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中华大抗战TXT下载中华大抗战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中华大抗战全文阅读

作者:江山多娇     中华大抗战txt下载     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319章 中英共防滇缅路

    中、英早在1940年就开始酝酿结盟。这年9月,日军入侵越南,不仅严重威胁中国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的安全,而且把矛头直接指向缅甸、马来亚、新加坡等英国殖民地。英国为了摆脱困境,于10月间重新开放封锁已三个月的滇缅公路,酝酿与中国建立军事同盟。为保持惟一的国际通道滇缅公路畅通,中国政府也迫切希望与英国在军事上合作。

    1941年2月,英方邀请“中、缅、印、马军事考察团”赴缅甸、印度、马来亚三国作了三个月考察,编写了30万言的《中国缅印马军事考察团报告书》。考察团认为:“日本对中国的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将不是从中国境内切断,而是配合其对亚洲的政略、战略整体规划;一旦日军与英国开战,势必先击败英军进而侵占马来亚和缅甸。这样,日军既击败了英军、夺占了英国殖民地,又可以封锁中国,获得一箭双雕的效果。”

    抗日战争初期,中国与盟国的联系有四条通道:东边的香港,南边的桂越铁路,西北的新疆,以及西南的滇缅公路。1940年香港与越南相继被日军攻陷,东边和南边两条通道被切断;蒋介石担心苏联在运进军火时赤化中国,而停用了西北运输线。因此,从仰光出海的滇缅路,便成为中国最后一条国际运输线。

    但是英国迫于日本的压力,从1940年7月起封闭了滇缅路,阻止了美援物资通过滇缅路运入中国。同年9月,日军攻下越南,威胁英属马来西亚、新加坡。英国利益受到重大损害,因而恼羞成怒,这才重新开放滇缅路。

    根据租借法,美国援华抗战物资,在缅甸仰光上岸后,通过滇缅路运往昆明、重庆。中国政府为保持滇缅公路畅通则积极进行入缅准备。

    1941年下半年间,将正在贵州安顺、盘县整训的第5军调至云南昆明,担任该地区防务;将正在贵州兴仁、兴义整训的第6军调至云南开远附近,并令其第93师第277团(刘观隆支队)进驻车里、佛里地区,对越南、缅甸方面警戒。此后,又在云南重新组建第66军。

    军事委员会准备将来令在云南的这三个军先行入缅甸;还在昆明设立了军委会驻滇参谋团,积极筹划入缅和负责协调中、英共同作战等事宜。

    1941年12月10日,英国驻华武官丹尼斯请求中国派军队入缅布防。军委会于11日向第5军、第6军先下达了动员令。

    16日,第5军将防务交第71军后开赴祥云、大理、保山地区集结;第6军向保山、芒市(潞西)集结,编组为“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军”,卫立煌任司令长官,杜聿明任副长官(因卫立煌未到职,由杜聿明代理),准备入缅甸援英。同时令第6军第93师开赴车里,令刘观隆支队准备首先进入缅甸景栋、孟祥地区。

    12月23日,中美英三国在重庆召开联合军事会议。由蒋介石主持会议,英国驻印缅军总司令韦维尔、美**事代表团团长马格鲁德及陆军航空队队长勃兰特参加。

    中方向韦维尔表示:“中英两国不可有一国失败,因此如果贵国需要,我国可派八万人入缅甸作战。”但韦维尔以运输不便为借口予以拒绝,中**委会遂下达暂不入缅的命令,正准备进入缅境的远征军停留在滇缅公路附近。

    三国会议决定中英联合防卫滇缅公路,12月26日,中英两国政府签订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缅路协定》,并决定在重庆成立中美英三**事会议,加强对日作战协同,结成三**事同盟。

    缅甸位于中南半岛西部,东北与中国相邻,东南与老挝、泰国交界,西北同印度接壤,西南濒临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总面积约为67万平方公里。

    除南部濒临印度洋的部分地带外,东部、北部及西部国境都是山岳、高原地带。地势北高南低,中央部分为平原。缅甸有三条大山脉,均为南北走向。西部为阿拉干山脉,中部为高黎贡山脉,东部为怒山余脉。三条山脉之间,有伊洛瓦底江和萨尔温江,两江均发源于中国云南省,两江之间还有锡当河。

    英国于1824年、1852年和1885年三次入侵缅甸,使其沦为英国殖民地。

    缅甸与中国云南间筑有滇缅公路,是中国为适应抗战需要而开辟的一条重要国际交通干线,它东起昆明,西至缅甸境内的腊戍,与仰光至曼德勒铁路连结。

    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后,为确保侵占的香港、马尼拉、新加坡各重要战略要点及荷属东印度群岛的重要战略资源地,准备侵入缅甸,认为“缅甸作为南方重要地区的北翼据点,不仅具有必须确保的战略地位,而且具有对中国方面来说切断援蒋公路,对印度方面来说,促进其脱离英国的重大战略意义”。

    日军第15军占领泰国后即作进攻缅甸的准备。

    1942年1月下旬,日军决定迅速进攻缅甸南部,占领萨尔温江之要线,准备尔后攻占仰光。日军先头部队冲支队于1月19日占领土瓦;第55师团于20日通过泰缅国境,22日占领可伽列,31日攻占毛淡棉;第33师团于2月4日占领巴安。当地守军英军第17师向锡当河转进。

    日本大本营于1月22日命令南方军:“应与海军协同,攻略缅甸要域。”指出:“缅甸作战之目的,在击破驻缅甸之英军,占领并确保缅甸要地,并加强对华封锁。因此,应速以第15军向毛淡棉至勃固道路前进,占领缅甸中部之要地。”

    第15军按照南方军命令,于2月11日开始对仰光发动进攻。其第33师团于当日夜渡过萨尔温江,22日进至锡当河畔;第55师团于22日占领打端。

    3月3日,日军渡过锡当河。第55师团于6日在勃固地区与英军第7装甲旅交战,将英军击退。第33师团于7日逼近仰光,与英军激战,8日进入仰光。

    日军第15军攻占仰光后,完成了缅甸南部作战任务;占领了仰光港口和机场及毛淡棉航空基地,为尔后攻占缅北和滇西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320章 中国军队入缅

    1941年12月31日,美国总统罗斯福致电蒋介石,提议建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战区最高统帅,指挥中**队及越南、泰国盟军。蒋介石表示同意。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盟国援助中国的大批物资从缅甸首都仰光上岸,再经滇缅公路运往云南,滇缅公路车水马龙。1941年12月8日(日本时间为8日,夏威夷时间为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25日,日军飞机空袭仰光,造成码头破坏,城市瘫痪,交通中断。

    为了防御中国的国际运输线滇缅公路,以保证抗日战争顺利进行。重庆军委会组建了中国远征军第5军(军长杜聿明,下辖第200师、第96师、第22师)、第6军(军长甘丽初,下辖第93师、第49师、暂55师)和第66军(军长张轸,下辖新38师、新29师、新28师),三个军共约十万人。杜聿明任远征军副总司令兼主力第5军军长。

    1942年2月16日,仰光告急,应英军请求,中国远征军出师缅甸援英作战。

    远征军出师那天,军容威武,气概昂扬,场面壮观。空中有盟国飞机掩护,地上车轮滚滚,马达隆隆。上千辆各式各样的车辆、坦克、炮车、弹药车、运兵车、通讯车、救护车、辎重车,还有从缅甸赶来协助运兵的英国大卡车,犹如钢铁巨龙沿着滇缅公路,出保山,渡怒江,过龙陵,越芒市,向缅甸国门畹町疾驰急进。

    缅甸公路上,突然出现这支机械化部队,其规模,其质量,在中国战史上是空前的。中国远征军的三个军,全是**中的精锐。尤其第5军,是实力最强的中国第一个机械化军,王牌中的王牌。不久前在昆仑关战役中,与日军激战四昼夜,全歼日军一个旅团,两次收复昆仑关,声威远扬。出师缅甸,英国人专门点第5军的将。

    中**队出师缅甸打日本鬼子,各族民众闻风赶来,围拢在道路两旁为远征军送行。沿途人山人海,欢腾雀跃,敬米酒、献山茶,递纸烟,祝愿官兵打胜仗。出征官兵热血沸腾,斗志昂扬,高唱远征军战歌:“枪,在我们肩上;血,在我们胸膛;到缅甸去吧,走上国际战场。……”奋勇前进。

    远征军出征,蒋介石总司令虽不能亲躬其事,他的巨幅画像却屹立在畹町桥头上,他脚登马靴,腰挂佩剑,肩披黑氅,威风凛凛。他挥动右手,指向前方;巨臂之下两行斗大的字:驱除倭寇,收复缅甸。

    在蒋总司令炯炯目光下,中国远征军官兵,喝下当地民众献上的最后一杯壮行酒,便雄赳赳气昂昂地跨出国门。坦克、大炮、汽车、一队接一队,冲上畹町河桥,开入缅甸国土,风驰电掣般全速南行。

    经过繁华市镇时,穿着讲究的当地华侨打着小旗,高呼着“欢迎中国远征军到缅甸打仗”的口号夹道欢迎。过了腊戍镇,部队换乘火车向南开进。进入缅甸境内,中**队语言不通,地形不熟,气候不适,情报不灵,困难重重。

    这时,远征军官兵们才感觉到,他们是一支外籍军队,在别国土地上打仗,缅甸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既陌生,又充满危机的战场。

    远征军副总司令杜聿明的专列开出腊戍没走多远,遭到缅奸暗算,道钉被松开,专列被颠覆。杜聿明脸部被车窗玻璃划破几道口子,满脸鲜血,医生只好用纱布把整个脸部裹起来,只露出嘴巴、鼻子和眼睛。

    中国远征军先头部队,第5军第200师千里跃进,辗转半月,3月8日抵达缅南重镇东吁(同古)。1942年1月19日,日军攻占泰缅边境的缅甸土瓦,驻缅英军司令胡敦,即请求中国第6军第93师派出一部兵力前往景栋布防。22日,胡敦打电报给韦维尔,请求同意中国第6军第93师全部入缅,以担负泰缅边境守备。

    23日,丘吉尔打电报给韦维尔说:“我对你拒绝中国帮助防守缅甸和滇缅路的理由,依然困惑不解。”韦维尔这才同意第93师入缅警戒泰缅边境,但仍然拒绝第5军和第6军其余部队入缅。

    24日,第6军刘观隆支队由英方汽车运至景栋接访,第93师主力开赴滚欣、兰河守备。

    1943年1月31日,日军击退英印军第16步兵旅,占领了毛淡棉。英方于2月3日向中国求援,请求中**队入缅。

    2月26日仰光危急,英方又多次请求中**队迅速入缅,协助英军作战。

    中**委会应英方请求,令停留在滇缅公路附近的远征军按第6军、第5军的顺序陆续进入缅境,先向畹町、腊戍集中后,再由英方派车接运,并预定以第6军用于雷列姆、东枝、毛奇(茂奇)至景栋地区,第5军用于飘背(标背)、彬文那(彬马那)、东吁地区,受英缅军总司令胡敦指挥。

    第6军先遣部队第49师从保山出发,沿滇缅路经腊戍、雷列姆进至孟畔地区,接替英军防务,英军陆续转移至缅甸西部。第5军到达畹町后,不等第6军后续部队运输完毕,即先派第200师附骑兵团、工兵团等部推进至东吁阻击日军,并掩护当地英军撤退及远征军主力集中。

    3月8日,第200师先头部队到达东吁,占领了阵地。但第5军主力尚在滇缅路运输中,而炮兵及战车部队更远在中国境内。

第321章 中英军队联防

    1942年2月26日,中**委会驻滇参谋团的驻英军代表侯腾从腊戍飞返昆明,向蒋介石报告了缅甸情况,及英驻缅军总司令胡敦对中英联军部署的意见。

    2月27日,蒋介石下达命令。主要内容为:

    一、敌为夺取缅甸,威胁中印国际路线,企图占领仰光,并继续向缅北曼德勒方面进犯。

    二、我以摧破敌企图之目的,第5、第6两军应即全部入缅,协同英军作战。

    三、关于入缅部队指挥系统及输送程序、集中位置,综合规定如下:

    (1)第5、第6两军暂归杜聿明统一指挥,杜军长受胡敦司令指挥。

    (2)第5军应不待第6军输送完毕,即开始输送。

    (3)第5军第200师,应于3月1日由现地开始输送,急行入缅,在平满纳、同古(东吁)间地区占领阵地,掩护该军主力集中。第5军主力应继200师之后续行入缅,集中于杂泽(即他希)南北地区,准备协同英军迎击进犯之敌。

    (4)第6军应以93师及刘支队任景栋方面之守备,以暂55师为军预备队,控置于大靠、可乌特、外汪间地区,军部及直属队位置于雷列姆附近。

    四、中英两军之作战地域应协定为思戛村、敏乌里、巴尼托特、密雅内特相连之线,线以东属中**。曼德勒以南至同古间之铁道,应协定归第5军守备。

    五、第66军新38师及宪兵第20团第1营,在第5军之后输送入缅,任第5、第6军两军后方连络线之维持。第66军主力即移驻保山附近,构筑边境国防工事,并准备必要时入缅作战。

    蒋介石同时即令侯腾返腊戍,通知胡敦协商如下要点:

    (1)曼德勒以南至东吁间的铁路,应归第5军,以北则由中英军共用。

    (2)在第5军作战地带之飘背,应归第5军防守,但密铁拉可划归英军。

    (3)每一英军之师、旅部,我应派员连络;中英作战地境线,如思戛村、敏乌里、巴尼托特、密雅内特相连之线,线以东归中**。

    (4)胡敦将军答复照办后,第5军始能入缅。

    3月1日,蒋介石从昆明飞抵腊戍,于3日召集第5、第6两军军长等训话,指示作战要点。要点精神是:

    估计日军将于3月10日(日本陆军节)以前占领仰光,作战指导要视敌情而定,根据日军兵力和远征军集中情况进行作战部署和行动;以不轻进、不轻退为要诀,在前方全盘形势有利于出击、反击或捕捉战机时,应决心采取积极行动。为使中英军队便于协调行动和保持密切联系,在腊戍设立了中英军事联席会议,每日开一次会,互通情况。

    至3月16日,在缅甸的英缅军第1师、英印军第17师及装甲第7旅已合编为第1军团,军团长为史林(斯列姆),归新任英缅军总司令亚历山大指挥。

    中缅印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也已到达缅甸,奉蒋介石之命负责指挥中国远征军。

    中英联军的总体部署为:英第1军团部署在卑谬及其以北伊洛瓦底江两岸地区,担任右翼正面之防御;中国远征军第5军部署于同古(东吁)及其以北铁路两侧地区,担任中路正面之防御;第6军一部部署于垒固一带,主力部署于东枝、景栋地区,掩护第5军左侧背及防止泰军从东面进攻;第66军部署于腊戍及保山地区,为远征军机动部队。

第322章 华军援英作战

    日军第15军于3月8日攻占仰光,于3月15日决定了缅甸北部作战计划。方针是:“以瓦城为中心,预定于5月底以前捕捉歼灭中英联军之主力;此后,即在缅甸境内肃清残敌。”

    第15军在研究缅北作战计划时,感到第5飞行集团仅以占领仰光附近机场配合曼德勒作战是不够的,必须迅速攻占东吁机场,而且东吁为北进线上的军事要地,因此于3月12日命令:“第55师团击破正面敌人以后,首先应迅速向东吁附近前进,在确保该地附近机场的同时,整修仰光至东吁的道路,并准备以后向曼德勒方向跃进。”

    第55师团遵命,于14日从代库出发,开始以攻击东吁为目标的北进。第33师团主力于3月8日攻占仰光后,即担负了仰光地区警备任务。这期间,该师团后续部队陆续到达。3月18日,第15军司令官命令该师团:“在完成北进准备后,应立即开始前进,沿伊洛瓦底江河谷前出到仁安羌北侧地区后,准备尔后的作战。”于是,第33师团即抓紧时间休整,恢复体力,补充装备,准备北进。

    在此期间,南方军从第3飞行集团中抽调第7飞行团、第12飞行团、第15独立飞行队、第27飞行队,编入第5飞行集团,配合第15军在缅甸作战。

    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先头部队,于3月8日(仰光失守当天)到达缅南同古(东吁),当即按照亚历山大的要求逐次接替英军防务。同古守军是英缅联军第1师,还有一部在彪关河以南良礼彬一带。

    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的防御部署是:以同古为主阵地,前进阵地设在鄂克春,军骑兵团(附步兵一个连)推进至彪关河,在该河以北占领掩护阵地,并以机踏车排前出至大桥附近担任警戒、搜索。

    3月9日清晨,戴安澜来到驻同古英军第1师司令部,与师长史考特见了面。中**队到来使史考特喜出望外,简单谈了几句就交接城防。两位师长带上各自的参谋人员,逐一交接防务。

    同古地形还不错,仰瓦铁路穿城而过,路西为旧城,路东是新城。旧城城墙高10米,厚13米,全是砖石砌筑,可作防御工事。新城建筑密集,街道纵横,利于巷战。城东有锡当河,城北有克容冈机场。但英军所筑工事却很简陋,沙袋零乱,沟壕很浅,不能掩体。指挥所掩体覆盖层太薄,根本经不住炮击。锡当河大桥竟没有永备性桥头堡,克容冈机场没有地面工事和高射炮。

    城内英军已收起帐篷,打好行装;火炮上了炮车,机枪上了马背。士兵急等着中**队接访,他们就拔腿撤走了。当天中午,史考特少将交接完毕,如释重负地说:“拜拜!”与戴安澜挥手告别,便带其部队向西撤去。

    戴安澜接了同古城,立即命令官兵赶修工事,利用城墙构筑坚固的复廓阵地,城内交通要道加修堡垒群,锡当河西岸构筑纵深防御阵地,重要地段筑成全封闭坑道式堡垒,使同古城形成地上三层,地下三层的立体防御体系。

    3月17日,杜聿明来到同古,与戴安澜共商作战部署。

    杜聿明说:“同古位置突出,日军北犯首当其冲。第200师应做好在敌人重兵包围之下独立作战准备,挡住敌人,掩护中**队主力集中。同古就是力抵千钧的顶门杠,这里顶住了,中**队主力才能完成集结和展开,缅甸的仗才能打下去。所以,我将全军最精锐的200师放在这里。”

    戴安澜望着杜聿明炯炯目光,语气坚定地说:“宁可玉碎,不可瓦全。我师一定守住同古,请军长放心!”

    日军第55师团3月14日从代库出发,15日夜向良礼彬的英军发起进攻。英军向北退避,日军跟踪追击。18日英军通过大桥附近警戒阵地后,日军第55师团第143联队先头部队也进至大桥以南。19日上午日军占领彪关。

    20日晨,日军第143联队向彪关河北中国远征军第200师骑兵团掩护阵地攻击。激战后骑兵团伤亡惨重,被迫逐次向北转移,撤至同古以北休整,并担任维持后方交通。

    在日军接近同古时,蒋介石于20日上午以“手令”形式,指示在腊戍的军委会驻滇参谋团:“派一师至东定吉、阿兰庙(阿兰谬)间地区,作为普罗美方面英军总预备队,专备反攻”,“我军在同古(东吁)、平满纳方面阵地之兵力,应以现有者为限,我军决战地区必在曼德勒附近之要旨切不可忽略”,“同古必须死守,英军在普罗美未撤退以前,我军决不能先撤同古阵地”,同时还指示“对史参谋长之命令应绝对遵守”。

第323章 同古保卫战

    3月21日,史迪威根据蒋介石的意图下达作战命令,其兵力部署是:

    (1)第200师及第5军直属部队,及第6军暂编第55师主力,归杜军长指挥,担任同古方面作战,暂编第55师即由现地向飘背附近输送。

    (2)第5军新编第22师即由曼德勒开赴东敦枝附近,归军直接指挥,准备支援卑谬方面作战。

    (3)第6军方面,就现在部署,准备拒止由泰国方面来攻之敌;但毛奇方面,仍应依参谋团原定计划,派暂编第55师一部接替缅甸第13旅之防务,并在该方面确实占领要点、构筑工事,拒止来犯之敌,以掩护同古正面我军的左侧背。

    (4)第96师为总预备队,即开赴曼德勒附近,归余直接指挥。

    (5)余现在腊戍,今晚进驻眉苗(眉谬)。尔后一切报告均向眉苗及腊戍参谋团投送。

    3月21日起,日军第5飞行集团连续轮番轰炸马圭英军空军基地,致使该地区英军空军基本上丧失了作战能力。日军夺取了缅南地区制空权后,中英联军几乎在毫无空军支援的条件下作战。

    22日拂晓,日军第55师团第112联队,开始向守军鄂克春附近前进阵地攻击,受到守军坚强抗击,攻击受挫。23日,日军在炮兵、战车兵及航空兵支援下,集中力量再次发动猛攻。守军英勇奋战,顽强抗击,日军再次受挫。

    3月24日,日军第112联队在正面进攻,第143联队从侧面迂回攻击,占领了同古城北克容冈机场。第200师后方联络线被切断,陷于三面被包围之势。

    当夜9时,戴安澜在师指挥所召开各团长及直属营长会议,研究对策。

    戴安澜说:“同古保卫战,到今天整整打了五天。日军步兵虽然被挡在外围,但敌人凭借强大炮火和制空权,将东吁城内炸得天翻地覆,瓦砾遍地。我们第一次在国外作战,地形不熟,联络不畅,加上天气酷热,饮水缺乏,战斗颇为艰难,伤亡不小。眼下,我后方联络线全被切断,陷于敌人三面包围之势。我们必须有天不怕、地不怕的大无畏气概,打出中国远征军的军威!一句话:准备死守,与同古城共存亡!”

    戴安澜站起来目视在场军官,威严庄重地说:“余奉命固守同古,誓与该城共存亡。余战死,以副师长代理;副师长战死,参谋长代理。”

    戴安澜表示了死战决心,各团长、营长们纷纷效仿,当众留言,指定自已的代理人。

    会议决定,立即调整部署:紧缩正面,主动放弃鄂克春附近前进阵地,将主力集中到同古城内主阵地,加强工事,组织固守。为确保与军部联系,戴安澜率师指挥部移往城外山地,由师步兵指挥官兼598团团长郑庭笈指挥城内三个步兵团作战。

    25日,日军第55师团发动全线攻击,突破城西北角。26日继续猛攻,激战竟日,守军第600团伤亡过大,撤出阵地,日军占领了铁路以西市区,守军仍坚守铁路以东主要市区。

    当日,蒋介石致电参谋团及远征军:“侵缅之敌似有以主力向同古、曼德勒进攻之企图。我军目前应以第5军之第200师、新22师及军直,在同古、彬文那间与敌作第一次会战。如会战不利,应行持久抵抗,以逐次消耗敌人,务期在此期间迅速将第66军全部及第96、暂55师集中于曼德勒、柴泽间地区,俟第二次会战准备完成,以期一举击破深入之敌。”

    第5军根据蒋介石指示,于当晚下达了转移攻势的命令:“军以击破当面敌人、收复仰光为目的,即以到达之部队施行反包围攻击,将敌压迫于喀巴温河右岸而歼灭之。”部署以第200师为固守兵团,固守同古城,吸引日军。以新编第22师配属骑、炮兵等为攻击兵团,预计28日开始攻击,在仰曼铁路以西地区,求当面敌之左翼而攻击之。

    26日,日军飞机90架沿铁路轰炸,彬文那全城大火,车站被毁,中国增援部队受阻。日军乘汽车及徒步向南推进。27日,日军陆、空协同继续攻击东吁阵地,竟施放催泪性毒气弹。因守军防护得法,沉着应战,日军未能得逞。

    当日夜间新编第22师遵命行动,全部到达南阳车站附近,28日拂晓向占领该车站的日军发动进攻。日军依托工事及高大建筑物死守,攻击进展缓慢。当日,日军第55师团在重炮兵和航空兵支援下猛攻同古,并施放糜烂性毒气。

    守军第200师伤亡惨重,但仍坚强抵抗,阵地屹立不动。

    与此同时,史迪威命令第5军集中主力于耶达谢附近,与第200师协同歼击进攻同古的日军;令第6军暂编第55师主力至彬文那集结,在该地构筑工事。

    从新加坡调至缅甸的日军第56师团于3月24日抵达仰光,28日渡过锡当河沿东岸北进。当夜11时,该师团搜索联队袭击了阿列米扬附近高地上的第200师司令部,情况万分危急,担任警戒的第599团第3营与敌人拼死作战。

    步兵指挥官郑庭笈急令第598**两个连火速驰援。激战至拂晓,虽将日军打退,保住了师指挥部,但日军乘机占领了同古东端锡当河大桥,切断师指挥部与同古城内守军的联系。

    29日,日军以优势兵力在大炮、飞机联合支援下猛攻同古城。守军第200师陷于苦战中。第5军后续部队新22师,在同古以北约50公里的南阳车站,遭到日军阻击,进展迟缓。为速解同古守军第200师之危,第5军急调预备队第96师驰援。不料彬文那车站被日军轰炸,火车出轨,该师受阻,无法前进。

    万般无奈,在杜聿明多次请求下,蒋介石权衡再三,终于发话:“撤就撤吧,要是把军队丢光,要滇缅路何用?”于是第5军决定放弃同古。

    29日深夜,第200师主力遵命撤出了同古,在新编第22师接应下向耶达谢转移,留一部兵力在市区掩护撤退。30日凌晨,日军第56师团突破守军桥头堡阵地进至市区东端;第55师团仍在与市区掩护部队进行激战,始终未能突破守军阵地。第200师主力完全转移后,掩护部队也主动、安全地撤离同古。

    至此同古防御战斗结束。

    30日天亮,日军第55师团、第56师团集中炮火向同古城猛轰后,步兵发起冲击,这才发现守军第200师数千人已不翼而飞,而日军全力攻占的同古却是一座空城。

    同古保卫战,是缅甸作战中,中英联军阵地防御战坚持时间最长的一次战斗,也是阵地防御战实施敌前撤退的一次成功的战例。

    进攻同古的日军第55师团作战记录中说:“当前的敌人是重庆军第200师,其战斗意志始终旺盛。尤其担任撤退掩护任务的部队,直至最后仍固守阵地,拼死抵抗。虽说是敌人,也确实十分英勇,军司令官饭田中将及其部下对其勇敢均表示称赞。”

第324章 仁安羌战斗

    3月30日同古失守,蒋介石命令暂留滇西作为远征军预备队兼昆明警备的第66军,开赴缅甸战场。4月8日,该军前锋新编第38师抵达缅甸故都曼德勒。此时,曼德勒已被日军大炮、飞机狂轰滥炸成为弹坑瓦砾遍地的废城。

    日军占领同古后,第55师团、第18师团,沿同古至曼德勒轴线继续向彬文那进攻,第56师团从右翼沿同古至腊戍公路向垒固进攻,第33师团从左翼沿伊洛瓦底江两岸向仁安羌进攻。

    3月25日,日军第33师团从礼勃坦、兴实达一线出发,势如破竹连续攻占瑞当、卑谬、阿兰谬、新榜卫;4月14日,占领了东敦枝和因河南岸的敏贡,迫近英军第1军团部所在地马圭。

    当日下午,亚历山大面告中国远征军代表侯腾:仁安羌方面英军情况紧急,要求远征军迅速援助。15日下午3时,刚到达曼德勒不久的第66军新编第38师师长孙立人接到罗卓英的命令,派遣第112团和第113团分别开赴纳特曼和巧克巴党,策应英军作战。

    4月16日下午,新编第38师第113团抵达巧克巴党。

    17日上午,英缅军第1军团长史林到第113团团部,当面将他签字的命令交给刘放吾团长,命令全文是:“致113团团长刘上校:请将贵团开至平墙地区。在该处,你将与安提斯准将会合,他将以所有坦克配合你。你的任务是攻击并消灭平墙以北两里处敌军。”

    刘放吾用无线电与师长孙立人联系,孙立人又与罗卓英联系。此后远征军长官部下令:“立刻派113团由齐(学启)副师长率领,火速驰援英军。该师长并仍负卫戍曼德勒之责。”

    孙立人不同意由副师长率部往援而自己“坐守空城”,遂只令第113团连夜先行出发,让齐学启留守曼德勒,自己到指挥部请求亲自指挥作战。刘放吾接到命令后,立即率部向宾河前进,并派副团长曾琪随同英军战车队队长,先行侦察地形及敌情。17日午后,该团到达宾河以北,英军配属轻型坦克12辆、炮三门,当晚完成了攻击准备。

    18日凌晨,第113团第2营在左,第1营在右,第3营为预备队,在英军坦克、炮兵掩护下,向日军阵地展开攻击。激战至16时,日军伤亡惨重,被迫放弃阵地,涉水退至宾河以南。

    为与第113团配合作战,被围英军也于18日凌晨展开突围战斗,但苦战一日毫无进展。16时30分,英缅军第1师师长史考特致电史林求援,要求中**队赶快渡河,否则第1师就要竖白旗了。于是,史林即要求第113团渡河继续攻击,以速解英军之围。

    此时孙立人已赶到前线,经现地侦察后,认为宾河南岸日军居高临下,攻击行动完全暴露,仅以一团兵力实施攻击,不仅难以到达解围目的,反易遭不意之损害。经与史林一再解释、协商,获得谅解,决定次日拂晓攻击。

    当晚,孙立人与史林共同研究攻击部署。

    孙立人因右翼方面全系石山,侧背临河,万一攻击顿挫,危险较大,主张以左翼(东翼)为主攻。但史林以被围英军在仁安羌东北地区,如果主攻在左翼,则被围英军易于蒙受炮火损害,且解围之后撤退也殊多不便,坚请将主攻改在右翼。于是决定将主攻指向日军左翼。18时下达了攻击命令。

    19日凌晨4时30分,第113团渡过宾河,5时30分展开全线进攻。右翼部队迅速攻占日军第一线阵地。日军也及时增援并组织反击。双方反复冲杀,战况极为激烈。第3营营长张琦壮烈牺牲。激战至14时,攻占了油田区。左翼部队也攻占了日军主要据点501高地。15时与被围英军取得联系。

    当日上午7时,被围的英缅军第1师也曾发动攻击,企图与解围的中**队配合突围,因该师已精疲力竭,又受到日军猛烈攻击而伤亡惨重,已经完全崩溃。

    第113团击退日军第214联队及第213联队一部后,救出了英缅军第1师七千余人和美国教士、新闻记者及被日军俘虏的英军等五百余人,从日军手中夺回一百多辆汽车和一千余头马匹等也交还英军。他们在第113团掩护下,安全地从左翼撤至宾河北岸。三天苦熬,已使他们狼狈不堪,一路对着中**队,个个竖起大拇指高呼:“中国万岁!”

    4月20日,罗卓英致电蒋介石报告战况:

    “孙师原派巧克巴党之113团,扫荡平河(即宾河)以北敌人后,进而救援在彦南扬(即仁安羌)被围之英军。现据孙师长报称:刘团经两昼夜激战,占彦南扬,救出被围英缅军第1师七千余人(情形狼狈,不复成军),并由敌人手中夺获之英方辎重百余辆,悉数交还。敌向南退却,其死伤约五百余名,我亦伤亡百余。该团暂在彦南扬占领阵地。”

    4月20日晨,日军第33师团已全部到达仁安羌附近,当日派出一个大队向第113团左翼阵地实施武力搜索,被守军击退。双方在油田区以南十公里地带对峙。当晚第112团到达宾河北岸。孙立人令第113团和第112团利用夜间调整部署,准备21日拂晓攻击当面日军。

    这时,英军罗伯逊上尉送来史林的命令,主要内容是:中国第5军已改变原计划,业已向北撤退,以掩护东面军(第6军)之安全,因而影响本正面之作战,贵师即退至巧克巴党待命。新38师遂于当夜向归约一带撤退。仁安羌解围战斗胜利结束。

    仁安羌突围的战报飞向重庆,飞向华盛顿,飞向伦敦。全世界为之一震。英国人更是一片欢腾。英军被围只有孙立人最清楚:英军撤走后,孙立人曾审问被俘的一名日军少佐参谋,其实包围仁安羌的日军,只是机动部队214联队的两个大队,不足一千人。214联队两个大队奉命占领仁安羌油田。

    4月15日午夜进至仁安羌附近,意外发现英军第1师及装甲第7旅正好退到这里。野心勃勃的联队长便命令对英军进行包围,利用英军恐惧心理,虚张声势四处出击,并利用仁安羌四周的沟壕地形,对英军坦克实施“地障”包围。胆怯的英军果然被凶猛的日军吓得屁滚尿流,不敢动弹。而孙立人走运了,仁安羌一战成了缅甸战场的英雄。

    蒋介石给他颁发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赠给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第325章 缅东战斗

    中国远征军第200师于3月29日夜主动放弃同古北撤后,经毛奇、垒固、雷列姆至腊戍公路。此时这一公路守军仅有第6军暂55师第1团,位于毛奇、垒固地区。

    日军占领同古后,军部下令追击,“各师团猛烈果敢地突进,将敌压向曼德勒附近的伊洛瓦底江歼灭之”。日军第56师团按此命令,令其先遣队于4月6日进攻毛奇。守军一个连撤守克马俾。

    8日,第6军令暂55师第2团进至垒固,第3团暂留杂泽、东枝构筑工事;令第93师第279团速往和榜集结,第93师主力及第49师分别对当面日军、泰军实施牵制性攻击。

    4月9日,日军攻占克马俾,守军退守土冲河北岸。11日,日军突破土冲河防线占领土墙。12日暂55师师部进至垒固,急调第2团和第3团向垒固以南约30公里处占领一线阵地。14日第6军指挥所也进至垒固,即令第49师第146团在垒固以北坑皮克附近占领预备阵地。

    15日,日军第113联队和第148联队分两路向第2团和第3团攻击。第55师主力被击溃。日军于20日攻占垒固,并击退了坑皮克第146团。第6军军部退至雷列姆,军参谋长林森木率第146团余部防守和榜。

    4月21日,日军分两路进攻雷列姆和东枝。远征军急令第5军以第200师增援东枝。22日,日军搜索联队攻占和榜,守军退守孟榜。23日,日军攻占孟榜,24日攻占雷列姆。第6军军部退至莱卡,在日军追击下于26日退至孟休,收容残部。

    第5军于4月21日从密铁拉出发,乘汽车向东枝前进。24日拂晓,第200师投入战斗,25日将日军击溃,收复了东枝。

    当第200师进攻东枝时,第5军于24日夜接到史迪威、罗卓英的命令:“东枝攻克后,即返曼德勒,准备会战。”但同时又收到参谋团的指示:“督率所部于攻克东枝后,继续向雷列姆北进之敌尾击,断敌退路,以解腊戍之围。”命令与指示矛盾,第5军无所适从。

    攻占东枝后,又接到史、罗命令:“除以第200师向雷列姆方向攻击外,军部及军直应即回师西南,经密铁拉向畔楼(曼德勒南侧)集结。”旋接参谋团电示:“应遵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之命令行动。”第5军奉令西移。26日,东枝再度被日军占领。

    当日军攻占孟瑙并迅速向腊戍迂回时,蒋介石于25日紧急电令罗卓英:“新编第28师主力可速运腊戍和雷列姆方面。当先以保守腊戍为主,并可能求该方面之敌而击灭之。”

    但是史迪威、罗卓英仍坚持要进行曼德勒会战,没有以主力增援腊戍。

    当时守卫腊戍的仅有新38师一部,因而日军第56师团于28日攻占昔卜,29日轻易地占领了腊戍,切断了中国远征军回国的主要通道,造成尔后作战的严重困难。原在腊戍的军委会参谋团已于22日撤离腊戍,转至保山。至此缅东地区战斗结束。

第326章 撤离缅甸战场

    1942年4月24日,雷列姆被日军占领、腊戍已受到严重威胁时,蒋介石于当日电示远征军:“腊戍应有紧急处置,万一腊戍不守,则第5军、第66军应以密支那、八莫为后方。”25日又致以“先以保守腊戍为主”的电令。

    但是史迪威和罗卓英,却作出了只对英军有利,而对中国远征军极为不利的决定:将主力集结于曼德勒准备会战。

    4月25日,在中英联合军事会议上,亚历山大告诉史迪威:他们必须撤过伊洛瓦底江,然后前往印度,不然的话,他们的军队就会被正向曼德勒推进的一支日军突击队包围,并于当日即开始由曼德勒地区,西渡伊洛瓦底江向印度撤退。

    按正常情况,远征军应当改变曼德勒会战计划,但史迪威和罗卓英,仍将正向腊戍方向前进的第5军调回曼德勒,似乎专为掩护英军安全撤退作此决定。

    4月28日,东路日军第56师团已进至腊戍外围,西路日军第33师团追击英军已迫近望濑。中路日军第18师团和第55师团虽受到第96师节节抗击,但于24日攻占央米丁,25日攻占飘背,26日攻占密铁拉;27日击退第22师抵抗,占领斗楼、辛盖,也已逼近曼德勒。

    这时,史迪威和罗卓英才放弃曼德勒会战计划,于28日17时下达了部队向北转移的命令,部署第6军、第66军(欠新38师)及第200师进攻腊戍方面的日军,以一部固守腊戍;尔后第6军向车里、佛海地区转移,第66军向八莫、畹町地区转移,第5军附新38师西渡伊洛瓦底江,沿铁路经八莫向密支那转移。但为时已晚,战机全失。

    各路日军多支先遣支队,已超越远征军突进至前方,切断了远征军的主要退路,远征军各部队在日军截击追击下,陷于互失联系、各自行动困境、危境之中。

    4月30日,日军第15军收到大本营的电报:“大本营希望不失时机,更加扩大第15军的战果,确立积极向重庆进攻的姿态。为更有利于以后的措施,力争在国境内歼灭敌军,并以有力兵团越过国境,向龙陵、腾越附近怒江一线追击。”

    4月30日,日军第56师团第148联队由腊戍出发,5月2日进至畹町附近;此时日军第56混成步兵团也到达畹町,因此改变部署:第148联队向八莫前进;第56混成步兵团继续向怒江前进。5月5日该步兵团到达怒江西岸惠通桥附近。

    刚增援到达的中国第36师将桥炸毁,中日两军遂隔江对峙。日军第56师团主力以搜索联队为先遣队,4月30日从腊戍出发,沿途击退新29师抵抗,5月3日攻占畹町,当夜攻占八莫,8日攻占密支那。中国远征军撤回国境的另一条主要通道被完全切断。

    4月30日,远征军长官部从瑞保撤至甘勃卢,集结于曼德勒地区的远征军各部,均于当夜前转移至伊洛瓦底江西岸。5月1日曼德勒被日军占领。形势急转直下,东路日军已突进至远征军主力左侧后。

    5月6日长官部得知畹町、龙陵等地已经失守,认为再按原计划撤退将极为困难,因而史迪威和罗卓英决定,将沿铁路两侧向密支那撤退的第5军等部队,改为向印度撤退,即连续两次电令第5军。但杜聿明不愿退入印度,仍希望率部返回国内。经向蒋介石请示,蒋同意仍由密支那方向撤至腾冲。第5军遂按原计划向密支那方向转移。

    5月7日,第5军从温托出发时,派新38师第113团到杰沙占领阵地,向八莫方向警戒,掩护第5军主力撤退。5月10日,日军第56师团主力进至八莫后,派出一部兵力向西进攻,企图切断曼德勒至密支那的铁路,在杰沙遭到第113团强烈阻击,遏止了日军攻势。但此时得知密支那、八莫等地已被日军占领,经此地区回国路线已被切断,形势严峻。为迅速摆脱敌人,杜聿明令所部从曼密铁路以西地区向孟关、大洛之线转进。

    5月12日,第5军各部抵达曼西,13日破坏了重型装备,开始进入山区徒步转进。此后各师即失去掌握,各自行动。

第327章 华军撤出缅甸

    远征军司令部于5月7日开始从曼西撤退。史迪威带中美少数人徒步西行,于24日抵达印度丁苏基,改乘飞机去新德里;罗卓英率长官部人员一面收容一面前进,于23日抵达印度因帕尔。

    新38师决定脱离第5军,按史迪威和罗卓英的命令,于13日从曼西向印度因帕尔转进。第5军军部及新22师徒步在原始森林“野人山”山区,向胡冈河谷的大洛等地前进。时逢雨季,道路淹没,部队粮尽药绝,官兵以树皮野草充饥,一度迷失方向,绝粮8日,靠空投地图才于5月31日到达清加林长姆特。奉命改道进入印度,在美国空军空投粮药支援下,经新平洋,于7月25日抵达印度的莱多。沿途因饥饿疾病死亡两千余人。

    第5军第96师和炮兵、工兵各一部,经孟拱、孟关、葡萄返回滇西,6月14日到达葡萄,尔后即进入“野人山”山区,经受困境和第22师情况相同,辗转2月多,方翻越高黎贡山,于8月17日到达剑川。

    第5军第200师4月25日在东枝地区结束战斗后,奉命向北转进,在八莫、南坎间撤退。5月10日与第5军补训处会合,并收容第6军两个营和新28师一部。在穿越昔卜、摩谷公路封锁线时,遭到日军伏击。师长戴安澜在战斗中身负重伤,26日晚在缅北茅邦村殉国。此次战斗,参谋主任董干、第599团团长刘树人、第600团团长刘吉汉均阵亡。

    由师步兵指挥官郑庭笈率领该师于6月17日抵达腾冲附近,29日转至云龙。此时全师仅余官兵2,600余人。

    当年秋,国民政府为戴安澜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均赠送了挽词,高度赞扬戴安澜将军的英雄气概和突出的战绩。

    第66军(欠新38师)原任曼德勒、腊戍间防务。腊戍失守后,该军长张轸率新29师及新28师残部等沿滇缅公路在新维、贵街阻击日军,被日军第56师团搜索联队击退,尔后又在畹町、八莫、龙陵等地被日军第56师团第148联队及第56混成步兵团击溃,遂于5月4日至5日间,经惠通桥撤至永平、下关地区收容休整。

    第6军于4月下旬撤至孟休后,收容所属各溃散部队;暂55师残部一千余人于29日撤至龙东。4月30日罗卓英电告腊戍已失,令第6军向景栋地区转移。

    5月8日军部到达景栋,第49师、第93师及暂55师分别到达达高、滚欣、孟色特。在此期间,在滚欣及缅泰边境孟伯落附近,曾与日军及泰军发生小的战斗。5月15日奉军委会命令,放弃景栋,退入滇南,迅速撤至佛海、车里、大洛地区。至此,中国远征军各部队全部撤回滇西南境内。

    中国远征军应英、美请求入缅援英作战,从1942年3月初先头部队到达东吁参战,至8月间撤出缅甸,历时近半年,转战1,500公里,在许多局部战斗中,曾多次挫败日军,使日军遭到自南进以来少有的打击,给英军以及时有效的支援,并创造了东吁防御战、仁安羌解围战以及斯瓦河沿岸阻击战等出色战例,获得了中外人士的赞誉和钦敬,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一定贡献。

    虽然,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且遭到重大损失,但并未能挽回缅甸战局的颓势,也没有达到与英军协守缅甸、保卫滇缅公路的战略目的。其原因甚多,最重要的有以下四点:

    (1)中国远征军入缅布防过迟,仓猝应战,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2)中英联军缺乏协同,以致贻误战机。

    (3)中英两军指挥系统紊乱,层次多,不统一,影响全面作战。

    (4)作战指导失误,忽视侧翼及后方安全,影响全局。

第328章 戴安澜将军负伤

    3月29日夜,第200师从同古撤退后,次日拂晓前渡过南渡河向北转进,数日后进入缅北热带丛林。没有给养,没有道路,也没有向导,官兵们在阴暗闷热的密林里艰难行进。

    不久得到消息,日军攻占腊戍后,第18师团抢占八莫、密支那,第56师团快速纵队沿滇缅公路北进,突破中缅边境攻占畹町、瑞丽、芒市,直逼怒江,滇西大片国土已沦敌手。日军已经进到前头,第200师与军部会合已不可能。

    日军电台广播:“要奠定东亚和平,非消灭第5军,尤其是第200师不可。”

    第56师团长渡边正夫认为,让第200师从铁壁合围的同古逃脱,这是第56师团的耻辱。他发誓要重新捕捉这支中**队彻底消灭之。他认为第56师团是丛林作战的老手,曾在马来亚和新加坡打败过英军,中国第200师也决不是对手。

    渡边正夫在丛林中布下一道道封锁线,一层层包围圈,要把第200师吃掉!

    5月18日下午,第200师行进到腊戍西南侧的郎科地区,这里正对着中印边境的南坎。师长戴安澜掏出那张折皱的地图观看,步兵指挥官郑庭笈也凑过来。

    “再过三五天,我们就到家了!”戴安澜深叹叹一口气,感慨地说:“想到我远征军出国时,旌旗蔽日,刀枪如林,抱必胜信心,立钢铁誓言,保卫滇缅路,弘扬中华魂!可结果呢,丢盔弃甲,大败而归,丧师辱国,丢尽中国人的脸,踏上国门时,真感到无地自容!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我真该战死在缅甸,而不该战败回中国!”

    戴安澜百感交集,神情忧郁。郑庭笈本想安慰几句却找不到合适的话语,只有重复那句老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戴安澜看看身前身后的数千官兵,顿感责任重大,当务之急是把他们带回中国,个人荣辱不足为念!继续前进!戴安澜挺胸阔步走在队伍前头。官兵们你追我赶紧随其后。

    越是接近国境越要提高警惕。队伍小心翼翼地在丛林中行进。

    夜里11时,部队隐蔽地接近腊戍西侧的细包至摩谷公路。这是归国途中要穿越的最后一条公路,此地离日军占据的腊戍只有几十公里。通过细摩公路而绕过包德温矿区,再有两三天路程就到国境线了。细摩公路顺着山势向前延伸到山背的暗处。戴安澜潜伏在公路南边高地,窥视着公路上的动静。突然一群黑影跃上公路,又窜进路北的丛林里。

    师前卫部队安全通过。戴安澜随后续主力部队也跨过公路,刚进入丛林。就在这一刹那,黑暗的丛林迸射出朵朵火花,随即响起激烈的枪声,中国士兵纷纷倒下。遭到伏击了!戴安澜立刻就地卧倒,伸手拔出腰间的勃朗宁手枪准备战斗,并让作战参谋通知正在与敌人混战的第599团,迅速向西侧的洼地撤退。

    戴安澜挺身站起来,举起勃朗宁手枪喊道:“弟兄们,往西撤退,快!”

    戴安澜领着官兵边打边转移,日军子弹暴雨般射来。突然戴安澜背部中弹,鲜血如注,猝然倒下。官兵们继续与偷袭日军激战。天亮后,枪声停止。

    第200师伤亡惨重:599团和600团各自只剩下一个营。599团团长刘树人、副团长刘杰,600团团长刘吉汉均阵亡。残部在山坡上集中起来不见师长。副师长高吉人、参谋长周之再、步兵指挥官郑庭笈,便组织士兵分头去找。

    在土坡下的草丛中找到了师长戴安澜,只见他蜷缩着身子躺在厚厚的枯草上,胸部、腹部各中一弹,四周一片鲜血。周之再俯下身子,把耳朵轻轻贴在戴安澜胸脯上,听到一丝微弱的搏动。周之再命令士兵:“赶快抢救师长!”医护兵迅速将戴安澜伤口用纱布和绷带包扎起来,止住流血。

    戴安澜苏醒过来自觉伤势严重,开始为自己预备后事,见师部主要军官和各团团长都在身边,他当众留言:“我殉职之后,由步兵指挥官郑庭笈率部回国。”

    众军官难过地点点头。郑庭笈泪流满面,对戴安澜说:“师长,翻过前面那座大山就到家了,你一定要挺住。”

    戴安澜点点头小声说:“但愿如此。”

    郑庭笈叫来担架,抬着师长戴安澜急速北撤。

    5月下旬,已是缅甸雨季,终日大雨滂沱。部队粮食断绝,更没医药。戴安澜身上那两个大伤口感染、溃烂、化脓,还生了蛆。戴安澜痛苦不堪。

    5月26日,第200师残部到达缅北茅邦村。此地离国境不过三四十里,祖国近在眼前。可是枪伤恶化,高烧不退,戴安澜已心力交瘁,几次昏厥。

    他询问部队目前位置,离云南多远,还有几天能回到祖国。郑庭笈逐一回答。戴安澜边听边点头,苍白的脸上露出笑容,他庆幸部队生还有望。

    戴安澜似乎感到生命已临尽头,于是吩咐卫士整理衣冠,从担架上将他扶起来。他用失神的双眼遥望天际,只见夜幕低垂月暗星稀,惟有那颗北斗星依稀可辨。突然一颗流星划过长空而消失。戴安澜凝视片刻,深叹一口气,满腔凄凉地说:“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郑庭笈听了戴安澜这句话,心头一阵震颤:这位顶天立地的铮铮铁汉,壮怀激烈的英武将军,戎马交战多年何曾说过如此伤感之言?真是人之将死言亦哀!

    记得出国之初,戴安澜率部向同古进发,沿途见山峦起伏林木葱茏,道路两旁芸香草遍地开放。戴安澜激情难抑,吟成豪迈诗句:

    “万里旌旗耀眼开,王师出境岛夷摧,

    扬鞭遥指花如许,诸葛前身今又来。

    策马奔车走八荒,远征功业迈秦皇,

    澄清玉宇安黎庶,先挽长弓射夕阳。”

    芸香草为滇西缅北特产,有驱寒除湿防腐杀菌通气止痛之疗效。传说当年诸葛亮远征南蛮时,瘴烟大起,兵马病死无数。后经仙人指点,自山中采摘芸香草叶,每人口含一片,则瘴气不染病患全除,遂大败孟获。

第329章 戴安澜异国捐躯

    战局之急变多于瞬息间,战争之胜败常在人意外。3月22日,同古保卫战进入危急关头。戴安澜下定决心死守同古城,作了牺牲殉国打算并写了两封遗书。

    一封给夫人王荷馨:

    “亲爱的荷馨:余此次奉命固守东瓜(即同古城),因上面大计未定,其后方联络过远,敌人行动又快,现在孤军奋斗,决以全部牺牲,以报国家养育!为国战死,事极光荣,所念者,老母外出,未能侍奉。瑞公(戴安澜叔祖父戴瑞甫,知名爱国人士,戴安澜人生道路引路人。2月28日于广西全州病逝,戴安澜因奉命远征,未能亲临送葬。)仙逝,未及送葬。

    你们母子今后生活,当更痛苦。但东、靖、篱、澄四儿,俱极聪俊,将来必有大成。你只苦得几年,即可有福,自有出头之日矣。望勿以我为念,我要部属杀敌,时间太忙,望你自重,并爱护诸儿,侍奉老母!老父在皖,可不必呈闻。

    生活费用,可与志川、子模、尔奎三人洽取,因为他们经手,我亦不知,想他们必能本诸良心,以不负我也。安澜民国31年3月22日。”

    一封给友人:

    “子模、志川、尔奎,三位同志鉴:余此次远征缅甸,因主力距离过远,敌人行动又快,余决一死,以报国家!我们或为姻戚,或为同僚,相处多年,肝胆相照,而生活费用,均由诸兄经手。余如战死之后,妻子精神生活,已极痛苦,物资生活,更断来源,望兄等为我善筹善后。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想诸兄必不负我也。手此即颂勋安。安澜民国31年3月22日。”

    戴安澜决心死守同古,而结果却是按照杜聿明命令突出重围。同古失守影响缅甸作战全局,戴安澜深感内咎自责,精神十分不爽。

    4月6日接到电报,命他火速至缅北梅庙晋见委座。戴安澜料定,此去必死无疑。因此去梅庙之前,他先到军部与杜聿明告别,移交军务。

    临别,戴安澜泪流满面,对军长说:“败军之将,按律当斩,我死而无怨。”

    没想到,他到了梅庙,蒋介石不仅没有查究同古战败的责任,反而对**在同古勇敢作战精神大加赞赏。蒋介石夫妇在行辕设宴款待戴安澜。晚上在行辕留宿,与委员长仅隔一墙。

    戴安澜受宠若惊,暗发誓言:赴汤蹈火挽回败局,报答统帅之垂青!然而,缅甸作战还是以惨败告终。戴安澜这位戎马一生叱咤风云的名将,在弥留之际引咎自责:“缅甸作战损兵折将惨败而归,愧对长官愧对民族死而有憾哪!”

    5月26日下午5时,戴安澜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不幸牺牲在异国他乡,时年38岁。

    郑庭笈强忍悲痛,派工兵砍来一颗粗大的龙眼树,造了一口大棺材,将戴安澜厚殓。次日全体官兵扶棺前进,一路悲声不绝。

    29日,部队到达瑞丽江边。因天气炎热又雨水连绵,戴安澜遗体眼看不保,但是逝者有言,死后一定葬回国内。这可怎么办?兵败异国他乡,生无退还之路,死无葬身之地!郑庭笈长吁短叹万般无奈,只好将戴师长遗体连同棺木一起火化。

    瑞丽江边燃起一堆熊熊大火,火光将江水映照得如血海一般。滚滚浓烟冲天而起,那是一个不屈的灵魂在升腾!高山肃立,丛林哀吟,江水呜咽!……

    第200师官兵围着火堆整整守了一夜。

    天亮后,郑庭笈亲手将戴师长遗骨逐一拣出,用白布包裹,装进木匣。他泣不成声地说:“师长,我没能按你的遗言办理后事,我对不起你呀!”大颗大颗的泪珠,滚进未烬的余灰中……

    6月2日,第200师兵终于通过中印边境线回到中国。官兵们踏上祖国土地悲喜交集,难以自抑,有人欢呼跳跃,有人失声痛哭。

    在腾冲附近部队买了一口棺木,把戴师长骨灰连同木匣一起放进棺材,重新装殓,由副师长高吉人率兵护送灵柩去昆明。

    路过安宁县时,灵柩停放在一位老华侨住所。远征军出国前途径安宁县,戴安澜曾在这位华侨家里借宿。如今,这位70岁高龄的华侨,只见棺木在不见师长回,止不住泪水横流。他见戴将军棺木单薄,于心不忍地说:“戴将军是国家功臣,为国捐躯,怎能让他躺在这么个局促的地方呢?”

    这位老者献出了为自己准备的寿木。此棺木硕大而质地好。高吉人谢过老人后,把装有师长遗骸的小棺,装入楠木大棺木成殓。于是戴安澜的灵柩共有三层,开古今殡葬之先例。

    最里层是骨灰匣,中间是小棺,外层是大棺。外棺两壁漆为绛色,两端漆为朱红。灵车两侧挂着戴安澜四件血衣,庄严肃穆憾天恸地。

    戴安澜灵柩途经昆明、贵阳、桂林,每到一地,家家素烛鲜花,人人挥泪执紼。最后运到广西全州,在第200师发祥地厝葬。

    在重庆的蒋介石献赠挽词,祭奠爱将戴安澜。词曰:

    “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

    马革裹尸酹将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

    在延安的**撰写挽诗遥祭英魂。诗曰:

    “海鸥将军千古(戴安澜自号海鸥):

    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

    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

    沙场竟殒命,壮志也无违。”

    回到中国的土地,回到亲人的身边,戴安澜将军,你可以安息了。

第330章 孙立人获得殊荣

    仁安羌战斗后,远征军第38师掩护英军撤退,4月下旬进入曼德勒地区。不久曼德勒会战计划落空,英军决定退往印度。曼德勒城下中英两军分手时,师长孙立人与副师长齐学启、参谋长何均衡研究退兵之计。

    孙立人说:“现在英军装甲第7旅还在伊洛瓦底江右岸,撤退之前,如果和英军联合行动,伏击日军打击敌人气焰,这样我们可以从容撤退,日军不敢穷追。”

    齐学启说:“师长想法很好,但英军干不干?”

    何均衡说:“我看英国人没这个勇气。装甲第7旅之所以没开走,是因为通向印度的道路堵塞,一旦道路畅通,他们就要和我们拜拜了。”

    孙立人说:“我看未必。不管怎么说,装甲第7旅总是我们救出来的。再说,打一仗对他们也有好处。”

    齐学启摇摇头说:“我看英国人靠不住。”

    果然,夜间接到英军通报:装甲第7旅开始撤退。孙立人不死心,天亮后驱车追赶,好不容易追上亚历山大。他听完孙立人陈述,不慌不忙地说:“敝军油料不足,战车能不能开回印度尚成问题,实在无法与贵军配合作战。”说完,他便钻进汽车,说了句:“goodbye,(再见)”一挥手驱车而去。

    孙立人气得默然无言。

    5月2日,新38师为中国远征军殿后向北撤退。5月9日,退至卡萨,得知日军已抢先占领密支那,切断远征军退路。杜聿明在卡萨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出路。

    杜聿明和多数将领提出各部队穿越高黎贡山,分路回国的方案,并要求新38师在卡萨以南地区继续阻击敌人,为全军断后。孙立人与杜聿明没有什么渊源关系,新38师本属张轸第66军序列,现在临时拨归第5军指挥。

    孙立人对绕过密支那经高黎贡山回国不赞成,对继续让新38师断后不满意。他认为,目前杜聿明手中尚有四个师兵力,应乘敌人立足未稳实施强攻,夺回密支那、八莫,打开归国通路。他知道,密支那以西以北全是热带丛林,纵横千里渺无人烟,山林深密给养困难。新38师殿后必定食宿无着,吉凶难卜。危急关头,杜聿明不惜拿38师为第5军垫底。

    孙立人不愿绕道撤退,杜聿明十分恼火。

    第22师师长廖耀湘说:“新38师算老几,不就是在仁安羌拣了个便宜?新22师在斯瓦河打纵深防御战,与日本人头顶头脸对脸打了半个月,顶住日军两个师团的进攻,哪点比你们差?算了,这种时候只有靠自己,靠别人不行,我们各奔前程。”

    孙立人对杜聿明说:“副座,以目前本师位置,离中缅边界尚有千里之遥,且道路艰难;而去印度只有三百余里。古语道,两利相较取其重,两害相较取其轻。既然都是撤退,何不选条近道。我决定本师先撤往印度,再借道回国。因为我来开会前,接到史迪威和罗卓英的电报,命令新38师随他们退往印度。”说完,孙立人起身离去。

    孙立人回到师部立即部署部队改道向印度撤退。

    5月10日,孙立人率师主力向温燥急进。12日,在温燥火车站与日军交火。日军抵不住孙师猛攻,向南溃逃。孙师乘机撤出温燥,向西撤退。

    行进数日,开始进入缅印边境那加山脉热带丛林。这里既无道路也无向导,只能用指北针判别方向,偶见当地人西行的痕迹,或扔下的纸屑、果皮,部队便循踪行进。新38师官兵跋山涉水,餐风露宿,忍饥受冻,行进群山草莽之中。

    日军围追堵截,缅奸为虎作伥,千难万险九死一生。进过20余日艰难行进,于5月下旬,全师官兵到达印度边境重镇因帕尔。此时清点人数,全师尚有七千余人,基本上完整。

    孙立人命令新38师在因帕尔宿营休整,并派联络官与英军接洽交涉。

    联络官对英军驻印东警备军团军团长艾尔文中将说:“我们是中国远征军新38师,在缅甸仁安羌解救了被日军围困的英军,现在回国途经此地给养困难,请贵军能给予援助。”

    艾尔文听了联络官所言,冷漠傲慢地说:“这里是大英帝国的领地,决不能容许外籍军队进入。不过你们是盟军,从人道主义出发,我们不能见死不救,但是只能是收容。收容懂吗?就是缴械!”“啊?”联络官大吃一惊,心里骂道:“你这个王八,忘恩负义的英国佬!”愤然而去。

    孙立人听了联络官汇报也怒火填膺:“全师集合准备战斗!教训教训英国佬!”

    联络官走后,艾尔文仔细一想,事情可能没那么简单,便向新德里发报请示。驻印英军总司令韦维尔上将接到电报,一时也拿不定主意。

    刚从缅甸退回来的印缅战区总司令亚历山大,对韦维尔说:“在缅甸战场,中**队对英军安全撤退起了很大作用的。新38师在仁安羌为解救英军立了大功。该师长孙立人将军,是得到英王颁发‘帝国司令’勋章的外籍将领,帝**队缴帝国司令的械,岂不荒唐?”

    韦维尔听了亚历山大所言,生气地说:“艾尔文这家伙,乱弹琴!”

    新38师在因怕尔以东山地安营扎寨,严阵以待,准备和英军见个高低。等了几天不见有什么动静,英军既不肯供应粮秣,也不来收缴枪械。

    孙立人正感到纳闷,这天艾尔文突然来访。孙立人搞不清他葫芦里装的什么药,军人相争惟靠实力,但要先礼后兵。艾尔文刚到营门口,就见孙立人率领二百名精兵组成的仪仗队,军容严整斗志昂扬地列队欢迎他。仪仗队前头还摆着两门小钢炮,四挺重机枪。

    艾尔文对此大为惊讶:从缅甸撤回来的英军在那加山脉什么都扔了,战车、大炮、机枪、电台、衣被、蚊帐等都不要了,只穿着裤衩炮回来;而中国士兵把钢炮和重机枪都扛了回来,这是为什么呢?

    艾尔文问那位机枪手。机枪手说:“武器是我们的生命,人在武器在。”

    艾尔文竖起大拇指说:“顶好,顶好!”他想:武器是中国士兵的生命,要缴他们的械能答应吗?

    孙立人领着艾尔文参观营房,帐篷里军毯叠得整整齐齐;厨房里厨具放得井井有条;厕所里打扫得干干净净。操场上士兵射击拼刺,刀枪飞舞,杀声阵阵。

    艾尔文看了赞不绝口,心中暗想:他们不像是败兵,倒像是铁军!

    第二天,英军开着汽车,把大米、蔬菜、牛肉、罐头、香烟、茶叶等送来了,并按中国官兵人数代发两个月薪饷。

    始终注视着缅甸战场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新38师进入缅甸不久,曾给孙立人来电报祝贺。电文说:

    “中国孙立人中将,于1942年缅甸战役,在艰苦环境中,建立辉煌战绩,仁安羌一役,孙将军以英明之指挥,击退强敌,解救被围之英军,使其免被歼灭。后复掩护盟军撤退,于万分困难中,从容殿后,转战数月而达印度,仍军容整肃,锐气不减,实是难能可贵。其智勇双全,胆识过人,足为盟军之楷模。”

    读了罗斯福赞美的电报,回想起缅甸之战的悲壮历程,孙立人心中感到悲哀:我算什么英雄啊!

第331章 翻越野人山

    杜聿明自从在大洛得了回归热,体力一直没有恢复,只得躺在担架上被士兵抬着行进。5月中旬走进“野人山”,至今已经两月有余。此间与外界失去联系,饥饿疾病,无医无药,不知死亡了多少官兵,光为他抬担架就死了五个人。“一将无能,累死三军。”士兵怨声载道,杜聿明只好充耳不闻,但心里难受极了。他作为长官,在最艰难的时候,不仅不能给官兵带来鼓舞和希望,反而成为一个累赘,于心何忍?

    野人山是个封闭的世界,遮天蔽日的丛林笼罩大地,飞禽出不去,阳光进不来,就连电波也不能穿透这绿色屏障。自从钻进野人山,电台便与重庆中断了联系。每天宿营,杜聿明都督催机要参谋用电台联系。但因天天下雨,机器发潮,电池漏电,咋也收不到信号。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万般无奈。

    杜聿明仰天长叹:“难道就这样完了吗?苍天有知,可不该让一支正义之师湮没在野人山丛林之中啊!”

    苍天果然有知。这天天气晴朗。通信兵们找到一块空地,赶紧把机器和电池打开凉晒。两小时后,杜聿明命令机要参谋开机。李参谋亲自发报。

    李参谋连续呼叫三次,仍然没有信号。

    杜聿明绝望地叹了口气。

    李参谋继续呼叫,突然听到“嘟嘟嘟”的响声。

    “这是重庆的回音!”李参谋喜出望外。

    “赶快发报!”杜聿明催促道。

    李参谋迅速发报,将报告部队目前位置、处境的电文发了出去。刚发完一节,电池又没电了。电报虽没发完,却把远征军还在野人山存活的重要信息发了出去。

    杜聿明深深地呼出一口气,满怀信心地说:“终于和重庆联系上了!只要蒋总司令,知道我们还活着,知道我们的大体方位,一定会不惜一切代价,搭救我们。一定会的!”

    “和重庆联系上了!”这一大好消息,一夜间传遍了全体官兵。他们心中升起了希望之光,次日行军速度大增,都在期盼着什么。太阳升到树顶的时候,天空中传来飞机嗡嗡的引擎声。丛林骤然喧闹起来。“我们有救了!”官兵们兴高采烈,狂奔乱舞,忘记饥饿,忘记病痛,忘记死亡,追逐着飞机的响声。但飞机引擎声响了一阵渐渐远去了,飞机越飞越远慢慢消失了。官兵们喜悦过后又忧虑起来。杜聿明让官兵们,用大刀将一颗颗大树砍倒,丛林中出现一块空地,在空地上堆起三个大柴堆,等待飞机再来。

    次日又是晴天。太阳高照的时候,又传来飞机的嗡嗡声。官兵们立即点燃柴堆,三股浓烟冲天而起。飞机越来越近,已临头顶。这回看清楚了:机翼底下青天白日机徽大放光芒。官兵们手舞足蹈,欢呼雀跃,使劲向飞机招手,拼命向上跳跃,对飞机充满无限期望。在一片欢呼声中,飞机投下两只降落伞,降落在官兵们如林的手臂中。官兵们高高地托着降落伞下面的两只黑皮箱,簇拥着把皮箱送到杜聿明面前。杜聿明亲手将两只皮箱打开,只见一只皮箱里装的是崭新的电台,另一只皮箱里装的是缅甸的卢比。

    当晚,杜聿明开列了一张长长的请求空投物资清单,交给机要李参谋。李参谋迅速将电报发往重庆。次日上午,一架中型运输机满载粮食和药品飞临野人山。饥饿的官兵们围站在空投场地四周,期待着空投物资的降临。

    这架美式c—45型运输机准确地找到空投目标后,降低高度调整方位开始空投。顷刻间,漫天开花的降落伞纷纷落下,空投物资纷纷着地。粮食堆成一座小山,药品也堆成一座小山。官兵们主动地在粮山前排起队,军需主任用搪瓷茶缸给他们分米。官兵们各自找地方生火做饭,丛林中升起袅袅炊烟。

    救援杜聿明部队的工作全面展开。蒋介石责令后勤部长俞飞鹏,飞抵列多镇具体实施救援计划。韦维尔答应由英军供应杜聿明部粮食和药品。以印度为基地的美国空军,保证每天派四架飞机向野人山空投补给。

    先期到达印度的孙立人部队,义不容辞地组织了数支先遣队,背上粮食、药品、担架、被服,分路进入野人山,接应第5军官兵。

    印度政府动员数千民夫,从边境赶修通往野人山的应急公路,在峡谷架起溜索,在江面搭起木桥。民间大象运输队也被紧急征用,几十头大象把各种救援物资驮进深山。

    在野人山边缘地带,每隔数里设立一个收容站,准备有帐篷、蚊帐、被褥、饮水、粮食、医药。一架架救援的阶梯通向野人山深处,一双双仁爱的大手伸向苦难中的中国官兵,制止饥饿、疾病、死亡。

第332章 杜聿明挥泪祭奠

    7月底,杜聿明带第5军军部及新22师官兵陆续走出野人山,来到印度边境小镇列多(8月间移驻印度迪布鲁加尔)。在多列镇,他们用帐篷和降落伞搭起临时收容所,收拢队伍,整理建制,清点兵员。劫后余生的官兵汇集在一起,他们衣服褴褛,头发蓬乱,面色苍白,无精打采,身上长了疥疮,生了虱子;重武器进山前被销毁,轻武器也所剩无几,枪支生锈,子弹发潮,不能使用了,哪像中国精锐之师的官兵,而活像一群流落他乡的叫花子。

    在列多收容所,幸存的官兵到处寻找自己的官长、战友或同乡。找到了惊喜若狂,相互抱头痛哭;找不到无比伤心,悲痛不止。有位老排长,举着一块木牌子,上面写着全排士兵的名字,到处寻找。他走遍了列多的几个收容站,查遍了所有的收容登记册,一个也没找到。

    老排长对着野人山放声大哭:“他们一个也没出来,为什么光剩我一个?野人山哪,你真是吃人不吐骨头的魔鬼呀!”

    有位小电话兵,在山里快饿死时,一位班长给他半个苞米救了他的命。现在他提着一瓶酒,拎着一只烧鸡,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找了三天,别人告诉他,那位班长在山里饿死了。电话兵闻信放声大哭,哭得死去活来。

    在列多镇第5军临时指挥所,杜聿明召集团以上军官会议。参谋长罗又伦报告:“清点人数结果:军部共有1,205人,新22师只剩3,121人。最冤的是女兵,进山时共有45人,出山后幸存者仅有四人。”

    听了罗参谋长的报告,杜聿明满脸痛苦之情,良久默然无言。新22师师长廖耀湘痛哭失声地说:“新22师在缅甸转战两个月,才伤亡两千人,而在野人山,没放一枪没打一炮,就损失四千余人。我这个师长怎么当的啊!”

    罗又伦接着报告:“第5军200师和96师已经撤回云南,重庆军政部汇集了全军各部情况,给军部发来通报,具体数字是:军直属队出国人数15,000人,战斗减员1,300人,撤退减员3,700人,现有人数10,000人;第200师出国人数9,000人,战斗减员1,800人,撤退减员3,200人,现有人数4,000人;第22师出国人数9,000人,战斗减员2,000人,撤退减员4,000人,现有人数3,000人;第96师出国人数9,000人,战斗减员2,200人,撤退减员3,800人,现有人数3,000人。合计全军出国人数42,000人,战斗减员7,300人,撤退减员14,700人,现有人数20,000人。报告完毕。”

    杜聿明语调沉重地说:“撤退减员竟是战斗减员的两倍!此数字,令人视之触目,闻之惊心啊!我打了几十年仗,有胜仗也有败仗,但从未败得这么惨,这么窝心啊!据军政部统计,撤退途中,中国远征军三个军共有三万多人饿死或病死缅北丛林里,活着回国和撤到印度的不足五万人。野人山比十万日军还要残酷无情啊!

    今年初,我受命带领远征军十万精兵出国门入缅甸,战车如云铁流滚滚,何其壮哉!而如今,丢失缅甸放弃滇缅路,损兵折将大败而退。以致归国无路败走野人山,促入异国为外人耻笑。十万大军伤亡过半,大批武器装备化为乌有。真是丧师辱国,罪无可恕啊!”

    杜聿明说到这里,不禁潸然泪下。

    杜聿明擦擦泪水继续说:“印度非我久留之地,英国人也不会长时间管吃管喝。在野人山饥寒交迫受尽苦难,现在活着走出野人山,就是要回国呀!回我中华,这是每个人梦寐以求的愿望。可有许多人又怕回国。原因是:打了大败仗臭名远扬,有何脸面去见父老乡亲呀!缅甸战役失败,不光是我杜聿明的耻辱,也是中华民族的耻辱!只要将来有一天,中国官兵打回缅甸,消灭日本鬼子,报了国家民族的深仇大恨,我杜聿明才算雪仇消恨了!”

    8月上旬,重庆军委会来了命令:新22师、新38师残部留印度接受美式装备,严格训练,并扩编为中国驻印军,由史迪威将军指挥,伺机反攻缅甸;杜聿明率第5军军部回国。

    留驻印度扩编整训,准备反攻缅甸,这道命令给中国官兵以极大振奋。

    同时也给杜聿明带来新的痛苦。他和其他官兵一样发了誓,要反攻缅甸消灭日军,涮洗今日战败之耻辱。现在他办不到了。杜聿明这个败将的名字,将永远留在缅甸这片土地上,这是使他最痛心的事情。

    杜聿明把师长廖耀湘叫到指挥所,解下腰间的勃朗宁手枪,双手捧着交给廖师长,郑重其事地说:“好好练兵,练好了兵,反攻缅甸,报仇雪恨,拜托了!”

    廖耀湘接过军长赠送的手枪,坚定有力地说:“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想到长眠野人山的无数官兵,杜聿明心情沉重。离开印度之前,在列多设下灵堂,献上鲜花果品,祭奠烈士亡灵。灵堂内外庄严肃穆,数千官兵垂手肃立。

    杜聿明亲自祭辞:

    “痛乎!我远征军烈士诸君也,壮怀激越,奉命远征,别父母,抛妻孥,执干戈卫社稷,挽长弓射天狼。三月赴缅,深入不毛。与寇初战同古,首建奇勋,为世人瞩目。再战斯瓦河、平满纳、同古,众官兵同仇敌忾,奋勇争先,杀敌无数。缅战方酣,不意战局逆转,我远征军官兵转进丛林,身陷绝境。

    诸烈士也,披荆斩棘,栉风沐雨,茹苦含辛,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蚊蚋袭扰,瘴气侵凌,疾病流行,惨绝人寰。惜我中华健儿,尸殁草莽之中,血洒群峰之巅。出师未捷身先死,壮志未酬恨难消。悲夫,精魂忠骨,永昭日月。兹特临风设祭,聊表寸心。”

    祭礼完毕。杜聿明向即将移防(迪布鲁加尔)的数千官兵告别。

    他思潮翻滚,激情难抑,放声说道:“官兵兄弟们,我对不起你们,更对不起死难的官兵。我走了。缅甸的仗,拜托了。野人山死难官兵的遗骸,托付给你们了。我在国内等你们的好消息!”

    全场官兵振臂高呼:“反攻缅甸,报仇雪恨!”“此仇不报,誓不为人!”

    是的,中国远征军还要打回来!缅甸之战并没有结束!

第333章 美籍参谋长史迪威

    1941年12月31日,经罗斯福提议,盟军设立中国战区,由蒋介石任战区总司令,指挥在中国、越南、泰国的盟军作战。蒋介石表示同意并在委任书上签字。为表示对罗斯福的报答,蒋介石委托外交部长宋子文,前往华盛顿求见罗斯福,请派一位美籍参谋长,来华协助指挥中国战区作战,并由这位美籍参谋长出面替中国要美援,这样许多事情就会好办些。

    罗斯福答应了蒋介石请求,决定派史迪威中将来华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

    史迪威将军1883年出生于美国佛罗里达州,1904年于西点军校毕业后,被派往菲律宾美军第2步兵团服务。1911年途经中国,他在北平住了13天,目睹辛亥革命风暴,对中国产生了深刻印象。1919年至1923年,史迪威第二次来华,任北平美军汉语教官期间,对中国五四运动颇有见地。1925年回国入指挥参谋学校,与艾森豪威尔同级。

    1926年至1929年,史迪威第三次来华,任美军驻天津第15步兵团营长,马歇尔时任该团执行长。1937年史迪威第四次来华,任美国驻华武官,不久卢沟桥事件爆发,国共合作抗日。1939年史迪威离任回国时,在重庆拜谒了蒋介石。他同蒋介石夫妇虽然只会晤15分钟,但双方都留下较好的印象。

    1942年3月初,缅甸战局紧张。蒋介石飞抵缅北腊戍部署军事。还没有上任的史迪威接到蒋介石命令,从加尔各答直飞腊戍向他报到。在腊戍波特酒家,史迪威会见了蒋介石。

    蒋介石说,他真诚地欢迎史迪威的到来,并询问途中天气如何,旅程是否顺利,能否适应远东高温,印度的榻榻米床睡得惯不惯?交谈不足十分钟。从客厅出来,史迪威看见中国远征军将领们,正在楼梯下等候蒋介石训话。蒋介石热情地把史迪威介绍给中国将领,然后站在楼梯上,发表了冗长激昂的训词。将领们頜首挺胸,洗耳恭听。

    午后,蒋介石夫妇登机回国,史迪威奉命飞往重庆。

    3月6日,在重庆黄山官邸,史迪威晋谒蒋介石。

    史迪威呈上罗斯福给蒋介石的信件,用流利的中国话开门见山地说:“就本人之地位而言,特向钧座声明如下。”

    蒋介石无法适应这种谈话方式。他把看过的罗斯福信件放下,抬头扫了史迪威一眼,很不情愿地点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史迪威说:“第一,本人奉命指挥在中国、缅甸及印度的盟**队;第二,本人奉命监督及管理美国对中国的国防援助;第三,在军事会议中,本人以美国政府代表资格出席;第四,本人为蒋委员长与韦维尔将军之间联络员;第五,管理维持及改善缅甸公路;……”

    蒋介石打断史迪威的话问:“吾愿知道,将军是否为余之参谋长?”

    史迪威立即挺胸回答:“是的。本人为钧座之参谋长,直接受钧座命令而工作。”

    蒋介石又问:“将军与韦维尔是何关系?”

    史迪威说:“本人不为他工作,只为他与钧座间之联络员。在中国战区钧座为最高统帅,本人为钧座之参谋长。”

    蒋介石心想:你身兼六职,是美国司令还是罗斯福的代表,我怎么指挥你?要是指挥不了你,我怎么能把远征军交给你?

    沉默片刻,蒋介石说:“将军,关于你作为战区参谋长的具体事务,你去同何应钦及商震洽商吧。”即把史迪威打发走了。

    3月7日,蒋介石未与史迪威见面。

    关于中国远征军的指挥权,蒋介石与史迪威已形成了僵持,而史迪威却在云雾中。

    3月8日,日军攻占仰光。蒋介石慌了神,当晚召见史迪威,笑吟吟地对他说:“将军,入缅华军归你指挥。”

    10日和11日,蒋介石又两次召见史迪威,反复地说:“史迪威将军,此次入缅作战,能胜不能败。第5军、第6军为**精锐,苟或败北,不仅缅甸反攻无望,即中国战场欲发动反攻,亦不可能。此次作战,不属二三军之效果,足以决定军心之振颓,影响全国人民之心理。胜负在此一举矣。”

    蒋介石还提醒史迪威:“3月10日是日本陆军节。日军攻下仰光后,气焰甚盛。我应视敌人兵力大小决定是否反攻。若敌人兵力小,我军可即行反攻;若敌在两师团以内,我军仍可反攻;若有三师团,则反攻不易。故第5军主力仍应在后方集中。”

    蒋夫人宋美龄唯恐史迪威不能领会总司令深意,再三嘱咐道:“千万小心谨慎。”

    蒋介石颇不放心地把远征军指挥权交到史迪威手中。

    史迪威怕夜长梦多,11日下午便匆忙离开重庆,飞往缅甸前线。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560/ 第一时间欣赏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 作者:江山多娇所写的《中华大抗战》为转载作品,中华大抗战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中华大抗战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中华大抗战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中华大抗战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中华大抗战介绍:
该书重点记述了从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这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等广阔的敌后战场,所进行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游击战争,给侵华日军以重大打击,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记述了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所进行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淞沪、徐州、武汉、长沙、太原、滇缅等会战的主要战斗情景;正面战场中国军队付出了重大牺牲,涌现出众多奋勇杀敌、为国捐躯、忠魂撼天地,光辉照千秋的民族英雄! 国共两党两军和全国人民,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在盟国支援下,经过八年浴血苦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中华大抗战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中华大抗战,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