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同人小说草根奋斗记TXT下载草根奋斗记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草根奋斗记全文阅读

作者:边城明月     草根奋斗记txt下载     草根奋斗记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207章 危机公关 11

    十点钟,滨海市广播电视台会议室内,洪南县第二机械厂的记者招待会正式召开。来自中央电视台、国华日报等国家和省级近二十家媒体出席了发布会。

    会上,滨海市委常委兼洪南县委书记李克、滨海市委常委兼常务副市长林子雄、滨海市委常委兼市委宣传部长魏东等同志就洪南第二机械厂出现的问题做了说明并认真的回答了记者的提问。他们的态度非常真诚、诚恳,并向社会各界承诺对出现的问题不藏不掖,不拖延、不推卸责任。认认真真整顿,踏踏实实改革。

    最后,原洪南第二机械厂党委书记兼厂长王元平同志真诚向社会做了道歉发言。这个发言长达四十多分钟,王元平从事件的开始到现在的情况,做了深度剖析,还原事件真相。他的发言声情并茂,典故和案例信手拈来。一下子折服了在场的记者们。

    临近发言结束时,王元平代表机械厂郑重承诺:因洪南机械厂质量问题给客户造成的损失,由厂里全部赔偿并会派出工作组分赴各地登门向客户道歉。以诚恳的态度求得社会各界的谅解!第二,机械厂在两个月内一定把问题解决,今后工作中,机械厂会坚决把社会公众利益和客户利益放在首位,绝不会再因此产生类似问题,请社会各界监督。第三、严肃处理当事人,不遮不掩。处理结果将会登报公示。

    有了大阳厂诚恳的态度,在加上从未有过的公开致歉态度。各大媒体的记者们已然悄悄的开始同情起洪南机械厂了。

    大约中午十二点左右,记者发布会圆满结束。会后,滨海的领导们陪同记者们在滨海广播电视台用餐。

    利用这个机会,王元平找到中央电视台的赵记者,商量了半天,决定就地对他做个专访,这次专访是从下午两点多一直做到五点,赵记者和王元平进行了近距离的沟通和交流。王元平和他详细的介绍了大阳厂的历史以及发展的轨迹。听完后,赵记者目瞪口呆,从心里发出感叹:“你真是个神人,怪不得大阳厂能在几年时间内发展的这么大。原来有个好掌舵人啊。佩服!佩服!”

    王元平听了连连摇头:“不敢当,不敢当。我只是能拼命罢了,大阳厂过去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与整个团队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这次的事件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请媒体同志放心,以后,我们一定会认真吸取经验教训,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在这里,我也诚恳的对您说,一定请大家给我们一次机会,我一定努力改正。”

    赵记者连连点头:“王书记,我明白,我明白。你放心,我一定会尽我所能帮助你们摆脱困境。”

    王元平握住他的手,从不轻易动感情的他眼里已然湿润。连声说:“谢谢!谢谢!”

    采访结束后,王元平得知李克和吴明德等县领导已经去到市委汇报,临行前,吴明德特意嘱咐司机等到王元平和记者见完面后抓紧回大阳。记者们由市委宣传部陪同。

    王元平带着张忠诚上车后告诉司机,不必回洪南,抄近路直接赶往大阳。

    大阳厂内静悄悄的,门卫们无精打采的坐在门口发呆,大门口的路灯上面一点微弱的灯光或隐或现,一派萧条的景象。看着这样的场景,王元平心里非常难受!曾几何时,自己主政大阳厂时,这时候正是工人上中班的时间,应该是机器轰鸣、灯火通明,一派繁忙景象。

    这才短短几个月啊,一个生机勃勃的万人大厂沦落到此,王元平心如刀绞。

    门卫认识张忠诚,见他来了,说了几句话便开门放行。

    王元平下车后径直到二楼会议室,不一会儿,张忠诚带着刚刚从车间赶回来的李平和李大海进来。

    王元平没有和他们多客气,开门见山问了问情况,李平和李大海把摸到的情况做了详细的汇报。

    听着他们的汇报,王元平感到有些窒息。大阳厂现在厂房里退回来的机器设备堆积如山,好多车间现在都腾出来对方退货。由于连续退货的树木太多,大阳厂财务账上已经没有多少钱了。更可怕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有很多客户打电话过来要求退货。原料供应商对他们的态度也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不见现钱不给供货。

    原来的铸造、机加工、安装和纺机分厂等二十多个车间,现在仅有两个车间的工人可以按时上班,其余车间工人已经全部放假。据说,放假的工人已经好几个月没发工资了。放假的工人现在已经有开始串联准备上访的迹象了。

    王元平听完他们的汇报后,没有多问,情况远比他原来想象的要严重的多。王元平点着一根烟,陷入到思考当中。

    这么个烂摊子,比几年前工作组进驻接管时严重不知多少倍。这么棘手的局面该从哪里入手呢?

    张忠诚问李平:“账上到底剩余多少钱?财务现在几个人?”

    李平回道:“剩下三百多万吧,连发工资的钱都不够。人数是二十八人。”

    “啊?”张忠诚大吃一惊:“才一百多万?天哪,全厂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就要七、八百万,怎么会这样?财务二十八人?我走的时候才十六人啊。怎么搞得?”

    李平手一摊,摇摇头:“不知道。”

    听着他们的对话,王元平开始有了些念头,他把烟头狠狠的掐灭在烟灰缸中,站起身,粗声道:“走,下去看看。”

    冬日的夜晚异常寒冷。王元平的心里却像着了一把火,熊熊燃烧着像要把他的皮肤点燃了一样。尽管没穿羽绒服,但却没怎么觉得冷。王元平的个性就是这样,眼前的困境越发激起他的斗志,他明白,这次自己已经绑到大阳厂这架要散架的车上。能不能把这架将要散架的车弄好将对他的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

    到底能不能修理好这架即将散架的车他没有底,但他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自己的这个团队历经磨难又战斗在一起,只要团队在,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

    王元平一行人边看便和值夜班的工人们聊天,一圈下来后已经午夜十二点半了。

    几个人刚刚上楼没有多久,却听见楼下乌泱乌泱的沸腾人声,李大海和李平对视了一眼,打开会议室的窗子一看,楼下已经聚起上千人,李大海喊道:“你们干嘛?”

    人群中有个声音大声回道:“我们找王书记。”

    “找他什么事?我不是在这里吗?有事可以和我说,我转达给他。”

    “不,我们就找他。”工人当中有人大声喊道,其他工人纷纷附和。

    李大海心想:坏了,看来要闹事。顾不上多想,一路小跑回到会议室,刚开门正好和要出门的王元平撞了个满怀。

    王元平骂道:“冒失鬼,急着投胎啊。”

    “领导…”,李大海没有经历过这种情形,又惊又怕已然说不出话来,王元平抬手拦住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带着张忠诚急速跑下楼。

    办公楼前工人见到王元平之后,很是激动。有个人喊道:“王书记,我们两个月没发工资了,怎么办?”

    他的这声喊一下子使得现场工人的情绪有些失控,大家纷纷随和着喊。

    王元平见此情形,连忙找了个花坛,登上去喊道:“大家静一静,静一静。你们如果还信我的话,请静一静。”

    人群中有个工人喊道:“王书记,听他们说,那个姓宋的滚蛋了。您可能回来。我们想知道是不是真的?”,这话一问,工人又是一阵七嘴八舌。

    王元平仔细一看,问话的这个工人他认识,是原九车间的主任钱大壮,据说因为抗拒领导瞎指挥,已经被免职了。

    “是大壮吗?”王元平喊了一声。

    钱大壮见书记还认识自己,不知为何,竟然控制不住情绪,一下子哭了出来:“是我,王书记,是我啊。您不知道您走了之后,我们多想您。”

    大壮的这一哭,好多工人想起之前大阳厂的红火,再看现在的情形。眼圈红了,部分女职工跟着哭了起来。

    王元平理解他们,之所以会哭,是因为他们都是跟着自己一步一步把大阳厂从小做到大,又从大做到强。工人很老实也很可爱,只要工厂好,能够及时发下工资,他们心满意足,这些和大阳厂一同成长起来的工人以厂为荣,在他们的生命里对这个厂的热爱某种程度上甚至已经超过其他的爱!

    其实,他们今晚来的目的不是要工资,而是要一个说法,他们不能容忍有人再把大阳带入到万劫不复的境地,之前宋建的做法已经让他们寒透了心。之所以没有闹事,是相信上级党和政府能正确处理。

    多朴实的一群人!多好的一群人!

    本书首发于看书惘

第208章 危机公关 12

    看着这群朴实的职工,王元平的眼眶有些湿润,咽声道:“工友们,对不起!我们回来晚了,让大家跟着担惊受怕,对不起!我向大家承诺,只要大阳厂一天不好起来,我就待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同甘苦共患难。”

    人群中的钱大壮一下子振奋了起来,回身喊道:“大家听见了吗?我们最信任的王书记回来了,回来了。跟着他有饭吃,大阳厂一定会好起来的。”

    中国人往往会被情绪感染,经大壮的这声喊,现场已经变成了变相的王元平欢迎会!

    王元平知道他们的处境,这群职工大多上有老下有小,家庭负担很重。几个月不发工资对他们来说日子过的够难的。

    于是,他清了清嗓子,继续鼓动道:“请大家一定不要有思想包袱,我知道几个月没有发工资对你们来说是件很痛苦的事情,很多职工家里有躺在医院里等钱治病的老人,也有嗷嗷待辅的襁褓中的孩子,既然我回来了就不可能不管。在这里我向大家郑重承诺。大阳厂现在在职的职工这个月的工资会按时发给大家,前边的未及时发放的工资争取在年前给大家发下去。至于放假在家的职工也会陆续在年底之前发放他们的工资。”

    这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工人们一起鼓起掌来。钱大壮听见王元平这么说,更加高兴,转身的得意的冲着大家喊道:“我说的没错吧,王书记是咱们的贴心人吧。”

    王元平连忙摇手,一旁的张忠诚见时机差不多了,冲着大壮喊了一句:“大壮,既然书记发话了,你还不领人去干活啊。”

    大壮点点头,回身道:“好了,好了,散了,散了。大家回去好好干活吧。”

    一场眼看着就要爆发的危机消祢在萌芽中,张忠诚和二李汗已渗透后背。不过,几人对王元平的号召力总算是见识到了,这种情况,换任何人在这里都不可能处理的这么快!

    这就是领导魅力!群众对有能力的领导总是很认可的!

    但是,张忠诚还是无比担忧,大话好说,可账上只有区区三百万。连一个工资都不够,虽说80%的工人放假在家,但不能也不敢单单只发留守工人的工资,毕竟近万人啊,工资额一个月七八百万去哪里弄?

    他不无忧虑的嗔怪王元平:“你也真敢说,这么多钱去哪里弄?到时发不出去我看你怎么办?”

    “这个嘛,嘿嘿,暂时保密。”王元平狡黠的一笑,不是很幽默的这样说。

    看着王元平神秘的样子,张忠诚叹了口气,自言自语:“总是乐天派的样子,到时候真发不出来,我看你怎么乐得出来。”

    张忠诚不知道,就在昨天夜里,王元平已经和吴明德商量好,由吴明德出面和刘和平提出要求。市里几个银行答应贷款给大阳厂,总额会在三千万左右。

    虽然吴明德到现在还没有回复他,但王元平相信这件事既然已经上升到市里处理,那么刘和平一定不会不管。况且,对于大阳厂的盈利能力王元平有着高度自信。只要大阳厂能挺过去这一关,这架巨大的车辆一定会迸发出之前的活力。用不了多长时间就会盈利。只要盈利还怕还不上银行的那两个钱嘛,对于机械行业的利润王元平还是非常有信心的,时下国内机械行业的利润还是蛮丰厚的。

    贷款的事情王元平已经不太担心,他现在开始琢磨如何快速的利用媒体的力量把大阳厂的这个难关迅速的挺过去。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蛧

第209章 妙招应对

    如何更好的利用好媒体这个平台,让大阳厂迅速从危机中解脱出来。这个问题缠绕王元平许久,除了新闻发布会和媒体专访。恐怕要琢磨一个吸引眼球的绝招。随着与媒体打交道越来越频繁,王元平与这些记者们建立了良好的联系。早在中央电视台赵记者接触上,渐渐熟悉了之后,王元平请教过他,从他那里知道,现在社会是个讯息传播需要借助一定的力量,这些力量就是媒体,而媒体只会对具有轰动效应和社会效应的事件和新闻感兴趣,想借助媒体唯一的办法那就必须制造轰动效应事件,有了轰动效应的事件,媒体就会密集曝光,这些事件就会迅速得到发酵。这也是为何全国那么多退货事件记者们不关注,而独独关注大阳厂的原因。因为大阳厂自身就是个传奇,再加上这么一件事,记者们不可能不关注。

    赵记者的启迪使得王元平恍然大悟。也是他下决心利用媒体制造轰动效应的主要动力,他的想法非常简单。使处在风波漩涡中心的大阳厂的危机能够迅速度过是他的终极目的。

    那么如何能吸引公众的眼球呢,王元平绞尽脑汁苦思冥想了好长时间,没有什么好办法。

    但刚才转厂到堆积如山的货场时,王元平灵机一动,突然想到一个招。何不利用这些退货的机械做文章呢。

    他围着这堆货转悠了半天,心想:如果把这些机械连夜分拣出来,挑出不能用的推成一堆,然后召集干部职工聚在一起开个现场会,弄几把铁锤,再把铲车掉过去,当着干部职工和媒体记者的面砸毁这些机械。一来表明大阳厂整改的决心。二来警示干部职工,再有这样的现象大阳厂坚决不能容忍。

    相信这一招应该好使,这样一个吸引眼球的新闻,再加上昨天的道歉,那么,大阳厂危机应该可以迅速得到缓解呢。想到这里,王元平的主意已定。对,就是这个主意。

    从货场回办公楼的路上,王元平一言不发。众人还以为他在生气,于是,谁都不敢言语,默默的跟在他的后边。

    一上办公楼的楼梯,王元平吩咐道:“召集大家开会。”

    李大海问道:“好的,领导,都是那些人参加?”

    王元平略一沉吟:“高层们吧。”

    “好的。李大海连忙答应。

    王元平这个会要说什么,大家更摸不着头脑,不知道领导又发现什么不合适的地方了。大阳厂的干部们一个个脑袋储在脖子里,动作却很迅速召集齐了人员之后,处在风波漩涡中的大阳厂好久没有开会了,大家多少感到有些不习惯。但还是按以前的惯例围着会议桌坐好。

    王元平的这个办法,已经前前后后想了多遍。可能出现的问题想的基本都有预判和对策。

    于是,他在会上把之前的一些问题一一指出,并有针对性的做了发动,鼓舞了一下士气。

    等到最后一个议题的时候,他把刚才自己的这个想法和盘托出,让他感到奇怪的是,众人没有反应。

    王元平皱了皱眉头,对刚刚从外地赶回来的隋勇、郭大年和杨文说道:“你们三个先说。”

    隋勇看了郭、杨二人,期期艾艾的说道:“领导,我认为,我认为。”连说了好几个我认为之后,好像说不下去了。王元平的眉头皱的更紧了,一点另外两人:“他说不下去,你们说。”

    郭大年咧咧嘴:“我觉得行。”说完这句话之后,没有再发言。

    不等王元平问,杨文连连点头,意思很明确,赞同这个办法。

    王元平没有再理他们,径直问李大海和李平:“你们的意见?”

    李平想了想:“领导,我觉得不妥,本来我们的东西就备受质疑,如果再把记者们拉过去,那不更加证实我们厂有问题吗。这个做法我不同意!”

    王元平对李平还是蛮欣赏的,长久一来,自己在大阳厂的威信太高,只要自己出个想法,哪怕不那么正确,大家也都不说了。说是集体决策其实大部分是自己在决策,对于这个现象,原来自己主政大阳厂的时候没有太多感觉,但等到离开了大阳厂到党校学习的那段时间,才发现原来自己过去说别人的问题,其实自己身上就存在。因此,从那时候起他就开始反思自己过去的做法。

    其实,这是人们的通病,往往春风得意的时候总意识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问题。如同赵明主政大阳之后不也是如此嘛。

    从那时起,王元平才发现,原来别人犯的错误自己也会犯。也就是意识到这一点,他才开始重新审视自己,调整自己。

    李平的一句话让他刮目相看,过去不敢提反对意见的他们现在敢于说话了,这就是进步。

    王元平暗暗点头,赞许的说道:“能够说出不同意见的才是负责任的态度。好,继续。”

    张忠诚咳嗽了一声,道:“我到觉得领导的办法很有新意,请大家想一想,我们之前的问题出在哪里?不就是因大批产品配件质量不过关导致问题产品流入市场,引起客户的反感才产生这么恶劣的影响嘛。领导的这个办法既能在立场上表面我们今后对质量管理的态度,又能表示我们大阳厂针对出现的问题真心解决的决心。如此一来,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客户对我们的误解!虽说有些小的损失,但这些损失足以因此,我赞成这样做。”

    王元平惊奇的看了看张忠诚,心说:这个家伙越来越老到了,连自己怎么想的都猜了个八九不离十,忠诚也成熟起来了。联想到他刚来大阳厂时那个样子,王元平的脸上浮起了笑容。

    张忠诚见王元平态度和蔼,脸上笑容可掬,知道自己说中他的心事,于是,他手一摆,接着发言道:“还有一点,如果我没猜错,领导要的是通过这件事,引起大阳厂干部职工的重视,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建议要让这些部分干部职工亲临现场,亲自动手砸毁自己亲手制造的机器,这么深刻的教训我相信他们会受到的教育和震荡都将是前所未有的。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达到领导想要的效果。”

    最后的这番话一下子击中了王元平,如果说刚才只是满意的话,那么现在变成了欣赏和震惊了!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忠诚能有这样的深远的看法和思考,足堪大任!王元平心里这么想。

    张忠诚的一番话不但使得王元平感到吃惊,在场的大阳厂干部们一下子被镇住了。纷纷点头表示同意。

    趁着这个机会,王元平鼓励大家开拓思路,踊跃发言。会场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大家七嘴八舌提了很多建议,一圈听下来之后,王元平把大家的意见综合了一下,最后行成了一个行动方案。为了谨慎起见,方案形成后,王元平又让大家再开动脑筋仔细想想,看看有没有没有考虑到的地方。会上的干部们从丰富这个提案的角度,又提了一些外围的建议经过详细讨论和研究,到晚上十一点,这个方案终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顺利通过。

    方案通过,王元平拍板由李大海负总责实施,大海不敢怠慢,连夜紧急安排,去到车间召集齐了工人当众宣布,恢复钱大壮车间主任的职务。把会上形成的决议方案和大壮仔细的说了一遍,之后带着大壮和李亮等人去到退货场把机器分拣到位。铲车、横幅、包括宣传材料等第二天要用的物资和物品连夜调到位。

    张忠诚则在黎明时启程去到滨海和杨丹取得联系,把大部分记者带到了大阳厂。

    本书首发于看书罓

第210章 不合格的机器不许出厂

    第二天八时正,王元平、张忠诚和杨丹会同县委宣传部的领导,一起陪同媒体的记者们来到货场,此时,李大海早早已经把大阳厂的干部职工全部集合到货场。众人看着堆积如山的不合格机器交头接耳的小声议论!

    王元平站到干部职工和记者们的前面,面对大家问候:“大家静一静”,黑压压的人群中一下子静下来。

    王元平脸色非常严肃,环视了一圈干部职工:“今天把大家找来,是要在这里开个现场会。请大家看清楚了。”说完,他的手指向身后这堆次品一指问道:“这是什么?”王元平又是一停顿,锐利的目光扫向干部职工们。

    大阳厂的干部职工纷纷低下头不敢看他。

    王元平冷冷一笑:“没人告诉我吗?”,大阳厂的干部职工纷纷低下头。王元平声音提高了八度:“没人告诉我吗?钱大壮来了没有?”

    张忠诚昨晚特意嘱咐李平把大壮安排到前排,他已经和王元平说定,现场会时会让他出来说一下情况,让记者们更真实的感受一下。

    李平听到王元平的一声喊,看了大壮一眼,此时的大壮有点发怵。不敢应声,李平急了,冲着大壮的屁股轻轻的踢了一脚,声音低低的呵斥道:“你耳朵聋了?不是叫你吗?”

    大壮这才反应过来,连忙往前走了一步,应了一声“在这里。”

    “哦,你说,这是什么?”王元平手一指货场问道。

    大壮不知道怎么说了,脸一红,偷眼看了看李平。就见李平嘴冲着他一撇,意思是赶快说啊。大壮心想,我哪知道说什么。

    王元平的声音再次传了过来:“大壮,不会不认识这些东西吧?”

    大壮只好老老实实的回答:“领导,这是我们生产的不合格品。”

    “哦,听听。”王元平身子转了半圈:“听听,这是我们生产的不合格品!”说完,一停顿,看了现场的人群一眼:“大家听见了吧,是不合格品!这么多机器都是不合格品!看看吧,这就是大家的杰作!”

    王元平的语气很重!在场的干部职工没人敢看他,鸦雀无声盯着地面。

    “同志们,我们厂的口号是什么?嗯?”

    人群中有人憋不住了喊了一声:“以质量求生存,以市场为导向。”

    “说得很好!以质量求生存,质量是什么?是我们的生命啊!同志们。如果你们是客户花了大价钱买回这样的机器,你们会怎么想?曾几何时,我以大阳厂的质量为荣,那时候我走到那里都敢和客户拍着胸脯保证我们的产品质量。可现在呢?我承认,制造这些机器有很多客观因素,但这些客观因素是不是理由?肯定不是的,客户不管你有多少所谓的客观因素。他们就认质量!大阳厂这艘大船为何在这次风波中会遇到这么大问题。是因为我们的潜意识里已经默默接受了只要出厂就可以的理念。就在昨天晚上,还有人跟我建议,让我们把这些机器重新挑拣一下再卖给客户。我听了这话之后感到震惊!”

    说到这里,他缓和了一下语气:“同志们,我昨天夜里一夜没怎么睡。有个问题一直缠绕着我,大阳厂的优良作风哪里去了?质量是我们的生命这句话已经印进我们脑海多少年了,怎么还有这样的幼稚想法。想了半夜,我决定。”

    说罢,王元平转身走到机器旁,问道:“一直一来大阳厂都是倡导让工人当家作主,今天来的工人不少,好吧,现在的这个问题就请大家现场说一说,对这些退回来的机器,大家说怎么办?”

    大阳厂的干部职工听到这话,议论纷纷。多数人提出,这些机器不影响使用,不行便宜点儿处理给要求不太高的企业算了。要知道这机器里一台机器少则七八百元,多的有上万元。如果就这样毁了太可惜了。

    王元平抬手止住了工人的说法,大声说道:“我要是允许你们把这些机器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一批这样的机器。那是对大阳厂不负责任,也是对客户不负责任。既然大家都愿意这样,我就独断专行一回。现在,我宣布,这些机器全部砸毁,砸不动的用铲车拍碎。而且,我要说的是,请大壮带头,砸碎这些你们亲手生产制造的机器。”

    说完后,他纵身跳上了机器堆上居高临下说道:“同志们,长久以来,我们有一个荒唐的观念,把产品分为合格品、二等品等等,这种观念助长了我们的懒惰情绪,这是不负责任的一种态度。客户是什么,是我们的上帝。上帝这个口号不能只停留嘴边,而是要记在心里。我宣布,从今往后,大阳厂的机器不再分等级,有缺陷的产品就是废品,也只有把这些废品都砸了,砸不动的,用铲车拍碎,只有这样大家才能长点记性!也才能对得起买我们机器的客户!请大家记住,我们大阳厂的宗旨是,客户就是上帝,市场决定一切。今后决不允许任何不合格品流出大阳厂!”

    说完,他跳下来接过李平递过来的铁锤,抡起大锤亲手砸了下去。随着这一声清脆的响声,第一锤砸下去把一台机器的栅板一下子砸裂!

    这声清脆的响声像是砸到了工人的心上,在王元平抡起铁锤砸下去的那一刹那,有的职工眼圈发红,鼻子有些发酸。

    王元平砸了几锤之后,张忠诚和其他干部们带头纷纷砸了起来,货场上清脆的锤击声不绝于耳。过了片刻,李大海手一挥,随着铲车的怒吼,很小的一会工夫,这一跺机器彻底变成了废铁,场边围观的干部工人纷纷泪眼婆娑。有的甚至哭出声来。

    毕竟,这是自己留着辛勤的汗水亲手制造出来的机器!多少还是有感情的。

    现场的记者们纷纷利用手中的相机快门,留下了王元平和他的同事们怒砸机器的瞬间。

    第二天,河东日报等省级报纸纷纷配以大幅照片登出这个新闻,紧接着,其它报纸、刊物相继登出采访、通讯等。巧的是,第二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播出了滨海事件,各大电视台纷纷转播滨海记者会的新闻,在这样背景下,大阳厂怒砸不合格机器的大幅文字陪着图片在滨海日报和河东日报上首发之后,迅速升温,其它国内有影响力的报纸和刊物大幅转载。

    当然最有影响力的还是电视台的这个新闻,这个新闻的播出立即引来全国观众的关注,各大电视台纷纷转播,使得这则新闻瞬间扩散到了全国。

    记者会的新闻再加上大阳厂怒砸不合格品的通讯使得大阳厂的形象一下子在公众面前正面起来,之前出现的多路不合格品的客户受这些新闻的影响,开始怀疑起自己判断的正确性来。

    在这样的形势下,王元平快步小跑,紧接着抛出第二个政策,凡是大阳厂出品的不合格品,原路召回,不用客户负担一分钱的费用。这一招在当时那个年代是没有过的,大阳厂的这个举动使得客户们非常感动。甚至在媒体的感召下,大部分客户都开始不知不觉的维护起大阳厂的信誉来了。

    非常有意思的是,大阳厂的一个北方客户在接到大阳厂的产品召回的电话后,竟然一口否定,他们使用的大阳厂木工机械是最好的,不需召回。

    这些事情自然不用王元平操心。他关心的是自己关于解决大阳厂危机的方案。他不等不靠,一个星期后,紧接着打出组合拳的第三拳——记者专访。

    就在赵记者采访结束后,王元平通过滨海市委宣传部的秀才们约到十几家在国内有重大影响力的报纸、电台记者。定好专访时间之后。从第二天开始,王元平开始接受了多次拨记者的采访。

    趁着大阳厂新闻效应的余威,多个国家级、省级媒体接二连三的播出或刊登了王元平的专访。随着这些专访的刊登和陆续播出。短短半个月时间,大阳厂被动挨打的局面得到了彻底的扭转,退货现象开始少了起来。

    王元平也成为了时下国内最有影响力的企业家,甚至多家媒体开始追踪和挖掘他的成长道路,连他写小说的这点事都挖了出来。一时间,王元平成为媒体纷纷热捧的政治“明星”。

    王元平向领导们汇报了情况后,危机应对小组决定,趁热打铁,继续打出组合拳的最后一拳——组织副县级以上领导带队去大客户处拜访。

    两天后,多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带队分赴全国各地大客户所在地,按既定的思路登门道歉并奉上赔偿款和赔偿机器。客户对于大阳厂态度的转变和受媒体影响,还是理解大阳厂的难处的,大多数的客户接受道歉,并表示会继续使用大阳厂的机器。也有那么几个受损失较为严重的客户虽说心里不高兴,但人家事情已经做到这个份上了,碍于情分也原谅了大阳厂。

    这件事的圆满处理使得市、县两级主要领导对公关小组的工作非常满意。一个月后,当大阳厂危机渐渐过去,洪南县委县府在县里专门召开了大型表彰会,对这次在危机事件中有贡献的人员纷纷予以嘉奖,对于有着突出贡献的王元平则被授予“新长征突击手”、市级“劳动模范”以及滨海市“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

    表彰会开完后,王元平迅速开始着手理顺大阳厂的工作,调整领导班子,重新建立健全机制、制定规章制度、规范流程等等。这一阶段是他工作量超负荷的一个阶段,会议一个挨着一个,决策事项,干部调整,大客户谈判等等,忙的他晕头转向,一天的时间恨不得分开两天用。

    随着他们的努力,大阳厂的工人陆续回厂。慢慢的,发货开始多了起来。到春节前,贷款顺利到位,工厂有了资金便恢复了生机,大阳厂开始慢慢的复苏了。转眼间,1991年的春节来到了,春节期间是大阳厂最忙的一段时间,王元平没敢回家,只在年三十的晚上回去吃了顿年夜饭,等到天刚刚露白便登上了大阳厂接他的车。

    看書蛧小说首发本書

第211章 意外的任命

    中国人有句俗话“树大招风”。

    随着王元平的曝光率越来越高,洪南甚至是滨海的干部们对他渐渐开始有了些议论,随着时间的推移,大阳厂事件的平息,关于对他的议论声却越来越多。

    此时,正是1991年,这时的中国社会,对于公有制经济到底姓“社”还是姓“资”的问题的争论已经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市场经济的概念在人们的心里还是视同洪水猛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市场经济都是三缄其口,尽管市场经济已经悄悄的发展起来,但长期以来,市场化经济是资本主义的产物这个概念对人们影响的程度是非常深远的,要想改变人们固有的思想是非常困难的。

    关于对王元平的议论正是这一点,他不管接受采访还是在大阳厂平时的工作中,还是在其它公开场合中。都是旗帜鲜明的支持甚至是市场化经济的先行者。大阳厂的口号就是“以市场化为导向。”这样的言论在当时不可谓不超前。也不可能不引起争议。

    关于这一点,吴明德特地打电话提醒过王元平,让他注意收敛一些,注意影响。不要在公开场合提“市场化经济”这个概念。

    王元平是从大阳厂的起起伏伏中,逐渐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这一套经验,他不知道这套规律正是最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市场化经济。

    此次大阳厂能够度过难关,虽说依赖的是媒体,但也是大阳厂旗帜鲜明的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结果。在市场化经济大潮中,客户只认好的产品、好的价格、好的口碑、好的服务,其它的换句话说,不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实体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市场不认可,你的产品即便再好,你的工厂即便再大也没有用。

    王元平是从市场上摸爬滚打出来的,对于这个认识当然是非常深刻的。大阳厂的几次决策也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做出来的,实践证明,无论是扩大规模,抢占木工机械市场,还是借鸡下蛋扩充纺织机械,都是非常正确的。

    但王元平没有料到的是,他在实践中得出的踏踏实实的道理,但在人们面前却不太认可。因为,计划经济已经伴随着人们走了几十年,一时间很难扭转这个思想。

    王元平也没有想到,随着媒体曝光的频率越来越高,大阳厂事件的发酵是必然的,对他的争论也是必然的。随着大阳厂的危机渐渐过去,人们会把他的功绩很快忘掉,转而揪着他所谓的问题不放。人不是神仙,总有犯错的时候,众目睽睽之下,稍微有点小错都会被无限放大。

    吴明德的电话等于告诉了王元平,你现在的处境开始不妙了。王元平烦恼不已:这些人很有意思,大阳厂有难处的时候,站在高出看热闹,等到别人付出了巨大艰辛,扭转了局势之后,他们又开始跳出来指责这个指责那个了。

    但不管怎么说,自己的老领导吴明德已经提醒了,那肯定是无风不起浪。事情不是自己想的那么简单,还是要收敛一下。

    从此,王元平和大家打好了招呼,凡是媒体采访的,能不上尽量不上。能躲开尽量躲开。

    春节以后两个多月,算上年前的一段时间,前后近三个月的时间,一场巨大的危机总算渐渐过去了。慢慢的,大阳厂又再次恢复了雄风,再次达到产销两旺的境地。

    王元平的体重减了十几斤,本来瘦消的他越发瘦的不像样子。

    就在他要再接再厉以万丈雄心的态度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组织部的任免通知却发了下来。通知上第一行赫然印着:免去王元平同志大阳厂代理厂长和代理党委书记职务,任县应急办主任(正科级)。

    李平和李大海重回大阳厂,李平任大阳乡经委副主任兼大阳厂党委书记。李大海则被任命为大阳经委副主任兼大阳厂厂长。

    张忠诚和杨丹则被组织部转干,张忠诚回到大阳任大阳经委主任。杨丹任党政办主任。

    赵明被免去大阳乡书记职务,陈奎调到洪南县劳动局任副局长。大阳的工作由程长江暂时主持。

    王元平的任命非常突然,他自己一点准备也没有。

    像是被遗忘了似的,危机过后没有任何领导跟他谈过话,至于工作嘛,县应急办公室就他一个人,而且这个部门不隶属于任何部门。明眼人一看便知道,这是因人设岗,专门为他王元平设置的部门和岗位。

    自从调任这个岗位以后,他的工作是上班看报。这期间,王元平曾找过吴明德几次,但吴明德每次都以有事为借口不理他。眼看着五一即将来临,屈指算来,王元平闲下来一个月了。

    到底为什么?难到真的不幸被老领导言中了,自己被人告了黑状吗?从自己的任职来看,好像就是这样。

    整天待着没事也很郁闷,王元平只好重新拾起写作,连续写了多篇散文分别发表,也许是创作灵感突然迸发,在发表了多篇散文后。他以巍巍雪山的笔名再次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不久,在小说月刊发表。

    这天,他正在聚精会神写作,电话响了。拾起听筒:“您好!我是王元平,您是?”

    电话那头传来一阵笑声,紧接着一阵岭南口音压了过来:“元平老弟,你好啊,唔系叶家仁啊。”

    “啊?”王元平大吃一惊,多年不联系了,有些生疏:“叶总啊,您好!您好!我没听出来,不好意思,不好意思。”

    “嘿嘿,不要客气啦,你还好吗?”

    “还好,劳烦您牵挂了”

    “嘿嘿,老弟,不跟你客气了,实不相瞒,这次打电话有事相求啊。”

    “什么事,您说。”

    “那我就直说了,我已经退休了。现在在和我弟弟合作成立了一个工厂。也是做木器的,现在想采购一批机器。大阳厂的机器我也考虑过,但价格实在太高。我是个个体工厂,用不了那么好的机器。其他工厂的我不熟悉,就想到你了,这样,你给联系个工厂,我把设备清单给你发过去。你看行不行。”

    “哦,这个事啊,好,请把清单先发过来,我找找看看然后让他们给你联系就行。”

    “不要他们和我联系了,我说了,我不熟悉,如果可以,你直接做主就行,到时我把定金给你汇过去。对你的人品我还是很认同的。”叶家仁特地说了一句。

    “好吧,只要您信得过元平,这个事我包了。”王元平信誓旦旦,他想:反正自己现在也没事,正好有个事可以打发时间。

    “好啊,先谢谢老弟了,对了,你的小说我读了,写的真好。没想到隔了几年文风越来越厉害了。”

    “取笑了,取笑了,呵呵……。”

    下午,王元平去到邮局取到叶家仁发来的传真,回到办公室认真的看了一遍。倒吸了一口凉气,从这份清单的目录上看,叶家仁开列的清单总价估计应该在一百五六十万,这个数字对那个厂都不是小数!

    找谁合适呢,

    本部小说来自看书蛧

第212章 意外之事

    猛然,他想到了四叔王可辉。去年十月初,因为没有当上海崖木工机械厂的厂长,王可辉很失望。后来想先这样干着吧,但没成想新派来的厂长对他百般挤兑,处处让他难堪。王可辉实在忍受不了便于十月份辞职回家。

    在家待了一段时间,王可辉到处跑了跑,觉得还是干自己熟悉的木工机械比较好。但开工厂可不是小事,王可辉征求一圈意见,没人同意。便有些灰心,后来问到元平的时候,王元平帮他分析了利弊,最后还是自己帮四叔建立开厂的信心。后来,自己整天忙忙碌碌,早把这档子事抛在脑后了,也不知道他干没干起来。

    王元平伸手抄起电话打到家里,接电话的是妈妈李红莉。

    她告诉王元平,王可辉的工厂不是他自己干的,是他和咱家合伙干的,王元平的老爸也在厂里忙活,只是规模还不是很大,订单不是很多。

    “啊?咱家也有股份,我怎么不知道?”王元平吃了一惊,心里直埋怨老爸老妈这么大的事都不跟自己打声招呼。转念又一想也是好事,毕竟老爸退休在家有这么个事干着也好:“也好,也好。妈,厂里有车吗?”

    “好像有个吧,我不知道,这样吧,我把电话号码告诉你,你打到厂里吧具体问问你爸爸吧。”

    “好。”

    王元平拨打了妈妈提供的电话号码,忙音仅仅响了两声,那边接起了电话,一个熟悉的声音传了过来:“喂,哪位?”

    “爸,我是元平。”

    王可建一愣,他显然没有想到儿子会把电话打到这里,忙问:“元平啊,最近忙吗?身体怎么样?怎么老也不回家?”王可建的声音很温和,话里话外透出关切之情。

    听着父亲熟悉和关切的声音,王元平的眼圈红了,眼泪差点出来。他拼命的抑制住自己的情感,清了清嗓子:“我挺好的。爸,咱家什么时候和我四叔干的这个厂,具体是个什么情况,怎么也不告诉我。现在怎么样?”

    王可建迟疑了一下:“嗨,这不去年他非要干这个厂嘛,从去年开始折腾这个事,直到十一月才有了眉目。算了算账,他自己那点钱根本不够,于是,便找我和你妈商量借点。我和你妈一合计,觉得反正现在的木工机械市场很好,只要干起来肯定挣钱。便把家里所有的钱都凑上了。后来你四叔鼓动我说干脆一起干算了,我想反正钱也投上了,一起干就一起干吧。哪成想建厂根本就不是我们想的那么简单,算着好像投不了多少钱,可开始建设了,发现哪儿哪儿都要用钱。咱两家凑这点钱根本不行,一眨眼的工夫就没了。没办法,你四叔又跑去找他的在信用社当主任的同学贷了一笔款,我也找我以前的同事现在在银行也贷了一笔款这才把厂子勉强建起来。年初的时候,你叔接了两个订单,干的还不错,可是这两个订单完成后,就再也没什么大单了。到现在都是接的零散活。我们俩正为这事发愁呢。”

    父亲的滔滔不绝使得王元平不好意思打断,只好耐心的听完后,说道“哦,你们也真是的,这么大的事也不告诉我,兴许我能帮上忙呢。厂里有车吗?我想回去趟,南方有个客户有个订单,这个事情我不知道厂里能不能做,得回去当面谈谈。”

    “这是好事,你先揽下来呗,咱们肯定能做,哎呀,你不知道,这一阵子可把我和你四叔愁坏了,三天两头没活干。再这样下去,工人就养不住了。我又帮不上忙,看着你四叔忙里忙外,我真感到自己没用。”王可建絮絮叨叨的说道。

    王元平耐心的听着,等到王可建絮叨完了,他一笑道:“爸,有没有车,要不然我回不去啊。”

    电话里的王可建呵呵笑了:“就一台车让你四叔开出去了。这样吧,我让你三叔出车去接你吧。”

    王元平的三叔王可凡早就是村里的支书了,用个车应该问题不大。

    “那好,见面再说吧,今天是周五,明天我请一天假,在家待两天。”

    “好,你在县里办公是不是,到时候让你三叔去什么地方接你?”

    “就在县委的门口就行,我下班后出来找他。”

    “嗯。”

    放下电话,王元平心里一阵高兴,对于久在外边的游子,回家当然是件令人兴奋的事情。

    请假,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王元平有些郁闷!他不知道自己该向谁请假。自己在这里待了两个月了,没人管没人问的。但要是不请假回去了还真不是那么回事。王元平不是个不自律的人。

    干脆,去找吴明德吧。跟他打声招呼。王元平来到楼下组织部办公室,问了问,得知吴明德办公室没人,这才敲门进去。

    吴明德看他进来,刚想说话。桌上电话铃响起来了。他笑了笑,指着沙发让王元平坐。自己伸手接起电话。

    王元平见状,冲着吴明德做了出去的动作,吴明德点点头。

    等了大约有十几分钟的样子,听到吴明德喊道:“元平,进来吧。”

    王元平没有坐,叫了声:“吴部长,我想请个假,家里有点事回家一趟。”

    从来没见过王元平请假的吴明德听到这个消息后,多少感到有些诧异。抬眼上下打量了他几眼。轻声道:“哦,你可是从来没请过假的,家里事情麻烦吗?需不需要我帮忙。”

    连日来的冷淡本来就让王元平难以接受,吴明德的官腔瞬间勾起王元平的怒火!但碍于对方的身份,也不好发作。只得按住自己的情绪淡淡一笑道:“不用,不用。我四叔的工厂遇到一些麻烦事,让我过去看看。”

    “哦,你四叔是开工厂的?”

    “嗯,弄了个小工厂。我也是刚知道。”

    “哦,你四叔是个能人,当年我还想把他挖到大阳呢。现在自己干了,好事,好事。行啊,你回去吧,一天够吗?”吴明德的话里还是显出关切。虽是关切,但王元平听到耳朵里却不亚于一个晴天霹雳。一天够吗?意思是如果一天不够可以多休几天,这样的事在别人看来是好事。但在王元平看来,这对自己来说可不是好事。

    因为他知道,只有闲人才可以愿意休几天就休几天。

    自己当然不愿意做闲人,但事已至此,闲和不闲不是自己能左右的。因此,也就咧嘴苦笑:“能多批几天当然最好。”

    吴明德一笑:“哦,那这样吧,你干脆在家休息一个周吧。那段时间你也够辛苦的,春节都没有休。这次算补休吧。”

    王元平心里一阵哀嚎:完了,看来自己不知道得罪哪路神仙了。领导都能批自己一个星期的假,那就证明自己真的没用了。以后只能在这个闲职上悠闲了。

    王元平轻轻叹了口气:“那就谢谢领导了。我出去了。”

    “等等。”吴明德站起身,从办公桌下摸出两盒茶叶,递给他:“拿回去给老人喝吧,我这里茶很多,喝不了也就浪费了。”

    “这……”王元平一沉吟,吴明德一皱眉:“拿着吧,跟我客气什么。”

    王元平心里更加绝望,从吴明德这个动作来看,分明是一种道歉的姿态,或许,他知道事情的原委,此时可能不方便说出来,又或许是真的是帮不上什么忙,这才送个茶叶表示歉意。

    王元平心如死灰,不想再多待一分钟,拿上茶叶,道了声谢扭头出去了。

    本文来自看書蛧小说

第214章 市里的意见

    看着他的背影,吴明德摇了摇头叹了口气。

    就在危机事件到末尾的时候,关于王元平在报纸和电视上的言论,已经在洪南引起轩然大波,这一点洪南县委书记李克也已经注意到了。

    正是他觉得不妥,才让吴明德第一时间提醒王元平注意收敛。因为他很清楚,现在从上到下,对于市场经济的争议还是很大的,没有人敢公开说中国可以实行市场经济。恰恰在此时,王元平这样表态,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其实,在王元平的影响下,对于市场经济这个概念,李克也认真的研究了很长时间,对于市场经济的概念他是真心赞同的。

    但以眼下的形势,作为一名县委书记,在中央、省和市里没有公开表态的时候,李克明白自己是不能发表任何的看法的。一旦公开发表看法,那就是路线和政治立场有问题了。一个党的领导干部政治立场有问题,不能和中央保持一致,嘿嘿,那就干到头了。因此,李克虽然支持王元平这样做,也不敢公开说。

    危机事件临近尾声时,这个应急办也就成了摆设了,对于王元平的使用问题。李克斟酌了好久,才开始和吴明德专题讨论。

    当李克不无忧虑的告诉吴明德外界对于王元平的争议后,吴明德却不以为然。他的意见是要干事必有争议,没有争议最好的办法是不干活。

    吴明德说道:“大阳厂在王元平的带领下,两度走出困境,绝不是偶热的。这个青年干部除了有丰富的经营管廓识和经验之外,还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见识,以及处理问题的魄力。更为重要的是他有一颗不计得失的心思和干事创业的热情。这样的干部会干事,也会谋事,处理问题果断坚决效果显著。”

    李克点头称是。见书记同意自己的看法,吴明德继续发表自己的意见:关于对王元平的说三道四,这是必然的。有那么一小部分干部,自己不干事还见不得别人干事,别人干好了他们又会眼红,别人干砸了他们会说三道四造谣生事。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也是很令人讨厌的一个现象。

    王元平的问题说白了不就是说了几次以市场为导向的话吗?这难倒有错吗?乡镇企业不是国有企业,他们是要靠自己实打实的拼搏才能生存的,如果生产的产品没有市场,那谁买,没人买我们的产品。上万人的大厂如何生存。我真不明白这些说风凉话的人到底想干什么。

    吴明德讲这番话的时候情绪很激动,李克劝他不要这么激动,有话慢慢讲。吴明德的情绪这才稍微平复了一些继续说道:“李书记,我们洪南应该树立讲真话、干实事的工作作风,只要全体干部敢于讲真话了,相信这些谣言也就没有市场了。当前,我觉得只要我们不理这些谣言,他们传了没有作用也就不传谣了。不能让我们能干事的干部既流汗又流泪,这是不公平的。”

    吴明德的一番话虽有些激动,但说的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李克心想:只要不违背中央的指示精神,大可不必在乎这些传言,对一个干部的使用还是要看大局。

    李克不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一旦下定决心便会立即实施。他问吴明德县里的岗位有哪些,吴明德告诉他有两个地方有空缺,一是大阳,因赵明已经免去了书记职务,陈奎又调任,书记和乡长两职务都空缺。第二是县经委的主任因年龄到点正在办理退休。

    李克征求了吴明德的意见,吴明德认为王元平去大阳做一把手最合适。

    他的这个意见倒是和李克的想法不谋而合,就当前的环境,大阳还真是需要王元平这样的干部。把王元平放到大阳当书记,一来可以让他得到锻炼,二来可以发挥他的经济管控特长,使得刚刚复苏的大阳经济不至再有什么闪失。

    至于这些传言,虽然不能不考虑影响,但也不能因此影响一个能干事的干部的前途!就这么定了!正当李克下决心准备拍板时,市委组织部的一个电话让他彻底断了这个念想。

    这个电话是滨海市委组织部部长亲自打的,他在电话中问李克,你们洪南是不是有个叫王元平的干部,县里打算怎么使用呢?李克听到这话愣住了,一个科级干部的使用市里为何这么关心,这好像有些不符合常理。但是上级领导过问肯定有上级的道理,李克告诉对方这个干部洪南正在考虑提拔使用。

    让李克更没有想到的是,对方通知他这个干部的使用暂时先放一放,理由是关于这个干部现在省里和市里的争议非常大。鉴于这样的情况,此时提拔不合适。市里建议县里暂时先这样挂一段时间。临了,又特地嘱咐这个事情非同小可,不可轻视等形势明朗了再说。

    李克暗暗叫苦!这就叫怕什么来什么。

    当吴明德接到这个通知的时候他感到非常愤怒!对市里做出这样的安排他非常的抵触。李克能理解这位下属的情绪,王元平是吴明德亲手培养,亲眼看着成长起来的。关心和爱护是正常的,但现在市里做出这么一个安排,有情绪也是正常的。

    其实,李克自己何尝不是很恼火,通过这次大阳厂的危机事件,前前后后和王元平相处了几个多月,听过他的多次工作汇报。对这个青年干部的能力李克是非常认可的。这样的经管类的人才在当前是非常缺的,如果以后能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或者留在自己身边,假以时日,这个干部一定是个得力的助手。

    领导干部总是希望自己的身边多一些有能力的干将。这对自己当政是很有益处的。

    但现在,这个想法只能收起来了,恼怒归恼怒,不满意归不满意。作为一名党的干部,听党的话跟党走这是原则性问题,再有意见也要保留。

    对于吴明德,李克也只能好言宽慰。

    本書源自看書網

第214章 是不是过于莽撞了

    有了市里的指示,洪南当然无法安排王元平的工作,就算是李克和吴明德想安排那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只能先让他待在应急办主任的这个虚职上晃悠,至于要晃悠到什么时候,不但王元平不知道,就连李克和吴明德心里也没底。

    吴明德之所以不和王元平正面谈,是不想冷了他的心。他在等待机会,吴明德不相信这场争议会这么永远持续下去,关于市场经济这个敏感的话题一定会有定论。

    他也意识到,市里之所以不让县里安排,肯定也是在观望等待。

    这一切王元平自然无法知道。从吴明德办公室出来,一阵莫名的悲愤填满了王元平的心头,回到办公室真想大哭一场,但冷静了片刻,还是止住了自己这些荒唐的念头。

    回到办公室,他把门关上,对于这些天的事情在自己的脑海里来了一个回放,蓦地,一个念头令他不寒而栗!

    莫非是自己的言论不当吗?是不是在这个时期提“市场经济”这个概念就是大是大非?

    沿着这个思路,王元平继续理顺:再往前看,国家从1979年开始到1989年初,这十年是改革开放的黄金十年,在那个时期,由于人们思想解放,敢想敢干,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很快,国力渐渐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良好的改善。

    但是,到了89年的时候,发生了那场巨大的风波,也就是这场风波使得风向产生了变化,整个国家的改革开放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从中央到地方,不少老干部对改革开放产生了怀疑甚至是否定的态度。这种怀疑和守望的态度致使很多地方都不敢轻举妄动,也是坚持了十年的改革开放,在这一两年内有所倒退,可以说,改革开放此时已经处在一个非常时期。

    既然改革已经走到了十字路口,处在要紧的关头。那么自然带有明显的资本主义的特征的市场经济的话题成了最为敏感的话题,谁都不敢触及。而自己在公开场合,包括媒体采访上都说了以市场为导向的话,虽然大部分国家级媒体在报道的时候也都隐去了这句话,但自己其它言论说白就是市场化的东西。这当然会触动部分思想守旧的同志的底线。

    在那个以政治为纲还没有完全走出来的年代,说错一句话都会引来麻烦,更何况是“市场经济”这个牵扯到姓“社”还是姓”资:路线的大是大非问题了。

    想到这里,王元平吓出一身汗来,暗暗责怪自己,说话时不走心。这不,惹出这么大的麻烦来。要知道一个党员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那是一定要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现在的自己,在没有任何人任何指示的情况下,发表了这样的言论。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嘛。

    “唉!这下完了,恐怕自己的政治前途要完蛋了!”王元平无比懊悔。但事到如今没有卖后悔药的,后悔了几天之后。痛定思痛,他把心一横:算了,既然已经这样了,别想了,想也没用,自己问心无愧就行,就是支持市场经济怎么了,反正已经这样了,大不了自己回家种地呗。

    想到这里,卸下了思想包袱,身上轻松了不少,先回家吧,能回家待上一个周这在过去对自己来说很奢侈,基本是不敢想。现在有了这个时间,可以回家陪陪家人了。

    想到这里,起身收拾东西,他的办公室说实话没有多少东西可以收拾。不知为何,看到这里的一切现在感觉特别讨厌,一种想迅速逃离的思想弥漫在他的脑际。

    下午下班时,王元平快步走出县委大院,刚出门,一辆崭新的桑塔纳从不远处开了过来。王元平下意识的闪开,没想到,车里右驾驶座探出一个脑袋:“元平,赶紧上车啊。”

    王元平闻言定睛一看,是三叔王可凡,几步奔到车前打趣道:“三叔,换车了,你可真腐败。”

    “去你的,整天拿你三叔寻开心,再这么没大没小的,看我不揍你。”王可凡假装往手心里吐了口唾沫,扬手做出要打的姿势。

    “不敢了,不敢了。嘿嘿……。”王元平边笑边拉开车后门上了车,屁股用力往下蹲了几下:“好车就是好,坐着舒服。”

    “三叔,这车多少钱?”

    “上路之后是二十多万吧。”王可凡答道。

    “二十多万啊?”王元平惊叹:“天,真贵!”

    “就这还买不到呢,我们去上海等了好长时间才提到车。人家就这个价,爱买不买。你不买他不买,有的是买的。没法,店大欺客…”王可凡无奈的说。紧接着,他回头像不认识似的看着王元平。

    王元平被三叔盯得心里发毛。惶恐的问道:“三叔,我脸上长花了?您干嘛这样看我呢?”

    “哈哈,我看看我这个电视和报纸整天出现的大侄子是不是变样了,你不知道,这些天,咱们村都炸锅了,一到你的采访时间,家家户户争着看。你现在在我们村的声誉如日中天啊,我估计你在王庄的威信比我要高多了。”

    “三叔,瞧您说的,我哪敢和您比。”王元平急忙摆手,他怕三叔沿着这个话题再絮叨,于是赶紧转移话题:“三叔,我听我妈说四叔和我家开了厂,我打电话给我爸,听他说最近好像没有什么订单。什么情况。”王元平打断王可凡的絮叨,急切的问道。

    王可凡别看能干,但究竟学历低,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有时话题会被别人轻轻一带跑偏:“快别说了,你四叔还带听话的,当时,他刚从木工机械厂回去,我说去村里那个企业都行,他不干。说要自己干,他和你爸两个人凑了有个六十几万。连借再加上贷款,估计投上一百多万了,春节前干起来的,我听说好像接了没有多少单子。我正在琢磨着要不要从村机械厂挪几个订单给他们。在这样下去,光贷款利息就够他们喝一壶的。”

    “这么多啊?我们家哪有这么多钱?”王元平一阵惊奇。

    “你都不知道,我哪知道。”王可凡扭头白了他一眼。

    “没人跟我说。”王元平心里对爸妈一阵埋怨,这么大的事也不知道和我商量商量。

    “嘿嘿,小子,那是你爸妈怕你担心,没告诉你,我上次听你爸说,这些年你们家攒的那点钱都投上了。好像大部分是你赚的提成吧。”

    王元平摇摇头,说:“家里的钱我从来不知道有多少。”

    三叔这么一说,王元平有些恍惚,家里哪来这么多钱?几十万不可能啊。这可是天文数字。

    桑塔纳轿车速度很快,不到一小时,他们到家了。

    王庄越来越漂亮了,几百栋二层小别墅整齐划一,街上道路宽阔。村子周边的工厂越来越密集了。街上人来人往,俨然一个小县城的样子,甚至比洪南还要繁华漂亮!

    本文来自看書惘小说

第215章 王元平的担心

    王元平家的前面是一个人工湖,紧靠人工湖的是一个新修的公园。上次王元平回家时这个公园还没有修成,未完工的公园到处是建筑材料,现在全部修完。非常漂亮的一个大型林木公园。此时,正是五一之前,北方的春天比较长。公园里刚刚能够看到有些萌绿。

    王元平顾不上欣赏美景,快步回到家,走进小别墅的院子里的时候,母亲李红莉正在洗衣服。当一眼看到儿子时李红莉呆住了,几个月没有见到的儿子瘦的像一根竹竿,白皙的脸上眼窝深陷,白色衬衣穿在身上肥肥大大,人比上次回家时瘦了很多。

    李红莉的眼泪婆娑,冲到儿子跟前,摸着儿子的脸颊:“我的儿啊,你怎么瘦成这样!这是遭了多少罪。”

    “妈,妈,没事,您别总是这样,我一回来您就哭,这样搞得我心里也很难受,本来是个高兴的事是不是?笑一笑。”

    王元平哄了母亲半天。李红莉这才破涕为笑。

    回屋里刚刚坐下,王元平顾不上休息披头就问:“妈,问您个问题,我听三叔说,这个厂咱家投了不少钱?”

    “这个老三,嘴比女人还碎,他跟你说这些干嘛。”李红莉有些不高兴的嘟囔道:“是投了些,不多。”

    “妈,咱家到底投了多少?你赶快告诉我,要不然我这心里不踏实。”王元平央求道。

    “大概有三十几万吧。我忘了,都记在那个本子上。”李红莉说。

    “三十几万,家里哪来这么多钱?”王元平倒吸了一口凉气。

    “有啊,你怎么忘了,这几年光你拿回家那奖金差不多都快有十好几万呢。”李红莉看着他不解的说道。

    “啊?我拿了这么多吗?”王元平惊着了,忽的一下子站起身。

    “这孩子大惊小怪的。你不信?我记着帐呢。”李红莉起身从抽屉里找出一个黑皮笔记本翻了翻,手指着上边的数字对王元平说:“你看,这上边一笔一笔记的很清楚。去年,这是说去年啊,你刚调动工作了,奖金不多,年底拿回来两万五吧。”

    王元平想了想,这倒是记得清楚,去年大阳厂发奖金的时候给他两万五,其他大阳厂领导的年终奖是八万,为大阳厂建厂以来发的最多的一次。因王元平等人调工作的原因,宋建决定就给发这些。

    为此,李大海等人还愤愤不平了好一阵子。此时,见母亲拿出账本,王元平不由得想起宋建,心说:大阳厂还是大阳厂,可宋建已经早就走人了。想到这里他摇摇头笑笑。

    李红莉见儿子摇头,以为他不信便接着说:“你摇什么头,不信妈的话妈?”

    “没有,没有。妈,我是想起了一件事,跟您没关系。您接着说。”

    “哦,我说的没错吧,前年,前年在这,你看,拿回来六万多。大前年拿回来五万多,再往上一年好像是三万多吧。”

    “这么多啊。我还真没算过。”王元平摇摇头。

    “你那个脑子不知道整天想什么。”

    “妈,那也不对啊。”

    “怎么不对,你在海崖厂的提成还有七八万呢。咱村里这两年的分红每户每年两万多,上年两万二。这已经分了两年了,上回开党员会,你三叔说今年分的还多。”

    “木工机械厂的提成不都搞了装修了吗?村里还有分红?我怎么不知道?”王元平惊奇的问。

    “等你知道黄花菜都凉了!先说你的提成,是分了两次拿回来的,第一次的是装修花了,可后来村里把装修钱都退回来了,各家装修的统一花价,按三万退的。第二次的提成没有花我存上了。”

    虽然母亲说的有根有据,但王元平还是不放心,他最担心的就是别是有人送礼。但这话不知道该怎么问,沉吟了片刻尽量把口气放缓问道:“妈,我只问您一句话,这里面有没有别人送的?”

    李红莉闻言一下子脸都变了,声调提高了八度:“你个小兔崽子,把你爸妈当成什么人了?你以为你爸妈是那种见钱眼开的人吗?你妈我一辈子从来不拿不干净的钱。”

    王元平知道自己问的有些唐突了,于是赶紧陪着笑脸解释道:“妈,您别着急,我是怕有人钻空子,您要知道,您儿子之前管着大阳厂上万人呢,谁能知道这里面有什么人,如果真要是送到咱家来咱们收了,即便是不知情收的那也会犯法的。我可不想落个这样的名声,您以前老是教育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我是按照您的吩咐做的。”

    李红莉道:“我知道轻重!别看你妈妈成天不出门,但这点道理我还是懂。我有个信条是该咱们拿的一分不能少,不该咱们拿的咱们坚决不要。放心,妈是个明白事理的人,不会给你添麻烦!”

    王元平笑着说道:“还是我妈知道轻重!理解儿子的不容易。我倒不担心您,我是怕那些人投机钻营惯了,咱们一不小心着了人家的道。您不知道,单是大阳厂采购这一块,不知道有多少人惦记。”

    李红莉白了他一眼:“你放心吧,家里我看的严着呢。没人能钻咱们的空子。实话跟你说吧,这些钱都是我替你攒下来的,原想以后讨媳妇需要花钱,可你爸开厂需要钱,这不,就把这些钱都提出来了。可惜了利息了。后来家里的钱不够,我去你几个姨家借的,总共借了五万。这不好歹才凑足了三十万,但愿别有事!

    看着面前有些苍老的妈妈,听着她深明大义的话,王元平的眼睛有些湿润,刚才自己真的不该怀疑爸妈,真是不孝!

    “妈,对不起!您应该早和我说,钱我来想办法。不能让您二老负债啊。”王元平不误愧疚的说道。

    “好了,好了,这些年家里多亏了你,这些钱大部分是你挣下的,要说亏,还是我儿亏啊,你看看,瘦的和猴一样。”

    说到这里李红莉一阵难受,眼圈再次红了。

    “妈,咱不哭,不哭。我这回带回来一个好消息。南方我的一个朋友给我一个订单,我正愁着不知道哪里能生产呢,这个单子要是咱家的厂能生产,一下子就能赚很多。”

    “是吗?那可真好。你爸和四叔这几个月为了订单的事没少操心,投了那么多钱,心里都没底。嗯,这个点,他们快回来了。”

    娘俩正在说着,门铃响了,李红莉脸上一喜:“真是不顶念叨,说着说着就回来了。”

    进门正是王可建和王可辉哥俩,见到王元平在家,两人分外高兴。王元平赶快和王可辉说了说情况,并把单子交给他。

    王可辉看完后直摇头,叹了口气道:“元平,你这个朋友列的这个单子,我们大部分干不了。”

    “为什么?”

    “我们缺技术啊,你知道吗?因生产量少开机不足,我们的技工很缺乏,好的技工请不起,不好的技工又担负不起技术任务。单是铸造这一块因没有熟手,不知道浪费了多少原料了,上次有个小单竟然连成本都没弄回来气的我够呛,每次生产我的头皮都发麻。你想,这种情况下,技术要求高的单子怎么敢接啊。”王可辉有些沮丧的说道。

    王元平点点头深表同意,机械行业,没有好技工一切都是零。其实不但是铸造,即便是安装没有好的技工,根本做不了。不过,这些在王元平眼里都不是大事,他完全相信这样的问题大阳厂可以帮他解决。

    “哎呀,我当什么事,走,我先去看看厂。”王元平不由分说,拉起四叔往外就走。王可建一看,回头嘱咐李红莉:“赶紧准备好菜,元平喜欢吃鱼,多弄点。”

    “走你的吧,不用操心。”李红莉笑道。

    看書辋小说首发本書

第216章 这是自家的厂

    王家的这个工厂离王庄有三公里远,按地方应该是在李庄的地界。

    整个工厂占地不到七八十亩的样子,王家老兄弟俩一边走一边给元平讲着。这块土地是王家老三王可凡费了很大的劲才给他们征下来的,李庄村书记多少给了点面子,工厂土地出让金等费用至今也没有催着交,这就使得资金紧张的王家兄弟大大松了一口气。

    整个工厂的地势、地貌和地形都很好,缺点是没有供水,供电也是时断时续。再就是这个地方离王庄和李庄的距离都有些远,显得十分荒凉,工厂的安保可能会有些隐患,王元平看了之后这样想。

    工厂大门正北向,工厂大门弄得很气派,左边有个门卫室,门卫室的门垛上挂着白底黑字厂牌“建辉机械厂”。

    王元平一看这个厂名心里偷笑,这应该是取得老爸和四叔名字最后一个字,不过,倒是挺朗朗上口的。

    一进厂门,王元平打眼一看,别说,设计的有模有样。工厂南北向两条马路把厂区分割为四个条块状。一进门的左边的块状是办公区,有排平房是办公室。沿着平房向南的那个块状里一字排开三栋厂房是安装车间,南北路的右侧最南有三栋厂房其中两栋是铸造车间。一栋是加工车间。再向北走,也就是一进门的右侧并排也有三栋厂房,只有两栋利用起来也是机加工,还有一栋当了库房。从分割的四个块状来看,厂房都没有填满,每个块状里起码还可以加一栋厂房,看来是资金的关系,厂房没有全部盖起来。

    王可辉和王可建哥俩介绍着,王元平不住的点头边走边看。等工厂这一圈转下来,他感到非常吃惊!

    建辉机械厂无论从投资规模和工厂建设规模都不能算小,起码比王元平看到的柜镇的小工厂要大得多。这个厂从工厂布局和土地利用上看,土地利用非常节约空间设计非常合理也很科学,生产车间的布局是严格按照工艺流程设置。这种设计可以把员工的工作效率提高到最大化。

    这可能是四叔的手笔,王元平心想:四叔终究是管了多年的工厂,还是有两把刷子的。

    看着父亲王可建和四叔王可辉,王元平打心眼里佩服。自己别看叱诧风云,抓大型工厂这么多年,对工厂运作运营非常的有经验。但要真是凭空建设这么个工厂恐怕够呛,这样看来比起他们来自己差的还很远。

    王家老哥俩分明从王元平的眼里看到对自己的敬佩!能被王家现在引以为荣的这个后辈佩服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哥俩自豪的相视一笑。

    父子们回到办公室,王可辉详细的把现在的生产经营情况和他讲了,王元平听完后笑了。说道:“爸,四叔,刚才你们担心的问题根本不是问题,如果早让我知道咱家有这个厂,别的我不敢保证,订单我保证你们绝对干不完。大阳厂厉害吧,我们绝对超越它。”

    这些天的新闻和电视铺天盖地的宣传,对这些涉及到王元平的新闻,王家兄弟自然是格外关心,就连报缝都不放过。对他说的话也就深以为然表示同意。

    就在电视和报纸宣传的那些天,王庄人都以王庄能出这么个人才为荣,别看王庄经济发达,但究竟还是个农村,能上电视那可是天大的事!电视新闻对他赞誉,报纸对他的表扬已经到了顶峰!是啊,能把一个濒临破产的小工厂几年之内带到国内老大,工人从几百人增加到现在的上万人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个王庄的小青年两度把大阳厂厂带出泥塘,这就更加难得。

    对于王家,王元平可以称得上是他们的骄傲!此时的王元平无论怎么说,王家两兄弟都会赞同。

    “元平。”王可辉介绍完工厂的情况之后看着他径直问道:“我相信你的话,可眼前这个单子的机器我们加工不了怎么办?”

    “四叔,刚才我看了。也问了一下咱们的技工,我们的设备可能会有些问题,但问题不大,只要找几个能人过来就能解决。现在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技工技术不过关,稍微有难度的机器我们就做不了,这样不行,您在海崖厂干过,应该知道,干机械这行靠的就是技术。我们必须下决心哪怕投资也要赶快解决这个问题,否则,市场再好我们做不了也是枉然。”

    王家两兄弟齐齐点头,眼神热切的看着他期待他的下文。

    “爸,四叔。我想好了,这样吧,我试试从大阳厂求援看行不行,我现在就打电话给他们。”

    说完,他拿起桌上的电话拨通大阳厂的电话,告诉李大海这个事情,请他帮忙协助解决一下。

    李大海没详细问,只是问需要谁。王元平点名了两人,钱大壮和李亮,其他人让大海看着给调拨,大概需要这些人在海崖这里待上一个月左右。李大海满口答应,明天给派过来。

    王可建和王可辉见状一阵狂喜。王元平说道:“四叔,这个合同一旦签订后,恐怕要您亲自去一趟岭南,一来当面谢谢叶家仁,二来成立办事处,在那里抢占点客户。按说这个事我去最合适,但我有工作,实在不方便去。”

    王可辉连连点头称是,王元平又对父亲说道:“爸,我休息一个周,明天开始,我来这里上班。”

    王家老哥俩相互看了一眼,王可建笑道:“感情好。”

    王可辉突然建议:“元平,干脆你辞职回来算了,干部好是好,但挣不了多少钱,以你这些年在这行业内的资源和声望,咱家这个厂那还不是想干多大就干多大。”

    王可建这次倒是没有吱声,要搁在以前早就出声拦阻了。但自从干上这个厂的那天起,不自觉的也有了这个想法。

    王元平迟疑了半天,看了看四叔和父亲,说道:“我考虑考虑。”

    本書源自看書惘

第217章 援兵

    钱大壮和李亮接到厂里的通知,连忙按要求从铸造、机加工和安装三个车间选调了三十名技术骨干,于第二天上午十点钟到达建辉机械厂,王元平见到他们喜出望外。亲自协调关于这三十名职工的吃住行问题。

    下午,王元平把建辉机械厂的大致情况向他们做了个介绍,没有过多的客气,直接告诉他们自己的意图。

    李亮和大壮根据王元平的介绍,亲自到车间实地考察了情况。根据掌握的情况给带来的职工开了个简单的动员会,说明在这里工作和作息要求之后,两人把这三十名技术骨干以小组的形势分到建辉厂各个车间。要求必须在两天内把所分配的区域的技术、设备和人员的情况弄清楚。

    两天后,情况陆续汇总上来,两人迅速做出方案,找到王元平详细汇报了方案的实施计划,王元平听完后点头称赞。表示这一个月建辉厂的生产由他们负责,目标是把叶家仁的机器生产出来。

    李亮和大壮笑了,经过两天的摸底,他们知道这个订单应该不会有问题。

    两人的保证给了王元平底气,晚上回到家,王元平连夜给叶家仁打了个长途电话说明了情况,并热情的邀请他这些天过来考察一下。

    叶家仁在电话里琢磨了半天,最后告诉他,周一飞过来,订好机票后和王元平联系。

    接到这个信息后王元平欣喜若狂。他知道,只要叶家仁能来这事没问题。

    叶家仁于周一准时到达滨海,王元平亲自去到机场接到了他。老友相见不胜感概,晚上,哥俩在滨海住了一夜,边喝边聊那叫一个痛快。

    第二天一早,两人匆匆忙忙赶到海崖王庄的工厂进行实地考察。当叶家仁得知工厂是王家的工厂时,很是吃惊!再到车间一看,更为吃惊!技工的熟练程度,加工的产品质量之精良都超出他的预期。实地考察令叶家仁更加坚定了和王元平的合作信心。

    参观完毕后,王元平没有让他入住宾馆,而是直接把他带到自己家住了下来。晚饭后,哥俩一起沿着漂亮的湖边公园散步,王元平和他详细的说了王庄的情况。叶家仁连连惊叹,他没有想到在遥远的北方会见到这样的村庄,这个的村庄的经济实力和繁华程度已经远远超出很多县城。

    叶家仁和王元平之前的多次合作非常愉快,虽然这中间有过曲折,但他知道那是体制的原因,与王元平个人关系不大。因此,没有过多犹豫便和建辉厂签订了木工机械采购合同,并把定金支票当即开了出来。

    这个合同的总额是176万,这在当时绝对是一笔巨额订单。叶家仁拍着王元平的肩膀说:“对你,我是绝对的放心。希望这次能和以前一样,不让我失望。”

    王元平郑重点头言之凿凿:“哥哥,您对我的信任让我很感动,感谢的话我就不说了,您能把这个单子放到建辉厂,这就是对我的最大的支持和信任。为了这个,我一定把机器做到最最精良的程度。而且,设备到您那安装和后续的维护,我让我叔叔亲自过去。”

    王元平的信誓旦旦令叶家仁放下心来,自打认识了眼前这个年轻人从见过他说半句谎,他是可以令人信任的!

    当叶家仁告辞时,王元平亲自带车把他送往飞机场,路上叶家仁告诉他。以后凡是找到自己求推荐机械设备的,他一定会推荐到王家的工厂来。王元平笑了笑表示感谢,从包里抽出了几本自己的书和散文集送给了叶家仁。叶家仁看到这些书大喜过望。

    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没有什么比书更能让自己高兴了。

    这个王元平真是高人,做官、经商、写书都能干出点名堂来,这个朋友自己算是交对了,飞机上的叶家仁默默的这样想着。

    叶家仁的这个单子的重要性王元平自然知道,回到厂里他迅速的召集父亲、四叔和财务开了个会。

    虽然单子签下来了,定金也拿到了一些。但是,厂里的资金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财务的周会计苦着脸汇报了资金情况,王元平一听大伤脑筋。从周会计汇报的情况来看,厂里现有的资金已不足五万块,加上叶家仁打过来的定金三十几万,加起来不足四十万,这样一个数字别说正常生产,即便是这个单子的原辅料采购都会成问题。如果没有一笔可观的资金注入,那么很可能出现资金断裂,一旦资金断链工厂就会陷入到万分危急的状况。

    打发走周会计之后,王元平问王可辉:“四叔,您不是去信用社申请贷款了吗?有结果吗?”

    王可辉摇摇头:“报告早就打上去了,可是谁知道什么时候能批下来。我都和海崖信用社的李主任不知道磨了多少次了,但一来是他的权利有限,审批不了那么多。二来也是真正的原因是我们之前有两笔贷款还未偿还,因此,让他们对我们的偿还能力产生了怀疑。”

    “哦。”见四叔和父亲满脸焦急的样子,王元平安慰道:“这样吧,资金的事您二老别操心了,我来想办法吧。赶紧准备原辅料的采购吧。”

    看着王元平胸有成竹的样子,王可建弟兄两人笑了。他们以为王元平有了解决这问题的办法。

    其实,关于资金的问题王元平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之所以这样说是为了安慰父亲和叔叔。

    找谁能弄到钱呢?王元平憋了老半天也没有想出什么好招来,这时,李亮和大壮来了。王元平这才记起来紧接着要开生产协调会了,他一拍脑袋:把这事给忘了。

    李亮很精明,他看出了王元平有心事。于是,给大壮使了个眼色,两人把生产的准备情况汇报了一遍见王元平没有什么异议便退了出来。

    生产部的办公室里有三张办公桌,分别是李亮、大壮和一个统计员的。回到生产办之后,李亮把统计员支走看着在他对面办公的大壮问道:“壮哥,您看出来领导心里藏着事了吗?”

    大壮没有李亮的心思细腻,自然没有看出来。他迷惑道:“心事?什么心事?没看出来。你看出来了?说说呗。”

    李亮身子往前一探,半趴在办公桌上小声道:“我也是猜的,不知道对不对。估计领导是在愁钱的事。”

    大壮眨巴眨巴眼睛嘴一撇:“说的跟真事一样,你钻到他心里看了看?”

    “你还别不信,我分析分析你就知道了。你看啊,建辉厂刚刚建起来没多久吧?资金肯定是不宽裕的,刚刚又接了这么大的单子,虽然对方不能不给定金,但那才多少。如果要是采购原辅料用不了多久就没了。这种情况领导能不愁吗。”

    李亮的话使得大壮刮目相看,看了他半天:“你小子真行,别说,经你这么一分析还真是那么回事。可是……”大壮叹了口气:“这个事我们帮不上忙啊。”

    “壮哥,我们帮不上忙,但有人能帮上。”

    “谁?”

    “咱厂长和书记他们啊。”

    “切!不可能,那几个人那点本事我还不知道。有本事也不会让大阳厂前一阵遭遇那么大的风波了。如果不是领导,咱们现在估计都回家抱孩子了。”

    “此一时,彼一时,说不定就有解决的办法。”

    “那……”大壮沉吟了片刻:“我们怎么做?”

    “我想好了,咱们把这个消息透露给他们,让他们看着办。”

    “领导不会自己跟他们说吗?他出面比我们好使多了。”

    “这你就外行了,以咱领导的个性,又是自己个人的事,他肯定不好意思张着个嘴。我想,我们就帮他把这个消息传过去就行了。”

    大壮听了,眨巴眨巴了眼睛点头道:“那也好。打电话说还是当面说?”

    “打电话吧,这一个月咱俩不能回去,这里离不开咱们。”

    大壮听完点点头:“咱这部电话不是外线,晚上回去打吧。”

    “别了,我想现在出去找个公用电话打,你在这盯着吧。”李亮说完起身要走。

    “不用这么急吧,下班再打不一样吗?”

    “别,还是现在去吧,你没见领导急的跟什么似的。”

    “好吧,那你赶紧去吧。”

    本文来自看书網小说

第218章 资金不凑手了

    一下午的时间,王元平在县城跑了几个银行,没有任何收获。垂头丧气的回到厂里,财务的周会计领着一个人向他走了过来。

    没等王元平反应过来,这个人抢先一步走到他跟前打招呼:“王书记,多日不见了。”

    “于得水。”王元平脑子里迅速闪出一个人名,忙亲热的叫了声:“于哥,怎么会是你。什么时候来的?快!快!里面请。”

    于得水哈哈大笑:“书记,您平时那么忙,不敢打扰您,这不,我听张主任说您现在在家休息这才敢冒昧的过来拜访。不打扰吧。”

    “于哥,这是那里话,说这话让小弟无地自容。”王元平心里感到有些奇怪。平素他和于得水虽有交集但不多,怎么忽然间来找自己了。以于得水的性格,没有事他断不会跑到这里找自己闲聊天的。

    王元平泡了一杯茶端给于得水:“于哥,喝茶,这茶不错。”

    于得水笑呵呵的接过茶杯放在桌上。笑道:“王书记啊,您真是个奇人。这才几天没见,就干起这么大的厂了。”

    “于哥,于哥。我现在已经不是大阳厂的书记了,咱别这样称呼了,听着别扭。还是叫我名字吧。”

    “好啊,既然您这么说。我就不客气了,以后就叫你老弟或者元平吧,您可别见怪啊。”

    “哎!这就对了。您喝喝这茶,不错的。”

    于得水端起杯子轻轻喝了一口:“我是个粗人,喝不出什么好何来。”说罢把茶杯重新放到了茶几上,回身从皮包里拿出一个信封来递给了王元平。

    王元平没有接,笑了笑问道:“于哥,这是什么?”

    “是现金支票。”于得水不慌不忙的说道:“给你的。”

    “啊?”王元平大惊!连忙推辞:“于哥,您这是干嘛?俗话说无功不受禄,干嘛给我钱。别开玩笑了,赶快收好别再搞丢了。”

    “老弟。”于得水笑呵呵的说:“老弟,听我说。我也是昨天从张主任那里才知道您这里资金不太凑手。”

    王元平恍然大悟,肯定是张忠诚让于得水给自己帮个忙。于得水的话里已经带出这个意思了。不过,王元平有些疑惑。张忠诚是怎么知道建辉厂资金紧张的事呢?

    “忠诚这个嘴啊,什么事到了他那里就会扩大若干倍。于哥,虽然我现在是资金有些紧张,但正在协调银行解决。过些天应该可以贷下来。您做工程也需要资金,我这点事还劳您牵挂着真是让小弟我感动!”

    “行了,老弟。你也别跟我客气了,银行的那帮人我不是没打过交道,知道哪都是什么玩意,等你款贷下来黄花菜都凉了。”

    王元平还要客气,于得水不耐烦了脸沉似水说道:“瞧不起我是不是?”

    王元平笑了笑摇头道:“于哥,没那个意思…”

    于得水抬手拦住他的话,说道:“兄弟,听我说。这笔钱不是给你的,是借给你的。你的困难就是我的困难,我也没有太多就当是一点心意,能帮你点忙是我最感到高兴的事。”

    “那也不能让您破费啊,这真不行。”

    “你这就见外了,老弟,当年要不是你把我引入大阳厂做了工程,我哪能有今天。说实在的,你也是外道,自己家弄个工厂也不和我打个招呼。别的帮不上忙,搞搞建设什么的没问题的。”

    于得水的话倒是没错,自打他在大阳厂干了工程之后,赚到了第一桶金。从那以后,他的活越接越多,工程越干越大,当然钱也是越赚越多。整个洪南没有不知道他于得水趁钱的。

    王元平还想推辞,于得水拉下脸道:“老弟,我是个实在人,不喜欢来虚的,我既然能拿来就没打算再拿回去,你要是当我是兄弟你就留下。当我不是兄弟我二话不说抬腿就走,咱哥俩就当不认识!”

    王元平为难起来!五十万不是小数,于得水肯借给自己这么多钱已经是天大的面子。但,这个天大的人情自己以后能还得起吗?

    王元平的为难之处于得水已经觉察到了,他和王元平打交道不是一天两天了,对于王元平的个性他是非常清楚的。

    其实,这次来并不是自己心血来潮上赶着要来借给王元平钱。虽然他和这位前大阳厂书记关系好,但也没有好到那种程度,人家不张口自己不能热脸贴人家的冷屁股。他之所以会来。是因为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张忠诚。

    也就是在昨天,他接到张忠诚的电话,电话中对方把王元平现在的处境和情况详细的告诉了他。并恳请他想想办法给他救救急。

    于得水很精明,知道今日的张忠诚不同以往。这个人年轻,有魄力,而且刚刚受到过表彰,现在又是大阳的经委主任,掌管着这个乡镇的所有企业。在大阳是炙手可热的的人物,如果没看错用不了几年就会进步到乡镇一级。这样的人自然是得罪不得的。

    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报答王元平,从他把自己引入到大阳厂做工程,自己赚到第一桶金之后老想着报答,可一直没有机会。现在人家遇到了困难,正好借此机会还他个人情。

    权衡了再三之后,他把自己能用的资金盘点了一下,本想都拿过来,但后来一想还是改了主意留下一部分。

    他的内心深处其实还是有些担心的,他要看看王元平的这个厂怎么样再决定借多少给他,如果没问题可以把带的这部分都借给他,如果不行那就少借点。到时哪怕他还不上也不至于弄得自己血本无归。

    商人毕竟是商人,尽管有报恩的意识,但还是第一条就考虑自己利益有无损害。于得水的想看看工厂倒不如说是要看看王元平能不能偿还的起。

    别看于得水不做工厂,但是他在大阳厂待得时间很长。对厂里的情况了如指掌,工厂好不好一眼就能看透。刚才王元平没回来的空挡,他已经把大致情况了解清楚并已经作出决定要借给王元平多少钱了。于得水的小算盘王元平自然不知道,他只是隐隐觉得对方要借给自己钱可能与自己当初引进大阳厂有关系。

    “老弟,听你于哥的拿着就行了,我已经听说了你这里的订单已经迫在眉睫了,不拿这个钱你怎么周转。银行的贷款即便能贷出来,那也不知道猴年马月了。你的订单能等到那个时候吗?”

    于得水的这番话一下子击中了王元平。如果搁在以前,不管资金多困难,他绝不会在这种情况下借他的钱。但现在的情况是刀已经驾到脖子上了,容不得自己再犹豫了。

    于是,王元平牙一咬:“那好,于哥,这个钱就当是我贷你的,我按银行同期利息的两倍给您。”

    “这是说哪里话,老弟,咱俩的关系你说这样的话就见外了。听我说,这里是五十万,如果不够我再想办法。”说完,于得水起身:“你先忙,我还有事就不打扰你了。”

    王元平一见急忙拦住,再三邀请让于得水怎么着抽时间吃顿饭再走。于得水却坚辞不就,元平只好作罢。

    看書辋小说首发本書

第219章 物色人才

    有了这五十万元的资金注入,建辉厂的血液一下子活跃起来了。王元平那颗悬着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他让周会计核算了一下,加上之前叶家仁付过的定金,这个合同应该可以应付下来。

    王元平心想:能把这个订单坚持下来,资金也就周转开了。对于这来之不易的资金,王元平十分珍惜。采购原来是父亲在管,但他对父亲谈定的采购价格不太满意。为了能使成本进一步降低,他决定把采购接过来并亲自出马找大阳厂的供货商谈判。

    这几个大阳厂的供货商和大阳厂合作多年,而且和王元平的关系特别好。等到王元平找到他们把情况一介绍,这几位特别够意思。不但供货价格降到了最低,而且采购货款不用着急,等到建辉厂盈利了再付给他们就可以了。

    采购货款不是个小数目,能够零定金供货没有几个人能做到。偏偏这些平时看起来和自己不是那么铁的朋友们做到了。他们的态度让王元平既感动又意外!

    有了他们的供货,原辅料的质量和价格可以放心,再加上供货及时,建辉厂没有几天便进入全速生产状态。

    建辉厂进入正常的生产状态,王元平的假期又快到期了。他只好咬咬牙再次打电话请了一个星期的假,这次可就没那么顺利了。吴明德显然有些不满,但最后还是准了。

    这次王元平却对吴明德的不满没有多想,有了事情忙着,似乎对仕途之路已经不再考虑那么多了。

    建辉厂的生产上了轨道,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建辉厂的大部分生产和质检管理人员都是大阳厂支援的,这些人虽然对王元平很有感情在建辉厂工作也很努力,但终究是外人。在建辉厂本厂工人的理念里,始终觉得这些人是外来的和尚,而且他们也知道这部分人待不了多长时间,因此建辉厂车间工人不怎么听大阳厂支援人员的话,这给生产和质检造成了很大压力,让李亮和大壮非常恼火!

    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人才很缺乏。建辉厂由于初建不久,懂技术懂工艺的人才寥寥无几,既懂技术又懂管理的更为少见。

    人才的缺乏却让王元平很是恼火!想想自己原来在大阳厂,凡事只要自己决定了拍板下去,就会有一帮人帮自己实现,现在可好,自己像个救火队员,今天采购明天生产后天营销。特别是生产,事情又多又乱。凡事必须由王元平亲自安排才能实行下去,搞得他非常的疲劳。天天像个拧紧的发条一样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

    对于工厂运营来说,一把手天天靠在生产上,别的事根本无暇顾及。这对工厂运营来说是极为不利的。建辉公司想要发展壮大,必须有几个人才组成一个团队才行。俗话说得好: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把手要想不被杂务缠住必须合理授权分权,自己才能集中精力考虑大事。但授权也好分权也罢,前提是要有人。可现在建辉厂除了大阳厂支援的人员之外,根本没有合适的人选。

    王元平心急火燎,他想:当务之急一是要彻底刹一刹工人的歪风邪气。第二是赶快物色几个人选提上来,而人才的挖掘不是一时半会能解决的。

    端正风气相对容易一些,当夜,王元平顾不上休息,亲自动手起草了“建辉厂行为规范”“奖惩条例”等规章制度,第二天一大早,他把所有的主任、班长集中起来开了建辉厂建厂以来最严肃的一个会,会上王元平亲自宣读了行为规范和奖惩条例,并责成各车间和班长们会后立马传达下去,即日起实施,凡有违规者必按规定严肃处理。

    这几个规章制度下去之后,工人们立马老实了很多,建辉厂不听号令的风气一下子扭转了许多。

    王元平弄完制度后开始着手实施他的人才物色计划,第一要解决的就是生产管理人才。实际上,管生产的这个人选他早已经物色好了,这个人就是大阳厂来帮忙的李亮。

    与钱大壮相比,李亮的优势比较多。第一他是正规的高中毕业。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农村高中毕业生没有几个,能够高中毕业足以证明他的优秀,加上这个人善于思考和钻研,因此,进入大阳厂没用两年便被选为技术骨干送出去深造。再后来,王元平慧眼识人提拔他当了车间主任,他也没有辜负王元平的期望,把他所管理的车间带成了大阳厂最好的车间。

    对于机械生产工艺流程、技术设计和员工管理李亮是非常精通的。

    说服李亮之前,他决定征求一下大阳厂的意见,毕竟是挖人家的人。王元平的心里多少有些忐忑。让他没想到的是李大海听完后没有片刻犹豫,一口答应,而且告诉他,只要他看好的人,是大阳厂的如果对方也愿意来随便挖。

    王元平心存感激,在电话里打趣道:“你这样,我可就甩开膀子挖了啊。哈哈……”

    王元平和李亮谈之前,先和钱大壮认真的谈了一次,以防他思想有所波动。

    但谈话的结果令王元平多少有些意外。大壮表示他不能留在建辉公司,一方面离家太远,第二他认为自己本身水平有限。不能因为自己的问题耽误公司的发展,但是,在帮忙的期间他会竭尽全力帮助王元平理顺建辉厂的生产管理,大壮的表态使得原本有些担心的王元平彻底放心了。

    王元平心里多少有些不舒服,原来他还担心大壮会要求跟着自己干,现在看来自己有些高估自己了。王元平明白钱大壮嘴上说的是自身能力有问题,但实际上他是怕建辉公司的实力不够将来一旦出问题就完了。不过,王元平没有怪他,有这个反应是正常的。

    李亮的态度则和大壮相反,他对王元平是五体投地的佩服。听完王元平的打算之后,当即表示只要王元平愿意要,走到哪里都会跟着他,这让王元平颇为感动。

    不久,建辉厂召开了一个内部会议,会上王可建宣布聘任李亮为生产副总,王家的这个厂原来叫建辉机械厂,在王元平的建议下改名为“洪南建辉机械有限公司”。

    建辉公司的第一批设备出厂了,相同的事情王元平曾经多次干过,但唯独这次是为自己家干,他送王可辉离厂时千叮咛万嘱咐,生怕路上有问题。直到目送很远了才回公司。

    三天后,建辉公司的第一批设备到达目的地并于当夜安装完毕,试车成功。王可辉迅速按王元平的思路在当地租赁了一个民房成立建辉公司南方办事处。

    办事处的成立标志着公司已经进入到正规运营了。

    时间很快,眨眼又快到一个周了,建辉公司从社会招收了一批高中以上学历的新工人。王元平和大阳厂商定由建辉公司出钱,大阳厂给建辉公司代为培训技工三十名。五月七号晚上,王元平宴请了李亮和钱大壮连同公司的部分技工。当夜,王元平把要派出培养的这批新招收的技工名单交给了李亮,第二天正式派出到大阳厂做正式培训。

    王元平知道,几个月后,这批工人回来后将是建辉公司的中坚力量,因此,他特地打电话嘱咐李大海,从这批工人当中给自己留意人才。

    建辉厂风气扭转了,人才也有几个了,总算是把王元平的心病去掉了一大半。这时,南方办事处的业务开展也渐渐顺利起来,王可辉在叶家仁的帮助下先后接下了几笔订单,虽然不大但却很鼓舞人心。

    建辉厂的势头越来越好,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王家父子们的创业热情。

    看書罓小说首发本書

第220章 生存压力

    王元平上班的期限又到了。他自己心里明镜一样,从上次请假的态势来看。这次准假的可能性几乎没有了。

    这些天缠绕自己的问题又涌进了脑际,从父亲和四叔热忱的目光来看,他们当然希望自己回来主持公司的大局,毕竟,这是给自己干活。现在形势又好,爷们几个齐心合力,用不了几年就能赶上大阳厂。

    母亲李红莉早就不愿意儿子去上班了,现在有了自己家的事业,看到儿子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把丈夫和小叔子大半年解决不了的问题给解决掉了,李红莉更加坚信他回来干的会很好。

    父母亲的鼓励加上几个叔叔的力邀,令王元平一时难以决断。要去自己奋斗了多年的仕途事业真是。但是权衡再三,王元平最后下了决心。与其待在洪南坐冷板凳,还不如回家干一番自己的事业呢。

    主意一定,五月九号清晨,他带着大头车赶到洪南县委组织部。

    很不巧的是,吴明德去省里开会学习两个周。临行前告知组织部办公室,如果王元平愿意的话可以再回去休息半个月。

    这种事千年未遇,搁在现在理解不了,但在当时的机关中是比较常见,此时的王元平已经无所谓了,反正要辞职呗。无非是再等半个月,正好趁此机会去到宿舍把自己的行李和东西全部收拾好了拿到车上。

    建辉公司的司机是李庄人,叫孙世文,小伙子很踏实,开车技术比较好,人也机灵。当王元平收拾行李时,他老早就在下边等候。等到王元平提着行李下来,孙世文马上接了过去。看着孙世文机灵的背影,王元平略有所思。

    走出县委小招待所后,王元平回身看了看这个办公楼,叹了口气没再多留恋,快步走出去。

    建辉公司的第二批机器于五月中旬出厂,顺利到达南方。这次的安装更为简单,比上次快了许多。

    王元平数着时间,按原计划叶家仁这个单子的生产大概会持续到十月份。但是,如果没有订单十月份之后的生产还是没有着落。这可不行,养着这么多人,没有订单几个月就会撑不住,撑不住只能裁人。

    按王元平的一贯作风,不到最后关头他永远不想裁人。因为,裁人对企业和员工都是不负责任的一种做法。

    需要拓展市场啊,可自己又出不去,怎么办呢?

    而且这一行和几年前自己拼市场的时候有所不同,那时可以凭着一腔热血拿下订单,现在这样的情况比较少,尤其是经历了大阳厂的风波后,整个行业内的人员变得异常谨慎,对于陌生的机械厂,一般厂家是不敢轻易冒险下单的。

    这种情况下通过熟络关系建立销售渠道是最好的办法之一,王元平咬了咬牙,拿起电话打给远在东吴的隋勇,东吴的木工机械市场目前还没有开发,大阳厂在这里的重点是纺织机械。因此,当隋勇接到王元平的求助电话后,虽然吃惊,但也痛快的答应了。并且告诉他,东吴和南越接壤的地盘山高林密,有好多林木加工厂。自己前些天接到了一个单子,因为太小,加上他现在已经对这块不太感兴趣了,所以,可以联系一下。

    王元平听后一阵狂喜,千拜托万拜托,让隋勇一定把这个单子给他拿下来。隋勇没再多表示什么,王元平知道隋勇的个性,说完之后也就挂了电话。没有几天,隋勇一个电话打过来,告诉他单子谈下来了,但对方要到洪南实地考察一下。这个老板在当地很有代表性,如果能够谈下这个客户,在他的带动下,这里很快就能开辟一大片市场,只是这里的价格可能不会像南方那么高。

    王元平记下了客户的名字,等到隋勇再次和这位老板联系时,却发现人已经赶往洪南了。隋勇心里这个别扭,心说:领导太不够意思了,怎么这么急。他却不知道这个厂就是王元平自己家的。办自己家的事能不急嘛。

    王元平和这个客户联系上时,客户满嘴的南越口音,很难懂。好歹总算弄明白了他的意图,单子不大但在王元平看来这可是很有潜力的一个单,由于在木工机械行业多年,他对全国各个地区的情况了如指掌。

    南越市场的地理位置很优越,北靠东吴南靠南闽,辐射岭南。如果把这个地方的市场拿下来,那么等于在这几个机械使用密集区楔入一根钉子,无论是那个地区都可以第一时间得到信息并迅速开发。

    早在大阳厂时,他对南越市场就很感兴趣,但限于那时的原因没有下定决心。现在时机来了。

    于是,他把李亮叫过来千叮咛万嘱咐,一定要把工厂最好的一面呈现给客户,李亮拍着胸脯答应。让王元平尽管放心的去把客户带过来。出了任何问题,自己用脑袋担保。

    看着李亮远去的背影,王元平心里好生感激,就在这几天的工夫,李亮领人利用业务时间,把公司整个车间的地面包括铁楼梯用油漆刷了一遍,车间内分界线弄的横纵竖平的。整个车间经过这么一整立马显示出了新的气象。

    更使王元平感到吃惊的是,李亮接下来领着工人相继制作了看板、宣传栏和板报,小小的建辉公司原来比较单调的气氛一下子显得生动了起来。

    包括厂服穿戴、工牌佩戴,李亮管的都非常具体,让王元平感到耳目一新的是,建辉公司现场工人没人都设计了一个百分表。

    工人最后的工资结算是按这个百分表来的。这个百分表和大阳厂原来的评分表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比大阳厂的那个又高明了不少。

    现在的建辉公司,整个公司的生产制作环节竟然有序,车间整齐划一,工人操作忙而不乱。可以毫不客气的讲,就目前的车间管理水平,要比大阳厂高出很多。

    王元平感到有些纳闷,曾经就这个问题专门问过他,李亮笑了笑告诉他,自己业余时间看书学习的,现在车间的情况全是学习日本企业的做法。

    王元平听后一阵惊叹,这个李亮自己原来真是小看他了,别看书读的没有自己多,但管理手段和办法比自己厉害多了,王元平暗自庆幸自己还真是用对了人了。

    本部小说来自看書惘

第221章 亮子是个人才

    王元平尽管对李亮非常之满意,但对于南方客户来建辉公司考察他仍然不敢大意。因为从他隋勇那里得知这个客户的背景不简单。

    隋勇告诉王元平这个客户在南越地区影响力似乎很大,但大到沉默程度他没有明说。王元平明白既然客户在南越地区很有影响力,那么这样的客户是绝对得罪不起的,换句话说,即便不能成功也决不允许谈崩了,否则,这样的客户对建辉公司的杀伤力是致命的!

    王元平不敢有丝毫的侥幸和轻视,安排车间做好客户来的准备之后他还是不能完全放心。又叫上李亮在他的带领下,每个车间每个工位都查看了一遍。

    建辉公司现在有三百多名工人,车间工人着装整齐,训练有素,工作效率比较高工作状态相对较好。

    王元平一边仔细查看,一边心里暗暗赞许李亮。

    最使他感到惊奇的是,每个车间的墙面都会有每个员工每个月的得分情况,这些百分表的奖惩条例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不得不说非常有效。每个人每个月得分多少,扣分多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知道了得分情况和扣分情况,员工自然也就知道了什么情况下被扣的分,什么情况下得的分。因为分数和工资挂钩,员工自然对此非常敏感。一旦扣分接下来的工作中就会对以前扣分的地方格外注意,尽量避免再被扣分。

    有了这个作为前提,不用管理人员声嘶竭力的说教,员工会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修正,其绩效也就自然提高了。

    李亮不仅是个人才,还是个敢于得罪人的主,这些日常的行为规范最不容易管,也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事。能把工人管的服服帖帖,除了奖罚分明,敢于坚持原则之外,还要制定的规章制度有效。工人才会佩服,也才会遵守公司的规章制度。

    一圈检查下来,王元平放下心来。按目前的状况,就是国外来客户也能应付的了。

    国外客户,这个念头刚出现脑海时王元平没有在意,但等到晚上静下心来的时候,这个念头忽然又出来了。

    如果能打入到国际市场,那建辉公司就比其他公司先行了一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岂不是不用仰仗别人的脸色了。只是,想法是好,可怎么和国外联系呢?

    算了,先把目前这个客户做好吧。

    看着儿子神神叨叨的样子,李红莉无比担心,悄悄和王可建说:“元平不会有事吧,怎么看起来有些神叨的样子。”

    王可建白了她一眼:“儿子这样是什么情况你不了解啊,他一定是有事琢磨。别去打扰他。”

    李红莉还是不放心,等到儿子去到房间睡了,她悄悄进门给他掖了掖被子,仔细打量着儿子的面庞,半天见没什么问题,这才放心的蹑手蹑脚下楼休息。

    第二天,一大早,孙世文来接他,王元平告诉他把车放下,去到村委办公楼开着那辆桑塔纳去滨海。说罢,把昨晚从三叔手里要来的车钥匙交给了他。由于频繁用车,王可凡就给了他一把钥匙,告诉他如果有事开车走就行。

    总是这么用车不太好,村里人表面不会说什么,但时间长了肯定会有人议论。王元平琢磨是不是买台车,但这个想法很快被自己否定了,建辉公司的情况即使到十月份叶家仁的货款全部收回来,也才刚刚能把银行贷款还上,也就是说到现在为止还没赚钱呢。没赚钱就摆阔这不符合王元平的一贯作风。

    南越来的这个客户姓章,名字叫做清河。一下飞机王元平立马认出了,个子不高。上身一个长袖T恤,下身一条牛仔裤,脸上架着一副大蛤蟆镜,一副港式打扮。

    这个打扮在当时是很时髦的,因此,这位章总一下飞机,引来无数目光关注。王元平接到他之后,简单做了一个自我介绍,章清河递给他一张名片,名片上印着“南越章氏木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王元平看后轻轻一笑,随即把名片搁在自己上衣口袋里,一路上,一边给他介绍着滨海的风土人情,一边留心观察着这位章总。

    这位章总显然对自己没怎么看得上眼,言谈之间对北方人总是抱着一副不太相信的样子。王元平心里有些忐忑,看来要跟这个客户谈判成功恐怕有些困难。

    果然,陪着这位章总看完工厂后,谈判进入关键环节,双方进入拉锯战的状态中。章总给出的价格太低了。这个价格不是不赚钱,但这么低的价格如果一旦进入市场,那会把整个市场给搅乱,王元平可不想做这个恶人,再说也没有必要,虽然他的影响力很大但那也不能这么做!

    主意已定,他咬住下限不再往下降低,没想到还是给谈崩了。把王元平给气的七窍生烟。无奈只好客客气气的送走了章总。

    生意场上失败在所难免。但对王元平来说这还是第一次。送章总走的那一瞬间,一种失落感涌上了心头。

    回到公司,昨晚的那个念头再次冒出来,王元平起身泡杯茶点着一根烟,往沙发上一倒静静的琢磨起来:要想联系国外订单,现实是只能通过外贸公司。洪南和滨海倒是都有国有外贸公司,可王元平和他们根本不熟悉。况且他知道这些外贸公司的头头们吃回扣的现象都很重,赚到手的钱恐怕也会给他们吃去不少。

    还是算了吧,等有机会再说吧。

    眼前公司的事基本没问题,工厂管理就这样,只要开始把基础夯实,各种制度健全,经营中注意防范风险,基本上没有太多问题。

    现在的任务就是开拓市场,没有其它招。目前国内市场倒是相对简单,只要有钱能够多打广告,订单就会源源不断。

    但现在的问题是,建辉公司不像大阳厂那样财力雄厚,可以投上几百上千万砸广告。到底怎么做呢?王元平陷入到苦苦思索中。

    本书源自看书罔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650/ 第一时间欣赏草根奋斗记最新章节! 作者:边城明月所写的《草根奋斗记》为转载作品,草根奋斗记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草根奋斗记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草根奋斗记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草根奋斗记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草根奋斗记介绍:
每个人都有梦想,梦想当官、梦想发财、梦想......。梦想和现实远吗?不远吗?谁能知道......

王元平,

一个小学教师;

历经人世苍苍;

凭借一份锲而不舍的精神,在崎岖的官路上逆势而行。

王元春,

一个大兵;

看透世间百态,

凭借一股勇闯天涯的豪爽,在残酷的商道上蜿蜒盘旋。

他们能否实现自己的梦想?

(草根奋斗记群 353611705)草根奋斗记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草根奋斗记,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草根奋斗记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