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钢铁时代TXT下载钢铁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钢铁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残梦     钢铁时代txt下载     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四百六十七章 舰炮之威

    说实话,第一波舰炮,过于集中在前端的防线上面,对于周围的军队,没有多少的影响,甚至不少人还没有感觉到舰炮的威力,攻击就结束了,他们并没有真切的感受到这样火炮的威力,只不过根据指挥部的要求,开始疏散部队。网

    可当舰炮彻底的动摇了前线的守军,并且向着纵深延续的时候,协约国的部队感觉到不同了,之前的疏散根本就没用,面临着丝毫不讲理的舰炮攻击,还是无差别,只要在舰炮的射程范围之内的,都是攻击的对象,遍布在各处的,几乎么整个波尔多城市周围三分之一的部队遭到了突如其来的袭击。

    波尔多毕竟临海,在所有的近海防御舰艇都被击沉,甚至是驱逐舰开始一步步的扫雷的情况之下,战列舰甚至可以靠近到岸边1.5公里的地方,不能再靠近了,战列舰是重型舰艇,特别是皇帝级,几乎是5万吨的重量,这样的满载的重型船只,持水量是很深,虽然德国能够侦查到英国和法国的不少信息,可是关于波尔多港,特别是军港附近的水文信息,德国是绝对得不到的,这样的水文信息,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绝密的。

    没错,如果知道一个军港的水文信息,潜艇这样的舰艇,可以轻而易举的穿透港口的层层防线,攻击到港口内部,这对于任何一个军事基地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

    德国在开战初期,就有潜艇攻击军港的战例,并且造成了损伤,那是个例,一方面,那一个军港是德国花费了几十年的时间,通过推测,计算最终得到了两条合适进入的线路,另外一方面,英国也没有设防,只要在关键地方布置几个水雷,潜艇哪怕再强大也进不去,也就是从那一天开始,再也没有多少德国潜艇攻击英国港口的消息传来,就是因为英国有了戒备。

    波尔多也是这样的,在法国的众多港口和军港之中,波尔多并不是最重要的,马赛等港口,比波尔多重要的多,在战前,德国更多的关注的是马赛,而不是波尔多,也就是波尔多阴差阳错之下,成为了战时陪都之后,德国才开始关注,可为时已晚,最多是确定波尔多外围地点,靠近军港内部就不可能知道了。

    好在,为了安全起见,战舰也不可能在近在咫尺的岸边攻击,能够到1.5公里的距离,已经不错了,这样距离岸边13.5公里的地方,几乎可以笼罩大半个波尔多,周围笼罩的部队也在2万以上。

    后续一个多小时的攻击,对于波尔多周边的军队杀伤力巨大,虽然伤亡数字到最后也没有过3万人,可是舰炮跟普通的火炮不一样,面对着舰炮共计,炮弹甚至比声音还要快,听到了声音的同时,炮弹也就过来了,连躲都没有地方躲。

    无论你是训练有素的精锐士兵,还是的的刚刚入伍的新兵,面临着这样的炮火大前提下,最终的结果都是一样的,等待这炮火的点名,或者期待自己幸运一点,别的,就没有任何的地方做了。

    之前看着别人被攻击,最多是感慨,可是这样的无差别攻击,13.5公里之内,过1公里的狭长区域之中,这就是1多平方公里,分布的2万的军队,是最受煎熬的。

    这其中,最为不爽的是英国,英国自诩海军强国,占据了七海霸权上百年,可是他们的6军,遭受到了德国海军的无差别攻击,海军在哪里,战舰在哪里,他们都没有过来救援,这还是大英帝国么?就这样,士气低落之下,甚至有了巨大的骚动。

    前线的战报,一份份的传了回来,早知道这一次要受到巨大的打击,可是打击如此之大,完全没有想到,突出部的55万军队,现在确定被歼灭的就有35万,算上逃窜之中消耗的,可能四五十万的军队都没有了,即便在和平年代,四五十万军队的损失,也是巨大的数字了,更别说战争正在紧要关头,本身损失就比德国大的多,突然少了4万的军队,对于协约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打击。

    英国海军部之中,所有高官都面面相觑,虽然所,英国知道,会遭遇到这样的结果,可是这样的结果落到头上的时候,他们的心中,真的不是滋味,大英帝国,何尝受过这样的屈辱的,还是拿着最强的地方来羞辱他们。可惜,此时此刻,没有任何的办法解决,除非把协约国剩下的舰队都压上,对着他们进行冲击,可是那样的话,等待英国的命运,将会是更加的可怕的,英国将无法承受住这样的打击,一旦大英帝国全部的主力舰,全部都在这一次之中,损失殆尽的话,大英帝国将会没有办法抵挡德国的攻击,只要德国有一只快舰队,哪怕是全部主力舰都损失殆尽,对于大英帝国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一旦外围的交通和航线都被断绝的话,对于中国而言,将会是一个灭顶之灾的。

    如果时不时的德国公海舰队,进行一波攻击的话,波尔多根本受不住,从目前的局面上已经可以看出来的,公海舰队对于波尔多防线的攻击,其实是薄弱的,可是对于士气的打击巨大,只能够被动挨打,这种情况来一次,就让人非常受不了,更别说来两次三次,说不定要彻底的崩溃的。

    必须要找到一个解决的方案,可是这似乎是一个轮回,起因就是因为英国方面,暂时失去了制海权,只要英国方面夺回制海权,一切都解决了,可是这可能么,事情永远不会有那么的简单?

    美国那边传来好消息,最多1个月的时间,美国方面负责9艘战舰就可以投入到战斗之中,这不是海试之后的完美,而是下水就弄过来,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毕竟,有几艘即将完成的战列舰被打在船台之上,现在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都出现了大的问题,没有时间慢慢的实验,让这些战舰趋于完美,毕竟协约国已经面临着十万火急的当口了。

    可是这样就够了么,即便美国方面的9艘战列舰投入使用,协约国跟德国来说,也只是平分秋色,或许协约国会占据一定的上风,因为这9艘船,不是简单的战舰,这是稍稍加强版伊丽莎白女王级,英国的技术跟美国的加工能力结合在一起,比起原版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实力上面,还要稍稍的出一点,这种情况之下,应该能够跟对方主力舰进行对抗,再加上英国的辅助船只,继续压制着德国,英国没有战胜德国的信心,英国需要的,就是能够抵挡住德国的兵锋,让德国无法在他们的海域随便的活动,避免波尔多的悲剧再一次的生。

    可是目前,他们必须要挨炮,而且是舰炮犁地一样的打,打的所有的协约官非常的心疼,打的前线的指挥官心惊肉跳的,因为他们吃惊的现,面临着舰炮3个小时的攻击,他们的手下都有了不稳的状态,没错,面临着死神的点名,协约国的军队没有那么稳定,特别是这种不定时的点名。

    这种点名对于心理上面的压力是最大的,就如同俄罗斯轮盘一样,只有一颗子弹,可是每一次都有可能有一颗子弹落到头上,当这个子弹落到头上的时候,就是死亡那一刻的来临,很多人甚至坚持不到最后。

    战场上面,也是一样,虽然知道,这些炮弹,这些舰炮没有办法威胁到他们,不可能将他们一一杀掉,可是当炮弹落到头上的时候,那就是死亡,这个时候,没有人再躲在防炮洞中,那完全是个摆设,碰上高爆弹还好,步兵杀伤弹也没问题,一旦碰上穿甲弹,团一级的防炮洞,面对着舰炮的攻击,一炮下去全完,还是躲在外面好一点,最少几率小一点,即便是炮弹打过来,也就是炮弹周围的死绝了,其他的,还是可以活下来的。

    没人会在这样残酷的点名之中,还保持着钢铁般的意志,特别是后期,在现对方舰炮的射程之后,混乱开始了,先是靠近射程周边的那些部队,果断的逃到了另外一端,接下来,伴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变化越来越加剧。

    射程边缘这里,是波尔多比较核心的位置,可是在变化加剧之后,削弱了协约队的防御,甚至连一线的协约队也有了不稳的状态。

    本身这一次偷袭,已经让突出部的55万大军受到了攻击,如果现在的一线再出问题,那就要出大事了,只要突破了两道防线,位于两道防线上面,最少12万军队,就会受到直接的威胁,损失55万军队还可以接受,最少调整调整,把正在训练的新兵都给弄上来,差不多就可以抹平了,可是如果再损失12万的军队的话,那就要出问题了,而且是大问题,甚至连波尔多的防线能不能守住,都有问题,这下子,已经躲避到射程之外的那些6军高官们坐不住了,开始对前线进行了干预。未完待续。8

第一千四百六十八章 结果再平衡

    战机往往就是这样,稍纵即逝的,英国这边动手的速度相当的快,本来已经逃到射程之外的这些高官们,再也不可能在原地了,他们纷纷的回到战场上面,不顾炮火的威胁,指挥战斗。

    对面的德军,虽然看到了一些战机,可是第一线士兵没有受到多少影响,或者有,很快就恢复了,这种情况之下,他们不可能强攻结构稳定的防线的,或许,德国破釜沉舟,用上20万士兵冲锋,在关键时刻,能够突破英军的防线,可是德军稍稍的犹豫了一下,这个机会就丧失了,当协约**队重新的稳定了防线,德军只是一波仰攻,取得了一点点的战果之后,就退回去了。

    整个波尔多战场上面,德国最大的战果就是舰炮直接伤害的快8万人,还有突出地被歼灭的35万人,剩下的追加伤亡不超过3万,可是接近45万的伤亡,还有突出地带被抹平,等于是花费了巨大的伤害而占据的优势地位彻底被干掉了,还差点丢掉了第一道防线,好在稳定了,可是前往支援的少将以上军官,2死3伤,他们都是在支援的路上,或者到部队之中,被干掉的。

    在600万大军之中,少将以上的军官几乎有100多个,可是一下子死伤了5个,也属于是较大的伤亡了,可是没有什么用,跟士兵相比的,这些军官算什么,在百万级别的战争之中,军官,真的不算什么了。

    3个小时的炮击,大部分的火炮最少打出了200发,一般的火炮恐怕已经消耗了不少了,即便是幻想级这样的中国造战舰,稍稍好一点,却不可能继续坚持下去了,哪怕没有敌人,从出发到现在,还是持续了3个小时高强度的攻击,所有的海军也已经到达极限,过犹不及,如果在坚持下去的话,英国海军肯定会出来的,到时候,已经半残的德国舰队,面对着如狼似虎的协约国舰队,那就不是决战了,那是被袭击,被痛打落水狗了。

    这就是存在舰队的作用,哪怕德国占据了绝对的优势,甚至有很大的可能肯定对方不会出现,都不会到极限的程度,因为极限代表着强弩之末,极限代表着的没有任何的余地,英国出击的可能很低,可一旦出击,那么公海舰队就会荡然无存,哪怕万一的可能都不可能冒,即便舍尔算的上一个激进一点的海军将领,他同样是一个忠于德国,一心想让德国在这一场前所未有的世界大战之中取得胜利的人,他不可能为了一点点的优势,而把公海舰队葬身到危险之中。

    公海舰队是在上午离开的,3个小时的炮击,1个小时的休整,然后又5分钟的炮击,就离开了波尔多,枪声接下来响了一天左右,突出部的协约**队,被击溃,大部分被歼灭,整个协约国损失巨大。

    可2天之后,战场上平静了,协约国的兵力在波尔多的前线,比较的庞大,600万对不到400万,有着巨大的优势,加上壕沟战,本身就是守强攻弱的,这种情况下,只要协约国拥有稳定的防线,那么德国是不会攻击,那样损失太大,得不偿失的。

    一场突如其来的攻击,就这么结束了,德国达成了他的目的,协约国损失惨重,可是战场上却重新恢复了平衡,接下来,英国为了避免德国再一次偷袭,开始在北海大面积的布雷,既然无法彻底的封锁波尔多,那么给德国舰队增加一点难度。

    果然,英国只是布置了300万水雷,德国公海舰队就不敢轻易游荡了,最多只是派出几艘战舰,在小型战舰的护卫之下,才能够小范围的活动,还很少靠近的英吉利海峡,这里是协约国布置水雷最多的地方。

    就这样的,英国用水雷,再一次的阻断了的德国攻击的道路,英国也知道这是暂时的,甚至一个30多公里长的海峡,300万枚水雷只是摆设,甚至会影响到来往于英吉利海峡的商船,可是德国公海舰队的全员出动,对于波尔多前线的攻击实在太大了,如果放任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的话,说不定,波尔多前线就会崩溃。

    两害之下选其轻,在目前,英国没有办法对抗公海舰队的前提下,能够尽可能的延迟时间,才是他应该做出的选择,哪怕因此而损伤了协约国的利益,也在所不惜的。

    陆军和海军形势再一次的稳定下来,舍尔也在酝酿着攻击,可是不准备充分,不把英吉利海峡清理出一条安全的道路之前,舍尔舰队是不会继续攻击的。

    1916年的4月5月就这么过去了,对于协约国来说,是煎熬,对于德国来说是意气风发,借助着中国的帮助,德国获得了在欧洲的海上优势,认真的做出了一些攻击,不但在英国北部,占据了几个岛屿,获得了对于英国的包围态势,之后,只要不是出于海上的绝对劣势的,他们能够守住这一块,即便是协约国方面,稳定住了局面,在一定程度上面,压制住了他们,要拿下这些岛屿,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这些岛屿,将来会成德国的一个个的基点,只要清理掉北海的水雷,公海舰队就可以自如的活动在岛屿和波罗的海的区域,随时有可能威胁到德国本土,甚至现在,在岛屿上面兴建了这个飞艇部队,也开始灵活多变的偷袭英国,把英国威胁的苦不堪言的。

    特别是4月多的这一天,德国借助着公海舰队的优势,在侦察机的帮助下,偷袭了波尔多,不但抹杀了协约国用了快一年努力占据的优势,并且歼灭了超过50万的敌人,给协约国造成了沉重的打击,进一步保证了陆军低于协约国的优势,并且逼迫协约国,在最繁忙的航道,英吉利海峡上面布雷,不得不依靠防守的态势,保证了脆弱的平衡。

    双方又陷入僵持状态之中,这是过去4年之中,战争的常态,如果每天都要打仗每天都要攻击的话,即便协约国和同盟国又再多的军队,也支撑不了这样,类似一天损失20万,365天,就是7000多万,把协约国和同盟国全部军队都集中到一起,都没有这么多,甚至把16岁到50岁的青壮集中起来,或许有这么多人,如果真的打成这样,整个战斗就没有一个胜利者。

    无论是协约国,还是同盟国都在寻找着对方的破绽,增加着自身的胜算,这么一场史无前例的世界大战,本就不是一天两天能够结束的,他们都有足够的耐心等待。

    协约国在等待着美国方面,把足够的战舰生产出来,而德国也是同样,德皇在认识到了中国的实力之后,当时心中是起到涟漪的,在波尔多偷袭战大获成功之后,他选择了对于中国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一工人数量必须要增加300万的,这已经是两国之间的最高峰了的,因为之前就已经在一个相当的高度,现在一次性增加了300万,最少可以解放出200万的劳动力,对于德国是一个强心针,也对接下来的持久战非常有利。

    德国的要求很苛刻,对于劳动力的要求提升不少,可是对于总过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国内经过了初步培训的,暂时不适合更高工作的,放在德国这里更好,有个半年一时间的时间,在进行轮换就好了,中国只要德国不把这些人放在军队之上,就而已接受,换成旧中国,说不定德国处于比较危险的阶段的时候,早就把他们放到军队上面了,可是中国有这个自信的,德国在没有绝对把握之前,是不会跟中国翻脸的,之前确定的一系列的方案,也是可以保障的。

    德国要求的第二点,正是军队上,跟之前的一样的,要求印尼土人。印尼土人虽然懒惰,可是在高压之下,他们也愿意付出一切,甚至,他们愿意加入到德国国籍,愿意为德国人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到是意外的惊喜,德国坚持日耳曼人的态度,可是并不是没有通融的,毕竟,现在在战争时刻,庞大的战争消耗,哪怕德国占据上风,伤亡数字只有其他国家的三分之一左右,可是绝对数额一点都不低,德国只有6000多万人口,即便是德裔回归一些,可是总人数还是不多,德国又没有英法那么庞大的海外殖民地,真的按照1:3的比例,最先坚持不下去的也是德国。

    交涉,讨价还价,其实意向已经确定了,中德之间没有明显的矛盾,或者说矛盾还没有暴露出来,这种情况下,德国心中不爽,从中国要了更多的好处,在未来,中国出于种种原因,最终还是答应了这种好处,两大巨头之间,没有因为这些产生矛盾,反而配合的更加默契了,在中国支援300万劳力,还有从印尼紧急征集的180万土人,一起到达德国的时候,德国的人手充沛程度达到了一个极限,他们会进行下一步的进攻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六十九章 155重炮

    从战争爆发的1913年,到1916年,就整年差不多过去了3个年头左右,可是掐头去尾的,就是4年,战争越发的激烈了,协约国的损失在500万以上,德国的损失也在120万,可以说战争给交战各国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其中,协约国的是受创巨大,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如果双方站在同一个起跑线,或者是同样的程度,协约国早就投降了。

    可战争双方,就是这么的不平等,跟德国只有7500万人口不同的是,协约国的人口数量巨大,不说殖民地都完爆同盟国,至于加上殖民地之后,协约国每年可以提供的人口,战争人口,远在德国之上,这也是的协约国能够坚持下去的根本原因,协约国太大了,不但拥有世界上最发达工业的几个国家,还是人口大国,俄罗斯,美国,都是人口上亿的国家的,英法差一点,却拥有着占据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殖民地,这一点是德国无法比的。

    持续的作战,持续的伤痛,可德国过的不错,特别是1915年到1916年的这一年,因为中国偷袭美国,4对12取得完胜,彻底的击沉了的12艘战列舰,这对于协约国的打击不可谓不大,少了12艘主力舰之后,哪怕其他的舰船损失不大,也实际上让协约国失去了制海权,哪怕英国控制着直布罗陀海峡和苏伊士运河,可在英国本土,却是越来越危险。

    德国屡屡凭借着海上的优势,对于北大西洋的封锁,占据的制海权之后,潜艇和普通的战舰,开始打击协约国在后勤补给,让协约国在后勤补给上面,相当的困难,到1916年的5月,才算是勉强的完成了对于欧洲陆军的补给,可是战机已经失去了,本来应该在1916年的春天,开启的一次大规模的攻势,因为后勤的关系和公海舰队袭击波尔多彻底的化为乌有,协约国不得不收缩部队,放弃了好不容易突破的那一道防线,退守5公里,继续的设置防线,并且借助着时间差,让后方的防线更加的稳固。

    如果换成去年,协约国的这种做法是正确的,收缩防线,代表则单位面积之中,更多的军队,代表着更加狭窄的接触面和战线,这对于处于下风,跟德**队作战能力也不如的协约国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可惜现在,他们错了,在1915年年底,在说服德国释放部分战俘的时候,中国拿出了很多的条件,其中包括了单兵防弹衣和155陆军重炮,这个重炮看起来不是陆军最大口径的火炮,可是真正的使用到部队之中,却发现,他真的成为了陆军的最强者,没有之一。

    在公海舰队偷袭波尔多的时候,155重炮没有完成整训,再加上这一个行动太过突然,陆军为了保险,没有出动这些试验部队,到双方战线彻底的稳定了之后,这部分的155重炮当然调上来了,在持续作战之中,逐步的实验这个火炮的威力。

    能够在杨元钊的坚持下,并且按照后世的层面设计出来的重炮,哪怕出口的只是削弱版,已经展现了威力,这种新式的155重炮,这个重量只有之前的155重炮的三分之二,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比起最重的155重炮,轻了二分之一以上,这种的重炮,真的是步兵的利器,在步兵的重型支援火力之中,重量越小,移动越发的方便。

    只要减重,哪怕是威力一样,甚至有些降低,也是可以接受的,可这样重炮,威力可不是原来155能够比,速度上面,比普通的155最少高出了30%,在步兵火炮之中,射速不是最重要,却代表着单位时间,单位空间的炮火覆盖程度,对于师一级,甚至是军团一级的重型压制火力来说,这一点相当的关键。

    如果仅仅这样的提升不算什么,可是新式155重炮炮弹重量也高出了的30%,二种提升这结合起来的威力,155重炮的威力最少也是原来155的一倍以上,基本上达到了200毫米以上重炮的威力,最关键的是射程,155重炮的射程几乎比220重炮的射程还要远15%,这可是最关键的地方,本身步兵炮火,一般而言,你能够威胁到对方,对方也可以威胁到你,精锐的炮手,可以通过多次观察,计算,找到对方火炮的位置,在大规模的陆军作战之中,如何保护自己的重炮,削弱和干掉对方的重炮,是指挥官指挥艺术的最直观的体现。

    如何打好时间差,如果抓住对方的薄弱地方,把自己的火力投过去,跟后世的自走火炮这样的装甲力量不一样,打炮是绝对的攻强守弱的,一旦炮兵阵地没有抓住时机转移,被对方抓住机会的话,一次火炮覆盖,就足以让战略炮兵力量受到重创。

    从拿破仑开辟了陆军炮火时代开始,火炮就在陆军力量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有火炮跟没有火炮,这完全是两种战斗力,现在,德国拥有了这个之后德国火炮,在远程威慑上面的威力,远高于协约国的火炮,以往可能要攻击10分钟左右,就紧急的调离,可是布置在一些高地之上,达到极限的炮火,完全可以无视这一点,15%的距离增加,代表着最少3公里,陆军炮火,100米已经是给界限了,更别说3公里,德国只要想打,基本上是一边倒,除了要防备协约国空中袭击,其他情况下不必考虑,这样全力以赴,甚至让演练的速度也快了很多。

    哪怕没有威胁的情况之下,也是在战斗的状态之下打过去,战争永远比训练来的快,德国这边到时打的爽了,协约国一边就惨了的,他们选择了最错的结果,退守到了防线之中,防线是稳固了,却更加密集了,要知道,此时此刻在德国前线155重炮最少也有8000门左右,本身使用重弹之后,威力远比普通的155大,协约国又是密集阵营,顿时倒霉了。

    防炮洞是可以挡住155的,可是其他阵地就不可以,相当于220毫米重炮攻击的炮弹,又精准度相当的高,公海舰队舰炮强大,可再怎么,他的火炮数量有限,8000门火炮,毫无顾忌的攻击,又打的比较精准,伤亡数字就大规模的提升起来了。

    德国见到有便宜可以占,加上公海舰队的偷袭还没有稳定下来的时候,再一次集中火炮,攻击了一处薄弱的环节,突破了这一道防线,歼敌数量不多,在25万左右,可是波尔多前线再一次的后退了3公里,整个防线都有些龟缩,一些地方甚至有些岌岌可危了。

    本身因为美国加入,美国带来的协约国的实力的提升扩张的波尔多战场,再一次被突破了两个战线,这对不德国而言,是极大的好处,少了侧的两个战线,波尔多战场上面的容纳度,就会少15%以上,即便的协约国有再多的军队,也没有办法展开,

    这样下来,所受到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这也算是德国最大的胜利之一,不过伴随着占据的领土越来越大,德国需要守卫的地方也越来越多,连带着有很多很多的部队必须要建立起来,这种情况之下,需要的部队也需要更多。

    这也是德国向中国要求人力的根本原因,无论是300万的劳动者,还是180万的印尼土人,这些都是及时战力,战争越发展,需要的兵力也就越多,德国已经在过去的3年时间之中,深挖潜力,可每年增长的劳动力数字都相当的有限,如果不是中国的支持,德国绝对做不到,在保证了国内工农业生产都相对比较稳定的前提下,还抽调了大量的部队,可是的再进一步,应该是不行。

    1916年应该是关系到战局最关键的一年,一方面中国已经实际上参战了,无论是偷袭美国,还是在澳大利亚,太平洋战场上面出动,都给美国巨大的压力,特别是占据了夏威夷之后,距离美国只是一步之遥,即便是美国,也不可能全力以赴的投入到欧洲战场,此时此刻,德国还不知道,日本已经有归附的打算,否则的话,一定会更加坚定的。

    既然美国因为本土的关系,对于欧洲的支持必然会减弱,那么德国就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一方面,在海上,寻求跟协约国海军力量的战略决战,在陆上,也要强行的打通波尔多防线,不给的协约国任何机会,只要能够在陆上扫荡法国的力量,最少在欧洲战场,会减少一个相当的敌人。

    一战不是二战,二战扫平了法国之后,在欧洲大陆之上,还有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苏俄,一战的时候,欧洲大陆上面,除了法国之外,俄罗斯只是一个半工业化的国家的,分别被德国和中国打败,失去了大片国土和人口,根本无力承担起二战时期苏联的作用,这样的话,哪怕是牺牲再多,只要扫平法国,到时候独具欧洲德国将会拥有雄厚的根基,只有有几年的稳定,谁敢再说德国底蕴不足。(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章 人口影响战争

    中国接到了德国的要求,认真研究之后,形成了一定的分歧,前者无所谓,中国目前已经完成了工业化,遍布在中国大地上面的技工学校,培养了不少的技术工人,这些工人本来应该按部就班的进入到各个工厂,可是德国给予了一个机会,一个可以实操的机会,并且能够掌握一门外语,这对于年轻工人来说,是非常不错的。

    未来的中国,肯定会以大学生和高等教育为主的,可惜高等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时间的累积,才能够完成。

    这一批人就正好送到德国,其中甚至还夹杂了部分工科学生,他们会用半年和一年的时间,在德国这里完成语言关,并且初步的接触实习,然后进入到大学之中。

    战争当头的情况之下,任何跟战争无关的项目都会停下来,不少的德国大学都面临着中青年教师被抽调,学生被抽调的情况的,这时候中国用大量留学生冲抵这一块,并且付出了相当的代价和真金白银,用于换取中青年的教师离开的军队,负责教导他们。

    德国是缺乏兵员,可是合适的中青年教师又多少,不会超过5万人,中国用增加20万的印尼土人,还有每年付出大量的留学经费和军火配额,换取了这一点。

    德国当然是欣然同意了,不必付出一定的代价,就可以增加20万印尼土人,虽然印尼土人战斗力不如正规的德军,可也没有到4倍的程度,这些大学教师,本就不是军队之中最精锐的那种,长期做学问,这些东西在大学之中有用,在战场之上,依靠的是勇力,是身体素质,是作战技能,这对于大学教师来说,还真的是为难。

    让大学教师在最合适的位置,要知道即便到现在,德国大学只不过入学人数减少,并不是没有,再加上中国留学生的这些收费,足以让德国在资金和军火上面更上一层楼,至于为中国培养的学生,在德国看来,中国可能只是另辟蹊径的,中国在顶尖力量上面,已经超过德国了,在科学研究的不少体系之中,也走在了德国的前面,如果不是战争到来,他们甚至要向中国来学习,没有什么让中国人偷学。

    认知上面的不平衡,没错,一体机和杨元钊的存在,中国少走了很多的弯路,在不少的体系之中,直接的走到了世界巅峰的位子,可是在基础学科之中,高等教育和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员之中,远不是德国的对手,从战争开始之前,中国就有体系的增加了留学生的数额,并且不停的吸收世界各地的教师,兴建属于中国的高等教育,可是这都是杯水车薪的,从1908年到现在,中国受到高等教育的人员数量,增加了100倍都不止,可是因为基数太小,高等教育在中国适龄青年之中,高等教育的比例并不高,绝大多数都是走技工道路,成为工人,并且接受夜校教育。

    杨元钊也知道,这样等于是拔苗助长,他能够提升的也达到了某种的极限,再持续下去,就需要庞大基数的科研人员,而且是持续不断的提升才可以。

    可高等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跟协约国宣战之后,特别是美国人的排华,基本上在英法美之中的留学生,几乎都回来了,这时间德国这里却成为了一个突破,战争减少的高等教育人员,可以都增加到留学生身上,甚至一定程度下面,扩大的也可以接受,所以从1913年开始,中国留德的留学生人数显著增加,从1913年之前的2万左右,增加到了1915年33万,到1916年,更是增加到了57万,这还是中国没有办法完成基础的德语教育的缘故。

    为了解决语言教育,中国也想了很多的办法,最终只有从环境入手,从1913年开始,让准留学生简单的学习德语之后,从事一些管理型和接触性的工作,在中国原来翻译和留学生的帮助下,快速的融入到环境之中,也因此1913年之后,留学生的人数显著增加,预计到1916年会增加到93万,极限会达到114万左右,加上本国的教育资源,高等教育的总人数会达到320万左右,虽然比起发达国家,还有一段很远的距离,可是也算可以接受,只要持续下去,5-10年之间,依托着这些高等教育的人员,会建立起更加完善的高等教育体系,足以支撑中国科技的增长。

    工人的问题很容易解决,甚至如果德国需要,中国会更加更多的人员,人口庞大就是这么的好处,到时印尼土人,有些问题,印尼土人很多,可适合的,可以放在德国的不多,杨元钊一直都狠警惕未来的民族和解,跟列强们建立的殖民地不一样,东南亚地区是中国按照本国的发展来建立的,各种的大型工厂,城市,甚至是造船厂等诸多的设置,在某种程度上,工业的发达程度,比后世的东南亚还要强大的多,这种情况下,东南亚如果被民族解放了,那就出大问题了。

    经过了认真的研究,特别是德国做出了一定的承诺,中国稍稍放宽一点要求的话的,多上几百万人选,这部分人,德国都把他们送到最危险,也是最艰难的地方去,死亡率会非常的高,这正是中国所期待看到的,在稍稍犹豫了之后,就把这批人弄过去了,这一次中国方面给了德国200万人左右,这部分人,比起前面的,微微的有些差距,毕竟的哪怕是中国的资源也有限,没有经过完善的训练,不可能发了枪,稍稍的整合一下就可以送到战场,可是基本素质等方面,还是受到了训练的,这也是在土人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每一个的素质都差不多的,非常让德国满意。

    有了这200万的军队,按照10:1的抽调比例,这代表着德国方面,在人口总量上增加了2000万,这对于已经有所疲态的德国来说,效果非常好。几百万的工人,加上200万的军人,对于德国来说,最近一两年的人口缺口,基本上是足够了,起码来说,德国不必担心人口问题,只要把这部分的军队训练完成,训练成德国陆军的话,接下来的两年时间之中,德国基本上不必考虑兵力不足的问题,这对于德国来说,非常关键。

    中国方面的支持,让德国方面微微的有些放心,不管如何,中国方面也算是对德国帮助非常大的,德国的大部分军火,生活必需品,加上这些人里,中国支援的军队和劳动力,最少让德国省出来了1000万的劳动力,这部分,未必都会当兵,可是当兵的占据大多数,在战争之中,除了美国之外,参战的主要国家,连不负担主要责任的奥匈和土耳其都因为战争的到来,有了一定程度减弱,不过是程度不一而已,德国能够成为中间的例外,是非常特别的,也是德国能够支持下去的根本原因。

    这其中法国减少的最多,法国因为德国的突然袭击,少了一半以上的人口,也少了一半多一点的土地,工业和农业降低了67%和58%,如果不是殖民地和法国强大的根基作为支撑,恐怕法国早就完蛋了,英国在其次,虽然国土没有遭到大规模的袭击,可是英国人力损失巨大,在欧洲战场越演越烈的前提下,他们不得不咬紧牙关,增加力量,保证了足够的人员,也因此工农业都有了巨大的降低,其中工业降低的多,农业降低的少,毕竟对于军人来说,从工人转化,比从农民转化大的多,这也是工业化比较强大的城市,战斗力强大,转换率和动员率更高的根本原因。

    也就是美国和俄罗斯,受到的影响是最小的,美国不用说了,国土庞大,人口众多,哪怕是抽调了几百万人,影响也基本上可以接受,不过这一点在1916年的时候出现了变化,华尔街,沿岸众多的港口,还有巴拿马运河,三位一体的损失,让美国在账面上,最少损失了30%以上,实际上的损失更大,而且还在持续。反倒是俄罗斯,根本就没有多少工业,受影响的也只是农业而已,当然国土和人口的损失,也影响不小的。

    德国没有多少增长,只是持平,可是在世界各国都退后的前提下,特别的明显,最少,德国国内,虽然看起来人少了很多,可是各项物资比较的充足,还是配给制,没有多少娱乐,但是吃穿住用之类的,一点都不缺,民众们也相对比较平和,这在战争之中,非常少见。

    德国是整个世界参战国之中,少有几个持平的,可是中国却是,参战国之中的,唯一一个大幅度增长的,这个消息一直都是秘密的,甚至在中国国内,都没有多少人知道,没有大肆的宣扬经济衰退之类的,对于经济的大幅度增长,也没有宣传出来,总之中国的发展,云里雾里的隐藏在无数的数据和报表之中,只有高层核心的那部分人知道。(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一章 人口增长

    从后世走来,一直都引领着中国前进的杨元钊,非常清楚经济和工业对于一个国家的影响,而从西北的时代,到统一中国,一直都坚持着数据汇总的工作,在情报部和杨元钊等高层的手中,一直都有一个中国的整体数据,并且根据从德国,英法美等国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比对和汇总,及时的对工业进行调整,让他更加适合战争的进程。

    故而,看起来,中国是刚刚加入到世界大战之中,可实际上的,关于经济调整,关于战争的准备和预演,已经不止一次的进行,中国就如同一个潜藏在水下的冰山一样,展露出来的,只是冰山下的一角而已。

    土地和资源,这是一个工业国腾飞的基础,之前的中国,在这方面还算不错,却没有的完善的,加上蒙古的150多万平方公里,总面积1100万平方公里土地中国原来国境,没有给中国增加多少的资源,跟后世的中国一样,在总量上面,早已经是雄踞世界第一,可是门类的不均衡,各方面的质量较差,关于重工业的投入产出比利润都是较低的。

    在这个时代不一样,药品,化工,高新科技,机器设备,世界上最顶尖的设备之中,都有中国的一席之地,在相当多的产品之中,还远远高于世界上主流的科技水平,这就造就了中国的强大,曾经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中,大部分的矿产都有,可是铜和黄金这两种的,都不能够算是够的,甚至铜一直都比较缺乏的,锌锡和一些有色金属矿,也不能算是高产。

    现在,拿下了西伯利亚和东南亚,在所有短板的矿产之中都得到了有效的补充,如果再拿下澳大利亚,以后世澳大利亚号称坐在匡车上的国家这一点,中国将不会缺乏任何矿藏。

    因为一体机的出现,中国在材料学研究上面,进步是跨越式的,已经提前进入到了合金的时代,大量的合金出现,不但让中国的材料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很多产品之中,已经是成为了世界主流,特别是石化领域。

    现在西伯利亚不消说了,有两个大油田,将来会成为中国的重要支柱,东南亚也是资源丰富,不可替代的赞峥资源的橡胶,这在汽车越来越成为运输的主导的前提下,特别的重要的,中国早在几年前,就在东南亚种植橡胶,现在,东南亚被入到了中国的版图之中,就有开始了一个统一的布局,所有最适合种植橡胶的地方,都被开辟成为橡胶园,加上其他额一些经济作物,东南亚的农田被降低到了相当低的程度,这应该是比较危险的。

    对于此,中国不在意,相对于东南亚,的中南半岛才是粮食的主产区,恐怕总面积只有中国几分之一的中南半岛,在粮食产量上面,最少是中国的数倍,有了中南半岛的哪怕在保护环境的同时种植各种的粮食的话,也足够支援,印尼这边,甚至是菲律宾,橡胶等经济作物和水果,才是他应该种植的,中国全国布局之下,可以让这些经济作物发挥出最佳的作用。

    原则上,中国不会开发中国传统领域之中的资源,最多做好勘探和准备,保证在短时间之中,可以把资源开采起来,剩下的就是做好封存工作,后世闻名的油田,只是做了一个规划,前期的勘测,一旦需要的话可以在短时间之中开挖,可是东南亚的却不在此列的,有库伦这个世界性的超级大油田,把80以上的石油,供给中国,可是中国蓬勃发展的动力,对于石油的需求量相当的高,4发的重型轰炸机,如果满载的时候,可能一小时,就消耗数吨甚至更多的航空煤油,中国这样的飞机,数量超群,各类飞机的总数,也相当的惊人。

    这种情况之下,一个完整的油田的兴建,一方面,给东南亚一个新的增长点,资源被开发出来,更多的产品被生产出来,这就产生了一定的价值,特别是卖到国外,那会享受整体利润和提升。

    战争爆发,协约国向中国宣战,等于协约国的一半市场向中国紧闭了,可是物美价廉的中国货,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的,哪怕是走私,依然出现在了协约国,毕竟,类似丝袜,药品,化工产品和时装等等,这具有不可替代性,美国想要用其他的产品取代他们,可是效果不佳。

    特别是药品,那是关乎性命的,几种消炎药,可以对抗大部分的病症,一些专门的针对某一个转向的特效药,更是可以让已经确定死亡的人起死回生,这一点,谁都不可能的,哪怕是高层们,他们确定了禁止的中国货的命令,可是在他们的家里,那个不常备一些药品。

    最主要受到冲击的,就是同质化的产品,比如说,中国美国都拥有的产品,中国价格低,质量好,美国质量次,价格高,之前是没有任何的市场,不可能卖得出去的额,可是现在去,却成为了畅销品的,不过即便如此,最暴利的几个的,只不过从店铺销售变成了走私,哪怕是21世纪的美国,走私都屡禁不止的,更别说这个时代,药品,丝绸,化工用品,时装这些,都不是大宗的产品,特别是药品,这边弄出了浓缩药品,当然不会是绝对单一的化学药剂,其中会加入最少的倍的其他成分,保证他的安全性。

    将这些浓缩的药物准备好之后,价格提高了10倍,美国人拿回去,稀释足够多的玉米淀粉,然后的制成稀释版的,挂上美国人的商标,这样更加容易,一个小小的密码箱,就足以买下足够一个月生产的药品,这样走的更加的容易,很多美国人愿意投入到这个渠道之中。

    利益会让人疯狂的,盘算下来,出口的数量减少到之前的六分之一,可是利润甚至还增加了一些,由此可见暴利到底有多少,这些不可替代的资源,市场极为恐怖的。

    这些增长的数量,只是末节,真正增长的是本国的市场,目前中国一共有的接近6.5亿人,其中7000万左右,是从俄罗斯,欧洲,弄过来的战俘,劳工,虽然他们的管辖权不在中国,可是是在中国居住,也为中国创造利润,是劳力的一部分,6000万左右,是东南亚的土人,经过了几轮的清洗,大量的土人被干掉了,可是一些妇女,儿童,还有一些侥幸活下来的,关键是总量够大了,真正杀灭的是那些食人族,未开化的土人,稍稍有些的开化的,都被弄到了国内,作为劳动力的重要补充。

    就连白种人战俘都可以接受的中国,又怎么接受不了这些土人呢,中国担心土人,并不是担心他本身的战斗力,而是他在东南亚会造成的不稳定,在国内就没有这个问题了,印尼土人的地位是跟那些俘虏们一个档次,这也就先天制约了他们的发展,只要有足够的人口稀释到这些土人,再加上中国庞大无比的国土,他们的威胁几乎等于零。

    中国蓬勃发展的工业,加上目前世界上面的特殊情况,战争是矛盾不可调和的集中化反应,而战争之中,对于物资,军火,工业产品等的需求能力,也是远远超过任何和平的时间,再加上支援德国的人口,对于劳动力的缺口非常大,这些印尼土人不怎么样,却可以承担一些非必要性的工作,比如佣人,一些需要精耕细作的农田,还有一些对于工人质量上要求并不太高的工种。

    6000万人涌入到了中国,好在,中国本身就有强大的基数,5亿多的基数,再加上能生,人口增长率高,中国恐怕是世界上,最冲上多子多福的国家了,最早进入到农耕时代,在农耕文明上面的发展也相当的到位,只要有足够的耕地,中国就能够容纳下来更多的人口。

    而按照目前所监控的人口调查结果,安逸的生活,让中国大部分的夫妻,第一个想法就是生孩子,平均每年三分之一的家庭都会在一年之内获得宝宝,这就会让人口增长一直都限定在一个相当高的水准上面。

    媳妇孩子热炕头,这对于很多中国人而言,简直是难得的生活,中国在整体的经济形势上面,已经开始向战时调整,可是没有出现跟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的,用12个小时,14小时,甚至是16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中国不需要,生产力的提升不是依靠时间,而是依靠机器设备的提升,在越来越快,越来越专业工业生产之中,持续高强度的工作,反而不利于质量和产量的提升。

    这种情况下,三班倒,四班倒,甚至是五班三轮,成为了中国的常态,用更加庞大的人力,实现24小时不间断的生产,中国实现了工业产值的不停增长,而劳动者在闲暇的时间,还是可以投入到生育之中。

    中国已经开始使用部分女工,可是女工的人数控制在一定的程度上面,高薪的制度,让一个不算特别高级的职业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已经足够一家5口以上过上相当不错的工作,中国在某些生活状态之下,需求的比较的高,可是要填饱肚子,还真的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人均工业值

    中国目前的发展,有些类似于后世的美国,仅仅是满足生存这个条件上面,中国一点都不高,稍稍差不多的工人,养活十几个孩子,那完全不是问题,至于上学的问题,自然交给政府来负责了。

    旧有的传统并没有改变,中国绝大部分的女性,都是不出来工作的,或者全职主妇,或者做一些零工或者辅助性的工作,他们更多的时间就是回归于家庭,曾经欧洲工业革命的教训,杨元钊并不想要再犯,毕竟,女人工作虽然带来了更多的劳动者,却也带来了弊端,新生儿成活率和各种病症上面的问题,一个上班的女人,是无法全方位的照顾孩子。

    人口成为了所有数据之中,最为鲜亮的,人口的增长,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压力,毕竟,中国采用的是比较高的福利制度,教育医疗这些方面,都是公共事务性的支出,可是只要坚持下去,当未来,一切达成一个新的平衡之后,人口的增长带来的巨大好处,将会让中国受益,最鲜明的好处就是,目前占据中国十分之一的南洋土人,这个总数相当庞大的群体,在中华民族的人口不断增加的前提下,最多5年,当总量扩大之后,这些民族,就真的是少数民族了。

    即便不是在现在,将来也一定可以融入到中国去,庞大的国土面积,已经不存在能不能容纳下来的问题了,对于环境上面,持续不断的大规模投入,也会让中国西北脆弱和不平衡的环境,重新的获取平衡,破坏总比建设快,可是一旦建设完成,向更好的方向发展的时候,滚滚大势也非常惊人,不是一两个错误能够抵挡的。

    杨元钊从后世而来,非常清楚人口红利这玩意的作用,为每一个人找到工作,并且逐步的建设下去,发挥出绝大部分人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就能够获得快速的,跨越式的发展,从1911年开始,中国每年都以22以上的速度发展,在过去的1915年,更是达到了27,这还是单纯衡量中国本土,没有衡量西伯利亚,东南亚这些心占领土的工业增长。

    西伯利亚不消说了,只是一些矿产也和农业,因为环境的关系,转移的工业,在整个中国的工业体系之中,只是一个非常微小的部分,可是东南亚不一样,特别是兰芳,中国把他当成另外一个固有领土来发展的,并且中南半岛,婆罗洲,甚至是马六甲,拥有工业发展的一系列的条件,特别是各种的矿产,他们的发展,就如同曾经的包头一样,每天,每月,每年都有巨大的发展,工业的浪潮如同一个滚滚大势,不可抵挡。

    中国的经济总量,早在1911年的时候,就已经超过了美国了,本身就是美国数倍的情况之下,每年增长数额,差不多在四分之一以上,这样的数字,绝对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最少说,让中国的发展日新月异。或许在战争爆发之初,中国人没有底气对抗美国,哪怕是经济纵向超过了美国,可是在人均上,跟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

    中国目前的人口,是美国的快5倍,也就是说,在经济总量一样的情况之下,也必须要超过美国很多才可以,不过1915年的数据上面,中国在人均上面,已经逐步的接近了美国的数字,要知道,目前中国差不多有6.5亿人,是美国的五倍半,如果在人均上追上美国,就意味着,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要超过美国的5倍半,这对于大多数国家而言,是一个基本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对于中国而言,却并不是如此,因为选择了正确的道路,中国的发展一直都没有减弱,并且因为战争的刺激和领土的增多,增长幅度在加快。

    中国的工业,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超过了美国,特别是工业的几个基础指标之中的,钢铁,电力,煤炭,这几个跟军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领域,中国早已经超过了美国很多,正是这份强大的重工业,推动着所有跟军事有关的行业,都得到了长足和蓬勃的发展。

    钢铁是因为美国而获得提升的,杨元钊从来没有奢望到,威廉姆斯实验室不会扩散技术,在战争到来的档口,他还是扩散了的吹氧法,在过去的几年之中,美国的钢铁企业,因为氧气法,提升差不多3倍的产量,可是中国提升的更多,钢铁产量早已经是亿为的单位,并且坚定的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1915年的,钢铁的总产量是3.7亿吨,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除了中国之外,所有世界上其他国家加起来的总数了。

    之所以得到这么的程度,原因就在于,中国虽然是借助着氧气锤定立足的,可是中国在接下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不断的扩大平炉的规模,2000吨平炉,甚至是3500吨平炉,接连投入使用,这回让平炉发挥出极限的威力,这些大规模的平炉,在生产锻造物件的时候,有着难以想象的优势,可是对于钢铁产量的增加,还是在转炉身上。

    300吨左右的转炉,基本上达到了速度和质量的极限,转炉比平炉在质量上面更进一步,速度更是平炉所无法拥有的,最关键的是,在成本上面的降低。在同样速度的情况下,转炉一吨钢铁的耗费,是平炉87左右,看似只有13的减少,可是对于钢铁来说,是大宗商品,一吨钢铁减少一分钱,在利益上面,就是一个天文数字,1915年,中国粗钢产量3.7亿吨,按照每吨钢铁出厂价157美元来说,13基本上相当于的20美元一吨,带来的收益是惊人的。

    钢铁价格的下降,暂时不能给中国带来直接的收益,这样的大宗产品,不是不可替代的产品的,并且协约国给予封锁了。否则的话,在保证一定利益的前提下,中国可以赚钱,世界上其他的钢铁厂恐怕全部都要赔钱了,这是为来资本经济的核心,可是的节约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用最少的成本,生产出更多的东西,单位投入到来的价值会更大。

    这样的东西还有很多,最关键的是生产效率,中国在机床上面的成果,是杨元钊的眼光,在很多额产业之中,都向着自动化,或者是增大生产力的方向发展,单位人工的生产能力,早在1910年之前,就超过了美国,伴随着产业工人的加大,还有无数工厂,矿山,甚至是城市的投入使用,中国的平均生产力开始激增,并且在1913年左右,全面超过美国。

    只不过,双方的国家体系,固有财富,甚至是币值等诸多的方面,中国跟美国还是有差距,中国增长的很快,却还是用了3年左右,在1915年超过而来美国,经济总量达到了美国的6.3倍,从人口的比例上面,中国算是超过美国的平均工业值,最关键的,这不是一个终点,中国的发展,不是为了单纯的追求数字,而拔苗助长,而是各方面的体系相当的均衡,哪怕是超过了美国人均之后,还以每年的27的速度增长着。

    强劲的增长,给了中国巨大的底气,哪怕在各方面,在培训,福利待遇,养老保健之中,投入巨大,经济的增长一直都没有停止的,按照这个速度,最多4年的时间,中国将超过美国的12倍以上,真正成为了一个超级的工业体。

    这些,协约国不知道,如果协约国知道的话,肯定不敢跟中国宣战,虽然战争实力并不是单一的指的经济实力的,不然的话,曾近的清朝,就不可能输给英国,虽然1840年的英国非常强大,可是没有完成工业化的过程,他的经济总量,是不如的中国的。

    战争实力,包括了经济实力,生产力,工业化能力,还有人口等诸多的方面,可是在资本主义国家之中,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钱的话,任何问题都解决不了,清朝虽然总量庞大,可是大部分的资本放在民间,清廷也没有一个可以快速的调集资金的方法,否则话,怎么可能打不起仗,这是封建社会最大的问题,当年的宋朝是这样,明朝也是这样,都是被经济问题拖垮的。

    可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就是资本流通,有银行和其他的金融机构的存在,金融掉技能里非常的枪,这也是欧洲大战能够打这么久的原因,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且是最现代化的世界大战,每天消耗的资金和资本,都是一个天文数字的。

    协约国跟同盟国都坚持下来了,虽然过得不是那么的如意,可是双方都在坚持,这是一个赢者通吃,数着全陪的赌博,为了最后胜利,双方都在坚持着的,而接下来的1916年,将会成为战争非常重要的一个节点,这一个年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重点,第一次从欧洲转移到了亚洲,确切的说,是将来在太平洋上面爆发的争夺。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三章 陆地巡洋舰

    中国在为战争做着准备,德国也在尽可能的把优势变成胜势,在最后的努力的时候,在海峡的另外一边,遭受了从建国以来,最严苛的损失的英国,并没有放弃,他们在寻找着战胜的可能性,并且投入巨大的精力的。

    德国占据了北方的岛屿,并开始了飞艇对于英国日夜不停的袭击,整个英国北方的城市都处于打击的范围之中,原来设于北方的众多实验室纷纷的向南,这其中位于中部的德比郡,成为了承接这些实验室天然的场所。

    德比郡海军实验室,一个新研究项目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这个隶属于海军部门,被称为陆地巡洋舰的项目,刚开始,是作为陆军武器提出的,是一种携带了装甲的运动机械,可以在战争之中,比较有效的防护武器。

    这样一款武器被拿到了陆军之中,却因为太过复杂,投入巨大,被陆军拒绝了,任何国家的军方,陆军和海军都对不平衡,不过相对而言,这个世界是海洋时代的,陆军在一定程度上面,在资金和投入上面,是少于海军的,故而,在权衡利弊之后,被陆军放弃了,陆军需要投入的项目太多了,他们必须要把有限的经费投入到更加重要的地方去。

    如果真的只是这样的话,这么一款武器就被埋没了的,提出了这个武器的设计师,在没有引起陆军方面注意的前提下,又找到了海军,却因为相当的新颖而被保留了下来,相对于了陆军略显稀薄的投入,海军方面,随便抽调一部分的资金,就可以推行这个项目,在钢铁,动力,还有火炮上面,海军都有相当的储备,启动这个项目所花费的资金,远比陆军要小,这个项目最多只是作为海军的常备项目在进行的,甚至在海军众多项目之中,只是很小的一个项目的,甚至不用上到海军部的程度,技术处的一个副处长就可以决定这个项目,每年的投入的不过是15万英镑而已,这在海军每年5000万英镑的经费之中,只是占据了一个微不足道的方面。

    凭借着每年15万英镑的投入,这个最终被命名为陆地巡洋舰项目海军项目,最终成活了下来的项目最终艰难的向前发展的,本来没有多少成果的它,或许会一直的这么下去的,投入一定资金,变成技术储备而已。

    可现在,一战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原本历史上面,从始到终一直都压制着德国公海舰队,让整个战争时间,公海舰队都没有任何表现的协约国大舰队,被公海舰队压制了,在加上陆军上面的损失,远比想象的更大的,在常规的方法没有办法改变的情况之下,英国就不得不选择新的方法的,在审视了目前所能够想到的办法的情况之下,这个陆地巡洋舰项目,自然而然的进入到了英**方高层的视野。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世界上第一次,全世界规模的大战,这几乎卷入了世界上所有的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还要加上这个时代的中国和日本,比历史上更加的惨烈,原来以欧洲为主要战场,一定程度上面,被称之为欧战的世界大战,变成了真正的世界大战,欧洲,美洲,大洋洲,亚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世界上各主要的大洲,除了非洲之外,几乎都卷入到了战争之中,惨烈程度超乎寻常。

    这一场欧洲,不但波及的范围非常的广,还使用了许多新的战法,壕沟战跟铁丝网的结合,成为了战争史上最珠联璧合的组合,壕沟战保证防护,铁丝网阻隔前进,任何攻击的部队都要面临着机枪在身前的收割,看起来薄弱的防线,却充满了陷阱。

    壕沟战的逐步深入,让战争模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时候整个世界都在考虑,如何破解壕沟战,如果不破解的话,根本无法改变战争现状,僵持战将会持续下去,哪怕协约国在人力上面,相对于同盟国有很大的优势,也不可能这么的坚持下去,这是跟曾经的排枪枪毙一样残酷和可怕消耗战,就是拼人。

    其实对于壕沟战来说,它的特点就是守强攻弱,同样档次,同样布置之下,要想突破严密防守的阵地,必须要3倍以上的人员,还要付出比守军更大的伤亡才有可能突破,以往可能一次战役才死掉的人,现在,可能一场战斗,一两天的时间,就会死掉,壕沟,重炮跟机关枪的组合,成为了死神镰刀,在疯狂的收割着人命,互相消耗,到对方坚持不下去的时候。

    如果说,双方对持的开始,或许的,英国还有这个恒心,打破对方的防御,攻破对方的防线,可是现在,伴随着的壕沟的一层加着一层,波尔多的外围,只是防线就超过9层,这不是临时构成的土木工事,而是一层层,用数月,甚至是几年的时间,构筑起来的防线,所有薄弱的地方,都被血粼粼的损失所弥补了。

    如果说对方的守军有100万的话,协约国必须要动用300万人,并且付出最少150万到180万的,伤亡,才有可能打破,可是打破之后,又能够如何,占据一条防线,德国可以轻松的在后方再充足一个防线,这样的话,又回到了原点。

    这一次,德国派出了公海舰队,几乎倾尽全力,对波尔多进行炮击,加上陆军的配合,也不过是突破了也一层防线,让协约国部队后退了7公里左右,可是在协约国的身后,最少还有7道以上的防线,德国在舰炮的帮助下,突破了一层的防线,消耗也相对比较小,可这样的事情是小概率的事情,在英国又一次的布置了水雷之后,在清除了水雷之前,公海舰队再一次袭击的可能性为零,这也是德国占据了防线之后,固守防线,不再前进的根本原因。

    战争方法不改变,双方就只能在这里死死的对持着,看着损失的数量不停的加大,而没有任何的办法,原因非常简单,谁要死顶不住,后退的话,之前的收获就会全部赔进去,这是谁也比不上的。

    在这个时候,陆地巡洋舰的项目很自然的进入到了英国的高层的视野,这么一款可以在陆地上行进,拥有一定的攻击能力,并且装上装甲之后,可以免疫大部分的轻火力和自动火力的项目,简直是破除壕沟战的最强武器。

    陆地巡洋舰项目在最初提出的时候,不算很大,可是在加入到了海军研究领域之中,这个设计师脑洞大开,提出了一个最少4000吨级的轻巡的在陆地上移动,以4000吨轻巡的装甲体积,几乎不可能有任何的陆上的火力,能够对它产生效果的。

    不过设计这玩意,不是说脑洞大开就可以的,稍稍有些脑子的,都不认为是可能实现的,虽然这么一个4000吨陆上机动力量非常的完美,可是没有办法移动起来,哪怕是4000吨级的火车,也需要长长的一列,那样有些没办法平衡装甲,在设计上以一艘轻巡为蓝本的陆地巡洋舰,基本上,就是一个固定的钢铁堡垒,这个陆地巡洋舰根本开动不了,再大的动力也不可能,4000吨左右的容量,哪怕把所有的吨位和体积都用来堆放动力系统也别想开动。

    海上跟陆上,各方面的情况是完全不一样的,庞大的重量,在海上,不存在承载的问题,阻力也很小,只要考虑好浮力的问题,不至于让战舰变成一个铅鸭子,入水就沉没就可以了,至于动力可以推动战舰破开水面,快速的航行,这才是动力系统要做的事情。

    可是在陆地上,人工造物不能够陷入泥土中,如果陷入泥土之中,天知道要耗费多少动力,才能够突破泥土的阻隔,要想把这么大的玩意撑起来,要多么需要近乎天量的轮胎,才能够支撑这个。可是轮胎容易被破坏,如果没有轱辘的话,没有任何的动力,可以推动这个前进,这就是一个死结,如果无法解开,这个陆地巡洋舰真的成为空想的东东了。

    不得不说,负责这一个研究的海军研究员非常出色,在发现研究发现不行,就转向了另外一个方向,这个时代正好是汽车流行的时代,加上有汽车出现的例子,陆地巡洋舰的项目逐步的缩小,从4000吨,缩小到,1000吨,500吨,甚至是50,最终,落到了18到20吨这个级别,这个级别,也没有选择轮式,而是使用类似拖拉机履带的方法,保证一定防护力的情况下,让陆地巡洋舰拥有足够的防护力度,还可以以一定的速度前进,不过是速度有些慢,甚至比步行还要慢。

    可这么一个防护强大的东西,只要他能够移动,就变得可以实现,从此,陆地巡洋舰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一个可以实现,可以操作项目,才能够获得更多的拨款,更快的发展,一个脑洞大开的空想的,只会进行基础的理论研究,研究完了,就作为技术储备储存进去,等待需要的时候,再给予解封。(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四章 发动机的作用

    陆地巡洋舰项目,就是在这个情况之下,进入到了英**方的视线之中,一款可以抵挡住相当多自动火器机动工具,本就是破解壕沟的大杀器,虽然说协约国和同盟国都不同程度的加强了炮火,可相对于机枪,炮火的普及程度还是不够的,对于陆军冲锋部队来说,只要有一款可以抵挡住机枪的攻击,并且铁丝网和壕沟对他没有太多影响的武器就足够了,这一款还没有装备武器,甚至是简陋到不能简陋的原型机,就直接被提到了高层的面前。

    经过了重量级的参谋,高级将领还有专业人士的一致认可之后,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可以失去,急于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英国,几乎赌博一般的把目光投向了这个陆地巡洋舰的项目,巨量资产和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让这个本来并不是主要的项目,顿时拥有了难以想象的生机,各方面的发展都开始变快了起来。

    最基本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上面装载的武器的问题,英国方面,在很多东西上面,比较的专注,想象力有了,还科技水准也达到的情况之下,再加上庞大的投入,居然顺利的完成了这个,一个看起来很古怪,却可以抵挡住轻重机枪子弹,可以以几公里每小时的速度前进的怪物,出现在了实验室里面。在上面可以搭载4名成员,并且拥有2挺马克沁作为攻击火力,对于无防护的步兵有着较大的杀伤能力。

    实验室的负责人,知道,他们成功了,这个东西,只要不是被炮火直接命中,完全可以顶着的轻重机枪的强大攻势,带领着陆军向前冲的,铁丝网无法阻挡它,铁丝网虽然可以停止步兵的前进,面对着浑身上下的钢铁,重达20吨以上的玩意,根本没有多少作用,战壕也是同样,只要这个东西运动起来,能够对付他的东西真的不算太多,本身的防护就足以解决大部分的问题了。

    英国在得到了成品之后,更加的如获至宝,不但投入了更多的资金和人员,也在部队之中做出一定的测试,并且秘密开始了新的计划。如果杨元钊在场看到的的这个陆地巡洋舰的话,就可以认出它是什么,它正是世界上第一个款坦克的样子,甚至比世界上第一款坦克实力要强,原因很简单,杨元钊的出现,改变了中国的历史,也改变了世界的历史,在他的手中,中国的机械设备,提前计入到了欧洲,在战争之前,在德国承揽的一系列的工程,甚至是英法的工程,让大型拖拉机进入到了世界上大多数人的视野之中,这些给了英国人提示,哪怕只是在形状上面,却也让陆地巡洋舰的计划变得更加出色。

    拖拉机这个项目,中国没有把拖拉机作为产品,虽然最大型的没有出口,连中小型也支持出口同盟国诸国,作为农业生产的时候使用,可是基本形象都差不多,加上流行在世界各国的汽车,这个可是的中国出口的大宗产品,也让发动机遍布到世界各地,出口的只是最简单的发动机,却也超过了这个世界的主流发动机,110马力左右的汽油机,120马力的柴油机,要知道,本来在这个世界上流行的,不超过50马力,历史上英国的坦克的动力系统,不过是87马力左右。

    动力永远是改变机械重要因素,战舰如此,飞机如此,装甲力量就更是如此,英国方面在没有办法仿制出来合格的发动机的时候,为了陆地巡洋舰的性能,使用了120马力的发动机,不但让陆地巡洋舰的重量,从原来十几吨,增加到而来25吨左右,最高的速度也提升到了12公里每小时,别小看这么几公里的提升,这对于陆地巡洋舰来说,直接从实验产品,进入到了实战产品,毕竟,原来历史之中,英国第一次投入实战的坦克,速度太慢了。

    对于坦克来说,更大的重量,就代表着携带更多的人员,拥有更好的防护的,这一款坦克虽然形态上,跟后世的坦克还有巨大的差别,可是在实用性上,已经是不错了,只要有足够的数量,足以破除目前的老大难问题,壕沟战的问题。

    英**方方面非常重视,并且直接的开始军事演习,在经过了几次军事演习之后,陆军也认识到了这么一款可以成为陆军的大杀器,有足够数量的话,足以突破壕沟战的防御,这就是解决目前困局的最佳的东西。

    英国苦思不得其解的东西,居然在海军找到了,虽然这么一款的坦克耗资不小,发动机无法自产的前提下,每一个都需要拆掉一个货车的发动机,要知道,能够生产出120马力的发动机的国家,就只有中国了,甚至连的美国都不行,在英美的结合之下,最近只是解决了85马力的发动机,一旦使用哪个,坦克的战斗力就会缩小,甚至速度会降低到的5公里以下,这已经是降低了坦克的自重的情况下,达到的最好的结果了。

    若是没有120马力的发动机的出现的话,英国肯定会选择这个85马力的发动机,可是有了更好的,甚至实验室最终拿出来的这个完美的产品,各方面的性能都非常优良,突然降低性能,特别是最重要速度性能,这是绝大多数陆军将军无法接受的。

    坦克虽然可以无视机枪,可是对于火炮,特别是大口径火炮,还是无法抵挡的,这个时代的坦克,不可能有较大的重量,120马力的动力,能够让他快速的跑起来,要想让坦克能够抵挡小口径的火炮,坦克的重量都会上升到一个难以承受的程度,更别说更大口径的火炮了,超过155毫米的重炮,如果使用穿甲弹,在威力射程之中命中坦克的话,恐怕连后世的坦克都会有问题,更别说这样的初代坦克了。退而求其次的情况之下,在装甲达到了可以抵挡普通自动火器的前提下,更多的是增加速度。

    在几经调整,最终还是把动力定在了120马力,实验人员不会去管能不能得到,只要实验的东西有,从货车之中,拆下了30台发动机,投入到了对坦克性能的研究和提升上面,按照目前研究的来说,陆地巡洋舰还是半层品,故障率较高,对于壕沟战来说,要想突破重重的壕沟,必须要数量较多的的坦克,一辆辆哪怕是现在最高的速度,也很容易被对方集中炮火毁灭,只有在数量达到也一定程度的情况下,集团冲锋,才有可能突破重兵把守的防线。

    对于坦克的修改,还在进行之中,可是到了一定的程度之后,谁都知道,在发动机性能提升之前,坦克的性能只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这个幅度是相当小,因为采用的是中国发动机,目前英国没有生产出超过100马力的发动机,何谈更高层次的发动机。

    这就成为了制约数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货车,数量不少,大部分都是在宣战之前进口,大概是150辆,120马力的发动机,可以让货车的载重量超过5吨。这些货车也都肩负着不同的作用,在区域的物资运送之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而且即便拆掉,120辆坦克,恐怕也起不到多少作用,反而会影响到了国内的一些运输,海军和陆军解决不了,就把这个向上送达了。

    高层,在研究了一些的陆地巡洋舰的数据,认为这是破除现在僵持状态的最佳武器,一旦拥有数量超过500辆,他们就可以正面的突破德军的防线,给德军重创,甚至突破德国的波尔多防线也不是不可能。

    而制约这个结果的关键,就在于发动机上面,发动机成为了最近一周以来,英国高层之中,耳熟能详的话语,甚至还有高层提出,既然这个是关系到未来武器的一个重要的东西,那能不能自产,仿制中国的发动机,让坦克真正拥有一个属于英国的芯,毕竟英国在动力上面,也是世界上最顶尖,超过5万吨的战舰都已经做出来了,上万,甚至是数万马力战列舰的动力系统,都可以**的完成,弄好这些,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可是在动力领域专家毫不客气的斥责,船用发动机,跟机动车的发动机,这是完全不同的两个领域,船用可以使用燃油机组,蒸汽轮机,那是因为船上巨大的空间和吨位决定的,一个25吨左右的陆上机动工具,本身的体积相当的小,研究员多挤进一个人,都要绞尽脑汁,使用蒸汽轮机和大型燃油机组,那是不可能的,只有使用小型的汽油机或者采油机,这中间,英国起步不算晚,可是跟世界第一的中国比起来,还是有巨大的差距,购买中国的是最好的选择。

    在建议又回到原点的情况之下,摆在英国人的面前,就只有一个问题了,如何弄到更多的,动力更大的发动机,这是解决目前困局的唯一的方法,也是最可行的方法。(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五章 走私渠道

    汽车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新鲜东西,最开始,英国人使用的多是德国人生产梅赛德斯奔驰,或者从美国漂洋过海的福特,别是福特,在美国不足400美元的福特,即便漂洋过海也不算很多,一两百英镑的价格,只要是稍微差不多的中产阶级,都可以买得起。不过这样的车,跟马车应该是同样档次的,特别是在宽阔的公路上,几乎拉不开距离,除了不用喂养一匹马之外,他一无用处。

    中国的出现改变了汽车的格局,全钢结构,更大的马力,方向盘和车灯,电子控制系统,还有橡胶轮胎,从中国的汽车开始出现之后,所有有名的,没名的品牌,全部都被中国的汽车给一扫而光了,中国开始成为世界汽车领域标准的制造者,所有的创新,全部都是从中国的汽车开始,然后传导到世界的,刚刚新生,还没有彻底稳定的汽车产业,在中国这个超级巨无霸的出现之下,被横扫一空了。

    中国的低端,中端,高端汽车,开始占据了世界市场,虽然福特型车已经足够的便宜了,可是中国的车还能够更加的便宜,各方面做的还比福特更好,虽然小一点,可是该有的功能都有,无论是金属车身,还是轮胎和车灯,这些新的东西都应用到这个汽车上面,稳定性等诸多的方面,比福特要好的多,速度也快的多的多。

    中端车和高端车就更加无法相比了,在林肯还在考虑2000美元的高端汽车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制作3万美元的高档汽车,无论从舒适度,速度,甚至是奢华程度,都让其他的车无法向背,甚至最高端的还有防弹功能,这是世界顶级富豪们,无法想象的。

    虽然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没有因为费迪南大公遭到刺杀发起的,可是在19世纪,甚至是18世纪,刺杀依然是主流,手枪这种隐蔽性的武器,还有步枪的普及,护卫们很难护卫到几百米的距离之中,一个神枪手,或者是一个混入到人群的杀手,就可以很容易的对目标进行刺杀。

    可是防弹汽车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连橡胶轮胎都是防弹的,5厘米厚的防弹玻璃,3厘米厚的特制装甲,别说是手枪了,就算是使用了特制子弹的步枪都可以成功的抵挡,这就成为了富豪们最大的保障,哪怕一年的产量是150辆,可是订单已经排到5年之后了。

    在小型汽车普及之后,中国曾经推出了一批货车和载重汽车,不过跟中国不一样的是,世界上其他的国家,在公路的普及程度上并不好,也就是德国,得到了中国的支持之后,开始在大中小型城市之间,联络各种的公路,其他的国家,也就是传统的公路,这些公路可以行使小型汽车和马车,但是对于载重汽车来说,没办法,他太重了,稍稍不慎,就会让公路被压塌。

    载重量在5吨以上,满载的总重量10吨的载重汽车,甚至载重量在7.5吨,总重量超过15吨的汽车,这不是没有经过表面硬化,有足够的承重能力的公路所能够承担,坑坑洼洼的公路,不但速度跑不起来,发挥不出来汽车在速度上面的优势,甚至有些刮风下雨的天,塌陷和事故也就频出,即便是风和日丽的天气,在一些破损,或者颠簸的道路上,空车都有可能出现塌方,更别说重车了。

    故而这样一款产品,没有如同小型汽车和高档汽车那样,引起世界的关注,一圈下来,包括同盟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只取得了2000辆的销量。

    2000,听起来不少,可是能够购买的起汽车的国家,英国,法国,美国,他们的数量都不多,同盟国加在一起,只有500辆左右,也就是德国和奥匈帝国多一点,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战后购买的,因为中国人帮助他们修路了,有了高等级的公路,货车的出色作用发挥出来了,成功之下,也吸引了高层的目光。

    对于同盟国,中国是尽可能的推销,协约国就只能够自己来感悟了,到了战争时刻,就证明了这个货车的作用,为了加快物流,英法都不得不学习德国的经验,把宝贵的水泥和钢筋,用在公路修建上面,公路的标准开始提升,货车的作用也开始凸现出来的,可以携带5吨左右的物资的,以60公里左右的时速,在标准公路上面开行的货车,成为了后勤运输的最佳载体,特别是在短途的运输之中,简直是惊人的,哪怕是载重马车,最多也不过2吨,货车可以运到5吨和7吨,最关键的是,货车的速度,60公里的速度,远超过载重马车,并且这个货车不用考虑的力气问题,只要有汽油存在,就可以毫不停歇24小时运转,这一点成为了战争时候后期补给之中最需要的东西。

    可惜,战争之前,英国只保佑了不到200辆货车,其中的近半还闲置,战争之后,中国缩小了类似货车,商船这样产品的销售,英国人买都没有地方去买,特别到美国推动对华宣战之后,成品货车购买的可能性,基本为零,从来没有协约国的那个国家,通过秘密渠道获得过货车。

    可发动机又不得不考虑,这是关乎坦克成败的一件大事情,所以当这一份无论如何要求的发动机的报告,摆在了高层的面前时候,英国高层也比不得不苦笑,在没有跟中国是战争状态的情况下,英国要想购买货车都不容易,更别说是现在,中国已经加入到了同盟国的情况之下,中国跟英国之间的民用领域已经断绝了,也就意味着发动机的获得是不可能的,这对于英国来说,并不是好消息。

    可是陆地巡洋舰实验室关于坦克的报告给的太出色了,甚至为了获得足够的发动机,负责人还大胆的估计,只要马力达到一定程度,无论是防护,速度,甚至是火炮都能够安装到坦克之上,到时候,坦克就是攻克阵地战的大杀器了。

    不得不说,负责人的这种脑洞大开,还真的有些歪打正着了,他成功的估量出了坦克未来的大概发展方向,也波动了高层心中的渴望,之所以提出这个陆地巡洋舰的计划,英国就是为了在其他方面打破僵局,海军不是一蹴而就的,战列舰的制造,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如果有一件陆军武器,可以相当快捷的突破壕沟战,只要陆战上占据上风了,海战上面的劣势就不成问题了。

    现在制约的关键就在于发动机上,打发走了那些科学家和底层人士,只留下了海军部和整个军方,政府方面的高层,他们只有12个人进行闭门会议,会议的议题恰恰是发动机。

    很多事情,表面上和实际上,这完全是两回事,不可同日而语的,虽然对于整个英国民众来说,中国是敌人,是敌对国,双方的一切联系都已经断绝了,可是在英国高层方面很清楚,明面上已经断绝了,可是在私底下,却没有断绝,走的渠道也是秘密渠道。

    很多中国的产品,对于世界上来说,具有不可替代性,这样的产品,英国即便是明面上没有了,可是在私底下,还是拥有,不少的渠道还在英国外交部和情报部的控制之下,通过不停的加价,搜刮着民众的财富,只有把整个国家的财富都集中到了一起,才能够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就是战争时候的做法。

    陆地巡洋舰项目,表现出了强悍的力量,只要是数量一定的前提下,就能够突破德国的防御体系,让英国在短时间,陆地上占据上风,德国一共才多少人,一次战役损失100万,对于协约国来说,只是一个稍稍有些大的损失,可能要几个月才能够恢复元气,如果这部分是德国损失的,可能一两年都恢复不了元气,德国毕竟才只有6000多万的人口,还没有英法这样的海外殖民地作为支撑。

    负责人略显夸张的做法,加上陆军的评估报告,只要陆地巡洋舰项目,能够在现有的基础上,再提升20左右的实力的时候,拥有1000辆或者1500辆的前提下,突然对德国的防线发起集团冲锋,再配合200万到300万的陆军冲锋,足以把正面战场150万,甚至200万德军歼灭掉。

    欧洲大战已经开始这么长的时间了,德国在战场上面的总的损失,肯定要超过100万,可是单独的一次战役之中,德国从来都没有损失这么多的人员,按照现在德国总兵力800万,200万几乎是四分之一的损失,这样的损失,对于德国来说,不是在短时间能够弥补的,只要取得了一次胜利,整个欧洲大战的天平,就必须要向协约国这边倾斜过来。

    正是这样的远景,吸引了英国的高层,专门举行闭门会议,来磋商这件事情,得到发动机的问题,在英国高层看来,已经是毋庸置疑,可是如何得到,是从货车入手,还是直接从发动机入手,这些都需要专业的人员来判断。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六章 投石问路

    很快的,情报部门,专门负责走私交易的情报人员被叫到了高层的面前,虽然在情报部门,负责这个秘密的事物,都是难得的青年才俊,可是跟这些最少也是部长,副部长一级,在整个英国都能够称之为高层的人员面前,他们就真的不够看的,在知道了他们需要解释的东西之后,他们也抓瞎了。

    秘密渠道虽然是在他们的控制之下,可是主导权并不是他们,中国才拥有真正的主导权,他们愿意给的东西,最多只是起到一点点的波折,最终东西还是会到了他们的手中,如果他们不愿意给的东西,对不起,那些小恩小惠拉扯的关系,顿时就会翻脸无情。

    高层找到的专家,却给出了这么一个答复,这无论如何不能让高层满意,可是此时此刻,他们有求于人,是没有办法影响到中国的,在进过了简单的商议之后,他们最终形成了一个统一的方案,先给中国发出一部分的订单,货车不可能了,那就求发动机,价格可以略微的高一点,看看中国方面的反应。

    交易完成,那就皆大欢喜,接下来,加大交易量,总要让陆地巡洋舰的计划,增加到1500辆左右,交易不成的话,那就跟美国方面联手,借助着陆地巡洋舰研究所的积累,跟美国共同开发出一款武器,争取能够实现陆地巡洋舰的大部分指标。很快的,一个的订单就发出去了,这些订单分成了不同的批次,从几个渠道一起入手,这些有大有小,其中掺杂了不少其他的零零碎碎的东西,可是唯一相同的就是发动机,订单发动机的总数加在一起,差不多有300台,算的上是抛砖引玉的一步。

    因为还没有得到中国方面的回复,英国并没有把这个消息,向美国和法国扩散,只是自己做好两手准备,如果中国同意就吃独食,不同意的话,那就只能够跟美国合作。

    秘密渠道,总是速度比较快的,在目前,中国的秘密渠道最少有上百条,他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把中国的一些优势产品,以更加高昂的价格和利润,倾销到全世界去,通过这些,换取原材料或者贵金属,不断的增加着中国的势力。

    那些情报人员经验非常丰富,跟发动机配合的那些物资,都是中国方面不重视的,或者说对各方面没有影响,只能够赚钱,可发动机不一样,它对于中国而言,也是一个控制产品,一两台,或许不会引起的中国的注意,可是从各个渠道汇总的数据,甚至有300台的时候,惊动的层面越来越高了。

    载重货车到现在,中国依然有出口,出口最大的方向是在德国,德国吃了货车的甜头之后,开始大量进口,现在的德国,不但拥有四通八达的铁路网,公路网也已经基本成型,公路的便捷和货车完美结合,形成了目前德国的格局,水路已经因为战争的关系,退到了一个相当不起眼的程度,公路和铁路的联动,成为了后勤运输的主要方法。

    正因为此,刚开始通过秘密渠道的一两台发动机,并没有引起负责人员的注意,他们更多的是认为,或许其他国家的货车出现了问题,需要更换发动机,可是当这个数量越来越多的时候,负责人就看出来问题了。对于货车来说整车的出口很正常,可是的购买发动机的太少了,全部是大功率的发动机,120马力为基础,甚至想要谋求150,甚至更高马力的柴油发动机,这就相当不寻常了,最关键的是,这个数量太多了,居然达到了300台,这不是一个小的数字。

    发动力领域,因为杨元钊的出现,是整个中国,最出色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面说的,发动机直接催生了中国在工业上面的发展,这么的一款东西,当然不可能够随便的扩散,特别是针对的敌国而言,虽然英国方面,借助了不少的壳,绕了不少的弯子,可是中国在情报方面的实力,远不是英国能够发现的,或许一两个单子,会因为底层情报人员的不敏感而隐藏下来,可是大部分的走私渠道,都要在情报部门进行汇总,统一交给高层来采购,当无数张单子构成的总数超过一定限度的时候,他们立刻就暴露了。

    首先,数量庞大的发动机单子,这在目前的中国而言,很不寻常,然后跟着单子进行寻找,中国强大的情报能力,在这里尽显无疑,就很快,英国方面的大部分意图,就进入到了情报局的视野之中,顺藤摸瓜,最终就一清二楚。

    英国方面购买大量的发动机,这个情报到了情报分析处,立刻有人分析道,会不会是英国方面运力增大,需要货车,他们没有可能购进成品整车的情况下,山寨了中国的货车,通过进口发动机,形成一个可观的运力。

    这是一个说得通的方法,可是疑问也有,甚至很快就被推翻,因为这个渠道比较隐秘,而且数量较多,这种情况之下,不可能动员这个渠道,对于英国来说,没有多大好处。

    一些情报人员提出来,试探一下,通过秘密渠道,问问英国人的胃口,当一些似是而非的消息,通过某些领域,进入到了英国情报人员的手中的时候,在发现可能获得更多的发动机的时候,那些知情的英国情报人员,立刻被冲昏了头脑,数量上开始提高了,要求500-1000套,钱这玩意好说,甚至可以比之前的价格更高,通过秘密的渠道,关于发动机的价格开始上升了,从原来的合理的价格,上升到了一个相当离谱的程度。

    折让情报部门有些迷茫了,英国到底想要干什么,这个数量庞大的发动机,购买的价格比中国的零售价格高出4倍以上的,这样发动机,利润率极高,几乎是95%以上,这样利润,几乎要超过整车出口了,还都是现金或者是黄金,这对于中国而言,也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放弃的东西,毕竟出口这个,利润率甚至可以跟药品相比较。

    如果真的没有太多问题的话,把东西卖出去的,这个生意是一个非常不错,这成为了情报部门的共识,有钱能使鬼推磨,讲的就是这样。不过,石磊也是一个稳重的,他突然想起来了,动力实验室这个国家级实验室,一直以来,都是由杨元钊亲自负责的,或许,英国方面的深意,他看不太明白,杨元钊应该能够给出解释。

    在石磊这么控制的情况下,最终,这个求购意向,还是交给了杨元钊来过目,不过给杨元钊的报告书中,还是给出了情报部门的一致意见,中国在封锁之中,绝大部分的出口都是药品,丝织品等完全不可替代的产品,机械生产基本上被本国消化了,如果弄清楚这个发动机的是为什么求购的,只要在不影响大局的前提下,是可以接受的。

    这么长的时间,石磊虽然一直都在情报战线,却也看明白了很多的东西,工业生产才是中国的重中之重,钢铁在变成发动机之后,工业附加值不知道替身过了多少,这一批的总价值在中国庞大的经济体系之中,不算太高,可是代表的意义不一样,只要数量足够,或许会成为支撑中国的第三体系。

    发动机的价格一直都不低,发动机在整车之中,一般占据15%左右,按照中国这边卡车的出口价格是1500美元左右,发动机的价格在200美元,英国这边给出了4倍的价格,就是800美元,80万的总数,根本就上不了杨元钊案头,也就是石磊的坚持,再加上考虑到杨元钊在科研上面的方向,这才送给杨元钊的。

    在接到石磊的报告的时候,杨元钊开始只是愣了一下,然后忍不住笑了,英国还是在战争之中开发出来了这个,甚至因为中国的发动机性能很好,居然想到了向中国求购,还是在秘密渠道之中。哪怕是没有情报机关的那些前导性报告,只是看到发动机,他就会明白,英国人到底想要干什么,坦克出来的日子就在一战时期,是英国发现,一战时期,双方的壕沟战,损失太大,让英国无法承受下去,这才研制的,当时使用的发动机,还不到80马力,看样子,中国向世界出口的卡车之后,让他们看到的机会,直接拆了卡车研制,而这一批东西,恐怕是为了坦克而出现的。

    这就可以证明,为什么对方不惜用4倍的价格购买发动机的根本原因,如果是为了卡车,以英国和欧洲目前的公路情况,卡车并没有那么逆天的作用,不可能现在才求购,也只有破除的壕沟战的利器坦克的出现,才值得花费这么多前购买发动机。

    想到这里,杨元钊轻轻的敲敲桌子,虽然已经猜出来英国想要干什么,可是这样的结果太匪夷所思了,也不容易说服石磊他们,看样子,再试探一下好了,从某种意义上面,如果放在坦克上面的话,4倍的价格还是有些太低了点。(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七章 12倍价格

    从秘密渠道得到的求购信息之中,杨元钊几乎有九成以上的把握的,确定英国人是想要利用这个发动机来研发坦克,可是没办法明说,不过,有些事情,知道了结果之后,再从中间寻找破绽,就容易了许多,杨元钊想了一下,这件事情要试探一下,通过秘密的渠道,给他们发去了的价格,价格在原有的基础上面,提升3倍,从800美元,提升到了2400美元。

    这可不是21世纪2400美元,在这个时代,美元和英镑,都是可以直接兑换黄金的,美元和英镑分别有一个代名词美金和金镑,购买力相当的惊人,这个增长幅度相当巨大。

    从最开始的4倍,到现在再提升3倍,等于总共提升了12倍,这样的价格,已经超过了中国出口卡车的价格,虽然说,战争的档口,各方面都涨价了,可是这个涨价的情况,总计12倍的价格,也足够可怕,一个正常商业往来,12倍的价格,足以让他们退出交易,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接受的。

    事实上,英国人在接到了报价之后,心情是相当的苦涩的,堂堂的大英帝国,居然遭受了这样的逼迫,用12倍的价格去购买一种东西,这恐怕只有药品和丝袜能够达到这样的程度,前者是救命的东西,后者是每一个女人的挚爱,哪怕无法享受每天更换一次,弄一个珍藏也必须要买,所以药品和丝袜哪怕价格高昂,只是影响了他的销售数量,没有影响到他的出货。

    现在,这个东西却落到了工业产品上面,从开启了工业革命时代,英国一直都站在世界科技的先锋上面,虽然后来被德国和美国超越,却也相差不大,这从陆军和海军的装备上面,就可以表明,甚至在海军领域,英国一直是世界第一的,德国就只能够追赶,这从战列舰的实力可以看出。

    德国在一战之中,抗沉性上面,是要超过的英国的,可是其他的就一无是处了,无论是火力,速度,还是其他的适航性等方面,英国战列舰的实力,是在德国之上,也就是在北海这个澡盆之中,把速度,适航性等方面都给拉均了,只留下防护和攻击了。

    中国出现,无数次的让英国无奈了,幻想级不用说了,这一款到现在,英美结合了全部的科技水准,都无法的生产出来的完美战舰,就算是被英国人称之为完美级的伊丽莎白女王级,跟它相比,也有一定的距离,一些正统一点的设计师,已经不再把伊丽莎白女王级成为完美战列舰了,有幻想级在前面,伊丽莎白女王级一点都不完美。

    大型战列舰也倒罢了,这或许是某些领域突破之后的结果,可现在,发动机再一次打脸了,一款马力在120马力以上柴油发动机,这一款看起来很简单,价格却不高的发动机,却是集中了整个英国的人力,都无法完成放置的,听起来非常的天方夜谭,却是真实存在的,就这么的一个界限,看起来简单,却是真的是达不到。

    这是痛苦的抉择,可是杨元钊算的非常的清楚,英国方面确实是为了坦克,面对着坦克的诱惑,2400美元这样不合理的价格,英国经过了几番的犹豫之后,还是同意了,不过从渠道之中传来消息,他们要求如果有可能的话,加大量,不能跟之前那样,只有几百个,最好是3000个以上,越多越好。

    看起来狮子大张口的要求,石磊本来以为杨元钊要拒绝,谁知道,杨元钊居然同意了,2400美元一个,3000个,比之前更多,2400美元一个的价格,总价值足足720万美元,换成黄金,就是36万盎司,这么庞大的黄金,给中国带来的利益相当的庞大,哪怕目前,开启了几个大规模的金矿,甚至从德国和俄罗斯手中,获得了大批的黄金,可是中国依然缺乏黄金。

    中国的市场实在是太大了,5亿的人口,发达金融体系,广阔的市场,对于货币的需要就相当的大,杨元钊不知不懂金融的,虽然知道,发行大量的货币,并不会造成什么问题,可是从小心的层面来说,他还是没有超量的发行货币,最多在黄金和贵金属比值的一个最高的极限。这一批黄金到来,看起来是720万美元的黄金,可是对于中国的帮助,恐怕要超过10倍,甚至是20倍,这是一个目前中国的经济体都无法忽视数字。

    最关键的是,杨元钊所要求的信息已经反馈回来,结果已经相当的明显了,用720万,肯定是有目的的,而且不是用货币,而是用黄金,这样的代价,绝对是非常的可观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利益,这么庞大资金,不会随随便便的浪费,恐怕英国也是避免夜长梦多。

    既然英国人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杨元钊当然愿意再给他们一点甜头,在情报部门正准备采购物资,跟对方确认最终的交易的时候,杨元钊又提出了异议,通过秘密渠道告诉英国人,中国甚至可以在原有120马力的基础上面,提供18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不过在价格上,却是一点都不少,又多收了1800,一台的价格达到了惊人的4200元,让订单的总数提升到了1200万美元以上,几乎是半艘战列舰了。

    这本来是雪上加霜的要求,在情报人员不解的想法之中,通过秘密渠道反馈过去,最终的结果却有出乎了他们的预料,这一次对方有些迫不及待的,没有跟之前,要一两天的时间,才反馈过来信息,这一次,才不到2个小时,就反馈过来了,生怕中国不同意一样,满口的答应,在付款上面也没有任何犹豫,黄金,只能够用黄金来交易。

    英国方面当然会非常高兴,他们的目的不是货车,18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如果搭配合适,公路也是高标准的公路的前提下,甚至可以生产出足以拉动12吨以上货物的货车,从5吨左右,提升到12吨,甚至是15吨,这个提升幅度,算是巨大了,可是对于运输的提升,远没有办法跟增加的价格相比,这是趁火打劫,与其这样,还不如多买几台发动机号一点。

    杨元钊正是把握到了英国人的想法,才这样的做的,发动机不是为了运输而出现的,而是为了放在坦克上,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发动机是坦克绝对的核心,只有拥有强大的动力,才能够给坦克带来提升,多了60马力的话,坦克可以装备更加庞大的装甲,可以拥有更高的速度,这对于坦克的提升是非常明显,这一点,在陆地巡洋舰研究院之中,已经清晰的预见到了。

    正因为如此,英国才在没有通知高层之前,就慌忙的答应了,甚至高层在知道了这一切之后,之前提价带来的不爽,在一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英国已经开发出87马力的发动机,求购的不过是120马力的,为了不到40马力的动力,付出了12倍的代价,可是又增加了60马力,不过是付出了不到一倍的价格,加起来算的话,可能才五六倍,基本上跟第一次差不多,这样的结果绝对可以接受。更别说在120马力增加到了180马力,对于坦克的性能提升非常明显,几乎可以提升50%左右,这对于英国来说是势在必得的,他们甚至可以想象,当180马力的发动机装备到坦克之中,坦克所爆发出来的威力。

    双方都确认了最终的结果,并且商定了付款和交易的方法,虽然是不同的渠道的,可是大方向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非常之快,这些发动机,本来就是中国主流的发动机,每年的产量在上百万台,随便的调拨一些,不用等待订单生产,就可以提供了,这对于情报部门来说,完全无压力。

    各方面准备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的,3000台发动机,总重量不会超过60吨,体积上面,也不会超过3000立方,这在中国庞大的运输能力之下,只是一个非常小的部分,早已经成熟的秘密渠道,把这么小的一点东西弄出去,不说是分分钟,也影响不到,不必耗费多少精力。

    情报部门最为不解的,还是杨元钊的态度,发动机的价格比起国内的价格,提升了最少12倍以上,用的还是黄金来交易,这对于发动机领域,也是一个不错的结果了,50万盎司的黄金,中国最少可以依托着他,发行10倍,甚至是20倍的货币,对于延缓中国的货币紧缩,有着相当的作用。

    可是,战略的物资,不是不可以这么的来出售么?在战争爆发之后,杨元钊就有选择的减少了货车的销售,秘密渠道也好,一些半公开的渠道也好,货车都是非卖品,现在为什么又轻松的解禁了,明明世界局势没有巨大的改变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七十八章 为何解封

    天才壹秒記住『uu234 qu 】

    底层人员不可能在杨元钊这里提出这个疑问的,就连石磊都是很隐晦的询问了杨元钊,为什么会这样,不过杨元钊正好要找石磊,他对此做出了解释之后,英国方面的目的非常的简单,他不是为了进口货车,进口发动机的目标就是为了坦克,为的就是破坏德国的壕沟战。

    有些东西,一点就通,中国可不同于其他的国家,装甲力量早在5年前就开始萌芽,5年的发展,加上中国远超过世界其他国家的动力系统,加上杨元钊的金手指,中国已经开发出二战程度的装甲力量,无论是坦克还是装甲车,已经形成了一个族群,不同类别的坦克装甲车的类别最少是50种之多,他们也肩负着不同的作战任务。

    坦克这玩意,石磊非常熟悉,甚至情报部门也拥有一些坦克,用于特殊的事物或者安保上面的处理。在石磊看来哪怕不是坦克,只是装甲车,对于壕沟战都有巨大的杀伤力,德国增加了不少的火炮,拥有新式的155重炮,对于成型的坦克装甲车,如果稍稍不在意的话的,就会被突破战线。

    波尔多周围的战线不算什么,即便失陷了,德国也可以退回到巴黎去,但是前提是德国步兵不会受到大规模的损失,如果德国步兵蒙受了巨大的损失的话,这对于德国来说,就非常的不利了。最清楚德国的中国,很清楚,德国军队无法承担数十万,甚至是百万级别的损失,说不定损失一大,德国方面将会无法保持战场的均势,这对于刚刚开辟了太平洋战场,隔着太平洋跟美国对上的中国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

    中国目前的实力,不惧怕任何的挑战,可是有些事情,能够轻松一点,难道非要去做最艰苦的,德国顶在前面,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中国就借助着这个,从无到有,悄无声息的发展,形成了目前的大势,走上前台之后,也应该继续下去,保持德国的动力,顺便继续打击协约国,占到足够多的便宜。

    石磊的疑问,杨元钊并不在意,石磊是情报官员,对于常识性的东西,或者已经列装的东西,是了解的,可是真的要从一款发动机上面,推算出可能的威力,他不知道,他甚至以为,使用这个发动机,坦克的威力就能够达到比中国列装的坦克差一点的程度。

    这种想法差点让杨元钊笑掉大牙,中国的坦克,已经开始列装1200马力的柴油发动机,即便是装甲车,最少也是600马力以上的,只有足够强大的动力,才能够支撑坦克和装甲车,在战斗时候拥有足够的速度,对于从后世走来的杨元钊来说,他很清楚,只有速度才是装甲力量能够存活的关键。

    哪怕放在后世,90年,2000年的主战坦克,他们都很难抵挡同级别的大口径火炮发射出来的穿甲弹,就比如说防护最强大,加装了反应装甲的主战坦克,可能在120毫米的火炮之下,保持着毫发无损或者小伤,可是这个120毫米,只是坦克的火炮,跟真正的陆军战略火炮相比,威力绝对不一样,坦克炮比不上同级别的陆军火炮,如果这个口径增大到155毫米的重型榴弹炮的话,就更加不能相比了。

    而在坦克跟火炮的对决之中,坦克往往占据绝对的上风,原因就在于,坦克拥有着极强的移动性,这一点是重型榴弹炮所不能相比的,一旦重型榴弹炮变成了自走火炮之后,虽然增加了机动性,可是大小本身的制约,还有高速带来的不稳定性,让他跟坦克只能够是互有所长的。

    至于后世的坦克杀手直升飞机,则是另外一个不对等性,直升飞机可以悬停在空中,拥有一个比较固定的发射区间,而且从空中到地面,这本身就是优势,而坦克很难对付的飞机的,虽然坦克上面装备了高射机枪,这个口径和速度不行,飞机拥有着比坦克高出几倍的速度,又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正是因为这种常识,让杨元钊在提出中国的装甲计划的时候,首先注重的就是速度,轮式装甲运兵车,在公路上面,极限甚至可以达到95公里的时速,至于履带式装甲车也可以达到70公里以上的速度,坦克要慢一点,也在50公里以上。

    这样的速度条件下,即便坦克装甲较为薄弱,也可以在火炮的攻击之下,占据有利的位置,陆军炮火,不同于海军炮火,陆军炮火大多数都比声音要慢,一般训练有素的军人,甚至可以听到火炮的声音,大致判断出火炮的位置,进行躲避,就连陆军都可以做到这一点,时速在50公里以上坦克当然可以做到,

    这样的速度,几乎相当于快30节的战舰的速度,哪怕是大口径的舰炮,以无畏舰的形势齐射,都很难打到30节速度高速航行的战舰,更别说陆军的这些小炮了,速度是坦克最大的保证。故而在保证了坦克的速度之后,才会选择对装甲了,火力等方面的提升。

    中国的坦克的强大,是建立在澎湃的速度上面,在动力领域上面,杨元钊跟一体机,简直是珠联璧合的,在后世21世纪,坦克的发动机,不过是1500马力的,很长时间,中国在1000马力以上,困扰了很久,可是现在,中国已经可以把800马力的发动机装到了坦克上面,这一点点,足以证明坦克的强大。

    坦克,舰船,飞机,这全部都需要动力,只有有了强大的动力,才拥有一个坚固的核心,在上面布局才灵便,而跟中国装甲力量相比,英国的陆地巡洋舰太基础了,别说是180马力的,就算是300马力的又能够如何,在没有深入的了解坦克的精髓,只是摸着石头过河的英国,完全不可能发挥出这些动力的作用。

    杨元钊本身就是大师,在动力领域的研究,冠绝于这个世界,石磊看不出来的东西,他却可以看的一清二楚的,180马力的发动机,最多能够支撑20吨的坦克,以不足25公里的速度行驶,这样的速度,远没有达到威胁的范围之中,而20吨坦克能做什么,就算是的中国的轻型坦克也高达25吨,这还是中国非常成熟的技术,以中国最开始研究的来评价英国的话,英国人可能会把5-10吨都浪费到没有作用的东西上面,这个坦克的攻防能力,没有石磊想象的那么的高。

    还有一点,这些发动机是民用产品,民用产品相对于军用产品的,可能某些情况之下,性能一样或者差不多,可是可靠性,防护性,甚至是极端状态之下的性能上面,跟军用产品有巨大的差别,这一点将会成为英国坦克致命的弱点。

    杨元钊对于德国也不是没有准备,他对的石磊平静的诉说,把火箭筒第一阶段的产物,推销到德国去,并且拿出了一个坦克的简图,就是参考历史上,第一代坦克雷诺,马克等的图纸,这样的话,即便火箭筒没有推销成功,只要德国注意到坦克这个玩意,并且进行研究的话,英国的坦克的杀伤力也远没有想象的那么大,最多让德国后退一部分防线,造成不算太大的损失而已。(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一千四百七十九章 消耗英国

    历史上,是以德国失败而告终的,可是一战的结束,不是因为坦克出现,英法为了破解壕沟战而拿出的第一代的坦克,在突然使用中,让德国吃了大亏,并没有彻底的让德国崩溃,德国在稍稍准备之下,还是在后面挡住了,没有攻破德军的防线,甚至在整个一战之中,协约国都没有攻入到德国的境内,坦克的使用,只是给德国造成了巨大的伤亡,从某种意义上面说只能够算是众多压倒了骆驼的稻草一样,还不是最后的一根。

    关于一战二战这样世界性的战争,在后世有很多关于他的研究,杨元钊所知道的一战历史之中,真正让德国退出战争的,首当其冲的是西班牙大流感,然后是不断的高涨的内部反抗,两者结合到一起才是一战最终结束的根本原因,战局不利最多只能够称之为诱因。

    当时的德国,内忧外困,在战场上面打不开局面,国内又劳动力紧缺,只有6000万的人口,没有足够的海外劳力和海外殖民地,再加上封锁的德国无法得到外国的支持,只能够同盟国自身来互通有无,德国无法平衡工农业生产的关系,工业农业不断的降低,工业是军火的来源,没有足够武器装备军队,让德国在一战后期战斗力不停的下降,这是战场不利的原因之一,可是更加可怕的还在农业,在封锁的前提下,德国的农业缺口一直都很大,从战争开始之前,德国就没有保障过的农业,一直依靠进口来的保证德国民众的口粮问题,到封锁加剧,没办法获得国外的进口,本国的农业产量又连连下降,民以食为天,连保证民众的基本生活都做不到,这种情况之下,强大的德国在战争的最后轰然倒塌。

    西班牙大流感还没有出现,战争到现在已经到了第四个年头了,因为战争提前了一年,到现在这个流感还没有出现,要到1917年才会出现,杨元钊的出现,如同蝴蝶一样,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不敢保证这个是否一定会爆发,可即便爆发了,西班牙大流感的危险也远没有那么的可怕。

    中国的出现,在军队之中首先加强了军医的,战争永远是军事技术革命的催化剂,德国在军事技术改变的前提下,普及了大量的火力,这些因为后勤支持的关系,没有办法普及到协约国的军队之中,可是军医却跟后勤没有多少关系,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互相渗透了不少的间谍,在战争开打之后到现在,很多作战方法,除非是绝对保密的,比如高射机枪部队,特种部队,还有飞艇部队这些相对比较独立的部队,他们没有被侦破之外,其他常规战术,都是有样学样的。

    军医就是这样,几乎普及到了部队的每一个领域,刚开始,协约国并没有注意到这一点,可伴随着军医和护士在战争之中所起到的作用的,几乎可以保证的轻伤兵近乎百分之百的恢复,重伤员也有四五成以上的恢复比例的,这对于部队的持续作战相当的关键,一个完全没有上过战场的新兵,跟一个经过了几次,甚至是十几次战斗的老兵比起来,哪怕是同样武器装备的情况之下,老兵的战斗力也会更强。

    协约国的体系比德国强,医生这个绝对数量也比德国多,有样学样的学了德国之后,各国的军医比例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数量之上,不太可能会出现历史上一战那样,脏乱差的战场,成为了病毒传播的最佳载体,即便出现感染,也可以得到有效的应对,而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流感在整个军队之中全部蔓延之后,才反应过来,可惜当传染源达到一定的程度,遍布在整个世界上的前提下,减少感染就是一个笑话。

    甚至各种抗生素,磺胺和青霉素,对于各种病毒都有广谱的抗菌能力,即便未必会对症,却也减缓,最起码病毒的危害性不会那么的大,再加上中国传统的中药,一定意义上,病毒或许会影响到的一战的进程,却不会让德国退出战争。

    西班牙大流感,可能对德国影响很这等于是减少了德国在17年退出战争的可能性,而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也不存在。德国国内因为不断的胜利,加上中国的支持,工业和农业等产值方面,没有很大程度的减弱,特别是农业,在占据了从俄罗斯获得的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后,把城市和工厂交给了中国人,把农田同样交给中国人。

    中国人在工农业上面的出色表现,用了最快的速度,整顿了这些土地的,并且种植了足够的粮食,欧洲跟中国的各方面差别不可经过了简单的调整,还是在气候条件相似的地方,种植了冬小麦。

    这个冒险取得了成果的,第一波的冬小麦长势不错,在6月会收割第一波的冬小麦,可能在单位亩产上面,不可能有中国那么的惊人的,却也在欧洲的平均水准之上的,有了这一波增加的粮食,德国的自给率终于第一次突破了100,达到了122的程度的,满足了自身的需求,还可以少量出口和储存,从这个意义上面说,德国在最少两三年的时间之中,不会出现的缺粮的为,可以在在战争中支持下去,目前的情况,远比的历史上好的多。

    杨元钊拿出来的东西,并不能够让石磊释怀,虽然杨元钊这么的平静,石磊也有些担心,他只是情报部的部长,可是多年以来,接触到西北科技的各个领域,通过杨元钊解释,他非常清楚,英国是准备上装甲了的,装甲力量到底有多么的强大,在陆军之中,就做了很多的的演练,在没有专门的针对武器的情况下,装甲部队是破处铁丝网和壕沟战最佳的武器当大规模的装甲部队,冲击固定把手的壕沟的时候,壕沟除了挖掘坦克壕作为抵挡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坦克数量够多,近距离的攻击,再加上步兵的帮助,多么防守严密的阵地,都可以被攻破。

    火箭筒虽然是一种专门针对坦克的武器,可是在陆军之中从来都没有应用过的,他到底有多少的威力,真的说不清。

    石磊明确的把自己的看法转告给杨元钊却笑了,说道:“就这么对我们的火箭筒没有信心么?给英国武器,也算是赚一笔钱,德国方面还是要支持的,你通过渠道吧,把这个图纸传给德国,算是我额外给德国的,这下子你应该放心了吧。”

    杨元钊随手画出的图纸,却不是中国成熟的坦克的图纸,是的的杨元钊根据会议画出的比较初级一点的图纸,这个图纸估计跟英国的有很大的差别,几乎是脱开了初级坦克的范畴,有很大的启发性,以德国目前的工业水准,只要深入研究,花费一点精力的话,还是可以制造完成的,对付坦克,恐怕最佳的武器,还是坦克,后世就有一种说法,坦克的敌人还是坦克的,更别说杨元钊还把反坦克火箭弹给拿出来了。

    越是掌控了这个国家,杨元钊就越是觉得,很多东西,不必悟的太厉害,特别似乎单兵武器,即便是的再怎么的现金,能够改变的不多的,中国的陆军,世界第一,无论是数量,训练度,还是别的方面,这些都不是简单的能够改变的,这种情况之下,何必的把东西那在手里,支持德国,让欧洲大战持续下去,这符合中国的利益,可以让协约国和同盟国都持续不断的放血,中国虽然超过了欧洲诸国,可是整个白种人的世界结合在一起,也会让中国相当的麻烦,欧洲大战持续下去,继续的支撑德国,让双方处于比较平衡状态,才能够慢慢的消耗对方的。

    给英国的3000套发动机,价格是原来的12倍,发动机在货车之中,只是占据了十分之一左右,可是在真正的装甲之中,占据的不多,配合上其他的,一辆装甲车的价格最少要超过1万美元,总投资要超过3000万美元以上,加上人员和装备上面,投入的人力物力是惊人的。

    杨元钊非常清楚,战争说白了,还是打经济的,坦克在一战研制出来,这是历史决定的,也是中国从众多情报之中分析出来的结果,既然已经成为事实了,中国拒绝向英国出口,英国也可以找到其他的替代办法,历史上,一战的时候,英国就拿出来了坦克,而且不是一个型号的,速速很慢,可是已经有了坦克的雏形,也可以应对到战争之中,这样对于战争来说,还没有改变多少。

    可是给了英国人这些东西,3000套弄下来,英国为了配套这些,也需要拿出足够多的东西,这些东西加在一切的情况之下,就是一大笔钱,火箭筒的的出现,足以解决这些,这等于是浪费了巨大的资金,如果在这个层面上,德国还是没有办法打赢的话,那就没办法了,德国就是扶不上墙的,失败了也再说难免,到时候中国自己上,凭借着强大的国力和军队,中国即便对上整个白种人的世界,也不一定会输,只不过付出的代价大一点而已。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章 反坦克火箭筒

    石磊没有接触过反坦克火箭炮,不过听杨元钊的诉说,似乎很厉害的,可是没有见到实物之前,他心中还是没底,主动提出要看一看演习,杨元钊看到石磊的坚持,苦笑了一下,同意了,虽然杨元钊能够用强压的方法,让石磊最终屈服,把3000套的送出去,以杨元钊对石磊的了解,他一定会动手脚的,与其这样,还不如把冬几摆在明面上。

    过去的几年之中,杨元钊影响了整个中国的科研体系,特别是在军事科研体系之中,他影响的最多,独立指导和开启的项目不知道凡几,坦克,装甲车,飞机,高射机枪,几乎有影响的,对于战争的进程有着深远意义的项目,大部分都跟杨元钊有关系,不过在所有的项目之中,恐怕这个反坦克火箭筒的项目,是杨元钊没有多少成果,进度也不是太高的项目。

    哪怕有杨元钊后世的眼光,哪怕杨元钊推动者这个项目进行,这个项目进行的都相对的比较的缓慢,炮弹的问题很难的解决,反坦克火箭筒,他的火箭筒本身,只是一个铁管,最多加入了一点控制的东西,科技含量根本不高,真正搞的是火箭弹本身。

    火箭的出现,可以直接追诉到几千年前,在炼丹师意外的制作出火药开始,烟花就是早期的火箭,利用炸药的能力推动的某些东西前进,到宋朝和明朝,类似的火箭也很多,甚至有一定的杀伤力和破坏力,可是这些跟专业的火箭弹不一样,火箭弹必须要有一定的战斗部位,还必须在动力的推动下,沿着某种直线前进,这样才能够精准的命中目标,这不但需要火药上面的知识,甚至还需要火箭动力,流体力学,很多方面的知识。

    别看这个比较的简单,却是未来火箭体系和导弹体系的基础,虽然进展不快,还是投入巨大,甚至一些最简单的成品,没有应用到军队之中。目前的中国对付装甲武器最佳的武器,不是反坦克火箭炮,而是高射机枪,伴随着对于空军的重视,高射机枪的口径越来越高,从35的,到55的,到现在88毫米的.

    特别是88毫米的,这玩意放在普通的火炮上面,已经不能称之为很小的火炮,又经过了中国方面的加强,增加了射速,用更加平直的曲线,增加命中率,并且让威力更大,这样口径的火炮,可以轻松的打上7000米的高度,射速甚至可以达到一秒钟2发以上,这样的速度,这样的威力,足以撕破100毫米左右的均质装甲,这对于坦克来说,就算是二战之后的坦克,都很难抵挡这样威力的高射炮放平射的攻击,更别说,这个时代的坦克。

    一个电话打出去的,下面人很快的就准备好了试验场的,特别是火箭研发实验室的,更是高兴,火箭研发实验室,算的上整个中**事体系之中,最大实验室之一了,几乎流体力学,火药学,控制学,甚至是半导体体系,一批优秀的专家都进入到了其中,资金保证上面,几乎是最高端的,按需给予,只要是需求,很快就批下来了。

    虽然这么一个实验室,远景非常的好,研究的也是比较深入的知识,可是没有什么成果,也让这些科学家的压力相当的大,唯一有些成果的就是这个火箭炮的项目,略微的产生点效果,却被陆军拒绝了,在陆军看来,只要是超过了20毫米的高射机枪,在对付庄家力量的时候,都比这个好用,完全没有必要采购这个。

    好容易做出来的产品,却被陆军拒绝了,如果不是的杨元钊这样的精神领袖,一直都支持,这些科学家甚至丧失了继续下去的勇气的,他们沿着火箭的理论和实践,继续开发,终于开发出了第二代火箭筒,比起第一代最少强了一倍以上,可是依然没有获得陆军的青睐,因为陆军已经普及了50毫米以下的高射机枪,并且开始想65毫米,75毫米,甚至是88毫米的高射机枪迈进,这样的火箭筒,哪怕性能提升了一倍,也无法满足陆军的使用。

    现在,机会终于来了,杨元钊和一批陆军军官将要来视察,会检验他们全系列火箭筒,只要能够获得军方的订单,也算是对的上他们这么长时间的辛苦了,虽然火箭实验室一直都是最高标准的订单,包括杨元钊在内,也没有催促他们出成果,杨元钊很清楚,火箭筒不算什么,甚至火箭炮这样的绝对大杀器也不算什么,真正有影响力的是运载火箭,是导弹体系,这才是真正改变世界的武器,但这些不是一两年时间能够完成的,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耗费大量的时间。

    目前中国在军事领域,无论是海陆空军,都处于领先的地位,暂时不太需要导弹锦上添花,可是中国的未来,是站在世界巅峰的未来,导弹这样一个未来的发展方向,必须要走在前面,这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投入。

    这一点杨元钊清楚,一些顶尖科学家也认识到了,可是底下做事的人不知道的,甚至包括了火箭筒项目的负责人,他总认为自己是吃干饭的,在同僚那里抬不起头来,也就不断的推销火箭筒,这一次杨元钊亲自安排下来的实验,他更加不会放弃。

    第一代火箭筒,射程是300米,弹头爆炸部位是2公斤,第二代的火箭筒,射程提升到了450米,装药量提升到了5公斤,穿甲能力和速度有一定的增强。

    为了完美的展现火箭筒的威力,两款火箭筒,分别准备了5个实验者,这种新加入的武器,没有多少人熟练使用这些东西,更别说如同步枪那样,拥有神射手,好在火箭筒的控制容易,几乎是直瞄的,精锐的士兵,经过了稍稍的学习,就基本上掌握了火箭筒的使用方法,只要把瞄准性对准了目标,最少可以达到7成以上的命中率。

    对于一个远距离的单兵武器来说,7成的命中率已经算不低了,这不但是中国标准化的胜利,让每一个火箭弹的轨迹和运行方向都差不多,而且根据火箭弹的特性,使用了特定的瞄准装置。

    因为士兵的关系,再加上的火箭筒的实力不错的,10发火箭弹,一共命中了8发,第一代的火箭筒也倒罢了,2公斤的装药量,在300米左右,看起来并不是特别的惊人,可是第二代就足够惊人了,5公斤的,450米的距离,直接把一堆临时构造起来的沙包,给全部炸飞,这不但表现了火箭炮的特点和威力,也表现了他的一定穿甲能力。

    在战场上,沙包的作用,就是为了构筑简单的防护阵地和机枪阵地,简单的几个沙包,就足以给机枪手提供足够的防护,这是战场上,比较让人头疼的目标,之前往往是借助着迫击炮的精准射击的,现在似乎多了一个,架起火箭炮直瞄攻击就可以了,方便快捷。

    整个展示的过程,只持续了不到15分钟,把这两个射程都给展现了出来,也把双方的威力给展现出来,火箭筒直瞄的能力,还是得到众多军方高层的认可,在战线的最前方,需要一个威力巨大,对于机枪阵地,火力点,甚至是半永固防御工事都有一定的杀伤作用,特别是第二代的产品,450米的射程,也足够一线部队使用,5公斤的装药量,威力是可以保障的。

    很快的,军方各个部队,共计下达了20万套的订单,这对于目前中国1000万的陆军来说,这不是一个的庞大的数字,也算是对火箭炮的认可。

    不过,这中间石磊看的是别的东西,毕竟,火箭筒研制的根本是为了对付装甲力量,他也在演习之中,对相熟的陆军军官询问这一点,却被陆军军官鄙视了,火箭筒反装甲,别开玩笑了,哪怕火箭弹的威力足够对付大部分的装甲,可是450米的射程太近了,而且发射是赌博式的,一旦发射不成功,没有命中,负责发射的人就危险了,这不符合陆军的需要。

    陆军的看法,让石磊若有所思,在石磊看来,这玩意不是舍近求远么,既然机枪是陆军对付装甲力量的最强武器的,而且中国在高射机枪领域已经相当的成熟了,在大规模生产的情况下,使用了固定的模具的,高射机枪的城北已经降低到了相当的程度,不会出现最开始的那样,同样规格的情况下,比普通机枪贵10倍以上,最多就是2倍左右,这是可以接受的。

    使用高射机枪的时候,甚至不用专门的设厂生产,只要把相关厂商的一部分产能,调过来就可以了,高射机枪总共120万的采购量,随便调整就可以出来成千上万的,对中国的军工生产,没有任何的影响。

    石磊的看法,让杨元钊有些好笑,没错,高射机枪是很强,这个时代的坦克的,恐怕英国人制作出来,根本没办法的抵挡哪怕任何一款普通的高射机枪的威力,如果这个方法扩散出去的话,对于中国没有一点的好处。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一章 中国利益

    杨元钊的话,让石磊愣了一下,如果不是杨元钊的提醒,他差点就忘记了,这个可能威胁到中国装甲力量的安全,中国是在用高射机枪方平射来攻击装甲力量,是因为中国把对手放在跟自己同等的状态之下,而现在,协约国的装甲力量只是刚刚起步,这一点从英国通过秘密渠道,向中国购买发动机就可以看出来,这样的装甲力量,哪怕是还没有成熟,甚至第一代原型的单兵反坦克火箭筒,就足以对他产生威胁,甚至很大的威胁。

    中国的装甲力量的目前基本上是二战中后期的层次,基本上比t34要高出一个档次,正面防护比t34多了10毫米左右,全面防护的地方也多,最关键的是动力,完爆t34,这样组合起来的结果,正面防护可以防护所有的步兵轻重活力,只有一些强悍一点的火炮,在使用穿甲弹,正面打中,或者在薄弱地方打入,才能够威胁到这个坦克。

    因为动力系统的发达,t34历史上使用的是500马力的发动机,现在中国的柴油发动机最高达到了900马力,多出了近一倍的马力之下,哪怕重量比t34多出了不少,可是速度依然可以保证在80公里以上,在野地战场状态下,也可以轻松的超过60公里。

    这是一个很快的速度,在海上相当于航速在30节以上,这样的船只,就不是普通的舰炮能够命中的,换算到陆地的坦克身上,更加是如此,只要不是被战略炮火覆盖攻击,成片的坦克海基本上没有多少对手。

    可是高射机枪是个例外,从高射机枪的角度来说,还真的是坦克的克星,因为从高射机枪的用途上面来说,高射机枪被开发出来的目标就是为了针对飞机,飞机最出色的永远不是防护,而是速度,陆地上过百公里的速度,已经算的上是极高的速度了,可是在天空中,250才算起步,螺旋桨飞机,无法突破音障,可是800多公里的速度,也不是没有,正常的中国飞机,大部分都在500公里左右。

    要在空中,击中才可以,这不但需要足够高度,也需要更高的投射密度,在导弹没有出现的时代,指望一发炮弹命中飞机,那简直是天方夜谭。

    正因为这样,高射机枪的射速都非常的快,用来打飞机,命中率不可能太高的,可是用来打坦克,坦克的高速在高射机枪的面前,基本上是笑话,不说点射命中,就说连续攻击,一个弹夹的炮弹总能够打中,高达数千米高度射程带来的强大速度,足以击穿坦克不算太厚的装甲。

    中国的主战坦克由于防护到位,的可以抵挡住目前20毫米以下的高射机枪,甚至更大的情况下也可以,这个距离是在1000米之内,如果这玩意使用穿甲弹,口径在50毫米以上的话,在500米范围之内攻击,恐怕主战坦克的薄弱部分也不容易抵挡这样的攻击的。

    因为飞艇的关系,中国向德国扩散了的高射机枪,不过最高也不过是25毫米以下的,以德国的技术来说,目前只能够生产出20毫米以下的高射机枪,这玩意对中国的坦克没用。

    可机枪这玩意,就是一个钢铁,只要基础的材料够了,只用加大的力度就可以增加的高射机枪的口径,德国还没有突破20毫米,不过是材料不够,,对于高射机枪的研究也不足,万一材料够了,研究上升起来的话,生产处30,35,甚至是40毫米的高射机枪,那么对于中国的主战坦克就有巨大的威胁,这个险不能冒。

    更别说坦克下面使用最多的装甲车了,那才是薄皮的,目前德国方面装备的20毫米高射机枪,就最易穿透他的防御了。杨元钊很清楚,后世,也就是战争之中,有人突发奇想,把高射机枪放平射,成为了装甲力量的克星,再次之前,这是一个盲区,在对方没有想起来之前,中国并不愿意普及这种反坦克的武器,这会让中国的装甲力量陷入到危险之中。

    石磊明白了杨元钊的苦心之后,又跟着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保证对方不使用这一点,这个问题问得好。说实在的,这句话,杨元钊还真的没有办法来解释,原因非常的简单,高射机枪平射这玩意,天知道谁突发奇想一下,就可以想出来,不过有些时候,江湖一点诀,往往在说破之前,没有多少人会想到,惯性思维的可怕是人所共知的。

    杨元钊也没有打算,永久的保密下去,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他只是希望,在现有的情况之下,能够保证中国一点点的优势,在过去,依靠着这一点,虽然一定程度上面,制约了中**队的实力,可是好处更大,比如青岛之战,如果当时日本知道中国拥有这么强大的实力,说不定不敢攻击青岛,他的联合舰队也好,陆军也好,就不会再中国全军覆没,中国要想取得对日作战的胜利,可能要付出的代价会更多。

    潜艇战列舰这些,虽然不是中国参与的海战,可是一点点隐藏,让英国不知道这些战舰的真正威力,终于在北海海战和偷袭美国的行动之中,展现了威力,目前的局面,大多数是力量的必然结果,可是有一部分,何尝不是隐藏的结果,孙子兵法之中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现代战争之中用的最广泛的东西。

    到了21世纪的超视距战争,不对称打击,这些都是脱胎于这个,杨元钊虽然没有办法影响到别人,却可以把自己做到最好,隐藏自己的实力,让对方判断失误,借助着特殊的环境,形成一定的优势,是未来一段时间中国最好的办法,中国在过去隐藏起来的东西众多,未来会一一的揭秘,甚至当这些东西全部都揭秘出去之后,仗也就打完了。

    一张底牌,是否亮出来,其实是要看价值够不够大,就比如偷袭美国,直接暴露了幻想级的强大战斗力,在20公里之外,可以精准的命中固定目标这一点,恐怕未来,只要是跟幻想级作战,都会防备这一点,可是中国并不担心,毕竟,只要开战就会暴露的东西,却换来了美国华尔街,巴拿马还有12艘战列舰,直接把协约国和同盟国之间的海军平衡状态打破,给德国造就了强悍的状态,这一点上面暴露了也无妨。

    未来,无论是潜艇,飞机,甚至是航母,当价值到了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暴露也完全没有任何问题的。

    石磊终于明白了杨元钊为什么这么做,按照杨元钊的这个思路来说,火箭筒就是最好的东西,相反火箭筒的,却是一个对装甲力量起效快,门槛不高,可是后续提升困难的东西,是最适合作为筹码提供给德国的。

    火箭筒这玩意,技术含量不低,主要是在火箭弹之中,可是这玩意只是一个创意,一旦被对方关注,甚至是专心致志的研究的话,这些武器并不是制造不出来的,中国的陆军,早已经进入到了机械化的时代了,这种情况之下,这种单兵反装甲的武器,将会曾为最大的威胁。

    石磊甚至明白无误的提出来,万一中国的装甲力量出现的时候,对方普及了这种反坦克武器,会不会对中国造成威胁。

    对于石磊的担心,杨元钊并不在意,这就是一个顶级的科学家,跟一个情报人员的差别,石磊最多会知道一些技术上面的数据,知道某一种武器大体上面的威力,可是杨元钊知道的却是最精准的数据,并且根据数据的判定出来的双方威力,这种认识上面的清晰与否,直接决定了一款武器的威力,火箭筒或许能够对付英国这样初级的坦克,甚至更进一步,得到发展的坦克也没问题,可是要想跟中国的装甲力量过招,这是绝对不行的。

    即便在后世,面对着装甲洪流,理论上有可能威胁到坦克的火箭筒,作用也相当的小,毕竟射程不足,特别是这个时代,在各方面,机械加工等诸多的方面,都么有达到足够的额情况之下,中国的额的火箭筒都在艰难之中,射程刚刚超过了800米,而杨元钊拿出来的,只是第一带的产品,只有300米的射程,这个射程,对于时速超过55公里的坦克来说,最多是十几秒就通过了,这个时间,不足以士兵反应过来,更别说抓住机会了,

    后世世界上,各种单兵反坦克武器众多,特别是火箭炮体系之中,甚至有火箭炮可以直接对付最强的坦克,可是前提,你要打中才可以,在寻常的坦克巡逻之中,坦克落单的时候,或者速度降低的时候,有可能出现,坦克被敌人埋伏的火箭筒偷袭的事情,可是一旦坦克的数量众多,结合成了一个整体的时候,坦克就不可能被单兵武器所攻击,哪怕数量足够庞大都不可能,因为坦克会达到最高的时速,在这样的时速情况之下,就算是加装了火控系统的火炮,都很难的打中他,更别说简陋的,只有一个直瞄系统的反坦克火箭炮了,在庄家洪流之下,这只是个笑话。(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68/ 第一时间欣赏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残梦所写的《钢铁时代》为转载作品,钢铁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钢铁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钢铁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钢铁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钢铁时代介绍:
钢铁是国家基础,动力是国家的翅膀。
21世纪职业车队工程师,意外穿越到19o8年,行办工业,发展教育,以材料为基础,以动力为羽翼,在中国的大西北,兴建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庞大工业区。
以此为基,强大工业,强大军事,强大中国,改变了中华的历史轨迹。中华开始了复兴和崛起的脚步,黄种人的时代,提前来临了。
钢铁时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钢铁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钢铁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