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回到天国当附马TXT下载回到天国当附马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回到天国当附马全文阅读

作者:平凡不是错     回到天国当附马txt下载     回到天国当附马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六百三十章 坚守的信念

    虽然决定了要誓死守住新德里,但具体到如何进行这场事关生死存亡的新德里保卫战,威廉心中仍然没底。

    太平军来势汹汹,势不可挡,从他们扫荡新德里周边的外围工事就可见一般。

    新德里虽然有重兵把守,但外围防线已破,基本已算是一座空城,即使是老虎,一旦它失去了尖牙利齿,那还有什么可以倚仗的呢。

    但是,事已至此,威廉必须守,即使明知不可为,但也必须为之,至少,他们必须守到援军的到来。

    于是,英印联军准备破釜沉舟,背水一战。

    而在英印联军积极准备的同时,太平军对新德里的包围也已告完成,同时,他们做好了攻击准备,只要黄旭一声令下,围城的太平军便可如猛虎下山一般对新德里发起最后的攻击。

    而对新德里,太平军大军现在是呈三面包围的态势,除了东西两路大军分别从两个方向上实施包围之外,为保险起见,黄旭坐不住了,他从阿萨姆关方面亲自率军赶来会师,而他新率的大军也已抵达了前线,与其它两路大军完成了对新德里的三面合围。

    但为什么不是四面合围呢。

    原来,这与新德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

    新德里背靠的是印度洋,而印度洋面积广阔,如想从海上封锁这一条路线,凭借太平军无敌舰队的实力,恐怕很难做到对如此大面积海域的封锁,所以,太平军能做的就是对新德里实现三面包围,然后令无敌舰队伺机而动,尽可能的封锁重要的航道。

    而黄旭在到达前线之后。便立即研究部署对新德里的进攻。

    正所谓兵贵神速,更何况此时太平军士气正旺,而英印联军则是完全处于下风,他们从心理与身体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太平军如果此时不乘势追击,痛打落水狗。那不是太拂了上天所赐的这良机了吗?

    所以,时不我待,刻不容缓,誓将余勇追残寇,莫让时机悄然逝。

    而有了这次对新德里外围阵地立体作战的胜利做为依托,太平军算是尝到了这种作战方式的甜头,此次攻城,众将仍是提议优先采用火器发动进攻,利用火器的优势。率先一步打掉新德里守军的防御工事并尽可能地杀伤守军,然后,太平大军再一拥而上,彻底击垮英印军,夺取英印联军这最后的保垒。

    无限的憧憬证明,胜利的天平将再一次倒向太平军。

    而在绝对的的实力面前,任何的投机取巧都将失去了意义,剩下的只能是垂死挣扎。从而尽可能地延长失败的进程,这也许就是英印军需要面对的现实。

    现实虽然残酷。但现实就是现实,它并不随人的意志而转移。

    而太平军发起进攻的速度比英印联军想象的来得还要快,就在英印联军努力地想增强他们的防守强度的时候,太平军的进攻已经开始了。

    如冰雹般的炮弹再一次被倾泄在了新德里的城头。

    大炮的怒吼声响彻云霄,新德里的城头火光冲天,而火天之间。这一片天地被照耀的如同白昼。

    而在强大的炮火攻势之下,新德里的守城工事几乎都已埋葬在那一片火海之中,当然,守军的死伤也是非常之惨重。

    这一切都源于太平军的炮火实在是太过于猛烈了。

    而就在英印军极度的惶恐不安之时,炮火突然间停了下来。

    太平军第一轮的炮击宣告结束。

    英印联军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死了的。说什么都已经毫无用处,而活着的则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觉。

    但总体来说,英印联军的情况很不妙,非常之不妙。

    他们已经处于了崩溃的边缘。

    不过,他们心中还存在着一丝庆幸,庆幸太平军的炮击在这个时候停了下来。

    但是,这种庆幸只是稍微冒了一下头,便被接下来更为猛烈的炮击给砸得粉碎。

    太平军的第二轮炮击又开始了。

    英印联军要疯了。

    炮火震天,带走了生命,带走了尘埃,也带走了一丝侥幸。

    英印联军心中残存的那一点信念在太平军绝强的炮火面前被撕成了粉末。

    第二轮炮击过后,英印联军基本就处在了被打残的状态之中,形势堪忧。

    所幸的是,太平军的第二轮炮击之后,炮火便停了。

    而随着第二轮炮击的结束,太平军的炮战似乎已经结束。

    而仍然处于极度恐慌之中的英印军也是松了一口气,他们在心中默默地祷告,谢天谢天,这该死的炮火终于是停了。

    但是,事情远非他们所料的那样,英印联军还没有喘上那么一口气,太平军的进攻又开始了。

    这一次是太平军的攻城大军开始了进攻。

    这简直是不让英印联军活了!

    不过,这话到是说的实诚,还真是这样,太平军本就没想过让英印军活着。

    冲天的呐喊声再一次让英印联军的心掉进了冰窖之中,那是拔凉拔凉的,但是,太平军这种一往无前,赶尽杀绝的劲头也将英印联军逼上了绝路。

    英印军的路似乎也已经走绝了,反抗是死,不反抗也是死,到最后,他们只能是将心一横,豁出去了,反正都是死路一条,那只能是拼了,就是死,他们也要拉上几个垫背的,或许,有可能会杀出一条生路也说不定。

    于是,英印军也疯了。

    如此一来,太平军遇到了比他们想象中还要猛烈的抵抗,求生的**让英印军暴发出了空前战斗力,暂时也延缓了太平军的进攻的势头。

    而太平军预想中的摧枯立朽没有发生,反而转瞬之间便陷入到了与英印联军的纠缠之中。

    这显然是太平军没有想到的。

    但是,战争进到了这一步,一切都已经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一切的进程以及最后的结果都取决于双方之间忘我厮杀的结束。

    而就在双方大军拼命厮杀的同时,威廉收到了一条好消息。

    援军不日就将抵达,英军的援军来了。

    在这危急存亡之时,这确实是一条令英印军为之一振的好消息。

    好消息当然要分享,它被迅速地传达到了英印军的各个作战单位,犹如一剂强性针一般唤醒了英印军更为强大的求生**。

    只要援军一到,他们就有救了。

    而在这种时刻,信心往往比金子更宝贵。

    英印军此时就已经获得了这种信心。

    而这种信心的增强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英印军对太平军的反击更加的猛烈,他们拼得更凶,因为,他们只有拼才能活。

    太平军的攻势为之一滞,双方之间更是由此陷入到了僵持之中。(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一章 海上霸主

    在威廉收到英军援军不日将抵达的消息之时,太平军也截获了同样的情报。

    而面对这种情况,黄旭等人当然是不能让英军如意了,他们马上筹划,最后认为,既然有援军来到,那就让其肉包子送上门,有来无回。

    于是,黄旭与众将领以及众谋士商议,准备暂缓对新德里的攻击,先行对付海上的英军援兵。

    所以,太平军的攻势戛然而止,刚才还在拼命进攻的太平军,转过身来便如潮水般地退下了新德里的城头,暂时放弃了对新德里的攻击。

    黄旭等人需要集中精力先解决英军援军的问题,这才是心头之患,而新德里城中的英印军也就是癣卑之疾罢了,只要解决掉了援军,那城内的英印军将失去最后的希望,也将不复再战之力,而太平军要解决他们,也就不再费吹灰之力。

    所以,当务之急,先解决海上的援军。

    而要解决从海上来的援军,那就得动用海军。

    太平军的无敌般队此时正在海上,而黄旭将这一光荣的任务交给了他们。

    而海军的两大头目,李鸿章与骆秉章,此时也都解下了手头上的参谋工作,再次肩负起统率海军作战这一责任,准备迎击来援的英军。

    这对无敌般队来说,绝对是一次重大的考验。

    此时的英海军正如日中天,那是纵横世界海域的无敌之师,无可争议的海上霸主,而太平军的无敌舰队与之相较,那只能算是后起之秀。

    这是一场称霸多年的霸主与后起之秀的战争,无论谁胜,那都将成为新的海上之王。

    所以。这一战对双方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一战,无论是谁,都不想输,都想赢下这一战。

    而这一次赶来赴援的英军舰队是常驻东方的英国皇家海军特混编队以及正在东方轮训的英海军最强大的舰队之一,大西洋舰队。

    英国皇家海军特混编队以及大西舰队组成的这支援军几乎拥有英国海军大半的实力。他们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驱逐舰,护卫舰,运输舰以及各种辅助舰船,更有引领世界潮流的新式战法,而更让英国人引以自豪的是,他们有着综合素质远超世界各国的水兵。

    正是因为拥有这些绝对的优势,这就造就了一支无往而不胜的强绝之师。

    时至今日,仍然无人可以挑战他们的地位,英国海军的实力绝对是有目共睹的。

    而太平军的无敌般队也不差。

    通过不断的改进造舰的水平并引进先进的技术及人才。无敌舰队所拥有的实力以及配备的所有装备,俱都已经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特别是经过与日本以及南洋两战,他们都积累了丰富的战斗经验,综合实力那是再上一个台阶。

    综合来看,无敌舰队的综合实力同样是不可小觑。

    但是,太平军无敌舰队也有着它自身的弱点,这种弱点也有着先天的不足。那就是战斗经验的缺乏,而这只能通过后天不断地战斗来进行弥补。

    特别是与强大的对手进行战斗。这样才能不断地提高,不断地完善。

    现在,他们遇到了自成立以来最大的挑战。

    他们要挑战海上的世界霸主,当今世界最强大的海军,英国皇家海军。

    对太平军无敌舰队来说,这是挑战。但也是机会。

    而且,机会难得,这样的机会不是经常会遇到的,也许终其一世,也只有那么一到两次的机会。

    所以。这一次,无敌般队是既忐忑,又兴奋。

    而且,这两支舰队之间的战斗也可以被看成是当今世界最强大的两支舰队间的战斗,他们代表着海军中最高水平的战斗。

    当然,这也是一场谁都输不起的战斗。

    英国海军输,那他们不仅要让出霸主之位,而且还将彻底地失去印度这东方最重要的殖民地,英国将不复再成为日不落帝国,也许这一战掉落的不仅仅是英海军的霸主之位,而且将让整个英帝国将失去它日不落帝国的风彩,当然,是否就此一獗不振,那还很难说,但至少,他将跌落神坛。

    所以,英国海军输不起。

    而太平军无敌舰队同样输不起。

    如果无敌舰队胜之,将不仅可以完美地结束印度之战,而且可以成就新的霸主之位,这也离黄旭的最终目标又近了一步。

    因此,太平军无敌舰队也不能输。

    双方之间都是卯足了劲,准备给对方以迎头痛击。

    而李鸿章在与骆秉章商议并报黄旭批准备之后,针对英国海军的援军,太平军无敌舰队准备在新德里港口外打一场伏击战。

    遭遇战,无敌舰队没有把握打,而且现在也不适合与英国海军打遭遇战,但是伏击战,无敌舰队至少有一定的胜算。

    所以,伏击战是无敌舰队最优先的选择。

    而定下策略之后,太平军无敌舰队便悄悄地潜入到新德里港口外埋伏起来,而后静待英国海军舰队掉入他们事先扎好的口袋之中。

    虽然太平军无敌舰队是抢占了先机,但李鸿章与骆秉章心里仍然是有点不安,远在新德里城外的黄旭等人心中也甚为担忧。

    毕竟这一次的战斗方式与以往不同,他们所遇到的对手,同样也与以往不同,太平军无敌舰队并无必胜的把握,而且更可能承受失败。

    而就在太平军无敌舰队紧锣密鼓地扎着口袋的时候,英海军的大型编队也已经接近了新德里港。

    英国海军向来骄狂惯了,他们虽然已经提前侦知了太平军无敌舰队的存在,知道太平军也拥有这么一支强大的舰队,但是,他们还是没将无敌舰队放在眼里。

    英国海军以前根本就没有听说这样的舰队,他们觉得太平军无敌舰队就是一只还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没什么好担心的,只要皇家海军一到,弹指之间,这样的舰队必将灰飞烟灭,这样的舰队根本就不可能是皇家海军的对手。

    英海军有这样的自信。

    所以,他们根本就没将无敌舰队的埋伏当做一回事,或者说,他们即使知道有埋伏,他们也会照闯不误,因为这样的埋伏在他们的眼中,那就是儿戏。

    英海军向来都是所向无敌,没什么好怕的。

    于是,英海军那是无所顾忌地闯入了无敌舰队的埋伏圈。

    简直是自大的没边了。

    而李鸿章与他的无敌舰队见此,那都是暗自高兴,他们希望的看到的就是这样的英国海军,只要他们狂,那一定就有他们哭得时候。

    就这样,英国海军无所畏惧地来了,而太平军无敌舰队也做好了战斗的准备。

    战事又处在了爆发的边缘。(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二章 中英海战

    英国舰队不管不顾,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态度闯进了太平军无敌舰队的伏击圈。

    他们真还不信无敌舰队能拿他们咋地。

    不过,英舰队的自信也并非一味盲目地自信,他们的确有自信的资本,这从其舰队的实力也可见一般。

    不说别的,就说这一眼望去即印入眼帘的英舰队,就可见一般。

    此时,英国海军庞大的驱护舰编队守护着数以百艘计的运输舰,正运载大批的英军士兵,朝新德里码头靠拢。

    如此看来,英军的援军来得甚众,显然,在英王的心目中,印度很重要,英帝国无论如何都不能轻易地就将印度这块肥肉给弄丢了,更何况,这也关系到英帝国的颜面,如果就此认输,那不等是说英帝国已经不再是这个世界的霸主,要退位让贤了吗,这肯定不行。

    与此同时,英王也有其它的担忧,如果他们这一次将印度给丢了,保不准其它殖民地也会争相效仿,而到了那时候,局面将变得一发不可收拾,这显然是英帝国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保住印度这块殖民地,对英国来说,那是相当的重要。

    既然如此,那派出重兵以援就再正常不过了。

    但是,英军怎又会来得如此之快呢,威廉这请援信才发出没多久,援军就来了。

    原来,在亚洲,由于有印度这样规模的殖民地存在,更加有其它重要的商业利益,所以,英国除了在印殖民地驻有大量的军队之外,还在印度洋上一个名叫必尔各答的地方驻有大量的军队。

    这个名叫必尔各答的地方,准确说起来。应该是印度洋上一个有着100多平方公里的岛国,不过,虽然是一个岛国,但它的地理位置却相当重要,它几乎就象一颗钉子一样钉在印度洋上,扼守着印度洋上的黄金航道。几乎所有通过印度洋的商船以及舰队都必须通过必尔各答。

    所以,英国在这样的战略重地驻有重兵也就说得通了。

    而这个必尔各答岛原本有着很多的原住民,不过,在英国人接管这里之后,这些原住名便不复存在了,英国人杀光了这里的原住民,把这里变成了英国的军事基地。

    当然,英国之所以在这里建立军事基地,也不光是因为这里是战略要地。更为重要的是,这地方离英帝国在亚洲大陆上的殖民地很近,特别印支殖民地,从必尔各答出发,几乎只要一天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抵达印度次大陆,这样一来,英国才能非常方便地就近保护他们的利益不受侵犯。

    而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威廉的信没发出多久,英军的救援大军便到了的原因之所在。

    而且。威廉的运气也实在是不错,此次救援行动正好赶上英国皇家海军的大西洋舰队在加尔各答轮训,所以,此次出动前往救援的英国舰队无比庞大,除了原本就驻在加尔各答的海军舰队之外,大西洋舰队也加入了进来。这几乎是英海军大半的力量。

    如此一来,他们对太平军无敌舰队的无视也就很正常了。

    实力决定一切,英舰队觉得他们的实力高出太平军无敌舰队甚多,对其予以轻视也就再正常不过了,这就更容易理解他们为什么会义无反顾地冲进无敌舰队的伏击圈。

    如果是不堪一击的伏击圈。这能算是伏击圈吗,很显然不是,英国舰队是这样想的。

    可是,战斗的过程却并非如英国人所愿。

    在无敌舰队开火之后,英国人才明白,他们遇到了大麻烦。

    无敌舰队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弱。

    而李鸿章等人要的就是英国人的轻视,只有轻视,无敌舰队才机会。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还在担心英国人会不如他们所愿地闯进他们的伏击圈,但事实证明,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一切都是出其地顺利,而且英国人有着出乎他们想象的狂妄,他们竟然无视无敌舰队的存在,毫不犹豫地就闯入了伏击圈。

    既如此,送上门的菜,那无敌舰队就却之不恭了。

    于是,李鸿章第一时间命令无敌舰队开火。

    首先是巨炮舰的吼声响起。

    接着便是多炮齐鸣。

    最后,一艘又一艘的英舰被命中,起火,沉没。

    英国人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一时之间损失不小。

    但是,英国人毕竟是在海上横行惯了的种,而且实力强大,所以,在经过初始的慌乱并付出一定的代价之后,他们也慢慢开始稳住阵角,并逐渐展开反击。

    英国人的驱护舰交替掩护进攻,再加上其它舰船上面的火力,他们虽然虽是处于被围的一方,但却与无敌舰队斗了个旗鼓相当,而且在有些环节,英国人还占据了上风。

    由此可见,这英国人的强大可不是吹出来的,他们能在海上横行这么多年,那的确是有所倚仗的。

    不过,说到底,综合实力还是衡量孰优孰劣最重要的标准。

    从综合实力来讲,英国人的确占据着绝对的上风。

    他们的舰只不仅在数理上占有优势,质量上更是超出无敌舰队不少,这不是有钱就能堆积出来,这是一种底蕴,是经过多年的积累而来的。

    而太平军无敌舰队差的正是这种底蕴。

    经过多年的追赶和恶补,太平军无敌舰队实力大增,各方面的建设也都在如火如荼展开,论实力,不敢说已是名列世界前茅,但至少,无敌舰队的实力已经追上甚至是接近了世界最高水平,甚至极个别地方还占据了世界最高水平的位置。

    这是值得高兴的地方,但也并不代表无敌舰队已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之一。

    这些年的恶补虽然解决了很多的问题,但却无法在短时间之内弥补多年的亏欠,与英帝国这种老牌帝国的差距也真实存在,这在此次的实战之中表现的格外明显,这也是为什么中埋伏的是英国人,却还与无敌舰队斗了个不相上下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这只能说,无敌舰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但不管怎样,不论有无差距,今天这仗已经接上了,那就必须拼出个结果来,如果能够侥幸拼掉这不可一世的英国舰队,那无敌舰队就是赚大发了,即使没拼掉英国舰队,只要是能大量地消灭它的有生力量,延缓或者阻挡它对英印联军的支援,那无敌舰队此次的作战行动就仍然是成功的。

    所以,无敌舰队说什么都要顶住了。

    而双方的战斗很激烈,或者说是惨烈。

    英国舰队因为要分身出来掩护运输舰队,因此处处受着掣肘,没办法发挥出它真实的实力,这也让无敌舰队钻了空子。

    而无敌舰队的进攻策略也非常之清晰,也就专门朝英海军的运输舰上招呼,让英国人投鼠忌器,不能将大部分的力量用于对无敌舰队的反击之中。

    这就为无敌舰队的进攻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而无敌舰队也正是利用这样的机会和条件杀伤了大量的英舰和英国人。

    不过,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手,双方的伤亡也开始增加。

    但是,谁也无法在一时之间找到置对方以死地的办法,所以,僵持也就发生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三章 海战的深入

    僵持中的无敌舰队与英国舰队仍是互相杀伤着。

    不过,随着战斗的进一步深入,无敌舰队在实力方面的劣势便逐渐显现了出来,在英舰的反击之下,无敌舰队的伤亡变得越来越大。

    本来,无敌舰队就想着可以凭借伏击这一手段在与英舰的争夺之中占据上风,可是,没想这英舰比他们想象中的还要强大,虽然他们遭到了无敌舰队的伏击,受到了不小的损失,但是主力还在,尚保存完整,再加上他们强大的战斗力与丰富的战斗经验,他们很快便在无敌舰队的伏击下稳住了阵脚并逐步展开反击。

    而形势被自然反转,英舰在太平军的伏击之下反而占据上风。

    如此一来,形势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如果再任由形势恶化下去,无敌舰队将会有陷入绝境的危险。

    这形势变化的真快。

    而做为无敌舰队的掌舵人,李鸿章与骆秉章当然也因此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原计划可以通过伏击战重创英舰,但没想却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变成了得不偿失的局面。

    而且,如果再任由情况恶化下去,那就不仅仅是得不偿失的问题了,有可能连整个无敌舰队都会陷入困境之中,真到那个时候,那就麻烦了。

    英国海军实力之强,的确已经超过了李鸿章等人的预料。

    怎么办?李鸿章必须想出办法,可是,办法就那么几个,而且都不是好办法,一向足智多谋的李鸿章也很是为难起来。

    而当前的办法有这么几个:

    一,他们要么冒险继续与英舰交火。等待将来出现反转的机会,但是,这种机会的出现显然是微乎其微,甚至可以说是基本上不可能出现,所以,即使要继续打。那也得改变策略,不能明着来。

    二,就此撤退,然后再寻找机会与英舰一决雌雄,这固然可以保存无敌舰队的实力,但他们也将就此失去歼敌的机会,而在此之后的后果将很难预料,英军的援军可能就此与新德里的英印军汇合,尔后的印度战役极可能会由此发生改变。一切都将偏离他们事先预定的方向与轨道,一切都将变得不再受他们控制,这将会是最差的结果。

    三,不惜与英舰决一死战,以自己的伤亡换取英国人的伤亡,以此来更大可能地杀伤英国人以及英国舰队,这样做的好处是,极有可能令英舰丧失大部的战斗力。甚至可以令今天在伏击圈中的大部分英舰主力有来无回。这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法。基本上是属于拼命的做法。

    可是,这虽然有助于达成事先预定的目标,但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太平军无敌舰队可能需要付出整个无敌舰队做为代价,这是包括黄旭在内的太平军高层所无法接受的。除非事情已经走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否则,这一条路行不通。

    以上三种对策都算不上完美,李鸿章为难就在这里。

    而相比较而言,李鸿章更加愿意选择第一种策略。那就是有所改变地继续战斗。

    可是,这改变又谈何容易,现在两军交战正酣,任何的改变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必须是慎之又慎,李鸿章必须思虑周详。

    而在经过与骆秉章反复的商议之后,李鸿章作出了决定。

    无敌舰队需要作出改变,然后再战。

    他们大概的思路是,由骆秉章率领无敌舰队的主力继续与英舰殊死战斗,而李鸿章则率领巨炮舰悄然退出战斗序列,然后朝英国舰队的侧翼潜去。

    经过分析,李鸿章发现,英国舰队的侧翼是他们的薄弱环节。

    英国舰队在这个地方进行防守的火力相对较小,而集中的运输舰却最多,他们将强大的火力全都置于与无敌舰队冲突的最前方,而将没有自备火力的运输舰摆在后方,运输舰上面装载的都是英军的援兵,而且数量很大,而李鸿章就是冲着他们去的。

    只要能在这些运输舰上搞出动静,如果运气好,不是没有可能大量杀伤这些援军,这对整个战局来说,那都有决定性的意义,当然,即使运气不是那么好,针对运输舰的行动也可以吸引英舰的火力,从而间接地分散英舰主攻方向的火力,让无敌舰队从中找出突破点。

    总之,只要能顺利地在英国运输舰中制造出一定的“轰动”效应,那对无敌舰队后续的行动将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李鸿章便是瞄着一点去的。

    而李鸿章后续的行动也是超出寻常的顺利,李鸿章率领的巨炮舰从无敌舰队的侧翼慢慢地接近英运输舰的所在位置,而英舰的火力被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的主力所吸引,对李鸿章的行动却是一无所知,完全忽略了这李鸿章这一部分人的存在。

    于是,李鸿章乘势前进,当运输舰被纳入到巨炮舰的火力范围之内后,李鸿章便毫不犹豫地命令巨炮舰朝英舰开火。

    轰!轰!轰…..

    巨大的吼声令周遭的空气流速似乎都变慢了很多,而如陨石般的炮弹呼啸着穿过天际,毫不留情地砸中了英军的运输舰。

    然后,只见浓烟冒起,只见火光冲天,只听喊声一片,接着便见运输舰慢慢倾斜,直至慢慢沉入海底。

    当运输舰彻底没入到水面之下的时候,一股巨大的水浪冲天而起,好象是上帝带来的叹息。

    一艘,两艘…..

    眨眼间,便有十多艘运输舰沉入了海底,而随着运输舰沉没的还有一万多名英军士兵,他们将跟随着运输舰一起化为历史的尘埃。

    而这些事也就是在稍微愣神一点的时间内发生的,变化不可谓不快。

    而当英舰主力醒悟过来之后,他们愤怒了,他们何曾被人这样阴过,这完全是不可忍受的,于是,英国舰队主力直接便放弃与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主力的交战,转而集中火力狂攻李鸿章以及他所率的几十艘巨炮舰。

    英军疯了,他们不能容忍这种**裸的挑战,他们要将这尊严找回来。

    而英舰主力这一回头,李鸿章与他的巨炮舰便成了英舰倾泄愤怒的靶子。

    密集的炮弹携带着英国人的怒火,倾刻间便被砸在了李鸿章等人的身边,让他们立即便陷入到了险境之中,而面对如此毫不讲理的战法,李鸿章冷汗直冒,只能遗憾地下达撤退的命令。

    这个时候不跑,更待何时。

    他觉得这英国人也太疯狂了一点。

    于是,一个打,一个跑,打与跑的角度也相应地发生了互换。

    这同样是在电石火花间发生的事。

    而当骆秉章发现情况不妙之后,立即便打算对李鸿章实施支援,他马上命令无敌舰队的主力从英舰队的背后对他们究追猛打。

    乱了,疯了,全乱了,全疯了。

    这哪象是在生死相搏,反到是象在胡搞,完全是瞎来,儿戏。

    当然,最惨的还是李鸿章以及他所率的炮舰,只有他们才明白什么叫做在炮火中奔跑,但是,尽管如此,他们仍得跑,不跑就只能等死。(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四章 李鸿章等人之危

    你喊着杀,我喊着打,看谁追得紧,看谁跑得快,场面当然很火爆。

    不过,如若单论奔跑的速度,李鸿章以及他所率的巨炮舰算得上最吃亏,巨炮舰的体积较大,吨位也超过一般的驱护舰,这就导致它的航行速度与其它舰只比起来要稍慢一些。

    而稍慢也就带来了问题。

    英舰更加容易与巨炮舰拉近距离。

    在刚刚开始的时候,也许只有少量的炮弹可以命中在巨炮舰的范围之内,从而给巨炮舰带来杀伤,但是,随着双方之间距离的拉近,越来越多的炮弹落在巨炮舰的周围,从而对巨炮舰形成了很大的威胁。

    而这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巨炮舰所受的损伤是越来越严重。

    而照此下去,李鸿章与他所率的巨炮舰就危险了。

    当然,英舰在追击巨炮舰并给巨炮舰带损伤的同时,自己也出现了很大的损伤,而这些损伤则是由于身后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的主力对其的进攻所造成的。

    一环扣一环,全都在局中。

    其实,在这三方之中,真正最急的要算是骆秉章。

    正所谓旁观者清,他在最后,将局势看得最明白,他能看出现在的情况对李鸿章来说,那是多么的危险,所以,他急,比谁都要急。

    可是,有些事急不来,他能做的就是不住地催促无敌舰队向前,向前,再向前,一定要赶在英舰击杀李鸿章等人之前成功地将英舰的火力重新吸引到主力舰队的身上来。

    不过,经过一番较量,骆秉章终于发现。他们所做的这一切都是白搭,英国是吃了秤跎,铁了心,一定要与李鸿章纠缠到底。

    这英国人是真生气了,宁可冒着自身受到损伤的危险,也要将李鸿章等人击杀。

    当然。这也许只是一个方面。

    与此同时,英国人可能也有其它方面的考虑,比如,他们也许觉得,李鸿章与他的巨炮舰给英舰带来的威胁太大了。

    所以,他们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将巨炮舰给搞掉。

    而不管是什么理由,现在英国人盯住李鸿章不放,那他以及他所率的巨炮舰就真的危险了。

    可是,这局棋基本上已经走到了最后阶段。不论采取什么样的行动,基本上已无可能改变大局,只能是想办法将损失减到最低或者是获得最大的利益,再说,李鸿章就是办法再多,他恐怕也难跳出棋外,想出大招来,也许。他得想一想,是否需要祷求苍天给他一丝希望与机会。放过他这一次。

    而英国人靠得是越来越近,火力是越来越强,李鸿章以及他的巨炮舰已经退无可退。

    形势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

    李鸿章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形势,他心中明白,除非奇迹出现,否则。他与他的巨炮舰已经跑不了了,今日,在这里,他们都将丧于英国人之手。

    既然如此,李鸿章决定不跑了。他即使是死,也不会让英国人好过。

    李鸿章已经做出了牺牲自己的决定。

    于是,李鸿章命令巨炮舰停了下来,重新成战斗队形展开,然后,朝英国人开炮。

    他们要让英国人明白,想让他们死,那英国人就得付出沉重的代价。

    这,是必须的。

    而李鸿章做出这样的考虑也有其它方面的原因,他认为,既然逃跑的希望很是渺茫,那他就只能尽可能对英舰造成更大的损失,从而为这一战的最终胜利奠定基础,所以,为了达成最后的目标,他只能是牺牲掉自己的生命,而且,他必须是去这样做。

    更何况,既然事情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那他觉得用他们的命来换取这最后的胜利,这是值得的,也是有意义的。

    而做出决定之后,李鸿章便彻底平静了下来,可是,此时的他不是一个人,还有一群将士跟着他,他得征求一下将士们的意思。

    但,他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对将士们做出任何表示,士兵们便已用行动来向李鸿章表明,他们愿意追随李鸿章慷慨赴死。

    这让李鸿章很感动,也很自豪,他觉得太平军的将士都是好样的!

    然后,李鸿章等人停止了撤退,炮口再一次对准了追来的英国人。

    而巨炮舰又开始了它们的怒吼。

    因为这是最后一次,最后一次的战斗,所以巨炮舰已经不会再退后,而既然不退,那它的反击必须是超乎寻常的强大,比以往相比,那是不可同日而语。

    而这给英舰带来了很大的损失。

    英舰同样被巨炮舰这突如而来的转变给吓了一跳,他们立即也是驻锚了下来,与巨炮舰展开了对攻。

    这种程度的海上战斗是不能抽机取巧的,一炮就是一炮,一波攻击就是一波攻击,谁没挨上,那是谁的运气好,谁挨上了,那也只能受着。

    所以,这种硬碰硬的战斗给双方带来的损失都不小,而在短期之内,英国人所受的损失更大一些,毕竟巨炮舰的威力摆在那里,可是,从长远来看,英舰必胜无疑,因为英舰的实力也摆在那里。

    而就在英舰主力与巨炮舰对轰的时候,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的主力也赶到了,他们一到,便也从背后朝英舰开火了。

    而这种态势咋一看,似乎是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的主力与李鸿章所率的巨炮舰将英舰包围了,而实则却是不然。

    此时的情况下,英舰一分为二,他们主要是用小部分的火力来牵制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主力,而用大部分的力量来对付李鸿章以及他的巨炮舰,英国人是打算先灭巨炮舰,然后再来与无敌舰队的主力决战,这些人也并非一味的蛮干,他们也有自己的策略。

    而骆秉章与李鸿章显然也明白英国人的意图,但却苦于短时间内无法打破这种局面,所以,他们只能是尽一切可能地与英舰周旋。

    战斗进行的很激烈,可是,就在李鸿章等人在为大量杀伤英舰而欢呼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巨炮舰上所携带的炮弹已经用完了。

    他们已没有炮弹再用来轰击。

    怎么办?李鸿鸿与巨炮舰上面的将士们都沉默了下来。

    也许,也许只剩下最后一个办法。

    李鸿章回身看了看跟随自己的将士,他本想问问众人的意思,但当他看到那一张张无比坚毅的脸庞,他就已经知道了结果,众将士与他的心思一样,他们无悔,无悔于做为太平军中的一员,无悔于做为中华帝国之人。

    他们拼了。

    而他们就得轰轰烈烈地来一场荡气回肠的战斗,让英国人也见识见识他们的精气神,让英国人明白,中华帝国没有孬种。

    而这时的英国人也知道巨炮舰已经没有炮弹,于是,他们开始掉转大部分的炮口,转而朝骆秉章所率的无敌舰队主力展开射击,而只留下小部分的火力来收拾李鸿章他们。

    而另一方的骆秉章等人见此,眼睛都红了,将士们全都怒吼着,操持舰上的火炮,拼命地朝英舰轰击,他们希望可以挽回局面。

    可是,一切都迟了,李鸿章与他所率的巨炮舰突然间动了起来,它们的速度很快,方向一致,目的也很明确。

    他们直接冲向了英舰!

    一切都已再明白不过。

    李鸿章打算与正面的英舰同归于尽。(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五章 拼命

    只要能干掉英军的运输舰,那英军的援军也定会就此完蛋,如此一来,不管无敌舰队与英舰之中的谁能赢得这最后的斗法,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太平军将赢得这场印度之战的胜利。

    而此时此刻,李鸿章与他的巨炮舰战友们唯一的心愿就是弄掉运输舰,如果能得偿所愿,即使是付出生命,他们也算是死得其所。

    而到了这个时候,英国人显然也已经明白了李鸿章等人的意图,他们在大惊之余,毫不犹豫地集中火力,不间断地朝李鸿章等人开炮,然后,炮弹在李鸿章等人身边爆炸,在李鸿章等人所在的巨炮舰上爆炸,但是,这些都无法阻止李鸿章等人前进的脚步。

    当英勇无畏的李鸿章们冲到离英舰只有几米距离的时候,英国人慌了,恐惧了,他们也没想到李鸿章们竟然是如此的决绝,会不惜拿命来拼。

    但事实就是李鸿章们做了,而且做得很彻底。

    当大惊失色的英国人正准备掉转舰头,仓惶而避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原来自己现在仍然在无敌舰队的伏击图中,根本无路可退,更何况,李鸿章们近在咫尺,他们还能逃到哪里去。

    然后,随着一声冲天的巨响,巨炮舰开足马力,直接就撞在了正在掉头的英国运输舰群里,接着,一阵又一阵巨大的爆炸声随之而起,现场立时便陷入到了一片火海之中。

    而大部分的运输舰都由此着火了,舰上的英国士兵四处逃散,极力想要避开危险,更想逃到安全的地方去,但是,舰都快没了。哪还有什么安全的地方。

    而眼看着第一艘运输舰着火沉没,一千多英国士兵只能跟着它葬身大海,而在这些士兵当中,他们有的是直接被火烧死的,有些是直接掉在海里淹死的,更有些是在船舱中自室而死的。还有些暂时还留有性命在但也只能绝望地在大海中呼喊着,等待他们的将是可以预知的命运。

    总之,现场一片混乱,各种人间惨剧不停地上演。

    随着时间的推移,火势继续蔓延,爆炸声更是此起彼伏,到最后,几乎所有的运输舰都由此起火,并接二连三的的倾斜。沉没,然后就此永远与这个世界告别。

    一百多艘运输舰,十万余英国士兵,只能永远地被留在了这冰冷的海底。

    不过,英国人应该感到庆幸,庆幸除了这些运输舰之外,其它的大部分驱护舰仍在,这些驱护舰见机快。跑得也快,所以。它们避开了池鱼之殃,留得了命在,也给自己留下了一丝生机。

    单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就不得不承认,英国舰队的确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他们丰富的海上阅历帮他们做出了最准备的判断。当发现形势对己不利之后,他们立即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毅然与运输舰队发生了脱离,由此避免与其亲密接触而带来更大的损失甚至是灭顶之灾。

    处变不乱,英国人的战斗经验可谓之丰富。

    而运输舰队的覆没也让英国人收起了先前的那一丝狂妄之心。他们开始非常认真地对待无敌舰队这一个相当有份量的对手,而且,他们心中也已经非常明白,此次赴援,他们算是失败了,但是,即使失败,他们也要做点什么,否则,英国海军的颜面就尽失了,英国人的脸面也丢尽了。

    所以,英国人决定,他们必须打败面前的无敌舰队,尽可能地将被围困在新德里的英军撤走,如果成功了,他们或许会获得些许安慰,至少保留那么一丝的颜面。

    而没有了运输舰队这个累赘,英舰的战斗力必定将成倍地增长,基本上可以肯定地说,无敌舰队实非其之敌手。

    而骆秉章在眼看着李鸿章率领巨炮舰冲入英国运输舰队中之后,他不由痛苦地闭上了眼睛,然后,一行清泪不由从他的眼角滑落。

    而他与李鸿章相交的点点滴滴立上心头,幻化出一张张画面在脑海中闪过,那张脸是如此的清晰,一切都仿如昨日,但人,却已不见了。

    骆秉章的口中如咬烂了黄连一样,苦不堪言。

    然后,心情激动的他不由面向那火光冲天的地方大吼一声:“鸿章!!!!”

    接着眼泪又来了,泪如泉涌。

    李鸿章,他的好搭档啊,骆秉章的心中已被悲伤塞满。

    可是,片刻之后,他就不得不暂时收起这份悲伤,因为英国人又开始了进攻。

    而丢掉包袱的英国人,进攻开始变得异常犀利起来,他们让骆秉章真实的看到了太平军无敌舰队与英国舰队之间的差距。

    一番猛烈的交火之后,无敌舰队便陷入到了被动之中。

    正面交手,无敌舰队真不是英舰之敌。

    而此时,骆秉章又面临再一次的决择,战或是退。

    艰难的决择。

    而在综合考虑了各方面的情况之后,骆秉章最后决定退。

    撤退!

    这是当前唯一的,也是最明智的选择。

    无敌舰队如果留下来,那也只能走一条路,那就是穷途末路,他们最终将极有可能覆灭于英国舰队的强大攻攻击之下。

    而与英国人硬拼直将整支舰队沉没于此,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也不符合中华帝国的利益,所以,既然胜不了,那就先让一步,等到将来真正强大起来了,甚至是比英国人还要强大,那时候再来战过,必定是无往而不利,而真正到了那个时候,什么英国舰队,什么天下霸主,那都是一个屁。

    骆秉章相信无敌舰队会看到这一天,也会走到这一步。

    所以,当前,他们需要先退,反正他们战略目标也基本实现了,英国人的援兵已不可能对新德里实施增援,他们的任务也算是完成了,他们也只能退。

    而想起退,骆秉章又想起了李鸿章,他的眼泪不禁又来了。

    太平军无敌舰队这一次虽然成功地阻止了英军对新德里的增援,但是,他们却是败了,而且是大败,因为,他们失去了一个人,一个对中华帝国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人,李鸿章。

    李鸿章,中华帝国的军机重臣,天纵奇才,黄旭所倚重的重要谋士,而李鸿章的牺牲,不论是对黄旭本人,还是对中华帝国来说,都无异于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更何况是如李鸿章这种比将更重要的经天纬地之才,这样的损失甚至是比一支舰队的覆没更让人难以接受。

    无敌舰队,中华帝国这次蚀大了。

    而当骆秉章果断地下达了撤退命令之后,太平军便成功地摆脱了英舰的攻击,然后朝他们在印度洋上的临时基地进发。

    到此,无敌舰队这一次与英国海军的较量便算是正式落下了帷幕。

    与此同时,骆秉章第一时间向黄旭发电,电告这一战的详情。

    敌运输舰已灭,援军尽没,英舰队仍在,我方已撤退,但我方损失惨重,海军司令李鸿章携巨炮舰与敌之运输舰队同归于尽,殁于国事,甚悲!!!

    以上便是骆秉章发出的电文。

    而发完电报,骆秉章心里面空空的,不禁又是悲从心中来,他在这无尽的悲思之中,非常落寂地率领无敌舰队前往太平军海军在印度洋上的临时基地休整,并等待黄旭的旨意。

    当然,除了电告战事情况之外,骆秉章随后又发了第二份电报,那就是向黄旭请罪,无敌舰队这一次不仅损失了李鸿章,而且还在英国人手中吃了一个大亏,可以说是败了,而败就必须受到处罚,军法无情,骆秉章必须坦然受之。

    而当骆秉章的电文到达黄旭手中之后,得悉李鸿章殁于国事,黄旭差点晕倒。

    这不谛于晴空霹雳,对黄旭来说,天无异于已经塌了一角。(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六章 攻破新德里

    黄旭拿着骆秉章发来的电报,不禁潸然泪下。

    他此时心中悲痛得无以复加,感觉心里憋着一口气无处发泄,如果此时有一头大象站在他的面前,想必他一定会一拳将之粉碎。

    黄旭真不愿意失去李鸿章这样的帮手。

    正如骆秉章所想,黄旭宁愿失去整个无敌舰队,也不愿失去李鸿章啊。

    而李鸿章不论是对中华帝国,还是对黄旭来说,都实在是太过于重要,甚至可以这样说,其重要性远非一支舰队可比。

    无论怎么说,李鸿章的殉国都让黄旭很难接受。

    但是,人死难以复生,就是再悲痛也要接受这个事实,毕竟李鸿章已经不再了。

    而黄旭等人要做的就是化悲痛为力量,争取在与英国人后续的战斗中取得更大的胜利,以此来告慰李鸿章的在天之灵,这才是黄旭应该做的。

    至于骆秉章的请罪电报,黄旭看了之后,觉得并没这个必要,此事罪不在骆秉章,他已经尽力了,于是,黄旭回电,劝慰骆秉章不要将此事放在心里,如果真是想报效帝国和告慰亡友之灵,那就好好地率领无敌舰队休整,等待与敌再战的机会来临。

    而做完这些,黄旭就打算行动了,他不会放过这个李鸿章用命拼来的机会,他得杀人。

    现在,英援军既然已没了,也就是时候解决新德里的守军了,只有彻底拿下整个印度,那才足以告慰远在天国的李鸿章啊。

    于是,黄旭下令,全军朝新德里发起总攻,务必要拿下英印军这最后的保垒。

    然后。双方之间在印度的最后一战开始了。

    进攻套路如出一辙。

    首先,太平军进行的仍是炮击。

    虽然新德里城已经在太平军上一次的进攻当中被变成了残破之城,但这一次,太平军仍是第一时间采用炮击,能毁的先毁了再说,能杀的先杀了再说。

    因为。黄旭怒了,如果他再不做点什么,恐怕会被满腔的怒火将他自己烧成灰烬,而英印联军就必须承担由于这种愤怒所带来的直接后果,他们是引起怒火的直接责任人。

    而在太平军的炮火响起之前,威廉与他的团队也在密切留意着太平军无敌舰队与英国海军之战,他们相信,英国皇家海军必定能够打败无敌舰队,只要皇家海军击败无敌舰队。那他们的援军也就来了,而援军一来,他们也就得救了。

    威廉等人翘首以盼的就是这一刻。

    可是,太平军的炮声一响,威廉就明白,援军已经来不了了,而他们打死也不会相信,英皇家海军竟然会败在无敌舰队的手中。这太令人不可思议了。

    不过,也不是没有好消息。援军虽然来不了,但英舰队还在,他们也给威廉传来了消息,英舰队将会在新德里码头停靠一段时间,以便接走新德里的守军,他们请威廉做好准备。也许这已是最后的船票了。

    威廉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他心中更是比谁都清楚,如果没有援军,那新德里肯定是守不住的,唯一的选择就是撤离新德里。而幸好英国皇家海军的主力舰队仍在,并且他们也将负责撤离守军,这让威廉心中稍安,他在稍微与蒙哥马利等商议一下之后,便马上着准备手撤离英印守军的行动。

    而太平军的炮火是越来越猛烈,而威廉心中也同样清楚,只要炮火一停,那大队的太平军必定会杀进城来,如果到了那个时候,恐怕他们想跑都跑不掉了。

    所以,他们必须赶在太平军的炮击接近尾声的时候撤出城去,那才是最好的撤退时机,而时机一逝,如再想安全地撤离,恐怕将难如登天了。

    于是,威廉赶紧与蒙哥马利一世等人合计具体的撤退方案,最后,他们决定留下一队印军断后,然后部署其它的残军撤离。

    不过,残军一听说要撤退,那就象是给他们注入了兴奋剂,他们在短时间之内便准备完毕,只等太平军的炮火慢慢停下来,这种速度快到是令威廉等人都刮目相看,而威廉等人而对这种情况,那是相当意外,他们不知道是应该喜,还是应该忧,最后唯有苦笑着摇了摇头。

    而随着炮弹慢慢开始稀少下来,太平军炮击已经进入到了尾声,想必很快就要停了,而趁着这个时机,威廉等人马上行动。

    除留下一队印军负责断后之外,其它的残军开始陆续撤退,然后朝新德里港蜂涌而去,那里有他们的希望存在,英帝国的舰队正在那里等着接他们走。

    而就在威廉率人撤出城之后不久,太平军的大军便杀入了城中。

    他们入城之后,推进很快,犹如秋风招落叶一般将印军的断后大军消灭得干干净净,然后,太平军的轻骑尽出,往城外追赶威廉所率的英印军。

    而威廉率部撤出新德里后,便一刻也不停留地朝港口处奔去,他们一刻也不敢松懈那紧绷的神经,因为,追兵已在身后。

    经过不要命地狂奔,他们离港口已经不远了,大概还有七八里路就可到达港外,威廉等人紧绷的神经也松驰下来,他们只要能顺利地逃往港口处,也就基本安全了,他们相信英海军的实力。

    而一想到可以安全地逃出生天,威廉等人的心中甚喜,毕竟还是命重要,但是,只要想到他们此一战丢掉了印度殖民地,威廉等人心中又是一阵怅然,因为殖民地的丢失,他们后面的路将会很难难,即使英王开恩,不治他们大罪,但他们的前途必定是完了。

    总而言之,威廉等人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

    可是,不管怎样,能先逃出去就是好的,无论将来如何,先逃出去再说。

    而此时,眼看着距离港外已经不远,威廉的心也彻底放松了下来,他基至开始与蒙哥马利一世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以此缓解多日秋所受的压力。

    只要再转过一个路口,他们就可到达码头。

    不过,这个路口有点凶险,路面很窄,两边很险,如果有人用一军在此守住,那他们绝无可能越雷池一步,更何必谈安全地抵达港口了。

    但是,太平军是不可能在此埋伏的,他们怎会事先想到有这么个地方呢,所以,威廉等人不担心。

    可是,就在他们放心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这地方还真是出现了一支军,正好横在了路当中,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这支军还正好就是打着太平军的旗号。

    不错,是太平军!

    左面一支旗,上书,太平军特种作战大队,右边一面旗上书,东方。

    原来是东方不惑率领的特种作战大队。

    真是太巧了。

    可是,东方不惑与特种作战大队又怎会出现在这里?

    原来,在无敌舰队与英舰战斗的时候,黄旭与众人便知道到了威廉等人会侗机逃走,于是,黄旭便令东方不惑率特战队秘密潜伏到他们可能逃跑的路线上,准备给打他们个措手不及。

    而经过周密的侦察,东方不惑便选定了这样一个地方进行埋伏,静候威廉等人的到来。

    果不其然,威廉正走这条路,让东方不惑等人候了个正着。

    威廉等人见真有人在此拦路,脸色都很难看,你望望我,我望望你,心生惧意。

    不过,事已至此,躲是没法躲了,只能硬着头皮上。

    “尔等是何人,为何在此挡道?”蒙哥马利一世纵马而出,朝特战队方向大声喝道。

    在这里,论剑术之高,恐怕首推蒙哥马利一世,而在这个时候,由他出头,显然是最合适的。

    不过,蒙哥马利一世显然问错了对象,东方不惑等人岂又是任由他呼喝之人。

    “混账,与你何干,只需下马受缚即可。”东方不惑先一步纵马向前,骂道。

    什么玩意,竟然敢在他东方不惑面前瞎逞威风,恐怕是有点活的不耐烦了。

    说实话,东方不惑根本就没将这些残军败将放在眼中,虽然他们特战队人不多,总计也不超千人,但对付这几万残军,东方不惑还是很有把握的。

    更何况,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特战队最擅长的就是斩敌主要人物之首,只要将目标定在威廉等人身上,将这些人拿下了,那这支残军也就不击而溃了。

    东方不惑的信心充足得很哩。

    “嘿嘿,想挡住我们,没那么容易,如果不想死,你赶紧给我退开,将路给我让出来,否则,别怪我不客气。”蒙哥马利一世威风凛凛地道。

    在这个争分夺秒地抢路而逃的时刻,蒙哥马利也没有那么多的耐心将时间浪费在这里。

    “哈哈,不知死活,我还就不退开,你想咋地。”东方不惑双眼望天,不屑地道。

    他认为这蒙哥马利一世还真就是一个不知死活的东西,在他面前发飙,那简直就是找死嘛。

    “那就杀了你。”蒙哥马利一世被激怒了,他愤而怒道。

    话毕,蒙马哥利一世便舞剑冲了上去。

    这完全也是一个不讲道理的种。(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七章 东方与蒙哥之战

    蒙哥马利一世之所以敢向东方不惑公然挑战,当然也是自认为实力不错。

    不过,他的实力也真还不错。

    蒙哥马利精通剑术和骑术,是西方世界里公认的武术高手,以西方武术等级来分,蒙哥马利的剑术已达八级,属于很高的层次,因为剑术最高等为九级,而其的骑术也甚佳,他不仅是在英国,乃至于在整个西方社会,那都是威名素著的大高手。

    而且,他还有一个响亮的外号“银剑骑士”。

    而这位银剑骑士现在要挑战东方不惑,一个东方武林中的顶尖高手。

    蒙哥马利一世催动着坐下马朝东方不惑狂奔而来,他人还未到东方不惑的面前,手中的剑已经带起了一片劲风,朝东方不惑急袭而来,而在微微颤动的剑尖处,赫然闪耀着一圈雪花状的剑芒,剑尖上那耀眼的光芒如火星般划过天际,带来霹雳啪啦的声响,声势惊人。

    可见,这蒙哥马利一世出手确实不凡。

    其实,蒙哥马利一世的确是有料,他修炼的是一种名叫斗气的东西,但他它的这种斗气不象神话传说中的那种神乎其也,无所不能的斗之气,而是与东方武者所习的内功有异取同功之妙,仅仅就是用来增强内劲的修为,从而增加自己出手的劲道,速度等等。

    而在蒙哥马利一世的世界里,斗气的修练与东方不惑一类人内力的修练也差不多,不同的功法之间有不同的等级分类,比如说内功的分类根据功法的不同,可分为一至多层不等,有些是一至三层,有些是一至九层。等等,而斗气也与之类似,不同的斗气功法,有不同等级的划分,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等级越高,越厉害。

    而蒙哥马利一世修炼的斗气功法叫寒雪斗气,斗气运转之间,尖剑处必定有雪花状的剑芒出现,并会因此带来丝丝寒气,而更为关键的是,这种寒气可以伤人于无形,一旦被这种寒气入体,那身体必受其害。其运行到身体何处,那处地方必有影响,轻则身体致残,重则一命呜呼。

    实是一种很是诡异的斗气法门。

    当然,除了斗气之外,蒙哥马利一世还修炼有一种十分厉害的剑法,其名叫漫天飘雪,这种剑法配合寒雪斗气。使得蒙哥马利一世在以往的战斗中可以无往而不利,基本上是罕逢敌手。更是为他搏得了银剑骑士的美誉。

    而东方不惑也是第一次碰到使用这种斗气以及剑法的武术行家,那也是兴趣大增,在东方不惑的武林里,现在除了黄旭,已基本上没有什么对手,他很寂莫。

    而经过这么多年的修炼。东方不惑也将自己的东方神经,东方三十六式,以及黄旭所授的黄氏内功心法,黄旭九式全都融会贯通,实已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武学大家。

    现在。东方的大家碰到西方的行家,那必将擦出亮眼的火花。

    在蒙哥马利一世出手之际,东方不惑明显感到身体周围的寒气骤增,而且还有丝丝寒气入体,从而令他不由机灵灵地打了个冷战。

    好重的寒气,东方不惑心头一惊,体内的东方神经内力不禁勃然而发,内力运转之间,寒气被慢慢驱出体外,而内力沿着身体的各个部位运转一遍之后,体内的寒气已经全部被排出体外。

    在长出一口气之后,东方不惑不由暗赞好手段。

    于是,东方不惑收起轻视之心,准备全力对敌,他内力骤发之间,随手便使出自己的成名绝技,东方三十六式。

    而东方三十六式一经展开,便见拳影彤彤,拳风锐利,由此带起的劲气直接撞上了蒙哥马利一世发出的剑茫,然后只听见滋滋的声音不断响起。

    两种有点飘渺的东西相撞,竟然会发出实质的声响,这种情况很是有趣。

    而蒙哥马利一世见此,面色微变,心中也很是惊异。

    他在修习斗气与剑术的时候,也与一些东方世界的武术修习者交过手,对东方的武学也是有所涉猎,但是,似东方不惑这种强似利剑的拳风,他还是第一次见。

    蒙哥马利一世判断,东方不惑应该是以前那些人口中所说的绝顶高手。

    而一个武者最大的愿望就是不断地遇到高手,然后不断地挑战自我,这也同样是蒙哥马利一世的愿景,他在西方世界已经很难找到称心如意的对手,没想到值此逃亡之际,却碰到了一个期望中的佳人对手,他是高兴中带点紧张,高兴的是,他有可能凭此一战使自己的武学修为更上台阶,紧张的是,有如此之人在此拦路,他们如想要顺利地逃出,恐怕要遇上不小的波折。

    不过,不论如何,他与面前此人的一战是无法避免的了,而两全其美的办法就是,打倒面前这个人,然后一鼓励作气地冲向港口。

    于是,蒙哥马利一世不再藏拙,他直接将体内的斗气摧动到极致,然后挥动他引以为豪的漫天飘雪剑法,再次冲向东方不惑。

    东方不惑见蒙哥马利一世又来,眼中的兴奋之色愈加的浓郁,好对手难求,而这种西方世界的好对手更加难求,东方不惑决定今天一定要抓住这样的机会,好好领略一下这西方武学的奥妙。

    于是,面对眼花缭乱的绝强攻击,东方不惑收敛心神,将一套东方三十六式挥洒的淋漓尽致,如此一来,东方不惑在抵挡住蒙哥马利一世进攻的同时,似乎还稳稳压制其一头。

    当然,这还不是东方不惑全部的底牌,他的手中还藏有黄旭的绝学,黄旭九式,他心中仍然还有着些期待,他想看看,这蒙哥马利一世是否能逼迫他,或者有资格让其使出那压箱底的黄旭九式,如果真能那样,东方不惑才会惊喜,才能高兴。

    因为,在这个世上,能碰到一个称心如意的对手,实在是太难了。

    二人你来我往,斗得很是热闹,但不管蒙哥马利一世如何出招,东方不惑就是可以强那么一点点,硬是稍占上风。

    这越往后打,蒙哥马利一世的心中越惊,他心中更是已经了然,他之前却是小看了东方不惑,实则是,这东方不惑的奇招妙式却是层出不穷,颇有点让其应接不暇的感觉,他觉得这东方不惑的武功当得起深不可测四个字,实是他习武以来遇见的最强的对手。

    真要说,那只能说是蒙哥马利一世的运气有点不太好,他的实力是不错,但是他遇到了一个强绝的对手,如果是遇到其他人,他一定可以凭借他的修为而稳占上风,但是,他遇到了东方不惑这样的对手,这样一个可称之为变态的对手,那么,他也只能认命。

    蒙哥马利越是往后打,那是越来越心惊,东方不惑就是一个无底洞,而面对这个无底洞,颇有点让他有力无处使的感觉,而且,他有一个更加强烈的感觉,那就是,东方不惑在戏耍他,如果东方不惑真要出手将其击倒,恐怕他现在已经无法再出招了。

    而面对这种情况,蒙哥马利一世有一种深深的挫折感,他从不服人,但他今天服了面前这个人,如论武术,东方不惑在他眼前如称第二,想必无人敢称第一了,而他实不知,在东方不惑之上,还有一个更为厉害的黄旭,如果蒙哥马利一世知道这个事实,恐怕真的要吐血了。

    而东方不惑经过与蒙哥马利一世这么一交手,基本上已经摸清了蒙哥马利的实力,他也觉得没必要再继续下去,尽快收拾了眼前这家伙,然后将前面那些人一网打尽,他的任务也就完成了,而且他也好回去向黄旭复命。

    于是,他心中轻叹一声,结束了,然后便接连使出东方三十六式的最强三招,一举将蒙哥马利一世手中的长剑折成一寸寸的碎片,接着便欺身向前,一举扼住了蒙哥马利的咽喉,并将他提了起来。

    一股惧意从蒙哥马利的心底冒出。

    蒙哥马利一世脸呈酱紫,双脚乱蹬,喉咙中咕咕出声,显然是痛苦已极。

    恐怕他怎么也没想到会以这样的方式折在东方不惑这样一种人的手中。(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八章 印度战役的结束

    东方不惑单手掐着蒙哥马利一世的脖子,然后朝面露惊恐之色的英印联军众人大叫道:“尔等此时还不投降,更待何时?”

    他鼓足内劲将此话送了出去,只听声飘老远,但势头仍然不减,而且尚有回声。

    而东方不惑露了这么一手,立时便震慑了无数的英印联军,他们都被东方不惑这霸气的行为给吓呆了,此时,所人都忘记了出声,甚至都忘记了害怕,空气都似乎陷入了停顿之中。

    而东方不惑这一手的确是先声压人,一下就将大部分人给震住了,而当众人从震惊中醒过来的时候,他们第一个想到的词就是害怕,而想到害怕,他们便是面色苍白,眼露惊恐,一副活见了鬼的样子。

    见此情景,东方不惑毫不口软,他乘胜追击,他接着又是一声大吼:“尔等是否愿降?”

    这声势,着实吓人,简直就是冲着不想让人活的方向上去的。

    而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他们从相互之间的脸上看到的也只有惊色,此时的他们,更是已经被吓得连话都说不出了。

    威廉也是脸色苍白,他受到的惊吓同样也是不小。

    蒙哥马利一世银剑骑士的形象深入人心,他向来都是以胜者示人,但这次却是被人打得满地找牙,现在更是被人象个死狗一样掐住了脖子,完全被颠覆了胜者的形象,一直被人示为胜者的银剑骑士变成了死狗,这代表什么,唯一能代表的就是面前这人很强,强的可怕。

    而面对这样的人,他们有的尽是无力。

    威廉又看了一眼四脸通红。正不断挣扎的蒙哥马利一世,然后顺着那只脖子上的手往下看,他便看到了一张脸,那是一张无比英俊的脸,朝气蓬勃,傲气袭人。这人站在那里,就象是一尊神,一尊无法被打败的战神,而在这战神的背后,还有着一双双战意冲天的眼睛,他们显得很饥饿,正目不转睛地盯着英印残军,就象在盯着一堆食物一般,这更让威廉不寒而栗。

    威廉觉得挡在他前面的就是一座高山。让其无力跨越,他又回过头看了看自己身后的那些残军败将,他们眼中的恐惧,苍白的脸色以及惶惶不安的神色都预示着,他们,已无再战之力,恐怕只要前面的那尊战神率人那么冲刺一下甚至是再大吼一声,这些残军就如鸟兽般四散而逃了。

    这就是现实。不可逃避的现实。

    威廉的心悬了起来。

    此时,摆在威廉面前。看在他眼中的只有残酷。

    那么,他必须做出一个决择了,但是,还未等他继续想下去,那如雷般的巨吼又再次在他耳边响起:“到底降不降,如若不降。老子就带人杀过去了。”

    战神已是不耐烦。

    而威廉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东方不惑的一声吼彻底地将面前那些残军的心神震散了,他们的阵脚开始松动,然后只听一声,跑,接着便见英印联军的这些残军已是溃不成军。唯一能做的就是四散奔逃了。

    于是,东方不惑哈哈一笑,顺势将手中的蒙哥马利一世往后一丢,便有特战队员将其接过,然后绑了起来,再然后,蒙哥马利一世就成了东方不惑的俘虏。

    接着,东方不惑又是一挥,如臂使手,他身后的特战队员如猛虎一般冲向了英印联军。

    而他们的目标也很明确,英印联军那几个头目就是他们下手的目标,至于那些跑得快,奔得欢的英印军,也就算了,随他们去吧,反正也成不了什么气候。

    东方不惑与他的特战队直冲入英印联军的阵中,逢英印军就杀,逢大人物就追。

    只一会功夫,特战队就收获颇丰。

    而不方不惑的目标很简单,那就是就威廉,而威廉也总感觉到有一双眼睛在盯着他,他此刻也正在左躲右闪,极力想避过东方不惑等人的追踪,但是,不幸的事,他遇到了东方不惑,想跑哪有这些容易,最后,威廉只能成为东方不惑的阶下之囚。

    而东方不惑在抓住威廉的同时,他手下的特战队也有捷报传来,印度殖民地首相-阿里汗,印度殖民地联军总司令-辛格也被逮住了。

    至此,所有重要目标都已尽入网中。

    而毕竟这摊子太大,东方不惑等人的实力虽然很强,但他们也不可能面面俱道,所以难免会有漏网之鱼,不过,能弄到那几个大人物,他们也不虚此行了。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的英印联军都趁此机会冲了出去,而东方不惑等人只能随后尽力追赶,进一步掩杀,尽可能地多杀伤一些英印军。

    而东方不惑率人就这样一路追赶,一路追杀,赶了一路,也杀了一路,最后直将英印军赶至印度洋边,这才回转,因为,他们已经没法再追了,这些残军已经逃至了英海军舰队的舰炮射程范围之内,有了英海军的掩护,东方不惑再想追杀也是不可能的了。

    于是,这些残军被英海军成功接走,也算是为英海军挽回了一丝颜面。

    而从这一刻开始,印度之战便告结束。

    而印度战役也以太平军的全面胜利和英印军的全面溃败作为结束的标志。

    而此次对印作战,中印之间进行了多场大会战,从战争开始到战争结束,总共历时三年零八个月。

    此次对印战斗,由于英印军对太平军实力的估计不足,从一开始,太平军就占据了战场上的主动,每一场战役几乎都是太平军进攻,而英印军防御之后便不断败退,直至最后败退至印度洋边,也许这最后的结局早就已经写好。

    而英驻印总督-威廉,英驻印军总司令蒙哥马利一世,英驻印军骑兵司令-哈里,英驻印军步兵司令-华莱士,印度殖民地傀儡首相-阿里汗,印度殖民地联军总司令-辛格全部被俘。

    至此,中印大战落下了帷幕,这场大战最后以中华帝国的全面胜利而告终。

    而此次作战,中印双方都出动了大量的军队,最后均是付出了大量的伤亡,所以,此次战斗被也称之为历史上最著名的绞肉机之战,着实是因其参战兵力之多,死伤之多,全都创下了历史之最,故被称之为绞肉机之战,的确也是名符其实。

    而战争过后,黄旭一方面令大军暂驻印度休整,另一方面,他也得与手下的众谋士规划一下印度的未来,这打江山容易,守家业难,何况现在管理的对象更是非我族类,那管理起来只有更难。

    印度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是一个与中华帝国齐名的文明古国,管理起来很不容易,再加之,印度的经济较为落后,百姓大多愚昧,而且其内部教派众多,种族众多,矛盾重重,如果将其直接纳入中华的版图之内,恐非易事。

    针对这种种问题,黄旭经过与众军机磋商,并广泛地采纳意见,最后做出了一个最为明知的决定,那就是还政于印度人,让印度人管理印度人,只不过,中华帝国要将印人事,财政,外交,军事大权握于自己的手中。

    其中,军事大权将被全权掌握在中华帝国的手中,中华帝国将在印度各地驻军,负责维持印度的安全,但却不会随便干涉印度的内政。

    而人事,财政,外交部门,所用之人也基本会是印度人,但重要事项的决定权却在中华帝国的手中。

    如此一来,印度人有了自由,中华帝国不用投入太多,但可以拥有印度的控制权,对所有人来说,这都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

    这也可以说是一个有中华特色的印度管理模式。

    总之,这样的管理很适合现在的印度。

    而将印度事务处理完毕之后,黄旭便率军班师回朝。

    又一次奏响了凯歌,黄旭也是感慨颇多。(未完待续。。)

第六百三十九章 埋下伏笔

    此次对印作战,中华帝国消耗很大,无论是从物资,还是从人员上面,帝国都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所以,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至少是五年之内,中华帝国都将没有实力再对外作战,帝国必须将精力集中于内政上面,休养生息,尽快将元气恢复过来。

    其实,整体说来,虽然消耗很大,但中华帝国国内的经济势头还是瞒不错的,自国内战争结束之后,帝国的经济不能说是一日千里,至少也是日新月异,简而言之,那是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而想必用不了多久,百姓富足,国库充盈的情景将再次在帝国出现,再加之有梦想商业帝国这样的庞然大物在极力维持,财源滚滚来更加不是梦想。

    不过,帝国的造血能力虽然强大,但经过几场对外的大战之后,人力与物资的消耗也着实严重,恢复也的确需要一个过程,不过,黄旭等人相信,凭借如今帝国的实力,只要稍加休养,帝国将焕发出比以往更加盎然的生机。

    而说起国内的经济,黄旭在很久以前就提出过要用三条腿走路,即农业,工业与贸易同时发展,同时进步,最后实现农工贸一体现代化。

    而如今,农业与工业的现代化进程都是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至于贸易,那更加是不得了,帝国现在是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年贸易额占到世界的五成还多,在这些贸易商品当中,除了传统的丝绸,茶业等特产之外,新产品的贸易几乎占到了整个贸易量的七成。帝国的发明创造几乎引领了世界的潮流。

    而这其中,不得不特别说一说梦想商业帝国为中华帝国所作出的贡献。

    说起这梦想商业帝国,那得大书特书。

    梦想商业帝国此时已经发展成为集所有贸易于一体的大帝国,至于大到什么程度,可以这样来形容,这个世界上所有人的吃穿住行都与它有关。而它一年的营业额占到全世界贸易量的三成,这还不算它在全世界各地所拥有的各种各样有形与无形的资产,可以这样说,中华帝国的财政收入之中的五成是来自于梦想商业帝国。

    五成是什么概念,想一想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如此一来,不禁有人要问,梦想商业帝国几乎等同于国家的经济命脉,如果它出现问题,或者说有人拿它做为筹码对帝国不利。那中华帝国不是会受到很大的威胁吗。

    这,不至于,因为,黄旭等人早就考虑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几年之前,梦想商业帝国就已经被收归了国有,它已经是国家的。既然如此,那还担心它会变质吗?显然不会。

    当然。将它收归国有,那也是黄旭等人的主意,毕竟黄旭是这梦想商业帝国的主要创始人和股东之一,对它的发展及去留拥有很大的发言权,再者,其他几位股东也是与帝国利益休戚相关的人。所以,将梦想商业帝国国有化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但梦想帝业帝国的国有化并没有改变它的经营模式,反到是让它更明正言顺地得到了来自国家层面的支持,可以这样说吧,梦想商业帝国的国有化对其本身来说。是一举两得之事。

    而不管梦想商业帝国的属性如何变化,有一点是不会变的,那就是他的灵魂人物不会改变。

    卢文,这个梦想商行的原掌柜,现如今已成为世界商业界的一个传奇人物,梦想商业帝国在他的带领下,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成了世界商业史上的一个奇迹,同时,卢文通过一个个眼花缭乱的商业运作为其挣得一个商业帝王的美誉,如果单论在商业界的影响力以及知名度,卢文可当第一,无人能出其右。

    这实在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

    不过,令黄旭欣慰的是,卢文虽然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他的面前,卢文没有变,仍是那么的谦逊,一如多年前的那个小掌柜。

    而在卢文的心中,他也始终是把自己当做一个小掌柜,他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那都是拜黄旭所赐,他懂得感恩,如果说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人可以令他卢文心甘情愿的低头,那只有黄旭,这并不单纯是因为黄旭的帝王身份,更多的黄旭本身的魅力还有那曾经的和一如既往的信任与支持,在黄旭的身上,卢文能感觉到亲人一般的关怀,正是这种感情支撑着卢文对黄旭的忠诚,而且这种忠诚不会随着时间及空间的改变而改变,反而是愈久弥新。

    可想而知,正是因为有了这种牢固的关系存在,黄旭对梦想商业帝国有着绝对的控制力,当然,黄旭对其的发展也很放心,也愿意放手让他们去发展,这无异也为卢文的大展拳脚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以,梦想帝业帝国能到达如今的地步,也就不言而寓了。

    而在回到帝国之后的一个晚上,黄旭在自己的御花园单独宴请了卢文。

    这一顿饭,宾主之间吃得都很开心,除了商讨了一番梦想商业帝国未来的发展大计之外,黄旭还让卢文留意以及特别发展与某国的商业来往,梦想商业帝国需要迅速地渗透与控制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为帝国下一步的目标做好准备。

    黄旭的话虽然讲得不甚明白,但弦外之意就是中华帝国的下一个目标将会是某国,卢文当然心领神会,他表示一定会遵照黄旭的批示,尽快展开这一方面的工作。

    黄旭的目光放得很长远,经济固然重要,但有卢文等这一般心腹手下帮忙操持,他不用担太多的心,但帝国的安全就不同了,他必须操心,帝国的安全始终是被他摆在第一位的。

    现在,放眼望去,环伺帝国周边的敌人,一个接一个被帝国收服并臣服在帝国的脚下,帝国的安全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也并不说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帝国的北方,仍然有一个强大的威胁,无时无刻不在威胁着帝国的安全,这就犹如一根刺,如鲠在喉,让黄旭不拔不快。

    所以,他下一步要对付的就是这个威胁。

    但是,现在帝国的现状不是很好,需要蛰伏,需要发展经济,不宜动武,所以,他不得不从其它方面着手考虑针对这个威胁进行提前的布置,为将来可能的战争做好准备。

    既然动不了武,那就从其它方面发动战争,以此消弱敌人的实力,当真正兵戎相见的时候,那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黄旭打算消弱敌人的方向就是经济,而执行人就是卢文,这个再合适不过的对象。

    而至于怎么做,黄旭将大方向已经给卢文指明了,细节方面,卢文可以自己拿主意,只要能达到黄旭交待的目标,他怎么做都行。

    而黄旭只要想起要用经济这种方式对那个大块头的威胁开战,就不禁有点得意,对付这种大块头,如果硬碰硬,那吃亏的还是自己,到不如采用这种四两拨千斤的办法,先乱其根本,然后再以武力平之,必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

    他对自己的这个安排很满意。

    而随后的时间,黄旭与卢文又仔细研究了一下有关的详情,然后卢文就告辞了,他要赶紧回去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出来,这可是大事。

    而望着卢文离去的背影,黄旭不禁笑了笑,对卢文,他很满意。

    然后,他望向北方,锐利的目光似乎穿透了空间,直射到北方的那片领土上,那里有一个强大的对手正在等着他,而他一定要将之拿下。

    北极熊,沙皇俄国,老子来了。(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章 北极熊内部

    就在黄旭谋划着给北极熊下套和扎钉子的时候,北极熊也开始打起了自己东方邻居的主意。

    俄国这头体型巨大的北极熊,其国土面积广阔,横跨亚欧大陆,其民风剽悍,综合实力强劲,实在一个不容小觑的对手。

    不过,这头熊此刻也有烦心事,其穷兵黩武,四处惹事的行为在欧洲大陆引发了众怒,惹得群起而攻之,它与西方的关系处在极度紧张的氛围之中,而在西方社会合力卦锁之下,它的经济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国内物价飞涨,民生凋蔽,社会动荡,对政府不满的情绪逐渐蔓延,甚至开始有人带头反对当前俄国的上层阶级,以前坚不可摧的沙皇统治出现了动摇的迹象,如果再不采取有力的措施,恐怕最终的大地震将会很快到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熊将目标对准了东方的这头龙。

    他们希望借助龙的力量转移国内民众的视线,从而度过这次的危急。

    不过,这北极熊一直以来都将发展的重心放在欧洲,而对亚洲的发展基本表示忽视,所以,这些年,对中华帝国与周边各国的争斗,它都是视而不见,现在,它在欧洲的路走不通了,这才想起了亚洲,而直到这时,它才发现,原来亚洲有一个这样富裕的邻居,当发现这一点之后,它是喜出望外,于是,他琢磨着如何与东方龙搭上关系。

    可是,要搭上这层关系,也要费一番心思,试想,如果你与人家这间的关系一向都很冷淡,现在却想贴上去。那总得有个合适的理由吧。

    所以,绞尽脑汁,可爱的北极熊终于想出了办法。

    它准备双管齐下,软硬兼失,逼迫中华帝国与之打交道。

    仅从就可以看出,这北极熊的确非我族类。一点也不斯文,想得到人家的好处,却是动着歪心思,要么用着些下三滥的手段,要么用着些不着调的方法,着实是下乘。

    一点也不厚道。

    那么,就让我们先来看看这北极熊到底放的是什么屁。

    明面上,俄国人打着缓和与东方各国关系的幌子,堂而皇之地找上门来。提出与中华帝国发展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

    暗地里,这熊却以各种借口不断地在中华帝国东北边界挑事,以武力威胁,虚张声势说要出兵东北,它也知道中华帝国刚刚结束印度战役,有点虚,所以趁此机会来秀秀肌肉。好配合它明面上发展经济关系的计划,说的不好听点。就如那八国联军时候一样,动不动就想用武力逼迫中华签下城下之盟,既想着拿银子,又想着拿地,真是美死它了。

    可是,这头熊可能忘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现在的中华帝国可不是清政府,不是谁想欺就可欺的,不是谁想捏,那就任捏的。时代变了,熊瞎子也要擦擦自己的那对招子了,他们打错了如意算盘。

    不过,面对俄国人近似挑衅性的发展关系建议,黄旭到没象以往一样怒发冲冠,只不过一笑了之,而黄旭这样做,自然而然有他的道理。

    对于俄国人的挑衅,黄旭心里很清楚,那只是虚张声势,他们不敢打,情报部门派在俄国的情报机构早就将其国内的情况打探的一清二楚,俄国人现在没有发动战争的胆量。

    尽管如此,整天有只苍蝇在你面前搅来搅去,那也是很令人不爽的,总要给点教训才行,可现实情况不允许中华帝国重启战端,现在还没到强硬回应的时候。

    所以,黄旭与众军机商量之后,决定还是打打经济牌,反正这也正中俄国人的下怀,这些人现在就是缺钱,有钱可赚的事他们一定不会推迟,于是,黄旭顺水推舟,指定梦想商业帝国的掌舵卢文为特使,做为黄旭的全权代表出使莫斯科,打算与俄国人好好谈谈。

    而这也正中卢文的下怀,他正想着以什么样的身份前往莫斯科完成黄旭交待给他的任务,没想这好事就上门了,竟然有人主动来带路。

    好事来了墙都挡不住,黄旭与卢文那是在心底偷偷地乐,而俄国人也象是捡了一个宝似的,喜滋滋的好几晚都睡不着觉,即使睡着了,那会在梦中笑醒。

    但是,谁又知道对方是各怀心思呢。

    然后,一切都很顺利,作为黄旭的特派代表的卢文在俄国晋见了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并与俄国经济大臣-别林斯科及外交商务大臣-古塔沃夫举行了亲切的会谈,并向二人表达了要与俄国加强双边关系并大力发展双边经济的愿望。

    俄国人当然乐见其成,那是忙不迭地答应,特别别林斯科与古塔沃夫,他们以前到过中华,知道中华的繁华,一说要与中华做生意,那是开心坏了。

    双方几乎是一拍即合。

    然后,双方之间几乎是以火箭般的速度达成了很多建设性的经济协议,比如说,互相开放边境口岸,互相通商….等等。

    总之,卢文的这一趟莫斯科之行让俄国人乐开了花,也让他们以为占到了很大的便宜,殊不知,黄旭与卢文希望看到的就是这样的情况,而只有这样,中华帝国才能明正言顺地对俄国经济进行渗透,为将来的战争做好准备。

    而卢文的这次莫斯科之行,还有其它一大收获,那就是弄清了俄国人内部矛盾的一些详情,这为他进一步的行动提供了指引。

    俄政坛的矛盾主要来自于文与武。

    文官集团与武官集团之间,武官集团内部,文官集团内部,全都有着明争暗斗,而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虽然地位超然,但年老多病,对国事已经力不从心,更关键的是,沙皇没有子嗣,这就对老沙皇身故之后的皇权问题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而文臣武将们更是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斗。

    总之,俄国人内部的问题很大。

    而在获取这些情报之后,卢文便向黄旭做了详细的汇报,黄旭的反应与卢文的想法如出一辙,在俄国人内部推波,挑起他们内部的争斗,以此消耗俄国人的力量。

    再仔细一点说来,俄国人内部当前的主要派系分为以下几派:

    沙皇尼古拉斯二世,他是高高在上,保持中立,即不特别偏向文官集团,也不特别偏向武官集团,但却牢牢地把持着最高权利。

    文官集团则以首相-列别佐夫斯基,俄国经济大臣-别林斯科及外交商务大臣-古塔沃夫做为主要代表,他们自成一系,而在他们三人之中,又以别林斯科和古塔沃夫的关系堪称莫逆,老列别佐夫斯基与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关系很是不一般。

    而武官集团则是三大元帅和三大将为首。

    三大元帅分别是季米洛夫,斯奇科夫,华斯基。

    三大悍将分别是比斯凯夫,朱可夫,柯西金。

    而这六人分别掌管着俄国的三大军区,东部军区,西部军区以及北部军区。

    季米洛夫是东部军区司令官,比斯凯夫是东部军区的副司令官兼参谋长。

    斯奇科夫和朱可夫则属西部军区,职位与季米洛夫和比斯凯夫相当。

    而北部军区则是华斯基和柯西金掌握着话事权。

    三大军区就是三大山头,各自领着自己的一派人与其它两方角逐,而当利益攸关的时候,他们又自然而然地结成一个整体,与文官集团以及威胁到他们利益的其它团体做殊死的斗争。

    总之,这些人当中的关系是太牙交错,很有一点复杂。

    而因为沙皇尼古拉斯二世没子嗣,而直系皇亲当中又无人能担当重任,所以,只能是从支系皇亲当中选出一个人来担起下任沙皇的重任。

    当前符合要求的有两个人选,古塔沃夫和朱可夫。

    古塔沃夫是尼古拉斯二世嫡亲堂姐的儿子,也就沙皇的叔伯外甥。

    而朱可失则是尼古拉斯二世表哥的儿子,有传言,他是沙皇的私生子。

    如果论二人与尼古拉斯二世的亲疏关系,二人半斤八两,不遑多让,如果真要分出一个高下来,似乎古塔沃夫更亲近一些。

    而这二人在私下里也是拉帮结派,各自组成了一帮啦啦队为自己摇旗呐喊,那是争的不亦乐乎,而各文官武将也都各自站队,径渭分明地表明自己要支持的对象。

    一时间,俄国人政坛是乱象一片。(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一章 子乃鱼乎

    正因为俄国人内部问题很多,他们这才用大力发展与中华帝国的关系来麻痹一部分人,影响一部分人,从而控制一部人。

    总之,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至少从表现上,俄国与中华的关系现在变得是很不一般。

    而在与俄发展关系的过程之中,黄旭与卢文定下的计划就是,在进行经济渗透的同时,进一步将俄政坛的水给搅混,为中华帝国的恢得争取到三至五年时间,而到了那个时候,黄旭就再无所顾忌,应该可以直接出兵对付北极熊了。

    所以,暂时一切都只能慢慢来。

    现时,卢文兼负重任,除了要负责在俄大力开展经济活动之外,还要在俄扩散自己的影响力,挑起俄各派的矛盾,动静要闹的越大越好。

    而经过认真的思量之后,卢文挑中了第一个准备与之拉近关系的人选,古塔沃夫。

    古塔沃夫是俄外交商务大臣,向来就与卢文来往频繁,其与卢文的关系也不错,而这古塔沃夫也正急于做出一些成绩,给老沙皇与有关人等留下了一个良好印象,所以,对卢文的主动接触,古塔沃夫有一种喜出望外的感觉,因为就当前的形势来说,与中华帝国打好交道就必定能干出一番成绩,而干出成绩对其争得皇位有很大的帮助,至少,在古塔沃夫看来是这样的。

    于是,这才有了卢文对古塔沃夫特别的拜访以及古塔沃夫对卢文亲切的接见。

    古塔沃夫对卢文的接见是在书房中进行的,之所以选中这地方,是因为书房既安静,又便于保密。

    “卢总,你今天来不仅仅是礼节性的拜访吧。”古塔沃夫眨了眨他湛蓝色的眼睛,似笑非笑地道。

    二人在心有灵犀地进入书房之前。已经有过一场很和谐的对话了,现在到了书房,那有些话就得揭开说了。

    看来,古塔沃夫有点迫不及待。

    古塔沃夫,时年三十二岁,有一双好看的湛蓝色的眼睛。面容清秀,风度翩翩,笑起来让人有一种非常亲切的感觉,或者可以这样说,他的笑很有亲和力。

    在进入俄国外交商务部门工作之前,他曾在西方各主要国家游历及学习过外交,甚至还在一些国家的外交部门任过职,有很丰富的外事工作经验,而他进入俄国外交商务部门之后。也是从最底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直到坐上这外交商务大臣的高位,也就是说,这家伙并非是绔夸子弟,非常有实力。

    而他的身边也聚集着一帮有实力的帮手,如经济大臣-别林斯科等,所以,他在文官集团中有很高的威望。很多人都以他马首是瞻,只不过有点可惜的是。他尚未得到军方的认可,在军队中没有任何的根基,这是他的短板,也是他急需改善的地方,除此之外,他堪称完美。

    卢文见古塔沃夫毫不避讳。也并不拐弯抹角,道:“当然,我当然是有所图而来。”

    这话也真够直接的。

    “有所图?图什么?”古塔沃夫愕然道。

    饶他是早有准备,也被卢文一句摸头不捉脑的话给震在当场。

    “当然是图与古塔阁下建立良好的关系,图一场富贵和前程。”卢文双眼发光。嘿嘿直笑道。

    一看卢文这形象,就知是个贪得无厌的人。

    “就这么简单?”古塔沃夫目光闪烁地道。

    他可不相信只是这样一个理由,卢文是什么人,商业帝王,他的梦想帝业帝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帝国,他操纵着富可敌国的财富,在他面前谈财富,那就是扯蛋,而至于前程,象他这样的人,只要他开口,世界上的任何国家都会非常乐意给予其高官厚禄,所以,这样的人可能为了他所说的富贵与前程与人做交易吗?显然不会。

    古塔沃夫不是傻瓜,他的心如明镜。

    “哈,哈…..”卢文一阵大笑,然后以颇为欣赏的语气道:“合作嘛,那就是要寻找合适的合作对象,否则,是会吃大亏的,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古塔阁下实乃妙人。”

    卢文是见惯了大场面的人,应付古塔沃夫,他很轻松。

    “我是不是应该这样理解,卢总要坦然相告了呢?”古塔沃夫似乎松了一口气,他颇为轻松地道。

    他自认为已经摸清了卢文的底牌,接下来的谈话就变得容易多了。

    “实不相瞒,我是肩负使命而来,我皇为大力发展与贵国的经济关系,并保持这种合作关系的稳定性,急需找到一个合适的长期合作对象,我遍观贵国众人,欣然发现,古塔阁下就是这个合适的人选。”卢文实言以告道。

    鱼食诱人眼,不怕鱼儿不上勾,卢文是信心十足。

    “原来你们只是想与我做生意。”古塔沃夫有点失望,不免有些意兴阑珊地道。

    其实,与中华帝国建立经济关系,这固然重要,但这与他原先心中的想法还是有些出入,也许他的期望值有点过高了。

    “当然,如果古塔阁下能够给予足够的帮助的话,我们也愿意向阁下伸出友谊之手,给予阁下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虽然力有不逮,但多一个人就多一分力量,想必阁下应该不会拒绝吧。”卢文话锋一转,道。

    他将古塔沃夫的神色之间细微的变化一一看在眼里,然后笑在心中,他觉得这古塔沃夫已入局中,就看后面这棋如何走了。

    而古塔沃夫听了卢文之言,一时还没明白过来,他微一沉吟,这才想明白了,心中不由大喜,但面色却仍是如常,他不能让卢文猜到他心中所想,即使双方之间要取得合作,那他也得掌握主动权,绝对不能让卢文抢占先机。

    “我不明白卢总的意思?实不知卢总所说的合作指的是哪一方面。”古塔沃夫装模作样地道。

    他得镇静,他得让自己牵着卢文的鼻子走。

    卢文故作失望地道:“我是满怀诚意而来,但古塔阁下似乎没有做好准备,那我就先告辞了。”

    说完,卢文起身作势要走,当然,他不是真想走,而是逼古塔沃夫出手挽留。

    而果不其然,古塔沃夫见卢文要走,那是急了,有点手足无措,他赶紧起身,神色有点紧张地道:“卢总,别,不用这么急嘛,咱们有话好好说,好好说。”

    这是好不容易与这金主搭上了关系,古塔沃夫岂能轻易任其离开。

    “我想听到的是实话,不然的话,多说无益,徒然浪费双方的时间。”卢文顺势停下,淡淡地道。

    一语切中要害,看这古塔沃夫如何出招。

    而古塔沃夫尴尬地笑了笑,讪讪地道:“我刚才只是出言试一下贵国皇帝与卢总的决心,所以,请不要多心,我是非常有诚意与卢总合作的。”

    古塔沃夫找了一个勉强可以应付过去的理由来为自己做解释,不然的话,你让他说什么,这是政治,可不是儿戏。

    “好,古塔阁下如此坦然相对,我们必将厚报之,只是希望阁下将来登上高位之后,不要忘了我们今日之助。”卢文抚掌肃然道。

    “绝不相负!”古塔沃夫也是脸色一正道。

    政客的保证就是放屁,谁当一回事,只是互相利用罢了,有些时候,往往不是也要是,即使睁眼说瞎话也是再正常不过。

    不管怎样,二人达成了协议,你帮我予我所取,我帮你取你所需,最后是各取所需。

    而当这一份私下的协议达成之后,古塔沃夫是松了一口气,他觉得自己在争夺皇位的过程之中又多了一颗沉甸甸的砝码。

    而卢文则是笑了,鱼儿上勾了,如何能不笑。

    总之,算是皆大欢喜吧。(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二章 问题出在哪

    古塔沃夫在与卢文达同盟协议之后,中华帝国与俄国之间许多重量级的经济合作计划便一个接一个被宣布,一面是中华帝国给予了俄国如何的经济实惠,另一面则是俄国为中华帝国在其境内的投资大开方便之门,等等。

    双方之间的合作进行的可谓是如火如荼,古塔沃夫的声望更是借此次合作在俄国国内节节攀升,风头一时无两,民意调查显示,他的支持由此攀升了十几个百分点。

    而他手下的文官集团更是借此造势,为古塔沃夫进据皇储之位摇旗呐喊。

    一时之间,似乎这皇储之位已成了古塔沃夫的囊中之物,再也不做第二人之想。

    正当古塔沃夫出尽风头之际,皇位之争的第一位主角朱可失却没有任何动静,似乎是皇位对他来说,是可得可不得,而老沙皇尼古拉斯二世也是没有做任何表态,似乎也是在静观其变。

    气氛相当诡异,一方是热火朝天,另一方不显山不露水,一味保持沉默,而做为终裁者的中间那位,则是高深莫测,让人摸不清他到底在想什么。

    这一切看起来相当的诡异,特别是对古塔沃夫来说,好似当头被泼下了一盆冷水,他是重拳出击,原想着一拳就打死对方,即使打不死,也得打个重伤,但到头来才发现,他这一拳出击却好似打在了棉花上面,一点反应都没有,不仅是他的对手没有反应,连裁判都保持沉默,他似乎是白忙活了一场。

    于是,气闷不已的古塔沃夫找来了他的心腹,经济大臣-别林斯科。密谋进一步动作。

    别林斯科,俄经济大臣,五十出头,生来就是一副老奸巨滑的模样,他是古塔沃夫的远房堂叔,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他与沙皇尼古拉斯二世没有任何关系,但由于他与古塔沃夫的关系,再加上他自己的身份与地位,所以,他也是属于这贵族圈中之人。

    此人深得尼古拉斯二世的赏识,霸占经济大臣之位已达十多年之久,在俄政坛也是根深蒂固之人,而他之所以在皇储之争中选择站在古塔沃夫一边,一方面是由于古塔沃夫是他的堂侄。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与军方之间向来不睦,为防止军方势力针对他,他必须先攀上一颗大树再说,总之,利益关系占大头。

    不过,这老家伙着实也有几分实力,不可小觑。

    “堂叔,你说我们接下来应该怎么办。我们做了这么多,皇帝陛下好象一点表示都没有。”古塔沃夫阴沉着脸。心事重重地道。

    古塔沃夫想不通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果。

    别林斯科斜躺在椅子上面,双手交叉在一起,正闭目养神,他听出了古塔沃夫话中蕴含的那丝牢骚,不由皱了皱眉头。

    还是太年轻啊,端的沉不住气。他在心中叹道。

    虽然很大程度上,他是出于利益关系才与古塔沃夫走到一起的,但是,以他的精明,他也不是非常盲目地就选择古塔沃夫做为他效忠的对象。这古塔沃夫身上确有他赏识的地方,年纪轻轻就做上了外交商务大臣的高位,虽说有着裙带关系做为基础,但也不能掩饰古塔沃夫的才华。

    所以,别林斯科到现在为止,对古塔沃夫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他认为古塔沃夫毕竟还是太年轻了,很多时候都沉不住气,稍微有点感情用事,但暇不掩玉,时间长了,随着人情事故被积累得越来越多,古塔沃夫会变得越来越成熟的,别林斯科相信自己的眼光。

    “沃夫,不要急,沉住气,一切都尚无定论。”别林斯科缓缓睁开那双看似有点浑浊,但却透着无比精明的眼睛,缓缓吐出几个字道。

    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沉住气,反正他们已经出招,不管对方接不接招,他们可以静观其变,完全不能因此自乱阵脚。

    “可是,我始终想不是白为什么会这样,咱们为帝国做了这么大的贡献,陛下总该或多或少要有所表示吧,可是,唉!”古塔沃夫说到最后,长叹了一声。

    听得出来,古塔沃夫的心中有一丝怨气。

    “咱们出去打探消息的人回来了吗?”别林斯科没有正面回应古塔沃夫,反而是问道。

    他不觉得自己要在古塔沃夫面前表明什么态度,有些事情,古塔沃夫自己需要想明白,所以,不说要好过发表不合适宜的言论。

    而古塔沃夫见别林斯科突然问起这个,有点奇怪地看了他一眼,然后本能地道:“回来了,但正如我们看到的一样,一切如常,什么事都没有发生。”

    正是什么事都没有发生,他才急,古塔沃夫只要想一想都有气。

    别林斯科当然明白古塔沃夫的心情,他也表示理解,但现在不是生气的时候,现在最需要搞清楚的是坐在最高处之人的心里在想什么,还有,对手在想什么,只要弄清了这些,他们才能制定相应的应对方案,否则,他们在这里瞎猜是无助于问题解决的。

    别林斯科跟在老沙皇身边多年,对沙皇的脾气还是有一定了解的,沙皇这个时候不表态,一定是有他的道理,他一定是想再看看,不想这么快就下结论,位居上位者,那一定得谨言慎行,不要落人口实,否则,他又如何能掌控全局,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呢。

    所以,对沙皇的沉默,别林斯科到是可以理解,但是,对于朱可失的沉默,别林斯科就要另眼相看了。

    在别林斯科看来,朱可失此人虽然勇力过人,但绝对是属于那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物,如若是放在平时,要是遭到了这样的挑衅,他恐怕已经早就闹得满城风雨了,但是,现在,他却没有任何反应,任由古塔沃夫占据上风,这似乎不符合他的个性,难道,这朱可失背后也有高人指点。

    但据别林斯科看来,朱可失最大的依仗是军人集团,他的良师益友都是握有实权的军方高层,这些人在攻城拔寨上面,那固然是无人能敌,但说起这运筹帷幄,这些武夫毕竟比不上那些整天都是机变百出的文人,所以,别林斯科不相信这种以静制动的策略是朱可失自己亦或是斯奇科夫之流可以想出来的。

    朱可失背后显然另有高人。

    如果是这样,那就麻烦了,一向以来,文官集团与武官集团抗衡,那依靠的是智慧,而武将集团最缺的就是智慧,当然,他们不是缺克敌制胜的智慧,而是缺这种勾心斗角,杀人于无形的智慧。

    而这一次的事让别林斯科想到武官集团也可能有了为他们谋划之人,如果真是这样,那对他们文官集团来说,必将是一个很大威胁。

    别林斯科开始变得慎重起来,如果他所料不错,那他们就必须采取行动,尽快将这个对他们造成威胁之人挖出来,然后消灭之,绝对不能让这个隐患坏了他们的大事。

    打定了主意之后,别林斯科这才道:“沃夫,我们不用做什么,先静观其变。”

    别林斯科心中已经有了计较,但他没有对古塔沃夫明说,他担心古塔沃夫会沉不住气,那会坏了大事,所以,一切都等他将朱可夫背后之人挖出来之后再说。

    “堂叔,这,这似乎不好吧。”古塔沃夫有点愕然地道。

    他期待乘胜追击的言论没有发生,反到是等来了让其偃旗息鼓的提议,他有点沮丧,也有点不服气。

    他为帝国做了这么多,他还得忍,不公平,古塔沃夫越想越来气。

    而别林斯科何尝不知道古塔沃夫心中所想,他摇了摇头,劝道:“沃夫,现在形势不明,冒然出击只会让人抓住把柄,一切都待事情明朗之后再说吧。”

    别林斯科希望他所看中的古塔沃夫不会是朱可夫那样的莽夫。

    而古塔沃夫的确不是,他虽然气,但他知道别林斯科向来智谋深远,他这样说,定会有他道理,而做为一个上位者,必须做到的一点,那就是从善如流,古塔沃夫相信自己也有这样的良好品质,所以,他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将那份不服气压在了心底,然后轻轻点了点头。

    别林斯科见古塔沃夫表现出来的这个态度,也是非常满意地点了点头,他很欣慰,孺子可教也。(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三章 沙皇之意

    朱可夫方的不作为让古塔沃夫这次借经济之机主动出击的预谋变成了一场没有人喝彩的个人秀,对它古塔沃夫来说,这一次的高调亮相效果没有完全显现出来,看起来似乎是失败了。

    既如此,他们就得改弦易张,改变策略行事。

    而在此之后,古塔沃夫变得低调了很多,虽然也在积极地投身到各种有利于提升自己声望的活动之中,但却极力以低调形象示人。

    如此一来,俄政坛似乎出现了难得的平静。

    可是,平静的背后可能蕴藏着的是更大的危机。

    而这一次提前出手的人又会是谁呢,没人会知道。

    可是,就是这时,却发生了一件大事,朱可夫所属的西部军区收到密报,法兰西与英格兰两国似乎已经达成了一致意见,准备对俄国发动进攻,密谋强占俄国富裕的西部地区,并推动俄国内局势发生变化,促使老沙皇下台,以扶持新的利益代理人上台执政。

    当这条密报被送到尼古拉斯二世案头之后,预先中的暴怒并没有出现,老沙皇用他那浑浊的双眼看了看那封密奏,便非常平静地下了一道旨意,此事由西部军区司令斯奇科夫全权负责处理。

    面对英法两国的强势进攻,没有经过群臣或者是内阁会议讨论,直接将这事交由西部军区司令斯奇科夫负责处理,这决定似乎有点过于草率。

    这可是天大的事。

    收到消息的老首相-列别佐夫斯基第一时间赶到夏宫面见沙皇尼古拉斯二世。

    列别佐夫斯基,时年已七十八岁高龄,身居宰辅之位也长达二十好几年,他是在上一代沙皇去世之前作为托孤重臣而辅佐这一代沙皇尼古拉斯二世的,他伴随尼古拉斯二世执政了差不多快三十年,不仅是尼古拉斯二世最信任之人。也是俄这个时代的见证人。

    他虽然老,但在俄朝中,实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

    本来,他以年老多病为由,已向尼古拉斯二世多次申请致仕,但沙皇没有允许。仅仅只是特批他回家好好静养一段时间,至于致仕的问题,以后再说,面对沙皇的态度,列别佐夫斯无奈,只能暂时脱离朝政的纷扰,回家享受天伦之乐。

    可是,他的心却没有一刻离开过朝政,他时刻关注着朝政的变化。虽然暂时身在棋局外,但对局势却有着充分的把握,什么文争武斗,他一清二楚,不过他更知道的是,那都是尼古拉斯二世搞出来的,只有文武互相牵制,沙皇才好控制大局。如果下面的都抱成了一团,成了铁板一块。那对皇权将是最大的威胁,所以,沙皇是绝不允许这样的局面出现的。

    可是,他今天却听说了一件事,那就是有外敌准备入侵,那就不仅仅是内部争斗的问题了。这就是有关生死存亡的大事,而且他听说,沙皇已经有了旨意,将此事交给了西部军区去处理,如此大的事。交给西部军区去处理,这能行吗?法英两国联手,这是多么大的一股力量,区区一个西部军区能应付的了吗,在如此强敌面前,就是举全国之力予以应对都毫不为过,消息这决定太过于草率了。

    更何况,英法两国一向与俄的关系都比较密切,怎么会突然之间说攻就攻呢,这其中必有问题。

    于是,列别佐夫斯基赶紧结束休假,急急赶往夏宫面见沙皇尼古拉斯二世。

    沙皇主要活动的宫殿分为春夏秋冬四宫,依四季变化而建,而沙皇则会随着四季的变化而移居不同的宫殿,此时正值盛夏时节,所以,沙皇暂住于夏宫。

    而听老首相求见,沙皇尼古拉斯二世脸上不禁露出会心的微笑,他知道这老家伙是因何事而来。

    不就是区区英法准备发动军事进攻吗,小事啊,小事,一切都尽在掌握之中。

    尼古拉斯二世可还没有老糊涂。

    “陛下,臣有一事不明,还望陛下指教。”列别佐夫斯基礼毕,恭敬地道。

    尼古拉斯二世一听,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他不动声色地道:“好了,老家伙,别在那里拿腔拿调的了,来,坐下说。”

    尼古拉斯二世朝他前面左手的位置处一指,笑着招呼列别佐夫斯基。

    二人交情可谓莫逆,虽有君臣之分,但实则与兄弟无异。

    列别佐夫斯基谢过,小心地坐下了。

    虽然尼古拉斯二世待他如兄,但上下尊卑之分不可乱,列别佐夫斯基一向都严守臣下本分。

    尼古拉斯二世见他坐下了,这才又笑着道:“你是为法英二国入侵之事而来的吧?”

    二人心如明镜。

    “正是。”列别佐夫斯基坦率地道。

    二人殊乃知己,何须有所保留,直须坦言相告可也。

    “你怎么看?”尼古拉斯二世笑问道。

    他知列别佐夫斯基必有自己的见解。

    “陛下,此事事关重大,不可等闲视之,尚须召开朝会,令群臣议之,然后内阁复议,最后方可请陛下定夺之后再施行。”列别佐夫斯基小心谨慎地道。

    老成谋国,对于国事,列别佐夫斯基总是小心翼翼,力求做到完美无缺。

    “哈,哈,你个老家伙,你少来,本皇不信你猜不出本皇如此做的缘由,没有无缘无故之事,你何必拿那些繁文缛节来糊弄我。”尼古拉斯二世哈哈一笑,骂道。

    只有在列别佐夫斯基面前,他才可以敞开心胸,他才可以开怀大笑,他希望这老家伙可以经常来陪他说说话,但是,这老家伙却时常都谨慎得很,从不随意越雷池一步,而如此放不开,尼古拉斯二世觉得不过瘾,很不过瘾啊。

    “陛下的意思是…..” 列别佐夫斯基转而一想,便明白了尼古拉斯二世的打算,他不由有点迟疑地道。

    原来如此,他还以为沙皇兄弟是老糊涂了,谁知他心里比谁都清楚。

    “好,知道就行,不可说,不可说,说多了就没意思了。”尼古拉斯二世摆了摆手,示意列别佐夫斯基不要点明这件事,到此为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便可。

    “陛下可知这样做风险很大?”列别佐夫斯基有点忐忑不安地道。

    这其中的风险确实很大,一个不慎,可能付出惨重的代价,列别佐夫斯基不得不小心出言提醒,以求尼古拉斯二世三思而后行。

    “本皇知道,但本皇更知道,除此一试,便无他途,你就放心吧,本皇相信自己的眼光。”尼古拉斯二世坚持自己的想法不动摇。

    此事在他心里面一直未决,现在是个机会,他必须把握,只要这事一毕,他最后那点放心不下的事也就可以明正言顺地解决了,所以,他必面支持自己的想法。

    至少也得一试。

    “陛下如果执意这么做,臣也无话可说,只希望诸事顺利,如有用到臣的地方,但请陛下吩咐,臣当竭尽全力为之。”列别佐夫斯基朝尼古拉斯二世拱手道。

    站在列别佐夫斯基的立场,于公于私,他都得相助尼古拉斯二世达成目标。

    “好,有你这句话就成,我们什么也不用干,等着看戏好了。”尼古拉斯二世笑了笑,道。

    万事都已成竹在胸,尼古拉斯二世已是胜券在握。

    “是,陛下。”列别佐夫斯基恭敬地道。

    “好了,好了,别在那假惺惺的了,你好久没入宫了,今天既然来了,那你陪我好好喝一杯,本皇是好久没有这样高兴过了。”尼古拉斯二世站起身,走到列别佐夫斯基身边,拉起他的手道。

    然后,不由分说,拖起他的手就走。(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四章 圣意难测

    西部军区司令斯奇科夫在接到沙皇命其全权处理英法两国入侵之事的旨意后,便急忙回去准备,他一回到司令部,便请来了副手,也是皇储人选之一,传言中沙皇的私生子,朱可夫将军来商议要事。

    斯奇科夫猜测,沙皇之所以将这件如此重大之事交给他的西部军区负责处理,那不是看重他,而是看重他的副手兼可能的未来沙皇,朱可夫。

    他与朱可夫在一起合作有好几个年头了,虽然名义上他是朱可夫的上司,但实际上,在很多方面,他都要征求这个未来沙皇的意见,而朱可夫对斯奇科夫的这种态度也很满意,所以,二人之间的合作很愉快。

    而对朱可夫本人来说,斯奇科夫也是他重点拉拢的对象,现如今,正是他争夺皇储之位的当下,现在已经明确的是,东部军区的季米洛夫和比斯凯夫是坚定地站在他这一边,并给予他无条件的支持,而北部军区的华斯基和柯西金也对他表达了支持的意向,离最后的正式支持也只有一小段距离,反到是斯奇科夫的态度,让他有点捉摸不定。

    斯奇科夫态度相当模糊,他似乎刻意与朱可夫保持着一段距离,既没明确表示支持,也没明确的反对,虽然他对朱可夫有着足够的尊重,但朱可夫对其的态度始终捉摸不透,朱可夫也曾试探过他好多次,但这个老滑头三言两语就将话题转移开,让朱可夫感到有力也使不上。

    总之,如想要取得这斯奇科夫的支持,朱可夫恐怕还得努把力。

    而斯奇科夫在派人去相请朱可夫的时候,朱可夫正在为古塔沃夫这段时间上窜下跳的事伤神,虽然老沙皇对此事没有表态。但很明显古塔沃夫由此赢得了老沙皇的不少信任,而按照朱可夫的本意,他是想冲出去奚落一把古塔沃夫,并想办法打击一下他嚣张的气焰,但有人劝他不要那么做,因为如此一来。他可能就中了古塔沃夫圈套,成了不和谐因素的挑起者,老沙皇必定不高兴。

    而朱可夫回头一想,不错,也是这样,他不能跟古塔沃夫争风吃醋,而是要象他一样做出一些成绩来让老沙皇以及朝中的众位大臣另眼相看,并让他们心服口服。

    但是,他是一个武将。现在又没有仗可打,那还有什么事情可以让他抢一些风头呢,正当朱可夫冥思苦想而不得其法的时候,斯奇科夫派人来请他往帅府一见,说是有要事商量。

    当朱可夫在到达斯奇科夫帅府的时候,斯奇科夫正低着头在帅案前踱着方步,这是他多年的习惯,一有事就喜欢踱方步。

    朱可夫不由从侧面观察了一下斯奇科夫。虽然他与斯奇科夫共事已经很久了,但他从来没有象现在这么仔细地从旁观察过斯奇科夫。

    斯奇科夫。五十左右,在他现在的位置上,算是年富力强,他是俄军中的名将,掌管这西部军区已经多年,曾以出色的战功由中将军衔直接晋升为元帅军衔。这几乎开了俄军连升几级的先河,也足以证明他是沙皇最信任的将领之一。

    朱可夫从没怀疑过斯奇科夫在俄军中的影响力,否则,沙皇也不会将他派到西部军区来。

    而这更是他极力拉拢斯奇科夫的原因。

    这时,踱步中的斯奇科夫也看到了朱可夫。更笑着朝他招了招手,示意他过来坐。

    斯奇科夫同样从未小觑过朱可夫这个未来的沙皇人选,虽然这朱可夫平时给人的印象是直来直去,毫无城府可言,完全就是一勇之夫,但是,斯奇科夫却不这样认为,他隐隐约约感觉到这朱可夫不简单,他很有可能是在扮猎吃老虎,如果果真如此,这样的人才真叫可怕。

    斯奇科夫也知道朱可夫想拉拢他,但他有自己的想法,他不急,他得看看再说,这种事,如果押错了宝,站错了队,那问题就大了,所以,他必须看准之后再下手。

    而在斯奇科夫的招呼下,朱可夫笑着坐下了。

    朱可夫,尼古拉斯二世表哥的儿子,传言中沙皇的私生子,论年龄,他比古塔沃夫还要小着几岁,国字脸,颇有些英武之气。

    斯奇科夫见朱可夫坐下之后,便开门见山地对朱可夫说了沙皇的旨意。

    朱可夫一听,大吃一惊,他没想到沙皇竟然会将如此重要的事完全交给西部军区来处理,这是什么意思,沙皇心中在想什么。

    他可不觉得这事有这么简单。

    先且不论俄与英法两国的关系,在明面上,他们之间到现在为止,还是非常之融洽,再说,英法两国现在也没有理由来对俄动武。

    对于这种事,一般情况下,沙皇会先派人与这两国接触,在将情况了解清楚之后,从外交上解决此事,但是,沙皇却将此事交给了西部军区,那意思就不言而喻,沙皇是打算以暴易暴,以武力对武力了。

    如此一来,他们西部军区将面临空前的压力。

    这也是朱可夫咋听此信之后吃惊的原因。

    “元帅,这真是陛下的旨意?请您不要误会,我没有怀疑您的意思,我只是有点想不通。”朱可夫问了句很幼稚的话。

    不过,这却是他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他觉得沙皇搞错了。

    斯奇科夫一听此言,也不以为意,他知道朱可夫心中在想什么,就是他在咋听此旨意之后,也以为自己是听错了,但君无戏言,这就是沙皇的旨意。

    而现在面对朱可夫同样的疑问,斯奇科夫只能非常肯定地告诉他:“是的,这是沙皇的意思。”

    朱可夫明知问了也是白问,明知问不问都将是这个结果,但他还是忍不住问了,而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他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

    他想不明白沙皇为什么会下这样的旨意,他想不明白啊,但是旨意已下,就是再不明白,他也非得搞明白不可,这可是军国重事。

    “元帅,你打算怎么做?”朱可夫望着一脸平静的斯奇科夫,以谦逊的口吻道。

    处理这种事,老辣的斯奇科夫肯定比朱可夫有经验,更何况,斯奇科夫是西部军区的大首领,沙皇既然将此事交给了西部军区,那他必须得拿出一个有效的方案来。

    朱可夫想先听听斯奇科夫的意见,然后再定自己的行止,或许斯奇科夫心中也有着这样的意思吧,他也是想听听朱可夫这未来沙皇的意见,然后再看怎么做。

    总之,沙皇将这事交给西部军区,斯奇科夫就断定朱可夫脱不了干系。

    其实,斯奇科夫在接到沙皇的旨意之后,心中便转过了无数的念头,但他认为这绝对不是一次简单的军事行动,沙皇更加没有老糊涂,而沙皇之所将如此重大之事交由西部军区来处理,那一定是有着更深层的原因啊。

    斯奇科夫不敢随便猜测圣意,但他又不得不猜测,只有真正领会到了圣意,他才能做出正确的决择,那么,真正的圣意又是什么呢。

    斯奇科夫不敢妄下结论,按理说,英法联军来袭,那沙皇首先要做的是要核实这情报的真实性,如情报属实,那沙皇必须做出两手准备,对内,必须整军备战,举全国之力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而不仅仅是让西部军区来处理,对外,采用外交手段拉拢其它盟国一同对付英法的进攻,并且想办法分化英法同盟,达到不战而胜之的目的。

    可是,现在沙皇什么都没有做,却是直接一道旨意,将此事交给了西部军区来处理,而西部军区怎么处理,权限有在哪里,什么都不清楚,这让西部军区如何处理,斯奇科夫的头其实也很痛。

    老沙皇绝对是给他出了一个难题啊,斯奇科夫想。

    可是,这难题既然出了,那就得想办法解开,否则,他岂不是有负沙皇的这份信任,所以,即使再难,斯奇科夫也要解决。

    所以,他这才请来朱可夫商议一下,此事该当如何,一来,这西部军区之中,本就以他二人为尊,斯奇科夫不与朱可夫商议,那是说不过去的,二来,朱可夫身份特殊,在这一次危急的处理过程中,恐怕要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关于这一点,虽然沙皇没有直说,但斯奇科夫能感觉得到沙皇的意思,否则,沙皇也不会将此事单独发放给西部军区来处理了。

    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对西部军区来说,非常严峻的考验,对朱可夫来说,恐怕也是如此吧。(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7920/ 第一时间欣赏回到天国当附马最新章节! 作者:平凡不是错所写的《回到天国当附马》为转载作品,回到天国当附马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回到天国当附马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回到天国当附马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回到天国当附马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回到天国当附马介绍:
一位参加抗战的特种兵因为一次空降意外被送回到几十年之前的太平天国时代,由于机缘巧合当上了当朝的附马,他以特种兵灵活的身手,聪明的头脑,及做为后世人对前朝历史的把握,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不同于历史所述的太平天国...让历史又得到了一次真正的延伸.回到天国当附马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回到天国当附马,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回到天国当附马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