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中华大抗战TXT下载中华大抗战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中华大抗战全文阅读

作者:江山多娇     中华大抗战txt下载     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091章 中日两军作战部署

    为防御日寇入侵,国民政府于1936年,就在首都南京设置了外围阵地和复廓阵地两道防线。沿大胜关、牛首山、方山、淳化镇、青龙山、栖霞山至乌龙山要塞之线,为内卫线的外围阵地;以南京城垣为內廓,环城以雨花台、孝陵卫、紫金山至幕府山要塞炮台之线为外廓。以上构成复廓阵地。在城内北极阁、清凉山等高地,则筑有坚固的核心据点。

    11月21日,卫戍司令部召开师以上将领会议。

    唐生智首先作战斗动员,他说:“蒋委员长已下定死守南京的决心,正在组织增援部队。大家为国家尽忠的时刻到了,这是本司令官的遗书。”他将遗书交给将领传阅。

    有将领问:“我们要坚持多久?”

    唐生智:“直到蒋委员长的增援部队赶到。”

    将军又问:“要是增援部队不能及时赶到呢?”

    “没有命令,不许撤退。”唐生智说,“撤也没路,三面受敌,一面临江,我们只有置死地而后生!”

    众将领:“是,长官,坚决服从命令!”

    随后唐生智作出部署:外围阵地,第2军团、第74、第66、第83军各两个师,防守乌龙山、栖霞山、淳化镇、牛首山、龙潭之线。复廓阵地,第36师担任江山、幕府山及城北之守备;第88师担任雨花台及城南之守备;教导总队担任紫金山及城垣东部之守备;宪兵部队担任清凉山附近之守备。第87师负责警戒河定桥至工兵学校之线;另外第103、第112师负责防守镇江。

    最后,唐生智命令宋希濂:“机枪封锁下关江面,船只统统扣留。没有我的命令,任何人不许过江。”在唐生智监督下,江岸警卫部队架起机枪。江面大小船只集中起来,角铁链全部锁定。企图背水一战。

    作战部署后,唐生智对中外记者发表谈话说:“我与我所指挥的部队誓与南京共存亡,我自己也不惜牺牲于南京保卫战中。这种牺牲,必将使日军付出巨大代价。”

    2月1日,松井石根接到大本营“攻占中国首都南京”命令,立即下达命令:

    12月5日,上海派遣军主力开始行动,重点保持在丹阳、句容公路方面,击败当面之敌,进入磨盘山山脉,以一部从扬子江北岸攻击敌之背后,并切断津浦铁路及大运河。12月3日,第10军主力开始行动,以一部从芜湖方面进入南京背后,以主力击败当面之敌,进入溧水附近,特别须对杭州方面警戒。

    具体部署为:上海派遣军之第16师团沿丹阳、句容、汤山公路,第9师团沿金坛、天王寺、淳化镇公路并列向南京东部攻进;天谷支队沿丹阳、镇江公路进攻镇江,尔后渡江攻击扬州,切断大运河;第13师团一部由江阴渡江攻击靖江,切断南通与扬州联系,主力沿常州、奔牛镇公路至镇江,向滁县迂回攻击,切断津浦铁路。

    第10军之第114师团沿溧阳、溧水公路向南京南部攻进;第6师团沿广德、洪兰埠公路,在第114师团后,也向南京南部攻进;国崎支队沿广德、郎溪公路进占当滁,尔后渡江迂回至浦口附近,切断南京守军北退之路;第18师团经宣城向芜湖进攻,切断南京守军西退之路。

    从12月3日至6日,经过四天战斗,第18师团、第9师团突破守军第83军及第66军阵地,占领句容,进至句容以西黄梅、土桥及湖熟镇一带;第114师团突破守军第72军及第74军阵地,占领溧水,进至溧水以北秣陵关、陆朗镇及江宁镇一带。

    右翼天谷支队和第13师团正向镇江、靖江进攻中,左翼第6师团主力正向秣陵关前进中,国崎支队和第18师团正向当滁、宣城进攻中。日军正在对南京形成包围之势。

    6日下午,第6师团一部进至外围阵地汤山镇左侧后的胡塘、大胡山附近。

    唐生智急令第36师速派一个团进占麒麟门附近阵地,掩护第66军侧背,阻止该敌继续进入;令在镇江的第71军、在镇江及东昌街的第83军速向南京转移;令第2军团第41师由南京栖霞山进至乌龙山附近,掩护第71军及第83军向南京转进。

    12月6日晚,蒋介石召开卫戍部队高级将领会议。他说:“南京是全国和世界关注的重心,不能轻易放弃。”又说:他不能偏处一隅,责任逼他必须离开,要求将领们服从唐生智司令长官命令,负起坚守重任。并说将调部队前来策应等。

    7日晨6时,蒋介石即乘飞机离开南京,飞赴南昌,转武汉统帅部。

第092章 南京外围战斗

    12月6日,日军进抵栖霞山、汤山、淳化镇等地,从三面对南京形成包围。第二天,松井石根下令:“今日开始向南京外围阵地进攻;突破该阵地后,继续向南京复廓阵地攻击;集中全部炮火摧毁并夺取城垣。”

    具体部署为:上海派遣军负责攻击东北面的中山门、太平门、和平门(今中央门);第10军负责攻击西南面的共和门(今通济门)、中华门、水西门。两军作战地境分界线为共和门—公园路—中正街—汉中路。

    当天,日军在飞机大炮强大火力支援下,向南京外围阵地发起全面猛攻。炮弹炸弹暴风雨般袭来,弹片纷飞,硝烟弥漫,南京外围阵地受到极大破坏,守军遭到重大伤亡。

    南京卫戍司令部,即令第66军以一部兵力从汤山镇由南向北,第41师以一部兵力从乌龙山由北向南,第36师预备2团配属战车连,从麒麟门由西向东,对突入胡塘、大胡山附近之敌实施合击。但日军后续部队已从突破口投入战斗,第66军汤山阵地和第41师栖霞山阵地均遭日军猛烈攻击,而三面合击计划已无法实现。第66军和第41师即退守原阵地,第36师预备2团转至东流以西、以南一带,抗击已攻占复兴桥的日军。

    日军连夜继续向守军阵地猛烈攻击。第6师团原在湖州地区之一部,以强行军赶至秣陵镇以西地区,在第114师团左翼展开,参加进攻南京外围阵地作战。

    激战两日一夜,南京外围主要地段防御工事多被摧毁,守军伤亡惨重。第51师防守淳化镇的第301团代团长纪鸿儒负重伤,连长伤亡九人,排长以下伤亡1,400人。

    当日下午,日军在坦克引导下先后攻占汤山镇、淳化镇等重要据点。右翼第13师团第26旅团击退第57军第111师,占领靖江,天谷支队攻入镇江;左翼国崎支队进至当滁附近,第18师团攻占宣城后,正向芜湖前进。

    鉴于以上局势,为集中兵力固守南京,卫戍司令部即令外围阵地守军,退守复廓阵地。

    12月8日16时,下达“防守南京复廓阵地”命令。

    具体部署为:右侧支队固守板桥镇、大戴山之线;第74军固守牛首山一带据点至河定桥之线;第88师固守雨花台;第87师固守河定桥至孩子里之线,右与88师及51师、左与教导总队联系;教导总队固守紫金山;第2军团固守杨坊山、乌龙山之线及乌龙山要塞;第36师固守洪山、幕府山一带;第66军至大水关附近集结待命;第83军第156师及第36师预备2团,在青龙山、龙王山之线掩护撤退。

    并令宪兵教导2团防守水西门至汉中门城垣阵地及城外上新河河堤阵地;宪兵2团防守城内清凉山,宪兵10团防守城内明故宫飞机场。

第093章 市区及城垣战斗

    南京外围阵地被突破后,守军仓促撤退,日军乘势追击,以致复廓阵地尚未占领稳固,即被日军突破。

    9日拂晓,日军第16师团进至麒麟门、苍波门一带;第9师团进至光华门外,占领大校场及通光营房。第114师团进至雨花台南;第6师团进至雨花台西,其一部占领大胜关。

    守军第60军退至大水关、燕子矶整顿;第74军退守水西门内外。

    日军一方面进行攻城准备,一方面用飞机向城内中国守军投撒日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的最后通牒,进行劝降。劝降书狂称:

    “百万日军已席卷江南,南京城处于包围之中……故本司令官代表日军奉劝贵军,当和平开放南京城,然后按以下办法处置。对本劝告的答复,当于12月10日正午交至中山路句容道上的步哨线。若贵军派遣代表司令官的责任者时,本司令官也准备派代表在该处与贵方签订,有关南京城接受问题的必要协定。如果在上述指定时间内得不到任何答复,日军不得已将开始对南京进攻!大日本陆军总司令官松井石根。”

    唐生智对松井石根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并于当日下午下达作战命令:

    (1)本军目下占领复廓阵地为固守南京之最后战斗,各部队应以与阵地共存亡之决心尽力固守,决不许轻弃寸土、动摇全军,若有不遵令擅自后移,定遵委座命令,按连坐法从严办理。

    (2)各军所得船只,一律缴交运司令部保管,不准私自扣留,着派第78军军长宋希濂负责指挥。沿江宪警严禁部队散兵私自乘船渡江,违者即行拘捕严办。倘敢抗拒,以武力制止。”

    9日上午,日军第9师团在炮火支援下,猛攻光华门外工兵学校的第87师第260旅及教导总队防守阵地,10时许攻占工兵学校。下午,坦克及炮火曾三次攻击城门,并有少数日军突入城内。卫戍司令部急调宪兵教导2团一部增援光华门,并令第87师反击。

    第87师副师长陈颐鼎指挥第261旅一部和第259旅一部,分由通济门和天堂村向敌军侧背合击,激战数小时,多次肉搏,终将迫近光华门的日军击退,收复了工兵学校阵地。

    但突入城内少数日军潜伏于光华门城门洞中。当晚,日军国崎支队占领当滁。

    12月10日,日军见中**队拒绝投降,遂向雨花台、通济门、光华门、紫金山第三峰等阵地发起全面进攻。战况更为激烈。城东南复廓阵地丧失殆尽,日军直接进入城垣。

    形势尤为严峻。卫戍司令部急令第83军第156师增援光华门、通济门城垣守备;并将第66军由大水关、燕子矶调入城内,部署于中山门及玄武门内构筑工事;另以刚由镇江撤入城内的第103师及第112师,由教导总队总队长桂永清指挥,负责中山门附近城垣及紫金山阵地守备。当夜,第156师选派小分队坠城而下,将潜伏城门洞中少数日军全部歼灭。

    雨花台方面,日军两个师团主力和飞机大炮协同攻击,将第88师右翼一线阵地全部摧毁,残部退守二线阵地。当晚,日军第18师团占领芜湖。

    12月11日,日军第16师团猛攻紫金山南北守军阵地。教导总队坚决抗击。激战终日,日军毫无进展。惟其右翼部队攻占了第2军团防守的杨坊山、银孔山阵地,进至尧化门附近。为协助第16师团进攻及切断守军东退之路,第13师团之第103旅团,从第16师团右翼参战,向乌龙山、幕府山炮台进攻。日军第6师团及第114师团主力继续攻击雨花台。

    第88师二线阵地又被摧毁,被迫退守核心阵地。日军第114师团右翼部队开始攻击中华门,城门被炮火击毁。少数日军突入城内,但被第88师据守城垣部队歼灭。

    日军第6师团左翼部队一部沿长江东岸北进,在上新河击退宪兵教导2团一个营,占领水西门外棉花堤阵地。国崎支队在当滁北慈湖附近渡过长江,沿西岸向浦口前进。第18师团由芜湖向杭州转移。

第094章 南京城陷落

    蒋介石身在武汉心在南京。当他得知日军突破复廓阵地迫近城垣,而当滁附近已有日军渡江时,深感局势危急。为避免南京守军被敌围歼,蒋介石于12月11日,令在江北的顾祝同以电话转告唐生智,要唐当晚渡江北上,令守军相机突围。唐生智曾力主固守,若突然先行撤走,怕责任难负,则要求必须先向守军将领传达最高统帅意图后,才能撤离。

    11日晚,蒋介石致电唐生智:“如情势不能久持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

    当日夜,唐生智与罗卓英、刘兴及周斓商定:于12日夜开始撤退,并让参谋人员制订撤退方案。

    12月12日拂晓,日军集中炮火对复廓阵地及城垣猛攻。战至10时许,城南雨花台阵地被日军攻占。防守该地的第88师264旅残部,因中华门城门已经堵死,无法退入城中,遂在敌人火力下沿护城河绕城北进,伤亡极为惨重。当晚,残部于下关渡江撤至浦口。

    日军占领雨花台后,加强火力对中华门袭击。第88师第262旅坚守城垣阵地奋力阻击。

    师长孙元良率师直属队及第262旅一部擅自向下关撤退,被第36师师长宋希濂劝阻,返回中华门继续作战。

    日军第16师团仍在城东孝陵卫西山及紫金山一带激战。第9师团在光华门遭守军反击后,毫无进展。12日晨,第3师团也开始向南京城垣进攻。当日上午,日军炮火继续向南京城垣守军阵地猛烈轰炸,将中华门及其以西城垣数处炸塌,一部日军由缺口处突入城内。

    中午前后,南京城内守军阵地,烈火熊熊,硝烟弥漫,尸体遍地。日军诸师团主力攻占了光华门、雨花台、中华门、山中门、玄武门,进入南京城内。

    日军以20万精锐部队,向10万中**队发动一次次猛攻。中**队顽强抗击,前赴后继,付出重大牺牲:高级将领中将师长姚国华、少将旅长易安华、朱赤、高致崇、少将参谋长姚中英、宪兵副司令肖岭以身殉国……第88师遂即撤走。

    中华门内大批居民向城北难民区逃跑,与溃退残兵拥挤在街道上,城中秩序开始混乱。卫戍司令部为有计划有组织地撤退,于14时命令,第36师负责维持城中及下关的秩序。

    南京守军已开始呈动摇态势,唐生智等决定在当夜撤退。

    蒋介石虽已致电唐生智,令其在不能持久时相机撤退,但又希望能多守一段时间。

    12日,他又以致函唐生智、罗卓英及刘兴:“南京唐司令长官、罗、刘副司令长官:据报江浦附近已发现敌军,是敌希图对我四面合围,或威胁我后路,逼我撤退也。五日激战,京城屹立无恙,此全赖吾兄之指挥若定与牺牲精神有以致之。经此激战后,若敌不敢猛攻,则只要我城中无恙,我军仍以在京持久坚守为要。当不惜任何牺牲,以提高我国家与军队之地位与声誉,亦为我革命转败为胜惟一之枢机。如南京能多守一日,即民众多加一层光荣;如能再守半月以上,则内外形势必一大变,而我野战军亦可如期策应,不患敌军之合围矣。遥望京城,想念官兵死伤苦痛,无任系念!进退战守,生死荣辱,惟兄等熟图之。”

    此电文发出时,唐生智等撤退令已下达,南京实际已不可能再进行固守了。南京保卫战仅守了十天!

第095章 中国军队突围转移

    12月12日晚,唐生智召开师以上将领会议,布置撤退行动。唐生智首先简要说明当前战况,询问大家是否还能继续坚守?众将领沉默无语。

    唐生智遂即出示蒋介石命的电令:“电文说‘如情况不能持久时,可相机撤退,以图整理而期反攻。’据此,我和罗卓英、刘兴两副司令长官及周参谋长研究,决定于12日夜开始撤退。下面,由周参谋长分发撤退命令和突围计划。”

    周斓把撤退命令和方案分发给各将领后,强调说:“首都卫戍部队决于本日(12日)晚,冲破当面之敌,向浙、皖边区转进。各部队行动时间、经过区域及集结地区,如方案规定。各部队官兵应携带四天炒米及食盐。”

    唐生智最后宣布:“撤退的原则是:大部队从正面突围,由第66军和83军掩护;第87师、第88师、第36师和教导总队,随司令部由下关渡江,由第36师掩护。会后立即行动。”

    城内各部队多沿中山路向下关撤退,而挹江门左右两门洞已经堵塞,仅中间一门可以通行,各部争先抢过,互不相让,不少人因挤倒而被踩死。如教导总队第1旅第2团团长谢承瑞,在光华门阵地曾英勇地击退日军多次冲击,却被拥挤人群踩死在挹江门门洞里。

    下关更为混乱。各部队争先抢渡,有的船因超载而沉没;大部官兵无船可乘,用门板制造木筏渡江。

    12日晚,卫戍司令长官唐生智、副司令长官罗卓英、刘兴及长官部官兵,从下关煤炭港乘预备的小火轮渡江至浦口,得到日军已至江浦附近、正向浦口包围的情报,遂徒步向扬州顾祝同第三战区司令部靠拢;13日7时到扬州时,顾祝同及战区司令部已移驻临淮关,临行时留下六辆卡车。唐生智等主要官员及卫队乘汽车至滁州转火车,于当夜到达临淮关。

    随后,第78军和第36师也由此渡江至乌衣集结,后乘车去蚌埠转信阳至萍乡整顿。

    12日晚,叶肇及邓龙光两军长商定:第66军和第83军不执行掩护任务,两军由叶肇统一指挥从正面突围,向指定地点转进。当即命令各师“按第160师、159师、156师、154师之顺序,由太平门突围,经汤山、句容向安徽宁国集中。”

    12日20时前后,除第156师因未接到命令外,其他三师先后通过太平门。途径岔路口、仙鹤门、东流等地时,均遭日军阻击,第159师代师长罗策群率部冲击时阵亡。拂晓前到达汤山附近时,又遭日军第16师团主力猛烈攻击。部队被打散,各自为战,分头向指定地点转进。叶肇、邓龙光与部队失散后,换便衣突过日军包围圈。

    20日前后,各师大部分别到达南陵、歙县。第66军参谋处长郭永镳在九龙山一带收容失散官兵1,300余人,临时编为三个营,尔后归队。未接到命令的第156师与教导总队一同撤至下关,部分官兵渡过长江辗转归队。第74军组织较好,又掌握有一艘小火轮,约有五千人渡过江北。其余部队连夜抢渡,直至天亮不停。

    13日拂晓,日军舰艇冲破封锁线到达下关江面;第16师团一部乘舟艇进至八卦洲附近江面。日军炮火向江岸中**队猛烈轰击;飞机来回扫射。中**队数千名官兵随船只沉入江中,宪兵副司令萧岭即死于半渡中。江面人头攒动;江水被鲜血染红;到处飘着死者尸体。日军炮火继续轰击江岸,没能渡江的中**队官兵成批地倒下。日军大部队陆续赶到江岸,彻底切断中**队退路,大批没能过江的中国官兵成为战俘。

    13日上午,日军各部队分别由中山门、光华门、中华门、水西门等处进入南京城内。山田支队占领了南京最后一个支撑点幕府山;天谷支队渡过长江占领扬州,切断了大运河;第6师团一部进至下关;国崎支队占领浦口,切断了南京守军一切退路。聚集于燕子矶、下关沿江一带及八卦洲、江心洲中,未撤至江北的大批中国官兵成为战俘。已渡至江北的中**队沿津浦路向徐州方向撤退。

    12月14日,根据最高统帅部指示,唐生智在临淮关宣布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撤销,撤至江北的卫戍军部队隶属第三战区。至此历时十天的南京保卫战结束。

第096章 日军南京大屠杀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野蛮疯狂,惨无人道地屠杀中国战俘和平民百姓。这种屠杀是在“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俘虏就地处置”,“解除军纪三天”的授意下,由“上海派遣军”及第10军司令官下令执行的。

    13日,第6师团枪杀从水西门至下关途中俘虏的1,500余人,第114师团刺杀在雨花台俘虏的1,354人;14日,第16师团枪杀在中华门俘虏的1,500余人;国崎支队在浦口及江心洲枪杀俘虏3,000余人;17日,山田支队竟在上元门以北江岸,将在幕府山及八卦洲一带的战俘14,777人分两个场所一次枪杀。

    同时还疯狂屠杀平民百姓:12月14日,在中山码头枪杀难民及非武装军警7,000余人;16日,又在中山码头屠杀难民5,000余人;18日夜,在草鞋峡一次枪杀共57,418人。……

    日军疯狂屠杀、**、抢掠之罪行罄竹难书,其凶残目不忍睹:一队队中国战俘用铁丝串着被杀于江边,尸体被江水冲走;一批批中国战俘用绳索捆着被杀于大坑边,尸体被浇上汽油焚烧;一群群中国平民百姓被驱赶着走向屠场,在枪声中一堆堆倒下。……

    一群日军官兵背枪持刀闯进民房里,**妇女不分老幼,甚至闯进尼姑庵里实施**;载着日本兵的汽车闯进“金陵大学”校园,数百名大学生惊叫着四处逃散。日本兵叫喊着追赶女大学生,有的女大学生被**,有的被开枪打死。街巷里遍布平民尸体……

    日本随军记者小俉行男在其《日本随军记者见闻录》中写道:“俘虏有10万之多,刚进城的部队曾问军司令部这些俘虏怎么办?回答是‘适当处置’。所谓‘适当处置’,就是予以处决。这是军队里开始就确定了的方针。”“不仅残杀俘虏,还杀害无数平民百姓。这个数字既无发表,也无法统计,总之是满目死尸。留在市内没有住进难民区的百姓,都被一扫而光。”

    在南京的外国记者都目睹和报道了日军暴行。美国《纽约时报》驻南京特派记者杜廷在报道中说:“日军占领三天内,大规模地抢劫,**妇女,屠杀普通居民,将居民从家中逐出,成批地处决俘虏,抓走成年男子,使南京成为一座恐怖的城市。”

    连倾向日本的德国驻华官员在给其政府的报告中也认为:“犯罪的不是这个日本人或那个日本人,而是整个的日本皇军,……它是一部正在开动的野兽机器!”

第097章 日军罪恶滔天

    据军事法庭查证,日军集体大屠杀28案,19万人;零散屠杀858案,15万人,总计34万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案,对中国人民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弥天大罪!

    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17日,松井石根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入城式。数万日军排着整齐的队伍,耀武扬威地进入了南京城。当晚,松井石根举行了盛大的庆功宴会。松井在两名军妓陪伴下,高擎酒杯向每一桌赴宴者敬酒。众军官给松井敬酒,酒席上一片狂笑声。

    东京街头,百万市民大游行,游行者手持日本国旗,高举天皇大幅画像。标语牌上写着:“热烈庆祝攻克中国首都南京!”“一亿国民誓为天皇陛下而战!”“天皇陛下万岁!”

    皇宫里,裕仁喜气洋洋地说:“多少世纪以来,中日两国都是彼强我弱,日本处处学习中国,连文字也是中国的。如今终于颠倒过来了。这是天大的喜事,我们也庆祝一下。”

    天皇举杯向皇后祝酒。裕仁笑眯眯地主持宫廷舞会,与皇后共赏艺妓们表演日本舞蹈。

    首相官邸,近卫首相说:“南京已经攻克,军事打击是否暂时告一阶段?”

    陆相杉山元说:“鉴于军队已蒙受重大损失,军部不反对使用政治手段。”

    12月17日。蒋介石发表了《我军退出南京告国民书》,向全世界宣布中国政府坚决抗战之决心。《告国民书》说:“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大都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我全国同胞,诚能……人人敌忾,步步设防,则四千万平方公里国土以内,到处皆可造成有形无形之坚强堡垒,以制敌之死命。”

    同时指出:“目前形势无论如何转变,惟有向前迈进,万无中途屈服之理。此次抗战绵亘五月,敌方最初企图实欲不战而屈我,我方所以待敌者,始终为战而不屈,不屈则敌之目的终不得达,敌愈深入,将愈陷入被动之地位。敌之武力终有究时,最后胜利必属于我。”

    平、津、沪、宁的失陷,中国政府和人民并没有屈服,相反更加坚定了抗战的决心,激起了全**民爱国热情,促进了各阶层各政党的团结,掀起了全中华民族的抗战**。

    1938年1月16日,日本近卫首相发表了“不以中国国民政府为对手”的声明。

    18日,日本召回了驻华大使。

    19日,中国政府针对日本政府的声明发表声明:“中国政府于任何情形之下,必竭全力维持中国领土主权与行政之完整,任何恢复和平办法,如不以此原则为基础,决非中国所能忍受;同时在日军占领区内,如有任何非法组织潜窃政权者,不论对内对外,当绝对无效。”

    20日,中国驻日大使许世英及旅日华侨数百万人乘船离日回国,中日两国断绝了外交关系。

    (第一卷正文完)

第098章 太原大抗战简介

    作战时间:1937年9月中旬至11月9日。

    作战地域:山西、河北、察哈尔、山东北部。

    参战兵力:中国第二战区所属部队28万人;日军第5师团、第20师团、第108师团、第109师团及察哈尔派遣兵团等14万多人。

    指挥官:中**队: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司令长官黄绍竑;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第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第八路军总司令朱德。

    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司令长官寺内寿一,第1军司令官香月清司,第5师团师团长板垣征四郎,第20师团师团长川岸文三郎。

    作战结果:中**队失败(撤退)。日军伤亡近3万人;中**队伤亡10万余人。

    作战意义:太原大抗战虽然中**队伤亡比较大,但也大量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牵制了日军沿平汉路南下的作战行动。为华北地区抵抗最坚决最持久,战绩最显著的战役之一。

    阎锡山,字百川,山西省五台人。1905年10月加入同盟会。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山西都督。北洋政府期间任山西省省长。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追随蒋介石。抗日战争爆发后,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1937年9月,组织忻口会战,重创日军。抗战胜利后,支持蒋介石发动内战。1949年3月,人民解放军攻占山西后逃离太原。同年6月,在广州就任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最后一任行政院长兼国防部长。1949年12月飞赴台湾。

    卫立煌,安徽合肥人。1926年参加北伐战争。1929年任国民党军第45师师长。1931年任第14军军长。抗日战争期间,先后任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在山西前线与八路军协同抗日,并与朱德总司令建立了良好关系。后曾任中国滇西远征军司令官,指挥中**队滇西反攻战役。1948年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由于消极避战,被蒋介石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后出走香港。1955年3月回到北京。

    傅作义,字宜生,山西荣河人。保定军校毕业。曾在阎锡山部任第10军军长。1930年参加了阎、冯反蒋战争。1931年后任国民党政府第35军军长,绥远省政府主席。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第7集团军总司令、第八、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司令长官兼绥远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1949年接受中国**提出的和平解放北平条件,率部起义。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曾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1974年在北京病逝。

    板垣征四郎,日本陆军大将。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和陆军大学,为大陆派军官首领,有“中国通”之称。1931年任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主张以武力实现东三省“自治”,是“九·一八”事变的主要策划者,泡制伪“满洲国”的主谋,任伪“满洲国”军政部最高顾问。他是侵华阴谋活动的发迹者。1936年任关东军参谋长。次年任日军第5师团长,指挥华北作战。1939年任中国派遣军总参谋长。他是侵华日军罪魁之一。1941年7月转任朝鲜日军司令官。日本投降后,作为甲级战犯,于1948年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绞刑。

第099章 军事重镇南口

    日军占领平津后,参谋总部决定兵分三路展开攻势:一路由平汉线南进,一路由津浦线南进,另一路沿平绥线西进,攻占山西的天镇、阳高、大同、太原,掌控华北战场主动权。

    8月上、中旬,日本增派的第5、第6和第10师团先后到达平津地区,分别集结于丰台、廊坊、天津附近。计划8月中旬,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进攻南口地区,以掩护第5师团向张家口进攻,进而占领察哈尔省,尔后,沿平绥路分兵进入晋北及绥远地区作战。

    平绥铁路自北平经察南张家口、晋北大同,至绥远西部包头,是联系华北与蒙疆大动脉。中国统帅部认为“平绥线为第二战区之生命线,亦中苏连络之生命线,更为我**旋回作战之能实施与否之中枢线。”平绥路东段重镇南口,是北平通往西北地区的门户。

    南口两侧为筑在高山上的内外长城,峻岭耸立,关隘重叠,是中国北方著名天险之一。南口素有“绥察之南门,平津之后户,华北之咽喉,冀西之心腹”之说。日军要进犯张家口,占领察哈尔省,然后分兵晋绥,南口则是其必争之地。中**队要保卫察、晋、绥三省,就必须固守南口。所以,南口得失关系重大,南口之战,即成为保卫察晋绥的关键性战役。

    中国统帅部对南口作战极为重视,认为“应以南口附近为旋回之轴,以万全、张北、康保等地为外翼。要固守南口、万全,**作战方有生机;要攻略张北、赤诚、沽源,**方能展布。如南口、赤诚、沽源之线始终为**保有,平津方面之敌,决不敢冒险南下,故本战区之作战任务为:第一步,以该地区现有之兵力,最低限度必须固守南口、万全之线,以俟第一战区转移兵力之到达。第二步,第一战区转移兵力到达后,向赤诚、沽源之线转移攻势。第三步,依战况之推移,对于山西东北方面,厚积兵力,以期永久固守。”

    为加强华北防御,统帅部从8月上旬开始向华北调集兵力。至8月中旬,各部队已基本部署就绪。第一战区以津浦路北段为右地区,由第1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部防御,部署于静海、马厂、固安、霸县、雄县地区;以平汉路北段为左地区,由第2集团军总司令刘峙部防御,一部位于琉璃河、高碑店地区,主力位于房山、保定、徐水地区;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部为第1机动兵团,位于北平以西地区,策应平绥路上昌平、南口作战。

    第二战区以第35军、第13军等部组成第7集团军,由傅作义任总司令,汤恩伯任总指挥,部署于察哈尔地区,阻击由平绥路东段进犯日军;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部,位于晋北地区,防御平绥路西段;阎锡山自兼总预备军总司令,位于太原地区。

    第18集团军总指挥朱德部为第二机动兵团,部署于蔚县、涞源地区,策应平绥路上宣化、万全作战,并袭击日军后方。

    8月11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1旅团主力,在飞机大炮坦克支援下,猛攻南口中国守军阵地;另以一个大队(坂田支队)向南口镇西侧的长城线助攻,并以一部在得胜口佯攻。南口守军汤恩伯部第13军第89师第529团,坚守南口车站和龙虎台高地,虽伤亡惨重,仍顽强抵抗。战至13日,日军攻占南口镇。接着,日军沿关沟向居庸关攻击前进。

    守军顽强阻击,日军受挫。至8月16日,日军仍无进展。南口战斗打响后,中国统帅部得悉,日军主力即将发动向平汉路和津浦路的两线进攻,即令第一战区部队迅速完成此两线防御准备,并令卫立煌率14集团军北上增援南口地区作战。

    8月14日,蒋介石致电傅作义:“迅发所部,收复察北,以固绥围,一面援助汤军,以全公私,勿使其孤军受危、南口失陷。国家民族,实利赖之。”

第100章 南口地区争夺战

    8月16日,日本“中国驻屯军”令刚从日本进入华北、在昌平以南集结的第5师团参战,并指挥独立混成第11旅团作战。17日,日军第42联队第1大队夺取了长城线上最高峰1390高地。第5师团主力逐次展开于1390高地至镇边城之间,向守军发动攻击,并将1050高地附近作为主要突击方向,企图以侧翼迂回战术突破长城线夺取怀来,切断居庸关方面中**队退路。中国守军顽强抗击。因日军逐渐增加,中**队退取守势。

    8月18日,傅作义召集幕僚研究决定,“先以全力歼灭张北之敌,并将骑兵推进至多伦,保持张垣安全。然后再转移兵力,增援南口”,并将此意电告阎锡山。但阎复电:“即率大军增援南口。”又派王靖**长传达命令:“先解南口之危。”傅作义即遵命而行。

    日军第5师团参战,使中国第13军防线处于危境。18日,傅作义率第72师及第100旅、第211旅和独立第7旅,由柴沟堡增援南口作战。蒋介石急令卫立煌部迅速向周口店集中,增援南口、怀来地区作战。令汤恩伯:固守现有阵地,最后必须死守怀来,待援出击。

    19日是南口作战最激烈的一天。敌我在黄楼院、禾子涧、砂锅铺、850高地一带反复争夺。一日之间,中**队伤亡1,200余人。这天,居庸关方面日军突入关南门,后被击退。

    20日,傅作义到怀来前线指挥部与汤恩伯等商定,以第72师及独立第7旅出击突入黄楼院之敌,将敌击退后,即将这两部兵力转用于张垣,以恢复张北。但18日、19日,张家口形势发生变化,由张北反攻的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后改称“蒙疆兵团”)攻陷外长城神威台及汉诺堡。为解张家口之危,傅作义率两个旅回援张家口。

    日军发现卫立煌第14集团军北进增援南口,即派第6师团第36旅团进行阻击。22日,第14集团军在涿县一带与第36旅团遭遇,一部兵力与敌激战,主力继续北进。战至24日,将日军第36旅团一部击退。21日拂晓,日军向横岭城发动攻击;22日,一部日军突入横岭城南方高地。23日,向镇边城迂回的日军与第72师第416团展开激战。日军将该团击退占领了镇边城,并占领横岭城守军阵地后方的水头村。

    23日夜间,汤恩伯下令再次调整部署、紧缩战线、固守据点,并呈报蒋介石:“居庸关为第1固守点,由第21师及第89师守备;横岭城为第2固守点,由第72师及第4师守备;延庆为第3固守点,由第94师守卫备;怀来为第4固守点,由独立第7旅守备。”汤恩伯严令:“非有命令不得移动或放弃。”24日,蒋介石复电汤恩伯:“我军既退守各据点,务令各级主官激励所部,死守勿退。”

    25日,日军猛攻横岭城和居庸关。敌我在这两据点展开激战。下午3时,日军坦克冲入居庸关,随即日军在飞机大炮支援下猛击怀来。长城各据点守军已处于日军前后夹击之势。

    25日夜,汤恩伯将战况急报蒋介石。蒋于26日上午复电汤:“我军必须死守现地,切勿再退,否则,到处皆是死地,与其退而死,不如固守而死,况固守以待卫军联络,即是生路。此时惟一生机,惟力图与卫联络之一途而已。”卫立煌军一部虽已到达大村,但汤恩伯仍未与其取得联络,而居庸关、横岭城告急。

    26日下午1时,汤恩伯下令全军突围。当日南口失守。27日,汤恩伯所属部队奉命退至蔚县、广灵、涞源。日军第5师团随后追击。南口失守,晋察绥三省门户大开。

    **机关报《解放》发表评论说:“不管南口阵地事实上的失却,然而这一页光荣的战史,将永远与长城各口抗战、淞沪两次战役鼎足而三,长久活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中。”

    又说:“我们不否认南口的失守,对整个抗战局势增加了一些困难,也不否认察绥咽喉的放弃,是增加了黄河下游各省的危险。然而,南口抗战的英勇,全国民众对南口抗战的后援与拥护的热烈气象,已证明,不管多大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中华民族绝不会灭亡!”

    当南口地区激战时,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混成第2旅团,于8月20日向张家口发动进攻,当夜突破刘汝明第68军防守的长城防线,占领了神威台。保安第1旅旅长马玉田阵亡。22日,日军继续向万全方向进攻,击退守军第143师后,于24日进至张家口西南高地,并占领孔家庄车站,切断了平绥路。

    此时,傅作义率增援南口的两个旅返回张家口,立即向占领高地的日军反击,虽给敌以重创,但未能奏效。刘汝明所部向天镇、蔚县撤退。傅作义退守柴沟堡。8月27日,张家口失陷。日军混成第2旅团与第5师团会合,张家口以东平绥路及其以北地区全被日军控制。

第101章 天镇大同失陷

    8月21日,日本参谋本部决定再增派第16、第108、第109和第14师团到中国,以扩大华北战场。24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了增兵动员令。31日,日军“华北方面军”正式组成。寺内寿一任司令官,下辖第1、第2两个军及直属部队,共八个师团。连同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四个混成旅团及空炮兵部队,华北日军共约37万人。

    9月4日,“华北方面军”司令部作出部署:“方面军的目的在于以主力消灭保定、沧县的敌人,迅速进入易县、定兴、霸县、马厂附近准备攻击,同时以第5师团迅速进入蔚县附近,准备对保定平原的作战。”

    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判断,日军占领南口和张家口后,作战行动有两种可能:一是以一部兵力从蔚县向广灵佯攻,以主力沿平绥路西进,夺取大同,切断守军晋绥联络线;二是以一部兵力向天镇实施牵制攻击,以主力向广灵进攻,截断守军雁门关后路。

    估计第一种可能性大,即日军主攻方向在天镇、大同。因此采取了机动作战方针:“本军以利用山地歼灭敌人之目的,以主力配置于天镇、阳高、广灵、灵丘、平型关各地区,以一部控制于大同、浑源、应县附近、以策应各方之战斗,相机转移攻势。”

    具体部署为:第13军汤恩伯所部第4、第89两师因损失惨重,到安阳整补;其第94师开赴马黄峪,归卫立煌指挥。第68军刘汝明部在蔚县一带依山作战。第17军高桂滋部于广灵布防,该军仍归汤恩伯指挥。

    晋绥军各部:第6集团军杨爱源部,负责防守灵丘、广灵、大营、浑源、应县、岱岳、砂河之线。第7集团军傅作义部,负责防守天镇、阳高、大同、兴和、盛庄、集宁、归绥、丰镇之线。司令长官部行营进驻雁门关南之岭口。

    9月6日,日军第5师团即向蔚县发起进攻,9日进至蔚县附近地区。防守蔚县的第68军部未与进攻日军接触,即于9月10日擅自撤退。汤恩伯立即令第17军高桂滋部从广灵派一个团跑步到达蔚县填防。该团于11日跑步到达距蔚县七八里时,日军骑兵第5联队已进入蔚县城。日军第5师团完成了方面军所赋予的“迅速进入蔚县附近”的任务。

    关东军“察哈尔派遣兵团”占领张家口后,即向天镇方面进攻。阎锡山判断关东军主力将分三路从兴和、天镇、东井集,进攻大同。他决定诱敌进入大同东面聚乐堡“国防阵地”,集结强大兵团于南翼的浑源、东井集间和北翼的绥东丰镇、兴和间,发动南北钳击,并以骑兵集团向张家口挺进,实施“大同会战”。

    阎锡山命令李服膺第61军在西湾堡、天镇、阳高地区“坚守三天,拒敌西进”,以掩护聚乐堡、大同主阵地,诱敌至大同外围,由傅作义第7集团军和杨爱源第6集团军而围歼之。

    第61军仅有一个师和一个独立旅,共七个团。军长李服膺接令后,立即在该地区布防。

    他将独立200旅第400团部署在盘山制高点上;第101师三个团依次部署在盘山以北罗家山、李家山、铁路两侧至北山瓦窑口一线;第399团负责天镇城防;第401团驻守天镇城外;第414团驻守天镇以西30公里的阳高县城。军司令部驻阳高县城内。

    这样,第61军构成了以盘山为主阵地,由四个团组成第一道防线,以天镇、阳高两城为纵深阵地的防线。

    9月4日,日军先以大炮对第101师第425团防守的李家山、罗家山阵地猛轰,再以步兵出击佯攻,诱守军进入阵地后,日机即低空投弹扫射,然后继以大炮猛轰。如此反复,延续了四昼夜。日军步兵并未与守军直接交锋,第425团1,300余人即伤亡700多人,全团九个连长阵亡三人,受伤五人。

    团长李在溪十分焦急,派人给军长送去紧急战报,要求派兵增援。军长给李在溪来电话说:“你团情况十分危急,应该给你增调兵力,但目前实在抽不出部队来,无论如何你要尽力支撑,不能放弃阵地。”旅长杨维垣即令李在溪团以全力反攻。第101师伤亡官兵千余人,虽然歼敌不多,但稳住了阵地。

    开战以来,军长李服膺在阳高城内坐卧不安,率幕僚与骑兵连进驻天镇城西村庄,指挥作战。三天过去了。虽部队伤亡惨重,但主要阵地未失。李服膺总算松了口气。但此时,他又接到阎锡山“续守三天,掩护大同会战”的电令。李服膺只得遵命,心想:如果不出意外,再守三天估计问题不大。天镇是雁北门户,这是日军进攻山西第一仗,打好了也感到光彩。

    日军要占领天镇,必先攻下天镇东南的盘山。这里由独立第200旅第400团防守。几天来,别的阵地都在激战,本应首当其冲的盘山主阵地,却不见日军来攻。团长李生润暗自得意:“此处山高地险,阵地绝无问题。”

    9月6日,日军在飞机大炮支持下向天镇守军发动全线攻击。当天夜里,大批日军偷袭了盘山守军阵地。第400团仓促应战,极为狼狈。守卫主阵地的营长高宝庸被炸死在石洞里。战至拂晓,该团伤亡500多人,整个盘山阵地丢失。

    盘山失守,形势急转直下。第101师三个团慌忙后撤,此时长官已掌握不住部队,本应撤至天镇附近继续阻敌。他们却绕开天镇,从南北两侧继续向西撤退。7日拂晓,守军除天镇城内第399团坚守城垣顽强阻击敌人外,其余全被日军冲垮,向后撤退。

    8日晨7时,六架日机轰炸阳高。同时日军分南北两路向镇宏堡、聚乐堡一线追击。混成第15旅团占领镇宏堡,日军主力向聚乐堡攻击。10日,日军围攻阳高城。守军第414团伤亡惨重,城被攻陷。第61军军长李服膺即率部撤退至聚乐堡以南,瓜园村休整。

    第399团仍坚守天镇,10日打退日军两次进攻。11日,日机大炮将天镇城东北角击毁。日军乘势猛冲,仍被守军击退。守军苦战数日,弹尽粮绝,残部突围。天镇被日军占领。

    此时“大同会战”已成为泡影。于是阎锡山下令:留一个旅在大同城附近依城野战,两个旅占领大同以西山地阻敌西进。其余各部队向大同以南、桑干河南岸山地转移。

    这实际上是放弃大同的部署。13日,日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未战便进入晋北重镇大同。

第102章 军长李服膺负罪被杀

    阎锡山决定放弃大同那天,沮丧之际,他写了一首《弃雁绥工事》诗:“国防大计定当先,临时决策事难全。工事费款千余万,放弃全由南口牵。”显然,阎锡山是对**防守南口陷落,深为不满,而为他弃守大同寻找依据。

    天镇失守,弃守大同,晋北门户大开,即放弃绥东与雁北广大国土,使国内舆论哗然。矛头纷纷指向阎锡山,责骂他畏敌如虎,应将他撤职治罪,以谢国人。

    蒋介石来电斥责他:“临阵慌乱,御敌不力。”要求追查晋绥军失土之责的电报信件,纷纷寄往统帅部和军委会及第二战区司令部行营。

    阎锡山受到了来自统帅部和国民的压力,感到了惊慌。他对参谋长朱绶光说:“娘那个熊!事情弄大了,可怎么收场?”他彻夜难眠,冥思苦想……

    李服膺在滹沱河南岸集结起第61军残部,由广灵以西经应县向雁门关转进。途中,他接到阎锡山召集军长开会的电报。身边的人说:“军长,目前舆论对第61军责骂很凶,于你不利。平型关战局危机,形势很快将有变化,不如迟几天再去为好。”

    李服膺自信地说:“我从未做过对不起阎先生的事,他不会委屈我。”

    于是李服膺骑上马,带少数随从,毅然去第二战区司令部行营太和岭口报到。

    第61军没能在天镇、阳高坚守更长一段时间,与第400团麻痹轻敌丢失盘山有极大关系。若追究责任,团长李生润首当其冲。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指示第61军副军长贾学明,先将李生润逮捕押送二战区军法总监部。李生润被抓捕后,托词解手,越墙逃跑了。

    李服膺跟随阎锡山20余年,唯阎锡山之命是从,是晋军将领中的“五台派”,阎的心腹。

    李服膺来到第二战区司令部行营。阎锡山就派人把他扣押在执法总监张培梅的宪兵队。李服膺被扣押起来后,傅作义曾几次向阎锡山进言,盘山永久工事失守,影响天镇、阳高防守和尔后战局,主要罪过在团长李生润及其旅长刘潭馥身上。为严明军纪,激励军心和应付国内舆论,可以杀团长,处分旅长。阎锡山当时同意了傅作义的建议。

    军法总监张培梅得知李服膺部天镇溃败、雁北失守的战况,主张按战时军法处决李服膺。但当他知道天镇、阳高失守的全过程后,认为李服膺不是死罪。张培梅向阎锡山请求将李交付他依法处理,阎就是不同意。后来,阎锡山于深夜提审并下令处决李服膺时,最有资格坐在大堂上的执法总监张培梅却没在场,这也许能说明他对此判决仍有争议。

    半个月后,阎锡山从太和岭口回到了太原。他终于下定决心处决李服膺。其原因有三:一是李服膺的老同学,南京军委会执法总监唐生智来电,要求将李押解至南京审理。若这样,雁北国防工事偷工减料之事就会败露;何不先杀李灭口。二是蒋介石紧盯住不放;汤恩伯也在蒋面前状告李服膺在平绥线作战不力,使汤部蒙受重大损失。三是舆论压力太大,不杀个军师旅长难以应付;并借杀李服膺警告晋绥军将领,以制止溃逃之风。

    10月2日深夜,一辆汽车悄悄停在省府大堂门口,宪兵从车上押下李服膺,他没有被绑。一进大堂,李服膺发现大堂内设有公案,宪兵肃立,气氛阴森,大吃一惊:“这是干啥?”

    这时阎锡山从里屋走出来,他双手支撑在公案上,眼睛盯住李服膺,低声说:“慕颜,从你当排长起,一直升连长、营长、团长、师长、军长,我没有对不起你的地方,但是你却对不起我。第一,你做的国防工事不好;第二,叫你死守天镇阳高,你却退了下来……”

    李服膺说:“让我守六天,我守了六天,我有电报……”

    “你胡说!”阎锡山逼视着他,又说:“你的家,你的孩子,有我接济,你不要有顾虑。”

    李服膺流下了眼泪。阎锡山朝周围的人点点头,快步离开。

    陪审官谢濂说:“慕颜,你还有什么家事,可以告诉我。”

    李服膺气愤地把帽子一摔:“那还说球哩!”

    宪兵上去绑他,谢濂制止:“那像什么样子!”宪兵把绳子搭在李的肩上。

    上车后,李服膺对谢濂和宪兵司令张建说:“为啥这样糊里糊涂地杀人,让我死得不明不白?”车开到刑场,李服膺被枪毙了,时年48岁。

    各地报纸都在显著位置登载了,败军之将李服膺被惩办的消息。阎锡山却赢得了一片赞誉之辞:铁面无私、执法如山、秉公办事、阎长官“挥泪斩马谡”。

    李服膺一死,对阎锡山的责难几乎都化解了。

    李服膺是抗战爆发后,第一个被处决的国民党高级将领。

第103章 河北省府保定失守

    9月14日,日军第1军第6、第14、第20师团,齐头并进向涿县、保定地区发起进攻。第14师团于上午9时开始攻击前进,11时突过永定河线,并继续向前攻击。第6师团于下午2时开始渡河攻击。中国守军第91师东、西杨村阵地被敌机大炮击毁,该师第540团遭受严重伤亡。下午3时,第91师援军与日军激战。在河西务至望海楼附近进攻的日军被守军第47师击退。骑兵第10师在长安城、朱各庄、北村等地也与进攻日军展开激战。

    15日拂晓,日军第14师团进至拒马河沿岸,当夜全部渡河完毕,尔后向松村店方面攻击。15日11时,第20师团攻击房山以北第26路军阵地,战至16日,攻占了房山部分阵地,17日,进入了涿县西面地区。

    18日,第1军司令官命令第20师团进入方顺桥附近;第14师团突破满城附近守军阵地后,进入保定以西地区;第6师团沿平汉铁路进攻,消灭保定附近守军后向石家庄攻击。至9月18日,刘峙第2集团军所属第47师、第30师、第31师、新44旅已被日军击溃,失去战斗力。卫立煌第14集团军也从张圹镇南撤。守军迅速趋于溃退态势。

    21日夜,日军第14师团突破满城北守军阵地;次日黄昏,进至保定西南地区。22日下午3时,第6师团突破漕河西守军阵地;次日10时,进至保定外围。第20师团也向保定展开攻击。22日晚,蒋介石电令第2集团军固守保定、满城各据点。

    23日,日军开始向保定及其两侧地区发起攻击。第20师团一部当日进至保定南面方顺桥附近;第14师团进至保定西南地区,切断了保定守军的后路;第6师团对保定城垣攻击,但因炮兵未到,攻击未得逞。

    24日拂晓,日军第6师团对保定城发起攻击。炮兵先行轰炸一小时,城墙被炸开两个缺口;日步兵开始突击,11时攻占城墙一角。形势紧急!

    刘峙为增强第52军守城决心,电告关麟徵:“奉委座电令:郑、赵、裴各部须固守保定,无令不准撤退,务望排除万难,勉励撑持为要。”但第52师在强敌攻击下,各部纷纷自动后撤。保定遂于24日失守。第3军则未遵守固守满城及其西北高地的命令而自动后撤。

    23日晚,保定行营参谋长林蔚遵照蒋介石意旨,对第2集团军各部作了逐次撤退的部署。25日,各军南渡滹沱河,撤至石家庄附近。

    这时,蒋介石令参谋总长程潜兼代第一战区司令长官职务,刘峙升任第一战区副司令长官。保定行营及第2集团军总司令部撤销,并以第32军、第17师、独立第46旅编成第20集团军,商震任总司令,拟在正定附近滹沱河畔与日军作战。

    25日,程潜在获鹿同刘峙会商了今后作战计划。南下日军主力在保定附近休整后,25日从保定地区出发,向石家庄进攻。……

第104章 阎锡山砂河决战计划

    日军第5师团占领阳原和蔚县后,于9月11日以第21旅团向广灵进攻,先后突破守军汤恩伯部第21师及第73师之防线。第73师伤亡尤重,该师第423团团长吕超然率部对日军反击,壮烈殉国。阎锡山命令第73师撤至广灵以南地区。14日,广灵城被日军占领。日军跟踪追击,15日猛攻广灵南山口。

    阎锡山严令第73师坚守广灵南山阵地,不得再退,否则以军法论处。该师长刘奉滨亲自督战,与日军肉搏五六次,并在督战中负伤。全师损失惨重,被迫转移阵地。20日,日军第21旅团向灵丘进攻,突破第73师阵地,占领灵丘城。日军第5师团已迫近内长城附近。

    9月18日,阎锡山制订了将日军放进平型关以内,加以围歼的决战计划。

    其方针是:诱敌深入至砂河以西地区,从恒山、五台山两方面发动钳击,并截断平型关要隘,歼灭敌军于滹沱河上游盆地里。

    作战部署为:平型关方面,以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由副总司令孙楚指挥)指挥第33军、第17军,布防于平型关、团城口南北之线,右起五台山东北,排列独立第3旅、第73师、独立第8旅,迄于平型关正面;北亘团城口,并列第17军第84师和第21师。以上部队首先凭险阻敌,然后主动向南转移,隐入五台山,作为南机动兵团,待机出击。

    在北侧雁门山,以恒山、雁门山为屏障,除第15军布防于恒山外,以第101师在北娄口、大小石口、茹越口之间布防,重点置于茹越口。第19军及第34军(欠第101师)扼守五斗山、马兰口、虎峪口、水峪口至雁门关、阳方口间之线,重点置于代县、雁门关之间。

    决战地带在砂河及繁峙城之间,以第34军、第1预备军和第2预备军,加强主阵地防御力量。第35军作为机动兵团在宁武集结,向代县东进,连同第15军为北机动兵团,由傅作义指挥,从繁峙北翼展开。待第200旅将敌诱至繁峙主阵地时,南北机动兵团即对敌人发动围攻。第33军的第85师和第73师抄袭平型关,截断敌人后方联络。

    此决战,共投入七个军约八万人,加上进至内长城线的第八路军115师,总共近十万人。

    阎锡山对此作战计划和兵力部署十分满意。他说:“给敌人布好口袋阵,让他进得来,出不去。”他派朱绶光赴平型关、团城口、恒山,向孙楚、刘茂恩、高桂滋等传达了以上作战计划。

    阎锡山砂河决战计划,把日军主要突击方向判断在平型关(在晋北长城内)。但在平型关方面指挥作战的6集团军副总司令孙楚,则认为日军主要突击方向不在平型关,而在雁门关,攻占灵丘日军只是起牵制作用的游动部队,并非主力,因此不同意把这部日军放进平型关内,而主张以第17军和第33军及第八路军115师扼守平型关、团城口,相机出击,配合雁门关方面主战场作战。

    第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同意孙楚的意见,并亲自到太和岭口向阎锡山陈述。第19军军长王靖国也赞扬孙楚的见解。因此阎锡山的决心发生动摇,即批准了孙楚的建议,以当时在平型关、团城口的部队固守此地区,并将第17军第21师向北翼延展,与恒山第15军相连接,掩护恒山东侧。

    孙楚遵照阎锡山的新指示,向所属各部队发出坚守平型关、团城口并相机出击的命令。但第17军军长高桂滋对此命令却置之不理,仍按照阎锡山原计划,作将日军放进关内打的准备,打算在日军攻击时见机即退。

    9月21日,**给第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的电报中说:“阎锡山现在处于不打一仗,则不能答复山西民众,要打一仗则毫无把握的矛盾中,他的这种矛盾是不能解决的。你估计放弃平型关,企图在砂河决战的决心是动摇的,这种估计是完全对的。他的部下全无决心,他的部队已失去战斗力,也许在雁门关、平型关、砂河一带会被迫地举行决战,然而大势所趋,必难持久。”这种分析和预见,实践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第105章 高桂滋部擅自撤退

    9月23日,日军开始炮击第84师驻守东、西跑池的部队。还未和敌步兵接火,高桂滋就要通了孙楚的电话。

    高桂滋说:“孙副总指挥,敌人攻势十分猛烈,职部伤亡惨重,请速派部队增援!”

    孙楚说:“我集团军各部都在和敌人交战,都在告急。我哪有那么多预备队?贵军久经战场,作风勇猛,坚守几日,当没啥问题。请高军长严饬部属,勿使敌人突破!”

    高桂滋又直接给阎锡山打电话:“阎长官,职部已和敌人多次交战,伤亡惨重。按战区长官部的计划,应予撤往关内,将敌人放进关内围歼,部下认为不宜再拖!”

    阎锡山答复:“一切由孙总指挥决定。”

    高桂滋力图避战,但第84师中下层官兵抗战热情很高。在与日军交战中,固守既设阵地抵抗,尚无重大伤亡。高桂滋仍在不断地向孙楚和阎锡山告急,说他的第84师和李仙洲的第21师苦战力竭,阵地随时都有被日军突破的危险,请求火速派兵增援。

    孙楚搞不清高桂滋说的是真是假,也无预备队可派,只好口头鼓励,拖一天是一天。

    24日,第115师联络参谋前往大营告诉孙楚,八路军已于当日,在平型关东十公里的关沟公路两侧设伏,对敌后袭击,希望平型关方面各军和八路军密切配合,争取围歼日军。

    孙楚将此情报告阎锡山。

    阎锡山说:“八路军出击当然好,但他们能起多大作用?值得考虑。”

    孙楚说:“他们人枪有限,唱主角的还是咱们,不能让他们牵着鼻子走。”

    “这就对啰!”阎锡山说,“八路军打仗不含糊,咱知道,既然他们来了,就让他们给创造一个好形势。但要兼顾雁门关会战,慎重处理。我已命郭宗汾预备第2军进至大营,听你相机使用,必要时从正面出击,配合八路军作战。陈长捷预备第1军仍留代县,作为占领繁峙东面‘口袋底’阵地的必要准备。”

    郭宗汾部到大营后,孙楚耍了两面手法:对高桂滋说,即派郭宗汾部前往增援;对八路军说,拟派预备军增加平型关北翼出击力量,配合八路军抄袭敌后。

    郭宗汾率第2预备军来到大营后,士气旺盛,整装待发。这时战区发来电令:“八路军24日夜即进入伏击区,抄袭敌后。孙楚应适时派郭宗汾部,向平型关西北面的六郎城及其以北地区出击,配合八路军围歼日军第21旅团。”

    孙楚沉思片刻,向郭宗汾下达命令:“24日夜,联系团城口高桂滋部,迅猛出击,和八路军林师密切配合,打好这一仗!”

    得知郭宗汾部到来,高桂滋马上要通孙楚的电话。高桂滋:“孙副总,阎长官和你都曾说,郭部要来增援我部。我连日苦战消耗极大,有的营连伤亡殆尽,难再支撑。请立即派郭军前来增援!”

    孙楚:“高军长,兄弟不是不增援你,而是阎长官和战区决意令郭部另行出击,配合八路军作战。请你再坚持一天,明日情况就会有所好转。”

    高桂滋又要通郭宗汾电话,让他率部火速前来接防阵地。

    郭宗汾说:“高军长,我并未接到此令,恕难从命!”

    高桂滋说:“阎长官和孙副总有令在先,兄若违抗,只怕对兄不利。还是请贵军速来接防为好,不然阵地若失,责任应当由你来负!”

    郭宗汾:“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没有命令,叫我怎么行动?请好自为之!”

    郭宗汾放下电话,对孙楚说:“高桂滋会不会擅自撤退?”

    孙楚说:“大敌当前,没有命令,我谅他不敢胡作非为!”

    24日黄昏,日军对东、西跑池又发起攻击。高桂滋十分恐慌,再次给郭宗汾和孙楚打电话,要求郭军先增援一部,以便第84师缩短防线。孙楚和郭宗汾都拒绝了他。

    入夜,孙楚接到高桂滋的求援电报,措辞甚为激烈:“最后哀鸣,伏维矜鉴”,“再无援军,只有出于冒犯军令进行撤退之途。”

    孙楚气愤地将电报扔到一边。

    集团军秘书长卢宣明建议:“是否以第15军一部增援,减轻一点高部压力?”

    “第15军阵地同样受敌猛攻,无力出击。”孙楚拒绝了秘书长的建议,然后让副官要通高桂滋的电话,他口气严厉地说:“高军长,我已令郭军出击,请贵军坚守阵地,以便让郭部以全力,一举冲出团城口,配合八路军围歼敌人!没有命令,不许擅自后退!”

    高桂滋:“孙副总,职已尽力全力,断难再坚持!”

    高桂滋放下电话,对参谋长说:“传令下去,命令各团全线撤退!再给阎老西发报,就说我部按长官原定计划,撤回关内,放敌人进到繁峙打!”

    一小时后,东西跑池、团城口、鹞子涧两公里宽的防地落入敌手。孙楚等却不知情。

    24日夜,第2预备军在大营集结完毕。郭宗汾站在队伍前,慷慨激昂地说:“弟兄们!保卫国土,是军人的天职!战死沙场,马革裹尸,是军人的光荣归宿!我们与友军协同作战,要义无反顾,杀敌制胜!……”士兵们热血沸腾,举枪高呼:“誓死杀敌,保卫国土!”

    各部冒雨出发。军主力向迷回村前进,然后再从东、西跑池一线,越过第84师团城口阵地,进攻平型关正面的日军;并抽出一个旅附山炮连,向六郎城之敌攻击。当郭宗汾随军主力进至迷回、涧头一线时,忽然遭到来自团城口方向猛烈炮击,部队顿时混乱。

    郭宗汾大吃一惊。参谋长说:“炮火是从团城口国防工事线上打来的,可能是高桂滋部同我部发生了误会。应赶快派人与高部联系。”

    郭宗汾镇定下来。他说:“根据对方的射击方向和火力配置,我判断,高桂滋部的团城口、鹞子涧、东西跑池等高地,均已被敌人占领!”在场者大惊失色!

    郭宗汾最初的顾虑应验了。日军居高临下,从南到北对他们疯狂射击,很快各部联系被切断。数千人在狭窄山隘内陷入被分割包围中,进退维谷,陷于绝境!

    郭宗汾命令:“传令各部,变攻为守,构筑阵地,就地抵抗!”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560/ 第一时间欣赏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 作者:江山多娇所写的《中华大抗战》为转载作品,中华大抗战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中华大抗战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中华大抗战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中华大抗战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中华大抗战介绍:
该书重点记述了从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这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华北、华中等广阔的敌后战场,所进行的英勇顽强、机智灵活的游击战争,给侵华日军以重大打击,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同时记述了国民党军在正面战场,所进行的时间最长、规模最大、最为激烈的淞沪、徐州、武汉、长沙、太原、滇缅等会战的主要战斗情景;正面战场中国军队付出了重大牺牲,涌现出众多奋勇杀敌、为国捐躯、忠魂撼天地,光辉照千秋的民族英雄! 国共两党两军和全国人民,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在盟国支援下,经过八年浴血苦战,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最后胜利!中华大抗战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中华大抗战,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中华大抗战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