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傲唐TXT下载傲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傲唐全文阅读

作者:唐远     傲唐txt下载     傲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十四章 一对三

    ==============

    杨国忠在杨曦的帮助下写完辞呈后,也就躺回到榻上,不过意外的事再次发生,他很快就再次陷入昏睡状态,与清醒前无异。

    这一切并没让杨曦太多吃惊,因为他已经预料到这是杨国忠的“回光返照”了。

    太医进来诊查,也查不出个所以然来,

    因为杨国忠清醒时候让裴柔也出屋子里,更没让杨暄、杨昢、杨晓兄弟三人进内,如今杨国忠再次昏睡了,兄弟三人对杨曦都有意见了。但杨曦却没什么解释,只是嘱咐太医好生诊治。

    裴柔并没有任何责怪杨曦的话,她还是心疼杨曦的辛苦。在在到了晚上时候,杨国忠依然昏睡,没有醒过来的迹象,裴柔令杨曦回去休息了。

    杨曦在小声宽慰了裴柔几句后,也听话地准备回自己的府去休息了。他确实累了,连续几天骑马快跑,每天骑马骑的像被颠散架一样,抵达长安后,更是没来得及歇口气,急需要休息。也在告诉自己三个哥哥今天辛苦一点,并让母亲裴柔有事马上就使人来传后,他就回到自己的府上。

    听到消息的郭昕和平儿、小雨率着府中下人都迎了出来。

    郭昕的肚子已经很大了,再过不到一个月就是预产期。因为是头一胎,怕有什么意外,裴柔严令郭昕在府中休养,即使公公杨国忠病重也不让她过去。

    “夫君,你终于回来了!”郭昕很自然地上前,替杨曦解去身上的征衣,交给身边的小雨,再眼前红红地看了两眼杨曦,就不顾边上还有一大群人,投身入杨曦的怀里,“夫君。你征战的这几个月,妾身姐妹几个每天都挂念着你,希望你能早点回来。今日你终于凯旋归来了,妾身也不要再担心了!”

    在说完这两句话后,郭昕已经热泪滚滚了。嫁人后第一次怀孕,心里的紧张和担心不知道有多少,她多希望夫君杨曦能一直陪伴在她身边,给她一个依靠。但就在她怀孕不久,杨曦去外出征战了,不但没能在身边陪伴她。而且还让她天天牵肠挂肚,个人滋味是怎么样,只有她自己知道。

    这半年多以来,她不知流了多少泪,感觉比记忆中过去几年流的泪都要多了。但这些眼泪都是背着其他人独自流的,她是府中的主母,任何时候都不能有软弱的表现,要在平儿、小雨及府中其他下人面前保持主母的威严。但现在杨曦回来了,一直端着的架子也可以放下了。倒在杨曦那宽厚、安全的怀抱里,她忍不住热流滚滚了。

    郭昕的眼泪触发了平儿和小雨眼中积蓄了太久的泪,她们也跟着一个劲地洒泪,特别是这段时间一直耿耿于怀的小雨更是如此。她多期望能有一个身份。能和平儿一样成为杨曦的妾室,不要再为自己的将来担心,但杨曦出征前并没给她这个机会,让她郁闷了几个月。杨曦归来。让她百感交集。

    “你们怎么都哭了!”杨曦眼圈也是发烫,但他还是笑着拍拍怀中的郭昕,打趣道:“是不是为夫回来你们都不高兴了?一个劲地哭鼻子。你们不欢迎我回来。那我继续到青海去打仗……”

    话没说完,腰上传来一阵剧痛,原来是怀中的郭昕不满意他这句话狠狠地掐了他一下,痛的他只能停了话。另外两个女人也抬起泪汪汪的双眼,恨恨地瞪了眼杨曦。杨曦只能陪着笑说好话:“你们别这样,当我说错了话好吗?都别在这些站着了,你们不怕下人们看到你们这副样子啊?”

    说着再拍拍怀中的郭昕,搂着她往屋里走去,郭昕抹了把眼睛后,也只能顺从了。

    平儿和小雨也擦去脸上的泪,跟在后面往屋里走去。其他下人在刚才主人们感情流露的时候,一个个把头侧过去,或者抬头看天,当作没看到杨曦和他的妻妾们秀恩爱的场景。

    郭昕的肚子虽然很大了,但因为她身材挺高,一直练武身体也很强壮,没有任何的行动不便,杨曦进了屋后,她也亲自张罗着让下人给杨曦准备茶水、点心,并令人去吩咐厨房,马上准备晚饭,要让杨曦好好吃顿饭。也嫌杨曦身上都是汗臭,郭昕伙同平儿、小雨,连拉带拽地将杨曦拉去洗澡了。

    杨曦只能听任她们摆布,最终被几个女人剥的光光地跳进浴桶,美美地享受了一番几个女人服侍他的洗浴,身上也被她们占了不知道多少便宜。

    久未亲近女色了,三个美丽的妻妾一起帮他洗澡,肌肤相亲的感觉及闻吸她们身上的诱人气息,还有时不时能看到她们身上流露出来的风光,杨曦的身体很自然地起了反应。结果就是他洗完被妻妾们拉出浴桶的时候,杨家小二还直挺挺地起立在那里,向三个女人致敬。

    刚才替杨曦洗澡已经让三个女人心里起异样了,杨曦迈出浴桶时候,那傲然的反应让她们更加情难自禁。但三个女人呆在一起,任何人都不敢流露出这方面的意思,只是红着脸服侍杨曦穿衣。

    心里很尴尬,但那里却不能收放自如,杨曦也难过的要死。

    他也不管合不合适,小心地向郭昕和平儿暗示,晚上他会好好陪伴她们的。

    两女得了杨曦的暗示,自是非常欢喜,但知道没自己份的小雨却很是黯然。

    就在三个女人替杨曦收拾停当的时候,下人来报说替杨曦接风的晚宴已经准备停当。

    刚刚在杨国忠府上看到了他那位父亲的病情变化,感觉到再次进入昏睡的杨国忠可能时日无多,这种情况下在府中热闹好像不太合适,但想想杨国忠已经很长久这样了,自己的妻妾们也不太知道杨国忠病情的变化,也不愿意拂她们的意,最终杨曦还是同意了陪妻妾们好好吃一顿晚饭。

    郭昕也知道这种时候不适合很热闹,因此也尽量低调。其他也没什么,只是菜准备充分,目的就是让杨曦和随他出征的那些亲卫好好吃上一顿饭。

    随行的亲卫们都在后厅吃,杨曦和郭昕、平儿、小雨躲在小厅里。

    在吃喝的时候还让下人将府门关闭了。

    凯旋归来,其实肯定是要好生庆贺一下的。杨曦相信,接下来的时间内肯定会有朝中同僚到府上来祝贺,或者借祝贺的名义巴结他,朝廷也肯定会有赏赐什么的,这些他躲避不了。他只希望杨国忠的病情这些天不要恶化,即使再次昏睡也要多睡几天,不然一切都太仓促了。

    在妻妾们的体贴之下,杨曦肚子吃的饱死了,酒喝的多,人也变得晕乎乎,最后感觉好像是被妻妾们架着回房的。回到房间时候,他已经困的睁不开眼睛了,倒头就想睡。但妻妾们似乎没有任何想让他这么早睡的意思,很快他就被剥了个精光,随即就感觉到有好几只手在他身体上抚摸着。

    一切都像似在梦中发生一样,杨曦享受到了久违的激动和快意的释放,最终他心满意足地睡去了,睡去时候只觉得左右都是女人的身体。

    也不知道睡了多久,口中觉得很渴的杨曦醒了过来。看看屋内的蜡烛还燃着,再看看身边,发现自己是赤着身体躺着,大肚婆郭昕也和他一样,身上没有任何衣着,挤在他怀里,但没看到其他人。好不容易才从郭昕的手脚缠绕中挣扎出来,非常舒爽地喝了一大杯水后杨曦却发现郭昕也睁开了眼睛。

    “刚才你们是不是把为夫强.暴了?”杨曦在返回榻上,揽起郭昕的身体后,忍不住问道。

    结果换来的又是郭昕一记狠掐,“你都这么久没回来了,哪能一回来就睡?哼,也不好好陪我们一下……”

    “唉……我太可怜了,风尘仆仆地回来,还要被你们这样折腾,做男人真的是累啊……”杨曦坏笑着感慨,心里却忍不住得意。

    “你这个坏家伙,得了便宜还卖乖!”郭昕一副气鼓鼓的样子,但因为手被杨曦抓住了,没办法掐,但还是张嘴轻轻地咬了下杨曦,“还说累坏了,刚才这么有力气,我们三个都被你折腾死了,明天都起不了身!”

    “什么?三个?”杨曦惊的张大了嘴巴,“你们三个,一起上的……”

    天哪,这几个女人竟然敢这样,联合起来对付他,他竟然也将她们三个一起办了,太荒唐了。还有小雨,人家还是黄花闺女,今日怎么也……

    “哼,看把你美的!”郭昕有点酸溜溜,因为太久没得杨曦疼爱了,今天她都不理会亲热会不会对腹中的小儿造成伤害,忍不住与杨曦纠缠,只是她也非常仔细。不过她虽然也尝到了味道,但最终便宜的还是平儿。这小妮子叫声差不多半个府上人都能听到了,让郭昕甚是汗颜。

    小雨也如愿以偿,得了杨曦的宠幸,不过因为杨曦酒喝多了,人不清醒,小雨有点被弄疼了,回自己屋里时候都有点步子不稳。

    郭昕想到小雨的时候,杨曦也说起了这事,“昕儿,小雨也……她也……”

    “小雨本就是你的人,随妾身嫁过来这么久了,也要给她个名份,这事不能再拖了,就趁公公身体还好前,将事儿解决了吧……看你这副样子,好像还不情愿!哼!”

    “我今天不是被你们逼成这样!”杨曦有点郁闷!

    郭昕说的好像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似得,但他今天晚上却一副任人摆布的样子……(未完待续。。)

第八十五章 杨玉环的逆袭

    ============

    荒唐的一夜,让第二天早起的杨晞都有点不太相信,感觉有点梦一样。

    得了滋润的郭昕和平儿都是神采奕奕的样子,脸上写满了柔情,看向杨晞的眼中都滴的出水来。

    小雨则像做错事的小学生一样,看到杨晞就脸红,头也不敢抬。

    妻妾们的表现让杨晞只有苦笑的份,女人多,有时候真不是好事情。

    他也没在府上多停留,吃了早饭后就往魏国公府去,看望父亲杨国忠去了。

    杨国忠依然处于昏睡之中,一直没有醒过来,但心中呼吸什么的都很匀称,甚至比昨天醒过来之前都要好。杨国忠这副样子让杨晞非常的惊异,他实在弄不明白昨天他回来时候杨国忠会突然醒过来,并且和他说上那么久的话,难道这一切真的有冥冥中什么力量在主导吗?他不相信这只是巧合,当然有可能杨国忠一直在期待着他回来,昨天他终于回来,某一种力量在支撑着让杨国忠醒过来了。

    再次有做梦的感觉起来,但在看到自己藏在杨国忠枕头下面的那份请辞奏本时候,杨晞相信这一切都是真实的了。

    他在魏国公府呆了一会,就借口要进宫面圣,禀报前方作战情况为由,拿着杨国忠所写的辞呈进宫找李隆基去了。

    “哦?!你父亲昨天清醒过来过?还写了这一份请辞奏呈?”比半年前看上去更加老暮的李隆基,拿着杨晞转交的李隆基的奏本,很吃惊地问道。

    杨晞赶紧点头,“是的,陛下!在昨日臣抵家父府中的时候,家父神奇般地清醒了过来,问询了一些青海的事,并写了这份请辞奏本。让臣转交给陛下。父亲说,他这一段时间以来一直卧病在床,连起身都不能,更不要说出来处理朝事了。要是他继续领相职,肯定会误了朝事,所以他就向陛下请辞所有职务。陛下,家父也说,他非常遗憾没能力再替陛下分忧,代为处理朝事了,还请陛下勿责怪。”

    杨晞的话让李隆基有点动容。他清楚杨国忠这份请辞奏本中表达的意思是什么。杨国忠的字他很熟悉,这一手熟悉的字体让他完全确定这是杨国忠亲笔写的,既然是杨国忠亲笔写的,那其中的意思也肯定是其本人的。想来杨国忠自己也是知道,時日无多,所以才这般请辞的。

    李隆基对杨国忠的品性非常清楚,这个他这些年以来特别宠信的大臣若非不得已是不可能放弃手中的权力的。“看来朕再也没办法与你父亲讨论朝事了!”李隆基微微地叹了口气,也不理会杨晞的反应,起了身走到窗户边。出神地看着外面的景色。

    到李隆基这个年纪,对生老病死的事都非常敏感,杨国忠的時日无多了,让他马上想到了自己。身边可以说话的人现在差不多没有了。高力士早已经不在身边,杨国忠现在也这个样子,让李隆基心里忍不住唏嘘感叹。“这些老人都如此,再过一些日子。可能朕也这个样子了!”

    杨晞站在李隆基后面,没有出色,只是静静地站着。他猜不到李隆基在想什么,会如何处理杨国忠的这份奏本。好一会儿,李隆基才走回御座上,对跟着他走过来的杨晞说道:“四郎,朕允了你父亲的请辞。朕希望他能好生静养,早日康复。”

    “多谢陛下的关心!”杨晞赶紧致谢。

    “四郎,此次出征,你又立下了大功,青海的吐蕃人被你部全部消灭,青海重新置于我大唐的占领之下,你的功劳,朕一定会给予你重赏的!”李隆基看着杨晞道:“四郎,你虽然年轻,但行事很沉稳,比在朝堂上混了多年的其他大臣都要强,你的能力更非一般人可比,朕不会浪费你这样的人才的。你的岳父郭子仪也在此次征战中立下了大功,朕会有奖赏与他。你父亲的左相位置,朕想让郭子仪来担任,郭子仪的武部尚书职,朕准备让你来担任!”

    “陛下……臣年岁太轻……”吃了一惊的杨晞下意识地想推拒。但李隆基摇摇手,示意他先不要说什么,杨晞只得收了口。

    “你在军事上的谋略远非一般人可比,相信此战派任何一位将领领军,布置都不会如你这般大胆的,也没可能取得如你这般成就的!”李隆基在杨晞身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候的英武,说话的口气也有点激动,“此战你的布置任何人都想不到的,在那般恶劣的天气下,竟然敢分兵突进,急驰上千里,突袭大非川的吐蕃人,最终重创了尚结息,将他本人也擒获了,此战的胜利意义非同寻常,相信经此一战后,我大唐的内忧外患全部清除!”

    说到这里的时候,李隆基露出了点和蔼的笑容,“四郎,幸好有你,不然现在安禄山的叛乱不一定能平息,更不要说吐蕃人的威胁。如今所有威胁都消除了,大唐天下终变太平,然朕知道,我大唐积陋太多,特别是军中。在你岳父郭子仪的主持下,军中事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变,但这远远不够,朕知道你有办法替朕消除这些陈陋,将来自内部的威胁完全消除掉,所以朕才想到让你暂时代任武部尚书职,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李隆基这样说了,杨晞如何还敢拒绝,赶紧答应并致谢:“陛下,既然你这样说,那臣也不敢有任何的推拒,臣一定会尽心尽力地做事,决不让陛下失望的!”

    “你答应就好,”李隆基似乎也乏了,缓缓地闭上了眼睛,稍一会再说道:“你刚回长安,在府上好生休息一下,陪陪你父亲,要是你父亲有什么情况,随时向朕报告,朕很是担心他哪。对了,你贵妃姑姑一直在记挂着你,趁今日还早,你过去看看她吧!”

    “是。陛下,那臣先告退了!”杨晞知道李隆基动了感情,想自己一个人呆,也没再多呆,告退走了出来。

    也就在他刚走出李隆基所呆的殿后,马上就有一名小宦官迎了上来,告诉他说杨玉环有请。

    杨晞呆了一呆,也马上跟着小宦官过去了。刚刚李隆基叫他过去看看杨玉环,他还没过去杨玉环就使人来请他了,这肯定不是巧合。

    “四郎见过姑姑!”进到杨玉环所居殿内的杨晞。对正襟危坐的杨玉环行了礼,并马上抬起头,打量起这个半年多没亲近的美丽女人起来。

    杨玉环好像没有一点变化,神态举止什么的都与半年前无异,但杨晞却从杨玉环看他的目光中读出了点什么,好像是一种渴望吧。

    “四郎,你出征刚刚归来,很是辛苦,都瘦了这么多。姑姑看了都心疼,也不知道这半年多以来,你在青海吃了多少苦!”杨玉环说着,伸手招呼杨晞走近。杨晞走近后。也上下打量了一番,再笑着道:“也还好,只是黑了、瘦了一点,精神还不错。想必也没负伤吧?”

    “姑姑,四郎一身武艺很不错,就那些吐蕃蛮子。怎么可能伤得了我?”杨晞一副自傲的样子看着杨玉环,居高临下的姿势让他很轻松地看到了轻薄夏衫下杨玉环胸前的风光,这让他心感异样。

    杨玉环捕捉到了杨晞目光的落点,一副得意的样子,还故意挺了挺胸脯,以示自己这里更加傲人了,但怕被人看出什么,马上喝令身边的人:“你们都退下吧,本宫与杨大将军有要事商量,没有本宫吩咐,任何人不得进来打扰!”

    “是,娘娘,”所有宫女和宦官应了声后,马上都退下了,还将帷幔都拉上。

    殿内一片静悄悄的,暧昧的感觉马上起来。杨晞面带微笑地看着故作矜持的杨玉环,杨玉环翻了个白眼,不满地看着杨晞:“四郎,怎么和姑姑这么生份的,站的这么远?”

    “怎么会呢?”杨晞笑着说了一句,马上走到杨玉环身边,蹲下身子,与杨玉环脸对脸地站着,声音轻轻地说道:“姑姑,半年多没见到你了,四郎甚是记挂,今日看到姑姑样子还如半年前一样美丽,什么担心也没有了!”

    说着又故意往杨玉环那大开的胸口看了一眼,杨玉环的夏衫开口太大了,这么近的距离,里面什么细节都看的清楚。很可能这个女人今天是故意这么穿的,杨晞马上下了定论。

    “四郎,你出征这半年,真的会想起姑姑?”

    “那当然是,四郎经常想起姑姑的,只恨没办法回来陪姑姑,今日姑姑不召唤,四郎都想过来看望的!”

    “还算你有良心!”杨玉环伸手点了下杨晞的额头,嗔道:“总算没负姑姑对你的疼爱!想必你也知道陛下准备让你主持武部事务了吧?”

    “原来是姑姑的主意!”

    “跟姑姑进内说话吧!”杨玉环得意地瞄了眼杨晞,一副风情万种的样子,在杨晞目瞪口呆之时,也就顾自往里走去了。杨晞当然赶紧跟上!

    但让杨晞没想到的是,一关上门后,杨玉环就迫不急待地扑了上来,不顾他的“反抗”,几下就将他的衣服扒了下来。“四郎,姑姑想死你了!”杨玉环喃喃的低语让杨晞彻底放弃了抵抗。

    在半推半就地倒在杨玉环的榻上,任她侵犯之时,杨晞不自禁地苦笑,为什么唐朝的女人都这么彪悍,总是喜欢逆推男人?不过虽然觉得有点郁闷,但这也是他喜欢的,女人在这方面这样主动,对于男人来说,也是一大享受。

    虽然昨天晚上荒唐了几回,但杨晞没有任何累的感觉,激情依然满满,也在杨玉环的主动中收获了极大的满足。(未完待续。。)

第八十六章 杨国忠去逝

    ==============

    在激情释放后的继续缠绵中,杨晞也从杨玉环嘴里听说了很多事。

    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他彻底弄明白了李隆基为何会想到让他主持武部事务。

    自青海的第一条好消息传来后,杨玉环就一直在李隆基面前说杨晞的军事谋略如何出众,要是以后让杨晞主持军务,那大唐军队一定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而在青海的好消息持续传来之时,太子李玢也在李隆基面前说了杨晞很多好话,最终让李隆基决定,让杨晞主持以后的武部事务。

    杨国忠即使不上表请辞,也不会让李隆基在这一点上改变主意的。杨国忠在这个时候提出辞呈,那更让李隆基没有一点犹豫就下了决定。

    “四郎,你父亲的请辞让陛下心生伤感了,他想在你身上弥补一些对你父亲的遗憾,所以这一切你都不要推辞,全部接受下来!”

    “多谢姑姑提醒,四郎知道怎么做了!”亲自替杨玉环整理穿戴的杨晞一副感慨的样子。

    两人已经缠绵了很久,肯定要起来,起来后可以继续说事,不然一会被人发现就是麻烦事了。刚才杨玉环已经非常满足了,身体都痉挛了,杨晞知道,自己的努力付出得到的回报还是非常丰厚的。

    杨玉环讲了不少,包括这段时间李玢的表现,她所知道的一些朝中大臣的动静,都详细地告诉了杨晞,让杨晞非常的惊喜。对于他来说,杨玉环有点像“超级大间谍”的味道,给他提供了太多有用的情报了。以后在杨玉环身上所花的精力不能少,相信付出会继续有回报的。杨晞不知道这件事上虢国夫人有没有在李隆基面前说过什么,那个女人也不能冷落的,说不定关键时候也能得到她的帮忙。

    杨晞最终心满意足地离开了皇宫。回到魏国公府。

    也就在杨国忠请辞的昭令送到李隆基那里两天后,朝廷下就发了诏令,准了杨国忠的请辞,令还在安西剿乱的郭子仪代任检校左相,归朝的杨晞守武部尚书,主持兵部的事务。

    朝廷也召还在青海的武部侍郎高适回京,准备配合杨晞一道朝廷军制方面的改革。

    李隆基的时候,募兵制全面取代了早期的府兵制,这对军队战力的提高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因为各边镇将领握着军政和民生大权,导致中央的政令不能畅通无阻地发布并被执行下去。在李隆基越来越懒得理政的情况下,发生了安禄山这样的叛乱。如今叛乱被平息,吐蕃人的威胁也被消除,李隆基进一步想到了削减各镇军大将,彻底消除内忧的事。他想到最合适的人选就是杨晞这个在两次战役中立下无人可比功勋的少年人,让郭子仪配合杨晞做这事。

    年轻人有冲劲,有干劲,即使遇到挫折也不会退缩,这是李隆基将此重任完全交给杨晞的重要原因。他相信杨晞不会让他失望的。

    杨晞当然没有完全明白李隆基的意思,但他知道李隆基是想将他推到前台去,让他去负责这件最容易得罪人、非常棘手的事。

    虽然知道这件事容易得罪人,也很难做。但杨晞并没有任何的不情愿和退缩。知道原来一些历史事件,深知大唐自安史之乱后的急速衰败主要原因就是藩镇之祸,手握重兵的藩镇长官根本不理会朝廷的诏令,将治下的藩镇视作自己的王国。军政、民生大权一手抓,这样的情况导致大唐越来越衰败,最终走向灭亡。既然穿越来到了这个时代。那杨晞就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出现的。

    如果李隆基没将削减各镇边将领手中的权力,进行军制改革的事交给他,杨晞也会在强烈向朝廷建议改革这方面的弊端,甚至自请命去做这件事。如今李隆基在他未请命之前就完全将权力交给了他,他如何会有怨言?

    因为在征战吐蕃之前杨晞已经在协助郭子仪做这方面的事了,全面接手起来并没费太多手段,他期望高适能早日回长安,有这个亲信人物一起做这件事,杨晞相信会顺利的多。

    杨晞知道,自己在平叛军事及这次出征吐蕃的过程中,树立的威望是没什么人可以相比的了,这是他在以后进行大刀阔斧改革的资本。

    在令高适回京协助杨晞主持全面军制改革的事的后的第十天,交御了所有事的高适,也利用驿站快马飞奔回到了长安。因为不知道召他回京是为了何事,高适在抵达长安后,连家都没回,就直接来到了杨晞的府中,问询原因。

    “恭喜子亮接任武部尚书职!”高适为杨晞的升职而感到高兴,也为自己再得朝廷封赏而得意。

    他依然任武部侍郎职,但因为此次出征立下大功,朝廷另授他职务,兼领军器监大监职,如此两个重要的职位都由他任领,高适有一种意气奋发的感觉。

    他非常感激杨晞,他知道,没有杨晞,他不可能有现在这般成就的。

    杨晞从高适的神情中读出了这份感激,但也只是笑笑表示没什么,“达夫兄,朝廷委你以要职,希望你以后更兢兢业业地做事。陛下令我们两人主要负责军制改革的事,我希望我们两人能通力合作,不让陛下失望!”

    “请子亮放心,某一定会尽心尽力做事,决不让陛下和你失望!”高适一副信心满怀的样子。

    “此次军制改革,我不希望半途而废,一定要通过这次改制,彻底将大唐的军制理顺,再也不会出现像安禄山这样,镇边将领起兵作乱的事发生。要做到这样,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军事制度,接下来这段时间,我们主要就是商议如何制定一套合理的军事制度,”说到这里,杨晞露出了笑容,“过几日我会写一份这方面的制度草稿出来,到时你看看,我们再好生讨论一下,看看如何改为好!”

    后世时候杨晞在军队中呆过,对共和国的军事制度有点研究,可以拿来借鉴一下,再结合现在的实际情况,与高适等人多讨论,相信肯定可以制定一套行之有效,沿用许多年的军事制度。

    “如此甚好,待过几日,子亮你写好了草稿,某一定马上细看,之后再和你讨论!”

    杨晞点点头,再低头想了一下后,道:“达夫兄,这次军制改革需要人的手非常多,今天晚上我写份名单,到时你将名单上的人都支过来使用!”

    “某明白了!”高适当然明白杨晞这样安排的用意,杨晞是想将名单上的人进一步笼络在自己身边的。

    高适的明事理让杨晞挺放心。不过杨晞有一件事非常担心,那就是杨国忠的病情,他知道,要是杨国忠去逝,那他不得不停下手中的工作,要为杨国忠守孝了。

    这是古代当儿子必须要做的事,无论你是当宰相还是皇帝,父亲死了,必须要为他守孝,不然就要被天下人指着鼻子骂,无论你再有才,也会被人打上不孝的恶名,这辈子就再也不要想有出头之日。

    但想着什么事就来什么事,也就在朝廷正式任命杨晞代守武部尚书,主持武部事务的第十五天,杨国忠在昏睡中停止了呼吸,溘然长逝。这些天一直在忙碌地准备全面军制改革事的杨晞,也被迫放下手中的事,到魏国公府替杨国忠守灵。

    虽然杨国忠在重病之前名声欠佳,被许多人称之为“奸相”,但朝廷对其评价很高,李隆基下诏大大褒奖了一番杨国忠,追授其为司空、郡王、洛州大都督,李隆基宣布罢朝七天,以示吊唁,令其陪葬泰陵。李隆基在听到杨国忠去逝的消息后,竟然痛哭了一场,最后下令所有在京官员都到魏国公府吊唁,派太子李玢代他前往魏国公府对杨国忠的家人表示慰问。

    杨晞当然效仿他的三个哥哥一样,上表请辞一切职务,准备为杨国忠守孝。朝廷当然准许,杨晞也和三个哥哥一起,跪在杨国忠的灵柩前当孝子,并接受所有到府中来吊唁的人的安慰。

    杨国忠去逝后,停灵五日,然后下葬。

    李隆基虽然还未去逝,但他死后准备安葬的泰陵已经在修建过程中,作为李隆基非常信任的大臣,杨国忠得到了陪葬泰陵的待遇。

    无论杨国忠生前留下多少恶名,都随着他的去逝也被一笔勾销。因为有杨晞这个出色的儿子在,在大唐的史册中,杨国忠成了一个各方面都是非常出色的能臣,差不多算是被“漂白”了。

    要是杨国忠知道原来历史上他的下场,现在这样的死一定让他非常庆幸,冰火两重天的待遇啊!原来的历史上,他是被乱兵追杀,身首异处的,葬在什么地方也不被人知晓,留下的全是恶名、骂名,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而如今他是被当作大唐名臣而载入史册的。

    杨晞知道这些,所以他对杨国忠的死虽然有点难过,但没有多少悲伤,也为杨国忠感觉到庆幸,这样也算死得其所了,至少与原来相比是这样的。

    也就在杨国忠下葬后的第二天,郭昕也生产了。

    在一声清脆的啼哭声中,杨晞当上了爸爸,他有了自己的儿子。(未完待续。。)

第八十七章 杨玉环怀孕了

    =============

    杨国忠的去逝让杨曦有点伤感,毕竟杨国忠待他还是非常不错的,最后一次清醒之时还给了他那么多的建议。但儿子的出生将他心中的这份伤感冲淡了,他心里充满了初为人父的喜悦。

    杨国忠这样的死可以用死得其所来形容,既然比原来历史上作为奸恶之人载入史册,落个惨死的命运好上很多,那也要为他庆幸。不是亲生父亲,亲情的感觉也不是很浓,又想到杨国忠比原来历史上的下场好多了,杨曦最终消除了伤感,并因为儿子的出生而充满了欣喜。

    亲自为儿子取了个名,叫“杨谌”,从“言”旁,这和杨暄的儿子“杨谨”同偏旁,这是杨国忠的意思,这一点杨曦还是表示了对杨国忠的尊重。

    不过因为杨国忠的去逝,杨曦嫡长子的出生也没能好好庆贺,实是个遗憾。

    因为要为杨国忠守孝,朝事杨曦只能放下了,军制改革的事也只能暂缓。

    缺了杨曦这样一个干劲十足,年轻又有冲劲、且在朝中身居高位的人主持这样的事,许多变革一下子都展不开了。高适虽然代杨曦主持武部事务,但无论在威望与能力上,及见识上他与杨曦都有一点距离,此时郭子仪也没回来,缺乏强有力的支持,军制改革的事只能慢慢来。

    不过杨曦虽然在守孝,朝事他不可能一概不问的,他也经常与高适商量军制改革的事,他将自己的意思告诉高适,并将自己想到的那些关于军事制度变革的想法写出来,讨论后交给高适,让高适进一步润笔,准备待时机成熟。一并提出来,得皇帝同意后马上实行。当然所有改革不可能全面铺开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然会激起很大的反对声,结果适得其反的。

    在郭子仪主持下朝廷已经对军备制度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变,这些改变主要就是军政慢慢分开,让各军镇的军事长官不再兼管政务民生事务,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削减了各边镇军事长官手中的权力。这一点反对的人不少,但在郭子仪、李光弼这样重量级的武将支持下,最终还是执行了下来。

    一大批军政长官被撤换或者召回朝任职。新外放的那些军镇长官大多没尝到过手中握着大把权力所带来的成就感,这也是第一次军制改革遇到阻力并不是很大的重要原因。

    有了初步的成就,军制改革的事肯定要再进行下去。杨曦作为主要主持人物进行的进一步改制,就是期望军制改革后,安禄山这样叛乱发生的可能降到最低。杨曦热心做这样得罪人的事主要是为了他自己打算,对于皇位他是志在必得,如今做这些算是为自己打基础,消除麻烦。

    他不想等自己当皇帝后,大唐境内危机四伏。内乱随时会发生。

    不过接下来的三年要为杨国忠守孝,这方面的事他不能出面亲自去做,只能将自己的意思告诉高适,让高适慢慢做。并进一步完善方法。

    不需要出去做事的“守孝”并不算折磨人,每天都很清闲,不过有一点是比较让人难受的,那就是守孝时候要禁止娱乐。不能外出应酬。不能与朋友欢庆,与妻妾们的同房也不被允许,特别是最后这一点非常让人感觉痛苦。

    不过在一段时间后。杨曦就不为此烦恼了。一些事明的不行,那来暗的就行了,晚上偷偷溜到妻妾房中去偷欢一阵,再偷偷溜出来,一切皆大欢喜。这样的事不要大张旗鼓,不要被人知道,也不要闹出实际的结果,比如怀孕等让人一下子就看穿的事就行。

    而这样的时候,杨玉环、虢国夫人那里就不需要他去尽某方面的义务了,这两个女人可不敢在杨曦守孝的时候向他提这样的要求,这也让杨曦感觉到了一种轻松,不要疲于应付女人在身体方面的要求,自己想的时候找妻妾们偷偷品尝一下激情的味道,没想法时候就老老实实地呆着。

    但就在杨曦清闲地为杨国忠守孝、并时常做了些见不得人的时候,却得到了一个让他瞠目结舌的消息。杨玉环怀孕了。

    杨曦是在杨玉环以急事召他进宫后,才知道这一情况的。

    “四郎,姑姑有身孕了,是你的!”屏退所有身边人后,杨玉环一句急切的相诉让杨曦目瞪口呆。

    “姑姑,怎么会这样?”杨曦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

    听杨玉环这样说,杨曦还是不太相信的。在此次征战以前,他与杨玉环欢好了多次,也没出现这样的情况,这次他返回长安后,只与杨玉环欢好了一次,不会就这么巧就让她怀了孕吧?

    难道事情就这么巧合,被杨玉环逆推的那次激情苟合,竟然让杨玉环怀了孕?

    一听杨玉环怀孕,杨曦首先想到的就是让杨玉环怀孕的人的不是自己,而是李隆基那个老头。

    杨曦一直认为,在与自己偷情的过程中,李隆基与杨玉环还是有这方面的事发生的,因此本能地想到这事与自己无关,杨玉环腹中的小儿是李隆基的种。

    看到杨曦一副吃惊并且不相信的样子,杨玉环有点恼羞成怒,恨声道:“四郎,你是不是不相信姑姑说的?”

    “姑姑,四郎没有不相信啊!”杨曦赶紧解释,不过他的神情还是将他出卖了。

    “你就是不相信!”杨玉环叹了口气,幽幽地说道:“姑姑与陛下已经好多年没有行房事了,这一年以来,只与你做过这事,你说会是谁的?”

    一句话让杨曦心里的怀疑消除了大半,不过他还是没完全相信,看了看杨玉环那不高兴的脸,小心翼翼地说了一句:“姑姑,四郎不是怀疑什么,只是觉得太巧了,以前与姑姑欢好了这么多次,都没发生什么,这次只一次,怎么就刚巧怀上了呢?”

    杨玉环也是一脸郁闷,“姑姑也想不到。这么多年以来,姑姑从来没有怀孕过,姑姑一直以为自己是不会生育的,但没想到,与你好了后,竟然怀上了身子。四郎,你不知道姑姑在知道自己有了身孕时候,是多么的欣喜!”

    “姑姑,四郎知道,有机会当母亲,每个女人心里都很高兴的!”杨曦说着,又露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只是姑姑,相信陛下也是清楚他自己没这个能力了,你们好几年没有在一起欢好了,要是他知道,肯定会怀疑什么的,那如何是好?”

    知道杨玉环怀孕后,杨曦心里有点得意,能让这样一个历史上着名的女人怀孕,是件非常有成就感的事。不过他也清楚地知道,这个结果并不是好的结果,杨玉环腹中的小儿,也不可能有机会来到这个世上,不然就是祸端。

    这是件很让人悲哀的事,杨曦当然不希望结果变成这样。

    让杨玉环替自己生个儿子或者女儿,这是杨曦非常渴望的事,他相信与杨玉环有了子嗣后,这个女人肯定会死心塌地帮助他的。但这个结果基本没可能实现,除非李隆基神奇般地恢复某方面的能力,那可以将原因引到李隆基的头上,小孩子出生就名正言顺了。

    杨玉环所想的当然和杨曦差不多,她非常清楚她怀孕是个非常糟糕的结果,甚至可能引发一场巨大的灾难。但这么多年从来没怀过孕的她,竟然地怀上了身子,那份当母亲的渴望是多么的强烈,她非常想让腹中小儿健康成长,最终平安出生,一辈子有个寄托和依靠。

    但她也知道,这是没可能的。

    不过虽然知道一切都没有可能,但她依然想与杨曦探讨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来,既不会惹出麻烦事,也不会让这个未长形的小孩夭折。

    许多时候,女人再聪明,再强势,在遇到一些事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想到了男人,自己心有所寄的男人,甚至会犯傻,明知一些事不可为,但还是想有个结果,杨玉环也不例外。

    不过杨曦吃惊的样子及随后那不知所措的话却给她浇了盆冷水,两眼也顿时灰暗,叹了口气后说道:“四郎,姑姑想听听你的打算。”

    “姑姑,想必你也知道,这个小儿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保留的!”杨曦也只能狠着心说明自己的意思,“姑姑,陛下已经老暮了,不可能让你怀孕,他自己更知道这一点。要是你怀孕的消息传出去,相信陛下马上就知道你是与别人相好才怀了孕,那姑姑你一定就会被陛下冷遇,甚至处罚。四郎虽然非常想有和姑姑的子嗣,但不能因为一己私利,而置姑姑于万劫不复之地!”

    杨玉环不说话,只是可怜巴巴地看着杨曦。

    杨曦被杨玉环看的硬不起心肠,下意识地说了一句:“不过,姑姑,四郎是想到一些办法,可以让你将小孩生下来!”

    “什么办法?”听到杨曦这话,杨玉环眼中马上燃起了希望。

    “让陛下永远没机会知道这事,”说话时候杨曦做了个砍头的动作!

    “啊?!”明白了杨曦意思的杨玉环被吓呆了!(未完待续。。)

第八十八章 太子翻不了天的

    ====================

    杨玉环怎么都想不到杨晞会如此“狠毒”,竟然起了弑君的念头,她脸都被吓白了。

    杨晞却是一副不动声色的样子,眼睛盯着杨玉环,声音轻轻地说道:“姑姑,四郎觉得只有这样,才能避免被陛下知道,才能……保住你腹中的小儿,不然没有其他可能!”

    杨晞说着,又详细地解释了一下他为何这么想的理由。

    现在的李隆基几乎每天都和杨玉环呆在一起,而杨玉环除了与李隆基相处外,极少与其他人见面。要是李隆基不在了,那杨玉环深居简出,谢绝和任何人见面,到时生下小孩也没有人知道。

    解释完了后,杨晞一副很淡定的样子看着杨玉环,等着她的反应。

    根本不会想到杨晞会说这个的杨玉环,真的被吓坏了,在杨晞解释完后,依然一副不可置信的样子看着杨晞,她难以理解,李隆基待杨晞不满,这个小男人怎么会想到这么狠毒的计划?

    “姑姑,四郎只想到这么一个方法,其他的方法想不出来!”杨晞一点都不意外杨玉环的吃惊,继续以一副波澜不惊的口气说道:“只是不知道姑姑是不是认可!”

    杨玉环盯着杨晞看了一会,终于明白这个小男人说这样话的真正意思,心里的惊愕也消失了,恶狠狠地瞪了眼杨晞,恨声道:“四郎,姑姑知道你的意思,你就是觉得姑姑腹中的这个小儿无论如何都是不能保留下来的,除非弑君作乱,甚至你自己当皇帝才有可能,是不是这个意思?”

    杨晞心里在感慨这个女人的聪明,自己的想法一下子被他洞悉了。但他并没有直接承认,而是环顾左右而言道:“既然姑姑不认可四郎的想法,那就当四郎没说过刚才的话吧。姑姑,其实四郎是非常想有和姑姑的子嗣,但觉得现在不是时候!”

    杨晞突然转折的话让杨玉环再次愕然,不解地问询道:“四郎,那你说什么时候才是合适?”

    “待陛下驾崩后,或者四郎掌握大权时候,”杨晞也一点不隐瞒自己的观点,直接说道:“那时候姑姑会淡出所有人的视线。没有人注意到你,连小孩出生都不会被人知道,那个时候,才是姑姑可以生育的时机。不知道姑姑是不是认同四郎所说?”

    “可是,那个时候,姑姑已经老了,想生也没办法生了!”杨玉环感觉到一点欣慰的同时,心里又很是郁闷,“说不定那时候你也嫌弃姑姑老了。怎么还会想到姑姑?”

    “那不可能,四郎答应照料姑姑一辈子,那肯定会一直照顾你,怎么可能想不到姑姑?”杨晞说着上。坐到杨玉环身边搂住她的腰,让她靠在自己怀里,“姑姑,你别想太多。四郎知道在你怀孕这件事上。你自己早已经有了主意,只是怕我不同意,所以才召四郎进来商量的。是不是?”

    杨晞的话让杨玉环心里好受了一点,她也确认了杨晞刚才要弑君的话只是吓唬她,让她主动提出不留这个小儿,心里有些黯然,杨晞竟然将难题抛回给她,让她自己下决定。她也非常惊愕杨晞为什么敢这么大胆和他说这个,就不怕她将这个意思告诉李隆基吗?不过她不可能将此事告诉任何人的,刚才杨晞的话只是当作玩笑,进了这只耳朵马上就出另外那只耳朵,当作杨晞不曾说过。

    她也清楚,在这件事上,她和杨晞都没有拿另外主意的可能,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牺牲腹中的小儿,不然会给两人带来巨大的灾难的。杨晞现在还在守孝的时候,她又身居在宫中,没办法让杨晞时常来陪伴她,即使她想办法拿掉腹中的小儿后也是如此,所有的调养都必须她自己想办法。

    想到这,她又忍不住心酸,心里满是苦楚,叹了口气后幽幽地说道:“四郎,姑姑知道这事让你拿主意是难为你,这事是姑姑自己不小心,想不到这把年纪还会怀孕,真是丢死人了!你也不要担心,这事姑姑会自己想办法做好的,不过也需要你的帮忙,帮姑姑拿到堕胎的药,并在姑姑堕胎这段时间想办法休养一下,不要让人知道。”

    杨晞想了一下,马上答应:“姑姑,那你就向陛下请命,到城外观中住几天,就算替我父亲祈福吧,相信陛下也会同意的!”

    “这个主意还不错,那就由你安排吧,姑姑一切都听你的吩咐!”其实杨玉环自己有办法做好这事,但她却希望得杨晞照顾,由杨晞来安排这件事。这个小男人马上答应了由他来安排,她心里仿佛得到了巨大安慰一样,暖烘烘的。

    与杨玉环商量后,杨晞马上行动,。在杨玉环告诉了他已经与李隆基说好,要到城外白云观中住上一段时间,为刚刚去逝的堂兄杨国忠祈福后,他就派了几个人去服侍杨玉环。

    那是杨晞训练的几名女子特勤队员,专门让她们执行一些只有女人才能完成的任务,比如到宫中打探情况可以让她们扮成宫女,派她们扮成侍女模样潜到某个大臣的府上打探情况等等。

    但他没想到,现在竟然让这些训练出来的女特勤做这种事。

    虽然觉得有点“大材小用”,但杨晞丝毫不敢马虎,杨玉环住到观中那几天只让这些并不认识杨玉环,也不会将任何消息透露出动的女特勤队员负责照顾起居,直到杨玉环身体无碍,可以回宫才止。

    因为杨玉环是借为刚刚去逝的堂兄杨国忠祈福的名义去观中住的,杨晞也有理由过去看望替他父亲祈福的杨玉环。这给了杨玉环以极大的安慰,她那份渴求得到照顾的心理有了极大的满足。

    “四郎,多谢你这几天的照顾!”在休息好,准备返回皇宫的前一天,杨玉环对杨晞表示了她心里的满足,“这几天是姑姑过的最轻松的日子,虽然身体受到了一点折磨,但有你陪着,姑姑也很欣慰。只是待姑姑回宫了,你可要找机会进宫多看望姑姑几次的!”

    杨晞当然只能一个劲地应承,一定不会让杨玉环失望的。他知道女人在这种时候心里最软弱,最需要人安慰,他当然不会让杨玉环失望。

    不过杨晞没想到他这次照顾杨玉环的举动换来了丰厚的回报。

    在杨玉环回皇宫后,她一直劲地在李隆基面前说杨晞的好话,说杨晞非常尽孝道,说杨晞立下了这么多的功劳还这么低调,说杨晞守孝结束后应该给予其更大的重用等等。杨玉环的美言让李隆基心神大悦,召杨晞进宫表示安慰时候,明言表示了待杨晞守孝结束后,会给予其更高职位的重用。

    杨晞当然明白这更高职位的重用表示什么,那就是肯定让他挂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称号,让他位列相职了。这是杨玉环在李隆基面前替他美言的结果,这一点杨晞敢确定。

    不过李隆基的答应会不会有变数他不敢保证,但作为皇帝的李隆基这样明言的表示,还是让他相信一切都有可能实现的。进入政事堂,那在朝堂上的发言权会更加大起来。

    他现在不怕权力大,李隆基年岁越来越大,而且身体不太好,随时都有可能驾崩,他要为此做准备。可恶的是,这三年他必须要为杨国忠守孝,不能出来做事,没办法进一步扩大的朝堂上的影响力。

    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岳父郭子仪身上。

    年末时候,郭子仪也率军班师了。

    郭子仪班师时候,朝廷下诏令郭英乂为安西大都护,率军五万镇守,以恩威并施的手段,安抚安西境内诸部落。有五万大军在,郭英乂又是郭子仪推荐留任的,安西的局势应该可以控制。

    郭子仪回京后,杨晞也马上找机会去与自己这个岳父大人商量事情了。

    太子李玢的动静他基本掌握,李玢的举动他很清楚,让他有点担心起来。因为他这个即位为太子的生身父亲,自当上太子位后,一直在外稳固自己的太子位,壮大自己的势力而努力。

    李玢的嫡长子李倬也很活跃。

    这些是让杨晞挺烦恼的事,关键的原因就是他守孝中不能出来做事,没办法压制李玢和李倬,明的方面肯定是不能来,最多来些暗的,他非常需要郭子仪的帮忙。

    杨晞对郭子仪还是挺信任的,他也相信自己这个岳父会助他成事的,因此把一切都明说了。

    “子亮,其实你也不要太担心,太子他可没这个能耐,在短短的时间内就稳固自己的势力,笼络更多的官员!”郭子仪却丝毫不担心,笑着对杨晞说道:“四郎,你现在深得帝宠,小小年纪就任武部尚书了,相信待你守孝满了,陛下肯定还会晋你职,‘守’字肯定会除掉,甚至会让你位列政事堂。陛下虽然同意了你的请辞要求,但你空下来的这些职务却并没有委以他任,这些职位都是留给你的!禁军你掌握着,大部将领都是你信任的人,还有老夫这个你的岳父在朝,你担心什么?”

    “如果太子他想踢开你,那天天提心吊胆的就应该是他,而不是你,你安心守孝就行了,太子翻不了天的!”郭子仪的话让杨晞心安定了一些。(未完待续。。)

第八十九章 算不算出卖色相

    (感谢中华虎贲军书友的月票!)

    -------------

    一个人,一生中总有一些人值得自己信任的人出现在生活中的。

    对于现在的杨晞来说,他觉得自己最可以信任的人就是岳父郭子仪。

    具体的原因他讲不出来,可能与历史记载中郭子仪为大唐立下了大功,但却没有谋反之意有关;也可能与郭子仪是他的岳父,对他挺是疼爱的原因吧。

    也可能什么因素都有。

    当然他对郭子仪的信任也是建立在长期观察的基础上的。

    自上次对郭子仪直接说明了自己最真实的想法后,这个岳父大人对他态度没有任何的改变,甚至比他成婚前还要好,这足够说明对方是想帮他的。现在连这样的话都说了,他还能当郭子仪什么呢?

    任何一个成大事的人后面都有一些能人相助,他就把郭子仪当作助自己成大事的能者吧。

    换一个角度来讲,郭子仪是他的岳父,要是他这个女婿倒霉了,郭子仪也肯定受牵连。

    既然郭子仪已经决定帮助他了,那肯定会尽心尽力帮助的,两人差不多成了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了。

    见郭子仪这么直接地说了,杨晞也抛开一切顾虑,问询郭子仪道:“岳父大人,那你觉得,接下来这些时候,我该怎么做?如今我为父亲守孝,什么事都不能做,挺是着急。”

    “要是你觉得这样不好,可以让贵妃娘娘向陛下提议,夺情起用!”郭子仪说了这个决定后看着杨晞,小声说道:“要是朝廷能夺情起用你,那你也不要担心这个了。”

    古代丧父母有守孝,守孝是三年。但也有例外的情况,那就是朝廷可以“夺情”起用,也就是朝廷觉得你是个人才,缺少你不可,守孝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或者不必去官去职,可以不着公服、以素服行职司之权处事,只是不能参加庆贺、祭祀、宴会等。郭子仪的建议就是这个意思,让李隆基“夺情起复”,以朝廷不能少了杨晞这样的大臣为由。令他出来做事。

    郭子仪说这事并不是凭空而说,而是确实他的真实想法。这段时间操持军务事较多,他非常清楚如今军制的弊端,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做出改变。而这件事现在是交给杨晞负责的,但杨晞因为父亲杨国忠的去逝而不能出来做事,这件事肯定会缓下来。皇帝如果一力要做这事,那可以用此事不能没有杨晞为由,夺情起用。这样杨晞就可在一直在朝堂上做事,增加影响力。

    不过郭子仪并不是强烈建议杨晞这样做,因为通过别人说服皇帝夺情起用杨晞,至少在皇帝心里会留下不好的印象。会认为杨晞专权什么的。不过一切还是要杨晞自己定夺,他在这件事上只是建议。

    听郭子仪这样说,杨晞只是想了一下就摇头否定了,“岳父大人。这样不是太好,如果现在青海的战事没有结束,那可以让朝廷夺情起复。但现在战事结束了,除了军制改革的事,并无其他大事需要小婿做,而且军制改革的事岳父大人也在做,并非一定要小婿主持,所以以此理由让朝廷夺情起用,会让许多人有说辞的,还是不要如此了。”

    杨晞的说明让郭子仪心里暗叹了下,自己这个女婿还是挺有头脑的,也马上表示了认同,“子亮,你说的也不错,要是现在你被夺情起用,肯定有许多人会说你什么,这样对你名声反而不好,还不如慢慢等。你父亲的孝其已经过去半年了,剩下只有两年不到,很快就会过去的。这两年,你能做的事非常多,许多事可以让身边人去做,那样倒会让陛下对你多点赞许。”

    “岳父大人说的是!”杨晞认可了郭子仪所说的。为父母守孝的时间是二十七个月,杨国忠去逝已经差不多半年了,再过二十一个月就结束了,想想也很快的。

    “子亮,老夫知道你段时间努力在安排你自己的亲信人物进入朝堂,进入禁军系统,这一点老夫认可你的做法。老夫今日也是这样说,你想在朝堂上有所为,想完成你的最终梦想,一大批能听命于你的大臣是一定要掌握的,”郭子仪说着自嘲般地说道:“可惜老夫这些年一直在外戍边,刚刚归朝不久,对朝中的情况也只是刚刚熟络,除了自己支持你,也没可以替你招揽太多的人,呵呵!”

    “岳父大人过谦了!我父亲去逝后,你已经是百官之首,政事堂首辅,百官以你为首,要是人想招揽什么人,大臣们还不排队到你府门口等候?哈哈!”话虽然这样说,但杨晞也在一定程度上认可了郭子仪所说,作为武将的郭子仪,在朝中的影响力远不如身为文臣的杨国忠,甚至还不如另外一个宰相韦见素。到底郭子仪在外戍边十几年,朝中认识他的大臣并不多,与他熟络的更少。

    也就是说,郭子仪在朝堂上的根基并不牢固,如果皇帝将他首辅的位置摘了,那很可能没什么人鸟他,这和杨国忠有着本质的区别。

    郭子仪当然知道杨晞只是和他开开玩笑,当下也笑着回应:“子亮,你不要不相信,现在你这个年轻的官员在朝中的影响力也不会比我这个岳父大人小,你有两个姑姑会帮你在陛下面前说话呀!”

    “那是的,两个姑姑经常会帮我在陛下面前说一些话,这是好事!”这一点杨晞承认。

    “你应该趁这样的机会,将你认可之人多安插一些在朝堂上!”郭子仪再次直言相说了,“据老夫观察,你所信任之人除了高适和庞忠外,其他的人在朝堂上的位置并不高,有威望的更是没有……”

    杨晞想了下后,点点头,认同郭子仪所说的:“确实是这样!”

    “子亮,平叛战役结束后,你师从颜公学书画,不过这段时间你好像都没时间学这些了,趁着守孝期间有空,也可以多研究一下这方面的事,”郭子仪意味深长的说道:“颜公在朝中颇有威望,在平叛战役中颜氏一脉多人被叛军杀害,他们在被杀害前表现的坚贞不屈,得到陛下的赞赏及大唐臣民的爱戴,颜公在朝中的威望可不比我这个武夫差啊!哈哈!他要是位列政事堂,那是民心所向!”

    杨晞一听,马上恍然大悟,知道郭子仪是直接提点他了,也马上回应:“岳父大人说的是,恩师颜公无论是才学还是品性都是出类拔萃的,陛下没人尽其才使用他啊!”

    “还有李泌,此人完全有宰相之才……”

    “岳父大人说的是,这是个难得的人才!”杨晞心里大大松了口气,这些事他怎么没想到呢?

    与郭子仪聊完事,杨晞找了个理由进宫去找杨玉环了。

    “姑姑,四郎想求你在陛下面前说一些事!”杨晞在杨玉环屏退左右后,直接说明了来意。

    杨玉环不满地哼了声后道:“还以为你特意来看姑姑,没想到却是有事相求!”

    “姑姑,那不是,现在不是不方便吗?不然我会经常进宫来看姑姑的!今日有空来看望姑姑,也就顺便求姑姑在陛下面前说点事了!”说着杨晞就挤到杨玉环身边,搂住她的腰。

    杨玉环戳了下杨晞的脸,以不满的声音嗔怪道:“姑姑知道你不方便,这不都没召你进宫说事了吗?既然今天你来了,还想找姑姑帮忙,那就快点说吧,要姑姑帮你什么忙!”

    杨晞也马上将他的意思说了。

    “什么?四郎,你竟然想让颜真卿和李泌都入政事堂?”杨玉环目瞪口呆。

    “是的!”杨晞没否认,“姑姑,四郎并不是想现在就让他们入政事堂,但让他们在这两年之内先后都入政事堂为相,那就好了。他们都是有才之人,品德更是不用说,放眼朝中并无几人可及。”

    想到颜真卿和李泌与杨晞的关系,杨玉环也不再说什么,想了下后,答应道:“四郎,姑姑可以用你在陛下面前说,但陛下会不会同意那姑姑不敢保证,毕竟这事太过于重大了。”

    原本抱着主意决不干涉朝政的杨玉环,因为杨晞这个小情人的关系,不知多少次违背了这个初衷,替杨晞争取权益了。杨晞现在经常以这样的事来相求,而且她也拒绝不掉,让她有点害怕。

    她怕引火烧身。

    但想着替杨晞争取利益,就是为自己的以后谋好处,最终也释然,也就答应了杨晞的请求。

    “姑姑不要这么说,所谓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杨晞搂住杨玉环亲了一口,然后再很温柔地说道:“无论成不成,都要多谢姑姑了!为了我们的将来,四郎必须一直做准备。”

    “姑姑可是上了你的贼船,现在想下也下不来了!”杨玉环一脸的不满。

    出了宫后,杨晞又偷偷地去找了虢国夫人,说了相似的请求,只是说的方法不一样而已。

    虢国夫人爽快地答应了帮忙,不过要杨晞先感谢她。

    杨晞也没办法,只得豁出去,趁没人注意时候,在虢国夫人的卧室里,与她来了一个快餐似的激情,让虢国夫人满足了一次,并得她保证以后有什么事她都会帮忙后,这才离去。

    心里感觉也是怪怪的,他这算不算出卖自己的色相换取女人的帮忙?(未完待续。。)

第九十章 反应各异

    -----------------------------

    被虢国夫人榨了一回后,激情得到释放的杨晞感觉还是不错的,不过他自己觉得有点罪恶,有点对不起杨国忠,在为他守孝的时候还这般宣淫,并且还和杨国忠的老情人做这种事。

    回府后,他也在杨国忠的牌位前“忏悔”了一会,不过想想杨国忠专门做这种“偷鸡摸狗”的事,他只不过有样学样,把父亲的光荣传统继续下去而已。想到这样,他心里也就释然。

    过了一天后,他偷偷地去拜访了颜真卿。

    去年年底为战事做准备后,他就基本没到颜真卿府上去学书法,要忙的事太多。匆匆回来后,他又马上接任武部尚书职,随即杨国忠很快就病逝了,他都来不及去拜访颜真卿。

    因为杨晞是戴孝之身,颜真卿也没想到他这个最近风头很正的徒儿会在这个时代来拜访。

    怕被下人看到说闲话,颜真卿直接将杨晞带到了书房。

    “恩师,四郎因为忙于征战,后来又忙着父亲的丧事,这段时间又为父亲守孝,所以一直没空过来拜访你,还请恩师不要见怪!”几句客套的话还必须有的。

    “子亮,这没什么,你是陛下面前的红人,不比我这样的老朽之人了!”颜真卿捊着胡须自嘲,“你归朝后要忙的事太多,又逢你父亲病逝,唉……你要是不方便,就不要想着我这个老头子了!”

    “恩师怎么会是老朽之人呢?”杨晞知道该往自己需要的主题上引了,“恩师在朝堂上德高望重,陛下对你非常赞赏,诸臣对你也非常敬佩,你的才学又非常不错。以后陛下肯定会给予你重用的!”

    颜真卿以为杨晞这是安慰自己的话,一笑置之不当回事,而是问起了其他的事:“子亮,你前些日子添了嫡长子,这是可喜可贺之事,可惜你不方便庆贺,不然老夫一定送上一分大礼!”

    “恩师答应的礼,以后补上就是了,呵呵!怎么都不能少的!”杨晞知道颜真卿没把他刚才这句话当一回事,他又继续往这方面扯。“恩师各方面的才学非常不错,如今只任一侍郎职太过于委屈了,朝廷理应给予你更大的重用才好!”

    颜真卿从杨晞的话中理解到了另外一层意思,脸上的自嘲神色也收住了,仔细看了杨晞两眼后,小声问道:“子亮,你是不是有什么事要与老夫说?”

    “四郎向陛下建议,政事堂中应该添恩师这样德高望重的人才才好啊!”

    杨晞的话让颜真卿一震,不可置信的看着杨晞。稍一会才问道:“子亮,你真的这样做了?”

    “是的!四郎是向陛下举荐恩师了!”杨晞当然没将他央求杨玉环及虢国夫人的事告诉颜真卿,只说是自己在李隆基面前举荐。当然这不是虚言,他确实在李隆基面前数次称赞颜真卿。只不过并没得到李隆基过多的回应而已。

    颜真卿叹了口气,小声说道:“子亮,你不应该这样的!”

    “恩师才学人品决非一般人可比,要是像你这样有才有德之人都不能被朝廷重用。那太说不过去了!”杨晞挺是感慨,“相信陛下会好生考虑的!”

    颜真卿并没在这件事上多说什么,师徒两人也将话题扯开了。

    也就在十几天后。朝廷下发诏令,授颜真卿以文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这任命来的有点突然,朝中许多大臣都很是意外,颜真卿虽然得到过杨晞的提醒,但在正式任命下来后,他自己也觉得非常意外。原先这个职位是属于杨国忠的,如今落到他头上来了,相对于颜真卿原来的职位,高升了好几级,有点让他感觉战战兢兢。

    李泌也被升了职,被委以中书侍郎职,再次出乎朝臣们的意外。

    没想到杨玉环和虢国夫人说话的份量这么大,杨晞惊喜之情无以言表,他希望得到升迁的两个人都被授以了要职。李泌虽然没被授以相职,但中书侍郎之职也绝对不是无足轻重的,以中书侍郎被挂上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头衔的大有人在,可以说李泌只是距政事堂的大门差了一步而已。

    在寻找到李泌并举荐其入朝任职后,杨晞对这个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了解后这才觉得这个人真的不是一般人。非常有种仙风道骨味道的李泌,对荣辱竟然看的很轻,只希望能有发挥自己抱负的时候,并且性子非常耿直。这样的人杨晞非常喜欢结交,在与李泌认识后,他就将此人当作自己的座上宾了。在他感觉中,李泌的人品和才学比鼎鼎大名的李白、杜甫不知道要高多少,当然他认为的才学并不是吟诗作赋,而是在政治方面的表现。在治国理政方面的才能,李泌要甩出李白、杜甫几条大街。

    这是杨晞大力举荐李泌,但并没有想办法让李隆基升迁李白、杜甫等人的主要原因。

    李白、杜甫这两个人杨晞觉得让他们去管类似翰林院什么的主管文学的机构,让他们为大唐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是人心尽其才。不过他们的名声还是可以借来用的,而且在朝堂上呆久了,说不定这方面也会有长进的。

    李泌在朝廷晋他职的诏令下达后,马上就来拜访杨晞了。

    “李侍郎,恭喜你高升!”迎李泌入书房的杨晞调侃了一句。

    “子亮贤弟打趣某了!”李泌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回杨晞的调侃,“真没想到,朝廷会任命某任中书侍郎职,相信这是子亮在陛下面前陈说之故吧!”

    “是金子放到哪里都会亮的,像长源兄这样的人才,任何人与你接触,都会折服于你的才学的,我很敬佩长源兄的才学,因此才会像陛下举荐,相信陛下也是认可了你的才学,所以才会晋你职!”杨晞一本正经地说了这些话后,又笑了起来,“要是长源兄是个不无学术的人,我再也不可能向陛下举荐,即使举荐了,陛下也不会认可,说不定会狠狠地斥责我一顿。”

    “子亮你太高看我了,与你相比,什么人敢说自己才学好?”李泌哈哈大笑了两声,“子亮,你可是让我敬佩的紧,如你这般能耐的人,放眼我大唐,都是极少,文武之道兼修,而且比一般人高了不知道有多少,呵呵,以后我可要多向你请教啊!”

    “相互探讨学习,谁叫我们是知交呢?”杨晞跟着大笑。

    就在杨晞为自己所想之事成了而高兴之时,另一个地方却有几个人为此担心了。

    太极宫的东宫之内,太子李玢正与其嫡长子李倬商量事儿。

    边上的人全都被屏退了。

    “父亲,陛下授了颜真卿以文部尚书职,又令高适主持武部事务,如今把李泌也晋为中书侍郎了,父亲你就没觉得这其中有什么不对吗?”李倬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说道:“父亲,这几个都是与杨晞密切相关的人,你觉得朝廷升迁了这几个人的官职,会与杨晞没有关系吗?”

    因为与杨晞的特殊关系,又有过明言的承诺,李玢对杨晞的感情很是复杂,听李倬说这样的话后,他似乎并未特别在意,只是淡淡地回了一句道:“倬儿,这应该是陛下的意思,杨晞应该能力还没大到能左右陛下的决定这个程度。这几个人确实有才学,要是能将这些人引为己用那该多好!”

    李倬摇摇头,不认同自己父亲的说法:“父亲,孩儿觉得这事肯定与杨晞有关,说不定他说动杨贵妃在陛下面前说情,让陛下升这些的人职。父亲,你举荐的人陛下极少有升迁的,你不觉得这其中有点不寻常吗?”

    听李倬这么说,李玢也感觉到有点不对劲了。是的,这段时间他向李隆基举荐了几个人,期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但并没完全如愿,即使举荐的人得了朝廷重用,也都是无关紧要的位置。

    李泌是杨晞举荐的,这李玢知道,这个人入朝才不到一年,就当上了中书侍郎的职。一直追随杨晞的高适也位列武部侍郎职,还有岑参、杜甫、李白,这些杨晞举荐的人在朝中位置也都不低。

    “难道父皇已经知道杨晞的身份,所以对杨晞格外恩宠吗?”这是李玢突然间冒出来的念头。这个念头一出来,他自己都被吓了一跳。要是杨晞的真正身份李隆基知道了,又被李隆基接纳了,那说不定会有直接将皇位传给皇孙的事发生,看现在李隆基对杨晞的宠信程度就能明白这并不是杞人忧天。

    杨晞能力太不错了,为了大唐的繁荣昌盛,李隆基有这样打算很正常。

    李玢的心一下子乱了,要真是这样,那他所做都是无用功了,什么好事都轮不到他的头上!

    这是他万不能容忍的,他想当皇帝,想登上那个代表最高权力的位置。

    但要真是发生他刚才所想的事,那他又该怎么办呢?与杨晞直接站成对立面,拼个你死我活?

    他心里乱糟糟的,一下子失了方寸。

    “父亲,你怎么了?”自己的话没得到回应,看到李玢一副魂不守舍的样子,李倬有点吃惊了。

    李玢也回过神来,牵强地笑笑,“倬儿,没什么,父亲想到了一些事。你刚才所说的事,父亲会好好想一下,要真是杨晞所为,那我们肯定要想出个对策来的。”

    “那好,父亲,就等你好好想一下,我们再讨论吧!”(未完待续。。)

第九十一章 虚情假意

    (感谢怀玉吹箫书友的月票,吹夏love、书友101204184819642书友的打赏!)

    -------------

    “哦?太子和李倬在商议要如何对付我?”

    李玢与李倬密议的事很快就传到了杨晞的耳朵里,不过他最终一笑置之,甚至没有惊愕。

    这是很正常的事,如果李玢和李倬对他这个现在人气十足,非常得李隆基看重的年轻人都没特别关注的话,那他们也太不起大唐的太子和太子的嫡长子的称呼了。

    作为太子的李玢有什么动静杨晞都能很快知道,因为这一点,他并不畏惧李玢针对他做出点什么。

    李玢要是做了点什么,他可以采取措施化解掉,但他现在不想和李玢及李倬起明面上的冲突。

    在东宫内安插了一些人,这件事他并没有和任何人讲,但得知李玢和李倬密仪对付他的事,他还是要和边上人说一下的,希望能得到边上人的帮忙,毕竟他现在有孝在身,不方便行事。

    “岳父大人,要是太子违背了当初的承诺,你觉得小婿要如何做才好?”郭子仪是现在杨晞最可信任的人之一,他首先去找郭子仪讨论这事。

    “这是肯定会发生的事,子亮你难道真的相信李玢会兑现承诺?”郭子仪对杨晞所说的没有任何惊异,而是对杨晞在这个问题没有心理准备而感到惊奇。

    这话问的杨晞有点尴尬,嘿嘿笑了两声后道:“岳父大人,小婿自然是希望太子他能将答应我的事变成现实,那样就省事很多了。”

    “你要是最终想实现你的梦想,那肯定要太子殿下兑现承诺,不过他肯定不会就这样轻易答应你,你必须要做出很多努力,才能让他答应。逼迫他兑现承诺的!”郭子仪说的很直接了。

    杨晞顿然明白了郭子仪的意思。

    而高适知道这事后明显没郭子仪那样不当回事了,并不完全知道内情的他有点忧心忡忡。

    “子亮,你父亲与废太子一直争斗,如今你与太子又要起争斗,那如何是好?”

    “可能我们杨家人注定是要与太子起争斗的,呵呵!”杨晞自嘲,不过也安慰高适道:“达夫兄,你不必担忧,太子只是因为我恩师颜公及李泌及你在朝中职务的升迁而心生担忧,相信这也是被人蛊惑之故。过一些时日就没事了。我们都是大唐之臣,只忠于大唐,所做地切都是为了天下的长治久安,既然如此,那我们又何必担忧太多呢?”

    高适当然知道杨晞这话只是一种场面上的话,并没实际意思,不过听了这话后他心里的担心还是少去了一点。这是因为杨晞在说话时候表现出来的傲然与自信,没一点畏惧的样子。

    “我们做好自己的事,现在所任职务都是陛下给的。既然陛下信任我们,那我们就不能辜负陛下的信任,好好做事,把所有事都做好。朝廷的任何奖赏也不要推拒。能者肯定是多劳的,朝廷委以我们更重要的职司,只是因为我们有才,有能力。我们以后尽自己的能力做事吧!”

    杨晞最后的这些话让高适听人有点莫名其妙。但杨晞也没过多解释。

    杨晞最终还是到东宫去拜会了一次李玢。

    在守孝时候杨晞进宫来拜访他,李玢还是挺意外的。

    “太子殿下,这次臣进宫来拜会太子。是有一些私事想和你说的!”杨晞是直接说明了来意。

    听杨晞要说私事,李玢马上将身边所有人都屏退了,并让杨晞跟他到密室说话。

    “晞儿,你有什么事要和为父说的?”因为心里有鬼,李玢心里挺紧张。

    杨晞盯着李玢,一脸的严肃:“太子殿下,你是不是对臣这段时间所作所为不太满意?”

    听杨晞这话,李玢心里一沉,马上反问道:“晞儿你这话是何意?为父怎么会对你不满?你率军平定了青海,几乎灭吐蕃国,再立如此大的军功为父可是惊喜万分。还有,你归朝后,父皇又令你主持武部事务,总理军制改革的事。你有如此能耐,为父怎么会对你不太满意呢?”

    李玢这话说的其实没一点底气,不知道怎么,他在杨晞面前就是有点紧张,总是硬气不起来。杨晞刚才的话让他紧张,并怀疑是不是他和李倬的密议被什么人偷听到了,告诉了杨晞。

    “既然太子殿下对臣很满意,那为何臣凯旋归朝后,看不到太子殿下的亲自祝贺?臣主持武部事务后,准备主持军制改革之事后,也没见太子殿下对此表示支持?臣归朝后,太子殿下也一次未曾与臣私下说点什么,因此臣只能认为,这段时间臣所作所为,太子殿下是很不满意的!”

    听杨晞这样说,李玢松了口气,原来杨晞刚才说那番话的原因竟然是这个,当下也赶紧解释:“晞儿,你凯旋归来后,为父并不是不想亲自来祝贺,只是担心这样做被父皇猜忌。,你主持武部事务,准备进行军制改革后,为父是很想支持你。但你也知道,为父我对军务可是没什么了解,也不敢以太子身份插手此事,还是怕父皇猜忌,因此不可能在朝会上或私下间对你表示支持!不过你放心,要是朝堂上起争执,为父肯定会站在你一边的。所以你也不要有任何的担心,为父任何时候都是支持你的。”

    李玢说话间一口一个“为父”让杨晞感觉怪怪的。

    因为是穿越人的缘故,对于杨国忠及李玢都没有任何父子亲情的感觉存在,很多时候都是强迫自己去认可与他们之间的所谓“亲情关系”,李玢在说话间老是以父亲自居,让杨晞感觉不是太舒服。还好李玢没有以“父亲”的身份命令他做什么,不然他心里不舒服的感觉会更加难受。

    “原来如此!”杨晞装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那看来是臣误会了太子殿下的意思了。”

    “晞儿,我们是有血缘关系的父子,说话也不要这么生份,”杨晞的反应让李玢心里也轻松了些,他充满感情地说道:“晞儿,你助为父顺利地当上了太子,为父非常感激。你这些年表现这么出色,为父也非常欣喜,相信你以后会有更出色的表现的。只是希望你以后要更多帮助为父,为父在当太子前一直不过问朝事,在朝中也没几个可以信任之人,即使当了太子,对朝事也没太多明白之处。希望能得晞儿你的大力支持,最终能顺利帮为父登上帝位。”

    李玢当然要得到杨晞的支持,至少目前杨晞在朝中的影响力还是非常不错的,甚至比他这个刚当上太子的人还要大的多,加上杨晞的岳父郭子仪也位列政事堂了,拜为授业之师的颜真卿也晋相职。要是得不到杨晞及与杨晞亲近的人支持,那他这个太子当的依然是胆战心惊,甚至重蹈李亨的覆辙。

    “晞儿,为父当初的承诺依然牢记着,要是为父真的登基为帝,一定会将你的身份诏告天下,并立你为皇诸,”李玢咬着牙说出了这话后,再轻声说道:“晞儿,只是为父怕这事被人知晓后不好,所以在为父登基为帝前,不能让任何人知道这事,你能明白为父的意思吗?”

    李玢知道,要是现在不提当时的承诺,说不定杨晞会对他怀疑,甚至采取其他手段,让他再也没机会荣登九五之尊。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杨晞站到他的阵营中,让杨晞为他所用,助他成事。当上了太子,无论如何都不是万事大吉的,他那些兄弟都对太子位虎视眈眈呢,特别是永王李璘,自己的父皇待李璘比对他更有好感,要不是杨晞及他背后的力量支持,这次太子的人选也不太可能落到他的身上。因此他虽然提防杨晞,但也要将杨晞笼络好。

    当然他的话中还是有试探的意思,想消除自己心里的疑惑,从杨晞嘴里弄清楚有没有被李隆基知道两人之间身份的问题。

    杨晞并不知道李玢怀疑他将真实的身份告诉李隆基,听李玢如此说,也是认可,“太子殿下所说的极是,现在是非常时期,断然不能让任何人知道我们之间的关系,不然对太子殿下,对我都是非常不利的。要是被陛下知道,说不定太子殿下和我都要被重处。”

    一听杨晞这样说,李玢大大地松了口气,杨晞并没将身份的事告诉他的父皇李隆基,那就说明这段时间皇帝对与杨晞亲近这些人的升迁是另外原因……

    就在李玢猜测其中的原因之时,杨晞一句神秘的话让他吃了一惊。

    “太子殿下,臣也知道你在朝中可信任的人不多,支持你的力量不足,因此也向陛下举荐了一些人,这些人都是对太子殿下的才学挺认可的,以后这些人定能被太子所用!”

    杨晞的话让李玢愕然在那里,也知道如何回话了。果然是杨晞亲自为身边人谋取更高职务,但没想到杨晞这样做,是为了他这个老爹!杨晞这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他这个亲生儿子难道真的这么全心帮助他?还是拿话糊弄他的?李玢一下子想不明白了。

    “太子殿下,我想啊,以后我们不能有任何的猜疑,要全力合作!”

    “唔,晞儿你说的不错,我们不能有任何的猜疑!”李玢下意识地应了一句。(未完待续。。)

第九十二章 需要教训的对手

    (求保底月票!)

    -----------------

    可能是这次与李玢的密谈让李玢感觉到了害怕,或者让他消除了疑惑,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杨晞没再接到东宫方面传来任何关于李玢和李倬密议要对付他的事。

    不过杨晞知道这只是暂时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之间的争斗肯定会多起来,特别是李隆基年岁越来越大,有传位意向,或者身体出了问题,有可能驾崩时,争斗将会是最激烈的。

    以后与李玢之间一定会撕破脸,甚至兵戎相见,这是杨晞早已经认定的事。

    李玢当了皇帝会将皇位传给他,这几乎是做梦的事,杨晞知道这样的事肯定不会发生的。要想当上皇帝,不踩着许多人的鲜血是肯定上不去的,他只需要一个李家子嗣的名份就行了,那样他就有资格登上皇位。而这个名份只有李玢可以给,现在的杨晞觉得他需要李玢给的,只有这一点。

    杨晞期望李隆基不要在这两年内决定传位,也不要在这两年内驾崩,不然他来不及做准备。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天就热了,杨晞的儿子杨谌已经快一周岁了。

    小家伙生的虎头虎脑,已经会说一些简单的话,也会走路了。

    看着自己儿子茁壮成长,杨晞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得意。他深深地感觉到了父子间那种怎么都割舍不掉的亲情,他不知道自己子嗣多起来后,这种父子之间的亲情会不会淡去,但他现在觉得,这种感觉很浓烈。他也相信,随着儿子在自己关注下成长,这种感情会越来越浓烈。

    或许子嗣增多了,感情是会被稀释掉一些。李玢的子嗣太多了。杨国忠的子嗣少,这可能是杨国忠待他更好,而作为生身父亲的李玢与他之间的感觉很淡的原因吧。

    他与李玢之间以后肯定会出现争斗,但杨晞不希望以后自己与儿子间会有类似的争斗。

    青海与安西之间的战事已经基本平息,出征的大军在八月底的时候大部班师回朝。这两场战事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彻底击败了这两地的吐蕃军队,俘虏了十数万吐蕃人,缴获各种战略物资无数。

    战争会极大地消耗一个国家的财富,这是许多朝臣反对启动战事的最主要理由。青海与安西两地的用兵,也给大唐的财政增加了很大的困难。安禄山的叛乱起来时候。大唐积累了多年的财富迅速被消耗,虽然没到伤筋动骨的地步,但国库已经没那么殷实了。这两场战事进行下来后,国库更加紧张。

    所幸缴获的吐蕃人的财富不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国库日趁紧张的情况。

    不过王晨并不满足这些,他在归朝会,马上就向朝廷建议,要好好处置吐蕃俘虏,要让这些吐蕃俘虏创造财富。以弥补战争的损失及消耗。

    王晨的提议就是让战俘进行劳动改造,让他们为大唐的建设添砖加瓦。

    这个提议遭到了不少大臣的反对,他们认为这是失礼于天下之举,会让诸蕃寒心的。即使吐蕃人是大唐的敌人,也应该对被俘的吐蕃人礼待,并给予他们以较好的安置。但王晨强烈反对,据理力争。最终通过诸多渠道,说服了李隆基,同意对吐蕃战俘进行集中改造。以赎他们犯下的罪行。

    在安西和青海被俘的吐蕃人共有十八万左右,这些俘虏全都被押解到内地,集中看管,让他们参加劳动改造,修筑道路、兴修水利、疏浚河道、开荒种田等劳作。这些战俘不需要付给工钱,可以让他们长年累月参加劳动,而不要担心影响农事。在洛阳到长安的官道修筑一新,及运河河道得到疏浚后,许多官员看到了改造战俘所带来的巨大好处,原本许多站出来反对的大臣也支持了此议。

    低投入高产出的事,效益如何明眼人一下子看出来了,不需要增加朝廷负担,不要怕影响农事,不要付工钱,只要派一定兵丁看押他们就行了。这样的免费劳动力,谁也不会嫌多。

    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怕吐蕃人作乱,最终还是高适想出了一条“毒计”,那就是采取“连坐”措施,将一定数量的吐蕃人编成队,选一名队长管理,要是队中有逃跑或者作乱,那就杀全队。鼓励队员之间的相互监督和举报,只要有人举报,就有奖励,甚至可以提早结束劳动改造。

    这样“恶毒”的手段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吐蕃人作乱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尚结息等吐蕃高层归降大唐,并得到大唐朝廷的厚赏,被授以郡王、国公、郡公爵及其他闲职,这也给了吐蕃俘虏以很大的影响,他们渴望在改造后能享受与唐人无异的待遇,甚至更好,因此在改造时候表现出一定的积极性。

    王晨虽然因为守孝而不参与政事,不过因是改造战俘的事是他提议而实行的,小半年实行下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至少洛阳到长安的官道修葺一新,他也得到了李隆基的奖赏。

    吐蕃人被重创,差不多到了亡国的地步,其内部分崩解离,内乱四起,已经完全不能给邻近各国造成威胁了。在与吐蕃人的战争中,大唐军队表现出了卓著的战斗力,威慑了周边部落和小国,一时间,西北及北部边关出现了少有的安宁,无论是突厥、契丹、奚等部落,全都派出了使臣到长安来朝贡,再次向大唐皇帝表示了臣服。

    不过总有一些人看不清楚形势的,在吐蕃被重创,各部落陆续派使臣来到长安向大唐皇帝表示臣服之际,有一个与吐蕃关系密切的小国却没有任何反应。这个小国就是南方的南诏。

    唐初洱海地区部落林立,互不相属,其中有六个较大的部落,称为六诏,即蒙巂诏、越析诏、浪穹诏、邆赕诏、施浪诏、蒙舍诏。蒙舍诏在诸诏之南,称为“南诏”。

    在唐王朝的支持下,南诏先后征服了西洱河地区诸部,灭了其他五诏,统一了洱海地区。

    不过随后南诏与大唐的关系就慢慢差下去了。

    天宝十载,南诏王阁逻凤起兵攻破云南,杀云南太守张虔陀,并取羁縻州三十二州。

    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率兵八万往击南诏,结果遭遇大败,几乎全军覆灭。

    因为害怕大唐军队的报复,南诏王阁逻凤寻求吐蕃的支持,吐蕃赞普同意与南诏结盟。天宝十一载,吐蕃赞普册封阁逻凤为“赞普钟(意为小赞普)南国大诏”,“赐为兄弟之国”。阁逻凤自立国号为大蒙。天宝十三载,剑南留后李宓率兵七万击南诏,进至太和城,再遭遇惨败,全军覆没。

    在大唐军队与吐蕃人在青海及安西交手之际,南诏王阁逻凤也没闲着,在南面时不时动点手脚,直到吐蕃人被重创,几乎全军覆灭之际,这才被吓的停手。

    不过南诏王阁逻凤并没派使臣到长安来表示请罪臣服,依然陈兵数十万,准备以武力对抗大唐。

    南诏王阁逻凤此举惹恼了一个人,那就是作为杨国忠亲信的宰相韦见素。

    与南诏的战争都是在杨国忠主导下发动的,韦见素也是一个主要参与者。对南诏的兵败也是他一个很难解开的心解,如今南诏的同盟军吐蕃被打的奄奄一息了,韦见素自然不愿意看到南诏还在那里得意快活,因此在得到报告说南诏陈兵北边,准备与我大唐军队作战,并且没派使臣到长安来朝见之时,马上向皇帝李隆基上奏,要求对南诏用兵。

    韦见素在向皇帝提出此奏的时候,还特意来找在家守孝的杨晞,希望杨晞能支持他的提议。

    作为狂热大汉主义者的杨晞,在听了韦见素的一番分析后,马上表示了赞同。

    如今的大唐军队战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火器在持续研究中,并且大量装备了军队,吐蕃人也被揍趴下了,几乎没有什么强大的外敌了。一个小小的南诏,曾经让大唐损兵折将,现在兵威正盛时候,竟然敢不表示臣服,还以武力相抗,他在听了韦见素所说后,马上就认可了要对南诏用兵,要彻底将那块南蛮之地划入大唐疆土的建议。

    也当替杨国忠挽回点颜面吧!

    不过因为他守孝在身,不方便入朝陈情这事,他也马上去找了郭子仪。

    郭子仪是个武将,一辈子以打仗为乐,被杨晞一顿鼓动后,也马上认可了要好好南诏的提议。

    杨晞又去找了颜真卿,不过颜真卿并不是完全支持对南诏用兵,他认为大战刚刚平息不久,应该让百姓好好休养生息一下。不过在杨晞“以战养战”,对吐蕃战役两相权衡后并没加重百姓多少负责的说法相劝后,也勉强同意了杨晞的提议。

    杨晞授意高适,跟在韦见素后面主动提议对南诏发动战争。

    经过杨晞的一系列活动,在李隆基召集大臣朝议是否对不愿意臣服的南诏发动战争时候,大多数的大臣都表示了同意,朝议得到通过。

    不过战事并不会马上进行,南方天热潮湿,特别是夏天时候,最适合进行战争的时候是冬春季节。

    大量募集及调遣南方的军士,进行系统的训练,准备对南诏发动战争。

    杨晞授意高适主动请战,指挥对南诏的战争。(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 奇谈怪论

    (感谢怀玉吹箫书友的月票!)

    ----------------

    因为支持对南诏开战的言论占了上风,皇帝李隆基也做出了对南诏发动战争的决定。

    朝廷在十月初下诏成立洱海道行军部,以武部侍郎高适为洱海道行军大总管,以改任左卫大将军的王思礼、右领军卫大将军李福德为副大总管,将兵十万,讨伐南诏。

    在朝议通过对南诏的征战决议后,李隆基曾有诏令下给南诏王阁逻凤,令其除国内附,亲自到长安来请罪,解释为何附于吐蕃,与大唐对抗的事。不过南诏王阁逻凤在接到诏令后,并没有依朝廷令除国内附,更没有亲自到长安来请罪,只是回复了一份文书。文书中解释了依附吐蕃的原因,说是因为吐蕃兵威所逼之故才那样的,并表示愿意世代与大唐交好,不再起兵戈云云。

    要是换作以前,南诏王阁逻凤这样的回复也可让大唐的君臣接受了,但现在吐蕃已经被灭了,再因为有此前的数次出征南诏的兵败,宰相韦见素等人并不卖南诏的账,一再向皇帝李隆基建言,要彻底平定南蕃,将南诏地纳入大唐的治下,免得留有后患。最终李隆基同意了举大军讨伐南诏。

    在杨晞的建言下,高适也数次上表请求,率军出征,杨晞和郭子仪也为其说好话,最终李隆基同意了以高适为洱海道行军大总管,令其率王思礼、李福德、陈回光、郝廷玉、李抱玉等将为分总管,举十分精兵,讨伐南诏。

    大唐朝堂上的关注度再次集中到将要起的战争上,许多官员都在为此努力准备着。

    这场战事能进行,其中杨晞的功能不可没,他通过多种渠道去说服李隆基,最终李隆基同意了对南诏的开战。杨晞“以战养战”的理论得到了朝中许多大臣的支持。朝廷及百姓不会因为对外战争而加重负担,许多人反对也没有太多理由了。

    要是再抓个十万八万南诏俘虏来,那大唐的许多基础建设也不愁没有劳力了。

    杨晞虽然觉得频繁起战事会让朝廷在赋税方面的任何加重,但他依然期望有战事发生,这样朝堂上的注意力会转移到对外战争上去,那朝中的争斗肯定会少一点,不然他守孝时期日子挺难过的。

    他不想在他守孝这两年朝堂上因为派系斗争及皇储的问题发生争斗,甚至争斗的很激烈。

    在朝廷下达了征战的诏令后,杨晞也亲自过去向高适道了喜。

    “达夫兄,你如愿得了行军大总管的职。希望这一战你能不负众望,取得大捷!报这些年以来我大唐军队败于南诏之仇,这也算是替我父亲还了一个愿,他在南诏的事务上可被弄的焦头烂额。”

    杨国忠主政的时候,虽然刻意隐瞒了对南诏战事的败绩,但最终还是被人知晓了,也差不多成为一个笑话,政敌攻击杨国忠的借口,杨国忠被弄的灰头土脸。如今杨国忠去逝了。死者为大,杨晞希望能替杨国忠做点好事,将南诏狠狠修理一下,甚至将其灭了。

    杨晞也希望因为此战让高适再捞一些战功。再得升迁。

    高适差不多完全明白了杨晞的意思,也一个劲地应诺,表示他一定会小心谨慎,不重蹈前几年的覆辙。一定争取兵进洱海,将南诏攻灭,为大唐开疆拓土。

    高适在接了朝廷的诏命后。也马上做准备了,将前几年与南诏之间战急的情况都搜集起来,准备细看,并请命朝廷,让准备出征的人马都到南方集训,以适应南方的气候与地形。

    不打无准备之战,这是为将者最基本的要领之一,高适深知这一点。

    人数已经达到两千人左右的特别行动队已经早一步出动,前往南方。

    特别行动队训练与作战的地方大部都在北方,对于南方的情况,他们并不是很熟悉,需要一个训练与适应的过程。早于大部队往南方去,有上几个月的适应与训练过程,杨晞觉得他们完全能适应南方的气候与环境,在此次征战中再立大功。

    在朝堂上下都为此战忙碌准备着的时候,郭子仪却到杨晞府中来拜访了。

    他是借看望自己小外孙的外义来找杨晞说事的。

    “子亮,此次征战南诏,是不是有点太仓促了?”郭子仪开门见山就问杨晞这个问题了。

    杨晞被自己的岳父弄了愣了一会,最后只能苦笑着回答:“岳父大人,小婿倒没这样觉得,其实小婿认为对南诏的战事应该在对吐蕃发动攻击时候就进行。”

    “哦?你竟然这样觉得?”杨晞的回答让郭子仪有些意外。

    他这个女婿竟然觉得对南诏的战事发动的迟了,而不是太早,太仓促。

    杨晞看出了郭子仪脸上的惊愕,也马上解释:“要是从南诏方向进攻吐蕃腹地,那进军会顺利许多。只不过那时候没想到青海及安西的战事如此顺利,在发动青海与安西的战事时候,没有进攻吐蕃腹地的打算。南诏与吐蕃结成同盟,我大唐与吐蕃作战时候,南诏也在南边蠢蠢欲动,那时候对其用兵的话,说不定现在南诏已经平定,我大唐兵锋已经指向了逻些城!经过这几年的征战,我大唐军队的战力已经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相信再也不会复制前几天对南诏战事失败的惨局。”

    话虽然这样说,杨晞还是承认了朝廷发动这次战事确实有点仓促,“岳父大人,此次从提议到决定出征,时间是挺快。再加上战力最出色的各路大军一直在北方征战,南方的情况他们不熟悉,此次出征需要征集的是南方的军士,所以在这样情况下,要马上对南诏发动战事,确实很匆忙。但朝廷并没下达对南诏攻击的时间,准备工作可以慢慢做。我们这样慢慢做准备,说不定可以给南诏以更大的威压,让他们全国上下都在作战时的准备,要是这个时候,其国内出现动荡,说不定就是乱一发而动全身的结果。甚至我大军组建好,开往前线之时,南诏军队就会闻风而降。这场战事并不要急于结束,可以慢慢来,拖上几年也没事。反正我大唐现在挺富裕,拖的起,但南诏就拖不起了!”

    杨晞的一番理论让郭子仪哭笑不得,他也马上指出了根本所在,“子亮,依老夫所想,是你这段时间闲不住,希望以将内部压力转到外部去,以一场战事来掩盖朝堂上出现的争斗,避免你与太子之间的争执早到来。你现在还在守孝,没办法出来做事,所以你希望战争拖的时间长一点,最好待战事结束了,你的孝期也到了。现在高适也去领军了,军制改革的事也肯定停下来。要是你守孝结束,战事刚才停下来,你正好可以接手此事,而不会让大权旁落在其他人手中,太子丝毫奈何不了你!”

    差不多被郭子仪一语道中了心中所想,杨晞也不能装糊涂了,也只能在傻笑了两声后道:“岳父大人所说是有一些,不过小婿所想就是期望能尽早将外敌全部来灭,还大唐以全面的安宁。吐蕃不是没被完全攻灭吧?要想进入吐蕃腹地,南诏是必取之地,所以尽快将其攻取,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

    郭子仪也跟着呵呵笑了两声,道:“子亮,老夫虽然觉得此战发动的有点仓促,但也是认同对南诏开战的。只有在战时候,武将的地位才能得到提高。要是战事久未举行了,那朝中的武将地位就会大幅下降。你我都是军人,周边有战事,朝廷用到我们之处就多了。要是长久没战事,我们这些人可能就会被皇帝冷落了,哈哈!”

    郭子仪的话让杨晞猛然警醒过来,这一点他还真的没去想过。一听郭子仪如此说,觉得非常有道理。朝中武将得势,都是在有战事发生的时候,和平时期,都是文臣当道的。放眼历朝历代,无不是这样。一个朝代刚刚建立时候,战事频繁,武将在朝中的话语权多。但随着战事的平息,武将的作用也就慢慢下降,慢慢被边缘化。

    要是大唐长久没有战争,那很可能像郭子仪这样武将出身的宰相,也就在朝堂上失去了存在的价值。毕竟郭子仪的作用是体现在征战时候,其他方面并没有特别出色的表现。

    要说郭子仪才能非常不错,杨晞并不认同,至少现在当了一年多宰相的郭子仪在其他方面并没多少有用的建议提出来。如果大唐停止了对外的战事,那郭子仪的宰相位很可能被其他大臣所取代。

    “岳父大人所言非常有理!”杨晞跟着哈哈大笑起来,“那看来朝廷一直不能停了对外战事。”

    战争并不一定就消耗财富的无底洞,无论是现在的突厥、还是女真及后面的蒙古人,都没有因为频繁发动战争而导致国家破产,而且还越打越富。他们日子难过时候,就发动战争,掠夺财富。大唐也可以学学他们的方法,至少在对吐蕃、突厥这样的部落和国家发动战争时候可以如此。那些地方的土地占领在现在条件下没太多用处,但他们的财富掠夺来却是非常有用处的,无论是财产还是人口。

    而且,后世时候有太多不平等条约签订在中国人头上,现在可以利用战争的胜利,将类似的条约签在其他国家或者部落头上。战争,很多时候可以替本国创造巨大财富的!(未完待续。。)

第九十四章 荒唐事

    ------------------

    朝廷准备出征的诏令下达后,各部官员都在忙碌地做着准备,杨晞也时刻关注着各部的准备情况,四处让人打探消息,并抽空到高适那里去串串门,交流一些意见,他觉得自己也挺忙碌。

    忙碌的日子过的挺快的,转眼就已经过年了。

    高适也在年前率一部人马离开了长安,前往南方。

    大军集结地是在黔州,高适也是直接前往黔州,在黔州汇集了人马后,再南下攻打南诏。

    南方因为没受安禄山的叛乱波及,依然如开元初那样繁盛,此次大军出征所需都是从南方征集。富庶的南方足够支撑几场大的战事了,这几年大唐各方面的发展全面恢复了,开元年间及天宝初年积累的财富还是非常可观的,依朝中官员的认定,只要战争不是持续时间非常长,基本不会对大唐的经济造成很大的麻烦。

    时间过的很快,在大军出征时候,距杨国忠去逝已经一年半了,杨晞的守孝时间也过去了一半还要多,只有不到一年了。

    不过朝堂上的形势也慢慢复杂了起来,李玢和李倬针对杨晞的举动也多了起来。

    有官员上表弹骇杨晞,说杨晞在守孝期间,时常关注朝事,贪恋权势,希望皇帝下诏斥责。

    上表弹骇杨晞的是两名侍御史,不过杨晞知道他们与李倬的联系很密切,两人这样的上表弹骇,是李倬在后面指使之故。但杨晞不能对侍御史这样的行为有任何的指责,因为御史台的官员职责本就是这样,即使他们上表弹骇宰相,所弹骇之事最终没有被证实,皇帝也不会对他们做出处置的。

    杨晞在弹骇他的奏本刚刚呈上去之际就知道了消息,也在李隆基做出批复意见之前。悄悄进宫求见了杨玉环,说明了此事。

    “竟然有人敢弹骇你不守孝道,贪恋权势?”杨玉环听了大为吃惊。

    “是的,是御史台的官员上表弹骇的,弹骇的奏本现在应该放在陛下的案上!”

    这件事情是杨晞没想到过的,他没料到李倬会使这样的阴招。要是坐实了这份弹骇,那他的名声肯定受损,会被世人指责的,不孝在古代可是大罪啊!因此他才急着进宫找杨玉环,准备说动杨玉环帮忙在李隆基面前说好话。他也准备去求一下虢国夫人。让虢国夫人也帮忙说一下情。

    只要李隆基不认可这样的弹骇,再让一些亲近的大臣在朝会上陈情,那事情就不会糟糕。

    “四郎,你放心,姑姑肯定会帮你说情的!”杨玉环脸上神情明显有点不悦了,她皱着眉头问杨晞道:“四郎,为何会有人以此弹骇你?你这段时间做事不是挺低调的啊!”

    “肯定是有人看我不顺眼,因此支使人使这样的阴招,可恶的是我竟然没想到这方面的事!”杨晞也不想在杨玉环面前隐瞒什么。“姑姑,要是四郎猜测没错的话,这是彭城郡王李倬指使人这样做的。很可能他这样做,是得自太子的授意。”

    “太子的授意?”杨玉环马上觉得事情不简单了。马上小声问道:“四郎,你不是说太子已经答应了你什么事,怎么还会有太子授意彭城郡王使人弹骇你的事发生?”

    “姑姑,太子已经是太子。他现在的想法肯定与以前不一样,或者他已经后悔了当初的承诺也不一定。而彭城郡王可能也知道了一点什么,非常担心以后原本应该属于他的东西被我得到了。所以现在想对付我!”杨晞说着,再对杨玉环请求道:“姑姑,可能他们也知道陛下很快就会传位,所以有点迫不急待了,现在的四郎在朝堂上有一定的影响力,甚至盖过了太子。只不过因为守孝而不能增加影响力,所以许多事还需要姑姑多多帮忙。姑姑,只要你能帮忙,四郎相信能将困难都克服的。”

    杨玉环握住杨晞的手,叹了口气后说道:“四郎,姑姑怎么会不帮你?姑姑不是说过,已经上了你的贼船,现在是想下也下不了了,只能继续呆在你的贼船里,一条道走下去了。只是希望你能记着你答应姑姑的事就行了,姑姑也没其他奢望。”

    “姑姑,四郎不是那种忘本的人,答应过的事一定会做到,相信姑姑也是认同四郎这一点的!”

    杨玉环看了两眼杨晞,随即绽颜一笑,“四郎,姑姑相信你,所以才会一直帮你。”

    “多谢姑姑!”

    “和姑姑不要说谢与不谢,姑姑以后可都寄希望在你身上了!”杨玉环说着,略带点戚楚地笑了笑,再严肃地说道:“四郎,既然你已经知道太子现在的心思已经改变,太子与彭城郡王对你加以提防,甚至使一些手段,你要如何应对?”

    “姑姑,这件事四郎没料到,所以落了下风,不过以后肯定会加强戒备,决不让他们有机可趁的!四郎也会暗中加强自己的力量,所以以后可能还有一些事想求姑姑帮忙,让一些能信任之人到要害部门任职,”杨晞说话间还是充满了自信的,“姑姑,你也不要有任何的担心,反正只要四郎在,答应你的事一定会想尽办法做到的。”

    “你放心,有什么事你尽管进宫来找姑姑,姑姑能帮上忙的,一定会帮。只希望陛下不要厌恶于姑姑在他面前的说项就是了。要是那样,姑姑就不能帮上你的任何忙了!”

    “姑姑是陛下现在最能寄托的人,相信陛下不会恼姑姑的,只要不被他发现什么事!”

    这话让杨玉环面上一红,轻轻地啐了一口后,恨声说道:“发现什么事?哼,都是你这个坏家伙,弄的姑姑时常神不守舍的。现在倒好,你安心在府中守孝,姑姑想你,也没办法让你来陪我。”

    在杨晞身上尝到了久违的男欢女爱滋味,并且比以往尝到的滋味更好,这让她很是欣喜,仿佛年轻了许多似得,但没想到随后杨晞出征。出征回来后又让她怀孕了,坠了胎后又守孝,让她看的着,却吃不着,心里不知道有多难受。今日也忍不住将抱怨说了出来,她不想杨晞面前隐瞒。

    “姑姑一定是怨四郎吧!”杨晞说着,在杨玉环身边坐了下来,将她拥入怀里,并顺势亲了一口,“姑姑,现在四郎这样都被人弹骇了,以后做事更要小心,不然还有更多的人上表弹骇我呢。不过姑姑,四郎可是一点都不希望你不高兴的,只要姑姑你想什么,四郎就会尽量满足你什么!”

    说着邪恶一笑。

    杨玉环没躲到身子,而是依在杨晞怀里,幽幽再一叹后,道:“四郎,姑姑知道你不方便,所以也不敢召你进宫,就是怕毁了你的名声,把所有事情弄糟!”

    “不过,今天却是没关系!今天没人看到,四郎也想安慰一下姑姑!”

    “真的?”杨玉环一下子从杨晞怀里抬起了头,满是惊喜地看着杨晞,有点不大敢相信。

    “当然是真的,好些日子没安慰姑姑了,今日一定让姑姑开心一下!”说着杨晞也很急色的探手入杨玉环怀里,肆意抚摸了一阵。好些日子没与杨晞亲热的杨玉环,只一会间就被挑逗的气喘吁吁,情难自禁。杨晞也没客气,但也不方便解衣,在掀起杨玉环的裙摆后,也就长驱直入了她的身体。

    不一会儿间,杨玉环就彻底释放在杨晞的猛烈进攻之下。

    久未尝过这种味道的杨玉环,彻底瘫在了榻上,起不了身了。

    杨晞在附着她耳朵说了一些体贴的话,并且让杨玉环早点和李隆基说一下事后,也就离去了。

    走出杨玉环所居的殿后,杨晞心里又有点罪恶起来,觉得自己有点无耻,好像把男女之间的事当作一种手段和遣赠一样。不过想想也释然,许多时候,事情就是这么直接,大家各以所需吧。

    离开宫殿后,杨晞并没直接回府,而是偷偷去了虢国夫人府。

    虢国夫人现在很清闲,大部时间都呆在府中。杨晞去找她,她非常的惊喜,屏退下人后,也直接扑身入杨晞怀里。她也好久没尝过男人的滋味了,杨晞这样自投罗网一样送上门来,她怎么会放过?

    虢国夫人太主动了,刚刚在杨玉环那里释放了一次激情的杨晞,有点抗拒,但最终还是束手就擒,听任虢国夫人主动折腾他。虢国夫人兴致非常高,手段也非常厉害,只几下就把杨晞弄的性致昂然。

    最终在虢国夫人的努力下,杨晞激情再次释放。

    在事毕,虢国夫人不舍地挤在他怀里,享受温存的时候,杨晞也和她说了自己遭遇的事,希望虢国夫人能在李隆基面前说上一些好话,心满意足的虢国夫人没一点犹豫就答应帮忙。

    在得了虢国夫人的承诺,她会马上进宫面见皇帝,想办法施手段替他说情后,杨晞也离开了虢国夫人府。他觉得很荒唐,真正觉得自己为达到目的在出卖身体了。不过荒唐归荒唐,这样的日子以后还是要继续一段时间的,只希望不要被人知道就行了!

    他就当自己征服了这对姐妹花!(未完待续。。)

第九十五章 没想到

    -----------------------------

    御史台官员弹劾杨晞的奏本最终被李隆基轻描淡写地处置了。

    李隆基认定,杨晞在守孝期间是守“孝道”的,杨国忠去逝后就向他辞去了一切职务,此后没有再参与朝政大事。因为军制改革的事交由杨晞处置,他这当皇帝的,原本还想“夺情起复”杨晞,让杨晞带孝处事。只不过怕杨晞被世人指责,所以才没这样做。

    他没“夺情”起用杨晞都被人指责,要是“夺情起复”了,不知道有多少人弹劾杨晞了。

    “杨晞的事朕自有数,一些时候只不过问询他一些意见而已,你们不要再在杨晞的事上说三道四了!”这是李隆基在驳回御史台官员弹劾杨晞折子时候说的话。

    皇帝都直接这样说了,御史台的官员也没敢再坚持己见,指责杨晞在守孝期间不遵“孝道”,染指朝事的指责也就这样处置过去了。

    不过在批驳了御史台官员的弹劾后,李隆基还是召杨晞进宫说事了。

    “四郎,朕不知道为何会有人以这样的事弹劾你,但朕还是要忠告你,守孝期间不要和朝中其他大臣有过多交集,免得让人再说闲话!”李隆基也直接给杨晞以“警告”了。

    但在杨晞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时候,坐在李隆基身边的杨玉环开口了:“陛下,臣妾觉得那些指责四郎的人都误会了。四郎归朝后,他父亲就病重了,很快就不治身亡。而此时四郎刚刚被陛下任命为守武部尚书,主持军制改革的事,他领军出征的军务也未完全交御。这种情况下,他不可能一下子就将所有朝事都交给其他人,什么事都不管的。要是这样。那接手他事儿的官员,肯定弄不清楚情况。四郎在守孝期间还偶尔过问一些朝事,正是因为这些事情缘故。陛下不能因为四郎负责任而指责他吧?要是这样,那四郎可就太冤枉了!你说是不是?”

    杨玉环这样说,杨晞原本想请罪的话也说不出来了,只能呆呆地站着,等着李隆基再说什么。

    李隆基听了杨玉环的话后,看了看杨晞,又看看杨玉环,最终叹了口气后说道:“玉环说的也是在理。朕交御四郎太多职事了。唉,朕没想到国忠这么快就身逝了,总以为他还能再清醒过来,替朕做事,为国分忧。以至许多事都手忙脚乱,四郎所负的职事也没有人可以代管。好了,这事也不要现提了。朕也是好心,爱护四郎才这样说的。玉环,朕并不是指责他。而是担心他在朝中名声受损!”

    “多谢陛下关爱,臣感激不尽!”听李隆基如此说后,杨晞赶紧上前作礼致谢,“也多谢陛下驳斥了弹劾臣的奏本。让臣避免了名誉扫地。自今日后,在守孝期间,臣不敢再有任何失礼的事做出来,安心在府中呆着。替父亲守孝。不然不但陛下会失望,九泉之下的父亲也会伤心的。”

    杨晞如此的表示让李隆基心里也舒服了点,笑笑道:“四郎。你们四兄弟当中,你父亲可是最赞赏你了。你的才智朕也是非常欣赏,可以说你现在所得一切全是你的才智与功劳换取的。朕虽然知道有人会眼红于你这样,也会暗中指责朕对你太过于偏心,会有人说你太年轻,不足以担任重职。但朕依然给予了你重用,希望你不要让朕失望。”

    “陛下,臣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杨晞挺胸答应,一副傲然的样子。

    李隆基对他表现出来不一般的恩宠,让杨晞有点迷惑不解。

    他自己清楚,凭他的表现及与李隆基之间亲近程度不至于让李隆基表现这般的。他与李隆基之间几乎没什么私交,两个人没有几次私下说事,更没有说私事方面的情况。他是知道,李隆基与杨国忠之间是什么事都会说的,两个人关系亲近表现在公与私的两方面。而他与李隆基之间并没有过多的私交,李隆基待他这般宠幸,可能的原因应该是杨玉环在其中的作用。

    对!肯定是杨玉环时不时在李隆基面前说他的好话,让李隆基觉得他这个杨家子嗣几乎是个完美的人,是个完全足以大用,不需要有任何提防的人,不然不可能这样的。

    杨玉环的话李隆基非常相信,杨晞也认为,这个老皇帝肯定料不到他和杨玉环会有一腿。但杨晞没有任何的内疚,因为在男女之事上,李隆基不会比他高尚,肯定比他邪恶百倍,连自己的儿媳妇都要抢的人,如果跟他去比较道德品质,那肯定是自讨没趣的。

    一切他都心安理得,要是有可能让杨玉环替他生子嗣,他也不会觉得亏欠李隆基什么。

    人不要脸就是无敌的,杨晞相信这句话。要想问鼎九五之尊的位置,那非常多的时候,脸面都不能太多去顾及。有这样的心态,杨晞做起邪恶事来就心安理得多了。

    他从来不相信“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这句话”,世界上有太多的事,做了后根本没有人知道。无论哪个年代,都有数不清的疑案,更有许多难以解释的“迷”,这些事实证明只要一个人做事隐蔽,别的人就不会知道的。

    接下来的日子,该做的事继续做,该装的样子继续装,这是杨晞心里的想法。

    在这次事件过去后的三天后,杨玉环又单独召杨晞进宫说事了。

    也许杨玉环抱着和杨晞一样的想法,也可能杨玉环就是认为,杨国忠不是杨晞的生身父亲,杨晞遵守孝道已经做的挺好了,要不要很严格地为杨国忠守孝在她心里并不是很重要。因此在单独召见杨晞时,也迫不急待地求欢了,表现的如同虢国夫人一样,弄的杨晞哭笑不得。

    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这话说的还真的不差,很多时候杨玉环及虢国夫人表现的都是这样,杨晞觉得他有点被她们强暴的感觉。不过在这种时候,杨晞也表现的“能屈能伸”,她们既然喜欢主动,既然愿意逆推她,那就让她们如愿吧。让她们付出点辛勤和汗水,让他也享受一下。

    心里的渴望贮藏的太久了,很快就释放出来,杨玉环一副非常满足的样子。

    一番快餐式的激情后,杨玉环也开始说正事了。

    “四郎,你知道吗?现在陛下对太子的表现并不太满意!”

    “哦?!”这话一下子将杨晞的注意入吸引了过去。他原本以为杨玉环召他进宫,就是想和他激情缠绵一番的,却是没想到,竟然真的有要事相说,“姑姑,你的意思就是陛下有另立太子的打算?”

    杨玉环没否定也没承认,只是按着自己的意思说道:“这段时间永王璘时常进宫求见陛下,与陛下讨论天下大事,针砭时事!而陛下对永王璘还是挺常识的,不只一次在姑姑面前称赞永王璘。不过此前姑姑并不是很在意,昨天陛下无意中说起了一句,说永王各方面的才能远重太子,行事什么的都比太子果断。从这句话中,姑姑能理解的出来,陛下对太子的表现是不太满意。说不定啊,会有改立太子的打算。”

    “还有,太子和彭城郡王这段时间的表现太过于明显,许多人都能看的出来,他们是在努力壮大自己的势力,拼命拉拢朝中大臣,这让陛下心生忧虑!”说到这里,杨玉环顿了顿后,再轻声说道:“四郎,虽然陛下并没明言表示要改立太子,也没和任何一位大臣说过这事,但姑姑知道,他心中已经有这样的想法了。唉,陛下年岁大了,许多事也优柔寡断,不像从前一样杀伐果断了。四郎,你可要早做准备,省得到时措手不及!”

    “多谢姑姑的提醒,四郎一定牢记在心,定会严加提防,争取将一切事都理顺,尽在控制之中!”

    杨晞在谢了杨玉环后,马上出了宫。回到自己府上后,一个人躺在榻上想了小半天,也最终想出一些头绪来。想出一点头绪来后,他也马上跑去找郭子仪说这事了。

    “子亮,永王璘与太子相争,说不定是好事哪!”郭子仪听了杨晞所说后,抚着须有呵呵笑道:“现在的太子感觉到你是他最大的威胁,彭城郡王更是如此。要是永王跳出来,想争太子位,那太子感觉另外的威胁,肯定会向你救助,期望得到你的帮助,一力抗永王璘的威胁。那样对你就是极大的好事,太子肯定不敢公然与你撕破脸,而且还要努力与你修好关系,会再次重申他的承诺,那样你就不要担心什么了。”

    “岳父大人说的极是,小婿受教了!”其实杨晞在回府想这件事的时候,也想到了这一点,他猜测要是太子李玢知道了这一点,肯定心里会紧张。如今李隆基剩余的这些儿子当中,从谋略能力上来说,应该是永王李璘最为出色的,李玢也是知道这一点,肯定会感觉到威胁。怕太子位被人夺走,那李玢肯定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努力捍卫自己的太子位的。

    “子亮,你应该尽早将此事透露出去,让太子知道陛下起了另立太子的念头!”

    “岳父大人,小婿知道了!”(未完待续。。)

第九十六章 再次承诺

    --------------------------

    东宫,武德殿,太子李玢正与其长子彭城郡王李倬商量事儿。

    所有下人都被屏退了,没有李玢的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到殿内来。不过即使李玢这样吩咐了,还是有某一个胆子妄为者,悄悄隐在帷幔的阴暗处,偷听他们的说话。

    “倬儿,陛下这段时间时常召见永王璘,与永王商量事儿。你觉得陛下这样做,是代表什么意思?”李玢小声地问询李倬道:“父王想,会不会陛下是有另立太子的打算?”

    已经耳闻到差不多事的李倬也一脸紧张,“父王,还真有可能这样。孩儿也听说陛下这段时常召永王殿下进宫,讨论朝事。父王,说不定陛下真的动了此心思,那该怎么办?”

    “倬儿,现在为父在朝堂上的力量还很单薄,支持父王的大臣并不多,特别是那些政事堂的宰相,还有各部尚书,对父王基本都是保持一定距离。要是陛下真的下定决心改立太子了,那父王很可能连做出应对的力量都没有!”李玢说这话时候,心里已经有点后悔让李倬做那些对付杨晞的事了。

    他知道,杨晞肯定明白御史台官员弹劾的事件是李倬在背后搞鬼的。这件事他觉得是大错特错了,非但没有让杨晞得到丝毫的责罚,而且让杨晞对他生份了,以后想得到杨晞的全力帮忙,那肯定很难了。不过这件事上李玢也不能怪任何人,一切都是他自己拿的主意,儿子李倬只不过添把火而已。

    现在杨晞不一定会帮他了!

    “父王,听到传闻后,孩儿派人关注永王的动向,果然发现这段时间永王活动很频繁。不断地出入各大臣的府邸,甚至连杨晞那儿也去拜访过!”李倬一副忧心忡忡的样子,“父王,你不能听任永王的威胁起来,你要想办法,将他的风头压下去,不然还真的会是大麻烦事。”

    “这件事让为父好好想一下吧!”

    李玢有点烦,知道与李倬也讨论不出所以然来,挥手让李倬先退下了。

    李倬退下后,李玢独自一个人坐着想了会。但脑袋却一团糟,怎么也想不出化解的招式来。

    他能当上太子,全靠杨国忠、杨晞、杨玉环及郭子仪等人的支持,这些人帮他创造了机会,他也把握了机会,最终得父皇李隆基的赏识,当上了太子。但要是他当上太子后被废了,那就没有人能帮上他的忙,也没有人会来帮他的忙。

    李玢的反应很快被杨晞按在东宫内的密探报告了出来。

    “过两天。李玢肯定会来拜访我,救我帮忙了!”这是杨晞在接到密报后很自然就想到的。

    果不其然,在接到密报后的第三天,李玢就秘密到他府中来拜访了。

    李玢来拜访的时候。杨晞正在府中逗自己的儿子玩。

    已经是年后的开春时节,不过长安的天气依然寒冷,杨晞陪着几个妻妾在后园中晒太阳,逗已经会歪歪扭扭走路的杨谌玩。一家子其乐融融的。好不开心。不过李玢的来访很快就将这副融洽的氛围打破了,杨晞皱着眉离开了脸有幽怨的妻儿,去接待李玢了。

    走进前厅。杨晞看到一身便装打扮的李玢,正在管家杨东陪伴下,在前厅喝茶。在下人面前不敢有任何的失礼,也赶紧上前作礼问候:“不知太子殿下来访,有失远迎,还请太子殿下见谅!”

    “杨大将军客气了,今日本王冒昧来访,打扰了杨大将军的清静,还请见谅!”李玢也很客气地起身回了礼,并致了歉,“本王知道杨大将军在为父守孝,不喜欢被人打扰清静,也不愿意在这时候过问朝事,不过本王有一些难决之事,还想向杨大将军讨个主意。”

    杨晞顿然明白了今日李玢来的用意,也马上客套着回话:“太子殿下客气了。殿下有什么事要问询下官的,还请尽管问询,下官要是知道什么,都会尽量回答的。我们到书房说话吧!”

    杨晞说着起了身,对同样起身的李玢示意了个请的手势,就在前面带路了。

    李玢跟在杨晞后面,来到杨晞的书房。

    进了屋后,杨晞在下人们上了茶水点心后,就将所有下人都赶走了。

    “太子殿下今日有什么事要吩咐下官的,就请尽管说吧!”

    “晞儿,为父听说这段时间永王璘时常进宫与陛下讨论朝事,你可否知道此事?”

    感觉到李玢在问完后话眼睛直盯着他,杨晞心里乐了一下,但也马上摇头回答:“这事我还真的不知道。前些日子被御史台的官员弹劾,说我在守孝期间还过问朝事,吓得我再也不敢出府,更不敢向人打探朝事。所以这段时间朝中发生了什么事,我根本不知道,永王殿下经常进宫与陛下讨论朝事,我也没听说过!”

    李玢当然知道杨晞是清楚此事的,但杨晞这样的回答也让他也不好指责什么。上次弹劾杨晞在守孝期间过问朝事,就是他与李倬在背后搞鬼的,杨晞也肯定有所觉察。李玢感觉到了杨晞是借这话发泄对他的不满,也只能无奈的应和:“原来晞儿竟然不知道这事,那今日为父也和你说一下!”

    李玢说着,也把他知道的事原原本本地告诉了杨晞,在告诉了杨晞这些事后,再道:“晞儿,相信你也明白,永王这样是想谋取太子位的。永王现在得陛下赏识甚至盖过了为父,为父的太子位肯定有危险了。为父要是不能继续当太子,那以后肯定没办法登基称帝,也没办法将皇位传给你了!”

    “太子殿下即使以后登基了,也肯定不会将皇位传给我的吧!”杨晞也不想客套,直话直说了,“这段时间彭城郡王很活跃,他替太子殿下做了许多事,相信殿下也是明白他做了什么事。彭城郡王这般得殿下的信任,我这样一个连出身都没完全弄明白的人,以后殿下怎么可能会想起来呢?”

    杨晞几句阴阳怪气的话把李玢噎住了,呆了一会才回答道:“晞儿,你想错了。为父答应过你的事,以后肯定会做到的。今日为父也是这样保证,只要为父能登基,马上就将你的身世诏告天下,并立你为皇储,日后将大唐的天下交到你的手中。只是现在形势多变,陛下有可能再改立太子。要是陛下再改立太子了,那不要说将皇位传给你,连为父的命能不能保留,也不知道。”

    “太子的话,臣可是不敢相信的!就如永王殿下给予臣的承诺一样,臣知道肯定不会实现的!”

    “永王也给你承诺了?”李玢一下子目瞪口呆。

    “永王殿下当然不会像太子殿下一样给我这样的承诺,但他也许诺了很多事!”杨晞将眼睛从李玢身上移开,虚看着前方,声音轻轻地说道:“从刚才殿下所说的,还有当日永王来拜访时候的言语,我也能明白过来,永王是想谋取太子位的。相信只要我愿意帮忙,他肯定会给以更多的承诺的。但是我也知道,他的承诺最后不可能全部做到,甚至会适得其反。”

    说来也巧,前两天,永王李璘竟然很奇怪地到杨晞府中来拜访。虽然李璘并没直接说明意思,但从其恭敬的神态上,杨晞知道李璘是想寻找他的帮助的。

    李隆基这般待李璘,李璘当然能感觉的出来自己父皇对他态度的改变意味着什么,因此也不放弃这样的大好机会,努力拉拢关系,争取与李玢争斗一下。这点意思当日在与杨晞商议时候也略微透露了,今日与李玢说话的时候,也把这点意思流露了出来,让李玢着急一下。

    听杨晞这样说,李玢果然非常着急,一下子伸手抓住了杨晞的手,急切地说道:“晞儿,为父答应你的事,肯定会做到的,这一点请你放心。前段时间发生的事,都是误会,是倬儿他不明白事由才那样做的,为父许多事并不知道,事后我已经严厉责骂过他了,以后他再也不会做这样的事了。晞儿,你要相信为父,我们是身肉相连的父子,在这样的事上一定要站在一线上。你一定要帮为父,斗败永王,稳固为父的太子位。为父能依仗的人不多,只有你了,希望你一定要帮为父做到!”

    杨晞微微地叹了口气,将手从李玢掌中挣脱出来,看着李玢,没一点顾忌地说道:“太子殿下,我可是一直在帮你,为了帮你登上太子位,可不知道付出了多少心血,做了多少努力。但没想到,你还没登上帝位,就想过河拆桥了,如何不让人寒心,如何还敢让人再帮你?”

    “不会的,以后肯定不会的!”李玢一个劲地保证,“晞儿,上次你到宫为拜访为父的时候,为父已经和你说过,今天依然这么说。答应过你的事一定会做到,请你千万不要怀疑!希望你能鼎力助我成事,不然我们父子几个,都不会有好下场的。就算为你自己的以后考虑,你也要帮为父的!”

    “既然太子殿下这样说,那我也不敢再争辩什么,一切听凭殿下的吩咐。”杨晞也稍稍松了口气,对李玢说道:“殿下也不要这么紧张,你现在是太子,而且在继位为太子后并没什么过失犯下,也没与什么大臣有什么难解的过节,陛下他没有理由废你太子位的,只要你自己不做错事!”

    “晞儿,你的意思是……”(未完待续。。)

第九十七章 只会越来越厉害

    ------------------

    杨曦差不多以打太极的方法将李玢“哄”走了。

    让李玢一副云里雾里摸不清他心思,这是杨曦现在期望看到的。

    杨曦希望接下来的时间内,怕太子位被自己兄弟取代的李玢能对他产生依赖。当然杨曦也希望李璘能不退让,一直与李玢掐架,掐的越凶越好,让李玢整天生活在胆战心惊中最好。

    这样的话李玢再不可能有精力与他起矛盾,而他就可以安心地将守孝的最后一年混过去。

    李玢再次承诺的事,他依然抱着与以前一样的心态:将李玢的承诺记住,但并不相信这个承诺。

    在关乎权力与皇位之争的时候,任何承诺都与放屁无异,杨曦不会傻傻等到李玢当上了皇帝后立他为太子,再接手皇位,一切都需要他自己的努力和争取。李玢当了皇帝的话,那大权在握,可以找无数个理由毁了自己的承诺,而且不会受到任何道义上的指责。李玢还年轻,李隆基已经老了,如果李隆基将皇位传给李玢,或者李隆基病亡,那李玢能当皇帝的时间非常长,谁也没办法预料到李玢当了皇帝后,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李亨当了几十年太子,最终都落了一场空呢!

    因为有这样的心理准备了,并且知道李隆基是靠政变当上皇帝的,李亨最终也是想通过发动政变夺取权力,只不过没有成功,杨曦认为他最终要走的路就是效仿他们。而要想获得成功,那禁军人马肯定要基本掌握,并且要得到更多在朝中有份量的大臣的支持。因此杨曦也坚定自己最初的打算,努力在禁军中安插自己信任的人,并想办法为自己所用那些人争取更高的官职。

    颜真卿、高适、李泌这几个如今在朝中地位不错的大臣,杨曦相信关键时候他们会支持他的。自己的岳父郭子仪更不用说,但这还不够,他需要培植更多的力量。

    在出征青海时候,杨曦在创造战争奇迹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少领军将领的心,让他们对他心悦诚服。浑释之、浑缄父子,仆固怀恩、陈回光、郝廷玉这些人在杨曦恩威并施的手段拉拢下,都对杨曦表现出了一定的忠诚,杨曦也努力为他们争取更高的职位。以回朝后,通过自己的努力、郭子仪的帮助、杨玉环和虢国夫人的说项。成功地将他们安置在比较关键的位置。

    浑释之被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浑缄继续在左龙武卫任职,因军功被晋为左龙武卫将军,仆固怀恩被任命为朔方节度使,陈回光被任命为河南节度使,郝廷玉被任命为检校右羽林军大将军。

    这些被杨曦拉拢之人在军中的影响力都不错,再加上庞忠、王思礼、刘光庭、李福德、吕崇贲等早先跟从杨曦打仗的那些人,杨曦能信任之人广布于军中。这些人当中的一些人关键时候不一定会完全听命于他,但杨曦期望关键时候这些人不站到他的对立面去就行了。

    杨曦一直在努力发掘人才。通过自己的举荐让他们到朝中任职,最终为自己所用。因为对这段历史并不是非常熟悉,对这个时代生活着哪些能人并不完全知情,那些有名气之人举荐完毕后。以后举荐的人只能依他自己的认定做出判断了。不过有两个得他举荐到朝中任职的人的表现挺让他失望,那就是在历史上非常有名声的李白和杜甫。这两个人性子孤傲、耿直,但能力不足,以杨曦的认定几乎没有什么政治才能。没办法委他们以更高的职务,更大的重用。

    以前杨曦认定过,让这两个名声非常大的人为大唐的文化繁荣做出贡献可能就是他们人尽其才的用处。如今他越加坚定了这份认定。让他们多写一些诗赋吧,让他们将唐诗的繁盛推向顶峰。

    杨曦向朝廷举荐了不少人才,他一度担心此举被人诟病,被皇帝李隆基猜忌,但时间过去后,并没感觉到这些,心里也放了心。不过他也告诫自己,做这些事一定要小心,不要落人口实,被人攻击。

    南方的战事进展的很顺利。

    高适指挥的洱海道大军准备的很充分,并且造出了很大的声势。大唐军队在青海及安西对吐蕃人战事的巨大胜利给了南诏军民以非常大的心理威压,几年前曾给予大唐军队以重创的南诏军队,这次丝毫没有发挥前几年的勇武,连遭败绩,被高适所指挥的洱海道大军接连重创。

    因为大唐军队推进速度非常快,快的出乎南诏人的意外,几个方向包抄的大军包围了南诏王阁逻凤所领的人马。在大唐军队的猛烈进攻之下,守着孤城、遭受了大量火器打击的南诏军队不支溃败,南诏王阁逻凤最终选择了投降,南诏随即宣布被灭亡。

    不过南诏境内情况复杂,部落众多,南诏王阁逻凤宣布投降后,高适继续进军,准备率军进驻至洱海一线,完全控制南诏。南诏王阁逻凤及他手下的一帮重要人物在投降后,被押解往长安。

    大捷的消息传来之时,一度让朝中大臣不太相信,特别是宰相韦见素。他完全清楚前几年对南诏用兵时候遭遇惨败的情景,数十万大唐军队被南诏消灭。但没想到,几年过去,一切都变了样,变成了南诏军队不堪一击,几个月间就被灭国了。韦见素不知道是南诏军队的战力变弱了,或者是大唐军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不过这个结局让他挺满意了,报了大仇了。

    在收到前方传来的捷报,并得知南诏王阁逻凤率部投降,并选择了举国内附时候,杨曦也非常高兴,他也马上到杨国忠的坟前,将此事告诉了埋在地底下的杨国忠。表示替杨国忠找回了脸面,报了大仇。这场战事差不多是杨曦一力推动的,如今攻打南诏的战役取得了胜利,可以说他是在为杨国忠尽孝,他可以在几个哥哥面前得意一阵子了。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杨曦的几个哥哥待他都不是很友善,在杨曦刚刚穿越过来时候就有这种感觉,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杨暄、杨昢、杨曦三人待他好像越来越有成见,特别是在杨国忠去逝后,甚至经常指责杨曦的行为。上次御史台官员弹劾杨曦不守孝道的时候,兄弟三人可是火上浇油的。

    不过杨曦对此也没太多在意,他已经明白他这三个哥哥知道了他并不是杨国忠的亲生儿子才这样的,最终决定不与他们计较,任他们说,只要他们不做出出格的行动就行。

    杨国忠的这三个亲生儿子能力都不怎么样,他们所任的职事都是靠杨国忠才得的,并且在职上没做出什么成就来。杨曦也相信,随着杨国忠的去逝,他这个三哥哥也会慢慢被李隆基冷落。

    毕竟他们能力非常一般。

    杨曦只希望关键时候这三个哥哥不要在背后插上他一刀就好了。

    朝中大部大臣对南诏的战事关注度远没有与吐蕃之间进行战争时候那样高,吐蕃那么强大的敌人在我大唐军队的快速打击下,很快就被打残了,仆从于吐蕃的南诏,失去了吐蕃的支持,解决起来一定不会很困难的,即使几年前他们曾经重创了大唐军队也是这样。

    因为有这种心态,所以前方传来捷报,许多人甚至没感觉到惊异。

    太子李玢与永王李璘间因为太子位渐起的争斗也没因为南诏的战事而暂时平歇,反而又浮出水面的迹象。而让所有人都吃惊的是,李璘用来攻击李玢的一个手段就是拿几个月前李倬收买两名侍御史,弹劾杨曦的事。李璘在朝会上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向皇帝李隆基陈明了此事,说那两名侍御史是李玢和李倬为了打击杨曦这个朝堂上最年轻的高官而使的手段,一切都是无中生有的。

    李璘的当展责难让李玢很是狼狈,不过他还是据理反驳,说李璘所说的是无中生有,只是想诋毁他这个太子的形象。但是李璘拿出了证据,也不知道他以什么手段搜集到了李倬收买御史台官员的证据,连李倬送给其中某一位御史台官员的礼物都被他拿到了,一时间震惊了朝堂。

    最终还是李倬主动站出来背黑锅,说这一切都是他个人所为,与父亲李玢没有任何的关系。

    最后的结果就是,几名御史台的官员被重处,不是被免官就是被流放。李倬也倒了大霉,彭城郡王的爵位被免,变成了彭城郡公,并被皇帝李隆基勒令禁足府中半年,好好反省。

    李玢也被李隆基严正警告了半天,站出来指责李玢的李璘也被李隆基狠狠训了一顿,说李璘在朝堂上太飞扬跋扈,李隆基还郑重地告诉李璘,他不希望看到兄弟相争,李璘也落了个灰溜溜的下场。

    而被冤枉的杨曦则收获了最多,得了李隆基的安慰,还有百官的同情。

    不过杨曦也知道,这次公开的冲突后,李玢与李璘之间的争执只会越来越厉害。(未完待续。。)

第九十八章 杨玉环的蛊惑

    -----------------------------

    杨晞的判断基本没错,在接下来的几个月内,李玢与李璘之间的明争暗斗非常激烈。

    李璘在朝会上或者私下与李隆基交谈时候,时不时会提一些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并隐隐地指责身为太子的李玢在位几年了,没有什么成绩做出来,代为监国时候也是一样,几乎无所作为。

    这让李玢有点发狂的感觉。在这些方面,他确实能力不足了点,想不到更多利国利民的策略。再加上没什么处理朝事的经验,在代李隆基监国时候,许多事不知道怎么做,更不敢做。这导致他在监国时候的表现让李隆基有点失望,也没让大臣们惊喜。

    李玢与李显有点类似,这是许多大臣做出的评判。

    李玢虽然不是完全清楚李隆基和大臣们对他的印象及评价,但他知道,肯定不会太好,这让他有点忧心忡忡,再加上李璘得李隆基的另眼相看后朝堂上出现的变化,心里的担心一日更胜一日。

    在感觉到杨晞对他产生威胁的时候,李玢是从来没想到过会出现这样的场面的。

    而让他失望的是,在这段他与李璘之间的争斗表面化的过程中,杨晞没有任何的动作,整天躲在府中,答应帮忙也没做到。这让他心里起怨的同时也有点后悔,不该对杨晞过河拆桥的。

    他也在后来时候再去杨晞府中拜访过,期望杨晞能帮他,杨晞当然答应,也让李玢不要紧张。

    杨晞的分析是,李玢现在虽然没有做出什么让人惊叹的成就来,但也没有任何错误犯下,更没有与朝中有影响力的大臣结怨,这种情况下。皇帝李隆基也找不出理由来改立太子的。

    李玢把杨晞的话当作了推诿,不过他也没办法,只能闷闷地离去。

    以杨晞的判断,李隆基应该是确实动了改立太子的念头,在经常召李璘入宫说事的时候,还和一些大臣讨论了关于太子李玢和永王李璘两个人品性及其他相关。李隆基这样的问询让大臣们也都感觉到了异样,不过这种事上没什么人敢乱发表意见,大多的人都对此不置可否。或者认为现在的太子品性不错,永王李璘也经常为朝事考虑,这是大唐之福等等两方面都不得罪的话。

    其实杨晞安慰李玢的话说的没错。改立太子的事毕竟不是小事,而是关系非常重大,甚至可能会让天下起动荡。即使李隆基现在有此念头了,那真的要付诸实施也需要很长时间。就比如当初他早就有废李亨太子位的念头,但拖了很多年依然没有下决定,最终还是因为李亨作乱才痛下决心。

    但当局者迷,作为当事人之一的李玢心态远没杨晞这样的旁观者好。

    接下来的几个月,李玢都是在这种患得患失中度过的。

    因为百官对改立太子的事都是持保留态度,李隆基也没最终下决心。还因为一些人的有意或者无意的提醒,心里再度犹豫起来。毕竟这不是小事,要是处置不妥当,会引起国家的巨大动荡的。

    很快就过年了。随着天气的转冷,李隆基身体状态也不好起来,越加没兴致去考虑这事了。

    折腾了一段时间,与李玢明争暗斗了不少次的李璘。感觉到自己的父皇召他进宫的次数少了,一些朝事也不要咨询他意见了,有点着急。时常进宫请见,但很多次都被李隆基以身体不适为由拒见。

    这让李璘更是黯然,也让李玢松了口气。

    年节时候,需要喜庆,任何争斗都会先放下来,至少不敢明目张胆地表示什么。要知道年内大唐又有重大的喜事,对南诏的军事行动取得了巨大的胜利,朝廷在洱海道大军班师后,以此胜利为由大赦天下,普天同庆。李玢和李璘都不敢在普天同庆的年节时候,将争斗表面化。

    不过两个人都知道,接下来的一年对于他们来说都会很关键。

    李隆基的身体明显比上一年差了很多,老暮之态让人看着很是担心。

    过年时候,因为受了次风寒,并且长久不愈,李隆基的身体更差了,让所有人都忧心忡忡。

    “四郎,陛下的身体状态越来越差,姑姑真怕他……”年后某一次偷偷的激情后,杨玉环不无担心地对杨晞说道:“要是陛下身体再也好不起来了,那该怎么办?”

    虽然此前对此有预料,但事情真的临了,杨玉环有些不知所措。女人天生就是柔弱的,遇到这种事,总希望自己当作依靠的男人能有主意,能将这些事都处理好。

    李隆基的变化杨晞当然了如指掌。宫中的情况他不只从杨玉环那里打探到,而且他还暗中在李隆基身边安插了一些自己训练出来的人,这样宫中的情况慢慢地掌握更清楚。许多事不需要杨玉环告诉他,他也知道。不过有些事,安插的人是打探不到的,需要杨玉环告诉,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听出了杨玉环口气中的担心,杨晞也赶紧安慰:“姑姑,你别担心,这段时间四郎虽然没插手朝事,但也一直在关注着事,而且,再过不到一个月,替父亲守孝的时间也到了。想必到时陛下一定会让我复所有职务,继续行那些职司。所以姑姑不必担心,即使陛下马上就……不行了,或者是想将皇位传给谁,只要形势不对,四郎都马上可以做出应对。”

    “对啊!再过不到一个月,你为父亲守孝的时间也到了,你也可以出来做事了!”杨玉环也醒悟过来,稍稍少了点担心,但依然有点不太踏实,“四郎,这段时间太子与永王的争斗一直没停歇,姑姑可是有点担心他们会越陛下身体不好时候,将一切事都挑明。如今的情况姑姑也是知道,要是太子没有你的支持,那他还不一定斗的过永王,所以……姑姑想知道你是什么想法!”

    “姑姑,这你不必有任何的担心,太子与李玢斗的不分上下,那是最好了!”杨晞笑着安慰杨玉环,“姑姑,只要不出意外,一切都是稳妥的!”

    当然这是杨晞安慰杨玉环的话,他不想杨玉环太过于担心。至于稳不稳妥,他不敢保证。许多时候,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这种牵涉很广的事情,谁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

    杨晞能做的,就是尽量安排周详,争取不出差错。

    杨玉环可能也感觉出了杨晞这话中只是安慰她,实际并不是这样的,想了想后,也不无担心地问道:“四郎,其实,姑姑很想知道假若陛下将皇位传给了哪个皇子后,你要怎么应对!”

    杨晞从杨玉环问询的言语中感觉到了异样,注视了杨玉环片刻,又想了想后,这才回答道:“姑姑,只要太子将我的身份陈明,让我变成了李家子嗣,变成皇子,那我就有办法夺取皇位。”

    这可以是杨晞对现在的李玢唯一期盼他做的事。

    “你有这样打算,那还算是好!”杨晞的话让杨玉环心里轻松了一下,但又马上说道:“四郎,姑姑有点想法,只是不知道你想不想知道!”

    “姑姑有什么建议请尽管吩咐吧,四郎洗耳恭听!”

    “四郎,姑姑觉得,如果陛下传位于永王,那在永王即位后,你要马上行动,不能让永王有机会布置,甚至夺你手中的权力,”杨玉环脸上露出杨晞不曾看到过的凌然神态,非常严肃地说道:“四郎,永王说不定会知道你与太子之是的真正关系,要是他当了皇帝,决不会容你,所以你要先下手为强,不然你就可能再也没机会实现自己的想法。”

    杨玉环的话让杨晞非常惊讶,他想不到一向以文弱未人的杨玉环,竟然也有这般杀伐果断的心思,是自己一直看错了,杨玉环本性就是如此?还是杨玉环太担心,所以就串唆自己铤而走险行事?

    不过杨玉环说的还是不错的,杨晞想了下后,也马上点头表示认同,“姑姑说的不错,四郎听你的劝,要是陛下真的将皇位传于永王,那四郎只能先下手为强了。”

    “要是陛下传位于太子,那你为了大义,可以等待一段时间,或许可以等到太子将皇位传于你。但要是太子当了皇帝后,没这心思,处处提防你,连名份也不给你,那你也无须忍耐,可以效仿当年的太宗皇帝!”杨玉环说到这时,也住了口,眼睛不眨地盯着杨晞。

    杨玉环的话让杨晞心里更是骇然,他怎么都不到,杨玉环今日竟然这样蛊惑他。说到底,无论是李玢当皇帝,还是李璘当皇帝,杨玉环给他的建议最终都是通过兵谏的威胁,夺取皇位。

    也就是在杨玉环的心里,他是等不到任何一个人将皇位传给他的,都需要主动去索取,以有违天下大义的举动去争取。这个女人,性子还真的果决,以往一直看不出哪。

    杨玉环的话当然也给了杨晞很大的鼓励,他在稍稍想一下后,也马上认同的杨玉环的所说。

    “多谢姑姑提醒,四郎全记着了,到时一定不会让姑姑失望的!”

    其实杨晞自己早已经想到了这些,不然他也不可能在禁军中安插自己的亲信的。(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7833/ 第一时间欣赏傲唐最新章节! 作者:唐远所写的《傲唐》为转载作品,傲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傲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傲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傲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傲唐介绍:
史载: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叛军很快攻占了东京洛阳,随后兵锋指向长安。在宰相杨国忠的一再蛊惑下,皇帝李隆基强令潼关守将哥舒翰倾全力出击,结果遭遇惨败,很快潼关失陷,长安随即被叛军攻占,李隆基仓皇西逃入蜀。在李隆基西逃的途中,马嵬坡兵变暴发,杨国忠及杨玉环姐妹几个被杀。 大唐也从此乱后由盛转衰! 一名退役军人,穿越来到哥舒翰潼关兵败发生时候的大唐,成为杨国忠的幼子杨晞。 试看杨晞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大唐,改变自己和众多美女英雄的命运! --- **“呀!杨玉环怎么怀孕了?好像历史上没有记载啊?我是不是闯祸了?”**傲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傲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傲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