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宋道TXT下载宋道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宋道全文阅读

作者:隔壁老黄哥     宋道txt下载     宋道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五十章 【媪相】

    “爹爹!”

    此时,姚家的家眷上下都被聚集在前院一角,因为天黑的关系倒也没人察觉黄大郎三人,可是瞧见姚政如此造型,姚玉却是慌乱了,惊叫一声居然跑了出去,扑在了姚政的身前大哭起来。

    黄大郎和孙七娘子也是错愕,但旋即就被看守的军汉发现,使刀挟着两人去了家眷人堆里。

    对于那威胁姚政的紫服人而言,突然跑出来的姚玉似乎正好配合了他的恫吓,于是他便道:“听闻姚主薄如今尚未有子嗣,膝下只有一个独女,便是这位小娘子吧?若论实了通敌谋反之罪,男丁皆将问斩不说,女眷也是要充入官妓为奴的……”

    “尔敢!呸!”姚政突然爆喝一声,一口血沫子就吐在了这紫服之人的脸上。

    众人都没想到姚政强硬如此,那紫服人更是惊讶,随后却哈哈一笑,从袖子里拿出一块帕子擦了擦脸上的血沫子,突然扭头对姚榕问道:“姚押司,咱家记得姚主薄乃是你本家堂弟,可对?”

    此时黄大郎借着火光,倒是仔细瞧了瞧着紫服人的模样,见他头戴黑色的裘皮保暖幞头,身上一套紫色公服被肩披的黑绒大氅包裹着,腰上缠着一枚金镶玉的锦缎腰带,腰带左侧挂着一枚玉璞和一方黑色的小牌,脚上穿着一双牛皮底的紫面棉鞋。露出的一张脸白净无须,咽喉中也不见喉结凸起,又是一口标准汴梁口音,如无意外定然是个京城里的宦官。

    姚榕虽然发髻也被打散,但嘴边却无血迹,听了问话,他神情急切的答道:“是是!王副使明鉴,此事与俺真无瓜葛啊!”

    随后又一脸急切的对姚政道:“三郎,三郎且听哥哥一言,这什么罐肉的方子虽然是苏阁老托付与你,如今既然媪相瞧上,你便献上就是,何苦拖累全族。”

    “住口!”姚政对着姚榕喝了一声,周围火光耀眼,倒也没注意姚政悄悄与姚榕使了个眼色。

    姚榕瞧得分明,连忙道:“三郎,苏阁老去了汴梁,定也是要将罐肉献与官家的,与你献给媪相并无二至,何苦来哉?”

    谁知道那被唤作王副使的紫服人却哈哈一笑道:“想来你等还不知道,上月二十一,苏澈这老匹夫,本要将方子献给我家媪相,谁知却是在进东京之前病死在途,因此我家媪相这才派了咱等前来,想要与你好言取了这方子。”

    一句老匹夫,算是提前将那什么苏澈要把方子献给什么媪相的事情给反证了,可听到苏澈居然病死在途,姚政、姚榕以及黄大郎不由都是一惊。

    苏澈怎么就死了?

    顿时黄大郎脑中便电念千转,在他看来这毫无疑问与罐肉的方子有关,而眼前这些前来强要方子的人又是凭大的官威,元丰改制之前,只有三品以上的正牌大臣才能服紫,元丰之后一至四品的官员都可服紫,就按起步价算,此人至少也是个从四品的大宦官。

    至于最后一个问题,也就是这人口中的“媪相”是谁,黄大郎倒也不急着打听,相信再等等自有答案。

    说起来黄大郎不知道“媪相”是谁,倒也不奇怪,因为这个名号的主人,正是政和元年(1111年)刚刚被晋升为太尉,领枢密院使的童贯。媪(ao,音同棉袄的袄)这个字意指年老的妇女,当时阿谀奉承之徒将蔡京称作公相,将与蔡京狼狈为奸的童贯也捧了起来,称作媪相,便就是一公一母两个宰相的意思。

    因此,只有与童贯狼狈为奸之徒,才会讨好的去将童贯尊称做媪相,正人君子是不屑如此去叫的。也是如此,虽然黄大郎跟着姚政学习时政好几个月,却也没学会媪相这个词的意思。

    话说回来,当听到苏澈居然在半途病逝的消息,姚政、姚榕和黄大郎三人都震惊了,姚政和黄大郎作为主事的人,立即开始揣测这苏澈到底是真的病逝还是别有隐情。倒是姚榕只是隐约知道罐肉与苏澈的关系,并且也真是误会了罐肉的方子是苏澈交给姚政的,当即便泄了气道:“三郎,还是将方子献与媪相,莫要吃苦头了。玉儿还这般年幼,难道真舍得让她去做了官妓?”

    姚榕这话一说,姚政和黄大郎因为思考隐情的问题都没有所反应,倒是一直在哭泣的姚玉却不知道是哪根筋被拨动了,居然止住了哭泣对姚政道:“爹爹,玉儿不要去做官妓!”

    一边说着,居然还一边扭头来看黄大郎。

    这黄大郎搞出罐肉的事情,姚家一家人,从舅母姨娘到姚玉,再到府中的全体下人都是人人知道,可姚政这个主家没有发话之前,没人会蠢到跳出来出卖黄大郎啊!

    众人一见都是大惊,一旁的舅母见了更是急中生智,一把就扑到姚政身边,作势哭嚎却实际上抱住了姚玉并按着了她嘴道:“老爷!老爷就献出方子吧!”

    舅母口中如此说着,却悄悄与姚政使了眼色,舅母也是大家闺秀出身,如何不明白这里面的弯弯道道:如今姚政只有死不开口才有活路,若是开口卖了黄家和黄大郎,只怕方子被拿走之日,就是两家人共赴黄泉之时。

    不过,舅母的这般急智破绽太大,自然叫人瞧了出来,那王副使一眼就瞧明白了舅母的用意,便伸手戟指舅母道:“兀那妇人,你捂这小娘子的嘴作甚,快快撒手!”

    随着他的话语,两个军汉也是机灵,两步上前就把舅母掀开,将姚玉给扯到了那王副使的身前。

    王副使当即脸上挤出了一丝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来,对姚玉道:“小娘子,你可是知道这罐肉的方子,你若是说出来,咱家不但保你全家无事,说不定媪相还会重赏。你爹如今不过是个芝麻大小的主薄,届时让媪相封他就做了黄州的知州,如何?”

    姚玉这妮子平时脑子里就缺根弦儿,如今又遇了这般的惊变,更是六神无主手足无措,再加上那什么沦为官妓的威胁也当真把她吓到了,如今听了这王副使的诓骗之言,居然脸上露出了将信将疑的神情来。

第一百五一章 【两难】

    王副使一瞧觉得有门儿,竟弯下了腰来,继续诓骗道:“小娘子莫怕,咱家名叫王信,乃是当今的枢密院副使,堂堂的三品大员。只要小娘子说出方子来,今夜之事非但既往不咎,咱家还会请了媪相为小娘子向官家请功,说不得官家一高兴,会让小娘子的爹爹做更大的官儿!”

    “当真?”

    旁人如何不得而知,黄大郎听着听着倒险些笑出声来,这等明显诓骗的话语,只怕三岁的小孩也骗不住……骗不住……不住……住……

    可姚玉真是没救了,都是十二岁的小娘子了,居然信了他的鬼话?

    “玉儿!”姚政夫妇都是异口同声的大喝一声,可架不住姚玉这死妮子下意识的再次看向了黄大郎。

    顺着姚玉的目光,王信自然也瞧见了黄大郎,正要说话的时候,却听姚政嚎叫一声,突然发了巨力挣脱了制住他的军汉,一个虎扑居然用头狠狠的撞向了姚玉的脑袋。

    只可惜,这王信明显也是练家子,居然就是简单的伸出袖子一抚,就将撞过来的姚政给带到在地。

    接着,王信也不再装豪迈的哈哈大笑,反倒是用鼻子发出了哼哼哼的冷笑来,毫无疑问姚玉就是逼问方子的关键所在,待军汉再次将姚政按住之后,王信便冷笑道:“姚主薄,何必如此呢?”

    见到爹爹再次挨了打,姚玉再傻也醒悟了过来,便又再次嚎哭起来,可惜黄大郎自然是已经暴露了。

    王信戏言了姚政后,便将目光停了黄大郎身上,心中倒是也是有些奇怪。莫非方子是在眼前这粗壮少年身上?

    也在这时,黄大郎听见院墙一角传来了一声夜鸟的惊鸣,心中也笃定了起来,便自己跨步走出,然后也伸手戟指着王信道:“兀那没卵子的野太监,快放了俺表妹,不然俺一会儿便将你卖到留仙居去做卖屁股的兔儿,叫你夜夜生死两难!”

    “嗯?哈哈!嚯嚯!嘿嘿!”王信听了,当即张口乱笑起来,这想来,都是只有他威胁别人的份儿,哪有被人威胁的,而且还威胁将他卖去什么留仙居做兔儿,当真好笑得紧。

    不过他也是光棍,轻轻一推就让姚玉走向了黄大郎,他倒也不屑用姚玉威胁,毕竟如今的场面都叫他控制在股掌之间。

    王信弹了弹衣袖,负手问道:“你是何人,罐肉的方子可是就在你手中?”

    黄大郎拉过姚玉掩在身后,也是昂然答道:“你这没卵子的野太监可听好了,你爷爷俺姓黄名杰,字子英,人称黄家大郎。待你日后去了留仙居,夜夜生死两难时,可莫叫错了俺的名号。”

    被人骂是没卵子的野太监,而且还提去留仙居做兔儿的事情,王信听了终于神色大变,怒喝道:“哼!黄口小儿,咱家马上就会叫尔尝尝什么叫生死两难!”

    “哈哈哈!”黄大郎夸张的仰天大笑了三声,这才直视着王信喝道:“动手!”

    嗖嗖嗖!嗖嗖嗖!嗖嗖嗖!

    突然间,也就在黄大郎的话语落下时,一泼箭雨突然从前院的三面撒下,当即三个看守家眷的军汉毫无防备的都是咽喉中箭伏地就死,三个押着姚榕姚政和舅母的军汉,一人脑门中箭、一人咽喉中箭、一人背心中箭,也都是当场了账。

    还有那王信,虽然他看起来是个练家子,可对上了三支迅捷无比的冷箭也是无能为力,结果就是左右大腿和右臂肩头各中了一箭,双膝一软就对着黄大郎跪下了。

    也没等王信和军汉们从震惊中反应过来,第二泼箭雨又是接踵而至,不过比起第一泼来准头大失不少,但也多中胸腹之间,偶有被火把和兵器拍落的。

    军汉们多少还是对得起身上穿的禁军袍服,当即就有三五个反应快的就舞着兵器扑向王信,还有几个扑向了黄大郎。可黄大郎动也未动,他身后的孙七娘子却是往裙里一探,就抽出了她的看家兵刃柳叶双刀来,一个照面就将三个不开眼的军汉活活砍死。

    更有几个胆小的军汉见势不妙,就往大门狂跑,想要跑出门去报了警讯,谁知刚踏上门阶,门外却是撞进了一个人来,先是一肩头将一个军汉撞得倒飞回院里,跟着就瞧见两抹银光乱舞,几个想跑的军汉身上就是噼啪炸响,跟着身子就如装着稻草的烂布口袋一般四处乱飞,跌在地上后定眼一瞧,纷纷都是骨折头爆,死相难看。

    也不知是过了多少息的时间,前院里除了姚家的人毫发无损之外,唯一活着的人就剩下跪在地上低声哀嚎的王信了。

    雷豹从院门口走到黄大郎面前的一路,只要瞧见有中箭没死的军汉,就一锤敲在头上,便瞧见那人的头好似烂瓜一般被敲得碎裂。

    “大郎,门外四个望风的都收拾了,有三十多匹马如何打算?”雷豹走到近前,口中一边说着,一边左右看看,便径直走到王信面前,将手上一对染着红白之物的烂银锤就在他身上的紫服上蹭了起来。

    黄大郎左右一瞧,姚榕和舅父姚政都是神色苍白,舅母直接晕倒在舅父的怀中。身旁的姚玉全身好似筛糠一般抖得厉害,但居然坚持住没有晕倒。家眷堆里,舅父的两个姨娘也都没晕,倒是有几个小丫头吓尿了裤子,坐到了地上。

    黄大郎瞧了一眼姚伯,见他神色竟还正常,便道:“姚伯,劳烦你带两个人将门外的马都牵进院来,送到俺家马厩去,顺便也将门外尸首也都弄进来,匿了行迹。”

    姚伯当即走出来道:“少爷放心,俺理会的!”

    随后便叫了两个虽然也吓破胆,但还是撑住没晕过小厮出门去了。

    此时,孙立、朱高、张合三人也从院墙和房顶上下来,刚刚的箭雨便是三人连珠所发,以他们的手段,杀这些毫无防备的禁军,说是杀鸡用了牛刀也不为过。

    黄大郎轻轻拍了拍姚玉的手背,又招手让舅父的两位姨娘来安抚之后,这才走到了王信的面前,戏谑的问道:“嘿嘿!你这没卵子的小太监,俺刚刚说能让你去留仙居做了兔儿,夜夜生死两难,如今你信是不信啊?”

    ****

    晚点还有一更!

第一百五二章 【童太尉】

    王信身中三矢,虽然都不在要害,可也丧了他一身的胆气,待抬头才见他居然满脸的惊恐,却强做硬气道:“咱家……可是枢密院副使,你等竟敢暗害咱家,就等着抄家灭族吧!”

    黄大郎当即哈哈笑道:“哈哈哈!枢密院副使?当俺是唬大的?堂堂枢密院副使居然只带了三十条杂鱼,就敢来谋夺俺家的罐肉方子,至少也要带上个十万兵马才成嘛!”

    黄大郎说完,顿时引来了雷豹、朱高等人的哄笑,倒是孙立留了心眼,暗中看了这王信腰下的玉璞和腰牌,正要说话时姚政却是站起身来,道了一句:“杰儿,此人果真是枢密院副使!”

    “呃!那什么媪相又是何人,可是蔡京,他却管枢密院了?”黄大郎听了也是一呆,他之前听舅父姚政介绍大宋官制的时候,当然听过有关枢密院的介绍,知道这枢密院的职能和官阶,若这王信果真是枢密院副使,那可就真正是正三品以上的大官了。

    姚政脸上气恼与懊恼之色交相辉映,咬着牙答道:“这媪相,就是当今检校太尉,童贯!”

    “俺勒个插!原来想要谋夺俺家罐肉方子的,居然就是童贯这奸贼?俺还以为是蔡京那老贼呢!”黄大郎喝骂一声,他方才听那什么“媪相”的称呼里带着个相字,所以是真误以为说的是蔡京。

    “如今,这如何是好?”姚政看着满院的军汉尸首,还有姚伯正从门外赶进来的马匹,不由皱起了眉头。

    黄大郎瞧看了王信一眼,见他居然面上微微露出了喜色,却是不敢说话,便笑道:“舅父莫慌,如今快要三更,这鸟厮要谋夺俺家的方子,却不敢青天白日大张旗鼓的前来,而是选了夜晚,必然是想要悄悄的行事,不敢惊动了官府公门。”

    “大郎说得不错!”朱高嘿嘿一笑,道:“方才朱某去探看了左邻右舍,见家家都是闭户熄灯,入内一瞧却都不见踪影,匆匆一寻才发现都被打晕了绑在房中,耳内也塞了木棉。”

    黄大郎盯着王信一瞧,见他没来由的全身一颤,便笑道:“嘿呀!王副使好打算,居然早作了万全准备,是不是一旦拿到了方子,便要杀人灭口?”

    王信身子一抖,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来,还别说他的确真是做了这般打算。

    黄大郎心里也迅速计算了一下得失,便也做了决定,对王信道:“今夜之事,你难逃一死,若是痛快些将此事的来龙去脉说个清楚,俺也就给你一个痛快。不然,可瞧了这位大师,他可是有一个花和尚的名号,最喜男风,到时定要叫你生死两难。”

    听了黄大郎的话语,雷豹本想发作,但一想也知道黄大郎用心,便捏着鼻子配合,做出了一个淫邪的笑容来。

    雷豹本就有一付怒目罗汉般的恶形恶相,刚刚又使了烂银锤弄得红白之物沾染了一身,如今又露出了淫邪的笑容,如何叫人不胆寒。

    王信本来就没了卵儿,想缩卵而不得,当即就见他神色诡异的变化,几息时间之后一滩湿痕便从他胯下侵染而出。

    只听他结结巴巴道:“俺是枢密院副使,本就是奉了童太尉之命来取方子,尔敢害了咱家!”

    黄大郎摇头道:“你活着,自然是王副使。死了,便是丑肉一堆!如今,你说还是不说?”

    王信听了这话,也终于彻底死心,便道:“俺说!也不求活,只求一个痛快就是了!冬月十八,高俅高太尉敬献了五色罐肉与官家,进言称罐肉可充作军粮,飨食边军。官家大喜便请了媪相入内议事,得知这罐肉又称东坡肉,乃是苏轼胞弟苏澈献上,媪相归来后便命咱家查探此时。后来得知,苏澈并未入京,半途染病改道回了颍川,让家仆带了罐肉入京献与高太尉。于是咱家便领了三十杂使星夜赶到颍川,哪知晚了一步不说,苏澈竟然还使乡民拿走了家一切可用之物,其余一把火全烧了。咱家几经打探,才探到罐肉出处便是黄州姚府,便马不停蹄日夜兼程赶来,今日午后才入黄州,使人赚了押司姚榕前来带路,后事你也知了,给咱家一个痛快吧!”

    王信一口气说完,便闭目等死,黄大郎和姚政却对视一眼,而后这才对孙立比了个手势,孙立看得明白,便使了手法敲在王信后脑,将他击晕了过去。

    而后朱高张合便合力将这王信绑了,带去黄家看押,黄大郎又让姚政出面安抚了姚家的下人,命女眷将舅母姨娘等人送回后宅,男丁仆役则一起打扫院中的痕迹,还让孙七娘子去把孩子们都叫了来。

    谁知道比起姚家的下人们来,孩子们的胆儿可就大了去,见了满院的死人居然不惊不乱,非常懂事的帮手收拾了起来。

    随后黄大郎便请了姚政、姚榕还有雷豹、孙立、朱高、张合一起去了姚家的后堂,正式将这几位黄家教习和帮闲介绍给了姚政、姚榕。

    等介绍完了,姚榕倒是惊吓的跳了起来,指着孙立和雷豹道:“原来那日在固始县,插相见欢的就是孙教习?插鬼见愁的是雷教习?”

    孙立尴尬一笑,倒是雷豹摸了摸长出短发的光头道:“姚押司方才果真没认出洒家来?”

    姚榕尴尬一笑:“是了!俺刚从就瞧着雷教习的一对烂银锤有些眼熟,却是真没想到几位就是天道盟的好汉,失敬失敬啊!却不知坐这天道盟的头把交椅的好汉,又是怎般的英雄?”

    这话一出口,雷豹、孙立、朱高、张合四人都一愣,全都看向了黄大郎,最后还是雷豹哈哈一笑,道:“姚押司,这坐头把交椅的英雄好汉,却是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姚榕讶然,急忙起身叉手道:“哦!却不知英雄当面,姚某失礼了!”

    雷豹哈哈一笑,便指着尴尬不已的黄大郎道:“这坐头把交椅的英雄,便是大郎!”

第一百五三章 【千万贯】

    “啊!”

    姚榕怪叫一声,姚政也是满脸震惊,露出了打死也不信的神色,还是雷豹解说道:“二位可是不信?我等虽然武艺高强,却是只配做驱使的拳脚而已,这脑袋当仁不让就是大郎。”

    而后简单扼要的将当初黄大郎如何带人去幺龙寨解救卢二,一战擒下幺龙寨师爷祁钟、击伤寨主杜仲,并带雷豹回黄州之事。而后又是如何与雷豹一拍即合,定下了劫取花石纲的行动计划,又如何竖起天道盟大旗,定下了发散钱财与百姓的义举和替天行道的口号。

    对于在座的雷豹、朱高、张合三人而言,如今身为天道盟的人对他们来说是一种难以言喻的荣耀。虽然这最早是因为雷豹与孙家兄弟有故旧而被黄大郎给拣回来,朱高、张合更因为雷豹的关系而入伙,可经过劫取花石纲一役之后,因为黄大郎出谋划策得当,发散钱财收买民心得发,再加上他本身的神秘光环,因此众人对他才智的信服也是与日俱增。

    这经过雷豹的解说,姚政姚榕二人自然也只能信了,姚榕今日受的惊吓也是颇多,还在努力消化,倒是姚政瞧着黄大郎道:“杰儿,想不到你无声无息之间,竟然做下了这般大事,好生叫舅父惭愧啊!”

    黄大郎老着脸皮问道:“舅父惭愧个甚?”

    姚政摇头苦笑,道:“前些日子,舅父还与你评说这天道盟的行事,却没想到幕后主使就在眼前。”

    姚政这么一说,黄大郎倒也记起之前姚政抨击天道盟是绿林蟊贼的事情,他还果真从未放在心上过。

    黄大郎有意揭过此事,便道:“舅父!堂舅!今夜之事倒也明了,一是苏老未能抵京,却把罐肉献与了高俅惹出的事端,二是童贯心黑,指使王信来夺罐肉方子。”

    “可这王信乃是枢密院副使……”姚榕忧心忡忡,不禁问道:“今夜俺等杀光了他的从人,只怕此事难以干休啊!”

    黄大郎便道:“堂舅,今夜若不是雷教习、孙教习出手,被杀光的可就是俺舅父一家,便是堂舅的家眷日后怕也是难逃,这本就是一个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局面!”

    姚榕一听,便伸手拍了自己额头,他也不是蠢人,将事情点破之后便也明白过来,既然他姚家握有当今太尉想要的东西,这便就是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了,只是他如今还是有些不明所以,便问:“大郎可实话与堂舅,这罐肉的方子到底如何了不得,却能引来如此巨祸。”

    黄大郎一看姚伯刚好进了后堂,便先问了:“姚伯,前院可拾到好了?”

    姚伯忙弯腰道:“回表少爷的话,府外的马匹都送去了马厩,尸首也拾到进来,用土搽了血迹。院内死尸也听孙家娘子的吩咐送去了黄府安放,此时正让人打水清洗院中各处。”

    见姚伯突然用了恭敬的话语,黄大郎虽然有些不适,但也知道眼下不是谈论此事的时候,便吩咐道:“如此,就有劳姚伯让人整治些酒菜来,在去俺家库房取些五色罐肉。”

    姚伯道了句理会的,便退下办事去了。

    黄大郎这才对姚榕道:“堂舅,这罐肉乃是俺家师尊传下来的方子制成,可令食物经久存放而不坏,俺将俺家的东坡肉制成罐肉之后,最少可存放三月,长可至三年,堂舅以为这等方子价值几何?”

    姚榕毕竟与黄家不亲,平时又不来往从密,自然不知道罐肉的秘密,如今听来自然是一惊。身为一州之府的押司,姚榕的见识自然不会差了,听闻这方子可以让食物经久存放而不坏,本就有些诧异,再闻可以让制好东坡肉这等熟食短则三月长则三年,更是吓了一跳:“大郎此话当真?若真有这等方子,只怕俺姚氏一族为此阖家族灭也是不冤了!”

    姚政听了也是点头,倒是朱高、张合与雷豹有些不解的对视一眼,还是朱高叉手道:“敢问姚押司,叫俺看来这也不过就是个制物的方子罢了,为何如此说道?”

    姚榕苦笑一声,道:“朱兄弟不知,这等方子若是刚在知商之人手中,弄作得好,一年怕能赚下百十万贯的钱财,因此这等方子的价值怕不下百千万贯,为了方子杀上几十上百口人,甚至灭门灭族也是等闲而已!”

    听了姚榕如此一说,自然又换成是朱高等人惊讶了,雷豹也是瞪大了眼睛,瞧着黄大郎道:“大郎,此话当真?一个方子就能值百千万贯?”

    黄大郎也没想到姚政如此的有经济头脑,一眼就瞧出罐肉的经济价值,便对雷豹笑道:“俺说的雷师傅恐怕不信,还是俺的堂舅与你分说。”

    姚榕听了也是一笑,道:“俺做押司已有五载,最远曾经押送夏粮前往秦凤路的岷州,可知道要将一斤粮食从黄州送到岷州,沿途的民伕要吃掉至少三十斤粮食?那么……肉食呢?”

    说这一斤粮食从黄州送到岷州沿途民伕要消耗至少三十斤粮食,众人都是信的,可是说到肉食的消耗是多少,众人可就不知道。

    就听姚榕道:“自古以来,所谓军粮不过有三:一是兵卒吃的粟米麦面、二是骡马吃的豆麸粟料、三便是军官校尉才享用得起的酒肉果蔬。尤其是边军的守卒,朝廷只供粮草,肉菜果蔬都需自筹,便是如此也经常因为雨雪和敌军袭扰、道路险阻而断粮,更别谈供应肉食了。所以今日之祸的源头,便是这罐肉献与了官家,并提到了可充作军粮。诸位想想看,这如今大宋的各路边军,说多二百万出头,说少也有一百三、四十万,若是罐肉果真被官家充作军粮,也不用多,就按每人每年能分到一罐打算,这便是一百多万罐的罐肉了,这每罐熟肉至少也得有个一、二斤上下,再算上物料和手工,将本求利也不多赚,便算一罐本钱百文,售价一百二十文好了,这一年便是多少纯利?所以说,这方子值得百千万贯却是不多啊!”

    听了姚榕这么一分析,姚政和黄大郎倒还好些,雷豹等人却都惊呆了,众人心中粗略一算,按照姚榕的定价,以朝廷每年打算一百五十万罐计算,一罐挣二十文那可就是三千万文,换算下来就是近四万贯的纯利,而且这还是对充作军粮的罐肉做出的最保守估算,要是对民间售卖的话,应该还能多赚几文,万一朝廷要一年三节都供应边军,这个数量还要翻上好几翻儿。

第一百五四章 【灭迹】

    虽然算起来抢劫花石纲比这制作罐肉赚钱要更加的短平快,可抢劫这种事终究不是正途啊!

    雷豹最近都在忙着计算巨型孔明灯的技术参数,所以计算的速度略快一些,心中得出了粗略答案后,便激动的伸手捋了捋头上的短发,道:“啊呀!洒家说怎么前些日子就听闻大郎在弄麻城的庄子,到如今都还没动静,原来是准备好了做这等营生。这一年要是真能卖出上百万罐的罐肉,这可要宰杀多少牛羊和鸡猪啊!庄子小了果然是不成的!”

    雷豹这等跑偏的想法并未扰乱众人的思维,而是陷入了针对罐肉这种新食物的出现,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这首先,像雷豹和孙立这等与军队关系密切的人,自然知道姚榕分析得没错,其实不光是边军,如今就算是禁军和厢军,绝大多数的时间里也是只有粟米供应,这里是说粟米并非是粟和米两种,而是专指的“粟”,也就是小米。

    众所周知,只有一种作物在民间广泛种植且达到盈余状态时,这种粮食才可能成为主要的军粮。从先秦至北宋年间,粟米是华夏中原地区最符合这一条件的粮食品种。而大米由于受当时生产条件限制,直到南宋才开始渐渐成为主粮,并且还多数是从越南和东南亚地区进口。

    汉景帝时期,当时的奇人晁错在他所著《论贵粟疏》一文中,对军粮供应的保障问题,提出了“带甲百万,而亡粟,弗能守也”的定论,更针对汉朝的军需供应指出“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

    卫青和霍去病当年之所以能够“北击匈奴九万里”,自然也是建立在自家的士兵能够吃饱,并且还是稳定的每日都吃饱的基础上,不然饿着肚子如何去追击?

    再来,小米作为主要军粮的优点还有一个,那就是它有非常良好的耐存储性,一般来说未脱壳的稻子最多能储藏五年左右,而未脱壳的粟米可以储藏至少十年以上。

    古代?运输条件落后,边远地区驻军难免遭遇长期无法补给的情况,因此粮食贮存的时间也是非常的重要,在宋朝有关军粮存储的法令中,就继承唐令对粮食的储存年限及损耗数额有明确规定。

    其中《唐六典》卷十九司农寺云:“凡粟支九年,米及杂*种三年。贮经三年,斛听耗一升,五年以上,二升。

    也即是明确规定了,粟米至少要保证能够存放九年,米和其他粮食三年,并且每三年的损耗要控制在一斛一升左右,也就是十分之一。

    再来就是军中副食品,肉菜果蔬向来都是中上层高级军官才能享受的待遇,普通军卒想要吃上新鲜的菜肉简直就是一种奢求。就拿如今的大宋来说,除非逢年过节有一定的供应外,其他日子就得自己想办法自筹了。

    不过就算是逢年过节,肉食也是极少的,北宋边军的主要官方肉食,绝大多数都是一种被称为“鮓”和“脯”的加工食品,所谓的“鮓”和“脯”其实就是腌制过的鱼肉和猪羊肉,不同之处就是“鮓”多数是采用的传统瓮坛腌制工艺,还分成湿鮓和干鮓。

    (ps:如今脍炙人口的各种零食小鱼干其实就是湿鮓,干鮓就是没有用辣椒和香料入味的原味小鱼干。)

    而“脯”也就是肉干了,因此叫做肉脯,制作方式就简单许多,将牛、羊、獐、鹿肉破成片,浸去血水,用盐和椒末(花椒)浸泡入味再阴干即可,最后还有个诀窍就是用“木棒轻打,以令坚实”。

    不过,即便是这样的东西,就算是如今经济发达的北宋,也不是随便就能吃上的,而是只有在逢年过节或是决战前或大胜后才可能开开荤。外出作战行军时,作为先头部队的探子夜不收还可以兼职打打猎,给大伙儿打打牙祭,而驻守城池要塞的部队可就惨多了。

    还有蔬菜瓜果,更是不谈了,想想就知道这东西绝对只有高官才可享受,哪怕是中层军官也是不可以研究的。

    所以,听了姚榕的分析,大伙儿还想到了一个姚榕应该还不知道的问题,那就是黄大郎制作出的可不仅仅是罐肉,还有罐果!

    所以,要说这制作罐装食品的秘方真要价值几百上千万贯,倒也真不是吹牛逼啊!

    也就在众人的思考中,姚伯倒是麻溜的将酒菜置办好了,上席的时候还听黄大郎的吩咐上了一个炭炉,然后就见黄大郎将一罐写着七月十七封装的罐肉破开木塞放在了炭炉上,不过片刻就听见罐子里吱吱作响,一股浓烈的秘制东坡肉香味就弥散了出来。

    姚榕惊讶的先瞧了罐子上的封装标记,而后起身从罐子里捞了一块黑皮红肉,软软糯糯的红烧肉上来,一闻二尝三大叫,不住点头叫好。

    待他吃后,众人也都来尝,自然发现这罐装久放过的东坡肉,味道自然要比刚出锅的还要好上了数倍。

    (ps:俺老黄也爱去超市买红烧肉罐头来吃,要选至少放了半年以上的,那滋味简直是……夏虫不可语冰也!)

    众人都吃了些酒后,姚政这才想起刚刚都跑偏了,眼下棘手的是如何处理王信这帮人的后事,便提了出来。

    黄大郎倒也不慌不忙的:“此事难在三个方面,这第一便是如何掩人耳目,不过这王副使倒是帮俺们做了,倒也不需担心,一会收拾好前院,便劳动朱高张合两位哥哥先去做些手脚,然后堂舅带了衙门捕快去将左邻右舍都放了,就说是有飞贼作案便是了。”

    大伙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便答应了!

    黄大郎接着道:“再来就是毁尸灭迹,俺之前说了,王信等人活着就是官军,死了便是臭肉一堆。俺原先也是想,干脆将尸首悄悄运去城外,或是剥去衣衫毁掉金印,丢入江中了事,可后来一想,这童太尉岂是好想与的,三十个军卒没了踪迹倒也无妨,一个枢密院副使悄无声息没了,定然要大动干戈,因此俺也就有了如此……这般的打算,就能灭了此事的踪迹!”

第一百五五章 【谬论】

    听了黄大郎的打算,旁人倒也不吃惊,姚榕倒是端着酒碗呆住了,好半响才把目光瞧向了姚政,按他想来黄大郎如此的妖孽肯定是姚政教出来的,哪知姚政也是苦笑,他如果能教出黄大郎这般的妖孽,今夜也不会被一个阉人欺负得如此凄惨,险些就要碰死自己女儿保密了。

    见姚政做了个“非也”的表情,姚榕一口干了碗中的酒,便问:“大郎,你是如何能将此事分析的得如此透彻,便是堂舅这般也是有许多地方梳理不通啊!”

    黄大郎倒是克制,所以并没有吃酒,闻言一笑道:“这有何难,史书之中写得满满都是,古往今来怀璧其罪者何其多,因何怀璧其罪却少有人探究。”

    姚榕听了点头,却还是拍着脑袋道:“堂舅还是思索不通,因何大郎认为,这计策果然可行。”

    黄大郎便道:“罐肉此物如何,不必多言,高俅得了,敢去献与官家,童贯知了,敢派人来夺,也就说明这二人都知此物的价值,为何就不敢去想,其他人得知了,便不会其心来谋夺呢?俺师尊说过,世人荒谬者多也,不过有其三:一是我能!二是别人不如我!三是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

    这话说来,雷豹、孙立等人都是听着迷糊,倒是姚政和姚榕两兄弟都瞪大了研究,他们比起雷孙等人不知道多读了好几车的书,自然悟得透其中的道理。

    所谓“我能”,其实说来,可以称之为人一生中最大的错觉。比如说,你瞧见了眼前有一个小小的水洼,你心中想着“我能”跨过这水洼,可问题是:真是小水洼也就没什么问题了,可万一它根本是一个深渊伪装成的小水洼,你一步没跨过去,可能就挂了!

    同样,类似的行为和思想,以及许多的各种失败,都是建立在“我等”的基础上,比如:我能泡到这个妹子、我能创业成功、我能考试合格、我能完成业绩……

    任何事,你真能倒没问题,就怕你根本不能,却自我欺骗,面对小失败倒还问题不大,可若果事关身家性命,你便只有失败一次的机会,所以“我能”的这种状态,也就被称做是荒谬并且是不符合中庸之道的。

    却不想,后世这“我等”居然被当成了鸡汤,有个笑话是这么说的:狐狸在悬崖上插了个牌子,上面写着:不勇敢的向前一步,纵身飞跃,你怎么知道自己是不是鹰呢?

    然后……然后……狐狸就可以每天在悬崖底下,吃着新鲜的鸡肉了!

    再来就是“别人不如我”,这个思维或是说这种想法对于十之**的人而言,只怕都是曾经有过的,这就比如听说某某升职了、加薪了、找着男女朋友了、娶到白富美或者是嫁了富二代了,大多数人的脑袋里恐怕瞬间冒出:王八蛋!这家伙在某某、某某方面都不如我,居然让他成功了!没天理啊!

    至于最后这“天知地知我知,你不知”,倒是有一个成语能够概述,那就是掩耳盗铃了!

    话说回来,瞧着舅父和堂舅都是目瞪口呆的表情,黄大郎倒是明白自己刚刚显然又跑偏了,再看一脸莫名其妙的雷孙几人,便也就不再卖弄什么哲学理论,便直言道:“换言之,童贯之所以轻易派出王信前来谋夺方子,王信只带了枢密院当值的普通军汉就进姚府,皆是犯下了‘我能’的错误。童贯以为,也就是谋夺了一个方子而已,派出王信这么一个枢密院副使也该一定能够把事情半成。王信着认为自己乃是堂堂枢密院副使,不管是带上普通军汉,或是直接带着几条猪狗,照样可以横着走,自然能轻易拿到方子。所以,若是今夜没有雷师傅、孙大兄和朱高、张合两位哥哥,他们倒也真能得了手,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

    “好一个人算不如天算!”雷豹端起酒碗喝了大口,用大袖抹了口唇道:“想来还真是如此,今夜若是大郎不要俺们出手,或是俺们根本就不在此地,只怕祸事喽!”

    雷豹如此一说,姚政和姚榕都红了脸儿,这还真是一个事实。别看雷豹他们不过四人就杀光了这三十来个军汉,若没有他们出手,或根本就不在,只怕今夜会被杀光的可就是姚家满门了。

    “所以……”黄大郎自然注意到了舅父和堂舅脸上的神色,便解围道:“俺们就可以估算出来,朝中除了三公四尉,还有皇亲国戚和重臣贵胄,架不住他们也会犯‘我能’的错误,也派人查探出消息后也来黄州,来讨这野火(捡便宜),所以俺这栽赃嫁祸的局也就才能坐实了!”

    姚榕听了也直点头,罐肉既然让高俅献给了官家,并且让童贯得知了,就不可能瞒得住朝中的大臣和皇亲国戚,而且但凡不是个猪脑子,就应该能看出罐肉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然后自以为聪明的派人来讨野火也就是常理了。

    “可是……为什么不把王信一道杀了呢?”姚榕却也问道,黄大郎的计划中,这一点最让他但有。

    黄大郎便道:“若果将他一道杀了,堂舅想想看,连报信的认都没有了,岂不是让童贯断了念想再派人来?所以,俺们非但不杀他,过几个月还要全须全尾的放他回东京,不过这之前倒是要劳烦人先去东京做些手脚,倒时此人不但与俺家无害,只怕还将成为俺家在朝中的埋下的一枚暗旗。”

    姚榕一听,便急忙问道:“这……该如何行事?那王信可是堂堂枢密院副使,岂会轻易入了我等之彀?”

    黄大郎却是一笑,问姚政道:“舅父,不知如今堂舅够不够参加锁应的资格?”

    锁应叫锁厅试,是宋朝科举中,针对“有官人”的特殊考试。所谓“有官人”是指如靠父辈恩荫、以军功、或者通过非进士科考试取得官职的,总之一句话,就是针对官二代并稍带上各级官吏的内部考试。

    在宋代想要当官出仕,考中进士是唯一的正途,并且有了这个身份之后官职提升快、官场面子大、自己的名声也好。甚至朝廷地方的高官,全都要进士出身才能担任。

    而所谓的“有官人”则被称为杂途出身,多半被闲散置之,或者困顿于底层不得提升,且一旦出现问题,就跟后世的临聘人员一样背黑锅的总是他们,但也不能因此断了他们的向上爬的念想。

    所以也就有了锁应,这些‘有官人’也就因此对生活对未来有了盼头和念想,才会更加卖力的干活。当然,也不要搞错了,这锁应真正服务的对象是官二代,小官小吏只不过是陪练而已。而宋廷对‘有官人’参加锁厅试的态度,也是经过一个从禁止到限制、到允许直至放任的过程,直至将其变为权贵们的盛宴。

    换言之,与后世一个萝卜一个坑儿的“国考”、“特招”没什么区别!

    (ps:萝卜招考古已有之,且出处便是如此,绝非老黄哥牵强附会也!)

第一百五六章 【高俅】

    以姚政的智商,当然是瞬间就反应过来黄大郎为何会问姚榕够不够资格参加锁厅试,当即就会意点头道:“自然是够了,只是……”

    舅侄俩的默契自不用说,黄大郎便笑着对姚榕道:“够了便成!堂舅,只管去准备明岁的锁应,有了王信在俺们手里,补个实缺又有何难,只是不知道堂舅远不远去麻城县为官?”

    见黄大郎说得这般轻巧,姚榕自然是心中忐忑的,可细细一想。这刚刚可不就当着面杀了许多人,而且还是枢密院的军丁,还把当今的枢密院副使给擒了,如果此事都能按照黄大郎的打算给平了,那么让他过了锁厅试,然后去麻城县当个县官又有何难呢?

    当即姚榕的心思也活络起来,反正明日事明日说,便答应他又有何妨,便道:“麻城便麻城,大郎只管行事便了。”

    不错,若今夜没有黄大郎,只怕姚家满门都要遭祸,他姚榕如何能逃开呢?

    如今都是一条船上的人了,还去想些有的没的,那便是蠢了。

    于是黄大郎便道“如此就好,舅爷明日一早就按了方才的打算行事,俺料最近几日这类讨野火的只怕是会络绎不绝,都说一只羊是杀,一群羊也是杀,堂舅和舅爷只需安抚好家眷,将利害关系与家人说白,其他的事情便交给大郎就好。”

    随后,又将一些细节掰开揉碎了解说,并敲定了章程之后,黄大郎刚要在被起身,姚政却是突然道:“杰儿,只怕高太尉也会派人来,到时如何应对?”

    黄大郎想了想,道一句:“来了若是也想谋夺俺家的方子,也就一并杀了。”

    姚政想了想道:“高太尉本是出自苏门,苏阁老既然将罐肉之事托付于高太尉,相比该是信得过他的。”

    黄大郎起身道:“舅父,都是人心隔肚皮,且走着瞧吧!”

    说完便带着孙立等人回了黄家。

    说道高俅,的确是与苏家有着极深的渊源,舅父也曾与黄大郎说过此人的发迹。却说这高俅本是开封人,初为汴梁城街头的青皮杂耍,也就是所谓的汴梁子(街头小混混),喜爱蹴鞠,苏轼当年赴汴梁参加考试时,因为需要一个当地人做随从,也就是仆人、向导、兼天地线,便雇了这高俅做小吏。

    仆人自然是伺候苏轼向导,向导则可以带苏轼游玩东京的名胜古迹,至于天地线,也就是能够带着苏轼去朝中大臣们的府邸认门儿。

    后来元祐八年(1093年)苏轼从翰林侍读学士外调到中山府外放为官,自然也就不可能带着高俅去外地赴任,再说高俅本身就是吃汴梁子这口饭的,因此苏轼也就把他介绍给好友曾布(曾文肃,曾任北宋右相,虽然苏轼与曾布分属新、旧两派,但二人在元祐年间是有所交往的,而且还有着一定的交情。),后来又推荐给枢密院都承旨王诜做帮闲,

    南宋王明清的《挥麈后录》中说:“高俅者,本东坡先生小史,草札颇工。东坡自翰苑出帅中山,留以予曾文肃,文肃以史令已多辞之,东坡以属王晋卿。”

    然而这个王诜可不是凡人,乃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王诜不但是宋神宗的妹夫,当今官家的姑夫,而且还是蜀国长公主的驸马。然后一次王诜王都太尉派高俅到当时的端王府(赵佶未登基前称端王)送物,由此结识了当今官家,因为他高超的蹴鞠手段,便被端王看上了。

    据《挥麈后录》中说,元符三年(1100年)时,王诜与赵佶在等候上朝时期相遇,赵佶忘了带篦子刀,于是向王诜借了一个,修理了一下鬓角。

    赵佶用后对王诜说:“这篦子刀的样式非常新颖可爱”。王诜回道:“我最近做了两个,还有一个没用过,稍后就派人给你送去。”晚上,王诜就派高俅到端王府去送篦子刀。碰巧,赵佶正在园中踢毬,高俅便站在一旁看,露出不以为然之色。或许是赵佶注意到了这个小厮的神情,便问道:“你也会踢吗?”

    高俅倒也年轻气盛,回答说能。于是二人对踢,高俅拿出全身本领,将毬踢得如鳔胶粘在身上一般,甚合赵佶的口味。赵佶大喜,当即派人传话给王诜:“谢谢你给的蓖刀,连同派来的人,我一起收下了。”

    高俅于是变成了端王赵佶的亲信,更为凑巧的是,不久皇帝宋哲宗(赵佶的兄长)驾崩,赵佶幸运地被太后选中继位,成了大宋皇帝。而高俅这个搭上末班车的潜邸“旧臣”,也鸿运当头,一下子从一个闲散王爷的玩伴儿,一跃进入了大宋王朝的官场。并且在官场中青云直上。

    这后来,因为宋朝在仕进制度上采用“扬文抑武”的政策,不过这是针对权力和威望而言的,武臣的俸禄和品级实际并不低。但既然文臣的地位占先,对其的要求也就比武臣高得多。

    有宋一朝,担任县令以上的文官基本上都具有三考出身的进士资格,对于像高俅这般的闲杂人等,要想要挤入文官圈子是不现实的。而武臣体系相对望低权小但用人的资格方面比较低,升迁的伸缩性也大。

    对于高俅这类人物来说,显然是步入仕途的捷径,赵佶为提拔高俅可谓煞费苦心,先让高俅下放到基层,托给守卫边境的大将刘仲武,以此来“镀金”,为以后升迁打下基础。

    《宋南渡十将传》卷一“刘錡传”中说:先是高俅尝为端王邸官属,上即位,欲显擢之。旧法,非有边功,不得为三衙。时(刘)仲武为边帅,上以俅属之,俅竞以边功至殿帅。”

    高俅立过何种边功虽然史无记载,但姚政却是言之凿凿的称高俅在崇宁三年(1104年)十月,在吐蕃赵怀德等叛宋的事变中,在刘仲武的麾下领兵出战获得大胜而使赵怀德等复降。

    到了大观二年(1108年),童贯及刘仲武又成功地招降羌王子臧征仆哥,收复了积石军,高俅在军中的功劳也累积甚高,所以赵佶便将他调回了京城。

    至于他回京的历程,姚政倒是不知道了,但五年间就身居太尉要职,说是火箭升官也不为过。

    在《挥麈后录》中,也说高俅:“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

    这建节也就是指的白虎节堂,就是《水浒传》坑林冲的地方,节是古代大将出征时天子所授的军权象征,节度使一词由此而来。南宋戴埴在他的《鼠璞》写道:本朝节度使,有六纛旌节、门牙旗二,受赐藏之公宇私室,号节堂。朔望次日祭之,号衙日。

    开府与仪同三司的高俅高太尉,自然是有资格也是必须建节的。

    只不过……正是因此,黄大郎隐约记得在一个奇梦中瞧见过高俅被称为大奸贼,还坑害了不少的英雄好汉,甚至连一个跟师兄公孙正同姓的道门好汉公孙胜都骂他是大奸贼。虽然姚政提到过高俅对苏家门人都多有照顾,哪怕是姚政这个黄州人,在东京读太学时也因为黄州也算是苏轼曾经战斗过的地方而受到过高俅的资助,可他还是对高俅的人品不报任何希望……任何希望……何希望……希望!

    咦!好像有哪里画风不对的样子?

第一百五七章 【脆骨症】

    “此高俅若是彼高俅,那么此公孙正莫非……正是彼公孙胜?”

    从姚家走出没多久,黄大郎的脑中就是灵光一闪,既有那么一点豁然开朗的意思,也似乎越来越有些糊涂了。

    打定主意要拿这个问题好好请教一下紫府里的仙人后,便也领着几人去了关押王信的厢房。

    正要进去的时候,到是见着孙七娘端着一盆血水走了出来,见了便道:“大郎,那官儿双腿的伤势还好,就是右臂的伤势太重,将他肱骨击碎了。”

    黄大郎也是惊讶,忙进去看了,此时王信因为孙七娘去箭的缘故早疼晕了过去,所以黄大郎也就细细检查了他全身骨骼,甚至还将他的衣服解了查看全身,果然瞧见这王信虽然脸色如常,可身上都是瘦骨嶙峋,手脚的骨骼也是比常人要细瘦一圈儿。

    恰好也是在前年,黄大郎跟着师尊朱桃椎在山东西路为一家大户诊治过于这类似的病例。那户人家姓孔,据说也是曲阜孔圣人之后,家中的小少爷天生体弱多病不说,且还会无缘无故的骨折,当地的医生除了接骨之外别无他法,后来请了朱桃椎瞧看之后,断定这少爷是得了脆骨之症,药石无用只能好生疗养,争取活过十五延下血脉也就是了。

    并且师尊与主家谈论此症的时候,黄大郎也认真听了记下,正是因为有了这次随师尊诊疗的经验,使他确定眼前王信定然也是患有脆骨症。

    这脆骨症有早发晚发两种,早发也就是幼儿、少儿时期便发了,轻微的症状便是容易骨折,严重的甚至可让人长成畸形,不过轻微症状的患者只能要挺过少儿期,进入少年和青年时期病症就会大大的缓解,而晚发就是四十至五十岁后才发,这种病此时除了食补疗养基本上药石无用。

    想了想,黄大郎便也出来让孙立去孙家请孙三婆婆来瞧,另外顺道还请孙七叔过来议事,然后这才问雷豹道:“雷师傅,你可瞧出什么?”

    方才雷豹也是仔细看了,却是真没看出什么,毕竟他可不是医术专精的和尚,只能摇头道:“俺对伤科只是略有研究,如他这般肱骨碎裂的还真是没见过,他肩头一箭是谁射的?”

    一旁的张合道:“是俺,可俺使的只是一石弓,按说不至于能将人的肱骨击碎才是……都怪俺!”

    黄大郎道:“张合哥哥莫恼,他这般情形,俺曾经也瞧见过一个,应该是得了一种叫做脆骨症的病,平常吃住行倒也无碍,只是骨头要比常人软上许多,一碰既折。”

    “不该啊!”朱高却是扬眉道:“方才大郎的舅父要去碰那姚玉,俺见他使了一招清风扶柳,将大郎的舅父带偏,自该是个练家子才对,若是真有这脆骨症根本就习不了武才对。”

    朱高一提,张合跟黄大郎倒也想起,不过黄大郎道:“听俺师尊说过,这病有早、晚发病之分,这王信如今应该四十余岁,正是合该晚发。”

    张合便问:“那如今又该如何打算?”

    黄大郎想了想,却不回答,反而先问道:“雷师傅,当初你与杨宗保服的药丸可还有?”

    雷豹听了好奇,就从衣袍下的袋囊里摸了个小盒子来,打开一瞧里面还有两枚腊封的药丸,却道:“俺这药丸,倒也对内外伤势有些疗效,却不能治这种脆骨病。”

    黄大郎拿过来细细闻了闻,确定雷豹炼制的药丸里的确有阿芙蓉后,便道:“无妨,雷师傅炼制此药的药材黄州能不能寻到?”

    雷豹想了想道:“辅料应该能齐,就是一味主药只怕难有啊!”

    黄大郎道:“可是阿芙蓉?杭州可能寻到?”

    “杭州自然能寻到……咦!大郎也知阿芙蓉?”雷豹闻言一愕,他自然是没想到黄大郎能闻出阿芙蓉的味道来。

    “能寻到便好,不过可惜了,宗保他们此时不知什么情况,估计已经去了下江,不然可以托了他们顺道收集。”黄大郎也不解释,自言自语道:“干脆明日去水市寻了卢二叔叔留下的人手,让他们去杭州瞧瞧。”

    说着却将木盒揣进自己怀里,对雷豹道:“雷师傅,明日一早你就去找我娘子万春奴支一千贯银钱,收购制作此种丹药所需的药材。”

    “啊?好!不过……”雷豹一愕一呆,但马上就想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来,一脸尴尬的道:“这药俺之前也就练出了四枚,俺自己尝了一枚试药,又让杨宗保服了一枚,所以……”

    黄大郎却是一指屋子,道:“不怕,这试药的人,这不是有了?”

    不一会,孙家四老还有六个后生小辈以及孙三婆婆便联袂来了,听说今夜出的事情后,孙七叔自然是执意要来黄家遮护,除了四老之外,几个被看做是不成器的后辈也被他一并带了来,分别是八郎、九郎、十二郎、十五、十八郎和二十一郎,自然都是孙立的堂弟。

    黄大郎忙让孙立请了七叔等人去了花厅,然后这才恭请了孙三婆婆进屋瞧了王信的伤势,孙三婆婆简单的瞧看之后,便摇头道:“此人是个宦官,宦官多生软骨之症,他这膀子必定是废了。”

    黄大郎道:“孙婆婆,如今倒是不打算治他膀子,就是不知道若是将他这手臂砍去,婆婆可有把握与他裹扎。”

    孙三婆婆眉头一皱,看向黄大郎道:“这人瞧他服色是个朝廷大官,你要救他性命也不能砍他胳膊。这宦官本就是不全之人,若再斩他一臂,只怕今后难容于朝堂,倒是定会记恨与你。”

    黄大郎自然不需要与孙三婆婆掰扯其中道理,便答道:“婆婆不知,今日斩他一臂,乃是为了他日后的飞黄腾达,婆婆只说能不能裹扎断臂?”

    孙三婆婆瞧了瞧黄大郎的神色不像是玩笑,便道:“裹扎断臂这等伤势,当年在边军时做得多了,且容老身半个时辰准备也就是了。”

    黄大郎道:“好!孙婆婆自去准备,半个时辰也够俺炮制此人了!”

    孙三婆婆听这才明白过,原来这人是敌非友,便也摇头去了。

    随即黄大郎与雷豹、朱高、张合简单沟通了一下,便去柴房找了两根粗木桩子绑成个十字的架子,而后又将王信的屋子布置了一下,将还在昏迷的他绑在了架子上后,便用一盆凉水将他浇醒了过来。

第一百五八章 【炮制】

    王信悠然醒来,第一个感觉就是双腿和右肩疼痛难忍,而后这才发现自己被绑在了架子上,左右一看便也认出了此地该是刑房。

    如今房中的床铺书桌全都搬走,屋中除了一个靠墙帮着自己的架子外,就是正门方向放了张椅子,四面墙上插了七八个火把将室内照得通亮,然后就是黄大郎和三个灭杀了他一干手下的贼犯。

    “王信王副使?”黄大郎脸上笑意盎然的看着这厮,道一句:“可还记得俺?”

    “啊!啊!”王信惊讶的叫了两声,随后却是死盯着黄大郎咬牙切齿。

    黄大郎便笑道:“王副使可是怪俺不守信用,不曾给了王副使一个痛快?王副使可知道,俺本就是一个黄口孺子,如今都还没满十四,所以就算做下些赖事谁也怪俺不得嘛!再说俺之前可是说过,要让你生死两难的,这话倒是要作数!”

    王信脸色自然急变,鼓起余勇喝道:“尔敢!俺乃是堂堂朝廷命官,尔敢辱俺?将那姚政唤来,俺要与他说话!”

    黄大郎后退几步,坐在了椅子上,笑道:“方才在姚府,自然该是俺舅父做主,可你这厮却是为了谋夺俺家的方子,起了贼心要灭了俺舅父一家。所以,如今此地乃是黄家,俺要将你零碎了炮制,俺舅父也管不着了!”

    “啊!你……俺……哼!士可杀不可辱,要杀要刮且随意!”王信将眼一闭,决定硬气到底,怎么说他都身为堂堂的朝廷三品大员,如何能在黄大郎这么一个黄口孺子面前丢了份儿。

    黄大郎便也正色问道:“俺且来问你,谋夺方子一事是不是童贯命你所为?”

    王信昂首答道:“不错!俺正是奉了媪相的旨意。”

    黄大郎又问:“那么灭口之事,可也是童贯之命?”

    王信却答道:“并非媪相之命,媪相只是要俺设法拿了方子,是俺料定取了方子之后若不斩草除根,只怕祸患无穷。”

    “好!你认就好!”黄大郎冷笑一声,便向一旁的雷豹道:“雷师傅,先斩他一臂!”

    雷豹嘿嘿一笑,便抽了把从死掉的禁军手上收拢来的掉刀,便冷笑着走到了王信面前,王信倒是睁大了眼睛怒视了雷豹一眼,才看黄大郎喝道:“竖子尔敢!”

    雷豹听了也不多话,将刀刃在室内的火把上来回烤了烤,吐气喝的一声,就是一个旋身借力,而后简简单单的就用掉刀使了一个正劈,噗的一声就将王信的右臂连着成人大臂粗的木桩一道砍了下来。

    啪叽!木桩连着断臂掉在了青砖铺成的地上,然后王信目瞪口呆的扭头看着血液先是慢慢从断臂上涌出,而后渐渐变成了喷射的模样,这才惨叫一声直接晕厥了过去。

    他倒是没注意,雷豹砍下手臂的时候,黄大郎虽然面色如常,可目光却是躲闪开了。

    “嘿!这厮厥了!”雷豹看看手上的掉刀,还用拇指搓了搓,笑道一句:“好刀,定是东京匠作监出的上品。”

    黄大郎起身瞧了,便急忙转身出门道:“孙三婆婆,快快与他止血。”

    早就准备好等在门外的孙三婆婆也不多话,便进来与王信止血,见她先是用一根细麻绳在断口上方一寸的地方紧紧系了,喷出的血液立时便止住,而后还见她用银针在王信身上几个穴位扎下,这才走了出去。

    并对黄大郎道:“半个时辰内,定要与他缝合伤口才成,若是过了时辰,老身可就不敢保他能活!”

    黄大郎忙道:“俺理会的,劳烦婆婆了!”

    待孙三婆婆出门后,黄大郎便又坐回椅子,一旁的朱高又拿了凉水将王信浇醒。

    王信醒来一看,自己的手臂果然没了,自然又是惨叫连连,雷豹当即豹眼一瞪,抬手给了他来回两个耳刮子,喝道:“呱噪!住口!”

    王信被打得一蒙,倒也想起了如今从处境,只能咬着牙压下嘶嚎,方才眼前的这些强人轻易就灭杀了他带来的三十禁军,如今又随随便便就砍了他的手臂,显然他的小命在这些人手里是不值钱的。

    “俺问你,苏澈苏阁老可也是你灭的口?”黄大郎一脸淡然的坐在椅上,言语平淡的问了出来。

    “俺……俺,不曾害了苏阁老!”王信浑身一抖,把头上的水迹抖下不少,只见他牙关打颤,压着心中的恐惧道:“俺领人去到颍川时,苏阁老的确已经早一日故去了,俺使人查看过,的确是因病而逝,非是被人谋害。”

    黄大郎又道:“那么,你又是从何处得知,方子在俺舅父手中的?”

    王信自然不敢隐瞒,便也直言道:“俺到颍川时,苏阁老早把家人仆役遣散,只有一个老仆在操持丧仪之事,因此……”

    “老仆?可是康伯?因此你们就对康伯用了刑,这才逼问出方子的下落?”黄大郎听了一急,便站起身来喝问道:“快说,如今康伯是死是活?”

    王信见黄大郎突然动怒,心中也是惊惧,两股颤颤中就见一股黄流从他脚下蔓延出来。黄大郎怒喝一声,上前一把掐住王信的脖子道:“说!康伯可是也被你害了?”

    破了胆的王信被掐得直翻白眼,挣扎道:“不……不曾!”

    黄大郎听了忙撒手,问:“康伯还活着?”

    王信低头喘了几声,只能咬牙答道:“那人……碰石了!”

    黄大郎当即转身怒视王信,喝道:“雷师傅,再斩他一臂!”

    王信一听,喉中嗬嗬两声,头一斜便被吓晕了过去。

    雷豹见了忙伸指探了他颈下,回头道:“又厥了!”

    黄大郎给了雷豹一个眼色便出门去唤人,随后孙三婆婆也就领着孙七娘进来,见她先用银针封了王信头上的几个血窍后,便开始将他的断臂伤口缝合起来。

    黄大郎倒也专心致志的在旁瞧着,时不时还搭把手,总算是见识了一番孙家的伤科医术。等孙三婆婆做完了手术后,黄大郎这才让孙七娘子留下照看,又让叶大龙领人煎了孙三婆婆留下的伤药,这才领着雷豹他们去了花厅。

    花厅之中,孙家四老和后生们早已等候多时,黄大郎去了便也直言道:“方才问明了,王信这厮领了童贯的令,直接从东京追查到颍川苏阁老处。哪知苏阁老早一日病逝,便拷问了苏阁老身边的老仆康伯,然后这才寻到黄州,并打定了主意,一旦拿到方子,便要灭了俺舅父的满门,斩草除根!”

    “啪”的一声,孙九叔一巴掌险些拍散了他身边的花几,只听喝骂道:“狗官!奸贼!”

第一百五九章 【做局】

    孙九叔这般的动怒,自然叫黄大郎有些意外,一旁的孙立倒也为他解说了,原来孙家祖上也是因为被宦官陷害才被举家流放去了琼州。

    待孙九叔抒发的情绪之后,还是孙七叔拍板道:“刚才听了大郎的打算,俺也认为妥当,接下来的日子,只怕也会如大郎所料那般会有许多讨野火的。所以俺便想着,将八郎、九郎他们留在府上,也好遮护一二。”

    孙七叔的这等交代黄大郎自然不敢驳了,便也答应下来,谁知孙七叔又道:“至于做局之事,自然还是俺等老汉拿手,明日便由俺们去吧!”

    黄大郎一想,不能什么事情都让孙七叔几位代劳,便道:“七叔,俺和小的们也想去学学,不知方便不方便?”

    孙七叔听了便笑道:“想学,便也跟着去好了。”

    而后又敲定了不少细节,黄大郎便要让贾婆婆和齐姨安排四老安歇,哪知孙七叔却笑道:“要想做局,今夜便要布置了,这便去吧!”

    说完四老便自顾自的走了,黄大郎本想也跟去瞧看的,可还有许多事情需要他来商定,便也忍了下来。而后与孙立等人商议了今夜黄姚两家的遮护,以及明日的应对,还有些林林总总的杂事以及对左邻右舍的善后事宜。

    这一晃眼就到了四更天前后,商议完事情出门问了福寿,才得知老倌和娘亲早都回来并且已经安歇了,黄大郎也不能去吵,路过万春奴的房间时见里面也是熄了灯火,便自己回了书房就寝。

    可是这睡下之后,黄大郎却是没能入梦,再睁眼时就见满屋的光明。

    在床上刚坐起来,就感觉到身边的柔软,一看却是冷枝儿昨夜不知什么时候居然钻进了被窝里来,黄大郎也是错愕,心说幸好是冷枝儿,要是换了是刺客自己岂不是小命不保?

    摇醒了一问,才知道万春奴昨夜虽然熄灯睡下了,可心里还是担心得紧,见过了四更黄大郎都没转回,便要冷枝儿来寻。结果却让冷枝儿瞧见睡在书房的黄大郎在睡梦中似乎被冻得发抖,便上床来与他暖被。

    黄大郎自然不会多说什么,与她腻了一会儿后,让她起了身先回万春奴处报信儿。冷枝儿走后,黄大郎便唤了月梅端来热水洗漱,并且开始回忆到底自己昨日有没有入梦,可想来想去都没记起自己有过梦境的样子。

    刚洗漱好,却瞧见万春奴领着绿萼来了,见面先小心的瞧了瞧黄大郎的起色,而后才道:“夫君,爹和娘还有舅父舅母都在堂上等着,要夫君前去说话。”

    黄大郎和万春奴去了后堂,就看见姚二娘和舅母都是愁眉苦脸的表情,而老倌和舅父却是在笑脸相谈,一进门老倌瞧了便道:“好牛儿!昨夜竟是做下了这般大事!还有那天道盟,竟然也是我儿在幕后住持?”

    黄大郎倒也神色平常,与老倌对答了几句,因为惦记着孙七叔他们做局之事便要告退,倒是老倌和舅父分别拿出了一叠钱票,老倌道:“大郎啊!爹与你舅父适才商议,如今正是用钱之时,便凑了三千贯出来,你且拿去花用就是。”

    黄大郎一看,老倌和舅父递来的钱票各有不同,舅父递来的全是百贯一张的大额钱票,而老倌拿出的却是多由五贯十贯还有银两的散碎钱引,这才想起自家并非大富人家,从七月翻身至今不过短短四个多月的时间,父母日夜操劳挣出千多贯钱也是不少了。

    便摇头道:“银钱方面,不劳爹和舅父操心,孩儿如今忙着出门办事,春奴儿你且与爹娘还有舅父舅母交代一下,孩儿先告退了。”

    黄大郎退出来后,急忙和一早来与他的打暗号的福寿去了偏院,正好瞧见孙七叔正在安排八郎、九郎还有叶大龙他们装车,只见每辆车上的最底层都放着一个半人高的大缸,缸中摆放的都是摆成了各种形状的禁军死尸,而后又在上面加盖草料。

    一道装车的,还有这些禁军原本放在坐骑上的各种物件,甚至王信的断手和一些衣服碎片也装了起来藏在其中。

    见黄大郎来了,孙七叔便一面指挥人装车,一面与黄大郎解说这般运送尸体的原因,听他说了一会到也明白了过来。说是这人死后,几个时辰内会生出尸斑和尸僵,这等大案虽然会有仵作查验后填写尸格(类似尸检报告),但必定会惊动提点刑狱司的提刑官,届时提刑官必定还要再来验尸,所以就需要如此这般的将尸体进行伪装。

    装好车后,一共十二辆大车便出了黄家侧门,而后分散着陆续从姚榕今日特意守着的北门出了城,一路向北急赶了三十余里后,便选了一处官道旁的野林停下。

    这次来的,除了孙家四老还有孙立、朱高、孙七娘,以及孙家作坊的四个匠人和三个杂工,以及叶大龙、黄石头、黄铁头和黄犁头,算上黄大郎便共有十九人。

    选定了地点后,所有人都在孙七叔的指使下动了起来,放哨的、搭帐篷的、生营火的、布军哨的,按部就班的很快就搭建出一个禁军标准规制的夜宿营地来,而后便开始将放在大缸里的尸体一具具搬出来布置,伪造了一个营地遭夜袭的现场。

    还别说,由于这些禁军多是被孙立等人用弓箭射杀,倒也不用布置太多的打斗痕迹,待大致摆好后,孙七叔又拿出了一个囊袋放在生好的营火上熏烤,很快一股子浓烈的血腥臭味就从囊带中弥漫开来。

    见黄大郎被熏的连连后退,孙七叔却是面色如常的解释道:“这是黄牛血,若是新鲜的,闻起来就与人血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可若是烤臭了,却是与人血的味儿并无二般。”

    不一会,孙七叔就将烤得腥臭的牛血小心翼翼的洒在了各处伪造的现场,也将王信的断手摆了一个好造型后,小心翼翼用点点滴滴的牛血弄出了一个负伤逃走的现场来。

    随后,灭了营火冷却,将众多禁军随身携带的杂物都布置好,连他们身上的金银、兵器和私物也都放好,当一切妥当后,便才撤了哨位赶车上路直往麻城县的万家庄子去了。

    也就在众人离开后差不多差不多一个时辰之后,野林中的气味终于蔓延开来,先是引来许多寒鸦盘绕,而后又引来的小兽,最后终于惊动了路人。

    也不过两个时辰,黄州府的马快便赶来封锁了现场,一瞧居然是灭杀了三十号禁军的惊天大案,自然迅速将消息报了上去,当夜报信的四百里加急官驿就叩开了寿春城的大门。

第一百六十章 【三惊】

    万家在麻城的庄子本身就占地颇大,再加上这几个月的不断调换周边土地,以及万年青用万家的名义出面包租和承租的土地都算在一起,差不多也有八千亩出头了。

    只不过他也知道就这么一口气塞给黄大郎八千亩土地只怕会弄巧成拙,所以也就按之前商议增补的一千九百余亩的规模上,补足两千亩便作罢!

    这些日子万家在庄子上的留守人员也没闲着,而是按照黄大郎的交代一个劲搭建着简易民房,也就是四根柱子撑着茅草屋顶,用篾席围上三面半也就成了。

    由于庄子的地理位置在官道的岔路上,所以一行人为了藏匿行踪来回绕路,差不多天快黑的时候这才赶到了庄子上。

    谁知一看现场,便也就吃了一大惊,只见怕是有四五百亩方圆的田地上,按照黄大郎的要求修了好几百栋木屋。哪怕就是此时,也还有百多人正在忙碌着同时搭建三栋木屋,其中两栋已经装好的屋顶正在铺放稻草,还有一栋正在架梁。

    黄大郎走下车细细一瞧,首先就发现这木屋围着的篾席都是双层篾席,中间居然还创造性的多夹了一层泡过鱼胶的厚麻布,可以起到防寒保暖的作用。然后柱子都是至少六寸直径的松木或柏木,并且都刷透了生漆,主梁和棅条也是用的好木料,天太黑倒也看不透是不是也刷了漆,但瞧着屋子全用卯榫拼接,就算是茅屋只怕也能顶用好些年。

    再来就是瞧看屋子的格局,发现一共是三种规制,分别是三丈宽四丈长的小间、四丈宽六丈长的中间和六丈宽九丈长的大间。

    黄大郎随意跳上了一栋茅屋的房顶往四周查看,发现是以万家原先砖混结构的庄院为中心,呈九宫格局来建设这些木屋的,若是往外围再拉上一圈城墙,定然就是一座小型的城池了!

    “乖乖!这便是日后用来做罐肉的地方?造这许多木屋,拿来养猪岂不是太糟蹋了?”孙七叔在车上手打凉棚一看,也是被这规模吓了一跳,只怕是许多小地方的村镇和聚落也没有这般大小的场面。

    黄大郎翻身从屋顶下来,再细细查看了一下木屋的间距,发现小屋的间隔平均不过一丈,中屋一丈五,大屋两丈有余,倒也勉强满意。

    也就在黄大郎还在查看的时候,一个看似管事的人匆匆领着几个人跑了过来,老远见着黄大郎便欢喜道:“姑爷!可是姑爷来了!老仆可是一直盼着姑爷来啊!”

    黄大郎一瞧,倒也瞧出来人是万家的新任管事万路,当初去迎娶万春奴的时候黄大郎可是没少了赏钱,所以这管事自然是认得黄大郎的。

    见万路迎了过来,黄大郎便也与他寒暄几句,而后问道:“不错!如今建得多少屋子了?”

    万路拿出一本随身的账簿,却是直接报道:“算齐今日,共建成大屋三十六栋,中屋一百零八栋,小屋二百零九栋。”

    黄大郎心中暗自惊讶,却也不动声色的继续问道:“造价又是几何?”

    万路这才翻开账簿点算了几个项目后,倒也迅速的回答道:“如今平算下来,小屋造价不过八十贯、中屋三百二十贯、大屋八百五十贯前后,根据老爷定下的规制,如今还缺七栋小屋。”

    众人听了都暗暗心算,也不由都是大吃一惊。

    黄大郎自然也是被万家的大手笔给惊住了,其他不算,光是建这几百栋木屋投入的钱财就有八万贯之多。按照黄大郎原先的本意,也就是让万年青靠着原本的庄子随意先建个十几栋屋子好安置前期搬到此处的孩子们一起育养仔猪的帮佣,然后再慢慢向外辐射扩建。

    不过当初他倒是的确与万年青说了有关这个庄子的远景规划,计划是要将它建成一个每月至少出栏一千头生猪,十万罐猪肉制品的一条龙产业城。

    可他是真没想到,万年青居然如此大的手笔,一下就把规模搞得这般大。

    那万路也不知道黄大郎被吓到了,还忙不迭的指着东面道:“姑爷,上个月初五,从杭州请来的陶匠也在举水边上查探出了好几块陶土地,按他说法一旦建起大窑,人手充足的话两年之后每月可烧制十万枚陶罐。”

    已经吃了一惊的黄大郎自然不会再吃第二惊了,便也耐着性子听万路将此地的事情慢慢介绍完。

    现如今,万家庄子里养着猪母(产子母猪)一百二十五头,猪公五头,仔猪三百二十头,存粮约两千一百石,其中九成是今年和上年本地产出的粟米,少部分是麦和稻,此时黄州等地还没大规模的种植水稻和冬小麦,旱田的主要粮食作物还是粟米。不过在黄州境内的黄陂和麻城东南,已经有大量的水田被开垦出来,专门用来种植南方水稻。

    还有就是万家还让人根据整个的格局铺设了四条大路,十二条小路,提前就将黄大郎产业城的未来交通构想给实现了。

    并且万路还特别强调,这些泥土路都是当地乡民主动出工出料来铺设,没有花一分钱。

    也就在万路正说着的时候,却看见两个穿着中衣(正装的内衫)的中年人一脚高一脚低的跑了过来,瞧着两人都是四五十岁的年纪了,却把衣袖和裤脚都挽得老高,头上的发髻也胡乱用树杈簪着,脸上短髯杂乱,手上也全是泥垢油污。

    万路见了忙引荐道:“姑爷快来拜见,这三老爷,讳松、四老爷,讳竹。”

    本来就打定主意不吃惊了的黄大郎还是忍不住又吃了一惊,没想到这两人居然是岳父万年青的兄长万年松和万年竹,当即急忙以后辈拜见长辈的礼仪叩见。

    万年松笑呵呵的迎了上来,一把扶起黄大郎笑道:“且让老夫瞧瞧,这咱家的新姑爷却是如何?”

    说着手上用力拍打了几下,倒也没交瞧出什么破绽来,就听他哈哈大笑:“好!身子骨不弱,听老八说还是个读书种子,好好好!”

    万年竹也上来瞧看了黄大郎几眼,中肯的道了一句:“嗯!瞧面相,是个实诚之人!”

    这话说的黄大郎有些尴尬,他的确是面相老实,这心里实诚不实诚倒也不足与外人道了。

    寒暄了几句,黄大郎也没忘记将孙立和孙家四老等人与万家二老引荐,之后万年松便执黄大郎的手,带路往庄子引去。

    一路上听他介绍,原来眼前的这些木屋都是他兄弟亲自督建,算上工匠帮闲计有五百多人,这几日已经陆续发散了好几批人回家过年,剩下的百余人都是万家的仆役,要在除夕前将木屋都建成。

第一百六一章 【诚意】

    直至将黄大郎等人迎进庄子里坐下,黄大郎也才得空解释为什么过来,借口自然是来送大缸的,而大缸是制作白霜糖的器具。

    自然,万家的两个舅伯倒也说了为什么会把规模铺的那么大,可一句族中做出的公议自然不能解了黄大郎的疑惑,万年松便道:“大郎,某也直说了,庄子瞧着还好?”

    “自然好!”黄大郎不得不承认,这般规模的庄子基建投入没有十万贯只怕下来不。

    万年松道:“老八送来的罐肉、罐果、鸡精和白霜糖、雪盐都是好物,以庄子换份子的议定族中也是认可,但有一桩不知大郎可否想过,那便是黄州方圆五百里并非佳果产地!”

    黄大郎当然一点自明,便道:“罐果罐肉本是一脉,想用庄子换方子,俺却见不到诚意何在!”

    二老一听,都是神色微变,其实当初他们制定这个计划之时,也是有人反对的。虽然他们当中并没有人能够反推出罐肉罐果的制作工艺,但是这两种罐制品的制作工艺很明显是想通的。不过万家的族老认为,黄大郎的产业城构想完全是围绕养殖业和肉制品深加工来设计,那么果蔬这一块自然可以让万家来拾遗补缺,给他包圆了下来。

    万年松说的不错,黄州方圆五百里之内的确是没有佳果产地的,本地虽然出产一些梨、桃、枣等果物,但比之江南以及南方的水果产地而言,存在着重大的原料供给不足问题。

    有道是桃三李四梨五,可别小看了瓜果这一行当,对于作为专业米粮商的万家而言也是在他家的业务覆盖范围之内,不但掌握江南许多佳果产地信息,甚至手上就有不少干果作坊。

    就拿万家在彭泽的干果作坊来说,每年可产梨条、梨干、梨肉、梨糖、查条、查片数万斤,运到北方都是极好的货品。若是有了黄大郎的罐果工艺,将这些水果直接做成罐头发卖,连汤带水的不比干货好吃多了?

    所以,族中这才动意,调动了几乎是淮南两道上万家全部的财力物力和人力,在短短的两月间就将这几百栋木屋给搭建了起来。目的就是造成一个既成事实体现诚意,好以此换来罐果的制作工艺,到时万家人便可直接在瓜果产地建设作坊就地制作罐果,这不比等着分那份子的帐更有搞头么?

    只不过,如今听闻黄大郎说他们没有“诚意”,万年松两兄弟不由都是微微有些忿怒,心想这都投入了将近十万贯,提前将你那产业城的规划给弄出了雏形,这还叫没有诚意?

    “大郎此话何意?”万年竹坐正身子,不管怎么说他都是黄大郎的长辈,被一个小辈当面指责没有诚意可是很丢份子的事情。

    倒是万年松想起前不久与万年青谈论黄大郎时记下的语句,知道这黄大郎并非是黄家推出来的傀儡,而是一个极有主见之人,并且还有种种传闻,便急忙给了万年竹一个眼色,对黄大郎道:“大郎,此事的确是某等思虑不周,不过……”

    “舅伯,且听俺一言!”黄大郎摆手起身,略整理了一下思路后,便道:“俺说见不着诚意,其中说法有三。这其一,庄子的这般规划,的确是俺与岳父说知,但也强调了不可操之过急,还要徐徐图之。如今万家冷不丁便投下这许多本钱,倒叫俺看来并非助力,反是在招惹祸端,更是将俺和俺舅父架在火上烤啊!”

    只说出这第一点,万年松和万年竹都是一呆,万年竹忙道:“这……大郎无需担心,麻城、黄冈、黄陂三地,俺万家早已就上下打点过了。”

    “呵呵!四舅伯,不知万家可有能力将东京城内的达官显贵也都打点一二,还有如蔡京、童贯、高俅,乃至天子官家也都打点一下?”黄大郎冷然一笑,喝道:“莫非岳父不曾与你们告知,七月时俺与舅父便托付了苏澈苏阁老将这罐肉罐果带去东京进献之事么?”

    “啊!”

    万年竹听了大惊,这麻城、黄冈和黄陂三地的县官胥吏以万家的财力和势力,打点起来自然容易,可要他去东京打点达官显贵,打点当朝宰相和太尉,甚至天子官家,可就有些玄幻了。

    若万家真有这般通天能力,还做什么米粮生意,不如直接捧一个大官出来,将盐茶铁榷的生意包下来独做。

    再来就是,托了苏澈去东京进献之事,他们自然也是知道,可他们想到的是这等好物一旦献了官家自然会得了恩典,然后朝廷下令大量制作,他们这般早做准备并无过错,可独独忘了此事的关键竟然还在“打点”二字上。

    黄大郎说得没错,一下子将摊子铺的这般大,只怕非是助力,反倒是祸端啊!

    比起万年竹来,万年松自然在智力水平上要略高一些,听黄大郎说这事将他和姚政架在火上烤,自然也明白了关键,便急得跳起了身来,道一句:“啊呀!这可如此是好,当真是某等想差了!”

    黄大郎却是冷哼一声道:“其二,万家做下这等的大手笔,瞒得住朝廷却瞒不住乡邻,如今还是腊月倒也无碍,若明春三四月间再来个青黄不接,饥民流散取食,到时谁来守卫庄子?谁来守卫此地的牲畜粮草?是征募壮丁庄户,还是延请厢军弓手?方圆数百亩大小的庄子,却连道围墙也无,届时又该如何守卫?”

    万年松和万年竹兄弟听了,头上的冷汗当即就下来了,饥民四散取食是什么模样,别人不知道,他家这般做米粮商的世家怎会不知道,哪一年大饥这首先遭受冲击和损失的不是粮商?虽然也有发了荒年财,可几个有好下场的?

    再说,请壮丁庄户或是厢军弓手来守卫庄子,你也要有险可守才成。这木屋搭建轻松,先使人用夯子将土地夯平,然后将立柱屋顶打好卯榫,再将柱子往土里一插,架上屋顶铺上稻草在围上篾席也就成了。

    可建围墙呢?单层的院墙肯定不成,既不结实也不能上人,饥民们找根柱头或是抱块石头一击就破。建成双层,那可就是城墙了,矮了无用,高了逾制,都是大坑啊!

    黄大郎看两人色变的模样,也是想不明白这万家的人为什么遇事总是往最好的方向去想。

    当初黄州万家被浪里子灭了门,就放心大胆的派了万年青领着万春奴和万金宝几人就来继承家业。如今知道了罐肉的好处和产业城的规划,也是放心大胆的投入了巨资来让黄大郎坐蜡。当初黄大郎还想着万家让万年青来是送死的,如今看来反倒是万家的主事人和万年松、万年竹他们其实根本就是脑子缺水——旱的(憨的)。

第一百六二章 【拆屋】

    黄大郎瞧着二位舅伯的神色,还真不像是作伪,于是再道:“其三,就是万家这一杯羹,本就在锅里。如今二位舅伯的做法,叫谁看来都是意在砸锅,家中窝里斗之事,自家关门撕扯也就是了,何故却来祸害俺?”

    这话说出来,万年松和万年竹都是脸红,黄大郎倒也没说错。这万年青许了庄子来入股,要的是罐肉分销的份子,可如今万家族中投入的这般大手笔,却意在换取罐果的方子。

    若真换成了,会让万年青来掌握此事么?

    那肯定让他就钉死在黄州,主管罐肉分销的事情,这罐果的方子和利益,自然是被族中也就是如今主持此事的万年松和万年竹吞下了。

    所以说,黄大郎指摘他们这是锅里斗是故意砸锅,两人还真找不出话来反驳。

    眨眼间这原本看似好事,让人足足能够大吃三惊的事情,居然就找出了这般同样让人大吃三惊的错处来,万年松和万年竹也都是无言以对。

    黄大郎还不忘落井下石道:“还有一事,也是俺昨日方才得知。苏澈苏阁老已经于上月仙逝,并将罐肉托付给了东京高俅高太尉献与官家,只怕不久便有中旨下来。”

    中旨也就是皇帝本人下的旨意,并非朝廷下官方公文。按照规制,事关国政的旨意都要通过中书门下来制诏,这样做的目的自然是钳制皇权防止乱命,不过一些私事或无关国政的事情倒也允许皇帝去做,这类的旨意便叫中旨。

    而当初与苏澈商议时,原本的计划是苏澈本人去进献罐肉,而后设法说服官家下旨将赏赐和官爵都给了姚政,让他留任黄州,并且最好能直接从禁中下一个万罐左右的订单。可如今苏澈因病仙逝,献上罐肉的人换成了高俅,且还引来童贯的觊觎,如今这道预料之内的中旨上将会写着什么,也就在意料之外了。

    不过黄大郎最终还是没把昨夜的事故与万家两位舅伯说知,倒不是担心怕吓死他们,只是如今刚刚才做好了局,何必节外生枝。

    “大郎,如今又该怎般?”万年竹和万年松两人虽然有点脑子缺水,但毕竟也是有家学的,一时间想不出应对,当然知道能看出问题的人,必然也就可能有解决的办法,因此还是万年松起身,诚恳的叉手求告。

    黄大郎岂能受了他这礼,急忙偏开之后,倒也不拿翘儿:“二位舅伯,兹事体大,且容俺想上一夜,明日可将俺岳父请来,再做商议如何?”

    这般说法,倒也有理。万年松就算猜到了什么,自然也不能多说,便答应了下来,而后便命了家仆摆宴。

    过了没多久,便听见庄外喧哗,却是今日下午建造木屋的万家仆人们回来了,就在庄院里摆凳架锅准备夜食。

    黄大郎借着宴前出恭净手的机会到庄院里转了转,发现这百多人里都是青壮,上了年纪的老人却没见几个,便也留下了些心眼儿。

    正要回去的时候,正好听见一个年约四旬的中年匠人大笑道:“吴二却是别想,这夯土的屋子夏秋住着还好,到了冬春不是冻死就是烂裆,也不明白主家为何如此。”

    便也有人答道:“俺听说,这些木屋倒也不是用来住人,说是用来养猪养羊建成作坊。”

    中年匠人摇头大笑起来,便也不说话了,旁人也是闷声,这猪羊放在屋子里养各地倒也不是没有,再说他们这些仆役只管干活,主家心思又岂能是他们猜测的。

    待黄大郎转身将要离去时,才听那中年匠人忍不住道了一句:“可惜了,这数百亩的好田,下掘三尺都是熟土啊!”

    想来也是,这黄州一地秦汉时就是望郡,平原一带的土地都是耕作了上千年的正田,三尺熟土算个什么。

    不过这句话倒也提醒了黄大郎,便自回去了。

    一夜无话,第二日一早便将车上的大缸都卸了下来,然后全装上稻麦由孙家四老领着孩子们押运回了黄州。

    十二两大车共计装了三十石旱稻,二十石麦子和十五石的粟米,这些未脱壳的粮食运回黄家可不是用来做吃食,而是准备试制混合饲料的原料。

    还有就是他们运来的大缸,的确是准备用来做白霜糖的,只是黄大郎命人用淘米水加石灰放在缸中烧沸,然后洗净阴干,并且特别做了标记,反正日后这些大缸出的糖他是肯定不会吃的。

    这日中午时分,万年青坐着马车急急忙来了,见了黄大郎也是满脸苦笑,他自然也知道了昨夜黄大郎的说辞,因此也猜到黄大郎知晓他的苦衷。

    万年青瞧了瞧两位哥哥的面色,便也坦然相询:“贤婿,事已至此,还当如何打算,不妨道来。”

    黄大郎便让孙立拿来一张画卷,上面是昨夜他亲自观测后画出的庄子建筑简图,指着上面打的无数叉叉道:“如今之计,便是只有一个拆字!不过却不是全拆,留下大屋六座、中屋十二座、小屋三十二座,其余按图尽速拆卸。梁柱棅椽还有篾席且编号登记,先储藏起来,日后若有需要再取出搭建。”

    当即万家三人都上来看这简图,发现要拆掉的木屋并非连片。其中三十二座小屋围成一堆,处在东南最外围,周围画了一圈虚线注明是围墙,正好与万家原有庄子间隔三里,互为守望之势。

    中屋十二座却是四散分布,每一座周围的木屋都被打了叉叉,空出许多土地来,至于六座大屋倒是紧靠万家庄子的南面,也用虚线圈了起来,题写作坊一期的字样。

    三兄弟瞧了,万年松和万年竹对视一眼后,都来瞧万年青,他便苦笑着点点头,对黄大郎道:“拆便拆吧!都做的卯榫,并不曾用钉,拆起来也快。”

    卯榫费工费料,用钉却能省了许多工料,这话意思也是暗示黄大郎,万家人做事务实。

    随后黄大郎又让孙立拿出一张图来,展开与众人看。只见这第二张图顶上写着“万黄联庄一期规划远景图”,图上一左一右画着两个粗略的庄子图样,然后十二座中屋周围却用网格线画出了扩散区域,注明了是鱼塘。大屋上的作坊一期倒是未变,只是在三座大屋上面注明是养殖区,另外三座上注明的是加工区。

    三人一看都是一愣,万年竹道:“大郎,这鱼塘是何意?不是要用来饲养猪羊的么?”

    黄大郎又让孙立拿来一张图,这图显示的区域更大,便道:“庄子周围,方圆五里之内的田地,都是耕作经年的熟地。俺问了这些日子搭建屋子的匠人,得知这一带掘地三尺都是熟土,用来养猪羊岂不荒废?所以,俺便决定掘地三尺,将熟土全部运至回龙山下的下田铺撒,这样下田便成了上田,种植粮秣收益不减。”

    万家三兄弟听了都是大惊,他们脑中一时还真转不过这个弯来,还是万年竹问道:“大郎,这上田的熟土搬去了下田,果真能让下田变作上田?”

    “这上田下田,区别在何处?如今说来舅伯不信,明年便知了!”黄大郎也不理解其中确切道理,只是在奇梦中瞧见过后世之人居然在巫山巴东的绝壁上修建了一座宏伟的水坝,将滚滚长江之水拦截下来用做什么发电。

    不过这不是重点,他所得奇梦主要是讲如何将江水淹没之地的熟土搬运去了生地造田的法子,自然叫他记下了。

    ****

    不好意思,除夕将近事多,待进了正月定不忘飨食各位书友。

    此外,换了个新简介,还望大伙儿给些建议!

第一百六三章 【年关近】

    虽然都带着狐疑,可万家兄弟也不是种地小能手,对这个事情还真是吃不准,又把目光投向了养殖区,万年松问:“如今庄内的大小猪只便有四百来头,三间大屋如何够啊?”

    黄大郎便也笑着反问:“敢问舅伯,先下天寒地冻,猪只可是都养在庄中圈内?”

    “正是!原先只有一个圈,能养百十头,后来又加盖了两圈。”万年竹答了一句,还是不解道:“可庄内的圈儿,每一个都比这大屋大了不少。”

    黄大郎便也直言:“到时庄内的猪圈还养猪母猪公,养殖区内则专门圈养猪仔,这一丈方圆的空间就可以养双月仔猪三十头、三月猪二十头、六月猪十头,如今才是一期,若是不够使用,日后慢慢扩大就是了。”

    “羊呢?”万年青倒是主意黄大郎没提羊的事情,图上似乎也没标注出来,自然来问。

    黄大郎便用手一指大图上西北方向的一片区域道:“今年先不养,不过要将这处的五百余亩旱地改种苜蓿。”

    随后,黄大郎也把自己原先做的联庄计划再次解说了一下。

    这黄州的黑毛猪肉贱和长江鱼贱其实都在黄大郎的计算之内,他也不是好高骛远之人,所以最早定下的计划是相当的保守。按照他的构想,庄子的第一期工程中,猪母存栏二百头,仔猪存栏三百头,以六个月为一个饲养周期,每月能够出栏五十头就算达标。

    不足的部分,自然就要依靠民间百姓散养,再说这几百年来黄州附近也从未听说短缺过猪肉不是?

    再来说长江鱼贱,如今除了某些好饕餮者喜食的真鳊还能卖上些价钱外,长江里的鲤鱼、鲫鱼、鲳鱼还有普通鳊鱼价格都是很贱的,巴掌大小的鳊鱼也就几文钱,三、四斤重的肥美鲫鱼也就十来文,所以为了掩护雪盐的制作,竖起一个鱼鲊作坊也就在情理中了。

    而且,万家庄子虽然距离黄州有四十余里,可往东五里就是举水,江上的渔夫可以直接驾舟沿举水逆流而来,收鱼也不麻烦,一个月万斤左右的鱼鲊出产应该可以轻易保证。

    但这些都是预计,就算每月真能出栏五十头猪和收购足了万斤鲜鱼,你也要有足够的罐子来组织生产才行,任何事情都不是想当然就能成的。

    足足花了半日的时间,黄大郎将庄子的规划和许多细节,详细的与万家三人说好,这才坐了万年青的马车回了黄州。

    这一路上岳丈和女婿都是各自闭目养神,是心怀了鬼胎还是无话可说,也就没人知晓了。

    此时的黄州上下,因为有了姚政和姚玉的上下打点,城外野林中发生的重大命案自然被压了下去,如今挠头的就只有知州曹大人自个儿。

    至于挠头的原因,就是如今摆在他眼前的一方枢密院使直领,可自由出入禁中的腰牌,自打府衙的马快班头从尸堆里起获此物后,曹知州便如获至珍的将它藏着,哪怕去给寿春和江陵府的公文中都未敢提及此物。

    而在现场起获的断手残臂,虽然当做证物保存在了仵作处,可上面的紫服衣袖却是已经由曹知州的家仆连夜送往了东京汴梁,目的地是曹家的靠山府上。

    “唉!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曹知州一脸苦涩的看着桌案上的腰牌,看了眼身边的文吏,问道:“文甫,你道如何?”

    那文吏年纪约在四旬上下,容貌朴实并无可表之处,下颌蓄了山羊须子,一双三角形的眯眯眼微微睁大后,见他笑着用一口纯正地道的东京汴梁口音道:“东翁勿恼,不过是神仙打架罢了!城门固有失火之危,却与东翁无干!”

    “哦?这是为何?”曹知州摆正了脸,来瞧这文甫,他这亲随本是汴梁子,姓赵名春字文甫,二十多年前曹知州赴京应考时收他做了门子,如今算是曹家内府的管事和公房中的师爷。

    赵春笑道:“行凶者用的是禁器,杀得又是禁军,之所以选在城外,就是不想与东翁为难。至于城门失火之危,解救之法想来定在城中是也!老爷不妨等来汴梁消息,再做打算!”

    曹知州听了将两手一拍,便将那腰牌扫进了桌上的一堆书卷中,哈哈大笑的领着赵春离开了。

    此后的十几日,淮南二路的提刑司以及无为军探哨、寿春府的仵作先后来到,可都压制了消息行事,黄州府的马快也被发散了出去,到处去搜查一个新近断臂之人,城中的捕快和弓手们也提高了戒备,增加的巡城的时段和加强了对进出百姓的查验。

    可是在这一切涌动的暗流之中,过年的气氛倒是越来越浓烈,将一切都冲淡于无形。

    眨眼腊月二十四,这便是北宋的小年了。

    在古代中国没有“小年”这个节日,但是根据小年的活动,这个节日的来源与古代的有祭祀灶神的节日。祭祀灶神的节日由来已久,在论语之中也有记载,也有的史料认为从夏朝就开始祭祀灶神了。

    古代祭祀灶神的日期是在腊日,根据《说文解字》记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也就是说日期是冬至之后的第三个戍日。可是到了南朝,祭祀灶神的日子改成了十二月八日,也就是与腊八节重合,根据《荆楚岁时记》“其曰,并以豚酒祭灶神”。

    到了宋朝,已经有了小年的雏形,在北宋称为“交年”,在南宋称为“小节夜”。

    《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二十四日交年”,在这一天,东京汴梁的人们会请来高僧念经,准备美酒、水果、菜肴来送神,还会去烧“合家替代钱纸”,将画有灶马的画贴在灶门上,用酒糟涂抹灶门,这个举动被称为“醉司命”,夜里还会在床底上点灯,这个举动被称为“照虚耗”。

    黄州人的小年习俗,此时自然照搬汴梁,不过黄家和姚家各事都做了齐备,却是不敢请了高僧来念经。虽是小年,老店和食汇街自然也是正常营业赚钱,这日一早黄大郎便领着万春奴和家中众人打扫除旧,近午的时候刚准备用膳,却听着门外传来喜庆的锣鼓之声,旋即便有人叩门道:“恭喜黄家大郎,董员外昨夜在留仙居关扑出了混纯儿,特将周娘子赎身送来与黄家大郎合亲咯!”

第一百六四章 【故人来】

    也就在这日午前,黄州城外野林处。

    今日虽已经是小年,可今冬黄州却是少雪,官道上一片暗白,却是被寒风冻住的冰霜。

    二百多号身穿捧日军号服铠甲的军士护着十辆双牛牵引的大车和两辆载人的碧油车列队行军,虽然整体的速度缓慢,可人人口鼻之中喷的白雾远远看去却似一条行云踏雾的游龙。

    在一名骑驴胥吏的指引下,这队人马很快在道旁的野林外停了起来,胥吏下了驴来到领头骑着枣色高头大马的红袍银甲小将面前,指着野林方向道:“刘制使,案发之地便在此处。”

    红袍小将穿的是一身西军制式的冷锻连铠片甲,胸前护心镜和双肩兽头甲都贴了烂银,头上的制式鏖兜竖着一束斑斓雉尾,人也是剑眉星目,英姿飒爽。

    只见他与那胥吏点头,却回头跟身旁骑着黑色战马的少年道:“九弟,传令全军就地歇息!也随某前去瞧看一番!”

    那少年也穿的是一身制式冷锻甲,不过甲胄却是成人的型号,只见他叉手道:“得令!”

    随后策马掉头,沿途对军士大喝道:“将主有令!就地休息,速速举火烤食,都莫冻着了!”

    军士们听了,便迅速从官道上移到路边,将各自兵器架好后,便分派了人手,拾柴的拾柴,生火的生火,很快就升起了数堆篝火。

    随后少年这才策马回到野林前,下马将缰绳交给从人,便快步走了进去。

    野林中,胥吏正与那红袍小将讲述十数日前在此地发生的命案,因刚刚才讲了个开场,少年虽然来迟一步但也没缺了精彩部分。那胥吏前后说了差不多一刻时辰,才将当时的种种情况说了个明白,众人便也出了野林来到路边,自然有仆从将烤好的面饼和加热的肉汤送到众人手边,红袍小将就着肉汤吃下了一小块面饼后,便对少年道:“九弟,如何看?”

    少年也正用面饼沾着肉汤吃喝,闻言便停了下来,不假思索道:“兄长,如今在枢密院中执役者,皆为神卫军精锐,此事定为内奸所为!”

    红袍小将听了点头道:“不错!按那麻城县小押司的说辞,三十神卫军精锐尽数遭伏,无一人脱逃,且使的又是禁器,便只有如此才说得通了。”

    少年想想,将汤饼放下道:“只是有一点,弟弟觉得奇怪!既是灭口,为何又偏用禁器露了破绽,这神臂弓用普通箭只不成么?”

    “成是成,威力却要打些折扣!”红袍小将干脆也放下手中的汤碗,搓着下巴道:“叫为兄看来,这伙得手之人该是一路穷追不舍,劫杀于此,也来不及多做打算才是,人数该是不多才对。”

    少年也皱眉道:“应不少于二十人十副神臂弓,听闻还有几人头颅皆被碎裂,面目全非,该是内应才对。”

    也就在这兄弟俩商议之时,只见一辆碧油车中下来一个青衣小娘,款款来到后行礼道:“见过刘钰将军、刘锜小将军,小姐使予来问二位将军,不知此地离黄州还有多远?”

    那叫做刘钰的红袍小将起身还礼道:“此地已是黄州境内,离黄州城不足三十里也!歇了这一气,便要直达了!”

    青衣小娘听了,便再次行礼谢过忙回车中,上车之后便对车中困坐的年轻小姐道:“廿娘妹妹,听那刘钰将军说,此地已经是黄州境内,离黄州城不足三十里了。”

    青衣小娘说了,却瞧见小姐神色未动,似乎在怔怔出神,便去摇动道:“廿娘,快醒醒!”

    廿娘被摇得醒了神,惊叫一声后,却听青衣小娘笑道:“廿娘妹妹,可是还想着那苏阁老的遗命,让妹妹嫁给那黄大郎的事儿?听闻那黄大郎还不满十五岁,廿娘妹妹若是不愿意,便不嫁他就是了。予瞧着那刘钰将军还不错,是个能疼人的好郎君,便是那刘锜小将军也是好人儿,不若予替妹妹去问问刘钰将军的意思?”

    “青禾姐姐,休要乱说!”廿娘听了着恼,便伸手推了青衣小娘一把,道:“老祖的遗命,岂能违背?方才……方才予却是在想……在想些别的事儿。”

    青禾听了噗嗤一笑,伸手摇了摇廿娘道:“廿娘妹妹,姐姐在太尉府里做了多年的使女,可见得多了。如刘钰将军这般的郎君,如今却是可遇不可求,须得把握好了,再说刘将军家翁乃是泸川军节度使,这般家门与廿娘也算良配。”

    “姐姐!”廿娘听得小脸儿一红,倒也不知如何辩解。自从上月从东京城出来,刘钰刘锜这兄弟俩护着苏廿娘一行南下黄州,一路上风餐露宿多有接触,这刘钰倒也的确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如今黄州近在眼前,倒叫她如何是好?

    只说队伍歇息好了,便也熄了篝火重新上路,由于目的地在望,且又吃饱歇好,三十里的路程不过一个多时辰便走完了。径直入了黄州北门后,刘钰便亮出了太尉府的腰牌,让门卒引路直赴黄州主薄姚政的府邸。

    哪知才走到府前引街,就被沿街摆开的长街喜宴给堵住了去路,一问才知道今日里姚政的侄儿家中正办喜事,听说是要纳了黄州有名的花魁娘子做妾。

    刘钰听了,便也神色古怪的去到了碧油车前将此事与苏廿娘说了,而后先让队伍退避道边,这才让弟弟刘锜带了名刺去投姚府。

    不一会,姚政便领着黄大郎前来引接,先让押司姚榕将二百多捧日军的军士引去城内厢军营地歇息,而后便将刘锜等一干人等迎入了姚府。

    入姚府的虽然只有二十余人,可从十辆双牛大车上卸下的东西,却惊住了众人。但见车上卸下的不但有一箱箱的书籍字画,甚至还有不少金石竹简和碑拓铭文,苏廿娘更捧着一轴画卷悲悲切切的交给了姚政和黄大郎两人,只道她家老祖苏澈所遗之事,尽在画卷之上。

    姚政与黄大郎将画卷展开一看,却是一幅山水人物:只见江南山色如烟,一人抱伞独行,似观风景,路上稚童正赶着几头仔猪行走,道旁的稻田内,几个农人正农忙,远处的农舍顶上尚有几许炊烟残留。

    留白处题的,却正是苏轼的《猪肉颂》: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侯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辰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223/ 第一时间欣赏宋道最新章节! 作者:隔壁老黄哥所写的《宋道》为转载作品,宋道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宋道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宋道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宋道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宋道介绍:
这世上人心皆坏,人人皆想过上自己想要的好日子,不管他人死活。 正如那些旷世枭雄们说过:要做人上人,便要人杀人。杀得九百万,即为雄中雄。 不过,这世上也不乏一些追求道法自然的人,做些‘念我生民苦兮,义士舞干戚’的抗争。 何为道法自然? 不外呼是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天有道,便顺其自然! 天无道,便替天行道! 大道通天,以道兴宋!宋道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宋道,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宋道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