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中华大抗战TXT下载中华大抗战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中华大抗战全文阅读

作者:江山多娇     中华大抗战txt下载     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34章 蒋介石与史迪威

    史迪威把总部设在眉庙(梅庙)一座教堂红楼里。他雄心勃勃,打算指挥中国远征军,击溃日军进攻,挽救缅甸和滇缅路。当时缅甸战局已很危急。

    英国驻印缅军总司令韦维尔,在给丘吉尔信中说:“倘若日本坚决进攻,我认为,我们不能指望久留缅甸。许多部队仍旧缺乏装备,打缅甸的经验还使他们动摇。余下的几个缅甸步枪营能起多少作用,很可怀疑。炮兵不多了。目前,再要切实增援是办不到的。

    中国方面的合作并不容易。他们怀疑我们的战斗力,有退缩倾向。他们对抗日军的丛林战,能否比我们现在打得更成功,尚难肯定。”

    在眉庙,史迪威见到印缅战区总司令亚历山大。他告诉亚历山大,他打算用中国远征军第5军和英军一道,发动强大反攻,夺回仰光。

    亚历山大笑吟吟地表示赞赏。夺回仰光,谈何容易。

    史迪威反攻计划很难实施。一是日军进攻的压力,二是中国将领的抵制。史迪威发出的进命令,经过中国远征军副总司令杜聿明和部将们讨论后,常常通不过。聪明的史迪威很快发现,缅甸的仗,实际上是蒋介石直接指挥杜聿明打的,他这个前线总指挥不过挂名而已。

    同古失守后,史迪威气冲冲地从缅甸飞回重庆,对蒋介石大发其火说:“钧座委我缅战指挥之责,而不予指挥之权,无权何以为将?无权何以尽责?”

    蒋介石威严地说:“将军之言差矣,我为战区统帅,无不可过问之事。你是我的参谋长,不是太上参谋长!”

    史迪威干脆撂挑子,说:“既然总司令事必躬亲,依我看,参谋长一职可以勾销。”

    你一言我一语,两人互不相让争了一阵,还是蒋介石转而和颜悦色:“将军求战心切,肯于负责,我已深知。不过,我过问前线战事,实亦一片好心。我平素指挥作战,惯于用电话与前线将领联系,必要时不分昼夜。如此可依将领习惯及能力,纠正其错误。中国抗战能支持至今,此实为一重要原因。”

    “原来是这样!”史迪威摇摇头淡然一笑,心想:总司令,你说的全错了。中国抗战之所以一败再败,原因正是你专断独裁,插手过多。现在缅甸战场的日军,全是从中国战场调过来的。第18师团攻打过上海,第33师团占领过南京,第55师团攻陷过华东,第56师团从华南调到新加坡,又从新加坡调到缅甸来的。要是中国战场打得好一点,何须缅甸作战?

    蒋介石似乎感觉到难以说服史迪威,便叹了口气说:“要是我能写英文,那就好啦!这样,我可以直接与将军函商军情,再不用假手他人。以往你我间疏于直接联系,实因文字之障碍。”

    其实史迪威精通汉语,中国话比蒋介石讲得还好。

    史迪威对蒋介石故意给他兜圈子极为不满,直截了当地说:“既然你我之间诸多不便,钧座还是另派一位方便的人去缅甸为好。我在重庆还有许多重要的事情可办,比如管理美援,训练部队等等。”

    蒋介石担心美援掌握在史迪威手里,喃喃地说:“这,怎么可以?将军,这,太不合适。”

    这时宋美龄走进来了。她笑容可掬地说:“史将军,你瞧外面阳光多好,我们到花园散步去,别在这儿磨牙斗气,走吧。”史迪威无法拒绝她。

    散步在花园里,总司令和参谋长和解了。

    史迪威设身处地地说:“我总是个英国老毛子吧,不能奢望全权指挥如此庞大的中**队,不过,我倒希望单独拨出一支小部队,一个军,一个师都行,由我指挥,按我的计划办。”

    蒋介石说:“不,你还是做你名副其实的总指挥官。”

    史迪威说:“即使总司令把远征军都交给我,我也指挥不动啊!像杜聿明这样有才华,有个性的将领,不是我能驾驭得了的。”

    蒋介石说:“我把罗卓英派去,他会同你很好合作的。”

    宋美龄将一束玫瑰花递到史迪威手里,笑吟吟地说:“史将军,还有什么困难吗?我可以作你的后盾。我在战线的另一端支持你。”

    史迪威满脸笑容地说:“夫人,我愿意效劳。”

    4月7日,蒋介石夫妇亲自把史迪威送回缅甸。新任远征军司令官罗卓英随同前往。

    在腊戍,蒋介石主持军事会议,当着全体高级将领的面,郑重确认史迪威的指挥权。

    他宣布道:“第一,余委托史迪威将军全权指挥入缅华军;第二,罗卓英服从史迪威,杜聿明服从罗卓英;第三,史将军有权奖惩军官;第四,与英军联系由史将军洽商。”

    这次史迪威满意了。

    4月上半月,缅甸战局顺利。仁安羌一仗给战局注入生机,缅甸战局转好。

    4月下半月,形势逆转。史迪威独立设计的平满纳会战计划陷于危机。此时英军已经准备撤退,史迪威还蒙在鼓里高喊进攻。

    4月20日,日军第55师团和第18师团一起攻占了平满纳。中国远征军向北撤退。史迪威认为缅甸作战已成败局。他打算利用密支那机场,把中国远征军空运到印度,在那里彻底改组和严格训练后,从印度打回缅甸。史迪威接到马歇尔的通知,空运部队25架c47大型运输机已在印度待命。

    但是出人意料,日军先是飞兵腊戍,切断远征军后路。接着兵分两路夹击中央,瓦解曼德勒会战计划。日军又轻取密支那,使史迪威空运计划破产。最后,日军将中国远征军一步步逼进野人山。

    4月30日,英军按照既定计划在曼德勒签署了总撤退命令,亚历山大完成了奉丘吉尔之命,利用中国远征军掩护英军撤退的任务。

    分手前去见史迪威,亚历山大笑眯眯地说:“史迪威阁下,在缅甸我们合作得很好。我期待着再次合作。”

    史迪威瞪了他一眼,说:“这样的合作,难道一次还少吗?”

    次日,亚历山大带领大批英军,从预先准备好的公路撤向印度。

    史迪威也只好带着百余名随从,沿着山间小道向印度败走。中国远征军数万精兵陷入缅北丛林,音讯全无生死不明。蒋介石万分焦虑,每天让军委会滇缅参谋团用无线电联系数次未果。

    直到6月,才接到美军驻华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转来史迪威的电报,大意是:史迪威一行百余人,正在徒步向印度前进。中国远征军也撤向印度。现在部队化整为零,由小单位统率,毋须以命令指挥。

    蒋介石看完电报怒火烧心:“史迪威身为参谋长,打了败仗只身逃跑,该当何罪?通天大事,你竟不向我请示,却向马格鲁德报告,眼里还有我吗?”

    想到这里,蒋介石提笔写道:“史迪威脱离中**队,擅赴印度,只来此电文作为通报,不知军纪何在?”

    缅甸作战失败,使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本来就不融洽的关系陷入危机。蒋总司令说缅甸之战全败于史迪威不听号令,史迪威则说缅甸之战打不赢全因蒋介石乱加干涉。

    另有三件事更使两人矛盾加剧。第一,蒋介石朝思暮想要美国提供500架飞机,几次要求史迪威向美国国会提出申请,史迪威断然拒绝。第二,美国根据租借法协定援华十余架大型运输机,宋美龄想从中调两架归航空委员会管辖,也遭到史迪威拒绝。第三,美国将支援中国战场的第10航空队b29远程轰炸机调往北非,史迪威预先知道此事,既不报告又不阻止。

    几件事加在一起,使蒋介石对史迪威十分怒恨。他给宋子文写信说:“史迪威是你从罗斯福那里请来的,还由你给罗斯福退回去。我不要这个参谋长。”甚至扬言,日本人曾对他有很好的建议,如果美国舍不得飞机,他将另想办法。

    从6月底至7月中旬,蒋介石拒绝史迪威的多次求见,对史迪威的报告也置之不理。

    蒋介石与史迪威关系僵化了。

第335章 特使居里来华斡旋

    美国总统罗斯福,得悉史迪威与蒋介石闹僵的消息焦虑不安。他知道日本人一直都在对重庆威逼诱降,万一蒋介石有一天倒向日本人,美国就要大难临头。罗斯福一边抱怨史迪威不识时务,一边派出智囊人物居里为其特使,赴华在蒋介石与史迪威之间斡旋。

    7月下旬,罗斯福特使居里跨过太平洋来到中国重庆。蒋介石夫妇接见了他。

    居里说:“本人到重庆后,曾与史迪威将军几次谈话。将军刚从缅甸战场回来,被黄疸病和钩虫所累,体力甚弱,精神抑郁,颇有烦言。据将军说,回重庆三周以来,不曾一睹总司令风采,数次呈递书面报告,未蒙一复。不知是何缘故?”

    宋美龄将史迪威的话翻译给蒋介石。

    蒋介石说:“不是我不想见史迪威将军,而是不好见他呀!”

    宋美龄把这句话翻译给居里。

    居里问道:“总司令见自己的参谋长,还有何为难之处?”

    “史迪威不仅仅是我的参谋长,他身兼六职,还是罗斯福总统的代表。”蒋介石说:“就中国战区参谋长职务而言,我当以部属待之;然以总统代表,则应待之以上宾。此种错综复杂的问题未得明了,我实在不知如何接待他。”

    “总司令阁下,这有何难?”居里说:“在处理中国战区军事时,可以参谋长之礼待之;在讨论有关中美两国事项时,以总统代表之礼待之。名正言顺。”

    蒋介石摇摇头说:“特使有所不知,史迪威将军在华,当总统代表的时间实多于当参谋长。就算当参谋长,也是太上参谋长。比如缅甸作战,直到总撤退时,他不曾向我报告部队转进方向,仅电告马格鲁德将军。战败之前,我严令他将中**队撤至密支那,他不执行命令,而向印度撤退。事关大局,竟不直接向我请示,擅作主张。有这样的参谋长吗?”

    居里说:“想象当时,中**队被冲散成若干小单位而无法集合,史迪威必定异常失望。惟我本人并非军人,又不明当时真相,自不便代史将军作何解释。”

    “当时局势并非不可为。杜聿明将军在曼德勒以北尚能集合四个师。”蒋介石说:“我以大军委托史将军,明令向密支那转进。他反而命令撤入印度。即使史将军本人退向印度,亦应向我请示。姑不论此举是否得当。他既为我的参谋长,行动之前应得我许可,凡有变化更应随时报告。此乃常识。”

    居里说:“诚如总司令所言,史将军确有专擅越权之嫌。不过,本人观察史将军最近情形。他好动而深感烦闷。他是一名军人而不是外交家。所以在不能有所作为时,有失当之处应予谅解。常言道,大人不记小人过嘛。”

    蒋介石缓和口气说:“倘若特使不来重庆,这些话,我将深藏于心不复赘言矣。”

    居里说:“史将军对缅甸战役之结果也深感悔恨。他深悔不该派孙立人部驰援仁安羌被围困之英军。并发誓说,今后再有此类事,决不再援助英军。足见其悔恨之深。”

    蒋介石说:“愿自此以后,不再提起缅甸战役。这一段痛苦的历史,让它结束了吧!”

    稍顷,居里与蒋介石交谈了美国对华空军援助的事。

    蒋介石说:“关于飞机不过是细枝末节之事,我所重视的是史将军对我的感情和态度。物资的价值,在任何情况下皆非我所看重的。鉴于中国战场之重要地位及中国空军之薄弱,我们曾提请史迪威将军向华盛顿建议,接受援助中国500架飞机之要求,并言明,倘若此项最低要求不能实现,则证明盟国对中国战区毫不关心。那么,中国将难以承担协助盟国作战的繁重任务,请盟国另想办法。不料,史将军把我们的话曲解为最后通牒,如果美国不援助飞机,中国将另寻它途,云云。实在是无中生有,混淆视听。”

    居里说:“以史迪威将军的地位而言,他只应将中国某项军事器材之要求转达华盛顿,但他如认为必要,亦可直接向华盛顿提出建议。换言之,他实处于转达中国要求与自动提出建议两者之间。据我所知,他对中国也是诚心尽力的。比如,他曾多次以个人名义要求美**政部派遣三至五个师部队驻印,扩大在华美军力量。最近,史将军也屡次敦促美国速派驱逐机2中队、重型轰炸机1中队、中型轰炸机1中队来华。恨美**政部未能资助其建议罢了。惟刚才,总司令所言,美方如不能援助500架飞机,中国将不能协助盟国作战,史迪威身为美**官,实不能向华盛顿转达此种过于强硬措辞。”

    蒋介石说:“我并不责备史将军办事不尽力,美国援华物资数量多寡也不是问题的关键。”

    宋美龄补充说“总司令所重视的,不是飞机的数量,而是态度和精神。比如说,有人诚心帮助你,即使事情没办成,你也要感谢人家。而另一种人以傲慢怜悯态度帮助你,事情就是办成了,也不符合你的愿望。是不是?”

    蒋介石接着说:“望阁下转告罗斯福总统,我要求美国派参谋长来华之动机,绝无利用此人向美增索物资之意。倘若我的行动受物资诱惑之影响,早为日本之贡献所动摇矣。所以我愿掬诚保证,我请美国派参谋长来华,绝无物资企图可言。史将军到重庆以来,我从未向他要求物资供给之事。史将军是我的参谋长,哪有统帅向参谋长提出请求协助的道理?关于飞机的事,唯因为这个战区需要之迫切,故由夫人向史将军提出讨论罢了。”

    居里笑道:“听了总司令这番话,鄙人茅塞顿开。既然如此,飞机的事可到此为止啦。”

第336章 收复全缅甸计划

    特使居里来华所肩负的使命,是化解蒋介石与史迪威的矛盾,让蒋介石接受史迪威提出的三路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UU小说,www.uu234.com败出缅甸后,雄心勃勃的史迪威对天发誓,要报仇雪恨。在退往印度的路上,就拟好了三路反攻缅甸的作战计划。

    他提出将退往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整编扩充为三至五个师,作为第一路从印度反攻缅甸,代号为x部队;在云南以美式武器装备训练15至20个师,作为第二路从云南反攻缅甸,代号为y部队;以英**队从仰光登陆,作为第三路打回缅甸。

    这是一个充满史迪威个人色彩的庞大战略计划。虽然罗斯福没有具体研究过此计划,但原则上赞成反攻缅甸作战,因为这与他的全球战略非常合拍。

    罗斯福始终不渝地强调,从全球战略看,日本对美国的威胁远比德国大,而在亚洲,能与日本抗衡的惟有中国。只有积极援助中国抗日,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日本对美国的威胁。所以罗斯福不吝惜武器、飞机大炮,不吝惜美元,尽最大努力援助中国。他认为把武器交给中国打日本,比美国人自己去打日本合算得多。

    当缅甸行将不保,滇缅路面临断绝时,罗斯福焦虑不安,一再对马歇尔说:“得赶紧想出什么法子,保证武器源源不断运给中国。”史迪威提出的反攻缅甸作战计划,正合罗斯福之意。但蒋介石是否赞成能否接受,居里觉得这是个复杂的问题。

    7月29日,居里把史迪威的三路反攻缅甸作战计划呈给蒋介石。蒋介石仔细审阅了作战计划,并对着墙壁上的巨幅地图指指画画。

    居里不失时机地进言:“从中国利益来看,实施三路反攻计划好处很多。第一,中国可有更充分的理由要求美国援助500架飞机,及保证每月空运五千吨物资。只要中国承担此项作战,美国则满足彼此项要求,自不待言。

    第二,目前美国援华物资全经驼峰空运,运量有限。大量物资囤积印度,贻误战机。如收复缅甸,重开滇缅公路,则美国援助物资源源供给中国,实在不可限量。

    第三,此计划中拟请美国派遣一师部队来华助战。马歇尔将军或不乐闻,但我可用动听理由说服他。果真美军来华助战,则中**队皆生活力,发扬其战斗精神矣。

    第四,向取守势的中国,一旦表现出进攻能力,并且能克复日军重兵占领之缅甸,世人将刮目相看。战后,对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大有裨益。

    罗斯福总统还有一个设想,战后建立国际训政制度。即对一些落后国家,可由两三个邻国共同托管。中国为世界四强之一,战后对朝鲜、泰国和越南将有管理之权。”

    蒋介石听了居里这番话,乐滋滋地说:“这是个好计划。只要贵国能实现500架飞机之援助,及每月五千吨物资的空运计划,中国同意出兵。”

    居里笑道:“总司令阁下,一言为定!”

    蒋介石笑道:“决不失言!”

    最后,蒋介石与居里商定,让史迪威离开重庆一段时间,驻节印度,专门负责训练中国远征军及反攻作战事项。在史迪威离渝赴印之前,蒋介石同时接见了史迪威和居里,并共同商讨了三路反攻作战计划。

    1942年4月间,缅甸作战尚未结束,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就预感到作战必将失败,拟制了《在印度组织训练中**队计划书》。其中心思想是:利用美国运至印度的中国租借物资,在印度组训两个军,由印度反攻缅甸,再由滇西出兵相助,以收复缅甸,打通中印公路。

    4月16日,派人将计划送呈蒋介石。5月初,蒋介石表示原则上同意。同时美国陆军部也批准了此计划。5月25日,史迪威在印度新德里公开宣告收复缅甸的决心,并电告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请求美国至少应派一个师参加反攻缅甸。他指出:“我坚信中国在战略上具有决定性重要意义,因此,我认为美国不向这一战区派遣部队是犯了严重错误。”

    26日,美国陆军部作战部署也制订《以收复缅甸为目标的维持中国抗战计划》。

    7月19日,史迪威在重庆向蒋介石呈交《反攻缅甸计划》。

    其要点:由英国出兵三个师,美国出兵一个师,中国出兵两个师,自印度阿萨姆省入缅甸,向曼德勒出击;另由中国出兵20个师,由滇西出击腊戍,与由印入缅的中英美联军在曼德勒会师,并攻取雷列姆,然后会攻仰光;在盟军从陆路发动进攻的同时,英军重新在孟加拉湾确立制海权,收复安达曼群岛,派部队在仰光登陆。此称为“两路进攻,南北夹击”作战计划。

    8月1日,蒋介石批准了此反攻缅甸计划,并提出三点要求:“(1)美国至少有一个师兵力参加作战。(2)美国空军与空运力量须大量增加。(3)陆上部队出击时,英国海、空军须在孟加拉湾之安达曼岛开始攻击,并在仰光登陆。”

    此即蒋介石所说的“南北缅水陆同时夹击”战略。

    史迪威自1942年5月17日从缅甸退至印度至10月18日,就此计划与英国印缅军总司令韦维尔五次会商。由于英国无意在近期反攻缅甸,且不欢迎中**队入缅甸作战,会谈毫无进展。

    1943年1月14日至23日,罗斯福、丘吉尔和他们的参谋长们在卡萨布兰卡举行会议,讨论今后反法西斯战争总体战略,反攻缅甸也是重要议题之一。

    他们一致要求,实施史迪威提出的收复全缅甸作战计划,并将此计划定名为“安纳吉姆”计划。

    美国海军参谋长金说:“在欧洲战场,从地理位置和人力资源方面来看,俄国处于最有利的地位对付德国;在太平洋,中国对日本有类似的关系。我们的基本政策应是为俄国和中国的人力资源提供必要的装备,使他们能够作战。”反攻缅甸,打通中印陆上交通线,正是“朝着这个方向采取的一个重要步骤”。

    英国方面却以无法提供在缅甸南部进行两栖作战的舰船为理由,表示反对。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带有威胁的口气说:“目前在南太平洋的军事行动在民用船只、军舰和护航诸方面付出的代价极高。形势也可能发生突然的逆转,并导致丧失制海权”,“除非实施反攻缅甸战役,否则在太平洋上随时都可能出现,使美国不得不遗憾地取消对欧洲战场的承诺的新形势。”马歇尔把反攻缅甸与美国能否积极参与对德作战联系起来。

    英国在此压力下只好让步。经协商,会议同意实施“安纳吉姆”计划,并作出三点决定:

    一、备战时间暂以1943年11月15日左右为目标;

    二、具体反攻日期,俟1943年夏间(7月前)再定;

    三、如英海军舰船不足,美国设法拨补。

    1943年2月9日,中美英三方在加尔各答召开了高级军事会议,研讨反攻缅甸的具体计划。中方代表为何应钦、宋子文等,英方代表为韦维尔,美方代表为阿诺德等。史迪威以双重身份参加了会议。

    三方一致同意实施“安纳吉姆”计划。决定:

    一、1943年11月至1944年5月间为作战期。

    二、陆军以占领曼德勒为目标,英军三个师由加里瓦出击;中国驻印军由莱多向胡冈河谷出击,滇西远征军向腊戍进攻。

    三、英国海军封锁仰光。

    四、英军攻取阿恰布(实兑)、兰里岛。

    五、12月陆军出战,1944年1月占领仰光。

    这就是反攻缅甸,收复全缅甸的“安纳吉姆”计划的最后定案。

第337章 组训中国军队

    驻印军编成与训练:

    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援英作战失败后,史迪威和罗卓英远征军司令长官部六百余人及孙立人新38师四千余人,于1942年5月下旬先后退至印度的因帕尔。杜聿明率第5军军部及新22师四千五百余人,于8月间撤至印度的迪布鲁加尔。不久,重庆军委会调令杜聿明回国。

    6月15日,史迪威晋见蒋介石,再次提出《在印度组织训练中国军队计划书》中所提建议。蒋介石同意史迪威的建议,并指令他负责与英方谈判的有关问题。

    6月24日,蒋介石指令史迪威担任这支训练部队的司令,罗卓英为副司令,同时还答应空运五万部队去印度训练。7月16日,史迪威和罗卓英分别被正式任命为中国驻印度军队正、副总指挥。

    史迪威经与印度政府及韦维尔反复协商,韦维尔同意将曾关押意大利军战俘的兰姆伽兵营划为中国军队训练基地。美英达成协议,由英国租界物资为中国军队提供膳食、薪饷,美国提供武器装备及负责训练。

    8月初,在印度的中国军队先后进入兰姆伽营地,共约九千余人,番号仍为“中国远征军第1路军”,下辖新38师(师长孙立人)和新22师(师长廖耀湘)。

    8月3日,蒋介石指令史迪威负责组建中国驻印军,仍由史迪威和罗卓英分任正、副总指挥。自9月起,逐日向印度空运官兵450至600人。由于美方体检时淘汰较多,至年底仅有三万二千人运至印度。

    10月底,蒋介石调罗卓英回国,并撤销副总指挥部,将驻印军改编为新编第1军,下辖仍为新22师和新38师,任命郑洞国为军长。

    1944年初,蒋介石又命新30师空运至兰姆伽,编入新1军接受装备和训练。同年4月,又调第14师和第50师入印度,亦属新1军建制。8月攻占密支那后,重设副总指挥部,由郑洞国任副总指挥,同时将五个师分编为两个军,孙立人升任新1军军长,辖新38师和新30师;廖耀湘升任新6军军长,辖第14师、第50师和新22师。

    10月间,史迪威因与蒋介石有矛盾,被调返回美国,魏德迈接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驻华美军司令,索尔登任中国驻印军总指挥。

    中国驻印军以师为战略单位,每师辖三个步兵团及师直属部队,全师编制约一万五千人。兰姆伽训练中心,于1942年8月26日举行正式开训典礼,至1944年1月训练结束,受训结业军官2,626人、士兵29,667人。

    军官接受战术和作战技术及参谋业务等训练,士兵接受各种技术兵器使用及战斗动作训练,特别重视丛林战和炮兵战术及射击科目。官兵体质、战术素养和战斗技能都有明显提高。

    远征军重建与整训:

    中国远征军入缅甸援英作战失败后,除新编第22师和新编第38师等撤至印度外,主力均转移到滇西。为加强边防,军委会从国内陆续抽调兵力来滇。1943年初,计有第11集团军八个师和第20集团军四个师先后调至怒江东岸及澜沧江下游车里等地区。

    1943年2月,加尔各答会议上中美英三方一致同意实施反攻缅甸的“安纳吉姆”计划,会后军委会决定重建远征军,任命陈诚为司令长官,黄琪翔为副司令长官,长官部设在楚雄(1943年11月,因陈诚有病,由卫立煌代理司令长官)。

    3月10日,陈诚与史迪威在重庆洽商远征军的训练问题,决定在昆明设立训练基地,调集各部队干部分批轮训,然后空运至印度兰姆伽熟悉新式武器性能及使用方法。

    23日,蒋介石核定军政部呈送的云南练兵计划,命令有关受训部队向云南集中。按计划应有11个军32个师参训,预计编组成24个新式攻击师、两个旧式攻击师和六个调整师,总人数为41万人。但至1944年滇西反攻开始时,陆续调入远征军序列的兵力共有步兵13个师、炮兵14个营。

    为使部队适应改装美械的需要,建立远征军长官部的同时,在昆明建立了“军委会驻滇干部训练团”,蒋介石兼任团长,云龙、陈诚兼任副团长。由云龙代理团长。杜聿明、关麟徵、黄杰轮流任教育长(后由梁华盛专任)。

    训练团地址在昆明北教场营房。受训学员主要是部队副团长以下军官。以六至八周为一期。1943年、1944年两年中,先后约有一万人接受了训练。团长以上军官先到昆明干训团报到,尔后分批空运兰姆加接受训练。

    远征军以军为战略单位,军下辖三个或两个师;师的编制人数约为一万三千人,但缺员较多,所属15个师中,大多数师只有七千至八千人,个别师在九千至一万人之间。远征军虽于1943年夏季进行过补员和干训,但直到1944年5月12日开始渡江时,各部队人员和武器仍缺额甚多,战备和训练还很不充分。

    当时怒江和高黎贡山横亘在前,日军在崇山峻岭和原始森林中,用两年时间修筑了一道道坚固阵地,而远征军却没有针对此种敌情地形,对各部队进行山地战、森林战和攻坚战的战术演练,以致在后来实战中,各部官兵都对战场环境感到陌生而难以适应,而且对日军战法一无所知,指挥失当而徒增伤亡。

    虽然打败了日军,中国军队却付出了沉重代价,也拖延了滇西反攻作战的胜利进程。

第338章 佛地苦练强兵

    1942年8月中旬,中国远征军新22师和新38师合计共一万多人,到达训练基地兰姆伽。这里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关押意大利战俘的俘虏营。二百多幢楼房,可容纳两三万人。虽说是俘虏营,但各种生活设施俱全。有大营房、饭堂、浴室、厕所,还有电影院、舞厅、咖啡馆、邮局、商店、照相馆等。

    兰姆伽位于加尔各答西北一百公里处,属印度比哈尔邦,是具有独特地理环境和完备训练设施,富有象征意义的神秘土地。史迪威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从韦维尔手里要来这座兵营,作为中国驻印军x部队和远征军y部队训练基地。

    新22师和新38师官兵来到兰姆伽兵营,在美**官指导下洗浴、更衣、理发、吃饭,然后稍事休息。原来衣服褴褛蓬头垢面,叫花子般的残兵败将,转眼间变成仪表堂堂英姿焕发的官兵。在阳光灿烂的大操场,穿戴一新装备整齐的官兵集合完毕,部队官兵军容严整,精神焕发,士气盎然,威风凛凛,虎视眈眈,正是一道推不倒打不垮的的铜墙铁壁。

    忆往昔,缅甸之战全军败北,途径艰险,历尽苦难,死里逃生,丧师辱国无颜对国民!看今朝,挫败之余重整旗鼓,苦练战术,壮我军威,杀回缅甸,誓灭日寇雪耻报国仇!中国远征军官兵想到此,热血沸腾泪水涌,杀声雄壮震苍穹!

    1942年8月26日举行开训典礼,50多岁的史迪威将军站在这支威武雄壮的队伍前,做了简短有力的讲话。

    他满脸笑容地大声说:“中国官兵们,蒋总司令派我到印度来,担任驻印军总指挥。你们就是我的部下,就是我的孩子。我们是x部队。x是什么?未知数。可以很大很大,也可以很小很小。大家要同心协力,练好本领,提高战力,写个很大很大的x。我们不仅要打回缅甸,还要打到东京去!”

    官兵们受到极大鼓舞,振臂高呼:“打回缅甸去!”“打到东京去!”

    官兵们以雷鸣般的呼声,回答史迪威总指挥官的训词。

    兰姆伽紧挨着佛教圣地伽耶城。据说《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到西天取经,就是到了伽耶。在伽耶大雷音寺,唐僧叩见如来至尊释迦牟尼佛祖,取回真经。中国官兵听说此段故事,无不心潮澎湃遐想联翩:唐僧师徒四人历尽千辛万苦,经受八十一难,来到天竺古国取真经,成正果,扬威异国,光耀中华。我们远征军官兵万人之众,拥有现代装备在此驻训,难道不能学到硬功夫,练就铁队伍,反攻缅甸消灭日寇,报我国家仇民族恨吗?

    军事训练开始后,武器装备、训练方法和模式全是美国的。史迪威精心挑选出三百名美国教官,对中国官兵重新锻造。从军事理论到武器性能,再到实枪演练,逐次学练。在兰姆伽兵营进行八周技能训练后,开始丛林适应性训练。

    史迪威认为,中**队在缅甸打败仗,在野人山损失那么多官兵,其主要原因是缺乏丛林作战经验和技能。从攀树登崖到林中驻宿,从食草根野果到食生肉昆虫,逐步适应。

    孙立人和廖耀湘两位师长在训练中,总是一马当先堪称典范。苦练之余还组织多项文体活动,每个连都有文化室和俱乐部。壁报上抄录的青年从军歌,表达了官兵们复仇报国之豪情:

    “君不见,汉将军,弱冠系虏请长缨;君不见,班定远,绝城轻骑催战云!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况乃国危若累卵,羽檄争驰无少停!弃我昔时笔,著我战时衿,一呼同志逾十万,高唱战歌齐从军,齐从军!

    净胡尘,誓扫倭奴不顾身!忍情斩断思家念,慷慨捧出报国心!昂然含笑赴沙场,大旗招展日无光,气吹太白入昂月,力挽长矢射天狼。采石一载复金陵,冀鲁吉黑次第平,破浪楼船出辽海,蔽天铁鸟扑东京!一夜捣碎倭奴穴,太平洋水尽赤色,富士山头扬汉旗,樱花树下醉胡妾。

    回来夹道万人看,朵朵鲜花掷马前,门楣生辉笑白发,间里腾欢骄红颜。国史明标第一功,中华从此号长雄,尚留余威惩不义,要使环球人类同沐大**!”

    旌旗高扬华军帐,战歌缭绕华军营。老君炉里练筋骨,伽耶佛地再重生。韬光养晦功成时,持枪挥刀报国仇!

第339章 反攻缅北计划

    1942年5月,史迪威在从缅甸退往印度途中,就拟定了反攻缅甸作战方案初稿。7月居里来华,劝说蒋介石接受了史迪威提出的三路反攻缅甸作战计划。但蒋介石始终咬定一条:中国投入驻印的x部队和在云南的y部队同时,英军必须从孟加拉湾登陆。

    10月史迪威飞抵新德里,与驻印军总司令韦维尔商议三路作战计划。韦维尔借口英军缺乏登陆艇,无法在缅甸实施两栖作战,只同意派步兵从因帕尔向缅中和缅北反击。

    史迪威飞抵重庆,将韦维尔的意见告诉蒋介石,蒋总司令断然地说:“决不能再上英国人的当。反攻缅甸根本是收复仰光,如果英国海军不出动,中国决不派一兵一卒。”

    1943年1月,罗斯福与丘吉尔在摩洛哥的卡萨布兰卡开会,讨论了缅甸作战。罗斯福答应向英国提供大型登陆艇,丘吉尔只好同意在缅甸实施两栖作战。这次会议通过了收复全缅甸的“安纳吉姆”计划。

    同年2月,何应钦、宋子文、史迪威、韦维尔,及美国空军司令阿诺德、英国陆军元帅迪尔等在加尔各答集会,讨论实施“安纳吉姆”计划具体步骤,并作出相应决定。但不久,应英军第15军团在缅甸若开港地区遭到日军重创,此计划即被搁浅。

    1943年5月12日,罗斯福、丘吉尔和他们的军事助手在华盛顿举行高级军事会议。中方代表宋子文和史迪威、陈纳德参加了会议。中方提出实施“安纳吉姆”计划,英方断然拒绝。丘吉尔宁愿绕过缅甸,进攻苏门答腊的尖端和马来亚的槟榔岛,也不愿进攻缅甸。美国太平洋海军司令尼米兹,也认为没有必要夺回缅甸。但马歇尔和陆军方面,坚决支持史迪威立即反攻缅甸的计划。

    由于中方坚持原议,英方又坚决反对,美国转而采取折中态度,于5月20日,作出收复缅北为目标的“茶碟计划”。其主要内容是:

    一、尽先集中可用物资于阿萨姆至缅甸区域,以建立及增强通达中国之地面设备,期于秋初达到每月一万吨之运输量,同时扩大阿萨姆航空设备,使达到下列目的:甲,加紧对日空战;乙,增强(维持)美国驻华空军;丙,支持对华空军补给物资。

    二、积极准备自印度莱多、因帕尔和中国云南入缅甸之中**队作战计划,以打通滇缅公路为目标;陆、空有力攻势将于1943年雨季结束后开始。

    三、水陆夹击阿恰布、兰里岛。

    四、打击日军在缅甸交通线。

    1943年8月19日至24日,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罗斯福、丘吉尔及其幕僚们召开会议,中国未被邀请。会议作出两项决定:

    一是打败德国后12个月内必须打败日本;

    二是美国向太平洋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进攻。

    对反攻缅甸问题,美英也达成了妥协:仅以夺取密支那、实兑和兰里岛为作战目标;至于在缅南水陆夹击两栖作战,视缅北战局发展情况再作决定。

    同时决定成立东南亚战区统帅部,统一指挥反攻缅甸的作战。

    以蒙巴顿为总司令,史迪威为副总司令。

    由于会议内容与中国有直接关系,会后罗斯福和丘吉尔致电蒋介石,说明建立东南亚盟军统帅部的必要性及远东太平洋战略,表示派蒙巴顿去重庆当面向蒋介石陈述会议精神,共同商讨反攻缅甸的具体计划。

    1943年10月9日,蒋介石在重庆与东南亚战区盟军总司令蒙巴顿、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等,研究反攻缅甸的具体问题。中国方面还有何应钦、宋美龄、商震、刘斐等人。

    蒙巴顿传达了魁北克会议关于反攻缅甸的决定,说明以攻克缅北地区为主,军事行动以中国驻印军和远征军为主,以英印军为辅,由英、美、印组织有热带丛林作战经验的士兵两万人组成突击队,破坏缅南日军交通线,攻击日军后方指挥、后勤机构,以策应缅北作战。

    英方代表萨默威尔向蒋介石保证逐步增加空运量,到达每月一万吨。

    蒋介石在会上一再强调,反攻作战的成败关键全在海上,必须有绝对优势的海、空军才能获得胜利,希望英国组织强大舰队控制缅甸和新加坡间海面,打击日军增援力量,南北夹击,决不能让中**队孤军深入缅北,再蹈前车之辙。

    蒙巴顿答应尽快准备进攻缅南,并表示英国大批海军不久可到,但何时能到,到多少,还得等丘吉尔首相定夺。

    蒋介石在会后指示何应钦:“云南中国远征军的动用一定要谨慎,英美不控制孟加拉湾、不从缅南配合,不单独进攻。”

    史迪威自1942年5月提出反攻缅甸作战计划,至1943年11月历时一年半,先后经过重庆、新德里、卡萨布兰卡、华盛顿、魁北克等多次会议讨论,仍未能定案,而现在又提交开罗会议讨论,最终敲定反攻缅甸作战计划。

第340章 蒋介石与丘吉尔

    1943年11月23日至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决定全球战略的最高军事会议。蒋介石应美国总统罗斯福之邀出席。这是蒋介石有生第一次到国外出席国际首脑会议,也是他政治生活中最得意的一页。开罗之行,使蒋介石的国际声望处于巅峰。

    11月21日清晨,蒋介石和宋美龄的座机在埃及首都开罗培因机场降落后,在前一天到达的美籍空军将领陈纳德和几位飞行员接应下,乘车至梅纳饭店,英军官员将蒋介石夫妇引导到1号别墅下榻,随行人员住26号、27号。英军士兵为中国首脑担任警卫。

    21日下午3时,丘吉尔到达开罗。他下榻在英国驻开罗官员舒适的别墅,离蒋介石住处约半里路。蒋介石本希望罗斯福先于丘吉尔到达,他先见到罗斯福,以便就某些关键问题取得一致意见。因为在中国战区及缅甸作战问题上,中美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而英国对此一直持冷淡态度。但是丘吉尔先到了,他就只好先见丘吉尔。

    下午6时,蒋介石夫妇前往丘吉尔住处与他会见。丘吉尔担任首相前是英国海军大臣,现在是英国海陆空三军总司令,却身穿海军元帅服。而蒋介石则身穿领口缀有金星的三军大元帅服。让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丘吉尔一直持反对态度,他认为中国顶多是个三流四流国家,但因罗斯福一再坚持,他才做了让步。

    第一次见面,丘吉尔就讥讽蒋介石:“大元帅阁下,我们都是军人,军阶原则是懂得的。你是三军大元帅,我只是海军司令官。应该由我去拜访你才对呀!”

    对丘吉尔不友好的态度,蒋介石反驳道:“首相阁下言之差矣。开罗会议政府首脑政治会晤,不是军事会议。穿鞋带帽等小事何足一提?埃及是大英帝国领地,你们是主人,中国有行客拜座客的老规矩。况且我是早上到,而阁下是下午才到的,先到拜后到,此乃常理也。”

    “哈哈!”丘吉尔很放肆地笑了。

    蒋介石听着很不舒服。他过去就听说,丘吉尔这人很粗鲁、很傲慢,特别瞧不起东方人,看来这话属实。

    丘吉尔看到蒋介石脸色不悦,便收起笑容说:“阁下,你来的真早。这次会议地址,是今天中午才最后确定的。你差一点扑空了。”

    “是这样吗?”蒋介石为之惊讶:“在开罗开会,是罗斯福总统在11月9日通报我的呀!”

    丘吉尔说:“夜间,我接到罗斯福总统电报,担心会议期间德国从希腊和罗得岛空袭开罗,建议改变会议地点。我认为,总统小看了英国防卫力量。倘若在英国属地召开一次首脑会议都没有安全感,那么英军都干什么去了?对开罗的防卫英军是做了周密部署的。亚历山大港有八个中队空军在待命,开罗城郊有五百多门高射炮严密注视着上空,还有一个旅步兵担任地面警卫。我给罗斯福总统发去电报:会址不变。”

    丘吉尔的骄横态度,使蒋介石感到恼怒。

    他毫不客气地说:“首相把会址选择在非洲是明智的。因为在大英帝国的属地内,亚洲不可能有更合适的地址了。”

    蒋介石的话击中了丘吉尔的痛处。正是他把英国在亚洲的领地几乎全丢光了。丘吉尔是个好斗的公鸡,只有打中他的痛处,才能安静下来。丘吉尔再不那么咄咄逼人了,谈话开始进入正题。

    蒋介石对英国给中国驻印军的种种援助表示感谢。丘吉尔则对在缅甸作战中,中**队的英勇精神与合作诚意深感敬佩。缅甸作战是蒋介石最为关切的事情。他参加开罗会议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开罗会议上,将几经周折的缅甸作战计划拍板定案,付诸实施。

    蒋介石说:“自从缅甸陷落,中国战场面临极大困难。重新打通滇缅路至关重要。中国为此做了充分准备,在云南的y部队和兰姆伽的x部队已训练完毕,中国准备随时进行缅甸战役。”

    蒋介石见丘吉尔脸色冷漠,便说:“当然,反攻缅甸不仅是中国的需要,缅甸在整个亚洲战场举足轻重。让日本人留在缅甸,这尤其不符合伟大的联邦英国的利益。首相认为鄙人所言对否?”

    丘吉尔沉默不语,脸上毫无表情,而对蒋介石的话特别反感。因为丘吉尔一直主张首先收复新加坡、马来亚,以及香港。他的如意算盘是,等日本投降后,在谈判桌上收复缅甸,以免中国人染指缅甸。

    丘吉尔认为,缅甸除了通往中国,哪里也不通,在历史上中缅渊源太深了,一百多年前英国占领缅甸时,在缅甸卖身契上签字的就是大清皇帝。

    他还认为,开罗会议是德黑兰会议的前奏,在德黑兰会议上,英美将和苏联就欧洲战场作战方针最后摊牌。斯大林是个强硬的家伙。在开罗会议期间,他和罗斯福应集中精力讨论欧洲战场,以便在德黑兰会议上共同对付斯大林。他不愿让缅甸作战的细枝末节,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正因上述原因,他才一直反对让蒋介石参加开罗会议。

    丘吉尔沉默良久,才说:“阁下说得极对。反攻缅甸是我们的共同事业。开罗会议必须对此做最后决定。但是开罗会议不仅仅讨论缅甸问题,还有一个更庞大更复杂的欧洲战场。以我之见,开罗会议第一阶段,我们应首先对欧洲战场统一看法,以便同斯大林会晤。等德黑兰会议后,我和罗斯福总统返回开罗,继续进行开罗会议第二阶段,再讨论缅甸作战。这样更能得出正确结论。你以为如何?”

    “我不同意。”蒋介石认为丘吉尔把缅甸作战取决于欧洲战场,含有贬低中国战区地位的恶意,便断然地说,“如果把缅甸作战推到德黑兰会议后讨论,那么中国代表团现在到开**什么来着,我们干脆先回国好啦!”

    “那大可不必。”丘吉尔说,“德黑兰会议开不了几天。你们先休息一下,开罗该看的地方好多哩,金字塔、狮身人面像,还有埃及古城卢克苏尔遗址。请相信,你们会很愉快的!”

    “我们是来讨论战争的,不是来观光游览的!”蒋介石愤怒地说,“如果不能就缅甸作战达成决议,开罗会议在我国历史上将是一片空白。”

    “会有决议的。”丘吉尔说,“不过,只能在德黑兰会议之后。”

    “我们不会在开罗等待德黑兰的消息的,决不会!”蒋介石说。

    “好吧,等罗斯福总统来后,我们听听他的意见。”丘吉尔说。

    蒋介石夫妇起身告辞了。

第341章 蒋介石与罗斯福

    11月22日上午9时,罗斯福的座机在开罗机场降落。丘吉尔和蒋介石前往机场迎接。丘吉尔和蒋介石都迫切希望见到罗斯福并首先与他私下会晤。尤其是蒋介石,虽与罗斯福总统多次电文来往,信使不断,但从未见过面。而在开罗会议上,他特别需要罗斯福的支持。

    罗斯福座机停稳后,一辆特别的舷梯车开到舱门下。机舱打开,一架轮椅车推出舱门。罗斯福总统坐在轮椅上,在四名仆役帮助下,从舷梯上慢慢向下滑行。罗斯福11月13日从美国启程,在大西洋颠簸了一个多星期,身体不胜疲劳,脸色显得憔悴。

    蒋介石首次看到多年坐在轮椅上工作的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感到熟悉而又陌生,说不出是欣喜还是同情。

    罗斯福,1904年毕业于哈佛大学,后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法律,1910年当选纽约州参议院民主党议员,1921年患脊髓灰质炎,致使下肢瘫痪,1928至1932年任纽约州长。1933年就任美国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事力量增强,并主张援助英法对德作战。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公开对德日宣战,并正式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由于战争的原因,曾破例连任四年后美国总统,1945年4月12日,因脑溢血死于佐治亚州温泉。

    蒋介石迟疑间,丘吉尔已大步向前走到轮椅边,俯下身子与罗斯福互相拥抱。他们是老朋友,显得亲切自然。蒋介石偕夫人在丘吉尔之后,也向罗斯福总统致以问候。与蒋介石夫妇见面,罗斯福似乎更为兴奋。罗斯福与蒋介石亲切握手,然后是长时间的拥抱。

    罗斯福身体虚弱,不能在机场长时间停留。在从飞机旁向座车走去的小段路上,丘吉尔看见蒋介石在罗斯福轮椅边又快又急地说着什么。由蒋夫人小声地翻译给罗斯福总统。罗斯福听了不停地点头,好像达成了某种口头协议。

    到了汽车跟前,在罗斯福就要上车时,丘吉尔表示,希望在下午能到总统下榻处登门拜访。罗斯福听了哈哈一笑,说:“首相先生,刚才有人向我提出同样的问题,我已经答应人家了。”

    罗斯福转身望着蒋介石说:“据委员长说,他们在开罗等候我27小时了。他们有一些建设性意见要和我谈一谈。”

    蒋介石满意地点点头。

    口齿伶俐的宋美龄却纠正罗斯福的话,用英语说:“不是27小时,是等了六年。自从和日本交战以来,我们一直希望面晤罗总统。”

    罗斯福听了,笑着对丘吉尔说:“至于我们之间的会晤,尊敬的首相先生,我更希望晚上由我上你的住处去。据说,在英国首相下榻处观看尼罗河夜景是最好的享受,肯赏光吗?”

    丘吉尔说:“随时恭候美国总统光临。”

    夕阳西下,天际燃起大片晚霞。耸立在尼罗河中心岛上的开罗古塔柱天而立,直插苍穹;城内上千座教堂的钟楼摩肩接踵,好像丛林;梅纳饭店附近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迎着金色的晚霞巍然屹立,力拔山川;城内城外炊烟袅袅,祷告的钟声此起彼伏;古老而神圣的开罗,如童话世界般充满魅力。

    罗斯福来到丘吉尔的住处。丘吉尔引导他来到一间有落地大玻璃窗、能眺望尼罗河景色的客厅里,两人坐下。

    丘吉尔高兴地说:“总统先生,我们将面对尼罗河的灿烂夜景,谈论我们愿意谈论的所有问题。昨天也是在这间屋子里,我和蒋介石大元帅第一次会晤。”

    罗斯福点点头,问道:“蒋大元帅给首相留下的印象如何?”

    丘吉尔说:“在我看来,他还是个神秘人物,我还不能对他敞开一切。他的沉着严谨和对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罗斯福说:“蒋委员长也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他是我见到的第一个地道的东方人。”

    丘吉尔问:“你们谈得怎么样?”

    “很好。”罗斯福意味深长地说,“不过,委员长好像对有关参观金字塔的安排不大满意。”

    丘吉尔坚决地说:“我认为,在德黑兰会议之前,请大元帅在开罗好好休息休息,是最明智的安排。”

    罗斯福说:“中国是我们非常重要的谈判伙伴,应当尽快让他和我们一起坐到会谈桌上。一个强大的中国,不仅在大战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战后,必须让中国填补日本战败留下的空隙。不然苏联就会不仅在欧洲,也在亚洲产生重大影响。这将打破世界的均势。我们美国正是从这两个方面来评价中国的。”

    “这只是一种很好的愿望。”丘吉尔说,“我不同意这样过高地估计中国的力量和中国战场的作用。我始终认为,开罗会议只是几天后的德黑兰会议的准备,主要任务是使我们对欧洲战场达成一致看法,以便和斯大林谈判。在开罗我们不必要用一些枝节问题分散我们的注意力。”

    “如果把中国人所关心的缅甸作战,放到德黑兰会议之后再讨论,中国人就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伤害。”罗斯福透露说,“在华盛顿,中国外长宋子文曾不止一次地向我暗示,日本人曾向重庆提出过一些很好的建议。言下之意,中国如果得不到盟国有力支持,可能屈服于日本。而美国将领们认为,一旦日本在中国得势,美国就可能要从欧洲退出来。”

    “这是中国人的讹诈。”丘吉尔愤怒地说,“其实,没有中国,我们照样可以打败日本。我认为英国将领们提出的‘长炮’计划是个很好的计划,我们只要通过苏门答腊,收复新加坡和马来亚,然后从海上北上,可以直逼日本本土。我们完全可以不依赖中国。”

    巧言善辩、性格沉稳的罗斯福,心平气和地说:“是的,对付日本,我们可以有许多方法。但是我们认为,通过中国进攻日本是一个最合算的办法。想想看,待我们把欧洲问题解决后,腾出手来对付日本时,苏联可能早就把手伸过来了。苏联离日本多近呀!新式轰炸机只有一个小时航程。如果苏联把日本抢先拿到手,天下会成什么样子呢?所以我们一定要扶助中国,而最好的办法是帮助他们打通滇缅公路。不然,一个封闭的中国很可能被日本所吞没。”

    丘吉尔沉思良久,很不情愿地说:“那么好吧,我们共同来解决缅甸问题。请问,美军打算为缅甸做点什么呢?”

    “我们一直在为反攻缅甸作出努力,除了在兰姆伽训练中**队,还在云南训练了约15个中国师。缅甸作战打响之前,我们准备把驼峰的空运能力从每月三千吨提高到一万吨。必要时,我们还准备派出一至两个步兵师参加缅甸作战。”罗斯福顿了顿,又说,“至于伟大的英国,委员长坚持认为,如果没有英国海军在孟加拉湾登陆,缅甸作战没有取胜的希望。”

    “登陆,登陆,我们要登陆的地方太多了。”丘吉尔不耐烦地说,“我们要在突尼斯登陆,还要到德黑兰同斯大林讨论诺曼底登陆,英军太缺少登陆舰艇了。”

    “如果只是登陆艇的问题,美国将领们表示,可以向你们提供某些帮助。”罗斯福说。

    丘吉尔无奈地说:“好吧,英国准备实施两栖作战的‘海盗’计划。不过,我们可能为此而后悔的。”

    三国首脑私下磋商,讨价还价,对于缅甸反攻作战问题,意见基本达成一致。

第342章 开罗会议

    11月23日上午,开罗会议在梅纳饭店主楼正式举行。会议厅在主楼二层一个大房间里。厅内三排长条桌摆成一个“门”字形。桌上分别插着三国的国旗。

    上午11时,三国首脑进入会议厅。

    罗斯福总统在插着星条旗、摆在中央那排桌子后面就座,他主持会议。

    蒋介石和丘吉尔分别在“青天白日满地红”旗和米字旗旁边就座,两人座位面对面。

    各国出席会议的人员是:

    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海军司令金上将、空军司令阿诺德上将及总统军事助理海军上将李海等。英国陆军总参谋长布鲁克元帅、陆军元帅迪尔、海军元帅坎宁汉及蒙巴顿海军上将。蒋总统夫人中国空军秘书长宋美龄、中国国防委员会秘书长王宠惠、军委会办公厅主任商震、总统侍从室第一处主任林蔚、空军司令周至柔。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美籍)、中国空军参谋长陈纳德(美籍)等。

    11时10分,罗斯福宣布会议开始。

    他说:“首先,我与英国盟友乘此机会,向蒋委员长及夫人表示欢迎。”

    英国首相丘吉尔带头鼓掌。

    罗斯福接着说:“开罗会议为历史性会议,为英美苏中莫斯科会议四国宣言之具体化,影响所在,将达今后几十年之时间。我相信,作为同盟国三个主要国家的领袖在这里集会,我们的目的是赢得我们正在进行的这场战争。我提议,在今天的会议上,主要讨论美英中三国共同关心事情,我指的是东南亚战场,主要是缅甸作战的局势。”

    罗斯福看了看蒋介石和丘吉尔,得到他俩肯定的表示后,罗斯福宣布道:“现在,请蒙巴顿将军,就东南亚作战计划发言。”

    东南亚战区司令官蒙巴顿将军起立,打开黑皮包取出一叠厚厚的文本和地图,那是同盟军联合参谋长会议制定的缅甸作战计划草案。

    要点包括:中国远征军x部队自1944年起经野人山反攻缅甸;英军第5军团自印度推进至阿拉干前线,相机占领若开港;英军第4军团自因怕尔进至亲敦江西岸;中国远征军y部队于3月出龙陵、腾冲,攻入缅甸;x部队于3月攻下密支那与英军会师,4月攻卡萨与y部队会师。

    蒙巴顿报告完缅甸计划后,丘吉尔就英国海军情况作补充发言。

    他以洪亮的声音说:“自从意大利投降后,英国皇家海军已能腾出手来,对孟加拉湾用武。印度洋上的英国舰队,将拥有最新式乔治五世级战队舰两艘,重型战队巡洋舰一艘,配有380毫米口径炮之战斗舰两艘,大型航空母舰四艘,小型航空母舰十艘。这一海上力量,将大大超过孟加拉湾日本海军。至于陆地方面,英军准备18万人,加上同盟军部队将达30余万人,也大大优于日军。空军方面,在印英空军及驻华美国空军,均相当雄厚。所以我们可以预言,攻缅计划确有成功之把握,只须各军事长官速订详细计划,即开始行动。”

    他以一个有力的手势结束了讲话,然后坐下。

    与会者对丘吉尔所言表示满意。

    蒋介石满心欢喜地说:“今天承丘首相告知海上使用舰艇数目,至为欣慰。攻缅胜利之关键,完全在于海陆军能否同时发动,配合作战。根据情报,敌人在缅可使用兵力,达十个师团30万人。如其海上补给线不予切断,敌人兵力还可增加。望罗总统、丘首相对此点特别注意。敌人之生死战场有三:一为缅甸,二为东北四省,三为华北。如在缅甸失败,则彼在华南、华中、华北以至东北皆将不守。缅战之重要,于此可见。”

    蒋介石的结论是:“直言之,陆军集中必须与海军同时,陆军集中之日期,应视海军集中之日期为定准。”

    蒋介石把陆上作战与海上作战紧捆在一起,使丘吉尔无法脱身。其实,丘吉尔根本没打算在今天会议上承担缅甸作战的具体责任,他不过说说而已。印度洋的那个庞大舰队还没影子呢。蒋介石硬要他确定海军行动日期,这是办不到的事。但他决不能当众说,他刚才开的是空头支票。

    丘吉尔便煞有介事地说:“海军集中事关机密,不便在此宣布,当亲自告诉大元帅。”

    这句话结束了这个话题。

    接着,召开英美联合参谋长会议,由英国总参谋长布鲁克元帅主持,就缅甸作战指挥系统,交通运输、后勤供应进行讨论。

    罗斯福谦称他和丘吉尔都是文人,希望蒋委员长参加会议,继续讨论缅甸作战。而罗斯福和丘吉尔趁会议期间,集中精力商议欧洲作战计划。

    24日上午,三巨头讨论东亚战略问题。

    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和蒋介石说:“日本也应当被占领,他们的投降应当是完全无条件的,美利坚合众国的军队正在对它形成战略包围。朝鲜应当挣脱日本的奴役,获得主权国家的待遇。”

    蒋介石说:“东北四省、台湾和澎湖列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理应归还中国。要是这场战争打下来,中国的版图又缺了一块,在中国人面前恐怕不好交待,更何况那些领土本来就属于中国。”

    狡猾的丘吉尔听到蒋介石提出领土归属问题,忙说:“我没有异议。联合王国政府也已废弃了自**战争以来,与中国签订的所有不平等条约。当然香港是个例外,它的租借期还未满。”

    蒋介石没在香港问题上纠缠,却提出了一些实质性的问题:即一份新的援华计划,让美国提供更多的飞机、武器、弹药、物资给中国战区。罗斯福顺势提出了美国空军使用中国基地进攻日本,中国基地能更直接给日军以打击。蒋介石表示同意。

    最后三国首脑讨论并签订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会后带至德黑兰,征求苏联政府首脑斯大林同意后公布于世。

第343章《开罗宣言》

    蒋介石急待弄清英国海军集中日期,即于25日上午下了请帖,请来丘吉尔,同来的还有英国外长艾登和蒙巴顿。丘吉尔闪烁其词,谈了一个多小时毫无结果。

    蒋介石对丘吉尔十分憎恶,在日记里写道:“英国之自私与贻害,诚不愧为帝国主义之楷模矣。”

    下午4时,蒋介石偕夫人再次拜访罗斯福。罗斯福对丘吉尔简慢中国的态度表示强烈不满。以他个人名义向蒋介石担保:一定迫使英军执行“海盗”计划。果然,26日蒙巴顿带来口信:英国海军将于1944年3月在孟加拉湾集中完毕。蒋介石满意地笑了。

    26日12时30分,罗斯福宣布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议结束。27日上午,在梅纳饭店1号别墅,蒋介石对随员们宣布:缅甸作战计划已得罗斯福总统保证,我们目的达到了。

    几天来的唇枪舌剑,终于如愿以偿。扯皮一年的英国两栖作战计划得到担保。与此同时,美国也答应将驼峰空运量提高到每月一万吨,并且分三批装备中国90个师。

    更重要的是会议签订了《开罗宣言》。总共350个字的开罗宣言,将近一半内容是为确定中国利益而写进去的。其中包括,战后日本归还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重要条款。在开罗宣言和秘密协定里,中国获益最大。开罗会议是中国人的盛大节日。

    《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全文: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

    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三国之宗旨,在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华民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我三大盟国稔知朝鲜人民所受之奴隶待遇,决定在相当时期,使朝鲜自由与独立。

    根据以上所认定之各项目标,并与其他对日作战之联合国目标相一致,我三大盟国将坚忍进行其重大而长期之战争,以获得日本之无条件投降。”

    开罗会议结束后,罗斯福与丘吉尔飞抵德黑兰与斯大林会谈。

    蒋介石夫妇游览了堪称世界奇迹的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于11月27日晚11时,乘机飞离开罗,取道印度回国。

    11月28日至12月1日,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在伊朗德黑兰召开会议。

    丘吉尔在获得斯大林关于在打败希特勒后对日作战的许诺后,更加强烈地主张取消水陆夹击缅甸的计划,迫使罗斯福放弃了美国三军参谋长一致决定的战略,更一笔勾销了他本人对蒋介石的亲口承诺。

    12月2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再次回到开罗,公布了《开罗宣言》。

    12月7日,丘吉尔致电蒋介石:取消孟加拉湾两栖作战的“海盗”计划。

    蒋介石愤怒地骂道:“言而无信,狮身人面,娘希匹!缅甸作战,我也不干了!”

    与此同时,蒙巴顿将其拟定的反攻缅北作战计划交给了中国战区统帅部。以后盟军反攻缅甸的作战,基本上是按照这一计划实施的。

    但由于日军发动了因帕尔作战,缅北方面基本上形成中国驻印军单独进攻局面,而蒋介石又不肯过早使用远征军,所以反攻缅甸的作战在时间上有所推迟。

第344章 中国地位空前提高

    1943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生根本转变的一年,同盟军在欧洲、非洲和太平洋战场许多重大战役中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

    在欧洲苏德战场上,斯大林格勒会战于2月2日结束,苏军取得了辉煌胜利,歼灭德军第6集团军,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共150余万人。德军从此丧失了战略主动权,而苏军从此掌握了战略主动权,整个战场开始转入反攻。

    ******在给《解放日报》所写社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中指出:斯大林格勒会战,不但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8月以后,苏军发动了总反攻,除第聂伯河会战外,还进行了斯摩棱斯克等许多进攻战役,都取得了胜利。到1943年底,苏军在反攻作战中,中段推进了五百公里,南段推进了一千三百公里,收复了一半左右的德军侵占区。据苏军称,共击溃德军218个师,击毁坦克七千辆,大炮五万门,飞机一万四千多架,有力地支援了盟军在地中海地域对德、意军的进攻,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后胜利的基础。

    在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在中途岛战役中遭到沉重打击,失去战略主动权;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企图重新夺取战略主动权又遭惨败,于1943年1月从瓜达尔卡纳尔岛撤退后,被迫停止了战略进攻,转而采取防御战略。

    从5月起,美军及美澳联军逐次由北、中、南及西南太平洋各个方向上开始了逐岛进攻作战,在北太平洋进行了阿留申群岛登陆战役,在南太平洋进行了新乔治亚群岛和布根维尔岛登陆战役,在中太平洋进行了吉尔伯特群岛登陆战役,在西太平洋进行了新几内亚反攻作战,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胜利。至年底时,日军死亡两万八千余人,损失舰艇50余艘,飞机963架,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官山本五**将,也在布根维尔岛附近上空被美军战斗机将座机击落而亡。

    至此,日军建立的俾斯麦群岛防线主要堡垒腊包尔,完全处于美军海、空军控制下,美军正准备向日本领地马绍尔群岛进攻,以突破日本太平洋的弧形防线。

    总之,1943年国际形势,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大转折时期。

    随着国际形势发展,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大作用愈来愈为美、英等国所重视。中华民族的英勇抗战,获得了美英等国的钦佩和赞扬。

    1942年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在给******的电报中说:

    “中**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所进行的英勇抗战,已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中国人民武装起来和没有武装起来的都一样,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对于在装备上占极大优势的敌人,进行了差不多五年的坚决抗击所表现出来的顽强,乃是对其他联合国家军队和全体人民的鼓舞”。

    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首脑斯大林,在德军狂轰滥炸伦敦和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时,为鼓舞人民都曾提出过“效法中国”的口号。中国作为反法西斯阵线主要盟国之一,美英等国不能不考虑中国的国际地位。

    1942年10月9日,美英两国政府通知中国,表示愿意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不平等的特权(香港九龙租借在外)。经过三个月谈判,1943年1月11日,中国和美国、英国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签订了中美、中英平等新约。

    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在名义上与美英苏并列跻入“四强”行列。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中国坚持抗战获得的。没有中华民族的坚持抗战,就不可能赢得世界各国的尊敬,也谈不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美中英三国首脑罗斯福、******、丘吉尔在埃及首都开罗召开重要会议,签订了《中美英三国开罗宣言》,会后带到德黑兰,征求苏联政府首脑斯大林同意后,于12月1日公布于世。

    开罗宣言规定:三国作战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的侵略,把侵占中国的领土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剥夺日本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所夺占的一切岛屿,使朝鲜独立,并坚持日本无条件投降。

    开罗宣言不仅使中国恢复领土主权完整得到了国际保证,也使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得到了国际公认。

第345章 日本转变战略

    1943年日本处于战略大转折时期。主要表现在两点:

    一是中止了曾经全力以赴的“5号作战”(即四川作战)准备,而且还从驻华日军中抽出两个师团派遣到东南亚方面去。

    1942年日本大本营制定的四川作战计划规定:作战目的是“歼灭敌中央军主力,同时占领四川省要地,借以摧毁敌方抗战根据地,迫使重庆政权屈服或崩溃”;作战方针是“以主力从西安方面、以部分兵力从武汉方面发动进攻”;作战指导应与对重庆采取的政治手段和谋略工作密切配合”,使用15个师团和两个混成旅团。规定1942年9月开始着手准备,1943年“春季以后发动作战”。

    1942年12月10日,日本大本营申明停止四川作战的理由是:“鉴于目前帝国内外形势,尤其是苏德战局的发展、南太平洋方面战况,以及国力,特别是船舶等情况,在昭和十八年(1943)实行此项作战,无论从战争指导,或从作战的见地来看,目前都是不可能的。因此,准备下达中止此项作战的准备工作。”

    二是进一步利用和加强汪伪政权,使其对美、英宣战;并改变过去一直在暗中进行的政治诱降工作。1938年1月16日,日本政府公开发表声明,“不以******政府为解决事变的对手”,将扶植中国新政权,与其协调两国邦交。18日,日本召回了驻华大使。

    19日,中国政府针对日本政府的声明发表声明:“中国政府于任何形势之下,必竭全力以维持中国领土主权与行政之完整,任何恢复和平办法,如不以此原则为基础,决非中国所能忍受;同时在日军占领区内,如有任何非法组织潜窃政权者,不论对内对外,当然绝对无效。”

    20日,中国驻日大使许世英及旅日华侨乘船离日返国,中日断绝外交关系。

    这时,汪精卫便决心趁此机会投靠日本。

    1940年3月20日,汪精卫集团在南京成立了“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傀儡政权,汪精卫任“伪国民政府”代理主席兼行政院院长,其组织机构仍用国民政府的组织形式。但因日本政府内部对由汪精卫组阁傀儡政府意见分歧,直到1940年11月4日“日中基本协定”才最后签订,汪伪政府正式产生。

    1942年12月21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了《为完成大东亚战争对华处理根本方案》即所谓“对华新政策”。其方针是:“帝国以国民政府(汪伪政权)参战为打开日华间当前局面的一大转机,根据日华提携之根本方针,专心致力于加强国民政府政治力量,并力图消灭重庆借以抗战的口实,与新生中国成为一体,真正为完成战争而向前迈进。”

    汪精卫得知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后,即向其首相东条英机表示今后打算:建立国民兵役制度,加强训练现有伪军,以使日本后方责任减轻,同时加强经济方面协力等。

    为此,汪伪政府及日军采取各种手段大量收降国民政府军队:继国民党苏鲁皖边游击军副总指挥李长江率第1、第2、第3、第5、第6、第7纵队和孙良诚率部投降后,1943年1月吴化文部,3月厉文礼部,4月孙殿英部,5月庞炳勋、杜淑部,6月荣子恒部,7月张步云、刘桂堂部,等大批国民党军投降,被汪伪政权编为伪军。

    仅南京汪伪政权所属正规伪军(不包括华北伪军)即达25万人。但是汪伪政权不得人心,伪军士气涣散,日本企图加强以华治华的“对华新政策”不可能真正实行。

第346章 中国转为反攻

    1943年10月,缅北雨季即将结束。******于10月19日召集何应钦等与蒙巴顿、史迪威等在重庆举行会议,研究决定了反攻缅北的作战指导。中国驻印军据此制订了《中华民国驻印军缅北作战计划》。

    作战方针是:军以协同友军歼灭敌人之目的,于1943年12月中旬先向缅北进攻,夺取孟拱、密支那要点,然后经八莫向曼德勒前进,将敌人压迫于曼德勒附近地区,包围而歼灭之。

    指导要领是:

    (1)军应于攻势开始前,集中于利杜(莱多)附近地区,待利新(利杜至新平洋)公路完成后,即向新平洋附近跃进。

    (2)军集中时,应派有力部队占领新平洋以北各山路口,掩护集中及筑路。跃进时应增强掩护队兵力,推进至孟关东西之线,担任掩护及搜索敌情。

    (3)军集中后,应分遣有力一部至葡萄附近,扫荡该地区以南及孙布拉蚌附近之敌,并与滇西兵团联络。

    (4)军应先发动攻势,将敌兵力吸引于缅北方面,使友军由缅南登陆容易。

    (5)军攻势作战应分期实施:第一目标为孟拱、密支那之线,第二目标为卡萨(杰沙)、八莫之线,第三目标为曼德勒。

    兵团部署是:

    (1)左侧支队兵力约为步兵两团,山炮一营,由利杜空运至葡萄,扫荡该地区以南及孙布拉蚌之敌后,即向密支那前进。

    (2)右纵队以步兵一团,山炮一营为基干,由泰洛(大洛)经隆京(隆肯)向孟拱西侧地区前进,并酌派一部掩护右侧背之安全。

    (3)左纵队(军主力)沿东京路,由新平洋向孟拱前进。

    (4)军直属部队随左纵队前进。

    防守缅北日军第18师团判断雨季一过,中国驻印军将反攻缅北;又认为“中国驻印主力在进入新平洋附近隘路口之前,还有充分时间给师团主力以可乘之机”,决定乘中国驻印军主力进至印缅国境山地时,予以各个击破。

    遂派步兵第56联队及山炮第2大队疾进大龙河,又令师团主力各部队迅速向孟关附近集结,预定于12月15日开始攻击。

    其师团指挥所则由密支那推进至甘马因。

    在此之前,第18师团搜索联队已推进到拉家苏、瓦南关附近,第56联队第2大队主力则推进到新平洋、宁边、于邦地区。

    中国驻印军参谋长兼缅北前线指挥官柏特诺,对缅北日军动态和企图一无所知,错误判断,日军第18师团和第56联队主力仍在滇西腾冲、龙陵一带监视远征军,遂于10月10日“以掩护筑路及在新平洋建筑飞机场、设立前进基础之目的”,电令驻守唐家卡等地的第112团“由现地出发,向新平洋及大龙河、塔奈何攻击前进,务必于11月1日前,确实占领下老村、宁边、于邦、新平洋、瓦南关、大洛各要地”。

    第112团受命后,即以第3营为右纵队,从卡拉卡向大洛,第2营为左纵队,由唐家卡向下老村,第1营及团直属部队为中央纵队,由唐家卡向新平洋、宁边、于邦攻击前进。14日分别由现地出发。

    29日,中央纵队一举攻占新平洋,30日,又攻占宁干瑟坎,11月2日,攻占宁边。但在第1营攻击于邦时,遭到日军顽抗,屡攻不克。

    11月22日,日军第56联队主力,和第56联队第1大队附炮兵大队驰援到达,将第1营包围在于邦外围。当夜,日军突袭第112团指挥所,混战中美军联络官艾吉逊少校失踪。第1营被包围后坚守阵地,日军多次进攻均被击退。

    右纵队于11月5日至10日,相继攻占瓦南关、拉家苏后,被日军第55联队主力包围。左纵队于11月10日,攻占下老村后,也遭到日军围攻。

    至此,反攻缅北的序幕揭开,胡冈河谷的作战,即将全面展开。

第347章 敌我作战部署

    胡冈河谷位于那加山之南、坚布山以北、库芒山之西、三盘山以东,是大洛盆地和新平洋盆地的总称(日军称“富昆溪谷”)。大洛盆地面积约190平方公里,新平洋盆地面积约1,540平方公里,有大龙、塔奈、大碗、大洛四条大河和无数溪流纵横交错其间。

    新平洋位于那加山南侧的克耶班山与隆考班山所形成的峡谷的南口,也是胡冈河谷的北端隘口,西濒大哇河(塔奈河支流),南临塔奈河。

    新平洋是印缅边境上印属山中小镇,由此向北仅有一条蜿蜒于那加山悬崖峭壁间的羊肠小道达于印度莱多;向南有通牛车的土路,再往南穿过坚布山隘,经孟拱河谷至甘马因和孟拱,有一条可行汽车的公路。由于新平洋地处缅北要冲,为印缅边境的战略要地。

    史迪威在制订缅北作战计划时,预定在雨季结束后提前反攻缅北。乘日军主力还在密支那以南地区、尚未向胡冈河谷转移之机,即以强有力之一部夺取新平洋及大龙河、塔奈河要地,控制胡冈河谷北口,以阻止日军主力之进出,掩护驻印军主力展开;同时以新平洋为前进基地,并在该地修建飞机场,以便尔后在胡冈河谷作战。

    1943年11月下旬,日军第56联队主力、第55联队一部和山炮第2大队集结在于邦和宁边地区,围攻中国驻印军新38师第112团第1营;第55联队主力和搜索联队则在拉家苏、达卡库地区包围了第112团第3营。但多次攻击均被击退。

    日军感到“中**队的战力,已达到不可与昔日相比的精强程度”。

    日军第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判断,“中国新38师虽已前出到大龙河畔,但其他主力仍在新平洋以北隘路内,所以仍按既定计划,坚决以师团主力自宁边方面,向新平洋附近隘路口采取攻势”,遂令“沿胡冈河谷快速前进中的师团主力各部队,迅速向孟关附近集结”,并将师团战斗指挥所,由甘马因推进到新班。

    但日军“缅甸方面军”从缅战全局着眼,为保障主要方向的作战,不准第18师团采取攻势作战,令其以攻势防御将中国驻印军,阻止于孟关以北地区,因此,第18师团在塔奈河北岸,组织攻势防御。

    中国驻印军进攻缅北计划,是在下一个雨季到来之前,将日军第18师团包围在胡冈河谷之内,予以彻底歼灭,迅速夺取孟拱、密支那,打开对华交通线路。

    当新38师第112团于10月29日攻占新平洋后,史迪威即决定,乘日军第18师团主力还在密支那附近之机,迅速调集新38师、新22师及炮兵、战车等特种兵部队,于新平洋附近集结,预定12月1日,对大龙河、塔奈河沿岸日军展开攻击,予以各个击破,然后占领孟关东西之线,用迂回包围战术,将日军主力包围于胡冈河谷南端而歼灭之,一举夺取孟拱、密支那。

    这本是一个出其不意、先机制敌、能稳操胜券的决策,却因史迪威远在重庆、正忙于准备开罗会议和筹组桂林训练中心(即第二批30个师的组训中心),未能直接指挥。

    代行其指挥权的驻印军参谋长柏特诺不了解敌情,且拒绝孙立人提出调新38师主力和炮兵,以增强进攻实力的建议,仅凭联络官的密电报告进行指挥,以致史迪威的上述决策,未能及时实施,延误一个月,使日军第18师团能及时向拉家苏、于邦、宁边各要地大举增援,反将第112团已攻占上述各要地的部队,置于日军重围和猛烈攻击之下。

    史迪威赴埃及开会途经莱多时,孙立人向其报告了,日军在缅北胡冈河谷的兵力部署,及第112团在缅北被围月余得不到增援的情况,并指出柏特诺不察实情、盲目指挥的严重错误,建议将其撤换,以安军心。

    史迪威虽知柏特诺指挥错误,却仍予保护;同时又接受孙立人建议,向前线增兵,展开全面进攻。

第348章 胡冈河谷战斗

    开罗会议之后,史迪威于1943年12月8日来到莱多,经开会研究后,决定孙立人率新38师主力先行出发,解于邦、拉家苏第112团部队之围,并掩护修建新平洋机场和铺设公路输油管。其余部队加紧备战,待命出发。

    12月21日,孙立人、史迪威率新38师到达宁干瑟坎。经准备后,24日凌晨,第114团在美国空军支援下对包围于邦的日军发起进攻,激战五日,于28日攻占于邦,日军第56联队第2大队被歼,残部退守太白家。第113团也将围攻宁边的日军击退,包围下老村的日军也退走。

    此时,新38师已全部到达大龙河北岸,新22师先头部队第65团到达新平洋附近。日军退至大龙河南岸后,以太白家为中心组织防御。

    此战虽规模较小,却是反攻缅北的第一仗,能够一举击败日军精锐第18师团,鼓舞了中国官兵战胜日军的信心和勇气。

    12月28日,驻印军令新22师第65团为右纵队,经拉家苏(为第112团第3营解围)进攻大洛,同时派第2营出康道担任右侧警戒;令新38师为左纵队,进攻太白家、甘家。

    右纵队第65团团长傅宗良采取“围魏救赵”战术,直趋日军据点大洛,1944年1月21日突袭,将回援大洛的日军第55联队第3大队包围于百贼河地区,予以歼灭性打击,同时解了拉家苏之围。

    左纵队于2月1日攻占太白家。左右两纵队遂紧跟撤退日军之后向孟关前进。

    在向太白家一带日军进攻期间,史迪威与蒙巴顿已经商妥:将英军远程突击队(即英军第3师)及美军第5307团划归史迪威指挥。

    1月间,驻印军总部及部分直属部队,推进至新平洋。

    为实施孟关作战,史迪威派琼斯上校及联络参谋王楚英去因帕尔,与英第14集团军司令斯利姆联系,要求将第5307团于2月初,调至新平洋,并请按原预定计划,派远程突击队空降缅北因多至孟拱地区,破坏日军后方交通线及补给系统,以支援孟关作战。

    孟关是缅北的战略要点,位于胡冈河谷要冲。日军第18师团主力集结在此地区,并构筑有坚固防御工事。驻印军攻占太白家和大洛后,将战斗指挥所,于2月5日推进至太白家。

    史迪威决定,不等滇西远征军横渡怒江进行策应,也不指望英军信守进攻缅北的诺言,决心独自指挥新22师、新38师和美军第5307团,采取正面牵制、两翼迂回战术,以钳形攻势,包围日军第18师团,于孟关至瓦鲁班地区而歼灭之,力争在雨季之前攻下孟拱、密支那及八莫。

    史迪威下达了第9号命令:以新22师为右纵队,由康道渡河向孟关及其以南的瓦鲁班攻击前进;以新38师为左纵队,自孟关以东作长距离迂回,向孟关以南的秦诺、瓦鲁班进攻,切实遮断日军后路,阻其逃逸。新22师受命后即以主力由康道渡河,向攻击目标前进。

    2月23日,新22师先后击溃据守腰班卡的日军第56联队主力,及在拉征卡的第2大队。占领该地后,根据史迪威第10号命令:

    以第64团自拉征卡沿公路追击日军南下,直趋孟关,竭力抑留日军;以第65团及第66团,自宛达克山东麓沿公路以西秘密南下,向瓦鲁班、秦诺推进,在该地区与左纵队会师,切断日军退路就地歼灭之;以第66团第1营配合战车第1营为特遣支队,由布朗上校指挥,自拉征卡出发,沿塔奈河西岸公路东侧,向瓦鲁班攻击前进。

    新38师以第112团为左翼队,以第113团为右翼队(第114团留置太白家),于2月18日分别从安拉卡、丹般家出发,向孟关以南作深远迂回,相继攻克大林卡、马高等30多处日军第55联队据点。第113团3月4日,攻占瓦鲁班东侧卫树卡;同日,孙立人率第112团攻占于卡,迫近瓦鲁班以南的秦诺。

    2月22日,史迪威为捕捉日军第18师团,特派美军第5307团于24日,由太白家出发,沿第113团路线向南迂回,进攻瓦鲁班。3月4日,进至瓦鲁班附近。第18师团师团长田中新一,见退路已被切断,极为惊恐,急令第56联队组织反击。

    美军在第113团接应下,退至卫树卡收容整顿。孙立人指挥第113、第112团,分向瓦鲁班及秦诺进攻。激战一天,于9日占领该地区。

    此前,特遣支队已于3月3日,攻占孟关东南的宁库卡,新22师一部在战车第1营支援下,于5日攻占孟关。日军第18师团,经瓦鲁班南逃至坚布山隘(瓦鲁班南30公里)。

    此战,击毙日军第18师团作战主任参谋官以下一千余人,缴获了该师团的关防(官印)。给敌以沉重打击,使田中新一深感“师团前途趋向暗淡”。

    3月15日,新22师及战车营,乘势攻克坚布山的北隘口丁高瑟坎后,史迪威决定,立即再作远距离迂回,以捕捉日军主力。

    他令新22师沿公路由正面进攻;令新38师以1团(附第5307团第1营),从坚布山以东向沙杜渣以南迂回,攻取拉班;令新38师主力及第5307团主力,经太克里向英高塘迂回前进,对坚布山日军构成第二道包围圈。

    新22师以第65团和第66团,沿公路轮番进攻。第66团于19日攻占坚布山,第65团于28日攻占高鲁阳。第64团翻越隘路以西的崇山峻岭,向沙杜渣迂回,于29日攻占该地。

    新38师第113团及“加拉哈德”第1营于28日攻占拉班后,倒转作战正面,向北攻击沙杜渣,与第64团胜利会师。

    此战共缴获火炮15门、步机枪一千余支,俘虏日军62人,打开了孟拱河谷的北大门,完全肃清了胡冈河谷内的日军。至此,胡冈河谷作战胜利结束。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560/ 第一时间欣赏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 作者:江山多娇所写的《中华大抗战》为转载作品,中华大抗战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中华大抗战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中华大抗战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中华大抗战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中华大抗战介绍:
该书重点记述了从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这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等广阔的敌后战场,所进行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游击战争,给侵华日军以重大打击,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记述了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所进行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淞沪、徐州、武汉、长沙、太原、滇缅等会战的主要战斗情景;正面战场中国军队付出了重大牺牲,涌现出众多奋勇杀敌、为国捐躯、忠魂撼天地,光辉照千秋的民族英雄! 国共两党两军和全国人民,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在盟国支援下,经过八年浴血苦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中华大抗战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中华大抗战,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