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玄幻魔法大明1937TXT下载大明1937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大明1937全文阅读

作者:我是猫     大明1937txt下载     大明1937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57集 苏联大出血

    希特勒在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之后,并没有马上挥师东进攻打波兰,而是等了一阵子,嗅嗅国际风向。(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差不多两周过去了,各国,尤其是英法,仅仅是谴责,并没有任何实质的行动。法军除了继续严守马奇诺防线之外,也没有越过德法边界、去占领莱茵河不设防区。英法两国也没有为波兰提供任何军事担保,类似“波兰一旦遭到德国进攻、英法立刻对德宣战”之类的。

    不过,现在就算是傻子也看得出来,希特勒下一个目标就是波兰了。连嗅觉迟钝的波兰人自己也明白了。但是悲哀的是,明白了也不能怎么样。波兰人现在的处境已经跟几年前的西班牙一样,在劫难逃了。

    于是,斯大林让莫洛托夫把波兰驻苏联大使找来,诚恳地谈了一番话。

    莫洛托夫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跟波兰大使分析了眼下中欧-东欧的局势,掰着手指头、贴心贴肺地分析了波兰眼下的处境。莫洛托夫说,现在已经很清楚了,德国下一个目标就是波兰,再下一个目标肯定是苏联。现在苏波两国等于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了,应该同舟共济,相互信任。眼下能保证波兰不被法西斯吞并的只有苏联,波兰要想保证独立,能依靠的也只有苏联。

    现在莫洛托夫提出一个建议,苏联可以为波兰提供军事担保,一旦德国进攻波兰,亦将被视为对苏联的进攻,苏联将立刻对德宣战,并派武装部队迎击德寇。但是这里边有个“技术障碍”,就是苏联在波兰的东边,要想迎击西边进犯来的德军,那红军肯定要越过波兰国土。现在如果波兰能允许红军越过波兰国土、前往德波边境去帮助防守,那么德军一旦入侵,红军就能立刻迎头痛击,从法西斯魔爪下拯救波兰。

    斯大林和莫洛托夫本来就不敢抱太高的希望。因为他们都知道,波兰跟俄国是多少年的世仇。波兰18世纪三次被瓜分,哪次都有俄国,而且俄国瓜分到的土地还最大,占波兰领土的62%,波兰因此亡国了一百多年,直到一战后才复国。因此,波兰跟俄国可谓是血海深仇,堪称不共戴天,波兰人恨俄国人恨到了骨头里。

    果不其然,波兰大使很快就转来了波兰外交部长贝克的原话:

    “德国人来了,我们有失去自由的危险;俄国人来了,我们有失去灵魂的危险。因此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容许苏军进入波兰。”

    这说得很明白了。波兰哪怕亡国,也不会容忍苏军踏上波兰国土。波兰宁可亡在德国人手里,也不愿亡在俄国人手里。

    莫洛托夫没咒念了,灰溜溜地跟斯大林汇报。斯大林也是很丧气。要是按照苏联以往的做派,这种情况就该直接入侵波兰了,以便抢在德国之前占领波兰,为即将到来的苏德战争争取缓冲区。但是,现在在中亚和西亚,跟明国的战争还在持续,苏军的最精锐力量都调到中西亚去了。而且,苏联也不能够同时进行两场战争。本来现在在中亚“对反革命分子的残酷打击”,飞机大炮大肆屠村,已经让苏联成了全世界的众矢之的了,现在再无缘无故地入侵波兰,那可真是人人皆曰可杀了。就算德国入侵苏联,也显得名正言顺了。

    斯大林转而吩咐莫洛托夫,马上着手跟明国秘密接洽,争取停战和谈。实在不行,可以在远东做大幅度领土让步,一定要尽快跟明国达成媾和,好尽快调转枪口对付德国。

    ……

    4月中旬,南京的一个白俄主动向人民卫队司令部投案,承认自己是苏联情报官,但是自己带来了来自莫斯科的提议,莫斯科很希望和南京方面进行一次秘密会谈,就中亚战事进行磋商,争取实现和平。

    向小强马上知道了。这和他自己、还有大明决策层很多人想的一样,这时候的苏联别无选择,最明智的就是尽快结束和明国的战争,哪怕出点血也在所不惜,赶紧准备迎战德国。因为不管怎么样,中亚和西伯利亚毕竟只是这头巨兽的屁股,这里皮糙肉厚,就算损失多一些也没多大关系,而欧洲部分就是巨兽的头部了,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工业中心、文化中心都挤在那一小块,损失一点都是致命的。

    人民卫队马上通知了内阁,同时向小强也把这件事告诉了朱佑榕。现在,一直处于敌对的明苏两国,两边的高层总算是又对上话了。

    向小强让人告诉那个来牵头的苏联情报官,说谈判可以,但是莫斯科要派人来南京谈。

    现在大明采取了既定战略:边打边谈,一直拖到德国进攻,然后正式两面夹击。因为现在虽说谈判形势对大明很有利,苏联就算肯大出血,那又能出多少?从谈判桌上得到的,肯定不如和德国一起灭了苏联、最后分到的大。

    苏联方面看来很珍惜这次谈判机会。没几天,一架苏联运输机降落在了哈萨克斯坦境内、一座明军控制的机场上。从飞机上下来一个戴眼镜、礼帽压得很低的矮个子中年人,匆匆登上了另一架明军运输机,再次起飞。一天多之后,这架飞机降落在南京的机场上。

    斯大林派来的,正是他的心腹、苏联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为这个谈判派莫洛托夫来,可谓是最高规格了。

    莫洛托夫不愿意耽误时间,从机场乘车出来、进入下榻处的时候已经接近黄昏,但是他不愿休息,马上要求开始会谈。很显然苏联方面非常急,赶着要在德国入侵波兰之前,把这边的战争结束掉。

    但是苏联急,大明不急。因为现在两国已经断绝了外交关系,再加上这件事是秘密进行的,所以出面接待的都不是外交部的人,而是东厂和人民卫队的人。莫洛托夫被安置在郊区的一座小别墅——也就是“安全屋”内,当晚给他安排了一顿还算丰盛的晚餐,但就是没人来跟他谈判。莫洛托夫这时候心急如焚,就算面前是山珍海味,他也是如同嚼蜡。

    就这么硬是给拖到了第二天上午,外交部总算来人了,开始密谈。

    莫洛托夫明显很慷慨,首先提出条件:明国保留目前在远东已经控制的所有地区,苏联承认这些地区属于明国,今后永不再对其提出要求。同时,明国把已占领的苏联中亚领土——也就是吉尔吉斯斯坦全部、塔吉克斯坦全部、哈萨克斯坦东部、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土库曼斯坦东部,归还给苏联。作为回报,苏联将把位于远东的勘察加半岛南部割让给明国,让明国在太平洋纵深地区得到出海口。

    莫洛托夫强调说,勘察加半岛不但面积广大、资源丰富,而且战略位置极其重要,直接毗邻白令海,到美国的阿拉斯加还不到两千公里。对于作为远东国家的明国来说,勘察加半岛肯定比中亚地区实惠得多。

    大明外交大臣贺子光在办公室里听那边打来的电话,一听莫洛托夫的这些条件,立马就笑了。果然跟想的一样。从谈判桌上拿到的,绝对不能跟从战场上拿到的比。现在居然还要明军把已经占领的地方吐出来?虽说是用勘察加半岛来换,但是现在勘察加半岛就在明军手边,明军要想拿过来的话,那也是一抬手的事,远在万里之外的苏军主力阻止得了吗?

    德国对苏开打后,两国夹击,短时间内灭了苏联已然是很现实的了。把这头巨兽宰了,直接从尸体上想割哪块割哪块,岂不是更合算?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记住“网”网址:/

第58集 瓜分苏联

    希特勒并没给苏联和波兰多少准备时间。(顶点小说手打小说)在占领了捷克斯洛伐克仅仅二十多天之后,5月1日,德国武装部队大举侵入波兰。三天之内,波兰空军就被打成了一堆废铁,之后波兰大地的上空,就只有德军飞机呼啸飞过了。仅仅不到一周,波兰军队有组织的抵抗就被摧垮了,剩下的波军被德军机械化部队分割成若干个孤立无援的小块,彼此无法联系,只能各自为战。这时候,波兰军队已经不能称其为“军队”了,成了若干股散兵游勇的组合。

    之前入侵捷克,毕竟没发生多少战斗。而这次入侵波兰,波兰军队可是殊死抵抗的。各**队也因此再一次大饱眼福,领略了“闪击战”的风采。在他们的记忆中,除了三年前的明军渡江战役,再没有一支军队把这种战术用的那么漂亮。

    与此同时,明方和苏方的秘密谈判还在有模有样的进行,明方狮子大开口,不但不同意让出中亚占领区,反而跟苏联要整个勘察加半岛,而且明方的要求是:从外兴安岭到勘察加半岛必须接壤,因此两地之间必须划出一条“沿海走廊”来。也就是从海岸线向西200公里的陆地,苏联要统统割给明国。

    此外,明方还提出,苏联必须承认“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也就是自由俄罗斯,还必须割让出一部分土地给自由俄罗斯,作为它的国土。至于割让哪里、割让多少,这个是苏联跟自由俄罗斯之间的事情,大明不掺和,你们自己去谈。但是在三国签署条约之前,明军将不会背弃盟友(自由俄罗斯),单方面从中亚撤军。

    莫洛托夫简直要背过气去。明国不但不退还中亚的占领区,还张嘴就要整个勘察加半岛,而且还要额外划出一条差不多2000公里长、200公里宽的“走廊”给明国,而且还是沿海地区。这样一来,土地面积的损失姑且不论,苏联在远东等于就没有出海口了。剩下的就是一小段北极圈内的海岸线了,一年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冰封状态,而且终年云雾缭绕,毫无通航价值。——这些还没完,还要跟什么“自由俄罗斯”去谈判,还要割地那个白俄反动政权……

    不过好歹明方总算提出了一个东西,总算不至于不跟你谈。只要能谈,那就有希望。莫洛托夫准备开始讨价还价,把要价往下压。而明方似乎也显得很有诚意,并不是一点不许还价,虽然要价很高,但是随着莫洛托夫的压价,双方也就像普通的友好邻国那样,你来我往、讨价还价起来。这样一来,让莫洛托夫心中踏实了不少。

    就这么讨价还价了一个星期左右,双方谈得差不多了。明方承认,大明的主要利益还是在远东,因此愿意放弃中亚的一部分要求,换得远东的实惠。因此,愿意让出哈萨克斯坦东部、乌兹别克斯坦东部和土库曼斯坦东部,归还苏联。但是两个山地小国——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明军不会换给苏联。因为这两个小国正好扼守天山西段和帕米尔高原,崇山峻岭、地势险要,是南疆的西大门,事关明国的边疆安全。但是明国也不会将这两个小国并入版图,而是帮助其独立建国,成为明苏在这一地区的缓冲国。

    莫洛托夫请示了斯大林,斯大林表示原则上同意。因为这两个小国确实面积狭小、国土多山,价值不大,作为代价可以舍弃。

    作为明国在中亚让步的交换,苏联完全满足明国在远东的领土要求,即割让整个勘察加半岛、以及从外兴安岭到勘察加半岛的沿海走廊给明国,同时承认俄罗斯联邦共和国。

    对于苏联来说,这次可是前所未有的大出血了。从沙俄帝国直到苏联,“俄罗斯”这个国家一直是扩张的,从没有把到手的土地吐出来的记录。现在为了摆脱两面作战的危险境地,为了保住欧洲部分,斯大林可谓是打落门牙往肚里咽了。好在付出了这一切代价之后,总算是能够调转红军精锐主力到欧洲,防御希特勒的进攻了。只要希特勒打不进来,苏联政权就不至于崩溃,斯大林本人的权柄也能够保住。斯大林自己是个反复无常、毫无信义的人,但他对明国的信誉却很有信心。他知道,明国还是个很守信用的国家。谈判桌上无论怎样穷极勒索都是另一回事,但是一旦签下条约,明国肯定会百分百遵守,绝不会向德国那样,说撕毁就撕毁。

    ……

    和明国方面大致达成了共识,而这时候也已经到了5月下旬,德军在波兰境内调兵遣将,磨刀霍霍。一向沉着的斯大林这时候也坐不住了,一天几封电报询问,催促莫洛托夫赶紧和明国缔结和约。外交老手莫洛托夫也是焦头烂额,天天催着明方代表签条约,说那些细枝末节先搁下,回头双方再详细签订补充条款也可,苏方不让明方吃亏就是。而明方却是非常沉得住气,坚持把很多细节问题一一确定,写进条约文本中,把莫洛托夫急得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好容易,明方最终确定了。就在莫洛托夫以为终于可以签约的时候,明方代表突然想起来似的,说道:对了,你们还得跟自由俄罗斯方面谈呢。等你们也谈妥了,我们一块儿签。

    这下把莫洛托夫急得差点昏过去。他想尽快先实现中亚停战,回头再慢慢跟白俄方面谈判,但是明方坚持不同意。于是没奈何,莫洛托夫又在明方安排下,跟自由俄罗斯的代表匆匆会晤。

    自由俄罗斯的代表的头一个条件,就是:苏联要将叶尼塞河以东的土地全部割让出来,作为自由俄罗斯的国土。

    莫洛托夫眼前一黑,当时几乎栽倒。

    苏联分为欧洲和亚洲两大部分,由乌拉尔山分界。其中乌拉尔山以东的部分有三条大河,分别是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这三条河都是南北走向,注入北冰洋。其中叶尼塞河居中,把俄罗斯一分两半。现在自由俄罗斯提出的割让叶尼塞河以东的领土,那等于是苏联将近一半的领土就没了。

    这简直比明国黑多了。合着之前跟明方谈的大半个月,白谈了。莫洛托夫感觉天旋地转,头重脚轻。他知道,自己被明国给耍了。原来,明国根本就没打算跟苏联谈判,这多半个月只是为了稳住苏联,给苏联以和平的希望,为希特勒争取时间……前面明国代表装模作样地讨价还价了半个月,在勘察加半岛问题上一副斤斤计较的样子。等到好不容易谈妥了,又指示“自由俄罗斯“来个狮子大开口,一下把苏联要去一半……

    莫洛托夫现在想的,已经不再是谈判问题了。他知道明国要的是弄死苏联,自己亲自割肉。他现在担心的,使自己能不能回到苏联的问题。他估计。明国既然已经摊牌了,那完全可以把自己扣下来了。

    令他意外的是,明国方面并没有为难他,而是依旧安排了一架飞机,把莫洛托夫送回了苏联。

    莫洛托夫在飞机上突然想明白了:明国现在把自己送回苏联,最多是让苏联“代为保管”一下。在明国眼里,苏联已然是一具尸体了,他一个莫洛托夫又算什么!

    ……

    飞机即将降落莫斯科机场的时候,莫洛托夫看到了惊骇的一幕——莫斯科城市上空升起了密密麻麻的防空气球。等他走下飞机的时候,一个苏联军官马上匆匆走过来,神色深沉地告诉他:10个小时以前,德军已经突破了苏波边境,好多机场和城市已经遭受了空袭,斯大林同志请莫洛托夫同志一下飞机就去见他。

第59集 两面夹击

    5月29日,德军携大破捷克、波兰之势,挥师东进,攻入苏联境内,捎带手入侵波罗的海三国。(顶点小说手打小说)全世界都为之一震,各国舆论对希特勒撕毁慕尼黑协定的抨击也不那么厉害了,反而都带着一种期待,好些媒体都在为德军鼓劲儿的样子。本来英法等国还有不少议员在坚持制裁德国的,现在也都偃旗息鼓了。

    和原来预料的一样,当今世界,不管再坏的国家,只要一跟苏联为敌,立马先笼罩上了一层正义的光环。如果说之前的西班牙内战极左和极右厮杀、西方大国还是消极中立的话,那么现在在苏联大地上,仍然是极左厮杀,西方大国却都或多或少地站在了德国这边。不为别的,苏联已经做了太多人神共愤的兽行:大饥荒、大清洗、大屠杀……而这方面纳粹的记录比它清白多了,无非是烧烧书、管制管制新闻、迫害迫害异议人士而已。而且人家德国老百姓丰衣足食,过的是什么日子。跟苏联比,这时候的纳粹德国简直就像个可爱的天使。

    和真实历史不同的是,这时候的苏联事先早就预料到德军要进攻了。只不过在中亚被明军死死拖住,无法抽身迎战。即便这样,斯大林仍然在之前的半个月内,陆续从中亚抽调了一大半的精锐苏军,调往欧洲西线。这么做有什么后果斯大林很清楚,但现在他顾不得了。欧洲那边是脑袋,中亚是屁股。就算屁股被人切掉一半都死不了,可脑袋有一点毛病就完了。

    就算这样,那些在中亚屡吃败仗、士气低落的“精锐苏军”仍然不是德军的对手。不仅士气,而且从装备水平到官兵素质,再到将领的指挥艺术,统统不在一个档次上。原来苏军最有水平的将领图哈切夫斯基,已经被斯大林自己杀掉了。现在苏军剩下的将领就只有一个朱可夫还算可以,其他就再没什么数得上的人了。而德军那边可谓是将星云集:曼施坦因、古德里安、隆美尔、隆德施泰特、约德尔、凯特尔、莫德尔、保卢斯、博克、勒布、凯瑟林、司徒登特……

    德军投入的总兵力比正规历史上的少,为120个师,分为三个集团军群。北方集团军群主攻方向是地中海三国: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进攻目标为列宁格勒。在正规历史中,苏联和德国瓜分波兰的时候,苏联就捎带手把这波罗的海三国吞并了。但是在这个时空,苏联在中亚深陷泥潭,并没敢在欧洲扩张,因此这波罗的海三国现在还是独立的,现在当在德国北方集团军群的路上,被“顺路”拿下了。

    德军中央集团军群主攻方向是白俄罗斯,进攻目标为莫斯科。这是最主要的一路,也是预计抵抗最为激烈的一路。南方集团军群主攻方向是乌克兰,进攻目标为基辅。这也是战线最短、预计受到抵抗最为微弱的一路。在欧洲的几个加盟国中,苏联在乌克兰的统治最不稳固,当地乌克兰人跟俄罗斯人离心离德,特别是几年前的乌克兰大饥荒,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当地百姓却几乎全倒在饥荒之中。起义和暴乱此起彼伏,苏联在乌克兰已经人心丧尽了。

    德军在三个方向都是长驱直入,机械化部队集中突破,天上斯图卡轰炸机成群扑下,空地一体作战。在中亚被明军打得失魂落魄的“苏军精锐”,刚到了西线就“找到了熟悉的感觉”,看到德军的战法和风格跟明军如出一辙,不由得把恐惧也转移过来了。苏军在质量和数量上都处于劣势,在三个进攻方向上,发生了一连串的溃败。

    德军进攻的最顺的就是南方集团军群。在乌克兰大地上行进的德军,一路都受到了当地老百姓狂热的欢迎,当地百姓几乎是箪食壶浆,夹道相迎,而很多乌克兰人组成的苏军,直接整师整师的投降德军,然后掉转枪口、反戈一击,连德军制服都来不及换,直接戴上“卐”字臂章,领着德军向东“解放”自己的家乡去了。

    ……

    作为德军进军的响应,明军也在中亚展开了新的猛烈攻势。已经长时间不怎么参战的正牌明军,现在又大规模参加进攻了。乘坐坦克汽车的正牌明军在前面主攻,在两翼和后面,是更多骑着大马挥舞着战刀的新明军,他们主要是当地人组成的。

    现在的进攻顺得多了,前方的残余苏军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往往象征性的抵抗两下,立刻溃逃。明军在重逢的时候,感觉受到的炮击也弱得多了。明军的飞机也都能很轻易地去的制空权了。明军的装甲部队也不太碰得到对手了。——因为大量的火炮、坦克、飞机,都被调到欧洲去抵挡德军了。现在明军面对的几乎是一群老弱病残,就像砍瓜切菜一样。

    但是明军的战线毕竟已经太长了。攻势进行到第六天,明军的机械化部队和摩托化部队,很快就纷纷停了下来。燃料供应不上,弹药供应不上,零件供应不上。好在对面的苏军已经只顾得上防守了,根本不敢展开反攻。要是在以前,这种时候明军就该吃败仗了,就会被对方一路追着败退回来。拉锯战就是这么打的。但现在对面苏军的力量实在太弱了,根本无力反攻。经常能看到明军几十辆、上百辆坦克横七竖八停在大草原上等待补给,官兵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打牌、吃饭,心安理得、充满安全感。天上一架苏军飞机也没有。

    与此同时,在欧洲战场的德军也是接连势如破竹,以每天60-80公里的速度推进,中央集团军群先头部队距离莫斯科只剩下一半的路程了。而这时候才开战一周而已。南京决策层觉得这样不行了,德军进攻得太快了,战事一边倒。这样没几天,莫斯科就要迁都了。这和大明希望的“两败俱伤”的结果差得太远。

    正好现在在中亚战场上,明军机械化部队补给跟不上,明军统帅部决定,就以这个为理由,大幅放缓进攻步伐,摆出“强弩之末”的样子,让斯大林再调一些苏军到欧洲去,给希特勒加大一点压力。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记住“网”网址:/

第60集 上帝和安拉的摩擦

    (顶点小说手打小说)明军停止猛攻的动作,立刻都被苏德两方看在眼里了00斯大林老谋深算,马上就猜出了个中原因:明军战线太长,无力继续大规模进攻,其次,明国也希望德军和苏军拼得两败俱伤,最后明国好花小力气拣大果实

    斯大林马上抓住机会,继续加快度,从中亚往欧洲调兵这当然是饮鸩止渴,但是眼下也没有别的法子了现在苏联的两个敌人,明国强,德国弱但是明国虽强,所处的地理位置却很难消灭苏联,最多多占些土地而且现在已经显露出强弩之末了,接下来也很难多占多少了而德国虽然比明国弱,但是就在欧洲,绝对有可能打到莫斯科,危险性要高得多

    而德国也很着急,驻明大使不断求见外交大臣,转达希特勒元首的催促,请求明军继续进攻,配合德军夹击苏联大使转达了希特勒的原话:

    ——元首“期待着大明帝国和第三帝国的将士们在里海会师”

    ……

    明显的,现在德军感到越来越多的压力了而且德国情报部门也知道,这些多出来的苏军都是从东方调过来的

    大明外交部态度也很诚恳,说现在明军确实已经达到了“进攻顶点”,从兰州到哈萨克斯坦中部,中间没有铁路的距离,已经顶得上半个欧洲那么长了就算是明军拥有海量军车,运输量也有个限度现在差不多就到限度了明军为打击苏联,做出的已经太多了,德国不该为此过多苛求了,这一点还请希特勒总理谅解

    希特勒倒没有斯大林想得那么深,他倒没想到明国这是故意在耗德军希特勒看着地图,确实也为明军这么长的战线而感叹他也很是理解的于是,他退而求其次,让大使转达了另一些的请求:希望“明俄联军”向北再进行一次进攻,占领车里雅宾斯克

    车里雅宾斯克在哈萨克斯坦北边,处于俄罗斯境内,距离哈萨克斯坦边界127公里,距离乌拉尔山脉不到一百公里这个城市是中亚重镇,是西伯利亚大铁重要的大枢纽之一如果能占领车里雅宾斯克,就能把西伯利亚大铁路拦腰斩断在这里切断了西伯利亚大铁路,也就等于把苏联的欧洲部分和亚洲部分拦腰斩断了

    现在在俄罗斯的中部,贝加尔湖以西,还有不少苏军驻守,而且那里的各种资源也是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源源不断地运往欧洲,欧洲部分的工厂出产的武器、车辆、物资,也通过铁路运往亚洲部分希特勒的这个提议确实不错,一旦占领了车里雅宾斯克,中西伯利亚的苏军就成了孤军,那明俄联军拿下中西伯利亚,也就容易得多了贝加尔湖以西的地方,也是明国许给自由俄罗斯的国土

    车里雅宾斯克虽然距离哈萨克斯坦只有一百多公里,但是现在明军主力的确无力进行这样一场关键战役了因此,现在明军不求占领,只是从空中进行打击,调集大批双引擎轰炸机,对车里雅宾斯克进行战略轰炸,着重破坏铁路枢纽区同时,派遣白俄的哥萨克骑兵和哈萨克族骑兵,从哈萨克斯坦出发,不断对一百多公里外的车里雅宾斯克进行骚扰

    ……

    明军不断注意到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开始不容小视了

    ——以汉族为主的正牌明军,现在有两支主要附庸军:一支是中亚的穆斯林部队,另一支是自由俄罗斯的白俄部队这两支部队无论哪一支,跟汉族明军都能和睦相处,但是穆斯林和俄罗斯人之间,关系却很紧张,而且越来越紧张,甚至都不能把他们放在一起使用现在在一场战役中,要么是只用穆斯林部队,要么是只用俄罗斯部队,要么是左翼交给穆斯林部队、右翼交给俄罗斯部队、中间用汉族明军隔开总之,就是不能把穆斯林部队和俄罗斯部队直接放在一起那样,非打败仗不可别说他们不能密切配合,能不冲突起来就不错

    说起来也难怪,两边矛盾除了历史上的,主要是宗教上的俄罗斯部队信上帝,穆斯林部队信安拉,这矛盾注定了不可调和而明军什么也不信,没有自己的固定信仰,到穆斯林那边可以跟着说安拉好,到哥萨克那边可以跟着说上帝好,反而跟哪边相处都问题不大而且现在主要战斗都在中亚穆斯林区域,明军军纪严明,基本没有偷窃、抢劫之类的事情,和当地百姓关系处得很好而俄军那些哥萨克就不行了,走到哪里,就偷到哪里、抢到哪里

    穆斯林教义禁吃猪肉、禁止饮酒,明军虽然不信仰,但是在穆斯林区域内作战,能做到完全尊重当地风俗,军队伙食里完全没有猪肉,也没有酒但是众所周知,俄军是一支酒鬼组成的部队,上至将军元帅、下至小兵,基本上个个是酒鬼自由俄罗斯军队和苏联红军在这方面都一样,饭可以不吃,酒不可以不喝,不让他们喝酒比让他们死还难俄军官兵在当地村庄里驻扎的时候,就因为聚众喝酒,多次被当地人围攻俄军士兵开枪自卫,马上就有人向驻扎在附近的穆斯林军队报信,很快就有一队哈萨克士兵纵马飞驰来,演哈萨克VS哥萨克的大火并

    这种事情已经发生了好几次,每次都得死几条人命明军的军事法庭上,这一类的案例越来越多唐云生甚至以个人名义,直接向邓尼金发电,请他严加管束麾下的俄军,最好在俄军中颁发禁酒令至少要做到在穆斯林战区内禁酒但是邓尼金回电说,这是俄军的传统,禁酒是不可能的这样不但严重打击士气,而且没法操作,根本执行不下去

    也是,从邓尼金本人,直到下面的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旅团营连排班长、士兵,大半都是酒鬼就算是负责军中执法的宪兵,也多是酒鬼你让谁去禁谁的酒?

    这种现状,南京决策层也是除了摇头,没有办法,只能尽力安抚,试图平息两边的矛盾只要这种矛盾不大到影响对苏作战就行此外,大明高层也多了一层想法,觉得这种矛盾也是可以利用的

    在苏联布尔什维克政权消失之后,中亚和西亚将出现一个“三足鼎立”的局面:东北的俄罗斯联邦、西北的纳粹德国、以及南边的一系列独立的穆斯林国家这三者的矛盾将不停发酵、膨胀,而居于欧亚大陆东方的大明,将在中间游刃有余,成为一个平衡者、调停者而两个系列的附庸国——俄罗斯联邦、中亚穆斯林小国,在可预见的未来内、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不会和大明为敌,而只会争相讨好、争取大明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能最大程度的保证大明西北边陲的安宁

    本书

第61集 亚洲一统

    进入七月份,对苏战争的大头,已经全让德国给挑了。(顶点小说手打小说)00ks.om在欧洲的那一头,天上是飞机空战、地下是坦克大战,空中呼啸飞过的是几万枚炮弹……苏德两军的精锐力量,全都撞在一起了。尽管苏军败退的多、顽抗的少,但德军面临的,好歹是一场现代化战争。

    在中亚则是另一番景象。原先在中原大地上驰骋的机械化兵团,现在完全不见了。天上除了少量的明军侦察机和俯冲轰炸机外,地面上几乎全是骑兵、步兵,以及驾驭着骡马、毛驴、甚至骆驼的辎重部队。只有少量架着机枪的长官车穿梭于各个战区之间,还有少量的坦克为步兵提供掩护。只有两个装甲师还留在哈萨克斯坦,作为应急使用。老明军主力已经基本转入休整状态,现在在中亚哈萨克斯坦战场推进的,主要是穆斯林部队了。白俄部队因为和穆斯林部队摩擦严重,也基本被明军调到北方的俄罗斯战场,进攻车里雅宾斯克——新西伯利亚一线去了。

    现在穆斯林的“新明军”已经控制了60%的哈萨克斯坦,于是,在7月10日,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宣布独立。在哈萨克斯坦征募的约15万“新明军”,现在划拨给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成为它的国防军。除此之外的大部分穆斯林部队都是从南北二疆招募的“新明军”,现在仍然在哈萨克斯坦境内作战。

    哈萨克斯坦原来被苏联统治,虽然物质生活悲惨,但是百姓的受教育水平却大大高于北清统治的南北二疆,文盲率并不高。而且由于长期的宗教迫害、强化无神论教育,穆斯林化也不如南北二疆那么强。现在对于明军来说,这倒成了好事情。从哈萨克斯坦征募的军队素质普遍较高,接受明军的训练、教育都很快,明军教官都说哈萨克斯坦的兵明显好带。

    哈萨克斯坦是中亚苏联加盟国中,第一个宣布独立的。明军顿时感到自己的压力减轻了。一旦竖起了这面旗帜,那么明军的“边陲战争”,就变成了哈萨克斯坦的“国内战争”,战线顿时也不显得那么长了。再加上作战不以机械化部队为主了,后勤补给的压力也顿时降了下来,真的像是从明军直接打仗、变成了大明支持哈萨克斯坦打仗了。

    苏军的哈萨克族部队,成建制成建制地倒戈,然后被收编到哈萨克斯坦军队中去,由明军教官进行“改造”——普及知识、进行亲明教育、教简单的汉语汉字。将来的哈萨克斯坦就将是这些亲明的人掌权,从而完成整个国家的“亲明化”。

    哈萨克斯坦的骑兵旋风般的西进、南下,半个月的时间就解放了整个哈萨克斯坦,并且解放了整个乌兹别克斯坦。7月26日,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宣布独立。乌哈联军的骑兵继续南下,追逐苏军残部。这时候苏军中的当地部队都已经倒戈了,剩下的就是一些俄罗斯族部队了。他们害怕投降后会遭到报复。7月底,最后的两万多名苏军南下,逃进阿富汗境内。这时候的阿富汗是亲英政权,英国势力很大。阿富汗政府军把这些苏军残部缴了械,关押起来,准备引渡给明军。

    ……

    8月5日,土库曼斯坦宣布独立。

    至此,中亚南部的苏军势力基本被清扫一空。南京正式宣布,原“吉尔吉斯斯坦”和原“塔吉克斯坦”,以及哈萨克斯坦东端、即巴尔喀什湖以东的部分,外兴安岭以南、贝加尔湖以东的部分,均属于19世纪中国被沙俄强占的领土,现在予以收回,并入大明版图。

    到了这时候,北清在19世纪割出去的土地,已经完全被大明收回来了。明军基本上“退居二线”,不直接参与大的战役了,主要提供空中支援,以及军事顾问、训练等,还有在遇到苏军较坚强防线的时候,提供一两个师的装甲部队进行攻坚。

    8月12日,在哈萨克斯坦军和白俄军的南北夹击下,苏联重镇车里雅宾斯克被攻陷,西伯利亚大铁路被拦腰斩断。现在随着明德两国的夹击,苏联政权摇摇欲坠,谁都看得出斯大林垮台只是时间问题。苏军各军区、方面军,甚至各集团军、军、师的将领们,都已经开始三心二意了,投降已经不再是不可以接受的事情。而且随着越来越多的苏联土地不在莫斯科控制下,苏军官兵对投降的后果也没什么顾忌了。

    19天后,9月2日,苏军后贝加尔湖边防军区司令部宣布投降,整整二十个师的苏军缴械,向自由俄罗斯军队投降。至此,乌拉尔山以东的俄罗斯大地,基本上都在自由俄罗斯控制下了。“苏联”只剩下欧洲的那一小块了。

    ……

    在明军看来,德国人本来可以像北伐战争一样,在夹道相迎中高歌猛进的,但是也不知道希特勒脑子里怎么想的,德军对待苏联老百姓,简直比斯大林还坏,一路攻打下来,可称得上兽性累累,烧杀抢掠,虐杀战俘,掠夺性的抢劫,村民稍有反抗就集体屠杀,然后整个村子付之一炬。

    正是德军的暴行,把本来忙着投奔德军的苏联人,又都推回了斯大林的怀抱。那些本来打算见到德军就投降的苏军官兵,现在看到希特勒比斯大林还不是东西,德军简直就是野兽一般,也只好悲愤地殊死抵抗。

    在侵入苏联的不到两个月,苏军在西线的反抗就又坚定了起来,德军受到的阻力越来越大。这个时候的德军没有正规历史上的那么强,但是这时候的苏军也更弱,而且苏联乌拉尔山以东的地方都丢的差不多了,再加上战前的长时间国际禁运,现在基本上算是苟延残喘了。

    德军的攻势虽然没有希特勒期望的那么顺利,但是现在大家都心知肚明,最后的胜利肯定在德国这边。这只是一个“什么时候”的问题。至于德军在苏联的兽行,希特勒心知肚明。而且,这就是他授意的。希特勒的既定目标就是要消灭斯拉夫人,而他把现在的战争看作一个好机会。在战争期间那叫“平民伤亡”,就算死的人多些,总还有块遮羞布。而在战后大规模屠杀,那就真的叫“屠杀”了,就失去机会了。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62集 渡口——斯大林格勒

    第一股秋风扫过西伯利亚大草原,气温一下凉了很多。(顶点小说手打小说)00ks.om现在西伯利亚大铁路,东到太平洋、西到乌拉尔山,已经完全在明军掌握中了。由于打通了这条“大陆动脉”,后勤给养压力一下减缓了很多。

    10月3日,在太平洋边的海参崴站、乌拉尔山脚下的车里雅宾斯克站,同时举行了“亚洲大陆铁路开通仪式”。随着一声锣响,火车头挂着彩绸、喷着蒸汽,拖着长长的货车,缓缓开出了海参崴站台。全线开通后发出的第一列火车,满载的就是部队的冬装。在车厢里,成捆的棉大衣、呢子大衣、大皮靴、皮手套、皮帽子、防寒睡袋、冬季帐篷、滑雪具、皮肤防冻膏,甚至给战马包蹄子的防滑套……应有尽有。

    而在这个时候,无论是希特勒的德军,还是斯大林的苏军,穿的都还是6月份的夏装。

    最近一个多月来,自由俄罗斯军队可算“发了”。原来白俄军队在人数上远少于穆斯林部队的。穆斯林部队近百万,而白俄军队始终不过二三十万。现在承蒙希特勒在东欧的“消灭斯拉夫人”政策,苏军要么殊死抵抗,要打算投降的话,也都把“向东跑、投降白俄军队”当作了第一选择。反正只要没到别无选择的份上,没人再愿意投降德军了。短短一个月内,乌克兰的苏军接连败退,一路被德军追得渡过伏尔加河,进入哈萨克斯坦,投降白俄军队。

    于是,在明军统帅部的授意下,白俄军队从哈萨克斯坦西部边境杀出,冲进划给德国的“势力范围”。凶猛的骑兵一路向西推进,最后马蹄踏到了伏尔加河畔。这里距离背后的哈萨克斯坦边境只有150公里。

    ……

    背后是茫茫的大草原,前方是宽阔的、波涛滚滚的伏尔加河。哥萨克骑兵们站在伏尔加河东岸,心情激动地眺望着西岸。河对岸是一座城市,隐约能看到矗立的烟筒和厂房。——那就是斯大林格勒,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渡口、水运枢纽、工业城市,也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城市。

    这座城市原来叫做“察里津”,内战时期,斯大林率领红军在这里打了一场胜仗,就是著名的“保卫察里津”,因此,列宁为了奖赏斯大林,将察里津命名为“斯大林格勒”。在后世,苏联解体后,斯大林格勒又被改名为“伏尔加格勒”。

    只不过在这时候,斯大林已经完全顾不上“保卫察里津”了,苏军也顾不上“保卫斯大林格勒”了。在天上明军飞机的轰炸掩护下,俄军直接从火车上卸下橡皮艇和冲锋舟,推到河里,快速往对岸划去。登陆战只打了不到两个小时,斯大林格勒格勒的滩头阵地就被拿下。随后跟进的明军舟桥部队开始快速架浮桥,同时,越来越多的俄军划着橡皮艇抵达对岸,开始控制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苏军守军也都是乌克兰人,这时候已经根本不想再抵抗,官兵哗变,击毙了司令,整个斯大林格勒被白俄军队控制了。

    几个小时后,消息传到了柏林。希特勒很是意外,他让驻明大使求见贺子光,询问这是怎么回事。因为斯大林格勒明明是在乌拉尔山以东,属于德军势力范围内的,现在明军怎么也染指了。

    贺子光一脸的茫然,表示不知情,让德国大使先回去,他要询问军方。——其实,贺子光不但知道,还是参与谋划的人之一。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要尽快打通斯大林格勒——这个伏尔加河上的重要渡口,强在德军占领乌克兰之前,让更多的苏军能够过河,投降俄军。考虑到即将到来的俄德对峙,俄军需要抓紧机会,尽可能快的扩充军队。

    明军舟桥部队挑灯夜战,一夜功夫,就在斯大林格勒架起了三座浮桥。在俄军的监视下,密密麻麻的苏军俘虏排着队,小跑着通过伏尔加河,投奔白俄这边来。

    而贺子光又召见了德国大使,说他问了军方,军方也不知情,这应该是白俄方面的自作主张。现在我国政府正在和俄国政府交涉中,相信会尽快解决这一事件。

    电报发回柏林,希特勒除了生闷气,也没有办法。他也知道随着苏联政权的垮台,纳粹德国将和自由俄罗斯迎头撞上,将来的乌拉尔山脉和伏尔加河,一定安定不了。俄国人不会甘于失去他们的欧洲部分,必定将成为第三帝国最大的敌人。

    但是希特勒知道,眼下不能跟俄国、尤其是不能跟明国翻脸。现在俄国是明国的附庸国,得罪了俄国就是得罪了明国。而明国又和英法是军事同盟国,一旦和明国兵戎相见,那第三帝国就要面临着两线作战的危险。到了那一步,明国、俄国、中亚各国、英国、法国,都将成为第三帝国的敌人,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对第三帝国形成战略包围。

    ——当然,希特勒很自信,英法不会真的为了这个军事同盟而打仗的。而明国虽然很强大,但却远居欧亚大陆的另一头,鞭长莫及。而明国的两个附庸集团——自由俄罗斯和中亚几国,他们自身的实力又很弱,不是第三帝国的对手。

    ……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是三个集团军群中推进最快的。南方集团军群的主战场是乌克兰,在这里他们一直没怎么遇到像样的抵抗。基辅那是早就拿下了,现在已经深入乌克兰大草原七八百公里,三分之二的乌克兰已经被德军占领了。而因为伏尔加河渡口被俄军控制,乌克兰的苏军东进畅通无阻,至少也有三分之二过了伏尔加河,投降了自由俄罗斯。现在自由俄罗斯的军队吸收投降的苏军,短期内迅速扩张,兵力已超过百万。

    而后方的大明则通过西伯利亚大铁路,源源不断地运来军装、钢盔、步枪、机枪、手榴弹、迫击炮,以及其他基本的装备。和飞机大炮比,这些值不了多少钱,但有了这些,就能武装起一支最起码的军队。装备虽然简单,但却绝对保证装备到每一个人。那种一战时俄军装备落后、在几个人共用一支步枪的情况,绝不会再出现。

    庞大的军队数量,再加上明军提供的绝对制空权,白俄军队现在俨然已经成了欧亚大陆上最令人望而生畏的军队之一。不但把穆斯林部队比下去了,也隐隐有了和德军叫板的实力。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63集 斯大林格勒冲突事件

    10月15号,德军的坦克推进到了伏尔加河畔,占领了整个乌克兰。(顶点小说手打小说)直到德军先头部队进入斯大林格勒市区之后,白俄军队才开始从市内向东岸撤。德军的好几股侦察部队都在街道上、楼宇间、还有断壁残垣之间,直接和白俄军队撞上了,好几次都发生了小规模的交火。

    德军并未接到通知,说城里还有白俄军队。由于俄军和苏军的军服比较像,而且听起来对面都在说俄语,德军就把俄军误认为苏军了。德军误会了,俄军可没误会,不会把德军误认成别的什么部队。但是俄军可不管这个,一旦遭到德军的误击,立马还击,毫不客气。就这样,好多次本可以立刻澄清的误会,都演变成了小型战斗。

    除了误会,德军和俄军还对彼此怀有深深的敌意。德军那边,长期的宣传教育下,斯拉夫人被认为是劣等人种,是要像虫子一样被消灭的。而且这次东征,希特勒给军队下的指令就是,利用战争的机会尽量消灭斯拉夫人。所以在德军看来,白俄赤俄都是俄,都是斯拉夫劣等人种,只不过比犹太人稍微好一些罢了。

    而在俄军那边,大部分都是投降过来的原苏军官兵,他们亲眼看到了德国人在自己的家园里,是如何烧杀抢掠的。因此都对德国人怀着满腔仇恨,一旦德军那边先挑起冲突,俄军这边立马不含糊,迫击炮、机枪一起招呼过去,大有往死里打的劲头。

    德军吃不住了,呼叫来了坦克和半履带车,步兵端着冲锋枪和火焰喷射器,猫着腰跟在后面往上冲。俄军也不是吃素的,竟然用无线电呼叫伏尔加河对岸的重炮,咣咣一阵猛轰,好几辆德军坦克和半履带车都报销了,德国兵炸死炸伤好几十。

    而德军是进攻部队,进入斯大林格勒的只是先头部队,后面并没有构筑好炮兵阵地,无法针锋相对地展开炮战。于是德国人呼叫俯冲轰炸机。好几架斯图卡尖叫着扑下来,炸弹落在俄军控制的街区内,顿时俄军死伤惨重。

    斯大林格勒城内已然是处处激战了。

    而在伏尔加河上空盘旋、警戒的明军战斗机已经把情况报告给了上级。驻扎在哈萨克斯坦西端的明军战斗航空团团长简单判断了一下形势,脑子一热,直接命令明军战斗机迎战。

    于是,明军战斗机一推操纵杆,四架飞机依次侧翻俯冲下去,各自咬住一架德军轰炸机,按下了机枪纽。

    一瞬间的功夫,四架斯图卡俯冲轰炸机拖着长烟,分别栽下去。

    虽然双方只是少数几架——明军只是一个四机编队,而德军只是一个俯冲轰炸机中队,也只不过12架而已,但意义已经产生了质变。冲突升级了,从德军-俄军冲突,直接上升为德军-明军冲突。

    ……

    战斗的同时,斯大林格勒冲突的消息,不断在德军和明军的体系内快速上报。德军这边反应的快一些,仅仅报到集团军这一级,命令就下来了。第二集团军司令是古德里安,这个战区归他指挥。古德里安二话没说,直接在电话里下令,德军撤出斯大林格勒,在城市以西10公里驻防,不得与明军和俄军发生冲突。同时,他仗着深得希特勒的宠信,没再一级级地逐层上报,而是把上边的集团军群司令和参谋长都撇开,直接要通了柏林的电话,找元首。

    明军这边知道消息的快,但是做出反应要慢一些,因为牵扯到明俄两军的横向沟通。明军顾问已经把情况报告给了明军驻车里雅宾斯克顾问部,“总顾问”也是大吃一惊,赶紧带着翻译赶往车里雅宾斯克俄军司令部,命令斯大林格勒的俄军停火,撤到伏尔加河东岸。同时,向南京报告。

    于是,在斯大林格勒冲突持续了三个多小时后,双方才先后撤退,彼此脱离接触。然后,明德两国都召见了彼此的大使,相互进行了澄清,并且为误会而相互道歉,表示了遗憾。双方都同意今后应该加强沟通和了解,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这件事在德国没激起一丝波澜。所有消息都被封锁得严严实实,所有的媒体都被勒令不得报道此事,因此人们都不知道。但是在大明,却成了一个不小的新闻。好几家大报纸都出了号外,两家广播公司也几乎同时播发了新闻。

    第二天,许多国家的报纸也都刊登了这一事件的新闻。各国本来就觉得明俄集团和德国的“蜜月期”不会很长,因为有共同的敌人——苏联。现在这个共同的敌人眼看就要灭亡了,两大集团的势力范围正好迎头撞上,今后肯定将是对峙、甚至敌对为主。而斯大林格勒冲突事件,恰好似一个标志,标志着明德两国几年的合作走向瓦解,相互敌视的时代来临了。

    ……

    俄军是在德军的眼皮底下撤出斯大林格勒、撤回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哈萨克斯坦边境以西都是德国的势力范围,而被俄军“霸占”了将近一个月,期间接收了一百多万苏军官兵,还有几百万逃过来的苏联老百姓。斯大林格勒的市民有90%都逃到俄军这边了。德军重新占领斯大林格勒之后,发现几乎是一座空城了。而且银行被搬空了,所有的工业机械都被拆走了,重要的厂房、铁路、码头设施也都被炸毁了。)——这一看就不是战斗中被炸弹和炮弹炸毁的,而是专门装炸药炸毁的。

    虽然希特勒和沈荣轩在给彼此的电报里,都说的一团和气,但是双方的敌视行为立刻就显露出来了。德军刚刚占领整个乌克兰之后,就立刻在边境上修筑防御工事。同时,在边境后面一百多公里外的伏尔加河西岸,也在修筑工事,大概是把伏尔加河当作第二道防线。

    而明方这边也不含糊。明国派出大量的工程部队、以及经验丰富的要塞部队,来到乌拉尔山脉沿线各个重要地方,指导俄国修筑山地工事。在明军的指导下,哈萨克斯坦也征发了几万劳工,沿着边界线修筑工事。

    在乌拉尔山峰顶的哨所里,明军顾问指着西边绵延的群山,直言不讳地告诉旁边的俄军官兵:

    “那边是你们的家乡,现在被德国人占领了。今后,你们的目标就是重新夺回它。而这种山地防线是最坚固的,能让你们立于不败之地。”

    ……

    10月29号,德军攻陷了列宁格勒。11月5号,德军攻陷了莫斯科。斯大林及莫洛托夫等几个人失踪了。没人知道他们逃向了那里。对斯大林的搜捕令在整个德占区下发下去,大批盖世太保从柏林飞来,着手搜寻斯大林的行踪。

    斯大林失踪的消息也立刻被明方得知。南京也派来了大批特工,进驻车里雅宾斯克和哈萨克斯坦,张网以待。万一斯大林的逃亡方向是东边,并且躲过了德军的层层搜捕的话,那么还是有可能撞进明军的网里的。

    11月初的莫斯科,已经是银装素裹了。在这里飘扬了22年的镰刀锤子旗,终于降了下来。但是,一面卐字旗又升上去了。

    1939年11月5日,苏联灭亡。一个新的格局在东欧、中亚大地上形成了。

第64集 和平

    1939年11月5日这天,可以说是全世界的节日。(顶点小说手打小说)这个威胁了欧洲和亚洲22年的庞大怪物,终于土崩瓦解了。

    在这22年之间,在它的统治下,保守估计,至少有1500万人死于饥饿,至少1400万-1700万人被监禁和流放,不计其数的人长期生活在恐怖和饥饿的死亡线上。——这个怪物的“成绩”,让后来的纳粹德国都望尘莫及。

    列宁已经死了,人死万事休。而且列宁和希特勒一样,都是那种偏激而理想化的人,为了实现自以为正确的政治理想,不惜用千万人的尸骨去堆的。也许是一种潜意识中的惺惺相惜吧,在希特勒的指令下,德军仅仅是进入列宁墓,将列宁尸体从水晶棺中移走、火化,然后把骨灰撒进了波罗的海里。很多涌进城来的俄国农民想看开棺戮尸的渴望没能实现。

    现在,更大的罪魁祸首约瑟夫?斯大林仍然在逃。不过,随着东西两边的罗网不断收紧,以及冬天的到来,这个人逍遥法外的日子不会太久了。可以想见,他不是被其中一方抓获,就是在俄国冰天雪地的荒野中饿死冻死。即使他侥幸跑出了罗网,也不可能在海外得到任何避难所。斯大林已经是海牙国际法庭的头号通缉犯,而且苏联由于独特的意识形态及长期孤立,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对苏联的崩溃报以同情,更不会有国家傻到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收留这样一个人类公敌。

    就算斯大林想隐姓埋名,逃到地球的某个角落里偷偷度过余生,也是不太可能了。他只会说俄语和格鲁吉亚语,而且长相也非常容易被人认出来。他的画像和雕像遍布了整个苏联,在半个欧亚大陆上,遍布了半个欧亚大陆。这项他亲手打造的个人崇拜的浩大工程,现在已经成了追捕他自己的天罗地网。原来每一幅用来当作偶像膜拜的画像,现在都成为了一张通缉令照片。如果说什么叫“作茧自缚”的话,那么这就是了。而且是古今中外、空前绝后的最大规模的“作茧自缚”。

    德国对控制区的军队、以及民众,广泛散发对斯大林的通缉令。通缉令上一共有九张斯大林画像,分别是正常样子的斯大林、刮掉了大胡子的斯大林、留起络腮胡子的斯大林、戴眼镜的斯大林、戴墨镜的斯大林、戴口罩的斯大林、剃光脑袋的斯大林、变瘦的斯大林、变胖的斯大林。总之,凡是可能做到的易容效果,通缉令上全画到了。

    在这九张画像的下方,用几种文字醒目地印着:警惕这几张面孔!一旦发现,马上报告!包庇将被就地枪决!

    下面几行小字则缓和了一些,描述了斯大林的基本特征,并且许诺,如能协助抓到斯大林的,将得到5万马克的奖金,并得到元首的亲自接见。

    而在大陆的另一端,大明也不含糊。对斯大林的通缉令也在乌拉尔山的这一边广泛散发开来,也是和德国的一样,印了斯大林的几种画像。只不过没有德国那么狠,没直接说包庇要被处死,只是说要“承担极其严重的刑事责任”。而且也没许诺说抓到斯大林将得到谁的接见,只不过奖金开得比德国的高得多,为5万明洋。1明洋能兑换1.75马克,这笔赏金就相当于德国的1.75倍。这也很好理解,因为在斯大林的统治下,苏军入侵了大明国土,在两疆和甘肃进行屠杀、制造饥荒,大明是直接的受害者。

    ……

    十天之后,11月15日,大明皇室和政府联合宣布,全国现在解除战争状态。持续了近四年的“战争状态”终于解除了。

    这一天是整个大明的节日。人们的欢乐,简直比十天前苏联灭亡大得多了。苏联再怎么坏、再怎么不是东西,毕竟是大陆另一端的事。而解除战争状态,则正式标志着全面和平降临大明了,自己全家都能够享受太平了,自己的儿子、丈夫、兄弟,再也不用冒着死亡和缺胳膊断腿的危险去打仗了。结束战争状态,大明肯定要大规模裁军。无数分别了几年的家庭,很快就能够团圆了。

    而持续了几年的低水平生活,很快也就要结束了。汽油和煤油不再需要定量了,各种生活用品的价格,很快就会降下来了。在战争期间受到严重影响的零售业、娱乐业,很快就会重新繁荣起来。持续几年的高税收,现在也要降下来了。无数战时被征用生产军用物资的工厂,现在也都完成了使命,可以恢复生产民用生活用品了。而大明帝国在战争期间快速膨胀的重工业生产能力,现在随着战争结束,也将很快地转为生产民用物资,比如小轿车、缝纫机、自行车、公共汽车、拖拉机、收割机……

    最关键是,由战争拉动的庞大需求,并不会随着战争结束而萎靡,人们不会重新回到战前那种萧条的生活中。在北方、在东北、西北,都有大片亟待建设的广阔土地,那是一个前所未见的庞大市场。未来整整一个时代,“失业”这个词都会在词典里消失得无影无踪。

    所有人都明白,战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人民的生活水平将以几何速度般地快速上升。

    ……

    当天下午,紫禁城里举行了一场“交权仪式”,首辅大臣沈荣轩率全体阁员来到皇宫,觐见女皇陛下。女皇朱佑榕将一封诏书郑重地交给了沈荣轩。沈荣轩毕恭毕敬地双手接过,举过头顶。

    这封诏书里,女皇把调动大明陆海军的权力授予了内阁。这象征着天子掌握军队的“非常时期”结束,大明重新回到了“政府掌军”、“军队国家化”的正常状态。

    不过非常耐人寻味的是,诏书里写的只是“陆海军”,并没写到人民卫队。人民卫队虽然只有二十多万人,但却是明军中最精锐的部队,而且有五个师驻扎在南京附近,和陆军的首都卫戍军兵力相当。内阁没有提,女皇和向小强也都没有提,大家好像都忘了这事儿似的。

    报界很快做了猜测。有的说法是皇室恋权,但是主流观点认为,大明普选时代即将开始,其中变数会很多,一个掌握了所有军队的内阁或政党有什么想法、可能干出什么事,谁也不好说。这大概是皇室的一个保障措施,在政党轮换制形成传统之前,保证皇室能够成为一股制衡的力量。大家也普遍认为,这是皇室和内阁达成的一个默契:我把主要军权交给你,但暂时保留人民卫队。

    ……

    很巧,第二天,日本的第一批赔款就到了,10亿明洋。沈荣轩马上宣布,这10亿明洋政府一分不留,将全部用于构建三大福利体系,即“全民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全民养老保障体系”、“小学及初中免费教育体系”。当然,这三大体系需要的资金是天文数字,这10亿明洋还远不够。不过沈荣轩信誓旦旦地说,只要东林党内阁能够赢得国民信任和拥戴,那么他保证在一个任期内,把行政开支压缩到当年财政收入的10%以内,并保证将每年财政收入的至少50%,投入到国民的福利体系、及提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上。

    沈荣轩还承诺,马上挥着手引进美国罗斯福总统的先进经验,建立“失业保障金”体系。今后大明的劳动者如果失业,那么在失业期间就再无挨饿至虞,可以申请失业保障金,保证自己和家人的基本生活。

    这么几条都做下来,大明可就会成为目前全世界福利最完善的国家。

    沈荣轩在金陵广播电台里的话音未落,对面的华夏广播电台里,反对党的政客就开始揭露沈荣轩承诺中的“谎言”和“不切实际的地方”了。然后就开始自己的竞选承诺了。

    现在,大明帝国从未有过的一幕——竞选,俨然已经开始了。

    本书。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为了方便您阅读,请记住“网”网址:/

第65集 尚小君VS秋老虎

    大明帝国议会自成立以来,终于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顶点小说手打小说)11月下旬到12月末,议会都在举行“修宪会议”。修改帝国宪法,并且制定一部《大明帝国选举法》,为大明的选举时代做好法律上的准备。议员们热烈讨论,激烈争吵,面红耳赤,为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几乎又上演“全武行”。

    比如,北方诸省的民众是否也应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女性是否应该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苏门答腊岛的马来族原住民,是否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两疆、乌斯藏、西伯利亚和中亚新领地的那些“异族公民”,是否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皇室成员(包括宗室和外戚)是否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前清的旗人、贵族,是否享有选举和被选举权?

    再比如,大明选民的年龄应该定在多少岁?是否应该规定内阁及首辅大臣的任期?是否应该规定单笔政治捐款的限额、以防止财团操纵选举?规定的话,规定多少?还有,《刑罚》中也要增设很多相关罪名,比如舞弊、贿选、非法献金之类的,如何界定?如何量刑?等等……

    还有,议员们大都同意,各省的长官和议会并不由中央指派,而由各省民众选举产生。也就是说,大明除了有“帝国议会”之外,各省还有“省议会”。涉及国防、外交、金融、国家安全等事务,由帝国议会立法、内阁政府执行。而涉及各地的财政、税收、教育、医疗等等民生问题的,由各省议会立法、各省政府执行。

    这样,也就基本确定了“联邦制”为未来帝国的基本基调。这样既能避免权力过度集中而带来的弊端,又能保证这是一个强有力的统一国家。从百姓方面来说,能享受到小国寡民的幸福,而从国家方面来说,又有着中央集权帝国的强大。

    ……

    男人都是政治动物。向小强开始的时候非常热乎,每天盯着报纸看,抱着广播听,还派人到议会里旁听,随时向他报告最新进展。但是随着议员们日复一日、喋喋不休的争吵,向小强最终失去了耐心。他打算趁着这时候相关法律还没制定出来,先玩一把政治。天知道回头的新法律禁不禁止皇室成员参与这些事啊。

    现在大明最大的“党”有三个:第一大的就是“东林党”;第二大的是“基本民众党”,一般都简称“基民党”;第三大的是“**立宪党”,简称“民宪党”。

    向小强当初第一次听到“基民党”名字的时候,当场喷了出来。而且,这个党的党徽上,印着一个大大的“基”字。向小强都不知道,他们如果知道后世的“基”是什么意思的话,会不会想找块豆腐撞死。

    东林党和民宪党可以说都是“精英政党”。东林党是大明最老、最传统、最正统的政治阶层,代表了文人士大夫、知识分子、还有旧派贵族的观念和利益,在大明根基深厚,力量强大。而民宪党是19世纪下半叶兴起的,主要是以新兴资产阶级、或者叫“工商业主阶层”为代表,在大明走向改革、走向**立宪的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

    前两代大明天子推行维新的时代,都曾利用和扶持过这个“**立宪派”,用它来制衡朝中那些守旧的“东林派”。后来到了二十世纪,这两股政治力量都慢慢演变为政党。不过随着大明的不断开放,士大夫阶层、贵族阶层、和工商业主阶层在不断的融合,慢慢变得你终有我,我中有你,不再那么泾渭分明了。比如郑恭寅,他既是贵族阶层,又是工商业主阶层。他拥有着“郑氏财团”,就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主之一。

    基本民众党兴起的最晚,是20世纪初的事了。这就是个草根政党、平民政党,主要依靠的是那些下层的民众,主张对有钱人课以重税,对穷人免税,提高福利。政治领袖的演讲也是简单而激进,很能迎合下层民众的口味。这个党的支持者虽然都是穷人,但丝毫不比前两个党穷。它不像东林党和民宪党那样,经常收到大笔私人捐款,它主要依靠“散户”,收到的捐款都是几分、几毛,最多几块。但是数量却特别多。

    而且,基民党控制了全国50%以上的工会,经常组织工人**、争取权利、提高工资等等,为此,很是让民宪党和东林党恨得牙根痒痒的。

    ……

    现在,向小强家里有两个人都对政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个是尚小君,一个是秋老虎。这俩人都想出来竞选南京市议员,过一把政治瘾。

    尚小君和秋老虎都是属于一个选区的,而这个选区人口比较少,按照比例,只分到了四个名额。可是,现在已经有十几个“牛人”站出来,打算角逐这四个议员席位了。竞争十分激烈,尚小君和秋老虎都是向小强的家人,同时占两个席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因此,两人要么都选不上,要么只能选上一个。

    按照政治派别来看,尚小君属于东林党,而秋老虎在本地工会中有很大的势力,属于基民党。两人还正好分别属于“敌对政党”。这下可热闹了,向小强自然是头疼不已,但是头疼之余,又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刺激。他分别严肃告诫秋湫和秀秀,对此要置身事外,不得因为长辈的事情影响家里的安定团结,更不得对他吹枕头风。

    向小强知道,按学识、谈吐、头脑、还有政治水平来看,秋老虎都远不是尚小君的对手。但是秋老虎势力大,他身为黑帮老大,门下兄弟众多,都投他票的话,那光是稳打稳的“铁票”,在南京就能动员起好几千张。此外,黑帮和工会一般都是相互利用的,秋老虎在本地工会中还有很大的威望。工会很多次成功**、摆平老板,都没少借助他的势力。因此,秋老虎肯定还能得到大批的工人选票。

    要是在成熟的**社会中,尚小君简直就是最理想的候选人,稍微动一下手指头,就能把秋老虎这种粗鄙的黑老大踢出局。但是在每一个**国家初期,都难免经历一个“黑金政治”、“黑帮选举”阶段,而秋老虎正是占了这个便宜,成为一个强劲的对手。

    而且,秋老虎很有钱,竞选资金不成问题。但是尚小君就没什么钱了。她的亲家——大明福特的董事长白德礼很有钱,但白德礼却打算支持另一个候选人,那人是民宪党的,正合白德礼心意。白德礼既不支持身为女人的尚小君,又不支持东林党。因此,尚小君只能靠向小强资助了。

    向小强当然也很想帮忙,因为他实在觉得秋老虎实在不是那块料,尚小君合适的多。但是秋老虎热乎劲儿实在很足,每天又是打电话、又是叫向小强过去吃饭,大呼小叫的让向小强一定要给他这个面子。他最拿得上台面的理由,就是尚小君是女人,而女人干政从来都会把国家搞糟。再说看看当今世界,有哪个国家有女议员的?

    这个,向小强就很没话说了。不管秋老虎再粗鄙、再没层次,他都有一个尚小君无法比的优势——性别。是啊。放眼当今世界,有哪个国家有女政治家的?就算是大明女多男少、一贯有女子参与社会事务的传统,可那都是局限在中低层啊!议员,这可是绝对的“政治家”了,是实实在在参与政事的“高层”了。

    这时候,关于女性是否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帝国议会还在吵架中,但是一般认为“选举权”悬念不大,但是“被选举权”就难说了。“女政治家”对于这个时代来说,确实太前卫了。不过大明却有一股支持女性参选的强大势力,那就是以女皇朱佑榕为“精神领袖”的一批中上层女性。她们很多都是手握实权,有着巨大势力和影响力的。上层的比如朱佑榕本人,比如十四格格,比如秀秀,中层的比如江美庐,比如卫子衿,等等。除了朱佑榕外,这些女子可以说个个都有政治**,都极其渴望实现女性的被选举权的。她们的影响力就像一股潜流,在议会中若隐若现。

    正好,向小强前几天刚带着郑玉璁去延平王府吃饭,来的时候带回了他赢的钱——在拉斯维加斯“苏联赌盘”上赢的500万美元,兑换成明洋后是715万。向小强就拿出了100万放在尚小君那里,让她随便用,对外就说是辽阳公主赞助的。

    在这个时代,100万明洋别说竞选个市议员,竞选总统都绰绰有余了。尚小君感激不已,秀秀更是让感动得够呛。秋湫对政治不感兴趣,她也觉得自己老爸那德行,竞选议员实在不合适,她也觉得尚伯母比自己老爸合适得多,所以也就瞒着老爸、偷偷跟着秀秀在尚小君的“竞选班子”里帮忙,还高兴的不得了。

    有了巨大的财力支持,竞选班子运作起来了。纂写演讲稿、组织人造势、跟报纸购买版面、跟广播公司购买时段、雇侦探刺探秋老虎那边的情况、雇写手挖秋老虎的污点猛爆料……

    ……

    向小强知道,今后起码几个月内,自己这个家安生不了了。因此,他开始撺掇朱佑榕,应该出去访问了。俄国和中亚三国政府之前都发出了邀请,只不过对苏战争还没结束,朱佑榕没去而已,现在战争也结束了,是该女皇亲自访问一下这几个铁杆新盟友了。

    向小强打算跟朱佑榕一起,出去“躲”一段时间,家里就扔给她们闹吧。

第66集 从哨所上看到的东西

    朱佑榕也觉得是该访问一下新盟友,但是她却对俄国的冬天颇为打憷,想开春再去。(顶点小说手打小说)但是向小强撺掇她,说现在中亚三国刚刚独立,俄罗斯局势也刚刚安定,正是首次访问的最好时机。要是等开春的话,还得到几个月后。再说,现在大雪之中访问,更显得诚意。

    朱佑榕听他这么一说,也觉得有道理。再说,朱佑榕呆在南京没出门的时间也够久了,她己确实也很闷得慌了。经向小强这么以撺掇,她心也痒痒起来,两人当下拍板,过完元旦就出发,先访问俄罗斯,再访问中亚三国。

    外交部一番准备,联系、沟通、布置,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三国也都喜出望外,表示热切盼望女皇陛下和亲王殿下驾临。俄罗斯表示,绝不会让严寒成为阻隔两国友谊的障碍,尽管放心,当地一定做好安排。

    几国准备了十来天。1939年的旧岁结束了,1940年的新年到来了。

    1940年1月5日,女皇出访团的几架大飞机从南京机场起飞,首先降落在外蒙古的库伦机场,第二天飞往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首都:新西伯利亚。

    下了飞机,朱佑榕和向小强夫妇受到了盛大的欢迎。总理克伦斯基率领全部政府要员、总司令邓尼金率领全部高级将领,亲自列队在跑道旁迎接。寒暄之后,邓尼金请女皇和亲王检阅了仪仗队,军乐队演奏了两国国歌。

    因为当地气温寒冷,当天为零下28度,所以这一切都安排的盛大而简短,没让女皇和亲王在露天待多长时间,一行人就登上车队了。

    豪华大轿车里竟然是温暖如春。向小强本来已经冻得鼻头都木了,朱佑榕更是冻得厉害,细嫩的面颊像被刀割一样疼。此刻骤然被温暖所包围,两人都感到舒适至极。这时候可没有车载空调,这是俄方费尽心思安装的车内暖气,专门设计的电炉丝,环绕在车内壁、车顶的原木和天鹅绒里面。

    车队在新西伯利亚城中缓缓行进,前后是整齐骑着摩托的俄军护卫队,街道两旁的建筑物上,到处悬挂着大明国旗,还有俄国国旗。新西伯利亚市的老百姓自发的夹道欢迎。这季节没有鲜花,很多人就用彩纸屑代替鲜花,从路两边扔向车队。当然,也有不少俄国人显得非常愤怒,挤在欢迎的人群中,高声咒骂着什么。

    前座的俄方翻译这时候有些紧张,回头解释说,这些人要么是苏联政权的拥护者,要么是民族主义者。

    朱佑榕微笑着颔首,然后和向小强两人对视了一下。两人都明白,“苏联政权的拥护者”好理解,至于“民族主义者”,恐怕就是因为大明从俄国划走的大片土地了。主要就是外兴安岭以南、贝加尔湖以东的那一大块。虽然那是过去俄国从中国划走的,在大明看来应该还回来,但是将心比心,大明老百姓这么看容易,要求俄国老百姓也这么看,那就难了。

    向小强注意到,现在俄罗斯的国旗和后世的俄罗斯国旗一模一样,都是白、蓝、红三色旗。其实这三种颜色被称为“泛斯拉夫色”,是17世纪彼得大帝在位时,彼得亲自设计的。只不过在沙俄时期,三色旗的左上角多了一个双头鹰图案,现在把双头鹰去掉罢了。

    ……

    午宴后,下午是参观新西伯利亚市,然后是晚宴。向小强第一次尝到了来自里海的鱼子酱。看来是没口福,只觉得又凉又腥,一口下去差点反胃吐了,强忍着才算没露出恶心的表情。向小强只吃了一勺,坚决没有再吃第二勺。而朱佑榕倒是很上台面,优雅地品尝了三五勺,看不出她喜欢吃,也看不出她不喜欢吃,只看得出她很高贵,很得体。

    就凭这一点,向小强服了这丫头了。

    晚上在大剧院内安排了芭蕾舞剧《天鹅湖》,款待女皇和亲王,总理克伦斯基陪同观看。之后,访问团下榻在大明使馆内休息。第二天,双方在总理府内会谈,签署了一系列的经济合作、军事合作、文化交流的协定。

    师团在新西伯利亚停留了两天后,坐上了火车,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继续向西,两天后,抵达了车里雅宾斯克。女皇和亲王在车里雅宾斯克做了短暂的逗留,参观了这里的军事基地,看望了明军顾问团的官兵后,再次乘上火车,沿着向北的一条直线前往200公里外的叶卡捷琳堡。

    叶卡捷琳堡是俄国的历史名城,是以叶卡捷琳娜女皇的名字命名的。朱佑榕很沉迷于这座城市,接连几天参观了美丽的宫殿、城堡、教堂,还有大剧院,俄罗斯最好的歌剧团和芭蕾舞剧团也跟着来到了这里,为女皇和亲王表演。朱佑榕很喜欢芭蕾舞剧,这次来俄国有机会看到最高水平的俄国芭蕾,简直看得如痴如醉。但是旁边的向小强却觉得很闷,不过也只得陪着她看了,就当陶冶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一下“素质”了。

    他也很理解朱佑榕,他知道朱佑榕对俄罗斯这个国家很心仪,从小就为俄国的音乐、舞蹈、文学、绘画、雕塑、建筑等等而痴醉。可是她从小到大,俄国都是苏联时代,根本没有可能前往。现在总算是有了机会。在朱佑榕的心目中,俄国最美的城市是圣彼得堡,也就是列宁格勒。但是圣彼得堡在乌拉尔山以西,现在是在纳粹统治之下,无缘一访。而乌拉尔山以东最美、最能代表俄国传统韵味的城市,就是叶卡捷琳堡了。这也是朱佑榕专门要求绕道,来参观叶卡捷琳堡的原因。

    ……

    在叶卡捷琳堡足足逗留了五天后,朱佑榕才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这座历史名城,登上火车向南返回车里雅宾斯克,然后沿着西伯利亚大铁路主干线继续向西,进行此行俄国阶段的最后一个环节——登上乌拉尔山哨所,参观工事、慰问将士。

    叶卡捷琳堡和车里雅宾斯克一样,都是在乌拉尔山脚下,也是这个俄罗斯共和国的最西端。乌拉尔山是欧亚分界线,也是现在的德俄分界线,军事意义极其重大。现在沿着长长的山脉,两边都在修筑工事带。在俄国的这边,由于这边紧邻叶卡捷琳堡、车里雅宾斯克两座重要城市,又是扼守西伯利亚大铁路穿山隘口的地方,所以这一段的工事最优先修筑。现在已经有好几座哨所和炮台完工,进驻了俄军士兵和明军顾问。

    火车沿着铁路渐渐向山上爬,两侧的山峦越来越陡峭,越来越难走,一会儿调牵引车,一会儿调除雪车的。最后,火车停在山间的一段铁路上,前方不能再走了。再往西,就是德军控制区了。

    一行人从火车上下来,换乘汽车,沿着崎岖的盘山公路向上开,最后来到一个最高峰,进入一座混凝土的工事内。

    进入这种军事工事内,主角显然就变成向小强了。他身兼男人和军人两重身份,很自然地成为了将领们簇拥的中心。俄军哨所指挥官和明军总顾问一左一右,陪同着向小强,讲解、演示,而朱佑榕则是另一种“分工”,充分施展亲和力,和明军顾问官兵们亲切交谈,嘘寒问暖,把这些远离祖国、驻守在异国他乡艰苦之地的官兵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向小强站在观测窗前,眼睛贴着巨大的哨所式望远镜,饱览着广阔的乌拉尔山景色。这座山峰是方圆几十公里内的最高峰,视野及其宽广。下方大片的雪地、森林、缓坡、悬崖……尽收眼底。

    突然,他发现了一处感兴趣的东西。

    向小强扶着望远镜,略调了一下焦距,想看得清楚点。

    在一千多米外的山坡下面,雪地上有几个黑点在动。随着焦距对准,那几个黑点也清晰了起来——是几只狼。而那几只狼在刨着雪,一边刨一边趴在那里吃,好像是逮到了什么猎物。

    向小强继续看着,慢慢的,眉头皱了起来。

    ——他看到,雪里露出了一只靴子。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67集 冷酷的公正

    向小强还不太敢确认,又盯着那个雪地里露出来的东西看了半天,越看越确认那是一只靴子。(顶点小说手打小说)

    难道那是试图穿越边境被打死的人?是被对面德军打死的,还是被这边的俄军打死的?

    向小强回头看了一下,朱佑榕正在跟几位明军顾问说话,气氛很是和谐,向小强就没有声张,只是叫过来身边的一个明军顾问,让他也站到望远镜跟前看那只靴子,问他这儿是不是经常有这种情况。

    这个明军顾问贴着望远镜看了一下,也显得很紧张,小声跟向小强说,这绝不是经常现象。平时放眼望去,根本都是没有人的。现在冬天更没有人。马上就派人去看看。

    没搞清楚之前,这个明军顾问显然不愿意把事情搞大。他悄悄吩咐下去,让人带着女皇陛下去参观下面的弹药库。女皇一行人下去之后,他集合了一小队士兵,都背着枪,穿着滑雪具,顺着山坡滑下去查看了。

    向小强就留在观测窗前,用望远镜看着那一小队士兵。那几个人在积雪的山坡上一左一右、快速地往下滑着,很快就成了几个小黑点。过了一会儿,接近了山谷里的目标。正在啃咬的几条狼吓了一跳,一看这么多人气势汹汹冲过来了,掉头跑了。

    几个士兵在山谷里站定,一边用望远镜查看四周,一边蹲下扒开积雪查看。突然,他们好像很兴奋,都站起来朝哨所这边挥手,然后一个人从背包里掏出两面信号旗,双手上下翻飞打着旗语。向小强不懂旗语,猜测着。很快,又有几个认出现在了雪坡上,也是往下滑,还拖着一只雪橇。向小强明白了,他们是要雪橇,好把尸体拖回来。

    过了一会儿小分队拖着雪橇回来了,从炮台工事下面的小门进去了。向小强心痒难耐,想立刻去看看,但又不知道他们在炮台的什么部位。正在琢磨要不要叫过俄军司令问一下,就听着从下面传来了叫喊声。叫喊声越来越像,还伴随着口哨声、鼓掌声、跺脚声……这明显是欢呼啊!

    向小强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就听着欢呼声越来越响,很快从下方蔓延到了这一层,连这间观测室门外的走廊上,都震耳欲聋了。

    现在,整个炮台都在疯狂的欢呼。

    向小强忍不住了,大步来到门口,刚要推门,门开了,一直跟着朱佑榕的卫子衿出现在门口,她气喘吁吁地说道:

    “王……王爷,您赶快下去看,他们……他们……把……”

    向小强一惊,紧张地问:

    “他们把榕榕怎么了?”

    卫子衿气喘匀了,这才露出笑容,笑道:

    “不是,王爷……是他们把斯大林拖上来了!”

    向小强一愣,嘴巴立刻咧开了,瞪大眼睛:

    “什么?真的?!”

    平时一贯不苟言笑的卫子衿,现在激动得满脸通红,使劲儿点着头,笑道:

    “嗯!嗯!”

    向小强把腿就往外跑,卫子衿赶紧跟在后边。走廊上,好多士兵都在匆匆往一个方向跑,有俄军,也有明军军官。有人看到向小强连忙敬礼,但更多人甚至都没注意他。向小强也不在乎那么多了,就跟着人群,朝一个方向涌。

    下了两层楼梯,转了几个弯,来到一个小院子里。向小强认出来了,他们进来的时候就是从这儿进的。但现在院子里已经围满了人,都在往前挤。向小强挤不进去,也顾不得王爷尊严了,直接攀着前边士兵的肩旁,跳起来往里看。

    忽然,里面一声高亢的俄语,俄国官兵们都回头看向小强,纷纷往两边让开,向小强从缝隙钻进去了。人群的中间,是俄军的炮台指挥官,刚才就是他叫人让开的。旁边还有明军顾问,为向小强充当翻译。两人和大家一样,都是满脸的兴奋,请向小强看地上雪橇上的那具死尸。

    雪橇上的死尸已经**的了,残破不堪,一条腿已经被啃的只剩下骨头茬了,另一条腿还有裤子和靴子。这具尸体很瘦,非常瘦,乍一看去无论如何也和斯大林联想不到一起。头发又长又蓬乱,花白白的,面颊非常削瘦,两腮严重凹下去了,上嘴唇也残破不见了,露出一排牙齿。斯大林标志性的大胡子也没有了,看来是被剃掉了。但是仔细看去,五官特征确实是斯大林。

    朱佑榕也在这里,她看着这句惨不忍睹的冰冻尸体,脸色惨白,忍不住想作呕的表情。但是向小强在战场上尸体见得多了,残肢断臂,多惨的景象都见过。他蹲下来,伸手扳了一下**,只觉得坚硬、冰凉,像摸着刚从冰箱冷冻柜里取出的冻肉一样。他使劲儿把尸体翻了个个儿,觉得斯大林的后背上不太对劲儿。他用手一摸,觉得尸体后背整个都没有了。

    向小强一不做二不休,两下把冻得坚硬的上衣敲开,顿时看到,里面后背上已经没有肉了,直接能看到脊柱,还有肩胛骨。伤口边缘非常整齐,根本不是动物啃咬留下的,而是用锋利的刀子切割的。

    这一幕,周围这一边的士兵们都看到了。院子里颇为安静。朱佑榕脸白得像纸,身子晃了一下,几乎就呕吐,旁边的卫子衿手疾眼快,马上不声不响地扶着她,离开了这个院子,进入了炮台。

    这意味着什么,再清楚不过了。有人在吃斯大林的肉。人吃人……

    炮台里的军医也来了,蹲下来检查尸体,很快得出结论,要么是饿死的,要么是即将饿死的时候被杀死的。反正尸体瘦到这个样子,即使不饿死也撑不了多久了。如果是杀死的,那么致命伤很可能是在背部。但是现在也没法证实了,因为背部的肉已经被割光了……

    周围的人七嘴八舌分析起来,大家都同意斯大林逃亡的时候是一个小团体,为了逃避追捕,只能选择无人的荒野山林行进,在冰天雪地的荒野中漫无目的的往东走,可能是想跑到乌拉尔山区,找某个猎人窝棚躲上一冬。但是后来带的食物吃完了,外面冰天雪地又找不到任何食物,于是有人开始饿死。接下来,这个逃亡小团体在别无选择的情况下,不得不开始考虑吃人肉……于是,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第一个饿死的人吃完后,又面临饥饿。终于,他们做出了可怕的选择——选个活人杀掉给大家吃。

    就这样一个人接一个人的吃,最后,终于吃到了斯大林……

    可是,既然有人在吃斯大林,那么他肯定不是最后一个。附近肯定还有幸存者。应该立刻展开搜捕。

    明军顾问和炮台长官都把任务布置下去了,一队队士兵穿上滑雪具,带上枪,朝四面八方搜索开来。

    向小强呆呆地站在院子里,盯着地上这具残缺不全的尸体,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一时间复杂得很,说不准是解气还是同情,还是恶心。

    在这个人的统治下,欧亚大陆上有八位数的人被饿死。无数垂死的人靠吃自己同类、甚至吃自己的儿女、兄弟姐妹、父母的尸体来维持生命……

    而现在真应了那句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这个人最后自己也落了这么个结局:先挨饿,再吃人,最后被吃……

    向小强只觉得胃中翻滚的厉害,眼冒金星,身子一晃,“哇”的一下狂吐出来。

    本书首发。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个(*^__^*),都会成为作者创作的动力,请努力为作者加油吧!

第68集 最后的食人魔

    接下来两天,大批俄军牵着狗,在方圆十几公里内细致搜索。(顶点小说手打小说)而对面山峰哨所的德军也发现这边不对劲,好像在搜索什么人,他们也大概猜到了什么,于是,德军也在他们那边开始搜索。两边都在抢,看谁先搜到。

    朱佑榕和向小强改变了计划,暂时不前往哈萨克斯坦,而是就近退回车里雅宾斯克,在那里等候消息。当天,他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消息,并且把斯大林尸体的照片公布了出来。

    这几乎是不亚于苏联崩溃本身的一个消息。消息公布出来后,全俄罗斯的酒一夜之间全部脱销。中亚和两疆地区信奉伊斯兰,不喝酒,要不然也得是酒水脱销。

    两天之后,消息传来了,在距离尸体地点1.5公里的一个山坳里,发现了苏军元帅布琼尼。

    布琼尼是在一处半地下狩猎窝棚被发现的。被发现的时候,这位昔日的元帅已经骨瘦如柴,满脸厚厚的污垢,两腮深深地凹下去,脸上胡子蓬乱得像个刺猬,原先的两撇大胡子也看不出来了。整个人呆滞地坐着,就像一头正在冬眠被打扰了的大狗熊。两只眼珠子通红通红的,好像是野兽一样。

    在窝棚的地上,到处都是骨头,啃得都很干净。炉子上还炖着半锅汤,里面还有几块肉。

    ……

    抓他的时候,俄军士兵就喝问他,这是什么肉,地上是什么骨头。布琼尼呆滞的像个树桩,嘴里含糊不清,一会儿说是野猪,一会儿说是鹿。而俄军士兵要他把野猪和鹿的其他部分拿出来看,布琼尼就说都吃光了。士兵问他,骨头、角、蹄子、皮毛在哪里,布琼尼也只是含糊地说:都吃光了。

    显然,不需要再问什么了。俄军士兵已经明白这是什么肉了。不过需要弄清楚的是,这是谁的肉。

    不过布琼尼被带到一个哨所里,吃过热饭、洗过热水澡之后,整个人好像清醒了不少,被冻住的思维又能活动了。布琼尼抽上了看守给他的一根烟,好像都想开了,于是慢慢地把一切都说了。

    从莫斯科逃出来的时候,一共是六个人,除了斯大林之外,其他五个都是斯大林最心腹的人,也是斯大林集团核心人物,历次大清洗、大饥荒的制造都参加了,这几个人都是估计不论明国德国都不会放过自己的,所以他们带着大笔的美金和珠宝,一起走上了逃亡之路,想先逃进亚洲的山区,在里面躲上一阵子,等搜索的风声慢慢平息了之后,再乔装改扮,偷越边境向南去黑海沿岸,想办法弄一条船逃往地中海,然后再看往亚洲跑还是往南美洲跑合适。

    他们选定的潜藏区域,正好是明国和德国的势力范围交汇点,他们认为这种地方属于两边权力的真空地带,一旦一遍的风声紧了,可以方便的逃往另一边。——事实证明,他们的计划确实很管用,他们在这里潜藏那么长时间,竟然没遇上一次搜索。

    但是显然他们忽略了另一个方面——这种地方安全是安全,但根本弄不到食物。在这些高层人物们原来的想象中,打猎也好、到附近的村子里去弄食物也好,不会这么困难。但是实际上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们进入山区之后就遇上了12月的暴风雪,四周一片白茫茫,找不到路,找不到方向。别说打猎,就是连有人迹的地方都找不到。

    食物吃完了,恐怖的饥饿降临了。在如此的严寒下,没有食物,根本撑不了两天。最先倒下的是莫洛托夫。别看他最胖,但是最撑不住。于是,在极度饥饿之下,他们做出了可怕的选择:吃掉莫洛托夫。

    这么一个人,让他们吃了几天。但是很快又没有食物了。于是,剩下的四个人开始抽签,抽中了谁,就吃谁。就这样,先后又有两个人被吃掉了。

    这时候只剩下了斯大林和布琼尼。两人都饿的垂死了,都想把对方干掉,让自己再多活一阵。到底布琼尼是哥萨克骑匪出身,身大力不亏,找个机会从背后一刺刀,把他昔日“无限忠于”的斯大林同志结果了。

    就这样,布琼尼先后吃了四个人,活到了被发现。而布琼尼还多了个心眼,从来不把整具尸体拖到他的住处,而只是把尸体埋在远处的雪地里,吃的时候割一大块肉带回去。这样即使自己被发现,也不会“人赃俱获”,可以说这是自己打猎打到的动物肉。可是他并没有想到,人家先发现了斯大林的尸体。

    听完了布琼尼这段恐怖的叙述,俄军士兵让他带着去找另外三个人的残骸。布琼尼也没磨叽,带着一队俄军士兵回到那块山区,熟门熟路地先后指认了三处埋尸点。而俄军也挖出了莫洛托夫等三人的残骸,带了回来。

    “食人魔”的故事立刻也传遍了全世界。这也成了继美国1846年被困在内化达山脉的拓荒者“唐纳家族”之后,最著名、最恐怖的人吃人事件。

    ……

    向小强和朱佑榕这时候还在车里雅宾斯克。朱佑榕听了事情经过,只觉得毛骨悚然,当天晚饭都没吃。而向小强不会放过这个极具历史意义的时刻,他去亲眼看了那几个人的骸骨。

    关于如何处理这几个人的骸骨,以及如何处置布琼尼,成了当下俄国的一个难题。克伦斯基派人来私下里征求朱佑榕和向小强的意见。向小强知道,朱佑榕这时候不愿再去想这些恐怖的事了。因此他没让来人见朱佑榕,而是自己做主了。

    向小强建议克伦斯基政府,还是按照处理列宁的老办法,把尸骨火化了,然后把骨灰撒进海里,这样最稳妥,能排除未来的很多变数。在未来,俄国的政治和经济建设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在俄国这个**传统浓厚的地方,人们会很自然地渴望有一个强有力的人出来,用铁腕手段重振俄罗斯帝国的辉煌。而那时候,斯大林主义也好、苏联曾经的“强大”也好,都会成为很多人感情的寄托。在把斯大林**主义完全清除出人们的头脑之前,这个人埋在任何地方,这个地方都有可能成为不少人“朝圣”的地方,甚至会成为斯大林幽灵“复活”的地方。

    听了向小强的分析,克伦斯基政府的人表示很有同感,这样做的确是最妥当的。

    至于布琼尼,这个人无足轻重。虽然他也是血债累累,在列宁时代的内战中,他率领红军骑兵屠杀焚烧了不少支持白军的村子,但是现在,这个曾经的凶悍哥萨克元帅,已经成了一个靠吃人肉苟活的“动物”了。他和列宁、和斯大林都不一样,在世人眼中,这人就是一个废物点心,一个大狗熊,他活着不会有任何威胁,而且只会显得俄国政府文明人道。

    因此,向小强“建议”克伦斯基政府,判处布琼尼终身监禁,不得释放,就可以了。

    克伦斯基的代表听着,又是深表同感,连连点头。

    安排完了苏联帝国最后残余的命运之后,向小强长处了一口气,感到自己在这块土地上的使命已经完结。

    第二天,他带着朱佑榕从车里雅宾斯克启程,进入了哈萨克斯坦境内。

    在中亚三国访问了一圈之后,女皇和亲王一行从土库曼斯坦直接坐飞机飞到了迪化,然后辗转飞回了南京。N

第69集 射门——球进了

    南京的“修宪会议”已经完成,经过了两个多月的争吵,议会终于完成了对宪法的修改,以及几部新法律的制定。(顶点小说手打小说)这标志着至少在制度上,大明完成了半个世纪的维新变法,成为了一个完全的**国家。

    向小强和朱佑榕在飞回南京的飞机上,就收到了电报,帝国上议院刚刚以17票赞成、13票反对的微弱优势,通过了给予女性被选举权的议案。无线电员念完这个消息的时候,机舱内立刻想起了一阵悦耳的欢呼——朱佑榕的贴身宫女们都兴奋得不得了,又是欢呼又是鼓掌。虽然她们不会去竞选,但是她们都把这看作她们作为女性的胜利。朱佑榕也非常喜悦,跟着大家一起高兴。这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标志着大明的女性地位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

    帝国议会讨论的结果是,原南明十二省和三个直辖区,立刻实行普选。北方十三省实行过渡期制,过渡期为十年,十年之后实行普选。青海、乌斯藏、北疆、南疆四省,过渡期为十五年。

    帝国议会机构基本不变,分为上议院和下议院,上议院目前为30名议员,南方十二省和三个直辖区每个区两个席位。三个直辖区分别是南京、上海和重庆。南京是全国政治中心,上海是全国经济中心,重庆是西南战略大后方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三座城市都是特别重要,所以单列为“直辖区”,和其他各省一样,在上议院中占两个席位。下议院则按照各省人口比例,目前总席位为325人,差不多每个众议员代表30万人左右。

    在帝国议会之下,各省和直辖区还有自己的议会,也分上议院和下议院。尚小君竞选的就是南京直辖区的下议院议员。这个相对于上议院议员来说,门槛要低得多。

    ……

    回到家,向小强就发现家里洋溢着一股喜悦的气氛。侍女们跑前跑后,都说说笑笑,心情很好。秋湫和秀秀则是这团欢乐的核心,两人就像小丫头一样,指挥着大家忙前忙后,不时夹杂着欢快的嬉笑。

    向小强知道,眼下的向府里,已经成了尚小君竞选议员的大本营了。秀秀正在为母亲的竞选而卖力,秋湫也跟着她帮忙。尚小君稳稳地坐在轮椅里,看着这一切,脸上带着满足的笑,一边低头修改演讲大纲,整个人身上都环绕着一种精神,仿佛年轻了十几岁。

    但是,家里气氛欢快还有一个原因,是向小强不知道的。

    当天晚上,在向小强和朱佑榕回到家的第一个家宴上,向小强很敏感地发现气氛不对。大家都不说话,只是笑,望着秋湫笑。秋湫被大家看得直低头,恨不得把脑袋藏到桌子底下去。不过,小女人的脸上轰轰的,仍然是掩藏不住的笑,一种透着幸福的笑。

    朱佑榕也是不解,跟向小强对望了一下,然后也望着秋湫,笑道:

    “秋湫,什么事啊,这么高兴?”

    向小强看着秋湫的样子,又观察了一下众人的反应,隐隐有了些预感。

    果然,秋湫终于抬起了头,红着脸,笑着说:

    “小……小强啊,我……我……我那个……嗯……”

    对面的郑玉璁忍不住了,直接笑道:

    “我替你说吧!小强,你不知道吧,秋湫怀孕了!”

    顿时,“哄”的一下,大家都起哄起来,餐厅里女孩们“咯咯”的笑声直冲天花板,秋湫反而轻松了,不再那么羞涩难当了,反而抬起头来,撒娇地望着向小强。

    向小强心中一震,一股狂喜冲遍全身。他立刻起身,冲到秋湫的身边,一把抱住,手在她肚子上轻轻抚摸着,嘻嘻笑道:

    “哎呀……好,好秋湫,不愧是我的好秋湫……好样的……啥时候的事啊?怎么那么快?”

    这句“怎么那么快”一出口,秋湫立刻又羞得低下头,脸直往向小强怀里钻。其他几个女孩也都“吃吃”笑着,眼神颇暧昧地看着他俩。尚小君依旧像个宽厚的长辈那样笑着,同时给桌对面的女儿递了一个鼓励的眼神。

    十四格格笑道:

    “御医看过,还不到两个月。我说小强,你得好好谢谢秋湫。秋湫这算是给你这个向大司令挽回了面子啦。……你也不算算,自从秋湫和秀秀进门到现在,几年啦?偌大的向府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有的小报早就开始瞎胡写了,再这么下去,就不是小报的事情了。”

    十四格格带头说完,其他几个女孩也都点头附和,脸上带着羞涩的笑意。连朱佑榕也情不自禁掩口微笑,垂下头来,一丝红晕爬上了面颊。

    向小强很窘,笑嘻嘻地搓着手,点头笑道:

    “啊,好,好,都好,都好……”

    他当然知道十四格格这是什么意思。的确,自从自己迎娶第一对夫人——秋湫和秀秀到现在,已经先后娶进了五位夫人,但是几年下来,没有一位夫人怀孕,向府始终没有婴儿的哭声。坊间小报不免进行某种猜测。但是坊间猜测归坊间猜测,向夫人们都是明白的。并不是自己的夫君身体有疾,而是每次同房的时候,都做足了避孕措施,理由是现在还年轻,还没有做好为父的准备,过两三年再说。这样,尽管夫人们不情愿,到底向小强是一家之主,也没办法,只得顺着他。

    但是自从去年向小强失踪事件之后,重新归来的向小强仿佛变了个人,好像卸下了某种千斤重担,以前的避孕措施全抛到了一旁,好像失踪这几个月,让他体会到了生命的真谛一般。这当然让几位夫人都喜上眉梢,大家心中暗喜之余,也在暗暗较劲儿,都想第一个怀上,成为向府长子的母亲。

    大明太子之位只可能在朱佑榕生的这一房中挑选,和其他几房夫人没有关系。而且向小强的王位也不是世袭的,是递降的,也就是说没有世子,儿子辈全部封侯,孙子辈全部封伯。——虽然现在这个“长子”并没多少实际意义,在爵位上和财产继承上并不占优势,但是在大明的传统社会中,这就意味着长子之母地位的提升。

    因此,向小强故意把这个“第一名”偏让给了秋湫。而秋湫也非常“上路”,漂亮而准确地接住了“这一球”,就像两人第一次见面,秋湫漂亮而准确地接住了那把枪一样。

    而今天,十四格格充满暧昧地这一段话,意思就是:下面该我们了,你要有数啊!

第70集 开心做出戏(大结局)

    1940年12月末的一个黄昏,长江上寒风凛冽。www.uu234.com阅读网)正是枯水期,江水的水位很低,在寒风的抽打下懒洋洋地向东北流着,水面褶皱很密集,一阵又一阵。远处的南京长江大桥已经在动工了,巨大的混凝土桥墩矗立在江中,上面架着滑轮、钢索,还有脚手架,工人们熟练地爬上爬下,干着活儿。

    向小强裹在厚厚的大衣里,坐在江心,凝视着一千多米外的景象,发呆,出神。

    此刻,他身子下面就是锈迹斑斑的“蚱蜢号”。这艘袖珍潜艇还是这么矗立着,半陷在沙洲里,在江心“一个人”孤零零地呆了五年。风吹雨淋,锈迹斑斑。大部分时间,它都是泡在水里,只露出指挥塔和艇身最顶端的一小部分。到了冬天,水位下降,它就几乎全露了出来。

    开始的时候,因为下游长江还是明清对峙的军事屏障,基本上没有商业通航。而且蚱蜢号搁浅的地方刚好是江心,是明清双方的分界线,所以也并不对双方造成什么影响,所以就由着这艘小潜艇竖在那里。而到了后来北伐后,长江完全在明方控制中了。这时候长江的航运作用开始发挥,就有人提出应该把这艘沉船拆除,以免给航运造成危险。

    但水文专家建议保留,因为蚱蜢号并不是“沉船”,并不是像暗礁一样沉在水下,而是搁浅在水面之上的,反而起到了“灯塔”的作用。即使把潜艇拆除,潜艇下面的暗沙州是拆除不掉的。那么有这么一艘潜艇杵在上面,反而是一个明显的警示标志,能让航船知道这儿有浅滩,可以远远的就避开。

    长江舰队的机械师拆走了艇上的武器和剩余鱼雷后,航运安全机构就完全把蚱蜢号当作“灯塔”来使了,把它的潜望镜高高地升了起来,在潜望镜顶端装上警示灯,一到晚上就一闪一闪地发出红光,警告航船不要过来。

    但是到了第四年,蚱蜢号开始快速下陷,半年就陷下去了一米多。这样发展下去,要不了一年,蚱蜢号就会在丰水期处于水面之下,成为可怕的“暗礁”。因此,必须把它拆除了。

    秀秀消息灵通,最先听说这个消息,竟是颇为伤感。她告诉向小强后,向小强也是不胜唏嘘。对他来说,蚱蜢号就像是一个媒人,因为它,他才认识了秋湫、秀秀,才开始了他来到这个时空的一系列冒险,才认识了朱佑榕、郑玉璁、十四格格……

    向小强在这个时空已经生活了五年,期间历经了数不清的波澜,数不清的大风大浪。而在普通人的生活里,任何一件事都是一辈子也经历不到的。这一切,都是由这艘小小的、受伤的潜艇而开始。

    向小强这时候才突然想起来,在这五年中,从来没有再次来看过它一眼。自己没有,秋湫和秀秀也没有。自己也好、自己的老婆们也好,大家都只顾着经历那些精彩的大风大浪,享受着爱情和幸福,竟然连提都没提过蚱蜢号,就把它这么晾在这里。

    现在,它就要被拖到造船厂里拆掉卖废铁了,就要永远从哪个地方消失了。向小强才猛然觉得,确实有必要故地重游,至少多看它一眼,送它最后一程。

    ……

    向小强一个人坐在指挥塔上,靠着潜望镜,手扶着栏杆,感受着上面粗糙的铁锈……突然,他发现了栏杆下面、指挥塔的内壁上有几个字。

    他小心地把身子挪过去,凑上前去看。字迹明显已经留了很长时间了,已经被锈迹遮住了。向小强掏出手帕,用力揩了两下,让下面的字迹显露出来。他借着落日的余辉,吃力地读了出来:

    “王家俊——杨秀梅到此一游。”

    不会吧?!

    向小强接着寻找,又找到了好几处刻字:

    “李仲平——苏小玉,在此立誓,永结同心,日月可鉴。”

    “——,白头偕老,永不相背。”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

    念着这一处处刻在钢板上的歪歪扭扭的字,向小强不禁感动了。

    ——自己以为孤零零的蚱蜢号,这几年来竟不是完全孤独的,它竟然成了年轻男女们的爱情圣地!无论是热恋的情人,还是私奔的小两口,都会租一叶小舟,来到这江心沙洲上的蚱蜢号,相携坐在这里,像向小强现在这样,望着天边的落日,相互道出山盟海誓,并用小刀将爱情誓言刻在锈迹斑斑的钢板上……

    蚱蜢号的传奇故事、蚱蜢号引出的传奇爱情,已经深入大明年轻人的心。这艘潜艇虽然经过几年风吹雨打,早已经锈迹斑斑、残破不堪,但在很多年轻男女的心中,早已经披上了一层浪漫的绯红色……

    而这个故事中的主角——自己,这五年中却把它忘得干干净净了!

    想到这里,向小强坐不住了。他扶着栏杆,小心地站起来——脚下的艇身跟着微微摇晃起来,脚下的钢板发出了“嘎吱嘎吱”的声音。向小强开始打量着这个指挥塔,看有什么可以拆下的东西。他准备从蚱蜢号上拆走一两件东西,当作纪念品,当作传家宝,永远地流传下去。

    潜望镜?似乎不错,自己落进水里后,就是抱住这根潜望镜才活下来的。也可以说,这根潜望镜是自己来到大明后,摸到的第一样东西。

    但是……太大了,太长了。整根潜望镜足有十几米长,别说难以拿回去,就算拆,也不知道怎么才能拆下来。而向小强只想选一个好拆、好拿,同时又有一定意义的东西。

    要不然,就把潜望镜下面的手柄拆走吧!当时,秋湫就是握着这对手柄,指挥着潜艇,带着自己,躲避清军驱逐舰的。——不过,不知道怎么能钻到里面去。也不知道里面是不是灌满了水。要有水的话,这么几年,恐怕什么都锈完了。

    或者,也可以把蚱蜢号的螺旋桨拆回去。这艘袖珍潜艇的螺旋桨不会太大,又是铜制的,拿回去擦得亮晶晶的,再装个木质底座,摆在客厅里的地上,作为家族纪念品,也非常漂亮。

    再不然,还可以把指挥塔上,喷涂着“蚱蜢号”标志的那块钢板切下来,带回去。不为别的,就为了上面“蚱蜢号”这三个字。

    ……

    “王爷!王爷!”

    远处隐约传来了马达声,夹着秀秀的呼喊。向小强转头看去,一条小快艇正在江面上划着圈,快速往这边靠近。秀秀亲自开着船,朝自己挥手。

    向小强也向她挥挥手。他们是一起来的,乘坐小快艇登上蚱蜢号,一起缅怀了一阵子。明天船厂就要来拖了,秀秀很是伤感,坐在蚱蜢号上很是哭了一阵。本来秋湫也想来的,但是有宝宝需要照顾,没法像秀秀那样自由了。秀秀现在虽然也有两个多月的身孕,但肚子还没起来,仍然是想去哪儿就去哪儿。

    刚才无线电里传来呼号,保安队那边事情需要秀秀去处理,向小强想在蚱蜢号上再呆一会儿,就让秀秀先回去了,回头过来接他。现在,秀秀回来了。

    向小强知道秀秀是来接自己回家的。现在太阳快落山了,很快江面上就黑下来,就不太好开船了。向小强扶着栏杆,准备下到甲板上,然后上船。

    没想到秀秀驾快艇靠过来后,并没有喊他回家的意思,而是把缆绳扔过去。向小强接过缆绳,栓在了潜艇栏杆上,然后伸出手臂,帮秀秀跳了上来。秀秀爬上指挥塔,没有说话,只是和向小强肩并肩地站着,吹着江风,失神地凝视着这艘小潜艇。

    向小强心中又是一阵感动,伸手把秀秀揽在怀里,指着钢板上的那些刻字给她看。秀秀掏出手绢,捂着嘴,一边看一边流泪。向小强紧紧地搂着她,陪她一起看,仿佛那每一句话都是他们刻上去的,仿佛每一对名字都是他们的名字。

    “王爷,”秀秀哽咽着说道,“我们带点蚱蜢号的碎片回去吧。……就算做个纪念。”

    秀秀和自己想到一起去了……向小强很是感动,点点头:

    “那肯定的。”

    秀秀流着泪,过了好半天,才又哽咽着说道:

    “那……我们拆什么地方的……”

    向小强心中一阵热血上涌,脱口而出道:

    “全部!”

    秀秀吃了一惊,抬起头来望着他:

    “王……王爷?您是说……”

    向小强被自己突然出现的想法折服了,他兴奋起来,大声说道:

    “对,没错!我全要!让造船厂去别的地方收废铁吧!蚱蜢号不能给它!就说这艘艇,寡人收藏了!”

    秀秀脸上露出惊喜的笑容,盯着向小强:

    “王……王爷!”

    “秀秀记下来,”向小强大手一挥,大大咧咧地说道,“回去后让长江舰队给那个什么造船厂说一声,明天照旧来拖船,到他们船坞里给翻修好,然后开个价,派人来取支票。妈的多少钱我都给。……哼,一艘小破艇,谅他们也不敢敲寡人的竹杠。”

    秀秀擦着惊喜的泪花,一下扑到向小强的怀里,掂起脚尖,用力的吻了他一下。

    “王爷……”她在向小强怀中,幸福地呢喃着,“您知道,秋湫会多高兴啊……我来的时候,她拜托我替她跟蚱蜢号多说几句话的……呵呵,以后,她可以天天来跟蚱蜢号说话了。只怕她又不来了。……不过,王爷,蚱蜢号翻修好后,我们把它安置在哪里呢?”

    向小强抚摸着秀秀的头发,一边想一边说道:

    “嗯,这个好办。在长江边买个私人码头,或者选块地方买下来,建个码头,那就是我们家的私人码头了。今后我们家的游艇啊、水上飞机啊什么的,都可以停在那里,蚱蜢号也就停在那里。今后我们有兴致了,就开着蚱蜢号畅游长江,还可以开着它东进大海……风平浪静的时候我们就在甲板上钓鱼,有大风浪的时候我们就下潜,到大海里潜水玩,上面12级台风也不怕,其他的游艇谁也比不了……哈哈,岂不是很爽!”

    秀秀也被他蛊惑得心旷神怡。她和秋湫在长江舰队的时候,整天就是在江面上“偷鸡摸狗”,还不曾到大海上去遨游呢。也就是在海军大学校的时候,曾经在远洋潜艇上短期见习过。但那是什么情境?怎么能和身为女主人、驾驶着一艘属于自己家的潜艇、随心所欲地遨游相比?

    ……

    正在两人相拥“畅想”的时候,远处又传来马达声。两人转头一看,只见一艘稍大些的游艇正在靠近。游艇的外形很熟,甚至都不用看旗帜,两人都马上认出来,这是延平王郑恭寅的私人游艇。

    秀秀举起望远镜,一眼就看到游艇的上层甲板上,秋湫正站在那里亲手操舵,兴致勃勃的样子,歪戴着羊绒小帽,秀发在风中飘动。后边是郑玉璁,也是兴致勃勃的,怀里抱着个东西,不住地低头看着,喜欢的不得了。

    秀秀笑了,秋湫到底忍不住,自己也来了。恐怕还是璁璁撺掇她来的。这不,璁璁把她老爸的游艇都“偷”出来了。

    而且秋湫还放不下宝宝,走到哪里都把宝宝带着。这小宝宝是个女儿,长得跟秋湫一样可爱,大家都喜欢的不得了,只要秋湫一撒手,大家就都抢着抱,好像都是自己亲生的一样。当时向小强为了女儿的名字冥思苦想,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秋湫和他肚里的墨水都不算多,取名字都不擅长。而秋老虎更是别提了,想的名字都是“翠花”、“如花”之类的。别说向小强,秋湫打死都不让用。

    向小强知道,岳母尚小君是个一肚子墨水的,当年的东林第一才女,开了半辈子书院的,现在又是议员,取个名字一定手到擒来。可是又觉得她是秀秀的母亲,给秋湫的女儿取名字,怎么都显得有些不太合适——她算孩子的什么人?算秋湫的什么人?尚小君好像心里也有数,也不吭声。

    最后,还是有一次朱佑榕来抱孩子玩的时候,秋湫央求她为女儿取个名字。这也点醒了向小强。他知道朱佑榕自小饱肚诗书,受过最严格、最优良的教育,也是一位才女。而且于公她是女皇,于私她是孩子的“姨娘”,她来给孩子取名字,怎么都天经地义。朱佑榕非常喜欢这个孩子,也没磨叽,大大方方地写了两个字:灵溪。

    她解释说,这是根据孩子母亲的名字而取的。秋湫,“湫”这个字是古意中的“水”,一般是指山中的水潭、瀑布、溪流之类、充满灵秀之气的“活水”。大老粗秋老虎当然取不出这个字,这是秋湫已故的母亲为秋湫取的。朱佑榕很喜欢秋湫的这个名字,曾经吟出“灵溪”这两个字,打算送给秋湫作为她的表字。但是现在秋湫的女儿需要名字,那么不妨把这两个字送给女儿。秋湫听了,当然也更乐意,对朱佑榕感激有加。

    ……

    游艇减速,慢慢地靠过来,游艇上的水手、卫兵七手八脚地下锚,然后把缆绳扔过去。秀秀开着小快艇靠上游艇,把秋湫、郑玉璁和小灵溪都接上了蚱蜢号。一家人挤在略微倾斜的指挥塔上,几个大人护着襁褓中的小灵溪,为她形成一道挡风的屏障。

    向小强埋怨道:

    “哎呀,你们怎么把小溪也抱来了?江上这么冷的风,孩子那么小,回头吹病了怎么办。”

    秋湫笑道:

    “我想啊,蚱蜢号明天就要拆了,我实在想来看最后一眼啊!跟它说说话。璁璁说应该让小溪也来看这最后一眼,看看他爸妈当初见第一面的地方。看不懂归看不懂,起码将来我们能跟她说她看过了。没遗憾了。嘿嘿。”

    向小强摇着头,用手指头一下下地指点着郑玉璁,埋怨道:

    “唉,小璁璁,你呀你,

    你呀你,你呀你呀你呀你……都没法说你。”

    然后又对秋湫抱怨道:

    “孩子这么小,就抱她来看潜艇,你这是拿潜艇当早教啊!小心回头女儿长大了也跟她妈妈一样,不愿嫁人,跑到海大去念潜艇兵……”

    秋湫一愣,立刻笑道:

    “敢!看我打不死她!”

    几人哄笑起来。

    秀秀爱怜地摸摸小灵溪的小粉颊,突然抬头笑道:

    “怎么,辽阳姐姐没过来?”

    向小强目光一瞥,飞快地捕捉到了她笑容的那一丝邪恶。秋湫可没看出来,郑玉璁看出来了,不过她没挑明,只是嘻嘻笑道:

    “我表姐跟辽阳姐,那可是两尊大神,轻易不出山的。特别是我表姐啊,一出来就要摆銮驾,你说她怎么出来。”

    秀秀也不借着蚱蜢号损十四格格了。她很开心地对秋湫宣布道:

    “秋湫你知道吗,蚱蜢号不拆了!王爷准备把蚱蜢号买下来修好,然后在江边买个私人码头,今后蚱蜢号就是我们家的游艇了!”

    秋湫愣了一下,随即欢呼起来,一下扑在向小强的怀里,狂吻起来。

    ……

    落日的余辉下,游艇拖拽着小快艇,载着一家人,朝着江边的码头驶去。向小强坐在甲板上的椅子里,望着渐渐远去的蚱蜢号,怀里抱着女儿,身边站着老婆,心中突然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

    是啊!自己当初的“回明”,所求的不就是这样吗?娶一大堆的老婆,混到尊贵的地位,赚到花不完的钱……所不同的是,当初只奢望能这样快活五年,而现在阴差阳错,竟然在这边的时空赚到了一辈子!能够陪着自己的这些红粉知己们,走完人生的最后一步!

    得此人生,夫复何求?

    向小强突然心血来潮,模仿着周星驰版《鹿鼎记》中那破锣般的大嗓门,放声大唱道:

    “是对,是错皆不怪你!笑声,歌声传我段情!

    管不了是是非非,那恩恩怨怨啥把戏!

    做人管不了这许多,不过是一出戏!

    让我们找开心快活心!让我们寻开心快乐心!

    快乐的人生一起是游戏,快乐的人生是我和你!

    笑一声醉醒之言,难得糊涂,开心做一出戏!

    ……

    是正,是邪不处理!要爱,要金随便你!

    管呀不了是是非非,那恩恩怨怨啥道理!

    笑一声醉生之间,难得糊涂,开心做一出戏!”

    最后,向小强又放开大嗓门,来了个仰天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哈……”

    顿时,把几位红颜知己吓得花容失色,整船人绝倒!

    ……

第206集 汽车海

    第二天,向小强刚来到司令部,现任西线司令方东成上将就向他报告了一个好消息。UU小说 www.uu234.net更新最快

    方东成跟向小强可是老熟人了。早在36年初浦口反击战之时,方东成就是自愿跟人民卫队过江、围攻浦口的五个集团军司令之一。后来在统一战争中,他又一直担任左路集团军群司令,指挥着一半明军和清军作战。他也算是大明帝国的一代名将了。

    自从赵存念因为间谍罪被逮捕后,人民卫队就再没有能统帅整个大战区的将才了。这毕竟是一支从几万人快速发展起来的武装,现在只有二十多万人,规模只相当于一个集团军,人才方面肯定不能和二百多万人、又有着悠久历史的陆军比。西线总司令换成了人民卫队以外的人,向小强肯定觉得有些遗憾,不过除此之外对他也没什么影响。何况方东成跟他的关系还是不错的。

    向小强现在乐得眉开眼笑的:

    “真的吗?一下就运来一万辆?”

    方东成笑道:

    “王爷,开始我也不相信,但听他们说这种船叫‘自由轮’,据说美国从我们统一战争期间就开始设计这种船了,现在已经造出来几十艘了。估计那时候他们就憋着劲儿等今天这个机会呢……”

    向小强一听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立刻笑道:

    “啊,自由轮?这么快就出现了?”

    “王爷?”

    “啊,嗯,咳咳,”向小强笑道,“这种货轮,我知道……不错,我有一些这种船的资料。这是一种专为规模化大生产、快速建造而设计的货轮,结构简单,但是非常可靠,而且特别能装。这东西跟以往的造船模式完全不一样,很大一部分都是在流水线上完成的,只是最后装配上船台。成本低、工期短,最适合战时大量建造。运载量……好象是九千多吨。”

    方东成笑道:

    “王爷说的没错。这次停靠在广州的船队是福特公司包下的,一共有十艘自由轮,运的全是卡车。每艘装一千辆,一共一万辆!”

    “一万辆,一万辆……呵呵,一万辆。”

    向小强尽管已经听过这个骇人的数字了,但第二次听到,仍是眉开眼笑,嘴里反复念叨着。

    一万辆军卡,只要十艘船,就这么运来了。这是什么概念啊!大明全国一个月的汽车产量不过几千辆,现在这十艘货船在大海上跑一个月,一下就运来一万辆!而且,这只是一支十艘的小船队而已,此时在海上航行的这种小船队,可能还有五六支、七八支、甚至十几支!天知道这个月内还有几只这样的船队靠港!况且自由轮,产量会越来越高的!很可能几个月后,海上运输就不再是瓶颈了。

    当然了,这支船队虽然不大,只有十艘,但因为是福特公司包的,运的全是汽车,没运别的,所以对于军车来说,这是很大的一批货了。一般来讲,自由轮只装二三百辆汽车,再搭配装其他的货。

    “这应该是对美军购以来,单笔最大的军车到港了?哈哈,”向小强笑道,“方大人,怎么样,有这一万辆卡车垫底,有没有信心一鼓作气打回北疆去?”

    方东成点点头,微笑道:

    “呵呵,末将尽力。”

    ……

    由于这场战役双方在准备上、士气上、后勤保障上等方面的巨大差距,明军南北两路攻势都是一路攻势迅猛,虽然血战一场接一场,但是毕竟苏军没能阻挡明军的攻势。到了进攻的第四天,也就是5月18日,明军南路先头部队已经进到了瓜州,收复了瓜州县城,开始沿着公路折向西北,直扑350公里外的哈密。

    而北路攻势由于没有沿着曲折的公路行进,而是在大戈壁中走的直线,所以距离哈密已经更近了,仅剩200公里左右。在一片大戈壁中,他们首先迎来了第一场坦克大战。

    在之前的拉锯战中,双方也都喜欢在更靠近自己的地方展开决战。这样战场距离自己的补给基地就更近,而对方却更远。因为双方都知道,大家都是强弩之末,决定输赢的关键已经是补给线了。谁的补给线短几百公里,谁就能大胜,歼灭对方的力量,把对方追的屁滚尿流。

    这次也不例外。在距离哈密仅仅200公里的大漠里,第一场坦克大决战开始了。明军两个前锋装甲师大约400辆坦克,迎战苏军大约600辆坦克。这是一场千辆级的坦克大战。双方在漫天黄沙中混战了足足半天,最后苏军500多辆坦克被消灭,而明军损失150辆。从双方被击毁的坦克数量上看,明军小胜。因为明军的坦克的火炮、装甲、动力、工艺水平等等都比苏军坦克优越不少,成本也高得多,一辆至少能顶苏军三辆。

    但是此役,明军是进攻方,最后打的是追击战,而苏军是防守方,打的是退却战。苏军所有受伤的坦克,全部都留在了战场上,一辆也没能带走。哪怕仅仅是履带断了、发动机故障这种皮肉小病,也等于和被摧毁一样了。而明军是最后打扫战场的一方,受伤的坦克全都能得到修理,除非那种被彻底炸成废铁、毫维修价值的,只能扔在那里。但是坏到这种程度的并不多。大多数都是修理后仍可以用。

    最后明军彻底法修复的只有几十辆,而苏军仍然是实实在在失去了500多辆。所以这样算下来,明军竟然是大胜。

    ……

    南路攻势攻克瓜州,也进入了大戈壁地区。水草丰美的绿洲走廊到此结束。接下来,论是南路北路,对后勤补给的考验骤然严峻了。而在以往的拉锯战中,明军兵锋所能到的最远距离也就是哈密东边百来公里,从没有拿下过哈密。就是因为过不了补给线这一关。苏军对此也是胸有成竹的。

    但是这一次,明军打下了瓜州,竟然没有像以往那样停下来等待燃料、等待水、等待药、等待零件……什么都没等待,而是眼皮都不眨地直接开过去了。

    根据苏军侦察机的报告,后边公路上,明军运输的军车“多的可怕”。整个师整个师的坦克都不是自己开,而是装在平板汽车上,在公路上排着队驰骋。水罐车的数量比之前增加了好几倍,而且还不像是专门的水罐车,而就是普通卡车,后面临时装上铁皮水罐……还有油罐车,之前明军运送燃料多用专门的油罐车,但是现在更多的是普通卡车后面装着满满的大油桶。

    反正苏军指挥部就一个感觉:明军把国内能用的军车都抽调到这里来了。他们内地的驻军,似乎不打算用军车了。n!~!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9055/ 第一时间欣赏大明1937最新章节! 作者:我是猫所写的《大明1937》为转载作品,大明1937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大明1937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大明1937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大明1937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大明1937介绍:
1644年,满清血腥入关,侵吞半壁江山。
南明,顽强地活了下来,和北清对峙到1935年。
北清疆域大,南明疆域小。
北清人口多,南明人口少。
北清6军强,南明海军强。
北清有煤炭钢铁,南明只有水稻茶叶。
北清是君主集权,南明是君主立宪。
北清都离边界有1ooo公里,南明都离边界只有1ooo米。
北清咄咄逼人,南明自守求全。
大海东边,还有个强悍的日本,虎视大6,择机而噬。
但是,南明有主角。
……
2o世纪明朝人穿什么?挣多少钱?
2o世纪的东厂和锦衣卫是什么样子的?
2o世纪的大明皇室和内阁,谁听谁的?
清朝粘杆处Vs明朝厂卫,如何交锋?
明、清之间的坦克战怎么打?
大明潜艇如何封锁日本列岛?
……
荒诞,还是有才?
点一下左边的“点击阅读”就知道。
本书定位:
1、热兵器背景;2、以斗智、谍战、战争戏、外交戏等为主;3、有后宫
amp;amp;1t;br /amp;amp;gt;
amp;amp;1t;br /amp;amp;gt;
amp;1t;/tdamp;gt; amp;1t;/tramp;gt;大明1937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大明1937,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大明1937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