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现代都市帝国之主TXT下载帝国之主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帝国之主全文阅读

作者:奥丁信使(书坊)     帝国之主txt下载     帝国之主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二十九章 反其道而行之

    “这帮燕云人,追的还真快!”

    接到侦骑传来的消息,徐术厌恶的咒骂了一声,忍不住下意识的转头往北看了过去。尽管并没有看到什么,但他却知道,自己部队后方不太远的地方就是两个兄弟旅团亡命之所。

    “可惜了老张他们,还有几千号弟兄……”

    若是燕云的骑兵来的慢一些,说不定他们就不用分成两部并死战了。

    万幸的是,自己两个旅团已经顺利接近了伏击点,时间也刚好。只要这些燕云骑兵敢追来,今夜之后就是他们丧命之时。徐术发誓,要用这一万多名骑兵的性命,为老张他们几千弟兄们报仇!

    若是能成功,只怕燕云那位统军大将吐血的心都有了吧?

    看着前方已经近在咫尺的预设伏击点,徐术再度下达命令,催促已经疲惫不堪的士兵们加快脚步。只要跑过这最后一段距离,他们就可以休息了!

    ………

    留了两个大队的骑兵看守城卫军俘虏和伤兵后,陈谷洲带着骑兵师团马不停蹄的开始了继续追杀。只不过,因为白天的赶路,再加上先前的冲杀,战马的体力已经枯竭了很多。陈谷洲虽然心里着急,频频抬头看天色,但顾忌战马之下,最终还是只能耐着性子小跑前进。

    等大半个时辰,这支过万的骑兵部队终于接近另外两个殿后的城卫军旅团时,西沉的太阳已经接近了地平线,仅仅只还有一抹余晖。

    骑兵夜战,变数太多,风险也太大。当陈谷洲已经在视线尽头看到那支停下脚步的城卫军部队后,他心里隐隐产生了一个明悟,或许自己今天没办法解决这剩下的两个旅团了。

    隔着五百步的距离,他命令骑兵集群停下。

    尽管追赶了一天,又经历了一场不算太轻松的战斗,但燕云军的骑兵仍旧表现出了相当优异的水准,堪称是令行禁止。短短时间,过万的骑手和战马就一齐停下,丝毫不见散乱。

    这整齐划一的表现,让陈谷洲十分满意。他逡巡了属下一圈,远远看向了城卫军殿后部队残部的方向。

    不得不说,对方仓促选的这个驻扎点相当不错。

    后方是一个被废弃的小村庄,右侧不远是一片农田和修建的排水渠,骑兵大队同样不便通行。这样一来,这两个城卫军的旅团仅仅只需要防范正面和左翼,压力减小了很多。

    “哈哈,这些蠢货!”

    跟其他人看法不同,陈谷洲看完后反倒放心了。敌人选的这个点,固然让他们减少了需要防守的面,但同时也限制了自己的逃生路线。燕云军的骑兵只需要把左翼和正面封住,这些城卫军战败后甚至连溃逃都没地跑。若是想要减小牺牲,他们甚至根本不需要进攻。只要围几天,这支城卫军的殿后部队就会自己崩溃。

    此时,天色已经接近黑下来。

    实地勘察了城卫军殿后部队残部的驻扎点后,陈谷洲知道天黑前击垮他们已经不可能。加之骑兵自身也颇为疲惫,便否决了连夜强冲的计划。随即命令骑兵师团后撤一里,就地扎营、喂马、休整,明日一早再战。

    当然,他也没忘让手下加强戒备和夜间巡查,多放篝火,以防止对面的城卫军残部狗急跳墙、夜间袭营——那几乎是城卫军唯一可能翻盘的机会了。

    看上去,陈谷洲的准备十分周密——他甚至还安排了人联系了落在后方的六个步兵旅团,告知了他们己方的具体位置。这种情况下,换一个将领似乎也未必能比他做的更好了。

    奈何,他终究还是小看了城卫军的胃口和胆量。

    正常情况下,部队主动放弃了一座要塞关卡后,应该是尽可能抛弃一些多余物资,尽快退守到后续的第二道防线。但燕云军没想到,城卫军主力的确撤了,但仍旧在附近暗藏了一支精锐的力量,为的就是打追杀的部队一个措手不及。

    其实,典勇的提点、宋无缺先前的叮嘱,并非是没有用的。只是,沿途城卫军故意丢下的那些东西,起到的麻痹效果太好了。再加上燕云军本就是胜利的一方,不知不觉麻痹大意就非常正常了。

    哪怕他们表面上仍旧十分谨慎,但内心深处压根就不认为城卫军能拿他们怎样。

    一夜的动静,就这么安稳的过去。

    出乎燕云军骑兵们预料的是,本以为可能发生的袭营并没有出现。显然,那两个殿后的旅团已经失去了组织夜袭的勇气和能力。

    既然连这唯一的机会也错失,那可就不要怪燕云军骑兵无情了。

    很多燕云军骑兵的军团甚至开始催促起手下赶紧吃饭,随后好以最快的效率击垮这些殿后部队的余部,然后抓紧时间去追更前面的城卫军部队。若是运气好,说不定他们还能再抓一条大鱼、立下更多的功劳!

    这个想法,鼓舞着万余名骑兵将士。

    只是,很快就有侦骑从北方惊慌的赶了回来,带回来了让他们几近绝望的消息。他们赶过来的来路上,不知道何时多了一支重步兵!

    消息传来,陈谷洲大惊失色。

    他第一时间感觉到了强烈不安,立即加派了人手继续侦查。后续的消息很快传来,这支重步兵旅团的存在被证实。无疑,这支突然出现的部队是在昨夜间赶来的,恰到好处的封住了他们的退路。

    “怎么会!”

    一个重步兵旅团虽然惊人,但陈谷洲还不至于太慌,他的手上可是有上万骑兵,重骑兵也有一个联队。不管是战是走,都有绝对把握。让他担忧的,是这个异常情况背后代表的含义。

    汤明哲那个家伙,一定还有后手!

    就在他意识到这点的时候,另外一个噩耗传来。城卫军殿后部队的左翼、也即燕云军骑兵的右翼方向,冒出了大群城卫军的骑兵!

    同样是骑兵师团,同样是先前潼山关大战中没有发挥太大作用的部队,两者相见分外眼红。

    看到这些大敌出现,短暂的惊怒之后,陈谷洲心里冒出了深深的警兆和懊恼。

    他们的前方是充当诱饵的两个城卫军殿后部队,后路被一支重步兵旅团堵住,右翼则是大群骑兵!唯一没有城卫军出现的方向,也是松软的农田和排水渠,大群骑兵难以逾越!

    “这些城卫军好大的胆子,竟然想要吃下咱们!”

    这时候,其他燕云军骑兵师团的将士们也意识到发生了什么,又惊又怒的咒骂了出来。怒的是,他们居然被小看了,而且这些小看他们的城卫军还是潼山关的失败者。但惊的是,城卫军真的成功了。

    不管是时间、地点亦或者其他,对方设计的都非常精确。若非有一个夜晚的时间掩护,燕云军的骑兵师团绝不至于陷入被人断了后路还无所察觉的境地。而现在,急于解决城卫军殿后部队的他们,又跟六个步军旅团出现了短暂的脱节!

    陷入包围,又没有援军。

    这实在是一个很糟糕的局面,不得不承认,城卫军抓住了一个稍纵即逝但又十分难得的机会。

    如果陈谷洲统领的不是骑兵师团,而是一个重步兵师团,亦或者附近有完善的防御体系可以据守,那他倒还不担心。就算最坏的情况,也无非坚守两天,援军一定能够在那之前赶来。

    只是,他统领的是骑兵!

    这种超高机动能力的兵种,先天注定了充满攻击性,就不可能用来纯粹的防守。何况,附近城卫军团也没给他们留出太多可以闪转腾挪的空间。

    一支跑不起来的骑兵,还能发挥多大的战力?

    短短时间,陈谷洲心里就闪过了一连串的思绪。不过,能担任师团长,并跟勒拿人的游骑兵交过手,他绝非浪得虚名,而是很快从困境中想出一个破局的方法。

    就这么被动的停在原地,跟设伏的城卫军殊死一搏,无疑是最愚蠢的行为。一个搞不好,他整个师团的上万骑兵都会葬送在这里,那将是燕云军团无法承受的损失。先前夺取潼山关的胜利,会瞬间因为这个惨败而失去颜色。

    那就只剩下突围这个选择了。

    方向有三个,从哪儿突围就成了一个非常讲究、也干系重大的问题。

    看上去,最容易击溃的无疑是两个城卫军的殿后部队残部了。但他们的后面就是一个废弃的破败村庄,一夜间也被士兵们封死了部分通路,骑兵大队难以通行。

    这是被陈谷洲第一个否定的选择。

    其次可以考虑的,就是堵住他们退路的那个重步兵旅团了。虽然相比之下没那么容易突破,可一旦击垮他们,就可以顺着平坦的官道迅速撤离,并以最近的路跟后方的六个步兵旅团汇合,以防出现其他意外。

    相比之下,从城卫军骑兵来的方向冲杀出去,无疑是下下策。

    燕云军虽然对自己很有信心,但也绝不会认为自己比城卫军骑兵更强。而不管是人数、体力、状态,对方都比燕云骑兵要优。但凡有足够智慧的人,都不会选择从敌人最强的点突破。

    可偏偏,陈谷洲在短暂的犹豫后,做出了反其道而行之的决定!(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章 骑兵对决

    没错,陈谷洲并没有选择前两个突围方案,而是选择了从城卫军最强点突破的“下下策”。

    做出这个决定,当然是有原因的。

    前两个方案看似更容易一些,但真要是那么做了,无疑会正中城卫军的下怀。因为,不管从其他两个中的哪一个方向突围,燕云骑兵都势必要分兵,而且要拿出很大一部分力量暂时阻挡城卫军骑兵的进攻。在地势不利的情况下,以少敌多?

    的确,燕云骑兵有可能在城卫军骑兵突破阻拦前,从包围中杀出一条路来。但更大的可能却是,精锐的城卫军骑兵赶在他们突围前,就将阻拦的骑兵重创。

    那样的话,即便有一部分骑兵逃出,也难以抵挡城卫军骑兵随之而来的追击。

    相反,直接从城卫军骑兵来的方向突围就不同了。

    只要能一波突出去,燕云骑兵就可以直接冲出包围,将敌人精心设计的伏击摔在身后。就算城卫军骑兵锲而不舍的追击,燕云骑兵也可以在冲出一段距离后,选择一个合适的战场再战。同样条件下,燕云的骑兵师团并不会惧怕城卫军!

    成败与否,就看这一搏了。

    大声下达了命令后,陈谷洲迅速指挥骑兵师团做出了一定调整,然后朝已经开始加速的城卫军骑兵发起了迎击。

    两万多的人马!

    从高空往下看,两边浩浩荡荡各有一支万余人的骑兵团,而且在不约而同的加快速度,迎面冲撞了过来。一时间,奔马的扬尘遮天蔽日,仿佛平地卷起了沙暴。大地在万马奔腾中震颤着,响起了犹如天雷般的隆隆马蹄声。

    “杀!”

    “杀!”

    两边的将士,不约而同的高声呐喊了出来。随着距离迅速拉近,双方的骑手不约而同的张弓搭箭。无数的箭矢犹如暴风骤雨,带着足以让人心惊胆战的利啸声落向了对方的骑兵集群中。

    几乎是立刻,就有骑手接连倒地。

    然而,没有任何人犹豫,双方的骑手们都鼓起了全身的血勇,不停催促胯下战马加速、再加速!

    骑兵对冲的速度,何其之快。仅仅两轮箭雨落下,双方骑兵的前锋就已经冲到了面对面的地步。弓箭被重新收了起来,骑手们一个个从腰间抽出了锋锐的马刀,借助战马冲锋的势头,大喝着朝敌人冲了过去。

    两条骑兵线交汇、撞到一起的瞬间,艳丽的血光四溅。

    几乎是眨眼的功夫,就有十数名骑兵倒下。尸体跟着战马冲出老远,然后才颓然倒下。更有没有操控好角度的,导致两名骑手没有错身而过、而是迎头直接撞到了一起。那惊人之极的撞击力道,几乎瞬间连人带马撞的血肉模糊、骨骼寸断。

    惨叫声、战马的嘶鸣声、尸身坠地的声音、金铁交击声,竟然将奔腾的马蹄声强行压了下来。

    打定主意突围的燕云骑兵,在前锋线跟城卫军骑兵撞到后,迅速进行了细微调整,主要以双箭头往外突,企图以此为主攻方向,迎面凿穿城卫军的骑兵群。城卫军天下强军,自然不会看不出燕云骑兵的想法,竭尽全力封堵燕云军的动向,企图将他们的突围打断。如果可以,最好能将这支骑兵彻底拖入缠斗中。

    那样的话,两个殿后的旅团和封住燕云骑兵退路的重步兵旅团,就可以伺机赶上来参战,进而形成绝对的人数优势!

    一边必须要突围,一边铁了心要阻拦,两支骑兵师团之间俨然出现了火星撞地球一般的碰撞。

    只是,这股冲锋的势头终究是有限的。

    两大骑兵集群刚交汇到一起的时刻,充当前锋的骑兵箭头都像是最锋利的刀,凭借速度,可以轻易的刺入敌方骑兵群的深处,就像是餐刀切开牛油。可随着双方不断交汇,各自杀入对方骑兵阵线中段,这股势头开始不断放慢。

    在燕云骑兵眼中,前方的城卫军骑兵仿佛怎么杀也杀不完。每突破一层阻拦,前方又会出现新的骑兵挡在去路之上。放眼望去,前方和左右仿佛都是敌人,自己只有身边和后方有队友呼应。在这样的阻力下,身下的战马从先前的冲锋到后来的小跑,再到最后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他们突围的沿途上,倒下了无数的尸体。

    城卫军骑兵终究是有备而来,又占据了地形优势。虽说燕云骑兵的果断突围有点出乎预料,但战斗到现在,城卫军骑兵的优势终于突显了出来。尽管还很微弱,但照这样下去,真的有可能将燕云骑兵彻底拖在原地。

    那样的话,陈谷洲的这个燕云军骑兵师团必将全军覆没!

    “让重骑兵上!”

    意识到城卫军骑兵的强大超乎想象,陈谷洲有些沉不住气了,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机会实在不多。眼看着突围的势头有被挡住的迹象,他果决的下达了动用直属重骑兵联队的命令。

    作为这方世界最昂贵、也最可怕的终极陆战兵种,重骑兵不管是在勒拿人、瓦刺人亦或者帝国,都是战略级的存在。如果是陈武穿越前,帝国财政还能基本维持平衡的时候,几大军团加起来起码有几万重骑兵。只是,在两次西北大战后,跟瓦刺人的重骑兵对拼,死伤惨重。

    这之后,帝国屡次作战,根本没有多余财政重建。以至于,现在中州的乾明昊仅仅只还有一个师团的重骑兵——燕云的乾明德也没好哪去。由于中路军是依托潼山关攻防,所以两边不约而同的都没有派重步兵过来。

    毕竟,不仅仅是组建和训练,重骑兵师团就连从后方调动到前线,消耗的粮草饷银也远比普通部队多。

    正因此,这一刻陈谷洲手上仅仅只有骑兵师团直属的一个重骑兵联队。

    可就算这样,这一千名重骑兵也足够改变战局了。

    要知道,这些可怕的杀戮机器,浑身上下披着厚重结实的铁甲,手持长达三米的骑兵长矛。就连身下精心挑选的战马也披着马铠,简直犹如移动的堡垒。普通的步兵,在这样的重骑兵面前简直毫无还手之力。就算轻骑兵,遭遇这样的怪物也只能依靠机动力逃开,远远拉开距离用弓箭骚扰——而大部分情况下,这种骚扰都难以造成致命的威胁。

    随着命令下达,重骑兵首次出现在了帝国的内战之中。

    这千名重骑兵并没有让陈谷洲失望,顺着同袍们杀出的通道开始加速。尽管并没能将冲击力发挥到极致,但超长的骑兵矛、浑身上下的铁甲,仍旧足以让他们干掉一切敌人。几乎是顷刻间,原本已经近乎停滞的阵线就开始往前推移。

    “放他们出去!”

    城卫军的师团长早就知道了陈谷洲这支骑兵师团的兵力构成,既然敢伏击,自然不会没有准备。

    随着命令下达,原本不惜用性命相抗、层层抵挡的城卫军骑兵,顿时放缓了防御力度。面对重骑兵的冲杀,主动朝两侧让开,放这个重骑兵联队冲破了城卫军的重围,杀了个对穿。

    “冲出来了!”

    没有了阻碍,凿穿了最后一层的燕云重骑兵只觉得压力骤然一轻,开始加速往前冲。在他们后面,大批燕云军的轻骑兵紧随而至,企图跟随己方重骑兵打开的通道杀出重围。

    然而,这注定是一个幻想。

    城卫军放这个重骑兵联队闯出去,只不希望把他们逼得太狠,最后拼得两败俱伤。相反,放这个重骑兵联队离开后,剩下的燕云军团轻骑兵就再没有了突围的可能。

    “拦住他们!”

    就在城卫军骑兵的后方,一支预备队及时赶了上来。恰好在重骑兵联队突围,后面的轻骑兵跟随上来的时候,以垂直的角度入场,切断了燕云军逃亡的道路,及时将燕云军团重骑兵打开的缺口重新封住。

    一些本已经看到希望的燕云骑兵,在距离突围只有咫尺之遥的时候,被硬生生的卡在了门外。

    绝望随之降临。

    ………

    这场骑兵大战,最终以燕云军团骑兵被重创而告终。

    这期间,随着交战的持续,城卫军重步兵旅团姗姗来迟的入场,让城卫军在人数上占了绝对的上风。燕云军突围的重骑兵联队尽管调整了方向,想要重新杀回来接应同袍,但城卫军骑兵同样也有一队重骑兵。而且这一次,城卫军死守的态度极为坚定,让他们最终放弃了打算。

    随着战果统计出来,这一战中起码有超过四千名燕云骑兵死伤,更有不下三千骑兵在精疲力尽后选择投降。除了那个重骑兵联队外,其他仅仅只有两三千骑兵跟随陈谷洲一起突围。虽然最终避免了被全歼的命运,但这个骑兵师团的力量已经连一个旅团都不如了。

    即便逃回潼山关,等待他们的也必然是打乱番号重新整编。

    当然,燕云骑兵的反扑,也让城卫军骑兵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除去俘虏的三千燕云骑兵外,单论伤亡,他们其实不比燕云军少很多,但这场胜利的意义却非同一般。

    不仅仅让放弃潼山关的阴影消去了不少,更狠狠打击了燕云军的气焰,并让燕云军团沿途追杀城卫军的想法彻底落空。(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一章 临阵换将的忌讳

    中州。

    自从三日之前,一封加急奏报从帝都东门传进来,整个朝堂就陷入了动荡和不安中。来自潼山关守关大将汤明哲的奏报,让群臣得知了潼山关战事危急的同时,也在朝堂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论。

    这位城卫军的军团长,竟然在未经允许的情况下玩了一出先斩后奏,主动放弃了原山郡和安庆郡边界处的核心屏障潼山关,进而退守许都。

    但凡是对帝国版图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安庆郡的东半部,自此拱手让给了燕云军!

    事关整个天下的争端,半郡得失似乎并不算太关键。但潼山关毕竟是中路战线的核心支撑点,意义非凡。就这么放弃,对于军心士气乃至天下对乾明昊陛下的信心,都会有巨大的负面影响。

    消息传来的当天,几乎立刻就有大臣攻讦汤明哲懦弱畏战,直接导致了潼山关的未破先败。

    更有大臣认为汤明哲极有可能里通伪帝,故意放开潼山关让燕云军西进。并要求惩办汤明哲,第一时间派大臣接替城卫军军团长职务,以防战事进一步糜烂。

    面对着群情激奋,御案之后的乾明昊脸色有些难看。

    倒不是说被汤明哲主动放弃潼山关的决定气得,尽管最初的时候他的确很愤怒,但能被老皇帝看中,显然不仅仅是因为珍妃缘故,五皇子自身也是相当出色的。他很快就想明白,若潼山关的形势真如汤明哲所言,那主动撤退其实是最好的选择。或许短时间内影响不好,但就长远来看,放燕云军长驱直入、拉长他们战线,绝对不失为一步妙棋。

    他真正气恼的,是群臣们的表现。

    老皇帝乾元基在的时候,朝议时类似的争吵并不少见。但那样的争吵,跟眼下他遭遇的局面却大有不同。五皇子很清楚,乾元基时代的群臣,即便是因为政见不同争吵,也会时刻注意老皇帝、以乾元基的意志为转移。可眼下太极殿上的文武百官,除了几位重臣表现的老成持重外,大部分官员都过于主动和轻浮,甚至有隐隐联合起来逼迫他做决断的意味。

    说穿了,他们还没把乾明昊放到跟乾元基一个地位上。虽说承认他是天子,但这位才登基没几个月的皇帝,显然还没有立下自己的威严。

    或许,自己要找机会收拾几个不开眼的家伙,也好让这些官员们明白什么叫天威难测、什么叫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陛下,城卫军撤退毕竟需要时间。事不宜迟,现在应立即派出特使,携圣旨前往潼山关,拿下汤明哲并押解回京,并另觅大将严守雄关,或许还可挽回局面。即便来不及挽回,也可命撤出来的城卫军在潼山关后的铜卢府层层设防,以阻挡伪帝军队西进,给我方调兵遣将争取更多时间。”

    又有官员从朝臣中出列,陈述着先前文武们已经说了的方案。除了换了套说辞外,真正的动作几乎没有任何变动。

    翻来覆去一连听了七八遍,让乾明昊心中说不出的腻歪。

    他终于忍不住猛的一拍御案,冷哼道:“够了!”

    天子发威,终究还是有森然气度。被他一声怒喝,太极殿中低低的喧哗戛然而止,骤然变得安静下来,殿中的温度也仿佛迅速下降了好几度。还在说个不停的那名老倌被吓了一跳,不明白一言不发的陛下怎么突然间就怒了。但他的反应倒是很快,虽然不清楚为什么,但立即就开始称错请罪。

    半响的沉默。

    关键时刻,还是内政大臣陈三生站出来解了围。这位先皇留下来、隐隐充当了顾命大臣的重臣,同样看出来汤明哲此举的用意,也清楚乾明昊的态度,道:“潼山关下,汤将军要面对的毕竟是燕云军和松江军的联军,又有新型的抛石机。死守潼山关未必是最好的选择,我相信汤将军这么决断必然有他的用意。”

    说到这里,他犹豫了一下,又补充道:“何况,自古兵书有言,临阵换将乃是大忌。我虽不通兵事,但也知道这句话。即便真要追究潼山关失守责任,也应等城卫军集体撤回许都、战线基本稳定下来再说。”

    临阵换将这个忌讳,但凡稍微读过一点兵书的人应该都知道,说服了一些官员的同时,也让乾明昊暗暗点头。

    接替了封武担任军务大臣的霍韬略,看到陈三生出面,自己也随后站了出来。

    就潼山关的战事而言,满朝的文武中没有几个能比他看的更透彻的:“臣亦有话要说!两军交战,以保存力量、杀伤敌人为上,不应计较一城一地之得失。何况,汤明哲奏报上讲的清清楚楚,并非畏战而逃,而是有序撤退,并伺机引诱、追杀燕云军团追杀的部队。或许,要不了几天咱们就能等到捷报了。”

    两位最有分量的重臣相继开口,让其他众臣从中揣摩到了不少。

    聪明人都已经意识到,陛下似乎没有想要严惩汤明哲的意思。有那见风使舵、先前又没开过口的,开始纷纷改口,替汤明哲开脱。即便仍有执拗的,也不敢再坚持撤换、查办汤明哲,改口小惩大诫,以便让其戴罪立功。

    一场朝堂风波,短暂的平息下来。

    不过,潼山关失守的影响,却没那么容易就此平息下来,反而开始不断发酵。短短两天时间,中路战事不利的消息就从朝堂扩散开来,传遍了整个中州。上到贵族富商,下到走卒马夫,都知道了城卫军溃败、潼山关失守的消息。一时间,谣言四散,人心惶惶。

    这个时候,就突显出了控制舆论的重要性了。

    如果帝都能有一份类似《松江官报》的权威报纸,并且积极主动的进行宣传,民间的舆论绝对会朝正面引导。只是,军情局虽然弄到了松江军的报纸,也一度准备模仿,但随着老皇帝的驾崩、新皇登基引发内战,报纸的事便被耽搁下来。

    而且,这个时代的朝臣对于舆论的重要性也没有足够的认识,更认为失败是一种耻辱,不屑于提及,只一味的封锁消息,结果只会变相纵容了流言的传播。

    这其中,更有燕云军的暗探推波助澜,在各大酒楼茶馆主动造谣,夸大潼山关的失利。一时间,中州陷入了风云激荡中。哪怕乾明昊居于皇城深宫之中,都感觉到了那种不安和动荡的氛围,可想而知潼山关失守带来的影响。

    万幸的是,今日又一封从东面传回来的加急奏报,犹如久旱甘露、雪中送炭一般,化解了这场被突然引爆的信任危机,让动荡的中州局势重新稳定了不少。

    城卫军骑兵撤退时设伏,引诱燕云军的骑兵孤军深入,跟后方追击部队脱节,结果被重创!

    不仅阵斩了八千敌方骑兵(夸大了战果),更俘获了不下三千多的俘虏,外加大批的盔甲武器和战马!

    消息传来,不仅朝堂上的官员安心了很多,就连心里多少有些没底的乾明昊也长出了一口气。他当即命令各级官员将消息传喻各地,务必要大张旗鼓宣传,让各州郡治下都知道这场难得的大胜,以稳定军心。

    至于战报的真实性,并没有多少人怀疑。

    原因很简单,如果只报了杀伤数字,那以潼山关失守的结果为前提,肯定有很多人会怀疑造假。但有三千俘虏在,那就基本不可能出错了。是否是真的,只要派人勘验一下俘虏人数,自然就能拆穿。汤明哲只要不是蠢到了家,就绝不会在这个数目上动任何手脚。

    几乎可以确定,城卫军的确打赢了一场伏击战!

    有这个捷报在,无疑证实了汤明哲先前奏报所言的真实,也顺带堵住了所有怀疑城卫军畏战逃亡的官员的嘴,让他们无话可说

    既然确定了汤明哲的决定是有意义的,而非畏战,那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法。奏报传来的当天朝会后,乾明昊就已经命人筹备新的粮饷辎重,并且让招募的一批新兵做好开赴准备了。几天来,基本已经组织完毕,即日即可赶往许都,增援城卫军。

    同一时间,对汤明哲的处理结果也随着圣旨一并下达。

    不出其他大臣们预料,只不痛不痒的斥责了几句,旋即就是让汤明哲和城卫军戴罪立功。不过,放弃潼山关情有可原,毕竟两军已经在那里交战很久,但安庆郡的郡城许都却是中线的重中之重,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了。许都一旦失守,整个安庆郡将会彻底沦陷。接下来,燕云军不管是进军清河还是进军芜湖,都能给帝都中州带来巨大的威胁。

    所以,乾明昊明确在圣旨中要求,汤明哲接下来必须死守许都,不可再后退一步,否则无论任何原因均定斩不饶!

    这涉及中整个中线战事的成败,没有任何可以讨价还价的余地。

    这份圣旨,连带着粮饷辎重和新兵补充的公文,差不多在城卫军退回许都的同时,一前一后传进了这座有千年历史的三朝古城!(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二章 火炮的研发进度

    身为城卫军的军团长,汤明哲在中州自然有自己的一批关系和人脉。在朝议中帮忙说话后,也第一时间将乾明昊的处置结果传了过来,其速度甚至比携带圣旨的特使还要快。

    得知圣上并没有责难、撤换自己,几位重臣也帮自己说话,算是扛过这一次擅自行动的后果,汤明哲心里松了口气。尽管他知道,许都一战极有可能是自己的最后一场机会,但主动后撤了几百里后,坐拥许都重城的他对守住这里有强烈的信心。

    甚至,若是那燕云军的统军大将着急之下犯了什么失误,城卫军甚至可以趁机反攻,将战线重新打回去,更进一步也不是不可能!

    抱着这样的想法,他开始精心筹备起许都的防御战。

    不过在那之前,他首先需要拜会那些盘踞在许都的名门世家。能得到他们的支持,守住许都无疑会容易很多!

    ………

    燕云郡。

    潼山关告破消息刚传来的时候,大喜过望的乾明德便立即命人将消息传播开来。短短时间,整个皇宫内外包括宋家人都喜气洋洋。在先前南路军战事不利、中线也僵持良久徒费钱粮的情况下,突然赢得这样一场大胜,实在是太重要了。

    谁都清楚,潼山关的攻陷究竟意味着什么,至少半个安庆郡随之落入他们手上。

    要知道,原本整个安庆都是中州乾明昊的地盘。现在此消彼长之下,间接可以看成拉开了一郡的差距!

    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帝国一共也才二十郡而已,何况还被松江军硬生生划去了四郡。刨除这名义上统一、实际上割据的东南四郡外,剩下两位皇帝也不过共分十六郡。这样的胜利不需要多,只要再来个两三次,怕是就足以将现有的均势变成优势了,而且还是大优!

    一时间,各方燕云势力都在向乾明德祝贺,阿谀之词如潮涌来。对统军大将宋无缺,众人也一改先前对战事胶着的不满和指责,开始狂拍这位大将的马屁,俨然有将其推崇为一代名将、当代军神的势头。

    种种说辞,就连宋无缺自己听了只怕都会羞愧脸红。

    不过,乾明德心情大好之下,也浑然没将这些放在心情。能帮他打开局面,证明当时拜将果然没有看错人。听说,城卫军的余部已经撤向了许都,而燕云军正在设法追击。若是能够将溃逃的城卫军绞杀,再顺势夺下许都,那中路军的局面就彻底打开了,整个安庆都会随之落入他的手中。

    有那么少许时间,乾明德甚至幻想起了中路军连战连胜、一路杀到帝都中州城外的局面。

    只可惜,这场美梦终究只是一枕黄粱。

    仅仅两三天之后,噩耗就随之而来。负责追杀的燕云骑兵孤军深入,被人引诱进伏击点而不知自。奸诈的城卫军连夜完成了布置,利用隐藏的部队将燕云骑兵师团合围,一战重创,死伤无数。

    能逃回来的骑兵,数目甚至不足一个旅团!

    这个消息是如此的糟糕,又如此的突兀,以至于还沉浸在攻破潼山关喜悦中的燕云势力还没回过神来,转眼间就发现情况不同了。不仅追杀城卫军残部的想法完全落空了,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组建的骑兵师团都被重创。攻破潼山关带来的优势,伴随着这个不和时宜的消息,一夜之间烟消云散。

    身为攻城的一方,燕云军团的损失本就比城卫军大,若不是有松江军的配重抛石机,只怕损失会更惊人。若是算上这个骑兵师团,燕云这一战可以说没有取得像样的便宜,反而因为战线拉长的缘故,给自己后续的战斗增添了几分隐忧——这一点,乾明昊能看清,乾明德当然也知道,但身为主攻一方的他别无选择。

    尽管十分郁闷,也一度抓狂到想要砍人,但乾明德最终还是压下了火气,只是给宋无缺发了一封斥责和安抚并存的公文,随后要求部队继续西进。

    他希望在经历一个冒进的失败后,宋无缺能够知耻后勇,给他带来第二个堪比潼山关的胜利——夺下许都、席卷安庆全郡!

    为此,乾明德不惜一切代价。

    ………

    登州。

    潼山关的中线战争,直接干系到帝国内战的走向。松江军虽然在其中处于偷懒划水的状态,但对这场战事本身还是非常关注的。所有重要的消息,都会第一时间用加急奏报送到陈武的案头上。

    先前潼山关告破就不用说了,典勇亲自写了一份报告递了上来。但随后不久传来燕云军团骑兵被伏击的消息,就着实让陈武有些意外了。

    不得不说,城卫军干得比他预想的还漂亮。

    他本以为,城卫军主动放弃潼山关后,能顺利摆脱追兵撤退许都就很不错了。没想到,城卫军不仅做到了这点,还反手给燕云军下了套。这样一来,燕云军团想要拿下许都的难度和承受的压力都会大增。

    或许,燕云军真的要在许都城下铩羽而归、损兵折将。

    不过那样也好,燕云军在中路战败后,松江军的重要性无疑会更加凸显。陈武可不会满足仅仅占领东南四郡和北吕宋,他想要的很多!

    当然,以松江军现在的实力,想要参与争霸天下还是稍微勉强了些。但超越时代的眼界和知识,让他有了追平甚至反超实力差距的可能。早在673年入主松江的时候,他就有了一套自己的计划,随后的行政改革更是专门创立了八部门之一的工部。

    这其中,最主要的一部分研究,就是改良并制造高性能的炸药和火炮!

    如果是一样从无到有的研究,或许会非常耗时间,十年二十年才出成果都有可能。但若是在已有的情况下进行改良,甚至还有陈武这个穿越者帮忙指引大体方向,并且不惜重金投入,那大大加快这个过程就并非不可能了。

    早在一年前进攻吕宋王都的时候,第一批试制的黑火药就已经投入了实战,而且效果还相当不错。

    之后的试用和改进后,也证明了这种东大陆曾经被用来制作节日花炮的可怕威力。

    将炸药的发展催生到这一步后,他有限的知识已经无法继续帮忙,只能维持稳定的资金投入,继续让以曾四物为首的科研员自行研究、改良。工部的主要精力,随之侧重到了火炮的研发上。

    这几年下来,陈武召集的大批铁匠,终于拿出了一个勉强可堪一用的成果。

    或许是觉得终于有成就,可以对得起陈武几年如一日的投资了,新的火炮铸成后,铁匠们第一时间向上面打出了邀请,希望陈武能够亲临登州城外秘密营地的试验场,观看新火炮的试射。

    对这个邀请,陈武自然是欣然而往。

    这个世界上,再没有任何人比他更清楚火炮的威力了。若是能够实战的火炮出现,必然将会引发划时代的改革。传统的封建军队,在火炮面前威力大减。骑兵倒还好,由于早期的火炮精度、射程和射速都不足,仍旧能对火炮阵地造成威胁,步兵和固定的城池完全就是靶子!

    陈武现在的二十万部队,不管是精锐的陆军还是东海、宁海水师,若是能各自配上百门大炮,那足以轻松应对数目远超自己的敌军。

    正因此,他对这次观炮充满了期待。

    身边的亲卫队和随行的一批高级军官,对陈武的期待就有些不解了。其中两名从北吕宋轮换回来的军官倒还好,亲眼见过王都马尼拉在爆炸中坍塌,对炸药的威力有切身的了解。其他军官,由于不曾得知炸药和火炮的真正力量,自然有些不以为然。

    什么新式武器,能比重骑兵和床弩更强?

    时代的局限性,限制了这些传统军官的眼界。听着他们的低声议论,陈武脸上只是微笑,对疑问和猜测不置可否。他相信,亲眼见了火炮的力量后,这些优秀的军人自然会明白它的前途。

    一路出城,一行人在骑兵严密的防护和消息封锁下,进入了火炮的试射场。

    这里曾经是一个贵族的庄园,可惜在松江军入主登州的过程中冥顽不灵,最终被抄来另作他用。经过几年下来的陆续扩建、整改,这里已经变成了一个方圆四五里的大庄园,里外足足布置了三层防御和岗哨,更有超过一个联队的士兵牢牢守护着这里。

    即是为了防范可能的袭击和敌方细作的渗透刺探,也是为了防止里面的工匠逃脱或者泄露机密。

    “这里防御竟然如此严密?”

    能跟随陈武来这里的,自然都是忠诚和能力有绝对保证的。对这么一个地方,他们或许隐隐有过耳闻,但亲自进来还是第一次。看到那里外三层的防御,一只苍蝇都别想飞进来,所有人都忍不住吃了一惊。

    他们这才意识到,这个试射场里的东西,很可能比他们想象的更重要。

    验证了身份,并且完成登记后,一行人被守卫的士兵们放行,进入了火炮试射场。(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三章 试射

    “泰王殿下万安!”

    提前接到了陈武到来的消息,试射场的武官和研发火炮的工匠们早已经在这里列队等候,向这位短短几年间飞速崛起的、帝国东南权势滔天的异姓王执意。

    由于陈武并非第一次来,先前也曾多次召见过工匠,跟他们沟通并询问进度,因此这些人对他并不陌生。可就算这样,再次见面,这些工匠们的眼中仍旧有着敬畏、好奇和崇拜。不仅仅是因为泰王的身份,更是因为对方在化学、物理上的造诣,以及言语间流露出对火炮的理解,那是远超他们的境界。

    一些迷信点的工匠,甚至怀疑这是生而知之,否则没办法解释如此年轻却能掌握他们这个岁数都不知道的东西。

    联系起从太平义军时代就传的沸沸扬扬的鱼腹帛书之类的传闻,这个怀疑似乎不是没有一点道理。

    陈武有注意到一些工匠的异样眼神,但并不以为然。适当的保持一些神秘,对他并没有坏处。此刻,他并没有急于追问火炮的问题,而是先询问起了这些工匠最近的研究,以及生活上是否有遇到什么难题。

    这样对工匠的重视,是乾元帝国历任都不曾有的——这也是工匠们愿意为泰王效力的原因。

    毕竟,来自另外一个世界的陈武,很清楚科技和人才的重要性。诗书文章固然对于教化有重要的帮助,但随着时代发展,越往后,科技的重要性只会越强!

    这些工匠们显然还不清楚,自己的研究对于战争乃至一个民族的重要性。他们仅仅只是抱着朴素的态度,拿了陈武的饷,就为陈武办事。感谢了陈武的隆恩后,工匠们带着他和一众军官来到了试射场的东南。

    这里是一片荒地,前方五六百米都空无一物,只依稀可以看到大量的、不知道被什么炸出来的圆坑,深浅不一。在荒地的最外面,一个用黄土夯实的土台上,摆着大小不等的多台圆形金属长筒模样的物事。

    其中,小型的长度还不到一米,口径约莫十公分左右,重约五六十斤,配有铁爪、铁绊,炮身的外面还用一道道的铁箍加固。大型的就不同了,长度足足有三米多,重量怕是足有千斤,土台下面凹下的痕迹就是最直接的证明。铸造出来后,光是移动到这里只怕就不知费了多大的力气。

    “这就是泰王殿下要咱们看的新式武器?”

    有军官瞪大了眼睛,来回在这大小不等的火炮上逡巡,似乎想从它们身上找出自己熟悉的东西。可不管怎么看,他也没找到任何类似床弩、抛石机之类的机括和抛发结构。

    “根本就是一个大铁筒嘛!不对,这边这还有青铜的!”

    也有军官好奇的喃喃自语,他无法想象就凭这样的玩意,如何能杀伤敌人,甚至让泰王殿下不惜劳顿亲自带队来视察。

    陈武能理解手下们的不解和轻视,事实上,见惯了穿越前火炮那惊天动地的威力,他对眼前这些粗糙简陋笨重的玩意也同样瞧不上眼。然而,它们的存在,对这方世界的意义却是划时代的。

    究竟好不好用,实际打一炮就知道了。

    这些工匠们既然敢邀请他前来,也做出了实物,必然是有一定成绩的。

    “从这小的炮开始吧。”

    放任手下议论了一会,他看了看有些不安的工匠,笑着安慰他们几句,示意开始试炮。

    “这个小号的炮,泰王殿下命名神机炮。最初的时候,我们是想用铁来铸炮,但铁炮铸造起来难度更大,后来试炮的时候也更容易出事。是泰王殿下高瞻远瞩,示意我们可以用铜铸炮。不过,铜炮也有铜炮的坏处,硬度不高,造的炮要更厚一些,而且铜也更难得……”

    工匠一边示意试射场的士兵做前期准备,一边给众军官介绍这种块头最小的炮。

    关于铜炮和铁炮哪个更好,自古以来就有争论。在陈武穿越前的那个世界,一直要到近现代炼钢技术飞快进步的时候,铜炮才被彻底淘汰。但在那之前,铜炮和铁炮几乎一直是并存的,各有优劣。

    如果是松江军夺下旭川藩铁矿前,毫无疑问,以松江军对铁矿的需求和领地内极少的产量,必然是全面用铜炮。但有了优质的铁矿在,松江军在火炮材质的选择上就有了更多的余地。眼前这两蹲试制的成品神机炮,就是一铜一铁质地的。

    “诸位请看,这是火炮的炮弹和发射需要的药包。”

    在工匠的讲解下,负责操纵的士兵将装了黑火药的炮药包放进炮口压实,然后装进了一个圆形的实心铁球。这种最基本的炮弹制造起来毫无技术可言,考虑到实际需求,如果没有甚至还可以用铅弹乃至石弹来代替。

    准备就绪,有士兵拿起了烧红的铁钎站到了炮尾,转头等待起了陈武的示意。

    “可以发射!”

    陈武点了点头,心里带着几分激动,下达了试炮的命令。

    在随行军官和亲卫们好奇的注视下,铁钎从炮尾的小洞中刺入,引燃了药包。随后,黑火药在密闭的炮膛中爆炸,产生的强大冲击力将铁球猛的轰了出去。顷刻之后,铁球飞到了起码三百步开外,在地面上砸出了一个深深的坑,随即又弹起来滚出老远才最终停下。刺鼻的硝烟和硫磺特有的味道弥漫开来,让附近操炮的士兵忍不住咳嗽了起来。

    爆炸的那一刻,轰鸣声把所有第一次看到火药爆炸的军官吓了一大跳。他们没想到,这种看上去跟床弩、抛石机等传统武器截然不同的金属筒,居然真的可以杀敌。

    “三百四十步!”

    由于前方的荒地提前用标杆标出了不同的距离,因此通过观察落点和标杆的位置,士兵很容易就判断出了这一炮的射程。

    听了远处测距的士兵报出的数字,陈武微微颔首,但并没发表什么意见。

    后面的军官就不同了。

    他们知道陈武带他们来的用意,因此也没有太多拘谨,最初的惊奇过后,迅速讨论起了这种前所未见的武器。

    “射程很远,几乎是普通抛石机的两倍了!”有军官一眼就看出了火炮的优点。

    也有军官牵了马亲自赶过去,在弹坑附近实地观察了,这才回来道:“威力似乎有些不足,不过想来是跟炮小了些有关……就是不知道精度和射速如何。”

    更有军官注意到了开炮的流程,抓住工匠问道:“那神机炮的铁爪、铁绊又是做什么的?”

    “是这样的。”那工匠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不假思索的道:“炮药的爆炸会产生一个后坐力,让火炮开炮后猛的后退,炮口上仰,将会很大的影响火炮的射击精度以及射速。在泰王殿下的提点下,咱们加装了这样的部件。发射前可以用大铁钉将炮固定在地面上,继而克服了后坐力大、炮口仰角跳动厉害的问题。”

    说话间,士兵们已经开始清理膛口,准备第二发试射了。

    因为提前训练过,再加上陈武的要求,士兵们的操作显然很有章法。有人负责用钩子勾出炮膛内的药包碎片,有人用沾了水的毛毡擦洗炮膛,依稀可以看到丝丝白气升腾。这么做即是为了给火炮降温,也是为了防止再次装药时里面残留的火星提前引爆火药伤人。

    再次试射,就跟先前的不同了。

    第一发试射,并没有刻意瞄准什么,流程和操作速度也是中规中矩,仅仅是让军官们明白这种新式武器究竟是什么样子。甚至,为了让军官们看的分明,操作的士兵还有意放慢了动作。

    随着准备就绪,这一次操炮士兵的动作就快了很多。

    不再是一发,而是全速三连发!

    顷刻时间,火炮的轰鸣声再度响起。有先前的经验在,这次军官们倒是镇定的多了,再没有任何人闹出什么乱子。而随着这三发炮弹的落下,这些松江军的高级军官也随之更全面的见识到了火炮的特点。

    射速挺快!

    这是所有军官的一致观点,尽管相比于陈武穿越前的自动火炮慢得如同蜗牛,可那要看跟谁比。尽管在陈武眼中,这一套装药、发射、洗膛的流程下来,毫无效率可言,但相比于更传统的抛石机,速度已然是全面领先了,而且需要的人手也远远少于后者。

    除了这个特点外,军官们很快还发现,三连发炮弹的落点相当接近,彼此间的散布很小。

    “散布”这个词,还是陈武教给工匠们的,被军官们现学现用,但这并不妨碍他们理解这个词的意思。能被陈武看中带到这里的,就没有哪个是笨蛋,很清楚弹着点散布小意味着什么——火炮的精度和稳定性都要比抛石机优秀很多!

    尽管还只是初步接触,了解的是冰山一角,已经有很多眼光敏锐的军官意识到了这种新武器的意义。而随着他们开始试射更大型号的铁炮,这些军官们的眼睛也越发亮了起来。(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四章 炸膛

    连续几次试射后,工匠们终于开始对几门火炮中最大的那门进行操演。

    相比于先前的神机炮,这种炮不管是重量还是块头都远远超过。装填的实心铁弹,重量也数倍于神机炮的炮弹。由于体型够大,上面还加装了简单的照门和准星,中部更是有用来调整角度的炮耳。

    经历了先前的几轮观炮后,在场的军官对火炮已经越发期待,聚精会神的等待起来。

    仍旧是跟先前差不多的流程,装填完了药包、铁弹,用烧红的铁钎引燃。随后,震耳欲聋的爆炸声响起。由于装填的火药多了很多,这轰鸣声也更加响亮,几乎如同雷雨天的雷鸣一般。哪怕军官们都逐渐习惯了,仍旧面色为之一变。远处用来测试火炮威力的牲畜,在这轰鸣声中也忍不住悲鸣起来。

    呼啸声中,炮弹以肉眼难见的速度飞出天际,飞出了大致五百步的距离,狠狠在地面上砸出一个弹坑!

    随着精准的距离汇报上来,军官们沸腾了。

    先前的神机炮虽然能射三百多步,但装填的弹丸块头较小,比起床弩也没有决定性的优势。眼前这尊重量足有千斤的大铁炮就不同了,射程竟然接近五百步,已经远远超过了东大陆现有的所有攻守城兵器。仅仅是射程一项,就足以让它有着无与伦比的优越性。

    “把家禽和套了铁甲的木人抬上来。”

    第一发试射完毕,有工匠命试射场的士兵行动起来。很快,先前准备好的牛、马之类的家禽,还有分别套了皮甲、铁甲甚至双层甲的木人,按照不同距离摆到了试射场的荒地上。

    随着操炮的士兵清洗完毕,再度装药,新的试射开始了。

    吃力的对火炮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后,负责观瞄的士兵用陈武制定的简单的法子算了半天,对旁边的同袍点了点头。

    旋即,轰鸣声再度炸响。

    在军官们的注视中,炮弹以远超抛石机石块的速度出膛,带着惊人的动能砸落到了……荒地上。

    显然,这种初级的瞄准,对得又是几百步开外的目标,能在三五发内命中都算是运气好的。这第一发射击,不出意外的落空了,但让军官们暗暗心惊的是,即便是射空了,炮弹落点距离木人的位置也仅仅只有十几米的距离。

    如果不是偶然的话,这样的表现已经是远朝抛石机的精度了。

    接下来的试射,证明了这点。

    大约是因为陈武亲自观炮,操炮的射手急于表现的缘故,接下来的观瞄更加谨慎。随着清洗、装药完毕,观瞄手在原先的基础上进行了细微的休整,片刻后才再度示意。

    巨大的爆炸声中,炮弹再度飞出,落到了木人的斜后方。

    尽管仍旧差了一些,但这次跟目标的散布距离却比第一发更近。所有的军官都明白,这种大型的火炮,运用的时候面对的必然是大群的敌人,而且十有**是密集的军阵。面对大片敌人,火炮的落点偏个十米八米根本不算什么,完全可以看做一种指哪打哪的武器!

    试射还在继续。

    随着不断的细微调整,炮弹终于准确的轰中了目标。巨大的弹丸动能作用下,披了铁甲的木人被瞬间砸成了碎片。隔着这么远的距离,就连最厉害的床弩都会失去动能,更不用说伤人了。但眼前这门火炮,却可以轻而易举的轰杀穿了铁甲的木人。甚至,弹丸仍旧没有失去动能,继续向后将一头青牛砸的血肉模糊,这才偏转落到地面上,滚出老远。

    别说是军官了,亲眼检查了威力,就连陈武的亲兵们都惊呆了。

    火炮的威力,超乎了他们的想象!

    隔着四五百步都有这样的破坏力,若是距离放近一些,将火炮的炮口压低,岂不是一发炮弹就可以横扫一排士兵?

    射程更远,精度优秀,威力巨大,射速也比传统的抛石机快!

    一些眼光敏锐的军官,已然激动的浑身发抖。泰王殿下对火炮的看重,果然不是没有原因的。这样的兵器,注定要改变战争的模式!

    “它的射程能否调整?”

    短暂的激动和狂喜后,有军官询问出了这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可以。”工匠看了他一眼,随即解释道:“通过下面垫的锲子,可以调整炮口的高度。辅以适当增加或者减少装填药包的火药量,就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改变射程——刚才的五百步,应该是这种火炮的最大射程了。而且,这个调整的过程并不麻烦。”

    “射程也能调整!”军官越发兴奋起来。

    “还远远不够。”

    陈武适时插口,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按照我的估算,这门炮继续改进下去,射程至少能超过一千步!若是继续加大炮管长度、厚度,增加装药量,未来的火炮即便射出三千步、五千步也未尝不可能。”

    “射程超过几千步?”

    别说是军官了,就连亲手铸造了这门火炮的工匠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气。能够将实心铁弹发出几千步的武器,出现在战场上会是什么情景?

    很多人甚至难以想象那个场面,只怕敌人还没接近,就被自己这边的火炮轰垮了吧?

    “如此的神兵利器,威力远超那神机炮,不知道泰王殿下可有起名字?”有人不由得追问了出来。

    先前的配重抛石机,陈武曾经给它下了个封号,叫做大将军石炮。不过,跟真正的火炮比起来,配重抛石机却又大有不如了。将来随着配重抛石机被逐渐淘汰,原本的封号自然会作废,转而封给这种全新的重型铁炮——大将军炮!

    虽然跟原本的称号仅仅只有一字之差,但代表的意义却是天壤之别。

    就在诸将还在喜悦的讨论中,新一轮的试炮还在继续。沾了水的毛毡刷在滚烫的炮膛之上,再度激起了升腾的白气,随后是装药、压实并装填炮弹。就在在场的军官们以为接下来的发射会如同先前那样时,意外降临了。

    或许是先前的几发试炮让炮膛不堪重负,也可能是装填的药包超量,亦或者其他什么问题,铁钎引燃药包后,剧烈的爆炸中,铁炮的炮膛在所有人的震惊注视下炸裂开来。附近几名操炮的士兵,几乎瞬间被爆炸和溅射开来的碎片射到。一人当场死亡,另有两人受了轻重不同的伤势,倒在地上惨叫了起来。

    所幸的是,由于观炮的军官和陈武离的够远,倒并没有人被这次事故波及。

    “这、这是?”

    没有防备的军官们惊呆了,他们一时间没明白发生了什么。本应该是杀敌的武器,为何反而伤到了自己人?

    只有在场的工匠和陈武明白,他们遭遇了“炸膛”。

    先前的开炮流程,并没有发现有什么不规范的地方。那最大的可能,还是铸造火炮的方法和铁的质量不行。

    对此,陈武丝毫不感到奇怪,只是有些遗憾。先前几门炮一路试射到现在,他差点以为这些火炮已经接近实战了。但现在看来,果然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至于负责铸炮的工匠就更见怪不怪了,过去几年的研制和实验中,类似的事故起码发生了十几起之多,死伤的操炮士兵超过了两位数!

    若不是有高额的薪水在前面,又承诺即便死了家人也有双倍的抚恤,想要招募合格的炮手还真不是一件容易事。

    “竟然还有炸膛这种事?”

    弄清了问题,在场的军官们脸色都不太好了。先前的兴奋,犹如被当头浇了一盆冷水。他们这才明白,为什么火炮明明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威力,却始终没有投入实战,而是还在试射场不断改进。

    随着冷静下来,这些军官们也逐渐找到了更多火炮的缺点和不足。

    “造价似乎远比抛石机要高昂,听几位所言,似乎工艺也更复杂,怕是难以大规模制造。”

    “千斤重的铁炮,将来或许还会更大更重,守城尚可,野外战斗该如何搬运?”

    不能解决便携和运输的问题,火炮的实战价值会大打折扣。这个问题一提出,所有军官都深思起来。更有对火药有粗浅了解的军官,提了一个更加重要的问题:“我观这火炮,似乎是以炮药为引,驱发炮弹。万一炮药受了潮,又或者遇到雨天,该如何是好?”

    火炮在雨天无法作战,这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几个问题接连提出,再加上刚刚发生的炸膛惨剧,军官们因为骤然看到划时代武器的兴奋彻底冷静了下来。他们意识到,至少就目前而言,泰王殿下研制的这种武器还远没有看上去的那么美好。

    短期之内,只怕松江军还没办法将这种新武器投入实战、并且完全取代传统的抛石机!

    这一点,陈武心知肚明。看了看突然间又有些沮丧的手下,他笑了笑,意简言赅的道:“诸位不必失望,任何新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抛石机从出现到现在,足足用了几百年时间。而这种火炮,从开始研制到现在才短短几年!只要再多花一些时间,诸位提出的问题,总归都是可以改进或者设法避免的。”

    到那时,才是火炮这种新时代战争之王出现在战场、横扫天下的时候。(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五章 福祸相依

    带领军官们见识了全新的火炮武器后,这些心满意足的军官们暂且退下,讨论起了今天的见闻,或者各自交流对火炮的运用和看法。陈武则留下了几名主要的工匠,跟他们继续交流关于火炮改进的心得。

    老实说,陈武对铸炮的知识和了解掌握的并不多。主要是穿越前最后一次游戏更新要开启热兵器的研发,他才顺带着找了一些相关材料研究。正因此,他掌握的知识面比较宽泛,但深度欠缺。涉及到具体的铸炮细节上,没法给予确切说明,只能在一些大方向和宏观的构架上给予指示。

    不过,就算是这样,也已经让这些铁匠们收益良多,帮他们省了几倍乃至几十倍的时间了。

    “火药包的设计,日后要考虑防潮防水的处理。”

    “另外,关于火炮射程的问题,除了炮管长度因素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本王强调过的气密性。炮膛内的铁壁不够光滑,有砂眼的存在,这直接影响了射程,而且还跟炸膛有一定的关系。”

    “还有火炮移动的问题,以前只跟你们说了铸炮的事,忘了说炮架这个物事了。那是一种活动支架,延伸出来的车把可以固定在地上,用来反后坐力,还要能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调整炮口的角度。有了它,火炮就能比较便捷的自由移动。”

    “对了,关于让火炮炮管能承受更大膛压的问题,本王还听过一个法子,叫做水冷自紧。可以让铸造中尚未冷却的火炮从内部开始冷却,让火炮有一个从外向里的力,相当于在炮身外面额外缠上一圈铁箍,进而使火炮能承受更高的膛压。不过,这个法子能不能行,具体又该怎么做,本王也不确定,只能告诉你们一个大体的思路,其他的还得你们慢慢研究……”

    用了差不多一刻钟,给这些工匠们提出了他能想到的最后的提议和看法后,陈武最后给予了总结:“姑且照以上这些去改进吧,样式主要以小口径的神机炮和最大的大将军炮为主。在现有的基础上,什么时候铸造的火炮可以连续打一百炮不炸膛,什么时候就可以定型生产了。”

    这样说着,他环视了几位工匠一圈,允诺道:“届时,所有匠人都有重赏!”

    工部的人都知道,泰王殿下对于工部下面的各项研究一直是十分慷慨的,投入了难以想象的资金。为此,甚至连内政署提议的重修泰王府的公文都否决了。除此外,对于下辖工匠们的薪资赏赐也都远超乾元中枢。对他的承诺,在场的工匠们自然没有怀疑,一个个都精神振奋了起来。

    泰王殿下都说是重赏了,想来必然是一笔惊天的财富吧。

    这种物资上的鼓励,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几名工匠无不感恩,发誓必然会加班加点为泰王殿下改进更强更稳定的火炮。

    虽然这次试炮,并没能圆满达到陈武的要求,但仍旧是松江军在火炮研发和运用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事件。虽然出于保密和对将士负责的态度,否决了立即推广火炮,但松江军已经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热兵器却是事实。只要等目前的问题进一步克服、改良,就能全面投入生产和推广。

    到那时,一支横空出世的、装备了成熟火炮的部队,必然会用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震惊整个东大陆。

    为此,这次从试射场返回后,陈武甚至秘密组建了一支数目约在两个大队的实验部队,用来摸索、尝试火炮的运用。日后需要的时候,他们就将是火炮部队推广的第一批教官!

    由于陈武要求的严格保密,这次试射观炮并没有在军队中造成太大的影响,仅仅只在少量高层军官中传播。不过,这种划时代武器的影响毕竟是实实在在的,它的存在,给了松江军高层将领强烈的信心。一旦改进后的火炮真的达到泰王殿下预言的地步,射程达到千步以上,威力更大,那将没有任何敌人是松江军的对手。

    ………

    在火炮的研发进入了一个阶段性地步的时候,松江军的其他发展也没有停止。

    首先是先前制定的扩军计划,终于在最近一周全部完成。随着最后一个师团的13000名新兵结束训练,松江军团的十个师团全部满编。天南军团的五个师团,也均已经到位。算上这期间陆续完善了武备的登州、天陇警备师团,宁海警备旅团,以及刚刚组建的东海警备师团,松江军陆军的总兵力已经接近了25万人。

    这还没有算在吕宋岛上收编的、以当地土人降兵为主的北吕宋警备师团,也没有加上东海、宁海两大水师。

    如此多的兵力,让松江军头一次有了充裕的底气。在保证东南四郡地盘安全的基础上,调集足够的力量对外用兵。

    好消息几乎同时传来。

    北吕宋岛上的楼六重和何世祥,在潼山关大战出现变故、燕云军团遭遇伏击的这段时间,向东进逼,杀进了达沃府。醉生梦死的苏莱曼五世失去了勇气,闻讯选择了投井自尽。其他跟随他一并东狩的文武官员,也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短短几日四分五裂。

    达沃府的新组建部队,几乎没有做像样的抵抗,便让松江军在付出不足两百人的代价就轻松占据了全境。

    随后,完成了占领的松江军折返回西面。其中一部拿下了棉兰地区和除伊富高金矿外的另一个大金矿——奈远金矿,另一部一路向西横穿奎松平原,向先前本有机会直接占领、但却因为苏禄地区变故而暂且放弃的宿务地区开来。

    在宿务军团覆灭后,这里就已经是一盘散沙。虽说因为松江军抽调部队优先围剿苏莱曼六世,以防止安达曼人插手,导致宿务的头人有了喘息的时间,但终究大势已去。松江军没费吹灰之力,就顺利开进了这里。

    虽说距离全面占领、肃清所有反对力量、将统治彻底稳固下来,还需要较长的一段时间,但楼六重和何世祥已经拿下了整个北吕宋的统治权,却是无可争议的事实。

    随着几日后抵达的远洋船队,大量的粮食和黄金再度装上船队,源源不断的运回了泉州港。由于登莱船政司、泉州船政司的船队都参与其中,船队的运力远远超过去年。不仅这些,更多的北吕宋资源,比如铜矿、玛瑙甚至是烟草,都陆续出现在了运输的清单之上。

    这些廉价外来物资的输入,还有旭川藩的优质铁矿,给了松江四郡的发展持续注入了动力。哪怕现在整个帝国都陷入了战乱,包括松江四郡也直接参与了战争,但四郡的经济却始终没有受到影响,反而变得越发繁荣。

    包括中州、燕云在内,两位皇帝其实也都想在打赢战争的同时做相同的事,但不管是乾明德还是乾明昊,在内忧外患和战争的消耗下,能够勉强维持局面都已经十分难得了,根本没人能够复制松江的奇迹。

    无形之中,泰王的声誉和名望,在帝国内部尤其是靠近东南的这些州郡,变得越来越高。或许这种名望三年两年内起不到什么作用,但早晚有一点,随着松江军大军的抵达,它会让陈武的势力扩充变成水到渠成,甚至是天命所归!

    时间,是站在松江军和陈武这边的。

    ………

    事物从来都是福祸相依的,在火炮开发有了阶段性进展和北吕宋郡完成统一的喜讯传来时,松江军同样也收到了坏消息。

    首先是内战的中线战场,时间是燕云军团被伏击的十多天后。

    燕云军团虽然吃了亏,没能趁城卫军撤退衔尾追杀、扩大战果,但实力终究还是有的。在收到了乾明德会补充三万新兵和一批辎重的公文后,燕云军团全面西进,分成两股力量席卷了半个安庆郡,短短时间内连下了五六座大城,将兵线逐渐推进了上百里。最多再要半月时间,先锋就能抵达许都城下。

    这似乎是个好消息,但仅限于对乾明德的势力。

    对陈武的松江军来说,由于宋无缺“先前攻潼山关劳苦功高、损失较大,你部可就地休整”的说辞,再加上松江军不可能现在就跟燕云翻脸,因此在攻占安庆郡的行动中,松江军没有捞到任何好处,反而每天都要花费大量粮草饷银维持。

    对此,军中自然是有些怨言的,但陈武实际上并不以为意。

    毕竟,人家乾明德是实打实让了一个东海郡的。虽说这里面有表态的价码,但毕竟是一个郡在。何况,陈武也不看好攻打许都这一战。燕云军愿意多跑几百里跟城卫军死磕,陈武自然不介意放任两家斗个你死我活。至于说燕云军吃了亏后,再想要松江军调到前线,可就没那么好说话了。

    除了帝国内战的中线外,松江军在南北两个方向上也都遭遇了挑战。

    随着东海郡和东海水师的易手,勒拿人敏锐的注意到了这点。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大约是知道了东海水师抽调了一部分船只前往了北吕宋,蠢蠢欲动的勒拿人果断的再次出动了大洋水师。(未完待续。)

第四百三十六章 越京来的情报

    一直以来,勒拿人的大洋水师,就是乾元帝国在海上的心腹大患。UU小说,www.uu234.com

    这支通过窃取帝国造船图纸和技术起家,在几十年里陆续组建起来的舰队,最鼎盛的时候光战船就有不下四百艘。每次从东部的天然不冻港海什稜港出发时,浩浩荡荡的舰队都足以让任何敌人心惊胆寒。

    在陈武入主东海前,帝国的东海水师,就是迫于他们的压力才维持着现有的存在。否则,以乾元帝国历代皇帝对海权的漠视,他们根本不可能拨出那么多钱银打造那么多的战船。

    虽说这些年来,随着跟帝国水师的陆续争斗,大洋水师也折损了不少,但仍旧是东海水师同级别的存在。彼此相争斗的时候,甚至多多少少还占一点上风。

    这次得知了东海水师分出部队兵力南下,大洋水师果断抓住了这个机会,派遣了一支总规模接近两百艘的主力舰队出航。南下到东大洋的海域后,为了寻找机会,这支舰队又分成了两个支队,在东大洋的几条主要航道上搜索帝国的船只。不巧的是,从旭川藩那边装满了铁矿、开往泉州港的舰队,就撞上了大洋水师的分舰队。

    从开辟了这条海外的铁矿来源后,松江军对于这条连接库克群岛旭川藩的航道,就一直有严加保密。通行的时候,也有意往东南绕一圈,尽可能避开勒拿人的船队。但是,勒拿人终究还是抓到了一个机会。

    为这支舰队护航的,约莫有六十艘战船,不管是数量还是平均战力都要比勒拿人的这支分舰队弱不少。

    意识到海战无可避免,松江军的护航舰队只能选择主动迎战。运输铁矿的海船则趁机清仓,将运载的所有铁矿抛下大海,张开满帆全速离开。

    一战下来,尽管海船基本无碍,但护航的战船却战沉了不下三十艘,水师士兵战死和失踪超过一千两百人,伤者更是不计其数,剩下的战船也多有破损。若不是幸运的借助夜色脱离,只怕损失还会更大。

    消息传回泉州港,再传到登州,给大好的形势带来了一片阴霾。

    谁都知道旭川藩铁矿对松江意味着什么,不管是二十多万大军的武器装备供给,亦或者动辄几百上千斤的火炮,都需要消耗海量的优质铁矿。一旦这条运输线被断,松江军会在很短时间内重新陷入铁矿急缺的局面。相比之下,一船队已经开采的铁矿石亦或者一些人员伤亡,都不是最重要的了。

    不过,更让人愤怒的还在后面。

    打跑了松江的舰队,勒拿人的分舰队从容的捞起了松江军掉入海中的水兵,并连同在其他航道上抓获的商船一起,当做俘虏向松江军叫价,勒索赎金!

    这种极其不道义的事,勒拿人已经干了不止一次。世人都知道他们的脾气,也拿勒拿王朝没什么办法。

    不救肯定是不行的,那些被俘虏的松江军水师士兵,都是在为松江军而战的过程中跌入海中。若是放任他们不管,肯定会寒了军心。可若是同意对方勒索,不仅会助长敌人的士气,还会白白支付大笔金钱——勒拿人给这些水兵俘虏开的价码,每人高达两百金!

    要是放到松江军的早期,这一笔钱足够松江军招募二三十名新兵!就算现在安家费涨了不少,也远远超过了一名水兵的价值。

    尽管很愤怒,但最终陈武还是咽下了这口气,选择了赎人——就像当年阿曼人为了他们的六千名瓦朗加师团降兵做的一样。

    毫无疑问,这一场接触中,是出其不意的勒拿人小胜了一场。不仅取得了海战的胜利,还凭借俘虏狠狠敲诈了松江军一笔。不过,陈武自然不会让这种事上演第二次。要回了俘虏后,随即就再度加拨了一笔款项,加大对东海水师战船的维护和保养,并且要求日后开往旭川藩的船队,一律配置双倍数目的护航战船。

    对于东海、宁海两大水师来说,这无疑是一个非常艰巨的任务。

    毕竟,他们既要同时维持两大远洋航线的安全,又要在近海巡逻,还要清扫漏网的海寇并保证港口的安全。若是再考虑到水师士兵们的轮休和战船的定期保养,以现有两大水师的力量,还是显得太过吃力了一些。

    对此,陈武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只能让水师士兵们暂且咬牙坚持一段时间。泉州港、长定港的造船厂,都在满功率的不断打造新的战船,设在镜湖县的水师基地也在源源不断的培育水兵。不远的将来等火炮成型了,还可以将火炮搬上战船,进而大大提升水师的战力。

    等这些举措起到效果,勒拿人的大洋水师就再也不是威胁了。

    ………

    先前说过,除了帝国内战的中线外,松江军在南北两个方向上都遭遇了挑战。勒拿人在大海上的不安分,只是挑战的一部分。在南方,松江军的军情处也再度收到了阿曼人的新动作。

    阿曼人派了规模浩大的使者团队,以招摇的、唯恐别人不知道的姿态出使了青越国!

    最初的时候,松江的军情处并没有太在意这件事。毕竟军情处最近需要顾及的地方太多,只要确定阿曼人的战略重心已经从南峰要塞离开,动作不是冲着松江来的,就没有特意去打探根据。但很快,松江军安插在青越国国都越京的、仅有的两个探子,就探知了一条惊人的消息。

    阿曼王国的皇帝萨拉丁,据说是仰慕青越国的公主,以王后之位虚待,想要跟青越国结姻!

    值得一提的是,这并非是阿曼王国使者的公开表态,而是不知道从哪里传出来的流言。只是跟普通的流言不同,这条流言出现的时机太巧,阿曼王国的使团前脚抵达越京,还没得到国主接见,第二天就有流言在市井之间传开,而且传播的势头远超想象,很明显有人在其中推波助澜。

    军情处在越京的暗探,几乎没费多少力气就做出判断,这是阿曼人使团自己故意放出的消息。

    至于其用意……

    消息以加急奏报的速度一路传回天南,再从天南北上传入了登州,仅仅只比勒拿人的大洋水师袭击松江军商船的坏消息晚了三天。得到了甘兴递上来的这份情报,陈武只扫了一眼就很快想明白了萨拉丁的用心。

    有游戏中十三年的经历和眼界,他很清楚阿曼王国想要破局的途径。在自己横空出世,用两次天南战争阻断了他们打通南峰要塞的可能后,萨拉丁还想要继续北上图谋中原只剩下了唯一的途径:调整战略重心,先将青越国吞并,然后再从帝国中南部的大泽郡进军。

    能意识到这点,就不难理解使者团队招摇的举动和故意放出流言的用意了。

    显然,萨拉丁是打了青越国的主意,并且不希望用强攻的办法,而是通过大国和小国结姻的方式,以最小的代价兵不血刃兼并青越国。以阿曼王国七郡的实力,对比青越国两郡的地盘,只要能娶到一位公主,拥有了大义名分,再设法把现在在位的青越国国主搬掉,以萨拉丁的手腕,陈武丝毫不怀疑他有那个能力!

    当然,青越国能在帝国的余威和阿曼人的虎视眈眈下存活到现在,而不是像顺化王朝、南泰王国等小国一样覆亡,自然是有一些本事的。除了国力本身要强一些外,现任的青越国国主颇有眼光,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萨拉丁无疑是知道的,若是直接开口求亲,青越国的国主黎绍元必然不会同意,而是想法设法找理由回绝。正因此,他才命使者故意招摇作势、主动放出风声,给越京的百姓甚至是文武官员制造一种既成事实的印象。之后再辅以兵力的威胁,才有可能让这位国主被迫服软,同意结姻。

    这只是陈武的推测,但接下来送来的情报很快证明了他的正确。

    仅仅一天之后,通过阮世明和复国势力的暗中打探,陈武就得到了阿曼人正在调动、集结兵力的情报,方向正是青越国的元武道。或许是阿曼人并没有刻意保密,有意威慑青越国的缘故吧,阮世明的力量甚至打探出了具体的兵力和统军将领——整整十五万大军!

    在两次天南大战、阿曼王国的实力大损后,这已经是阿曼王国一半的军力了。

    甚至,若是把守卫王都瓦朗加和其他关键点、再加上部分放置在柯伊城堡和红河谷防备松江军的部队排除,十五万部队已然占了阿曼王国能够自由调动军力的八成,这个比例绝对没有丝毫的夸张!

    时隔一天,一前一后两份情报,让陈武确定了阿曼人和萨拉丁打的算盘。

    毫无疑问,松江必须要针对这个做点什么,而不是放任阿曼人行动。否则一旦让萨拉丁得逞——这个可能性很高,那兼并了青越国后,阿曼王国的国土会一跃增加到九郡之多。不管放到哪里,都是一个实打实的大国了。到那时,从大泽郡做踏板进攻帝国的他们,将再度给陈武带来巨大的威胁。(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314/ 第一时间欣赏帝国之主最新章节! 作者:奥丁信使(书坊)所写的《帝国之主》为转载作品,帝国之主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帝国之主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帝国之主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帝国之主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帝国之主介绍:
一言以蔽之,这是一个穿越的玩家,利用十三年游戏经验锲而不舍造反的故事。 详细点说,就是倒霉的主角穿越到了游戏世界,结果好死不死的附身到了一个快要饿死的穷鬼身上。为了活下去,他不得不到处拉人造反。只要锄头挥的好,没有帝国挖不倒!帝国之主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帝国之主,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帝国之主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