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武帝之天龙八部TXT下载武帝之天龙八部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武帝之天龙八部全文阅读

作者:步枪打蚊子     武帝之天龙八部txt下载     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二十五章 赐封辽东王

    尽管战前,赵孝锡预料到,宋辽开战会引起四方震动。可在他看来,宋辽没分出胜负前。相比沿边各番邦诸国,都不敢轻举妄动。最有可能的参战,也要分成胜负之后。

    就拿与宋朝结盟,与辽国接壤的西夏而言。此次的宋辽之战,最高兴的无疑就是他们。可加入这场战事,西夏暂时是不敢的,可后期却未尝不敢。

    正如赵孝锡从后世学到的一句话,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结盟,有的只是永恒的利益。不论是大辽还是大宋,在这场战事中失利,都会碰到墙倒众人推的事情。

    眼下女真族的突然反叛,究其原因也是辽国逼迫的太过份,让渐渐完成统一的女真部族。不甘心继续接受大辽跟契丹的统治,愤然而起杀死大辽官兵,并攻占辽东城池的战斗。

    得知这个消息的赵孝锡,第一时间派出精锐密探,进入辽东地区打探军情。在他看来,有女真部落在后方牵制辽军,对前方进攻的宋军而言,无疑也是一件好事。

    甚至在这种情况,原本还犹豫要不要派遣部队参战的高丽。在得知女真部族反叛的消息,立刻以边境不宁的名义,拒绝派遣部队支援辽国作战。

    有点四面楚歌的大辽皇帝耶律洪基,自然清楚这一切,都是因为女真叛乱所导致。为此,集结重兵进击辽东,希望平息女真部落的反叛。

    让人有些意外的是,女真部落面对大辽铁骑的平叛,似乎早有预料。将占领的城池,人员物资全部搬空,在辽东地区与辽军进行了拉锯战。

    甚至不久之后,女真部落便派遣使者。抵达了宋军大营面见赵煦。请求赵煦这位宋帝的册封,并希望能与大宋联手,推翻契丹族建立的大辽。

    如果赵孝锡在这里,一定会感叹这位女真使者,除了年青之外,还是一个他例为需提防的人。这位使者便是。后世金朝的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

    身为如今女真部族首领的次子,完颜阿骨打在女真部落中,威望自然不小。此次主动提出,前来燕云这边面见宋帝,就是为了给父亲讨个封号。

    明白这个时候,一个封号便让女真,拥有了正式的地位。让他们在推翻辽国统治的事情上,更能得到部族之人的配合,也能得到更多少数部族的追随。

    要想抵挡大辽的精锐骑兵围剿。女真部族必须拉拢一切能拉拢的力量。而他们所需要的封号,对于赵煦而言,应该没什么困难。

    势力大多集中于辽东的女真部族,此次需要要的封号便是辽东王。只要宋帝给予这个封号,推翻大辽之后,女真部族则向宋朝宣誓效忠。

    对于完颜阿骨打的请求,赵煦却很理智的道:“完颜公子,你们女真就这么确定。此次宋辽之战,胜利的一方。一定是大宋呢?”

    面对赵煦的询问,完颜阿骨打很恭敬的道:“回皇上的话,大辽皇帝残暴不仁,只注重他们契丹一族的利益,却不顾其它部族的死活,草原各部落对其已然怨恨甚多。

    虽然下臣是第一次面见皇上。却也知道宋帝年青有为,宅心仁厚。归附到大宋旗下,下臣相信女真百姓也会高兴,有一个能真正值得效忠的好皇帝。”

    这马屁拍的自然不错,而赵煦想了想朝身边的章惇道:“章爱卿。你觉得完颜公子的请求,朕是否要准呢?说起来,这应该是朕继位以来,第二次封王,还是个异姓王。”

    面对赵煦的询问,章惇却很理智的道:“完颜公子,封王之事咨事体大。先前皇上也说了,这是大宋赐封的第一个异姓王,不得不慎重行事。

    老臣虽然对女真了解不多,却想知道,皇上赐封贵父亲之后,你们是否会忠心伺奉皇上呢?据老臣了解到的情报,女真部族此刻应该情况不妙吧?”

    来时似乎做过一些调查的完颜阿骨打,面对章惇的怀疑,并不生气的道:“下臣见过章臣相,那怕下臣身居僻野辽东,却也听过臣相的威名。

    下臣再来军营前,已经得到父亲的同意。无论此战胜负,下臣与手下一千部落骑兵,都将伺候在皇上身边效命。任有差遣,莫敢不从!”

    这段话的意思,不说章惇听明白了,那怕赵煦也听明白了。完颜阿骨打的意义很直接,那就是他可以留下当质子。一旦女真失信,大宋随时可取其性命。

    尽管这种质子,真正的意义不大。可章惇觉得,女真的诚意似乎还不错。更何况,先前完颜也说了。这次为推翻大辽的统治,他们同样集结了十万控弦之士。

    虽说相比大辽动不动几十万的骑兵而言,似乎有点不够看。可章惇也明白,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的道理。一个辽东王,换取十万骑兵的忠心,倒也值得一试。

    不论大宋还是这些女真部族,目的都是一致,便是彻底的催毁大辽的根基。如果大宋夺得了燕云十六州,对于游牧民族,将拥有极大的震慑。

    而女真部族,远居辽东距离大宋也有段距离,似乎还真的不用太担心。而且根据宋朝的战前布置,此战希望达成的目标,便是收复燕云十六州。

    如果坐镇中京的耶律洪基,有女真部族的骑兵牵制,对于完成预定目标,也将起到不小的作用。一时间,章惇觉得一个赐封,应该还是值得冒险一试。

    见章惇点头,赵煦想了想道:“好,既然尔等愿意归附朕麾下,那朕便给你们想要的。只是尔等记住了,朕非常讨厌背叛。如若将来,女真胆敢背叛,朕会让你们知道后果。”

    得到想要的答案,完颜阿骨打立刻下跪道:“请皇上相信,女真部落一定会成为皇上手上,最锋利的一把马刀。任何敢侵犯皇上的敌人,都将是女真部落的敌人。”

    在这种恭敬的效忠声中,赵煦以大宋皇帝之名,亲自写了一道圣旨。让完颜阿骨打,派人送回辽东,交到他父亲手中。算是给他一个,名义上的册封。

    随后护送完颜阿骨打而来的一千精锐骑兵,陪伴宋军左右。在章惇的调遣下,果然表现的敢打敢拼,让骑军营的骑兵,也多少有些佩服这些骑兵的英勇善战。

    唯有赵孝锡,总觉得这其中有什么不对。亲自写了封密折,交给骑军水字营的统领吴定远。还有风字营的统领王子殊,让他们时刻盯紧这些女真骑兵的一举一动。

    一旦他们做出任何不妥的举动,立刻派骑兵剿杀。对于这个未来的金朝开国皇帝,赵孝锡多少还是非常忌惮的。可眼下,他也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眼下宋军的攻势不错,三路大军都进展顺利。一座座属于辽国的州城,都被大军给收复了下来。那怕收复的过程中,宋军的伤亡也在不断加大。

    可相同的,大辽布置在各州府的兵力,也要不断的减少当中。至于赵孝锡,为了确保万一,已然带领一千重新集结的鬼骑军,抵达了布置在大辽南京的密营。

    根据得到的消息,赵煦有了炮队的配合,攻城也变得顺利了许多。虽然火炮的出现,打了辽国一个措手不及。可后来大辽,也调整了防御布置。

    一些城门,在开战前便被封堵了起来。以至那怕城门被炸开,宋军也没法一举攻进城中。更多的攻城,都是在炮兵的配合下,步兵攻上城头而结束。

    这样一来,虽然宋军的伤亡大大减少。可对于大辽而言,同样也有种危在旦夕的存亡压迫感。面对即将兵临城下的大宋主力,南京府的大辽骑兵,也在紧张的集结当中。

    甚至为了在南京城外,与宋军进地决战。辽帝耶律洪基,还从比较紧张的兵力中,抽调了五万精骑赶赴南京,希望凭借兵力的优势,打破宋军长驱直入的兵锋。

    面对这种情况,章惇也紧急命令,完成四州收复之战的杨士鹏部,立刻转向停止向前进攻。保留精锐边军,负责四州之地的防御,大军主力赶来与中军汇合。

    这场应该会被封存到历史中的宋辽决战,随着双方不断调兵遣将,兵力达到惊人的五十万。双方的兵力,几乎是持平,只是辽军相对骑兵更多一些。

    面对这场即将到来的大战,按照章惇的意义,是想请求赵煦后撤。可已然雄心勃勃的赵煦,根本不愿意放弃入主辽国皇城的机会,直言与众军出战大辽。

    在这种大战一起,将真的形成尸横遍野血流成河的情况下。赵孝锡却有种直觉,这次的大战怕是很凶险。赌上国运的大辽,只怕再也输不起了。

    可综合各地收来的情报,赵孝锡却找不到,那丝令他觉得有寒意的征兆。最终也只能待在密营,等待着决战的到来。

    不论如何,赵孝锡也希望宋军能攻进南京府,收复这座后世的皇城。只有拿下南京府,收复燕云十六州,也算达成了预期的目标。

    有了这道天然的屏障,给大宋一点休生养息的时间。未来一统天下,也会变得简单许多。那么,赵孝锡的期待真会如他所愿吗?(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六章 兄弟再重逢

    根据陆续收到了情报,面对大辽终于不再龟缩,集结重兵打算在南京府外一决高下。身为宋军指挥官的章惇,也有意放缓部队行进的速度,命令后续的两路赶来支援。

    面对辽军集结了超过十万骑兵,十五万步兵的强大兵力。章惇也清楚,单凭中军一路只怕输多胜少。有意停下前进的脚步,急令其余两路大军向中军靠拢。

    眼下燕云十六州尽管还有几州之地未能收复,可章惇清楚,只要拿下大宋称之为幽州的大辽南京府,后面几州之地唾手可得。此战,才是决定宋辽之战胜负的决定之战。

    最重要的,章惇不敢冒险。如果赵煦愿意听他劝止,返回京师坐镇,也许他敢用一些险招跟大辽进行周旋对战。可眼下赵煦不走,他自然不敢让其犯险。

    根据收集到的大辽调兵情况,章惇也下令,宋军中扩编跟原有的骑 兵,全部向中军靠拢。在平原与辽军交战,没有一定数量的骑兵,只怕也没法抵达辽兵铁骑的凶猛冲锋。

    做为应战的一方,辽国太子耶律图,同样做好了破釜沉舟的打算。若是失去南京府,大辽只能退到中京府。从此失去,真正问鼎中原的机会,甚至失去了防御大宋兵锋的屏障。

    对于大宋而言,如今收复了绝大多数的失地,只要拿下南京府,便是改变国运的大胜。有这场大胜,足以再保证大宋至少上百年的国运。

    面对辽兵集结的重兵,身居于密营中的赵孝锡,最后下令驻扎在渤海附近的火枪队,同样紧急派遣到中军大营。配合随军作战的火炮队,护卫赵煦的安全。

    尽管大辽方面。已经知道了火炮队的厉害。火枪队的威力,暂时辽兵还不清楚。这支三千人的火枪队,也是经过实战洗礼的,能保证赵煦在军中的绝对安全。

    在这种两方开始集结兵力的时候,一支三千人步兵形式的援军,自然不会引起注意。而火枪队入住大营之外。直接跟王子殊的风骑营驻扎在一起。

    那怕宋军当中,也不知道这支步兵打扮模样的部队,到底是什么来头。这也保证,火枪队在战时,能够最大限度,打辽兵一个措手不及。

    面对这支援兵的抵达,赵孝锡直接让赵十八给赵煦通报了一下。就连章惇这位指挥官,赵孝锡都让赵十八对其进行保密。当时火炮队跟火枪队,做为皇帝御用卫队。

    听完赵十八的汇报。赵煦略显感叹的道:“赵十八,如果朕没猜错,琼州王应该抵达了辽境吧?他怎么不来见朕呢?他是害怕朕吗?”

    对于这样直接的询问,赵十八吭哧半天才道:“回皇上,王爷确实抵达了辽境。只是他目前还在调集一些兵力,希望助皇上打好这一仗。

    王爷也说过,此战他应该会参加。只是为了让别人多生是非,王爷就算参加。只怕也不会显露真露。而且根据末将所知,王爷似乎还在等待一支援军。”

    听着赵十八的回答。赵煦也自嘲的道:“赵将军,你是不是觉得朕很不近人情?琼州王如此忠诚,朕却对他多有猜忌。行了,朕不多问了。

    你可以给你们王爷回话,如果他愿意来了,那便直接现身参战便是了。当年朕答应过他。将来朕御驾亲征,便任命他为大军统帅。现在,是朕失信于他了。”

    面对赵煦这种话,赵十八又怎么敢回答呢?只能用非常尴尬的神情,算是答复了赵煦的回答。而赵十八心里清楚。那位王爷还是很挂念赵煦安慰的。

    这次赵煦突然下令对辽国宣战,完全打乱了赵孝锡的计划。可面对这种情况,赵孝锡毅然下令,所以设在辽国的密营,都启动起来配合作战。

    要是没赵孝锡的全力配合,此战宋军攻辽,只怕没现在这样顺利。就算能攻到这里,宋军只怕也是一场惨胜。毕竟,攻城战本身就是靠人命堆的肉搏战。

    在赵煦让赵十八离开后,独坐帅帐的赵煦。也略显感叹的道:“云哥,看来小六真的误会你了。只是小六是皇帝,有些事情就算不想做,也不得不做啊!”

    大营中赵煦的感慨,赵孝锡自然是听不到。此刻待在武卫秘营的他,却在等待一个思念许久的兄弟到来。而这个兄弟,便是身居辽西的骑兵统帅乔峰。

    此次宋辽大战起,乔峰还是按照赵孝锡的书信,给予左路军杨士鹏部很大的支援。这种独立与大辽跟辽西的契丹骑兵,也可谓是一支反大辽的骑兵。

    加入这支骑兵队伍的骑兵,大多都是受过辽人欺凌的贫苦辽人。当然,其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是生活在大辽境内的汉人骑兵。

    他们在被乔峰,以及各处密营收拢之后。感受到乔峰还有密营,那些统领的信任,对他们家人的照顾。毅然投身到乔峰帐下,听其差遣。

    尽管这支骑兵数量,只有一万多点,可都是精锐中的精锐。得知宋辽决战将起,赵孝锡也将其邀请过来,希望充当奇兵,在适当的时候袭击辽军。

    一支上万的骑兵过境,多少还是会引人瞩目。只是有武卫跟布衣阁人员的配合,加上昼伏夜出的行军,这支上万人的骑兵,最终隐密的进驻 密营之中。

    看着最后一批进驻密营的骑兵,前来迎接的赵孝锡,盯着骑在队伍前面,那个看上去越发沧桑的高大身影。也觉得,能结交这个兄弟,也是他的福气。

    主动拍马而出,离对方不远之时,赵孝锡便腾空而起。来到已然停下奔跑的乔峰面前,非常激动的道:“大哥!想死小弟了!”

    看着一脸激动的赵孝锡,这些年身居辽西的乔峰。尽管日子过的有些清贫,可他却觉得心安。有阿朱跟新生的女儿陪伴,乔峰觉得很幸福很踏实。

    同样从马上跃下的乔峰,来到赵孝锡身前,搭着赵孝锡的双肩道:“许久不见,云弟你又壮实许多了。好!看到你平安无事,大哥也就放心了。”

    加入赵孝锡旗下的密营,乔峰才真正明白,相比于赵孝锡的武功,让乔峰多有佩服。这种运筹帷幄的本事,才真正令乔峰折服。

    尤其在辽西各处密营实行的,不分辽人还是宋人,甚至于西夏人。只分好人跟坏人的管理方法,让乔峰也觉得,赵孝锡是真心想一统天下的真龙天子。

    尽管他很想带阿朱,回大理去看看父母。可他清楚,大军需要他这位统领。辽西尽管局势趋于稳定,可小股战斗不时都会存在,他必须坐镇指挥。

    此次配合杨士鹏的左路军作战,他也真正看到,大宋异军崛起的实力。对于赵孝锡派给左路军的爆破队,乔峰也感叹,那东西连他也无力抵抗。

    这些东西的出现,让乔峰清楚。尽管他不想参加,攻打辽国的战争。可他清楚,只要结束这场战争,才能让更多的契丹人,真正回归幸福祥和的生活。

    为了赵孝锡心中的大一统,也为了本族良善百姓的未来,乔峰最终还是决定领兵出征。毕竟,那怕他自认是赵孝锡的大哥,却也清楚在公事上,他是赵孝锡的部下。

    两兄弟在密营前的重逢,让两方的骑兵都能感受到,这对兄弟的感情深厚。而对于随乔峰出征的骑兵而言,他们也都知道,现在的一切都是赵孝锡给予的。

    在一些武卫出身的骑兵武官带领下,这些来自多个民族的骑兵,都以单膝下跪的形式行礼道:“参见阁主!(参见王爷!)”

    这两种声音,很快在两兄弟结束谈话之后响起。对于这些部下的行礼,赵孝锡很亲切的上前,扶起几位武将模样的人道:“一路幸苦,都起来吧!酒肉已经准备多时,进营喝酒吃肉去吧!”

    又是一番道谢之后,随着赵孝锡跟乔峰,让他们先行回营。两位结拜兄弟,却步行返回营地。虽然两人有段时间没见,却发现这份兄弟情,还是让两人都感触颇多。

    好在两人都已然身为人父,谈及各自的孩子,两人都流露出初为人父的慈爱。尽管赵孝锡生了一个儿子,第二个孩子估计要不了多久也会临盆。

    可对于他们而言,孩子也是一个能聊到一起的话题。甚至赵孝锡也表示,木婉清她们其实蛮挂念,身居在辽西的阿朱,以及乔峰那个已然满周岁的女儿。

    一路畅谈回营的两人,不时响起的哈哈大笑之声。让进驻这里的辽西骑兵,也看出乔峰跟赵孝锡的感情。将帅和,自然也是他们这些属下的福气。

    伴随着赵孝锡下令,开始上酒上肉。一路行军的辽西骑兵,看着翻滚着肉香之气的大餐,还有一坛坛对他们而言,可谓奢侈的英雄血。众骑兵也感叹,这位阁主真仁义!

    对于这种,在辽西只有很少机会喝到的英雄血。谁都清楚,只有乔峰跟几位统兵将领,每月能领到几坛。一般情况下,普通骑兵是绝对喝不到的。

    可今天进驻密营,这引起骑兵发现。赵孝锡用来招待他们的酒水,都是这种英雄血,也能从中感受到,赵孝锡对他们的器重之意!(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七章 万骑约死战

    随着乔峰统领的一万精骑,进驻赵孝锡建立在幽州的密营。章惇急令赶来支援的众军,也陆续与中军开始汇合,一直没怎么得到锻炼的骑军,正式拉响两方的战事。

    尽管宋辽方面都清楚,这一次的决战很大情况下,将影响两国接下来的国运。丝毫不敢慢怠,让双方的骑兵展开试探性的对决,也是非常合理的情况。

    面对双方的探骑队,不断在双方排兵布阵的间距区,展开惨烈的撕杀。在南京府下,已然时常能看到,小股骑兵间的对决。而这种对决,则意味着双方开始互有伤亡。

    明白眼下宋军拥有的近十万骑兵,真正可堪大用的,还是骑军的三万精锐。至于那些边军骑兵,在这种小股精锐的骑兵对决中,大多也是输多胜少。

    看出双方骑兵差距的章惇,在赵煦的命令下,终于开始指挥大军。往大辽南京府外,适合大军对决的丰台平原挺进。这场决战,也将在那里展开。

    宋军胜,则燕云十六州将如数收复宋朝,辽军在其余几城中的兵力,几乎少的可怜。宋军败,才意味着战事到此结束。甚至辽军还会乘胜追击,收复一些失地也未尝可知。

    得知宋朝大军已然挺进丰台平原,辽国太子耶律图,同样亲率辽国的重甲骑兵。指挥麾下集结的大军,开始出城朝丰台平原进军,在那与宋军决一死战。

    伴随着双方的兵力,开始在丰台平原上展开。这个原本宽敞的平原之地,也旌旗林立战马嘶鸣,大战将起的气氛,令两国的将士都不敢有丝毫大意。

    一方是皇帝御驾亲征,一方是太子亲自坐镇参战。两方的军心士气。都可谓高涨。只是接下来,谁能取得胜利,却还要靠麾下的将士拼杀之后才知。

    收到宋辽大军即将展开决战,关注这场战事的各国,已然做好了集结出兵的准备。只要那方失利,他们便会落井下石。痛打落水狗,替本国获取利益。

    近五十万的兵力进行对决,对于很多参加战事的两国将士而言,都是从未想象过的。无论是已方军营,还是敌方军营,看上去都是密密麻麻的军队。

    相比辽军骑兵占据一些优势,宋朝的步兵却比辽军步兵精锐。这是一场,至少实力上看起来势均力敌的决战。谁胜谁负,真的未尝可知!

    似乎都清楚此战谁都不能输。宋辽双方的统兵将领,都没急于一战取胜。在辽军主将派出一万骑兵邀战之时,章惇同样清楚不能避战,同样派出一万骑兵应战。

    面对骑军几位统领的请战,章惇却将点将的权利交给了赵煦。毕竟,章惇非常清楚,骑兵对决第一战,对宋军而言意义重大。输了。是会影响军心士气的!

    另外章惇还有一个担心便是,此战是战前死约。双方的一万骑兵。只有一方骑兵战至最后一人便结束战斗。这意味着,失利便是一支万人队全军覆没。

    看着章惇的犹豫,还有旗下统兵将领的请战。赵煦也忍不住道:“尔等忠心,朕心甚慰。可众将应该清楚,这是死战之约。不到双方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便不能结束战斗。

    你们都是朕的心腹爱将。朕不想看到任何一人战死沙场。只是辽军放出此言,如果畏战是件很丢脸的事情。朕不得不慎重考虑,派遣你们谁担任此次主将。

    张将军,此战只怕需要骑军出战,朕相信你们不会让朕失望。一万骑军。意味着两个骑军营。你觉得那两位适合,那就由你推荐,朕再下决断。”

    听着赵煦的话,张亭光很清楚,身为骑军指挥使,他是不可能出战的。最有可能出战的,便是骑下每营扩张到五千精骑的六位统领将。

    无论选谁,都是一个非常难下的决定。毕竟,阵前骑兵邀战,还死战不退。这便意味着,一旦失利,除了一万骑军将士将不复存在,两位统兵将也难幸存。

    在这个时候,性格相对沉稳的金字营统领高茗君上前道:“将军,此战派末将出战吧!末将清楚,此战甚是凶险,很有可能会有去无回。可我等训练许久,等的不就是今天吗?

    如果皇上跟将军不反对,末将打算与折统领联手。末将相信,以金字营的攻击力,加上土字营的防御力,此次出战必胜!还请皇上与将军成全!”

    伴随着高茗君的请战,土字营的折知刚同样上前道:“还请皇上与将军成全!”

    望着两位统领的主动请战,张亭光也清楚,这两位统领一旦有个闪失。对于其所在的家族而言,只怕他也无法交待。可他必须承认,高茗君确实最适合。

    最终咬牙道:“皇上,末将以为,高统领与折统领联手,胜算更大一些!”

    面对张亭光的同意,两位统领的眼神都望着坐在主位上的赵煦。对于出身武将世家的他们而言,自然清楚此战的凶险,却也清楚胜利之后的功勋。

    加上他们两个,是骑军六位统领中,年龄最长的两位。这个时候,他们若不主动请战,让其它四位统领出战,他们会觉得心里过意不去。

    看到两位统领坚定的眼神,赵煦走下帅椅亲自扶起两位统领,略显不舍的道:“此战凶险,两位爱卿一定小心。等下,朕亲自替你们鸣鼓,等待他们得胜回营!”

    听到这话,两位统领立刻欣喜道:“多谢皇上,末将保证得胜归营!”

    决定了出战的人选,其余四位统领尽管有些不舍,在这个时候却也不好多说什么。与这两位统领告别之后,金字营跟土字营的骑兵,立刻完成集结。

    已然等候多时的辽军骑兵,看到宋军阵中走出的一支万人骑兵。也觉得,这支宋军骑兵不好对付。只是他们约战的骑兵,同样是辽军的精锐骑师。

    如果没一点必胜的把握,他们自然不会主动出来约战。随着两支万人骑兵队,互相骑在战马之上,凝视着对手之时。每个骑兵出战前都知道,此战非死即活。

    相比辽军骑兵,没什么阵营可言。此战担任主将的高茗君,还是采取以守代攻的方式。他相信金字营的攻击力,也相信折知刚统领的土字营防御力。

    在双方已然准备妥当,宋军大营之中,一辆驾着战鼓的车已然出现。一身黄金铠甲的赵煦,看着前方准备完毕的将士,亲自敲响了进攻的战鼓。

    伴随着这激烈的战鼓之声响起,位于阵前的高茗君举枪吼道:“骑军,万胜!”

    一众骑军将士也嘶吼道:“万胜,万胜!”

    在这个时候,辽军万夫长却觉得,骑兵对决拼的是双方骑兵的实力。喊几嗓子有什么作用呢?最终抽刀道:“狼崽子们,随本将杀宋狗了!杀!”

    长刀一挥,辽军的骑兵便驱马而出,一道洪流般往同样缓步冲刺的宋军冲去。面对宋军不断提升的马速,不多时金字营便抽弓射出了第一波箭雨。

    看着宋军竟然先他们一步射箭,辽军骑兵多少觉得有些惊讶。可随着箭雨落下,箭阵之中的辽兵,不少人便纷纷倒毙马下,再无活命的机会。

    同样适时反击的辽军,也开始射出了他们的第一箭。双方的箭支,在这断并不宽敞的空白期,来回的交错起来。甚至中间,两方的箭枝都撞到了一起。

    伴随着辽军的箭袭抵达,折知刚如雷的吼声道:“盾,护!”

    不少携带了盾牌的土字营骑兵,主动加速冲到身边金字营骑兵身前,用他们巨大的盾牌。遮挡着,飞速落下的箭雨。尽然避免不了有人中箭身亡,可相比辽军骑兵的伤亡少许多。

    与此同时,金字营的骑兵,在盾牌的防御下。再次搭箭朝前方的辽兵骑兵,抛出第三轮箭雨。这种默契的配合,令后方观战的辽兵铁骑,也感叹这支宋骑的精锐。

    等到双方骑兵开始交战,弓箭已然失去作用之后。双方的骑兵,开始抽出武器。可与此同时,宋军骑兵却突然拉开距离。每人都抽出马袋中的手弩,形成不间断的弩箭潮。

    看着一**近距离袭来的弩箭,辽军的骑兵一排排的倒下。在这个时候,折知刚的声音又响起吼道:“飞盾!”

    这些力大无比的土字营骑兵,纷纷将携带的盾牌,朝前方的辽兵骑兵甩出。那整齐的动作,令不少被盾牌砸中的辽军骑兵,再次承受了第二轮的打击。

    待在后面的辽兵骑军将领,也觉得这支宋军骑兵的实力跟作战方式,真的令他们觉得不可思议,偏偏杀伤效果非常不错。双方接战,宋军的骑兵已然占据绝对的优势。

    觉得接下来,才是真正决定胜负的骑战对决。双方的骑兵一接战,几乎就是纷纷倒毙的下场。观战的人,根本看不清,到底那方的伤亡数字更大一些。

    伴随着上万骑兵纠缠在一起,宋军的骑兵似乎更擅长合击之术。而辽军的骑兵,更多都是个人武勇。这种情况,令辽军骑兵将领也是脸色阴沉了下来。

    谁都清楚,在这个时候,宋军骑兵还能保持队形不散。几乎证明,他们必胜无疑。而宋军这边,已然一片欢腾与万胜之声!(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八章 虽胜犹败

    ps:  明日便是新年,蚊子再次提前祝各位新年快乐!也感谢一直以来,支持本书跟蚊子的书友。武帝下月将完本,希望新老书友,往后也能一如既往支持蚊子的新书!万分感谢!祝大家在新的一年,能诸事顺心,万事如意!金安万福!

    看着两军的万骑撕杀到一起,那种瞬间决定生死的战斗,无疑令两军的将士,都觉得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这就是战争,这便是骑兵对决所展现出来的热血之战。

    相比观战的辽军将士,望着已方骑兵后面,一地的死尸。宋军这边的阵亡骑兵尸体,看上去却数量不多。两相对比下,谁更技高一筹可想而知。

    只是对于这种胜负,辽兵的骑兵将领们多少有些意外。可大宋这边,身为骑军指挥使的张亭光却清楚。这支骑军能有今天,全亏了赵孝锡打下的根基。

    每年一次的选拨,可谓从若大的宋朝军中,挑选拨尖的骑军士兵。骑军中,每个正式的骑兵,在边军骑兵中,都能担任队官跟伍官。可谓精锐中的精锐!

    现在看到胜利在握,张亭光却开始担心,这两支骑军的精锐不要伤亡太大。相比大辽派出的万骑,只是他们骑兵中拨尖的一支,却远不算真正的精锐。

    眼下宋朝的骑兵队伍中,尽管骑兵数量不少。可真正对决起来,可堪挑大梁的,唯有他统领的三万精锐骑军。两相对比下,张亭光便知宋军骑兵战力差与辽国骑兵。

    做为两方决一死战的骑兵将领,高茗君已然记不清,有多少辽军骑兵死在他的枪下。与此同时,擅使双锤的折知刚,同样被敌骑之血染成血红。

    看着已方的统领都如此用命。骑军的将士自然不甘落后。几乎使出,他们所能爆发的所有精力,跟这些辽兵对决生死。在这种时候,存不得一点仁慈之心。

    相比辽国骑兵擅长使用弯刀这种武器,宋军这时长短武器配合,杀伤力无疑更佳。不多时。高茗君便盯上,已然杀死了几名骑军将士的辽军万夫长。

    驱使着战马上前,高茗君带着身边的护卫,直奔那位辽军万夫长而去。将是兵之士气,只要杀掉对方的万夫长,已方无疑便胜利了一大半。

    望着气势汹汹杀来的高茗君,同样不甘示弱的辽国万夫长,也高喊道:“宋狗,纳命来!”

    当两方的主将开始纠缠到一起。枪来刀往杀的不可开交之时。双方的护卫,同样战到了一起。这种时候,根本没人想过逃跑还是什么,只想着杀死对手。

    随着战斗的持续,身穿辽军服饰的骑兵,在不断的减少当中。而宋军骑兵,开始慢慢的集结,消灭那些还幸存顽抗的辽军骑兵。形势已然明显。

    面对这不甘的失败,辽军不少骑兵将领。自然想上前支援。可于此同时,宋军的骑兵同样做好出战支援的准备。一旦辽军骑兵出战,宋军骑 兵也会参与。

    如果真这样,那便是辽军失了阵又失了人。这种死战,事先都说好。生死不论,那方战至最后一人。那方便取得胜利。撕约,是件很丢人的事情。

    那怕辽军统帅,不甘心失利,却不想再次丢掉尊严。严令手下骑兵,不得出战。不然。一旦双方的骑兵,全部加入战斗,后果真的难以预料。

    随着折知刚杀死眼前,最后一个顽抗的辽军千骑将,将其砸成一瘫肉泥。面对还在战斗的高茗君,他便准备提锤来援。

    已然战的兴起的高茗君,立刻道:“知刚,替我掠阵。此战,不用你帮忙,我必杀此贼。”

    看着高茗君突然加速的出枪,辽军万夫长望着,身边剩下的几个护卫。也有种悲中心来的感觉,觉得他不应该贪功,做出葬送一万部落子弟的事情。

    正在他伤心之时,高茗君却冷笑道:“与我对决,还敢分心!去死吧!”

    找准对方分神之机,高茗君已然一枪刺穿对方的铠甲,直接将其从马上挑下。而这个时候,敌将身后的护卫,却亡命般冲了上来,希望替万夫长报仇。

    这个时候,待在一旁的折知刚却吼道:“辽狗,你敢坏了规矩,吃我一锤。”

    话音一落,一把精钢铸造的铁锤,便飞到了这位护卫的身前。被铁锤直接命中的辽兵护卫,就觉得眼前一黑,吐血着往后方飞去。

    等到高茗君将铁枪,从敌酋身上拨出,此战也宣布结束。挑断敌首的高茗君,扎着这颗略显狰狞的人头吼道:“骑军,万胜!”

    看着枪尖上的人头,骑军幸存的将士,自然兴奋般嘶吼道:“万胜!统领威武!大宋万岁!皇上万岁!”

    此起彼伏的胜利之声,让宋军自然士气大振。至于失利的一方,辽军的将士看着宋军的欢呼,却显得有些失落。毕竟,这一战他们就败了,还是他们最擅长的骑兵对决。

    同样目睹这一切的耶律图,显得很不甘的道:“传令,众军回营!择机再战!”

    那怕他心里再不甘,也清楚今天不适合再战,立刻下令撤军回营的命令。望着辽兵退去,宋军这边却再次响起震天的欢呼之声,令赵煦也觉得有些热血沸腾。

    不管如何,这次宋朝的骑兵,取得了一场真正的胜利。都说辽军的骑兵可怕,可眼下他们不一样,输给他的天子骑军吗?此战胜利,对宋军而言是场及时雨啊!

    下令骑军归营的赵煦,很快便命人敲响撤军的战鼓。而这个时候,兴奋过后的高茗君,却开始收敛此战阵亡的骑兵遗体。那怕有些,已然被踩的看不出人样。

    得到两人收到部下的战损汇报,金字营伤亡数字达到二千,土字营同样也有一千多。这意味着,此战他们失去了三千多精锐部下。

    面对这种伤亡,两人相视无言下。折知刚却突然道:“要是王爷在这里,看到这个伤亡数字,只怕我们又要挨顿骂了!此战,虽胜犹败啊!”

    在骑军组建之初,赵孝锡便说过,他们是精锐中的精锐。如果在与敌方骑兵对决中,达到三比一的战损比,那便是骑军的失败。

    现在算算他们的战功,斩杀了一万辽军骑兵,自身损失三千多人。不正是三比一的战损吗?也难怪折知刚会说,此战虽胜犹败啊!

    不明白折知刚为何在这个时候,提及他们骑军都想念的赵孝锡。高茗君却道:“算了!不说这些,我们还是把兄弟们的遗体带回营地吧!”

    清楚这个时候,不适合谈及这种事情。毕竟,他们在所有人眼中是胜利者,那就应该表现出胜利者的样子。如果情绪低落,也会让人觉得有些不解。

    回到营中的两人,自然得到了赵煦亲自敬酒相迎的待遇。听着赵煦宣布的封赏,两位统领也觉得,不管是战死还是幸存的将士,总算有所收获了。

    相比宋军阵中沉浸在一片喜悦当中,班师回营的辽军大营,气氛却显得有些失落。不管如何,今天这一战,宋军骑兵的战力,直接超出他们的想象。

    对于他们派人到宋军营外,提出收敛尸体的话,心情不错的赵煦也同意。对于赵煦而言,让这些辽军骑兵知道,大宋也有了无敌骑兵,无疑是件很有面子的事情。

    只是相比赵煦的乐观,得胜回营的两位统领,情绪却有些不高。不管怎么说,按照骑军中制定的规矩,此战他们确实要受处分才对。

    损失了近三千的兵力,对于他们两个骑兵营而言,已然战力大损。在急需他们这种精锐骑兵压阵的大战到来时,随便补充兵力,无疑是件很危险的事情。

    就在他们伤心将士伤亡之时,同样收到消息的赵孝锡。看到这封战报,却有些不满的道:“怎么搞的!以骑军的实力,一对一对决,竟然还死伤这么多精锐。”

    面对赵孝锡的生气,一旁同样看到战报的乔峰,却很不解的道:“四弟,这应该是大胜才是,你怎么还这么生气呢?要知道,辽军战死一万呢?”

    对于乔峰的不解,赵孝锡解释道:“骑军中任何正式的骑兵,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的,与辽军骑兵对决,一比一之下断无失败之理。这一万辽军骑兵,却是很平常的万骑队。

    而且决战来临之际,两个骑兵营损失了这么多精锐,他们的战力也将大损。接下来,面对辽军在骑兵上的优势,他们只怕有全军覆灭的危险啊!”

    跟张亭光一样,赵孝锡了看出,双方骑兵数量虽然差不多。可战斗力,明显是辽军占优势的赵孝锡。确实很心疼,两个骑兵营的伤亡数字。

    很快写了几道命令,交给身边的武卫道:“命令这些密营骑兵,以最快的速度抵达宋军大营。拿本王的手令,告诉高茗君跟折知刚。再敢这样冲动,本王饶不了他们。”

    明白那些边军骑兵中,就算能挑选一些精锐出来。加入骑军当中,只怕也与两个骑军营合拍不到一块。相比之下,密营的骑兵队更适合补充进去。

    等到第二天,两位看到赵孝锡手令的统领,还有将要加入骑兵营的武卫骑兵。高茗君跟折知刚也知道,这位老统领一直盯着他们呢!

    面对手令上言辞严厉的训斥,两人觉得脸上发烫之时,却觉得心里暖暖的。毕竟,赵孝锡能及时给他们补充精锐,是对他们最大的肯定与器重啊!(未完待续。。)

特别说明一下!

    今天本应该是开心的一天,只可惜出了点事情。不过,蚊子很庆幸捡回了一条命。只可惜,老婆最终还是出了点事,肋骨骨裂了!

    一辆公交车,一个司机四个乘客,三个坐最后面。结果被水泥鑵车给‘亲吻’了一下。蚊子这回,真心体会到,什么叫阎王殿前走一圈。

    想必不用蚊子说,众人也应该猜到,这三个坐后面的。正是蚊子一家,老婆检查后肋骨骨裂,伤筋动骨一百天。又要伺候她做回月子了!

    不过,蚊子很庆幸,这种碰撞能捡回一条命。蚊子跟孩子没事,只是擦破一点皮。对于这种情况,蚊子不知应该高兴还是伤心!

    老书没有存稿,所以今天怕是更新不了。特此说明一下,希望书友们不要觉得,蚊子老书快完本,就有意不更新了。

    等明天回家之后,蚊子会尽量保持稳定更新。看来上个月选择全职写书,还真的选择对了。这下,也不用两头兼顾了。

    相信有关明珠的事情,没有人不知道了吧!祝逝者安息,也祝自己今天捡回一条命。希望这是新年里,把霉运赶走的征兆!

    多的不说了,今天蚊子是亲眼目睹水泥灌车撞过来。结果,只来的及啊了一声,便觉得三人全飞起来了。

    没有保护好老婆,蚊子心情蛮内疚的。唉!以前总看电视上,那些灌车多么凶险,今天蚊子算亲眼见证了一次。

    不过,很庆幸,车窗,车门碎了,人还好!希望老婆能早点好起来,能健健康康赶上真正的新春佳节。同样也祝,各位书友能远离这种不意之灾,平安是福,真心有理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九章 鬼骑军再现

    一场在赵孝锡看来,虽胜犹败的骑兵对决。令大辽自信傲气的骑兵们,开始收起那份对大宋骑兵的不屑之意。真正将大宋骑兵,例为跟西夏精骑般的对手看待。

    相比赵煦跟大宋骑兵们的兴奋,只有骑军中的将领们,真正明白他们跟辽国骑兵的差距。一支合格的精锐骑兵,并非单靠人数便能凑齐,需要无数训练跟实战才行。

    眼下大宋骑兵数量已然过十万,可真正能跟辽军一较高下的,其实真的不多。目前参与战事的骑兵,真正能与辽军精锐对决的,只怕就只有骑军这三万精锐。

    两个主力骑兵营,损失近三千可战精锐,张亭光身为指挥使,同样痛的掉泪。毕竟,他清楚骑军中每个骑兵,都是从众军中精挑细选而选拔出来的。

    得知赵孝锡第一时间,给骑军营补充了三千可直接纳入统领的武卫骑兵。张亭光也明白,这位骑军的真正统领,始终没忘记这支一手组建的老部队。

    看着补充进营的三千精锐,最高兴的无疑是高茗君跟折知刚。这些武卫骑兵,真要说起来比骑军中,绝大多数骑兵都要精锐。

    原因很简单,每个武卫骑兵都是武功骑术精锐之辈。若是他们的实力不强,又怎么可能在敌境之内,组建密营而不被辽军骑兵所围剿干净呢?

    小而精,便是赵孝锡组建密营武卫骑兵的核心要求。这些武卫骑兵,大多都修习了江湖的古武之术。虽然没他那样夸张,却也比普通骑军士兵要强上不少。

    在宋军为这场胜利而高兴时,一个单独设立的骑兵营帐中,完颜阿骨打却显得有些神情凝重。看来这些宋辽骑兵对决,也给他带来不小的震撼。

    望着坐在手下。一个沉默不言的中年汉子,完颜阿骨打面色凝重的道:“妹夫,你还确定,要火中取栗吗?宋军的骑兵,不似我们之前想象的那样软弱啊!”

    听到完颜的询问,这位面色僵硬的中年汉子。很快道:“二公子,你看到的只是表相。如果若我选择的话,我不害怕宋军的骑兵,更害怕他们的炮兵。

    这一路上,我仔细观察过他们的炮兵。那是一种非常恐怖的武器,一旦出现在战场杀伤力惊人。真正需要提防的,反倒是他们的这种炮兵。

    当然,我也注意到,这些火炮异常沉重。只要能够近距离攻进他们的守卫圈。这些火炮倒失去了作用。以后碰到这种火炮,必须以速取胜,拉近双方间的距离。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便是火炮营地,似乎又来了一批援军。那批援军同样深居简出,抵达营地我都没见过几次。想来,这又是宋军的一支奇兵!”

    面对这位妹夫的回答,完颜有些无奈的道:“妹夫。我现在不是问你宋军强不强,而是询问你。确认还要行险吗?你要知道,一个不慎我女真部落就真的危险了。”

    对于完颜阿骨打的担心,其妹夫却很平静的道:“难道辽国被灭,宋朝一国独大,女真部落就真的安全吗?二公子,女真部落想崛起。要的便是天下大乱。

    眼下宋辽实力不相向上,最好让他们拼个你死我活。我等在乱中等待时机,一有机会便让宋军陷入崩溃。而这个令宋军崩溃的机会,便落在那位大宋天子身上。”

    一听这话,完颜阿骨打有些惊骇的道:“妹夫。你的意思?我们要刺杀大宋的皇帝?这,这事情是不是太大了?那可是跟宋军结下死仇的后果啊!”

    ‘行大事者,不计后果方能成事。更何况,只要宋朝皇帝一死,他们的大军便会军心崩溃。想必不用我说,二公子也清楚,大宋那帮朝臣会为新帝而大打出手。

    根据我们了解到的情报,这位年青的大宋皇帝,如今膝下还没继承皇位的子嗣。一旦他在战场出现意外,单单这个继任者之争,便能让大宋乱上一阵。

    只要大宋无暇顾及我们,公子携助岳父大人,收复整个辽东之境。伺机再吞并辽国一些彊土,便拥有了争霸天下的根基。错过此次机会,则女真永无出头之日。

    无论是臣服辽国,还是臣服大宋。永远都不会有人,真正把女真族人当自家人看待。想得到尊重,最重要的还是自身实力的强大。二公子觉得呢?’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这话流传天下甚久,完颜阿骨打自然清楚。眼下他们已然有了辽东王的名份,缺的无非就是一个机遇。只是这个赌注,吓的确实有点大啊!

    也许是看出他脸上的犹豫,这位说话始终面无表情的中年人,又道:“二公子,成大事者不拘小节。眼下是女真部族,千载难逢的好时机,错过便永不再来。

    真让大宋收复幽州几州之地,那兵锋便直指草原腹地。汉唐时期,中原兵锋的厉害,想必不用我多说,你心里也应该有数吧?何从何去,二公子自行考虑便是!”

    如果这两人的对话,有人能够听到的话,肯定会知道他们居心叵测。眼下宋军虽然对这一千女真骑兵,多有提防,却也慢慢放松了一些警惕之心。

    这样一个定时炸弹的存在,如今却并没多少人知道。当宋军沉浸于胜利之中时,远在辽军大营中的耶律图,却表情有些狰狞,不甘这第一场仗就这样败了。

    询问身边的统兵将领道:“耶律良才,接下来你打算怎么用兵?陛下来信,让本太子尽早结束这场战事。如今辽东生乱,大军必须尽快返回支援。

    虽然本太子战前说过,此战不干涉你的指挥。可今天已经输了一阵,我军能战之兵,已然聚集于此。再试探下去,恐怕也无益。是否能直接开启大战呢?”

    面对耶律图的心急,耶律良才思考片刻道:“太子殿下,如今匆匆开战,老臣也没绝对的把握打赢宋军。想必太子殿下也知,此战我们输不起啊!”

    听着耶律良才的感叹,耶律图愣了一下,很快道:“将军此言有理,可眼下我们继续拖下去,又有什么作用呢?大军集结于此,一天的消耗都异常惊人。

    以前我们有后方部落之人,替大家准备物资补给。可眼下辽东、辽西相继生乱,帝国已然失去了很多部落的支持。如果久拖不战,恐怕军心将生变啊!”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耶律图也是清楚的。可他身为太子,也指挥着这场战事。他更加清楚,开春之后宋军北上,让大辽确实有些措手不及。

    自从辽国内乱开始,辽国用兵几乎都没停过。很多地方,都已然被打成一片废墟。要不是拥有燕云十六州,他们准备这场大战的物资都没有。

    眼下前方的州城失去,意味着他们的粮食补给,全部需要依靠后方的部落供应。面对这样一支大军的物资补给供应,只怕再富有的部落,也承担不起多久啊!

    总之,辽国如今的情况,耶律图也是清楚。可他更清楚,相比宋军国富民强,他们有足够的物资拖下去,辽国却拖不起,必须速战速决结束战斗才行。

    见耶律图都这样说了,耶律良才还能说什么呢?

    沉默片刻道:“好!老臣明白了,只是明日如开启决战,太子殿下的铁甲重骑兵,还需听从老臣的调遣。唯有他们,才能决定之场战事的胜败。”

    铁甲重骑兵,辽军真正倾力打造的精锐骑兵。这些骑兵的作用,在沙场之上无疑非常惊人。只是对于这支铁甲重骑兵,明日能否真的起决定性作用,还要沙场上检验才知。

    当辽军决定明天开启决战之时,宋军这边同样在研究战事。对于这种拖延,其实也不是宋军所希望的。只是综合战力考虑,防守反击似乎更适合宋军。

    尤其是炮兵统领赵十八的建议,火炮队更适合固守中军。以至章惇,也必须考虑,这支在野外对战之中,依然能发挥强大战力的火炮队作用。

    其次便是那三千火枪兵,赵十八一直没说出来。只是告诉章惇,明天火炮队的护卫警戒,交由赵孝锡派来的援兵负责便行。其它护卫力量,也能腾出来帮忙战局。

    两方都在夜里忙着排兵布阵之时,赵孝锡跟乔峰也终于带兵,走出了密营。在密营休息了两天的辽西精骑,人马状态都回归到最佳,明日将是他们一显身手的时刻。

    相比乔峰统领的一万辽西精锐,跟在赵孝锡身后,重现沙场的鬼骑军。令这些辽西精锐,也能感受到这支骑兵的实力。

    虽然这支骑兵人数只有一千人,可这些人带上面具跟披风之后,就跟一群游荡于夜晚的幽灵。让看到他们的人,都觉得有股发自内心的寒意。

    听过鬼骑军战绩的辽西骑兵,尽管觉得他们人多势众。可他们都清楚,如果他们对上这支骑兵,真正的胜负只怕未尝可知。这支骑军散发的寒意,令人都有点打怵!

    那怕是乔峰也感叹,这位义弟的练兵能力,确实令他也不得不说个服字。这样的精锐铁骑,就算他碰上,也不敢说能安然脱身。毕竟,人力始终有限的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章 势均力敌

    做为赵孝锡一手打造,用来对抗番邦精锐骑兵的鬼骑军。这支骑兵中的每个成员,放在江湖上至少也称的上二流高手。别小看这二流,那毕竟也是入了流的高手啊!

    拥有绝佳的武功傍身,加上这些武者都拥有一身精湛的骑术跟箭术。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发挥出来的战斗力,自然是异常惊人。毕竟,这是真正精锐中的精锐啊!

    真要说起来,这支鬼骑军的官兵,很多都是赵孝锡王爷卫队中的一员。这些人,也可谓上马便能骑战,下马便能步战的多用途兵种。

    对于这些鬼骑军的将士而言,除了赵孝锡一人外,任何人都指挥不动他们。就算赵煦身为皇帝,也没法让他们听命行事。这种忠诚,也可谓是绝对唯一的。

    这支鬼骑军中不少将士,都参加过西北的骑兵对决。此次再次有幸,跟赵孝锡并肩作战,这些将士自然非常高兴。觉得又能见识到,赵孝锡在沙战上的英姿。

    一万多骑兵,深夜行军动静自然不小。可这个时候,两国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丰台平原之上。没人会想到,大宋还有这样一支奇兵,在最后 伺机待命出征。

    辽西来的一万精锐骑兵,赵孝锡并没夺过指挥权,还是教给乔峰指挥。赵孝锡的麾下,只有这一千鬼骑兵追随。其余密营的武卫骑兵,则继续他们的骚扰敌后的使命。

    经历了一个在很多人看来,即短暂又漫长的夜晚。清晨起来的宋军将士,便听到辽军大营响起的号角之声。听到这种号角声,章惇等人立刻意识到,辽军今日要总攻了。

    这种号角声,对于一些跟辽军打过交道的将领而言。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号角响起,便意味着骑兵总动员。在这时动员骑兵有何用意呢?

    顾不上陪赵煦用餐,章惇第一时间下令,骑军全部出动,护卫大军左右。其余边军骑兵,全部听从骑军各营统领调遣。准备与辽军骑兵进行决战。

    除此之外,步兵阵营开始沿中军进行排兵布阵。已然没法离开的赵煦,自然被保护在大军营中的最中心。甚至骑军营,还安排了三千精锐随伺左右。

    做为最中心的一侧亲卫军,赵十八的炮队,同样设制在赵煦所在的阵前。那三千派来的援军,也第一次出现在众军面前,与盾牌兵相互配合,做为第一道防线。

    清楚这次的决战。也会出现步骑相互进攻的情况。辽国的骑兵想杀进宋军阵中,必须突破宋军骑兵的阻拦。所以,最好的方式,便是步骑分开对决。

    丰台平原很大,大的五十万大军布置在这里,似乎也不显得拥挤。两军阵前,都拥有广阔的平原,留给双方的大军进行决战。

    只有一方的步骑。取得了绝对的优势,才能支持本国的另一种部队。而辽国采取的策略。便是骑兵取胜,步兵冲击,阻止宋军步兵支援骑兵。

    在辽国将领眼中,步兵永远是比骑兵更低一等的部队。这样的部队,就算消耗掉一些,他们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心疼。反正有人。这种部队随时能够补充回来。

    相比之下,来自各部族支援的骑兵,却是他们的根基所在。如果骑兵折损太大,对于辽国而言,也是一件伤筋动骨的事情。只是眼下。他们不得不战。

    若失去了燕云十六州,失去代表大辽的南京皇城,那么大辽这个国家,还会不会得到各部族的认可,也是一件值得考虑的事情。

    对于一些大部族而言,他们愿意听命耶律皇族行事。更多的是,他们的本钱雄厚,加上坐拥燕云十六州这样的富饶之地,能给他们带来诸多好处。

    如果耶律皇族,失去了这些富饶之地,他们退回草原之后。势必会抢占,一些部族的自留地。这便让两方有了冲突,对游牧民族部族而言,草原便是地盘,便是部落的生死命脉。

    看着大宋方面出兵迅速,辽军总指挥耶律良才也感叹道:“这支宋军,确实是老夫与宋朝交手以来最强的。这次不论谁胜谁败,只怕往后再战,老夫都绝计看不到了。”

    这话落到陪在他身边的辽军统领耳中,也清楚这位出身皇族旁系的统兵良将。这次便做好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准备。败,则身殒于此,胜,只怕也是惨胜。

    眼前这支宋军,不论是步兵还是骑兵,确实给辽军从未有过的压力。双方兵力悬殊不大,打起来无论那一方,只怕都是个惨胜。

    而今天,这个曾经被皇族视为跑马场的丰台平原,将变成血红之色。五十万大军在此决战,鲜血也必将染红整片草原。这种既将出现的惨烈场景,他们都能预想的到。

    相比昨天的万人骑对决,今日的骑兵却更为庞大。整个丰台平原,呈现出一列列人与马并排的波浪。双方的骑兵,站在本方的高地上,凝视着即将拼生死的对手。

    这样的骑兵对决,瞬间便能决定一个人的生死。能否在这场对决中生存下来,便要看他们的运气跟实力。只是不少人都清楚,这一战将会名留青史。

    是成为败者,被世人永远铭记,还是成为胜者被人永世祭奠。两方的骑兵,更多希望的还是后者。只是战争,永远充满不确定,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胜负如何。

    伴随着辽军后方的号角手,吹响那支激昂却带有苍凉之气的号角。一队队大辽骑兵,挥动着马刀,喊出震天的杀气,真正遮天蔽日般杀下高地。

    与此同时,后方指挥骑兵作战的张亭光,同样命人敲响了出击的战鼓。那咚咚咚的声音,伴随着宋军骑兵的杀出,似乎也显得有些壮烈。

    双方近二十万的骑兵,源源不断的冲击在一起。人落马倒的情况,到处都能看见。单单两军初接触,只怕便有成千上万的人失去生命。

    在这种对决中,人命似乎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伴随着冲锋的道路,被一具具人尸马尸给阻住,双方的骑兵对决,也真正展开。

    相比辽军骑兵,大多都是精锐不会什么先后。张亭光却清楚,接战那一刻再强的骑兵,也绝对没多少幸存的希望。所以,前军骑兵大多由边军骑兵担任。

    这些边军骑兵当然清楚,让他们打先锋意味着什么。可他们同样清楚,张亭光跟那位做镇中军的皇帝,都答应过。此战阵亡的将士,入功德祠抚恤金加倍,其家眷永免税赋。

    这样的好处,对于这些边军将士而言。能活下来,便是英雄的存在。那怕死去,他们也能替家人,搏出一个未来。而当兵,图的不就是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吗?

    望着两方骑兵纠缠在一起,开始展开了浴血拼杀。两方的统领们,都注视着战场的形势。与此同时,章惇却开始安排步军阵营,不断的往前进击。

    对于章惇而言,他清楚宋军的骑兵,相对辽国而言略输一筹。可步兵对战,他还是有信心完胜辽军。于是,在骑兵开始纠缠在一起,步兵方阵便开始压上。

    预料到这种情况的耶律良才,很快下令道:“现在轮到步兵上,告诉那些统兵将领。在骑兵没完成战斗前,不许宋军步兵上前一步。言退者,杀!”

    这个时候,容不得有任何仁慈之心。耶律良才,也清楚一战功成万骨枯的道理。这事关国运的一战,只要能胜,死多少人他都不会在意。

    伴随着耶律良才有些冷酷的命令下达,辽军的步兵同样开始出击。面对主动发起进攻的辽国步兵,章惇也清楚。步兵间的对决,也开始了!

    看着双方的步兵,开始朝廷箭射盾防的试探性攻击。章惇却还是下令,步兵方阵继续往前压。只有压到辽军失去方寸之时,才是两军真正的决战开始。

    面对宋军稳如磐石般的军阵推进,辽军的步兵统领们,能做的便是指挥部下。亡命般的向前,以血肉之躯阻拦宋军的前进,替本方骑兵争取时间。

    步骑开始全面接战,丰台平原上的刀兵之声,也变得响彻云霄。在这个时候,双方真正的统领,却都待在本阵的后方,时刻注视着战场的局势进展。

    相比赵煦这方,炮队跟火枪队还未接战。辽军这边,重装骑兵同样没有出战。也许两方都清楚,这些兵力都要保留到最后决定胜负是之用。

    在这个时候,边军的骑兵们,才真正意识到,他们与辽军骑兵间的差距。有时候,那怕两人对付一个辽军骑兵,胜利的也未必是他们。

    真正充当根基的骑军将士,此刻也爆发出他们最强的战力。能被挑选进骑军中,他们都是精锐中的精锐,这个时候才是他们真正一显身手的时刻。

    宋军骑兵这种悬殊的区分,让辽军骑兵也显得非常不适应。有些对手,觉得很容易便能对付。有些对手,却觉得异常棘手。以至他们根本分不清,对手强与弱!

    也许这种不解之意,令宋军骑兵跟辽军骑兵的交锋,变得越发势均力敌起来。而伴随着战局的拖延,双方的骑兵损失,自然也在不断的减少当中!谁胜谁负,真的还是未知!(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鬼骑VS重骑

    骑马对决永远都是最惨烈最畅快的撕杀,两军各十万的骑兵,围绕着丰台平原的撕杀。让任何见证这场骑兵对决的人,都有种发自内心的震撼之意。

    震天的怒吼,惨绝人寰的惨叫,还有战马的悲鸣之声,将这块以往安宁的平原,变成一场血与肉的人间地狱。可身处其中参战的人,却几乎遗忘了一切般。

    那怕很多骑兵,身上已然血流如注,可只要没倒下,他们的战刀便不会停下挥动。每个人都变成无畏的勇士般,想着将当面之敌给砍落于马下。

    在这种比拼完技能,开始比拼意志力的战争中。原本实力不佳的边军,看着骑军将士真正做到,什么叫死战不退,也渐渐找回属于骑兵的那份血性。

    面对实力比他们强不少的辽军骑兵,一些边军骑兵到最后,几乎是以命搏命般。不顾生死,也要拉对方一人落马。只要坠落马下,不论是谁都很难幸存。

    边军骑兵的血性,同样刺激到已然觉得疲惫不堪的骑军将士。觉得那原本已然抬不起的双手,似乎又重新充满了勇气般,心中一股信念坚持着他们奋勇杀敌。

    一些辽军骑兵看到这种情况,同样真正懂得,大宋崛起已然势不可挡。有这样无畏生死的骑兵,这些宋军不再是以前软弱可欺的羔羊了。

    都说战场充满了不确定的因素,在两国的总指挥都觉得,辽军更胜一筹的情况下。却因为骑兵对决,抛弃了骑兵固有的对决方式,改为拼血性跟意志力的战斗。

    在这种情况下,原本实力稍显一筹的宋军骑兵,因为骑军的死战不退跟英勇。边军骑兵的不顾生死奋勇拼杀。局势似乎,开始慢慢朝着宋军这边倒去。

    看着一些边军骑兵,已然身为数刀,却在最后吼叫着不顾刀枪剑戟临身。硬是拖着一个辽军骑兵坠入马下,这种同归于尽的血性,让辽国骑兵开始产生了畏惧。

    对于这些草原部族的骑兵而言。此战就算失败,他们至少还能回归草原。如果他们死在这里,只怕英灵都未必能回归部落。一时间,战斗力自然大打折扣起来。

    关注着战场形势的耶律良才,也没想到战场会出现这种情况。立刻道:“命令重装骑兵出击,凿穿宋军的骑兵防线,直接杀进宋军步兵方阵之中,其余骑兵跟随冲阵!”

    伴随着耶律良才的命令下达,五千大辽最精锐的重装骑兵。终于缓缓的显露出身形来。看到这支骑兵出现,赵十八朝赵煦道:“皇上,下令骑兵撤退吧!”

    赵煦有些皱眉的道:“赵将军,为何此刻要下令骑兵撤退呢?我军明显占据优势啊?”

    赵十八很痛快的道:“皇上,王爷以前说过,骑军对付番邦骑兵,以一敌二都不是问题。可碰到辽国重装骑兵,以及西夏的铁鹞子。便需退避三尺,以防折损过大。

    请皇上放心。如果末将猜测不错,王爷此刻肯定已经抵达了战场。只要末将发出信号,他应该会出现战场的。想对付辽国重装骑兵,唯有王爷的鬼骑军。”

    一听赵孝锡有可能抵达了,赵煦也无奈道:“你们王爷,还真是喜欢玩神秘。即如此。传令骑兵撤退,你发信号让他出来吧!”

    伴随着赵煦的命令下达,击鼓手敲响了骑兵撤退的鼓点。这种撤退的鼓声响起,令很多骑军将士,都觉得非常不解。那怕辽军骑兵。也觉得非常不解。

    就在这个时候,一支特别的烟花,在宋军的中军大营给射出。看着在天空绽放的鬼脸形状,无数骑军将士忍不住欢呼道:“鬼骑军!是王爷的鬼骑军烟火信号!”

    想到又能看到那支,骑军中人人都想加入的鬼骑兵。这些有些不甘离开的骑军将士,立刻在烟花出现后,便选择了掩护边军骑兵后撤。

    宋军阵营中,呈现出的特殊的情况,让辽军也有些不解。虽然他们很想,追击后撤的宋军骑兵。可那些骑军将士的掩护,同样令他们心存畏惧。

    加上一番撕杀之后,他们同样疲惫不堪。而这个时候,他们却听到本方阵营后面,那跑动起来有点令地面颤抖的声音。

    看着那面孔都被遮盖起来的重装骑兵,辽军骑兵也终于明白,为何宋军骑兵会后撤。在这种双方都快力竭的情况下,重装骑兵的出现,无疑是非常致命的。

    几乎不用将领下令,这些辽军骑兵很快让出了通道。在这些重装骑兵面前,这些一向自傲的部族骑兵,也不敢随便摆资格。

    看着后方的掌旗使,打出随重装骑兵冲阵的信号。这些已然疲惫的辽军骑兵,也觉得非常兴奋。想跟着这支,在大辽同样被喻为精锐中精锐的骑兵与宋军一战。

    可就在他们期待着宋军骑兵崩溃之时,进行后撤的宋军骑兵,同样让给了一条通道。每个人都欢呼着叫喊道:“鬼骑军!王爷的鬼骑军,鬼骑无敌,王爷万胜!”

    就在辽军骑兵,想看看宋军到底有何兴奋时,一支着装一致带着鬼脸面具的骑兵,突然出现在辽军重装骑兵的跟前,尽管只有一千人,却令不少辽军有种胆寒的错觉。

    那怕平时很傲气的重装骑兵,看到这支突然出现的轻甲骑兵,也不由的放缓了冲锋的脚步。觉得这支轻甲骑兵,只怕没想象中那样好对付。

    随着骑着白马走到阵前的赵孝锡,同样带着一付阎王的面具。举起手中的铁胆银枪,观战的宋军骑兵,都不由自主的停下欢呼的声音。

    望着奔行而来冲阵的辽军铁甲骑兵,赵孝锡冷酷的声音道:“骑军,迎敌!”

    简单的四个字响彻云霄,不多时那些原本疲惫的骑军将士,却麻利的排好阵营,站在赵孝锡的骑兵后面。有些老兵,甚至脸上有种狂热般的神色。

    就在这时,赵孝锡又道:“土字营,披甲换装!”

    抵达阵前的赵孝锡,雷霆般立即下达了两条命令。而土字营的统领折知刚,立刻吼道:“兄弟们,王爷回来了,换盔甲,迎战了!”

    一帮等待多时的重装骑兵,立刻披上重甲走出宋军骑兵的阵营,成为第二梯队站在鬼骑军的后方。看到宋军也有重装骑兵,辽军的重装骑兵也显得有些意外。

    就在双方距离已然不远之时,初临战场的赵孝锡杀气腾腾的道:“鬼骑听令,换短矛!”

    几乎在声音落下之时,这些鬼骑军将士,便从马袋之中,取出一根锋利的短矛握于手中。随着赵孝锡又下令道:“游骑阵,自由猎杀!”

    拍马而出的赵孝锡,面对这些连成一片铁桶阵的辽军重甲骑兵,竟然开始发动了冲锋。而随着他的冲锋,其余鬼骑兵同样拍马出击。

    等到鬼骑兵距离重骑兵已然不远时,赵孝锡握紧手中的短予吼道:“掷!”

    将手中锋利的短矛,直接投掷到辽军重甲骑兵的身上。伴随着矛头直接扎破盔甲,这位觉得防御无死角的辽军重骑兵,也不明白为何对方的力度如此之大。

    就在这时,如雨般的锋利短矛,跟一阵枪雨般投掷了过来。看着如此锋利散发着寒光的短矛,辽军的重装骑兵们,也有种发自内心的胆寒。

    只是形成冲击阵形的他们,因为盔甲的重量,根本就跑不过轻甲骑兵。虽然普通的铁箭,无法对他们形成威胁,可这种锋利的铁矛,在鬼骑军的重掷之下,却能撕开他们的铠甲。

    看着投掷完铁矛,便拨转马头往左右而去的鬼骑兵,这些重装骑兵有意加快速度碾压过去。很可惜,人马皆披甲的他们,又岂是想跑便能跑起来的呢?

    眼睁睁看着,鬼骑兵从他们眼皮下消失。开始不断的投掷短矛,将他们的阵形不断打乱。这些辽军的重装骑兵,也第一次觉得,有种深深的挫败感。

    后面眼看情况不对的护卫游骑兵,自然在重装骑兵两侧进行护卫。可这个时候,杀入左右两侧的鬼骑兵,其超凡脱俗的武功,令这些辽军骑兵觉得太震憾了。

    尤其是领头的赵孝锡,在他的银枪翻飞之下,根本没有一合之敌。如此犀利的攻击,令先前就受挫的辽军骑兵,不自觉的开始打算后退,远 离这些妖魔般的鬼骑将士。

    与此同时跟时的折知刚等人,先前也被张亭光给压制着不让出战,等的就是辽军的重装骑兵现身。只是之前,折知刚手下的重装骑兵,只有二千人左右。

    如果跟辽军硬碰硬,真不知道胜负如何。可在鬼骑兵的杀戮之下,辽军的重装骑兵,阵形已然出现混乱,很多地方已然出现了缺口。

    等待多时的折知刚,看到这种情况,立刻吼道:“举枪,重装骑兵,出击!”

    二千多土字营,专门挑选出来的力士,催动着胯下精心挑选的战马。以最快的速度,向来袭阵形混乱的辽军重装骑兵杀出。

    他们手中的长枪,相比普通骑兵的骑枪,都要长的多,锋利的多,同样也要重的多。对于重装骑兵而言,他们要做的,就是举起长枪碾杀一切,敢于抵挡在身前的敌人!(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 慕容复的突袭

    被誉为移动堡垒的重装骑兵,因其全身都裹在厚厚的装甲之中。就连坐骑也都身披重甲,只有马的小腿裸露在外,出现在战场时,其起到的震慑力不言而喻。

    眼前这支辽军组建的重装骑兵,就连马眼外都罩有防止弓箭设计的眼罩。要知道,装备一个重装骑兵的钱,完全可以装备一小队的轻步兵。

    这样的一支重装骑兵,大辽为了此战竟然派出五千人。在很多人看来,有这支重装骑兵出手,宋军的骑兵跟步兵,只怕都将无力抗拒。

    面对这种弓箭刀枪剑戟,似乎都失去了作用的铁疙瘩,两军的将士无疑都有些惧怕。可随着赵孝锡的鬼骑军现身,重装骑兵无敌的说法,似乎被完全的打破了。

    做为突防的杀手锏兵种,辽军的统兵将领也没想到,这支仅有千人的鬼骑兵,会跟戏耍一般玩弄这支重金打造的重装骑兵。这无疑令所有人都异常吃惊!

    带兵游离于重骑兵外,制造混乱的赵孝锡,非常清楚这种重装骑兵。真正将其用到颠峰的,还是欧洲骑兵。眼下的辽军重装骑兵,只能算是半成品。

    除了他们全员披甲,包裹的跟个铁疙瘩外,其实并没什么可取之处。用这种重骑兵冲阵,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问题是,碰上擅长骑射的游骑兵,他们就是活靶子。

    相比辽军的重装骑兵,武器相对比较简单,只有一杆同样又重又长的铁枪。赵孝锡给土字营的重装骑兵,除了装备骑枪外,还有盾牌跟弓箭。

    眼下将辽军重装骑兵的阵形冲乱,又给其造成重创。折知刚带领。首次真刀实枪上阵的本营重装骑兵,加速朝辽军的重装骑兵冲去。

    跟辽军重装骑兵不同,折知刚等人除了握紧一根长枪外,还有一外硬盾挡在身前。这样一来,就算辽军重装骑兵的长枪近身,也能保证他们不会被一击毙命。

    当两军的重装骑兵。来了个硬碰硬之后。尾随其后的骑军,再次掩杀而去。跟着赵孝锡统领的鬼骑兵,开始冲击着辽军骑兵,好不容易收拾起来的防线。

    看着如入无人之境般的大宋鬼骑兵,耶律良才也清楚,这一战他们怕是要败了。不论是鬼骑军,还是这支重装骑兵,都是事先他们所没意料到的。

    就在所有人都觉得,此战宋军必胜之时。赵煦所在的中军大营。却突然变得一片混乱。原本被做为后备卫队的女真骑兵,突然发动了袭击。

    在战场指挥骑兵作战的赵孝锡,听到宋军后方大营生乱,立刻道:“鬼骑军,回营!”

    如雷般的吼声响起,正在节节胜利的鬼骑兵,立刻掉转马头冲出辽军骑兵阵中。而此刻耶律良才,似乎也意识到机会难得。立刻道:“缠住他们,别让他们回援!”

    一个想离开。一个不想让离开。战事一下,又纠缠在一起。几万骑兵混在一起,那怕赵孝锡武功高强,想突破辽军亡命般的阻拦,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就在这时,宋军所在的阵营。不时响起爆炸之声,还有时断时续的火枪发射声。这种情况,让赵孝锡立刻意识到,宋军本阵出麻烦。

    而且这个麻烦,应该是直指赵煦这位皇帝而去的。如果皇帝在这个时候出事。那么宋军先前的胜利,都将付之东流。皇帝战死,后果可是非常严重的。

    心急如焚的赵孝锡,真的化身为地狱恶魔一般,手中的银枪如游龙般,将挡在面前的人,全部给挑杀致死。可就算如此,想突破重重阻拦,依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当参战混战的骑军,还有鬼骑军都赶来策应之时。一声怒吼,再次令赵孝锡的心中一惊。这个声音他太熟悉,正是他放在大军后方,充当后备的乔峰之声。

    ‘慕容狗贼,藏头露尾,你算什么英雄!’

    慕容狗贼,一听乔峰道破的名字,赵孝锡立刻明白。他先前一直觉得情况不对的地方在那里,原来就是那种女真部落派遣的一千精锐骑兵。

    出于谨慎,他一直交待骑军将领,对他们多加提防。那怕派来支援的炮队,还有火枪队都限制,任何一个女真骑兵的就近观看。

    现在突然听到这个名字,赵孝锡终于清楚,布衣阁遍寻不到的慕容复。就躲在女真部落,还潜伏到宋军大营之中,就等发动这致命的一击。

    伴随着乔峰杀到,浑身是血的赵孝锡,立刻道:“女真族的人听说,本王乃大宋琼州王。尔等敢出尔反尔,本王发誓有生之年,必定屠净你们女真部落。”

    看着骑在血马之上的赵孝锡,吼出这样一番话。拼命阻挡的辽军骑兵,都显得有些愣住了。而在他们发愣之时,赵孝锡却抛弃胯下战马,直接纵身而起。

    踩在这些赶来阻拦的辽军骑兵头顶,不断往宋军大营奔射而去。面对赵孝锡弃马使用轻功,这些辽军骑兵,都觉得不知如何抵挡。

    等到赵孝锡来到战争边缘,一枪挑飞一个辽军骑兵,拉起他的战马,便杀向宋军大营之内。临走还道:“赵大,由你暂时接替统领指挥战斗,带领鬼骑军杀进辽军大营。”

    抛下这么一句命令,本想跟着出来的鬼骑军,立刻又转身杀向阻拦他们的辽军。而这个时候,他们似乎意识到什么,手段无疑更加凶残了起来。

    直奔步兵阵营中的赵孝锡,看着有点迟疑阵营不稳的宋军步兵。立刻道:“我乃琼州王赵孝锡,现在开始,严守阵营,剿杀当面的辽军。后面有本王看着!”

    说出这么一句话的赵孝锡,看着宋军大营中,还在继续的战斗。再次抛弃马匹,踏着宋军将士的肩头,不断的往大营深处奔射而去。

    看着赵煦所在的地方,已然死尸遍地。而乔峰,此刻正缠着一个中年人进行大战。至于现场,还有不少禁卫军,在拼命阻拦那些同样凶残的女真骑兵。

    抵达现场的赵孝锡,飞奔而下,直接一枪挑飞两个女真骑兵。吼道:“皇上在那!”

    望着出现在战场的赵孝锡,这些皇帝身边的近卫,也觉得找到了依托一般道:“王爷,皇上现在被赵将军守着,不过先前已然中了那贼人一掌,是属下无能,未能保护好皇上。”

    听到赵煦中了一掌,赵孝锡也觉得,以赵煦的身体状况。挨了慕容复一掌,只怕也是凶多吉少。而此刻,他也能看到,不少女真骑兵,正在围攻炮队给火枪队所在的地方。

    直接吼道:“想赎罪,杀光这些女真人!”

    抛下这么一句话,赵孝锡再次快步上前,杀入那些进攻炮队的女真骑兵阵营中。至于乔峰那里,赵孝锡相信以乔峰的身手,应该不惧慕容复。

    看到赵孝锡出现,这些出身武卫的炮兵,也非常兴奋的道:“王爷来了!杀啊!”

    本身就陷入苦战的女真骑兵,面对赵孝锡这个顶级高手的出现,还有这些炮兵武卫的反击。立刻陷入被围攻的状态,没多久这批人,全部死的干干净净。

    杀死最后一个女真骑兵的赵孝锡,已然清楚这根本不是什么女真骑兵,而是一帮铁血死士。看起来,为了今天,慕容复真的准备了许久。

    就在赵孝锡这边解决了慕容复的死士,却看到奄奄一息的赵十八,抱着同样生死不知的赵煦,沙哑着声音道:“王爷,十八有负王爷所托,让皇上受伤了!”

    望着身中数箭跟不计其数刀伤的赵十八,赵孝锡直接蹲下道:“十八,别说话!王爷知道,你已然尽力了。来了,立刻把医官叫来,替皇上跟赵将军治伤!”

    于此同时,乔峰跟慕容复的战斗,还在持续当中。明白赵孝锡已至,大势已去的慕容复,拼着受了乔峰一掌道:“今日一掌,慕容它日必十倍奉还!”

    速退而去的慕容复,直接冲进还在混战的骑兵战场之中。等到乔峰带人追杀而至,并且将辽军骑兵,打的节节败退之时,慕容复的身影已然消失在战场之中。

    而此刻已然顾不上,追杀慕容复的赵孝锡,只能眼睁睁看着。赵十八没等到医官到来,便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带着愧疚之色倒在他的怀中。

    与此同时,会一些黄岐之术的赵孝锡,已然查觉到赵煦的情况非常不妙。胸前那一掌,虽然有铠甲护身,却还是重创了赵煦的内脏。

    感受到赵煦的脉搏,开始不断的减弱,赵孝锡直接将内力缓缓的输入赵煦体内。这个时候,赵煦是无论如何都不能死的啊!

    等到医官赶来时,看着替赵煦输内力续命的赵孝锡。也觉得,这位皇帝的情况只怕不妙。却不敢打扰,此刻赵孝锡的施救。

    有了赵孝锡的内力入体,赵煦终于缓缓睁开了眼睛。看着站在面前的宋军,还有后背这双略显滚烫的双手,他便知道身后的人是谁。

    似乎意识到自己的情况,赵煦没跟赵孝锡说话,却下令跪在身前的护卫,将章惇还有张亭光。以及随侍的几位近臣,全部叫到这里来听旨!(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三章 皇帝也有童真

    两国的战事还在继续,可各自的中军大营都乱成了一团。在赵孝锡下达鬼骑军,进攻辽军的中军大营时。赵大带领鬼骑军,势不可挡般直奔耶律图而去。

    本身就心生退意的辽军骑兵,在乔峰的一万辽西精锐加入之后,已然形成了溃败之势。连骑兵都开始逃亡,那些战斗力本就不高的步兵,自然更加不想再战。

    随着辽军精骑,护送着耶律图往南京城中暂避锋芒时。宋军全线出击,跟在辽军后面追杀。直到耶律图幸运逃回南京城,这种亡命之路才宣告结束。

    看着开始在城外集结的宋军,城里原本指望辽军得胜而回的军民,都有种末日将临般的感觉。甚至连太子耶律图,得知耶律良才同样死于乱军之中后,便有了弃城而逃的冲动。

    按理说,这是一个值得宋军大肆庆贺的胜利。可得到旨意赶来的张亭光,还有同样赶来的章惇,看着一脸苍白之色的赵煦,都有种天之将塌 般的感觉。

    同样结束战斗回来的乔峰,看着替赵煦输送内力的赵孝锡,有些难为情的道:“四弟,大哥对不住,让那慕容狗贼给逃了。那个完颜公子,在开战前似乎就逃了。”

    听到乔峰的这番话,赵孝锡没吭声,赵煦却笑着道:“你就是以前的丐帮帮主乔峰?还真是一个英武不凡的好汉,云哥有你这个义兄,倒也不失为一种幸运啊!”

    一听赵煦的问话,乔峰尽管很反感跟这种帝王打交道,却也拱手道:“多蒙皇上夸奖,峰原乃契丹后裔,多蒙四弟不弃。愿与我义结金兰。说起来,是我高攀了!”

    对于乔峰的回答,赵煦笑了笑道:“英雄不问出身,契丹人也并非个个残暴。你的事情,朕虽知道不多,却知你是个义胆忠肝的好汉子。

    今日之战。多亏你及时出手。要不然,朕只怕现在,已然醒不过来了。你是有功之臣,朕夸奖你一番也是应该的。你不必过于自谦!”

    面对赵煦的这番话,乔峰也不好怎么回答。看着汗如雨下的赵孝锡,乔峰略显担心的道:“四弟,要不你歇息一下,由为兄来替皇上疗伤。”

    看着乔峰一脸的关切,赵孝锡却有些无奈的道:“麻烦大哥了!只是这伤。唉!”

    听到后面传来的声音,赵煦却很坦然般道:“云哥,到今日你还不肯见我吗?”

    似乎知道这对堂兄弟有隔阂,乔峰很干脆的没说话。接替赵孝锡的工作,开始给赵煦输入内力。等到内力输进之后,乔峰也感觉到,赵煦体内的情况已然没救。

    如果换到后世,赵煦这种内脏大出血。也许及时点可以救回来。可以这年代的医术,这种伤便是致命伤。那怕赵孝锡用内力。压制出血的速度,却也于事无补。

    走到赵煦跟前的赵孝锡,显得有些生气的道:“小六,你为何要这样?你为何不听章大人的劝,早点回归京城呢?你这样,置国家安危于何地呢?”

    站在一旁的赵煦亲信。看着赵孝锡如此大胆的训斥皇帝,自然显得有些气愤。可赵煦却很老实般道:“云哥,小六错了。不过,小六知道,你一定不会不管我的。”

    这样一番话。说的赵孝锡眼睛犯酸。其它人也觉得不可思议,觉得赵煦对赵孝锡的感情,竟然远远超出他们的想象。兄弟不和,只怕更多都是表面的事情。

    就在这时,带着骑军跟边军将领回归的张亭光,看到皇帝此番样子。也觉得有种天塌般的感觉,能做的便是第一时间下跪请罪。

    尽管很想训斥这些骑军统领,在开战之时为何放松对赵煦的保护。可赵孝锡同样清楚,今日这一战,没有骑军的奋勇当先,只怕根本赢不了。

    望着这些浑身染血的将领,赵煦很关心般道:“张将军,此战可是我军胜了?”

    张亭光听到询问,赶忙道:“回皇上,王爷的鬼骑军冲进了辽军的中军大营。辽国太子耶律图,已然带领残兵败将,退回南京城。末将得召,这才赶回请罪。”

    听到打赢了,赵煦显得很高兴般道:“好,此战一胜,收复燕云便指日可待。朕是多想,亲自到辽国的皇城看看,圆了先皇与朕收复燕云的梦想啊!”

    就在这时,赵孝锡却突然起身道:“来了,大军即刻开往南京城下。本王要在日落之时,看到龙旗插上南京城头。”

    明白赵煦时日无多,今晚便是他的大限。赵孝锡不想让他带着遗憾走,便越过赵煦直接下达了命令。在这里,他的话同样无人敢反驳。

    同样明白赵孝锡此举是何用意的赵煦,却显得很感动般道:“云哥,你说小六,能看到进城那一刻吗?当年父王说,他想坐一下辽国的龙椅,看看是何滋味。

    如今小六兵临城下,只差这最后一步,小六也想感受一下那个滋味。了却父王的遗愿,你本事大,一定能满足小六的心愿,是吧?”

    这样一番话,从一个皇帝嘴中说出来,多少令人觉得震憾。可赵孝锡清楚,此刻在他面前的赵煦,已然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上当年皇城中,那个跟屁虫赵小六。

    重重的点头道:“能,哥不但让你坐上大辽的龙椅,将来还会替你砍下辽帝的脑袋。哥会让所有人知道,你是大宋的好皇帝,是你收复了燕云十六州。”

    这番话说出来的赵孝锡,却控制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而抵达这里的统兵将领,目睹眼前这一切,也清楚这对君王的感情,远比他们想象的更深厚。

    伴随着赵孝锡的命令下达,已然疲惫的宋军将士,却清楚这是皇帝最后的遗愿。为了满足皇帝的遗愿,他们都觉得,那怕拼尽全力,也要拿下南京城。

    此时还幸存的炮兵们,同样靠着大军的帮助,将笨重的火炮,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运抵南京城下。看到这些火炮的出现,城头的大辽守军,已然慌做一团。

    他们也没想到,宋军攻城会来的如此之快。按他们了解到的情况,大宋的皇帝似乎出事了。这个时候,他们不是应该忙着救皇帝吗?怎么反倒还加速攻城呢?

    没给他们过多思考的时间,抵达城下的赵孝锡,第一时间命令炮兵展开攻城。甚至在火炮攻城开始之后,步骑就展开了攻城冲锋。

    伴随着火炮的轰鸣之声,几个爆破手以性命为代价,抱着炸药包将城门给炸开。替后面的军队打开通道,气势如虹的宋军便长驱直入。

    此刻坐在龙辇上的赵煦,看到麾下的军队攻进了南京府,也显得非常高兴道:“好,云哥出身果然不凡,这大辽的皇城,朕真的攻下了。”

    望着已然泪流满面的章惇,还有其余心腹大臣,赵煦却有些不高兴的道:“你们怎么回事?打了胜仗,应该高兴才对。朕还没死,用不了急着哭丧。

    云哥,你能带我骑兵进城吗?我不想坐这龙辇,我还想陪你骑一回马。我记住小时候,我第一次学骑马,还是你教我的呢!后来我摔下马,你还挨了叔叔一顿打。”

    在大臣面前显现皇帝威严,在赵孝锡面前却显示弟弟的依赖。这种性格变幻,更令这些大臣明白。眼前发生的这一切,都将意味着什么。

    没理会这些大臣的狂想,赵孝锡很快道:“好,哥今天带你骑马入城!”

    让人牵来一匹战马,赵孝锡有些不顾尊卑,直接抱起赵煦放到马背之上。甚至看着赵煦,略显难为情的样子,也调侃道:“小六,你比以前重不少了!”

    似乎明白赵煦,想不带着遗憾离开,赵孝锡也清楚。此刻的赵煦情况,已然不是很乐观。能撑过今晚,怕都是天幸。此时此刻,他更多都是靠内力续着命。

    翻身上马的赵孝锡,也没理会城里还在继续的战斗。拎着赵煦赐于他的银枪道:“走,今天我们兄弟俩,便一起到这辽国的皇城逛一逛。看谁敢拦!”

    对于赵孝锡的话,赵煦显得很高兴般道:“好!兄弟齐心,其力断金。冲啊!”

    这种看上去有些幼稚的举动,让赵孝锡明白。十岁登基成为皇帝的赵煦,其实失去了多少本应属于他的童真跟乐趣。

    真要算起来,如今的赵煦年龄也不到二十岁。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所希望享受的生活,还是当年跟他在皇城中,那种无忧无虑的幼年童趣之事。

    随赵孝锡一起出发的,还有鬼骑军的将士。当然,也包括类似张亭光这些将领。他们充当临时护卫,保护着赵孝锡跟赵煦,一起杀进辽国的皇城之中。

    原本还在收拾东西准备弃城的耶律图,听到城外传来的爆炸声。立刻舍弃一切,命令护其左右的骑兵,从皇城另外一面突围而去。至于南京城,已然不抱期望。

    得知监国的太子都逃跑了,皇城中的辽军自然无心抵抗。没多久,带着赵煦的赵孝锡,便领兵杀到了大辽的皇宫之外。

    而此刻,皇宫里面同样乱作一团,根本无人敢挡赵孝锡的兵锋,这大辽皇宫已然变成无人之境般,可以任由他们兄弟俩自由出入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四章 新皇继位

    大辽的南京府,是唐代幽州旧城。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后,辽太宗就改幽州府为南京,也叫燕京。从此南京就成了大辽在华北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

    南京在五京中规模最大,其建筑基本是沿用唐代的旧城修建而成。虽然不是辽国真正的皇城,可在很多大辽人眼中,这座陪都便是大辽的皇城。

    此次宋辽之战,宋军先攻占了辽国的西京,眼下又攻占了南京府。剩下的三京之地,对于辽国而言,同样处于宋军的兵锋之下,有点朝不保夕的味道。

    仓皇出逃的耶律图,原本还想携带一些皇宫里的金银财宝。只是没想到,宋军的攻城会如此迅速。最终什么都没带,直接在皇城骑兵的护送下出城往中京方向逃窜。

    看到镇守陪都的太子都逃之夭夭,城中的军民又怎么可能死守呢?

    伴随城门被炸开,杀进城中的骑兵,便迅速剿杀一切敢于抵抗的辽军。渐渐的,城中敢于反抗的辽军,都被陆续进城的宋军骑兵给斩杀。

    骑马带着赵煦进城的赵孝锡,根本没遇到象样的抵抗,随其入城的鬼骑军,替其清除所有敢于出现在队伍前面的人。对于这样勇猛的部队,城里军民谁人敢挡。

    抵达皇城脚下,赵孝锡长枪一挥道:“打开城门,本王要带皇上策马大辽皇城。”

    他的命令下达,鬼骑军便汹涌入城。那些本就乱作一团的皇城太监跟禁军,除了跪下投降之外,敢于乱跑或尖叫的,一律都会被鬼骑军将士射杀。

    这样做虽然有些残忍,可想到赵煦时日无多。这些忠于赵孝锡的武卫。也清楚皇帝的死,会让赵孝锡非常伤心。身为他的属下,这些武卫又怎么可能冷静的了呢?

    骑马入宫的赵孝锡,沿着城门往皇宫大殿走去。直到一行人,来到大辽议政殿台阶下,看着这么多台阶。赵孝锡也清楚马肯定上不去了。

    翻身落马的赵孝锡,将赵煦给抱下战马,略显担心的道:“小六,要哥送你上去吗?”

    脸色已然有些潮红的赵煦,也显得很兴奋道:“不用,朕想自己走上去。不过,云哥能陪我同行吗?有你在身边,我觉得很安心。”

    对于这种邀请,赵孝锡二话不说道:“好。哥陪你上去!”

    扶着赵煦的手臂,两兄弟开始登上这间大辽平时君臣议事的宫殿。里面有赵煦,想圆父子两代梦的龙椅。只要能坐上,他便觉得此生已然无憾了。

    大军中有资格随行的大臣,看着赵孝锡搀扶赵煦的动作,也真正明白这意味着什么。跟在后面没人敢吭声,跟以往上朝一般,静静的跟着两兄弟。踏进了大辽的议政殿中。

    望着那张置于大殿之上,象征着皇权的龙椅。赵孝锡脚步不停。直接将赵煦扶到上面坐下。正准备放手时,却见赵煦反手拉住他。

    笑着道:“云哥,这椅子有点大,我们兄弟一起坐吧!”

    下方的武将跟大臣,听到这话也明白,他们猜测的事情果然不错。这种一个皇朝。只有一张的椅子,又怎么可能共享着座呢?这算是变相的遗诏啊!

    见赵煦眼中一脸真诚,赵孝锡尽管心中难受,却没多说什么,很快便坐了下来。看到这一幕。武将跟大臣们唰的跪下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爷千岁,千千岁!”

    看着这些高呼万岁之声的文武大臣,赵煦显得很高兴的抬手道:“众卿平身!”

    ‘谢万岁!’

    随着这些随皇帝出征的文武大臣起身,赵煦笑着道:“云哥,只怕你我都没想过,有天我们能在这里,接受文武大臣的参见吧?父皇若看到这一幕,肯定会很欣慰的。”

    对于这种话,赵孝锡也不知道怎么回答。而这个时候,赵煦脸上的红韵,明显让人觉得有些不正常。说着话的时候,赵煦突然咳嗽起来。

    有些担心的赵孝锡立刻上前道:“小六,别太激动!”

    看着捂嘴的手,已然沾上了血,赵煦虽然心有不甘。却也清楚,他的时日不多。很快笑着道:“云哥,小六这回怕是挺不过去了。只是能圆儿时的梦,小六真的很满足。

    眼下这些文武大臣,都是你我的心腹大臣。朕想下几道遗旨,希望云哥能答应下来。也希望诸位爱卿,未来能象今日这样,辅助云哥兴我大宋。琼州王听旨!”

    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赵孝锡,有些伤心的道:“臣赵孝锡听旨!”

    看着退了两节台阶的赵孝锡,赵煦从龙椅上起身道:“朕十岁继承皇位,多亏太皇太后辅佐,总算让大宋国泰民安,没出什么大乱子。

    朕自亲政以来,才真正明白治理一个国家,有多么的难,事情有多么的繁琐。很多时候,朕都觉得才疏学浅,恐难当此大任。

    只是不敢辜负先皇跟太皇太后的期望,一直尽心尽力而为。好在幸得众爱卿辅佐,让朕在有生之年,能收复燕云之州,雪先皇昔年之耻。朕心甚慰!”

    说了这么一通话的赵煦,忍不住又咳了两句。站在下面的文武大臣,已然能看到,赵煦的嘴角开始在流血。甚至赵孝锡,立刻上前替其擦拭掉。

    有些强势般道:“皇上,有何话,坐着说吧!”

    被按回椅子上的赵煦,很快调息一番道:“相信不用朕多说,众位爱卿也知,朕已然时日无多。为保大宋江山稳定,朕宣布从即日起,皇位由朕之堂兄赵孝锡接任。

    朕相信,未来大宋在堂兄的治理下,一定能恢复汉唐之盛世。朕也希望,众位爱卿将来能忠心辅佐新皇,为我大宋万世江山再立新功。请玉玺!”

    朝身边的掌印太监说了一句,这位老太监同样眼泪汪汪,端着一个盒子过来。打开盒子之后,赵煦亲自提笔写下遗诏,盖上玉玺之后便递到赵孝锡手中。

    看着同样虎目含泪的赵孝锡,赵煦显得长松一口气般道:“云哥,前次的事情,希望你不要怪小六。身处这个位置,有很多事情身不由己。

    此次朕怕是不能活着回汴梁城,对于皇城中的妻儿,朕还有诸多不舍。今日,朕也将她们嘱托于你,希望你能让她们安静的渡过余生。

    在朕出京之时,朕便在宗祠之内留下一道遗诏,上面的内容跟这封一样。其实在小六心里,云哥是最适合接掌皇位之人。有你,大宋才有未来。

    这次朕御驾亲征,确实想与你一较高下。可亲身体验才知,打仗真不是我所擅长的事情。别说上阵,就算坐车上奔波赶路,小六都觉得骨头快散了。

    眼下朕还是没能坚持到最后,朕一走,京中势必有人会作乱。在朕心里,我只有你这个兄长。至于其它兄弟,有跟无其实区别不大,你看着处置就行。

    以你的能力,想必也清楚,朕出来之后。汴梁城中不少人,便盼着朕早日归西。现在他们得偿所愿,却不知如此这番结果,他们是否预料到了呢?

    虽然朕上位以来,没做什么利国利民之事,却有一句话送与堂哥。有时,太过重情未必是好事。有些时候,该下狠心的时候,还是要下狠心。那怕心会很疼!”

    断断续续说着这些话的赵煦,嘴中也开始不断的出血。那怕赵孝锡又开始替他输入内力,却同样难以控制,积在赵煦身体内太多的血液。

    面对这个时候,赵煦说出的这番话,殿下的文武大臣同样泣不成声。他们都清楚,这位皇帝怕是坚持不到明天。那怕新皇已然确认,可一番动荡怕是少不了。

    对于殿下这些文武大臣的表现,赵煦很快道:“众爱卿不必难受,人终归有一死。朕能在有生之年,坐上这辽国的龙椅,朕已然觉得很满足。

    当然,朕希望不久的将来,新皇能带领你们,继续攻下辽国的其余三京之地。只要拿下辽国,大宋才有了真正汉唐盛世的景象。只可惜,朕看不到那天了。

    行了,趁着朕还清醒,众爱卿参见新皇吧!说起来,朕小时便想过,堂兄从上龙椅受文武大臣参拜的场景。可却从未有机会亲眼看一次,今日朕想必能得偿所愿了。”

    伴随着赵煦的话说完,让那老太监将自己扶起,走下龙椅将泪花涌动的赵孝锡,按到龙椅之上。一时间,包括章惇在内的文武大臣们,都再次下跪参拜新皇。

    等到万岁之声,随着文武大臣的声音,传到已然进驻皇城的众军耳中。这些参与征辽的大军将士,都得知了新皇继位的事情。

    那怕看不到赵孝锡继位的样子,却不影响他们,伴随着响彻云霄的万岁声跪下高呼。在这种万岁声中,赵煦却带着欣慰的笑脸,倒在了亲信老太监的身体内。

    一个窜步上前,搂住赵煦的赵孝锡,看着这位堂弟。真的坚持不了多久,心中对于慕容复的痛恨可想而知。只是他清楚赵煦驾崩,大军征辽只怕要暂时告一段落。

    如果他不赶回汴梁整顿朝纲,完成新皇登基必须经历的血洗。只怕赵煦驾崩的事情,真的会动摇大宋的根基。所以,他觉得很愧疚这位堂弟,不能立刻替其报仇雪恨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五章 回京前的布置

    随着赵煦在大辽皇宫之内,完成了皇位的移交,却最终伤势过重。没多久,便躺在赵孝锡怀中失去了声息。原本应该喜庆胜利的宋军,却笼罩在一片悲哀之中。

    都说出师未捷身先死,可眼下赵煦明明胜利了,却在胜利即将到来的一刻,不幸英年早逝。对于他的离世,赵孝锡无疑是伤心的。因为在他看来,赵煦原本还能活几年。

    现在赵煦比历史上,提前几年便逝去。这对他而言,总有种愧疚感。如果不是他,扰乱了这个时代的走向,也许赵煦不会受此一劫。

    可逝者已去,再悲痛欲绝也无济于事。抱着慢慢冰冷的赵煦尸体,赵孝锡最终下令道:“传令武卫,以最快的速度,给本王运送一具冰棺来,本王要亲自送皇上回朝。”

    待在下面的赵大,很快便领兵离去。吩咐武卫,以最快的速度制作一具冰棺,送到这大辽皇城里来。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赵煦尸体回京不会腐烂。

    下达完第一个命令,赵孝锡又沉声道:“章惇听令!”

    同样觉得伤心不已的章惇,立刻起身拱手道:“微臣在!”

    ‘即刻传令诸军,挂白绫,替皇上守孝!另外,传令各城众军,没得到本王的命令前。任何人,不得撤离职守。如辽军来袭,各城主将可自行反击。有敢于弃城者,杀!’

    章惇很快道:“微臣领旨!”

    同样很快退了下去,而赵孝锡又道:“骑军指挥使张亭光听令!”

    张亭光很快走出道:“末将在!”

    ‘从现在开始,骑军抽调五千精锐,由风、火字营主将王子殊、杨金豹,陪本王一同护送皇上灵棺回朝。其余骑军各营,所缺兵源。优先从边军中补充,力保战力不减。

    同时传令骑兵各部,严防大辽骑兵反击。本王会即刻下令,琼州军各部,立刻从渤海发动攻击。如时机成熟,尔等伺机收复大辽中京。东京两地。’

    听到这个时候,赵孝锡竟然不收手罢兵,反倒要趁胜追击。张亭光多少有些不明白,可这个时候,他也不好拒绝赵孝锡的命令。毕竟,眼下赵孝锡是皇帝,不是王爷了!

    ‘末将领旨!’

    下达完骑军的命令,赵孝锡看着满堂武将,又道:“杨士鹏听令!”

    不明所以的杨士鹏也清楚。这位赵孝锡接掌皇位,杨家看来又能得到重任。眼下杨金豹,能随同赵孝锡护灵回京,本身就是一个恩宠杨家的表现。

    走出队伍拱手道:“末将在!”

    ‘即日起,升杨士鹏为燕云道指挥使,全权管理燕云诸州军政事务。战事未完之前,需配合前军继续攻辽,同时严密辽军跟西夏骑兵侵犯。

    若军情紧急之时。本王授你便宜行事之权。同时为加强收复各州统领,本王会再抽调十万步兵。增加各城守卫力量。在此期间,有反叛者,格杀勿论!’

    一跃提升为管理这么大收复领地的指挥使,杨士鹏无疑是一步登天。对于这样的恩宠,杨士鹏尽管有心理准备,却也觉得心中大为激动。

    颤抖着声音道:“多谢皇上信任。末将保证不让一城一州之地,再落入它国之手。”

    就在这个时候,赵孝锡看着站在台阶下,神情略显凝重的乔峰。突然道:“大哥,原本小弟想与你继续并肩作战。可眼下的情况,只怕小弟需要先返回京城一趟。

    我知大哥此刻的担心,可小弟要说的,大辽皇族成员,我是不会放过的。只要愿意归顺大宋的辽国百姓,小弟一定善待他们。为此,小弟给你安排一个差使,可好!”

    能让一位继位为帝的皇帝,当着这么多文武大臣的面,称呼他一句大哥。乔峰同样觉得有些受宠若惊,那怕他不想为官为将,却也清楚此事万万不能推辞。

    学着杨士鹏等人的样子,拱手道:“皇上,还请直呼萧峰之名。君臣有别,臣万不可当大哥之礼。皇上有何差遣,萧峰万死不辞!”

    听着乔峰的回答,赵孝锡多少明白,成为皇帝的他。在这种时候,是不能跟乔峰谈兄论弟。这关乎皇帝的威言,那怕没人敢说他,却也会针对乔峰。

    很快道:“好,那即刻起,本王正式封你为安辽候。另任命你为安辽大将军,配合张亭光张将军,商讨攻辽之事。军事上,以张将军意见为主,民事上,以你的意见为主。

    张亭光,想必不用本王多说什么,你应该知道萧将军乃契丹后裔。可在本王眼中,萧将军乃是一个心向大宋,爱好和平的英雄好汉。

    此次军事上的事情,本王将萧将军派给你做搭档,其手下一万精骑,也正式编入骑军序列,命名辽西营。由萧将军,暂代统领一职。

    萧将军武艺高强,可行军布阵略显不足。因此,打仗之事,可以由你做决断,萧将军会全力配合。只是攻下城池之后,如何安置辽**民,你则需多听萧将军的意见。明白吗?”

    清楚以乔峰的身份,他确实很尴尬。不管他承不承认,他就是契丹的后裔。现在反过头来,帮助大宋人攻打大辽,多少有些背弃祖先的意思。

    只是赵孝锡明白,乔峰愿意反辽,是希望辽国的百姓,能过上安稳平定的日子。这也是赵孝锡答应过,将来攻陷大辽,只诛首恶不追究普通军民的条件。

    眼下他已然继承大宋皇位,在这种事情上,他不能失信于乔峰。那怕赵孝锡知道,现在有没有乔峰,对他而言其实不重要。可做人守信,在赵孝锡看来也是应该的!

    果不其然,听到赵孝锡当众兑现承认,乔峰心里自然万分感动。他很清楚,在这种时候,赵孝锡还能做出这样理智的决定,是件多么难得的事情。

    那怕不是为了大辽那些无辜的百姓,就是赵孝锡这份信诺之意,也令乔峰决定。不打完眼前攻击大辽这一仗,他便绝对不提辞官的事情。

    其实赵孝锡这样做,也是明白乔峰重情重义。他相信今日给予乔峰的信任,它日乔峰也会给予他同样的回报。至少目前,他的这种直觉并没出现错误。

    下达完这些命令之后,望着回到大殿之上的赵大。赵孝锡面色冷酷的道:“赵大,即刻传召天级武卫,启动天级追杀令,命令布衣阁不惜一切代价打探慕容复消息。

    一旦有其下落,即令天级武卫前往捕杀。除此之外,以本王名义传召中原各大武林门派,让他们派遣高手,参加围杀慕容复。得手者,赏黄金万两。

    另外传召整个草原部落,从即日开始,大宋与女真部落不死不休。任何敢与女真部落有来往的人,都将成为大宋必诛的对象。杀胡令,价格提高一倍,只限女真部落。

    还有那位逃掉的完颜阿骨打,悬赏五千两黄金,同样例为必杀的对象。若他们有幸,能逃过此番追捕,待本王理清国事,必亲领大军踏平女真部落。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站在下方的文武大臣,听着赵孝锡如此杀气腾腾的话。也清楚,这位新皇并非不把报仇当回事,而是更清楚,目前那件事情更重要。

    能平心静气处理正事,随后又下达这样的必杀令,这些文武大臣也觉得。眼前这位新皇,已然有了皇帝的决断之心,看来赵煦立其为帝,确实是最正确的决定。

    随着赵孝锡的诸多命令下达,收复南京府的捷报,还有赵煦被慕容复偷袭,死于军中的消息。同样很快传到大宋境内,一时间引起天下哗然。

    只是听到这种消息,蠢蠢欲动的诸国反倒有点不知所措了。按理说,大宋胜了,他们落井下石的对象,便是大辽了。可宋帝死了,大宋只怕也结局不好。

    这样一来,集结在宋辽边境的西夏骑兵,反倒停滞下来。不知道,究竟应该选择向谁出兵。面对这种情况,西夏君臣最终决定,还是先等等看。

    他们不敢轻易出兵的另一个原因,便是他们得知,原本流放到琼州的赵孝锡竟然回来了。甚至宋军的胜利,很大原因都是因为他的及时出现。

    面对这位曾经在西北,将他们打的够呛,又取走他们银川公主的大宋王爷。西夏君臣其实都心有畏惧,更不要说,眼下宋辽之战并未停止,仍在继续交战之中。

    对于突然冒出来的安辽侯,各国都多少有些耳闻。这位原本契丹出身的中原武林英雄,竟然是赵孝锡的结义金兰兄弟,甚至一下从白丁晋升为安辽候。

    种种事情的征兆,让诸番邦的国君似乎都意识到,赵孝锡只怕是最有可能登基的新帝。只是他一个王爷之子,真的能夺得优势吗?京城那些王公贵族,又是否会同意呢?

    如果那些王公贵族不同意,眼下手中兵权在握的赵孝锡,只怕会发动一场政变。到那时,大宋只怕也将动荡不安。猜测到这些,才令番邦诸国又稍稍安下心,静观后续的变化。

    可他们不知道,从始致终,赵煦就属意赵孝锡接掌帝位。如今兵将马壮,又有绝大多数文武大臣支持的赵孝锡,称帝是时间早晚的问题。不提前公开,只是为了引些跳梁小丑出来罢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六章 京师暗流涌动

    随着前线的事情布置妥当,赵孝锡带着五万骑军精锐,护送安置在冰棺中的赵煦返回汴梁。与此同时,大宋收复幽州的捷报,也开始传遍大宋各个州府。

    就在无数大宋百姓,宣扬赵煦这位少年天子的丰功伟绩时。另一个八百里加急的密折,却加速送往京城六部官员,还有那些留守的王公贵族手中。

    得知赵煦英年早逝的消息,留守京中的王公贵族,还有六部尚书大臣们,全都傻眼了。他们怎么都没想到,最为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

    伴随着这则还未对百姓公开的消息传开,整个汴梁城的气氛,一下子变得紧张起来。皇城禁军,在王师约的命令下,全部进入戒备状态。

    除此之外,京师的城防也变得外松内紧起来。那些郡王府,如今更是人来人往。很多人都想着,赵煦过世之后,皇位谁由继承呢?

    围绕着继承人的问题,皇城中那些赵煦的弟弟们,开始不断拉拢京中的文武官员。都希望,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各多的朝中大臣支持。

    只有王师约这些老将,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全部宣布闭门称病不见客。相比那些文官,不知道赵煦遗诏的情况,王师约他们却已然心知胜明。

    为了看清,京城到底有多少人,在盯着这张代表皇帝的椅子。赵孝锡吩咐传令的驿官,以最快的速度返回,将赵煦战死沙场的消息,向留守京师的大臣宣布。

    可有关皇位继承人的事情,他却进行了严密封锁。活动在京师的布衣阁还有武卫,以及布置在大军中的密探,将任何通往京师的密探。一律截杀于入京的路上。

    按照皇位传承的规矩,眼下在王公贵族们看来,最适合继承大统的人,无疑就是京中的几位郡王。可真正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则是年纪偏大的几位郡王。

    先前赵煦离京,这些郡王的嫡系官员。便开始上窜下跳结党营私。眼下赵煦真的出事,这些所谓的皇亲国戚们,更是显得非常积极。

    按长幼有序的规矩,现在赵煦突然去世,膝下又无子。最有资格继承皇统的人,则是郡王中年龄最大,被封申王的赵佖。只可惜,他是个有眼疾的王爷。

    对于扶一个有眼疾的王爷当皇帝,不少人都觉得有碍圣颜。于是被封端王的赵佶。成为不明真相的文武大臣眼中,最适合继承皇统的郡王爷。

    看着这段时间,猛然增加拜访的王公贵族,年仅十三岁的端王赵佶,自然显得非常高兴。甚至在手下亲信眼中,开始摆出准皇帝的架子。

    原本按规矩,要等赵煦的遗体回朝,文武大臣在去宗庙取出遗诏。可生怕遗诏上。会留下什么不利遗言的赵佶,立刻让依附的官员。进言提前揭遗诏。

    面对这种不符规矩的事情,身为监理大臣的王师约,面对前来催逼的官员。很不客气的道:“这不符祖制,一切等皇上龙体回朝后再议!若端王执意,可奏请宗室审议!”

    见王师约不同意,六位同样被授予监理朝政的尚书中。只有一位同意提前。可其它五位尚书,要么推脱此事重大,必须得到全体监理大臣的同意才行。

    不过这些尚书中,更多都建议提请宗室的皇室遗老同意,他们便不会阻止。毕竟。遗诏是恭奉在宗庙之内,要取的话,必须得到那些皇室遗老的同意。

    虽然这些遗老,常年居住于宗庙之中,鲜少过问国事。可说到底,他们也是皇室遗脉。这种推举新皇的事情,还是让赵家人自己看着办。

    得知消息的赵佶,自然显得有些气急败坏道:“这个王师约,本王看他真是老糊涂了。这个时候,还不肯请遗诏宣布继位新皇,他就不怕韩堂大乱吗?”

    端王府的谋士近臣,对这种情况却有所警惕的道:“王爷,此事怕是有异。按理说王爷继承大统,已是众望所归。可眼下王师约,迟迟不肯就范,怕是有什么异心。

    王爷,你可别忘了,这位驸马爷,跟琼州那位来往甚密。如果此事,让琼州那位得知。王爷觉得,以那位的性格,保不准会做出谋逆之举啊!”

    赵佶一听这话,眉头一皱道:“那你的意思?”

    谋士立刻道:“微臣的意思,为免夜长梦多,王爷现在就进宫。让两宫提请宗室,提前观看先皇遗诏。如果先皇遗诏,是属意王爷继承大统,那便提前在朝堂上宣布。

    只要王爷上位成功,那位再有不满,也不敢多说什么。除非他真的敢,冒险行谋反之举。这样一来,相信天下的臣民,也会觉得他是个不忠之臣。

    如果遗诏上面,先皇属意的不是王爷,那王爷也能早做安排。趁着眼下京中文武大臣都看好王爷,先行动手清除异己。当然,这一步最好能不走,否则京师将大乱。”

    身为端王府的近臣谋士,他们眼中只有赵佶。只要赵佶继承大统,他们这些近臣未来必然位极人臣。为了未来的出头,他们自然无所顾及。

    成者王侯败才寇,这些谋士都明白这个道理。听完谋士的话,赵佶同样清楚。收复了李朝的赵孝锡手里,确实有一支威震东南的大军。

    如果赵孝锡带兵进京,以他先前在朝中拉拢的权贵。这个皇帝之位,还真保不定是谁的。那怕他觉得,皇位非他莫属,却也清楚不到最后一刻便不算定局。

    做为皇室子弟,赵佶同样清楚,每次新皇更替都凶险异常。一个不慎,血流成河也是常有的事情。如果他不继承皇统,真让赵孝锡上位,他只怕也有生命之危。

    面对这种情况,赵佶最终道:“好,本王现在就进宫,请皇嫂跟皇太后,让宗室提前公布遗诏的内容。不管如何,此事只怕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了!”

    让赵佶不知道的是,包括他在内,京城任何一个郡王府,都处于布衣阁的严密监控之中。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难逃赵孝锡密探的监视。

    看着赵佶真的入宫,监视的人也清楚,他到底想去做什么。很快将消息,第一时间传给了宫中的秘探。而这个时候,皇室秘卫已然被赵孝锡给接管。

    这些只忠于皇帝的秘探,相比城中那些上窜下跳的王公贵族,还不太清楚事情已成定局。这些秘探却清楚,赵煦的遗诏,属意继承大统的人到底是谁。

    说实话,在这些皇室秘探的统领们看来。眼下真正适合继承皇位的,确实只有赵孝锡。以赵佶之才,也只能做个守成之君,甚至还保不住赵煦以生命取得的胜利果实。

    此时此刻继承皇位的新皇,必须有能力控制住国内的局势,还能震慑住诸边各国。最为关键的,便是能得到大宋那些武将们的认可。

    虽然皇帝只要是姓赵的做便可,不关这些武将什么事情。可不得不说,每次新皇想坐稳江山,没这些武将世家的认可,也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眼下赵佶,只知道拉拢一些文官,以及平时比较招摇的王公贵族。对于那些武勋世家,却只是稍示好意,自然说明他忘了,眼下大宋存在的最大隐患。

    前线战事未停,赵佶不操心国事,想着怎么稳定深入辽境的大军。却一门心思,在汴梁城中营朋结党。这在跟皇室打交道的密探看来,根本不是身为国主应有的素质。

    来到皇宫的赵佶,先是安慰了一下,此刻正处于伤痛欲绝的皇妃跟皇太后。最后便说出,如今京城人心惶惶,需尽早查阅赵煦遗诏的事情。

    对于这些赵煦的妃子,还有他的母妃而言。她们深居后*宫之中,也清楚眼下按制,赵佶继承大统的可能性最大。面对未来的新皇,她们确实应该示好。

    一朝天子一朝臣,做为先皇的遗孀,她们未来若想在宫中待的平安,必须得到新皇的恩宠才行。不然,以她们现在的年纪,未来还不知要受到多少煎熬呢!

    随着太后凤驾抵达宗庙,守护宗庙的遗老们,自然出庙迎接。对于她们跟赵佶的来意,这些遗老们,自然表示不赞同。

    直到赵佶晓以大义,有几位遗老觉得,让皇族之中提前查阅遗诏,似乎也有道理。就在赵佶觉得,事情即将成功时,一个黑衣蒙面人,却出现在他们面前。

    看到这位出现的蒙面人,赵佶自然吓一跳道:“来人,有刺客,护驾!”

    很可惜的是,除了他带来的侍卫之后,其它宗庙禁军根本没一人出现。不多时,蒙面人翻出一块令牌道:“你们都是宗室遗老,相信不会不认识这块令牌吧?”

    ‘隐龙令!’

    知道这代表什么的遗老,立刻道:“阁下便是当代护龙使?”

    黑衣人点头道:“不错,正是本使。想必不用我多说,你们应该明白我的来意。先皇虽已过世,可生前有遗命。遗诏,需等其龙体返京再于朝堂大殿上公布。

    任何有违此令者,护龙队都有权利阻止。如不听劝阻者,本龙使有权代君行事。希望诸位,不要让本龙使难做!”

    这番话一出,赵佶自然觉得非常不满。可这些宗室遗老却清楚,这支只听从皇命的护龙队,确实有这样的权力。他出面阻拦,那提前观看遗诏,便成不可能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七章 为皇位不择手段

    任何朝代,皇帝为了自身的统治,都会建立一些秘密的刺探组织。眼前这个突然出现,还蒙脸的黑衣人,便是大宋开朝便组建起来的护龙队统领。

    这支号称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密探组织,只听命掌令者。而这块掌龙令,一般而言都掌握在皇帝的手中。除了高太后,掌管过这支队伍一段时间。

    这些皇家秘探,愿意听从高太后的原因,也是神宗出世时留上遗旨。待赵煦正式接管皇权时,他们便不用听命高太后,而直接象皇帝负责。

    眼下已经知道,新皇帝人选的护龙统领,自然不把这位自命不凡的端王放眼里。在他看来,这位王爷不是有才之人,这皇位坐上去也只会令大宋江山动摇。

    只是对于他这位搅局者,赵佶显得异常愤怒的道:“护龙使?为何本王,从未听说有这么一人的存在?这是皇家之事,你是何身份,也能公然阻止?”

    这位统领面对赵佶的质问,很平静的道:“端王殿下,你不知道只是因为你是王爷。护龙队的存在,除了皇帝之外,只有宗室遗老知晓一二。这块隐龙令,乃太宗皇帝亲赐。

    自本统领接掌护龙队以来,鲜少插手皇室之事。可今日端王的举动,着实有些不妥。本统领希望,端王殿下能自重,别做出让本统领行使代君之权的事情来。”

    听着这位统领如此蔑视他的话,这几天信心满满,觉得继任皇帝十拿九稳的赵佶。深吸一口气道:“你就不怕,将来本王找你麻烦吗?”

    护龙统领还是那付平静的语气道:“端王殿下,如果你能继承大统,本统领会听从你任何命令。那怕你让本统领自杀。本统领也绝对不会皱一下眉头。

    可眼下,你只是朝廷的王爷,在你之上还有申王殿下。在你之下,同样还有几位王爷。皇上的遗诏,是否选定你继承大统,尚且是个未知数。

    端王殿下今日之举。是否有些太着急了。在本统领看来,如果殿下心中还有皇帝,还顾及一点兄弟之情。此刻应该在王府,替皇上守孝才对,而不是随意进宫打扰后宫。”

    这样硬气十足的话,顶的赵佶真可谓怒气冲天。可那些于其交好的宗室遗老,却打着眼色让他不要再说话。这位护龙使的权利,某些时间也真的很大。

    见赵佶不吭声,护龙统领上前拱手道:“护龙使。见过太后,见过诸位皇妃。皇上曾有秘诏,如他遭遇不测,请太后跟诸位皇妃不必伤心,他的事后事都有所安排。

    眼下朝廷上下人心思动,为大宋江山着想,还请皇太后跟皇妃,不要随意干涉朝政之事。待到皇上龙体回朝。一切事情皆能揭晓,切勿心急之下乱了分寸。”

    为了避免赵煦的母妃。还有这些尚且年青的妃嫔上当,护龙统领也稍稍点了一下。这些女人,也都是精明之人,从这些话里,多少闻出一点不对的味道。

    既然这个统领,是直接听命于赵煦的人。那么他多少应该知道。赵煦心中属意的皇位继承人是谁。敢这样顶撞赵佶,说明赵佶并非第一人选。

    同样意识到这点的赵佶,显得有些气急败坏般甩袖而去。这种有点小孩脾气的作派,让不少皇室遗老也觉得。这样的气度,只怕不是为君者所应拥有的。

    跟来的时候一样。望着离开的赵佶,护龙统领很直接的道:“各位遗老,还请以大宋江山社稷为重。皇帝遗诏,还是等先皇龙体返回京师再做处置。”

    这些遗老也清楚,他们是大宋江山的坚实守护者。那怕他们住在这宗庙之内,可也自视为赵氏子孙。平时不理事,却也有监督皇帝的权力。

    眼下既然他们觉得,赵佶看起来不适合接掌皇位。那自然不会,提前公布这封赵煦供奉于宗庙灵堂前的遗诏。不管里面内容是什么,跟他们关系其实都不大。

    离开宗庙的护龙统领,很快就收到密探送来的加急快步。那位护送着赵煦龙体回归的新皇,星夜兼程带着五千精骑,距离汴梁城只有一日的时间。

    看到这封情报,想着赵孝锡手中的布衣阁情报系统。这位护龙统领也觉得,将来他们护龙队的使命,只怕会被布衣阁所取代。那他这位统领,又应该何从何去呢?

    好在从他们,开始听命于赵煦时,赵孝锡便对他们的真实身份了如指掌。而高太后,在将他们转交给赵煦时,其实也预测到了什么一样。

    让护龙队与赵孝锡,也提前结了一个善缘。眼下这样的形势下,如果他们真的不甘将来被分化夺权,完全可以跟赵佶联手。可护龙统领,同样心存忌惮。

    眼下皇城的护龙密探中,到底有多少人已经倒向赵孝锡,连他都不太清楚。如果他敢做出,任何违背他使命的事情来,只怕要不了多久便会人头落地。

    正是对赵孝锡的敬畏之心,让这位护龙统领觉得,应该先替赵孝锡立几功。只要他去做了,去维护了赵孝锡的利益,相信将来赵孝锡掌权,也会善待他们一二。

    做为不能暴露于世人前的护龙密卫,他们都是行走在黑暗中的幽灵。可这不代表,他们都是孤家寡人,他们当中有不少人,同样有妻儿子女。

    为了这些家人,他们也不能随便冒险。因为,只要他们出事,便不会是小事。有关他们存在的一切人,都将成为被抹杀的对象。

    在赶来京师的路上,赵孝锡同样陆续收到,送抵他身前的各种情报。根据这些及时送来的情报,赵孝锡也清楚,这次进京只怕少不了要掀起一番风浪来了。

    就算他不想做出,伤害皇室血脉的事情。为了震慑那些,心有不甘的郡王们,他也必须杀鸡骇猴一番。温水煮青蛙的办法,不适合眼下危机不小的大宋局势。

    更何况,赵孝锡非常清楚,大辽此次虽然大败。可他们的实力,并没消退多少。那怕他下令,琼州军配合大军,实施两面围攻。能占领的,更多都是一些大唐时期的地盘。

    一旦退入草原的大辽,也是个定时炸弹。可要想拆掉这颗炸弹,却是件比较艰难的事情。这也意味着,他需要时间整合大宋的军力物力,才能做到一股作气拿下大辽。

    如果大宋境内都不稳,需要后方支援的前线大军,只怕也会军心不稳。为了大局考虑,他的继任之路,只怕想不见血都不行。

    在赵孝锡略显感叹,最终还是没法避免血腥上位时。同样耳目灵通的其它几个在京的王爷,得知赵佶在宗庙吃憋的事情,也开始揣测遗诏上的人,会不会不是瑞王赵佶呢?

    如果抛开申王赵佖,端王赵佶。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人选,那就不再少数了。甚至已经有不少观望的大臣,开始想起始终未露面的赵孝锡。

    对于这位巴蜀郡王,现如今的琼州王。众位中立派的大臣也觉得。如果那位琼州王,知晓皇帝出征遇害,只怕也不会甘心困守于琼州之上。

    真要出现赵家子弟刀兵相向的情况,那么大宋未来的局势,只怕真的将永无宁日。后方如果不稳,前防的大军也将陷入进退两难的境界。

    一个不慎,如果出现重大伤亡的话。只怕眼下,赵煦用命换回来的几州之地,又将重新回到大辽的手中。这样一来,只怕周边的番邦诸国,也会趁机落井下石的。

    相比这些中立牌的官员,始终不坚持表态。回到端王府的赵佶,听到府中人打听来的消息,也觉得异常生气。原因是,现在的皇位继承不明,任何年青的赵家子孙,似乎都有机会。

    最为关键的是,眼下那封密诏,里面到底写了些什么内容谁都不知道。如果要求稳,那么中立是最好的选择。如果要赌一把,那就是收益跟风险很可能成正比。

    不甘心错过这么好的机会,赵佶有些疯狂般道:“如今京中,愿意听命本王行事的军队有多少?如果不行的话,本王觉得行武事夺皇位。”

    对于他的疯狂想法,谋士却苦笑道:“王爷,此事怕是不妥。眼下皇城兵马司的军队,我们已经拉拢了一半。可皇城禁军,始终未动,一旦有变怕后果不堪设想。

    若王爷真的想行险的话,必须先拉拢一些武将世家,让他们站在王爷这边。有了这些武将的支持,王爷再行事的话,把握会更大一些。”

    听着谋士的劝解,赵佶沉默片刻道:“好,那你现在就陪本王,去拜访一下那些武将。另外传令五城兵马司,那几位统领,今晚到本王府中喝酒。”

    总觉得情况有些不妥的赵佶,不甘于坐以待毙。觉得只要还有一线生机,他就必须把握住。只要能当上皇帝,些许不光采的手段,他都觉得无所谓。

    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只要他胜利了。这些看上去,很卑劣的手段,也会慢慢被时间抚平。到那时,将这不光彩的一笔抹去,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

    毕竟,在赵佶看来,这并非他一人这样做。曾几何时,那位大唐的太宗皇帝,为继承大统不也做过杀兄弟,逼父亲退位的事情吗?可他同样成为,被人传颂的好皇帝啊!(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八章 作茧自缚

    距离汴梁城还有一天行程的赵孝锡,看着皇城中不断传来的密报,也清楚此刻的皇城中。有关新皇人选的事情,只怕已经闹的沸沸扬扬,各路牛鬼蛇神似乎都冒出来了。

    面对护龙密探的汇报,还有布衣阁的禀报,赵孝锡也清楚。目前就这位按历史规律,本应继位的端王赵佶,似乎在上窜下跳,打算搞个既定事实一般。

    只是赵孝锡非常清楚,如今这个时候,他在京中结交的关系,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赵佶手中虽然有兵,可这些皇城兵马司的士卒,根本就不堪重用。

    立刻传信王师约等人,必须保持皇城禁军的稳定。如果实在不行,京中几位卸甲归田的老将,都可至禁军中坐镇,以防事态超出他的掌控范围。

    那怕赵孝锡清楚,必要的血洗是不可避免。可他不希望,因为皇位之争,而牵连京城那些无辜的百姓。敢于犯上作乱者,一律严惩不怠。

    提前便得知,新皇属于赵孝锡的王师约等人。也非常清楚,能得到这位新皇的恩宠,他们家族又能保持一世的安宁。为此卖命,也是必然的事情。

    结果赵佶,想拉拢武勋世家,替其多掌控一些兵权的愿望,多少还是有些落空了。那怕有些已经没落的武将世家,愿意冒险赌一把,进入禁军之中,看到坐镇的老将都傻了。

    眼下只有皇城兵马司,三千守城禁军的赵佶,面对越来越不利的局面,同样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尤其不少人得知,他似乎不是赵煦属意的新皇人选。

    那些见风使舵的官员,立刻便倒向了其它郡王爷。反倒是年龄最大的申王赵佖。对于京中的这种情况,严厉约束府中近臣谋士,不得随间外出跟见客。

    对外宣布,要替皇兄祭奠守孝。这种有点远离权利斗争的做法,反倒替他拉到不少同情分。别人也觉得,这位年龄最大的皇弟。若不是患有眼疾,也许比赵佶更合适继位。

    看着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赵佶最终道:“怎么办?眼下皇兄的遗体,马上便会被护送回京。一旦遗诏宣布,不管是那个王爷继位,本王只怕下场都非常不妙。”

    谋士对于这种情况,同样显得有些措手不及。原本指望在宗庙,提前掌握主动权。却没料到,会半路杀出一个护龙统领。偏偏那些宗庙遗老对其敬畏有加。

    虽说现在遗诏没公开,也不能确定赵佶一定失去继承皇位的资格。可眼下京中的风气,也是一时比一时紧张。各位王公贵族家,都显得严阵 以待。

    原本还是外松内紧的皇城禁军,也突然加强了警戒。那怕他们这些郡王爷,想要入宫都必须有太后传诏才行。没有传诏,一律都禁止入内。

    面对这种情况,谋士同样有些抓瞎的道:“王爷。眼下的形势对我们非常不利。可我们手上,只有皇城兵马司那点人马。就算想做大事也不太可能。

    尤其那位附马爷,还派了那些老将坐镇禁军之中。我们派去联络人手的人,也全部被扣留在禁军之中。这样下去,只怕我们真的没希望了。”

    听着谋士的回答,赵佶有些气急败坏的道:“本王是要你出主意,不是让你说这些丧气话。你现在说。本王还有什么办法扭转败局呢?”

    谋士望着一脸狰狞面孔的赵佶,深吸一口气道:“眼下还有一个办法,只是一旦做了,王爷便没后退之路。如果成功,京中再也无人敢反对王爷上位。如果失败。,”

    后面的话没说,赵佶也明白是何意思。深吸一口气道:“你觉得,本王现在还有退路吗?不管是谁上位,他们都绝对不会放过本王这个威胁,你不明白吗?”

    见到赵佶都这样说,谋士很快便贴着他耳朵,小声的说了几句。听完谋士的话,赵佶眼神有些纠结。可最终道:“行,本王现在便让人替你准备银两,速度办理此事!”

    谋士也明白,如果赵佶真的争权失利。做为赵佶的近臣,那怕赵佶能捡回一条命,他们也绝对不可能幸免。当然,他也可以现在便逃离京城,可又能逃到那里去呢?

    面对赵佶也下了狠心,谋士也明白眼下他们没的选择。有些事情已经箭在弦上,他们连回头的机会都没有。不提前动手,那也只能坐以待 毙。

    伴随着谋士携带着大批银两离开端王府之后,等到晚间时分也一直未归。而伴随着宵禁开始,一批批蒙面的刀客,便出现在京城王公贵族居住的府弟之外。

    做为老驸马爷,也是如今监理大臣的王师约府外,同样来了几十名蒙面的刀剑客。原本这条街上,有兵马司的士兵巡逻。可令人奇怪的是,有几家大臣府外却显得分外安静。

    望着挂着气死风灯的大臣府邸,这些蒙面的不速之客,似乎也显得有些犹豫。可伴随领头的剑客挥手,这些人还是开始跃进这些大臣的府邸之中。

    等到刀客杀死,在前院巡逻的护卫,正准备寻找今夜需清除的目标时。却发现,不知何时他们已然被一群人给包围。

    看到这种情况,领头的剑客同样冷酷道:“杀!”

    就在他们准备动手之时,却看到这些从府邸中冲出的陌生护卫,突然扣动了一下手指。伴随着砰砰的声音响起,硝烟之下刀客跟剑客,全部愕然倒在出刀出剑之前。

    望着这些看上去,都是江湖亡命之徒的歹徒,倾刻间全部倒地。被几个持刀护卫严密保护的王师约,也有些骇然的道:“此武器,竟然如此犀利!”

    身边一个带刀的护卫,冷笑道:“大人,王爷以前曾说过,只要这种武器出现。除非是绝顶的武林高手,不然在它的射击之下,任何人都无法抵挡。

    他们运气不错,这支火枪队,装备的都是第二代的火枪。相比我们配备的第一代火枪,有了很大的进步。百步距离内,除非穿了铠甲,不然必死无疑。”

    在王师约的府邸,传来这种砰砰之声的同时,其它几个尚书府邸之内。同样有这种声音的出现,甚至还有刀剑碰撞的喊杀之声。

    听着这种声音,原本应该在此值勤的兵马司官兵,突然又很及时般出现。可面对这些兵马司,准备进府查看。遇袭的大臣之家,都严令他们的闯入。

    看着院门外打着火把的兵马司官兵,王师约显得很冷静的道:“尔等要记住,你们现在在做什么。不要为了一时贪婪,犯下不可饶恕之罪。”

    对于王师约的话,带兵而来的武官却拱手道:“大人此话,末将甚为不解。我等也是听到,大人府中似有刀兵之声,打算前来查看情况,这也是我等的职责所在。

    现在大人不让我等进府查看,还做出阻拦之举。难不成,大人有什么事情,不想让我等看见吗?对于大人刚才的话,恕末将听不懂是何意思。”

    看着这位武官的回答,王师约也清楚。这支兵马司的官兵,是赵佶的铁杆亲信统领。对于这些兵马司的普通官兵而言,他们几乎没太多选择的权利。

    明白这点的王师约,很平静的道:“有些事情,你知我知,这皇城之中不少人都知道。如果你们再敢妄动刀兵,那别怪本官不客气了!”

    对于王师约的话,武官犹豫片刻便道:“来人,冲进去,看看里面到底是何勾当!”

    就在这时,先前护卫王师约的火枪兵,立刻翻身上墙。第一轮攻击,便将这位骑在马上的武官给撂倒在地。一时间,那些群龙无首的兵马司官兵,也显得有些惊住了。

    同样不想多做杀戮的王师约,立刻道:“现在尔等放下武器,或许本官能替你们求情。你们要知道,现在做的事情,到底是何等的大罪。那是要诛九族的,你们不怕吗?”

    听着王师约的话,看着领头的武官被打死。这些兵马司的官兵,看了看各自领头的队官。最终还是摄于王师约跟火枪兵的双重威胁,队长下达了放下武器的命令。

    没多久,一直按兵不动的禁军,突然从驻地杀出。接管了兵马司防守的城墙,连这些王公贵族居住的府邸,也一并接管过来。连端王府,同样被重兵看守了起来。

    望着这些突然出现的禁军,赵佶跟那位谋士,也清楚事情麻烦了。原本还想出门,却被负责警卫的禁军武官给阻拦,不允许他们进出府邸。

    那怕赵佶搬出王爷的架子,这位禁军武官很客气的道:“王爷,请恕末将无礼。此命令乃监理大臣联命下达,为保证诸位王爷跟京中大臣安全,不得不做此决定。

    先前长附马府,以及六部尚书府邸,都有不明身份的江湖杀手袭击。幸得各府护卫拼死抵抗,才让江湖杀手们全军覆没。眼下天黑,外面凶险异常,王爷还是安心待在府里便是。”

    说完这句话,禁军武官直接转身离开。对于赵佶的怒火,似乎有些无视。这也说明,眼下端王府已然被接管起来。至于如何处置,一切等赵孝锡进城再定!(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605/ 第一时间欣赏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 作者:步枪打蚊子所写的《武帝之天龙八部》为转载作品,武帝之天龙八部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武帝之天龙八部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武帝之天龙八部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武帝之天龙八部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武帝之天龙八部介绍:
重生北宋神宗年间的他,在明白了身处的时代背景跟热血江湖,他就默默许下两个宏愿。 一要挽救即将倾覆的北宋朝命运,复兴属于炎黄子孙的汉唐盛世,让外族不敢轻易踏进国境半步。 二要跟前世心目中的悲剧英雄乔峰拜把子,跟虚竹、段誉称兄道弟,让肝胆相照的天龙三兄弟变成义气风发的四兄弟。 他是跟‘北乔峰、南慕容’一样,笑傲江湖人送外号‘白马银枪’的后起新秀,也是宋朝臣民敬畏爱戴开创盛世王朝,结束经久战乱的霸气武帝!武帝之天龙八部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武帝之天龙八部,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武帝之天龙八部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