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工业大明TXT下载工业大明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工业大明全文阅读

作者:小酒浅酌     工业大明txt下载     工业大明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百四十二章 思归的士兵

    即将要踏出大明朝的国土,还有可能会牺牲在外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种情绪就在李自成的士兵队伍里面蔓延开来,也不知道是谁起的头,反正是越靠近长城,大家的行动就越是缓慢。

    终于,在长城脚下的时候,有部下对李自成说道:“大王,很多士兵的情绪都很低落,他们思念自己的家乡,这样下去可不行啊,咱们是来打仗的,这样子气势上面就已经输了三分,还怎么打?”

    李自成自然也是知道这个道理的,思念家乡也是人之常情,不能够过分苛责,但是现在情况比较复杂,已经没有后退的路可以走了,他说道:“去让兄弟们沟通沟通吧,我们是为百姓的安定去打仗的,大家应该感到荣幸才是,到时候国家的安定是我们的功劳,那是多么好的事情。而且我们又不是不回来了,让大家都安定心神,专注于眼前的事物,不要在这个时候分心,要知道不仅仅鞑子是我们的敌人,张雷也是。”

    那部下点点头,说道:“我知道应该怎么做了,我这就下去安排去。”

    “去吧。”李自成说,不经意间,他却看到了姜玉阳朝自己这边走了过来,不由得有些惊讶,不知道他这个时候到自己这里来做什么。等走得近了,李自成还没说话,姜玉阳就开口说道:“我们家主子请闯王过去,说是有要紧的事情商量,闯王务必要腾出时间来。”

    “我现在就有空,咱们现在就过去吧。不知道张大人是准备和我商量什么事情的?”李自成答应说道。

    姜玉阳听说现在就可以过去。自然是十分高兴的。他可不愿意呆在这个地方,这里的士兵看他都好像是看仇人那样,如果眼神能够杀人的话估计他们都能够把姜玉阳给杀死,为那些死在他手上的兄弟报仇。

    “不知道张大人他这个时候叫我过去是准备干什么的?”两人走在路上,李自成开口问道,其实他也有问题想要和张雷谈,但是他却不知道怎么样和张雷联系,因为他不确定自己能否请得动张雷。

    姜玉阳说道:“最近这段时间。随着我们越来越往北边走,士兵们就好像越来越不愿意前进了,因为我们将要踏出关外,那里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国土,所以大家思念家乡的情况非常严重,如果时间一长的话恐怕对我们十分不利,所以张大人就指派了我过来请你去商量一下怎么样应付这个事情。”

    听了姜玉阳说的这个话,李自成却心中一喜,看来张雷的军队之中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况,不是只有自己这边才是这样的。他表面上却是不动声色。说道:“原来是这样,这个问题是应该好好谈论谈论才是。”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李自成有意将话题朝自己希望知道的地方引导过去,姜玉阳并没有意识到李自成是在套话,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惹得李自成在心里面大骂他是蠢货。

    张雷站在自己的帐篷外面,老远就看到李自成带着自己的近卫军往这边过来了,旁边的姜玉阳还和他说着话。看到这一幕,张雷不由得笑了,问吧问吧,把你想知道的都问出来,有些事情知道了比不知道要更加让人难过的。

    等李自成来到了自己的面前,张雷便装出了一副忧心忡忡的模样,急促地说道:“闯王来了,有件事情需要和你商量一下,这问题关系重大,不能够马虎,所以这样火急火燎地请你过来,可没有耽误你的事情吧?”

    “没有没有,你想说的莫非就是将士们思归的问题?”李自成自以为成竹在胸,张雷的话音一落他马上就接过话头说道。

    张雷瞪大了眼睛,有些惊讶地说道:“闯王怎么知道我要和你说这个?”

    李自成同样皱了皱眉头说道:“因为我军中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啊,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正准备请你过去商量一下呢,就看到他过来找我了。”他指了指姜玉阳。

    张雷看了姜玉阳一眼,说道:“既然是这样的话,那情况我也不用多说了,咱们还是进入正题吧,进去讨论一下看目前这个情况怎么应付。”

    李自成应允了,张雷吩咐大家都围在外面不允许任何人靠近,只是他和李自成两个人进了帐篷里面去,里面陈设很是简单,只有一张桌子几张椅子而已,张雷请李自成坐了,然后开口说道:“我开始的时候还以为只有我军中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毕竟我的这些士兵都是从当地招募来的,第一次走到这么远的地方来打仗,肯定会水土不服,再加上其他的一些因素,思念家乡我觉得也是人之常情,但是现在是关键时刻,这个问题对于整个军队来说却是十分严重的,你认为呢?”

    “是的,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如果不处理好的话肯定会军心动摇甚至有可能会引起哗变,所以我也非常着急,要不我们还是回去吧,现在都还没有出关,也没有遇见鞑子,回去的话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问题了。”李自成说。要从心里面来说他自然是不想来这里的,打什么鞑子军,难道能比得上自己打几个城池下来占山为王?要说是为了那三眼铳,三眼铳都已经在那天晚上偷袭的时候损失得差不多了。

    张雷坚定地说道:“不行,要我回去那是绝对不行的事情,既然已经到了这里来,千里跋涉,如果连对手的面都还没有见到就回去的话,那还像什么话?”

    “但是大家都想要回家,这还怎么打仗?”李自成反驳说。

    张雷固执己见,说道:“我说不能够回去那就不准回去,办法总是人想出来的,总有办法能够面对眼前的困境。”

    李自成一下子站了起来,愤怒地说道:“那你说现在还有什么办法?难道要强行让他们出关去打仗吗?大家都没有斗志,难道让他们去送死?”

    “你不要激动,办法当然是有的,我在之前就曾经想过一个办法,今天可以拿出来和你商量一下看看,如果可行的话我觉得倒是可以试一试。”张雷说。

    李自成问道:“我想过了很长的时间都没有任何的头绪,你能够有什么办法?”

    张雷徐徐说道:“咱们一路从南边过来,所有的粮食都是依靠我的船队逆长江黄河而上来给我们送粮食,路途何止千里?更加上我们现在已经深入了北方,与那黄河距离也远了,粮食的运输已经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我的想法就是,如果咱们能够将目前所在的这一片草原变成我们的粮食供应基地的话,那我的船队也就不需要来了。你看这里,沃野千里,不是正适合种粮食吗?我们把那些不愿意出关的人留下来种地,让他们为我们提供粮食,而剩下的士兵则继续跟着我们出关打战。这样一来,岂不是粮食问题和士兵思归的问题都解决了?你认为呢?”

    李自成沉默了,他的眼神看向其他的地方不与张雷对视,他在思考着张雷这个话里面的含义以及他说这些话的目的,甚至还有张雷提出来的这个计划的可行性。

    过了好一会儿的时间,他才终于又看向张雷,说道:“我刚才仔细想了你说的这个提议,我觉得是可以实施的,只是具体的步骤恐怕还需要制定一下。”

    张雷不动声色地说道:“既然你也觉得这个计划是可行的,那就好办了,正好我们现在就可以商量商量接下来该怎么实施,说个具体的步骤出来。”

    “嗯,好,咱们商量商量。”李自成说。

    大约过了一个时辰,张雷和李自成面前的桌子上面出现了一张大大的宣纸,上面写着两个人商量确定下来的各个细节问题。张雷拿着它起来看了看,笑着说道:“好了,现在咱们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了。”

    李自成心里面的一块大石头也落了地,他对张雷的最后一点怀疑也消失了,他之前还以为这是张雷的诡计呢,而现在却是连这个计划也是他和张雷一起制定的,那自然事情就是真的发生了。

    “是啊,这样一来咱们的士兵肯定会减少,但是将那些没有士气的士兵给剔除出去,不仅仅能够减少死亡,鼓舞其他的士兵的士气,就连粮食的问题也解决了,这果真是好计策啊。”李自成回答说。

    张雷站起来说道:“那好吧,既然已经说好了,那就这么办,这份文书我们让认识字的将领各自在军中宣读,谁如果是愿意留下来的话,就可以报名登记一下,到时候我们看人数的多少就在这里圈定一个多大的地方,将帐篷留下来一些给他们,粮食和种子也留下来一些,让他们在这里等着我们回来,这样挺好的我觉得。”

    “不错,就这么办。”李自成说。

    然后两个人各自写了一份这样的文书,每一份上面都还有两个人的签名,然后李自成便拿着一份这个东西离开了。(未完待续。。)

第二百四十三章 分道扬镳

    看着李自成带着人离开了,姜玉阳马上就钻了进来,对张雷说道:“张大人,这事情就算是搞定了?”

    张雷笑着说道;“好了,别高兴太早,这事情还就算是完成了一半,还有另外一半呢,要等他的人数的统计出来了,那才算是搞定了,咱们就在这里等着吧,说实在话,这一招还真够绝的,半真半假,就算是神仙也难以分辨啊。”

    “那是,其实我这也是听了两个士兵讨论说想家了才突然之间冒出来的这个主意,你说咱们这里都有人想回家的,那他们那里肯定也有,我只不过是在他们那里把这个思乡的情绪扩大了那么一点点而已。”

    张雷突然之间有些担心,问道:“不对啊,我突然想起来,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们那边的人想回家,那我们这里的人肯定也有想回家的,那怎么办?”

    “那不是正好吗?如果我们这里一个人都不留下的话,那李自成自然是知道这是我们订下来的计策,而如果我们这里也有人留下来了,那他才会坚信这不是我们的阴谋啊。”姜玉阳说道。

    “可是如果我们的人数损失太多的话,那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不利的,那又怎么办呢?”张雷问道。

    姜玉阳回答说:“这个张大人你就不用操心了,你想想看啊,咱们的人在这里开垦了是不是,留下来多少人?至少得数万吧,我当然是这样估计的,这么多的人在这里。我们在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的话。那完全就可以形成一个边陲镇啊。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建立边陲镇,那也等于是成立了一个对抗满清的前哨基地啊,若是还有清军来犯,到时候全民皆兵,岂不是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第三来说,现在咱们的人要比那李自成要多,既然他留下了那么多的人,而我们留下的人总归要比他少吧。他去宣读这玩意儿去了,我们可没有,到时候知情人都没几个。咱们两家的士兵又相互不来往,你说是不?最最重要的是,打仗的时候让李自成的人冲在前面啊,咱们的兵多少不重要吧。”

    “哈哈,经过你这么一说我这就算是豁然开朗了,很好,就这么办,按照你的说法。不管发生了什么事情咱们基本上都可以立于不败之地啊,那果真是极好的。你赶紧派人去看看他们那边的动静去。啊对了。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我要说明,就是你刚才说的,咱们的军队里面不宣传的问题,我觉得要不得,咱们也要说,不然会让李自成发现端倪的。”张雷放心下来了,笑着说道。

    李自成回到了自己的军营,然后便将那文书拿了出来,让人在军中去宣传去了,他开始的时候也怀疑过张雷,但是见他已经在军中宣传开了,那就连最后一点疑虑也都打消了。

    听说了如果不愿意打战的就可以留在这里开垦荒地,为前线的士兵提供粮食,那些想回家的人马上都兴奋了起来,他们大部分也都是种田的农民,现在只不过是又重新拿起了他们的农具罢了,而且又不用去关外打仗,那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他们纷纷都表示这个决定是十分明智的,于是都去找了李自成报名,最后李自成一统计,这个人数居然达到了十万,这是让他始料未及的,十万人可是相当大的规模了,你看就算是那个孙传庭他的所有的兵力加起来都还不到十万呢。

    但是正所谓军令如山,这是他颁布下去的,如果说因为没有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就将这个命令给撤销或者是不执行的话,那将会造成威信的丧失,既然民意可以随便践踏,那这个主帅的权威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去遵守了,这都是相互的,想要获得什么东西,总要拿出一些自己已经有的东西来换。

    于是,李自成的军中有十万人留下来开垦荒地,种植粮食,而张雷的这边,也有两万多的人愿意留下来,加起来有十三万五千人的样子。这些人被从队伍里面分离了出来,张雷他们马上将这里的一大片地方都给围了起来,提供给他们当作以后休养生息的场所。而剩下的人则是在张雷和李自成的带领之下继续往北边出发,为了能够保证这十三万人能够各司其职,张雷来委托孙传庭留下来管理,孙传庭的军队就由张雷来接管了。

    于是剩下的人便重新出发了,他们这些人还有五十六万多人,依旧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出发,他们继续往北边去,继续去抗击鞑子军。

    而在鞑子军这边,皇太极是不可能不知道张雷这几十万人的人事调动的,如果这么大的事情都不知道的话,那估计他哪天被人给暗杀了也不会知道的。

    他知道是已经知道了,那就必然会派出人去进行抵抗或者是其他,而这个人在不是他自己的情况下,便会是自己的儿子叶布舒,他是所有的子嗣里面最能打战的。

    于是叶布舒率领五十万大军从盛京沈阳出门,一路向西,往张雷他们所在的地方来了。张雷在得知了他们的动静之后又忙不迭将李自成给叫了过来。

    “现在满清鞑子已经发现了我们的踪迹,而我们正是来和他们打仗的,我现在有了一个想法,那就是咱们兵分两路,我继续向北边去,绕过他们的后面去,而你则带着人直接去东北,那里有还没有开垦的肥沃的土地,尤其是黑龙江两岸北大荒那千里沃野黄金遍地的绝佳地方,我提供给你们所有的粮食和衣物,现在天冷,你们所需要的棉衣都我来提供。你带着你的人过去,最好是能够建立一个基地,到时候咱们就可以以据点的形式,以点带面,一点一点地将整个关内关外的地方都给发展起来,到了那个时候,就算是不用和鞑子正面交战,恐怕也能够将他们赶进茫茫大漠之中。”张雷说道。

    李自成说道:“这个……”

    张雷接着说道:“这是我的想法,如果你不能够决定的话,那就我来帮你决定好了。咱们现在就分开走吧,我绕到他们后面去打,我再提供给你们一万把三眼铳和一百万发子弹,这样以来你们就有两万把三眼铳了对不对,两万把三眼铳应该已经足够了。”

    现在人数少了十万,就更加不是张雷的对手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张雷说话的时候才会底气十足,而关于两万把三眼铳的事情双方都心知肚明,但是那一层窗户纸是绝对不能够捅破的。

    “还有,你要记住,你是汉人,是高贵的汉人,等将那低贱的满人给消灭掉之后,咱们的关外就会太平,而你也会得到你想要的——虽然不太可能是你最想要的,但是也足够实现你的一部分目标——这个我是完全有能力打包票的。”张雷说。

    李自成什么话也没的说了,看来张雷已经决定了,现在在关外,他李自成绝对不会是张雷的对手的。于是对于张雷的话,李自成只能够恨恨地记在心里面,表面上却是不敢表现出来,在拿到张雷给的三眼铳之后,李自成便出发了。

    “闯王,咱们为什么要听这个张雷的话呢?”李自成身边的副将对于李自成的这个决定表示十分费解。

    李自成不由得苦笑了起来,说道:“你以为我想听他的话啊?你就以为我是这么好欺负的啊?但是我能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我算是明白了,他张雷之前就是设了个圈套让我钻,可笑的是啊,我还硬生生地往里面钻,白白丢了十万人马,你看看现在我们有多少人?能和他张雷打起来吗?”

    于是那副将也沉默了,不说话了,一行人就这样走,天气越来越寒冷,有些士兵因为受不了,趁着大家不注意的时候逃跑溜走。而李自成之前还会大发雷霆,但是最后也就随他们去了。他的情绪非常低落,在战争还没有开始之前,他已经没有了开战的心情。

    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带着人来到了大同卫,在这里,李自成停了下来,他觉得有必要进行一次调整,最主要的是,他现在连自己还管理着多少人都不太清楚了,这对于一个主帅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情。

    在大同卫停留的这一段时间里面,李自成意外地接到了一队人马,这些是张雷派过来的给他们送补给的,不但有粮食还有帐篷棉衣等,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份张雷给李自成的信。

    信上面自然是张雷为了防止李自成投降满清而说的一些话,李自成看了之后什么话都不说就直接把这信给撕掉了。不过接到了这一些装备之后,他也知道在这上面张雷是没有骗他的,于是顿时都有了奔头。

    他带着人继续走,他没有退路,他唯一能够奢望的就是张雷再如约而至一次,在约定的时间里面派人来支援自己。(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四章 蒙古铁骑

    张雷在大同的时候提供给李自成的物资里面不仅仅有粮食衣物帐篷,还有一批轻型火炮和五千支三眼铳,不仅仅如此,张雷还承诺每一次提供物资都会提供五千支三眼铳和五万发子弹。

    有了这些装备之后,李自成就有信心去继续和满清鞑子作战了,并且如果时间一长的话,自己的所有的军队都能够配备上三眼铳,这对于李自成来说才是最具有诱惑力的事情。

    带着这些新装备,李自成又制订了一批新的纪律出来,其中最严格的就要数逃跑枪决这一条了,自从这一条出来之后,就再也没有人敢偷偷溜走了。

    这一日,到了下午,李自成下令安营扎寨,却不料前面斥候突然之间到他面前来报告说道:“闯王,前面二十里地有一支鞑子队伍正朝这边过来。”

    李自成一惊,他没想到会这么快就遇见鞑子兵,急忙问道:“他们来了多少人,带了什么装备?”

    那斥候说道:“他们只不过百余人,好像都是带着长枪,没有火器,不知道他们是来做什么的。”

    听说只不过才百余人,李自成放心下来,要是人多的话可能还需要一场苦战,只不过一百人的话,就算他们各个以一当十,也不可能会是对手。于是他说道:“密切监视他们的动静,随时向本王报告。”

    “是,闯王。”那名斥候又出去了,李自成开始寻思起来,这一百多人突然之间出现是来做什么的呢?打仗当然不是。想那皇太极就算是再蠢也不可能叫一百个人出来打仗。想来想去没什么头绪。索性放弃。

    二十里的距离实在是太短了,不到一个时辰的时间,李自成就已经能够看到在地平线的草原上面出现了一支队伍,那自然就是满清鞑子了,为了以防万一,李自成下令大军原地驻扎,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那鞑子军领头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将领,他正值壮年。手持长剑,威风凛凛,座下战马也是极为矫健,身穿深蓝色补服,头顶红缨花翎,似乎是个大官。

    到了李自成他们前面只有几丈远的地方他才停下来,这人先是自我介绍说:“早就听说过了闯王的名号,一直到今天才得以窥见真容,着实不容易,在下多尔衮。乃是大清正白旗旗主。”

    李自成当时的第一个反应就是直接冲上去将他给杀了。

    当然实际上他是没有这么做的,听了多尔衮的自我介绍之后他说道:“原来还是个大人物。你来找我做什么?只有区区百人,难道你就不怕我对你不利?”

    多尔衮放声大笑,说道:“你肯定不会这么做的,你是明白人,本王在之前听说了你被张雷坑害的事情,心中一直在为你鸣不平,听说他又驱使你往这边来,所以我便亲自来迎接你,以示诚意。”

    “哈哈,这可真的是我听到过的最可笑的笑话了,你要知道我这次出发就是为了去打你们的,你还要来迎接我?这就好比是猫要去捉老鼠,老鼠还要自己送上门来,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了吗?”

    多尔衮一本正经,说道:“猫和老鼠自然是不错的,但是你也要搞清楚,咱们两个到底谁是猫,谁是老鼠。其次,你可是堂堂闯王,他张雷是个什么人呢?只不过是个依靠公主才得了你们皇帝赏识的小白脸,被他驱驰,你就真的是心甘情愿的吗?”

    “你是来招降我的对吧?”李自成突然说。

    多尔衮愣了一下,坦然承认说道:“你要这么说也不是不可以,不过具体的还需要再谈一谈,你觉得呢?”

    “你说,如果我投降了你们,你能够给我做个王爷么?”李自成笑着说道。

    多尔衮想也不想地说道:“这自然是不可能的事情,当时本王能够保你一个大官,之后若是你对满清的贡献大的话,更是有好处,咱们大清对于有能力和有贡献的人,从来都是不吝啬奖励的。”

    李自成接着说道:“那你能够让我带几十万大军出去打战么?”

    多尔衮说道:“你作为汉人,对中原的情况十分熟悉,等我们大清铁骑南下的时候,还需要你来提供准确的信息。”这话的意思就是,李自成只不过当个军事,其他的想要带兵恐怕就不能了。

    李自成冷笑道:“那我现在是闯王,手下还有几十万的军队,这两样你都没办法给我,那你倒是说说看,我为什么要投降你鞑子?我是汉人,怎么会去当你鞑子的下人?这不是贻笑大方吗?”

    多尔衮那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有了异样,他黑着脸沉声说道:“你在戏弄本王。”

    “是你在戏弄我才对,正所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我不奢求在你那里得到比现在更高的身份和更大的自由,但是你连最起码的职位平等都做不到,我去了你那里反而身份还变得卑贱了。那你倒是说说看我忍受天下人的唾骂跟了你我有什么好处?”李自成自然是不会惧怕这百来号人的,所以对于这正白旗的旗主也没有什么好言语。

    “这么说来你是不愿意降我大清了?你要想到,现在那个张雷可是处处都在针对你,而且你们的皇帝也把你当作仇人想要把你给杀死,而你如果降了我的大清,这些就都不是问题了。”多尔衮循循善诱。

    李自成回答道:“你看到了我的现在,但是你却没有看到我的以后,如果我跟了你们,那成了你们的附庸,到时候你们欺负我的时候我怎么办呢?现在他们欺负我我还能够反抗,要是跟了你们,估计哪天被你们杀了都还会死得不明不白的,再说了。我如果投降了你们。那皇上不是更加想杀了我吗?又有什么区别?”

    “那你的意思是你拒绝我了?”多尔衮瞪着眼睛说道。

    李自成傲然说道:“对。我们还是敌人,看在你是那个什么旗主的份上我给你一次逃生的机会,现在你带着你的人走吧,在我改变主意之前,别等到我想杀你,那时候你就跑不了了。”

    “今天你拒绝了本王,以后会有你后悔的时候的,到了那个时候你就跪在地上来求我吧。”多尔衮说道。然后他调转了马头,带着人沿着原路返回了。

    等多尔衮带着人走远了,副将才问道:“闯王,既然咱们不答应他,那为什么不直接将他们全部杀死?他是正白旗的旗主,可是很大的官儿了,而且好像还是鞑子皇帝的亲儿子。”

    “就是因为他的身份显赫,算得上是皇亲国戚,所以才让他们走了。他现在是看着我的兵力招降了我想要我当作他们南下的炮灰,这点你没有看出来吗?我堂堂汉人。怎么会为鞑子卖命?”李自成说道。

    “那为什么身份显赫的闯王还要将他放走呢?如果将他给杀死,那咱们还没有碰面就折损了他一员大将。那岂不是很好的事情吗?可以严重挫败他们的锐气啊。”那副将自然还是没有理解李自成的想法。

    李自成解释说:“别逗了,我要是把他给杀了那皇太极能够放过我吗?到时候他几十万上百万大军要找我报仇我怎么办?你觉得我去向张雷求助他会帮我?”

    “那肯定是不会的。”想都不用想,如果到了那个时候的话,张雷不落井下石那就算得上是仁慈了。

    “那就是了,如果我现在将这人给杀了,那肯定是对我不死不休,而如果咱们现在仅仅是过去打战的话,还有张雷帮我们,如果他不帮我们呢,走投无路之下我再投降了保命也好。”李自成说。

    于是这件事情就这么过去了,张雷并不知道这李自成现在就已经和多尔衮接触了,如果他知道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的话,非得惊出了一声冷汗来不可,这可不是什么好的兆头,如果这李自成答应了下来,那可真的是历史又重演了。

    多尔衮大老远地跑过来,想要将这李自成拉拢为自己所用,他原本以为张雷将他这样来欺负,自己只要说出一些条件来他马上就会满口答应,但是结果却是自己的条件都还没有说出来就被问得哑口无言。他自认为自己到现在这么多年过来还是第一次遇见这样的情况,之前都是无往不利的。所以他的心情很不愉快。所以,得不到的东西就要毁掉,绝对不能够让其他的人得到,这就是他的逻辑。

    又走了半个月的时间,时间进入了深秋,大家吃的用的也必须多起来了,只有吃饱了才能够更好的御寒,于是粮食的消耗也快了。所以在张雷的第二批供给还没有到来的时候,下面的人就已经上来报告说粮食可能支撑不了多长的时间了,必须要通过其他的途径先要搜集一批过来——天知道那张雷的粮食什么时候才能够到这里来。

    这一日,前面斥候来和李自成说,前面又遇见了大批人马,不过却不是满清鞑子,他们人数众多,是一支骑兵,正急速朝这便飞奔而来。

    李自成自然不会以为这些人这样子来这边是来找自己谈判的,他下令所有的人停止前进,就地摆开战斗队形,以便随时应付各种突发状况。

    来的人是一支骑兵,他们的人数大约有两万。两万骑兵在草原上面冲杀起来的威力是很大的,他们手中锋利的弯刀就是收割人头的利器,锋利的弯刀再加上无与伦比的速度,是没有任何人能够抵挡得住的。

    草原上面的视野很广阔,所以在蒙古骑兵还距离自己很远的时候李自成就已经发现了,他看到对方来势汹汹,必然是来战斗的,于是下令所有的士兵都做好了随时战斗的准备,他学着张雷的样子让所有有三眼铳的士兵都分成四排站在第一线,后面的士兵则开始操作那些大炮,其他的人手持长矛大刀以李自成为中心形成防御阵形。

    只不过是几个呼吸之间,那些蒙古铁骑就已经近在眼前了,他们看到前面的这些人突然之间弄出了那么多奇怪的装备,自然也是非常惊讶的,但是他们不能够停下来,蒙古铁骑之所以无敌就在于冲锋的这一刻给对手造成的各种各样的压力。

    李自成第一次指挥对于他来说是一场十分“现代化”的战争,心里面除了兴奋之外,还有一点点紧张,因为大家都还从来没有练习过这些枪械是怎么用的。他看到蒙古铁骑已经近在眼前,赶紧说:“发射。”

    已经准备好的士兵们纷纷扣动扳机,三眼铳那强大的后坐力除了将子弹射出去之外,还让好多士兵都站立不稳朝后面倒了下去,队形顿时就有了些许的混乱。

    那些射出去的子弹是完全没有规律可循的,基本上等同于天女散花,因此所造成的杀伤力有多大那也就可想而知了。仅仅是最前面的蒙古骑兵中弹倒下而已,后面的人根本就没有打到一个。不过让李自成感觉到欣慰的就是前面那些人的尸体和马的尸体加起来也等于是给后面的人造成了一部分的障碍,冲锋顿时就没有办法继续下去了。

    “快快快,继续打啊。”李自成看到的张雷的队伍可不是这样的,怎么到了自己的手上就人仰马翻了么?他有些气急败坏,眼看着蒙古骑兵已经越来越近了,他赶紧催促道。

    后面的大炮这个时候也终于发威了,一枚又一枚的炮弹被抛射了出去,落在蒙古骑兵的队伍里面爆炸,将他们的阵形全部都打乱了,受惊的战马根本就不好控制,到处乱窜。

    好不容易冷静下来的那些手持三眼铳的士兵再一次按照之前的程序装填弹药,发射。有了之前的教训,这一次倒是没有发生有人站不稳的情况了,只不过这一整套的动作下来,比张雷的军队慢了不知道多少。(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五章 奴儿干都司

    蒙古骑兵在火器的进攻之下,无敌的冲锋瞬间就被瓦解了,虽然李自成的士兵对于操作还不怎么熟练,但是武器的杀伤力还在,这是它们原本的属性,不因为操作者的水平而有所改变。

    渐渐的,那些士兵似乎也掌握了一点点的诀窍,开始学会瞄准了,蒙古铁骑的伤亡开始增加,但是他们也已经冲到了李自成的队伍的前面。大炮还在不停地轰鸣,带走蒙古铁骑的性命,三眼铳还在响着,射出一发又一发愤怒的子弹。

    经过了小半个时辰的抵抗,蒙古骑兵还是如愿以偿地来到了李自成的队伍的最前面,他们开始以为这只不过是一支普通的队伍,所以想要将他们的物资全部抢了,但是却咩有想到自己遇见的是一支军队,一支拥有现代化武器的军队,所以他们的伤亡很大,战马死伤很多,却没能够抢到一点儿东西,所以他们不会善罢甘休,所以他们拿着手中的弯刀冲进了李自成的队伍。李自成的这些士兵也都是用刀枪出身的,又怎么会惧怕这些蒙古人?于是他们纷纷丢掉了对于他们来说一点儿也不熟悉的三眼铳,拿出了自己的宝贝武器,和这群蒙古骑兵混战在了一起。

    双方交战在一起,这个时候李自成自然也不会闲着了,他手中的长剑上下翻飞,不一会儿就杀了七八个人,虽然是作为主帅,但是他的战斗力依旧是很强悍的。

    “闯王小心。”李自成刚刚一剑出去将一名蒙古人给刺死,看着血液从脖子喷射出来,李自成感觉到自己的血液也开始沸腾了。就在这个时候。后面一名士兵突然之间大声叫道。李自成转过头去。刚好看到一名士兵为了替自己挡刀而被蒙古骑兵切成了两半,血液淋了他一身,腥臭无比。

    “他妈的。”李自成眼睁睁地看着一个士兵为了救自己而死去,心里面的怒火是没有办法说明的,既然没有办法说明那就只能够宣泄了,他二话不说直接上前一步,用自己手中的宝剑为那名士兵报了仇。

    双方激战,喊杀声震天。过了大约两个时辰,一直到夜幕降临,那些蒙古骑兵还是没有能够抢走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人员的损失已经达到了一个很恐怖的地步,再这样打下去,他们恐怕就要全军覆没了。

    “撤。”那边的主帅叫了一声,剩下来的那些骑兵突然之间就全部停手了,想办法脱离战圈,骑上战马离开了,现场只留下了无数的尸体。

    李自成看着他们离开。却没有派人去追赶了,有的人机灵。拿起三眼铳就打,居然也打死了好几个人。

    放眼望去,这周围已经是一片狼藉,各种尸体横七竖八的,李自成不由得叹了一口气,吩咐下去说道:“统计一下咱们的伤亡情况,那些死去的兄弟就都火化了吧,在这里找个风水好的地方将他们葬了。”

    忙活到深夜,大家把尸体都堆放在一起,点燃了一把大火,熊熊燃烧的烈火在整个草原上面显得那么显眼。生还的士兵们都围拢在一起,看着这一堆篝火,它意味着有多少的兄弟离自己而去了,大家的心情都十分沉重。

    大火足足燃烧了半个时辰才熄灭,地上堆上了一对灰烬,这些都是战死的人的骨灰,李自成下令就在这里帮他们垒起了一座坟堆。然后才休整队伍继续前进,今天的这一场战斗他们居然损失了两千多人,由此可见这蒙古骑兵的凶狠果然是名不虚传的。但是他不能够继续再这里呆着了,他们必须要前进。到了第二天白天的时候他们找到了水源,李自成下令大家把自己身上都清洁一下,至少把身上的血渍洗掉。

    第二天的时候他们来到了一个居民的聚居点,不是汉人,而是满清鞑子。李自成下了命令,将村子里面所有的人全部屠杀了个干净,把所有的粮食都拿过来为自己所用,在村子里面大快朵颐了一顿,他们带着粮食继续前进。这种行为就是以战养战,用战争掠夺来的资源为自己所用,从而培养出能够更加凶狠掠夺的士兵。

    对于自己的这种行为他们自然有自己的说法,按照李自成的理解,既然杀的都是鞑子,那就是没的错的,虽然不是士兵,但是他们也可以养士兵,也可以为鞑子兵提供不给,所以该杀。终于,就这样一路打一路掠夺,他们来到了张北。

    张北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大都留下活动的足迹,古称“天闲刍牧之场”。商周时期,北方辽阔地区活动着一个游牧部落,时人称之“鬼方”。到春秋时期,张北县属无终国。无终为山戎族,周初归附周,后被晋国大夫中行穆子击败,终为晋灭。春秋后期,本县为东北东胡游牧部落势力范围。公元前279年,燕袭破东胡,逼迫其退却千余里,本县隶上谷郡地。到战国后期已入据秦、赵、燕三国境北。 汉初,高帝刘邦北征失败,只好跟匈奴和亲,划分疆界,自此本县改属匈奴,后又复归汉,为乌桓居地。直到北魏初,为拱卫首都平城,在北部沿边设六个军事据点,以防柔然族,称六镇。520年本县置怀荒镇。六镇暴动失败后,北魏政权土崩瓦解,分裂成东、西二魏,不久被北齐、北周取代。唐贞观四年归唐,约五十年后又转归契丹。辽、金、元三代民物熙阜。辽属西京道归化州,称燕子城或燕赐城。金设柔远镇。后设柔远县,复设抚州,俱治今张北,本县大部分该州县地。元为“腹里”之地,置隆兴路高原县,1307年,元武宗海山建中都于张北境内的旺兀察都(白城子),同大都(北京)、上都(开平,今正蓝旗)并称,成立皇室往返于大都、上都之间的巡都。皇庆元年(1312年),改隆兴路为兴和路。至正十八年(1358年),起义军刘福通部将关先生、破头潘出师山西,克大同、兴和塞外诸郡,一把火烧了元中都。明为边徼。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兴和府,四年后为元据,府废。七年,明将蓝玉再拔兴和,自此本县入明版图。洪武三十年(1397年)置兴和守御千户所,永乐二十年(1422年),被蒙古攻破,后迁至宣化,本县遂为鞑靼势力范围。

    鞑靼唐代指蒙古高原东边的塔塔尔部。明朝时称达延汗统一的东部蒙古,与瓦剌对立,分为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鄂尔多斯、阿速(奥塞梯人)等部。鞑靼人最早见于唐代突厥文碑铭和某些汉文记载。突厥的覆亡和回鹘的西迁等,一再给鞑靼人提供了向西推进的机会。自唐迄元先后有达怛、达靼、塔坦、鞑靼、达打、达达诸译,其指称范围随时代不同而有异。是多个族群共享的名称,包括以蒙古族为族源之一的游牧民族、在欧洲曾经被金帐汗国统治的部份突厥民族及其后裔。中国今天的少数民族之一塔塔尔族和俄罗斯等地的鞑靼族都源自古代蒙古草原上的鞑靼人。1368年明军攻占大都,元朝在全国的统治结束,元政权退居漠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蒙古分裂成鞑靼和瓦剌。

    到了张北之后,李自成又接到了一次张雷的补给,顿时对张雷的话又多相信了几分,趁着这一股劲头,他们从张北进入了赤峰,再从赤峰赶到了奴儿干都司。

    奴儿干,亦称“耦儿干”、“努而哥”,或作“纳尔干”。据《黑龙江古代简史》载,清人称为尼噜罕(满语“国画”之意),表示这里山川如画,风景秀丽。奴儿干都司,是明朝在黑龙江下游设置的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等地区的最高地方军政合一建制。明洪武八年,在东北地区南部设置辽东都指挥司使。洪武二十八年,明总兵官周兴等进军到脑温江、忽刺温河和斡朵怜一带,派官招抚,始建卫所制,设指挥使和千户。明永乐七年,明廷决定,升奴儿干卫为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简称“奴儿干都司”,驻奴儿干城。奴儿干都司为地方最高一级的军政合一建制,直隶于明朝中央政府。明廷经常派遣钦差大臣到奴儿干地区巡视。太监亦失哈从永乐九年至宣德八年的22年中,曾10次前往视察,对都司、卫、所官员授予官职、印信,赏赐衣物钱钞。并在奴儿干都司的山顶上,修建了永宁寺,先后留有“敕建永宁寺记”和“宣德八年重建永宁寺记”两块石碑。

    奴儿干都司辖区,幅员辽阔,西起鄂嫩河,东至库页岛,北达外兴安岭,南濒日本海和图们江上游,包括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至库页岛的广大地区。辖区内广置卫、所,作为都司所属的地方军政建制。在奴儿干都司建立前后,明永乐元年至七年,陆续在松花江、嫩江、鄂嫩河、精奇里江、亨滚河和乌苏里江流域设立130余卫,到万历年间,奴儿干都司辖区内增加到卫384、所24、地面7、站7、寨1,通称384卫。(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六章 一触即溃

    到了这个地方,李自成他们已经来到了沈阳的北方,也就是说,现在的李自成他们已经来到了满清的盛京的后面!

    让李自成百思不得其解的事情是,自从上一次遇见了多尔衮前来招降之后,居然再也没有看到过鞑子的身影了。【】   他当然不知道,因为在他离开了之后,张雷除了定期给他送过去需要的东西之外,便没有再前进一步,不仅没有前进,他还又重新退回了关内,得知了这个消息的鞑子放心了下来,甚至连李自成都懒得搭理。

    而张雷带着人退回关内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来到当初将人留下来的地方,将李自成的十万军队,统统据为己有,和自己的士兵掺杂在一起。如果李自成知道了是这么个情况的话,他一定会郁闷得吐血的。

    张雷的军队顿时又多了十万大军,他才不会傻乎乎的真的在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去建立一个城镇还是什么的呢,他带着人又回来了。不过为了不让李自成真的孤军作战,他还是很厚道地将让十万人乘坐着船只从海路北上,在海参崴方向登6。在清朝之前,海参崴为中国领土,划为吉林将军隶下,186年11月14rì《中俄běi jīng条约》将包括海参崴在内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割让给俄罗斯,俄罗斯将其命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为“东方统治者”或“镇东府”。

    这一支派出去的军队乘坐的是太平一号航空母舰,领队的是罗德曼,张雷给这一支队伍取名叫探索特遣队,总数为二十万,由一支太平一号领头的级大舰队负责运输兵力,满清鞑子之所以不理会人数不多的李自成,原因也就是为了抵抗张雷的这一支庞大的军队,在张雷的计划里面,李自成的作用只不过是封锁住满清鞑子的退路罢了。张雷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将满清鞑子给彻底从这个星球上面抹去。至于原因,他肯定会说,因为我是这样想的,所以我就这样做,我比他鞑子厉害,所以我想杀光他们,就要杀光他们。

    罗德曼率领着的队伍全部都拿着三眼铳。几乎已经将所有的库存都给搬空了,那土黄sè的军装看起来绵延成片,蔚为壮观。他们从海参崴上岸,看到这么多人过来,谁都不敢抵挡,罗德曼他们还没有开始上岸。码头周围的一整片地方都已经提前得到消息人去楼空。他们可不会傻乎乎地等待着这些不知道会不会屠杀百姓的人上岸。

    上了岸,罗德曼留下了三千人马来管理这些船只,剩下的十九万七千人在罗德曼的带领之下一路朝沈阳而去,既然那里是满清的大本营,那就一举端了他的老巢。

    对于罗德曼这样**裸的挑衅的行为,皇太极当然不可能坐视不管,叶布舒和多尔衮两个人率领的队伍早就已经准备好要和张雷的军队决一死战了。一听到他们登6上岸的消息,马上带着人赶过来堵截。

    从海参崴出,没过多久就遇到了满清的围堵。

    一支骑兵在这大草原上面奔驰,威力绝对不亚于一群坦克,而他们的目标当然就是拥有大批现代化武器的张雷的队伍,之前在他们的手中一直吃败仗,皇太极一直将原因归罪于地形不对,他觉得如果是在有利于自己满清骑兵作战的大草原上。他们将会是无敌的,就算是有三眼铳和战神一号这样可怕的武器也阻挡不住他们骑兵的冲锋。

    失败者找借口,而努力者将会寻找成功的原因。皇太极如果不用自己最擅长的骑兵和他们对抗一次,他的心中一定会还存在有幻想,而今天将会是他幻想破灭的时候,他无敌的骑兵在枪炮面前,不知道会怎么样。

    三眼铳不需要任何其他的cāo作。在任何的情况之下,排列成四列,轮番设计,任由他前面有什么东西也要打成筛子。就不用说这些骑兵了,奔跑得再快怎么快得过子弹?再结实的肌肉那也是肉,没有办法抵挡钢铁的攻击,在先进面前,任何的落后都咩有任何理由地就会失败,这是规律。如果标榜先进的东西还敌不过古老的玩意儿,那只能够说明这所谓的先进是历史的后退。

    看到前面那跑动起来惊天动地的铁骑,罗德曼说不惊慌那也是假的,他从来就没有面对过这样强大的阵容的敌人,铁蹄踩踏在草地上,能够真切地感觉到大地似乎都在颤动,他按照以往的经验,让所有的人都各就各位,之前面对跑动的敌人,他有足够的信心用三眼铳能够抵抗得了,而现在却是度快了不知道多少倍的骑兵,能不能够抵挡得住他心里也没有底。

    骑兵一进入攻击范围,他丝毫也不敢怠慢,毫不犹豫地下令shè击,后面的战神一号也开始工作,它们负责将炮弹投shè进骑兵的队伍里面引爆,那远的shè程在这个时候就派上了大用场。

    炮弹打进骑兵的队伍里面生剧烈的爆炸,周围的骑兵全部都被炸得粉碎,但是连他们的尸体都还没有从空中落下来的时候,他们后面的人就已经从他们所在的位置穿越过去了,地上形成了一个大坑,这给战马的奔跑造成了一些麻烦。随着战神一号shè出的炮弹越来越多,他们的冲锋也越来越不顺畅。而三眼铳也开始了工作,他们的高度不足以将马匹上面的骑兵shè下来,但是却足够将战士身下的战马给打成筛子。

    冲在最前面的战马终于支持不住了,它们在奔跑之中,那紧绷的肌肉镶嵌进了子弹,气息外泄,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奔跑所需要的力量,于是腿软了,于是接着惯xìng他们往前面翻滚了,带着它们背上的骑士,在草地上面滑行了好长的距离才停下来。那些骑兵有的因为这样而摔断了腿脚,这还算好的,那些摔断了脖子的,当场就没了xìng命。

    前面的战马死去了,倒在地上不能动了,后面的战马却依旧在外面前冲,这是一个没有办法控制的过程,因为刚才的度实在是太快了,就算是现在要喊停也不是立马就能停下来的。于是接二连三的战马都踩在了前面同伴的尸体上面,那凹凸不平的质地让它们也立足不稳,纷纷摔倒。有些战马或许是有了灵xìng,它们在遇到障碍的时候,已经学会跳起来越过障碍,继续前进。但是这没有用,就算是躲过了脚下,也不可能躲得过前方,那密集得像苍蝇群一样的子弹朝他们shè击过来,它们跳不过去,也躲避不了,于是它们纷纷步了前面同伴的后尘,带着自己身上的骑士摔倒在了它们最爱的草地上面。

    这些说起来很繁琐,但是却是在一刹那间就经历的事情,那些狂奔之中的战马摔倒在地上的时候,就好像是一大团铁从高空之中掉落下来那样,引起了剧烈的震动。看着这么大的家伙在自己的面前倒下,这种视觉上面的震撼不是谁都有机会体验的,至少对于这些枪手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所以他们有些紧张,有些慌乱,他们的度比之前的任何一次战斗都要慢上一个档次,还好有罗德曼在第一线,否则他们都有一股溃逃的冲动了,着一股冲动不是来自于对手的打击,而是来自于气势的压迫。

    战神一号的炮弹从来就不曾停歇,他们位于整个队伍的中间,视觉压迫没有前面枪兵那样强烈,因此cāo作起来还是和往常一样如行云流水。

    冲锋是一瞬间的事情,失败也是一瞬间的事情,冲锋失败那更是一瞬间的事情。这些满轻骑兵低谷了三眼铳和大炮的威力,在这两样东西面前,**凡胎什么的都已经成为了浮云。

    骑兵失败了,还有步兵,清军的步兵全部都是枪兵,他们拿着红缨枪,随着上级领导的一声令下,便怒吼着朝罗德曼他们所在的地方冲了过来。罗德曼不由得摇头,历史又要重演了,他们为什么就不明白呢,面对三眼铳,一味地冲锋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

    不吸取教训的鞑子兵很快就得到了教训,三眼铳要杀死这些人比砍瓜切菜还容易,没有了骑兵的威胁,罗德曼甚至想要下令去士兵迎上去打了,但是他没有这么做,因为三眼铳要形成队列才能够挥最大的作用。

    清军败了,骑兵败了,冲锋败了,正所谓兵败如山倒,在三眼铳和战神一号的联合打击之下,人数已经不再是取胜的关键要素了,手持三眼铳的士兵,可以说个个都能够以一当十。

    所以清军后撤了,在一瞬间损失了数千人之后,他们的主帅很明智地选择了后退,自己现在打不起难道还躲不起吗?

    当然躲得起,现在大家都是跑路,清军在前面跑,明军在后面追,只需要跑赢自己的同伴,自己就有活命下来的机会,所有的清军都知道这个道理,所以他们都很拼命。

    追了十几里地,罗德曼下令停下来,因为士兵们身上的东西太重了,因为后面的战车还没有跟上来。

    于是眼睁睁地看着清军跑远了,从遭遇到跑开,总共不过一个时辰,这是他们打得时间最短的遭遇战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qidiann   9

第三百四十七章 清军覆灭

    追自然是要追的,不然几十万大军就到这里来游荡了几个时辰就又回去的话,按照张雷的说法,这都对不起那蒸汽机烧煤的钱。

    罗德曼带着人马开始往北追赶的旅程,他们虽然没有骑兵队伍,但是他们有的是人,有的是时间,只需要知道那些清兵的行踪,总能够追到的,而知道行踪很简单,地上的青草的痕迹就是最好的指向标。

    时间从崇祯十五年到了崇祯十六年,秋天的草原上牧草已经凋零,随后就是纷纷扬扬的大雪,在这期间罗德曼带着士兵与那鞑子兵打了大大小小几十场战役,在人数和装备都不及张雷军的情况之下,清军没有哪一场是打胜的。消息传到皇太极的耳朵里面,他气得卧病在床,正所谓病来如山倒,五十岁的皇太极这一病就病得越来越严重了,太医束手无策,只能够想尽自己所有的智慧来帮他延续生命。而在外面,罗德曼将满清军队赶到了最北边去,那里有早已经在等候着的李自成军队。

    面对李自成的军队,清军还是有信心一战的,因为他们的人数没有那么多,而且装备也没有张雷军队那么好,虽然也有三眼铳有大炮,但是cāo作水平和张雷的士兵完全不再一个层次上面。清军再一次组织起了冲锋,将李自成军队杀了个七零八落。李自成心里面还在想着张雷终于还是在最要紧的关头放了自己的鸽子,但是眼前的敌人也不能够不抵抗。鞑子兵委屈了这么长的时间,终于遇见了一个软柿子,哪里还有不捏的道理,双方交战,自然打地异常惨烈。战斗打了三天三夜,李自chéng rén数损失过半,只剩下区区三万人,已经十分弱小了。为了保命。李自成终于打算派遣使者和清军商量投降的事情了。

    但是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投降的问题还没有解决,罗德曼率领大军杀到。从李自成的内心深处来说他是不想投降的,这是来自于种族上面莫名其妙的优越感。而且罗德曼率领大军到来也让人意识到张雷是没有骗自己的,他真的将所说的事情全部都给做到了。于是他开始鼓舞士气,和罗德曼双方一起将这一股满清鞑子完全剿灭。一个不留,主帅叶布舒直接战死!

    全军覆没的消息传到了盛京,最开始接到这个消息的是多尔衮。这一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的雪花已经堆得很高了。看了晚上书快要天亮了的时候才趴在书桌上面小憩了一会儿的多尔衮打开了房间的门,凛冽的寒风吹到他的身上。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哆嗦,风吹在脸上像刀割一样。自从皇太极生病之后他就被叫了回来,代替皇太极处理政务。

    他打算关门,以免继续忍受寒风的折磨,就在这个时候,他看到雪白的地上有一个人正快速地朝这边过来,于是他停下了自己的动作。等走近了他才发觉这是一名传递情报的斥候兵。他们中的一部分拥有直接进宫的特权。

    来到多尔衮的面前,那士兵直接就跪在了地上,在雪地里面砸出了一个大坑。他语气急促地说道:“启禀摄政王,前线传来军情急报,前线全军覆没,镇国将军(即爱新觉罗叶布舒)战死。”

    “什么?”乍一听到这个消息,多尔衮瞪大了眼睛,双腿一软。双手抓住门框才面前保持站立姿势,他着急地问道:“你说的可是真的?谎报军情可是死罪,你是从哪里得来的消息?”

    那斥候说道:“咱们的军队遭遇和李自成和张雷军的双面夹击,仅有一名士兵生还,他找到了咱们最近的人,将这话告诉了之后就直接因为伤势过重再加上风寒死去了,想带他回来也没有办法。后来有人去战场看过了。情况确实是那样的。我们找到了镇国将军的遗体,正在运回来的途中。”

    这话一字一句都好像是晴天霹雳一样,直接敲击在了多尔衮的心尖尖上,他只感觉到眼前一黑。整个人都支撑不住而向后面倒去。那斥候兵吓坏了,赶紧一个箭步冲过去扶住多尔衮,然后大叫道:“来人,来人,传太医,摄政王病倒了,快来人传太医。”

    于是附近的宫女宦官都往这边过来,一看到这情景,马上七手八脚地将这多尔衮给抬到了屋子里面去,一群宦官跑去找太医去了,而那斥候兵也惊吓过度,为了避免麻烦,趁着没人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走了。

    一名太医急急忙忙过来,帮多尔衮号了脉,擦了擦额头上面的汗水,对身边围拢的宦官宫女说道:“摄政王没有什么大碍,只不过是受了刺激,急火攻心,好好料理一天,明天估计就能够醒过来了,我再开几幅药,你们按时服侍摄政王服下便是。”

    出了门,这御医才送了一口气,终于又从鬼门关面前转悠了一次平安归来了。

    第二天,在宫女们的jīng心伺候下,多尔衮终于醒了过来,而这个时候,他病倒的消息同样传进了皇宫,在身边伺候着的是承泽裕亲王爱新觉罗硕塞,皇太极的第五子。

    硕塞在得知多尔衮病倒的消息之后,不动声sè,并没有告诉皇太极,现在皇太极已经病入膏肓,如果再加上这个消息,无异于是雪上加霜,可能会经受不住这个打击而直接驾崩。

    不过第二天多尔衮又苏醒了过来,这让硕塞松了一口气,在得知这个消息的两个时辰之后,也就是在多尔衮得知前线消息的第二天下午,他来到了皇宫里面见皇太极。

    “皇叔。”看到多尔衮进来,说塞恭敬地说道。他作为皇太极现在幸存的年纪最大的皇子,一些东西已经在心里面很是明白了。

    多尔衮看了他一眼,点点头,说道:“这几rì都是你在这里伺候着?”

    “是。”硕塞回答说道。

    多尔衮问道:“皇兄的情况怎么样了?”

    硕塞不回答,多尔衮便到皇太极的床边去,看到皇太极脸sè蜡黄,已经十分消瘦,不复当年驰骋疆场的飒爽英姿,不由得唏嘘不已,他抓住皇太极冰凉的手,小声地说道:“皇兄,本王来看你了。”

    紧闭着眼睛的皇太极勉强睁开眼睛,看到多尔衮来了,便想挣扎着坐起来,多尔衮赶紧说道:“皇兄躺着吧,现在天气凉。”

    “是不是前线有什么消息过来了?”皇太极的声音沙哑而且小,如果不仔细听的话根本就听不出来他在说什么话。

    多尔衮赶紧笑着说道:“没有啊,现在隆冬时节,大雪封山,想必他们也是安营扎寨,并未交战,若是有了消息,臣弟定当立即向皇兄禀报。皇兄如今只管好好养病,等身体好了再说其他。”

    说到养病,皇太极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说道:“你就不要说这样的话了,什么养病,朕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得很,早已经病入膏肓,养不好的。”

    “皇兄说这些胡话做什么,只不过才五十岁,正值壮年,说这些丧气话。等开chūn了,皇兄的病也就好了。”多尔衮安慰说。

    皇太极不想在这个问题上面过多地纠缠,便转移话题说道:“最近没有发生其他的事情吧?朕的身子骨已经是这样了,国事就贤弟多担待一些吧。”

    “皇兄放心,臣弟定当殚jīng竭虑,不敢丝毫松懈,为我大清江山百年基业千秋万代着想。”多尔衮信誓旦旦地说道。

    两人又说了一会儿话,多尔衮便告辞回去了,皇太极看着他的背影,对身边的硕塞说道:“你看他今天有什么不同寻常?”

    硕塞知道的情况要比皇太极多一些,听他这么问起,便说道:“儿臣以为,皇叔应该是有话想跟皇阿玛说吧,不过后来或许是考虑到别的什么事情,就没有说了,现在皇阿玛已经让他处理朝政了,说不定这不是什么大事情,他能够处理得很好吧。”

    “哦。”皇太极淡淡地应了一声,然后就对硕塞说道:“好了,没有什么事情了,你去外面厚着吧,朕有些困乏了。”

    硕塞不知道皇太极为什么会突然之间这个样子,但是他也不敢杵逆皇太极的意思,于是便鞠躬退下。

    皇太极睁开眼睛看着屋顶,过了很长的时间,他终于闭上了眼睛。

    多尔衮回到了自己的府邸之后,马上就将那个传信的人给找了出来,让他将自己的情况一字不漏地说出来。那名斥候兵自然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不过他也就是个传令的,哪里知道那么多,从他嘴巴里面套出来的那些话对于多尔衮来说并没有多大的用处。现在前线已经全军覆没,这是他从来都咩有想到过的问题,这对于满清铁骑来说是一次毁灭xìng的打击。他意识到这个消息绝对不能够传出去,于是他选择了将这名传令兵杀死,然后派了自己的心腹去前线,但凡是知道这件事情的人全部都被灭了口。而多尔衮自己,则是找了个理由再一次增兵三十万,前去与张雷军对抗。而且这三十万jīng兵之中拥有现在满清威力最为强大的火器。

    〖

    jīng彩推荐:

第三百四十八章 阵脚大乱

    天上纷纷扬扬的大雪,一到晚上就能够听到呼啸的风声,夹杂着半片手掌那么大的雪花飘落下来,所有的帐篷都变成了白色,在最大的那顶帐篷里面,却是灯火通明。

    “罗德曼,现在咱们已经把清军给消灭掉了,这里实在是太冷了,你说我们是不是应该率领大军班师回朝了?”李自成问道,他现在算是明白了清军为什么梦寐以求要南下了,这北方草原的环境实在是太恶劣了,这天冷的时候,在外面站一会儿就要手都冻坏了,哪里有中原那样舒服。

    罗德曼自然是不同意的,因为张雷还有更加伟大的计划,他说道:“回家的事情不着急,现在咱们虽然肃清了鞑子的一支大军,但是实际上鞑子的根基咱们还没有动摇,如果我们现在就回去的话,给他们一些时间,那这些鞑子的势力将会再一次恢复到原来的样子,甚至还会更加强大,那你说咱们打的这一场战不就是白打了吗?张大人经常和我说的一句话就是,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只有将满清的势力全部都给打掉,让他们连恢复的机会都咩有,那我们才算是取得了真正的最后的胜利。”

    “可是我们现在如果不回去的话难道几十万大军就在这里呆着吗?最近这一段时间有好多士兵都因为适应不了这里太过严寒的气候而生病了,随军的郎中都快要不够用了,咱们如果不回去的话,不用清军再一次来和我们打仗。我们自己就先要溃败了。倒不如先回去。等到天气暖和了的时候我们再来打。岂不是好得多。”李自成说道。

    罗德曼说道:“这都是张大人吩咐的,我们不能够后退,他要我们等着他的到来,就是这样,所以咱们还是得留在这里。”

    “什么?张雷他……也要来这里?”李自成有些惊讶,天气都已经是这样了,他张雷怎么会选择这个时候还来到前线呢。

    罗德曼说道:“是的,这是他不久之前交给我的一份文书里面写的。让我们原地等候,再说了,就按照你刚才的话,咱们都躲在帐篷里面呆着都已经有那么多人得了病,那如果我们冒雪回家的话,路上得病的人岂不是会更多吗?”

    听说张雷也要来,李自成顿时就不说话了,而且如果让他现在一个人带着军队离开那他是绝对不会同意的,若是在半道上遇见了清军,非得被干掉不可。现在他的兵力可是已经少得可怜了。

    过了年,一二月份了。天气开始回暖,虽然外面还是白雪皑皑,但是至少它们已经不再增加厚度了,士兵们在帐篷里面过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现在终于可以出来活动活动筋骨了,天上出现了久违的太阳,那些得了病的士兵也开始好了起来。但是这样快乐的时光过了还不到三天,就有斥候来报,大批满清鞑子军队朝这边过来,总数不低于二十万。

    在得知这一个消息之后,罗德曼马上就将这个消息告知了所有的军队,他下令所有的部队都选择坚守,因为这种天气不适合南方人进军打仗,不如直接就在这里摆开阵势等待清军的到来。这个布阵方式得到了李自成的同意,他巴不得不需要进军就能够打战,这样他就可以呆在自己的帐篷里面不出门了。

    在得到消息的第四天,在茫茫白雪之中,有一支庞大的队伍正朝这边过来,看那打扮很明显就是清军,那深蓝色的官服在这白色的苍茫天地之中显得那么刺眼。

    “来的人数还真不少啊。”早已经做好了准备的张雷军此时正等待着这些清军的到来,看到那个阵容,罗德曼不由得感叹,他真的不知道,满清鞑子居然会有这么多的兵力。如果没有张雷,如果没有这些先进的武器,大明朝绝对不会是鞑子的对手,至少在兵力上面就不会足够,因为满清只有明军这一个敌人,而明军除了满清之外,还要和数不清的叛军作战。

    过了一会儿,那清军已经到了前面不远的地方,罗德曼自然不会客气,张雷告诉过他,先发制人,后发受制于人,对于敌人,要在对手还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进攻,这样才能够更好的扩大战果,更容易取得胜利。事实上张雷的手下都是这么做的,从来都是先发制人,不管别人会怎么说,至少张雷认为这是对的,而且这个战术到现在还没有失误过,这就对了。

    或许清军也知道战神一号的射程是很远的,毕竟交战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所以他们到了距离张雷军一里的地方的时候脚步突然之间加快了,甚至是跑动起来,虽然他们没有骑兵,但是队伍里面还是有很多马匹,这让罗德曼百思不得其解,你都没骑兵了你还要那么多马干什么。但是思考并没有减缓他下达攻击的命令的速度,在清军进入战神一号的最远射程的时候他马上就下令进攻了。

    “轰……”炮弹在鞑子军中爆炸,但是那些清军就好像视而不见,继续不管不顾地往前面冲了过来,这让罗德曼再一次感觉到疑惑,这不像是他们的风格啊,按照道理来说他们应该分开才对,而现在他们却依旧是站在一起继续朝这边过来,并且速度似乎又快了一些。

    疑惑归疑惑,但是对于战神一号的绝对的信心让罗德曼并没有感觉到压力,炮弹越来越多地倾泻在鞑子军中,在还没有会面的时候,清军就已经死伤了几百个了。

    清军已经进入了三眼铳的射程,士兵们早就已经习惯了这样的作战方式,自觉地按照自己的位置站好,他们甚至连前后左右是谁都清清楚楚,闭着眼睛都不会走错地方。

    但是清军再一次出乎意料,他们停了下来,在刚好超出了三眼铳的攻击范围的地方停了下来。已经交手过这么多次,清军终于知道计算出三眼铳的射程,从而避免了无脑往前面冲所造成的巨大伤亡。

    罗德曼很是无奈,如果清军不进入三眼铳的射程的话,那三眼铳纯粹就是摆设,起不到任何的作用,而三眼铳士兵是不会轻易移动自己的位置的,一群三眼铳士兵在一起造成的威力或许是巨大的,但是单一的一个三眼铳士兵的战斗力,绝对会削弱不知道多少,而清军就是看清楚了这一点,所以才能够做到这些。

    停止的清军虽然后面还遭受着战神一号的轰击,但是他们却是丝毫不打乱自己的阵形,最前面的士兵就好像是雕塑一样无论如何都不移动自己的位置,现场只能够听见战神一号发出来的咆哮声。

    过了一会儿的时间,却听见清军中传来嘹亮的号角声,在坐前面的那些清军突然之间就向左右两边跑开,这个时候大家才看清楚,那些战马居然是拖拽着无数铜炮!

    罗德曼大惊失色,他赶紧命令所有的大炮都调整距离,换上近程的炮弹,但是这需要时间,而在这个时间里面,清军则是把那些马匹的缰绳全部都砍断,然后在马屁股后面狠狠地砍上一刀。战马吃痛,摆脱了束缚的它们狂奔着朝张雷军中而来。

    战马至少有一万匹,现在一起冲起来,真的算得上是“万马奔腾”了,只不过战马上面却没有了骑兵。进入了三眼铳的射程之后,士兵们马上展开了攻击,如果让这些战马冲进了三眼铳的队伍,那队形就散了,散了队形的三眼铳队伍就起不到任何的作用了。

    一万匹战马,是一个很庞大的数字了,而且杀战马可和杀人不一样,杀人的话直接一枪就干掉了,而战马在中弹之后,只要不是要害部位,那都还可以坚持很长的时间,因为三眼铳的子弹很普通,张雷可没有专门去发明用来杀马的子弹。

    战马最终还是冲金了三眼铳的阵形之中,尽管所有的三眼铳都用最快的速度在攻击了,尽管已经换好了炮弹的战神一号也杀死了不少的战马,但是结果就是,战马冲进了三眼铳的队伍,士兵们逃开,三眼铳队形被破坏了,还有不少的士兵在这些发狂的战马的脚下挣扎着,却被瞬间踩成了肉泥。

    阵脚大乱的三眼铳队伍纷纷自行作战,为杀死这些发狂的战马而努力奋斗。不仅仅将三眼铳队伍的阵形冲乱了,有些战马还往战神一号所在的方向而来了。

    对面的清军将领看到这一幕,终于满意的笑了,这是这么多年以来打得最大快人心的一次了,他骄傲地对自己的手下说道:“所有的大炮,开始攻击。”

    现在他们已经距离张雷军很近了,近到足以让自己的铜炮对张雷军造成巨大的杀伤。

    “轰……”

    这是具有历史性的一炮,这是鞑子军在出现了战神一号之后第一次将炮弹打进张雷军的队伍里面去,虽然之前经过了各种各样的努力,但是这一切都还是值得的,今天的这一场战斗,势必要洗刷之前的耻辱。(未完待续。。)

第三百四十九章 东进朝鲜

    现场一片混乱,李自成原本以为自己能够舒舒服服地在自己的帐篷里面呆着,外面的战斗就让张雷的那些士兵去应付,但是外面传来了杂乱的声音,让他感觉到有些心神不宁,虽然他距离战线还有一段距离。

    他朝外面叫了一声:“来人。”

    一名贴身士兵从外面走了进来,说道:“闯王。”

    李自成问道:“外面发生了什么事情?”

    那名士兵说道:“清军的战马冲到咱们的队伍里面来了,三眼铳的队伍都被打散了,对面清军的大炮都打到我们的队伍里面来了,现在外面的兄弟们正在想办法剿灭那些战马,但是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事情。”

    “这是怎么回事?之前可是从来都没有遇见过这样的事情啊,难道是指挥不力吗?”李自成一边穿衣服一边说,然后他拿上自己的武器就出门去了。这个时候他可没有心情再呆在这里享福了。

    前面果然混乱得很,那些战马都叫起来,横冲直撞,不管是哪个士兵都没有办法抵挡住它们的攻击,反而还要被它给踩在脚下,丢了性命。

    李自成看到这一幕,顿时感觉到不妙,他一直朝前面冲过去,身边的士兵跟在他的后面劝说道:“闯王,你不能够到前面去啊,前面不安全。”李自成哪里会管他,一边走一边观望,终于找到了罗德曼。

    “这是怎么回事?你说说看,怎么突然之间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李自成来到罗德曼的面前大声地问道。

    罗德曼都还没有来得及说话,一发炮弹就落在了他后面不远的地方。爆炸产生的碎土块砸在他的背上。将他整个人都打得朝前面扑了过去。罗德曼赶紧过去将他扶了起来。

    “我们当时也没有想到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他们用人挡着这些战马,我们当时又看不见,等到我们看见的时候这些战马已经朝我们冲过来了,而那些大炮也已经可以打到我们了,很明显的是这都是有人事先就计划好的,一环扣一环,而且都是针对了我们的阵形来设计的。根本就打得我们猝不及防。”罗德曼有些懊恼地说道,“我们应该随时准备转换战术的,但是我一直以为我们这样的队形可以不用理会任何对手的任何阴谋,所以就一直是这么样的,没有想到现在却吃了大亏。”

    “得了吧,现在可不是说这些话的时候,如果你不想被你的那个张大人给杀死的话,就赶快想办法让这些讨厌的战马给全部杀死,只有杀死这些战马我们才能够继续和满清鞑子作战,你明白么?”李自成说。

    罗德曼也觉得是。他拿出了自己的手枪,刚好这个时候有一只发狂的战马朝他冲了过来。他将李自成推开,一枪就将战马的一只眼睛给打瞎了,然后又是一枪,将战马的左前蹄关节给打中,战马整个身体都腾空而起,朝罗德曼这边过来了。李自成这个时候却突然之间冲了过来,将罗德曼整个人都撞开,然后两个人都倒在了地上,战马从他们的上面飞过去,掉在地上卡住了脖子,那强大的力道直接将战马的脖子都给扭断了。

    李自成站起来拍了拍自己身上的泥土,然后伸手将罗德曼给拉了起来。惊魂未定的罗德曼朝他笑了笑,说道:“多谢了,严格说起来我们或许还是仇人,却没有想到你会来救我,看来你的本性还不算坏。”

    “本性?哈哈,你说的这话可真是够搞笑的,不过我自己也没觉得我是个坏人,现在你可要记住,你欠我李自成一条命,我这人呢,恩怨分明的。”李自成听罗德曼说出善良这样的话来,不由得哑然失笑。

    对于李自成为什么突然之间笑起来,罗德曼感觉到莫名其妙,毕竟是外国人,就算是在华夏呆了这么长的时间,对于华夏人的一些想法他还是不十分了解,因为这个东西需要他自己去积累去发现去思考,是没有人能够教得了他的。但是现在情况如此紧急,是没有时间让他去思考这些东西的,他只能够将这个念头给压下来,而全心全意地对付着依旧狂奔的战马。

    “哈哈,看他们还能够嚣张到什么时候,今天我就要为大清报仇,我要让他们知道,在草原上,咱们大清才是绝对的王者。”清军将领看到这一幕,得意非凡,如果能够将他们给全部消灭掉,那自己可真的就是战功赫赫了,估计就算是连升三级都没有任何问题。想到升官发财唾手可得,他不由得兴奋了起来,命令全军向前,务必要将这些明军尽可能地杀死得更多。

    经过了几个时辰的艰苦作战,这些战马全部都被杀死了,一直到这个时候罗德曼才算是暗暗松了一口气,和对手再怎么打他都不会有心理压力,但是对于这些不是人的东西,他真的十分头痛。

    此时此刻,清军的铜炮已经趁着这个时间往前面推进了很长的距离,要攻打张雷军队那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大家都各自作战吧,你们拿三眼铳的听到了没有?各自作战,一切以杀死清兵为目的,其他的都不用去管,在没有我的命令之前不要进行冲锋,其余的什么都不用管。”罗德曼下达了命令,现在已经没有办法再去整理队伍安排齐射了,无奈之下只能够让他们各自作战,虽然效率会低很多,但是造成的杀伤力还是不小的。

    然后他开始让那些士兵带着战神一号后退,在一个鞑子铜炮打不到的地方重新安顿下来,他们必须要保证自己的安全才能够维持最大的杀伤力。

    双方交战进行了很长的一段时间,有了之前的基础,总的来说是满清鞑子占据了一定的优势。罗德曼想到。如果让那些战神一号继续进攻的话。那为了避免误伤到自己人队伍就不能够冲上去和清兵进行肉搏战,而眼前的这个情况他认为进行肉搏战反而能够发挥出自己的人数优势,于是他下令所有的战神一号停止攻击,后撤到队伍的后面去准备着,以免情况如果产生了变化的话还能够派上用场。

    然后,他命令士兵吹响了进攻的号角,数十万大军如同潮水一样朝清军杀了过去。清军那飞扬的炮弹依旧落在他们的队伍中间,造成数人的死亡。但是没有人会去管这些,他们继续往前面冲,只不过一会儿的功夫就已经冲到了对面去,看着近在咫尺的那些铜炮,大家纷纷拿出了身上的手榴弹……

    在这么近的距离,要想把手榴弹给丢进炮管里面去也不是难事,只要能够将这些铜炮全部都毁坏干净就是了。

    那个清军将领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明军不是下令后撤而是选择了进攻,他自然十分气氛。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大人在打小孩子的时候那小孩子还敢反抗一样。

    双方展开了混战,清军大量的采用的是红缨长枪,而张雷的军队用刀的比较多。用长枪是为了在起码作战的时候能够增大作战半径,是专门为骑兵所设计的。但是张雷没有骑兵。自然不会去考虑这些。

    现在双方对战,这个差别就出来了,正所谓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说的就是这么个道理,你想,我一个拿枪的,隔着很远就能够刺到你了,而你拿刀的,要走到面前来才打得到我,哪个比较方便?自然是枪,若非是武艺高强的,一般都会是这样的结局。

    但是打战就是这样,没有公平和不公平,对于任何一个士兵来说,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将自己眼前的敌人杀死,保护自己的生命。

    混战没有什么技巧,只要做到眼明手快就对了,武功高强在这个时候发挥不出什么威力来的。

    打了也不知道多长的时间,只知道天都黑了,冬天的夜晚都是来临得很早,而且很急。

    双方都已经杀红了眼,什么也顾不得了,这一片平原,地域辽阔,足够他们几十万大军相互冲杀的了。

    天黑得很彻底了,几乎已经伸手不见五指,这种时候打战绝对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但是清军好不容易在今天第一次与明军打成了这个模样,自然不会放弃,他们还想要再努力一把,如果现在收兵,毫无疑问的,对面肯定又会组织那个让人恐怖的三眼铳队伍了。

    又坚持了一个多时辰,实在是没有办法打了,清军没有办法,只能够下令撤兵,在距离明君大营两里的地方驻扎了下来。

    罗德曼其实早就不想打了,他们的优势是火器,如果不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而用自己的劣势去和别人的优势打,那肯定是将领脑袋锈逗了。罗德曼只不过没有办法才出此下策的,他刚好需要时间休整。

    他率领着队伍回到了自己的营地,看了看这地方一片狼藉,不由得有些难过,同时也害怕张雷追究责任,但是现在事情已经造成了,后悔是没有用的,唯一能够做的就是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面好好表现。

    他下令下面的人将伤亡都统计过来,过了一会儿,他发觉自己今天居然损失了四万多人,这是一个很大的数字了,只不过才打了半天而已,经过了这么长的时间,和清军大半年的打战损耗,人数已经不足二十万了。

    “今天这仗打得真是窝囊,明天一定要找回面子来不可。”罗德曼这样对李自成说,经过今天李自成救了罗德曼一命这件事情,两个人的关系似乎好了很多。回来之后两人都是呆在同一顶帐篷里面的。

    下面的人打了一天了,什么都还没有吃,罗德曼便下令让他们将在这里牺牲了的兄弟们都埋了,那些清军的尸体全部就堆放在一起烧了,然后又下令把那些马匹都杀来烤了吃,倒是让大家都饱餐了一顿。

    到了第二天早上的时候,罗德曼自然不敢放松,有了昨天的教训,他今天开始变得非常谨慎了,生怕出了什么意外。

    清军同样也不敢再像昨天那样轻举妄动了,这一个晚上他们可想不出什么好的计策来了,只能够打一场硬仗。

    双方摆开阵势,就这样你来我往,但是因为昨天清军取得了长久以来对明军的最大的胜利,所以他们都显得很是兴奋,士气高涨,再看看明军士兵,他们这一路走来没有哪一场战斗是失败的,而昨天却打成了那个样子,自然是垂头丧气,斗志似乎都被打散了。

    但是过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他们的自信心就已经回来了,打地清军节节败退,当然除了武器和阵形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张雷带着一支人马出现在了他们的视线之中。

    张雷是从陆路直接过来的,遵循着雪地上面大军前进的足迹,终于在这里遇见了清军,当看到自己的军队正在和清军打仗,张雷当机立断派人去联系上了罗德曼,双方商量好了计策,一起对清军进行了夹攻。经过了一天多的时间,清军终于抵挡不住双方的进攻,开始溃逃了,人数已经去了九成,只不过剩下了一些主要的人员仓皇逃窜。

    张雷他们也不去管,带着人与罗德曼他们合兵一处,张雷重新拿到了整个军队的指挥权。而李自成的队伍现在也已经不多了,他知道如果现在南下回去的话,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人消灭,而跟在张雷的身边或许还有机会保命。

    如此令横行中原十几年的流寇一扫而空,更给头疼的敌人满清添上这么大的麻烦,神来之笔般的处理方式令朝廷上下瞠目结舌。崇祯帝不知道该如何评说,而原先一个劲要收拾张雷的周延儒之流纷纷闭嘴,转而开始担忧李自成会与满清兵合一处,壮大力量增加压力,总而言之就是张雷不对!

    张雷懒得跟他们啰嗦,他率领主力回撤,然后从山东登州坐船与海军陆战队一起登陆朝鲜。(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章 进军盛京

    公元一三八八年,高丽国王派都统使李成桂进攻辽东,李成桂从鸭绿江边威化岛回兵占领首都开城并发动政变。一三九二年,废黜高丽国王,自立为王,并改国号为朝鲜,定都汉阳(今韩国首尔),史称朝鲜王朝。后来的李氏朝鲜继续长期是中国各王朝的附属国。

    朝鲜王朝实行推崇儒学、排斥佛教的政策。对中国采取事大主义。从一四一六年至一四四九年年,朝鲜在鸭绿江东岸地区设置“西北四郡”,在图们江南岸地区设置“东北六镇”,将一部分建州女真驱赶到了中国境内,其中包括努尔哈赤的祖先猛哥帖木耳。一五九二年,日本的丰臣秀吉派兵十六万第一次侵入朝鲜,一度占领汉阳和平壤。朝鲜国王李昖屡次遣使向宗主国明朝求援,明朝派军援朝。一五九三年,明朝和日本开始议和。一五九七年,日本的丰臣秀吉再派水陆两军约十七万人第二次侵入朝鲜,经朝鲜求援,明朝再援朝鲜。一五九八年,日军被击退。朝鲜史称“壬辰倭乱”,中国称“万历朝鲜战争”。一六一八年,明朝和后金作战,朝鲜派兵协助明朝。一六二三年,朝鲜内部政变,擅自废黜国王李珲。大明登莱巡抚袁可立严辞主张“待中国更立”。一六三六年,后金攻占朝鲜全境,朝鲜国王李倧投降,改向后金朝贡,成为清朝的附属国。

    得知了张雷带领二十多万大军登陆朝鲜,朝鲜国王李倧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边境来迎接。

    张雷看到李倧带着整个文武百官来到边境,不由得笑了。看来这朝鲜还是习惯明朝的管辖啊。那些鞑子连管个附庸国都如此不得人心。

    “我是张雷。大明朝驸马,见过国王陛下。”张雷来到李倧的面前,双手抱拳微微鞠躬说道,虽然只不过是一个附庸国,但是好歹也还是一个国王,必要的礼节还是有的。

    李倧笑了,说道:“哎呀,天朝上国的使者。我们已经盼望了你们很长的时间,希望天朝上国的神军能够帮助朝鲜打败满清的侵略者。我李倧在这里向你们表示感谢。”

    “我这次过来就是和国王你商量这件事情的,不过在这里谈事情可不是什么好地方,要不咱们就……”张雷说道。

    李倧马上醒悟过来,这里正是大明帝国,满清帝国还有朝鲜三个国家的交界之处,再加上如今东风凌烈,确实不是谈论的好地方,于是赶紧说道:“你看你看我,见了上国使节。都高兴得忘乎所以了,真是罪过罪过。听说你们要来,其实早就已经为你们准备好了住处,你们还请随我来。”

    于是在李倧的带领之下,一行人都跟随着他往朝鲜的平壤而去。

    一路上,明朝的军队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看着朝鲜百姓那真诚的笑脸,张雷顿时就觉得自己做的这一切都是非常值得的。而跟随着而来的李自成似乎也受到了这个场景的感化,脸上露出了微微的笑容,张雷看在眼里,喜在心上。

    当然,单单就张雷率兵进入朝鲜这一件事情来说,属于几家欢喜几家愁,欢喜的是朝鲜的李氏王朝,他们有望拜托清朝的控制。而愁的有两家,一家自然就是接连在张雷手中吃瘪的皇太极一系了,而另外一家却是崇祯。没错,就是崇祯,得知张雷在北边接连力挫了满清的士兵,他是十分高兴的,但是张雷进入朝鲜这件事情却在朝野上下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大家都认为现在国内的动乱都还没有平顶,马上就率军进入朝鲜,这是舍本逐末的做法,下面大臣自然也是对张雷各种指责,将他贬低得一无是处。为此,崇祯给张雷下旨,让他回国,张雷怎么会去理会他,只回了一句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就不再理他了。崇祯虽然是气愤,甚至是满腔怒火,但是也无可奈何。他可不是宋高宗,身边也没有秦桧,敢连下十二道金牌将他给召回来。

    而此时,正是张献忠得意的时候。正月二十五日张献忠攻打蕲州。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暗通张献忠,为内应导其军攻城。知州许文岐开炮,打死许多义军。夜半,下大雪,张献忠攻破西门入城,文岐与指挥岳璧被俘死。三月,二十五日,张献忠自蕲州率军攻入黄州,同知朱统鎙御之,死于阵。黄州居民多弃家而逃。黄冈知县孙自一、县丞吴文燮、卫指挥郭以重俱死。克黄州周围各县。

    当然,这都是老惯犯了,在这一段时间里面,又有人成立了新的造反组织,这个人来自屡次在张雷后面捡便宜的那个左良玉的军队。起因是左良玉军多降兵叛卒,桀悍不驯。在崇祯十六年三月,裨将王允成为乱首,拥兵十余万,自九江而下,破建德,劫池阳,泊舟于三山、荻港,尽夺民船以载兵。都御史李邦华草檄告左良玉,并用九江库银十五万两饷之,而身入其军慰劳,左良玉军稍安。

    局势动荡,崇祯也是广开言路,期望能够想出办法来。

    三月十四,大学士吴甡奏陈集兵措饷。他说:今日集兵措饷,必巩固江南,乃可恢复江北,则武昌九江其要冲。贼精兵不下二、三十万,我兵非十万不能争锋。孙传庭败余,收拾残卒无几,须俟虏退后,边镇援兵调赴秦中,听孙传庭选调剿寇。兵力为少厚。臣宜道金陵,急趋九江、武昌,相机进止,且可调集兵饷,接济江北。黔督提并秦、蜀、晋、豫、应、皖、江淮各抚镇兵扼险。崇祯帝从其议,遂议设标兵二万。

    不久之后,兵部右侍郎倪元璐奏陈时政。他说:今之本谋存乎主术。力行仁义,提振纪纲,爱惜人才。崇尚气节。定心志。一议论:信诏令。慎刑赏,其下则竭忠毕力,惟敌是求,如此何患大功不成,太平无日!臣沿途凡遇兵将,辄称敌实难杀,而遇难民,皆云敌实可图。盖兵将见形,难民见情。凡称铁骑精兵绵亘数十里,冲突飘忽所向无前者,形也;兵将见而震之,真敌无几,辽人过多,又敌人归营,散涣疏略,夜即淫酣,弢弓熟寐。又中怯畏死,稍失利即合营痛哭。又辽人每陵西虏。心志不咸者,此其情也,难民入敌中而知之。夫攻形用力,攻情用谋,今行间诸臣,乌有能用谋。一为掩伏侦间之事者,寡不可御众,弱不可御强。虽零捷时有而大获无闻,防守有余而剿击不足,非不用力,势使然也。至于我兵情形,惟见单弱。臣至淮上,此天下重镇,乃抚院标兵不满三千,每日兵饷不过五分。抚臣史可法,最称忠勇,当敌攻淮北,亦仅画河而守,遏敌南渡。济南、德州土兵皆不满千,山东标兵亦仅三千,其饷皆同淮上。所见应天、浙江、江西援兵,皆无马甲。饷有不足四分的。总兵唐通,今之名将,统兵不满三千,曾对臣言:亦不任杀敌。竭天下之财以养兵,而兵饥如此,宜乎兵多,乃饷薄而兵少又如此。臣诚不知其敌。今敌分东、西二路,东路谍至青县大城,西路谍从定州移方顺桥稍西。臣度其必俟两帜相望,西路从保定突冲良、涿,转掠过东,合营出口。宜及敌未合,尽集各路兵并攻东路。勿击首尾,避其锋悍,制奇设伏,直捣中坚。凡敌辎重难民,率居中坚,猝击冲之,难民必乱,势成破竹。东路既溃,则两路自不敢东,势不得不趋固、龙二关,罣于险阻,于是合山西、宣大、保定三路重兵,遮追夹击,亦可得志。如此庶成大创,去不复来。今敌分兵亦与俱分,恐敌合兵不得复合。敌势并力奋死,即遂翻然枕席上过,孰复有谁何者乎!臣度辽人报功,以夺回难民牲口,张皇露布,此于九牛一毛何损,急须传饬,方今御寇机宜,在于足财安民。以臣愚见,督抚行军,必假利柄,一切屯铸鹾榷之务,悉听便宜。所称满用满钱,胜气自出。昔宋边将家属皆食于县官,市租榷税,悉捐予之。凡将皆有黄金享士,牛酒稿师。终宋之世,名将如云。职此之故,驭将之法,必使难贵易富,贵极必骄,富极必勇。伏候圣裁。

    话分两头,各表一段。张雷知道朝廷里面的那群人现在肯定是在说自己的坏话,但是他是从来都不会在意这些罢了,那些人纯属吃饱了没事干,空谈误国四个字就是为这种人准备的。张雷依旧是我行我素,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也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更知道自己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那就足够了,自从他招募士兵训练新军开始他就决定了要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拯救这个国家,就连崇祯的话也不打算听了。

    几十万人马在平壤距离皇宫不到二十里的军营里面驻扎了下来,在张雷的支持之下,李倧将所有的清朝廷的力量全部都驱赶了出去,清军虽然很是气愤,但是在张雷的威胁之下也不得不照做,就这样,经过了半个月的努力,李倧将清朝廷的势力全部都驱赶出了朝鲜,然后在张雷的怂恿之下上书崇祯表示愿意向明朝廷俯首称臣。

    接到李倧的投降文书,崇祯显得十分高兴,这是为他长脸的一件事情,对张雷的仇视在这一刻也感觉淡了一些。

    在平壤的朝鲜皇宫,张雷与李倧在书房里面商量怎么样来对抗清军,张雷早已经打定了主意,要将满清鞑子给彻底剿灭,和之前的大和民族一样,根本就不需要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不过原因可能有些不一样,张雷剿灭大和民族的原因是这个民族似乎是自打娘胎出来就带着无数龌龊的品质,比如说出尔反尔比如说自大愚蠢。而张雷剿灭鞑子的原因则是,这是一个目光短浅的民族,一个顽固不化的民族,一个野蛮的民族,留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是一个祸害。

    根据张雷和李倧两个人所商量的对策,李倧举全国上下所有的兵力在丹东——临江一线布防,不需要进攻,张雷对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让清军继续进入朝鲜就行。而张雷则带着人出朝鲜从呼和浩特往西南方向进军,一路直奔沈阳而去,务必要给清军造成尽可能的杀伤。

    此时已经是三月,草原上的雪开始融化了,有了这些雪水的滋润,牧草长得很是丰茂,绿油油地看起来都特别舒心。但是在张雷的数十万大军走过之后,就算是再好的草地也是被糟蹋的命。

    而在盛京,多尔衮接连接到第二波军队也失败了的消息,差一点就要气死,他努力克制自己,他绝对不能够倒下,现在朝廷的所有的事情都是他在处理,如果他现在倒下了,那朝廷就真的会一蹶不振了,除了他之外,皇太极的儿子都还没有长大。

    这一日,他突然之间接到了皇太极的命令,让他赶快进宫,他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是知觉告诉他肯定不会是什么好事情。他不敢怠慢,收拾好东西就火急火燎地赶了过去。

    “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还没有进入房间之前,多尔衮看到了硕塞,于是赶紧问道。

    硕塞小声的说:“皇叔,不知道是谁把前线的消息告诉了皇阿玛,今天早上皇阿玛就为了这件事情昏迷过去三次,好像病情又加重了。”

    “谁说的?你不是在这里面吗?怎么你都不拦着?”多尔衮着急地说道。

    硕塞辩解说道:“这不能够怪我啊,当时太医让我出去端药去了,等我回来的时候皇阿玛就已经那样了,我问了这里的丫鬟,都说没人来,真是见了鬼了,没人进来那是谁把消息告诉皇阿玛的?”(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一章 战场的真相

    “肯定有人进来了,又出去了,而且皇上也吩咐过这里的丫鬟了,看来皇兄是早就已经有所察觉了,所以趁着这个机会找了个知情人进来问情况的。”多尔衮想了一会儿之后十分肯定地说道。

    硕塞皱了皱眉头,有些着急地说道:“那现在咱们怎么办?隐瞒自然是没办法隐瞒下去的了,但是我又担心皇阿玛的身体……”

    多尔衮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不要担心这个问题,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皇兄可是一个真真正正的汉子。”

    就在这个时候,里面传来了皇太极的声音:“多尔衮来了吗?”

    多尔衮又看了硕塞一眼,示意他不要担心,然后马上接过话头说道:“来了来了,皇兄今天感觉怎么样?好点了吗?”

    皇太极叹了一口气,说道:“还不是那个老样子,今天叫你过来也就是想让你老老实实告诉朕,他们说的是不是都是真的?”

    “皇兄都知道了什么?”多尔衮并没有马上回话,而是反问道,他必须要确认皇太极都知道了一些什么,否则恐怕自己说漏了嘴,那就真的是惨了。

    皇太极问道:“我们是不是在外面打了败仗?”

    “是。对手是张雷,他有几十万大军。”皇太极刚刚问完,多尔衮马上就直接回答说道,这个东西既然皇太极已经知道了再否认也就没有什么用了。

    皇太极又问道:“现在到底是什么情况了?如实说吧,你知道的,就算是你现在不告诉朕那朕也会通过其他的办法问到的。”

    “既然如此,那我就把所有的都告诉皇兄吧,没错,上一次我过来的时候就是想告诉皇兄这件事情的,但是后来想了想还是没有说了,恐怕皇兄听了心里面着急。我派军出去,想要重新将张雷打败。夺回控制权,但是虽然在前期取得了一些成绩,后来还是被打败了,随后张雷率领几十万大军进入了朝鲜,现在朝鲜已经向明廷效忠。”多尔衮说。

    “这些见风使舵的墙头草。”听说朝鲜又向明朝效忠了,皇太极激动起来,大声地说。然后可能引起了情绪的波动,脸涨得通红,剧烈地咳嗽起来。

    多尔衮赶紧到身边来帮他捋了捋,说道:“皇兄不要激动,不要激动,咱们好好说。”

    过了好一会儿的时间。皇太极的心情才平复了下来,问道:“接下来呢,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咱们的人还在和张雷打?”

    “嗯,还在打,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他率领众多军队一路朝我们这里过来了,咱们现在正在积极想办法呢。”多尔衮说道。

    皇太极笑了。笑得莫名其妙,多尔衮还以为他是受刺激了呢,两人都不说话,皇太极笑了好一会儿才停止下来,他说道:“这么多年来,咱们一直都是追着明军打,现在终于换过来了,我们也开始被他们追着打。这变化还真的是有够快的啊,居然还被他给打到家里面来了,好本事啊好本事,大家都有好本事。叶布舒呢?”

    “他……死了。”多尔衮说。

    皇太极瞪大了眼睛,挣扎着要坐起来,多尔衮赶紧走过来扶着他。

    “不要这样,皇兄。现在咱们都在等着你好起来,率领着我们和张雷打仗。所以现在皇兄什么事情都不用管,安心养病吧。”多尔衮说。

    皇太极微微摇头,说道:“没用的。我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不会好起来的了,看来我们得商议一下继任者的问题了。”

    “皇兄不要说这些胡话,你一定会好起来的,你还年轻啊,外面的事情就让下面的人去做,你好好养病,一定会好起来的。”多尔衮说道。

    皇太极也没有什么其他的好说的了,实际上他也不愿意现在就重新任命新皇帝,若是以后身体真的好了起来,那自己的这个皇帝可真的就是自己送出去的,那感觉活着估计还不如死了好。

    “好了,朕已经知道了,你出去吧,以后有什么情况就直接进来告诉朕吧。”皇太极说。

    多尔衮点点头,又嘱咐了几句让他好好养伤之类的话,然后站起来就往外面走去,到了门口,硕塞关心地问道:“皇阿玛的情况怎么样了?”

    “情绪有些不稳定,你好好照顾他吧,让他放心,打仗的事情就交给我吧,咱们大清朝打仗还从来就没有怕过谁,这张雷他就算是再嚣张也是个半路出家的家伙,靠着点火器先进才造成了现在这样的局面,算了不说了,你进去看着吧。”多尔衮也不愿意说太多,于是嘱咐了硕塞之后便走了。

    硕塞进去之后,皇太极朝他找了招手,说道:“你过来。”

    硕塞来到皇太极的床边跪下来,整个身体看起来比床就高出来一个头,他说道:“皇阿玛不用担心,过不了多久就会好起来的,皇叔也是个打仗的人才,他肯定能够应付眼前的局面的。”

    “这个我都知道,你就不用说这么多了,咱们父子两个,来说说话吧。你的大哥,豪格,还有你的四哥,都是死在这个张雷的手上,而你的二哥和三哥又走得早,朕的儿子里面,你是做大的一个了。”皇太极说。

    硕塞摸不清楚皇太极到底要说什么,也不敢随便说话,只能接口说道:“嗯,是。”

    皇太极又说:“你出生之后没过多久,你的母亲就离开你了(被赐给大臣为妻),不过你也争气,也能够看得出来,你和你的那些哥哥一样,对于打战很有天赋,这让朕很是欣慰。咱们是靠着战马打天下,作为一个旗人,必然要有强大的战斗力。但是治理国家不一样,治理国家不仅仅是依靠一个人的力量就能够行得通的。朕给你说个故事吧。刘邦称帝后,韩信被刘邦封为楚王,不久,刘邦接到密告,说韩信接纳了项羽的旧部钟离昧,准备谋反。于是,他采用谋士陈平的计策,假称自己准备巡游云梦泽,要诸侯前往陈地相会。韩信知道后,杀了钟离昧来到陈地见刘邦,刘邦便下令将韩信逮捕。押回洛阳。回到洛阳后,刘邦知道韩信并没谋反的事,又想起他过去的战功,便把他贬为淮yīn侯。韩信心中十分不满;但也无可奈何。刘邦知道韩信的心思,有一天把韩信召进宫中闲谈,与韩信讨论各位将领才能的大小。刘邦问道:‘像我自己一样的能统帅多少士兵?’韩信说:‘陛下你只不过能统帅十万人。’刘邦说:‘那对你来说你能统帅多少呢?’韩信回答道:‘我统帅的士兵越多越好。’刘邦笑道:‘你统帅士兵越多越好,那为什么被我所控制?’韩信说:‘陛下不能统帅士兵,但善于带领将领,这就是韩信我之所以被陛下你所控制的原因了。并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们努力后所能达到的。’”

    “这就是《史记淮yīn侯列传》里面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的典故。”硕塞说道,作为皇室宗亲,必然饱读诗书,这些自然是知道的。

    皇太极说道:“没错,所以说,你们打战都很厉害,这一点朕很欣慰,但是治理国家,统帅将领的本事,是从娘胎里面带出来的,这一点谁也改变不了。你知道朕和你说这些话意味着什么吗?”

    硕塞摇了摇头,说道:“儿臣不知。”现在这个情况,就算是知道也不敢说。

    皇太极看了他一眼,说道:“你有一点朕很是欣赏,你知道什么话应该说什么话不应该说,这个本事在以后会给你带来好运的。好了,你去帮朕拿笔和纸来,还有朕的印章。”

    “嗯。”皇太极要做什么硕塞似乎隐隐约约能够猜到一些什么,但是却不敢确定,只能够听从皇太极的吩咐去拿了笔墨纸砚来,在床上帮他摆了一张小桌子,然后便去磨墨。

    等墨磨好了,皇太极便让他出去,然后再写了一些东西,过了小半个时辰才让他进去。笔墨纸砚还在,只不过皇太极写的东西却藏起来了。

    “拿下去吧,然后出去,朕有些困乏了。”皇太极说。

    于是硕塞就出去了,却意外地遇到了多尔衮,他不由得问道:“皇叔,你怎么还没回去吗?”

    多尔衮说道:“回去了,刚刚又过来了,想要和皇兄商量一些事情。”

    硕塞说道:“皇叔要商量的事情很重要吗?皇阿玛刚刚才睡下,他现在情绪好像不太稳定,如果可以的话还是等皇阿玛睡醒过来之后再说吧。”

    “看来也只好这样了,那等皇兄醒过来的时候你派人到我那里去告诉我一声吧。”多尔衮叹了一口气说道,看来来的还真不是时候。

    硕塞说道:“麻烦皇叔白跑一趟了,还有,外面打仗的事情还多多拜托皇叔了,等皇阿玛好些了之后皇叔就不会这样幸苦了。”

    “行了行了,那些事情都是细枝末节,不足为道,这大清不还有我们的一份么?为皇上分忧是我们做臣子的责任。”多尔衮说道。(未完待续。)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三百五十二章 储君

    对于多尔衮的这话,硕塞总觉得怪怪的,好像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但是具体哪里不对又不上来,一直到多尔衮和他打招呼人都走了之后似乎才有了那么一点点的头绪。

    他暂时住在皇太极旁边的一个房间里面,这是为了在最快的时间里面听到皇太极的召唤而赶过来。

    再张雷,他可不知道皇太极生病了,只是这一路往沈阳的时候,只有那些见都没见过的人来和他们打,叶布舒已经被杀死了,豪格也死了,皇太极也没有亲征,甚至连接触过的多尔衮也没有再见到过了,这让他很是疑惑,不过疑惑归疑惑,仗还是要打的。没有那些个打战人才来指挥,张雷在人数和装备都超过清军的情况下,几乎是无往不利。

    很快,他率领着大军就已经来到了长chūn。长chūn地处东北边陲。在距今两千多年以前,是北方肃慎族生活过的地方。汉至西晋为夫余国属地。其后,为高句丽辖境。唐代中后期,属渤海扶余府。辽属东京道黄龙府。金归上京路隆安府。元属辽阳行省开元路。明代在长chūn设立其塔木卫、亦东河卫、木古河卫。此时,张雷他们距离盛京只有不到五百里,已经很近很近了。

    消息传到盛京,朝野震动,多尔衮下令盛京戒严,将南边对明军攻击的士兵全部都抽调回来,多尔衮决定用所有的力量与张雷决一死战,他要御驾亲征。

    然而,就在他准备出发的时候,却突然之间听到了一个噩耗,皇太极快不行了!

    仗已经打了大半年,皇太极也病了大半年,虽然没有好起来,但是也还算是情绪稳定,现在多尔衮决定亲征的时候。却突然传来消息皇太极快要不行了,这还怎么得了?他只能够临时派遣将领前阻止张雷,而人却留下来,连铠甲都没有脱下来就急急忙忙地从出发的地点赶往皇宫里面。

    皇宫里面似乎比平时要热闹一些,多尔衮在路上就看到了好多朝廷官员和皇亲国戚,有烈亲王代善,镇国勤敏公阿拜。敏亲王阿巴泰,三等奉国将军巴布泰,英亲王阿济格,奉恩将军赖慕布,豫亲王多铎,基上除了死的几个。还有一个在牢里面的,一个贬为平民的,其他的都来了。

    “皇叔来了。”看到多尔衮疾步往这边过来,硕塞赶紧迎接了上。

    因为走得太急了,身上的盔甲也有些沉重,所以多尔衮显得有些喘气,他问道:“皇兄的情况怎么样了?太医呢?”

    硕塞道:“所有的太医都过来了。各位皇叔也都来了,还有皇弟们也都过来了,还有一些得到消息的朝廷大臣。”

    “嗯,大家都在,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赶紧进吧。”多尔衮。

    当身穿盔甲的多尔衮在硕塞的陪同下进到房间里面的时候,顿时就成为了全场的焦点,多尔衮直接穿过众人来到皇太极的病床前。道:“皇兄。”

    “你穿这身是准备做什么?”皇太极问道。按照规矩,任何人在不经过皇上的允许是不能够装备武器铠甲进入皇宫的。

    多尔衮道:“我是在训练场得到消息的,身上的这衣服都还来不及换就直接过来了。我原就要带领大军出征了,准备和张雷决一死战。”

    “这段时间真的是辛苦你了。”皇太极。

    “应该的。”多尔衮。

    皇太极:“你看我这身子骨,确实是不行了,人老了,病来如山倒。这一病就把之前所有的毛病都给带出来看,看起来是好不了的了,今天让大家过来,就是想让你们看。这储君的问题。”尽管不愿意承认,不愿意面对这个事情,但是为了这个国家,为了朝廷,他也不得不做这样的决定了。

    多尔衮道:“不会的,皇兄一定会好起来的,不要想那么多,一定会没事的。”

    “行了行了,你就不要那些话来安慰朕了,朕的身体自己知道,真的是已经一天不如一天了,再拖下也好不了的。现在所有的事情都压在你一个人的身上,你也很累吧。国不可一rì无君,现在又是国难当头,还是选一个新皇帝出来吧,朕就不占着这个位置了。”皇太极。

    这话一完,周围所有的人都是哗然一片,原来今天是要拥立新皇帝了,顿时心里面都紧张了起来,目不转睛地盯着皇太极看。硕塞想起皇太极不久之前和自己谈论韩信的故事,再想到拿笔墨纸砚的事情,马上就恍然大悟了,皇太极肯定是已经写好了退位诏书,甚至可能已经任命好了新皇帝,今天就是准备要来宣布的。

    除了看皇太极之外,大家更加关注的却是多尔衮,皇太极在重病的情况之下任命多尔衮处理朝政就似乎已经向天下人昭示了,除了皇太极之外,多尔衮是真正掌握实权的人物。

    来,一直以来皇太极都把大皇子豪格带在身边,豪格也确实争气,战功赫赫,皇太极的任何一个意思他都能够心领神会,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等皇太极驾崩之后,新皇帝必然就是他豪格了。可惜的是造化弄人,豪格还没有等到属于他的辉煌,就被张雷亲给杀死了。此后不管是权利还是智谋,在整个皇族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与多尔衮相抗衡,皇位花落谁家似乎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多尔衮面无表情,他抬起头来看这个房间里面的人,大家谁也不敢和他的眼神接触,纷纷低下头,如果按照顺序来排位的话,这里最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就是硕塞,但是他现在无权无势,如果让他当了皇帝,必然会是一个傀儡,大家都在期待,接下来皇太极到底会怎么安排。

    多尔衮道:“皇兄,设新皇还为时过早,不过设立储君应该还算是不错的选择,不知道皇兄有没有什么想法?”

    “嗯,储君,你最近这一段时间忙里忙外的,有没有帮朕留意一下朕的这些儿子里面,有没有谁拥有帝王之气的?”皇太极问道。

    他一开口马上就把范围锁定在了他的儿子里面,那也就是多尔衮是不在他的选择范围之内了。多尔衮依旧是面无表情,不过其他的人在听到这个消息之后确是心思不一,有的人不由得摇头叹息,他们来看好这多尔衮会当上皇帝,却没想到现在皇太极一下子就给否定了。而有的人却是依旧坚信,就算是皇太极不让多尔衮当这个皇帝,那多尔衮也肯定会是在今后一段很长的时间里面权力最大的人物。

    多尔衮道:“皇兄这话的还真的是让我为难,这种虚无缥缈的东西怎么可能做的数呢?咱们大清是在马背上得的天下,作为皇上,受万民敬仰,自然也应该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大英雄。要选择这储君,就应该按照这个标准来选,就算是咱们没有这样的少年英才,那也应该在众位皇子之中选择最有潜力的一位。”

    “你的对,其实朕也是这样想的,那按照你的想法朕的儿子里面谁有这个潜质呢?”皇太极问道。

    多尔衮沉默了,所有的人都不由得屏住了呼吸,现在这样的情况下面,很有可能多尔衮的选择就会成为皇太极的选择,那些皇子心里面既是期待又是忐忑,他们原是没有任何希望继承皇位的,因为有豪格和叶布舒两个人在,他们两个人在满人皇族当中是了不得的少年英才,其中的豪格是呼声最高的人,他要能力有能力,要权利有权利,是所有的皇子之中唯一能够在实力上面与多尔衮匹敌的人物,可惜的是他死了。其次就是叶布舒,他也是身经百战,虽然没有豪格那样让人瞩目,可也是有资格竞选皇帝的位置的,可惜的是也死了。接下来呢,接下来还有谁?除了这两个人之外,其他的人都还因为年纪太小而没有得到过锻炼的机会。

    过了好一会儿的时间,多尔衮道:“我觉得九皇子福临应该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他的话音一洛,整个屋子里面的人都沸腾了,福临,那个只有五岁六岁不到的小孩子,居然会是多尔衮眼睛里面觉得合适的新皇帝的人选,这怎么能够让大家不震惊?

    皇太极听到这个名字也是一愣,问道:“那你认为为什么福临有资格成为储君的人选?”

    “直觉。”多尔衮。

    大家对于他的这个法都是嗤之以鼻,很多人都在心里纷纷揣测,他肯定就是随便了一个人的名字,然后他选择了年纪比较小的那一个,因为这样就算是福临当上了皇帝,那整个帝国的权利还是掌握在他多尔衮中。

    虽然想是这样想,但是大家谁又敢当面拆穿多尔衮的yīn谋呢?现在唯一关注的就是皇太极的想法了,如果被他否定,那这个九皇子福临照样也不可能当上储君,不可能是新的大清帝国的皇帝。(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请到m阅读。

第三百五十三章 又见多尔衮

    皇太极没有继续说话,他看了看在这里站着的许多人,其中包括他的其他的儿子,比如说硕塞他们。

    接触到皇太极的眼神,硕塞大气也不敢出,低着头看着地下。

    而其他的人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多尔衮仅仅是依靠知觉就选出了大清的皇储,这未免也太草率了一点。

    接下来就要看这皇太极是什么态度了。

    毕竟这大清朝的江山还是他说了算,就算是多尔衮实力再强横他也不可能左右皇太极的想法。

    多尔衮在说完话之后,也沉默了,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整个屋子里面什么声音都听不见,寂静得可怕。

    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皇太极在沉默了很长的时间之后说道:“很好,那就他吧。人呢?让他过来。”

    孝庄文皇后按捺不住自己心中的喜悦之情,一下子就把福临给抱了起来,然后穿过重重人群来到了皇太极的病榻旁边,福临生于崇德三年戊寅正月三十日戌时,如今刚刚五岁半多一点。

    “来,到朕的身边来。”皇太极挪了挪位置,让福临站在自己身边的床上,看了看这个五岁多的孩子,他对多尔衮说:“你说的没错。”

    多尔衮点点头,说:“皇兄,福临身上就有那一股特质。”

    “嗯,那既然是这样,朕就宣布了吧,立爱新觉罗.福临为皇储,待朕百年之后,还望诸位大臣辅佐新皇。治理大清。”皇太极说。

    所有的人都跪在了地上。大声地说道:“天佑大清。福泽万民,功在千秋,利于万代。”

    于是一群人开始议论起突然之间就炙手可热的福临来,那福临哪里见过这么大的阵仗,惊慌得一下子就哭了起来,孝庄文皇后赶紧把他交给身后的福临的乳母让她带下去。

    皇太极看了他一眼,然后说道:“好了,没有什么事情了。朕也有些困乏了,你们都出去吧,硕塞,你留下来。”

    大家都鱼贯而出,硕塞留了下来。等他们全部走了之后,皇太极招了招手说道:“过来,坐到朕的身边来。”

    硕塞按照他的吩咐坐了,皇太极说道:“皇阿玛这样做,你能不能理解?”

    硕塞不说话,摇了摇头。

    皇太极叹了一口气。说道:“在你们兄弟当中,按照长幼次序。你是理所当然的储君,但是你知道,一旦你当上了储君,那恐怕多尔衮就要找你的麻烦了,你明白吗?你看看刚才他是怎么表现的,直接一开口就说福临,显然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如今他掌握大权,这些你都应该知道了,现在还只不过是立了储君,以后的事情还很难说,但是不管怎么样,朕都希望你们兄弟能够和睦,希望整个爱新觉罗家能够团结,这样才能够度过眼前的难关,等到入了关,这全天下都是我们的。”

    “儿臣都知道,皇阿玛歇息吧,儿臣这就先出去了。”虽然话是这么说,但是硕塞心里面还是非常不舒服的,只不过他没有表现出来罢了,皇太极也知道,听他这么说,便道:“帮朕把笔墨纸砚都拿过来吧,朕还要写一些东西。”硕塞帮他把东西拿过来,又磨好了墨,便一言不发地走了,临出门的时候,皇太极说:“以后记得,喜怒不形于色,方能不让人探知深浅。”硕塞整个人身形一顿,然后走出去把门关好。

    等硕塞出去之后,皇太极又写了好几样东西,都放在自己的枕头下面,然后才倒下去睡了。

    多尔衮一出门之后就面无表情,对于其他的过来的人似乎视而不见,碰壁的人多了之后,大家都市区了,不敢再去和他说话。而孝庄文皇后和福临的乳母带着福临却是急匆匆地往后宫去了。

    今天最意外的就要数孝庄文皇后了,她没有想到最大的惊喜落在了自己的手上,福临居然一跃成为了大清的储君,这实在是太如梦似幻了一些。正所谓母凭子贵,现在她孝庄文皇后的地位顿时就水涨船高了。

    她之所以急匆匆地就赶回来,是为了要给准皇帝福临上几堂礼仪课,他必须要开始转变,成为一个合格的皇帝继承人了。

    多尔衮再一次出发了,他必须要去前线了,耽误了这么一点点对于他来说根本就没有必要的时间,随后他的行程还是没有任何的改变。

    张雷并不知道发生的这些事情,从电视里面还有历史书里面他对于清朝前期的历史只知道1644年入关的时候的皇帝是福临,也就是顺治,康熙他爹。入关了之后就是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

    所谓扬州十日公元1645年,清兵在多铎的率领下,分兵亳州、徐州两路,向南推进,势如破竹,迅速占领了徐州、亳州、盱眙,并乘势下淮安,夺泗州,渡淮河。四月十九日,明将许定国引多铎师至扬州,扬州被清水陆各军重围。守将史可法统率军民,坚守孤城,同时,向弘光皇帝求援,弘光不应,扬州告急,四月二十一日,明总兵李栖凤、监军副使高岐凤拔营出降,形势更为危急。史可法等坚守至四月二十五日,终因弹尽粮绝,被清兵攻破。史可法自刎不果而被俘。在多铎百般的诱降时,史可法斩钉截铁地说道:“城存与存,城亡与亡。我头可断,而态不可屈”,结果惨遭杀害。史可法的部下在这种情形下,仍率余部继续鏖战,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清军占领扬州后,纵兵屠掠,十日封刀,史称“扬州十日”。“烟花三月下扬州”,几世繁华的扬州城是时“堆尸贮积,手足相枕,血入水碧赭,化为五色,塘为之平”、“前后左右,处处焚灼”。死难者八十万人。

    清顺治二年(1645年(乙酉年))闰六月十三日,剃发令下,群众开始酝酿反抗。清军浙江嘉定知县强制剃发,起义顿时爆发。城郊居民一呼而起,打败来剿清军。人民公推黄淳耀、侯峒曾出面领导抗满。降将李成栋率满兵猛攻,城中居民冒雨奋战,坚守不屈。清军用大炮轰城,始得攻入。侯峒曾投河死,黄淳耀自缢,城中无一人投降。残暴的清军忿而屠城,杀两万余人后弃城而去。次日朱瑛又率众入城,组织抗清,旋败,再遭清军屠杀。八月十六日明将吴之藩起兵,反攻嘉定,亦败,嘉定第三次遭屠城。史称“嘉定三屠”。多铎统军占领]南京[,中国弘光朝廷覆亡。同年六月,南明降臣钱谦益,赵之龙等向多铎献策曰:“吴下民风柔弱,飞檄可定,无须用兵。”清国乃于六月十五日颁诏书往江南曰:“……削发一事,本朝已相沿成俗,尔等毋得不遵法度。……凡不随本朝制度者,杀无赦。”然而“削发令”一下,所谓“民风柔弱”的江南民众的反抗怒火,却在松江,昆山,苏州,嘉兴,绍兴,江阴等地熊熊燃烧。反抗满清暴行最为惨烈的嘉定遭到清军三番屠杀(六月十三、六月十四、八月十六),史称“嘉定三屠”。

    张雷之所以现在这么紧急地要灭满清,除了之前的一系列原因之外,就是要阻止“扬州十日”和“嘉定三屠”两件惨案的发生。

    过了不久之后,他已经来到了距离盛京不到一百里的地方,这一点距离对于他们来说几天就能够到达,等攻破了盛京,让皇太极投降,这个大清朝就覆灭了。

    当然,说起来就一句话的事情,但是实际上做起来可能还是比较困难的,而这个困难来自于清军越来越猛烈的抵抗。

    而在不久之后,他便迎来了另外一波清朝的大军,这一路上面来已经不知道遇见过多少这样的军队了,不过都被他们的人给一一打退了,如今又遇见了一波,大家都没当回事。

    张雷他们不慌不忙地摆开阵势,准备大打一场,张雷却发现,对面领头的人却是很久都没有见过面的多尔衮,不由得冷笑了起来,看来这些大人物终于还是按捺不住自己的寂寞,亲自跳出来了。

    当然,张雷可不会傻乎乎地走到他的面前去,还没等多尔衮他们来到前面,张雷就已经下令开炮了,之前一路上来他都是这么干的,利用超长的射击距离,在还没有和对手接触的时候就建立起自己的优势,这就是他一直以来获胜的一个关键因素。

    多尔衮虽然知道这张雷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但是却没想到双方还隔着这么远他就已经展开了如此猛烈的攻势,此时此刻,张雷的军队都还没进入铜炮的射程。

    但是没办法,想要张雷打那就必须要到张雷前面去,多尔衮亲自率领着骑兵队伍,手里拿着长矛,往张雷他们冲了过来。

    对于骑兵冲锋,张雷他们已经见得多了,因此也就不再像之前那样惧怕,士兵们专注地坐着自己的事情,根本就没有一个人露出不一样的表情来。(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四章 驾崩

    多尔衮和张雷已经不是第一次打交道了,因此对于张雷的作战方式他已经清楚得很。

    其实说实在话真的要追究起张雷的作战方式来,无非就是快,快速地排兵布阵,快速地攻击,正所谓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张雷不需要耍什么技巧,强大的武器杀伤力再配上快速的反应,从而发挥出“快”字诀的真正威力。

    因此,要想打破他的“快”,就必须要“以快制快”,只需要将张雷的固定阵形打乱,那张雷的阵形就不会产生效果了,至少对于清军来说危害不会有那么大了。

    所以多尔衮毫不犹豫地冲了,带着大清帝国引以为豪的骑兵开始了冲锋,他以为只要自己冲到了张雷的面前,只要自己能够将他们的阵形全部打乱,那自己后面的军队就可以冲上来了,肉搏战什么的他可是从来就没有惧怕过任何敌人。

    但是他似乎忽略了,和张雷打了这么多次仗难道就没有一个人会知道冲锋吗?自然是有的,而且还有很多,但是那些人的冲锋都以失败告终——除了上一次数万战马成功地冲进了罗德曼组成的阵形之外。

    于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发生,冲锋的队形还在半路上就已经被打散了,不少的人都从战马上面掉落下来,然后摔死,少数幸运的人没死成也失去了战斗力。但是让张雷感觉到很不能够理解的事情却是,这多尔衮居然一点事情也没有,不光他没有受伤。连座下的战马都没有受到任何伤害。

    “撤。后撤。”看到这个情况。多尔衮不得不下令后撤,他已经没有办法继续追下去了。

    张雷不由得冷笑,只要不让你们冲到面前来,你们永远都只能吃瘪,这是命中注定的,装备上面的优势就是这么明显,就是这么简单而且有效。

    不过有一点事情多尔衮还是觉得做对了,那就是他们在冲锋的时候后面的大军往前面推进了不少的一段距离。至少张雷的先头部队已经能够进入铜炮的射程,这就可以了,其他的不说,如果连给张雷的军队带来伤害都做不到,那还打个什么劲。

    而张雷应对的方法更加爱简单而直接,让战神一号队伍后退,这也是老把戏了,战神一号那超远的射程优势必须要体现出来,否则的话那还花许多力气来增大射程做什么呢?

    在满清铜炮的射程内,张雷没有安排人员。而是让大家后退,任由他铜炮再厉害。打不到人也是白搭,正所谓敌进我退,就是这个道理。而清军也不是笨蛋,步兵撤走了,那还有枪兵,那些手持三眼铳的士兵成了他们的目标,但是三眼铳阵形一乱的话就发挥不出最大的威力了,不过这又有什么办法,后退不杀人总要比不后退和敌人拼命要好得多,杀人的前提是必须要保住自己的性命。

    于是张雷下令全军后撤,他从来不认为打仗的时候后撤就代表着认输,相反,只有一个懂得前进后退的将领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一味无脑往前冲的那不叫勇猛,那叫送死。

    而在多尔衮看来,张雷的这个做法就是认输的表现,于是他觉得自己现在是时候带着人往前面推进了,冲锋是不可能的,因为刚才的那一次冲锋他的损失实在是太大了。

    经过一天的时间,张雷他们后撤了十几里。当然张雷并不认为自己是打输了,因为在这一天的时间里面,他们杀死的清军比自己被清军打死的人数要多得多,这就够了,打战的输赢不是按照前进后退来计算的,而是按照损失来算了,在张雷的概念里面,谁的损失大谁就已经输了,这是没有任何争议的判定方式。

    多尔衮和张雷打了这一天,这才终于知道这一支军队的厉害,他们进退有序,各个兵种都是相辅相成的,简直就是铁板一块,想要各个击破那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只能够硬着头皮来打,到了晚上的时候,他不得不下令停止前进,他需要调整,不管是战术还是在心态上面都需要。必须要想一个办法打败张雷,否则的话他就要进攻盛京了,到了那个时候,大清朝就完了。

    张雷也下令休战,既然对手说不打了那他就不打,他这个人还是很好说话的,总不能别人都停战了还要硬拉着别人打,这不是他的作风,因为他不着急,他知道这样打下去清朝迟早要被他给消耗光,除非他们能够研究出更加先进的武器来,要知道在人数的损失上面,他张雷的损失还不到清军损失的十分之一,这是一个很强大的比例,清军死一百万人他才死十万人,问题是现在清军加起来都还不到一百万。

    多尔衮在想办法,但是任何的办法都被否定了,因为他除了用巨大的人力的消耗作为代价换回双方的贴近之外,想不到其他的能够对张雷军队造成巨大杀伤力的办法。

    但是没办法,就算是现在这样的情况对他很不利他也要打,他也不能够退缩,他还是要带领自己的军队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斗。但是事情似乎总在向着对他不利的方向发展,因为就在和张雷对打了几个月之后,八月初十,他接到了从盛京发过来的加急文书,皇太极已经于八月初九日驾崩了!让他赶回去处理丧事和主持朝政!

    当接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多尔衮当场就惊呆了,这皇太极怎么好好的在这个时候死去了呢?但是这是大事情,是比和张雷打仗还要大的事情,容不得他有半点的疏忽,他马上吩咐所有的人都坚守战线,不要贸然前进,但是死也不能够后退,而他自己则带着几十个亲兵转头就走,马不停蹄地往盛京去了。

    到了皇宫外面。他已经发现整个皇宫的各个角落都已经挂上了招魂幡。白色的。在风中摇曳,看起来都显得十分阴森。他不管不顾,直接就往皇宫里面冲去,那些士兵看到是皇太极,谁也不敢阻拦,他骑着战马直接冲到了皇宫内院才停了下来。他跳下战马,什么都不管,身上的盔甲都来不及脱掉就往后宫跑去。在半路上面遇见了之前皇太极身边的贴身太监。那太监对多尔衮说道:“灵堂已经布置好了。”

    于是他领着多尔衮就往灵堂方向去了,一路上宫女太监无数,看到多尔衮来了马上就跪下去请安,多尔衮都没有时间去理会他们。

    “墨尔根代青(聪明王)回来了。”当多尔衮来到灵堂的时候,看到他的人马上就说道,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朝廷官员都在里面,不下百人。

    多尔衮一边往里面走一边扫视着大家,他来到皇太极的灵床前面,一下子跪在了地上,身上的铠甲撞击发出金属的声音。他一下子抓住皇太极那冰冷的手。声音颤抖着说道:“皇兄啊,我来迟了。你怎么就走得这么匆忙,咱们都还没有来得及见你最后一面啊。”他的脸上流下两行泪水,声音哽咽起来,完全不像是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

    作为皇太极的最大的儿子,在多尔衮回来之前一直都是硕塞和孝庄皇后在打理着这一切的事物,等那多尔衮在皇太极的灵床前面哭诉了一刻钟有余,硕塞来到他的身边将他整个人都拉扯着站起来说道:“皇叔,父皇驾崩了,以后事情还要多多倚靠皇叔,还希望皇叔不要太过悲伤,皇阿玛有这个东西,说是要我亲手交给皇叔。”他拿过来一个用黄绸子包着的檀木箱子说道。

    多尔衮迫不及待地接过这个箱子,打开来看,里面是几份文书,最后还有一张纸,这一张纸上面的东西是皇太极在弥留之际写给多尔衮的,其中就有他驾崩之后朝政的分工问题。上面还写着让多尔衮在自己的灵床前面宣读福临的登基诏书和辅政大臣的任命书。

    “这是皇兄在弥留之际写的东西,现在趁着大家都在这里,就一并宣读了。”多尔衮拿起手中的东西来给大家看,示意自己说的不假。

    多尔衮拿起第一份诏书来,这是关于皇太极对于自己死去之后的安排,从这份诏书里面,大家似乎能够看到他对于自己的后事的安排并没有什么骄奢淫逸在里面,反而十分朴素,或许也是考虑到如今大敌当前,不宜铺张。

    念完了这一份诏书,多尔衮说道:“诸位,如今皇兄已经驾鹤西去,天命难违,正所谓国不可一日无君,社稷不可一日无主,我以为,咱们现在有两件事情必须完成,一是皇兄的谥号,二就是新皇登基。首先来说说看,大家对这个谥号有什么看法?”

    谥号,为东亚古代君主、诸侯(包括中国、朝鲜、越南、日本)、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去之后,根据他们的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评定褒贬,而给予一个寓含善意评价、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此外,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一些邻近国家亦有使用。所谓谥号,就是用一两个字对一个人的一生做一个概括的评价,算是盖棺定论吧。象文、武、明、睿、康、景、庄、宣、懿都是好字眼,惠帝都是些平庸的,如汉惠帝、晋惠帝都是没什么能力的,灵、炀都含有否定的意思,哀、思也不是好词,但还有点同情的意味,另外孙权是个特例,他的谥号是大帝,在中国是绝无仅有的。

    谥号是周开始的,除了天子,诸侯、大臣也有谥号,但我这里是专讲皇帝天子的。秦始皇认为谥号是子议父、臣议君,于是废了谥号,从他这个始皇帝开始,想传二世、三世以至无穷,可惜只传了二世。汉代开始又实行了。汉倡导以孝治天下,所有皇帝的谥号都有个孝字,如孝惠、孝文、孝景一直到孝献。汉献帝是他死去之后曹魏给他加的谥号,他做皇帝的时候没有这个叫法。

    另外,帝王与群臣之间有严格区别,帝王的谥号,在隋朝以前均为一字或二字,如西汉的皇帝刘盈谥惠帝、刘恒谥文帝、刘启谥景帝,东汉的皇帝刘秀谥光武帝等即是。但是从唐朝开始,皇帝的谥号字数逐渐增加,例天宝十三年,玄宗李隆基决定将先帝的谥号都改为七个字如李渊为“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世民为“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唐后各代皇帝的谥号,一般都偏长,其中称冠的清太祖努尔哈赤,谥号竟长达二十五个字“承天广运圣德神功肇纪立极仁孝睿武端毅钦安弘文定业高皇帝”。

    努尔哈赤死了,谥号二十五个字,现在他的儿子皇太极也死了,那他的谥号又有多长呢?

    当然,古人的智慧也是无穷的,为了取谥号的时候方便,还专门演变成了有谥法。

    中国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大臣等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生前事迹和品德,评定一个称号以示表彰,即称为“谥法”。始于西周中叶稍后。从周文王、武王至懿王,王号均自称。考王之后,方有谥法。后仍有自立王号者,如春秋时,楚君熊通自立为武王。天子及诸侯死后,由卿大夫议定谥号。秦始皇废不用。汉初恢复。以后帝王谥号由礼官议上。贵族大臣死后定谥,由朝廷赐予。明清定谥属礼部。此外,又有私谥,始于东汉,大多是士大夫死后由亲族门生故吏为之立谥,故称私谥。

    当着这么多人的面,礼部官员站了出来,为皇帝定立谥号是他们的工作。

    经过几个时辰,皇太极的谥号终于被讨论制定了出来,是:“应天兴国弘德彰武宽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

    随后,礼部尚书便将这个谥号写成了文书,里面写明了为什么要用这些字,然后将文书盖章存档,这就算是正式生效了,以后皇太极的灵牌上面就要多上这些字。(未完待续。。)

第三百五十五章 登基

    制定了谥号之后,接下来就是琐事了,比如说守孝什么的,但是最重要的事情却是新皇帝登基,多尔衮说道:“如今储君年幼,咱们必须要选一些有能力的大臣出来辅佐,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如今皇上年幼,理应推举出辅政大臣,带领群臣辅佐新皇。”有人说。

    大家都议论起来,各自推选自己认为合适的人,而作为皇帝的福临却是一脸茫然,他这个皇帝根本就还没有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经过热烈或者说是激烈的讨论,终于确定了辅政大臣的人选,那自然就是多尔衮,这没的说的,明眼人一眼就能够看出来到底是谁才是这里面最合适的人选,论文治武功,多尔衮都是当今满洲第一。

    看到大家都推选自己为辅政大臣,多尔衮是十分高兴的,他说道:“诸位如此抬爱,我受宠若惊,但是只有我一人,恐怕行事会有偏颇,倒不如大家再推举一人,和我共同辅佐新皇,你们认为如何?”

    “这真是极好的,看来大家都没有选错人,皇叔如此谦逊,想必皇阿玛在天有灵,他也会很欣慰吧。”硕塞说道。

    多尔衮不由得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你呀,说的这是什么话,我想的是再选一人来助我,定然能够好好为大清效力,正所谓群策群力,两个人总比一个人要好得多。”

    于是,讨论又开始了,这一次讨论的时间很长,因为除了多尔衮之外,其他的有资格或者说是水平相当的人就太多了,一时间要确定出一个最佳人选,还真的是不容易。

    看大家的讨论都没有结果,多尔衮说道:“那不如就我来推选一个人吧,大家觉得济尔哈朗这个人怎么样?”

    济尔哈朗自小就生活在努尔哈赤的宫中。由努尔哈赤加以抚养,所以他与努尔哈赤的儿子们关系很好,尤其是与皇太极的关系更是非同一般,济尔哈朗从青年时代起就追随努尔哈赤南征北讨,因军功受封为和硕贝勒。是努尔哈赤时期共柄国政的八大和硕贝勒之一,也是皇太极时代四大亲王之一。成为清朝历史上惟一一位受“叔王”封号的人。后入享太庙。

    听了他这样说,大家都朝济尔哈朗看了过去。济尔哈朗见多尔衮居然提到了自己的名字,显得有些惊讶,他做到多尔衮身边来,说道:“多谢抬爱了。”

    多尔衮说道:“不要说这样的话,试问在场的所有人之中,论战功。谁又能够比得上你呢?由你和我两个人来共同辅佐新皇,那是最好不过了。咱们问问大家的看法,大家认为我的这个提议怎么样?”

    “很好啊,在场的人中,又有谁能够比得上两位呢?我是同意的。”马上就有人说。

    既然有第一个,那就会有第二个第三个,在场的都是聪明人。从这件事情上面来说,包括皇帝福临在内,多尔衮已经掌握了实际上的大权,他说的话谁还敢不听?

    “很好,那现在就起草任命诏书吧,之后便着手准备新皇登基。”多尔衮说。

    最后写了文书,多尔衮加封摄政王,还有其他的一些细节写了。却不宣读,这些都是要和福临的继位诏书一起宣读的。

    随后,大家都散去了,多尔衮又安排了人守灵,接下来就是准备新皇登基的事情了,这才是重点。正所谓人走茶凉,现在皇太极已经死了。那他的威慑力和威严也就不复存在了,接下来所有的工作中心都围绕着新皇帝爱新觉罗福临进行——或者说是围绕多尔衮的意志进行。

    八月二十六,是福临登基成为新皇帝第rì子,天还没有亮。整个皇宫就已经开始忙碌了起来。

    福临还在睡梦之中,nǎi妈就将他给叫醒了,他睁开眼睛看的时候,天都还是黑的,他问道:“天都还没有亮呢,叫我起来干什么?”

    nǎi妈说:“皇上,今天可是你登基的rì子,现在应该要起来了,来吧,奴婢抱你去洗漱。”

    “哦。”福临虽然只有五岁,但是他却是十分懂事了,特别是经过这一段时间来孝庄文皇后的教导,整个人的气质似乎都已经提升了一个档次。

    nǎi妈将他抱起来伺候他去洗澡吃饭,然后换上了专门为他制作的新的龙袍,时间过去了整整一个时辰。此时天sè已经有一些亮了,nǎi妈说道:“咱们现在应该出发去笃恭殿了,太后和大臣们都已经在那里等候着了。”

    “哦。”不管nǎi妈说什么做什么,福临一直都是面无表情的,或许这些太多的规矩加在他这个五岁的孩子的身上本来就是一种罪过,一种天xìng的扼杀。

    nǎi妈也不管他说什么,只是牵着手出来,外面已经有华丽的马车在等候着了,他将福临抱上马车,然后自己也习惯地坐在了旁边。

    但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她始料未及,甚至有些接受不了。看到从小把自己带大的nǎi妈坐到了自己的銮驾上面来,福临皱了皱眉头,似乎十分不喜欢,他说:“这辆车你已经不适合和我一起乘坐了。(此非汝所宜乘)”

    nǎi妈这个时候终于意识到,这个从襁褓里开始就被自己带着的孩子,现在已经换了一种身份了,一种让自己顶礼膜拜的身份。想到这里,nǎi妈的心里面顿时觉得十分不是滋味。

    “是,皇上。奴婢糊涂,还请皇上赎罪。”nǎi妈赶紧下了车,对福临说道。然后确定没有什么东西落下之后,马车便开始往笃恭殿而去了。

    过了一会儿,马车来到了笃恭殿,那里已经有长长的仪仗队在等着了,红sè的地毯从大殿的最门口开始铺设,两边都是手持华盖的侍卫,一直到大殿门前的一个小平台。在那个台子上面,摄政王多尔衮,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两位辅政大臣站在门边,在他们两个人后面是福临的生母孝庄文皇后和皇太极的正妻孝端文皇后。顺便提一句,孝端文皇后是孝庄文皇后的姑姑。而在她们两个人的后面才是福临的叔叔伯伯兄弟舅舅兄弟等人,再后面是朝廷大臣。

    马车停了下来,nǎi妈将福临抱下车来,准备牵着他的手登上笃恭殿,却不料福临甩开nǎi妈的手,然后轻轻一推示意她站远一点,然后独自一个人往前面走去。年仅五岁的他这个时候却是将帝王的霸气显露无遗。

    所有的人都看着他,他却是一点儿也不畏惧,挺起自己的胸膛就开始往前面走去,脚步没有丝毫的迟疑,包括上台阶,他的目光始终十分坚定。

    上了台阶最后一级。来到笃恭殿的大门前,他停了下来,所有的人都跪在了地上,包括他的亲生母亲孝庄文皇后在内。所有的人都对着他高声呼道:“恭祝吾皇继承大统,万岁万岁万万岁。”

    “平身。”他的声音虽然不大,但是却掷地有声,俨然已经有了帝王之气,多尔衮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心里面似乎开始在盘算着一些什么。

    大家都站起来,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一左一右站在福临的身边,多尔衮说道:“皇上,这是您的继位诏书,您先看一下,如果觉得没有问题的话,那就由本王来宣读。”

    “不用看了,宣读吧。”福临说。实际上是,他才五岁,字都不认识几个。

    多尔衮点点头,说道:“好吧,那本王就宣读了。”他清了清嗓子,开始念起来:“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洪惟太祖皇帝,受天明命,肇造弘基,神功圣武,遗厥子孙,迨我皇考,承元继体以来,十有七载,显谟遗略,深恩厚泽,用干戈而讨逆,本仁义而纳降,所以遐迩向化,丕业rì隆,臣子方作万年之颂,宫车乃有一朝之虞(“宫车远驭”指帝王去世),肆予冲人,正在弱龄,讵意宗盟及诸大臣,咸谓神器,不可以久虚,宗祧不可以乏主,于皇子之中,合辞推朕,勉循舆情,于本年八月二十六rì,即皇帝位于笃恭殿。于戏,惟予小子,莅兹重任,所赖伯叔宗亲大小臣工,同心协力,辅朕不逮。其以明年正月初一rì,为顺治元年,宜发大赦,共图惟新,自八月二十六rì昧爽以前,一应罪犯,并常赦所不免者,尽行赦宥,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所有的人再一次跪下来高呼万岁,济尔哈朗又拿出一份诏书来说道:“这是我与摄政王的任命书,就由我来宣读吧。”

    福临没有说话,济尔哈朗便拿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因朕年幼,特加封为叔父摄政王。赐册宝。并赐嵌十三颗珠顶黑狐帽一、黑狐裘一、金一万两、银十万两、缎一万疋、鞍马十、马九十、骆驼十、加和硕郑亲王济尔哈朗共同辅政,共为辅政大臣,同赐,钦此。”

    随后,多尔衮便指着大殿正中间那鹿角宝座对福临说道:“皇上,登基吧。”(未完待续。)

    〖∷更新快∷无弹窗∷纯文字∷ .〗

第三百五十六章

    笃恭殿的门槛都已经到了福临的腰,除非爬,否则福临连进门都进不去,但是要一个皇帝登基的时候就爬上大殿那也太不像话了,于是接下来,就出现了大清朝有史以来最为滑稽的一幕,多尔衮和济尔哈朗两个辅政大臣一左一右,抓着福临的手直接将他给提了起来,越过门槛的时候才放下。

    里面有些昏暗,非常安静,只能够听见走路的时候的脚步声,福临显得有些害怕,紧紧地抓着多尔衮和济尔哈朗的手,而且还有些微微颤抖。多尔衮安慰说道:“不要害怕,马上就好了。”

    走过了宽敞的笃恭殿,来到了尽头的鹿角宝座,福临一个人爬上去做好,看着其他的所有的人都比自己要矮那么多,顿时就笑了起来,一点儿也不见了害怕的模样。

    “皇上,你给说几句呀。”福临坐在宝座上面看着下面笑,下面的人自然是不敢抬起头来看他的,而且福临不开口谁也不敢说话,现场又开始安静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多尔衮在福临的耳朵边小声说道。

    福临哪里知道要说什么,便看着多尔衮。多尔衮耐心地说道:“皇上就说一些吉祥话,保佑我大清的。”

    福临还是看着他不说话,多尔衮便说道:“那本王来念一句你跟着大声地念一句。”

    福临微微点头,然后多尔衮便开始念起来:“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彩云车驾六龙。巩金瓯。承天帱。民物鉄凫藻,喜同胞,清时兴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

    福临跟着他把东西念完了,下面的人纷纷跪倒在地上,高呼万岁。已经经历过这个场景的福临已经有了一些免疫力,也不显得惊慌了。他按照孝庄文皇后教给他的礼仪站起来,双手抬起与身体垂直,手掌向上,目光坚定看着前方,说道:“众爱卿平身。”

    “谢皇上。”又是一声齐呼,然后大家才纷纷站立起来。

    等福临坐下来,多尔衮说道:“皇上年纪尚小,从今日起,至皇上亲政之日止,朝政大事由本王与和硕亲王以及两位皇后共同主持。以下,改明年为顺治元年。金银钱粮,一并改之。”

    所谓顺治,是顺从而大治的意思。指社会秩序井然而安定。《礼记.聘义》里有“用之於战胜则无敌,用之於礼义则顺治。外无敌,内顺治,此之谓盛德。”这样的话。 汉朝贾谊 在《新书.数宁》里说:“大数既得,则天下顺治。” 明朝张居正 《贺元旦表五》有说:“外威严,内顺治,神武丕扬。”

    之所以取这个年号,寓意就在于,如今张雷大军压境,满清上下束手无策,希望新皇登基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局,更暗示大清一统天下是大势所趋,顺从天意。

    宣布了年号之后,摄政王多尔衮便将一个紫檀木盒子拿出来让顺治捧着,说道:“皇上,这是玉玺,要好好保管。”

    顺治打开盒子,里面是一块比他的两个拳头加起来还大的玉玺,整块玉玺用白玉制作而成,盘龙纽,印面刻有“大清受命之宝”六个字,采用满汉双文篆书样,左满文,右汉文。这是昭告天下天子登基用玺。

    把这玉玺拿在手里面把玩了一番,顺治将它原样放回去。就在这个时候,多尔衮又拿出来一方印玺,这方印玺采用青玉制作而成,交龙纽,写有“制诰之宝”的字样,这是用来给臣子下诏书谕旨用的。

    “皇上,这是皇帝奉天之宝,以章奉若。”

    “皇上,这是天子之宝,祭祀百神之用。”

    “皇上,这是皇帝亲亲之宝,以展宗盟之用。”

    ……

    摆在顺治面前的,总共有二十四方印玺,后再加上清高宗乾隆帝在登基60年后传帝位于嘉庆帝,自居太上皇公文谕令行“太上皇帝之宝”。后历史称为“清二十五宝”。

    这个叫做“受玺礼”,完成了之后,接下来就是对于顺治皇帝来说十分无聊的大臣贺词,那冗长而生涩的话语听得他直打瞌睡,但是孝庄太后已经教导过了,这个时候一定要正襟危坐,以显示帝王尊严。

    过了好长的时间,整个登基仪式才算是完成,这个时候的太阳已经到了头顶,大半天的时间都过去了,早上起来的时间又够早,呆着这么长的时间已经到了福临的极限了,仪式一完成,他马上就往后面跑去,奶妈和孝庄皇太后都追过来,然后带他去吃东西,好生伺候着。

    正所谓少年不知愁滋味,当皇帝这件事情对于爱新觉罗.福临来说,只是在登基仪式的时候显得痛苦,随后便是一如既往的快乐了,到哪里都有一大批人小心翼翼地伺候着,想吃喝玩乐完全不用自己操心。

    但是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那该犯愁的事情就多了去了,首当其冲的就是决定大清朝国运的大事情,那就是与张雷之间的战争,这是他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其次就是皇太极的葬礼,对于一个极其注重等级礼仪的民族,这件事情绝对马虎不得。其他的事情和这两件事情比起来,似乎都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就在顺治登基的当天晚上,多尔衮就将济尔哈朗请到了自己的府邸。

    夜幕降临,整个盛京都沉浸在一股奇妙的氛围里面,一边是为皇太极的驾崩而悲伤,一边是为新皇登基大赦天下而欢喜,而奔走相告。这些民众还不知道,张雷的军队距离他们已经不足百里。

    一辆马车来到了多尔衮的府邸,在门口的时候停了下来,济尔哈朗下了马车,马上就有一个人迎接了上来,那是多尔衮的管家:“亲王大人来了,摄政王已经在书房等候多时了,还请亲王大人跟着小的来。”

    多尔衮的书房在后面的一个小湖边,是一栋独立的精致的二层阁楼,此时此刻,它灯火通明好似一座巨大的宫灯。

    在阁楼前面几丈远的地方那管家就停下了自己的脚步,说道:“摄政王有规定,说是除非他请来的客人,否则其他的任何人都不能够进去的,包括我也是一样,所以我就只能送到这里了,亲王大人自己一个人上去吧。”

    “多谢。”济尔哈朗抱拳说道,然后就往书房走去,刚刚推开门,里面多尔衮的声音就传了过来:“是和硕亲王吧,本王已经等候多时了。今日是有要事相商,所以特地将和硕亲王你请了过来,希望不会耽误了和硕亲王的正事才好。”

    济尔哈朗说道:“怎么会呢,不知道摄政王邀本王过来,是准备商量何事?”

    “还能是什么,当然是我们的敌人的事情,现在那个张雷已经带了人打到距离盛京不到一百里的地方,你倒是说说看,咱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多尔衮请济尔哈朗坐了,然后开口说道。

    济尔哈朗恍然大悟,想来也就只有这一件事情能够让多尔衮发愁了,他问道:“我记得立当今皇上为储君的时候,摄政王你亲自率领大军与把张雷交战。”

    “没错,当时本王将他们往外面推了几百里,但是突然之间接到皇兄驾崩的消息,本王不得不带着人回来,这段时间里面,那张雷又已经打了回来了。这来来回回的我们的兵力消耗很大。”多尔衮说道。

    “那摄政王大人准备怎么做呢?”济尔哈朗问道。

    多尔衮说:“如今咱们已经是自顾不暇,应该要集中自己所有的力量来抵御张雷的进攻,将那锦州宁远等地的大军都抽调回来。反正咱们南下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就让他们这几个城池再苟延残喘几日也无妨。”

    “嗯,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多线作战对于我们来说确实是很不利的,咱们不妨让那些士兵回来,增加我们的兵力,只要将这张雷给打败了,他明朝就再也没有一个人能够阻挡得住我们了。”济尔哈朗说道。

    “本王也是这个意思,所以就叫了你过来,商量看看你还有没有其他的看法。”多尔衮说。

    济尔哈朗笑着说道:“没有,本王就觉得摄政王的办法很好,想得很是周到,不如就按照摄政王的办法来做,等到咱们的兵力一增加,那张雷肯定不会是我们的对手,将他打败了,整个天下就是我们的了。”

    “那好吧,时间不早了,本王就不留和硕亲王了。”多尔衮叹了口气说道。

    济尔哈朗抱拳说道:“那我就告辞了。”

    ……

    盛京北边一百里,张雷看着地上的牧草从青转黄,他在草原上面又经历过了一个轮回,但是他还是在这里,还是距离盛京一百里,这几个月以来双方似乎展开了拉锯,一个人前进就总有一个人后退。

    不过张雷比较欣慰的是,经过自己刻意的安排,李自成的人数已经越来越少了,他已经没有办法阻止队伍对大明朝造成威胁了。(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952/ 第一时间欣赏工业大明最新章节! 作者:小酒浅酌所写的《工业大明》为转载作品,工业大明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工业大明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工业大明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工业大明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工业大明介绍:
张雷是机床公司经理,意外穿越到明朝末年,面对整个世界都被改变的大航海时代,和正处于中华文明彻底沦落的前夜的复杂境况,为了保证自己和亲友能够好好的活下去,他发挥自己的所有聪明智慧,借这个东方文明最开放、最灿烂的光辉时代的无数英才俊杰的力量,缔造出一段东西方文明史上最壮观的大碰撞、大融合! 建了个书友群倾听诸位衣食父母高见:55832567工业大明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工业大明,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工业大明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