炮弹命中目标,赵十八也觉得这些炮兵的技术不错。虽然有几发炮弹。落在了阁楼前面,可杀伤的效果同样不错。看城头那些辽兵的慌乱,就足见打击效果如何。

    没心情理会辽军的痛苦与伤亡,赵十八很冷酷的道:“打的不错,再来一轮!装填手,清理炮膛,准备继续装弹!”

    这句命令下达,先前那些装填手。立刻熟练的清理炮膛。将里面的残渣清理干净,又开始装填起弹药。直到他们再一次喊出‘装填完毕’的口令。

    退到后面的装填手,很快就看着点炮手随着令旗,再次点燃了火炮的引线。又是一声接一声的巨响,将所有人的目光再次吸引过来。

    甚至先前城楼上的爆炸声,已然让其余三座城门的战斗,都给全部停止了下来。没人知道。南门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却能感受到,这种爆炸声的恐怖。

    待在赵煦身边的章惇,平时也很儒雅的一个人,此刻嘴巴张的巨大道:“这,这到底是什么东西?怎么有这么大的威力?这样的武器。谁人能敌?”

    相比章惇的惊愕之言,赵煦却很兴奋的道:“有此国之利器,我军必能攻无不破!善!”

    对于赵煦而言,他只知道这种武器属于大宋。有了这种武器的大宋,攻城拨寨将无坚不催。战前令大军头疼的辽军固守,在此刻他全然不再担心了。

    又是一轮炮弹飞出,先前已然变成一片废墟跟地狱般的地方。再次承受了新一轮的爆炸,那些幸存想起解救辽军将领的辽兵,此刻也都承受到不能承受的重击。

    伴随着新一轮的爆炸跟火海形成,赵十八很满意的点头道:“各炮手注意,从现在开始调整炮位。着力攻击城头上的守军,替爆破手清理障碍。开始装填!”

    这些炮兵又开始各自忙碌了起来,调整炮位的调整炮位,装填炮弹的继续装填,一切显得紧张又熟练。而此刻,位于骑军中的爆破手,已然走出了骑兵的队例。

    在他们走出队例之时,这些爆炸手也道:“王将军,请你的骑兵做好攻城的准备。一旦我们爆炸得手,城门大开之时,便是骑军长驱直入之时。”

    已然明白这种武器恐怖的王子殊,也显得很兴奋的道:“好,我这就下令全军准备!”

    翻身上马的王子殊,同样擅使长铁。举枪道:“兄弟们,马上轮到我们风字营攻城。大家做好准备,只待城门一破,立刻随本将杀进城中。”

    伴随着王子殊的吼声响起,风字营的骑兵整齐划一般,全部翻身上马。安抚了一下身下的战马,每人都握紧手中的缰绳跟武器,做好冲进 城中战斗的准备。

    又是一轮炮弹呼啸到城头之上,已然乱作一团的南门城头上,立刻更加混乱了起来。那些先前监军的辽兵,大多都在前两轮爆炸中丧生。

    眼下没了这些监军的威胁,又承受这种恐怖武器的威胁。本就无心作战的汉附军,立刻如同鸟散,尖叫着往城下逃跑,希望尽快离开这个恐怖的地狱。

    一直观察城头情况的赵十八,见此情况挥手道:“爆破手,出击!”

    在赵十八命令刚说完,这几位抱着特制炸药包的骑兵爆破手,立刻双腿一夹。抽打着身下的战马,快速的往城门下走去。而此时,城头上根 本无人关注他们的冲锋。

    等到爆破手,顺利抵达紧闭的城门之下。立刻按照战前的布置,将这些炸药包安置在城门各个角落。等到火线点燃,立刻抽马往一边跑去。

    而这个时候,王子殊死死的盯着那座城门。等到几声巨大的声音响起,那座紧闭的城门已然消失不见。一个宽敞的城门洞,已然出现在骑兵眼前。

    看到这里的王子殊,立刻举枪道:“兄弟们,随本将杀进城中,冲啊!”

    一马当先开始发动骑兵冲锋的王子殊,很快就看到其统领的骑兵,也开始陆续的跟在他后面。等到骑兵顺利的杀进城里,章惇也立刻下令道:“刀盾兵,出击!”

    伴随着他的帅旗一挥,同样等待多时的步兵,立刻如一股潮水般往城门那里涌去。其它三座城门之后,此刻却出现了骑兵压阵的情况。

    这些骑兵所要做的,便是防止城中的辽军骑兵突围。而赵煦也觉得,有了这种武器,攻城只在转眼之间。这种大炮的威力,真的超乎想象。

    尽管清楚,这些火炮都是赵孝锡手下人研制出来的。可赵煦同样清楚,这玩意只怕那位堂兄也不多。如果他要将其留下,只怕也有一定的困难。

    走下观战台的赵煦,来到开始清理炮膛,整理东西的火炮队旁边。看到单膝下跪的赵十八,很高兴的上前扶了一下道:“赵将军,此战,尔等居功甚伟啊!”

    赵十八却很沉稳的道:“全赖皇上洪福,才让此战如此顺利。”

    一些客套话,赵十八自然也是会说的。看着赵煦打算去摸那些火炮,赵十八赶忙拦道:“皇上,小心。这火炮刚刚发射,炮管此时炽热,会烫伤龙体的。”

    一听这话,赵煦也发现,这些清理炮膛的炮兵。手上似乎戴了一双,看上去不知是何材质制成的巨大手套。有些炮兵汗水滴到炮筒上,确实冒起一丝丝白烟来。

    明白赵十八并非阻止他摸炮,赵煦也笑着道:“赵将军,此物甚是神奇。琼州王军中,此物有多少呢?”

    赵十八从这话中,能听出赵煦的喜爱。稍稍停顿片刻才道:“回皇上,此物制造出来工序甚为繁琐。眼下王爷军中,此物数量同样不多,而且此物造价甚高。

    末将这支炮队,是参加完对李朝的作战之后,被王爷特意紧急调派到这里的。这种规模的炮队,如今王爷军中,也只有一支。

    末将奉命前来时,王爷也曾交代,让末将在皇上亲征期间,伺候皇上身边,替皇上效力。只是目前末将手中,炮弹的数量已然不多,还需王爷后期补给才能再战。”

    从赵十八的话里,赵煦多少能听出,赵孝锡似乎不怕将这种武器交给他使用。只是这种武器,想来寻常人根本操作不来。而且,这东西还必须省着点用!

    也许是看出赵煦对火炮的喜爱,赵十八也没隐瞒太多,将火炮一些长处跟短处,都跟这位皇帝介绍了一番。至少要让这位皇帝知道,火炮并非万能的。

    限于火炮的重要,这种火炮的运输非常困难。其次就是,火炮只适合远攻,不适合近战。一旦被人突入火炮阵中,火炮也将失去其真正的威慑力!(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四章 大乱之征兆

    跟朔州城被攻破一样,很多瀛州城的辽军,想好了开头却没想到结尾。在他们看来,宋军再怎么厉害,想攻陷瀛州城也不件容易的事,只要提防他们挖地道便可。

    可眼下已然攻进城中,开始清剿辽军残敌的宋军,清醒的告诉城中每个人,瀛州城被攻占了。时间比朔州城陷落还要快,快的令他们根本不相信这是真实的。

    相比朔州城统兵将领具体阵亡,如今的瀛州城统兵将领,下场同样好不到那里。都是死于激烈的爆炸中,没被炸成粉碎,也被压成肉饼,几乎找不到一具完整的尸体。

    在王子殊带领骑军攻进瀛州城后,城中那些待命的辽军骑兵,意识到情况不妙便打算突围出城。可面对张亭光统领的骑军阻击,同样没有一位骑兵能杀出重围。

    尽管他们的阵亡,给骑军带来了一些损失。可这些损失,在宋军跟赵煦看来都是值得的。毕竟,这些被骑军杀死的骑兵,都是辽军真正的嫡系主力。

    至于那些宋军攻进城里,便纷纷放下武器投降的汉附军。在骑军护卫下进城的赵煦,第一时间给他们下达了特赦令,让其免去成为战俘的待遇。

    皇恩浩荡之下,让这些久居于辽境的汉人,也真正感受到家与国的重要性。不少深受辽军欺压的汉附军,甚至主动提出要加入宋军。

    对于这些汉附军的申请,赵煦自然不会同意。那怕他清楚。这些汉附军想加入的心情很真诚,却也需要一段时间的考查期吧!

    最后在赵十八的建议下,这些想加入宋军的汉附军。被陆续打散。分派到瀛州城附近的周边小城池中。与大宋派来的城防军,看守这些已然归属宋朝的城池。

    正如赵煦所希望的那样,不到午时赵煦已然入城。入住城主府的赵煦,看着这略显奢华的城主府,也觉得这帮辽国的守城官员,还真会享受生活。

    同样根据赵孝锡以及皇家秘卫提供的情况,城中一些犯过大罪的辽军将领。还有一些死心塌地替辽人卖命的汉官,都会赵煦下令推出城外斩首。

    用赵煦的话说,要真正收服这些让辽人统治了许久的瀛州。他就必须告诉这些归附大宋的百姓。他这位皇帝,有仁慈的一面,可也是会杀人的。

    因为不到一天便拿下瀛州城,城中辽国准备多日的物资。一下全部便宜了宋军。有了这些物资的存在。对于补给线开始拉长的宋军而言,无疑是再好不过的消息。

    尽管大军不许喝酒,可入住城主府的赵煦。第一时间下达,犒赏三军的指示。让章惇给那些立功的将士,准备一顿丰盛的午饭,算是做为皇帝的赏赐。

    至于其它赏银跟提拔,赵煦则不会关注。他以皇帝之尊,在城主府设宴。招待此战有功的将领。在这种宴会上,赵煦才破例让这些将领喝了几杯酒。

    一天拿下瀛州城。对于统领中军的赵煦而言,也是一件非常涨脸的事情。毕竟,是他亲自领兵,收复了燕云十六州的第二州,一个靠近大宋的瀛州府。

    为了提振军心士气,也为大宋的百姓感受这份胜利的喜悦。赵煦亲自指派驿卒,以八百里报捷的方式,沿途向百姓宣扬胜利,同时让吏部派员接收瀛州。

    打从开战之初,赵煦就想好了。占一州,大宋就统领一州。何时打不动,大宋便何时收兵。那些集结在宋境的大军,真正的作用便是接收城池。

    这样一来,即保证后路不会被辽兵所断,又能保证大军后撤有路。至少赵煦觉得,只要把这些城池占领下来,辽国就算想收复,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一件事情。

    谁都清楚,宋军绝大多数的部队都是擅守之军。冲锋打仗可能不行,可坚守城池,宋军比辽国这些汉附军,强的自然不是一星半点。

    在瀛州城被皇帝带兵,一日便攻陷的捷报传来。先前还沉浸于朔州被收复的大宋百姓,也真正感受到强国的征兆。对他们而言,这种消息期待的太久太久。

    一些活跃在西北边境的武林中人,也感叹这位皇帝真不错。御驾亲征不久,便收复了辽国两州之地。这样一来,燕云十六州,只怕也指日可收了。

    可对于此刻,待在皇城中的各部大臣而言。赵煦收复了失地,他们自然也是开心的。可相同的,赵煦一日不回京,他们便一日放心不下来。

    那怕一些无法决断的事情,六部官员跟王师约,都会派驿卒送至赵煦手上,请其御笔朱批。可这在时间上,无疑让一些事情有所拖延。

    除此之外,有关皇位继承人的猜测,也在京中不断的流传开来。那些已然长大成人的郡王,也成为不少京中大臣猜测,继承皇位的热门人选。

    对于京中的这种情况,王师约无疑是有所担心的。以前赵煦在京中坐镇,这些没成年的王爷也没大臣敢走的太近。可赵煦离开,有些人却坐不住。

    尤其后宫那些先帝的妃子,这段时间更是频繁召见一些亲信大臣。似乎开始替自己的儿子暗暗造势,希望有机会贪婪一下那天下只有一张的龙椅。

    面对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的局面。最担心也最不舒服的,无疑就是赵煦那些妃嫔们。她们都清楚,眼下赵煦无子,便意味着没有接班人。

    按照大宋有过的规矩,赵煦如果真的出事,那位继位的接班人。只能在他那些弟弟中挑选,兄传弟的皇位传承,在太宗时期便出现过。

    看到这种朝堂之下的暗流,王师约跟六部大臣都是心存顾虑。甚至暗中写折,希望赵煦能看在天下安危的份上,早日返朝坐镇京师。

    有了两场胜利,大宋的军民对赵煦已然认可度提升。他们不想再让赵煦,去承担不可预知的风险。要知道,进入辽境越深,危险的可能性便越大。

    收到这些密折的赵煦,同样觉得有点心寒。虽然他清楚,没子嗣是他的一道心疾。可子嗣这种东西,并非想要便能要到的。

    眼下他这位皇帝还没出事,京中那帮人便开始跳出来,置他这位皇帝于何地呢?都说皇权之上无父子,看来还真是确有其事。

    想想那位被人谣传,会夺他江山的堂兄。此战出征的赵煦,却看不到一点赵孝锡想夺他江山的迹象。相反,明知他宣战辽国,是想提振皇帝在大宋的民心。

    可赵孝锡依然如故,跟以前那样,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他。两相对比之下,谁是可以值得信赖之人,赵煦心中已然明了。

    面对京中留守大臣的规劝,赵煦最终决定,只要攻下辽国的南京府。他便班师回朝,后面的战事让其它人去指挥,眼下还不到他撤回京城的时候。

    只要他还活着一天,这江山就绝对夺不走。毕竟,此次御驾亲征,大宋可战之兵都由他统领。区区一帮在京城私下联络的人,岂能夺走他的江山。

    甚至赵煦亲自书写密旨,转告王师约等人。这种情况,不要多加拦阻。趁着这次离京的机会,他倒想看看,到底有那些大臣跟弟弟,想要他身下那张龙椅。

    虽然他不喜欢同室操戈,可为了江山的稳定,他连信任的赵孝锡都能流放琼州。这些并没多少感情的弟弟,他同样不会轻易放过。

    在回复这些大臣的密信之后,赵煦又给皇室秘卫,写了一道密旨。让他们加派人手,看好放置在宗庙的圣旨。在他没返朝没出事前,任何人不得查看密旨上的旨意。

    处理好这些事情,赵煦与大军在瀛州城休息两日,便重新启程往下座州城莫州开进。与此同时,右路军同样传来好消息,又有一州之地被收复。

    这样一来,开战不久大宋已然收复了三州之地。这对大辽而言,估计也没预料到,溃败会来的如此之快。继续这样下去,燕云十六州只怕也会被大宋收回。

    可对于坐镇辽国的耶律图而言,此刻他手中的兵力,大多都聚结于皇城周边。如果把这些骑兵派遣出去与宋军决战,一旦失利后果不堪设想。

    最终在谋士的建议下,耶律图还是决定,继续执行疲兵减兵之计。让大宋在这漫长的攻城战中,慢慢消耗锐气跟实力。等到南京府地界,再与宋军进行真正的决战。

    只是有点雪上加霜的是,在耶律洪基坐镇中京,关注着前线战事时。一直不甘被其统称的女真部落,也看准这个机会,开始在辽东地区兴兵作乱。

    这种前后夹击的情况,让耶律洪基也真正感受到,国之将亡的威胁。收拢起来,准备派往燕云十六州的铁骑,也只能分出一部分兵力,镇压这些兴兵作乱的女真部落。

    同样清楚后方不稳,对大辽而言有多么危险。耶律洪基,一边下旨耶律图,必须尽可能拖延宋军攻势的同时,一边加派兵力清剿作乱的女真部落。

    而同样收到消息的赵孝锡,看到这种情况也忍不住感叹,这还真是天下大乱的节奏。女真部落,最终还是提前出现,想要在这种乱世中展露峥嵘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605/ 第一时间欣赏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 作者:步枪打蚊子所写的《武帝之天龙八部》为转载作品,武帝之天龙八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武帝之天龙八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武帝之天龙八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武帝之天龙八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武帝之天龙八部介绍:
重生北宋神宗年间的他,在明白了身处的时代背景跟热血江湖,他就默默许下两个宏愿。 一要挽救即将倾覆的北宋朝命运,复兴属于炎黄子孙的汉唐盛世,让外族不敢轻易踏进国境半步。 二要跟前世心目中的悲剧英雄乔峰拜把子,跟虚竹、段誉称兄道弟,让肝胆相照的天龙三兄弟变成义气风发的四兄弟。 他是跟‘北乔峰、南慕容’一样,笑傲江湖人送外号‘白马银枪’的后起新秀,也是宋朝臣民敬畏爱戴开创盛世王朝,结束经久战乱的霸气武帝!武帝之天龙八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武帝之天龙八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