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傲唐TXT下载傲唐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傲唐全文阅读

作者:唐远     傲唐txt下载     傲唐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十三章 自信

    “什么?”田乾真大吃一惊,不可置信地看着安庆绪,他怎么都想不到,安庆绪会在大军即将对潼关城发动攻势之际下达暂缓攻击的命令,他差点以为自己耳朵出问题,听错了话!

    其他将领也都吃了一惊,全都愕然地看着脸上还有愤愤,但已经开始变得冷静的安庆绪,希望能听到安庆绪的解释。

    安庆绪当然将众将的反应都看在眼里,他没任何的意外,在主座上坐下,徐徐吐了口气后,略带颓然地说道:“诸位,昨天晚上攻击刚开始就受到唐军猛烈还击的情况想必大家都知道,那已经表明昨天下午唐军已经有援军抵达了,从每轮箭矢射击的密集程度来看,城内兵力至少在两万以上,据我们潜伏在城墙近军士的报告,天亮之际潼关城内又有大的动静,从这个叫杨晞的唐军主狂傲的口气上看来,一定是有大规模的援军抵达了,他才敢这般说!”

    “前两天,唐军是在苦苦支撑,但几批援军抵达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唐军完全有能力在我大军攻击时候做出反击,甚至他们还可以抽出兵力,趁我大军集中攻城,没精力去应付其他时候,遣一支人马出城袭扰,要是我军不做出充分的准备,没有足够的防备情况下很可能被唐军一击得手,所以我们要暂缓攻击,再行商量,有了周密的布置后,才能再次攻城!唐军受灵宝兵败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除,潼关城注定会非常难攻,要是我们依然以这两天这样的方式进攻,定是难以奏效!”安庆绪说着又起了身,踱了两步后,再道:“昨天制定的策略已经难以奏效,只凭搬运泥石就想填平禁沟,难于登天!”

    “太子殿下说的有理!”安庆绪的亲信将领李归仁在安庆绪说完,眼睛看向诸将时候,马上站了出来,禀道:“殿下,末将觉得,应该令将士砍伐更多的树木、竹子,以竹排或者木排来铺垫禁沟,相信只要砍伐数量足够的树木和竹子,一定能很快就将禁沟变成通途的!”

    李归仁其实早就向安庆绪提过这个建议,要崔乾佑制作数量够多的竹排或者木排,将竹排或者木排扔到禁沟内,可以很快填平禁沟,为己方人马冲过禁沟再行攻城提供便利。

    但因为此前崔乾佑报,说禁沟内堆积了大量的尸体,踏着尸体就可以越过禁沟登城,要赶制大量的竹排、木排浪费时间,会错过最佳的攻击时间。最终安庆绪也听从了崔乾佑的建议,令崔乾佑的前军马上攻城,但最终攻城没取得任何结果,李归仁也在安庆绪下令暂时停止攻城后,再提此议。

    “李将军所言甚有道理!”李归仁的话一说完,田乾真马上站出来支持,“潼关附近林木繁盛,要制作大量木排、竹排很是便利,只需半天时间就可以将所需竹、木排都制作完成,以竹木排填平禁沟后,禁沟将成通途,再集中所有大军轮番攻击,定能攻破潼关城的!”

    安守忠也马上站出来,表示支持李归仁的建议。

    说实话,此前许多人并没想到砍伐竹子、木头制作竹木排,以竹木排来填平禁沟,他们想到的是以泥土和石头填埋,想凭十数万人马的庞大兵力,将禁沟永久填平。

    禁沟填平了,可以集合全部十数万人马,对南门方向的城墙发动潮水一样的攻势,一鼓作气直接攻上潼关城头。

    但昨天晚上的攻击证明了此方法并不太可行,每名军士能运送的泥石毕竟不多,还要遭受唐军密集的箭矢攻击。

    但竹木排却不一样,体积大,在运送过程中还可以当盾牌使用,扔下去后即使中间有空隙也不一定会影响通行,所需数量少很多,几百块竹木排基本就可以架设一条通道。只要想到这些的人,定是会赞同此议的。

    没有人站出来反对,安庆绪也似乎受到了鼓励,仿佛胜利就在眼前,也没犹豫马上下达了命令,令军士抓紧时间砍伐树木、竹子,制作上千架的竹、木排,一定要在中午之前制作完成。

    在安庆绪的命令下达后,各将也马上去做布置了。

    一时间,潼关附近到处都是砍伐树木和竹子的军士,华山东面潼关近处的植被遭到大面积的破坏。

    ---------

    “杨元帅,你真的神了,几封信射到叛军阵中后,叛军竟然停止了攻击!”在太阳升的老高,但依然没看到叛军开始攻城,反而其列队待命的军士还后退了一定距离,王思礼忍不住将心中的惊叹说了出来,他很想知道杨晞在信中都说了什么,但又不好直接问询,只能含蓄地表示探问。

    “本帅的信只是缓兵之际,希望安庆绪看到信后,能暂时打消攻城的念头,看来还真奏效了!”杨晞回头看看脸上有些惊叹之色的王思礼,再看看其他相似神色的将领,笑道:“不过安庆绪不可能就此罢休的,他麾下的十多万人马可不是摆设,这些都是善战的边军,他们一定会想办法继续攻城的!”

    一边的庞忠听了后,忍不住说出了自己心里的疑惑:“可是元帅,禁沟天险已经恢复,叛军昨天晚上攻城时候想运土填埋的计划也放弃了,他们很难越过禁沟天险,安庆绪不趁我军疲弱之际进攻,待我后续援军抵达,他还怎么攻城?”

    杨晞眺望着远处叛军的阵列,叹了口气后说道:“叛军知道禁沟天险极难越过,所以他们在昨天晚上攻城时候想运泥土填埋,只不过被我方密集的箭矢打击后放弃了此想法,但此举也表明叛军就是想将禁沟填平后再行攻击的!叛军肯定不会放弃此念,更不会就此罢兵止战,退出潼关的!”

    “那,元帅你认为叛军会用什么办法进攻呢?”一直沉默不语的原行军司马田良丘忍不住问道。

    杨晞手指着远处一些隐约可见,正在努力砍伐树木的叛军军士,“你们看,叛军开始大规模砍伐树木了,想必他们是准备制作更多的云梯,还有木排之类可以铺垫的东西,要是本帅所料不差的话,叛军肯定是想用木排之类的东西,填塞禁沟,在南门外的禁沟都填平后,再全线攻城!”

    “什么?”听了杨晞此话后,众将都大惊失色!

    “这没什么好怕,本帅已经直到了应付的办法!”杨晞说着,不动声色地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末将明白了!马上就去做准备!”

    听了杨晞所言后,所有人都恍然大悟,马上依杨晞的吩咐去做准备了。

第八十四章 要严惩陈玄礼

    “陛下,这是臣刚刚收到的潼关急报!”长安,兴庆宫,勤政楼内,杨国忠正将一份刚刚收到的潼关急报及先前收到的几份杨晞的奏报呈到皇帝李隆基面前。

    皇帝李隆基趁着昨天晚上雨后的清凉,睡了个很安稳的觉,今日起来后自觉精神不错,就到勤政楼处理政务了。却是没想到,刚刚看了一份奏折,杨国忠就心急火类燎地求见了。看杨国忠那着急的样子,对潼关事务稍稍放了点心的李隆基心又提了起来,马上伸手接过,仔细地看了起来。

    一看之下马上大怒,“呯”地用力拍了一下桌案,怒不可遏地吼道:“陈玄礼竟然为了一己私利,故意拖延行军速度,不倾全力救援潼关,该死!”

    听李隆基如此说,杨国忠原本担着的一点心放了下来,马上作礼奏道:“陛下,潼关前线万分危急,杨晞数次送来急报,要求朝廷督促陈玄礼所部加快行进速度,以免潼关出现危险。窦华、张渐部拼命急进,已经在昨天天黑后抵达潼关,并马上投入战斗,阻了叛军连夜的攻城!”

    “郑昂部也在今日一早抵达潼关,马上加入了守城的序列,唯有陈玄礼亲领的人马,至今还在半路上拖延,最快要到午后才能抵达潼关!陛下,陈玄礼对臣有私怨,并将私怨带到朝事上,不顾如今国难当头,潼关危急,在率军救援潼关的路上故意拖延时间,以致比其他几路人马迟了近一天时间才能抵达潼关,他这是想置杨晞及潼关的大唐将士于死地,完全不顾大唐的安然,无视陛下的心忧,陛下一定要严责,万不能姑息,不然会寒了浴血奋战的潼关数万将军的心!”

    李隆基听了杨国忠这番话后,反倒冷静了下来,并没马上表态。

    见李隆基意外的没有继续表示愤怒,杨国忠有点奇怪,也马上再道:“陛下,陈玄礼这般无视潼关的危机,没一点顾全大局的想法,臣觉得他到了潼关后,也不会听从杨晞的调遣,甚至会与四郎唱反调,这次救援的人马中有不少是陈玄礼的亲信人物,陈玄礼要真是想这样,在其率军抵达潼关后,潼关军队起内乱都不一定!陛下,臣甚是心忧,担心杨晞不能调遣陈玄礼所带的人马,因此在收到杨晞新的奏请后,不敢有任何的耽搁,马上进宫求见陛下了!”

    “陛下,国难当头,形势危急,杨晞指挥潼关的万余残兵败将,已经击退了叛军大规模的攻城,他完全能指挥人马将叛军阻挡在潼关城外,陛下千万不能让陈玄礼这样心胸狭窄的人坏了事,让叛军有机可趁!陛下,你不能因为陈玄礼是跟随你多年的老臣就对他姑息迁就,一定要严惩才可啊!陛下!”

    杨国忠说着,“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重重的磕了几个响头,再声泪俱下地说道:“陛下,杨晞在六百里加急的奏报中也请求治陈玄礼的罪,至少要将其召回京,不让他在潼关插手军务,为了潼关防守的顺利,为了严肃军纪,防止再有领军的将领这样做,为一己私利之故故意延误军机,臣恳请陛下马上下诏将陈玄礼召回京问罪,一定要加以严惩,不然定会寒了前方将士的心,他们再无心御敌!军心一散,即使杨晞能耐再大,也无回天之力了!”

    “国忠,你快起来吧!”见杨国忠如此“诚惶诚恐”,李隆基很受触动,亲自离座将杨国忠搀了起来,“国忠,你放心,朕知道潼关形势危急,潼关军队内部万不能起乱,陈玄礼故意拖延行进速度,朕知晓这一点,朕定会严惩其罪的!”

    此前已经有杨国忠安插在陈玄礼部内的亲信人物传回来密信,说陈玄礼故意拖延行进速度,想坐收渔翁之利,杨国忠也将此事报告给了李隆基,但那时李隆基并没什么表态,没有要惩处陈玄礼的想法,只是下诏令其加快行进速度。李隆基期望陈玄礼再收到朝廷的数次催促命令后,能全速前进,尽快抵达潼关,以消除其他人的怨言。却是没想到,陈玄礼依然我行我素,至今还没抵达潼关。

    原本与陈玄礼部一道行进的郑昂部都在今日晨间抵达了潼关,陈玄礼后续四万人马还要半天多的行程,任何人都可以看出来其中的奥妙,李隆基虽然年岁大了,但并没变傻,完全明白这一点,因此在看到杨晞以六百里加急送来的“诉苦”奏折后勃然大怒,连陈玄礼该死的话都说了出来。

    但他也知道,杨国忠刚才这般请求,是有落井下石,想置陈玄礼与死地的想法,他也没马上表态要怎么处罚这位一直跟着他,对他忠心耿耿的老将。

    只不过在杨国忠的“哭诉”后,他还是下定了主意,要严惩陈玄礼。

    听李隆基如此说,杨国忠大喜,但还是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陛下英明!陛下,臣这样提议,并不是为了泄私恨,如今国难当头,叛军离长安才数百里路程,我们所做一切都是为了将叛军阻挡在潼关外,任何人要是想在其中谋私利,定要严惩,以儆效尤!”

    “朕答应了杨晞所请,这就下诏!”李隆基说着,微微地叹了口气,也就马上提笔写了份诏令,写好后盖了皇帝的玉玺,再交给杨国忠,“国忠,马上以六百里加急送到潼关!”

    “是,陛下,臣遵旨!”杨国忠有点掩饰不住心中的窃喜,作了一礼后,马上就匆匆跑了出去。

    李隆基在写诏令的时候,他站在边上看,写什么内容全落在他眼里,什么意思当然明白,陈玄礼肯定会倒霉,他怎么会不高兴呢?那天陈玄礼在朝会上公然指责他,他心里憋着口气,今日有种恶气将出的感觉,连走路都觉得很轻松,大日头晒下来也没感觉了。

    看到杨国忠走出去,李隆基颓然长叹了声后,闭上了眼睛。

    这里高力士走了过来,附到李隆基的耳边轻声说了几句。

    李隆基听了后沉默不语,但最终还是点点头!

第八十五章 什么?

    (下午两点钟上三江推荐,唐远希望关注《傲唐》的朋友们能到三江频道为本书投一张三江票,非常感谢!)

    “杨元帅,叛军果然在大量砍伐树木、竹子,制作竹、木排,他们是准备以竹、要排填塞禁沟,再大举攻城的!”王思礼亲自将打探到的情况向杨晞作了报告,并请示我军下一步要如何安排和应对。

    “没什么好怕的,潼关城内已经有三万余军士,并且得到了休整,叛军再攻城也不要惧怕!”踱步到城门楼窗前的杨晞,看着窗外大日头下依然列队面对潼关的叛军军士,嘴角露出轻蔑的笑容,吩咐王思礼道:“王将军,多准备干草、热油,我们以这些东西恭候安庆绪和崔乾佑,崔乾佑或许能再尝到一次火烧大兵的滋味!希望安庆绪将十余万人马全部押上,本帅倒要看看,到底谁笑到最后!”

    杨晞这份傲然的神态感染了王思礼,他也变得很自信,挺直胸脯答道:“元帅,末将到时一定奋勇杀敌,决不让任何一名叛军踏上潼关城头!”

    在窦华、张渐、郑昂部先后抵达潼关后,潼关的兵马已经有三万余,杨晞并没让窦华、张渐、郑昂等人单独领军,而是将这部人马重新编排,编到王思礼和庞忠、李承光、田良丘、高适等将领麾下。王思礼的手下人马也已经有一万人,杨晞对他这般信任,没有任何的提防,在让王思礼受感动之际也油然而生一份傲气,他一定要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表明杨晞对他的看重和信任是没有错的。

    杨晞走到王思礼面前,冷然注视着这位几天前还对自己的父亲非常仇视,连带对他很有成见,甚至看轻他的将领,非常严肃地说道:“王将军,本帅知道,灵宝兵败时候你率前军毫无作为,要是你现在归朝,皇帝肯定会治你重罪!但本帅知道,你是员难得的虎将,这次兵败纯粹是个意外,本帅不希望你受朝廷责罪,而能免你罪的最好办法就是奋勇杀敌,以军功抵减自己的罪责,本帅希望最终朝廷不会责你罪,反而会奖赏与你!”

    杨晞的话让王思礼心中一凛,也一阵黯然,但还是挺直身子,低吼着道:“请元帅放心,末将一定会竭尽全力守城,誓与潼关共存亡!”

    “要是叛军在潼关城前折戟,最终退兵,本帅会亲自在陛下面前为你请求,让陛下免你之罪,继续让你戴罪立功的!”杨晞看着比自己高小半个头的王思礼,最终绽出点笑容:“本帅一向崇尚英雄,也想当一个让人敬仰的英雄,希望本帅会能如愿,也希望王将军能让本帅刮目相看!”

    “定不负元帅所望!”王思礼再次吼声表达了自己的决心后,恭敬地对杨晞行了个军礼,“元帅,末将先去安排军务了,你再休息一下吧!”

    杨晞还没来得及答应,一名军士匆匆来报,说左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率麾下人马三万,已经抵达潼关西门外五里地!

    “终于来了!”杨晞低低地叹了句,对听到消息停下脚步的王思礼道:“王将军,你布置完军务马上到西门,与庞将军、高将军一道,随本帅与哥舒元帅去迎接陈大将军的援军!”

    “是,元帅!末将遵命!”王思礼说着,再行了一军礼,大步离去。

    杨晞也马上去请哥舒翰,让这位军功完全盖过陈玄礼的老将与他一道去迎接后续的这三万援军。

    陈玄礼亲率的才三万人左右,最后的那一万余步军,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抵达潼关呢!

    杨晞陪着行动不便的哥舒翰往西门方向而去,不一会儿间,王思礼及庞忠、高适先后到来,其他将领都在城头上待命,以防叛军在这个时候攻城。

    刚过了正午,军士们休息已经完毕,中午饭都吃了,要是叛军在这个时候攻城,所有军士都可以上城头杀敌的,杨晞并不担心他去迎接陈玄礼的时候,叛军开始大规模攻城。

    他倒是担心陈玄礼的到来会让军心起乱,新来的这三万人马不听他指挥而坏了事。

    西门洞开,杨晞伴着哥舒翰,带着王思礼、庞忠、高适及自己的三百名亲卫家将,出城迎接陈玄礼的大军去了。陈玄礼带着副将范志诚及其他僚属人员先一步抵达潼关城下。

    “末将左龙武大将军、新任潼关兵马使陈玄礼,见过哥舒元帅和杨元帅!”陈玄礼并没下马,而是在马上向哥舒翰和杨晞拱手行了礼,“天气酷热,昨日午后又遭遇狂风暴雨,延误了行程,末将率军来迟,还请哥舒元帅和杨元帅见谅!”

    “陈大将军终于率军抵达潼关,潼关有救了,叛军再也不要想攻破潼关!陈大将军一路辛苦,各将也辛苦,赶紧去休息一下,待会叛军可能就要大规模攻城!”杨晞脸上堆着一副很舒心的笑容,像走失的小孩见到亲人一般,满是“激动”地说道:“潼关刚刚经历了数场血战,防守人员不足,差点被叛军攻破城池,有陈大将军率领的这三万余人马到来,什么困难都不会有了!”

    “杨元帅客气了!”没料到杨晞会这般客气的陈玄礼有点愕然,也只能硬着头皮说客套话。

    但杨晞身后的王思礼忍不住了,怒声指责道:“陈大将军,为何你麾下的人马这么迟才抵潼关?窦华将军、张渐将军,还有郑昂将军所领人马都早已经抵达潼关,要不是有他们的人马抵达潼关,潼关城说不定已经被叛军攻占!陈大将军是不是在故意拖延行进速度?想让我们全都在潼关殉国?”

    陈玄礼故意拖延行进速度,这已经是潼关城内将士人所共知的事了,直性子的王思礼看到陈玄礼抵达后对哥舒翰及杨晞都不太尊重,忍不住出言斥责。他是高丽人,性子一向耿直,如今他又行开府仪同三司,兼太常卿同正员,元帅府马军都将职,级别并不比陈玄礼低,也就敢直言斥责。

    王思礼的直言斥责让刚才有的欢乐气氛马上就没有了,陈玄礼及他身后各将都变了脸色。

    正在这时,一名传递紧急军报的军士飞马奔到杨晞面前,大声地报告道:“杨元帅,朝廷急诏!”

    听到军士报告朝廷急诏,杨晞心中一动,但依然不露声色地接过以火漆封盖的诏令,打开了看。

    一看之下,完全放了心,果然一切如他所料,他那位能耐不凡的老爹,替他将后顾之忧解除了!

    也马上将手中的诏令交给一边的陈玄礼,口气淡淡地说道:“皇帝急诏,长安城内有流民起乱,需要军队镇压,还请陈大将军交御军务后,速回长安!”

    “什么?”陈玄礼大吃一惊,不可置信地接过诏令,仔细看了起来。

第八十六章 沉着应对

    (下一更在晚上十一点左右,求收藏、推荐、打赏和三江票!)

    谁也没想到陈玄礼刚刚率军抵达潼关之时,朝廷急召其回朝的诏令就跟随而至,这不但让陈玄礼本人及他麾下各将吃惊,也让哥舒翰及王思礼、庞忠等人震惊异常。

    唯一没有意外的就是杨晞,因为这是他在给父亲杨国忠的密信中要求的,在写给皇帝李隆基的奏议中也有相似的请求。

    陈玄礼故意延缓救援的速度,差点让潼关出现难以收拾的危机,这是置国家大义于不顾的卑鄙行为,无论此前他与杨国忠有什么过节,想借潼关危机泄私愤无论谁都不能容忍。

    杨晞非常的愤怒,陈玄礼怎么都要治罪。他也怕陈玄礼到潼关后,会与他争夺兵权,以至潼关起内乱,给叛军以可趁之计。

    无论是从私人角度还是从国家民族大义出发,他都不希望陈玄礼留在潼关,因此就写信在向朝廷奏明一定要处置陈玄礼的同时,要皇帝召回陈玄礼。在写给自己老爹杨国忠的信中,也陈述了陈玄礼留在潼关的害处,要自己的老爹无论如何都要想办法将其弄走。

    陈玄礼离开潼关,那在潼关的六七万人马将全部置于他指挥之下,其他人都没这个威望挑战他的权威,这杨晞非常渴望的事,他也希望借陈玄礼的事再为自己立威。如今朝廷的诏令来了,来的非常及时,杨晞非常高兴,他也相信,皇帝李隆基也恼怒于陈玄礼的故意拖延,要对其处罪了。

    对于这样一个置国家大义与不顾的人,杨晞没有一点好感,无论此人以前表现的怎么出色。

    朝廷即使立即下令将陈玄礼处斩,他也是拍手欢迎的。

    “陈大将军,真没想到,你人刚抵潼关,朝廷宣你回京执行重要使命的诏令就尾随而至,原本还想与陈大将军好生合作,共同战斗,将叛军阻于潼关城外,但如今看来是没有机会了,只能留待以后!”杨晞已经收起了刚才那意外的神色,以一副淡淡然的口气对还没回过神来的陈玄礼说道:“不过陈大将军率大军一路急进,定是非常劳累,还是在潼关先休息一会再启程出发吧!相信皇帝陛下能体谅和理解的!”

    看到朝廷令他马上回京处事的诏令后,陈玄礼极度的震惊,并随之在猜度皇帝这样做到底是为了什么,心里七上八下的,连杨晞刚才的话都没留意听,直到杨晞话说完后,才回过神来,有点尴尬地说道:“杨元帅,末将没料到朝廷会有急诏送来!”

    杨晞的眼神很是淡然,哥舒翰、王思礼、庞忠等将领神色都不太友好,他麾下的一众将领都在无比震惊之中,陈玄礼原本的打算都派不上用场,他甚至有一种不知所措的感觉起来。

    “这是杨国忠所使的手段吗?”一个念头在陈玄礼心头冒了出来。

    不过还没等他有所反应,一名军士快速地跑到杨晞面前,大声地禀报道:“报告元帅,叛军开始攻城了!”

    一听叛军再次攻城,杨晞心里一凛,也没心思再和陈玄礼计较什么,而是马上大声地宣布他的命令:“田将军,高将军,你们负责安置陈大将军所率的援军,无论如何都要让他们先休息好,不得有任何马虎!其他各将,都随本帅上城头御敌,要是有任何人胆敢怯敌不前者,杀无赦!”

    杨晞最后一句杀气腾腾的话让陈玄礼一惊,也让刚刚抵达这里的其他将领吓了一跳,杨晞的气势很不凡,让许多人生出不安的感觉来。

    诸将领命后,杨晞再向陈玄礼作了一礼,“陈大将军,叛军再次开始攻城了,不知道陈大将军是想马上回长安,还是休息一会再走?或者随本帅一道,上城头御敌或者观战?”

    此时王思礼、庞忠等将正准备离去,但在听了杨晞此话后,还是缓了一缓,想看看陈玄礼有什么反应。

    面对杨晞及众将的注视,陈玄礼当然不能沉默以对,他在略微犹豫了一下,也只能不自然地回答道:“末将就随哥舒元帅和杨元帅上城头观战,必要时候末将也可以上城头杀敌!”

    事态的发展完全不受他的控制,一抵达潼关,他就好像有点身不由己,从杨晞果断的安排及诸将的听从上他已经判断出来杨晞掌握了潼关的局势,只要他表现的不听从,其他将领很可能会对他发难,他也只能顺着杨晞的意思行事,又不能表现的怯场,上城头观战或者参战是他现在所能做唯一的选择。

    “那好,就请陈大将军及其他刚刚抵达潼关的将领都随本帅上城头,叛军的攻势一定凶猛,我们要倾全力防守!”杨晞说着,也没再耽搁,再次喝令各将各去行事,他自己一抽马鞭后,快速往南门城楼方向奔过去。陈玄礼及那些随他一道来的将领,也只能随着杨晞及他身后各将,往南门方向过去。

    一抵南门城头,看到的情况让许多人都吃惊,无数的叛军军士正疯狂地往南门方向攻击而来,不少军士抬着竹排或者木排前冲。

    城头上的床弩已经开始射击了,叛军还未冲至弓箭的射程之内,但城墙上的唐军军士手中的弓都拉满,箭全都上弦了。

    在杨晞带领哥舒翰、王思礼、庞忠、田良丘、高适等将去迎接陈玄礼所领的后续援军时候,城头上还有多位主要将领留守的,东门方向是李承光,南门城楼上有李福德、刘光庭、吕崇贲,正是有这些能独挡一面的将领在,杨晞才敢率其他几将去迎陈玄礼。

    叛军排山倒海的攻势超过了杨晞此前的预期,不过他并没有一点吃惊,但陈玄礼及随他来救援潼关的其他将领都吃了一惊,没想到叛军的阵势铺的这么大,看叛军列队的情况,一次正面的进攻投入的兵力至少有两万人以上,叛军举着竹、木排而来,就是想填平禁沟而攻的。

    杨晞没理会陈玄礼等人的惊异,沉着地下达了新的命令,城头上的军士依然如昨天那样,在叛军抵达禁沟东沿,进入弓箭射程后,开始密集的箭矢射击,同时令军士准备大量的干草、热油,在下达完这些命令后,再转头对一边的王思礼大声喝令道:“王思礼将军何在!”

    王思礼微微愣了一下,但马上挺身大声应令:“末将在!”

    “王将军,本帅命令你,领三千人马,准备出城袭敌!”

    王思礼只愣了一下,就马上明白了杨晞的意思,挺直身子答应道:“是,元帅!末将尊令!”

第八十七章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

    (感谢sn逍遥书友的打赏!求收藏、推荐票、三江票!)

    ----------

    杨晞布置完所有防务,也没理会陈玄礼等那些刚刚抵达的将领,顾自上了城门楼。感觉受到了冷遇但没法说任何抱怨的陈玄礼和他麾下的将领,犹豫了一下还是跟着杨晞登上了城楼。

    大战将临,非常时刻他们不敢有任何的捣乱言行,如果他们说或者做任何逆杨晞的事,持有“尚方宝剑”的杨晞将他们当众处斩也不会受皇帝责罪的。

    此前已经有火拔归仁及边令诚被杨晞砍了头,他们不想成为被当众砍头的第三个高级将领。

    就在陈玄礼等将跟着杨晞登上城门楼的时候,叛军已经冲锋到禁沟东沿,数不清的竹、木排随着叛军的冲击而来,甚至一度遮挡了视线,看不清竹、木排后到底有多少人马在冲锋。也就在叛军携带的沙尘滚滚而至禁沟东沿的时候,城头上指挥的各将已经下令军士们开始轮番射击。

    但射击的效果差的却远出唐军将领的意外,因为箭矢飞到禁沟东沿时候已经快成“强弩之末”了,力道损失大半,正在往下落的过程中,数名叛军合力举着的竹、木排成了非常好的“盾牌”,而且是超大号的盾牌,许多箭矢都被竹木排挡掉了,射击的效果远没有昨天叛军开始攻城时候好。

    昨天叛军攻城时候射击的效果差不多是割稻草般的,叛军攻击非常艰难,但今日情况完全改观,只有少数的叛军被射翻在地,大量的叛军冲到禁沟边,数不清的竹、木排扔到禁沟内,很快就将禁沟填高。冲锋的叛军只有在扔下竹、木排后,才大量被射死射伤。

    不过后续举着竹、木排的军士很快又冲了上来。叛军举着竹木排开始冲击时候队形并不密集,他们最初时候的目的就是想将禁沟填高,为后续密集的冲锋铺平道路。

    一般情况下,是四到五名军士举着一个竹排或者木排冲锋,他们冲到禁沟近,将竹木排扔进禁沟后,马上退后或者直接冲下禁沟,为后续举着竹木排再冲锋而来的军士让开道路。

    这样的攻击方式效果挺明显,大量的竹、木排被扔进沟内,填高了禁沟,但自身的损伤并不高。

    这让陈玄礼等人吃了一惊,他们想不到叛军开始攻城时候就采取竹、木排铺路,填埋禁沟。

    叛军以宽大的竹木排填埋禁沟,接下来要怎么做谁都猜的出来。只要禁沟填平,那后面的战事就会非常残酷,潼关城下将成为一个血腥的屠宰场,最后的战况会如何,谁也没办法预料。

    但此时的杨晞依然很镇定地站在城门楼上,对叛军这般攻城没有丝毫的害怕和紧张,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这让陈玄礼更是惊异。杨晞,杨国忠这个才十七岁的儿子,什么时候变得这般冷静与坚毅,仿佛是指挥过无数次战役的百战将领一般。麾下的将领王思礼、庞忠竟然对他言听计从,要知道才不长时间前,王思礼和庞忠还建议哥舒翰劫杀杨国忠的!难以理解啊?

    不过城外的战事越来越激烈,让陈玄礼等人将注意力全投到城外的战斗上去。

    更多的竹木排被扔到禁沟内,很长一段禁沟很快就被逐渐加高,最终差不多与东沿齐平了。

    这个过程中,城头上的唐军虽然在轮番射击,但箭矢的打击效果并不好,被射死射杀的叛军军士数量不多,成千片竹、木排被扔进禁沟内。

    “残酷的血战马上就要开始了!”这是陈玄礼在看到禁沟慢慢被填平后的感慨。

    他也想很看看,在叛军大规模攻城后,杨晞会采取什么对策。

    但杨晞没有任何新的命令下达,而城头上射出的箭矢也没有增加,每轮射击的间隔时间也没缩短。

    指挥攻城战的崔乾佑看到这么轻松地就将禁沟填平了,不禁大喜。

    但心里也一阵懊恼,为何昨天攻城时间没有采取此策!

    要是昨天就如今日这样动作,说不定已经将潼关攻下,那一万多名军士的性命也不会白白丢掉了。

    在得到军士报告,说近一里的禁沟已经基本填平,军士可以直接越过禁沟攻城了,崔乾佑也马上下令,倾全力攻城。

    随着崔乾佑的命令,已经队列准备地近两万名军士,在战鼓地催促下,发出惊天动地的嚎叫,潮水一样向禁沟方向冲来。前排冲击的军士依然是举着竹、木排而来,遮挡范围更大的竹木排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抵挡唐军箭矢的射击,避免前排冲锋的军士被城头上的箭矢射翻。

    举着竹、木排冲锋的军士在冲到禁沟东沿后,把举着的竹、木排扔到禁沟内其他竹木排上前,将一些不平之处填实,再举着盾牌,交叉掩护着往城下冲击而来,后面抬着云梯的军士加快冲锋速度,想一鼓作气将云梯回到城头上。

    很快禁沟内堆积而成的竹、木排上到处都是叛军军士,这个时候城头上唐军射出的箭矢开始变得密集,数万支箭轮番朝叛军头上射去,一茬接一茬的叛军军士中箭倒下,再成为竹、木排上面的铺垫。

    那样有幸没被射中及后续冲锋的军士,也就踏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冲击。

    第一波两万人的叛军密集冲锋后,后续的叛军军士没有停顿,尾随冲击而来,声势更大。

    在叛军大范围冲到禁沟内,并开始攀爬禁沟西沿,准备将云梯回到潼关城墙上的时候,城门楼上的杨晞下达了新的命令。

    随着杨晞新的命令下达,城门楼上源源不断运上来、已经堆积如山的干草在抛投机及军士的合力下,非常密集地抛到城下禁沟内,热油随即也被抛投机大量抛撒出去。在一定数量的干草及热油被抛扔出去后,无数的火箭朝着密集落到禁沟内叛军头上的干草射了出去。

    随着火箭的落下,干草马上就被点燃。

    而后续的干草及热油继续被抛扔出去,很快禁沟内燃起了熊熊的大火,并迅速点燃了叛军用来铺平禁沟的竹、木排,密集冲锋到禁沟内的叛军军士,只在一会间就陷身于火海之中。

    这情况让城门楼上观战的陈玄礼及其他刚刚率援军抵达的将领目瞪口呆。

    谁也没想到,战场上的情况会发生这样的变化,昨天洪水肆虐的禁沟变成了一条“火沟”,熊熊燃烧的烈火在炙烤着城头上唐军军士的同时,吞噬着大量叛军军士的性命。

    就在禁沟东沿的叛军军士因为越烧越烈的大火陷入混乱,局面接近失控之际,南门方向的吊桥快速放下,一直紧闭的潼关南门打开,王思礼带着三千精锐的军士大声喊杀着冲杀了出去!

第八十八章 见好就收

    潼关城头上,除了准备了一定数量的床弩外,还有大量规模不等的抛投机,原本是准备抛投石头等具有强大杀伤性“武器”的,但现在却成为抛扔干草及热油的设备,大量的干草及热油通过抛投机扔到禁沟内。因为潼关城大段的城墙是贴着禁沟而建,十二连城各隘甚至突进禁沟,军士合力也可以将干草和热油扔进禁沟内,砸到叛军头上,很快禁沟内就堆积了大量的干草及热油,并在火箭的作用下点燃,大火以很快的速度蔓延开来。

    禁沟成了一条“火沟”,大量的叛军军士陷身于火海之中,攻击的队形瞬间混乱,那些冲到禁沟沿地叛军军士,无不“悬崖勒马”,硬生生地在禁沟东沿站住,并以本能的动作转身逃跑,避免冲进火海之中。但密集的冲锋岂是那么容易转身的,前面的军士停下了脚步,并准备后撤,但后面的军士依然快速冲击而来,前进和后退的军士相互撞在了一起,场面顿时大乱,许多停下了脚步想转身逃离火海的军士,就是被后面依然冲锋而来的同伴推进火海之中。

    发现此情况的崔乾佑大惊,马上下达了暂停攻击的命令,喝令全军后撤,脱离火海。但前面已经乱成一团,命令也没办法有效传达下去,更不要说危急情况下,逃生的本能让许多人根本不会去顾及什么队形和命令,他们只想远离越燃越烈的大火,拼命地往回头。这种情况下,换成任何一位将领也没办法组织起人马有效撤退了。

    灵宝之战时候的唐军差不多就是这样,在大火的攻击下,迅速溃败,只是谁也没想到,相似的事会临到叛军头上。

    但更让人恐怖的事随之而来,潼关南门打开,一彪唐军精骑在一员猛将的带领下,快速冲杀而来,只一会儿是就突进乱成一团的叛军队列中。

    在攻城开始的时候,崔乾佑为了防止唐军的突袭,在南门正门方向布置了五千人马,但禁沟内熊熊的大火燃起后,在乱成一团的队伍冲击下,这五千人马也被冲散,惊慌失措下,怎么可能再组织起队伍迎敌?冲击而来的唐军像以入无人之境一般,在领军将领的指挥下肆意冲杀着。

    领军冲杀而来的正是依杨晞布置,准备趁叛军大乱时候趁机乱冲一通,将叛军队列冲散,甚至冲溃叛军的王思礼所领的三千人马。他们是在禁沟内大火点燃,攻城的叛军乱成一团之际冲杀出来的。

    这三千人马差不多就是潼关城内最精锐、最有战斗力的三千人,在王思礼的打头冲锋下,每个人都似不要命一般,不顾一切地往叛军阵中冲去。

    攻击的叛军队列原本就已经乱成一团,溃不成军了,如何还能再禁住这三千人马的冲击,更加混乱,无论是军官还是普通军士,都如丧孝妣一样在那里大声哭喊,只恨爹娘少给自己生了双脚,没办法跑的更快。王思礼部如入无人之境般,尽情地砍杀着,几乎没有遇到像样的抵抗。

    “弟兄们,报仇的时候到来了,为何我灵宝死难的兄弟讨回一条命来!”在连续砍杀了五名冲锋时候遇到的叛军军士后,王思礼挥舞着战马对身侧的军士大声喝喊:“叛军已经溃败,再也禁不住我军的攻击,杀啊,立军功的时候到来了!”

    喊杀声中,又一名倒霉的叛军军士被他砍落马下,很快就被连续而来的马蹄踩踏成一堆肉泥。

    王思礼并不恋战,而是指挥人马,直往禁沟东侧而去,准备冲击崔乾佑的指挥所去。

    禁沟东沿是一片地势落差不是非常大,绵延数里的开阔山坡地,可以集结近十万人马,这两天崔乾佑的前军七万人全部囤积在此,田乾真的后续三万人也先后开到这里。

    在己方人马遭遇火攻溃败后,这近十万人马已经陷入混乱,特别是前面列队准备攻击的五万人,可以说成了一窝粥。王思礼的快速冲击越加增添了混乱,连崔乾佑和田乾真所站的地方都出现了混乱,到处都有军士想逃命的。

    “报告副帅,唐军出城突袭我军了,南门和东门方向都有,我军没办法抵抗!”

    一名校尉快速跑到崔乾佑身边,大声报告情况。

    杨晞在领王思礼率军从南门突袭的同时,也令李承光率一千五百名军士出东门击敌。

    因为南门方向的溃败,东门方向的叛军也受波及,军士不支后退了。

    李承光看到此情况,毫不犹豫地领着一千五百人,从东门冲杀出来。

    溃不成军的叛军根本不知道城内有多少唐军冲杀出来,听到喊杀声只顾着拼命逃跑,很快就将后军队列冲散了。以为唐军倾全力反击的叛军后军,遭到溃败的前军冲击后,也很快就乱了队形,争相逃跑。各级主官在拼命地喝令军士不要乱,要保持阵型,但效果却不明显。

    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王思礼杀的性起,努力往叛军阵列中突进,想将叛军冲乱,甚至浑水摸鱼,击杀崔乾佑或者安庆绪。

    可惜禁沟东沿集结了太多叛军的人马,地形又有一定的起伏,王思礼所领的这三千人马冲击虽然顺利,没有遇到大的抵抗,但他们却没办法尽情地掠营冲击,更是没办法冲到崔乾佑亲领的人马近处,在冲杀进叛军阵列中央地带时,前面黑压压全是乱成一团的叛军军士,没办法再冲过去。

    王思礼只能带领麾下的人马往回冲,来回冲杀,争取给叛军造成更大的混乱。

    “可惜没办法报灵宝之仇了!”

    王思礼在率军再冲到禁沟近的时候,感慨了一句后,大声地喝令军士,随着冲回城内。

    王思礼明白杨晞为何只令他率三千人马袭敌。即使他率领更多的人马出城偷袭,也没办法取得更大效果的。潼关城前,地形太狭窄了,没办法展开更大规模的对战,速度的优势发挥不出来,数量占优的一方只要领军将领不逃跑,最终会扭转局势的。

    他部已经给叛军造成了很大的混乱,乱成一团的叛军不可能再有机会攻城,他们出城突袭的人马也没办法扩大战果,见好就收冲回城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要是叛军组织起有效阵形迎击,他们这三千人能不能完好地冲回城里还是个未知数呢!

第八十九章 你想置潼关数万军将士于死地吗

    (感谢sn逍遥、晨雨晓风书友的打赏!)

    “崔乾佑只能退兵了!”看着烽烟四起,乱成一团的潼关城前,杨晞终于露出了笑容,以轻松的语气对与他站在一起的哥舒翰说道:“可舒元帅,潼关的防守战,终将以我们的胜利而告终,要是安庆绪明智,他肯定选择退兵,退守陕郡!”

    “杨元帅说的不错!”哥舒翰微笑着点点头,长吁了口气后侧头看着杨晞:“潼关能守住全赖杨元帅之功,不然现在的潼关城头,驻守的定是安贼的叛军!”

    就在杨晞与哥舒翰相互感慨之时,冲杀了一阵的王思礼已经率军回撤,南门的吊桥再次放下,在将损失并不大的三千人马接回后,重新高悬。

    “杨元帅,为何不倾全力反击?”一边的陈玄礼看到王思礼部回撤后,皱着眉头质问杨晞道:“如今潼关城前的叛军已经大乱,要是倾全力反击,一定能击溃叛军,一战而竟全功的!”

    “陈大将军难道忘记了前些日子灵宝的惨败吗?”杨晞同样皱着眉,反问陈玄礼道:“朝会时候,陈大将军不是嘲讽家父令哥舒元帅出关作战之举差点葬送了大唐吗?为何今日却提与当日家父一样的建议?难道你也愿意看到我军在取得守城之战胜利后,再蹈灵宝的覆辙?”

    “你……”陈玄礼大怒,以一手指向杨晞,脸都涨红了,但最终还是忍住,没将恼怒的话说出口。

    如今潼关城是杨晞说了算,他带来的几万人马已经被杨晞手下的将领接管,潼关城前战事还在继续,要是他这个时候对杨晞严加斥责,那后果会很严重的,轻则会挨军棍,严重情况下丢了性命都有可能,他只能不说话,但越来越黑的脸色还是将他心里的愤怒和不满表示无疑。

    杨晞不想在潼关与陈玄礼闹僵,将眼光从陈玄礼身上收回,直视着硝烟弥漫的潼关城前乱成一团的叛军,轻声解释道:“陈大将军,想必你也看到了,叛军虽然遭到重创,但其后军并未大乱,安庆绪、田乾真的人马就在附近,他们完全有能力反击,他们最愿意看到的就是我军出城而战!要是我军倾全力出击,那正中了叛军的下怀,说不定依然会被叛军伏击,或者合围,再也退不回潼关城内!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并不是出城击败叛军,而是守住潼关城,守住长安的最后门户!在过去的六个月间,哥舒元帅就是这么做的,陈大将军难道想不明白这个理吗?”

    陈玄礼听了不是滋味,很想反唇相讥,但还未等他开口,一边的哥舒翰跟着杨晞数落他了。

    “陈大将军,杨元帅说的不错,如今潼关局势依然危急,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想尽办法守城,不让叛军攻上城头,安庆绪所领的人马有十五万,安禄山的十八万大军也将抵达潼关,要是我军倾全力出击,很可能再步灵宝兵败的惨剧!当日老夫率军出关作战时候,形势就如今日这般,叛军在潼关城下攻打数月无果,只得弃下数万尸体而走!不说陈大将军质问杨元帅是越级的无礼之举,就是你出的这个主意,持有扰乱军心之举,就可以被治罪,老夫问你,你是想置潼关数万将士于死地吗?!”

    杨晞指挥将士击退了叛军的再度攻城,还趁机派军出城,再捅了崔乾佑一刀,取得了辉煌的胜利情况下,陈玄礼还出言指责,这让一边的哥舒翰也非常不满,但他心境已经修炼的挺不错,虽然跟在杨晞后面数落陈玄礼,但并没有不客气,只是最后一句话说的重了一点而已。

    哥舒翰的指责让陈玄礼再受打击,他脸上红一阵青一阵,但却没办法出言反驳。

    退一步想想,杨晞和哥舒翰说的还真不错,当日朝堂上许多人就是因为看到局势对朝廷非常有利,才一力要求潼关镇将哥舒翰倾全力出关作战,终导致灵宝惨剧的发生。

    他当然不是想置潼关数万军士于死地,只不过看到攻城的叛军乱成一团后,油然而生一种冲动,甚至想亲自引军冲杀。

    杨晞没有趁叛军溃败之际,倾全力出战,让陈玄礼觉得很不爽,而且他潜意识中,杨晞只不过是一个未成年的小毛孩,他这样一个与杨晞相比在年龄上是祖父级的人,说几句重话并没觉得什么,但却没想到连哥舒翰也指责他。

    更让他郁闷的是,杨晞再次开口驳斥他的观点了。

    “陈大将军,现在潼关城内尽是灵宝逃回来的残兵败将,还有你陈大将军带来的援军,这些援军也昼是疲惫之师,所有人马都急需休整,但叛军连续的攻城导致我军人马没办法有充足的休息,体力下降很大,能守住城已经很不错了,根本不要想一战而竟全功,击溃甚至击败叛军,如果有更多的勤王之师抵达,能合围叛军,我们再考虑出关作战吧!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守住潼关,与叛军相持,即使陛下诏令传来,令本帅率军出战,本帅也会不尊的!”

    杨晞说的当然是大实话,现在唐军最不怕的就是在潼关与叛军对峙,只要一直对峙下去,最终吃亏的肯定是叛军。

    潼关城内的唐军只要守好关隘,后续补充可以源源不断地运来,粮食、军械完全不要担心,但潼关城外的叛军却没办法做到。从洛阳到潼关路途遥远,特别是陕郡到潼关大部都是狭窄难行的山路,十数万叛军的粮草物资不是小数目,要补充很困难,对峙时间长了,叛军终将不支而退兵。

    陈玄礼虽然认同了杨晞和哥舒翰所说,但脸上有点挂不住了,又看到此次叛军的攻城行动折戟而退,知道现在的潼关暂时无忧,又担虑着皇帝紧急令他回长安的诏令,也没心思再呆下去,当下对杨晞和哥舒翰行了一礼,道:“哥舒元帅,杨元帅,叛军的攻城已经被击退,末将也没能力帮忙,陛下又急令末将归朝,末将不敢耽搁,这就归去,告辞了!”

    说着不待杨晞和哥舒翰回应,作了一礼后,即大步离去。

    杨晞也没挽留,看着陈玄礼离去后转头吩咐随陈玄礼来的其他将领,“叛军暂时没能力再次攻城,各位马上去休息吧,待晚上,本帅要召集所有将领商议军情,希望诸将不要延误了!”

    “谨尊元帅令!”

    杨晞的气势让诸将没有敢拂其意,马上跟着领路的校尉下了城门楼,各自去休息了。

    诸将离去后哥舒翰轻轻地说了一句:“杨元帅,你不担心陈大将军归朝会在皇帝面前说你坏话吗?”

    “担心又有何用?随他吧,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守好潼关,要是陛下有责,末将会亲自进京解释的,多谢哥舒元帅的关心!”

    哥舒翰看了看杨晞,也没再说什么!

第九十章 退守陕郡

    王思礼的三千人马折损了一百余人,余部全带回了城。

    在安顿后这部人马后,王思礼也马上跑上城头,向杨晞报告了战况。杨晞在城头上已经看到了王思礼的英勇壮举,当面嘉奖了一番,并表示他会上表,将所有将领的英雄事迹都上呈朝廷,请求朝廷奖赏,特别是王思礼、庞忠等人的出众表现,都会一并上报给朝廷,请求奖赏的。

    一直担心兵败受朝廷处罚的王思礼自然大喜!

    城头上的干草及热油不再抛扔,但禁沟内的大火依然在燃烧,并且有越来越旺的趋势,叛军扔到禁沟内当作桥板的竹、木排已经被引燃了,燃烧的很剧烈。

    因为制作竹、木排的全是湿的竹木,在燃烧时候冒出大量的浓烟。风是由西向东吹的,滚滚的浓烟全部吹入叛军阵中,遮天蔽日,在城头上都看不清叛军阵列中的动静,只能看到滚滚浓烟中数不清的叛军在那里抱头鼠窜,越来越混乱。

    王思礼和李承光的人马已经全部撤回城里了,但弄不清楚情况的叛军以为唐军依然还在冲杀,浓烟中不时有相互厮杀的情况出现。

    叛军的攻势已经完全瓦解,再没有任何的军士往潼关城三个城门方向攻击,但城头上的唐军依然不敢懈怠,军士们也没撤下休息,全神戒备着。

    “元帅,你这招真毒,叛军损失惨重,至少几天内没能力再攻城了!”过来向杨晞报告情况的李福德不无感慨地说道。

    杨晞嘴角露出一点轻蔑的笑容,淡淡地说道:“叛军只想到竹、木排可以搭桥,却没想到竹木排烧起来会很旺,他们要是以竹、木排再加泥石交替填埋禁沟的话,说不定我们没办法将他们阻在禁沟以远。但即使他们能过禁沟,也没办法攻上潼关城的!”

    看着杨晞说这话时候一脸的自信,先后过来禀报战的各将各自心生感慨,但他们心里有一个共同的想法就是:在杨晞的率领下,潼关城守住了。

    连续遭到重创的叛军不一定有能力攻城了,即使他们再攻城,依然没办法攻破潼关的。

    现在的潼关城内已经有六万余军士了,后续的援军还在源源不断补充过来。潼关城内只有一万余残兵败将之时,叛军都没办法攻破城池,六七万人马只要依坚城而守,潼关注定是攻不破的。

    “报!”一名军士从远处快速而来,上到城门楼奔到杨晞面前,大口喘着气报告道:“元帅,叛军已经后撤了!”

    这名军士是从东门和南门中间地带的一座十二连城烽火台上跑过来的,南门正方向因为大量烟雾缠绕,没办法看清远处的敌情,但另外几个方向的烟雾不太重,可以看清远处叛军的动静,烽火台上的军士看到叛军后军已经往汉潼关城方向撤退了,赶紧过来报告。

    杨晞凝目看了看远处,依然没办法看清叛军的动静。

    而这时候,其他几座十二连城烽火台上的军士也先后来报,叛军后军撤退了,快速地往汉潼关城方向撤离,而汉潼关城附近的几万叛军更是往来时路方向回撤了。

    据各个方向的报告杨晞确定,叛军在遭遇重创之下终于顶不住,撤退了,但他并没马上下令让城头上的军士撤下休整,更没令哪位将领出城追击,他要等局势明朗了再做决定。

    ------------

    事实证明杨晞太小心了,叛军遭遇至此重大打击后,出现溃败的情况,崔乾佑在报知安庆绪后,大惊失色的安庆绪马上下令,全军撤退,撤回陕郡。

    这样的情况是任何人都没想到的,在制定作战方法,布置完任务后,安庆绪所想的就是城下的激战,自己所领人马在经达艰苦的战斗后攻上潼关城头,最终在付出重大的代价后,将潼关城攻破,却是没想到,在大军刚刚开始攻城时候,又被唐军算计了一把。

    一场冲天的大火,让数不清的军士化成了焦炭,攻击的阵列马上陷于混乱,相互挤踏而死的军士不计其数,唐军又在己方人马陷入混乱之际,从城内冲杀出来,趁火打劫了一把,许多军士命丧唐军战刀之下,防线顷刻间瓦解,不要说再发动攻击,能不能抵御住唐军的突袭都是个未知数。还好唐军也有顾忌,没有大规模反击,不然后果还真难预料。

    幸好安庆绪在下令攻城时候,令田乾真和安守忠、李归仁率部在两侧及后翼侧应,不然唐军倾全力的攻击可能真的能击溃甚至击败他们这十几万人。

    在率身边亲卫快速逃离潼关城下时候,安庆绪还在后怕,同时也在自责,今日的攻击决定下的太草率了,没想到过唐军会采取火攻的方式防御。

    “这个杨晞,还真的不是个简单人物!”在愤愤然逃离随潼关城,穿过破败不堪的汉潼关城时候,安庆绪感慨了一句。

    不过在撤到汉潼关城时候,安庆绪又停住了脚步,他不能扔下自己所领的军士不管,无论如何他都要收拢部下,以防唐军的尾随攻击。要是唐军敢出城追击,他会毫不犹豫地在沿途设下伏击,等唐军的追兵到达后,再给予唐军以致命一击,就如灵宝之战一样。

    他也马上下令,让自己的亲信将领安守忠及李归仁、田乾真几将,率各自人马,在灵宝以西的另外一段狭窄山道上设伏,一则接应后方人马,二则准备伏击唐军可能的追击大军,打个翻身战。

    崔乾佑收拾了身边未混乱的人马后,也匆匆撤离了潼关城,准备与安庆绪会合后退守陕郡。

    崔乾佑亲领的还有三万人马,这三万人马并未受到大的冲击,依然成建制的。但后面还有数万乱成一团的人马未收拢,至于能逃回来多少,要看天数了。崔乾佑也和安庆绪一样认定,唐军肯定会尾随追击而来,他准备扔下后面那些人马不管,以自己亲领人马在某个地方设伏,反击唐军。

    崔乾佑与安庆绪会合后,马上商议起对策来!

    不过就在他们商量如何设伏之时,军士却来报,说潼关城的唐军没有出城追击。

    “看来杨晞知道不能出城追击我军,他只是固守待援了!”恼怒异常的安庆绪扔了手中的马鞭,愤愤然地说道。

    “太子殿下,那我们要怎么办?”连续兵败生怕受责的崔乾佑小心翼翼地问道。

    “退守陕郡,并将潼关战况报告给父皇!”安庆绪说着,也不再理会崔乾佑,翻身上了马,往东疾驰而去!

    ---------

    朋友写的一本历史小说,《谋定民国》,书号:2991985,喜欢历史的书友们可以去瞧瞧!

第九十一章 杀猴骇鸡

    (求收藏、推荐票、三江票!)

    ------------

    杨晞在确定叛军已经完全退走后这才下令解除城头上最高戒备状态,令将士们分批去休息。

    随后传来的情报显示,叛军已经全线退却,他们没有固守汉潼关城,而是直接退往了陕郡。

    这让杨晞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也非常有成就感。

    潼关终于转危为安,这是他指挥下所取得的成就,麾下只有一万余残兵败将之际都没让叛军攻击得手,难能可贵。他非常有成就感,凭着自己的才智及众将士的努力,终于将危机化解,在重创叛军后,迫使叛军从潼关城下退兵。

    他力挽狂澜,拯救大于危难之中了,这是何等扬眉吐气之事!

    杨晞马上将战况以六百里加急送往长安,在奏报中他将战事的经过都讲述了,并为所有将士请功。

    同时他也修书一封,将潼关的情况及陈玄礼抵达后的反应都告诉了父亲杨国忠。

    在将所有事都安顿停当后,已经是晚饭时间了,在用罢晚饭后,他召集了所有中郎将以上的军官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哥舒翰虽然被朝廷免去了所有职务,以白身效力于军中,但杨晞还是将他安排在首座,以示尊重。

    在将今天及这几天的战况向在场所有将领通报后,杨晞也宣布了接下来的安排。

    他的安排就是,趁叛军退兵之际,全军将士集中休整,坚决不出关追击叛军。

    在休整好,将士们的体力恢复后,要开始大规模的练兵。

    潼关城内这些将士军事素质参差不齐,组织、纪律方面强差人意,他非常不满意,一定要严加训练,争取让潼关的这六七万人马成为一支战斗力非常出众,组织、纪律性出色的精兵。

    “进退有序,令行禁止,骑**良!”这是杨晞定下的目标。

    杨晞也当众宣布了潼关人马新的组织安排:所有抵达潼关的援军,都打乱后重新划规各将指挥。

    还有一万徒步行进的步军还没抵达潼关,据杨国忠密秘通报,朝廷后续组建的三万军士正在往潼关开拔的途中。这些人马抵达后,也会打乱重新编组,归于各将领指挥之下。

    他当众宣布了朝廷急传过来、新的潼关指挥将领人选安排:以高适为行军司马,王思礼为骑军兵马使,以庞忠为步军兵马使,以田良丘为骑军右厢指挥使,吕崇贲为骑军左厢指挥使,李福德为步军左厢指挥使,李承光为右厢指挥使,刘光庭为元帅帐下先锋指挥使。其他将领分别任命为副指挥使等职。

    此任命是杨晞建议的,上报朝廷后得到了皇帝李隆基的批复。

    有杨国忠那个老爹在,杨晞觉得许多事很容易做到。

    杨晞还有另外一个目标没有当众公布,那就是他要训练一支战斗力出类拔萃的特战小分队,由他亲自掌管、选拔及训练,以备执行紧急、特殊的任务。

    他是这方面的“专家”,只要给他时间,他相信能训练出单兵作战能力出众,整体作战能力让敌人闻风丧胆的特种小分队出来的。

    杨晞定下的策略,此后一段时间以休整及练兵为主,不出关主动寻叛军作战,得到了大部将领的支持,但依然有许多将领急于求成,想主动出击。

    随陈玄礼率援军抵达潼关,因陈玄礼关系对杨晞有点不满,再加上新的安排上他只得了一个步军副指挥使职的右武卫将军范志诚在杨晞宣布完接下来的安排及任命后站了出来,向杨晞及哥舒翰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杨元帅,哥舒将军,末将觉得我大军应趁叛军混乱撤退之际尾随追击,尽快击溃叛军!末将觉得杨元帅如此做是太胆小了,叛军仓促撤退,不比此前有序撤退可以做出周密的安排,伏击我军,此番他们是狼狈而逃,我军不应该放弃追击,要是趁乱追杀,很可能可以一战就退敌!”

    听了范志诚所言后,杨晞脸上表情没有任何的变化,淡淡地问道:“范将军,你是不是派人打探清楚了情况,确定叛军没有在沿途设下伏击?”

    “这个……没有!”想不到杨晞会如此问询的范志诚脸上有点挂不住了,但还是老实地摇头回答。

    “那你就不怕灵宝的惨剧再现吗?”杨晞神情变得冷漠了,“家父当初也是与你一般想的,觉得叛军在潼关城下讨不到好处,怯战而逃,潼关镇军理应主动出关作战,结果遭遇了惨败,你就不怕重蹈覆辙吗?要是现在潼关这六七万人马再遭重创,朝廷可是没能力再派援军救潼关的!”

    “杨元帅说的在理,同样的错误不能再犯两次了!”哥舒翰毫不客气地跟着杨晞指责范志诚,“范将军,灵宝一战,我军遭遇惨败,元气大伤,要不是杨元帅率人马急救潼关,如今潼关必定落入叛军之手了!老夫坚持支持杨元帅的决定,固守不战!”

    见哥舒翰也如此说,杨晞也没再在这个问题上说什么,但今天晚上一件必须要处理地事他也顺着范志诚的闭口而说了出来!

    “各位,本帅得到报告,说这次陈大将军率军驰援潼关的时候,因为一些将领的蛊惑,故意延缓了行军速度,不知可有此事?”杨晞说着眼睛瞪向依然有点不服气,但在听了他所说的话后,有点骇然起来的范志诚,“范将军,你是陈大将军的副将,你能告诉本帅是何人向陈大将军如此建言的吗?”

    一听杨晞问的这么直接,范志诚有点懵了,一下子反应不过来。

    他想不到,杨晞这么快就知道这事,并当众问责了。

    见范志诚站出来后,不敢回答,杨晞脸上有怒意涌上来,喝声道:“范志诚,本帅得报,是你一再蛊惑陈大将军不要全速行进,想借机让本帅吃败仗,好趁机让皇帝责难家父之罪!家父所做本帅不想去评判对错,但国难当头,潼关危急时候,故意拖缓救援速度,此是大罪,等于谋逆,不能不责!”

    杨晞说着,冷冷地看着场上诸将,以非常威严的声音说道:“本帅绝对不会容忍这种情况出现的,在军中必须做到令行禁止,但本帅今日不想杀人,也不希望皇帝陛下所赐的宝剑之下再有大将被杀,但有罪不能不责!来人,责打范志诚三十军棍,以儆效尤!”

    杨晞知道这件事上,陈玄礼本意就是如此,要是陈玄礼没有这个意思,范志诚再说什么也不会有很大作用的。

    但他不能在这个时候对已经离开潼关的陈玄礼问责,当然要对其留在潼关的亲信“下手”,让他们长点教训,以后不要再逆着他的命令行事。这叫“杀猴骇鸡”!

    “是!”随着几声应令,几名五大三粗的军士冲进屋内,将不知所措的范志诚拖了出去!

第九十二章 接下来的安排

    听着屋外传来军棍抽屁股那让人心惊肉跳的声音,及随后范志诚终于忍不住发出痛苦的叫唤后,杨晞冷着脸,声音淡淡地说道:“如今国难当头,叛军势盛,潼关、长安都危在旦夕,要是有任何人敢故意拖延、怯战不前、临阵逃脱行为,定严惩不饶!”

    杨晞的话让一些将领心中骇然,王思礼、庞忠等将也很是惊异,这个少年元帅,杀气很重啊!

    已经没有人把杨晞当作一个只有十七八岁的少年人了,杨晞脸上的“沧桑”及那份冷静与骇然让所有人都忽视了他的年龄,还有他的资历。

    范志诚被打了三十军榻后,已经气若游丝了,屁股完全被打烂,即使能捡回一条命,也至少要休息很长时间才能起身。

    陈玄礼走后,后续的三万援军中范志诚的职位最高,杨晞在商议军情时候,突然提出要以范志诚蛊惑陈玄礼故意拖延救援速度为由,对其重责,任谁都知道杨晞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他这是下马威,对后续抵达的将领当头棒喝,要是以后再有人敢做出类似的事情,挑战他的权威,处罚会更加严重。

    以后乖乖地听话,这定是杨晞下如此狠手责罚范志诚的用意。

    范志诚受责,其他将领再不敢表示异议,全都领军而去,最终屋内只剩下哥舒翰和杨晞两人。

    “杨元帅,老夫一点都不担心你掌握不了潼关的局势了!”哥舒翰说着呵呵笑了两声,再很感慨地说道:“老夫麾下的这些将领已经对你心服,你能指挥好他们了,陈玄礼带来的这些将领也不敢拂你的意,老夫这个废人,也没必要再呆在潼关丢这张老脸。今日想向杨元帅请求,让老夫回长安吧!老夫知道,朝廷不可能全免了老夫的灵宝兵败之罪,只不过是怕潼关军心浮动才没下诏责罚的!潼关既然无忧,老夫也该回朝请罪去了!”

    哥舒翰自嘲地笑了两声后,在杨晞还未回答之际,故意开了句玩笑,“希望杨元帅恩准,也希望杨元帅不要责老夫怯战之罪,不要上朝廷上奏说老夫是临阵脱逃!”

    杨晞原本想挽留的话因为哥舒翰的后两句话而噎在喉咙里吐不出来了,盯着面前这个须发皆白的老将看了一会后,终于还是点点头,“哥舒老将军说的也是,你伤病在身,应该好生休养,先将身体养好再说!灵宝虽然惨败,但潼关在哥舒老将军的努力下,还是守住了。末将已经为潼关所有的将领请功,也在写给皇帝的奏表上请求宽恕了诸将兵败之罪,让所有将领都戴罪立功。只是不知道皇帝陛下会不会答应了末将所请!”

    杨晞也改变了对哥舒翰的称呼,再称哥舒翰为“元帅”,有点不合适了。

    “这样说,杨元帅是同意了老夫回长安请罪之请了?”哥舒翰有点惊喜,也有点失落。

    “哥舒老将军之请,末将怎么会不同意?”杨晞笑笑道:“老将军好生休息两天,身子觉得爽利了,就踏上回长安的行程吧!只要叛军不再在潼关城下与我们对峙,末将过几日也肯定要回长安一次,当面向皇帝陛下报告潼关之战的经过,并将后续的安排详细解释给陛下和其他朝臣听,让他们理解并支持潼关镇军只守不出击的策略!也不瞒老将军,末将还想继续率军作战,直到将叛乱完全平息。末将清楚,潼关危机解除了,朝中肯定会有人提议另委将领镇守潼关,家父也会让皇帝召末将回京的,末将要当面向陛下和家父请求继续领军,直到叛乱平息为止!”

    “当然末将肯定会当面向皇帝为诸将请功,并恳求皇帝恕罪的!”

    哥舒翰神情复杂地看着杨晞,最终还是点点头,“杨元帅说的有理,一些事是需要当面呈请为好,老夫也相信你有能力练好兵,更能领好军,在平定叛军的战斗中立下战功的!唉,希望我大唐无忧!”

    哥舒翰当然希望叛乱能很快平息,还大唐以安宁,他也相信现在的杨晞能在平息叛乱的过程中发挥重大的作用,这个少年人,能力不是一般的出众。但他也因此担心,杨国忠的势力会随着杨晞越来越出色的表现而膨胀,最终为大唐再埋隐患,但这担心他却说不出来。

    杨晞洞察到了哥舒翰的担心,却只是笑笑,并没再说什么。

    -----------

    哥舒翰是在与杨晞提请回长安请罪的第三天动身回长安的。

    杨晞派了一队五百人的军士护送他上路。

    哥舒翰身体有恙,再加上天气依然很热,没办法通过驿站的快马行进,连马儿都不能长久骑行,很多时候要乘坐马车。

    从潼关出发,以他这样的方式行进,估计至少要六七天才能抵达长安。

    在哥舒翰动身的前一天,后续而来的那一万步军也抵达了潼关。

    这一万人马,没有马匹助力,基本靠徒步行进,抵达潼关时候全都累的不成人形,幸好现在的潼关已经没有战事,他们可以安心休整。

    安庆绪和崔乾佑率人马全部撤出的潼关附近,杨晞没率军追击,安庆绪在沿途布下的伏击也没发挥什么用处,唯一的作用就是将大部溃逃的人马接应回去了。在退守陕郡后,安庆绪清点人马后才发现,他麾下只有不到十二万兵马,近四万军士折戟在潼关城下,被唐军消灭、俘虏,或者投降。

    这不到十二万人中,还有数万身上带伤的!

    接到安庆绪报告潼关之战不利的安禄山,已经停止了前进的步伐,准备回师洛阳。

    潼关守军损失人马约三千余人,基本印证了哥舒翰在战前损失比十比一的估计。

    在探知安庆绪真的退守陕郡,安禄山的十八万人马退回洛阳后,杨晞也放了心,他在派出侦骑四处打探敌情的同时,也开始了大练兵,他一定要训练出一支精兵来。

    练兵由他全面主持,由王思礼、庞忠、吕崇贲、田良丘、李福德、刘光庭等人负责具体的练兵,行军司马高适代他执掌训练的细节事务。

    杨晞也在用心观察麾下这些将领的忠诚度。

    不过杨晞也相信,至少现在潼关的情况不会出现纷乱,没有人有这个能力,有这个胆量。他在安排事务时候都让各将领相互制肘,不让任何一个人权势过大的。潼关诸将中,一些人之间是有相互矛盾的,且矛盾不小,就如李承光和王思礼,庞忠与吕崇贲间。这些将领之间的相互矛盾杨晞可以非常好地利用,让他们相互监督、相互制肘。

    他对高适也给予了特别的信任及重用,他相信这位历史名人会投桃报李的!

    他也知道,他回一次长安是很紧迫的,必须要尽快回去,将潼关的事务禀明,并向李隆基和父亲杨国忠请求,让他继续在潼关领军。

    要是迟了,李隆基和杨国忠做出了另外的决定,那是很难改变的!还有,他答应替哥舒翰、王思礼、庞忠、李承光等将领向皇帝求情的事也要尽快去做,这是收买人心的好机会呢!

    后续另外三万临时征召的大军在几天后也抵达了潼关,杨晞亲自将他们安排分配下去,分到各将麾下,参加练兵。

    在将潼关事务打理有条,并进一步打探到叛军只守不攻,屯于陕郡不出后,杨晞决定,带着亲卫家将急赶回长安,向皇帝禀报事儿并提请后续的要求。

    (第一卷完)

第一章 回京

    (求收藏、推荐票、三江票,打赏!)

    ---------

    杨晞在哥舒翰离开潼关的第六天启程,准备回长安述职,并陈请许多事儿。

    他将需要禀奏的事梳理了一下,写了份清稿带在身上,打算在面圣及与父亲杨国忠单独相处时候,将自己的目的和想法都说出来。

    他来到了这个时代,并且已经参与到历史大事件中去,没办法超然度外。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所有的历史一路领先他都要继续参与下去,当许多事件的主角,甚至是整个时代的主角。

    要做到这般,必须有足够的谋虑,回京面圣,陈情事由是必须要做的事,而且非常紧迫!

    潼关的事务他都做了最周密的安排,他也给了王思礼、庞忠、高适等人以最大的信任,令他们三人主掌潼关的军务,并一再要求他们严格训练潼关镇军,要将这十万人大部训练成精兵。选拔和训练特种小分队的事,留待他从长安回来后再说,这任务没其他人能完成,只有他自己亲自出马才行。

    杨晞安排给王思礼、庞忠及高适等人还有另外一位重要的任务,那就是修葺汉潼关城。

    汉潼关城在抵御叛军的攻城中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也频繁遭受战争的洗礼,还有数次的大火焚烧,已经基本失去防御功能,杨晞下令动用军士及征发民伕,修整汉潼关城,恢复其防御的能力。隋潼关城在几场战事中也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十二连城那些烽火台也有损坏,必须抓紧时间修缮,禁沟内的填埋物及尸体都要清理出去。

    要想让潼关城有很好的御敌功能,禁沟天险必须要保护好。

    这些天杨晞亲自到禁沟上游段巡查过,没发现可以修建水库的地方,禁沟上游段全是高低不平的山坡地,依现在的条件根本不可能修建水库,只能罢休。

    也在将所有事儿都安置好了后,杨晞踏了返回长安的行程。

    他没带走任何军士,连亲卫都没全部带回去,身边跟随的只有杨东率领的五十名亲卫家将。

    人少,可以通过驿站快马急进,从潼关到长安的驿站所备马匹不少,完全可以供他们五十余人换乘,快马急进,只需半天左右就可以抵达长安。因为白天酷热,人马吃不消快跑,杨晞是在入夜后赶路的。已经是月半时分,月色明亮,景物大概可见,空阔的官道任他们驰骋。

    也只花了半夜多一点时间,在天刚擦白之际,杨晞就抵达长安城外。

    在最接近长安的一个驿站,杨晞带着亲卫们暂歇,洗澡更衣,以免带着一身汗臭入宫。

    在驿站,杨晞睡了一个时辰左右就起身了。

    让他意外和惊喜的是,先他五天启程的哥舒翰,竟然也歇在这个驿站中。一番问询后杨晞才知道,哥舒翰因为腿疾行动不便,后面几天只能乘马车行进了,以致现在也没到达长安。

    不过杨晞觉得哥舒翰并不想很快就抵达长安,应该是怕面圣后受到责罚之故。

    “哥舒老将军,正好我们可以一块入宫面圣,陈情潼关事务!”在了解情况后,杨晞笑呵呵地对哥舒翰说道。

    “如此也好!”哥舒翰捊着花白的胡须点头答应,心中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开门鼓过后,杨晞就伴着哥舒翰,抢在进城的百姓面前通过春明门,进到长安城内。

    今日是朝会日。

    李隆基年岁大后,已经不太理政,但如今潼关局势刚刚稳定,叛乱还在持续,李隆基需要和朝臣们经常讨论后续安排,今日也难得了早起主持了朝会。在杨晞和哥舒翰进到长安城,到兴庆宫门见求见时候,朝会刚刚开始,听到杨晞和哥舒翰一道在宫外求见,李隆基马上令他们进宫了。

    在众臣的注目中,一身戎装的杨晞扶着行动不方便的哥舒翰走到兴庆殿内,各自向端坐在御座上的皇帝李隆基行礼。

    “杨小爱卿,哥舒爱卿,平身吧!”几天前已经接到潼关守住,叛军退守陕郡消息的李隆基神情大悦,笑吟吟地看着殿下的杨晞和哥舒翰,道:“杨小爱卿,朕想不到你小小年纪这般神勇,只凭潼关城那万余残兵败将就抵御住了十数万叛军的攻城,直到援军抵达!你立下了大功,朕定有重赏!”

    就在杨晞还没来得及作唐谦之际,京兆尹魏方进站了出来,禀奏道:“陛下,汉之霍去病,十七岁开始领军出征,在弱冠之年就立下赦赦战功,封狼居胥,名留千古!杨元帅于危难之际自请命救援潼关,并成功地击退了叛军无数次的攻城,力挽狂澜,救我大唐于危难之中,其立下的功业丝毫不逊于霍骠骁!陛下,这是陛下之幸,大唐之幸,是杨相公教子有方啊!一定要给予杨元帅和杨相公以重赏,以表其功,激励将士的士气!”

    魏方进所说虽然有阿谀奉迎,讨好杨国忠的味道,但所说不无道理,杨晞在潼关立下的功劳是非常大的,这一点谁也没办法否认,魏方进当殿为杨晞讨赏,虽然朝堂上有一些人觉得不舒服,但没有站出来反对和批驳。

    站在殿首的杨国忠并没有任何的表态,但他心里的得意却怎么也掩藏不住。

    自家这个小儿子,还真是福星,不但助自己化解了面临的大难,还再为杨家增添荣耀,当日当机立断,同意让杨晞率军驰援潼关的决定看来下的是无比的正确。

    当日的决定不是壮士断腕,而是为自己的荣耀锦上添花了。

    自己这个小儿子,还真的大有作为,远比大的那三个儿子出色,以后一定要倾注全部心血栽培。很可能就是杨晞将杨家的荣耀传承下去,并让这份荣耀越来越辉煌,达到一个无法预料的高度。

    在杨国忠喜滋滋地暗自庆幸并暗暗打算的时候,武部尚书韦介素也站出来,附魏方进的议:“陛下,臣附议,杨元帅在潼关之战中立下卓著的战功,凭万余残兵败将顶住了叛军的进攻,如此功绩,朝廷不给予重赏,怎么都说不过去!”

    “唔,诸位爱卿说的在理,杨晞在潼关立下的大功,朝廷一定会给予其奖赏的!有功得赏,有过要罚,如此才能提振军威、国威,不然会寒了将士的心!”李隆基抚着胡须呵呵笑着说了面前这些话后,突然用力一喝:“杨晞何在!”

    杨晞听到李隆基的喝令后,打了个激灵,马上上前作礼应命:“陛下,臣在!”

    也没等李隆基开口封赏,杨晞马上将他一直在琢磨的一些话说了出来:“陛下,臣在潼关是立下了军功,但臣所立下的军功与将士们拼死杀敌是分不开的,希望陛下在奖赏臣的时候,一同奖赏潼关城内的所有将士!还有,也希望陛下能让身负灵宝兵败罪责的将士们能继续领军作战,将功赎罪!”

    听杨晞竟然提这样的请求,殿内所有人都吃惊了,包括刚刚在沾沾自喜的杨国忠,还有准备出来请罪的哥舒翰!

第二章 太子李亨的反对

    (求收藏、推荐票、三江票!感谢书友们的支持!)

    -----------

    哥舒翰是听杨晞说过会在皇帝面前为他们请求,赦免他们这些与灵宝兵败有直接干系的将领的罪责,但没想到杨晞一开始就为他们请求了,甚至为他们请赏,这是在皇帝为杨晞封赏之前呢,如何不让他意外和吃惊?

    杨国忠也很吃惊,他原本打算是趁今日朝会时候,向皇帝提议重责故意延续救援速度的陈玄礼,还有哥舒翰、王思礼、庞忠等一众对他不满,想趁机除掉他的将领。没想到杨晞先一步为他们请求免罪,并要皇帝奖赏他们了。

    自家这个儿子,怎么会这样?如此大事,也不和他这个父亲商量一下再决定。

    不过就在他暗自腹诽的时候,杨晞向他投过来一个意味深长的眼神。这更让杨国忠疑惑,但也知道杨晞这样做是别有用意,也就没出来表示什么。

    听杨晞这样说,李隆基也略微吃惊,不过他也挺高兴,杨晞的心胸不算狭窄,没有他预料那样对其他将领落井下石。

    但他依然皱着眉头道:“杨晞,你应该知道哥舒翰和他麾下的将领在灵宝遭遇惨败,二十万人马逃回来的不过八千,无数汉家儿郎命丧黄河之畔,他们的罪责是不可饶恕的,即使他们在后来的潼关保卫战为立下了功劳,但功无论如何都是比不上他们的罪责的,必当要受到处罚!”

    在李隆基说这些话的时候,一边站着的哥舒翰再也忍不住了,扑通一声跪到了殿前,准备自请罪,但杨晞抢在了他面前申诉,“陛下,臣去往潼关后,也了解了灵宝兵败的大概!哥舒元帅及其他将领虽然有很大的责任,但最主要的还是与监军边令诚过多插手军务,不尊重哥舒元帅及众将的建议有关,也正是边令诚在战事开始后的逃跑,导致了军心大乱,军心争相逃跑,最终灵宝之战大败!”

    杨晞以一副豁出去的神态解释道:“正是了解了这些,臣才在边令诚逃回潼关城后,当众将其斩杀,以儆效尤,以他的人头来激励士气!陛下,灵宝兵败的祸首是监军边令诚,边令诚不懂军务,还对哥舒元帅的布置指手划脚,大战开始后临阵脱逃,导致军心涣散……”

    “其他将士当然要责罪,但应该让他们继续戴罪立功,要是有卓著战功立下,如王思礼、庞忠将军,应该给予其一定的奖赏,以激励士气,让他们更好地御敌!哥舒元帅在兵败退后潼关后,积极应对,严密布置,受火拔归仁的胁持也没妥协,随后的战斗中一直在城头指挥,并力排众议,支持臣的决定,不然潼关城早已经破了!还请陛下看着哥舒元帅及众将奋勇杀敌的份上,慎重考虑!”

    杨晞的话让殿上众臣一阵吃惊,在他话说完后,竟然没人马上站出来表示支持或者反对。

    “唔,杨小爱卿说的也是有理!”李隆基颌首点头称是,但并没马上宣布什么,而是委婉地说道:“要如何处置哥舒翰及潼关诸将,朕还要细细考虑一下再做决定,不过杨小爱卿的奖赏是不能少的,朕也会好生考虑一下,不日就宣布的!”

    李隆基说着,示意杨晞及其他诸臣先不要说什么,继续道:“诸位爱卿,潼关在杨小爱卿率军苦战之下终于守住了。潼关无忧,长安的安危也不要担心,但叛军依然未被击退,崔乾佑数万人退守陕郡,东都洛阳还在安贼手中,朕不希望看到黎民百姓再受安贼叛军的奴役,叛乱一定要早日平息!今日朝会,朕想听听各位爱卿有何良策,可以尽快将叛乱平息!”

    一听李隆基如此说,杨晞心里有不好的预感起来,很可能李隆基并没吸取灵宝兵败的教训,有派兵出潼关作战的打算,大臣中也有人有这样的想法!

    果不其然,在李隆基话音刚落,就有一位杨晞不知道名讳的大臣站出来,慷慨激昂地奏道:“陛下,如今叛军势微,在潼关城前损失惨重后只能退守陕郡和洛阳,洛阳到范阳之间的驿道多处被截断,各地勤王之师相继到来,臣觉得应该趁此大好机会,一举将叛军消灭在河南地,不让其回范阳老巢!”

    “陛下,臣反对!”这位不知名的大臣话音刚落,杨晞就马上站出来反对了。

    “潼关之战取得胜利,只是利用了叛军没摸清情况下的险胜,我们是利用潼关险恶的地形,还有上天以一场暴雨的相助而取得了胜利,不然根本没有办法将叛军击退!”杨晞说的慷慨激昂!

    “如今潼关附近的兵力相比仍然是叛军占绝对优势,出潼关的道路又非常狭窄,容易被叛军伏击,灵宝之战就是前车之鉴!”在殿内皇帝及众臣的惊异中,杨晞侃侃而说,“陛下,因此臣以为,如今潼关守军要做的依然是据关而守,严防叛军的攻城,再加强练兵,尽快提高潼关镇军的战斗力,而不是主动出关作战!要是强令几近是乌合之众的潼关镇军出关作战,灵宝惨败的境况仍然可能发生!陛下,现在不能做急功近利的事,叛军势盛,但他们远离范阳老巢,最怕的就是与我军的对峙,想速战速决,攻占长安,以长安号令天下,我们断不能如叛军意愿,出关作战,而是应该据潼关而守!”

    “父皇,儿臣不赞同杨元帅此议!”一直冷眼旁观的太子李亨站了出来,公然反对杨晞的提议:“如今局势已经与几天前完全不一样,叛军在潼关城下遭遇惨败,无奈只能退守陕郡,安贼有想从洛阳撤军的打算,郭子仪、李光弼、颜真卿等将各将已经取得了连番的战果,我军已经有灵宝兵败的教训,无论谁领军,相似的错误不可能再犯第二次!只要小心谨慎,不可能被叛军伏击的!”

    李亨说着,话锋一转,“父皇,杨元帅年少,没指挥过大的兵事,据关而守可以凭借一些小伎俩取得成功,但要指挥大队人马作战,统兵将领必须要经过多次战争的磨练才行,不然没办法做出随机应变!父皇,儿臣认为,杨元帅的使命已经完成,后续的战事应该另遣一将指挥,不然后果很难预料!”

    李亨这样的请求,不只李隆基意外,殿上的其他大臣,包括一直没言语的哥舒翰,及杨国忠、韦见素、魏方进都大吃一惊,杨晞更是意外。他想不到这位已经人过中年的当朝太子,竟然在这个时候提出要李隆基免了他领军元帅的职,另委他人!

第三章 朝堂上的争论

    (感谢听雨蔷薇、归唐书友的打赏)

    “陛下,万不可如此!”

    首先站出来反对李亨提议的是哥舒翰。

    在众臣的惊讶及李隆基和李亨的意外中哥舒翰奏道:“陛下,杨元帅刚刚率军取得了潼关防御战的胜利,镇服了潼关诸将,杨元帅在指挥潼关防御战中指挥得当,很有气魄,军事才能卓著,让罪臣都很是敬佩,如今平叛之大业未竟,潼关依然是叛军最想攻取的关隘,要是另遣一将指挥潼关战事,必须要重新熟悉潼关事务,诸将不一定会服从指挥,那样会坏了大事。叛军的攻城可能会一直持续,临阵换将是大忌,因此臣觉得理应让杨元帅继续统帅潼关兵务!臣也支持杨元帅刚才所说,要依潼关城而守,不能轻易出关作战,不然灵宝的惨剧可能重演!”

    灵宝兵败前,潼关的形势比现在还要好,叛军苦攻六个月无果后,退守陕郡附近,那时候叛军的士气可是很低迷,灵宝之战后叛军士气大振,即使攻打潼关不得,士气也远比之前好,据最新的探报,叛军在沿途多个地方设立了伏击点,就是期望我军趁胜追击,再打一次灵宝之战的。这种情况下,万不能率军出关作战,不然后果难以预料。

    哥舒翰判断叛军依然会再挥军进攻潼关的,他希望杨晞依然能领军镇守。

    他这样想,这样说,并不是表明与杨国忠的裂隙没有了,他只是从大局考虑,也认可了杨晞的能力,不希望因为临阵换将导致潼关再现乱局,所以才会在李亨提议换帅后,马上奏言。

    当然,他与李亨关系也不好,不然也不会第一个站出来表明此议。

    哥舒翰虽然被朝廷免了一切职务,但其威望还是在的,到底这位老将身经百战,鲜有败绩,灵宝之战前几乎每战必胜,他这样从大局角度一说,连李亨也不好再站出来坚持己见,其他原本有此意的朝臣,也在听了哥舒翰的话后退缩了。

    不过这时候杨国忠却站了出来,向李隆基作礼奏道:“陛下,臣也担心杨晞没能力继续指挥后续战事,臣支持朝廷另委一将指挥潼关之军,并统御大军负责后续的平叛战事!杨晞年少,此前又没有从军打仗过,此次能指挥潼关诸军取得防御战的胜利,全赖其胆大妄为的个性,还有上天的神助!但臣担心他继续领军会让陛下失望,因此建议陛下,还是另择一将领军为好!”

    杨国忠这样说是担心杨晞继续指挥战事遭遇败绩,前面树立的威望、立下的战功都毁于一旦,不如见好就收,将潼关这个烫手山芋扔给其他人,将平定叛乱的重任交给其他人指挥。

    杨晞立下的战功已经非常大了,凭这点战功可以获取非常大的奖赏。

    这是杨晞的资本,杨家的荣耀,凭这些军功可以在朝堂上立足,并有后续的发展了。当然杨国忠也当心杨晞在作战指挥时候遭遇意外,受伤或者身死,那样的话他可是哭都来不及了。

    杨晞不可能完全明白杨国忠是怎么想的,但无论杨国忠怎么想,他都不会放弃继续领军的机会,此前在送给杨国忠的信中他也表示过这观点,只是他想不到杨国忠竟然没理会,或者不同意他所言,看来一会要与杨国忠好生交流一下,将利害都详细说给他这位父亲听。

    杨晞不想当殿发表与父亲不一样的意见,也就没站出来说什么,他相信如此大事李隆基不可能马上就下决定的,而且他在杨国忠退下后,交换了神色,杨国忠有点明白他眼神中的意思,犹豫了一下后对魏方进使了眼色。

    魏方进马上站出来,在向御座上的李隆基行了一礼后慷慨陈词道:“陛下,臣不赞同杨相公之说,臣觉得哥舒老将军之言有理,临阵换将是大忌,理应让杨元帅继续统御潼关兵马!”

    韦见素也站出来,附和魏方进的意思,不过他也主要是从大局考虑,认为临阵换将不可取。

    武部侍郎萧华却站出来反对让杨晞继续统领潼关兵马,反对理由就是杨晞太年轻,不可能完全掌控局势,经验又不足,没办法应付瞬息万变的战场形势,万一作战不利那就是祸事了。

    但支持杨晞继续领军的魏方进马上反唇相讥,说汉之霍骠骁领军时候年不过十七,立下不世功业时候也才二十左右,太宗皇帝领军解雁门之围时候才不过十六岁,有志不在年高,就从杨晞在潼关的表现可以看出来,这个少年人完全可以胜任马兵元帅之职,有能力继续指挥战事。

    朝堂上吵的不可开交,御座上的皇帝李隆基也皱起了眉,也就在众臣继续争吵间,杨国忠在用力咳嗽了几下后,走到殿前,对李隆基作礼奏道:“陛下,此事你好生考虑一下再做决定吧!今日这般吵闹,也争论不出个结果来!想必杨晞归来,还有许多要事要向陛下单独禀奏,凡事待杨晞将事儿禀报完毕后,再作考虑!”

    听杨国忠也这样说了,李隆基想了想后也马上同意了,挥挥手示意众臣不要再吵了,“诸位爱卿不要再吵闹了,此事待朕好生考虑一下再做决定,散朝!”

    说着也没再理会殿内诸臣的反应,顾自走了。身侧侍立的高力士马上跟着离去。

    李隆基这么果断地走了,让杨晞很是意外,今日朝会不是要讨论很多大事吗?怎么吵闹一番后,李隆基也不继续主持朝会,与众臣们商议事了,哥舒翰这个老将要如何处断,是不是要处罚他也没说,这皇帝当的,还真是有些不称职。

    皇帝走了,众臣也没办法继续再争论,相继离开了兴庆殿,单独或者结伴离去。

    杨国忠也在低声吩咐了魏方进及韦见素几句,再唤过一名小宦官,小声叮嘱几句后,这才让杨晞随他去面圣。

    “父亲,你为何反对让孩儿继续在潼关领军?”在与杨国忠相伴往李隆基寝宫而去的时候,杨晞直言问道。

    杨国忠有点尴尬地说道:“晞儿,为父是怕你在潼关有个意外,战场上刀箭无情,要是你有个三长两短,你娘可要哭死了!”

    裴柔已经知道杨晞去潼关领军的事,好几天在府上大哭大闹,杨国忠都不敢回去,怕面对夫人的哭诉。面对儿子的质问,他也只能先拿这个理由解释,在看到边上没人后,这才将他其他想法说出来,表示他是想见好就收,不让杨晞再去冒风险,以免出现意外的。

    “父亲请放心,只要朝廷不对孩儿的决定干涉,孩儿一定能指挥手下人马,继续打胜战,继续立功的!”杨晞压低声音对自己的老爹说道:“父亲在军中亲信不多,孩儿现在已经将潼关诸将镇服,要是这些人以后都能被父亲所用,那父亲在文武之道上的影响都会非常大的,孩儿也会在军中更有威望,这应该是父亲最希望看到的!”

    杨晞的一番豪言壮语让杨国忠惊呆了!

第四章 初见杨玉环

    “说的也有些道理!”杨国忠微微地点点头。

    见杨国忠认可了他的说法,杨晞停下了脚步,再用很轻的声音说道:“父亲,孩儿今日在皇帝面前为潼关诸将求情,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希望能借替他们求情的机会,更得他们的支持,收获他们的人心,要是这些以往军功卓著的将领能全力支持孩儿,那父亲就不要有任何的担忧了!”

    “唔,为父明白了!”杨国忠点点头。

    “父亲,希望你能强力支持孩儿继续到潼关领军,并参加后续的平叛,孩儿一定不会让你失望,会给你带来惊喜,会给我们杨家列祖列宗长脸的!”

    杨晞说完这句话时候,父子两人已经走到了李隆基的寝宫外,有宦官上前作礼领路了,也就停了话!那名领路的宦官先一步上前,对斜躺在卧榻上的李隆基行了礼,“陛下,杨相公和杨元帅来了!”

    “臣见过皇帝陛下!”杨晞和杨国忠分别上前对微睁开眼睛的李隆基行了礼。

    潼关无忧,也不要担心叛军打到长安来了,李隆基心里的担忧少了一些,这几天觉睡的好了一些,甚至有兴致赏听一些歌舞,人看上去精神也好了点,但岁月在他脸上留下的痕迹还是很重的,那些隐现的老年斑明确无误地告诉旁人,这是一位迟暮的老人。

    “国忠和四郎来了,一边坐吧!”李隆基伸手示意了下,让杨国忠和杨晞免礼坐一边。

    侍立在李隆基身侧的高力士,很体贴地过来,在李隆基身后塞了几个靠枕,并将李隆基扶了起来。

    李隆基顺着高力士的手,依着身后数个靠枕斜坐了起来。

    “国忠,四郎,朕想听听你们父子两人的意见,你们觉得接下来的战事要如何安排为好!”李隆基先开口问询了。

    “陛下,还是先听听四郎的意见吧,毕竟他这些天一直在潼关,直接指挥了潼关的防御战,潼关的形势他最清楚!”

    “唔!四郎,那你先说说你的意见,”李隆基眼睛落到了杨晞身上,示意他先说,“四郎,你有任何看法和想法都可以说出来,朕都会好生考虑的!”

    “是,陛下!”在杨晞眼里,面前的李隆基并没什么威严,只是个老暮的长者,身边又有自己的父亲在,也没任何的胆怯,清清嗓子,开始讲述他的意见了,“陛下,臣觉得现在潼关危机依然存在,与之间相比局势仍然没太多改观,现在我们要做的,依然是倾全力守好长安的门户潼关,力保潼关不失!如今是汛期,叛军没办法通过黄河、渭河绕道攻击长安,只能通过潼关!只要朝廷倾全力守住潼关,叛军是没办法攻到长安的!各地勤王之师在陆续组建或往长安开拔,只要我们一直在潼关与叛军相持,抵达长安的援军会越来越多!”

    “郭子仪、李光弼、李嗣业、程千里、颜真卿等将所领的人马,正从北方攻击叛军,叛军首尾不能顾,他们一心想攻取的就是潼关,只要攻占了潼关,长安的门户洞开,那叛军不需要费太多的劲就可以攻破京师,大唐的天下也会无忧!”

    “现在潼关的守军虽然有十万,但一部是溃兵,其他大部是新募集的之士,有战斗力的人马不过半,可以称之为精锐十不过一,以这样的军队守城,凭借潼关的天险或许能取得胜利,但要是出关作战,即使面对劣势兵力的叛军,也是讨不到便宜的,更不要说关外的叛军数量比潼关镇军还多!我们现在就要取我们所长,依潼关天险而守,而不应该不自量力地出关作战,不然灵宝的惨败会再次发生!”杨晞说着起了身,对李隆基恭敬地作了一礼,“还请陛下慎重考虑,不要轻易令大军出关作战!”

    杨晞说完,杨国忠也跟着附和了,“陛下,臣觉得四郎说的非常有理,此前已经有过一次错误的决定了,相同的错不能再犯第二次。哥舒翰原本有二十万人马,但遭遇叛军后,得以幸免的不过万,如今潼关城内只有十万兵马,要是这十万兵马再倾覆,那救援的人马都没有,潼关将无兵可守!叛军倾全力也没将潼关攻下,只能无奈地退守陕郡,臣觉得朝廷现在就应该依四郎所建议,令潼关军队依险关而守,只守不战,叛军终会败走的!”

    听杨晞和杨国忠都如此说,李隆基也只犹豫了一下,就马上点点头,同意了父子两人所请:“唔!国忠,四郎,你们父子俩说的有理,灵宝的惨败不能再发生,朕听从你们的意见,决定潼关守军只守不出战,待形势进一步转变再说!”

    见李隆基认可了他的建议,杨晞松了口气,马上趋势而道:“陛下,臣愿意继续在潼关领军,与麾下将士一道,抵御叛军,并在时机合适之时,率军出关作战,与其他勤王之师一道,共歼叛军,恢复大唐秩序,还百姓以安宁!还请陛下让臣继续到潼关领军!”

    并不意外杨晞会这般请求的李隆基看了杨晞两眼后,并没说什么,而是看向杨国忠。

    杨国忠明白李隆基眼神中的问询之意,马上回答道:“陛下,臣也支持杨晞继续以元帅身份节度众将,据潼关而守,与诸将一道抵御叛军。在杨晞的努力下,潼关局势已经趁开稳定,诸将也愿意听服于他,臣也觉得临阵换将不妥当,考虑再三,还是准备向陛下建言,继续让杨晞以元帅身份领军,以免生乱,还望陛下恩准!杨晞虽然年幼,但只要有一些不错的辅佐人员,应该不会出问题的!”

    听杨国忠这样说,杨晞马上再次请求:“陛下,臣愿意立下军令状,臣一定会率领麾下将士,击败叛军任何攻城的行动,牢牢守住潼关,要是有兵败之事发生,也甘愿听从陛下的任何处置,也会以身殉国,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李隆基并没马上表态,而是沉吟不语。

    就在这时候,一阵环佩的叮当声由远而近传来,接着一阵轻柔的脚步声响起来。

    “陛下,贵妃娘娘来了!”

    随着高力士的声音,一阵香风传来,接着一个打扮华贵,姿色出众的女人出现在杨晞的视野中。

    “啊,杨贵妃,杨玉环!”杨晞心里低低地念了声,也马上认出来者是何人了。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古时候用来形容美女的四个词,其中有一个就是形容面前这个女人的美貌的。有羞花之态的美人儿杨玉环,重生后的杨晞第一次看到了!

第五章 绝代佳人

    (求收藏、推荐!)

    -----------

    杨晞原本一直对古代那些美女特别是传说中的四大美女的美丽心存质疑的。

    后世时候美女看的多了,电影、电视中的女主角个个都长的很美丽,气质高贵,还经过精心的化妆,杨晞觉得古代那些传说中的美女也不会比后世的美女漂亮到哪儿去,要知道古代的营养远不能和后世时候比。但在初看到杨玉环的时候,他原本有的这种想法马上就被否定了。

    传说中的东西虽然有扩大的成份,史书上形容女人的绝色美丽也有文学上的修饰,但这些著名女人的美貌是肯定存在的,但杨晞想不到的是,杨玉环的美丽很出乎他的意外。

    他的前身应该见过杨玉环的,但重生后的杨晞是第一见看到,在见到杨玉环之前,他没有去想过这个女人长的到底如何,也没想过他的前身有没有见过。也是在看到杨玉环后,他才觉得这个女人他见过,并不是第一次见到。但即使有“熟悉”的感觉存在,但杨晞依然生出一种叫“惊艳”的感觉来。

    这个女人长的真美丽,如果以漂亮来形容,那是太苍白了。在杨玉环挺着身子缓步走过来之时,杨晞不露痕迹地打量着这位传说中四大美女之一的女人,并暗自评判。

    虽然是盛夏时节,天气很热,但杨玉环打扮的依然很整齐,也很高贵。

    乌黑的云髻斜堆,给了女主人以一份清纯和俏皮,一枝纯金的凤凰步摇插在云髻正中,凤凰的羽毛遮了半边云髻刚好与另一侧的发髻平衡,一走三晃的吊缀斜在耳边,还有一串搭链一样饰物似抹额一样垂在额前,更显高贵和美丽。身上是淡色的轻薄绣衫,覆盖在高耸胸脯上的粉色抹胸透过罗衫隐约可见。白嫩的颈像天鹅一样修长,让人越加觉得其身材的高挺。腰间束着一条与裙衫相比颜色稍深的腰带,腰带将她美好的身段完全构勒出来。娥腰纤细,胸部丰满,淡色的抹胸下面,高耸的双峰似乎要挤破那层包裹的布料,抹胸上沿很底,即使只是这样站着,杨晞也能看到诱人的小半粉白。

    真是个绝美的动人尤物!

    难怪李隆基见到了会被迷住,不顾伦理道德,将杨玉环从儿子手中抢了过来,变成了自己的女人。

    一向自认为能禁受任何诱惑,包括金钱、美色引诱的杨晞,也忍不住微微动了动喉咙,将不知道何时产生的一点湿润之物咽了下去。

    这样的女人,任何男人见了都会动心,会想好生去探索一下其身材的凹凸程度,还有与其合体交往的滋味。杨晞觉得他也在一瞬间有这种念头起来,但知道这很要不得,也只得赶紧压下去,将眼角的余光移开,不去看。

    杨晞不知道现在的杨玉环几岁了,按史料记载大概估计一下应该三十多,甚至四十来岁了吧,但在她的脸上,却看不到丝毫岁月留下的痕迹,如果只凭外貌及身材推测年龄的话,杨晞会认为杨玉环才二十多,撑死不会过三十!

    看看榻上斜坐的李隆基,杨晞觉得这个老态龙钟的老头子拥有这样一个娇美人,实是很荒唐,有那种鲜花插在某种动物排泄物上的感觉。

    浪费资源啊,这个年纪的李隆基,还有能力享受女人的滋味吗?应该不能的,杨玉环也好可怜,应该每天差不多守活寡了。

    想到这里,杨晞顿然停住,现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可以有这些荒唐的想法起来,亏自己还是个久经考验、经过地狱模式训练出来的军人,难道穿越了,就坠落了吗?在鄙视了自己一下后,杨晞马上屏神静气,将心里的杂念完全驱逐出去,最终在随着父亲杨国忠上前行了一礼后静静地站在一边。

    “玉环,你怎么来了?”李隆基像以打了针强心剂一样,刚才的颓废完全没有了,连那张老脸都涣发出光彩,笑吟吟地看着走到面前向他行记的杨玉环,伸手示意杨玉环坐到自己身边。

    杨晞也发现,自己那位“道貌岸然”的父亲杨国忠,也以很隐蔽的眼神盯着杨玉环胸前的诱人风光看了看,喉结也在动,看来自己这位父亲,面对美色也是个立场非常不坚定的人。

    “陛下,臣妾听说你下了朝会,已经回寝宫,所以就过来看看你!”杨玉环坐在李隆基身边,伸出两个小拳头,轻轻地在李隆基身上捶敲着,满是笑容地说道:“陛下已经很久没早朝了,今日去主持朝会,臣妾真怕你吃不消!陛下身体有恙,朝事也不要太操劳,交给国忠他们处理就是了,相信国忠还有他的同僚不会让陛下失望的!”

    杨玉环坐下时候身子的扭动,让站在一边的杨晞看到了她胸前那深深的沟壑。

    “有容乃大!”杨晞莫明其妙地冒出了这么一个词!

    嗯,真的很大,很深,手感应该是非常好的!

    也赶紧强令自己再疑神静气,除却杂念。

    听杨玉环如此说,杨国忠赶紧上前再道:“陛下,贵妃娘娘说的不错,微臣会尽心尽力替陛下做事,陛下不要太担心,安心静养就是,臣有不决事会第一时间禀报陛下的!如今潼关危机已经解除,四郎力挽狂澜,拯救大唐于危难,要是再让他回潼关领军,他一定能守住潼关,并有更多建树的!”

    “是啊,陛下,四郎真的不简单,如此年少,就做出了让人惊叹之事,”杨玉环说着,笑吟吟地转过脸,看向杨晞,“臣妾想不到,我们杨家四郎会这般出色,力挽狂澜于危难时候!陛下,是四郎救了潼关,拯救了大唐,以后他一定会有更出色的表现,肯定可以与汉之卫霍比肩,甚至超过他们!”

    不过在说完这几句话后,杨玉环就停了口,很吃惊地看着杨晞,她发现杨晞的变化实在太大了。

    杨晞眼神与往常的大不一样,有一种非常成熟的深邃,而且能直透人心里般,让人忍不住为之动容,让她在眼睛移过去后,又马上转了回来,像是被什么东西吸引住一样,心里有点莫名的感觉起来。

    这是个很霸道的男人,这是杨玉环突然之间生出的感慨,而且这张俏脸加坚毅、冷俊的眼神,非常有吸引力。以前的杨晞不会给人这样的感觉的,怎么几天不见,杨家四郎就变成这样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7833/ 第一时间欣赏傲唐最新章节! 作者:唐远所写的《傲唐》为转载作品,傲唐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傲唐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傲唐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傲唐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傲唐介绍:
史载:天宝十四载十一月初九,安禄山在范阳起兵叛唐,叛军很快攻占了东京洛阳,随后兵锋指向长安。在宰相杨国忠的一再蛊惑下,皇帝李隆基强令潼关守将哥舒翰倾全力出击,结果遭遇惨败,很快潼关失陷,长安随即被叛军攻占,李隆基仓皇西逃入蜀。在李隆基西逃的途中,马嵬坡兵变暴发,杨国忠及杨玉环姐妹几个被杀。 大唐也从此乱后由盛转衰! 一名退役军人,穿越来到哥舒翰潼关兵败发生时候的大唐,成为杨国忠的幼子杨晞。 试看杨晞能否力挽狂澜,拯救大唐,改变自己和众多美女英雄的命运! --- **“呀!杨玉环怎么怀孕了?好像历史上没有记载啊?我是不是闯祸了?”**傲唐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傲唐,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傲唐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