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TXT下载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全文阅读

作者:浪浪浪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txt下载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271.第271章 谁主沉浮!?(一)

    (一日十更,果然是严重超出了我的能力范围,好吧,我承认,我错了。这几天我会通宵码字,尽快将欠下的章节补齐。鞠躬,多谢书友们支持,谢谢~)

    今夜,注定是一个不平静,也不平凡的夜晚。

    汴京各大势力,闻风而动。

    声势最为浩大的,自然就是禁军。

    禁军代表的是皇室威严,按照常理来说,一般情况下,没有人敢招惹禁军,更不会有人敢杀禁军。

    可是今晚,武大不但杀了,而且是大杀特杀!

    如若是在平时,不到万不得已,武大也不会冒着被言官弹劾成筛子,甚至触怒那位高高在上的皇帝陛下的风险,去收拾禁军。

    可是有个前提,“万不得已”。

    今夜,武大就已经到了万不得已的地步。

    武大设了个巨大的局,瞒天过海,利用了所有人,将火力全都吸引到了这里,无论卢俊义等人夜袭蔡府能否成功,武大都不希望因为自己的布局,而导致自己人有太大的损伤。

    既然童大将军都已经亲自到了,那么在场的其他势力,武大就完全可以无视,唯一的变数,就是由东郭太寻率领的禁军。

    禁军的数量实在太多,如若东郭太寻今夜真的是铁了心要杀武大,那么武府一系的人马必然就落入了一个九死一生的境地。

    武大不喜欢自己人九死一生,既然如此,那就不妨主动出击。

    最好的防守,永远都是进攻。

    花荣手底下那五百名神射手,确切的说,那些改良过的震天雷,是武大最大的底牌。

    武大本想用这玩意收拾司空尚风等人,但既然东郭太寻跳了出来,武大就毫不留情的动用了雷霆手段。

    在那些神射手射出弩箭的同时,武大已经一马当先,率领武府所有人马,冲锋。

    他的目的不在于伤敌,而是要逃跑。

    四面八方都已被禁军围困,单凭武大手里这点人,不可能真的把禁军全部杀死,所以他选择了集中火力,全力轰炸东郭太寻那个方位的禁军,打开缺口,逃离包围圈。

    之所以选择这个方位,首先是因为他要把武功高绝,同时也最具有统率力的东郭太寻给收拾了,其次就是那个方位恰好是北方,是通往汴京的道路。

    武大需要迅速赶往汴京,只要到了汴京城附近,就不会有人再敢轻易大规模动武,如若不然,宋徽宗必定会勃然大怒。

    只是千算万算,武大没想到东郭太寻中了花荣致命一箭,又被震天雷的冲击**及,他居然依然没死。

    所以,武大更需要尽快突围。

    不然,有东郭太寻这个罪魁祸首的指挥,禁军很快就会完成再次合围。

    与此同时,武大一边策马狂奔,一边高呼道:

    “还不动手!?更待何时!?”

    动手?武大喊谁动手?童贯?

    童贯听到这句话也是微愣,很明显,他还没缓过神来,也没有做好此时出手的准备。

    然而,有人动了。

    是黄杰。

    武大所造成的杀伤力是恐怖,禁军大乱,大部分都在愣神,也就在这个时候,黄杰轻轻挥了挥手。

    他挥了挥手,同样没带走一片云彩,可是老天爷很给他面子,“咔嚓”一声就落下了一道惊雷。

    而黄杰手底下那些太尉府人马,则直接杀向了司空尚风。

    “太尉府缉拿朝廷钦犯,无关人等,速速闪开!”

    啧啧,这话说的,好似太尉府今夜真的是在为朝廷做事似地。

    司空尚风很尴尬,他手底下的杀手大部分都被他派到陈留方向拦截武大的人马,身边虽然有那么一二十名精英杀手,可是面对太尉府的众多人马,依旧有些不够看。

    如若是在平时,司空尚风大可远遁而去,逃走便是。

    可如今禁军堵在周围,他逃无可逃。

    唯一的生路,就是跟着武大的人一起往汴京方向跑。

    可是,武府的人马怎么可能带着他一起逃?势必会把他乱刀砍死。

    进退两难。

    略一沉吟,司空尚风还是选择了硬着头皮,跟随武大的人马身后一起逃窜。

    可最让他纠结的事情发生了,武府人马凿穿了包围圈之后,禁军尚未来得及合围,童贯振臂一呼,带领五百亲兵直接挡住了去路。

    挡住官道上禁军的同时,把司空尚风也给拦了下来。

    屋漏偏逢连夜雨,司空尚风当真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

    且说武大一行人,由于战马数量不足,所以大多数的战马都让给了伤员,其他人则发足狂奔。

    逃出禁军的包围圈之后,没有战马的兄弟,便开始化整为零,四处逃窜,吸引追上来的禁军注意力。

    倒是骑着马的兄弟,由于后面的官道被童大将军给封了,禁军一时半晌还追不上来,可以安心逃命了。

    武大也将胯下的战马让了出来,带着张良与吴刚等人,在旷野里急速前进。

    这边的战斗,到此已经基本结束,剩下的就是如何善后的问题。

    但,武大有些担忧,不知蔡府的卢俊义等梁山好汉如何了?

    ……

    蔡府当中,卢俊义顺利击杀了蔡眥,但,晁盖等前去刺杀蔡京,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蔡京终究是堂堂当朝太师,他的身边,怎么可能没有高手贴身保护?

    尤其是突然闪现而出的一名独臂黑衣人,让晁盖等人吃尽了苦头。

    如若是武大在此,他就会发现,这名黑衣人,正是当初在他来京的路上,险些将他刺死的那名绝顶杀手——影子。

    其实晁盖应该感激武大,如若不是武大上次大发神威,用震天雷,将猝不及防的影子炸断了一条胳膊,导致影子的实力大打折扣,他们此次前来刺杀蔡京,遭受到的压力会倍增。

    但即使如此,蔡府的精英高手,在影子的带领之下,依旧将晁盖等人死死的拦了下来。

    蔡京的脸色有些难堪,活到他这个年纪,他虽然怕死,但事到临头,他反而更关心他儿子蔡眥的生死。

    从今夜的情况来看,以他的智谋,很快就推算出今夜蔡府落入了有心人的算计,这个算计蔡府的人,很明显就是武大。而且,既然这里已经遭遇刺杀,那么,自己儿子蔡眥那边,恐怕……

    蔡京这只老狗的脸色越来越阴沉。

    就在此时,河北玉麒麟卢俊义,杀了过来!

272.第272章 谁主浮沉(二)

    如今的梁山,在武大的指点下,非但没有造反,反而在大肆发展商业的同时,还能练兵积蓄实力,而且武大还把他们身上的朝廷钦犯身份给抹除了,这个发展趋势当可谓是顺风顺水。

    但,万事有一利,必有一弊。

    在武大出现以后,梁山的巅峰战力,“卢花张关林鲁武”七人当中,花荣、林冲、鲁智深以及霹雳火秦明都在武大那边,并未参与今夜刺杀蔡京的行动,而且由于梁山没有造反,所以这七大巅峰战力中的“没羽箭”张清以及大刀关胜,包括老版水浒传中被策反加入梁山的双鞭呼延灼、双枪将董平、金枪手徐宁、急先锋索超,这些武功高绝,军中猛将,都还没有与梁山有过接触,并没有入伙。

    (这些军中悍将,在老版水浒传中,都是朝廷下令派遣他们前去讨伐梁山时,被梁山宋江等人策反的好汉,武大出现后,并没有接触,后续的剧情会嵌入。)

    如此一来,就导致梁山今夜刺杀蔡京时,缺少真正的巅峰战力。

    除了晁盖本人武功超强之外,梁山最强的也就是黑旋风李逵那个档次的,被人多势众的蔡府护卫包围后,便陷入了僵持。

    也就在这个时候,宛如天神下凡的玉麒麟卢俊义出现了。

    卢俊义乃是周侗的亲传大弟子,武大、林冲、岳飞的大师兄,棍棒号称天下无双,乃整个天下都少有的绝顶高手。

    确切的说,如若霹雳火秦明是一流高手,那么武松、鲁智深这样的好汉就是一流高手中最强的代表性人物,而卢俊义,则是超越他们这个级别,是超一流强者,代表的是整个天下武林中,金字塔塔尖的大人物。

    不过,卢俊义出现后,并没有杀向蔡京。

    他冲入战圈,左突右挡,对晁盖等人喊道:

    “撤!”

    撤?为何要撤?

    因为没时间了。

    围在蔡京周围的蔡府高手太多,如若给他充足的时间,他完全可以杀进去,但此时的动静已经闹的太大,整个蔡府都醒了过来,敌人只会越来越多,众人只会被慢慢困住,没有机会刺杀蔡京。

    而如若他们一旦被俘,身份被揭穿,那么无论他们今夜所取得的战果如何辉煌,都会得不偿失,功亏一篑。

    因为,无论蔡京做下了何等恶事,他终究是当朝太师,刺杀太师这个大罪,会让他们满门抄斩,就连武大也会被牵连。

    幸运的是,今晚蔡府高手尽出,大部分都去了陈留,所以卢俊义等人若是想走,蔡府还留不住他们。

    卢俊义与晁盖断后,众多好汉越上屋顶,飞檐走壁,几个起落,消失的无影无踪。

    蔡京并未受到一丁点的伤害,至多是惊吓。

    但,卢俊义等人退走后,蔡京却急怒攻心,直接晕了过去。

    因为,他已经得知,他最宠爱的幼子蔡眥,惨死于房中。

    自武大进京前后,到此为止,蔡京已经接连失去三个儿子。

    尤其是今夜被卢俊义手中的银枪一枪爆头的蔡眥,那可是蔡京灌注了无数的心血,培养的下一代蔡府接班人啊!

    老来丧子,而且是连丧三子,连最宠爱的幼子蔡眥都死了,蔡京这只曾经荼毒过无数忠良,杀过无数武府心腹,更在老版水浒传中害死无数好汉的老狗,终于得到了应得的报应!

    断子绝孙!

    ……

    武大带着张良与吴刚在原野里狂奔,脱离了禁军的追捕之后,武大并没有入汴京,也没有回陈留。

    事实上,武府所有人马在临走时都收到了武大的命令,能逃则逃,隐匿起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入京,也不要回陈留,消失一段时间再说。

    今夜蔡府精锐都被武大给引诱了出来,武大相信卢俊义等人已经得手,未免收到消息后蔡府一系的势力疯狂反扑而造成不必要的损伤,这个时候,不宜露面,还是躲起来为妙。

    当然,其他人能躲,武大明日肯定要入宫觐见皇帝陛下。

    毕竟,今晚的动静闹的实在太大了,明日宋徽宗一定会宣武大入宫。

    所以,武大需要想好如何善后。

    杀死禁军,是大罪,但,东郭太寻没有圣旨,擅自调遣数万的禁军围困武大等人,这也是大罪,武大有“大义”在,他倒不是十分在意这件事。

    何况,童贯童大将军也亲自出马了,有他在,应该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相对而言,武大更在乎隐族扶苏,以及太尉府黄杰。

    自当日阳谷一面之缘后,武大就再也没见过这位隐族扶苏公子,可今夜他突然出现,让武大极为警惕。

    武大甚至隐隐感觉到,或许入京后这数次风波,其中可能都有扶苏的影子,只是自己当初没有察觉到而已。

    再有就是那位太尉府黄杰。

    这位黄杰黄衙内,当初了攀附太尉府的荣华富贵,居然下得去狠手,杀死了他青梅竹马的恋人袁青柔一家,足可见其心狠手辣。

    而在今夜,他更能在乱局之中,他居然想要趁乱杀死司空尚风。

    武大并不知晓二人之间的仇怨,但今夜的变数,很明显,黄杰是唯一一个脱离了武大算计的人。

    机缘巧合也罢,精心谋划也罢,这位黄衙内,绝对不容小觑。

    而且,由于当初林冲杀死了高俅的另外一位义子高衙内,如今黄杰必定已经获得太尉府高俅的全力支持,他可调用的资源实在太多了。

    至于今晚夜袭蔡府,只要蔡京那只老狗死掉,武大就不在乎其他的,只是,明日要如何应对宋徽宗以及朝廷百官的诘问,则需要仔细筹谋。

    ……

    整个汴京,风起云涌。

    次日尘埃落定之后,得知蔡府有变之后,各大势力得出了一个略感荒谬的结论:

    似乎,所有人都被武大给耍了?

    再想起当初武大尚未进京,蔡府便有十八颗人头滚滚落地,府墙上更被刻上了几个硕大的血字:

    这个江湖,我作主!

    难不成,如今变成了这个天下我作主!?

    (兄弟们,月初了,保底月票刷新了,求支持啊~)

273.第273章 谁主浮沉(三)(加更)

    (本章加更,补昨天那说好的十更。另外,感谢书友们的打赏和投票,我只是一位新人作者,兄弟们能把月票投给我,这对我来说,是一种莫大的支持与肯定,躬身致谢~)

    如若真的是武大布下了局,夜袭蔡府,把所有人都摆了一道,这委实过于荒谬。

    百官一旦想起,日后上朝之时,一群已过古稀之年的大臣堆里,站着一位年纪轻轻便已手握重权的武大,就忍不住一阵阵心寒。

    这画面实在“太美”,毕竟武大只是一个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再磨练个十几年,那还得了?

    最重要的是,莫要忘了,武大身后还有童贯那个老匹夫的支持,又因为他曾经进献过南瓜,圣眷正浓。

    如今连堂堂太师都因为与武大不对付,已经连丧三子,这是不是有些过于恐怖了?

    照这般发展下去,日后武家岂不成了一手遮天?

    没有希望看到这个局面的发生。

    不错,只要不是傻缺,各大势力都已基本推算出昨晚夜袭蔡府,必定是武大的安排。

    当然,这件事打死武大,武大都不会承认。

    而武大也已经收到消息,蔡京那只老狗并没有死。

    这让武大有些沮丧。

    筹谋了这么久,动用了这么多人,耗尽了所有的底牌,蔡京居然没死!?

    或许,从长远角度来看,杀死蔡眥比杀死蔡京更划算,毕竟,蔡京已经老成狗了,他活不了几年了,随时都可能死掉。

    可相对于蔡京这只老狗而言,武大更希望自己直接面对的是蔡眥那只小黑狗。

    小黑狗还没长大,可以尽情的戏耍,而蔡京那只老黑狗,满肚子坏水,一不小心说不定就会掉进他挖好的大坑,更不要说蔡京起码还能再活好几年。

    何况,武大这个人虽然很“自私”,只对自己人有情,对外人,尤其是对敌人,向来是不吝啬冷酷,但武大一直以来都有一个绝对的目标,或者说梦想,那就是杀掉蔡京。

    这样做,一来是因为蔡京杀害过太多武府心腹,并且劫持过金莲,二来嘛,则是因为梁山好汉。

    在老版水浒传中,那些梁山好汉都不得善终,罪魁祸首便是蔡京与高俅等人。

    英雄是无畏的,好汉的值得尊敬的,武大既然穿越到了大宋这个年月,这种悲情的结尾,武大就不允许再次发生。

    如若不然,武大就不会费尽心思,阻拦梁山造反。

    人终究有一死,可是武大不希望梁山好汉这等英雄,会死于尔虞我诈的阴谋诡计中。

    就像那句老话说的那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眼下北伐在即,好男儿理应上马杀敌,如若梁山好汉死在战场上,虽不能说是重于泰山,可起码也算是死得其所了,可死在朝廷上这些人手里算怎么回事?轻于鸿毛?所以武大想灭了蔡京这只老黑狗。

    很可惜,失败了。

    而且经历过此次夜袭之后,日后想要再次寻觅直接刺杀蔡京的机会,恐怕是难上加难。

    这次夜袭蔡府,总结来说武大是用了个引蛇出洞,声东击西的连环计,以蔡京这只老黑狗的城府,日后他绝对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他的蔡府,必定会更加的固若金汤。

    不过无论如何,事已至此,武大都必须要接受蔡京没死的这个现实。

    当然,总体来说昨夜的计划还是成功的,武大用最微小的损失,让蔡府高手损失惨重,更让蔡京连丧三子,倒也称得上是战果辉煌。

    在收到蔡京未死的消息的同时,武大接到皇宫的旨意,入宫觐见。

    武大叹了口气,苦笑连连。

    蔡京未死,恐怕,今日在朝廷之上,百官就不是好相与的了。

    派张良通知所有梁山人马,火速撤离汴京后,武大带上吴刚等家将,进京。

    ……

    汴京还是老样子,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只是,由于昨夜蔡府大变,街道上突然多了许多巡防营与禁军在巡视。

    普通百姓并不知晓昨夜发生的具体事宜,即使认得最近名震汴京的武大官人,自然也不会多想。

    可巡防营与禁军就不一样了。

    尤其是禁军,武大昨夜悍然出手,两千五百枚改良版的小型震天雷,杀死了无数禁军,这件事并不是秘密。

    所以,禁军看着武大的眼神极为不善,甚至有些隐隐的……畏惧。

    禁军代表的是皇室威严,除了朝堂上少有的几大势力之外,一般没人敢得罪他们,他们飞扬跋扈惯了,昨夜是近年来禁军首次出现的大伤亡。

    畏而惧之。

    很好,武大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好人不长命,坏蛋活千年。

    做好人太难,武大宁愿让所有人都认为自己是个“坏蛋”。

    在一队又一队禁军,或敬畏,或畏惧,或仇恨的眼神当中,武大满脸漠然,走进了皇宫。

    ……

    今日并不是一月一次的大朝会,所以,能够得到皇帝陛下允许觐见的大臣,个个都是重臣权臣,人数并不算太多。

    “宣,陈留县子武植觐见~”

    今日的天气还是阴凄凄的,老天爷没有下雨,想必昨夜城外官道上厮杀所留下的血腥,并没有被冲洗干净。

    但今日刮着寒风,似乎要下雪了,天气很冷。

    武大搓了搓有些僵硬的脸颊,长吸了一口气,走进了殿堂。

    “微臣武植,参加陛下。”

    武大行礼,宋徽宗却并没有说话,更没有让他平身,仿佛石沉大海,没有得到丝毫回应。

    朝堂之上,鸦雀无声,一片死寂。

    这是某些所谓的大人物,尤其是皇帝陛下惯用的手段,他只是在故意营造那种恐怖的氛围,死活不吭声,便能把人给逼疯,百般煎熬,然后皇帝陛下便可以夺人心志了。

    很可惜的是,武大脸上很是平静,不卑不亢,并没有因为朝堂上的死寂而自乱阵脚,而是保持着躬身施礼的姿势,一丝不苟,久久没有动作。

    今日不是大朝会,武大自然无需行跪拜大礼。

    只有傻缺,才喜欢动不动就下跪。

    当然,要保持这个躬身施礼的姿势很累,武大昨夜又一夜辛劳,腰部很快便传来一阵难掩的酸痛。

    不知过了多久,大抵宋徽宗感觉火候到了,终于悠悠开口。

    “武植,你曾为朕,为我大宋,进献南瓜,解万民于水火,朕心甚慰。”

    这是一句夸奖武大的话语,可武大听到这句话后,脸色却更苦了。

    看来,今日之事,恐怕是无法善了了。

274.第274章 谁主浮沉(四)

    在大宋这样的封建社会,皇权不容挑衅,帝威不容亵渎。

    即使武大心中并无太多畏惧,可随着宋徽宗的这句话出口,武大依旧要表现出诚惶诚恐。

    武大将身子躬的更低了,涩声道:“微臣是陛下的臣子,这是臣应该做的。”

    “平身吧。”

    武大起身,宋徽宗继续说道:

    “上次,你初入京师,便为我大宋提供了马蹄铁,解决了我大宋困顿多年的危局。再有,拒马桩一事,这些都是你为我大宋立下的功绩。”

    “朕,何其有幸,能得如你这般良才,朕很期待,在有生之年,看看我大宋,会因为你的出现而发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整天朝堂,依旧保持着绝对的安静,没有任何人站出来打断皇帝陛下。

    今日能站在这里的,都是大宋的肱骨之臣,都是能够在朝堂上呼风唤雨的能臣,没有任何一个是善于之辈。

    以他们的城府,断然不会做出不靠谱的事情来。

    武大的心,渐渐沉入了不见底的深渊。

    从一开始武大就晓得,宋徽宗今日势必会勃然大怒,但他委实没想到,宋徽宗居然会恼怒到这个程度。

    从武大走进这个殿门,宋徽宗的每一句话都是在夸奖他,但愈是如此,就表示宋徽宗是真的怒了。

    如今的风平浪静,如沐春风,只不过是电闪雷鸣狂风暴雨前的铺垫而已。

    宋徽宗是天子,是九五之尊,是大宋的皇帝陛下,任何一位坐在这个位置上的人,都不可能当着众多朝臣的面儿,做出有失帝威的事情来。

    功是功,过是过,功过不相抵。

    宋徽宗如今在表武大的“功”,接下来,自然就是要细数武大的“过”了。

    这一点,武大心里头门儿清,在场的众多权臣自然也心知肚明,所以他们才没有打断宋徽宗。

    “武植,你虽为上过战场,更为治理一方,但你却已为我大宋立下了泼天大功。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何况,你尚且年幼,故,朕只封了你一个正五品县子爵位而已。在你心里,可曾有过怨怼?”

    武大再次施礼,“微臣是陛下的臣子,是大宋的臣子,自当为陛下,为大宋尽忠尽职,这些,都只是臣的本分而已,臣不敢领功。”

    宋徽宗两眼微咪,淡淡说道:“本分?朕来问你,你果真恪守本分了吗?”

    武大……无言以对。

    作为一名穿越者,说心里话,武大对皇权的确没有太多的敬畏,所以他无从辩解。

    “朕,昨夜想了一整晚,朕不由想到,你毕竟还年轻,年轻气盛,是否是朕对你太过优容,才导致你居然生出了一颗破天的狗胆!?”

    刀锋剑鸣骤起!

    山岳一般的压力扑面而来。

    分立两侧的众多权臣,眼观鼻,鼻观心,选择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宋徽宗显然已经怒到了极点,他是真的怒了,绝对不是在作伪,就连童贯童大将军都保持了沉默。

    武大在这一刻想了很多,他突然悟了。

    昨夜发生的所有事情,其实大多数在宋徽宗眼里都不值一提,他之所以怒了,根本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武大杀了禁军,而且武大是主动出击。

    武大本以为自己在那样的情况下,做出那样的选择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直到现在他才明白,他小看了这个年头对于“皇权”二字的重视程度。

    即使武大派人刺杀当朝太师蔡京,只要没有绝对的证据,甚至即使有些证据,看在武大立下的那些大功的情面上,或许宋徽宗都可以放武大一马,可武大主动出手杀了禁军,这触碰了宋徽宗的逆鳞。

    禁军代表的是皇室威严,换言之他们所代表的是宋徽宗,武大居然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出手斩杀禁军,这在宋徽宗眼里,无异于是在抽他这位皇帝陛下的老脸,这是在挑衅他绝对不容亵渎的皇权。

    自从这几年宋徽宗坐稳了皇位之后,就连蔡京与童贯都不敢在与宋徽宗起正面冲突,可现在,武大居然胆大包天,堂而皇之的杀了禁军,这才是宋徽宗所绝对不能容忍的。

    往深了想,今日武大敢杀禁军,那这是不是意味着日后他武大也敢对宋徽宗举起手里屠刀?

    在进宫之前,武大本已想好了言辞自辩,但在此时,他无从辩解,因为无论当时的局面有多危急,他杀了禁军这件事是毋庸置疑的,所以他辩无可辩。

    武大行跪拜大礼,沉声道:“臣……知罪。”

    宋徽宗深深的看了武大一眼,长吸了一口气,扫视一圈,冷着脸漠然问道:

    “诸卿以为如何?”

    如何?自然是问了该如何处置武大。

    鸦雀无声。

    许久之后,御史中丞宋大人那个老匹夫率先出声:

    “老臣以为,武植此子,目无君上,倒行逆施,法理不容,不严惩不足以平天下。”

    “臣附议!”

    “臣附议!”

    宋徽宗眉头一挑,再次说道:“朕问的要如何处置武植,不是让你们在这里打马虎眼!”

    重臣心中一突,自己这位皇帝陛下言语之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耐烦,委实是有些触目惊心!

    高俅高太尉从年轻时便常伴宋徽宗左右,自然是极为了解陛下的心思,出列直言道:

    “老臣以为,武植罪不容恕,当斩!”

    嗡鸣声骤起。

    即使众臣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高手,可如果说斩了武大,这件事的影响实在太大,由不得他们不心惊。

    毕竟,别的暂且不说,武大进献的新粮南瓜这件事,如今早已闻名天下,如今却要把武大给斩了,这让朝廷如何与天下百姓交待?

    百姓本就已经对朝廷多有微词,如若因为此事激化,致使民怨沸腾,那可就棘手。

    当然,千万不要以为这些权臣都真正是在为黎民百姓考虑,其实他们当中大多数人只是在为自己考虑。

    他们个个身居高位,或许他们会去压榨百姓,但他们绝对不想把百姓逼迫到造反的程度。

    武大心里头拔凉拔凉的。

    斩?斩你妹啊!

275.第275章 尘埃落定

    (三千字大章,本来可以写成四千字分两章,但想了想刻意写些没营养的内容没意思,就这样发吧。)

    武大在宋徽宗发怒之后,曾经有想过最坏的结果,大不了就是被撸了爵位,且一撸到底嘛,有什么了不起的?

    恰好随了自己的心思,回阳谷享受天伦之乐。

    他万万没想到,朝堂上这些王八蛋,居然对自己起了杀心!这得亏是蔡京那只老黑狗不在,如若他也在这里,那岂不是还要千刀万剐凌迟处死?

    这就日了狗了,武大恨不得把出声要砍死自己的高俅这个王八蛋给剁成肉泥!

    武大的脸色陡然之间变得惨白一片。

    有高俅牵头,朝臣再一起哄,那可就真的是骑虎难下了。

    而且,今日的童大将军很是古怪,他居然一直没有出声。

    最最重要的是宋徽宗的态度,他很明显是不想轻易放过武大。

    仔细想来,武大与宋徽宗照面的机会前前后后只有三次,但每一次好像都是因为武大闯祸了。

    第一次好歹还有个进献了南瓜的大功在,但第二次就是因为李师师的身份被点破,而这一次,则是因为武大杀了禁军。

    后面这两次,很明显都触犯了宋徽宗的逆鳞。

    其实上一次按照常理来说宋徽宗就该处置武大了,但他没有,只是罚了武大的俸禄,以及不准他入京而已,这也是宋徽宗所言的,是否是因为他对武大太过优容,才导致武大有了不臣之心,居然敢杀禁军。

    如今,蔡京不在,高俅上体圣心,要斩了武大,朝臣在短暂的混乱之后,立马就有人闻风而动。

    “陛下,臣以为,陈留县子武植,抗旨不尊在先,私自进京,目无法度,又于官道之上,与禁军发生冲突,数罪并处,理应问斩!”

    “臣附议!”

    太尉府、太师府一系的重臣开始发威了。

    而童大将军一系的官员,依旧保持着沉默。

    原因很简单,童贯不但自己没有出声,也没有给其他人丝毫的提醒,他手底下的权臣以为此次武大必死无疑,童大将军不想插手,他们自然也就更不敢插手了。

    而龙椅上皇帝陛下,依旧稳坐钓鱼台,脸上不温不火,面无表情。

    待朝臣们细数武大的罪责结束,朝堂上再次保持了沉默。

    这件事,归根结底,武大的生死,还是在宋徽宗的一念之间。

    武大很快便汗流浃背,他最后的希望是童贯,委实没想到居然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

    这一刻的武大,才发现自己在朝堂之上,在众臣眼中,在宋徽宗眼里,根本什么都不是。

    因为,他除了童贯之外,在朝堂上毫无根基。

    制盐、酿酒、献南瓜,苏氏私塾、梁山、摩尼教,马蹄铁,蔬菜大棚,这些终究难登大雅之堂。

    就像后世那句自嘲的老话说的那样,武大以为自己对着太阳活蹦乱跳是天天向上呢,其实在宋徽宗眼里,他就像是一只猴子。

    宋徽宗高兴了,就赏武大几颗果子;不高兴了,随时都能把武大给捏死。

    一句话,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毫无反抗之力。

    武大攥紧了拳头,悔不该当初。

    既然无心朝堂,就不该想太多,要么干干净净的抽身而退,要么就全力发展自己的势力,整那些自以为是很伟大的发明,可以改变大宋现状的小玩意,毫无疑义。

    武大冷汗直流,他没发现,他所有的表现都落入了宋徽宗眼底。

    宋徽宗嘴角微翘,扫了一眼正在大放厥词,非要置武大于死地的群臣,心想给武大的教训应该足够了,武大应该知晓日后要谨言慎行了,便轻轻挥了挥手。

    大太监李彦,立即取出了早已准备好的圣旨。

    武大愕然,众臣愕然。

    得,原来人家宋徽宗早已提前拟好了圣旨,也就是说人家皇帝陛下早已想好要如何处置武大,早已有了结论,感情自己这群人在这瞎蹦达,是在唱大戏呢?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特,封陈留县子武植为北方行军陆军参事,参军机事,钦此!”

    武大懵了,众臣也懵了,唯有一直不发一言的童贯童大将军当即出列,高呼“陛下英明”!

    很明显,童大将军早已提前知晓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尔后,宋徽宗拂袖而去,李彦高唱“退朝”。

    再然后,在所有人都还尚且处于凌乱状态当中的时候,童大将军已经把武大夹在腋下,龙行虎步,出宫而去。

    ……

    武大晕晕乎乎的被带到童府,依旧没能缓过神来。

    事发突然,他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童大将军撇了撇嘴,饮了口酒,打趣道:“小子,知道陛下的厉害了吧?”

    武大一惊,苦笑道:“童伯伯,陛下这到底是要做什么?”

    童贯反问道:“你难道没发现,今日朝堂之上,陛下对昨夜蔡府之事,刻意只字未提吗?”

    武大悚然回神。

    武大的脑子很乱很乱,毕竟,这前前后后的落差实在是太大了,本以为死定了,没想到陛下只是继续罚了他五年俸禄而已,然后还赏了个录事参军。

    此时,经由童贯点拨,武大才终于明白了今日朝堂之上的因果。

    宋徽宗一直想要搬掉童贯与蔡京这两座大山,如今北伐在即,如若童贯识趣,北伐过后,必定会自动请辞。

    而昨夜,武大所有人都给摆了一道,声东击西,虽然没能杀掉蔡京,却除掉蔡眥那个混小子。听说蔡京那老匹夫连丧三子,承受不了这个打击,已经快要命丧黄泉了,而接替他把控蔡府一系势力的蔡眥,又被武大给杀了,陛下如何能不喜?

    只是,宋徽宗也不能拿这件事来光明正大的赏武大,毕竟这件事说出去是刺杀当朝太师的大罪,如何能赏?

    而且如果要这件事闹大,朝臣非要因此而治武大的罪,武大受不起,所以今日在朝堂之上,宋徽宗索性圣心独裁,先声夺人,刻意表现出要收拾武大的姿态。

    至于昨夜的蔡府之变,只字未提。

    高俅等众多自以为上体圣心的大臣,认为皇帝陛下恼羞成怒,毕竟武大杀了禁军,这触碰了陛下的逆鳞。

    于是乎,朝臣便顺着皇帝陛下的心意,抓住这件事穷追不舍,大做文章,意图将武大彻底打落凡尘,甚至直接问斩。

    如此一来,所有人都在不知不觉当中,被宋徽宗给带到了阴沟里。

    如果说武大昨夜把所有人都给耍了,那么今日,就是宋徽宗把所有人都给耍了一遍,今日的朝堂,从头到尾,都是宋徽宗自导自演的一场大戏,而其他人则在不知不觉当中客串了一次男配角。

    明白了,这就明白了,武大想死,感情自己忙活了一夜,把蔡府整的惨不忍睹,全都遂了皇帝陛下的心意,而自己什么都没捞着,而最大的获利者宋徽宗,不但没赏他,反而是罚了他五年的俸禄。

    恐怕,如今皇宫里的宋徽宗,正手舞足蹈呢!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谁让人家宋徽宗是整个大宋权利最大的九五之尊呢?

    如若是在平日里,武大杀了禁军,宋徽宗势必会龙颜大怒,可就昨夜而言,宋徽宗更加在意的是蔡府的死了儿子。

    于是乎,昨夜的事情就变成了一场交易。

    武大在机缘巧合之下,投其所好,替皇帝陛下收拾了蔡京,宋徽宗便在朝堂之上先声夺人,护住武大,把蔡府这件事强行按下不提。

    当然,未免日后众臣旧事重提,宋徽宗索性直接一脚把武大彻底踹到了童贯这边。

    录事参军,为王、公、大将军的属员,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

    北方行军录事参军,童贯便是日后的北方行军大将军,这意味着,武大日后便要跟随童大将军讨伐辽国。

    其实童贯有句话没说,或许在武大当初整出了马蹄铁和拒马桩之后,皇帝陛下就一直在找机会把武大扔在军中,看看武大是否还会做出其他的惊人之举。

    手段从来都是次要的,最终的“决战”,还是要凭借各自的实力一决胜负。

    也正是因为如此,昨晚的事情,最大的获益者便变成了宋徽宗。

    毕竟,昨晚出手夜袭蔡府的是武大,而不是他宋徽宗,既落了实惠,又保全了自己身为皇帝,从不过河拆桥,屠杀朝廷命官的名声,这样的结果,是宋徽宗喜闻乐见的。

    而武大,由于他所做的事情,暗中贴合了宋徽宗的利益,得以保全了自身。

    损失最为惨重的,自然就是蔡府了。

    至于蔡京蔡太师,传言自从昨夜急怒攻心昏迷后,如今还躺在床上不能下地,可怜的家伙,连丧三子,而且连个屁都放不出来,感情是白死了三个儿子?何等凄凉。

    其次就是七星盟司空尚风。

    连他爹的性命都葬送了,筹谋了那么久,昨夜本想击杀武大,一战成名,没成想损兵折将,最后还被太尉府黄杰反戈一击,至今武大还没收到确切的消息,生死不明。

    至于其他势力,则是兴师动众的打了一场酱油。

    想明白这些关节之后,武大没由来的有些心悸。

    这位皇帝陛下,似乎与他在史书上的记载截然不同,很是不好对付啊。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终究还是他宋徽宗啊!

276.第276章 颜面无存

    (这几章过后,第四卷正式拉开序幕,北伐!)

    武大以为宋徽宗正在高兴的手舞足蹈,事实上他错了。

    皇宫当中的宋徽宗,正在听取东郭太寻的详细奏报。

    昨夜事发突然,宋徽宗只是大体知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今日再次听到武大手中有无需火引,便可直接引爆,甚至已经装备到强弩弩箭上之后,表面上看起来宋徽宗古井无波,实际上内心里已经掀起了滔天巨浪。

    在这个冷兵器时代,由于黑火药的出现,震天雷在战场上的使用并不算罕见,但是像武大这样的使用方法,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了。

    宋徽宗虽然并不精通军事,但以他的心智,稍作推演,便自然知晓其中的厉害。

    既然武大这种改良过的震天雷今日可以装备在强弩上,明日便可以再次稍微加工改良后,装备到大型攻城弩以及弩车身上。

    武大手里有震天雷,童贯手里有攻城弩。

    如此一来,这也就意味着,武大与童贯配合起来,就拥有了超远程大规模杀伤武器,北伐辽国的时候,自然是无往而不利。

    这对于大宋来说是好事,但对于宋徽宗个人来说,就不一定了。

    宋徽宗最忌惮的就是蔡京那只老黑狗在朝堂之上的势力,以及童贯在军方的势力。

    相对而言,童贯的势力更加让宋徽宗心生惧意。

    毕竟,拳头大才是硬道理。

    如若童贯真的有心造反,恐怕宋徽宗真的会十分头疼。

    他真的害怕有朝一日,童贯会率领他西北的数十万大军直捣黄龙,攻打汴京城,造反。

    这也是为何宋徽宗在汴京放了八十万禁军的原因所在。

    只有这样,宋徽宗才敢睡安稳觉。

    可如今随着武大这种改良版震天雷的出现,这个格局似乎再次被打破了。

    装备了改良版震天雷的童贯,似乎已经有绝对的实力直接凿穿汴京的八十万禁军。

    宋徽宗眼中寒光乍现,却又在霎那之间一闪即逝。

    挥手命东郭太寻退下后,宋徽宗又派人把隐族扶苏叫了进来。

    两人密谈了两个时辰有余,整个天下,除了大太监李彦之外,无人知晓他俩到底谈了一些什么。

    只是在扶苏告退之后,宋徽宗突然连下了数道恩旨给了太师府以及太尉府。

    尔后,宋徽宗在书案上写下了三个名字。

    童贯,蔡京,武植。

    在这三个名字下方,逐渐又出现了他们各自的势力。

    许久许久之后,宋徽宗突然笑了起来。

    他的笑容极为诡异,不停的喃喃道:

    “北伐,嘿嘿,北伐……”

    这一刻,宋徽宗脸上,杀气盎然!

    ……

    于此同时,武大在童府,也与童大将军以及童睿密谋了一夜。

    至于阴谋联合众多势力,意图杀死武大的童路,武大没有提起,童贯也没有主动提起。

    说到底,无论童路做下了何等恶事,他毕竟是童贯的亲生儿子。

    次日清晨,武大在张良、吴刚等众多家将的护卫之一,跟随“文绣院”的车队,赶回阳谷。

    文绣院的动作很快,一日之间,调拨了大量武大订购的布匹。

    回到陈留后,武大亲自指挥着工匠,将这些薄如蝉翼的布匹覆在了蔬菜大棚之上。

    而后又在每个蔬菜大棚之内生了几座暖炉提供足够的温度,竖起几个铁皮打造的烟囱排烟,然后开始播种。

    到此为止,蔬菜大棚就算是竣工了。

    相信用不了多长时间,冬日绿菜便会火爆整个汴京城。

    由于陛下赏给武大在陈留的府邸已经被夷为平地,武大索性也不开府了,直接挑了几间他名下的店铺,住了进去。

    反正在陈留的武府心腹人数很少,住在空落落的府邸内反而不如住在这种自带小院的店铺内更舒服。

    纳兰冷沨最近很少来啰嗦武大了,因为从阳谷运来的银钱已经陆陆续续到位,他在忙着给陈留的百姓购买过冬的粮食,根本顾不上来烦武大了。

    这样也好,武大也总算落了个清静。

    只是如此一来,武大便彻底闲了下来,愈发的想念阳谷。

    不知道金莲和孩子,现在过的怎么样,也不知西门庆那个臭小子现在是一副什么德行,更不知道那些最亲爱的阳谷百姓,如今是否一切安好?

    武大很想回阳谷一趟,但是他现在身为北方行军录事参军,实在不方便擅自离开。

    在领教了宋徽宗的厉害之后,武大最近很安稳,他不想再激怒宋徽宗。

    于是乎,武大只能憋在家里,在周侗的指点下,苦练武功。

    ……

    两个月的时间,一晃而过。

    年关也早已过去了,这意味着武大已经穿越到大宋逾两个年头。

    在这两个月当中,朝廷已经彻底动了起来。

    首先就是大规模生产的马蹄铁早已全部钉到马掌上,其次便是拒马桩与拒马枪批量生产,最后,则是户部终于请了圣旨,开始在整个大宋境内,开设钱庄。

    说起钱庄这件事情来,武大在无形当中又抽了朝廷的脸,而且是抽了一次又一次。

    按照常理来说,朝廷财大气粗,武大的那个联盟无论是财力还是背景,都绝对无法与朝廷相提并论,朝廷的钱庄开设后,武大的那种民办的钱庄就该土崩瓦解才是。

    朝廷的确是这样认为的,他们在等着看武大的笑话,他们就是要让武大费力不讨好,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

    可惜,摆在眼前的事实是,除了刻意巴结朝廷的部分商贾之外,很少有人会把闲置的银钱存在朝廷的钱庄里,而是全都投进了武大以四海镖局的名义开设的钱庄里。

    这意味着,天下百姓宁肯相信四海镖局的信誉,也绝不相信一直各种苛捐杂税,压榨百姓的朝廷。

    这让整个朝廷,包括宋徽宗在内,都颜面无存。

    他们到底是有多么的昏庸无道,才导致百姓对他们彻底寒心,宁肯相信四海镖局也不相信统治大宋的朝廷?

    武大在欣喜之余,又有些淡淡的忧愁。

    朝廷会不会恼羞成怒,直接把自家的钱庄给拆了?

    可事实证明,他杞人忧天了,宋徽宗似乎根本就没有收拾他的意思。

    另外,摩尼教方腊来与武大会面了一次,然后颠啊颠的滚回江南全力开设钱庄去了。

    今日,新年正月十四,武大带着第一批丰收的绿菜,再次入了汴京,走进童府。

277.第277章 突如其来的战争

    (回来晚了,更新晚了些,兄弟们见谅~)

    为了保证大棚蔬菜尽快赚到第一桶金,武大所种植的第一批蔬菜,特意选择了生长周期最短的黄瓜、昆仑紫瓜(后世称之为茄子)一类的蔬菜。

    在这个冷冽的冬日,随着这第一批大棚绿菜的问世,整个汴京城都轰动了。

    早在半月之前,陈留的百姓就已经在纳兰冷沨的带领之下,来真心实意的请武大指教。

    如今,再也没有人嘲笑武大不懂种地,虽然事实上他的确不懂种地。

    当初嘲笑的有多狠,如今他们脸上就有多火辣。

    古有于无声处听惊雷,今有武大在无形当中“啪啪啪”抽脸。

    钱庄抽完了朝廷的脸,如今大棚绿城又抽了一辈子勤勤恳恳刨地挖食吃的百姓的脸。

    蔬菜大棚的出现,完全颠覆天下人“万物生长理应顺应天时”的一贯理念。

    可事实摆在眼前,不懂种地的武大,在冬日里种出了绿菜,这就让他们不得不承认武大的确比他们更聪明,更会种地。

    武大官人大气啊,除了调侃了纳兰冷沨几句之外,他很大度的将大棚蔬菜的方法交给了陈留百姓。

    并且,武府的工匠开始帮他们搭建大棚。

    武大没有把这法子攥在自己手里,他的初衷本来就是要改善一下陈留百姓的生活而已。

    随着大棚蔬菜的问世,以及这两个月陆陆续续运来陈留的武氏美酒,香皂,香水,陈留的商业已经开始逐步恢复生机。

    每日穿梭在汴京与陈留的马车,络绎不绝。

    有着商业嗅觉的商人,已经开始逐渐入驻陈留。

    纳兰冷沨悔青了肠子,他很庆幸武大当初没有全力阴死他,如若当初整个陈留的店铺真的全都被武大买了过去,现在他就得自戕在陈留百姓面前。

    因为,陈留的店铺开始逐渐涨价了。

    可惜,最好的位置,都在武大名下。

    不过经过这件事,纳兰冷沨总算是学聪明了,陈留剩下的店铺,他一个也没卖,全部都是出租出去的,而且只签了一年的合同。

    如若明年陈留的商业彻底火爆了起来,租金必然要涨价了。

    数月的时间,武大翻手便给破败的陈留注入了新的生机,经此一役,武大点石成金的本事,再次名扬天下。

    作为当事人,武大只是笑而不语,继续深藏功与名。

    无形处抽脸完成了,此时就该在无形处装逼,难道不是吗?

    ……

    武大带着一马车的冬日绿菜拜访童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欢迎。

    没办法,童府虽然不差钱,整天吃肉,但是吃了一整个冬天的肉,已经食不知味,猛然见到绿菜,如何能不两眼冒绿光?

    尤其是童府大小姐童雪儿,她本来就不怎么吃肉,这个冬日极为难熬,今日总算来了绿菜,岂能不欢呼雀跃。

    童雪儿甚至都来不得理会武大,直接就抓了两根黄瓜,大嚼特嚼。

    武大满头黑线,嘴角一抽一抽的。

    可怜的,堂堂童府大小姐,居然为了几根黄瓜如此失态。

    差距呀,嘿嘿,黄瓜,黄瓜,好邪恶!

    武大偷着乐的时候,一不小心,被虎步而来的童贯一把抓起,再次沦为老鹰爪下的小鸡,被童贯夹在腋下,入府。

    不过武大的脸皮足够厚,他已经习惯了这种丢脸的行为,很是淡定。

    ……

    童大将军对待武大,就跟自己的儿子是一样的,从来都不客气。

    进了书房后,他老人家直接把武大仍在地上,毫不留情的喝斥道:

    “哟,这不是俩月不见人影的武大官人吗?看来老夫是真的老喽,不中用喽,年关都已经过了,也没见某人来给老夫拜年。”

    武大翻着白眼,揉着屁股爬起身来,嬉笑道:

    “过年那会儿,府上人太多,您也知道,我这个人不喜欢热闹,便没来打扰,是小侄的不对,请伯伯见谅。”

    其实不是武大不想来给童贯拜年,而是他实在就没法来。

    童贯的大儿子童斌过年的时候从西北赶了回来,他与童路是同胞兄弟,而童路却因为武大的原因一直被童贯禁足。

    童斌在西北陪童贯征战多年,是一位有名的军中猛将,他与童路是真正的亲兄弟,武大何必凑过来自找无趣?

    童大将军自然也知晓武大不来拜年的原因,只是他一直想化解武大与他那不成器儿子之间的嫌隙,本想借着过年把那事再说道说道,没成想武大居然直接没打照面,这让童贯很是恼怒。

    不过事已至此,童贯也很无奈,何况,如今有大事发生,他也顾不上这等小事了。

    “你来的正好,老夫本来还想派人去通知你。北伐提前准备开始了,你要提前做好出征的准备。”

    “什么!?”

    武大直接跳了起来,满脸震惊。

    在历史上,宋徽宗时期,宋辽之间的正式交锋,是在1122年,可现在居然要提前发动了?

    “为什么?”

    童贯冷哼一声,面色有些阴沉,淡淡说道:

    “或许是因为年前我大宋的军事举措过多,辽国开始大范围调兵,北方边境雄州告急。朝廷已经收到简报,陛下已经唤我入宫议过事,过几日等详细战报传来,大约老夫就要亲自挂帅北伐,而你作为北方行军录事参军,自然要随老夫一起行动。”

    武大揉着脑袋,迅速消化着这个消息。

    本以为还有一年的时间布局,这突如其来的战争,完全大乱了武大的节奏。

    阳谷暂且不说,如今陈留刚刚有些起色,如若武大需要随军北伐,那么陈留势必就要放弃了。

    让兄弟们守在陈留,汴京有蔡京那只老黑狗在,武大不放心。

    而且,关于梁山与摩尼教,以及河北卢俊义,武大本来打算在北伐之前,彻底串联起来,打通彼此之间的阻碍,互为依仗,如今看来,一切都将化为空谈。

    武大的脸色变幻的厉害,沉吟了许久,才不容置疑的说道:

    “我需要时间!蔡京这两个月过于安稳,恐怕不知在酝酿何种阴谋,我需要将家里的事情安排好,才能随您北伐。”

    童贯有些欣慰的看着武大,“很好,老夫原本还担心你得意忘形,既然你知晓其中的厉害,那你便早作打算吧。”

    武大沉默无言。

    蔡京这只老奸巨猾的老狗一日未死,终究是一个最大的隐患,而武大难以割舍的牵绊实在太多,怎能安心北伐?

278.第278章 蓄势待发

    (补更,今天为止,欠下的那十章,全部还完了。我继续努力码字,过几天送兄弟们一次大礼,感谢兄弟们的支持。)

    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让本来有绝对的主动权的武大,由此彻底转变为被动。

    上次夜袭蔡府之后,武大私下里思忖了许久,他在琢磨宋徽宗到底想干嘛?

    想了又想,武大终于确切宋徽宗想借刀杀人。

    而自己,正是宋徽宗要借的那把刀。

    大肆屠戮禁军这种事,换了任何一位帝王,都绝对不会容忍,而武大做了,宋徽宗不但忍了,还全力回护武大。

    他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他要让武大继续去打击蔡府。

    武家与蔡家的矛盾不可调和,尤其是在武大连续杀了蔡京三个儿子之后,已经仇深似海。

    即使这件事武大从来都没有承认过是自己做的,但只要宋徽宗想要知道答案,他就一定会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所以,宋徽宗才会对武大如此优容。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用武大这样一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去打压权倾朝野的蔡京,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事实证明,武大做到了。

    归根结底,蔡京的主要势力是在朝廷之上,他手里没有太多的兵权,而武大不一样。

    武大手握大半个江湖,与梁山、摩尼教以及河北卢俊义都有交情,而且他背后还有大宋军方第一人童贯,再加上朝堂之上宋徽宗一心回护武大,武大就没有后顾之忧,完全可以放开手脚,去尽情的折腾当朝太师蔡京。

    但是,狡兔死,走狗烹,如若武大真的不遗余力的去跟蔡京拼个你死我活,大概蔡京死后,童贯退隐之后,武大的日子也会十分不好过。

    所以,最近这两个月里,既然蔡京一直没有太大的动作去撩拨武大,武大就闭门不出,一心练武。

    武大的想法很简单,他要熬死蔡京。

    蔡京已经老成狗了,活不了几年,武大不打算继续与他争斗了,他要等蔡京自己老死。

    但这场突如其来的北伐,彻底大乱了武大的节奏。

    武大一旦上了战场,他势必就无法兼顾国内的情况,到时候就不是他武大打击蔡京了,而是蔡京可以尽情的在国内搞风搞雨。

    最重要的是,得知北伐即将开始,武大心头有一个极大的困惑。

    蔡京这两个月一直在安心养病,从来没找过武大的麻烦,难道他早就预料到了北伐即将开始?或者说他就是在武大上战场,然后放手施为?

    可是,他凭什么?他是从何得知北伐即将开始的?

    难不成,他还能影响宋辽两国的交战时间?提前引爆了这场大战?这未免也太荒谬了。

    不过无论如何,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武大就得面对这个现实。

    原则只有一个,收缩武家势力,全力防守,谨防蔡京发难。

    因为,武大来不及,也不可能在北伐之前,彻底将蔡京一系的势力消灭,既然如此,就不要做这个无用功了,不如把全部的心思都暂时放在防守,等日后北伐结束,回过头来再收拾蔡京这只老狗。

    首先,陈留必须放弃。

    陈留离汴京太近,这里是蔡京的地盘,武大走后,陈留首当其冲,必然会受到蔡京的全面打压。

    幸运的是,武大在陈留没有作坊,只有一堆店铺,以及蔬菜大棚。

    蔬菜大棚可以无视,交给百姓便是了,至于店铺,全部暂时交给纳兰冷沨打理。

    相信,这种赚钱的好事,他也不会拒绝。

    摩尼教有方腊这种不出世的枭雄在,不需要武大指手画脚,梁山消除了朝廷钦犯身份之后,只要他们不造反,以他们的实力,蔡京奈何不得他们。

    河北比较麻烦。

    田虎那个王八蛋还不知道何时就会蹦出来,估计得让卢俊义头疼许久。

    重中之重则是阳谷,那里有武大的妻儿,那里是武大的根基所在。

    武大让人给梁山飞鸽传书,派遣大队人马,潜伏进阳谷,一旦有变,可以暂时抵挡一二,然后安全第一,走为上策,隐藏起来,等待武大回归再作计较。

    最棘手的问题,则是四海镖局以及钱庄。

    这个摊子铺的太大,武大前脚一走,蔡京一系的官员,势必会找麻烦。

    这一点无解,只要托童贯一系的官员照拂一二,实在不行,就丢了吧。

    钱是王八蛋,没了咱再赚,武家只有有武大在,就不愁没钱花。

    保证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人死了便是死了,可不能像钱那样可以再把命赚回来。

    安排好这些之后,武大总算松了一口气。

    然而,问题依旧存在。

    此次北伐,谁跟随在武大身边,保证他的安全?

    而且,林冲提议带领武松等梁山好汉,要一同参与此次北伐,保家卫国,开疆拓土。

    武大沉吟了许久,摇头拒绝了林冲这个提议。

    林冲很不解,因为师尊周侗会参与北伐,可武大为什么拒绝他们这些参战?

    原因很简单,锦上添花,始终不如雪中送炭。

    武大是一名穿越者,他知晓此次北伐不会一鼓作气将辽国拿下,恰恰相反,此次北伐首战,据历史记载,大宋会溃败。

    武大始终认为自己只是一个小人物,他没有自负到凭借一己之力,就可以扭转局势。

    大宋兵马的颓势,不是他短时间之内可以改变的。

    他如今要做的,就是拼命的回忆历史上的大宋是如何战败的,确切的说,大宋是在哪个位置战败的,他需要给童贯进言,尽量减少损伤。

    然后,等朝廷战败之后,火速调集梁山与摩尼教以及河北卢俊义的“民兵”,奔赴战场,与朝廷的兵马齐心合力,扭转败局。

    那时候梁山等人的作用才会愈发的突显。

    不错,武大就是这般想的。

    改变历史?无数的男主角穿越过来就要轻而易举的改变历史,那都是扯淡!

    穿越者并不是内裤外穿的超人,土生土长的大宋能人无数,也不比穿越者差太多,如若历史是那般容易改变的,用不着穿越者,历史早就改变了。

    所以,武大从没幻想过凭借一己之力改变历史。

    他之所以在阻止了梁山造反之后,还是一心支持梁山招兵买马,积蓄实力,目的并不是有朝一日要推翻朝廷。

    他的目的一直以来只有一个,在大宋风雨飘摇之际,让梁山好汉闪亮登场,救万民于水火,改变大宋的颓势,也改变在老版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不得善终的悲剧!

279.第279章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或许有人不禁会有些疑惑,既然武大只是想改变梁山好汉不得善终的悲剧,他为何还要让梁山好汉参战?

    毕竟,战场上刀剑无眼,只要梁山好汉参战,有所损伤是肯定的,那岂不是还是要死人?

    是的,战争总是要死人,可还是那句老话,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保家卫国而死,便是重于泰山,死得其所,并不是悲剧。

    好男儿理应上马杀敌,难道不是吗?

    道理很简单,我相信,我们生活在后世和平年代的人们,待有朝一日,小鬼子还敢打进我们的祖国,即使我们手无缚鸡之力,即使我们都是在读书的年轻人,可如若祖国有需要,需要我们上战场,我们依旧义不容辞,难道不是吗?

    而对于武大而言,道理也是一样的。

    虽然武大有时候很无耻,无耻到甚至有些猥琐,有些自私,但他既然已经穿越到大宋来了,如若让他对大宋的灭亡视而不见,那是绝对不可能的。

    换了任何一个人过来,也是绝对不可能。

    这与骨气无关,与武大一直无心朝堂也无关,这只与人存活在世上的信念有关。

    非吾族类,其心必异。

    辽国的统治者是契丹族,再北方的金国是女真族,武大不可能坐视外人来屠戮我们自己人。

    何况,大宋一旦灭亡,武大好不容在阳谷为兄弟们开设的家业,在整个大宋开设的钱庄与四海镖局,瞬间就会变成子虚乌有。

    即使武大率领众人躲到江南,等待日后的南宋建立,可莫要忘了,南宋同样会灭亡在蒙古族手里!

    到时候,武大又该何去何从?即使他那时已经老去,可他和兄弟们的后代,又该何去何从?

    有家才有国,有国才有家,两者向来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所以,无论是从民族大义上来讲,还是从私人角度来看,为了一劳永逸,武大都绝对不允许大宋灭亡。

    即使他能力有限,可他可以去仔细回忆历史上大宋灭亡的原因。

    所以,在剩下来的时间里,武大闭门不出,仔细勾画地图,以及回想大宋的数次惨败。

    而院子里,张良与吴刚正在血斗!

    武府三大家将,张平、张良、吴刚,张平陪着西门庆守在阳谷,所以张良与吴刚俩人,正在争夺到底谁陪武大北伐的名额。

    ……

    接下来的数日,在武大动作连连的同时,朝廷已经收到北方边境急奏,前线已经开始零星交火,辽国即将兵临城下,请求支援。

    过惯了安稳日子的百官,慌乱者有之,愤怒者有之,紧急被宣召入宫的……也有之。

    童贯一系的军中大员,一个不剩,全部入宫;

    三省六部,各方大员,全部入宫;

    就连一直在府中养病的蔡京老狗,也被传进了皇宫。

    大战将启,养病?养你妹!

    由于宋徽宗早与金国签署过联手伐辽的盟约,朝中的大臣无论是反战派还是和平派,此时都必须支持主战派。

    原因无他,如若不然,宋徽宗势必会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但即使朝廷万众一心,摆在眼前的问题已经成堆。

    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便是粮草。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户部必须拿出可行的方案来解决。

    可是,大宋很穷。

    确切的说,大宋百姓很穷,大宋的百官很富裕,但国库……很穷!

    穷到根本不足以支持这一场大战。

    这突如其来的战争,除了打乱了武大的节奏之外,同样也让朝廷粗手不及。

    本来按照约定,还有一年多的时间才进行北伐,谁都没想到,结果人家辽国主动出击了。

    如此一来,大宋压力陡增,很多调度问题都需要解决。

    莫要忘了,如今本来就是冬季,朝廷需要赈灾,需要让百姓过冬,无论国库里拨出的银钱到底是落入了百姓手中,还是被中间的地方官员和京官联手克扣掉了,总之就是国库已经出钱了,这一点毋庸置疑。

    何况,自从武大进京,朝廷对于军方的动作本来就很多。

    马蹄铁那玩意虽然造价低廉,但普及到所有战马身上,那也是一笔不菲的开支;

    再有,大肆批量生产拒马桩、拒马枪,备战练兵,这些哪里不需要钱?

    哪里都是钱!

    钱这个玩意,虽然都说钱是王八蛋,但缺了这个王八蛋,还真就不行。

    更莫要说,这是北伐,这是两国交战,怎么可能离的开银钱?

    已经死去的蔡眥妻兄,户部侍郎韩木吕,如今早已架空了户部尚书,户部的事情全部都是他说了算,已经焦头烂额。

    但,即使宋徽宗杀了他,他户部也绝对拿不出这么多的钱来支撑这一次北伐。

    如此一来,反战派与和平派,心底的小心思便开始蠢蠢欲动了。

    他们居然劝谏道,是否应该先赔款甚至割地,暂时安抚辽国,等待日后大宋国力充沛,再讨伐辽国。

    面对这种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危局,面对大宋边境即将告破的情况之下,他们居然能想出这样神奇的点子,不得不佩服他们的“心思聪敏”。

    宋徽宗的脸色,逐渐阴沉了下来。

    便在此时,太监通报,阳谷两位苏老联名上书,急奏!

    ……

    让我们将时空回转到当初武大刚刚得知北伐即将开始的那几日。

    武大飞鸽传书给西门庆之后,武府心腹,自然也就知晓了北伐即将开始。

    别人暂且不说,西门庆与张平表示很忧伤。

    武大入京,他们没能伴其左右;

    如今武大即将上阵杀敌,保家卫国,他们依旧无法跟随在他的身边。

    俩人商量了许久,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帮助武大。

    但,已经成为一方商业巨头的西门大官人,很敏感的察觉到,这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势必会让朝廷措手不及,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道理他也懂,于是乎,一个新的规矩,悄悄在武府弥漫。

    武府上下,全体紧衣缩食,调派银钱,随时准备支援朝廷,确切的说,是支援武大。

    他们武府,不会让武大在前线杀敌,还吃不饱穿不暖。

    这个规矩,悄悄传遍了整个阳谷。

    于是乎,整个阳谷都开始紧衣缩食。

    于是乎,两位苏老老泪纵横,深觉在这个时候理应让朝廷知晓天下百姓,或者说是知晓阳谷百姓的心意。

    于是,他们联名给皇帝陛下发了一封急奏。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280.第280章 以退为进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这句话出自后世,顾炎武(1613-1682年)。

    而如今,两位苏老深受阳谷百姓影响,提前了数百年,讲了出来。

    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简而言之,便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自从武大出现后,阳谷的百姓便再也不是原来的普通百姓。

    他们团结,他们勤劳,他们以武家为中心,创造了属于阳谷的辉煌。

    如今的天下百姓,有几人不羡慕阳谷人?

    在此国难当头之际,武家做出了表率,整个阳谷的百姓便紧随其后。

    说他们跟风也罢,说他们是为了一己私利也罢,总之事实就是,他们的确是在为国出力,难道不是吗?

    两位苏老在给陛下的急奏中写到,整个阳谷的百姓,都愿意紧衣缩食,为大宋北伐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帮助。

    宋徽宗看完,欣慰之余,又觉得有些悲哀莫名。

    连千里之外的百姓都愿意为朝廷出力,而他面前这些朝廷重臣,却没有任何一个人站出来表态。

    大太监李彦低声说道:“陛下,陈留县子武植正在殿外,请求觐见。”

    宋徽宗面无表情的扫了一眼殿上的朝臣,淡淡吩咐道:

    “宣。”

    “宣,陈留县子武植觐见~~~”

    殿外的武大理了理衣衫,他今天依旧没穿他的官服,确切的说,他似乎从来都没穿过。

    这或许有些失礼,但武大圣眷正浓,自然也没人会不开眼拿这种小事大做文章。

    “微臣武植,参见陛下。”

    武大躬身施礼。

    “平身。”

    宋徽宗拿着手里的急奏,眼神有些复杂的望着武大,问道:“武植,这份急奏,你可曾看过?”

    武大恭谨回道:“微臣已经看过。”

    是的,两位苏老的急奏,没有直接送进宫,而且先送到陈留武大的手里,尔后由武大呈上。

    “这可是你的手笔?”

    武大再次躬身,“微臣不敢冒功。这些,都是阳谷的百姓自发的。”

    阳谷的百姓?朝臣们有些疑惑。

    朝廷正在商议军机大事,与普通百姓有何关系?

    “好,很好!很好!”

    宋徽宗龙颜大悦,但任谁都听得出来,皇帝陛下口中似乎还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怨气。

    这怨气,自然不是针对的百姓,而是针对朝廷上的百官。

    武大自然知晓其中的厉害,但他这次没有见好就收,而是选择了落井下石,准备直接将百官的脸面都摁到粪坑里了。

    “陛下,阳谷百姓的举动,让微臣深感惭愧。值此国难当头之际,微臣以为,理应万众一心,共同抗敌。本来这种军国大事,微臣没有资格插手,微臣也的确不想插手。但,既然朝廷在银钱上有所短缺,微臣自愿为朝廷出力。微臣进宫之前,已经吩咐微臣名下所有产业,各大作坊,包括四海镖局以及钱庄,紧急调拨十万贯入京,作为支援朝廷北伐的第一笔银钱。此外,微臣以命人统计微臣名下所有产业的价值,如若朝廷需要,微臣自愿散尽家财,将微臣名下所有产业变卖,全力支持朝廷北伐。陛下,边境告急,将士们在前线杀敌,微臣不愿看到儿郎们吃不满穿不暖,微臣更不愿看到将士们流血再流泪!”

    整个朝堂之上,鸦雀无声。

    谁都没有想到,平日里油嘴滑舌,以能言善辩闻名于世,以杀伐果断,“武砍头”的名号声震汴京的武大,居然会有如此大的魄力。

    武大口中所说的十万贯虽然是一笔极为庞大的银钱,可是说实话,在场的诸位都是朝廷重臣,这些银钱只要他们肯,其实他们也拿的出来。

    毕竟,如今的朝廷贪墨成风,这些身居高位的朝廷命官,谁家里没有数量庞大的产业呢?何况他们的手下还强取豪夺了许多。

    可是,武大居然自请散尽家财支援朝廷北伐,这可就不是闹着玩的了。

    换句话说,武大如今的姿态,分明就是要誓与朝廷共存亡的态度了。

    他是在摆明了支持北伐,主战。

    武大说完,就老老实实的再次躬身一礼,悄悄退了出去。

    今日朝堂上商讨的都是军国大事,武大只是五品县子而已,他还没有资格参与。

    童大将军极为满意的看了武大一眼,军方各位大佬都老怀甚慰。

    武大今日此举,无论其他人怎么想,都成功赢得了军方的善意。

    毕竟,武大是要为前线边塞正在为国征战的儿郎们捐献银钱,军方必然是极为欣喜的。

    宫殿内静悄悄的,谁都没有擅自出声。

    沉默了许久之后,龙椅上的宋徽宗突然笑了。

    “好,好啊!我大宋真是山穷水尽了,居然要从百姓口中夺食,居然需要一位县子散尽家财来支援朝廷。不就是一场北伐吗?缺少几个银钱就让我大宋整个朝廷都束手无策了?难道说太平日子过的太久,诸位已经被辽贼吓破了胆了吗?”

    童贯童大将军一步跨出,单膝跪地请战,“陛下!老臣愿亲自挂帅,不杀尽辽贼,誓不回朝!”

    军方诸位大佬紧随其后,纷纷请战。

    就连刚刚那些主张割地赔款的文官也都站了出来表忠心,谁都看得出来,宋徽宗已经忍耐到了极点,随时都有可能爆发,这个时候再不站出来说漂亮话,以后就没机会了。

    朝堂上的口径得到了高度统一,没有一丝杂音。

    剩下的,自然便是如何调兵,以及调动粮草。

    ……

    武大满脸忧愁的出宫而去,一坐上自家的马车,立马就开心的笑了。

    狗屁的散尽家财,不到万不得已,武大绝对不可能舍得将兄弟们忙活了数载的产业交给朝廷。

    他这是以退为进,他今日做出要破釜沉舟散尽家财支援朝廷的姿态,是为了迎合皇帝的圣意。

    他那些话一说话,百官绝对不会再反对北伐,不然岂不是说明他们对陛下,对大宋的忠心还赶不上武大这样一位年轻的县子,甚至还赶不上阳谷的百姓?

    而且,武大敢打赌,他要进献给朝廷的十万贯,宋徽宗绝对不会要。

    最重要的是,有了今日之事,即使日后他武大上了战场,他名下这些产业,也绝对无人敢碰。

    这,才是武大此行最重要的目的!

281.第281章 她与他的孩子

    数日后,武府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说客人或许不够恰当,因为来者,是李师师。

    李师师本来在上次事发之后,悄悄遁回了阳谷,这次居然又随着的阳谷的人马,再次来了陈留。

    武大在朝堂之上既然说了武家正在调拨银钱,那么无论朝廷收不收这十万贯,未免落人口实,他都要做出这个姿态来。

    当然,武大早已料定皇帝不会收,但也无妨,扔到武家在汴京开设的钱庄便是。

    但是,他委实没想到,李师师居然也来了。

    “奴家要陪官人上战场。”

    武大眼皮一跳,断然否决,“不行!”

    其实武大知晓李师师的心意,此次突如其来的战争,虽然让人措手不及,但也总算是解了李师师入宫的危机。

    毕竟,朝廷提前开始北伐了,大军在前线杀敌,难道你皇帝陛下还要在汴京选秀为妃,夜夜笙歌?那岂不是会直接寒了众多将士的心?简直荒谬。

    既然李师师无需入宫,那么她作为武大的红颜知己,又有武艺防身,又粗懂医术,自然想要陪武大上战场。

    但,武大依旧不容置疑的拒绝了。

    武大在某些方面是一个很传统的男人,说他是大男子主义也罢,说他不讲理也罢,总之在武大的心里,战争,请女人走开。

    除非男人都死绝了,不然他就据对不会允许自己的女人参战。

    除了李师师之外,阳谷这次又派来了十名家将,以及二十名绝对忠心的护院。

    西门庆与张平自然无法伴武大左右,阳谷还需要他俩人镇守,但既然武大要上战场,没有自己人在身边,他们终究是不放心,所有再次派了一批心腹过来。

    其实武大此次北伐要带的人已经确定,除了二十名家将,以及五十名阳谷武府护院之外,他还会带上张良与吴刚。

    这俩货疯了,这几天一直在比武,分不出胜负,武大无奈,只能把他俩都带上。

    至于武松与林冲这等冲锋陷阵的大将,武大一个都没带。

    他需要一个合适的机会,确切的说是要等待大宋战败之后,到那时再调兵遣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让整个天下都知道,除了军中猛将,他武府,他梁山,也有好汉!

    除此之外,武大还秘密绘制了一份名单,交给了林冲。

    这份名单当中,全是老版水浒传中投靠了梁山的朝廷大将,都是为民请命的好汉,值得一交。

    至于岳飞,武大已经早早把他派去投奔种师道身边。

    种师道是北宋有名的大将,抵御西夏而成名,后来北宋灭亡后,种师道力主抗金,深得百姓拥戴。

    实际上种师道是反战派,确切的说他一直反对讨伐辽国,他对局势的掌控一直很明确,认为北方的金国比辽国对大宋的威胁更大,力主联合辽国讨伐金国。

    但在历史上,种师道迫于圣旨,会跟随童贯讨伐辽国。

    武大悄悄给童贯进言,此次北伐不会带种师道,尔后武大便将岳飞派去投奔。

    玉不琢不成器,武大不想因为自己的缘故把岳飞绑在自己身边,他更希望看到岳飞自己去闯出自己的天下,建立他那闻名于世的“岳家军”。

    武大与阳谷的这些家将护院已经许久不见,今日既然来了,无论如何,肯定都要开宴。

    何况,北伐在即,这些家将护院既然愿意跟随武大北伐,换言之,他们就已经做好了替武大去死的准备。

    西门庆给他们下的命令很清楚,不求杀敌,唯求保证武大的安全。

    是夜,众人皆醉。

    尤其是使尽了浑身解术,武大依旧不允许他上战场的武松,与每一位家将护院都干了一碗酒,已经醉的不醒人事。

    武大也已经是天旋地转,头重脚轻,嘴里还一直吆喝着干杯。

    李师师无奈,将武大扶进卧房,伺候着吐的天昏地暗的武大入睡后,才回到了自己的房中。

    但,回房后的李师师,无论如何都无法入眠。

    刀剑无眼,一旦上了战场,无论武府家将如何骁勇善战,拼死护主,真正面临大规模的交锋,他们能为武大做的其实很少很少。

    李师师回忆着这两年多以来,与武大的点点滴滴,尤其是当日进京的路上,武功并不高的武大,宁死也不愿让她受损的形象,一遍又一遍的冲击着李师师的心房。

    夜深人静之时,李师师又回到了武大的房中。

    负责保护武大的家将自然瞧见了李师师,但是被李师师瞪眼一瞅,便讪笑着继续隐藏了起来。

    尔后,李师师宽衣解带,钻进了武大的被窝。

    李师师心跳的很快,迟疑了许久之后,她钻进了武大的怀里。

    武大此行北伐,一路艰险,李师师放心不下,她总有一种很不妙的直觉,所以,她不想留有遗憾。

    确切的说,她想要一个孩子,要一个她与武大的孩子。

    大冷天的,武大喝醉了,即使房间内燃烧着暖炉,可武大依旧觉得很冷。

    然后他便感觉到有一个温暖的身子钻进了自己的怀里。

    他喝醉了,他以为他在做梦,他以为他梦到了朝思暮想的金莲,所以他毫不客气的拥她入怀。

    一个醉酒的汉子,一个懵懂的少女,自然免不了磕磕碰碰。

    正所谓,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悉悉索索的许久之后,冰雪渐化,长风破浪,渐济沧海。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满“屋”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没有出墙,只有片片落花。

    屋外的家将面露古怪,听墙角这种事,还是不要做了吧?

    万一日后被家主知晓,那恐怕……?

    于是乎,众人对视一眼,悄悄退后,直至再也听不到屋内的动静。

    ……

    次日清晨,头昏脑涨的武大准时醒了过来。

    昨夜的春梦他早已忘怀,他只是感觉身子“虚”的很,而且有些腰疼。

    他认为,大概,是昨晚喝太多了吧。

    李师师早已不在,她甚至很细心的清理了“战场”,没有留下丝毫痕迹。

    武大揉着老腰,嘟囔道:

    “特奶奶的,难道喝酒还伤腰?没天理了!”

282.第282章 聚将

    接下来的几天,武大抽空入了次宫。

    可惜,他没能见到皇帝陛下。

    如今朝廷百官都在议事,宋徽宗很忙,没时间搭理武大一位小小的县子。

    送钱都送不出去?而且似乎还不受待见?你妹啊!

    武大表示很悻悻。

    不过,宋徽宗的确发话了,他不会收武大十万贯,更不会要武大散尽家财。

    户部拼了命的在调拨粮草,另外,百官由于武大的出现,倒了血霉。

    宋徽宗没收武大的钱,却毫不留情的搜刮了百官的一层肉。

    当然,按照常理来说,百官拿出来的这些银钱,势必是他们从下面的地方官员以及商贾手里“借”来的。

    至于何时奉还,您只要肯拜府前来要账,这些朝廷命官肯定会把钱还给您。

    当然,等过去了三俩月的,等所有人都把这件事给忘却的时候,估计前来要账的全家,会出现在乱葬岗。

    “剥削”这个玩意,向来都是一级压一级,难道不是吗?

    皇帝对百官伸手,百官自然就会对下面的人伸手。

    受苦的,永远都是底层的可怜百姓。

    不过无论如何,都没人会对武家名下的产业伸手。

    只要您敢伸手,武大与童贯肯定都不会反击,但势必会在陛下面前吹吹耳旁风,到那时,宋徽宗自然会把这些伸向武大的“爪子”,全部都剁下来。

    自从武大在殿上要散尽家财支援朝廷,如今的武家,就绝对动不得。

    ……

    又是数日后,朝廷终于准备就绪,聚将点兵。

    李师师亲自为武大披甲。

    这身甲胄乃是特制的,极为坚实,至于是从何而来,总之朝廷还没有这等手艺。

    包括跟随武大出征的众多家将护院,也纷纷披甲。

    李师师身份特殊,不宜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武大在房内与她对视了许久,突然把她拥入怀中,温声细语道:

    “等我回来。”

    李师师两眼微红,强忍的几欲夺眶而出的泪珠儿,重重的点了点头。

    武大大踏步走出房间,武松为武大牵着马儿,林冲等人皆在,为武大送行。

    陈留的百姓,在纳兰冷沨的带领下,也前来为武大送行。

    武大在陈留的时日虽短,但他为陈留百姓做下了许多事,大棚绿菜乃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武大给陈留重新注入了生机。

    如今武大出征在即,故,众人前来为武大壮行。

    武大等人喝了一碗壮行酒,与乡亲们拜别,翻身上马,对众人抱拳一礼,

    “诸位,回见!”

    “驾!”

    武大一马当先,带领百名家将护院,策马狂奔,直取汴京。

    林冲与武松沉默了许久,尔后回屋,收拾行囊。

    他们也要撤离陈留了。

    这里离汴京太近,武大不放心,按照提前安排好的,他们将带领剩下的人马,以及李师师,返回阳谷。

    ……

    汴京城城东,早已筑起了一座高三丈、长宽各约十丈的巨大点将台。

    金龙戏珠火焰龙旗飞舞,大将军“童”字帅旗飘扬,气氛萧杀。

    点将台两侧,各矗立着有一人多高的牛皮鼓,前方树立着数千木桩,绑着无数的牛羊,做祭旗之用。

    童大将军端坐在马背上,武大来时,他只是略一颔首。

    今日,他们都不是主角,因为,皇帝陛下也来了。

    午时一刻,大太监李彦凑在宋徽宗身前低语道:

    “陛下,吉时已到!”

    宋徽宗对童贯微微点了点头。

    童大将军虎步上前,一跃登上点将台,满头银发在风雨中显得有些的苍凉悲壮。

    大将军虎目四方一扫,郎声道:“誓破辽贼,卫我大宋!击鼓,点兵!”

    “击鼓,点兵!”

    “击鼓,点兵!”

    “咚——咚——咚”,

    沉闷而又巨大的鼓声,划破长空的寂静,惊起林中沉睡的飞鸟。

    四方大营立时响成一片,号角声、马蹄声、脚步声、兵甲摩擦声、刀枪撞击声,仿佛颗颗重木,撞击着大地,声势浩大无比。

    营中大军,早已蓄势待发,方才两道鼓声传过,三军便已集结完毕。

    放眼望去,汴京城前黑压压的一片,全是人头。

    汴京号称有八十万禁军,而今日,除了禁军之外,还有各方府兵,足足有二十万大军在此集结。

    其中十万“忠勇军”于数日前赶至汴京,驻扎在汴京不远处。

    他们是童大将军从西北紧急调遣而来的,是由皇帝陛下亲自赐下的封号。

    这些将士,个个盔甲铮亮,面色肃穆,刀枪剑戟,寒光烁烁,是此次北伐的主力。

    而右翼,则是最为让人闻风丧胆的骁骑营。

    战马入行,骑士入列,手中的马刀长枪闪着幽幽寒光,令人望而生畏。

    这些骁骑营人数并不多,但他们是大宋传承已久的骑兵,骁勇善战。

    虽是兵多将广,整个点兵场上却是鸦雀无声,连那战马的嘶鸣,也听不见一声,其驭马之术足可见绝非寻常。

    兵马集结完毕,台上的童大将军中气十足的呼喊道:

    “众将听令!”

    轰!

    一阵剧烈的兵甲撞击声后,众将士齐声喊道:

    “诺!”

    “本将领北方行军大总管,明言军律!”

    “骑营当先,步营紧随其后,日行六十里!”

    “每日驻营,依山傍水埋锅造饭!”

    “沿途不得扰民,不得毁坏农田,不得聚众喧哗!”

    “违令者,斩!!!”

    众将士再次轰然应诺。

    尔后,礼部侍郎宣读出兵诏书,痛陈北辽之祸,残害我大宋无数百姓,觊觎我大宋万顷沃土,狼子野心,直令天怒人怨。

    陛下顺应天意民心,百万雄师群起而发,定要大破北辽,扬大宋天威。

    “誓破北辽,卫我大宋!”

    二十万大军汇聚成一片无边无际的海洋,个个都是脸膛通红,手中刀枪高高举起,齐齐呐喊起来。

    那滔天的热浪,就连这绵绵的冷意,也似被覆盖了下去。

    宋徽宗亲自登台训话道:“进者重赏,退者斩杀。犯我大宋者,虽远必诛!朕便在此点将台,恭候诸位将士凯旋归来!干!!!”

    言罢,宋徽宗将大碗烈酒一饮而尽,又将那海碗重重摔落。

    二十万将士同时高举海碗,齐齐饮尽烈酒,瓷碗摔碎的声音此起彼伏,络绎不绝。

283.第283章 行路难,行军苦

    (周末加更,祝书友们周末愉快~)

    “祭旗!”

    童贯通大将军长长的喝了一声,便有数千骑兵同时跃出,人呼马鸣,手中的长枪马刀呼啦作响。

    “杀!!!”

    千余骑兵纵马狂奔,飞速行至点将台下,看准那祭台上绑着的牛羊牲口,手起刀落,动作整齐的就像一片凛冽的寒光。

    数千牲畜的首级便被同时砍落,血迹洒满校场。

    骑兵高举那血淋淋的首级,飞速回奔,血光激起了将士的杀气。

    “杀啊!”

    “杀啊!”

    二十万军士高举刀枪,齐声喊杀,声势直达云霄,惊天动地!

    武大身边许多军士,皆双目赤红,血姓勃涌,粗大的嗓门,将武大的耳膜都震得嗡嗡作响。

    童大将军迎风顶立,满头白发在零星小雨中迎风飞舞,猛的举起手中长剑:“风!”

    军士齐声怒吼:“风!!!”

    童大将军:“风,大风!!!”

    “风,大风!!!”

    “镪”

    童大将军虎吼一声:“起!!!”

    大风起兮云飞扬!

    咚咚的战鼓,震天的长号响起。

    童大将军一马当先,二十万大军,就像一字排开的长蛇,冒着秋雨直往东方开去,高高飘扬的旌旗,就仿佛是每一个出征的战士的心情,兴奋而又悲壮。

    成千上万的民众,围绕在道路两旁,跟随着队伍一起奔跑,一眼望不到边的军伍,与两边的民众,汇成一条巨大的苍龙。

    战争,总是要死人的。

    这一去,只怕多半就是生死别离了。

    白发苍苍的老娘,新婚燕尔的娇妻,承欢膝下的儿女,一遍一遍的呼喊着亲人的名字,泪水流干了,只盼望着能再看上一眼梦中人的模样。

    偶尔寻到了亲人的,便紧紧拥在一起,再也不愿分离。那一袋袋的瓜果干粮,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便直直往兵士们手中塞去。

    “最难是别离!”

    那悲壮苍凉的气氛,直令许多站在陛下身侧,厮杀多年的老将,忍不住的双眼湿润,不胜唏嘘。

    武大以前从未经历过这种情景,这是一种真正的生离死别,望着那无数拖儿带女、翘首以盼、哭得都断了肠的妻子和老娘,这种震撼的滋味,非亲身经历,难以言语形容。

    而紧紧围绕在武大身侧的武府人马,也有些伤感。

    谁不是爹生娘养的?此次北伐,若真的是死在战场上,可就真的是从此天人两隔咯。

    武大晃了晃脑袋,长吸了一口气,大手一挥,

    “出发!”

    ……

    远远的天边卷起漫天的狂沙,无数匹骏马像是疾奔的飞矢,如流星般穿梭,马蹄踢打着大地,地动山摇。

    骑兵疾奔而去,奔赴前线。

    紧随其后的,是步兵。

    开拔不足十里,童大将军便已率领以骁骑营为首的骑兵,以及十万久经沙场的“忠勇军”,脱离看大部队,加速前进。

    北方边境战火已燃,他需要尽快赶往前线担任总指挥。

    至于后面的普通兵种,以及陆陆续续赶来的补给军队,自然有其他大将统帅。

    而武大,很无奈的被童大将军抓了壮丁,提速赶往战场。

    ……

    行路难,行军苦,苦不堪言。

    武大上辈子只是一名生于安乐的理科大学生,虽不敢说是锦衣玉食,起码除了上过那狗屁形式主义的军训之外,何曾受过这种苦?

    穿越到大宋以后,虽然也亲自经历过数次大战,那大多数时间里,武大是真正的过的地主老财的生活,哪里受过这种昼夜不停的苦楚?

    当日奔袭三道口,是为了搭救金莲,救自己怀孕的老婆,武大当时心急如焚,根本没感觉到苦,现在可就不同了。

    他明知此战估计是必败,还要火急火燎的赶路,急着投胎啊?

    有了这种抵触心理,武大便愈发的感觉屁股都不是自己的了。

    连续三日急行军,武大的屁股火辣辣的疼,大庭广众之下,又不好意思挠,那就叫一个酸爽。

    而且,尤其长期骑马,两条腿长期处于“劈叉”状态,已经快要抽筋了。

    再者说,大腿内侧被马鞍磨秃撸了皮,真特娘的难受!

    武大尝试过下马步行,可惜大军的速度实在太快,走了没多久,武大已经上气不接下气,而且脚底板子都快要磨的起泡了。

    怎是一个凄凉可以了的?

    赶路就不多说了,休息的时候还吃不上一口可口的饭菜,就直接要了武大的亲命了。

    在这种急行军状态之下,众将士只能就着雪水,吃那硬的跟石头一样的干粮。

    您说说,这找谁说理去?

    本来就够累的,急需补充营养,草特哥的,连口肉都不给,这让武大情何以堪?

    仅仅是三天的时间,武大过了一个隆冬,身上刚刚积攒的一些脂肪,全都消失不见了。

    减肥……正式成功。

    急行军三日之后,童大将军终于开眼了,下令休整。

    武大终于抓住了难得的机会,蹿进了童大将军的军帐。

    “童伯伯……”

    啧啧,这声音里的哀怨,就甭提了。

    童贯抬起头来,看了武大一眼,冷哼一声,“这就受不了了?”

    武大挠了挠头,讪笑了几声,腆着脸凑上前,嬉笑道:

    “童伯伯,小侄眼见您这几日舟车劳顿,困乏不堪,不如,今夜,小侄亲自下厨,为童伯伯做一顿大餐缓解一下如何?”

    童贯冷冷的看着武大,直把武大看的心里发毛,他才淡淡说道:

    “本将统兵,向来是与众将士同吃同住同眠,绝不搞特殊化,此事休要再提!”

    武大愕然。

    半晌后,武大复又说道:“是小侄孟浪了!请童伯伯赎罪!”

    童贯“哼”了一声,“算了,你初次出征,以前又没受过这种苦,老夫也不愿与你这个小辈计较。”

    是的,其实通过这几日的观察,武大发现历史上臭名昭著的童贯,实则治军极严,的确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

    武大沉吟了片刻,叹息一声,进言道:

    “童伯伯,如此高强度急行军,并非只有小侄不堪负重,实则众将士都已经极为困乏,前线战火正浓,以这个状态杀到前线又有何用?您统兵多年,必然知晓这其中的厉害,小侄只是不懂,您为何非要出此下策?”

284.第284章 山一样的疑惑

    最近虽然说是身心俱疲,但武大的脑子却没有停下运作。

    他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童贯为何要如此急切的赶往前线?

    即使是前线告急,这也说不通。

    在大军开拔之前,各府各州的兵马实则早已开赴前线,沿途并没有太多兵马加入武大如今这个队伍。

    如此一来,也就意味着,前线已经有大批的援兵赶至,难道辽国的攻势真的有那般凶猛吗?

    莫要忘了,辽国处在大宋与金国中间,腹背受敌,辽国不可能将举国之力全都放在大宋身上,他得时刻提防金国的攻势。

    大宋与金国有盟约,此次北伐之前,宋徽宗势必已经发国书给金国,金国如今势必也已经有了动作,童贯为何还是如此着急?

    大宋的良将虽然不多,但也不只是他童贯才是定海神针,难道其他赶去前线支援的将军,连暂时的稳住局面都做不到吗?

    何况,即使童贯要火速赶往前线,亲自指挥,他大可直接带骁骑营先走,为何非要拽着十万忠勇军一起急行军?

    这不科学!

    以如今这个强度,忠勇军赶至前线,势必早已人困马乏,如何发挥应有的战力?

    最重要的是,作为一名穿越者,武大早已知晓此次北伐必败,难道原因就是因为童贯的独断专行,非要急行军?

    可这也还是无法解释。

    因为童贯统兵极严,一看就是能征善战的大将,他不可能不晓得其中的厉害,可他还是这样做了,原因何在?

    武大一直想知道这其中的缘由,但他怕事涉机密,所以他一直憋着,憋了三天,他终于忍不住还是要问出来了。

    武大不认为自己能改写历史,但他还是希望这些将士,能少死一些,还是少死一些。

    都是爹生娘养的,都是保家卫国的将士,没必要送死。

    童贯沉吟了许久,挥手喝退营帐内的其他人,把武大唤道身前,低声说道:

    “此次北伐,事发突然,老夫总觉得其中有诈,这些儿郎,都是跟随老夫在西北征战多年的悍卒,不跟随老夫身边,老夫不放心。”

    武大一惊,“童伯伯,您是担心……朝廷有内鬼?”

    童贯满脸凝重,半晌后摇了摇头,“没有直接的证据证明此事,但老夫以为,辽国突然兴兵,这没有道理。如若不是有其他原因,或者说辽国有必胜的把握,他绝对不敢主动出击,攻占我大宋疆土。”

    武大默然。

    不错,如今辽国的局势很危急,腹背受敌,武大这种战场白丁都能看的出来,辽国不可能看不出来,可辽国依旧选择了出击,这的确说不通。

    但无论如何,既然已经开打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宋徽宗命童贯火速赶往前线,为了以防万一,童贯万般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急行军。

    武大只是个人,他不是神,即使心知事有不虞,可他也解决不了这个麻烦,只能保持沉默。

    偌大的疑惑笼罩在两人心头,过了许久之后,武大突然说道:

    “忠勇军必须保持一定的战斗力,童伯伯,小侄没有其他的本事,既然您不愿搞特殊化,那么小侄今日便替您犒劳三军吧。”

    童贯讶然,“这可是二十万大军,你如若犒劳三军?”

    武大苦笑道:“小侄自然不可能给所有人都做一顿美食,自然还需要伯伯您配合我才是。”

    ……

    在大宋这个年月啊,除了阳谷之外,普通人一天只能吃两顿饭,而且这两顿饭大多数情况下还只能喝稀的。

    军中自然也是两顿,只不过必然是硬食。

    大概相当于后世9点的时候吃早饭,下午5点左右吃晚饭。

    由于是急行军,所以直到傍晚扎营的时候,才开始做饭,众将士早已饥肠辘辘。

    其实,除了“火头军”之外,每位士兵身上都有一块晒干了的肉脯。

    这些肉脯被腌制过,又被风干,不要幻想后世的香肠,因为这肉脯的干硬程度,绝对不比木块要软到哪里去。

    但,毕竟这也是肉,只不过大多数将士都舍不得吃,这是他们上阵冲锋前最后补充能量的口粮。

    大多数人,都只是就着煮沸的雪水,嚼干粮。

    这些雪水里,除了油脂之外,几乎没有其他任何东西。

    因为这是冬季,连野菜都很稀缺。

    而今夜,上头却突然传下命令来,暂停进食。

    原因很简单,陈留县子武植,要亲自为大家做一顿美食。

    二十万大军,当然不可能全是武大一个人做,事实上他只做了一锅,其余的都是火头军做的。

    说起这锅美食来,其实做法很简单。

    武大带来的百名武府人马,随身携带了……大量晒干了的野菜。

    这些野菜,本是陈留百姓过冬之用,自从大棚绿菜面世,出征之前,武大把这些野菜全都收集了过来。

    将野菜过油,将肉脯剁碎添入,放入精盐都佐料,一锅美味的野菜汤就算出锅了。

    依葫芦画瓢,整个营地,很快就飘起了厚厚的香气。

    许久之后,众将士排队领汤,每人只有两碗,第一碗还有些肉末和野菜,第二碗,则大约只剩下汤了。

    按照武大官人的传话,众人将干粮掰碎,泡浸汤里进食,还别说,滋味还真的就很美。

    古有羊肉泡馍,今有……武大官人干粮泡菜。

    很可惜,大宋这个年月还没有辣椒,如若不然,再放上一些辣椒油,那就更美了。

    但即使如此,童大将军依旧吃的那就叫一个气吞山河,狼吞虎咽。

    武大吃完第一碗的时候,人家童大将军已经连吃了两碗,打着饱嗝,豪气道:

    “再来一碗……汤,吃撑了,顺顺气。”

    而有资格进入童贯军帐的各大将军,也吃的那就叫一个风卷残云。

    武大嘴角一抽一抽的,饭桶,全是饭桶!

    然而,吃饱喝足之后,童大将军却开始过河拆桥了。

    “你这小子,不把心思用在军国大事上,整天琢磨这些小玩意,简直是无药可救了!你信不信老夫把你赶到火头军?赶紧滚蛋,老夫今晚不想再看到你!”

    武大“悲愤”欲绝,刚欲反驳,就被童大将军一记大脚丫子踹出了军帐。

285.第285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一)

    接下来的时日,依旧还是保持了高强度的行军速度。

    武大自然没被童大将军赶到火头军里当伙夫,倒是武大自己颠啊颠的跑到火头军这边。

    原因很简单,他们拉补给的数辆马车已经空了,武大极为不讲究的铺上了一堆干草,躺在马车上睡大觉。

    武大在军中的身份很特殊,他虽然挂了一个录事参军的名头,可谁也没见他去军帐里参与军机大事,何况众人都知晓他曾经进献南瓜,乃是陛下御封的正五品陈留县子,圣眷正浓,只要童大将军没意见,众将士也就装作看不见。

    至于武大此举是否违反了军纪,自然也没人提起。

    ……

    宋辽两国签署了“澶渊之盟”后,北宋帝国和辽国结为兄弟之邦,双方折箭盟誓,约定世代和平相处,永远不再兵戎相见,手足相残。

    对于北宋来说此举是不得已而为之,君臣内心憋着一口气,很是纠结。

    无奈力不如人,好歹不用再担心身边这个膀大腰圆的强邻动不动就闯进大宋这家“瓷器店”,撞得满地狼藉。

    燕云旧地不提也罢,反正要不回来,想也白想,也就随它去吧。总的来说,这对貌合神离,私底下小动作不断的友邦,总算守住了底线,自盟约签订起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冲突。

    宋辽之间偃旗息鼓时日已久,曾经杀伐不断、饱经战火、边患炽烈的大宋帝国,东北和北部边境好歹平静了下来,干戈之声停息、烟尘不起已经有了长达数百年的和平,这对两国百姓来说都是福音。

    虽然在大宋的西北,羌人部落的叛乱此起彼伏,西夏人屡屡兴兵犯宋,但西夏毕竟国小民贫,实力有限,一个弹丸小国是掀不起什么大风浪的。对这种乘火打劫的小霸,大宋军队还撑得住。

    何况,童贯掌兵二十余载,早已把西北打造成铁板一块,此次北伐,又有金国相助,所以通过对于此行有十足的底气。

    凡是掌兵的大将,都深深的懂得这么一个道理,只有不断的开边邀功,才能保住自己的高官厚禄。

    将个人的利益,与大宋的命运绑架在一起,才是一个成熟的大将该有心机。

    所以,对于此次北伐,大宋军方,极为统一。

    但是,虽然在宋徽宗的独断专行之下,强行摁下了朝廷之上的反战派,将口径一致对外,可是童贯与武大依旧很不放心,他们总是有些担忧,蔡京这个老匹夫会捣乱。

    何况,此次辽国突然擅起边衅,主动挥师南下,本就极为蹊跷,所以童贯虽然一直在急行军,却没有放松对汴京形势的查探。

    很古怪的是,汴京之内,风平浪静,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武大与童贯这一大一小两只老狐狸,皆有些摸不着头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加快速度赶往前线。

    ……

    一开始的时候,武大还计算着时日,可随着队伍越来越接近北线战场,天气便越来越寒冷。

    武大每天吃了睡,睡了吃,浑浑噩噩的,让众多将士大开眼界。

    到了军中还能过的这般舒服的,武大当可谓是大宋第一人。

    而童大将军,对此依旧秉承着听之任之的态度。

    原因很简单,武大在暗中已经为大军做了足够的贡献。

    首先,武大将混在家将群中的丁卯派了出去。

    丁卯的武功极高,又是出身七星盟,他带着十几名密探,已经悄悄赶往前线,打探消息;

    其次,武大为童大将军献策,派人潜入了燕云十六州,大肆张榜散播流言。

    燕云十六州本就是大宋属地,都是我华夏子民,只不过当年契丹建立辽国之后,将燕云十六州强行霸占了而已。

    潜入燕云十六州的大宋人马,并没有挑拨百姓与大宋一起合力攻辽,而是退而求其次,主要表达的意思是,此次大宋大军压境,旨在救民,不专杀戮,尔等各宜奋身早图归计。

    有官者复还旧次、有田者复业如初。若能身率豪杰别立功效,即当优与官职,厚赐金帛;如能以一州一县来归者、即以其州县任之;

    如有豪杰以燕京来献,不拘(拘泥于)军兵百姓,虽未命官(虽不是官员)便与节度使、给钱十万贯、大宅一区。

    惟在勉力,同心背虏,归汉永保安荣之乐,契丹诸蕃归顺亦与汉人一等。

    已戒将士不得杀戮一夫,傥或昏迷不恭,当议别有措置。应契丹自来一切横敛悉皆除去。

    虽大兵入界,凡所须粮草及车牛脚价并不令燕人出备,仍免二年税赋。

    这是在造势,不求不战而屈人之兵,唯求让辽国焦头烂额。

    ……

    不知过了多久之后,众人终于赶至前线。

    由于是在战时,一切从简,倒也没有太过浩大的迎接队伍。

    到达目的地后,武大便混在了人群当中,藏匿了身形,不再特立独行。

    武大仔细打量着这些提前赶至前线的将士,微微皱起了眉头。

    伤兵满营,到处都是正在哀嚎的伤兵;

    士气低迷,大宋被辽国打了个措手不及,虽然并未全面爆发大规模战役,但数次中小规模战斗,大宋皆是惨败,这严重打击了大宋军心。

    虽然武大早已知晓战争总是要死人了,但看到这个场面,依旧有些凄凄。

    他在军中只是一个录事参军,虽然童大将军给他面子,但他也不能擅自指手画脚,所以武大到达很清闲。

    与此同时,丁卯来了。

    据丁卯收集的情报来看,大宋惨败的主要原因,除了猝不及防之外,最重要的是从中原赶来的兵马,无法适应这里的苦寒。

    天气实在太冷了,这严重影响了将士们的战斗力。

    而辽国契丹武士,却士气如虹。

    童大将军很忙。

    他是此次北伐的总指挥,所有的军事调动都需要他亲自下令。

    ……

    又是数日后,拒马桩与拒马枪已经陆陆续续赶到,数量足已支撑一次大规模战斗。

    童贯童大将军亲自挂帅,率十万忠勇军,以及以骁骑营为首的骑兵,杀向辽国。

    武大,随行。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9000/ 第一时间欣赏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最新章节! 作者:浪浪浪所写的《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为转载作品,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介绍:
历史不是镜子,历史是精子,牺牲亿万,才有一个活到今天;人生不是故事,人生是事故,摸爬滚打,才不辜负功名尘土。作为一名宅男,穿越,是我一直以来梦寐以求的事情,可穿越到武大郎身上算怎么回事?身材短小,面目丑陋?我呸,我武大郎堂堂七尺男儿,玉树临风!不一样的水浒,不一样的传奇,且看我武大郎如何风生水起!感谢阅文官方书评团提供论坛书评支持!扣扣群:204644135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话水浒之武大郎传奇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