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唐天子TXT下载大唐天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唐天子全文阅读

作者:殷扬     大唐天子txt下载     大唐天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七章 英雄归来

    上阳宫,甘露殿。

    武则天头戴皇冠,身着皇袍,在太监宫女的簇拥下,大步而来,步态安稳,威仪四射。

    今天的武则天与往日大为不同,脸上泛着笑容,一张嘴哪里合得拢,笑呵呵的,扫视群臣,只见群臣喜笑颜开,比起大过年还要欢喜。

    “朕这一瞧,你们个个嘴都裂到耳根了,有甚欢喜事?你们不说,朕也知道,那就是我们出征的英雄回来了,我们要去迎接我们的英雄!哈哈!”武则天自问自答,心情实在是太好,说到后来,大笑起来。

    “哈哈!”群臣一阵大笑,更加欢喜了。

    今天是出征将士归来的好日子,谁能不喜?

    “碛口一战,屠尽百万突厥,史上未有也,这是一个奇迹。”武则天接着道:“朕知道你们异常开心,想要好好庆贺。朕也是如此想的。朕要告诉你们的是,有多欢快就尽情的欢乐!”

    “谢陛下!”群臣齐声道。

    “朕也不多说,走,去迎接我们的英雄。”武则天右手一挥,率先而去,步态轻盈,如同在飘似的。

    群臣脸上泛着笑容,欢天喜地,跟着武则天而去。

    一出了甘露殿,就见千骑将军刘幽求和钟绍京二人率领千骑在待命。

    武则天没有乘皇辇,而是上了一匹神骏非凡的汗血宝马,走在头里。

    群臣忙随在她身后。

    刘幽求率领千骑保护。

    很快来到龙光门,放眼一瞧,武则天好一阵诧异。只见龙光门人山人海。黑压压一片。不知道有多少百姓。

    百姓个个脸上泛着开心的笑容,笑得嘴都合不拢了,仿佛这是他们这辈子最为快乐的时刻似的。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百姓一见武则天到来,无不是扯起嗓子大吼,一时间,声振长空,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武则天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文治武功皆有不凡的建树。在百姓心目中拥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这次碛口大捷,屠尽百万突厥,让她的地位大涨,百姓见到她齐声万呼是必然的。

    武则天的心情本来就好,再给百姓这一捧场,心情更好,不住冲百姓挥手。

    “陛下万岁!陛下万岁!”百姓的叫嚷声更加响亮。

    出了城,武则天翻身下,站到城门口。

    群臣停下来,按班序站着。

    狄仁杰站在群臣的正中间。张柬之他们站在他左右。其余大臣,站在他们身后。

    “老七。老八,来。”武则天冲李显和李旦招手。

    两人快步过来,道:“陛下有何吩咐?”

    “来!站到娘身边。”武则天左手拉着李显,右手拉着李旦,笑呵呵的道。

    “谢陛下。”李显和李旦受宠惹惊,大为欢喜。

    这两弟兄打小就生活在武则天的阴影中,对武则天极为敬畏,武则天要他们站在身边的事情扳着手指头也能数过来,由不得他们不喜。

    “今日不要叫陛下,要叫娘。”武则天脸上泛着亲切的笑容,冲两个儿子笑道:“这一仗,虽是王孝杰统兵,最大的功劳却是三郎。我们前来迎接英雄,也是迎接三郎,这是我们的家事,要亲切些,明白么?”

    正如武则天所说,这一战虽是王孝杰统兵,然而,最大的功臣却是李隆基。要不是李隆基攻下黑沙城,要不是李隆基堵住突厥,就不会有如此大胜。

    作为奶奶,武则天特别自豪。

    李旦红光满面,一个劲的点头,太过用力,差点把脖子折断了,笑得眼睛眯到一起了,道:“谢谢娘。”

    “谢谢娘。”李显也是欢喜,毕竟李隆基是他的亲侄子,他这个伯父也是脸上有光。

    “等会,三郎到来,我们一定要以最大的热情迎接三郎。”武则天裂着嘴直乐呵。

    “呵呵。”李旦和李显齐声大笑。

    xxxxxxxxxx

    离洛阳五十里的官道上,已经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五十里路程虽然不短,却是难挡百姓的热情,早早就赶了来,为的是第一时间见到凯旋归来的英雄。

    “隆隆!”一阵如雷的蹄声传来,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来了!来了!”百姓爆发出一阵欢呼声,个个伸长脖子,踮起脚尖,打量着前方。

    隐隐的出现一条长龙,正快速涌来。

    很快的,就看得清楚了,是一支唐军在开来。这支唐军非同凡响,不仅身材高大,如同铁塔似的,而且骠悍异常,个个身上透着杀气。

    “好浓烈的杀气!”

    “如此浓烈的杀气,得用多少人头喂呀!”

    “百万突厥都被屠尽一空了,这点杀气又算得了甚?”

    百姓看在眼里,议论纷纷。

    “让让啊,都让让啊,莫要挡着英雄了。”百姓相互打着招呼。

    这不需要提醒的,也不会有人阻拦唐军开进。

    “英雄们,你们辛苦了,吃点东西再走。”

    “喝点儿酒再走呀。”

    百姓伸长着手,把吃的喝的递向唐军。

    “楚王有严令:不得拿百姓一针一线!”唐军轰然而鸣,声音如同雷鸣似的。

    “楚王真是好人,为我们百姓着想。可是,我们这是真心犒军呢。”百姓既是感念李隆基的严令,又是有些惋惜。

    “英雄,你成亲了么?我有两闺女待字闺中,模样儿俊俏,正是妙龄,英雄可有意?”

    “英雄,我的闺女知书识礼,而我家又殷实,你可以考虑考虑我的闺女。”

    紧接着,有百姓想要招女婿了。

    回来的这些唐军,都是立有大功的。若是能招为女婿。就是光宗耀祖。百姓个个一脸的期盼。盼望唐军应允。

    “谢谢你们的好意,只怕楚王不允。”唐军脸上泛着笑容,冲百姓解释一句。

    “只要你们应允就可以了,我们会向楚王请命。”百姓脸上放光,充满希冀。

    唐军驰过,李隆骑着照夜狮王到来了。

    “楚王,您能不能开恩,让英雄娶我的闺女?”百姓七嘴八舌的冲李隆基请命。

    “呃。”李隆基一愣。万未想到百姓竟然想要招女胥。

    “这是好事呀,本王自然是不会反对。只是,眼下不行,得找个时间,办几次相亲会,你们带着闺女来就是了。”李隆基想了想道。

    “谢楚王!谢楚王!”

    “哈哈!我的女婿有着落了!”

    百姓爆发出一阵惊天的欢笑声。

    “楚王好英俊,可惜我的闺女配不上呀。”

    “是呀是呀。楚王人中龙凤,能配得上楚王的可不多哦。”

    紧接着,百姓把李隆基一阵打量,好一阵惋惜。

    要是能把李隆基招为女婿。那就是一步登天,可是。他们也有自知之明,这是不可能的事儿。

    “怎么又扯上我了?”李隆基有些郁闷。

    在百姓热情的欢迎下,李隆基他们快速前进,很快就到了龙光门。

    “来了!来了!”百姓爆发出一阵惊天的欢呼声。

    “朕的英雄来了!朕的英雄来了!”武则天异常开心,脖子伸得老长,与长颈鹿有得一比了。

    李旦的眼睛瞪得滚圆,踮起脚尖,死命的打量前方:“三郎呢?三郎呢?怎么不见三郎?”

    李隆基这次北征表现太过抢眼了,李旦脸上有光,他太想见到李隆基了。

    李显也是伸长脖子,踮起脚尖,想要一睹李隆基风采。

    狄仁伙这些群臣也不例外,一时间,龙光门沸腾了。

    唐军行进到离武则天还有十丈处就停了下来,静静的,如同木桩似的。

    唐军说停便停,这么多人却是如同一个人似的,动作整齐划一,展现了良好的训练。

    “万岁!万岁!”百姓看在眼里,打从心里赞赏,爆发出一阵惊天的吼声。

    “嗯。朕有如此精锐,突厥岂能不灭?”武则天看在眼里,大为欣慰。

    李隆基骑着照夜狮王,来到唐军最前面,大声下令:“下马!”

    刷!

    唐军下马,动作干脆利索,整齐划一,又引来百姓的一阵赞叹。

    “参见陛下!”李隆基率领唐军跪下,向武则天见礼。

    “参见陛下!”将士们声音洪亮,随口一说,却是如同洪钟大吕,声音铿锵有力。

    “朕的英雄们!快快请起!快快请起!”武则天脸上的笑容叠了一层又一层,快步上前,双手扶起李隆基,再扶起最前面一排的唐军。

    “谢陛下!”将士们齐声致谢。

    武则天一双好看的眼睛瞪得滚圆,死命打量起唐军,只见唐军骠悍异常,身上的杀气很浓烈,大为满意,点点头,赞扬道:“朕的英雄们:你们辛苦了!你们不辞辛劳,抛头颅,洒热血,征战在边关!突厥狡猾,凶狠残暴,杀我百姓,掳我子民,罪恶累累!却是敌不过朕的英雄!碛口一战,你们屠尽百万突厥,杀得好!”

    “陛下万岁!”将士们眼中精光闪闪,昂头挺胸,意气风发,豪迈异常。

    这一战,唐军打出了威风,打得很漂亮,取得了天大的战果,但是,能得到武则天亲口赞扬,这是无上美事,谁能不喜?

    “六十年前,李靖夜袭阴山,一举灭掉突厥,却没有你们的战果辉煌!留下了隐患。碛口一战,你们屠尽百万突厥,再无隐患。自此以后,北地将会有数十上百年的安定,你们不愧是朕的英雄!”武则天不惜溢美之词,大赞特赞。

    从战果来说,李靖夜袭阴山与碛口一战还真没法比,武则天这话搔到将士们的痒处了,个个傲然而立,无比自豪。(未完待续。。)

第八章 献俘

    李靖夜袭阴山是一场伟大的胜利,这是无可争议的。只是,这一战留下了隐患,那就是唐朝接受了突厥的投降,没有大加杀戮,使得突厥的人口基数过大。再加上唐太宗把土肥水美的河套之地赏给了突厥,使得突厥能够快速恢复,这是突厥最终反叛的重要原因。

    碛口一战,唐军屠尽百万突厥,幸存的突厥不到十万人了,其战果比起李靖夜袭阴山大得多。而且,还不留隐患。

    作为这一战的参与者,而且还是建立大功的英雄,将士们得到武则天如此盛赞,谁能不自豪?

    “三郎,打得不错!不愧是朕的孙子!”夸赞完将士们,武则天这才拉着李隆基的手,把李隆基好一通夸。

    “这都是祖母威行天下,孙儿不过是借祖母威风罢了。”李隆基谦逊中来个顺手马屁。

    这马屁拍得武则天异常欢喜,一张嘴哪里合得拢,乐呵呵的,道:“三郎不仅仗打得好,这嘴儿也挺甜的,祖母快被你给甜死了。”

    眼睛瞪圆,把李隆基好一通打量,道:“三郎又长高了,还壮实了很多,嗯,最重要的是三郎更加精明了。”

    战争很能锻炼人,经过战争的洗礼,李隆基的确是变化很大。个头更高了,人更壮实了,还更加成熟了,看上去就是精明人一个。

    “好孙子!好孙子!”武则天笑呵呵的,道:“应该给三郎找个好媳妇了。”

    李隆基厚脸皮也有些羞涩,道:“祖母。你休要乱说。孙儿还小呢。”

    “十四岁。不小了。”武则天笑着问道:“你看中哪家的闺女,给祖母说,祖母给你赐婚。”

    略一停顿,道:“祖母还想抱重孙呢。”

    此时的武则天,亲切之极,一点也没有九五至尊的穆穆威严,反倒象亲切的奶奶。

    “祖母,那孙儿就……晚点成亲。让你抱不成重孙。”李隆基来个大喘气。

    “你还真调皮。”武则天冲李旦道:“你们两父子好好见见吧。”

    “谢谢娘。”李旦早就想与李隆基亲近亲近了,只是武则天一直与李隆基说话,他没有机会,一听这话,再也忍不住了,拉着李隆基的手,眼睛瞪得老大,把李隆基好一通打量,嘴都笑歪了,道:“三郎。你长高了,更壮实了。也更俊了。”

    感受着李旦浓浓的慈爱之情,李隆基心中一阵温暖,调笑一句,道:“父王,我更俊了,你有没有忌妒呀。”

    “你……”李旦翻翻白眼,这也太自恋了,在李隆基耳朵上轻拧一下,笑道:“我是你爹,哪有爹忌妒儿子的。”

    “看来我还不够俊,父王都不忌妒。”李隆基调侃。

    “来,见过你七伯。”李旦爱怜的揉揉李隆基的脑袋,把李隆基介绍给李显。

    李隆基睁大眼睛把李显好一阵观瞧,只见李显四十来岁的中年人了,却是儒雅英俊,正一脸慈祥的看着李隆基,笑呵呵的道:“三郎,好样的!打得好!打出了我们李氏的威风!”

    “李氏”这两个字属于犯忌,此时的李显大为欢喜,竟然说了出来。武则天也没有当一回事,听了就听了。

    “见过七伯。”李隆基上前见礼。

    “三郎,免礼,免礼。”李显拉着李隆基的手,轻轻拍着李隆基的手背,亲切得紧,道:“来,这是七伯给你的见面礼。”

    李显从怀里掏出一块玉珮,塞到李隆基手里。

    “七哥,不可。”李旦忙阻止,道:“这块玉珮,你戴了几十年了,一日不曾离身。”

    “八弟,这有何不可?”李显心情大好,道:“这块玉珮是为兄最珍贵的了,送给三郎正好了。”

    “谢谢七伯。”李隆基忙道谢。

    “李显虽是然个昏君,耳根子软,朝令夕改,而又所信非人,最终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杀。不过,他还是个好人,是一个好伯父。但愿不要走到骨肉相残的地步。”李隆基在心里暗道,对李显的评价不低。

    李显和李旦一个样,两弟兄都是没有过人才华,没有强势的性格,更没有过人的功业。但是,两弟兄都注重亲情,这点,李隆基很是认可。

    “好了,你们也见过面了,有甚事有的是时间相叙。”武则天插话,道:“三郎,还是接着进行下一项吧。”

    王孝杰这个大帅并没有回来,他率军进入大漠了,这回京之后的事儿,就只有李隆基来做了。

    “陛下,该是献俘了。”李隆基神情一肃。

    “献俘不急。”武则天轻摆右手,道:“还是先把功劳簿拿上来,朕先过目。”

    “功劳簿?”李隆基一愣。

    按照正常的程序,这般得胜归来的应该先献俘,再献上功劳簿,为将士们请功。武则天竟然打破常规,这让李隆基有些想不到。

    李隆基一挥手,立时有唐军在张说的指挥下,把功营簿带来,厚厚一撂,摆放在武则天面前。

    数十万大军,斩杀百万突厥,这功劳簿能不厚么?

    武则天拿起一本功劳簿,展开来,眼睛瞪得大大的,浏览起来。

    她浏览的速度很快,一会儿就是一本,一本接一本的看着。

    将士们看在眼里,特别激动,打量着武则天的眼光平添几分佩服。

    武则天不先接受献俘,而是先看功劳簿,谁能不佩服?

    “嗯。”武则天翻完,放下功劳簿,笑道:“朕粗略看了看,大为满意:你们打得好!打得非常好!最多的斩首近两百级,最少的也有三二十级,了不得!”

    百万突厥被斩尽杀绝。平均算下来。每个唐军斩首三两级。当然。能写进功劳簿,让武则天过目的,必然都是很大的军功,象那种斩首三五级的都没有资格。

    “谢陛下!”将士们大为振奋。

    武则天这是很高的评价了,将士们如同吃了蜜似的,特别欢喜。

    “朕的英雄们,你们放心,朕会按功劳打赏。”武则天大声保证。

    对于此点。将士们倒不怀疑,因为武则天能够驱使群雄,就在于她很公正,能让群雄服气,她说按功劳打赏必然是按功劳打赏。

    “三郎,献俘吧。”武则天腰杆挺得笔直。

    “献俘了!献俘了!”百姓和群臣爆发出一阵欢呼声。

    大胜归来,献俘是重头戏,很激动人心。

    李隆基一招手,立时有一队唐军赶着数十辆囚车而来。

    最前面的一辆囚车是默啜的囚车,此时的默啜神情委顿。眼睛通红,整个人瘦了一大圈。靠着囚车的柱子半躺半靠。

    囚车来到武则天面前停下,李隆基上前一步,大声道:“陛下,这是突厥首领默啜。”

    “默啜!”武则天沉声道,眼睛一翻,精光四射,冷冷的道:“默啜,你一心想恢复突厥,妄图象颉利那般打进中原,你想过你也有今日么?”

    对于突厥来说,颉利可汗是个矛盾体,他既有让突厥引以自豪的辉煌,又有让突厥羞愧无地的耻辱。

    在颉利继位之初,他东征西讨,取得了一系列的辉煌,尤其是对北地的掳掠,使得突厥实力大涨。特别是,他趁着唐太宗刚刚继位,地位不稳固的机会,率领十几万突厥打到关中,兵临渭水,逼迫唐太宗订下“便桥之盟”,更是突厥最为自豪的事儿。

    默啜再也没有了往昔的胆气,只觉武则天的目光如同利剑似的,好象要剜他的心似的,心中打突,不由自主的垂下了头颅,目光躲闪,连看都不敢看武则天一眼。

    “陛下,默啜想要抹自脖子自杀,却是没有胆气,下不了手,这才被我们活捉。”李隆基笑着解释一句。

    这话如同刀子似的,剜着默啜的心,让他无地自容,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作为突厥的首领,他被唐军俘虏,必然没有好下场,不如死了来得痛快。然而,他却是没有勇气下手,还真是耻辱。

    “呵呵!”武则天点点头,发出一阵畅笑声,道:“不愧是想学颉利的人呀,学得真象!”

    颉利可汗当年在碛口被唐军活捉,开始了他屈辱的余生。其实,颉利已经想象得到他的命运,他要是自杀的话,比起被唐军活捉好得太多了。只是,他没有那勇气,不敢自杀,最终才被唐军活捉。

    然后,他就成了唐朝取乐的工具,每当唐朝有重要的宴会,就会要他跳舞助兴,这是何等的屈辱,最终颉利郁郁而终。

    默啜也不敢自杀,最终为唐朝活捉,这与颉利可汗何其相似!

    “哈哈!”一片轰笑声响起,出自百姓和群臣之口,个个一脸的兴奋。

    “默啜,你放心,朕不会杀你。”武则天笑眯眯的道。

    “谢陛下。”默啜明知道屈辱,然而,当得知可以活命后,却是一阵没来由的欢喜,向武则天道谢。

    “朕不仅不杀你,还会给你高官美爵。”武则天脸上的笑容是堆了一层又一层,道:“默啜听封:朕封你为右卫大将军。”

    “右卫大将军?”默啜一张脸涨成了紫色,脸孔扭曲,身子发抖,却是不得不谢恩:“谢陛下!”

    “右卫大将军!哈哈!”一片轰笑声响起,百姓、大臣无不是笑得前仰后合。

    颉利可汗被俘后,押到长安,唐太宗没有杀他,而是封他为“右卫大将军”。武则天此时封默啜为右卫大将军,默啜就是继承了颉利的官职,这是何等的屈辱,默啜的脸色能好看?

    百姓朝臣能不喜么?(未完待续。。)

第九章 盛大庆典

    默啜不是想学颉利那般横行无忌,役使中原么?那好,就封为你为“右卫大将军”,让你把颉利的耻辱也继承下来,这是何等的令人欢喜。

    “武则天就是武则天!”李隆基在心里暗赞。

    武则天这一手够狠,默啜没有给气死,算是不错了。

    然而,武则天还有更狠的:“颉利当年的府第田产还在,朕就赐给你吧。”

    颉利当年被擒后,唐太宗不仅封他“右卫大将军”,还赐给他田产府第,武则天原封不动的赐给默啜,这羞辱比天高,比海深。

    “谢陛下!”默啜脸红过耳,很想推辞,却没有那胆量,只能受了。

    “哈哈!”一片爆笑声响起,声震长空。

    李隆基一挥手,唐军兵士把默啜押走,阿史德?元珍的囚车到来。

    “陛下,这是阿史德?元珍。”李隆基向武则天介绍。

    “阿史德?元珍,你也有今天啊。”武则天眼中精光闪闪,冷笑道:“你当年谎言要去劝降骨咄禄,却是为虎作伥,哼!如今,你落到朕手里,朕绝不饶过你。”

    阿史德?元珍在突厥反叛之初是唐朝的臣子,他为人精明,很有才华,唐朝对他很重视。骨咄禄反叛后,为了防止他也反叛,边关的一个将领就把阿史德?元珍抓起来。阿史德?元珍早有反叛之心,却是信誓旦旦,拍着胸口保证,他要去劝降骨咄禄。

    这个将领就信了,放了他。阿史德?元珍见到骨咄禄。就给骨咄禄献计献策。为虎作伥。由于阿史德?元珍熟悉唐朝情况。再加上他多读汉人之书,深受汉文化影响,他出谋划策是信手拈来,处处打在唐朝的软肋上,这助长了突厥的气焰。

    骨咄禄对他特别信任,把突厥的兵马交给他指挥。

    可以这样说,若是没有阿史德?元珍的反叛,突厥很可能早就被唐朝灭了。不可能拖到现在才灭。

    是以,武则天一见阿史德?元珍就是怒火冲天,咬牙切齿。

    “阿史德?元珍有负陛下厚望,罪孽深重。”阿史德?元珍叹口气。

    当年的武则天对他很赏识,很重视,他却背叛了武则天,这让他心里不是滋味。

    其实,突厥投降后,唐朝对突厥相当的好,对于突厥中有才华的人很重用。最有名的应该要数阿史那?道真了。薛仁贵进攻大非川一役。阿史那?道真就是副将。

    “罪孽深重,你也知道?朕不会让你好过的!朕要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武则天恨恨的道。

    “这……”阿史德?元珍心中大惧,武则天是个狠人,她说让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那就一定会实现。

    李隆基一挥手,阿史德?元珍被押走了。

    暾欲谷被押了上来,李隆基道:“陛下,这是突厥的两大谋主之一,暾欲谷。”

    武则天眼睛睁大,把暾欲谷一通打量,淡淡的道:“有些才能,却是不足以与天朝相抗。暾欲谷,你不识时务,妄图逆天,是取死之道。你落得如此下场,是你自找的。”

    暾欲谷的确是有才华,是突厥的两大谋主之一,然而,对于人才济济的武则天朝来说,不算什么。暾欲谷若是放到唐朝,顶多就是一个封疆大吏,不可能成为顶梁柱,武则天对他轻蔑很有道理。

    李隆基一挥手,唐军把暾欲谷押走了。

    默棘连的囚车到来。

    李隆基介绍道:“陛下,这是骨咄禄之子默棘连。”

    “好啊!”武则天眼中冷芒四射,冷声道:“骨咄禄死了,他的债就由他的儿子来还吧。嗯,还有一个是阙特勤,是吧?有你们两兄弟,骨咄禄的债勉强能还了。”

    骨咄禄是后突厥汗国的奠基者,正是因为他,突厥这才危害这么多年,让唐朝死伤无数,武则天对骨咄禄恨意滔天。

    李隆基一个接一个的介绍,后面都是突厥的大臣,足足好几十号人,费了老大时间这才介绍完毕。

    “不错!不错!”武则天大为满意,道:“这一战,把突厥君臣一网打尽了,幸存的突厥没了主心骨,很快就不复存在了。”

    碛口一战,突厥高层全部覆没,让那些幸存的突厥没有主心骨,无法再危害唐朝,这是一个天大的胜利。

    “好了。回宫。”武则天拉着李隆基的手,走在头里,群臣和将士们跟上。

    直奔万象神宫,武则天准备在这里大宴群臣和有功将士。

    万象神宫很大,可以容纳万人,用来举办如此规模的宴会正合适。

    进入万象神宫,李隆基一瞧,只见太监、杂役、宫女奔走,正在忙着宴会之事。

    万象神宫里摆满了矮几和短案,横成行,竖成列,很有章法。

    “朕的英雄们,你们征战归来,朕设庆功宴,与你们同乐。你们请入座。”武则天来到宝座前站定,大声道。

    “谢陛下!”洪亮的谢恩声中,群臣和将士们入座,井然有序,没有乱象。

    “三郎,坐这里。”武则天朝右边座次一指。

    “走狗运。”武承嗣看在眼里,极为不爽。

    李隆基坐到武则天身旁,这是何等的礼遇,这意味着李隆基在武则天心目中有着崇高的地位,他当上太子的机会更小了。

    “陛下,我年纪纪轻轻,哪能坐这里呢。”李隆基推辞。

    “嗯。”武则天把李隆基一打量,道:“这一战,你立有大功,你坐这里谁敢说个不字?”

    这一战,李隆基决定了战局的走向,若是没有李隆基,唐朝还不知道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李隆基是首功。坐在这里非常合适。

    “陛下。这里应该大帅坐。大帅去了漠北,以我看,就七伯坐吧。”李隆基笑道。

    论功,李隆基坐这里没人敢说个不字。不过,李隆基不想坐,因为这会让人觉得他不够谦逊,这对接下来的事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也好。”武则天赞赏的打量李隆基笑道:“三郎不错!”

    “楚王好气魄!”群臣大声赞扬。

    “那你坐哪里?”武则天问道。

    “我当然与弟兄们坐一起了。”李隆基看了一眼将士们所在的位置。

    “那好吧。”武则天同意了。

    “楚王要与我们坐一起,真是太好了。”将士们个个眉花眼笑。欢喜不已。

    在如此盛大的庆功宴上,李隆基并没有舍弃他们,而是与他们坐到一起,这让将士们格外兴奋。

    “要的就是这种效果。”李隆基把将士们欢喜的样儿看在眼里,大为满意。

    用一个座次换得将士们的爱戴与钦佩,这很划算。

    武则天在宝座上坐下,狄仁杰坐在左边,李显坐在右边,李旦紧挨着李显坐了,太平公主在李旦之后。

    放眼一瞧。只见济济一堂,武则天大为满意。眼睛一扫,眉头一挑,问道:“三思呢?”

    折腾了这半天,没有见到武三思,武则天还真是意外。

    “禀陛下,假梁王求见。”就在这时,只见一个太监快步进来,冲武则天禀报。

    “求见?今儿大喜的日子,有甚求见不求见的?叫他进来。”武则天道。

    太监应一声,忙去传旨。

    群臣不明所以,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脸的迷糊。武三思很得武则天信任,是武则天内定的继承人选之一,这等好事怎能少得了他。今儿折腾了这么久,就是不见他,谁能不奇?

    “噗哧!”李隆基和众将失笑出声,个个一脸的古怪。

    他们非常清楚武三思为何没有前来赴宴,因为他没有脸。

    正在这时,只见武三思进来,一颗头颅垂得很低,目光躲闪,生怕见到熟人似的。

    “呦,这不是假梁王么?你怎生才来?”李隆基嘴角掠过一抹坏笑,扯起嗓子冲武三思问道。

    将士们瞄着李隆基,个个掩嘴轻笑,更有人冲李隆基竖大拇指,也只有李隆基敢奚落武三思,真是大快人心。

    “是呀。”武则天点点头,道:“三思,你怎生眼下才来?在龙光门时朕未见到你呢。”

    “我……”武三思当然不会说他没脸,只得找借口,道:“谢陛下挂怀,臣病了,回府用药去了。”

    “敢问假梁王,你是心病吧?”李隆基立时追问。

    “你……”武三思脸红脖子粗,一脸的羞愧,恨不得抽李隆基几个耳括子。

    “三郎,你怎生与三思过不去?”武则天脸一肃,冲李隆基问道。

    “陛下,不是我与他过不去,而是他没脸见人,而是他不配参与这庆功宴。”李隆基也是脸一肃,大声道:“武三思,你自己说说,你有何功?”

    “我我我……”武三思一连说了三个“我”字,就没了下文。

    此番征战,他没有一点儿功劳,他想编造谎言,可有这么多将士在,他也不可能蒙混过关,急得额头上都冒冷汗了。

    “究竟怎生的事?三郎,你说说。”武则天也嗅出了其中的问题。

    “陛下,这事我本不想在这大喜的时刻说,只是有些人实在是脸皮太厚了,恬不知耻,竟然想要前来参加庆功宴,我率军回来的,不得不说。”李隆基一脸严肃,道:“此战,诸将皆有功,甚至有大功,只有一个人无功,那就是武三思了。”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出自一众大臣之口。

    这一战的规模是如此之大,只要不是差到极点,都会立功。武三思竟然没有功,这也太令人难以置信了。

    “当真?”武则天眼中精光一闪,眉头一立,冲武三思喝问。

    “陛下,您莫要听李隆基胡说。”武三思额头上都见汗了,却是嘴硬。

    “你说我是胡说,是吧?那好,你向陛下说说,你有何功?你可曾斩首?你可擒一敌将?你可曾出一妙计?”李隆基淡淡的道。

    “……”武三思哑口无言。(未完待续。。)

第十章 默啜助兴

    此番北征,武三思满打满算他会捞到军功,却是没有想到,事与愿违,他不仅没有捞到军功,还把脸面丢尽了。诸将皆有战功,唯他无战功。他不仅没有战功,反而还有败仗,他是独树一帜,他自己都知道很没面子。

    李隆基问到武三思的痛处了,他是哑口无言。

    此时此刻,他很想说假话,可是,那么多人知道,他想要编造也是编造不得。就算他编造了假话,李隆基肯定不会放过他,而且,还有那么多将领也必然会力证此事,到那时,武三思的脸面就丢到姥姥家了。

    “嗯。”武则天看在眼里,心中一动,眉头一挑,问道:“三思,你说说看,你是如何打突厥的?”

    武三思听在耳里,很不是滋味,不是他打突厥,是突厥打他,他能说得出口么?

    “三郎,你说说看。”武则天脸色变冷,冲李隆基道。

    “陛下,此等事儿还是由他自己说吧。要是我说,他又会说我在诬蔑他。”李隆基没有给武三思留面子的打算。

    由李隆基说的话,武三思固然颜面扫地,却是没有让武三思自己说更难受,这可以恶心武三思。

    “陛下,陛下……”武三思真是后悔了,早知道如此,他何必赶来凑热闹。

    可是,他不来的话,同样不对。因为,人们会说他没脸见人。一句话,他来也不是,不来也不是。

    “滚吧。莫要在这里扫兴。”武则天已经明白了。武三思这次北征肯定是丢脸丢大发了。只是现在是庆功之时。不能问询,不然的话太扫兴了,还是把武三思轰走为宜。

    “陛下……”就这样走了的话,那也太丢人了,武三思想要求情。

    “滚!”武则天却是脸色一冷,沉声喝道。

    “假梁王,你不会是铁了心要扫我们的兴吧?”李隆基脸一沉,沉声喝道。

    若是扫了武则天的兴。那后果不堪设想,武三思万分不甘,却是不得不向武则天见礼告退。临去前,狠狠瞪了李隆基一眼,那意思是在威胁李隆基,李隆基却是冲他竖起了中指,一脸的不屑。

    “哼!”武三思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灰溜溜的去了。

    武承嗣看在眼里,格外得意。昂头挺胸,如同打了胜仗的大将军。武三思这次的脸丢大发了。连参加庆功宴的资格都没有,这意味着武三思要倒血霉了。而他武承嗣却是一枝独秀,当上太子的把握更大了。

    武则天端起酒杯站起身。

    所有人端着酒杯站起来。

    “此次大战,屠尽百万突厥,华夏历史上未有也!这是天大的胜仗,北地再无战事,朕很是欢喜。”武则天脸上泛着笑容,道:“这第一杯酒,敬你们这些抛头颅,洒热血,为国征战的英雄们!干!”

    手中酒杯冲将士们一举,一仰脖子喝干,还亮了亮杯底。

    “谢陛下!”将士们轰然相谢,一口喝干,个个红光满面。

    能得武则天亲自敬酒,那是何等的难得,谁能不喜?

    群臣陪着喝干。

    “呵呵!”一片畅笑声响起,个个只觉这杯酒韵味无穷,畅快无比。

    斟满酒后,武则天再度端起酒杯,道:“这第二杯酒就敬给王孝杰,以及他率领下深入漠北的将士们!他们,本应回京参加庆功宴,然为了大局,他们去了漠北,朕万分钦佩,以此杯中酒为敬。干!”

    一仰脖子,再度喝干,仍是亮了亮杯底。

    “陛下万岁!”所有人齐声颂扬,个个一脸的钦佩,一仰脖子喝干,畅快无比。

    王孝杰身为这次大战的统帅,他本应回京参加庆功宴,为了大局,他却率军深入漠北,这无论如何赞誉都不为过。敬他们一杯酒,非常应该。

    武则天没有忘记他们,这很能暖人心,谁能不服气?

    等宫女斟酒后,武则天再度举杯,一脸的肃穆,道:“为了此战,数十万将士征战,死伤不少。他们都是好男儿,朕甚为钦佩。这一杯酒,朕就敬长眠于地下的将士们!”

    沥酒于地,一脸的悲恸。

    “弟兄们:请饮此杯!”将士们脸含悲戚,齐声呐喊,个个激动难已。

    尤其是李隆基、陈玄礼、张说、薛直他们,更是激动得泪水滚落。

    这一战,唐军的伤亡并不大,总共不过几万人的伤亡。然而,碛口一战的伤亡主要是李隆基训练的军队,此时此刻,李隆基回想起一张张熟悉的脸庞,格外悲恸。

    “勇士们:请饮此杯!”群臣也是沥酒于地,一脸的肃穆。

    静默了一阵,这才坐下。

    接下来就是放开了吃放开了喝,人人是酒到杯干,特别畅快。一时间,气氛极好。

    歌舞自是少不了的,歌声悠扬动听,使得兴致更好。

    “陛下,李靖夜袭阴山一举而灭突厥,高祖设庆功宴,诸将参与,命颉利跳舞助兴,尽欢而散。今日,黑啜被押回神都,让他跳舞助兴呀。”有大臣喝得有些高了,意犹不足,竟然要默啜助兴。

    “没错!没错!”

    “一定要默啜助兴!”

    “默啜不是要学颉利么?就让他学个痛快!这跳舞助兴是少不了的。”

    “不仅默啜要跳舞助兴,突厥群臣也要跳舞。”

    “对对对!”

    群臣大声附和。声音洪亮,差点把万象神宫的殿顶给掀了。

    “好!”武则天大声赞赏,道:“传旨:着默啜君臣助兴!”

    “哈哈!”众人发出一阵大笑声,异常欢喜,异常响亮。震得地皮都在颤抖。

    李靖夜袭阴山。一举而灭掉突厥。活捉颉利可汗,唐朝取得巨大的成功。已是太上皇的唐高祖李渊大喜过望,下旨设庆功宴,唐太宗、李靖、徐懋功、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这些有功大臣、将士参与。席间,李渊命颉利可汗跳舞助兴,君臣尽欢。

    这次庆功宴堪称唐朝历史上最让人怀念、最让人艳慕的庆功宴。

    唐朝的武功虽盛,如此庆功宴只此一次,怀念的人太多了。

    如今。要让默啜君臣跳舞助兴,这与李渊当年举行的庆功宴差相仿佛,谁能不喜?

    可以预料得到,这次庆功宴必然是一段佳话,会留传千古。

    是以,谁能不欢喜?

    在群臣的期待中,默啜君臣被押了上来。

    此时的默啜君臣,个个心惊胆跳,低垂着头颅,如同夹尾巴的狗。一点也没有昔日的嚣张气焰。

    “参见陛下。”默啜强忍着心惊,冲武则天见礼。恭恭敬敬,如同摇尾巴的狗。

    “嗯。”武则天眼睛瞪得滚圆,把默啜君臣这副心胆俱丧的样儿看在眼里,很是不屑,冷笑道:“默啜,你不是妄图恢复突厥,妄图役使中原么?就你这点儿胆色,不配!”

    “没错!”群臣齐声附和。

    默啜听在耳里,羞愧无地,一颗头颅垂得更低了。

    他连自杀的勇气都没有,想想真是窝囊。

    “你一心想要学颉利,朕就成全你,让你学个痛快。”武则天冷冷的道。

    这话如同刀子似的,剜着默啜的心。武则天封他为“右卫大将军”,继承了颉利可汗的田产府第,这已经学了个十足十,还有比这更让他屈辱的么?

    每每思及此事,默啜就恨不得有个地洞,立时钻进去。

    “怎么?你不满意?”武则天眉毛一立,杀气腾腾。

    “谢陛下!谢陛下!臣满意,满意之极。”明明是万般屈辱,默啜还不得自称满意,不得不向武则天谢恩,他真想抽自己几个老大耳括子。

    “你满意,朕却不满意。”武则天声音冰冷,道:“你甚都学得象,就一样没学象,那就是跳舞助兴。”

    “跳舞助兴?”默啜的脸孔扭曲了。

    颉利可汗被俘后,经受了一系列的屈辱,被唐朝封官恶爵,赐予田产,这固然是屈辱,还能接受。可是,颉利在唐朝灭突厥的庆功宴上要颉利这个突厥的亡国之君跳舞助兴,那是何等的屈辱!

    这屈辱,翻遍历史,也没有几个能与之相比。兴许,只有刘禅助兴能与之相比了。

    颉利跳舞助兴一事,是突厥历史上最大的屈辱,没有之一,即使当年的柔然侮辱突厥也没有这么让人痛恨。

    如今,武则天竟然要默啜跳舞助兴,默啜怒气上涌,恨不得一头撞死。

    “怎么了?你不愿意?”武则天眼中精光闪闪,杀气腾腾,盯着默啜。

    愿意个屁!默啜在心里大吼。

    然而,处此之情,他又不敢反驳,只得强忍着屈辱,道:“愿意!愿意!”

    “谅你也不敢不愿意!”有大臣冷哼一声,得意的冲默啜喝斥。

    这话如同利剑似的,剜着默啜的心。他真心不愿意,却又没胆拒绝,这话打到他的痛处。

    “哈哈!”群臣放声畅笑,欢快无比。

    “可汗,不可呀。”有突厥大臣忙劝阻。

    “哼!”武则天冷哼一声,如同炸雷似的。

    劝阻的突厥大臣一个激灵,忙闭上嘴,紧抿着嘴唇,大气也不敢出了。

    “跳吧!”武则天淡淡的道。

    “遵旨。”默啜忙应一声,开始扭动起来。

    他的动作很僵硬,很不好看。

    “听说突厥能歌善舞,今日一见,也不过如此嘛。”

    “默啜,你会不会跳舞呀?”

    “不会跳,是吧?把腿砍了,反正留着也没用。”

    群臣大为不满,冲默啜叫嚷起来。

    默啜额头上的冷汗如同水一般渗出来,吸口气,平复一下心神,再度跳起来。说来也怪,这次的舞蹈竟然好了很多。(未完待续。。)

第十一章 军权在握

    也许是迫于武则天的威严,也许是习惯了,总之一句话,默啜这舞跳得是越来越好,越来越顺畅。

    “突厥能歌善舞,果是不假,这舞跳得不错嘛。”

    “早如此跳不就对了?突厥狗就这德性,牵着不走,只有赶着才走。”

    群臣看在眼里,大声“赞扬”。

    默啜听在耳里,这哪里是赞扬,纯粹就是侮辱,他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然而,处此之情,他只能想想罢了。

    “光跳可不行,还得唱。”

    “没错!突厥狗的歌唱得可好呢,我们一定要听听。”

    “唱!唱!快唱!”

    群臣叫嚷声响成一片,此起彼伏,个个兴致高昂。

    让一国之君唱歌,这种事儿哪里找?翻遍史书,也没有多少记载,要是能听一回,不管唱得好不好都是一件快事。

    “你们爱听,我这就唱,这就唱。”默啜恨不得抽这些大臣一通耳括子,却是不敢违拗,只得老老实实的扯起嗓子唱起来。

    还别说,默啜的声音浑厚,唱歌很动听,悠扬悦耳。

    “不错!”一片赞赏声响起。

    听在默啜耳里,如同雷霆似的,震得他很难受,差点跑调了,好不容易这才稳住,接着唱下去。

    默啜又唱又跳,歌声悠扬,舞蹈优美,为庆功宴平添几分乐趣。

    “真没想到,默啜如此能歌善舞。”李隆基笑着喝干杯中酒,道:“他入错行了。他要是不当可汗。而是去卖唱。一定会有很多人赞赏。”

    “没错!”张说、陈玄礼他们齐声赞同。

    群臣看了一阵,冲武则天道:“陛下,默啜这舞跳得好,这歌唱得好,要是让突厥群臣再舞上一回,定然平添很多乐趣。”

    “嗯。”武则天微微颔首,道:“你们也跳。”

    突厥群臣给吓破了胆,哪敢不跳。只得随着默啜起舞。一开始,他们的动作僵硬,一点也不好看。过了一会儿,他们的舞跳得很好看,动作优美流畅。

    他们不仅在跳,还在唱,一时间,歌声悠扬悦耳,这平添很多乐趣。

    “来,干!”

    “干!干!”

    武则天他们看在眼里。兴致大起,举杯而饮。酒到杯干,异常痛快。

    在默啜君臣的助兴中,尽欢而散。

    如此大胜之仗,这庆功一事哪能短,一连进行了七日,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皆有。

    这几天里,李隆基一边参加庆祝活动,一边与李显一家子亲近。

    通过这几天的亲近,李隆基对李显一家有了清晰的认识。

    李显是个好人,此人注重亲情。李重润也还不错,对李隆基很好,没有忌妒之心。

    不过,韦王妃,也就是历史的韦皇后,此人的花花肠子很多,逼迫李显做这做那,尽管李显不愿意做,只要韦王妃一逼,李显不得不做。

    另外,李裹儿,也就是历史上的安乐公主,骄纵无比,自以天下第一,一点也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就是李隆基,她也要喝斥来喝斥去,这让李隆基很是不爽。

    “李显是个好人,注重亲情,却是没有主见,耳根子极软,这是他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杀的主要原因。把江山交到他手上,那是不幸!”李隆基对李显一家有了全新的认识,道:“若是万一不幸,走到骨肉相残那一步的话,尽可能留下李显和李重润。至于韦后和安乐公主,一定要除掉。她们两母女不死,天下不宁!”

    七天之后,庆祝一事终于结束,武则天召集群臣,准备升赏有功将士。

    这天,朝廷里济济一堂,凡在京官员,不论大小都来了。虽然不是朔望大朝会,但是,如此盛事,谁能不来呢?

    武则天接受群臣的朝见后,缓缓开口,道:“此次北征,取得天大的胜利,朕心甚慰!朕心甚慰!庆功之事已经完毕,然而,还未升赏有功将士,今日朕就升赏之。”

    “陛下英明!”群臣齐声赞颂。

    “王孝杰指挥有方,调度得宜,这是能有此大胜的原委。王孝杰封国公,兼领兵部尚书。”武则天第一个要封赏的就是王孝杰了。

    王孝杰是这一战的统帅,他指挥有方,调度得宜,这是此战能胜的重要原因,升赏他谁也没有话说。

    国公,是唐朝仅次于亲王的高爵。至于亲王,非皇亲国戚不能被封赏,是以,国公已经是最高的爵位了,就是李靖这样的盖世名将,也是被封为国公。

    王孝杰被封为国公,已经达到了人生的顶点。对于此事,没人有异议,都认为应该。

    兵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长,位高权重,主管军队的调度、训练等一系烈事务。王孝杰这员名将任兵部尚书,那是非常英明的决断。

    只是,王孝杰此时不在洛阳,而是在漠北,对于兵部尚书,他只能是兼领了。

    “三郎随军出战,立下大功,朕要好好赏你。”武则天脸上泛着笑容,冲李隆基问道:“三郎,你要甚赏?”

    刷!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个个眼睛瞪得滚圆,生怕错过一个细节。

    李隆基这次很露脸,立下首功,可以这样说,要不是李隆基就不会有如此大功,武则天要重赏他这在情理中,也是应该的。

    只是,李隆基得到何种赏赐干系甚大,关系到立太子一事。若是李隆基手中的权力足够大,势力够大,就能左右立太子一事。

    这可是大事,谁能不紧张?

    李旦、李显、太平公主不住冲李隆基打眼色,意思是要他要个大官。唯有这样,李氏的份量就会更重。就能让武则天立李氏为太子。

    李旦和李显都当过皇帝。都有资格当太子。太平公主虽然没有这么多的有利条件。但她足智多谋,很有名望,她也想当太子。

    但是,这都得建立在武则天立李氏为太子的基础上。若是武则天立武氏为太子,就没有他们的事了。是以,此时此刻,他们盼望李隆基要个大官,掌握更大的权力。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也是眼睛瞪圆。一脸的紧张,打量着李隆基。

    他们很怕李隆基要大官,那样的话,李氏的势力就会大涨,武氏就会势弱,他们当上太子的可能性就更低了。

    狄仁杰、张柬之、宋璟这些重臣冲李隆基微微颔首,也是要李隆基趁此难得的良机,要个大官。

    “祖母,你说哪儿的话呀。”李隆基却是摇头,道:“孙儿这次上战场。是代祖母上战场,是代祖母打的。这都是祖母的功劳,孙儿一点儿功劳也没有。”

    “哎!”李旦、李显、太平公主他们暗叹一声。

    这个李隆基,如此千载难逢的机会,他竟然不把握住。

    狄仁杰他们也是摇头,暗中惋惜。

    唯有武三思和武承嗣大为欢喜,李隆基放弃这一良机,就是放弃了太子之位,他们的机会就大多了。

    “呵呵!”武则天听在耳里,喜在心头,发出一阵畅笑声,赞道:“好孙儿!好孙儿!”

    在李隆基请命去边关之时,就曾说过,他要代武则天打仗。李隆基没有忘记这事儿,连功劳都不要,武则天能不欢喜么?

    “三郎,你有如此孝心,祖母很是欢喜。”武则天脸上的笑容堆了一层又一层,笑呵呵的道:“你立下如此大功,祖母不能不赏你。说,你要甚赏?一品二品,三公都成。”

    武则天特别大方,连一品二品,三公这等高位都拿出来了。

    “啊!”一片惊呼声响起,很多人很是震惊。

    一品二品和三公高位,不是等闲人能得到的。就是狄仁杰也没有得到三公之位。

    “走狗运!”武三思和武承嗣妒忌得发狂。

    李旦、李显和太平公主暗中欢喜。

    然而,李隆基却道:“祖母,你真要赏的话,就让孙儿去兵部当一吏员吧。”

    “甚?甚?甚?”武则天一副耳朵出毛病的样儿,一个劲的问:“你要去兵部当吏员?”

    所有人都是一脸的吃惊,一脸的不信。

    “是呀。”李隆基重重点头,大声肯定。

    “这个三郎,真是胡闹。”李旦、李显和太平公主对视一眼,一脸的无奈。

    如此千载难逢的良机,李隆基竟然不抓住,只是要一个吏员,这也太让人无语了。

    “李隆基,你糊涂了吧?糊涂透顶了。”武三思和武承嗣特别欢喜。

    狄仁杰、张柬之和宋璟他们对视一眼,总觉得不对劲。

    “三郎,你为何要做吏员?”武则天不解的问道。

    “祖母,你想呀,孙儿年纪小,若是当兵部郎中,会有人嚼舌头呢。”李隆基解释,道:“再说了,孙儿要学的东西很多,趁此机会好好学学。”

    “你只要让我去了兵部,我就能控制兵部,谁叫我这次立下如此大功呢?就算我是一个小小的吏员,我也能控制兵部。”李隆基在心里暗道:“而且,你真能派一个小小的吏员给我么?肯定不可能!”

    李隆基这是以退为进,他想要入主兵部。

    控制了兵部,李隆基就能安插人手。李隆基在军中的名望很高,不少人愿意追随他,他只要控制了兵部,就能把这些人手按插到各个要害之地,他就能进一步掌控军队。只要掌控了军队,这太子一事就是李隆基说了算。

    即使武则天铁了心要立武氏为太子,李隆基还可以发动政变。

    “嗯。”武则天对李隆基的解释大为满意,笑道:“这样吧,你就当兵部郎中吧。”

    兵部尚书是兵部的老大,兵部郎中是兵部的老二。王孝杰这个兵部尚书不在洛阳,那么,李隆基就成了兵部实际上的老大,他也就掌控了军权。(未完待续。。)

第十二章 安插人手

    李隆基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要想登上帝位,开创开元盛世,首先就要成名,这点在去岁的中秋宴会上已经实现了。

    其次他要建立军功,提升自己的名望,他也做到了。

    最后,他要培植势力,这事儿得赶紧做,得赶在武则天立太子之前完成。

    培植势力这事儿是最难的,不过,对于现在李隆基来说并不算难事了。因为他立下大功,突厥因他而灭,他在军中的威望很高,将士们爱戴他,亲近他。他只要抓住机会,安插人手,把那些愿意追随自己的将领安插到军队中去,那么,他就培植起天大的势力。

    正是因为如此想,李隆基这才要求进入兵部。只要他进了兵部,哪怕是个小小的吏员,他也有信心掌控兵部,再进而掌控军队。

    “谢祖母!”这次,李隆基没有推辞了,立时谢恩。

    李隆基自信就算他是一个小小的兵部吏员,他也能掌控兵部。然而,当上兵部的实际老大,做起事来更加顺手,何乐而不为呢?

    “妙!妙!妙!”狄仁杰、张柬之、宋璟他们醒悟,微微颔首,大为赞赏。

    一品二品和三公高位,都是虚的,哪有掌控军队实在。只要军权在手,还愁大事不成?

    只要军权在手,即使武则天想要立武氏为太子,李隆基也可以发动政变。

    “三郎此举大妙。”李旦和李显明白过来,大为欢喜。

    “这……”太平公主脸色变了变,闭口不言。

    她也反应过来了。李隆基是以退为进。他要掌控军权。这对于眼下的李氏来说。这是天大的好事。只是,李隆基安插的人手都是他的追随者,一旦李隆基完成的话,李隆基的势力就会急剧膨胀。到那时,太平公主想要当皇太女就有天大的困难。

    她很想反对,只是,这对于现在的李氏来说有天大的好处,她又反对不得。

    “陛下。不可。”武三思和武承嗣对视一眼,他们也明白了李隆基的用意,想要阻止此事。一旦李隆基掌控了军权,这对他们来说是天大的威胁。

    “嗯。”武则天有些意外,道:“有何不可?”

    “陛下,李隆基年纪太小,不适合当兵部郎中。”武三思忙道。

    “是呀,陛下。”武承嗣忙附和。

    他们不能把话说明了,只能在李隆基年纪太小这事上打主意。

    “二位此言差也。”狄仁杰深知让李隆基进入兵部有多重要,立时给予李隆基强有力的支持。道:“楚王此次北征,立下如大功。这是有目共睹之事。楚王之才,天下共知,以楚王的大才,一定能把兵部打理得风生水起。”

    “没错。”张柬之附和道:“碛口一战,要不是楚王堵住突厥,就不会有如此大捷。这事足证楚王的盘盘大才。”

    “才华与年岁无关,甘罗十二为相,楚王十四岁,比甘罗大了两岁,难道就不能当兵部郎中么?”宋璟更是举例了。

    “好了。此事,朕意已决,不得再议。”武则天微微颔首,大为赞成狄仁杰他们的话,一锤定音。

    武三思和武承嗣对视一眼,不敢再说了。

    “三郎,你要拿出打仗的劲头,把兵部好好打理。”武则天勉励李隆基,道:“祖母期待你的成功。”

    “祖母,你放心吧。”李隆基昂头挺胸,拍着胸脯保证,道:“孙儿一定把兵部打理得风生水起,让你满意。”

    “好!”武则天赞许的点头,道:“张说策论天下第一,有大器局。这次北征,多出奇谋,很好。张说,你就做兵部侍郎,辅助三郎。”

    张说其才了得,若是有他相帮的话,李隆基一定把兵部打理得很好。

    “遵旨。”张说深知掌控兵部的重要性,没有推辞。

    “陛下,不可呀。”一个李隆基入主兵部就是天大的威胁,再有李隆基的心腹张说进入兵部,这还得了?武三思忙阻止。

    “是呀,陛下。”武承嗣忙附和,道:“张说居心叵测,弃陛下而就李隆基,其心当诛。”

    “哈哈!”李隆基一阵狂笑,脸色阴冷,冲武三思冷声道:“武三思呀武三思,你真是狗改不了吃屎……”

    “噗哧!”一片失笑声响起,群臣个个一脸的古怪。

    堂堂武则天的继承人选之一,竟然被李隆基当众斥为吃屎的狗,这太好笑了。

    “李隆基,你给我闭嘴!”武三思只觉脸上火辣辣,一张脸扭曲了。

    “当日是谁中伤张说?是谁诬陷张说?武三思,你说呀。”李隆基脸色冰冷,冲武三思喝道,吼声如雷。

    “这……”武三思哑口无言。

    正是因为武三思的诬陷,张说才被武则天罢官,他是百口莫辩了。

    “张说策论天下第一,才高八斗,风骨凛然,朝野皆知,人人钦佩。独有你,诬陷张说,你才是居心叵测。”李隆基眼睛瞪圆,喝道:“若不是本王爱才,收留张说,朝廷就会痛失一员能臣。”

    “不错!”群臣大声附和。

    “嗯。”武则天对李隆基的话大为赞赏,道:“三郎爱才惜才,更能重用人才,好样的!不愧朕的好孙儿!”

    武则天之所以能成功,从一介女流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爱才惜才,李隆基这话深得她的赞赏。

    “张说入兵部这事就这么定了。”武则天狠狠瞪了武三思一眼,他中伤张说这事还没有找他算账,他倒跳出来了。

    “陛下英明!”张说的才华,群臣很是赞赏;张说的风骨,群臣很是佩服。张说入兵部。群臣没有异议。

    接下来。就是大加升赏,有功将士各得其所,个个欢喜。

    武则天知人善任,赏罚分明,这番升赏,没有丝毫错漏,李隆基大为叹服。

    xxxxxxxxx

    东宫东殿,李隆基与张说、陈玄礼、薛直、张小飞、李宽、苏凡、裴孝恪他们聚在一起。共商大事。

    “楚王要求进入兵部,这是一个非常英明的决断。”张说一脸的佩服之色,道:“只要去了兵部,哪怕是一小吏,以楚王的才智,也能大有作为。”

    “没错。”陈玄礼大为赞成这话,道:“楚王在军中很有威望,将士们爱戴楚王,只要稍加运筹,楚王就能掌控一支大军。”

    李隆基进入兵部这一手是一着妙棋。张说、陈玄礼他们深知这有天大的好处。

    “你们说得没错。”李隆基点点头,道:“以我的威望。要想培植势力并不难,只需要稍加运筹就成。不过,眼下最紧要的一件事,就是掌控千骑。”

    “千骑?”张说、陈玄礼他们一愣。

    “楚王,千骑是陛下亲自掌控的呀,这要如何才能掌控?”千骑的作用很大,是武则天唯一亲自掌控的军队。

    只要掌控了千骑,就把宫中安危掌握在手里了,也就是把武则天的老命握在手里了,到那时,武则天就是顾虑重重。

    掌控千骑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只是,要想达成目标太难。

    “你们都是千骑出身的,再立有大功,回到千骑不是问题。”李隆基淡淡一笑,道:“只要你们回到千骑,就能掌控不少千骑,我也就掌控了千骑。”

    “不错。”张说率先赞成。

    “好!听楚王的。”陈玄礼他们齐声附和。

    陈玄礼他们都立有大功,声名大起,再加上他们本就是千骑出身,回到千骑是轻而易举。他们回去之后,必然是校尉了,也就是掌控一支千骑。

    他们这么多人,加起来掌握的千骑必然不在少数。

    “还有,楚王应该与千骑将军和钟绍京多加走动。”张说再出主意。

    “必须的。”李隆基大为赞成这话。

    刘幽求是千骑将军,钟绍京此人很有才华,这两人与李隆基的交情还不错,只要多花些时间结交,这两人必然会倒向李隆基。

    到那时,整个千骑都在李隆基的掌控中,就是武则天也得发怵。

    “楚王,千骑将军和钟绍求见。”就在这时,人精高力士进来禀报。

    “走,前去迎接。”说曹操曹操就到了,李隆基当即起身,前去相迎。

    一众人出屋相迎,只见刘幽求和钟绍京正站在殿外等候。

    “李隆基见过千骑将军。见过钟大人。”李隆基快步上前,冲二人见礼,一脸的亲切劲头,笑呵呵的道:“今儿刮甚风,把二位吹来了?快请进,快快请进!”

    “楚王言重了,言重了。我们两人冒昧打扰,还请楚王恕我们唐突之罪。”刘幽求和钟绍京忙见礼。

    寒暄几句,李隆基把二人请进殿里,命高力士送上茶水。

    “二位前来见我,有何要事?”李隆基深知二人前来必是有要事。

    “楚王,我们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此次前来,是有事请楚王帮忙。”刘幽京放下茶盅,道:“又到了挑选千骑的时候了,我们此番前来就是为了此事。楚王对军中熟悉,定是知晓不少人才,还请楚王多推荐些人才。”

    千骑每到一定时间就要重新挑选,把不合格的人淘汰掉。然后从后备军,或是精锐军队里面挑选。

    这是一件大事,每当挑选千骑之时,就会有很大的动静。而且,这事必须要知会兵部。

    虽然这是武则天亲自掌控的军队,然而,不经过兵部,怎么挑选?

    太好了,正想睡觉,就有人送枕头!

    “这事啊,有些难办了。”李隆基心里差点乐开了花,却是一脸的为难之色。(未完待续。。)

第十三章 弹劾李隆基

    明明适才还在商议,要陈玄礼他们回千骑,现在李隆基竟然一副很为难的样儿,这摆明了是欲擒故纵,张说他们互视一眼,一脸的古怪。

    “楚王,你这话何意呀?这可是陛下的意思。”刘幽求一愣,大为不解。

    “千骑将军,我固然是知道这是陛下的意思,可你也要为我想想呀。”李隆基摇摇头,一副非常为难的样儿,道:“千骑要从全军挑选,被选中者哪一个不是精锐中的精锐,精锐哪是那么容易培养的。你们看中了谁就挑谁,可你为那些培养精锐的人想过么?这些精锐都是他们的心尖儿肉,你们挑走了,他们能不生气?他们奈何你们不得,就要把气撒在我头上。”

    每一个千骑都是千挑万选的精锐,这要从全军挑选。只是,精锐谁不喜欢?千骑挑人固然是欢喜,那些失去精锐的将士就很不爽了。

    李隆基这是大实话,刘幽求嘴巴张了张,难以作答。

    “千骑将军,你想想你自个儿,当日我去挑人时,你的脸是一变再变,好象我剜了你心似的。将心比心,你也为他人想想。”李隆基更是举出了实例。

    李隆基当日去挑选陈玄礼他们时,刘幽求差点和李隆基决斗了。一提起这事儿,刘幽求脸上火烧火辣的。

    “我刚打理兵部,就被他们记恨上了,我这事儿还怎生做呀?”李隆基双手一摊,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儿。

    李隆基刚刚入主兵部,若是得罪了那些将领。这事儿还真心不好办。

    “楚王。还请你多多帮忙。刘幽求一定记下你这人情。”刘幽求脸上泛着笑容,一副讨好样儿,好象他欠了李隆基天大的人情似的。

    要的就是你这话,李隆基费了这么多口舌,就是要让刘幽求欠他的人情。

    “陛下的旨意要执行,千骑还是得选,如何处置,我们还是好好商议商议。”李隆基微一沉吟。道:“本王略备薄酒,我们边吃边谈。”

    要是能拉拢刘幽求和钟绍京的话,这对李隆基有着莫大的好处,李隆基决心趁此机会好好拉拢二人。即使不能拉拢二人,也要试探一番。

    “好!”刘幽求和钟绍京爽快的应允了。

    李隆基一声令下,高力士指挥人设下宴席,李隆基邀请刘幽求和钟绍京入座。

    席间,李隆基与二人话得很投机,二人对李隆基大加赞赏。一顿饭吃下来,李隆基与刘幽求、钟绍京的距离一下子拉近了很多。

    经过一番商议。李隆基同意帮他们。而且,把从千骑挑选的十一人中除了陈玄礼、薛直、张小飞、李宽、苏凡、裴孝恪外。全部还给千骑。

    对于此事,刘幽求是大喜过望,这几人本就是千骑出身,如今又立下大功,他们回到千骑当然是好事儿。

    刘幽求一心想要陈玄礼、薛直、张小飞、李宽、苏凡和裴孝恪六人回去,李隆基没有应允,理由是“他们都是我的人,若是都回去的话,会授人以口实”。

    刘幽求想了想也认可了这一说法,就没有强求。

    送走刘幽求后,张说有些奇怪:“楚王,为何改主意,不让陈玄礼他们回去?”

    “千骑将军和钟绍京与我相谈甚欢,只要我多加拉拢,二人就会成为我的人,我不用把陈玄礼他们都还回去。”李隆基解释一句。

    “也有理。”张说点点头,立时出主意道:“陈玄礼、薛直、张小飞、裴孝恪、李宽、苏凡他们可去神都的驻军,尽可能掌控神都驻军。”

    驻守洛阳的军队不少,接近十万人。当然,最重要的是千骑,如今李隆基很有希望把刘幽求和钟绍京争取过来,那么就可以让陈玄礼他们去别的驻军,就能掌控更多的军队。

    “我也是这么想的。”李隆基点点头,赞赏的打量一眼张说。

    然后,他们一阵商议,李隆基决定把李仙凫和葛福顺二人弄进千骑。这两人是李隆基的追随者,而且头脑灵活,有他们去的话,就更加保险。

    商议完成,李隆基正式向武则天上书,大举安插人手。他虽是安插人手,却是让人找不着把柄,因为这些人都立下大功,需要升赏,武则天同意了。

    于是乎,李隆基以最快的速度把洛阳的驻军掌握在手里。

    xxxxxx

    武承嗣的魏王府,武三思、武承嗣、张嘉福和王庆之在座。

    他们个个一脸的气愤之色,仿佛有人挖了他们祖坟似的。

    “这个李隆基,太过份了,太过份了。”武承嗣脸色阴沉,冷声道:“他安插了那么多亲信进入神都驻军,他已经实际掌控了神都驻军,这是天大的威胁,一定要想办法除掉李隆基。”

    “没错!”武三思重重点头,大为赞同这话,道:“李隆基的势力急剧膨胀,若是不加以铲除,后果不堪设想。”

    “以李隆基眼下的势力,就是陛下也要顾忌,绝不能让他再坐大,一定要除掉他。”张嘉福也是赞同。

    李隆基自从入主兵部后,大量安插亲信,他不仅掌控了洛阳的驻军,就连那些重要之地的驻军也掌控得差不多了。若是再给他时间,李隆基就能把军队掌控得七七八八,到那时,李隆基完全可以推翻武则天的任何决定,也包括立太子一事。

    而武三思和武承嗣在军队中没有什么势力,他们不得不急。

    “李隆基必须除掉。”王庆之眼中厉芒闪闪,道:“我以为,我们当弹劾他。”

    “对!弹劾他!”武三思、武承嗣和张嘉福齐声赞同。

    四人一阵商议,写好奏章,只等次日早朝弹劾李隆基。

    xxxxxxxx

    次日早朝,群臣见礼后,武则天问道:“可有本奏?”

    “陛下,臣有本奏。”王庆之上前一步,大声道。

    “哦。你有何本要奏呀?”武则天问道。

    “陛下,臣要弹劾李隆基。”王庆之取出奏章,双手前举,大声道来。

    “甚?甚?甚?弹劾楚王?”

    “我有没有听错?他竟然要弹劾楚王?”

    李隆基声望正隆,王庆之竟然要弹劾李隆基,这还真是出人意料,群臣一下子炸锅了。

    “弹劾我?”李隆基也是一愣,不明所以。

    “你为何要弹劾三郎?”武则天一脸的意外,眼中精光一闪,大声问道。

    “陛下,李隆基任人唯亲,在军中安插心腹亲信,包藏祸心呀。”王庆之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儿,道:“李隆基若是不除,后果不堪设想,还请陛下明察。”

    “陛下,王大人所言极是。”武三思忙附和,道:“李隆基把亲信安插进千骑,把陈玄礼、薛直这些亲信安插进神都驻军,他这是意欲谋反,其心当诛。”

    “陛下,此事不可不察呀。还请陛下明断。”武承嗣也来帮腔。

    “哦。是这事?”武则天眼中精光闪闪,在李隆基和武三思、武承嗣身上打量来打量去。

    群臣大是心惊,很明显武则天这是在权衡,一旦她有了决断,就是一场急风骤雨。若是武则天相信了武三思他们的话,李隆基就有天大的麻烦,群臣大为担心。

    李隆基却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样儿,仿佛没有察觉到有天大的危机似的。

    “三郎,你有何要说的?”武则天想了想,冲李隆基问道。

    “陛下,这有何好说的?”李隆基淡淡的道:“诸将升赏,陛下过目了的,我是按照陛下的旨意行事。”

    “嗯。”武则天点点头。

    的确,这些人的升赏李隆基都是经过了武则天同意的,武则天也是没有话说。

    “李隆基,你好大的狗胆,你竟敢蒙骗陛下。”武三思沉声喝道:“你借着升赏诸将的机会安插亲信,意图染指军队,你这是包藏祸心。”

    “哈哈!”李隆基仰首向天大笑不已,冷冷的道:“武三思啊武三思,你是不是眼红了?此番大战,诸将皆有大功,唯有你不仅没有军功,反而吃了败仗,没有追究你的败军之责就是天大的恩情了,你竟敢信口雌黄。好啊,竟然如此,休怪我无情了。”

    说到这里,扭过头冲武则天道:“陛下,武三思败军覆师,丢尽朝廷脸面,此事不可不惩,还请陛下处置武三思。”

    “你……”武三思的脸一下子就红了,比起鸡冠还要红,哑口无言。

    诸将皆有大功,唯独他没有军功,这本就很丢人了。而且,他还“独树一帜”,竟然打了败仗,这脸丢到姥姥家了。

    真要追究起来的话,他就有大麻烦了。

    果然,武则天眼神冰冷,瞪着武三思。

    武三思头皮发炸,一缩脖子,大气也不敢出了。

    武则天派他北征,就是想要武三思给她挣点脸面。武三思不仅没能挣到脸面,反倒是丢脸了,武则天想起来就是气。

    武承嗣见情形不对,忙道:“李隆基,你把陈玄礼、薛直、张小飞、李宽、苏凡、裴孝恪这些亲信安插进神都驻军,这是为何?你莫要说你没有私心?”

    “嗯。”武则天眉头一挑,眼神凌厉,盯着李隆基。

    这些都是李隆基的人,他们去了洛阳驻军,后果堪虞,武则天也是警惕。

    军权非常重要,都城的军权更加重要,若是武则天信以为真的话,李隆基就有天大的麻烦了,群臣为李隆基捏一把冷汗。(未完待续。。)

第十四章 自取其辱

    军权的重要性不需要说的,都城的军权更加重要,因为这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大事,即使是亲生骨肉也不会手下留情,武承嗣这话够狠,群臣不得不为李隆基捏一把汗。

    “真是可笑!”李隆基冷笑,道:“陈玄礼的才华众所周知。当日,他还是小小伙长之时,就向陛下上书,以为府兵出了问题,应当用新的办法取代府兵。对于此点,就是陛下也是钦佩,曾重赏陈玄礼。”

    陈玄礼是第一个提出府兵出了问题的人,只是因为刘幽求怕他被害,这才压下他的奏章,把他关起来,李隆基正好遇到,这才把陈玄礼救走。

    对于此事,武则天也是佩服,点点头道:“陈玄礼才华非凡,朕甚为赏识,他入主神都驻军,朕放心。”

    武则天亲口承认,武承嗣不由得一窒,愣了愣又道:“那薛直、李宽、苏凡、裴孝恪和张小飞他们呢?他们都是你的人,你把他们按插进神都驻军,意欲何为?你要谋逆?”

    这可是诛心之言,因为薛直他们是李隆基的人,让人不得不怀疑,武则天的目光如炬,盯着李隆基。

    “他们去神都驻军,因为他们最合适。”李隆基却是云淡风轻。

    “最合适?笑话!”武三思冷笑道:“你这是借机安插亲信,意欲掌握神都驻军,你竟敢信口雌黄,陛下,当治李隆基大罪。”

    “三郎,你说说看,为何合适?”武则天的声音冰冷。语气不善了。

    这些人都是李隆基的人。他们掌控了神都驻军。武则天就难以睡安稳了。

    “看你能说出甚。”武三思、武承嗣冷哼一声,一副李隆基死定了的样儿。

    “一是他们都有大功,应当升赏……”李隆基的话才开了个头,就被武三思打断了。

    “他们固然该升赏,可以把他们放到他处,为何一定要放到神都驻军?”武三思大声喝问,声若雷霆。

    “是呀。”武则天点头附和。

    见到武则天附和,武三思和武承嗣更加得意。

    “二是因为他们是名将之后。在军中的影响大,让他们掌握神都驻军,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们,神都就是铁桶一般。”李隆基接着解释一句。

    李宽是李靖的后人,苏凡是苏定方的后人,裴孝恪是裴行俭的后人,薛直是薛仁贵的后人,他们的父辈都是名将,在军中的影响力非常大。他们进入军中,能更好的掌控军队。任何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们的耳目,神都就会更加安稳。

    “有理。”武则天点头赞成这话。

    “你……就算说得在理。那张小飞呢?他不是名将之后,你为何让他去了神都驻军?”武承嗣一愣之后,立时发难。

    “张小飞更应该去神都驻军。”李隆基的话很绕,足以把明白人绕糊涂。

    “此话怎讲?”武则天也是不解。

    李隆基解释道:“张小飞性子直,是张飞似的性子。而且,他武艺高强,是一员难得的猛将,神都需要他这样的猛将坐镇。”

    “有理!有理!”狄仁伙他们大声附和。

    神都驻军关系重大,关系到身家性命,除了需要薛直这些名将之后外,还需要张小飞这样的猛将。不然的话,一旦遇到事端,谁来冲锋陷阵?

    “嗯。”武则天也认可这说法,重重点头,大为赞赏,道:“三郎思虑周全。”

    这是一锤定音,武三思和武承嗣再也不能在这事上说事了。二人一愣,交换一下眼色,武三思立时发难,道:“就算你说得在理,军中那么多的将领,你为何只用薛直他们?”

    “因为我和他们最熟,一旦神都有事,我用起来顺手。”李隆基淡淡的道:“我是兵部郎中,要负责神都安危,没有我熟悉的人,用得顺手的人,若是有事,我怎么保障神都安危?”

    身为兵部郎中,当然要负责洛阳的安危,没有一帮子他用得顺手的人,那能行么?

    “有理!有理!”狄仁杰他们大声赞赏。

    “不错!”武则天也是赞成。

    “你……”武三思和武承嗣他们彻底无语了。

    李隆基明明是在安插亲信,想要掌控洛阳驻军,却给他整得堂而皇之,谁都挑不出毛病。

    “你们还有何话要说?”武则天眉头一挑,冲武三思和武承嗣问道。

    “没,没了。”两人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却是无法言说。

    “既然没了,此事就到此为……”武则天的话被李隆基打断了。

    “陛下,他们没话说了,我可是有话要说。”李隆基冷冷的瞪了两人一眼,一脸的戏谑。

    “哦,三郎,你有何话要说?”武则天有些意外。

    按理说这事已经到此为止了,何必再节外生枝呢?

    “武三思,我本想给你留点脸面,你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挑衅我,中伤我,有些话我不得不说了。”李隆基冲武三思问道:“敢问‘假’梁王,你和我都参与此次大战,为何将士们爱戴我,愿意亲近我,而不亲近你不爱戴你呢?”

    刷!

    武三思的脸红得跟鸡冠似的,一脸的羞愧无地,恨不得有条地缝钻进去。

    谁都知道,武三思这次北征是丢尽了脸面,李隆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提出来,这是打脸呀,武三思能好受么?

    “噗哧!”群臣失笑出声,个个一脸的古怪。

    “楚王这是要反击了呀,武氏的脸色难以保全了。”有心思灵活的大臣立时明白原委。

    “说呀!说呀!你说呀!”李隆基扯起嗓子,冲武三思吼得山响,道:“‘假’梁王。你为我们解解惑吧。”

    这哪里是解惑。是要武三思自己揭自己的短。这是自己打自己的脸呀。

    群臣又是失笑出声,暗想这个楚王真够坏的。

    “你……”武三思一张脸涨成了紫色,指着李隆基,就是说不出话来。

    依他心中那气,恨不得抽李隆基一阵耳括子。

    “你不好意思说,是吧?那好,我就好人做到底,帮你说。”李隆基扯起嗓子。声音跟打雷似的,广而告之了,道:“因为你在边关作威作福,胡作非为,百姓不愿为你作战,你花了大价钱,费尽心思,只招到一些游手好闲、欺压良善、鱼肉百姓的恶霸、恶徒、市井无赖。你的军队没有战力,就连突厥的一支小股军队你也打不过。”

    “当真?”

    “真有此事?”

    武三思丢脸那事在军中广为流传,群臣却是知之者甚少。不少人还是头一遭听到,不由得大为惊讶。

    “三郎。真有此事?”武则天也是头一次听到,很是惊讶,冲李隆基问道。

    “陛下,你问他吧。”李隆基朝武三思一指,大声吼道:“武三思,我有没有冤枉你?”

    “……”武三思很想说是李隆基冤枉他的,然而,那么多人知道,他就是想要不承认都不成,一张脸扭曲了。

    “哼!”武则天冷哼一声,如同雷霆似的,很是不满:“没用的狗东西!”

    武则天对武三思寄予厚望,指望他挣点脸面,武三思竟然如此丢脸,武则天不能不怒。

    “武三思没有办法,竟然率领这些恶徒闯入我的军营,想要强夺我的兵士……”李隆基的声音很高,生怕别人不知道似的。

    “三郎,你是如何处置的?如此恶徒,绝不能留情。”武则天眼中精光闪闪,恨恨的道。

    武三思没有辩解,就是默认了,武则天心中大怒,自然对这些恶徒没有好感,恨不得他们死绝。

    “回陛下,我把他们抓起来,军法从事,全部斩首了。”李隆基大声回答。

    “杀得好!”武则天大声赞好。

    “为了此事,武三思竟然无理取闹,逼迫大帅,要大帅处置我,大帅不予理睬,武三思就向陛下告恶状,伪言大帅意图谋反。”李隆基的声调转高,大声冲武则天问道:“敢问陛下,大帅可有谋反之心?”

    刷!

    所有人的目光齐刷集中在武三思身上了,个个眼睛瞪得跟铜铃似的。

    武三思状告王孝杰一事,早就传开了,很多人都知道。当时,他们很是纳闷,武三思为何要以如此恶毒的罪状告发王帅杰,今日方知始末。

    “好你个狗东西!”武则天猛的站起来,眼睛瞪圆,冲武三思吼得山响,道:“武三思呀武三思,枉朕对你寄予厚望,你竟如此不识大体,险误朕之大事!当日,若朕稍有不察,就会重重治罪王孝杰,就断送了如此大胜!你好险恶的用心!”

    武三思用谋反罪告发王孝杰一事,用心险恶,一个不好武则天就会大怒,就会治王孝杰的罪,就没人统兵,就会断送这场大胜。

    此时此刻,武则天想来,仍是感到一阵阵心悸,由不得她不恼怒。

    “陛陛陛下……”武三思吓得不得了,浑身筛糠,跪在地上叩头,一个劲的求饶。

    看着他那副可怜样儿,武则天不由得心中一软,不管怎么说,这是她寄予厚望的接班人选之一,也不能让他太没脸面。

    “陛下,还是算了吧。他可是武家的人,惩治他会让武氏没脸面。”李隆基适时来一句“劝解”之词。

    群臣直翻白眼,你这时节“劝解”,这不是火上浇油么?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即使是武氏的人,也要重处。”武则天怒气冲冲,大步上前,飞起一脚,把武三思踢了个滚地葫芦,大声吼道:“给朕轰出去!朕不想再见到这蠢材!”

    立时有千骑上前,把武三思轰出去。

    群臣把李隆基瞧瞧,再把武承嗣一众人瞧瞧,心中暗笑,他们找谁的麻烦不好,偏偏找李隆基的麻烦,这是自取其辱。(未完待续。。)

第十五章 超级乌龙

    武承嗣的魏王府,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声响。

    “砰!砰!砰!”武承嗣怒气冲冲,一脸阴沉,正在拼命摔东西。

    茶盅、盏碟、短案、矮几之属,凡是能摔的,能砸的,他都在摔在砸。

    原本想弹劾李隆基,即使不能除掉李隆基,也要阻止李隆基壮大自己的势力,却是没有想到自取其辱,被李隆基一通冷嘲热讽,武三思被武则天当着群臣的面狠踹狠踢,这脸丢大了,武氏脸面无存呀。

    脸面丢得如此之大,这太子之位就更加遥远了,武承嗣能不怒么?

    他怒气冲冲的回到府里,就开始摔东西,砸东西,一时间,被砸坏的东西不知道有多少,地上到处都是碎片。

    府里的杂役、佣仆,个个惊惧不安,大气也不敢出。

    “魏王,且请息怒。”张嘉福想了想,强忍着心惊劝解:“事已如此,再气也没用,不如想想办法。”

    “是呀,魏王。”王庆之也来劝解。

    “我能不气么?我能不气么?”这一劝解不打紧,反而助长了武承嗣的怒气,只听他吼得山响:“武三思丢了脸面,连带的我也脸面丢尽,没有了脸面,我还怎成大事?”

    张嘉福一愣,眼珠子一转,脸上泛起笑容,冲武承嗣道贺道:“恭喜魏王,贺喜魏王。”

    “你糊涂了吧?如此不堪之事,喜从何来?”武承嗣一愣,大声喝问。

    “魏王。这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呀。”张嘉福忙道。

    “此话怎讲?”王庆之糊涂了。

    这一问正是武承嗣想要问的。瞪着张嘉福。

    “魏王,说是坏事,就是让魏王也跟着倒霉,脸面丢尽。”张嘉福解释,道:“说是好事,就是武三思再也难以与你争夺太子之位了,你就是武氏的顶梁柱。”

    武三思和武承嗣一直是武氏的两个代表人物,两人都想当太子。进而当皇帝。为此,两人暗中较劲。如今,武三思脸面丢尽,就失去了与武承嗣争夺的资格,武承嗣就成了武氏的旗帜,这绝对是好事。

    “也有理。”武承嗣的怒气顿消,大为赞成这话。

    “可是,武氏脸面丢尽,我也难以当上太子呀。”紧接着,武承嗣就是恼怒。

    武氏脸面丢尽。武承嗣就失去了与李氏争夺太子之位的资格,即使他是武氏的旗帜人物也是没用。

    “魏王。我们可以叩阙上书呀。”王庆之眼珠一转,立时出主意。

    “叩阙上书?”武承嗣一愣,紧接着就是眼睛放光,赞叹不已,道:“好主意!好主意!”

    所谓叩阙上书,用现代的话来就是“请愿”,找一帮子自己的追随者,到皇宫前请愿,要求立武承嗣为太子。

    “这叩阙上书需要人多,人越多越好,这事得好好张罗。”张嘉福忙道。

    人越多越有声势,越能体现自己“得民心”,这是必然之事。

    “这要如何才能造成大声势呢?”武承嗣沉吟着问道。

    武氏不得人心,要百姓为武承嗣叩阙上书,那是不可能的,武承嗣很清楚这点。

    “只要魏王敢于出金,就能收买不少人。当然,还可以许以高官厚禄。”王庆之提点。

    “只要能成大事,区区金银算得了甚?你们尽管花销便是。”为了当上太子,武承嗣也不肉疼金银了。

    于是乎,张嘉福、王庆之这些爪牙出动,四处收买人手,许以高官厚禄,给以重金,一时间风生水起,竟然拉拢了不少人。

    一转眼,半个月过去了。

    武承嗣把张嘉福、王庆之这些爪牙召集到一起问道:“如今有多少人了?”

    “回魏王,已经有五千人了。”张嘉福笑着道。

    “五千人?好!”武氏脸面丢尽,声誉扫地,能有收买五千多人,实属难得,武承嗣也是欢喜。

    “为了让这次叩阙上书更有声势,我们特的要他们在一块绸布上画押、按手印。”王庆之命人展开一张很大的绸布。

    武承嗣一瞧,只见上面有签名画押,有手印,大为欢喜,道:“好!明日早朝,我们就叩阙上书。”

    xxxxxxxx

    次日早朝,武承嗣意气风发,红光满面,自以为大有作为。

    武则天到来后,群臣见过礼,接着上书奏事。正议间,只见贾铭快步而来,冲武则天禀报,道:“启奏陛下,有人叩阙上书?”

    “叩阙上书?”一片惊呼声响起。

    叩阙上书这是大事儿,每当有人叩阙上书,必然有大事,谁能不惊?

    “所为何事?”武则天眉头一挑,大声问道。

    “陛下,他们请求陛下立武承嗣为太子。”贾铭如实回答。

    “甚?”武则天大为惊讶,瞪了武承嗣一眼,很明显,这必然是武承嗣闹出来的事儿。

    刷!

    群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武承嗣的身上,个个一脸的古怪。

    武则天一朝多次发生叩阙上书,而且多是武承嗣谋划,那是请求武则天临朝称制。可以说,在叩阙上书这事上,武承嗣称得上是“专家”了。

    叩阙上书,请求立武承嗣为太子,这必然是武承嗣搞的鬼。

    “承嗣,是你做的手脚?”武则天大声问道。

    这当然是他做的手脚,不过,武承嗣要假意撇清一番,忙道:“陛下,臣实在是不知,不知呀。”

    “当真?”武则天眼中精光闪闪,瞪着武承嗣。

    “当真。”武承嗣哪敢承认。

    武则天目光如炬,盯着武承嗣看了一阵,也不知道她是信还是不信。站起身道:“既然有人叩阙上书。朕就去看看吧。”

    群臣忙跟在她身后。鱼贯而出。

    李隆基经过武承嗣身边时,停了下来,笑嘻嘻的道:“武承嗣,你不会是学武三思吧?武三思为了招蓦人手,用重金收买,也只有那些恶徒投靠他,你不会也是这一招吧?”

    本就是重金收买嘛,这有甚学不学?

    不过。武承嗣却是不承认,大声反问道:“李隆基,你是不是艳慕我?”

    “我艳慕你?你有甚值得我艳慕的?”李隆基冷笑道:“论名望,论军功,论地位,论出身,你有哪一样比得了我?”

    这是大实话,把武承嗣给噎住了,无言以答。

    “还有,你莫要弄些上不得台面的人来充数。那就会成为天大的笑柄。”李隆基似笑非笑的道。

    以武氏的名望,很可能只有那些上不得台面的人才会支持武承嗣。

    群臣听在耳里。不由得好笑。

    来到皇城上,武则天放眼一瞧,脸色冰冷,狠狠瞪着武承嗣。

    狄仁杰、张柬之这些大臣把情形看清了,个个直摇头,一脸的惋惜。

    李隆基瞪大眼睛一瞧,差点失笑出声。

    皇城下的确是有好千人,只是这些人一瞧就是好东西,要么是一身的流里流气,要么就是一脸的猥琐,一句话,好多上不得台面的歪瓜裂枣。

    当然,还是有那么一些人颇有点正气凛然,然而人数不多,只有区区百来人。正是这百来人站在最前面,举着一块横幅,上面全是签名画押和手印。

    武承嗣一瞧,脸色大变,狠狠瞪了一眼张嘉福和王庆之这些爪牙。

    然而,张嘉福和王庆之这些爪牙却是一脸的苦笑。

    武承嗣虽然花重金收买人心,许以高官厚禄,然而,还是没有百姓支持他。只有那些怙恶不悛,为非作歹之徒响应。

    即使如此,张嘉福、王庆之他们也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好不容易聚拢这么多人。

    能怨谁呢?只能怨武氏平日里不体恤百姓,只知作威作福,把百姓坑惨了。

    “武承嗣,这就是你叩阙上书,请陛下立你为太子的人么?我咋就没有看到一个正儿八经的人呢?”李隆基嘴角掠过一抹坏笑,扯起嗓子,冲武承嗣大声喝问。

    “噗哧!噗哧!”群臣失笑出声,响成一片。

    这个李隆基还真是的,哪壶不开提哪壶。

    武承嗣的脸色一下子难看之极,李隆基这话就是响亮的耳光,重重抽在他脸上。

    “陛下雄视四海,驱使群雄,四海称尊,武承嗣你不会败坏陛下威名的坏事儿做多了吧?叩阙上书如此重要的事儿,竟然没有正儿八经的人支持你,你这名声也太‘好’了吧?”李隆基仿佛没有看见武承嗣那张鸡冠脸似的,叫嚷得更欢实了。

    “哼!”武则天脸色难看,冷哼一声如同炸雷,冷冷的瞪着武承嗣。

    武三思招蓦不到人手,不得不滥竽充数,花重金收买那些恶徒。武则天原本还以为有些夸张,如今看来,这一点也不夸张。

    正如李隆基所说,叩阙上书是何等的重要,一定要正儿八经的人不说,还需要有名望有身份的士绅带领。瞧瞧,看看,这里连正儿八经的人都没有多少,更别说有名望有身份的士绅了。

    这是武氏不得人心的明证!

    这已经够让武承嗣难受的了,然而,还有让他更难受的。

    “咦!那不是刚从牢里放出去的江洋大盗么?”刑部尚书眼尖,看着一个一脸横肉的恶徒,大声叫嚷,道:“你是不是还想坐牢?”

    “大人,我不敢呀,再也不敢了。”这个恶徒脸色大变,挤出人群,飞也似的逃走了。

    “刑部尚书,你仔细瞅瞅,还有没有恶徒?”李隆基善于抓住机会之人,立时冲刑部尚书问道。

    “我只识得这个江洋大盗。”刑部尚书打量一阵道。

    刑部尚书能认得的刑徒,必然是穷凶极恶之人,一般的小打小闹,他哪里知道。

    “要不,把刑部审案的人叫来认认?”李隆基一脸的坏笑。

    “罢了!”武则天冷冷的一挥手,转过身就离开了。

    这情景不看也罢,看了徒增烦恼。(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 立太子之议

    原本以为可以露一回脸,却是没有想到,竟然丢脸了,还是丢大发的那种,别提武承嗣心里有多难受了。

    更让他难受的是,群臣的目光总是在他身上瞄来瞄去,个个一脸的怪异笑容,仿佛他是跳圈的猴子似的。

    武承嗣脸色难看,随着群臣回到殿里,以为这事没戏了,然而,转机却来了。

    武则天在宝座上坐下来,脸色平静,扫视一眼群臣,道:“立太子这事儿,朕思之再三,总是犹豫难决,就趁今儿好好议议吧。”

    “甚?甚?甚?议立太子?”

    “我没听错吧?”

    “我耳朵没出毛病?”

    武则天的话刚落音,群臣就发出一片叫嚷声,个个一脸的难以置信,以为听错了。

    立太子是国之大事,也是犯忌的事儿,等闲不会提起。更何况,武则天要立太子这事儿更加复杂,敢提的人不多,武则天主动提出来更少。

    有了武承嗣丢脸这事儿,群臣还以为这事儿没戏了,谁也没有想到,武则天竟然主动提出来,要好好议议立太子之事,谁能不惊讶?

    就是狄仁杰、张柬之这些重臣也是意外。

    “这……”李隆基也是一愣,随即醒悟,暗道:“立太子这事儿早就该进行了,只是因为突厥南犯而推迟。如今,突厥覆灭,北地安宁,的确是该处理这事了。”

    立太子这事儿争论了好几年,都没有结果。如今武则天的年事已高,已到了非决断不可的地步了。再加上北境安宁。正是处理这事的良机。

    “太好了!”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一脸的狂喜。昂首挺胸。就差放声高歌了。

    李旦、李显和太平公主一脸的诧异,紧接着就是欢喜。

    若是立武氏为太子,那么李氏就会势危。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对李氏是毫不手软,无时无刻不在想着置李氏于死地。武承嗣就曾向武则天提出,把李氏斩尽杀绝,只是因为群臣的反对才没有进行。

    要是武氏当上皇帝,李氏能有几人活命?

    对于这太子之位,李氏是志在必得。再加上李氏得人心。有群臣支持,应该会成功。

    “陛下,臣以为武氏为陛下血亲,立武氏天经地义。”王庆之上前一步,大声道:“还请陛下立断。”

    “嗯。”武则天很是赞成这话。

    “陛下,侄儿一定为陛下建庙祭祀,让陛下英名千秋万代流传。”武三思满脸红光,忙拍着胸脯保证。

    这话搔到武则天痒处了,她一心要立武氏为太子,就是因为武氏会为她立庙祭祀。要不然的话,以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的才华。哪里入得了她的法眼。

    “嗯。”武则天微微点头,脸上泛着微笑,大为赞赏。

    武承嗣也不甘落后,忙保证道:“陛下雄视天下,气吞四海,驱使群雄,谁敢不遵?以陛下之英名,当万古流芳,侄儿定要令天下各地为陛下建庙,请高僧主持,一日三祭。”

    “好!好!好!”武则天大为欢喜,脸上泛着笑容,笑眯眯的,很是享受。

    武三思和武承嗣本没有过人的才华,他们之所以能有今日的地位,就在于二人善于拍武则天的马屁,而他们拍马屁的绝招就是抓住“祭祀”二字,这是武则天最想做的事儿了,如此一说,百试百灵。

    “陛下,不可。”狄仁杰上前一步,大声反对,道:“观古今,就未有侄儿为姑母立庙祭祀之事。若是立武氏为太子,武氏为帝后,必是为父祭祀。”

    狄仁杰是反对立武氏为太子最得力的大臣了,他当然要第一个站出来说话。武三思和武承嗣看在眼里,恨得牙根发痒,怎么每次提到这事儿,狄仁杰都要反对呢?而且还是反对最得力。

    要不是狄仁杰反对,武三思早就是太子了,他恨不得把狄仁杰撕着吃了。

    “臣等附议。”一阵轰鸣声响起,发自群臣之口,七八成大臣全力支持狄仁杰。

    “国老,你这话就不对了。”张嘉福立时反驳,道:“观古今,也未有女皇。陛下以一介女儿身而成女皇,开一代先河,为何就不能侄儿祭祀姑母呢?”

    “对对对!”武则天一脸的笑容,抢着道,整个人如同欢喜的源头似的。

    张嘉福这话不是搔到武则天的痒处了,而是戳到武则天的心坎上了。

    武则天以一介女流而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这是开了一代先河,这是武则天平生最得意之事,她不能不能喜。

    “没错!”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见武则天欢喜,他们也是高兴,大声附和。

    “恳请陛下立武氏为太子!”武氏爪牙大声请命。

    “陛下,自古以来就未有侄子比儿子亲,立侄不如立子。”张柬之上前一步,大声道。

    “嗯。”武则天一愣,脸上的笑容有些发僵,随后点点头,很赞成张柬之这话。

    血浓于水,侄子再亲能亲得过儿子么?武则天是个明白人,不得不承认这点。

    “陛下,观古今,就未有为异姓立庙祭祀者。”武三思上前一步,一脸的诚恳之样,仿佛信徒见到圣人似的,道:“儿子再亲,也是异姓,是李氏之人,要祭祀的是李氏先祖而不是陛下。而侄儿姓武,是武氏之人,是陛下的亲侄子,为陛下立庙祭祀是侄儿的天职。”

    “也有理。”武则天重重点头,大为赞成。

    虽然李旦和李显是武则天的亲儿子,可是,他们骨子里还是李氏之人,他们若是当上皇帝,定然是为李氏立庙祭祀,不会祭祀武则天这个异姓。

    这就是武则天的悲哀。难以找到让她满意的人传承江山。

    传给侄子嘛。侄子没有儿子亲;传给儿子嘛。儿子又是异姓。

    接下来,就是唇枪舌剑,你一言我一语,双方各执一词,皆有道理,让武则天难以决断。

    这争论已经持续了好几年,各有各的道理,让武则天难以断决。今日如此一点也不意外。

    争到最后,谁也说服不了谁,照这样争下去,就是争上十年也没有结果,武则天的眉头拧着了。

    “陛下,此事不难决断。”李隆基上前一步,大声冲武则天道。

    “哦。三郎,何出此言?”武则天大为诧异,忙问道。

    立太子这事争论了快十年了,无论是立侄还是立子。各有各的好处,各有各的不足。以武则天的精明,快十年了她还是没有决断,李隆基竟然说不难决断,她还真是意外。

    “我没听错吧?不难决断?”

    “这要是不难决断,能争论这么多年么?”

    “楚王是不是说大话?就是国老也不敢说这话呀。”

    群臣也是好一阵惊讶,个个眼睛瞪圆,打量着李隆基。

    狄仁杰、张柬之这些重臣,也是一脸的诧异,瞄着李隆基。

    “三郎,你莫要胡说。”李显、李旦和太平公主忙提醒。

    在这立太子的紧要关头,绝不能出错,要是李隆基乱说,那后果难以设想,会葬送李氏的前途。

    “不管是谁当上太子祭祀陛下,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姓李还是姓武,而是在于能否让江山传承久远。”李隆基如同没有听见群臣的质疑声似的。

    “这话何解?”武则天一愣,随即问道。

    这话正是众人心里所想,个个瞪大眼睛,看着李隆隆。

    “要祭祀陛下,唯有江山传承久远;若是不能传承久远,何来祭礼之说?”李隆基的声调有些高。

    “李隆基,你好大的狗胆,你竟敢诅咒陛下的江山不能久远传承,你当诛!”武三思一蹦老高,扯起嗓子大声喝道,吼声如雷。

    “李隆基,你果然是包藏祸心,竟敢诅咒陛下。陛下,当诛杀李隆基。”武承嗣如同打鸣的公鸡似的,就差跳到屋梁上了。

    “这……”群臣额头上直冒冷汗,为李隆基担心。

    “三郎,你胆子太大了,这话也敢说。”李旦只觉眼前发黑,差点晕过去。

    李隆基这话绝对是犯忌的话,武则天一怒的话,后果不堪设想。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武则天并没有发怒,而是若有所思。

    “若是陛下当皇帝,自然是国运永享,若是换作武三思或是武承嗣,就难说了。”李隆基接着道:“武三思不能招蓦到壮勇,不能立功,这事儿陛下是知道的;武承嗣用那些歪瓜裂枣叩阙上书,徒贻人笑,陛下是亲眼所见。究其原委,就在于他们平日里仗着陛下的势,作威作福,不把百姓放在眼里,不体恤百姓,百姓不爱戴他们。若是陛下把江山社稷交到他们手里,敢问陛下,陛下的江山能传承多久?”

    李隆基的声调并不高,却是字字如同惊雷般,打在所有人的心坎上,个个脸色大变。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脸色铁青,脸孔扭曲了,看着李隆基,眼里快喷出火来了。

    这是二人的糗事,李隆基是哪壶不开提哪壶,当众揭他们的短,让他们万分不爽,却又无法反驳。

    “楚王胆子太大了,这话固然有理,一旦触怒陛下,后果不堪设想呀。”群臣在心里暗道,个个提心吊胆,脸色大变。

    更有人脸上渗出了冷汗。

    “楚王这话有理,却是一个不好会招来滔天杀劫呀。”狄仁杰额头上也渗出了冷汗。

    李旦、李显和太平公主对视一眼,脸色苍白。

    “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是立武氏还是立李氏,陛下应当想想民心所向。”李隆基如同没有看见群臣那担心的神色似的。

    武则天脸色难看,目光如同刀子似的,盯着李隆基。

    李隆基昂头挺胸,目光清澈,对视武则天。

    “哼!”武则天站起身,一甩袖子,转身快步离去。(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 武则天很烦

    很明显,李隆基的话触怒了武则天,按理说武则天定然要重惩李隆基,谁也没有想到,武则天竟然没有处置李隆基,这还真是太出人意料。

    武三思和武承嗣满脸喜色,对望一眼,飞也似的追了上去。

    “陛下,李隆基大逆不道……”武三思如同打鸣的公鸡似的,扯起嗓子叫嚷,大告特告李隆基的状。

    这种机会哪里去找,一旦错过了的话,武三思就会后悔。

    趁此机会,激怒武则天,让武则天杀掉李隆基,李隆基一死,李氏的势力就会大降,这对他们来说有天大的好处。

    “滚!”然而,武则天蓦的转身,眼睛瞪得滚圆,冲武三思大喝一声。

    吼声如同雷霆,打在武三思心坎上,他一句包藏祸心的告状之语再也说不出来了。

    “陛下……”武承嗣一愣,忙来帮腔。

    “啪!”武则天右手一挥,重重扇在武三思脸上。

    “……”武三思只觉眼里冒出一长串美妙的小星星,他一下子被打懵了,张大了嘴巴,连话也说不出来了。

    “啪!”武则天又是一个耳光,狠狠扇在武承嗣脸上,这一巴掌很用力,指印宛然。

    “……”武承嗣也给打懵了,瞪圆眼睛,张大嘴巴,说不出话。

    “哼!”武则天兀自不解恨,冷哼一声,脸色不善,狠狠瞪了二人一眼,这才一甩袍袖,大步而去。

    望着武则天的背影。群臣个个一脸的不明所以。把李隆基瞧瞧。再把武三思和武承嗣瞧瞧,越看越糊涂。

    明明是李隆基触怒了武则天,为何挨打的是武三思和武承嗣呢?

    “为何打我?”过了好半天,武三思和武承嗣这才反应过来,一脸的疑惑,望着对方,想不明白。

    是李隆基说了犯忌的话,惹得武则天生气。为何受伤的是自己呢?

    “妙!妙!妙!”狄仁杰眼里精光闪闪,把李隆基打量一阵,若有所悟,大拇指一竖,冲李隆基赞叹不已,道:“楚王高明!楚王高明!”

    “楚王了得!了得!”张柬之、宋璟、张说这些重臣也是赞赏。

    李旦、李显兄弟二人一脸的疑惑,嘀咕道:“陛下为何不处置三郎,而冲武氏发怒?”

    太平公主好看的俏媚眼眨呀眨的,猛然想明白了,脸上泛着笑容。道:“三郎,你好了得的心计呀!”

    李旦和李显更加糊涂了。

    “走!我们边走边说。”太平公主冲李旦和李显道。

    三兄妹快步而去。太平公主笑道:“三郎这话固然犯忌,却是说出了没人敢说的话,让陛下触动甚大。以前,我们每当提到这事儿,总是闪烁其词,总是不敢明说,而且,还没有证据。如今,武三思和武承嗣不得民心都有铁证,三郎直截了当的挑明了,陛下不得不好好想想。要是我没有料错的话,武氏因三郎这番话而势危也。”

    “有理!有理!”太平公主是武则天的智囊,她对武则天的心思非常了解,她如此有把握,应该不会差,李显和李旦当即恍然。

    “要不是有武三思‘独树一帜’的败仗,要不是有武承嗣用歪瓜裂枣来叩阙上书,让陛下亲眼目睹的话,三郎这话就是适得其反,会招来滔天杀劫。”太平公主脸上泛着笑容,道:“可笑这两个蠢货自以为这是中伤三郎的良机,却是不知道陛下对他们正在气怒头上,他们去告三郎的状,那是作死!打个耳光,那是很轻的征罚了。”

    太平公主这番剖析把武则天的心思说得通透。

    武氏不得人心,已经有了铁证,叩阙这事还是武则天亲眼目睹,武则天对武三思和武承嗣是失望透顶。在这节骨眼上,李隆基挑明了说,具有振聋发聩的作用,让武则天不得重新思考立太子一事了。

    就算武三思或武承嗣会为武则天立庙祭祀,可江山传承不了多少时间,这祭祀能存在多久?一切都是白费。

    “这是大好事!我们应该抓住机会运筹一番。”太平公主格外振奋,道:“只要运筹得当,这持续了快十年的争论就会有决断了。”

    “小妹,要如何运筹?”李显忙问道。

    “这事我来就是。”太平公主笑眯眯的道。

    xxxxxxxxx

    太平公主府里,张易之、张昌宗兄弟二人匆匆到来。

    “见过二位大人。”太平公主在府门口亲自迎接,冲张氏兄弟见礼。

    “见过公主。”张氏兄弟二人忙上前见礼。

    太平公主是二人的恩人,要是没有太平公主的举荐,兄弟二人不可能有今日的地位,二人对太平公了格外感激。

    “请进!快请进!快快请进!”太平公主侧身相请。

    “公主请。”张氏兄弟与太平公主一道进入府里。

    来到大厅,太平公主命人送上茶水点心,三人寒暄一阵,再命人设下酒宴,太平公主亲自作陪,请张氏兄弟入席。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张氏兄弟再也忍不住了,张昌宗问道:“敢问公主,召我兄弟二人前来,有何要事?”

    “哎!”太平公主一声叹息。

    “公主,何故叹息。”张易之一愣,忙问道。

    “我是叹息,我们以后难得有如此机会相聚而饮了。”太平公主一脸的惋惜。

    “公主,何出此言?”张氏兄弟一脸的不解。

    “明说了吧,陛下要立武氏为太子了。”太平公主道。

    “公主,这有何好叹息的?”张昌宗才不把这事儿放在心上。

    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对他们是恭敬得紧,见到他们如同见到老祖宗似的,更可以为二人牵马坠蹬。不管是武三思还是武承嗣当上皇帝。对他们都没有影响。他们还是可以享受荣华富贵。

    张易之虽然没有说话。却是点点头。

    “你们是不是在想,两个蠢货对你们很恭敬,可以为你们牵马坠蹬,你们就可以永享荣华富贵了?”太平公主睿智的眨眨眼睛,说出二人的心里话:“你们如此想的话,就错了,大错特错了!”

    “公主,这话危言耸听了吧?”张昌宗不赞同这话。

    “危言耸听?”太平公主冷笑道:“本公主明告你们。武氏若是得势力,你们的好日子到头了。”

    张易之颇有权术,知道这是太平公主在吓唬他们,道:“公主是想让我兄弟二人影响陛下,是吧?这可难办呀。”

    “我不是要你们影响陛下,而是要给你们指出一条自救之路。”太平公主摇头,道:“你们也不想想,武氏不得人心,武三思去北方打突厥,一点功劳没有不说。还‘独树一帜’的打了败仗。武承嗣要人叩阙上书,却是丢尽脸面。究其原委。就在于他们不得人心。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这两个蠢货不得人心,一旦陛下百年后,武氏能坐稳这天下?”

    “这……”武氏不得人心之事,张氏兄弟知道得很清楚,一旦武则天死了,武氏肯定不能坐稳天下。

    “可这和我们有何干系?”张昌宗问道。

    “到那时,天下必乱。”太平公主非常笃定,道:“天下一乱,百姓必然暴起伤人,你们能有好日子过?你们能保得身家性命?”

    “……”张氏兄弟脸色大变。

    “自古以来,宫中秘事多为人不耻,到那时,只要有一人要对付你们,必是响应者云集。”太平公主沉声道。

    张氏兄弟靠的是“吊事”而取高位,享受荣华富贵。这是最为人不耻,一旦武则天死了,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到那时,你们能保往身家性命?”

    “到那时,不仅你们要死,你们的家人也要死!”

    “到那时,不仅你们的家人要死,你们的亲戚朋友都要死!”

    太平公主连珠炮般的恐吓。

    “噗嗵!”张易之和张昌宗脸色大变,冷汗直流,跪在太平公主面前。

    太平公主这话虽是因为形势所需的恐吓之言,却也是实情,没有夸大之处。

    “请公主救我。”张氏兄弟忙道。

    “起来吧。”太平人主扶起两人,道:“你们与我休戚相关,你们出了事,我也会牵涉其中,谁叫你们是我举荐的呢?”

    这话很有说服力,张氏兄弟信了。

    “以我之意,在出事之前,你们赶紧立一功,就有了进身之阶。”太平公主点明,道:“只要不让陛下立武氏为太子,你们就不会有事。到那时,你们不仅无过,反而有功,李氏也会敬重你们,你们就能永享富贵了。”

    “公主,这不好吧?”张昌宗咬牙切齿,道:“不立武氏就得立李氏,可我恨李隆基入骨。到那时,李氏得势,李隆基会放过我们么?”

    “是呀。”张易之忙附和。

    张昌宗就是被李隆基废了,若是李氏得势,张氏兄弟也没有好果子吃。

    “谁说李氏是三郎作主?”太平公主意有所指。

    “也是,李氏不是还有庐陵王么。”张昌宗恍然。

    “嗯。”太平公主瞪着张昌宗,脸色微愠。

    “六弟,休要胡说。”张易之就聪明多了,喝斥一句张昌宗,冲太平公主道:“公主聪慧过人,英明果断,大有陛下之风,这李氏应该公主作主。”

    “呵呵。”太平公主发出一阵银铃似的畅笑声,算是默认了。

    “公主请放心,我们兄弟二人自会在陛下面前为公主多多美言。”张易之意有所指的道。(未完待续。。)

第十八章 僧辩

    武则天寝宫,武则天脸色难看,正在骂人。

    “李隆基,你一张臭嘴,牙尖嘴利,满嘴喷粪,枉朕疼你。”武则天大骂李隆基。

    李隆基说他人不敢说之言,具有振耷发聩的作用,就是太直了,太难听了,让武则天心里很不好受。

    “武三思,你个蠢货,枉朕器重你,想要立你为太子,可你如此无能,让朕丢尽脸面!诸将皆有战功,你不仅没能立功不说,还‘独树一帜’的战败,你丢尽了武氏的脸面!”武则天脸色阴沉,难看之极,骂起武三思一点也不留情,口水乱溅。

    “武承嗣,你个蠢猪,你要叩阙上书,也要找点上得台面的人!你尽找些歪瓜裂枣,你这是丢武氏的脸面!武氏十八代祖宗的脸面都给你丢尽了!”武则天越骂越气声音越来越高。

    武三思和下承嗣是她内定的两大继承人选,她对二人是寄予厚望,希望二人能够撑起武氏天下。为此,武则天不惜纵容二人。然而,到头来,二人却是不得民心,没有百姓支持他们,这让武则天特别难受。

    得民心者得天下,反过来说就是不得民心者不得天下。以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的不得民心,即使把江山交到他们手里,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空。

    “参见陛下。”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二人进来,冲武则天见礼。

    武则天心情非常不好,只是瞄了二人一眼,没有要二人起来。

    张氏兄弟跪在地上。抬起头。把武则天一瞧。只见武则天脸色异常难看,再也没有平日里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镇定。

    “陛下,何事着恼?”张昌宗忙问道。

    武则天冷冷的憋了二人一眼,没有说话。

    “陛下,是不是臣等兄弟二人惹您着恼了?”张易之就有办法多了,绕着弯子套话。

    “与你们无关。”武则天总算是说话了。

    “那就好。”张易之假装长舒一口气,紧接着就是一脸的心疼模样,道:“陛下。您莫要生气,莫要着恼,臣会心疼的。”

    “还是五郎好。”武则天阴沉的脸上总算有了一丝笑容,欣慰的点点头,道:“不象有些蠢货,总是惹朕生气。”

    “陛下,你说的是谁呀?”张昌宗假装不明白。

    “朕说的是李……是武三思和武承嗣这两个蠢货。”武则天恨铁不成钢,道:“朕对他们寄予厚望,他们却是仗着朕的势,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没有百姓支持他们。你们说。若是朕把江山交到他们手里,这能长久么?”

    正愁没机会下说词,武则天自己就把话递上来了,张昌宗精神大振,忙扑上来,抱着武则天的脚,一把鼻濞一把泪的哭泣,道:“陛下,您要救我呀!要救我呀!”

    “嗯。”武则天眼中杀气腾腾,问道:“说!是不是有人欺负你?给朕说,朕定要为你作主。不管是谁,绝不轻饶!”

    张昌宗是武则天的心尖儿肉,再加上眼下的武则天心情极为不好,正在气头上,一听这话,哪能不怒的。

    “呜呜!”张易之的眼泪如同不要钱似的滚落,哭得那叫一个惨,好象他被一百个壮汉爆了菊花似的。

    “你们……”武则天有些抓瞎。

    女人的眼泪很有杀伤力,同样的,男宠的眼泪更有杀伤力。

    “陛下,武氏不得人心,若您把江山传给他们,他们能守住么?”张昌宗抽抽噎噎的道:“若是他们不能守住江山,臣等兄弟就危矣!”

    “嗯。”武则天脸上的笑容消失了,眼中厉芒闪烁,打量着兄弟二人。

    “陛下,臣不懂甚大道理,却是知道一句话:得民心者得天下,武三思和武承嗣不得民心,就不得天下。即使陛下把江山交到他们手里,他们能守住么?到那时,若有人欲对臣等兄弟二人不利,只需要登高一呼,必是响应者云集呀,臣、还有臣的家人亲朋,都不得好死呀。还请陛下救我!”张易之边哭边帮腔。

    “是呀。此事不得不虑。”武则天点点头,亲手扶起二人,道:“这事如何是好?”

    “陛下,这事儿也不难,只要陛下把江山传给有才能得民心者之人就能保得臣等兄弟荣华富贵。”张昌宗忙道。

    “依你们之见,谁能守住朕的江山?”武则天问道。

    “陛下,臣以为太平公主聪慧过人,英明果决,大有陛下之风……”张易之点到为止。

    “难得你们忠心。”武则天点点头,不置可否。

    对于太平公主这个女儿,武则天的确是打心里赞赏,若是把江山交到她手里的话,武则天还真是放心。

    “可是,群臣能应允么?”武则天眉头拧着了。

    作为女皇,武则天深知女人要当上皇帝是多么的艰难,她是九死一生这才成功的。太平公主固然是了得,可是,未必过得了群臣这一关。

    群臣这一关过不去,太平公主即使当上皇帝,也是孤家寡人一个。没人供你驱使,又有何用呢?

    “烦!烦!烦!烦死朕了!”武则天只觉前所未有的烦躁,冲贾铭道:“走,去佛堂,朕要礼佛静心。”

    在贾铭的陪同下,武则天离开寝宫,前去佛堂。

    佛堂离寝宫并不远,大约一里的样子,这是一座有数间房的宫中佛堂,每当武则天心情烦躁时,就会前来这里礼佛静心。

    这佛堂虽然房屋不多,却是雕梁画栋,佛像更是用纯金铸成,极尽奢华之能事。

    武则天时期,佛教盛极一时,这与武则天推崇佛教有关。

    武则天推崇佛教并不是因为她信佛,而是有着政治上的需求。

    李唐王朝以老子后人自居。推崇道教。为了抗衡道教。武则天就提倡佛教。为自己当皇帝造势。

    主持这座佛堂的和尚叫慧辩,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和尚,模样儿俊俏,佛学精湛,与武则天的交情甚好,武则天对他很是器重。

    “见过陛下。”慧辩快步上前,冲武则天见礼。

    “免了。”武则天挥挥手,道:“大师。朕心情烦躁,欲在此礼佛静心,还请大师为朕念念经。”

    “陛下请进。”慧辩把武则天请进佛堂,挪来铺着锦绣的蒲团,请武则天坐下,道:“慧辩斗胆,敢问陛下何事烦躁?”

    “哎!”武则天每有不顺心的事儿,就来佛堂静心,久而久之,与慧辩就是无话不说了。这次也不例外,道:“还能是甚事。是争论了快十年的事儿了,就是立太子之事。”

    “哦。”慧辩笑道:“这事儿是个老事儿了,争了这么多年了,是该有个结果了。陛下虽然身子康健,毕竟年事已经高,今年已经七十有五了,这立太子之事不得不决断。”

    “是呀。”武则天点点头,道:“去岁,朕就想要决断,只是因为突厥打来,大战正酣,不得不推辞。今岁,突厥已灭,是该决断此事了。”

    说到这里,一脸的惋惜,道:“这太子不立武氏就立李氏,不管是李氏也好,还是武氏也好,各有各的好,各有各的不足,朕数年来难决呀。”

    “立武氏,好处在于都姓武,不足在于侄子不如儿子亲;立李氏,好处在于儿子比侄子亲,不足在于那是异姓,不能给陛下立庙祭祀,贫僧说得可对?”慧辩明眼人,很是清楚武则天的烦恼。

    “往昔是如此,如今嘛,武氏又有新的……危机。”武则天脸色难看,道:“三郎这臭小子说话固然难听,却是指出了一个往昔没人说,也没人敢说的问题。”

    尽管武则天对李隆基的直白很是不爽,却不得不承认,李隆基说得在理。

    “想必大师也知道了,去岁的北征,朕派武三思这个蠢货去,就是想让他立些军功,提高声望,为朕传位于他做好准备。”武则天恨铁不成钢,道:“可他倒好,到了边关招蓦壮勇,却是没有百姓投他。他用重金收买那些鱼肉百姓的不法恶徒充数,诸将皆有战败,就他无功。他无功不说,还是唯一一个打败仗的人,气死朕了!”

    慧辩一声叹息。

    他很清楚,武则天一开始的确是偏向武氏,想要把太子之位传给武氏。要不是狄仁杰力阻,武三思就是太子了。

    如此被武则天寄予厚望的人,到头来是如此的不堪,如此的丢脸,武则天真的是很伤心。

    “至于武承嗣,更蠢!”武则天眼中如欲喷出火来,道:“他要人叩阙上书,竟是歪瓜裂枣,一瞧就不是好东西。其中还有一个刚出狱的江洋大盗,被刑部尚书当场认出,这脸丢得……十八代祖宗的脸都被他丢光了!”

    武则天的声调转高,几乎是吼出来的:“朕要是把江山交到他们手里,这能长久么?朕辛辛苦苦,九死一生,好不容易得到江山,若是他们给朕败坏了,朕在九泉之下也不瞑目。”

    “大师,你说,朕该如何办?”武则天一脸的无奈。

    武则天精明人一个,善于断事,一生中唯有这立太子一事最是难决,好几年都不能决断。

    “陛下,恕贫僧斗胆问一句,您是倾向李氏多,还是武氏多?”慧辩想了想问道。

    “要是在往昔,朕希望武氏接掌朕的江山。如今,朕对武氏失望透顶,还是更倾向于李氏。”武则天想了想,道:“只是,朕一时难决。”

    “明白了”慧辩笑着道:“陛下已经有主意,只是还不能最后决断,心有不忍而已。既如此,贫僧倒是有个主意,或可一试。”

    “哦。大师快快道来,是何主意。”武则天眼睛一亮。

    “陛下,您可以……”慧辩在武则天耳边一阵嘀咕。

    “好主意!好主意!”武则天眼睛放光,不住点头,一脸的赞赏,道:“此事只有朕知,大师知,不可入第三人之耳!”

    “陛下放心就是。”慧辩点点头。(未完待续。。)

第十九章 斋戒

    武则天寝宫,武则天躺在软榻上,脸色蜡黄,气息微弱,一副重病恹恹的样儿。

    李旦、李显、太平公主这三个儿女,以及李隆基、李成器、李成义、李重润这些孙儿孙女,还有武三思、武承嗣这些侄儿侄女全部集中在这里,站在榻前。

    气氛凝重,谁也没有开口说话。

    好端端的,武则天说病就病了,得到武则天重病的消息后,李隆基他们就赶了来。先是太监忙着诊病,却是没有查出病因。

    “娘。”眼泪在眼眶里滚来滚去,李旦再也忍不住了,跪在武则天榻前,放声痛哭。

    “娘。”武显和太平公主也跪了下来,个个大声哭泣。

    “祖母。”看着武则天这副重病的样儿,李隆基心中一疼,跪了下来。

    真心来说,武则天对李隆基很不错,尽管有时会发作,会收拾李隆基。不管怎么说,武则天应该是个好奶奶。

    “祖母。”李成器、李成义这些孙儿孙女齐刷刷跪了下来。

    “陛下。”武三思和武承嗣也跟着跪下痛哭。

    一时间,屋里哭声一片。

    “太医,你说,要如何才能救得娘?”李旦冲太医问道。

    “哎。”太医一声叹息,道:“皇嗣有所不知,陛下这病很怪,请恕老朽无能为力。”

    “甚么?”武三思一声惊呼,冲太医喝道:“你没说谎?”

    “这这这……陛下的时间不会太多了,也就十天半月的样子。”这些太医商议一阵后,犹豫了好一阵。这才道。

    “十天半月?”一片轰鸣声响起。所有人大为吃惊。

    “陛下。您要是走了,这江山社稷谁来继承呀?”武三思一边流泪,一边大声叫嚷。

    “陛下,江山社稷不能无主呀,这可是陛下九死一生得来的。”武承嗣也是叫嚷。

    太平公主和李显眼睛瞪得大大的,打量着武则天,一脸的紧张。

    武则天时间不多了,这后事得安排呀。尤其是江山传于何人这事儿得确定。由不得他们不紧张。

    “你……”李旦眼睛一瞪,如同疯了似的,一把揪住武三思的衣襟,吼得山响:“此时此刻,你不思如何救陛下,你却想着江山社稷,你安的甚心?你说,你给我说清楚。”

    吼声如雷,口水乱溅,喷了武三思一头一脸。

    李旦被赞为“谦恭孝友”。性情温和,很少有发火的时候。象这般怒火冲冠的事儿还真不多。

    武三思一愣,随即喝道:“我这是为陛下着想。陛下的江山社稷要是没有传承,陛下的努力不是白费了么?”

    “没错。”武承嗣也来帮腔。

    李隆基一把拽着武承嗣的衣襟,沉声喝道:“好你个狗东西,枉陛下器重你,原来在你眼里只有江山社稷。陛下的安危你不放在心上,你是禽兽不如。”

    “我抽你。”李隆基右手一挥,重重一个耳光打在武承嗣脸上。

    感受到火辣辣的疼,武承嗣脸孔扭曲,欲要喝问,李隆基左右开弓,把武承嗣的话打回肚里去了。

    “打得好!这种狗东西就是该打!”李旦大声赞好,右手一挥,一个耳光抽在武三思脸上,一个清晰的指印出现。

    李旦的性格温和,动手打人的事儿扳着手指头也数得过来,武三思一下子被打懵了,张大嘴巴,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该打!该打!”李显和太平公主也是赞成。

    二人摩拳擦着,眼看着就要上来揍武三思和武承嗣。

    “住手!”就在这时,只听一声断喝,一个和尚快步进来。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慧辩。

    “大师,您要救救娘呀。”李旦噗嗵一声跪了下来,冲慧辩叩头,太过用力,额头上起了好几个青包。

    “大师,请您施展**力,救救娘。”李显和太平公主也跪了下来,不住叩头。

    “起来,起来。”慧辩把三人扶起,道:“贫僧得到陛下生病的消息,这就赶来。容贫僧察看病情再说。”

    众人让开,慧辩来到武则天软榻前,睁大眼睛,一番查看。

    “不好。”慧辩脸色大变,一脸的惊慌。

    “大师,何事不好?快说呀。”李旦忙催促道。

    这话正是众人所想,无不是睁大眼睛瞪着他。

    “陛下这不是病,是灾。”慧辩一脸的心惊样儿,脸色都变白了。

    “灾?”一片不解声响起。

    “这是上天降灾,需以子侄辈禳福,方能消除。”慧辩沉吟着道:“需斋戒七七四十九日。这四十九日里,只能一日喝一碗水,不能进食,唯有如此诚心,方能救得陛下。”

    “我愿意。”李旦想也没有想,脱口道。

    “我也愿意。”李显跟着道。

    “我……也愿意。”太平公主微一犹豫,立即有了决断。

    武三思和武承嗣犹豫不决,想要斋戒,一想到斋戒的可怕后果,又退缩了。

    四十九日每天只喝一碗水,不吃东西,就是铁人也会饿死,他们不得不怕。

    “要是再有两人斋戒的话,就好办了。”慧辩目光停在武三思和武承嗣身上,问道:“你们可愿为陛下祈福?”

    “我……愿意。”武三思非常不愿意,被点名了,又不得不同意。

    要是不表示一下自己的忠心,这江山社稷难以落到自己头上。

    “斋戒的时候,我可以买通看守,给我送吃送喝。”武三思心里如此想。

    “我……愿意。”武承嗣也想买通看守作弊,立时同意了。

    “大师,我们也愿意。”李成器他们围上来。一脸的期盼。

    “斋戒纯属无稽之谈。不可信。武则天的病来得奇怪。事先没有一点儿征兆,这会不会有诈?”李隆基在心里暗道。

    “没错,这事有诈,很可能是装病,在试探忠心吧。”李隆基念头转动,立时想明白了。

    “大师,我也愿意。”李隆基想明白后忙道。

    “你们有如此诚心,非常好。只是。陛下这病只需子侄就可,皇嗣、庐陵王、假梁王、武大人,随我来吧。”慧辩转过身,快步而去。

    李旦、李显兄弟二人快步跟上。

    武三思和武承嗣落在最后。

    来到佛堂,慧辩给四人一人一间屋子,派和尚守着。

    “八弟,我们一定要好好斋戒,为陛下祈福。”李显在进屋前冲李旦道。

    “七哥放心,我明白。”这话也是李旦想说的。

    武三思进入自己的房间后,竖起耳朵听了一阵。道:“来人,来人。”

    一个小和尚进来。武三思取出一块美玉递给小和尚,道:“不成敬意,还请小师父收下。”

    “你有何事?”小和尚微一犹豫,接在手里问道。

    “小师父,还请给我送些美食来,武某有重谢。”武三思笑着道,笑容亲切,如同见到老祖宗似的。

    “行。你要记得你的话呀,一定要谢我。”小和尚眼里闪过一抹贪婪。

    “小师父请心,包准不会少了你的好处。”武三思拍着胸脯保证。

    武承嗣进入房间后,叫来小和尚,行贿一通,搞定了这进食问题。

    自此以后,武三思和武承嗣两人每日大鱼大肉的吃着,日子过得很是惬意。

    李旦进入房间后,每日里只喝一碗水,三天后就饿得不行了。

    “皇嗣,你何苦如此,只需要你说一声,我就给你送来好酒好肉。”一个小和尚进来,冲李旦道:“这酒肉也费不了几个钱,只需十金一天就成。”

    “你走。休要乱我诚心。”李旦眼睛一瞪。

    “皇嗣,你也读过佛经,学过佛理的,你当知道只要心中有佛就可成佛,这与吃不吃肉,喝不喝酒无关。”小和尚诱惑道。

    “滚!”一向不发火的李旦双眼一翻,大声吼道。

    “你……”小和尚碰壁了,很是不爽,脸色难看的退走。

    又过了一天,这个小和尚又来了。这次,他不是空着手来的,而是端着一只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鸡来的,他一进屋,满屋飘香。

    闻着这香气,李旦的口水流出来了,眼睛放光,目光落在鸡上,再也移不开了。

    “吃吧,吃吧。”小和尚满脸堆笑,道:“看在你心诚的份上,我不要你的金了,送给你吃。快吃吧,趁热吃。”

    “咕。”李旦望着鸡,不住吞口水。

    右手伸出来快碰到鸡,猛的停下来,右手一挥,鸡就滚到地上。

    李旦猛的站起身来,吼道:“枉你是信佛,竟然诱惑我,你滚。”

    小和尚一个激灵,转身就要走。

    “把鸡弄出去。”李旦喝道。

    “不识好歹。”小和尚嘀咕一句,清理干净,出屋而去。

    又过三天,李旦消瘦了一圈,眼睛陷下去了,很是虚弱,没有力气了。

    小和尚又来了,这次不仅仅是带来一只鸡,更是带来好多美食,摆在屋里,道:“皇嗣,你放心吃吧。你放心,我不会说。这事儿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滚!”李旦喝道。

    “行。我滚,行吧?我就要看你能忍到甚时候。”小和尚走了,却是留下了美食。

    依小和尚想来,李旦一定会禁不住诱惑,一定会偷偷的吃。过了一个时辰,小和尚进来一瞧,只见美食依旧,李旦动都没有动。

    又过了两天,李旦更加虚弱了。

    慧辩亲自来了,带来很多美食,笑眯眯的,道:“皇嗣,这信佛与吃不吃东西没关系,只要心诚就行。你放心,我不会说的,不会有人知晓。”

    慧辩是这里的主持,他的话很有信服力,按理说,李旦会相信。

    然而,让慧辩意外的是,李旦只说了一句:“天知地知!”(未完待续。。)

第二十章 侄子不如儿子亲

    慧辩能言善辩之人,立时道:“皇嗣能有如此诚心,天地感动,更不需如此了。吃吧吃吧。”亲手拿起一只鸡腿,递向李旦。

    李旦右手一挥,把慧辩的手挡开,道:“休要误我。”

    慧辩笑道:“皇嗣,你学过佛理,知晓佛家之事,初祖不也吃肉喝酒?二祖本是一将军,杀人如麻,最后信奉佛教,被达摩祖师收为弟子,传承衣钵。杀人如麻之人尚可成为佛徒,你吃点肉喝点酒,区区之事无碍于诚心。”

    说到这里,把鸡腿送进嘴里,放开了大嚼,道:“你瞧,我这和尚不也吃肉?”

    李旦看得一愣,眼睛放光,不住吞口水。

    慧辩看在眼里,大为满意,心想李旦还是被他蛊惑了。

    然而,他的念头刚刚升起,只听李旦道:“我心如铁,你诱惑不得。”

    目光移开,盯着别处。

    “这酒不错。”慧辩斟上一杯酒,一仰脖子喝干,亮了亮杯底,大声赞道:“好酒!好酒!”

    李旦一动不动,跟雕像似的。

    “真是冥顽不灵!”慧辩嘀咕一声,在心里暗道:“我就不信,诱惑不了你。”

    坐下来,大口吃肉,大口喝酒,一边吃喝一边赞好。

    李旦饿了好几天了,他当着李旦的面大吃大喝,大声赞好,这是天大的诱惑,按理说李旦应该禁受不住才对,而然,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直到快吃撑了。李旦还是没有动静。

    “不对。”慧辩上前一步。把李旦仔细一打量,李旦竟然晕过去了。

    “你宁愿饿晕倒,也不动摇,贫僧服气了。”慧辩冲李旦合什为礼,命人进来救李旦,转过身大步而去。

    xxxxxxxx

    武则天寝宫里,武则天红光满面,精神抖擞。龙马精神,哪有一点儿得病的样儿。

    “贫僧见过陛下。”慧辩进来,冲武则天见礼。

    “原来是大师,快请坐。”武则天挪过一张铺着锦绣的矮几,请慧辩坐下来。

    “大师,斋戒之事如何了?”武则天问道。

    “陛下……请恕贫僧直言之罪。”慧辩微一沉吟道。

    “直言好,直言好,朕就是爱听直言。”武则天微微颔首。

    “侄子不如儿子。”慧辩直言道。

    武则天眉头一挑,如同利剑似的,道:“能详细点么?”

    “武三思和武承嗣到了佛堂。就行贿,要好酒好肉。整日里吃好喝好,日子过得优哉悠哉。”慧辩摇摇头,道:“他们那不是斋戒,比起在自己府里还要舒适。”

    “砰!”武则天右手重重砸在短案上,脸色难看之极,沉声喝道:“两个狗东西,枉朕器重他们,疼他们,给他们高官厚禄,他们竟然欺骗朕!哼!”

    一声冷哼,如同炸雷似的。

    武则天对武三思和武承嗣寄予厚望,想要把江山传给二人。即使二人没有过人的才华,至少也要有点诚心,为武则天祈福真诚些。他们倒好,只管吃肉喝酒,纯粹就是走过场,由不得武则天不怒。

    “老七老八呢?”武则天问道。

    “庐陵王心诚,坚持不食,无论贫僧多加诱惑都是如此。”慧辩眼里不乏钦佩,道:“实在坚持不住了,他每天多要了一碗水。”

    “老七,不愧是朕的好儿子!”武则天眼里泛着泪花,一脸的自豪,道:“饿了这么多天,就是铁人也是禁受不住,他只多要一碗水,这孝心娘知道了。”

    饿了这么多天,铁人也会垮掉,李显就是偷偷吃点东西,武则天也不会怪罪。李显只是每天多要一碗水,这份孝心无论怎样赞扬都为过。

    “老八呢?”武则天问道。

    “恭喜陛下,有一个至孝的儿子!”慧辩站起身,冲武则天道贺。

    “这话怎讲?”武则天充满期待。

    “无论贫僧怎么引诱,皇嗣心如铁石,不可动摇,直至饿晕倒。”慧辩接下来,把事情经过说了。

    “呜呜!”武则天掩面而泣,一个劲的道:“老八呀老八,娘错怪你了,错怪你了!”

    武则天一向把不李旦放在眼里,对这个儿子很是不满意,因为李旦没有过人的才华,没有强势的性格。

    “不对!”猛然间,武则天想到了什么,道:“这会不会是三郎的主意?三郎这小子,莫看年纪小,却是贼精贼精的,不会是他识破了吧?”

    武则天还真说对了,李隆基就是识破了,知道这是武则天在试探。

    不过,李隆基也没有提醒李旦,因为这是试探,不会有性命之忧,至于饿上几天,那有什么了不得?太子要面临的挑战比起饿上几天困难得太多了。

    对于李旦的心性,李隆基特别放心。李旦注重亲情,为了武则天可以把性命搭上,不管武则天怎么试探,都是一个结果,那就是李旦很不错。

    这点,早在武三思和武承嗣借用李隆基暴打张昌宗一事告刁状时就得到了验证。在当时,李隆基已被逼入“绝境”,狄仁杰准备牺牲掉李隆基,保全李旦。而李旦却是不愿舍弃李隆基,把所有罪过都揽在自己身上。

    “陛下放心,即使楚王识破了,也传递不了消息。”慧辩信心十足。

    “那就好。”武则天终于放心了。

    “老八,你如此孝心,如此坚韧,不愧是朕的好儿子。”紧接着,武则天抹着眼泪,道:“来人,准备热汤。”

    贾铭应一声,忙去安排。

    “有劳大师把他们带来。”武则天冲慧辩道。

    慧辩应一声,快步而去。

    “老七老八,可苦了你们。”武则天眼里泛着泪花。很是激动。道:“要不是大师之计。娘还不知你们有如此孝心。”

    抹抹眼泪,武则天来到门口,踮起脚尖,伸长脖子,一脸的期待。

    没过多久,只见李旦、李显很是虚弱,在几个和尚的搀扶下而来,武三思和武承嗣龙马精神。跟在后面。

    “见过陛……”李显和李旦声音极低,没有力气,就要向武则天见礼。

    “老七老八,娘有愧于你们。”武则天快步而来,一脸的怜爱之色,双臂张开,把李旦和李显搂在怀里,母爱泛滥,未语先落泪:“呜呜!”

    “娘!”感受着武则天浓浓的母爱,李显和李旦激动难已。紧紧拥着武则天,眼泪如同泉水般涌出:“呜呜!”

    娘儿叁相拥而泣。感天动地。

    武三思和武承嗣看在眼里,隐隐觉得不对劲,忙上前见礼道:“侄儿见过陛下。”

    武则天看都没有看他们一眼,直接把他们无视了,仿佛他们是空气似的。

    “这……”武三思和武承嗣心中那种不妙的感觉更加浓烈了。

    若是武则天打他们骂他们也比无视要好,要好上千百倍。

    哭了一阵,武则天用衣袖给李旦和李显擦眼泪,小心翼翼,仿佛这是她的心肝宝贝似的。

    这又惹得李旦和李显好一阵激动。

    武则天拉着两个儿子回到寝宫,命人送来热汤,端起一碗,拿着勺子,来到李旦面前,一脸的柔和慈爱之色,道:“老八,苦了你呀。来,娘喂你汤。”

    舀起一勺热汤,吹了吹,这才递到李旦嘴前。

    “娘!”李旦这辈子打记事起,就从未得到武则天如此爱怜,激动得泪水长流。

    武则天极有耐心,一勺一勺的喂着李旦,直到一碗热汤喂完。

    然后,武则天又端起一碗热汤,一勺一勺的喂着李显,这让李旦好一阵激动。

    武三思和武承嗣看在眼里,羡慕忌妒恨,恨不得与李旦李显换个位置。

    喝了一碗汤,李旦和李显脸色不再苍白,多了一抹红润。

    歇了一会儿,李旦和李显又喝了些汤。直到身体适应了,这才少量进食。

    进食之后,兄弟二人的气色一下子好多了,脸上有了血色。

    “传旨:召集群臣,朕有事要说。”武则天大声下令。

    然后穿戴整齐,武则天拉着李旦和李显,直奔甘露殿而去。

    自始至终,武则天瞄都没有瞄一眼武三思和武承嗣,这让二人心中很不自安,很想拍武则天的马屁,却是没胆,只得闷在心里。

    愣了愣,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只得强忍着心惊,落在最后。

    群臣得到消息,赶来甘露殿,个个一脸的莫铭其妙。

    “这都甚时间了?还要上朝。”

    “这快晚上了呀,上甚朝呀。”

    “休要乱说。陛下这时节上朝,定然是有天大的事儿了。”

    群臣议论纷纷,猜测多端。

    很快的,只见武则天一行到来。今儿的武则天与往日不同,打量李旦李显二人一脸的慈爱之色,与往日里不冷不热的情形截然不同。

    “发生何事了?陛下怎会如此亲近皇嗣和庐陵王呢?”

    “这不对呀,陛下历来就对庐陵王和皇嗣不假颜色呀,今儿会不会是日头打西边升起?”

    “怪事怪事。”

    群臣万分不解,个个一脸的诧异。

    “看来,立太子这事快要水落石出了。”狄仁杰和张柬之对视一眼,大为欢喜,在心里暗道。

    “父王瘦得皮包骨了,嗯,却是大事搞定,也值了。”李隆基看在眼里,也是欢喜。

    李旦瘦成这样了,不算个事,只需要将养将养就会恢复。饿出个太子之位,也值了。

    “来,坐到这里。”武则天亲手挪过两张矮几,扶着李旦和李显坐在她身旁。然后,武则天这才坐在宝座上。

    至于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只有灰溜溜的去群臣的角落里站着。

    “国老,你说得对:侄子不如儿子亲!”武则天不等群臣见礼,呵呵一笑,冲狄仁杰感慨一句。(未完待续。。)

第二十一章 立子

    “嗡!”

    武则天话刚落音,殿里就炸了。

    群臣个个惊诧不已,一脸的难以置信。

    众所周知,武则天偏向武氏,为此不惜纵容武三思和武承嗣这些侄子,这是武氏作威作福,横行不法的原因所在。

    而李氏却是处于劣势,李显虽是武则天的亲儿子,却是被武则天发配到房州去,一去十几年不能回京,等于是让李显自生自灭了。

    至于李旦这个儿子,武则天同样不把他放在眼里,想要喝斥就喝斥,想要训他就训他。就是武三思和武承嗣对李旦痛下辣手,武则天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今天,武则天却是当着群臣的面,公然说出“侄子不如儿子亲”的话,这是破天荒的第一遭。

    这话意味着武氏在武则天心目中彻底失去了地位,意味着李氏的地位将会大涨。

    如此巨大的变化,群臣想到了“变天”这两个字,谁能不惊诧?

    狄仁杰也是好一通惊讶,嘴巴张了张,愣是没有说出话来。

    “侄子不如儿子亲”,这是狄仁杰用来反对立武氏为太子的重要依据,而且,狄仁杰不止一次说过这话,而是多次说过。只是,每当说出这话时,武则天不会公然赞赏,只会稍为赞同一下罢了。

    如今天这般公然赞同,还是头一回。

    “这意味着立太子一事陛下已经有了决断。”狄仁杰毕竟是经历过大风大浪的人,很快就想明白了:“太子之位非李氏莫属!”

    张柬之、宋璟、张说这些才思敏捷之人很快就想到这点,一脸的欣慰。

    立太子这事争论了快十年了。终于有了结果。而且还是他们支持的李氏胜了。他们不能不喜。

    “李氏当太子是必然,这只是成功了一步,还有第二步需要运作。”李隆基微微点头。

    这太子之位非李旦莫属,唯有如此,李隆基才能当上皇帝,开创开元盛世。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得先让武则天立李氏为太子,然而才能确定究竟是立谁。

    “不!”武三思和武承嗣听在耳里。如同雷霆轰鸣似的,摇摇晃晃,几欲晕倒。

    以前,是武氏占了上风,武三思和武承嗣春风得意,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如今,情势颠倒过来了,是李氏占了上风,武氏势屈。他们离太子之位更加遥远了,由不得他们不急。

    “敢问陛下。何出此言?”武三思急了,顾不得别的,大声问道。

    这话正是群臣心里所想,齐声附和。

    上次关于立太子一事发生了大争论,难有定论,武则天很烦。这才过去多少时日,武则天就有了决断,这期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哼!”武则天冷哼一声,如同炸雷似的,冷冷的瞪了武三思和武承嗣一眼。

    二人只觉武则天的目光如同刀子似的,一缩脖子,大气也不敢出。

    “两个狗东西,还有脸问。”武则天怒了,把武承嗣也给恨上了。

    “这……究竟怎么回事?”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对视一眼,只见对方一脸的迷糊。

    他们到了现在,都没有闹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从上次议立太子到现在时间并不长,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儿,让武则天对二人观感来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他们还真是想不明白。

    “难道是因为斋戒之事?”蓦然间,二人似有所悟。

    武则天坐下来,缓开金口,道:“立太子之事,一直在争论,这一争论就快十年了。这些年来,朕一直在思量,究竟是立侄子好,还是立儿子好,却是难有定论。近日,朕得一高人指点,心生一计,决心要试探一番。于是,要老七老八和那两个狗东西斋戒,朕想看看他们谁更诚心。”

    “果然是斋戒。”武三思和武承嗣恍然,脸色苍白,没有一丝儿血色。

    斋戒一事,二人做了什么,他们最是清楚,他们是整日里吃好喝好,养得白胖胖的,这诚心一瞧便知,不需多说了。

    对于此事,他们就算浑身是嘴也莫想辩解。

    群臣在武三思、武承嗣身上瞧瞧,再把李旦李显瞧瞧,一脸的恍然大悟,微微点头。

    武三思和武承嗣白白胖胖,李旦和李显饿得皮包骨了,谁心诚谁心不诚,就是瞎子也看得出来,怪不得武则天有如此感慨。

    “陛下这还是好的,要是我一定把这两个狗东西宰了。”群臣在心里如是想。

    作为被武则天寄予厚望的侄子,竟然如此没有诚心,群臣为武则天不值。

    “那两个狗东西买通看守之人,整日里好吃好喝,比起在自己的府里还要逍遥自在。”武则天脸色阴冷,目光如同利剑似的,在武三思和武承嗣身上刮来刮去。

    要是目光可以杀人的话,武三思和武承嗣都成了鸡零狗碎。

    “陛下,臣知错,知错。”武三思和武承嗣只觉天旋地转,忙跪在地上叩头请罪。

    要是可以重来一次的话,他们宁愿挨饿也不敢再做如此欺瞒之事。

    “老七老八,至诚至孝,饿了这么多天,都皮包骨了,仍是赤诚一片。”武则天打量李显和李旦,目光柔和,一脸的慈爱。

    “恭喜陛下!贺喜陛下!有此贤子!”群臣齐声道贺。

    “嗯。”武则天异常受用,重重点头。

    今日,武则天方知侄子不如儿子亲的道理,她是感受特别深,对于群臣的道贺要不受用都不成。

    “幸好国老时常提醒朕,朕没有在立太子一事上草率,要不然的话,朕后悔何及!”武则天又是一句感慨。

    要不是狄仁杰力阻。武则天早就立武三思为太子了。要是到了某一天发现。武三思竟然没有诚心。只是想得到江山社稷,武则天还不给活活气死?

    “武三思……”武则天眼中精光一闪,大声喝道。

    “臣……在。”武三思一个激灵,颤抖着道。

    “……听封。”武则天眉头一挑。

    “甚?甚?甚?陛下还要封赏武三思?”

    “我有没有听错?我耳朵出毛病了?”

    群臣听在耳里,惊诧不已,个个一脸的迷糊。

    “陛下,不可呀。”

    “陛下,武三思狼子野心。心怀不轨,没有诚心,对陛下不孝,陛下万万不可封赏他。”

    “是呀,陛下。如此不仁不义之辈,理应重重处置,不可封赏。”

    群臣忙谏阻,声若雷霆。

    “封赏我?”武三思也懵了,一脸我没听清的样儿。

    “我听错了?”武三思冲武承嗣问道。

    “好象似乎可能没有错。”武承嗣愣好半天这才回过味来,紧接着就是大喜。道:“陛下还是没有忘记我们,一定是要立你为……太子。”

    说着说着。武承嗣就是羡慕忌妒恨,恨不得与武三思换换。

    依他想来,武则天必然是封武三思为太子,要不然的话,为何要在武氏失势之际封赏武三思呢?武三思当上太子,就没有他武承嗣什么事儿了,由不得他不气愤。

    “甚么?封我为太子?”武三思愣愣的,紧接着就是欢天喜地,红光满面,噗嗵一声跪在地上,冲武则天叩头,道:“谢陛下隆恩!臣一定紧守陛下江山,一定要让江山流传万古。”

    “哎!陛下糊涂了。”群臣也认为武则天是要立武三思为太子,一脸的不甘。

    “噗哧!”唯有狄仁杰、张柬之、宋璟、张说这些才智不凡的大臣把武三思这副春风得样儿看在眼里,大为不屑,失笑出声。

    “武三思呀武三思,你真是一头蠢猪。”李隆基看在眼里,狠狠摇头,一脸的讥嘲。

    “武三思,你没有诚心,没有孝心,可朕不能没有仁心。念在你是朕的亲侄儿的份上,朕封你为梁王。”武则天淡淡的道。

    “我是太子了!是太子了!”武三思欢喜难言,在心里大吼。

    “甚?梁王?不是太子?”过了好半天,武三思这才回过味来,当场就懵了。

    武三思满心以为武则天会立他为太子,却是没有想到只是封他为梁王,他大为失落。

    “我明白了。”有大臣反应过来,大为欢喜,道:“陛下这是念在亲戚的份上,给他一个王位,让他们享受荣华富贵。这辈子,他就到此为止了。”

    “怎么了?不满意?”武则天脸一沉。

    当然不满意了,要立为太子才叫满意,区区一个梁王,绝对不满意。

    可是,武三思不敢说出来,一脸的苦涩,道:“谢陛下厚恩!谢陛下厚恩!”

    “武承嗣听封。”武则天瞪着武承嗣道。

    受封是大好事,无数人想要而不可得的美事儿,然而,武承嗣却是心惊肉跳,一脸的沮丧,跪在地上。

    他也明白过来了,他的人生就止步于此了,不会可被立为太子了。

    “封武承嗣为魏王。”武则天冷冷的道,一点也没有热情,好象这是施舍似的。

    没错,这就是施舍!

    以武三思和武承嗣二人的弄虚作假,武则天对他们是失望透顶,完全可以把他们削职为民,却是念在旧情的份上,封他们为王,这是实打实的施舍。

    “谢陛下。”武承嗣有气无力的谢恩。

    武则天收回目光,站起身,大声道:“立太子一事,是该决断的时候了。朕意已决:太子当立子!”

    “陛下英明!”武氏不得民心,而李氏很得人心,群臣一直在为立李氏而努力,今日终于成功,群臣大为欢喜,齐声颂扬。(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7615/ 第一时间欣赏大唐天子最新章节! 作者:殷扬所写的《大唐天子》为转载作品,大唐天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唐天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唐天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唐天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唐天子介绍:
武周年间,内忧外患,内有夺嫡之争,外有后突厥、吐蕃、阿拉伯帝国为患……杨辰来到这个武氏横行,李氏势危的多事之秋,成了少年李隆基,他该如何登上帝位?如何开创“开元盛世”?大唐天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唐天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唐天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