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娱乐大丈夫TXT下载娱乐大丈夫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娱乐大丈夫全文阅读

作者:书之贤者     娱乐大丈夫txt下载     娱乐大丈夫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娱乐大丈夫全文阅读

第一章 重生2001

    2015年2月27日晚,美国洛杉矶医院一个重病监护室里,江城打开电视机,像美国大部分民众一样开始收看第八十七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

    看着电视上那些万众瞩目的明星们,热情洋溢的走过红地毯,向着那神圣的殿堂走去,江城心中感慨万千。

    “如果自己没病,估计总有一天也能像他们一样吧,”江城自言自语道。

    江城从小就痴迷电影,一心想做个出名的电影人,大学毕业后,他留学美国,带着无限憧憬开始闯荡好莱坞,边工边读。他不怕吃苦,为了自己的理想,他在好莱坞跑过龙套、卖过报纸、送过外卖、倒卖过唱片,只为了那一丝可能的学习机会。为了那一点可能的学习机会,他不计报酬的向各种报刊杂志投稿,写电影评论。几年下来,虽然没混出什么名堂,但对如何制作电影却是了然于胸。

    导演、制片、摄影、灯光、音像、美工……甚至剪辑、化妆,他都明白如何操作。但明白是明白,没有实践终究是纸上谈兵。虽然有一张硕士学位证书,但一个黄种人,而且还是外来人士,在美国一没有人脉,二没有资金,想在娱乐圈这个鳄鱼潭里混出摸样来,无疑是难比登天。

    无奈的江城唯有接受现实,开始从最底层做起,在一家小电影公司当了一个编剧。说是编剧,其实他干的工作和一般打杂的没有什么区别。不过他从不怨天尤人,依然孜孜不倦的学习着,期间也写出了几部不错的作品。

    奈何,他的运气似乎从没好过,写出来的东西都是过了气的。像前几年魔幻大片火,出了《指环王》、《加勒比海盗》等优秀作品,他也跟风写了一部中西方结合魔幻剧本,可惜刚找到买家,谁知第二年大家都去拍文艺片了,买家亏了,他也不好过。于是他发愤图强,写了一部清新励志的文艺片,可没等他找到买家,又一年《阿凡达》横空出世,大家又都去拍那种科幻大片了……

    江城就是不信邪,花了一年时间,翻阅了大量的资料,终于让他写出了一部可比《变形金刚》的作品(其实就是《高达》改编的)。这一次他的运气来了,他的作品被“好莱坞八巨头”的米高梅看上了,花钱买下了他的剧本。幸福来得太快,让他有些飘飘然了。

    可惜,现实是残酷的,还没等他接受到成功的喜悦,就听到一个噩耗——米高梅破产了。

    还没上天堂呢,就被抛下了地狱。

    出了这件事,他有些心灰意冷了,眼看三十出头却依旧碌碌无为。为了生存,他听从了朋友的建议,转行去做了电视剧编剧。

    谁想到,这次居然让他闯出了名堂,几部电视剧都受到了好评,他的荷包很快就变鼓了。出了名,有了钱,他的心思又活了,又想拍电影。不过几年前的惨痛教训让他心中谨慎,决定再缓两年,把资金弄充足了再说。

    两年过后,一切准备就绪,可就在他再起雄心要大干一场之时,上天又给他开了一个玩笑,一张病例报告将他所有的梦想都化作泡影。

    胃癌晚期!

    本来用做拍电影的资金都给医院送去了,可依旧挽救不了他的生命。医生保守估计,他活不过二个月。于是2015年春节过后,他便躺到医院里,开始等死。

    回想自己这一辈子,真真正正就是一场悲剧,江城无奈苦笑。

    就在电视上那些明星开始颁奖了,江城感觉自己的呼吸困难了,知道自己的时间终于到头了。

    “这就是要死了吗?”

    对于死亡的恐惧和对生活滋味的渴望,让他心头涌起前所未有的复杂感觉。吃力的最后一次睁开双眼,江城看到电视上出现一个白色的身影,那是一个美丽的中国女人,她获得了这一届的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

    “真美啊!好像仙女一样!”江城痴迷的看着她,感觉自己这辈子真是前所未有的失败。父母早就去世了,而自己却因为那个理想一直没有结婚,如今要死了,身边却一个人都没有。

    “如果有来世,我一定要娶一个像她那么漂亮的老婆!”这是江城最后一个念头。凄凄惨惨戚戚的,一滴湿湿的液体从他的眼角滑落。

    电视中音乐依旧,病房里却再也没有人的呼吸声……

    —————————————————————

    昏沉沉的脑子里飞旋着无数的问题,一张张熟悉却又陌生的面孔,一段段莫名其妙的记忆,不断的在脑中翻腾,却又似浮光掠影一个也抓不到,姜成猛然睁开眼睛,却只觉一阵天混地暗,轻轻合上眼定了定神,感到那阵眩晕渐渐过去,这才小心的睁开双眼。

    自己这是在哪?

    这念头一起,一个个零碎的记忆就如潮水般纷至沓来,姜成的脑袋里忽然记起了很多东西,或许不该说是记起,而应该是这些记忆本来就存在他的脑袋里。

    下意识的从床上坐起身来,脑子里的记忆还是乱糟糟的,一会儿是曾经的江城,一会儿又是现在的姜成。站在洗漱间里的男孩看着镜子中自己清俊的脸庞,心里却有种熟悉有陌生的感觉。江城的记忆告诉自己,自己应该已经死了,但却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好似只是做了一个梦,一觉醒来就变成了镜子中的男孩。两种截然不同的记忆在他脑中交织,甚至让他心里不是冒出这样的念头,自己到底是谁?

    冰凉的冷水让江城的头脑清醒了许多,床头闹钟的指针明确的告诉他现在是2001年,这里是中国上海,自己叫姜成。

    江城?姜成?

    是庄周还是蝴蝶?是原来的我还是现在的姜成?他已经完全糊涂了,似乎即是又是,似乎既不是也不是,或者说已经是两者合一,成就了一个全新的姜成了吧。

    “江城就是姜成,姜成就是姜成。”至今仍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死而复生,出现在这里的江城在房间里来回重复这几句话。

    前世的自己过了失败的一生,没想到上帝却又和他开了这么一个玩笑,让他重生到了2001年。这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年代,而自己又已是“满腹经纶”,只要让自己逮到了机会,必定能一飞冲天。

    江城占据的这具身体的主人叫做姜成,在融合之前的记忆后,江城终于明白自己的境遇。姜成出身于一个富裕的中国家庭里,父亲姜德均是一家出版社的总编辑,是一个有名的大才子;母亲高琳兰来头不小,是一个台湾人,娘家在台湾颇有势力,当年还是大小姐的母亲来大陆旅游,认识了父亲,被父亲的才华所倾倒,不顾家人的阻拦嫁到了大陆,目前自己开一家书店,规模也是不小。姜成自己也很了不起,从小就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家里证书是得了一把一把的,十七岁就完成高中学业。

    可能是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一个明星梦,一直都是乖孩子的姜成,违背了学校、老师及亲友的期望,自己做决定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被录取,将要攻读表演系。好在姜成的父母很开明,在这点上完全依照孩子的意愿。

    上海戏剧学院,那可是国内数一数二的高等艺术院校,为国内娱乐界培养了大量的影视人才。进入这样一所大学,就意味着他将来必然会接触到很多后世纵横国内娱乐界的大人物,这突如其来的幸福,让前世郁郁不得志的江城眼中迷茫的神色渐渐隐去,却而代之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坚定。他对着洗漱间镜子中的自己说了一句让人莫名其妙的话:“从今天起,我是姜成!”

    漫长的假期从六月下旬就开始,姜成的父母并没有发现自己儿子的异常,或许是由于融合了之前的记忆,姜成对自己的父母并没有任何的陌生感,反倒是母亲絮絮叨叨的关怀让姜成感受到了前世淡漠的亲情。原本姜成考上了上海戏剧学院,全家人决定利用这个难得的假期到海南度假。但姜成却拒绝了这个提议,他想了一大堆理由,好不容易说服父母让他一人留在家中。

    在机场和父母挥手告别之后,姜成就一头钻进了自己的书房。他的想法很简单,他几乎能够完整的背诵2000年之后每一年中国、美国的优秀影片和电视剧的台词剧本,所以他要在它们原创作者之前把那些剧本写出来,为自己创造财富。

    他首先把目标定在了2009年上映的台湾偶像剧《下一站,幸福》。之所以选择青春偶像剧,是因为他考虑了自己目前的年纪,毕竟他现在不过是一个刚高中毕业的17岁少年,如果创作那些意义深刻的恐引起有心人的怀疑。

    况且单集最高收视率高达8.23的《下一站,幸福》,在台湾历史偶像剧中最高收视率第二位,仅次于《命中注定我爱你》。

    更难能可贵的是,在这部电视剧中,抛却以往偶像剧中男女不断痴缠,爱的死去活来的传统路线,而是把每一处感动放进了女主角点点滴滴的生活当中。

    从最开始介绍小暮橙的悲惨身世开始,剧情就环环紧扣,以一个单纯,善良又坚强的女孩为视角,像观众展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或许是因为导演也是女性,在整剧在镜头感的把握上极尽细腻,把每一个感人的镜头都发挥的淋漓尽致。而编剧功力也是超强,台词上耐人寻味,细节承上启下也足够微妙,剧情逻辑不俗套,处处都有着一种难言的感动。

    在这部剧中还有一个很大的亮点,该剧的OST(电影原声带)非常精彩,每当【亲人】略带伤感的旋律响起,听着“不要吻我,只要抱着我,不要爱我,做我的亲人…”的时候,感动就像一股细雨般点点渗入到观众的心中。

    刚出道的编剧用它来打名气,是再好不过了。

    姜家因为富裕,电脑这种从前的高级货是一直就有的,现在更是家里人手一台,而且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每台电脑都配备了打印机。这样的条件,让姜成大呼幸运。

    熟练的打开电脑,看到那久违的windows98系统,姜成脸上露出了笑容。不过现在的office软件却不是自己熟悉的office2003,而是office2000,虽然在技术上有所欠缺,不过影响不大。切换出万能五笔,姜成十指飞快的在键盘上敲打着。前世作为一个优秀的编剧(尽管不是很成功),手打速度是十分重要的,姜成前世的最高纪录是一分钟156个字,算得上是一流。

    花了五天时间,姜成完成了《下一站,幸福》的创作,接着他把这部电视剧前八集的剧本寄到了上海唐人影视公司。

    中国娱乐圈有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影视资源几乎都被几个大公司垄断了,所有人都得按照他们的规则做事,不然就会遭到封杀,这也是姜成前世没有在国内发展的原因。而在这种形势下,上海唐人影视公司依然能发展的有声有色,不能不说其总裁蔡艺侬是个十分聪明的人。

    因为唐人影视发展之初就没有走独立制片的道路,事实上,它一直扮演的是一个娱乐发展平台的角色。唐人提供剧本、资金、影视基地,接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新加坡等地的优秀演员前来加盟演艺,走联合制片的道路,获利后按合同分账。这样一来,如果有人想抵制它,就会同时得罪更多的人,那些演员背后的公司就是唐人天然的盟友。

    虽然相对来说获利少,但是这样发展将会极为稳定。因为唐人本身起步晚,底子薄,所以就得靠这种手段慢慢壮大自己。

    趋于对唐人的欣赏,姜成选择把剧本寄给它。当然,也有离得近的原因。

    将剧本寄出后,就是等消息了。姜成并没有闲下来,而是打算再写一本书。

第二章 《明朝那些事儿》

    姜成的父亲姜德均是一个很传统的人,或者是工作的原因(出版社总编辑),总是以传统文人、学者身份自居,因此身上免不了有一些传统老旧的思想。当初姜成报考上海戏剧学院的时候,虽然最后姜德均点头答应了,可一直还是有些微词。

    姜德均总想让姜成把自己所谓的传统文化、思想传承下去,因此一直想让他以后从事文学类专业,比如历史、文字研究什么的,可没想到姜成最后选择了演艺专业,想以后当一个演员。

    演员,在古代就是戏子,是下九流的行业。尽管现在早就不是了,演员也属于艺术家的范畴,不过姜父还是有些难以接受。

    以前的姜成总想做点什么,向姜父证明,即使自己以后当了演员,也不会忘记我华夏文明传承下来的文化、传统、思想,而且还会努力的发扬他们。

    聪明的姜成想到了写书,如果能写出一本能让姜德均这个大才子也承认的书,想必他也不会再有异议了。

    遗憾的是,尽管姜成很聪明,尽管他从小学习成绩优秀,尽管他因为父亲从事书籍出版编辑工作、从小耳目共染,非常喜爱文学,在写作上也很在行,但想要出一本书还是太难了。毕竟,写书不但要有文笔,还要有长时间积累的功底、素材,最重要的是要编好一个故事,而想写好一个故事,没有一定的经历是不行的。

    所以,原来的姜成一直有这个想法,可惜却一直未能实现。

    不过现在就没问题了,现在的姜成有着江城一辈子的记忆、经历和经验。不提这么长时间的深厚积累,而江城本身就是一个编剧,正是编故事的能手,而且在他的记忆里还有着大量未来十几年各国红极一时的优秀畅销书,随便拿出一本来都可以让姜德均无话可说。

    不过考虑到自身目前的年龄、身份,姜成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把未来那部红遍大江南北的历史著作《明朝那些事儿》剽窃出来。

    在以前,一提到历史,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历史教科书上那些死板的记载,除了研究历史的人,没有人会特意的去查阅历史书。除了因为自己用不着,就是那些历史书实在是不好看!

    而《明朝那些事儿》的出现,却打破了以前的那些常规,让人们第一次发觉历史还可以这么写。

    虽然一样是说史,但本书的作者当年明月用的笔法,却不是以往那些史书笔法。而是一种充满了活力和生气,字字都欲跃然而出的鲜灵笔法。在他UU小说,人物不再是一个刻板的名字和符号,而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那些事件更是跌宕起伏,叫人读来欲罢不能。权谋之术、战争之策、诡计之术大饱人胃口。

    就像本书开篇的话一样:历史应该可以写的好看。

    身为编剧的姜成知道,一本好书的成功之处就在于读者在读它的时候会产生强烈的代入感。如果有了代入感,读者就会在不知不觉间陷入书中的世界,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而相反,若是没有代入感,读者也就不会有兴趣再去研读那本书。

    无疑,以前的那些死板的历史书给不了任何人代入感,尤其现代人对古文的研究越来越少,现实生活中有不需要,懂历史的人越来越少。

    而《明朝那些事儿》却不一样,作者当年明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将那些历史事件像讲故事一样叙述出来,期间给与那些历史人物更多的人性,让那些历史人物的性格更加丰满,犹如一个个活在身边的人一样有血有肉。读者这时才发现,原来历史上的那些帝皇、那些王侯将相同样是普通人,同样有着喜怒哀乐,同样有着这样那样的烦恼忧愁。仿佛穿越了时空,读者感到了强烈的共鸣,那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仿佛近在眼前一样触手可及。

    此书成功的将历史草根化,从此历史不再是一个常人遥不可及的字眼,而是所有人都能接触到的事物。

    所以,将这本书写出来,不但可以应付姜父的牢骚,还能间接打响自己的名声,一举两得,尤其是自己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名声了,何乐不为?

    越想越兴奋,姜成马上行动起来。

    首先,找来大量有关明史的书,毕竟是前世的东西,姜成对这本书的记忆只是它的大概以及它的语言风格,还有一些经典的语句。而且姜成也不打算完全照搬当年明月的著作,其中还想写一些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真正属于自己的东西才是自己以后立足的根本。

    好在是书香门第,别的没有,书是一堆一堆的,而历史书也有好多,其中有不少都是写明史的。

    找齐了书籍,姜成再次打开了台式机,点开word,切换到万能五笔,再次打起字来。

    首先输入的是个硕大的标题——明朝那些事儿,接着在标题下面那句著名的话:【历史应该可以写的好看】,然后署名“当年明月”。

    紧接着就是第一部《洪武大帝》的正文了,随着传奇皇帝朱重八的故事慢慢展开,这本书也开始一点一点的成型……

    ※※

    横店影视城,上海唐人影视公司下榻的酒店,总裁蔡艺侬缓缓靠在办公椅上,慢慢舒了一口气。

    最近唐人正忙于制作《杨门女将》,剧组大小事务、公司的事务,她全要操心,事必躬亲,真的是忙坏了。

    身为公司总裁,本不用如此劳累,可惜唐人公司如今不过组建三年,起步太晚,目前公司里的人还太少,能用得上就更少了。身为总裁的蔡艺侬只好身兼数职,将公司慢慢撑起来。

    还在唐人公司虽然组建晚,可这几年来却出了几部热播的作品,像《苏州二公差》、《绝代双骄》、《天地传说之鱼美人》、《天地传说之宝莲灯》,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现在正在拍摄制作的《杨门女将》汇聚了两岸三地大量的优秀演员和影视制作人,而且制作精良,可以预料到以后出版一定会热播,到时上海唐人影视公司的名气将彻底打响,正式在娱乐圈立足,到时上海唐人影视公司的将迎来一个蓬勃的发展期,她也就不会那么累了。

    不过正因为《杨门女将》十分重要,出不得一点差池。所以唐人公司上下现在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一切都围绕着这部戏打转,确保这部戏制作的精益求精。蔡艺侬现在天天都要片场视察,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亲自过问。有时她也觉得是不是有些太过紧张了,不过一想到这部戏事关唐人影视以后的发展,由不得她不紧张。

    这时,蔡艺侬的手机忽然响了起来,蔡艺侬微一皱眉,拿起手机一看,是项目部的徐奕明,这么晚了,也不知有什么事?

    接听电话,就听见徐奕明兴奋地说道:“K姐,你现在忙吗?”

    蔡艺侬又是微皱眉头,这怎么了,一惊一乍的,说道:“不忙,出什么事了?”

    “不忙?太好了!K姐,你现在赶紧打开电脑,我今天发现了一个好剧本,已经发到你电脑里了,您赶紧看一下!很不错!”徐奕明连忙急切地说道。

    徐奕明是公司项目部总监,负责塞选剧本,从业多年,眼光独到,既然他说是好剧本了,一定很不错。

    公司现在正缺乏好的影视项目,若是真的不错,正好明年立项制作。

    打开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连好网,点开公司内部共享文件里面的剧本文件夹,正有一个新的剧本文件。

    “下一站,幸福?名字起的到还不错。”蔡艺侬自言自语道,“就是不知内容怎么样?”

    【有些人的人生,是直达车。】

    【有些人却是慢车,中间总要经过许多站,经历许多人。】

    【有人总是下错站,坐过头,不是错失了窗外风景,就是错过了身旁的人。】

    【没有人知道,能陪自己坐到终点站的人,究竟会是谁。】

    【相爱的人,真的就能一路到达人生的终点站吗?】

    蔡艺侬很快就被企划案的大纲吸引住了,眼神中流露出几丝凝重与光彩,反复阅读几遍企划案后,又立刻拿起接下来的剧本仔细阅读起来。直到八集剧本全部看完后,蔡艺侬才意犹未尽的将眼睛移开电脑屏幕。

    揉了揉太阳穴,缓解一下微微有些发胀的脑袋,蔡艺侬又是自语道:“有多久没有这样看剧本了?”

    从业多年,经手的剧本不计其数,好坏一眼就能看出来。蔡艺侬可以肯定这个剧本很好,有大卖的潜质。

    拿起手机,拨给徐奕明。

    “怎么样?K姐。”徐奕明知道蔡艺侬一定已经读完剧本,连忙问道。

    蔡艺侬一边看着电脑屏幕,一边对徐奕明沉声道:“这个剧本是谁写的?”

    “是前两天有人寄到咱们公司的,被下面人发现后送到我这里的。我看不错,马上联系你了。”

    “速度联系这个作者,我们一定要拿下这个剧本,明年公司业务就全靠它了。”

    “那这部戏……?”蔡艺侬知道他的意思,拍板道:“你马上通知策划部的,就此立案,等剧本拿下来后,马上开始前期准备。这部戏你挂名做个监制,负责一部分事宜。”

    “好嘞,K姐!”徐奕明兴奋道,“你就放心吧。”

    “对了,”蔡艺侬想了想又说道,“你联系完这个作者,把他约出来,我明天就回上海,我想见见他。”

    “知道了,K姐。”

    两人又说了几句,便结束了通话。那边徐奕明兴冲冲地去准备了,这边蔡艺侬又把《下一站,幸福》的剧本点开,重新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喃喃自语道:“希望这回又能挖掘出一个人才。”

第三章 初见K姐

    “呼——”

    打完最后一个句号,姜成放松了身体,缓缓出了一口气,今天的计划完成了。

    《明朝那些事儿》全书大概有一百五十多万字,按照江城以前做编剧时的习惯,每分钟平均120个字,全天工作十个小时以上,一天就能打十万字左右,这本书有两周时间就能搞定。

    不过重生后,姜成非常爱惜自己的身体,上辈子已经英年早逝一回了,这辈子可不想再来一回。所以每天规定自己最多打字不超过八个小时,而且每小时过完还要活动一会儿,不至于让身体劳累。

    以这样的速度,每天也就能打四五万字左右,五天下来,今天刚好完成了二十万字,预计一个月后可以全部完成。

    虽然有点慢,不过慢工出细活,期间姜成根据查阅的各类有关历史书,不但把本书写的尽善尽美,还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姜成大胆地加入了很多自己的见解,旁征博引,借古讽今。诙谐幽默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情节,有时姜成自己写着写着还会不由自主地笑出来。现在姜成可以自豪地宣布:这本书绝对不比记忆中原版的那部差,甚至有的部分还会超越。

    “也不知道投的那部剧本怎么样了?被人发现没?”姜成晃动着微微发酸的脖子,自言自语道,“算了,不用想了!还不到一星期,哪有这么快?”

    就在疲惫了一天的姜成正准备换换衣服洗个澡的时候,放在桌子上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姜成的手机是暑假新买的,除了父母亲戚,少有人知道这个号码。最近父母也不来电话,话说姜成的手机可是有段时间没响过了,姜成疑惑的拿出手机一看,发现是一个陌生的号码。

    “喂,你好。”

    “你好,请问是【下一站,幸福】的作者,姜成先生么?我是上海唐人影视公司的项目总监,我叫徐奕明。”

    接到上海唐人影视公司的电话,姜成首先是一愣,他怎么也没想到剧本刚刚投出去一周不到的时间就收到了来信,接下来就被一股巨大的幸福感包围,自己刚刚还在念叨,没想到这就来信了!

    “我就是,剧本你们还满意么?”姜成努力平复了下心境,让声音听起来不那么激动。

    “当然,前几集的剧本相当精彩,企划案我也认真读过了,非常不错,许多想法都很奇特,我们公司非常希望您能把这个剧本交给我们来拍摄。”电话里徐奕明的声音听起来非常激动,完全没谈判应该有的架势和平静,话语间充满了对该剧本的渴望。当然,这也不需要谈判,K姐都发话了“全力拿下这个剧本”,只要不是太过离谱的要求,随他提。

    “看来唐人公司非常看好这个剧本。”

    姜成心中大定,也不用装腔了,对着电话说道:“当然,我将剧本投给你们唐人公司就是希望你们能将它拍摄成一部好的电视剧。只是不知你们公司想怎么运作这部剧?”

    “公司策划部已经就此立案,等剧本全部到手后,马上开始前期准备,如选角、器材道具准备等。预计下半年就可以开拍,明年就能播出。”徐奕明缓缓说出唐人公司的计划。

    姜成心中大惊,没想到上海唐人影视公司居然有如此魄力,不但轻易采纳新人编剧作品,还迅速作出回应,就此立案拍摄,真是有够疯狂!

    难怪后世唐人公司能发展的那么迅速,那么红火。公司上层魄力十足,整个公司运转如此快速,毫不拖泥带水,想不发展起来也难。

    心中已经有了主意,姜成又问道:“那不知这个剧本你们打算怎么买呢?”

    徐奕明回答道:“电话里说不清楚,不如这样,我们明天约个时间见一面,届时再好好讨论下关于剧本的问题。不知姜先生什么时候有空?”

    “那就明天下午吧,地方你们定,我随便。”姜成想到明天上午再准备一下,便把见面时间安排到了下午。

    这头刚刚挂了电话的徐奕明,连忙又给蔡艺侬打了过去,蔡艺侬听他汇报完详细谈话过程,又了解到这个作者非常年轻。蔡艺侬想了想道:“把见面地点安排到外滩星巴克咖啡店,明天你不用去了,我亲自去见一见这个作者。”

    非常年轻,也就二十岁左右,却能写出这么好的剧本,一时间,蔡艺侬对这位未曾谋面的年轻作者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次日一早,姜成早早起来,运动锻炼了一下身体,吃过早饭后又在电脑前奋斗了两个多小时,打出了两万字。仔细又修改了一番,定稿。

    中午前,又洗了一遍澡,换了一套新衣服,便乘车赶往外滩。

    来到星巴克咖啡店时,已经下午两点多了,不过定好的见面时间是两点半,姜成还来早了。

    来到指定位置,姜成随便叫了一杯加奶雀巢咖啡,坐在座位上,一边喝着咖啡一边等待唐人影视集团来人。

    不一会儿,一个二十**岁,颇为漂亮,一身职业装的女人当先走了进来,看见姜成,顿了一下,向着他走了过来。那位女人身后还有一个二十四五的女人,一样的职业装,也很漂亮,不过一看就是跟班助理的角色。

    两人走进,后面那位助理当先开口:“请问,你是姜成先生吗?”

    姜成放下咖啡,站起身来,微笑道:“没错,我就是。”

    当头的女人眼中闪过一丝惊讶,想是没想到姜成居然如此年轻。

    其实姜成心中也很惊讶,没想到唐人影视集团来的人不是一直与他通电话的那个男人,而是这两位女士。看着当头这位女士身上隐隐流漏出的强大气场,一看就是身居高位的人,难道她就是……

    没等姜成仔细思索,那位助理便当先介绍道:“你好,姜先生,这是我们唐人影视集团总裁,蔡艺侬,蔡总。我是她的助理,米兰。”

    蔡艺侬微笑着伸出手,说道:“你好,姜先生。”

    与她轻握了一下手,姜成也微笑道:“你好,蔡总,久仰大名了。未想今日一见,蔡总居然这么年轻漂亮,当真名不虚传。”

    “呵呵,虚名而已。叫我K姐好了,坐下说吧。”蔡艺侬轻笑一声,眉宇间也露出一丝笑意。女人总是喜欢别人夸奖自己年轻漂亮,即使是女强人也不例外。

    “好的,K姐。”以前听说过蔡艺侬这个外号,好像行里人都这么称呼她,姜成也不愿总是“蔡总、蔡总”的叫着,当下便恭恭敬敬的叫了一声。

    旁边米兰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姜成不知道,不代表米兰也是什么都不知道。她可是知道她们蔡总虽然看上去很好相处的样子,但是她可是在二十多岁就组建了中影集团的女强人,之后又组建了现在堪称娱乐圈崛起最快之一的唐人影视集团的人啊,除非是她亲近的人或者她看的上眼的人,否则是不可能让他称呼为K姐的,这个小子走狗屎运了。不过看到姜成那如此年轻的脸庞且一脸淡然的样子,她似乎有些明白了蔡艺浓为何对他高看一眼了。

    三人重新坐下后,姜成先开口道:“来得早了点,就先点了杯咖啡,不知K姐喜欢喝点什么?”

    蔡艺侬说道:“我来杯黑咖啡就好。”

    姜成叫来服务员,又点了两杯黑咖啡。

    咖啡上来后,蔡艺侬端起杯子,优雅的喝了一口苦涩的黑咖啡。望着姜成那张有些过度年轻的脸,蔡艺侬不禁问道:“姜先生,今年多大了?”

    姜成不敢懈怠,认真的答道:“十七,四月份刚过完生日。K姐,不用叫我姜先生,叫我小姜就好。”

    “哦,居然这么年轻!”没想到姜成居然还不到十八岁,蔡艺侬又问道:“那小姜你现在还在上高中?”

    “不,已经高中毕业了,下半年就要上大学了。”姜成淡然地回答道。

    又吃了一惊,蔡艺侬不禁感叹:“小姜,真是天才啊!是什么大学?本地的还是外地的?”

    “本地的,上海影视学院,表演系。”

    “哦。”蔡艺侬有点惊喜,未想到这小子以后想当明星,当下调笑道:“这么说,小姜以后也是圈里的人了。凭你的才华,以后一定大红大紫,到时可要多关照关照K姐啊!”

    “是啊,不过现在还需要K姐先照顾照顾啊!”姜成顺杆往上爬,也说笑了一句。

    “只是不知小姜为什么会选择表演系,要知道,你这个剧本写得很好,完全可以往编剧发展的。”蔡艺侬又问了一句。

    “因为比较编剧和表演,我还是更喜欢表演多一点,而且两者似乎并不冲突,表演之余也可以写剧本嘛!”姜成回答道,接着有些开玩笑的说,“而且,我自认长得还不赖,应该能当个小明星的。”

    蔡艺侬却没有笑,而是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这小子还真有这个本钱。

    说真的,姜成这辈子长得真的不赖,183cm的身高,匀称的身材,白皙的皮肤,俊朗的面容,优秀的谈吐,完全有成为明星的潜力。尤其是已经考入了上海影视学院,想来演技有很大潜力。想到这,蔡艺侬不禁有点动心。

    不过,心中还有点隐微的疑问。

    当即,对姜成正色道:“小姜,不知你对你自己这个剧本怎么看?你创作剧本的初衷是什么?你对这部剧是如何定位的?”

    听着蔡艺侬认真的话语,姜成知道正事来了。同时也是隐晦的考察,毕竟自己太年轻了,又写出一个如此优秀的剧本,实在让人不敢信任。

    不过自己早就准备好了,怎么考都不怕,相信只要过了这一关,这剧本就没问题了。

    当即,对着蔡艺侬和米兰,姜成缓缓说出自己的创作初衷、想法和思路,对着两人夸夸其谈了起来。

第四章 敲定合同

    “我最开始,只是想创造一个很不寻常的女性角色,也就是剧本中的慕橙,一个天性善良透明的女孩,是这个世上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的国宝级的纯情派。她不常掉泪,她水晶般的眼泪,具有扫净苦痛和恶欲的能力。她懂得并期真正的爱情,面对任何困难从不气馁,热情、正义、坚强、乐观,可以将任何遗憾与感伤隐藏在平静的笑容背后。

    可是剧本写着写着,我却想到了更多。

    什么是幸福?对不同的人来说,幸福的含义都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幸福是生命中最美好的东西。

    有些人的人生,是直达车。

    有些人却是慢车,中间总要经过许多站,经历许多人。

    有人总是下错站,坐过头,不是错失了窗外风景,就是错过了身旁的人。

    没有人知道,能陪自己坐到终点站的人,究竟会是谁。

    相爱的人,真的就能一路到达人生的终点站吗?

    幸福,又在哪一站呢?

    慕橙,一个不知道自己会在哪一站下车,也不敢任意在车上睡着的女孩;

    光晞,却是一个只能坐上由司机专车接送到目的地,无法决定自己人生方向的人。

    两个人,都不知自己的幸福会在哪一站,所以都互相珍惜。可惜,现实的无奈,让两人之间的爱情产生诸多波折,也让两人追求幸福的路越来越长。但最终,所有人都会到达属于自己的幸福终点站。而期间的过程,正是我想描绘的有关幸福的故事……”

    望着对面夸夸而谈的姜成,蔡艺侬虽然面上没什么表情,但心中却是感叹:这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不但用精简的语言将剧本剖析得淋漓尽致,还引申出了更多的话题,进而表达出了更多的主题意义。很多东西,蔡艺侬已经看了几遍剧本也没看出来,直到听姜成这么一说,才恍然大悟,想起那些遗漏的片段,才明白那些东西所要表达的意义。

    这是一部偶像剧,蔡艺侬刚看的时候就知道了。虽然大陆偶像剧的概念才随着《流星花园》的热播变得明确起来,但有着多年两岸三地工作经验的蔡艺侬,早就明白了偶像剧的涵义。

    偶像剧,又称青春偶像剧。是指集数不多(一般30集以内)、大量采用面貌俊美的演员、符合社会流行的造型服饰、适合年轻人的偶像艺人、以细腻爱情戏为主、主要场景为现代的时装电视剧、以青少年为主要收视对象的剧种。偶像剧与稍早流行于电视的“肥皂剧”或其他“时装剧”最大不同的是,该剧种最先强调的并非剧本的张力,也不是演员的演技表现,而是演员的外表(年轻演员)。

    不过这部剧却不同于蔡艺侬印象中的那些偶像剧,完全抛却那些偶像剧中男女不断痴缠,爱的死去活来的传统路线,而是把每一处感动放进了女主角点点滴滴的生活当中。从最开始介绍小暮橙的悲惨身世开始,剧情就环环紧扣,以一个单纯,善良又坚强的女孩为视角,像观众展现了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编剧功力超强,台词上耐人寻味,细节承上启下也足够微妙,剧情逻辑不俗套,处处都有着一种难言的感动。

    看到剧本的时候,蔡艺侬就知道这部剧一定会大火,所以要求公司全力拿下这个剧本,甚至不惜自己亲自来接见这个作者。不过见到姜成本人,蔡艺侬不禁有些疑虑,因为姜成太年轻了,不足让人信服剧本是他写的。

    不过到了现在,蔡艺侬已经可以肯定,眼前这个年轻人就是这剧本的作者,不然不可能有如此深刻的见解,不过心中还是有点疑惑。

    听完姜成讲解完剧本,她不由说道:“小姜,你对剧本的把握非常好,可以看出,这个剧本倾注了你的心血!我只能说,你真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

    姜成有些羞涩一笑:“您过奖了!K姐。”

    “不!这时你应得的赞美!”蔡艺侬严肃地说道,“不过,小姜,我还有点疑惑。虽然看剧本的时候,这里面人物生活的地域不是很明确,但仔细观察还是会发现有重的台湾地区的痕迹。小姜,你在台湾生活过吗?”

    “是的。”姜成点点头,“我母亲是台湾人,我8岁以前一直生活在台湾,之后才随父母回到大陆。可以说,那里是我的第二故乡。所以,我在创作剧本的时候,不知不觉间就会加入很多台湾的东西,等写完后才发现自己写出了一个‘四不像’,可是已经没法改了。好在对故事影响不大,呵呵!”

    说着,又开了几句玩笑。

    “哦,原来是这样。难怪呢!”蔡艺侬也是一笑,到此,心中已经没有疑问了。心中一定,便向着助理米兰打了个眼色。

    米兰刚才一直当着旁听,见蔡艺侬打来的眼色,心中会意,便对姜成笑道:“姜先生,聊了这么久,相信您也知道,我们这次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购买您手中【下一站,幸福】的剧本,不知姜先生意下如何?”

    要不是见我这么年轻,恐怕这句话早就说了。姜成心中想到。

    笑了笑说道:“当然了,我将剧本交给唐人,就是希望你们能拍出一部优秀的作品来,不过我的剧本也不可能随便签约的,我根本不知道你们公司准备投入多少资金在这部电视剧中,还有,我每集剧本的收入又能达到多少?”

    “当然,合约都已经拟好了,您先看看。”米兰听姜成这么一说,便从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早就准备好的合约交给姜成。

    【甲方(上海唐人影视公司)全资投拍该剧,保证制作费不低于八百万,其中不含演员出场费和作家的剧本签约费。】

    【甲方(上海唐人影视公司)一次性支付全部稿酬。】

    【保证全剧不低于企划案中的二十一集,每集剧本价格基础为一万元,但内容必须能拍满六十分钟以上。收视成绩优秀另有奖励。】

    【如该剧获奖,事后将奖励乙方(姜成)奖金二十万。】

    【等等……】

    姜成看着手中的合同,心里也感慨不已,唐人果然魄力十足,如此优厚的合同,相信是个人都无法拒绝。

    “合同我看过了,对于我这个新人作家来说已经非常优厚了,我很满意。”姜成放下手中的合同,满意的对蔡艺侬和米兰说道。

    蔡艺侬优雅一笑:“小姜,既然没有异议,那我们现在就签约吧。”

    “好的,K姐。”

    点了点头,双方当下便签订了合同。之后,姜成从随身带的书包里拿出打印好的后十三集剧本交给两人,双方皆大欢喜。

    签完合同后,双方距离无疑又拉近了一步。双方又笑聊了几句,蔡艺侬喝了一口咖啡,又对姜成说道:“小姜,我们的拍摄计划你也看了,对于这部戏,你还有什么建议吗?”

    姜成想了想,正色道:“K姐,这部戏着重于人物的塑造,所以演员一定要选好。而且不能与其他偶像剧一样,只重外表不重演技。这部戏男女主角还是需要一定演技的,尤其是女主角,暮橙是一个清纯、善良的孩子,处处透露着坚强和纯真,这需要一个长相清秀且演技过得去的演员。”

    蔡艺侬点了点头,偶像剧就是这样,演员选得好就成功了一半,要是选不好就全完了,尤其还是这样一部特殊的偶像剧,对演员的要求更高。想着,蔡艺侬问道:“那小姜你心中有什么人选吗?”

    姜成想了想,对蔡艺侬说道:“K姐,其实你们公司的艺人孙莉就不错,长相秀丽,演技也不错,正合适。”

    蔡艺侬有点为难道:“可是下半年孙莉还要忙于拍摄《杨门女将》,档期挪不开啊!”

    “这样啊。”姜成有点头疼,忽然又想到一个人,“K姐,你看过《流星花园》吗?”

    “看过啊。”点了点头,忽然明白姜成指的是什么,“小姜,你是说……徐熙媛?”

    姜成点点头,“是的,她的杉菜塑造的很好,同样是个性格坚强的女孩,与慕橙有共通之处,相信她能胜任。”

    尽管姜成心中并不是很喜欢大S,但现在她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了然的点头,蔡艺侬又问道:“那男主角呢?”

    “男主角任光晞因为童年的阴影,眼中的世界是虚伪而卑劣,所以在性格气质上有点偏冷,因此那些长相阳光,好似邻家大男孩的演员就不行了。最好是那种板起脸来很冷酷,可一笑就显得亲切的人。我看霍建华不错,K姐你看呢?”

    想了想霍建华,又对比了一下心中任光晞的印象,蔡艺侬感觉很满意。

    不得不说,姜成推荐的这两个人都比较贴近剧本,外形、气质与剧本中男女主角原型很相配。

    又对剧中其他几位角色讨论了一番,看天气不早了,双方便欲结束这场会面。

    看着姜成那张年轻的脸庞,蔡艺侬忽然说了一句:“小姜,你想不想与我们唐人签约?”

    姜成听得心中一动。

第五章 要签约吗?

    “要签约吗?”

    听到这句话,姜成心中无限唏嘘。

    回想起前世刚毕业的那会儿,自己怀揣着梦想,到各大公司去应聘,毛遂自荐,满以为能博得一席之地。可惜,现实是残酷的,没有过人的成绩,没有后台,一介新人,想要在娱乐圈内混出点名堂,无疑是难如登天。

    那时的自己是多么想听到这句话啊!哪怕是很小的一家公司都行啊!

    可是没有。

    直到几年后,自己靠着几部成功的电视剧剧本在业内小有名气之后,才被早已日落西山米高梅聘请。签约的时候,记得自己是泪流满面,觉得自己这么长时间受的苦都值了。那种幸福感,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会懂得的。

    没想到,今世的自己不过牛刀小试,就听到了这句话,还要是以后在娱乐圈内举足轻重的上海唐人影视集团!虽然没有前世那么夸张,但姜成还是感到一阵激动。

    不过冷静下来,姜成觉得还是问清楚点好:“K姐,你是说,你想签我做唐人公司的编剧吗?”

    蔡艺侬摇摇头,正色道:“不,我想签你做我唐人影视集团正式的签约艺人!当然,期间你也可以做编剧。毕竟你有这么好的才华,浪费可惜了!”

    “可我现在才刚考上大学,一点演技都没有。你这就要跟我签约吗?”

    “谁又不是生下来就能当演员的。小姜,你的条件很好,相信只要多加锻炼,以后成名不是难事。尤其是你还能写剧本,而且写的还这么好!这样的才华,相信只要是影视公司都会抢着要的。我也就是占着我们认识早,抢先一步而已!”蔡艺侬笑着说道,“再说了,‘出名要趁早’,难道你还想着等上学或毕业以后再去找影视公司应聘吗?”

    这当然不可能,前世已经因此吃过大亏,今世怎么可能再从蹈覆辙?事实上,姜成的计划就是在几个月内找到一家影视公司签约,只不过没想到现在蔡艺侬就提出来了而已。

    姜成想了想,说道:“K姐,这件事有点仓促,我一时不好做决定。而且这件事也不能我一个人说了算,还得和我父母好好商量商量。不如,让我回去好好考虑考虑。”

    “当然,”蔡艺侬点点头,“你完全可以回去好好考虑考虑,毕竟这是关系到以后的大事。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多考虑考虑我们公司。我们公司虽然现在才刚起步没多久,目前签约艺人也就孙莉一人。但正因为签约艺人少,大量的资源都会花费在这几人身上,所以演戏的机会非常多,只要肯努力、有潜力,一定能出名!”

    姜成点点头,说道:“K姐,你放心吧,我会一定好好考虑!”

    姜成虽然没直接答应,可心中已经偏向签约唐人了。

    这是显而易见的。想在娱乐圈内混,必须要有一个后台,不然就只能像那些群众演员一样,算是游击队,打到哪算哪,可这样能一时却不能一世。除非本身是个天王级别的艺人,拥有极大的知名度,N多的粉丝和强大的人脉,否则的话,背后没有公司没有靠山的日子绝对难过,很难接到戏,就更别说是主角了。因此,想在娱乐圈混的好,转为正规军是非常必要的,虽然可能利益要被公司吞去大半,但是在自己羽翼丰满之前这是必要的,而且公司的人脉关系和资金渠道等各方面都不是个人可以比的,有公司的帮助可以省去大把的精力,绝对是利大于弊的。

    可是现在大陆上公司那么多,还有很多港台、新加坡、欧美的公司,到底该选哪一家?要说内地最有实力的公司是哪家,当然首选华谊兄弟,毕竟人家背后有官方背景,在业内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大公司了。但是姜成第一个就把这个公司排除了,虽然他们是很大的公司,但是行事未免有些霸道。对于这类公司的霸道姜成早有耳闻,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永盛和英皇两家公司,连当红艺人都过的不如意,就更别说姜成这样名不见经传的人了,况且那么大的公司也不见得就看的上自己。

    而且姜成也不喜欢这样屈从的关系,要不然前世也不会远走美国了,虽然过得也不容易,但机会还是要比国内多。

    姜成这方面最欣赏的就是周董,公司小怎么了?公司小就不能出天皇巨星啊?在小公司里成就天王之位才是本事!当然这个过程可能更漫长,路途更艰险,但是姜成却是不怕。他前世已经积累了足够的资本,这一世,只要给他机会,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双方又聊了几句,互留联系方式和联系地址,便结束了这场会面。

    ※※

    回公司的车上,蔡艺侬忽然问米兰:“你对姜成这个人怎么看?”

    米兰想了想,说道:“总的来说还行吧,有才华,长得也不赖,谈吐也很风雅。就是为人有点轻狂。”

    “轻狂?何以见得?”蔡艺侬杳有兴趣的问道。

    “你看,K姐,咱们公司买他的剧本,给的价格很高了,一般的新人总的说几句感谢吧!可他呢?一句感谢不说,好像是我们求着买他的剧本似地!还有,K姐你想跟他签约,是看得起他,虽说可以有时间考虑,但怎么的也得说点好的场面话吧!像‘一定优先考虑你们公司’、‘回去就说服父母’什么的。可看他说什么,‘一定好好考虑’!还考虑什么啊?这么优厚的待遇,对于一个新人来说没有比这更好的了。不就是会写点剧本吗,神气什么啊?!”米兰的语气里满是抱怨,看来很是看不惯姜成面对她们的表现。

    “呵呵!”蔡艺侬笑着摇了摇头,“米兰啊,你只看到了表面。人家毕竟年纪轻轻的,不过是过于自信而已。再说了,人不轻狂枉少年,年轻人嘛,总是有那么一点骄傲。不过姜成可不一样。”

    “他怎么不一样啊?”

    “你没有仔细观察他的眼神,从头到尾,除了我提到签约的时候有过那么一丝激动,其他的时候,一直都是犹如一泓秋水般的平静。小小年纪,居然有如此城府,这不是个简单的人呢!”蔡艺侬微笑着说。

    “哦,这我倒没注意。”

    蔡艺侬笑了笑,没有再说话。事实上,她还有一句话没说:这个年轻人的心很大,即使签约,唐人也只能留得住他一时,留不住一世。他的眼界根本没有局限在这一隅,至于究竟大到什么地方,只有他自己知道。

    不得不说,女人的直觉都很准。

    ※※

    坐公交车赶回了家,姜成一下子瘫在了沙发上。

    “呼——”

    缓缓出了一口气,一边放松身体,一边回想今天与蔡艺侬会面的点点滴滴。

    真是个厉害的女人啊!

    从一开始就想掌控住这次会面,一边观察自己,一边隐晦的表现出对自己的怀疑。好在自己底子够硬,不但打消了她的怀疑,还破坏了她的掌控,使得局面又趋于平衡。本来应该就此结束的,谁知她忽然又提出了签约,差点使得自己方寸大乱。好在多年的养气让自己没有出丑,不过却露出一点自己在意的东西,让她占了一点上风。

    果然不愧是业界知名人士,一个十足的女强人啊!

    不过这些对自己来说并不重要,因为自己最终的目标是要当一名大导演!

    虽说现在只能先从演员做起,不过这并不矛盾。因为即使是科班导演系出身的人,想当导演也不是那么容易的,都得先从导演助理做起,这还得看人家要不要。而一个剧组里,导演助理可以有好多个,很多其实就是打杂的。如果有人脉、干得好,才能升副导演,负责一部分拍片事宜。在副导演上慢慢升,最后博得投资方信任,才能真正做导演。而且还不是电影、电视剧导演,而是MV导演!只有真正有名气了,才能做电影、电视剧导演。

    很多出名的导演都是这么一步步过来的。

    不过,现在姜成选择了另一条路,那就是先以编剧、表演出名,然后再当导演。这样出身的导演其实也有不少,像梅尔-吉普森,那哥们甚至还得了奥斯卡!

    不过现在这些都只是目标,事还得一步步做起。

    现在还有一件是要做,那就是把《明朝那些事儿》发到网上去!

    书想要出版,首先就得有名气。以前的人想要出书,先要把书推荐给出版社,人家看上你的书了,才会给你出书,而且想要销量好还得费劲做宣传。不过现在感谢网络吧!网络使得很多事情变得容易了。后世很多书都是先在网上火了,然后才有实体书出版。而且还是出版社上门来找!

    本来姜成家就是开出版社的,根本不用这么麻烦。不过姜成还是想先把名气打起来,等人们都在谈论《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再告诉姜父自己就是“当年明月”!相信父亲的脸色一定相当精彩!(恶趣味啊!)

    但是又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来了,书发哪儿啊?这时候网络文学才刚刚萌芽,以后最牛的起点现在还不知道在哪呢,而老牌小说网站幻剑貌似还要几个月才成立,现在怎么办?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当然不能了,姜成想起了一个网站——天涯。

    天涯社区是海南天涯在线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下属的一个网络社区,创办于1999年3月,自创立以来,以其开放、包容、充满人文关怀的特色LOGO受到了全球华人网民的推崇,经过十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以论坛、部落、博客为基础交流方式,综合提供个人空间、相册、音乐盒子、分类信息、站内消息、虚拟商店、企业品牌家园等一系列功能服务,并以人文情感为核心的综合性虚拟社区和大型网络社交平台。

    天涯社区成立的时间很早,九九年那会就成立了,而且很早就有人在上面发表小说,2001年4月,也就是两个月前王怡在关天茶舍发表大作《二十世纪之乱臣贼子(一)》,引起众多网友的跟帖,影响极大。也就是说这个时候如果姜成在上面发表《明朝那些事儿》的话,完全不会显得太突兀。

    以2001年的情况而言,网络文学远远没有后来那么发达和丰富,可以说是单调的很,这段时间正好是一段空白期,前面的金庸封笔古龙逝,后面的网络文学还没兴起,这段时间是完全的空白期,这期间虽然也有不错的作品,但是远远不足以引领一个新的潮流,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姜成浏览了一下这个时候的天涯社区,最终把目光锁定在“舞文弄墨”版块。先是用“当年明月”的ID注册了个用户,接着开了一篇帖子,名字就叫《明朝那些事儿》,然后用红色字体打出“历史应该可以写的好看”几个大字,接着直接上传了一万多字的内容。

    忙完这一切,姜成发现已经近十点了。因为累了一天了,姜成没有熬夜,直接就去睡了。

    却没想到,《明朝那些事儿》很快在网上引起了轩然大波!

第六章 火爆!

    李仲白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学生,他平时没事的时候也喜欢逛逛天涯论坛,尤其是“舞文弄墨”那个版块更是他经常光顾的地点,因为时常能见到一些新奇的小说。"www.uu234.com文字阅读新体验"今日他进入论坛时,在“舞文弄墨”这个版块里就发现了一本新的小说。

    李仲白看着“当年明月”这个陌生的ID,好奇心驱使他点开这个不一般的帖子,最显眼的并不是大标题,而是那红艳的小标题:历史应该可以写得好看,再抬头看一下标题,《明朝那些事儿》。

    “哟,有关明朝的啊,看看,看能不能发现一点有趣的东西!”李仲白脑子在运转,手按着鼠标往下拖页,一看到内容,李仲白的眼睛就再也离不开了。用如此老道、通俗、幽默的手法,使历史草根化,将历史还原得清晰深刻、丰满圆润,他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小说。

    “这个当年明月不简单啊,难道这是某个老家伙的马甲?”李仲白暗暗地思考着,他在心中将所有有嫌疑的人都排除了一遍,发现应该没有那个老家伙会做这样的事,要是那群老家伙能写出这样好看的历史,早就联系出版社商量出版的事了。

    “好像北大这么多教授里面,也就孔庆东教授有这样的才情,可孔教授是研究武侠的啊,没听说他对明史也有研究啊!”

    他翻看着下面的评论,看看能从作者和其他人的互动中不能找到一丝信息,毕竟现在的人肉搜索连名词都没出现,想要找到这个马甲的本尊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楼主,更新啊!”

    “好看啊!从来没看过这样的历史!”

    “楼主大才!”

    ……

    几乎清一色的赞誉和催更,《明朝那些事儿》的火爆可见一斑。

    底下还有几个帖子专门就《明朝那些事儿》里面所提到的历史事件进行了讨论分析,有人对书中的观点表示赞同,也有人反对,互相都举了大量的例子意图驳倒对方,但实际上很多例子都在书中提过了。看来,这本书已经在不知不觉间影响了这些人对明史的印象。

    李仲白看着眼热,正巧有个帖子,贴名叫“朱元璋:一个残暴的帝王”,其中举出了很多例子说朱元璋是何等的残暴,所作所为对后世的影响是多么多么的恶劣,其实就是把朱元璋大杀功臣的事件大写特写,完全否定了其对历史的贡献。李仲白平时很喜欢朱元璋这个帝王,看其将朱重八扁的那么不堪,忍不住与其辩论起来,这一辩就好几个钟头。

    一边发帖回帖,李仲白一边在心中说道:“看来,我也被影响了!”

    而“当年明月”自从发了五六章内容之后好像就销声匿迹了,下面跟帖的大部分都是求后续内容,还有几个人大量的刷帖要求更新的。

    有聪明的,看出作者似乎去睡了,就没再等;而有看得实在入迷的,心痒难熬,就一边傻等,一边在论坛上与别人讨论之后的剧情。

    一股有关《明朝那些事儿》的风潮已悄然袭来。

    ※※

    第二天一早,姜成早早起来,登陆天涯论坛,浏览了一下自己的那个帖子,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才不到十个小时的时间,点击量已经破三万了!留言也多达几千条!甚至版主还专门开了一个新帖子就是来更新《明朝那些事儿》,不准发言,置顶,点击量也破一万九,快到二万了!

    这才一个晚上啊!

    后世起点那些个大神的书一晚上下来点击量也就刚刚破万吧,想达到这个地步,那也得有两三天的功夫,那还的是那些真正的大神,书的质量有绝对保障的。

    在这个二十一世纪初的时候,上网的人比起2010年那会差的实在太远了。在明年也就是2002年4月,网友慕容雪村在天涯连载网络小说《成都,今夜请将我遗忘》,阅读量迅速超过20万次,创造了网络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

    20万次就算是奇迹了,何况才不到十个小时的时间,总点击就已经破五万!绝对是非常可怕的数据。

    姜成心情大好,知道自己这一步又要成功了,心情愉悦的他又在帖子里发了一万多字的更新,后面的观众暂时缓解了饥渴,在后面疯狂的顶贴。

    大致浏览了一下下面的回帖,姜成发现有很多人据书中提到的历史事件开展了辩论,很多新奇的观点连他也受益匪浅,看来中国民间果然是卧虎藏龙,能人无数啊!

    姜成很欣喜看到这样的局面,说明他的书真的被人所喜欢,所接受。

    心满意足的下了网,姜成又开始了今天的写作工作,还有一百三十多万字呢!有人爱看,他就越有动力!

    ※※

    就这样,姜成每天稳定的在网上更新一万字左右的内容,而《明朝那些事儿》也以每天五万字左右的速度慢慢成书。

    随着书的情节慢慢扩展,此书也在网上慢慢流传开来,不再局限于天涯论坛,转帖的人到处都是。很多人都养成了稳定的习惯,每天一回家就上网观看新一天的更新。

    渐渐地,这本书流传到了大江南北,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街头巷尾都在讨论。

    开始时,很多家长忽然发现自己的孩子最近经常会问自己一些有关明史的事,可很多东西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孩子们却能讲得头头是道。他们还在纳闷,自己的孩子以前并不喜欢历史的啊!怎么突然之间会对历史这么感兴趣?而且还是明史!

    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孩子们都是在网上看了一本叫《明朝那些事儿》的书,之后便对历史兴趣大增。出于好奇,这些家长也纷纷看了此书。没想到一看便一发不可收拾,他们也爱上了这本书,甚至比他们的孩子还要疯狂!

    闫宇飞便是其中之一。

    人到中年的他没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对一本讲历史的书如此痴迷,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每天下班一回家,他便会打开电脑,观看今天的更新内容,有时还会在家自发地与妻子、孩子讨论书中的内容。他还在天涯论坛注册了一个叫“烟雨沸”的ID,专门与一些人发帖讨论剧情和一些历史事件,有时甚至会因为一些争执与对方辩论的面红耳赤!

    每天一上班,他就问同事“你看过《明朝那些事儿》吗?”。还别说,真让他找到了几个同样喜欢这本书的同事,几个人工作之余就经常聊天。原本不认识或是不太熟的几个人,就这样居然还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家里人都说他最近疯了,他也知道自己最近有点不太正常。不过他自我感觉非常好,这本书好似重新燃起了他的激情,他现在每天都精神奕奕的,干什么事都特别来劲!

    他心中非常感谢这本书,非常感谢那个作者!

    他发誓,等这本书正式出版后,他一定要买一套回来收藏,最好还是作者签名版的。

    至于这本书会不会出版,这点他从来没有怀疑过。

    笑话!这么好的书还不出版,除非那些出版商眼睛都瞎了!

    可惜的是,他到现在还不知这个“当年明月”是谁。

    相信这是网上很多人的疑问。

    这个当年明月也够怪的,每天雷打不动的在天涯上更新一万多字,之后就下线了,别人给他发信息、发帖,他从来不回。没人知道他的信息,不知道他是男是女,年龄几何,姓甚名甚。只是有几个电脑高手,通过追踪到他的IP,知道他是上海人。不过上海那么大,找一个人犹如大海捞针,这让很多闻讯而来的出版商头痛万分。

    李仲白最近也很头痛。自从在网上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他就成了当年明月的粉丝,每天都锲而不舍给偶像发信息,可惜从来没得到过回应。他也不觉得对方没礼貌,实在是每天给当年明月发信息的人太多了,而且人家每天还要写书,哪有那么多功夫理你?

    不过他还是坚持每天发一个问候贴,相信总会得到回应的。

    他还在同学间成立了一个“【明矾】书友会”,都是当年明月的粉丝,大家天天聚在一起,讨论当年明月,讨论《明朝那些事儿》,讨论明史。

    最近北大校园所有人碰面的第一句话都是:“昨天你看了《明朝那些事儿》吗?”似乎都成了“明矾”!

    李仲白还就自己感兴趣的一段明史写了一篇论文,交给了自己的导师,没想到这引起了导师注意,这篇论文也得到了导师的嘉奖!

    听到他说是因为网上最近流传很火的一本书来的灵感,又听他讲了几段《明朝那些事儿》,这个导师也着迷了!家里没有电脑的导师天天缠着李仲白,让他给他讲每天更新的内容,李仲白是苦不堪言。

    您老也不是没钱,干嘛不自己买个电脑,上网自己看啊?再说学校里也不是没有电脑可以上网!

    还好这个导师是个老头,而且口碑一直很好,不然指不定会传出什么风言风语呢!

    最要命的是,虽然很快期末放假了,但李仲白家就在北京,而且这个导师还跟他家很熟!

    李仲白现在真的希望这部书马上出版,好早日解脱“苦海”!

    不过他的这个愿望很快就要实现了,因为姜成的父母从海南旅游回来了。

第七章 姜父姜母的震惊

    姜德均夫妇是被出版社的人给催回来的。{www.uu234.com最快文字章节阅读}

    原因自不用说,当然是我们姜大公子那本小说给闹的。

    前面已经说了,有电脑高手追踪到姜成的IP,发现根据他的上网记录显示他的所在地是上海,这自然引起了上海所有杂志社、出版社的兴奋。

    现在文学界有几个不知道这本小说的啊!

    现在网上最流行、最火的小说!

    目前网络上最热的话题便是——“今天你读《明朝那些事儿》了吗?”

    网络小说的新神话!如今网上阅读人次已过百万的奇迹!

    将天涯论坛服务器差点爆掉的文坛新作!

    ……

    可以说,随着《明朝那些事儿》在网上流传的越来越广,在现实中也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多的出版商、杂志社开始盯上了这本书。现在这本书在他们眼中就是中国的“哈利?波特”,一个十足的金矿!而那个到现在还没露面的作者“当年明月”就是中国的“J?K?罗琳”!

    可惜,那位中国的“J?K?罗琳”实在是太不自觉了,这眼看在网上上传的章节内容都快够出一本书的了,却还不联系出版商。要知道,当年J?K?罗琳写完《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后就开始到处寻找出版商意图出版自己的小说,几经波折方才毛遂自荐成功,出版了第一本小说。

    这位呢?装大爷装上瘾了,这出版商都找上门来了,却还老神在在的躲在暗处不出来。

    这可急坏了各大出版社,眼看此书越来越红火,盗版也开始有了,那位作者还不露面!难道他就心疼吗?这可都是钱啊!

    尤其是上海本地的出版商们,更是着急上火。你说财神爷就在家门口,可就是不进屋,能不闹心吗?

    可你闹心也没招,人不出来,你有什么办法?

    没奈何,那些老总只好一边找人在网上联系那个作者,一边找黑客追踪继续姜成IP,意图找到他的确切地址。

    可惜,他们小看了姜成。毕竟前世在美国呆了这么些年,接触的高科技不少,眼界开阔,这黑客技术也是有一手的。几招防黑客追踪的技术下去,把那一个个黑客在网上耍的团团转,让他们明确地知道了何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这些天下来,除了进一步确定人在上海,一点进展都没有。

    不得不说,姜成这番举动很是杀了那些个平时眼高于顶的国内电脑骇客身上的傲气一把,让他们深刻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此后,中国的骇客技术居然有了进一步发展,间接又带动了中国内地电脑技术的蓬勃发展。几年后,姜成甚至还因此获利了,这是姜成现在没有预料到的。当然这是题外话,暂不详解。

    《南周刊》的老总徐国庆是所有上海出版杂志社老总里最上火的一个。

    原因自然是因为这两年《南周刊》业绩下降的实在厉害,急需找一棵救命稻草,而恰恰这时候《明朝那些事儿》出现了。徐国庆第一眼看到《明朝那些事儿》的时候,就被它吸引了,不过他不是这本书的粉丝,而是他看到了这本书广大的“钱途”!

    这绝对是那种能拯救一个出版社的作品。徐国庆实在是太想得到它了,《南周刊》也实在太需要它了!

    哦,忘了说了,《南周刊》就是姜成的父亲姜德均工作的出版社,原名是南方人出版社。《南周刊》是其旗下最重的一个品牌杂志,九十年代也曾盛行过一段时间,因此取代了出版社的名字,成为其行业代号。不过到了后,《南周刊》业绩下降得厉害,现在已经日落西山了。

    在姜成看来,《南周刊》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思想太老旧了。因为以前《南周刊》主要经营的版块就是纪实报道,跟踪报道国内外当下时事,并请专家学者给出评论。

    这在上个世纪很流行,因为那时民众获得信息的渠道还很少,只有求助于报纸、新闻、杂志;不过到了,随着电脑越来越普及,网络越来越受用于群众,民众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快,这些做纪实报道的纸媒杂志社越来越难做。

    你说人家想知道什么,上网浏览就行,还至于还花钱买你的杂志报纸吗?而且还不能做到最快最新。

    不想上网的话,看新闻联播不就好了,全国这么多的电视台,不够看的吗?至于买你的杂志报纸吗?

    所以,后,随着资源兼并的越来越厉害,这类的中小型杂志社、出版社越来越少,不是被巨头吞并,就是倒闭。不想倒闭的,都转行做了别的。《南周刊》能支持到现在,还多亏了早年在中老年人群中积累的人气。不过现在看来,这些人气早晚有用完的一天。

    所以徐国庆现在很上火,而且随着《明朝那些事儿》在网上的成绩越来越好,他就越上火。更让他上火的是,他的总编辑,姜德均姜大才子居然在这么紧要的关头之下,带着自己的老婆去海南度人生的第二次蜜月去了!

    哦,你说不是去度蜜月,是全家去海南旅游了。那你儿子怎么还在家?

    哦,你说是那小子自己不愿去的,所以你们老两口单独去了。那还不是度蜜月是什么?

    最过分的是,去了快一个月了,还不回来?

    哦,你说你走的时候还没这么多的事,还是老总你见杂志社最近没什么活,批的一个月的长假。那你老板现在心情很不爽,就此宣布,你的假期到此结束,赶快给我回来!

    没奈何,因为老总徐国庆最近内分泌失调的原因,姜爸爸姜妈妈无奈地早早结束了人生第二次蜜月。

    没错,的确是蜜月。

    要说这还是姜成给他们创造的条件。本来姜爸爸姜妈妈还没有这个心思,这次旅游也的确是为全家准备的,可谁知临出发了,姜成却宣布不想不去了!

    难得老两口发现居然有这么长时间独处!这两人的心就活泛了。

    你别看姜爸爸身上虽然带点古时文人的迂腐思想,这古代文人身上的浪漫情怀也是有的,不然当年怎么追的上出身豪门的姜妈妈?

    一时间,姜爸爸才情大发,营造出了极其浪漫的两人世界,惹得姜妈妈也激情萌动,俩个人就沉迷在了海南的青天绿水之间。为了完全营造出两人两人独处的环境,甚至连家里人的电话都屏蔽了,这也是姜成一连几星期都没得到父母电话的原因。

    当得知惹得自己老总内分泌失调,情绪失控的罪因居然是一本现在网上很火的小说的作者。这个作者不知怎么回事,既然在网上上传小说,自然是想要出名,想要出版自己的小说。可现在一本书的内容都快更完了,他还不现身,难道他真就大度到相让所有人白看他的书吗?

    出版商们自然是不信的,他们相信那位作者其实是在“钓鱼”,钓他们中能出价最高的。所以那些出版商们都暗地里把心中的价码提了又提,可就是等不来当年明月的现身。

    姜爸爸姜妈妈对这位作者却没什么好感,尽管在看了《明朝那些事儿》以后,两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是本近年来难得一见的好书,算得上“救市之作”的那种书。

    可这也不能弥补两人的损失,姜爸爸甚至在心中暗暗发誓:不要让我见到那位当年明月,不然我一定要让他好看!

    欣喜的是,两人很快就见到了当年明月,只不过震惊大过了怨愤。

    “什么?你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回到家后,姜爸爸姜妈妈很是被自己发现的这个事实震惊到了,没想到最近网上火的一塌糊涂的《明朝那些事儿》居然就是姜成写的!

    “所以你不跟我们去海南度假,你其实是想留在家里写小说对吗?你从来没告诉过我们你喜欢作家这个职业?”姜爸爸姜德均很是疑惑。

    “是啊,阿成,你以前可不怎么喜欢写东西的?”姜妈妈高琳兰也有些疑惑。

    “之前一直有喜欢,只是怕耽误学业,一直没有告诉你们!”姜成很违心的撒了个谎。

    “那你什么时候对历史感兴趣了?而且还是明史?”姜德均还是有疑问。

    “具体什么时候忘了,只知道是在听了‘崖山以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句话,我便对明朝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此我到处收集资料,想写一本有关明史的书。这还得多亏了老爸你的收藏啊!不然我仅凭我自己,可找不来这么丰富的资料。”说着指了指电脑桌上那一摞厚厚的历史书,其中大部分都是姜德均的藏书。

    现在现实摆在面前,当年明月是自己的儿子,姜德均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不过随即他又高兴起来,毕竟是自己的儿子出息了。看到儿子没有辜负自己的期望,居然写出了一部这么好的书,姜德均倍感欣慰。

    得知姜成一直隐在幕后不出来,就是想等父母回来后再就出版的事好好商量,姜爸爸姜妈妈又是一阵欣慰。当下,就《明朝那些事儿》出版的问题,一家人又展开了讨论。

    “我建议你选择那些大型的出版社,我看人民文学出版社就不错。这些规模大的出版社一般都比较正规,他们都有自己的销售模式以及关系网,但是他们也比较容易客大欺主,利润压得很低,作者一般只能分得码洋的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十二。码洋是指书的定价与印数的乘积,只有知名的作者才能拿到百分之十以上,当然特别畅销的书也行,而一般的作者只能拿百分之八以下。所以你和这些出版社商谈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要把握住他们的底线,否则只能被他们压榨。”姜德均作为行里人,和姜成详细的解说了其中的道道,并给予姜成自己的建议。

    “原来是这样的,那那些小型出版社呢?”姜成点了点头,还好自己家有个熟知内情的人,否则至少得亏损个几百万。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前世的《明朝那些事儿》的销量可是突破千万册,为改革开放以来发行量最大的十五套书之一,为三十年来最畅销之史学读本。

    “当然一些小的出版社就没有多的关系网了,这就导致了他们需要承担更大的风险。这些小型出版社一般把目光投向的都是那些有潜力的新人,新人嘛,一般都没什么经验,一听说自己的书能出版就已经谢天谢地,这时出版社再以救世主的身份高姿态出现,说什么要不是自己出版社的看重,这样的书根本就就没有机会出版之类的话,之后在商讨利润分成,出版社就占据着主动。小型出版社就这样在大型出版社的夹缝中为生的。”

    “难道小型出版社就不会提高利润分成来吸引那些知名作者吗?”

    “不是他们不会,而是他们不敢。要是他们这样做了,那么等待他们的必定是各大出版社的联合打压。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规矩,而某些规矩是不能破的。”

    姜成基本上了解出版业的一些情况,知道作者目前被压榨的厉害,不过他可不那么甘心忍受压榨的人。

    “那老爸,我要是将《明朝那些事儿》交给《南周刊》出版发行,你看怎么样?”姜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姜德均欣慰说道:“作为《南周刊》的总编辑,我自然是希望你能把《明朝那些事儿》交给《南周刊》来出版发行;不过作为你的父亲,我还是要提醒你要好好思虑,毕竟《南周刊》虽然不小,可现在绝对称不上是大出版社,给的利益可能达不到你的心理价位。当然,这些还需要你跟你徐伯伯好好谈谈,不过我估计你徐伯伯最多能给你百分之三十的回报,这还是因为你是熟人的关系,不然最多只有百分之十五。”

    姜成很认真地点了点头,说道:“我知道了,老爸,我打算先跟徐伯伯好好聊聊再做决定。”

第八章 品茗论道(上)

    徐国庆喜欢喝茶,姜德均也喜欢,这可能是老一辈人共同的爱好。|www.uu234.com超速更新文字章节|

    第二日,姜家父子便邀徐国庆到其常喝茶的一间茶楼“静茗轩”,商谈出版《明朝那些些事儿》的事。

    谈事自然不能坐在大堂,三人包了一个小包间,叫两个服务员把一整套茶具和上好的铁观音茶叶拿进包间。两个身材苗条相貌姣好的服务员走了进来,一人手中端着一个茶具摆放到方桌上,另外一人却是捧着一个红泥小火炉,放在方桌旁边的一个圆圆的木墩上,那个红泥小火炉是长形,高六、七寸左右,炉内的炭火已经点燃,小炉还有盖和门,制作的十分精致。

    茶具也很考究,是宜兴紫砂壶,整个壶大约有拳头般大小,呈古铁栗色,四边分布着六个小巧的茶杯,色白如玉,质薄如纸,拿起这东西的时候,如果稍微使大点力气,很容易就能将之捏碎了,所以动作一定要轻。

    红泥小火炉虽然很小,但是火倒是很旺,转瞬之间,水就烧开了,水开之后,一个服务员拎起了小巧的水壶,而另一个服务员马上又放了一个水壶上去,给大家介绍道:“我们茶馆泡茶所用的水,都是取自云龙山上的天然山泉水,苏东坡曾经说过,‘活水还须活火烹’,就是指要用旺火来煮沸壶中的山泉水。”

    水开之后,三人便让她们离开了。却是这种茶楼,除了让服务员帮你泡茶,还可以顾客自己来。当然得是那种茶楼会员,还得被考究过泡茶手艺的,不然人家是不会让你碰那些易碎的茶具的。

    此时,姜德均和徐国庆坐在茶几后,观看着姜成的表演。

    没错,就是姜成在泡茶。

    只见他先是用茶匙取了适量的茶叶放在赏茶盘之中,然后将之端给两人品鉴,还向两人详细的介绍一番铁观音茶,此为鉴茶。待到两人看过之后,姜成却没有把茶叶放入到紫砂壶中,而是提起水壶,用沸水浇空壶,这个行为的目的,是在于为壶体加温,即所谓“温壶”,也叫孟臣淋霖。

    “温壶”过后,姜成用茶匙将茶叶拨入到紫砂壶内,先细再粗后茶梗,这叫做乌龙入宫,然后向壶中注水,水满壶口时停了下来,姜成伸出两指,夹起壶盖刮去了壶口的泡沫,然后盖上壶盖,用开水冲去壶顶产泡沫,动作轻柔优雅,让人看得赏心悦目。

    这个过程叫做淋壶,淋壶的目的一为清洗壶体,二为使壶内外皆热,以利于茶香的发挥。

    此时,满屋已经可以闻到茶香了,不过姜成却直接把紫砂壶中的水全部都倒了出去。这叫洗茶,目的是洗去茶叶表面的浮尘。

    再次向紫砂壶中倒入沸水之后,却又用第一泡茶水烫杯,姜成两根手指转动杯身,此谓“温杯”,自然最后又是倒掉了。

    到第二泡时,姜成单手持壶,循环往各个杯中斟茶,壶口紧挨着茶杯,这个名目叫做关公巡城,目的是为使杯中茶汤浓淡一致,且低斟是为不使香气过多散失,等到壶中茶汤将尽时,将壶中所余斟于每一杯中,这些是全壶茶汤中的精华,应一点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戏称为韩信点兵。

    至此,整套泡茶流程才算是演示完毕。

    整个过程姜成做得有如行云流水,举重若轻,动作娴熟,不疾不徐,一气呵成。所谓“功夫茶需用功夫”,显然姜成在这方面上有极深的造诣。

    “好!阿成的‘功夫茶’手艺又进步了,老姜,你可有个好儿子啊!”看着姜成一整套动作下来,当真是赏心悦目至极,徐国庆不禁向姜德均赞道。

    姜德均只是微微一笑,没有答话,不过看姜成的眼神中充满了自豪。

    这套功夫不是江城上辈子带来的,而是姜成这辈子练得。姜成小时候住在台湾外祖父家里,他外祖父是个茶道大家,姜成几岁大就经常陪着外祖父喝茶了,看的多,也就学会了。

    茶艺乃我国传统文化,深谙君子之道,为姜德均所赞赏。得知姜成学得这一手功夫,姜德均便花了大力气培养他,姜成家里便有好几套产自各地的茶具。姜成也不负重望,十几年苦工下来,这一手功夫茶已颇有大家风范。

    斟好茶后,这第一杯茶姜成敬给了徐国庆,徐国庆也没有客气,大大方方的接过之后,以拇指与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却没有直接饮用,而是先端至鼻尖处闻了闻,尔后才分作三口,慢慢饮入到口中,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不带一丝烟火气息,显是茶道老手。

    “好茶!”喝过之后,徐国庆大赞,“果然是地道的功夫茶!阿成的煮茶冲泡的手艺,比之几年前是大有长进。和你一比,那些个茶艺师可是差了不止一筹!”

    姜成谦逊一笑,“徐伯伯,喝了小侄的功夫茶,心情是不是好多了?是不是就不再生小侄的气了?”

    徐国庆苦笑着摇了摇头:“你小子啊,真是个十足的鬼精灵!唉,谁叫你徐伯伯我是个地道地茶痴呢?这死穴早就被你给掐准了!算了,我不生气了!”

    姜成听罢,会心一笑。

    徐国庆在得知姜成就是那他久寻未果的《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之后,果然暴跳如雷。

    好你个小姜子,你忘了你小时候徐伯伯多疼你了?哪回家里做什么好吃的没有你一份?哦,虽说每次你吃完,徐伯伯总要讨杯茶喝,可的确疼你吧!

    你可倒好,有了怎么大出息也不先告诉你徐伯伯一声,你忘了咱们两家多年交情了?就算不能把出版权交给《南周刊》,可至少能让你徐伯伯知道吧!哦,你想让你父母先知道,所以瞒着所有人,是,你是孝顺了,可你徐伯伯快气出病了!

    告诉你啊,这事没完!

    徐国庆与姜德均是多年老朋友了,《南周刊》其实就是两人共同创办的,只不过徐国庆占大头,而且他善于经营,所以当了老总,而姜德均这个大才子则做了总编辑。

    两家的交情自然没得说的。只不过姜成小时候住在台湾,8岁后才回大陆,自小与父母分离,那时与父母都有隔阂,徐国庆自然不用说了。不过徐国庆对姜成真的是极好,经常邀姜成上其家里做客,做很多好吃的给姜成吃,虽说也有贪图姜成的功夫茶的原因,不过那时感情也是极好。

    只是这几年姜成学业繁重,《南周刊》的业绩不好,双方都在忙着自己的事,走动的少了,这感情不知不觉间有点淡了。而江城附身后也害怕与姜成以前的熟人见面,所以基本不与其他人联系。

    不过重生已经有近一个月时间了,姜成与江城已经完全融合,没有谁做主体,双方交融形成了新的人格,以前所有感情也都继承来了。

    徐国庆是真生气,不过就像他自己说的,姜成早就掐准了徐国庆的死穴,有他这好几年没喝了的功夫茶开道,徐国庆心中就是有再大的气,也得消了。

    “行了,喝了你的茶,气也消了。下面好好谈谈吧!阿成,直说吧,如果把《明朝那些事儿》的出版权交给《南周刊》,你想要多少回报分成?”喝过茶后,徐国庆正色地对姜成说道。

    姜成淡然一笑道:“五五分成。”

    “什么?”不止徐国庆大惊,连姜德均也是一惊,都没想到这小子居然这么敢要。

    徐国庆转头看向姜德均,瞪大眼睛道:“老姜,这是你们家商量好的?”

    看着他好似要吃人的目光,姜德均连连摇头,说道:“别那么看我,我只是把现在的行情告诉了阿成,其他都要他自己做决定。孩子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我们做父母的不应该过多干涉。”

    看来姜德均对姜成最近的表现相当满意,转变很大。

    姜成也说道:“徐伯伯,这的确是我自己的决定,跟我爸没关系。这样的分成方案,你看行吗?”

    徐国庆坚定的摇头:“阿成,你的要求我不可能答应。恕我直言,你提的五五分成简直就是异想天开!而且根本是没有诚意的表现。”

    “那徐伯伯你能够接受的分成是多少呢?”

    “百分之三十,阿成你获得回报最多只能在百分之三十,这还是我看在我们两家多年的交情的份上决定的,要知道那些著名的大家只有百分之十二!所以,阿成,百分之三十的分成绝对是极高的了,要知道贪心不足蛇吞象,能开出像我这样条件优厚的出版社基本没有,其他人最多给你百分之十五!”

    “真的不能商量了?”

    “真的不能。阿成,相信你爸也告诉你一些行业规矩了,我们《南周刊》现在不行了,可比不了那些行业巨头们。要是坏了规矩,是会被其他出版社联手攻击的!要是那样的话,我宁可不要《明朝那些事而》!”徐国庆斩钉截铁的说道。

    姜成听罢摇头一笑。

    见其似乎不想改变主意,徐国庆语重心长的说道:“阿成,虽然你这本的成绩很好,必然会大卖。不过你毕竟是刚入行的新人,这有些规矩是不能破的。相信我,你徐伯伯不会坑你,百分之三十绝对顶天了!不可能有人的分成方案比我出的更高!你就当这第一本书是打名气,以后有了名气地位,再要这样的分成也就行了,现在是真的不行的!”

    姜成知道徐国庆是真的为他好,不过心里还是难以接受。徐国庆不知道,姜成可是清楚,后世的《明朝那些事儿》可是售出了上千万册,创造了几亿元的税后利润!这还是在几年后,图书行业受到网络影响较大的情况下。

    这差个百分之二十可就是几千万啊!虽然姜成心中其实并不贪图这些钱,可是为了心中以后的那个大计划,这些钱他是不能放过的。

    姜成想了想,对徐国庆说道:“徐伯伯,我知道你是为我好,不过我实在不想放弃那个分成方案。”

    徐国庆叹道:“你这孩子真倔,那我们没什么好谈的了。”

    “等等,徐伯伯,你先听我说完。”姜成连忙说道,“我这还有一个分成方案,你先听听如何?”

    “哦?那你说来听听。”

    姜成深吸一口气,说道:“这个方案,《明朝那些事儿》的回报分成我只要百分之二十。”

    “真的?”徐国庆心中一喜,连忙问道。

    姜德均脸上闪过一丝诧异,不过他知道姜成肯定还有下文,就没做声。

    果然,只听姜成说道:“真的,徐伯伯,回报分成我只要百分之二十。不过,我还要《南周刊》百分之十五的股份!”

    “什么?”徐国庆、姜德均齐声惊道。

    一时间,包间里鸦雀无声。

第九章 品茗论道(下)

    前面已经说了,《南周刊》实际上是徐国庆和姜德均共同创办的,只因徐国庆出资占大头,且善于经营,所以当了老总。股份徐国庆占了百分之五十五,姜德均百分之三十五,还有百分之十分散在那些老员工和小股东手里。徐国庆是最大股东,所以对公司拥有绝对的控股权。

    现在姜成提出的新的分成方案,居然是要百分之二十的回报分成和《南周刊》百分之十五的股份,怎能不叫徐国庆吃惊?

    要知道,如果徐国庆答应的话,他的股份就只有百分之四十了,虽然还是最大的股东,可姜家父子两人加起来就有百分之五十的股份了!姜德均就姜成这一个儿子,他的股份以后还是姜成的,这样的话,《南周刊》最后就得姓姜了,这叫徐国庆怎么可能答应?

    徐国庆深吸一口气,虎起脸道:“阿成,你确定你没有在开玩笑?这个方案比上一个还要离谱,我怎么可能答应?你到底有没有诚意?”

    话说的极重,显是已有怒意。

    姜成同样严肃地说道:“徐伯伯,我很清楚我在说什么。您先不要动怒,听我仔细给你分析分析。”

    “好,我听听你究竟要说什么。”徐国庆深吸了几口气,努力把怒气压了下去。

    姜成凝视着徐国庆,忽然问道:“徐伯伯,你觉得现在《南周刊》发展的怎么样?”

    徐国庆一愣,不知姜成是什么意思,但还是答道:“这几年业绩有所下降,不过这没什么,最近我正在积极改版,相信过几月业绩就又会上升。”

    姜成暗地里摇了摇头,看来徐国庆还是没有看清形势啊!

    想着,姜成冷笑道:“徐伯伯,咱们还是打开天窗说亮话吧,这里又没有外人。《南周刊》现在什么样咱们心里都清楚,不是业绩有所下降,而是已经下降到极点,糟糕了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如果现在没有一部救市之作出来,恐怕没几年《南周刊》就得倒闭!这也是你为什么那么想得到《明朝那些事儿》的原因!”

    “你!”徐国庆怒喝一声,一下子站了起来,一手指向姜成,显然这是真的生气了。

    姜德均也是吓了一跳,这孩子怎么什么话都敢说?连忙也站了起来,对姜成说道:“阿成,怎么说话呢?还不快向你徐伯伯道歉!”虽说姜成说的很在理,但这么跟长辈说话,还是不对。

    姜成站了起来,对徐国庆说道:“徐伯伯,我说话直了一点,您别在意,我向您道歉。不过,想必您心里也清楚,我说的都是实话。《南周刊》自进入以来,业绩一直都在下降,去年每期销量还能堪堪维持在基本的三千左右;而到了今年上半年,每期只有两千左右的销量,都快掉到了大限以下!徐伯伯,难道我是在危言耸听吗?这不是事实嘛?”

    听到这不容辩驳的事实情况,徐国庆颓然坐下,叹道:“你说得对,《南周刊》其实早就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了。也不知怎么的了,99年的时候还好好的,一过了2000年,这业绩就直线下降,如今根本就是入不敷出了。”

    “徐伯伯,难道你就没想过原因吗?”

    “想了,怎么没有?还不就是那互联网发展过快,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而我们《南周刊》又是以纪实报道为主的杂志,受到的冲击自然是最大的。其实我也早想改版了,不过如今《南周刊》实在太缺钱了,而需要改动的地方又实在太多,这才一拖再拖。”徐国庆的声音中满是无奈,也是,徐国庆本来就是一个善于经营的人,怎么可能任由《南周刊》发展到如今这步。实在是《南周刊》要想活过来,唯一的道路就是全面改版,不再以纪实报道为主。可这牵一发动全身,而现在《南周刊》又实在不堪重负,所以才变成如今的局面。

    姜德均在一旁也说道:“其实我早就说过,我们《南周刊》实在太单一了,除了出版事宜,就是纪实报道,连文学版块都没有,这怎么可能长久?”

    徐国庆听罢,苦笑着说道:“老姜,咱们刚创刊的时候不就考察过吗,文学版块实在不受欢迎啊!不然我那时也不会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纪实报道这一块,就看现在,那些大报社、大杂志社又有几个是做这方面的?小说、诗歌、散文什么的,还是得出全本的实体书,连载什么的靠不住!”

    这就是两人当初的分歧了,姜父作为传统文人,自然是希望出版社把所有的版面都用来做文学方面,如小说、诗歌、散文等连载。不过徐国庆则因为那些东西直接出实体书就行了,所以把版面几乎都用来做纪实报道了。不过根据之后的情况来看,徐国庆是对的,不过现在这一套早就落伍了。

    姜成自是知道他们的分歧,拦住他们道:“老爸、徐伯伯,你们不用争辩,其实你们都对,也都不对。”

    “哦?这怎么说?”两人问道。

    “当初徐伯伯对了、老爸错了,是因为《南周刊》创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而言,纪实报道是最好的选择,而那时文学方面的确是落伍了,所以当初《南周刊》发展的很好。徐伯伯现在错了,则是因为您根本没有认清当前形势。就像您刚才说的,现在已经进入到互联网的时代,社会发展越来越快,也就要求民众干什么都要快。相对来说,民众也希望获取信息的速度越快越好,所以在这方面纸媒远远赶不上互联网了,也因此现在纪实报道越来越不好做了。”

    两人听后,都认同的点了点头。

    “不过现在老爸却是对了。无论到什么情况下,文学都不会被淘汰,只是会换个形式而已。就拿我这本《明朝那些事儿》来说,不就变成了网络小说了吗?这正是因为网络的影响而改变的,也证明了现在已经进入到了网络时代,网络是这个社会的主流。所以《南周刊》想要再次发展起来,就得适应潮流。”

    徐国庆忍不住问了:“那怎么算是适应潮流?”

    姜成答道:“我刚才不是说了吗,网络是目前的主流。现在民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纸媒的地位不再像以前处于绝对性。现在不再是以前那个‘我们给民众什么’的时代,而是到了‘民众需要我们给他们什么’的时代。所以所谓的适应潮流,其实就是一切都以群众的需要为出发点。要是我是你,徐伯伯,现在就完全放弃纪实报道!”

    “啊?为什么?”

    “不知徐伯伯你最近关心过实事没有,知道我国正在申请2008年在北京举办奥运会吧?”

    “这当然知道。”

    “那你还知不知道我国现在除了申奥,还在申请进入WTO?”

    “这当然也知道啊?”

    “如果这两样都成功的话,那么会对出版社、杂志社什么的有什么影响?”

    “这……不太清楚。”

    姜父在一旁深思,忽然插了一句:“难道加入WTO后,国家整顿行业性报刊?”

    “什么?这不能吧!国家怎么会这么做?”徐国庆大惊。

    其实出版社的所有权一直都是归于国家的,私人只是注册代理,获得出版的权力和编号。国家想要拿回去,出版商们只有看着的份。

    “因为舆论导向,”姜成接口道,“国家如果加入WTO,就代表以后完全与世界接轨,那么之后的几年内国家的发展又会上一个台阶。而在此期间,全国上下不能有别的声音,一切都应以发展为主。所以有关纪实报道、科技领域等行业性报刊、杂志就不能再掌握在私人手里,国家到时肯定会收回去,因为国家需要他们来引导‘正确’的舆论导向。”

    徐国庆满脸震惊,姜德均则又沉默了,尽管心中不想相信,不过两人都明白姜成说的事情很有可能发生。国家发展加快不但意味着社会进程会加快,而在此期间也会浮现出一些社会弊端引发的问题。但是国家不能使这些问题威胁到发展,所以就需要控制舆论,那么整顿行业性报刊是势在必行的。

    当然,一切都建立在中国能加入WTO。不过根据两人所掌握的情况来看,这时板上钉钉的事了。

    徐国庆苦涩一笑,望向姜成说道:“那阿成,你觉得如果这种事情要发生的话,《南周刊》应该怎么办?”

    姜成说道:“徐伯伯,我刚才已经说了。如果我是你,现在就完全放弃纪实报道,将《南周刊》全面改版。”

    徐国庆摇摇头说道:“这有点不太现实。”

    “时不待我。国家下半年如果加入WTO,那么明年开春就会开始整顿行业性报刊。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最多只有半年多的时间。”

    “那改版后,《南周刊》的要做哪方面的版块呢?”

    “那就多了。首先,就像我这本《明朝那些事儿》的情况,现在很多文学爱好者都开始在网络上上传自己的作品,而且有些质量很不错。当然,这不是那种传统文学,而会是依据网络情况而诞生的一种网络文学。其中有一些会是巨作,不过可能大部分都是快餐文化,适用于这个发展越来越快的社会。而现在的情况是,为什么这些作者会在网络上连载自己的小说呢?很简单,因为他们找不到出版商出版他们的作品。因为这是一个新兴市场,很多人不知深浅,不敢做。但是我们可以做啊!”

    “这行吗?”徐国庆很是迟疑,新兴市场风险大啊!

    “当然行!”姜成的话里充满了自信,“相信我,《明朝那些事儿》的成功绝不是偶然,而是证明这类文学的确有人看。有人看,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利益。而现在这个市场就是一块还没有人吃的大蛋糕,谁先一步,谁就能吃到最大的一块!”

    “那具体如何操作?”

    “前面已经说了,现在进入了网络时代,而这类文学又是网络文学,自然应该先从网络入手。那就是先建立一个网站,专门用于收录这类的文学,编辑分类。起初免费负责刊登这类的文学小说,等吸引来大量的作者和读者后,挑出那些最好的作品,联系他们的作者,请求与他们签约,付费让他们在网站里刊登小说。这时,读者再想看小说就得办网站会员,付费看了。不过这个费用不能高,每部小说的每个章节也就一毛钱左右就行了。”

    “啊?这样能挣到钱嘛?”

    “当然能,人多了就能挣到钱了。而且如果小说的成绩好,我们可以联系那个作者,负责为其开展出版实体书的事宜,或者在《南周刊》上刊登连载小说。这样一连串下来,就行了一条源源不绝的产业链。这一块发展好了,那以后绝对不愁钱了。”

    徐国庆咽了口唾沫,又问道:“那还有别的版块吗?”

    “有啊!除了网络小说这一块,还可以发展娱乐、时尚、体育等方面,尤其是娱乐和时尚!你们发现没有,进入到以后,娱乐圈发展的很快,电影、影视、传媒……如今已经成了一块不可忽视的产业。关心娱乐动向的群众是越来越多,特别是现在的年轻人,这已经不能看作是简单的追星了,这已经形成一种文化了。所以,这方面是一定要做的,不然一定会落伍。”

    “所以,你想当一个演员,以后当明星?”姜德均忽然又插了一句。

    “这只是一方面,”姜成笑道,“因为电影、电视剧也能起到舆论导向的作用,而且更容易被群众所接受。而且你们看美国,美国之所以是现在世界最强国,除了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就是因为他们还有一个成熟的文化传播机构,为其在国际上赢得了绝对的话语权!”

    “好莱坞!”姜德均、徐国庆异口同声道。

    “没错。就是好莱坞!”姜成严肃的说道,“这个异常庞大的文化传播机构,每年都会向全世界输出大量的影视作品,除了满世界捞钱,就是为美国充当传话筒,暗地里传播思想,赚取话语权。在这个轻易不起战争的年代,各大国在国际上争的就是这个话语权。谁的话语权大,谁就是老大。遗憾的是,现在谁也争不过美国。”

    “这是文化侵略!”姜德均怒道。

    姜成叹了口气道:“没错,这就是文化侵略,一场在暗地里没有硝烟的战争!所以,这几年我国一定会大力扶植国内的各大传媒公司,意图在国际上争得话语权。所以,娱乐版块也是重中之重。”

    两人又认同地点了点头。

    “再来就是时尚方面。其实这是最不能舍弃的,因为时尚包括衣食住行,近乎包含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方面做好了,不但能提高知名度,还会吸引来广告商,赚取广告费。至于体育方面,与娱乐方面差不多,我国现在势要做体育强国。如果申奥成功,以后这方面也会大力发展。”

    “所以,你们看,《南周刊》可以做的版块还是很多的。文学、娱乐、时尚、体育,都可以做的。而纪实报道也不用完全舍弃,只不过不要过多牵扯时政,多报道一些民众身边的事,更能引发民众的共鸣。至于军事、科技方面就不要做了,牵扯太大。这样看来,《南周刊》以后发展还是会很光明的。”

    徐国庆听得都快晕了,这小子的设想也太大了!建网站,办文学、娱乐、时尚、体育等各种杂志版块,这铺子也铺的太大了吧!他可真敢想。

    不过徐国庆仔细思考了一下,发现姜成所说的每一步都有道理,如果都能发展起来,《南周刊》以后绝对一飞冲天,以后也能成为传媒集团了!

    不过现在最紧要的问题就是一个字:钱!

    《南周刊》现在极度缺钱,仅能维持平常的运转,早就入不敷出了,全靠徐国庆才勉强支撑,现在根本没有能力做这么多的事。

    姜成似乎看出了徐国庆的担忧,笑道:“徐伯伯,我知道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南周刊》缺钱,不过你似乎忘了,现在摆在你面前的不就有一个大金矿吗?”

    徐国庆想了一下,恍然大悟道:“你是说《明朝那些事儿》?你就对自己那么有信心?”

    姜成自信一笑,“我对自己一直有都信心!”

    徐国庆倒吸了一口气,心道:好厉害的小子,把所有的地方都算计到了。知道我现在最关心《南周刊》的出路,所以抛出了这么大一张蓝图,把自己的胃口完全调起来了。而且把所有的情况都列了出来,逼得自己不得不做决定。真是可怕!这么小,哪来的心机?

    姜德均也是一阵惊讶,没想到姜成说了这么久,其实最终目的不过是逼徐国庆答应这第二个分成方案罢了。好小子,果然长大了!

    徐国庆苦笑道:“你小子啊,真是把你徐伯伯的死穴全掐住了,现在徐伯伯不答应你的方案也不成了。不过,你也是《南周刊》的股东了,是不是应该多让出点利来?”

    言下之意,已是答应了第二种分成方案。

    姜成淡淡一笑道:“其实我的底线是分成只要百分之十,其他全部用来换股份,不知徐伯伯意下如何?”

    徐国庆听罢,不禁哈哈大笑,对着姜德均说道:“老姜,你真是养了一个好儿子啊!”

    姜德均也是一笑,不过笑中满是自豪和欣慰。

    PS:这章完全是贤者根据资料自己理解来的,十分不专业,大家看看就好,千万别当真。

第十章 签约唐人

    徐国庆也是个雷厉风行的人,既然决定了就很快行动起来,第二天便和姜成按照正规的程序签订了合约。

    姜成将《明朝那些事儿》的出版权卖给南方人出版社,南方人出版社则付给姜成预计全套七本书的每本十万稿费加书籍发行全套后总回报分成的百分之十五。

    当然,这是明面上的合约,暗地里双方实际上是五五分成的。只不过姜成又把自己那份拿出了三成半,用于换取《南周刊》的股份,以支持《南周刊》之后的发展。

    姜成的分成又降了百分之五,徐国庆也投桃报李,转让给姜成百分之二十的股份。按他的话说:“以后的世界是你们年轻人的了,我们这些老家伙还是早早把位置让出来,让你们年轻人去折腾的好。先给你打打工,以后退休了,便在家吃红利。反正家里人也没人愿意接我的摊子,就给你这个精明的小子好了!”

    徐国庆有一子一女,大女儿学医,目前在一家民营医院做心理医师;小儿子学的法律,现在还在读大学,立志以后做一名律师。两人都无意接徐国庆的班,徐国庆原来还在愁以后自己的家业由谁继承,现在好了,再也不用愁了。

    如此一来,姜家父子就有了《南周刊》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为《南周刊》的最大股东,拥有决策权。

    不过这还没完呢,因为姜德均看徐国庆居然这么痛快,他这个做老子也不能屈居人后,居然直接把他那百分之三十五的股份转给了姜成。按他的话说:“你小子有出息了,爸妈也不用为你的未来发愁了。你爸我也不是做生意的料,以前开董事会就是陪衬。现在干脆直接把手里的股份给你,以后做决策的事你来,我就做我的总编辑就行了。以后你想怎么折腾都由你!”

    这样,姜成独自享有《南周刊》百分之五十五的股份,成为名副其实的最大股东,也就是董事长。不过十七岁,就成了一家出版社的背后老总。不过现在这件事只限于他们两家知道,出版社里只知道他就是当年明月,那个《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

    当然,这些是固定资产,现在还兑换不了现钱,不过现在姜成的私人账户里的钱也有不少。《南周刊》现在缺钱,可也不能缺了他的钱,因为这是得做给别人看的,所以七十万稿费很快就打入了他的账户。

    而唐人那边答应的稿酬也早就到账了,一共三十万。本来一集剧本的基础价格是一万块,不过那是按照大陆普遍电视剧每集45分钟而定的。《下一站,幸福》每集都有60分钟,比普通大陆剧每集多15分钟,唐人说不愿占姜成这个便宜,就又多给他九万,凑了个整数共三十万,当然这里面一定有邀买人心的意思。

    如此,姜成的账户里就有了一百万,轻易的就成了一个百万富翁。姜成也在感叹,前世里自己拼死拼活好几年才挣了这么多钱,今世不过短短一个月就有了这份家当。果然,穿越就是最大的金手指!

    同时,《明朝那些事儿》在天涯上的连载也停了,不过姜成在天涯上宣布了实体书即将发行的消息。而且为了给《明朝那些事儿》造势,姜成第一次公开露面接受了记者采访。

    一直未曾露面的当年明月终于出现了!《明朝那些事儿》实体书即将发行,出版商是上海的南方人出版社!

    所有关注《明朝那些事儿》的人们都知道了这则消息,顿时群情激奋啊!

    一直苦等终于有了结果了!

    不过他们马上就又傻眼了。

    什么?这就是《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十七岁,刚高中毕业?开什么玩笑?这不还是个娃娃吗?

    果然,姜成的年龄又引起了别人的怀疑,怀疑他是不是抄袭了家里哪位长辈的作品出来炒作,以图出名。什么?他爸就是南方人出版社的总编辑,那这小子是不是子顶父名,那《明朝那些事儿》是不是就他爸写的?这可能完全就是南方人出版社搞出来的把戏!

    网上顿时分成了两派,一派是坚定地【明矾】,支持《明朝那些事儿》,支持当年明月;另一派则是怀疑姜成是骗子,不是真正的当年明月,其中有很多人就是以前的【明黑】,现在终于逮到了出头的机会。

    “拜托,这个小子怎么可能是当年明月?他才多大啊,怎么可能写得出来这么好的书?他有那个文化底蕴吗?”这是【明黑】流浪的小鸟,他一直就不喜欢《明朝那些事儿》,一有机会就出来叫嚣;“肯定是他爸写的,为了让他儿子出名,要不怎么这么久都不露面?两父子搞的把戏!”这是一只来自北方的羊说的,他原本是【明矾】,现在却成了【明黑】;“现在的人啊,为了出名什么手段都使出来了!”自誉为专家的某人说道……

    不过【明矾】还是有不少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年轻人。仲白说道:“这是真的,我原来就认为当年明月一定很年轻,因为很多有趣的语言中年人是说不出来的,现在证实了我的判断。”烟雨沸说道:“拜托!各位有点逻辑好不好,如果这是骗局的话,对这两父子有什么好处吗?名头都臭了,至于搞那么多事出来嘛?”蝴蝶飞飞说道:“哇!原来现实里的当年明月这么年轻,这么帅啊!真是个天才!我永远是他的粉丝!”……

    现在所有出版商都是【明黑】,他们嫉妒《南周刊》得到这本书,恨姜成不让他们出版《明朝那些事儿》,所以开始叫嚣让姜成站出来证明自己,看他究竟是不是当年明月,实际上是想让他当众出丑。

    当然,真的假不了。是真是假,一试便知。

    《南周刊》当下便请了很多本来要为《明朝那些事儿》做推荐的知名专家教授们来公开考究这个“当年明月”的学识,看看他究竟是不是真的。这些人都是各大高校的历史教授,名气都不低。

    这批专家教授们也不知出于什么心理,问了好多刁专古怪的问题,一般人别说答了,连听都没听过。不过好在这些专家教授们还算有点良心,问的都是有关明史的,不然姜成还真答不出来。为了写《明朝那些事儿》,姜成可是下了一番苦工专门研究明史,托姜德均藏书丰富的福,别的朝代历史不成,明朝的历史那是熟得不能再熟了。

    这些专家教授们使出挥身解数,绞尽脑汁就是为了把姜成难住,没想到非但没难住他,自身却还大涨了一番见识。这位年轻人讲起明史来是头头是道,如数家珍。不但一针见血地把很多明朝遗留的历史问题分析得淋漓尽致,而且说话有礼,诙谐幽默,非常有趣。

    【风萧萧兮易水寒,欠了债兮你要还。】

    【必须亮出自己的獠牙,才能有效地控制住所有的人,即使是皇帝也不例外。】

    【观点斗争是假的、方向斗争也是假的,只有权力斗争才是真的。】

    【其次,我们知道,但凡高水平的打群架斗殴,都有固定的行动计划,逃跑路线,事前统一分发兵器(如菜刀,木棍等),事后找人出来背黑锅,一应俱全才开始行动。】

    【这就是传说中的“官话”,俗称废话。】

    【哭是为了发泄情绪,流泪是最为重要的,而闹事要的就是声势,低声哭没啥用,一定要做到雷声大雨点小,以最小的精力换取最大的效果。】

    【纵使憨直,诚然不屈,这就是明代官员的气节。】

    【没有竞争的完全市场只存在于理论想象之中——引自微观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要知道,越接近心脏的部位越能得到血液,同理,天天见皇帝也着实是个美差,甭管表现如何,混个脸熟才是正理。】

    【世界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事实证明,一对一的政治单挑已经落伍了,为适应潮流的发展,政治组织应运而生,大规模的集体斗殴即将拉开序幕。】

    ……

    就这样,这个别开生面的“考究会”成了姜成个人演讲会,所有来的人都被他的才学折服了,包括来的这些专家教授和完整记录这次“考究会”的各报记者们。

    不过姜成在心里也是大呼侥幸,好几次都差点撑不住了,好在他还有点急智,连蒙带忽悠的混过去了。

    让姜成感兴趣的是,在这些专家教授里面,姜成居然见到了一个未来的名人——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那个未来在央视科学教育频道《百家讲坛》栏目以“品三国”出名的教授!在这些教授里面,就数易中天的问题最合姜成的品味,果然不愧是以“趣味说史”著称的易中天教授。

    两人的性子很合得来,在考究会之后,又私下里交谈了一番,双方都对对方的深刻历史学造诣所折服。特别是两人说史的手法竟有异曲同工之趣,不禁一见如故,没多久就犹如忘年交般的亲切。不过易教授此次没打算在上海呆多久,第二天就回厦门了,双方互留了联系方式,以便以后常联系做学术上的探讨。

    姜成可是知道,易中天的《品三国》系列虽然没有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售卖的夸张,不过也有百万以上的销量,现在双方建立好关系,说不定以后《南周刊》就又能多出一本畅销书!

    这个考究会是临时举办的,姜成与那些教授双方事先都没见过面,出的问题也都是那些人临场想出来的,所以大部分人都相信了,这个少年就是当年明月!

    果然,姜成的年龄是把双刃剑,再没证实之前很容易招致别人怀疑,不过一旦证实之后又可迅速成为他人崇拜的理由。

    一个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前途无量!

    这是网上现在流传最多的一句话,得到了普遍认同。现在除了几个顽固分子还在叫嚣这一切都是骗局,大部分人都又成了【明矾】,开始期待起《明朝那些事儿》实体书的发行。

    不过这些事都是徐国庆和姜德均在忙,姜成就不管了,他只要在《明朝那些事儿》实体书出来后,再花一天时间来场签字售书就行了。出名要趁早,不过太年轻就出大名可不是什么好事。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现在已经有点招人恨了,在根基未成之前,还是低调点专心写他的书比较好。

    在考究会结束后,姜成就又隐到了幕后,一方面继续写《明朝那些事儿》,一方面又开始在暗地里忙《南周刊》改版的事。

    不过就在这时,他忽然接到了一个电话,接起一听,是唐人总裁蔡艺侬打来的。

    ※※

    其实蔡艺侬最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打这个电话。原本她是极看好姜成的,这么一个既能演戏又能写剧本的大才子如果加入唐人,那么唐人影视集团的实力就又能增加不少,所以她非常希望姜成能与她们唐人签约。

    不过姜成之后的行为实在让人生气,说要回去好好考虑考虑,就再没了下音,既不说同意也不说拒绝,把她们唐人影视集团看成什么了?

    虽然唐人现在还不大,不过以后一定会发展起来的。即使现在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糊弄的,就算你再有才也不行。

    不过没多久,蔡艺侬就听到了姜成就是网上很火的那部小说《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的事,她顿时又震惊了。

    姜成的才学是她见证过的,所以她从一开始就相信《明朝那些事儿》是姜成写的,他就是当年明月。果然,事后姜成用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蔡艺侬知道姜成有才,却没想到他居然能有才到这个地步。能写一本畅销书可不是一般的本事,更何况还是一本能开创一个潮流的历史类小说。这已经不能简单归咎为有才了,这已经是初步有大家之范了。

    所过姜成现在加入唐人,凭他的人气,很快就能成为一个大名星,而唐人也能因此借光,得到很大的好处。

    不过现在不是唐人要不要人家了,而是姜成愿不愿意加入唐人了!

    虽然这种感觉很不好,不过蔡艺侬到底不是一般人,很快收拾好心情,给姜成打了一个电话,无论结果如何,还是要确定一下为好。

    听到是蔡艺侬的电话,姜成突然感到有点不好意思,最近一直忙《明朝那些事儿》的事了,就把唐人签约这回事给忘到脑后去了,实在是有点不礼貌。

    “喂,是K姐啊。真是太不好意思了,我最近一直在忙出书的事,你们公司的事一时忘了。是问签约的事吧?没问题,我们明天见一面吧,你们把合约拿来,我们再好好谈谈。”姜成直接开门见山的说道。

    有关《下一站,幸福》剧本的事和唐人签约的事,姜成都已经告诉父母了。在这件事上,姜父姜母除了又有一点惊讶就没别的表示了,显然是因为姜成最近的一系列动作已经把姜父姜母给震到不行了,之后再大的事也有抵抗力了。

    经过姜成详细讲解影视传媒的重要性后,姜德均现在比高琳兰还支持姜成进演艺圈。在了解过唐人的详细信息后,姜德均对这个公司的印象也很好,便不再发表意见,要姜成自己拿主意。姜成本来就倾向于签约唐人,现在一听姜父姜母都不反对,心里也就拿定了主意。

    蔡艺侬本来还准备了一堆话要说服姜成,结果全没用上。不过听姜成这么说,当即大喜,连忙道:“好好,那我们明天见,就还在星巴克咖啡厅吧!”

    “我没意见,那就到时见了!”笑着回答道,之后又聊了几句,姜成便撂了电话。

    “呵呵!唐人?这下有趣了!”

    ※※

    同样的那间咖啡厅,还是原来那三个人,不过这气氛又有不同。双方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姜成比之一个月前要自信的多了。

    看着眼前那张年轻却又充满自信的脸庞,蔡艺侬不禁心中感叹:果然事态变迁,半点不由人啊!

    双方见面没有客套几句,蔡艺侬便叫米兰将拟好的合约拿了出来,请姜成过目。

    唐人的合约果然丰厚的很,签约金五十万,签约时间三年,通告分成为五五分,这对新人来说绝对是天价合约了,显然是得了他现在出名的光。

    对于签约金什么的,姜成没什么疑问,这无疑是非常丰厚的了,五十万,虽然他现在不在意了,可是已经很多了。分成五五分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听说一九分的都有,甚至有的公司干脆没有,艺人每个月只有拿固定工资的。虽然工资也还不错,一个月两三千,但是比起通告费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无法比的,所以新人阶段过的苦点是正常的。

    最人性的,在合约中还明确说了,姜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对唐人公司的剧本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特别是古装剧,意见如被采纳,唐人还会额外给他钱!

    这样一份天价合约如果拿到外面来,绝对能嫉妒死一票新人,甚至很多出道好几年的艺人也会羡慕的眼眶发青。所以说,名气实力决定地位。

    本来姜成还觉得签约三年稍稍有点长了,不过转念一想,这唐人已经非常照顾自己了,无论怎样,作为一个新人还挑三拣四的,是十分不好的,就也答应了。

    “嗯,合约不错,对我这个新人真是前所未有的丰厚,我很满意!那K姐,我们现在就签约吧!”看完合约后,姜成满意的对蔡艺侬说道。

    双方当即便签署了合约,姜成就此成为唐人影视集团旗下的艺人,公司里当之无愧的“一哥”。(目前就他一个男艺人,自然是“一哥”了!)

    签了合约后,双方的距离马上拉进了不少,蔡艺侬笑着说道:“阿成,以后你有什么打算?”

    姜成想了想说道:“最近还是以写书为主,在《明朝那些事儿》出版后,有一场签字售书,过后我就打算沉寂下来,然后安安静静的上学去,再深造一段时间。”

    蔡艺侬赞赏地看着他,点了点头。这也是蔡艺侬的意思,虽然姜成现在实力已经很强了,不过都是在写作方面,演技方面他真是个新人,有待加强。难得他居然这么清醒,没有被突然到来的成功所迷晕。他还年轻,还需要继续积累自身实力。

    “我也是这么想的,所以在签约后,我打算在10月份以后再对外宣布你成为我公司旗下艺人,到时再为你接通告。”蔡艺侬看着他说道。

    姜成也是暗暗点头,这蔡艺侬果然精明,看来这次是真的找对了公司!

第十一章 签字售书

    2001年7月21日,星期六。

    今天上海的天气不算多好,一大早天就不见晴,可也不下雨,闷热闷热的,人一动就浑身冒汗,一会儿身上就粘粘的,总想洗几个澡才痛快。

    不过很反常的,这一大早也就六七点钟,上海的各大书店门口就排起了一溜长排,男女老少都有,有的哈气连天,有的手里拿着早点正吃着。一个个翘首以盼,似乎在等待着什么。

    一个出租车司机开车经过一家书店,发现了这个情况,感到很奇怪,不禁停下车,问排在人流最后的一个中年人道:“喂,伙计,你们这一大早的在这干嘛呢?”

    中年人似乎因为排在最后而心情不太好,听到有人问话,有点不耐烦地回道:“排在书店外还能干什么?当然是等着书店开门后买书了!”

    “买书?买什么书啊?”

    “还能是什么?《明朝那些事儿》啊!今天是实体书发行的日子!”

    “哦,就是那个前一阵子在网上很流行的一本书吧,我听说过,不过似乎那个作者还是个小孩吧,叫什么什么明月的。”司机好像不太了解情况,对《明朝那些事儿》一知半解的。

    “什么什么明月啊!”中年人很是不满,“那叫当年明月!是人家的笔名!再说人家已经十七了,高中都毕业了,什么叫还是个小孩啊?”

    看来这个中年人是个【明矾】,不然不会对姜成这么维护。

    “哦,SORRY,哥们不太了解情况,别见怪啊!”这位的哥显然是见识过粉丝的疯狂,知道在这种问题上不能惹这些人生气,连忙道歉。“对了,哥们,这本书真的那么好看吗?我家那口子也是这书的书迷,最近正疯狂学历史呢。我就纳闷了!不过一本书而已,怎么有这么大的魔力?”

    “你没看过?那可真是你的损失啊!”中年人显然来了兴致,“你是不知道啊,我原本对历史也是一知半解的,因为以前看的历史书都是那种很枯燥乏味的东西。前一段时间,经人推荐看了《明朝那些事儿》,没想到一看就入迷了。当时作者还天天在网上更新的,我那时每天一大早就爬起来上网看,有时还会因为看的入迷而上班迟到。现在想想,那时可真是夸张。这不,听说今天出实体书,我就一大早来买了,可还是来晚了,不知道轮到我这儿还有没?”

    说着,还露出了一点焦虑的神色。

    的哥眼睛一转,悄悄对中年人低声说道:“唉,哥们,我知道有个小书店,地点挺偏的,那儿估计没什么人,你要是怕在这等不到,不如跟我去那儿买去。”

    中年人眼一亮,低声问道:“你说真的?是正规书店吗?卖的是正版吗?不是正版我可不去,我可是要买回来收藏的!”

    的哥拍着胸膛说道:“放心吧,绝对是正版书,来不?”

    “那还等什么,赶紧走!”中年人一听,连忙钻进了车里。

    “好嘞,马上出发!”的哥高兴极了,马上启动出租车,离去。

    一边开车,一边还在心里大笑道:“哈哈,一大清早就能接到活,还真得谢谢那个作者啊!要不,哪天我也看看那本书?”

    ※※

    早上八点,全市的书店都正式营业。在一个个书店门外早就等的不耐烦的市民们,马上一轰而入,直奔向书架!

    书架上那一本本新印刷的、包装精美的《明朝那些事儿》很快被一抢而空,书店老板只好马上把库存搬出来售卖,但还是供不应求!没买到的人们不禁哭丧着脸,只好等明天再来了。

    不过也有一些不死的人,见这家没有了,便直奔下一家而去。《明朝那些事儿》第一本书在网上更得就剩下一个结尾,那些被折磨的心痒难耐的书迷恨不得马上看到,又怎们能熬过一天呢?

    新月书店,这是一家在上海不算大也不算小的书店,平常不是很出名,今天却比新华书店还热闹。络绎不绝的来了很多人,有的人甚至是特意从外地赶来的,因为今天这里是《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签字售书的地方。

    新月书店就是姜成母亲高琳兰开的,有好事自然先轮到家里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今天姜成一家早早起来,七点多就来到书店,不过见前门是人山人海,完全寸步难行。为安全计,一家人、书店员工,还有出版社员工都从后门进入了书店。

    这时,姜成不得不佩服母亲有远见。新月书店虽然比不上上海新华书店有8层楼高,不过也有三层楼高。而且当初创业时,姜妈妈就力排众议,直接把三层楼全部租下来,所以后门也是直通的,不然遇到这种情况真不知怎么办才好。

    同样八点正式开门,不过因为有保安维持秩序,人们没有发生像其他书店里那样疯抢的情况。不过看到姜成果然已早在书店里了,人们还是爆发出一阵欢呼:“啊——!当年明月!”、“明月,我爱你!”、“明月啊!”……

    一看到这种情况姜成也是吓了一跳,前世也没经历过这种情况啊!不过既然选择了这条路,那么这种阵仗是一定要习惯的,此次就当预习了!

    人们一个接一个的走到姜成所坐桌前,接过他递过来的一本本签好名字的书,里面都还写了一句祝福鼓励的话,却是姜成最近两天的成果。他是想人们既然这么喜欢他的书,还都掏钱买了,只送一个签名未免太不地道,就又加了一句话,反正也不是什么大事。

    果然,买到书的人们看到除了“当年明月”的签名,扉页还有一句亲笔写的祝福鼓励的话,更加激动了。有的人开始语无伦次,更有一些小姑娘居然还喜极而泣,更加卖力的喊“我爱你!”,让姜成有点受不了。

    这时,一个二十左右岁的青年来到近前,对姜成激动地说道:“当年明月,你好!我叫李仲白,是北京大学历史系的学生,我特别喜欢你的书,从《明朝那些事儿》在天涯连载第一天我就开始看了!知道你的书今天出版,我特意从北京跑来见你一面!”

    姜成听得很是感动,这哥们真是我的忠实粉丝啊!第一次,姜成明白了为什么有这么多的人喜欢当明星,就是因为这种被人喜欢、被人崇拜、被人当成偶像的感觉。

    这种感觉,真好!

    看着他,姜成露出一个微笑:“我知道你,你在网上的名字是叫‘仲白’吧!你的帖子我经常看,不过当时因为怕麻烦,我从没回过任何人的帖子,但是我知道你那时天天都会给我发帖,我很感谢你,在这里要跟你说一句抱歉了!”

    李仲白激动地说道:“不……明月你不用道歉,我理解你!只是希望你的书越来越好,就行了!”

    姜成又笑道:“为了对得起你们这些【明矾】,我无论如何也得把这套书写好!只是希望你们一定要多买几本啊!毕竟写书我还是希望能赚钱的。”

    “这是当然的!”李仲白坚定点头。

    “喂,前面的那个快点,后面还有这么多人呢!”后面的人见姜成和李仲白谈的时间有点长了,不禁开始抱怨了。

    姜成无奈的耸耸肩,忽然对着李仲白眨眨眼睛,李仲白一愣,就见姜成忽然飞快地在他这本书的扉页上又写了点什么,然后递给他。李仲白接过来一看,是一串电话号码!

    这一定是当年明月的电话号码!李仲白激动的心想。

    强忍着仰头大喊的冲动,李仲白又连声道谢,这才转身离去。

    看着他微微颤抖的背影,姜成会心一笑,马上又投入到签字售书上,迎接下一位书迷。

    ※※

    短短一天时间,只新月书店就卖出了六千多本书。全国那么多家书店,据调查除了比较偏远的地区,基本上所有的书店里的《明朝那些事儿》都是一上架就卖光了,第一轮印刷的50万本书都已全部售完。《南周刊》正全力加班加点,印刷下一轮200万本书。不过据专家初步预计,等这一轮书卖光,再有个一轮50万本书,全国市场就会饱和,之后就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

    不过,只全套七部的第一本书就能有三百万以上的销量,《明朝那些事儿》绝对创了我国近十年来书籍畅销的纪录!中国的《哈利-波特》真是没叫错!

    只是中国的“J-K-罗琳”姜成同学现在感觉真是很不好,不过一天,他的手腕就肿了一圈,脸部肌肉也笑得有点抽筋了。

    “这签字售书还真不是人干的活!真佩服那些签名售唱片的艺人们,一个个都是战士!我这不过才六千多人,听说有人厉害的一天能签上万个名,真是铁人啊!”姜成看着自己的惨样,苦笑着自语道。

    不过这能怪谁?还不是他自己手贱,还经常给别人都写点东西,一句话能当几个签名了?这么多下来,他能不惨吗?

    不过看着销量统计,姜成心中真是无比的快意。《明朝那些事儿》每本售价29.8RMB,印刷成本加上运输费大概15~18RMB左右,获利后扣除税收,只这一本书,《南周刊》就能挣个两千多万,而姜成能分个三百来万!

    这可还有六本书呢,全部出版后,姜成保守估计能分到近三千万RMB!

    这么轻易就成了千万富翁,姜成真的不知该说些什么好了。

    不过现在姜成也在想之后该干点什么。《明朝那些事儿》已经全部写完了,稿子都已经交给《南周刊》,预计之后每一年出两本,三年出完。

    而关于《南周刊》改版的事已经开始运作了,最近几期纪实报道大量减少,多加了小说连载、娱乐综艺报道、时尚广告、体育新闻等几个版块,不过都还处于摸索阶段。相信有半年时间,这些版块就能成熟起来,到时候就可以完全摆脱纪实报道。而通过最近的销售数据显示,民众普遍比较接受,最近几期销售量又回升到每期三千左右。

    这可把徐国庆高兴坏了,《南周刊》是真的起死回生了!

    而有关文学网站的事,如今专门聘请了一批电脑人才来做,最近正在购买服务器,预计在九月初就能正式在网上开服了。

    至于网站的名字,姜成直接起名为“起点”。反正还没有建立,自己就先抢了。

    细细想下来,姜成忽然发现自己好像没事可做了,似乎就这样再等一个多月,然后去上海影视学院上学就行。

    不过浪费时间是可耻的,姜成本身也不是个闲得住的人。

    想了想,姜成还是想到了那个九月份就能开始运行的“起点文学网”,现在已经开始在网上打广告了,招收那些网络写手,不过没收到什么好的小说。

    不如……自己再写本小说,撑撑场?

第十二章 武侠or仙侠?

    如今才是2001年,网络文学还处于刚刚萌芽,体制远没有十年后那么成熟健全,题材也没有那么丰富,想些什么都可以找到所属的流派。现在一切都还处于摸索阶段,题材也就那么几个。

    想写出新意,可以,毕竟有后世那很多种流派的开山之作呢,随便挑一本就行。不过实际上现实并不能这么干,因为姜成现在要考虑的情况很多。

    首先是现实问题。虽说现在已经进入到互联网时代,各种名词新词层出不穷,但还没有以后几年那么丰富,说出来别人可能并不能接受。别看《明朝那些事儿》用语很草根、很通俗,但是内容是写历史的,讲的道理举世皆准,不存在超前或落后的问题。不过其他小说就不行了,所以一些富含后世“流行用语”的小说就不能写了,这下就刷下去很多了。

    再来是题材问题。姜成是一个很谨慎的人,谨慎到他可以为了写《明朝那些事儿》而去努力成为一个明史专家,所以对于一些他不了解的领域他是不会写的。

    最后就是文笔问题。姜成的文笔还是不错的,已经隐隐有了大家之范,所以那些文笔不是很好,内容也没多少内涵的小白文他更是不会写的。

    这样算来,他能写的题材也就武侠、仙侠、都市、言情、历史几类。其中历史类因为写过《明朝那些事儿》了,所以一时半会不想再写了;都市类的内容太广了,姜成不是很喜欢,也不想写;言情类的就不用想了,已经写过《下一站,幸福》,也不想再碰。所以摆在姜成面前的,就剩武侠和仙侠了。

    这两种题材姜成都非常喜欢。武侠就不用说了,中国人有几个在少年时没有做过武侠梦的?武侠文化已经是中华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至于仙侠其实就是武侠的延伸,是在武侠的基础上加入神话玄幻色彩,不过要比纯武侠玄奇得多,也因此可幻想的就多了。

    可以说,这两个题材姜成都很看好,放弃哪个都很难受。不过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离开学只有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了,只够姜成再写一部书的了。开学后,姜成一方面想再好好学习学习演戏,另一方面也要开始服从唐人的安排,赶通告了。之后估计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写东西了,所以一时姜成很难抉择。

    烦恼之余,姜成想到了父亲姜德均,不如听听这位大才子的意见。

    出乎姜成意料之外,本来姜成以为一直很注重传统文化的姜德均会让他选择武侠题材,没想到姜德均居然让他选择了仙侠!

    “武侠在我国可以说是由来已久,从宋朝的《七侠五义》再到明朝的《水浒传》,可以说都算是武侠小说。到了近代,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虽然看上去像你说的仙侠小说,但实际上还是没有完全脱离武侠的范畴。当代,虽然大陆文风不继,但在港台却涌现出像金庸、古龙、梁羽生、温瑞安等一系列武侠大家,那时间真是武风盛行啊!”

    “不过到了近几年,随着金庸封笔古龙逝,武侠却不得不面临着无人承继的尴尬局面。一方面是近年来传统文人越来越少,写不出来像样的作品;另一方面也是金庸古龙等人把武侠写绝了,后人想写却怎么也无法脱离他们设下的框架。因此,武侠是真的没落了呀!”

    说完,姜德均还长长叹了口气。

    “所以我不赞成你写武侠小说,因为你毕竟是读金庸古龙等人的小说长大的,受他们的影响太大,文字间很难摆脱他们的痕迹。相反听你一解释,我觉得仙侠这个题材很好,可以很大程度地发挥你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像你在《明朝那些事儿》里做的那样。当然,我这只是一个建议,具体选择哪个还是你自己决定。如果你选择武侠也行,我期待着看到一本能摆脱金庸古龙武侠框架的新武侠作品!”

    听完姜德均的建议,姜成反而更迷茫了,武侠真的没落了吗?

    似乎是的,即使是几年后大陆开始盛行所谓的“大陆新武侠”,也不过是昙花一现,不过几年就又没落下去。

    这实在是因为武侠小说真的不好写,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国学底蕴、武侠底蕴,根本写不出来一部好的作品。一部好的武侠小说往往要写几年,像后世被尊称“金庸封笔古龙逝,世上唯余英雄志”的小说《英雄志》,作者孙晓前前后后写了十几年,就在江城重生之前还在写呢。而一本其他题材的小说,像玄幻、奇幻类的,只要拟好大纲,可能一年就能写一本。而两者的收入却相差不多,也难怪写武侠的越来越少。

    那……就选仙侠了?可姜成这心里为什么会感觉这么不甘呢?

    其实要写仙侠的话,姜成心中现在就有一个腹稿,那就是后世大火、被誉为网络三部奇书之一的《诛仙》!

    长篇系列小说《诛仙》在后世网络文学中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自2004年在中国台湾一经出版,即飙升至港台畅销书冠军榜,以其天马行空的想像、雄健恢宏的叙事迅速成为华语奇幻文学巅峰之作,扬名海外。整部小说,爱情、亲情、友情与波澜壮阔的正邪搏斗、命运交战汇集在一起,文笔优美,故事生动,令人不能释卷。**网在首页将其称为:“后金庸时代武侠圣典。”以网络点击数超过三千万人次,被誉为可媲美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的国内新一代有浓郁中国风骨的奇幻精品巨著。

    《诛仙》情节跌宕起伏,气势恢宏,人物性格鲜明,以独具魅力的东方仙侠传奇架空世界,令人击节长叹,不忍释卷,写情尤称一绝。书中反复探究的一个问题就是“何为正邪”,“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是这本小说的主题思想。

    《诛仙》除了在主题内涵上为人称道,最为人叫绝的就是其中的感情描写,比起其他的网络小说来说要细腻的多。里面张小凡和碧瑶、陆雪琪的爱情故事感动了不知道多少的《诛仙》的粉丝;还有张小凡化身为鬼厉之后,其师父田不易、师兄弟等人对他的感情依然不改,尤其是田不易,依然亲切叫他“老七”,那种严师慈父般的形象亦不知感动了多少人;最后还有田不易和苏茹这对夫妇,风雨相依,生死不弃,把中国传统的那种夫妻白头到老、不离不弃的感情以最简单却又最震撼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爱情、亲情、友情,每一种都写得那么让人深思,那么让人难忘,也难怪会搏得那么大的名头。

    不过,《诛仙》不是完美无瑕的,其中也有很多问题。最让读者痛心和遗憾的就是《诛仙》此书最后的烂尾,只因读者们太爱这本书,不住的催促作者萧鼎快点出书,以致萧鼎收尾过于急切,很多之前的悬念都没解开,留下了大大的遗憾。

    还有就是原书作者萧鼎本身虽然文学底蕴深厚、文笔甚好,但他对于国学的研究就不足了,这从原书中他对很多古文语句解释的一知半解就可看出来。

    不过瑕不掩瑜,《诛仙》还是一本难得一见的好书,仙侠小说中的经典。

    但是姜成要是想写这本书的话,就不会再犯这些错误,就要弥补这些不足。

    不过姜成本身倒是很有自信,毕竟前世多年的积累不是开玩笑的,那时为了写剧本,姜成查找参阅过很多古文著作,虽然在国学上不见得有多精通,但在古文上的确是知之甚深。而且他本身就是编剧出身,查缺补漏自是强项,他相信自己能把这些悬念一一补齐。

    不过虽然如此,他到底还是没有下定决心把《诛仙》写出来。

    果然,心中还是有疑惑呢!

    就在他还在纠结到底要不要放弃武侠、选择《诛仙》,他的手机又响了。

    又是蔡艺侬!

    就是不知这次又是什么事,带着疑问,姜成接通了电话:“喂,K姐,有什么事吗?”

    “喂,小姜啊,你最近有事吗?”电话里蔡艺侬反问道。

    “没什么要紧事,怎么了?”

    “哦,是这样的。在确定拍摄《下一站,幸福》之前,我们公司本来还有一个拍摄计划,就是在明年拍摄金庸名著《书剑恩仇录》。现在虽然公司主要拍摄计划是《下一站,幸福》,不过这个计划也没有取消,只是稍稍往后面挪了几个月,于是我就让人把《书剑》的剧本再修改修改。但是最近出了一点小问题,修改剧本的编剧人手不够,特别是在关历史的问题上,几个编剧产生了分歧。这时我想到了你,如果你最近不是很忙的话,不知能否来这儿帮帮忙忙,当几天历史顾问?”语言很是恳切,不过在蔡艺侬这个女强人口中说出却很是难得,这也说明了她对姜成是有多看重。

    《书剑恩仇录》?姜成自然是知道唐人公司有这个计划的,不过这本书姜成真心不喜欢,觉得书中的主角陈家洛实在太窝囊了,因此当初只看了个大概。而且姜成对清史没什么研究,除了知道个年谱,其他就不甚了解了。

    姜成虽然对蔡艺侬的看重非常感动,不过这件事确实超出他的能力之外了,姜成不由苦笑道:“K姐啊,你可真看得起我!实话跟您说,你别看我写了一本《明朝那些事儿》,但那是我对明史非常感兴趣,下了一番苦工的结果,可我对清史就那么了解了。特别是金庸老先生在书中写的几场战役,我都不是很熟悉。抱歉了,这个忙我是真帮不上!”

    “这样啊,那倒是我有点想当然了。”蔡艺侬有点失望的说道,她到没有几分怪姜成的意思,毕竟姜成不是专门学历史的,所知有限也在情理之内。

    “不过K姐,你要真想请历史顾问的话,我倒知道一个很好的人选。是我在上次出书的时候认识的一个厦门大学的教授,名叫易中天。他在历史学上的造诣很深,而且对金庸武侠也很有研究,相信他能解决你们的问题。如果你要的话,我这有他的联系电话,就说是我推荐的,他应该能帮着个忙。”毕竟蔡艺侬和唐人影视集团对自己挺照顾的,不帮一回实在说不过去。说着,姜成就把易中天的联系电话给了蔡艺侬。

    “太好了!小姜,你这次可帮了大忙了!”蔡艺侬声音中满是惊喜。

    “呵呵,没什么,举手之劳罢了。”姜成谦笑道,两人又讲了几句就结束通话。

    撂下电话,姜成不由得一脸沉思。

    《书剑恩仇录》,又是改编金庸武侠剧。似乎这些年除了改编那些大家名作,就没有别的武侠小说能被搬上银幕,哦,那些电脑游戏除外。

    不过这也正显示出了武侠的没落,想拍武侠剧,只有一遍遍的把金庸古龙的那些东西翻来覆去的拍,一点新意都没有。

    忽然,姜成心中做了一个决定。

    不写《诛仙》了,他要写一部武侠小说!

    可能这本书最后没有《诛仙》那么成功,可能还会被人有所诟病。但无疑这本书开创了武侠小说的新出路,创立一个新流派,引导了一个“大陆新武侠”浪潮。

    最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坚持了。

    无论最后成功或是失败,只要曾经努力过,自己就不后悔!

    这本书的名字叫《昆仑》。

第十三章 《昆仑》

    《昆仑》,作者凤歌,新时期新大陆崛起的武侠新写手,风格以注重实际,情感基调沧桑,历史背景宏大为特征。他对历史、古典文学、古代民风民俗均有较好的理解,并能极好融于作品之中。这使他所撰写的小说有了历史的厚重感、沧桑感,多有对历史、对侠义等方面的深入思考。凤歌笔力遒劲,语言古朴有力,所写作品兼顾了大局和细节的描写,宏大而不失细腻,流畅而不失严谨。其小说基调以沧桑为主,兼顾侠义与柔情,在这个充满喧嚣的时代里,让人不禁眼前一亮。可以说,凤歌吸取了金庸,温瑞安,梁羽生等众多武侠高手的优点,同时寄托了新时代青少年内心深处的某种理想!

    《昆仑》以宋末元初为历史背景,通过主人公梁萧由一个江湖浪子成长为一代英雄的传奇经历,给读者展开了一幅气势磅礴的江湖画卷。全书浩浩荡荡百万字,情节起伏跌宕、波澜壮阔,出场人物数百,个个神韵丰满、活灵活现,通篇旁征博引、神采飞扬,是一部直追金庸实力的武侠巨作。其内容包涵江湖侠义、爱恨情仇、家国天下等诸多元素。其中《天机卷》中的天机宫之变、《破城卷》中的襄阳之战等篇章读来均是荡气回肠,堪与光明顶之战等经典段落比肩。整部作品神完气足,容量极大——涉及天文地理、机关数术、排兵布阵等诸多方面。通篇读起来直叫人拍案叫绝,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武侠小说。

    前世江城未出国前,《昆仑》正在《今古传奇-武侠版》上连载。那时江城学业繁忙加诸事过多,可还是每两周便会买一本《今古传奇-武侠版》,只为了追看《昆仑》,直到其连载完毕。

    那时江城真是被《昆仑》所迷住了,在他看来,尽管这本书上还有太多金庸古龙的武侠痕迹,尽管也有一些不可忽略的硬伤,但却是近年来武侠小说中不可多得经典之作。小说中果断抛弃了金庸古龙小说中已经被用烂了的“少林武当丐帮”等门派设定,武林门派、武功完全都是自己创造。

    而且就像金庸写事,古龙写人,凤歌在小说中更多的是在探讨个人成长路程和生命的价值。江城记得最深的,就是主角梁萧远赴西域,到埃及时所解的大祭司留下的最后一道问题——与生命等价的物品是什么?

    最后梁萧的答案是,与生命等价的物品只有生命,表现出作者认为生命至高无上的观点,这是在金庸古龙等武侠大作中也难得一见的新奇观点。不同于“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那样的高大全,梁萧更贴近于新时代青少年心目中的武侠形象,有明显的性格缺陷没有让其失色,反而更像个人。

    当然《昆仑》虽好,但也有为读者诟病的地方。诟病最广的地方应该是梁萧助元攻襄阳,违背其父遗愿。其实细究之下,梁萧此举也有其合情合理之处。梁萧自幼便失去父母,又经历多重磨难,未能培养成理性思考问题的能力,更多的是依靠直觉来处理问题。参军只是为了保护和照顾被强迫从军的几个好友,真正让他助元军征战襄阳是因为他无辜的义妹遭义军掳走后毫无人性的毒打险被杀害,再加上有身边的好友死在南宋人之手这令梁萧对整个宋军产生的仇恨彻底趋于水火不容之势。梁萧跟云殊之间个人的恩怨,无疑也是促成他这样选择的重要原因。为了报仇,他必须站在蒙古人这边,帮助他们攻打襄阳。其实梁萧并非爱好杀戮,他只是凭着一种简单的直觉进行战争。而在看到襄阳如同人间地狱的惨状,梁萧也意识到自己犯下了大错。无关乎宋元,他给整个天下带来了无穷的杀戮和痛苦。

    在读这里的时候,江城真的为梁萧感到痛心。梁萧做错了吗?在宋人看来当然是大错特错,身为宋人却助元灭宋,大节有亏,实在是大奸大恶。可宋人就对吗?不论青红皂白,一味的以杀止杀,一味的从自身立场出发,所有与自身理念不合的人就是奸邪,就该死,这又怎么能称得上“正义”?

    尤其是遍观梁萧整个人生,又有几个宋人真心待他?却要他站在宋人的立场上,这样的强迫实在是让人反感。

    可能是那时江城还处于叛逆期,他完全站在了梁萧这边,谴责那些说梁萧坏话的人。之后随着剧情发展,看到梁萧被人逼得不得不远赴西域,背井离乡,心情随之凄凉;看到他与柳莺莺相遇相知却彼此错过,心里也为之惋惜;看到他为了见花晓霜一面,不惜身陷险境,却又惊闻花晓霜早已身陨的噩耗,看到他悲愤欲死,那种凄婉孤寂之感,直让人潸然泪下;最后,看到他为了昔日的爱人、敌人不惜自绝生路,高唱着昆仑山歌,慷慨赴死的英雄豪迈,几乎不让于萧峰赴死那段,都是一样的气壮山河,都是一样的让人凉透心底。

    不过随着年龄阅历的增长,他对《昆仑》又有了新的认知和看法。其实就像小说最后九如大师说的那样,名利也好,恩怨情仇也罢,不过人世间的一场虚幻大梦,到头来不过都是一场空。王侯将相、帝王霸业,最后不过是黄土一杯,千百年后只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罢了。

    不管怎么说,在他看来《昆仑》所蕴含的意义都要远高于《诛仙》,所以江城现在已经决定了,接下来的一个月他要把《昆仑》写出来!

    既然决定了,姜成就不再迟疑,全速再次发动起来。这次不再是明史,而是宋末元初时的历史,其间还会夹杂一些当时西域诸国的历史,资料查阅量更大了。

    不过这正是姜成的兴致所在,既能用于写书,还能充分增长知识,深厚自己的底蕴,百利而无一害的好事。

    姜爸爸姜妈妈本来以为姜成忙完了这么多事,至少得休息一段时间吧,没想到这小子只歇了不到两天,就又开始忙碌起来,听说要在开学前再写一本书出来。

    姜德均因为事先知道了,没有多吃惊,只是有点讶然这小子居然这么快就有决定了。而高琳兰却是有点心疼儿子了,不止一次的唠叨让他别写了。

    姜成嘴上答应,不过手上还是没停,但是心理却倍感温暖。于是就还是像以前一样,一天只写八个小时,之后就休息,高琳兰看他这么自律,也就不再说什么了。

    每天还是四五万字左右,也不累,一边查资料,一边打字。比《明朝那些事儿》好一点,《昆仑》因为印象深刻,原版情节内容基本上都记得。

    不过因为习惯,姜成还是做了一定的改变,因为他坚信还是属于自己的东西是最靠得住的,即使是记忆中的东西也不行。于是他便在小节上有了一定的修改,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人物之间的关系更加曲折紧密,冲突更加合理。于战争苗描写也更生动具体,又多刻画了一下战争过后那满目疮痍的悲凉景象,更加突出主题思想。

    在创作过程中,姜成很是庆幸自己之前创作了《明朝那些事儿》,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现在写起历史、战争画面来,那就一个得心应手、举重若轻。钓鱼城之战、襄阳血战、崖山之战……这些战争场面以前写的时候还力有所不逮,现在完全是信手拈来,而且活灵活现,只短短就几句话就能把整个画面描述出来。

    尤其是那崖山之战,大宋宰相陆秀夫怀抱幼帝,跳海自尽,姜成完全把那种山河破碎风飘絮、国破家亡人无依的感觉描绘出来。王朝衰亡,江山不再,人无可依,唯有一死以报旧国、以证忠良。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先后写了这两个朝代的灭亡,姜成完全感受到了那种山河不复、文明无继的无限哀思,也更加明白了自己的责任。

    期间,姜成也有一些问题请教了父亲姜德均,让姜德均得知自己正在写一本与宋末元初历史相关的武侠小说。

    姜德均很惊讶,没想到姜成居然真的选择写了武侠小说。对于儿子的这个决定,姜德均还是致以鼓励,并对他提出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姜德均不愧是多年从事文学研究的,这些问题回答的都很有深度了,让姜成受益不少。

    在此期间,姜成还接到了易中天教授的电话,言唐人公司已经找过他商谈改编《书剑恩仇录》剧本的事,他对此很有兴趣,已经答应了。帮了唐人的忙,同时感到易中天对这份兼职很满意,姜成也对他报以祝贺。

    得知姜成又在写书了,惊讶姜成高速高产的同时,易中天也不禁动了出书的念头,询问姜成有什么好建议吗。对此,姜成自然举双手赞成。当下,便引导易中天出一本品鉴“三国”的书。

    对这个提议,易中天怦然心动。研究《三国》多年,却只向亲朋好友、学生们讲解过,他有太多东西想与其他人分享了。

    谢过姜成,易中天便匆匆忙忙的挂了电话,想必很快《易中天品三国》这本书就要出现了,而南方人出版社又可以多一本畅销书了。

    撂了电话的姜成,心中不由的感叹:这大概就是穿越者的蝴蝶效应了,不但能改变自己,还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他人,改变这个世界。

    如此过了一个月,《昆仑》成书了。

    写完后,姜成第一时间把《昆仑》交给了姜德均,让其观看。姜德均也在感叹,没想到这小子真的在一个月又写了一本武侠小说出来,只是不知内容怎么样。

    拿起打印稿,只见上面首页大大地写着两个竖列大字——昆仑,下面又写了一行小字:当年明月著。

    翻看首页,却见前言写着出自《庄周.逍遥游》的一句话:“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

    下面还有一首山歌:“草木青青,远来友人,山花绽笑,明月开怀;春光过眼,只是一瞬,你我情谊,可传万载;白云悠悠,只是须臾,你我情谊,千秋如恒;草木青青,远来佳宾,心如金玉,振振有声,佳人绽笑,少年开怀,友人是谁,说与你听,西方巍巍,大哉昆仑!”

    一见之,便感一股大气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果真犹如面前出现了那巍峨耸立的昆仑山一般!

    “这小子,好高的心气!”姜德均自言自语道,一见这书名、前言便感觉不同凡响,使人犹生阅读**。知识也让人摸不到头脑,不知作者想讲的是什么。

    带着疑问,姜德均翻开书页,从《昆仑前传-铁血天骄》开始看起。

    一看便入了迷。

第十四章 大哉昆仑!

    《昆仑》开篇便是《昆仑前传-铁血天骄》,讲的是宋朝末年,蒙古南侵,少年梁文靖与父亲梁天德为逃避蒙古兵役进入四川,途遇朝廷督师淮安王被刺。王府策士白朴发现梁文靖与淮安王相貌相近,行李代桃僵之计。梁文靖不愿假冒淮安王,当夜逃走,遇上蒙古女子萧玉翎和穷儒生公羊羽,公羊羽传授梁文靖“三才归元掌”,克制萧玉翎的黑水武功,谁知梁文靖和萧玉翎一番纠缠,竞生情愫,并得知萧玉翎的师兄萧冷便是刺杀淮安王的刺客,其后萧冷赶来,欲杀梁文靖,被萧玉翎设计阻止。梁文靖无奈,最后还是按照白朴的计策,假扮淮安王赶到合州,与蒙古大军一战。

    在战争中,梁文靖飞速成长,竟然发现自己居然很有用兵的天分。与蒙古大军作战过程中,他看到了蒙古人的残暴,也看到了宋人军士为保家国奋勇厮杀,这使得他对战争产生了由衷的厌恶。可惜一次攻城战,梁天德为国捐躯,梁文靖为报父仇不得不与蒙古皇帝蒙哥赌斗城下,却没想到最终他赌赢了。战争结束了,他从此便看破世间战争的悲惨,“无论谁胜谁败,遭殃的都会是双方的百姓”,在手下军将打算拥立他为皇帝时,他却选择了飘然而去,就此隐居,不再过问世事。没想到渡口乘船时却遇到了追来的萧玉翎,梁文静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心迹,有情人终成眷属。

    可以说,《昆仑前传-铁血天骄》其实是一个很传统的故事:男主角无意间卷入了朝廷纷争,被强迫假扮一个身份尊贵的人,他不干,逃跑时却遇到了女主角,两人交手他打不过,却又遇上了一个大高手得以传授高深武功,可以克制女主角。之后二人朝夕相处渐生情愫,最后男主角无奈接受了李代桃僵的计策,不得不与强大的敌人战场厮杀,方知自己很有带兵的天赋。战争中男主角的父亲被杀,男主角为报国仇家恨与敌人拼死一战赢得了战争,之后却看破了战争,弃荣华富贵于不顾,带着女主角归隐山林。

    故事情节实际上没有多少新意,不过书中着重对战争的描写,及战争对双方民众沉痛伤害却给小说增色不少,尤其是男主角梁文靖能在自己最辉煌的时刻客观的看清楚这点并且远离了战争,隐居了起来,这在当时是很伟大的,就连“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侠郭靖也没能看透啊!

    对于梁文靖其人,姜德均是比较欣赏的。梁文靖为人憨厚老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过除了这些,他还没有看到更多的闪光点。好在这不过是前传,还有正传没有看呢。不知在正传里,梁文靖和萧玉翎又会遇到哪些事呢?

    带着疑问,姜德均又看起了《昆仑》正传。

    让姜德均大跌眼镜的是,梁文靖这个《昆仑前传-铁血天骄》的男主角居然在正传里一出场就死了!而且死的是凄婉无比,是被萧玉翎的师父萧千绝亲手格杀的,而萧玉翎也被萧千绝带走,只剩下他们的儿子梁萧孤苦无依。

    这时,姜德均才知道,原来《昆仑》的主角是梁文靖与萧玉翎的儿子——梁萧。

    “虽然还是传统那一套,不过有点意思了。”姜德均说道,继续往下看。

    短短一天,年纪小小的梁萧经历了丧父、母离,于是便立志要学得高强的武功,打败萧千绝,救出自己的母亲。

    故事便随着梁萧的成长不断展开,不知不觉间,姜德均被《昆仑》的情节所吸引了。

    看着梁萧被骗去解“天机十算”,努力自学算术而不顾自己身体,险些油尽灯枯,却不知那根本就是无解之题,姜德均心里也有点发酸;

    看着梁萧好不容易逃离仇敌魔掌,却被云殊武断地费去功夫,失去了报仇的指仗,姜德均不由得也对云殊产生了怨恨;

    看着梁萧以自己的智慧破解了纯阳铁盒之谜,偶得奇遇,功夫恢复,而且比以前更上一层楼,姜德均也为他感到高兴;

    看着梁萧心灰意冷,不想再过问江湖事,却因为邻居好友参兵而再次步入江湖,姜德均的心也跟着抵了起来;

    看着梁萧因为好友惨死,义妹无辜被云殊等宋人武者毒打而怒极攻心,一气之下发出了势要灭宋的宣言,姜德均不由得发出了一阵叹息;

    宋蒙交战,梁萧助元攻宋,最终使得襄阳城陷落,南宋危在旦夕;

    看到蒙古人残暴非常,大肆屠杀宋人,惹得生灵涂炭,梁萧方知铸成大错,可惜已悔之晚矣,反而累得义妹阿雪惨死黄河;

    之后看着梁萧为尝罪孽,救得幼帝赵昺,然却已改变不得天下大势,最终大宋宰相陆秀夫怀抱赵昺替身跳海自尽,南宋灭亡;

    看着梁萧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见到母亲萧玉翎,萧玉翎却因得知梁文靖已死的噩耗,心生死意,最后死于萧千绝手中,梁萧自此再无亲人;

    看着梁萧不容于宋元两方,天下之大却再无容身之地,只得远走西域,那种苍凉之感直让姜德均心绪震动;

    十年后,梁萧因思念爱人花晓霜,不惜身陷险境回归中原,在途中再遇柳莺莺。看着明明相知相爱,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在一起的两人,姜德均也感到鼻子发酸;

    看着梁萧还不容易回到中原,却被告知花晓霜已死的噩耗,那种心灰欲死的悲愤,姜德均只感胸口发堵,心脏阵阵疼痛;

    看着梁萧与花晓霜历经种种磨难重新走到一起,却被迫再次分离,梁萧为救他人不惜自身留下断后,姜德均不禁为其高尚的行为所感动;

    看着最后梁萧高唱昆仑山歌,慷慨赴死,那气壮山河的悲壮终于让姜德均这个中年人也忍不住泪流雨下。

    花了三天多时间,姜德均看完了《昆仑》。合上厚厚的打印稿,揉了揉发酸的双眼,姜德均不禁思绪万千。

    “有多久没这么看书了?又有多久没看到这么让人回味无穷的武侠小说了?”姜德均喃喃自语道。

    作为《南周刊》的总编辑,姜德均这些年看的文章没有一万,也有八千了,但姜德均可以发誓: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武侠大家的作品,那么多年,他再没看过这么好的武侠小说!

    内容丰富多彩、容量极大,情节起伏跌宕、波澜壮阔,人物形象个个神韵丰满、活灵活现。

    既有历史背景宏大的苍凉,又有儿女情长的柔情;既有气势磅礴的江湖画卷,又有荡气回肠的战争画面;既有阴险毒辣的小人行径,又有光明正大的英雄气概。

    全书浩浩荡荡百万字,包涵江湖侠义、爱恨情仇、家国天下等诸多元素,通篇读起来直叫人拍案叫绝,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武侠小说!

    最让姜德均赞誉的地方,就是梁萧回答那个有关生命价值的问题,生命价值几何?能与生命等价的物品只有生命!表达了作者热爱生命,发对战争,特别是无义战争的小说主题。从这一点看,两父子倒真的心意相通。

    不过书中也有让姜德均不喜欢的地方,那就是梁萧助元攻宋,完全违背了他一直奉行的传统思想。不过细细想来,他也无法指责梁萧什么。事实上,梁萧的行为完全是因为他那偏激的性格导致的,而他的性格之所以会成这样,与他的经历及他身边的人有很大关系。

    父亲梁文靖告诉他要忍让,不要欺负好人,结果他在梁箫面前被人打死,梁萧的心灵因此受到极大的冲击;

    秦伯符虽然真心待他,却信奉着棍棒底下出孝子那一套,梁萧做事一不合他心意便会被他打,梁萧本来因为生逢大变,行事就容易走极端,他再这样管教,只会让梁萧越来越叛逆;

    花无媸为老不尊,明明不想教梁萧武功,还骗他打赌,梁萧履行了赌约,却发现所有人从一开始就是在骗他的,这种极端不负责的行为可以想象会对梁萧产生什么影响;

    之后,那云殊武断地废了梁萧武功,让他开始对南宋人心有怨恨;

    后又发生了好友赵三狗被云殊所杀,无辜的义妹阿雪被南宋人不分青红皂白的毒打,导致了梁萧折弓为誓,最后倾城亡国。

    梁文靖保了襄阳,而襄阳却因其子梁萧而破。对此,姜德均只能感叹一句:轮回无常,造化弄人。

    可以说,梁萧的命运之所以悲惨前半部分是由于《铁血》中的一些情况所造成的,但后半部分却是由于自己所造成的。他之所以痛苦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他的目光和领悟远超于那个时代,他能看到别人所看不到的东西,他不在拘泥于世俗的见解,不在沉沦于战争的悲欢,不在计较武功和胜负的得失,“武功又如何?算学又如何?纵然武功冠盖古今,也救不了亲友爱人,纵然算尽天地的奥妙,也算不清自己的命运。”

    所以梁萧成了魔,为世人所不容,就像历史上那些如哥白尼、布鲁诺等寻求真理的先驱一样。

    之后,姜德均叫来姜成,询问有关创作《昆仑》的原因。

    “其实原因就是我在前言中写的那段话。”姜成看着姜德均,平静地答道。

    “‘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出自《庄周-逍遥游》。”

    “那段话出自楚狂接舆之口,当时的人们惊怖其言,认为‘大而无当,往而不返’,‘犹河汉之无极。大有径庭,不近人情。’但我崇拜,崇拜那种‘大而无当,往而不反’的想象,也渴望自己的思想能够突破一切的枷锁,‘乘运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姜成娓娓说着,眼神变得有些飘渺,有些迷离。“但现实让我吃惊,因为现实之缰早已让思想的骏马失去了自由,所以我宁愿停留在历史上面。而武侠中‘惊尘溅血流千古’,正是对与历史深沉的想象。所以,当我寻求思想寄托时,就选择了武侠,选择了写出这部《昆仑》来。”

    再看姜德均,听完姜成独到的见解以后,他先是一阵惊愕,然后是一阵沉思,沉默半响最后禁不住出声赞叹道:“你小子可真是倔啊!”

    姜德均知道姜成言中之意,其实就是之前姜德均说的那段不看好武侠小说的话让姜成心中不服,所以便写出了《昆仑》这本书,告诉他姜德均,也告诉世人:中国的武侠小说还有完全没落,至少还有我,还有我这本《昆仑》!

    看着姜成平静的脸庞,姜德均又忍不住问道:“那你又为何要塑造‘梁萧’这个形象?这可与传统的武侠形象大相径庭。”

    “我就是想要与众不同!”姜成的话掷地有声,“纵观金古温梁等各大武侠大家的作品,无论主角曾经经历过什么,他们最后还是会走保家卫国的道路,都会有点‘高大全’的影子。看得多了,我总感觉那不太现实,那些人物不像是个人了,不能贴近于我们的生活。所以我想创造一个不一样的大侠,着重描写他的成长过程。

    所以梁萧不会高高在上,他与普通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他也可能做错事,而且一失足成千古恨;他的一切都是因为自己的经历而学到的,就像我们一样。所以他并不高大,也不遥远;他不是纯粹的好人,但也不是坏蛋;他也是个普通人,只是做了很多普通人做不到的事而变得不普通了。因此梁萧显得更加现实,他的故事也会更加让人心痛。”

    “没有经历,没有成长,是不会真正成熟的。”

    “是的。在我看来,没有经历过就不会懂得珍惜。没有经历过战争,不会明白战争的苦难;没有亲眼看到生命的流逝,不会理解生命的可贵;没有经历过孤独,又怎么会珍惜亲情、友情、爱情;没有感受过痛苦,别人的痛苦你又怎会感同身受?

    梁萧重新诠释了‘大侠’的含义。大侠,不一定要为国,但一定要为民。只要本质是善良的,是悲天悯人的,那他就是大侠!其实梁萧攻宋的出发点也是好的,他也只是想快点结束这场战争,让所有人都过上和平的日子,只是最后事情的发展出乎他的预料罢了。”

    姜德均不禁念道:“‘叫世上怨恨烟消,要天下再无恶人,令黄河不再泛滥,让人间永无战争。’”

    “没错!这是梁萧最后的四个心愿,也是我们全部的侠迷和全世界的人民的愿望!”姜成说道。

    姜德均看着姜成,仿佛看见了书中的梁萧,一样的叛逆,一样的轻狂。不过却是那最后的梁萧,早已看透了世情,明白了一切。

    心中再次感叹儿子长大了,姜德均又问道:“那你打算怎么运作这本书?直接出版吗?”

    姜成摇摇头道:“现在出版物有《明朝那些事儿》就足够了,这本书可以用来完善《南周刊》文学版块,让文学版块加快成熟起来。”

    “你的意思是把这本书在《南周刊》上连载刊登,等连载完了再出版全套的图书?”

    “是的,而且连载完后还可以在网上刊登,让那个文学网站也尽快成熟起来,这样以后出版社就不会缺少出版物了,而《南周刊》也会多一个稳定的版块。”姜成款款而谈道。

    姜德均点点头道:“既然你都已经想好了,那这本书的事情就这样定下吧。没几天就要开学了,你这几天就不要再忙别的了,好好休息休息。”

    姜成心中一暖,答应道:“知道了,爸。”

第十五章 室友

    父子两谈完之后,第二天,姜德均便带着《昆仑》打印稿去见了徐国庆。

    徐国庆又惊讶了,这才多久啊?姜成居然又写了一本书,还是百万字的武侠小说!

    看过《昆仑》之后,徐国庆这下对姜成的才情是佩服得五体投地,连带着对姜德均的嫉妒也是与日俱增。这么有才华的小子怎么就不是我儿子呢?

    两人仔细商谈了一番,徐国庆也同意了姜成的提议。决定把《南周刊-文学版》单独划分出去,就像《今古传奇-武侠版》一样,每两周出一期,专门用于连载优秀小说、文章。头一期定于九月初出版,打名气的招牌便是《昆仑》。

    之后,便在最新一期的《南周刊》上、各大报纸杂志上、最新办的《南周刊》官方网站上打出了新书广告:《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最新武侠大作——《昆仑》,即将于九月份新出版的《南周刊-文学版》上连载发行,望广大书迷朋友们关注!

    广告上还有姜成写的一些话,简单介绍了一下《昆仑》的背景及自夸自擂的推荐。

    这下子,网络上、社会上,特别是在关心当年明月动态的【明矾】之间,这则消息又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都知道当年明月年轻,也都听过他说不会只写一本《明朝那些事儿》就不再写书了,可谁也没想到这小子的动作居然这么快!

    这才过去多久啊?距离上次签字售书也才不过一个多月的时间,这小子哪来这么大的精力?还是本武侠小说!不会是赶工出来的吧?

    如此,赞叹支持者有之,怀疑者有之,抹黑诅咒者更有之。

    特别是有一些所谓的历史学“权威人士”,一直对上次考究会持怀疑态度,对姜成的才学也一直不予肯定,还经常在公开场合批判《明朝那些事儿》,说那不是在说史,而是在歪曲历史。他们在媒体面前的论调是:“当年明月只不过是个十七岁的年轻人,而我们这些人研究历史几十年,谁说的对,一目了然。大家都是正常人,所以我想大家在这个问题上应该没有异议吧。”

    姜成在网上看了这些新闻后,一笑而过便置之不理。这些专家教授不过是想要借助姜成这股东风来发表他们自己的著作,趁机捞一笔养老费,为了提高他们的名气,借贬低姜成来抬高自己罢了。不过一批跳梁小丑,没什么好气的。

    这次他们便又跳出来,说姜成过于轻狂,武侠小说不是那么容易写的,没有过人的文学底蕴和文化内涵,是写不出来像样的武侠小说的。他以为自己是金庸老先生吗?不过刚高中毕业就想着写武侠小说,一定会栽个大跟头!

    这种说法受到了【明黑】们的欢迎,自从上次怀疑失败后,他们就一直蛰伏着,等待时机。没想到这么快就等来了!当年明月根本就是发疯了,他以为自己是金庸老先生那种“五百年一生的武学奇才”吗?才十七岁,写历史就罢了,居然还想写武侠小说,心太大了,绝对会摔个大跟头!

    虽然【明矾】激烈反驳,不过他们这次也对姜成的“鲁莽举动”产生了怀疑,所以反驳的有点力不从心,一时间被【明黑】们取得了上风。

    对于网络上、社会上有关他是否“头脑发热”的讨论,姜成一概不理。反正《南周刊-文学版》九月六号就会出版,到时候他们就会见到《昆仑》,究竟结果如何,相信民众们都会有个理智的判断。

    所以与《南周刊》再次签订了明面上八二分,实际暗地里五五分成的合约后,姜成对有关《昆仑》的事就再不管了,一切都让姜德均和徐国庆去操心吧。

    ※※

    九月早上的阳光还是颇有些毒辣,照在身上暖烘烘的。

    华山路上,一辆公交车嘎然而止,十多个乘客鱼贯而下,其中一个少年夹杂在人流中,拉着一个黑色的小皮箱随着人流下了车。只见他上身穿着纯白色短袖衬衫,下半身随意的一条蓝色牛仔裤,脸上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看上去就像个知识分子。

    这正是从家赶来的姜成,今天正是上海戏剧学院报道的日子,所以姜成便收拾好行李,独自一人前来报道。

    姜爸爸姜妈妈没有跟来,一方面是因为上海戏剧学院离家很近;另一方面却是这两个多月姜成的表现越来越成熟,让他们都知道了自己的儿子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也就不再过多操心了。

    至于多戴了一副眼镜,不是因为姜成近视了,而是为了怕被人认出来,用来打扮的道具。

    姜成怎么想到自己竟然有怕被人认出来的一天,想想前两天上街居然被一帮人给围上,不得不与他们签名拍照留念,折腾了一个多小时才得以脱身。从那以后姜成就减少了独自出去的次数,就算要出去也要打扮齐整。他算是知道为什么那些明星们喜欢戴墨镜了,不见得就都是因为要保持风度,这个对遮掩面容也是很有效的嘛!

    不过姜成毕竟没有火到那个程度,而且现在作为作家,见过他的人也没那么多。所以没有戴墨镜,只是戴了一副黑框平视眼镜,稍微扮的土了一点。你还别说,这么打扮还挺有效的,从家出来到现在还没被人认出来呢。

    本来姜成已经签约了唐人影视集团,虽然还没有开始赶通告,不过唐人公司方面已经给他配备了一个助理,像这些来学校报道办入学手续的事,其实都是可以交给助理来做的。但是这样未免会给未来的同学造成不好的印象,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是耍大牌呢?而且自己报的是表演系,表演系是明星的摇篮,那些个同学很可能就是未来的明星,以后可能还要相互帮衬着些,姜成也不愿意才开学就留下什么不好的印象。

    混娱乐圈什么最重要?毫无疑问就是人脉了。如果刚开始就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那人脉也就建不起来了。而且姜成的心思可不仅局限在演戏方面,他以后可还是想当导演的,如果不趁着现在多多结交一些人,建立好广泛的人脉,那以后拍片的时候可不会有几个人前来帮忙的。

    01届,姜成想了一个晚上还是想不起来01届到底出过什么明星?一般的人哪里会吃饱了撑的会去记这些事情,是滴,他前世虽然娱乐圈的事情也知道的不少,但是这种明显偏门的一塌糊涂信息谁有心思去记啊!

    一般人都是喜欢上某些明星才会去查某些明星的资料,知道他是哪一届的,但是要说出一届出过的明星估计会难倒很多人。

    算了,还是不想了,反正都想不起来,等到时候见到了不就知道了。

    收拾好心情,姜成随着人流走进校园,报道、办好入学手续,查了一下自己的宿舍,忽然看到了两个熟悉的名字。

    胡歌、袁弘。

    “原来他们是上影01届的啊!嘿嘿,没想到还是一个宿舍的,这可真走运,一下子就挖到两个好苗子!”姜成兴奋地在心中自言自语。

    胡歌和袁弘都算是80后大陆青年男演员中的领军人物,尤其是胡歌,凭着未来04年唐人公司拍摄的《仙剑奇侠传一》里的李逍遥一角一炮而红,之后又拍摄了《聊斋》、《天外飞仙》、《少年杨家将》、08版《射雕英雄传》、《仙剑奇侠传三》等一系列优秀的剧集,特别是在10年央视版《神话》热播后,彻底大红大紫,成为大陆青年男演员中举足轻重的一个,搏得了“古装小王子”的称号。

    相对来说,袁弘要比胡歌差一点,但也不可小视。他比胡歌出道还早,像《书剑恩仇录》、《天下无双》、08版《射雕英雄传》等都有精彩表现,只不过多以配角出现,一直很红却没有大红大紫,直到2011年《步步惊心》热播,他才凭着其中的十三阿哥胤祥一角彻底翻身,晋身一线演员行列。

    能与这两个有潜力有实力的明星成为同学,姜成真感觉太幸运了。

    来到被分到的宿舍,发现已经有一个同学躺在一张床上,静静的开始翻书,大约是十**岁的样子。

    看到姜成走进来,他起身站起来说道:“你也是这个宿舍的吗?我叫袁弘,武汉人!”姜成看了一眼就认出了,可不就是袁宏么?

    伸出手笑道:“你好,我叫姜成,上海本地人。”

    两人握了握手,笑谈了几句,算是基本认识了。这时,忽然又有一人走了进来,一进门见到两人就开始嚷嚷:“哦,居然已经有两个人先到了!幸会,幸会,我叫胡歌,上海人!”

    姜成定睛一看,可不就是胡歌吗?

    只见他穿着一身休闲装,肩背着一个跨包,同样十**岁,现在还是个非常帅气的大男孩,身上还有一股以后影视剧中没有的稚气。

    “袁弘,武汉人!你好!”袁弘当先笑着说道。

    “你好,我叫姜成,也是上海人。”又报了一遍家门,姜成笑着伸出手道。

    与姜成握了握手,胡歌很高兴地说道:“你也是上海人?那可太有缘了,居然分到了一个宿舍!”

    确实还不得不说胡歌是那种自来熟,三两句就能聊起来;而袁弘是那种表面上看上去很安静,实际上真相交起来就会很交心那种;至于姜成就更不用说了,表面上是个十七岁的少年,骨子却是个老油条,这种场面那是游刃有余。

    没过多久,三人就变的很熟,已经好的好象认识了很多年似的,当然这些都要归功于胡歌大胡同鞋的健谈,有这么一个同学好象也还不错,不管怎么说都是一个可以深交的朋友。

    经过胡歌同鞋的聊天中姜成、袁弘才知道长这么帅的胡歌的愿望竟然是当导演,真是暴殄天物啊!(貌似某人也是这么想的)而且成绩相当不赖,全国第二的成绩不是吹出来的,好在听了胡爸爸的劝说才在次年又去考了上海戏剧学院,这次是以第三名的成绩进的上海戏剧学院的,是地道的高才生。

    而且据说胡歌同鞋小时候很害羞,很腼腆,父母为了锻炼他,就带他去考小荧星,在考场上别的小孩又唱又跳的,只有他怯生生地躲在后面哭,也许是老师觉得这个小孩挺可爱的,就把他给招进去了。姜成真的很难想象胡歌小时候会很害羞,和现在的胡歌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

    虽然很诧异,但是姜成想想自己小时候也不是一般的皮,常常搞的父母都没办法,可是后来却变的特别宅,简直不像是一个人?只能说是生活环境能改变一个人很多,性格都可以说是后天形成,后天的环境真的非常重要。

    三人正说笑着,门又被推开,一个十**岁,很是结实的男生带着东西推门而入,看到三个人,呵呵一笑说道:“都来了哈,我叫孙晓,辽宁大连人!”

    “袁宏,武汉人!”

    “胡歌,上海人!”

    “姜成,也是上海人!”

    三人各自介绍了一下自己之后就开始找自己的铺位,姜成的位置是在上铺,这倒不是说姜成有多大公无私,而是他平常没事的时候就喜欢一个人呆着,看看书或写些东西,上铺比较安静,正适合他这样的“宅”。

    不过其他三人不知道啊,胡歌还搞怪地表现出很感动的样子,大力拍着姜成的肩膀,哈哈大笑道:“哈哈,姜成你不错啊!还挺大公无私的吗!哎呦,抱歉!”

    原来是胡歌不小心一下拍到了姜成脸上,把他的眼镜拍掉了!

    “没事没事!”姜成摆摆手,捡起地上的眼镜,却没有再戴上,“只是个平镜,没什么影响。”

    “咦!姜成,你没事戴着个平镜干什么啊?我刚才还以为你近视呢!”胡歌看姜成不是近视,不由得很是疑惑。

    这时,袁弘迟疑地向姜成问道:“姜成你是不是上过电视、报纸什么的?我怎么看你很眼熟啊!”

    “啊!你是那个当年明月!《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孙晓忽然惊叫道,“我说刚才听你的名字怎么那么耳熟呢!哥们儿,没看出来啊,还是名人呢!”

    “啊!原来你就是当年明月啊,我说怎么会眼熟呢!”袁弘顿时很是兴奋,“我很喜欢你那本《明朝那些事儿》,前一阵还买了一本,本来还想来上海买一本你签名版的,只可惜当时家里不让,这回你可得给我签个名!”

    没看出来,袁弘居然还是个【明矾】!

    胡歌也兴奋地说道:“我说你怎么一直戴着眼镜呢!哎,你是作家吧,怎么跑来上上戏了!”一旁的袁弘、孙晓也点点头,一个作家来上戏剧学院实在太奇怪了吧!

    姜成无语,又不是他愿意的,只好灿灿的说道:“呵呵,这个嘛,我其实是演戏出身,写作嘛,兼职,兼职而已!”

    胡歌、袁弘、孙晓三人顿时无语,兼职能兼职成这样,那别人还有活头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7686/ 第一时间欣赏娱乐大丈夫最新章节! 作者:书之贤者所写的《娱乐大丈夫》为转载作品,娱乐大丈夫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娱乐大丈夫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娱乐大丈夫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娱乐大丈夫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娱乐大丈夫介绍:
[新人写作季作品]
“终我一生,我必将让你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着名的女明星,我保证!”十八岁的姜成严肃的对自己未来的妻子说道,那时的“神仙姐姐”才刚出道,而他还只是一个小编剧。“这是你第一个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但我向你保证这绝不会是最后一个。”二十八岁的姜成一脸温柔的亲手将那个小金人递给自己的妻子,那时他已是名满世界的娱乐大亨。“我们刚认识时,我答应你会让你成为这个世界上最着名的女明星,我做到了。”七十八岁,但已白发苍苍的姜成躺在病床上平静而幸福的对着自己的妻子说道,那时的他是全世界娱乐圈中永远的“教父”。娱乐大丈夫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娱乐大丈夫,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娱乐大丈夫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