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TXT下载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全文阅读

作者:燕天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txt下载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二十三章 王允入并州(6)

    第二十三章王允入并州(6)

    对于董卓来说,王允的逃跑并不等于关中的战事的落幕,皇甫嵩带着两万西凉军向关中而来,白波军杀进关中,关中生死存亡的一刻终于来了,所以董卓顾不得追杀王允,面对命令李傕率军一万驻守大散关,命令张济驻守华yīn,自己带来牛辅等人返回长安。

    返回长安后,董卓就立刻召开会议,商量怎么面对此时的处境。

    皇甫嵩是门阀出身,虽然也是武人,而不是士人,他和董卓,胡才,和那些出身贫寒的低级军吏有天壤之别。

    在各种利益面前,皇甫嵩和胡才他们不同,皇甫嵩首先考虑到的是社裸,是天子和朝廷,然后是门阀世族的利益,最后才会考虑到西凉诸将。

    这也是皇甫嵩和王允一起准备杀董卓的原因,又是因为这个原因和王允不和。董卓虽然想杀皇甫嵩,但是这个时候,董卓不得不放过他。

    也就是说,皇甫嵩如果主掌权柄,他肯定要尊奉天子,联合关中、西凉的诸多门阀重建朝廷,力图振兴社稷。至于董卓和西凉诸将,最好的下场也就是带着军队返回西凉,戍守边疆,皇甫嵩不会让西凉诸将入朝为卿,更不会让西凉诸将参予国事。

    董卓和西凉诸将一旦被屏弃于朝堂之外,他们就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他们将再次面临生存的危机。

    所以董卓绝不愿意让皇甫嵩返回长安,一旦皇甫嵩来到长安,他对皇甫嵩杀不得,不过让皇甫嵩和王允他们一样,去并州。

    这一次兵变,董卓和西凉诸将差一点被逼上绝路的,他们为了生存,只好破釜沉舟,置之死地而后生。幸运的是,因为有人告密,董卓没有死,而西凉军是在完全绝望的情况下,以近乎疯狂的勇气奇迹般地占据了槐里,消灭了王允在关中的势力,继续挟持了天子,获得了继续生存下去的机会。这个生存的机会是用数万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换回来的,他们不愿失去,也没有任何理由放弃。

    所以,董卓才会命令皇甫嵩为使匈奴中郎将,让皇甫嵩去并州,让胡才去头疼。

    “李儒,如今韩遂、马腾的西凉军,吴川的白波军就在长安附近,如果皇甫嵩利用西凉军和白波军的强悍武力,要把我们赶出长安,要杀我们,我们怎么办?束手就缚吗?”董卓无奈地问道。

    白波军,韩遂的西凉军,现在是他们面对的困难,是他们这些年来面对的最大的困难,如何度过眼前的危机,才是重中之重。

    如果不能度过眼前的危机,他们等待的只有灭亡。所以在董卓看来,必须牢牢地抓住朝廷的大权。

    但是李儒反对,在李儒看来,这个时候董卓需要的是大方。

    “李儒,大权一放,士人必定反抗,长安肯定还要乱。长安兵变是怎么来的,难道你忘了?”董卓厉声说道,“我们要想保住xìng命,就要牢牢抓住权柄。”

    这一次长安兵变,董卓记忆犹新,所以他觉得必须牢牢地抓住大权,只有如此,他们才能有希望重整旗鼓。

    “但现在我们即使抓住了权柄,也保不住xìng命。”李儒皱眉说道,“韩遂和吴川的两路大军,我们能击败谁?只有把这两路大军送出关中,我们的xìng命才算彻底保住了。要想送走这两支大军,谈何容易。”

    “权柄是要抓,但没有强悍的武力做后盾,这个权柄有什么作用?现在朝廷的军队就是我们的军队,军队都在我们手上,我们怕什么?等韩遂和吴川退出了关中,关中逐渐稳定下来,我们就可以找个借口把其他问题了。相信这件事诸位大人都会做吧?”

    西凉诸将互相看看,一个个面sè凝重,心里阵阵发寒。皇甫嵩在关中、西疆的士人和军队中的威信如rì中天,他既然能分裂董卓部下,想诛杀董卓,当然现在也能分裂他们的部下,诛杀董卓和他们。在座诸将和董卓一样,谁有把握至始至终牢牢控制皇甫嵩,控制自己这位昔rì战无不胜的上官?

    董卓沉思良久,缓缓说道:“李儒,文约先生(韩遂)和寿成(马腾)答应皇甫嵩到长安来保护天子,不可能没有任何条件。”

    “李儒,从中平六年初我们离开西凉开始,到现在已有三年多的时间了。在这三年多的时间里,文约先生先后占据了西凉西北部的数个郡县。早已非当rì的韩遂了,这些年来,这些郡县在文约先生的大力整治下,已经渐渐恢复了生气,羌人得到了安抚不再叛乱,百姓得到了安宁不再逃亡。虽然西疆很穷,但百姓们都看到了生存的希望,他们在自己的家园里辛勤劳作,希望在文约先生的庇护下,安居乐业。”

    “西凉历经战乱,非常穷苦,文约先生要想让西凉的百姓过上舒心的rì子,需要大量的钱财。前些时候,韩遂不惜卑躬屈膝,屡屡向本太师讨要钱粮。我正是考虑到关中的安危,基本上满足了韩遂的需要。现在我虽然实力大不如前了,但他也不至于痛打落水狗吧。”

    顿了顿,董卓继续说道:“今天文约先生率军入关,我估计他的目的是占据扶风郡,用扶风郡的钱粮支撑西凉,改善西凉的贫瘠,让西凉的百姓尽可能吃饱。所以,文约先生不会轻易退出关中。”

    “这次西凉军一路畅通无阻地进入关中,对文约先生来说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达不到目的,势必要动用武力。能不能占据扶风郡,关系到西疆几十万百姓的生存,以文约先生的xìng格,他必定要破釜沉舟,至死不退。”

    “白波军进入关中的目的,我们都很清楚。”

    董卓摇摇头,凄凉长叹,“现在蔡邕、卢植等大臣都在晋阳,胡才勤王的压力非常大。他不打,必将失去人心,所以他必须打。”

    “我们即使把朱俊这些大臣推到前面,但关中的军队都在我们手上,朝政最终由谁控制,蔡邕胡才这些人心里一清二楚。”

    “大家可以想一想,白波军如果勤王成功,胡才不但能救回天子,掌控朝廷,更因为其占据了西疆和北疆的所有州郡,势力大增,天下从此无人能挡。假以时rì,他率领大军横扫天下,建下中兴之功业,必可扬名青史。此等丰功伟业,谁不心动?”

    “所以,想让吴川退兵,势必比登天还难。”

    李儒轻轻一拍手,“主公说得透彻,但主公想过没有,能逼使吴川和白波军退守河东的,正是文约先生和他的西凉大军。”

    董卓,李傕、郭汜等人迷惑不解地望着李儒。

    “李先生,你能不能说明白一点?”李傕诧异地问道,“韩遂逼退吴川,为什么?韩遂会和我们联手攻打白波军?”

    李傕看着李儒,心里不敢有一丝一毫的不敬,这一次如果不是李儒带牛辅的五千铁骑返回长安,董卓被杀,他们这些人没有一个是好下场。

    “文约先生能趁着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进入关中,他当然不愿空手而归。”

    李儒捻须笑道:“韩遂甘愿背上逆贼之名,是出于他的雄心壮志,他想在有生之年实现自己的抱负,停息荼毒西凉百年的战火,让西凉的羌人和汉人都过上安宁温饱的rì子。韩遂要实现自己的理想,需要两个前提,一个是独霸西凉,一个是充足的钱粮支持。”

    李儒看着众人说道:“韩遂要想独霸西凉,最重要的是得到朝廷的承认,有了朝廷的承认,他就不是大汉逆贼,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治理西凉,可以避免朝廷军队攻击西凉,同时,他还能得到朝廷的赈济和援助。”

    “但是大家想一想,哪个朝廷能承认韩遂独霸西凉的事实?以前的时候,主公嘴里不承认,心里也不愿意。如果换了王允主政,韩遂就是彻头彻尾十恶不赦的大汉逆贼。如果皇甫将军主政,皇甫将军会不会承认?当然,也不会。皇甫嵩是大汉帝国的忠臣,他只对天子忠心,怎么可能承认韩遂?哪怕皇甫嵩是西凉门阀,他也不会承认韩遂的。”

    “所以刚才主公分析得很对。韩遂入关的目的不是打我们,而是占据扶风郡。他既不相信天子,也不相信朝廷和皇甫嵩,他只相信自己和西凉军队。为此,韩遂要保存实力,要利用目前长安的混乱用最小的代价占据扶风郡。他需要扶风郡的粮草来提供给他的军队,否则韩遂怎么养得起他的几万大军?”

    “但想占领扶风郡,韩遂还需要朝廷的承认,没有朝廷的承认,他韩遂就是叛逆,这就是他出兵的目的。”

    “所以,不可否认的是,韩遂到目前为止,高举的依旧是大汉的旗帜,他心里最尊崇的依旧是大汉的天子,他非常渴望得到天子和朝廷的承认。”

    “但怎么得到天子和朝廷的承认呢?”

    李儒看看诸将,微微笑道:“谁能实现文约先生的梦想?以前主公被西凉当成后方,所以不想让别人占了,但是现在不同了,主公因为长安兵变,已经没有势力去争西凉了,那么,怎么办才能安定西凉呢?只有承认文约先生在西凉的统治。文约先生才能占领西凉。”

    “在现在的天下,只有我们才能承认文约先生在西凉的地位。不是因为别的原因,而是因为我们都是西凉人,都是文约先生的朋友和旧识,我们都知道文约先生不是大汉的叛逆,他一心一意要让西凉摆脱百年来的战祸,要让西凉百姓过上安稳的rì子,我们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帮助文约先生。”

    “只要得到我们的帮助,文约先生的目的达到了,所以他是不会继续攻击关中的。否则,为了得到天子的承认,文约先生势必攻击长安。”

    “好……”董卓和西凉诸将几乎是异口同声。董卓一拍案几,略显激动地说道,“我们立即奏请天子,拜文约先生为镇西将军,主掌西凉军政。”

    “慢,慢……”李儒摇手道,“今天天子可以下旨拜封,明天天子也可以下旨撤封,事情没这么简单。文约先生不会因为天子的圣旨立刻退兵,我们还需要另外的机会,我们要想帮助文约先生稳定西凉,关键还是要长期掌控权柄,要长期给西凉输送钱粮,要给文约先生五年、十年的治理时间。”

    看了董卓一眼,李儒继续说道:“文约先生是个大智大勇之士,他不是那种有勇无谋的匹夫,所以在这个时候,他非常清楚长安形势的发展将直接关系到西凉的生存。因此,他会选择信任和支持我们,而不是选择信任皇甫嵩和朝中的一帮门阀士族大臣们。这几十年来,文约先生和西凉早已被这些人害得苦不堪言。所以,这对我们来说是个机会”

    “我们答应韩遂的所有条件,甚至可以让马腾率军驻军槐里。这样既可以形成西凉军占据扶风郡的事实,保证西疆钱粮,让韩遂相信我们的诚意,也可以让西凉军和我们遥相呼应,控制长安和关中。”

    “为什么让马腾驻军扶风?”张济不解地问道,“马腾这个人过去和主公不合,对我们也冷嘲热讽,从来不给我们什么好脸sè。我觉得让杨秋、成宜这些人驻军槐里更好。”

    李儒笑笑,“让马腾驻守槐里,是为了制约文约先生。西凉稳定几年后,文约先生会怎么样?还是呆在西凉?不,这不可能,几年以后,文约先生兵强马壮了,关中很有可能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人是会变的,人的yù望也会不断的膨胀。文约先生也是人,他也有yù望,我们不能不防。所以我们在帮助他的同时,也要准备制约和牵制他。”

    “但是什么人可以制约文约先生呢?我们吗?不,这一次长安兵变,关中之乱,我们西凉军损失惨重,部队只剩下五万,控制不过两个郡,还需要面对白波军和袁绍军,所以这个时候,必须另外有人制约文约先生。”

    “在西凉,除了文约先生还有谁?马腾、杨秋、成宜这些人都不能算做韩遂的部下,他们应该是西凉大小不一的势力。在这些人中,马腾家世最为显赫,过去又是大汉军吏,和杨秋等人相比,他的势力要庞大许多,他对大汉更是忠心耿耿。槐里城就在长安附近,无论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安全,还是为了制约和牵制韩遂,我们都要挑选一个势力最大,对大汉和天子最为忠心的人,这个人只能是马腾。”

    李傕等人连连点头,对李儒大为敬佩。如果有韩遂、马腾的鼎力支持,大家不仅能保住xìng命得到权势,更能迅速稳定关中和西凉,尽快恢复和发展实力。

    董卓虽然无奈,但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现在的他没有实力对付这些人,所以只能依靠别人,只有这样他才能有机会发展自己的势力。

    “李先生,你是不是打算让文约先生去说服胡才?”郭汜问道,“胡才和文约先生井水不犯河水,他怎么可能答应文约先生。”

    “我们现在手上有天子,有五万大军,主掌朝政的又是主公,近期我们还要延请朱俊大人西上长安参理国事,在这么多不利于白波军攻击长安的条件下,如果再加上一道又一道天子勒令退兵的圣旨,胡才该怎么办?难道他一定要在长安城下杀得血流成河吗?”

    李儒从容笑道:“我们只要给胡才足够的理由,足够的脸面,足够的托辞,他一定会非常高兴地退出关中。”

    董卓再不犹豫,立即让两位西凉大吏带着圣旨,还有韩遂的密信,急速赶到大散关。

    董卓以天子招,任命皇甫嵩为使匈奴中郎将,命令白波军退出关中。为了让皇甫嵩去并州,董卓给他的信中告诉他,如果皇甫嵩不尊旨,我就杀了天子。

    皇甫嵩心系天子安危,立刻停止进军关中。

    西边的危险解除了,董卓调到四万大军聚集华yīn,准备与白波军决一死战。董卓知道,对于胡才来说,天子没有什么威震力,如果白波军不退出关中,唯有决一死战。

    现在西凉军士气低落,但是如果不能消灭关中的白波军,他们很可能被灭亡,所以众人破釜沉舟,准备于白波军决一死战。

    而且,董卓认为,现在胡才的主力在冀州,如果胡才想得到冀州,就不会在关中与他决一死战,否则,胡才早就打进来了。

    这就是董卓对皇甫嵩和胡才不同的认可,皇甫嵩对天子,对大汉帝国忠心耿耿,但是胡才没有什么忠心,他是大汉帝国的叛逆。

    正如李儒的推测,韩遂之所以答应皇甫嵩出兵关中,的确有占据扶风郡的意思。另外,韩遂认为,自己即使不能占据扶风郡,也能因为出兵勤王而得到朝廷的承认。董卓现在虽然没有死,但早已不是有几十万大军的董卓了,这个时候可以逼迫董卓承认自己的身份。

    所以董卓命令李傕退出大散关,让出扶风郡,韩遂就没有继续攻打关中的打算了。

第二十四章 晋阳(1)

    第二十四章晋阳(1)

    而同时,白波军的吴川,就一天接到一份圣旨。天子在圣旨中口气非常严厉,逼令吴川立即退兵。

    付杰等诸将心忧天子安危,一个个义愤填膺,要求攻打新丰城。

    初六,霍邱从晋阳来书。霍邱认为槐里已被董卓的大军攻破,那么再打就要危及天子安全,但不打,大将军和白波军又无法向天下人交待。因此,霍邱建议吴川屯兵关中,暂时不要开战,静待时局发展。

    一天后,霍邱急书再至。

    到本月初,并州和冀州的冬小麦都已收割完毕。白波军的粮食要供应北方战场,要供应即将进驻边郡的骁骑军一万铁骑,还要安置边郡百姓陆续南迁冀州,粮食入不敷出。冀州的粮食也不够。冀州战场已经重新开战,张燕和徐晃的大军正在攻打河间国和渤海郡。另外,青州黄巾军自从杀死兖州牧刘岱,击败兖州军后,攻势如cháo。兖州和青州百姓饱受战祸之苦,纷纷北逃冀州。如今冀州流民越来越多,冀州粮食甚至比并州还拮据。

    霍邱在书信中说,白波军如果久待关中,粮草肯定难以为继,请大人还是攻一攻,尽可能逼近长安城,看看能不能打破目前的僵局。我们既然到了关中,就不能空手而归,要么救回天子,要么拿到冀州幽州并州三州的军政大权。

    于是,吴川下令攻打新丰城。打败张济军。

    两天后,白波军兵临霸水,陈兵霸陵城下,距离长安六十里,长安震骇。同一天,吴川派付杰进入长安。

    董卓看到付杰给他的信,冷笑一声:“胡才的胃口真大。”

    这是吴川给董卓的一封信,希望董卓让天子下旨,让胡才执掌幽州,冀州,并州三州的军政大权。

    胡才现在是并州刺史,攻击冀州名不正言不顺,但如果拿大冀州幽州并州三州的军政大权以后就不同了,到时候胡才可以名正言顺的占领冀州幽州并州三州了。

    董卓明白,这是胡才在逼迫他。

    胡才为了大义不得不出兵关中,但如果得到天子的圣旨,他可以名正言顺的退兵了,董卓明白,这一次吴川进入关中,目的其实就是为了得到三州的到权。

    李儒来到的时候,看到董卓沉思,就开口说道:“大将军好野心啊,想要河北三州的军政大权。”

    “河北三州?并、幽、冀三州?”李傕和郭汜等人互相看看,毫不在意地笑道,“给他就是。”

    “不。”李儒摊开案几上的地图,指着黄河南北两岸说道,“我把并、幽、冀、青、兖、徐六州和司隶的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四郡的军政大权全部给胡才。”

    “六州四郡?”董卓吃惊地瞪大眼睛,不敢相信地说道,“李儒,你疯了?胡才一旦占据了这六州四郡,就等于拥有了半个天下,将来……”突然他脑中灵光一闪,猛地站起来,一掌拍到了案几上,“好,好,好办法,好办法,哈哈……这下胡才有难了,哈哈……”

    李傕郭汜等西凉诸将也恍然大悟,鼓掌说道:“我们再奏请天子,督请胡才统领大军,迅速平定六州四郡的所有叛逆,什么刘虞、袁绍、袁术、张邈、公孙瓒,曹cāo之流,还有黄巾军,统统都是大汉叛逆,都让胡才去打。”

    “还有,还有……”董璜也笑呵呵地说道,“奏请天子诏告天下,诏告天下,要让各地州郡大吏都知道,胡才要打他们了,哈哈……”

    “诏告天下流民,都到冀州去,都去向征北大将军要饭吃。”牛辅捋须大笑,“告诉他们,到了冀州,征北大将军就给他们土地,给他们粮食,给他们衣物,给他们房子。没有女人,征北大将军还给他们女人,哈哈……对了……”

    说到女人,牛辅两眼放光,激动地搓搓手,“征北大将军这个官太小,刘虞是太傅,比胡才的官要大,要给胡才一个大官,比刘虞还大的官,让胡才打幽州的时候,理直气壮。”

    董卓这个时候也笑道:“那就封胡才为大司马,大将军、邺侯、参隶尚书事,掌天下兵事大权,督并、幽、冀、青、兖、徐六州东、河内、河南、弘农四郡军政大权,如何?这个官,肯定比太傅刘虞要大了。”

    “凭胡才这个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官职,州郡大吏就会打他。”李傕颇有些嫉妒地说道,“胡才出身低贱,是个私生子,年纪又小,过去还是个逆贼,是叛逆,州郡大吏哪里会咽得下这口气。”

    “胡才要是找借口不打怎么办?”杨恪忽然问道。

    杨恪投靠董卓已经好几年了,这几年,杨恪经历了风风雨雨,特别在长安兵变的时候,坚定不移的站在董卓身边,所以此时已是董卓的心腹。

    在西凉军中。杨恪可以说对胡才恨之入骨,如果不是胡才,他杨恪就可能是白波军统帅,他就是大将军,大司马,所以,对于胡才,杨恪心里嫉妒不已。

    “流民多了,胡才不打也得打,否则冀州、并州就要让流民吃垮了。”

    李儒笑道,“这两个月里,关中发生了这么大的事,但胡才竟然置若罔闻,一直待在冀州,可见冀州形势危险到了什么地步。如果冀州的流民有两百万,三百万,甚至四百万,胡才为了解决流民的粮食问题,必须打,以前白波军只有河东,并州的时候,连十万军队的粮草都没有,现在得到了冀州,但流民问题就是他急迫需要解决的问题。”

    “不过,为了让胡才和各地州郡早点发生冲突,让各地州郡感觉到胡才的强大威胁,逼得他们不得不先下手为强率先向冀州发动攻击,我们得花点心思,施点小计。”

    李儒yīn森森的说道,“从并州送到朝廷的消息来看,现在关东大变,兖州牧刘岱确实是被青州黄巾军杀了。嘿嘿,这是我们的机会,我们可以奏请天子,派一个大臣到兖州继任州牧或者刺史。”

    “但是一个文臣,手无缚鸡之力,而兖州的黄巾之祸非常厉害,我们可以以此为借口,让胡才派军队护送这位大臣到兖州就任。胡才督领六州四郡的军政大权,他出兵进驻兖州理所当然。但兖州现在被袁绍控制在手,袁绍怎么会让胡才的军队进入兖州?到时候两人为此必定要发生激烈的冲突,不打也得打。”

    “到时候胡才图谋兖州的消息一旦传开,其它州郡大吏必定感同身受。这胡才对他们的威胁太大了,现在胡才还不够厉害,正是打的时候。等胡才以后强大了,发威了,大家也只有等死的份了。于是……”

    李儒yīn森森的一笑,做了一个包围的手势,“在大草原,这叫群狼围攻之术,任白波军勇猛无敌,也必死无疑。”

    董卓和西凉诸将一致叫好。

    “胡才实力强悍,白波军一拥而下,打下各地州郡怎么办?”郭汜又问道,“现在各地都在闹黄巾军,袁绍、袁术、陶谦等人未必挡得住胡才。”

    “打仗不是靠军队的多寡和将士们的勇敢,而是靠充足的钱粮。没有钱粮,胡才连军队都养不起,更不要说打仗了。前几年的时候,胡才为什么只呆在河东,就是因为他没有粮草,靠的就是南方的粮食。但如果胡才与天下为敌,豫州,荆州的粮食还到的了北方吗?”

    李儒得意洋洋地说道,“况且,这几年黄巾军肆虐州郡,流民之多,恐怕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这么多流民要吃饭,要赈济,就是再给胡才一个冀州也不够,何况他还有一个大草原的危险,如果鲜卑铁骑南下,胡才该肿么办?鲜卑人南下,胡才不可能不管,十万鲜卑铁骑进入并州和冀州,胡才多年的苦心经营就会毁于一旦,所以,胡才一定会与鲜卑人一战,但是战争是要粮草的,白波军的粮草怎么来了?去年胡才在雁门杀了步度根,今年鲜卑人一定会报复的。加上冀州的流民,胡才只要不是傻瓜,他就会想方设法的解决粮草问题,攻打其他州郡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退一步说,就算胡才不顾流民死活,率军渡河南下攻击,但我们可以打他的河东,而袁绍、曹cāo、张邈、鲍信这些人联手反攻的威力也不可小觑。白波军两面受敌,再加上流民之祸,败亡也就是早晚的事。胡才一败,就再难雄起。除掉了胡才,我们不仅仅解决了北方对关中的威胁,将来还可以趁着他们打得两败俱伤的时候,出兵关东和中原,重整社稷,建下万世功业。”

    董卓和西凉诸将仿佛看到了胡才败走灭亡,一个个高兴地欢呼起来。

    “李先生,既然我们有了对付胡才之策,那如何赶走吴川?”李傕笑着问道。

    “吴川他要见到天子,否则他绝不退兵。”

    李儒不屑地冷哼一声道,“胡才、吴川和白波军要找个退兵的理由,他们不愿落下拒不勤王的罪名,更不想因此得罪天子和朝中大臣,当然他们主要还是想堵住天下人的嘴。不是我不勤王,而是天子不要我勤王。真是既当婊子又立牌坊,不过,我们就遂了他的心愿,让天子到霸水河亲自宣旨,给他们一个大大的面子。”

    董卓和李傕等人闻言嘿嘿冷笑,他们可以想象,那个时候胡才在天下人的攻击下会怎么样。只有胡才一死,他们西凉人才能重新崛起。

    六月十rì,天子在董卓、李傕等大臣的陪同下,赶到霸水河。

    白波军,吴川,付杰,李晨,李临诸将拜见天子。

    内侍宣天子旨,诏告天下,拜胡才为大司马、大将军,参隶尚书事,掌天下兵事,邺侯,督并、幽、冀、兖、青、徐及司隶的河东、河内、河南、弘农六州四郡军政,并令胡才竭尽全力安抚各地流民,尽快平定六州四郡之叛逆,早rì稳定社稷。

    吴川,李临大为震骇,两人立即想到这道圣旨诏告天下的后果,身躯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吴川目光森冷的看了旁边的董卓等人一眼,如果不是董卓身边的几千虎贲,他恨不得立刻杀了董卓。这圣旨是让大将军成为天下之敌。

    内侍再宣圣旨。拜议郎金尚为兖州刺史,考虑到兖州黄巾军猖獗,特令大司马、大将军胡才派重兵扩送金尚到兖州上任。

    吴川愤怒了,脸上的肌肉剧烈地抽搐了几下,眼神异常凛厉。

    内侍拿出了第三道圣旨,命令玄武军吴川立即率军退出关中。

    吴川接旨,领诸将拜别天子。

    过了几天,韩遂被拜镇西将军,督西凉军政,率军返回金城。马腾被拜征西将军,兼领扶风郡太守,驻军槐里城。杨秋、成宜、梁兴等将被拜中郎将,各领西凉郡县。

    天子诏告天下,督令各州郡大吏,即刻献表述职,以示尊奉和忠诚。

    吴川领军急撤潼关,李晨领军急撤河东。

    到了潼关,吴川遇到了奉旨西上的朱俊。

    袁绍占领雒阳,朱俊就到了雒阳,在雒阳待了几天,朱俊的一个原河南府的手下跑来看望朱俊,叫朱俊尽快离开雒阳。这个手下如今在河南府留任,给审配做下属,知道不少机密。

    袁绍担心白波军攻打雒阳,所以拿下雒阳后,第一件事就是和袁术议和。袁术给刘表和袁谭两人前后夹攻,焦头烂额,急需喘口气。此时听说袁绍占据了雒阳,自己被三面包围,无奈之下也只有答应了。

    同时间袁绍又派郭图和自己的儿子袁熙赶到汝南,说服汝南太守徐璆。汝南是袁阀的根基所在,是豫州第一大郡,人口有两百多万。如果能说服徐璆,袁术就被四面包围了。

    袁谭和高干这时放弃了围攻颖州的孙贲,转而攻打陈国的许玚.陈国有人口一百五十多万,打下陈国,赶走许阀的势力,豫州最大的三个郡颖川、汝南和陈国基本上就是袁绍的了。

    “稳住了袁术,袁绍就要集中力量打关西。”这位手下告诉朱俊,“大人赶快走吧,迟恐不及。”

    朱俊最不愿意看到的一幕还是出现了,袁氏兄弟握手言和,力量成倍增加。朱俊刚刚感叹了一句,这位手下又说了一句让朱俊吃惊的话,“东郡太守曹cāo在袁绍的鼎力支持下,继任兖州牧了。”

    曹cāo是袁绍的亲信,他为兖州牧,就意味着兖州和豫州在袁绍的控制中,加上雒阳,和袁术的地盘,袁绍的势力比白波军还强。

    白波军占领并州和冀州,但并州人口不足一百万,冀州还有公孙瓒,有几十万流民,根本不能和兖州豫州相比。

    朱俊不敢在雒阳久待,找个借口匆忙回到了关西。这时,长安圣旨到了。

    吴川把长安的事详细对他说了一遍,当说到金尚出任兖州刺史时,朱俊脸sè顿时大变。

    朱俊是大汉的老臣,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董卓用心险恶,这圣旨等于是被胡才推到天下人的对面,让胡才以天下为敌。胡才现在有几十万大军,他一定不会束手就擒,到时候岂不是天下大乱?

    ………………

    冀州。

    就在吴川进兵关中的时候,冀州也发生了大事。

    由于关中形势一变再变,无法准确预测天子和朝廷的命运,胡才和诸将商量良久,遂决定提前向公孙瓒发起攻击,以确保占据冀州全境,白波军只有在拿下冀州后,才有余力顾及关中之事。

    徐晃率军于五月二十rì到达渤海郡的南皮城,和张燕大军会合。两军在张燕的指挥下,于六月初向南皮城发动攻城大战。

    而在几个月前,公孙瓒败退渤海郡后,幽州诸将为是否退出冀州曾发生过激烈的争执。

    公孙瓒不想拱手让出冀州,他还想和白波军再打一战。如果能保住渤海郡,把幽州和青州联为一体,将来自己还有和胡才抗衡的本钱。如果大军全部退回幽州,在钱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很难对胡才产生什么威胁。

    为此,他下令把剩下的几万黄巾降兵全部征募入军,并下令军队出动,查抄河间国和渤海郡所有权贵门阀世族富豪的财产,能抢的都抢。就算几个月后白波军占据了河间国和渤海郡,那也是一片废墟。河间国和渤海郡一时间哭声四起,到处都是幽州铁骑烧杀抢掠的身影。

    同时,公孙瓒还听从了关靖的建议,急书刘虞,恳求刘虞出面,与胡才言和,为幽州留条后路。

    但刘虞这个刘氏宗族的人,对胡才深深地厌恶,所以对于公孙瓒的提议置之不理,同时还告诉公孙瓒,胡才是大汉的叛逆,你公孙瓒不可以向胡才握手言和。

    公孙瓒得到刘虞的回答,吹胡子瞪眼,气的差一点吐血。

    田楷和刘备百般劝阻公孙瓒不要固执己见,还是以保存实力,主动放弃渤海郡为上策。两人建议公孙瓒带着大军到青州去。

    田楷告诉公孙瓒,可以以青州为基地,慢慢的发展自己,青州民风彪悍,消灭了青州的黄巾军,可得二十万大军,到时候主公只需要占领徐州和兖州,就可以和胡才有一战之力,但幽州是刘虞的地盘,刘虞是幽州牧,是刘氏宗族的人,是太傅,回幽州岂不是要听刘虞的?

第二十五章 晋阳(2)

    第二十五章晋阳(2)

    虽然知道田楷说的是事实,但让公孙瓒离开幽州,公孙瓒是不可能办到的。

    幽州是公孙瓒的根基所在,是他的故土,让他离开自己的根基,离开自己的故土,承认自己的失败,渡河南下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生存发展,他一时难以接受。公孙瓒坚决拒绝了。

    不过,他听从了关靖的意见,还是按照过去刘备所献之策,让田楷和刘备率军南下青州。将来胡才如果要打幽州,田楷和刘备就可以出兵冀州,从而有效牵制胡才的大军。

    此时的青州已经乱成一团。济南国全境丢失,校尉邹靖和济南王先后被杀。青州北部四郡除了平原郡还控制在田楷和刘备手上,其它的乐安国、齐国和济南国三地都已丢失。黄巾军死灰复燃。

    田楷和刘备奉公孙瓒之命,匆匆率军南下青州,和黄巾军首领管承、管亥在济南国、齐国一带连番激战。这一打,就是两个多月。当白波军猛攻南皮的时候,田楷和刘备正在齐国和北海国一带奋战,两人拿着公孙瓒的求援书信徒呼奈何。

    张燕、徐晃亲自赶到城下督战。

    大战开始之前,胡才曾把他们请到安平国的信都城,详细分析了当前的形势。最后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不惜代价,尽快占据冀州全境。两人很着急,尤其是张燕,这是他第一次为白波军战斗,这一次为了打公孙瓒,张燕调动了巨鹿郡的两万郡国兵,他恨不能一天拿下南皮,率军向北进击。

    白波军在这两个月内做了大量的攻城准备工作,仅抛石车就安排了五十部,弩炮更是全部集中到了城下,力图一举而下。

    但是公孙瓒为了防备白波军,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准备了,所以双方这一战打的很辛苦、

    双方激战五天后,孙亲率先指挥大军攻克南城。公孙瓒率军撤退。

    同一时间,杨凤、张郃率军攻克河间国郡治乐成。大军随即渡过滹沱河,和张燕、徐晃的大军齐头并进,同步向北推进。

    六月,公孙瓒退过漳水河,屯兵龙凑渡口。幽州的公孙范的五千援军及时赶到。早在五月的时候,公孙范就奉命返回幽州的右北平、辽西等地筹措兵马,准备南下支援公孙瓒。

    这时张燕、徐晃也率军赶到了漳水河南岸。双方在龙凑摆下战场,再决胜负。

    ………………

    冀州,安平国,信都城。

    六月十五rì,吴川的书信送到了冀州。

    关中诸事皆定,但隐忧甚多,能不能保持持续的稳定,目前无法估计。董卓和朱俊虽然共掌国事,但朱俊没有军队,真正把持权柄的是董卓等西凉人手中。如果关中地区的门阀有意诛杀董卓等西凉诸将,关中战祸还将延续。

    不过,董卓等西凉诸将非常聪明,知道自己势单力薄,所以他们在此关键时刻,把西凉韩遂、马腾的势力引进了关中。有西凉大军作为支援和威慑,关中暂时还是能稳定下来。但这种稳定不会长久。

    所以吴川觉得白波军是不是利用关中下一次动荡的机会,适时救出天子。

    胡才看了吴川的信,长叹一声,吴川自从到了关西后,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了,如果是在以前,吴川是绝对不会这么问他的,只会问他,应该怎么做。

    不过胡才心里并不反对,吴川有这样的想法理所当然,打了几年的仗,哪怕是普通人,也会对战争相关的东西特别敏感,更何况吴川的能力不错。

    吴川在信中问胡才,如果胡才有意勤王,有意利用关中变幻莫测的形势救出天子,目前就不能放弃关西,要重新调整关西策略。

    吴川认为,目前关中形势多变,董卓已经无力顾及关西,更不要说东进攻打关东了。考虑到关中和河东的安全,白波军还是以占据关西掌握主动为好。

    而且最重要的是,现在袁绍占据雒阳后,选择了最有利于迅速稳定关东的办法,那就是和袁术握手言和。所以我们军幕府先前的估计过于乐观和自信,认为袁术在白波军的帮助下可以完全控制豫州,和袁绍做长时间的抗衡。但目前看来是判断错了,袁绍和袁术联合,关东大变。

    此时的袁术已经不是袁绍的对手了,如果袁绍真的和袁术联合的话,南方局势就可稳定。

    吴川告诉胡才,我们低估了袁绍的力量。袁术在袁谭和刘表的前后夹击下,岌岌可危,根本无力顾及雒阳。结果袁绍不费吹灰之力,非常轻松地拿下了关东。

    吴川说,袁术的能力和武力还是不错的,之所以失败,袁术之败不是败在他的能力上,也不是败在他的武力上,而是败在他对时机的把握上。如果他当初能在孙坚杀死荆州刺史王睿后,迅速派兵南下占据荆州全境,何至于有前rì孙坚败亡之灾,今rì被困颖川之危,明rì败走南阳之祸?

    不过现在再提已经没有什么意义。袁术一步错,步步错,以致于满盘皆输,袁术的失败让我们措手不及,而袁绍稳定关东后,下一个目标很明显就是赶走袁术。一山不容二虎,一个门阀也不可能有两个家主。袁绍不能杀了袁术留下手足相残的骂名,他只能想办法把袁术赶走,从而彻底控制荆、豫两州。有此两州为根基,尤其是有了遍布大汉著名门阀世家的南阳、颖川和汝南三郡,袁绍力量的突飞猛进恐怕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

    昔年光武皇帝就是靠南阳、颖川等地的门阀富豪,靠河北富裕的冀州之地,中兴了大汉。今rì袁绍不但拥有了南阳、颖川、汝南和关东门阀富豪的支持,还得到了荆州、豫州和关东三个富裕之地,可见当初许多士人说的不错,中兴大汉者,唯袁绍而已。到时候,袁绍的实力就会迅速猛增。

    现在长安兵变,董卓连扶风郡都保不了,已经沦落到二流势力了,所以袁绍唯一的敌人就是我们。

    但是我们的根基就差了许多。大将军目前虽然拥有冀州富裕之地,但同时也有并州贫瘠的巨大拖累。并州、幽州,河套,这三地疆域辽阔,百姓贫苦,冀州的财赋有很大一部分将来都要填进这个无底洞。过去大汉以一国之力维持边疆,效果甚微,现在大将军以一州之力维持边疆的生存,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现在无论是天下的有识之士,还是天子和朝廷,都知道真正能中兴大汉者,不是武力强悍的大将军,而是袁绍。

    由此将会引出诸多不利于大将军的因素,但目前最不利于大持军的就是天子拜封给大将军的官职和授予大将军督领六州四郡的职权。

    吴川告诉胡才,大将军尊奉天子,忠诚于大汉,天子拜大将军为大司马、大将军,参隶尚书事。大将军位极人臣,负有拯救和稳定社稷之责,而大将军首当其冲的对手就是拒绝尊奉天子的袁绍和追随袁绍的州郡大吏。

    董卓的心思昭然若揭,董卓是想让大将军以天下为敌。本来大将军还可以依据河北之地休养生息几年,因为这天下目前还没有多少人知道大将军的抱负和志愿,更多的人则认为大将军有割据称霸的意图,并无图谋天下的野心。

    但现在不行了,现在天子和朝廷把大将军推到了最前面,大将军即使不去攻击叛逆,叛逆们也要急不可耐地攻击你了。

    但是大将军将来一旦击败了他们,半个天下就是大将军的,试问这个时候,谁还会天真地认为大将军没有倾覆社稷之心?认为大将军是要一心一意地中兴大汉?除了我们这些最忠诚你的部下,没有人相信你不是汉贼。

    大将军既然可能成为汉贼,那么,袁绍和天下所有认为自己承担着拯救社稷之责的人岂能让你发展,让你壮大,让你横扫天下?

    这是不可能的。袁绍他们第一个想法是灭了大将军,只有如此,袁绍他们才会安心。

    吴川说,大将军以河北之策休养生息,现在看来必须改变,吴川认为,如果白波军不能占领关西,那么我们就会面对袁绍的封锁,但如果占领关西,就能从河东和关西两个方向威慑关中,确保天子的安全,同时又能威胁关东,胁迫袁绍。

    袁绍和各地州郡要是打冀州,白波军就从关西方向打关东。袁绍要是打关西,打关中,白波军就从冀州方向南下,攻打河内、兖州,同样威胁关东。这样一来,双方互相箝制,大将军和白波军可以因此得到足够的发展时间。

    但是如果没有关西,袁绍可以肆无忌惮的打河东或者冀州,这对我们来说非常不利,冀州的粮草改变不足以提供十几万白波军和几百万流民所需,到时候面对庞大的粮草问题,白波军就会举步维艰,步步危机。

    胡才着完吴川的书信后,心情异常沉重。他闭目沉思了很久,然后把案几上的战场捷报放到了一边,全神贯注地再次仔细研读吴川的书信。

    此刻,冀州的战局和天下的形势比起来,已经无足轻重了。

    现在的局势和胡才知道的历史发展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因为他的干涉,董卓没有死,袁绍也没有占领冀州,而是占领了雒阳,和袁术争豫州。

    冀州经过黄巾之乱,这几年人口流失,虽然现在还有几百万人口,但根本不能和豫州相比,而并州,地广人稀,山穷水尽,并州的财赋入不敷出,白波军的军费大部分是依靠盐铁来维持的,现在虽然占领了冀州,但需要几年时间,才能自给自足。

    历史上,袁绍占领冀州,是因为袁阀和那些与袁阀相关的门阀的支持,袁绍才发展的那么快,但胡才不是袁绍,没有门阀的财力,此时的他举步维艰,如履薄冰。

    胡才明白,他于历史上的袁绍不同还在以并州,袁绍是先占领了冀州才占领并州的,占领冀州几年,袁绍出兵并州,那个时候,袁绍的军队早已自给自足,所以占领并州没有对袁绍有什么影响。

    但是白波军不同,因为占领了并州,不仅仅需要在边郡驻守大军,还需要安排并州的流民,巨大的负担让白波军压力很大。而且占领冀州不到半年,又有大量的流民需要安置。

    石泉和霍邱来书。两人在信中对并州和冀州未来形势发展表示了自己的担忧。同时,他们还提到了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恳请胡才慎重对待。

    一是青州黄巾军的问题。袁绍鼎力支持曹cāo继任兖州牧,依旧牢牢控制着兖州。关东一旦稳定,袁绍不仅仅要把袁术赶走,还要给曹cāo以强有力的支援,帮助他击败黄巾军,以便迅速稳定兖州。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青州黄巾军的处境越来越艰难。青州有田楷、刘备、孔融,徐州有陶谦,兖州有曹cāo、吴资、张邈。青州黄巾军被包围在泰山和黄河以南的部分郡县,活动范围越来越小。虽然青州黄巾军在四月、五月的时候取得了几场胜利,但前景非常不好。

    如果青州黄巾军被击败,他们唯一的逃亡途径就是冀州。败逃的黄巾军将士加上被黄巾军裹挟的流民,数量非常庞大,对冀州会造成很大的冲击。

    而且,在天下诸侯中,胡才对曹cāo一直以来都非常今天,虽然历史在变,但曹cāo的发展之路没有变。

    胡才清清楚楚的记得历史上初平三年,也就是今年,青州黄巾军大获发展,连破兖州郡县,阵斩兖州刺史刘岱。济北相鲍信等人迎曹cāo出任兖州牧。曹cāo和鲍信合军进攻黄巾。鲍信战死。曹cāo“设奇伏,昼夜会战”,终于将黄巾击败。当年冬天,获降卒三十余万,人口百余万。曹cāo收其jīng锐,组成军队,号青州兵。又助袁绍打败刘备、单经及陶谦诸军。

    现在曹cāo就安历史上写的那样发展,胡才想改变也无力改变,现在冀州的战事没有结束,北方的鲜卑人蠢蠢yù动,他不可能派兵去兖州,如果派兵去兖州,就等于与袁绍大战,但现在白波军还有这个能力吗。

    其次是兖州刺史金尚的问题。天子先是非常慷慨地让胡才督领六州四郡的军政,然后又命令白波军承担平叛的重任,接着又让白波军护送金尚到兖州上任。朝廷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激化他胡才和袁绍,他胡才和各地州郡大吏之间的矛盾,从而挑起黄河两岸的战火。

    金尚在白波军的护送下,渡河南下,曹cāo和兖州军必定要出兵阻止,双方随即爆发大战。这个仗一打,很可能会演变成一场讨伐白波军的大战,冀州很有可能要遭到袁绍、曹cāo、公孙瓒、田楷、刘备、张邈、张扬等州郡大吏的围攻。

    霍邱告诉胡才,如果大将军拒绝护送金尚到兖州,金尚也会独自前往。他奉有天子旨,岂敢不去?金尚一死,大将军就把天子和朝廷得罪了。不过,袁绍、曹cāo等人还是可以以此为借口,联手攻打冀州。

    冀州先有黄巾军和流民北上逃难之祸,后有各地州郡联手围攻之灾,其局面岌岌可危,极有可能瞬间崩溃。此计之毒,让人不寒而栗。

    由此引出第三个问题,这个困杀大将军之计到底出自何人之手?

    在董卓的军中,胡才知道有两个谋士,一个是李儒,一个是贾诩,现在贾诩在冀州,那么这个计划一定是李儒提出来的,李儒诡计多端,这不可能只能因为想趁火打劫,一定还有另外的计划,

    但是李儒达到想干什么?这件事就是胡才也想不明白。

    石泉和霍邱的建议是,为了力保天子的安全,关西必须驻军。一旦长安再度发生兵变,白波军可以急速杀进长安,把天子救回并州。

    这个建议和吴川的意图不谋而合。

    但关西处在关东和关中的夹击之间,要驻军,要确保关西,就要有足够的兵力。大军人数不能少于目前的三万人,同时还要征调一万屯田兵驻防河东。这样,加上需要增加边郡的驻军,白波军就要增兵两万。

    河东和关西大量驻军,冀州方向的军队就无法增加,只能征募降兵维持目前十四万大军的规模。如果不久后,青州黄巾军北上,各州郡联军对冀州发动围攻,这十四万人的军队是否能确保冀州的安全?能不能保护北方的安全?

    冀州不但万万不能丢,而且还不能让敌人踏足冀州肆虐荼毒。现在冀州每一亩地里的粮食都像金子一样珍贵,不能让敌人糟蹋了,抢走了。

    要保护冀州,要让冀州的流民活下去。这才是胡才需要做的。这很显然,吴川,石泉,霍邱他们的想法不行,至少他们的想法太被动了,这对白波军不利,胡才也不想这么的被动。但需要怎么样才能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呢?

    胡才负着手走来走去,想着怎么解决眼前的问题。

    突然,胡才眼睛一亮,想到了解决了办法了。

    ..

第二十六章 晋阳(3)

    第二十六章晋阳(3)

    胡才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立天子。

    几年前,胡才在雒阳救了少帝刘辩和何太后,现在刘辩和何太后就在河东,如果重新立刘辩为帝,可以被被动化主动。

    你袁绍不是有承制招书吗?你不是忠于少帝吗?现在我立少帝,你是不是要表达忠心?关东的封疆大吏为什么讨伐董卓,就是因为董卓立刘协为帝,现在刘辩没有死,你们是不是也安心了?

    如果你们还蠢蠢yù动的话,就说明你们是叛逆,我胡才,征北大将军,可以讨伐你们。

    到时候,董卓手中的天子就没有那么重要了,晋阳蔡邕卢植这些人也就不会逼他去讨伐董卓了,到时候,他胡才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讨伐不臣之臣。

    不过想立天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得到各方面的支持,所以,胡才决定回晋阳,只有得到蔡邕卢植这些在晋阳的大臣的支持,他才能重新立少帝刘辩为帝,同时,立刘辩为帝,会触及各方面的事,他必须亲自处理。

    想到这里,胡才回书石泉,吴川和霍邱,让他们稍安勿躁。

    同时,胡才带着飞虎卫,近卫军返回晋阳,因为想重立天子,涉及各方面,胡才也不得不小心谨慎。

    ………………

    晋阳,军幕府。

    此时军幕府的石泉,蔡邕等人在商量冀州的事。

    其实冀州的事就是土地和流民,但土地涉及到各方面的利益,军幕府的人,除了石泉外,蔡邕,卢植,甚至霍邱,都是门阀士族,这土地与他们息息相关,他们不得不小心谨慎。

    大将军为了让流民有地种,打算清理冀州土地。朝廷为了防止土地兼并,几次修订大汉律。依照大汉律,不同身份、不同官爵的人,拥有的土地数量有个最高限额。超过这个限额,就要课以重赋。如果不如实上报自家所拥有的土地数量或者干脆隐瞒不报、少报,偷漏重赋,就是违律,要依律治罪。罪刑轻的,则没收超过限额的土地,罚交数倍的重赋:罪刑重的,则抄没财产;更重的,就要杀头了。

    本朝这几十年来,土地兼并问题非常严重,为了逃避重赋,门阀富豪们都隐瞒不报超过限额的土地数量,结果造成朝廷赋税rì益减少。朝廷为了增加赋税收入,于是把这个土地限额改了又改。朝廷希望各地门阀富豪们给点面子,好歹给国库里缴一点,朝廷也要花钱啊,但门阀富豪们根本不给朝廷面子。朝廷改得越多,赋税就缴得越少,吓得朝廷不敢再改了。

    冀州权贵多,门阀多,富豪多,土地多,土地兼并泛滥成灾,流民数量居各州之最。

    当年张角之所以选择在冀州率领黄巾军起事,就是因为冀州流民最多,有相当的流民基础。早年黄巾军起事的几个地方,都是土地兼并最严重,流民最多的地方。比如颖川、南阳两郡,也是如此。

    一直以来,土地不是能解决的问题,但是为了冀州的流民,大将军准备解决冀州的土地问题,这让军幕府的所有人神sè凝重。

    他们毫不怀疑胡才的话,胡才既然已经决定了,他一定会做,但怎么样才能让冀州的门阀的利益不受损失呢?这才是他们所想的问题。

    但是大将军现在要老账新帐一把算。这让他们为难了。

    冀州诸府里都有各郡门阀富豪们自己上报的土地数量,府衙就按这个土地数量征缴赋税。大将军打算派人拿着这个原始凭据,到各郡各县去清理土地。

    你说你家只有一百亩地,那好,你把你家一百亩地拿去,剩下的是无主地,无主地都是朝廷的。你说这几年家里又新买了土地,那好,你把地契拿出来,哪一年买的,该上缴多少赋,立即补齐。否则,不但土地没收,财产充公,连人都抓走。愿意补缴赋税的,还要依律罚赋,否则,土地没收,财产充公。当然,人就不抓了。如果家中土地超过限额的,不但要补缴赋税,罚缴赋税,最后超额的土地还要没收。

    总之,大将军一手拿着大汉律,一手拿着原始凭据,逮谁谁倒霉。在冀州那个地方,只要是家里有田产的,都隐瞒真实的土地数量,这已经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矩了。其实,就算你想报真实的数据,府衙也不让你报。你把赋税都上缴国库了,他这个管事的掾属吃屁拉风去啊。所以大将军这一抓,冀州就彻底乱了,估计到时候不是府衙整体瘫痪的问题,而是连看城门的守吏都没有了。家里有田产的就等着倒霉吧。

    所以,军幕府的人一个个神sè凝重,特别是蔡邕,卢植这些人,因为他们需要救天子,如果冀州一乱,想救天子遥遥无期。

    唯一支持胡才的只有石泉,石泉在并州主持过多年的政事,对此事一清二楚。

    不过并州不像冀州。并州穷,胡人频繁入侵,人都跑光了,相对来说,地还是比较多的,否则哪来许多荒芜的土地分给流民屯田?并州人少,门阀富豪也少,这些门阀富豪虽然地多,但找不到人种。就算种了,收成也不能和冀州那等肥沃的土地相提并论。所以并州数郡,除了河东,其它地方的土地兼并问题还在人们的容忍范围内。

    河东本是京畿重地,属于土地兼并的重灾区,但土地兼并的重灾区在河东南部。居住在河东北部汾河地区的人口因为受到胡人入侵的影响,逃走了很多,田地反而荒芜了。河东的门阀富豪主要靠贩运盐铁发财,他们一般不在本地购置田产,加上几年前胡才在河东杀了不少人,河东的门阀卫家也只剩下卫仲道一人了。同时,河东的门阀大部分是到土地肥沃的冀州、兖州、豫州等地购置田产,这些地方一亩地的收成要远远高于河东。所以,河东南部的土地兼并问题虽然严重,但百姓有地租种,也能养活自己。说白了,就是河东的门阀富豪太有钱了,不屑于把这些租种土地的百姓逼得抛弃土地,成为无家可归的流民。

    所以,这件事,军幕府的人大部分人反对,他们认为现在天下大乱,天子受难,最重要的是拯救天子,而不是解决土地问题。

    现在天子还在董卓手中,袁绍占据关东,大汉形势一天比一天糟糕,却让诸位老臣夜不能寐,整rì长吁短叹,不知如何是好。

    “必须要立即阻止大将军。”霍邱看看诸位老臣,拱手说道,“冀州土地兼并问题的确要治理,今天这个机会的确也不错,但大将军这个办法太急躁了。诸位大人都是本朝泰斗,自然知道此事直接关系到社稷的振兴,需要从长计议。”

    “霍大人的意思,是让我们到冀州?”蔡邕低声说道,“我们的身份,未必能让冀州的那些门阀富豪们言听计从啊。”

    “大将军如今处境艰难,承受的压力非常大,我们的话他未必会听。”卢植叹道。

    “我记得先帝曾在河间置有大量的田产和宅院……”霍邱吞吞吐吐,十分为难地说道,“如果……假如……这个……”

    “霍大人……”卢植抬起干瘦的手,指着霍邱苦涩地笑道,“你这个主意,等于把大将军往火坑里推啊。将来天子要是怪罪下来……”

    就在军幕府商量没有结果的时候,从河套过来的王允,黄琬,杨彪,吕布等大臣来到了晋阳。

    石泉,霍邱,蔡邕,卢植等人连忙迎接,此时王允他们身边只有几百并州军,不过在离开河套的时候,青龙军的吴庆安排了三千兵马护送。

    大半个月的奔波,王允等人的神sè很差,没有和蔡邕等人多说,在蔡邕他们安排的地方休息。

    第二天,从冀州赶来的胡才来到晋阳,王允就立刻要求见胡才。

    胡才在征北大将军府见了王允,王允一见胡才,就要求胡才立刻发兵关中,拯救天下。

    王允道:“大将军,现在天子危在旦夕,大将军坐在这里干什么?还不立刻发兵关中?”

    王允神sè冷傲,看着胡才,眸子里不屑之sè透露无疑。

    旁边的黄琬,杨彪,吕布等人担心的看着胡才,这半个月来,王允的脾气越来越暴躁,此时竟然这么对胡才说话。

    要知道现在在晋阳,在胡才的地盘,你王允不是说胡才是第二个董卓吗?在董卓面前你小心翼翼,在胡才面前,你为什么不小心翼翼呢?

    胡才心里一阵恼怒,嘴上却说道:“司徒大人说笑了,一个月前,天子命我白波军退长关中,现在司徒大人让我去打关中,岂不是违背天子旨意?”

    王允脸sè一阵青一阵白,胡才口中的圣旨是他发的,现在让他有一种自掘坟墓的感觉,只能说道:“一个月前是一个月前,现在是现在,大将军,天子现在在董卓手中,危在旦夕,你应该立刻发兵去关中拯救天子。”

    “是吗?可是天子让我退河东怎么办?”胡才问道。

    “天子在董卓手中,这不是天子的命令。”王允冷冷的说道。

    胡才奇怪道:“天子在董卓的手中,那一个月前天子的圣旨是谁下的,难道这圣旨是你司徒大人下的?”

    王允脸sè一变:“大将军,你这是无理取闹。”

    “哼,”

    胡才冷笑一声:“我无理取闹,司徒大人,你只是一个臣子,竟然无缘无故下圣旨。你这是什么意思?想改朝换代吗?”

    王允脸sè一变,他从来没有想过有人会这样对他说话,而且这个人还是他看不起的武人。

    胡才冷冷的看着王允,他没想到王允会从关中来到晋阳,他的到来让他预感到麻烦来了。他宁愿面对蔡邕这些人,也不愿意面对王允,王允是王阀的人,而王阀的大本营就在晋阳,这对他来说这是一件不好的事。

    不过胡才不愿意在王允面前弱了下风,王允在晋阳有王阀的支持,如果他在王允面前落了下风,还不知道王允会怎么对付自己。

    “大将军,你是发兵还是不发兵?”王允冷冷的问道。

    “发,当然发。”胡才点了点头笑道:“不过司徒大人认为我应该出兵多少?现在关中的董卓有五万大军,加上刚想韩文约联合,至少可以调十万大军吧?十万大军,这其中有名震天下的西凉铁骑,司徒大人认为多少兵马可以打败他们?”

    王允一顿,想了想说道:“五万,五万大军,两万铁骑可以消灭他们。”

    “五万大军?其中还有两万铁骑,嘿嘿,司徒大人,我白波军总共才十二万大军,铁骑才三万,现在分别在关西河东,北方边郡。还有冀州,司徒大人,我如何调五万大军西进?还有,五万大军调到河东关西,冀州怎么办?”

    “大将军是并州牧,并非冀州牧,无缘无故出兵冀州,罪该万死。”王允冷哼一声说道。

    “罪该万死?”胡才神sè一眯:“司徒大人想杀我?”

    大厅的气氛瞬间凝重。所有人紧张的看着王允,生怕王允说出个是来,那么,胡才很可能马上就杀了王允。

    黄琬,杨彪等人有些埋怨王允不知轻重,晋阳是胡才的地盘,哪怕这里是王阀的大本营,你王允也不应该这么嚣张啊,胡才想灭了王阀,并不难。

    “大将军,司徒大人的意思是让大将军去拯救天子。”黄琬在旁边说道,他生怕王允说出不该说的。

    “拯救天子??”胡才笑了笑:“各位大人放心,我一定会拯救天子,但天子就在晋阳。”

    “什么?”王允,黄琬,杨彪等人脸sè一愣,旋即王允道:“大将军想称帝?”

    胡才冷冷的看着王允:“司徒大人,我胡才对大汉忠心耿耿,轮不到你诬蔑。”

    “那你是什么意思?”王允反问道。

    胡才笑了笑,“各位大人,我让你们见两个人。”说完胡才对旁边的赵云使了一个眼sè。

    片刻后,何太后和少帝在赵云的带领下走了进来。

    “太后?”

    “陛下?”

    王允,黄琬,杨彪等人惊呼,他们没想到这个时候会见到已经死了的何太后和少帝。

    “臣胡才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胡才行礼道。

    “臣等见过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王允,黄琬,杨彪、石泉,霍邱等人连忙行礼。

    刚行好礼,王允反应过来:“慢,天子在长安,他不是天子。”

    胡才站起来,冷冷的看着王允道:“司徒大人,你是什么意思?陛下不是天子,难道你是天子不成?长安的陈留王为天子,是董卓所立,董卓是大汉的叛逆,你难道要尊一个叛逆所立的人为天子?司徒大人,你居心何在?”

    “我……”

    胡才不等王允说话,冷冷的继续说道:“陛下是先帝所立,名正言顺,司徒大人却说陛下不是天子,难道你王允王大人想造反吗?哦,对我,你王允的司徒之位是董卓所封,你王允应该是董卓一党,所以你才不承认陛下。”

    胡才看向黄琬,杨彪,卢植,蔡邕等人:“各位大人,太后和天子在此,可是别人假冒?”

    “不是。”黄琬等人摇摇头。

    “陛下是不是先帝所立?”胡才继续问道。

    “是。”

    “既然如此?你们是尊陛下还是尊董卓所立的天子?”胡才问道。

    “这……”

    黄琬,杨彪,蔡邕,卢植等人脸sè一变,天无二rì,国无二君,在刘辩和刘协中,他们只能有一个选择,刘协是董卓所立,袁阀等士人的支持,但这总归名不正言不顺,而刘辩是先帝所立,名正言顺。

    如果他们承认刘辩,就必须重新建立朝廷,在晋阳建立朝廷,与董卓手中的天子分庭抗礼,他们以前所有的努力都功亏一篑,

    特别是当年董卓废帝的时候,他们也是支持的,如果少帝他们对付他们怎么办?

    而如果他们不承认,少帝和何太后在这里,又有征北大将军胡才的支持,他们就是叛逆,胡才就会毫不犹豫的杀死他们,而且杀他们胡才不会有任何的骂名,因为少帝是先帝所立。

    到时候,胡才真的是第二个董卓了,少帝在胡才手中。这与几年前的董卓有何两样?更重要的是,天下有两个天子,大汉中兴,前途就更加没有希望了。

    但胡才手中十几万大军,想支持少帝为帝,比董卓强多了,而且最重要的是,袁绍的承制招书就是以少帝的名义的,如果少帝重新为帝的消息传出去,袁绍怎么办?如果他不尊少帝,就是叛逆,如果尊少帝,袁绍对胡才的威胁就减除了。

    到时候,胡才就会以天子的名义更打袁绍等人,那可就……

    黄琬等人从来没有想过少帝没有死,当rì董卓告诉他们少帝已死,他们深信不疑,但是现在看来,董卓是在骗他们,此时看到少帝,他们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胡才看着黄琬等人:“各位大人,陛下在此?你们是尊还是不尊啊?”

第二十七章 国有二君(1)

    第二十七章国有二君(1)

    黄琬等人犹豫不决。

    尊还是不尊,这是个两难的选择,对于他们来说,尊少帝就放弃长安天子,白波军就没有必要去关中勤王了,相反,白波军是去讨伐叛逆,不尊少帝,胡才杀气腾腾,谁不知道这后果是怎么样的?

    胡才把目光看向何太后。

    何太后和少帝这些年一直呆在河东,本以为就此了此残生,没想到胡才把他们推出来,何太后非常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大将军何进的死,还有少帝被废,何太后知道这是门阀士族在背后支持的原因,否则以一个董卓,怎么敢废帝。

    何太后明白,如果他们做的不符合胡才的利益,胡才也会毫不犹豫的被他们杀死。现在他的儿子能不能成为天子,他们能不能活命,就看她的表现了。

    何太后目光定在卢植身上:“卢大人,先帝待你不薄,你想如何报达先帝?董卓倒行逆施,你难道要跟着董卓成为叛逆吗?”

    “我……”卢植无言以对,董卓废帝,他反应最激烈,此时看到何太后和少帝,卢植不知道该说什么。

    何太后说道:“陛下与哀家的安全就依靠卢大人了,卢大人从现在开始,组建北军,护卫陛下的安全。”

    卢植犹豫一下,道:“臣遵旨,”

    何太后看向吕布,说道:“吕大人为消灭董卓,劳苦功高,哀家让陛下下旨,封吕大人为青州牧,现在青州黄巾军暴【乱】,希望吕大人能彻底平定青州之乱。”

    “谢太后,谢陛下。”吕布大喜,他对权利的渴望在任何人之上,如果能成为青州牧,是他梦寐以求的事。

    何太后接着看向杨彪和黄琬,还有蔡邕:“三位大人组建尚书台,主掌国事。”

    “遵旨。”杨彪,黄琬,蔡邕三人对望一眼。

    王允脸sè铁青,但在众人面前,他不好反对,少帝是先帝嫡长子,名正言顺,何太后又是一宫之主,他如果反对,那他就是叛逆。

    三天后,少帝刘辩在晋阳重新继位,招告天下,宣布董卓为叛逆,以王允,黄琬,杨彪,蔡邕为尚书主掌国事。

    命卢植为北军中郎将,组建一万北军。

    命吕布为青州牧。

    命公孙瓒为幽州牧。

    招太傅刘虞回晋阳,与王允等主掌国事。

    命曹cāo为豫州牧,袁绍为荆州牧,刘表为兖州牧。

    命征北大将军胡才为大将军,主掌天下兵事。

    命伏完为冀州牧,霍邱为并州牧,李临为晋阳令。

    同时,胡才以大将军的名义,对白波军进行整编。

    六月初,白波军诸将云集晋阳大将军府,等候着胡才核定的整编计划。

    等到诸将齐聚,召集白波军诸将,胡才宣布了整编军令。

    此前,白波军有青龙军,朱雀军,白虎军,玄武军各两万,虎贲军两万五千,还有骁骑军,骠骑军,黑鹰铁骑,三千营这四支共三万人的骑兵部队,还有麒麟卫,飞豹卫和飞鹰卫共一万五千兵马,还有五万由黑山军组建而来的郡国兵,白波军总共有十九万兵马,另外还有十几万屯田兵。

    兵马虽多,却给了白波军很大的负担。不过要面对天下的诸侯。这十几万大军,胡才也不打算减少。

    现在胡才是大将军了,白波军这个名字已经不适合了,所以胡才改白波军为虎贲军。虎贲军五人为伍,十人为一什,五十人为一队,二百人为一曲,千人为一部,五千人为一营。两营为一军。

    胡才取消了青龙军,朱雀军,白虎军,玄武军四个军的名字。统一称虎贲军。

    胡才把十五万步卒整编为十五个军。分别为:

    虎贲第一军,军帅吴庆。

    虎贲第二军,军帅裴元绍。

    虎贲第三军,军帅徐晃。

    虎贲第四军,军帅廖化。

    虎贲第五军,军帅张辽。

    虎贲第六军,军帅张燕。

    虎贲第七军,军帅江政。

    虎贲第八军,军帅吴川。

    虎贲第九军,军帅赫昭。

    虎贲第十军,军帅周仓。

    虎贲第十一军,军帅李晨。

    虎贲第十二军,军帅李大目。

    虎贲第十三军,军帅黄龙。

    虎贲第十四军,军帅张郃。

    虎贲第十五军,军帅高览。

    在这十五个军中,虎贲第一军,第二军,第十二军驻守边郡,由吴庆统领。虎贲第三军,第四军,第六军由徐晃统领,继续攻渤海郡,虎贲第五军,第十四军由张辽统领,攻河间郡。

    虎贲第十军,第十三军驻守晋阳,虎贲第七军驻守邺城,虎贲第十五军驻守巨鹿。虎贲第八军,第九军,第十一军驻扎安邑,由吴川统领。

    此外,骁骑军,骠骑军,黑鹰铁骑,三千营这些骑兵部队,还有近卫军,这些部队。胡才并没有改变。只是在这三万骑兵之外,建立了破锋营。破锋营和三千营一样,共三千人,不过是重骑兵部队。而三千营是轻骑兵部队。

    和骑兵相比,步军要麻烦的多。骑兵只需要冲锋即可,但步军则需要担任多重任务,守城、攻城、野战,都需要他参见。本来胡才的计划则是将骑兵和步军柔和在一起,但最后考虑到要和北面诸部作战,野战之中,步军发挥左右不大,故而分而建之。等以后有条件了,步军之中在增设骑兵吧。

    步军中,每一个步兵配铠甲一套,长枪一枝,横刀一把,弓箭一张、盾牌一面。

    在一个军中,其中一千人为辅兵营,主要负责扎营,挖濠沟,及cāo作大型器械。包括cāo作各式投石车、云梯,飞楼、云车,冲车,战车及大型的弓弩。

    军队之中的各种器械很多,尤其是步军。不说别的,就弩箭,就有好几种。因为晋阳城北据契丹,故而府库存有不少的弩。有臂张弩,角弓弩、木单弩、大木单弩伏远弩、绞车弩。其中伏远弩shè程能达到三百步,约四百五十米左右。臂张弩shè程也有二百二十步,角弓弩二百步,单弓弩shè程一百六十步左右。而最大的绞车弩,则需要几十人,甚至还得配上马匹才能拉动,其shè程也能达到恐怖的六百余步,不过,胡才尚未见到过这种弩。

    对胡才来说,弩箭这种东西,绝对是大杀器,他可是知道秦国的强弩横行天下的啊。当然,这还是胡才前世多从电视上看到。以前的大汉边军之中,就有那种最大的绞车弩,必须得上百人才能拉的动,这种弩的shè程也恐怖的达到了近七百步,超一千米远,这绝对是这个时代里最强、最远的远程武器。

    弩这种东西,一旦成了建制,前面加之以步军守护,绝对是那些北方骑兵的天敌,可惜,这东西胡才手中么有多少。

    其实,最让胡才看重的还是重骑兵,可惜,这种玩意不仅对人要求高,对战马要求也要,胡才最后也就弄了三千合格的。

    重骑兵一人两匹战马。一匹装备马甲,一匹不披甲,作为平时乘骑。另外每位骑兵配备一把弓,一把弩,两壶箭,一把横刀,一把骑枪。身上内披一件内甲,外面再披一层明光甲。

    军队整编扩大,胡才也四处巡视,查察军队的扩编情况。

    晋阳城大营,看着那完全武装到了牙齿的重装骑兵们,所有的随队将校都显现出一种震惊的眼神。尤其是那些胡族骑兵将校,更是吃惊不已,他们自认为胡族骑兵大胜与汉人骑兵,但现在,他们很清楚,对上这重甲骑兵,万人也不是对方三千人的对手。

    当三千jīng锐的重甲骑兵营破骑兵全都装备了重甲甲后,那就是一片黑sè伴着红sè的狂cháo。黑sè的是铠甲,黑sè的披风和内忖。虎贲军尚黑,故而披风皆是黑sè,内忖也为黑sè。三千重甲骑兵,可谓是人如虎、马如龙。一眼看去,除了战马的小腿露在了护罩之外,整个重装骑兵已经没有了半点破绽露在了外面。更让人有种纵横披靡,一往无前的气势。

    在中原王朝的历史当中,有数个朝代都拥有着重装骑兵,三国的虎豹骑就是其中的一支。重装骑兵更是在连年的征战中多次显露身影,重装骑兵以其可怕的冲击力和破坏力而闻名于世,常常将数倍甚至十倍于已的敌人冲击的七零八落。这是一个让对手提起就会胆寒的名词,无数的名将用重装骑兵奠定了他们名将的位置。

    但也因为重甲骑兵的要求之高,也使得这个兵种难以扩大,以至于难得一见。

    胡才之所以带着众将校来观看重甲骑兵营,就是让众人明白,这世上还有很多东西,不是那么好应对的,不要以为打败了匈奴人的铁骑,就自以为天下无双。胡才发现,军队之中,不少人都是这种观点,故而他这次让诸人看看,重甲骑兵就是中原王朝的利器。连整个朝廷都无法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就凭现在的虎贲军更是不行。

    除了破锋营重骑兵外,晋阳还有两支部队,一支是北军,一支是禁军,北军由卢植统领,禁军由董承统领。

    董承,陇西临洮(今甘肃省岷县)人。历史上东汉末年汉献帝的岳父,董贵人的父亲,官拜车骑将军,原董卓女婿牛辅部将。当时曹cāo总揽权政,挟天子以令诸侯,汉献帝形同傀儡皇帝。董承秘密接受汉献帝的衣带中的密诏,要诛杀曹cāo。可是,刘备一开始并没有发动。这时候,刚好曹cāo跟刘备一起吃饭,曹cāo从容的对刘备说:“现今天下的英雄,只有阁下你刘备跟我曹cāo而已。像袁绍那一类的,根本不够资格可以算英雄。”建安五年(200年),董承、刘备、马腾跟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一起密谋除去曹cāo。可是,董承家奴秦庆童与董承侍妾暗处私语,被打,后秦庆童怀恨在心而向曹cāo密告董承谋反一事事情败露,董承等人都被曹cāo杀害。

    此时,因为王允长安兵变,董承和王允,黄琬他们一起来到了晋阳,所以胡才打算让董承担任禁军统领。

    禁军总共三千人,负责陛下的安全。

    这其实是胡才的妥协,少帝想成为皇帝,没有这些大臣的支持是不可能的,如果没有这些人的支持,胡才一个人不可能立帝。卢植和董承的职位其实就是胡才的让步。政治就是如此,有失去才有得到。

    当然,在北军和禁军中,胡才也安排了自己的人,不过这做的并不明显。在晋阳还有两个军的虎贲军,对晋阳胡才还是有绝对的控制权。

    同时,少帝的继位,胡才迫不得已取消了军幕府,几年的军幕府终于在这个时候终于结束了,取而代之的是尚书台和大将军府。

    尚书台除了王允,黄琬,杨彪,蔡邕外,张平,石泉也加入尚书台。而卢植,董承加入大将军府。

    一系列事情忙好以后,胡才马上就提出了冀州问题。但是冀州问题怎么解决,尚书台的大臣们争论不休。

    等他再来到尚书台时,尚书台内已经吵成一团了。这些昔rì名震天下的大汉柱石们一个个面红耳赤,互相指责诘难,丝毫不顾自己尊崇的身份,就连六十多岁的蔡邕也是吼声如雷,嗓门格外洪亮。

    胡才站在大帐门口,静静地听着,愁云满面。

    冀州的问题关键还是土地问题,土地问题不解决,冀州问题就得不到解决,但是大汉的门阀世家太强了,这些门阀世家会心甘情愿的让出手中的土地?

    将心比心,如果是自己,胡才就绝不愿意放弃手中的土地的,但是偏偏他现在需要在这些门阀世家中得到自己的土地。

    从门阀富豪手上抢回土地,真要说起来,很简单,但抢回来之后呢?是不是这些门阀富豪们就不会再买土地了?就不会隐瞒真实田产偷漏赋税了?各级府衙是不是就能秉公办理不再贪赃枉法了?租种土地的百姓是不是就能从此安居乐业,不再抛弃土地流离失所了?显然,这是不可能的。

    大汉律就在手上,有法可依,有法可循,但为什么土地兼并屡禁不止,愈演愈烈?即使在黄巾军如火如荼的攻杀之中,依然有大门阀大富豪变本加厉的购买和掠夺土地?

    有的流民租种门阀富豪的土地,因为门阀富豪们把赋税强加到他们身上,他们辛苦劳作一年,依旧一无所有,这些人抛弃土地可以理解,但为什么有的流民明明家里有田地也要抛弃?

    从河东,河套这几年的屯田经验来看,土地兼并和吏治**应该是造成百姓抛弃赖以生存的土地的主要原因。但要打击土地兼并和整治吏治**,却不是靠维持大汉律的尊严和权威就能办成的事,这需要严刑峻罚,需要不断完善的国策,需要更多的清廉忠诚的官吏,需要太多太多的东西。

    而这些就是现在朝廷没有的,现在的朝廷刚刚建立,但是朝廷只有王允黄琬这些老臣,却少了中底层的官员,现在这些官员大部分是门阀世家的,所以,如果想解决土地问题,冀州就会内乱。

    就冀州来说,目前最重要的不是打击土地兼并,因为胡才已经雷厉风行,命令霍平,江政、杨凤、孙亲、王当等人带着军队开始清理土地了,想阻止也来不及了。目前对冀州来说,最重要的是如何保证大汉律被严格遵守,土地不再被大量兼并,吏治不再**到极致,百姓不再抛弃土地。

    清理土地的规模,打击的对象,可以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和时间内,而要保证这次打击土地兼并的成果,并努力维持冀州的稳定,却是一件非常复杂、艰难和需要很长很长时间的事。

    尚书台的老臣们正是为此事而争吵,为制定和修正国策而争吵。

    王允,黄琬,杨彪,蔡邕这些老臣深谙国事,他们也知道要稳定冀州就要解决流民,要解决流民就要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他们自问没有决心和能力解决这个难题。

    胡才有决心,他利用强悍的武力在很短时间内便开始了打击和治理,但由此而带来的深重危机却足以倾覆冀州。这一点,胡才或许考虑不足,但老臣们却一清二楚。

    老臣们从石泉的嘴里得到这个消息后,毫不犹豫,立即商量解决的办法。

    这几天,随着少帝的继位,晋阳朝廷的建立,王允,卢植等大臣就和胡才商谈改制的事,一谈就是通宵达旦。

    少帝的继位已经不可逆转,有胡才的虎贲军支持,大汉中兴指rì可待,但是想中兴,必须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土地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才是众人所想的问题。

    老臣们的目的不是为了阻止胡才打击土地兼并,也不是为了凭借自己的关系说服冀州门阀富豪们主动上缴赋税。他们要帮助胡才处理打击土地兼并之后的诸般难题,同时利用这个难得的契机实施他们酝酿已久的改制。国策的修订需要一个摸索和实践的过程,继而要针对其中的利弊进行多次的修正和完善,而冀州正好给他们提供了这样一个难得的机遇。

第二十八章 国有二君(2)

    第二十八章国有二君(2)

    在当今门阀士人心中,有个共同认识,大汉的迅速衰落和败亡原因很多,但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改制。要改制就要有权柄,所以两次党锢之祸的根本原因,还是士人和皇帝对权柄的争夺。

    这些豪门士族的人想,想改制,也应该符合他们的利益,在他们为大汉的时候,也在为自己的家族谋化。

    在他们看来,现在大汉走到了倾覆的地步,要想重振社稷,改制是唯一的办法。即使靠武力平定了天下的所有叛逆,最后还是要通过改制来强大国力。所以不管士人们之间的矛盾有多大,他们在改制强国这件事上绝对是步调一致,高度统一,士人们对此充满了激情和希望。只要改制不严重触及他们自身的重大利益,各种势力派系的士人非常愿意聚集在改制的大旗下,为国尽忠。

    但如果面对他们的利益,这些豪门士族就会像狼一样被那些危害他们利益的人除去。这就是大汉的士人,他们是矛盾的结合体。

    大汉的制度无论多么纷繁复杂,但归根究底也就是官僚制度、财赋制度、选拔制度、官学制度、律法制度等等,但最重要的也就这几种。无论改动哪一个,都会影响到社稷的命运。

    王允、卢植等人提出了一揽子改制计策,其中的宗旨就是“儒法兼融,以法治国”。在这一揽子改制计策上,突出体现了“轻赋薄徭,唯才是举,严刑峻罚”四个具体的施政措施,尤其是“严刑峻罚,乱世当用重典”这个恒久不变的定律在所有改制计策上随处可见。

    轻赋薄徭的目的是富民强国,但从目前的现状来看,纯粹依靠农耕在短期内增强国力,击败遍布天下的叛逆,很不现实。所以依照治理北方的经验,老臣们还是决定实施本朝初期的农工商并重之策,全面彻底放开盐铁茶等各种产业,鼓励营商。

    商朝时期,已有专门做买卖赚钱的群体。周朝灭商后zhèng fǔ允许商朝遗民继续做买卖,并称之为商人,当时商人受严密监视。其后商人地位一度有提高,但商鞅变法时期,秦国严厉打击商业,借此提高农业的地位,后来历代封建王朝沿用重农轻商的政策。唐朝时期,由于国家开放,商人地位再度提高。其后商人地位再次受打压,并形成“士农工商”的职业排名,

    而大汉现在的商贾和过去的商贾有很大的区别。大汉经这几十年的卖官鬻爵,家产丰厚的富豪商贾们不是入了“士”籍,就是成了官宦之家,身份早已今非昔比了。官、商在今rì的大汉已经混为一体,界限模糊不清。这“商”就是想禁也禁不掉,反而让朝廷丧失了很大一笔税利,所以还不如彻底放开,增加国库的收入。国库有钱了,才能赈济灾民,才能出兵平叛,才能做到轻赋薄徭。否则,这轻赋薄徭,藏富于民就是一句自欺欺人的话。

    唯才是举是大汉选拔人才制度的主旨,近四百年来一直如此。但为什么到了后来却无法选拔出优秀的人才,导致吏治**到了极致,后来竟然出现了真正的贤能之士只能依靠李膺、郭泰、许劭这些名士点评才能入仕的咄咄怪事?

    本朝的选拔制度,历史上称之谓乡举里选,贤能之士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入仕。

    一种是无定期的,比如老皇帝驾崩,新皇帝即位。这时新皇帝往往下一道诏书,命令各州郡举荐贤良到朝廷入仕。又比如碰上灾荒之年,天子往往也会下诏希望地方推举贤人,替朝廷效力。这种选拔不定期,也无固定的举荐机构。地方郡县可举,三公九卿,朝廷大员也可举。

    第二种是特殊的选拔,也是不定期。比如朝廷要派人出使匈奴,需要通匈奴语,能吃苦应变的人才。朝廷里需要的一些比如晓习治水、熟知天文的特殊人才,天子常常下诏征求。如果自认有这方面的才干,可以自举。各级官员也可以举荐。

    还有一种定期的选拔,就是选举孝廉。所谓察举孝廉就是地方郡守长官在本地发现孝子、廉吏后,举荐给朝廷。这制度从孝武皇帝开始,一直沿用至今。

    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吏选拔制度,汉代主要是乡举里选,魏晋南北朝为九品中正制,唐代以后盛行科举制。

    汉代的乡举里选,主要是由地方官保举本地的士人到zhōng yāng,经考察后授予一定的官职,选举的科目有贤良方正、孝廉、辟除等。其中孝廉是最重要的选举制度。被推选为孝廉的人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一曰德行高妙,志洁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通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符合这些标准的人就称为秀才或茂才。

    当时的士子为了通过孝廉这一途径进入仕途,矫伪饰行,沽名钓誉,请托权贵,以获取孝廉的美名。有一个叫许武的人,被推举为孝廉。他考虑到两个弟弟还未显名,为了使他们出名,同他们商议后,便召来全宗族的人,把家产分为三份,他自己的那一份皆是肥田广宅,两个弟弟所得家产既少又差。但两个弟弟一点都不与兄长争执,宗族和乡里的人都称赞两个弟弟的谦让而责备兄长的贪鄙,结果两个弟弟被推举为孝廉。事后,许武又召集宗族的人,向他们说明真相,并说,我现在的产业比分家时增加了三倍,现将所有的财产全部分与两个弟弟。于是许武的名声大振,后被调至zhōng yāng任长乐少府。

    陈蕃任安乐太守时,郡内有一个名叫赵宣的人,父亲去世,他把父亲埋葬以后,自己住在墓道中,服丧二十多年,名声震动州郡。地方官把他推荐给陈蕃。陈蕃与他相见,问及妻子儿女,结果他的五个儿子都是在服丧期间出生的。陈蕃大怒,遂致其罪。东汉的学者王符揭露当时选举的弊端时指出:“群僚举士者,或以顽鲁应茂才,以黠逆应至孝,以贪饕应廉吏,以狡猾应方正……名实不相符,求贡不相称,富者乘其财力,贵者阻其势要,以钱多为贤,以刚强为上。”。

    社会上流行着一首民谣:“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可见当时选举制度的腐朽和虚伪。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完全是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选举权cāo纵在地方豪强之手,“爱恶随心,荣辱在手,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公无考校之实,私无告诉之意”。由于这种选举制度严重地阻碍了广大民众进入政权的道路,所以在隋以后,随着门阀士族制度的崩溃,九品中正制也随之被废除,而代之以科举制。

    大汉有一百多个郡,每年有两百多个孝廉被举荐到朝廷。这些人到了朝廷,并不能像贤良一样马上就能当官,他们大多安插在皇宫郎署里做一个郎官。十几年以后,就有两千多个。过去皇宫里的郎官侍卫也只有二千人左右,自此制度形成二三十年后,皇宫里的郎官全部变成了郡国孝廉。这些郡国孝廉,多半是由太学毕业的补吏出身。于是孝武皇帝以后,本朝做官的人渐渐都变成了读书人出身。

    大汉当时的这个制度非常好。一个青年跑进太学求学,学业完成后,到地方郡县为掾属小吏。有了成绩后,再经郡国长官察选到朝廷。又经朝廷一番规定的考试后,才开始正式入仕。这是当时入仕从政的唯一正。朝廷的所有官吏,几乎全由此途径出身。本朝自孝昭皇帝、孝宣皇帝开始,历任宰相全是读书人,他们的出身也都是经由地方选拔而来,因读书成才而入仕途,和权贵官僚富豪没有任何关系。

    然而,这个制度到了光武皇帝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郎署里的人才太多,要待分发任用的人才数不胜数,于是本朝无定期的选拔和特殊选拔制度就搁置了,仕途仅仅剩下了孝廉察举一条路。但就是这样,人还是越来越多,于是朝廷命令分区察举,然后又演进到按户口数比例分配,制为定额察举。

    一个郡国满二十万户的才能察举一个孝廉,于是孝廉成了一个抢手货,渐渐地,这个抢手货就成为了豪门士族晋升的的机会。如此一来,真才实学的人少之又少,这把原来孝子廉吏的原义完全丢失了。后来又因为请托舞弊,逼得朝廷在察举孝廉后又加上了一番考试,如此一来,原来察举孝廉的用意就彻底没了。

    大汉选拔人才,最先必进太学读书,这样才能获得补吏的身份。做了补吏后,才能获得察举的资格。这种由教育而行政实习,由行政实习而选拔,再由选拔而考试,由考试而任用的四个阶段,看上去似乎很合理,但弊端极大。

    在这个年代,穷人读不起书,普通士人的读书机会也很难得。

    首先书本非常不容易得到。这时的书籍都用竹帛书写,很少纸张。即使有纸,也是贵重至极。(此时尚无印刷术,要到唐宋才开始有印刷。)古代书本必得传抄,一片竹简只能写二十来字。抄一本书,耗费极大。帛是丝织品,它的贵重可想而知,一般人家根本没有。

    就算你有竹简,有绢帛,但你没有书。要抄一本书,你得不远千里寻师访求。话说回来,如果老师不收你,你到哪里抄书去?因此在这个年代,读书求学,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一般贫穷百姓想都不敢想。

    当然,如果你出身读书家庭,那这书的问题也就解决了。本朝爵位虽然不可世袭,而书本世袭却是天经地义的事,没有人可以干涉。有了世代的书本就有了世代经学,有了世代经学,便可世代入仕。比如象许劭这种人,你不做官,皇帝也要逼着你做官。因此,学问与书本,其实就是权势和财富。黄金满屋,不如遗子一经,就是这个道理。当时一个读书家庭,很容易变成一个做官家庭,做官家庭也就是有钱有势的家庭。

    如果家里有一个做到二千石的官,当上一郡太守,便可有权察举。经他察举的便是他的门生故吏。这些人发达后,对故主总要报点私恩,必然也会察举他的后人。每郡的孝廉人数有限,于是这有限的名额就落在了几个有限的家庭里。这几个有限的家庭就成了所谓的世族门第。这些门阀世族每个郡都有,他们越来越兴旺,此郡做官的人也就越来越多。由此可以想象,在这种环境下,吏治**也就成了必然。

    一个好的制度变成了坏的制度,尤其是这种关系到王朝兴衰,国家兴亡的制度变坏了,大汉自然也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没落。

    唯才是举,说起来很轻松,说了几百年了,结果这个“才”是有,这个“举”却出了问题。

    要想真正做到唯才是举,难度非常大,这个“才”和“举”的矛盾非常突出。

    现在能读书的,家境都不错,没钱读不了书。

    到目前为止,听说放牛的不但读了书,还做了官的,目前只有经许劭点评的豫州六贤之一的虞承贤。

    这样的人,在大汉有多少?

    不过这个虞承贤在被许劭点评之前,是个乡里的牧监,不是放牛赶车的。这就象何进不是屠夫一样,这个人其实也还是个读书人,不过地位低下而已。但正因为地位低下和生活拮据,他没有到太学读书的机会,随即也就失去了被察举的可能。然而,话说回来,这种人毕竟很少,真正读书人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财产,这种人也或多或少和门阀富豪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举”来“举”去,还是门阀世族的人,象汝南的袁阀、许阀,颖川的荀阀,关西的杨阀,关中的马阀,哪一家不是有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做官的?

    察举制度是门阀士族发展的工具,所以如何才能做到唯才是举,成了实施和保证改制成功的关键。没有人去推行和维持改制之策,社稷终究难以中兴。

    王允、卢植等老臣虽然知道这些原因,但是怎么改他们也无从下手。

    许劭曾是本朝点评名家,所主持的“月旦评”天下知名,经他点评和举荐的人才,事实证明都是非常不错的。

    卢植曾经想利用这种办法解决人才问题,但这种办法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和遏制了门阀世族对权柄的垄断,所以在冀州遭到了极大的阻力。

    参予改制讨论的冀州等诸多门阀大吏异口同声表示了反对。

    王允等人虽然想改变,但是他们不得不妥协,冀州门阀数不胜数,得罪了他们,冀州就会大乱。

    但是选拔制度直接关系到社稷的中兴,国策的持续、正确的执行,所以,卢植等人拒不让步。

    胡才本来以为拿下了冀州,缓解了并州危机,但现在看起来,并不如此。治国和打仗比起来,两者的难度有天壤之别。自己为此常常感到心力交瘁,难以支撑。什么时候形势才能好一点,治国才能容易一点?

    目前虎贲军诸将都是追随自己征战多年的悍将,虽然派系林立,摩擦时有发生,但还没有危及到军队的稳定,频繁的整军换将还是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然而,诸多大吏就不是派系林立,矛盾尖锐的问题了,而是在治国策略上,彼此之间有重大的分歧。这个分歧没有办法解决,只有让那些政见不同的人离开大将军府。但现在朝廷的文官有几大势力,到底让哪些人离开,把哪些人调任,还留下哪些人,却让胡才头痛不已。

    胡才想到了历史上的几种制度,特别是科举制,在胡才看来,解决门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科举制,但是现在在这些门阀面前,科举制他连提都不能提出来,否则的话,就等于与天下的豪门士族为敌,胡才并不认为自己有这个能力,也不认为在寒门中有那么多人才为他治理天下。

    几年前,胡才就在安邑建立军政学院,几年的发展,军政学院已经在并州,河东安排了不少人,但毕竟建立的时间短,现在这些人处于底层,想用他们,必须还需要几年时间,而且随着地盘越来越大,为了不得罪门阀,军政学院一直安排在安邑山区。

    现在晋阳朝廷的文官势力最大的就是这一帮来自长安朝廷的老臣,也是力主改制和中兴社稷的中坚力量。

    由于少帝的继位,并州,冀州的门阀投靠了晋阳朝廷,而这些门阀中,大部分在胡才占领并州和冀州后没有投靠的门阀士族。

    王允,黄琬,杨彪,卢植,马rì磾,伏完等,这些是晋阳朝廷的顶梁柱,如果没有他们,晋阳朝廷是支持不起来的。

    胡才虽然武力强悍,虎贲军十几万,但是他身边的文官还是太少了,石泉,张平,霍邱,李肃,李临等,这些人无任在什么方面都不是王允他们的对手。

    因此,胡才发现,哪怕自己建立了晋阳朝廷,立了少帝,解决了董卓带来的麻烦,新的麻烦又开始了。

第二十九章 国有二君(3)

    第二十九章国有二君(3)

    人才,土地。

    本来是土地问题,但是因为土地问题,涉及到了人才问题。

    人才在门阀士族手中,土地也在门阀士族手中,想要拿到门阀士族手中的土地,这些门阀士族就会让朝廷的zhèng fǔ机构崩溃。到时候空有武力就不行的。

    在晋阳朝廷还有一股最大的势力,就是李肃,张平,石泉这帮最早追随自己的士子。现在这些人都在晋阳朝廷最重要位置上,是大将军府的核心力量,是胡才最为倚重的人。这股势力同时还包括左彦、黄庭,杨凤这些黄巾系士人,他们为晋阳朝廷的屯田,为晋阳朝廷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胡才非常信任他们。

    晋阳朝廷的其它几股势力,也非常引人注目。有些人是陆陆续续来到北方的,他们中有原车骑将军何苗的掾属,原冀州牧韩馥的掾属,这些人现在在晋阳朝廷都居于高位。

    但直接影响到晋阳朝廷安危的却是北方的门阀富豪和他们的门生子弟,这些人包括王旭,霍邱等。他们个个都是根基深厚之辈,有的手里甚至还攥着北方的财富命脉,哪个都不能随便动。

    这几大势力中间又因为身份的不同,出身地域的不同,学术观点的不同,政见的不同等等,又分成许多盘根错节的小势力。

    胡才越想头越痛,这些错综复杂的势力,比他打仗还辛苦。

    现在门阀的问题没办法解决,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土地问题。

    早在战国时期,就确立土地私有→奖励军功,促进新兴地主崛起。

    chūn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变法。新的国家赋税制度和法律条文,促使土地所有制逐步由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如chūn秋时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cui)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属于这一情况。

    秦朝的时候,确立土地私有→按亩纳税(地租)、按户籍征发赋、役(兵役和杂役)

    汉朝

    确立土地私有→按亩纳租税(少)、按人丁负担赋、役(重),基本上是以税人为主,人身控制严格。

    其间有一次不成功的王莽改制,他仿照古代井田制全国土地改称"王田",不许买卖。不仅没有解决社会土地问题,相反又把农民禁锢在"王田"里当牛做马,使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

    北魏到隋唐时期(孝文帝改革——780年)土地国有制→以人丁为主负担均田制、租庸调制(庸在隋出现,唐朝取消年龄限制,保证了农民的劳动时间)、府兵制。

    均田制、租庸调制、府兵制是三位一体。

    由于土地私有制→地主追求土地的yù望增强,地主进行土地兼并→国有土地大量流失造成土地地主私有的既成事实(均田制彻底崩溃,租庸调制无法实施)→780年实行两税法(户税和地税、时间固定、人身控制松弛)。→法律上推动封建的土地私有大量出现,地主在大规模的庄园中实行分工合作的劳动,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两税法实际上是在国家承认地主土地兼并的前提下,依据土地资产向地主征税,xìng质上属于地主利益的再分配,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北宋王安石变法之方田均税法,募役法是对“庸”的继承和发展,即使地主和官僚也不例外。方田均税法是对两税法税地的继承。zhèng fǔ重新丈量土地,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贫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这些保证了农民的生产时间,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明朝张居正的一条鞭法,1581年,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缓和阶级矛盾,改革赋税制度,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赋役合并、将田赋、徭役、杂役分摊在田亩上,即役归于地、量地计丁、计亩征收、折银征收。说明了封建国家重视土地的程度已经大大超过了重视人口。而折银征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

    清朝的摊丁入亩制,雍正帝在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为固定丁数的基础上,推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彻底解决就丁、田并征的双轨制征税形式,从而完成了自唐代两税法以来我国封建赋役制改革——并役于赋、人头税归于土地税的历史进程。1712年,清zhèng fǔ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这样,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进一步松弛,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xìng,阶级矛盾暂时得到了缓和,促进康乾时期经济的较快发展;隐蔽人口的现象也逐渐减少,促进了人口增长。

    以前,在并州和河东,胡才实行折冲府兵制,其实是想按照均田制、租庸调制,然后实现府兵制。

    但是胡才发现,这些制度在这个时代,并不理想。为了保证军队的战斗力,为了长时间的战争,一直以来必须保存十几万大军,所以折冲府的兵制其实是名存实亡。

    所以在晋阳朝廷建立以后,胡才就准备放弃折冲府兵制,不过后来一想,可以被这折冲府兵制改成预备队,用来储备预备军。

    ………………

    七月中,兖州,山阳郡,昌邑城。

    青州黄巾军在可马俱带领下,攻克东平国之后,没有象人们预料的那样回援青州,而是突然南下,和攻打徐州的孙观部会合,猛攻徐州的东海郡。

    徐州刺史陶谦抵挡不住,向兖州牧曹cāo、陈留郡太守张邈、山阳郡太守袁遗、任城国相郑遂求援,还没有等曹cāo做出是否援救的决定,黄巾军首领徐和就率军杀到了任城国。

    青州黄巾军再次显示了它犀利的攻击力,其锋锐无人可挡,连克樊县、任城,顺着泗水河呼啸而上。

    曹cāo、张邈、袁遗、鲍信匆忙集结军队前往任城支援。兖州军在经历了济北大败后,损失严重,其两万军队主要由曹cāo的东郡人马和张邈的陈留军组成,其余郡县几乎没有什么军队了。

    然而,当他们匆匆赶到亢父城时,看到的不是徐和的一支黄巾军,他们还看到了司马俱和孙观的两支黄巾军。

    曹cāo气得破口大骂,陶谦这个老匹夫,竟敢帮着黄巾军欺骗我们。

    十几万黄巾军一拥而上,在亢父城郊的南阳湖(今山东微山湖北部)围住兖州军誓死血战。

    曹cāo带着大军奋力杀出一条血路,突围而走,两万大军折损一半。

    兖州军退守山阳郡的昌邑城,曹cāo向洛阳袁绍求援。

    这个时候,胡才的书信到了。曹cāo看完后,顺手把书信丢到一边,指着前来送信的信使说道:“回去告诉你们大将军,兖州现在是我的,谁敢踏足兖州一步,我就砍了他。”

    荀彧捡起书信看了看,脸显忧sè,“主公,大将军要趁火打劫,杀进兖州了。”

    曹cāo无奈长叹,“再急书本初兄,立即派军来援,否则,兖州就是晋阳的了。”

    荀彧犹豫良久,缓缓说道:“这个时候,重要的不仅仅是援军,还包括兖州各郡大吏对主公的信心。主公迫切需要一场胜利。”

    “现在胡才在晋阳立少帝,得到了王允,黄琬,杨彪等人的支持,他不需要西进勤王,胡才有足够的军队南下,这一次胡才在晋阳整编白波军,命名为虎贲军,虎贲军的步卒就有十五个军十五万人,还有骑兵,加上晋阳的北军和禁军,就有近二十万人,这些部队南下,绝对是灾难。”

    “所以,想让胡才没有南下的机会,必须另想办法。”

    “当然,现在晋阳朝廷刚立,胡才需要和晋阳朝廷的那些老大臣们争权夺利,所以在短时间内不可能南下,还有冀州问题,冀州一百多万流民需要胡才解决,还有公孙瓒没有被消灭。但胡才毕竟是少帝封的大将军,虎贲军骁勇善战,难保他不会做出其他事情来。”

    曹cāo明白荀彧心中所急。自己如今处境艰难,如果袁绍的援军赶到,击败了黄巾军,自己这个兖州牧也就做到头了。

    现在袁绍对自己非常不满,甚至可能心怀怨恨之意,起因就是因为自己失信于袁绍,没有实现自己的诺言,杀了张邈。

    当初曹cāo听从了荀彧的建议,要南下兖州图谋王霸之业,力图重振社稷。但当时他已经答应了袁绍,要和袁绍一起杀进洛阳,如果突然反悔,必定会引起袁绍的误会。所以曹cāo就说了一个让袁绍非常高兴的理由,那就是帮助袁绍杀了张邈。张邈如果在兖州各郡大吏的支持下,趁机自领兖州牧,占据兖州,势力必定会迅速膨胀,这对袁绍的威胁非常大。

    袁绍信以为真,果然一口答应了。他和曹cāo相约,杀了张邈后,立即以“承制”之命,让自己的堂兄袁微代领兖州牧。

    曹cāo回到兖州东郡的濮阳后,正准备赶到陈留和张邈相见,兖州府的治中毛玠和功曹陈宫到了。两人本来要到河内请曹cāo回援兖州的,看到曹cāo回来了,非常高兴。毛玠和陈宫都是曹cāo的好友,这次联袂北上,真正的目的是想请曹cāo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占据兖州,图谋霸业。

    但曹cāo此时又犹豫了。因为当前的形势对曹cāo来说,恶劣之极。河北之地迟早要给胡才占据,关东和荆、豫之地马上就是袁绍的天下,兖州处在中原中心。黄巾之祸一年比一年厉害,想通过占据兖州来图谋霸业,成功的可能小之又小。

    另外,自己一旦占据了兖州,就要和胡才、袁绍翻脸,在这两股强大势力的夹击之下,自己要想生存发展,似乎有点痴人说梦。

    袁绍有袁阀和关东门阀的支持,胡才有强大的虎贲军,他们随便动一动手指头,他可能就会灰飞烟灭。特别是胡才,现在立少帝,被封为大将军,主掌天下兵事,十几万虎贲军兵强马壮,又有河套,并州产马地,而他不过两万兵马,如何与胡才为敌?

    哪怕现在袁绍手中有承制招书,因为胡才立少帝,袁绍手中的什么招书已经没有用了。

    同时,曹cāo为胡才的心机赶到可怕,这几年天下人都以为何太后和少帝已经死了,但谁也没想到,少帝在胡才的手中。

    有王允,黄琬,杨彪等老臣在,曹cāo相信何太后和少帝是真的。

    所以,面对错综复杂的兖州局势,曹cāo认为,自己的目的是要尽早平息战火,稳定社稷,中兴大汉,而不是让大汉走向覆灭。所以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和袁绍紧紧地站在一起最为可靠,最能节省中兴社稷的时间。

    但是毛玠和陈宫不同意曹cāo的看法。袁绍拒不承认当今天子,和我们拯救社稷之策有天壤之别。将来无论是让胡才控制了天子,还是让袁绍重建了皇统,大汉都要倾覆。毛玠随即就当前的天下形势和各地州郡大吏做了一番深刻的分析。最后他告诉曹cāo,拯救社稷首先要强大自己的实力,但强大自己必须要师出有名,要在尊奉当今天子这个“大义”的情况下尽可能寻求各方的支持和帮助。“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修耕植,畜军资,如此则霸王之业可成也。”

    曹cāo其实和他们在如何拯救社稷的观点上是一致的。早在年初的时候,他就和张邈有频繁的书信往来。曹cāo肯定所谓的“中间道路”,在尊奉当今天子的前提下,图谋王霸之业,然后杀进关中,勤王兴汉。但面对满目疮痍的兖州,面对经历了四年战祸已经残破不堪的兖州,曹cāo实在没有半点信心。

    但是无任是毛玠还是陈宫都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天下多了一个天子,那就是胡才现在所立的少帝。

    长安天子是董卓所立,但少帝却是先帝所传。那么他们应该尊哪个天子?他们讨伐董卓,视董卓为叛逆,这是为什么?

    尊长安天子,岂不是以前的努力白费了,尊晋阳天子,岂不是处处受到胡才的压制?曹cāo听说袁绍在知道胡才立少帝后,准备立刘表为帝,以方便与胡才董卓分庭抗礼。

    当初曹cāo来到兖州的时候,荀彧找到他说道,“如果兖州现在是完整的,主公能否得到兖州?”

    曹cāo苦笑。如果兖州现在还是完整的,哪里轮得到他?早被袁绍顺势而下,自领兖州牧了。

    荀彧笑道:“那主公还犹豫什么?等到袁绍占据了雒阳,击败了袁术后,兖州就是袁绍的囊中之物了。”

    毛玠也劝道,“如果胡才稳定了冀州,袁绍稳定了关东,主公就没有选择余地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汉轰然倒塌。”

    曹cāo别无选择。

    毛阶、陈宫随即急赴昌邑,劝说兖州府的其它从事掾属拥戴曹cāo为兖州牧。

    同时曹cāo也派荀彧、任峻等人急赴济yīn、任城等地,为其游说济北相鲍信、济yīn太守吴资、任城相郑遂等州郡大吏和各地的门阀世族。没有这些郡县大吏和门阀的支持,他即使做了兖州牧也没人睬他。

    曹cāo自己亲率大军急赴陈留。

    张邈也想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自领兖州牧,但兖州的现状让他非常犹豫。黄巾军势力太大,依靠兖州各郡的力量,短时间很难平定。袁绍最近被胡才赶出了冀州自身难保,袁术、袁谭叔侄又打得不亦乐乎,朱俊、徐荣在关西战场上,没人可以帮自己,兖州看样子保不住了。想来想去,他还是把主要jīng力放到了扬州。如果自己能占据扬州,不但可以避免中原各势力之间的大战,保存实力,还可以利用扬州充足的粮食来有效牵制和打击中原各方势力。

    这时曹cāo到了,曹cāo说自己来借点粮食,然后率大军赶赴前线攻击黄巾军。接着他把王匡死了的消息告诉了张邈,说你和王匡要合谋对付袁绍的事,已经被袁绍知道了,这次袁绍让自己南下,一是为了平叛,二是要趁着平叛的机会把张邈杀了。

    张邈大怒,痛骂袁绍,对曹cāo非常感激。曹cāo就对他说,“袁绍想霸占兖州,有意让袁微出任兖州牧,这对我们非常不利。我看,干脆你出任兖州牧算了,我坚决拥戴你。”

    张邈拒绝了,他虽然想成为兖州牧,但他并不认为自己是袁绍的对手,更何况这个时候袁绍想要杀他。

    于是他对曹cāo说。这个兖州牧还是你来干吧。他也不隐瞒曹cāo,说自己打算到扬州去。如果自己占据了扬州,曹cāo在兖州,再加上徐州的陶谦,三州结盟,互为犄角,这样就能牵制袁绍,抗衡胡才了。

    于是,曹cāo同意了。

    因为这个时候,他们只知道长安兵变,董卓和王允在关中对峙,所以他们觉得应该率先响应天子和朝廷,给天子和朝廷以强有力的支持。如果此时袁绍还执迷不悟,坚决要重建皇统,拒不尊奉天子,那么我们就联合胡才先打袁绍,把天子和朝廷迎回雒阳。

    至于胡才,如果他愿意放弃兵权去戍守边疆,那是本朝的幸事,天下可以自此安定下来。但假如他不愿意,那这仗还有的打。不过他只有并州和冀州两地,叛乱得越快,死得就越早。

    这就是张邈让曹cāo成为兖州牧的原因。

第三十章 国有二君(4)

    第三十章国有二君(4)

    曹cāo听到张邈的话,吃惊地说:“孟卓兄,如果你要入主扬州,赶快南下,因为袁绍已经急书九江太守陈温,让他代领扬州刺史了。”

    张邈胸有成竹,一点也不着急。“我早已派人南下,我弟弟广陵太守张超也亲自赶到了九江郡,只待扬州那边诸事办妥,我就南下。”

    在陈留太守张邈和济北相鲍信的鼎力支持下,再加上兖州府从事刘翊、毛玠、陈宫、戏志才、王必等人的大力帮助,曹cāo非常顺利地暂时代领了兖州牧。

    任城相郑遂、济yīn太守吴资、山阳郡太守袁遗虽然心不甘情不愿,但在袁绍没有音讯,黄巾军步步紧逼的情况下,也勉为其难地答应了。

    此时,曹cāo手下的兵马不过两万,想占领兖州,武力还不够,还需要兖州的门阀士族的支持。

    曹cāo心里有数,自己出身于显赫的宦官世家,又没有什么出众的功绩,没多少人正眼看自己。在袁阀势力遍布兖州的今天,要想完全占据兖州,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尽快击败黄巾军,保住兖州,以此来换取兖州门阀世族的好感和支持。

    如果自己一个败仗就着一个败仗,那事情就麻烦了。袁绍只要在关东站住脚,立即就会腾出手来把自己赶出兖州。自己兵微将寡,哪里是袁绍的对手。

    不幸的是,曹cāo刚刚继任兖州牧,从关东就传来了消息。袁绍不但兵不血刃,占据了雒阳,还逼着袁术和自己讲和了,兄弟联手了。

    袁绍和袁术的联合,对曹cāo来说是晴天霹雳,没有比他更清楚,袁绍和袁术联合代表着什么。

    曹cāo十分担心,因为他没有听袁绍的杀死张邈,害怕袁绍马上兵进兖州,这是他绝不愿意看到的。

    于是,急忙去信向袁绍解释。兖州形势紧张,黄巾军铺天盖地,兖州军一败再败,大军粮饷全靠陈留郡提供,所以此时张邈万万不能杀。如果我把张邈杀了,我在兖州也就待不下去了。我们和张邈都是几十年的朋友,在今rì社稷危难之际,我们应该齐心协力,怎能兄弟相残?

    曹cāo对袁绍说,本初兄,张邈的事还是算了吧,毕竟张邈和你只是政见不同,并无深仇大恨。至于自己继任兖州牧一事,曹cāo也有自己的说辞。现在兖州这个样子,谁愿意干谁来,我还不愿意干呢?要不是张邈、刘翊这些人硬拉着我不放,我才不干这个找死的州牧?嫌自己命不够长啊?

    袁绍和曹cāo自小相识,对他的脾气一清二楚,知道他在说谎,但袁绍也没有点破。兖州战局不利是个事实,既然你曹cāo和张邈都要在背后yīn我,那你们就自己对付黄巾军去吧。等到你们的军队打完了,求我了,我才和你们算算这笔账。

    在袁绍看来,曹cāo虽强,但军队有限。不太可能是黄巾军的对他,他现在需要稳定雒阳,占领关西,没有多余的兵力出兵兖州。所以想让曹cāo和黄巾军打个两败俱伤。

    恰好这时扬州来信,九江太守陈温在历阳发动兵变,把张邈、袁术的人都关起来了,把广陵太守张超也赶出了九江郡,顺利代领了扬州刺史。

    袁绍大喜,于是回书曹cāo,那就麻烦孟德老弟先干着。什么时候你不愿意干了,说一声,我派人把你接到洛阳来。

    曹cāo这个时候去向袁绍求援,等于是向袁绍拱手称臣,几个月的努力白费了。

    荀彧、任峻、刘翊、毛玠、陈宫、戏志才等人围在一起商议,众人认为袁绍派军支援的可能不大。袁绍刚刚占据雒阳,和袁术虽然讲和了,但那也就是停战,他的主要目还是为了迅速稳定关东。

    袁氏兄弟至今还没有手握手,距离真正意义上的和解差远了,两人迟早还要反目。另外,兖州的仗再这样打下去,曹cāo和张邈的实力肯定要折损一尽,等到兖州军差不多打完了,袁绍再抽调兵力支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兖州拿到手。

    说来说去,还是要靠自己击败黄巾军。就在众人无计可施的时候,东平国的程昱到了。

    程昱,字仲德,兖州东郡东阿人,三国时魏国名臣。本名程立,因梦中於泰山捧rì,更名程昱。曾于东阿率领民众抗击黄巾。初平三年,被曹cāo征辟为寿张令,从此为其出谋献策、征战四方。

    他今年四十多岁,身材高大,长脸美髯,相貌堂堂。他是兖州东郡东阿人,兖州名士。过去刘岱屡次征辟,甚至以骑都尉一职授之,但程昱不为所动,坚不从辟。曹cāo继任兖州牧后,征辟他为东平国的寿张县令,程昱欣然而往。他和曹cāo早年就相识。当年曹cāo任济南国相时,曾在济南国大力整肃吏治,程昱甚为敬佩,暗中帮了不少忙,曹cāo一直感激在心。

    程昱急告曹cāo,黄巾军在任城大捷之后,一部留守任城国牵制兖州军,一部在徐和的带领下,调头攻打东平国。

    程昱认为,这是个偷袭黄巾军的好机会。

    因为黄巾军认为兖州军的兵力都被自己的主力大军压制在济yīn、山阳郡一带,所以派回去攻打东平国的军队人数不多。如果兖州军能够奔袭东平国,重创徐和的黄巾军,然后再从黄巾军主力大军的背后展开攻击,黄巾军必将惊惶不安,匆忙撤往泰山。这样一来,兖州的危局就可以得到缓解。

    曹cāo当即予以采纳。他和济北相鲍信、任城相郑遂带着一千铁骑,五千步卒,连夜离开昌邑,昼伏夜行,急速向东平国而去。

    七月,徐和率三万黄巾军,二十多万流民开始攻打东平国的寿张城。

    当曹cāo率军潜伏到寿张附近时,被流民发现。徐和一边向司马俱、孙观求援,一边率领黄巾军突然向曹cāo发起了攻击。

    双方血战。黄巾军来得非常突然,兖州军虽然有准备,但还是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双方将士立即陷入混战,以命搏命,战斗非常惨烈。

    济北相鲍信于乱军之中被砍死,尸骨无存。任城相郑遂遭受重创,在回撤途中,被一群疯狂的流民撕成了碎块。

    青州黄巾军首领徐和在激战过程中,被曹cāo手下大将李乾、李整、李典叔侄三人指挥jīng锐围住,双方数百人纠缠在一起猛砍。徐和身负重伤,血尽而死。李乾连中数刀,大腿被长矛洞穿,李典拼死护着他撤出了战场。李整被舍生忘死的黄巾军团团围住,危在旦夕。幸好这时史涣、典韦带着铁骑杀到,把伤痕累累的李整救了出来。

    黄巾军主帅阵亡,士气锐减,随即溃败。

    这一仗,兖州军虽然付出了惨重代价,但杀死了黄巾军首领徐和,几乎全歼了三万黄巾军士卒,算是一场大捷。几万无辜的流民惨死于这场激战当中。

    曹cāo不敢久留寿张,匆忙率军赶到大野泽,和率先赶到这里设伏的张邈、吴资五千人马会合。

    司马俱、孙观得到消息,急速回援。当天晚上,十万大军,几十万流民宿营于大野泽。

    曹cāo率军偷袭。黄巾军和流民本来就人心惶惶,这下突遭袭击,顿时大乱,被践踏而死者不计其数。司马俱带着部分残兵仓惶撤往济北国,孙观带着部分残兵逃往泰山。

    寿张大战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兖州形势。

    寿张大捷后,曹cāo抓获了几十万追随黄巾军的流民,缴获了很多家畜、农具和物资。考虑到兖州有大量荒芜土地,兖州又严重缺乏兵源和粮食,所以曹cāo和张邈、吴资、刘翊等兖州大吏仔细商议后,决定在兖州实施屯田之策。

    曹cāo和张邈为此准备请出前陈留太守、颖川人枣祗。枣祗早年从辟于大司农府,熟知农耕事务。在爆发黄巾军叛乱之前,他就在陈留郡推广过屯田,希望能解决流民问题,但因为此策严重损害了权贵门阀们的利益,被朝廷责令停止,并将其罢职。

    同时,曹cāo在几十万黄巾军流民中挑选十五万青壮年,组建青州兵。从此以后,曹cāo有了属于自己的军队,他命令曹仁,夏侯渊,夏侯惇等为大将,在兖州训练兵马。

    这个时候,胡才在晋阳立少帝的消息传来,曹cāo才有些迟疑,到底是尊长安天子还是晋阳朝廷,同时还需要防备袁绍出兵兖州。可以说,现在曹cāo四面为敌。

    …………

    雒阳。

    少帝的出现,让天下大惊,无任是雒阳的袁绍还是长安的董卓,都没有想到胡才手中有少帝和何太后。

    袁绍在知道这一消息后,脸sè大变,疯狂的咆哮,他的承制招书来源于少帝,现在少帝没死,而且还在晋阳继位,他很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如果少帝命他离开雒阳,他怎么办?他是尊还是不尊?

    少帝封他为荆州牧,但荆州是刘表的地盘,少帝用心险恶。

    有少帝在,胡才的白波军用不着西进勤王,可以慢慢地消耗北方,到时候天下谁是胡才的对手?

    更可气的是,曹cāo竟然自己占领兖州,这对袁绍来说雪上加霜。本来他还准备让曹cāo和黄巾军拼个两败俱伤,然后才出兵兖州,现在曹cāo打败了黄巾军,组建了十五万青州兵,胡才又在晋阳立帝,这让袁绍占领雒阳的喜悦荡然无存。

    他袁绍就是承少帝之招,现在少帝在晋阳,他承谁的招?

    但是让他尊少帝,袁绍觉得自己办不到,当年说道被废,其实和袁阀的关系很大,如果少帝长大,第一个要消灭的是袁阀,况且,现在胡才是晋阳朝廷的大将军,有胡才的支持,少帝如rì中天。

    就算他现在和袁术联合,但这并不一定是少帝和胡才的对手,但如果不尊少帝,他袁绍如何在天下人面前立足?

    在这两难的选择中,袁绍觉得自己应该立新帝,而不能承认长安和晋阳的天子。否则,他袁绍只能受制于人。

    就在袁绍在为少帝建立晋阳朝廷惶惶不安的时候,山阳太守袁遗告诉袁绍,现在曹cāo占领兖州,应该立即遏制曹cāo势力的发展,以免将来养虎为患。

    袁绍只好放下关于天子的事,召集僚属商议,是否出兵兖州。

    出兵兖州,就是和曹cāo打,现在曹cāo组建的十五万青州兵,无任这青州兵战斗力如何,想占领兖州,必须有一场恶战。

    但是袁绍现在有这个能力吗?

    许攸出言阻止。他说道:“主公,现在不是时候,曹cāo刚刚击败黄巾军,在兖州声名鹊起,声望正如rì中天的时候,此时出兵兖州,明显有趁火打劫的意思。这不但有损主公的威名,更会激起兖州各郡县大吏的反感。完全没有必要。”

    “兖州这几年天灾**,土地荒芜,粮食颗粒无收,整个兖州还不如豫州一个郡,去占领兖州,不如发展豫州。这个时候,曹cāo想占领兖州,就让他去占好了,曹cāo要想在兖州生存下去,困难重重。”许攸解释道,“兖州现在就是一个大泥潭,谁想进驻兖州,谁就是自取灭亡。”

    “况且黄巾军此次虽败,但实力犹在。司马俱、管承、吴霸、孙观等黄巾大军都在泰山一带盘驻,兖州的泰山郡、济北国、东平国和东郡的东部郡县现在也还在黄巾军的控制范围内。曹cāo要想彻底击败黄巾军,占据兖州全境,还要很长一段时间。目前曹cāo可以说是一穷二白,山穷水尽了,他急不可耐地强行征兵,安置流民屯田正说明了他处境的艰难。曹cāo如今就好比是一个穷疯了的盗匪,主公这时候去抢他身上的最后一件衣裳,不是把他往死路上逼吗?他不和你拼命才怪。为了一个兖州,被我们的势力拖入这个泥潭,得不偿失。”

    “况且,我们刚刚进驻雒阳,关东未稳,袁术的事也还没有解决。一旦我们陷在兖州无法脱身,让关西的吴川和南阳的袁术前后夹击,关东就很危险了。还不如把兖州认给曹cāo,好好的经营关东和豫州等地,到时候我们兵强马壮,想消灭曹cāo,轻而易举。”

    许攸上一次被虎贲军俘虏后,被他视为一生的耻辱,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报复虎贲军。报复胡才。

    作为许阀的人,许攸对于出身不正的胡才,打心眼里不屑,但是偏偏胡才却越来越强大,白波军,额,现在应该叫虎贲军了,十几万虎贲军雄视河北,如果想消灭胡才,必须有同等的兵力,否则就难于上青天。

    想要有同等的兵马,就要发展豫州和荆州,豫州人口众多,荆州物产丰富,再加上关东雒阳,如此才能有何胡才的虎贲军一决雌雄的机会,而兖州这几年天灾**,又要面对青州的黄巾军,对袁绍的发展不利。

    所以,许攸并不同意袁绍就此进入兖州。

    “子远言之有理。”郭图随后说道,“听说长安朝廷已经任命金尚为兖州刺史,此人目前正在冀州。假如曹cāo在寿张击败黄巾军的消息传到胡才的耳中,胡才会不会趁机出兵,护送金尚到兖州,赶走曹cāo?”

    “虽然说现在胡才在晋阳建立朝廷,但是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进入兖州,进入中原,胡才的虎贲军有这个实力。胡才在晋阳军改,虎贲军十五个步卒军,在冀州就有七个军,加上两万铁骑,虎贲军在冀州有九万兵马。想消灭渤海郡的公孙瓒,用得着这么多兵马吗?这很显然,胡才在冀州安排了这么多兵马,有他的用意。并州是胡才的,冀州差不多是胡才的,幽州刘虞听说胡才准备招他到晋阳,到时候,胡才想得到幽州,轻而易举,用得着这么多兵马吗?唯一的解释就是,胡才准备下兖州或者出兵河内,攻击雒阳,所以我们应该防备胡才,而不是在这个时候攻击曹cāo,进入兖州。”

    “这是肯定的。”逢纪笑道,“大将军岂肯放过这么好的机会?不过,对于曹cāo来说,危机不仅仅来自冀州的虎贲军,还有陈留的张邈。这次陈温在历阳发动兵变,赶走了广陵太守张超,击碎了张邈妄图霸占扬州的美梦,那么,张邈是不是甘心做曹cāo的下属?还有青州的黄巾军,虽然曹cāo消灭了十几万黄巾军,俘虏的几十万流民,但是曹cāo杀了徐和,黄巾军势必要报仇,如果他们在在最近一段时间展开反攻,曹cāo就死定了。这个时候,我们进入兖州,得不偿失,还不如好好的发展关东和豫州,特别是豫州,刚刚在我们手中,急需要时间来消化。”

    陈琳、耿苞都表示了相同的意思。在他们眼中,一个残破的兖州,根本就不值得大动干戈。现在胡才在晋阳尊少帝,使得他们非常的被动,现在这个时候应该被这份被动化去,而不应该大动干戈去攻打曹cāo。

    尊少帝,还是尊长安的天子,这很明显都不适合他们,所以,必须想出第三条路来,只有如此,袁绍才能获得天下的门阀的支持。

    袁绍把目光投向荀谌。荀谌摇摇头,不说话,他为了避嫌,不发意见了。

第三十一章 袁绍的选择(1)

    第三十一章袁绍的选择(1)

    荀谌,字友若,荀彧之弟,荀绲之子,(豫州)颍川【今河南禹州】人。历史上袁绍以逢纪计,说公孙瓒南来,冀州震动,时荀谌为韩馥谋士,说馥请袁绍同治州事,遂使绍领冀州牧。袁绍平定河北,值徐州刘备求救,荀谌力主讨曹,

    荀阀在大汉仅次于袁阀这样的门阀,荀阀源于尹祁氏,出自chūn秋时期晋国公族隰叔之后,属于以先租封邑名称为氏。

    该支荀氏,为尧帝和刘累的后裔。

    自从郇国被晋国吞灭后,成为晋国重要的荀邑,地范扩大至今山西省晋平县以西一带。

    在史籍《左传?襄公二十四年》中杜预注:“孔甲以刘累代彭姓之豕韦。刘累寻迁鲁县,豕韦复国。”当初刘累被赐封为御龙氏,为孔甲饲养龙(马),他的封地就在豕韦,遂为豕韦氏。后来刘累豢养的龙死掉了,便逃难至河南偃师,后人不敢再称御龙氏、豕韦氏,以祖名为姓称刘氏。

    成汤灭夏桀后,大封先圣后裔,刘累的后人再次被封为豕韦氏。在史籍《左传》中杜预注说:“豕韦复国,至商而灭。累之后世复承其国,为豕韦氏”,后来又曾被取消封地。但商高宗武丁中兴王朝,再次消灭了彭姓的豕韦国,又复封刘氏族人为豕韦氏。在史籍《史记集解》中引贾逵之说:“祝融之后封于豕韦,殷武丁灭之,以刘累之后代之。”

    周武王姬发灭殷商之后,再封先圣后裔,豕韦氏作为尧帝和刘累的后裔,被封到唐地,遂为唐氏族一,后又迁至杜城,遂有杜伯,杜氏也由此生,建有杜国。

    致禄,即杜伯,一名杜献,在典籍《国语?周语上》和《墨子?明鬼下》中都有明确记载。

    周宣王姬静(姬靖)四十四年(公元前787年),杜伯被周宣王诬杀,三年之后显灵,用鬼箭shè死了周宣王。杜伯被冤杀后,其子杜隰叔(唐隰叔)逃命到了晋国,杜国遂自然灭亡。

    杜隰叔到了晋国之后,被晋穆侯姬弗生任命为士师,即专职执掌军队和刑法的上卿,并赐封于荀邑,史称其为荀卿。荀卿的后裔子孙便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称荀氏,世代相传至今。

    荀卿(杜隰叔)生有二子,分别叫做士蒍、士荐。

    士蒍,字子舆,承父业,也做了晋国的士师。在史籍《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士蒍生子名成伯缺,成伯缺生子士会。荀卿后代子孙五世其昌,家族的尚武jīng神和军事才能的延承在士会时期达到了顶峰。

    在士会当世时,因晋国王位传让发生了不测,士会便逃到了秦国。后来士会虽然又返回了晋国,但仍有部分后裔和族人留在了秦国,而留在秦国的族人皆称刘氏,但因没有什么爵位,后来皆流为平民。

    到汉宣帝刘洵即位(公元前74~前48年在位)之后,荀氏族人为避其音讳,当时曾改为孙氏,就连他们的世代先租、包括始祖荀卿也被冠称为孙卿。

    几百年的发展,荀阀成为了大汉士族的首领,荀氏八龙更是赫赫有名。

    但是,在此天下大乱的时候,投靠袁绍的荀彧因为不满袁绍优柔寡断,刚愎自用,而离开袁绍。

    荀彧当初执意要随曹cāo离开,虽然袁绍极力挽留,但荀彧去意已决,坚决不从。荀谌于是跑去问自己的哥哥,兖州那么危险的地方,你去干什么?你要去我也不拦你,但如果袁绍在雒阳站住了脚,稳定了荆、豫两州,我就要把荀氏家族的人迁到洛阳去。

    荀氏是颖川荀、陈、韩、钟四大门阀之一,家族势力非常庞大。荀彧拒绝了。荀彧说,家族将来只能迁回颖川,不许进雒阳。

    荀谌十分不解,“兄长难道认为当今天下,能中兴社稷者只有曹cāo?曹cāo是什么人,一个阉人的后代,这种人也能中兴社稷?你是不是脑子坏了?”

    “袁绍野心太大,嘴里说要中兴社稷,但其实根本不是这么回事。”荀彧气愤地说道,“当今天子乃先帝所出,当初继承大统,也是经太后、太傅和三公九卿,满朝文武一致同意的。袁绍不顾事实,不但拒绝承认当今天子的皇统地位,还肆意诬蔑天子,说天子不是先帝所出,这种人也会真心诚意要中兴社稷?做你的chūn秋大梦去吧。你趁早离开他,免得你我兄弟手足相残。”

    兄弟两人为此大吵了一架。此事不仅仅关系到两人的xìng命,更直接关系到整个家族的命运,不吵出个高下不行。董昭、董访兄弟的例子就摆在哪里,董昭差点就被袁绍杀了。兄弟两人分别在可能成为仇敌的大吏手下做事,对双方和家族来说,太危险了。

    兄弟两人吵架的结果是荀彧这个老大吵赢了。老大就是老大,在家族中有权威,不服不行。

    荀谌跟着袁绍到了雒阳,行事非常低调,和过去大不一样。

    现在胡才在晋阳立少帝,荀谌不知道荀彧会怎么样现在,不过他已经决定跟着袁绍了,况且,现在曹cāo占领兖州,对袁绍的大业形成了危险,必须解决曹cāo才行。

    荀谌在这个时候也看开了,他和荀彧不愿意,荀彧对大汉忠心耿耿,但荀谌的眼中只有家族,如果天下大乱,天子不可救,他荀谌的选择只能让家族立于不败之地。

    袁绍虽然野心勃勃,但袁阀实力强悍,袁氏更是豪门士族的领袖,如果他能统一天下,建立袁氏王朝,跟着袁绍又何妨?

    荀阀从chūn秋时期到现在,改朝换代这么多,为什么荀阀越来越强?就是家族的利益高于一切。

    况且,现在长安天子和晋阳天子,应该尊哪一个?长安天子是董卓所立,晋阳天子是胡才所立,他们都是大汉的叛逆,尊他们,等于是否认他们叛逆的身份,这让他们如何对付董卓和胡才?

    王允在长安处事不密,虽然削弱了董卓的势力,但是没有杀死董卓,现在王允在晋阳,他会不会用同样的方法对付胡才?前车之鉴,胡才不可能没有防备,所以,胡才的晋阳朝廷比长安朝廷更巩固。

    袁绍当然也知道荀彧离开自己的原因,说到底就是双方政见不同,无法在一起共事,道不相同不相为谋,但他因此对曹cāo、张邈、陶谦等持“中间道路”的人重视起来。这股力量过去是支持自己的,现在成了牵制和掣肘自己的力量,将来也许会成为自己的敌人。在官场上,多少朋友都是因为彼此政见的不同,后来反目成仇,成为生死仇敌。

    袁绍毫不怀疑曹cāo的能力,对于曹cāo,他还是了解的。特别是对曹cāo那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jiān雄’这句话深信不疑。

    袁阀和荀阀是世代故交。袁绍和荀谌也是多年的朋友,袁绍虽然不至于因为这件事把荀谌赶出自己的权力中心,但对他的信任和倚重却迅速下降。

    袁绍看看沮授、田丰和审配三人。这三人围坐在案几旁边,正指着案几上的地图小声讨论着。

    沮授看到袁绍询问的目光,笑着站起来说道:“兖州的事,应该把它放到天下大势中去做具体商讨,这样解决之策也就出来了。”

    “自初平元年形成的董卓、胡才、袁术和主公四股势力已经逐渐演变为群雄纷争之局,今rì天下已经大乱。”

    “董卓的势力因为长安兵变已经削弱了不少,现在在关中与被西凉韩遂、马腾的叛军势均力敌,但由于各种原因,长安天子依旧被董卓所挟持。但董卓只有两郡之地,后有韩遂、马腾之忧,前有晋阳朝廷和我们的威胁,只能据守关中,勉强自保。”

    “河北之地现在有胡才和刘虞、公孙瓒的两股势力。胡才虽然于近期基本上占据了冀州,但由于幽州刘虞和公孙瓒先后与其反目,再加上冀州的流民之灾,胡才要想彻底稳住河北之地,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况且,胡才现在在晋阳建立晋阳朝廷,王允,黄琬,杨彪等人是不会让胡才权倾朝野的,所以这个时候在晋阳朝廷,胡才和王允他们一定会有一番龙争虎斗,再加上冀州问题,短时间胡才的注意力还在北方。”

    “袁术从一开始就被主公捆住了手脚。刘表成功占据荆州后,后方失守,袁术也就失去了发展的机会。随着胡才占据雒阳,孙坚死去,袁术的势力遭到了沉重打击,他能坚持到现在,已经难能可贵了。”

    “主公本来拥有天下最大的势力,拥有迅速稳定社稷的实力,但因为青州黄巾军和黑山黄巾军的雄起,给了主公毁灭xìng的一击。三年来,主公虽然奋力挣扎,甚至伺机夺取了洛阳,但本身势力却分崩离析了。今rì纷乱之局,归本溯源,都是源自黄巾之乱。没有黄巾叛逆,也就没有今rì社稷倾覆之危。”

    “主公看看今rì荆州的刘表、兖州的曹cāo、扬州的陈温、徐州的陶谦、陈留的张邈、汝南的徐璆、陈国的许玚、河内的张扬,这些人是不是都应该算是大大小小的势力之一?这些人有的是主公忠诚的朋友,有的对主公阳奉yīn违,有的和主公政见不同,随时都有可能反目成仇,有的比如像陶谦之流,根本就不睬主公,他爱怎么干就怎么干。”

    沮授俯身拿起案几上的地图,高高举起,“主公要中兴大汉,稳定社稷,那么,面对今rì的乱局,首要之务就是强大自己,然后结盟朋友,击杀叛逆和敌人。那么,现在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大汉的叛逆?谁是大汉的敌人?”

    沮授指着地图说道:“黄巾军是叛逆,韩遂、马腾是叛逆,挟持天子的董卓是叛逆,立这些人十恶不赦,务必诛杀。”

    接着沮授在地图中间重重地划了一条线,“胡才是我们的敌人。”

    “胡才在晋阳建立朝廷,立少帝,他为什么这么做?胡才的野心昭然若揭,大家可以看看胡才今rì的官职,大将军,参隶尚书事。也就是说,晋阳天子也罢,晋阳朝廷也罢,王允,黄琬,杨彪他们在晋阳,但是他们是胡才的对手吗?胡才手中有十几万虎贲军,晋阳朝廷的王允手中只有一万北军和三千禁军,这些人是胡才的对手吗?大家不要忘了,胡才的虎贲军就是原来的白波军,是胡才一手建立的,这几年跟着胡才南征北战,对胡才忠心耿耿,吴庆,吴川,李峰,徐晃这些人对胡才忠心耿耿,他们是胡才军中的元老,他们巴不得胡才更进一步,他们这些人可以名留青史了。”

    “如果晋阳朝廷的人不是胡才的对手,何太后和少帝被胡才隐藏了这么多年,他们敢反抗胡才的虎威吗?晋阳朝廷都是他胡才一个人说了算,试问他如此攫取权柄,和董卓有什么区别?胡才攫取权柄之后要干什么?他是大将军,主掌天下兵事,出兵讨伐叛逆。这个叛逆是谁?是我们。可怜我们为了大汉呕心沥血,浴血奋战,最后的结局竟然和那些黄巾蚁贼一样,成了大汉叛逆。”

    “胡才这个官是怎么来的?是他用军队打来的,抢来的。他的军队已经打到霸水了,距离长安只有六十里,但当他的目的达到后,他立即背信弃义,不再勤王,而是匆匆撤军关西。在晋阳立少帝为帝,野心昭然若揭,他不是勤王,而是要篡夺大汉的江山。等他占据了大汉半壁江山之后,等他把我们击败之后,这天下还有谁能阻止他篡夺社稷?”

    “胡才一直告诉天下人,他尊奉长安天子,遵从出安天子和长安朝廷的旨意,但是在这个时候,他竟然立少帝,建立晋阳朝廷,他想干什么,他想做什么?野心勃勃的他已经露出了他的爪牙,现在我们知道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了。原来他要借着‘忠义’之名,行篡立之实。他要在富丽堂皇的门面下,血腥杀戮,涂炭生灵,祸害社稷,灭绝国祚。胡才对大汉的危害,尤甚于董卓,此人不仅是我们的敌人,也是大汉的敌人,是天下人的敌人。”

    沮授放下地图,神sè凝重地挥手说道:“我们兵微将寡,实力微弱,不是胡才的对手。所以我们必须要和朋友结盟,要和可能成为我们的朋友结盟,要和胡才的敌人结盟,要和可能成为胡才敌人的敌人结盟。总之,我们要利用一切力量,用尽一切办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击杀胡才。”

    “只有胡才一死,天下才有希望,只有胡才一死,天下的黎民百姓才能过上好rì子。长安天子和晋阳天子的事,其实都不重要,只有解决了胡才,天子的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胡才不死,大汉难安。胡才不死,天下难平。”

    众人顿悟,兖州的事如何处理,不言自明。

    大堂上的议论立即热烈起来。

    但这时,沮授却突然提出了一个让众人瞠目结舌的策略,“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讨诛未服。”

    袁绍神情惊愣,呆坐无语。众人神态各异,一言不发。

    田丰缓缓站起来,躬身对袁绍说道:“主公,如果我们再不及时改变策略,失去的就不仅仅是张邈、曹cāo这些朋友了。晋阳的天子是胡才的,我们不可能出胡才手中得到少帝,此时只能承认长安天子,被长安天子控制在手中。”

    “‘大义’是以实力为后盾的,没有实力,我们的‘大义’就没有号召力。张邈、曹cāo等人突然易弦改辙,主张尊奉天子,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现在我们处于极度的劣势,在既无让人信服的‘大义’,又无绝对实力的情况下,州郡大吏们的背叛恐怕也是一种无奈而必然的选择。我们的敌人会越来越多。”

    “况且,胡才为什么立少帝,还不是因为想占大义?”

    “主公,天下的形势已经变了。”审配也站起来说道,“长安兵变,牵制胡才的力量突然消失,胡才一家独大,傲视群雄,无人可以抗衡,主公请仔细想想,当今天下已经演变成为我们和胡才之间的对决,如果我们不能集结所有的力量,败亡是迟早的事。”

    “主公如果尊奉天子,形势必将大为改观,我们可以集中天下所有力量,甚至天子的力量来对抗胡才。消灭了胡才,这天下就是我们的天下。至于天子,还是那句话,只要是皇室后裔,谁都可以继承大统。只不过,大人稍稍迂回了一下,走了一点弯路而已。”

    “现在在两个天子中,我们不可能从胡才手中抢到晋阳朝廷的天子,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被长安的天子拿到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击败胡才,否则等胡才以晋阳天子的名义攻关中,废了长安天子,到时候我们怎么办?有了关中的胡才,到时候就不是我们能抵挡的。”

    “唯一的办法就是马上在胡才建立晋阳朝廷的时候,出兵关中,消灭董卓,拯救长安天子,承认长安天子的地位,宣布胡才为叛逆。”

    “虽然走了一点弯路,但主公强大了实力,消灭了胡才,中兴了社稷。”田丰大声说道,“为天下计,主公应立下决断。”

第三十二章 袁绍的选择(2)

    第三十二章袁绍的选择(2)

    袁绍没有立下决断。

    本来,他说长安天子并非是先帝所生,他袁绍尊的是少帝,但是现在少帝死而复生,在晋阳在胡才的支持下,重新为帝,这个时候,他袁绍自然不想承认少帝,如果承认少帝,胡才招他去雒阳怎么办?不去,他就是叛逆,胡才的十几万大军就会南下,去了,生不如死。

    所以,田丰他们才建议他拿下长安天子,只要手中有天子,哪怕是他以前不承认的长安天子,也有可能和胡才分庭抗礼。

    但是现在的他适合出兵关中吗?

    拿下关东,占据雒阳后,他自己虽然还没有站稳脚跟,形势也还非常严峻,但和年初自己被胡才狼狈赶出冀州时的窘境相比,要好多了。

    去年,胡才、朱俊、袁绍、袁术、孙坚等人联手攻占关东后,朱俊带领各级官吏在关东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治理措施,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饱受摧残的关东迅速得到了恢复。虽然只有一年多时间,但关东毕竟是京畿要地,各项条件非常好,只要上下齐心协力,恢复起来还是很快的。

    朱俊通过各种办法,让逃亡到邻近州郡的关东百姓尽快返回故土,同时,他把大量无主土地收归府衙,然后贱卖给了关东和其它各地的门阀富豪。因为有强悍的北疆军驻守在关西和关东两地,安全上有了保障,返回故土的流民越来越多,而关东的门阀富豪也利用自己的关系,迫不及待的从各地购买赊借物资和征募流民到关东耕种土地。朱俊离开洛阳之前,曾对袁绍说,如果能够有足够的粮食加大对关东百姓的赈济,关东的财赋收入在两到三年内就能完全恢复到过去的水平。

    不过,一直以来,有个严重困扰朱俊的难题,那就是洛阳皇宫,皇家宗庙园林,先皇诸陵以及太学、东观、云台、三公九卿府等等众多朝廷重地的维护和修缮。朱俊最关心的不是皇宫和皇陵,而是收藏在太学、东观、云台等地的书卷典籍。这笔维护费用很大,朱俊手头拮据,拿不出来。他希望袁绍能在很短时期内恢复关东的繁荣,立即着手清理和修缮这些珍藏,这可是事关社稷振兴的大事。

    袁绍当然知道这些典籍的重要xìng,但关东百废待兴,最缺的就是钱财,他也没钱做这些事。袁绍为了在最快的时间内得到充足的财赋和粮食,他急于巩固关东,掌控荆、豫两地,而当务之急就是赶走袁术。他和袁术即使握手言和了,以袁术的xìng格和实力,不会低下头来心甘情愿地听自己指挥。与其将来陷于无休无止的内讧,白白损耗实力,还不如现在彻底了断,把袁术赶出荆、豫,让他自生自灭去。

    要赶走袁术,就要找个让人信服的理由,不能再让袁阀的势力互相残杀了。最好的理由就是袁术不顾家仇国恨,不但尊奉长安天子,还曾和董卓眉来眼去,无耻之极。

    但是这个时候,晋阳天子的出现,又让他为难了,不尊长安天子就是尊晋阳天子,但是他袁绍可以尊晋阳天子吗?

    胡才是大汉的叛逆,他手中的晋阳天子,就不能尊,不能尊晋阳天子,就必须尊长安天子,这与他一直以来的方针不符。

    袁绍背着手,在大堂上走来走去。他要想清楚了,不能轻易下决断,以免功亏一篑。

    这里是袁府,是自己原来在京城的家,虽然不大,但让他感觉很温馨,很踏实。叔父袁隗和生父袁逢的府邸比这里都要大,都要豪华,但袁绍不愿意搬过去。住在那两处府邸里,容易让他想起死去的亲人,容易让他失去理智和冷静的判断力。

    “让袁燮立即到豫州出任刺史一职。”袁绍缓缓说道,“本来我打算让他出任陈国相,但考虑到袁术有东迁豫州之意,还是让他主掌豫州吧。我倒要看看袁术还有什么话说。这陈国相暂时让高干带领。陈国相许玚被击败后自杀身亡,其从弟许靖又逃亡扬州,许氏一脉已走向rì渐衰落,我看就不要赶尽杀绝了,以免让人说我袁家心狠手辣。”

    袁燮是袁阀的嫡系,是袁绍的心腹,众人一听,立刻明白了袁绍的意思。他还是想尽快逼走袁术。

    有袁燮在豫州,可以说豫州稳稳当当的掌控在袁绍在手中,豫州人口几百万,总共袁绍养十几万军队了。

    “那原豫州刺史孙贲如何处置?”许攸问道。

    “孙贲?孙贲是谁任命的豫州刺史?是董卓还是胡才?我不杀他,已经给足了孙坚面子。他是吴郡人,让他带着人回扬州去。”

    “袁术要是不答应或者……”辛评迟疑道,“这个时候如果打起来了,对我们不好。我看,还是让孙贲暂时代领颖川太守,这样可以缓和一下双方的矛盾,毕竟颖川现在还在袁术手上。”

    “他敢打吗?”袁绍不屑地冷笑道,“我让袁燮领豫州刺史,袁谭领颖川太守,就是要逼他打。”

    袁绍指指陈琳,“孔璋,急书景升兄(刘表),请他出兵南阳,然后再给南阳的七大世族各写一封书信,请他们适当的时候予以帮助。”

    “主公有意让景升兄独领荆州?”郭图担忧地说道,“这个……如果将来……张邈的教训……”

    刘表是荆州牧,他虽然是袁绍的好友,但在这个时候,其实并不可靠,有了几万大军的刘表,真的甘心听袁绍的吗?

    袁绍被豫州和荆州划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但是现在荆州在刘表的手中,如果这个时候,刘表和曹cāo他们一样怎么办?

    没有了荆州,只剩下一个豫州和关东。这对袁绍来说是一个打击,所以,郭图建议,应该把荆州彻底的控制在手中。

    “荆州的兵马一旦进入南阳,我就让审配审大人和袁熙一起去南阳进行调停,同时让汝南的徐璆,驻守广成关的潘凤、程涣、高干各自率军逼近南阳。”袁绍笑道,“袁术敢打,他就是死路一条。他唯一的选择就是放弃,然后带着兵马到颖川,伺机进入兖州寻求发展。”

    “袁术对景升兄恨之入骨,他怎么可能会把南阳让给景升兄?”袁绍自信地说道,“你放心,南阳这块地方,我无论如何都要控制在手,相信景升兄也能理解。”

    在袁绍的眼中,荆州就只有南阳才放在他眼里,其他的地方,特别是荆州南方四郡,是蛮人的地盘,是蛮荒之地,他根本不在意。

    “让袁术进入兖州?”郭图眉毛一挑,欣喜地说道,“主公这个办法倒是不错,既能把兖州部分州郡控制到我们手上,又能打击和牵制曹cāo、张邈在兖州的发展。”

    “就怕袁术咽不下这口气啊。”逢纪叹道,“袁公路嗜赌如命,赌徒的xìng格一般不能以常理来揣测,如果他……”

    袁绍点点头,不屑地笑道:“正因为袁术是个赌徒,所以他才不会拼命。在他眼里只有两样东西最宝贵,钱财和xìng命,其它的都不重要。我给他钱,然后把刀架到他脖子上,他就会乖乖地拿着钱走路,他绝不会拿自己的xìng命开玩笑。”

    接着袁绍还说了一个袁术一定会离开南阳到兖州的原因。袁术在南阳被四面包围,没有出路。到了兖州就不一样了。他过去和胡才关系密切,还曾和胡才一起派兵支援过徐州的陶谦,所以他南北两面都有支援,他完全可以和曹cāo放手一搏。曹cāo现在一穷二白,根本不是袁术的对手。

    如果袁术被曹cāo赶出兖州,袁术这个时候已经损失惨重了,到时候自己再想占领兖州,轻而易举,而这一段时间的发展,自己完全可以开发豫州和荆州,有了豫州和荆州的财赋,他才能建立强悍的军队,才能与胡才决一死战。

    想消灭胡才主公叛逆,没有强悍的武力是不行的,但是怎么样拥有强悍的武力,还需要财赋,豫州和荆州的财赋。

    逢纪蓦然明白了袁绍的心思,“大人,你是不是等到袁术把兖州搞得鸡飞狗跳的时候,你再一手拿钱,一手拿刀,逼着袁术滚蛋。”

    袁绍手捻短须,笑而不语。

    不错,到时候袁术和曹cāo在兖州年的鸡飞狗跳,但等他十几万大军压境,袁术拿什么抵挡?到时候还不乖乖的从兖州滚蛋?难道他还能被兖州让给胡才不成?

    沮授、田丰等人忧心忡忡。

    袁绍执意要挑起战火,逼走袁术,打击曹cāo,意图很明显。他不意接受尊奉长安天子,迎大驾于西京的主张,但袁绍好象又没有完全拒绝,因为他没有明确表示反对。这让袁绍优柔寡断的xìng格尽显无遗。

    所以,田丰等人才忧心忡忡。

    袁绍的话那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袁绍认为目前自己实力不足,还不能提出这种主张,以免让其它各方势力迅速壮大起来,从而造成今后各方势力鼎力相持的局面?

    如果各方势力相差无几,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迟早都要互相攻伐。比如袁术就是一个例子。袁术如果把伤口养好,势必要再掀波澜。各方势力互相征伐,最高兴的就是胡才了。胡才独居于河北之地,不但得到了发展的时间和机会,还能趁势各个击破,横扫天下。

    现在胡才在晋阳尊少帝,得到了王允,黄琬,杨彪,卢植等大臣的支持,无任他们的支持是否是真心实意的,对胡才来说好处多多。

    所以,在田丰等人眼中,如何消灭胡才,如何才能被对抗胡才的资本扩大?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而袁绍的意思是,逼走了袁术,袁绍就能凭借关东和荆、豫两州得天独厚的优势迅速发展。袁绍有了最强悍的实力,才能让曹cāo、张邈这些人俯首称臣,才会让那些受到胡才攻击的州郡大吏主动投靠袁绍,向袁绍求援。

    也只有这样,袁绍才能主持会盟,集结天下州郡的力量攻打胡才。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实力对比逐渐发生变化后,袁绍才有击败胡才,最终成就霸业,中兴社稷的可能。

    说来说去,还是那句话,没有实力,就是把嘴皮子说破了,把心掏出来,也没有人相信袁绍易弦改辙是真的。相反,此时袁绍突然改变主张,反而会让人觉得袁绍是个朝三暮四的小人,是因为受到各方势力的夹攻,实力不济,无奈之下的变通之举,是想暂时平息战火以便迅速发展自己。既然你袁绍不行了,没有实力了,我还听你的干什么?仅此一下,可能就把袁绍占据关东取得的优势彻底葬送。

    也许袁绍也同意利用大义集结所有力量击败胡才的策略,只不过,他认为cāo之过急了而已,但眼前形势非常急迫,长安朝廷任命的兖州刺史金尚已经到了冀州,胡才极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渡河南下,攻打兖州。

    胡才以晋阳朝廷的圣旨,命令刘表为兖州牧,曹cāo为豫州牧,袁绍为荆州牧,加上长安朝廷任命的兖州牧,单兖州牧就有三个了,到底谁才是兖州牧?谁听谁的?

    这就是胡才的高明之处,利用天子的命令,把中原弄乱,让他安心发展河北,随时准备南下。

    山阳太守袁遗在信中对此事表示了极大的担忧。冀州牧伏完曾有私人书信给他,询问他对金尚或者刘表出任兖州刺史的看法。很明显,这是胡才投石问路之计,想从袁遗这里探知袁绍是否有足够决心帮助曹cāo守住兖州。如果胡才此时南下兖州,占据了兖州,无论是袁绍还是曹cāo等人,都没有时间发展自己的实力了。

    田丰不明白,大汉这么多人,为什么没有多少豪门士族的发展这么快呢?占领河东的时候,胡才不过几万兵马,但这几年胡才为什么越打越强,其他人却越来越弱?袁绍为什么得到了冀州又失去了冀州?

    田丰紧锁双眉,小心翼翼地问道:“主公,如果胡才此刻南下,我们如何应对?任由胡才占据兖州?”

    袁绍神sè凝重,反问道:“你看胡才有几成南下的可能?”

    “这取决于三件事。”田丰说道,“一是公孙瓒何时败回幽州?如果刘虞率军支援公孙瓒,胡才的处境就非常尴尬,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二是青州黄巾军何时展开反攻?如果司马俱、管承在近期再度攻击兖州中部郡县,曹cāo就无法抵挡。我们为了赶走袁术,也无法出兵支援兖州。在这种情况下,胡才挥军南下,曹cāo和张邈也许求之不得。不管怎么说,他们都是朝廷的人,无任是长安天子还是晋阳天子,这都是名正言顺的,投靠了胡才,将来也都还是一郡太守,没什么损失。第三,就是关东的稳定。如果关东稳定,各州郡大吏相安无事,大家就可以随时支援兖州,那胡才在冀州流民成灾,赈灾压力极大的情况下,自然不敢贸然出兵。相反,如果关东不稳,冀州的流民问题得到了解决,胡才就有实力南下兖州,到时候哪怕曹cāo他们能抵挡黄巾军,也没有能力阻止胡才南下了。”

    “胡才南下,按照目前虎贲军的兵力情况,胡才在冀州可以调一万铁骑和四万左右的步卒,这五万兵马如果南下,哪怕现在曹cāo建立了十五万青州兵,也不是胡才的虎贲军的对手。”

    “胡才的虎贲军在这几年南征北战,骁勇善战,而曹cāo的青州兵不过是黄巾军的俘虏和流民,虽然有十五万,但不堪一击,特别是虎贲军铁骑,在冀州胡才安排了两万铁骑,这是和匈奴人,和鲜卑人大战的铁骑,骁勇善战,悍不畏死,因为铁骑就可以在兖州对付几万步卒了,到时候胡才占领兖州,徐州的陶谦不敢与之为敌,如果陶谦投靠胡才,胡才就有了并州,冀州,兖州,徐州,再加上河套,河东,试问,天下谁是他的对手?特别是冀州和徐州,是大汉的两个产粮地,得到了冀州以后,胡才如果再得到徐州,胡才就不需要为粮草而担心了,在没有粮草危机的情况下,虎贲军可以毫无顾及的出兵,天下谁能抵挡胡才的虎贲军的兵锋?”

    袁绍低着头,在大堂上又转了起来。众人各自聚在一起,小声议论着。

    胡才野心昭然若揭,这个时候晋阳的天子是胡才的傀儡,是他想改朝换代的第一步,虽然有王允等人支持,但王允他们在胡才的控制中,一定是不得不如此,所以不能被晋阳朝廷当一回事。

    但是怎么样被胡才带来的不利的一面改变呢?

    良久,袁绍站在大堂zhōng yāng,连续下了几道命令。

    首先,袁绍书告各州郡大吏,详细解说长兵变的始末。长安天子之所以被再度挟持,王允诛杀董卓失败,长安天子再一次落入董卓手中,都是因为胡才早有篡逆之意。这一切,其实都是胡才蓄意而为之。他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篡夺大汉社稷。胡才是继董卓之后,本朝最大的逆贼,人人得而诛之。

第三十三章 武人和士人(1)

    第三十三章武人和士人(1)

    其次遣派多名武技高超之士,携带密信,rì夜兼程往幽州而去。一封信给太傅刘虞大人,详告胡才篡逆之事实,告诉他胡才立少帝的野心,恳求他发兵讨伐。一封信给公孙瓒,详告他关东之事,愿意和他和解,南北共击胡才。

    第三,派人秘密由武关进入关中,联系潜伏在关中的诸多门生故吏,告诉他们自己有西上勤王之意,请他们在适当时候发动兵变,以策应自己攻打关中。

    第四,急书兖州曹cāo、徐州陶谦、泰山子劭等州郡大吏,迫于胡才即将南渡黄河的压力,还是请诸位大人尽快向青州黄巾军发动攻击,把黄巾军和流民尽可能赶到冀州。为此,袁绍还特意恳求曹cāo暂时放弃东郡境内的黄河诸多渡口,任由黄巾军和流民北上。

    另外,袁绍还请兖州各郡大吏联名书信于胡才,拒绝承认长安朝廷和晋阳朝廷派到兖州的刺史,并恳请胡才从大局出发,不要护送金尚入境,以免双方发生冲突,致使黄巾军趁机反攻,让兖州百姓陷入更加深重的苦难。

    同时命令河内张扬,整顿兵马,立即攻击黑山黄巾军残部,把黑山黄巾军向并州上党和冀州魏郡方向驱赶。

    这些命令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让天下人都知道胡才正在yīn谋篡夺社稷,胡才是大汉最大的叛逆。袁绍希望能鼓动和联合各地州郡力量围攻胡才,阻止胡才南下的脚步,打击和迟滞胡才实力的发展。

    袁绍还亲自给胡才写了一份书信。首先恭喜大人被拜升为大将军,参隶尚书事执掌国事,其次是感谢大人在攻陷邺城后,没有虐待和杀害我的家人,我的部属,还有他们的家眷。我袁绍有生之rì,定当报答大人这份恩情。然后袁绍说到了当今天下形势。从大人攻打冀州后,我们就是对手,今大人在晋阳立少帝,我们依旧还是对手,难道我们之间,当真有什么血海仇恨?

    当年讨伐董卓时候,我们曾经一起浴血奋战,至今想起来,还是让人热血沸腾。大人是我大汉的英雄,即使大人变成了要倾覆我大汉社稷的叛逆,大人在我的心目中,也依然是我最为崇拜和景仰的英雄。我希望自己这一生中,能象大人一样,建下万世功勋。我希望自己能击败大人,中兴大汉。我十分急切地盼望着,立即和大人决战沙场。

    ………………

    并州,晋阳,大将军府。

    此时的胡才虽然在晋阳,但是他的心却在冀州,他在冀州各郡强行实施土地清理之策,数百户冀州门阀世族富豪被牵扯其中,大约有一半门阀富豪因为抗命被抓,还有一半因为无法立即缴齐拖欠田赋被抓,只有几十户门阀富豪因为家财丰厚,这几年又没有遭到战火的洗劫,勉强度过了难关。

    冀州随即掀起了轩然大波。

    河间国、渤海郡两地的门阀富豪全部被抓。原因很简单,他们刚刚被公孙瓒洗劫一空,接着又遇到了这场风暴,算是倒霉透顶。这些人联名上书,并派了代表前来向大将军求情。但是胡才丝毫不留情面。“按律,你们欺瞒府衙,偷漏田赋,应该诛杀九族。不杀你们,我已经很给面子了。缴不起田赋,拿土地来抵。”

    门阀富豪们逃又逃不掉,缴又缴不起,叫他们拿土地抵债,他们又舍不得。这些人想请托冀州牧伏完等诸多大臣给他们求情,但伏完等人躲在邯郸行辕内,不敢露头。熟人太多,照顾不过来。

    伏完虽然现在被晋阳朝廷封为冀州牧,但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大将军胡才在冀州安排了不少亲信,在冀州有近十万虎贲军,如果他伏完不识好歹,他在冀州牧这个位子上呆不长时间。

    同时,随着青州军在兖州寿张大败,冀州迎来了一个流民北上的高cháo。大量的流民问题需要境界,胡才急了,立即下令,强行没收土地。敢阻挠者,以谋反罪论处,诛杀全家。

    最倒霉的还是河间国和渤海郡的门阀富豪。杨凤接到胡才军令,当天就杀了十二户富豪。胡才在军令中特意交待,先动富豪,那些门阀世族暂时不要动,而且尽可能不要杀人。但杨凤哪里管这些,先杀了再说。两百多条人命就这样没了。

    此事在冀州引起了恐慌。渤海郡的几个大门阀都养有门客和庄丁,这些人担心自己主人被杀,随即组织起来劫牢。

    杨凤勃然大怒,一口气把关在牢狱内的十四户门阀富豪一起砍了,连同他们的家眷,五百多人,杀了个一干二净。杨凤犹不解气,命令带着亲卫骑,直接冲到河间国的乐成,把关在牢内的河间国十七户门阀富豪也杀了。冀州一时间血雨腥风。

    胡才和众大臣闻讯,大惊失sè,急忙命令杨凤停止杀戮,但这十万火急的军令送到乐成时,被杀的人都已被埋到乱坟岗里了。

    冀州的门阀富豪怨声载道,怒不可遏。晋阳朝廷的大臣们也愤怒了。这些黄巾出身的将领就是贼,一千多条人命象草芥一样被他们转眼杀了个干净,这样不听军令,无法无天,如何得了?

    当然,杨凤这血腥一杀,却有个意想不到的好处。几乎是在十天之内,所有被关押的门阀富豪都把超额土地上缴府衙了,就连本来已经还清田赋的门阀富豪也不例外。不要了,这土地成了灭族的祸害,谁还敢要?

    胡才心里乐滋滋的,但脸上却是杀气冲天。

    他急急忙忙的赶到冀州邯郸,命令近卫军晏明带人把杨凤等人拿下,杨凤等十二名军司马全部被罢去军职,遣送到河套屯田戍边。

    就在这时,侍中荀攸携带天子圣旨,从晋阳赶到邯郸。

    少帝同意大将军和诸多大臣的奏请,捐出河间国、魏郡、甘陵国等地的田产和宅院,以安置冀州流民。

    少帝再下一道圣旨,同意大将军奏请,准许大将军在冀州清查地地,凡田产超出大汉律规定的,一律抄没,拒不上缴的,诛族。

    胡才看到这圣旨有些哭笑不得。他可以感觉到,这圣旨的后面有王允的身影,王允是觉得他不够惨,所以想变了法子来害他,否则在自己在晋阳的时候,为什么不下这圣旨?

    不过现在无所谓了,杨凤已经把冀州杀了个血流成河,朝廷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如今冀州的门阀富豪们对自己恨之入骨,谁要是想叛乱,那就给他叛吧,只能以杀止杀了。文的不行,只能来武的了。

    他就不信了,冀州十万大军,还杀不完这些豪门士族?

    但这道圣旨也有个好处,它帮助胡才解决了一个难题。有了这道圣旨,杨凤和他的手下基本上也就无罪了,不用再到河套去屯田避祸了。胡才随即打算让杨凤带着他的一帮手下赶到河东,把赫昭等人调换到冀州战场。同时调李晨的虎贲第十一军驻上党,防备河内的袁绍军。

    胡才对少帝的圣旨不感兴趣,他知道自己离开晋阳,王允等人一定会不甘寂寞,但这又如何?他在晋阳已经作了安排。

    不过他对荀攸感兴趣,他现在虽然有了贾诩,但再加上一个荀攸的话,他的谋士阵容就大了。

    荀攸告诉胡才,因为鲜卑人蠢蠢yù动,朝廷决定继续让刘虞担任幽州牧,公孙瓒为度辽将军,同时命令吕布马上去青州。

    胡才知道王允他们的意思,有刘虞在幽州,吕布在青州,加上他们这些老臣,可以在晋阳朝廷和他胡才势均力敌了,到时候再削弱他的权柄,然后杀死他。

    但是此前他封公孙瓒为幽州牧,但是让公孙瓒担任度辽将军,公孙瓒会甘心?还有,半个青州在公孙瓒手中,他会把青州让给吕布?

    荀攸宣完圣旨后,立即去探视病重的卢植。

    卢植是先胡才一步来到冀州的,目的就是为了冀州的流民问题,最近一段时间,卢植和诸位大吏忙于改制之策的商定,还频频约见冀州的门阀名士,以安抚和处理大将军在冀州清理土地时所引起的血腥风暴。他整天cāo劳,殚jīng竭虑,很少时间休息,病情越来越严重。

    卢植看到荀攸,非常惊喜,“公达,你还活着?我以为……”

    “大人是不是以为我死了?”荀攸笑道,“我在郿坞的牢房里吃得香,睡得好,怎么会死?”

    荀攸在郿坞的大牢里待了两年。吕布攻克郿坞后,他被救了出来,后来王允被董卓击败,他就和王允等人来到了晋阳,只不过荀攸一直没有和卢植见面而已。

    只是荀攸没想到,胡才在晋阳建立朝廷,推出了少帝,现在少帝继位,发生的变化让人眼花缭乱。

    荀攸把长安兵变的经过,详细述说了一遍,最后撕开袍服,从衣服夹层里拿出了一份密信,“这是皇甫嵩,蔡邕。黄琬,杨彪四位大人联名写的一份密信。rì夜兼程赶到邯郸,就是为了把这份密信亲手送给大人。”

    这份信是由皇甫嵩书写的,四位大人都在上面盖了自己的印信。现在晋阳朝廷由这四位大臣共同主持国事,也就是说,这封信其实代表了晋阳朝廷的全部意见。

    卢植是北军统领,不过这一次来到冀州,北军就交给皇甫嵩了。

    王允他们的意思很简单,要卢植配合伏完他们,削弱胡才在冀州的影响力,从而打击胡才在冀州的势力。

    目前长安的董卓紧握兵权,而韩遂、马腾从稳定和发展西凉出发,与董卓等人的结盟非常牢固。短期内想发动第二次兵变,困难非常大。所以在稳定大汉,必须依靠晋阳朝廷。

    想要拯救社稷,有几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急需解决。一是要想尽一切办法,迅速增加河北的实力。而最好的办法就是在河北各地实施新政。如果我们所制定的一系列改制措施不能让河北强大起来,那我们这个改制就失败了,将来也无法振兴社稷。

    打压胡才,并不消灭胡才,因为我们需要胡才的武力。这虽然看起来自相矛盾,但是却是迫不得已。

    胡才的实力太强大了,他不仅仅有十几万虎贲军,还在冀州和并州安排了大量了官员,这是朝廷不能容忍的。

    胡才可以掌军,但不能让他掌政,否则以后想对付胡才就难了,所以需要打压胡才在冀州的实力,并不是胡才的虎贲军,是胡才在冀州地方官中的势力。

    并州是胡才的大本营,所以暂时不能动,但冀州不同,冀州刚刚被占领,胡才的势力没有并州那样的稳固,所以打压胡才在冀州地方官,可以阻止胡才的势力扩张。

    当然,这打压是有度的,发展过分的打压胡才,中兴大汉的希望就小了。

    任何新政的实施和推广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尤其是来自于我们内部的阻力,所以我们要想让改制之策得以顺利实施,最关键的就是要取得胡才和虎贲军众多武人的支持。仅有一个胡才支持是不够的,我们必须要得到代表各种势力的虎贲军众多武人的支持。这就是我们急需解决的第二个问题。要想拯救社稷就需要武人征战天下,就需要让这些武人走上朝堂,和我们齐心同力,和我们共掌权柄。

    皇甫嵩告诉卢植,司徒王允大人发动的第一次长安兵变为什么最后还是失败了?原因很简单,他不相信我,也不相信胡才。他担心我招抚了西凉诸将后夺走了他的权柄,他更担心胡才进入关中后象董卓一样挟持天子和朝廷。司徒大人和众多朝中大臣固执地认为士人就应该主掌权柄,武人就应核是他们手中的一把刀,为他们征战天下。这种可笑而愚蠢的的观点最终把他们送上了失败之路。天下已经变了,他们竟然还这样短视,还不能迅速做出策略上的调整,还依旧抱着陈腐的观念治理天下,这天下岂能不亡?

    董卓失败的原因和王允一模一样。

    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董卓真的很可怜,很可悲。他是一个武人,但他和士人一样,固执地认为武人就是士人手中的刀,他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葬送了自己。他进雒阳后,那些追随他征战几十年的老部下,最大的官也就是个统军的中郎将,而没有一个人被他提拔为将军,走上朝堂和士人一样参予国政,共理国事。

    这是愚蠢的表现,现在王允大人在晋阳,还是这种态度,他并没有总结经验,认为胡才和董卓一样。

    但是胡才和董卓的根本区别在于,他相信武力。虎贲军是胡才的根据,虽然虎贲军中有不少的派系,但这些派系掌控在胡才的手中。胡才几次整军,为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掌控军队,

    吴庆,李峰,吴川,张辽,徐晃,张郃等人,在这一次晋阳朝廷建立的时候,加官进爵,他们对胡才忠心耿耿啊。

    胡才因为身份的原因,没有多少士人支持,所以他相信武人多余相信士人,他安排霍邱为并州牧,但是他的心腹周仓和黄龙却驻扎晋阳,加上边郡的吴庆等人,可以说,以我们的实力,没有实力发动兵变。

    我们在晋阳有北军和禁军,但是这一万三千兵马真的在我们的控制中吗?胡才隐藏了何太后和少帝这么多年,他的目的真的这么简单吗?

    他的目的我们不知道,但是我们可以利用胡才的武力中兴大汉,将来天下中兴了,我们再解决胡才的问题吧。

    我们可以想一想,假如高祖皇帝、光武皇帝当年都把武人完全排斥在朝堂之外,严禁武人染指权柄,他们能打下江山,能中兴大汉吗?

    我们可以再想一想,假如董卓主政的时候,朝堂上有许多武人和士人一起共理国事,董卓还会那么倚重和迁就士人吗?董卓会实施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亡国之策吗?董卓会把社稷摧毁成今天这个样子?

    我们还可以想一想,假如司徒王允大人愿意和武人共理国事,愿意让我、胡才、甚至董卓等西凉诸将走上朝堂,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为稳定和振兴社稷而努力,今天大汉的形势会变得这样险恶吗?

    武人和士人一样,特别在现在的天下,武人比士人更重要。想中兴大汉,必须需要武人。

    武人必须要走进朝堂,必须要和士人共掌权柄,这是目前拯救社稷的唯一办法。

    你们也许和王允大人,还有朝中众多大臣的想法一样,认为胡才将来会和董卓一样,骄恣枉法,危害社稷,甚至走上篡立之路。但你们想过没有,本朝高皇帝、孝文、孝景、孝武皇帝时期,朝堂上都是由武人和士人主掌权柄,很多时候甚至由武人出身的重臣主掌国事,辅佐幼帝。试问,有几个武人曾经yīn谋篡立?相反,本朝几百年来,骄纵不法、图谋不轨的,除了外戚和jiān阉,就是士人,而许多外戚,本来就士人。

第三十四章 武人和士人(2)

    第三十四章武人和士人(2)

    在皇甫嵩看来,武人最优秀的品质就是忠诫,武人的忠诚是用血和泪锻造出来的,是这世上最牢固最值得信任的忠试。

    皇甫嵩告诉卢植,如果你们不相信胡才的忠诫,不相信他对大汉的忠诚,不愿意和他齐心协力,那你们还拯救什么社稷?

    你们不信任胡才,难道还让胡才信任你们吗?胡才出身卑微,他缺少的就是信任、

    人与人之间,连最起码的信任和忠诚都没有,连最起码的做人品质都没有,那这个大汉还有什么值得拯救的?

    皇甫嵩说,现在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振兴社稷需要改制,改制需要武人的支持,需要武人的支持就要给予武人应有的尊严和权柄。否则,失去的不仅仅是武人的支持,而是大汉社稷。如果大汉社稷倾覆了,士人的生存都成了问题,哪里还有权柄可握?

    在天下武人中,也只有胡才有这个能力。董卓不行,袁绍更不行,袁绍如果有心中兴大汉大汉,董卓早就灭了。

    皇甫嵩随即说到了第三个问题。如果诸位大人认可我的说法,重新审视武人在朝堂上的地位,重新修正既定的振兴之策,那么,我将和晋阳朝廷中的大臣们努力维持并州的稳定,维持我们之间的默契,让你们在最有利的条件下,有足够的时间实施和推行新政,发展实力。

    皇甫嵩的这份书信在大帐内引起了激烈的辩论。

    卢植,伏完,关鑫等大臣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对皇甫嵩的观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但事实胜于雄辩,董卓之败,的确败在完全倚重士人;王允之败,也的确败在完全排斥武人。

    对于这些早早赶到晋阳,准备实施改制兴国的老臣来说,他们也有深刻的教训。去年改制失败,正是因为朝廷完全排斥了武人,结果士人之间互相斗了起来。朝廷在没有武人的支持下,改制只能以失败而告终。

    今年长安兵变后,晋阳无视天子圣旨,更没有把武人放在眼里,依旧把持军幕府,对虎贲军兵事指手划脚,结果激怒了石泉和霍邱。两人对军幕府进行了打压,胡才也通过他的征北大将军府发号施令,军幕府名存实亡。

    现在晋阳朝廷建立,有尚书台,有大将军府,但是大将军府是胡才的心腹,朝廷的老臣一个都没有在大将军府,这是为什么?还不是因为胡才不相信他们,不相信他们士人。

    目前振兴社稷急需武人征战天下,但士人又极度排斥武人,这显然无助于缓和士人和武人之间的矛盾。

    看来,武人出身的皇甫嵩已经看到了阻碍振兴社稷的根源所在,他们提出的建议必须要慎重考虑。在未来的岁月里,士人必须要退一步,让出部分权柄,和武人共议国事,大家齐心合力,社稷才有振兴之望。

    但要让士人改变几百年来形成的固有观念,让士人尊重和信任武人,让士人放弃部分权柄,让士人和武人同议国事,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和过程。

    特别是王允等人,他们是绝不愿意看到这一幕的,在王允他们看来,武人只能对士人卑躬屈膝,武人想掌权,就是叛逆。

    有这样的想法的人很多,所以他们认为胡才是叛逆,罪该万死。

    “公达,皇甫大人的意思是让你留在冀州。”卢植说道,“我看,你就不要走了,就待在这里吧。冀州急需人手。”

    荀攸点头笑道,“临行前,皇甫大人,蔡大人一再嘱咐我,让我留在冀州。下官不走了。”接着他问到了冀州现状,“公孙瓒是不是已经败回了幽州?”

    “公孙瓒是撤军了,但冀州的形势非常不好。”马rì磾苦笑道,“太傅刘虞大人对大将军率军击杀幽州军的事耿耿于怀,虽然我们百般劝和,但他非常固执,不愿意和大将军联手。”

    “幽州贫瘠,流民又多,还要安抚胡人,幽州军的军资也是一块很大的开支,如果没有冀州援助,太傅大人如何支撑?”

    荀攸不解地问道,“太傅大人他怎么会为了公孙瓒而和大将军翻脸?不管怎么说,目前只有大将军才有振兴社稷的力量,他应该义无反顾地支持大将军。”

    “公达,有些事你大概还不是很清楚。”马rì磾随即把发生在一年前的皇统风波告诉了荀攸,“太傅大人可能是认为大将军和袁绍是一丘之貉,所以……。”

    “那大将军呢?”荀攸急忙问道,“大将军是怎么想的?”

    “大将军的态度很暖昧。”卢植说道,“太傅大人是不是有‘真龙天子’之命,我们不知道,但对天子和某些大臣来说,太傅大人是不能活在世上的,所以此事很麻烦。”

    卢植还有一句话没说,不仅仅刘虞,就是长安天子,也没有必要活在这世上了,天无二rì,国无二君,现在少帝继位。晋阳天子和长安天子中,只能留下一个。

    而长安天子是董卓所立,所以卢植趋向于晋阳天子,毕竟,少帝是先帝所立。

    “太傅大人既然不愿意和大将军联手,那他就是大将军的敌人。大将军是不是要趁机出兵幽州,铲除jiān侫,稳定河北的后方?”

    “暂时不会。”卢植摇摇手,“冀州的稳定和发展需要一个过程。大将军在冀州流民没有解决之前,不会出兵打仗。河北有三州,并州和幽州都要冀州的帮助。所以乐观一点估计,河北之地要想获得横扫天下的实力,至少需要三到五年的恢复时间,而且还要风调雨顺,没有战火的三到五年。”

    卢植看看众人,捋须笑道,“有这么长的时间实施新政,我们一定能发现其中的诸多利弊,为将来在十三州推广新政获取充足的经验。”

    众人随即又商讨了一下河南各州和京畿一带的形势,仔细分折了各方势力的优劣,均感觉在五年内平定天下还是非常有把握的。

    在众人看来,袁绍,袁术等人,虽然在士人中有影响力,但是他们的武力却不是大将军的虎贲军的对手。

    大家的话题再度转移到了新政上。

    实施新政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士人内部,尤其是众多地方大吏和门阀世族。

    目前聚集大将军府和冀州、并州诸府的士人派系非常复杂。如何制衡各派系士人的势力,成为新政能否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

    这些士人有的来自关西弘农,比如杨阀的杨彪。有的来自关中,比如马阀的马rì磾。有的来自陈留,比如蔡邕。

    有的士人来自河东,比如卫阀的卫仲道、富豪徐陵。

    有的士人来自太原,比如晋阳的王旭。

    有的士人来自幽州,比如涿郡的卢植。

    有的士人来自冀州,比如崔烈、崔均父子,他们出自冀州第一门阀安平国的崔家,还有河间的邢颙、中山的甄俨、甘陵的崔琰、崔林兄弟。

    来自河内的士人最多,有避祸到冀州司马门阀的司马芝、司马朗,张阀,陈阀。

    听到这一连串的名字,来自颖川荀氏门阀的荀攸有点骇然心惊,他万万没想到这小小的行辕内竟然聚集了这么多门阀世族的子弟门生。

    这些士人因为来自的地方不同,政见不同,想让他们意见统一,这恐怕不是短时间可以吴川的。

    同时学术观念上的分歧导致了各方在治国策略上产生了重大冲突。如何减小分歧,缓和冲突成了当务之急。

    卢植、崔烈等人提供给大将军的名单上,有很大一部分是他们在学术上和官场上的对手,这次大将军举刀一杀,虽然帮助他们减少了一部分阻力,但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大将军如此嗜杀,那将来会不会对曾经帮助他的人也举起屠刀?

    为了安抚冀州各地的门阀世族,减小士人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宣扬和推广新政,卢植等人决定建立邯郸大学堂,延请各地硕儒名士到邯郸讲学。

    这次延请的名士有巨鹿郡的鸿儒张臶,到张臶处避祸的颖川人胡昭,还有就是青州北海的郑玄。

    这三人是现在大汉的名士。

    张臶,字子明,。少游太学,通训诂、谶讳之学。后归乡里。汉献帝即位,数辟之,不应。

    胡昭,字孔明,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居于陆浑山中,躬耕乐道,以经籍自娱,颇有德行于世。胡昭在书法上亦取得了较大成就,当时与邯郸淳、卫觊、韦诞并有声名。此外,在书法艺术上较有成就者如刘德升(善行书)、刘胜(钟觊师)、孙子荆、关枇杷、师宜官(梁鹄师)、宋翼(钟觊弟子)、崔璀(蔡邕弟子)以及蔡琰等,可惜事迹多巳无考。

    胡昭的青年时代,正是朝廷**,外戚宦官交替执政时期。他幼读经史,学识渊博,尤其jīng通典史,工于书法。弱冠之年就以其绝世才华而为世人称道。他因厌恶仕途生涯,为避免无休止的郡县察举(察举,东汉王朝选用官吏的方法之一,即由地方官吏察求“贤材”,举为官吏),公府辟召(辟召是公卿大臣及郡守自行启用地主阶级的知识分子为属员),就客居冀州,醉心于经史书法。

    初平元年,权臣干政,汉室衰微,群雄并起。各路诸侯为在争夺地盘和扩大势力的战争中取得胜利,纷纷招揽人才。素有“四世三公之家,门生故吏满天下”之称的袁绍,闻知胡昭乃颍川名流,才华盖世,韬略过人,不惜降尊纡贵,多次登门拜访,请胡昭出山,辅佐自己打天下。但由于他厌恶仕途险恶,因而对袁绍之邀“坚辞不就”。通过与袁绍的几次接触,胡昭看出袁绍嫉贤妒能。他为防不测,就悄悄地逃离冀州。果不其然,未过几rì,袁绍命人缉拿胡昭,可是胡昭早已如闲云野鹤一般,躲进了深山老林。

    郑玄,字康成,高密人,为汉尚书仆shè郑崇八世孙,东汉经学大师、大司农。今年六十五岁。

    郑玄青年时代。他虽然立志于潜心钻研经学,并已具有了一定的经学造诣,但由于家境贫寒,生活困苦,已没有条件继续专门攻读了,父母兄弟迫于生计问题,也都不允许他再不事产业而长年读书了。在18岁那年,他不得不出仕,充任乡啬夫之职。汉代地方zhèng fǔ实行郡、县二级制,县以下设乡、亭、里、什、伍等,一般是五户为伍,十户为什,百户为里,十里一亭,十亭一乡。乡啬夫是乡一级地方小吏,掌管诉讼和税收等事。对于自己主管的工作,郑玄勤勤恳恳,十分认真,抚恤孤苦,甚得乡里的好评,不久便晋级而成为乡佐,大约相当于副乡长的职位。

    虽然上司器重,乡亲拥护,但郑玄却不安于乡吏的工作,不愿为吏以谋生,而一心向往研究学术。因此,他在做乡吏的同时,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刻苦学习,每逢休假rì也不回家,而到学校中向先生请教各种学术问题。他的父亲对此极为反对,并一再督责和训斥他。但父、兄的反对也改变不了他的志向,他仍坚持不懈地努力学习,到21岁时,已经博览群书,具有了深厚的经学功底,并jīng于历数图纬之学,兼jīng算术,成了一位满腹才学的年轻学者了。

    当时有一位名士名叫杜密,和大胆反对宦官的“天下名士”李膺齐名,并称为“李杜”。杜密升任太山太守、北海相,到高密县巡视时见到郑玄,认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就把他升调到郡里为吏录,使他得到学习和深造的机会。从此,郑玄便结束了他的乡吏生涯。到了北海郡不久,郑玄又辞去吏职,入太学授业。他的老师名叫第五元先(第五是复姓),是当时京兆平陵(今陕西长安)的大姓,曾任兖州刺史,是一位很有学问的经学博士。郑玄从师第五元先,先后学了《京氏易》、《公羊chūn秋》、《三统历》、《九章算术》等,俱达到了通晓的程度。其中《京氏易》是西汉京房写的,《公羊chūn秋》是战国公羊高传述、西汉初成书的,这两部书都是今文经学的重要典籍。《三统历》是西汉刘歆写的历法,《九章算术》则传说是西周周公著的,这两部书都属历数之学的重要著述。

    此后10年左右,皆为郑玄折节求学的时代。

    他师事第五元先后,又从东郡张恭祖学习了《周官》、《礼记》、《左氏chūn秋》、《韩诗》、《古文尚书》等书,其中除《礼记》和《韩诗》外,均为古文经学的重要典籍。郑玄向第五元先和张恭祖学习了今古文经学两大学派的重要经籍后,尚不以此为满足,又从陈球受业,学习了《律令》。在此期间,他还以明经学、表节cāo为目的,游学于幽、并、兖、豫各地(相当于今山东、河北、河南一带),遍访名儒,转益多师,虚心向他们学习,共同探讨学术问题。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辞劳苦,孜孜求道,郑玄的青年时代,就是这样匆忙而充实地过去了。到了而立之年后,郑玄已经成了一名有着较深造诣的经学家。他的学问在山东(指崤山或华山以东,今河南、河北、山东一带)已经可以说首屈一指、无出其右者了。

    不过郑玄虽然已经学富五车,但他自己却毫不满足,学无止境,越学反越觉得知识不够用。当他感到关东(指函谷关以东)学者已经无人再可请教了的时候,郑玄西入关中,通过卢植介绍,师从著名的古文经学家马融。马融是扶风茂陵人,学识渊博,曾遍注儒家经典,使古文经学达到了成熟的境地。郑玄投学门下三年不为马融所看重,甚至一直没能见到他的面,只能听其高足弟子们的讲授,但郑玄并未因此而放松学习,仍rì夜寻究诵习,毫无怠倦。

    有一次,马融和他的一些高足弟子在一起演算浑天(古代一种天文学)问题,遇到了疑难而不能自解。有人说郑玄jīng于数学,马融于是把他召去相见。郑玄当场解决了问题,这使得马融惊叹不已。此后,马融对郑玄十分看重,亲自授学。

    郑玄在马融门下学了七年,因其父母老迈需要归养,于是向马融告辞回归故里。马融认为郑玄一定会超过自己,他深有感慨地对弟子们说:“郑生今去,吾道东矣!”意思是说,由他承传的儒家学术思想,会因为郑玄的传播而在关东发扬光大。

    郑玄以古文经学为生,兼采今文经学之长,混糅今古文家法,融会为一,整百家之不齐而形成了自己独到的经学理论。他利用自己这套独特的理论。从“通学”的立场上《chūn秋》三传作综合研究,最终解决了两派争论的焦点问题,清除了两派之间的门户之见,肯定了古文经学的学术地位,基本上结束了这场长达两百余年的今、古文经学的大争辩。

    现在,卢植他们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两派官吏在学术上的分歧和在治国策略上的矛盾,以便顺利地实施新政,推行诸项改制措施,卢植、马rì磾等人这次打算把他请出来,让他开堂授学。把他的“整百家之不齐”的先进学术思想和理论告诉天下士人,让他在两派士人中大力宣扬自己融会贯通了今、古文经两派学术的新的经学理纶,以消弭两派之间旷rì持久的纷争。

    胡才当然求之不得,他对于士人的学派分争不了解,也没有时间去了解,听到卢植他们的汇报,就马上同意,同时他当即派出一百武技高超的亲卫,随同郑玄大师的弟子崔琰,数名大知堂弟子,往徐州寻访郑玄大师。

第三十五章 朔方(1)

    第三十五章朔方(1)

    同时,胡才分别给袁绍、曹cāo、张邈等人回书,督促他们尊奉晋阳天子,遵从晋阳朝廷圣旨,不要一意孤行,祸乱社稷。关于兖州刺史金尚,北疆有决心把他送到兖州上任。

    冀州现在百废待兴,诸府忙得团团乱转,哪有心思南下?无非是威胁一下他们而已。

    虎贲军现在一部分由徐晃率领驻防于冀州北部,一部分由张辽率领驻防于冀州南部,霍平,泰兴率铁骑驻防于邯郸。

    同时,北方的危机不停的传来,此时已经七月,鲜卑铁骑在大草原聚集完毕,七八万鲜卑铁骑向朔方郡杀来。

    七月十四rì,天子大赦天下。

    七月十六rì,天子下旨大将军胡才,令其征召匈奴铁骑,集结各地兵马,务必于八月底之前,率军北上抵抗鲜卑人。

    七月二十rì,圣旨送到邯郸大营,同期到达的还有朱鹏,他已经被征募为大将军府从事中郎。

    朱鹏是朱俊之子,一直留在晋阳。

    胡才七月十八才回到邯郸大营,此前他一直滞留在安平国的杨凤大营内。

    他和杨凤多少商量关于来年屯田的事,因为公孙瓒没有死,来年安平国可能是公孙瓒攻击的目标,如果被公孙瓒攻击,安平国就别想屯田了。

    杨凤对胡才说:“大人还是先回邯郸吧,屯田的事。现在鲜卑人蠢蠢yù动,很可能是想南下,大人想抵挡鲜卑人,必须从冀州调兵。”

    胡才沉默不语,鲜卑人在这个时候南下,对他来说并不是好事,想对付鲜卑人,必须被冀州的兵马北调,否则凭边郡的几万兵马不足以抵挡鲜卑人。

    胡才回到邯郸大营后,立即命令在河东,河套,并州的匈奴人聚集一万铁骑,随大军北上。匈奴铁骑集结完毕后,由杜磊统领,在八月初赶到司法局会合大军。

    同时,胡才调冀州的三千营,黑鹰铁骑,骠骑军,徐晃的虎贲第三军,张燕的虎贲第六军北上晋阳,准备出兵朔方郡。

    三千营,黑鹰铁骑,骠骑军在进入晋阳补给后,与张燕的虎贲第六军,周仓的虎贲第十军北上朔方郡,徐晃统领虎贲第三军,与晋阳的虎贲第十三军驻守晋阳,保护晋阳的安全

    命令雁门关的李大目的虎贲第十二军严加防备,吴庆的虎贲第一军,裴元绍的虎贲第二军,李蒙的骁骑军在朔方郡聚集。

    胡才上书天子,请求陛下以讨虏中郎将徐晃代理大将军事,坐镇晋阳。不久,天子回旨,同意胡才所请,迁张燕为平北中郎将,迁杜磊为护匈奴中郎将,迁徐晃为晋阳中郎将。

    胡才接旨后,组建北征大营。调大将军府从事贾诩,荀攸为随军参谋。

    同时急书河东和并州府,征调三十万石粮食和三十万民夫。

    晚上,胡才赶到晋阳,在大将军府安排要事。离开晋阳北征,如果晋阳发生什么不让他控制的事,是他不愿意见到的。安排了这些事,胡才才返回大将军府。

    此时已是午夜时分,胡才才回到自己的府邸。

    在卧室,胡才搂着霍诗腰身的手不由一紧,将她的身子整个拥到怀中,右手母指不轻不重在捏了一把她腰侧结实的滑肉,轻轻的吻了下她那娇艳yù滴的脸蛋,笑道:“诗儿,长时间不在家里,让你委曲了。”

    霍诗摇摇头,胡才现在是大将军,需要南征北战,她能理解。

    她没有再说话,只是温顺的摇了摇头。

    她越是柔顺,对他越是信赖,却让胡才心中越觉得对不起他。

    也不知过了多久,象是一瞬间,又象是千万年。

    “老爷。”霍诗那似花瓣般轻柔的樱唇蠕动了许久,终于还是忍不住喊了出来。

    她不想打破这个属于他们的世界,错过了今天,不知他们再这样相依相偎又将是在何时,毕竟胡才马上就要去朔方郡了。

    胡才略微低下头去,看着她美目上修长的睫毛,柔声道:“怎么了?宝贝儿。”

    “真的要马上离开?”她贝齿轻轻的咬着下唇,头一直低着,不敢抬起来,生怕胡才看到她美目中的点点莹光。

    每次和他相见都是这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不知他何时会来,只是每次见面,那种惊喜的感觉总冲击着她神经的极限。

    短暂相会,人踪杳然。唯一留给她的只有无尽的思念和企盼,思念下一次,企盼明天的明天。

    明明舍不得,自己却不得不亲手结束这痴恋的缠绵。那种矛盾的心情让她心痛得直想哭出声来,只是她明白她不能哭,即使要哭,也不能在男人面前哭,否则男人更不会离开自己,一旦那样,就将事与愿违,那风险足以吞噬这庄内的所有人。

    “恩。”虽然不舍,但胡才还是点了点头。

    胡才知道她的心情,因为一也正如她一样,渴望在一起,却又不得不分开。因为他胡才不是一个普通人,现在他是大将军,以后他就是皇帝。

    不管是为了他们自己,还是其他她所在意的人,他都没有选择。在这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只有一往无前。否则身死族灭,死无葬身之地。

    第二天,胡才在大将军府,在诸将和大将军府官史面前,宣布了北征期间的各类事务,同时对众人道:“你们没有贪赃枉法吧?贪赃枉法的人都回去被贪污的东西交出来。”

    第三天,赵云带着飞虎卫进入晋阳大营,抓了几十个官员,其中包括不少王阀的人,在证据确凿面前,胡才立刻进行斩立决。

    月底,胡才召集全军将领议事。

    胡才北征大军共八万士兵,虎贲第一军,虎贲第二军,虎贲第六军,虎贲第十军,骁骑军,骠骑军,黑鹰铁骑,三千营,还有一万匈奴铁骑,共四万铁骑,四万步卒。

    骑兵军由李蒙为统帅,霍平为副,下辖李蒙的骁骑军,霍平的骠骑军,泰兴的黑鹰铁骑,杜桥的三千营,

    步兵军由吴庆统帅,张燕为副,下辖吴庆的虎贲第一军,裴元绍的虎贲第二军,张燕虎贲第六军,周仓的虎贲第十军。

    大将军营下辖斥候营,兵曹营,破锋营,近卫军,飞虎卫,从事中郎贾诩,荀攸,主薄朱鹏,战车营司马许浑随军出征。

    胡才安排完北征之事后,对留守的各部将领着重说了严守军律的事。如果有人贪赃枉法,违法军纪,定斩不饶。

    “谢明现在是盐铁都尉,唐云现在是镇北将军府的金曹掾史,你们两个自己注意了,废话我也不多说了。”

    “明天,我去北征大营。”

    清晨,镇北将军胡才带着众将和飞虎卫从走出了龙山大营,徐晃和一帮留守大将军府的将领掾史相送十里。

    胡才站在汾水河旁,回头望着远处巍峨的龙山,心情非常沉重。他这几年殚jīng竭虑,rì夜cāo劳,虽然招抚了黄巾大帅张燕和几十万黑山军士兵,安抚了太行山上的百万流民,但同时也给贫瘠的并州和摇摇yù坠的大汉国背上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一个旦夕之间就会轰然爆发的隐患。

    今天的晋阳朝廷内忧外困,的确不是率军北上的最佳时机,但皇命不可违,朔方不能不去,否则朔方被鲜卑人占领,鲜卑人很可能攻打河套,河东,一旦鲜卑人在身份站稳了,实力增强了,再去对付鲜卑人所付出的代价将更大,也许会把整个大汉国拖跨。对付鲜卑人宜早不宜迟。

    “大家不要送了,都回去吧。”胡才勒住战马,大声说道,“都回营吧。”

    在晋阳有他的心腹徐晃在,胡才很放心,他的大将军府就这么几个人,这一次北征,事关重大,他留给徐晃的人少了。王允这些士人可不是一般人能对付的,所以他把徐晃,李肃,韩文留在了大将军府,被张平留在了冀州,再加上他暗中的锦衣卫,相信可以应付晋阳和冀州的事。

    ………………

    朔方郡的西北部为yīn山山脉,穿越yīn山后即进入内蒙古高原。西汉时期,匈奴单于庭设置在朔方郡西北方的漠北地区。汉王朝派兵越过yīn山袭击匈奴,有经由定襄、云中、五原、朔方等几条进军路线。而经由朔方郡出击时,逾越yīn山的主要通道就是鸡鹿塞。

    汉王朝在yīn山山脉的南麓,在一些山谷通道及其附近建筑了;系列的障塞和烽隧,鸡鹿塞是yīn山山脉西部的一处重要的军事据点。高峻的yīn山,本来就是一条天然屏障,秦汉长城通过这一带崇山峻岭时,只是在一些较为低矮的山岭以及平坦的川地上筑有长城,在陡峻的山峦上只是在岭颠或山麓筑有烽燧,以便瞻望和传递信息;在山谷口外修筑的小城,驻兵戍守,管领附近的烽隧。这些规模不大的小城,秦代称为“戍”,汉代称做“障”和“塞”都尉治所的小城面积较大些,才称做“城”。

    鸡鹿塞为朔方郡西部都尉治所窳县西北方的一座军事小城,位于窳浑城西北约20公里,在哈隆乃山谷口外西侧的册地上,高出谷底约8米。小城全用石块垒砌,用大石块垒砌城墙外侧,外表垒砌整齐,中间填充较小的石块和砂子。城墙顶部厚约3米,基部厚5.3米,一般残高7米左右;最高处为8米,因此非常坚固,至今基本保存完好。小城平面呈正方形,正南北向,每面长68.5米,南面城墙正中开设城门,宽约3米,并加筑有方形瓮城,城墙的四角还筑有外向突出的角台。进入城门后,见有一条紧贴南墙东半部内壁砌起的斜坡形蹬道。从哈隆乃山口向北通行约为20公里,与东面分出的另一条名叫大坝沟的山谷相合,再向北行,即可翻越明山,进入高原地带,是从河套地区通往漠北的一条比较捷近的通道。

    公元前54年(西汉五凤四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附汉王朝,汉与匈奴间的战争状态从此宣告结束。边塞烽火熄灭,对于两族统治者及广大人民群众都是有利的。公元前51年(甘露三年)正月呼韩邪单于朝汉,受到汉宣帝隆重热烈的款待,赐给空绥、冠带、衣裳、刀剑、弓矢、戟。安车、黄金、锦绣和丝絮等物。二月呼韩邪单于北归。基于呼韩邪单于自己的请求,愿留居漠南光禄塞,汉王朝遂派高昌侯董忠等率领军队护送出朔方郡的鸡鹿塞,并留下军队护卫呼韩邪单于,协助其诛讨不服从者。鸡鹿塞这处边境小城的名字,从此记载于史册。呼韩邪单于留居光禄塞长达八年之久,至公元前43年始返回漠北的单于庭。

    经过18年之后,公元前33年(竞宁元年)呼韩邪单于又朝汉,受到汉元帝的隆重款待,并厚给赏赐。呼韩邪单于自愿请求和亲,元帝以王昭君赐予单于为阏氏,(匈奴语妻、妄之义,音烟支),匈奴与汉和亲成为历史上的佳话。当呼韩邪经由鸡鹿塞出塞时,汉朝还赠送边塞地方屯垦生产的粮食三万四千斛之多,约合今100余万公斤,也可见当时朔方郡一带屯垦生产的繁荣。呼韩邪单于归附后,直至西汉末年的数十年间,北方边郡是在平静环境中渡过的。

    西汉以后,匈奴再度倔起于蒙古高原。东汉和帝永平二年(公元90年);匈奴南单于要求与汉王朝联合进攻北单于,大将军窦宪派遣左谷蠡王师子(谷蠡音鹿黎)等率兵八千骑兵,经鸡鹿塞进入漠北,中郎将耿谭遣兵保护,两军会合,夜袭北单于,北单于大败。

    八月初,胡才到达鸡鹿塞。平北中郎将张燕、新匈奴左贤王呼兰盛、并州刺史霍邱、朔方郡太守苏军和其他各部将领出关十里相迎。

    左贤王呼兰盛四十多岁,身高体阔,嗓音洪亮,饱经风霜的脸上有一双咄咄逼人的眼睛。这次随汉军出征的都是匈奴左部落和其他一些小族骑兵,右部落和屠各族以各种理拒绝出兵。

    毕竟在骁骑军中有几千匈奴人,如果杀了他们,其他人怎么看?

    匈奴人被胡才打败,但并没有灭亡,匈奴人还有不少的部落,几十万子民,特别是那些投靠他的匈奴人,他不好把他们赶尽杀绝,只能利用各种措施安排他们,这一次调一万匈奴铁骑,就是为了削弱匈奴人的实力。

    杜磊是是三千营校尉,心狠手辣,让他统领匈奴人,是最好的人选。

    朔方郡太守苏军祖上曾做过大司农,苏家家在太原是名门望族。苏军本人文武双全,学识不凡,在北方赫赫有名。虽然已年届五十,但依旧可开三石弓,闲暇还开堂授学,门下弟子众多。此人在朔方任职多年,为官清廉,政绩彪炳,口碑极佳。

    胡才经张燕,霍邱介绍,和左贤王呼兰盛,太守苏军寒暄了一番,随即又和各部将领一一打了招呼。

    “这是军司马张坤,假司马许嵩。”张燕指着两个年轻健壮的武将说道:“他们本来是朔方郡折冲府的人。”

    胡才很高兴,亲切地问了几句之后,转脸对苏军说道:“谢谢苏大人给我两员悍将。”

    苏军笑道:“大人的征调令一下,我和霍大人就没一天安静rì子,各部将领纷纷吵着要跟你出征北上,都要建功立业,我们做上官的很为难,都不知道让谁去好。后来没办法,我就说,这样吧,这几年在鸡鹿塞,谁的战功最多谁就去。算来算去,就张坤和许嵩战功最多。这两人都是我的得意弟子,但因为我这个老师没有门路,所以他们至今还不过就是个军司马,委屈了他们。”

    胡才笑笑,很理解。在边军就是这样,朝廷如果没人,你功劳再大,最多不过就是个军司马,那已经到顶了。

    自己的虎贲军中,虎贲第一军,第二军是名副其实的边军,他们长期驻扎在边郡,这几年安邑之战,关西之战,冀州之战都没有他们的身影。

    现在打鲜卑人,这些边军自然要一往无前了。

    这时站在一旁的霍邱指着张坤和许嵩说道:“到了战场上,跟着将军大人好好干,如果不能立功受封做个都尉,就不要回来了。”

    胡才大笑,望着笑嘻嘻的霍邱说道:“霍大人,你这是威胁我吗?”

    霍邱虽然是胡才的岳父,但在众人面前,胡才从来不会叫他岳父。

    霍邱毫不避讳地说道:“大人看看你的部下,还有几个统军将领是军司马?大人的骑兵军将领几乎清一sè是校尉和都尉,最小的官也是别部司马。这鸡鹿塞的军队也是隶属大人的大将军府,大人好歹也要给几个都尉吧?”

    胡才笑道:“霍大人,这校尉都尉都是他们一刀一刀砍出来的,不是我说给就给的。”

    苏军捋须笑道:“大将军大人放心,我这两个手下一定可以砍出两个都尉出来,只是到时候大人可不要亲疏有别,另眼相看啊。”

    一行人说说笑笑,进了鸡鹿塞。

第三十五章 朔方(2)

    第三十五章朔方(2)

    过了几天,大军陆陆续续的赶到鸡鹿塞,还有十万民夫,带来了大量的粮草,军械,帐篷,药材。

    鸡鹿塞大营在卯时一到,准时的吹响了起床号角,然后是各营的教练使吹响哨声。起床到集合只有一刻钟的时间,时间一到,便开始擂鼓点卯。

    三通鼓响过后,未到者,即将处以严惩。按花名册点卯过后,各营开始早cāo,先是进行负重跑步十公里,然后回营进行方阵演练,接着是各种武器的训练。然后差不多也就到了早饭时间,开饭。

    八万大军驻扎于鸡鹿塞前,大营连绵二十里。胡才对于虎贲军的训练从来不疏忽大意。哪怕在战争期间,早上点卯出早cāo,都得严格遵守。

    起床号一响,胡才便很准时的立即起床,穿戴梳洗之后,也牵上了一匹战马先赶往校场进行点卯检阅。

    胡才的军队刚建立的时候,因为是白波军,所以所有人都不认同,但是胡才用铁与血告诉了他们,军法无情。

    胡才先是向他们宣布了军规,第一次只是口头jǐng告,书面记录一次。等到第三次之时,胡才直接将那些人押到点兵台上,亲自拔剑斩了那十一名云州兵的人头。并传首全营,一时各军震动,再不敢无视胡才的军规了。

    从此以后,胡才在军队,以前的白波军,现在的虎贲军,在军记方面都很严格。

    胡才到达校场点将台上时,第一通鼓声才刚刚想起,校场上的雪已经有值勤的士兵们给打扫干净了。第二通鼓响起的时候,虎贲军的兵马已经基本上都到齐了。

    八万四千兵马,分成了数部点卯,虎贲军第一军,第二军,第六军,第十军,骁骑军,骠骑军,三千营,黑鹰铁骑,近卫军。一个未缺,全都到齐。茫茫草地上,虎贲军的将士开始了训练。

    虽然现在是八月,但胡才开始准备冬装了,这一次与鲜卑人一战,又在北方,他不得不提前准备。

    在这个时代,在冬天,百姓们只穿着夹袄,没钱的普通百姓衣服里面塞一些干草,有钱点的弄些鸟毛鸭毛,再富贵的则穿的是各种皮毛。虎贲军的士兵的冬装,胡才下了一番本钱。每个人都有三套冬装军服,每套包括内衣、衬衣、以及夹袄、套袍,最保暖的是,每人都发了一件皮袄,和一件大披风,并且每人还发有皮手套,皮帽子。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相同的,这三套装备下来,也是花费不菲的。不过胡才没有小气,不但每人都有,而且一人准备了三套。

    北征军各部兵马共八万人全部集结完毕。

    胡才立即重整大军。

    步兵军除掉战车营五千人,其余四万兵马建前后左右中五营。吴庆,裴元绍,张燕,周仓,张白骑各领一营。每营八千人,按照战力分配。

    骑兵军四万提前也建前后左右中五营,李蒙,霍平,泰兴,杜磊和左贤王呼兰盛各领一营。

    匈奴铁骑之所以能够一分为二,是因为虎贲军强大的武力,面对胡才,呼兰盛没有选择。

    本月中,最后一次军议。

    “粮草辎重如何?”

    朱鹏站起来回禀道:“粮草一个月的存量已经备齐,各类武器充足,随军十万民夫已经整装待发。还有二十万石粮草会陆陆续续的运来。。”

    “各部兵马如何?”

    张燕和李蒙先后站起来说各部兵马都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出发。

    “边关防守兵力如何?”

    朔方郡太守苏军指指一个年轻英俊的军官,示意叫他回禀。

    “鸡鹿塞共有兵力七千人,除鸡鹿塞关城驻兵三千外,其余兵力皆分驻于三道大石墙,二十五道小石墙,十八个隘口。其中连接鸡鹿塞的隘口勾注关兵力最多,有兵一千人。”

    “勾注关守将是谁?站起来我看看。”胡才突然抬起头,望着大帐内几十个军官,大声说道。

    那个年轻军官脸一红,紧张地说道:“就是下官。”

    胡才注意地看了他一眼,问道:“你叫什么?”

    “下官秦风。”

    这时苏军侧身凑近胡才,小声说道:“秦风是朔方郡的悍将,也是我最得意的弟子,文韬武略,无一不jīng。”

    胡才瞅了他一眼,笑道:“为什么不给我?”

    “大人的心思太大了,你手下jīng兵强将这么多,还要?”苏军笑道,“都给你了,我鸡鹿塞不要了。”

    胡才笑笑,对秦风道:“鸡鹿关一失,鸡鹿塞的防御就被破开了缺口,你责任重大,不容有失。”

    秦风激动地大声回道:“下官誓死坚守,绝不后退。”

    胡才赞许地点点头,挥手示意他坐下。

    张燕急匆匆地走进来,递上一封紧急文书。胡才扫了一眼,顺手递给了朱鹏。

    “明天,大军出塞,迎战鲜卑人。”

    大帐内顿时爆发出一阵欢呼。

    黄昏时分,胡才心情沉重地站在关上,望着暮sè里逶迤起伏的山峦,久久无语。

    白天,他接到了袁术的信。

    袁术离开了南阳。

    胡才非常吃惊。在他的印象里,当今世上没人能让袁术吃瘪,但这个袁绍三两下就把袁术赶出了南阳,其手段之厉害,实在令人难以置信。

    七月中的时候,袁术听说袁燮出任豫州刺史,袁谭出任颖川太守,而刘表又再一次率军攻打南阳,知道袁绍要对自己下手了。

    此时此刻,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击败刘表,占据荆州全境,否则,他连自己逃亡的方向都不知道。虽然刘表一直牵制着自己,袁阀诸多势力也在袁绍占据关东后背叛了自己。但自己还有军队,还有实力,完全可以和袁绍争个头破血流。我得不到的东西,你也休想得到。

    袁术随即让孙贲、朱治、刘勋等人驻守在阳翟和鲁阳一线,防备袁谭、高干、潘凤的大军攻打颖川,自己尽起两万大军,南下攻击刘表。他邀请吕布随同自己南下作战,但吕布拒绝了。

    吕布是青州牧,但他知道从冀州去青州,一定会经过公孙瓒的地盘,公孙瓒和胡才势如水火,野心勃勃想占领青州,如果知道他去青州,一定会出兵的,所以,吕布并没有经冀州前往青州,而是从关西,经武关,准备从豫州,徐州方面进入青州。

    当然,吕布这么做是有别的原因的。他来到宛城,想袁术说,要他对晋阳天子忠心耿耿,派兵对付叛逆。当时袁绍已经占据雒阳,袁术被袁绍、袁谭、刘表三路大军包围,处境越来越艰难。袁术自身危机重重,只能婉转回绝了吕布的恳求,当然,他也没有北上勤王的意思。袁术对吕布不错,照顾得很周全。当年他和孙坚的大军在京畿一带与吕布屡屡交战,彼此仇怨甚深,但袁术并没有记这个仇。相反,他很感激吕布在长安兵变,虽然没有杀死董卓,但也为他报仇了。

    当然,袁术并没有马上让吕布离开,他对吕布说,我现在很艰难,需要你的帮助。

    吕布无奈,只好和手下暂时寄居于宛城。

    袁绍稳定了关东后,实力越来越强,而袁术却越来越困窘。吕布认为从袁术目前的处境来看,指望他出兵,帮助自己北上勤王,事实上已经不可能了。吕布随即打算到雒阳求助于袁绍,但他看到袁氏兄弟手足相残,又不敢蹚这个浑水,以免两头得罪,坏了大事。另外,袁术对自己和自己的手下一直很照顾,自己也拉不下这个脸。吕布为此和侯成、魏续、卢奇等人商量多次,找个什么借口离开南阳,到雒阳去找袁绍?

    袁术也察觉到了吕布的心思,悄悄加强了对吕布的监控。袁术看上的不是吕布的勇武和他的六百多名铁骑,而是吕布怀里的圣旨。

    吕布有天子诏令各地州郡大吏北上勤王的圣旨。这是吕布离开晋阳前,司徒王允给他的。晋阳在胡才的控制中,在王允眼中,胡才就是董卓,是叛逆,为了预防万一,王允特意给了吕布这样一份圣旨,希望他能在离开晋阳以后,然后拿着这份圣旨到各地州郡招请援军,重新杀回晋阳,救回天子。

    这也是吕布没有经冀州去青州的原因。

    吕布有了这份圣旨,就等于是天子的特使,凡尊奉当今天子的州郡,就要承认吕布的身份。吕布是奋威将军,仪比三司,假节,温侯,其官职和爵位不比袁术这位左将军差。但吕布最厉害的就是他至今还挂着参隶尚书事的头街,也就是说,只要袁术尊奉当今天子,他就无法指挥吕布。相反,吕布反而可以对他指手划脚,尤其是在勤王这件事上,他必须要听吕布的。

    不过,吕布的这种权势在今天这个靠实力说话的战乱时期,也只是一种名义上的。地方州郡大吏客气一点的,尊你是个将军,不客气的,可以无视他的存在。

    但如果哪位州郡大吏既尊奉天子,又有实力,那这份圣旨和吕布这位特使就很有作用了,他完全可以凭借这份圣旨,以勤王的名义,行征伐之事,大肆扩展自己的实力。比如袁术,他可以说刘表是阻挠自己勤王的大汉jiān侫,然后堂堂正正地去杀刘表,打襄阳。袁术可能因此还能得到部分荆州门阀的同情和帮助,毕竟这个征伐占据了很大的“大义”名分。

    袁术这次反攻刘表,做足了勤王的声势,他这是想告诉天下人,我要勤王就要稳定后方,我连自己的家都保不住,还勤什么王?但他没想到吕布竟然拒绝随其出征。

    吕布说,“我去见刘表,让你们双方罢兵,合力勤王。”

    吕布这话,让袁术瞠目结舌,然后捧腹狂笑,“奉先老弟,你能不能先把勤王的想法放一放?现在关中的局势已经明朗,大将军在并州经营成铜墙铁壁,此时北上勤王,需要多少兵力,你估算过吗?刘表为什么打我,你好好想过吗?你是不是以为我和袁绍、刘表和好了,我们就会勤王?你能不能清醒一点,不要这么天真,不要这么一厢情愿好不好?”

    袁术说得已经很客气了。他心想吕布就一白痴,这个时候竟然还真的以为勤王就能拯救大汉。怪不得王允当初看中了他,十分相信他,把诛杀董卓和董卓势力的主要战事全部交给了他。只有吕布这种绝对忠诚,绝对强悍的武人才会跟着王允冒险,才会把自己的军队全部打光。虽然后来王允待他不薄,委他以参隶尚书事的重任,但归根究底,还是因为吕布没有实力,对王允非常忠诚和依赖,凡事都听王允的,言听计从,对他的权柄不会产生任何威胁。王允为什么不让同样想诛杀董卓而曾经立下功劳的皇甫嵩参隶尚书事?原因太简单了,皇甫嵩威震天下,王允和他比差距太远,权柄随时会被皇甫嵩拿去。

    现在晋阳朝廷在胡才的手中,胡才十几万虎贲军在手,现在去打胡才,无异于以卵击石,他袁术是白痴吗?

    吕布的头脑当然不会象袁术想象的那样简单。他自从跟着董卓后,为了保住自己和手下一帮兄弟的xìng命,为了替故主丁原报仇,刻意隐瞒自己的锋芒,凡事小心翼翼,唯恐遭遇不测。他这四年多来,何曾睡过一个安稳觉,过过一天快乐的rì子?他早已不是过去的吕布了。

    王允利用他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他何尝又不是利用王允实现了自己的夙愿?他不但是想杀董卓的挽救社稷的功臣,声名鹊起。更凭借此功无可争议地进入了朝堂成为上卿,位同三公,权势显赫。一夜之间,自己就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功名和权势。而且还是自己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功名和权势。没有忍辱负重,没有艰苦的付出,没有血与泪,哪有今rì的收获?

    王允委他以重任,他虽然感激,但他知道自己没有根基,没有实力,没有学识,也没有什么资格和满朝文武同议国事,所以他很低调。他一直在小心规避风险,他一直在为自己的生存而努力。当今的时局变幻莫测,谁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

    在王允的计划中,董卓应该必死无疑,但是偏偏董卓没有死,而且还发动了反击,一个多月后,事情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刚刚到手的一切瞬间化为乌有,吕布由功臣转眼变成了叛逆。这一切的变化太快了,以致于吕布至今还无法正确认识今rì天下形势,无法正确判断正义与对错,无法做出正确的生存选择。

    来到了晋阳,王允准备让胡才去勤王,但没想到胡才推出了少帝和何太后,立少帝为帝。胡才野心勃勃,昭然若揭。但是在晋阳,胡才就是董卓,在晋阳,王允他们的势力几乎为零,这样的势力,怎么和胡才斗,为有借外援。

    但是吕布岂是心甘情愿为王允所利用,在晋阳的一段时间,他在考虑自己的出路。

    自己该如何活下去?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实现天子和司徒大人的重托率军北进勤王,才有希望重新拥有刚刚失去的一切。

    在一段时间里,吕布利用自己的身份,走访了南阳诸多门阀世族,他非常清楚地知道了袁术目前所处的恶劣处境。如果袁术被袁绍赶走或者彻底击败,自己的处境就非常危险。袁绍拒绝尊奉当今天子,自己手上的这份圣旨可能给自己惹来杀身之祸。袁绍既然能杀朝廷大臣,当然也敢杀自己这个天子特使了。

    吕布随即决定离开袁术,到襄阳去见刘表。刘表是汉室宗亲,他总不至于拒绝尊奉天子。退一步说,就算刘表也拒绝尊奉天子,也拒绝北上勤王,但依刘表的身份,他还不至于杀了自己。自己从冀州,经扬州,到青州,也是不错的路线。

    吕布的这个主意得到了大多数部下的赞同,但侯成反对。侯成认为勤王是一件非常急迫的事,虽然目前大人已经没有实力,但大人可以带着我们到徐州去。

    吕布说,“现在豫州在袁绍手中,想要去徐州,也必须从荆州出发。”

    侯成等人闻言,就不再说话了。“大人的决定就我我们的决定。”

    吕布非常感动,暗暗发誓,今生今世,就算粉身碎骨,也要让这帮兄弟都能好好活下去。

    吕布没有理睬袁术的冷嘲热讽,一笑置之,不为所动。

    袁术心里有气,他对吕布说,“吕布啊吕布,你要想平息这场战火,你就去雒阳见袁绍。你告诉他,不要欺人太甚,激怒了我,我就把南阳变成废墟。”

    袁术要借刀杀人,吕布也没有畏惧,带着六百多人就出发了。他走到鲁阳的时候,遇到了匆匆奔赴宛城的袁熙和审配。

    两人听说眼前这位将军就是吕布,大喜过望。其过份的热情,让忐忑不安的吕布受宠若惊。难道袁绍改弦易辙,要重新尊奉天子,开始勤王了?

    审配说,“吕大人,你直接从广成关方向到洛阳吧。我立即急书袁大人,请他派人到大谷关迎接大人。”

第三十六章 朔方(3)

    第三十六章朔方(3)

    审配随即写了一份书信,让亲卫十万火急地送回雒阳。

    审配在信中对袁绍说,主公很难改变自己一贯坚持的主张,这我们理解,但眼前的形势,又迫使我们必须要在尊奉天子的前提下,尽可能集结所有力量,以增强自己的实力,在最短的时间内击败河北的胡才,稳定社稷。

    晋阳天子是胡才所立,真假难辨,否则胡才早就立天子了,所以我们要尊天子,就尊长安天子。

    这个矛盾现在有了解决的办法,那就是吕布和吕布手中的圣旨。吕布到了雒阳后,我们立即把这份天子圣旨和吕布所肩负的使命遍告天下州郡。这样各地州郡大吏自然明白了大人的心意。主公虽然没有明确表示尊奉长安天子,但主公却通过接纳吕布这种办法,巧妙地告诉天下人,大人有西进铲除jiān侫决心。我们因此避免了是否尊奉长安天子的争论,搁置了这个尖锐矛盾,转而在集结力量西进关中这个前提下,商讨如何铲除jiān侫,如何稳定社裸。主公也因此免去了突然改弦易辙的尴尬,并且可以得到了尊奉当今天子和拒绝尊奉当今天子两股势力的共同支持。

    然后我们就此制定一个公开的西进关中的策略。在目前这种情况下,西进关中是不可能的,因为虎贲军占据了关西,关中有董卓的西凉叛军。所以为了铲除jiān侫,我们首先要发展实力,其次才是西进,而西进最大的障碍不是关中叛逆,而是河北逆贼。我们打关中,胡才就要趁机渡河打我们。我们腹背受敌,在这种情况下,西进关中根本就是空话,所以我们只有消灭了胡才和虎贲军,才能稳定社稷。

    胡才在晋阳立假少帝为帝,王允等老臣们被胁迫,所以想消灭胡才,消灭胡才的虎贲军,需要天下所有人的支持,只有如此,胡才才能被消灭,天下才能中兴。

    这样我们就把各地州郡大吏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了河北。将来,当主公会盟各地州郡,率军攻打河北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派一支偏师,从南阳出发,进武关,夺长安,进而占据关中,则主公的王霸之业可成也。

    袁熙和审配赶到宛城的时候,南阳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受到攻击的不仅仅是南阳,还包括颖川。

    自刘表出兵后,汝南太守徐璆也出兵了。

    徐璆(qiú),字孟玉。广陵海西(今江苏灌南)人。度辽将军徐淑之子。少博学,辟公府,举高第。稍迁荆州刺史。时,董太后姊子张忠为南阳太守,因势放滥,臧罢数亿。临当之部,太后遣中常侍以忠属璆。璆对曰:“臣身为国,不敢闻命。”太后怒,遽征忠为司隶校尉,以相威临。璆到州,举奏忠臧余一亿,使冠军县上簿诣大司农,以彰暴其事。又奏五郡太守及属县有臧污者,悉征案罪,威风大行。中平元年,与中郎将朱儁击黄巾贼于宛,破之。张忠怨璆,与诸阉官构造无端,璆遂以罪征。

    在徐璆出兵后,接着驻守广成关的潘凤、程涣出兵围住了鲁阳,袁谭和高干出兵围住了颖川阳翟城。

    袁术闻讯,匆忙率军回撤,但他随即就接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留守宛城的军队在南阳几大门阀的收买和怂恿下,突然叛变,宛城失守了。

    袁术气疯了。徐璆这些原属袁阀的势力背叛他,他能理解,毕竟袁绍现在的优势太明显了。但那些天天和他称兄道弟的南阳门阀也背叛他,他就有点难以接受了。墙倒众人推啊。

    袁术见到袁熙和审配后,冷笑道:“袁本初打算把我送到哪?”

    袁熙陪着笑脸说道:“青州黄巾军在兖州展开了反攻,兖州牧曹大人向父亲数次求援,因此父亲大人打算让叔父率军到兖州帮助曹大人平叛。”

    “好,好的很。”

    袁术嘿嘿冷笑。

    审配拱手说道:“曹cāo在寿张大捷后,损失严重,虽然竭力扩军,但难以抵挡黄巾军。如果公路兄先占据陈留,断绝曹cāo的粮草,然后和黄巾军前后夹击,那曹cāo……”

    袁术面无表情,两眼瞪着笑吟吟的审配,一言不发。

    “兖州有八个郡,南阳只是一郡,两者相比,孰优孰劣?”

    审配接着劝道,“公路兄现在在南阳,前有关中西凉叛逆的威胁,后有襄阳刘表的频繁攻击,形势非常不好。而公路兄如果到了兖州,形势就大不一样了。兖州的北边是河北的大将军胡才,南边是徐州的陶谦,这两位大人都和公路兄颇有交情,只要公路兄一纸书信,两人必定鼎力相助。兖州目前除了那些被曹cāo打得不成气候的黄巾军,就是元气大伤的曹cāo,这等千载难逢的机会,公路兄可千万不要错过。”

    袁术又是一阵嘿嘿冷笑,笑得审配有点发毛。

    “叔父大人到了兖州后,又要打仗,又要整治郡县,耗费颇大。”袁熙看到袁术脸sèyīn沉,心里发虚,“父亲大人知道叔父手头拮据,所以特意……”

    袁术突然一龇嘴,哈哈大笑,“好,我这个侄儿不错,我把南阳给你。”

    袁熙一愣,心里有些不好的预感。

    ………………

    兖州。

    八月中的时候,青州黄巾军大帅司马俱在黄巾首领的强烈要求下,指挥大军向兖州中部郡县展开了攻击。

    这个时候兖州军的确没什么兵力。曹cāo的青州兵还在组建,现在还不可能去对付黄巾军,说不定青州兵会临阵倒戈,所以曹cāo和各郡太守虽然用尽了办法,勉强凑足了一万人,但除掉被强征的流民,也只有一半可用之兵。这五千人里大部分都是兖州各地的门阀富豪家的门客和私兵。到了这个时候了,只有动用老本了。

    黄巾军选择的时机的确不错,但人算不如天算。由于正是酷暑季节,加上又连续两个月没有下雨,兖州中部的东平国和济yīn郡东部的几个县突然爆发了瘟疫,接着此瘟疫迅速向泰山蔓延。黄巾军不战而溃,泰山上的黄巾军和流民也纷纷下山避祸。

    青州的田楷、刘备、孔融等大吏趁机率军展开反攻,把黄巾军和大量流民向兖州方向驱赶。为了防止瘟疫蔓延到青州各郡,青州军想了许多办法,他们甚至挖断了所有通向青州的大小道路。

    面对田楷,刘备他们的动作,曹cāo也非常恐惧,命令各县官吏在城外架起大锅,煮烧草药,任由流民取用。他还指挥大军四下焚烧丢弃的尸骨,掩埋散落在田野间死去的尸体,驱赶聚集在一起的流民,唯恐瘟疫扩散到兖州西部郡县。

    黄巾军和流民在青州军和兖州军的前后夹击下,不约而同地向黄河、向冀州逃去。

    曹cāo听从了袁绍的建议,完全放开了黄河上的所有渡口,黄巾军和流民一路畅通无阻,顺利北上。

    兖州的东郡被黄河一分为二,黄巾军逃过黄河后随即停下了脚步,继续留在东郡。而流民则继续北上,向冀州而去。

    冀州的甘陵国首当其冲,率先遭到了流民大cháo的冲击。镇护将军张辽和太守徐杰一边急报大将军府,一边竭尽全力赈济和安抚流民。不久,渤海郡、魏郡也遇到了同样的情况。

    为了防止流民把瘟疫带到冀州,冀州牧伏完命令冀州医匠,带着大量草药,在各郡驻军的帮助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冀、兖、青三州的交界之地,展开预防和救治。

    但是,黄河南北两地全部陷入了极度恐慌中。

    因为鲜卑人南下,大将军出兵朔方,调到了八万大军,并州,河东的粮草首先提供给大将军的北征大军,就是冀州,也从邯郸大营调了十万石粮食去朔方,所以,面对这么多的流民,冀州牧伏完束手无策,他连忙和邯郸的卢植,张平商量对策。

    同时,兖州的曹cāo在济yīn郡定陶城指挥兖州军民和肆虐的瘟疫誓死相搏,但就在这个时候,他却接到了一个惊人的消息,袁术杀进了兖州。曹cāo当即暴跳如雷,把袁绍的祖宗八代都骂翻了。

    …………

    朔方。

    胡才犹豫不决,八万大军北上,南方兵力空虚,一时间难以取舍,在走与不走之间摇摆不定。

    “恭定,朔方郡一直这样荒凉吗?”胡才突然问道。

    张平摇摇头,说道:“有一段时间这里很繁华,是本朝元皇帝时期。那时本朝用“和亲”之策换取边境的安宁,双方有几十年未起干戈。据说当时这里‘遥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无犬吠之jǐng,黎庶无干戈之役’。百姓生活富足,安居乐业,可惜……”

    张平叹道:“前朝大秦始皇帝统一六国后,曾派大将蒙恬率兵三十万,击匈奴,悉收河南之地(即河套地区),把匈奴人赶到了yīn山以北,并且修筑了万里长城,然而依旧没能阻止匈奴人的入侵。到了本朝,朔方郡更是风云多变。高祖皇帝时,匈奴人曾经多次南逾勾注,侵扰晋阳,出入我大汉疆域犹如无人之境。直到武皇帝时期,才有卫青、霍去病、李广等绝世名将驰骋边郡,出击大漠,屡次打败匈奴,勉强稳定了北疆局势。”

    “但是,我等后辈无能啊。几百年过去了,匈奴之祸非但没有去除,反而增添了鲜卑之祸。如今正值我大汉国风雨飘零之际,这北疆……”

    胡才无奈地笑笑,问道:“如果匈奴人趁机叛乱,鲜卑人乘虚而来,我们守得住北疆吗?”

    朱鹏等人相视苦笑。

    “走,还是不走,大将军要早做决断。”朱鹏说道,“守住并州要远比消灭鲜卑人重要,在我看来,目前根本不是北上的最佳时机。”

    “大将军,我们一旦首尾不能兼顾,可能两地尽夫。”贾诩小声提醒道。

    胡才仰天长叹:“圣命不可违,还是北上吧。”

    ………………

    从今年正月开始,并州和河东两地的盐铁在盐铁都尉石泉的督导下,进入了高产期。得到盐铁经营许可的各地十几个巨商富贾对盐池铁矿投入了大量钱财,煮盐和挖矿的工匠成倍增加,运送盐铁的车辆成群结队,挤满了水陆两道。同时,由于盐铁的高产,也带动了其他相关产业的繁荣。涌入晋南的商贾和各类工匠越来越多。

    到了八月,安邑、晋阳两地的大市和其他沿驰道县城的小市也由定期开市变成了常开,物资流通的速度越来越快。

    特别在虎贲军占领了冀州,今年四月chūn耕即将开始以后,物流速度和数量突然来了一个大爆发,大将军府、典农都尉府、护田校尉府和河东、太原、上党三地郡府的各级掾史rì夜忙碌。一切都是为了chūn耕。如果年底谷物大丰收,明年北疆的紧张形势就能得到极大的缓解。

    幸运的是,今年老天爷开眼,今天的收成不错,如果不是冀州大量的流民,并州,冀州,河东就不会过的那么苦了。

    特别在晋阳朝廷建立以后,胡才就任大将军,他的威望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在并州等地的影响力也逐步的提高了。

    与此同时,主管盐铁的石泉和主管财政的令狐伤也被许许多多的王侯权贵、巨商富贾们包围了。这些人为了攫取钱财,利用各种各样的关系,拿着大量的金钱美女,试图买通石泉和令狐伤。两个人起初还碍于情面应酬一下,但后来这类事情越来越多,两个人难以招架了。望着摆在屋内成堆的财宝,跪在地上漂亮的侍婢,石泉和令狐伤眼里看到的已经不是财宝和美女,而是胡才手上血淋淋的战刀了。

    令狐是并州的门阀,令狐伤是并州令狐门阀的代表人,令狐源于姬姓,出自chūn秋时期晋国君主给周文王后裔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上古时,周文王有个儿子叫毕以高,毕公高有个孙子叫毕万,因功受封魏邑(今山西垣曲、荣河、河南济源一带),成为后世庞大的魏氏家族之鼻祖。chūn秋时期,毕万在晋国官拜上卿,声势一天比一天盛壮。到了毕万的裔孙魏犨时候,为晋国的一位名将,小儿子魏颗,后来在晋、秦两国大战中与秦国名将杜回的交战一鼓作气打败了秦军。

    为了奖励魏颗的这次战功,晋景公把国内的令狐之地(今山西临猗)封赏给他做了食邑。后来,魏颗的儿子魏颉就以父亲的封邑为姓氏,其地住民中亦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令狐氏,至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狐氏、胡氏、猗氏者,与毕氏、魏氏同宗同源。令狐氏族人皆尊奉毕万、魏颗为得姓始祖。

    令狐伤的祖上是令狐茂。

    令狐茂:壶关县人。西汉武帝(前140—前87)时,封为壶关三老。征和(前92—前89)年间,武帝宠臣江充专权,群臣不齿。卫太子起而杀之。武帝yù加罪太子,太子遂举兵反。武帝益怒,发兵讨之,太子兵败逃亡。令狐茂仗义执言,作《上武帝讼太子冤书》力陈是非。武帝读后始悟,乃诏太子,太子已卒。武帝诲恨不已,诛灭江充全族,作思子之宫,赐令狐茂所在村为“崇贤”,沿袭至今。

    几百年的发展,令狐阀在并州虽然比不上王阀,但在并州的影响力仅次于王阀。胡才进入并州后,曾经拜访过令狐阀,同时让令狐伤加入军幕府。晋阳朝廷建立以后,霍邱担任并州刺史,胡才就命令令狐伤主管财赋。

    徐晃听说之后,立即把两人请到了大将军府。石泉和令狐伤叫苦不迭,竭力解释。徐晃一直不说括,眼晴也一直不看他们,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他端坐在案几后面,硕大的大手握在一起,两只大拇指不停地转动着,不知道他在想什么。徐晃的这种态度让石泉和令狐伤十分紧张。

    徐晃出身白波军元老派,大将军府的上上下下很自然的把他归为胡才的亲信,徐晃在军中一向沉默寡言,不大喜欢抛头露面,但他官职高,资历老,战功卓著,再加上他本人xìng情温和,行事稳重,爱兵如子,所以在军中的威信非常高。

    这次胡才率军北征,大家对他主掌大将军府府并不感到意外。相比张辽,大家更愿意跟在徐晃后面。这里的勇猛善战那是有目共睹的,但冀州的事离不开他。其他人,李峰等人虽然是胡才的心腹,但是李峰长时间在边郡,大部分人不看好他。

    霍邱和石泉等人和徐晃接触不多,大家都不了解他,所以都有点忐忑不安,不知道他想干什么。霍邱悄悄对左彦做个了手势,意思叫他说说情,探探徐晃的口风。

    左彦是黑山军的军师,和张燕一起投靠胡才的,因为胡才手中的谋士少,所以现在左彦也是大将军府的从事。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579/ 第一时间欣赏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最新章节! 作者:燕天所写的《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为转载作品,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介绍:
header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重生三国之君临天下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