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北雄TXT下载北雄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北雄全文阅读

作者:河边草     北雄txt下载     北雄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1479章王者

    五月间,高原南部的荒原之上已然恢复了生机,只是战乱已经把这片平静了没几年的土地再次变成了战场。

    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纷纷拿起了刀枪,部落和部落之间又产生了新的仇恨,城邦与城邦之间,也在不停的流血。

    三个大的势力裹挟着各个部族,进行着好像再也不会停止下来的对抗。

    前两年的战争是分外混乱的,苏毗和香雄陆续恢复了独立,打出了旧日的王旗。

    统治吐蕃好多年的雅隆部陷入了内乱,他们一直在追查毒死朗日轮赞的凶手,并借此在内部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清洗。

    趁着雅隆部自顾不暇的时机,香雄和苏毗扩大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香雄人占据了尼木舒地区,眺望着吐蕃曾经的王城逻些城,口水都流了一地。

    苏毗人也深入到了山南腹地。

    小女王苏毗末罗亲自率军收回了当年苏毗人的神湖,并将湖边的野马依林当做了自己的王城。

    她比香雄人野心要大的多,香雄人现在眼中只有逻些城,而她则已经派遣军队占领了逻些城东北的褚杂,并绕过逻些城,攻占了雅隆河边的桑野寺。

    这两年她一直想要渡河去攻打驻扎在雅隆河谷地区的六牦牛部,彻底铲除这些对苏毗人犯下了无数罪恶的世仇。

    可香雄人不愿意跟苏毗人联合在一起,倒也不是全因为香雄人目光短浅,而是两个颇为古老的城邦,无论从信仰上,还是从风俗习惯上,都相去甚远。

    香雄人承自天竺的佛教确实影响到了荒原上的所有部族,可影响最深的还是他们自己。

    所以香雄人并不好战,和苏毗人那种以阿修罗为主神的部落城邦简直就是两个极端,更像是中原人和草原游牧民族的差异一样大,甚至于无法弥补。

    所以香雄人更愿意和雅隆人交往,对好战成性的苏毗人深怀警惕。

    两年的战争下来,虽然苏毗和香雄各部进入到了山南腹地,并对雅隆人形成了一定的包围之势。

    可一直处于僵持之中。

    如果中原将领到了这里,其实就能非常清晰的明白,随着时间的推移,苏毗人已然处于劣势。

    逻些城像一根钉子一样扎在了那里,吸引着大家的目光,彷如三国时的荆州。

    而六牦牛部缩回到了大江南岸的雅隆河谷地区,与苏毗人隔江而望,时至今日,雅隆部的内乱已然渐渐平息,各部拥立出了新的王者,并没有受到重创的他们力量在快速恢复当中。

    之所以一直没有发起反攻,这还要归咎于齐勒布和囊聂两人带领的远征军在高地惨败的缘故。

    他们带走了太多能征惯战的将领和勇士,让雅隆部有些虚弱。

    而今年,荒原上的战争终于迎来了剧烈的转折。

    …………

    雅隆河南岸,年轻的弃宗弄赞(松赞干布,都是音译,为了躲避404神罚,换个大家多数不知道的名字)骑在马上,观望着滔滔而过的河水。

    他的身边,都是头上插着各色羽毛的六牦牛部首领。

    弃宗弄赞今年已经十四岁了,在吐蕃人眼中,已是标准的成年男子,可以独立建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帐篷。

    他身上流淌着纯净的神王血脉,是神灵最为宠爱的儿子,没有兄弟跟他争位,因为他是朗日轮赞的独子。

    如果不是吐蕃发生了内乱,他应该在朗日轮赞死后,顺利成章的继承吐蕃王位,可现在他只是雅隆人的王而已。

    因为朗日轮赞被毒死,他在叔父伦科耳,大臣尚囊的帮助下,带领雅隆部的人们毅然放弃了王都,退回到了匹播城。

    这几年他可没闲着,他杀死了两位叔叔,十几个雅隆部的部族首领,罪名便是毒害了他的父亲。

    实际上这就是一场清洗和平叛事件,他亲自率领着对他忠诚无比的勇士,用十几场战事结束了娘波,工部等地的叛乱。

    把那些曾经对他父亲极为不满的旧贵族杀戮殆尽。

    当然了,不管后来关于他的记载有多辉煌,实际上一个十几岁的少年并不足以掌控这样复杂的局面。

    他身边拥护他的大臣们才是关键因素,只是吐蕃部族还处于原始崇拜的奴隶制城邦时期,不管情况如何,这里的人们都需要一个身具耀眼光芒的人物来敬奉。

    所以弃宗弄赞和他的父祖一样,如同现世之神,谁也无法动摇他的位置,不然也就意味着神格的崩塌,大家都讨不到好处。

    等弃宗弄赞熟悉了他的王位,并渐渐长成,他的聪明才智也才能得到施展。

    就像现在,他没有听取大臣们的劝告,执意带着八千雅隆部的勇士来到了河边,想要开始恢复吐蕃荣光的征程。

    因为他认为,北岸以及西边的各部,虽然被苏毗人和香雄人所裹挟,但其中大部分人还记得吐蕃给予了他们什么,并不想与自己为敌。

    也就是说,七王的后代在那里依旧会受到欢迎,只需要击败那些顽固的家伙,并代表神灵惩罚于他们也就行了。

    而且他也不想让香雄人和苏毗人再次站稳脚跟,拖的时间越久,越难以恢复吐蕃的统治。

    基于这样的判断,他在内部还不算稳固的时候,起兵北上。

    …………

    年轻的赞普和其他贵族一样,面色黑红,身体强壮有力,浑身上下好像都弥漫着精力,他望向对岸的目光深沉而又坚毅,从哪个角度来说,都确实远非同龄人可比。

    他随手拍了拍胸膛,激起的全是野心和壮志。

    在这样一个时刻,他觉得少了点什么,想了想,便回身招手示意,立即便有侍从会意的送上了一个精美的木盒。

    年轻的王者随手打开,拿出一个黑乎乎的丸子,大口咀嚼吞咽了下去。

    细细体验着那种美妙的感觉,他的眼神有些迷离,本就很是健康的面色更是迅速红晕了起来。

    旁边的贵族们对那木盒中的东西报以羡慕而又贪婪的表情,他们知道,那是从远方的唐国传到山南的神赐之物。

    只有神灵最为宠爱的儿子才配享用。

    它有个很古怪的名字,寒食散……

第1480章交战

    大唐的商队去年冬天就到了雅隆河谷,六牦牛部的王城,匹播城。

    雅隆人重商,和突厥那样的游牧民族大体相同,主要是自己产出不够,所以需要商人补足缺陷。

    大唐来的商队带的货物不多,就算稀奇了些,对于高原部族来说,其实也算不得什么。

    可商人身后如果有一个强大的帝国作为依靠的话,那就是另外一个说法了。

    大唐这个名字如今对于吐蕃人来说,已经不算陌生。

    齐勒布战败的消息早就传回到了山南,传闻中的大隋已被大唐所取代,而且在战场上表现出了自己的强大。

    贵族们耳边并不缺乏向敌人复仇的声音,但在吐蕃陷入内乱的时节,已经无人再提,大唐商人来到匹播城后甚至得到了弃宗弄赞的亲切接见。

    “商人们”看着近在咫尺的大功劳也很纠结,最终他们还是决定把所携带的寒食散献上,没有去玩搏命一击的把戏,毕竟他们并非死士,而是谍探。

    寒食散他们带了不少,都是由御医秘制,全套工艺,效果杠杠的,够吐蕃王吃上一年半载绝无问题。

    很快这东西便被吐蕃人奉为了神药,显然他们和魏晋名士的身体结构没什么不同。

    一年多过去,年轻的吐蕃赞普已是对寒食散须臾也离开不得,只是所余无几,弃宗弄赞便极为珍惜,轻易不敢多吃了。

    现在他只想跟远方的唐国尽快通商,那个强大的国度里有很多好东西,比如能让他见到神灵的寒食散。

    …………

    弃宗弄赞的精神明显亢奋了起来,他不知道的是,毒素已经慢慢侵蚀了他的骨肉血液,影响到了他的神经。

    近几个月来,因为剂量越来越大,他身体上已经渐渐发散出了一股腥臭的异味,身上脆弱之处,也显出了斑驳的痕迹,时常麻痒无比,接下来很可能就是溃烂。

    这种情况在魏晋之时的中原贵族当中很是平常,所以魏晋名士们会以浓重的熏香来掩盖体臭,而头脸之处一旦有溃烂的污痕,人也会变得疯疯癫癫。

    魏晋名士狂放之名,有一大部分都源于寒食散的药效。

    …………

    弃宗弄赞对此一无所知,他觉得每次食用寒食散,都会见到神灵在向他招手,也许真有其神异也说不准呢。

    此时弃宗弄赞只感觉自己精力勃发,野心的火焰在他胸中熊熊燃烧,他回头望向如云般铺在荒原上的勇士,用力的挥舞起了手臂,脸上的神色狂热而又狰狞。

    雅隆部的战士们像波浪般举起了手上参差不齐的武器,纵声嚎叫了起来,随着呜咽的号角声响起,意味着战争开始了。

    大队的雅隆部骑士将脱掉的衣物搭在马上,在首领们的带领下催动坐骑毫不犹豫的冲入了冰凉的河水当中。

    雅隆部的反扑坚决而又突然,他们从桑野寺东边不远处渡过了雅隆河,立即迅猛的扑向了桑野寺。

    在这里驻扎的苏毗人只有一千多人,他们在桑野寺驻扎的作用,在苏毗末罗预想之中,一来是作为苏毗大军南下的先锋所部,二来也是防备雅隆诸部突然渡河反攻。

    所以雅隆部大军的动向,被他们先一步察之。

    领兵的将领立即做出了反应,雅隆部的大军人数太多了,他们不是对手,于是一千多人马上撤离了桑野寺,向北方退了回去。

    吐蕃人的内讧,没人考虑太多战略战术上的问题,即便是最为聪明的吐蕃将领,也对硬碰硬的厮杀充满了兴趣。

    敌人少就尽量扑上去杀死敌人,敌人太多的话,那就逃走并召更多的人来跟敌人作战,稍微能够做出变通的是,尽量寻找敌人少的时候欺负他们。

    他们攻打吐谷浑诸部的时候就是这么干的,吐谷浑各部的战斗力不如吐蕃人,而且联军当中往往矛盾丛生。

    这让吐蕃人寻找到了很多战机,把吐谷浑人打的抱头鼠窜。

    吐蕃人的内讧一般也是这种模样,没有伏击,没有围城打援,而他们也没有粮道之类的可以断绝。

    一哄而上,胜利的人就乘胜追击,失败的就漫山遍野的逃窜,原始而粗暴,没有任何战略战术的思想可以遵循。

    大家拼的就是谁的兵卒更加勇猛,人数更多,还有就是战场纪律如何。

    雅隆部之所以能够建立吐蕃王国,就是因为他们在所有的方面都有着优势,朗日轮赞以及历代六牦牛部的王者们,对雅隆各部进行了一系列的军政改革。

    使他们从山南地区最为原始的部族蜕变成了最先进的力量,最终征服了不思进取的香雄和苏毗。

    这其实就是吐蕃的历史……

    如今新王带领着雅隆部的勇士再次踏上了雅隆河北岸的土地,沉寂了三四年的他们,对叛逆者展开了颇为狂暴的反扑。

    这并非没有任何头脑的攻击,为了这场战争,年轻的弃宗弄赞和他的大臣们已经准备了一个冬天。

    最终弃宗弄赞劝服大臣们,同意他起兵北上的原因其实在于,香雄王喀耿泽聂叙同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作为交换条件,弃宗弄赞承认喀耿泽聂叙对大小羊同诸部的统治,一旦他击败了苏毗,香雄则会成为吐蕃之藩属。

    这中间香雄寺庙中的僧人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因为他们不喜欢战乱,而雅隆部的新王也曾经在他们的寺庙中游历过……

    实际上弃宗弄赞的判断很正确,叛乱的各部贵族只是一小部分,很多人对吐蕃的统治并不抵触,甚至持欢迎态度,这种情形在普通牧民当中更为普遍,因为他们在吐蕃的统治之下得到了好处。

    也就是吐蕃人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话,不然的话理解起来会更为清晰准确。

    所以说如今对于雅隆诸部而言,危险的地方只在于苏毗人的小女王在苏毗人当中威望很高,苏毗人又颇为善战,苏毗人还得到了多弥地区的游牧部落,以及东边的一些山地部族的支持,在战场上很难彻底击溃他们。

    而且香雄人的口头承诺并不那么可信,一旦雅隆人的大军在战场上失败了,甚至是处于劣势,那么也就不用指望香雄人会兑现他们的承诺。

    …………

    不管雅隆人怎么想恢复吐蕃的统治权,实际上,都不能改变雅隆河北岸以前是苏毗人地盘的事实。

    逻些城所在的吉若江恩地区,很早以前是吉氏部落繁衍生息之地,他们的首领以吉为姓,受苏毗人辖制。

    如今占据了逻些城的是吐蕃的大臣谢乌麻昆,他就是吉氏部落的家臣谢乌氏族的子孙。

    雅隆大军过河北上,先占据了雅隆河便的桑野寺,随即迅速北上经糜古来到了吉曲河边,这条在吐蕃语中意为吉祥如意的大河是吐蕃山南地区最为重要的河流之一。

    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勃勃的生机,孕育了不少古老的部族,同样也见证了吐蕃各个部族的历史。

    雅隆人行动虽快,但时刻在防备着他们的苏毗人还是关键时刻快速的聚集起来,在褚杂组成了五千多人的大军,于吉曲河北岸严阵以待。

    这对于交战双方来说,都是决定命运的一战,所以他们表现的很谨慎。

    在吉曲河南岸,雅隆各部的大军没有轻易渡河,而是停在了这里,双方都不知道半渡而击之类的战术,可简单的道理他们还算明白,大河横在眼前,渡河去攻打对方很吃亏。

    不过雅隆人预谋已久,不会被这点困难难住。

    弃宗弄赞亲率主力六千多人在河边与苏毗大军对峙,却命心腹将领率两千人去了吉曲河下游。

    在水流最为湍急,苏毗人最不在意的地方渡过了吉曲河。

    …………

    大唐元贞六年四月末,渡过吉曲河的两千雅隆骑兵向苏毗大军发起了猛攻。

    如果是有着智谋的中原将领,应该不会这样做,两千人的兵力在短时间内并不足以击败苏毗人,如果去攻打苏毗大军的后路,也就是褚杂城,一定会最大程度的引发敌人的慌乱。

    可吐蕃人就是这样,能够想到分兵渡河之策就已经算是不错了,却也无法布置更多有针对性的战略战术。

    一场敌我双方加起来也就一万多人的战事就此在吉曲河边拉开了序幕,却是决定山南腹地归属,甚至是将来还有没有吐蕃这个名字的一场战争。

    雅隆人和苏毗人各自出兵数千,在这里进行了一场“旷世大战”。

    …………

    当是时,吉曲河北岸,也就是在逻些城东不足百里的地方,随着号角声接连响起,杀声四起。

    脸上涂着油彩,皮肤黝黑,身体强壮,生性野蛮的荒原战士骑着矮小的高原马,疾驰向前。

    大大小小的石头像雨点般飞上了半空,在对方阵中落下,疾驰中的骑士被砸的头破血流,纷纷惨叫掉了下马。

    隆隆的马蹄声掩盖了这一切,震荡的河水都泛起了涟漪,在漫天灰尘的掩盖之下,几年前还并肩站在一处的部族战士挥舞着手中简陋的武器,狠命的向对方招呼了过去。

第1481章玩笑

    北岸杀声大作,在苏毗大军分兵阻拦过河的雅隆人的时候,雅隆大军主力随即渡河。

    这是一场没什么精彩之处的较量,放在中原的话,根本进入不了中原的战争史,唯一可以诉说的就是不论苏毗人还是雅隆人,他们都是骑兵作战,攻守之间节奏非常快。

    吐蕃人有步兵吗?答案是有的,可只要马匹足够,他们的步兵完全可以当做骑兵来使用,这是以农耕为主的中原王朝难以做到的。

    …………

    战场一下分为了两个部分,苏毗人的领兵将领在此时产生了一些分歧,有的认为应该先去打败过河的雅隆人,有的则认为不能放任雅隆大军主力就这么顺利的渡河过来。

    身在野马依林的苏毗末罗还没有赶过来,苏毗大军聚集的又比较仓促,指挥系统出现了一些问题。

    可最终苏毗人还是分兵了。

    当雅隆大军主力渡河的时候,对岸有三千多人的苏毗大军在等着跟他们厮杀。

    苏毗人不缺乏作战的勇气,他们也从来不怕六牦牛部的那些猴子生养的后代,当年他们之所以被雅隆人征服,实际上是因为两个女王之间的争斗所致。

    如今他们已然复国,那么先辈们所种下的种种仇恨,便重新燃起,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信奉的阿修罗神将不再被什么佛陀所压制,役使,这是神灵的旨意,也是苏毗人奋起反抗的主要原因之一。

    …………

    同样没人知道还有半渡而击这种战术,苏毗人打定主意,主要渡河过来的,有一个杀一个,彻底挫败雅隆人卑鄙的偷袭。

    雅隆骑兵按照他们简单的建制,一批批的冲上了河岸,迎接他们的是密集的石子,中间还夹杂着一些箭矢。

    自念青唐古拉山流下来的雪水,本来清澈见底,此时却被马蹄搅的分外浑浊,大片的红色印记也开始在河水中蔓延。

    人马的尸体在河中飘荡,活着的人却还奋力发泄着他们的兽性,将更多的人送去见他们的神灵。

    喊杀之声大作,河里秘密麻麻攒动的都是过河人马的身影,河边却已产生了大量的死伤,战士在奋勇拼杀,受伤的人在不断哀嚎。

    原始的较量不需要太多的描述,这对于中原人来说,无疑是一场糟糕至极的战事,需要用大量的鲜血和人命来装点。

    胜了的人不足以骄傲,败了的人估计也不会彻底失败。

    最让人不忍猝睹的是,本应是利器的战马已经成为了摆设,狭窄的河滩,以及河中浅水处,都在争夺之列,战马的作用可能就是让骑士们站的高些,不至于被水淹了而已。

    随着越来越多的雅隆人渡过河心,双方随即进入了混战阶段,因为没有统一的服饰,又都属于半耕半牧的民族,看着长相都差不多,混战当中还产生了大量的误伤。

    先登岸的雅隆人明显抵挡不住,苏毗人完全压制住了他们,于是很多苏毗骑兵勇猛的冲进了河水当中,和雅隆后续大军混战做了一团。

    …………

    而在另外一边,旗鼓相当的两军也早已碰撞在了一起,大群的骑兵卷着烟尘蒙头蒙脑的一头便向敌人撞了过去。

    在高原战士充满野性的嚎叫声中,无数人擦身而过,武器挥舞之下,惨叫声立时响成了一片。

    不管吐蕃人的战略战术有多粗糙原始,但骑兵交战他们还是非常熟悉的,并不会犯下太多愚蠢到令人发指的错误。

    他们的正面都排的很宽阔,不会产生车祸现场那样的效果。

    因为他们的战争人数向来不多,所以也没有发展出突厥人那样阶段**锋的战术,全军向前,交手过后,前排的骑兵还要向前冲锋一段距离,以便两军能脱开距离,回身再来厮杀。

    这和中原骑兵战术在某种程度上是一样的,只不过吐蕃人这么做在意的是不能误伤了自己人而已。

    当西边雅隆大军主力渡河与敌人厮杀在一起的时候,东边的这处战场上,两军已经数次交锋,尸体散落在各处,许多都被往来冲锋的骑兵踏成了肉泥。

    失去主人的战马没有徘徊不去,因为活着的人还在厮杀,吓的它们四处逃窜。

    而先决出胜利者的就在这处战场之上,三次往来冲突之下,苏毗人显然更为勇猛善战,他们在骑战中占据了一些优势。

    雅隆骑兵伤亡要大的多。

    可战争不是这样计算胜败的,雅隆人更有组织性,伤亡虽大,可士气不减,疲惫的他们在首领率领之下,口中大声呼唤着神灵的名字,毫不犹豫的向敌人发起了第四次进攻。

    可身为阿修罗子孙的一些苏毗人,却已产生了恐惧,几次跟死亡擦肩而过,让他们的战斗意志有了动摇。

    眼见敌人又再次冲击过来,率先逃走的是多弥诸部的骑兵,他们显然不愿意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来为苏毗人争夺胜利。

    …………

    望着成群逃走的苏毗人,胜利的雅隆人发出震天动地的欢呼声。

    可是……接下来他们就按照习惯,追向了敌人的身后,无论首领们怎么呼喊嚎叫,也制止不住那些像是看到猎物的狼一样,撒欢向前追逐的部族战士。

    像是在开玩笑,可这种情况却很吐蕃……

    于是雅隆人丧失了一次全胜的良机,还剩下一千四五百人的雅隆偏师,就这么追向了远方,而他们的主力大军依旧在和敌人厮杀。

    弃宗弄赞是靠着人数上的优势率军硬生生冲上了河岸,击败了苏毗人,可刚刚渡河的他们一个个打着哆嗦,却已无力追击。

    两千多人的苏毗人狼狈的逃回了褚杂,先他们一步赶到的是另外一部败军,比他们要狼狈的多。

    靠着低矮的土城,正在勉强抵抗追逐而来的雅隆人的攻势。

    有了这个时间差,当苏毗人发现意外的形成内外合攻之势的时候,雅隆人也慌了,立即蜂拥向没有敌人的东方逃走了。

    不过苏毗人还是捉住他们的尾巴痛殴了他们,稍微挽回了一下他们在神灵心目中的形象。

第1482章王者

    稀里糊涂的一场大战下来,并没有如同双方料想的那样,决定谁的命运。

    雅隆大军成功过河,击败了沿河驻守的苏毗人,说是战胜了敌人吧,却又不太准确,他们没能歼灭敌军的主力,反而有被人咬了一口的感觉。

    苏毗人觉着自己战败了,可是吧,他们损伤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重,还有一战之力。

    不过士气衰弱之下,他们选择跟从野马依林赶来的女王汇合,退往念青唐古拉山东北的荒原地带。

    其实他们不退也不成了。

    山南地区的部族对苏毗人已经失去了好感,他们普遍想要回归到吐蕃的统治之下,这让苏毗人在当地无法征召到太多的战士。

    这也是苏毗人的大军一直数量不多的原因所在。

    而且因为苏毗末罗急于跟雅隆人交战,对这里的部族进行了残酷的搜刮和镇压,很多人都被苏毗人变成了自己的奴隶。

    从这一点上来看,苏毗人并没有吸取前辈的教训。

    当然了,苏毗末罗也还算聪明,她知道把得到的战利品和贵族们以及各个部族分享,提升部下们的士气,在这个方面她做的还是比较成功的。

    比如说这几千人的大军未能阻挡雅隆人过河,还死伤颇多,却还能保存下实力,没有逃散开来,就是苏毗末罗的功劳。

    不过苏毗人的形势还是快速恶化。

    西边的香雄人得到苏毗人失败的消息,立即派出了五千多人的大军和雅隆人联合了起来,雅隆人的大军一下猛增了一万两千多人。

    逻些城中的那些人立即知趣的向新王献上了忠诚,顺便把吐蕃王都逻些城交给了弃宗弄赞。

    弃宗弄赞志得意满,这和他的预计是一致的,无疑极大的增强了他的自信心,实际上,平定雅隆部叛乱的过程当中,他已经渐渐成为了一个合格的王者。

    而他的父亲朗日轮赞统一了山南地区,并建立了吐蕃,在政治上约束部落贵族,给予普通牧民更好的生活。

    在军事上同样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让吐蕃的军队强大了起来,这在统一吐蕃的过程当中,以及向北远征高地,征服吐谷浑以及羌人部族的战争当中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所以弃宗弄赞不认为吐蕃内乱了这几年,人们就会忘记吐蕃的一切,那些争权夺利的旧贵族们,又怎么能和他英明的父亲相比?

    当他率兵北上的时候,一定会有无数人欢迎朗日轮赞的子孙回归。

    现在,一切都和他预想中的一样,那些悖逆神明,毒死了他的父亲的卑鄙之人,将在神灵以及七王的子孙的怒火中被化为灰烬。

    …………

    香雄人从来都是墙头草,长久以来被佛法熏陶的失去了野性的他们,对战争越来越不感兴趣。

    香雄人的聂叙(也就是香雄王)如今被香雄人尊为佛子,可见佛法对香雄人的影响之深。

    大军缓缓进入逻些王城。

    吐蕃王宫前,弃宗弄赞驻马而立。

    王宫还是老样子,当日撤离的时候走的很是慌张,很多东西都扔在了里面,有的人还建议放火烧了它,弃宗弄赞没有同意。

    整个吐蕃王城都是他父亲一手建立起来的,在那二十多年的时间里,逻些城成为了山南最兴盛的大城。

    各部的贵族聚集在这里,为吐蕃国王出谋划策,商人们纷纷赶到这里,并带来了无数的货物。

    所有人都将这里视作神赐之地,它的名声甚至传到了天竺,招引了一些天竺僧人越过高山,荒原来到逻些城传播佛法。

    商业和教派都给吐蕃带来了繁荣,同样也给吐蕃人带来了扩张的契机。

    商人想要更多的货物和奴隶来贩卖,教派则希望传播神灵的声音到更远的地方,这也就有了吐蕃人的远征。

    同时他们也和天竺人发生了零星的交战……

    和天竺人的你来我往的一些战事并不是主旋律,因为受到地形的限制,两边拿对方都没有太多的办法,还是商队来往更为频繁一些。

    而北征的吐蕃大军则给吐蕃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成批的奴隶和各种战利品,让吐蕃一下“富庶”了起来。

    可惜的是,也许正是因为远征,许多对朗日轮赞极为忠诚的人离开了山南,让一些对朗日轮赞心怀怨恨的人找到了机会。

    其实说起吐蕃的叛乱,原因非常复杂,而远征只不过是一个导火索罢了。

    几年之后,朗日轮赞的儿子重新夺回了吐蕃王都,只是没有了多少贵族,商人,以及城民的逻些城已经萧条的不像样子。

    …………

    弃宗弄赞进入了王宫,坐上了他父亲曾经坐过的王座。

    嗯,不用把这里想的太好,中原的皇宫,甚或是行宫不会出现在高原之上。

    逻些城以前叫曲雪沃塘,意为吉曲河下游的坝子,其实就是一处沼泽地罢了。

    开始的时候,人们在这里建造的是一座寺庙,然后由寺庙向四周发展起来,最终形成了一处城池。

    高原上的城池都是这么来的,几乎没有任何的例外,所以吐蕃人建城的初衷不是为了保护自己,而是为了让自己更靠近神灵罢了。

    吐蕃王宫的布局充满了宗教色彩,最大的地方不是吐蕃王会加臣下的房子,而是祭祀用的广场,那里有各种神灵的雕像。

    好像管理吐蕃的不是吐蕃王,而是神灵在掌管着一切。

    弃宗弄赞进入王宫的第一件事,便是举行了一场祭祀活动,被俘的苏毗人和那些曾经反对朗日轮赞的贵族被推出来砍下了脑袋。

    血腥的气息重新萦绕在吐蕃王宫之中,神灵的雕像俯瞻着这一切,应该是很满意信徒献上的血食,仁慈的没有责怪他们犯下的那些愚蠢的错误,而是给予了信徒们心灵上的满足。

    …………

    吐蕃的王旗再次悬挂在了逻些城的城头,坐在王宫中王位上的年轻人接受着臣下们的叩拜,踌躇满志。

    苏毗人的威胁已经微不足道,因为他率领的大军已经来到了一万五千多人,这不是苏毗人能够阻挡的力量,即便阿修罗神亲自现世……弃宗弄赞会请雅隆部的神灵出手教训祂。

    大臣和将领们也非常振奋,乱糟糟的颂扬着新王的勇武和智慧,祭祀则在请求新王举行更大的祭祀活动来取悦神明,因为这明显是神明赐予了吐蕃新的王者,并帮助吐蕃复国成功。

    随军而来的商人们又打起了各种算盘,喜悦的憧憬着将要得到的丰厚利益。

    …………

    看着雀跃的臣下们,弃宗弄赞得意之余,也在想着的则是应该尽快平定苏毗人的叛乱,和他父亲一样完成统一吐蕃的大业。

    不得不说,年轻的王者有着应有的胸怀和野心,而且对局面还很清醒,这无疑是极为难得的素养。

    当然了,这不是什么天赋异禀,更非神灵赐福,而是他自小就受到了他的父亲朗日轮赞的言传身教。

    那些年他又在各个寺庙当中学习各种知识,结识吐蕃的贵族,早早便为继承王位打下了深厚的基础。

    只是和臣下们说着话,他的精神突然恍惚了一下。

    而在臣下们的眼中,他们的王上好像听到或是见了什么特别好笑的事情,猛然笑了起来,笑声不绝中,笑的眼泪都流了下来。

    不明所以的他们随之跟着自己的王哄堂大笑。

    一直到弃宗弄赞笑的浑身颤抖,脸色发白,虚汗一股一股的冒了出来,才有机灵的侍从赶到弃宗弄赞的身旁,帮他服下寒食散。

    弃宗弄赞很快就恢复了正常,心里感谢着神灵的赐予,精神和**再次圆融一体,他挥舞着手臂,狂热的对臣下们道:“神灵告诉我,所有的吐蕃人都是祂的子民,这其中包括苏毗人。

    有谁愿意代我去见那两个女人?告知她们,我,七王的后裔,朗日轮赞的儿子,愿意原谅她们的蠢行,只要她们能够重新敬服于我。

    所有的苏毗人便将还是我们的兄弟姐妹,就让仇恨都过去吧,我们世代生活在这里,都是神灵的宠儿,让我们重新迎接安定的日子,就像以前一样,亲密无间。”

    他的宠臣达泽立即上前,“达泽愿意代您去一趟碾格尔城,我想苏毗人应该能体会到您的仁慈和宽容,会重新回到吐蕃的旗帜之下的。”

    有人并不同意,提出了反对意见。

    有的人则建议弃宗弄赞把苏毗人的小女王苏毗末罗娶过来,让她去杀掉大女王苏毗首罗,就像当年苏毗内乱时朗日轮赞所做的那样,利用苏毗内部的矛盾,来平定苏毗人的叛乱。

    弃宗弄赞觉得这个主意很不错,于是便派达泽带人去见苏毗末罗。

    经验很重要,政治上的操弄借鉴的其实还是当年朗日轮赞征服苏毗的故事。

    而弃宗弄赞也表现出了自己的胸怀,他要的是一个完整的吐蕃,而非是一个没有苏毗人的王国。

    在苏毗人没有回信之前,弃宗弄赞派人去攻占了野马依林,维持住对苏毗人的攻势。

    与此同时,他还召集了吉曲地区各个部落的首领来逻些城相会,几年过去,想要在这里恢复吐蕃的统治,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第1483章老程

    弃宗弄赞已有了必胜的信心,所以他没有急着进兵苏波(吐蕃立国之后,苏毗所在之地被命名为苏波)。

    重新回到逻些城的王者不仅仅需要安抚当地的部族,而且他还要妥善的处理同香雄人的关系。

    他已经答应了娶香雄聂叙的女儿为妻,但这个承诺太过脆弱,并不足以让香雄人像对待他的父亲那样来对待他。

    而且占据大小羊同地区的香雄各部,和天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他们存在太久的缘故,不单单是天竺,香雄人的商队和雍仲本教的那些僧人,足迹达到过的地方,非常之多。

    雅隆的商人和他们比起来,就像是一个个刚离开父母帐篷的孩子。

    所以说香雄人不论是在宗教还是在商业上,都是吐蕃兴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当年朗日轮赞在时,三个大臣里面,便有两位来自香雄。

    因为苏毗人善战,所以将领中有很多苏毗人。

    雅隆的贵族则更擅长治理部族事务。

    你瞧瞧,各部互补,朗日轮赞灌输给儿子的治国理念当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各部融合在一起,吐蕃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

    弃宗弄赞还很年轻,他缺乏的不止是经验,还有足够高的威望,所以他不能像父亲那样对待香雄人,需要更多实际的手段来进行补足。

    按照后来人的说法,其实就是战争阶段基本已经过去,剩下的就是人情往来,在这方面做的好了,比战争的效果还要强上许多。

    在中原精英们的理解当中,战争往往都是最后的手段,除非死敌大仇,不然英明的君主是不会轻易跟人兵戈相向的。

    这个道理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不管多野蛮的地方,都有其存在的土壤,只不过很少有人能把握其中分寸罢了。

    …………

    碾格尔城。

    这里远离山南腹地,更像是当日吐蕃王国的边陲地带,更北边的则是在大雪山南麓游牧的多弥诸部,之于吐蕃而言,比较像中原和突厥的关系。

    四五月间,山南腹地已经燃起了烽火,虽然灭的有点快,规模也差强人意,可在这片土地上,已经是了不得的大战了,相当于国战那种层面。

    …………

    五月初,荒原上草木渐渐丰盛了起来,苏毗人是西羌种,本是游牧民族,不过流落到这里之后,和本地的土著融合在了一起,渐渐演变成了半农半牧的社会结构。

    后来人都知道,农业是封建王朝强大的根本,牧业则是最为有益的补充和辅助,游牧民族的兴盛飘忽即过,只有农耕帝国才能从不断绝。

    苏毗人的强大根源于他们的社会结构,高原上的其他两个部族也是如此,所以他们才能在这里玩弄三国一样的把戏。

    …………

    作为大唐来到苏毗的使臣,程大胡子对这些没有一点研究的兴趣,自从去年冬天里来到碾格尔城,并迅速走进了女王的宫殿,他俨然成为了苏毗贵族中的一员。

    日子久了,女王赐给了他不少奴隶,还给了他职位,让他带领兵卒守卫王宫,唐使的身份便很少再有人提及。

    侯君集瞅着这个优哉游哉的大胡子既有些羡慕,又气闷的很,便时常在程知节耳边念叨,想让这厮别忘了自己来吐蕃是干什么的。

    程大胡子就觉得自己还真没看错,这人像个娘儿,比自家婆娘还嘴碎,也不想想大家跑到这种鬼地方来,若不能跟当地的野人打成一片,还不得被人吃了?

    至于侯君集想要继续南下,去逻些城看看的想法,程知节更是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吐蕃人的内乱也就那么回事,和当年他在义军当中见到的场景差不多少,没什么新鲜的地方。

    今天你来投我,明日里怕就要另寻去处。

    这个时候要做的不是猛着往里掺和,要睁大眼睛看清楚谁强谁弱,实在看不清楚的话,那就最好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看热闹,等能看清楚形势的时候再说。

    这是程大胡子在山东,河南战乱中总结出来的血的教训,不然的话他程大胡子哪里能活到现在?

    所以一个冬天他都待的很是老实,嗯,老实这个词和他可不沾边,他首先哄着女王要了个职位,至于什么奴隶啊,土地啊,都是扯淡,他又不想在这个鬼地方定居。

    也就是他这人不在乎名声,不然侯君集这些他带来的人,都得死在这里,程大胡子当了苏毗女王面首的事情大家可都是知道的呢。

    一旦回到大唐,把他干的事情传出去了,换个在乎名声的人还不得羞死?

    有了职位,他在苏毗贵族当中厮混的就更是得心应手,今日跟这个喝酒,明日跟那个出城打猎,俨然已是一副女王宠臣的嘴脸。

    侯君集那点说法,可改变不了大胡子的行事风格,所以天气暖和一些之后,程知节便跟侯君集等人说,咱们不能启程南下,在这里等待凉州那边的消息为上。

    一个冬天过去了,咱们代苏毗人向朝中请援,这可是大事,不能在没得到消息之前擅自行事。

    说完这些大道理,他还看着很不服气的侯君集说道:“贤弟若是有心,俺可以荐你去小女王账下听令,带兵去跟人见些阵仗,就是不知道那个女人信不信得过贤弟?”

    他说话时很不稳重,眨巴着眼睛神色诡异。

    其他几个与会的汉子就心领神会的恶形恶状的笑了起来,都觉侯将军这种细皮嫩肉的,一定能得小女王喜欢。

    侯君集本来有所意动,好长时间没有领兵了,他是手痒心也痒,不过看了看众人,顿时便有些想要吐血的感觉,这群狗娘养的混账东西,把俺想成什么人了?

    俺七尺男儿,可没有程知节那厮的厚脸皮。

    实际上他也看出来了,不但程大胡子不想南下去冒险,便是跟随而来的这些人,一个个看着凶相毕露的,实际上都惜命的很,不愿在情势不明的情形之下贸然南下。

    他们一路走到苏毗,已经死了不少人了,这要是和敌人厮杀也没什么,可这个鬼地方的路是真难走,再健壮的汉子到了此处,也要掂量着自己还能不能活着回去。

    跟在程将军身后就比较令人安心,侯将军嘛……算了吧,那是个上赶着寻死的家伙……

第1484章到来

    侯君集正在屋中擦拭他的腰刀。

    刀身光亮如新,刀锋依旧锋利无比,顺手轻轻一弹,钢刀便发出清脆的鸣响,一把百炼好刀。

    侯君集暗自叹息一声,可惜了,这把刀跟了他之后,没怎么饮过人血,浪费了大好的材质。

    就像他的人一样,他自认有帅才,可带兵征战的机会却不多,尤其是见到那个倒霉的大胡子之后,整日里就东奔西走,稀里糊涂的过了好几年。

    这次就更……他娘的……他才在长安定了亲事,新妇刚刚娶过门没几天,就又来了这种鸟不拉屎的地方受屈。

    那厮倒是过的逍遥,真想一刀斩了那厮……

    这人啊,就是不禁念叨,正想着呢,外面已经有人吼了一嗓子,姓侯的,快给老子滚出来……

    侯君集一个激灵,差点没让刀子割了自己的手,太没礼貌了,他不由咬牙切齿,真想拿刀出去剁了那厮的狗头。

    侯君集虽然心头火起,可他还是乖乖的归刀入鞘,快走几步打开了屋门,他怕程大胡子一脚把门给踹开。

    程知节风风火火的闯了进来,满脸喜色的一把揪住侯君集,魔性的大笑声又钻入了侯君集的耳朵。

    “贤弟躲在屋中做什么呢,竟是不来应门?”

    跟在程大胡子身后的两个侯君集的护卫满脸苦笑,应门?你也得给咱们应门的工夫不是?

    侯君集已经习惯了程大胡子的“不拘小节”,见他神采飞扬的样子,心说不是女王怀了崽子吧?瞧把他给高兴的。

    身体扎挣了一下,没有挣开程大胡子的大手,只好笑道:“哥哥这是遇到什么喜事了?快说来给小弟听听。”

    程大胡子揪着侯君集就进了屋中,笑声不绝,“贤弟啊,俺说什么来着,咱们在这里等着就对了。

    好叫贤弟得知,咱们的人来了……”

    侯君集心中一喜,紧着便问,“真的?是另有使者前来,还是援军到了?”

    嗯,不管谁到了,对于侯君集来说都是喜事,离开长安到现在眼瞅着就要两年了,来回传信数次,他几乎感受不到朝廷对他们此行的重视,那种被遗弃的感觉时刻困扰着他。

    如果朝廷另派使者前来,他们这些人也许……嗯,回去估计不用想,可能带来些长安的消息也是好的。

    但援军要是到了的话,那不用说,朝廷既然用兵吐蕃,他侯君集自然也就有了用武之地。

    程大胡子还成,没有吊人胃口,玩玩你猜的可恶把戏,他也很振奋,“当然是援军到了,先头所部已经到了多弥,快的话明天就能来到城下。

    咱们得准备准备迎接大军到来,俺可跟你说啊,来的人不少,传信的人说有一万多人呢,灭了苏毗都绰绰有余。

    贤弟你说咱们作为使者,该做点什么是好?总不能让人抢了咱们的功劳不是?”

    侯君集听了就很震惊,一万多人上了高地?朝中下的本钱可不少啊,依照这一年多以来的经验,派这么多人赶来苏毗可不容易。

    只是这次他认为程大胡子说的对,不能让人抢了他们的功劳,“来了这么多人马,朝中气魄不小啊。”

    一万多人对于他们这些久经战阵的人来说,并不算什么,可要都是骑兵就是另外一个说法了。

    如果又出现在高原这种环境当中,那就更了不得,整个吐蕃把能战的成年男子都召集起来才多少人马?

    程大胡子拉着侯君集坐下,点头道:“人马是不少,气魄嘛……没有陛下诏令,凉州那边怎敢动兵?

    陛下你没见过,只要手中有兵有将,就没有做不来的事情,陛下派了人过来,看来是要彻底灭掉吐蕃啊。”

    侯君集斜了大胡子一眼,心说又来跟俺炫耀,真是不当人子。

    他在心里算计了一下,一万多人马灭掉吐蕃……在平地上应该不算什么,可在这里,够呛……

    侯君集目光闪动,缓缓道:“别看吐蕃兵马少了一些,可人家世代居住于此,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我,若无苏毗人相助,再多一万人过来怕也是徒劳无功之举。

    而这就是咱们的功劳所在了,不怕被人夺去,等大军一到,俺觉着咱们应该做的就是领些兵权……

    哥哥与女王相好,一定要安抚住苏毗人,我怕他们见了大军被吓着了,若是无法同心对敌,还要防着身后,到时就要束手束脚。

    再一个就是粮草,大军来此,凉州那边肯定指望不上,这些都要苏毗人支应,哥哥觉着他们能不能做的好?”

    程大胡子拍了拍大腿,“要不得了消息俺就头一个想到了贤弟呢,看看看看,贤弟说的这些就是在理,俺就没想那么多,只顾着高兴了。”

    侯君集当即中招,矜持的笑了起来。

    “来人在哪里,叫过来让俺见一见?”

    程大胡子笑着道:“人都累瘫了,既然有了消息,不急在一时,咱们先商量一下……放心吧,女王那里不会出什么岔子,而且,嘿嘿,大军一到,还能由得了他们?”

    侯君集还是有些道德底线的,毕竟人家苏毗人可没亏待了他们,除了没有搂着女王睡上一觉,碾格尔城里的年轻女子,只要唐使愿意,都能做到招手即来。

    这样的款待已经超出了使者的范畴,侯君集知道,程大胡子可谓是功不可没,他现在最羡慕的就是程知节交朋友的手段。

    受了人家不少好处的侯君集,觉着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苏毗人一把是应该的,起码不能像程知节那样凉薄,说翻脸就翻脸。

    当然了,和程大胡子相处了这么长时间的他也不会去劝说对方,让这人长点良心,那东西正常人都有,可程大胡子有没有侯君集就不晓得了。

    而且程知节主意太正,哪是他劝得了的?

    侯君集此时就问,“领兵来的哪个?”

    程大胡子道:“是右武卫将军阿史那大奈,贤弟听说过他吧?”

    侯君集呲牙乐了,心说竟然是那个丑鬼,“原来是他啊,何止见过,哥哥忘了俺在凉州任职的时候,阿史那将军奉命随张将军等人来援,之后就一直领兵驻扎在凉州。

    俺与他虽不相熟,可也是见过的。”

    程知节捋着胡子点头,阿史那大奈曾任千牛备身府的司马参军,是他的上官,只是人家是阿史那贵妃的兄弟,他一个河南降将结交不上而已。

    “巧了,俺也与他相识,只是阿史那将军是外戚,又出身西突厥皇族,是他领兵的话,咱们就要小心一些了。”

    侯君集诧异的道:“怎么?哥哥得罪过他?”

    程知节摇头道:“那倒没有,阿史那将军任职过千牛备身府司马参军,治军甚严,加之又是外戚,身份不同寻常,俺是不会轻易得罪于他的,贤弟也要谨慎一些为好。”

    能让无所顾忌的程大胡子这么说话的人,侯君集便有些紧张了起来,心说张将军怎的没来?

    阿史那大奈,他印象最深就是对方长的很丑,其他的还真不甚了了,在他卸任凉州司马参军之职后,阿史那大奈以右武卫将军之职兼任了凉州司马。

    程大胡子吓唬了一下侯君集,以免这厮多嘴告自己的刁状,转头就笑着道:“也就是跟贤弟说一声,俺倒是不怕什么,毕竟俺与皇帝有旧。

    要说贤弟当年为李渊效力的时候,应该跟他是同僚吧?”

    被程大胡子揭了老底,侯君集也不恼怒,他们相处也不是一年两年了,知根知底,程知节也属河南降将,不但为李密,王世充等效力过,还跟李建成跑过腿,说起来历来,比他侯君集强不到哪里去。

    “那会他是李大的门下,俺则为李二奔走,就是一同随军征伐过薛举,却连面都没见过,哪来的交情?”

    当年两人地位差不多,侯君集因为得了李世民赏识,堪堪能够独当一面了,比阿史那大奈其实还要强上许多。

    这不是因为其他什么原因,而是阿史那大奈长的太丑,走到哪都不受待见。

    现在人家成了皇亲国戚,从龙之臣,侯君集可就远远比不上人家了,几年间下来差距就拉开了老远。

    侯君集默默在心里感叹了一声,还真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啊,人家如今领得大兵,他侯君集却在做什么?

    看侯君集情绪明显低落了下来,程知节也不再作妖,吓唬吓唬即可,没必要弄的太过火,他就怕这两人是旧识,以侯君集的碎嘴子,不定就得把他老程给卖了。

    至于他程知节哪些事值得追究,他自己也不晓得,反正他觉着自己好像没少做了出格的事……

    比如说侯君集跟人来上一句,俺想带人南下到逻些城,却屡屡被程知节所阻,你说这话要是传到皇帝耳朵里,那他下次会被派去哪里?

    此时侯君集又问,“领兵的不会就只阿史那将军一个吧?”

    程大胡子道:“当然了,还有左御卫将军陈礼,左翊卫府司马参军吴通,外加阿史那同俄,那人和咱们一路从敦煌走回来,贤弟不会忘了吧?”

第1485章大军

    听着这些人的名字,侯君集琢磨了一下,除了阿史那同俄,其他的人都是皇帝起兵时的旧部。

    心中不由暗自感慨,开国之君就是不一样,可用的人极多,好像根本不用在乎兵权的问题,部下之中任寻出一个来,便是满身军功之辈。

    这样一来,何时才能轮到他侯君集?

    两人商议了一番,他们都是诸侯降将,和来的这些领兵将领们没有交情,耍不出什么花样,只能公事公办,把自己的事情办好。

    最终两人决定,程知节在城中跟苏毗人把话说清楚,安抚住他们。

    侯君集则要率人去多弥迎接大军到来。

    作为大唐派到吐蕃来的使者,本来起到的是政治层面的作用,可一旦大军到了,那就和军事产生了直接联系。

    …………

    马蹄隆隆,卷起漫天烟尘。

    左御卫将军陈礼领两千兵马为大军前锋,一人三马,终于在五月初的时候绕过了大雪山,来到雪山南麓的多弥地区。

    进入多弥诸部游牧之地已有两日,后面的中军和后军也陆续来至多弥,而据向导所言,先锋所部再向前走,就是苏毗人的地盘了。

    走了两天,大军也没见到什么人。

    不用向导解释,去过草原的陈礼知道,一来是这里地广人稀,很难捕捉到以游牧为生的部族踪迹。

    二来恐怕就是大军人数众多,声势太大,把人都给吓跑了。

    不过来到了这里,漫长的行程即将结束,大军上下都是疲惫至极,即便陈礼等领兵将领们想要加快步伐,早点赶到目的地好好休整一番,可行进的速度却越发缓慢了下来。

    没办法,走了两个多月,途中各部皆有非战斗性减员,情况也比较严重,速度想提也提不上来。

    毕竟不是到了地方算完,之后还要跟敌人交战,离着目的地越近,碰到敌人的概率也就越大,为了保证大军随时能做出反应,将领们也不敢让将士们把精力都用在赶路上面。

    尤其是如今他们所率领的大军当中,一大部分都是新招募的部族战士,远没有唐军将士那么可靠。

    像是陈礼的前锋所部,一路上陈礼就费了老大的工夫,一边对抗着高原反应,一边还要尽量的熟悉部下人等,鼓舞士气等等,路上画多少大饼连他自己都数不清了。

    好在他很早就跟随在了皇帝身后,皇帝领兵的本事(主要就是怎么忽悠人去送死)他也学到不少。

    经过两个多月的行军,虽然事故屡屡不断,可有了磨合的时间,对这支七拼八凑出来的军旅,陈礼终于还是初步建立起了威望,能够随意指使他的部下了。

    其他各部其实也差不多,都是常年领兵之人,各有手段,知道该做什么,不会像后来文官领兵那样,除了排除异己,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

    …………

    日头西斜不久,陈礼便命人就此安营。

    陈礼闲不下来,先就吼叫着让人出去哨探,营地周围也要安排人进行警戒,不能放任何……东西进来,操心的一塌糊涂。

    之前也是有着深刻的教训的,这些西北各部的家伙虽然经过一阵的操练,可细节上实在不敢恭维。

    比如说有一天晚上,大家正睡得香甜呢,一群狼崽子竟然摸进了营地,黑暗之中咬伤了几个人不说,还把战马给惊了,差点闹出营变的效果来。

    这要是正经的唐军将士,过后非得砍下几个脑袋来不可,但这些部族战士你就不用指望太多。

    不管怎么操练整训,揪住他们的耳朵怒吼,这些粗糙如野兽的家伙们能听进去一半,都是烧了高香了。

    所谓野性难驯就是这么回事。

    他们和中原人相比,也就是都长了一个鼻子,两只眼睛,脑袋里空空如也……

    好在一个个还算孔武有力,确实比中原人适应吐蕃的环境,也真应了那句话,四肢发达,头脑简单。

    …………

    傍晚来临的时候,大军营地当中渐渐安静了一些,军兵们吃起了晚饭。

    营地里燃起了星星点点的篝火,士卒们架起了大锅,把水烧开,扔进去些肉干,然后唏哩呼噜的喝起了肉汤。

    伙食对于他们来说其实还挺不错,远比他们在部落里生活的时候,饥一顿饱一顿的要强上许多。

    就是每餐都要烧水这件事让他们很不习惯。

    唐军远征,又是去到吐蕃这样的鬼地方,细节上也就做了许多防范。

    军中带了不少大夫不说,还做了些严格的规定,不吃生水就是其中一条,嗯,这也是在没有遇敌的情况之下,要是交战当中,也就顾不了那么多了。

    大军的军粮控制的很好,走到多弥地区,军粮还剩下一小半,足够大军再支撑一个多月。

    就是吐蕃这个路啊,真应了后来鲁老先生的那句话,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

    吐蕃人就是这么干的,当然了,突厥人也是如此,作为游牧民族的他们没有修路的条件和欲(和谐)望。

    修路也需要调动足够大的人力物力,吐蕃和突厥这些部族就不用想了。

    也就是吐蕃的山南腹地有那么几条路,嗯,他们确实比草原上的那些家伙强上一些,起码有点文明觉醒的样子。

    …………

    陈礼腰酸背痛的坐在帐篷里,呼吸多少还是有些急促,刚上高地的时候,他听说吴通那厮还在鬼门关走了一圈,差点来个出师未捷身先死。

    陈礼就暗自庆幸,他要比吴通耐活一些,遗憾的是阿史那大奈和阿史那同俄都是西突厥人,至今都活蹦乱跳的,要是阿史那大奈不成了,他陈礼说不定就能取而代之呢。

    嗯,想法比较阴暗,不过谁还没有点小心思呢,只要他自己不宣之于口,他陈礼就还是个光明磊落的汉子……

    因为高原反应还在持续,陈礼也没多少食欲,如今的他整个人都瘦了许多,精气神倒是还在,作为一军之主,他还撑得住。

    嚼了几块肉干,陈礼就饱了,有一口没一口的喝着肉汤,想着派出去的人应该已经到了那个什么碾格尔城,也不知道苏毗人好不好打交道,不成的话就把碾格尔城攻下来,也好有个落脚的地方……

第1486章远征(一)

    大军虽应苏毗求援而来,可在这些骄兵悍将眼中,如果苏毗人不够恭顺,顺便灭了他们也没什么。

    反正他们接到的诏令是灭掉吐蕃,也没说帮着苏毗女王登上吐蕃王座,军将们自然也就可以便宜行事。

    而在苏毗人角度来看,这才叫标准的引狼入室。

    如今的大唐和后来的所谓礼仪之邦可不一样,它正贪婪关注着自己的周围,时刻准备伸展爪牙,争夺一切资源来治疗遍体鳞伤的自己。

    李破派兵征伐吐蕃,在大战略的角度来看,是要稳固河西诸郡,恢复同西域的交通往来。

    但是诏令之上不会说的那么明白,到了军将这里,注意到的只能是军功几何,具体来到战争层面,杀伤吐蕃的有生力量,让其无力扩张,甚至是分而治之,也就都成为了执行者们的选项。

    …………

    天色昏黑之前,侯君集终于带人赶到。

    作为大唐使节,他的品级不低,只是这是加衔,回到大唐就会自动卸职,和陈礼这样手握兵权的军中将领没法相比。

    中军大帐之中,侯君集见到了陈礼。

    得到消息的陈礼让人杀了一只羊来款待侯君集。

    看着精神还好,没有被弄的奄奄一息的陈礼,侯君集也很欣慰,到了吐蕃这地界,他们最大的敌人不是吐蕃人,而是这里的气候。

    侯君集就怕来的人都成了软脚虾,那他娘的还打个什么仗?不如早早回去大唐,以免做了他乡之鬼。

    进入军营之后,他紧着看了看兵卒的状态,虽然大家都是满面尘灰,一身都是掩饰不住的疲惫,可最少都还行动如常。

    而且他也看出来了,这里面大多应该都是西北部族的人,他也就更放心了一些,这些人的命不值钱,大唐的精兵要是折损在这里,才会让人心疼。

    …………

    侯君集不是鸿胪寺的官员,他是个带兵的将军,嗯,如今的官员很难界定他们的文武,鸿胪寺的那些人,给了他们机会,未尝不能做一做张骞曾经干过的事情,让他们领兵征杀也不是不可以。

    侯君集和程知节这样的使者其实显不出太多的异类来。

    …………

    “俺是侯君集,奉诏出使吐蕃,在此见过陈将军。”见到陈礼之后,侯君集率先施礼。

    陈礼回礼笑道:“侯司马怎的如此客套,咱们在凉州又不是没见过,也就是当时军情紧急,没有一起喝过酒嘛,来来来,坐下说话。”

    两个人其实是在凉州时便见过,侯君集任职凉州司马,陈礼等人随张伦率军援凉州,破吐蕃大军,之后跟凉州上下都打过交道。

    侯君集主要是脸皮薄,怕跟人家套近乎,人家却不记得他是哪个,丢了自己脸面。

    这要是换了程知节,才不会管这些,脸面值几个钱?只要大家见过面,说过话,那就是朋友了,要是还能在一处喝过酒,那就是过命的交情。

    可这些都没有关西人的身份好用。

    侯君集和陈礼都出身关西世族,几句话不到,两个人听着对方正宗的关西口音,顿时看对方都顺眼了许多。

    他们在凉州的时候没有什么交往,陈礼一直领兵在外,没怎么在姑臧城中露过面,侯君集则很快因为之前敦煌之行回京述职去了,可惜的是他没有赶上与吐蕃人的战事,不然的话军功之上还能记上一笔。

    侯君集的战功其实不少,可惜那都是李渊在位时候的故事了,拿不出手,他可以说自己参加过征讨薛举的战事已是极限,但绝对不能说领兵跟当今皇帝所率的大军厮杀过,那简直就是在找死。

    所以侯君集能拿得出手的战绩就可怜巴巴的只剩下了一件,就是当年随左监门卫大将军吐庞玉击败谷浑人的战事了,而这并不足以让他争取高位。

    上次他回京述职,即便有庞玉的保举,也只能巴望一下左监门卫司马参军的职务罢了。

    关西世族中人身上若是没有军功……和人说话都没底气……

    …………

    “这一路上不好走吧?当初俺来吐蕃,还在高地待了一个冬天,大家都觉得能启程南下了,这才上路,大军这么一路行来,定是不易。

    俺方才入营的时候看了看,士卒有些疲乏,可士气还在,足见陈将军治军有方啊。”

    侯君集小小拍了个马屁,也在告诉对方,自己也曾领兵,为之后的话题打下伏笔。

    陈礼邀着侯君集坐下,又让人先送上热汤,“侯兄一语中的,吐蕃这地方山高水远,除了咱们谁愿意踏足于此?

    好在算是到了地方,再这么走下去,也不用吐蕃人来战,他娘的咱们自己先就不成了,劳师袭远,天时地利人和,尽都不在,兵法上说的那些忌讳,犯了个遍……

    不过开疆拓土之功,咱们也算摸到边了,所以咱们这些人就算死撑着,也要宰些吐蕃崽子再回去,侯兄你说是不是?”

    一声声侯兄的叫着,让侯君集很舒服,“将军说的是,大功就在眼前,怎么着也得灭国而还。”

    …………

    说话间,烤的半生不熟的羊仔送了上来,陈礼行军多日,早就将礼仪抛去了九霄云外,上去就扯下一条羊腿递给了侯君集。

    侯君集也没客气,在高原上生活了近两年,他也早就对吐蕃的食物倍感绝望,更不指望能在军中吃上什么好东西,道了一声谢,接过来就撕咬了两口。

    陈礼没什么食欲,一口口抿着肉汤,问道:“侯兄来吐蕃也有些时日了,觉着苏毗人可还亲善?

    说起来咱们此行还是应苏毗人之请而来,别见咱们人多势众就变了主意。”

    侯君集努力把嘴里的肉咽下去,又喝了口肉汤顺了顺,这才笑道:“将军尽管放心,苏毗人一直待吾等如上宾,大军到来,咱们说话就更为好用一些。

    这地方以前被吐蕃人名之苏波,种田的没几家,大多还是游牧为生,人丁嘛,咱们探听了一下,也不过数万户而已。

    撒在这么大一片天地里,整日连个人影都看不见,咱们大军一到,苏毗人别说翻脸了,就算他们三心二意,也召集不来人马。

    再者说了,咱们去年到了这里,半年过去,咱们跟他们交往的还成……”

    说到这里,他心里琢磨了一下,才低声笑道:“不瞒将军说,程知节是出使吐蕃的正使,他将军听说过吧?”

    陈礼点头,程知节这人陈礼没见过,不过朝中派人由程知节和侯君集率领出使吐蕃的事情大家都晓得。

    “听说过,程使君和侯兄带人去过敦煌,招抚了些西突厥逃人回来,又率人来了吐蕃,真可谓是劳苦功高,俺早就想见一见是何等人物了。”

    程使君……听了这样的称呼,侯君集倍感好笑,程大胡子的形象在他脑海中浮现出来,就更添了几分喜感。

    使君者,汉时一郡之长也,为使者,亦称之。

    不过使君这样的称呼,天然就带着些儒雅的气息,程大胡子在为人行事上,和使君此类尊称怎么听也是格格不入。

    “程使与女王……相交莫逆,和她的那些臣子也极为相熟,所以将军此来,且放宽心,有他在,苏毗人那里定无反复之忧。”

    陈礼琢磨了一下相交莫逆是个什么情况,却也没在意,“那就好那就好,朝中派两位出使吐蕃,看来还真是英明。

    若非有两位在,咱们也不敢轻易兴兵吐蕃,此后诸事,看来还得多多劳烦两位才成,俺在这里代其他几位将军道上一声多谢,向朝廷表功之时,定也不会忘了两位的功劳。”

    有了侯君集这些话,陈礼的心也放下了一半,不然没有苏毗人的接应,大军人生地不熟的,先就得仿效一下匪人行径,从苏毗征得足够大军所用的军粮才行。

    侯君集要的也就是陈礼等人这句话。

    随后两人边吃边说,因为同出关西世族,目标又都一致,所以不需有太多顾忌。

    陈礼问起了吐蕃的局势,听说吐蕃还处于内乱当中,就更是安心,大军到的不算晚,要是人家又和和美美了起来,他们这些要破门而入的人就有些麻烦了。

    侯君集则问起了大军的情况,陈礼也不相瞒,告诉他大军上下都很疲惫,路途上减员甚众,士气也就不高。

    启程时的一万多人马,现在估摸着也只剩下九千多人,尤其是大军构成上,此次远征吐蕃征召的大多是西北部族的人马。

    行军之时糟心事遇到不少,可还能管得住,一旦与敌人接战,那就说不好了,估计到时还得靠中军那一千多的精兵才能打开局面。

    话题的重点一下转到了行军作战上,见侯君集对军事张口就来,说的也极有见地,陈礼不由称赞了几声。

    侯君集顺势便请求在之后随军而战,陈礼不好答应,他觉着两位唐使应该去给大军筹措粮草,安抚住苏毗人,不用跟着大军去阵前效力。

    不过他也没有拒绝,大军当中如果有侯君集这样熟悉当地风物的人在,也能少去不少麻烦……

第1487章远征(二)

    两人大致商量了一下,也不急着去到苏毗王城,随后几日令大军缓行,两天之后,大军中军就赶了上来,又过一日,大军后军在阿史那同俄的率领之下也到了。

    此时大军离着苏毗王城碾格尔城已不足五十里。

    这个时候大军的声势已是非同小可,九千多唐军将士,加上数万匹战马,所过之处蹄声震天,烟尘蔽日,在数十里之外估计就能发现这里的异状。

    领兵的几个人再次聚于一处,各个灰头土脸,看不出什么人模样来了。

    阿史那大奈面上蒙着布巾,遮住了自己丑陋的面容,把陈礼等人都召集到了中军。

    他先问了问各部的情况,走了两个多月,中途掉队的有一千多人,有的人死了,有的人则是尽量往回走,至于能不能活着回去凉州,那只能看老天爷给不给这个面子。

    阿史那大奈等人还算有点人情味,没有把掉队的人归为逃兵之列,当即给斩杀了,倒是有那么几十人真想逃走,多数都被追了回来砍下了脑袋,头颅挂在木杆上以做震慑军心之用。

    一路上不光是陈礼,大家都操碎了心,才拉着队伍走到了苏毗,此时就算是作为一军之主的阿史那大奈,也没办法再说出什么豪言壮语。

    大军的情况各人都心知肚明,到了这里各部皆形如强弩之末,必须好好休整上一下才成了。

    他们的目的地不会再有别的选择,那就是苏毗人的王城碾格尔城。

    见众人都到了,阿史那大奈就问侯君集,“怎么一直不见苏毗人来迎?派出去的人也不见回转,是不是出了什么岔子?”

    侯君集在中军待了好几天了,心里也在犯嘀咕,不知道程知节又在耍什么花样,之前他们商量好的,程知节要劝女王出迎。

    这都快到地方了,怎么一个人影也不见?

    他便有些坐蜡,“也许再往前走走也就能见到人了?”

    这种回答明显不能让阿史那大奈满意,粗重的八字眉紧紧的皱了起来,倒也没把侯君集推出去斩了,只是令各部立即披甲,整理兵器,做好交战的准备。

    全军戒备……侯君集觉着自己的脑袋怕是要悬,心里直骂程大胡子不当人子,说的好好的,关键时候却把他侯君集给卖了。

    …………

    侯君集不知道的是,苏毗人的王城之中如今已是一片仓皇。

    雅隆人重新夺取了逻些城,小女王所率的兵马战败的消息传到了碾格尔城,苏毗贵族们也不知道掩盖消息,顿时闹的王城之中一片混乱。

    如果说小女王苏毗末罗还有着自己的威望的话,整日里胡天胡帝的苏毗首罗就糟糕至极,丝毫没有把控能力。

    前方失利的消息一到王城,便传的满城风雨,一些人打开城门就逃走了,剩下的一些也像没头苍蝇一样没了主意。

    最可怕的是,一些本就不愿跟雅隆人交战的苏毗贵族冒了出来。

    侯君集离开碾格尔城也只两日,便有人想要冲击苏毗王宫。

    当时程大胡子后悔的肠子都快青了,他那会也在咒骂侯君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因为侯君集给他出的主意是,先不要将援军到来的消息报给苏毗贵族知道。

    侯君集怕吓到这些人,不如先跟女王等人商量好了再说。

    可就两日不到的工夫,苏毗王城已是大乱,谣言满天飞,怎么看都是一副将要灭国的景象。

    这让程大胡子想起了在潼关时的景象,非常不美妙的回忆。

    有人带兵冲击王宫,程大胡子率人裹着女王便冲了出去,来的人不多,一下便被程大胡子带人给冲散了开来。

    程大胡子想带人护着女王出城,可女王却不愿意离开。

    这女人虽然残暴,也昏庸的厉害,只知道自己肆意享乐,不顾臣民的死活,可胆量却很不错,按照人家的原话就是死也要死在王宫之中,阿修罗神的眼皮子底下。

    程知节觉着她是想去到阿修罗神的神国当中,继续享受女王的生活。

    要是苏毗首罗一个人也就算了,架着就走也不费什么事,可她的那些近臣面首们都寻了过来,人数一下膨胀了起来。

    程知节一瞧,呀,说不定还能挣扎一下?他在河南见多了这种乱糟糟的情形,顿时心眼活泛了起来。

    他判断叛乱的人只是少数,而且苏毗末罗战败的消息来的很突然,谁也不知道真假,说不定是有人成心散布谣言。

    最为重要的是,一旦丢掉了碾格尔城,那他就算把女王送到大军当中,功劳还剩几何?以前的努力岂不都白费了?

    不得不说,从隋末最混乱的河南乱事当中钻出来的家伙,都有些邪性,这会还想着功劳呢。

    程知节主意一定,立即命人聚拢了起来,也不再去管城门如何,只带着人退回了王宫,令心腹守在女王身边,他则带着苏毗贵族们守住王宫四周,严令不得放任何人进入王宫一步。

    这个时候,大唐援军即将到来的消息,不管人们还信不信,反正程知节告诉他们,只要守住三天,大家就都有护主之功。

    过后该做大臣的做大臣,该升官的升官……他还让苏毗女王把私藏的财宝都拿出来,当场散发给众人。

    嗯,就是义军那一套,升官发财画大饼。

    苏毗首罗心疼的痛哭流涕,她攒了两三年才有现在的家底,一下就都没了,比要了她的命也强不了多少。

    程知节知道她的重要性,一通安慰,财宝没了,过后咱们去抢雅隆人,听说他们挺富裕,当年退出逻些城的时候带走了不少好东西,到时候俺都抢回来交给你。

    苏毗首罗破涕为笑,让程大胡子发了誓才算完。

    好吧,这对野鸳鸯确实颇具喜感……

    …………

    几天当中,碾格尔城时不时的就要爆发一阵喊杀声。

    程知节也不是没有派人出去求援,不过城门确实已经被紧紧关闭,谁也出去不得了,混乱之中,程知节得到消息,苏毗的大贵族芒波结日等人反叛……

第1488章远征(三)

    苏毗人不愿受雅隆人统治,因为从信仰到民族构成,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与从雅隆河谷崛起的六牦牛部都有着不小的差别。

    而且苏毗人立国已经很久了,是山南地区最为古老的部族之一,在他们祖先已经建立城邦的时候,六牦牛部的人们还在雅隆河谷里摘果子吃。

    什么七王八王的,那都是朗日轮赞建立吐蕃后编造出来的家族史。

    所以苏毗人寻求复国的声音一直未曾停歇过,但是真当他们找到机会脱离了吐蕃,很多苏毗人才发现,他们的女王和贵族并不比雅隆人仁慈多少,甚至于大家的生活还差了很多。

    一些贵族也不很满意,因为女王并不能给他们带来比朗日轮赞更多的利益,商队没办法去跟人交易,可供驱使的奴隶越来越少,女王还要从他们身上刮油水。

    可以说复国之后的苏毗矛盾丛生,于是一些人开始怀念起了吐蕃和死去的朗日轮赞。

    碾格尔城中的叛乱开始时就是由这些人引发的,可最终控制住局面的却不是他们。

    芒波结日,前苏毗女王的儿子。

    当年朗日轮赞攻破苏毗王城时,芒波结日在一些苏毗贵族的掩护之下逃去了多弥,躲在多弥东部的山林里面渡过了一段艰难的日子。

    一直到六七年前,朗日轮赞年纪老了,也无人再来追查的时候,芒波结日才又回到碾格尔城。

    标准的流亡王子回归记,只是他已经彻底失去了继承权。

    …………

    已经年近五十的芒波结日,穿着他珍藏多年的铠甲,头上插着最为靓丽的羽毛,脸上摸着浓重的油彩,站在了碾格尔城王宫下面。

    碾格尔城的王宫建在一处丘陵上面,以前苏毗人又叫它山巅城堡,也就碾格尔宫殿,碾格尔城不过是围绕着这座山丘建起来的附属建筑。

    其实和其他城池没什么两样,苏毗人的宫殿最早也是为了敬奉阿修罗神而建造,最后发展成了一座土石结构为主的城池。

    很多年过去了,王宫好像还是老样子,芒波结日却已经老了,四十多岁的年纪,在苏毗人中间足可以称得上一声高寿。

    只是野心的火焰依旧在他这具身躯当中熊熊燃烧,他时刻都想着要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他要带领苏毗人恢复旧日的荣光。

    今天他终有抓住了机会,联合那些对女王不满的贵族,在王城中发动了叛乱,很顺利的夺取了王城的控制权。

    这得益于苏毗首罗那随意到不知所谓的统治手段。

    还有那些大唐来的使者,唐人用最为残酷的手段杀死了齐勒布,却又来到这里想跟苏毗人交往。

    齐勒布是苏毗人的英雄,他在苏毗的亲族对女王盛情款待大唐来使,还把人带入王宫的举动十分不满。

    阿修罗神的子孙,怎么能忘记用鲜血凝结的仇恨?

    芒波结日看清了一切,并很好的抓住了这个机会……

    也不用细说,苏毗人的内部斗争在他们复国那一刻就已经开始激烈了起来,当年苏毗的衰弱和灭亡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

    但当他们臣服于吐蕃多年,冒然复国之下,内部的矛盾比之当年灭国时都不遑多让,和中原的改朝换代是一个性质,剧烈的权力迭代衍生出来的就是乱纷纷的局面。

    这个时间段内,出什么幺蛾子,冒出什么样的妖魔鬼怪都正常,如果没有雄才大略的强权人物产生,苏毗最终的结局不用想都知道。

    像芒波结日好像就根本没想过,他在这里接着苏毗末罗战败的机会夺取权力,对苏毗意味着什么。

    用中原的话来说,这就叫利欲熏心,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隋末战乱中这样的人物出过不少。

    到了吐蕃这等蛮荒之地,办蠢事的人就干的更加理直气壮,因为他认为这是神明赐给他的机会。

    类似于中原那句天予弗取,必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

    现在王城中依旧很乱,可芒波结日认为他掌握了守卫王城的三百人,加上召集起来的贵族护卫,差不多五六百人。

    这是他三天来努力的成果,让贵族知道苏毗蚌埠的儿子身上流淌的才是苏毗王族的血脉,现在的两个女王,不过是假借神灵之名的骗子而已。

    这个过程就不用细说了,用了三天时间才办成这点事,说明他也准备不足,最终才拉起来几百人,就以为大局已定,要是搁在中原,这和开玩笑有什么区别?

    芒波结日和他的三个儿子站到了队伍的前面,芒波结日大喊道:“阿修罗神在看着我们,让我们去捉住那个女人,把她献给阿修罗神吧。”

    说完,转身便冲向了山丘顶部的苏毗王宫。

    人们狂乱的喊叫了起来跟随在芒波结日父子的身后。

    不过很快他们就退了下来,一个个比他们高出一头,身体强壮,凶神恶煞一般的大汉在一个大胡子的带领之下追在了他们身后,把一个个跑的慢的像割草一样砍倒在地。

    要知道程大胡子带到吐蕃的人都是百战之辈,别看只有七八十人,一旦成阵,芒波结日率领的这点乌合之众,别说他们信奉阿修罗,就算他们信耶稣也没用。

    程大胡子很生气,芒波结日父子还跟他一起喝过酒,没想到他程知节终日打雁,今日却是被雀儿啄了眼睛,给奸人蒙骗了。

    如果是瓦岗那些比猴儿还精的家伙也就算了,偏偏却是些头脑简单的吐蕃野人,这让程大胡子情何以堪?

    如果他一不小心死在这里,哪好意思到地下去见诸位瓦岗兄弟?

    当然了,程大胡子可不是当年了,知道了穷寇莫追的道理,没有对芒波结日父子赶尽杀绝,临到山脚便把部下们叫住。

    只杀了芒波结日的长子,程知节心有不甘的回到了王宫里面。

    他还在心里埋怨部下们冲的不够快,要是搁在河南,大家一定一鼓作气冲进去先把领头的宰了,其他人也不就一哄而散了?

    从长安带来的这些人真是没脑子,不紧不慢的结阵,就和当年碰到的那些狗官军一样一样的,看着就让人捉急。

    这会他就不会去想,自己也曾经是官军中的一员,如今更是成为了大唐使节,已是完全脱离了匪人的范畴。

    …………

    芒波结日随众仓皇的逃下了山丘,又气又急,外加心惊胆战,脚下一个拌蒜,在地上滚了几圈,才被人从地上连拖带拽的扶了起来。

    “去,把布钦塞,琼色他们叫过来一起攻打王宫。”芒波结日见无人追来,羞怒之下怒吼连连。

    他们伤亡其实并不大,逃下来的还有五百多人,惊魂未定的他们一边在心里向阿修罗神祈祷,赐给他们勇气以及……幸运,一边再次聚拢在首领的身边。

    “可他们还在守卫城门……”芒波结日的儿子看着暴怒的父亲,讷讷道着。

    还没等他说完,芒波结日已经一脚把他踢倒在地,“王宫攻不下来,捉不住那个女人,我们都会成为奴隶,那个女人会怎么对待我们,你们想过没有?”

    大家一下想起了苏毗首罗的种种作为,心寒之下有些想要逃走的人也立即坚定了下来,不杀了王宫中的那个女人,他们以及家人就算逃去多弥,也会被人当做礼物送回来的。

    芒波结日要把所有的力量都集结起来攻下王宫,按照他的想法,差不多能召集一千多人,力量已经非常强大了。

    而且他和多弥东部一些山地部落联结紧密,这也是他之后平定多弥诸部的底气所在,也是他能一直活到现在的保障。

    要大展宏图的人,自然不会没有一点牌面,只是现在看来,他更像是雅隆人派到苏毗王城的卧底。

    在这种时候在苏毗人背后狠狠捅了一刀,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

    …………

    芒波结日带着人还在王宫下面张望,议论着从王宫的哪个门更好进去,派出去的人却已经跑了回来。

    守门的将军派了人过来。

    来的人惊恐的告诉芒波结日,“城外来了很多人,很多很多的人,一眼望不到边,卷起的尘土就像荒原上的乌云。

    将军说,看他们打着的旗帜……应该是唐人……”

    芒波结日还不相信,阿修罗神怎么会让那些唐国人来到这么遥远的地方?

    他再也无心率人攻打王宫,带着人急匆匆的赶到城边,登上王城低矮的城墙,此时城墙上已经没了多少人,守卫城门的将军带着大部分人逃走了。

    但是他们也不想想,他们能逃到哪里去呢?

    恐怖的一幕赤果果的展现在了芒波结日和他身边的贵族们的眼前。

    大队的骑兵蜂拥而至,几乎铺满了他们的视野,卷起的烟尘已经让阳光昏黄无比,耳边几乎听不到其他任何的声音,全是如同闷雷般的马蹄声。

    骑兵像潮水般蔓延而过,把并不算大的碾格尔围了起来,大唐的日月星辰旗在烟尘当中若隐若现……

第1489章远征(四)

    唐军陆续入城,大队人马则在城外安营。

    没什么交战,就碾格尔城这种级别的城池,在中原也就比县城大上一些,里面的人口还不如中原的上县。

    而且这种建立在荒原之上,漫无遮拦的石头城,没有多少防御性可言,如果战略上也没有考量的话,那就是苏毗人在以前生活之地,随便选了一处地方建城而已。

    这自然和中原人建城的理念完全不同,中原人铸城以守,首先就要讲究一个依山傍水,而不是选一个山丘就扎了根。

    …………

    没有人来迎候,城中却看上去很乱,对唐军的到来更是没有任何的准备,唐军的将领们也很奇怪。

    这是内讧了?不应该啊……

    此时随在阿史那大奈身边的侯君集已经恨不得把脑袋钻到地里去了。

    要知道他到了大军当中,在各领兵而来的将领们面前一顿吹嘘,想要先把使节之功坐实,现在脸是被打啪啪响,旁人瞅过来的目光在他看来好像都带了些幸灾乐祸的味道。

    阿史那大奈等人也不再询问于他,显然觉得这人嘴上没把门的,乱七八糟的说了一通,到了地方却完全对不上,办事实在不很牢靠。

    也就是侯君集有着唐使的身份,这要是他在大军当中任职,谎报军情?那还得了,先就得摘了他吃饭的家伙不可。

    唐军入城,在将领们的吩咐当中,像溪流一般分散开来,碾格尔城的街道之上,慢慢便全成了唐军的身影。

    语言不通,也没有什么招呼可打,手持兵刃,面色不善者,尽在清除之列。

    碾格尔城中的这点人也不够唐军费工夫,不久便全都被赶回了家中,外有大军围城,内有军兵坐镇,唐军不费吹灰之力,便把苏毗人的王城控制在了自己手中。

    这哪像是应援而来,二话不说先把人家王城给占了下来。

    率先打开城门想向南逃走的芒波结日一行很快就被捉了回来,阿史那大奈也工夫搭理他们,径自在护卫的簇拥之下来到王宫脚下。

    …………

    程大胡子等人已经看见了日月星辰旗,大喜之下赶紧把女王拉出来,等在了山丘下面。

    他和侯君集可不一样,出了如此事故,他脸上没有一点惭愧之色,在女王旁边紧着告诉她,咱们的援军到了,你这个女王的位置算是保住了,但是能不能过上以前那样的好日子,还得看你的表现。

    不是让你去勾引谁啊,早就跟你说了,来的人很多,大军的粮草需要补足,尽心一点,别心疼,俺带着他们去帮你把雅隆人灭掉,抢了他们的东西来补充损失,到时你就是天下最富裕的女人了。

    苏毗首罗点头如啄米,她现在觉着这个大胡子是自己遇到的最好的男人,能够一起到阿修罗神面前报到的那种。

    糊弄好了女人,程大胡子还得去糊弄到来的唐军将领们,搁别人也许会很累,但人家程大胡子却乐在其中。

    这种事他经历的太多了,难道阿史那大奈等人还能比得上魏王李密和郑王王世充不成?

    所以见到阿史那大奈的时候,程知节满脸惊喜的上前,狠狠捶着胸膛,笑声震耳欲聋,“末将程知节,见过阿史那将军。”

    没毛病,他在长安时曾在阿史那大奈麾下效力过。

    阿史那大奈倒也记得这个一直说自己和皇帝有旧的河南贼,虽然心里一阵mmp,却还是很给面子的敲击了一下胸膛,“程使别来无恙?”

    程知节看他不冷不热的,知道现在不是套近乎的时候,总得让这丑鬼知道自己的本事才好说话。

    于是先就让出了位置,把苏毗首罗引见给阿史那大奈。

    苏毗的女王,说起来也算是一国之主了,只是在阿史那大奈这种西突厥王族面前还不够看。

    阿史那大奈稍稍欠身,“俺是大唐右武卫将军阿史那大奈,在此见过女王殿下。”

    在这些顶盔挂甲,满身征尘的大唐军将面前,女王明显再也豪横不起来了,听了程大胡子的翻译,这才惴惴的双手抚胸,“贵客们到来苏毗,本应该好好款待,可城中有人叛乱……”

    说到这里,愤怒冲淡了不安,苏毗首罗咬牙切齿的道:“还好贵客们来了,不然我们就都要去见阿修罗神了。

    那些该死一万次的家伙,一定会被刺瞎眼睛,永远找不到去往神国的道路。”

    程大胡子从中做起了狗翻译,顺便向阿史那大奈解释了城中发生的一切,撇清关系嘛,这个他拿手着呢。

    而且确实和他关系不大,主要是前方战败的消息来的太过突然,让人抓住了机会而已。

    作为大唐使节犯下的错误是,没有能及时察觉到叛乱的苗头,并做出附和使节身份的反应,比如说帮助苏毗人平定叛乱。

    不过能够在混乱当中护住女王,却也不能说毫无作为。

    阿史那大奈听了也很无语,苏毗人这个样子能有什么大用?

    随后阿史那大奈命吴通率人守住王宫外围,自己则在女王的引领之下进了王宫,苏毗贵族们也纷纷前来拜见。

    苏毗首罗又在搔首弄姿,这是习惯性操作,任何有资格被她请入王宫的贵客,自然也具备了上得床榻的资格。

    不过当阿史那大奈摘下蒙面的布巾的时候,苏毗首罗也就没了任何的想法。

    太丑了,和传说中的阿修罗众一样,男人奇丑无比,即便苏毗人长的也参差不齐,大多数人都谈不上什么样貌,可这么丑的人她还是头一次见到。

    如果唐使也长成这样,不定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呢。

    可见虽然民族不同,风俗也差之甚远,审美上必然也存在差异,可大体上不会相差太多,一个黑胖子,或者来一个眯着眼睛的麻脸,绝对不会讨喜就是了。

    阿史那大奈是个糙人,也无心跟女王发生点什么,他身上已是疲惫不堪,满脑子也都是接下来的战事,容不下其他东西。

    他时刻都能感觉到来自长安城中阿姐的目光,那才是他的神灵……

第1490章远征(五)

    在王宫之中,阿史那大奈和女王略略说了几句,便想让女王把吐蕃的地图拿出来,了解一下如今吐蕃的局势。

    程大胡子觉着他太过心急,便笑着劝道:“将军,大军一路过来不容易吧?俺看总得在这里休整一番,那将军何必如此着急?

    依俺之见,到了这里,先得跟苏毗人结识一下,之后大军征战若无苏毗人之助,麻烦之处将军应该晓得才是。

    俺听他们说,将军入城时捉住了一些人?不如当做见面之礼送给女王,她一定会很高兴的。”

    听这说话就知道,程大胡子正经不少,建议也很中肯,不过也不用奇怪,他本就不是没有本事的人,只是本事用歪了地方而已。

    阿史那大奈瞪着牛眼看了程大胡子一眼,程知节也不怕他,笑着拱了拱手,心里却在叨咕,你个突厥崽子,竟敢瞪俺,搁在河南老子挖了你的眼珠子。

    不过贵妃的兄弟,不管以前还是以后,都得捧着。

    好吧,只要阿史那大奈能让他尽快离开吐蕃这个鬼地方,他老程跪下来叫人家祖宗都成。

    他最怕的其实是出身西突厥的阿史那大奈,和他的那些同族们一样,心思过于简单,行事却又太过狂暴。

    仗着自己所率的兵马多,便像当年那些义军,山匪一样乱来,要知道这里可是吐蕃,而非河南,山东那样的中原腹地。

    一旦大军不管不顾横征暴敛,在高原上已经快两年的程大胡子十分清楚那样做的话意味着什么。

    大军很快就会成为一支孤军,没有人会愿意帮助这些外来人,所有的部族即便打不过你,也能跑的远远的,你根本没办法在荒原之上找到他们。

    而到了冬天,就算大军攻入了逻些城,也将无济于事,逻些城会成为大军的坟墓,一个冬天会饿死多少人不好说,大军一旦崩溃,自相残杀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当年在河南时这种场面他见的太多了,他说不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之类的话,可经验却告诉他,在吐蕃最好不要乱来,这里离着中原那么远,他可没信心一路逃回去。

    …………

    好在阿史那大奈不是翟让,或是李密,更非王世充,自投唐以来,老实本分,从不敢肆意妄为,生怕被阿姐捞住尾巴,不然非给他拽断了不可。

    “既然程使这么说了,那就先歇歇再说,你跟女王殿下说,咱们帮他平定了叛乱,好像还捉住了些什么人,都交给她来处置。

    如果她与什么人不对付,又不好下手,咱们代她操刀也未尝不可,但咱们需要粮草,此次也是应苏毗求援而来,粮草由他们来支应,不过分吧?”

    看着程大胡子跟苏毗女王开始嘀嘀咕咕,阿史那大奈算是看出来了,姓侯的那厮好像没吹牛,唐使在这里厮混的不错,女王对其有点言听计从的模样。

    就是这个大胡子看上去不很正经,和苏毗女王有点不清不楚的,若是没看错的话,他娘的,你也真是个人才,最重要的是你要是长的比俺周正些也就算了,如此糟烂模样还能把这女人哄住,佩服啊佩服。

    程大胡子却是浑然不知这丑鬼正在心里对他进行惨无人道的人身攻击,兴致勃勃的左右搬弄,努力的想让大家契合一些。

    良久,和苏毗首罗商量好了,这才笑着对阿史那大奈道:“粮草的事情将军尽管放心,女王殿下说了,苏毗各处还有点积蓄,都会拿出来给咱们。

    但请求咱们攻打雅隆人的时候,苏毗要占一些缴获,对苏毗上下也好有个交代。

    俺是这么想的,之后如果能攻下逻些城,俺就劝女王向大唐请求册封,要是打到了那个雅隆河谷,把雅隆人都变成苏毗的奴隶,苏毗许就能成为大唐藩属。

    功劳到底有多大,还得看将军的。”

    阿史那大奈稍稍琢磨了一下便点了头,“那就有劳程使了,咱们都是带兵之人,程使应该晓得的,耍弄不出太多的手段来。

    陛下诏咱们来吐蕃,灭掉吐蕃王统是第一要务,可临行之际,咱们跟张将军,范总管也商量过。

    范总管觉着大略上应该是以凉州制高地,再以高地牵制山南,为免将来反复,此战过后便不会再有什么吐蕃了。

    程使最好让女王殿下想清楚,莫要再想建什么伟业才好。”

    程大胡子毫不犹豫的表示,自己首先是大唐的使者,其次才是女王的面首,“这个自然,要不咱们来这里作甚?只帮着苏毗人统一山南不成?

    将军也不用一口一个程使的称呼于俺,末将曾在千牛备身府任职,将军是俺的上官,如若不弃,唤俺一声大郎即可,俺原来叫程咬金,觉着太过俗气,才改叫程知节,字义贞,将军也可叫俺咬金,义贞都成。”

    两人还不熟识,也没在一处喝过酒,所以程知节没敢跟对方称兄道弟,只能稍微套套近乎。

    阿史那大奈听着就很舒服,暗道了一声乖巧,“既然如此,俺也就放心了,女王殿下看着也还好,大军先在这里休整几日。

    女王有何碍难之处,尽管跟咱们说,趁着大军还在,什么奸臣贼子的俺都能帮她一并除了。

    不过南边的消息要尽快打探清楚,咱们到这里到底不是耍弄权术来的,义贞多费费心,咱们也就能省去不少麻烦。”

    …………

    一番相谈,算是初步有了沟通。

    翌日,城中的变乱彻底平息了下来,唐军士卒按照苏毗人的指引,帮助苏毗女王对城中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清洗。

    随后唐军陆续退出碾格尔城,只留下数百人由程知节,侯君集率领,守在女王身边。

    算是给足了苏毗人面子。

    第二日傍晚,城中点起了篝火,苏毗人又要进行祭祀活动了,这次献祭的不会有其他什么人,都是苏毗王城中的贵族和他们的家小。

    阿史那大奈受邀入城旁观,看了个热闹。

    给他的直观印象并不好,苏毗人比他们突厥人还要残暴的多,而且阿史那大奈当年在代州投了李渊,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几年了。

    如果不看他的长相,只看说话,行事等的话,已无多少突厥人痕迹,整个一如中原之人,思维方式上更是与突厥人相差越来越远,对苏毗人的行径自然而然便会产生抵触情绪。

    …………

    苏毗女王用最为残忍的方式,处决了芒波结日父子等人。

    斩去了他们的四肢,剜出了他们的眼珠,刺聋了他们的耳朵,剥去了他们的皮肤,让他们在辗转哀嚎之中慢慢死去,这样的人显然是去不到他们所谓的神国的。

    而且苏毗女王还命人把芒波结日的头盖骨取了下来,又制作成了一个新的酒杯。

    阿史那大奈摸着他那硕大的蒜头鼻子,后背也有些发凉了起来,心说听说吐蕃人信的是如来佛祖,现在看来也不尽然,苏毗人信奉的就肯定不是什么佛陀,更像是个邪神。

    而这样残暴的人当了苏毗人的王,嗯,苏毗人今后可是有福气了啊……

    程大胡子就已经到了无所谓的阶段,他还拿头骨做成了酒杯喝过酒呢,据说是前代女王的头骨,那芒波结日岂不跟自己的母亲去作伴了?

    想到自己近日可能又要尝试一下,程大胡子不禁一阵反胃,心里则嘟囔着,这些君王们都一个德性。

    杨广把斛斯政绑在柱子上,逼着群臣去生痰其肉,这个传说在河南可谓是人尽皆知,洛阳人更是言之凿凿,由不得程大胡子不信。

    山东很多人也吃过两脚羊,张金称是其中的佼佼者,南边则有食人魔王朱璨。

    苏毗人和他们比起来,其实只占了生性两个字而已,本质上大体一样,都是一些把人当做猪羊的残暴家伙。

    当然了,像程知节这样的也不用谦虚,看多了妖魔鬼怪的人,九成九都是妖魔鬼怪中的一员。

    …………

    唐军在碾格尔城休整了两天。

    苏毗人从四面八方赶来了不少羊,供大军食用,自然也少不了当地的特产,青稞粉,这才是吐蕃人的主要军粮来源。

    山南地区各族在长年累月的与环境斗争当中,发现了这种可以在高原上大面积种植的食物。

    作用和中原的粟米一样,都极大的促进了山南地区人口的增长,这同样也成为了吐蕃扩张的基础条件之一。

    除了这些,各部还在女王命令之下送来了一些奴隶,他们会跟随大军作战,粮食不足的时候也可以转变成食物。

    这种事在中原不多见,可也并不新鲜,隋末战乱当中,山东,河北,河南都发生过类似的事情。

    而当年在五胡乱华的时间段里,鲜卑人,匈奴人更是做下了无数违背人类认知的恶行。

    如今唐军虽有军纪约束,但真到了缺粮断水的绝境,用两脚羊顶一阵也不是将领不能接受的事情。

    不用对战争这种事情抱有任何幻想,不论古今,残酷的面目一旦揭开,里面都是血淋淋的,不会有任何例外。

    后来所谓的文明人,呵呵……

第1491章远征(六)

    大军中军。

    陈礼等人顶盔挂甲,盘膝坐于地上,一个个身姿挺拔,目不斜视,不期然便有肃杀之气凝聚于账中。

    阿史那大奈坐于上首,目光森然,见众人已经到齐,便开口道:“大军休整已有十日,各部都还妥当,全赖诸位之功。”

    说到这里,他环视众人,才吩咐卫士把苏毗人送过来的地图拿出来,摆在了地上,招手让其他人都凑过来一起观瞧。

    不用对苏毗人绘制的地图有所期待,这里也没有造纸技术,只有一张粗糙的羊皮卷,上面简单的画着一些山川和河流。

    一些大的部族的名字稀稀疏疏的点缀于其上,城池寥寥无几,就那么几个,倒是寺庙挺多的。

    而一个寺庙其实就大致代表着一个小城,那里总是山南人烟最为集中的地方。

    “这里就是逻些城,以前吐蕃的王都,据苏毗人传报,吐蕃王被人毒死之后,吐蕃陷入内乱,他的儿子率人退往了雅隆河谷。

    现在又带兵杀了回来,继任新王,有再次统一吐蕃之意。”

    阿史那大奈的手指又向南滑动,点了点道:“这里是雅隆河,听说是条大河,河水很急,吐蕃人不知建桥之法,过河都是泅渡过去,这样说来也没多宽嘛……

    之前苏毗人和雅隆人在河边交战了一场,苏毗人败了,雅隆人才过河重新占据了逻些城。”

    陈礼插了句嘴,他也在地图上点了两下,“雅隆河看上去就像是咱们南边的长江,这里则是黄河,苏毗人在北,雅隆人在南,西边还有个躲着的香雄。

    你们瞧瞧,这像不像汉末之三国?”

    阿史那同俄伸长脖子,一脸茫然,幽怨的看向陈礼,他一个突厥人知道什么三国不三国的?

    阿史那大奈也很想给这厮一脚,三国鼎立的故事他听说过,但作为一个地道的突厥人,对中原历史哪晓得那么多?

    吴通也是个文盲,不知道魏蜀吴都占据何处,不过他和陈礼交好,捧场的点起了大脑袋,但想让他说话,那是万万不能的。

    程大胡子在“傻乎乎”的笑,他感觉陈礼和阿史那大奈有点不对付,想想也是,两人都是外戚。

    一个是后族,一个则是贵妃的兄弟,暗中较劲倒也正常,只希望他们莫要坏了事,到时牵连了他程知节。

    反倒是侯君集赞同的道:“陈将军说的有道理,只是这里却是孙权过江把曹魏给灭了,而且不妥当的是,按照陈将军的说法,那咱们岂不成了匈奴?”

    陈礼和侯君集对视一眼,嘿嘿嘿的笑了起来。

    其他人愤怒的看着,也就是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不然肯定要对这两个显摆学识的家伙饱以老拳。

    阿史那大奈重重哼了一声,压住场面。

    陈礼和他没什么龃龉,一路行军过来,大家配合还算默契,这会笑谈几句活泛下气氛,倒也不至于让他这个主帅感到被冒犯了。

    他重新把话题又拉了回来,“这里被苏毗人称作那曲河,苏毗末罗带兵退守了那曲河北岸。

    这地方咱们没去看过,按照侯司马的说法,已经相当于苏毗的门户,西北是两座山,听说是吐蕃的神山,不知是父子还是什么人化作的山脉,南边还有一个大湖,是妻子和母亲化身而成。”

    大家对这些神话传说都没什么兴趣,看着这两座大山蜿蜒曲折的横在那里,都感觉很不舒服。

    因为这意味着唐军要绕开山脉,走很远的路才能进入山南腹地。

    这两座山,加上北边的大雪山,难怪吐蕃人将自己居住的地方称之为山南。

    有山峦,有大河,这也许会给大军造成难以想象的麻烦。

    这里除了阿史那同俄,其他人都可以说是身经百战之辈,听着阿史那大奈描述着地形,也无心再来说笑。

    议论之间,大家都觉得应该再等一等,雅隆人占据了逻些城,却还没有进兵北上的消息,倒是苏毗末罗派了人回来,说雅隆人想要跟苏毗媾和。

    谈判的条件在唐军将领们听来肯定是扯淡无比。

    吐蕃新王弃宗弄赞想要娶苏毗末罗为妻,让苏毗人回到吐蕃统治之下。

    两个女王,你娶了一个,另外一个怎么办?以中原人的思维,这种心眼就太过明显了,即便谈不成,也想让苏毗人内乱一场罢了。

    有唐军应援而来,雅隆人的所有算计都毫无意义。

    …………

    “听苏毗的小女王传信,香雄人已经和雅隆人合兵在一处,如果咱们不来的话,苏毗人胜算不大。

    听说当年他们亡国的时候就是这般模样,被雅隆人联合香雄人按倒在了地上……”

    陈礼听了,心里又暗自念叨,吴蜀联合正是三国精髓嘛,只是现在他不会再来说笑,“香雄人之前便曾复国,如今又去跟在了雅隆人的身后,也只不过是见雅隆人势大而已。

    俺觉着他们未必真心,恐怕雅隆人稍一失利,香雄人就会鼠窜而去,说不定还会在背后捅上一刀……”

    程知节找到了机会,开口道:“苏毗人从来没把香雄人放在眼里估摸着也是这个道理,俺听他们话里话外,都说香雄人奸诈,只会往来行商,建造他们的佛寺。

    那接战的时候可以攻打一下香雄人,说不定便可挫动雅隆人的军阵,一战而定乾坤。”

    众人都是点头,这是具体到战术层面了,是可行之策。

    侯君集不甘人后,立即便道:“唐军远道而来,吐蕃消息传递又如此不便,俺以为此时雅隆人和香雄人还不知吾等到来。

    可以借此做些文章,比如说……雅隆人来攻,必定要渡过那曲河,大军可以伺机而动,给他们来个半渡而击。

    而且他们之前曾在雅隆河边强渡雅隆河,击败了苏毗人,再战的话定然有轻敌之意,诱他们过河应该很是容易,不如把决战之地就放在那曲河畔,诸位将军以为如何?”

    阿史那大奈看了看众人神色,嘿嘿一笑,想做出些胸有成竹的模样来,可面容实在不给力,看上去更加丑陋了几分。

    “此战若是这么来打,岂不没有滋味?”

第1492章远征(七)

    大军在碾格尔城休整了足有半月。

    这种情况对苏毗可很不友好,要知道整个苏毗的人口也才堪堪达到二十万,加上多弥诸部,还有东边山地部族,杂七杂八加起来,差不多有接近三十万人。

    人口基数摆在那里,上万人的大军,就顶算是三十抽一,而且还不能这样计算,因为这三十万人里有将近一半,甚至要多出一半的是女人,剩下的一半男人当中,还有一部分是老人和孩子。

    所以不管是苏毗人还是雅隆人,香雄人,对于他们来说,上千人的军队就算成了规模,数千人绝对能称得上一直少有的大军,上万人的话,一般来说都是倾力一战。

    当初远征吐谷浑和羌族诸部所在的高地,吐蕃出兵近两万众,不管是吐蕃建立之前,还是吐蕃建立之后,那都是绝无仅有的举措。

    朗日轮赞确实是个英明的王者,那时的吐蕃需要用扩张来稳定国内的局面,同时也能巩固他的权力。

    比如一些他想提拔的人,就可以让他去高地立下功勋,再回来的时候,也就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

    尤其是那些新晋的贵族官员将领们,大多出身不高,按部就班的话,根本无法与旧贵族抗衡,他们也是最需要军功的一个群体。

    可朗日轮赞因为年纪老了,做的有些心急,派出去的人大多都是他改革政治的既得利益者,他们的离开,让那些对他不满的人看到了机会。

    而远征军的覆灭,就是吐蕃内乱的导火索,顺便也重创了吐蕃国力,一直到现在,山南的各部也没有恢复过来。

    很多时候,一个英明的君王对于他的臣民来说,总是利弊参半,所以中原才会有那么一句,盛极而衰的话。

    这主要源于越是英明神武的君王,越是有着更大的野心,雄心勃勃而又自信的人往往比那些平庸的人更喜欢冒险一搏。

    而作为君王来说,他所冒的风险就更大,一旦有所挫败,付出代价的时候成本便会非常之高昂,有时甚至会将整个帝国拖入泥潭。

    所以作为平民百姓,最好是生活在那些平庸一些,治政却很稳健的统治者治下,那才最为幸福。

    只有那些满怀抱负,性情偏于冷漠的人,才会喜欢大争之世,于乱中取利的多数都是此等人物。

    宁为太平犬,莫为乱世人,不外如是。

    …………

    唐军将领们肯定不是寻常人等,他们要建功立业,便少不得尸山血海。

    大军所到之处,即便没有抄掠厮杀,也会吸收各种人力物力为己用。

    高原上的部族本就贫穷无比,还要供养于唐军,每一群被驱赶到碾格尔城的羊群,都是对苏毗国力的消耗,同时也是苏毗各部向大军输送着自己的血液。

    时间也不用多,大军只需要在这里停留上两到三个月,就能让苏毗各部勒紧裤腰带过上两年苦日子,如果大军在此驻扎上半年,苏毗各部就没办法平安渡过这个冬天。

    这就是战争,大部分时候拼的不是军事力量,拼的是国力。

    中原帝国往往能够延续多年,就因为它的国力是游牧民族所无法比拟的。

    尤其是像高原上这种新生的部族力量,他们还远未曾发展到能对大唐产生真正威胁的阶段,国力和大唐相比,更是天差地远。

    其实他们唯一可以倚仗的就是自己所居住的环境,以及游牧民族往来抄掠的战术而已。

    不过往往也正是这种特点,会给中原王朝造成无数麻烦,像是一条条不松不紧的绳索,把一个个强大的中原王朝困在东方。

    …………

    对于如今的苏毗人来说,好在唐军并非是想赖着不走,他们驻扎在碾格尔城,只是在等待战机的到来。

    这一天,苏毗末罗再次派人传信回来,非常强烈的要求大女王,也就是她的姐姐无论如何都要尽快派出援军。

    因为雅隆人终于从逻些城起兵了,时间上拿捏的很不错,五月初,不早不晚,给大战留出了足够的时间。

    高原的秋天会在六七月间到来,八月便将入冬,两三个月的时间,足够雅隆人和香雄人的联军平定苏毗叛乱。

    …………

    逻些城王宫之中,弃宗弄赞愤怒的来回走动着,从他的精神状态就可以看的出来,他刚刚服用过寒食散,很兴奋,也很狂躁。

    有人从碾格尔城来到了吐蕃王都,传来的是大女王苏毗首罗的话语。

    说的很不好听,历数朗日轮赞也就是他的父亲征服苏毗时所犯下的种种罪行,还说到了建立吐蕃之后,雅隆人对苏毗和香雄的欺压和盘剥。

    最后明确的告诉他,阿修罗神的子孙会誓死一战,绝不会像当年一样,对卑鄙的雅隆人低头。

    这让觉得胜券在握的弃宗弄赞和他的臣下们既感意外,也非常愤怒……

    意外的是在如此局面之下,苏毗人还是这么强硬,丝毫没有给双方留下任何的余地。

    要知道山南各部统一在吐蕃旗帜之下已经很多年了,相互联姻,任命贵族等等举措之下,即便还存在一些隔阂,可总的来说,大家已经做了很长时间的一家人。

    按照这个逻辑,大家闹点意见想分家,怎么也不至于弄成你死我活的仇人不是?

    占了上风头的人都这么想,实际情况则是内讧起来,新仇旧恨的,比仇人相见能差到哪去?

    雅隆人这些年统治吐蕃,落下的旧账不计其数,若是再次统一,这账目也且得算一阵呢。

    比如这半个月的时间,弃宗弄赞的大军膨胀了一倍有余,却未曾当即起兵北上,也不就是在安抚当地的部族,让他们明白当前的局面吗?

    弃宗弄赞重归吐蕃王城,“仁慈”的他嘴上说的好听,实际上这些天王城之中也是血色弥漫,死的人可不是一个两个呢。

    …………

    “我说过的,不管是苏毗人还是香雄人,雅隆人,都是一家人,我会在神明的注视下,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吐蕃人,不分彼此。

    可你们听一听,这个女人都说了些什么?她玷污神明,侮辱了我的父亲,既然她想做我的敌人,那就让我们用敌人的方式来对待她吧……”

    弃宗弄赞的声音回荡在王宫之中,他的臣下们也顺势加入了对苏毗人的声讨。

    此时大军已经开拔,弃宗弄赞没有再亲自领兵,而是派了自己的大臣,也就是他的叔父伦科耳领兵。

    吉曲地区的形势还不稳定,只是欢迎新王回归的人很多,在这一段时间里,弃宗弄赞召集部落首领以及各个地方的如本(军事长官,吐蕃国内即各部部首,城主等),域本(地方长官),聪本(商官),西本(农牧官),僧统(僧官)等到王城来见他。

    这些都是吐蕃旧有的官员,即便内讧之后地盘被苏毗占据,很多还是沿用了吐蕃的官阶制度。

    因为吐蕃还未曾与中原来往,所以官制之上看不出什么中原的影子,其中有着浓重的宗教以及部落联盟特色。

    当弃宗弄赞在逻些城举行了一次类似于草原盟会的活动之后,他才重新在吉曲地区确立了吐蕃王统的回归。

    可西边墙头草一样的香雄人,以及当地的一些部族,都让人心怀疑虑,所以他身边的囊论,尚论等大臣劝他不要亲自率军去攻打苏毗人,而是留在了王城坐镇。

    这两三年来,雅隆人第一次北上,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给人的感觉就是战争到了这个地步,已经尘埃落定。

    此时保存实力,等待享受胜利的果实才是最为重要的事情。

    在这种事上和中原没什么区别,改朝换代之下,有的人会肝脑涂地,有的人则会一飞冲天,新旧交替之际,正是夺取利益的关键时刻。

    所以逻些城肉眼可见的热闹了起来,即便弃宗弄赞再是愤怒,他其实暂时也离不开王城了。

    激将之法不太管用,王城中的人们正准备迎来一个新的王朝,耳边好像已经听到了苏毗人的丧钟。

    他们不知道的是,对于远道而来的唐军来说,这只是刚刚开始罢了。

    …………

    那曲河。

    陈礼和侯君集没有说错,这条大河和中原的黄河很像,孕育出了高原主要文明之一,苏毗城邦,而南边的雅隆河,又称吉曲河,则是雅隆人的母亲河。

    那曲河源自唐古拉山南麓,在山峦之中蜿蜒而下,到吐蕃山南东部,再经群山延至蜀中,岭南,向南进入封闭的孟族聚居之地。

    所以各地都给它取了名字,在苏毗这里,它就是那曲河。

    那曲河是上游地区,河道不宽,水流却很湍急。

    高原冰雪融化而成,河水即便是在盛夏时节,也是冰凉刺骨,和黄河一样,它挡不住敌人的脚步。

    河岸狭窄的地方,骑兵泅渡而过并不费事,而且可供敌人渡河的地方绝对不止一处两处。

    苏毗人对这里的地形很熟悉,雅隆人也不差,说不上什么天时地利人和,两边交战起来,唯有力胜一途而已。

第1493章远征(八)

    苏毗末罗领着六千余大军已经在这里守了大半个月。

    新败不久,敌人势大,全军上下之焦虑可想而知,若非有小女王亲自坐镇军中,和大家“同甘共苦”,就苏毗这种部落联军,估计早就都散了。

    只是情形也不太好,苏毗末罗求援几次,后面都毫无动静,只是送来了一些食物,没有让大家饿肚皮而已。

    这让苏毗末罗和她手下的将领们都是焦灼而又愤怒,随着日子一天天过去,对后方的援军渐渐已不报任何希望。

    …………

    近几天来,雅隆人的大军已在靠近那曲河,探骑的身影在对岸若隐若现,一看就知道他们在为大军选择渡河之处。

    全军都紧张了起来,大军随时都在准备开拔,阻止雅隆大军过河。

    另外就是有鉴于上次战败的经验,苏毗人也在沿河逡巡,绝对不能让雅隆人偷偷的渡过那曲河。

    渡河作战这种事情,在中原能玩出无数花样来。

    如果全都是骑兵,河道又不宽,在河边跟敌人作战肯定不是最优选项,尤其是苏毗人的选择,看上去会极为愚蠢而又笨拙。

    若是换做一个优秀的中原将领来领兵,面对敌人的优势兵力,加上自己的大军士气不高,决战的地方便绝对不会放在河边,哪怕围绕着碾格尔城跟敌人交战,也比在河边阻挡敌军过河要强上许多。

    苏毗末罗和她的部下们却不会想那么多,他们作战经验太少了,也没有兵书可以借鉴,还是那种原始的跟敌人决于险要之地的纯战术思维。

    即便之前已经验证了一次,他们根本不可能在河边阻挡住敌人的脚步,有极大的可能被敌人一战击垮,但他们还是这么做了,丝毫没有吸取经验教训的意思,更谈不上什么战略。

    …………

    雅隆人的大军到了,有两三千人,马蹄踏在地上,隆隆作响,于是战争的气氛渐渐浓郁了起来,河水的水腥气中好像也有了些别样的味道。

    雅隆人明显没有回避对岸苏毗大军的意图,他们就这么直直的行了过来,就像跟苏毗人事先约好了决战地点一样,准备就在这里跟苏毗人做过一场。

    可见,雅隆人的将领们对于即将到来的胜利不抱任何怀疑,以前他们灭亡过苏毗,如今也不过是旧事重演而已。

    两边的人倒是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觉着神灵在那曲河上空注视着他们,任何怯懦的举动都会是对神灵的亵渎。

    这个时候要是李破在这里,准定会派一些人去诅咒雅隆人的神明,雅隆人估计受不了,先头部队就会一股脑的冲过来,先胜上一场再说。

    只是山南地区的部族人等,脑子可没那么活泛,而且他们根本不了解战争的本质,他们的凶狠野蛮之处流于表面,和那些视人命如草芥的中原将领有着本质的区别。

    …………

    临到傍晚的时候,对面烟尘越来越大,显然雅隆人的大军主力到了。

    看着对面的旗帜,苏毗人的士气落到了谷底,却还在咒骂着卑鄙的香雄人,因为他们在雅隆人的大军中,看见了香雄人的白象旗。

    这意味着什么苏毗人太清楚了,香雄人又和以前一样,投到了雅隆人的一边。

    这个时候,苏毗人的大军当中也迎来了一位客人。

    侯君集带着几个护卫急急钻进了苏毗人乱七八糟的营地,其他的不用说了,苏毗人的部族战士聚在一起,就像是中原的土匪在开大会,可供吐槽的地方太多。

    也不怪吐蕃人去到凉州,领着八万多人的大军,却被唐军站瓜切菜一样就地给办了,就他们这个样子,也就能欺负一下在高地上流窜的吐谷浑而已。

    侯君集隔着蒙面的布巾捂住了鼻子,营地里到处都是便溺的痕迹,味道那就不用提了,侯君集觉得不用雅隆人来攻打,在这待上些时日,不定就得闹疫病,也不知那个什么阿修罗神管不管治病?

    看着苏毗人成军的样子,侯君集对雅隆人也没了多少的期待……

    …………

    一夜过去,阳光刚刚照亮这片天地,雅隆人便集结了起来,一万两千人的大军,从天空看下去,黑压压一片,这是高原上很少能见到的场景。

    粗壮黝黑的骑士,穿着脏乱的皮袍子,骑在吃苦耐劳,却很矮小的高原马上,身上带着各种各样的武器,聚集在将领身边,等待着战争的开始。

    大军的统帅,吐蕃囊论伦科耳被人簇拥着来到了河边,随即下马匍匐在了地上。

    当然了,他拜的肯定不是对面的苏毗人,他在叩拜那曲河的河神,山南地区的强大神灵之一。

    祭祀们很快点起了篝火,又蹦又跳的舞蹈了一阵,按照祭祀的程序,把一些人推出来杀掉,并把他们的尸体推入到了河中。

    这个时候对岸的苏毗人要是冲过来,那可就热闹了,也不知雅隆人会作何反应?

    直到祭祀结束,伦科耳才疑惑的打量着对岸,“你们不是说他们就守在河边吗?现在他们在哪里?”

    有人禀报,“囊论大人,昨晚他们就离开了河边,倒也没有悄悄溜走,而是退出了很远,我认为是神灵喝阻了他们,让他们不敢在那曲河边跟我们作战……”

    这是一种很无稽的解释,但却得到了大家的认同,宗教在原始部落当中,占据的地位就不用细说了,什么几乎都和它分不开。

    中原也曾经历过这样的阶段,不然也不会有那么一句,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即便是发展到了大唐这个阶段,还是留有一些影子,打仗之前,很多时候都要祭旗。

    苏毗人的诡异举动,并没有引起雅隆人的足够重视。

    雅隆人开始渡河了,一群群的骑士纵马冲入河水当中,对岸没有敌人阻止,让他们完全放松了下来,只求能尽快离开神灵冰凉的躯体。

    …………

    而在十余里之外,苏毗人的大军已经整装待发。

    侯君集就陪在小女王苏毗末罗的身边,笑着安慰一脸紧张的女王殿下,“大军过河的时候,正面与之相抗极不可取,那和蛮牛角力有何区别……”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201/ 第一时间欣赏北雄最新章节! 作者:河边草所写的《北雄》为转载作品,北雄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北雄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北雄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北雄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北雄介绍:
大业六年,强盛的大隋迎来了转折点。 这一年,隋帝杨广开始准备征伐高句丽,顺势拉开了隋末战乱的序幕。 接下来的几年间,天下板荡,群雄并起。 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烟尘,草莽豪杰,门阀世家,纷纷粉墨登场,逐鹿天下。 北方突厥汗国,雄踞漠北,虎视眈眈。 内忧外患之下,一个强大的帝国,最终轰然崩塌。 这是个最具传奇色彩的时代,也同样是中原大地最为混乱黑暗的时节。 就在这样一个时候,一个来历奇异的边塞少年,带着草原的风寒,和一股满不在乎的劲头,一头扎进了这乱世漩涡之中。北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北雄,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北雄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