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耽美小说抗日之白眼狼TXT下载抗日之白眼狼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抗日之白眼狼全文阅读

作者:我是键盘传说     抗日之白眼狼txt下载     抗日之白眼狼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645章 跳梁小丑

    “你是什么人?有什么资格坐在这里!”

    真是怕什么就来什么,段祺瑞一听傅良佐的问话就在心里暗暗叫苦。

    段祺瑞还没来得及出声,却听徐彦卓说道:“我也是国民的一员,对国事发表意见,怎么就没有资格了?”

    徐彦卓以彼之矛攻彼之盾,让傅良佐顿时哑口无言。

    段祺瑞见徐彦卓并没有生气,这才放下心来。

    谁知徐彦卓却转头看向段祺瑞:“段总理,不知刚才诘问我的这位是谁呀?”

    段祺瑞一听徐彦卓这话,心顿时又提到了嗓子眼。

    徐树铮见此情景赶忙说道:“徐公子,这位是陆军次长傅良佐!”

    徐彦卓点点头:“哦!原来是你徐秘书长的接班人,难怪呢!和你同承一脉呀!”

    徐树铮脸上一红,讪讪笑道:“徐公子说笑了!”

    参加会议的阁员平日里见徐树铮都是飞扬跋扈和不可一世,今日遇到徐彦卓却是这副模样,不由暗暗称奇。

    “良佐,还不赶紧坐下!”徐树铮轻声说道。

    段祺瑞也圆着场:“好了,我们继续开会!”

    徐彦卓笑了笑,不再说话。

    首先是倪嗣冲主张无条件加入协约国,并且要快快加入。傅良佐也不闲着,引经据典说了好一会加入协约国的好处。可满场除了他们二人之外,其余的督军再也无人发言,这让倪嗣冲和傅良佐二人郁闷不已。他们实在想不明白,这些平日里嚣张之极的督军今日变成大姑娘了。

    别人不知道,但段祺瑞心中却如明镜一般。这些督军们。有些是和徐彦卓打过交道的,他们知道徐彦卓的手段,不会轻易发言,例如安徽督军张勋、直隶督军曹锟和河南督军赵倜。有些是心里怕徐彦卓,压根不敢说话。例如湖北督军王占元和江西督军李纯,他们俩见到徐彦卓腿肚子都打颤,哪敢出声。还有些是受过徐彦卓恩惠的。例如山西督军阎锡山和奉天督军张作霖,在不知徐彦卓是什么意思之前,他们无论如何也不会和徐彦卓唱反调。至于其他人。都是老狐狸了,见到如此诡异的场面,哪里会不知这里而肯定有猫腻,自然不会再做出头鸟。

    段祺瑞不由在心中暗暗苦笑。自己真是枉为北洋系的领袖了。对这些督军影响力竟然离徐彦卓差的如此之远。

    倪嗣冲还不善罢干休,他继续说道:“地方上老百姓都是要打德国的,如果不尊重民意,就会闹出风潮来,咱们地方官负不起这个责任。”

    徐彦卓听到这里,忍不住笑出声来。

    倪嗣冲气急败坏地瞪了一眼徐彦卓:“你笑什么?”

    徐彦卓赶忙摆手:“抱歉,倪省长,我刚才觉得你的话可笑。没忍住就笑出声来。没关系,你继续!”

    倪嗣冲恼羞成怒。他指着徐彦卓:“我的话什么地方可笑了,你今天不说出个所以然来,我跟你没完我!”

    倪嗣冲竟然要找徐彦卓的荐,段祺瑞和徐树铮却偏偏不能训斥倪嗣冲,毕竟倪嗣冲是他们请来的,现在还在帮着他们说话,若是斥责了倪嗣冲,岂不是寒了其他人的心。

    段祺瑞和徐树铮对视了一眼,徐树铮抱以苦笑,而段祺瑞则痛苦地闭上的眼睛。

    “你说地方上老百姓都是要打德国的,这是民意?”徐彦卓仍然是笑嘻嘻地看着倪嗣冲。

    “当然是民意!”倪嗣冲一梗脖子道。

    徐彦卓摇头道:“别说是老百姓了,恐怕就连这个省长也对德国知道的不多吧?”

    “你凭什么说我不知道?”倪嗣冲反驳道。

    “你知道?那我问你,德国和多少国家接壤?德国有多长的铁路?德国的德国有多少军队?德国部参谋部的职能是什么……”

    徐彦卓的一连串问题,倪嗣冲哪能答得上来,他有些气急败坏嚣张地说道:“你说这些有什么用,我才不管那么多,有这么多督军在这,大家都同意对德国宣战,我就不信这些阁员能顶得住!”

    徐彦卓目光突然变冷,他盯着倪嗣冲一字一句道:“没有金钢钻,就别揽瓷器活!阁员能不能顶得住压力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你以为这些督军都是你封的?我倒很想知道这些督军有几个赞成你的意见!”

    段祺瑞和徐树铮见徐彦卓如此锐利的目光,就知道要坏事了。

    谁知倪嗣冲依然强硬,他转身看着那些督军大声喊道:“北洋系都被别人欺负成这样了,你们倒是说句话呀!”

    倪嗣冲咆哮声过后,会议室内依然是一片寂静。

    阁员们俨然忘记了自己是来开会的,都津津有味地看着好戏。

    一旁的傅良佐忍不住要站起身来,却被徐树铮死死地拉住了。

    傅良佐正想挣脱,却见段祺瑞狠狠地瞪了自己一眼,只好乖乖地不再动弹。

    一个倪嗣冲已经够让自己头疼的了,要是傅良佐再火上浇油,段祺瑞都不知道该怎么收场了。

    徐彦卓见倪嗣冲在那里气呼呼地直喘粗气,不再理睬他,站起身来先是看向张作霖:“张督军,你赞成倪省长向德国宣战的主张吗?”

    张作霖赶忙起身,小心翼翼地问道:“不知徐公子是什么意见?”

    徐彦卓淡淡一笑:“其实,参战不参战我无所谓,你不用管我的意见,我只问你是否同意倪省长的意见!”

    徐彦卓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张作霖要是再听不明白就不是张作霖了,他毫不犹豫道:“我不同意倪省长的意见!”

    倪嗣冲似乎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又问了一遍:“张督军。你想清楚了再说,你不同意我的意见吗?”

    徐彦卓不再吭气,只是笑嘻嘻地看着他们二人。

    “是的。倪省长,我不同意你的意见!”张作霖大声说道。

    倪嗣冲瞠目结舌,他不知道张作霖是不是吃错药了,为了徐彦卓居然敢得罪段祺瑞。

    张作霖心里非常清楚,自己得罪了段祺瑞,段祺瑞拿自己一点办法也没有,可徐彦卓那是万万不能得罪的。且不说没有徐彦卓就没有自己的今日。就算没有受徐彦卓的恩惠,他宁愿得罪段祺瑞一百次也不会得罪徐彦卓一次。再说了,段祺瑞都得罪不起徐彦卓。自己这么做,段祺瑞也无法怪罪自己。

    徐彦卓又转向阎锡山,和颜悦色地问道:“阎督军,你怎么看?”

    阎锡山和张作霖的想法一模一样。他站起算来理直气壮道:“我当然不同意倪省长!”

    徐彦卓点点头。换上一副严厉地模样,大声喊道:“李纯,你什么意见?”

    众人见徐彦卓对张作霖和阎锡山带着笑脸,至少还称呼一声督军,可对却李纯如此不客气,口气不善不说,甚至直呼其名,都把目光投向了李纯。

    让众人大失所望的是李纯偏偏就吃徐彦卓这一套。他刷地站起身来:“徐公子的意思就是卑职的意思!”

    众人不可思议地看着这位平时威风八面的江西督军,他竟然对徐彦卓谦称为卑职。可见他怕徐彦卓到了什么程杨度。

    段祺瑞不禁在心中叹了口气,如果自己在这些骄悍的北洋将领面前也有这般威风,何至于像现在这么艰难,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你呢?”这一次徐彦卓连称呼都省了,众人不知他是在对谁说话。

    可偏偏就有人对号入座,王占元立刻起身,一个立正:“卑职听从徐公子的意见!”

    怪事经常有,今天特别多,有了李纯的先例,众人对这位湖北督军的做法也见怪不怪了。

    问完这二人,徐彦卓又换上了一副淡然的表情:“曹督军,你是什么意见!”

    曹锟当然没有李纯和王占元那么惧怕徐彦卓,可徐彦卓曾经当着自己的面将堂堂的陆军上将马继增当场击毙,还是让他心有余悸,他犯不着得罪徐彦卓,于是也毫不犹豫地支持了徐彦卓。

    河南督军赵倜曾经在徐彦卓手下一起剿灭过白朗军,自然也不会反对徐彦卓。

    “张督军,你呢!”徐彦卓直视着张勋。

    张勋是有名的天不怕地不怕,他连袁世凯的账都不买,更何况是徐彦卓呢?剩下那些没有被点到名的督军,都把目光投向了张勋,连心如死灰的倪嗣冲眼中也露出了希翼的目光。

    果然,张勋猛地站起身来,他也死死地盯着徐彦卓。两人就这么对视着,众人觉得时间好像都凝固了。

    终于,张勋叹了口气,艰难地说道:“我---不赞成倪省长的意见!”

    连盟主都投降了,其他的督军还有哪个愿意做出头鸟,很快都缴械投降了,只剩下倪嗣冲一个人孤零零站在那里。

    正当众人以为徐彦卓要去讥笑倪嗣冲的时候,徐彦卓却转身对段祺瑞说道:“段总理,我说过,参战不参战我无所谓,你也看到了,不是我故意找茬!为了表示我的诚意,我现在退场,你该怎么做还是按你的意思去做。这样,你这也没问题了,我也好向大总统那里交差了!至于我刚才的鲁莽,我向你道歉!”

    徐彦卓出人意料的话语,让众人有些不知所措,

    段祺瑞知道徐彦卓这是在给自己台阶下呢,自己当然不能不识抬举,他笑道:“难怪袁大总统生前说过,哪里有你徐公子哪里就不得安宁,以前我不信,现在可是真信了。”

    徐彦卓走后,督军们都不再发言了,而开会的阁员也也没有提出不同的意见,对德宣战问题就是这样在国务会议上通过了。(未完待续。。)

第646章 围攻国会

    “老五,你可是真威风呀!连段总理都被你比下去了!”出了国务院,蒋志清忍不住赞叹起来。

    “二哥,其实我是故意这么做的!”徐彦卓倒没有太多的高兴,这一切本来就在他的意料当中。

    “故意的?”

    “没错!”

    “这是为什么?”蒋志清不解地问道。

    “这些军阀将来都是你的对手,如果我现在不在他们面前先立威,以后怎么帮你打垮他们?”

    蒋志清顿时愕然,和这些人交手,他暂时还没想过。

    ……

    5月4日,督军团邀请两院全体议员赴迎宾馆举行招待会,到会议员400余人。同时,段祺瑞指使各督军到公府见黎,想利用督军团的联合声势威胁黎元洪。

    这次又是倪嗣冲首先开口, 重复着他逢人便说的“只有对德宣战中国才能立足于国际舞台”的老调。

    黎元洪知道他们是受了段祺瑞的指使,在威胁国会之后进一步地跑来威胁他,因此他的满腔怒火实在没有办法按捺下来,当面痛斥各督军不应擅离职守跑到北京来开会,不应以军人的身份闯入国务会议场所干预国政。

    倪嗣冲强辩道:“我这次到北京来是奉召参加军事会议的,不能算是擅离职守。”

    黎元洪怒斥说:“你是省长,凭什么资格参加军事会议?”

    说罢,黎元洪又气忿忿地说:“宣战媾和是本大总统的特权。不许你们侵犯,你们责在守土。”

    倪嗣冲理直气壮道:“各国公使都希望我们参战!”

    黎元洪的气就更大了,他大声地怒吼:“你是省长。凭什么资格和外交团说话?”

    当袁世凯权威极盛的时期,总是惯于用好言好语和高官厚爵羁縻这些督军们,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素称宽厚慈祥的黎元洪会给他们这样大的钉子碰。究竟总统是一国的元首,他们受了气也还不敢当面挺撞,只得诺诺连声地退出来。

    当天晚上,督军团的秘密会议在府学胡同段祺瑞的私邸举行。段祺瑞觉得局势很严重,总统和国会两关都不容易打通。

    此时。傅良佐站了起来,大声地说:“没有大不了的事,总统不盖印。就驱逐总统!国会不通过,就解散国会!”

    段祺瑞段考虑了一下,摇摇头道:“不行,徐公子还在北京。我们不能胡来。若是太出格了他是不会答应的!”

    众人听段祺瑞提到了徐彦卓,都不言语了。

    第二天,段祺瑞指使各督军策动各省人民团体,发表向政府请愿提早对德宣战的文电。

    各省“人民团体”纷纷发出来这类的电报,几乎是千篇一律的文章。只是这些督军作假也太不像了,有些上海“人民团体”的电报是从北京电报局发出来的,而从上海电报局发到北京来的,却是上海商会和各团体反对中国参战的电报。

    5月6日。段祺瑞偕同各阁员到公府,请黎在拟就了的关于对德宣战案的咨交国会文上盖印。

    黎元洪还是老话:“这个问题关系不小。我们应当多加考虑。”

    段祺瑞默不发言,悻悻地不告而去。

    黎元洪也不说一句话,把印盖好,将原件让人送到国务院。

    黎元洪无力阻止段祺瑞,只好把希望寄托在国会上,他知道段祺瑞的外交方针在未提交国会之前首先取决于军事会议,并且指使督军团对国会采取表面联络而意在威胁的行动, 已经引起了国会方面的很大反感,看上去参战案有难于在国会通过的趋势。

    5月7日,对德宣战案提交到国会。

    5月8日,北京城忽然出现了“五族公民”、“陆海军人代表”这些光怪陆离的队伍,手持白布小旗,在象坊桥国会附近一带蠕蠕而动。

    5 月10日下午,众议院举行全院委员会审查对德宣战案时,这些“公民团”从四面八方聚集有2000余人,看见议员走过, 就投以各种各色的“请愿书”和“警告”传单,议员如果拒不接受,就被他们拉下车来施以殴打,他们公然威胁国会必须当天通过政府提交的对德宣战案,否则“公民团”对国会和议员将采取激烈手段。

    此时,徐彦卓和蒋志清也站在人群中看热闹。

    “老五,这些人真的是请愿的吗?”蒋志清皱起了眉头。

    “当然不是,是段总理手底下的人操纵的!”徐彦卓淡淡道。

    “段总理?怎么会呢?”蒋志清大吃一惊。

    “怎么不会?你看,众议院门外布满了武装警察,议场的四面便门都有佩带手枪的警官把门警戒,他们名义上是对议员们加以保护。但你没发现吗?被保护的议员都被禁止出外,而公民代表们却可以出入自由。”

    “怎么会是这样?老五,你不打算出手制止吗?”蒋志清一脸失望的表情。

    “为什么要制止?记来终归要来的!”

    就在徐彦卓和蒋志清谈话的时候,众议员的议长也在打电话到处求救,电话一直打到总统府和国务院。

    下午2时半国会开会时,议员们都以十分忿怒的心情,主张内阁如果 不解决这个突发事件,就不讨论对德宣战案。因此,全院委员会改为大会。

    7时半左右,门外“公民团”的喧哗声忽然静止下来。他们分别排成了两行,让出空道,原来是段总理的汽车到了。

    国会因总理已到而继续开会。段祺瑞出席发言说:“人民到国会来进行和平请愿,不应 当以武力强迫解散。如果这样做了,就会引起军民冲突和不幸流血事故。因此,我们只能采取和平劝导的方法。”

    “公民”包围国会的问题一直僵持到晚间9时,终于没有得到解决。竟有一些公民向议院内投掷砖瓦,意在恫吓议员接受他们当晚通过对德宣战案的要求,不料一块飞石击中了跑到国会来采访新闻的日本联合通讯社记者中野,段祺瑞恐因此引起外交事件,才命令来一队骑兵把“公民团”驱散。

    这时已是晚10时半,议员们再也没有心情继续讨论,当天的会议就此结束。(未完待续。。)

第647章 黄雀在后

    “公民团”事件发生后,全国舆论大哗。国民党系阁员建议内阁总辞职以明责任,段祺瑞不肯接受,于是他们都单独提出辞呈。

    5月11日,国务会议举行例会时,只剩下段一个人出席,有人劝段祺瑞暂时引退。

    段祺瑞拒绝自动辞职,他认为如果总统下令免他的职,他本人拒绝副署,这道命令就不能发生效力。他每天照常到院办公,一连用三道咨文催促众议院从速通过对德宣战案。

    而国会主张先解决内阁问题,后讨论外交问题。

    黎元洪对段祺瑞照常到院办公感到惊奇。他向幕僚们得意地说:“且看他的独脚戏唱到几时?”

    5月12日,督军团在倪嗣冲的宅子举行紧急会议,倪嗣冲建议阻止总理辞职以免北洋派解体,在内外问题未解决之前,大家留在北京,并对国会议员继续施以压力。

    5 月13日,各督军或以同乡关系,或以地方长官的身份,分别设宴招待国会议员,请其维持段内阁并通过对德宣战案。

    其实,各督军并不完全都是拥护段祺瑞的,他们只是为了维持北洋派的团体利益,这其中倪嗣冲和傅良佐对段祺瑞最卖气力。

    5月18日,北京英文《京报》揭露了中日军械借款的秘密消息。原来日本政府决定以一万万日元借予中国,以聘用日本技师和管理人员主持中**火工业、聘用日本武官训练中国参战军为交换条件。

    这个消息传出来,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震动。对摇段祺瑞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英文 《京报》主笔陈友仁在揭露消息的当天被捕。

    5月19日,众议院开会,决定推迟讨论外交案。

    当晚。督军团又在倪嗣冲的宅子举行紧急会议,倪嗣冲建议对国会再施以压力迫使通过对德宣战案,否则督军便联名呈请总统解散国会;在此项目的未达到以前,各督军相约不离京,以便集中力量,对国会和总统作战到底。

    有人立刻反对,这样做是不妥当的。如果总统命令北京军警监视大家的行动,岂不成为政治俘虏而无用武之地。联名辞职也有可能引起一种相反的后果,督军在自己的地盘内以辞职为要挟手段是可以吓倒总统的。在北京辞职,如果总统一概批准而由大家的部下来接任,岂不是自己解除自己的武装,成为手无寸铁的人。因此。不如在总统拒绝解散国会的时候。全体离开北京,回到防地进行反抗。

    开完会后,督军团用开快车的方法,呈请黎黎元洪解散国会。倪嗣冲将此项呈文送到国务院,请其转呈总统,徐树铮就在呈文上盖了将军府的一颗大印,另外拟就了解散国会的一道命令,一并送往公府。

    当天。总统府传出消息说,总统已经看见了这个呈文。总统认为:各省督军以个人的资格,联名提出解散国会,这不是在轨道以内而是在轨道以外的一种行为了。总统为国家的最高行政首长,没有干涉国会制宪和解散国会的权力,所以对这个呈文不拟批答。

    有人问黎元洪,如果督军团一定要解散国会,总统用什么方法对付他们?

    黎元洪的回答是:“我抱定了九个字的主意:不违法,不盖印,不怕死!”

    5月21日晚,督军团又举行了会议。会议散后,约在11时左右,督军和各 省军事代表,乘特备的专车到天津去。

    督军团在北京胡作非为,一会儿主张对德宣战,一会儿赞成包围议会,最后又提解散国会,可是有一个最好出风头而又最好发议论的大督军张勋,此时却在一旁不发一言,不做一事。

    黎元洪忽然想到了张勋,他认为这个老粗是反对对德宣战的,又是个不愿拥护段祺瑞内阁的,倘能把他拉到自己的阵线来,岂不是可壮声威而寒段派之胆。

    同时段祺瑞也看中了张勋,想从他的身上找出绝处逢生的路子来。

    张勋却自有打算,之前他是怕徐彦卓插手,所以一直静观其变。说实话,他对徐彦卓还是相当忌惮的。可是后来,他发现徐彦卓并无意插手黎元洪和段祺瑞二人之争,他的心思又活泛了。

    对张勋来说,解散国会他是绝对赞成的,驱逐总统亦无不可,可是假若做这丙件事是为了拥护段祺瑞,他却不愿白费气力。张勋想利用府院之争,国会与内阁之争,造成复辟的机会。

    张勋早已窥破了督军们的心理,对内阁问题、参战问题、复辟问题一切都无所谓,他们没有中心思想,只以个人权位及地盘为前提。

    于是,张勋对黎元洪和段祺瑞玩起了两面手段,对双方均承诺要帮助他们。

    黎元洪一直认为张勋本是督军中最不可理喻的人,现在他尚且肯就范,还有那个敢公然造反!同时,他又深信张勋的话说一不二,决非口是心非的人,所以黎元洪下了免去段祺瑞总理的最后决心。

    督军团呈请解散国会,国会议员纷纷避居东交民巷和六国饭店,有钱的老百姓都纷 纷逃难到天津。

    5月23日上午,已经辞职的外交总长伍廷芳出人意料地到了国务院总理办公室,将三道总统命令发交印铸局发表。第一道命令是免去国务总理段祺瑞的职,特派伍廷芳暂代国务总理;第二道命令是派陆军部次长张士钰暂代陆军总长;第三道命令是 派王士珍为京津一带警备总司令。

    5月23日下午,黎通电各省报告处理内阁问题的经过。

    同一天,段祺瑞通电各省,控诉总统以非法手段免去他的国务总理, 不承认这个命令有效。电报末尾署名为“国务总理段祺瑞”,依然以在职的国务总理自居。

    当北京城发生府院政潮和督军团要挟解散国会的时候,外间就传出清室复辟的谣言。 大家以为这只是一个谣言,实际,复辟不是一种谣言。复辟的主角正是张勋,他召集了部份督军到徐州开了一次秘密会议。

    黎元洪和段祺瑞两人本来都是极看不起张勋的,但是当他们迫切需要外援的时候,就把张勋当作争相拉拢的对象。他们对张勋同样有一种错误的看法,以为张勋是一个不善于使用政治阴谋,不会玩弄两面手腕的爽直汉子,却未曾想到这个老粗却是以爽直的伪装,隐藏了狡狯的本质。在黎元洪和段祺瑞两人争相拉拢的时候,张勋对黎元洪说的是 一套,对段祺瑞说的是另外一套。他的目的是要利用黎元洪驱逐逐段祺瑞下台,然后利用督军团驱逐逐黎元洪而拥溥仪再登大位。

    徐树铮代表段祺瑞到徐州参加了会议,张勋想从徐树铮的口中窥探段祺瑞对复辟的态杨度。

    徐树铮自作主张地表示:“总理只求达到驱逐黎元洪的目的,一切手段在所不计。”

    徐树铮是段祺瑞手下的第一红人,他既有此表示, 张勋就认为段也不会反对复辟了。

    随后讨论到实行复辟的策略问题,张勋决定先由有关各省的督军宣布与北京政府脱离关系,要挟黎元洪解散国会,张勋暂时则不参加,并且伪装“调人”,从旁引诱黎接受督军团的要求,使黎元洪的声誉受到严重打击,然后加以驱逐,迎接溥仪复位。

    实行复辟的决定由参加会议的全体人员签名为信。

    5月24日,张勋根据会议所决定的策略,给黎元洪发了电报,以关怀黎的口吻暗示他愿意出面来担任黎元洪与督军团之间的调人。

    黎元洪从来没有想到要与北洋派为敌,他的目的仅仅在于除去一个目无总统的段祺瑞。为了避免北洋派因免去段祺瑞而可能引起误解,他不止一次地请北洋派元老徐世昌继段祺瑞之后组织内阁,但是在天津的徐世昌则坚决不肯应命。

    5月29日,倪嗣冲首先宣布安徽独立。随后浙江、山东、福建、陕西等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

    下野在天津的段祺瑞却又门庭若市,他决定在天津组织临时政府。就在这个时候,徐树铮由徐州遄返天津,把徐州会议内容向段祺瑞提出了报告。

    为了应付徐州会议后的新情势,段祺瑞听从了徐树铮的建议,作了一个应变对策:暂时不成立临时政府,也不反对复辟,甚至必要时伪装同意, 以鼓励张勋放心而大胆地进行复辟,借张勋的发动以驱逐黎元洪。等待张勋宣布复辟,段祺瑞便立即抬出拥护共和制杨度的大旗,起兵打倒张勋,这样一来,既赶走了黎,又有再造共和之功,他认为这是重整旗鼓,卷土再来的一大妙计。

    这个计划非常高明,可怜的张勋怎知螳螂捕蝉,却有黄雀在后呢!

    督军团宣称独立是“兵谏”,如果黎元洪肯接受他们所提的解散国会,就可以取消独立,向黎元洪俯首认罪。

    由于黎的态杨度逐步软化,国会议员纷纷避难南下或者躲在六国饭店里观望风色,国会不待解散已经形成瓦解。(未完待续。。)

第648章 不速之客

    6月1日,在督军团准备起兵北来的严重威胁下,黎元洪终于以总统命令召唤张勋晋京调停时局,并派专车到徐州迎接。

    黎元洪的耳目的确太欠灵通了,张勋早已露出了许多的马脚,可他却始终被蒙在鼓里。

    6月6日,张勋率领辫子军步、马、炮兵共10营约5000人由徐州动身。

    6月7日,张勋行抵天津。

    黎元洪听得张勋统率大队人马开来北京的消息,就开始怀疑张勋此行不怀好意,立即给他发电报,劝告张勋不能带大队人马,以免京师人心恐慌。

    6月8日,张勋突然向黎元洪提出,请总统下令解散国会,自8日起至10日止,限于三天之内实行,否则不负调停责任。

    黎元洪才感觉到这个调停之人比那些督军更凶,解散国会本来是独立各省所提的条件。如果早肯接受这个条件,就不必请调人来调停了。张勋的出现。不是解除了黎元洪的困难,而是加深了时局的危机。尤其不妙的是,“请鬼容易送鬼难”。此时如果拒绝张勋的调停,又怕把调人赶到敌对的一方面。

    现在黎元洪他所求的只是一个既能满足叛督与调人的愿望,又能顾全总统面子的两全之计。他劝告两院议员提出总辞职,由国会自动宣布闭会,以免被迫解散。黎元洪在无可奈何中,事实上接受解散国会的条件,但却不采取以总统命令解散国会的形式。以免伤害总统的威信。

    可是,从天津继续传来的消息,张勋对解散国会绝无讨价还价之余地。

    6月9日。张勋没有等待黎的回音,就派辫子军先头部队开到北京,分驻天坛、先农坛两处。

    6月11日,天津传来的消息说,张勋已经不能再等待,当天晚上如果命令不发表, 他就带队回徐州。独立各省军队自由行动,他将不过问。

    事实上,张勋正在因为命令未发表陷于进退失据的苦境。不回去。督军团讥诮他带领大队人马吓不倒一个赤手空拳的总统。而如果回到徐州,那就是自动地解北京政府之围。

    但是已经吓破了胆的黎总统既怕他到北京来,又怕他回徐州去,既怕张牙舞爪的督军团。又怕装腔作势的调人。

    6月12日。黎元洪通电全国,宣布解散国会。

    6月14日下午,张勋乘专车到北京。黎元洪派代表到站欢迎,由前门车站到南河沿张宅,沿途用黄土铺在地上,军警夹道警戒,并分段布置辫子军的步哨和岗位,城楼上和墙上都站有全副武装的兵士。这是以前皇帝出巡的气派。黎早已传令打开中华门迎接张勋。从 民国成立以来。中华门为了迎接贵宾只打开过三次:第一次袁世凯迎接南京政府派来的宋教仁等五专使,第二次迎接孙中山。这是第三次。

    张勋变成了北京政府的新主人,他的架子真大,到京的当天并不谒见那个望眼欲穿的总统,虽然总统府正在悬灯结彩等候着他。

    6月16日,张勋头戴红顶花翎,偕同定武军四个统领乘汽车到神武门,换乘肩舆到清宫, 由清室内务府总管世续导入养心殿谒见溥仪。张勋行跪拜大礼,自称奴才恭叩圣安。溥仪赐坐,赏以紫禁城骑马,四个皇妃也都到养心殿来和他接谈。溥仪赐宴,并赏以古磁及名画多件。

    张勋到北京的这天,也正是他的八面威风发展到最高峰的一天。

    就在张勋积极筹划复辟的时候,有一位不速之客上门了。

    当徐彦卓和蒋志清走进客厅的时候,袁锐正陪着一位五十来岁的老妇人说话。

    袁锐见徐彦卓进来,赶忙指着徐彦卓向老妇人介绍道:“张夫人,这位便是徐公子!”

    老妇人向徐彦卓向施了,一礼不待他说话,便递过一样东西:“徐公子,这是三十万两银票,请您笑纳!”

    徐彦卓早已得到了袁锐的通报,知道面前的这位老妇人正是张勋的夫人。

    “张夫人,您有话直说,这是干什么?”徐彦卓有些不知所措。

    “徐公子,你无论如何一定要先收下!”张夫人戚戚然道。

    徐彦卓不再说话,只是笑着摇头。

    张夫人急了,一下跪倒在徐彦卓面前:“徐公子,请你一定要救救我们一家!”

    “张夫人快快请起!”徐彦卓赶忙去扶张夫人。

    “徐公子,你若是不答应,我就不起来!”张夫人的脾气很执拗。

    徐彦卓叹了口气,点点头道:“张夫人,我答应你了,你起来吧!”

    “谢过徐公子了!”听了徐彦卓的话,张夫人立刻转忧为喜,站起身来。

    “张夫人,你还没说是什么事呢!”徐彦卓很无奈道。

    张夫人的哀愁又浮现在脸上:“张家要出大灾难了,徐公子,是这么回事……”

    原来,张夫人方正贤淑,慷慨纯朴,乐善好施,政治上也是不糊涂的人。1917年上半年,张勋频繁与康有为等主张帝制的人交往,张夫人觉察之后多次劝阻张勋:民国又没有亏待你们,也没有亏待清室人员,他们都已退位,你为何去死保,自讨苦吃呢?对于这些忠告,张勋一概置之不理。此次张勋率“辫子军 ”到京,张夫人随行入京。当她发现张勋复辟在即,亦多次劝谏。率其子女及张宠妾,跪于张前痛哭,求其即返徐州。但是,张勋一意孤行,毫无退意。无奈之下,张夫人只好持 30万两银票,前来拜访徐彦卓。她的意思很清楚,为张勋铤而走险留一条后路,免得遗祸子孙后代。

    徐彦卓听罢点点头道:“张夫人深明大义让我钦佩不已,你放心,我会想办法保他一条性命的!”

    张夫人喜极而泣,她深深地向徐彦卓施了一礼:“徐公子,您的大恩张家永远铭记在心!”

    徐彦卓突然问道:“张夫人,你为何会找上我,你怎么就知道我能帮你?”

    张夫人也不隐瞒:“其实,刚开始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到要来找徐公子,只是前几日无意中听我家老爷说的一句话,我才下决心找徐公子了。”

    “哦,张勋说了什么话?”

    “我家老爷说,他此次起兵,谁都不怕,最大的变数就是徐公子你!我知道老爷不惧任何人,但你徐公子是唯一的例外。”

    徐彦卓点点头:“张夫人,你说的事情我答应了,您请回吧!”

    “徐公子,那这银票……”

    “我愿意帮你,是因为张夫人你的识大体,你若是再提这银票,我便不帮你了!”徐彦卓假装愠怒道。

    “是我多虑了,徐公子,你别生气,我告辞了!”张夫人惶恐不安。

    张夫人走后,蒋志清仿佛这才回过神来,他不可思议道:“没想到这张勋还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搞复辟!”

    “这又不是什么秘密了,估计全北京都知道了,你不会没听说吧!”徐彦卓倒不觉得意外。

    “我当然听说了,只不过觉得没人会做这样的傻事,谁知这竟然是真的!”说到这里,蒋志清笑道:“不过,老五,你也够威风的,居然会成为张勋的心头之患!”

    “其实,张勋想多了,他只要不复辟我不会把他怎么样的!但是,他要是复辟,我肯定是要收拾他的!”

    蒋志清不解道:“老五,既然你知道他要复辟,为何不阻止他呢?”

    徐彦卓淡淡一笑:“为什么要阻止呢?只要张勋在,这是迟早的事情,还不如趁我在一次解决掉呢!再说了,若是张勋不复辟,好多人不就失望了吗?”

    ……(未完待续。。)

第649章 复辟前夜

    6月28日,由天津到北京的火车三等客座中,来了一个怪模怪样的老农夫,在北京车站下车,用大蒲扇遮着自己的脸,匆匆地迈步出了车站,站外有四个辫子兵恭恭敬敬地迎接他,请他上了一部马车。马车得得地把他载进南河沿张辫帅公馆,他一进门, 辫帅张勋就传令出来,不见任何客人。

    这位老农夫不是别人,就是大名鼎鼎的维新派领袖、 保皇党党魁康有为。

    他在张宅和张勋密谈后,就乘人力车往西砖胡同的法源寺,把自己隐藏起来,他以为如此秘密,无人会知道他偷入北京,怎知第二天一早,黎元洪就知道了,派人来请他到总统府一谈,康有为才知道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大吃一惊,推托说风尘劳顿,改日晋谒。

    6月28日,徐彦卓的院落又来了一位不速之客,这次可是真正的不速之客。因为,他不是经过通报来见徐彦卓的,而是准备偷偷地溜进来。袁锐的卫士并没有发现这位不速之客,但徐彦卓的影卫却不是吃素的,毫不犹豫就将来人截了下来。

    影卫人多,留住不速之客自然不是问题,因为不知来人是敌是友,故而并没有下狠手。来人身手也不简单,双方战在一起,好不热闹。

    待徐彦卓与蒋志清、袁锐来到院中时,徐彦卓一看笑了,这个不速之客还是熟人。

    袁锐见有人私自进入院落,而自己的卫士却一无所知。不禁恨得牙痒,他从腰中掏出了手枪。

    徐彦卓见状,按住了他的手。朝着场中喊道:“你们下去吧!”

    徐彦卓话音刚落,影卫倏地一下,从场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徐彦卓这才看向场中之人抱了抱拳:“屠统领,快三年没见了,您可安好?”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一直隐蔽在张勋身边的屠飞。

    屠飞毕竟年龄大了,直到现在还气喘吁吁:“真没想到呀!你的这些小伙子比以前那些人还要强!如果我没猜错。还有不少人没出来吧!”

    “屠统领好眼力,没错,出手的连十分这一都没到!”徐彦卓淡淡道。

    一旁的袁锐一听。不由暗自乍舌。

    屠飞点点头:“难怪徐公子无所顾忌,敢在北京停留!”

    “不知屠统领大驾光临有何见教?”

    “屠某有事请教,望徐公子不吝赐教!”

    徐彦卓愣了愣,旋即点点头:“屠统领。屋里请!”

    进屋后。屠飞便迫不及待地问道:“徐公子,辫帅欲起事你可有所闻?”

    “岂止是有所闻,这简直就是公开的秘密了!”

    “不知徐公子怎么看?”

    “愚蠢之极!”

    “可否成功?”

    “必败无疑!”

    “为什么?”

    “因为有我在!”

    屠飞默然了,良久,他长叹了一声:“徐公子,你会干涉,是吧?”

    “在这之前,我不会干涉。但是张勋动了我也会动!”

    “如果做了他会是什么结果?”

    徐彦卓盯着屠飞:“你说的是张勋,还是那个小皇帝?”

    屠飞很艰难道:“两个都是吧!”

    “那我也不瞒你!如果做了。张勋从此只有身败名裂,隐居杨度日!小皇帝从此居无定所,流落他乡!”

    “什么?幼主会被驱逐出紫禁城?”屠飞大吃一惊。

    “民国每年要给紫禁城拨付四百万银元,用于皇室的各种用杨度,这是当初对清帝退位的补偿!四百万银元对政府来说,不是个小数目,若是你们复辟,不是把刀把子递给政府,让政府对小皇帝下手吗?”

    屠飞再次默然。

    徐彦卓也不再说话。

    “徐公子,我告辞了!”屠飞站起身来,他的背都有些佝偻了。

    “屠统领慢走,不送了!”徐彦卓对他有些同情。

    走到门口,屠飞突然又转过身来:“徐公子,我还有最后一个问题!你能告诉我吗?”

    “屠统领,你说吧,我知无不言!”

    “若是徐公子你不出手,幼主会不会成功?”

    “绝不会!”

    “为什么?”

    “不管是改朝换代还是复辟,至少要有三个条件!”

    屠飞静静地听着。

    徐彦卓继续说道:“第一,人心所向。第二,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第三,有可靠的同盟。不知现在的小皇帝有什么?”

    静静地看着屠飞远去的背影,徐彦卓一句话也没有说,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6 月30日傍晚,张勋偕偷偷地溜进了清宫,举行了一次“御 前会议”。

    会议完毕后,张勋从容不迫地前往参加迎宾馆宴会,然后再赴江西会馆的堂会,这是江西同乡为了欢迎同乡上将军,请了北京的名伶大会串。

    张勋到达时已是夜晚11 点了,他好像没事人一样与众人打着招呼寒暄。坐定之后,他好整以暇地问梅兰芳的戏何时上场。

    招待员回复说要到黎明4点才能上场,张勋立刻命令梅兰芳的戏提前于12点上演,他看得津津有味。

    待梅兰芳的戏演完后,张勋便站起身来,拱手告辞。

    张勋乘车返抵张宅,立即命人分途邀请王士珍、江朝宗。

    步军统领江朝宗今天晚上接二连三地接到安定门和西直门守城兵士的电话,他们报告辫子兵在叫城开门。

    江朝宗感到有点不妙,他命令守军不许开门。

    电话挂上,江朝宗正想去找王士珍请示,谁知道还没待他出门,王士珍已深夜来访。

    这位平素很有修养的北洋大将,今晚也慌了手脚:“怎么办?复辟就在顷刻了!”

    江朝宗一听就急了:“什么怎么办,立即去报告黎大总统吧!”

    二人还来不及动身,就驶来了一部汽车,车中走出一个副官模样的人,拿了张勋的名片,“辫帅请王大人和江大人到大帅公馆,有紧急要事待商。”

    还来不及开口目瞪口呆的王士珍和江朝宗,就被一并请上汽车。汽车疾驰而至张勋寓所,只见灯火辉煌,屋前屋后都站满了全副武装、杀气腾腾的辫子兵,一个个都像凶神恶煞的门神,完全是戏台上的鸿门宴。

    王士珍和江朝宗就这样如痴如呆地被请了进去。

    张勋见到他们二人,只淡淡地挥手请他们就座。

    张勋面孔很难看,不屑地望着江朝宗,厉声道:“你为什么不开城门?”

    江朝宗战栗地答说:“没有陆军总长的命令,不到时候,不能开城。”

    张勋立即转过头看着王士珍。

    王士珍知道自己若是没有表示肯定过不了关,于是命令江朝宗立 刻用电话通知守城部队开城门,于是,辫子兵就像潮水一样涌了进城。

    “辫帅,还犹豫什么?我们进宫吧!” 康有为在一旁催促道。

    “再等等!”张勋脸上有一种说不出的表情。

    “辫帅,你还有什么顾虑?”康有为非常不解。

    “我在担心一个人!”

    “谁?”

    “徐彦卓!”

    “此人现在何处?”

    “就在北京城内!”

    康有为笑道:“如今的北京城都在辫帅的控制之中,派人做了他不就结了!”

    张勋摇头道:“你不了解他,我躲还躲不起呢,怎会去招惹他呢?再说了……”

    “再说什么?”

    “我刚进北京城的第一天,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的大使分别来找过我,告诉我,不准我打徐彦卓的主意。这些人是好惹的吗?”

    康有为没想到徐彦卓竟然会有这么大的来头,不禁也有些踌躇。

    “辫帅,有客人来访!”副官进门报告道。

    “都什么时候了,我哪还有心思见客人?”张勋烦燥地摆摆手。

    副官转身正要离去,张勋突然问道:“来的是什么人?”

    “他说是徐公子派来的!”

    “徐公子,哪个徐公子?”说到这里,张勋似乎意识到了什么,他赶忙道:“快快有请!”(未完待续。。)

第650章 张勋复辟

    袁锐进门向张勋敬了一个军礼:“辫帅,徐公子有话带给你!”

    张勋是认识袁锐的,他一见袁锐便确定了是徐彦卓派他来的。

    “徐公子有何吩咐?”

    “徐公子让我带给你三句话。第一,复辟必败。第二,你决定之时,便是徐公子出手之时。第三,你知道徐公子最恨什么,若是你犯了他的忌,那便是不死不休了。若你能有所顾忌,就算失败了,他保证留你一命!”

    康有为第一次听到人以如此口气和张勋说话,就是袁世凯也不行。他偷眼向张勋瞧去,张勋脸上却没有任何表情。

    “辫帅,我的话带到了,告辞了!”袁锐不卑不亢道。

    “请转告徐公子,我知道了,恕不远送!”

    看着袁锐离去,康有为问道:“徐彦卓最恨什么?”

    “骚扰百姓!”

    “啊!”康有为愣住了。

    “来人!”张勋大喊道。

    “辫帅!”副官进屋来。

    “传我的帅令,若有人敢骚扰百姓,杀无赦!”

    “是!”

    “走吧!我们进宫去!”说罢,张勋率先向外走去。

    康有为这才反应过来,赶忙紧紧跟了上去。

    紫禁城毓庆宫里,清朝退位的小皇帝溥仪正在发呆,却见陈宝琛出现在了面前。

    “陈师傅好!”溥仪主动向自己的老师问好。

    陈宝琛面色都十分庄严:“张勋一早就来了……”

    “他又请安来啦?”溥仪不在乎地问道。

    “他不是请安,是万事俱备。一切妥贴,来拥戴皇上复位听政的,大清复辟啦!”

    看见溥仪在发怔。陈宝琛赶紧道:“请皇上务要答应张勋。这是为民请命,天与人归……”

    溥仪被这个突如其来的喜事弄得昏昏然,他呆呆地看着陈宝琛,希望师傅多说几句,让他明白该怎么当这个“真皇帝”。

    “用不着和张勋说多少话,答应他就是了。” 陈宝琛胸有成竹地说:“不过不要立刻答应,先推辞。最后再说‘既然如此,就勉为其难吧。’”

    溥仪回到养心殿,召见了张勋。

    张勋说的和他的奏请复辟折上写的差不多。只不过不像他奏折说的那么斯文就是了。

    听张勋念叨完了,溥仪按照陈宝琛教的话说:“我年龄太小,无才无德,当不了如此大任。”

    张勋夸了溥仪一 顿。又把康熙皇帝六岁做皇帝的故事念叨一遍。

    听着张勋叨叨着。溥仪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那个大总统怎么办呢?给他优待还是怎么着?”

    “黎元洪奏请让他自家退位,皇上准他奏请就行了。”

    “唔……”

    溥仪虽然不明白,但师傅们都商说好了,溥仪准备结束这次召见了:“既然如此,我勉为其难吧!”

    于是,溥仪又成了“大清帝国”的皇帝。

    张勋下去之后,陆续地有成批的人来给溥仪磕头,有的谢恩。有的连请安带谢恩。

    奏事太监拿了一堆已写好的上谕,溥仪头一天就一口气下了七道上谕。

    ……

    7月1日的早晨。北京城的警察忽然叫各户悬挂龙旗,居民们没有办法,只得由纸糊旗子来应付。

    接着,几年没有看见的清朝袍褂在街上出现了。凡在大清任过三品以上的官员,原先跑回家去立志当隐士,发誓做寓公的遗臣们,一窝蜂地往北京跑,要入宫恭请圣安,希颁恩命。张勋复辟,别的变化也不太大,最可称道的是服装业。此时距民国建立已逾多年,大清朝服早已停产,哪里去找黄袍马褂?

    有家小店,原先藏有蟒袍三身,原是供来京城旅游的客人照相时穿的,不料张勋一复辟,这套衣服的价格立马上涨。著名的泰昌绸缎庄派出伙计寻到了这三身蟒袍,问店家老板怎么卖?一番讨价还价后,泰昌绸缎庄以三百六十大洋拿走了这三身蟒袍。而在满清旗人家,这类服装原先都是藏到柜底了的,这回都翻找出来,只租不卖,一天租金可抵半年粮。另外便是戏园子,大清虽已倒台多年,但戏还是天天要唱,大清朝服还有一件几件的,于是大家又汹涌着往戏园里去。

    北京城街头都是扎起了辫子的人在走,一个一个好像从棺材里面跑出来一般。张勋派人去街头点人头,“调查组”最后得出结论:复辟帝制是“民心所向”

    复辟宣布后即改五色旗为黄龙旗。官制仍照宣统元年官制。

    当张勋在清宫中宣布复辟后,乃指定王士珍前往总统府逼迫黎元洪退位,并在已经拟好的奉还大政奏折上签名盖章,黎元洪忿忿道:“我召张定武入京,难道是叫他来复辟的吗?”

    王士珍侃侃而谈天命人归,敦促黎元洪归还先朝旧物。

    黎元洪老毛病又发了,像木头人一样,既不动笔签名,又不开口说话,他轻蔑地瞥着王士珍。

    王士珍自以为可以向黎劝退,不料碰了一大鼻子灰,正是乘兴而来,败兴而返。

    回到故宫,王士珍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帝师陈宝琛。

    陈宝琛听了这个消息,便去见溥仪。

    陈宝琛一见溥仪竟荒谬地请皇上赐黎元洪自尽。

    这当然只是一句气话,如果张勋要是同意了,那就太荒唐了。

    黎元洪在复辟事变后,立即发出三通电报,命各省迅即出师讨贼。因当时北京电报局都被张勋派兵把守,特派自己的秘书持往上海拍发。

    7月1日傍晚,总统府仍然飘扬着五色旗,这是北京城内仅有的一面国旗。

    7月2日,张勋派人通告黎元洪,限于24小时之内迁出总统府。

    当天,徐彦卓分别去了英、日、美、法、俄等各国公使馆。

    徐彦卓离开之后,各国公使在荷兰公使馆举行会议,决定对复辟问题暂时采取不过问的态杨度,对中国总统的安全问题,公推荷兰公使以非正式手续警告伪外交部,不得加以伤害,并须加意保护。

    因此,张勋就不敢公然派兵驱逐黎出府,仅于7月3日调换了总统府的卫队,加强了对黎的监视。

    当总统府调换卫队的时候,黎与留在总统府的少数幕僚举行紧急会谈,决定在卫队交替的忙乱时期,冒险离开总统府。

    他们采取了一个戏剧性的转移目标的方法,就是由总统府侍从武官伪装为总统,乘坐总统的汽车出发,黎元洪却扮作普通职员的模样,在袁锐的带领下,辗转前往荷兰公使馆。

    与此同时,黎元洪委托徐彦卓派人去天津见段祺瑞,去的人不是别人,还是袁锐。

    袁锐一见到段祺瑞,便劝段祺瑞赶快部署讨伐张勋。

    张勋段说:“我用什么名义来号召呢?”

    袁锐把黎元洪的命令拿出,段祺瑞一看到黎元洪三字,立刻就沉下了脸,气冲冲地说:“局势变成这样,都怪他无能,他今天还能够算总统吗?他已免了我的职,凭什么我还要接受他的命令?我难道不可以叫督军通电推戴我举兵吗?”

    袁锐慢吞吞道:“徐公子让我转告你,他今天仍然还是总统,张勋叛逆你要号召军队讨伐他,如果你不依正轨而行,不接受总统命令,行使合法职权,其后果是很严重的。 因为军人的推戴是不合法的。今天靠军人推戴,乱平后大家恃功而骄,岂不是搬石头打自己的脚?希望段总理不要起意气之争,仍应承认黎为合法总统,使您的任命合法。”

    听了袁锐这一番话,段祺瑞有些心动。

    袁锐继续说道:“徐公子说,你和徐树铮的心思他早就明了,之所以没有说破,一方面是基于以前的私谊,另一方面是想结束你们的府院之争。其实,张勋那里他有办法解决,他的人早已经部署到位了!让你号召军队讨伐张勋,只是为了在他平息复辟后,让你接管北京!若是你不接受总统的任命,那么他将拒绝你的接管!”

    徐彦卓都把话说到这份上了,段祺瑞哪还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好接受了黎元洪的命令。

    段祺瑞受命出山“勤王”后,立即部署一切。本来,段祺瑞想自己去南京找冯国璋共商讨伐张勋,可徐树铮却强烈反对。

    “兵贵神速,如果时间一拖,参加复辟的人员一多,局势便难控制了,找冯国璋等于找远水来救近火。再说冯国璋的态杨度尚不可知,如果冯附和复辟,岂不是自投罗网。就算能说动冯国璋讨逆,则冯国璋的功劳功居首,以后便成为北洋系的唯一领袖了。”

    徐树铮的话让段祺瑞大为感动,遂中止南行。

    于是段祺瑞和徐树铮决定就近取材,从河北省京畿附近找军队,目标是驻马厂的第八师长李长泰部和驻廊房的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部,以这两支部队作为讨逆军的基本武力,同时和在保定的直隶督军曹锟连络。

    段祺瑞首先以名利摇动李长泰和冯玉祥。

    李长泰最怕太太,段祺瑞派人送钱给李长泰的太太,把太太说服,由太太去命令她的“忠实丈夫”。果然,李长泰乖乖地听话。

    而对冯玉祥则许以师长地位,冯玉祥自然也听命了。

    对曹锟则许以未来副总统,所以他也答应参加讨伐张勋。(未完待续。。)

第651章 兵临城下

    7月3 日上午8时第八师司令部举行组织讨逆军军事会议,会议中公举段祺瑞为讨逆军总司令, 慷慨誓师。

    7月4日,段祺瑞以讨逆军总司令名义发出讨伐张勋的通电。

    7月6日冯通电宣布代理大总统职务。

    讨逆的军事行动自7月7日开始,12日即告结束。

    其实,张勋在北京城外的辫子军都已经被徐彦卓的铁血军赶进了北京城内,只等着段祺瑞来接替。

    徐彦卓知道张勋会复辟,怎会不提前做好安排。早在6月25日,铁血军就分批乘船从琼州陆续赶到天津,再从天津秘密奔赴北京城外。由于他们并没有穿军装,所以并没有人察觉。铁血军人数虽然并不多,只有不到两千人,但个个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对付五千辫子军已是绰绰有余。

    铁血军西路集中芦沟桥,东路由廊房开进到黄村,在丰台的辫子军便陷于腹背受敌的情势。

    张勋命令辫子军把丰台铁路破坏以阻止铁血军前进,这一着引起了外交团的抗议,他们根据《辛丑条约》中“京津铁路行车不得中断”理由,派遣洋兵保护,修理车轨,恢复通车。这一来,对于辫子军是很不利的。

    张勋曾经和铁血军打过交道,知道他们强悍的战斗力。虽然自己还占据着人数上的优势,但也只有5000人的辫子军,这个兵力只是用于象征式和威胁性。一旦正式作战,尤其是和铁血军作战,就太不够了。为了掩饰自己的脆弱。张勋只好把非辫子军打头阵,辫子军则押后督战。

    7月7日,张勋派吴长植的一旅和田有望的一团开赴丰台驰援,由辫子军二营押后。结果吴、田的部队 还没有到达目的地,就倒戈相向,辫子军在这种情形下就狼奔豕突地四散逃之夭夭了。

    由前线溃退的辫子军都退到北京永定门外,江朝宗下令关闭城门。不许散兵进城,张勋听了大怒,压迫江朝宗开城放进辫子兵。

    这就是铁血军的第一次战斗。不过是小小的接触,根本没有大战,因为在炮火中,火车仍然照开。这次战争辫子军败在北洋军对他倒戈相向。所以没有正式交手就败下阵来。

    铁血军不费吹灰之力。一战而克廊房,再战而会师丰台,三战而兵临北京城下。

    7月8日,辫子军奉到张勋的命令,全部退入北京内城,集中于天坛、紫禁城和南河 沿张宅三个地区。令步兵统领江朝宗派兵防守各城门,徐彦卓命令铁血军停止进攻,等待段祺瑞讨逆军的到来。

    当日。陆军第十六混成旅冯玉祥到达北京城外。第二日,在曹锟手下任第三师第六旅旅长的吴佩孚也到达了北京城外。

    冯玉祥和吴佩孚两人曾在四川与护**作战时见过徐彦卓。现在两人又参加讨逆战争,再次与徐彦卓相见在北京城外。

    徐彦卓向二人交接了防务,不等段祺瑞到来便带令铁血军撤出了战斗。

    徐彦卓离开之后,冯玉祥和吴佩孚立刻率兵攻进了朝阳门。这一来北京城内可能爆发巷战,局势顿形紧张。

    张勋眼见大势已去,不由得慌了手脚。他想仿李傕、郭汜的故智,纵火焚宫室,挟“幼主”出齐化门“西狩”热河。只是当他想起徐彦卓的警告之后,不得不放弃这一想法。

    这时候北京各城门布满了半月形的沙袋,南池子张勋的宅门外架起了机关枪,市区的商店关门闭户,老百姓惶惶不安,因为他们恐怕辫兵重施民国2年洗劫南京的一幕。然而这一次张勋却很聪明,他知道北京的徐彦卓的厉害,所以辫子兵完全不似当年在南京那样烧杀劫掠,居然不妄取民间一草一木。

    等到段祺瑞到来之后,讨逆军也并没有没有积极进攻北京。因为徐彦卓再次派袁锐向段祺瑞明确表示,坚决不能因为巷战而让北京这座古城毁于炮火。所以,段祺瑞打算通过外交途径来解决一切。

    7月8日,段祺瑞派人入城和各国公使接洽,请其转达张勋,提出了取消帝制、解除辫子军武装、保全张勋生命、维持清室优待条件四项停战条约。

    各国公使推荷兰公使为代表,把讨逆军的条件转达给张勋,力劝张勋接受,并表示各国愿意承认张勋为国事犯而加以保护。

    张勋虽然眼见大势已去,但见徐彦卓不再干涉,仍然打着如意算盘,他想通过外交关系,率领辫子军安全地退出北京,回到徐州老巢,同时他向溥仪提出辞呈,溥仪皇帝哪里能管得了张勋,不得不批准。

    张勋做梦也想不到,他的复辟美梦竟是昙花一现,而徐州会议时那些“唯大帅马首 是胆”的督军们,竟然现在用“拖”和“等着瞧”的态杨度来看他唱独脚戏。在大势已去的情形下,他想一走了之。

    当段祺瑞通过外交团向张勋提出解决时局的四项办法后,张却用四句歌谣来作答复,他说:“我不离兵,兵不离械,我从何处来,我往何处去。”

    7月9日起,讨逆军联合近畿的北洋军,兵临北京城下,对北京采取了大包围,复辟的局面是彻底的瓦解。讨逆军虽然把北京城包围起来,可是总想不战而胜,尽量避免在北京城内用兵。所以再次通过外交团从事和谈,只是张勋的态杨度很顽强,坚决不缴械,一定要自己带辫子兵回徐州。

    和平解决无望,讨逆军决定攻城。徐彦卓转告段祺瑞讨逆军,同意攻城,但大炮只许发放实弹一发,其余则以空炮威胁辫子军投降。

    讨逆军攻势开始,一切都很顺利,辫子军完全失去斗志,讨逆军东路由朝阳门攻进东单牌楼及东安市场,西路由宣武门向北到西华门,残余的辫子军被迫集中到南池子一隅。占领宣化门的讨逆军,在城楼上架设了大炮,炮口对准**和南河沿的张勋宅院。

    就在张勋顽抗之际,突然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这个消息对张勋来说不谛于晴天霹雳,同时也瓦解了辫子军的斗志。(未完待续。。)

第652章 点一把火

    张勋手下第一员大将,留守徐州的张文生,率领定武军六十四营通电投降,不战而屈。

    张文生当初在南京城外,被徐彦卓狠狠收拾了一顿,似乎心中有了阴影。所以,当白朗将徐彦卓的亲笔信带到徐州交给张文生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就命令定武军在徐州投降,全军头上的辫子都完全剪光,他们的投降使得在北京的辫子军更感绝望。

    7 月12日中午,宣武门的大炮打响了,一颗炮弹把张勋宅院墙头打了一个大洞,且引起了剧烈的响声和一片火光。

    护卫大帅公馆的辫子兵纷纷弃械剪辫而逃,就在张勋又累又气这时。徐彦卓的影卫出现了,张大帅、张夫人一家被影卫挟上了汽车,疾驰入荷兰公使馆。

    北京城内留下的是遍街可见的辫子,因为辫子兵逃亡时,一定要去剪掉辫子才得安全。铁血军、讨逆军与辫子军作战,从头到尾加到一起,辫子军死了也不到100人,其他则是逃之夭夭了。

    清室拟好了第二次逊位诏书,派人前往谒段祺瑞,把复辟的一切罪名都全部推到张勋身上,一切伪谕概不承认。

    北京城内的复辟丑剧既然昙花一现地烟消云散了,讨逆军总司令段祺瑞遂凯旋回京, 他这时充满了再造民国的气概,那份得意,自非笔墨所可形容。

    7月13日,黎元洪通电全国, 宣告辞去大总统职务。

    7月15日。段祺瑞在北京正式组阁。

    ……

    “没想到这场丑剧就这么收场了!”蒋志清叹了口气。

    “今后,这样的事情依然少不了!”徐彦卓点头道。

    蒋志清默默不语,不知在想什么。

    “二哥。戏看完了,下面该你登场了”

    “该我登场了?”蒋志清诧然。

    “要不了多久,孙文先生就会在广州组建军政府,那里才是发挥你才能的天地!”

    “这是真的吗?”蒋志清又惊又喜。

    “我会骗你吗?”

    “不会!谁骗我你也不会骗我!”蒋志清摇头道。

    “所以你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拟订一份详尽的南北作战的计划,然后静静地等待机会!”

    “我明白了!老五,你不和我一起去吗?”

    “我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你要去做什么?”

    “点火!”

    “点火?”

    “是的。我要去俄国点一把火!”

    “老五,你打得什么哑谜?干吗要点火?”蒋志清不解道。

    “二哥,你不用问了。要不了多久你就会知道了!”说到这里,徐彦卓喃喃自语道:“连我也不知道这把火会烧成什么样……”

    ……

    “公子!你来就太好了,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张孝淮见到徐彦卓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

    “你这段时间做的很好!”徐彦卓对张孝淮很满意。

    徐彦卓从北京离开,就乘坐“天涯号”到达了俄国。而张孝淮这段时间一直就守在圣彼得堡。

    “公子。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做?”

    “你先给我讲讲现在的圣彼得堡的情况!”

    “是!公子!”

    在二月革命中,俄国沙皇在内外交困的情况下,宣布退位,虽属被逼无奈,但也是主动让位,避免了进一步的冲突以及流血事件的发生,俄罗斯帝国和平过渡到议会民主国家。由于这次革命基本属于和平革命,没有制造出血海深仇。新政府代表性强,退位的沙皇受到优待。因此这次政权交替可谓合法、合理、合情,包括贵族保皇派在内的社会各阶层都认可了新的议会政府,正在与德国皇帝的庞大的沙俄军队也很快听命于新成立的临时政府。

    欧洲战争仍在持续,临时政府承担沙皇与协约国的协议,坚持对德作战,而且大片领土沦于德军之手,单方面媾和不但要严重损害国家利益,而且违反了国际义务,将来要受到协约国的制裁。

    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下令由新总司令勃鲁西洛夫发动进攻,俄军从精锐的高加索团、芬兰团和西伯利亚团中调集了二十万部队。先头部队是最精锐的哥萨克骑兵旅,但没有可靠的步兵后备军可用。俄军于7月1日开始进攻,没有遭到德军的抵抗,他们以为停战仍然有效。在开始的奇袭中,俘获德军一万七千人以上,以后几天又俘获了一万多人。在奥德军队于第二周迅速作好进攻准备后,他们因新开到的后备军而得到加强,使用大量野炮在广阔的战线上进行反攻。这对俄军来说是受不了的。在有计划的猛轰下,从有秩序的退却变为全线溃退,德军则在后面穷追。不到一周,俄军所获得的全部领土都被收复。

    布尔什维克在军中放手宣传,士兵都想赶紧回家参与分土地,布尔什维克如此反战,所以在士兵中迅速走红,人气急升。他们在前线组织与“敌人”联欢,鼓励开小差,鼓励士兵“民主”枪毙军官。前线的纪律荡然无存。开小差成为如此普遍,以致军队自行解散了。这种情况下,部队丢弃前线,大量士兵跑回国内,结果法不责众。

    德国不采取任何可能使俄国人联合起来的措施。反对地主的农民起义席卷俄国,不等土地改革就把庄园夺取了;工人没收了工厂;俄国受到混乱的震撼。

    沙俄食物短缺,通货膨胀更加严重,民众对临时政府产生了愤恨不满情绪,临时政府的支持者越来越少。

    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在议会里不占上风,但经过长期的宣传鼓动,布尔什维克在军队里有相当一批支持者,控制了一批军队,这是其他任何政治派别无法抗衡的。

    列宁充份利用了这种俄国人民刚刚得到的自由,用张孝淮提供的的金钱,一下子就办了四十多种刊物报纸,拼命鼓吹和平与面包,主张立即停战与德国议和,但毫未受到政府的追究,因为临时政府是民主政府,保障每个人的言论自由。

    列宁的行为引起了协约国的注意,他们转告俄国临时政府必须制止这种行为。临时政府于是下令通缉列宁,他化装后逃到了刚刚取得独立的芬兰,在边境地区过了一段提心吊胆的日子。

    后来,列宁又回到圣彼得堡后就一直在鼓动同志们起来武装夺权,但没有一个人听他的,觉得那是轻举妄动。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还居然把他们的反对意见登在公开报纸上,让列宁火冒三丈。

    ……(未完待续。。)

第653章 十月革命

    “你和列宁有联系吗?”徐彦卓问道。

    “岂止是有联系?我现在简直就是列宁的座上客!”张孝淮笑着说道。

    “是吗?那太好了,列宁最近在忙什么?”徐彦卓惊喜道。

    “他在为自己的主张得不到别人的支持而忧心忡忡!”

    徐彦卓点点头:“很好!非常好!你替我约见一下列宁!如何?”

    “没问题!”

    “还有,我让你特色的卧底的人你准备的怎么样了?”徐彦卓突然问道。

    “物色好了,可惜只有三个人!”

    “不需要人多,关键是要可靠!”

    “绝对可靠,他们都是真正的俄国人,并且是第一批加入我的情报局的老人!若不是为了确保可靠,我不会只确定了三个人!并且,我连他们的代号都想好了,分别叫响尾蛇、金环蛇和五步蛇!”

    “他们相互相识吗?”

    张孝淮笑了:“公子,这一点我还是明白的,他们三人之间相互并不认识!”

    “这就好!他们三人现在在哪里?”

    “就在圣彼得堡,随时等候我的命令!公子,你要不要见见他们?”

    徐彦卓突然变得严肃起来:“你记住,这三个人很重要!要做好长期潜伏的准备!他们只能和你单线联系,包括我在内谁也不能见他们!除了我给你指令,再由你传达给他们,不允许其余任何人知道他们的存在!这很重要。你知道吗?”

    张孝淮很少见过徐彦卓如此严肃,他知道此事的重要性,慎重地点头答应。

    徐彦卓直截了当对张孝淮安排了任务:“让他们做好准备。在圣彼得堡起义中想办法不着痕迹的接近斯大林,今后他们的任务就是潜伏在斯大林身边,获得斯大林的信任!”

    “斯大林?”

    “怎么?你不知道这个人?”徐彦卓惊诧道。

    “哦,不是!我知道这个人,只是他在布尔什维克是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我觉得要卧底也应该卧在列宁和托洛茨基身边,他们两人才算是布尔什维克的领袖!”

    徐彦卓脸上露出了意味深长的笑容:“你不能只看眼前,要把眼光放长远点!列宁和托洛茨基现在的确很风光。可列宁活不了几年了,托洛茨基将来在权力争斗中将会成为斯大林的手下几次败将!别看斯大林现在无足轻重,可将来掌控俄国的人必定是他!”

    听了徐彦卓的预言。张孝淮有些目瞪口呆。

    “再说了,就因为斯大林现在无足轻重,所以才容易接近他,并获得他的信任!”

    徐彦卓说得让张孝淮无可辩驳。出于对徐彦卓的信任。张孝淮愉快地接受了命令。

    ……

    在张孝淮的引见之下,徐彦卓与列宁会面了,他们二人谈了两个小时。

    徐彦卓离开之时,列宁罕见地把徐彦卓送到了门外。

    “徐彦卓阁下,很高兴能和你见面,说实话,你那句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提法,真的是说到我心里去了!”列宁一脸的兴奋。

    徐彦卓微笑道:“有机会我们还可以继续探讨。刚才我们说得是理论,现在我要为您去付诸实际行动了!”

    列宁有些疑惑道:“你确信可以说服托洛茨基吗?我可是和他谈了很长时间他也没有同意!”

    “您就等我的好消息吧!”

    “我还有个有疑问。斯大林的参加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徐彦卓点点头:“是的,您将来就会知道您的决定有多么正确了!”

    “那好吧,徐彦卓阁下,我等着你的好消息!”

    ……

    徐彦卓又马不停蹄地会见了托洛茨基。

    托洛茨基在布尔什维克中的威信甚至要高于列宁,他自诩为理论家。可是,在与徐彦卓交谈之后,他深深地为徐彦卓的理论所折服。这也难怪,托洛茨基此时正在摸索当中,而徐彦卓用拿来主义,将后世完善的理论体系搬出来,肯定要比托洛茨基先进的多。由于徐彦卓理论先行,托洛茨基很快由反对起义,变成起义的坚定拥护者。

    ……

    徐彦卓与斯大林交谈的时间最长,谁也不知道他们谈了些什么,但是谁都可以看得出来,自从他们交谈之后,斯大林就像变了一个人一般。

    布尔什维克的活动让临时政府和许多对布尔什维克不满的势力坐卧不安。9月11日,临时政府任命的俄军总司令、保皇军官拉夫尔?科尔尼洛夫率先发难,指挥一支哥萨克军队进攻彼得格勒,以消灭叛国者,保卫俄罗斯和沙皇为由,讨伐圣彼得堡的布尔什维克。在列宁的号召下,赤卫队和同情革命的士兵击败了科尔尼洛夫的军队。

    科尔尼洛夫的军队瓦解之后,布尔什维克立刻回到前台,。临时政府为挽回颓势,对彼得格勒的布尔什维克领导层实施逮捕,再与基层谈判。列宁两次召开会议决定起义,起义主要由托洛茨基执行,列宁则派遣斯大林作为自己的代表,组成革命军事委员会。

    由于临时政府军事基础崩塌,只剩下首都的警察和军校士官生可供派遣。

    11月7日,列宁在托洛茨基和斯大林的大力支持下,不顾布尔什维克中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的反对,领导二十多万革命士兵和起义工人迅速占领了彼得格勒的各个战略要地。7日凌晨1时起义部队占领了邮政总局。2时攻占了波罗的海火车站和尼古拉耶夫斯基火车站。接着关闭了政府大楼的照明电路,电话局切断了临时政府和司令部的大部分电话。

    起义军包围了临时政府的所在地——冬宫,革命军事委员会向临时政府下达了无条件投降的最后通牒书,遭到拒绝。

    次日凌晨两点起义军占领冬宫。在冬宫附近并未发生武装冲突,守卫冬宫的仅有一个妇女营和一个士官生营,在人群的冲击之下很快就投降了。冬宫的防卫长官打开了冬宫大门,把他们带到了临时政府部长们正在开会的地方。

    阿芙乐尔巡洋舰正在大修,没有装弹也没有人员。被临时任命的阿芙乐尔号的政委别雷舍夫仅仅向冬宫打了几发空包弹。

    起义当晚,圣彼得堡军事革命委员会发布《关于临时政府被推翻的通告》称:起义“未流一滴血就取得了胜利。”由于与会人员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泄密,斯莫尔尼宫,说服党中央其他成员,决定提前起义。

    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坐上美国大使馆的汽车仓皇逃跑。

    在攻打冬宫的隆隆炮声中,全俄罗斯第二次苏维埃代表大会在斯莫尔尼宫开幕,大会首先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宣告各地全部政权一律归转工人农民士兵代表苏维埃。

    11月8日,大会通过了列宁起草的《和平法令》和《土地法令》。《土地法令》法令规定立即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全部土地收归国有,交给劳动农民使用。

    最后,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人民委员会下设各部,执行国家的各种职能。托洛茨基当选为外交人民委员,在人们的意料当中。但是,谁也没想到默默无闻的斯大林,竟然也当选为民族事务人民委员。

    11月9日清晨,大会胜利闭幕,它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国家的成立。

    克伦斯基逃出圣彼得堡,到了普斯可夫,住在北方战线司令部。

    第二天,克伦斯基就纠集了当地克拉斯诺夫将军的骑兵军约5000人,向圣彼得堡发动进攻,并夸口要在11月20日攻下首都。在这期间,克伦斯基与暗藏在首都的反革命组织进行秘密联系,他要所谓“救国革命委员会”在城内策应,要士官生在克拉斯诺夫军队逼近首都时举行暴乱,内外夹攻,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

    11月15日,克拉斯诺夫军队占领加特奇纳,19日到达沙皇村,离彼得格勒仅二十公里。这时,克伦斯基满怀喜悦,接连向各省行政专员下达手谕,要他们将粮食向首都运送,供他的军队到达彼得格勒时使用。

    但是,好景不长,列宁在徐彦卓的建议之下立即动员革命士兵和赤卫队,全力组织反击。革命军队在首都门口挡住了敌人的猛扑。

    11月20日,部队转入反攻,占领了沙皇村,并在普尔科夫高地给敌人以致命打击。

    11月21日,克伦斯基为了挫伤革命军队的攻势,向布尔什维克提出谈判的要求,列宁拒绝了他的要求,他的阴谋破灭了。

    克伦斯基眼看大势已去,就在11 1日下午,发出了最后一封电报给杜鹤宁将军说:“因本人起程赴彼月得格勒去,特要阁下代行最高总司令职务”。克伦斯基又一次撒谎,他不是去彼得格勒,而是扮成女人在加特奇纳钻进旧宫殿的密道逃走了。当天,克伦斯基化装成水兵,搭上开往摩尔曼斯克的塞尔维亚军用列车,逃出了加特奇纳。(未完待续。。)

第654章 退出战争

    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列宁要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要退出欧洲战争。由于原来俄国属于协约国一方而与同盟国处于交战状态,为了退出战争,新成立不久的苏俄政府便向英法等国提出了和平建议,列宁的建议被协约国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徐彦卓阁下,协约国不同意退出战争,这可如何是好?”列宁满脸愁容地看着徐彦卓。

    “列宁同志!”徐彦卓对“同志”这个称呼并不陌生,所以叫起来并没有什么不习惯:“退不退出战争的决定权在您这里,而不在协约国同意不同意!您完全可以和德国单独进行和平谈判!”

    列宁眼前一亮:“是呀,我们完全可以直接和德国谈判!”

    徐彦卓微笑点头。

    “只是……”列宁有些犹豫道:“德国会同意和我们谈判吗?”

    “德国现在正在为两面作战而头疼,俄国退出战争对他们可谓雪中送炭,若您是德国皇帝,您会不同意谈判?”徐彦卓鼓励着列宁:“再说了,不试试您怎会知道他们是什么想法呢?”

    “对!的确要试一试!”列宁终于下定了决心。

    12月3日,德俄两国在布列斯特开始谈判,德国提出了把波兰、立陶宛、爱沙尼亚的局部和拉脱维亚、白俄罗斯的全部割让给德国并赔款30亿卢布的苛刻条件,这引起了布尔什维克党内严重的分歧。

    列宁主张接受德国的条件,签订和约。为新生政权争得喘息机会。布哈林反对签订和约,主张继续世界大战。托洛茨基则主张停战,复员军队。但不与德国签约,即不战不和。

    1918年1月2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和地方负责人会议。60人出席的会议上,赞成布哈林主张的32人,赞成托洛茨基主张的16人,赞成列宁主张的仅15人。

    最终,列宁的主张因处于少数而未能被通过。

    1月24日。苏俄政府召开中央会议,重新表决签约的问题。托洛茨基的主张以9票对7票的多数通过,列宁的主张仍然没有被多数所接受。

    1月30日。布列斯特谈判恢复。作为外交人民委员谈判代表团团长,托洛茨基临行前与列宁约定:如果德国下了最后通牒就让步签约。

    果然,德国向苏俄下了最后通牒,托洛茨基向列宁电报询问对策。列宁立即复电坚持:接受德国条件。立即签约。

    但是托洛茨基没有接受列宁的建议,而是发表了拒绝签约的声明,率团离开布列斯特。结果,德国开始对苏俄大举进攻。

    2月18日,在十分紧急的情况下,苏俄中央委员会举行了的紧急会议。会上,列宁的主张又被以6:7的票数否决。

    “列宁同志,你放心。这件事情交给我了,托洛茨基的工作我来做!”在这个危急时刻。徐彦卓又出现在了列宁面前,让列宁感动不已。

    徐彦卓从列宁那里离开之后,就到了托洛茨基处,他以一套以空间换时间的理论迅速说服了托洛茨基。

    随后,中央又连夜开会,经过激烈的争论,托洛茨基转而支持列宁,会议结果以7票赞成、5票反对、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列宁的提案。苏俄政府连夜通知德国方面,同意签约。

    但是,德国在得到通知后任没有停止进攻,并于2月23日提出更加苛刻的条件。

    苏俄党中央又召开有15名委员参加的紧急会议。会议中,大多数委员表示不赞成列宁的主张。列宁提出,如果这种空谈继续下去,他就要辞职,退出政府和中央委员会。布哈林对此毫不在乎,斯大林坚决支持列宁,托洛茨基为了防止列宁辞职和党的分裂,也表示支持列宁。在托洛茨基的影响下,出现了4票弃权,结果列宁的主张以7票赞成、4票弃权、4票反对获得通过。

    2月24日,苏俄政府重新派出了谈判代表团与德国进行谈判。

    3月3日,布列斯特和约正式签订。按照合约,苏俄割让323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托洛茨基被解除了外交人民委员的职务。但苏俄成功地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就在列宁为诞生的苏维埃政权争取了喘息之机,他又遇到了严重的挑战。

    俄国和德国单方面议和,退出战争。德国就可以将之前囤积于东线的大量兵力调去西线参战。而此时的英法已经疲于拉锯战和大量伤亡,无法抵抗更多的德军,好在美国的参战让他们才能支持下来。

    德国作为一个意图争霸的新兴国家,军事实力早已是欧洲翘首。如果德国当时能赶在马恩河战役之前将兵力运到西线,胜利的天平将再次向德国倾斜。作为欧洲老牌强国的英国和法国,是绝对不愿意看到这样的局面的。而苏维埃之前的掌政的临时政府主张继续作为协约国参加战争,就更加加深了协约国对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的厌恶感。于是,协约国便以大量的物资支援俄国的反布尔什维克势力。

    苏维埃政府同德国签订的《布列斯特-里托夫斯克条约》,将原属俄国的百余万土地割让给德国,遭到了国内的反对。反对势力看到了击溃苏维埃政权的最佳契机,纷纷集结准备向莫斯科进攻。这其中有邓尼金、谢苗诺夫和高尔察克等人。

    邓尼金在一战爆发(时,已经晋升为基辅地区驻军司令,后前往加里西亚指挥作战。1916年,邓尼金指挥第八集团军发动了对罗马尼亚的进攻。

    二月革命后,邓尼金出任临时政府的最高统帅参谋长、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司令,辅佐三任总司令。在科尔尼洛夫叛乱后,邓尼金也受到牵连,于1917年9月同科尔尼诺夫一同被捕。

    十月革命后,邓尼金越狱逃往俄国南部,与科尔尼洛夫等在北高加索组织了一支由一部分黑海舰队,联合“士官生”、顿河哥萨克、高加索各地区,,乌克兰军区白军组成的“志愿军”进行反对苏联**的军事行动,邓成为这支军队的指挥官。

    谢苗诺夫是俄国外贝加尔省人,他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7月,谢苗诺夫担任临时政府在贝加尔湖地区的代表,负责招募哥萨克。十月革命以后,谢苗诺夫发动反对苏联的叛乱,在中东铁路沿线海拉尔、昂昂溪招募到义勇军4个营,开赴满洲里,成立“外贝加尔地方临时政府”。(未完待续。。)

第655章 捷克军团

    在三人当中,高尔察克是最让列宁头疼的。高尔察克的父亲参加过克里米亚战争,立过功、流过血、负过伤1893年以少将军衔退伍。

    高尔察克打小对军旅生涯情有独钟 他每天早起做体操,洗冷水浴,以增强体魄,并津津有味地阅读那些战功赫赫的军事统帅们的传记故事。

    1888年,他13岁时便考入圣彼得堡海军学校,如饥似渴地阅读各种书籍,他还通晓四种外语,其中包括对外国人来说晦涩难学的中文。

    19岁那年,高尔察克以第二名的成绩从海军学校毕业。他原本可以获得第一名的,但他拒绝接受,因为他认为同班的另一名同学比他更优秀,理应荣获这个桂冠。

    那时,各国科学家对于人迹未至的北极地带发生了极大兴趣,纷纷组织探险队前去考察,高尔察克也渴望能实现这一夙愿。

    1899年底,他收到俄国著名极地考察家托尔男爵的邀请书。高尔察克暂时调入彼得堡皇家科学院,作为水文学家参加即将出发去寻找传说中的“桑尼科夫之地”的探险队。

    1900年夏,“曙光”号破冰船载着托尔的考察队起锚,向北冰洋的新西伯利亚群岛进发。

    1902年春,考察队终于到达新西伯利亚群岛,但继续往北的航路被冰群阻断了,高尔察克等人只好循原路返回,考察队在北极地带杨度过了整整两年的时光。

    从北极回来后。高尔察克则径直奔赴硝烟弥漫的日俄战争战场。 高尔察克原本可以成就为名前途无量的科学家,但他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军人血与火的人生。在旅顺口保卫战中他指挥一个炮垒,但那时他因风湿病发作而卧床不起。要塞失陷后他跟着当了俘虏。一年后他才在国际红十字会的协助下,经由美国返回祖国。

    高尔察克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并且被任命为海军参谋部的参谋。他制订出了一个建造舰艇的宏伟计划,他论证说,“10年之内必然会有一场对德国的战争。”他未能说服他们,计划被否决了。

    高尔察克递上辞呈,再次回到北极去了。他是一位公认的优秀极地考察家。

    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波罗的海舰队任舰队作战部长的高尔察克极为振奋。然而,帝国笨重的战争机器很快便运转失灵。沙俄许多将帅表现得十分平庸。但高尔察克极具指挥才能,他在里加城下给德国海军陆战队以迎头痛击。高尔察克擅长布雷,他的舰只往往深入到敌方水域很远处布雷,曾炸沉数十艘德军舰艇。

    1915年3月。高尔察克的驱逐舰在远离海岸的波罗的海远洋布雷。在大雾中遭遇了德军的腓特烈.卡尔号战列巡洋舰。腓特烈卡尔号是德国海军主力舰之一,装备210毫米海军火炮。当时高尔察克的驱逐舰仅有45毫米火炮,双方实力悬殊。其实就算腓特烈号停着不动让高尔察克的驱逐舰向他炮轰几十分钟,也不会对菲特烈号造成大的伤害。

    高尔察克眼见不敌,下令驱逐舰冒死进入之前自己布好的雷区。因为驱逐舰吃水比战列巡洋舰要浅,也就说,它中雷的几率较小。但是此举仍然非常危险,这是同归于尽的做法。

    进入雷区之前。高尔察克带领全体舰员祈祷。他知道这是九死一生的,但是不愿意投降。最终。腓特烈号追击进入雷区,很快被水雷炸毁,高尔察克的驱逐舰几次擦着水雷驶过,侥幸逃生。

    这个战例和之后的一系列战役中,高尔察克的指挥才能和处乱不惊被沙皇赏识,任命其担任黑海舰队司令。高尔察克很好完成了任务。在和土耳其海军和德国海军的交战中,他保卫了俄军在黑海的安全。后来,高尔察克逐步提升为海军少将,中将和上将,最终成为相当重要的黑海舰队司令。

    按照常理来说,才40多岁的高尔察克会有辉煌的前程,至少成为海军部长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革命的爆发中止了这一切。

    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二月革命,沙皇被迫逊位。此时,高尔察克面临两个选择,一是宣布忠于沙皇,自己流亡,二是选择忠于临时政府。如果选择前者,高尔察克就失去了所有的权力和地位,他明智的选择了后者,也是第一批忠于临时政府的海军高级将领。他说:“我不是为这种或那种形式的政府服务,而是为被我视为高于一切的祖国服务。”

    他同僚中宣誓效忠沙皇的军官,很快被处死或者流放。

    高尔察克期望新政府能在国内建立起秩序。然而,事态的发展却让他大失所望,临时政府发出的第一个命令竟是允许士兵不服从长官。地方苏维埃的代表来到海军上将跟前,命令他交出武器。

    “这武器不是你们给我的,”他一字一顿地说,“也不能由你们夺走。”

    高尔察克无力和这个政权对抗,他将象征自己尊严的海军佩剑投入大海。他们没敢逮捕高尔察克,因为他在水兵中深孚众望。

    1917年6月17日,塞瓦斯托波尔的水兵、士兵和工人代表会议通过决议,解除高尔察克黑海舰队司令的职务。

    临时政府领导人认为高尔察克不可靠,让其和它的家庭流亡美国。尤其他特殊的地位,海军上将高尔察克在美国期间,联络旧俄的将军们在国外形成一股势力,还得到了美国法国这些国家的支持。高尔察克在美国待了两个月,在他途径日本返国时,得悉布尔什维克举行了十月革命,他把自己视为被推翻的合法政府的代表,认为有必要与布尔什维克进行斗争。

    1918年初,乌拉尔地区的乌法成立了俄国临时政府内阁执政。后来,内阁执政迁移到了西西伯利亚的鄂木斯克。高尔察克在美国人的支持下,回到乌拉尔地区的乌法,成为所谓白色临时政府的军事部长。高尔察克被任命为军事部长。在鄂木斯克见到的一切令他感到不悦,内阁执政的成员整天陷入关于俄国未来政体的无休止的辩论之中。军队是一些缺乏训练的散兵游勇组成的乌合之众,军官们纷纷建议把全部权力交给高尔察克。高尔察克海军上将发动军事政变,夺得了权力,成为这个政府的领袖。

    美国,法国,英国宣布承认这个政府为俄国合法政府,并且对其进行军事援助。白卫军的将军邓尼金等人都承认了他的政权,也承认了这个政府,高尔察克成为白色俄罗斯的最高领袖。

    就在列宁焦头烂额之际,又传来了一个坏消息,让苏维埃政府更加雪上加霜,事情的起因是俄国境内的一支捷克军团。

    捷克在奥匈帝国治下,作为一个不甘心被欺压的民族,好多捷克斯洛伐克人投入一战中奥匈帝国的敌对阵营协约国方面,去充当矢志打倒民族压迫者的战士,奥匈战俘中的捷克人也参加了这军团。列宁退出一战时,捷克军团在俄境内有五万之众。

    俄国发生的红色革命,让捷克军团的五万官兵也不高兴,因为他们打倒奥匈帝国的理想在俄国这里是没戏了。法国人接纳了他们,宣布现在捷克军团是法**队的一部分,要调往欧洲战场西线继续对德国、奥匈帝国作战。计划是军团从俄国的远东港口海参崴登船,穿过太平洋、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开往欧洲。

    苏维埃政府要求捷克军团解除武装,只携带必要的防卫武器,取道西伯利亚铁路前往海参崴。捷克军团不干。这支当时俄国境内组织程杨度最佳、装备精良的军队东运途中,拉拉杂杂分散的到处都有。同时,先前被俘的德国、奥匈帝国战俘正从西伯利亚往欧洲遣返。

    混乱的交错运行,高爆力的敌对武装人群,漫漫荒野长途,动荡和激昂,所谓乱世还能怎样?终于火药库点燃了。

    1918年4月,捷克军团轰然反了。

    本来俄国已是叛乱烽烟四起,有邓尼金、高尔察克、谢苗诺夫白军…… 现在又添了捷克军团。

    捷克军团叛乱使协约国的干涉有了理由:保护这支军队安全撤离俄国。

    日英美等国干涉军就开始登陆海参崴,协约国有个担心,不久前为了使俄国二月革命后执政的临时政府坚持对同盟国作战,美国等提供了大量援助,现在协约国不愿这些武器落入布尔什维克手里。

    整个远东都已脱离了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政权的控制,实际上乌拉尔山以东的整个西伯利亚都失控了。

    此时,苏维埃政府掌中的国土连四分之一都没有,各股叛乱力量纷纷宣称成立“临时政府”。他们们互不隶属,但都和布尔什维克作对

    刚刚跟同盟国签订了布列斯特和约以为能缓口气的列宁,愁啊。如果徐彦卓在,他就会从徐彦卓那里得到主意和信心。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徐彦卓却偏偏离去了。(未完待续。。)

第656章 国内急电

    按理说,徐彦卓准备一直待在俄国,一直到二战结束。可是,他现在却不离去了。之所以离去,是因为他接到了北京政府的电报,而且段祺瑞电报中呈述的理由让他无法拒绝。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民国带来了一个严峻的现实挑战:100多万滞留在俄罗斯境内的华侨,面对混乱而血腥的俄罗斯内战,其生命和财产都遭到空前威胁。

    西伯利亚实在太广袤了,广袤得足以消弭任何来自欧洲的澎湃浪潮。

    来自圣彼得堡的革命巨浪,涌到太平洋海岸时,几乎只剩下了几朵小小的浪花。远东地区不足1万人的布尔什维克,并没有足够的号召力,更没有足够的影响力,在通过突然的军事政变占领了伊尔库茨克、海参崴、伯利、海兰泡等战略要地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很快就被颠覆,布尔什维克依然只能在地下进行游击战。

    占据优势地位的白卫军,走马灯般地替换着领袖和政权名称,“西伯利亚临时政府”、“西伯利亚自治临时政府”、“全俄临时政府”、“全俄政府”,你方唱罢我方登场,一片鼎沸。

    此时,滞留在俄国境内足有百万之众的华侨之中,除了传统的商人、手工艺人之外,还有数十万派遣到一战前线去的华工。中国加入了协约国的阵营,派出了大量华工,其中不少由陆路经俄罗斯前往前线。俄国陷入内乱之后,这些华工陆续汇聚到伊尔库茨克等地。处境悲惨。

    同胞正被屠杀,俄罗斯相互对立的武装派系,都强拉华侨的壮丁。套上一件脏兮兮的军装,这些只听得懂“乌拉”的中国人,就被投入到了枪林弹雨之中。即使未被强拉壮丁的,也在一拨拨穿制服的强盗面前,宛如待宰的羔羊。甚至连以“护侨”名义出兵俄罗斯的日本军队,也莫名其妙地对华人大开杀戒……

    暴动的消息一日数惊,当地华侨纷纷涌向中国驻海参崴总领馆。在俄国方面已经完全失去了对局势控制的情况下。华侨团体如海参崴中华总商会、黑河江北旅俄华侨会、伯力中华总商会、阿穆尔省华侨总会等,都紧急呼吁祖国派兵前来护侨。

    告急文电雪片般地从海参崴飞往北京:“同胞正在挨饿,一些华侨的日均粮食只有4两……”

    “同胞正被劫掠。无论‘红’‘白’,只要是扛着枪的老毛子,都把华侨当做予取予夺的金库……”

    百万华侨翘首南望,向着北京求救。

    除了北京之外。近在咫尺的东三省巡阅使张作霖和黑龙江督军孙烈臣。也收到了大量告急求援文电,黑河商会甚至派出代表常住沈阳,不得出兵誓不罢休。

    此时北洋政府却焦头烂额,一边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一边要应对山头林立的国内各派势力,正在扯旗放炮武装暴动的革命党,牵制了政府的大量兵力。

    其实,当外交部收到海参崴总领馆报告的第二天。就立即与海军部展开了磋商。此时,是1917年12月12日。距十月革命爆发仅35天,考虑到十月革命波及到远东的时差,北洋政府的行动可以说是非常及时、迅速的。

    对于派遣军舰护侨,海军部毫无异义,认为理所当然,但是,“现时国内多事,军舰不敷分布”,爱莫能助,只能通过外交途径为华侨尽力提供救助。

    海军部的婉拒,绝非推托搪塞,此时国内的确是多事之秋。

    此时,孙文在广东联合西南军阀等,发动第一次“护法战争”。海军总长程璧光率领北洋第一舰队,投奔了南方阵营,这导致政府手上能掌握的海军力量大为削弱。俄国内战导致华侨告急之时,祖国的内战也正打得如火如荼,各种势力在动听的口号下互不相让,纷纷指责对方“假共和”,宣称自己才是“新共和”。遥远的西伯利亚的华侨命运,也就只能留给当家当得焦头烂额的北洋政府去操心了。

    对于海军部的婉拒,外交部却并不气馁,当天再杨度发函,要求海军部以华侨为重、以大局为重。海军部一时处在两难的境地,直到半个月后的圣诞节当天,才答复:依然是无舰可调。

    1月19日,外交部将海参崴总领事馆的电报提交国务会议审议。依然被南方动乱搅得一团混乱的中央政府,同意了护侨之事。国务会议决定,由陆军部会同奉天、吉林两省,抽调陆军进驻图们江,保边护侨。2月16日,国务会议又决定,由吉林督军调兵绥远,保护伯力华侨。但考虑到出兵入俄将引发复杂的国际问题,军队不得越境行动,主要目的就是保持撤侨通道的安全与畅通。

    控制东北的张作霖等奉系军阀,与控制北京的皖系军阀,并非同志加兄弟,各有各的小九九。但在护侨的问题上,双方罕见地保持了一致。奉天、吉林两省奉命,立即抽调了大批兵力。张作霖等还在华侨中推广自我保护办法:“一、财产造册送交俄官,以为损失索赔根据。二、紧急时悬挂国旗,标示华侨。三、各商设团自卫。”

    但是,这种隔靴搔痒的办法已经无法应付俄国越来越恶化的局势。2月份,布尔什维克在海参崴暴动,推翻了当地旧政权,却未能控制局面,海参崴社会秩序彻底崩溃。日本、美国、英国也已经派出军舰,进行武装示威。

    此时,南方“护法”阵营围绕着拥护孙文还是拥护约法,发生了分裂。孙文希望借护法战争之机会,建立自己的军队,要求海军总长程璧光率舰队与他协同,攻击驻守广州的桂军。桂军乃是“护法”同志,如此内讧,遭到程璧光拒绝。孙文遂带人强行登上同安、豫章两艘军舰,并轰击广州城。程璧光事后下令撤除了同安、豫章两舰舰长的职务,但2月26日,他就在光天化日下遇刺而亡。孙文与桂系相互指责对方是幕后的凶手。程璧光究竟死于何人之手,至今仍是悬案。

    护法军的内讧,令中央政府的压力大为缓解。

    2月27日,国务院再次讨论护侨问题。

    终于在3月13日决定:派遣一艘军舰前赴海参崴护侨,由海军部负责落实。

    海军部在3月20日指定了“海容”号巡洋舰担负这开天辟地的出国护侨任务。

    “海容”号巡洋舰,是民车国海军的主力军舰。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向德国伏尔锵造船厂订造了3艘军舰,排水量2950吨,分别命名为“海容”、“海筹”、“海琛”。

    但是,中国派遣军舰赴俄护侨,激怒了日本。日本正致力于建立中日的共同防卫体系,以便攫取自己在“北满地区”的特权。中国的单独行动,大大打乱了日本签订《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的计划。可以说,“海容”号奉命赴俄,因力量依然单薄,对护侨来说,实际意义并不大,但这不仅是中国执政者第一次通过武装护卫的方式表示对海外侨胞的关切,更是在当时的弱势环境下,对日本逼迫的一次“软”对抗。

    在日本的高压下,中央政府既不能丢下上百万的华侨不管,又不能得罪日本人,护侨成了两难的问题。在这个时候,号称段祺瑞智囊的徐树铮提议请徐彦卓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段祺瑞一边尽力敷衍日本,另一边给徐彦卓连续发了多封加急电报,敦促徐彦卓尽快商议此事。(未完待续。。)

第657章 护侨军队

    就在徐彦卓乘坐“天涯号”迫不急待回国之时,美国堪萨斯州芬斯顿军营一位士兵感到发烧、嗓子疼和头疼。他急忙赶去部队的医院看病,医生诊断他患了普通的感冒。到了中午的时候,100多名士兵都出现了与那位士兵相似的症状。几天之后,整个军营里的“感冒”病人已经超过了500人。

    或许人们还无法预料,就是这小小的感冒,竟然成为了人类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疫病,危害甚至超过了1347年至1351年欧洲流行的“黑死病”。 大约有2000万到4000万人在这次灾难中丧生。相比之下,而“一战”的死亡人数只有它的1/2到1/4。

    4 月20日,徐彦卓到达琼海州。当即命令郭松龄以最快的速杨度组织一支一万人的“护侨军”,急速开往海参崴。同时命令特区海军,以“伏羲号”和“盘古号”两艘巡洋舰为基础,再抽调三艘远洋货轮组建“护侨舰队”,同“护侨军”共同开赴海参崴。

    4月21日,仅在琼州停留了一天的徐彦卓,便急急赶往北京。

    4月24日,徐彦卓到达北京,徐树铮代表段祺瑞亲自去天津码头迎接徐彦卓。

    “徐公子,你可算是来了!我……”段祺瑞一见徐彦卓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段总理,事情我都知道了,我只要你一句话,这些华侨你管还是不管?”徐彦卓打断了段祺瑞的话。

    “当然要管了。不然还要政府有什么用?”段祺瑞斩钉截铁道。

    “那就好!有你这句话,剩下的事情交给我了,你就放心吧!”

    “可是日本人那里……”段祺瑞顾虑重重。

    “此次我会以琼赣特区的名义出兵的!”

    “那万一日本人……”段祺瑞还是不放心。

    “日本人是不会轻易和我开战的。若是你顶不住,就推到我这里来。当年我和日本人干仗的时候,袁大总统是怎么做的,你依葫芦画标瓢便是了!”

    段祺瑞点点头:“我明白了!我会给海参崴总领馆发电,让他们切实做好护侨军的煤炭、淡水、食品等补给供应。”

    ……

    4 月25日,琼赣特区护侨舰队偕一万人的护侨军从琼州出发。与此同时,在东北神箭谷基地的两万名天罚军。也奉命出发。他们将登上列车,从中东铁路经过海兰泡进入俄国境内。

    5月3日,悬挂着浴血凤凰旗的护侨舰队。在华侨们的欢呼声中,进入了海参崴港口。

    护侨舰队和护侨军抵达后,撤侨工作得到了巨大的支持,当俄方禁止华侨们搬运两具棺木上船时。在外交交涉无效的情况下。护侨军派兵登岸排立,在武力面前,俄方边检人员也只能退让。“海容”号巡洋舰抵达后的第三天,同来的远洋货轮就先后满载了3965名华侨,起锚返航烟台港。

    护侨军还多次派兵保护因争夺工作机会而被当地人包围的华工,几次三番武装示威后,针对华人的暴力行为大为减少。

    与此同时,民国政府宣布放松自上年圣诞节开始执行的对俄粮食禁运。对运往海参崴的粮食车队或船队,一律从速放行。以缓解海参崴的粮食危机。国内各地立即停办赴俄工作的护照,旅俄华工最多的山东全省动员,做好侨民的安置准备。

    在护侨军的壮威下,徐彦卓派人从莫斯科和哈尔滨联系调运火车,全程护送,仅半月时间就抢运出3万名被困华工。

    就在撤侨工作有序进行之时,一部分捷克军团进入混战中的西伯利亚后,向布尔什维克开火,得到了各地白卫军的大力支持,沿途接连推翻并不稳固的苏维埃政权。刚刚泛“红”的西伯利亚,又回归了一片“白”色。

    列宁立刻建立红军东方面军,对进入西伯利亚的捷克军团和白卫军展开攻击。

    捷克军团事件,令远东华侨的处境更为悲惨。捷克军团切断了西伯利亚大铁路,至少20多万华工滞留鄂木斯克和伊尔库茨克,发生了严重的粮食危机。日军虽然数次前来赈济灾民,却明确宣布华侨不在赈济范围,连购买赈济粮的资格都没有。

    徐彦卓当即给雄鹰-哥萨克自治联邦的张寿增下令,令他立刻组织力量给鄂木斯克的华侨运送粮食。而伊尔库茨克的华工则由东北接济,张作霖对徐彦卓的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了。

    徐彦卓从撤出的华侨口中得知,管理远东地区的“白卫军”高尔察克政府,为了备战积极搜刮民间财富。华侨、尤其是略为富裕的华侨,成为主要的盘剥对象。白俄政府不断要求华侨换领“居留票”,进行勒索,1卢布的“居留票”,对华人却要收取10卢布,军警严厉盘查,无票和过期者将被罚款甚至监禁。华人离境,只能携带500卢布现金,超额的一律没收。

    徐彦卓听罢大怒,再次发电报命令雄鹰-哥萨克自治联邦出兵,务必要让高尔察克政府承诺不再迫害华侨。

    张寿增很快回了电报,他们将派出小分队潜入鄂木斯克,绑架高尔察克逼迫他承诺。

    徐彦卓只回了八个字“泰山压顶,狮子博兔!”

    5月28日,雄鹰-哥萨克自治联邦三万哥萨克骑兵将鄂木斯克包围。处此之外,数十架飞机飞机在鄂木斯克上空盘旋。

    5月29日上午,飞机开始轰炸,鄂木斯克成内顿时人仰马翻。

    5月29日下午,骑兵开始攻城。

    在高尔察克的印象中,哥萨克骑兵并不擅长攻城。但事实上,他们的进攻很有章法,根本不像是传统的哥萨克骑兵。但是他们并没有强攻,在展示了彪悍的战斗力和强大的火力之后,很快就收兵了。

    一连三天,都按部就班是同样的进攻模式和节奏。

    城外的哥萨克骑兵打的不紧不慢,可城内的高尔察克却着不住了。这种被动挨打却无法还手的滋味的确不好受,尤其让他郁闷的是对方为何要向自己进攻。仅仅三天时间,城内就伤亡了近千人,若再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不用对方再进攻,这人心就散了。

    第四天,对方停止了进攻,派出谈判代表要见高尔察克。

    高尔察克终于明白了对方进攻的原因:竟然是因为华侨被自己的军队欺压迫害。

    高尔察克听了对方的陈述之后,差点笑了出来,对方竟然为这么一件小事而大动干戈。可谈判代表下面的话却让高尔察克笑不出来了,若是他不承诺停止迫害华侨,雄鹰-哥萨克自治联邦将会踏平鄂木斯克。

    海参崴城内琼赣特区护侨军部内,徐彦卓看完手中的电报,微微点头不再言语。

    “首领,怎么样?”护侨军总指挥郭松龄问道。

    “这个高尔察克也算是实诚人!他说他只能承诺听从他命令的西伯利亚军不再迫害华侨,而其他人根本不听从他的命令,他无法承诺。”

    “他说的也是实情!”郭松龄在一旁附和道。

    就在此时,一名影卫走了进来,将一封电报递给了徐彦卓。

    徐彦卓看罢,一脚将面前的桌子踹翻,双目射出慑人的寒光。

    徐彦卓一向稳重,郭松龄从没见过他如此生气。本来郭松龄还想询问原因,但一触及徐彦卓那杀气浓重的目光,心中不由打了一个寒战,乖乖地闭上了嘴巴。

    “袁锐!”徐彦卓突然大喊道。

    “少爷!”袁锐听到徐彦卓如此大的声音,吓了一大跳,赶忙跑进屋来。

    “备马!我们去海兰泡!”徐彦卓大声命令道。(未完待续。。)

第658章 阿杰夫旅

    徐彦卓走后,郭松龄捡起地上的电报,只见上面写着:捷克军团的阿杰夫旅在尼布楚附近扣押了二百多名赶路的华人归国商团,其中三十多人遇害,十名妇女遭到奸淫。

    郭松龄看罢不住摇头道:“这个阿杰夫旅死定了,他碰到了首领的底线!”

    ……

    伊贺重彦和徐大两人此刻正皱着眉头,他们手中也拿着徐彦卓的电报。

    伊贺重彦是当初伊贺村三十名孤儿之一,对徐彦卓的忠心绝对没有问题。按照规矩,此时他应该叫作徐重彦,他是继徐永植之后的下一任天罚军头目,也就是天罚军的军长。根据徐彦卓的出兵俄国命令,他亲自带队,可以看得出他对此次任务的重视。

    徐大当初一直担任徐彦卓天罚卫队的头目,后来天罚卫队的五十人被打散。卫队长徐纳言回到了日本主持天罚道大局,卫队的四十人加入了雄鹰军,徐二殉职之后,徐大带领剩余的十人又回到了天罚军,徐大担任了天罚军的副军长。

    尽管徐重彦比徐大资格要老一些,但徐大在徐彦卓的身边待的时间要长一些。所以,很多事情徐重彦都很尊重徐大的意见。

    “副军长,主人这封电报你怎么看?”徐重彦很客气地问道。

    “军长!我跟了主人那么多年,从没有见过他用这种口气说话,你看看,若是不能将阿杰夫旅全歼,只要逃脱一人我们这两万人就得陪葬。主人能说得出来就会做得出来。你可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主!” 徐大忧心忡忡道。

    “我怎么会掉以轻心呢?我们两万精锐的天罚军,若是不能消灭三千人的捷克军团,就是主人不说。我自己都该自杀谢罪!”徐重彦慎重地点点头。

    徐大提醒道:“主人正火速往尼布楚赶来,我们要计划妥当。尼布楚这里的阿杰夫旅主力由你负责先将他们包围起来,但不要进攻!我负责带一部份人到石勒喀,将他们在那里抢粮的一个营干掉之后,你这里再发动进攻。否则,你这里若是先动了,惊动了石勒喀的那个营。让他们逃窜了,我们就没法向主人交待了!”

    徐重彦点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就这么做吧。我先将阿杰夫旅主力团团围住,断了他们逃跑的念头。等你有了确切的消息,我再发动进攻!”

    就在徐重彦与徐大商量如何全歼阿杰夫旅的时候,远在就摩洛哥的李虎也同时接到了徐彦卓的电报。李虎根据徐彦卓的电报。迅速组建了烈焰佣兵团成立以来最强大的力量。他们要执行一件重要的任务。这项任务对徐彦卓来说非常重要,他给李虎的的命令是只需要成功不准失败。

    李虎的任务分队准备完毕后,将佣兵团的事情安排完毕,向杨度请了假便带队出发了。尽管李虎踌躇满志,对此次任务十足,但他可能万万没有想到,他们此次任务最大的困难不是在执行方面,而是在于他无法预料的方面。因为。一个幽灵在世人没有想到的情况下,已经悄悄降临到了人间。

    ……

    一开始可能是稍有头疼。眼睛有点发热。然后开始打冷战,身子蜷成一团躺在床上。但无论多厚的毛毯都无法让你感到暖和。也许要几天,也许只要几小时,但无人能阻挡疾病的脚步。医生和护士已经学会诊断那些症状了:先是脸色转为暗紫色,然后开始咳血,四肢发黑。死神悄悄逼近,病人疯狂地喘息,只为苟延残喘,嘴里吐出血色的液沫。最后是死于窒息——肺中充满了红色的液体。医生解剖尸体时会发现,肿胀的肺脏如同肝脏切面一般。

    人们将1918年的这场瘟疫称为大流感。无数人因此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一些有幸逃过此劫的人将其视为禁忌,不愿回首往事。另有一些人则视其为另一个战时梦魇,归之于战争机器和芥子气之类的恐怖。它在世界疲于征战之际到来,在几个月内横扫全球,并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同时退出历史舞台。来去匆匆,神秘莫测。

    1918事件的事实和数据令人目瞪口呆,而感染人数之多简直无法想象。超过25%的美国人口受到感染。军人是病毒最为青睐的人群,据海军统计,它有40%的人员在1918年受到感染,陆军估计有36%的人员患病。全球因此死亡的确切数无法证实,估计在二千万到一亿之间。

    无论1918大流感的确切死亡数字是多少,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病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杀死的人数超过了人类历史上任何一种疾病”。

    它的危险性是普通流感的25倍。感染者的死亡率是2.5%,而一般流感患者中仅有千分之一死亡。全世界有1/5的人口感染,其中包括28%的美国人。死亡人数之多,导致1918年美国人平均寿命减低了12岁。如果今天这样一场瘟疫来临,杀死同样比例的美国人,那死亡人数将达到1500万,超过心脏病、癌症、中风、慢性肺病、艾滋病和早老性痴呆等疾病一年的死亡人数总和。

    无人知道1918大流感从何而来,又如何蜕变为致命类型。仅有的资料说它是起始于一种普通流感,但随后产生变异。1918年春天,人们开始感染此病,潜伏期约三天,症状为寒战和发热,但并不致命。大流感的第一次**仅仅是后继恐怖的一个预警。它在当时看来无足轻重,尤其是正逢战乱时期。

    1918年4月,作为一名海军少校,保罗?徐易斯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他似乎从未适应军旅生活,军装常常令他局促不安,但他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勇士,一位与死亡搏斗的勇士。

    然而,死亡以前所未有的架势出现在他面前。费城医院的院子里摆满了一排又一排的病人,很多人浑身是血,死状可怕而奇特。

    这些血不是外伤所致,大部分是鼻血。有些水兵还咳血,另一些人耳朵出血。有些人咳嗽非常厉害,死亡后的尸体解剖表明,剧烈的咳嗽甚至导致他们的腹肌和肋软骨撕裂。还有很多人受剧痛折磨而发烧、说胡话,几乎所有尚能交流的人都抱怨说头疼,就好像有人在他们眼睛后方拼命将一根楔子敲进脑袋似的。他们还觉得身体剧痛无比,甚至连骨头都快痛断了。

    有几个人还呕吐。最后,一些水兵皮肤颜色出现异常,有些唇边或指尖发青,还有少数几个人浑身发黑,以至于根本无法分辨出他到底是白人还是黑人。他们看上去几乎就是黑色的。

    医院已经没有空床位了,海军方面将数百名病得更厉害的水兵送往费城的市民医院,水兵和市民医院的工作人员开始在海军基地和市区间往来穿梭。与此同时,患者们开始被送往全国各地……

    人们无法确证流感病毒是由来自堪萨斯州哈斯克尔县的某个人带到福斯顿军营去的,但有强有力的间接证据。1918年2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哈斯克尔县的尼尔森等其他一些也许未在当地报纸留名的人被征召入伍,从“重流感”正在扩散的哈斯克尔行进到福斯顿军营。他们可能是在2月28日到3月2日之间抵达的,而部队医院首次开始接纳患流感士兵的日期是3月4日。这个时段恰好同流感的潜伏期相吻合。三周内,福斯顿有1100人因病重需要住院治疗。(未完待续。。)

第659章 流感疫情

    福斯顿出现第一个病例后两周,也就是3月18号,佐治亚州的福瑞斯特军营和格林利夫军营也显露出了流感侵袭的迹象,两个军营中都有一成士兵请病假。接着,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一样,其他军营也相继暴发了流感。36个最大的军营中有24个经历了流感的浩劫。全国55个大城市中的30 个也因流感导致的“超额死亡”人数到达顶峰而遭受了黑色4月。

    疫情在全国暴发后,流行病学家们着手调查美**方和平民的健康记录,想要找出早于福斯顿疫情暴发的异常流感活动的任何征兆,但他们一无所获。法国曾在冬天有过几次局部性流感暴发,但并未蔓延,还只是地方性疾病而非流行病。

    欧洲非比寻常的流感突发于4月初,出现在布雷斯特,那正是美军的登陆地点。布雷斯特的法国海军司令部突然瘫痪。疫情从布雷斯特迅速向周边地区扩散开来。

    法**队在4月10号出现第一个病例。流感在4月底袭击了巴黎,几乎在同一时间,疫情波及意大利。英**队的第一个病例发生在4月中旬,随即疾病暴发。5月,仅英国第一陆军就有36473人入院,症状稍轻的病人有数万名。4月下旬,德**队也突发流感。

    与此同时,这个病毒在西班牙获得了名字。事实上,5月之前的西班牙病例并不多,但战争期间西班牙是一个中立国。这就意味着政府不会审查新闻,不像法国、德国和英国的报纸——这些报纸不会发布任何负面的、有损士气的新闻,西班牙的报纸充斥着疾病的报道。尤其是在国王阿方索十三世也患上严重的流感之后。很快,这种疾病就以“西班牙流行性感冒”或“西班牙流感”为世人所知,这极有可能是因为,只有西班牙报纸发布这个起源于其他国家的疾病的传播情况。

    流感侵袭了葡萄牙,随后是希腊,英格兰、苏格兰和威尔士的死亡率猛增。德国不久后流行病羽翼渐丰,横扫整个德国。丹麦、挪威、荷兰和瑞典也在劫难逃。

    随后。流感又相继突袭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悉尼的流感病人数量占到了城市人口的30%。然而,流感虽然暴发性扩散。但与哈斯克尔严重的致死症状大不相同。法国的一次疾病暴发期间,有 613名美国士兵被送入医院,仅一人死亡。法**队的40000名入院者中,死亡人数不到100。而英国舰队中有10313名水手患病。海军兵力虽暂时被削弱。但最终只有四名水手死亡。士兵们称其为“三日热”。但这种疾病也许不会总是表现得那么温和,在猛烈发作时还异常严重。

    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的流感统计出现了令人恐慌的反常现象。路易斯维尔的死亡率不低,更令人惊讶的是,死者中40%的人年龄在20—35岁之间 。

    一个统计异常出现了。5月下旬,法国的一个有1018人的小型新兵站里,688人病重入院,最后有49人死亡。5%的总人口,特别是健康年轻人在短短数周内死去。令人恐惧!

    随后,200万驻法的英国士兵中。有1200825人被病魔击倒。

    1918年5月30日,英国货船“埃克塞特城市”号在海关检疫站短暂停留后就在费城码头靠岸了。致命的疾病也随之而来。虽然货船未被扣留,不过,船员的情况实在骇人听闻,英国领事不得不提前安排货船停靠在一个空置的码头,码头上救护车随时待命,司机们都戴上了外科口罩。船员接二连三死亡,数量与日俱增。他们看似死于肺炎,但据一位宾州医科生的判断,肺炎只是并发症,他的根据是一些奇怪的症状,包括鼻出血。

    1918年的所有传染病都是令人恐惧的,美国人已经意识到,“西班牙流感”已经严重到足以拖延德军的进攻。有流言说这些船员也是死于西班牙流感,全城人心惶惶。

    在伦敦,6月8日的那个星期就有287人死于流感性肺炎。一名进行过几次尸体解剖的医生记录道:“肺部病变,存在复合病灶或者变异病灶,它与过去20年所解剖的上千个病例的普遍特征都极不相同。它不像是通常所见的普通支气管炎。”

    医学专家沃恩记录下了这个场面:“数以百计的身着各**装、原本身强力壮的年轻人,以十人或更多人为一组的方式来到医院病房。他们被安置在帆布床上,所有的床位都被占满,但仍有病号源源不断地涌入。他们面色青紫,剧烈地咳嗽,不时吐出血痰。”到处都是血迹——被单上、衣服上,一些人咳血,还有一些人从鼻子甚至耳朵往外冒血。

    更令人胆寒的是看到尸体被胡乱丢在停尸房周围的走廊上。一个护士日后被噩梦苦苦纠缠。她记得“停尸房内的尸体像薪柴垛一样从地板一直堆到天花板”。在噩梦中她还在思忖:“停尸房尸体堆得如薪柴垛的底部的那个人会是什么感觉。”

    在尸体解剖室内,解剖台上躺着一个差不多还是孩子的年轻人的尸体。哪怕最轻微的移动,液体也会从他的鼻孔里涌出来。他的胸腔被打开,肺脏被取了出来,这并不是普通的肺炎。其他几例解剖也得到了类似的异常结果。科尔、沃恩、罗素以及科学小组的其他成员都百思不得其解,并深感忧虑。

    美国国内流感的死亡率达到了创纪录的5%,战争中军队大规模的调动,更为流感的传播火上浇油。

    这次流感呈现出了一个相当奇怪的特征:以往的流感总是容易杀死年老体衰的人和儿童,这次的死亡曲线却呈现出一种“w”形:20岁到40岁的青壮年人也成为了死神青睐的对象。其主要症状表现为咳嗽、气喘,最终导致患者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这场瘟疫,美国死亡了50余万人,平均寿命下降了10岁。更不幸的是,美国远征军乘船到欧洲前线,顺便把病毒也带到了那里。随后,由于军人的调动,流感以出人意料的速杨度传遍欧洲,然后传到非洲、亚洲、大洋洲。在不到一年时间中,席卷全球。

    英国国王乔治五世也未能幸免,英格兰和威尔士死亡达20万,皇家舰队三周无法出海作战。加拿大渥太华有轨电车没有乘客,学校、歌舞剧院、电影院无灯光,游泳池和保龄球馆空无一人。

    一名澳大利亚妇女看到,在三个小时里,有26支送葬队伍经过她家门口,每7分钟一支,几乎是首尾相接。

    患上流感的南非老矿工希尔握着吊罐车操纵杆,突然手没了力气,吊罐飞向空中,里面的40名下班矿工,死了24个。

    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一个在等班车的男子一边向人打听终点站,一边倒地死去。南非开普敦一辆电车只行驶了3公里,就有6个人死在车上。

    最糟糕的是西班牙,在这个小小的国家里,竟然有包括国王阿方索三世在内的800余万人染病,首都马德里三分之一的市民受感染。一些政府部门被迫关门,电车停运。这次流感也就被命名为“西班牙流感”。

    ……

    徐大果然是干净利索,他带着两千人对石勒喀的一个营的捷克军团进行了一个突袭,四百三十七人全军覆没,连一个人都有逃脱。包围圈之外的敌人消灭了,包围圈内的敌人自然就不在话下了。

    待徐大回来之后,徐重彦立刻下令对阿杰夫旅发动的总攻,他要在徐彦卓到达之前全歼他们,给自己的主人一个好消息。(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9867/ 第一时间欣赏抗日之白眼狼最新章节! 作者:我是键盘传说所写的《抗日之白眼狼》为转载作品,抗日之白眼狼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抗日之白眼狼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抗日之白眼狼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抗日之白眼狼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抗日之白眼狼介绍:
他本是国防大学年轻副教授!他穿越后有了新的身份! 他从辛亥革命前就开始布局!他被孙文称作“革命精灵”! 他是白狼军团的主人!他是铁血战士的首领! 他没有让外蒙古独立的阴谋得逞!他是民国最强悍力量的幕后者! 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如鱼得水!他秘密参加苏联国内战争! 他游刃有余地斡旋于列强之间!他参加了几乎全部的对日作战! 他演绎了不一样的抗日!他撬动了历史的车轮! 他改变了世界格局!他让世人仰望中国! 他……抗日之白眼狼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抗日之白眼狼,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抗日之白眼狼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