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钢铁时代TXT下载钢铁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钢铁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残梦     钢铁时代txt下载     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四百六十一章 北洋开打

    革命党的争夺开始,并且因为僧多粥少之下,扩大化了之后,一切就遮掩不住了,更别说袁世凯,从来都没有放弃对革命党的信息的收集,从来都是不遗余力,更何况现在西北这个大铁板,碰不起也碰不了,如果袁世凯还有一丁点的野心的话,必定会选择向革命党进军的。

    第一次接到了西北向革命党提供军火的消息之后,对于西北的作为,袁世凯愤怒无比,本来对西北的不少作风,袁世凯就非常看不惯,可是因为这是一个大铁板,选择了忍让的态度,可是西北现在的做法,似乎是两家卖军火,想要寻求某种平衡,这跟他所不愿意看到。

    把杨度和徐世昌找了过来,通报了情况之后,两个人都沉默了,许久之后,杨度这才打破了平静,道:“东翁,你想怎么做!”

    “想怎么做?”袁世凯诧异的看着杨度,有些不明白杨度为什么这么说。

    “消息来的很及时,如果再晚半个月,东西可就真的到革命党的手中了!”

    袁世凯眼前一亮,没错,东西是秘密运输的,这么大批的军火,在铁路上,是不可能避开北洋的耳目的,虽然跟西北约定了之后,对于西北外出的货物和进口资源什么的,北洋很轻松的放过了,可是外松内紧,关于这些武[长][风]文学 器之类的战略物资,还真的没有怎么放过。

    这点不但北洋知道,西北也是一清二楚的,这就意味着。西北要想给南方革命党军火,只能够走陕西。出秦川之后,顺长江而下。还要看他们进入武汉的速度,否则的话,还要绕道。

    袁世凯一脸的森然,能够成就今天的地位,是多少人头染红的顶子,杀伐决断这是必然,本身想要稳扎稳打的,但是现在,他平静的说道:“给芝泉发报。不必再等了,开始攻击吧!”

    北洋的兵锋,已经逼近武汉和合肥了,可以说湖北和安徽,基本上是属于北洋的了,现在又多了一个军火事件,当军火还没有彻底的运送到南方的时候,北洋军开始突击,而且是快速突击。

    以三镇北洋为首。沿着安徽湖南一线,开始向前进攻,10天千里,如此的跃进速度。让世界侧目,南方并没有直通北方的铁路,在10天之后。攻占了湖北和安徽的大部分重要城市之后,因为后勤停下来了。就在长江沿线。形成了对持。

    本身北洋军跟革命党之间,在后世的历史上。是在湖北打了一仗,可是现在,因为没有四川的护路运动,湖北没有虚弱,又加上应对得当,在武昌的起义,没有产生多少的波折,直接被消减在了萌芽。

    虽然接下来湖北的局势,一片动荡,革命党也是四下活动,但是一直到段祺瑞抵达武汉的时候,武汉还是牢牢的掌握在新军的手中,而第三镇的到来,彻底的让所有野心家和有想法的人偃旗息鼓了,湖北新军主动的靠拢,接受了段祺瑞的整编,然后跟随着第三镇纵横湖北,把湖北彻底的纳入到北洋的范围之中。

    另外一边安徽也差不多,接下来,却没有稳扎稳打,两路大军,在湖北和安徽交界处会师,三个镇几乎呈现出品字形,直扑湖南。

    谁都知道,南京作为革命党的大本营,也是革命党最强大的地方之一,别的不好说,30多个协的新军云集,这一点,就不容易攻破,同样作为长江沿线的重要城市,湖南的长沙,就成为了进攻的重点。

    从过去历史之中的武汉,换到了长沙,同样作为长江沿线的重要城市,可是战局就没有湖北那么激烈了,毕竟北洋军到了这里,以整个北方的交通条件,从北京到武汉,有平汉铁路这个天然的运输通道,可是到了湖南长沙,却碰到了长江天险,在没有一个大桥的情况之下,这绝对无法度过。

    特别是长沙的条件,跟武汉三镇也不一样,也就是快到了长沙城下,段祺瑞才有些感慨,还好没有从武汉绕行长江,虽然说度过了长江天险,可是背后毫无保护,如果被人断掉后路,他们7万多人的大军,到哪里去弄补给,到湖南长沙,虽然绕路一点,也需要打破长江天险,可总体而言,背后是完全没问题的,借助着新军控制下的湖北和安徽,是强大的后方,一但有什么挫折的话,那就退回去,起码安全。

    南方水乡,哪怕是在冬日里,也不容易行动,北方的军人还没有习惯南方的水土,这种潮湿阴冷的气候,造就了不少非战斗减员,特别是南方,根北方截然不同,透进骨头缝之中的寒冷,很多人生生的被这种痛苦给摧垮了。

    复杂环境,艰难的路程,加上非战斗减员,北洋军的速度明显降低,从之前的10天千里,一下子降低到了20天500里,好在,长沙就在眼前了。

    北洋的大军突进,可以说,一下子把南方正在争权夺利之中的革命党给打醒了,说实在话,他们没想到在革命即将成功的时候,居然还有一只强大的北洋军,袁世凯一改之前的模样,没有隐藏任何的实力,直接的打出来了。

    对于北洋,革命党其实是有一定的阴影的,熟知晚清的一切,北洋可以说是晚清最后能够拿出来的一个利器了,都以为或许在摄政王和清廷的控制之下,北洋会逐步的衰落,就如同当年的北洋水师一样,可是真正露出獠牙的北洋,在战斗端表现了他的凶残。

    在湖北,湖南,甚至是安徽活动的北洋军,用真实的战斗,证明了北洋的实力,哪怕是随便的一个营,也不是他们这些乌合之众能够对付的。

    外来的压力,本就会促进内部的团结,革命党也一样,争权夺利,总要等到地盘稳定了之后,再说,效率是难以想象之快,北洋摆明了,剑指长沙,虽然长沙的后面,还有南京,可南京是最后的退路了,如果不能再长沙挡住北洋军,取得一定的均势,北洋军在攻占了长沙之后,直接的冲向南京,说不定,革命和民国,也就没有他们革命党什么事情了。

    清晰的认识,让所有的革命党团结在一起,什么争权夺利,什么未来的位置,先过了这一关再说,必须要在长沙顶住北洋军的攻势。

    顺着长江水道的便利条件,革命党大军聚集到了长沙,哪怕是包头的军火还没有抵达,但是凭借着十几个镇的新军,加上张静江支持之下,接近2万军队的武装,这是张静江的藏私。

    卖军火的之中,留下一批军火,还是非常容易的,除了之前,南京起义的时候留下了一批,还有后面的一批,是准备扩军,或者特殊时候拿出来用的,没想到,这才多长时间,特殊时候就来临了。

    这一批军火,没有人争夺,谁都知道,这一批军火,关系到革命党的生死存亡,必须用在最关键的地方,新军之中,以战斗力著称的,恐怕也只有参加了南京起义的那一批革命党的老底子了,他们是革命党的基本骨干,大部分的军官都有武备学堂和日本留学经历。

    这一批人本身,就在南京独立之后,成立了2个师,不过都是小师,每一个师的人员大概在12000人左右,现在,有了这些武器,加上从其他军队之中抽调精锐,紧急整合,变成了3个师,每个师保证了15000人左右,全套的德系装备。

    除了隶属于革命党3个师,稍稍的晚了一点,剩余的助力部队,纷纷的集中到了南京,在长沙城下囤积大兵,一方是实力和炮火占据了相当优势的北洋军,一方则是人数占优的革命党,两方共计21万大军,北洋是7万,革命党是14万,在长江边开始了一场厮杀。

    20万级别的战斗,别说是西北关注,列强们也纷纷的派出了观察员,近距离的观察局面,战火,就这么的在长江岸边燃起,四周的所有的高地,战略要点,都是争夺的关键。

    刚开始,北洋军占据了绝对的优势,一个镇顶着革命党5个师来打,而且还战而胜之,短短的一周时间之中,歼灭了3个师,革命党一举损失了3万多人,甚至不少的编制,都被彻底的打散,减员众多,长沙周围的战略要点,也被北洋一个个的拔出掉,北洋用实际情况,彰显了他们的战斗力,以一敌五,还战而胜之,现在根据小道消息,北洋已经拥有了25万大军了,虽然大部分的北洋军不是老底子,可是老底子北洋六镇,也有15万以上,这让革命党怎么打。

    一时间,革命党这边,士气大跌,可怕的现实表明了,北洋是不可战胜的,哪怕他们能够拿到西北的武器,也不可能抵挡,实力的差距是巨大。

    人心开始浮动了起来,原来只是争权夺利的高层,开始考虑了后路的问题,甚至还有人提出,要不向西北求救,看西北对于张静江还有之前革命的支持,应该会帮忙吧,两方联合么。

    在这样复杂和人心涣散的局面之下,属于革命党旗下,战斗力最强,又紧急补充了人员和装备的三个师部队,抵达了长沙城下。

第四百六十二章 碰到铁板

    属于革命党的这三个师的主体,是在原来江苏新军的基础上面成立的,江苏新军,因为革命党的渗透,大部分有军事能力的人员,都集中到了这里,这也是孙中山能够在南京一举成功的根本原因。

    这部分的底子,又加上了一部分的湖广新军,又经过了五六天的整训改编,特别是加强了从国外归来的进步青年和散布在其他新军之中骨干人员,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革命党军队之中,最强大的,也是最值得信赖的部队。

    最关键的是,他们最老的底子是曾经冯玉祥的冯营,当时的冯营,已经开始吸收了国外的先进战术,包括包头新近开发出来的战术,这些融合到了他们的骨子之中,对于机枪的运用和炮火的运用,远比其他的南方新军强大的多,这一点,在起义之中,已经证明了。

    现在获得了张静江留下来的部分军火,其中自动火器的数量相当的多,在炮火上面微微的有些不足,但是三个师一共拥有了279挺马克沁,远比目前北洋各镇的平均数量多,要知道,哪怕是第三镇,也不过是拥有80挺而已,这还是大幅度扩充之后的结果。

    也就是因为这三个师没有赶到,整个战局包括后面的高层的信心还没有崩坏的,即便是跟北洋接触,也是小范围,偷偷的进行的,能够自己做主,巩固自身的地位,谁会愿意寄人篱下,北洋和清廷,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不是走投无路,谁愿意把命运交给别人的手中。

    3个师的军队,在进入到长沙之后,就接手了目前被北洋军攻击最猛烈的地方,当然了。不是直接冲到战斗一线,经过冯营时候的训练,他们非常清楚,没有战壕的保护,只是依靠着步兵部队和一把步枪,在呼啸着炮火和机枪的战场上。死亡率是相当的高的,他们不可能让自己的战斗力消耗在这里,必须做好土工作业。

    土工作业需要时间,即便是拥有从包头得到的快速凝固水泥,也需要两三天的时间。本身三个师是准备抱着牺牲一部分,最少,会派出三分之一的人员用于抵挡北洋军的进攻,在毫无防护,裸露的战场上,抵挡同样训练有素的北洋军的攻击,他们是做好了要牺牲一半的准备的。

    好在,北洋军打的并不是特别的急促。似乎相对于革命党,他们更加吝啬伤亡,一些往往一个冲锋。就能够解决问题的,缓了许多,这就让一周之内,北洋军哪怕占尽了优势,也没有继续多少的根本原因,不是革命党能打。是北洋军不愿意把军力浪费在这里,相对于之前。死亡比却提升了不知道多少,一周之内北洋只有零星的伤亡。却造成了革命党方面,接近万人的死伤。

    正是这样的缓和,让新来的三个师有了机会,他们迅速的接手了二线战场,开始构筑工事。从冯营开始,一直到几年的革命生涯,这些革命党的军官们,几乎把土工作业刻入到了骨子里面,即便是面对同样没有重炮和机枪的其他队伍,他们也严格的按照要求,冯营之中,一次次的测试,演习,重炮的轰击和机枪的扫射,深入到他们的心中,哪怕是北洋军,远远不如当年的冯营火力猛,尽可能的保护自己,加大对方的杀伤,是他们必须要做的。

    北洋军一点都没有发觉,对面的对手,确切的说第二线的对手,已经换人了,冯营的工事看起来极为简单,隐秘性又强,加上包头产的快速凝结水泥,这种水泥,是最近才有的新产品,确切的说是一次意外的时候产生的,本来被作为残次品,却被偶然到水泥厂的一个军官知道了,他很清楚这个对于作战的需要,如同其他水泥一样,真的要一个月才能够凝固,那么什么晚了。

    这种水泥,跟真正的高标号水泥,还有一定的差别,可是硬度已经达标了,跟普通的石头差不多,在分秒必争的战场,他们相对于高标号的水泥来说,更加的适用,当时生产出来,都作为军用物资了,不小心进入到跟革命党交易的名录上面,这才流入到了张静江的手中。

    现在,革命党的对手的北洋军,又不是拥有100毫米以上的重炮的西北军,正面击中都不会影响整体工事的效果,却能够在短时间之中,获得立体的防护。

    整整三天的时间,三师让其他的部队,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强大的土工作业,一些跳脱的新军军官,称三个师是土耗子部队,只会挖土,也有一些军官,或者是有眼光的指挥者,从这些土工作业之中,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如果他们也能够掌握这些,说不定强大的北洋,也就没有那么可怕了。

    有心人想要学习三个师的土工作业的方法,对于这一点,三个师根本就没有藏着掖着起来,都是革命同志,又是对付北洋军的关头,让他们的部队更强大,给长沙添砖加瓦,这才是他们应该做的。

    三个师4.5万人,对于长沙这个城市而言,是足够了,围绕着长沙能够打一场大的战役,可是整个长江,哪怕三师拥有三头六臂,也别想守下来,还不是要依靠众多的革命同仁和同志。

    3天的时间,基本的防护已经布置下来了,最少足以让三个师形成十来道防御的梯次,如果这样还被北洋军攻破的话,三师绝对不会强行的留下来,他们清楚自己可能是革命的最后根底了,如果没有他们挡在前面,抵挡住北洋军的兵锋的话,北洋会席卷整个江南的。

    这时候,负责主攻的第四镇和第五镇,在连续的攻击之中,麻痹大意,感觉到南方新军不过如此,歼灭了3个师,3万多人,自身损失在几百人,似乎一个突击,就可以冲破长沙的城防,把14万新军聚歼于此,一战而定胜负。

    这一天,照例冲锋的第四镇和第五镇,一个冲锋之下,没有遭遇多少的抵挡,直接的冲过了以前的防线,整个战线向前移动了500多米,距离长沙又大大的进了一步。

    如此的局面,没有让张永成,吴凤岭警惕,毕竟快一个月的战局,已经让他知道并且了解了对面的革命党的实力,如果急着攻城的话,他们恐怕一个冲锋,就能够冲到长沙城下,之所以不这么做,是连续的急行军和非战斗减员,让北洋有些薄弱,加上不想继续的消耗力量,所以干脆降低烈度,左右对方支持不了多长时间了。

    看样子,这是到了极限了,说不定今天,就能够冲到长沙的城下,明天,就能够合围和追击剩下的革命党残部了,一战成功,他们接下来,就会获得无上的功勋的。

    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态,这两个统制继续的命令手下的军队向前攻击,可惜这一次,他们碰了钉子,彻底的碰上了铁板,看起来一点都没有的防御,甚至比之前革命党还不如,之前的,革命党还随便的丢了几个沙袋,作为掩体,在小山上还搭建了指挥部,现在的,看起来跟平常没有多好区别,似乎所有人都撤走了。

    长时间的野战,虽然损失很少,却让后方的北洋高层有些不满,催促的命令连连的下达,这让他们有了巨大的压力,既然对方的防守意志被彻底的摧毁了,那就一鼓作气,拿下长沙外围的阵地吧。

    军令下达,司号员吹响了冲锋号,北洋的灰色海洋,如同潮水一般的向前冲,看似一个冲击,就拿下了面前这几道阵地,可惜两个镇命不好,碰上了严格土方作业,又武装了大批机枪和火炮的南京三个师。

    在严密的战壕之中,三个师的革命党部队,灵活的动作,严密布置的火力点,完善的土方作业和强大的火力,一下子打了北洋军一个措手不及,短短的一个下午,在超过15公里的战线之上,200多个固定火力点和战壕组成的工事群,一下子打退了北洋军超过20次的冲锋,等北洋前线指挥官发现情形不对,把队伍撤退下来的时候,北洋军的负责主攻的第五镇第四镇,各自损失了一个半营,整体的损失超过了1500人。

    之前的一个多月,损失都不会超过1000人,现在,一个下午就损失了1500人,这样的损失,太惊人了,这恐怕是北洋军南下之后,或者说,从1900年之后,北洋军真正的形成了战斗力之后的,除了西北一战之外,遭受的最大的损失,还是那种莫名其妙的损失。

    没错,当年跟西北打的时候,西北表露出来的,是强大的炮火,无处不在的马克沁,甚至是铁丝网组成的防御阵地,可是因为形式的原因,没有表现出西北强大的土工作业,毕竟张家口火车站全部都是高标号的水泥构筑的,从某种意义上面,算是一个强大的堡垒,像是革命党这样,成批次,整体防守的阵营,北洋军是第一次接触,一下子,被打的落花流水,如果不是革命党这边,炮火的数量较少,还被北洋军压制,恐怕他们的损失最少会翻倍。(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三章 质问西北

    因为损失较大,攻击告了一个段落,损兵折将的北洋军,灰溜溜的回来,留下的无数尸体,张永成和吴凤岭两人,能够在人才济济之中的北洋军,做到统制这个位置上面,特别是北洋扩编之后,也坐稳了自己的位置,心机不说了,在指挥作战和军事素养上面,绝对称得上是顶级的,他们只不过是被这个铁板给打蒙了而已,没有想过要无休无止的进攻,这是浪费,拿着人命去拼铁板,这是任何指挥者都不会去做的。

    在确立了这个阵地的坚挺之后,灰色为主题的北洋军军服,潮水般的退去了,就如同来的时候一样,占据了战场主动权的北洋军,可以自如的在其中调集队伍。

    三个师的革命党,看着北洋军退去,严格训练过的他们,没有浪费子弹,虽然有些新兵,还是在不知疲倦的射击,可是在基层军官的指挥之下,开始慢慢的稀疏了,追着背后,大量子弹能够造成的多少伤亡,这些都是操训过的。

    至于马克沁,当然是早已经停止了,统共279架马克沁,能够操纵的都是老兵,最起码也是经过新军训练的,他们更知道散兵线之下,马克沁的杀伤力也不强。

    对于三个师的革命党,这只是一次战斗之中的一个,可是其他的军队,却哗然了,强大的北(长)(文学)洋军居然会丢盔弃甲的逃窜了,虽然没有明确的数字,但是躺在阵地前沿,一大片一大片的灰色尸体。很显然,这个数量超过千。这是他们损失了数万人,都没有换回来的。现在在三个师轻松的一次进攻之下,就达成了,这也太玄幻了点吧?

    这下子,之前笑话三个师是土耗子的军官,再也不敢说一句话了,现实如同一个巨大的手掌,耳光打的啪啪啪的响,那些之前就关注着三个师的土工作业的军官,看到了经过实战。确立土工工事,他们也真正认识到这些的强大,纷纷的上前请教。

    毕竟只是自己看,也看不到什么诀窍,特别是他们的战壕,为什么要布置成这样,还有每一条战线跟战线之间,为什么要用长长的交通壕连接,而不是单独的。一排的战壕。

    这些,都有原因,不点透的情况之下,或者是实际遇到。否则,不会有人看出来的,对于他们的询问。所有军官都冷静应答,土工作业。不是什么大不了的,在三个师的军官眼里。这是必须要普及的,对于重火力和自动火力,甚至是训练,都比北洋军差了不止一个层次的革命党新军而言,完善的土工作业,可以在防御战之中,让革命党占据优势,庞大的数量,还有充沛的资金,才是革命党的优势,把北洋军挡在长江以南,这才是适合的做法。

    详细的解答,从构筑战壕的基本要求的,战壕跟战壕的连接,阶梯状的战壕布置方法等许多的方面,进行了详细周到的讲述,其他的革命党军官,才明白,看似普通的战壕,居然杀机四伏,每一个跟以往不同的步骤,都拥有着巨大的手段,如果不了解,贸然进入,付出的,恐怕还是血粼粼的教训。

    吃惊的同时,他们也疯狂的学习,甚至在自己的战线上应用了起来,不就是挖土么,不就是普通的战线构筑么,面对着强大的北洋,他们应该做更多的准备。

    就这样,在长沙城中,依托着三个革命党的部队,大规模的土工作业开始了,这时候,不再选择快速凝结的水泥,而是从西北进口的高标号水泥,长沙作为长江岸边的一个重要港口,一个节点城市,哪怕没有战略的储备,从商户和民众那里,搜罗水泥还是可以的,而在长沙城外,半永固的和临时的土工阵地,正在蔓延,十几万人一起出手,加上知道北洋军凶残,进行帮助的民夫,这样的作业过程,非常的快,最多一个月的时间,整个长沙城外,就会变成一个巨大的防御阵地,而依托着这个阵地,进入到战壕之中的革命党,将不是北洋三个镇,能够突破的。

    北洋军,坐落在小山的另外一端的指挥部,虽然面对着革命党,训练有素的北洋军没有丝毫的大意,指挥部也坐落在了这里,小山可以看到对面的阵地,正面对着长沙的小山,也可以抵挡炮火的攻击。

    “两位,我没有亲自的看到,但是能够告诉我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么?”段祺瑞带着不善的口气说道。

    这一天,他主要在后方,第三镇经过之前的战斗,已经有了更大的提升,作为一个真正的军官,他知道这个时候来之不易,加强了训练,让新兵们吃透这种经验,所以这一段时间的主攻都是由第四和第五镇来主导。

    张永成和吴凤岭看着段祺瑞,有些不好意思,在六镇的统制之中,段祺瑞是资历最老的,也是实力最强的,如果几个镇同时出兵的话,他是默认的指挥者,也难怪他这么生气,北洋军过去的几个月的时间,都没有多少损失,反而在今天一天,超过了1500人的损失,这是任何人都接受不了。

    “对比起,芝泉,我大意了,不过对手真的很强!”张永成低声认错了之后,然后把今天的情况给介绍了一遍,段祺瑞听着听着,眉头也紧紧的皱了起来,按照他们之前对革命党军队的了解,是受过一点训练,却没有见血,甚至是没有足够的战斗力,指挥也非常混乱。

    可是今天的遭遇不一样,按照张永成所说的,从一些细节方面,就知道这个部队绝对是受过了严格的训练,甚至那些立体的阵地,也不是什么随便布置下来。

    “看来,我们要看看,对面的对手,到底是什么了!”段祺瑞有些平静的说道。

    接下来,段祺瑞他们正视了这一支部队的力量,开始针对这个部队,进行了连续10天的准备,观察和冲锋,特别是有针对性的,渗透攻击的方法,他们这才发现,这一只部队,绝对称得上是所有新军之冠,他们曾经的战法,跟西北有些相似,虽然少了西北那么多的火炮,但是基层指挥和士兵战术上面,很相像。

    难道西北秘密参战了,这个想法让段祺瑞有些大惊失色,西北的实力之强,亲身经历过的段祺瑞非常明白,之前西北卖给革命党军火的事情,作为北洋军的高层的段祺瑞也非常清楚,甚至北洋军之所以没有彻底的训练完毕就攻击,也是脱胎于此,本以为西北只是两面卖军火,但是现在看来,或许因为北洋的攻击势头,他们甚至会直接的介入,虽然是这种顾忌面皮的隐藏介入。

    如果这样的话,对方只是动用了基本的步兵,按照之前10天,他的了解来说,对方依托着强大的防御,即便是被重炮轰击,也没有多少的伤亡,一旦北洋加大攻势的话,对方会不会把大炮给亮出来。

    不确定他们如何的把炮火运输到江南,可是西北同上海的洋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通过长江,别说是75炮,155甚至更大的炮,都有可能,到时候,如果集团冲击,碰到重炮袭击的话,别说是第四镇第五镇,就算是第三镇,也是一样,血肉之躯面对着重炮,可不论你实力如何,一样的死。

    好容易控制了这么强大的军力,段祺瑞可不愿意,把这个军力,白白的浪费到这里,让部队撤下来,进行火力侦察,和试探性攻击,顺便的告知后方这个消息,他想要通过袁世凯的渠道,知道西北到底是什么态度,如果是西北直接出兵,他们北洋要怎么反应。

    袁宅,袁世凯最近的心情很好,清廷之上,因为北洋军的连番胜利,最起码名义上面拿回了山东,安徽,河南湖北,现在正在攻略湖南,等于是中原和南方的一大部分的省份,都在中枢的直接控制之下,所以,袁世凯地位不断上升,私底下,这些被拿回来控制的底盘,也在北洋的直接控制之下,他掌控的地方多了,不断膨胀的实力,让袁世凯的心态也在变化,相比于之前想要成为大学士,入主军机处的愿望,被更大的愿望所代替了,统治整个中国。

    因为北洋军放缓攻击,有关长沙的消息,也有一档没一档的汇报过来,对于袁世凯来说,攻占长沙只是时间问题,如果让他来选择的话,他宁愿慢一点,也要把长沙城下的守军歼灭,这样接下来对于南京,对于整个南方的革命党来说,北洋军可以用秋风扫落叶一样的方式,把他们彻底的扫荡干净。

    就在这种状态之下,袁世凯接到了前线的战报和段祺瑞的求救,心中的想法是何等愤怒,仿佛正在达成愿望的时候,被从上到下,猛泼了一盆冷水,高涨的兴趣立刻降到了谷底。

    现在一切顺利,马上就可以攻破革命党的防线,取得最终的胜利了,虽然不知道整合了中国的实力,能不能对付西北,但是也已经走在了路上,这个时候,如果被破坏了,那就出大事了。

    紧急的约见了所有的幕僚,军事上的,政治上的,北洋集团第一次一起讨论的问题,居然不是中枢,也不是南方,而是西北,最终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不过,憋着一口气的袁世凯,最终还是觉得他不能再忍,让杨度发报质问西北。

第四百六十四章 错失将才

    西北的作战室里面,一个巨大的地图上面,标记着各种各样的旗帜,一直都关注着南方的态势,从北洋军的调动,到所有的行动,北洋的兵锋一路上秋风扫落叶一般,席卷湖北安徽,顺便的,在湖南会师,目标直指重镇长沙,一旦长沙被攻破的话,等于北洋在南方占据了一个重要的节点,那样 话,整个长江防线就成为了虚设,从长沙而下,几个方向都可以持续进攻,比如广东广西,云贵,再比如富庶而有钱的江南一带,特别是后者,才是革命党的精华所在,如果失去了湖北还可以接受,失去大半个湖南也可以,但是江西,江苏,浙江等省如果失去,等待革命党的,就是灭顶之灾了。

    关于战局的讨论一直都在继续,所有的参谋都不看好革命党,简直是乌合之众,哪怕是西北一个师上去,都比他们十几万人表现的好。不过今天,在接到了前线的信息之后,战局的发展发生了有趣的变化,隶属于孙中山直辖的三个师,在经过了整合之后,来到了长沙,作为对革命党的情况极为了解的西北,很清楚这三个师代表着什么,如果段祺瑞知道的话,他会在第一时间,对付这三个师,哪怕拼光了整个第三镇,甚至是北洋在长沙的三个镇,革命党的失败也在所难免。

    可惜,段祺瑞小看了革命~长~风~文学 党,也放缓的攻击,不但没有去拼光三个师,反而给了对方足够的时间,让三个师在长沙构筑了坚固的阵地。

    这三个师的传承。直接是从当年的冯营开始的,虽然很多西北的军事创新没有。可是却也算是走在正确的路上了,特别对于中国。极少重炮,对于炮兵和炮火,钻研的并不透彻的中国,就防守而言,简直是一流的,即便是西北军攻击,除了连续的,高强度的炮火覆盖,清理对方战线上面的要点。然后在进攻能够有点效果之外,其他也没有别的办法。

    这样的防御,强大的西北都是如此的头疼,更何况是北洋军,事实上,接下来的情况一如西北预料的那样,革命党稳定了长沙的防线,甚至在整个江南,都因为长沙的稳定稳固下来了。一直以来杨元钊担心的情况,最终没有发生,三强并存的情况,在他的有意控制之下。居然还成功的并存了下来,这对于下一步的发展,极为的关键。

    而正是在这个时候。来自袁世凯的质问,来到了西北。看着北洋军的指责,杨元钊微微一笑。他很清楚袁世凯和北洋军的目的,不过本着平衡的原则,也为了接下来,继续的销售军火,甚至力度要比北洋军大,毕竟南方的实力不如北洋军。

    至于这一次的指责,虽然他没有这个义务,给北洋军一个解释,却还是直接的把解释送到了北京,详细的说明了为什么革命党的战术,跟西北有些相似的根本原因,其实很简单,西北军的总是会冯玉祥,曾经在东北的经历,也有在北洋军之中任职的经历。

    要说,袁世凯一直都没有放松,对于西北的了解,可惜军队,特别是高层军官到底是谁,西北没有明说,他也没有办法,这下子,袁世凯才知道,大名鼎鼎的西北军的总指挥,他的名字叫冯玉祥,居然也是北洋出身,什么时候到西北去了,北洋居然放过了这么一个优秀的人才。

    要辨别真假,特别是知道,西北到底有没有说谎,是真的对革命党进行支持,还是真的如同他们所说的那样,只是因为曾经在冯营的经历,才让这些革命党拥有了跟西北比较相似的战法。

    一通调查,真的调查出来了,在北洋军之中,还真的有冯玉祥这个人,他老武卫军出身,在曾经的营级别的军官之中,也算是一号人物,他的老上级,甚至还记得这么个人,对于他的离开,也是有些惋惜。

    接下来,伴随着调查的深入,特别是一些跟冯玉祥相近的,还有顺藤摸瓜之下,得到了很多名字,然后跟北洋军所调查的情况进行了一番对比,他们这才在互道,西北军的一些出名的师长,军长,团长之类的,也有北洋的经历,他们都是在北洋军之中郁郁不得志,或者是因为种种原因,被西北招募过去的,现在无不成为了西北军之中的中坚力量。

    至于革命党的三个师,他们的指挥官,各级高层军官,跟西北唯一的联系就是在东北的冯营,当时冯玉祥是独立营的营长,似乎跟革命党有了瓜葛,这三个师之中大部分的人员,都是当时培养出来的,当时的冯营已经崭露头角了,要知道,当年的北洋军,吃空饷的比比皆是,冯营不但没有吃空饷,反而人数达到了2000人左右,后续流失和扩张,累积会达到3000人,这些人,应该是西北军和革命党的根基。

    其中大部分跟随着西北军的师长王金铭,去了西北,后来更多的,跟着冯玉祥一起去了,冯玉祥也因此成为了西北军的军事统率,而剩下的一部分,似乎是给革命党培养的,他们就到了南方,混入到了新军,特别是江苏新军之中,也成了革命党的根基所在,段祺瑞所遭遇到的革命党军队,正是在这些人的基础上,扩编出现的。

    谁也没想到,作为南北两大敌人的军队,居然都是由一个人的影响出来的,西北的暂且不说,那是在强大的炮火和工事的防御之下,可是在江南的革命党,革命党没有什么军事人才,就凭借着三年前的训练,掌握的一些东西,成就了现在革命党三个师,把北洋一个教训。

    袁世凯有些痛惜,失去了人才,西北军的战斗力看不出来,因为绝大多数都是打炮和机关枪打的,可是在这一次长沙城下,确实打得不错,冯玉祥能够在3年前,把他们培养出来,本身也是一个将才,如果换成现在还在,说不定会成为北洋的中流砥柱。

    袁世凯非常清楚,类似冯玉祥这样的人,在北洋之中,注定没有出头之日,他是属于武卫军的,不是小站的袁世凯的老底子,亲疏有别,站队的原因,让袁世凯即便知道他有这么逆天的能力,也不可能提升他,北洋军一直都是保持六个镇,高层军官之中的争夺太过激烈了,自己人尚且分不过来。

    如果他能够等到现在,北洋扩军了,说不定还有出头之日,因为现在,北洋六镇扩编,而且大量的协和一般部队,有了更多的位置,最少一个协统是跑不了的,当时,是不可能了。

    现在,就更加不可能了,作为整个西北军的军事统帅,以目前西北10个师的番号,冯玉祥在西北的地位,最少也是徐世昌那个档次的,或者在军事上,甚至能够达到袁世凯自身的这个层次,这种情况之下,袁世凯即便再爱财,也不可能把自己的位置让出来,错过的就错过了。

    西北的解释都说得通,西北也只是销售给南方军火,没有直接的支持,袁世凯心中稍稍放下,他最怕的就是,西北在明面上,并没有对他们怎么样,而是暗中抽调兵力,用来阻挡他们北洋军,相对于革命党,西北军训练的时间更长,火力更加的强横。

    再次跟幕僚们确定了西北的目的之后,袁世凯庆幸的同时,对于西北的鄙视更上一层楼了,杨度说的没错,西北果然是商人,他们关注的只是买东西和卖钱,只要有钱,就什么都可以,根本就不管整个大局,既然如此,那就继续攻击吧,这些账,等到未来一起来算吧。

    电报直接指挥给段祺瑞,段祺瑞也放心下来,这几天,他一直都在担心,既然没有西北在背后支持,那就不用怕了,最少炮火什么的,即便是有一点,也不会有太多的影响。

    可惜段祺瑞不知道,在他缓攻的大半个月时间,加上跟西北的交涉,一个月过去了,这其中革命党的三个师,开始把他们学到的东西和在战场的总结,告知了其他的新军,哪怕其他的条件不足,但是土工工事还是可以构筑的,先进的工事,一下子让北洋军的炮火和训练优势被抵消了大半,段祺瑞一下子撞上了铜墙铁壁,甚至是以前见过的番号,对战过的对手,现在也防守的似模似样的。

    不信邪的段祺瑞四面攻击,可惜除了损兵折将,就没有任何的收获,对方的防御非常的稳定,即便有几次攻入到了对方的防线之中,一层接着一层的防线,每一道,都是需要付出巨大的伤亡,这些阵地上面,到处都是陷阱。

    试探了几次,根本无法攻下,反而损失不小,段祺瑞也就没敢强攻,他退下来想着办法,可是经过了杨元钊的指点,虽然不是二战档次的战壕群,因为不用考虑坦克的攻击,也就没有反坦克壕,却也是一战层次的战壕群,在一战钢铁对钢铁绞杀之中,形成的专门用作防御的战壕群,几乎让德国的东西形成了两大战线,除非集中几十个师的部队,以牺牲开路,否则根本就无法突破。

    注定,不是段祺瑞能够在短时间之中找到办法的,而在北洋军因为段祺瑞的后退,攻势暂时停歇,长沙守军在实战之中见识到了这个战壕的好处,不用去催促,都会努力的来构筑,在这样的局面之下,黄兴跟西北军的一支护卫小分队,抵达了长沙城下,从西北购买的军火,终于来到了革命党的手中。

第四百六十五章 清帝退位

    军火属于是敏感的物资,无法通过北洋的防区,运送的速度比之前慢了很多,好在,跌跌撞撞,绕过了武汉之后,在长江边,就快了许多,包头之前的商路不是开玩笑的,哪怕现在整个湖北名以上面,是在北洋军的统治之下,可是几年通过大量财富堆砌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占领就能够改变的,如果不是20万支步枪的数量太过庞大,在武汉会引起一定骚乱,他们就在武汉上船了。

    在武汉下面的长江下游,通过几艘3000吨级的汽船,20万支步枪顺流而下,比之前快了几倍的速度,并且直接的冲入到了湖南之后,顺着江南的便利水系,特别是跟长沙相连的水系,顺着湘江,进入到了长沙。

    因为水网的关系,没有使用汽船,而是一个个的乌篷船,看着一连串望不到尽头的乌篷船,进入到了长沙之后,段祺瑞的眉头紧紧的皱了起来,很显然,长沙有获得了相当的支持,不是军火,就是人员。

    很快的,有关长沙的消息,就报到了段祺瑞这里,果然,引发他们对革命党军队进攻,在没有彻底准备好的情况下开打的来自西北的这一批军火,进入到了长沙。

    20万的枪支,还有数量不等的马克沁,哪怕不知道数量有多少,可是以段祺瑞知道的西北的~长~风~文~学~www~cfwx~net价格之便宜,对方不会少买,本就有些坚固的防线,因为马克沁的出现,变得更加固若金汤。北洋军错过了一举歼灭革命党的最大机会。11万左右的新军,而且是收到过简单的军事训练的新军的。又有足够的弹药和长沙这样的坚城,几乎不可能被攻破。

    西北帮忙押运军火的部队。并没有介入到南北大战之中,甚至连军事观察员都没有留下,北洋和革命党的战争,他们能够使用的招数,西北都了如指掌,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小分队离开,北洋军也开始进攻了,段祺瑞不可能只是凭借着 一个情报,就把部队给撤回。他连续的攻击了几次,发现长沙的防御,一下子比之前强大的几倍的情况之下,他也没有继续强攻长沙,之前或许费劲辛苦,或许能够占据长沙,在长沙获得了大量的马克沁之后,不太可能了,转而寻找其他的方向。

    北洋军迅速的转向。新军也没有追赶,哪怕是正面抵挡住北洋军3个镇的3个师,也清楚,他们只依托着阵地。真正占有战场主动权的,还是北洋军,顺着向西。在江西方向,很多地方都是一战而下。可惜到了长江,却被革命党越来越多的部队拖着。在长江沿线东区,一路走,一路打,甚至打到了南京,又碰上了那三个师,相对于他们的陆上,江南的航运,在某种情况之下,比他们更加的发达,运转的也更快,除非通过上海绕行,甚至是海运,攻击腹地,他们不太可能对江南产生威胁,就这样,两大军事势力,就在长江沿线对持了起来。

    一连串的交战,因为长江岸边的关系,开始渐渐的平静了下来,偶尔有些交火,可是越来越平静,一方是强势的北洋军,可惜他们对于江南的水土不服,战斗力本就发挥不到最大的程度,再加上革命党开始普及了三个师的战场布置,虽然只是比葫芦画瓢,可是无数的战壕和一些固定的防御,把长江上面的几个固定的渡江地点都给防护的密不透风的,千里长江岸边,不是说没有突破的地方,可是段祺瑞不敢突破啊。

    革命党的战斗力已经知道了,大部分军队不如北洋军,可是三个师,基本上是跟北洋军一个档次的,因为千里长江之战,偶尔会在野战碰上,人数对比北洋多的话,一定能够打败三个师,可是真正杀伤的不多,一旦碰上防御战,或者是预设战场的话,北洋绝对不是对手。

    其他的军队,防御战还好说,基本上跟北洋势均力敌,可是运动战就不行了,正因为如此,北洋即便突破了长江防线,也不可能一举的击败革命党,万一被三个师抵挡住,其他的革命党利用工事之类的东西合围的话,甚至连三个镇都会葬身在江南。

    前方的局面,让袁世凯着急上火,却无可奈何,继续的调集力量,把6个镇的北洋军都给调集到了长江防线上面,集中兵力进行进攻,虽然给了革命党巨大的压力,却也只是忽悠胜负,长江防线,仿佛是一个极具韧性的弹簧一般,可以吸收任何水平的攻击,战场就这么焦灼了下来。

    事实上,革命党的内部,并没有袁世凯想的那么的平静,虽然战场是焦灼,但是革命党的损失还是不小,毕竟大部分都是乌合之众,到是三个师给他们挽回了颜面,不但实力没有大的损失,反而因为训练和补充的关系,逐步扩张着,如无意外,三个师会是革命党最直辖的力量。

    在之前的大战之中,北洋展现出来的力量,只有三个镇之下,差点就把革命党打的落花流水了,在六个镇全部压上之后,更是压着革命党打,革命党只有3个师能够派上用场,剩下的,只能够是防御战,苦苦抵御之下,有些苦不堪言。

    渐渐的,各种声音开始出现了,甚至连革命党的内部,也越来越多的说法,革命党是无法打败北洋的,如果北洋能够逼迫清帝退位,支持民国,那么做出让步也不是不可以的。

    这样的倾向越来越多,甚至在同盟会的几次大会之中,都有这样的声音出现,越来越多,声势也变得越来越大了起来。

    这样从底层到高层的呼声,甚至连孙中山也无法无视,终于,在北洋连续的进攻,小范围的突破了长江防线之后,连孙中山都有些坐不住了,在同盟会人员的压力之下,开始跟北洋军接触了。

    南北双方,仿佛是默契一般,主动的停火之后,人员相互的交流,外交人员如同雪花一般的来回交错,关于停战和南北何谈的事情,就在这么一次次的交流之中越来越清晰了。

    或许因为两方对西北都是心存顾虑的,他们不约而同的没有通知西北,只是以各自的名义来的商讨,而列强们的身影也隐隐约约的在其中闪现,特别是英国。

    一个支离破碎的中国,是不符合英国人利益的,袁世凯的一些做法,比清廷更加符合他们的想法,甚至一系列的条约,袁世凯和革命党都已经承认和认可的情况之下,这一系列的谈判,有了这个基础。

    杨元钊冷眼看着南北双方的议和,以北洋军和革命党的保密方法,可以说,对于他来说,是一个不设防的,大部分的消息,都可以在短时间之内知道,甚至一些绝密的,只是在小范围的情报,猜也猜的出来,按照史实,现在应该是革命党给袁世凯提出条件,并且有一个清帝退位的优待条款,这个条款在后世几乎是备受鄙夷的,却在这个时代,有些必然性。

    果然,进入到1912年的时候,袁世凯突然把革命党的条件放在了廷议上面讨论,在满族大臣为主的宗社党成员纷纷反对之下,裕隆太后同意了袁世凯的要求,带着六岁的溥仪,发布了逊位诏书,中国绵延几千年的封建王朝统治,终于落下了帷幕。

    历史的进程,就这么的进行了,虽然有西北这么一个偏差,南北甚至在西北的推动之下,变成了势均力敌的局面,可是革命党依然向袁世凯妥协了,在溥仪退位之后,接下来就是袁世凯宣布成为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辞去大总统,似乎民主的光环,开始在中国出现,各种势力都感觉到,国家统一和民主共和就在眼前了,只要进行一次全国大选,就可以真正的民主共和了。

    混乱的内地,纷杂的各方势力,他们的眼光只有一个,那就是第一任大总统,这个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华盛顿的美誉,让所有人都疯狂了,目标直指这个位置,甚至一系列的暗杀和暗流涌动。

    西北也受到了这一股思潮的影响,一些军方和政治的高层,觉得是时候把西北的思想和影响力扩张到全国,总统这个位置,似乎是为杨元钊所留的。

    对于此,杨元钊只是哈哈大笑,不过只有包括刘澍,冯玉祥在内的政界军方高层,得到了杨元钊的解释,解释之后,所有有关这个方面说法都停歇了,西北开始的局面开始平稳了下来。

    杨元钊说服他们的方法很简单,如果只是军事实力,西北早已经是中国第一了,甚至跟列强比起来,也不遑多让,可别人不知道啊,先不说杨元钊的名声能否拿到总统的位置,即便拿到了,孙中山,袁世凯,那个愿意把这个职务给让出来,只有绝对统治下的土地,才是真正属于西北,这一点,他比谁都清楚。

    西北的发展证明了杨元钊的这个观点,刘澍和冯玉祥略显可惜,却同意了杨元钊的做法,西北开始更加努力的发展,铁路公路形成了网络,物流和工业形成的血液,新加入西北的各个省份,几乎一天一个模样,高度集中的工业和科技的,推动着西北,日新月异的发展。

第四百六十六章 西北银行的扩张

    西北的发展,甚至是每时每刻都在累积着实力,内地都不知道,甚至都没有想到,西北会一天比一天的强大,工业所带来的强横变化,是远超他们想象的,而西北又拥有一体机这么的逆天神物,无论是机床还是自动化生产线,甚至是蒸汽机内燃机,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这样的优秀底蕴,发展当然快了,3年时间的积累下来的技术工人,加上上亿的人口基数,这些都变成了巨大机械上面的螺丝钉,一旦把他们放入到合适的位置之中,结合出来的力量就会让人震惊,发展也就如同滚雪球一样的越来越大的。

    西北如同一个奔驰的火车,正在越来越快的发展,而西北之外的人们,特别是有权势,有力量的人们,他们根本就没有注意到西北,他们都被突然间出现的那个位置给吸引了,在他们看来,只要拿到大总统的位置,就可以掌控整个中国,就如同皇帝一样,什么时候皇帝会如此的简单,不用打仗都能够拿到。

    也因为这个位置,最少名义上,是可以民主的选择的这个位置,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了,革命党方面,开始改组同盟会,为大选做准备,北洋方面,在议会选举上面,却没有革命党对民主了解的清楚,袁世凯以为,革命党答应了他作为大总统,他就可以成为大总统,他开始了扩军备战,虽然严防死守的西北,可是该从他那里获得的军火,一点都没有少,各方在新获取的资金之中。分出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用于购买来自西北的军火,累计成交额连创新高。

    庞大的军火,带来的是海量的订单,短短的2个月的时间之中。南方6500万,北方3500万,接近一亿银元的庞大投入,让北洋和革命党的军队数目开始疯狂增加,对于此,双方都是心知肚明的。甚至袁世凯也没有阻挡,革命党的军队,除了三个师还算差强人意之外,其他真的不行,扩充部队。不是有人和武器就行了,他花费了20年时间的累积,不是那么容易超越的。

    两方的扩大部队,让西北获利丰厚,要知道,西北生产的武器成本,即便是按照给他们的价格,也是数倍的成本。这笔钱成为了利润,用于扩大了兵工厂的规模上面,现在。兵工厂招收人员,已经找不到合格的技术工人,可不是每一个步骤,每一项工作,都必须要专业人员进行,一些力气活或者简单的工作。可以交给普通人来干。

    兵工厂获得了大量的订单,通畅的商路。也带来了更大的资金,庞大的中国。借助着历史,借助着庞大的人口所产生的红利,这些钱对于每个人而言,都很少,却聚沙成塔,以前没有人能够彻底的把他们弄到,现在西北以天然的优势和质量优势,达到这些不难。

    除了军火和商业之外,西北在南北和谈,清帝退位的这个过程之中,西北也开始在中原,在南方,进行了布局,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西北银行,把银行作为第一批向外扩张的影响力,这是在后世惯用的手法,一个银行可以介入到了政治,经济,工业农业,甚至是普通的消费品等诸多方面,所产生效果是不言而论的。

    甚至为了西北银行能够顺利成行,这个西北专门派出人员,跟袁世凯方面和孙中山方面进行沟通。一个银行而已,中国又不是没有银行,交通银行,还有各国兴办的银行,在袁世凯也好,孙中山也好,他们的意识之中,都没有金融和国家货币安全这个概念,因为有求于西北,他们几乎是稍稍的犹豫,就通过了。

    得到了袁世凯和孙中山的认可,西北银行开始走出西北,通行于全国,在原有的晋商票号的基础上面,统一的形象和装修,因此投入资金是非常庞大的,可是这笔钱,杨元钊愿意拿出来,甚至为了银行,还弄出了一些专门的装修材料,经过了紧张的施工,西北银行正式向外营业的时候,宽大而整洁的营业部,还有受到了专业训练的人员,跟旧有的票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而西北的纸币和银元,也通过西北银行,开始走出了西北了。

    纸币这玩意,各国银行发布的多了,老百姓上当的多了,除了一些在西北见识过的,或者跟西北有一定商业往来的商人,会选择使用之外,流通量不大,普通人民是用不起大额的纸币的,可是银元的流通量可就大了。

    本身,因为大量鹰洋的流入,很大程度上,银元已经成为了通行于世的货币了,西北元的出现,以精美的如同工艺品,足够的含量和扎实的信用,一下子获得了认可,大量的人员选择兑换和使用西北元,鹰洋开始被排挤,甚至币值开始缓慢的下降,从最开始的一比一,逐步的变成了1.1:1,足足跌下了10%,要知道,在银币之中,币值都相对比较坚挺的,因为本身的材料是有价值的。

    西北的影响力第一次出现在了全国的范围之中,民众们也从西北的诸多洋货产品,转为了银行这个新兴的东西,大量的储户前来存钱,一些定向的投资和开发,也跟着进行,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整个中国的经济,聚沙成塔之下,庞大的资金汇聚了。

    西北元开始大行其道,从最开始1000万,到2000万,甚至超过了一亿元的规模,只是3%左右的铸币税的收入,就是一笔庞大的数字,更遑论因为银行,投资,利息等众多的收益,银行的一揽子计划,不但让西北银行争夺了大量的客户,开始隐隐约约的控制着中国经济,一个个领域开始有远景的兴建。

    袁世凯和孙中山没有看出来,西北银行潜在的可怕,但是不代表列强们没有看出来,大部分列强国家,都在西北兴建了大量的银行,有些是为了掠夺财富,比如说俄罗斯的道胜银行,这个纯粹是在中国捞取财富,到一战时候,就已经停止兑付了,一战后苏联成立,更是不承认所有的储蓄,中国在道胜银行的储蓄,损失极大。

    其他的银行,虽然没有明目张胆的捞钱,却也是吸在中国躯体上面的吸血鬼,一些贷款都是利息极高,或者干脆带有着不平等的条约或者是政治目的的,现在有了一个西北,因为本土的优势和服务优势,甚至推出了存款给利息,定期给的还多的方法,一下子吸引了绝大多数的储户,银行业本就跟殖民统治息息相关,当年五国共同组建的银行团,甚至可以影响一些条约和租界的签订。

    西北银行这么一出来,直接抢到了别的银行的饭碗,虽然关余,进出口,包括其他的一些大宗交易,都是走的这些银行的渠道,可惜海关能够控制的是一个小的方面,最关键的是西北开始越来越拥有力量,一旦他拥有了出海口,拥有了自由出口的权利的话,等待着银行团的,就是灭顶之灾。

    挡人财路的事情,总是不太愉快的,特别还是拥有特权的列强,在银行团的推动之下,一场针对着西北的阴谋,就此开始了。

    朱而典很烦躁,接到了银行团的通知,他才知道,原来西北已经开始把银行向全国扩张了,银行对于一个国家,特别是工业国家意味着什么,他很秦楚,在不少的国家,银行几乎决定了经济的命脉,中国以前或许没有意识到,可是西北却是沿着这条路,继续的前行,这种感觉,极为的不舒服。

    本身,尽在掌握中国,突然出现了包头这么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即便是银行团不来催促,他也在考虑西北的解决方案,当时推动北洋军进攻,可惜北洋并不争气,但是也让朱而典警惕了起来,西北并不简单,现在,又以银行为先导,聚集中国的国力,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20多年前,甲午中日海战之前,英国其实是支持清廷的,他想要支持清政府对抗俄罗斯,否则,北洋舰队绝对不是那么容易建立起来的,只不过中国的变化和发展,让英国失望,转而支持日本,日本也抓住了这一次机会,开始了崛起。

    当时最关键的一个评判标准就是,中国即便是一个庞大的大国,也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财富,但是战场调集能力不强,事实上,也正是如此,日本的财政收入和生产总值,只有清国的几分之一,甚至是几十分之一,但是清国的大部分财富都没有派上用场,这其中的关键,就是银行,没有一个国家控制的,现代化的银行,用于资金的调集和投资的安排,再庞大的国力,也只是一个土地主。

    现在,西北不但诞生了超过想象的工业和铁路,甚至已经开始出现了银行,这个西北银行甚至开始了想歪扩张的步伐,这可绝对不是一件小事情,哪怕是英国,也必须要足够的重视了,所以朱而典牵头,银行团附议,针对中国的一次会面,正式的成行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七章 目标蒙古

    北京的东交民巷,从几十年前开始,就已经是北京城的一处特殊区域,很多影响到整个中国的决定,不平等条约,就是从这里开启,并且成为屈辱的历史的。

    此时,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使馆区英国大使馆,英法美日俄的大使齐聚一堂,等于说集中了在中国拥有特权的列强的大部分,唯独没有了德国大使。

    原因很简单,虽然德国极力辩驳,可是西北拥有大量的德国专家和机器这是不争的事实,谁也无法相信,没有德国的支持,中国的西北能够发展到这种程度。加上上一次棉花危机,中国和德国躲过了这个危机的同时,还让中国成为了棉花大国。

    从1909年开始,棉花就成为了中国必不可少的东西,西北没有被眼前的胜利所冲昏了头脑,暂时在棉布市场立足于内需,却对国际市场产生了巨大的而影响,少了中国的百万吨级的进口和超过亿匹的市场,棉花在世界上的总量已经是超出了,由一年多以前的剧烈波动,渐渐的开始下行,毫无到达底部迹象。

    几个重要国家的集会,没有邀请德国,让日本公使非常的高兴,如果说所有人之中,最仇视西北的,日本绝对可以说是榜上有名,西北的织布机,西北的布匹,加上西北在全中国范围之中的棉花布局,让日本失去了最大的市场,加上一年前的棉花危机,让日本一下子损失了海量的资金,几千万英镑,即便对于英国财政而言。都是一笔无法承受的损失,更何况是刚刚走上工业化的日本,更别说轻工业上面奋起直追的中国,让日本连环受挫,国内开始出现通货膨胀。本来能够收入大量外汇的日本工业,一个个的破产,这些已经影响到了日本国内的稳定了。

    日本当然知道,棉花危机,他们也是被当做美餐,被英法为首的列强给划拉了一刀。可是英国太强大了,英日同盟说是两国结合,不如说是英国把日本摆在台面上,用以抵挡俄国,日本不但结仇了俄国。损失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员,终于勉强的站在了世界强国之林,但是具体的地位如何,日本非常清楚,面对着无法对付的对手,几乎很自然的会把迁怒的对象放在可以对付,日本从来都没有放弃谋夺大陆土地的想法,台湾和东北。只不过是第一步而已。

    朱尔典看着会议室之中的众人,跟以往的大使级会议不一样,此时。多了一些人,跟他们都非常的熟悉,分别是英法日俄美的银行家们,他们相对于大使,更加注重西北银行的影响,也是因为西北银行的出现。让这些金融家们愤怒了,几乎是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条件支持。前提是,一定要把西北。把西北银行给打下去。

    朱尔典看到人到的差不多了,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力,然后说道:“相信大家,对于我召集大家来的目的也非常清楚了,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就是西北。”

    所有的公使都注意力集中,听着朱尔典慢慢的叙述,西北的变化,其实这些列强都看在眼里的,大部分的列强,对于西北的发展,只是感觉到有些匪夷所思,或者是直接的威胁,杀之而后快的,不一而论。

    可是在列强之中,美国对于西北,却有不同的感觉,美国能够从一个普通的工业国,变成了世界上越来越有话语权的一个强国,走过的路程非常的艰辛,独立战争不说了,那个太遥远了,南北战争几乎让美国失去了争霸世界的可能,花费了几十年时间,凭借着工业化和工业革命,美国借助着独到的自然和工业条件,成为了一个真正的工业大国之后,

    开始放弃单边孤立的政策,开始频频的向外,美西战争就是一次试探,对准的正是没落的西班牙,从西班牙手中夺取了的古巴和菲律宾之后,美国也开始向外的发展。

    可惜,跟德国一样,作为新兴的工业国家,美国错过了殖民最好的时代,整个世界的殖民地,已经被列强们瓜分一空了,德国还有非洲殖民地,可是美国,只能够在东南亚和亚洲动手。

    英国一直都对美国极为的警惕,特别是印度和中国,绝对不允许美国插手,没办法之下,美国暂时只能够通过最惠国待遇和利益均沾的方法,勉强进入到了中国的市场了,

    正因为如此,美国非常的清楚,西北的发展有多么的不容易,相对于美国可以比较方便的从欧洲,从世界上工业最发达的地方,可以获得大部分机械,就这样,花费了百多年的时间,起起伏伏,才获得了现在的工业成果,但是西北,从猫头开始,才多长时间,即便是有隐藏,加上几倍,也不会超过10年的时间,是什么造就了西北的奇迹。

    包括英国在内的诸国,再一次的聚在一起,这其中,绝对是心怀鬼胎的,日本,英国和俄国,是站在一起,特别是日本和俄国,距离中国很近,包头这个新兴的力量,一定程度上,是在他们关注的重点,东北的边缘,甚至对于俄国来说,西北从新疆道青海这些地方,也都再包头的影响之下,对于黄俄罗斯的战略,非常大的影响,如果西北提出收回领土,甚至是威胁西伯利亚,这对于俄罗斯来说,绝对无法接受。

    反倒是德美两国,德国寄希望在中国,打破英国的防御,让中国,变成另外一个南非,至于美国,后起之秀,工业世界第一,却起步较晚,所以宣扬的一向时门户开放,借助着这个政策,在这里分一杯羹,包头的出现,让他们看到了市场和合作的可能性。

    不过这一次,德国没有收到邀请,美国孤掌难鸣,他只能够随波逐流,没有支持,也没有反对,只是在旁边静静的听着,四个列强,商量过来,商量过去,都没什么好办法,包头地处西北,距离众多国家的实力范围太过遥远了,唯一能够接触的,恐怕就只有俄罗斯了,可是中间又隔着一个蒙古的,俄罗斯兴建中东路铁路,都没有考虑蒙古,就是因为,蒙古的自然条件,实在是太差了,不适合大兵团的展开。

    这一次会谈,相对于之前的几次会谈,更加的有目的性,银行团的出现,让很多分歧的都变得容易解决,为了一举的解决西北,银行团是可以提供部分的资金,甚至是直接的援助的。

    法国公使裴格听着敦索维茨不停的说着俄罗斯跟西北之间,隔着蒙古,眼前一亮,他记得俄罗斯一直都对中国的领土充满了野心,在过去几十年时间之中,俄罗斯也是从中国获得领土面积最多的,足足有一百多万平方公里,这个数字,几乎是法国本土面积的三倍,德国本土面积的5倍,蒙古拥有着广阔的领土,差不多又是一百多万,他就不信法国不动心。

    在陷入到僵持状态之后,裴格想了一下,直接说道:“要不,我们支援一下,让俄罗斯出兵蒙古,我们承认蒙古是俄罗斯的领土好了!”

    法国公使裴格,提出了这么一个意见,立刻让朱尔典眼前一亮,领土问题是俄罗斯的死穴,庞大的领土可以让俄罗斯更加强大,但是蒙古那边是一片戈壁和草原构成的土地,没有多少提升的幅度。

    朱尔典和其他的大使都把目光看向俄国公使,俄国公使迟疑了一下,法国说的话,对于俄国而言,不能够随随便便的搪塞过去,毕竟,俄罗斯一直都是使用者法国的贷款的,如果法国翻脸的话,对俄罗斯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除此之外,对于蒙古,俄罗斯的战略确实是吞并,从北方,进攻蒙古,是俄罗斯一直以来的战略,一定程度上,这一条路不好走,现在的远东,俄罗斯驻扎着重兵,但是这些兵力大多数都放在了东方,比如海参崴和外东北,那里才是富庶之地,这一片,简直是不毛之地,如果不是蒙古跟俄罗斯的一些接触,他会直接拒绝的。

    没有直接反对,不代表同意,俄罗斯刚刚打输了日俄战争,战争的费用,加上赔偿日本的军费,对于整个俄罗斯而言,是一个巨大无比的负担,这种情况之下,如果再对上拥有工业,且拥有不小的军力和人口的西北,确实不是他愿意看到的,没理由大家的敌人,让他们一个人顶着,布尔人都能够把英国拖入到战争的深渊,俄罗斯没有英国强大,更没有这个资金投入到这里面。

    法国公使提出的这个解决方法,因为俄国公使没有正面回应,似乎陷入到了某种的僵局,法国公使裴格看了俄国公使敦索维茨一眼,平静的摊开了条件:“如果俄罗斯真的愿意出兵西北的话,我们不但可以承认俄罗斯合法的占据蒙古,还愿意再拿出200万法郎的军费支援!”

    敦索维茨眼前一亮,军费,俄罗斯不缺人,缺的是钱,对了,还有武器,如果支援钱的话,似乎是很大的诱惑,可惜200万法郎太少了。

    似乎看到了他心思和想法,裴格继续的压下重磅炸弹:“还有7000万法郎的无息贷款!”(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八章 阴谋达成

    所有人一片哗然,包括朱而典,法郎已经不是这个世界上最主要的货币了,但是依然不是什么便宜的货币,相对于十几年前有些下跌,但是幅度不大,一美元大概是3法郎多一点,200万法郎的军费支持,也就是一百多万的银元,十来万的英镑,这不算什么,可是7000万法郎的无息贷款,却是一个让人无法拒绝的砝码。

    裴格又在天平上,压上了一个重重的砝码,7000万法郎的无息贷款最少也是2000万美元和4000万银元,这笔钱虽然是贷款,却是可以直接拿去用的。

    裴格很满意的看着周围人的状态,说实话,朱而典准备这一次的聚会之前,他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法国是以金融业为主的,不同于英国的工业和航运业,金融业几乎是法国的命脉,虽然说在中国,金融业并不占主体的,英国的银行和美国的银行都在他之上,但是如果中国有一定的基础,法国进入就是顺理成章的。

    西本银行的发展,让他看到了在这个贫瘠的中国,发展金融业的可能性,中国人口太多了,哪怕一人一法郎,就是4.5亿法郎,虽然看起来不太可能成立,可西北的发展让他们发现,中国不是一直这么贫穷的,他们拥有着勤劳的人们,一旦把他们的勤劳开发出来,别说是4.5亿,就算是更多也有可能。

    可惜发现这一点的不是法兰西的银行,而是西北银行,西北银行借助着本土的优势和庞大的资金,一下子在整个中国铺开了。即便是法兰西银行以更加先进的管理和资本,面对着先入为主的西北银行,也绝对讨不到什么好,金融就是这样的先入为主。

    既然正面竞争的方法不行,那就选择暗地里下手。当面套近乎,背后拿刀子的事情,法兰西没少干,在巨大的利益的推动之下,他绝对敢犯天下之大不违,不说独占中国市场。法兰西按照西北的方法来运作,中国每年最少可以提供4亿法郎的存款和3成以上的固定收入,1.2亿法郎对于法兰西而言,可能不算什么,可是对于裴格本人。包括在中国的银行团,这绝对是一个让人动容的资本了。

    正因为如此,法兰西和裴格是最快看到其中利益的,也是最快沟通,拿出了一个让俄罗斯无法拒绝的条件的。

    敦索维茨眼睛不停的闪动,蒙古是一片不毛之地,可是越过了蒙古呢,以西北所表现出来的富庶。仅仅是从英国人手中夺走的布匹,每年就达到数亿美元,还有其他的轻工业重工业。特别是那个钢厂,只要得到了他们,俄罗斯的重工业会有巨大的变化。

    “几年期的?”敦索维茨终于动心的追问道。

    裴格哈哈一笑,说道:“5年吧,不能在多了!”

    5年期贷款,按照普通的4厘利息而言。等于是直接给了1400万法郎,但是不能这么算。无息贷款,特别是特定时候的贷款。对于军事方面的支持极大,只要战胜了,多少钱抢不到,特别是富庶之地。只要攻占了蒙古,以蒙古为桥头堡,窥视西北,那可是实打实的利益。

    法国是以金融为主的,世界上各个地方的殖民地,也支援了法国很多,这也是法国在普法战争之后2年时间之中,还清了50亿金法郎的赔款,让俾斯麦拖延法国一代人的念头落空,当时是1870年,也就是40年前,50亿金法郎相当于7.2亿两白银,这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但是法国发行的债券,一共募集了450亿,9倍于赔款,殖民地带来的庞大财富和民间的富有,让法国度过了难关,只用了不到5年的时间,就翻身了起来。

    敦索维茨还在犹豫,几国的公使都是人精,看出俄罗斯公使的心已经动了,西北地理位置,实在是太好了,在中国内陆,距离海边,最少有一千多公里,换做欧洲,还可以通过铁路公路等,快速的前进,可是在中国,落后的条件和复杂的路程,哪怕是没有任何的阻挡,对于大军出动都是一个噩梦,唯独俄国,他们跟西北只有一个蒙古之隔,如果许诺把蒙古的领土交给他的话,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只要占据了,就可以直面西北,这比其他国家强多了,庞大的土地和资金,足以让他们做出选择了。

    公使们还没有说话,他们需要跟深厚的银行团进行交流,法国的动作,仿佛在银行团之中,树立了一个明灯,很快的,简单的交流完毕,在银行团的示意之下,各国公使纷纷加码,日本公使伊集院彦吉紧跟着裴格说道:“日本没有法国那么强大,也没有多少金融供给贷款,我们也会给200万日元的军费!”

    敦索维茨知道,日本在前年的棉布战争之中,几乎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再加上日本国小力弱,200万虽然不多,却聊胜于无。美国公使迟疑了一下,没有跟着说话,最后的朱尔典一锤定音的沉声道:“80万英镑。”

    这些钱,不全是国家的资金,很大一部分是来源于银行团,特别是朱尔典所说的80万英镑,相当于400万美元,800万日元和银元,这绝对不能够称之为小钱,加在一起,差不多有1300万以上银元的支援和数千万级别的无息贷款,这笔钱足以支撑一场大规模的战争了。

    这是一笔不小的款子,俄罗斯对于蒙古一向都虎视眈眈,作为俄国公使,也听远东说起过,策划蒙古独立,已经有蒙古的王公和活佛们,跟俄罗斯进行联系了,如果再多了这么一比款子的话,似乎非常的划算的。

    “既然大家这么支持,那么我需要回报沙皇阁下!”敦索维茨事实上,已经是认可了,可作为外交官,他没有能力,也不可能有能力决定远东,那需要沙皇来亲自做出决定,不过就敦索维茨对沙皇的了解,即便是没有这些资金,单单是蒙古和西北对他们的诱惑,就足以让沙皇同意出兵了,更何况几百万美元的军费和几千万美元的贷款,基本上,是无本的生意啊。

    “没问题,法兰西会帮忙照会沙皇阁下的!”裴格说完之后,朱而典也跟着表态,英法两国无愧于欧洲列强,即便在俄罗斯这样目空一切的国家,也拥有着相当的影响力,英国强横的海军和法国庞大的资金,足以让俄国做出不少决定,更何况,还有一个庞大的蒙古。

    就这样,五国商定了基础的东西,这些钱,对于个人而言,是一笔巨款,可是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就不算什么,关键在于对蒙古的认定,俄罗斯拥有了侵占蒙古权利,这也是这个时代,特有的,就一如几年后的巴黎和会一样,掌握着主权的列强,随便的可以把其他国家的权利,打包送给另外一国,根本就不会去管什么主权,什么民主。

    穆默虽然被排除在外,却一直都在关注着,五国公使秘密会谈,他不可能知道详细的内容,可是这个时候,五国会谈,却把德国排除在外,可以肯定,不是南北和谈和袁世凯借款,这个事情,按照之前的约定,他们德国和德资银行是可以参与的。

    既然不是这样,稍稍联想,答案就可以出来,他们怀疑德国跟西北的关系不是一天两天了,西北因为各种资源和德美洋行的存在,一直都受到他的关照,看来是做的太明显了。

    穆默对于此没有丝毫的后悔,远东从来都不是德国的后花园,中国也只有山东德国拥有着一定的权益,真的让西北独立,甚至中国崛起,损失的是英法的利益,对于德国而言,并不在意,反倒会因为中国的崛起,引来英法的干涉之后,他们在欧洲的压力会小一点,从对上英国之后,英法两强,甚至是俄罗斯都在围堵德国,过的太过憋屈了,利用好中国,说不定又是一个布尔战争。

    既然是对西北不利,穆默在继续的打听,没有多少收获之后,直接一个电报提醒了位于德国哈比,德国虽然在包头设立了一个联络处,却没有直接的通话,有些事情是要避讳的,这个不是确定的消息,只是一个可能,通过哈比的渠道提醒一下也好。

    电波跨越了半个地球,到达了德国,又通过德国,回到了中国,哈比接到穆默的电报非常的重视,他在国外,只能够通过德美的渠道,进行外围的情报搜集,真正做决定的,还是西北的杨元钊。

    这又跨越了半个地球,从德国又传送到了杨元钊的手中,五国公使加上五国银行团,闭门会议,屏蔽了德国公使,估计是针对西北在商量某种的阴谋,这看起来都那么严峻,杨元钊也高度的重视了起来,派出大量的人员去调查,可惜所有相关的人员很少,不是公使,就是银行高层,他根本得不到任何的线索,德国这边也在努力,暂时没有什么消息传来,只能够自己想,盯着巨大的地图,杨元钊仔细的回味,却没有什么收获,到底这些列强们想要干什么。(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九章 到底是什么

    中国土地太大了,落后的地方也太多了,可以说到处都是窟窿,杨元钊也不知道,到底五国在一起,到底商议的是什么,是再来一次八国联军,借助着庞大的军力和舰队,直接攻击西北,还是直接截断中国的出口,从经济上给予西北重大的打击,或者干脆直接支持北洋军和**党,搅乱整个中国,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这个时间段,其实是非常奇葩的,后世很多匪夷所思,感觉到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却很平常的在这个时间出现,比如1900年的慈禧太后向万国宣战,再比如说,布尔战争,一个弹丸之地,居然让英国人花费了数以亿计的财富,如果不是南非拥有庞大的黄金和钻石资源,说不定英国就不会继续打下去。

    有这么奇葩的例子,没有足够的情报支持,即便有后世的眼光的杨元钊,也得不到更多的判断,可能性太多了,而且蝴蝶的翅膀已经扇起来了,现在的中国,现在的西北,跟曾经历史上面,是截然不同的。

    既然是想不通,那就索性的不去想太多,把这个先放在一边,对于杨元钊来说,打铁还需要自身硬,当自身已经没有破绽,拥有足够的强大力量的前提下,必要的准备是必须的。

    从跟北洋军对上之后,特别是占据了山西陕西和蒙古的大部分之后,包头从来都不曾停止扩军备战,跟之前只有包头一地,哪怕尽量的招揽,也只是几百万的人口,从中间聚集几万人不太容易,可现在的包头,跟之前完全不一样,坐拥3省之地,又拥有一亿的人口基数,青壮年的人口也是巨大,这些人是天然的兵种来源。

    包头的技工学校,已经开遍了整个西北,山西陕西和蒙古,都有大量的技工学校,原来包头和西北这边教育的传统,也造就了大量的教师,虽然由后世的眼光来看,不太合格,杨元钊也没打算一举的把所有人都培养成才,只要他们拥有基本的技能就可以了,大部分的工人经过了三个月或者半年的培训,基本上掌握了初级的技术,就能够成为包头生产线上面的工人,至于未来,包头有完善的升级制度和培训体制,他们完全可以在之后学习继续提高。

    不是每一个人都愿意这么的培训下去,或者说,年轻的拥有着无处发泄的精力,会选择当兵,一亿的人口基数,这样的人不算多,却也有一两百万,足够包头筛选出适合的兵员了,当然了丰厚的薪水和立刻可以当兵,这是最大的诱惑。

    包头拥有三大军火工厂,加上逐步扩建,每月的生产量,足够武装20万的军队,除了对外销售,赚取大量的资金以外,剩下的,都放在包头本身了,以包头为中心,形成了几个庞大的军营,紧张的训练正在进行,士兵的数量正在迅猛增加。士兵不等于部队,暂时来说,对包头而言,部队的数量不可能获得很大的扩张。

    军官太少,没错,军官,就是军官的人数不足,这段时间,看因为南北开战,南北双方都对军队相当的重视,除了之前被挖走的军官之外,能够剩余下来的,不管实力怎么样,都得到了提升,对于这些刚刚被提拔的军官,包头的吸引力已经大大的减弱了,包头能够到手的极少,至于包头本地,因为连续的扩张,已经让西北军校几乎被挖空了,要想把新扩编的士兵都变成部队,需要的军官数量很多,军方的触角,开始触及到军校,哪怕只经过了不到一年的培养,却也比泥腿子强。

    本来这是好事,在军方看来,放宽条件,让军校生可以提前就业,可这下子蒋百里愤怒了,直接叫停了军方的这个做法。

    蒋百里是杨元钊任命的军校校长,得到了杨元钊的大力支持,几乎是不遗余力的建设了一个庞大的军校,他跟一些志同道合的军官,开始摸索中国军事院校的发展,目的就是建设一个正规化的,服务于军国民计划军校。

    这个目的很远,要传授的东西很多,哪怕是最基础的东西,最少也需要1-2年的时间,才会深入到他们的骨子之中,在他看来,之前仓促上马,补充到军队之中的军校生,从某种意义上面,只是半成品,甚至会有很大的危害。

    可是在去年,这是没办法,过因为北洋军的逼近,在生死存亡的关头,总不能看着西北灭亡吧,只好屈从了,这段时间,当战局平复下来之后,为了弥补之前的做法,还不断的进行短训班,把这一批军官,还有在战争之中涌现出来的一批军人,进行了的突击拔高,为的就是防止心血白白的流,让他尽可能的接受更加系统的培养。

    上一批的后遗症,还没有彻底的弥补,现在,军方又要把手伸入到军校,这是绝对不允许的,这些从去年开始,才刚刚入校的学生,满打满算,受过的教育都不到一年,跟之前的不同,这些学生大部分是没有军旅的经历的,一张白纸才好作画,之所以选择这些有一定的西学基础,血气方刚的年轻人,就是为了实现他的理想。

    对于这些人,蒋百里是准备用2年,或者3年的时间,逐步培养的,只要培养成功,西北军校形成一个传统,未来会有源源不断的军官,补充到西北军的体系之中,西北在2年之后,再也不缺乏合格的军官,完善的机制有时候,比数量更重要。

    蒋百里的这种理想,跟现阶段军方扩张形成了一定的矛盾,蒋百里的坚硬跟军方的诉求,双方不可调和,最终闹到了杨元钊这里,杨元钊没办法,双方说的都很有道理,想了一下,西北军事扩张不如之前的那么急切,也需要持续化进行,否则的话,一旦西北军校的学生出来,一下子增加了几千名合格的军官,也要有足够的部队去安置啊,折中了一下双方的想法,提议让蒋百里把层次分开,一些进度较快,天赋较好的,可以提前的毕业,只要他能够完成本身学分,就可以准许毕业,不用在军校一定呆足三年的时间。

    修满学分,提前毕业,这是新颖的提法,蒋百里也知道,学生之中,是有天赋出众的,从数千万的基数之中,挑选的适合军事的人才,优中选优之下,一些千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的,这些人跟普通人是不一样的,这样的人提前毕业也是可以说的通的。

    作为军校的常务副校长,也就是杨元钊之下,军校的直接负责人,按照他的了解,这样层次的人很少,学满一年毕业的,最多就是不到100个,一年半到两年的,可能有500个,剩下百分之七八十的,都是两年以后,甚至是三年左右才能够毕业的。

    就这样,协调了之后,双方都比较满意,一两个月之内,就可以获得100个军官,虽然少却是军校之中最为顶尖的,这批人只要稍稍的训练,就能够走到岗位上,走多高不知道,但是正常发展,几个月,或者一两年之后,一个团长是跑不了的,再加上1年内的500人和2年左右四五千人,这些足够了,批次和持续性也有了,军队经过了大幅度的扩张之后,对于军事上面的需求没有那么的重要,新招募的士兵,除了一部分补充到军队之中,成为补充兵之外,其他的可以作为正轨士兵来训练,转为内卫或者警备部队。

    军队的事情就这么的被杨元钊和稀泥一样的解决了,说实话,不怎么的出色,却解决了问题,接下来,杨元钊着力的放在对于包头的调整上面。

    得益于包头政府的成立,包头有了一年多的时间,培养了大量的政务人才,这些人才成功的接替了满清官员的作用,把包头的模式复制到了各个地方,穷困的晚清民众,过的都是极为困苦的日子,否则,知道了包头的一丁点东西,都纷纷的前来投奔包头。

    对于发展城市,杨元钊没有一个系统化的发展思路,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只要愿意投钱,只要愿意进行技术设施建设和工业投资,就能够从最切实的方面改善。

    钱,有的是,无论是国外的收益,还是从金矿矿石之中的提取,500吨的黄金,足以支撑海量的投资,先从市政建设,城市规划,道路交通,铁路建设,这一下子就吸纳了数以千万人,加上农业和其他有眼光的投资者,根据包头模式建立的立足于本地区和城市的一些企业,整个三省的范围之中,开始欣欣向荣了。

    军事方面保持稳定,其他方面疯狂投钱,雄厚的累积加上从后世而来的眼光,让西北的发展非常的稳健,从轻工业转向重工业,不但没有出现所谓的阵痛,反而扎根下来,借助着军火工业,钢铁工业和制造业等一系列的升级发展,逐步成为了包头的根基,依托着重工业,包头的各项发展更加的平稳,似乎各方面都非常顺利,没什么可以被利用的。你正在阅读,如有!

第四百七十章 蒙古独立

    平静的日子度过了一个月左右,马上就是农历的1912年的新年了,南北双方的扯皮达到了一个高潮,孙中山方面,是强烈的要求袁世凯前往南京,在临时大总统的任期之中,孙中山经过了一系列的决议,包括临时约法之类的,对大总统的权利进行限制,利用南京革命势力,等于是想从一个方面争夺主权。

    袁世凯看明白了孙中山的想法,他当然不会上当了,拖着不前往南京,期间发生了一系列的事端,甚至连袁世凯本身也受到的刺杀,宗社党大臣良弼被刺身亡,北方一片大乱,不知道是真的假的,总之袁世凯拒绝前往南京,混乱似乎在这时候在继续,吸引了西北的目光的同时,也让西北失去了一定的警惕。

    混乱的北洋和革命党,都无法对包头产生实质性的威胁,在杨元钊看来,只要包头不乱,似乎任何的阴谋诡计,都不会起到什么作用,10个师的正规军,同样数量内卫和警备部队,这些都是完全军事化的力量,依托着疯狂建设的包头的工事群,如果不是遇到机械化的坦克部队,或者是未来大集群的空中轰炸,绝对可以说是固若金汤的。

    这个时代,坦克还没有发展,飞机更是最初级的,这些未来的大杀器们,现在都是最最雏形的,在一定程度上面,只是爱好者的玩具,在20世纪初的时代,防线化的固定堡垒,有历史的局限性,即便拥有机械化军团的德国。对上法国的马奇诺防线,也只能是绕过这个防线,而没有正面的进攻,这些防线本身的防御力不用说了,无死角的永固炮台。大量机枪和自动化武器构成的基石,让他最少可以抵御3倍以上的攻击,按照包头目前25万左右的正规部队,30万左右的内卫和警备部队,还有同样数量的预备役部队,包头在兵员上丝毫不缺。

    也就是说。任何列强的部队,包括德国和英国,要想攻破,没有个百万大军,绝对不可能。至于北洋和革命党,就更不用说了,实力上的巨大差距,攻击要塞,在没有疏忽的情况之下,需要最少用10倍的人员去填。

    同时稳定的,在军事和经历双方面都稳步发展的西北,让他们把目光投向了越来越混乱的中原和南方。北京城,虽然清帝退位了,可是宗社党和满清贵族们的活动一直在继续。他们并不愿意失去原来的地位,一些野心家和大家族们也开始了纷纷行动,争取可能获得的利益,纷乱复杂之中,强悍的西北情报部门也有些摸不清头绪,太多的人。太多的势力,清朝已经成为历史。可是新的秩序和民国还没有真正成立,这其中牵扯到的线和利益实在是太多了。

    南方和北方从短短的一个月的时间之中。刺杀开始频繁的出现,不但有针对北方北洋和满清高层的,在南方革命党本身,也刺杀成风,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一次刺杀,有针对各地督军的,也有针对党派高层的,一片风声鹤唳,一些后世大名鼎鼎的人物也在时代的风云出现了,不过,只是一个崭露头角罢了。

    大量的信息汇总到了包头这边,杨元钊也好,包头这边的参谋团队也好,几乎是彻底的把之前哈比提醒的五国的阴谋抛在一边,可能五国就是要让中国混乱,这也是杨元钊没有办法的事情,他如果想要统一全国,最起码统一大部分的中国,是可以做到的,10个师训练有素的军队,是可以跟20多年后的日军比美的,甚至在技术装备上也丝毫不差,但是武力并不代表一切,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各方势力鱼龙混杂,不能够完全控制下来的土地,根本就产生不了多少帮助。

    一条条的线,一个个的人物,被一一的理清楚了之后,国内的形式算是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条理,北方的刺杀,有的是真的,有的可能真的是北洋弄出来的,南方的就有些扑朔迷离了,同盟会是很强大不错,名义上统一了整个北方,可是实际上,各个党派,各个领袖,甚至是元老之类,他们之间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旗下的不少小弟,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江湖义气,有些梁山好汉的投名状或者拜大哥的感觉,这种局面,一言不合或者是随便挑拨,就会产生一场刺杀。

    无序的中国,在这短短的几个月时间之中,产生了不少的血光,也流失了不少人才,就在杨元钊觉得,要对这个无序情况进行某种干预的时候,来自德国的电报,把他的心重新的放回到了自身的安全上面。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秘密,哪怕是五国公使都严格的保密,让最少量的人知道,实际上确实做的不错,从五国公使讨论,到通知背后的国家,顺便的跟俄罗斯交流,这一切都没有任何的问题,人员控制到最少,当决议下来的时候,即便是强大的德国也没有得到什么消息,毕竟,不是针对他们的决议,一些潜伏在各国的间谍,也没有下意识的去搜集。

    计划在纸面,磋商阶段,只要努力,肯定可以保密,可是落到实质上实施的时候,还是会出现一些蛛丝马迹,比如,在接到了钱的时候,俄国的军队开始调集,比如一些属于英法的银行,跟俄罗斯来往密切,这些蛛丝马迹暂时没有人注意到,也没有人把他牵扯到中国去。

    得到了英法日的大力支持,特别是军费都在一周之内到位,加上英法等的劝说,沙皇尼古拉斯二世对于土地的渴求,占据了上风,黄俄罗斯的计划,本就是他主力推动的,虚弱的中国,碰上了贪婪的北极熊,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就这么的不翼而飞了,成为了他领土的一部分。

    蒙古虽然也是不毛之地,但是早跟俄罗斯有了一定的联络,只要越过了蒙古,针对的就是中国腹地,从海参崴和东北,最少节约了数千里的距离,这样的好处,沙皇是知道的。

    从中国获得的消息,西北拥有完善的工业基础,1000万吨以上钢铁的年产量,还有数量庞大的机械制造,万能灵药磺胺,轿车,纺织机械,各种轻工业,最关键是西北银行,号称500吨黄金和1.3万吨的白银为储备货币,不知道中国人到底能够说出多少实话,但是哪怕有十分之一,也足够让尼古拉斯二世动心了。

    在沙皇看来,中国是一个不设防的国家,他们的战斗力,跟大俄罗斯比起来,还处于愚昧和初级的阶段,只要大俄罗斯派出二三十万的大军,这些财富,这些机器,这些工业,就都是他的了,更别说,出兵的钱,还不用他出。大量军费,还有折算成的装备,促进了俄罗斯的变化,大军开始云集,并且开始通过西伯利亚铁路,开始向着的东方而来。

    俄罗斯的动作,加上英法等国内的变化,最终,还是落入到了德国和德美洋行的视野之中,作为邻国,甚至是一定层面的竞争对手,德国一直都对俄罗斯非常的警惕,俄罗斯的兵力调动,直接关系到他的国家安全,他们也紧张了起来,不过很快的,发现不是针对欧洲的,而是往亚洲去了,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不免联系到了之前的五国会谈,不管他们的精确结果是什么,但是俄罗斯会针对中国行动,这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这不是什么好事,加上德国跟德美,跟中国的密切联系,还是共享了这个情报,哈比非常重视,很快的,汇总而成的讯息,就报到了杨元钊这里。

    看着只有一张纸,很简单的信息,杨元钊木然了,上面的名字让他吃惊,俄罗斯调兵过来了,目标是中国,极有可能是西北。

    俄罗斯,在后世的中国,俄罗斯是战略合作的伙伴,是一起对抗美国这个超级大国的伙伴,可是在20世纪初的这个时候,它比日本还要贪婪,15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加上被花出去的蒙古,等于中国因为俄罗斯,损失了最少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几乎是占据了整个中国,后世领土面积的三分之一,不说这些地盘上的矿产资源,就说战略空间等等,都是对中国极为宝贵的。

    蒙古,失去蒙古是中国永远的痛,甚至比之前的150万平方公里还要痛,特别是2000年之后,蒙古发现的金铜矿更是如此,那是一笔庞大的财富,蒙古,蒙古,杨元钊嘴里喃喃的叫了两声,突然的眼前一亮,似乎忘记了什么,后世似乎在辛亥革命的时候,蒙古发生了什么。

    对了,蒙古的活佛和王公们,策划的独立运动,虽然在之后在一战的时候,被北洋收复了,可是独立的种子和俄国的势力,还是从这一刻插入到了中国的领土之中。

    确定,四国之中,主题是俄罗斯的话,那么,蒙古似乎需要注意。正要命令下面去调查一下,警卫员拿着一张电文,有些急切的跑来,电文上面的内容非常的简单,蒙古独立了,而且是明码向全国发报独立宣言。(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一章 召集 军议

    被警卫员拿过来有关蒙古独立的电文很简单,理由也更加简单简单,蒙古所承认的,只是清政府,是蒙古曾经跟努尔哈赤和皇太极所缔结的盟约,现在,清帝退位了,那么很自然,蒙古要谋求自身的独立,而不是承认所谓的民主政府的。

    蒙古独立的消息,或许在内地没多少影响,在西北高层这边,如同爆炸一般,西北因为杨元钊的存在,哪怕是小学教育和普通的扫盲夜校教育,国家的概念,一直都是宣扬的重点,甚至于之前清廷不平等条约之中,有关割让国土条约,都是重中之重,民众们的心态都被调整到了收回被占领土的地步。

    甚至从1909年底,专门开设的一门国家地理课中,整个中国的地图,基本上都是耳熟能详的,特别在每一个地图之中,都标注了失去的国土的,看着一大块一大块的国土,接连不断的失去,几乎每一个经过了教育的人,都知道国家的意义,当然不愿意失去任何一寸的国土。

    这也是西北明明占据优势,却没有出击占据更多的土地,所有民众保持着平静的根本原因,在没有办法守住土地之前,贸然的打仗,只会让别人趁火打劫,万一被外国列强们占了便宜,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这一次,不一样,蒙古,地靠在包头旁边的蒙古,居然宣布独立了,这个消息一旦宣布出去,必然会引发一连串思想波动,就算是杨元钊自己也没办法自出,他之前做了一些准备。为得就是这个,之前已经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杨元钊暂时没有办法去推翻他,可是近在咫尺的蒙古,绝对不可能让他再离开中国的怀抱。

    内地革命党和北洋。在接到了蒙古独立的消息之后,不疼不痒的抗议了几句,对于他们而言,蒙古是什么地方他们从来都没有概念,北洋的袁世凯也是一样,地盘的概念。也是在成功上位了之后,才开始考虑的,在直隶河北东北等地盘上,获得了好处之后,他才考虑获得更多。更大的底盘,但是不包括蒙古,一来太过贫瘠了,蒙古除了牛马羊之外,还有什么财富,二来,靠近西北太近了。

    至于孙中山,别说他不在意蒙古。就算是在意了,隔着一个北洋和西北,他也鞭长莫及。更何况此时被同盟会此起彼伏的事情,按下葫芦浮起瓢,搞得是焦头烂额的,也没心思管这边的事情。

    包头作战室,必须要迅速的运转了起来,明确了列强们的目标放在了蒙古。首当其冲的就是俄罗斯出马,杨元钊就清楚。这一次,恐怕真的不能幸免。他必须要做好平定蒙古的独立,同时跟俄罗斯正规军,甚至是整个俄罗斯远东军区对抗的准备。

    俄罗斯是个强国,虽然在列强之中已经是落下的,日俄战争也以他的失败而告终,可是俄罗斯毕竟是欧洲国家,并且是欧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被称为灰色牲口的士兵,可以承受住百万级别的损失,这是所有欧洲强国所不能承受。

    中国人口众多,西北又占据了中国人口的精华部分,1亿的人口总量,按道理说,人口比起俄罗斯不会少到哪里去,可是对方毕竟是一个国家,西北是一个地区,百姓们是来挣钱,西北可以给他们好日子过,却因为成立和集中的日子比较短,一旦牺牲的人员过多,超过了人民所能够承受的极限的时候,西北的稳定也就分崩离析了。

    也就是说,跟俄罗斯对抗,甚至是远东军区对抗,都可以,一旦跟俄罗斯打一场全面战争,那就真的要思量一下,杨元钊来到包头才3年,包头快速的发展,证明了他的步骤的正确,如果在这个时候,拼尽全力跟俄罗斯打一场决定命运的战争,吃亏的肯定是包头。

    不能不打,又不能大打,这就是一个矛盾,如何处理好这个矛盾,是杨元钊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没等他思索多长时间,大量的参谋们,接到了通知,汇聚到了作战室,他们没敢多说,只是按照命令坐下。

    接下来冯玉祥,蒋百里,蔡锷,张孝淮等先后到达作战室,这些高级军官和对国际形势,地缘政治有着较为明确的想法的高层,一起的汇聚到了一起,共同研究这一个突发事件。

    所有人之中,冯玉祥是第一个到的,他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包头,处理一部分士兵复员和病员补充的事情,忙的是脚不沾地的,包头缺乏军官,特别是底层军官,之前的扩张,已经让所有的潜能都用掉了,这也是他伸手到西北军校的根本原因。

    杨元钊的出面,加上蒋百里的抗议,他不得已,跟西北军校达成了一个协议之后,他不可能再无休无止的招募士兵,又不能停下来,他想到了之前杨元钊跟他随口提过的预备役的想法,把部队之中,不太适合的军队,或者实力较差的士兵,暂时转业,等于从正规军转为预备役,以工作为主,顺便的,每周参加2-3次,由内卫部队和警备队举行的军事训练,保持一定的状态,这样之前严格训练的东西,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忘掉,只要军官到位,编制到位,这笔人员会随时应招入伍。

    这也是杨元钊特别提到的预备役的概念,跟之前的民兵和准军事化组织不一样,这是真正的从正规军之中裁员,转业一部分弱点的,剩下的转为士官或者低级军官,再招募一大批新兵,形成循环和优胜略汰,在人员和部队规模不大幅度的扩张的情况之下,在兵员素质和技术装备上,实现军队质量的提升,只要撑过这三年的时间,当西北军校的学生大量的毕业之后,西北必然会是一个不停扩张的军事力量。

    这是一个创举,从来没有听说过的创举,那么的贴切西北现在的情况,冯玉祥几乎是毫不犹豫的去做了,大量的工作,千头万绪之下,他这个部队的总指挥,都不得不放下军队指挥的工作,坐镇在这里,好在,处理的差不多了,只剩下的最后一个步骤了,可以交给手下的去做了,这个时候冯玉祥接到了杨元钊的邀请,因为就在附近军营之中,他以最快的速度,飞奔而来。

    冯玉祥一进门,看到满屋子坐满的参谋,心中知道事情有些大,都有些大声的叫道:“元钊,这么着急叫我来,有什么事情么!”

    杨元钊把手中的电报递给他,冯玉祥看完之后,微微一惊,似乎想到了什么一样问道:“是跟之前的五国会谈有关的吧!”

    “应该就是这个了!”

    “这些混蛋帝国主义,真的是贼心不死啊!”

    “焕章兄觉得我们应该怎么办?”

    “还用说么?平叛,一定要平叛!”冯玉祥斩钉截铁的说道,无论是之前的革命热情,还是现在,进过了西北和杨元钊的劝说,形成的类似于大军国民的想法,冯玉祥都不允许国家的分裂,蒙古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个是有百年,甚至是几百年的传统的,对于蒙古所谓的独立,他的第一想法就是叛乱,针对叛乱,必须要以强硬的态度镇压下去。

    对于冯玉祥的想法,心中有了一个底,杨元钊简单的跟冯玉祥交换了一些想法,特别是询问部队的事情,既然要平叛,甚至未来会跟俄罗斯对上,部队是必须要做好准备的。

    包头现在地盘扩大了,有好处,控制的地盘和人员多了,本身的实力也就强大了,可是坏事也不是没有,地盘大了,需要防御的地方也就多了,这样不可避免的会占据很大一部分的兵力,这些兵力会驻扎到三省的各个地方,数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几十万人,真的不算什么。

    “没事,现在第一军的三个师,都在包头附近!特别是第一师,就在包头!”冯玉祥拍着胸口说到,他也非常的庆幸,按道理说,第一军的三个师,应该驻扎在以张家口和大同一线,不过最近在做士兵复员的工作,这就正好集中过来了,重新招募,经过了半年以上训练的新军,也补充到了部队之中,正在做整训,已经差不多一个月了。

    冯玉祥的话,让杨元钊微微的有些放心,不管如何,有第一军在手,蒙古乱也乱不到那里去,即便是跟俄罗斯正面对上,也不会有太多问题。

    “对了,元钊,我们刚刚做了复员,要不要把这些人召回来!”

    杨元钊心中一凛,这可不是一个好时候,深深吸了一口气,问道:“现在第一军战斗力如何!”

    “防御战比之前更强,运动战要差一点,还有30%左右的军人没见过血!”

    最后一条是致命的,可是杨元钊也知道,此时要打乱编制,重新的整合第一军,最少要耗费一周左右的时间,平叛不等人,最少在俄罗斯军队没有进入到蒙古的时候,他们评定叛乱,才能够占据主动。

    “来不及了,要相信我们的教官!”

    杨元钊做出了决断,冯玉祥也不再多说什么了,作为军人,他很清楚分秒必争的道理,大不了,让后续的支持更快一点上去。(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二章 出兵平叛

    两个人就在作战室里面,静静的等待其他人,其他人也一一到来,在分别的看到了电报之后,反应不一,有吃惊的,有愤然的,当然也静静思考的,本身的态度上面,都是支持平叛,不管是国家统一也罢,什么地缘政治,甚至是包头本身的安全也罢,蒙古都是一个极佳的地区,这个地区如果掌握在俄罗斯的手中,对于西北,将会是一把永远都悬在头顶上面的长剑,潜在的危险简直会让人疯掉。

    最后抵达的是蒋百里,作为军校的校长,他每天需要处理的工作很多,这还是西北军校不缺乏资金,教师和人员上已经齐备的关系,但是第二批的学生招募,已经开始进行了,跟去年不一样,选择的幅度,最少在之前的10倍以上,疯狂扩张的地盘和人口,给了他一个定心丸,去年报考西北军校的人员不过12000人左右,按照4000多快5000的招收,二比一多一点,可是今年,西北军校一共面向三省招生,加上跟北洋军正面对抗,战而胜之,无数对军事,对军官这个职业保有着特殊爱好的人们,都纷纷的报考,仅仅是三省的人员就达到了43000人,加上包头的12000人,军队的4000多人,全国范围的18000人,总人数达到了惊人的77000人,接近8万了。

    不可避免,要从这么庞大的报考人员之中,挑选出4000人,这个比例达到了20:1,看着一个个希望成为军官。而且条件都相当的好的苗子,可能被拒之门外的时候,蒋百里的心态是复杂的。

    一方面,他不可能随意的扩张军校规模,这需要投入的是天文数字不说。师资力量的缺乏也是关键,他既然一手建立了军校,甚至为了军校的学生,顶住了冯玉祥等军方的要求,不是贪大求快的,他需要培养合格的学生。

    在多方衡量。甚至扩大之下,西北军校勉强的把招收人员放宽到了7000人,几乎比去年提升了50%以上,这已经是西北军校能够做到的极限了,至于剩下。他就没办法了,多方寻求支援,这才把包头的现状跟中国的现实,成立了一批陆军中学,让差不多2万多的比较优秀的人员,转到这些军官中学之中学习一年,初步接触军事教育,并且尽可能夯实他们的根基。

    相对于军校。西北陆军小学和陆军中学,是在原有的基础上面,通过军队的支持而成立的。大部分的学业跟普通的中学差不多,却是上午上学,下午训练,一部分训练是跟新兵入伍有关,一部分则是从军队和军校抽调部分教师,进行一些专门的讲述。

    这个本来是袁世凯力主兴办的。是为北洋提供后续的军官的,却被西北发扬开来。成为一个从最开始就立足于陆军的学校体系,从军官小学到军官中学。一直到最后的西北军校。

    突然塞进来了2万多人,会让军官中学有一定的压力,可是军官中学不同于西北军校,从一定意义上面说,他只是一个受到一定的军事训练的普通中学,对拥有一定基础的西北教育而言,还是可以承受的。

    这两个方法,算是解决了大部分合格报名者,剩下的就只能够放弃了,让他们接下来,自己努力,争取合乎条件,成为下一轮的成功者,或者干脆改行,做别的,无论是工厂,还是公司企业,甚至是政府部门,都需要大量受过一定教育,支持西北的青年。

    此时此刻,蒋百里就在处理这些事情,在这个时候,接到了杨元钊的通知,心中还是有些不情愿,他还是参加会议,他也想看看,杨元钊到底这么着急,找他干什么,等到了作战室,看到作战室里面,满满当当的人员,他的心中一个咯噔一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整个西北军方的高层,还有杨元钊直属的军事参谋,全部在场。

    微微跟蔡锷和张孝淮对了一个眼色,点点头,他作为最后一个到来的,最后一个看到了电文上面的全文,看到电报,明白了原由的他,几乎勃然大怒,军国民教育的一个重点,就是国家性,这也是他一直都呼吁,一个统一的国家,把一切都纳入到国家的旗号之下,才能够发挥出中国这个大国的全力。

    来到西北,第一印象是西北拥有完善的现代军事,杨元钊也支持他办军校,这才留下来,可是真正让他彻底的把心放在西北的,正是西北在教育之中,一直都宣扬的国家性,西北是这个情况,才得到了他的真正认可,全力以赴的投入到了军事教育之中,尽自己的全力,为西北培养军事人才。

    蒋百里是最后一个,当他到了之后,杨元钊命令警卫员关闭作战室的大门,周围1500米一级警戒,这才说道:“大家都已经清楚,为什么我会叫大家过来,而且大家的意见也比较统一,那就是出兵平叛,可是仗要怎么打,要怎么才能够完善,需要我们仔细的商讨,还有一个消息,如果我们出兵的话,几乎毫无意外,俄罗斯肯定会出兵的。”

    现场的众人一个激灵,俄罗斯,虽然因为输掉了日俄战争,在列强之中的名头比不上后来居上的日本,可是庞大的国土面积,最关键的是跟中国在几千公里的国境线上面的接壤,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大敌,从1840年开始,中国几乎无时无刻不受着俄罗斯的威胁。

    特别现在,杨元钊的整个身家和工业,都在西北的前提下,一旦蒙古落入到了俄罗斯的手中,那么整个西北的腹地,最精华的,也是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全部都在俄罗斯的兵锋之下,只要他想,可以随便的进入到西北之中。

    更别说,位于白云鄂博以北两百多公里之外,那个震惊了所有人的大发现。在座的,都是西北的高层,可以说是决策层,那个大发现他们所有人都知道的,在杨元钊的主导下,对那里进行的勘测,发现了之后,就立刻保密,在西北的保密级数,几乎达到了最高,就在蒙古额境内。

    这一个巨大的金铜矿,可以称之为世界上最大的几个金铜矿之一了,1200吨的黄金和3300万吨以上的铜,这样的资源,足以让所有人疯狂,更何况,还是富矿居多的,易于开采和提炼,只是位置偏了点,位于大戈壁荒原之上。

    这个秘密,被西北捂得死死的,现在列强们还不知道这一点,如果知道的话,西北所遭受的压力就更大了,英国为什么花费了4亿英镑,也要去打布尔战争,原因不就是因为南非的黄金么,这个金铜矿就黄金而言,跟南非无法相比,南非可以说是占据了世界快一半储量的黄金,可是单矿1200吨黄金,绝对称之为特大近况了,跟别提还有3300万吨的铜,这个是中国,甚至是世界都比较稀缺的资源,直接关系到战争。

    如果曝光的话,英国恐怕会毫不犹豫的支援俄罗斯,别说几十万英镑,几百万,千万都是有可能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之下,直接的出兵,把这一战变成另外一个布尔战争。

    激愤人们,渐渐的平静了下来,最为有战略眼光蒋百里问道:“我们有没有更进一步的消息,俄罗斯的军队,到底在什么地方?”

    “有,已经让他们去汇总了,现在得到的情报是,俄罗斯的军队,恐怕刚刚过了乌拉尔山!”

    蒙古这边靠近西北,西北的情报部门对于蒙古看的很重,有的是杨元钊之前的布局,有的是后来派去的,有的甚至只是商家,不过这一次的事情太过突然,蒙古似乎没有怎么准备,突然的爆发出来,一直到宣布独立之后的,西北才接到了消息,多少有些滞后。

    可是知道了结果之后,向着这个结果找原因的话,就容易很多,不但有蒙古这边的情报,也有国外的,英法日美,还有的俄罗斯内部的情报,内外的部门结合起来,很快的就汇总到了杨元钊这里,虽然蒙古内部的消息没有直接过来,但是俄罗斯没有派兵进入到蒙古境内,那是肯定的。

    “远东军区呢?”

    杨元钊继续的说道:“也同样,正在运兵,相对于欧洲部分的军队,他们过去的速度更慢!”

    远东军区,现在绝对不是俄罗斯的重点,从日俄战争受到重创之后,远东军区这么多年都没有恢复,再加上交通上面的落后,远东军区集结的速度比欧洲部分更慢,只不过占据了距离近的先机,可是距离蒙古还有很远的路程。

    大致的情况就这些,蒋百里,蔡锷等人,详细的把蒙古、俄罗斯和西北本地的情况了解了之后,各方面的情况都有了一个明显的比较之后,达成了一个决议,出兵,立刻出兵,以第一师为先导,第一军作为后盾,进入蒙古平叛,争取在俄罗斯军队到达蒙古之前,先把蒙古的控制权拿到手中再说。(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三章 蒙古现状

    从包头向北,越过的葱绿色的蒙古草原,继续向着北方的话,就会出现一片荒漠,越过了荒漠之后,也是一片草原,把蒙古分成两个部分,靠近内部的,在后世被称为内蒙古,而外部的这个,就是蒙古国了。

    看起来是挨在一起的,但是从包头到库伦,也就是后世的乌兰巴托,足足有1700公里左右的路程,所以内外蒙古,几乎是两个世界。

    库伦,这个草原上的明珠,是目前整个蒙古的中心,真的要看上去,只是一个跟3年多之前的包头差不多的小城镇,中心的喇嘛庙和鳞次栉比的蒙古国公宫殿和帐篷,带着浓郁的蒙古风情,剩下,就是一些商人和店铺。

    贫苦的蒙古牧民们,是不会在库伦的,他们一部分还是过着游牧般的生活,赶着牛羊群,四处放牧,追逐着水草丰美的地方,一直到冬日到来的时候,才会前来聚居区。

    这样拥有自己牛羊的蒙古人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牛羊和土地都是属于蒙古国公和活佛,大部分的贫苦农民只是给蒙古贵族做奴隶或者放牧过活,包头的出现,让那些真正贫穷的过不下去,一部分越过草原,前往包头打工,这让荒凉的蒙古草原,人烟更加的稀少了。

    因为跟西北靠的很近,这些占据着蒙古最□长□风□文□学,w↓ww.c≡fwx.ne¢t丰美的草场,拥有海量牛羊的蒙古国公们,获得了不少的收获,以往到冬天里不得不处理的牲口,现在任何时候都有人来购买。大批廉价的皮革都变成了钱和货物,这让蒙古远比后世发展的好。特别是国公和贵族手中,有很多钱。

    有钱。又有人,蒙古人也不都是没有野心的,只不过因为清廷的势大,现在清帝退位了,唯一压在他们头上的大石头不见了,加上俄罗斯连续数十年的渗透和鼓吹,独立的心态开始萌发,独立其实是顺理成章的。

    蒙古这边其实从1910年年底,就开始有了一连串的小动作。串联不断,大部分靠近库伦,甚至在库伦向北一侧的蒙古贵族,都被整合到了库伦的活佛的旗下,加上蒙古还在八大王公,组成了一个隐秘的小圈子。

    地广人稀的蒙古,也就是库伦这边,人口多一点,无论是大一点的王宫。还是活佛,都在这里,在中原乱成一团之后,之后。南方宣布推翻满清,北方,袁世凯只是扩军备战。明眼人都看出来了,袁世凯已经不把中央政府看在眼里了。25万的强军,足以占据整个北方了。他们的目的肯定是南下。

    清朝中枢已经无暇北顾,蒙古人心也活泛了起来,蒙古很多王公,一直以来都再寻求独立,在清廷的重压之下,特别是蒙满一家的政策,让这种想法只是放在心里,北京距离蒙古太近了,只要兵锋指向,他们根本无从逃走,虽然清廷的军队,已经烂到了骨子里面,可是比更加烂的蒙古还是强很多,当年的僧格林沁,一举的把几万骑的骑兵,葬身在了天津,蒙古也被打断了最后一根脊梁。

    不过机会终于来了,南方大乱,中央政府自顾不暇,就连清帝都要退位了,他们独立的时机,似乎到了。众多王公开始串联,借助着几年累积下来的财富,组成了一只1万人的骑兵,然后向着俄罗斯这边,求援,寻求独立,俄罗斯一直都在运作着这件事情,这是天大的好机会,一拍即合。

    这些小动作,前面做的非常的好,几乎避开了包头的耳目,整整一年的时间都没有被发现,甚至他们的军火,都是在零散之中,从俄罗斯弄来,花费了大量的金银,俄罗斯当时还没有得到列强们的支持,只是小动作一般的走私,这样批次不多,数量也不多,积少成多也就不少,也因此,隐秘性极高。

    如果他们能够继续的这么谨慎下去,说不定真的能够让西北大吃一惊,成功可能不会,手忙脚乱,甚至自顾不暇是有可能的,但蒙古稍稍的有些急切了一些,他们在得到了俄罗斯的首肯之后,似乎觉得一切尽在掌握之中,在成立了军队,并且控制了大部分的库伦之后,直接的向全国通电,蒙古独立了。

    这些都是后来才调查过来的情报,两三天的时间,包头的情报部门火力全开,针对这蒙古,针对这俄罗斯,无论大小,哪怕是细微的不能再细微额,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消息,都会重新的过一遍,从结果推断过程,这比黑暗之中的猜测,不知道好了多少倍,越来越多的线索开始汇聚过来,整合了起来。

    包头这边杨元钊在作战室之中,蔡锷,张孝淮和蒋百里等几个都再作战时之中,他们等待着前方的最后的情报,特别是目前蒙古的情况。

    从之前修建库伦道包头的公路,到后面的库伦包头铁路(还没有全线贯通),杨元钊一直都没有放过蒙古的观察的,特别是后面的,铁路和公路全部都贯通了之后,借助着沿线的车站,还有晋商的一些批货行,开始收集库伦的一切情况,特别是通电之后,各个隐秘的棋子开始动弹了起来,库伦的变动,几乎是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情报。

    现在,整个库伦,蒙人似乎有一种亢奋的精神,包括活佛在内,都在宣扬着长生天的命令,蒙古的自己的掌控自己命运的日子到了,远东那边,借助着他们跟俄罗斯的联系,让他们知道了,俄罗斯的军队,开始动作了他,他们会直接的支持他们。

    俄罗斯,在蒙古看来,那是强者,蒙古就有依附强者的习惯,当年的清廷,甚至延伸到更远的蒙元时代,最开始崛起之前,不就先后依附了辽金么。

    杨元钊非常清楚,蒙古独立这一件事情,这个在中国历史上面,特别是中国近代史和民国史上面,拥有者何等深远的影响,终于近在眼前了,已经决定要平叛了,只不过要准备的更加充分,不但有军事上面的准备,还有政治上面的准备。

    早在三天之前,在蒙古通电全国的时候,他就把特种部队的800人,分成不同的途径,经过不同的方式,派到了整个库伦这边,为了就是搞清楚情况,现在,大致的情况已经摆在了面前,是时候行动了。

    “焕章兄,如果现在开始集结的话,第一师和第二师,能够用多久准备,多久到达库伦。”

    “48小时!”冯玉祥信心满满的说道,从库伦道包头,看似遥远,却非常的通畅,1700多公里的路程,修建了高标准的公路,其中三分之二,还修通了铁路,虽然还没有到达库伦,可是借助着包头这边的铁路和公路,最多13个小时,就可以从包头道库伦,加上一些准备,一天时间足够了,最多36小时就可以抵达,48小时,简直是绰绰有余的,更何况,在知道了蒙古的事情之后,虽然因为杨元钊下令要保密,他没有通知下面的军官,可是必要的准备还是做到的,以演习为名义,二级战斗准备。

    “那好,第一师和第二师立刻出发,带上足够的军火,我在库伦也储备了一下,不过更多的支援,还在后面,到了库伦之后,第一师要北上,争取尽可能快的抵达买卖城,抵挡俄罗斯的军队的,御敌于国门之外,第二师作为预备队,保障后勤的。”杨元钊平静的下命令道。

    经过了几天的讨论,谁都知道,在这一战之中,最关键的,不是库伦,在杨元钊看来,特种部队已经过去了,蒙古有1万多的骑兵,可是在特种部队的800人面前,只要打掉了首要的核心,剩下的不堪一击,平叛库伦是没有任何问题,不过要控制下来,就不是特种部队能够做到的。

    在他的计划会中,特种部队在控制了库伦之后,稍稍等待一下后面的军队上来,把库伦交给他们之后,就会继续北上,第一师也一样,后续部队杭来之后,直接交接,接下来的关键,其实就是从库伦到恰克图之间几百公里,哪怕早有准备,铁路公路的修筑还是没办法,毕竟,蒙古太大了,触觉伸到距离包头1000公里的地方,已经很可怕,远在2000多公里之外,除非直接控制。

    勉强是以商会的名义,铺设了一个由三合土夯实土路,路况条件还行,汽车勉强可以开行,速度上面,就会慢很多,包头新军打了不少的仗,大多数情况之下,都是在良好的后勤条件下进行的,这么一次,是第一次在后勤保障不畅情况下进行的,对付的,也是列强之一。

    唯一庆幸的一点是,西北这边如果从库伦算,还近一点,只有几百公里,俄军要调集的,从东北道恰克图,也需要时间,这一仗,双方的后勤都没有优势。

    “是,保证完成任务!”冯玉祥立刻的说道,之前,无论是对打北洋军,还是驻扎在张家口,冯玉祥都没有这么大的精神头,这一次评定蒙古叛乱,很有可能,会打成国战,中国从1840年开始,跟国外的军队的战斗,无一胜绩,现在,冯玉祥有这个机会,跟俄罗斯正面对抗,这种机会,是所有的军人,都梦寐以求的,他当然不会放弃。

    “第三师和第四师,作为后续预备队,也开始准备,这一战,关乎着我们的国土,许胜不许败。”杨元钊森然的命令道:“任何阻挡者,杀无赦!”

第四百七十四章 快反部队

    伴随着杨元钊的命令下达,包头庞大的战争兵器,顿时开始运转了起来,现代化的指挥,按时没办法做到,可是把工作做到最基础,现代化后勤补给这方面,包头做的很好,早就列出来了很多的预订方案,现在照章办事就好了。

    命令下达之后,迅速通知到了驻扎在包头20公里之外的第一师,在最高级别电报的直接指挥之下,值星军官按响了警铃,一级战备的红灯不停的闪烁着,早已经训练到骨子之中的第一师,每个军官战士,都迅速的行动起来。

    现在的第一师,不但是所有包头部队之中的王牌师,最近的训练科目还是杨元钊提出的快速反应,按照训练科目的要求,每一个人,只要在军营区域,20分钟的时间,必须做好全部的准备,到操场集合,而后勤人员,也必须在2小时之内,完成整个师出征的一切准备,打开军火库,把足够部队战斗半个月的军火,用汽车随同部队一起,运输出去,6小时必须抵达最近的火车站,12个小时之间,必须要整军出发,通过火车或者汽车前进。

    这样的速度,在旧军制之中,是完全不可能的,封建社会,大军开波,没有个半个月的时间绝对不可能,即便是北洋军,在完全后勤和军火的支持之下,要出发也要三五天的时间,区区半天,完成全部的准备,这在训练之前,几乎是一个无法想象任务。

    可是通过细致的训练,总结方法,特别是基层军官。对于款速反应的意见提点,最终形成了一整套征询方案,这些都在过去的3个月之中,融入到了第一师的训练之中,出色的军事素养。严格的纪律,密集的技术装备,这些加在一起,成就了快速反应部队的成功。

    在警铃响起的同时,第一师庞大的驻地之中,每一个宿舍的门前。红色的警报灯都在闪烁,这个灯保证着无论什么天气里,白天还是黑夜,都可以清晰的看到一切,本来就不是在休息状态的军营。一下子沸腾了起来,无数身穿着军装士兵,井然有序的冲入到了房间之中,快速的整理着装。

    现在的第一师,跟之前有了不小的区别,在杨元钊的干预之下,军事装备不再是军服和枪支,迷彩服。钢盔,ak11,子弹夹。手雷,饭盒,水壶,被褥,帐篷,军工铲。这些必备的东西,一些士官甚至还鞋带了标准测距仪。手电筒等装备,以营为单位。还专门的有移动电台,可惜这个目前小型化还不太到位,几乎做不到一个人背起来,分成两个部分,由两个人拿起来。

    不是随意搭配,而是精心的配合,这些装备都可以整合在一起,比如说特制的包裹上面,有安放水壶,饭盒,甚至军工铲的卡位,只要卡上就可以了,至于被褥帐篷之类的,这些是内务训练的重点,全部都以最快的速度打包完成,就算是没有后勤,这些基本的装备和弹药,也足以支持他们打一场中等烈度的战斗了。

    只用了十几分钟时间,绝大多数的士兵,都完成了整理和着装,经过了简单的点名整队,排着整齐的步伐,在各自的集结区域集合,然后迅速的汇聚到了最中心的广场上,如果从天上看的话,一道道迷彩如同流动的水一样,一点点的填充到了第一师数万平方的训练场上,然后一点点的排列组合,形成了一个个整齐的方阵,汽车团也开着汽车停在了停车场上,数百辆的汽车,这几乎是包头这段时间生产出来的很大一个部分,几乎全部都装备给了第一师。

    此时,谁也不知道,到底是演习还是别的,在中层军官的略微疑惑之中,他们不知道最近会打什么仗,但是演习也没有听说过,到底是怎么了,之前的二级战备和现在的一级战备,发生了什么事情。

    全师2万多人,整齐的汇聚到了广场之上,伴随着军官们点数的声音,一级一级的上报,除了少部分请假的人员之外,全员到齐,整个广场上,差不多集中了2万多人。

    高台之上,蔡锷肃立着,在扩张到了10个师之后,冯玉祥开始真正的肩挑起整个西北的军务,越来越庞大的军务和不停扩张的人员,让他极为的繁忙,经过了再三的考虑,由冯玉祥提出来,第一师最终任命蔡锷作为师长。

    关于这个任命,并没有在包头军队之中产生多少的波动,这不是去年,蔡锷刚刚到来的时候,在跟北洋和后续所有的军事行动之中,证明了他无愧于这个师长,整个师严格而迅猛,快反部队的想法刚刚提出来,就被他应用到第一师之中,就连杨元钊也没想过能够成功,却被蔡锷用三个月的时间整合完毕,效果出奇的好。

    看着下面一张张年轻而训练有素的脸,蔡锷的脸上微微的有些激动,拿着扩音器,大声的说:“将士们,我们要出征了,具体什么事情,我暂且不说,听10分钟之后的广播,现在蹲下!”

    蔡锷的话,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可是命令下达,整齐的方阵顿时蹲下,鸦雀无声,哪怕心中再有问题,再有想法,面对着命令,包头的军人还是本能的选择听从。

    主席台上,除了蔡锷,张孝淮之外其他的高级军官,暂时也没有得到通知,他们都疑惑的看着蔡锷,不知道蔡锷到底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如果不是在包头,严格的军纪和军官士官教育,让叛乱几乎不可能出现,他们甚至会怀疑,蔡锷是不是在准备叛乱了。

    静悄悄的操场上面,整齐蹲下的士兵,还有笔直的站立值星军官们,唯一动弹的就是通讯员了,操场上有广播,却不可能覆盖的这么大的范围,他们临时安装了一些喇叭,最终检查着广播的线路,位于操场四周,36个巨大的喇叭,足以让数万平方米的广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清晰的听到广播之中的一切。

    看着一个个竖立起来的喇叭,沉重的压力慢慢袭来,下面所有的军官将士,都在嘀咕,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广播里面,是静悄悄的,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沉重的压力压在所有人的心中,第一师之中补充了一部分的新兵,可是新兵的人数不到总人数的20%,经过了极为严格的训练,所有士兵都训练有素,实力不在之前之下,特别是参加过前面一战的人员,对于出征和紧急集合不算陌生,可是前面那一次丝毫都没有这一次那么的郑重,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这么的郑重的。

    因为西北学习传统,全部的士兵,包括新兵在内,都可以掌握200字以内的常用汉字,可以正确的签名和写一些简单的书信,借助着字典熟练的读报,他们心中盘算着到底发生了什么,严格的纪律让他们没有交头接耳,没有去询问,10分钟,只要10分钟就好,他们就能够知道到底是为什么。

    军营已经做好了准备,其他的准备也在悄悄的进行,如同流水一般,融入到了包头之中,等待着图穷匕首见的一刻的到来。

    包头从最开始的时候,就是以户籍为基础,街道,社区,村庄等相结合,小城市有小城市的好处,没有过去的一些条条框框,来的都是新人,只要最开始的时候,树立起了规矩的话,接下来,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借助着这些基础的体系,很多事情悄无声息的安排了下去,准备可能是一天,甚至两天前就进行了,现在一切都准备就绪了,上午7点30分,在不少人还在吃早饭的时候,凄厉的警报声,在整个包头响起,这让已经有了300万人口的包头,立刻紧张了起来,经过了一番的紧急通知,所有工厂都暂时停工,工人和民众们被通知聚在一起,收听广播,广播的时间,就在10分钟以后。

    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广播已经深入人心了,不但是包头,甚至现在西北控制的其他城市,也都建立起来了一个完善的广播网络,包头的大部分政令和通知,都是依靠着广播网络普及。

    300万人的庞大的城市,不到10分钟的时间,通知到所有人,这不但代表着包头强悍的执行能力,也代表着包头的记录,从军队到普通民众,几乎是可在骨子里面的。

    很快的,10分钟之后,也就是7点40分,临时的广播终于开始了,熟悉的播音员,用大家熟悉的声音简单的打了招呼之后,就介绍了要宣布新闻的人,所有人都一凛,杨元钊,此时的杨元钊已经不但是西北的最高领袖,而且是精神象征了,他亲自进行的广播,也就是当时,让包头民众做出自己选择的事情,还有北洋军的入侵,难道北洋军又来了,没有听说啊,可是不是这个,又会是什么呢,300万人的疑问,似乎形成了一股诡异的力量,而此时坐在播音室之中的杨元钊,一脸的平静,所有的事情,已经准备到极限了,接下来,就是顺理成章开始作战了,包头终于要向列强们迈出第一步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七十五章 民心军心

    杨元钊坐在广播直播间里面,经过了这段时间的发展,无线电的不少技术得到了深入,不用再攀爬到几百米的高山,顺便上了一百多米的铁塔,有特殊的线路相连,上面有人专门值班就好了,直播也就放在了山脚下,这里一个大院子和七八层的小楼,成为了包头新的广播电台的所在地。

    已经决定要通知大家的杨元钊,在下达了命令之后,就乘车前往这里,相对于之前的爬山,这个速度快多了,在杨元钊还没有到达之前,就做好了直播之前的全部准备,同样的准备,已经遍布了整个包头,为了这一次民心的促进活动的,包头早已经做好的准备。

    7点40分,时间到了,杨元钊对着麦克风,平静的说道“我通报大家一个沉重的消息,就在三天前,近在咫尺的蒙古宣布独立了,他们要投向俄罗斯,中国的领土,再度被俄罗斯侵占了一大块!”

    杨元钊的话语很平静,平静的仿佛在叙述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一样,可是在这种平静之中,却是一股股的热血和热火,最终,似乎照本宣科的,把蒙古独立和靠向俄罗斯这件事情大致的讲清楚之后,他深吸了一口气,似乎爆发一样的声音说道:“我们答应么!”

    民众们的情绪,仿佛是被撩拨到最高峰,如同一个巨大的火堆,开始爆燃了起来,怒吼般的声音,在包头城区的各个部分响起:“不答应!”

    “反击!”

    “战争!”

    “打到帝国主义!”

    “平叛蒙古!”

    无数的喊声,汇聚成了一条巨龙,喧嚣在了包头的上空。即便是第一师也是同样,蒙古的明文通电,在中原和南方没有引起任何的波澜,西北也是因为控制,没有通告给民众。现在,由杨元钊亲自的播出,一下子让整个民众都愤怒了。

    3年时间不长,可是这三年,对于每一个民众而言,是最自由。最理直气壮,最挺直腰杆子的三年,不在卑躬屈膝,不再低三下四,凭借着自己的手艺。凭借着自己的劳动,养活一家子。

    短短的三年,让他们从贫穷,吃不饱肚子,朝不保夕的生活,变成了丰衣足食,生活的变化,带来的性格和认知的变化。特别在包头注重知识的氛围之中,他们开始知道,国家和民族。知道汉和中国代表的意义,哪怕蒙古族,却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蒙古也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平叛,战争,甚至对上列强也在所不惜。杨元钊用了3年的时间,潜移默化之间。树立了西北的这种风骨,不是整个西北。新加入到包头的,他们还在慢慢的改造之中,可是西北的核心是包头,是这个杨元钊一手兴建起来的工业化城市,有了包头的支持,一切都大有可为,最少后方是平稳了。

    “我宣布,包头,进入到紧急状态,各个跟战备有关的工厂,进入到战时状态,会有军代表进入,所有的工人都必须按照纪律,统一的调配生产,包头本身,娱乐活动取消,夜晚实行宵禁。”

    一条一条的命令下达了,这本身是让人难以接受的,却因为民心所向,基本上都顺利的通过了,包头现在受到了直接的威胁,俄罗斯可不是北洋军,他可是北极熊,一直以来侵占着中国的领土,一旦他们来到的话,对于所有的民众,就是一个灭顶之灾,包头民众和工人们,享受着包头的条件,也从最根本的地方,不想失去包头,那么,就会迸发出更加旺盛的斗志和热情,民心指向,所向披靡。

    民心,军心,全部汇聚的时候,战争就真的爆发了。跟民众一样,军队也同样群情激动,高级军官和下面的士兵一样,同时听到了这个消息,作为军人,作为暴力机关的一份子,他们有着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民众们或许只能在后方,用自己的劳动,默默的支援着。

    后世曾经有学者研究过这个时期的民众心态,最终的结果是包头把一切都做的太好了,杨元钊把一切做的太好了,当危机来临的时候,他们才会发现幸福的日子来之不易,哪怕是拼尽所有,也会维护这一份来之不易的和平和安宁,这其中高工资是一方面,全民义务教育又是另外的一个方面,开启民智,不在愚民,看起来简单,却是一步步的做好,包头一步一个脚印的向前迈进。

    广播结束之后,第一师的广场上面,蔡锷平静的说道:“听到了么,战争就在眼前,我们要去蒙古平叛,甚至要对上列强之一的俄罗斯,你们告诉我,怕不怕!”

    如山的呼声,整齐而又坚定:“不怕!”

    “很好,不愧是我的兵,我宣布,第一师立刻出发!”

    一声令下,整齐的方阵开始有规律的动了起来,第一师的全体人员,开始乘坐着交通工具,整齐的军车前进的,而后勤人员,也把早已经准备好的弹药,运输到了火车站,大量的汽车,让这些行动变得快捷无比。

    当然了,不是包头客运站,如果在那里登车的话,会引起极大的波动,也容易耽误时间,按照之前计划好的,位于军营后侧方向的,差不多15公里的地方,有一个小站,平时只是一个普通的货运站,一旦发生了战争,他就会立刻变成一个军转站,独立于货运系统,并且铁路局会在这里专门的设立一个转运和指挥系统,从这里发出的命令,一律作为最为优先命令。

    早在广播之前和出发之前,关于军列出发的消息,就已经通知到了铁路局,现在包头的列车运行图,可不是原来的列车运行图,因为逐步的熟悉了之后,特别是计算机的使用和人员逐步的熟悉,列车的间隔,甚至可以达到白天5分钟左右,晚上7分钟左右,间隔时间的减少,一定程度上面,让列车的运行效率,提升到了一个让人难以想象的程度,不但铁路的运力几何一样的提升了,控制力也加大了,也就是说,一旦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需要整体的来调整。

    好在有计算机的存在,以往最困难的计算问题,得到了解决,12台计算机,快速的计算各种的可能,很快的,一个新的运行图出现了,相对于原有的运行图,改动的地方并不多,只有不到一成的列车改动了,其中七成以上,还是货车,这在一定程度上面,把军列出现的影响力,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

    现在,军站作为最优先的情况之下,需要调整的许多,同样准军事化管理的铁路局,被精挑细选出来的人员,比军队更快的到达这个小站,一个个的装备都布置妥当,临时搭建的线路,经过调试,跟中央控制处联络上了,三条线路,足以保证安全,而一条条的命令,也顺着铁道,传送到了包头铁路网的各个方向。

    受到影响的,主要是包头向北,越过白云鄂博,深入到草原深处的铁路,这一条号称是包头最繁忙的铁路线,连接了包头跟白云鄂博钢铁集团的铁道线,每年负责的运力,几乎达到了1.2亿吨,远比其他的几条铁路更加的繁忙,煤炭,日用品,铁矿石,钢铁,都依托着一条的线路,因为客运很少,所以是最繁忙的线路之一。

    现在,连最重要的钢铁集团,都需要为军队让路了,保守估计,可能最终会有第一军和第二军的一部分,差不多10万人,会通过这一条线路进入到蒙古,而后续的军火,更是几乎达到了数十万吨,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短期来看,对于钢铁集团的影响不小,会造成3%左右的延误。

    这已经是铁路局做的最好的地方,换成其他的国家,甚至是铁路网最发达的美国,没有计算机作为后盾,没有一个方便快捷,且海量计算的工具的帮助的,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完成这个调整,10万的军队和后续的军火,会挤占一条铁路三分之一,甚至一半以上的运力。

    平常的小站现在人头攒动,12列火车,早已经通过包头调运到这里,这都是改装过的特种军列,按照一个车厢220人的定额,12节的车厢,总计可以容纳下4000多人,第一师两万多人,加上弹药,12列列车足以全部的容纳下来,他们会以3分钟为间隔,快速的同向前进,一个师最多分成3个不同的部分,抵达的时间会控制在一个小时之内。

    不过,在另外一个方向,700辆军车,早在半天多之前,已经出发了,因为铁路无法延伸到库伦,剩余的行程,需要乘坐汽车,他们是从整个包头军队中,挑选出来的驾驶员和维修员,负责整个运输工作,其实前面到达库伦的道路不用操心,双向水泥路的高速公路,不会有太多的问题,关键还是库伦之后。

    汽笛长鸣,第一节火车,缓缓的驶出了包头,紧接着是第二列,三条并列的铁道线,提供了强大的运力,可以齐头并进三列火车,一师三分之一的人员和装备,是第一批出发了,他们会首先的前往蒙古境内,构筑大本营和前往库伦的准备。(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68/ 第一时间欣赏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残梦所写的《钢铁时代》为转载作品,钢铁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钢铁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钢铁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钢铁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钢铁时代介绍:
钢铁是国家基础,动力是国家的翅膀。
21世纪职业车队工程师,意外穿越到19o8年,行办工业,发展教育,以材料为基础,以动力为羽翼,在中国的大西北,兴建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庞大工业区。
以此为基,强大工业,强大军事,强大中国,改变了中华的历史轨迹。中华开始了复兴和崛起的脚步,黄种人的时代,提前来临了。
钢铁时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钢铁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钢铁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