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虎贲TXT下载大唐虎贲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虎贲全文阅读

作者:无言不信     大唐虎贲txt下载     大唐虎贲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一章 放心查,大胆查

    :正文之前道个歉,前文一时马虎把长乐公主的称呼写错了,长乐应该叫罗士信为姑丈,姑夫。

    李世民好气好笑的看着一本正经的罗士信,这刚刚给他权力还不过一个时辰,这案就查到他自己头上来了,这罗士信当真有着不怕死的铁胆。

    不过李世民也没有多少气恼,反而对罗士信更加的重视。

    古来这善于纳谏的君王都有小受的潜质,挑错找麻烦挑的越嗨,他越觉得过瘾,越觉得来劲。贞观朝的谏官如此的嚣张,大多都是李世民宠出来的。

    我们过去说李世民领着罗士信来到东宫后院的一个落地亭子里,先一步坐下,示意罗士信坐下之后,随意的道:你问

    罗士信表情带着些许严峻,沉声道:李瑗作为幽州大都督,手握幽州大权,虽不见得有多少称职。但在位期间,幽州却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差错。殿下为什么无缘无故的派人去幽州还是通事舍人崔大人是不是事先听到了什么消息

    罗士信一脸问了三个问题,但是这三个人问题一问出口,李世民的脸色就跟着变了。

    罗士信问的问题有些机密,有些虽与机密无关,但是李世民是何许人物,才智超绝,已经从罗士信的问题中察觉出了一点点的因由,表情再无从容之意,而是充满了凝重与肃然。

    你确定想知道答案李世民一瞬间有些后悔,觉得不应该让罗士信查下去。但这个念头只是在他脑海里一闪而过,随即没有等罗士信回答,已经先一步道:有些话我也不瞒你。我确实是得到密报说李瑗在幽州蓄谋多日,意图造反。李瑗此人是我大哥当年的臂膀之一,一直支持着他与我作对。不过此人虽得父皇器重,个人才能却着实有限。身居高位多年,却拿不出一点成绩战功。我也没有将他视为威胁,放在眼里。却不想得到他密谋造反的消息,李瑗固然无能无德。毕竟是幽州大总管,手上握有数万兵马。我大唐初定不久,又经北伐突厥如此重大战役的消耗。这些年储蓄的粮草。钱物所余不多。内乱一起,势必会给国家经济造成无可估量的损害。若是再有刘黑闼这样的人配合李瑗,煽动百姓造反,情况更加不可收拾。对于这种消息。我虽不觉得李瑗真有胆子谋反。却也不得不慎重行事,让崔敦礼前去幽州,以父皇的名义将李瑗请到长安来。若他心中无鬼,自然不惧一行。若他心中有鬼,我也不打算让他有造反的机会。

    说道这里,他顿了一顿道:接下来的情况,你也知道。李瑗得知父皇召见,整个人就吓傻了。好半天都没有回过神来崔敦礼也开始怀疑李瑗有鬼,最后被软禁。接着下狱受刑,直至让王君廓救出来。

    那个向殿下告密的就是王君廓,王大都督吧罗士信见李世民一直没有说出泄秘人的名字,帮他说了。

    李世民默默的点了点头。

    谢殿下支持罗士信道:我想知道的都知道了

    正当他打算告辞的时候,李世民突然道:你等我一下

    他没有任何犹豫,带着坚定的步伐离开了后院。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李世民手中拿着几封信走了过来,道:这些是王君廓崔敦礼在那段时间写给我的密信,你一并拿去。也不知有没有用,权当参考,放心的查,大胆的查,给我一个实在的真相答案。

    遵命罗士信作揖离去。

    李世民目送罗士信离开,心底沉甸甸的。

    回到后堂,这前脚刚迈进大门,鲜红的身影已经扑了过来:爹爹爹爹,姑父呢,姑父呢,好久没陪我玩了。

    呃李世民这才想起对自己宝贝女儿的承诺,尴尬的道:你姑父有事,今个没空。改天改天我让他特地来陪你玩。

    哼李丽质拧着小巧的鼻子,将父亲的那抹尴尬看在眼底,恼道:骗子,大骗子,定是你忘记了,不理你了说着,气呼呼的走到了一旁站着,嘟起了小嘴儿。

    李世民不得已哄了又哄,才将小家伙弄得破涕为笑,哄她去跟李泰玩去了。

    瞧了一旁的长孙氏一眼道:你说,这丫头是不是我们的孩子,怎么跟三姐一家子比我这个父亲还亲。

    长孙氏笑道:是缘分吧,这丫头小的时候哭闹个不停,嗓子都哑了,可心疼的。我们都劝不住,特地叫姐姐姐夫来,他们一来丫头就不哭了。

    李世民小小的吃味,道:可不是一个劲的讲胳膊向外拐,刚刚士信来了。丫头人小鬼大,怕我不见,特地逼着我见呢古灵精怪的。

    刑部

    罗士信将从东宫取来的信,一一翻阅一遍。

    正如李世民说的,也如他们想的,王君廓在这次谋反案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子,起因是他的告密,过程是他主导一切,结局还是他的手刃李瑗,取代李瑗成为最大的得利者。

    将手中的信交给了刘燕客,罗士信道:如果王君廓真如我们想象中的一样,这个家伙还真是一个布局谋划的奇才,实力派的。

    只可惜,能力用到了歪道上哎呀刘燕客突然低呼了一声。

    罗士信没看清楚缘由忙道:怎么了

    刘燕客道:不小心让这印泥的边角刮了一下,怪疼了。

    罗士信白了白眼:不就是给刮了一下,至于叫的那么大声你们这些拿笔杆子的就是肉嫩,以后小心点,出血了没,我给你找点药来。

    不用,不用刘燕客赶忙摇了摇手道:只是一时不查,殿下没有将这印泥给挂掉,直接撕裂了信封,应该是看的很急吧。

    罗士信点了点头:殿下是先收到王君廓的密信,王君廓毕竟是李瑗的女婿,殿下不可能盲目的相信。崔大人的信就不同的,他急着看幽州的情况,自然没有耐心去刮印泥了。他的目光落在信封的印泥上,那印泥给撕掉了一半,还有一半依旧粘在信封上,截断的地方有个尖角,干硬的印泥就如石头一样。未完待续。。

第二十二章 露出马脚

    罗士信将李世民给他的密信封存放好,这些信虽然进一步验证了他们想法的正确性,但实质性的证据还是没有。

    王君廓此时是大唐的风云人物之一,是以一己之力平乱的大功臣,若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证据想要将他拉下马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正如刘燕客说的破案诀窍,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为此罗士信刻意让刘燕客去向崔敦礼调查情况,结果不容乐观。

    崔敦礼开始还是极为配合的,但是察觉出刘燕客问题敏感,不是在了解情况,而是意图找王君廓的毛病,登时下了逐客令,将刘燕客给赶了出来。

    好大的胆子罗士信气得瞪起了眼睛,刘燕客官职虽小,毕竟是奉他命令去查问的人。崔敦礼将刘燕客这么赶出来,不只是在羞辱刘燕客连他这个刑部尚书的脸也一并打了,我的手下他也敢赶,一个小小的通事舍人,竟然猖狂至此,真不知道马王爷有几只眼睛啊

    刘燕客倒是很看得开,尴尬的说道:通事舍人,不小了

    哼才五品,老子我大他几阶呢罗士信毫不犹豫的道:敬酒不吃,那就吃罚酒。来人将崔敦礼带到刑部来问案,如果不从将他强行擒来,手段重一些没关系,正好给咱们的刘令史出出气。一个小小的通事舍人,真敢翻天不成

    刘燕客有些瞠目结舌,通事舍人这五品官算不得大。但绝对不小,尤其是他的职权,通事舍人掌诏命及呈奏案章。任务是传达令旨,内外启奏。是一个直接与皇帝接触的近侍。这古往今来能够与皇帝长时间接触说上话的官员都不能以官职大小来定论。

    难道他就不怕得罪崔敦礼,以后被穿小鞋

    但见罗士信冒着得罪崔敦礼的风险也要给他出气,心底也有小小的感动。

    不过此事也没有想象中的闹大,崔敦礼敢不卖刘燕客的颜面,却没有胆子不给罗士信这个面子:越是亲近皇帝的人,越能感受到李渊对罗士信的那种半子关爱以及太子李世民的那种器重。不到逼不得已的时候,没人愿意得罪罗士信这样的红人重臣,心中固然有些恼怒。也只能来刑部一趟。

    面对崔敦礼意外的配合,罗士信也不好横生枝节,将他在幽州寄来的密信交给他,这是你从幽州写给殿下的信他已经知道信是由崔敦礼通过王君廓的渠道将信送出来的。目前没有关键性的证据。亦无从入手,只能剥丝抽茧,将一切关乎王君廓的的情况一一细查。

    这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罗士信便不相信王君廓布下那么大的局,能够做到天衣无缝,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都没有一丝破绽。如果真的一点破绽也没有,那也只能说明一件事情,他们的大胆想象错了方向。王君廓并非是幕后黑手。

    崔敦礼接过密信,心中却是一惊。李世民竟然将自己的密信都交给了罗士信,这无疑是对罗士信调查王君廓的一种支持,心中渐渐的涌出一股愤怒以及一点点的悲哀,王都督忠义双全,立下如此大功,却换来了嫉恨与怀疑,这是何其的不公。他打开了密信,见正是当初自己写的,忍不住心中的怒火道:这信确实是我在得知庐江王存有反意,意图提前举事造反时亲笔写的。当时情况危急,若非王都督只怕现在的大唐已经再起烽烟了。尚书大人擒刘黑闼,创陌刀阵数破突厥,今年更是北出朔方,虎步北疆,无人可敌。生擒突厥可汗,更是天大之功。以将军的年岁而言,也只有汉时霍去病能够比之。声威声势之浓厚,远在王都督之上,何必在乎王都督这咫尺功劳

    罗士信笑了起来:你是我说嫉妒王君廓的功绩才查他

    难道不是崔敦礼是那种迂腐却方正的文士,这种人最爱钻牛角尖。他能够为自己的信仰,抛头颅洒热血,面对严刑拷打,有着江姐一般的气节,致死不泄露一字一句,但是对于自己认定的事情却异常顽固。他心中认定了王君廓的大仁大义,对于罗士信的举动做法便觉得别有用心,也不惧罗士信的权势道:王都督忠肝义胆,论及功劳,或许不如尚书大人,比起人品哼,那就是云泥之别了。

    罗士信傻眼了,这他虽然不能确定王君廓就是真的幕后黑手,可是王君廓的为人如何他是感同身受,将一个节操不如一个妓女的家伙跟他比人品,这比骂他还要过分。

    也就你这迂腐无脑的书生才会让人卖了还在给人家数钱。罗士信也不吝啬自己的嘲讽之能,要不是崔敦礼是个手无存跌的文人,他都想动手打他一顿了。

    崔敦礼见罗士信直接开骂,气得直打哆嗦:匹夫,莽夫,一点为官的气度也没有,就知道逞口舌之利,我我要参你一本,参你一本。他说着想要夺门而去。

    罗士信却一步挡在他面前,小鸡似的讲他拎起来,道:你当刑部是什么地方话没问完,就老老实实的给我呆着,问完了,参我十本都由得你。说着,将他随意丢在了地上。

    谁知崔敦礼直接摔了一个滚瓜葫芦,腰带里存放的一点小物件也滚了出来。

    这到不是罗士信并非存心刁难崔敦礼,只是想不到崔敦礼脚下如此无力,这一点点的平衡都把握不住。他却不知道当初在受刑的时候,崔敦礼全身是伤,有皮肉伤也有筋骨伤。他脚上一处却是伤到了筋骨,以致把握不了平衡摔倒在了地上。

    罗士信挠了挠脑袋,想去搀扶,却让崔敦礼一把推开。也懒得去用自己的热脸去贴冷屁股,帮着去捡地下小物件:有一个印章,还有一个印泥盒,印泥盒是小铁盒样式的,因为摔在了地上,盖子飞了出去,地上有着点点发光的金粉。

    将印泥捡起来,看着有些旧式的印泥盒,脑海中突然如电光闪过,一把强行拉起崔敦礼道:这印泥你是随身带的在幽州,用的是不是这样的印泥

    崔敦礼脚上传来阵阵抽痛,见罗士信一点道歉的意思也没有,反而如此野蛮,倔脾气一起,喝道:今日发生的事情,我会

    他还还没说完,罗士信一把再次将他举了起来,眼中怒意恒生:要告就告,老子不在乎。他娘的,能不能分清事情轻重,老子现在一刑部尚书的身份问你的话,再跟我说别,信不信老子将你丢进刑部大牢。

    崔敦礼张了张嘴,但见罗士信那凶狠蛮不讲理的眼神,反抗的话都吞进了喉咙里,答道:是,身为通事舍人,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发现情况上表圣人,印泥是必带之物。这是最新的印泥,不容易干瘪掉落,能够维持很久。远比一般的印泥好用的多。

    罗士信将崔敦礼,放下来道:那你看看你密信上的印泥

    崔敦礼刚才摔倒在地的时候,密信也跟着脱手而出,闻言立刻弯腰捡取,细看之下,神色大变,低呼道:怎么会这样

    罗士信冷笑道:你说呢

    他们口中说的印泥并非是后世的那种用来印章的那种东西,本质相同但意义却大有不同。

    这个时代的印泥就像是泥丸子一样的东西,是用粘土做的,平时搓成泥丸子,临用时用水湿透。当时的公文和书信是用漆书写在竹简木牍上的。为了防止泄密或传递过程中的私拆,在写好了的简牍外面加上一块挖有方槽的木块,再用绳子把它们捆在一起,然后把绳结放入方槽内,加上一丸湿泥封上,再用印章钤上印记,作为封检的标记发出去,这种封印密信的方法就叫做泥封。

    不过到了隋唐的这个时期,印泥有了全新的变革。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纸张得到了隋唐之际盛行,公私书信一律改用纸,简牍正式废除。用泥封信的陈旧做法也不再适用,聪明的人也就发明了新的印泥以朱砂为主料制作的印泥,有着以往印泥同样的效果。

    不过因为是最新发明,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凝固后容易脱落,干涩后容易裂开等等。但是古人的智慧是无止境的,他们一个个的克服难点,研发出了新的印泥适合纸张的封印。这种新的印泥也风靡了全国,尤其是大唐官场的必备之物。

    不过新的印泥并非是完美无缺的,在长安有一制作印泥的人发明了一种金漆印泥,金漆印泥比朱漆印泥效果更好,只是因为造价高产量低并没有推广开来。在长安的上流人士大多都喜欢这种金漆印泥,改用了金漆印泥,崔敦礼便是其中之一。

    金漆印泥最大的特点是柔软,干涩之后会缩水缩小,而不像朱漆印泥那样硬的跟石头一样,甚至能够割手

    印泥给换过了,意味着在李世民拿到密信之前,有人开封过密信未完待续。。

第二十三章 铁证齐备(新年快乐)

    崔敦礼冷汗便如雨后的春笋,接连不断的冒出来:此时此刻他哪里顾及的上如何弹劾罗士信,各种不安齐上心头。

    他一直以为王君廓大仁大义大智大勇,面对庐江王李瑗的造反,以大智慧力挽狂澜于既倒,几乎兵不血刃的斩杀贼首李瑗王诜,保证了北地的平安,助唐朝免去兵灾。又从私人方面来说,王君廓将他从贼人的手中救了出来,有着救命之恩。

    崔敦礼铁骨铮铮,面对严刑拷打没有动摇信念,但这并不意味着他是铁打的,受到酷刑审讯,他恨不得能够一死了之,只是凭着个人的操守节操,为了自己不遗臭万年,凭借着文人傲骨一口气强撑着。

    王君廓将他从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绝境中救了出来,也使崔敦礼本能的对他衍生出莫大的好感。兼之王君廓太会演戏太会做戏,崔敦礼让他蒙蔽,这回到长安就没少说王君廓的好话。不论是在皇帝面前,还是亲朋好友面前。

    崔敦礼是通事舍人在中书省中是可以与皇帝直接说上话的近臣,自身又是五姓家族中山东著姓博陵崔氏一脉,有着丰厚的人脉关系。

    王君廓能够在短时间内成为人尽皆知的英雄,崔敦礼可谓是出力不小。

    但是小小的印泥让他突然察觉自己当初蠢到了何等地步,唐朝对于密奏的保密极有章法,也有死的规矩。密奏,有一个密字。自然是不给公开的奏章。

    古代皇帝是高高在上的,他们居住在皇宫之中,拥有者无上的权力的同时。还保持这一定的神秘。

    只有得到皇帝召见或者皇帝的亲人亲属近侍能够常常与皇帝见面以外,就算是朝中重臣,哪怕是罗士信这样的刑部尚书更甚至吏部尚书想要见李渊也不容易,需要经过重重通报才有可能机会可见,并不是说见就见的。见面如此,书信奏章也是一样的。这也是三省六部制的关键所在。

    大臣的奏章不管是谁的都要交给中书省由中书省审核之后,在上缴给皇帝。再由皇帝拟定之后,交付中书省确认,确认之后交由门下省审查。最后交给尚书省执行。

    规矩就是规矩,这个流程铁打不动。

    但是密奏却能越过一切规矩直达上听,除了皇帝没有人有权力拆阅密奏。李世民是授命理事,才有这个权利。不然就算他是太子。也不能越权。

    而密奏也不是人人都可以发得的,崔敦礼身为中书省的通事舍人,却是少有能发密奏的人之一。

    崔敦礼有这个权利,自当知道律法规定偷看密奏者,等同叛国谋反。

    这个道理不只是他,相信王君廓也不可能不知道。然而王君廓却拆开了他的密奏,这意味着什么几乎不言自明。若非他自己心底有鬼,又何必偷偷的看他的密奏

    这崔敦礼想要说些什么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无言以对。小小的印泥细节,足以证明王君廓怀有二心。

    罗士信却也无暇顾及崔敦礼此刻的心情。脑中已经电转如飞,想着如何利用这这个小小的证据,将一切调查的清楚。

    王君廓胆敢私自拆阅机密奏章,着实可恨。崔敦礼想了一想,回念过往事情,表情渐渐凝重,又气又怒,最终长揖道地,道:尚书大人先前说教训的极是,固然某不愿意承认迂腐无脑,这次确实让小人给算计了。庐江王应该是让王君廓逼反的,而不是如王君廓说的那样,胸有城府,暗自谋划多年。

    怎么说罗士信最初的大胆假设只是拼着感觉想法来分析,大体上将王君廓定义为幕后黑手。不过他们的假象终究是一种脑补,真正的意图情况都是想象出来了,或许在思路上说的过去,细节肯定会出现偏差。作为直接与王君廓接触的崔敦礼是最关键的证人,他的新想法观点还是极为重要的。

    崔敦礼道:此次奉命出使幽州,暗查庐江王是否怀有反意。事情严重,我分明暗两拨调查情况。在我还未抵达幽州的时候,暗线已经潜伏幽州打探情况,只是没有打探出有用的消息,直到我被软禁之后。就在王君廓离开驿馆不久,庐江王才有了真正的谋反举动。最初我以为是巧合,现在细想起来才惊觉还有另一种可能。庐江王是看了我的密信,为了自保这才慌忙造反。我被下大狱之后,身上的印玺给收了去。王君廓想必是在那个时候,以我的印玺来伪造密信。只是天网恢恢,当初我随身携带的印泥用了之后,摆放桌上,并没有带在身上。他们押我入大牢收去我的印玺,却没能将桌上的印泥一道带走。这金漆印泥流行于长安京城一代,幽州地处偏远,不识此物,留下了破绽。

    顿了一顿,道:王君廓用心险恶歹毒,他能在弹指间平乱,并非是他能力超凡,而是庐江王全无准备,王君廓利用猜忌心,逼反庐江王,自己却做了平叛的第一功臣。

    崔敦礼身为通事舍人,能被李世民委以重任,负责调查案件还是很有能力的,先前只是受到了迷惑。如今醒悟过来,思绪也清晰明了,说的是头头是道。

    罗士信见崔敦礼的分析与他的想象除了细节上有些不可避免的出入,大体上还是一致的,沉声道:崔大人,此事不容声张。在王君廓未伏法之前,决不许告诉任何人知晓。

    崔敦礼表示明白,带着几分复杂的走出了刑部:这一次,他这张老脸可算是丢到骨子里去了。

    罗士信随即叫来刘燕客,将这最新的发现告诉他。

    刘燕客大喜过望,赞道:大人心思缜密,属下佩服,这微小的破绽都让大人察觉了。

    运气好运气好罗士信带着几分得瑟的说道,印泥的作用极为广泛。从军的时候,军情情报都需要保密,印泥封印必不可少。夫妻间交流的私密信也不能与人知道,这些都是需要印泥封口以防万一的。当时罗士信用的是朱漆印泥,用的多却没有深入了解。回长安之后,改用金漆印泥,与之前感觉大不一样,也对了解了一下,想不到今日却成了破案的关键。

    接下来你有什么好的想法这印泥的证据虽不足以证明王君廓就是幕后黑手,但下狱问罪,却是足够,只要能够将他关进刑部大牢。我们就能正大光明的查他,将他的狐狸尾巴给揪出来。罗士信追问着刘燕客,刘燕客在这方面经验丰富,征求他的意见是必须的。

    刘燕客沉吟片刻道:大人这种方法有些急进,却也可行。不过他现在的身份敏感,身为幽州大都督,手握幽州军政大权。他不是庐江王,有着极强的军事能力,让他察觉异样,掀起波澜,情况反而不妙。应当将他引至长安擒拿,既能便于控制也能确保幽州安稳。

    有道理罗士信也不迟疑,前往东宫,将案情的进展告知了对于此事异常关心的李世民。

    李世民听了默然了半响:王君廓是他手上走出去的大将,为他立过汗马功劳。虎牢之战,他能以三千五百立刻十万窦建德夏军,王君廓个人的贡献是无可比拟的。当时王君廓以一千轻骑截取夏军粮草,并俘获夏军大将张青特,逼得窦建德急于求战。而他则利用急战而露出的破绽,一举奠定了大唐一统天下的大势。后来因为王君廓洺水险些卖了罗士信,造成与秦琼程咬金交恶,为了维护麾下之间的和谐,他选择将王君廓外放。

    对于王君廓,李世民器重信任之余也存着一定的内疚,实在不愿相信他竟然会为了功绩而挑唆自己的岳父造反,还将自己的岳父擒杀,杀人灭口。他原本只是以为王君廓在此次事件中存着一定的私心,犯了一定的错误,若是如此便是动用监国太子的权力也要将他保救下来。

    可是他万万想不到王君廓竟有可能是幕后主谋

    王君廓,你太让我失望了李世民长叹了一句,心情带着几分感慨的答应了罗士信的提议。

    就在李世民将王君廓找来长安的时候,罗士信这里也收到了马周的消息。

    罗士信剥丝抽茧的找出了王君廓的马脚,马周那里也抓到了王君廓的马脚。他一时间没有查出名姬帖存在的问题,却逮住了王君廓杀人灭口的证据。

    褚燕,幽州大牢狱吏,审讯崔敦礼的行刑官,屠户出生,手段狠辣,凶名在外,但是出了名的孝子,为了给母亲治病什么都干,王君廓为了让褚燕给他卖命,以百年人参相赠。

    褚燕高兴之余,当即将人参交给同僚,让他帮忙送给他母亲,也大概说了人参的来历。

    褚燕让王君廓斩草除根,却不知世上还有人知道他所干的事情

    罗士信将手中信放下,当以印泥之事,褚燕之事也许治不了王君廓的大罪,将这两件事情合起来,辅以崔敦礼的证词,将形成连环铁证。

    王君廓,完了。未完待续。。

    :大年初一,无言给所有书友兄弟姐妹们拜年了,祝所有弟姐妹们羊年大吉大利,喜气洋洋感谢你们对我的支持没有你们,绝对没有大唐虎贲的今日,谢谢

第二十四章 回京途中

    王君廓现如今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受命于幽州大都督左光禄大夫,身兼文武之后,自诩是平乱大英雄,变得骄横自恣,不遵法度,横行霸市。只听顺耳之言,那些忤逆他的,不是受到贬斥便是冷藏得不到重用,几乎是幽州的无冕之王。

    尤其是今日收到李世民明里暗自的来信,心中更是万分的得意高兴,甚至忍不住大笑出声,嗓子都让自己给笑哑了。

    一切的努力,一切的付出,都有了回报。

    李世民在信中嘉奖了他的功绩,对于他忠心护国大义灭亲的举动,给予了肯定,并且让他往长安一探,商议幽州的事物以及对于辽东高句丽的细节问题。

    得到表扬,王君廓并不至于高兴成这样他高兴的是商议辽东高句丽的细节。

    辽东在春秋战国起就是汉人的领土,最初是孤竹国,西周立国分封天下此地封于箕子,汉朝更是细分辽东为三郡,南北朝时期,辽东亦属于辽东郡。但是南北朝过后,随着东北的弹丸小国高句丽崛起,野心勃勃的他们便起了往西方发展的意图。开皇十八年,高句丽举兵攻入辽西,以夺取汉人领地,并且占据辽东大部。也是因为这一战,埋下了日后杨广三征高句丽的伏笔。

    因为暴政,隋朝本就由盛转衰,三征高句丽付出的惨痛代价更是直接将隋朝推向了灭亡。

    高句丽也因为隋朝的灭亡,变得更加的肆无忌惮。不断对周边国家进行侵略,完全占据了辽东所有土地。若非唐朝崛起的过于迅速,高句丽还会向西发展。

    高句丽占据着辽东占据着汉人的领土。以李世民的脾性不会任由自己的领土让人占据着无闻不问的。幽州与辽东相邻,一但与高句丽开战,幽州必然是大本营是决战的据点。而他是幽州的大都督,总管幽州军政大事,李世民又特地慎重的将他叫回长安,岂不是意味着下次征伐辽东,会对他委以重任

    大唐王朝的下一个目标是辽东。高句丽

    是三军统帅还是一路大军的统帅王君廓得意的想着,不管是什么样的任命,可以肯定一点。一定不会低。现在他的功绩身份,可是仅次于李靖罗士信与李世绩并列的存在,不可能在给他安排领兵大将这样的职位了,只有统帅才配得上他的身份。

    只要在征伐高句丽的战役中取得出色的成绩。军功便可超越罗士信。

    对于罗士信。就算两人至洺水之战以后没有过任何交集,王君廓依旧忘不了他。

    忘不了,罗士信是踩在他的头上崛起于大唐的。更加忘不了,秦琼程咬金为了给罗士信讨个公道,将他毒打一顿的事情;忘不了,李世民为了维护麾下的和谐,选择了秦琼程咬金,将他外放赶出秦王府这一事情。

    在他的心中早已将罗士信秦琼程咬金。这三个人视为仇敌了,尤其是以罗士信为甚。毕竟罗士信秦琼程咬金三个人在他的眼中都是莽夫。可是这三个莽夫不论重视还是功绩都不逊于他,而罗士信这个一直让他踩在脚底下的人物更是因为做到了他做不到的事情,一跃而上,将他远远的甩在了身后

    若非多年的算计,逼反自己的岳父庐江王李瑗,获得这平乱之功,指不定哪一日连秦琼程咬金都要爬在他的头上。可就算如此,他的功绩比之罗士信还是要差上许多。但是只要在接下来的收复辽东战役有好的表现,超越罗士信踩又有什么问题

    王君廓越想越是兴奋,满意自己。便在这时,大都督府外传来了李玄道求见的消息。

    听到李玄道这三个字,王君廓本能的皱起了眉头,一脸的不爽。

    作为幽州的无冕之王,王君廓此时此刻也只忌惮李玄道一人。

    李玄道祖籍陇西,是李世民创办文学馆的十八学士之一,早年为秦王府主簿,后累迁给事中。庐江王李瑗谋反之后,李世民担心王君廓是个大老粗,特地调李玄道为幽州长史,协助王君廓一同稳固幽州局势。作为仅次于王君廓的幽州第二把手,李玄道对于王君廓的所作所为很看不惯,只要遇上王君廓有越权违法之事,必将出面制止,严厉斥责。

    李玄道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十八学士李世民的心腹之一,另一个是房玄龄的从舅。房玄龄作为太子府的人,现在官爵并不显赫,但是只要有脑子的人都知道房杜这两位李世民最器重的左膀右臂在不久的未来,必将会是一跃千里,宰相什么的职位必不可少。

    王君廓极有政治头脑,知道长史李玄道的背景太过复杂即便他是幽州大都督也无法动他分毫,面对他的严苛也只能记恨在心。

    这听得他求见,王君廓本能的厌恶在心,却也不得不热情的将他请进来说话。

    李玄道是一位风度翩翩的中年文士,有礼的拜会王君廓这位上司之后,也说明了来意。

    听说大都督已经收到朝廷传来的朝见指示,近日要往长安见驾

    李世民传来的消息有两份,一份是正式公文,上面表彰了王君廓的功绩,特地召见他。另一封则是李世民在公文之外,写给王君廓的私信。

    正式公文一到,便以传遍幽州官场,李玄道作为幽州第二把手,得知此消息理所当然。

    王君廓也不奇怪,颔首道:大概这几日就进京,我走之后幽州就拜托长史了。他说的有些自豪,这镇边将军授命回京是一件荣耀的事情,也只有李瑗这样得了迫害妄想症的人才会惧怕回京。

    这是一定,食君俸禄,忠君之事,幽州有我在,都督大人大可安心。李玄道说着,从怀里取出一封信道:我这里有一封写给玄龄的信,早已写好,只是路途遥远,找不到机会寄出。都督大人回京,可否帮我将此信交给我玄龄外甥

    王君廓一言应下,这举手之劳还能够与李世民的第一心腹房玄龄私下接触,对他的前途有利无弊。

    王君廓只是简单的做了交接,迫不及待的便往长安赶去。

    王君廓领着亲信护卫一路南下,行的极快,不余日便到了风陵渡口。

    正是入夜时分,黄河凶险,王君廓只能选择在附近的村庄里包了一栋客店,打算休息一宿,明日再渡黄河。

    这夜幕降临,沉睡中的王君廓让一阵轻微的敲门声吵醒。

    谁啊

    王君廓带着不满的应着,睡梦中让人吵醒,任谁都忍不住发牢骚。

    是我屋外传来了熟悉的声音。

    王君廓听出了来人,正是他少有的心腹之一魏云光。紧接着又听他道:长安的先生来人了。

    王君廓一震,睡意全消,赶忙整理着衣着,开打了房门,见魏云光身后站着一个身着黑麻圆领袍的中年人,也不管认得不认得客气的将对方请入房中,随即给了魏云光一个眼色。

    魏云光慎重领命,守在了大门之外。

    王君廓请中年人坐下,作揖道:不知先生有什么吩咐

    中年人长叹了口气道:逃吧,大人吩咐我让大都督逃跑,不管跑去哪儿,跑的越快越好。

    这王君廓骇然失色,好半响才道:这是为什么

    中年人道:大都督远在幽州,自当不了解幽州的情况。罗士信已经盯着都督了,三司会审,我家大人动用人脉关系,助了你一臂之力。可是谁没有料想到罗士信竟然有胆子更改三司会审的决定,否决了会审的公允,还得到了太子殿下的支持,任命刑部重新调查此事。

    王君廓脸色瞬间苍白,他与罗士信有仇,罗士信负责他的案件,他哪里还有回旋的余地。

    我家大人说了,罗士信全权处理此事,他也无法过问。不知案情进展的如何,也不知他到底查到了什么。但是在这个风口浪尖上,殿下将都督大人从幽州叫往长安,不管是什么理由,都值得商榷,未必是实。中年人一字一句,直冲他心头。

    王君廓很有政治头脑,大唐的情况他了解一些。对于大唐的经济也知道一点,刚刚经过隋末动荡,又遭逢灭突厥这种远征,以目前的情况是无力征伐高句丽的。高句丽也不同突厥,打突厥是痛打落水狗,而高句丽却没有那个先决条件,环境情况比之草原更加恶劣。于情于理都没有道理在这个时候展开收复辽东,攻打高句丽的战役。

    开始他以为李世民是急进了,现在听中年人这么一说,立刻恍然

    王君廓走到床前,毫不犹豫的拆开了李玄道给他的信,想看一看信中的内容。

    这拿着李玄道的信,王君廓整个人都傻眼了看不懂。

    李玄道写给房玄龄的信用的是草书,草书纵任奔逸,赴速急就,笔势绵环绕,字形奇妙,变化百出

    懂的人能看出好坏,不懂的人就是鬼画符

    王君廓的文化水平使得所有隶书楷书以是勉强,这草书如何看的懂未完待续。。

第二十五章 暗夜袭杀

    这个王君廓看着手中的信直骂娘。

    古人很重视出身,出身高贵的往往会瞧不起那些出身卑微的。

    这对这种关于出身的歧视,心怀豁达的人看的很开。就如罗士信就如马周,他们一个种田放牛,一个是贫寒布衣,但是他们从不觉得自己的出身有什么值得丢脸的,反而引以为荣。这只有父母有权选择子女,哪有子女选择父母的道理

    王君廓却不一样,他以自己的出身为耻,身居高位了解了高处的风气,耻于自己的出身,一但有人提起他以往偷盗贩马,必跟人急。

    为了掩饰自己的不足,王君廓在文学上下过好一阵苦功。可是终究根基浅薄,只是略懂皮毛,从未涉猎草书。

    犹豫片刻半响,王君廓将李玄道的信交给了中年人道:不知阁下是否看得懂这写的是什么

    中年人接过信,见信中草书,会意一笑:草书形成于汉代,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章草笔划省变有章法可循;今草不拘章法,笔势流畅,而狂草笔势狂放不羁,成为完全脱离实用的艺术创作。

    李玄道信中用的写字方法正是狂放不羁的狂草,带着些许艺术创作,莫说是王君廓,就算是他也未必全部认的出来。不过总结上下文,还是能够猜出信中的大体意思:也没有什么核心的话题,只是稍微聊了一些近况。另外让房玄龄给他鉴赏一下他的草法。

    李玄道出自陇西李氏姑臧大房,家族居于郑州,世代为山东冠族。十八学士之一,擅于写书文学功底自当不俗。房玄龄是他的外甥,也是山东贵族出身有一手好书法擅于工草隶三种写法。舅甥一起为李世民效力的时候,经常讨论书法,好不快哉。可自从授命幽州长史,孤身一人,少了志同道合的伙伴。精神上一直得不到满足。听王君廓奉召回京,也就以最近苦练的草书心得,以草书的形势写给房玄龄。让他鉴赏。

    王君廓经常因触犯法律受到李玄道的制止斥责,没有得到中年人的提醒倒也没有多想,但经对方这一提点,当即动了小人之心。怀疑李玄道给房玄龄的信中有弹劾他。对他不利的话。

    中年人见王君廓的神情,一脸紧张,心中明白大概,道:有些不妙,罗士信本就在抓都督大人的把柄,不知他查到了什么。李玄道又在这信中数落了许多大人的不是,还是拜托房玄龄弹劾的以太子殿下对房玄龄罗士信的器重,他们联手对付大都督。大都督此行比之我家先生想象的更是危险。

    王君廓面色更是惨白,想起自己到手的荣华富贵。转眼化为浮云,功名利禄也转眼成空,茫然彷徨,想要逃跑却放不下到手的功名利禄,想要留下却又惜命怕死,他在幽州的所作所为,死上百次都绰绰有余,完全不知所措,失魂落魄的道:这天下之大,哪里有我的容身之处

    走吧中年人长叹了一声道:大都督有一身雄才,何愁没有用武之地,容身之所又何必放不下眼前的一切,冒着生命危险赶赴长安据我所知,辽东高句丽西域吐谷浑皆有雄主意图一展抱负,大都督雄才伟略,骁勇善战,他们面对大都督这样的人物焉能不俯首相迎,大加重用

    言之有理王君廓眼中也重新燃起了丝丝斗志,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就凭自己一身本事,还怕不能出人头地

    中年人这时从袖子里取出了一个沉甸甸的钱袋道:我家先生说了,因为罗士信的横加干涉,未能办好大都督委托之事,委实惭愧。这些财宝是先生的一点点心意,先生还说了,罗士信两次坏他好事,绝不与之罢休。此仇他必将报复,待有朝一日先生成了国之宰相,大都督若也当上了他国政要,也许还有接触的机会。

    王君廓伸手接过钱袋,眼中透露着一丝恨意,道:那就拜托先生了

    他现在即将成为一名逃犯,无力找罗士信寻仇,一切也都只能倚靠那位先生了。

    中年人带着淡淡的忧伤道:时候不早,大都督早作准备吧,我先走了。

    王君廓让魏云光送中年人离去,独自一人掀翻了屋中的桌子,发泄了好一通,匆匆忙忙的将价值连城的财物收集起来,不动声色的避开了所有耳目,独自一人逃跑了。

    王君廓不知道他偷偷离开客栈这一举动都让中年人看在眼里,见他当真一人逃遁,冷笑出声:真让先生说中了,王君廓疑心病重,能共富贵,不能共患难。在这危急时刻,他不相信任何人小武,王君廓就交给你了。中年人的身后站着一位面色阴沉的人物,他应了一声,整个人消失在了黑暗之中。

    王君廓独自走在往高句丽的路上:高句丽吐谷浑这两个容身之所,他最终选择了高句丽。他协助庐江王幽州已有数年,对于高句丽的近况有着一定的了解。昔年杨广三征高句丽,固然将隋朝推向了灭亡,但他毕竟出动了三百多万的人力物力,高句丽也付出了一定的代价。

    这些年一直在休养生息,恢复国力。罗士信昔年为平阳找寻孙思邈,激发高句丽国王与权臣的矛盾,令之陷入内乱。现在高句丽两强争斗,正是他的机会。反之吐谷浑只闻其名,对于他们内部的一切一无所知。去一个什么也不了解的地方发展,不如去了解情况的地方,从头再来。

    若是他人面对这种情况少不得要暗自集结心腹相互有个照应,发展起来也更加的迅速。但是王君廓不同,他不能也不敢。

    王君廓本性天性凉薄,以利益为上。为了利益,他能够不顾廉耻的在乱世中左摇右摆,为了利益,他能够无视亲情诬陷待他极好的嫂子通奸,甚至不顾自己妻子儿子的感觉亲手杀死自己的岳父一个如此无情,重视利益与一切的人物,在他眼中这个世界所有的人都与之一样,追名逐利。只有利益,才是一切真理。在利益的面前,不论是妻儿还是至交朋友都可能背叛他。为了利益,什么道德义理都是狗屎。

    也是因为这样的原因,王君廓只信任自己。现在他落魄了,不如以往风光,不得不背井离乡的逃往高句丽发展。面对自己的颓废之势,他不信麾下的任何一个愿意与他同生共死的人在他落魄的时候依旧愿意无怨无悔的跟着他。

    王君廓孤零零的走在黑夜的路上,孤独冷清的感觉笼罩心头,想起前段时间的呼风唤雨,眼中充满了不甘愤慨。

    四周的景物陌生又熟悉,当年聚众为盗,四处劫掠,大本营就在河北附近,正是附近这一代,不免想起最早的时候,占地为王,横行无忌的生活。

    便在这时,耳中传来轻微的弓弦声音。

    轻轻的弓弦声在寂静无声的夜里格外醒目,紧接着锐利的破空声声传入耳。

    王君廓征战沙场十数年,对于这种声音特别的敏感:那是箭羽破空的声音。

    这还未做出反应,利箭已到了他的胸前。

    此时根本无法用肉眼捕捉箭支来势,但王君廓十数年的征战厮杀,让这个号称王大刀的猛将爆发出了惊人的潜力,速度快如闪电,滚下了马背。样子虽然不雅,但却避开了这个一箭。

    接二连三的利箭射来,目标不再是王君廓而是他的坐骑。

    战马受到了箭伤受到了惊吓,在无人驾驭之下,以逃遁而去,

    王君廓此时来不及多想,多年的生存经验已经告诉他对方的目的是要他的小命

    跑

    王君廓没有半点的犹豫,对方有备而来,而他孤身一人不占任何优势。

    王君廓向来不是什么英雄豪杰,这逃跑起来也就干净利落,不带半点的拖泥带水。

    但是这还没冲出百米,三道黑影从正面逼来。

    为首一人拔出了长剑,向王君廓飞身扑出。

    王君廓大刀毫不犹豫的对杀出去,血光飞溅中,为首那人竟然直接让王君廓一个照面从头到脚,砍成了两截。

    一刀之威,强劲如斯

    王君廓纵横天下,王大刀之名,也绝非浪得虚名。

    可就在他意图杀翻左右两人继续逃遁的时候,背脊徒生寒意,转身回头,一道黑影不知什么时候出现在了他的身后,瘦小阴森就如鬼魅一般,凭空出现。

    王君廓自诩能够耳听六路,眼光八方,但对于身后的身影却毫无所觉。

    寒光闪现,王君廓的前胸衣襟已被割破,肌肤裂开了一到口子。

    若非他反应及时,胸膛都会给破开。

    左右两人也在这一瞬间一齐出手。

    一人用刀一人用腿。

    王君廓慌忙间只能挡住左边的刀,为此他腰间不可避免的受了重重的一脚,整个人横飞出去,摔在了地上。未完待续。。

第二十六章 引蛇出洞

    王君廓给踹飞了出去,想要起身却发现自己身体已经不受控制,周身的力气一点也施展不出来,心若死灰。

    王君廓以勇武扬名,文化水平不高,却精于算计。

    从被暗箭袭击的那一刻,王君廓已经在思考如何脱困保命了。遇到四面围杀的时候,慌而不乱,心中念着此次围杀他的人能力不俗,若让他们纠缠住了,等他们围杀的所有人手集合起来,那更是有死无生,是故一出手便是雷霆手段,斩杀一人,想要以最快速度破围而出。

    但对方的实力委实不俗,莫说那无声无息出现在他身后的杀手,便是踢他那一脚的人在腿法上便有足够的造诣。只是一脚便伤他筋骨,让他起不了身,比刀剑还要要厉害一些。

    那道黑影没有任何犹豫,身形如鬼魅一般再度出现在王君廓面前。

    就在黑影意图取王君廓性命的时候,白练划空而过。

    黑影身形急退,好似凭空消失又凭空出现,整个人在出现的那一瞬间已经离开了原位五步开外。

    黑影凝重的瞧着他原先站立的地方,一把秀丽的三尺青锋插在地上若他退的不够及时,这把剑就插在他身上了。

    隐杀桓丹,这一手由五行鬼道演变来的奇门身法果然堪称一绝黑暗中传来清脆悦耳之声。

    黑影让人识破身份,眼中凝重之意更甚,嘶哑着声音道:我与姑娘从未有过恩怨。姑娘何必要与我为难。

    是你跟我作对,有脸怪在姑奶奶的头上黑暗中渐渐走来一人,声音极为好听。但口气却是极大很是狂妄。

    桓丹表情一阵挣扎,低声道:撤

    他话音一落,整个人往后急退,顷刻间便消失在黑夜之中。

    余下两人竟也不敢有任何的迟疑,匆匆而逃。

    王君廓抬头看着渐渐逼近的神秘女子:她一身朴素的青衣,背上交叉挂着一柄长剑与空壳的剑鞘,模样秀丽。英气逼人,竟然是一个少见的美人儿。

    多谢姑娘相救,王君廓没齿难忘。躺在地上休息少徐时间。王君廓也缓过了一些气来,伸手将身旁的青锋拾起,作揖拜道:敢问姑娘尊姓大名,古人云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救命之恩。更是如此。他说的诚恳,双手托剑与肩上,身子前倾。

    青衣女子伸手接剑。

    王君廓眼中闪过一丝厉色,突然抓着剑柄,以剑施刀招,威猛的砍向了青衣女子。

    青衣女子的另一柄剑不知何时出现在了她的手中,似乎剑一直都在她手上一样。

    我们在长安有过一面之缘,还以为你忘记了果然就如他说的一样。无情无义。卑鄙无耻看姑奶奶怎么收拾你青衣女子说话的时候,手中的长剑却是一点也不慢。一剑快过一剑,犹如流星编织成一片光幕,将王君廓罩在其中。

    王君廓本就受伤在先,平时又少于江湖人交手,对于他们精妙的对敌招法缺乏认识,兵器还不趁手,这一交手,便落入下风。

    不过二十合,身上非要害之处已经连中五剑,第六剑让青衣女刺中了手腕,兵器掉落在地。

    王君廓连退三步,正想求饶。却见对面的青衣女已经逼到身前,芊芊玉手一巴掌重重的打在了他的脸上。

    王君廓好歹也是大老爷们,这虎落平阳被犬欺也就算了,还让以女子扇了耳光,惊气之下直接晕了过去。

    青衣女自然就是裴青衣了,罗士信已经抓到王君廓的把柄,得到了明确的命令,只要王君廓一入京,刑部直接将他擒拿下狱,审明案情。证据确凿,人证物证俱在,已经容不得王君廓狡辩。但是抓出王君廓这个幕后黑手并不是结束。罗士信身为刑部尚书,执掌大唐刑法,眼中就容不得沙子。

    他即以知道名姬帖贿赂案,毅然决定义无反顾的查下去,将收贿之人,绳之于法。

    贪污,以权谋私这是罗士信最为痛恨的事情之一。

    这对于贪污历朝历代也拥有各种刑法处置限制,对于官员贪污受贿,历朝历代都有清廉方正之人也有大奸大恶之辈,总的来说还是以王朝的风气为准。

    唐朝因为百废待兴,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三人的执政特点都是廉洁节约,也养成了清廉之风。也因此对于个别贪污受贿一事,格外重视,采取了很多对于贪污受贿的限制与惩罚。

    名姬帖千金难求,面对王君廓所犯的大案,有人有胆子收名姬帖这样的无价之宝来维护,动用私人权势。今日不将他揪出来,指不定来日会为了什么而干出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出来。所以罗士信在王君廓回京的时候,便暗自将消息透露了出去,让受贿之人知道招王君廓回京是刑部的一个手段,让他暗中通知王君廓,他也好来一个人赃并获。

    王虎侯杰让罗士信调给了马周使用,罗士信身旁也没有有能力干此事的人物,只能在此麻烦裴青衣了。

    裴青衣一身轻功,当世无双,由她盯着王君廓能够确保完成任务。更关键的是裴青衣身怀的江湖人脉,她当年随着虬髯客张仲坚行走天下,交友无数。疯夜叉的名号也是一时无两,关键的时候呼唤一声,召唤五六十个江湖好手没什么大问题,就如里说的那样,一支穿云箭,千军万马来相见。

    如果能够动用虬髯客的人脉,指不定还能请出一些在江湖成精的妖孽人物。

    事实也是证明,裴青衣是最适合的人选。

    罗士信猜到受贿之人会暗中泄露消息,却没料到他会对王君廓下辣手铲除。亏得裴青衣江湖地位深厚,直接将对方吓退了。

    就在裴青衣与王君廓交手的时候,周边已有数人来到附近兴致勃勃的看两人比武,待胜负已分,一位持刀的少年走到近前说道:青衣姑娘,我们不追了吗

    不用追了,我们分散开来,很有可能让桓丹各个击破。见持刀少年有些不服,裴青衣笑道:论刀法,桓丹不是赵兄的对手,但是在这黑夜中,他那下三滥的伎俩却让人防不胜防。

    姓赵的刀手心里舒坦了些,也知裴青衣说的是事实,没有在强辩。

    桓丹绰号隐杀,便是因为他有着神出鬼没的杀人手段,通晓五行障眼法,以障眼法迷惑他人的视线,杀人与无形之中。

    裴青衣让人将王君廓捆上,来到安全的地方,亲自修书,让信得过的人物将信传给了罗士信。

    罗士信收到了裴青衣的信后,没有任何犹豫的直接找上了李世民。

    李世民看着一脸凝重的罗士信,半开着玩笑道:自从你当上了这个刑部尚书,我一听到你来找我,这颗心啊,就砰砰砰的跳个不停。说吧,又有什么事情

    我以查出名姬帖的来历名姬帖随着卫夫人嫁到了江夏李氏,成为李氏一族珍藏的宝贝。李氏后人不孝,将名姬帖转卖大商陆贾。王君廓为讨好薰郡主求购不成,诬陷他通敌将名姬帖中饱私囊。王君廓蛊惑庐江王李瑗谋反,又擅自斩杀,谋取功绩。他担心东窗事发,以名姬帖作为赠礼,收买三法司中的要员,以求他早日结案。只是发生了些许意外,名姬帖遗落锦绣凤炽,让我捡了个现成的便宜。为将这受贿之人诱出,我故意泄露王君廓回京的真实目的。

    罗士信一字一句的说着。

    李世民坐立不住,震撼的看着罗士信,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罗士信继续说道:我这里险些犯了大错,低估了对方的手段能力。想不到对方的手段如此狠辣,手中可用的人物是如此了得。若不是我拜托的人物有着非凡的本领,王君廓只怕要让他灭口了。

    李世民沉默了半响道:你说的那个人是杜淹吧

    罗士信愕然道:殿下早已知道

    李世民惆然长叹:只有他,有这个能力

    杜淹是杜如晦的叔父,与杜如晦的一身正气不同。杜淹一身邪气,最擅长的是歪门邪道,阴谋诡计。

    李世民为了争夺太子之位,重用杜淹利用杜淹在这方面的能力对付李建成。也就是他策反了尔朱焕乔公山,也是他收买了太子率更丞王晊:因为罗士信的出现,王晊这枚棋子没有用武之地,若依照历史的走向。王晊这个小人物是迫使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最关键的一个人。

    杜淹当年得到李世民的支持,利用各种手段策反拉拢内应的同时还招募了一批江湖人氏方便行事。

    也是念杜淹为他所立的功绩,加上他手上有一匹可用之人,李世民将他安排至御史大夫这个至关重要的职位监察百官。他知道杜淹品行有些不佳,然人无完人,面对这有功之人,小小毛病还是可以忍受的。但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杜淹竟然会帮王君廓干这样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二十七章 出将从文成美谈

    御史台又称兰台宪台,自秦汉时起御史便是朝堂之上不可或缺的重要职位。是中央行政监察机关,也是中央司法机关之一,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就如后世的锦衣卫一样,唯一不同的是目前的御史台没有司法权力,不能如同刑部大理寺一样自主审案。

    但是谁也不敢小觑得罪御史台,因为御史台的奏事的权值范围太大,有风闻奏事的权力。

    也就是说御史台要弹劾什么人不需要任何的证据,哪怕是在大街上听一个疯子说某某人要造反,御史台便有权力将此事上报皇上,弹劾这个要造反的人物。而这个造反的人,便会无条件的接受大理寺或者刑部的审核,查明一切。有罪自然是御史的功劳,但是无罪也怪不到御史头上,这就是御史的权力。

    也因如此,在朝堂上有时候宁愿得罪一个宰相也不要得罪一个御史。得罪宰相,宰相最多在职权上个给你穿穿小鞋。若你不归他管。他还一时奈何不得你。但是得罪御史,御史却能够让你今天因为谋反蹲牢房,明天因为贪污被大理寺调查。

    而御史大夫正是众御史之首,御史台的核心,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的失职和不法行为,同时也负责保管朝廷的档案文件,论及地位仅次于当朝宰相。

    作为如此特殊的部门,御史台上下都与有荣焉,尽心竭力的在权值范围内监察百官。受人讨好巴结。

    但是就在这一日,御史台却受到了刑部的挑衅。

    气势汹汹的刑部兵卒堵住了御史台的大门,凶神恶煞凭借缉拿令将御史台的第一把手御史大夫杜淹擒拿。押入刑部大牢。

    此事登时在朝堂上引起了轰动,御史台自唐朝建国以来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弹劾罗士信滥用刑法的奏章便如雪花一样,可以覆盖整个御桌,甚至还将已经退居幕后休闲的李渊都给惊动了。

    但是很明显李渊李世民都是站在罗士信这边,有了此二人的支持,所有的雪花都如遇上了太阳自我消散。最后消失无形。

    但因为刑部如此高调,长安上下几乎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着刑部的一举一动,都在想着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随着王君廓的抵京。一切缘由短时间内公之于众。

    罗士信做事带着军人风气,从不拖泥带水,雷厉风行的展开了针对王君廓的审判。

    王君廓擅自拆阅密奏,又有杀人灭口的人证。崔敦礼也一改以往力挺王君廓的态度。成为了指控王君廓的证人之一。随着王君廓的落网,他密谋的事情也从个别心腹嘴里套出来,已经无从抵赖。面对杜淹的斩草除根,王君廓这个小人明知必死无疑,自然毫不吝啬的表现出他个人的卑劣性格,将杜淹给拉了下马。

    不只是如此,杜淹的心腹韦俊也就是那个教唆王君廓逃跑的中年人将杜淹近年来贪墨的罪证一五一十的交待出来。

    杜淹作风不佳可谓人尽皆知,连李世民都知道杜淹品行确实有着缺陷。但是任谁也没有想到他的小贪在聚少成多之下,竟然达到了一个可怕的数字。而且根据审讯。罗士信还查出了杜淹政治野心极大,有拉帮结派自成党派的心思。他不惜帮助王君廓如此大忙,并非单纯的贪名姬帖。而是有心与王君廓组成一个政治联盟,同时讨要来的名姬帖亦并非是留着自己收藏的,是打算在李世民登基的时候赠送给李世民讨他欢心。

    杜淹身为御史大夫,距离宰相之位,只有一步之遥。

    这李世民即将荣登大宝,成为大唐新主。这新主继位,势必会提拔亲近大臣组成一个新的政治团体。可是为了维护朝堂的稳定,原来的政治团体也不能摒弃,提拔的数量不会过多。李世民擅于用人,手上心腹极多:房玄龄杜如晦这左膀右臂自不用说,还有长孙无忌高士廉温彦博这些人物一个个的都有为相的潜力。

    杜淹面对这些人优势并不是很大,更多的可能是给刷下去。

    杜淹本就是一个擅于歪门邪道的谋士,这动了争取的心思,手段自当不会公正,为一己私利而不顾及国家的利益。

    最终伴随着罗士信惊堂木的落下,分别对王君廓杜淹作出了司法上的判决。

    王君廓怂恿庐江王李瑗造反,又以险恶的用心诛杀岳父,为一己私心至国家的安宁于不顾,更兼为取得名姬帖诬蔑无辜商贾通敌,无情无义不忠不孝,罪不可赦,判斩立决。杜淹身为司法人员,罔顾法纪,收受贿赂,行不法之事,更有结党营私之风,去官流放巂州。

    这个审判结果是罗士信与刑部上下官员一并商议出来的,但他真正采纳的是马周刘燕客两人的意见。

    王君廓杜淹一个是幽州大都督上柱国彭国公,另一个是当朝的御史大夫都是地位极其崇高的人物,罗士信依照大唐律法的判决也是需要经过李世民的审核,将结果上传中书省,交由监国太子批示。

    李世民对于此次审判没有任何异议,批示给刑部知晓。

    依照司法流程,刑部要依照案情案例分析案件的审断是否公允,但此次案件由刑部侦办,这自己的案子刑部上下都是在了解不过了,没有任何悬念的通过了最后的审查。

    王君廓自作自受,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杜淹心怀不轨,意图结党营私,也受到了应得的报应。

    此事在大唐王朝引发不小的风波,罗士信也见识到了李世民在政治场上的魄力,面对杜淹掌控的御史台,他毫不犹豫的将杜淹遗留下来的心腹调任的调任贬罚的贬罚,将御史台来了一个大清洗。然后又安排高士廉当任御史大夫,重整御史台。大理寺卿崔善为因为明哲保身明知有异样而不敢深入去查,撤去大理寺卿之职位改任为秦州刺史,新任的大理寺卿由大理寺少卿当任。先前李瑗造反案中的那些没有参与案件其中的官员多多少少都受到了减刑,有的甚至无罪释放。

    一连串的动作让人目不暇接,待所有人缓过神来的时候,发现这一场政治风暴已经过去了,李世民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将此次教唆谋反收受贿赂结党营私的大案给大唐带来的伤害降到了最低点。

    大唐王朝的运转并没有因为少了杜淹,少了崔善为,少了王君廓而停下来。反而因为这个案件给了所有文武大臣的一个警示,但凡触犯刑法哪怕是未来皇帝亲信心腹,一样受到对应的待遇。

    尤其是现在刑部有一个刚正不阿的罗士信。

    此次重大案件,罗士信秉公执法,面对各项压力情况,义无反顾的纠察到底,最终揪出了王君廓这个幕后黑手,抓出了杜淹。

    这古往今来文人投笔从戎成就一番事业,会成为一桩美谈。现如今罗士信去兵器从政,半年不到的时间,破得大案,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一时间亦成为一种美谈,为世人称道。

    李瑗造反案中得到平反,无罪释放的个别人氏还为罗士信送上了一块金字牌匾,以表心意。

    经过这一答案,满朝文武再无置疑罗士信能否执掌刑部一说。刑部上下对于刑部在此次案件中的扬眉吐气,对于新上任的尚书大人都存着莫大的欢喜,对于罗士信取得的成绩心服口服。刑部侍郎刘德威已经无力撼动罗士信坐稳的位子。

    郯国公府

    罗士信在府中设宴谢裴青衣的相助恩情。

    此次能够干的如此顺利,裴青衣诚可谓居功至伟,不但很好的擒住了王君廓保住了他的性命,还生擒了韦俊这个杜淹的心腹,逼迫韦俊将知道的一切如实的说出来,指证杜淹。若不是韦俊的背叛,指出了如山铁证让杜淹辩无可辩,以杜淹的手段指不定壮士断腕给他避过一劫。

    杜淹身为御史大夫,他一时间扳不倒,接下来遭罪的就算他这个刑部尚书了。

    来,我敬青衣姑娘一杯你又帮了我一次大忙,罗士信这里无以为报先干为敬

    这古人喝酒,越爽快越显得有诚意,不等裴青衣说话,满满的一盅酒先一步下肚了。

    裴青衣笑眯眯的将杯中酒饮尽,左瞧右瞧,不见平阳的身影,不免问道:公主殿下呢

    平阳身体有些异样,不能饮酒,怕扫了兴,就没跟着来了。罗士信带着几分开心的说着,平阳的天葵一直没来,明显已经不是因为各种原因月经来晚,很大的可能是怀上了。提起这事他就觉得高兴,平阳也因如此最近开始学着禁口进补,不吃刺激性的食物了。

    裴青衣神色骤变,心中担忧,但见罗士信如此开心,也是恍然,心下有着小小的羡慕:恭喜你了

    谢谢谢谢罗士信开心的笑着,连喝了几杯来发泄自己的高兴,这平静下来,才问道:其实我一直好奇,姑娘是如果说动韦俊的,他老实的就跟泥团一样,怎么捏怎么样。未完待续。。

第二十八章 五行遁术

    江湖有江湖的规矩而朝堂有朝堂的法则。

    罗士信身在朝堂,而且还是执掌司法的刑部尚书,理所当然的受到法则的束缚。

    韦俊是杜淹的第一心腹,就如他的分身,许多事情都是由他掺合去办理的,理所当然的知道杜淹的违法罪证。杜淹为人谨慎多疑,他敢放心大胆的任用韦俊,韦俊对他的忠心自然不用怀疑。类似这种人一般的严刑拷问很难取得成效。过激的拷问又会有屈打成招的嫌疑,反而落人话柄。

    罗士信个人经过这些年的磨练,思绪也日渐周全,考虑到了这点,特地让裴青衣以江湖手段来审问韦俊。只要韦俊没有进入刑部大牢,被刑部人接手,他受到什么罪自然与刑部无关。

    结果大大的出乎他的意料,韦俊一个心思深沉的人物任是给吓的草木皆兵,将杜淹的罪行一五一十的禀报。正是有了韦俊的证词,罗士信这里才能轻而易举的将杜淹给拿下审问。

    对此在刑部待了多年的刘燕客表示万分的不理解,刑部断案,最怕遇到的是大人物犯事,尤其是有功劳与国家有一定权势地位的人。因为有万千双眼睛看着,刑部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监视。一但手段过激,立刻受到弹劾,手段柔和又岂能让大人物认罪伏法尤其还是杜淹这样的司法人员,依照他对司法的了解,能够找出许多制度上的破绽,从而确保自己的地位。让自己少受罚甚至不受罚。

    结果让刘燕客大吃一惊,韦俊的背叛让杜淹一切的准备都成了无用之功。类似于韦俊这样都到无比器重的人物,竟然说叛就叛了。实在让他难以想象。

    罗士信也觉得不可思议,这人生在世总有一些可以相信的人:就如莫虎儿就如奎托斯,罗士信很难想象莫虎儿奎托斯会背叛他。假如他们背叛,那他的处境就危险了:毕竟他杀了李元吉,这是一个足以让他死上一百次的罪名。

    不过当初他既然选择了让莫虎儿奎托斯参与其中,便相信他们的忠心。只要自己以诚待之,他们必然不负自己。

    这里他也很好奇韦俊这是经历了什么。竟然分分钟的就背叛杜淹了。

    裴青衣灿灿的笑道:一点点小伎俩而已,不值得一提。见罗士信好奇的目光落在身上,小心脏不争气的跳了跳。脸上飘起了红云,轻声道:那个姓韦的嘴巴挺硬的,寻常的审讯法子撬不开他的嘴,也就用了一点点特别的手段那个。我师傅认识一个奇人。擅于驱虫弄兽。他研发了一种吸引虫子的药水,能够让小虫子发疯乱咬的东西。我让人找了一个山蚁窝,将所有山蚁都铺在他的身上。山蚁受到了惊吓,又受到了药水的影响,在他身上乱爬乱咬的,没多久他就受不住了。

    裴青衣尽量说的轻巧一些,想把场景说的不那么暴力。

    罗士信脑中闪过一副画面:自己手脚绑着,身上成千上万只蚂蚁不住的撕咬那又痛又痒的感觉。只觉着脊背凉飕飕的,仅是想想就觉得可怕。情不自禁的打了个寒颤,咳了咳道:对付这种人,就应该用这种办法。只有让他们知道厉害,他们才会乖乖的听话。顿了顿道:那种药水还有没有,给我一点。下次我审案,遇到嘴巴硬的,我给他全身都涂上,让他尝尝万蚁上身的感觉。

    裴青衣面色僵了僵,她不想在罗士信面前表现出疯夜叉的凶狠,将威力成倍说小了,真让他给对方全身涂上,只要是那种厉害的蚂蚁而且数量足够,能够直接将对方啃成一具骷髅,忙道:那种药水很难炼制,也只有前辈一人知道配方。我已经好几年没遇上他了,是生是死都不能确定。有是有一些,却也不多了。

    罗士信也是随口一说,闻言也不再强求。

    裴青衣松了口气,念着自己手中剩余的一点药水要好好收藏着,不到迫不得已的时候不去用它,指不定哪天罗士信就有用的上。

    两人边吃边喝,裴青衣突然想到了一事,忙道:差点忘了,我这里也有一事,想要找你帮忙呢。

    罗士信毫不犹豫的道:直说直说。

    裴青衣道:你知不知道一个叫桓丹的人他应该是杜淹的门客,前些天还跟他遇上了。他负责截杀王君廓,受阻之后,就失去了踪迹。我受人所托,正在找他。

    不知道此人不好查罗士信遗憾的说着,裴青衣助他良多,若能为她出一份力,就算动用所有人脉也义无反顾,但是杜淹的门客就极为特殊了。他的门客大多都是为李世民争权夺势而聚集的能人异士,属于独特的地下组织。这个地下组织为李世民战胜李建成立下不小的功劳,一直掌控在杜淹的手上。

    若非他查到杜淹身上,李世民也不会将此事告诉与他。随着杜淹的失势,李世民也坐稳了太子宝座,即将成为大唐新主,这个地下组织已经失去了意义,顺应时势的解散了。他们的存在本就是一个秘密,李世民视罗士信为心腹才让他知道一些情况。这无声无息的解散,想要找人却不容易。

    裴青衣惆然道:这样,也罢,既然你都查不到,我这里怕也不用白费心思了。反正桓丹也不是大奸大恶之徒,找不到也不会有什么影响。她对罗士信有着满目的信任,觉得他说找不到那就是找不到了,自己也懒得去花费心力。

    罗士信却记住了桓丹这个名字,好奇着向裴青衣追问他的来历。

    裴青衣也不隐瞒,颔首道:这个桓丹在江湖上并没有多大的名望,但是知道他这个人的没有一个敢小觑他的。就算是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只怕也难逃他的一击。

    罗士信惊愕的合不拢嘴道:这真的假的他不太了解大唐江湖,却也知道裴青衣在江湖上是大名鼎鼎的疯夜叉,是一个能够让宵小闻之生惧的人物。而且他师从天下第一豪侠虬髯客与红拂女,论及武艺也是鲜有敌手,尤其是轻身之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就算是他也不可能一击将她击败。

    以裴青衣的功夫挡不住桓丹一击,那这个桓丹武功高到什么地步

    见罗士信一脸的不可置信,裴青衣立刻道:你别误会了,桓丹的功夫不差,但跟你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的。明刀明枪的打起来,我裴青衣也不会输给他。只是他擅长五行遁术,长于隐蔽身形,神不知鬼不觉的。他若要杀你,会在他想象不到的地方突如其来的一刀。这一刀神出鬼没,极少有人能够闪避的了。就拿王君廓来说,王君廓勇名盛行,在旷野之地都让他一招伤了,险些致命。若辅以地利的优势,王君廓势必难以察觉他的行踪,为他所杀。

    五行遁术罗士信又听到了一个耳熟却又新鲜的词语,好奇道:这个五行遁术是不是就是传说中的那些来无影去无踪的法术,这种神奇的东西真的存在

    这个不好说裴青衣迟疑了片刻,道:奇门遁甲,博大精深,这古有传言,是真是假我也没有亲眼见过。不过桓丹的五行遁术却也非神乎其神的法术,而是长期以往,演变而来的一种掩人耳目的手法。桓丹出生于龙虎山下的一个小道观,以鬼道正统自居,研习五行法术,算起来也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不过与龙虎山的其他道观不同,其他道观以炼丹修道,研习道法为主,而他们专攻五行法术,据说在百年前盛极一时,香火不绝。后来给人识破,他们所谓的五行法术都是以特殊技巧借助其他工具而施展的障眼法,也就受到了世人的唾弃,为道门不齿,香火也因之断绝。后来道观中出现了一名武痴,但因出生问题,不为龙虎山所容。他便动用学来的障眼法偷学,渐渐地意外将五行遁术融入了偷学来的武艺中去。而桓丹便精通这五行障眼法,能够以各种意想不到的手段以迷惑视线,或者出现任何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人一种神出鬼没的感觉,让人防不胜防。隋末动乱,大别山附近有人聚啸山林,四处抢掠,依仗大别山之险,四处作恶,不论隋朝还是义军都奈何他不得,但就在某一日,他让人无声无息的杀死屋中,留下桓丹二字。六年前,江北有一恶霸为非作歹,在他的生日寿宴上在众目睽睽之下让人摘去了脑袋,没有一人看清是谁杀的他。众人只觉得眼睛一花,恶霸已经没了脑袋,依旧只留下桓丹二字。还有许多例子,不管是守卫如何深严。桓丹都能凭借神乎其技的五行遁术达到目的,获得了隐杀的绰号。桓丹的母亲是我的旧识,一直在打听桓丹的下落。也许是得知桓丹的消息,托我打听找寻。

    原来如此罗士信毫不犹豫的道:我帮你找找,找不到是一回事,找不找又是另一回事。我也想见识一下他的五行遁术。未完待续。。

第二十九章 花言巧语

    裴青衣说的这个五行遁术给罗士信一种强烈的即视感,貌似跟日本的忍者有着点点相似之处。

    他对日本的历史不够了解,也不知现在的日本是什么情形,是哪根葱哪根蒜在当什么天皇。不过却知道中国与日本早在三国时期就有过往来了,魏文帝曹丕因日本国王卑弥呼向魏国亲善,封她为亲魏女倭王。公元四世纪日本对朝鲜半岛南部进行政治和军事扩张,也多次向中国东晋和南朝的宋国派出使节,接受其封号,以增强对外影响。但是因为当时航海技术的落后,彼此接触的并不频繁。不过随着科技的发达,航海事业将会渐渐崛起,海上各国的往来将会日渐频繁。

    隋唐时期的频频往来就是最好的例证,关系非同一般。不过最初时的日本就如汉朝的夜郎国一样。面对汉朝的失节,夜郎王霸气的说了一句汉孰与我大面对还未奔崩离析的大隋朝,小日本也来了一句日出之处天子致书,日落之处天子无恙,狂妄的口气可将隋炀帝杨广气得火冒三丈。

    不过杨广好大喜功,喜欢做面子工程。以这个时期的风俗来定,越多的异族朝贺越显得国家的伟大富强。杨广也因此谅解了日本的无知,与之展开往来,还派使者起日本宣扬中原文化。

    不过隋朝的繁华时日实在太短,面对杨广毁灭性的败家速度,偌大的王朝在短短的十数年间便走向了灭亡。

    新起的唐王朝有着海纳百川的胸怀。日本从隋朝那里见识到中原的富强之后,展开了亲唐政策,多次派遣使者来中原学习文化。以至于原本落后的日本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衍变的改革,真正的走向了富强的道路。

    日本的主流文化大多都是抄袭唐宋,指不定后来盛行的忍者他们所谓的忍术也是源自于中国的五行遁术,也未可知。

    这如绝大多数的中国人一样,罗士信作为一个熟知历史的中国人,对于小日本没有好感。若有机会,也不介意马踏日本岛。轰轰烈烈的大干一场。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如今的小日本还真不值得大唐为之劳师动众消耗国力。

    见天色不早,裴青衣心中有着许多的不舍。却也不得不告辞。

    罗士信挽留道:青衣姑娘,你与平阳亲如姐妹,在装修这屋子的时候,她特地给你准备了一栋别院。供你居住。干脆日后住下便是了。何必住在客栈,费钱还不便利。

    裴青衣心中却是一动,扭捏了片刻也应承了下来。

    平阳禁口不能饮酒,担心打扰了两人的雅兴,一直没有出现。

    这酒宴结束,也来与之相聚。两人相交多年,以往是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近年来却是聚少离多,有许多贴心话说。罗士信也任由她们说悄悄话,下去动用自己手上的人脉关系帮着裴青衣调查一下桓丹的下落,为助她良多的裴青衣出点力。

    但结果不容乐观,正如罗士信预想的一样:李世民这太子之位来的并不正当,杜淹暗中组建的这个地下组织也干了些许不能让他人知道的事情。这将组织撤销,以李世民的手段自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桓丹已经完全失去了消息,罗士信也只能让人尽量调查,不强求得到结果,主要心思还是在刑部的发展上。

    经过王君廓教唆庐江王谋反案,满朝文武没有一个在小觑出将从政的罗士信,小觑他掌控的刑部,也给了他审案处事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大案过后,面对一点一点的小案,罗士信在刑部的日子也算过的清闲,但随着一个消息的流露,整个大唐的气氛渐渐有了转变。

    就如绝大多数有识之士预料的一样,李渊平白无故的让李世民监国是禅位的前奏。

    武德九年八月,朝廷传来了确切的消息,唐皇李渊以年事已高,无精力处理国事,将在次月初禅位与皇太子李世民。

    就算是早有心理准备,突然得到确切的消息,依旧让大唐朝廷上的风气悄然改变。固然他们早已习惯李世民的治世风格,可是大多人心底都明白真正的变革即将开始。李渊用人唯亲,而李世民用人重才。李渊的政治班底并不适合李世民,组建新的班底是必然的。谁升谁降,谁能鱼跃龙门,看的就是各自在新皇帝的地位与成绩。

    这临阵磨枪,不快也亮,几乎所有有追求抱负的人,都再为自己的前途而努力着。

    真正清闲没有心底负担的也只有占对位的秦王党了,尤其是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秦琼程咬金这些人都是所为的从龙大臣,他们的晋升是毋庸置疑的。当然这也包括罗士信罗士信估摸着升官是暂时轮不到他了,这不足二十五岁,却已经是难得的刑部尚书,辅国大将军,在给他升官,要不了多久就无官可封了。不过增加封邑,却是少不了的,上千户的食邑,能够让原本就是土豪的他,更加土豪一些。

    在李世民登基这种大事之前,罗士信还有人生另一大事情需要解决。

    他与郑丽琬的婚事已经拖的够久了,郑丽琬更是因为等他,过了嫁娶的年纪。若是换做寻常百姓人家,早有官府涉入为之说媒,强迫她嫁人了。古代因为人口奇缺,律法规定到了一定年纪必须嫁人的。郑仁基现在是荥阳郑家的管事,地位不凡,也能将此事压下来。

    这种事情越拖的久越对郑丽琬不公,罗士信在破突厥回朝之后便决定找个良辰吉日迎娶郑丽琬。

    这古代嫁娶重视良辰吉时,罗士信与郑丽琬的八字不是很登对,极少有适合他们吉时,当初便是因为缺乏良辰吉日婚事一拖再拖,发生了些许意外。而今也是一拖再拖的,直到今年的中秋八月十八,才是最符合彼此的日子。

    这瞧着时日将近,比之罗士信这里的期待,郑丽琬可谓望眼欲穿了。

    成为罗家的媳妇,这是她四年前便怀揣的梦想。阴差阳错的拖延至今,如花似玉的小姑娘,已经成长为大姑娘

    你说,八月十八,为什么还没有到呢郑丽琬轻轻的将柔弱的娇躯靠着身后那宽阔温软的胸膛上,带着几分甜蜜的笑容,看着面前盛开的桂花,闻着桂花特有的扑鼻香味,细语轻声的说着。这院子里天天见月月见年年见闭上眼睛都能浮现的景色意外的入眼,让她有种沉醉其中的感觉。

    就五天了急什么罗士信从郑丽琬的背后搂着她的小蛮腰,歪着头儿将脑袋贴着那闪着光亮的发丝上,轻声笑着。

    郑丽琬虽然出生五姓家族,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但是性格却少见的叛逆,没有一点世家女的贤良淑德,对于礼法并不是很重视。尤其是爱情观特别的顽固蛮横,认准了就一根筋转不过弯来,是有了情郎忘了爹娘的典型人物。她早已将自己视为罗家人了,对于跟罗士信的亲热并不排斥,反而格外的欢喜。

    很多时候已经嫁给罗士信的平阳都不好意思在下人面前搂搂抱抱,郑丽琬却能从容对待,大大方方的跟他黏在一起,就如二十一世纪陷入热恋中的男女一样。

    虽然他们还没有成亲结婚,但是除了临门一步,亲搂抱什么的都干过了。

    就算郑丽琬在如何的开放,也坚守着自己新婚夜这个传统,罗士信自当尊重她的态度。

    当然是怕再出现问题郑丽琬受过一次命运的摆弄,面对这短短的五天,意外变得忐忑起来。一个再字,也能体现她的忐忑之心。

    罗士信听了嘿嘿嘿的笑出声来。

    笑什么郑丽琬不满的用手肘向身后顶了顶。

    罗士信道: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是说在睿智的女人,一但喝下爱情这毒药,智商就会变为负数,这人越聪明,越是厉害。

    讨厌,就会取笑我郑丽琬跟罗士信相处久了也知道爱情智商负数这些跨时代的字词,听的懂意思。

    哪有罗士信振振有词的道:这是夸你聪明呢,你可是我遇到的最聪慧的女子诸葛亮跟你比起来都变成诸葛不亮了我罗士信是个粗人,这辈子最怕的就算动脑子。从小呢,最大的愿望就是取一个女中诸葛当媳妇。这样就不用我来动脑子了,一切伤脑筋的事情都由媳妇来,我来卖苦力。这叫什么来着我想象,琴瑟和鸣,天生一对。

    噗嗤郑丽琬见他说的有趣,忍不住的笑出了声来,白眼道:哪有这种和鸣的

    怎么没有我们不就是了所以啊,你大胆放心。我罗士信可不会放着长得怎么漂亮有那么聪慧的媳妇的怎么样也要抓着你的手。一起到老,就跟一首歌里唱的那样,最幸福的事情就是两个人一起变老。罗士信深情款款的说着。

    郑丽琬媚眼迷离,感动得一塌糊涂。。。未完待续。。

第三十章 中秋夜宴

    在唐朝女子大多十三四岁成亲,十五岁为法定年岁。郑丽琬虽说是超过法定结婚多年,事实上还是一个十七不足二十的姑娘,在后世看来就是一个刚刚过了发育期的美少女,完全没有情爱方面的经验,面对罗士信跨时代的甜言蜜语,没有半点的抵抗力,更加期待他们成亲之日的到来。

    在八月十八来到之前,还有一个节日需要慎重对待。

    父皇派人传来消息,让我们在中秋这一天去宫里一同赏月,他设宴招待。我为郎君选了套衣服,你看合不合适

    这日从刑部回到屋舍,罗士信从口中得到了李渊请他们一家去赴宴的消息。

    这一听赏月,罗士信也意识到中秋节到了,想到二十一世纪健在的双亲,徒然伤感起来,心道:爸妈身体应该好吧,你们身体那么壮实,一定能够长命百岁的小弟今天应该陪着你们一起过节吧,有他在,我这里也能安心了。我们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不分彼此。带上我的那份孝心,一起敬了吧。

    平阳见罗士信徒然伤感,心中担忧,忙道:怎么了是不是想到什么不开心的事情了

    罗士信长叹道:这团圆节,我也想我爹娘了

    平阳眼中闪过一丝迷茫,随即笑道:郎君的老家是齐州历城吧,抽时间我们一起去看看。嫁给郎君多年,还未曾祭拜过两位老人家呢。

    罗士信含笑的点了点头。随即想到一事,疑问道:你们也过中秋他记起来了,中秋节在后世是法定节假日。是与春节端午齐名第二大传统节日,是一个合家团圆吃月饼看月亮值得喜庆日子。但是这个时代有八月十五赏月的说法,却没有中秋团聚一说,固然早在周代已有中秋夜迎寒秋分拜月的活动,然而民间盛行应是宋代的事情,明清时期才发展为成为能与春节相比的重要节日。

    罗士信来唐朝已有数年,就没有过过中秋节。绝大多数的中秋节都是自己一人对月思念着千百年后的父母双亲。

    平阳解释道:八月十五对于我父皇而言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每一年的八月十五,只要朝中没有重大事件。或者诸事繁忙,父皇他老人家都会在皇宫里小小庆祝一下,邀请钟爱的儿子女儿还有几位贴心的老朋友一同相聚,吃饭赏月。也就是十数人而已。父皇对郎君青眼有加。自然少不了郎君。

    原来当年李渊太原起兵,因实力不济,最初进展的并不顺利,受到隋朝的强烈反抗,内外交困,粮草不济,军心思归。面对这种情形,李渊的好兄弟裴寂在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这一天。以圆月作为构思,发明了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以解相思,成功为唐王朝解决了崛起道路上的一大难题。

    登基一统天下之后,李渊极为怀念当初的日子。每当八月十五这一天大大小小的都要举办一个小型宴会,追忆往昔。也是因月亮的一切一切,月饼带有着相思之意。正是有了这个起点才有了宋朝的对月吃月饼,以至于明清时期,中秋节发展成为与春节端午其名的传统节日。

    这一年的李渊一如既往的准备了宴会,邀请了诸人小聚:人数依旧不多,罗士信却是其中一个,也是一直以来唯一一个唐王朝的驸马爷。

    面对泰山大人的邀请,罗士信也没有任何迟疑换上了平阳精心准备的衣服一同去赴宴了。

    进了皇宫,正巧遇上同行的萧瑀,作为李渊心中的萧郎这次小宴会,自少不了他。

    萧瑀原本对罗士信能够掌控刑部并没有报很大的希望,可结果让他大掉眼镜,惊叹不止。尤其是庐江王谋反案中的表现,更有种名臣的气度风范,远超乎他的预料。刑部正是他所管辖的六部之一,罗士信将刑部整治的如此成功,他这位顶头上司也倍感轻松。

    两人的关系相处的不错。

    一路来到太极殿西堂的精致露天别院,陈叔达宇文士及两人已经在别院等候了。

    陈叔达是侍中宇文士及是中书令,前者执掌门下省,后者执掌中书省都是唐王朝的宰相。

    罗士信在唐朝地位虽高,与他们这些宰相比起来还逊色一二,上前问好。

    等不多时,裴寂也后脚抵达,就在裴寂到了不久之后,李渊与李世民一前一后,一同而至。侍婢也跟着上了宴席,端上了食物。

    也许是放下了大唐重担的缘故,比之以往,李渊的精神要好上许多,白色的须发固然有所增长,面色却透着点点红光。

    来,都不要客气,坐坐坐李渊招呼着众人入席就坐,明显此次的小宴会就是他们这些人了。

    罗士信四周互望了一眼,心底有些喘喘的,裴寂萧瑀左右尚书仆射,陈叔达侍中,宇文士及中书令,三省老大唐朝宰相齐聚一堂,还有一个皇太子半个月后的大唐皇帝,一个嫡长公主半个月后的长公主

    罗士信突然有一种压力很大的感觉,跟着也发现了点点问题:这在座的可都是帝党的核心人物

    李渊喜欢当甩手掌柜,关键就是因为三省的老大是帝党成员,就算将权力分给自己的儿子也脱离不了他的掌控。而他罗士信虽说是个反骨仔,在凤凰谷中刻了秦王党的印迹,但明面上始终是抵挡的第一大将,这一点就算是兵部尚书李靖都不可能动摇他的地位。

    看来,今天不只是赏月那么简单了罗士信心底嘀咕着。

    即将成为太上皇的李渊,在即将成为太上皇之前,安排一些后事了。

    新罗首都金城。

    新罗真平王在这天深夜召开了一个紧急会议,将两个女儿金德曼金胜曼心腹金萸信一并叫道了跟前。

    父王,急匆匆的召我们前来,可是百济又打过来了金德曼美眸中闪过一丝怒火,对于不断给他们捣乱的百济怀着强烈的痛恨之意,对于百济的敌视甚至超过了世仇高句丽。

    金胜曼金萸信也是同样的想法,脸色表情都不好看。

    这东北三国并存,论及实力高句丽第一新罗第二百济第三。

    因为争夺汉江流域,高句丽新罗之间的关系就如汉朝与匈奴,唐朝与突厥一样,无月不战。

    百济因为实力最弱,打不过两国,反而得意享受太平,免去战祸的袭扰,国力日渐上涨。

    高句丽因与隋朝争锋,元气大伤,便联合百济武王对付新罗,免得新罗做大。

    百济武王也因此摧毁了与新罗的和平盟约,对新罗展开了征伐。不过百济的实力终究逊色新罗,并非新罗的敌手,让新罗大将金萸信打的落花流水。

    真平王本意是一鼓作气,趁势反攻百济,将百济灭了,回头在于高句丽一教高下。但就在金萸信对百济动兵,杀人百济进内的时候,真平王受到了大唐王朝的警告信,大唐皇帝李渊力斥新罗妄自动兵,以严厉的语气让新罗退兵。

    真平王左右思量,选择了听从,下令金萸信撤回新罗,将夺来的城池还给百济,与之休战。但此事并未罢休,百济武王扶余璋颇有手段,外交政策使用的极为高明,最初周旋于高句丽和中国隋朝之间,藉两方相互征战来谋求百济的利益。后来又与大唐大和国交好,一边表示百济臣属大唐,另一边又当了大和倭王的臣属。

    在唐朝出面调停新罗百济的战事之后,扶余璋想大和日本国求助,舒明天皇派兵渡海帮助百济对付新罗。百济实力只是略逊新罗,加上日本国的力量,新罗吃了大亏被他们一举攻取了多座城池。

    这实力不济倒也罢了,日本渡海而来的兵卒一个个如野兽一般,烧杀抢掠奸可谓无恶不作,失陷的几座城池几乎成为荒城,以致新罗上下对于百济的敌视,甚至超越了与高句丽数百年累积下来的仇怨。

    不是,金将军的建议甚有成效,百济大和的联军暂时不敢妄动,我召你们前来是另一件重要的关乎新罗未来的大事。真平王神色凝重的在三人面前扫了一眼,道:刚刚通过长白山上的汉人好汉得到了一条来至于大唐的消息,他们的皇帝李渊已经决定退位,就在半个月后,新的大唐皇帝将会登基。

    金德曼金胜曼金萸信互望了一眼,眼中流露着兴奋的光芒。

    金萸信道:我们不能在错过这次机会了,必须表现出我们的诚意,不能再让百济抢了先。

    新罗坐拥着汉江流域,可以说得上占据了东北三国最富饶的土地,但是他们占据的土地靠东,最大的弊端是无法与唐朝相邻,想要派出时节与唐朝交好,不论是海陆还是陆路都只有经过高句丽或者百济的领土海域才能抵达唐朝。

    新罗与唐朝的很难进行正常的交流,以至于唐朝认为百济更有诚心,对于新罗不及百济友好,自然而然的存着偏心之念。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 李世民的麻烦

    新罗如这个时代大唐周边所有的小国一样,都存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心思,扣着心思要抱大唐的大腿。

    这大腿粗了,尤其是大唐朝这样的大腿,因为抱的人多了,彼此也会为之争斗,不是说抱就能抱的。

    新罗面对的就算这个情况,与之相邻的两个国家,一个高句丽因为实力缘故,奈何不得他,另一个百济。论及实力,百济不如新罗,奈何人家有两个爹,一个大唐一个日本,大唐偏向百济,日本与百济利益与共,甚至不惜出兵相助。

    两面受敌,新罗的处境可想而知,他们意图抱大腿的急切心态,也不难理解。

    金将军说的很有道理新唐皇若再次受到百济扶余璋的蛊惑,我们新罗就危险了。据我所知,新唐皇是大唐继承人中最出色,战功最了不起的一位。大唐已经打败了宿敌突厥,没有人能够阻止他们崛起。我们这一次不能再失先机。金德曼这位新罗未来的女皇,目光还是看得极远的,沉声道:父王通过长白山上的英雄得知大唐新皇即将继位的消息,也可见高句丽百济都封锁了这个消息。利用地利限制了我们的情报来源,他们定做了万全准备,防止我们与大唐多做往来。尤其是扶余璋,他也一定做好了巴结讨好新皇的准备。事不宜迟,我们应该立刻动身遣使祝贺大唐新皇登基,并且表示臣属之意。

    金胜曼道:立刻动身不用质疑。关键是如何去。百济得大和国相助,水军实力在我们之上,他们封锁海域。我们得使者很难走海陆抵达大唐。高句丽也不愿意见到我们与大唐结好,这沿途必然是危险重重。以我之见,还是走陆路的好,这些年长白山的那伙汉人好汉得我们相助,已经在长白山扎了根,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让我们穿过高句丽,抵达大唐幽州。比起海陆的危险。陆路固然慢些,终究是最安全的。

    真平王看着金德曼金胜曼这对新罗姐妹花,感慨万千。自己膝下无子,索性上天赐给他两个如花似玉又极具聪慧的女儿,可以继承新罗江山,也算是不幸中的大幸。那你们认为派谁去最好。最适合

    我去我去吧

    几乎在同一时间,金德曼金胜曼异口同声的说了出来。

    两姐妹近乎相同的容貌,相互对视了一眼。

    金德曼道:我是新罗的第一王女,我去最能体现诚意。

    金胜曼带着些许担忧的看了姐姐一眼,没有与她去争,只是道:一路小心,到了长安可以去找罗大将军。不知姐姐记不记得,罗大将军好像对大和国特别的厌恶。百济依附大唐又臣服大和国,这种三心二意的墙头草。大将军那刚直的性格最是厌恶鄙夷了,让他知道一定会对百济厌恶至极的。现在大将军的身份是今非昔比,得他相助事半功倍。还有啊她正经的说着,突然在金德曼耳旁一阵低语。

    金德曼面上绯红,大力的推了金胜曼一把。

    换来了一阵娇笑与真平王金萸信的茫然。

    太极殿偏院

    李渊李世民裴寂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还有罗士信平阳几人在李渊的主持下,一起对月说着过往,感慨着述说着当初打天下时候的经历。

    罗士信平阳作为晚辈大多时间都在一旁作为一个听客旁听着就连李世民也没怎么说话,神色有些不悦。

    李渊长叹道:老了,真的老了啊想当年我与裴监能够把酒言欢,一天一夜,由至神气十足,毫不见疲态。现在几杯酒下去,已经有倦意了。说着,他伤感一叹,抓起桌上的月饼,轻轻的咬上一口道:这月饼馅肉美味,比之当初裴监发明这玩意的时候,味道不知甜美几倍。可是不论怎么吃,都吃不出当初的味道。裴监,记得当初的月饼里面是什么馅是野菜吧,还有薰过的肉是什么来着

    回陛下是兔子裴寂恭恭敬敬的回了一句。

    李渊拍桌大悟道:对对对,是兔子是兔子。当时食物短缺,月余不知肉味。你将自家养的兔子杀了,偷偷的藏在月饼里给我品尝。那味道,记忆犹新记忆犹新啊是前年还是大前年,我曾与你说过公为宗臣,我为太上皇,逍遥晚岁,不亦善乎,当日一时戏言,却不想当真一语成箴。

    裴寂忙说不敢。

    李渊高举酒杯道:你们都是我大唐的栋梁之臣,大唐的未来少不了你们的付出世民啊,这些都是跟父皇一路打拼而来的老臣,今后你可不能亏待了他们。

    李世民赶忙笑道:父皇放心,儿臣知晓。我大唐有今日,在座的诸位居功至伟,儿臣敬重不及,哪能亏待。我敬诸位最后一杯,谢诸位对我大唐做出的卓越贡献

    罗士信把酒相迎,心中已经隐隐有些明白李渊的用意了。

    喝酒,喝酒李渊大笑道:看我,这人老了就是糊涂,说好了不说这些事,还是忍不住说了,我自罚一杯,自罚一杯。他爽快地又干了满满一杯。

    在场的所有人都有着察言观色的本事,见风向以变,也不再拘束,痛快的大吃大喝,畅谈说笑,直至结束。

    这走在回家的路上,平阳长叹道:父皇这是用心良苦啊

    你也察觉到了罗士信颔首道:岳父大人确实至情至性,只是这样怕是有些为难太子殿下。平心而论,岳父大人在用人上确实也存着一些不足。

    李渊在才略政治治国能力可称有为之君,不过人无完人,在用人唯亲上,他的风格却也一直为人所诟病,重用无能的李元吉丢太原,重用不知兵事的裴寂一败再败,重要碌碌无能的李瑗,重用常败元帅李神通等等,一系列的任命导致唐朝兵败丧师可谓不计其数。尤其是李元吉裴寂李神通三人,他们近乎折损了大唐三十万的兵马,但是李渊非但不怪罪,依旧对他们一如以往。

    因故后世人也评价李渊说他过于幸运,有着李建成李世民李孝恭这样出色的儿子与宗亲,能够力挽狂澜的将李渊用人造成的失误给弥补过来。李世民的威望如此之隆,很大多数都因为于此:他总是在最关键的时候,在大唐兵败士气低落的时候以大唐救世主的身份,漂漂亮亮的打赢敌人。

    裴寂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这四人不能说他们没有才华,能力还是有的,确实也为大唐立下很多汗马功劳。然而除了萧瑀有着真正的真才实学,其他人都不足以成为一国之相。但就算是萧瑀与房玄龄杜如晦魏征马周这些人物相比起来依旧逊色许多。

    李世民满怀壮志雄心,他继位之后少不得要改革一番,宰相是国家的大脑,以李世民的性格是不可能坐视裴寂陈叔达宇文士及这些人站着茅坑不拉屎的。

    平阳也不是不知李渊这个毛病,只是女不言父短,不好启齿。

    正如罗士信所想的一样,李世民回到东宫太子府,大感头疼。

    李渊的用心,罗士信平阳都看出来了,李世民又如何看不出来

    面对李渊的这番举动,李世民心中有火,都没办法发泄。

    好一个裴寂我李世民倒是小觑你了

    李世民头疼不爽,自从夺嫡胜利之后,他一直都以太子的身份处理家国大事,期间发现了很多政策制度不足的地方,需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那时他终究不是皇帝,就算他战胜了李建成,吞了大部分李建成的实力,他依旧无法撼动帝党的实力。而改革又无可避免的牵涉许多人的利益,就连商鞅如此了得的人物,一样受到形势所逼给秦惠文王给车裂了。

    李世民认准了形势,等着自己成为皇帝的那一天。

    这眼瞧着登基的日子到来,李世民就如洞房花烛夜的新郎官,裤子都脱了,新娘却说她天葵月事来了,不宜行房

    那种感觉满心无力。

    今日李渊有心无心的与裴寂说恩道请,无非就是担心他李世民会公报私仇:李世民昔年有以好友刘文静,佐命开唐,论及谋功,当属第一,无人可比。便是因为与裴寂产生了隔阂,李渊听受裴寂之言,将之处死,李世民为此还与李渊打了冷战。

    近来李世民调动频繁,在各个关键的岗位上开始安插心腹人选,触动了裴寂心底的不安,李渊为了照顾老朋友,也有了今夜之事。

    李世民要动的关键核心人物正是裴寂,并非依旧记挂刘文静的仇,而是觉得裴寂的能力,并不足以成为百官之首,一国之相,居于至关重要的相位于国无利。

    李渊来这么一出,李世民的改革计划,还未执行就受到了点点阻碍。

    此事牵扯李渊,还不能轻易找人商议。

    麻烦未完待续。。

    :晚上还有一章

第三十二章 为君分忧

    就是因为李渊的这一次护短,李世民思考了一整夜,一夜未睡,依旧想不出一个头绪来。

    若是以往,李世民遇到这等麻烦的事情少不得要将左膀右臂的房玄龄杜如晦请来商议,当下他却没有那个脸面去找这两人。

    房玄龄杜如晦号称房谋杜断是他最为得利的臂膀,从一开始就支持他,历经考验,忠贞不渝,便是察觉出他的大逆野心,也义无反顾的为他谋划。依照道理而言,房玄龄杜如晦在他即位之后是当之无愧的从龙之臣,有从龙之功。以他们经天纬地的才学,以他们为自己所立的功绩,升为宰辅大臣那是当之无愧,毋庸置疑的。如今却要与他们商议,保裴寂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的宰相位子,这无异于不能给他们相对的职位,他实在没有那个脸。

    今天没有什么大事件,不需要早朝,浪费时间。

    李世民手上也没有大事,想练练书法改变一下心情,无意瞧见书房中那拓写的名姬帖,心中却是一动,披上外衣,叫上护卫出了太子府,出了皇宫。

    此时刑部的罗士信正在安排一些后事,还有几天他便要娶郑丽琬了,请了几天婚假。

    刑部负责大唐律法,自然不会因为他一个尚书的休假而停止运转。只是罗士信掌控的刑部有些特殊,刑部侍郎刘德威与罗士信不是一条心,他这一休假。刑部最大的便是刘德威了。现在罗士信已经取得了足够掌控刑部的威势与声望,可不想在这个关键的时候掉链子,给了刘德威崛起反败为胜的可能。

    在关键的地方着重交待马周与刘燕客。让他们随时留意刘德威的反应。

    便在他用心吩咐的时候,突然传来太子殿下驾到的消息。

    罗士信与马周刘燕客互望了一眼,一同出去迎接。

    见过太子殿下

    哈哈,不同多礼李世民大笑着上前,先将罗士信扶起来,随即来到马周的面前道:终于得见先生真容,果然器宇不凡。有名臣风采。

    马周从容道:殿下过奖了。

    李世民道:你们都下去吧,我有事情与尚书大人商议说着又对马周多说了一句:先生见解开明,有时间还请不吝赐教。

    马周再说不敢。

    来到刑部尚书公务室。

    李世民叹道:真不知你祖上积了什么德。让马周这样的人物诚心以待。

    罗士信笑道:他为人孤傲半生坎坷,我是第一个看中他自身才华用他才华的人,自然存着非一般的知遇感觉。只是如此人物,让我所用。倒是有些屈才。如果殿下真的需要。我可以帮你劝劝他。

    这个不急李世民摇手道:马周心高气傲,却有过人之处。但阅览经验什么的,还是有些不足。让他在刑部学学经验,磨练一番未必不是好事。再好的铁,也需要打磨才能成为无坚不摧的利器。

    罗士信觉得有理,不助点头。

    李世民走到罗士信办公的位子上坐下道:今天找你是为了昨晚的事情,帮我想想,有什么法子解决

    什么事情罗士信一时间不明白李世民的用意。装起了傻。

    李世民道:别跟我装糊涂,你没蠢到那个地步。我就明说了。父皇希望我不要动几位宰相,让他们能够安逸的干到辞职。我大唐存在着严重的民少官多的现象,我即位之后的首要目的就是在亢官上动手。免去无意义无价值无能无作为的官员,以振兴朝纲朝政。初步估计了一下,我大唐朝堂上的官员大大小小加起来两千多余人,这其中职位重复,责任重复,乱七八糟的。没事也能闹出事来,有事就相互推卸责任,不但对我大唐的发展毫无意义,反而存着巨大的隐患。我一直认为官在得人,不在员多,裁员裁官,势在必行,至少也要精简至千人以下。可是父皇来了这么一出,实在让我好是为难。

    罗士信听着有些吓呆了,这亢官亢员人浮于事是每个朝代都不可避免的事情。面对亢官亢员唯一的方法就是减员,问题也就来了。减员,如何减,减谁都是让人头疼的问题,处理不好便会引发动荡。面对亢官亢员这种现象,大多数的王朝都选择了听之任之,以免动摇根本。就是这听之任之的做法,导致亢官亢员就如裹脚布一样又臭又长,到了真正危害国家的时候,已经无从处理了。

    很多弊政其实就如人的身体一样,有小毛病的时候不注意狠不下心来处理,等到威胁到身体,想要处理却来不及了。

    长安朝堂官员两千,这个数额并不算多,远不足以出现危害,但李世民却察觉出了这一点隐患,意图大刀阔斧的将人员削减至半数以下,这份魄力委实让人震撼。

    罗士信灿灿笑道:那时候殿下是天子,万万人之上,几位宰相都是你的臣子。殿下一心裁员裁官,他们又岂敢阻拦

    不敢阻拦,倒了也罢万一他们那群老顽固,看不懂大势,认着死理,你叫我如何是好李世民喝道:就算他们认同这点,难不成日后我每一个改革都要看他们的脸色笑话

    罗士信一想也对,宰相是王朝的一个特殊政治体系:政务上的事情有宰相整理然经皇帝批准接着再由宰相将任务发下去。若宰相一致反对,就算是皇帝也不可能上达下听。

    要不,多加几个宰相的位子罗士信突然想起了后来的唐朝与宋朝,提了怎么一个建议。

    李世民心中一动,道:你当是吃饭喝水,说加就加,那么容易。

    罗士信道:这有什么汉朝的时候相国只有一个,现在不是有四个不一定要增加相位,可以增加参政的资格。不是宰相,确能行宰相之事。这样既可以不动几位老臣,不忤逆陛下的意愿,一样能够在安排能够理解殿下的干吏为殿下分忧嘛

    李世民猛的一拍大腿,还真是绝了。

    注:李世民即位雷厉风行的裁员裁官,精简干吏确有其事。未完待续。。

    :第二更到了

第三十三章 日本的夷狄论

    宰相自古以来都是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而相则是辅佐之意。宰相二字连在一起也就是辅佐君王统御百官的大臣。宰相也因此是万千大臣的毕生最求,围绕相位相权的争夺毫不逊于对皇帝宝座的争夺。

    最初相权是不逊于君权的存在,君能命相,但无法典命百官,典命百官是宰相的权值。这样能够避免皇帝昏庸,胡乱下命,造成天下大乱。宰相也可以视为限制皇帝的权势过大的职位。西汉的丞相陈平有过总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

    但是没有一个皇帝喜欢束手束脚的,尤其是汉武帝这样威凌天下的帝王,瓜分相权也是从他开始的。他起用了一批儒生当丞相,处理日常行政事务,而政务中心则转到了内廷。宰相的职权逐渐转移到了尚书台长官的手中。汉成帝时,何武以丞相一人难以处理繁多的政事为理由,建议立三公制。于是成帝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遂以大司马大司空丞相为三公,这也是旨在分散丞相权力的一项措施。

    到了晋朝以后,更是执行多相制,宰相的职权进一步的给分割。晋朝之后的南北朝因为太过混乱,相权乱的一塌糊涂中书监中书令门下侍中尚书令仆射或将军只要是与皇帝亲近的都是宰相。直到隋朝。确定了三省制,这才使得相权稳定下来,以三省长官内史省的内史令门下省的纳言尚书省的尚书令为一国之相。

    唐朝武德贞观初期沿用了隋朝这一体制。但体制是通过不断完善来进步的。三省长官并不足以满足整体制度的需求,也就顺着事实开了小灶,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顺应而出。到了这个时候,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职位,只要官位后面加了一个同中书门下三品或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就能够参知政事,与宰相一起议事。成为皇帝的左膀右臂。

    此后的五代宋辽金的宰相制度基本上沿袭唐代,但是也有很多自己的特色。总之,这一时期。宰相已经不纠结官位了,只要你得皇帝器重,在你后边挂一个参政得头衔,便能与宰相一同议事。

    这种制度在武德年间是没有的。李世民自然不知道。

    罗士信跟着记忆说出来。登时解了李世民心中的困惑,给了他一种拨开云雾见青天的感觉:到时候他是皇帝,一切由他说的算。李渊要保裴寂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这些跟随他的老臣,情有可原。那就不动他们好了,多设几个位子让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能够行宰相之事,不就行了。

    行啊李世民意外的看了罗士信一眼,道:你还真想出办法来了他真没指望能够从罗士信这里得到锦囊妙计,只是在他目前能够信任的人中罗士信是唯一一个知道此事能够商议的人。也就来碰碰运气,就算得不到满意的答案。也比一个人闷在心底苦思来得好。却不想罗士信以最简单的方式,帮他解决了这个问题,自是大感意外。

    罗士信自得的道:这有什么,我的主意多着呢

    李世民心中困惑消除,心情大好道:看出来了,我大唐的尚书大人确实能够称一句文武双全好了,我也不打扰你处理刑部之事了。你大后日迎娶郑氏女,礼物一定送到,人就不便亲自参加了。这里先祝贺你们新婚快乐,但是你要是敢有新人忘了我三姐,我绝不饶你。

    罗士信先是道谢,也表示明白理解:罗士信的发妻的平阳,作为平阳的家人,李世民确实不适合参加他迎娶郑丽琬。

    再三保证自己不会亏待平阳,李世民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去。

    此时在遥远的海外,一个野蛮的国家正逐渐崛起大和国

    这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用在任何一个过渡都是不变的真理。

    日本从最初的统帅二三十个部落的邪马台女王卑弥呼逝世之后,最不可避免的陷入了动荡,直至大和国的兴起。大和国征服各部,建立起日本列岛第一个统一国家政权。又经过权势的更变,内部的攻伐,朝廷与地方豪强中央大贵族各个集团间的纷争也愈演愈烈,发生了盘井之乱,葛城臣平群臣大伴连物部连这些豪族在斗争中逐一失势。

    豪族苏我氏打败了多有的敌对势力笑到了最后,苏我氏的当家苏我马子也因此与日本推古女皇圣德太子形成了统制日本军政的政治集团。

    苏我马子掌兵权,推古女皇圣德太子掌政权,相互之间配合默契,致使国力大幅度上升。尤其是先后五次派使者入隋取经,吸取了汉人的文化行政制度,使得经济文化大幅度上升,已经渐渐的由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

    现今圣德太子苏我马子先后去世,推古女皇又因年事高,对于许多事情,力不从心,大和国的政权皆落入苏我马子的儿子苏我虾夷之手,权倾朝野。

    此时苏我虾夷正在府邸接见百济使者木罗须。

    木罗须俯首作揖道:大臣大人,我王已经决定即将动身前往唐国,特地命我前来禀告大人,不知大人可有什么指示木罗须是百济太学舍的博士,但他在苏我虾夷面前却只有俯首称臣的份儿。

    苏我虾夷道:听惠齐惠日两人所说夷狄发展的不错,值得我日出上国与之交流,我且安排矢田部造与你们随行,看看他们所言是否属实。若是属实,我倒是可以劝说天皇安排使节与之交往,让夷狄远藩,感受到我日出国之辉煌。

    木罗须跪伏在地,不住称是。

    苏我虾夷一脸的傲慢,狂妄。

    毋庸置疑,苏我虾夷口中的夷狄远藩,所指的正是大唐。

    日本就算是在未开发未开智的时候,都掩饰不了他们的狼子野心。

    他们多次派使者入中原学习文化,这中原的各种高尚品德没有学会,学会了中原的夷狄论。

    汉人文化极度繁荣,有着举世闻名的文化遗产有着举世闻名的政治制度,在汉人辉煌的文化之下,更加衬托出周边异族的茹毛饮血的野蛮,对于这些异族汉人向来视之为夷狄。而日本了解了着夷狄论,以夜郎之心将日本视为世界的中心,衍生了日本中心论。如同翻版夷夏观念,除日本国外,其他都是夷狄。在它们内部文书中,有把唐国称为夷狄的律令,并以朝鲜为近藩,唐为远藩。

    所以在隋朝时期,当初的圣德太子第一次派遣使者入隋,很霸气在文书中写了日出之处天子致书,日落之处天子无恙,直接将身份摆在了大隋朝之上。杨广为了彰显天朝上国的气度,大怒之余,却没有计较日本的无礼,派使者裴世清前往日本回访。根据裴世清所说在见到日本天皇时按日本习俗行礼似乎很不得当。

    实际上便是日本从一开始便没有臣属隋朝的意思,将自己放在与隋朝平等,甚至之上,单方面的从隋朝吸取文化,充实自己,就如兽类一样,只是单方面的索取,却不付出。只是杨广受到了表面现像所蒙蔽,以为日本派使者来是来朝来贺。

    此后日本对唐朝的态度也是一样,他们对内对百姓声称自己是天下的中心,多么多么强大,对唐朝以欺瞒的态度应付。也因如此旧唐书中对日本有这么一句记载说日本使者其人入朝者,多自矜大,不以实对。只是因为隋唐两朝上下都没有把日本这个属国放在心上,才让他们以各种低劣的手法欺瞒过去。

    苏我虾夷一边蔑视看不起口中的夷狄远藩,另一边又想着惠齐惠日带回来的消息,意图从唐朝那里捞得好处。

    惠齐惠日是当年圣德太子遣隋使遗留下来的学习僧,留在中原学习汉人的文化知识,武德五年离开了唐朝,返回了日本。通过惠齐惠日带来的消息,苏我虾夷知道唐朝的制度文化比之隋朝有着进一步的提升。他们这里正好到了发展的瓶顶,也一直在琢磨是不是应该再一次派出使者去唐学习学习。

    只是近年来事情较多,推古女皇以年过七十好几,身体日渐异样。她还未决定下一任天皇人选,而他有心立傀儡天皇,自己好独揽国政,一时也无心拍遣唐使,做大动作节外生枝。

    今日得知百济前往,心思跟着动了起来,最早的时候中国的汉字,佛教,制陶技术和其它文化都是通过百济传入日本,不如安排几人混入百济的使团中,通过百济还取得知识,免去日本的劳师动众。未完待续。。

    :第一更,晚上还有一更

第三十四章 迎娶俏佳人

    三日时间转瞬即到。

    上天终究没有再次戏弄罗士信与郑丽琬这对鸳鸯,没有如郑丽琬担心的那样,再一次发生意外,迎亲顺顺利利的进行着。

    不过比之娶平阳时候的盛大,迎娶郑丽琬的场景,无可避免的小了许多。

    一来平阳终究是大唐地位最崇高的女性是李渊最宠爱的嫡长公主,此外她终究是原配,罗士信的第一任妻子。就算平妻也不可能在地位上真的能够比的上平阳,固然不像纳妾那般见不得人,亦不可能如娶妻一样盛大,劳师动众。

    郑丽琬也不计较这些,这没心没肺的丫头,对于罗士信是用情到了极致。这未过门已将自己视为罗家人,只要能够如愿以偿的嫁给罗士信,风光不风光都不关紧要的。

    罗士信也不愿因此委屈郑丽琬,尽可能的将婚礼搞大,能够请的亲朋好友一个也没有落下。罗士信现如今的身份地位摆在那里,他直爽的脾性又在军队中吃得开,亲朋好友也是无数。这不用招呼都会来一群庆贺的人,何况是他尽心筹备。

    刑部的上下官员,还有他在军旅上结识的好友。马周刘燕客,秦琼程咬金自不用说,尉迟敬德薛万钧薛万彻李靖执失思力房玄龄杜如晦段志玄刘弘基殷开山等等,这些名臣良将朝中大员都来了。很多自持身份没有来的如李世民裴寂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这些人的礼物也一个不差的送到。还有女方郑家的人脉关系,也拉拢着一群宾客。固然及不上娶平阳时候的规模。较之他人娶妻都要风光上许多。

    也可以看出,罗士信的人缘还是极好的。虽然他确实粗鄙了点,但为人讲道理并不蛮横。有着自己的原则,只要不触及他的原则底线,他不会去计较什么得失。便是因为如此,不论文人武夫他都能混的开。

    见此场面,作为老丈人的郑仁基,满意的点了点头,悬着的心也终于安分了下来。

    郑仁基对于罗士信这个女婿从一开始就十分钟意。尤其是郑丽琬失踪那段时间,更为他的深情所感动。只是阴差阳错,造成了今日的局面。他也只能勉强同意郑丽琬嫁给罗士信做平妻,但是平妻终究比不上发妻,担心郑丽琬平妻的身份会受苦。

    毕竟历史上是有前车之鉴的,西晋时的大臣贾充乃西晋王朝的开国元勋。曾参与镇压淮南二叛和弑杀魏帝曹髦。因此深得司马氏信任,他先娶李婉,后因李家出事,李婉被判罪流放而离异,再娶郭槐。李婉遇赦,皇帝特许他娶两个正妻,称为左右夫人。但是贾充妻子郭槐深感不满,认为自己才是辅佐贾充成就事业的人。李婉不应和她平起平坐,从而产生了矛盾。

    郑仁基担心郑丽琬性格有些偏激。不能与平阳好好相处。而平阳终究是嫡长公主,即将成为大唐王朝的长公主。长公主比之嫡长公主地位可不只是上升了一点,长公主拥有者可随意升降除了太后和皇后的所有嫔妃,是能够干涉后宫的存在。

    郑仁基担心罗士信对付不了地位极高的平阳,让郑丽琬受苦。但现在从罗士信为迎娶郑丽琬而尽心尽力,大小细节无不照顾的面面俱到,心底的不安也跟着消失了,放心的将自己养了十八年的女儿交给了罗士信。

    小老弟小老弟

    罗士信招待着宾客,老远就听程咬金那粗大的嗓门叫唤。

    咋了,程老哥罗士信笑着走了过去。

    程咬金道:看你跑来跑去,忙来忙去的,就没想过给你老哥哥敬杯酒要不是你程老哥,你哪能娶得上如花似玉的郑家丫头

    好罗士信没有任何犹豫的应了下来,与郑丽琬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程咬金的府邸,能够与郑丽琬定下关系也是因为程咬金的误会而定下的姻缘。程咬金啥事也没干,但这个月老却也是毋庸置疑的,只要程老哥今天能够开心尽兴,想怎么喝我奉陪到底。

    程咬金得意洋洋的望着左右道:怎么样,这就是老程的小老弟,够意思够爽快。就算是当了大官,也是我老程的小老弟。老哥哥也不为难你,你我对饮九杯,老程祝你们长长久久。

    罗士信一句话也不说,直接让人上了九个大酒杯,陪程咬金喝了九碗。

    不能厚此薄彼,秦琼这位大哥也敬了他九杯。

    秦琼与罗士信一样是老乡,出生历城,履历说起来前半身相差无几,跟张须陀裴仁基李密投王世充李唐混迹,罗士信当了多少年的兵就与秦琼有多少年的袍泽情义,也一直将生死与共的罗士信视为亲弟弟,见他取得今日成就着实高兴。他不如程咬金健谈,属于内敛的汉子,就说了一句:恭喜将九杯酒灌下了肚子。

    罗士信确实高兴,对于水酒也来者不拒,直到确实有些喝高了。

    口口声声说要将罗士信灌倒的程咬金与一直注意罗士信状态的秦琼一起站了出来,亲自给他挡酒代他喝。

    人生有如此至交,却也无憾。

    罗士信也因此得以空闲,在宴会快结束的时候,消失在了宴会大厅里,目的自当是新婚洞房了。

    平阳识大体还是很大气的,在府邸的西面也修葺了一栋与主人房相差无几的楼院以供郑丽琬居住。

    来到新房外,一个清秀的侍女正静静的待在屋子外边,见罗士信到来,幸喜的上前了两步,高兴的瞧了瞧屋门,喜道:小姐小姐,姑爷来了。随即快步上前作揖道:见过姑爷

    罗士信点了点头,这侍女他见过许多次了,是郑丽琬的贴身丫鬟,叫做新月照顾她饮食起居的,一并跟着郑丽琬嫁到了罗家来。

    罗士信见四周无人,问道:你家小姐就在屋里,还有没有别的人

    新月摇了摇头道:回姑爷,只有小姐一人,小姐等候多时了,我给姑爷开门。

    不急不急罗士信一副果然的模样,神秘的笑着,对着新月挥了挥手道:你跟我来未完待续。。

    :第二更到了

第三十五章 洞房趣事

    新月丫头见罗士信神秘兮兮的带着她,越走越是偏僻,一颗小心脏“噗通噗通”的直跳:“姑爷将我带到这个地方来,不会是想同我?这……要是真的这样,那该如何是好?小姐现在还在婚房里等着,她怎么办?我是拒绝呢,还是?”

    这一起嫁到夫家为贴身丫头的丫鬟,本就存着通房丫头的意思。:

    唐朝作为封建社会就算风气在如何的开放,依旧改变不了封建社会的规矩。卖身的奴婢是没有人权的,类似新月这种身份的丫头,成为通房丫头是他们最好的出路与归宿。就算主人在如何的不堪,她们也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痛苦的沉受着。

    罗士信名动长安,武能挺枪跃马,征战疆场所向无敌,文能执掌司法,辨是非断大案。称之文武双全毫不为过,本人长的也是高挑英俊,是公认的美男子。唯一的不足也就是偏瘦了些许,很难想象如他这般迁瘦的人物,能有千均之力,能够力拔山河,展现霸王之勇。如此人物,能够成为她的通房丫头正是这辈子不幸中的最大幸。

    新月丫头心中是没有半点的不乐意,只是郑丽琬性格虽说有些蛮狠,却是护犊的主,待她极好。这小姐在新房里等着,自己先一步偷吃了,这样好嘛!

    正在她满脑子胡思乱想的时候,罗士信已经走进了偏僻处的一个小房间了。

    新月略作挣扎,那张清秀的脸上浮起了两朵红云。一咬牙跟着走了进去。

    新婚闺房!

    郑丽琬满心甜蜜的等着,自罗士信从郑府将她接上花轿,将她迎入罗家。整个人就像是泡在蜜糖里一样,甜的都要流出了汁。

    与丫头新月在闺房里等着,等啊等,久久不见罗士信到来,心中急切撩着红头盖子,将新月赶出了闺房,让她到外边守着。看看心上人为什么还没来。

    直等着花儿都要谢了,郑丽琬才听到轻轻的敲门声,说是罗士信来了。吓得赶忙规规矩矩坐在床前,等着罗士信来挑她的红盖头。

    可等啊等,等了好半天,都听不到任何声音。就算是乌龟蚂蚁都应该到了。

    郑丽琬实在忍不住叫唤了两声:“月儿。新月?”

    “死丫头,臭丫头,这个时候偷懒!”郑丽琬气得直跺脚,再次将头盖头掀起来搭在飞凤霞冠上,轻手轻脚的向房门走去,她眯着眼睛往缝隙里瞧着,想要看个情况。奈何罗士信、平阳都是不差钱的主,当初请工匠建造屋子的时候。所有用料都是顶级的,请来的木工师傅也有着多年的经验。技术水平一流,工钱给的也极为阔绰。兼之罗士信、平阳的身份摆在那里,也不存在偷工减料的事情。就算是这小小的房门也是精心制作的,相互间严丝合缝,不存在半点的缝隙。

    郑丽琬整个人趴在门上连续换了好几个姿势都没如她意愿。

    便在这时,房门突然一震。

    郑丽琬眼中闪过一丝惊恐,脑子已经反映过来,可身子却没有那么灵活才退了一小步。房门再次冲开,重重的撞击在了郑丽琬的脑门上,脚下一绊,身子后仰,一个屁股蹲坐在了地上。

    屁股脑门双双受袭,郑丽琬却来不及顾着疼,大眼睛直瞧着屋外,见走进来的恰恰是等了一晚上,现在却最不想见到的人……罗士信。

    整个人都傻了,就那样坐在地上,脑袋里一片空白。

    罗士信也傻眼了,他办完了事担心郑丽琬等的心急,快步走向了新房,想要推门的时候意外发现门竟然推不开。这新房不是新造的,却是一直预留给郑丽琬的房间,建造好之后一直都没有人居住空闲着,以为长期没用,被灰尘还是什么东西卡住了,也就用了一些力气。却不想这一次直接推来了屋门,还撞上了什么东西,正疑乎的时候,耳中却听得轻微的呻吟,登时哭笑不得。

    “你没事吧!”看着郑丽琬额上渐渐显露的红印记,罗士信上前想将她拉起来查看。

    郑丽琬突然回过神来,一骨碌的从地上爬起,扑到了床上,将被子让头上一盖将脑袋埋在了被子里,就跟鸵鸟一样。

    罗士信上前扯了扯被子,扯不动,无奈道:“你这是干什么?”

    “呜呜呜……别管我,我没脸见人了我!”

    罗士信好气又好笑,给新月使了一个眼色,让她做着准备。

    来到床前坐下,轻声细语劝说了一阵,见没有什么效果,罗士信一狠心下来,使出了杀手锏道:“你再不出来,我走了啊!”

    “别,别!”郑丽琬大急连叫了两声,扭捏着,终于还是选择了钻出来。这本来就够丢人的了,若是因为这事,新婚之夜黄了,还不不得哭死去,就算再如何的不好意思,也得出来面对,这脸红的就跟关二爷一样,都要发紫了。

    罗士信轻轻的用手掌揉了揉那脑门上的红印记,细语道:“疼不疼?”

    郑丽琬摇了摇头,脑袋是越低越下,都要缩在脖子里去了。

    罗士信笑道:“你在这样缩着,我们可做不了仪式了啊!”

    “什么仪式?”郑丽琬心中大奇,忍着羞意,疑惑的睁着大眼睛。

    罗士信嘴巴嘟了嘟,示意着她往桌子上看。

    郑丽琬扭头瞧着,见她的丫头正高高兴兴的摆弄着一桌子陌生又熟悉的东西,惊讶的张起了嘴巴,以小手掩盖着,泪珠却再也忍不住如决堤的洪水一样,涌现了出来,开心的笑着的同时,却在哭着。

    桌子上摆着一些小物件,有匏瓜有食物还有小案几,有剪刀有红绳还有香囊。

    这些常见的东西,在新婚房里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轻轻的拭去郑丽琬的眼泪,罗士信慎重的抓着郑丽琬的小手道:“我不能给你正式的嫁娶之礼,只是想让你知道你就是我的妻子发妻,与平阳一样,在我心中的地位并没有什么大小之别。”

    古代对于习俗礼节是特别讲究的,没有什么现代人一切从简的说法,你不经过三书六礼就不算是夫妻,得不到律法的承认。过了嫁娶的年纪,一样会受到律法的惩处。同样的,律法对于正妻有着强烈的维护性,发妻什么的只允许有一个。

    郑丽琬虽然是平妻,却也享受不到结发之礼、执手之礼、同牢合卺之礼,这娶平妻还是好的,若是纳妾更是连大门都不能入。

    罗士信隐隐察觉了这个问题,也知道规矩如此,不能随意挑战藐视。

    郑丽琬也许并不在乎,可心底是遗憾是在所难免的。罗士信也因此早早做了准备,身在古代他挑战不了流传千年的礼法,私下里却视这些约束为粪土,准备了娶平阳时相同的道具,真真正正的走完这婚庆的每一个环节。

    郑丽琬了解罗士信的心意,泪水因此糊了眼睛,感动的语不成声。

    “一缕红缨,沧桑情缘,今日解下,纵隔千里情难断,两簇青丝结百年!结发夫妻,相守白头。”新月也是黄花大闺女,如何做过这样的事情,但是罗士信言传身教,认真仔细。类似她这种丫鬟,也有几分机灵聪慧,短时间就将礼节步奏什么都记下了。

    想到最初的误解,这小丫头也是一脸的羞愧,目光不住的在罗士信身上飘呀飘的,心道:“姑爷文武双全,相貌堂堂,对小姐情谊深厚,还至情至性。小姐能嫁给姑爷,真是幸运。能够成为姑爷的通房丫头,也是我的福气!”想着自己忍不住笑了起来。

    罗士信、郑丽琬剪下彼此的一小撮头发,绑在了一起,放入香囊中。郑丽琬将香囊宝贝似的握在手心,舍不得松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风雨同归,白首百年,请新人闭目持手……”

    两手相握,连祝辞都与平阳时候的一样,这份心意也是一样的。

    接下来在新月的主持下两人过了一遍洞房礼节,走到了最后一步,洞房花烛夜!

    新月丫头帮着郑丽琬卸去了装扮,作揖笑道:“祝姑爷小姐,百年好合,早生贵子。”说着片刻不留的退了下去,将这片只属于他们的天地交给她们。

    罗士信拉着郑丽琬的小手道:“四年有了吧,阴差阳错的订婚,到现在。我的这个心愿,终于圆满了。”

    郑丽琬心中已经让幸福填满,羞愧什么的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轻声道:“只要有今天,一切都是值得的!”说着小丫头,大胆的扬起了小脑袋,送上了自己的香吻。

    女方都如此主动,罗士信又哪里会落于人后,热烈地反应着,一对手更在她的娇躯恣意无礼起来。

    罗士信以是个中老手,尽施手段,将已经正式成为他妻子的俏佳人挑逗到兴奋点,温柔的夺取了她的处子之身,将破瓜之痛,降至最低。

    一直止步的底线正是为了今日而留着的,也只有在这个隆重的时间地点夺取她的人生初次才对得起这位对自己痴心一片的佳人。

    ps:第一章,晚点还有一章!R527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6998/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虎贲最新章节! 作者:无言不信所写的《大唐虎贲》为转载作品,大唐虎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虎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虎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虎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虎贲介绍:
在隋末动乱之际,一位少年虎贲横空出世。 他就是罗士信,演义小说中罗成的历史原型。 十四岁从军,单骑于敌阵前挑战,无人敢应。隋炀帝闻其名,令画师画下他战场上的相貌来观看。 他重情重义,骁勇彪悍,征战沙场仅有六年,却身经百战,勇名赫赫。 唐讨刘黑闼战中,罗士信以区区两百人,于残败的洺水小城挡刘黑闼上万兵马强攻,苦战八昼夜,力尽被擒,年仅二十,英勇就义。 秦王李世民大感悲痛,追谥一个“勇”字。 一个现代人,因意外回到唐初,附身于罗士信,时离洺水城破,罗士信死仅有一日。 以最悲剧的穿越,以“勇”之名,另创传奇。 PS:感谢论坛封面组提供封面!大唐虎贲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虎贲,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虎贲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