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开启贞观王朝
罗士信终于如愿以偿的再度抱得美人归,将助他良多的俏佳人郑丽琬迎娶过门。
同时李世民也渐渐走向了自己的人生一大巅峰。
武德九年九月九日
李渊正式禅位,将大唐的江山正式交给皇太子李世民的手中。
这一日,整个长安都张灯结彩了起来,整个皇宫喜气洋洋。
在文武百官的恭迎下,李世民从李渊手中接过了天下之舵,在众目睽睽之下登上九五至尊的皇帝位子,李渊也册封为太上皇,顺利的完成了权势的交接。
这种庄严而隆重的日子,罗士信自然身在其中看着李世民从皇太子晋升为皇帝,看着李渊从皇帝成为太上皇,喜气洋洋没有血腥没有杀戮,心中也充满了自豪。
这是因为他的缘故,少了人伦悲剧的玄武门之变,大唐势必会走的更远,中国的未来也因该会更加的美好。
只是罗士信有些好奇,不知为何李渊会选在这个时候禅位:李渊年过六十,确实上了一定的年纪,身体的情况他这个半子女婿也非常了解。的的确确不如以往那么健朗,但是作为一个早已习惯当甩手掌管的皇帝,哪里又需要他事事亲为李渊还不至于老到糊涂,昏庸的地步。又为什么那么早退下来
罗士信有些不明白,不过在不久之后他便知道了答案:这个答案很性感,也在情理之中。
这新帝继位。需要处理的事情很多很多。
首先最首当其冲的便是年号,取什么年号也是重中之重的事情。
李世民在成为皇帝后的第一个早朝便是与群臣商议应该取什么年号为好,年号意喻着时代重新开始。意喻着皇帝对未来的想法意愿:就如杨广的年号大业一样,虽然事与愿违,但年号确实是新帝继位最重要的事情。
针对年号的选择,满朝文武是各抒己见什么杂七杂八,五花八门的都有。
有人说乾元,有人提议广德也有人说是至德,各有各的一套。各有各的含义说法。
罗士信实在忍不住,插嘴道:不如就叫贞观他实在难以想象日后他人评价李世民创造的治世叫广德之治至德之治乾元之治是什么感觉,在他看来贞观之治就如文景之治永乐盛世一样是无可代替的。是中国历史上不可或缺的辉煌时代,改个别的名字实在让他无法接受。
见李世民真的在考虑什么乾元广德,生怕自己穿越产生的蝴蝶效应,让那不可琢磨的小翅膀将贞观王朝给扇没了。
贞观两字一出罗士信之口。李世民眼中登时一亮。不知为何他对于这两个字特别有感觉。
长孙无忌突然高呼道:罗尚书这贞观二字用的极好极妙,易大传中曰:天地之道,贞观者也。贞天地之理主于正,观以示人也。谓以正道示人,用意深刻,用心良苦。
罗士信呆了一呆,有些傻眼了,但很快就一副高深莫测的模样。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认可了长孙无忌的解释天晓得贞观有什么含义。易大传是什么玩意他都不知道。易经他虽然没有看过,但却听过。易大传是哪里冒出来的
其实易大传就是易经的一部分。这易经又叫周易,是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为伏羲所制八卦,二为周文王推演伏羲八卦而成的八八重叠六十四卦,三乃是孔子所做的传。易经中传的部分称为易传,司马迁称为易大传,罗士信文化程度不高,哪里会去看深奥难懂又用不到的易经自然对于其中一无所知。
长孙无忌饱读诗书,有文武之才,瞬间的看破了贞观的含义,他对李世民极为了解,知他依然心动,见风使舵的大声赞美。
李世民见长孙无忌附和,赞许的点了点头,喂满朝文武道:朕也钟意贞观,诸位卿家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这取年号本就是顺着皇帝的心思取得,李世民都直言他钟意了,自然没有反对的人。
年号确定了下来,李世民也给了罗士信一个赞许的眼神,示意他年号取得很对胃口。
罗士信偷笑,这功劳也赚的太容易了。
这新皇即位之后,各种全新的任命也开始在一天天的颁布下来:首先自然毫无疑问的是皇后的人选。这一点原太子妃长孙氏是当之无愧的,至少在李世民心中他这辈子只认长孙氏一人,即便是长孙氏过世了,他也不允许任何人替代她的位子。
李世民的所有心腹也逐一得到了封赏,为了嘉奖功臣,他特地从文武中挑选出了五人为一等功,分别是: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李靖罗士信。房玄龄进爵邢国公晋封为尚书左丞同中书门下三品,杜如晦为蔡国公尚书右丞同中书门下三品。
就如罗士信建议的一样,李世民并没有给房玄龄杜如晦多大的官,只是尚书省以下的正四品的左右丞,但是同中书门下三品这个追加头衔,让他们能够以左右丞的身份行宰相之事。
长孙无忌加封为吏部尚书晋封赵国公。
李靖罗士信并没有升官,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他们刚刚获得灭突厥的大赏,没有理由在此升官了。毕竟他们一个是兵部尚书,一个是刑部尚书地位已经不小了。
真正了解情况的人心底明白,李靖能够成为一等功之一,实实在在是是沾了罗士信的光。
凤凰谷之变,罗士信助李世民取得太子之位功居第一,但他一直都是以帝党的身份示人。若李世民只将罗士信单独提出来重赏,将会有一定的麻烦,也便将李靖也带了上。李靖智破突厥,打出了大唐的今时今日,以他的战功得这个一等功也是合情合理得。
李靖晋封卫国公,增加了食邑。
罗士信亦是如此,增加了食邑,但他原先的郯国公却给改了,改成了更好的齐国公。
值得一提的是平阳,平阳以皇帝姐姐的身份册封为开国长公主
与寻常的长公主不同,平阳的头衔上加了开国二字未完待续。。
:第二更到
第三十七章 夫妻殊荣
开国平阳长公主
纵观古今五千年,也只有平阳这一个公主拥有这般殊荣了。一般而言公主大多都是娇生惯养,就算贤良淑德也不过是相夫教子而已,只有极个别的能够闯出名堂出来。类似平阳这般立下奠定江山基础第一功的公主却绝无仅有,开国平阳就如日后的镇国太平一样,几乎是公主的极致了。但比之镇国太平,平阳还多了长公主的封号。
这丈夫加封一等功,齐国公上柱国刑部尚书兼领辅国大将军,夫人身兼左右卫大将军又得开国平阳长公主的封号。
满朝文武想着罗士信平阳这对夫妇身上的殊荣,也情不自禁的为之侧目。
李世民在政务上除了安排房玄龄杜如晦进入宰相圈,将长孙无忌调任为吏部尚书,就无别的大举动了。毕竟大唐现在百废待兴,一直以来发展的也很稳定,并没有大的纰漏。他不想因为过渡的人选调懂而造成整个王朝停止运转,使得不断前进富强的国家因此停步不前。先保持王朝和平稳健的渡过这段权力的交接,再行职位的更变。
在政务上,李世民是如此安排的。
但是军事上的调动,李世民下手是绝不含糊。
自李唐太原起兵初,李世民便是行伍中不可或缺的统帅,多年的军事生涯培养出一大批优秀的心腹将领。他们一个个与他都有袍泽情义,而且忠肝义胆。有勇有谋是他当年能与敢与李建成叫板的底气所在。对于这些人的封赏,李世民是毫不含糊的:陈国公侯君集樊国公段志玄夔国公刘弘基蒋国公屈突通勋国公殷开山卢国公程咬金胡国公秦琼鄂国公尉迟敬德等等几乎每一个都升任为十六卫大将军。
与罗士信交好的秦琼程咬金前者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后者是左领军大将军。都出人头地获得了应有的待遇
几乎所有军中要职,李世民都安排了自己的人,将军权死死的握在自己的手上。
对于如此封赏,罗士信并没有别的多余想法,平阳却甚是不安,觉得李世民荣宠过渡。
这一天罗士信在家里陪着平阳,将脑袋搁在午休赖床的平阳那微微隆起的小肚子上。认真听着里面轻微的响动,高兴的乐不可支,目光对着爱妻的眼睛。喜声道:今年不愧是我的本命年,喜事多多,好事成双成对的来。
平阳见爱郎开心的就像小孩子一样,摸了摸已经微微隆起的小腹道:才几个月。又能听到什么以前一直是怀疑。但随着日子一点点的过去,她的滑脉也越来越明显,已经由大夫明确的诊断出她确实是怀有身孕,而且依照脉搏的平稳来看胎儿异常健康。
罗士信眯眼笑道:听不到,感受的到嘛不是有话说,父子连心父女连心嘛这我们心都连在一起的,还有什么感觉不到的。
平阳带着几分不安的问道:那郎君是喜欢男孩还是女孩
这有什么区别嘛罗士信作为后世人,压根没有这个时代的男尊女卑的观念。摸了摸两撇小胡子道:都是我的孩子,不管是男是女我的喜欢。真要说区别嘛。应该也是有点的,女的会多宠爱她些,男的就不同了,必需严苛起来。不能让他成为二世祖,自小就要培养他的品行。才干什么的都是次要。我不求他能够获得多少多少的成就,只要他不危害一方,仗势欺人足以。
这一群女的聚在一起话题必然是男人,一群男的聚在一起话题也必然是女的,即将有了孩子的夫妻话语中自然而然三句不离未来的孩子。
对于罗士信这话,平阳深有所感,显是想到了他那无法无天的弟弟李元吉。李家家教极好,李建成李世民平阳李玄霸李智云等等一个个都是极为了不得的人物,李玄霸固然体弱死的早,但自幼辩惠是公认的神童,李智云被阴世师所杀,英年早逝却也是文武双全:史书记载他继承了李家擅骑射的传统还精于书法弈棋之术。唯独李元吉是个中奇葩,因为长的太丑,以智慧扬名的窦氏养都不愿意养,放任自流,无人照顾教导,自然而言的就成为一个无法无天的混帐。若李元吉能如其他子女一样,受到良好的教育母亲的宠信,李元吉也许未必会成为后来的李元吉。
平阳慎重的道:这个郎君放心,我不会疏于对孩子未来的管教。
是我们罗士信拉起了平阳的手道:养不教父之过,我也有义务呢。不过小家伙可真比他老子幸运多啦。他老子拼死拼活的才有今天的地位,这娃儿还没有出生呢,陛下就想着要封他什么爵位了。
平阳原本存着的不安之心更甚道:真的
恩罗士信道:不久前陛下拉我喝酒,让我逗长乐玩。正巧皇后也有身孕,也说道过此事他见平阳衣服心神不宁的样子,不免问道:怎么了
平阳摇头道:我总觉得二郎对我们一家太过荣宠了,这未必是件好事。
罗士信会心笑道:这有什么,陛下看中我们才会如此对待,只要我们不辜负陛下的信赖,尽心竭力为大唐为天下谋福祉便可,何必在乎细节
平阳道:话是这么说不加,可是我总觉得有些过了。
罗士信只是劝她不要多想,细节上自是不好言明。他刚刚立有破突厥的不世之功,若在细算他的从龙大功便无法奖赏了。更何况他今年不过二十四五,已经取得如此成绩,在封赏下去,那将来就没东西赏给他了。丈夫的功劳,让妻子儿女分享,正是李世民目下采用的做法。
这些平阳自不会明白。
为此她还特地的找上了李世民,希望能够撤去开国平阳的尊号,长公主足矣。
李世民并未同意,已经荣升皇后的长孙皇后也连连劝说,方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在李世民看来不论是平阳还是罗士信,他们所立的功劳担得上如此。未完待续。。
:第一章,还有一章,这章字有点少,不好分,下一章会多谢
第三十八章 铁面罗
这开了新朝理当有一个新得气象,罗士信这里却不敢大意,身为刑部尚书在他而言现在是最关键的时候。
为此罗士信特地将刑部所有官员都聚集起来,发表了一次讲话。
不要以为陛下登基,大赦天下就能够松懈。现在才是真正考验我们刑部的时候。这职权的更变,难免会有人生出浑水摸鱼的思想,更难免会有一些宵小顺势而出。我们刑部职责所在,任何宵小。不管职位大小,只要触犯我大唐刑法,我们就有职权义务将他们绳之于法,以正视听。记住了,我刑部不养闲人,更不养偷奸耍滑,知法犯法之人。想必你们都听说了我大唐冗官严重,有裁员的说法。我也觉得我们刑部某些吃闲饭的是多了些,是应该裁些人,整治一下风气。
罗士信说着重重的拍在了案几上。
下首的近乎百名的刑部官员,都为之一震。
罗士信的目光在诸人身上扫过,每一个对上他目光的眼中都带着些许惊惧。不是每个人都如罗士信这样凭借着功勋直接升任刑部尚书。他们大多数人是凭着推荐,凭着个人辛辛苦苦累积的声望,凭着自己十年的寒窗苦读,在经过底层的打拼,一步一步走进六部成为刑部官员。
到了今天这个职位,他们可能用了三年四年五年乃至十年的奋斗
裁员不是调任,调任他们还有拼搏的机会可能。裁员却是直接剥夺资格,前途后路都给断了。
一想到自己即将面临裁员的危险,刑部上下的官员一个个眼睛都红了。就如打了鸡血一样。
大人还真是什么话都敢说刘燕客看着无畏无惧的罗士信,由衷的叹服。
马周轻笑道:正是因为大人看的比谁都清楚,所以才敢做这些他人不敢想象的事情。接下来,刑部的事情不会少。某对律法不如令史大人娴熟,还望大人多多指点。
不敢,不敢刘燕客赶忙作揖回礼,虽相处的时间不长。但他已经察觉出罗士信对马周的信任与器重,同时也感受到马周能力的飞速成长,就如一块海绵贪婪的吸食者经验提升着自己的能力。如此人物。远不是他能够相比的。
罗士信见刑部上下皆存有危机意识,满意的点了点头:这便是他要效果。
他的这番训话并非是危言耸听,而是依照人心得来的真理。
这人心是一种很复杂的东西,猜不透也摸不清。有着各种复杂的情绪参合在里面。
权势这种东西太美好了。有了权势便等于有了财富有了地位有了美女有了一切尤其是在这个封建社会,权势更是让人着迷的东西。
这人一旦得势,面对着面前的花花世界,不是所有人都能够从容面对,经得起诱惑。
尤其是那些从未意识到权势好处的人,一但给了他巨大的权势,短时间内就能让他堕落腐化。
李世民即位了,就如一句成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那些跟随他多年的部下。一个个也熬出了头,成为人上人。这其中难免也会有一些人经受不住诱惑,从而行不法之事。他们或许是功勋不假,但这不是他们违法,祸害制度百姓的理由。
经过罗士信这以敲打,刑部上下官员一个个埋头处理着自己的事情,认真仔细,一丝不苟。
如他想象的一样,有一部分人确实是因为熬到了头,身份转变的过于厉害,以至于利令智昏,受不住诱惑,从而以权势为自己谋利。
而刑部作为最高司法,大开告状的方便之门,将毒瘤一个个的抓出来。
为此罗士信还差点跟程咬金这位老哥哥打起来:程咬金升任为左武卫大将军,跟着他多年的部将也得到了提升,调至左武卫任职。蒋宁跟随程咬金多年,在战场上还为程咬金挡过刀让他提拔为左武卫将军,从三品的官衔,也算是熬出头了。
这富贵回乡,蒋宁带着护卫兵风风光光的回乡给老父亲长脸,正巧同村有一个姑娘长的水灵灵的。他一个三十好几的汉子半辈子都在战场上打拼,姘头到有几个,都是玩玩而已。现在发达了,也想成个家,好好的过日子,也就托关系向女方提亲。但是那家闺女已经许了人,没有同意。
蒋宁实在不舍得,手下的人为了讨好他,掀了馊主意,强迫嫁娶。蒋宁的心态已经有了变化,觉得自己为大唐立了不小的功绩,又是从三品的将军,身份地位都是高高在上的,娶一个村妇那是看的起她,也就默认了。
心态的变化,让一个在战场上勇悍杀敌的英雄,成为欺压百姓的恶棍。
对方姑娘性格刚烈,面对蒋宁的强迫嫁娶直接给了他一句尸体,把对方给逼死了。
一步错,步步错。
为了掩饰自己的罪行,蒋宁深深的陷了进去,无法自拔。
案子到了罗士信这里,罗士信毫不犹豫的下了死刑的决议。
哪怕是程咬金找上门来求情亦让他拒绝了,任由他大闹了一场。
此事在长安传开,世人大赞罗士信遇事铁面无私,能够秉公执法,还特地给他取了一个外号叫铁面罗。
刑部雷厉风行的处事风格,不讲情面的公正严明的做法一时间让长安的风气为之一震,让宵小不敢轻举妄动。
长安皇宫立政殿
自从李渊退位之后,便将太极宫让了出来,自己住进了大安宫。
李世民理所当然的搬进了太极宫,并且将太极宫内的立政殿赏赐给了长孙皇后,作为皇后的专用起居之所。
这日李世民在立政殿接见了长孙无忌,与之把酒闲聊,说着长安里的一些风闻趣事。这些风闻趣事中,往往能够反映出长安的一些真实情况。说到时下最新鲜的事情,莫过于程咬金大闹刑部,罗士信获封铁面罗了。
铁面罗哈哈,这个雅号,还真适合他
李世民听极前因后果大笑了起来。
长孙无忌叹服道:陛下用人识人之能,无人可及。当初臣就算想破脑袋也想不出陛下为何提议让罗士信当任刑部尚书,现在方知一切都在陛下意料之中。
那是自然李世民带着得意的笑着,就算是他,也没想过罗士信会走到今日这一步。只是他颇为骄傲自恋,自然是一副一切都在掌控中的模样。
我就知道,就算我们小心小心再小心,谨慎谨慎再谨慎,也不可避免在这人员的更替中产生一些问题。罗尚书性格刚毅,刚直不阿,不畏强权,有他在刑部,我没有什么好担心的。关键是你,房先生杜先生不愧是王佐之才,他们已经初步拟定了一套治国方针,说的很有道理。我大唐经隋末大乱,这人口锐减就应该裁去冗官滥职,避免十羊九牧的情况,以提高朝廷各机构部门办事效率,同时也节省我大唐财政开支,减轻百姓负担。改革的第一步就是吏治,作为吏部尚书,辅机你是任重而道远啊
长孙无忌起身作揖道:得陛下器重,定将呕心沥血,为陛下效力。今日来找陛下,也是为陛下引荐一位优秀的人才。
喔李世民一听人才,就跟闻了腥味的猫儿一样,眼睛都亮了,到底是什么人才,快快将他请来。
陛下莫急,臣已经斗胆做主,先一步将他请来了,对方目前正在来的路上,大概要十余日才能抵达长安。臣可以先给陛下看看样品,只是样品是兵器,不知可否
李世民立刻道:我十六岁便跟着云定兴雁门战突厥,直至今日,何惧兵器呈上来便是。
不多时下人已经将长孙无忌口中的样品送了上来是三把光鲜的唐横刀。
李世民将唐横刀握在手上,颠了颠重量,试了试锋利的程度,点头道:不错,是好的战刀。
横刀分作两种,一种是刀锋特别的锋利,这种横刀一般用来装饰,临时对敌,因为刀锋太过锋利,容易缺口,不利于久战。另一种是战场用的横刀,刀锋足以致命却不尖锐,能够久战不缺口。
李世民手中的唐横刀正是战场用的利器。
构造确实精良,跟我军中产物一般无二,是军中匠师打造的有什么出奇的地方李世民一时看不透个中的问题。
作为高高在上的皇帝,神兵利器他见过不少,也拥有不少。只要他愿意可以花费重金千锤百炼的打造一把即锋利有不容易缺口的百炼钢刀,就如李建成送给罗士信的那一把一样,比面前的这几把战刀可好上千百倍。
长孙无忌道:刀是没有出奇的地方,与我们的军中生产的战刀没多大区别,但锻造这三把刀的主人只用了我军锻造一把刀的铁打造出这三把钢刀。
李世民动容的站了起来
他非常清楚若长孙无忌说的属实不假,那意味着是什么。
意味着整个国家的冶炼技术将会得到实质性的提升,产生时代性的大变革。未完待续。。
:第二更到了
第三十九章 故人到来
一个国家的冶炼技术是否强大,直接关系到这个国家的兵甲够不够锋利,关系到机械设备是否耐用。
冶炼技术往往象征着一个国家的科技,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冶炼技术也因社会进步社会需要,不断的得到优秀人物的改良。从最初的青铜时代过渡到铁器时代,再由铁器时代过渡到钢制时代。
冶炼技术经过块炼法百炼钢炒钢法的发展历程,到了南北朝已经演变成更加高明的灌钢法,令钢铁的产量大幅度上升,以满足当时的需要,满足社会的需求。
发展到了唐朝,钢铁已经普遍普及了。大多数的铁匠都能掌握灌钢法这门技术,使得钢铁的产量得意提高,但是全新的冶炼方法却一直没有得到革新,用的依然是北齐綦毋怀文改良的灌钢法。
因为初唐经过隋末大乱,人口锐减,镔铁的产量大不如前,冶钢技术在得不到提升的情况下,钢材有些供不应求。尤其是李世民野心勃勃,有秦皇汉武之志,缺少钢铁锻造的精良兵器铠甲可不行。大唐绝大多数的钢材都用于唐刀上,以增强唐军的战斗力,真正普及惠民的却是不多。
若能够再次改良冶炼技术,便能在有限的镔铁产量下令钢铁产量大幅度提升,将能为大唐制造出很多很好的钢制兵器,同时也能惠及百姓,让钢铁给百姓带来生活的便利,提高个个方面的质量。
这技术的改革。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面对长孙无忌带来的消息,李世民动容的站了起来:太好了,辅机。这位匠师是何方人士,姓甚名谁我迫切的想与他一晤,此人到了长安,立刻将他引来见我。我要亲自接见
是长孙无忌先应了一声,随后道:匠师是荆南鄂州人氏,姓杨名彦,是当地的铁匠。祖传手艺,代代相传,已有好几百年了。他集合先人的经验。改良了冶炼技术。鄂州刺史知道此事,上表吏部举荐他入朝。这是两年前的事情了,当时礼部尚书觉得对方粗鄙大字不识几个,否决了提议。臣也是在整理旧时公文时发现的。特地派人去鄂州查探。确定事情属实,这才向陛下回禀。
该死杨恭仁顽固腐儒无知小儿,当真该杀李世民气急之下,破口大骂,好不容易平下心气,说道:也亏得辅机心细,不然我大唐必将错失一大人才。你多派些人手去护卫,免得出差池。顺便让沿途驿馆好好招待,以三品官员的待遇对待。
对于人才。李世民向来不计较任何身外之物。
长孙无忌颔首表示明白。
还有近来周边他国使者入我大唐朝见的不少,礼部外交方面人手可会会有些不足。可以适当的进行职位方面的调换,免去无必要的招募。这个就交由你负责了,交给裴寂我不放心,萧瑀过于刻板,没你处事圆滑。李世民细心吩咐着,大唐自从灭了突厥之后,在亚洲一带的国际地位今非昔比。已经无人胆敢小觑冉冉升起的大唐王朝了,得知大唐新皇即位前来恭贺的异族可谓接连而至。尤其是草原各个部落,更是再次联名上表推荐信任的大唐皇帝为天可汗,以天可汗的名义干涉草原族部内政。
长孙无忌再次欣然领命。
罗士信对刑部之事抓的很紧,他讨厌贪官污吏,对于贪官污吏绝不容情,尤其是那种仗势欺民的贪官污吏更不手软。
他以裁员之事,挑动了刑部上下官员的干实事的作风,让长安的风气都为之一变。
在刑部犹如恶狗似地盯促下,犯罪率大为降低。
手中能干的事情,一天比一天的少。
罗士信的性格怕麻烦,面对重大的事件他提得起精神,可面对杂事琐事却缺乏那个耐心一件件的处理,转手就丢给了马周刘燕客,让他们处理好后给他过目就行。
无聊的在刑部睡了一个下午,这才有气无力的返回府邸:这觉睡足了,反而有一种不清醒的感觉,头昏沉沉的。
这回到府邸,敲开了大门,见是罗士信门房管事立刻禀报道:大人,一个叫李云聪的故友来找你,福伯正陪着他在会客室说话。
一般有身份有地位的人,他们把自家看的很紧。不轻易让人进去,有事情找,先呈拜帖,若主人同意方才通知门房,让客人入内。罗士信却很反感这种规矩,特别下了命令。但凡有找他的人,不论贵贱不论身份,一律迎入会客厅用茶。又不是缺这点茶水钱,何必将人拒之千里
找不到来访的是多年的老友,或者是什么英雄人物,将他们拒之门外,岂不寒了人家的心了
就算有浑水摸鱼的,但有胆子在他罗士信的府上浑这个水摸这个鱼,也是有一定的胆气,招呼他一顿又有何妨
也因如此,罗士信好客之名,在长安也是出名的。
所以就算罗士信平阳都不在府上,有客人来,罗府的管事还是很热情的将之引入会客室款待。
罗士信一听是李云聪,登时笑了起来,大步的走向了会客厅。
走进会客厅,李云聪正拘谨的坐着,在他对面与上方分别是裴青衣与郑丽琬。
这罗士信与平阳外出公干,府中也就剩下郑丽琬与裴青衣作伴。他们一人抚琴,一人舞剑,琴音上等,剑舞更是天下无对,亦是乐此不疲。
这听说有客人来,郑丽琬原本只是想稍微打个招呼,裴青衣当年与罗士信一同为救平阳而去长白山找孙思邈,与李云聪有过接触,算得上是老朋友。江湖人在交友上特别豁达,也一并去了,相互东拉西扯,郑丽琬这里也不好离开。
这可苦了李云聪了,与两个明艳秀丽的俏佳人说话,拘束的动都不敢妄动一下,眼皮子都不敢抬的,见罗士信到来,这才松了口气。
云聪兄,好久不见了罗士信亲切的上前给了他一个虎抱。
近年来高句丽内乱,权臣渊盖苏文与高句丽荣留王内斗的厉害,已经无心在理会长白山上的左天成一伙隋朝余孽了。这靠山吃山,长白山的天材地宝遍地都是,作为长白山的半个主人,他们手中的人参貂皮鹿茸灵芝什么的珍惜药材皮革都是中原的抢手货。
这类牟利巨大的财富,就算高句丽规定不许与左天成他们交易,敢于涉险的商人依旧数不胜数。
李云聪在长白山上常年与往来南北的参客皮客药材商打交道,不时得也会问一问中原得气象。整个大唐他们熟悉得也只有罗士信一人,自当是以他的消息为主。罗士信现在威名暴于南北,只要稍加打听,便能知道他的近况。
李云聪见罗士信如此身份地位,依旧如以往一样,没有半点做派,大是叹服,热情的抱了抱道:这些年我在山中狩猎,遇到了一头巨大的白熊。比你上去打的那头壮硕的多的多,我特地给你留着。
那太好了罗士信招呼他坐下,兴高采烈地道:有机会一定再去长白山,听到这个消息,这手就痒痒。
郑丽琬裴青衣见罗士信到了,也不再相陪,将空间让给了他们这对大男人。
目送两人离去,罗士信笑道:你难得来这长安,也别急着走了。我带你好好转转,介绍几个朋友与你认识认识。这难得见一面,得喝个痛快才是。说着又叫来下人,让他送上好酒美食。
见罗士信如此热情,李云聪忙道:此来长安,我肩负重担。酒我陪你喝,但不能过量,回到我还要肩负保护新罗王女的重担。
罗士信惊愕的瞧着李云聪。
李云聪道:当年营救左叔父,新罗两位王女也算帮了我们的忙,双方有了往来。当时士信兄斩杀高句丽军神乙支文德,激怒了高句丽上下。高句丽的荣留王怒极之下封锁了长白山,意图煽动高句丽的百姓为他们的军神报仇。当时高句丽百姓涌动,我们在山上的日子不好过。是新罗支助了我们,帮我们度过了难关。叔父知道,他们这是施恩是求回报了。但那时候的我们却别无选择。这些年彼此相处的还算愉快,现在他们有求于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帮她们安全的护送出高句丽,送他们来长安朝见,我们自然也不好拒绝。
罗士信远在中原,不清楚东北三国的情况,不免好奇道:新罗作为东北第二大强国,这来我大唐朝见,竟然需要你们护送
李云聪摇头道:这就是士信兄的不知了,新罗这些年并不好过。大唐在中原崛起,威势更甚昔年隋朝。高句丽已经做出死守辽东的意图,改变战略不再向西扩张而是与新罗争夺汉江。而一直安分守己的百济也不甘寂寞,与高句丽组成了联盟一起对付新罗,就算在百济东南风的大和岛国也出兵帮着百济攻打新罗,新罗可谓多处受敌,通往大唐的道路几乎都给封锁住了。未完待续。。
:今天元宵出去了只有一更,明天补上
第四十章 阴影背后的刀
这东北三国的形势局面有点类似于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鼎立的情况,他们彼此都吞噬了周边的小诸侯,形成了三个较大的势力。其中高句丽立国最早,势力最为强盛,犹如三国中的强魏。新罗百济唯有联合一气,方能抵御高句丽的强势。
面对新罗百济的联军,高句丽抵抗不住让新罗占领了占领汉江上游地区。高句丽也改变了战术,不在执着于一统朝鲜半岛,将目光看向了西方,辽东一地。而新罗百济失去了高句丽这个强敌,也开始内斗起来,双方围着汉江下游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当初罗士信深入高句丽找寻孙思邈的时候,特地了解了朝鲜三国的情况。他们彼此之间相互攻伐,这点可以理解,在罗士信的预料之中,但是小日本也插上一脚就在他的意料之外了。
作为一个穿越者,一个后世人就没有不讨厌日本的。
日本,也就是大和国,他们那群鸟人也参与了战事罗士信叫着大和国还真有些不习惯,日本的叫法很多,扶桑倭国什么的,直到近年来他们才改了一个正统的叫法,自称日出之国。不过大多人都不买他们的帐,以大和国称之,日本这个叫法也是根据日出之国演变而来的。
李云聪颔首道:大和百济相隔不远,关系极为密切。尤其是近年来,隋唐二朝摆脱了南北朝的乱战之苦,发展迅速。经济文化大幅度上升。他们似乎从百济那里吸取隋唐的制度,转为国内使用。
窃取他国长处,正是他们强盗性子的本能。罗士信心中固然不屑。但也不得不承认在这方面日本做的确实是极好的。他们能够毫不廉耻的学习他国的长处,将长处转变成自己的,从而使自己更加富强。他们能够从一奴隶社会的弹丸小国吸取到隋唐的先机制度政策转为封建社会,能够吸取欧洲的科技,从而发展明治维新将国力提升,成为当时的科技大国,便是最好的例证。
李云聪不知罗士信为何对大和国如此厌恶。不过他也有着同样是感受接着道:说强盗还是太客气了,骂他们禽兽,还玷污禽兽呢。他们出兵帮助百济攻打新罗。凭借强悍的战斗力连续攻取了新罗十余座城池,然而他们在攻占这些城池之后,将一切都烧杀光了,只留给了百济一个空壳。若不是新罗的金萸信果断的放弃汉江下游。经过周密部署。沿积汉江一线,修筑了二十个的防御工事,将汉江下游的防御被连成了一线,方才抵御住了大和百济的联军。新罗现在受高句丽百济的压迫,异常的艰难。叔父觉得新罗与我们唇齿相依,新罗若是灭了与我们没有任何好处,反而会有灭顶之灾,也有了此次的长安之行。来到唐朝。一路上果然如传言的一样。有了全新的气象,与记忆中的隋朝犹若天渊之别。他从军征伐高句丽的时候。正直隋朝落败期。天下因可怖的徭役而陷入危局之中,天下各处都有造反的声音。而现在大唐百废待兴,天下思定,各种安定民心的政策也很是到位,比起那个时候的隋朝确实好上数倍。
罗士信与李云聪边吃边聊,听他详细的说着东北三国朝鲜半岛的局面,脑中却在思量着怎么样才能为大唐夺取最大的利益。
朝鲜半岛地理位置并不算是绝佳,地处偏僻,除了长白山也没有真正的价值意义,但是他却位于大唐的大后方,有着特殊的战略价值。否则的话,隋唐二朝也不会为之劳师动众不顾路途的险恶万里远征了。
现在大唐还有没有远征东北三国的心思,但只要辽东一日在高句丽手上,唐朝与高句丽就必然会有一战。以唐朝的战斗风格,要打就以灭国为第一目的,不去小打小闹。不过高句丽环境恶劣,亦确实不好打。杨广的下场就是前车之鉴,李世民在后来也曾大举进攻,固然取得了不菲的战果,夺回了辽东,攻取了高句丽十成,破敌数万,最终因为气候转冷,草枯水冻,粮草不继的原因选择退兵。此役李世民也意识到高句丽环境恶劣,不可力取,改变战术依仗夺来的辽东,以偷袭袭扰疲敌为主,消耗高句丽的实力。最终他的儿子高宗李治凭借李世民弄出的大好局面,依仗苏定方李世绩的征伐,再借助新罗的力量将高句丽覆灭。
新罗越是需要得到大唐的支持,越是受大唐的摆布,他们的情况越是恶劣,越只能得依赖大唐为大唐所用。
想必左天成也是如此想的,他想为葬送在高句丽给堆砌成京官的那四五十万的袍泽战友报仇。这要报仇,小小的新罗是明显指望不上的,大唐是他唯一的依仗。让李云聪亲自护送新罗使者来唐,远没有单纯的保护那么简单,想必也存着让他进一步了解东北三国的情况,好根据明确的三国形势来做出合理的判断。
你们现在住在哪儿有时间我去找你,顺便见见新罗王女。罗士信略作思考,也有了定计。这敌人的敌人就是敌人,高句丽是大唐的敌人,百济与小日本坑壑一气,那就是他罗士信的敌人,这于情于理都不能坐视不管,该帮忙的还是要出点气力的。
李云聪见罗士信已经看破他的用意,颇为不好意思道:就住在长安驿馆里,我们在驿馆还遇上了百济的使者,彼此气氛很是僵硬,若非在国都,周边都有重兵护卫恐怕会打起来。我担心他们会对王女不利,不敢陪士信兄多饮。
相比李云聪的不好意思,罗士信这里就看谈了许多,这人与人的相处,少不了相互需求,立场相对的时候。李云聪为他们的族人考虑,罗士信为大唐考虑,关乎自己彼此的立场,朋友之间怀着异样心思是可以理解的。
李云聪一直心系自身任务,只是与罗士信喝了个高兴,便返回驿站保护新罗王女去了。
月黑风高夜,杀人放火天。
长安典客署。
自汉朝汉武帝打出大汉天威之后,朝见的异族渐渐增多,为此他特别增加了招待外宾的机构鸿胪寺。此机构一直沿袭下来,唐朝在鸿胪寺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典客署,用来招待他国使节以及重要宾客。
大唐现在百废待兴,最需要的不是四方征战而是养精蓄锐。唯有与各方交好,达成和平共识才能安稳的发展下去,为将来的四方征战打下基础。
大唐新帝继位,此时此刻选择来朝见的外族使者大多存着与大唐交好的心思,面对这样的人,唐朝顺势给了他们最好的招待,将他们尽数安置在典客署中,享受着一定的贵客待遇。
在典客署中有一个不是他国使者,却比他国使者更加重要的贵客。
杨彦,一个无名小卒,一个享受着三品大员待遇的小卒。
要知道唐朝的品级与以往不同,二品以上的官员大多都是虚衔,没有实际权力的。真正掌握实际权势的大多都在三品官这一块,就如几位宰相,左右尚书仆射他们就是三品官。三品大员的待遇就如宰相的待遇,就连他国使者都没有这个资格获得这个待遇。
这让一个地位低下的铁匠,有着受宠若惊的感觉。
尤其是杨彦这样没有见过大世面的老实人。
杨彦自幼便生活在荆南鄂州。鄂州是极具盛名的钢铁之乡,境内铁矿产量丰富。三国时期便有记载:古今刀剑录中吴王孙权以黄武五年采武昌铜铁,作千口剑万口刀,各长三尺九寸,刀头方,皆为南铜越炭作之,一直到现在,鄂州依然是铁矿产量的宝地。
这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鄂州盛产铁矿,他们的冶炼水平在整个大唐王朝都是数一数二的。
杨彦便是其中的一个铁匠世家,因为钢铁是国有资源,大部分的钢铁都为国家承包,他们这些小铁匠只能靠着自己凭借运气在一些废弃的铁矿或者储藏量不多的矿地挖掘质量不足的铁矿,来满足百姓的生活所需。杨彦会炼钢,而且手艺不错,钢的质地胜过铁数筹,很是实用,供不应求。但是因为铁矿的供应不足,这供不应求,只是因为产量低下,并非生意红火,大赚特赚。生活依旧异常拮据,并没有因此得到改善。尤其是前几年,杨彦的老父亲得了重病,卧病在床,身子瘫痪,需要高额的费用,还要请人专门照顾起居。当时正逢乱世,情况更严峻几分。
杨彦在生活所迫之下,开始想着如果用手中不多的铁,冶炼成更多的钢,以缓解压力。
皇天不负有心人,在他的努力下当真让他改良了冶炼方法,成功的消除了不必要的损耗,以定额的铁炼制成更多的钢。
杨彦的发明引起了鄂州刺史的注意,上表朝廷,但因杨恭仁迂腐,不重视这些奇淫巧计,无视掉了,知道长孙无忌的发现。
杨彦知道明天就要面见皇帝,作为一个小民,他紧张的觉也睡不好。翻着他的冶炼心得,免得上缴给皇帝的时候出现错别字。
就在这时,一把刀出现在了杨彦的脖颈处轻轻一拉未完待续。。
:卡文,食言了惭愧
第四十一章 好用,用得实在,用的放心
杨彦,死了
在大唐守备深严的典客署,无声无息的就这样死了。
更加让人可笑的是负责护卫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发现异样,直到第二天早上,准备膳食的下人,再给杨彦送早餐的时候才发现他已经死在桌子上,尸体以冷,血亦流干。
此事瞬间在典客署传开了,造成了不小的动荡。
事关重大,关系到国家颜面,典客署的官员片刻都不敢有半点迟疑,将此事通报给了雍州长史。雍州长史得到消息,立刻就察觉自己搞不定,将案情上报给了大理寺。大理寺接到这样的案件,哪里敢有半点的迟疑,直接通过中书省,抵达上听。
一环一环,虽然在走固定的流程,但大唐王朝这个机器的效率也在这个时候得以体现。
当天早上,早朝的时候,李世民便得知了这个消息。
嘭一声巨响
李世民拍案而起,从皇帝的宝座上气氛的站了起来,将满朝文武都吓了一跳,不知是谁要遭殃了。
最近房玄龄杜如晦两位新晋的宰相联名上表了新王朝政治制度的第一步量才授职,务省官员,换而言之就是裁去冗官滥职,将官位上的蛀虫全部的裁去,换做能干有担当的人物。
罗士信在马周的指点下,对于政治政务以非一窍不通的小白,也能看出这个量才授职,务省官员对于目前大唐王朝的好处。随便说说就有好几点。
其一避免十羊九牧,提高朝廷各部门办事效率。其二可以节省国家财政开支,减轻百姓负担。其三量才适用。能力会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的体现出来。才高者,对于事物,游刃有余;才低者,蒙混不过去,将会利于人才的选拔与淘汰。其四:明确的分功,能够很清晰的察觉出那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找到原因。并且加入解决。
还有很多细节利处,罗士信只是隐隐有所感觉,也说不出个所以然。他唯一能够肯定的是这个政策制度非常高明。很适合当前大唐朝的形势,贞观之治能够开启,这量才授职,务省官员的第一步给贞观朝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过一如以往。任何改变任何变革都会有反对之声。尤其是制度上的变革,更会引起老顽固的反对。更主要的还是利益关系,这要裁员而且是大规模的裁员,将会危害绝大部分人的利益。这反对之声,自然也不再少数。
就在他们正在商议是否应该将正式施行的时候,李世民突然得到了一个紧急公文上疏,然后整个人就莫名的狂暴了。
让整个朝廷的气氛,为之一僵。登时鸦雀无声。
他们还是第一次瞧见李世民如此的暴躁,失态
李世民看着手中杨彦让人暗杀在典客署的消息。好半响才忍住了这一口气道:散朝,今日之事,明日在做商议。说着他又说道:房卿杜卿无忌韩卿,你们留下,朕有要事与你们说。
满朝文武那个不会察言观色,尤其是李世民自称朕的时候,更不能妄自触他眉头。
朕这个字是秦始皇时起用作皇帝专有的第一人称代词,自他此后历代皇帝大多效仿,以显得自己高高在上。李世民即位的时候,也曾让负责礼节的官员让他改口。李世民却否决了,他觉得称朕过于冷漠,比起高高在上,他更加觉得君臣一心,更为重要。因故李世民不论是自称还是圣旨大多都是以我自称,并没有改朕,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他才会用朕这个字。
罗士信心中虽奇,却也秉着事不关己高挂起的心态,跟着人流一起往堂下退。
只是这没走几步,罗士信便听,耳中传来一声:罗卿,你也留下
罗士信迈出的脚步只能收了回来,这是日常的小朝会,不到一定品阶的官员是不许参加的。罗姓本非大姓,这个时候朝堂上姓罗的却只有他一个人。
罗士信回到自己的位子上,看了一眼留下来的,心底也渐渐有了底: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自不用说。那个给称之为韩卿的正是新晋升的韩仲良,原来的大理寺少卿。
除了几个心腹,只留下大理寺与刑部的老大,十有是发生了刑事案件,还挺严重的,只是他们刑部并不是第一手负责案件的司法机构,将他留下来有什么意义
李世民将典客署发生的命案奏章传了下去。
房玄龄杜如晦看到有人竟然在典客署让人无声无息的暗杀了,整个人眉头都皱了起来:这在典客署这个关键的时期关键的时候被杀,难怪李世民会如此大动肝火。
传给长孙无忌的时候,长孙无忌直接变色了。
李世民的目光与长孙无忌对上,前者长叹了声道:想不到我惜他才华,竟然意外害了他若不是他特别吩咐,让杨彦享受三品官的待遇,以杨彦平民百姓的身份不可能住进典客署的。
房玄龄疑惑道:这个杨彦可有什么长处
李世民示意长孙无忌来说。
长孙无忌细说原由,房玄龄杜如晦直接动容了。
正漫不经心瞧着手中奏章的罗士信也跟着动容了,冶炼技术的进步,有着跨时代的意义。若没有冶炼技术,现在他们还生活在以石头木棒为武器的时代。冶炼技术能够带动整个国家的进步,有着跨时代的意义。钢铁作为战略性物资,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未来,冶炼技术也弥足珍贵。如此人物,如此人才,竟然让人暗杀了。
可恶罗士信愤然的以拳砸掌,道:杨彦身怀的冶炼技术关系我大唐在这个领域的进步,决不能就此善罢甘休,一定要将幕后之人揪出来。不过臣觉得更关键的是不能让这技术因为他的死而失传,是仇杀还是什么,这是大理寺的事情。目前我们的第一要务是找到杨彦的家人,看看他们知不知道这全新的方法技术。
长孙无忌立刻道:尚书大人说的有理,陛下无忌有负圣恩,还请将这个任务交给臣来。臣以性命担保,一定确保他们无恙。
李世民也知轻重缓急,挥手道:快去快去
罗爱卿韩爱卿,现在我命你们大理寺与刑部联手,一起侦察此案。李世民还没等长孙无忌退下去,第二道任命已经下来。
罗士信不是居于礼法之人,一口应诺了。
大理寺卿韩仲良皱了皱眉头,并没有说什么,也作揖领命。
事实以权值而言,刑部是没有职权过问此案的,大理寺掌平决狱讼,负责处理京师内的重大的案件以及一定级别官员的案件,但他们处理的案件需要经过刑部的审核。而刑部负责京师之外的形势案件,接管查阅地方上的刑事案件。
但自从庐江王谋反一案过后,司法的原则制度就有些混乱了。尤其是因为大理寺的不作为,御史台的涉入其中,导致本就有着极大司法权势的刑部更有压在大理寺御史台的感觉。尤其是前段时间,刑部突然就如打了鸡血一样,上下接动,开始针对各地的情况,敦促大理寺侦办各种案件。若不合意,直接以刑部的权值驳回,甚至自己重审。
闹得大理寺就如刑部的下手一样,罗士信得到了铁面罗的美名,而大理寺却如打工仔一样,累死累活得不到好。
现在李世民跟是直接让罗士信的刑部过问大理寺的事情,韩仲良心中自然有着些许不满,但没有表达出来。
而今李世民已经身为大唐皇帝,他下了旨意让刑部大理寺一并查案,就算不和规矩也是规矩。
这皇帝就算这么霸气
韩仲良没有啃声,却起了与罗士信一较长短的念头,看看到底是大理寺厉害,还是刑部厉害。
你们下去吧,尽快给我一个满意的答案,将杀我栋梁的贼子揪出来李世民贲哲莲下达了命令。
是罗士信韩仲良一起退了下去。
李世民沉默了半响,长叹了一口气。
陛下房玄龄欲言又止。
直说吧,我们君臣之间哪有说不得的话李世民挥了挥手。
房玄龄道:臣觉得陛下对尚书大人过于恩宠了。
哈李世民笑了笑道:跟魏征说的一样嘛,他前不久才弹劾我,说我过于器重罗士信。这个其实我也知道,有些事情确实是太过器重。可想要放他一放,发现很多事情,还真非他不可。想来想去,也只有他能够干出让我满意的结果。就如这一次,韩卿是我提拔的,对于他的能力,我毫不怀疑,可是想了想还是讲他加上了。有一种感觉,想要尽快找出杀害杨彦的杀手,还得靠他。好用,用的实在,也用的放心。就这样了吧,估计韩仲良不会甘愿成为刑部的陪衬,罗士信也不是个认输的人,他们彼此较劲,也许能够早一点弄清案件也不一定。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 更有经验
罗士信与韩仲良一并走出太极殿,这罗士信正想开口,却发现韩仲良没有半点理会他的意思,而是加快的行走的脚步,一副急不可待的模样,也闭上了嘴巴。
对于这个韩仲良,他还是很欣赏的。比起表面刚直,一但牵扯自身就无作为的崔善为,李世民提拔的这个韩仲良可要真实的多,能干的多。从经过他处理的案件,罗士信便能瞧得出来,他便如一把司法利剑,能够做到真正的不畏强权,披荆斩棘。
他接手大理寺之后,大理寺处理的案子上传刑部复审,驳回的几率大幅度减少,是一个有能力有本事的干吏。
罗士信并不排斥与他这样的人物往来,只是对于刑部,韩仲良有些不太友好。
罗士信向来不喜欢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关系也是僵僵的,一直没有得到改变。
这回到刑部,罗士信立刻召集了刘德威马周刘燕客,说了杨彦典客署被杀一案,大致将杨彦的能力水平细说。
刘德威刘燕客甚无反应,马周却是一脸怒容。
前者就如当初韩仲良的反应一样,他们只在乎案情案件,对于什么冶炼技术看的不重。马周目光长远,瞧出了杨彦的死会给大唐带来什么恶劣的影响。
当罗士信说到,将于大理寺一起负责侦破此案的时候,刘德威马周刘燕客先后都愕然了。
刘德威道:这不是大理寺的案子由我们经手
鬼知道陛下是怎么想的。罗士信耸了耸肩膀道:天晓得,也许是心血来潮。反正任命下达了,我也领了,那就好好的干。大理寺卿对我的时候绷着脸。拽的跟三五八万一样的。好像他们刑部欠了他什么,这一次老子就是要让他知道,我们刑部就是比他们大理寺强。
马周刘燕客已经习惯罗士信的脾性,引以为常。
刘德威虽是共事,相互却提防着,交流的不多,又是从大理寺走出来的。听的有些哭笑不得。刑部在罗士信的带动下,风头正盛,大行抓贪治腐的风气。让官风肃然一振,令百姓称快。完全盖过了大理寺的风头,让大理寺这真正的第一刑狱案件审理成为了刑部的陪衬。
他有几个在大理寺的老友,不止一次在私下里说刑部太强势。有种压的他们喘不过气来的感觉。明明地位相差无几。分工明确,偏偏刑部就有一股压着大理寺一头,大理寺是刑部属下的感觉。改变这个局面的毫无疑问是罗士信,大理寺上下对改变这一切的罗士信有好感都才怪了。若不是李世民慧眼识英才,将韩仲良提拔上来,大理寺指不定真要被刑部压下去。
他摇头苦笑,心道:大理寺让你欺负成这样了,还不许他们有脾气
那殿下有什么打算马周问道。
罗士信顿了顿道:你继续留在刑部。处理日常事务。刘侍郎燕客你们随我一起去调查,去看看现场。此案让陛下动了肝火,马虎不得。
马周会意的点了点头。
刘德威顿觉意外,看了罗士信一眼。
有没有问题罗士信瞧着刘德威道:我们这伙人中论审案查案的经验,没人比你丰富,少了你可不行。
刘德威面对那灼灼的目光,底下了脑袋道:愿听大人号令
那我们走吧罗士信笑着发号着施令,经过刘德威的时候拍了拍他的肩膀,走了出去。
刘德威想了想,摇了摇头,跟在了身后,心悦诚服。
他与罗士信之间并没有仇恨,只是存着不服不满:他自从武德年间给调入大理寺,一步一步从司法的底层凭借自身的刻苦努力,一点一点的累积自己的能力经验,一点一点的学习研究,脚踏实地的从司法的底层走到刑部侍郎这个职位,离刑部尚书仅仅只是一步之遥。可是罗士信的从天而降,就如一座大山压在他的身上,阻挡了他的去路。
这人谁不想往高处走,刘德威觉得自己比罗士信更加适合刑部尚书,同他起了争锋之念,想用自己的能干突出罗士信的无能,将他排挤出去。可是到了今时今日,他发现罗士信来刑部不过短短的半年,却已经是上下归心,刑部上下所有的人都治的服服帖帖。不说那些他原本的心腹,即便是他自己也不得不承认,罗士信当任刑部尚书的这大半年里政绩确实出色,上下心服,换做他来也做不到这点。
看着罗士信尽得刑部人心,还培养了马周刘燕客一般自己的势力,刘德威已经知道自己败了,接下来就是清理他的时候,一步一步架空他刑部侍郎的权力。但是他想不到罗士信一直没有对他动手,反而任由他全权处理刑部侍郎的事情,他的心腹什么的一个人也没有调动。
刘德威方才意识到,罗士信根本没有与之内斗的心思意图,没有将他放在心上之余,还用他的能力为刑部办事。
这次点名任用,刘德威发现他不止收了刑部上下的心,连他自己的心也在不知不觉中给收服了:信服了罗士信确实比他更有资格担任这刑部尚书。
马周见刘德威已经妥协认服,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对于此次罗士信没有将他委以重任,并没有任何的不悦,反而是心悦诚服。
这人有专长,马周长于政务,精于司法学问,在这方面确实出类拔萃,常人莫及。可这调查凶案现场,断案审案什么的,还是专业人士更要靠得住一些。
刘燕客的父亲出身刑部,刘德威是从大理寺走出来的,大理寺的责任便是断案审案,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专家。
罗士信领着刘德威刘燕客来到典客署的时候,大理寺的人已经先一步到了。
倒不是罗士信他们慢了,大理寺落座于典客署附近,占着先天的优势。
与罗士信领着刑部侍郎一样,韩仲良这位大理寺卿也领着大理寺少卿以及大理寺的公干人员,亲自到现场了解情况,目的显然,明显是打算亲自率领大理寺的人打一个漂亮的翻身战,将大理寺失去的名望争夺回来。面对罗士信他们一行人的到来,大理寺上下并未阻挡,毫无疑问一个个都是冷着脸,没有什么好脸色。
韩仲良正在于仵作对话,详细的查问细节情况。
罗士信并没有凑上去,而是找到了雍州长史杨纂。
唐初年间并没有设立京兆尹这个负责长安刑事的机构,长安城所在地的行政机构是雍州府,而唐朝以高资格的亲王担任雍州牧,这些亲王主要是挂个名,总大纲而已,也不存在治理州府一事。真正管事的恰恰是雍州长史,这事件一发生,第一个通报的就是雍州长史杨纂,杨纂断定案情严重,便逐步上传。
在通报的时候,杨纂也不能闲着,应该干的事情,他都干了,问他准错不了。
杨长史,你们有什么发现没
杨纂见罗士信亲自询问,不敢马虎,恭敬的作揖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一切都太不可思议了。这典客署戒备深严,尤其是杨彦所在的这个院子。因是长孙大人带来的贵宾,还特别吩咐好生招待,不容出错。典客令特别给了优待,还加强了人手护卫。我特地调查了,当时保护整个院子的兵卒明里暗处多大五十余人,巡逻兵卒也并没有松懈懈怠,可是他们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任是让人杀死在了屋子里。
罗士信想着院子里的情形,想着自己能不能在面对五十余人的防护中,神不知鬼不觉的杀死一个人
刘德威见罗士信没有追问,于是道:能不能判断是是什么原因死的
杨纂摇了摇头道:全无头绪,杨彦来至于荆南,昨日刚才抵达长安不久,也没有出过典客署,没有与人结怨,实在想不明白他得罪了谁,是什么原因丧命的。
难道一点有用的情报都没有刘德威眉头皱了起来。
杨纂苦笑道:除了知道杨彦死于子时过后,丑时三刻之前这段时间,知道要他命的是一把锋利的短刃之外,没有什么有用的消息。凶手就如鬼魅一样,半点头绪都没有。
尸体呢罗士信发现换做是他,想要神不知鬼不觉的潜入这典客署杀人,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极有可能让人发现,我想看看尸体。
杨纂道:尸体已经搬运至偏殿,仵作已经详细的检验过了,写出了报告。我让人拿给尚书大人,若有疑问,也可以当面向仵作询问。说着他还指着正与韩仲良说话的老仵作道:这位是长安经验作为丰富的仵作,有着三十余年的经验。
罗士信摇头道:验尸报告什么时候都能看,尸体不一样。先带我去看看杨彦的尸体他语气不用质疑。
杨纂还未说话,另一边的老仵作却跳了起来:老朽干这行三十三年,验尸数百具,从未出错,你不信我
罗士信坦然笑道:老人家,我杀过的人是你验过的百倍杀人这方面,我更有经验。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分析与细节
罗士信这话一出口,登时将老仵作噎的哑口无言。
仵作相当于是现代的法医,不过不同于现代法医的吃香。古代古代人思想有些封建,有着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是不愿意不屑去触碰尸体的,认为不吉利。因此检查尸体这个任务一般由贱民或奴隶当任,而且他们后代禁绝参加科举考试。不过作为三十六行之一,仵作就算这个职位底下,其中的状元级别的人物,也有一定的身份。
老仵作蒋浑就是这样的人,蒋浑生在殓尸送葬鬻棺屠宰之家,自小就与尸体大交道,毫无疑问的走上了仵作的这条道路。三十年的学习,二十年的经验,蒋浑已经成为仵作这一行顶尖的人物。在他的帮助下,从尸体的细节分析里抓到了许多大小案件的重点,从而帮助雍州府衙帮助大理寺破获多起案件,从而名气大噪,甚至让李渊都知道了这个小人物。在当时太子李建成的提议下,蒋浑额外获得了一定的待遇,后人给破格录用,特别允许他们参加科举入仕。
比起一般的仵作,蒋浑凭借他仵作状元的身份,混的还是极为吃香的。
蒋浑上了年纪,也有点倚老卖老,对于自己的专业非常自信,见罗士信竟敢质疑他的检验结果,面上登时挂不住了。本想让罗士信知道自己在仵作这一行的经验本事以及事迹,却不想让罗士信一句话给堵死了。
罗士信是何许人物,十三四岁便披甲从军,征战沙场。这凭生首战斩杀敌将,将尸体挂在长枪上耀武扬威的在敌阵炫耀。无人敢靠近一步,勇名盛传。至今十数载征伐。死在他手上的兵卒,至少也不下万计
蒋浑一个仵作,连人都没杀过,与罗士信这样的煞星根本没有可比性。
所以,你精于验尸,我精于杀人,没有什么好比的。罗士信笑了笑,没有与一个老人家计较。
杨纂瞪了蒋浑一眼,热情的领着罗士信走向了偏房。停放蒋浑尸体的地方。
罗士信来到偏房,偏房的正中央以木板搭了一个临时的木板床,尸体就躺在上面,以白色的麻布盖着。
罗士信大步走上了前,将麻布掀开,看着杨彦那带着满脸皱纹苍白已经没有血色的尸体,稍微收敛心神,目光落在了那伤口上,这一望过去。神色也忍不住一禀。
就如他所说的,论验尸他确实比不上仵作中的状元蒋浑,但是论杀人论杀人手段杀人手法,一百个蒋浑都比不上一个罗士信。
罗士信一身武技。已达化简为繁,随心所欲的境界,对于力道力量的控制可以精确到毫厘。以他的武学修为。不难看出杨彦致命伤口存在的些许问题,心中暗思:这一刀干净利落。少一分不足以置人于死地,多一分又太多。会因为伤口过大而造成鲜血迸射的情况,力道把握拿捏到极点。一般杀手,远远做不到这一点对方的实力一定不小。能够割出这一刀的人,应该不是籍籍无名之辈。
罗士信再次勘查了伤口,方才从杨纂手中接过蒋浑的验尸报告。
蒋浑这个仵作状元也名副其实,验尸报告写的极为详细:根据尸体的僵硬程度,跟着尸体的斑纹,根据尸体倒下的方向,推断出了杨彦是什么时候死的,在什么地方,尸体有无移动,都分析的清清楚楚。让罗士信这个外行都看的懂,很有道理的感觉。
将验尸报告交给了刘德威刘燕客,待他们尽皆过目之后,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他们,并且强调道:如果我是杀手,要我在神不知鬼不觉的情况下割出这一刀都不容易。对方却做到了,一定不是一个好对付的人物。说着又问了一句:你们怎么看
刘德威沉吟道:不好说,不过仇杀可以去掉。杨彦只是百姓,寻常的不能再寻常的百姓。若得罪了如此了得的仇家,他不可能活到现在。
刘燕客道:这典客署守备深严,杨彦在典客署被杀我觉得有两个原因。其一就如大人说的那样,这个杀手对于自己的能力很是自信,拥有非常的实力;其次,他们没有时间拖延,因为第二天也就是今天他要入朝面圣,要在他入朝面圣之前,将他杀死。
罗士信吃重道:你是说有人不想让杨彦面圣,将冶炼技术传出去
刘燕客慎重道:可能性很大,杨彦一个寻常百姓。在老家,日子虽苦,却也活得好好的。因为这个原因来到长安,在长安莫名死去,也只有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而死。说着他压低了声线,显然防着隔墙有耳。
罗士信心中一动,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还有背后的那点点不寻常。因为李世民登基,前来朝见的异国民族数不胜数,他们大多有安置在典客署。杨彦因为冶炼技术被杀,很有可能是他们所为。他们不想唐朝得到这最新的技术,暗中派遣刺客将杨彦击杀,并非没有这个可能。
罗士信眼中闪过厉色,一定要将刺客杀手揪出来,这种存心危害大唐王朝的敌人,绝对不能姑息。
来到凶杀案的现场,罗士信还未走进屋子里,耳中却听一人道:我觉得这是一起劫杀案,而且也只有熟人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只有熟人才能够在无声无息中将死者杀死。
罗士信听了与刘德威刘燕客不同的见解,看了两人一眼,笑道:我们也去听听
这来到屋里,却见韩仲良与一群大理寺的人在在一旁感兴趣的瞧着,而一个二十出头的少年正在屋子里指手画脚,口若悬河的说着,眼中泛着光,唾沫横飞,言语中充满了自信。
为什么这么说罗士信也没理会大理寺的,而是瞧着那个少年郎好奇的问道。
少年郎显然是不知道罗士信的身份,不过也看出了他是个大人物,作揖道:回这位大人,杨彦是荆南人氏,因受圣人召见,一路长途跋涉来到长安。根据我的打听,杨彦家中有一个卧病在床的老父亲。他为人重孝,不愿意耽搁时间,一路催着赶路走的很急。这千里跋涉,走的有急,以道理而言必然非常疲惫。可是案发之时,他却在子时过后这个夜深人静的点没有入睡,定有缘由。是会客,还是什么犹未可知。说着他一直房间桌子道:杨彦是坐着死在地上的,根据他死前的模样可以很明确的得知是让人从背后割了脖子,而且毫不防备。想要秘密做到这点,不可能。就算凶手本领再高,也做不到。少年郎语气肯定,说的很自信。
原因罗士信有些失望,果然是小屁孩没见过世面,不知天高地厚,不知天下奇人如何。
影子少年郎斩钉截铁的道:这里是休息室,并非书房。这里的桌子是给人乔装打扮用的,这桌子上的铜镜便可证明。
罗士信点了点头,确实如此。
经过李世民的特别要求,杨彦受到的是三品官的待遇。住所有待客厅有书房有睡觉的房间,每个房间的布置摆设都根据实际应用来的。
少年郎续道:因为这里是卧房,烛台在床前左右,桌子上反而没有。
罗士信听到这里,瞬间明白少年郎的心思,怀疑起了自己最初的判断。
对方所说的,正是他们忽视掉了关键。
唐朝这个时期用的是铜镜,铜镜反光严重,若将烛台安放在梳妆台的桌子上,火光会射着眼睛极为难受。所以卧房的烛台一般都是在床头床尾左右,这样也便于睡觉熄火。
关键就在这里,这烛火在身后影子必然在前面。
古代不是现代,随随便便的一盏灯就能够照亮一片,影子稀薄。烛火光线不强,影子格外明显,而且还格外的大。
到底什么原因,罗士信物理不好也说不上来。
但事实就如此,若真有外人从背后逼近,杨彦就算在看着什么东西,没有注意到。但是遮挡住了烛光的影子,没有任何道理发现不了的。除非他知道后边有人,知道是谁挡住了他的光线,而且对他极为信任,毫不设防。
罗士信看了刘德威刘燕客一眼,见两人都以眼色示意,一致认同了少年郎的分析。
罗士信目光在屋子里转了一圈,配合上他所忽略的影子,发现就算是他也做不到神不住鬼不觉的将杨彦杀死。
影子这是自然现象,任何人都控制不了。可不将影子藏起来,又不可能做到神不知鬼不觉。
少年郎继续道:杨彦是个铁匠,而且是上了一定年纪的铁匠,文化功底极为一般。一路上坐车无聊,也不见他翻书,没有理由在深更半夜来看。他看的东西,也就是他被杀的原因。这一点也可以用依靠射出来的血迹证明,桌子上有一块没有染上血迹的地方,那件挡住血迹的东西,恰恰不见了。
韩仲良抚掌笑道:果然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如来我刑部吧,我刑部,正缺你这样的人才未完待续。。
第四十四章 狄家人杰
少年郎滔滔不绝的说着,一字一句井然有序,很有道理。关键是他心思缜密,在这大白天里注意到了夜晚的影子,发现了他们所忽视的细节。
罗士信见韩仲良有些意动,心中念着如此人才怎么样也不能让大理寺抢了去。
这比起大理寺这专门负责案件审问的机构,刑部在查案审案上有着明显的不足。
此次突发案件,李世民让刑部与大理寺携手调查,但从双方彼此的配置来看,显然悬殊极大。
大理寺这一边是各种关键人才,一应俱全,而罗士信却只带了刘德威刘燕客这关键的两人,相比之下实在是寒颤。
对于这人才不济,罗士信对于他的上任屈突通是充满了抱怨,这自己脑子不行,也不想想法子,反而一个人胡搞,难怪身为老大,却让自己的部下老二给架空。
罗士信作为一个后世人向来很有自知之明,清楚的明白一个人干不过一个团队,一个团队干不过一个系统,一个系统干不过一个趋势。
这自己不会不行就提拔几个会的行的,让他来帮着自己,将他的才智变为自己的才智,那不就成了作为老大首脑,本就不需要样样精通,只要手下的人会手下的人精通,不就行了,多简单
明明不会,却依旧一个人胡搞瞎搞,将一个整体弄的乱七八糟的,不惹的天怒人怨都有鬼了。
罗士信就有这个自知之明,一直以来也都很重视自己行政的小团队,当初的王玄策马周刘仁轨这三人的黄金组合。就是他的依仗。在朔方的两年,他能干的如此出色。黄金组合是功不可没。只是因调任的关系,刘仁轨王玄策都走向了自己成长的道路。
马周成了他团队唯一的助臂。扩展团队势在必行。
也理所当然的将刘燕客这位目前地位低下,日后却成为唐律疏议主要编创人之一的司法人才,收入麾下。但是远远不够,虽然刑部称职的官员不少,可真正能够步入他团队核心的却只有刘德威刘燕客。刘德威与他不齐心,自然从一开始就排除在外,缺少人才也是刑部目前需要重视的一大问题。
这个少年郎不论说话的气度还是逻辑思维能力都很是不凡,罗士信这里不可避免的动了爱才求才之意。尤其是他从韩仲良眼中看出了相同的心思,更不愿落于人后了。
如今刑部大理寺相互暗中较劲。人才怎么能让他们抢了去
刑部大理寺的机构有些特殊,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加入大理寺任职的,进入刑部大理寺首要条件是对于司法的认识。对司法不够认识,就算你是进士出生,才学第一也成不了刑部大理寺的人。精于司法的人才难得,也是因此朝廷给了刑部大理寺选才的权力,只要有适合的人选,可以在任何时候将对方的履历上缴吏部,安排入刑部或者大理寺任职。
罗士信这直接用嗓门盖过韩仲良。抢先一步说出刑部的求才之意。
韩仲良怔了半响,怒道:尚书大人,你这是何意
罗士信大义凛然的道:当然是为国求贤,这位小兄弟才思敏捷。分析的有条不紊,很有天份。我刑部掌管天下刑法,面对如此人才。将之邀请入刑部,有何不可
韩仲良噎的说不出话来。早就听说罗士信虽是莽夫习性,可说话刁钻言语犀利。能够让人无言以对,今日才领教到了,不理会于他,而是转向那少年郎道:狄贤侄,前些日子与你父亲闲谈。得知你对于司法之事,特别感兴趣。我大理寺负责刑狱案件审理,审断缉凶,以我大理寺为先
最后还不是要交给我刑部复查罗士信不大不小的嘀咕了一句,韩仲良说的不假,这查案确实以大理寺为先,可刑部就是掌着最终的决策权,此刻他说出来就是要恶心恶心韩仲良。
韩仲良一口气没接上来,顿了顿继续道:贤侄不如加入我大理寺,一同侦破此案。
少年郎有些欣喜,左右看着韩仲良与罗士信,目光最后落在罗士信身上,问道:大人当真是罗士信尚书大人
如假包换罗士信毫不犹豫的道。
少年郎犹豫了会儿,对着罗士信韩仲良深深作揖道:知逊承蒙两位大人爱戴,不胜欣喜。但此事关系晚生未来,自己一时做不得主,容我回去好好思量,禀明家父坐在决定。
罗士信听到韩仲良称他狄贤侄,脑子里莫名的就冒出一个人来狄仁杰,大理寺崛起的唐时神探太深入人心了,但转念一想却知不可能。
狄仁杰是高宗武后时期的人,就算历史记载的年岁出现点点误差,亦不可能误差如此之大。直到听少年郎自称知逊,罗士信亦恍然了。
狄知逊
狄仁杰的父亲,论成就狄知逊远远比不上他儿子狄仁杰,不过从当前来看狄知逊还是极有能耐的。
只是不知狄知逊为何出现在这里。
他却不知随着他的出现,扭转改变的历史越来越多。整个大唐都在不知不觉中潜移默化的发生了变故。原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即位成为太宗皇帝。因是以武力即位,需要清洗了一大批政治要员,使得人才空缺。狄仁杰的祖父狄孝绪得以升任为尚书左丞。尚书左丞乃是正四品的大员,辅佐尚书省宰相的雄职,地位极高。得他庇护,狄知逊得以升任夔州长史。可现在罗士信已经改变了历史,和平的解决了李建成李世民的争斗,权力的交接极为平静,也没有出现清洗情况。原本获得提升的人物并没有得到晋升,就如狄知逊的父亲,狄仁杰的祖父狄孝绪。
现在的狄孝绪在尚书省当任尚书郎,比起尚书左丞逊色不少,也不能如历史上那样给自己的儿子安排到地方去当任长史,只能以举荐的方式让狄知逊当任典客署的署丞。
狄孝绪因精于司法在尚书省负责刑部一事情,罗士信早已认识,只是不知他就是狄知逊的父亲狄仁杰的爷爷而已。狄知逊面对父亲擅长的领域,耳濡目染的也学会了许多的东西,对这方面很感兴趣。这典客署发生命案,作为典客署丞的狄知逊也有权利在一旁。听着仵作的检验结果,查看着凶案现场,一点一点的分析,得出了自己的结论。
狄孝绪与刑部有关联,大理寺也同样如此,与韩仲良关系不错。
狄知逊凭着这份关系,在韩仲良的支持下,大胆的说出了他自己的见解。缜密的心思以及合理的逻辑思维征服的罗士信韩仲良这两位大唐司法大佬。
这一切经过却不是罗士信能够预料的。
见狄知逊并没有明确的答复两人,罗士信更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对于他为人处事的方式,极为赞赏。
目下他让罗士信与韩仲良一并看中,并且起了相争之意,若他立刻做出回复,势必会让另一人难堪,引发不必要的争执。
狄知逊年纪不大,却能够坦然面对突如其来的赏识,做出了最理智的选择,这份定力能力委实不小。
韩仲良一不说话,心中却是暗恨,为什么早没发现狄知逊还有这个本事,早知道他有着能力,又何必等到今日
狄知逊尽管没有答应罗士信,但韩仲良心底却是明白:狄知逊作为一个年青人对于年少成名,年纪轻轻便战功卓越,威名暴于南北的罗士信有着点点的向往,罗士信弃文从政之后,又凭着自身的能力在刑部干的风生水起,成为一时美谈,才兼文武,更是万千青年向往佩服的楷模。
狄知逊只是顾全他的颜面才没有立刻答应罗士信,过后必将成为刑部的一员得利干将。
以你之见是与他同来的人,贪图他的东西所以才杀了他罗士信将话题带回正题。
狄知逊点了点头道:不敢说一定,然目前的情况来看,也只有他能够做到这一点。
去将嫌疑人给我抓回来审问罗士信点了点头,对韩仲良说道。
韩仲良脸上顿时气得一阵青一阵白,恨道:我已经安排人去了。
大理寺负责缉凶,这捉拿嫌疑犯,正是大理寺的职责所在,但是罗士信这么一说,就好像是他刑部让大理寺去缉拿凶手一样,可偏偏权值所在他又不能不去,这心中恶心的无以言表。
离开典客署。
刘燕客道:想不到案子如此简单
罗士信摇了摇头对刘燕客道:没有那么简单,狄知逊说的合情合理,确实颠覆了我们的猜想。但有一点始终得不到解释,那一刀的含金量。那一刀不是寻常人能够割的出来的,原先我们忽视了影子,将凶手定义为一个高手,现在我们却错了。因为影子的存在,就算高手也做不到这点。除非有人有特殊的方法,将自己的影子藏起来,或者用了特殊的手法不让人发现,能够做到这点的就不简单了。这个狄知逊没有深入介入便以发现这点,是个人才,可以大用。那么先回刑部,我去找一个人,也许她知道。未完待续。。
第四十五章 才色**
罗士信直奔自己府邸,这种手段高明的奇人异士大多出生于江湖。论江湖之事,没有多少人能够比得上裴青衣了。裴青衣自小就与虬髯客行走江湖,江湖经验丰富。虬髯客又常在空闲时给他说江湖上的奇人异士,传授各种行走江湖应该注意的事项。
论及江湖阅历,裴青衣年纪固然不大,但远在同龄人之上,很多老江湖都比不上她。
这种江湖上的特殊手段,问她准是没错。
这来到府邸,打探之下才知道裴青衣一大早就出去了,至今未归。
罗士信也只好在府中等候,直至深夜裴青衣方才归来,神色略显疲惫。
“可有什么事情?”罗士信迎了上去,并没有问自己想要问的问题。
裴青衣摇头笑了笑道:“江湖上的一些琐事而已,倒是听说典客署发生了命案,惹得陛下龙颜大怒?你急得找我,也是因为这件案子吧?”在进大门的时候,她已经从房门那里得到了罗士信等候她大半天的消息了。
罗士信不是江湖中人,也不好过问江湖之事,见裴青衣不愿细谈,便不好再问,答道:“不错,你知不知道能够把自己影子藏起来的手段手法?”
裴青衣愕然道:“把影子藏起来?这怎么可能?”
罗士信也不知如何形容,挠了挠头,道:“这是自然现象,确实也不可能。不过现在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个人坐在桌前让人一刀封喉。这一刀割的干净利落,一刀过去直接致人死亡,让他连半点声音都发不出来。这江湖上奇人异士很多,能够割出这一刀的不在少数。但是房间很大,我先不说凶手是如何进房间的。单说凶手如何靠近死者,将他杀害这一点就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根据手中的情报,死者还会些三脚猫的功夫。此外他常年打铁,这力气决计不小。综合总总,我实在想不出有谁能用什么法子能在这种恶劣的情况下将死者以这种手段无声无息的杀了。”
杀人简单,一刀的事。但是要在杀法上限制个条件,那难度将会提升十倍。若约束条件过多,就成了现在这种情况,不可能的可能。
这种不可能的可能,固然让案件变得扑朔迷离。却也从另一面透露了一个消息。能够将不可能变成可能,对方一定有着非一般的能力,只要找出什么人能够做到这点的,便有可能就是凶手。
裴青衣神色动容,表情严肃。
“怎么了?”罗士信心底微动,瞧着裴青衣忙问道:“是不是想到什么了?”
裴青衣苦笑道:“也许我们查到一块去了。”
“怎么说?”
裴青衣道:“可还记得前些日子我托你找的那个人?”
“当然!”罗士信毫不犹豫的答道,对于裴青衣少见的求助,受恩极多的他格外上心。只是一直没有找到那个叫桓丹精于五行遁术的人。
桓丹!
五行遁术!
“难道!”罗士信想到当初裴青衣对五行遁术的介绍,低呼出声来,“你是说。凶手可能是桓丹!”
“有这个可能!”裴青衣颔首道:“我听我师傅说过,五行遁术就是最高明的戏法。戏法我华夏古来就有。周代成王时,有人能吞云喷火,变龙虎狮象之形。武帝元封三年,表演百戏,有人表演吞刀、吐火等戏法。方士少翁在牛肚中藏锦囊。栾大利用磁石让棋子自相撞击这些都是戏法五行遁术的前身。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左慈了,三国时期。左慈戏弄曹操,在宴会上要来铜盆、渔竿垂钓。从铜盆中钓出两条大鲈鱼。曹操想杀他,他忽然隐身不见,左慈用的便是五行遁术。这高明的戏法障眼法能够让人出现一种错觉,从而生出错误的感观。若死者受到这种错误的影响,就可能就会对靠近的危险视而不见。”
顿了一顿,裴青衣续道:“明天你随我去见我师傅吧,是不是真的这样,还需她老人家分辨?”
“虬髯客在长安?”罗士信略微振奋,这久仰大名,他真想拜会拜会这风尘三侠中号称天下第一豪侠的英雄人物。
裴青衣摇头道:“是我另外一个师傅红拂女啦!你也知道二师傅原先是杨素府中的一个杀手,属于暗杀营中的顶尖好手。当初杨素为了训练我师傅,特地找了桓丹的师傅学习一些基本的遁术手法,她老人家比较了解这方面的东西。”
罗士信点了点头道:“也好,这药师公与我有授业之恩,我却一直没有机会去拜访,明日便一同去了。”
**********
血,溅射而出,染红了天地!
四周一片猩红,犹如九幽炼狱!
突然一人凭空浮现:他双目暴突,脸无血色,喉咙处有一道裂缝,猩红的鲜血不断的流出,源源不断似乎要染红天地,口中不断的嘟哝,说不出话来,但却又隐隐传来:
“好惨!”
“我死的好惨!”
睡梦中的少年郎猛地惊醒,他没有睁开眼睛,心跳好快。
“噗通、噗通、噗通……”就如打鼓一样!
冷汗不断的冒出,少年郎深深的吸了口气,冲入鼻子的都是脂粉香味其中还夹杂着一股莫名的味道。
“嘻嘻,怎么了,又做噩梦了?”
笑声*又媚又骚,话语放荡之极,魅惑诱人的声音自耳边响起!
少年郎脑海中浮现一张绝色妖姬的面容,那男性的本能在瞬息间一柱擎天。而后那高高耸起的小老二瞬息失陷,落入了滑腻柔软的小手中。
少年郎忍受不住这个刺激,舒坦的呻吟出声,随即睁开了眼睛,看着身旁的妖精:她侧身躺在榻上,一手支着粉腮,另一手在被褥中动着,正咯咯娇笑不已。她长发瀑布般垂地,雪白的两颊犹如两粒朝下的瓜子并在一起,下巴尖尖的,双目波光流转,眼角微微挑起,带着一丝媚惑的笑意。更加让少年郎口干舌燥的是妖精全裸着身子,那具曼妙的玉体横陈榻上,一双丰挺的山峦高高耸起,雪滑的肤肌香艳无比。
少年郎如何忍受的;了如此诱惑,直接反客为主,反压在妖精身上,就如饥渴的种马一样,发疯的揉捏轻吻。女的媚眼如丝,雪白的*在锦榻上妖冶地扭动着,不时发出柔媚而妖淫的喘息声。
少年郎更是心神俱醉,大晕其浪,眼中几乎喷出火来。
胡天胡地,*歇息。
少年郎脸色有些苍白疲累,看着怀中的尤物有着些许痴迷,将脑袋深埋在那双峰之内,不舍得离开。
媚惑女郎笑道:“不就是杀了一个人嘛,我的小郎君身怀绝技,是天下一等一的英雄好汉。这英雄好汉哪有不杀人的道理。你生平首次,也难免会有些难受。只要适应了,就不会有这种感觉了……你想一想你原先的日子,在渺无人烟的深山老林里,纵然有一身绝世的技艺又如何,未来等着你们的依旧不是老死山林。人活一辈子,那样的生活可有意思?这你们中原有一句话,叫做良禽择木而栖,凤非梧桐不落。连鸟兽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力,何况是人?只要你愿意跟我们走,愿意为我国效力。不但我是你的,还有很多你想象不到的封赏。田里什么的自然不用说,女人金钱,还有权势,要什么有什么。”说着她将魅惑的脸蛋轻轻的底下,轻咬着少年郎的耳朵道:“在我的家还有容貌不逊于我的姐姐与一个妹妹,只要你去了,我们三姐妹可以一起服侍你一人……”她的声音充满了难以抵御的诱惑力,话说完的时候,还轻轻的吹了一口气。
少年郎身子一震,骨子都酥麻了,刚刚平息的*竟然再次燃起。
对于媚惑女郎的邀请,少年郎想着这两天的神仙日子,再想想山林中枯燥苦闷的生活,道:“好,我跟你们去!”
媚惑女郎更是欣喜,尽施手段,她本就是难得的妖精,更精于此道,而少年郎破身不过余日,初尝禁果,那里受得住,舒爽的犹如云中飞仙,完全没有了理智理性,沉迷在肉欲之中。
**********
卫国公府!
罗士信在军事上能够今天的地位,与李靖在书信中的淳淳教导是离不开的。
作为他兵法的启蒙恩师,作为大唐最具威望的军神,最为中国古代屈指可数的军事家,罗士信对李靖是极为敬重的。只不过李靖为人谦逊,谨小慎微,低调克俭。有些不善于交际,甚至有些孤僻,又或者是他明哲保身的作风做法。
几乎没有那个大臣与他走的近,也没有与那个大臣与他走得远,就是君子之交,平淡如水。
罗士信敬重李靖,却不善于跟这样的人往来。他们两人在书信里能够畅所欲言,可是正面相处的时候,反而没有那么多话了。
是以李靖虽然与他一般,搬到了长安,但是彼此还未窜过一次门,平素都是以书信往来。这相隔的近了,一天相互间能来回三四封。
今日却是他第一次来李靖的卫国公府。R655
第四十六章 罗士信VS红拂女
卫国公府规模很大,也是位于长安城的黄金地段,但与周边的豪宅却有些格格不入。
这个地段属于王公贵戚聚集之处,家家户户都是富丽堂皇的,唯有卫国公府略显寒颤。卫国公府是李渊念及李靖破突厥之丰功伟绩,特别赏赐给他的。但便如李靖的性格,低调克俭。这府邸占地面积确实不小,可装饰的异常简洁,一点也没有国公府因有的气派。
裴青衣敲开了门,门房见是她没有任何通报,直接将他们请进了府中。
师公不在吧师傅呢裴青衣也如自家一样,随意的问着府邸主人的去处。
门房上了年岁的管事笑呵呵的道:老爷一大早就去兵部了,依照往日习惯,不到夜幕降临,一时也回不来。夫人倒是在陪府里的贵客,需不需要通传一声。
好就麻烦王老了,就说我领着刑部尚书罗士信有事情问她。裴青衣说着,自行带着罗士信往会客室走去。
叫王老的门房管事听是罗士信,目光在他身上瞟了瞟,笑盈盈的去了。
这王老不简单啊罗士信留意到了王老的步伐,每一步的距离都一模一样,虽上了年岁,可步子刚劲有力,有种老树盘根的感觉。如此人物一定是练家子,而且能力还不小。
裴青衣笑道:你看出来了王老在年青的时候,确实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在江湖上也略有名望。只是乱世之中。身不由己。二师父出力,师公出谋。将他救离苦海。王老念师傅师公的恩情,一直跟着他们。是师傅师公最信任的人了。
在会客厅没坐多久,一位衣着艳丽的妇人大步走进了屋子:她虽上了年纪,眉宇间有着点点皱纹,却有着清秀绝俗的瓜子脸,高鼻雪肤,不见老态,尤其是一身鲜红的衣服,让她更显年青。她的腰间还配着一把长剑,大有英姿飒爽之感。
裴青衣笑着迎了上前。叫了一声师傅。
罗士信当真大感意外,李靖作为他心中敬重的启蒙恩师,对于他的一切信息都有所了解。李靖雍州三原人,生于北周天和六年,今年五十五岁,生日是七月二日,他的夫人红拂女小他六岁。即将年过半百,可他面前出现的这个红衣妇人怎么看怎么像一个三十左右的妇人,与他心目中的形象相差太大。
不过年岁如此。他心底还是忍不住的赞叹一句:红拂女名不虚传
罗士信六识敏锐,对于周边一定范围有着一定的领域性,越是深入这个领域性越容易让他察觉。可红拂女却直接走进大门,直到她出现了那一刻。他才感觉到她的存在。这份能力,委实不凡。
你就是罗士信,多次听青衣称赞你的武艺。说当今世上。能够与你一教高下的只有我那大哥。我听得却很不服气,早想跟你比划比划。看你是不是如青衣称赞的那样,那么厉害红拂女将腰间的剑连同剑鞘一起握在手中。双眸中战意凛然。
罗士信有些瞠目结舌,这自己好歹也算是客人,哪有一照面就像自己挑战的,目光落在裴青衣的身上。
裴青衣俏脸儿有些绯红,显然是让红拂女口中的多次给刺激到了,见罗士信求助似地看向了她,以手扶额,表示自己无能为力。
罗士信暗骂裴青衣没有义气,只能硬着头皮道:药师公对我有授业之恩,以如恩师。万不敢跟师母动手
他是他,我是我,有什么关系你不打,我打红拂女说话间,长剑已经出鞘,一剑刺到,青光闪闪,发出嗤嗤声响,劲力速度无不恰到好处,妙至毫厘。
罗士信那里想到红拂女说动手就动手,片刻也不耽搁,赶忙向后急退。
岂料红拂女的长剑竟然如影而至,速度比他由要快上一些。仅从这一剑便可看出,红拂女的剑术之绝妙,更在裴青衣之上。
罗士信与红拂女相隔不过数尺,见她步步紧逼,只得出手招架,手掌斜刺里拍在了剑身之上。
红拂女的剑是上等的好剑,但平面相交却也胜不了罗士信的肉掌。
要知道罗士信一身武技已达一定境界,对于力量的控制如火纯情,看似不疾不徐的一掌,却是暗劲吞吐,一掌之力,足可裂石断木。红拂女终究是女子,气力不济,加上也确实上了一定的年纪,感受到剑身传来的劲力,手中长剑几欲脱手。
红拂女名动天下之时,罗士信还未出生,她这一生遇过不少大风大浪,凭生劲敌好友无数,但真正能够有实力与之一战的也是屈指可数。尤其是近年李靖安稳下来,她跟着修身养性,居在家中照顾孩子。这心态平和下来,少了原来的争强斗胜,武技居然不退反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让去年来此的虬髯客也大为惊讶。
红拂女本就是天下少有的好手,这武技精进之后更觉得天下中能胜他的不多。而裴青衣不只一次说起罗士信的武学修为直追成名数十载的虬髯客,让红拂女听得很不是滋味。她这一生之中李靖虬髯客是她生命中最为重要的两个人,一个白头偕老的挚爱,另一个是至亲至敬的大哥。她实在不相信世上有人在武学一道能够比得上虬髯客,就如不信世上有人在才智谋略上能够与他丈夫李靖相比一样。
这与罗士信一战之心,早在裴青衣第一次说罗士信能与虬髯客相比的时候埋葬下了,这日积月累战意越来越盛。
今日又这机会,红拂女岂能错过。固然因为嫁给了李靖,她的性子改了许多,但是骨子里的那股江湖气息依旧存在。想战便战,不顾世俗礼法。
此时红拂女见自己这一剑被罗士信化解,但觉对方出招疾快,劲力深厚,让她反而落入下风,不禁敌忾之心大增,运剑成风,连进三招。
红拂女刺客出身,她的剑法如她的职业一样,狠辣迅猛,招招攻杀要害死穴。
罗士信一一拆开避让,到第三招时,虽急闪避开,但身子却连晃几晃,重心不稳,心道:若在避让下去,非出大丑不可。
罗士信的武技向来重攻,防守一般,遇上常人倒是无碍,对上红拂女这样的好手,一位的防守哪有守的下去。
眼见红拂女一剑又至,罗士信低喝一声:得罪了电光闪过,七星刀脱鞘而出,向上横格,这一格却是刚中有柔,确是名家手法。
红拂女一怔,这不正是她大哥虬髯客的刀招,不免斜眼看裴青衣,以为是她传授。
裴青衣却也是一脸迷茫,不知罗士信从哪里学来他师傅的招法。
他们却不知道罗士信本性是个武痴,对于武学之道极为用心,时常专研,每当他临阵对敌,不论敌友,遇到对方使出精妙招式,都会如获至宝,欣喜若狂的记在脑海中。回头琢磨道理,加以沿用改良。
先前那一刀乃是昔年与虬髯客的徒孙张暴对战时,张暴施展出来的绝妙刀法,他便是凭借此刀,抵挡下罗士信拼尽全力的一刀。
事后他对于此招加以研究,融入他的刀法武道,此刻随手使出,信手而来,比之张暴的更有风采韵味。
红拂女经验丰富,深知高手相斗,刀剑一交,后招便绵延不绝。决不容她有丝毫思索迟疑的空闲,一剑不中,第二剑跟着电刺而出。
罗士信也是好胜心极强之人,面对红拂女这样的长辈也不甘退一步认输,长刀所向,对攻而去。
这时只听得殿中嗤嗤之声大盛,红拂女剑招凌厉狠辣,以极快极刁的角度,使极锋锐利剑,出极精妙招术,青光荡漾,剑气弥漫。而罗士信刀法如人,使降龙之力,展伏虎之刀,大开大合,霸道威猛。
罗士信除秦琼之外,还是第一次遇上如此强劲的对手,暗赞红拂女名不虚传之余,手上的攻势不自然的加快加强。
与之敌对的红拂女更是震惊的无言以对,最初他以为罗士信什么时候学了他大哥的精妙刀法,但几招过后却骇然惊觉:罗士信早已脱离了招式的控制,一招一式信手而来,举手投足,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仿佛天下精妙的刀法招式皆在胸中,论对武功招式的运用,境界已然在她之上。
这三十合一过,红拂女以从最开始的抢攻,步入防守的架势。面对罗士信那信手而来,却又刚猛之极的刀法,红拂女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反攻之法,长叹一声,飘然退下。
你赢了红拂女收剑入鞘,道:我确实打不过你。
罗士信道:前辈过奖了,我一时半刻也奈何不得你。
红拂女挥了挥手,不耐烦的道:别跟我来这套,打不过,就是打不过。你若真的全力以赴,指不定我以死在你的刀下了。青衣倒是没有跨错人说吧,你找我有什么事情,没事就不送了。我还要去陪我朋友呢
罗士信有些失神的瞧着大大咧咧的红拂女,实难想象李靖如此深沉之人,他的夫人欢脱至此。未完待续。。
第四十七章 纵欲过度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郭靖配黄蓉吧
也只有憨厚老实胸怀天下的傻小子才配得上冰雪聪明的黄蓉丫头,低调内涵的李靖才能吸引红拂女这样的奇女子。
话说回来,红拂女的武艺确实是强,一剑就逼得他不得不出招抵挡,不过三合便乱他阵脚,逼他不得不拔刀敌对
罗士信也忙收回了刀,察觉出了红拂女直爽的江湖气息,也不再客套,将自己的的来意细说。
红拂女听极杨彦的情况,表情也显得严肃。
罗士信道:听青衣姑娘说,五行遁术拥有玄妙难测的手段,能够做到这点。说实话对于五行遁术,我一直抱着一定的怀疑。若不是话出青衣姑娘口中,真的很难取信与人。毕竟在传言中通晓遁术的人大多都是神仙级别的人物,就如左慈于吉葛洪张道陵之类的。
红拂女轻笑道:这五行遁术看是玄妙,说白了却不值一提。只是世间人遇到不可思议的事情,以讹传讹才说的如鬼神一般神奇。所谓五行遁术,实际上是借助五行之物为媒介,从而达到一定的效果目的。早年我也学过几手咦
正说间红拂女突然惊疑出声,瞧着罗士信的右后侧,一脸的惊愕。
罗士信不自觉的转过头去查看,什么也没有,回过头来的时候,红拂女竟然消失了,一怔之下,心中恍然:红拂女在他扭头移开视线的时候,离开了自己的位子走到了视线的视角。造成她凭空消失的假象,稍微将目光往他转头的反方向看去
便在这时。突地强光闪过
罗士信双眼莫名的一阵刺痛,眼前一片洗白。什么也看不清楚。
就在他双目失明的时候,强烈的危机感觉涌上心头。
罗士信出于本能,身形向后飞退。
待他眼睛渐渐适应,能够视物之后,却见红拂女就在他的不远处,手中长剑遥遥前指,若非他闪避的快,他的喉咙要害必然因这一剑而失守,心底也凭生一股寒意。这红拂女的武艺本就到了一定境界,实力强劲,还拥有这种手段,真与她为敌,只怕觉也睡不着了。
这当以武艺而论,罗士信确实不虚红拂女,但红拂女是一个杀手,面对她这种程度的杀手,纵然武艺到了他这个地步。一个不慎依然有可能马前失蹄。
红拂女收剑回鞘道:这就是所谓的金遁术,以让人暂时失去目视能力,从而消失或者攻击。你先受我表情所迷惑,移开了视线。见我突然从眼前消失,惊愕之下,心态失衡。让我轻易借助道具达到目的。青衣应该与你说过,所谓的五行遁术就算高明的障眼法戏法。就算手法各有不同。但原理大多如此。当然对于这五行遁术,我自己也只是略懂皮毛。真正的个中好手恰好就在我府上说道这里。她神色有些犹豫,略作思考,便道:是福不是祸,是祸难躲过。也罢,我便带你们去与她见一见。若杨彦真是为桓丹所杀,她也有义务知道。
罗士信听的一头雾水,目视裴青衣。
裴青衣叹道:是桓丹的义母,鬼道五行宗的宗主掌门人。她知道罗士信对江湖之事了解不多,介绍道:五行宗乃是鬼道宗师张道陵子孙所创的一处道家门派,昔年张道陵凭借自身所学的无上道法,获得天下道门敬重,先后开创正一盟威道与鬼道。鬼道以老子为教主,道为最高信仰,符录斋醮为手段,以追求长生不死和成仙为最高境界。这张道陵归为祖天师四大天师之首,所学繁杂,饱含皇帝道法,阴阳五行,符录斋醮。他人穷极一生也未必能够精于一门,可张道陵却身兼数法,以难怪成为历代敬仰的对象。
顿了一顿:他的博学,恰恰是鬼道分裂的关键。类似于他这样的人物,数百年才能有一人。他的弟子如何能够继承他所有能力,只能依照弟子各自的领悟,传授他们各自擅长的东西。张道陵去世之后,他们先后以自己所学为鬼道正统,从而使得鬼道分裂成多个宗派,五行宗便是其中之一。此后之事,我也与你说过,五行宗凭借五行遁术的独特性,吸引了大批忠实的信徒也引起了其他宗门的敌视。后来五行遁术给有心人揭穿,五行宗便一蹶不振,至今只有廖廖数人,已有灭亡之险。桓丹便是五行宗最出色的传人,五年前,他下山闯荡江湖,立志趁着乱世振兴五行宗。结果一去数载,鸟无音讯。桓丹的义母听说桓丹在长安出现,忍不住思念离开了龙虎山,来长安找人。这些天我都在找桓丹,只是没有半点他的音讯。
罗士信点了点头,跟着红拂女穿过两条走廊,步入一间别院,往院内屋舍的路上,一个少年郎迎面走了过来。
红拂女问道:你娘还好吧,出去了一晚上,她挂心的一宿没睡。
少年郎面色僵了僵道:得到了消息,去找丹哥了结果是假的。娘亲已经睡下了,张姨可有要事,我去叫醒她。
算了红拂女摇了摇头道:你娘身体不好,就让她好好休息,不去烦她了。说着,她望向罗士信道:现在也没有确定凶手确实是桓丹,我那好友自幼体弱,我又想了想还是不要刺激她了。
罗士信颔首说是,他确实不确定凶手是桓丹,只是依照他杀人的经验得出的结论,那一刀不是一般人割的出来的。
就算是异族好手,罗士信也不相信他们做得到这点:不是他小觑异族勇士,而是文化的差距。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海纳百川,武技中往往蕴涵着医学的至理。比如剑法中的点穴,刀法中的要害击杀,都包含着医学中人体穴位的文化知识。若不识得人身上的穴位要害,剑怎么能刺的准,刀怎么能砍得中
杀手的那一刀不深不浅,要人命之余,还让人叫喊不出声也没有多大的动作,立死当场,也只有经过中国医术研究磨练过的武技才能做到这个效果。
所以罗士信一开始就盯着长安中的武林人士,有八成把握是他们中原人所为。
丹哥怎么了少年郎疲惫的脸上突然挂起了忧色,他杀人犯法了
罗士信摇头笑道:别担心没事,只是怀疑而已。不知你有没有听过典客署的命案,我们怀疑这起命案与桓丹有关。不过没有确切的证据,你可以放心。只要事情不是他做的,我绝对给他一个说法。
少年郎长吐了口气,感激道:那就多谢了。他大大的打了个哈欠道:对不住了,我为了找丹哥,一天一夜都未曾合眼,先下去休息。要是有丹哥的消息,还请尽快通知我。
罗士信目送少年郎离去。
红拂女性子大大咧咧的,见没她的事直接让裴青衣招待罗士信,自己先一步走了。
裴青衣单独对着罗士信有点不好意思,道:好像没有帮上什么忙。
那倒未必罗士信见四周无人,示意裴青衣来到庭院空旷的亭子里,四周一眼可见,就算五行遁术在如何神奇也不至于在这大白天里,将他给迷惑住。
那个少年郎叫什么,是不是也会五行遁术罗士信还刻意压低着声音。
裴青衣愕然的看着罗士信,讶然笑道:你不会怀疑他吧,这不可能。我晓得你破案心切,可也不能逮着谁就算谁。她是这么说,却也回答了:他叫桓药也是五行宗宗主的义子。五行遁术也有一定的火候,可是人家一直在龙虎山修道。尽管年过二十,却从未离开山门。这是他凭生首次外出,首次离开龙虎山,首次来这长安京师。初来乍道的时候,整个长安,他一个人都不认识,怎么可能潜入典客署杀一个跟他毫无关系的人
罗士信摇头道: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他在撒谎。而且,你越是这么说,他嫌疑越大。你注意到没有,他一脸疲态,脸色有些青白,脚步也有些漂浮,一点也不像练家子的样子。
这个裴青衣经罗士信这么一说,想起桓药的样子确实有那种感觉。初来长安时,桓药一行人是她接待的,当时的桓药一脸青涩,对上她的眼眸都会脸红不敢看,现在与以往比起来确实有着极大的变化,可能是太累了吧,这据我所知桓药是由桓丹捡来的孤儿,由桓丹于梅宗主一手带大,兄弟间的感情极深。来到长安之后,他不分昼夜的找寻桓丹,又不是铁打的,自然会觉得疲累。
罗士信摇了摇头:这累是一回事,身子虚是另一回事。我们练武之人就算再累,再疲乏最多是体力用尽虚脱,不会脚步虚浮,伤及身心元气。能够如此伤人元气的原因只有一个
什么裴青衣瞪着远大的眼睛,一脸迷茫,一头雾水。
罗士信咳了咳,一本正经的道:纵欲过度,给榨干了。未完待续。。
:晚上还有一章
第四十八章 各有进展
受到罗士信的影响,他们交谈的声音压的很低。
这听罗士信说到这关键的时候,裴青衣将耳朵竖的直直的,想听个原委,却不想得到的竟然是纵欲过度,给榨干了这八个字,登时闹了个大红脸。
裴青衣年岁不小,早已过了婚嫁的年岁,只是一直没有那方面的意思。江湖中人不计小节,虬髯客红拂女也不强迫她,但到了她这个年岁,该懂得什么都懂。
她还以为罗士信会说什么原因,如此的正色结果竟然是纵欲过度。
裴青衣羞气的几乎想要狂暴,找个地洞往下钻。
罗士信赶忙绷着脸正容道:说的是正事,别闹他自己这里都有些不好意思了。
他自诩跟裴青衣关系很铁,相互间也没有什么顾忌。可她终究是一个女子,跟她说这个却也有些不合适。
赶忙转移了话题道:所以我觉得他的可能或许比桓丹更大,尽管我不认识什么桓丹,可从目前的消息来看。桓丹精于五行遁术多年,也干过不少大事,却未有妄杀乱杀之名。而桓药江湖阅历太浅,就如一章白纸,最经不住诱惑。是黑是白,全看他遇上了什么人物。
裴青衣无言以对。
她本对桓药有着足够的信心,可经过罗士信如此一说,却也由不得她不令怀其想,沉声道:你说的确实不无道理,现在想想先前的对话。桓药也有些反常,以他跟桓丹的关系。你说桓丹可能是杀人凶手,他却没有额外多余的反应。没有为他的兄长辩解。起初我还以为他真的疲累了
不管怎么说,现在他的嫌疑反而更大罗士信沉声道:你装作什么也不知道。依旧找着桓丹。我让侯杰跟着他,指不定真能查出什么来。
桓药身子藏在暗处,看着远处说着悄悄话的两人,因为隔着太远,一句也听不清楚,原本就有些青白的脸色更显的苍白。
无声无息的回到了自己的房间,背靠着房门,表情惊恐惊慌。
他怎么也想不到天衣无缝的杀人竟然会这么快就查到他们五行宗,继续查下去岂不很快怀疑到自己头上
不行此处留不得桓药身子忍不住微微颤抖起来。害怕,紧张,亦或者带着一点点的幸喜:想着就在不远处一手将他拉扯长大的义母,心道:不是儿子不孝,想要离开母亲,实在是不能不走,逼不得已。不再有任何犹豫,桓药翻箱倒柜着,整理着自己的衣着。
翌日一早。桓药再次以外出找寻兄长为由,离开了卫国公府。
此时在大理寺的努力下,他们已经拿住了与杨彦一同来的老乡赵福。
赵福正委身于妓院,享受着最豪华的套餐。戏凤七日乐。
只要有只够的钱物,一栋精致的小院,院子里各色千秋的三名佳人。任由取乐。七日之内,要干什么就干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赵福何曾享受过三大美女环绕,任由他肆意妄为的乐子。早已乐不思蜀,忘记自己爹妈是什么了。
直到大理寺的捕快将他从床上拉下来,才知道麻烦临头了。
进了大理寺的刑堂,根本就无需审问逼供,只是大理寺数百年累积下来的威严,足以将赵福吓的吐露一切。
赵福是一个地道的势利小人,跟杨彦并没有沾亲带故,只是彼此为邻,见杨彦有发达的迹象,有心讨个彩头,死皮赖脸的跟来长安,说要见见世面。杨彦老实本分,念及赵福的贤惠妻子不时给他家搭把手,也就应承下来。因为杨彦的关系,赵福也给安排进了典客署,享受着一定的待遇。
就在事发的那一晚,一个神秘人跟他做了一个交易,用黄金换取他出入典客署的令牌以及一身衣服,而且还是质地极好的黄金。
唐朝的交易货币是通宝,但金银之物向来昂贵,极好脱手,换取通宝不过分分钟事。
赵福哪能不动心,这身怀巨款,就如暴发户一样,钻进了妓院,直到给擒来大理寺都未出过妓院一步。
不是他韩仲良断然道,就这种人物,哪有杀人的胆子。狄贤侄的猜测,他看完全错了。难怪罗尚书不过问赵福一事,恐怕他早就察觉凶手另有奇人了。可恶的家伙,又先我们一步。
那也未必一旁的大理寺少卿孙伏伽道:狄知逊分析的有理有据,结果或许错了。可细节未必是错的,尤其是杨彦的死因,那消失的东西就是关键。
韩仲良一怔,心中恍然,颔首道:你说的有道理他目光转向赵福道:这一路来,你可发现杨彦有什么异常。或者他有什么宝贝
一本书赵福叫道:一本乱七八糟钉缝起来的书,我问他是什么东西,他说是他这一生研究的心得。
孙伏伽惊喜道:我亲自搜查过凶案现场还有整个别院,根本没有什么手札。书房里的书,一本也没动。让狄知逊说中了,杨彦是个铁匠,还上了年纪,没有大文化,不会去莫名的看什么圣贤书。他瞧的是他的打铁心得,是有人知道了杨彦有这样的东西特地从他哪里强取的,可能是意外发现杨彦没有休息,对他痛下杀手
韩仲良铁青着脸道:不是,他是存心杀人灭口。这杨彦擅长的是冶炼之术,有人想得到这门技术的同时,又不想让我大唐获得,居心叵测居心叵测。
孙伏伽吃重,将韩仲良拉直一旁小声道:依照大人的意思是住在典客署的所有他国使者都是嫌疑人这事情可是不小
韩仲良深深的吸了口气道:不错,此事确实不容大意。可能会引发外交上的,我大唐目下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实不能节外生枝。不过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理,不能让幕后之人危害我大唐,更不能让他们得逞。任何锁定幕后之人,尤为关键看来我们还得问问狄贤侄,他的思绪确实能够让人耳目一新。。未完待续。。
第四十九章 拔得头筹
案情进展的如何
李世民又一次追问起案情的进展。
长孙无忌那里已经取得了消息,杨彦家境贫寒,家中只有老父亲与他两人,其他亲人皆死于隋末乱世,一人支撑着小家。对于他虽掌控的冶炼技术,唯有他的老父亲知道一些大略的道理,细节方面由不清楚。
杨彦亡故,几乎断了能够推动时代进步的冶炼技术。
李世民怒火难平,再三强调,对于这种胆敢在典客署杀害大唐贤才的人物,决不饶恕,多番让刑部大理寺务必要找出最后的真凶。
罗士信自信满满的道:陛下放心,局已经布下,就差最后一步。只要收了网,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李世民道:大理寺也传来了消息,说幕后黑手很可能就是同在典客署的外族使节。他们可能在不经意的时候得到了杨彦身怀高明的冶炼技术,为了自身的利益限制我大唐的发展,特地将杨彦除去。此事牵扯甚广,不能冤枉亲善我大唐,愿意与我大唐互惠互利的异族,更不能放过居心不轨的异族。我要让他们知道,我大唐从不惧任何敌人,想与我大唐为敌,不论明里暗里都不会有好果子吃。
自从当了大唐皇帝,李世民的雄心壮志更是得到了全面的提升,言行中充满了霸气。
细说起来,这也与罗士信的到来密切相关,史上面对强悍的突厥,即便是李世民也不得不当了三年多的孙子。憋着一口气,在皇宫中日夜操练精锐之士。直到贞观四年,才扬眉吐气。罗士信的到来顺水推舟的解决了李建成李世民的夺嫡之争。免去了大唐王朝不必要的消耗,从而提前四年搞定突厥。
李世民今时今日即位,周边虽依然存在着强大不可一世的西突厥,居心叵测的吐谷浑,但唐朝的底气却也不输于他们。何况目前彼此并无冲突,短时间内也没有敌对拼杀的可能,李世民眼高于顶,自恋成狂,自是不将这些未来的对手看在眼底。
陛下放心。对于此次的贼子,臣是特别有劲,不将他们毛给拔干净了,臣决不罢休。罗士信眼中煞气十足,充满了莫名情绪。
狄府
韩仲良孙伏伽一个大理寺卿一个大理寺少卿拜访着不过二十出头的狄知逊,将最新的案情一点不差的告诉了狄知逊。
对于此次案件,大理寺势在必得。
这让刑部压抑的太久,难得遇到一次能够与刑部一教高下的机会,大理寺上下都卯足了这口气。一定要让刑部让天下人知道,在查案审案之上,大理寺才是当之无愧的司法龙头。
为此高居三品的大理寺卿韩仲良,年纪轻轻便荣升大理寺少卿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可以考证的进士孙伏伽一致撇开了身份。向一个芝麻绿豆大的小官求教。
这三人行必有我师,韩仲良孙伏伽都是儒学弟子也没有任何的心理负担。
倒是让狄知逊有些受宠若惊,若非心中敬仰着文武兼备的罗士信。真有心顺势加入大理寺,一展所长。
面对韩仲良孙伏伽的坦言相告。狄知逊意识道自己最初的片面判断有误,心中也是不安。自己首次遇到这种事情,忍不住表现自己,却做出了错误的推理,痛定思痛,不在轻率,针对大理寺目前掌握的情况,一点点细心思量。
狄知逊论及干略,铁定比不上他的儿子狄阁老,未必就比韩仲良孙伏伽更有才华,但他胜在心思缜密,有着堪比女儿般的细腻心思,能够发现那人忽视的微小细节。
黄金
面对狄知逊的沉思,韩仲良孙伏伽也没有闲着,耐心等待之余,也在思考着案情。
韩仲良出身名门,祖上在隋朝时便是大理寺卿,韩仲良受父影响,自幼对于大理寺的一切了如指掌,为人也刚直英烈,在大理寺表现积极,受到李世民的亲睐,升任为大理寺卿。孙伏伽年纪轻轻便涉足官场,做了一名官职卑微的小吏,几经升迁,至隋炀帝末年,成为京畿万年县法曹,负责审理刑狱,督捕奸盗,查办赃赂,是万年县颇有点要势的官员。武德五年,高中科举甲榜第一名状元及第,步入大理寺,一跃冲天,成为大理寺年纪最轻,却地位极高的要员。
他们两人都非等闲之辈,为了这一次大理寺能够扬眉吐气,亲自出马,顺带还拉上了狄知逊这位年纪轻轻的后起之秀。
什么黄金韩仲良见狄知逊以有所获,赶忙问道。
狄知逊压着兴奋,言语轻快的道:根据赵福的供词是有人收买他,给的是黄金。黄金这东西自古以来就是奢侈品,虽然不是钱币,但比钱币更为管用。
这古代向来有以物换物的习惯,就算是太平盛世也是如此。若处于乱世,国家政府的信用降低,钱币更是无用之物,以物换物将是市场常态。所以黄金珍珠这类奢侈品,就算不是钱币,却有着远胜于钱币的购买力。赵福手中有黄金,立刻成了土豪奢侈挥霍起来。
狄知逊接着道:现在我们对收买赵福的人一无所知,只能从细节入手。黄金是目前唯一的突破点,我大唐并不盛产黄金,境内虽说也有金矿,可产量很低,都掌握在官府手中,所产黄金几乎都给朝廷做金器用,外人是无法购得我中原金。他们若真是异族,所用之金,必然由他们本国所有。据我所知,不同的矿洞所产的黄金质地大不相同。我们是不是可以从此处入手,一方面让行家检测黄金的质地,另一方面调查他国使者在我大唐的交易,看看他们是否有用黄金作为钱币,黄金的质地是不是与赵福的一样。这黄金价格昂贵,产量极少,且不在市面流通,要调查起来反而容易。
韩仲良孙伏伽相互对望了一眼。
前者叹服道:狄贤侄果然心思如发,这黄金确实是一个突破口,我这便安排人去调查。贤侄当真不重新考虑前程我大理寺定不会亏待贤侄这样的人才。
狄知逊长揖道:谢叔父爱戴,只是小侄素来仰慕大将军,能够在大将军手下做事,机会难求,实不想错过。
好吧韩仲良遗憾长叹,也不强求。
这离开狄府,韩仲良立刻安排下去,从黄金入手,查找可疑对象。
毫无疑问,他们抓到了关键的一条线索。
这大唐虽经隋末动荡,损失惨重,但因帝王节俭廉明,天下又百废待兴,恢复的极为神速。尤其是长安国都凭借千年底气以及王朝的命脉所在,经济文化诚可谓是大唐的中心,也是周边所有国家的中心。面对远胜己方的繁华王城,没有一个使者不大势采购一番,将己方国家没有的缺少的稀有货物买回去。
周边的少数民族受到隋朝影响,部分也使用隋五铢为交易货币。可是隋五铢,轻小淆杂,唐高祖武德四年,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唐朝已经废隋钱,效仿西汉五铢的严格规范,开铸开元通宝,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
唐朝现在的钱币只认开元通宝,其他的一盖不能交易。外来的他们自然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里普及开元通宝,只能以物换物。
盛产牛马皮革的北方人,以牛马换取开元通宝,大势采购;盛产人参貂皮的新罗,以人参貂皮换取开元通宝:盛产黄金白银的国家自然以黄金白银作为交换开元通宝的物资。
这个时代的开采技术与器械并不发达,黄金本就属于稀有资源,在这个时代的黄金就更少了。
唐朝的黄金大多来至于丝绸之路和对外贸易,调查起来也极为便利。
很快大理寺的韩仲良孙伏伽已经锁定了可疑的人选,所有的使节中用黄金换取开元通宝的本就不多,细辩之下,亦能确定黄金出至何人之手。
是百济的使节团专门负责治金的匠师,几乎不费吹灰之力的就分辨出了差别:百济使节团的这个黄金很纯,质量很好,胜过其他黄金许多。大人先前的那块质地与这块有八成相同,老朽有七成把握是出至同一矿洞。
果然居心叵测韩仲良气急而立:新罗王女入朝,曾在朝见之时,例数百济罪状,震惊朝野。
信者有之,不信者也有之。
韩仲良司法出身,讲究证据,并未轻易相信,如今两事重合,恰好应对了新罗王女之言。
孙伏伽大喜道:应当速度将此事告知陛下未免打草惊蛇,属下并不建议立刻擒百济使者求证。我们当故作一筹莫展,小心求证,待他们安心决定回百济之后,途中截之,务必追回百济窃取我大唐的冶炼技术。
韩仲良长长的吐了口气道:言之有理,哈哈,我这就进宫面见陛下。这一次看来是我们大理寺拔得头筹了。
孙伏伽也松了口气笑答:尚书大人那里一点音讯也是没有,想必犹自一筹莫展。未完待续。。
第五十章 贼子狼心
大理寺查到百济的异常,大理寺少卿孙伏伽亲自坐镇,将注意力都盯在了百济,希望能够进一步的查到确切的证据。
经过多番努力,孙伏伽功夫不负有心人:这坐镇多日,也获得了不小的进展。他敏锐的察觉出了百济使节团的点点不和谐的地方。
百济位于三韩西南处,濒临海边,特产是珍珠一些海鲜。此次他们带来了许多的百济特产,他们大多以珍珠海鲜换取开元通宝,采购一些大唐稀有物品回国。除去他们之外,还有小部分人以黄金易物,黄金的质地与贿赂赵福的黄金相差无几。
孙伏伽身在大理寺也是心思缜密之人,敏锐的察觉了一丝异样,特地找到博学之士,查问百济的情况,发现百济地处偏僻,濒临东海境内并没有金矿,也不存在金矿特产。
细查下去,那些人在私下里细语交谈,说的并非是扶余语,而是另外一种陌生的语言。只是因为他们行事极为小心,几乎不露破绽,一直没有发现。他们在不经意间说了几句,也无法判断是哪国言语。
身为大理寺中人,孙伏伽逻辑思维还是极强的。
通过新罗传来的消息,大唐已经得知百济的两面三刀,一边向大唐表示臣服之心,另一边又是大和国的属国。恰恰大和国盛产黄金,境内有着好几座知名金矿。
联合总总,不难察觉出此时与百济与大和国之间的关联。
大理寺动作频频,刑部却静寂无声。一点也没有罗士信的风格。
针对此事,孙伏伽与韩仲良还曾在私底下讨论过。均觉得不可思议,但他们已经抢得先机。也断无等罗士信的可能,只好依照自己取得的情况,步步设局。
就在百济使节团决定离开大唐归国的时候,大理寺全员出动,将百济使节团一举擒获。
此刻渭水之滨,矢田部造听着部下的汇报,长长的吐了口气,心中悬着的大石头也跟着落地,对面前的一位学者打扮的人士道:唐人已经中计。可以安排我们走了
嘿咦学者虽一身儒士打扮,一副中原人的样子,但此刻点头哈腰的,却是实打实的日本人。
他叫慧隐是学问僧,大业三年随着日本使节团小野妹子一同入隋,一直留在隋朝学习中原文化。这些留学生和僧,在隋学习时间很长,有的在唐建国之后,仍留唐学习。学习时间长达二三十年。他们不仅专修佛学和儒学,而且对隋后来对唐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医药艺术以及政府机构的设置法制律令的颁布等各方面,广泛地进行学习。
这学习中原文化本不是什么值得排斥的事情,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底蕴。塑造了无数巅峰时期,除了个别思想狭隘的草原王朝,从来没有固步自封的思想。但是日本狼子野心。学习大唐文化之余,却包藏祸心。一边无耻的学习。另一边却欺瞒民众,隐瞒自己向大唐学习这一事实。颠倒黑白。以各种欺瞒手段,来掩盖这一切。
最耳熟能详的就是唐著名宰相张九龄给日本天皇起草国书一事了,张九龄起草的给日本的国书开头称敕日本国王主明乐美御德,敕是对臣属的用语,主明乐美御德则是把它当作了日本国王的名字,但实际上狡猾的日本人隐瞒了明乐美御德的含义,须明乐美御德在日文里是天皇的意思。这样意思完全就变了,日本就是在文书中利用日语的音读训读区别,有效地做到了不失自尊地保持与大唐的对等,甚至高等地位。
一边窃取大唐文化,一边无半点的感恩谦虚之心,利用隋唐时期的官员不了解日本岛国的情况,直接与大唐玩起了文字游戏。
如此行径,实在是白眼狼中的白眼狼。
矢田部造乃是日本外交大使,日本第一权臣苏我虾夷的心腹,继小野妹子首次访隋之后,隋大业十年犬上御田耜矢田部造再度访隋。这一次矢田部造利用他们遗留在隋朝的留学生留学僧组织了一个情报网,辅助财物,希望获得更深入的科技:比如伏远弩床弩这些利器的制造图,还有一些跟为机密不能外传的东西。
慧隐便是情报组织的头目,他潜伏长安多年,凭借着足够的资金,渐渐的拉拢了地痞流氓,多年下来也有不小的实力,也为日本取得了一定的机密。
杨彦的情况便是他们察觉的,杨彦以一白身,获得三品官的待遇,得以入住典客署,引起了慧隐的好奇,借着赵福之口,得知了杨彦身怀最先进的冶炼技术。
至于桓药是慧隐早就留意的人物之一,慧隐除了窃取机密之外,还有为日本物色人才的人物,只要对方可用,不管品行,皆以财色让他们为日本所用。
桓药初出茅庐,便如一张白纸,若跟的好伴,或许能够成为一个好人物,只可惜心智不坚的他遇上了慧隐这样的狡猾人物,步入了权色陷阱,身心沦陷,成为了日本的走狗。
这些天大理寺频频异动,暗处的慧隐敏锐的察觉到了异样,矢田部造与百济使节做好约定,金蝉脱壳。
利用百济使节为诱饵,掩护他们返回日本。百济使节团已无日本潜伏的使者,就算给大唐反复调查也查不出了所以然。这种外交政治,就算大唐威震天下,也无权利肆意的扣押他国使节。只要查不到,自然是无恙的。
目送慧隐离去,矢田部造来到隔壁屋子通知桓药与小野凉子,让他们做好动身的准备。
桓药想着就要远赴异国他乡,离开自己的母亲,心头一阵挣扎。
矢田部造给了小野凉子一个眼色。
小野凉子握着桓药的手,动情带着妩媚的道:回到我日出国,我带你见我父亲大人,在他的见证下我们结婚吧
桓药心中一荡,想着即将娶到如此尤物,那点点的挣扎立刻消散了。
矢田部造满意的点了点头,摸了摸怀中的冶炼心得:此次西来,最大的收获就是这本冶炼心得,次之就属桓药这位身怀奇异技能,却又带着多许无知的桓药了。
桓药身怀五行遁术,有神出鬼没之能,在暗杀探查请报上别有用途。目下日本政局虽掌握在苏我虾夷手上,但朝依旧有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等政敌,若得桓药这样的奇人相助,中大兄皇子中臣镰足又有何惧
苏我虾夷的位子越稳,矢田部造在日本的地位也越牢固。
心念至此,矢田部造自得的笑了起来,思绪飞舞,甚至想到了回到日本之后自己会受到如何嘉奖,五行遁术,这个名字似乎不好听,不如叫隐术,不,忍术好像更好听些
矢田部造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却不知慧隐正遇到了天下的麻烦。
渭水是黄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今甘肃定西渭源鸟鼠山,流经甘肃天水关中平原的宝鸡咸阳长渭南等地,直至渭南潼关汇入黄河。
渭水汇入黄河,而黄河南岸最大的城池正是繁华的东都洛阳。
因交通需要,长安以北的渭水之滨与洛阳以北的孟津遥相呼应,水路极为发达便利。
矢田部造的计划,利用百济的使节团吸引大理寺的注意,他们好从水路顺流而下,直打洛阳。到了洛阳,便是条条大路通各地,怎么走都行了。
慧隐应着矢田部造的计划,前往渭水去租一艘通往洛阳的客船。
这还没走出百步,已经让人给擒住了。
一个年近三十的英武男子,亲昵热情的搂着他,看上去是关系极为要好的朋友,只有慧隐心头有苦说不出来:不知从哪里冒出来的疯子,突然就将他搂住,然后冰冷刺骨的利器抵在他的腰肋,只要他稍有妄动,他这条小命就要没了。
好汉,你若是求财,我兜里正好有一些大钱。您可以全部拿去邻居家的老母亲快要不行了,我急着赶到码头,通知她的儿子,去见他最后一面。这事情紧急,还望英雄通融一二。慧隐命在旦夕,却也临危不乱,能够在长安多年,弄出自己一片势力的人物,也非浪得虚名的。片刻间已经,想到了合理又真实的说辞。
嘿嘿英武男子冷冷笑着:说谎不打稿,果然有一手。不过你大爷不吃这一套。
他说着手中的匕首伸进去了一些,强行将他压向渭水河畔的一艘豪华船舶。
到了船上,英武男子变得肆无忌惮,放开了慧隐。
推了他一把,见他走得慢还在左右四顾的想要逃跑,心中来气,对着那屁股就是重重的一脚,将他踢进了船舱。
慧隐一个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重重的摔在了地上,只觉的五脏六腑都要给摔了出来,抬头看着坐在船舱中间的那个主人登时面如土色。
原来认识我,看来不需要做自我介绍了罗士信眯着眼睛,双手环抱前胸,带着几分嘚瑟的道:既然知道我是谁,那就说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