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钢铁时代TXT下载钢铁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钢铁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残梦     钢铁时代txt下载     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十章 安家

    尉明进入到杨元钊的房间的时候,杨元钊正在铁匠们的帮助之下,拿着几个巨大的钢铁立柱在比划,后世钢构房已经不罕见了,一片空地,借助着钢构,最多几天的时间,就能够起一座三四层高小楼,而且拆卸方便,即便未来不用,也可以很容易的拆卸掉,恢复这一片地方原有的样子。

    可是看起来是一回事,真正自己研究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到底要如何,才能够保证质量,让钢构房不至于倒塌,这对于杨元钊这样的外门汉来说,比较困难,不得已,杨元钊只好放弃那种大框架,大房间的构造,转而选择小支架,小房间,一定程度上面,这种布置,会浪费很多材料,可承受力强,最起码,不会随便的倒塌。

    尉明进来的时候,杨元钊正好忙完了一个步骤,让铁匠们研究接下来,继续去练习电焊,焊机和焊条是杨元钊在原来小型焊机的基础上面加强了,焊条更是原样复制后世,只有电麻烦了点,他把从上海复制到发电机拿出来,又做了直流交流转换器,是在后市带来的手机充电器的基础上面改装下来。

    焊条放出明亮的火花,让整个仓库之中,显得有一点迷幻的色彩。

    “文举兄,你来了!”

    “元钊,东西都安排好了,我们尉家和杨家,一共27家粮店,还有一些亲近的粮店,目前,整个太原,差不多有50家粮店!”

    “50家粮店!”杨元钊点点头,他知道,太原的粮店,总共差不多60多个,50家已经占据了大部分的粮店了,不是全程铺货,却也可以进行下去,点头说道:“车队联络好了么?”

    “已经好了!”

    “那就开始吧!”

    当天,差不多有一百辆车,来到了包头,从库房之中,把6万袋的面粉都给拉走了,他们直接前往太原,用于在的太原的销售。

    5月中旬刚过,太原市面上,出现了一大批洋面粉,不但更加的洁白细腻,价格上面,也比普通的洋面粉便宜了一角,最关键的是,有着众多的促销活动,比如说买两袋送一斤,或者买五袋送5斤,诸如此类的小优惠,让市民们看到了实惠。

    白面一向是最高端粮食,不过他的价格实在是太高了,这一批新的面粉的投入,价格上下降不多,却也让白面,进入到了普通人的视野,特别是一些优惠,别看小,一两斤的白面,在这个时代,也是一个一个沉甸甸的砝码,哪怕为了尝鲜,也买来吃一点。

    白面引起了市场的追捧,销量节节攀升,甚至一些平常不太吃的市民,也开始购置一点,短短一周时间之中,就占据了市场,有越演越烈之势,一时间,几乎大部分洋面粉都滞销了。

    在杨元钊的布置之下,6万袋面粉,开始顺着太原,开始延伸,首先,顺着正太路的,一路的向东,逐步占据了市场,然后就是顺着大同,一直到包头这边的方向,到这个时候,包新面粉厂的面粉,才在包头的附近铺开。

    庞大的网络,一举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包新面粉厂开始了满负荷的运转,包头,包新公司的众多股东聚集在一起,庆祝他们一炮打响,一周之内,基本实现了包新的零库存,订单甚至一直要排到2个月之后,原料大量的消耗,他们甚至在山西,蒙古,甚至是河南,组织小麦,进行加工,好在,现在是麦收的季节,小麦的价格非常的便宜。

    “诸位,我建议,大量的收购小麦,小麦如果放置三个月的时间,再磨面,效果会更好!”说话的是杨悦,作为农业学家,当年在美国的时候,曾经有人研究过面粉的事情,这样的面粉,会更加的筋斗,制作出来的面食,口味会更好。

    面粉厂生产了一个星期,可是零售和直面最终的消费者,带来的庞大的现金流,让所有人都非常有底气,杨悦又是大家公认的农业学家,在棉花种植之中,已经尽显无疑了,不过,建立仓储需要时间,大家商议了一下,继续的投资,扩大仓储的规模,争取在麦子的价格上涨之前,收购到足够的麦子。

    粮食的价格,不是稳定和一成不变的,一般而言,在收获的时候,他的价格最低,然后会在低位徘徊一段时间,让粮商们收购到足够的粮食,然后,伴随着的时间的推移,这个麦子的价格会快速的上涨,一直到了下一次收获之前,会涨到最高,阴历的两三月时间,是粮食价格最高的日子,这也是俗语之中所说的青黄不接,不少的家庭甚至只能靠着野菜等,才能够勉强的填饱肚子的,稍稍出现一些波动,就是千里赤地。

    扩大仓储的计划,还有具体的实施方案,由几个股东定下,然后分派给了刘澍,他负责基础的土建,看着传统的建房速度,杨元钊苦笑了下,或许,把钢构给拿出来,钢构的基本知识他知道,一些钢铁的部件,现在的包头无法生产,却也可以通过一体机来制作,关键就是电焊机。

    之前,已经开始尝试着制作的钢构,也有了一些收获了,可惜这个电焊的稳定性不强,哪怕是小房子,也会出现一定问题,在没有成熟之前,杨元钊绝对不会拿出来,不说是住人了,哪怕是作为仓库也不合适。

    宾主尽欢,西北汉子的豪爽,几乎都在酒里了,杨元钊的身体,几乎是酒精考验,可也承受不住这样的豪爽,连连以还有研究来推脱,就这样,还是酒气盎然的。

    散席之后,各自离开,杨元钊正要会到自己的院子里面,刚刚脑子里面冒出来的,有关是钢构的想法,正要继续延伸开去,刚刚走出房门,却看到刘澍站在那边。

    “元钊,跟我来,我带你去一个好地方!”说完,刘澍不由分说的,拉着杨元钊,向前走去。

    杨元钊不明所以,跟着刘澍向前走,在转了几个弯之后,来到了一个古朴的大院,从外面看起来毫不起眼,跟别的院落没有多大的区别,可是这里的地势很好,从胡同出去,不远处,就是包头最热闹的东街,距离刘澍家银楼,只有五分钟左右的路程。

    走进院落之中,这是一个三进的四合院,到处都是粗大的古树,似乎很有历史,打扫的干干净净的,甚至还有一些新的家具,散发着木头特有的清香味道,看起来像是专门准备的。

    “这是?”杨元钊看着周围,略带疑惑的问道。

    “怎么样,还满意吧,这就是你的家了!”刘澍大气的说道。

    我的家,杨元钊略微的有些诧异,来到1908年的时空,差不多有一个多月了,出了最初的时候,在包头一路奔走,后来又去了一趟上海,足足花费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回来以后,到时稍稍轻松了一点,可是拖拉机,面粉机,加上为了面粉设计销售,几乎是忙得团团转,他还真的没有想过家的问题。

    杨元钊从来都不是一个重视物质的人,否则前世的时候,就不会居住在老旧的小区之中,在他看来,家不过是一个睡觉的地方,仔细想想,他已经是包垦公司的控制着了,未来,还有更多的公司,总是住在那个破旧的之中,或多或少的有些不方便。

    “之前有你帮我拿下了面粉厂的股份,没什么好感谢,这个院子,就算是我的心意了!”刘澍说道。

    杨元钊再三的推脱,刘澍主意已定的,再说了,包头的房子,对于普通人来说很贵,可是对于他们这样的人而言,三进的房子,最多也就是三四百的样子,包新公司已经满负荷运行,哪怕至少有一点点股份的刘澍,日积月累的分红,也相当的多,拿来一个宅子作为礼物,那是太正常了。

    “好吧,我收下了!”杨元钊说道,刘澍这么热情,再这么的推脱的话,不免有些矫情了,这份礼,他当得起,不过看着宽大的院落,眉头不由得皱起来,三进的大宅子,他只有一个人,这么住着真的有些空荡荡。

    ;

第八十一章 装修

    听到了杨元钊的想法,刘澍不由得哑然失笑,说道:“你以为你还是一个人么,人员我已经给你安排好了的,4个婢女和8个长随,马夫和门房也都是现成,现在这个宅子之中,可是有十几个人呢。”

    十几个人,杨元钊这才想到,这不是他在的新世纪,这是晚清,封建社会的末期,卖人和奴仆,还是一个合法的现象,大家族动辄数百上千奴仆,包头这边繁华的,是商家和商会,普通的民众过得还是比较的辛苦,稍稍有些灾变,卖儿卖女的也很多,即便是平常年份,为了让儿女找到一个更好的出去,送入到人品口碑好的大户,也是比比皆是。

    刘家是太平大户,刘澍又是举人,在包头的名声一向很好,奴仆也不少,均出来一些给他完全没问题,这么多人,也就是一两百银元,房子都收了,也不在乎这么些人了。

    苦笑了一下,扫视了一下房间,之前只是浮光掠影的看一下,现在,却是看自己的房子一般的来看,刘澍非常的用心,可以想到的东西都想到了,这个大宅子,在包头,加上家具,要置办下来,花费心思绝对不少。

    杨元钊点点头,看看周围,说道:“刘澍,能不能帮我找人装饰一下。”

    “装饰?”刘澍愣了一下,然后道:“怎么还嫌不够么,那我这就叫珍宝坊的人来,给你里面添置一些宝物。”

    杨元钊一阵的苦笑,道:“当然不是这样,我只是对功能性不满意,找几个泥瓦匠就可以了!”

    这是刚刚,杨元钊冒出来的想法,来到这个时代,已经是两个多月,国语匆忙和劳累,让他没有想过,把家安下来的事情,现在,有了刘澍送过来的宅院,那就一定要把他布置好。

    “这样啊!”刘澍看看周围,他没发现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太好的,一想,杨元钊是留洋回来的,留洋回来,心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洋派的想法,或许是类似于洋派的装饰。

    刘澍这点还真的说对了,杨元钊真的是想要洋派的装饰,当然了,最重要的,还是走水走电,更多的是参照后世的东西。

    从未来带来的东西之中,少部分是机械的东西,可是更多的,却是生活用品,冰箱,空调,这些,都有,这一次出去,复制了很多图纸,就有这个时代的发电机,声音响了一点,还是直流电,可有交直流转换器之下,直流电也可以转换成交流电,.电线连接,把发电室放在距离大宅比较远的地方,弄好隔音之后,安全又放心的。

    电力,是新的能源,新的动力,电力的革命,对于二战之前的国家而言,真的是一次巨大的,很多国家,一直道一战之后,才完成了这一次的革命,而电力真正的发展变化,还要到二战之后,可是这个时代,已经有了电的存在,电力的革命,正在改变着千家万户的生活。

    杨元钊仔细回忆后世的一些东西,还有从后世带来的东西,很多时候,还是跟泥瓦匠交流一下,别他想的好,却是没有办法实现。

    刘澍的动作很快,第二天的一大早,就带来了3个泥瓦匠,看起来都老实巴交的样子,刘澍指着他们,介绍道:“这位是周师傅,王师傅和李师傅,三个是我们整个包头最好的泥瓦匠了,你来告诉他们吧。”

    杨元钊昨天晚上,就在大宅之中睡下了,门房马夫侍女等人,也都到位了,劳累了一天,又喝了酒,沉沉的睡下去了,一夜无眠,不过早晨起来,他在整个宅子里面转了一圈,想到了一些东西。

    包头缺水,这个时代,洗澡也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情,最简易铁皮桶,放在房顶的方法,因为这里是四合院,很不方便,那么就只能够选择的炉子了,在老家的时候,有一种灶,在垒灶的时候,会在其中放入一个铁胆,跟水管联通,这样,借助着炉子的余热,就可以加热水,无论是冬天夏天,都有热水,他被带到这个时代,没有带一个热水器过来,这恐怕是最好的想法了。

    铁胆很好办,随便的在一体机之中形成图纸,制作出来就好了,在钢材现成的情况之下,做这个并不难,至于水泥和砖,也都是现成的,参观启新的时候,除了复制他的圈套设备之外,杨元钊也复制了各种水泥,至于砖头,更是早就复制过了,杨元钊直接的开始复制,全部的都用红砖的。

    刘澍带着几个师傅进来的时候,就在大院子的一角,看到几桶水泥和一摞红砖。

    “这是?”周师傅走到水泥桶的前面,辨认了一下,有些吃惊的说道:“这是水泥!”

    水泥,三个都是泥瓦匠,对于建筑材料也还熟悉,水泥在太原都不多见,更何况是包头,不过他们也知道,水泥制作出来的房子,极为坚固,用铁锤都未必能够砸开。

    “找些石灰,还有细沙,跟水泥混合,然后就可以砌墙了,我需要砌成这个样子!”杨元钊拿了一个树枝,在地上一阵的比划,大致上,把炉灶和水管等,都给说清楚了。

    三个泥瓦匠很诧异的看着杨元钊,这么的完成了一系列设计,没有听明白,可是杨元钊画出了图纸,简易的,几乎是一比一的实物图纸,一定程度上面,让他们明白,怎么的去制作。

    灶和厨房只是一个方面,杨元钊当然不会只是管着自己,他一共做了3个灶,水管通向不同的方向,分成男仆女仆和他,十几个人,三个灶台,做饭也快一点,顺便的,杨元钊还完成了一个小型的暖气管道的,专门制作了一个小小的灶台,可以通过烧水,给房间之中供暖,他不知道这个时代的冬天到底有多冷,可是前世来过北方,没有暖气的地方,只是土炕的话,他会受不了的。

    厨房和厕所,是最重要的地方,也是改动最多的地方,当时穿越的时候,主要过来的东西是在客厅,抽水马桶是解决不了的,借助着一些瓷砖和砖头,制作出蹲式大便池,后面可以挖出一个沼气池,借助着水力,来把粪便给冲下去。

    这些都是最简单的布置,这个时代的泥瓦匠,每一个都是经验丰富,其中的一些,甚至还精通木工,这些看看那些雕琢着美丽花纹的门窗,就可以知道了,杨元钊的这些,虽然有很多现代的知识,可对于泥瓦匠而言,不过是最简单的,三个大工,还有数十个小工,开始用水泥和红砖,砌出三个灶台,精钢制作的水胆,连接着水管,埋入了灶台之中,周围填充了耐火材料和耐火砖,让灶台的火力,只能在的灶台的内部传播,而不透在外面。

    其中灶台也在制作中间,也出现了问题,杨元钊在灶台砌到一半的时候,才突然醒悟,这个时代,还没有蜂窝煤,蜂窝煤似乎是民国时期才有人发明出来,具体什么,需要找人专门研究,可现在就要使用。

    不得已之下,杨元钊跟周师傅商量了一下,制作了两个不同燃烧室,一个是后世常见的,蜂窝煤的直通圆柱形状,另外一种,是适合这个时代,用普通的泥煤做燃料的燃烧室,这两个燃烧室,经过了周师傅的精巧设置,可以进行互换,只用改动几个步骤。

    厨房和厕所的改装,基本上完成了,只用了3天的时间,当水泥干了之后,就可以使用了,当几块引燃的木炭跟煤炭和泥煤混合在一起,在灶台上熊熊燃烧的同时,一顿饭做下来,热水管里,就有了热水。

    看着自来的热水,三位师傅也不由啧啧称奇,热水,一向时只有烧了才会有,没想到,借助着余热自动会有,他们都知道,秘密应该在那些水管和水胆之上,可是谁也没有说一句话,这个时代,普通的铁质农家的价格都极高的情况下,精制的不锈钢水胆,加上耐水的水管,这个价格,不是升斗小民所能够承担的起。

    大院里,一天变了一个模样,厨房和厕所完成之后,杨元钊方便了不少,接下来,他把目光投向了房屋本身。

    ;

第八十二章 管家

    这一个院落是老式中国传统房屋,不是包头这边特有窑洞,却有些像是北京的四合院,青砖大瓦,房门和窗户,还是中国的老传统,木雕门窗,用纸糊起来,古朴典雅,看起来有着浓郁历史厚重感,可光线不是特别的好。

    后世习惯生活的杨元钊,很难适应这个时代的门窗,在可以有更好的选择的情况之下,玻璃门窗,甚至是铝合金门窗,成为了他必然的选择。

    铝合金是现成,不是后世专门的窗户用铝合金,级别更高,是专门为了改装车而特别定制的铝合金,坚固程度和重量,比传统的铝合金轻的多,一体机之中,稍稍的做出了图样,然后按照窗户的尺寸生产出来,至于玻璃,也是现成,同样是为了改装车的玻璃,纯净度比一般的玻璃高出太多了。

    去掉笨重的木质糊纸窗户,换上整洁明亮的铝合金门窗,门也做了相应的改变,用后世常见的简洁木门,代替了这个时代的门,这对于可以完成雕花和镂空手艺的这个时代匠人而言,容易的不能在容易,甚至没有等杨元钊提到,他们就为这些木门雕上了富有民俗风格的雕花,只是薄薄一层,却也让门美观了许多。

    窗户和门的修改工作,还在继续,对于房子的大动作,也在进行,相对于厨房,厕所的装修就容易了很多,杨元钊没有选择难以实现的现代抽水马桶,而是采用了分离的方法的,蹲式又比坐式容易实现,木质的不牢固,且使用时间太短,陶瓷的,暂时杨元钊没有功夫去研究他的洁具,有现成瓷砖和水泥的情况下,不会比后世困难很多,大量人手的使用,一两天功夫,就完成了改造。

    厨房和厕所的改动,基本上完成了,房屋的走水也很容易,后世的不锈钢管道,足以让每一个地方,都拥有自来水,现在没有什么无塔供水之类,只能够在高处,修建一个蓄水池,每天用人力,借助着滑轮组,把水放入到蓄水池之中,然后通过管道,通忘每一个房间之中,这样只要蓄水池之中,有足够的水,也算是一个简单的自来水,蓄水池,杨元钊选择的是钢结构,设计出了一个15米高高塔,钢构在解决房屋问题的时候,有些困难,可是制作这样一个纯粹钢铁构筑的塔,没问题,就算是蓄水池本身,轻质铝合金材料,重量比钢铁轻了几倍,借助着葫芦吊,也轻松的完成了安装。

    热水和冷水,全部都是自来水,门窗的改造也基本修需了,就剩下电力改装了,这一套房子,已经有了住人的能力了。

    一个人住在几十个房间的大院里,杨元钊并不乐意,招呼了下刘澍,让那些长随和婢女们回来了,顺便,帮他找到一个管家。

    刘澍的办事能力,非常的强,下午三四点的时候,一个瘦高的,带着瓜皮帽的中年人,就跟着刘澍,来到了杨元钊的家里。

    家里面还有些杂乱,门窗改换,只是改换了后院,主要是杨元钊居住的房间和客厅,不过效果已经显露出来了,宽大整洁的铝合金窗户,迥异于这个时代简洁木门,加上洁白的内部,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是从装修开始,刘澍第一次进入到这个庭院里,总体而言,庭院给他的感觉非常的怪,完全没有中式风格,但是也不是全盘西化,最起码,跟这个时代的西方特色有着巨大的区别,可真正仔细的观察这个房子,刘澍才能够品出一点点的味道。

    细节,没错,就是细节,整个装修,秉承的就是方便,耐用,明亮的铝合金窗户,不单单是美观,宽大窗户,会有足够的阳光照射进来,这样整个房间的透光性非常好,此时已经是日头西斜,在大部分的屋里,光线都有些昏暗了,可是明亮的窗户,把外界的任何光线,都折射到了屋内,房间里面毫无午后的昏黄,反倒是明亮异常。

    “这是孙福生,以前做过吴家的管家,是以前的大同知府!”

    知府,在旧时代,也算是不小的官员,对于一个地区而言,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杨元钊皱了一下眉头,一个知府的管家,并不是他想要,不过,跟孙福生交谈了一下,却发现孙福生的知识面很广,不是那种传统的文人,反倒是对洋务,对于外国有一定了解的人。

    这个孙福生本身就是包头人,20多年前去了大同,正好跟那个知府做长随,后来知府中举走入官场,他就负责着他的一些商业,走南闯北,甚至还因为一单生意,去了一次英国。

    杨元钊微微的有些吃惊,这个时代,旧官僚的家人,能够去英国,哪怕只是为了一单生意,这也不得了,别的不说,能力他还是比较认可,暂时看不出来品性,处于对于刘澍的信任,还是把孙福生留下来了。

    得到了杨元钊的首肯,孙福生算的上是走马上任了,第一件事情,就是安排一下长随和婢女等的生活,加上门房,十几个人,吃穿花用,都需要细细的打算。

    杨元钊不是苛责的人,有一体机的情况之下,钱对与他而言,只是一个数字,大致告诉了孙福生每月的支用,会有多少,然后,就彻底放开了。

    “行啊,元钊,你的这个房子弄得可比我舒服多了!”刘澍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出来,刚刚他再房子里面转了一圈,玻璃窗,还有外面,看起来像是金属的东西,很是坚固,整体显得明亮异常,最关键的是,水龙头,本身他不知道是什么玩意,稍稍的试了一下,拧开之后,就可以自动的流水,这可是从未见到。

    刘澍豪门出身,在年小的时候,父亲走西口,闯荡家业,他在家读书,很是过过一段苦日子,后来日子好过了,锦衣玉食了,却没有杨元钊这么的讲究,看着把精细彻底的弄到最细微之处了。

    “怎么,兄长喜欢,那我来出材料,把你家也给装修一下!”

    “我可不敢像你这么大大胆!”刘澍苦笑了一下,他是读书人,是举人,哪怕走了商路,也不能够丢了功名,偶尔的洋派爱好,这没问题,很多官员都有这个爱好,可是真的彻底洋派,基本上,就会成为读书人之中的另类,这样不容易上进。

    刘澍不愿意,杨元钊也就不强求,后世的很多东西,水跟电,都有一定的危险性,不熟悉的人,说不定就会触电,在没有熟悉之前,贸然给装上,反倒不好。

    “福生如何,他人很老实,嘴巴也很严!”刘澍问道。

    “是不错,对了,那些佣人呢,让他们都来下,我这里,住着不太容易,需要现场培训!”

    “还要培训?”刘澍一阵的哑然,想了一下,道:“那好吧,我让他们下午就过来!”

    刘澍说完,就告辞了,杨元钊也给了孙福生一些钱,让他去市面上采购一些生活用品,装修这么长时间,一些房间的装修,已经进入到尾声了,是时候住人了。

    孙福生的动作不慢,出去转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就带着人拿着东西回来了,东西很丰盛,几袋大米,白面是现成的,包新面粉厂在杨元钊住进新居之后,就送来了100袋新出厂的面粉,还有半扇猪肉,几条鱼和一个羊腿,除了孙福生回来,还有就是刘澍给的所有的用人,4个婢女,8个长随,还有一个门房一个马夫,加上孙福生,一共是15个人。

    他们此时,都整整齐齐的站在院落之中,有些怯怯的看着杨元钊,这是一个新的环境,他们换了一个新的主人,无论是什么秉性,此时此刻,都不敢多说什么。

    ;

第八十四章 电力

    电力是杨元钊一直都在考虑的问题,从21世纪,没有带着发电机过来,这是唯一遗憾的地方。电力在很多方面的应用,非常的突出,好在,这是1908年,电力的曙光,已经照耀在了整个世界,在美国,欧洲,电力已经开始逐步的走入到千家万户之中,这个时代的中国,也拥有电力。

    早在20多年前的1882年,英国人就在上海成立了上海电光公司,从早期的弧光灯,到后来的霓虹灯,灯光几乎照亮了上海的夜,上海的夜生活,也从此开始,越来越神秘,越来越迷人。

    上月去上海的时候,杨元钊接触到了上海的电力,在哈比的引介之下,以学习的名义,参观了上海的发电厂和电光公司的,复制了上海的发电机,功率不大,如果跟后世相比,未必有后世普通的柴油发电机的功率大,还是直流电,却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让他使用电力成为了可能。

    直流电,这是这个时代主流,交流电已经出来了,就是大发明家特拉斯发明的,可惜此时的他,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工程师,面对着直流电的既得利益者爱迪生,他交流电发明,面对着推广困难,甚至被打压的威胁,此时的他,应该是最困难的时刻。

    包头需要更多的科学家,这一次,从上海筹集资金,甚至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买进黑石,用一体机提炼出纯净的钨粉,就是为了筹集更多的资金,这些资金的一部分,会用于向海外派遣留学生,一部分会用于引进先进的设备,可是更多的,会用于招募人员。

    中国,已经落后于这个时代,特别是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中国在很多科技方面,落后于这个世界。

    杨元钊从后世而来,明白很多科技发展的方向,可是薄弱的中国,连基础研究的能力,都暂时没有具备,这一点,必须要从国外引进。

    默默的把邀请名单之中,加上了特拉斯的名字,又尽可能的回忆,这个时代,还没有成名的发明家,最终记下来的,只有寥寥的几个名字,太过久远的历史,与其写错了,还不如让哈比去邀请,左右只是一个过渡。

    思绪,再一次的回到了房子的装修上面,直流转交流,这一点不难解决,从后世带来的手机的充电器,是交流转直流,稍稍的研究一下,逆转这个过程,并且把电容电压增大,勉强的做出,220伏左右交流电,再计算一下整个屋子的电力消耗,空调和电冰箱,是一个耗电大户,马上就是夏天了,这个电压必须要保证的,好在有一体机的存在,大不了,让装机的容量更大一点,怎么说,这是普通的住家民用电,耗费多一点,又如何,他暂时又不准备在包头普及电力,那是以后的事情,或许,等真的把发明家特拉斯招募过来再说。

    交直流转换器,经过了几次实验,让整个的容量达到可以支撑整个家的程度,空调是专线,专门有一个发电机,对着他供电,做完了这一切,才算是室内设计,在室内不同的地方,布置电线,电灯,电器盒插座,这里面的绝大多数东西,都是从后世带来的,有一个模板,在一体机的帮助之下,复制出来的。

    第二天的一大早,杨元钊开始了布线的工作,电线是现成,又找了几个工匠,还有那些佣人,昨天的激励措施,加上丰盛的伙食,让他们的干劲很大,杨元钊一间房屋一间房屋的盯着,看着他们把电线和插座,一一的到位,三进的大院子,住宅,加上佣人房,25多间房屋,只是电线就用去了数千米,为了避免返工,也为了美观,在每个房间之中,杨元钊留下了七八个插销,杨元钊现在,不太可能让每个房间都装上空调,这个电力都承受不了,可是安上电扇还是可以。

    当时被一体机带过来的,还有一个客厅的电扇,只有一半,最完整的电机和控制器传过来的,借助着这个,杨元钊勉强制作出来吊扇和落地扇,对于夏天只能抗,夏天气温相对于后世不高的这个时代而言的,电扇已经足够了,不用扇扇子,自动带来的徐徐清风,会让这个炎热的天气,变得舒适无比。

    发电机被布置在了500米之外,他所居住的房子,距离镇子外面,不算太远,500米外,正好是一片农田,花费了一定的代价,购买了一亩地之后,用砖围起来了一圈房子,算是发电厂,目前放置了5台发电机,每天生产电力大概是3600千瓦。

    3600千瓦,看起来不少,可是转换成后世常用的度数而言,一千瓦时等于一度电,一天24小时,每天的电力大概是150度左右,基本上够带动十几个风扇,几十个节能灯,还有两部空调和一个冰箱。

    这个时代,电力的装机千瓦都不算大,后世常见的百万,甚至千万千瓦的火电站,还有鼎鼎大名的三峡工程,在1908年看来,不过是一个神话,可是杨元钊复制了18000马力巡洋舰发动机,这是迄今为止,他能够找到的,最大的蒸汽机,用来作为发电机的动力,整体的功率,会上升到一个让人满意的程度,只不过,这需要一个电力专家,对于这些进行改装。

    杨元钊很清楚,最适合发电的,应该是蒸汽轮机,热效率,比蒸汽机高的多,如果再加上涡轮增压,热的利用比,会比普通的蒸汽机高上好多倍,杨元钊知道一些涡轮发动机和涡轮增压的理论,材料是一个关键,哪怕是有一体机,可是他所能够使用的材料,更多的是从宝马999发动机上面采集下来的,跟大型涡轮增压的性能指标,不特别的吻合,急切之间,还不如使用成熟的,已经经过了实战和数十年的检验的蒸汽机好一点。

    五月中旬左右的天气,包头这边,已经热起来了,一天的劳累之后,几乎每个人都出了一身汗,在专门澡堂之中洗澡,自来的热水,不用自己去烧,去提,众多的奴仆们在私下的谈论之中,杨元钊已经拥有了很高的地位,专门制作出来的炉子,因为密封性好,在烧了热水的同时,热效应也非常之高,极大的节省了煤炭,这也是众人谈论的另外一个焦点。

    入夜,今天是一个月黑的天气,还有大团大团的乌云,才7点多,天已经彻底的黑了,在孙福生的带领下,佣人们把院子里面的灯光,都给打开了,在漆黑如麻的黑夜之中,灯光显得那么的璀璨,杨元钊没有吝啬电力,直接把院子全部照亮,特别是最前面,几个100瓦节能灯,把院子照的宛如白昼。

    孙福生和众多的佣人们都感觉到麻木了,这个主人,看来,真的不简单,夜里亮如白昼,还有那些会自动吹风的机器,几个年轻人,几乎一整晚都睡不着觉,他们都在研究,这个风扇,为什么会转,杨元钊再三的警告,他们不会去随便的碰触插座,更不会去接触风扇被罩起来扇叶,可是坐在风扇的前面,感受着风扇徐徐吹来的风,讨论着这个风扇的原理还是可以的。

    众说纷纭,有说是法术,又说是西洋玩意,还有说是祥瑞的,总之天马行空了,可是有一点,是大家公认的,他们来对了地方,哪里有人家,对普通的佣人也这么的好,不知不觉之中,人心就这么的聚拢了。

    杨元钊的房子,在电力通上之后,以最快的速度,开始完成,而此时的包垦公司,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忙碌,棉花移植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

第八十五章 棉花移栽

    在温室的旁边,杨元钊看到了正在指挥工人的杨悦,棉花的移植,算的上是棉花种植之中的重要环节,是否能够增产,要看移植的成功率。

    这个工作,在目前来说,只能够依靠人力,过去的几周时间之中,在小麦收割了之后,包垦公司雇佣的几千名农民,他们主要的工作,就是挖坑。

    不同于普通农民的乱种,在杨元钊的提点之下,整片的棉花,被均匀分布,采用了中等密度,每一亩地平均4800株到5000株之间,合理的空间,可以让棉花,比较有序的生长,切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光照条件。

    后世,棉花移栽的成活率会在98%以上,这个时代,因为种种困扰,可能达不到那么高的程度,可杨元钊和杨悦都尽可能的保证成功率,在土地之上,整齐的挖出移植坑,然后垫上基肥和化肥,这些合理配比之后,最终移植的时候,还会把培养皿之中的土壤,给移植过去,一寸见方的小陶器,每一个只是种植了两个种子,为的就是这个。

    因为温室大棚的存在,再加上相当充沛的人手,夜以继日的看护,温室之中棉花出芽率极高,在95%以上,而且充沛的肥力,浇水和二氧化碳,让他们比普通的植株更加健壮。

    这其中,最清楚的,就是杨悦了,大陆棉是他在美国就接触过的一个优质的棉种,可是再优质的棉种,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大陆棉就有他它本身的劣势。

    作为一个在美国比较常见的棉种,它的初期特性并不好,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产量和质量,可是后期强大,让他在众多的棉种之中脱颖而出,成为了行销世界的新式棉种。

    整个美国,甚至是欧洲,有大量的科学家,都在研究改良的方法,如果找出大陆棉的规律,改变他初期不强的弊端,增加他的适应性,这样,大陆棉的最大缺点,就会得到弥补,整体的指标,也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有巨大的提升。

    作为一个农业学者,杨悦曾经想过研究下去,却没想到,在杨元钊这里,却最简单的解决了,使用化肥,基础底肥,增加营养,让棉种更好的吸收,借助着温室和阳光,二氧化碳,提升棉株的生长能力,眼下,正准备移栽的大部分植株,他们平均叶面,株高,粗细程度,都远远高于原产美国的大陆棉,只是种植了一个月多一点,却更像是六七周的植株。

    对于棉花来说,一个最重要的指标,就是日照,后世之所以会在高纬度地区,大量的种植棉花,选择的就是日照这个极为重要的条件。

    日照的长短,分成先天和后天,先天就是唯独条件,高纬度的地区,自然而然拥有比较长的日照条件,可是另外一方面,在于棉花本身,缩短生长期,让棉花以更快的速度,长完所有的叶子,充分的利用日照,这也是棉花增产的一个重要的条件。

    杨元钊方法,避开了高纬度地区,四五月份,偶尔会寒冷,不利于棉花生长的情况,让那个棉花,在温室之中更快,更健康的成长,这样的话,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增加两周到三周完整的生长期,棉花的植株,会比原有的长得更加的高大,叶面的面积也会更大,最终反映到产量上面,会有一个较大的提升。

    2000人,在杨悦的指挥之下,小心的把已经培养好的棉花,种植在土地之中,这个过程,尽可能的减少人为的损伤,虽然因为保守的问题,他们在出芽率上面,考虑的底线是85%,移植率上,底线在90%,这样的话,仅仅是出芽率,他们就多了10%的植株,接下来会宽裕很多,到不了,进行补种,温室大棚之中留下,还能够生长一段时间。

    2000人,侍候21000亩地,全手工的情况之下,动作一点都不慢,三天的时间,完成了全部的移植工作,接下来的一周时间之中,杨悦全方位的监控着棉花的生长,暂时已经确定,这一次的移栽获得了圆满的成功,成功率居然控制在了96%,比不得后世的98%,99%,却也是这个时代最高水平,常年侍候土地的,还有一些从产棉地专门过来的种棉高手,他们更加的吃惊,这些才刚刚走过第七周,还不到2个月的幼苗,比起一般棉花成熟已经差不多了,如此高大的棉花,它的产量会是多少呢?

    棉花的种植,暂时告了一个段落,接下来,关于棉花本身的工作,没有太多了,只是除草,浇水,施肥,棉花需要的水分较多,特别在生长时期,西北的夏天,雨水较少,好在,还有一条黄河在包头的旁边,用蒸汽机制作的抽水机,足以支撑21000亩棉花的生长。

    不过棉花种的好不好不知道,但是杨元钊他们,居然在不到6月的时候,迎来了第一笔收益。

    说起来也是意外,第一次种植棉花,很多东西,无法精确的控制,所以,杨悦在的温室种植的时候,留有很大的余量,棉花发芽大概留下了10%,移植又留下了12%,累加起来,不知不觉,有四分之一的绵株还放在温室大棚之中。

    伴随着绵株越来越大的,温室大棚已经不足以让这些棉花生长,杨悦也有些不知道,这些该怎么样,再怎么说,长时间的种植,耗费了极大的物力和人力,这些绵株丢了,有些可惜,但是整个包头,现在找不到种植这些棉花的土地的,难不成,就在这个大棚之中,哪怕把大棚撤掉,这些棉花,也不能完全种植在600亩的大棚之中,更何况,这些温室大棚,在完成了棉花的培育和种植工作之后,杨元钊还想开展其他的研究。

    一个招募过来的种棉高手,一次鼓足勇气,直接跟杨悦说起了这些棉种的事情,原来,在农民之中,大部分都很看好这一次的棉花。

    农业这种东西,这些积年累月都种植棉花的高手,自己有一套辨别产量的方法,他们对于总产量的估摸虽然不一定准确,可是仅仅凭借着现在的估计,这些棉花的产量,都不会低于180斤,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比一般的棉花,最少高三倍。

    棉花是一种很珍贵的经济作物,种植棉花获得的收益,会比一般的种粮食要高不少,高产的植株,一直都是秘宝,秘而不宣的,现在,将近2400多万株,已经成长的相当好的绵株,放在温室之中,他们很自然的前来问价格。

    只要找到土地,把棉花给移植过去,稍稍认真管一下,最多的3个月的时间,就可以收获到成品的棉花,比之前种植的产量高三倍,这笔账谁都会算。

    杨悦也没有想到,这些已经种植的差不多的棉株,还能够卖掉,对于商业上面的事情,他不熟悉,好在有刘澍存在,把商业上面的事情,交给刘澍,最终刘澍跟他们谈下来的价格是5000株1.2元。

    这个价格,相对于棉种,不知道高出多少,一亩地基本上是5000株了,这样的成本,比起种植粮食一季的收获都要高,可是销售起来,一点都不慢,2400多万株,只用了一周的时间,就销售一空了,就这样,周围种植棉花地主还蜂拥而来,稍稍捂一下,价格会更高。

    拿着入账的6000元,所有的股东都无语了,包括是早就对杨元钊充满信心吴广仁和赵书明,投入产出比巨大,而且2个月就见到了效益,哪怕这一季的棉花,遭遇天灾,他们也亏不了多少钱,更何况所有种棉高手都一致青睐的植株,他们不会随便做赔本的赔本的买卖,可以预见,3个月之后,这个棉花的产量,会更加的辉煌。

    ;

第八十六章 植物研究所

    棉花一直结束,棉花植株也顺利的出售,正是这一种植株交易,让杨悦看到了未来的方向,本来,回到中国之后,他一直都比较的迷茫,他不知道所学的东西,要如何发挥出来,家里面不支持他的想法,农民,在很多大富之家,贬义多过于褒义,没有一个家庭,让一个继承人,去务农。

    这正因为如此的,杨悦在没有家族支持的情况下,他的化肥和棉花的计划,也遭遇了滑铁卢,没有杨元钊的出现,说不定,他就会老老实实的回到家族,去做他不愿意做,也不想去做的事情,国外的几年留学和研究,就白费了。

    大量棉花植株的出售,让他发现,在中国,农业还是大有可为的,如果当时他们不是合作,完整的完成棉花种植,只是凭借着棉花植株,他们投入,就会得到好几倍的收益,1.2元5000株的价格,绝对能够算的上是高价了,至于投入,只有几分之一,21000亩的棉花植株,都卖出去的话,最少也是2.5万元。

    之前他的棉种之所以没有人买,不是因为这些农民们都没钱,关键在于,农民们不知道,花费了这些钱,最终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

    这些棉花植株,就不一样了,它的长势,基本上是可以看得到,长成这样的植株,只要不在移植的时候出现问题,成功是必然的,产量也会翻上几个跟头。

    杨悦坚定了沿着这个方向研究下去的想法,杨元钊也非常高兴,他的目标,本就锁定在工业,确切的说,是钢铁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和动力产业,可农业这样的第一产业,也不能放弃,他知道的一些从后世而来的知识,在这个时代,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前瞻性的,跟杨悦接触,一方面,是为了融入到包头本地的豪族之中,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找到一个农业方面的合作伙伴。

    杨悦专门的找到了杨元钊,想要杨元钊帮忙订购一批农业研究器材,他是根据在美国学习的时候,实验室的器材为基础,加上了一些创新,基本上都是这个世界上最新型的。

    杨悦的要求,杨元钊当然是满足了,直接的拿出了从上海采购到的部分器材,其中甚至加入了他的改造,让它们更加的适合农业的研究,至于更新的,更精确的实验器材,需要从欧洲和美国购置过来,很快,哈比就会从上海,来到包头,除了会带来一批机器之外,他还会跟杨元钊做去欧洲前的最后的确认。

    哈比出国的计划,早在上海的时候,就已经确定好了,杨元钊借助着当时了解的东西,列出了一批的机器购置名单,这其中,因为仓促的关系,或许会有些疏漏,一些跟现在顶尖机器微微的有些出入,这都是哈比获得了讯息。

    所以,在上海的洋行生意,告了一个段落之后,哈比主动的给杨元钊发电报,要过来,顺便带来了一批机器。

    中国庞大,路途遥远,杨元钊却没有阻止哈比,是时候要来看看了,上海是目前中国的经济中心,拥有更多的潜力,可是包头却是杨元钊的根,根基不稳,又何谈飞速发展,可以预见到,以后哈比会很多次的往返包头,现在来一次,也算是正常的。

    经过了一段时间磨合,杨悦的实验室,终于完成了,简单的几种实验的机器,还有十来个伶俐的小厮,共同组成了包头植物研究所,暂时,研究植物,只有小麦和棉花,温室大棚之中,则开始尝试着种植反季节的蔬,用温室,替代节气的不同,让植物生长发芽,这是一个更大的课题,其中牵扯的东西更多,就算是杨元钊,也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来,只有让杨悦慢慢的实验。

    棉花移植完了,实验室也基本上完成了,杨元钊的新家,也悄无声息的落成了,从孙福生他们进驻之后,杨宅每天都在发生着细微的改变,杨元钊是一个理工男,又是工程师,在工作之中,是精益求精,不容任何的错误,生活中,特别是这个时代的生活之中,他不了解的东西很多,之前宅院设计的一点点的问题,在逐步的磨合之后,被孙福生他们提出来。

    杨元钊对于生活上的事情,不是特别的关心,生活的是否属实,有没有一个家,更多的,只是一个习惯,让家更舒适,也让别人享受到这种舒适,很多事情,他并没有追求那种绝对的控制和掌控性,他更多的心思,还是放在机器本身。

    从上海,武汉,天津,得到了数以十万计的各种图纸,其中的半数以上,是非常有用,这些东西,他并不准备全部照搬的拿出来,有一体机的存在,他可以灵活的,对于这些部分进行改造,在原有的基础上面,创造出更好的产品,最明显的例子,就是蒸汽机。

    现在杨元钊的手中,使用的最多的,也是最常用的,就是20匹的船用蒸汽机,这是所有蒸汽机之中,最小的,可以说,在微型化这一点上,已经做到了所能够做到的极致。

    在杨元钊后世的眼光之中,他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是密封的,这个时代,硫化橡胶还没有发明,橡胶的密封性能并不好,这个蒸汽机也是采用了部分橡胶,部分软木作为密封,或多或少的,会产生漏气,影响到整个热效应的转换。

    杨元钊通过了几次比对和实验,从后世的热水瓶密封材料之中,找到了合适的密封的材料,并且对于整个蒸汽机进行的优化,蒸汽机的缸体,在重量不变的前提之下,扩张了30%,能够承受的压力,增加了一倍,温度效应,也从300度左右,提升到了500度,简单的提升,一下子让20匹马力的蒸汽机,脱胎换骨,密封和足够的润滑,让发动机减少了25%左右的能量损耗,扩张的30%缸体,提供了更强大的动力,温度效应的提升,让蒸汽机,在更高的温度之下,依然保持着平稳,而不用水箱进行降温,如此的改造之后,这个最小蒸汽机,功率一下子从20匹,提升到了35匹,后续的型号,甚至可以达到50匹以上。

    简单的,就在小型蒸汽机的项目之上,获得了突破,几乎提升了快一倍的马力,放在小型军舰和鱼雷艇上,鱼雷艇会提升15%左右的速度,这种提升,对速度非常的敏感的鱼雷艇来说,简直是一个恐怖的跨越,高速,高隐蔽的鱼雷艇,在近海,对于战舰的威胁,几乎要增加一倍以上。

    这个小型发动机的成品,立刻用到了不远处的发电厂,让装机容量从3600千瓦,提升到了5400千瓦,同样的煤炭燃烧,获得了更强的电力,也才另外一个方面,支持了整个宅院的改装,前院和长廊,几乎都布满了电灯,让这里,即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之中,也会亮如白昼,至于后院,就柔和了许多,从后世衣服之中,提取到的布匹材料和燃料,只做了一个遮光布和窗帘,关闭窗帘,哪怕外面是大白天,屋内也见不到一丝的光明。

    六月第一个周末,在杨悦和刘澍的鼓动之下,再加上日渐兴旺包新面粉厂和已经获得收益的包垦公司,也为了庆祝自己的乔迁之喜,在自家的宅院之中,杨元钊摆了一桌,请相熟的客人前来做客。

    ;

第八十八章 砖厂

    尉明对于砖瓦厂的事情,非常的上心,当天,就派人快马前往太原,通知这个消息,四大家在山西和蒙古这边,势力非常的庞大,几乎在大部分的小镇之上,都有类似于驿站的存在,借助着驿站,一千多公里的距离,两天时间就能够抵达,杨元钊从外界得到的消息,很多都是用这个来传达。

    大概过了五天,一队人就抵达了包头,尉明没有停留,直接的找到杨元钊,告诉他,从太原,他调来了70个人,其中有12个大师傅。

    大师傅,是这个时代,工厂之中,比较特殊的存在,一般都是手艺比较好,或者是威信比较高的人,他们可以说是一个工厂的核心和中坚,在工厂之中,能够起到相当强的作用。

    这么一大批的劳力,让砖瓦厂的工作,很快从筹备,进入到了实际实施的阶段,去上海的一路上面,杨元钊闲暇的时间,就是在忙乎着砖瓦厂的机器。

    他复制的是这个时代的制砖机,对于他们进行的一定的改装,制砖机的关键,就是成型的速度,这点上面,这个时代的制砖机,在效率上远远不如后世的,没有办法解决,电力是不用想了,他的发电机制作的这点电力,根本就不够工业使用,再加上要从普通的蒸汽动力,改变成为电力驱动,这其中需要很多的改动,杨元钊只是一个动力工程师,如果说蒸汽机他算的上是触类旁通的话,电力机械,几乎都是外门汉。

    杨元钊拿出了制砖机的尺寸,还有制砖的时候,需要注意的东西,必须要留出来的空间等等,剩下的,就是布置砖窑了。

    砖窑的布置,还是听从大师傅的意见,他只是拿出了一些耐火砖,这些耐火砖,是从汉阳铁厂而来的,炼钢所用的耐火砖,用来制砖,虽然有些大材小用,可是在单位的面积之中,可以容纳到更多的砖,火力也会更强一点。

    制砖有一定的温度限制,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在合适的区间之中,温度越高,制砖的效率也就越高,用的时间也会越来越少。

    大师傅们亲自的实验了来自杨元钊的耐火砖,顿时惊叹不已,一般的砖窑,温度往往不敢在短时间,加到很高,必须要慢慢的提升,这种提升,对于砖而言,不但不利于砖的质量,也会让效率有些低,这个时代,一窑砖要烧出来,需要33天以上,如果使用了耐火砖,提升了砖窑的温度,他可以轻松的提升到28天作于,足足提升了5天。

    砖窑,一个重要的指标,就是一窑砖,到底需要多长时间,只是这么一点的提升,砖窑的效率就能够提升两成。

    尉家的砖窑,在太原非常有名,几乎整个山西的红砖青砖,都是这个砖窑烧制的,甚至他们还会烧制一些特殊的砖,大师傅们的手艺非常的精湛,本身,尉明所提到效率提升数倍,人手减少数倍,在他们看来,几乎不可能的,他们已经尽他们的所能,减少人手,可是减少的有限。

    来到包头,见到杨元钊,发现他的年纪太轻,大师傅们本来都半信半疑,只有当耐火砖拿出来的时候,他们才知道,小看了眼前的这个年轻人,一个耐火砖,让砖窑的效率提升2成,他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呢?

    砖窑的建设,大部分都是按照大师傅们来建设,少部分根据杨元钊的意见,在整体形象上面,做了一些改造,增大了里面的容量,让每一窑可以轻松的提升不少。

    杨元钊的渊博和能力,彻底的让这些大师傅信服了,砖窑的建设也跟着开始了,有了水泥和耐火砖,建设工作很快,也就是3天多一点的时间,整个窑体就基本上成型了,只要等到窑体干透,再来一次彻底的煅烧,就可以投入使用了。

    6月中旬,包头的天气开始炎热了起来,在野地里面,太阳直晒之下,挥汗如雨的。

    一个庞大的车队,来到包头,尉明跟杨元钊一起迎接着车队,这是杨元钊接口哈比从上海寄过来的机器,其中包括了5套砖窑,2套水泥生产设备的,去了一次上海之后,杨元钊感觉到,时不我待,没有更多的人投资,还是决定把企业给弄起来,特别是砖窑投产,接下来,会有更多工厂,在包头拔地而起,建筑材料,必须今早的解决。

    连绵不绝的车队,几乎要有好几里,因为使用的是杨家的车队,尉明不知道,会有这么多,目测的数一数,已经超过了150辆车,在包头,在西北,绝对称得上是庞大的车队,微微的有些诧异,问道:“怎么是这么多?”

    “我还拉了一些别的设备,砖窑的制砖机,我进了12部?”

    “什么12部!”尉明一下子惊呆了,之前他跟杨元钊商量了一下,在原有的一部制砖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部,他计算过杨元钊所说的制砖机的速度,2部足以支撑3-4个砖窑的同时运作,这样既不耽误功夫,也可以让砖窑全负荷的运转,可是杨元钊一下子弄来了12部,别说是包头,恐怕是整个山西蒙古,都没有人能够消耗掉这么多大的砖头啊。

    “二套是我们合作的,剩下,作为扩大生产或者我再建立几个。”杨元钊平静的说道。

    尉明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没有说出来,沉思了好半天,这才说道:“元钊,你觉得,一个小小的包头,可以容纳这么多的砖瓦厂么?”

    “这么多砖瓦厂,当然能了!”杨元钊笑道,一个城市,是在钢筋混凝土和红砖的基础上面建起来的,12个制砖机,不但效率上面,远远的低于后世的大型制砖机,即便全部上马,月产量,也不会高于300万,300万块砖很多么,后世,或许一个大规模的工程,就能够把这些砖全部用掉。

    在杨元钊的规划之中,整个包头可是规划成为了一个庞大的企业园,在这个企业园之中,各种厂房和主体工程,他准备用钢构来解决,这样速度快,还宽敞,可是普通的建筑,比如说住宅,办公楼,还有钢构之中填充的,需要大量砖头,12台是未雨绸缪,未来,当产业园扩大,吸引来的工厂和人员更多的时候,这个制砖厂,还会继续的扩大。

    尉明本来想要说服杨元钊,却没有想到,杨元钊根本就没把这个当回事,看着尉明有些郁闷的表情,杨元钊笑了,说道:“放心,如果文举兄不放心的话,可以跟我签署一个协议,我负责收购你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砖瓦!”

    “真的?”

    杨元钊点点头,说道,真的,说实在的,不是拉拢四大家族,杨元钊绝对不会选择跟他们合作,这样等于白白的把利润分出去,还会形成一定的掣肘,现在杨元钊有足够的利益吸引住他们,包头北部的金矿,最少可以提供700吨到800吨的黄金,只是依靠着这些黄金,最少在10年之内,杨元钊都不会缺钱,他缺乏的是足够的时间,足够的技术工人,还有借助着庞大金钱建立起来的庞大产业,这些如果可以用钱来解决,何乐而不为呢,尉明眼光很好,可是他只是看到了眼前,包头对于砖石的要求是很多,但是最多就是容纳一个砖瓦厂而已,可是杨元钊看到的,却是未来,当包头建立起一个又一个的工厂,吸引过来,一个又一个的工人,甚至当包头发展成为百万,甚至是千万的超级大城市的时候,这个砖石的需求量,绝对是一个天文的数字的,别说是三四个砖瓦厂,就算是更多,也是不够的。

    ;

第八十九章 留学名额

    哈比在车队的最后面,说实话,之前他只是知道中国很大,跟美国差不多,出身于欧洲,见惯了欧洲的小,对于中国这样,拥有着庞大内陆的国度,顿时感觉很不一样,特别是下了火车之后,连续的三天,都在尘土飞扬的黄土高原之上,很是灰头灰脸的。

    昏昏沉沉的,一直到了包头,他才出来,可是包头给他的印象,跟之前见过的小镇,没有什么不同,似乎只是中国很普通的一个边陲小镇而已,这样的地方,能够建立起一个工业么?

    “这位是德美洋行的哈比先生,我们的机器,都是通过他购买到的!”杨元钊给尉明介绍道。

    尉明连忙走上前去,说道:“哈比先生,你好,我是尉明!”

    哈比跟尉明寒暄了几句,尉明看到哈比似乎有话要对杨元钊说,也就没有在这里多打扰,转而招呼车队进入包头,车上的货物,都需要安顿下来,包头虽然是交易重镇,可是一次性能够容纳100多辆马车地方,着实不多。

    尉明走后,只剩下哈比跟杨元钊两个人,气氛就轻松很多了,哈比看着周围,还是黄沙漫天的天气,有些迟疑的说道:“杨少,你确定要在这里建设一个工业基地么?”

    “是的,有什么疑问么?”

    “可是这里的条件太差了?”

    “差?”杨元钊摇摇头,说道:“这里紧贴着中国最大的产煤省份,世界级的大型煤矿就有好几十座,不远处还有一个大规模的铁矿和铜矿,是建立工业基地最佳的场所!”

    “资源是很重要,可是这里太靠近内陆了,交通也不方便!”哈比还想来说服杨元钊,见识过的欧洲大规模工业化的特点,他知道,资源是一个工业基地的重要条件,可是交通则更加重要,内陆的中国,交通太闭塞了,根本无法撑得起一个大型工业基地。

    “哈比,我知道你的想法,我也有我的考虑,总之,包头作为发展的核心,已经是不容置疑的了,我们尽可能的把不利的条件,降低到最低好了!”杨元钊不容置疑的说道,包头的发展,已经是在他的心中定下来的了,一方面是资源优势,而另外一方面,则是地域优势,在这个时代混乱的中国,西北一直都没有落入到清廷的视线之中,这才有机会,发展出来一个庞大的工业基地,当基地成功的时候,他也就有了对抗的本钱了。

    杨元钊的主意已定,哈比也不能说什么了,接下来,跟杨元钊协调一下,到底进口那些机器的问题,很多国外没有,或者国外又有新的技术出现的机器,这些细微的调整,本来电报通知一下就可以了,不过牵扯到的门类实在是太多了,还有一些杨元钊按照标准定做的东西,比如高压密封容器。

    重化工领域,高压密封容器是关键,没有足够的压力,很多化工的合成和反应,都会大打折扣,特别是乙烯和化肥,是必须用到高压容器。

    这个东西,在中国,根本不可能找到,在国外,也是绝对的最尖端的科技,即便是哈比的关系网,也未必能够定做的到,好在杨元钊非常的明白,他准备了一百多吨的钨,借助着这样的战略金属,他可以帮助哈比,跟德国的军工巨头搭上线,只要这根线搭上了,高压密封容器,就是一件,很容易解决的事情的。

    一个下午的时间,谈完了大部分的事情,落实了这一次进口的机器和人员,总计会投入1500万美元以上,这是已给庞大的数额,好在,哈比已经把杨元钊留下来的那一批武器,都给处理完了,又从其他的洋行之中转手了一些东西,上海那边洋行,很是兴旺,这笔资金差不多落实掉了。

    杨元钊心中是有底的,这一笔投入,不说是从中国带到欧洲的货物,就算只有那一百多吨的钨,就足够支付这一次出国的费用了,钱他不怕花,就是怕花钱起不到效果,中国的底子太薄弱了,在哈比出国的目的之中,机器还是其次,关键是操纵机器的人,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只要这些人和机器到位了,很多计划都可以铺开。

    一个人,哪怕力量在强大,也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特别是重工业,本身就是资本和人员双重集中的产业。

    匆匆忙忙的汇报,哈比最后又面带难色的说了一件事情,这些日子,他在上海,对着整个东南,招收留学学生,留学的目的地德国,远没有美国和英国出名,又都是工科学生,很少有人愿意去,好容易招收了70多个,却再也招收不到一个了。

    70个,跟杨元钊计划的200人,差距有些大,杨元钊想了一下,说道:“那好吧,先把这些人给召集起来,先做培训,我这边看能不能解决一些,到时候,他们一起去上海,跟你出国!”

    哈比来的匆匆,只是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跟杨元钊交流了一下,然后就回去了,上海还有些收尾的工作,现在,还缺不了人。

    送走了哈比,杨元钊把尉明,杨悦等人都找来了,说明了目的,此时的他,不太可能找得到学生,虽然并不像再借助四大家的力量,可为了不耽误这一年的时间,他也只能够继续的仰仗。

    “德国,工科!”尉明皱了一下眉头,他是土生土长的商人,对于国外,有一定的了解,但不深入,德国是列强之一,在中国的山东拥有着势力范围,其他的,知道的不多,他把目光投向了杨悦,杨悦是留学生,应该知道一些。

    “文举兄,德国的工科是这个世界上最强的,在西方非常的有名,我们的子弟们,去学习,会很有好处的!”杨悦肯定了杨元钊的话之后,话锋一转的说道:“可是,元钊,据我所知,德国的工科,很少向外招收留学生的,这么多人,你能解决么?”

    “这个没问题,之前的德美洋行的哈比先生,在德国,是有一定的影响力,200位留学生的问题,可以解决,不过我有一个条件!”

    “你说!”

    “学成归国的学子,最少要在我旗下工厂和研究所,干8年的时间,当然了,薪金和待遇,不会比世界上其他大公司开出的少!”

    8年时间,对于一个人来说,算的上是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特别是二十郎当岁的,几乎是整个黄金年龄,尉明有些迟疑,反倒是的杨悦,欣然道:“这是自然!”说完,杨悦又转向尉明,道:“国际大公司的待遇非常的高,何况我们族中的子弟,如果学其他的,或许还能够找到位置,学工科的,没有实验室,没有工厂,几乎一点用都没有!”

    “可是要8年?”

    “8年怎么了,国外的一些定向培训的,签署的可能是12年,甚至是15年的合同的,而且薪金什么的,还达不到普通员工的标准,那才真的是卖身契呢,类似元钊这样的很好了,我说个数字你就明白了,我知道美国一流的研究员,大概每月可以拿到400美元!”

    400美元,尉明知道国外货币的币值,美元跟银元的比价,大概是两倍,400美元,就是800银元,放在中国,这绝对不能够称之为小钱,几乎等于几十亩地的薪水,这还是月薪,再加上之前杨悦所说的,工作环境和研究条件,尉明听进去了,承诺会促成族中子弟前往德国留学,杨悦也会做同样的事情。

    他们两个,代表着太平比较大的两个家族,家族之中,都有不少的子弟,在新式学校之中读书,相对于受着中国传统教育的学生而言,有着巨大的优势,起码不用再补充基础数理化之类的知识,直接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就可以适应德国的条件,更容易的进入到学习的状态之中。

    得到了两个人的首肯,杨元钊也就没有去找别人,他相信的,尉明和杨悦会把这个条件告诉其他人的,想来以山西的底蕴,200个学生的数字,应该会很容易满足的。

    包头距离太原较为遥远,加上这件事情,不是一天两天能够商议出来,杨元钊没有催促他们,左右哈比还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会启程前往欧洲,时间还多的是。

    ;

第九十章 砖厂启动

    太阳高高的升起,为大地带来了无穷的热力,也让室外气温急剧的攀升,超过20度的气温,已经不能够叫做舒适了,可是在包头镇外几公里的荒地之上,一个人工的建筑正在逐步的成型。

    砖墙围出来的几百亩的土地,旁边,还有一个小土山,可以为砖瓦厂提供源源不断的黄土,大师傅们,从昨天,就开始了配比,用合适泥土配比到一起,等待着今天的试运行。

    两台制砖机,已经到位了,全程都是在杨元钊和几个工程师的帮助之下安装,近代中国,没有多少规模化的工业,却也培养出了一批初等的产业工人,这些人之中,偶尔有天赋极佳的,他们会自学成才,成为基础的工程师,或许对于一些精密的仪器和复杂的机器,他们无法拆卸和维修,简单的工作还是可以的。

    这就节约了杨元钊大量的时间,铁匠们熟悉的,只是拖拉机和面粉机,如果换到制砖机之上,还需要一步步的培训,他们更多的是一个比葫芦画瓢的,而不是真正的工程师,跟着哈比一起前来的。

    为了不到10个的工程师,哈比最少付出了2000银元的代价,而且他们的工资幅度,也是整个中国最高,每个人都在每月50以上。

    钱这方面,杨元钊从来都不是问题,他更加关注的是,钱是否能够起到相应的效果,这点上,从昨天到今天,已经明白无误了。

    对着他们,杨元钊不用亲自的去教导,只用告诉他们,如何的组装,组装之后,要达成什么效果,甚至连蒸汽机跟动力的联动,他们也都很熟悉,减轻的不少的工作量,昨天晚上8点开始,一直到今天早晨10点,2台制砖机,已经安装好了,等待调试。

    从太原而来的,尉家砖厂的大师傅,看着眼前的这个古怪的机器,之前砖窑,除了大一点,密封比较好,能够承受的温度更高一点,就没有其他的优势了,要想达到几倍的效率,节约几倍的人手,就只能在这个制砖机上面,传统的烧制,在完成了材料的混合之后,需要用人力来制作砖模,然后阴凉处晾干之后,才会放入到砖窑之中烧制,否则,潮湿的砖,很容易在烧制的时候裂开,浪费掉了。

    蒸汽机是首先开始轰鸣了,从点火,到稳定燃烧,需要一段时间,哪怕杨元钊对于蒸汽机进行了优化和改装,也避免不了这些本来的问题,这也是蒸汽机固有的问题,所以蒸汽机才在不久之后,被内燃机所取代。

    机器的轰鸣声再一次的响起,从上海来的10个工程师,他们表情平静,从工厂之中出来,他们之中最长的在工厂之中,已经15年了,这样的轰鸣声,简直是耳熟能详了,反倒是那些大师傅,他们不知道,作为大工厂的动力的蒸汽机,为什么会出现在砖瓦厂。

    过了不到40分钟,蒸汽机平稳了,借助着传送带,接连到了动力之上,完全由钢铁构成制砖机,开始猛动弹了起来。

    “可以进料了!”杨元钊检查了一下机器,机器的运转比较的平稳,点头说道。

    早已经准备好的料,从巨大的入料口进入,直接的传送到了制砖机的主体,一个砖模,在机器的种植之下,在料堆上面,制作出一个个的砖胚,然后传送到另外一边,早已经准备好了工人,开始把砖胚分别的放好,这点都是做熟的东西,他们按照不同的摆放方法,把这些砖胚给摆放整齐。

    工厂之中,一片繁忙的景象,尉明在默默的计算着,可是制砖机的速度越来越快,很快的,他就查不出来了,杨元钊走到了尉明的面前,说道:“不用数了,我计算过了,一台制砖机的效率,大概是每天4万块砖!”

    “四万块!”旁边,一个姓张的大师傅吃惊的说道,制砖模,这是耗费劳动力最大的,而且要求较高的,只有大师傅级别的,才能够制作,要知道,尉家的砖厂,这么多年,也才有了50个大师傅,按照一个人每天300块速度,也不过是15000块,而且这是理论,事实上,不可能每一个大师傅都在做这个,还有也不可能每天都保持着这个高强度的工作。

    现在,一个简单的机器,不用他们动手,只是把配好的泥巴,装入到进料口之中,剩下的,只要靠小工在那里搬砖就好了,这样不但强度大大的降低,效率也提升了很多。

    刚刚,在机器制砖之后,他曾经看过那些砖模,绝对可以算的上是最好的,不但压的非常的结实,而且形象特别的好,恐怕水品最高的大师傅,制作一块的效果,也未必会比这个好。

    不但是张姓的大师傅吃惊,其他的大师傅也都是这样的,甚至一些悲观的,会想到自己的饭碗,大师傅之所以能够拿到这么高的工资,还有很多的福利,原因就在于不可或缺的,他们是整个砖瓦厂的支柱,少了他们,抓瓦厂就运转不起来,可是一台机器,基本上把他们大半的技术都给抵消了,砖厂再也不会困扰与每天制作多少砖,只要人员齐备,只要动力动起来,每天几乎可以制作无限。

    这时候,另外一个制砖机也开始轰鸣了,这也是提前安装好的,一台蒸汽机的动力,足以支撑两台制砖机,制砖机需要的动力,只是把砖模打在料堆上面,然后形成固定的砖模就好了,这样连续不断,速度极快,耗费的动力也不大,远远不如面粉厂拉动石磨的力量大,所以只是一台,而且制砖厂,也不用一天24小时不间断的运转,晚上制砖不但危险性大,效率也不高。

    一排排整齐的砖墙,就这么的竖起来,熟练工人们排起来,每块砖之间,都会有缝隙,在部件阳光的地方阴干,后期,在进行技术改造之后,会用专门窑洞来烘干,这其中,对于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是砖的质量的关键,这样可以不受天气的影响,连续不断的制砖,效率大规模的提升。

    眼下,没有必要这样,西北的夏天干燥炎热,进入六月份之后,更是飞火如瀑,杨元钊手头上面的研究有些多,这些简单的任务,回头留给其他的工程师好了。

    砖厂到这种情况之下,就可以正常的运转了的,杨元钊最后还要确定一件事情,那就是进料口的自动化,现在进料还是控制在大师傅的手中,而且进料的快慢,直接的影响到了机器,杨元钊发现,几个大师傅,有些供给不上,两台制砖机还好办一点,可是将来这个工业区的发展会越来越大,砖头的需求量也会越来越多,必须改变这一切。

    后世的搅拌机,就是一种原料混合,原理非常的简单,只是把各种的材料,给混合均匀就好了,杨元钊稍稍的回忆和尝试了一下,就把搅拌机给绘制出来,并且根据现有的制砖机,可以完美的跟制砖机联合到一起,只不过材料的配方方面,需要大师傅的配合。

    普通的红砖和青砖,最多加上瓦,在杨元钊看来非常的简单,后世的砖的品种很多,不同建筑,使用的砖也不同,甚至还有专门的仿古砖,还有琉璃砖,玻璃砖等等,大师傅之中,杨元钊只是对几个大师傅比较熟悉,特别是刚刚的那个张姓的,他一直都在身边,而且在众多大师傅之中,地位较高,他摆摆手,把张师傅叫过来,和颜悦色的说道:“张师傅,我们研究一下制砖的配方,能告诉我,需要多少的黄泥和其他材料么?”

    “不行!”

    “为什么,不就是材料的比例么?”

    “不行!”张师傅的声音明显的高了很多,杨元钊抬起头来的时候,发现张师傅瞪大了眼睛,似乎看仇人一样的看着他。

第九十二章 洋灰场

    三四天之后,第一批的砖胚,被送到了八卦窑里面,这种结合了后世的知识的砖窑,可以容纳40万块砖,一次性的烧制的,因为这是新窑,没有人会在里面塞满了砖头,26天的时间,30万块砖,这样的效率已经不低了,周围,还有三四个庞大的砖窑,正在拔地而起,制砖机每天8万块,而且速度还在不停的提升,最多4天就可以生产处一个窑洞的砖头,晾晒三四天之后,就可以进入窑洞之中烧制,这样下来,最少要7个甚至是8个窑洞,才能够供制砖机满负荷运载。

    尉明几乎每天都扑在工地上面,本身,预计50万的制砖厂,一下子增加到了每月240万左右,即便放在太原这样的省会城市,也绝对是一个超级大砖厂,杨元钊在砖厂上了轨道之后,就甩手不管了,当然了,以他个人的名义,给砖厂签订了一个包销合同,只要是销售之外的,他照单全收,会给砖厂留出20%的毛利。

    这样的利润已经不低了,因为机械化的运作,单位砖的人工,降低到了之前的几十分之一,即便加上蒸汽机的运转,山西,可是煤炭大省,蒙古这边,大煤田也不少,哪怕无法深层次发觉,这些煤绝对不能说少,而且价格便宜异常。

    砖厂欣欣向荣了,水泥厂,还是在计划之中,地点已经确定了,就是杨元钊在包头勘察的时候,找到的那一片区域,相对而言,拥有大量的石灰矿,粘土矿,还有一些必要的微量元素,可以说是制作水泥的上等材料的,从启新洋灰场得到了水泥的配方,已经是这个时代比较先进,暂时而言,那种高标号,暂时还不需要,回头等水泥厂运转起来,再投入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

    站在未来洋灰场的这块地方,这是一片荒地,在旁边的山上,被开了一个小型的石灰矿,这片地方,是一位徐姓的地主的,他跟吴广仁和赵书明一样,是这一片的大地主,家里有几百倾的土地,还有数十座山和矿,可以说是财大气粗。

    这样的人家,杨元钊要从他手中得到矿,这不容易,好在,现在的杨元钊在包头,不是一文不名了,包垦公司那么大的阵仗,集中大规模的种植棉花,还不受季节的影响,这一点,就可以打动徐地主,要知道,包头的条件,最多就是一年一熟,最多,在秋粮随便种一点短季节作物,能够收多少,就靠天吃饭了。

    在不耽误小麦的前提之下,种植的还是经济作物之中,价值比较高的。

    这种前提之下,徐地主获得了包垦公司的支持,会在明年,提供2万亩左右的棉花植株,当然了,这需要付钱的,而杨元钊也得到了这一片土地的,大概是540亩,其中包括了300亩左右荒地滩涂,还有200多亩的小山,这个只有400多米,全部都是石灰岩的小山,只是制作水泥的重要原料。

    几十个从包头请来的工人,正在那里忙碌着,在中央,还有4台拖拉机在欢快的运转着,拖拉机被杨元钊安装了类似推土机一样铲,借助着液压和电力驱动,可以简单做一些动作,挖土或许有些困难,可是推平土地,还是可以。

    一台推土机可以相当于几百号人的平整完成量,剩下的工人,更多的是在做一些查漏补缺的工作,还有就是外墙。

    砖窑的第一窑砖头,还要半个多月,才能够出来,这一批砖头,还是杨元钊从太原那边收购过来,正是这种收购的幅度,才让尉明放心,全力以赴的投入到了砖瓦厂的制作之中的。

    准备做水泥厂120亩土地,已经做了简单的平整,眼下,一共有两套机器,因为杨元钊的扩张,每一套的效率,大概比得上的启新洋灰场两倍左右,两套差不多相当于启新的4倍左右,这样,日产水泥可以达到2800桶,这样的水泥厂,在1908年的中国,可以说是一个庞然大物,可是跟后世相比,简直是小水泥厂之中的小水泥厂,一桶水泥的重量,大概在200公斤左右,日产2800桶,也就是在560吨左右,年产量也不会超过20万吨。

    后世,别说全国十强的水泥生产企业,前十的年产量超过3.6亿吨,每个平均就是3600万吨以上,更别说第一的水泥厂一年生产一亿吨,一些市级,甚至是县级的水泥厂,年产量都在百万吨以上,20万吨,恐怕就属于那种关停并转的高耗能的小企业了。

    在1908年的时代,哪怕年产量20万吨的小水泥厂,在中国兴建起来,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其他人不怎么看好,尉家和杨家都没有参与,只有杨元钊等不及了,准备独立推动这个水泥厂的建设,好在,杨家和尉家,没有投资和参与,可是在其他的方面,帮了杨元钊不少,杨家和尉家,位于天津,上海和武汉的分铺,他们正全力以赴的帮助杨元钊挖角,启新洋灰场是重点,还有其他租界的小水泥厂,从普通工人,到大师傅,几乎一个都不漏过,几乎都开出了2倍甚至是3倍的薪水,想来,最多一两个月,就能够看到成效了。

    就这样,工人数量还不够,水泥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企业,需要的工人数量众多,后世的百万吨水泥厂,因为有自动化的管理系统,各种电子控制系统,所以人员会降低到300到500人之间,可是在这个时代,杨元钊只能够依靠人工,最多根据后世的一些经验,做一些用机器代替人力的工作,比如说自动升降机和天车之类,这样减少的人员会非常有限,保守的估计,人员数量会在1500人以上。

    中国的产业工人,数量相对比较少,哪怕是杨家和尉家,花费两三倍薪水,对其他的企业进行挖角,再加上一些其他产业之中找到的工人,不会超过150个,剩下的,都需要填充进来。

    洋灰场不同于砖瓦厂,有大量同类的工厂,而且技术水准相对的比较低,要从一穷二白之下,把工人培养起来,这中间要做的工作会非常的大。

    杨元钊一阵的头疼,水泥厂的机器,已经放在他之前的大院之中了,全部打包,没有安装,还有一些关键的设备,也悄悄的被生产出来的,最关键的就是水泥煅烧窑,这个,需要用耐火砖和钢铁构建配合之后,才能够兴建起来,保守的估计,这个洋灰场要投产,最少需要2个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就培养工人好了。

    包垦公司的人事,就是由刘澍来控制,招人的工作已经在进行之中了,因为水泥价值较高,他制作生产线,效率也相当的高,所以综合考虑之后,他给工人开出的工资也相当的高,普通工人,都在20元左右,夜班工人每月会有3元的补助,一定级别的技术工人,在确定了岗位和职责之后,工资会逐级向上,从2级技工30元,一直提升到7级技工的180元,幅度相当的大,至于更高的水准的,在目前的世界之上,都少有这个品级的工人,中国,更不可能有了。

    包头东街,包垦公司的驻地,此时,正是人山人海的,包垦公司跟几个月之前刚刚成立的时候,已经是截然不同了,小麦的收割,棉花的种植,还有面粉厂,砖瓦厂,特别是面粉厂,已经成为了整个山西蒙古的明星企业,包新牌的面粉,成为了高端和质量的代名词,几乎垄断了山西和蒙古精品袋装白面的生产,连带着,在里面工作的人,也水涨船高了,不但工资相当的高,每月还有特殊的福利,每人每月1袋面粉的福利,是多少人眼红。

    可惜,包新面粉厂,使用的人员很少,只是一个装料,一个搬运,几十号人而已,后来成立的砖瓦厂,需要的人也不多,跟面粉厂差不多,几十个人几乎在一天,就没有位置了,让人有些郁闷,可是这个洋灰场就不一样了,居然一下子招募1500人,这个数量还有待遇,一下子引爆了整个包头的轰动,从消息传出来开始,包垦公司的外面,就围满了人,而且有越来越多的态势。

    ;

第九十三章 扫盲

    杨元钊也没有想到,包垦公司的这一次招聘,会吸引来这么多的人,别说是整个包头的壮年男性,就算是周边的也吸引来了不少,看着被围堵的包垦公司,他忍不住摇摇头。

    好在,包垦公司的位置,是以前包头商会的一处小楼,为了方便,也为了安全,并不只有一个正门,还有一个后门,就在旁边的小巷里面,杨元钊转移脚步,走入到小巷,不多时,就来到了一个只有两间的院落前面。

    轻轻的敲门,里面传来动静,一个脑袋伸了出来,看到是杨元钊,连忙慌张的跑出来,说道:“老板,你来了!”

    刘权是刘家的仆人,也是跟随着刘澍好多年了,包垦公司成立之后,他被刘澍任命为护卫队长,负责保护整个包垦公司,很清楚杨元钊在这个包垦公司的地位。

    “好了,你家公子呢?”

    “就在办公室内!”刘权说完,连忙上前,引领杨元钊向前走。

    杨元钊知道这一处后门,却从来都没有走过,穿过两间房子,在后院,有一个很隐蔽的小门,就在柴房的一角,进入之后,来到了包垦公司的一个小房间之中,小房间密闭,很显然,是借助着建筑,没有任何的门的存在,然后,顺着楼梯向上,在二楼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房子之中出来。

    果然是隐蔽,即便是包垦公司有什么事情,也可以顺着这里,从后门迅速的遁走,杨元钊赞叹一声,接下来的路,他都知道了,顺着走廊一路找到了刘澍的办公室。

    此时的办公室之中,堆积着大量的文件,刘澍,还有三个干事,正在文件之中找着什么,听到动静的刘澍,几乎是头也不回的问道:“是刘唐么,刚快把新的招聘表给我弄过来!”

    刘唐是另外一名仆人,跟刘权的孔武有力不同,他粗通文墨,当年也是刘澍的书童,负责文案方面的工作,包垦公司成立之后,大部分的工作都交给了刘澍,刘唐也成为了刘澍的助手。

    “泽霖兄,怎么样了,招聘多少人了?”

    听到不是刘唐的声音,刘澍愣了一下,抬起头来,苦笑了一下道:“你给我弄得这个摊子,你倒好,甩手掌柜一样,怎么今天有时间来!”

    “我去了工地,这不过来看看,人员招聘的如何了?”

    “目前,已经招聘了1000人了,可是元钊,你要这么多人干什么?”

    “当然是工作了,水泥厂不同于面粉厂和砖瓦厂,它是真正的大型企业,需要的人力也是相当的庞大。”

    刘澍看着杨元钊轻松的样子,脸色一苦的说道:“你开这么多工资,不但是十里八乡的劳力,都跑到我这里来了,就算是老家,也有人知道了消息,陆续赶来,你说怎么办!”

    “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实在不行,就送回去!”杨元钊皱着眉头的说道,中国的宗族势力,一直是他比较讨厌,这也是他不在四大家发展的根本原因,或许一时会好很多,可是长久以来,对于现代化的工业来说,是最大的弊端。

    “说的容易,谁没有几个穷亲戚啊!”

    “这样啊!”杨元钊想了一下,试着说道:“面粉厂已经投产了,不是还有些销售的指标,还有砖瓦厂,大不了给他们一批这个,也算是扩大销售了!”

    面粉,砖头,都算是比较紧缺的,虽然后者运输到太原,会亏钱,可是十里八乡的,总有乔迁新居的,拉起一批人做工程,一小批砖总也能够销售掉,虽然第一窑还没有出来,刘澍作为包垦公司的高层,对于那边的情况也掌控着,很不错,机器连续运转,几乎是一周之内,就起了一窑,现在,已经是第二窑了,估计热火朝天的景象,就会开启。

    穷亲戚之中,也分远近,远的,来到包头,更多的是想要求得一个工作,这种人也就是比较淡的关系,他们也很有自知之明,不会提过分的要求,干活也踏实,真的合适了,刘澍还是会留下来的,近一点的亲戚,一批面粉和砖打发了,也算是不枉他们跑这么远。

    杨元钊随手拿起一份记录,这也是他叮嘱之后,刘澍才做的,要按照以前的规矩,只是写一个文契,或者干脆就不写,口头说明一下,就完成了这个招工的过程。

    杨元钊非常清楚,完善的档案的,对于工人的管理有多么的重要,一个企业,在初期,必须要像一个大家庭一样,这样才能够凝聚所有人的信念,建设起一个强大的,有效率的工厂,甚至一些报表和总结,看似没有多大用处,可是真正的掌控者,却能够从这些报表之中,知道一个工厂之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个企业家,要想不断攀升,必须要抓大放小,一些底层的事情,不能够事必躬亲,但是这些原始的资料,总结上来,却可以作为一个集团发展的方向,从细微之中发现问题,并且及时解决。

    记录上面,也算比较的详细,从姓名,年龄,性别,大致的基本特征,住址,家庭情况,都写的比较的清楚,不过这个名字,却有些五花八门的,旧时代,中国人的姓名,除了读过书的,剩下的,都是五花八门的,贱名好养这句话,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什么狗剩,草根,二剩,大牛,二牛,三牛,大狗二狗三狗的,重名的也相当的多,1000多个人之中,都是这样的,让刘澍他们费劲了功夫。

    杨元钊微微的点头,问道:“对了,泽霖兄,这些工人之中,念过书的有多少?”

    “元钊老弟,你到底想要什么,找读书人,考状元么?”刘澍愕然的说道。

    杨元钊这才想到,这个时代的国人,受教育的,只是极少极少的一部分,别说是这些乡土村民了,就算是大城市之中,等闲的市民,能够识字的也不足一成。

    “好了,我都记录下来了,有3个秀才,还有30多个是粗通文墨的,剩下的,全部都是目不识丁!”刘澍看着杨元钊的表情,平静的说道。

    “3个秀才?”

    “怎么,秀才不能应征么?”

    “不是,我感觉奇怪,秀才也会找工作么?”

    “你以为,这还是太平盛世,我堂堂举人,不一样在商会工作,你给的这个工资,比我当年,刚来商会的,都要高的多,吸引几个穷秀才,又有什么,这还是少的,只是包头本地的秀才,消息传出来,恐怕过来的就更多了!”

    在刘澍的解释之下,杨元钊这才明白,哪怕是在几十年前,科举之路还没有断绝的时候,秀才也很难的谋生,不是做讼师,就是写信,写对联之类,或者干脆放弃科举,到店铺里面帮忙,做一个账房先生,现在,中央混乱,清朝已经出现末世之象,穷秀才们,更加没有什么出路了,眼下包头就有不少这样的秀才,一部分在学堂之中帮忙,剩下的,基本上都去了各大商铺,杨元钊这一次招工,给的条件,不知道多优厚,再加上一些更高的,比如技工标准,着实吸引了不少人。

    杨元钊看着3个秀才,和30多个粗通文墨的资料,叹息一声,中国的工业化道路,真的是任重而道远,突然想到之前,跟众人约定的时候,特别是吴广仁和赵书明两人,要他们找一处地方,教工人们识字,他甚至拿出来一个月15斤白面奖励,连忙向刘澍询问。

    刘澍愣住了,没想到杨元钊居然会问这个问题,迟疑了一下,最终还是说道:“元钊老弟,我建议你不要报那么大的希望了,据我所知,现在学堂已经办不下去了?”

    杨元钊没想到,会得到这么一个答案,从来到包头之后,他就忙得脚不沾地,从上海回来之后,更是一路创立了面粉厂和砖瓦厂,现在又在筹建洋灰场,几乎没有闲暇的时间,可是教育问题,特别是工人的教育问题,一直是他比较看中的,他相信吴广仁两人,不会阴奉阳违,可现在的结果却让他震惊,有些提高了声音问道:“为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他们不尽心么?”

    ;

第九十四章 缘由

    “元钊,吴叔他们都是厚道的,你在包垦公司成立的时候,做出了那么多的让利,只是要求让他们学习,他们又怎么没放在心上,更何况现在还有面粉厂,砖瓦厂,都依靠着你的机器,他们甚至比开始的时候更上心!”

    杨元钊疑惑了,略带不解的问道:“那为什么会是这么一个结果,现在识字率还这么低?”

    刘澍苦笑了一下,说道:“我从六岁开始开蒙,一直读了十几年书,才是现在的一个状态,500个字,当年我也要几年的时间,才能够达到,这些不过是一字不识农民,要想识字,这个难度,不是一般的大,特别是在这个年纪之下,这就更难了!从你们走的时候开始,吴叔和赵叔,就开始张罗起教学了,甚至还聘请了7个秀才一起传授,一个多月以来,只有5个人领到了15斤白面。”

    “5个人,虽然少了点,却也是有成果的,有这样的示范效果,想来,这些工人们应该会去努力学了吧!”

    “努力学,他们都放弃了,因为这拿到面粉五个人,还都是曾经在店铺里面做工,粗通文墨的,本身也认识三四百个字,有了这个基础之后,500个字,很容易达到,可对于完全不是自的文盲来说,500个字这个要求,实在是太高了,虽然,15斤白面的**很大,可在完全无法达成的情况之下,根本没有人愿意继续学下去的,现在,没有人再学了!”

    杨元钊没想到,居然是这么一个结果,张张嘴,却一句话没有说出来,扫盲,着实不容易,不然的话,后世解放的时候,不会当做一个重要的任务来抓了。

    “要不,就先停一停,这样白白浪费,工人们一天的劳累,已经够累的了,还要去学习!”

    “停,绝对不行!”杨元钊的头摇的跟拨浪鼓一样,断然的否决了。

    “可是……”

    杨元钊打断刘澍的话,皱起眉头,说道:“那还是要继续下去,过几天闲了,我过去看看!”

    “哎,真不知道你到底怎么想的,让他们扫盲,真的是出力不讨好!”

    看着絮叨的刘澍,杨元钊却无从说起,工业化,不但需要大量的机器,财力,原材料,更需要无数的产业工人,文盲能当工人,也能当一个不错的好工人,可是文盲根本就没有发展前途,杨元钊要的是新一代的工人,不但懂得知识,会钻研,而且还可以持续发展,这样才能够在几年的时间之中,在包头这么个不毛之地,兴建起一个庞大的工业区,才能够抓住未来几年的有利时机,把中国失去的时间给追回来。

    知道了包头工人扫盲的情况,杨元钊此时,却没有时间去看看,扫盲很重要,可眼前的水泥厂更加的重要了,这是包头第一个真正意义上面的大型机械化工业企业,面粉厂和砖瓦厂,一定意义上面,只能够算的上是小作坊,后世的时候,普通的一个村镇,甚至一些村民们,随便的购置一些机器,就能够开启生产了。

    水泥厂,完全不一样,使用的机器更多,自动化程度非常的高,没有一些知识的储备,没有一些技术的掌握,太困难了。

    杨元钊看了手头上面的资料,这是留在包垦公司的底,大部分人是包头的,剩下一少部分是外地,他思索了良久,这才问道:“这些人都可以召集来么?”

    刘澍点点头,说道:“可以,我已经详细记录了他们的住址,有些暂时安顿了下来,你要是想要的话,明天,就可以让他们去报到了,可是你的工厂,还是一片废墟啊?”

    “正是因为一片废墟,我才要现在召集他们,现代化的工厂,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生产的,只是一个试生产,最少就要几个月的时间,这还是准备齐全的情况之下!”

    “要这么久?”刘澍愣住了,他所知道的工厂,只有太原的一些,还有眼前面粉厂,砖瓦厂,这两个价值不菲,日进斗金的工厂,在他看来,只要机器安装上去,然后人员到位了,就而已持续不断的生产下去了,完全没有预料到,洋灰场会这么的困难。

    事实上,就杨元钊所知,一个水泥厂,哪怕在后世,从投资到建成,也需要一段时间,其中,磨合和试生产的过程,短则三五个月,多则一两年,一个足足有千人之多,拥有着各种的机器,超过数百的庞大工厂,磨合起来,需要的时间着实不少,更何况,在1908年的现在,一穷二白的中国,就是初步把工人都凑齐,都需要较为漫长的时间。

    “对了,刘澍,通过杨家和尉家,招聘的工人,大概什么时候能够到位?”

    刘澍随手的在文件堆里,找了一下,这才说道:“按照昨天的消息,他们已经在太原下车了,正在杨家商队的帮助下,前往这里!”

    杨元钊走过这一条路,快的话,2天多的时间,慢的话,最多也就是三天的时间,沉思了一下,说道:“泽霖兄,接下来,人员的事情交给你了,我给你两天的缓冲时间,到外面招聘的人员到来的时候,我要开始培训!”

    “好吧!”刘澍点点头,算下来,还有2天的时间,对于他而言,不算太紧张。

    离开了还是人山人海的包垦公司,此时包垦公司外面的人,最少也有几千人,可惜这一批人,全部招募过来,是不可能的,只有在其中精心的挑选。

    杨元钊离开了包垦公司,没有回到住所,反而前往了以前的院子,从离开之后,院子扩张了一些,一部分作为库房,另外一部分,作为研究的钢构的地方,其实钢构真的比较简单,有了足够的钢材,电焊,再加上一点点的力学知识,高层无法搭起来,一两层的建筑,还是可以的。

    走进房间,一股热浪传来,密闭的屋子之中,有着一股电焊特有的味道,几个铁匠们还在专心的做实验,架子上面,摆放着十来个大小不一的结构,这些都是杨元钊根据后世的回忆,还有计算机计算出来的,在缩小了一定的比例之后,用一定的压强,确定起来,让他们逐步的熟悉的。

    杨元钊进入的屋子的时候,正在操作电焊的壮汉,听到了动静,站起身来,杨元钊就对着他问道:“钱虎,弄得怎么样了,熟悉了么?”

    钱虎是剩下的铁匠之中,领头的一个,虽然铁匠的手艺不怎么样,可心思灵活,接受能力也相当强,是掌握钢构结构最好的一个,电焊也使用的不错。

    “老板,都熟悉了,如果给我们足够的材料,我可以现在就建成一个!”钱虎满不在乎的说道。

    从研究钢构到现在,差不多快一个月的时间了,他们翻来覆去,熟悉电焊,熟悉钢结构之间的节点和支撑点,为的就是让钢结构房屋,在旷野之中树立起来,现在终于到了他们可以行动的时候了。

    检查了钱虎的作品,关系到建筑,容不得半点的马虎,杨元钊提供的钢材,可不是后世普通的铁或者钢结构,他是杨元钊通过筛选,选出来焊接效果最好,结构最强,柔韧性也最好,其中甚至有一些是宝马发动机之中的特种材料,这种材料,在后世,因为造价的关系,不可能使用到普通的钢结构之中,有了一体机存在,只要是有足够的材料,这些东西,还是可以生产出来。

    3级的一体机,用来生产钢构的话,只能够有2米长的钢构,这或许比较繁琐,在杨元钊的精巧设计之下,却可以达到6米左右,6米的长宽的房子,比不上后世钢构那么的宽敞,却也足够使用了,最少,小的房间,足够的支撑,会让房子更加的坚固的。

第九十六章 塔吊

    不知不觉之下,几个小时的时间,就这么的过去了,其中,杨元钊不时的把钱虎他们叫来,一方面,是把他们实地测量的数据,填充到这个设计的图纸之中,另外一方面,也是从实地询问他们对于钢构的了解程度,在了解之中,杨元钊发现,他们对其中的一个钢构似乎异常的熟悉,很多钢构的指标,不用见到实体或者图纸,他们都可以说出来,甚至还能够举一反三,特别是钱虎,经常会根据某些数据,跟杨元钊讨论,甚至争论。

    工人们,哪怕不懂得什么大道理,在某一方面,逐步的熟悉之后,熟能生巧之下,一些机灵的,能够从中间总结出规律,这是好事情,最少证明了他们在这个方面,花费了不少的心思。为此杨元钊特别的把已经设计大半的方案,直接的推翻改动,换成钱虎们最熟悉的模型,这个模型就是最普通的钢构模型,使用的钢材和连接稍微的多了一点,而且整个钢构需要的工程量也相当的大,但是有一点,安全系数高,钱虎他们又相对比较熟悉,这样施工的难度,一定程度上,会降低不少。

    几易其稿,差不多耗费了几大张专业的图纸,杨元钊是机械工程师,对于三视图之类的,非常熟悉,建筑是他不太擅长的部分,可钢构,跟普通的建筑不一样,不用考虑什么分担压强,或者承重墙的关系,又不是什么高层建筑,只是一个最高18米,6米高度,解构简单的钢构,以机械工程师的严谨,加上计算机计算出来的数据,最终,完成了一个初稿。

    这个初稿,已经包括了整个厂房车间最重要的几个部分,因为是第一次,他没有采用整体成型,而是把整个钢构分成不同的部分,在部分和部分相连的部分,进行了大量的加固,钢构跟普通的结构的区别也就在于这里,钢构可以留出许多部分,用于相互之间的链接,主要的着力点,就在这些粗大的钢材上面的,15公分长宽的钢材,后世都可以作为承重钢筋,特别是其中又添加了强度比较高的特种钢材,用来做一个普通的,不承担太多重量的厂房,这其中根本就没有多少的问题。

    杨元钊进行了初步的设计,完成了图纸,让钱虎他们通过实地测量,绘制出模型,回去焊接成真正的钢铁模型,真正的钢铁模型,用了比例尺大概小20倍直视结构,这样耗费钢筋数量,也只有二十分之一,可是饶是如此,真正做出来,整个模型的面积差不多300平方,细化处理之后,甚至一些结构被省略了之下,使用的钢材也超过了125吨,足足杨元钊一天多的生产量的。

    正是这样的认真,足足用了2天多的时间,最终的设计图定稿了,钱虎他们把实地测量的结果和模型拿出来之后,杨元钊对着模型进行比对,确定它是否能够承受,完成了整体的设计,他最少需要2米长,最少15公分长宽的钢筋,5000多根,其中在转接,弯头,特殊的部件,更是高达数千个,当这一片5500平方米,总面积超过12000平方米的庞大钢构建成的时候,这一片将成为工厂的主厂区,只要钢构到位,最多一个月多一点的时间,一个占地12000平方的庞大建筑,就会在这个包头外面的荒原之上,拔地而起的。

    这么庞大的钢构,几乎是2500吨,后世,可能不过是一个工厂,一天的产能,甚至连一天的产能都未必是,可是在这个时代,这是一件很难完成的任务,特别是在中国,几乎不可能,中国没有生产大批量钢铁的能力。

    目前的中国,只有汉阳铁厂一家现代化的钢铁厂,那是洋务运动,花费了几十年的成果,可是最终呢,大部分的产能无法打开,即便在经营着的,质量也不佳,这从黄河铁路桥的情况,已经可以很鲜明的表现出来,不过是一个承重轻量火车的铁路桥,却只能以5公里的时速,由牵引车一节一节车厢的缓缓拖行,这种情况之下,怎么可能提供合适的钢材呢,外国进口,更是可能性不大,先不说质量问题,漫长交通,就会让成本激增到无法承受程度。

    索性,杨元钊也没有打算外购,正好,这段时间,没有多少生产的任务,之前抽时间生产的部分武器,被哈比带到上海进行销售,补充过去的几个月,上海的军火大量销售空挡的,整个中国,军火是硬通货,这么多的洋行和买办,短时间消耗12万,市场的需求没有那么旺盛了。

    给面粉厂,砖瓦厂的设备,还有拖拉机,早已经生产完了,暂时没有太多的任务了,满负荷生产,是可以承受的,正好拿来,生产这些钢柱结构。

    现在一体机的等级是三级,这些材料,都不会超过一体机体积限制,可是4吨每小时的生产,哪怕是一体机全力以赴,也需要接近600个小时,也就是二十多天的时间,这可是一个不短的时间。

    给一体机下达了命令,按照图纸上面,首先生产原料配置车间,这里会安放两个大型的粉碎机,履带式的进料带,还有一些天车起重机之类的,总面积大概700多平方米,一共是两层,一共需要各种类型的材料500吨,他需要用三天的时间来准备,好在钢构在初期的时候,并不需要钢材,需要挖掘一些地基了,还有几本的一些土建工程,这点杨元钊通过刘澍的协调,把这些铁匠和包头原有的工匠召集在一起,又招揽了差不多50个壮劳力,暂时组成一个钢构建筑公司,这个作为公司最开始的第一个工程,为了这个,他甚至还借助着现有的拖拉机底盘,制作了一个简易的塔吊。

    相对于移动方便的吊车,塔吊似乎更加的容易,当然不是后世那种,高层建筑的塔吊,不过是一个纯钢的高塔,上面有十字型的分布着两组钢铁臂,上面有不同的挂钩,通过简单的移动,可以确定到不同的位置之上,然后通过下面蒸汽机催动钢绳,拉动钢筋,到达预定的位置。

    这种简易的东西,在杨元钊看来极为的落后,可惜起重这玩意,不是他的专业,虽然知道一点,要想真正的制作出合格的起重机,需要漫长时间的研究,此时此刻的他,没有这个时间,千头万绪,工作实在是太多了,要解决这个,恐怕需要哈比到欧洲和美国之后,招募到第一批的学者和工程师,才能够继续下去。

    一个简易的塔吊,也就是十几吨钢材,几个小时的时间,就完成了生产,杨元钊把钱虎叫过去,让他借助着拖拉机,把这些东西拉过去的,拖拉机的拖斗,是新近才生产的,拖拉机不但在犁地时候方便,在拉动比较多的物资的时候,也相当的方便,特别是钢构,别看一根不太长的钢管,总重量都会超过300公斤,一旦上百根,就是30吨,这样的重量,没有多少的马车可以拉得动,一个马车放上三五根,就有些吃力了,这样会极大的浪费,钢制的拖斗出现,让拖拉机的马力可以尽情的展现,虽然,拖斗只能够在平整的路面上行动,从包头这边,到外面的工业区,又有多远,履带式拖拉机缓慢的速度,是可以接受的。

    40吨的塔吊,一共分成了四个不同的高塔,还有六根相互联通的衡量,钢绳在上方,可以在下面摇杆的推动之下,灵活处于塔吊范围之中的任何一个位置,看起来繁琐无比,可却让钱虎等人吃惊不已,他们以为,庞大的,12000平方米的钢构房,都需要他们用肩扛手提的方式,一根300多公斤,两三个人,勉强也就抬起来了,只是要向高处,不容易,可是有了这个塔吊,很多时候,他们可以用机械节约体力,这样不但安全,建设的速度,也就大幅度的加快了。

    看着钱虎等人,热火朝天的干起来,杨元钊没有在这里过多的停留,快步的离开了,今天,从太原过来,杨家和尉家,从各地招募而来工人,会抵达这里,因为资讯的问题,对于这些工人,杨元钊是两眼一抹,必须要等他们到了之后,才会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样的技术工种,水泥厂能不能正常运转,能够生产出多少的水泥,产量如何,就全靠则一批的工人了。

    ;

第九十七章 工人抵达

    包头夏天,天黑的很晚,五六点钟,在冬日里是夜幕降临的时候,可是此时,太阳才微微西斜,忙碌了一天杨元钊,正好结束工作,长随小寒刚刚告诉杨元钊,杨家的车队到了。

    杨家的车队,每年都要来几次,特别在杨元钊发展的包头之后,来的次数更加频繁了,在砖瓦厂没有正式投产之前,兴建水泥厂砖头,基本上,都是杨家商队,从各地收购过来的,这一次,不是专门来收货和送货的,是送人。

    150个工人,是杨家和尉家费尽心思才弄来了,也一直都是杨元钊关注的重点,因为关系到水泥厂的兴建是否顺利。这个时代,到底有多少产业工人他不知道,从事水泥这个行业的,恐怕只有几百人而已,最多的就是启新水泥厂,还有其他的一些租界水泥厂,产量也不高,能够招募过来150人,哪怕只是初级工,对于整个水泥厂的建设,都会起到显著的效果,杨元钊怎么的强大,也只有一个人,一个人带着1000多个目不识丁的农民的,哪怕有全套的机器设备,也无法运行如此庞大的一个工厂,没有一批熟练的老工人的帮助,终究是镜中花水中月。

    嘱咐了钱虎几声,让他们继续努力的工作,然后带着大寒小寒,向包头而去,

    来到包垦公司的附近的,就看到刘权一溜烟的跑出来,看到杨元钊,大喜的说道:“杨少爷,我家公子让我来找你!”

    “是人员都到了么,已经安顿下来了吧?”杨元钊随口的问道。

    “是的,我家少爷都安顿下来了,就近安排到那些宅院之中!”

    “不错,先把人安顿好,记住多去问问,看他们都有什么需要!”

    “是,杨少爷,这些我家少爷都吩咐过了,少爷正在等你!”

    刘澍会来找他,他的想法,杨元钊多多少少的知道,果然,见到了刘澍之后,刘澍拿出了一份名单,是这150个工人的详细名单。

    这段时间,杨元钊一直都强调各种档案和记录,包垦公司的工人名单,也逐步的完善起来,正因为这样,杨家和尉家在招募工人上面,也应用了,虽然多了一个功夫,却让他们发现,这样人员管理,似乎容易了很多,杨家和尉家,似乎在决定,在自己的商会之中,完善这个档案制度。

    杨家和尉家要怎么做,杨元钊不关心,他关心的是这一批工人,每一个工人一张纸,上面多则数百字,少则十几字,详细的写明了每一个工人的姓名,基本信息,家属情况等等,这些如果换平常,杨元钊还会看一遍,多了解工人,这对于他接下来管理很有帮助,可是此时,水泥厂的兴建,基本上都在关键的时刻,直接略过了这个,看向后面。

    在基本信息的后面,有各人的专长,还有资历,杨家和尉家的商会,果然强大,这一次招募来的只有150个人,看起来人数不多,可是每一个都是水泥厂的要害部门,150个人之中,水泥相关的行业的,最少有120个,其中还有40个是直接从启新还有其他的一些洋灰场招募的一线工人,勉强可以形成一个班组来工作。

    除了40个从启新招募的工人之外,还有30个,是从其他的工厂之中招募的,也大多数是洋灰场,启新是中国最大的洋灰场不假,可是在租界,还有不少外国人直接兴建的水泥厂,上海十里洋场的繁华,一半是因为租界,还有一小半就是水泥等的使用和电力的使用,用水泥修筑建筑,快捷且坚固,是上海能够繁华起来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从原料的粉碎,磨制,一直到水泥的控制成型,基本上,大多数的基数人才都有了,其中,甚至还有10个被工厂称之为大师傅的工人,这些可以说是工厂的定海神针。

    旧时代的中国工厂,没有所谓的技工和技师,可是大师傅,算的上工厂之中大工或者是技工,在工厂之中的重要作用,都是有目共睹的,可以说,一个工厂,哪怕是机器什么的,都没有多少变化,少了几个大师傅的,几乎会毁掉工厂大半的产能。

    杨元钊仔细的看着这些大师傅的介绍,这也是150个工人之中的精华人物,每一个大师傅都有独到的绝活,有些在杨元钊看来不值一提,是一些从生产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熟能生巧的,这些都可以用机器来解决或者避免,这些大师傅是初期有用,一旦工厂的机器完善了,运转灵活了,他们也就是一个熟练工人。可是有些,却是让他惊叹的,比如杨元钊正在看的这一位,主要操纵高炉的,他能够从炉内水泥的形态,判断出大致的温度,保证水泥烧制的效率,一般他所监工的高炉,水泥的质量都比平常的要好。

    水泥也好,钢铁也罢,温度是关键,不达到一定的温度,很多的杂质炼化不出来,或多或少的,就会影响到水泥或者钢铁的质量,这里面的温度基数,一向是工业生产的关键。这个时代的科技,远没有后世那么发达的程度,高温情况下的温度精确计量,一直都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这个时代,100度以下的温度计早已经出现了,可是400度以上的温度计,就根本没有,一来是材料方面,很少有承受住400度以上高温的材料,高温材料的突破,一直到二战之后,才大规模的发展起来,二来,大部分的研究者,对于高温反应和温度计量,还处于初级的研究阶段。

    这种工业化的高温温度计,杨元钊这边也没有,甚至还没有什么头绪,这个大师傅的出现,让他对于水泥温度控制这方面,几乎是可以放下一半的心,再也不担心最开始,因为温度控制的问题,造成的大规模的浪费的。

    有了这样的温度控制经验,如果能够把这个经验推广开来,在没有高温温度计的情况之下,根据水泥的一些形态结构,把握到这个温度的高低,这样,水泥的良品率,还有质量,都会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有一个相当大的提升,不是高标号的水泥,却拥有更高的质量,这对于大量需求水泥的包头来说,不亚于一个催化剂。

    杨元钊手放在这一份资料上面,轻轻的敲击着,之前砖瓦厂的变故,被他以重金来化解的,可也不是没有隐患的,如果不是他用搅拌机,精确配比,代替了大师傅的混料,这样的配方比较的稳定,固定配方和机器代替了大师傅的人力操纵,很大程度上面,减少了对大师傅的依赖,才算解决问题,不然就会起到一个乱子。

    砖瓦厂的配比,是一个小事情,即便大师傅们不妥协,无外乎是寻找别的大师傅,500元的重金,总能够找到,即便找不到,也只是浪费一点点时间而已,烧砖能够浪费多少,水泥就不一样了,原料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还有一炉如果废掉,人工和原料费用非常的惊人,一旦出现问题,结果不是杨元钊所能够承担的,最重要的是,在150个工人之中,有这个能力的,就只有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

    一个,也就是说,哪怕杨元钊再不愿意,也必须要受到这个大师傅的钳制,否则,不但水泥厂的生产,会受到巨大的影响,甚至会产生大量的废料,影响到水泥厂效益。

    心中很不舒服,对于兴建现代化的工厂杨元钊来说,非常难以接受,可为了一个高温温度计,投入大量精力,进入研究,这也不是杨元钊愿意的,一来这个领域,对于他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领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之中,都从来没有接触到,另外一个方面,这个难度也是非常大的,温度计,一般而言,是要寻找热膨胀比比较均衡的金属,或者其他材料作为温度计的核心材质,后世常用的水银温度计,就是借助着水银在温度变化的时候,膨胀的比较均衡,作为常用的温度计使用。

    可惜,水银温度计只适合于低温环境,对于500-3000度这样的工业高温领域,没有任何的作用,杨元钊也不太可能投入巨大的精力,去寻找合适的合金材料。

    为难,杨元钊的眉头不由皱了起来,不管如何,在没有找到替代人选之前,就只能够用这个李明生了,可是必要备选还是必须,想了一下之后,杨元钊对刘澍问道:“泽霖兄,你对于这个李明生,到底知道多少?”

    ;

第九十八章 李明生

    听到了杨元钊的询问,刘澍过来,拿过了杨元钊手中档案,扫了一眼,诧异的说道:“这个人?李明生?”

    刘澍瞬间,就回忆起了这个人的资料,他作为包垦公司的大管家,包垦公司的很多事物都上心,虽然,水泥厂的兴建,几乎都是在杨元钊的一人主导之下,进行的,投资和机械,也都是来源于他一个人,可是还是为包垦公司分了一成,虽然只是红利股,知道水泥厂的一些投资的刘澍,很清楚,一旦水泥厂建成之后,会产生多么大的效益,君不见启新洋灰场,在英夷的手中的时候,年利润都超过几十万,后来被北洋费尽功夫收回来,扩大的规模之后,新的水泥几乎是行销全国,利润更加的惊人。

    档案上,这个大师傅名叫李明生,是所有这150个工人之中,公子最高的,当时向外招聘,包垦公司给出的价格是原来工资的一倍,这个李明生,在启新水泥厂可以拿到70元,所以,包垦公司给出了140元的高价。

    不过李明生这个人,在150个工匠之中,绝对是最拔尖,无论资历还是能力,李明生本身就是启新洋灰场有数的几个大师傅,控制的又是水泥厂最重要是煅烧窑,一向受到启新的器重,杨家早在一个月之前,在杨元钊提出了招募水泥厂的工人的时候,就跟他接触了,可惜一直都被他拒绝,本来杨家都已经放弃了,毕竟一个深受器重的工匠,工资又不低,很难的招募到。

    不过就在所有人准备出发之前的那一天,李明生主动找到杨家,想要来到包头,这多多少少让杨家有些的吃惊,这些经过,也被写到了另外的一个档案之中,专门送到了刘澍这边。

    刘澍一五一十的把所知道的东西,完完全全的告诉了杨元钊,听了刘澍讲述经过,杨元钊默然了,想了半天,说道:“泽霖兄,让天津那边继续打听,问问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怕花钱,我想知道这个李明生为什么在最后选择来包头,搞清楚根本的原因!”

    刘澍皱了一下眉头,天津的杨家势力虽然不小,可是那里靠近京师,又是北洋的大本营,要想打听一些东西,不容易,特别是在启新洋灰厂招募了大量工人的前提之下,再通过北洋的实力来调查李明生的事情,几乎不可能,杨家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的修复跟北洋的关系,而不是继续的触动北洋。

    看着刘澍的表情,杨元钊对于刘澍心中所想,已经了然了,他郑重的说道:“泽霖兄,这个李明生,如果用好的话,我们的水泥厂兴建,最起码,会快一倍以上,所以请尽可能的催一催。”

    水泥厂的兴建速度,提升一倍以上,这从侧面证明了这个李明生,对于水泥厂的重要性,水泥厂是目前杨元钊最看重的东西,看着这么庞大的雇员,就可以从侧面分析出,水泥厂到底有多么挣钱了,李明生的作用,在刘澍的心中上升了好几个等级,点头答应杨元钊,会尽力。

    放下了李明生的这件事情,暂时而言,杨元钊觉得,还是要循序渐进的,放下了跟李明生继续接触的想法,先把这些工人给安顿下来,好在,包头有众多的商铺,包垦公司成立了之后,收购了一些住宅,稍稍的改装之后,就可以容纳众多的人员,当然了,条件不能太好,一般是4个人住一间。

    不大的房屋,要想住四个人,稍稍的有些拥挤,使用的是杨元钊设计的铁架高低床,参考了后世学校宿舍,每个房间每个人会有一张床一个桌子,还有做到房屋立面的大型储物柜,用了这些尽可能减少房屋面积的设计,房间还算宽敞,要是跟这个时代一样,住四个人就变成大通铺了。

    150个工匠,没有携带家眷,都是男的,算下来40多间房子,包垦公司动用了三个四进的院落,算是把他们安顿下来了,当然了,普通的工匠是四人一间,大师傅,基本上都是一人一间,他们也是被分开安置,隐隐的成为150个工人之中领头者。

    当天晚上,在刘澍的关照之下,为几位大师傅接风洗尘,专门到富华楼,包下了最大的包厢,包括杨元钊,刘澍在内的公司高层,还有7个大师傅的,满满的组成了一桌,其他人,杨元钊没办法亲自的招呼,却也吩咐厨房,让其他的工匠,也都得到了加菜,什么烧鸡了,腊肉了,牛羊肉之类的,几乎是毫不吝啬。

    能够来到这里的,多是为了钱,能够获得良好的待遇,他们当然是满意了,在劳累的一天的情况下,一顿美食,可以减轻众人心中的焦虑,增加对接下来工作的信心。

    夜幕降临下来,富华楼是灯火通明的,因为富华楼距离发电厂不远,在富华楼的老板强烈要求之下,当然付出了不菲的代价,这才被拉了一个电线,总计带动12个60瓦的灯泡,在北方的夜里,后世带来的灯泡闪烁着橘红色的光芒,显得,异常的明亮。

    众多的大师傅,在长随们的带领下,进入到了富华楼,奢华的装修,精美的餐具,还有明亮的点灯,都让他们或多或少的有些拘束,他们基本上,都是老实巴交的,在工厂时间长了,慢慢磨练出来的技艺,来包头的目的,也是为了赚钱,见到大老板,心中或多或少的没底了,动作都拘束了很多。

    杨元钊看过他们的资料,上面的基本容貌描写,让他大体上面,能够分辨的出,谁是谁,看了一圈之后,他的脸上露出了失望的表情,在大师傅之中,杨元钊没有见到他一直想要见到的李明生。

    叫过来大寒,简单的吩咐了两句,大寒出去转了一圈,走进来,对杨元钊说道:“老爷,听说李明生是不舒服,没有过来!”

    “李明生没过来!”杨元钊沉吟了一句,说实在的,这个人真奇怪,杨元钊看过李明生的阅历,他今年不大,只有40多岁,在这个时代,已经算是步入老年的了,他从20年前,就进入到了北洋的机械局,一直从小工开始干起,凭借着自己的才干,一路的干到了大师傅,在启新洋灰场,呆的时间最久,足足12年,对于水泥这个行业,已经是熟悉到了骨子里面,月俸也拿到了整个启新最高的程度,达到了70元每月,虽然跟杨元钊开出来的高薪无法相比,可一个月2亩地的月薪,足够他在天津过上富足的生活,杨家招募其他的大师傅,除了一些刚刚升为大师傅的,还有确实家境贫穷的,其他的,很难的招募到,就是这个原因,钱是好东西,可是钱高到一定的程度,对于很多人而言,没有更多的吸引力了。

    李明生主动来到包头,可到了包头之后,却深居浅出的,甚至连这一次的晚宴都没有参加,天津那边的消息,还没有传过来,但是肯定的,这个李明生,应该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不然的话,他不会这么的改变主意的。

    真的是没处下手啊,杨元钊略微的有些郁闷,越想越是头疼,索性不想,其他的几个大师傅,虽然没有李明生那么的重要,却也是掌控着水泥厂的要害部门,暂时而言,杨元钊能够做的,就是尽可能的笼络这些人,要想让水泥厂平稳的运转起来,这些人是关键。

    哪怕是大师傅,在工厂之中很重要,却何曾得到这样的礼遇,富华楼的菜品味道很好,杨元钊又不惜成本,没有上多少普通的东西,多是一些山珍海味,特别是黄河鲤鱼,吃的是满嘴喷香的。

    能够在工厂之中,做到大师傅,一来要手中有绝活,二来,察言观色,见人说话这一点,是基本的要求,明显看出来,杨元钊才是真正的老板和话事人,说话,基本上都是围绕着杨元钊。

    不管真的假的,杨元钊算是为这些大师傅接风洗尘了,约定明天到水泥工地去看看,然后,就让大寒他们分别送这些大师傅回家,富华楼恢复了宁静,杨元钊看着笼罩在一片黑暗之中的小镇,昏黄的灯光,那是大寒他们带着灯笼送人,灯光延伸到了远处的院落,杨元钊心中微微放下,不管如何,150个人,把水泥厂的基础工人给解决了的,接下来的速度,就要看工程的进度如何了。

    ;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68/ 第一时间欣赏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残梦所写的《钢铁时代》为转载作品,钢铁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钢铁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钢铁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钢铁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钢铁时代介绍:
钢铁是国家基础,动力是国家的翅膀。
21世纪职业车队工程师,意外穿越到19o8年,行办工业,发展教育,以材料为基础,以动力为羽翼,在中国的大西北,兴建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庞大工业区。
以此为基,强大工业,强大军事,强大中国,改变了中华的历史轨迹。中华开始了复兴和崛起的脚步,黄种人的时代,提前来临了。
钢铁时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钢铁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钢铁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