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历史军事钢铁时代TXT下载钢铁时代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钢铁时代全文阅读

作者:十年残梦     钢铁时代txt下载     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千四百八十二章 火箭炮入役

    对于英国来说,他们拿到了180马力的发动机,对于陆地巡洋舰项目会有一个巨大的提升,甚至是量变,他们不知道的是,中国早在几年前,就提前进入到了装甲领域,现在坦克的发动机已经达到了900马力,这中间的差别,足以是全面性质的,即便使用180马力的发动机,在坦克的总量不超过25吨的时候,他的速度也上不了多少,25公里就是顶天了的,一个坦克的速度,制约着武器的使用,第一代的反坦克火箭筒,足以对英国的这些初代坦克产生克制,可是针对时速在45甚至是50公里的中国装甲力量来说,威胁并不大,这样的话,即便他们能够制作出同样水平的,也不可能的起到作用。

    杨元钊的想法很简单,输出产品,是为了获得利益,可是这个利益是在威胁到中国的前提下,宁愿减弱它,哪怕反坦克火箭筒的技术含量比高射机枪来的更高一点,也在所不惜,毕竟他的提升更加的困难,除非是在流体力学和火箭体系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否则,它的提升是非常困难的。

    军事上面的事情,石磊不知道,既然杨元钊已经死成竹在胸了,石磊也就不哆嗦什么,他只用在自己的职责范围之内,把一切的事情给做好就可以了,剩下的,就看杨元钊是否能够保证他的神奇了,就本心而言,石磊更加相信杨元钊的神奇。

    一场关于火箭筒的实验,已经进入到了尾声,整个演习的过程,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更多的时间,是军方在下订单,实验室的人员在确认订单,顺便的,军方也会对火箭筒的威力进行一些要求,比如说,在特定的领域,增加穿甲威力,增加装药量,这些都是首席科学家解释的东西,作为这个体系的专家,他熟知这个火箭筒的每一个优点和劣势,在军方提出要求的前提下,他能够辨别出来,那些方面是可以实现的,那些方面是不可以实现的。

    这就是科学家跟军方的区别,后世成熟的模式,都是军方提出具体要求,不单指某一个武器的,只要能够实现,达到军方的要求,军方就可以下订单,而科学家很难成为一个出色的军人,让他凭借着科学的发展,制作出来的东西,或许科技含量很高,可是未必一定能够起到作用。

    最终,大体的意向上面是完成了,火箭筒进入到军方序列的名称,并没有定位为反坦克火箭筒,反坦克不是它最大的作用,他的最大作用是反据点,他的目标主要是坚固的火力点,机枪阵地,甚至是永固和半永固的地堡。

    在所有一切都谈完的情况下,杨元钊找到负责人,下达了10万件第一代火箭筒的订单,这让负责人十分的吃惊,有了第二代火箭筒的前提下,第一代火箭筒真的没有任何的优点,所有长处的地方,几乎被第二代完爆,唯一的优点就是价格,毕竟是用的材料,科技含量都不是太高,可中**队从来都是不差钱的主。

    一枚火箭炮弹的价格,相当于10发迫击炮弹的价格,火箭筒的价格跟同口径迫击炮的价格相当,这样的话,这个武器的价格就比同口径的迫击炮要贵,但是威力上面,简易程度,甚至是准确性上,这个东西都比迫击炮要高。

    拿迫击炮攻击机枪阵地来说,迫击炮要看炮手,精锐的炮手一发就够了的,可是差一点的炮手,10发都未必能够打到,至于永固和半永固的火力点,那不是迫击炮能够对付的,除非使用大口径迫击炮。

    火箭独特的结构,让他的尖端拥有一定的破甲性能,最关键的是装药量,很大,这就保证了他的破坏性跟迫击炮有显著的不同,正好处于迫击炮无法对付,且有需要的状态。还有一点就是,他的上手性好,可操作性高,哪怕是刚刚入门战士,稍稍的玩几下,就能够操作,没用过的比葫芦画瓢也差不多,这也是陆军大量采购的最关键的因素,毕竟伴随着中**队的扩大,很多东西都不可能大规模的进行训练,除非是枪械和火炮这种东西,所以武器上面的易操作性,就成为了武器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

    长期以来,杨元钊在各方面的神奇,让石磊也不得不相信的,几千套东西而已,中国向外的物资运输越来越多,通过不同的途径的,进入到了的世界流通领域,看起来无数的渠道,对于情报机关来说,根本就不成问题的,大概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的分派工作。

    从渠道之中,得到了中国愿意销售发动机的,还是180马力的,3000套的这个数字,也非常让英国满意,他们甚至愿意提前的给予定金,甚至增加价格,不过东西没有到手,东西是否合适,这是考验秘密渠道最大的问题,处于卖方市场之下,他们不能够要求对方做的更多,只能够被动的来等待,这种煎熬,是英国从来都没有感受过的,几乎是痛彻心扉的那种。

    英国人不知道,因为杨元钊要坑协约国,不是从这个方面来坑协约国,那完全没有任何的技术含量,他直接从克制武器上面坑,就比如说,英国想要生产的飞机,这边送去高射机枪,甚至是导弹范围系统,不直接拒绝,而是推动,这样的事情多来几次,英国哪怕有再多的基础,也会在这么一次次的消耗之中,被中国坑掉了。

    战争永远不是一个战斗层面能够解决的问题,这是经历了一战和二战之后,用血粼粼的教训铸就的东西,一旦开启战争,除非能够直接在战争层面上,干掉对方的全部军事力量,否则,一旦形成了对持,就不可能在短时间解决问题,这样的情况下,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收获,逐步的积累小胜,一直到最终的大胜,或者从方方面面打击对方各个的领域,当一方没有支持下去的经济基础的时候,战争也就跟着结束了。

    就跟历史上面的一战一样,德国没有输,甚至协约国没有踏入到德国的领土上一步,如果德国得到了足够的医疗,医治西班牙大流感,如果德国拥有足够的粮食,再加上不那么抽的政府,平衡一下国内的矛盾,德国再抵挡个三五年,应该是没有多少问题的,中国抗战都打了八年,更何况是坚韧著称的德国。

    真的要是这么打的话,恐怕一战的结果就不是历史上这样,可能到最后,德国依然不会赢,因为一战德国不但有一群猪队友,奥匈帝国,土耳其,基本上就是送人头的,一点忙都没有帮上,反而拖后腿,再加上海军,陆军上面的明显的劣势,这不是德国一个人就能够改变的,可是德国最少能够保住领土,甚至从俄罗斯占据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也能保住,拖到一定时间,跟苏联抱团取暖的话,说不定结果就会是另外一个模样。

    历史没有如果,可是历史可以借鉴,杨元钊支持德国,除了实力上面的支持之外,就是从劳动力,工农业,甚至是武器装备上面入手的,结果还不错,战争进入到了第四个年头的时候,德国不但没有被消耗,反而是打的有声有色的,这就是一个胜利,反倒是协约国,包括美国在内,遭到了最大程度的削弱,美国都比历史上,多损失了几百万的军队,加上中国的报复,不但从中国手中收获的财富,全部投进去,自身损失也相当的庞大。

    正是因为这样,为了能够在资金上消耗协约国,中国不但没有拿出的伪劣产品,工业时代,英国虽然没有办法生产大马力的柴油机,可是简单的检测方法还是可以的,真的拿出伪劣产品和不合格产品,只是这么一次赚钱,甚至整个渠道能不能运行下去都成问题的,这样最多能够消耗一千多万美元,虽然不算少,可是对于战争之中英国来说,并不算什么,会产生消耗,却不多。

    在目前的时刻,最少要消耗上亿,并且消耗掉足够的人力物力甚至是财力,才算是对英国打击巨大,甚至这些东西还只能够打击英国,真的跟美国对上的话,就是另外一个概念。

    毁掉了华尔街,造成了美国股市的金融动荡,毁掉了一系列港口和商船,甚至干掉了一部分的巴拿马运河,最终的结果,不过是让美国势头稍稍的减缓一点,美国依然在支持着欧洲,不过是稍稍的减弱一点,由此就可以看出美国这样强大的工业国家的可怕,单纯消耗,很难把他打趴下去的,除非把他的本土拉入到战火之中,关于这个,杨元钊已经有了预案了,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顺利的把3000套的发动机,平安的送到英国人的手中,相信以这些发动机出色的性能,对方一定会第一时间,把这些东西转化为实物,这样向德国输出这种装甲克星,足以对英国进行消耗,协约国之中,要选择的话,美国还是要放在后面。(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三章 对德支援

    杨元钊和石磊两个人同意,这一件事情,也就是定下来了,因为渠道众多,3000套并不是一起发来的,英法美封杀了中国的商品,哪怕留有秘密渠道,每一个渠道走私的数量也不会太多,甚至因为走的路程的不一样,抵达英国的时间也多有不同。

    3000套的发动机,大体上分成了接近40个渠道,最多的一个也不过150套而已,最少的,才50套,这50套发动机还是第一批,用了不到15天的时间,发动机送到了英国人的手中,然后用最快的速度,送到了陆地巡洋舰的实验室。

    秘密渠道是不受控制的,英国通过秘密渠道购买,心中还是没底的,分成的40多批,第一批跟最后一批,交易需要时间,到现在,还有半数以上的发动机,没有交易完成,如果这些发动机有问题的话,后续的交易,也就没有必要进行下去了。

    英国还是相当得谨慎的,不得不谨慎,这个东西关系太大了,关系到未来的一战,在第一批的50件送到陆地巡洋舰实验室之后,分成了5个工作台,几个动力方面的专家,进行了一番紧张的测试,最终得到的结果是让人欣慰的。

    基准线都已经超过了180马力,甚至一些优秀的,微微有些超出,差不多快185马力,这有些出乎英国人的预料,他还以为平均要过基准线就可以了,只要马力数是在170到180之间晃荡,别下限太低了就可以了。

    没想到,中国拿来的,都是严格检测合格的产品,果然是中国出产,中国制造,他的是可以保证的,哪怕则个产品是对上敌国的。这下子,英国人高兴了,**巡洋舰实验室的人就更加的高兴了发动机已经是最后的东西了,只要发动机到手了,接下来一切都会非常的顺利,无论是从整车的生产,还是最后的定性,虽然从120到180,足足提升了50%的东西,还需要一些细微地方的调整,可是这是最不困难的地方,之前就有了一些预案,甚至在得到消息之后,已经在调整,现在只是在这些东西上面装上各个组件就好了。

    在设计师的坦克之中,原来的设计方案之中,是一体的,整个履带遍布在整个坦克的外面,后来参考了中国的大型拖拉机,把传动部分跟上层部分分开,有些类似于后世的主流坦克,可是炮塔不算太高,结合的也不怎么完善,在动力增加的前提下,需要把正面防护提升,这都需要微微的调整。

    不过设计师们极大的热情投入其中,最终只用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图纸,然后就是工业方面的专家,进行分割,进行工业化的生产和磨具的制造,好在只需要不到3000套,哪怕是定制的,最多1个半月的时间,就可以完成生产。

    英国方面是大受鼓舞,1916年的雾霾,似乎在这一款新式武器之下,被驱散的无影无踪了,一想到这些冒着黑烟,浑身上下都武装到牙齿的东西,即将出现在毫无准备的德国人的面前的时候,想到他们慌张的眼神和表情,英国就非常高兴,他们最期盼的就是,这些东西早一天的出现到了战争序列之中,他们会给英国带来荣耀的。

    英国在得到了中国提供的3000套发动机之后,开始为了破除壕沟战做出准备,早在3000套发动机的还在海上漂的时候,中国已经开始了另外一手的准备的,外交部欧洲司的副司长,带着一个连的特种部队,还有一批特殊的装备,150套单兵火箭筒,1000枚火箭弹,被装入到了特殊的箱子之中,火箭筒也倒罢了,就是一个普通的铁桶,带着一些独特的设计,无论是摔打,或者是别的操作,最多让他坏掉,不会有什么问题,可是火箭弹不一样,这玩意是高危的东西。

    首批送到德国的,是第一代的火箭筒,却也装入了2公斤的********,比起普通的**威力大几倍,哪怕经过了种种处理,可**就是**,哪怕再怎么的处理,集中的更多的**的情况下,也比较危险,必须做相应的处置。

    中国在这方面相当的专业,用特别的箱子,每个箱子之中安放4枚火箭弹,**悬挂,并且进行的间隔和防火处理,除非是威力庞大的攻击,直接把箱子彻底打破,引爆其中的**,否则,简单的搬运,挪动,甚至是碰撞,都不会影响到这个火箭弹的。

    从通知到出发,只用了12个小时的时间,无论是对外交人员,还是特种部队,都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在迅速的赶到机场,并且等级之后,8架远程轰炸机,形成运输机群,在第一时起飞了,一架又一架的飞机飞到空中,然后编成了统一的编队,然后向着西南的方向,平稳的飞去。

    在下午时分,庞大的飞机,在中国包头的军用机场起飞,迅速的攀升到了空中,在2万米的高空平缓的飞行,几个小时之后,当飞机飞过中国的国境线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无论是月亮天,还是星星天,都给飞机很好的掩护,或许有人看到飞机的存在,可是贫瘠落后的中亚,不会有人知道这是什么的。

    伴随着中国而飞机使用越来越多,远程战略飞机不但载重巨大,而且速度较快,一小时450公里左右的速度,从中国北国到达南方澳大利亚前线,也不过是十几个小时的时间,这在往常,无论是坐船,还是铁路,都需要更长的时间,少则几天,多则十几天,甚至是一个月,可是飞机,这是世界上最快的交通工具,没有之一。

    由于保密的关系,中国的飞机,暂时没有办法直接飞往欧洲,从中国包头起飞,趁着夜色,穿过比较荒芜的中亚大地,然后抵达中东,这一条航线,中国已经执行了很久了,贫瘠和地广人稀的中亚,根本没办法发现飞机,哪怕是在白天,更别说是在夜间,所有的人员和物资,只用了不到12个小时的时间,只是不到300名人员,加上几十箱特别的武器装备,他们在中东只用了一天的时间,就乘坐3b铁路,他们就可以很轻松的用一两天的时间抵达的德国,这样耽误的时间不多。

    300名全副武装的士兵,进入到德国,肯定要提前通知,不过以中德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留下了必备的自卫武器之后,把武器装备封存,就可以直接的前往柏林,而在他们还在路上的时候,关于这一次外交斡旋,已经通过电报,通知了目前中国驻德国公使。

    伴随着中国加入到了同盟国体系之中,中国驻德国公使的任务也越来越重了起来,不过这一次,由杨元钊亲自布置下来的,甚至由欧洲司司长专门赶来,足以证明他的重要,所以,他没有走其他的关系,而是走正规的程序,紧急的约见了的德国参谋长小毛奇,在国内给出来的提示相当的清楚,哪怕大使不知道这个武器代表着什么,可是不采购足够的数量,没有足够的密度,这个武器也无法发挥出他的实力。

    小毛奇接到中国大使方面的约见,是有些意外,在他感觉,最近没有多少的紧急情况,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事物,中国大使急匆匆的找他干什么,不过出于礼节,他还是邀请大使见一面。

    最近的小毛奇,有些春风得意的,1916年的前半年,整个德国一切发展平稳,占据俄罗斯的快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但是纳入到了德国的领土范围之中,还投入了使用了,波兰地区和乌克兰地区,是俄罗斯和欧洲注明的粮食产地,土壤肥沃,气候条件良好,历史上,一战的后期,苏联在为了退出战争的时候,割让的土地比这些土地更多,在那个时候,德国的人力物力已经紧张到无法抽调的程度,甚至连接受这些土地和城市都做不到,更别说利用这些土地生产,弥补损失,那些土地不过是名义上的进入到了德国的范围之中,后来,在德国出现变动,内忧外困的,连粮食都没有办法满足,国内工人甚至跟苏联一样,引发了革命,直接造成了当时的威廉家族的下台,德国从君主国家,变成了民主国家,进而在一战之中失败,宣告头像。

    投降之后,两国和谈交给德国的徒弟,苏联又轻松的拿下来了,新生的苏联,在当时可不受待见,甚至在干涉苏联的时候,还放开了部分对德国的限制,让战后,被紧紧枷锁捆着的德国,喘了一口气,如果当时,德国稍稍能够控制住那些新占领土,恐怕协约国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些领土被苏联夺去。当时的德国政府,哪怕有一丁点的给力之处,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这个领土,被苏联又占据回去,那恐怕是德国在一战后期,唯一可能扩张机会。(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四章 德国的短板

    历史不会重演,特别是杨元钊这个穿越者主导的情况下,中国在协约国跟同盟国两大集团之中,选择了属于弱者同盟国,本身就做好了准备,他不是为了全面支持德国称霸,而是为了,让欧洲战争打的更久,打的更加惨烈。中国的出现,让德国的劳力危机得到了缓解,从德国国内的工业,到农业,然后到被占领土的农业,连法国的部分没有战争的领土,都由中国的机械化设备在施工,机器比人来说,不知道快了多少,在一个壮年劳力,最多能够耕种十几亩,可是使用了机械装备之后,一个人可以掌管的土地,成10倍,甚至百倍的提升,所带来危害不过是,中国使用了机械化的方法进行种植的情况下的,各方面只能够算是普通,不算特别的出众,不可能跟单独的精耕细作相比。

    从一定程度上面,这些种植的方法的,还是保证了足够的产量,北纬40度左右到60度地区,冬小麦是适合的,在去年的如东之前种植下来,到今年的6月份之后,准备收割的,使用了中国多方面衡量的强大种子,庞大的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种植的密度不小,现在距离收获还有一两个月的时间,可是就目前掌握数据来说,大规模的丰收,已经可以期望了。

    这可是天大的好处,民以食为天,一天不吃饭饿得慌,在没有足够的粮食的时候,什么士气,什么战斗力,都是虚无。欧洲就是以小麦为主,对于吃面包的德国人来说,这代表着解彻底的解决粮食问题,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哪怕单位亩产还追不上德国平均的水准,却也是相差无几,以往德国的总领土也不到70万平方公里,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再怎么的生产,哪怕只有一季,也足以让粮食产量增加相当的比例,德国的粮食第一次达到了自给自足,从85%左右的自给率,提升到了125%,,快提升了一半左右,甚至在冬小麦收割了之后,再种植一季的秋粮,还可以让这个比例再一次的提升相当的幅度。

    粮食的自给率,不但可以的保证德国全部吃饱,还可以进行一部分的储备,毕竟,战争时候,有多点东西,就代表着增加一部分的底气,谁也不会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把准备做好,一旦遇到灾害的时候,就会更有余地的,这一点对于德国更加的关键,直接避免了因为粮食而崩溃的最大后果的。

    新占领土,主要是粮食上,给予德国巨大的补充,在工业上面也不错,比不上德国地区的发达,也是一个不小的提升,白俄罗斯地区,波兰地区,本来就是属于俄罗斯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特别是波兰,这一片肥沃的土地,加上波兰在科技上面的基础的,提供了为数不少的工厂,在中国的人力之下,德国稍稍整合,就让这一步反而工厂达到了峰值的8成以上工业产值,不算是最好的,可是架不住数量庞大,德国在工业总量上面,相对于1915年,又提升了2成,在世界上各主要国家,加入到了战争之中,都不同程度的被削弱的程度下,德国还能够得到增长,德国更加的有底气了起来。

    除了粮食和工业生产之外,德国最大的好处还在巴库,这个世界级的油田,本身就被大大的低估了,在20世纪之前,世界的才有技术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俄罗斯更是落后于世界的主流,虽然说活儿了法国大量的贷款,可是法国在采油机械这一块,他就是世界二流的,各方面的产量都不大。

    在石油资源越来越重要的前提下,俄罗斯手头上也有些钱,也想过改造,可是牵扯太大,且改造需要时间,也就不了了之了,在德国攻占了巴库的情况下,一方面,保证原有的油田,正常的生产,另外一方面,对于现有油田进行深化开发,集中勘探开发了大量的油田。

    采油的关键,其实就是看钻探的深度,而钻探则是需要材料,在技术标准之下,更好的情况下,同等材质之下,可以钻探更深的地方,可材料的限制,永远都有一个极限,中国的材料学发展世界第一,各方面的质量都相当的出色,可以钻探2000米,甚至更深深度的油井,这些方面,集中到一起,让巴库的石油产量节节攀升。

    在1916年3月左右,巴库的石油产量就已经超过了俄罗斯最高2倍左右,之后,中国的技术水准,开始疯狂迸发力量,从原来的几百万吨的产量,激增到了数千万吨,仅仅是1916年第一个季度的,就达到了880万吨,第二季度预计会增加到了1700万吨,接下来的第三季度,第四季度,都会有巨大的提升,预计全年的产量会在9000万吨以上,甚至上升到一亿吨,这个即便在后世,也是一个恐怖产量的地步。

    石油的价格,在这个时代,相当的低廉,一吨也不过是三四十美元,可架不住多啊,当一年的远景产量可能会达到1亿吨的时候,代表着仅仅依靠采油,德国的收入就有可能达到30亿-40亿美元,这笔钱即便在后世,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更别说在这个时代,就黄金兑换来说,这个时代的美元比后世的美元,最少贵30倍以上,接近千亿美元,一场现代化的战争都可以打,更别说一战时期,较低烈度的战争。

    石油,从诞生到这个世界上面,就被号称是黑色的黄金的,特别是工业革命进入到了内燃机体系,机动车开始出现之后,更是世界上第一大消耗品,是世界上最不愁卖的东西,中国和德国,已经开始普及了机动车,无论是货车还是小型汽车,都有重要的作用,伴随着铁路网和公路网的普及,德国发现,自己国土面积之中的开始逐步的变小了,很多原来很难到达的物流和运输,可以轻松的解决,特别是新占领土,在中国的施工队的不停建设下,一条条的公路在眼神,一个个的新建城市在成型,德国借助着战争的关系,对于民众进行重新布局,按照这个来分的话,最多5年的时间,这一部分的领土,将成为德国最坚定的部分。

    这可不是20世纪之前的战争,哪怕是普法战争时期占据的法国洛林,到现在,还有反抗的声音,一战之中,德国跟中国合伙,德国把人口给清理掉了,以一定的程度折价之后,送到了中国,为德国源源不断的提供劳力收益,而清空的村庄城市,进行合理的布局,或者重启工业,或者变成农业,把一部分密集的德国人口迁移到这里来,虽然政府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也算是预支了战争红利,可是德国社会稳定了,无论有心人怎么煽动,都不会出现动荡。

    战争引发的不稳定,就是因为的战争影响到了普通民众的生产生活,他们甚至连站前的生活条件一半都没有办法达到,可是在目前德国的情况下,以民众的平均水平来说,德国的生活条件是在降低了,可是远景来说,却不一样,普通民众的耕地增加了一倍,还有未来战争远景,红利等诸多方面,哪怕有人扇动,也没有阴谋者的土壤。

    德国领土扩张,从某种意义上面说,人口成为了制约稳定的最大因素的,德国已经尽可能的扩张人口了,甚至从中国弄过来的土人,也愿意接受的,可是这样的提升,是有一定的限定的,不可能让外来人口占据超过三分之一,这对于德国而言,是噩梦的,天知道未来发展下去,是会成为德国,还是其他的国家。

    可是德语系,本身就是欧洲世界的一个大系,同样讲德语的国家很多,其实比利时国土之中,也有不少的民族都是德语系的,他们跟德国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不过,德国占据了比利时,一个**的,完整的国家,成为了监下囚徒的,失去了**和国土的稳定,这让比利时民众,对于德国有着很大的怨念,

    这个怨念让德国执行的,让德语系加入到德国本土的计划破产,虽然说陆陆续续也有几万人,加入到了德国,可是跟德语系几十万,上百万的比起来,只是非常微小的一部分,在浪费了很多东西,最终没有任何收获之后,德国终于放下了对比利时的想法,直接把这些人送到中国去,让他们用更加辛勤的劳动,给德国创造利益。

    跟德国没有怨念的国家就可以了,德国最看重的,就是奥匈帝国,本身奥匈帝国跟德国就是一脉同源,在普鲁士没有统一德国,威廉还只是普鲁士国王,而不是德国皇帝的时候,一定程度上面,普鲁士王国和整个德意志是在奥匈帝国的监管和统治之下,也因此,靠近德国跟奥匈帝国的边境,甚至是在奥匈帝国之内,有大量的讲德语的,倾向于德国的民族,这部分的数量相当的庞大。(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目标奥匈帝国

    奥匈帝国拥有5000多万的人口,其中日耳曼人,是属于奥匈帝国人口最多的,占据了奥匈帝国24%的人口,几乎是四分之一,也就是说,在奥匈帝国之中,讲德语日耳曼人,高达1300万以上,这个庞大的部分,也是德国最看重的,因为奥匈帝国跟德国之间的关系,再加上目前,奥匈帝国跟德意志强弱的转换,心中起了别的念头的人员不是一个半个。

    只不过,跟比利时不同的是,比利时是战败国,整个国土都被德国占据了,现在更是代替比利时人的掌控着他们的领土,所以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强行的转换,虽然最终失败了,也把人丢到了中国,不过德国还是没有放弃转换的过程,毕竟讲德语,同根同源,只要对方看不到希望的话,转换的可能性就很高了。

    不过对于奥匈帝国,就不能这么过激了再怎么说,奥匈帝国都是盟友,德国暂时没有考虑对奥匈帝国动手,虽然从一战的实际情况上面,奥匈帝国表现的非常不好,在这一场世界大战之中,作为仅次于英法德美俄的奥匈帝国,完全没有存在感,不但没有帮助德国,反而大大的拖后腿。

    虽然说因为杨元钊的存在,整个一战的进程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所偏差的,一战的起因不是著名的费迪南大公在萨拉热窝遇刺的萨拉热窝事件,而是德国在中国的支持之下,突然发动,直接从比利时这一边攻击法国,彻底的掀起了全面的战争,奥匈帝国也就没有被拖入到巴尔干的泥潭之中,甚至土耳其也没有在巴尔干战争之中被彻底的削弱,巴尔干还是打成一团,却跟他们没多少关系,各自支持的部分,分化瓦解,自己打成一团而已。

    即便如此,奥匈帝国依然没有什么表现,唯一的跟俄罗斯一战,数量上面居于绝对的优势,却被俄罗斯打的落花流水的,在一战之中,先后被中国,德国彻底击败,在陆军上面一点展现都没有的俄罗斯陆军,却在奥匈帝国身上找补回来了,不足70万的俄军打的180万的奥匈帝**队抱头鼠窜,最终损失过半,狼狈逃回,如果不是此时,德国位于东线的部队策应了一下,做出攻击的态势的话,这一部分奥匈帝**队,恐怕是凶多吉少了。

    只是一战,并不代表全部,可是同样数量的德**队,可以追着三倍俄罗斯军队打,由此可见奥匈帝**队的不足,德国也想要帮助奥匈帝国,最起码让他的军队提升点实力,从某种程度上面,也算是帮助德国在东线,毕竟,如果奥匈帝国还是这样的话,德国不得不为他们分心,100多万的军队,都不得不放在东线上面,防止俄罗斯的进攻,可是真正接触了奥匈帝国的情况之后,就连德国也不说什么了。

    奥匈帝国是二元制君主国家,世袭君主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由君主任命内阁成员,政府对君主负责,议会行使立法权但君主有否决权。世界上其他的君主国家,多是单一民族,比如英国,德国和日本,其他民族有,却是极少数,可是奥匈却不一样,他是一个多民族的二元制君主国家,从他的民族分布上面,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到。

    日耳曼人24%,匈牙利人20%,捷克人13%,波兰人10%,乌克兰人8%,这五大民族成为了主流,甚至匈牙利,捷克,甚至是以公国的形式存在,还有大量超过3%以上的民族,多达10个之多,所以在奥匈帝国之中,多民族是最重要的特点,这个特点也直接制约了奥匈帝国的军队实力。

    对于军官,可以掌握多种语言,比如德语,拉丁语,可是底层的士兵,却不一样,讲意大利语的士兵,听不懂德语军官的命令,讲匈牙利语的士兵同样听不懂拉丁语的命令,一个简单的团,语言居然高达十几种,这样的事情让人疯狂,总不能整编之前,先统一语言吧,可是要以什么语言来统一呢?

    奥匈帝国的官方语言是德语和匈牙利语,德语肯定不行,本身奥匈帝国就对德国的渗透的抱有警惕,虽然奥匈帝国跟德国是同盟,德国拥有主导权,可是一点德国冒出来要兼并奥匈帝国的心态的时候,肯定会引发反弹的,德国正是知道这一点,才没有办法下手,只是建议一下,看能否以语系编制军队。

    这一点,又被否决了,本身奥匈帝国现在,占据主导的两大体系,奥地利和匈牙利,一方以德语为主,德语民族只占30%左右,一方是以匈牙利为主,可匈牙利族不过是占据36%,这种反差让其他语系看到希望,不停的想要上位,而奥地利和匈牙利也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分离,为了奥匈帝国的稳定的,必须要打消这种想法,真的单一语系的军队建立,不是为了**和分离提供助力么?

    正是种种的原因,最终改变工作就变得无疾而终了,德国必须要在东线驻扎足够多的军队,至于奥匈帝国,德国方面的建议是,固守自己的防线,不要轻易的挑衅俄罗斯人,在同盟国的作用,也从作战任务放在了辅助上面,这倒是合了奥匈帝国的胃口了,在输给俄罗斯之后,奥匈帝国也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在德国和中国的支持下,正在对小范围进行整改,换到非作战任务上面,听起来有些的让人难以接受,可是却可以获得足够的实惠,也不是不能接受。

    不过,对于国内而言,奥匈帝国的作法,却不怎么的得人心,一方是得过大杀四方,不但在陆地上,压着英法俄美来打,几乎把陆地无敌展现的淋漓尽致,一方却是奥匈几倍的兵力优势连俄罗斯打不过,本身还对奥匈有些想法的人开始有了别的想法,或许匈牙利人,波兰人,捷克人还要考虑一二,本身操着德语,又是日耳曼民族的一部分日耳曼人,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了,开始顺着各种各样的渠道,进入到德国。

    对于此,奥匈皇室哈布斯堡家族却是无可奈何,本身平等的关系,因为大战的关系弄成这样,这是非战之罪,此时此刻,再纠结这个,就有些没有意义了,他们能够做的,就是默认,没错,既不支持,也不反对,愿意离开奥匈帝国,基本上已经是离心离德了,留下来,也是不稳定因素,可是连哈布斯堡家族也没想到,人数会这么的多。

    本身,德国之前就把目光看向了这里,只不过没有足够的地点安置,虽然德国占据了比利时和法国的一大部分,可是这些地方都是**的国家,哪怕把人口都迁移了,国土也在德国的控制之下,可是除了在德国跟他们的边界,比较重要的地方占占便宜之外,暂时,德国没有把这些地方纳入到德国直辖的范围之中,倒是占据的俄罗斯的领土,却可以被纳入到直辖的范围。

    原因如何非常的简单,法国和比利时那边,代表这协约国主要的方向,目前协约国的重兵都把持在那个方向,虽然现在德国还占据优势,可是将来如何,那就真的不好说了,把本国的国民,放在那么危险的地方,不是他们应该做的,倒是俄罗斯这边,没有问题,新占据的一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虽然因此,跟俄罗斯之间接壤的分界线,增加了几倍,可是对于德国来说,这完全不是问题,欧洲压路机的称号,已经被实打实的战斗打碎,只要放一百万左右的军队,整个东线都会很安全,完全没有战事。

    听起来很虚无缥缈,可是实际上,战争之中,国与国之间的差别就是如此,就跟奥匈帝国几乎默认,让德国从奥匈帝国移民来说,这就是实力的差距,谁都知道,人口是一个国家的重要支柱,德国正是因为人口方面的关系,这才把手伸向了奥匈帝国,如果奥匈帝国保持强势的话,说不定就斩断了德国的这一只手,可惜,现在的奥匈帝国,外强中干,只能够眼睁睁的看着,或许对于奥匈帝国来说,本来人口众多是问题,少了这些日耳曼人,应该会好点吧。

    不过,让奥匈帝国没有想到的是,走的并不仅仅只有日耳曼人,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在德国刻意的宣传之下,不但讲德语的日耳曼人,首先一部分动摇,选择加入到德国之中,就连其他的一些种族也不例外,毕竟德语还是奥匈帝国的官方语言,底层可能还是本族的语言,可是在稍微上升一点的层次,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他们掌握德语的就多了,日耳曼人不过是1200万,即便走完,也没有多少,可是如果加上了这部分的族群,数量就相当的庞大,甚至一度有可能影响到了奥匈帝国根本的程度。(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六章 激增的人口

    哈布斯堡家族也没有想到,这么一下放开的口子,就放开了太多了,泼出去的水,说出去的话,没办法回收,就只能够听之任之,从最开始,可能是几万几万的申请,到后来,越来越多,有的几乎是举家举族的迁移,这对于奥匈帝国来说是一件让人伤心的事情,到最后,奥匈帝国还是没办法支持下去,人口不但代表这最基础的劳动单位,还跟军队,工业,农业等诸多的方面密切相关,奥匈帝国地域庞大,每平方公里的平均人口不过是78人,又少了这么多,很多地方都没有办法开工了。

    不得已之下,奥匈帝国只好隐晦的跟德国提起了一下,德国也没有想到这样,他最开始瞄准的只是奥匈帝国的1300万日耳曼人,可是现在德国的人口,从在战争开始的时候6000多万的人口,到了现在,战争进入到了第四个年头的时候,各方面的努力之下,人口增加了1200万,奥匈帝国就支援了700万,其中只有三分之一是日耳曼人,剩下的几乎都是奥匈帝国主流民族的,甚至还包括了部分匈牙利人,剩下500万是从世界是各地回来的德裔和一些殖民地归化的,虽然对于德国来说,这不是治本的方法,在某些程度之下,后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可似乎德国顾不上了,只要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这1200万,代表着120万以上的动员能力,还有那些殖民地和中国支持的南洋土人,他们是直接的士兵,他们的族裔配偶没有过来,这样算下来预计军队数量最少增加250万以上。

    5000多万人口的奥匈帝国,一下子少了700万人,还有400万不是日耳曼族裔的,如果全部日耳曼人都跑掉的话,岂不是三分之一的人口都没有了,更别说其他跟上来,说不定一半,甚至三分之二的人口都会消失的,这可是生死存亡的大事,难怪奥匈帝国那么大的反应。

    不过这样的结果,已经出乎德国的预料之外了,在德国看来,只要德国保持者强势,剩下近千万日耳曼人加入到德国,基本上是没有多少问题的,奥匈帝国的顾虑也只是在非日耳曼人身上的,对于日耳曼人,真的要离开的话,奥匈帝国没有本事也没有立场去干涉,这样的话,从奥匈帝国就可能弄到1700万,甚至是接近2000万的人口,这部分人口和世界各地归化的人口加在一起,说不定会让的德国的人口超过9000万,甚至接近一亿,这是一个庞大的增长,德国最大的短板,有可能在这个时候,被弥补掉。

    德国就是在欧洲大战之中,才算是真正认识到,人口的巨大作用,俄罗斯的可怕之处,不在于他工业,他没有什么工业,可是7亿的人口,相当于英法德三国加起来的人口,就足以确定他的地位,跟别说中国那样,超过6亿的人口,随便玩一下,就出来千万,甚至更多的士兵的,甚至比较正常的调动,就可能有6000万人的军队,庞大的人口,拥有者无限的可能,千万,甚至是两三千万的大军,一想到就会头皮发麻,如果中国就在俄罗斯所在的位置,跟欧洲靠近的话,不说工业的任何成果,只是这么几亿人口,就足够可怕了。

    为此,他们不但从比利时和其他接壤的国家争取人口,他们开始千方百计的推动世界各地的德裔回归的,甚至包括了美国,因此,造成情报收集能力减少也在所不惜,当然了,一些真正重要渠道是不可能的,毕竟德裔这么明显的,美国方面哪怕再大胆,也不可能把一些绝密的东西放在他们的面前,德国通过德裔收集到的东西,更多的是一些全局性的信息,比如商品信息,物资方面的提供,还有工厂的生产情况而已,这些东西很重要,却必须要一定的量才能够起到作用,甚至分析出来的结果,只能够作为某一项战略的补充和确定某个计划的依据,真正重要的实时信息,是通过另外的渠道进行的。

    不过,相对于收集这些东西,德国更加看重人口,毕竟,不是德国**抵抗协约国,现在中国已经加入到战争之中,并且实质性跟美国在太平洋对上了,未来对抗美国最大的就不会是德国,而是中国,对于美国的情报收集,就没有那么迫切了。

    就人口的增长来说,德国这一次人口增长相当的猛烈,德国本身6000多万的人口,几乎增长了五分之一,哪怕是放在德国国内,在怎么的严密安排,也有问题,不过好在,新占据了俄罗斯庞大的领土,1200万的新增人口,分布在那边,等于每平方公里只有12人的,这并不是很大的问题,原来遗留下来的城市和村庄,经过了简单的调整之后,就会成为他们的新家,这是很合适的选择。

    波兰,乌克兰和巴库的附近,这一片地区,基本上都是在中等维度,甚至靠近黑海和里海的地区,哪里一向都是农业较为发达的地区,再加上现在德国的农业,大部分都是交给了中国,这部分人口一方面是充实基本人口,二是做一些管理和交接的工作的,这些都是最基本,对于这些新加入德国国民来说,也是比较尊重和舒缓的一些表现。

    虽然说,人口抽丁10:1的军队正常比例,可是这些新加入的族群,除非是生死关头,否则,不会随随便便的抽调,一些强烈要加入军队之中的除外,剩下的,只能够作为预备队的存在。

    底蕴毕竟是底蕴,这些人口增长,对于德国来说有很大的好处,一定程度上面,给新加入的族群一定的优势,增加种族的认知程度和归属性,这也是不错的选择,为此付出一点点现在的代价,还是可以接受的。

    这些人口上面的事情,跟小毛奇没有直接的关系,可人口关系着战争潜力,更别说增加的人口,绝大部分,都是熟练操作的德语的,也就是东南亚的那些土人,只是紧急突击了一些日常用语,其他的或者就是日耳曼人,德语对于他们来说就是母语,或者是奥匈帝国的懂得德语的人,总之的,不用再普及文化。

    可是小毛奇依然感受到了舒服,中国的加入作战,一下子,让德国完全不同了,潜艇的出现还有皇帝级的突袭美国,让美国对于欧洲的支持在减弱,一定程度之下,也让本来应该提升的欧洲派遣军的战斗力,减弱到了一定程度,为了应对可能提升的欧洲派遣军的战斗力,德国在中国的支持下,加强了军备,一增一减之下,再加上拿下制海权之后,德国对于波尔多地区的炮击,直接让德国在欧洲的压力彻底的不存在,本身在1915年,已经是略微的守势的德国,反而主动进攻,在3月到6月的3个月时间之中,累计歼灭协约国部队197万,自身的损伤不过是22万,完成了比之前德国更加悬殊的数量比,取得了战场上面的优势。

    德国在真正的战争会中,证明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不争夺一地的得死,尽可能的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一个国家的战争潜力,永远是有限的,如果消耗对方足够多的有生力量,也就达到了目的了,按照现在算来,德国跟他们的损耗比一直都持续在4:1的,德国目前只有7500万的人口,跟协约国不能相比,可是法国已经快要被打残了,英国也差不多了,至于俄罗斯,德国根本没有把他看在眼里,只要加把劲,再策划几次大规模的攻击,保证让他们的损失再上一个档次的,只有英法能够退出战争,那么美国绝对就独木难支了。

    在德国参谋部之中,有关于美国的全系列研究,其中就包括了美国加入到欧洲战场的原因,还有他的参与度问题,虽然说,德国没有预见到美国会加入到欧洲战场,在美国参与的初期,吃了一点点的亏,可是后面,一直把美国当成最大的敌人,一直到中国参战。以德国跟中国的密切程度,知道中国方面的实力,还真的没有想到中国会跟美国对上。

    毕竟,美国跟德国之间,只是相隔了一个大西洋,可是中国跟美国之间,却相隔着一个浩瀚太平洋,大西洋是世界第二大洋,可是这个宽度和庞大程度绝对不可同日而语的,太平洋占据了整个世界海洋的46%,占据整个地球表面积近三分之一的庞大,跟大西洋是完全不一样,这么遥远的距离,中国会跟美国对上么?

    可事实上,位于亚洲的中国,最多给德国增加一点军事上面的支持,最多管管后勤好了,没想到,中国这么的给力,直接吸引了美国的注意力,跟美国对上了,这几乎直接改变了战场的局面,甚至让德国收集到的大部分资料都没有了作用。( 就爱网)

第一千四百八十七章 中国阴影

    让德国收集的部分资料没有太多的作用,可这没什么,但是已经取得的资料,却可以判定美国的情况。美国毕竟属于美洲的,他们不可能在欧洲下多大力气的,特别是英法退出战争之后,在小毛奇的心中,策划了一个不小的行动,准备趁着这一次的功夫,给予协约国巨大的杀伤,不一定能够让英法彻底的退出战争,最起码,让美**队受到最大程度的伤亡,以瓦解掉他们在欧洲进行下去的勇气。

    把英法给打到,不但在意大利策划一次大规模的返工,而且在博尔多,也准备集中优势兵力,进行一波的攻击的的,哪怕是牺牲惨重,也必须让英法受到难以抵挡的损失,彻底的把他们打出这一次战争之中。

    之前,公海舰队对于波尔多的偷袭,取得了相对圆满的效果,虽然接下来,协约国大幅度的在英吉利海峡之中布置水雷,可是宽度超过30公里的海峡,怎么可能是几万,几十万水雷能够封锁的,只不过是舍尔等海军方面的高层,为了稳妥起见,再加上陆军也没有支援要求,算是退回去了。

    在过去半个月的时间,海军小型舰艇不断的出动,算是在水雷区域,找出了一片安全的所在,最少让公海舰队是没问题了,按照德国的消息,目前美国那边,生产的战列舰还没有下水,其中完成度最高的,直接被中国的舰队打在了船台之上,这是美军的不幸,也是德国的幸运,波尔多防线看起来固若金汤,可是如果公海舰队多来几次的话,哪怕不用每一次都突破防线,只要追着美国的一方来打,最少让他在三四次进攻之中,损失一百万左右的军队,加上之前的损失,美国将会陷入到两难的境地之中。

    从一定程度上面,小毛奇制定的这个方案,可行性相当的高,特别是第一次公海舰队偷袭波尔多产生的效果,让小毛奇相当的有信心,只不过他也知道,或许第二次也能够起到相当的效果,第三次就很难了,毕竟,再一再二,不能再三再四,协约国在公海舰队的面前,已经吃了大亏了,肯定会想到应对之策,到时候虽然还会有作用,肯定不可能这么明显,只是依靠舰炮就彻底的打垮位于波尔多的几百万大军,这肯定不现实,不过达到一定的效果还是可以的。

    小毛奇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中国的外交官找上来了,虽然小毛奇心中有些不爽,可是从战争开始到现在,德国遭遇到的一系列的危机,都是在中国的帮助下解决的,中国是这个时期,对于德国支持最大的,少了中国,德国的不少行动都会停摆,甚至在1915年的时候,就连军粮都是从的中国进口,可见中国的影响力之大。

    作为军方高层,整个德国绝对掌控者之一,小毛奇对于中国的观感多多少少有些喜忧参半的,作为高层,他很清楚德国对于中国的依赖,可是作为一个德国人,他心中还是有些遗憾,德国付出了这么大的牺牲,甚至是投入了这么庞大的资源,却一点都没有收获更大的好处,目前德国依然还是在苦战之中的,无论是欧洲,还是在其他地方,获得的好处有限,为了战争付出了海量的资金,唯一的收获,就只是在1915年收获的的俄罗斯的接近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巴库了,后者基本上就有的前者差不多的作用了的,年产接近亿吨。

    中国刚刚参加战争,就显现出了强大的态势,不但如同蜘蛛一样,巴拉了所有能够巴拉的土地,甚至在太平洋和澳大利亚出手,德国几乎是辛苦的得到了俄罗斯的近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中国,在西伯利亚就拿下了700万,东南亚的300多万,还有澳大利亚700万,这些都会成为他们未来的目标,至于德国,最好的不过是占据欧洲的部分领土,还未必能够拿下,从目前占据的比利时和法国的土地,德国没有派出大量的平民进驻就可见一斑,他们也没有信心,在协约国大规模的反击之下,保住这些领土。

    小毛奇目前,只是立足于第二次袭击,如何抓住时间点,波尔多的防线,协约**队是轮换的,列舰的舰炮射程,之前已经确定过了,要找到美军在射程之中数量最多的时候,才能够制定第二次偷袭,至于第三四次,要到第二次战争结束,看到战果之后,才能够确定。

    不过在这个时候,中国大使这么郑重的邀约,肯定是有紧急的情况,

    这种情况之下,他也不得不重视中国方面的意见,最少不能够轻易的反驳,必须要看重起来,万一真的是很关键的情报,错过了,说不定会有巨大的损失,曾经声呐对付潜艇的事情,他们不愿意再经历一次了。

    此时,外交部的司长和几百名特种部队的士兵,还在3b铁路线上,他们最快要到今天深夜,才能够抵达,不过通过渠道,还是提前的把一份图纸给送来了,这是通过电报叙述,由机械专家复原绘制出来的图纸,驻德国大使,正是依靠着这个,才过来见的小毛奇,否则的话,双方之间的关系相当的密切,却不能空口白牙的寻求对方支持,那是在消耗双方的信任。

    真正的精密图纸,还在外交部司长的身上,他亲自携带了最精密的图纸,正在火车上向着而来,小毛奇没有想到,摆在他面前的是一份图纸,粗看似乎是一个机械造物,可认真的看下去,小毛奇惊呆了,图纸看起来非常的简单,可是上面有很多的解释,小毛奇是陆军官员,他也曾经想过,如何破解壕沟战和铁丝网,机动车一度的进入到了他的视野之中,他没有办法解决掉防护的问题的,德国人的死板,让他们没办法如同英国那样,突发奇想,创造性的发明坦克,也就错过了这个机会。

    不过没有创造性,不代表没有眼光,机械图上面简单的勾勒出的几个部分,就清晰的表露了他们性质,特别是明显的几个机枪的图形,证明了他是军用产品,德国在机械上面天然的优势,让他很明白的就看到了这个东西上面的优点和好处,几乎是直接跳了起来。

    小毛奇并没有想到,这不是全部,这个图纸按照中国外长那些的说辞,是从秘密渠道高到的,应该是的英国方面已经完成了准备的新式武器,这种武器可能有2500辆以上,小毛奇的眼光,特别是在陆军上面的天分,他一下子就想明白了,如果一个两个,这种武器,影响不大,只用把师一级的炮火集中起来,155重炮,使用高爆弹,就可以在近距离的摧毁这个武器,可是如果数量足够多,那就是针对整体的防线的话,就非常的可怕,到时他们能够怎么办,总不能让所有的炮火,都干这种事情吧,那等于是没有效果的,如果没有一种针对他们的武器,接下来的时候,德国恐怕会过的很艰难。

    一瞬间,小毛奇的心中,从之前的艳阳高照,变成了现在的乌云盖顶,什么利用公海舰队针对波尔攻击,尽可能的打击美国的想法几乎直接落空,这件事情如果不解决的话,说不定在1915年到11916年的上半年,所取得的优势,所不定,一下子就要彻底的交代进去,说不定会损失更多,一想到这里,小毛奇就有些激动,很自然的看向对面的西北大使,中国人既然在这个事后提醒他,很显然他们有解决的办法。

    果然,西北的外交部长拿出来了的一款武器,看起来很古怪,只是一个铁管子,差不多有一米五以上的长度,口径很粗,不过细节地方不是那么精细,甚至是火箭炮,都是大体上面只是一个图形。

    虽然这个东西很古怪,甚至只是一个图形,可是小毛奇看的相当的认真,突然得到了这个所谓的英国图纸,认识到了这个东西,是为了针对壕沟战出现的,小毛奇自然而然的在寻找破解的方法,可是这么一款装甲,是天才的创意跟机动车的结合,短时间怎么可能想到,小毛奇唯一想到的,就是制造出同样的东西反制。

    可惜这玩意就跟战列舰一样,只要没有在初期介入,就自然而然的慢了一步,这个图纸尽然是从英国手中得到的,很显然,英国方面已经研究的差不多了,甚至已经形成了实物,这种情况之下,德国有能够追近多少,再说了,看装甲力量,也是以机枪为主,这玩意对付壕沟战,甚至是固定的阵地,有一定的作用,可是要想装甲力量对装甲力量,似乎也不是那么的靠谱,最能够对付的就是炮,可是火炮对于冲锋的士兵都不一定产生很大的效果,更别说可能以15,甚至是20公里每小时运动的装甲车,除非是直接命中,否则破片和弹片的杀伤性几乎没有。

    这样的一款专门针对壕沟战的武器,小毛奇在没有很好的方法得到时候,自然而然的看向了中国大使,眼神之中带着期盼,想要从中国大使那里获得答案。(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八十九章 成功推介

    中国向德国提供的火箭筒,只是第一代的火箭筒,可是只有火箭弹是第一代的,甚至通过研究,对于第一代进行了部分的调整,比如如何的让火箭筒装填更加的简便,精准性更高,可操纵性更好等诸多的方面,特种部队被挑选出来,到德国,执行这个任务,每个人最少操纵过100发以上的火箭炮弹。

    对于火箭炮来说,每一发带来的经验提升,都相当的可观,更别说100发的,可以说,简便的操作,已经注入到了骨子里面,8名操纵者分别举起了火箭筒,开始了瞄准。

    火箭筒上面的瞄准装置简单,只要把瞄准器的区域,套上目标就可以了,这个火箭炮在演习之中的目标,不是快速移动的目标,而是固定目标,这对于火箭炮的准确度,简直是容易到了极点的。

    中国在武器上面,最出色的就是标准化,最大限度的减少差异性,这种标准化,对于武器装备来说,有着巨大的优势,特别是针对瞄准来说,因为是简单单兵装置,还是那种发了就扔的设计方法,不可能装备复杂的,价格高昂的瞄准装置,一个简单的金属圈和一些刻度构成,这种刻度太过简陋了,就跟老式步枪的瞄准系统一样,只有三点一线的准星,什么数据,刻度,甚至是标尺之类的,一概没有,这样减少了生产的难度,却无法提供更多瞄准。

    可是标准化的结果,让每一个火箭炮都是一样,在同样角度,同等风力的情况之下,火箭炮飞出的距离,误差极小,这就是火箭炮的巨大优势,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借助着简陋的瞄准装置,准确的命中目标的,可以保证在250米到300米的距离之中,精准的命中。

    目前,靶子的位置正好在260米,接近火箭筒的最大射程,却没有超出某种极限,这对于训练有素的士兵来说,不会比100米,150米困难多少,因为火箭飞行的弹道是固定的,比较的平直,几乎是一条直线,火箭筒也没有发射弧线或者仰角之类的,对着某个方向,就是对着某个方向,比较的简单易用。

    都是固定目标,训练有素的战士,不可能出现问题,8个操纵者,分别发射,一次发射之后,只用了不到15秒的时间,就再一次准备完毕,再一次的发射,3分钟之后,10次射击就分别完成了,第一个目标是均质钢板,10上面,打出了3以上的个空洞的,不但射穿,了而且爆炸,把的钢板背后的靶子给打的废了起来。

    至于地堡和机枪阵地,更是不幸,火箭炮跟迫击炮最大的不同在于,他可以直射,直射不但容易把握到精度,还容易控制,这样的单兵武器,相当的轻,跟一个轻机枪都相当,一个训练有素的士兵,可以轻易的据其他,操纵者它进行攻击,在很多方面都有用途。

    当然了,因为多重测试,没有测试发射完毕,发射管丢下的战术,不过,在介绍之中,大使还是比较认真的向与会的小毛奇和德国高官做出解释,在战斗之中,火箭炮的作用往往只是一发,两到三名士兵分别携带火箭炮筒和火箭炮,增加的重量不会超过5公斤,却拥有寻常班一级不曾拥有的火力,而且打完就可丢掉,减轻负重。

    火箭筒技术含量最高的,就不是发射筒,那就是一个铁桶,最多有一些设置,方便发射而已,如同无后坐力炮一样,主要是炮弹,炮弹弄好了,一切都好,没有了炮弹,这玩意就是一个废铁。

    在标准化了火箭弹之后,可以基本上所有的炮弹,都有同样的飞行轨迹,开始攻击,目前10轮,80发火箭弹,最终命中了9成5以上。

    德国方面军官很清楚,这是演习,挑选出来的都是精锐的士兵,不一定全部都是神炮手,却也在普通之上,可是他们都有自己判断能力,火箭筒的操作,绝对可以称之为简便的,还有就是准确度的,既然训练有素的精锐士兵可以达到9成5以上,那么普通的士兵,最起码能够达到5成,在前线,面对阵地的阻挡,有5成的命中率,而且在当时就可以拿出来的火炮,绝对是一个优秀的火炮。

    3个不同的靶子,军官们没有特别关注与铁板,这只是代表着这种火炮,有一定的穿甲能力,最多代表着能够突破地堡这样永固和半永固的防线的,他们看得最多的,还是在在看机枪阵地和的地堡,特别是后者,地堡可以修建的比较的低矮,比较的隐蔽,这样的话,大部分的炮火很难威胁到他,除非是的的精准度极高的。

    不得不说,哪怕是玩着迫击炮的,也有可以在600米,甚至更远的地方,精准的命中不超过70公分高,最多一米方圆的地堡,可是这样的精锐炮手,在任何地方都不多,在这个时代,大陆军时代,追求的都是数量,而不是质量的时代,你花费几年,甚至是十几年,精心培养出一批昂贵的精兵,根本就挡不住随便拉起来半年左右的,经过了简单的训练的10倍,甚至是20倍以上的敌人,在高技术装备,美欧在陆军普及的前提下,精兵政策,只是小范围考虑的问题。

    因此,大部分士兵,最多只是受过1年左右的军事培训,就匆匆的拉倒战场之上,炮手这样的技术兵种好一点,培训的时间稍稍长了一点,却长的有限的,这种情况之下,精锐的炮手,都是在战争之中,通过战争脱颖而出的,注定是少数。反倒是这个火箭筒,可以在200米左右的地方攻击,这样往往是步兵攻击的起步线,只要稍稍训练,掌握到火箭筒的瞄准方法,就可以精度教高的控制着。

    当10轮进行完毕,所有地堡和机枪阵地,已经被摧毁,看着精心布置的演习对象被干掉,这些军官们,对于这么一款新式的武器,有了一个较为直观的了解,总体而言,是一款单兵使用的大炮,射程很近,却正好填补了手榴弹和迫击炮之间的空白,手榴弹的最远射程为40米,从40米到迫击炮的600米之间,是一个很大的空白,这么一款火炮,还不能完全弥补,甚至他们没有看到对运动目标的作用,任何火炮对运动目标作用都不会太好,更别说这么一款简单的火炮,可只要对于地堡,机枪阵地相当的有杀伤力,就足够了。

    前来参观的德国高官之中,很是有一部分,可以决定军队的采购,虽然说德国是采用大采购法,可是那时针对常规武器,一些非常规的,实验性质的武器,一定程度上,是下放到了军区一级,当然了,数量不多,只要这玩意不是太贵,小批量采购一点,还是没有问题的。

    在演习结束,这些军官就顾不上寒暄,直接找到了大使,开门见山的询问了一下价格,昨天晚上,大使不但得到了关于火箭炮的详细资料,也有对外的价格,目前一门火箭炮的价格是比50迫击炮的价格稍稍的贵一点,大概15%左右,一门火箭炮的标配是1枚火箭弹,不过火箭弹小贵,比起一箱机枪子弹要贵一点点,却也可以接受,因为战斗端最少装入了2公斤的**,这种情况之下,足以摧毁一些没有多少防护的目标,他们有可以攻击区域核心的永固式的防御工事,攻击一些简单的目标,更是不在话下,这种情况之下是物超所值的选择。

    小毛奇看的更多,300米,速度足够快,只要对方的速度不够快的前提下的,就足够攻击了的,只要前线布满了这个,英国即便拿出足够的的坦克,也别想攻破防线,这个果然是一款针对坦克的利器,之前得到的英国坦克的指标,即便使用了最先进的庄家,他的厚度都不可能超过20毫米,毕竟,坦克重量是有限的,加装了人员,战斗部,动力部之后,重量根本降不下来的,如果使用180马力的发动机的话,坦克的速度和比重,基本上可以算出来的。

    小毛奇简单的计算一下,就有些放心了,一款跟50迫击炮价格相似,炮弹贵也贵的有限的火炮,哪怕不能够做到人手一只,最起码要做到一个班一只,如果按照目前德国陆军的总数来说,差不多就要超过40万支,如果在节约一点,集中到波尔多前线,暂时15万支就够了,哪怕对手有3000辆坦克,50比1的比例,也足以把他们一一摧毁,更别说,在固定的阵地上面,火箭筒有可以打完不扔,到时候,多备一点的火箭炮就可以了,按照他询问的结果,火箭筒发射,基本上没有多少磨损,采用的是无后坐力炮的方式,发射或许会对火箭筒产生部分的磨损,总体的幅度不大,在接受的范围之中,按照实验员的速度,在一分钟,最少可以保证4发火箭弹,这是一个出色的速度,比不上那些速射炮,可是这是单兵操纵,在单位面积之中的火力,绝对是可以接受,价格也不贵。(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4亿订单

    军火采购之中的意向,并不是一次性就能够定下来的,哪怕各大军区和小毛奇都拥有着极强的兴趣,他们也必须要回去研究,在演习结束之后,小毛奇立刻在陆军方面召开了一个小会,在统一了想法之后,这才去面见德皇。

    德王宫,舍尔和提尔皮茨经过通知,最后一批的进来,看到陆军的高层之后,他们两个心中有数,距离上一次的波尔多袭击,已经过去不短的时间了,显然,陆军应该是有些要求了,要海军配合,较为保守的他们,并不愿意在这个时间段,进入到英吉利海峡,不可能有任何的战果,换他们是弱势的时候,也不会轻易的挑起主力舰的对决。

    在明知道没有什么战果,却要进入到交战区域,那就只能够是对地支援,成功那是肯定的,没有他们多少的功劳,可是一旦失败,主力舰或者是主要舰船,有一丁点的损失,板子就打在了他们的身上。

    不过这件事情上面,海军别无选择,这是必须要支持的,帝国建造了庞大的战舰,是为了取得战争的优势,在海战还遥遥无期的时候,陆战就成为了必然的选择,目前德国方面的陆战,取得了相当的优势,只要在波尔多附近,重创了协约国的军队的话,即便是协约国补充了海军,跟德国差不多,甚至超出,又能够怎样,把法国赶下大海,把整个西欧大陆整合到一起,德国就站在了不败之地了。

    会议很快就开始了,顺着会议的进行,这个议题跟他们想象的,微微有些偏差,陆军是在寻求海军的帮助,却不是战舰上的,而是一款被命名为陆地巡洋舰的项目。

    杨元钊没有直接把装甲力量命名为坦克,而是用他最初的名称,陆地巡洋舰,这个名字直接误导了小毛奇和德**方,他们很自然的把海军拉过来寻求帮助。

    几乎不约而同的,两个对立的国家,都把这个本应该是陆军的东西,归咎于了海军,杨元钊给出的图纸,经过了德**事专家的紧急研究以后,已经把他的各个体系都弄明白了,一款类似于拖拉机的履带式底盘,全钢铁的结构,浑身披着装甲,使用大功率的柴油发动机,可以乘坐3-5名的成员,拥有3挺以上机关枪,或许,可以拥有一定口径的火炮。

    这么独创性的创造,让深入了解海军体系提尔皮茨很感兴趣的,因为是陆地巡洋舰,这一款坦克也考虑到了巡洋舰的特性,防护,火力和速度,甚至在几个中间,速度还是最重要的问题,这些几乎跟军舰一样,只不过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

    这一次的研究,基本上就是基于这个开启,装甲力量独特的魅力,在这里尽显无疑,在根据图纸,把这么一款划时代的陆军武器研究清楚之后,所有人都明白,一旦这个东西大规模的普及,几乎可以肯定,壕沟战将会退出历史舞台,最起码,大型对持型的壕沟战,将不会出现,在战术模式下的遭遇战,战壕,还是比完全不做强的多。

    几乎很自然的,第一次接触到坦克这种东西的,第一时间提出了如何反制,这个图纸的来源是英国,甚至是陆地巡洋舰这个项目,在情报部门也可以找到,是隶属于海军的项目,只不过太微小了,没有人重视他,真的反过来看的时候,很多的东西充满了蛛丝马迹,这就侧面证明了这个东西的真实性,最起码,这个项目,英国已经开始好几年了。

    按照中国的说法,英国在这个项目之中,取得了相当的突破,已经开始从图纸往整车上面发展了,甚至还有一个3000辆的基数,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话,德国首当其冲要面临着这一款武器的挑战,如何反制才是关键,他甚至还大于了的制造出这么一款武器。

    小毛奇的目的就是这样,利用坦克引出火箭炮,而不是生硬的自己提出,虽然作为陆军参谋长,一款总采购金额不高的东西,他一个人拍板是没有问题的,可是小心的他还是这么做了

    很快的,关于火箭筒的技术参数,实验结果,还有年轻参谋们作出来的战场预期,这么一款武器,只要密度大道一定的程度的时候,是可以对坦克产生遏制作用,甚至就算不反坦克,就算是固定地堡防御,或者是机枪阵地,这个火箭筒都有出色的效果,价格却不贵,只是比50迫击炮贵上少许,50迫击炮的标准价格是550美元,反坦克火箭筒的价格则是650,炮弹的价格是180美元。

    有了这样铺垫,再加上一款并不算太昂贵的武器,即便是10万个也不过是6500万美元,30万套加上足量的备弹,也不会超过3亿美元,这并不是一件大数字。

    经过战争的进程,现在的德国已经跟之前明显的不同了,中国对于德国的输血相当的到位,无论是大量的劳动力的引进,还是各种的原材料,机器设备,甚至是古董,这些都给德国巨大的支持。最关键的是,中国还不是盲目的,无偿的支持,占据了对德支持的最大的项目,劳动力引进之上,这些在德国看来,只能够作为俘虏,白白浪费粮食的人,其中的三分之一,成为了为中国添砖加瓦的基础。

    他们来自各行各业,甚至受到过高等教育,或者成为教师,或者成为某一行业的合格工程师,这些都是中国紧缺的,至于其他的,妇女可以做一些第三产业,儿童可以进入学校,培养对于中国的归属感,至于老人,不说老人的数量,在俘虏之中相对较少,就算是较多,为了稳定住他们,也必须要优待,这样算下来,虽然每年给德国付出了巨额的资金,可是这些人劳动创造的更大,直接给中国提供了稀缺的中档人才。

    有些交易就是这样,如果设计的好,达到一个双方都满意的基点的话,就是一个双赢的结果,德国缺乏人口,却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要想把这些人口发挥作用,必须要投入更多的东西,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偿失,还危险,中国远在万里之外,庞大的人口足以承担这些人力的增加,在极度绝望的情况下,没有人能够单身一个人,穿过数万公里的陆地,甚至大部分时间都要行走于敌占区,然后回归到祖国,既然没有办法跑,欧洲又没有杀生成仁的这样先例,为了吃饭的前提下,为敌人劳动,也算是可以接受的,最起码,中国不是德国那样,直接在战斗之中的敌人。

    其他,或许有亏的,比如古董,在盛世之中,古董是一件很值钱的东西,也代表了历史和品位,可是在这个战争的年代,一个价值连城的古董,还真的不如一个师的武器这么的重要,用宝贵的军火和物资,来兑换这个东西,多多少少有些不值。

    可杨元钊却清楚,这恐怕是收集这个最好的时候了,因为战争结束之后,将不会有这么好的机会,这个世界暂时还没有社会主义的存在,还是私有制的社会,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哪怕中国处于美国那个地位,可以用方方面面的逼迫,对方如果不愿意卖的话,还真的没办法强买强卖。

    中国在近代的落后,让无数灿烂的文物被掠夺,流失海外,现在花费不算太大的代价回来,其中有相当部分,还是杨元钊本人通过基金提供,这一点,因为杨元钊的决定,义无反顾的执行了下来,法国德国,欧洲大陆的大量中国文物,还有全世界范围回购,不能说全部回来,起码保证了大多数,未来,在中国博物馆里,将会有更加灿烂的文物出现。

    总体而言,中国支持了德国,自身却没有付出较大的代价,大部分都是用高附加值的军火和军用物资来给的,其中甚至包括了相当庞大的药品,特别是后者,造价相当低廉,这些成为了中国的底气所在。

    德皇通过御前会议通过的,基本上是板上钉钉,35件火箭筒,数量比之前预想的还要稍稍多一点,这就是超过2亿美元的订单,每一件火箭筒除了本身标配备弹之外,还另外增加10枚,整个订单高达4亿美元,不过德国不会直接的付款,这部分将从劳工工资,石油款项之中冲抵,以现在巴库接近亿吨的产能,每年最少可以创造数十亿的收入,这一点跟之前完全不同,中国欣然的同意了这个订单,并且开始约定时间,第一批10万套,会在一个月之内,启程运过来,后续的速度还会增加。

    德国除了催促中国尽快的给付之外,还询问了英国大概在什么时候会准备好,中国方面也是考虑到这一点,首先,送往英国的发动机,会用一定的方法拖延,另外一方面,也会加强火箭筒的生产,35万件,几乎可以成为大批量生产的基础了,甚至国内得到装备也会推迟一点,毕竟,中国有更多的替代产品,没有像德国方面,那么迫切的需求反坦克火箭筒。(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导演者中国

    德国方面因为坦克的概念太过强烈,而开始订购了数量庞大的火箭筒,单一的价格不高,可是整体的价格极为的惊人,4亿美元的总投入,这在单一兵器上面极为恐怖的,也就是步枪上面,800万的军队,几乎要有800万支步枪,只不过步枪的价格便宜,目前中国提供的步枪,只有11美元一支,加上运费也不会超过13美元,800万支步枪,不过是一亿多一点点,跟火箭筒的4亿不能相比。

    如果英国站在上帝视角的话的,知道了中国一方面跟他们交易,一方面跟德国交易,给予一方盾,给予另一方矛,恐怕就哭晕了,可是这个世界,没有卫星,更没有上帝视角的,即便未来,德国方面大规模的装备火箭筒,只要宣传之中的,不专门的提出是针对装甲力量的,恐怕英国的情报人员看到,也不会想到,只要德国在开战之前,把这个范围控制在团以上,暴露的可能性几乎等于零。

    一出戏,就这样的,在中国的导演之下,就这么的进行着,中国通过秘密渠道,给英国提供了足够的汽车发动机,3000套,保质保量,全部都是最高端的一等品,比不上军品,却也不会差多少。在确定了德国购买了35万件的反坦克火箭筒的时候,还通过一些秘密的渠道,告知英国,还可以提供更多,只要英国人想要,都可以提供,甚至一万两万都没有问题的。

    之前是想买买不到,现在却是主动提出,本以为,英国会欣然的接受,甚至把这个订单提高到一定程度,那样的话,就可以更加出色的发挥出35万套火箭筒的威力,可是秘密渠道传来的消息是,英国方面相当的高兴,不过在高兴之余,接下来是没有下文了。

    因为是秘密渠道的关系,这玩意没办法询问的,毕竟,不能上杆子卖,你要这样的话,对方还不给还价。真正的原因是英国方面是真的高兴,好容易花费了巨大的代价,从中国手中获取了3000台柴油发动机,前期的几个批次,经过了检测,合格的产品,如果拥有更多的话,岂不代表着更多的坦克,坦克这种东西,越多对壕沟战的打击力度越强,真的是十来辆的话,可能只对某一个局部有些影响,翻不起多大的风浪。

    不过英国没有下订单的原因也是非常简单,没钱了,看起来一台发动机4200美元,3000套也不过是千万美元,哪怕是现在的英国,有些落难凤凰不如鸡,可是千万美元这个档次的资金,分分钟都可以凑齐的,可是发动机只是坦克的一部分,坦克的系统,并不是只有那么一点,陆地巡洋舰的工程师们,可能有些判断错误的,他们依托着之前的发动机,评估出来的价格,不过是在3000-4000美元左右,这样整合之后的坦克不会超过1万美元,3000辆不过是3000万,再增加个几倍没问题。

    可是现在,换用了大功率的发动机之后,设计师千方百计的入手,不但让坦克在性能上,有了飞跃,也让坦克在价格上面开始激增,性能总是跟价格成正比的,就如同无畏舰之后战列舰来说,看起来吨位什么的,没有激增,可是他的价格,却显著的增长,目前的伊丽莎白女王级的价格,最少比初代无畏舰的价格提升了60%左右,这还是英国独特的计算方法的结果,美国方面,都提升一倍了。

    也难怪设计师这么的填充,坦克的重要性,从英国高层的关注就可以看出来,本来几百块发动机,居然会达到4000多,还毫不犹豫的拿下来的,正因为这件东西昂贵了,所以设计师也想要更大程度上面发挥他们的作用,坦克容纳的重量是有限的,为了保证坦克拥有足够强大的防护,英国拿出了最出色的防护装甲,这是英国最先进的战列舰上面,都不曾装备的,因为造价太高,比起普通的装甲来说,性能没有较大幅度的提升,3成左右,可是价格却激增了5倍。

    战列舰虽然是人类世界,制作的最大规模的可以移动人工造物,可是战列舰也不可能无休无止的增加成本,必须要把成本和价格达到一个平衡,一艘战列舰,接近3万吨的吨级,上面巨大的装甲,数以万吨的,30%左右的提升幅度得,不足以挡住同样口径的主炮穿甲弹的攻击,可是价格却会激增到让人没办法承受的程度,多100万英镑,甚至是150万英镑的装甲,会让海军装备委员会疯掉的。

    可是放在坦克上就不一样了,一辆25吨的坦克,装甲能够有三分之一,也就是8吨就不错了,一艘战列舰上面的装甲,足以让3000辆坦克上全部换装装甲,本身坦克的防护就有限的,相当于65毫米均质装甲的坦克,如果提升到85毫米,这个提升幅度相当的出色,最少能够增加坦克的生存能力,这跟战列舰上面的,显著不同。

    既然在装甲上面,已经开口了,这个口子就不可能扎紧了,防护提升了,其他的东西也要加强了,动力系统因为是从中国购买的,英国暂时没办法制作出85马力以上的动力机组,可是动力传动系统,平衡系统,减震系统,履带,甚至是武器系统,为了极好的发挥出的性能,英国绝对是把能够塞进去的东西都给塞进去了的,综合实力相对于120马力的发动机来说,最少提升了的一倍以上,性能提升极为的可观。

    可是性能是提升了,最终完整品的威力也得到了英国方面的一致认可,可是可是连带的,造价也翻着跟头的上涨,抛开4200美元一台的发动机之外,其他的成本也激增了8倍,从4000美元,增加到了24000美元,加上一些必要装别和附属,一辆坦克的出厂价增加到了3万美元。

    对于军事产品来说,3万美元,不算是一个巨大的数字,海军的任何一辆巡逻艇的价格,就远在这个之上,可是那是海军,任何一个巡逻艇,或者鱼雷艇,海军都不会采购3000套,因为那将没有人员去开动它,也起不到作战的作用。

    可是对于陆军而言,量大本身就是一个常见的,3000套,真的不是一个很大的数量,按照实验室里面的估算,如果想要发挥出最大的实力的话,这个坦克的数量应该增加到3万辆以上,而且会根据不同用途,进行小范围的修改,以达到协同的目的。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方面通过秘密渠道展现的,可以增加发动机数量这一点,得到了英国方面的欢迎,可是认真一想之后,就没有下文的根本原因就在于钱,已经定型的坦克,成本在3万元左右,这只是各个系统的最终成本价,哪怕是军工生产,都不可能只按照成本价的,那样工人们不就饿死了,加上必要的劳动力成本,时间机器成本,生产线的成本等等,还有不到15%的利润,最终的价格已经突破了8万,直接奔4万去了,就这点来说,3000辆已经是过亿的投入的,在这个黄金可以跟美元直接兑换的时代,2400万英镑和1。2亿美元,对于个人是一笔难以想象的庞大数字,对于国家来说,也不可能轻易的放在一边,随随便便拿出来的。

    战争就是打钱的,从战争到现在,前后4年的战争,不说庞大的军队的损失,就算是经济上面的损失,英国已经不能够跟战前相比了,抽调了大量的人力去当兵,劳动力很自然的出现了紧缺,英国的农业生产下降了37%,工业更是下降了46%,相对于农民,工人向士兵转化的成功率较高,素质也较强,目前英国能够保证的工业,只剩下一些关键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很自然的,放弃的多是一些轻工业,或者赚钱的行当,直接导致英国在1916年,政府财政收入,相对于战争爆发的1913年,下降了88%,几乎接近一半的程度。

    如此的衰退程度,直接影响到了整个英国,可以毫不客气的说,英国财政收入等方面,下降的相当的明显,这也是在美国参战之后,英国在众多问题上面仰仗于美国的根本原因,因为没有了美国的存在,英国玩不下去。

    不过这一次装甲力量的尝试,英国**的完成,一方面是因为霸占欧洲的野心,战后评定肯定是要看贡献率的,只要打败了同盟国,协约国短时间是不会产生内讧的,这就是英国冒险的根源。另外一方面,最近英国手头宽裕一点了,如果不是世界金融中心伦敦的存在,恐怕英国就支持不下去了,特别是中国攻击了华尔街,彻底的摧毁了美国华尔街,给予美国沉重的打击,可这种做法,一定程度上面加强了伦敦金融中心的地位,本来因为英国距离战火很近,而离开的游动资金,再一次的回归英国,给了伦敦一个强心针,否则的话,他根本就没办法单独推动这一次大型装甲的装备,单纯投资就高达2亿美元以上,加上培训,人员,还有各方面的投入,规模非常的庞大。(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九十二章 双方的准备

    投入巨大,英国因为意外的来财,开始把精力投入到坦克制作上面,功能更加强大坦克,耗费的材料也越多,生产的难度也在加大,如果不提前准备的话,根本没有办法在短时间装备,英国可不想等到一年以后,最少在今年,入冬之前,就必须要开启战争。

    因为人员的关系,英国除了军工之外的大部分的工厂都陷入到停滞的状态,坦克的不少材料是军工,可是另外一部分的材料却是民用,英国难得的拿出了真金白银,用于开工和坦克各方面材料的兴建,资本主义的社会,有钱,一切都好办。

    除了开工兴建各种材料之外,英国还小心的在美国订购了一部分材料,多是一些大型铸件和负重轮,底盘之类的,这些相对比较庞大,占据的工时也较多,跟美国相比,英国在这些方面上,多多少少有些不足,不是不能生产出来,而是生产出来的造价和质量无法保证。

    反正这些东西,也是汽车和拖拉机上面必备,只要英国小心一点,3000套而已,应该不会被美国知道的,通过商业的渠道,向美国订购,美国果然没有多说什么,稍稍在价格上面争了几句,就确定了下来,生产的效率基本上跟英国预期的差不多,只要一切都顺利,这些部件也会在规定时间抵达的,对于英国来说,在8月之前发起攻势,最多不会延迟到9月。

    有武器,就必须要有操纵武器的人,装甲力量,是一种新式的力量,跟之前的很多相比,是完全不一样的,在英国,并没有普及机动车,会驾驶的人员不多,再加上独特的操纵,目前依靠着之前的几辆试验车,还有临时在实验室里面生产20多辆,加上一部分的普通机动车,基本上保证按照批次,轮流的进行训练。

    按照一辆坦克上面有5个人来计算的话,最少需要5万人,英国也财大气粗的决定,一下子回来了3万人,是最终数量的两倍,装甲力量的培训的,可不是普通的部队那样,消耗更多,25吨的坦克,全速的开行几个小时,消耗的油料就是一个庞大的数字,之前英国从来都没有因为油料这玩意而担心过,可是现在,英国必须要担心了。

    本身,不过是训练,油料能够使用多少,之前英国拥有着庞大的本土舰队,超过千艘军舰,其中超过5000吨级的不知道有多少,这么庞大军舰群,在改装了燃油动力之后,每年消耗的油料在几十万吨以上的,多的时候,甚至达到一两百万吨,可是俄罗斯是一个产油大国,哪怕是技术不怎么的现金,接近千万吨的产油,足以支撑包括英国,法国在内的欧洲诸国。

    这一切,在1915年发生了变化,德国在西线压制住协约国之后,在东线突然袭击,不但在东普鲁士,把国境线拉平,一直延伸到黑海,并且强渡黑海,一直打到了巴库,俄罗斯最大的世界级油田,落入到了德国人的手中,不管之后的发展会是如何,最少在俄罗斯夺回巴库之前,俄罗斯是没办法给欧洲供给石油了,盛产石油的巴库,成为了德国资源,一升一降之下,英国获取石油只能够通过美国。

    可是现在,水下有潜艇,偶尔还有舰队巡逻,整个大西洋的北部已经没有办法使用了,要想获取石油,就必须要通过大西洋的南部绕道,本来美国的物资,就因为航线和损失的关系,没有办法足额,如果这中间再加上每年200万吨石油的话,恐怕连强大的美国也支持不起来,国舰队也没办法出海,大部分是德国公海舰队强大的关系,可是有小部分,还是跟油料有关系的。

    这还是训练,勉强的保证了之后,接下来,英国必须储存足够的油料,保证坦克能够正常的运转,3000辆坦克,如果在一次战斗之中,必须要有足够的油料才行,无论是油料的储备,还是人员的培训,都必须争取在9月份,所有人员都到位的时候,发起一波攻击,在冬天之前,全歼波尔多附近的德军,取得胜利,然后乘胜追击,借助着冬天之前的最后一场攻势,争取解放法国的领土。

    德国也同样开始准备,从中国方面,购买了35万具的火箭筒,200万枚炮弹,仅仅是这一笔交易,就超过了4亿美元的,算得上同一个种类的轻武器购买的最多的,可是这却足以让战斗的300米内的则个区域,变得无死角,本身这个区域的火力支持,应该是以榴弹发射器来取代的,可以装在抢上的榴弹发射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完成600米以内的火力压制,只不过他的性能不太高,未必能够穿透足够的钢铁,再加上制作的成本较高,榴弹发射器的制作材料上面,不是火箭筒的炮管所能够相比的,就算中国,目前也只是在特种部队装备了的,毕竟特种部队需要更轻的装备,更大的活力,榴弹发射器在这方面,绝对可以称之为合适。

    中国方面早就开始生产了,杨元钊替代得德国下达的订单,早在这一批武器运到德国之前,就开始生产了,火箭筒这玩意,只要设计了生产线,就相当的容易,就是火箭弹麻烦了一点,可对于已经彻底的升级了工业,形成了整个世界独特工业体系的中国来说,这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短短一周时间,就完成了12万具火箭筒和7万发火箭弹的生产的。

    因为德国方面要的很急,不得已之下,在询问了德国方面的要求之后,紧急的把12万火箭筒和6万发火箭弹运往了德国,大宗的物品,总是用船运,目前整个亚洲都相当的安全,唯一的危险所在,就是印度附近的海域,这里有战舰护航,每一艘都比印度的英国海军强大的多,他们最多只是躲在港口之中自保,根本就不敢出来,快速舰队,只用了10来天的时间,就把这些东西运到了巴格达,然后转运到德国。

    同时中国火箭筒的生产,一直都没有停止,磨合完毕的生产线,更熟练的工人,日生产能力连连的提升,而在第一批装备抵达德国之后,德国也开始了训练,在这种情况之下,要想真正的训练出合格的人员,他们在拿着火箭筒和模型,进行模拟训练之后,又开启了实弹训练,当然了,目前东西没有完全提供上来,再加上火箭弹价格高昂,哪怕是为了训练足够的人员,也没有一个人操纵一次,往往是在5个人之中,训练最出色的一个,作为奖励,可以实际的操作,剩下的,可以在比较近的距离观摩,这样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规模庞大的训练,最终消耗了差不多3万枚火箭炮单,长期的实践,让德**方认识到了,这个火箭发射器的好处,这玩意操作简单,哪怕是从来没有操纵过的,只要有人在旁边讲述,就可以轻松的发射,是简单的瞄准,可是中国的标准化工程体现出来,加上火箭弹是直飞,精度上面,相当的高,只要把握到瞄准的几个要点就可以了的,剩下,就是长期大量的实习中,逐步额提高,以德国目前的状况,无法承受这样大规模的使用和训练,勉强只是讲述一个操作过程,基本上参加训练的,对于火箭筒有了一个直观的了解,最起码拿起来不会特别的生疏,可以直接发射就行了。

    剩下的就是不断的熟悉,可能天赋较强,在第一发之中,就有较高成绩的,会集中起来的,继续的操纵和训练,这部分绝对不多,在15万的首批训练者之中,只有不到3000人,经过陆续的淘汰,可能会减少到400人左右,400人,哪怕每周5发的尝试,一周也不过是2000发,2个月下来,最多也就是一万多发,可是每个人最少经过了几十枚的发射,他们都可以称之为精锐的火箭炮手了。

    至于其他人,他们不用掌握太多的东西,只要的能够发射出去就可以了,按照中国的说法,对方最多会有5000辆以内的坦克,这边有10万具发射器,在加上火炮和其他的东西,足以对付他们了。

    高射炮放平射的方法,在这个时代,还没有被发现,杨元钊也就保密了这个,要知道50毫米以上的高射炮,甚至连二战时期,皮糙肉厚的4号坦克的正面装甲,就能够打穿,更别说这个时代的坦克,可以追上飞机的高射速,也让高射机枪成为了装甲力量最大的克星,对付500公里每小时飞行的飞机,都可以理论上追上的高射机枪,打不足80公里的坦克,简直是轻松异常。

    不过高射机枪这玩意,对于中国的装甲力量也有威胁,虽然说高射机枪注定不多,不可能如同普通的机关枪那样,在全部的体系之中布置,可是的就目前所表现出来,能不提醒就不提醒,想来,一般情况下的,也不会有人想到,打飞机的东西,还能够打陆地的坦克。(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九十三章 种下种子

    历史上,在二战进行的时候,高射机枪还是作为一款防空武器出现,从20世纪初,飞机出现了之后,对付飞机的武器除了飞机之外,就是高射机枪,这玩意出来的时间不短了,世界各国都在飞机出现并且发挥作用之后,开始装备高射机枪,高射机枪的发展越来越快,最大的口径到二战时期已经达到了88毫米的,可惜战争都爆发好多年,都没有人发现高射机枪对于装甲的作用。

    如果单纯指二战,那么在二战爆发之前,还有一次西班牙战争,世界上各主流的国家都参与了,比如,美国,苏联德国,他们都把西班牙内战作为各种新式武器的演练场,各种新式的陆军,空军装备,都在这里演练过,没有人想到把高射机枪放平射,也就是到了苏联卫国战争时期,被德国人的装甲力量逼得没有办法的前提下,才选择了高射机枪放平射,本来是逼不得已的作为,却真的成为了一款针对装甲的新的武器,初速极高,射程很远的高射机枪放平射,一下子就产生了效果,不但把德国的装甲坦克打的是鬼哭狼嚎的,甚至创造出来了一套属于高射机枪的战术。

    高射机枪攻击坦克的战术,也不是没有缺点,由于需要再极高的高度上,故而高射机枪的枪管很长,整体的结构也相对比较沉重,故而高射机枪运输不易,只能够在固定地点装备,而不能够当成普通来装备,苏联使用的时候,也是德国的装甲部队进入到了城内,移动速度减弱的,而且城市之中有固定的高射机枪,才发现这一点,使用的时候多是固定防线的防御战,而不是运动战的。

    正因为这样的历史,杨元钊比较的相信,在这个时代,只要中国不首先展现高射机枪的作用,不太会有人想到高射机枪的,甚至在中国的刻意控制之下,飞艇占据了空中,相对于刚刚开启,还稚嫩的飞机,解决了自爆问题的飞艇,简直是天空的宠儿,虽然还有众多的毛病,可是长时间的悬停,大装载量以及轰炸的优势,让更多的人投入到了飞艇之中。

    科技就是这样,专注于一个方面,就必然会忽略另外一个方面,历史和科技的存在,也有很多的偶然的,或许能够从这里面走出另外一条路,可是杨元钊的出现,断绝了这种可能性,有后世的眼光,加上发动机领域的出色成果,让中国的飞机,从一开始就没有经历最初的稚嫩和摸索阶段,直接就走最成熟的阶段,甚至连活塞式都没有多介入,直接走后世才出现的涡轮螺旋桨,超过一个世纪的代差,让中国直接跨越了飞机最初的阶段,很快就生产出了符合二战程度的飞机,这种飞机远超于飞艇,也是目前中国的优势。

    正因为如此,高射机枪才没有多少的作用,或者说,这个时代,除了中国之外的其他高射机枪,没有那么的强大啊,毕竟不用对付400公里以上时速的飞机,而是庞大,只有最多70公里时速的飞艇,或许小飞艇快一点,可是巨大的气囊,让阻力庞大,不太可能突破100公里,这样的话,武器也跟着下降了。

    毕竟矛和盾,是相互平衡,螺旋发展的,矛强的话,自然会有人研究盾,盾强的话,也自然而然有人来研究矛,只是对付飞艇的话,最多考虑一个高度的问题,速度,威力之类的,就不必考虑了,高射机枪的质量也就无从说起的,即便是德国,在研究了之后,吃透了一点东西之后,就不在考虑了,左右防护住飞艇降低高度的攻击,也就够了。

    杨元钊有信心,把高射机枪给隐藏下去的,即便未来装甲力量出现的时候,也会一直沿用火箭筒,连中国这么强大的技术储备和科研能力,也不过是把火箭筒的射程从300米提升到450米,这样已经是极限了,后世的火箭筒的射程,也没有很远的,这是一款单兵的近程攻击武器,很多战场环境下,这玩意都是在不足20米的距离发射的,这样精度更高,破坏力更强。

    动力的优势,加上先知先觉的好处,让杨元钊在装甲力量上面,少走了很多的弯路,中国的坦克动力,已经超越了二战,达到了冷战时期的程度,虽然很多组件都有些不足,不可能制作出冷战时期苏联的巅峰坦克,可是一体机在材料上面的优势,让坦克的防御极为惊人,基本上超过了90年之前,世界上诞生的任何一款坦克,别说是第一代,就算是第二代,也很难对他产生威胁。

    欧洲战争,因为双方都各有各的打算,算是达成了平衡,中国的剧本之下,英国跟德国都投入了巨大的资金,不同的是,英国是被坑的对象,可想而知,这一次投入接近2亿美元和训练的大批士兵,未来在战争时期,肯定是被德国方面干掉的,在确保火箭筒可以穿甲的前提下,别说35万具火箭筒,就算是10万具也相当的可怕,经过精心布置之后,火箭筒的射速可以达到的一分钟4次以上,虽然4,5次之后,火箭筒将会烫手的无法继续发射,可是40万发高强度,高爆炸的火箭筒,还是可以在防线的前方,拉起一道强大的防护网络,任何敢于越过的,都会被撕碎。

    饵已经放下了,只要英国选择投入,肯定会被坑的很惨,说不定,在波尔多的前线,再一次遭遇到大的危机,德国如果准备充分的话,是会在这里得到相当多的好处,可是要想打败协约国,还不行,德国没有一锤定音的东西,保证战争的彻底胜利,协约国只要有美国参与,在没有办法在本土上面,打败美国,让美国退出战争之前,再大的后退,他们还是会卷土从来的,同盟国天然的弱势,哪怕加入中国也是一样,中国距离欧洲太远了,如果中国是在俄罗斯所在的位置的话,恐怕只要参战,欧洲大战就会结束了。

    可惜中国在远东,无论是到美国,还是到欧洲,都路途遥远,中国目标相当的明确,就是借助着战争,增加自身的实力,这从最开始就已经确定过了,无论是西伯利亚,还是东南亚,甚至是现在的澳大利亚的,他不会轻易的冒进,去远赴欧洲,为德国卖命,因为他知道,欧洲已经被看成是盘中餐,只要他前往欧洲,必然会引发德国不必要的联想,所以,从始至终,中国就只是支援德国,而没有的介入到欧洲战局之中。

    至于美国,就更加的简单了,在彻底的稳定住国内的局势,甚至是控制好太平洋中的岛屿之前,中国绝对不会介入美洲大陆,甚至攻击美国也会是浅尝就止,毕竟美国距离中国太过遥远了,穿过一个庞大的太平洋的,而且美国的国土面积也较为庞大,工业极为强劲,不小心介入其中,要防止被拖入泥潭之中。

    哪怕现在,中国在工业和各方面上面,发挥相当的出色,也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无论是西伯利亚,东南亚,甚至是澳大利亚,也就是俄罗斯稍稍强大一点,是传统意义上面的列强,其他的各国,基本上,都是弱国和小国,甚至连俄罗斯,也是跟中国接壤,完全可以发挥出中国陆军的巨大优势和修建的优势的,计算如此,也耗费了好几年的时间,这才拿下了西伯利亚,并且在乌拉尔山止步,除了西伯利亚之外,不再踏出一步,哪怕对面的防护稀松,是一片不设防的城市也是一样。

    种子种下了,接下来,就是等待着种子慢慢的发芽,无论是英国的坦克的生产,还是德**队的准备,都需要时间,这其中英国人显然需要的时间更长一点,因为那是大型装甲的生产,火箭筒的上手很快,德国人最多用半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培训的工作,接下来,就是相对漫长时间的等待的,有了火箭筒作为后盾,德国很清楚,只要英国把坦克使用上来,火箭筒一定会给予对方一个深刻的教训的,小毛奇也就否认了之前的计划,冒险让公海舰队出动的,经过精心的策划对波尔多进行攻击,先不说风险,可能成功的几率也较低,只要协约国放弃海边的防线,就可以解决掉这个问题,一旦美国的损失到了一定程度,协约国的力量减弱,他们不再用坦克攻击的话,岂不是这4亿美元的火箭筒白买了的。

    相对于公海舰队的偷袭,火箭筒破解装甲车更值得期待,在对方最强的时候,一举把对方最强的地方给打破,然后此起彼伏的落差之下,趁机攻击,说不定就突破了波尔多的防线,至不济,也可以干掉最少百万计数的敌人,这样的打击更大。

    欧洲的局势,在双方殊途同归的情况下,平静了下来,暂时在波尔多还保持着低烈度的战斗,在整个欧洲其他地方,战局都有所缓和,这可是夏季啊,一年之中,最适合战斗的时间,可是欧洲大战在1916年,就是这么的诡异,只有真正的导演者,才会觉得,一切都非常正常的。(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北部的变化

    欧洲因为中国的导演之下平衡了的,其实这也只是一个短暂的平衡,双方都在憋着大招,准备突然亮相,给对方一击,英国彻底被中国坑了,可德国也并不好过,火箭筒的价格高昂,甚至在一定程度之上,改变了德国对于装甲力量的重视的,特别是军事研究部门,对于坦克的评估,在目前状态下,火箭筒对于坦克的杀伤力非常惊人,制作坦克完全就没有用,原来可能出现的德国装甲力量,最起码在中国坦克大发神威之前,就不会注意到这个领域,甚至比起历史上,更晚的把心思放在装甲力量之上,等于走了很多的弯路。

    欧洲的平衡之后,其他地方也少有战事,在的澳大利亚,整整一个冬天,中**队也相对比较平静,南半球跟北半球,在时间上,冬夏是反过来的,在北半球的冬天,就是南半球的夏天,当时中国选择时间上也比较刻意,在攻下了整个背部地区,在进入到澳大利亚的中部的时候,冬天来临了,澳大利亚的冬天有些寒冷,直接让战局停了下来。

    毕竟是澳大利亚的本土,澳大利亚政府哪怕远在东南沿海,北部的事情也通过各个渠道,传到了高层哪里,上越来越多的消息传来,澳大利亚的的军队也知道,再往前的,不太可能有任何的作用,对方的防护严密,最少有70万的军队到来,他们派出去的部队根本就不是对手,冬季无法行军,还是先停下吧,澳大利亚的部队,最终在的中部地区城市停下来了,然后就是漫长和寒冷的冬季。

    可即便是冬季,还有大量信息传来,原来在冬季之中,对手也没有闲着,开始传过来的信息,让澳大利亚高层感觉到不可思议,因为中国人在修路,不停的修路,大量的修路,甚至连城市也在不停的扩大的,加上一些固定的布置和修建的公路,可以说,澳大利亚在过去10年时间之中,都没有对北部地区投入这么的大,中国人到底想要干什么。

    澳大利亚高层研究了半天,也没有研究出来个所以然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国人肯定是来者不善的,他们建设的越多的,所图就越大,可惜冬天的寒冷阻挡了这一切,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又这么大的劲头,在寒冷的冬天,依然保持者这么旺盛的工作劲头,对于别人的城市和土地,投入的比本国都要大。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中国总结的经验,甚至在战区也是一样的,只有交通发达了的,才能够把这一片地区牢牢的控制在手中,虽然中国并不惧怕战区恶劣的环境,可是恶劣的环境对于中国实力的削弱不是一点半点的,在任何的情况之下,都要尽可能的为作战部队,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到了澳大利亚就更是如此。

    澳大利亚拥有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从一侧穿行到另外一侧的话,需要数千公里,如果没有足够便利的交通,从达尔文到悉尼,将会是一场苦战,最起码伤亡会大幅度的增加,所以趁着冬季的几个月,中国对于澳大利亚的北部,展开了强大建设攻势,在短短的4个月的时间,中国对于北部地区的投入,就相当于澳大利亚过去10年对于北部地区投入的十倍以上,北部地区的城市都不同程度的扩大,一些基础建设和工业在澳大利亚北部建设完成,一个小型的炼钢厂,一个大型的水泥厂和一系列的砖厂都已经建设完毕,澳大利亚的建设,最关键的砖,水泥和钢材,将会不再依靠,或者少依靠大陆的支持。

    除了这些之外,最关键的是,大量的公路四通八达,甚至一些铁路的提前规划也在进行之中了,相对于公路,铁路才算是真正的大动脉,在未来中国的规划之中,澳大利亚将会拥有庞大的铁路网络,只有这样才,才能够把内陆的各种矿产,运到沿海地区,或者输送到国内的炼钢企业,或者干脆在澳大利亚炼钢。

    中国进入到澳大利亚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向澳大利亚展示了,强大无比的运输能力,让人震惊的建设能力,连制造业也强大无比,欧洲德国是受到这个方面最好的国家,他们之前的建筑跟现在的建筑,几乎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对于战争的帮助越来越大,甚至遍布在德国国内的铁路网络,让德国的军队和物资,可以在德国国内快速的转运,实际战斗力增强了很多,这也是目前德国压制着协约国的力量在波尔多,依然可以保持者强大的火力的根本原因,后勤运输实在是太舒服了的。

    看着北部越来越发达,城市越来越大,人口越来越多,澳大利亚心中没有一丁点的高兴的地方,反而相当的沮丧,本身属于他们的领土,却在中国的手下,变得非常发达,按理说他们应该高兴的,可是他们一点都高想不起来,如果按早这个发展下去的话,这一片领土,将会很快的离开他们,成为别人的领土,这种心中的感觉,完全不能够用语言来形容。

    中国方面,没有他们这么多的想法,地盘已经占据下来,那就不能够让他们失去,必须做好完整的防护,人口永远是占据土地的根本,中国国内的发展非常的好,全国人民几乎是在安居乐业之中,这种情况之下,很少会有人愿意背井离乡,可是中国在各方面的宣传非常到位,有了过去和现在生活的对比,谁都不愿意失去好日子,澳大利亚算的上中国的又一片领土,有为国报效的这个名头,加上实质上的利益,移民者已经挑选出来了,并且开始了转运。

    首批的居民,已经上到了北部地区,占据了城市,然后稳定下来,北部地区在短短的4个月之中,不但增加了70万的军队,而增加了300万的居民,这些都是提前准备好的,未来,从东南亚,中国本土,类似的移民还会络绎不绝,按照中国方面的规划,未来700万平方公里的澳大利亚,最起码要有5000万-6000万的人口,他们会重点在澳大利亚已经开发过的东南沿海地区,可是在西部,整个矿产聚居地区的话,也会安排大量的人员,以保证基础资源的采集和应用。

    中国目前的铁矿石,大部分是依靠国内的,在航运业没有发达之前,其他地方的铁矿石运过来,效果不怎么好,成本也会逐步的提升,可是澳大利亚的铁矿石资源太过丰富了,并且品味也是相当高的,只要澳大利亚拿到手,西部的矿山彻底开发出来的话,铁矿石粉末,足以支撑中国很长时间。

    这种情况下,中国国内的低品位的矿石就必须要逐步的淘汰产能,比如说,白云鄂博,马鞍山等地的大型钢铁总厂,都在逐步的减弱,中国国内的铁矿石的品味太低了,他们会保留原来的一部分生产线,封存一部分炼钢炉,以保证在关键时刻可以使用,剩下的就减少起来。

    到时海南,东南亚兴建了一大批的钢铁厂,原因很简单,不但这些地方,原来的铁矿石的品味,相当的高,这些地方都是航运比较发达的地方,到时候,即便开采完毕之后,也可以得到的足够的东西,不过只要澳大利亚被拿下之后,恐怕最大的钢铁联合体就会在澳大利亚了,只有富裕的铁矿石才会运出来的。

    澳大利亚拥有世界最大,品位最高的铁矿石的,这一点是后世已经证明的,澳大利亚拥有无数未开采的矿产,这些东西,足够兴建大型的钢铁冶炼,有色金属,甚至是合金的企业,澳大利亚缺少人力,甚至没有足够的技术,在后世发展的并不好,可是中国只要拿下了的,就必须好好发展,人力和土地,会形成一个完美的平衡。

    中国一直是人多地少,从来都没有感受过土地多的时候,也就是在战乱的时候,战争消耗了大量的人口的情况下,才会有众多的土地,大乱之后,就是大治,这也是无可奈何的,可是现在,伴随着西伯利亚和东南亚的拿下,只有5亿人口的中国,却拥有2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特别是东南亚是盛产粮食的地方,这么庞大的土地之中,可以养活更多的人口,在一定程度之上,中国对于土地的需求,已经降低到了最低的程度了,之所以还要进入到太平洋的诸多岛屿还有澳大利亚的原因,就在于太平洋的诸岛太关键了,几乎是控制太平洋的根基,在空军的时代,海洋永远掌握在岛屿之中,只有拥有了岛屿,才有可能控制这一片海洋,至于澳大利亚,则是因为他的资源太丰富,丰富到中国都忍不住必须要拿下他,白种人在世界上占据的土地已经足够多了,只有一千万人多一点的澳大利亚,居然占据了7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一千多万的加拿大,也同样占据了近千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后世他们也是依靠着土地和资源,过着极为发达的日子,这个时代,既然中国介入到了世界大战之中,这一切,都需要改变一下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九十五章 日本想法

    达尔文市,此时已经大变了模样,从原来的基础上面,最少扩张了10倍左右,庞大的人力和军队集中到了这里,仿佛又进入到了西北刚刚发展的阶段,刚开始,是一钢构为主的,接下来,就是一个个的的少砖厂和水泥厂拔地而起,甚至将来规划之中,在找到达尔文附近如果有铁矿石的话,还会兴建一个简单的钢铁厂。

    钢铁,水泥,砖头,这是大规模兴建的必备材料,如果能够从澳大利亚这里生产,就会减少很大的运力,这种东西,需求量相当的庞大,并且很沉重,如果全部用海晕恶化,耗费的资源也更多,澳大利亚将来,会有一个发展,水泥,烧砖和钢铁厂,几乎是必不可少的。

    经过了几个月的努力,北部地区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整体,在一达尔文为中心十来个城市之中,每两个城市之间,都有双向八车道的公路贯通,再加上中国运来了最少10万辆大小的汽车,这些看起来遥远的地方,变的近了起来,不到400公里的距离,最多800公里,以60公里每小时的汽车速度,朝发夕至是可以的。

    只有这样的交通情况,才能够让达尔文跟中国的联系变得紧密,联络性永远是最重要的地方,电报的出现,解决了政令的问题,公路和机动车的出现人,让双方的物流和联络更加的紧密,这在一定程度上面,代表着政局的稳定,加上300万人的中国移民,将来则例将会曾为一个整体,除非澳大利亚有能力,把这里所有的抵抗力量都给抹去,否则的话,这些地方,已经成为了中国的领土了。

    不管这个会如何的发展,澳大利亚战斗已经开始了,对于张孝淮来说,冬天的时间之中,更多的时候稳住住自身,让北部地区这里得到较好的发展,可是冬季一旦过去,就是高歌猛进了,在未来的个月时间之中,最少有50万民众和30万的军队再一次的登上澳大利亚,他们将取代原来的军队的任务,固守在北部地区,已经熟悉周围的环境,在澳大利亚已经呆了4个月以上的这些部队,这些部队已经熟悉了整个澳大利亚的气候,不会出现问题,正好扩张起来,从北部地区这么9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逐步扩张,当然,不可能占据澳大利亚全境。

    西部和北部跟中部交接的地方,没有多少人烟,顺着下来之后,占据了中部的几个关键的城市之后,就是他们天下了,就目标就是东南部的地区,那里才是整个澳大利亚的膏腴之地。

    则是1916年的全部目标,因为澳大利亚跟别的地方的分数南北,澳大利亚的冬天,是别处的夏天,相当的于正好跟别处的状态是相反的,这种情况下他会横跨整个北方的秋冬,作战的步伐也完全不一样。

    对于目前的中国来说,日本的加入,对于中国来说,是一件好事,最少在日本出了血之后,不太可能在短时间威胁到中国,而中国的下一步运动也开始了,首先,重新武装日本,只有重新的稳定的日本,才能够给中国提供足够的帮助。

    就是武装日本的,对于日本而言,辛辛苦苦从美国得到武器装备,在中国看来,根本就不是事,日本做出了很大程度的让步,让中国在4个港口城市驻军,划出了最少820平方公里的军事区域,足以组扎舰队和最少10万的驻军,这就代表则,日本翻不起什么大浪来,不是陆军,而是海军,按照双方的协定,日本的海军人员,必须要以仆从军的形势,加入到中**队的阵营之中,日本将不会存在一丁点的海军。

    这就代表着,日本将会对中国成为一个不设防的国家的,这种情况之下,帮助日本恢复工业,帮组日本恢复陆军,成为了一个必然的选择,一个手下,一个爪牙,如果爪子不锋利,又怎么起到作用,一个岛国,在放弃了海军之后,基本上已经放弃了抵抗,或许,未来,拿下阿拉斯加,甚至在北美重新的获得之后,他们会恢复,但是现在,最少5年之中,日本将会成为总过手中最好的刀剑。

    早就预料到日本会屈服,可是屈服的如此的彻底,真的是杨元钊没有想到的,这就方便了许多,对日本的一些举措,也可以很轻松的来进行了,在日本屈服之下,一部分的不知开始进行了。

    日本拥有6000万左右的人口,从这个意义上面,可以抽调600万军队,在日本已经放弃了抵抗,把人力作为成本,补充到了中国的工业体系之中,日本居然可以抽调出更多的青壮出来,从中间选择了一下,选择出了有一定基础,身体素质相当好的人员,这部分的人员会组成60个师团,在军队的组成之上,还是师团,可是在组织结构上面,参照中国师的水准,并且火力密度达到了中国的6成。

    这不是没有对日本尽心,日本在彻底放弃了海军之后,最少在10年之内,是无法对中国产生任何威胁的,更别说割据整个北海道的,这已经拿出了最大的诚意了,北海道的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世界上第二十一大的岛屿,略小于爱尔兰岛,即便到后世,北海道也属于是日本人口密度最低的地方之一,占据了本州岛的五分之一,却只有东京人口的一半,一般以农业和渔业为主,现在这部分则交给了中国来管辖,虽然暂时来说,北海道驻扎的中**队数量,相当的少,可是这部分却是监控日本的重点,跟日本其他的三岛距离非常近的北海道,只要日本有任何的反应,就可以很轻松的反应过来,割让北海道也成为了日本诚意所在。。

    这个岛屿落到了中国的手中,中国可以在短时间移民大量居民,加上本来已经在名古屋,东京,大阪等地的驻军,加上日本丧失了海军,从这个意义上面,日本翻腾比起来。

    不是为了防备日本,只是因为日本,技术兵种较少,只有在训练和战争之中,逐步的演练,才能够进一步的提升日军的战斗力。

    整顿日本开始了,当第一批整训的3个师完成了整训的时候,日本军方才明白,原来他们之前败给中国人,真的是不亏的,就说火力配置吧,日本曾经的常备师团,跟中国人比起来,最少差了10倍以上,欧洲大战,日本也派出了人员观摩,的出来的结构就是,在现代化战争之中,钢铁所起到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没有足够的火炮,机枪配合的军队,他们的战斗力几乎可以说没有多少,日本一直崇尚的个人勇武,在钢铁面前没有任何的作用,他们还以为有时间,可是中国人的配比,真正让他们的明白了,这不是血肉之躯能够抗衡的。

    各种先进武器,机枪下方到班一级,一个班甚至还配备了两个冲锋枪,还有排一级的迫击炮,更高一级的战防炮,几乎每一个层次,都有火炮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面说,他们之前的10个师,都未必能够打过一个是,按理说,10个师的在火炮的总数上面是够了,可是在单位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能够展开和投入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情况之下,疯狂的增加数量的话,不但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会出现问题,就跟之前他们遭遇的一样。

    本身,他们以为跟中国之间的差距只是一点点,到现在,真正见识了中国整编的军队之后,在高层之中,再也没有任何的想法了,军队差距是巨大的,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对方,肯定有反制的措施,甚至他们的部队,也不是中国最强的,甚至连普通水准都没有,这也就意味着,之前预料跟中国能够拼一拼的想法,简直是可笑的,如果不是天皇当机立断,决定了全方位的导向中国,说不定,日本就要灭亡了。

    日本人相当的识时务,也就跟着,一切都走的非常的顺畅到这个时候,中国也把对日本的安排给定下来,毫无疑问,剑指北方阿拉斯加,中国也表明了意图,将会把阿拉斯加交给日本,这对于日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恩惠。

    日本可以说是又惊又喜,本身,他们以为自己会被安排到中亚,毕竟整个的亚洲,东亚和的东南亚的大部分地方都被中国给占据了的,这些膏腴之地,甚至跟日本的距离不远,这种情况之下,日本想要大陆上面的土地,只能够是越过整个中国,向中国的前言,比如乌拉尔山以西的欧洲地区,中亚,甚至是非洲发展,北美显然更加的合适,从日本到阿拉斯加,确切的说的,到阿留申群岛,才3000多公里,接下来的阿留申群岛到阿拉斯加,就是一片连在一起的岛屿的,顺着前进就好了。

    即便从日本到阿拉斯加首府的朱诺,也不过是6000多公里,那几乎是阿拉斯加的东南,跟加拿大接壤了,也就是说,从日本到阿拉斯加,远比从日本道美国近的多,中国在太平洋上面的表现,证明了中国有能力把日本送上阿拉斯加的能力。

    一个阿拉斯加就有超过1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个未经开发,埋藏在雪原之中的土地,再过去的100年之中,有大量的矿产被发现,还有大量的黄金,按照中国跟日本的协议,只要日本走商北美,北美的一切土地,资源之类的,中国都不会要,都会交给日本,并且给日本足够的制成,日本也知道,这是为了让日本作为中国攻击美国的抓呀,但是日本没得选择,也很想拿下。

    一块庞大的,陆地上面的土地,虽然阿拉斯加很偏僻,也很寒冷,再怎么的寒冷有俄罗斯寒冷,当年日俄战争,除了中国的东北,日本还想要拿下西伯利亚,只不过没有成功就是了,后世历史上,的在一战之后,整整一个一战都没有动手的日本,在战后,积极出兵,加入到了干涉苏联的战争之中,甚至一度占据了海参崴好附近的大片领土,不过没有站稳脚跟就是了的。

    不过,阿拉斯加跟苏联完全不同,虽然是美国的领土,可是美国在太平洋彻底撤退了,最少一年之内,不会在太平洋重新过来,还要给日本一定的时间,在中国的支持下,有个两三年的时间,阿拉斯加就会变成日本的领土,一想到17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是稳定,位于大陆上面的领土,虽然会稍稍的冷一点,气候条件恶劣一点,可是前景广阔,两三年的时间,站稳脚跟之后,就可以继续的前进,相对于美国,加拿大是个什么东西,整个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之中,才只有1000多万人口,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日本甚至在对上美国之前,有可能让领土面积扩张到的1000万的程度,一战的进行,证明了,只有一个领土广阔,人口众多的大国,才拥有崛起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日本必须要抓住这个机会,哪怕付出了再打的代价。

    作为岛国的日本,还是地震多发,火山爆发众多的日本,在过去千年之中,几乎没有目标,现在一个金光大道摆在了他们的面前,只要占据了阿拉斯加,对于日本来说,就会获得陆地上面的庞大领土,虽然说阿拉斯加气候条件非常的恶劣,可是对于目前的日本来说,这一切都是可以接受的,只要日本人稍稍的重视起来,把根扎在阿拉斯加,接下来,这一片寒冷的膏腴之地,就会成为日本腾飞的新的起点,日本在之前,已经选择性的错误了,此时此刻,就没有办法做出其他的选择了。(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九十六章 日本参战

    阿拉斯加哪怕这是一个有毒的诱饵,日本人都会把他们吞下去,日本对于土地的渴望,已经深深的刻在他们的骨子之中,岛国的悲哀就在于此,没有足够的土地,没有足够的资源,一切都依靠别人,这也是过去的几十年之中,日本一直被英国支持的原因,因为他们翻不起天来,他们在发展到一定的程度的情况之下,也在寻求突破,总守在岛上没有办法发展下去。

    世界上靠着岛国成为超级大国的,也就是英国,不过英国的经验无法复制,极限的情况下,英国拥有了世界上最庞大,也是最广阔的殖民地,这么一个庞大的殖民地,支撑了英国的发展,他们不缺任何的东西。

    英国一直都号称,他们是用英伦三岛创造了辉煌的日不落帝国,这句话也对也不对,没有一个庞大的殖民地的支撑,英伦三岛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富裕,殖民地不但给英国提供了足够的人力,资源,廉价的材料,同时也是一个广阔的市场,虽然英国没有花费多少心思在殖民地之中,可是庞大的国土,海量的人口,哪怕是简单的消费,也能够产生巨大的市场。

    就如同1908年之前的中国一样,整个中国9成以上的人员,都是在赤贫之中的,有的甚至连吃饭都吃不饱,稍稍有些灾荒,基本上,就会十室九空,甚至是人吃人,可是只要稍稍能过一点,他们也是有购买力的,每一个人一毫的情况下,5亿人也是一笔庞大的花费,在20世纪初的时候,英国每年在中国销售坯布高达的数亿匹,这是一个让人无法想象的庞大数字。

    也因为如此,成也殖民地,败也殖民地,英国虽然控制了庞大的殖民地,可是没有把殖民地本土化,直管化,这样一来,成本是小了的,可是后患无穷,伴随着二战之后,英国再一次的被削弱,英联邦的控制力度也在大大的降低,加拿大,南非,澳大利亚先后的**出去,剩下的印度和非洲,民族解放也是一浪高着一浪,这些殖民地失去之后,英国也失去了最后崛起的希望,后世的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俄罗斯,都是拥有着庞大的人口和领土的,否则,科技和其他的方面,根本就发展不起来。

    后进的日本,德国都面临着这个问题,德国还好一点,有足够的土地,在欧洲大陆,日本就没办法了,这也是二战爆发的必然原因,因为他们都想要寻求突破,成为超级大国,必须要依靠战争获得地位。

    现在,中国不是随便的画一张大饼,是拿出了实际可行的方法,给了日本确立了作战计划,首批60个师,150万人,被的拿来作为第一批部队,他们其实要承担的作战任务并不多,只不过第一批登陆的,条件比较艰苦,普通的平民死亡率会相当的高,日本因为传统的关系,也没有把人怎么的当人看,可是见识过中国人口的巨大威力之后,日本也开始保留了,没有足够的人口,占据在大的领土,也发挥不出来这些领土的作用。

    这一部分的军队,会在中国舰队的掩护下,登陆阿留申群岛,阿留申群岛,作为阿拉斯加向太平洋伸展出来的一片区域,可以毫不客气的说,非常广阔,总长度超过1900公里,甚至一直延伸到位于亚洲西伯利亚这边的勘察加半岛。

    日本距离阿留申群岛距离不算远,3000多公里的距离,对于曾经的日本而言,都不是一个很远的航程,更别说对于世界上航运第一大国的中国,就从中国前往澳大利亚的航程,都比日本向阿拉斯加的航程短,更别说这一路上,从库页岛到阿留申群岛这一片,都有各种的岛屿作为基础的。

    在中国的计划之中,在严冬到来的时候,在阿留申群岛之中,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地,在1917年春季,登陆阿拉斯加,借助着不到半年的时间,占据阿拉斯加的绝大部分领土,开始移民,日本准备破釜沉舟的向阿拉斯加移民2000万到3000万人口,几乎占据了目前日本总人口的一半以上,这是一个的非常大的决定,几乎把日本将来,确定在了阿拉斯加了。

    日本的决心下的非常的足,如果这一片土地被占据了,那么这会成为日本的根基,不同于其他地方,本地的人口占据主体,阿拉斯加人口稀少,1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还不到100万人,平均每平方公里1个人都不到,这么一片庞大的土地,简直是上天赐予的乐土。

    甚至中国还不只是武装日本,把他们送上岛就完了,对于阿拉斯加还有一个完整的规划,就是在中国的支持下的各种建设,虽然日本的手头上面没钱,中国答应用各种资源来抵扣,而且价格相当的实惠,这等于说给日本一个的完全不费力气的选择。

    就这样的,中日之间签订了秘密的协定,日本终于松了一口气,之前的状态是最危险的,在没有跟中国达成协议的情况之下,拖延对协约国支付资金,现在不用再跟欧美方面交涉了,日本所欠的国债和日常债务之中,不是到期才给付的,是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给付一定数额的资金,因为打着加入到中国阵营之中的主义,日本并不想要给付,跟中国还没有谈好,再得罪了协约国,那是自取灭亡的,日本只能够绕则圈子,申请延期,每一次都是外交人员费尽心思,甚至产生了一部分的费用和支付了一定数额的利息,延期也不是随时都可以的,对于现在的英法美来说,都到了财务紧张的时候了,几乎很难获准。

    美国还是有钱的要命,哪怕是用租借法案,支撑整个协约国都有闲暇来支援日本,可是现在,美国本土遭受了打击,华尔街和巴拿马,甚至是十几个港口都遭到了毁灭性的打击,这种情况之下,美国人当然要收缩资金,用于对抗接下来可能出现的问题,因为对付战列舰的,也只有战列舰,他们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开启一个庞大而重要的造舰计划,这需要的资金死海量的,怎么有功夫来管日本,现在对于日本逼迫的最厉害的就是美国,日本上百亿的外债和国债之中,绝大部分在美国,美国甚至不愿意再让日本支付利息,而是要求日本能够偿还一部分的本息,这让日本相当的紧张。

    终于,日本名正言顺的加入到了中国的阵营,顺势推出了协约国,加入了同盟国,这个消息,是用公开电文,直接发送到了的世界各地,并且同时,日本跟世界各国连接的光缆,都被日本物理断绝了,其他国家发往日本的,可以通过翻译中转,继续传播下去,可是要通过日本中转,那是不可能的。

    虽然说,这样做,对于英法美来说,没什么,毕竟,他们不止一条光缆,地球是圆的,断绝了任何一端,从另外一个半圆依然可以传输到,可是美国跟俄罗斯,还有一些比较偏僻地方的光缆,实际上被断绝了,这对于世界的影响死巨大的。

    日本加入到同盟国的阵营,一下子在世界上掀起了轩然大波,跟意大利退出同盟国造成的震动相比,日本更大,早在10年前,日本打败俄罗斯的时候,日本已经成为经次于英法德美俄之后的世界大国,在中国实质上加入到战争之中的前提下。日本成为了牵制中国最好的一个棋子,现在这个棋子居然跟他牵制的对象结合成一体了,这对于的世界格局而言,可不是一加一等于二的,这是一个巨大的波动。

    在美国人看来,日本似乎没有理由不反对中国,中日之间的地缘和过去的仇恨,足以让中日之间爆发大战,这也是在日本最危险的时刻,即将崩溃的死磕,美国全力以赴的帮组日本人的根本原因,可是的这没用,日本人比他懂得更多,中国浩瀚的文明,日本是亲历者和旁观者,他们用自身的理解,闪电般的加入到中国阵营之中,向世界各国宣战,摆正了态度。

    如果只是宣战,这只是代表了美国缺少了一个棋子,亚洲局势崩坏了而已,美国也没有打算让日本人做到什么程度,可是日本人无耻的宣布,因为双方处于战争关系,不但把跟敌对各国之间的债务,全部的废除,开始没收属于协约国的财产。

    这可是一个杀手锏,哪怕是中国,在收回租界等地的手,对于普通的国民的财产和一些明确的财产,都采用了赎买的方式,可是日本,现在处于绝对的财务危机之中,毫无顾忌的没收,这代表着什么,这代表着美国,将会在这一次时间之中,损失惨重,甚至没收财产带来的影响,还在债务问题之上,这一手的力度之大,甚至在之前美国对中国下手之上,当时整个美国庞大的9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面才,才被没收了一百多亿美元的资金,可是美国在日本的投资却非常集中,没收的财产非常的庞大。(未完待续。)

第一千四百九十七章 目标阿拉斯加

    日本宣布当然是有私心的,他们的目的就是各国在日本的投资,还有国家级别的债务,前者代表着旧债彻底的清空,而后者,则代表着庞大的现金,他们一国家的名义,在国内没收英法美的财产,这让所有的西方世界都大惊失色,英日协定之后,特别是日本拥有庞大的劳动力的前提下,英法美在日本的投资很多,特别是美国,对于日本的支持,不但是现金上面,还有大量的投资,美国本来就是一个商业社会,他的一切经济来源就是这些商业所得,对于日本的支持,也不是随随便便的,他趁着给日本支持的时候,也把持了不少日本不少的商业,并且进行了庞大的投资,在日本的行情不错的前提下,美国在日本收获了不小的资本,并且现在扩大了不少,这些都是优良的资产,每年获得不少的利益的。

    现在,一切都没有了,不说收益这些东西,就说固定的投入,也都打了水漂了的,这可是晴天霹雳一样。最关键的是,日本居然还把手伸到了外交人员和侨民身上,因为距离中国近,又加入到了中国的体系之后,他们知道中国长期雇佣俘虏作为劳工,顺便的,把在日本的大概几万外国人,都变成劳工和俘虏,送到了中国。

    每年50美元的费用,10万人,每年也就是500万,这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笔庞大的财富,可是对于国家来说,真的不算大,可是日本还是这么做了,贪婪的不放过每一个赚钱的机会。

    这可是从来都不曾有人做到的,这么庞大的损失,换成之前的美国,美国恐怕要发飙了,会直接的打击日本,甚至国内会派出战舰出兵,直接攻击日本本土的,如同当年美国打开日本的国门一样,再一次的让日本回到原型。

    可是目前的现状,欧洲大战方兴未艾,甚至中国在太平洋对美国发起挑战,在战舰没有恢复之前,美国没有办法抵挡住中国的兵锋,这种情况之下,日本宣布加入到中国的阵营,简直是最好的时机,他们等于白白得到了美国和协约国的庞大财富。

    哪怕知道是最好的时机,对于美国来说也接受不了,一直都是美国人欺负别人,先是被中国偷袭了,干掉了华尔街和巴拿马运河,前者造成的影响到现在还没有回复,或者评估,要到1917年才能够恢复,本来在巴拿马运河建成之后,美国拥有着东西方更快的联络方式的情况之下,却不得不使用的几十年前的办法,绕行南美洲的合恩角,

    这种情况下,美国连夏威夷都已经放弃了,不可能越过夏威夷和太平洋诸岛,直接的打击日本,看日本的架势和中国的支持力度的,很显然的,美国要想打击日本很难,美国何曾遇到这样的局面,这可是吃了大亏了。

    没办法对付,只能够用嘴炮了,从此,日本被喷的狗血喷头的,在西方所有的报道之中,成为了黑势力和恶魔的代名词,但是没有任何的作用,日本活的相当的滋腻,没收的财产之中,有一部分的购买了军火,一部分当做上交,交给了中国,中国也没有想到,日本有这么大的魄力,加上购买军火和上缴的自产,林林总总差不多有25亿美元的,这笔钱连中国也没有想到的,日本承担了无耻的骂名,可中国却获得了实惠。

    杨元钊也算真正明白了,为什么后世二战之后,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世界那么稳定的原因了,从某种程度上面,世界的发展发生了改变,获得利益不再是**裸的占据了的,加上民族觉醒和民族自决,的美国插手干涉的几个小国,基本上都是灰头土脸的,哪怕打赢了后续的占领费用和消耗,也让美国有些焦头烂额的,倒是实际控制的爪牙们起到了相当的效果。

    日本就是这样,只要给他们一点甜头,他们就会疯狂的如同豺狗一样,抢夺所能够抢到的一切资源,离开日本本土,到北美开辟新的国家,这也属于中国的意思,只要日本能够在北美兴建国土,最少在10年之中,日本没办法跟美国之间达成和解,只要牢牢的控制着这个,如同在欧洲支持德国一样,让日本搅动美洲的烽火,会给中国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黄种人跟白种人,在国家跟国家之间接壤的情况之下,又怎么可能会达成统一,日本在一定程度上面,不是美国的对手,可是如果在中国的支持下,中国一方面分化美国,让美国分裂,另外一方面,支持日本的,让双方达成一个比较均衡的态势的情况之下,事情也就解决了,对于日本来说,这也是他唯一的选择,他们除了靠向中国以外,几别无选择了。

    土地,靠近大陆的土地,100多万,甚至是10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哪怕这些土地位于寒带,只要他们能够拿到手,日本将脱离的狭窄而且灾难频发的岛屿,将会迎来新的,不同的国家里程,一个新兴的大国即将在美洲出现,美国人和加拿大人没有做到的事情,将会由日本人做到的。

    日本正是在开始整编之后,开始接触到中国给他们的制定的方略上面,才算是真正死心塌地的投入到了中国的麾下,几年前的中国,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过度,现在就翻身了,关键的是,中国抓住机会,从俄罗斯,东南亚,获得了千万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并且还进入到了澳大利亚。

    一个庞大,几乎是世界上接壤的面积最大的国家,整个东南亚的,马六甲,甚至是南太平洋和南印度洋,都在中国的控制之下,这样的局面,没有人能够想到,日本还有些悲哀,为什么自己不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如果日本在大陆,哪怕是拥有1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日本的发展也不会像现在这样的滞后,哪怕只是一个阿拉斯加也必须要抓住机会的。

    现在,机会到来了,中国的给了日本机会,武装日本,虽然这不是跟美国那样的无偿的,却是最适合日本发展的,阿拉斯加,这个美国跟加拿大之间的飞地,总人口不超过100万,军队有多少呢,不会超过2万人,这么一个人口和军队,守卫着17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最关键的是,阿拉斯加跟加拿大,跟美国之间的,没有任何的陆路通道,铁路只是修到了加拿大的少部分地区,公路也只是勉强,甚至大部分地方是不同交通的。

    以往还可以通过美国西海岸的船队,快速的反应,可是现在,美国和协约国的战舰,遭到了巨大的打击,甚至连夏威夷都放弃了,他们都在收缩,只是守卫着美国本土,这个时候,不攻击阿拉斯加,简直是对不起天上赐予的这么好的机会,只要给日本3个月的时间,日本就可以在阿拉斯加的站稳脚跟,1年的时间,将会有最少700万移民和150万军队,上到阿拉斯加,哪怕阿拉斯加的环境,会让日本人非常不适合,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可是这是难以言明的机会,甚至,中国会无条件的支援,

    日本会付出5万的海军,加上中国12万,共同组成一个拥有18条主力舰,120条大小舰船,庞大船队,护送着第一批的,50万的军队,登陆阿留申群岛,进而登陆阿拉斯加本土,日本会在9月份之前,在阿拉斯加的多个港口,建立一个基础的的基地,在整个1916年的冬季,积蓄实力,学习中国方面,稳扎稳打,把这最少7个港口给守卫的固若金汤,然后为明年的战斗打下良好的基础的。

    日本如同吃了兴奋剂一样,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拿下一片庞大的大陆的前提下,他们当然要努力努力再努力了。

    因为中国准备的充足,日本军队的整编相当的顺利,在短短1个多月的时间之中,最少有20个师完成了整编,这些基本上,就是50万的军队,算得上达成了第一阶段的目标,现在已经是5月了,算上从日本到阿留申群岛,最少10天的航程,日本的时间并不充足,从6月份到的9月份,3个月的时间,拿下整个阿留申群岛和阿拉斯加的几个岛屿,时间上稍稍有些敢,可是新装备起来的日军,相信这一切,都是没有任何的问题的。

    日军在训练的时候,中国也在准备,因为多了日本的关系,让中国在稳固整个太平洋的诸岛的同时,甚至有了余力攻击其他的方向,看起来中国四面出击,看起来游刃有余的样子,可是杨元钊知道,这已经是极限了,并不是说,中国没有那么多的兵力,哪怕是挑挑拣拣,中国的兵力也足以超过1500万,这还是不影响到国内的情况的前提下,可是哪有怎么样,高层数量有限,权限有钱,不可能有那么多的经历,照顾所有的方向,俄罗斯只是守备,中亚那边也一样,的就连中东,也都停下了脚步,目前在攻击的,就只有太平洋方向和澳大利亚,甚至真正有战事的,唯独澳大利亚一个,未来可能会跟美国决战,甚至是在中东开启斩断,这样耗费也就打,精力也会很大,很容易就浪费掉时间。(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868/ 第一时间欣赏钢铁时代最新章节! 作者:十年残梦所写的《钢铁时代》为转载作品,钢铁时代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钢铁时代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钢铁时代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钢铁时代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钢铁时代介绍:
钢铁是国家基础,动力是国家的翅膀。
21世纪职业车队工程师,意外穿越到19o8年,行办工业,发展教育,以材料为基础,以动力为羽翼,在中国的大西北,兴建了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庞大工业区。
以此为基,强大工业,强大军事,强大中国,改变了中华的历史轨迹。中华开始了复兴和崛起的脚步,黄种人的时代,提前来临了。
钢铁时代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钢铁时代,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钢铁时代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