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江山国色TXT下载江山国色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江山国色全文阅读

作者:幸福来敲门     江山国色txt下载     江山国色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八百四十四章 袭击粮道

    潼关。

    河内总管,黄君汉正俯身一小舟内,看着黄河对岸灯火通明的赵军河阳水营。

    但见从黄河下游的粮船正源源不断地,在码头附近靠岸,从船上一袋袋地将粮草卸下,然后搬运至城内。至于水营外,赵军战舰来回巡逻,舰上灯火通明,将黄河河水照的一片清亮。

    黄君汉不由骂道:“妈的巴子,赵军水营防守也是太严密了吧,简直滴水不露。要想从水路上截击赵军粮草,根本没有一丝可能。”

    副将对黄君汉道:“总管,蒲津关已是在死守了,程咬金看来要守不住了,但是陛下交代我们要偷袭赵军粮道的事,还是没有眉目啊。”

    黄君汉怒道:“你着急,我难道不比你们更着急吗?但是现在却万万不能着急时候。赵军粮道虽从水路截击,没有半分可能,但是从河阳至蒲津前线,路程近千里,我们总可以在岸上觅得机会。”

    就在黄君汉与副将商议时,一旁一人亲来禀告道:“启禀总管,陛下派左监门卫将军李君羡率五千人马,前来协助我军截击粮道。”

    黄君汉合掌大喜道:“有五娘子在,何愁大事不成。”

    李君羡外号,五娘子,因为他是武安县人,因玄武门之功被封五连县公,再加上曾在武卫军任职,数个五交叠,被唐军将士戏称为五娘子。

    不过李君羡虽名为五娘子,但作战却异常骁勇,讨伐王世充时。李世民曾与众将戏称道:“有五娘子在,强虏何足忧虑。”于是得到了支援后。黄君汉,李君羡二人的兵马合兵一处。渡过黄河,在黄河北岸秘密登陆。

    对于专门擅长袭击粮道的李世民而言,黄君汉,李君羡二人就是唐军的奇兵。

    而此刻赵军粮队,则是在中条山间缓缓前进。

    中条山依黄河而行,山势狭长,对于关中而言,中条山犹如一道天然屏障,遮蔽了关中腹地。保障了安全。

    现在赵军三万粮车在中条山中山道缓缓而行,这条道路乃是古道,乃是古人为了防备解池之盐,运往河内,特意在中条山山间挖掘而成的。

    守护赵军粮队的是武卫军的人马,武卫军大将秦琼率领三千府兵,押运着粮车向河东前线行进。除了三千府兵外,还有两万民役。

    “本该是身为先锋大将的俺,却沦为解粮大将的命!”秦琼说了一句。表示了对自己的安排十分不满。

    秦琼虽是这么说,但是双眼却眯起打量起不远处起伏的山脉,这里丛林密布,又有山势遮掩。十分容易于藏兵。

    秦琼口头上说得不以为意,但心底却十分谨慎,不时伸手往马鞍边一握自己的金锏。

    就在秦琼琢磨时。突然山林中一阵雀鸟飞起。

    秦琼将手一扬,身后的士卒。民役立即停止的前进。

    民役们各自拿起衔木,咬在口中。并奔到粮车一旁抱头蹲下。至于赵军士卒,则是拿起长枪,强弩,借着粮车掩护,对着森林方向严阵以待。

    秦琼一舞金锏,率领百余精骑上了一旁的坡地,观察全局。

    这一切只是发生在短短片刻之内,由此可见秦琼治军森严,赵军府兵训练有素。

    但是树林内只是出来十几骑,而且都是赵军士卒戎服。见此秦琼麾下士卒,没有一人掉以轻心,反而一名游骑冲上前朝着驰骋而来的不明骑兵队,警告式地朝射了一箭,让他们停下。

    “久闻秦将军有勇有谋,今日一见果真如此,佩服之至,在下风闻司曹纹!”

    马上一人远远地抱拳言道。

    秦琼听了双目精光一闪而过,将手中金锏放下,一旁赵军士卒也解除了严阵以待的架势。

    秦琼亲自策马来到曹纹面前抱拳道:“曹参军不在关中,来此有何贵事?”

    曹纹虽品级高于秦琼,但仍是抱拳回礼道:“我司查到消息,已有数千唐军秘密渡过黄河,似乎要偷袭我军粮道,故而本将奉陛下之命,特来护卫。”

    秦琼见了哈哈大笑道:“就凭你这十几骑吗?不用了,我这里可是有三千儿郎,足够应付唐军了。”

    曹纹听了笑着言:“事实上,我等也是帮不上的,但是能帮上忙,其实是这两个小家伙。”

    说着曹纹向后一指,但见两名胡人打扮模样的人上前,他们右手皮套上各自歇着一头苍鹰。

    秦琼见了目光一亮道:“这是……”

    曹纹点点头道:“不错,他们是突厥鹰奴,我风闻司内不过二十余名,眼下调两人来到秦将军帐下效力。”

    秦琼见了大喜道:“有他们二人在,足以胜过三百斥候了。”

    夜幕低垂!

    赵军粮队在附近立下大营。

    赵军粮队防守并非十分严密。秦琼的士卒只是将粮车简单围了一个圈子,在外围并没有壕沟,甚至连拒马枪和铁蒺藜都没有放。这样行军布阵太简陋。

    秦琼对曹纹道:“这样会不会太简陋,我赵军训练有素,绝不至于布下这简陋的行营,明显就是一个圈套。”

    曹纹成竹在胸地道:“虽是浅显的计谋,但是秦将军放心,唐军一定会中计的。”

    “为什么?”

    “因为唐军时间紧迫。”

    秦琼听了曹纹的话哼哼了几声,不过对他而言,还是决定造他的意思去办,毕竟鹰奴已是明确肯定过了,附近有大股不明身份人马运动。但谁知道这两头扁毛畜生会不会骗自己。

    不过在曹纹再三保证下,秦琼还是决定相信一次。

    于是秦琼在粮车内只留下民役防守,而自己率三千人马埋伏在一旁的树丛内,静待唐军。

    赵军等候至快要天明,就在秦琼以为唐军不会出现时,这时候他却听见,对面树林中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

    “唐军来了!”

    秦琼提起金锏从草丛里看去,但见在朦胧的天色,对面树林里一名穿着黑披风的唐军骑兵出现。虽看不很清楚,但见宽大的黑披风自是将铠甲亮光遮住了。这名唐军骑兵手中的刀尖黑乎乎,显是也是用火烤过了,至于马蹄也应该是裹了布。(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五章 扫清障碍

    唐军的士卒从幽深的树林中出现,之后影影绰绰地一道道身影从林子里冒出,三三两两地聚集在一起,然后这些唐军士卒逼近了赵军大营,埋伏下来。

    显然他们只是第一波的侦查部队,片刻这些前方侦查部队发现营内赵军并无丝毫异动之后,后方的树林内大队唐军人马已是出现。战马要咬着马嚼,士卒身上的甲胄锵锵作响,不少士卒都拿着引火之物,现在黑压压一片的唐军士卒出现在赵军大营外,却没有发出丝毫声息,可见唐军士卒如何训练有素。

    这时候正是拂晓,属于人精神意志最薄弱的时候,若不是提前被察觉,毋庸置疑这是一场完美的偷袭。

    秦琼这时候拔出了金锏,一旁埋伏赵军士卒也是端起了弓弩,后排的赵军士卒,则是举起了刀剑。

    唐军在赵军营帐之外集结完毕后,营内的赵军民役也发现了唐军的集结。这些民役依照原先的计划,高声惊喊尖叫,并四处逃亡,以使得唐军更坚信营帐之内,毫无防备。

    “唐军必胜!”

    整齐的咆哮声,惊天动地,唐军骑兵朝赵军大营杀去,派出的斥候已是回报,赵军阵地前没有任何绊马索,铁蒺藜,拒马枪,甚至连最简易的壕沟都没有挖。

    对于训练有素的唐军骑兵而言,这样的防御要突破实在是太轻而易举了。

    秦琼可以感觉到这股突进的唐军此刻是多么的兴奋。

    “传令下去准备放箭!”

    “将军,是不是太早了点。等唐军突入大营也不迟啊!”

    秦琼哼了一声道:“我是担心唐军毁了我的军粮,传令下去每人只准射出一箭。一箭射完后,全军突击!”

    “诺!”

    急促的短号声。在赵军埋伏的密林内响起,然后铺天盖地的箭矢向冲锋中的唐军覆盖。

    驰骋于马上的唐军士卒立即一片人仰马翻。栽倒在冲锋的路上。

    第一轮箭矢射出后,赵军的校尉纷纷拔出刀来大喝道:“冲啊!”

    “杀!”

    回应他的是四面的咆哮声,丛林之中赵军士卒纷纷冒出头来,一并朝唐军杀去。

    赵军士卒平端着长枪,跳跃地从丛林里杀出,喊杀声从四面传来。而正在冲锋的唐军士卒不由一并惊呼道:“我们中计了。”

    秦琼率领百名轻骑奋勇当先,哪里唐军人多就往哪里冲,他手中的两条金锏,在黑暗之中收割着人命。唐军士卒无人是他的一合之将。在秦琼的突击下,唐军的冲击阵势也是彻底的乱了。

    人声鼎沸,在树林里唐军士卒一时也是晕头转向,唐军大将黄君汉想要逮住秦琼厮杀,但是四面都是不辨动向,被赵军打散了唐军士卒。

    唐军士卒不成阵势,只是一盘散沙的迎战。

    本来是一个完美的偷袭,但是却被赵军埋伏。劫营者反而被设伏,这怎么可能万无一失的计划。当初在浅水原大破薛举的故计,为何在赵军面前却不能用了呢?

    黄君汉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他不知到底是哪一环出了差错。

    此刻赵军已是四面掩杀而来,长矛挥进。长枪横戳,陌刀劈砍,马蹄声震耳欲聋。

    黄君汉看得左翼的李君羡部。仍是奋勇抵抗与赵军厮杀,但是自己这一边人马却已是溃不成军了。当初自己的嫡系精锐。就在黄河上那场水战中死伤差不多了,这一次补充的人马。虽经过训练,但仍是不必原来的底子厚。

    黄君汉已经看出自己偷袭失败,当下对左右道:“眼下是我等报答陛下大恩时候了,诸位不怕死的随我冲。掩护五娘子他杀出重围。”

    左右士卒一并答允,跟随黄君汉向赵军大营方向杀去。

    黄君汉亲自率领百名披着重甲的步卒,向前推进。前方金属的撞击声不断传来,中间和着士卒的惨叫声。脱离阵势的黄君汉人马,当下遭到了赵军数倍人马的围攻。

    仅仅突进五十步不到,百名精锐重甲就伤亡殆尽。而黄君汉早早脱开铠甲,将鲜血涂抹脸上,佯装作尸体倒在地上。

    而李君羡部则是遭到了赵军围攻,堂堂唐军大将李君羡率领上百名精锐士卒被围在核心,外面是近千赵军围攻。激战至天明,李君羡以下无一人生还,也无一人投降。

    战场上喊杀声已是停止,赵军开始打扫战场,曹纹向浑身浴血的秦琼道:“恭喜大将军,这是一场大胜啊!”

    秦琼听了仰头哈哈大笑道:“是啊,这一战打得真痛快,不要我老秦也不是不知道事理的,要不是你的两头扁头畜生,我们也无法发现唐军偷袭意图。”

    曹纹倒是道:“秦将军哪里话,击杀唐军大将李君羡之事,又怎么是我能够办到的,这可是秦将军的大功劳啊,这一战足可封爵了,令我等仰慕。”

    秦琼听了封爵的事,当下得意的摸起胡子来,他生了两个儿子,都还在襁褓中。眼下他自是一心一意地替儿子打算了。

    官职是不能传承的,但是爵位可以啊,将来凭借着爵位,他老秦家在大赵中也算是勋臣之后。怎么说也要捞个县公当当,哼,应该是郡公,若是抓了黄君汉,这战功更是十拿九稳了,可惜让这贼子跑了。

    想到这里秦琼不由感觉美中不足。

    然后曹纹将这一战捷报写好,送至蒲津关前的李重九。

    上面写着中条之役歼灭唐军两千余人,杀敌大将李君羡,经此一战我军粮道再也无忧了。

    蒲津关燃烧着熊熊大火,正骑马入城的李重九看着秦琼的捷报,不由满意地点头。

    袭击粮道的唐军被歼灭,加上蒲津关的攻破,令现在赵军在河东战局之顺利都是大大超乎自己的想象。

    现在蒲津已克,而薛万均的五千人马,在黄河上游龙门登陆后,正面阻黄河而守的李世民主力,也是不知去向。

    现在前方的道路,已是扫清障碍,长安已在眼前了。

    那么渡过黄河之后,自己与李世民最后决战,是否就要到来了。李重九望着黄河,沉思道。(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六章 三条方案

    唐军依为重镇的蒲津关在赵军的攻势面前,并没有坚持多久就宣告失陷。

    尽管上万唐军守军做了最坚决的抵抗,但是最后仍是抵达不住赵军二十万精兵的强攻,坚守五日后,蒲津关失陷。

    唐军大将程咬金,高甑生在失守前一夜,率领百名唐军偷偷渡过黄河,逃回关中,留得了一命,但蒲津关的唐军却是都投降了赵军。

    尽管在这里,耽搁了不少时间,但是此刻李重九却心情很好。他在蒲津关前远远眺望着黄河西安,似乎隐约已见到长安城宏伟的城墙。

    姬川手拿着地图向李重九分析道:“陛下,自古以来蒲津关,有南北两道。北道由长安北行,经中渭桥至泾阳县迎冬驿,再行四十里至三原县,再四十里至富平,又六十里至梁田陂,再三十里至奉先县,再六十里至乾坑店,又四十里至同州治所冯翊县,最后至蒲津。”

    “而南道走灞桥驿,路途虽比北道远,但是也要经过同洲冯翊县,至蒲津。”

    虞世南也道:“是啊,自古以来秦晋交锋,攻打关中,多还是取蒲津关道这一条路。”

    听了姬川与虞世南的话,李重九点点头,事实上由于潼关易守难攻,而且兵粮运输不便,导致历史上发生通过蒲津关道攻打关中的战役要远远多过潼关和武关。

    这里才是长安最重要的关口,要不然当初徐晃怎么会对曹操建言,马超韩遂。只守潼关,而不守蒲津。而知其无谋呢。

    甚至在后世时候金兵和蒙古兵进攻关中,也是多由龙门或蒲津越过黄河。沿蒲津关道进据关中。金国时完颜娄室,蒙古有木华黎,窝阔台汗都由此渡过黄河,攻打关中,并且都取得了不俗的战绩。

    不过唐军退走后,将蒲津道上浮桥烧毁,李重九可没有历史上名将,让黄河一夜冻底,部队插翅横渡黄河的本事。就算有。这时候也是七月,黄河哪里可能结冻。

    所以要过蒲津渡只有搭设浮桥。

    李重九看着滚滚黄河,当下问道:“何稠,浮桥搭建进行如何了?”

    何稠听李重九询问当下上前道:“回禀陛下,此事在进行之中。我们将上游水师的小舟,改为搭建为浮桥,命令民役铺建,足可在蒲津渡上一口气建五道之多。这样大军通过将十分便利。”

    对于何稠的能力,李重九是十分信任。若说赵国的军功企业。谁能说得上话,一个是何稠,还有就是幽京大作匠坊的那些人。

    中国历史一贯推崇改朝换代时涌现出的帝皇将相,而对于宇文恺。何稠这样的大家,却是简单概括。比如这个时代赵州桥的建立者李春,这样的大工匠。在隋史上竟没有他一笔之地。李重九穿越后,也曾找何稠问过李春。得知这位大匠竟已是在隋末那场大的动荡中,饥寒交迫逝去。

    李重九知道后。不由可惜,最后只能将李春的几个徒弟收入了工部下面做事。

    现在这几个李春的徒弟,在何稠的指挥下,开始搭盖浮桥。六万多将粮草运输至前线的民役进行这项搭桥重任。

    七月的气候,炎热如火。

    这些民役身上挂着吹胀气的牲口尿泡,扛着木板、竹竿和短桩跳进了浑浊的黄河水中。

    因为有战舰为辅,第一座浮桥很快就搭建起来,随后依托着第一道浮桥,第二道,第三道也是很快搭建完毕。

    李春的几名徒弟,果真十分了得,在何稠的指挥下,浮桥马上就搭建起来。

    对方的唐军人马,看见赵军搭设浮桥,想要上来骚扰,但这时候从龙门关渡河迂回侧翼的薛万均已是率五千人马赶到,并且东岸的赵军,也不断由战舰搭载后,再西岸登陆,两军一并护卫住了这片滩头阵地,这让唐军的破坏计划,无从下手,只能撤退。

    很快五座浮桥已是搭建好了。岸边赵军士卒都是欢呼雀跃,开始渡河。

    而李重九不再坐马车,而是和士卒们一并骑马,渡过了蒲津浮桥。在下游更深处,还有第六道,第七道,第八道的浮桥在搭设。

    五道浮桥虽足够过河,但对于在河岸边蓄势的二十万赵军而言,能快一步过河,那么风险性就少那么一分。

    在三军簇拥之中,李重九骑马渡过黄河,当战马的马蹄踏在河岸旁的陆地之上。李重九心知这一刻自己已是踏上了关中的土地。

    八百里秦川在眼前展开。

    渡过黄河后,下面该如何进军,也是当务之急。

    张玄素向李重九分析,有三条道路摆在李重九眼前可以选择。

    第一条,率大军向东,绕过长安,打通关中潼关的道路。这条路线可谓十分稳妥,打通潼关,也是等于打通了补给线,大军可以直抵洛阳,万一攻唐战事不利,可以随时退回关中。

    第二条,挥军向西,抵达渭北,与王君廓的二十万西路军会合,这条路线,最合乎用兵之道。分进合击本来就是赵军惯用的手法,与西路军会合后,征讨关中的赵国四十多万人马会师一处,下面攻守都是进退自如。

    还有第三条,直接南下,攻打长安,正是先入关中者为王,攻破长安,直接威慑李唐,挖掘李唐军民的抵抗意志,逼迫李世民出奔或者是投降。这算是一劳永逸。

    张玄素三个方案拿出讨论,赵军众将士们都选择第二条。

    合兵才是王道啊,四十万多万人马都可以横行天下了,又何况关中这区区一偶之地。甚至异地而处,从李渊和李世民的角度来说,他们应该也是最怕如此的。

    因为从当初李渊晋阳起兵,夺取关中的路线来讲。他也是率三万大军从河东,一路攻至关中,在蒲津渡渡过黄河后,没有急于直取眼前仍有重兵守卫的长安,而是西上渭北与女儿李芷婉的七万大军会师后,再回过头来攻打长安的。

    当然也不有不少大将,乐观的选择第三条的,他们认为绛州,蒲津,中条三役已是歼灭了唐军近三万有生力量了。眼下唐军已是没有多少余力了,所以认为攻打长安之事轻而易举,所以就不必麻烦西路军了,要不然到时候破了长安还要分一份功劳给他们。

    会议之中,李重九看着赵军众将乐观得过分的讨论,不由却皱起眉头。

    ps:起点后台大姨妈了,上传不了,晚了些大家见谅啊。还有明天两更。(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七章 水落石出

    赵军军帐之外,众将们都是兴高采烈地议论起来。

    上百余员战将聚集在一起,说话都是声音洪亮,连打气喷嚏来,都是气动山河。这也是武人一贯的作风,看得有几分粗俗。而文臣也是站在一边聊天。赵国没有什么文武殊途,所以文武大臣们也是站在一并攀谈。帐外此景称之,战将如云,谋臣如雨

    而在大帐之内,几员大将,以及重要谋臣,也是坐着那,脸上挂着笑容。

    王马汉将泥泞马靴的拖下,放在火边烤火道:“从河内一路打到河东,又过了黄河,眼下距离长安只有两百多里,咱们再加把劲,就可以回家抱孩子了。”

    王马汉乐观的情绪,带动了众将。

    薛万彻旁顾左右笑着道:“现在赵军六大府军中,五路府军都渡过黄河,会师于此,这就是近十五万精锐,陛下,眼下直捣长安就听你一句话了。”

    听薛万彻这么说,徐世绩当即道:“薛大将军,王大将军之言,太过乐观,我们渡过黄河,但是西路军一直没有消息传来,微臣心底忐忑不安,依微臣之见,眼下该派人马向河西方向搜寻,得到西路军的消息后,再作决定。”

    “这才是稳妥之见。”虞世南表示附和。

    两边大将各执一词,这时候李重九问道:“前几日要叫你们侦查李唐主力动向的事情,作得如何?”

    张玄素道:“风闻司已是在处理此事,据消息前几日出现在黄河边的,并非是李世民的人马。而是其故意布置下的疑兵,实际上不过几千乡勇罢了。而李唐皇帝的御旗也是令人假冒打得,李世民并不在此处。”

    张玄素说出此言。众将都是惊讶,若是黄河岸边不是李世民的主力,那么很显然李世民并没有在长安。

    王马汉好奇道:“李世民这么故弄玄虚是为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掩盖他不在长安?”

    “不错”薛万彻此刻也是一下坐直了身子道,“李世民既不在长安,肯定是去了河西或者是洛阳,那么故意布下疑兵之阵,让我们不敢轻易渡过黄河。而在绛州,蒲津关的阻击,也是为了延误我们进军的速度。”

    薛万彻这么说。帐内欢喜的气氛,一扫而空。

    众将不禁在想,李世民到底是去了洛阳,还是河西。

    尉迟恭问道:“洛阳方向有什么消息?”

    姬川听此言道:“洛阳方面,我们有水路可以联络,随时可以察知洛阳的情况。之前进兵时要求水驿每六个时辰,禀告一次唐军动态。而最新的消息是,两天,洛阳方面禀告。潼关方向唐军毫无动静。大概三个时辰后,昨日的情况也是应该到达了。”

    听姬川这么说,众人释然既然如此洛阳应该是没有问题了。

    “既然唐军不是去了洛阳,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去了河西!”单雄信开口言道。

    “河西?河西有我大赵二十万大军?李世民有那么好的胃口,一口吃下?我不信。”薛万彻首先提出反对。

    “那么如何能解释,河西到现在一点消息也没有呢?”单雄信提出质疑道。

    虞世南当下道:“单将军有所不知。风闻司的情报,李世民在我大赵的兵锋之下。有打算放弃长安,逃至蜀中了。”

    王马汉点点头道:“我看有这个有可能。”

    虞世南。王马汉的想法都有些一厢情愿,过去是有大战时,一方打到敌军国都,兵临城下时,其国主率军而降的事。但是这不适用于现在的李唐,至少所知李唐十万精锐主力还没有被击溃,现在投降是不可能的。

    众将各执一词,对于李世民所在产生犹豫。

    薛万彻这时候道:“猜测李世民主力在哪里毫无意义,眼下长安就在两百里处,唾手可得,我们没有理由放弃长安不攻,而原地等候西路军的消息。若是李世民在西面与王都护的西路军决战,而胜负未分,那么我军正可以乘此良机,攻下长安城。”

    薛万彻的意思,众将都是认可,因为张玄素他们当初制定进军的计划同时,也是如此构想。

    长安是关中重心,攻下长安的意义,不言而喻。

    李重九也是赞成继续向长安进军,这时候姬川小声地道:“陛下,微臣怕这是李世民计谋,若是唐军引诱我军孤军深入长安,也不是没有可能。”

    “不可能!就算李世民击败了王君廓,但是二十多万大军,一场败战,怎么也会有消息漏过来。”薛万彻解释道。

    李重九点点头,他对于王君廓还是有信心的,二十万草原精锐,李世民还没有这么好牙口。而眼下大军已渡过黄河,长安就在眼前,若是顾及没有西路军的消息,而不敢进军长安。不说这些大将,就是下面的士卒也会多心的。

    什么叫箭在弦上不得不,眼下就是这样,一路奔袭了上千里,连破唐军数路人马,眼下长安就在眼前,却束手束脚了,这不是自己的将道。

    当下李重九伸手一按,众将都是停止了争议。李重九目光扫过众人,肯定地道:“朕已拿定主意,无论李唐主力动向如何,明日即进军长安!”

    渡过黄河,没有太多休整。尽管没有西路军的消息,但是李重九仍是决定向长安进军。李唐派出单雄信部的室得奚部大将乞阿术率三千骑兵,往西搜寻,打探西路军的消息。

    之后李重九又留军两万守蒲津,护卫浮桥和粮道,再加上留守河东,绛州的人马,也有近五万之。李重九采用是稳扎稳打,虽然是派军留守后路,会分薄了前军攻击的力量。但是为了保护长达千里的粮道,这是不得不付出的代价。

    最后李重九自己率领十五万大军。向长安进发。兵马虽从二十万减少至十五万,但都是赵国最精锐的人马。

    行军前。当地有一儒生自告奋勇而来向李重九,道:“陛下大军倾国而来,长安城池坚厚,并非旦夕可下,而李唐有德之主,祖上乃是老子之后,又出自西凉王室,也是皇家帝胄。陛下为一己之私,兴兵讨伐。岂不闻名不正而言不顺,不如适可而止,就此罢兵,两家言好。”

    李重九听这儒生的话,对左右笑着道:“此乃是腐儒之见。”

    那儒生道:“在下不是腐儒,当年项羽不从儒生之见,焚咸阳,失了霸业,而刘邦听从儒生之言。却得了天下,陛下不可不三思。”

    李重九怒叱道:“长安就在眼前,尔敢于军前胡议,来人斩之。”

    大臣姬川见了不忍道:“陛下。不要以言获罪。”

    李重九道;“此人动摇我军心,不杀不足以平朕之怒。”

    说完这名儒生与历史上劝谏项羽的那个儒生一样,被拖出去斩首。最终李重九没有听这儒生的话,而是率军朝长安而来。

    虽说距离长安有两百余里。但作为政治中心,长安范围很大。比如前方的同州。在汉朝时称为左冯翊,在过去与京兆尹,右扶风,一并合称三辅,在汉朝时由三位管理畿辅的大员管理。

    左冯翊今日的辖区,就在同洲,合阳一带。

    李重九大军前锋抵达同洲,同洲城已是一座空城,城中居民尽去,连粮秣也不见分毫。而左近的合阳也是一般,赵军前锋抵达后,发觉也是一座空城。李世民连合阳和同洲都不守,显然是要放弃二城了。

    “这是要坚壁清野啊!”

    赵军众将也是久经沙场,一下认出了李唐的套路。

    “李世民难道真的是要坚守在长安,等我们决战?”

    这时候赵军不少大将也是动摇了,向李重九劝诫,要等候西路军的行踪,再作决定,否则就真是孤军深入了。当然更多的大将却认为,李世民根本没有余力击败西路军,若是畏惧不前,反而失去了夺取长安的机会。

    李重九当下没有停止进军,而是亲自率人马继续前进。

    一日之后,赵军兵马前锋抵达泾阳,而泾阳距长安仅四十里。

    沿途村庄皆无,但见地里的禾苗都放在那,却无人耕种,李世民竟是将黄河以南十数县百姓尽数搬空,这是真正坚壁清野,断绝了赵军渡过黄河后,任何补给来援。

    大将单雄信提议,再派一军守同洲,加强对粮道的保护,否则一旦粮道被切断,十五万赵军不需五日,就陷入弹尽粮绝的境地。李重九听了答允派单雄信率两万五千人马,镇守同洲,三原县,以策后路安全。

    不过大军抵达泾阳后,终于看见了唐军驻守的兵马。前方探马回报,泾阳城防守严密,无法查探。

    李重九得知后,又派大将柯木伦率两千人马,从渭河上的中渭桥通过,往长安城下查探。

    不过半日后,风尘仆仆地的柯木伦返回大帐。

    李重九见柯木伦如此问道:“你与唐军接战了吗?”

    柯木伦抱拳道:“是的,陛下。”

    原来柯木伦的两千骑兵,从渭水之上,渡过中渭桥,绕来到长安西面的横门。

    刚抵达城下,就遭到唐军骑兵伏击。唐军骑兵有三千之众,不过一场厮杀,柯木伦反而击退了唐军骑兵,全身而退。同时柯木伦回报长安城头,旗帜无数,城头上满是士卒披甲守护。

    听到柯木伦回报的消息,赵军众将顿时都是心安了,原来唐军主力哪也没去,就镇守在长安。

    “好个李世民,真的要固守长安与我们一战吗?”

    “不可能,长安城池虽然高大坚厚,但是周长三十几里,唐军士卒就是一里上驻守个三千人马,也是守不过来。”

    “什么话,唐军或许只要守皇城就好了。王世充当年守洛阳也不是这样,李唐围攻了半年都没有拿下来。”

    “那么你说,唐军要坚守长安。与我们一战吗?”

    “是啊,不过也不怕。我军粮道虽长,但若是分兵攻破了潼关。从洛阳那运粮就方便多了。”

    众将你一言我一语的,将长安唐军军情道了个七七八八的。

    李世民会学王世充,固守长安?李重九是一万个不信,自古以来,没有外援,就没有必守之城。当年王世充死守洛阳,是相信李重九会从河北率军去洛阳救他,这才咬牙坚持了半年。

    而今日李世民困守长安,又去指望哪里的人马来救他呢。

    至于军粮消耗。围困长安城二十万大军足够了,以赵国现在的粮草储备,从洛阳运粮,围困长安城个一年绝对没有问题。

    李重九道:“不必争论了,朕要亲临城下,一探长安虚实。”

    众将听了都是诧异,然后一并道:“末将愿率部与陛下一并。”

    李重九摆了摆手道:“不必这么人多势众的,只要朕的廷卫军与朕一道就可以了。”

    “这怎么可以?”

    “陛下人马太少了,若是长安唐军主力出击如何是好。”

    李重九摇了摇头。拒绝了部下建议。

    次日,李重九率五千廷卫军,亲至长安城下。

    雄伟的长安城城墙竖立于面前,历史记载长安城。东西长9721米,南北宽8651米,周长36.7千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池。与之相比,东罗马帝国引以为傲的君士坦丁堡。只配作长安城的卫城。

    在国内这长安也远胜过王世充驻守的洛阳城,那时洛阳城城周也不过十几公里。

    所以要李重九相信。李世民是准备固守长安城,与赵军在城下决战,是根本不可能的。三十六公里的城墙,怎么守得过来。

    不过李重九今日一来,就是一探长安城虚实。

    李重九先率兵马从中渭桥渡过渭河,在长安北面一带徘徊。自己与姬川,张玄素,虞世南在马上对着长安城城墙指指点点,一派指点江山的模样。而李重九身后明黄色的龙旗,早令长安城上的唐军士卒知道是赵国皇帝亲自驾到。

    顿时城头上旗帜舞动,大批披着铠甲的唐军士卒,在城墙上行动,并架起弓弩严阵以待。

    李重九初时见城上唐军人多,不由惊讶,仅仅一处城墙上就有这么多人马,若是长安城各处都是这样,那么李世民的主力,真是屯驻于在长安城城内。

    李重九心底虽是怀疑,但面上却是谈笑自如,随即与部下一并骑马绕城而走。李重九从长安城北,纵骑至长安城城东而去。

    城东之处,乃是灞水,泾水和渭水交横之地。前方横跨灞水的就是传闻中的灞桥。

    李重九策马与张玄素等人一并临于灞桥之上,以马鞭指着城头上谈笑,同时观察着城上唐军动向。但见不久城墙上,一队队的唐军士卒,从远方调来。

    兵马竟也有好几千士卒。

    见之一幕,李重九一旁的姬川和虞世南,皆是低声道:“陛下,看来唐军主力就在长安城城内,否则不可能调动如此迅速,这倒是令我们虚惊一场。”

    李重九听了摇了摇头,随即突然策马朝城墙下前奔。

    “陛下!”

    “陛下!”

    姬川,虞世南等人都是惊呼。李重九亲自策马逼近城下,万一中了什么流矢如何是好。

    但见李重九轻骑往前,至城下两百步之处,从马鞍旁掏出一弓,勒马半停。然后李重九张弓拉箭,朝城头上一箭射去。城头上唐军不由惊讶一呼,纷纷举盾或者是弯身闪避。

    但却听见城下赵军突然一并欢呼。

    唐军放下盾牌看去,但见悬挂在城楼一面绘着唐字的旗帜,缓缓从城头上,显然是被李重九一箭射落。

    赵国三军尽数欢呼!

    城头上的唐军不由气恼,纷纷拔箭还击。

    李重九这时候策马已回,转头看向唐军,但见唐军士卒还击,弓力疲软,多是射到半途坠落。但是士卒犹自不知仍是拼命朝城下射箭,直到一人喝停,众士卒这才停手。

    李重九见此点点头。心底有数,当下勒马返回。

    虞世南。姬川,张玄素三人都是率领廷卫军人马赶上。

    虞世南道:“陛下。一箭射落唐军旗帜,足以摄破唐军之胆,一箭之后,长安今夜百姓无人敢安枕矣。”

    听了虞世南的夸赞,李重九将弓一放,不由哈哈大笑道:“当年朕千军万马,一箭射伤始毕可汗,今日这不算什么。”

    李重九话音刚落,一旁姬川道:“陛下。不可再如此轻身犯险了,阵前斩将夺旗,此不过是匹夫将勇,如何是赵国的皇帝呢。”

    听姬川直言,李重九笑而不语,这时候一旁张玄素才缓缓道:“陛下英明,这一箭已试得长安城下虚实了!”

    张玄素一眼,姬川,虞世南都是大惑不解。

    这时候长安城头。一名穿着直袍的书生走到城楼上道:“城下莫非是赵国天子吗?在下房玄龄在这里有礼了!”

    李重九听了不由抬起头看去,但见对方四十余岁,手持折扇,气度从容。

    李重九道:“朕在幽京时。久闻秦王幕僚之中,房谋杜断。今日一见先生,实不虚此行。只是不知另一位杜先生在哪里?”

    房玄龄听了李重九这么说,脸上浮出笑容。显然是因为堂堂赵国皇帝,都听过自己名声而感到高兴。不过房玄龄笑着道:“陛下好心机。莫非是借着问杜先生,揣测吾主身在何处吗?”

    李重九哈哈大笑道:“房先生这么说,就太小看朕的气量了,朕早已确定,此刻李世民并不在城中,那么杜如晦必是随驾而去,对吗?”

    房玄龄脸上皮笑肉不笑道:“陛下不用再故意试探了,房某不是三岁小孩,不会被陛下套出话来的。此来城上不过是为了一睹陛下风采,同时有言劝之,陛下兵多将勇,横扫天下本再反掌之间,但眼下却轻兵冒进,岂不闻强弩之末的道理。眼下陛下中了吾主坚壁清野的计谋,若是早早退兵,尚且可保半壁江山,不失一国之主,可要执意在长安城下虚耗,那么陛下性命不用多说,几十万大军恐怕也是转眼烟消云散。”

    “大胆!”

    “放肆!”

    姬川,虞世南都是同时大骂,这个房玄龄实在是太不知好歹了。

    李重九止住二人,从容地笑着道:“房先生,这样的话,朕自领兵以来就听得无数次了,耳朵都长老茧了。而今呢?朕依旧好好的,而对朕说过这些话的人,都已成了朕的阶下囚了。”

    “房先生,既是有话要劝朕,那么朕也有话劝你,早早献了这长安城,降了朕,以你的才能治理一个县是可以的。至于杜如晦嘛,他若降朕,可以治理一个郡。怎么样要不要考虑一下?”

    李重九说完,赵军众士卒都是捧腹大笑。房玄龄在城头上哈哈大笑,然后拱手道:“陛下口若悬河,张仪苏秦不能及,不过打战不是嘴皮一动就可以打赢的,在下在这里拭目以待。”

    “那么朕也拭目以待!”

    李重九点点头,他早已是看见城墙上唐军,悄悄运来两辆大型弩机。李重九自是知道唐军要干什么,这房玄龄果真歹毒,这边与自己说话,那边要派人暗算自己。

    当下李重九拔马而走。赵军从东渭桥再次渡过渭水。

    见唐军没有追来,姬川不由问道:“陛下为何知道李世民没有长安城城中?”

    李重九道:“你们也看到朕方才一箭朝城头射去,那些守城唐军士卒用箭反击,射得杂乱无章不说,所用之弓弓力不过一石,这样的兵最多称之乡勇,怎么可能是李世民在关中久练的精兵。”

    姬川听了恍然大悟,但同时道:“那陛下也不该亲身犯险啊。”

    李重九笑着道:“若是朕不亲临城下,以身作饵,守城唐军士卒怎么会轻易引弓射之,至于安全之事,朕自有分寸。”

    姬川听了不由佩服,当下不说什么了。

    当下廷卫军返回大帐,众将早就担忧了侯了一个上午,眼见李重九平安无事,都是大喜。

    李重九道:“长安城下不过乡勇,并非是精锐,眼下我军已至长安城下,攻城并非上策,朕已有……”

    正待李重九与众将商议之时,一名将领入内道:“陛下,风闻司的人得知了李世民主力所在,特来禀告陛下。”

    “让他速速进来。”李重九面色不变。

    不久一名男子奔入大帐,向李重九道:“属下风闻司洛阳署秦岚拜见陛下。”

    早是有人查验过此人身份,确实是风闻司安插在长安在细作。李重九道:“长安的风闻司之人,为何今日才来向朕禀告消息?”

    秦岚垂泪道:“陛下,并非是属下办事不力,在一个月前,李世民突然出手,派心腹于志宁率领人马捣毁了我们风闻司在长安的数个据点,几十个兄弟被俘,被杀,或是不知下落。当时卑职侥幸外出办事,待看到同伴在城楼刻下示警的暗号,这才侥幸逃了性命。”

    风闻司在长安安插数年,给赵国带来了很多重要的情报,立下了很多功劳,但之前一直没有怎么被李世民针对。而这一次李世民突然出手,破除风闻司的据点,显然是雷霆一击,已经是蓄谋很久。

    李世民的目的,就是要大战前破坏赵国所有的耳目,让李重九进入关中后,失去情报来援,成为聋子瞎子。

    “李世民真是狠辣啊。”李重九不由叹道,自己看来还是低估这位强劲敌手。

    “那么李唐主力现在哪里?”薛万彻不想等对方分说直接问道。

    “还在河西,但已是正在向长安返回了。”

    “那么这么说,李世民的唐军主力和王君廓的二十万大军交战过了?”薛万彻立即追问。

    众人都是盯着这名风闻司的细作秦岚。

    秦岚点点头道:“应该是交战过了,这个因为风闻司情报网络被破坏,在下很多消息也不知道,但是这一次来见陛下,是因为扶风那边的弟兄告诉我,河西的唐军主力,遣人至长安举露布告捷,沿途告之,说已是全歼了赵国西路军!”

    “胡说!”

    “造谣!”

    “李世民的诡计!”

    “二十万大军怎么可能被全歼!”

    在场赵军大将没有一个人相信。(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八章 长安城下(第一更)

    消息传来,大多数赵军将领,都不认为李唐有能力歼灭王君廓的二十万大军,这些可是主力骑兵军团,就算打不过,或者轻敌冒进遭到了埋伏,也可能只是受挫,暂时撤退的,绝不可能会被歼灭。

    李唐十万人马歼灭二十万大军,这简直笑话。

    薛万彻就不屑的道:“陛下李世民的计谋十分浅显啊,李唐不过是露布报捷,这是他们的一词之言,从来这露布告捷,不过是用来激烈民心士气之用,随便将战果夸大个十倍也是经常有的事,甚至将败战吹嘘为胜战,这都是有的。”

    “不错,我军都是骑兵,纵然是失败,也可以暂退,从没有听说过骑兵被歼灭的道理,就算李唐有百万大军也不能办到,又何况现在李世民的实力呢?”姬川也是分析言道。

    听薛万彻和姬川这么说,在场被是担忧疑惑的将领,顿时心安不少。

    “这是李世民的攻心之计啊,故意切断我们与西路军的联系,再消灭了我们风闻司的据点,让我军进入关中之后,失去眼睛和耳目,处于孤立之态,让我们不战自乱。”徐世绩作了总结言道。

    赵军第一名将徐世绩都是这么说了,众将都是信服。

    用兵者攻心为上,李世民果真劲敌,众将都是这么想,但是他们如此认为,不等于士卒也是这般,若是消息传至军中士卒的士气是否会受到动摇,这就不得而知了。

    就在这时一名将领奔入大帐道:“陛下,长安方向唐军出城。向我军搦战!”

    “简直不知死活!”众将都是大怒。李世民的主力正在赶向扶风,而长安守军不过是一般守备部队。也敢于向赵军挑衅。但是众人也是深一步的想到,这是否是唐军试探的意思。看看赵军主力是否军心已乱。

    果真这时候有将领建议道:“陛下,眼下西路军情况不知,我们是否谨慎?暂时后退。”

    “这有什么好说的,肯定是唐军来试探我们虚实了。”

    “李唐显然是打定各个击破的主意,诸位我们不可以退,反而要在此与李唐周旋。”

    “士气可以鼓,但不可泄,岂不闻一鼓作气的道理,就是没有西路军。我们也可以一战拿下长安。”

    众将纷纷慷慨陈词。

    李重九见军心如此,十分欣慰当下问道:“哪位将军愿意出战唐军?”

    “某愿去!”

    “某愿去!”当下帐下二十多名大将一并站了出来。

    李重九点点头当下道:“好,就派薛万均与乌古乃出战!”

    “诺!”

    二将得到李重九的点将,当下都是兴高采烈。二人抱拳之后,就一并出了大帐。乌古乃部乃是赵军精锐的靺鞨重骑,是最有战斗力的部队。李重九派乌古乃出战,就是只许胜不许败的意思。

    不久之后,大帐之外,传来兵马来回奔跑的踏地声。和着士卒们奔跑时铠甲锵锵作响之声,清晰地传到大帐之内。而李重九安坐不动,而众将见李重九这样安步当车的模样,都是心底大定。一并坐着等候消息。

    过了一个时辰后,有些将领不由坐不住了,时不时的探出头来。朝辕门的方向眺望。有的将领这时候难免心底忐忑起来。而徐世绩,薛万彻等众将却是闭目养神。没有轻动。

    不少人从没有感觉到时间过得如此漫长。

    就在这漫长的等待中,一声长长的马嘶传来。不少将领都是睁开了眼睛。朝辕门方向望去,但见一名浑身浴血的骑兵奔驰而来。

    这人奔到帐下,自是有人给他牵马。对方噗通一声跪在大帐前,他还未说话,就有王马汉等几名耐不住气的将领上前问道:“怎么样了,战况如何?”

    “回禀大将军,禀告陛下,大捷!大捷!”

    “呵呵!”王马汉长出了口气。

    帐内原本的沉寂顿时被打破,众将本是绷紧的身子,都是稍稍舒缓。此人大声道:“乌古乃将军让我回报,我军三千人马,遭遇唐军五千兵马,在长安城下激战一个时辰。我军击败唐军,并斩首四百余级,唐军死伤过千人。”

    “乌古乃将军乘胜在长安北门下搦战,长安城内大门紧闭,无一兵一卒敢出门。”

    众将纷纷哈哈大笑,王马汉道:“这一战足以吓破长安唐军的胆子了。”

    斩首四百余级,毋庸置疑这是一场不小的胜利了,众将也都是大喜。

    “陛下,乘此大胜之机,长安唐军丧胆之时,我军是否先退至同洲,与单雄信的两万五千兵马会师后,先固守同洲,以待西路军的消息呢?”虞世南出言向李重九建议道。

    这也是可行的。有几名持重的将领心底不由赞同虞世南建议。

    将兵马会师至一处,将漫长的粮道补给线收缩一下,集中兵力,拧成拳头。

    “不,不退兵。”李重九摇了摇头道。

    “陛下,此刻大营内只有十二万余兵马,若是李世民率军袭击同州,切断我军粮道,我军将首尾难顾啊!”虞世南满脸担忧地言道。

    李重九笑了笑道:“同州有单雄信两万五千大军驻守,不是那么容易攻的,同样的,朕若是兵退同州,等于向李世民露以胆怯。李世民既是吹嘘西路军被全歼,朕就偏偏率军驻于长安城下,让他的谣言不攻自破。”

    “陛下这太冒险了,若是西路军……”

    李重九将眼一瞪喝道:“朕绝不相信,西路军会被李世民歼灭,王君廓,英贺弗,额托,突利都是朕一手选出来的将,朕信他们。”

    听李重九这么说,赵军众将都是领命。

    “朕不仅仅要防守,还要进攻,一挫唐军锐气,薛万彻听令,令汝部在三日之内攻下泾阳!”

    “末将听令!”

    之前打探,泾阳有唐军重兵把守,不容易攻打。但是攻下泾阳后,既可以从北面威胁长安,又掩护了同洲粮道补给,对于整个长安攻略而言至关重要。李世民也是用兵老道之人,故而早早就在泾阳布防。

    薛万彻三万大军北上,而李重九也是当地率军移营三十里,将大营扎在距离泾阳不足二十里的三原县。

    顿时长安北面无数兵马滚滚而行。

    ps:昨天参加朋友婚宴,太迟了没有更新,今天补上,晚上还有一更。另外上周日的更新是快七千字的大章,大家就算作两更吧。拜谢大家支持!(未完待续。。)

第八百四十九章 唐赵对决(第二更)

    泾阳有关中之腹的称呼。李重九从长安东面,挥师北进。目的很显然,就是经略长安周边,拔出长安附近几座城池,歼灭唐军的有生力量后,再回师攻打长安。

    用李重九的说法,攻打长安就同伐木一般,先去其枝叶,再伐其树干,步步渐进。

    否则现在局势不十分明朗下,赵军贸然进攻长安,不用几日,待李世民的主力唐军从扶风赶回长安时。李重九就面临兵临城下,又腹背受敌的危境,到时候长安又不能攻下,从围城中撤退也不容易,那才叫被动。

    李重九率军北进后,长安城内守军面对赵军从眼皮子底下撤离,自是不敢擅自派军追击。乌古乃,薛万均一战大胜,以少胜多,大破长安城内为数不多的唐军野战军团。

    城内唐军将领已是失去出城一战的勇气,所以坐镇长安的房玄龄,看见赵军北进只敢派出百余名骑兵远离赵军后卫十几里处追踪而已。同时房玄龄向正在从扶风赶来的李世民率领的十万唐军主力告急。

    房玄龄在信里写到,赵贼欲经略泾阳,夺长安北面粮仓,此地纵不能守,亦不能资敌,陛下切不可将泾阳拱手让之。

    现在在泾阳附近,李重九主力大军,正源源不断地赶到。

    泾阳城,由泾水流经而闻名,当年韩国工匠郑国就是引渭河的两条支流泾水,北洛水两道,导入所修筑郑国渠内。溉田四万顷,成为关中第一水利工程。

    李重九亲率大军离开长安后。由渭水北上,而来到泾水。沿途所见渭水清澈。而泾水浑浊,两河交汇一浑一清,这也是泾渭分明典故的由来。但是事实上,因为郑国渠的存在,泾水周边却是长安主要粮田灌溉区,长安有民谚,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李重九率军转道泾阳,也是为了掠食之用,夺取这长安北面的粮仓,为前线征唐大军补给粮秣。

    受命攻打泾阳的大将,薛万彻也是知道食敌一钟 当吾二十钟这个道理。所以他知道这一次泾阳之战,对于接下来长安之战的重要性。

    泾阳城下,薛万彻三万人马,已是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薛万彻也知道李世民正率领大军。日夜兼程地赶来,向泾阳城增援。因此面对泾阳城,他必须抢在李世民援军赶到前拿下。

    泾阳城守将是唐军大将王仁师,眼前泾阳城周长三里又二十步。城墙宽七尺,高三丈。

    到了城下后,薛万彻在帐内点齐人马。然后命令军中士卒,将一筐筐的黄金摆出。摆放于地上。众士卒何时看过这么多黄金,都是看直了眼睛。

    薛万彻先向众士卒抱拳道:“弟兄们。李世民说击败了我们西路的二十万大军,他这是在吹牛皮,某第一个不信,若是真的,我把头割了给他。”

    薛万彻这么说,众士卒都是哈哈大笑。军中上下也是不信,王君廓在漠北威名赫赫,李世民一战打败了他,军中士卒也认为李世民在吹牛。

    薛万彻顿了顿道:“这里是黄金千两,乃是某征战多年,战功所得,还有陛下所赐,也有的是平日俸禄所积,眼下都摆在这里。给弟兄们分了。”

    “将军这黄金你留着,明日咱们给你拿下城就是了。”众人纷纷言道。

    “哼,和我客气什么,拿了,攻下泾阳城,陛下会奖赏给你们,我也将钱财拿来奖赏你们,明日一战,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听薛万彻这么说,众士卒都是神色激昂。

    泾阳之战前,薛万彻散尽家财,激励诸军。

    次日薛万彻率三万大军,从南北两面猛攻泾阳城。

    守城的唐军大将王仁师,从未见到这么凶悍的攻势,城下赵军的冲锋,犹如巨浪一波跟着一波,令守军丝毫也喘不过气来。

    攻城的赵军士卒,更是浑不畏死,在每一处城头上,与唐军展开争夺。

    激战从日出,一直持续到中午,又从中午持续到晚上。

    到了夜晚,赵军攻势未疲,薛万彻命人点起灯火照城,继续攻打。城中唐军也是十分顽强,他们守城之前,李世民派信使在赵军包围前,突入城中,告诉守军,无论如何也要死守。故而守军死守不退。

    见唐军抵抗顽强,一时无法拿下,薛万彻也改变战法,将人马分作五路,每两个时辰,派一路兵马攻打,其余四路休息,十个时辰后,五路兵马齐出总攻四门。城头上的唐军激战了两天一夜,几乎是目不交睫,疲惫欲死。

    薛万彻按剑在城下督战,而这时候情报传来,李世民已率援军人马,赶到距离泾阳不足五十里的地方。

    李重九命张玄素骑马前往薛万彻军中传令,他不会干涉攻城之战,大军是继续攻城,还是撤退由薛万彻自己决定。

    薛万彻当下忍不住了,当下亲自持刀,率领百余亲卫登城抢攻!

    连薛万彻主将都出动了,攻城的武卫军士气高昂,激战至半夜时候,城内突然燃起黑烟大火。原来唐军大将王仁师自知城池守不住了,当下命士卒浇油焚烧军粮。

    片刻之后,城南被攻破。

    薛万彻麾下大将秦琼亲率三百骑兵夺路入城,至粮仓边夺粮。

    秦琼与唐将王仁师交战,亲斩对方于马下,率人马灭火,抢救军粮。城内囤粮被抢回了十之七八。城中的零星激战持续到天明才结束,泾阳城内三千唐军,以及五千民壮尽数被赵军歼灭。

    清晨时,西面一路骑兵风尘仆仆地赶至,为首大将乃是唐军马军总管张士贵,以及他麾下的三百骑兵。

    张士贵勒马于泾河边上,看着泾阳城城内黑烟直冲上天,心知自己晚到一步,泾阳城仍是被赵军攻破。张士贵看了良久无语,扼腕叹息。

    随后身后烟尘滚滚,大将军屈突通,大将长孙无忌率领唐军精锐一万兵马赶到,眼见泾阳城被攻破,当下率军退后数里扎营。

    一日之后,李世民率从河西回来的唐军主力,抵达泾阳以西醴泉县驻扎。

    顿时泾水,渭水两岸,唐赵两军二十几万大军云集,一场大战一触即发。(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章 背叛

    “陛下,薛万彻已是攻下了泾阳城,从城中抢得七万余石军粮。”从薛万彻军中回来的张玄素,不顾身上风尘仆仆,赶着向李重九禀告这一喜讯。

    听得消息传来,帐内除了李重九只是满意地点点头外,其余众将都是忍不住大喜。

    姬川不由道:“陛下,七万石军粮,足够二十万大军一个月食用还有余了。”

    “何止于此,食敌一钟,当吾二十钟。”

    “看来李世民用兵不过如此,若是他再狠一点,不在泾阳设立粮仓,那么我军又怎么能获得军粮呢?”

    众将都是大喜,下面赵军夺取泾阳粮仓后,在长安以北摆出防守之势,坚阵以待。

    而李世民的主力大军,也已是赶到。十万唐军主力抵达,泾阳以西。

    平原上战旗飘动,从另一方面房玄龄亲督两万长安守备唐军,来到泾阳以东与唐军会合。

    李世民高坐马上,身上战袍猎猎而动。

    房玄龄来到李世民面前,跪在他的马下道:“陛下,微臣罪该万死。”

    李世民跳下马,将房玄龄扶起道:“爱卿起来说话,可是因为泾阳仓之事自责?”

    房玄龄垂下头道:“正是,微臣没有执行陛下,坚壁清野之命,忘了眼下正值七月,乃是夏粮收获的时节,故而命军民将泾阳城城外的夏粮收割,屯入仓中,没料到为赵军察觉,最后落入敌军手中。”

    李世民闻言哈哈,拍着房玄龄的双臂笑着道:“房卿。何必将责任揽到一人身上,此事朕也有责任。若是朕能率军早一步从扶风赶回。不仅可以救下泾阳城,还可以吃掉李重九在城外的三万大军。只是可惜差了一步,只能算是薛万彻好运气了。”

    见李世民把责任揽在自己身上,房玄龄不由感激。

    一旁长孙无忌道:“陛下,房公,何必担忧,我们一战拿回泾阳就是。赵军刚攻下泾阳,兵马十分疲惫,正可杀他个措手不及。”

    杜如晦道:“长孙将军,在下方才观看过赵军大营。其修建有度,是围绕泾阳城而建的,若是骤然攻打,恐怕赵军反而有地利之便,况且李重九率领主力就泾阳三十里外布阵,若是我们现在攻击泾阳,他随时会率军前来增援。”

    李世民听杜如晦的话当下点点头道:“杜卿说得有道理,诸位先随朕观阵,再作定夺。”

    说完之后李世民率众将来到泾水边。观看赵军阵势。看了一阵后,李世民对众将道:“朕本以为薛万彻是一员擅攻的虎将,没有料到这大营竟也是修筑的滴水不露,要乘隙而攻。难!”

    众将见薛万彻大营修筑完备,本有难色,听李世民这么说纷纷点头。

    “不过对付赵军。朕也不是没有办法!”李世民转过头来道,“史大奈听令!”

    “诺!”一名大将走了出来。

    李世民对他道:“你率本部骑兵。从泾水上游渡河,迂回至赵军三原县大营。若赵军出击。不许接战!”

    李重九三原大营。

    在从黄河新渡过了五万民役的帮助下,李重九三原大营已是修筑完毕。

    工部侍郎何稠,提出了一种以木头拼搭,修筑成双层板墙的临时野战工事,得到了李重九的采纳。

    这种双层板墙的战法,就是在木头在大营周围修筑成上下两层木头城墙,两道城墙间设有搭板作为间隔,同时还有通向第二层城墙的木梯,并且在上下两层的木墙间都开有射箭的垛口。

    待作战时,赵军士卒可以进入城墙的上下两层,同时布防。

    不仅是赵军的三原县大营如此,李重九还将稳扎稳打的战法,运作到至极,为了保障同洲的粮道。李重九还命令士卒,在三原和同洲百里路程之间,也同样修筑了板墙,作为护卫粮草的甬道存在,以供河东军粮,源源不断地运入赵军大营之内。

    李重九相信这样的设置,足以令擅长偷袭他人粮道的李世民无计可施。要作战你就要想办法,堂堂正正与我正面交锋才行。

    李重九的战术就是坚壁相持,反正李世民的主力唐军已是在自己面前出现。要速胜的是李世民,而不是自己。

    否则不说王君廓的西路军如何,一旦宋金刚的五万大军,渡过汉水,迂回汉中战略成功。那么这一路大军随时可以从汉中进发,从背后袭击长安,令李世民陷入腹背受敌的境地。

    这就是分进合击战略的优势所在,只要不被各个击破,那么战局越拖下去,对于李世民而言就越不利。

    在赵军民役修筑三原大营的同时,驻守泾阳的薛万彻派快马向李重九急报,说唐军有一路骑兵,从泾水上游渡河,从泾阳迂回绕道,直奔三原而来,人马大概在三千之众。

    得知消息后,赵军众将不由揣测,这一路人马究竟是什么打算。

    这路唐军不过三千兵马,若是要强攻十万赵军守备的三原大营,明显不现实,但若是绕道袭击赵军粮道,也是可以的。

    李重九先派轻骑,向同洲驻守的单雄信示警,同时派出两千骑兵,向三原以北方向搜寻这支唐军骑兵。

    一日之后,这三千唐军骑兵动向查明,竟是直奔三原赵军大营而来,就在大营外三十里驻扎。李重九不明白对方用意,于是派侦骑侦查。侦骑回报的消息,却令赵军众将吃了一惊。

    “唐军主将是史大奈,此人又名阿史那奈,原本是西突厥特勤,他麾下的三千骑兵,尽数都是西突厥战士!”

    侦骑的报告一处,众将都是陷入默然。

    西突厥战士!

    很显然,这一次出兵联合攻唐的西突厥,背叛了赵国,加入了唐军的一方。这也或许可以解释,王君廓的二十万西路大军到了这一刻,仍毫无消息的原因吧。

    “王都护不会没有防着那统特勤一手的,就算西突厥人背叛,凭他的几万人马,也不会令二十万西路军失利。陛下,眼下只要西路军失利的消息,没有真正传来,就不可以草率地下判断啊!”姬川大声言道。(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一章 三原之阵

    对于西突厥加入唐军一事,众将们初时还有一些怀疑,但随着陆续出击几批探马返回的禀告之后,可以进一步确认确实是西突厥的游骑。

    这一点绝非李唐骑兵的假冒,因为李唐之中骑兵并不多,而且那突厥人特有的面孔,也是可以确认的。

    最后赵军侦骑主动出击,袭击了史大奈的骑兵,抓回了二十多个俘虏,更是坐实了消息。

    俘虏供认他们确实是隶属于西突厥统叶护可汗帐下,一个叫突骑施部的部落。

    西突厥一直是很强的部族,当年室点密可汗率十万人马西征,先与波斯人联合灭掉中亚强大的游牧民族厌哒,后来又与东罗汉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一世联合攻打波斯。

    室点秘可汗打下了今日中亚大片地盘后,将跟随自己的十万人马,分作十部,也称为十姓。

    这十姓以碎叶河为界,碎叶河以东的称为左厢,为五咄陆部,各部首领的官号为啜,而被俘的西突厥士卒就是属于五咄陆部的突骑施,全名突骑施贺逻施啜,碎叶河以东称为右厢,五弩失毕部,各部首领的官号为俟斤,十部兵马胜兵几十万。

    现在到了统叶护可汗的手中,已与东罗马帝国的希拉克略皇帝联合,在尼尼微战役中取得了对波斯帝国的决定性胜利,完成了对中亚大多数地区的征服。

    下面的就是裴矩,姬川等人的猜测了。

    论对西域局势的熟悉,大赵官员中裴矩堪称第一。裴矩虽是老迈。但这一次也是随军出征。裴矩缓缓与李重九分析西突厥为何背叛的原因。

    裴矩道:‘西突厥与东突厥,因为之前利益划分冲突。汗位的争夺,导致了两边的分裂。分裂之时。两家每岁交兵,势同水火。‘

    这时候有人向裴矩问道:‘当初据说是裴公献计导致东西突厥分裂,此乃是盖世之功,可是有的?‘

    裴矩听了笑了笑道:‘计谋确实是有,但是东西突厥可汗,早已是貌合神离,当时就算没有老夫献计,数年之后也会分裂。这倒并非是老夫谦虚。‘

    ‘原来如此,裴公继续说下去。‘李重九言道。

    裴矩向李重九欠身后道:‘ 大业年间。两家可汗为了弥补之前的争斗,似乎暗中达成了一个西突厥向西,东突厥一个向中原攻略的计划,故而两家在大业之后一直井水不犯河水,结束了交兵。‘

    ‘后面的,大家也知道了,消除了西面忧虑的东突厥强大起来,成为了中原王朝的边患,始毕可汗先是在雁门包围武皇帝。又以离强合弱之策招纳刘武周,梁师都等人入侵中原。‘

    姬川听裴矩这么说后点点头道:‘那么我明白了,现在东突厥被陛下击败了,而西突厥的雄主统叶护可汗。在西面的强敌波斯击败后,决定把注意力放回东面,重新入主中原。‘

    裴矩道:‘是啊。统叶护可汗也是位雄主,在他的手上。西突厥的国力达到最盛,这位统叶户可汗下的西戎之盛。未之有也。‘

    听裴矩和姬川分析,李重九比史书上更了解现在形势,他记得在历史上西突厥的衰落是因为这位雄才伟略的统叶护可汗,被他的叔父刺杀,导致西突厥内部四分五裂,这才从此衰落。而李唐正好抓住了这个机会。

    但是在这个时空,东突厥提前被自己消灭了,从而导致历史事件出现偏差。现在这位雄材伟略的统叶护仍然在世。没有东突厥肘制的统叶护可汗,他改变了战略计划,不再征西,而是与李唐秘密结盟。

    张玄素这时候道:‘事实上,我们一直怀疑,在东突厥没有灭亡前,李唐为了遏制东突厥,还曾与西突厥结盟。李渊甚至秘密与西突厥和亲。‘

    ‘可是之后东突厥被陛下击败,令西突厥感到震撼,故而暂时向陛下称臣,甚至配合陛下攻打李唐。但是这一切都是统叶护可汗,故意佯装给别人看的。‘

    ‘甚至统叶互护可汗还故意败给柴绍,误认陛下和赵**方都以为西突厥国力薄弱。 其实在完成击败波斯大业后,西突厥已将战略进攻目标,转移至东面。‘

    裴矩,张玄素分析完这一切后,众将终于理清了头绪,但据情报,西突厥虽是有几十万大军,但是多是仆从军,真正骁勇善战的兵马,只有四万之众。

    当初与东罗马帝国希拉克略皇帝在第比斯城会盟一并进攻波斯帝国时,西突厥也只出动四万人马。

    所以就算加上西突厥四万精锐骑兵,与李唐主力要想正面击败王君廓的二十万大军也是不可能的。

    现在西路军究竟下落如何,众人也是不知。从俘虏的口供上,也是只字片语,只是说确实有经过一场激战,但是几日后,赵军就似乎撤退了,然后可汗就宣布这一战打胜了。

    听到俘虏这个解释,众将更是肯定西路军并未被李唐击败。

    所以之前姬川说不相信西路军被击败,也代表很多将领的心底话。

    王马汉就开口道:‘西突厥再厉害又怎么样。二当家的二十万大军也不是吃干饭了,就算西突厥和李唐狼狈为奸,但是二当家绝对早就防着一手,绝对不会中计。‘

    王马汉现在虽也是一方重将了,但是提起王君廓仍是一脸敬畏,这是从七千寨时就养成的习惯,所以在称呼上仍是一口一个二当家。

    要说西路军被歼灭,王马汉是第一个不信。

    虞世南也道:‘我们现在只是暂时失去了西路军的消息而已,不等于西路军已是被歼灭,在没有得到消息前的最后一刻,不可妄自揣测啊。‘

    徐世绩道:‘陛下,之前李世民布置到三原以北的三千西突厥骑兵,显然是要向我军示威,他想用这样的攻心之计,令我军主力阵脚大乱。‘

    ‘但李世民越是如此,越说明他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把握击败当前的我军主力。‘

    听徐世绩之言,李重九一拍大腿道:‘徐卿说得好啊,李世民是想借着我军军心大乱之机,浑水摸鱼,若是他真有把握,他何必不直接来攻。我们就以不变而应万变。‘

    ‘诺!‘众将听李重九下令,当下一并答允。

    三原的赵军大本营,依旧如故。大营周围在五万民役的协助下,已是将双层板墙的大营外周,一并修好。

    同时在大营之外,民役开始挖掘壕沟,对于三千西突厥骑兵的挑衅。赵军也是丝毫不惧,当下派出骑兵轮战。

    两军展开了激烈的斥候战,这样的规模不过十几,几十人的。赵军斥候上下早就痛恨西突厥人的背叛,在这样的斥候战上,丝毫不留情,遇到西突厥骑兵的俘虏,都是直接抓来,一刀抹了脖子。

    而西突厥骑兵也毫不留情,两边的斥候战可以说十分惨烈。

    但是每一次交战,赵军的汉军骑兵都能取得上风,完成一个很好的交换比。

    西突厥没有想到,在他们眼底一贯不擅长骑战的汉人,骑兵战进行也是如此娴熟。

    他们不知道李重九为了培养汉军骑兵,费了多少心力。比如战马,一律是草原上最好的。

    骑兵的训练,也是结合了突厥,室得,靺鞨草原各部的长处。

    至于装备上,可以说是这个时代最优良的 、。西突厥的骑兵,凭什么和赵军骑兵对抗。

    每次骑兵战失利后,逃得一命的西突厥骑兵只能看着赵军骑兵耀武扬威而去。

    过了三日,三原的赵军大营没有受到西突厥骑兵任何骚扰,修建的愈加坚固。

    而这时候,远方侦骑传来消息,李世民已是与西突厥人马会师。西突厥可汗统叶护,率领着一支两万人以上的骑兵与李世民会师。

    李唐的总兵力估计达到了十四至十六万之间。

    然后李世民率军从高陵县,渡过渭水,直扑三原赵军大营而来。

    而驻扎在三原大营的赵军,一共有十万之众,还有五万民役。

    唐军主力抵达后,有将领向李重九建议,调同州和泾阳两地的人马,前来增援。

    李重九听了没有答应,因为泾阳和同州战略地位也十分重要。泾阳有足够大军使用一个月的军粮,而同州是后路和粮道。

    自己在三原的十万大军只防守不进攻,赵军据有地利便利。同时李重九想引诱唐军来攻打,若是从别的地方增兵,那么李世民对于三原就没有任何想法了,反而就会薄弱其他方向的兵力。

    李重九现在就是打定主意,驻守三原。李世民不是说,西路军主力被歼灭了吗?

    李重九就是和李世民赌这么一下,看看长期相持下去对谁更有利。

    唐军主力已是陆续到达,李世民策马于马上,观看赵军大营,身旁则是西突厥统叶护可汗。

    这位统叶护可汗身著绿绫袍,露发,以一丈许帛练裹额后垂,身旁突厥达官二百余人皆是锦袍编发,众星捧月般地围绕左右。而西突厥军众都是穿着裘褐毳毛,策马分立左右。

    现在李世民和统叶护可汗正一并评估着三原赵军大营是否可以攻打。(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二章 策略

    七月流火,正是三原最炎热之时。

    李唐与西突厥的大军,一并赶来,在三原县赵军对面,立下大营,摆出三面包围之势。

    突厥可汗统叶护观察赵军军营良久,对李世民道:“唐国皇帝,你觉得大赵大营,可有破绽?”

    李世民道:“赵军久战之师,士卒精锐,布营下寨近乎无懈可击。或许可汗看出了几分门道?”

    统叶护笑着道:“唐国皇帝,你的观察太浅薄了,你们汉人论打战不行。”

    听了统叶护可汗这么说,李世民麾下如程咬金,长孙无忌,侯君集等大将都是露出不满之色。

    统叶护看了众唐将的脸色,笑着道:“我们突厥人说话耿直,陛下不要见怪。这一次本可汗,率军踏入中土,就是要联合你们击败赵国,将来我统治草原,李唐皇帝你统治中原,两边和睦而治。”

    听了统叶护这么说,唐军将领的脸色稍稍好了一些。不过他们也知道,突厥人的话听听也就算了,但眼前赵国确实是两家最大的敌人。

    李世民点点头道:“这也是我们当初商议好的,可汗你说赵军有破绽,在哪里?”

    统叶护用手指敲了敲胸口道:“唐国皇帝,赵军的破绽不在外面,而在里面,你懂了吗?”

    李世民见统叶护的动作,笑了笑道:“朕明白。”

    一个时辰之后,西突厥骑兵从大营而出。

    彪悍的突厥骑兵,尽数而出。在赵军大营面前展露军容。西突厥骑兵在长年与波斯的战斗中,他们都是装备精良。久经战场的士卒。

    这一点李世民和唐军大将,都不得不承认。这位统叶护可汗确实有在他们面前自豪的底气。

    而反观赵军大营,则是丝毫生息也没有,重重的壕沟,拒马枪摆在大前,一道木制的双层板墙竖立在那。板墙的上方,隐隐可以看见兵戈竖起,远处则是军营的帐篷。

    突厥骑兵中分出一阵,一人骑马而前,来到赵军阵前三百步。用带着突厥口音的汉话大声道:“赵国的将士们听着,你们在河西的二十万大军已是被我们可汗歼灭,无一人逃脱。所以你们是不用幻想有人来救你们了。”

    此人用汉话讲了一遍,又用突厥语重复了一遍,身后的突厥将士都是一并举枪高呼,庆祝一般。

    一旁的唐军将士也是给突厥人打气,唯有赵军大营内没有丝毫动静。这人满意地点点头,这就是可汗所说的攻心之策,瓦解赵国士卒的军心。那么还有什么比深入敌国,却成为孤军,更动摇士气的呢。

    这时候对面赵营也有了动静,板墙之后。一人用突厥话道:“突厥蛮子听着,我们陛下说了,西路军安然无恙。尔等胡说八道,想要动摇我们军心。实是妄想。你们可汗本是赵国从属,却心怀不轨。吾陛下早有灭之之心,但路途太远,一时难办。眼下尔等既是送上门来,也省却他东奔西走一番功夫,叫你们可汗洗干净脖子等宰吧!”

    这名突厥使者听了大怒道:“一派胡言,就你们也敢挑衅我最尊贵的可汗,赵国将士们,不要再提那个昏庸的皇帝卖命了,连累将士死于荒野,这样的皇帝还追随何用,我们可汗说了,只要将赵国皇帝奉上,无论生死,赏赐金、绢各以万计,奴仆万人,给与一国封邑!”

    说完对方不由得意洋洋起来道:“这样封赐还等什么呢?”他料定这样的赏赐足可动摇赵国的军心。

    赵军大营那传来一声长笑,对方回答道:“我们陛下也说了,若是你们若是有人将统叶护可汗人头奉上,赏驴一头,布一匹!”

    对方用突厥话讲了一遍后,又用汉话讲了一遍,板墙后的赵军将士传来轰然笑声,而面前的突厥骑兵却尽是恼怒。

    左右突厥大将见可汗受辱,都是大怒,但论及斗嘴的本事,这些耿直的突厥人又哪里是汉人的万分之一。

    统叶护在一旁听了却全无恼怒之色,但是听到赵军将士的欢笑声却是脸色一遍。他对左右道:“果真是能够灭掉颉利的勇士,竟然不惧怕本可汗的恐吓,这样的对手,才是本可汗要交锋的对手。”

    一旁唐军大将侯君集听了,露出嘲讽之色,正想不客气地说几句,但为李世民使了眼色,组织侯君集说下去。

    李世民客气道:“攻心之策,朕早已是用过了,但是敌军主将善于治军,我们想要凭此击败他们不容易,可汗可有其他破敌之策,否则我们只能与赵军相持下去了。”

    统叶护摆了摆手道:“僵持下去,对我们不利,中原的天气太热了,我手下的骑兵都受不了了,再这样下去,不到秋天我战马就会死掉一半,所以我们必须打,我们的人马不是比他们多吗?”

    李世民道:“可汗,以前朕作战时,最擅长的就是引诱别人来攻打自己坚固的阵地,然后防守反击。而我们的对手这是如此的狡猾,他们似乎也想用这样的策略,你不担心吗?再说了赵国西路军,事实上也并没有遭到沉重的打击。”

    统叶护摇了摇头道:“不担心,他们的西路军不是有你和我的人马在追击吗?他们没有翻身余地的。”

    说到这里统叶护指着赵**营道:“没有什么战法是从来不变的,也是不可战胜的,你知道吗?我们在西域对付那些波斯人,那些愚蠢的波斯人,他们也是有坚固的城墙和自以为坚固的防守,但却在防守中慢慢被我们消灭,最后男人通通被杀光,女人和孩子沦为我们的奴隶。我们突厥人的战法永远只有进攻,至于防御永远都是懦夫的策略。”

    “你们看赵军右侧的芦苇地,他们是通过这里取水,本可汗猜测他们在芦苇丛中会有埋伏,但是本可汗将计就计!”

    李世民点点头道:“统叶护可汗,朕为率领部下全力配合于你。”

    统叶护听了哈哈一笑道:“好吧,就让这里成为赵军的葬身之地吧!”(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三章 卯时三刻

    革新六年,七月二十日。

    拂晓时候一场蒙蒙细雨降下。

    李世民昨夜只睡了两个时辰不到,就起身了。他略微有些烦躁,于是亲自到一线视察赵军阵地。

    还没有走到前沿,一旁长孙无忌禀告道:“陛下,杨恭仁回来了。”

    李世民转过头皱眉问道:“杨恭仁,杨师道还有与柴绍,不是在追击王君廓的人马吗?怎么回来了。”

    长孙无忌道:“陛下,还是听杨恭仁自己说吧。”

    不久杨恭仁入内向李世民禀告道:“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万岁。”

    李世民将杨恭仁扶起道:“爱卿辛苦了,战况如何?”

    杨恭仁回答道:“陛下,微臣为你带来了一万大军。”

    李世民瞪了杨恭仁一眼,露出不满之色道:“朕这里兵力很充足,不需要你的人马,你眼下需要是盯住王君廓。”

    杨恭仁垂下头道:“陛下,柴将军和我们,已是失去了王君廓人马的动向,他们都是骑兵,跑太快了,我军的骑兵少,步军多,只是追击他们三日,就被甩掉了。柴将军和我的弟弟都准备继续朝陇右追击,而命我率军回来帮助陛下,防止王君廓的袭击。”

    李世民听了道:“你说王君廓继续向三原来与李重九会师?”

    杨恭仁跪下道:“陛下,微臣认为王君廓重整旗鼓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微臣同样担心,王君廓重整旗鼓后。会来三原前后夹攻我军。不过最少今天是不会,陛下。微臣想请陛下临机决断,不要给赵军以机会。”

    李世民听了目光一凛。当下拉住杨恭仁的手道:“爱卿说得对,现在朕令你布阵于高陵县一带,掩护住我军后路,无论发生什么都要保住我军至长安的退路,懂了吗?”

    杨恭仁抱拳道:“陛下,放心,微臣一定竭力而为。”

    杨恭仁走后,李世民向长孙无忌道:“你说要不要告诉突厥人,赵军已可能迂回我军侧翼的消息?”

    长孙无忌面无表情地道:“陛下。微臣以为不要告诉。这样能稳定军心。”

    李世民道:“若不告诉,那你以为统叶护能突破赵军芦苇一带的防御吗?”

    长孙无忌道:“陛下,统叶护久经沙场,还是有一手的,陛下可以相信,而且微臣猜测统叶护也担心赵军随时可能迂回的,今日必定会全力一战。”

    “很好,那么今日就是胜负分晓之时。”

    李世民说完走到唐军阵地前沿,视察起赵军大营来。

    李世民手指着赵军大营对长孙无忌道:“从布阵就可以知道。李重九此人实在是用兵谨慎,你看其军左翼临着一处不知名的村庄,中军主力布阵在三原至高陵县的大道上,扼守交通。不让我军通过,而右翼则是临着一片芦苇地。在大营东西两侧都是山丘,可以防止我军骑兵迂回。”

    长孙无忌点点头道:“陛下说得极是。不仅是东西布阵赵军有讲究,而从南北来看。你看赵军大营中央,有座山丘微微隆起。其兵马一部分布阵在南坡。可以居高临下可窥探我军一切虚实,而山丘之后却可以埋伏兵马,不让我军一窥究竟。”

    清晨的细雨,令地上更加潮湿,李世民踱步于阵前,望着远方,雾气朦胧中赵军大营内密密麻麻的乳白色穹帐道:“你说得极是啊,朕用兵一贯不喜欢攻打有备之敌,但今日却必须不得已为之了。”

    相对于李世民大清早起来视察,李重九却是一晚上没有合眼。对着这可以决定天下胜负的一战,他久经沙场,可谓戎马多年,但是此刻却不由有几分患得患失。

    到了清晨时,部将来禀告右翼芦苇之处,有突厥骑兵运动的迹象,李重九当下再无睡意,立即起身。

    清晨露水很重,又是刚刚下过一场雨,地上十分泥泞。

    大营之内,士卒们还在帐内安睡,细雨打在自己的脸上,望去远处的天际灰蒙蒙的,在下面唐军的大营,似已开始生火做饭,还有兵马来回调动迹象。

    大将尉迟恭前来禀告道:“陛下,在我军右翼,发现突厥骑兵裹挟附近乡民背负土囊,似乎要在苇泽中垫出一条通路,越淖而进。”

    李重九道:“芦苇泥泽之中,不便于骑兵进出,突厥人这么做,是要铺平道路,攻击我军右翼了。”

    王马汉抱拳道:“陛下,泥泽里骑兵就是一盘子菜,我们派步卒出动,将这般突厥狗尽数宰了。”

    李重九道:“芦苇虽不利于骑兵机动,但是便于埋伏人马,我军若是冒然进入芦苇之中,若是中了突厥人的埋伏怎么办。芦苇中必然有埋伏,这分明就是统叶护的诱敌之计。”

    “可是陛下!”

    王马汉还要再说,李重九摇了摇头道:“就算有获胜的机会,朕也不允许你出战。”

    王马汉听了满肚子牢骚道:“陛下,你用兵也实在太谨慎了。那个统叶护,某看来不过是庸将罢了。”

    “朕认为不必要称赞任何敌人,会降低我军的士气,当然一味贬低对方也是不足取的。你记着小心无大错!”

    王马汉听了当下抱拳允诺退下。

    见王马汉还是难以介怀的样子,李重九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道:“王马汉,你追随朕多久了?”

    “回禀陛下,快二十年了。”

    李重九点点头道:“是啊,这么多大将中,你追随朕最久了,你爵位也改动一动了,此战之后,朕就封你为国公。”

    “微臣叩谢陛下!”王马汉听了跪伏下去,这七尺大汉此刻也是不由激动。

    李重九道:“下去吧,朕有预感,今日唐军会在左翼投入重兵,你要替朕守护这里,不得有误。”

    王马汉抹去眼泪道:“陛下放心,若是唐军有一兵一卒通过左翼,微臣就将自己脑袋拧下来。”

    王马汉走后,部下给李重九骑来战马。李重九翻身跃上坐骑,开始战前视察。

    天边这时候已是开始明亮了,一点点的晨曦透过东面的树照了过来。

    因为大战在即,赵军的伙头军比以往提前造饭。因为下过一场雨,有些柴火打湿了,所以放在行军锅下燃烧时,弄出呛人的浓烟。伙头军捂着脸在烧饭,不少人都是被熏得满脸皆黑,士卒们也玩笑般的相互打趣,营垒间轻轻传来各种笑声。

    “陛下,大战未起,是否让士卒不要喧哗!”廷卫军别将王实在一旁建议道,在军中有士卒禁止喧哗的军令,违者是可以斩首的。

    李重九摆了摆手道:“不必了,大战在即,士卒都是绷紧了弦,眼下让他们放松一下吧,你看我军士气不是十分高昂吗?不用担心的。”

    “诺。”王实答允。王实是王君廓之子,之前在郭孝恪麾下效力,参与讨伐契丹的一战。之后高句丽已平,赵国东面再没有大的战事,忍耐不住寂寞的王实当下想李重九申请,调回廷卫军,甚至还上书到杨娥皇那走后门。

    李重九征求王君廓意见后,将王实调到自己身边,在廷卫军担任别将。

    两人骑着马在军中巡弋,李重九对这‘侄儿’寄予厚望,时常找他谈话。眼下他看向王实道:“你说你爹的人马会从西面赶回来参与这场大战吗?”

    王实十分有信心地道:“陛下这是当然的,李世民越是在外面说,我爹的西路军被击败了,实际上这才没有信心呢。我爹是谁,他纵横南北时,李世民还穿兜裆布呢?想要算计他,没门。”

    听王实这般粗俗的话,李重九也是哈哈大笑,一旁众将和幕僚都是习惯了,换做其他大臣这般向李重九讲话,必是被御史参一个君前失仪,最轻的也是被夺官的。当然赵国也无人敢这么说就是了。

    李重九与王实说说笑笑中,视察全军。

    营垒间各种脚步声也多了起来,大赵军营随着天亮也是苏醒了过来。士卒们都走出营寨,检查装备和进行用餐。

    李重九耳边似传来轻轻的鸟叫声,还有士卒们打水时铁桶晃荡的声音。

    一旁赵军士卒见李重九亲至前线,不由都是激动放下手中的饭碗,站起身来向李重九行以军礼。李重九将头盔脱下,举手向士卒致意,所到之处士卒皆是口呼万岁。众将见李重九谈笑风生,显然对此战具有十足的信心,于是都是心底大定。

    李重九视察完全军之后,返回中军。

    抵达辕门之后,天色已是大亮,清晨的薄雾渐渐散去。

    李重九骑在马上向唐军阵地眺望而去,但见唐军士卒已近乎准备就绪,营垒时唐军士卒正在空地上集结,清一色铠甲,在晨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大股大股的骑兵队,从远处驰骋绕过步兵的阵势,在右翼集中,其中既有突厥的骑兵,也是唐军铁骑。

    呜!

    呜!

    呜!

    三声尖锐的牛角号响起。

    李重九侧头问道:“现在几时了?”

    王实听了立即策马到军中记时的日晷前,然后再策马回禀道:“陛下,是卯时三刻!”(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四章 两翼突破(第一更)

    正面的唐军人马正在集结之时,侧翼的突厥骑兵已是做好的准备工作。

    从附近县城征伐来的上万百姓,在突厥人的马刀驱赶下,背负土袋,在芦苇丛里垫出一条道来。

    百姓成了突厥人最好的掩护靶子,他们士卒混杂在百姓中间,躲避对面守军的箭矢。当然对于这些肉靶子的汉人百,姓突厥人却是绝没有什么怜悯之心,任何逃跑,有所迟疑的百姓,立即就被斩于他们刀下。

    在波斯,在西域他们屠戮的百姓何止百万,眼下这些人算得什么。李唐虽是派人想解救这些百姓,但突厥人却没有理睬。

    所以攻城时突厥人更加放肆起来。

    天色已明,晨风吹动,芦苇丛中湿气弥漫,突厥士卒持着带着的弯刀,踏着泥泞前进。

    经过两个时辰,他们在芦苇丛里铺出一条道路,紧接着后方穿着鲜亮铠甲的突厥骑兵,突突地踏着道路,穿过了芦苇泽,在前方的平地集结。侯了一个早上的赵军士卒,突然见到芦苇丛里冒出无数突厥士卒,他们摘掉头上的草圈,从芦苇丛里犹如幽灵一般冒出。

    此刻几名原来主张出击,阻止突厥人在芦泽中铺路的赵军大将都是面色苍白,若是真的进入芦泽作战,那么赵军就被伏击了。

    镇守右翼的大将尉迟恭冷笑一声道:“陛下果真料事如神,突厥人真是埋伏在芦泽之中。”

    突厥的步卒和骑兵踏过芦泽,展开进攻。

    正在中军的李重九远远看去,突厥大军在这里竖起了三面大纛。 因为居高临下。突厥人的兵力布置是一眼了然。三面大纛代表有三名大将。

    西突厥骑兵装备类似于东突厥的附离骑兵,不同处时。西突厥骑兵的头盔带着面罩,保护了整个头部。身上披着胸甲护住颈部和上半身,腿部和膝盖的前侧,不过身后却是不披铠甲。

    同时也不装备皮盾和护手,这显然是为了射箭方便使用,同时长枪,马槊等长兵器突厥人也不装备,他们的武器只有弯刀和弓箭。

    与骑兵相较,步兵人马虽少一点,但是却同样不可以忽视。特别是军中带着白帽子的弓弩手。人马有上千之多。这些步弓手拿起弓箭,背后背着方便投掷的双头矛。

    这特殊的打扮引起了李重九注意,一旁深知突厥底细的裴寂道:“陛下,这是突厥人的仆从军,乃是波斯战俘奴隶组成,不过人马却不多。”

    李重九向裴矩点点头,他知道这个时代波斯的轻甲弓箭手还算是可以一战,算是征召兵,而波斯的长矛兵和盾牌兵都是临时拼凑的农军。这些步兵倒是对西突厥单一的步军阵容算一个很好的补充。

    在波斯步兵周围。则是大量使用投石索和弓的突厥步兵。披着重甲的突厥骑兵组成前排,当整只军队前进逼近至赵军大营附近时,骑兵撤向两翼,而本来预计要面对骑兵的赵军。却看见步兵出动向己方阵地发动袭击。

    李重九看了一阵道:“西突厥的兵马,骑步配合很好,应该是长期作战磨练出来的。”突厥的步兵举起重盾。抵近赵军大营。可以看得出来西突厥的步卒比东突厥要强,至少不是使用皮盾。

    突厥军的攻击阵容。的确令人震撼。那有序的纵列,令兵力布置既不拥挤。也不松散。步卒方阵第一排长枪,第二排重盾,第三排,第四排,第五排都是弓箭手。每一个步兵方阵,以百人队为单位,徐徐前进,在每个步兵方阵之间,夹杂着数目不等的骑兵,来回游弋。

    而在更远方突厥军的骑兵,仿佛一望无际的海洋,摆列成犹如钢铁森林一般的景象竖立在那。兵马虽众,却没有持人多而冒进,显然这位统叶护可汗也是善于将兵之将。

    突厥步卒没有冒进,而赵军板墙这里,士卒也是准备就绪。但见尉迟恭一挥手,上万赵军士卒进入阵地。赵军士卒轻快地踩着木梯登上了上层的板墙,而另一波士卒则是进入下层板墙,射击间口的木板尽数被拉开。

    赵军士卒将臂张弩,踏张弩纷纷上弦,从射击间口内瞄准了抵近的突厥军,而是城墙上士卒,则是准备好长枪,拒钩等装备,应付突厥人的登城战。三十几部弩车被巧妙地隐藏起来,城墙后还有一排投石机,石窝里各种巨石,火油弹等装备都是就位,只等着突厥人进攻。

    突厥步卒抵近之后,阵形不变,然后开始,清理前方的鹿砦。

    待突厥士卒抵近至两百步时,尉迟恭大手一挥,发出了射击的命令。

    “轻矢,射击!”

    赵军的弩箭覆盖整个天空,举盾的突厥士卒都是感觉手里的盾牌一沉,噔噔地一排箭矢插在了盾牌上。几十名突厥士卒手脚中箭,摔倒在地上,后面立即有突厥士卒涌上来顶替了他们的位置。

    一轮射击过后,赵军的弩机开始装填,趁着这射击间隔,突厥士卒却异常沉稳,没有冒进。

    尉迟恭见突厥人没有冒进,将手一压,令城墙后等候第二排第三排弩手不要放箭。地上箭矢密密麻麻,犹如乱生的杂草,突厥人的步兵方阵继续在前进。

    “换上弓手!”

    尉迟恭一声令下,三千名步弓从竹梯上了城墙。

    “点火箭,散射!”

    小鼓隆隆响过后,赵军步弓手取出包裹着棉布的箭矢,点上火后,将弓举起四十五向天空仰射!

    带着火星箭矢,跃出木墙,晃动出一片耀眼的红色,朝对面线列齐整,旌旗招展的突厥方阵射去。

    突厥士卒高举盾牌,蹲在地上,但是带着火的箭矢射到地面,不少突厥士卒踮着脚跳起来躲避。突厥军的阵列稍稍出现了一丝骚动,但是只是片刻后,突厥士卒又重新聚集了起来。

    尉迟恭看了点点头道:“突厥人有两下子嘛,继续射击!”

    赵军三千弓手继续射箭,而下层板墙的赵军弩手,在装填完毕后,又进行了第二次射击。

    突厥军的伤亡在增加,但是处于他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他们的士卒高举着盾,梗着脖子前进,阵列后方突厥骑兵的盔甲和战刀反射的阳光不断闪烁,显然在这样步卒参与的进攻战中,他们十分无聊,故而蠢蠢欲动。但是整个阵线仍是巍然不动。

    “射!”

    抵近至木墙八十步时,突厥人的弓手,投矛手,投石兵开始朝赵军城墙上射击。

    两军间隙间,箭矢交叉而过,赵军借着木墙遮蔽,而突厥军靠着盾牌掩护,这样的对射显然是赵军占居优势。突厥弓手在对射中,纷纷倒下,一旁的士卒见了袍泽死在自己身边,精神都是绷紧,只是麻木重复着射箭的动作,惨叫声此起彼伏。

    在另一侧左翼的村庄内,隆隆鼓声之后,唐军也是开始推进。这时候有意突厥人的进攻已是开始了快半个时辰。

    唐军进攻左翼的是大将是长孙无忌,唐军在这里投入的兵力有五万之众。而防御的则是王马汉的三万翊卫军。

    王马汉依着村庄设防,在外围修建了双层板墙,在里面则是以村庄的院落为支撑点,处处设防。

    唐军士卒在整队之后,步卒拿起重盾,肩扛着竹梯向赵军板墙前进,身后从长安运来的床弩,投石车也是依次推进,向村庄这里压来。唐军的弩车也是十分先进,当初攻打洛阳城时,唐军对洛阳城轰击的抛石机可射巨石五十斤,掷二百步,而八弓床弩箭如车辐,镞如巨斧,可射五百步。

    唐军士卒推动着床弩,投石车,不断逼近着村庄。

    可以料想赵军的木制板墙,在这样的床弩和投石车下,防御力则有些不足。

    不过王马汉也没有想依靠板墙防御住左翼,他在内部加厚了村庄内的夯土土墙,以此作为第二道防线。村庄内的道路上,他布置了重重路障,弄得犹如迷宫一般。

    唐军第一波次的兵力大约在五千之众,在抵近村庄之后停下。唐军士卒竖起长矛,插立在地上,长风吹动,几乎铺满平原的长矛晃动起来,犹如受风的树林一般。

    “将军,抛石机,床弩已是就位!”

    长孙无忌面无表情,淡淡地看了一眼远方道:“还等什么,让赵军见识一下我们的厉害吧!”

    尖锐的呼啸声响起,唐军士卒屏息静气地看着投石划破头顶上天空,砸入这不知名的村庄,发出一声轻轻闷响。

    抛石机下的唐军士卒大吼一声,将石索扯动,投石划出一道抛物线后,砸入赵军的阵中,远远地看见似乎农屋内堆砌的麦秆柴枝飘了起来,而那些木制的屋子摇摇欲坠地哗啦啦摇晃了一阵,漫起了一片的尘埃。

    这样抛石的打击,没有打伤几个人,但却可以打击士气。

    唐军抛石机射击两轮后,长孙无忌将将旗向前一指,唐军步卒方阵开始向前挪动,抛石机的射击却没有停。

    李重九从左翼的战事收回了目光,眼下左翼和右翼都已经是打响了,而李唐的中军主力却没有丝毫动静。

    “莫非李世民打得是两翼突破的打算吗?”(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五章 出乎意料(第二更)

    咚!咚!咚!

    急促的战鼓响了起来,前排的唐军士卒举着橹盾加快了速度。

    而身后的投石机和床弩更是第一时间向城头上的赵军宣泄了一波石弹箭矢。

    在唐军士卒的头上凌空而至的巨石,呼啸而过,几发击打在赵军的木墙上,洞穿出一个个的缺口。而板墙上赵军的箭矢,也是漫空而至,犹如密集的飞蝗一般降临在大地上。

    箭矢以三十度,四十五度角的弧度,在地面上插作一排排,唐军士卒的皮靴几乎是踏在断裂的箭枝上前进。在木墙后的赵军,对于唐军的投石也有了防备,他们撑起多层熟牛皮制成的幔障,阻挡投石机对城墙的破坏。

    身在望台上观察着全局的王马汉,看了牙齿咬得嘎嘎直响道:“妈的,李世民有投石机床弩,老子就没有了吗?传老子的命令给我反击,反击!”

    赵军村落里士卒将覆在投石机上的油布扯掉,装载了石弹后,朝唐军士卒那一股脑地打了出去。

    城墙上的床弩也是露出狰狞的獠牙。

    箭矢和石弹也是覆盖到唐军的头上,他们没有板墙的遮蔽,只能手里的橹盾去挡。但是赵军的八梢炮的石弹都是大几十斤,甚至上百斤的重量。

    这样凌空砸来的巨石碰上盾牌,好一些的石落盾散,士卒骨折臂断,差一点的就是连人带盾被砸成血肉模糊。

    惨叫声此起彼伏,哗啦的盾牌散架声,嘎咔的骨头碎裂声。响成一片。

    床弩的箭矢,更是如同农民犁田般。撕裂着唐军的阵势。橹盾在床弩面前毫无作用。

    黑压压的一片,蜂拥而来唐军士卒。不断被石弹箭矢打出缺口,但是瞬间又被后方压上的唐军填满。

    对于占据优势兵力的长孙无忌而言,丝毫不在乎这点损失。

    他们已是逼近赵军挖得第一道壕沟前,唐军士卒之前没有侦查过,现在到了眼前却是倒吸了口凉气。赵军将这壕沟也修得太深了吧。

    唐军将领目测了一下,只能将攀墙的梯子提前用上,伸进壕沟的底部,唐军士卒从上方爬下去后,再支起另一个梯子爬上去。这一进一出消耗了披着重甲的唐军大量的体力。待唐军士卒好容易过了第一道壕沟后,又遭遇第二道壕沟,这一道比第一个道的壕沟竟然还要更深。

    赵军大营内,原先修筑壕沟,挖掘工事的五万民役,正在进行着救死扶伤的工作。他们向前线运送箭矢,并将中箭伤兵从一一抬下,放到后方救治。

    唐军已是逼近了板墙,墙上密密麻麻的插满了箭镞。还有几处被投石机轰开的口子。

    赵军士卒就站在板墙上,用脚给弩上矢,再进行自由射击。在一旁赵军将领大声吼叫着一队一队的长枪手在板墙上排列成密集的长枪阵。

    这些长枪手身上鲜亮的铠甲十分扎眼,惹得唐军箭矢一**地射来。但是他们却严阵以待围在弓弩手外,而铠甲上则是满满当当插着唐军射出的箭镞。

    板墙的下方,唐军扛着云梯已是赶到。一架架的竹梯搭上了墙头。唐军精锐的陷阵兵第一时间提着大刀,长枪攀上墙头。

    ‘杀!‘板墙后的赵军士卒发出齐呼!

    无数包着红樱的枪杆从城墙的垛口探出。而城下唐军也不是没有准备,他们将手里的短斧。掷到城墙上破坏赵军的枪阵,不少赵军士卒头上中斧倒下,但同样的几十名唐军士卒捂着胸口从城墙上跌落。

    血腥的肉搏战,没有丝毫讨巧的地方,两军都是人命换人命的打法。在几处投石砸出的隘口处,双方士卒顶着盾,拿着刀相互搏杀,血流漂橹。

    两军士卒们喘着粗气,抵在城墙处相互搏杀,一步退让不得。他们彼此顶着对方的目光,连呼吸声都是清晰可闻。

    在前面交锋的士卒被身后士卒驱动着上前搏杀,两军杀红了眼睛,失败者刀枪落地,然后被伙伴拉出,后面的人继续补上。

    唐军在板墙下人头攒动,越来越多的士卒争相涌来,床弩早就停止了射击。只有抛石机仍是向纵深不断投射,想要压制赵军的投石机和床弩。

    在右翼突厥步卒终于填平了板墙前壕沟,清除了地上据马枪,铁蒺藜,代价是两千人马伤亡。阵亡突厥的士卒倒伏在地上,然后被一一拖下。

    在后方燃起了火堆,几名拜火教的祭祀在那手舞足蹈,祈求着胜利。

    统叶护可汗面无表情地盯着面前的战场。

    ‘可汗,赵军的阵地,让我们的骑兵无法发挥优势啊!‘

    听着部下的牢骚, 统叶护点点头道:‘不要担心,只要能破除那道板墙,我们的骑兵就可以突击营内了。‘

    ‘可是如何破除呢?‘

    统叶护冷酷地道:‘当然是烧了他。‘

    第二列的突厥军涌上以后,竟出人意料的没有攀城,而是人人肩扛着木桶,冒着赵军箭矢的打击前进。

    尉迟恭不明所以,只是奇怪突厥军为什么将木桶丢在了城墙下。

    这时候几枚箭矢将木桶射破,却从里面流出黑色的粘稠物来。

    ‘是火油!该死!‘尉迟恭一眼就看了出来。

    赵军喜欢用产自西域的火油弹,这自不是秘密,而地处西域的突厥人,就更知道如何用了。

    但见他们将火油桶丢在城墙后,随后用带着火的箭矢朝木桶射去。然后左右的步兵方阵向后远远退去。

    尉迟敬德见了这一幕,当下喝令道:‘快,快撤出这里,火油马上要爆炸的。‘

    听了尉迟敬德的命令,赵军士卒立即撤离了这一段的板墙。

    只是片刻后,但听砰地一声巨响,赵军板墙之处大火燃烧起来。那板墙在着爆炸中,不是在燃烧就是被炸飞 。

    统叶护看了拔出战刀向前一指喝道:‘勇士们,你们在哪里?‘

    身后万名突厥铁骑,举起了手中的弯刀,高声应和。

    ‘杀光他们所有人,劫掠他们所有的钱财,让他们的女人成为你们的奴仆!‘

    ‘杀!‘

    万名突厥铁骑,催动坐骑,震天的马蹄声响彻了战场,地面为之轻轻颤动。

    空气在燃烧中扭曲着视线,到处腾起了一股黑烟,透过燃烧的城墙残骸,赵军的大营被拔去了最坚固的铠甲,在破碎的板墙后,可以看见赵军步卒仓皇地在城墙后重新列阵。

    黑压压的突厥骑兵催动着战马,朝正在列阵之中的赵军步卒方阵杀去。

    在他们眼底这已是来不及了,战马快速穿过填平的壕沟,再穿过正在冒着烟的城墙残骸。

    狂躁的牛角号,在这时候响动了整个战场,突厥骑兵呼啸而来,四万多的马蹄催打着地面,在骑兵的压力面前,众人只觉得头晕目眩。

    眼见着跳动的马头充满了整个视野,尉迟恭的脸上却浮出一丝冷笑。

    哗啦哗啦!

    冲破城墙的第一道突厥骑兵,陡然之间人仰马翻,在后方的第二排突厥骑兵不知发生了什么事了,想要勒停战马,却停止不住。

    ‘是,壕沟!‘

    ‘汉人在城墙后面还挖了一道壕沟!‘

    ‘卑鄙的汉人,啊!‘

    尉迟敬德看见突厥骑兵人仰马翻的一幕,不由捧腹哈哈大笑 。

    突厥骑兵将壕沟填平后,随后冲上的突厥骑兵,却遭到了地面上铁蒺藜,绊马索暗算。

    ‘撤退!‘统叶护这一刻肝都要气炸了,如此声势骇人的一次骑兵突击,竟成了赵军眼底的笑话。

    突厥骑兵听到撤退的号令,连忙调转马头。

    ‘想走,没门,放箭!‘尉迟敬德一声怒吼,

    仓皇撤退的突厥骑兵,遭遇了赵军箭雨的袭击,而抛石机也是发动,石弹劈头盖脸地朝突厥骑兵身上砸去。

    城墙前,突厥骑兵的尸体顿时堆积如山。

    ‘什么?‘

    统叶护这时候才看清,在赵军后方,竟然竖着第二道板墙。(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六章 奇袭子午谷

    就在右翼突厥骑兵犹如惊涛骇浪般的冲击失败后。

    一名将领奔向李世民所在的望台禀告道:“陛下,在泾阳以东发现大量人马,他们正在强渡泾水,朝三原而来!”

    李世民听了转过身道:“是谁的人马?是柴绍,杨师道的人马吗?”

    “回禀陛下,不知道,只是他们大多数都是骑兵,是否要属下再探?”

    听到这里房玄龄,杜如晦二人都是对望了一眼,李世民的神情也是暗了下来。

    “不必了,柴绍是否有消息?”

    “陛下还没有,属下会再探。”

    正待这时候,又一名将领来报道:“陛下,有长安来报,子午道发现不明敌人,眼下长安与汉中的联络已是中断。”

    李世民身躯一震,房玄龄大惊失色道:“你说什么子午谷道?”

    那将领垂头道:“回房公的话,正是子午谷道。”

    子午谷道乃是汉中通往长安的要道,当初魏延曾向诸葛亮建议,让诸葛亮以正兵出陇右,经略河西,自己率奇兵相合,出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拿下长安,潼关后,夺取关中。

    从汉中至长安只需十日,子午谷道虽是险峻,但是却距离长安最近的道路。当年魏延向诸葛亮建议也只是一说,自古以来无人敢在这里偷渡。

    李世民仰天远望,按剑不语。

    房玄龄抱拳道:“陛下,到了此刻只能破釜沉舟了!”

    杜如晦也是道:“陛下。此刻不下决断,以后也不用下决断了。”

    李世民听了看向赵军中军道:“朕一直不相信。凭个人之力,无法扭转大势。人定胜天,但而今……诸卿事在人为,若是今日败了,也不枉费了轰轰烈烈战一场。”

    房玄龄,杜如晦一并垂泪言道:“微臣愿随同陛下死战。”

    “禀告陛下,同洲方向单雄信率两万人马增援三原,现在已是过了富平,距这里不足二十里。”

    李世民听了此消息,此刻反是雄心万丈。挥手道:“赵军两路援兵而来,我军只有赶在援兵之前,击破当前之敌方可。传令下去,全军出击,攻打李重九的中军大营。”

    听了李世民的号令。

    号角声此起彼伏,八万唐军出阵,铠甲鲜亮,仿佛汇聚成金属的海洋,在各自大将的将旗下的指引下。上万的唐军集结成密集的攻城队列,向前而行。

    在前方是松散的骑兵线。

    在后侧则是雄壮坚厚的步兵方阵,诸如屈突通,侯君集。高士廉,张亮,张公瑾。唐俭,卢祖尚。史大奈,公孙武达。独孤彦云,史万宝,盛彦师等大将的将旗皆在其中。

    李世民身旁则是三千精锐的玄甲骑兵,左右参将乃是翟长孙,丘行恭,刘师立,杜君绰。

    李唐是精锐齐出,要猛攻赵军的中军大营。

    抵近赵军大营后,骑兵从步兵方阵两翼退去,上百台投石机,床弩抬到阵前,向赵军板墙发动的袭击。而赵军在正面也是布置下了大量八梢砲,伏牛弩。不过赵军的伏牛弩和八梢砲,无论是射程还是数量,都胜过唐军一筹。

    两军远程武器,彼此对轰。

    不时可以看见投石机,床弩被砸碎了飞上天空,

    投石机,床弩足足对轰了一刻后,唐军攻城武器只剩下十分之三四,但是赵军的双层板墙,却是直接被摧毁了。

    不过摧毁第一道板墙后,第二道板墙,依旧耸立着,成为唐军前进新的阻碍。赵军士卒也退至第二重板墙处守卫。唐军派出轻兵向前,清除障碍。

    战场陷入了片刻的静默。

    李重九看向战场,对一旁徐世绩道:“李世民本来中军一直不动的,但现在雷霆一击,可是战场上有什么变化?”

    徐世绩道:“李世民突然出兵,显然是要速战速决的打算,微臣认为若是同州,或者是泾阳方面来的援军,李世民反应都不会这么大。所以微臣大胆猜测,应该是王都护的右路军已是逼近,或者是宋大将军的奇兵已是攻陷汉中,从子午谷小道奇袭长安。”

    李重九点点头道:“不错,李世民已经是忍不住,要决定速战,那么眼前只要坚守住,拖住时间,我军就可以获胜。”

    李重九顿了顿道:“不过徐爱卿,李世民的兵力占据优势,下面的攻击,绝对惨烈,若是我们这里败了,就算王君廓和宋金刚的人马现在赶到也是无用,你有何办法守之?”

    徐世绩向前一步道:“陛下!微臣认为一味坚守不出,并非最好的战法!恳请陛下将临战指挥之权,交给微臣,微臣一定不负陛下所望。”

    李重九听徐世绩这么说,点点头道:“朕信你!”

    “诺!”徐世绩抱拳道。说完徐世绩骑马向山下驰去。

    唐军急促地清理外周的障碍之后,当下步兵方阵继续前进。

    唐军步兵方阵厚重坚实,前方是一排盾阵,此排为长枪,弩手,还有唐军士卒扛着竹梯前进,后方则是残余床弩和投石机等攻城武器。

    本在步阵护卫的唐军骑兵,待步卒距离板墙还有五百步时,为了避免被板墙上的弓弩打击,就提前离开了阵前,从十几个步卒方阵两翼向后撤退。李世民这么做也是担心,赵军的床弩,投石机实在太犀利,骑兵对于唐军而言十分宝贵,不可以提前消耗。

    但是就是这提前的片刻,但见赵军前沿板墙突然轰然向前倒下。

    木墙砸在地上后,掀起一阵尘土,待尘埃落定之后,原先板墙的位置取而代之的是,赵军的具装铁骑。赵军具装铁骑,是从怀荒镇时候就建立的精兵,后来李重九又选拔靺鞨勇士乌古乃,以八百靺鞨重骑充之。

    现在赵军具装铁骑足有三千之众,在徐世绩的一声令下,乌古乃率领三千重骑,从板墙后面咆哮而出。

    靺鞨骑兵覆着铁面,从人至战马都是包裹着重甲,他们手里举着狼牙棒,骨朵等兵器,再骑着产自辽东的高头大马,犹如疾风一般扫荡着唐军士卒。

    唐军前排的重盾兵,根本无法防御重甲骑兵的踏阵,瞬间被击溃。靺鞨士卒挥舞狼牙棒,骨朵,铁锤,在唐军阵里肆掠,战马的高速奔驰,配合这样的重兵刃根本无人可以阻挡。(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七章 胜负一刻

    李世民破釜沉舟的进攻,在另一方面看来,也有几分孤注一掷的味道。

    在势均力敌的决战中,李世民和李重九皆乃是一时名将,谁要先抓住胜利之钥,不是看谁更有气势,而是看谁先失误。

    李世民令掩护步卒的唐军骑兵队提前撤退,意图是保护李唐骑兵这有生力量,但是却没有料想到赵军的板墙却是可以自动开合,拆卸的。

    板墙拆卸下,赵军最强的具装铁骑,毫无阻碍地冲击着李唐的步卒方阵。重装骑兵掀开唐军阵势,犹如一道黑色的地毯,被人用力从下往上扯起。在具装重骑的冲撞下,到处都是一片人仰马翻的景象。

    救命的呼喊声此起彼伏。

    投石机和床弩旁的唐军士卒,见重盾兵布成的方阵都被碾平了,当下都是丢弃了装备,向后逃去。而这些人则是被后方快速掠过的重装骑兵带上。披着三十斤具装的战马,在人群里面横冲直撞,唐军士卒被顶飞,撞开,马蹄践踏。

    徐世绩见这一幕当下喝道:“传令下去,罗士信,苏定方各率轻骑出击,打唐军两翼,掩护乌古乃的骑兵退回来。”

    一旁副将听徐世绩这么说,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神色道:“可是大将军,我们具装甲骑正压着唐军打,为何要撤回来……是,大将军,卑职服从命令。”

    随即叮叮的金鸣声响起,而徐世绩将旗左右的令旗同时放倒,两侧的罗士信和苏定方各率三千骑兵出击。罗士信和苏定方的骑兵就犹如开闸的洪水一般。宣泄而去,骑马奔驰如龙。

    眼见罗士信。苏定方的骑兵出击后,这时候徐世绩将马鞭一拗。目光中露出坚决的神色,拔出长剑向前一指。但听见轰鸣一声,赵军步卒方阵开始前进,士卒雄壮有力的跺着地面,地面微微颤抖起来。

    赵军方阵前进的速度不快,可两万步卒前进的气势,仿佛如巍巍的高山,坚壁横断。

    李重九见徐世绩将具装甲骑的收回的一刻后,点点头对姬川。张玄素道:“徐世绩,真可谓是知兵之人。”

    二人一并道:“是陛下知人善用,徐将军方能一展其才。”

    李重九听了笑而不语。

    前方的唐军八个步兵方阵,瞬间被赵军具装甲骑碾平,但是李世民的脸色变都没有变,而是沉声喝令道:“命令盛彦师,吴黑闼率陌刀军迎击赵军具装甲骑。”

    “再命令翟长孙,丘行恭率玄甲军,待陌刀军出击后。从后面包抄,全歼赵军的具装重骑。”

    片刻后,待李世民看见赵军重装甲骑后撤时,露出怒色喝道:“杀了一阵就想走。当这里是什么地方,让翟长孙,丘行恭给我截住他们。不惜一切代价。”

    房玄龄听李世民这么说,连忙劝阻道:“陛下。赵军已派出左右翼骑兵,接应具装甲骑了。若是玄甲军出击。很可能会被陷入赵军轻骑的围攻。”

    李世民双拳紧握,喝道:“让陌刀军移动到左翼布阵,防止赵军骑兵冲突,再令史大奈率游奕军对赵军右翼骑兵进行反冲锋,翟长孙,丘行恭的玄甲军在中军,暂时不动。”

    说到这里,赵军步军方阵已是抵近,但见远方一片寒光凛目,铁铠闪亮,赵军步卒盔缨,逆风而动,犹如金属海洋上无数火苗在闪动,赵军步卒方阵如一座铁山正面逼来,几乎令人不可呼吸。

    李世民大手向北一挥道:“传令下去,牛进达率鼓旗军,史万宝率玄戈军,独孤彦云率井钺军,公孙武达率骑官军,四将迎击赵军!”

    “诺!”

    士卒听令之后,唐军中军大旗摇动。

    “鼓旗军前进!”

    “玄戈军前进!”

    “井钺军不要落后了,跟上!”

    “骑官军随本将杀敌!”

    片刻雄浑有力的踏地声滚滚传来,烟尘滚滚。唐军阵势中二分之一的步军从本阵中割裂开来,向前而去。

    在唐军步阵左翼,唐军骑兵犹如奔雷般上前,掩护前面被赵军具装甲骑打得溃不成军的步卒后退。史大奈率领游奕军更是正面对赵军右翼苏定方的骑兵进行反冲锋。

    马声啾啾而鸣,无数铁蹄踏地,隆隆直响。

    不少步卒都是受不了这一刻,空出手来掩住耳朵。

    “杀!”

    两军骑兵纷纷拔出战刀,彼此嘶吼的对冲而去。苏定方骑兵多是枪骑兵,史大奈则是西突厥骑兵,多是弯刀。

    两军骑兵对冲,无数战马这一刻人仰马翻,中箭的战马仰天嘶鸣,将马背上的骑兵掀翻下马。

    张玄素,姬川看得如此惨烈的一幕都是无语。

    而左翼罗士信的骑兵,在唐军陌刀军面前无法施展,当下只是擦着陌刀阵向侧翼挪开,不过乌古乃的具装甲骑倒是成功接应了回来,退回中军大营。

    战鼓声擂动。两军步卒都是在向前前进,各自的弓弩手,散于步卒方阵前,向对方方阵射箭。

    前进之中不时有士卒中箭倒地。

    但是两军的士卒,都是不看一眼,阵中空缺的位置,立即就有人补上。这样的大战,士卒要么亢奋至极,要么就是极端麻木。

    在前进的一刻,不少士卒都拿起身边的酒壶饮下,用酒来麻醉自己。待心跳如鼓的一刻缓过去,抬起头朝前望去,但见前方阵势长矛如林,坚甲如山,彼此又挨近了许多。

    “唐军真多啊!”

    “不过战法老是样子。”

    “那么也照着老样子对付就是了。”

    士卒们交谈着,骑着马的校尉不断从身旁驰骋而过,大呼道:“压住阵脚!肩靠肩!挨紧左右!”

    “枪端平!”

    “脚步放缓!”

    士卒们面容坚毅,端着长枪,平视前方。士卒的目光被前方的敌军吸引住了,凝视着,静默着,被箭矢射到同伴,从身旁倒下,也不能吸引他们片刻主意。

    “杀!”

    两军挨近到近处,沉默中的战士们都是爆发出呐喊,无数枪杆在空中交打着,噼噼啪啪,声音响作一片。

    李世民踱马前进几步,道:“不要管赵军的步兵方阵,传令下去,让屈突通,程咬金,张公瑾率一万骑兵,攻打李重九的中军大营,让统叶护也派一万骑兵来,告诉他胜负在此一刻!”

    ps:本书还有两到三章写完了,但是明天,额是今天就是大年三十了,先向大家拜谢,预祝新年快乐。(未完待续。。)

第八百五十八章 坚守

    在李世民大手一挥,下令骑兵突击的一刻。

    房玄龄,杜如晦都心知,战事已是到了决定胜负的时候了。一旁侯君集建议道:“陛下既是骑兵出动了,是否要投入玄甲军?”

    李世民想也不想,断然道:“不,玄甲军不动!”

    决定天下归属的三原会战,双方已是交战至白热化。李世民向赵军中军发出了总攻的号令后,屈突通,程咬金,张公瑾三员唐军大将率领李唐仅有的一万战骑出动。这数年来,李世民节衣缩食,为的就是供给这支精锐人马。接着西突厥也派出了他们最精锐的骑兵,一万铁骑,汇入唐军的阵势。这两万人马,组成了李唐的突击阵容,他们是要攻击,山坡上赵军中军大帐。

    赵军自是从望楼上第一时间发现了这一动向,望楼上的斥候不断挥动红旗中军告警!

    见到望楼上的告警,中军的赵军幕僚,将领,也是从唐军骑兵在中军大营的右翼,大规模集结的意图中,判断出李世民是打算用这支骑兵,作为尖刀要切入赵军右翼与中军防线的结合部。

    “陛下,唐军是朝我军右翼杀来,布置在右翼的是苏定方的人马,他们虽击败了史大奈的西突厥骑兵,但自身也是伤亡不小,恐怕不久就会被突破。”姬川向李重九禀告道。

    “启禀陛下,唐军这两万骑兵,是要切割我们中军和右翼尉迟恭人马的联系,若是被突破了后果不堪设想。陛下请你早作决断啊!”虞世南此刻显得有几分慌张。

    李重九扫过虞世南一眼道:“慌什么!”

    虞世南当下不敢言语。眼见唐军的骑兵与西突厥骑兵已是集结完毕,对方的战马排列成两道锥形的骑兵队列。一前一后,开始缓缓行动。这情景犹如身在海边。看见迎头压来的巨浪一般,向自己卷来。

    姬川向李重九道:“陛下,是否调动廷卫军的人马,布置在山坡以南迎击唐军,阻挡唐军这一次的进攻。”

    李重九听了姬川的建议眉头一皱,没有说什么,只是来回踱步沉思。

    众将都是屏息静气,等待的李重九的决定。他们心知李重九下一刻的决定,很可能就决定到这场战役的胜负。这时候就是一向一步三策的张玄素。也是满头大汗,不敢轻言。

    毕竟在患得患失,很容易出现判断错误的情况。

    李重九走了几十步,众将的心几乎提到了嗓子眼,而山下唐军骑兵已是开始行动,若不再作决定就迟了。就在这时候,李重九突然停下脚步问道:“李世民还有多少人马没有动?”

    众将愕然,这时候张玄素上前一步道:“回禀陛下,在李世民的中军。还有两万步卒,没有动,另外李世民最精锐的玄甲军,也没有动。”

    李重九听后。点点头言道:“果真如此,廷卫军是我军最后的预备队,既是李世民仍有余力。那么我们也决不可以轻动。李瑗,李元吉听令!”

    下方李瑗。李元吉二将对视了一眼,上前道:“陛下。末将在!”

    李重九道:“你们二人率领人马于苏定方后侧布阵!”

    李瑗,李元吉对视一眼,面露难色。众将知道他们的为难,他们人马不过五千之众,如何抵挡唐军两万骑兵的冲击?

    李元吉犹豫了一阵后,脸上反而露出一抹狠色大声道:“陛下,我愿率本部人马上前,只要能杀了李世民,我什么都愿意做!”

    李重九点点头道:“朕也不要你死守,你只要依照朕的指令行事,不是没有可能,抵挡住两万骑兵的,另外朕还会派援军增援你。”

    李元吉,李瑗听了都是信心大增,当下一并抱拳道:“诺!”

    李元吉,李瑗二人走后,李重九道:“传令下去,让苏定方部退回中军待命,此外再命令尉迟恭抽出五千人马,于李瑗,李元吉部后侧布阵。”

    “诺!”传令兵领命而去。

    “来人!”李重九道,“你派十名骑兵,去罗士信部传令,让他不要试图突破唐军的陌刀军了,他从左翼撤回来,策应李瑗,李元吉部!”

    一旁姬川道:“陛下,若是罗士信部撤退,左翼无人防守,唐军陌刀军再合攻徐世绩的屯卫军如何是好?”

    李重九笑着道:“你太小看徐世绩了,李唐就算再加一倍人马,也攻不下他屯卫军的阵地。”

    “此外,传令下去,本营移阵,退后五百步!于山坡之后,重新布阵!”

    “移动本营?”张玄素点点头,这在战局暂时处于下风时,倒是不失为一个办法,不过这不是向敌军示弱吗?

    就在众将移动本营时,一名穿着侯卫军标识战袍的骑兵,奔至大营前,翻身落马向李重九禀告道:“启禀陛下,单将军让我告之陛下,再过半时辰,同洲的援兵即可赶到。”

    众将听了心底都是打鼓,还有半个时辰啊,一旁张玄素亦道:“陛下,一个时辰内,泾阳的援兵,也可以赶到了。”

    李重九听了点点头道:“很好。”

    战马不断传来嘶鸣声,中军已是开始调动,王实骑马于军中奔驰道:“传令下去,廷卫军乙团,退至戊团之后。”

    “诺!”中军开始缓缓行动。幕僚们开始收拾地图文案,士卒们举起将旗向后移动。

    在山坡之下,唐军骑兵正在牵马缓步前进,从本阵移动时,他们都舍不得骑乘战马,这是为了临阵时保持战马体力充沛。

    但作为将领则不必如士卒那般牵马前进,因为作为将领必须坐在马上,居高临下地随时观察整个战局的动态。唐军骑兵的主将屈突通,坐在战马上望向山坡时,正好看见了赵军中军向后移阵的一幕时,目光中露出不可置信的眼神。

    屈突通仔细了看了一阵,突然喜悦之色浮在了他脸上。屈突通对左右高喊道:“李重九正在撤退,他要跑了!”

    “没错,赵军要败了!”

    说到这里,屈突通拔出长剑向前一指道:“唐军的勇士们,随我冲锋!”

    屈突通下达冲锋的号令后,唐军的军鼓随即擂响。唐军骑兵们听了战鼓声后,纷纷跳上了马鞍,然后催动战马。

    近万骑兵当下脱离阵势,朝山上赵军阵地发动冲锋!

    见到这一幕,李重九不由合掌大笑道:“唐军果真中计了!”

    ps:大家新年快乐,大年初一,给大家拜年,拜年!(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961/ 第一时间欣赏江山国色最新章节! 作者:幸福来敲门所写的《江山国色》为转载作品,江山国色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江山国色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江山国色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江山国色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江山国色介绍:
隋大业七年,乍看正是盛世当年。
隋炀帝征伐辽东,欲成万世帝王;李渊在辽东前线督粮,籍籍无名;知世郎王薄,正在长白山唱着‘长矟侵天半,轮刀耀日光’。
转眼间,烽火四起。
李世民踌躇满志,李密牛角挂书,张须陀正要黄沙百战。
李玄霸,宇文成都,秦琼,尉迟敬德,程咬金这一系好汉,亦要粉墨登场。
江山如画,河山万丈;国色天香,美人倾国,一舞动天下。
穿越千年之时空,在此波澜壮阔的时代,自布衣而起,少林学艺,聚义瓦岗,睥睨天下!
已有一近两百万字完本小说,人品保证。本书一个月内就要完本,敬请大家收看。江山国色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江山国色,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江山国色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