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赵云TXT下载赵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赵云全文阅读

作者:巫山哥     赵云txt下载     赵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第一百二十章 算盘和珠算口诀问世

    科学家不管在那个年代,都是一群默默无闻的人,却做着一些惊世的工作。

    刘洪此前尽管是一个谷城门侯,雒阳有十二座城门,说白了,他的位置与城门校尉赵延差不多。一个侯爷只不过以城门为封号,也能看出皇室对刘姓子弟的吝啬与忌惮。

    旁边一个三十多岁的士子,赶紧搀扶着他。

    这是刘洪的弟子徐岳,是太史慈的同乡东莱人。

    当他知道了子义的事迹后,和赵云之间顿时有了共同话题。

    至于刘洪,蔡邕老爷子尽管和他年龄相仿,也大不了几岁,提携之恩是抹杀不掉的。在这个年代,文人的地位比算学的人高了不止一分半分。

    有了这层关系,赵云去说的时候,他没有丝毫迟疑,马上就点头答应了今天这场面。

    “老朽刘元卓,承蒙子龙兄高义,为我算学一门发扬光大,我们义不容辞过来。”刘洪的声音尽管还是有些颤抖,心情平复下来。

    很是难为他了,这么大的年龄,还称呼赵云为子龙兄,却又不得已。他为蔡伯喈举荐,和赵云同辈,这么称谓看上去很怪诞却十分中肯。

    没有一个人不想出名,刘洪也曾想过,自己有天大的名声。

    名声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有想象不到的好处,譬如自己理论的推广。

    然则,他姓刘这一条就限制死了,皇室必然不喜。正如有个叫刘晔的,对自己的姓氏不屑一顾,成为曹操集团的重要一员。

    很多时候,赵云也感到很无奈,这个年代道家和儒家的影响力确实太大了。

    譬如说,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就不得不依托于这两种学派的故事,要不然,自己“写”的《老子化胡经》不可能这么快受到那些光头们的接纳。

    按照具体的传承,这位刘洪老兄弟子很多,能够传授衣钵的就是眼前看起来沉默寡言的徐岳,而他的徒孙则是史上大大有名的东吴名臣阚泽。

    后世说他被孙权封为太子太傅、都乡候,是因为其对儒学的勤奋钻研。

    但是,说起来十分可笑,他最出名的著作,是传承师父与师祖的《乾象历注》和《九章算术》,那与儒家有一毛钱的关系吗?

    阚泽对圆周率也很有研究,祖冲之对圆周率的精确计算就是借鉴了他的成果。

    当然,今天自己和刘洪的相遇,还有对徐岳的尊重,相信会传到有心人的耳朵里。

    只要赵云还存活着,并且价值与日俱增,相信他们师徒俩与历史上会有不同的结局。

    至于那个阚泽,就不知道该怎么办,赵云想着有一天是不是利用赵家的网络对那孩子进行接济,当然,也怕有拔苗助长的可能。

    此刻,赵云决定先把徐岳推出来,自己说了那么多刘洪的话已经足够了。

    相信讲课的是他的弟子,灵帝知道后也不会怪罪自己。

    设若赵云还要继续让刘洪表现,他那同音字的刘家皇帝会怎么想,只有天知道。

    反正目前的赵家还很弱小,皇帝那条大腿仍然结实,不能舍弃,且一不小心就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看到了这位学子了吗?”赵云等刘洪的情绪稳定下来,马上介绍:“此为元卓先生的弟子,徐岳徐公河。”

    “正如在战场上,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在科学的领域里,今日为师不说,你们清楚元卓兄吗?不会,因为他们都在默默做着具体的事情。”

    “元卓兄按数术成算创造了乾象历,授于公河。此子潜心钻研晦、朔、弦、望、日月交食等历象端委,进一步完善了乾象历。”

    “历法的钻研为公河以后从事算学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他搜集先秦以来大量数学资料,撰写出《数术记遗》、《算经要用》等具有历史意义的数学著作。”

    “《数术记遗》以与刘老先生问答的形式,介绍了14种计算方法:未满百言,而骨削质奥,思纬淹通,依然东京风骨。”

    “谢谢子龙叔父的夸奖,”徐岳很是欣喜,师父怕出名他本人也不姓刘无所谓:“其实他老人家说的话往往让岳茅塞顿开。”

    我这就成了叔父了?赵云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先前其师父管自己叫子龙兄还是平辈,一个自己年纪可以叫叔叔的人反过来管自己叫叔父确实难为情。

    甲字乙号,顿时成为徐岳的舞台,他本人也不咋怯场。一个对科学笃信的人,在他自己的领域,根本无惧。

    “本来,岳之前还有所迟疑,《数术记遗》中第十三种算法定为珠算。”他侃侃而谈:“经叔父提点,岳才下定决心,这种叫法没错,因为我们有算盘。”

    他很是恭敬,对赵云再次一揖到底。

    毕竟算盘和珠算这种划时代的中华算术工具,要是没有穿越这种离奇的故事发生,至少要延迟六百年产生。

    赵云面带微笑,坦然受了这一礼,知道这是数学狂人代表学术界对自己的尊重。

    古代的算筹实际上是一根根同样长短和粗细的小棍子,一般长为13--14cm,径粗0.2~0.3cm,多用竹子制成,也有用木头、兽骨、象牙、金属等材料制成的,大约二百七十几枚为一束,放在一个布袋里,系在腰部随身携带。

    需要记数和计算的时候,就把它们取出来,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摆弄。

    别看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国数学史上它们却是立有大功的。

    而它们的发明,同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

    它最早出现在何时,已经不可查考了,但至迟到春秋战国,算筹的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

    可以说,用算盘来代替算筹,是一种划时代的飞跃,刘洪与徐岳师徒,在赵云拿出这种工具的时候,当时就傻眼了。

    他们知道伯喈先生有一位很天才的女婿,一直都没见过,只是听说在诗词上很有天分。自然,在云体和简笔画上的杰出成就也赢得了两人的尊重。

    对赵云由衷地佩服,则是成型的算盘和那一套加减乘除的运算方式,就是所谓的珠算口诀。

    刘洪的羡慕嫉妒恨是可以想见的,而徐岳则想把赵云拉到算术界的阵容,在他看来,自己这位师叔,要来算术这边简直都没谁了。

    以前老是听说某某人是天才,师徒两人是不相信的,毕竟科学的东西,来不得半点虚伪。

    这下,他们算是完全折服。(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一章 赵子龙的短板在哪儿?

    鸿都门学的学习气氛和太学比起来,原本相差得太远。

    在不少此间的学子们看来,这所学校是皇帝陛下创办的,自己等人相当于是天子门生。

    尼玛,皇帝是我们的老大,到了地方上横着走,什么当大官迎娶白富美不要太简单了。

    今天,以前那些到过门学的人不由大吃一惊,几乎所有的酒肆就是那些滔滔不绝的学子。

    好吧,老子对学习不感兴趣,找个亭子坐坐,说不定能看到不时来游玩的小姐太太们,反正何家的人嚣张气焰被打下去以后这里又游人如织。

    “一上一,二上二,三下五去二,四去六进一,五上五,六上一去五进一······”

    平时不背书的学子,竟然摇头晃脑地背着莫名其妙的东西。

    再往前走,又是其他的背诵:“一退一还九,二退一还八,三退一还七······”

    有完没完?就不相信鸿都门学的人突然爱学习起来了,总能找到清静的地方。

    “逢二进一,逢四进二,逢六进三,逢八进四,二一添作五······”

    我的妈呀,今天这学校究竟是怎么了?假如要是像他们刚来的那位赵子龙先生新写的诗句倒也罢了,背的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终于碰到一个不背诵的士子,却发现他手上拿着一种方形的工具,上面有一些漆得黑中带亮的珠子,在那里拨拉着,嘴巴里还念念有词。

    得,还是刚才那些人一伙的,看样子比他们走得更远,这位都已经进入实战了。

    曾经的太学,是根本就不会把鸿都门学放在眼里的,一群妄想靠着写字、画画和做诗词的人,今后要抱皇帝大腿去当官的佞臣,有啥值得关注的?

    现在不同了,新来的子龙先生拿出来的两板斧,让太学的博士们和学子们都透不过气来。

    简笔画那玩意儿大家着实不懂,《老子化胡经》尽管有人想反对,却又不敢得罪道家的人,不然太学承受的压力就太大了。

    虽然那边对门学表面上一副看不起的样子,暗地里有不少人随时都在汇报这边的情况。

    马上就来了一些懂行的学子,不再是那种吃瓜的包打听。

    哟嚯,我的天,这是算术,而且是一种从未出现过的口诀。

    等太学精于此道的博士们和学子们拿到了讲义,再想法设法找到一把算盘,瞬间呆滞。

    世界上有这么厉害的人么?每一样都懂,关键是达到了大家都仰望的高度。

    “今后没有十成的把握,不要去惹他。”每一个人心中就是这种概念。

    他们想找出算盘和珠算的破绽,首先还得暗中悄悄花钱,请那些听过课的学子学习。

    这个年代,对师生观念看得非常重。自己等人找他的学生,间接就成了徒孙,哪有徒孙去找师祖算账的道理?去休去休!

    人在烦闷的时候,就想喝点儿酒,古今亦然。

    到了酒肆,好嘛,居然有人在说书。

    这种新兴的职业,据说是因为赵云写了一本《封神演义》,然后识字的人开始读出来给不识字的人听,想不到人家离去的时候居然还给了钱。

    一传十十传百,好些不得志的士子,大多是太学学业有成至今还没有一官半职的人,就慢慢仿效,果然取得了可观的收入。

    作为客流量极大的酒肆老板们,如何会放过这块利润?等客人们听书的过程中,会汇集越来越多的人,进来光听说书还不好意思,总得叫上一壶酒几个菜吧。

    燕赵风味一直都是酒肆行业的排头兵,他们给说书人专门布置了一个讲台,手上还拿着一块木头,偶尔一拍,啪啪作响。

    好多本身脑袋里面有不少故事的人,都想着自己写出来,到时候去印刷出来,又是一笔可观的润笔费呢。

    只听见那说书人讲得唾沫横飞:“······王曰:朕因女娲宫进香,偶见其颜艳丽,绝世无双,三宫六院,无当朕意,将如之何?卿有何策,以慰朕怀?”

    “费仲奏曰:陛下乃万乘之尊,富有四海,德配尧、舜,天下之所有,皆陛下之所有,何思不得,这有何难。陛下明日传一旨,颁行四路诸侯:每一镇选美女百名以充王庭。何忧天下绝色不入王选乎。”

    “纣王大悦:卿所奏甚合朕意。明日早朝发旨。卿且暂回。随即命驾还宫。毕竟不知此后何如,且听下回分解。”

    一些人本来听说书,是为了找出赵云书中的毛病,然后再来反击他。

    可谁知听着听着,觉得故事分外有趣,加之说书人的声音抑扬顿挫,被吸引进去。

    直到听见醒木啪的一声响,才从故事中惊醒过来。

    算了吧,这故事连我等听着都这么有趣,以自己等人的文笔,根本就写不出来,还如何去挑毛病?

    雒阳贵圈是包容的,又是挑剔的,他们总是以高人一等的眼光,看着形形色色进入京城的人。

    生在皇城根儿下,各种勋贵的子孙多如牛毛,就是袁家、杨家这种门阀家族,都不咋放在眼里。

    赵云的出现,犹如一条鲶鱼,在这潭有些死气沉沉的水里肆无忌惮的搅动起来。

    贵圈一直都在冷眼旁观,他们才不会觉得一个乡下来的小子有啥值得自己等人需要去有意针对的地方。

    当然,这批人不管是对经学的研究还是对其他君子六艺的研习,是太学的优秀学子都难以企及的。

    尽管他们在历史上名声不显,却是不折不扣的一群死读书读死书的儒生。

    此刻,一个个如同霜打的茄子,遥想当年,刘洪想改革四分历的愿望,就是在灵帝的授意下,被这群人批得体无完肤。

    尽管四分历没有改革成,他们对刘元卓本人的学识,还是打心眼里敬重的。

    现在遇到一个连刘洪都决口称赞的人,这些人也好奇地研究了赵云一切的一切,竟然找不到可以攻击的地方。

    攻击《师说》?《游子吟》?简笔画?《老子化胡经》?算盘?珠算口诀?

    我的天,这赵子龙身上浑然没有任何破绽!

    究竟有没有短板?(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二章 一盘散沙的道家

    赵云所著《老子化胡经》冲击最大的是谁?自然是本地教派道家和儒家。

    之所以称为道家而不是道教,是因为这是一个各自为政的道士们的统称,没有形成统一的教派。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人心态的基本特征,儒家主张建功立业、留名青史。标点符号没有产生的时候,往往古人的一篇文章,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注解。

    就是在标点符号已经被皇家采纳推广的今天,不少大儒们自恃对经典的理解是正确的,还是对古籍有不同的理解,加标点自然也不同。

    《老子化胡经》的出现,对儒家尽管有影响,却不是最大的。况且身后站着荀慈明、蔡伯喈两位大神,又出现了杨伯献这样的超神。

    不然的话,赵云一出又一出,早就引起儒家的反感,群起而攻之了。

    道家人秉承老子“无为而治、亲近自然”的精神,然而,道士们毕竟是凡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何况涉及到教义之争。

    汉明帝时代,佛教已有开始传入中国的迹象,五岳诸山道士,由于宗教心理的驱使,奋然群起,欲与佛教一较长短。

    当时有南岳道士褚善信,西岳道士刘正念,北岳道士桓文度,东岳道士焦德心,嵩岳道士吕惠通,诸山道士费叔才、祁文信等一千三百一十人。

    他们上表奏称与佛教较法之事,见载于佛道论,不欲光头们在中原立足。

    惜乎统治者觉得中原的教派一潭死水,道家尽管不联合,却隐然有插手朝政的迹象。下面有争端,才是当政者乐意看到的。

    秦、汉以来的方士,到东汉以后,已经渐有道士之称。他们隐居在各地名山大泽,一些出名的还会被朝廷册封,修炼仙道,所谓:“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其形甚癯。”

    此时没有正式建立成为一大宗教,却因受到外来宗教的刺激,已隐然生起抗拒的运动。

    到汉末桓帝、灵帝时代,有沛国人张道陵,初名陵。

    其本是太学诸生,博通五经。及其晚年,忽然感叹读书无益于年命之事,遂学长生之道,自称得黄帝九鼎丹法。

    因无资财合药,闻蜀人纯厚,易于教化,与弟子入蜀,居鹄鸣山中,著作道书二十四篇。

    陈寿在《三国志?张鲁传》中,称其为“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学者,出五斗米,故世称米贼。”后世又称其为“五斗米道”。

    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

    到了张鲁行道的时期,已经据有东川,掌握实际的地方行政权,设官置吏,皆以鬼神之道命名,俨然为一路诸侯,而执掌********的实权。

    东川对于巴蜀政局,有举足轻重之势,实为中国历史上施行地方宗教政治的第一人。

    徐州琅邪国于吉,宫崇诣阙上师。吉先寓居东方,往来吴会,立精舍,烧香读道书,制作符水以治病,吴会人多事之。

    于吉家祖上就是搞道术的,看他后来的所作所为,他们家的道术应该属于画符施水这一民间流派,不同于生炉炼丹的官方流派。

    他家不光专业精熟,而且慈悲为怀,不杀生命,到了他这一代的时候,专业技术已经很发达,“精苦有逾于昔人”。

    于吉专业技术精熟的标志就是那本《太平清领书》,就是所谓的《太平要术》或者称为《太平经》。

    如前文所述,这本书是汉顺帝时期由他的徒弟宫崇送到皇宫的,此书装订典雅,所谓“缥白素朱介青首朱目”。

    最奇妙的是书的来历,是于吉在“曲阳泉水上所得”,而且是一本“神书”。

    这明显是夸大之词,别说东汉末年纸张还没有普及,这书是写在布帛上的,就算是写在纸上的,放在水面上也早湿成一团了。

    上次鄱阳湖边和赵云的相遇,他早就知道此子日后必然成大器,不想现在就写出了《老子化胡经》来和道家掰手腕。

    左慈也是东汉末年道家的一个大牛。

    他字元放,道号乌角先生,少居天柱山,研习炼丹之术。

    《后汉书》说他少有神道。葛洪《抱朴子?金丹篇》载,左慈是葛玄之师。

    传其《太清丹经》三卷,及《九鼎丹经》、《金液丹经》各一卷。

    曹植《辩道论》中说他擅长房中术。据有关史料记载,经过六七十年的修炼,是死后成仙的。葛洪《神仙传》也说他能够役使鬼神,会变化、辟谷。

    不过在赵云的眼里,就是一个会武功的道士,貌似精神力比较强大。

    要说左慈和于吉谁厉害,出家人又不会像武者一样,一言不和拔刀相向。

    于吉的《太平要术》跟左慈的《遁甲天书》比起来,遁甲天书更好看一些。但是,并不意味着更厉害。

    举个例子,于吉跟左慈同样可以做到呼风唤雨,但于吉凭的是真实道行,而且于吉一生救人无数,根行要比左慈好的多。

    但左慈玩的一定比于吉漂亮的多,因为遁甲天书不存在救人的问题,它本身只不过是幻术的大综合。

    而幻术,在道行里来说是最不入流的东西。幻术不凭借道行而是凭借符印,这直接导致了幻术实际威力的薄弱。

    拿例子出来,于吉轻松搞死孙策,而左慈变了半天戏法,只不过让曹操看了热闹而已,真正的杀伤力是没有的。

    说到道家,有一个人就不得不提及。他叫魏伯阳,名翱,号云牙子,会稽上虞,出身高门望族,乃会稽魏家的人。

    他世袭簪缨,但魏伯阳生性好道,不肯仕宦,闲居养性,时人莫知之。魏伯阳本不是道士,后世道教把他奉为神仙。

    其所著的《周易参同契》,五行相类,共三卷,是现存系统阐述炼丹理论的最早著作。

    该书思想来源本于黄老与《周易》,并参考古炼丹术及炼丹古书,假借爻象,以论作丹之意。

    作者由于“恐泄天之符”,故行文多恍惚之辞、类比之喻,文字古奥难懂,不易捉摸。《周易参同契》被后世奉为“万古丹经王”,奠定了道教丹鼎学说的理论基础。

    然而此时,他已经去世十年之久。要不然,丧家之犬于吉也不可能从琅琊跑到吴地,道家人的地域观念还是非常强的。

    不管是武者还是道士,他们的修炼都需要资源,而全国资源最丰富的地方,不外乎皇宫。

    就像灵帝的庶长子刘辩,从小就养在史子眇那里,可以说他这支道家获得的修炼资源就是最多的。

    因此尽管这些道人表面上云淡风轻,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样子,暗地里早就注意到汉祚将倾,全国各地蛮人和普通人七一此起彼伏。

    当是时,自然都会找各自的代言人,生怕换了一个皇帝,自己的修炼资源都没了。

    别的道家人都偶尔出世,来显示下自己的存在,并用医术或者幻术,取得老百姓的认同。

    由于《老子化胡经》的出现,道家人坐不住了,引出一位隐居邙山的超级牛人,连张角看到书信后也星夜赶来。(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三章 李喆相招,道家聚会

    道家之人,认为万事万物,皆有神主宰,信仰神灵。

    先民们除认为万物有灵而产生自然崇拜外,还认为人死后灵魂不灭,因而又产生了对鬼神的崇拜。这里面其实还隐含着对神灵的敬畏。

    他们信奉老子,把老子当成教主,把老子的《道德经》当成一部经典著作来研读。

    在东汉后期,疾病流行,《后汉书?五行志》载安帝、桓帝时就数次大疫,死者无数。

    道士们就利用自己所学的医学为老百姓治病,当然病治好了,更刻意夸大自己的功绩,宣布信奉宗教的好处,如果治不好病,当然归结到心不诚。

    大体说来,如今的道家中,于吉专门和上层人物打交道,比如孙策手下的将军和文臣,而张角张鲁等人往往在小老百姓上下功夫。

    这些人都是道教的代表人物,所以说,道教其实是东汉末年最强悍的宗教。

    罗贯中也把诸葛亮当成道教人物来描写,其实孔明本身是亦法亦儒的代表人物。

    赵云的老乡张角,偶尔获得了于吉老道的《太平经》,如获至宝,称为太平道创始人。

    他早年信奉黄老学说,对在汉代十分流行的谶纬之学也深有研究,对民间医术、巫术也很熟悉,苦于找不到学习的主要经典,没有方向。

    得到了《太平经》以后,建宁年间,张角带着两个弟弟,首先在灾情特别严重的冀州一带开始传教活动。

    熹平年间,他在大量招收学生、培养弟子、吸收徒众的基础上,创立了太平道。

    在常山的时候,这种教派民间影响非常深远。好在赵家应对及时,也费了好大功夫才清理出去,不然日后战火燃烧在那片土地上,赵家多年的成果就会破坏掉。

    太平道为道教的早期教派之一,以推翻腐朽没落的东汉王朝、建立太平社会为己任。

    其主要特征是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以“中黄太一”为其奉祀之至尊天神。

    他们的纲领、目标、教义、称号、教区组织、口号、宗教仪式、活动内容、传教方式等,皆据《太平经》而来。

    张角根据《太平经》“众星亿亿,不若一日之明也;柱天群行之言,不若国一贤良也”,自称大贤良师,为太平道的总首领。

    他的两个弟弟张梁、张宝则自称大医,亦为太平道的首领之一。凡太平道成员及其信徒,若犯有过失,只要跪拜在首领面前,承认错误,保证不再犯,便给以宽恕。

    张角常持九节杖,在民间传统医术的基础上,加以符水、咒语,为人治病。

    他们以此为掩护,广泛宣传《太平经》中关于反对剥削、敛财,主张平等互爱的学说、观点,深得穷苦大众的拥护。

    张角又派出弟子八人,到四面八方去宣传教义。发展徒众,“以善道教化天下”。

    十余年间,太平道势力遍布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徒众达数十万人。主要是穷苦农民,也有城镇手工业者、个别官吏、甚至宦官。

    张角在此基础上,又按《太平经》中“顺五行”的思维方法,按照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选定于甲子年甲子日、即灵帝中平元年三月五日举行大起义。

    他还提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响亮口号。

    欲说明按照万物兴衰、按照朝代演变的规律,汉王朝,苍天,大数已尽,作为土德,土色黄,作为黄天的代表,太平道应当取代汉王朝。

    此刻,张角接到了超级牛人的书信,星夜赶了过来。

    毕竟黄巾道在常山国的失败,消息稍微灵通的人都知道,可能唯一不清楚的人,就是端坐在龙椅上那哥们儿。

    张角可不是一个大度的人,能踩一下赵云进而把赵家打压下去,何乐而不为?

    当然,于吉早就知道了名义上的徒弟是做的啥事情,却不敢出头,因为等他晓得的时候,黄巾道如火如荼,欲罢不能。

    相传老子曾在邙山炼丹,山上有上清宫以奉祀老子。附近还有道教寺观下清宫等古建筑。

    这个时期,一年四季,上邙山游览者络绎不绝。

    邙山古时候原名太白原,又名北芒,横卧于雒阳北侧,为崤山支脉。

    东西绵亘190余公里,海拔250米左右。邙山是帝王理想中的埋骨处所。

    树木森列,苍翠如云。登阜远望,伊洛二川之胜,尽收眼底;傍晚时分,万家灯火,如同天上繁星。

    “邙山晚眺”,与“龙门山色、马寺钟声、天津晓月、洛蒲秋风、铜驼暮雨、金谷春晴、邙山晚眺、平泉朝游”一起,被称为“雒阳八大景”。

    上清宫,俨然老子后人的私产,他的后裔才是道教最大的boss,就连张道陵也曾经在这里学道,自觉有成才会跑到东川。

    儒家的创始人孔丘,他的后裔所在地建的孔庙,就是历代帝王都得捧着。

    李家的人,秉承老子一贯清静无为的性格,从来不在外间行走。

    你要说为何当初的何莲如今的何皇后凭啥要找史子眇养育自己的亲生骨肉?无他,因为史道人背后就是李家人,是上清宫主李喆的徒弟。

    没错,召集人就是李喆。李家人尽管从来不出山,涉及到教派的传承,非同小可。

    最主要的是,史子眇发现了赵云的企图,准备用佛教来对付道教,星夜回山报信。

    汉明帝时期,佛教与道家已经对决过一次,李家人暗中一封书信,全国名川大泽来了一千三百多道士,让皇室都吓了一大跳。

    打那以后,李家人也警醒,觉得皇室尽管需要道家,更多的时候,是想延年益寿或者房中术上面。

    至于统治老百姓,还是佛教那一套修炼来生对皇室更有用。再说你道士多了,刘宏估计就要警惕。

    现时不同往日,党锢之祸,杀的士人不在少数。要是道家的人敢于成群结队聚集,相信灵帝派兵杀几个道士也不是啥难事。

    夏日炎炎,北邙山上显得十分凉爽,李喆找的人陆陆续续来到。(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四章 佛教耶?耶?

    房间里的气氛相当凝重,不可否认,戏志才和贾诩才智高绝,这形式完全出乎他们的预料,那可是道家,天下的庞然大物。

    童渊无动于衷,这位老人,老而弥坚,从不怕任何挑战。

    “主公,非去不可么?”还是戏志才打断了沉默:“道家的人,据我所知,可不是啥善男信女,到时候动起手来”

    “是啊,”贾诩眉头一展:“不过冤家宜解不宜结,要是能趁此机会,取得道家的认同,那就是天大的幸事,过程不得不商榷一下。”

    戏志才诧异地看了一眼,在记忆中这哥们儿尽管接触次数不多,根本就不是一个激进的人,咋突然这么冒失了?自己已经说得很清楚,有可能会动手。

    不管是道家还是佛教,一个个表面上云淡风轻,佛教有金刚怒目,道家则讲除魔卫道。

    中国和西方都是这样,只不过西方的教派有统一的教廷,凡是和他们没有共同信仰的人那就一定是魔,绝不手软。

    “如论如何,我都是要去的。”赵云嘴角一翘:“你们觉得我还有选择的余地么?当初要写《老子化胡经》就想过会遭到道家的抵制,我赵子龙啥时候退却过。”

    “再说,史侯目前有史子眇的支持,设若协儿日后没有教派做后盾,举步维艰!”

    “安全呢?”戏志才神情惶急:“主公,千万不可妄闯,上清宫不啻于龙潭虎穴。”

    “有老夫在!”童渊**地丢了一句话,马上又闭上了嘴巴,好像啥都和他没关系。

    贾诩和戏志才对望一眼,这一刻他们的心思是一致的,不由默默苦笑不已。

    赵云冲两人点点头,又做了个请的姿势,童渊老爷子一点都不客气,刹那间消失门外。

    北邙山的上清宫,并没有在山顶,而是在山腰往上一些的位置,周围林木苍翠。

    尽管在山脚游人如织,这边一般人是不允许上来的,不说有好多皇陵在,就是道家传说中老子留下的上清宫就不得擅闯。

    道家的聚会,张角径直一个人上山,把黄巾道的人,包括他的两个弟弟都留在山脚。

    如今的黄巾,也算是一股不小的势力,就是在京都雒阳附近,都有自己的产业。

    一条石阶路隐在树木间,据说共有九百九十九级,道家和儒家一样,讲求做人留一线,就是日常的规矩和建筑也是这样。

    山腰的两边,就是巍峨堂皇的刘家天子墓群,自然有兵丁守候。不过,他们见惯了从山路上拾级而上的道士,张角上去视而不见。

    只有两个年轻的道士闪出来,手里各拿着一柄长剑,大有一言不和就要动手的架势,看见李喆的书信,恭敬地打个稽首,放他上去。

    张角想不到自己是最早到的,哪怕是第一次来,却也不敢东张西望,黄巾道的魁首,到了这里啥都不是。

    “师傅!”听到有脚步声响,他转过身,嘴巴里艰难地叫出来。

    于吉鼻子里一哼,没有说话。

    当年他把《太平要术》整理出来,时逢张角前来拜访,自然也想传播出去。

    在于吉看来,自己这一派的经典,需要更多的人知晓,到时候就连崂山等地的道家都要对自己刮目相看。

    毕竟身在齐鲁之地,对方是庞然大物,而自己就是偶尔替老百姓看看病落下一个好名声。

    这对师徒并没有尴尬太久,李家的召唤,说是辰时,你绝对不能巳时到,不然后果自负。

    上清宫门前有一大片空地,看上去两三亩大小,应该是平时众道士早课的地方。

    此刻,地上放了十多个蒲团,一个个平时世人眼中的高人,默不作声,也不甘人后,纷纷抢占蒲团。

    好在小道士们摆好的蒲团,不多不少,与会的人都有,却也没有空闲的。

    “师傅,时间到了。”史子眇在雒阳也算是一个大人物,就是皇子都要放在他那里寄养,这时候看上去就是一个学生。

    “噢!”一个人凭空出现,在上清宫正门下方的蒲团上稳稳打坐,似乎他一直在那里。

    道家之人,一般都有修习导引术。他们很笃定,刚才那地方空空如也。

    李家的人好可怕,难怪天下道家平日里不管有多大牌,到了这里就规规矩矩。

    李喆的年龄从面貌上看不出来,道家之人,往往鹤发童颜。越是这样的人,就越显得道家人的神秘,宛如神仙一般的人物。

    “诸位道友,此次大会师傅让贫道主持。”史子眇打了个稽首,单刀直入:“赵家小儿凭空杜撰一部《老子化胡经》,佛教的人拟欲大肆传播。”

    “想我道家,从老君立教至今,啥时候化胡为佛?此风不可长!”

    史子眇不仅道法高深,武功也是修炼到家,年纪轻轻就有一流高手的水平。

    当然,年纪和普通人比起来,都快是老头子了,在一群老道士之间,显然就是年轻人。

    “史道友是否危言耸听?”戚雨冷哼一声。

    说起来,两人同在雒阳,只不过一个在郊外,一个在城里。

    这位戚雨可不像他师兄左慈一样,天天弄啥奇门遁甲,他得到一些魏伯阳的典籍,时不时炼丹,没钱了就去给达官贵人看看病。

    既然在京城这边讨生活,双方难免有些龌龊,哪怕对方是李喆的徒弟又如何?

    “戚道友稍安勿躁,”始终闭着眼睛的李喆缓缓睁开:“佛教传入我中原时,道家群起而攻之,今日不同往日,风雨欲来,大家自当合力。”

    原来一直在偷偷观察的张角吓了一大跳,他无法形容那是怎样一双眼睛,里面仿佛有日月星辰,难不成此老也到先天的地步了吗?

    戚雨不是莽撞之人,打了个稽首,不再言语,只是给众道士展现了他强硬的一面。

    “李道友此言甚是!”毕竟张道陵曾经也是在北邙山修炼的,张鲁是他的孙子,双方也有一份香火之情,他立刻接口:“我等必须要把这等妖魔行为制止。”

    “然则以何为目标?”左慈要为自己的师弟站台,反问道:“佛教耶?赵云耶?”(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五章 张角把议题带沟里了

    “赵云小儿,端的不是人子!”张角毫不犹豫站了出来:“一到雒阳,就妖言惑众。正是有了他,才有《老子化胡经》!”

    其他的道士并没有看他,而是迅速看了于吉一眼。

    尽管两人年岁相仿,却有师徒之实,《太平要术》正是他整理出来的。

    此刻当师傅的没有说话,当徒弟的跳了出来,什么鬼?

    于吉有苦自己知,当年也怪自己,想装作高深,说了个什么“吾名南华老仙”。

    那个年代的张角阅历不深,信以为真,后来才发现不过是和自己一样修炼的道士,只不过家学渊源,家里面有不少道藏典籍。

    说实话,从当年他得到《太平要术》至今,两人还是第一次见面,不想是他这种场合下。

    而如今的张角羽翼丰满,对《太平要术》的原作者,也没有多大的恭敬。

    叫你一声师傅,你还要理不理的,真还把自己当盘菜了。

    张角也有自己的苦衷,他的黄巾道都已经在雒阳传播,正是有了史子眇这个地头蛇,才能在京城扎下根来,京畿之地,万万不可丢。

    “哦?”恒山秋道人对他和赵家的纠葛一清二楚,真定离着恒山并不远,他颇为玩味地说道:“看来张道友早就有应对之策,不妨说来听听。”

    张角欲哭无泪,自己哪有啥应对,不过是站出来力挺史子眇而已。

    看到他那讷讷无语的样子,于吉心里有气,不由自主哼了一声,算是把自己的脸也给丢了,他也不想接过话头,免得引火上身。

    在座之人,谁都不会是傻子。明眼人都知道,史子眇不管对刘辩有没有扶持的意思,都由不得他了,因为赵云要做刘协师傅的事情早就传了出去。

    涉及到皇家,涉及到改朝换代,都是人精,在座几个还想打退堂鼓,不欲淌这浑水。

    “要不李道友出面,就说根据典籍记载,老君西出函谷,早就到了天上。”张鲁硬着头皮说:“如此一来,《老子化胡经》不攻自破。”

    有张道陵的香火情,他支持李家这一系是必然的。不过今日之后,这情分也就还完了。

    李喆的眼睛,不知何时又闭合了,端坐在那里,犹如木雕。

    老子的思想核心,就是清静无为,每一任上清宫主上任前,都会对着老子的画像起誓,终其一生,不得下山,不得参与凡俗之事。

    不然,历朝历代,可曾见过任何一个李家人行走在红尘中?

    “人家赵云也没说老君的坏话,”嵩山宋道人不以为然:“《封神演义》中说得很清楚,老君就是清静无为,手下只有一个弟子。”

    作为都是在雒阳这一片的道家,他对史子眇也没啥好感,天天到皇宫里去,邀宠献媚。

    我们道家的宗旨,你都丢到九霄云外,修的何道?

    史子眇心里发苦,想不到从来没有恩怨的嵩山也对自己发难,他缓缓摇头:“宋道友差矣,《封神演义》不过是无中生有的。”

    “史道友的意思,我们道家的所有典籍都是与生俱来的?”华山公孙道人有些鄙夷。

    自从东汉定都雒阳,华山在道家的地位骤然下降,不复有秦朝和西汉时期的昌盛。

    遥想当年光武帝刘秀要定都的时候,未尝没有上清宫的人出面作梗,不然好端端的长安是都城,为何会跑到雒阳来?

    一时间,场面上的气氛十分诡异,就连一直不言不动的李喆都把眉头皱了起来。

    他没有想到,本来准备团结道家的人,再来一次对佛教的打击,为何会变成这种局面。

    所有的道家典籍,大家都说是这样神仙那样神仙所赐,真实情况如何,彼此都心知肚明,拿到大庭广众下来讲就不太好了。

    “其实,我蛮欣赏赵子龙的。”公孙道人见对方默然不语,再次开口道:“既然你们想要针对赵云,不知该如何去处理?”

    恒山秋道人本来只是想讽刺下张角的,发现还有几人也和自己保持着相似的心思。

    要说谁对赵云最熟悉,自然也只有他了。

    从真定到恒山,其实不过是翻过太行山就到。况且那里还是古恒山呢,哪怕双方没有交情,好像也有了些亲切感。

    “那史道友就要做好准备了,”秋道人嘴角一抽,不无揶揄道:“赵云擅长的有诗词、字,没到雒阳据说就写了一首诗。”

    “要不你写一本小说也行,《封神演义》你说是假的,那就写一部真的出来驳斥好了。”宋道人戏谑道:“你认为《老子化胡经》不正确,那你准备写何经书驳斥?”

    目前,史子眇一方,只有他自己才有别样心思,当然张角也想报仇,张鲁只是适逢其会,为支持而支持。

    道家的人,本来始终都主张清静无为,自从明帝时期一千三百多道士想要把光头们赶出去,他们不想所谓的野狐禅跑到中原传教。

    后来,皇室的人袒护,雒阳的高官们也不出手,自然就是默许佛教的存在。

    打那以后,原本还有些团结的道家,逐渐就成了一盘散沙。

    要不然,为何众人连李家的人面子都不给,他们认为李家是李家,史子眇是史子眇,不能混为一谈。

    李喆一封书信相招,大家没有任何一个人迟到,按时赴约,算是给了你们李家面子。

    史子眇那些小伎俩,谁看不出来?道家的人是清静无为,却也不会是傻子,被人当枪使,攻击赵云,他又不是佛教的人。

    设若刚开始就定下基调,大家直奔主题,或利用关系,或直接辩论,赶跑佛教就行。

    尽管佛教在中原传了一百多年,由于道家的抵制,始终都在雒阳周围打转。

    现在的皇帝并没有当年明帝那样的决断,驱赶佛教不要太简单了。

    既然你们把目标给定偏了,对不起,我们不上当。

    你史子眇一个道人,难道还想去当帝师啊,做梦吧你。

    张鲁最清醒,他和赵云没有仇怨,马上就明白症结在哪里。

    他还是想尽最后的努力:“诸位道友,写书和经书的人是赵云,现在佛教的人越发猖狂,就不能找一个两全之策,既可以打击赵云,又可以赶走佛教?”

    李喆算是把李家人的传统发挥到极致,他没有再开口,等最后才会出来说话。

    当然,一旦他说话,就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否则别的道家买不买账就是两说了。(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六章 雒阳的吃瓜观众不要太多

    “赵云和道家干起来了!”

    这话听着有些不对劲儿,一方是一个人,另一方则是庞然大物,看上去很不对等啊。

    等等,你说赵云和道家干起来了?扯淡,一个是鸿都门学的新晋博士,据说现在去听他的课需要提前报名的,另一个是教派,大汉当之无愧的第一大教。

    再说赵先生入城的时候,太学不是有不少居心叵测的学子想要让他出丑么?毕竟那时他还没走马上任,学子们去身份合适。

    现如今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博士,学子们哪怕再不认同,存在着尊卑的差异。

    就像一个小地方的县令或者县长,和大地方的刀笔吏,双方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

    至于太学的那些博士们,一个个老朽,好意思去欺负人家小年轻嘛。

    因此,太学和赵云之间纵然有龌龊,也干不起来,咋又和道家扯上关系了?

    啥,赵先生写了一本《封神演义》?那是啥玩意儿?西周建国时期的故事啊,还有神仙妖魔鬼怪?这样的故事书我一定要好好看看。

    有这么厉害?他还说有可能是今人无法达到先天的原因,那就更要看一看了。

    《老子化胡经》?那是什么东西?让那些和尚看的?于是乎道家要找他的麻烦?

    其实,在雒阳城流行的风言风语,都是从世家流出来的。

    普通的老百姓,哪里明白道家已经在聚会,剑拔弩张,就不知道是对付赵云还是佛教。

    当然,少不了那些本身就对赵子龙怀有不满的世家在后面推波助澜,不然,为何坊间流传的,都是道家要对付他的信息?

    老百姓是淳朴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判辩的能力,世家传出来的消息也就相信了。

    在他们的心目中,好像真定赵家在北方把胡狗都打赢,那一时期,世家为了鼓动皇帝继续出兵,确实在北疆战役胜利的时候出了力,不遗余力大肆宣传。

    后来,他们有了自己的利益诉求,自然不会再为赵家摇旗呐喊,让不明真相的平头百姓一头雾水,难道真定赵家胜利之后,北征就无疾而终?

    看样子好像也不对,毕竟大汉除了极少数的宦官莫名其妙就成了侯爷普通人要想封侯,千难万难,真定侯是如何出来的?

    直到赵云到了雒阳,才重新有了赵家的音信,半点儿也没有北疆那边的战报。

    不少太学学子乔装打扮,到寻常酒肆,尽管点了最贵的菜,也觉得难以下咽。

    当然,他们来的本意就不是为了吃饭,而是想知道老百姓对赵云的看法。

    结果让太学士子们很失望,居然没有人对赵子龙口诛笔伐,道家的力量多么强大,谁都很清楚。按说赵云得罪了道家,应该是群起而攻之啊,剧本不是这么演的。

    其实,就是这些学子们,他们不清楚,自己等人本身就是世家手中的枪而已。

    “很奇怪,道家之人,为何不大张旗鼓进雒阳?上一次孝明帝时期,他们要对佛教动手,不几天就聚集了一千三百多人。”

    “孝明帝到如今,都过去了差不多一百年的时间,真真假假谁说的清楚?”

    “你的意思是说,那些佛教光头们,本身就是刘家人给引进来的?我的天,不是引狼入室吗?我大汉的教派,何须番邦胡人来分一杯羹!”

    “是啊,传说中的方士徐福,带着五百童男童女,到海上去找传说中的仙山,多缥缈的说法,始皇帝那么精明的一个人,竟然相信了。”

    “合着你们的意思,当今和他的前任们,觉得道家的力量太大,早就不满意了?”

    “那是,一个皇帝,他们觉得自己是天下最有权势的人,谁想头上有一个太上皇?”

    “很难讲啊。不要说咱大汉,就是前朝大秦时期,秦始皇劳苦功高,权柄一时无两,对道家的人都得供着。”

    “未尝不是始皇帝想抓住道家的辫子,他们找不到神仙或者仙山的时候,那就会出面铲除了。”

    “凡事没有绝对,兴许海上真有仙山呢?说不定徐福早就得道成仙,不然为何到如今也没有他的只言片语留下。”

    “糊涂!横海将军带着船队渡过茫茫大海,到了那个叫邪什么的地方?”

    “邪马台!”

    “对对对,就是那里。一个女性,竟然成了他们的女王,传说中不就是徐福的后代么?”

    “道家也不禁生育,不像和尚们,一个个清心寡欲,斩断尘缘,指不定就是他成仙之前留下的后裔,把道统传了下来。”

    “啥道统啊,要是真厉害,张横海不过是一个武力值不高的武者,带着一些家丁部曲什么的,就能把邪马台打得溃不成军。”

    议论的众人不再说话,他们突然想到,赵家最厉害的,并不是文才什么的,而是超绝的武功,连胡人都望风而逃,打下了不止一个郡的土地。

    横海将军张郃,貌似以前还是赵家的部曲,连他们家的部曲都这么厉害,主家更是把胡人都打得抱头鼠蹿,得有多厉害。

    他们心里很是彷徨,设若赵子龙知道是他们在后面使劲,赵家人会不会找人直接把大家给做了,也不是不可能。

    上次在京城,赵云不是差点儿被人给刺杀成功了么?虽然不知道是哪家做的,相信赵家的武力值更高,要不然也不会没有人受伤。

    一报还一报,指不定惹到了赵家,那边是山野之人,才不会把大汉律放在眼里。

    再说,杀人之后,飘然远遁,你去找谁?

    到了最后,大家不得不说一句:“别去管,不管是道家、佛教还是赵家,都不是好惹的。”

    “是啊,要是他们认起真来,我们在座的哪一家都不能和他们抗衡。”

    得,死道友不死贫道,不管是大范围还是小范围的聚会,顿时作鸟兽散。

    谁也不想成为三家下一个攻击的目标,宁愿当个吃瓜的观众,也不想淌这浑水。

    和赵云休戚相关的人感觉就不一样了,赵满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专程到那边去,就算帮不上啥忙,问一问也是好的。

    结果,三位夫人对他的行踪都讳莫深入。

    叔叔赵温的脸色,一直都阴沉着,想来他也没有更好的办法。

    赵忠自打赵云说了自己是刘协的师傅以后,就开始深居简出,比以往更加谨慎。

    道家和皇室的关系,别人不清楚,难道他也不明白?往往任何一代皇帝的更替,背后都离不开他们的影子。

    自己这本家侄子,你要安分守己当一个皇子的师傅也未尝不可,大不了新皇要是刘辩上位以后,辞官回真定,天高皇帝远,谁敢把他怎么样?

    “师傅,我们出发吧!”赵云和童渊找了个寻常的酒肆,他也有些拿不定主意,道家究竟是要针对自己还是佛教。

    可以说,凭借道家一千多年的积累,同时对两家开战,真还没啥难度。

    一老一少两个身影,很快上马,出了雒阳城。(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七章 孙坚孙文台

    残阳如血,西羌的天空中,弥漫着鲜血的味道,到处都是残缺的肢体,有几个汉军士卒正在收敛袍泽,忍不住呕吐起来。

    张温前来讨贼,他可不认为自己一个文人能统帅北方的武者,只好竭力在南方的将领中挑选,无巧不巧,就落到了孙坚头上。

    没办法,荆州尽管是张家的桑梓之地,随着不少家族和张家关系剑拔弩张,他找不到合适的人了,只好去扬州招收。

    孙氏世代在吴地作官。他们家在富春,祖坟位于城东。

    据说孙坚出生前,孙氏祖坟数有光怪。五色云气,上连于天,蔓延数里远近。附近的人都去观望。

    乡老们都说:“这不是一般景象,孙家恐怕要强盛起来了。”

    孙坚的母亲怀着孙坚时,曾梦见肠子从腹中拖出,环绕吴地阊门。醒来后很害怕,对邻居的老太太诉说。老太太说:“说不定还是吉兆呢!”

    等到他出生,果然容貌不凡。

    孙坚年少时为县吏,性阔达,好奇节。他十七岁那年,随其父一起乘船去钱塘,途中,正碰上海盗胡玉等人抢掠商人财物,在岸上分赃。

    商旅行人,一见此情此景,都吓得止步不前,过往船只,也不敢向前行驶。

    孙坚见状,对父亲说:“这些强盗可以捉拿住,请让我去干。”

    他的父亲孙钟说:“这种事不是你能干得了的。”

    孙坚提刀,大步奔向岸边,一面走,一面用手向东向西指挥着,好像正分派部署人众对海盗进行包抄围捕似的。

    海盗们远远望见这情形,错认为官兵来缉捕他们,惊慌失措,扔掉财货,四散奔逃。孙坚不肯罢休,追杀一海盗而回,其父亲大惊。

    孙坚却因此声名大振,郡府里召他代理校尉之职。

    时会稽郡人许昌在句章兴兵作乱,自称阳明皇帝,与其子许韶一起四处煽动诸县,聚集起同伙数以万计。

    孙坚以郡司马的身份召募精良勇敢的壮士千余人。会同州郡官兵,协力讨伐,击溃了这股势力。这一年,正是熹平元年。

    刺史臧旻向朝廷呈报了孙坚的功劳,于是,他被任命为盐渎县丞,数年后,又相继改任盱眙县丞和下邳县丞。

    孙坚历任三县县丞,所到之处,甚有声望,官吏百姓也亲近顺服。同他往来的人,常常达到数百,其中,要数祖茂和黄盖最为出名。

    这里有乡里耆旧名人,也有任侠好事的少年。孙坚对他们,像对待子弟亲友一样。接待抚养,尽心尽力。

    当年,臧旻和夏育、田晏等人,奉灵帝之命,北伐鲜卑,因后勤等各种因素,导致失败。

    尽管三人作为刘宏和宦官集团政策失误的牺牲品,但他们的战斗力却还是被世家门阀记住,孙坚这个臧旻提拔起来的人,自然而然就进入到大家的视线。

    来到西羌半年多了,冬天的时候,由于他带的部曲来自家乡,很不适应北方的天气,几乎都没有出战。

    好在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对西羌人也不再像冬天那样束手无策。

    可恨的是,在一般的战事上,张温对董卓言听计从,主张对羌人采取怀柔政策。

    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了解,孙坚很是明白,对这群没有教化好的夷狄,光是感化是永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战争的洗礼,把他们打痛了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然则,他的意见并没有被张温采纳,束之高阁,对羌人的一些武力行动视而不见。

    依着孙坚的暴脾气,如何能忍受?才刚见羌人部族大肆杀死汉民,一怒之下,领着祖茂、黄盖,哪怕身边只有两三百部曲,硬是杀败了三四千人的羌族部落。

    大家对张温很失望,此次行动,没有必要报告上去,免得引起不必要的麻烦,说不定目前在凉州不是靠山的靠山也没影儿了。

    “主公,何事欣喜?”黄盖心细,马上就看到了自家主公脸上的喜意。

    孙家尽管在富春县,离着中原好远的距离,不过孙坚看着鲁莽,中途还是做了不少手脚。

    既然赵家可以做生意,孙家为何不可?赵家是原赵国的后裔,我孙家则是孙武子的后人。

    一来二去,孙氏在雒阳一带的商铺竟然赚钱了,虽然和赵家动辄上万钱的大生意不一样,还是走上了一条成功之路。

    不仅如此,孙氏的商铺还起着眼线的作用,时不时筛选一些重要的消息,火速发到凉州。

    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孙家在雒阳的负责人就是他的亲弟弟孙静。

    “没必要遮遮掩掩的,你们两人是某的生死兄弟。”孙坚本人就是一个豪爽的人,他也确实把两人当作兄弟来处。

    祖茂的性子急,抢先把帛书拿到手,不禁眉头微皱,上面写的都是有关赵云的信息,与自家有啥关系?

    黄盖不一样,能在原本的轨迹中,提出火烧曹营的人物,必然就是一个智将。

    再说,他也明白自家主公所走的路,始终都在模仿赵家。

    他看得很仔细,包括赵云从进入雒阳受阻、夜晚遭到刺杀,而后进入门学的种种,最后提到了刚刚写出来的《封神演义》和《老子化胡经》。

    就算他的智力还可以,却也不咋明白,这些东西和自己等人的关系有多大。

    “主公,”黄盖把帛书还回去,语重心长地说:“赵家人对胡人处理的方式,总起来讲,除了把他们杀怕以外,却也要采取招降的措施。”

    旁边的祖茂不以为然,适才的厮杀让他都有些脱力,却对羌人的战斗力有了个直观印象。

    在他看来,这些夷人都是打顺风仗的好手,一遇到挫折,或许能坚持一会儿。

    只要把他们的气焰打下去,战场的胜利就在眼前。招降这样一群软蛋有毛用啊。

    “恩!”孙坚不知道祖茂的想法,赞同地点点头:“我们以三百破四千,死了这么多兄弟,也是值得的。”

    他非常累,休息了这么久稍微缓解,长身而起:“现在想来,我们就有了招降的资格。”

    孙坚认为,董卓之所以拿着羌人的虎皮来和张温讨价还价,不过是因为打小就生长在这块土地上。

    真要说他董某人或者是他的家族和羌人之间有啥密不可分的关系,那还是两说。

    这些羌人眼看自己不买那胖子的账,总要做个取舍,说不定今后收取的部落多了,还可以和董卓抗衡。

    至于张温,要多远滚多远。

    自然,孙坚的眼光和两位部将相比要长远得多,他明白弟弟挑选出来的信息的作用。

    心目中,他惊叹于赵云的魄力,自忖写不出这些东西来。就不清楚道家人会作何反应,赵家麒麟儿又如何应对。(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八章 雒阳郊外,雒水之滨

    天气有些阴沉,夏天的雒阳不像真定挨着海不远,可也不算湿润,旁边就是雒水。

    这鬼天气,哪怕坐在树荫下,一会儿身上就湿漉漉黏黏糊糊的,异常难受。

    雒阳郊外离着北邙山不远处的庄园里,黑衣人坐在那里差不多四个时辰了,他似乎一直都没有感觉到空气中的异常,目不转睛地盯着一片又一片竹木简。

    尽管赵家改革了印刷术和纸张,此前很多的典籍,特别是大世家的孤本,人家压根儿就不愿意拿出来分享,因此,竹木简的数量还是蛮多的。

    他刚开始的时候看得很慢,几乎是在每一块简上停留的时间都超过半柱香。

    渐渐的,他的速度越来越快,午饭送过来老半天了,他一箸都没有动过,眼睛一直都没挪开过有些字迹都很模糊的简上。

    一阵风吹来,老树上掉下一条虫子,刚一落在上面,翻了个身继续爬行,就是一条普通的毛毛虫,还没褪去出生时的草绿色。

    他手指轻轻一弹,抬起头叹了口气,这才注意到旁边的食盒。

    下人们都晓得他不吃热的,就是冬天也喜欢让饭菜凉一凉再吃。

    这个习惯是什么时候养成的呢?差不多在北疆那阵吧,一到胡人的地盘上,带着胡饼,有时候一天吃一顿都是常事,没水下咽的日子一般人从来没有体会过。

    以往他不怎么出屋,即便现在院子里,脸上还是有些苍白。

    对赵云刺杀的失败,让他只是稍微颓废了一阵,又开始重新振作起来,毕竟他的年龄和童渊相比,就是一大优势。

    拳怕少壮,自己没到巅峰,童老儿已经在走下坡路了,今后双方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那么下一次的相遇,不是他死就是自己活!对于知道自己秘密的人,黑衣人从不手软。

    好在北疆的时候,他本身就是一个传说中的人物,普通的士卒就是对面相撞也不知道他的名声。

    与史子眇的合作,和传说中差不多,道门根本就看不起他这个武者,盖因在道家,几乎所有的道士都会一两手导引术。

    好在后来他亲自出手,史道人觉得自己差了太远,勉强答应过段时间就让自己去教授辩皇子,应该是史侯的武功。

    对童渊,他真还不怎么怕,主要是顾忌赵家有先天强者,面前这一大堆竹木简,就是他找人四面八方收罗回来的关于先天的东西。

    对于那个境界,他没奢望达到,只是想着怎么去克制。毕竟先天的威胁太大,现在流传下来的东西太少,人们对于未知事物的的恐惧与生俱来。

    可惜里面好多东西,都是神神叨叨的,看上去就在吹牛。

    先天强者到了今天,基本上就是一个传说,而赵家竟然还存在,不仅是自己还是自己的家族,真要把赵云给杀了,对方恼羞成怒之下,说不定家族就灭掉了。

    对于那种超卓的人物来说,杀好几百上千人,和杀鸡又有什么区别?皇权在他们眼里就是个屁,惹毛了连皇帝也杀掉都有可能。

    其实不管是童渊还是赵云,他们都想错了,此人并不想去刺杀成功,而是要把一潭池水搅浑,到时候看赵家去找谁报仇。

    说实话,赵家得罪的人越多,对自己就越有利,现在的真定赵家在武者的心目中就是神一般的存在。

    蚁多咬死象,先天强者又如何?惹恼了天下的武者,到时候群起而攻之,赵家就只有灭亡一途,除了先天其他人估计都不会留下。

    遗憾的是,童渊尽管离开北军那么久了,此时仍然有不少部下在明里暗中帮助他,让自己杀伤赵云的计划功亏一篑。

    相信自己只要重创而不是杀死赵云,赵家的人一定都要疯了,精心培养出来的领军人物受损,可能只有先天强者按兵不动,其他人都会赤膊上阵吧。

    “你进来。”他放下筷子,目无表情地对着院门说道。

    一个素衣青年推开木门,发出吱呀一声响,他探出头四下看了看,赶紧关上。

    “师父!”年轻人直挺挺地跪在那里:“徒儿办事不力,把赵云师徒给追丢了。”

    “恩?”黑衣人本来还在咀嚼,马上停下了动作,眼睛里的寒意像要杀人一般:“要你有什么用?两个大活人你们都看不住!”

    “请师父恕罪,本来我们远远地跟着。那童老儿像是发现了什么,往我们的方向一看,所有人好像掉进了冰窖。也不知道过了多久,再寻找时,两人全都失去了踪影。”

    “饭桶!”黑衣人勃然大怒,差点儿拿起筷子就把青年的眼睛刺瞎,筷子头在眼睛面前不停颤动。

    “跟丢了就算了,”他踟蹰了片刻放下筷子:“兔儿满山跑晚上归旋窝,你们就守在他家附近,总有要回来的时候,下去吧。”

    年轻人出了院门,才发现背上全是湿的,不是因为湿闷的天气,而是由于害怕。

    尽管这些从小被他收养的人,名义上叫做师徒,实际上连下人都不如。

    曾经那些管他叫师父的人,光是青年见过直接被杀死的就有好几个。

    要是一下子杀死还好一点,有些差不多就是凌迟处死,关在地牢里面,外面听不到声音。

    那时的自己年龄幼小,每天到地牢送饭,听见一个师兄足足哀嚎了两天三夜才没了声息。

    今天没杀自己,最大的原因应该是杀了他就无人可用。

    雒水河边,钓鱼的人不少,他们都不是渔民。

    真正的渔民,撑起小船,在河里用渔网捕鱼。

    本来历史上就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说法,《封神演义》的出现,更是把这件事情给坐实,一大票士子们都在仿效姜子牙的做法。

    当然,他们知道自己等不到皇帝或者皇子,时代不一样,那些人出门一般都是前呼后拥的,普通人哪有机会近身?压根儿就不可能出现文王遇见姜尚的情况。

    然则在雒水河边钓鱼的达官贵人确实不少,一个个从旁边跟随的护卫就可以看出,肯定都是身居要职。

    或许有人说,只有休沐的日子才有官员们出来,其实有好多闲散官员,他们只有个品级,等待着机会上位。

    一旦时来运转,说不准会一飞冲天。

    遇不到皇帝,能见到一个未来的大员,对于士子们来说,也是一条出路,这种例子不要太多,就看你自己的运气与恒心。

    一般的钓者都是须发皆白,唯有一个中年人,看上去显得很是突兀。

    他是最近才喜欢上这游戏的,因为三叔说过:“本初,你还是太急躁了。设若要做大事,必须做到心平气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没错,他就是袁绍。(未完待续。)

第一百二十九章 垂钓袁绍心不宁

    只有亲历过北疆的战事,才知道那些胡人究竟有多猛。

    身后的颜良和文丑,袁绍带着他们在京城不敢说没有敌手,至少目前自己圈内的人,他们的部曲在两人手下,根本就走不了几个回合。

    如此的猛人,遇到胡人,也束手无策,你就是挥刀去杀,胡人们根本就悍不畏死,你又能杀死多少人?一百人还是两百人?

    毕竟都不是死人,每个人哪怕抵挡不住,一两回合还是能撑住的。

    根据一切情况显示,颜良文丑今后就是绝世武将的行列,连他们在胡人身上都讨不到便宜,赵家人打鲜卑人好像吃饭喝水一样简单。

    可见赵孟麾下的精兵士卒和自己统帅的,简直有天壤之别。

    人家成为真定侯以后,十分乖觉,连雒阳都不来,打定主意当一个闲散的侯爷,皇帝也没办法,而且刘宏要给出去的位子有限,那都是要卖钱的。

    如果赵家举家都在京城,相信以袁家的底蕴,不几年赵家就会被打压成为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族。

    如今的情况,只有按兵不动静观其变。

    现在的天下大势,稍微大一点的世家,都相信会有举世难料的事情发生,估计也就宫中那位还认为四海升平,北疆之战让他认为自己是三皇五帝一样的人物。

    袁绍坚信,经过其后皇甫嵩的平庸,卢子干的对峙,大世家再也不会把失利的责任一股脑儿推在自己头上吧,不是我不行,而是赵家太猛。

    “公子,有三件事!”一个部曲马术不错,在靠近的时候急停翻身下马,冲颜良和文丑点点头,单膝跪地。

    “恩!”袁绍的眼睛没有离开过水面,他的手一伸,一份情报出现在眼前。

    “你回去吧,及时汇报!”他挥了挥手,扭过头微微笑道:“子远,你也看看。”

    许攸正专心地看着赵家印出来的《孙子兵法》,抬头抻手接过去。

    不是太重要的事情,情报上都会三言两语带过,他看得很快,不几下就看完了。

    “本初,你离开雒阳那个漩涡是对的。”许攸分析道:“尽管北邙山在郊外,一切都要皇宫里的那位说话,没有他的首肯,道家还不至于那么张狂。”

    这话很有道理,道士们往往都是利用高层的力量,基本上不赤膊上阵。

    作为大汉最大的教派,他们有自己的骄傲,动手在他们眼里是普通人干的事情,自己等人是神仙般的人物,如何会去做那种事情?

    设若没有刘宏的允许,他们会利用自己的影响力,来给皇室增加压力,以图达到自己的目的,现在的皇帝不是当年的明帝,道家不可能束手无策。

    袁家四世三公,和道家自然牵扯不少,假如袁绍还在京城里,难免就会有人找上门来。

    至于袁隗和袁逢,除非是一个系别的领军人物,那样的人出现就相当于事情到了决定性的时刻,重要的人物一般都是最后出场嘛。

    “童老师傅和赵子龙的离开,不出某所料,应该是去避难了。”许攸抚须一笑:“想不到赵家麒麟儿也有临阵脱逃的时候哇。”

    颜良和文丑作为武者,他们尽管从来没有和赵云交过手,却知道武者的性格,宁折不弯,听到这话表示很怀疑。

    毕竟两人曾在真定侯的营中呆过,赵家儿郎,好像从来都不知道什么是困难,什么是害怕,就像赵云说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虽然他们不像袁绍那样事事关心,《封神演义》和《老子化胡经》的影响太大,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事儿?

    赵云那人是一个很有分寸的人,相信既然敢写出来,就一定有办法应对。

    就是从士子的角度出发,如同陈群的退避。赵云要是逃了声望马上就下跌,在这个刷声望不容易的年代,再要提高难上加难,大家都指着声望活呢。

    道家的人表面上一个个清静无为,动起手来雷霆万钧。

    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肯定就是赵云做错了,不然道家的人聚会干嘛?做错事情就要受到惩罚,严重的甚至不死不休。

    “会不会打上门去?”袁绍眼里露出一丝期冀。

    道家的人不轻易显露武功,他曾有幸见过道士的绝技,那一下势若奔雷,武器都不知道是怎么到了对方的额头前,人家都没反应过来。

    要是赵云直接和他师父打到上清宫,那就好玩儿了,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肯定就是这两师徒落荒而逃。

    真到了那种地步,赵家老三的败亡,就意味着真定赵家在京城里从此没有了话语权,在家族里的地位也会一落千丈。

    到时候,赵风和赵巴是自己的妹夫,不投靠自己还能投靠谁?谁又敢收留他们?

    “不会!”许攸斩钉截铁:“前些日子,我了解了下北军的情况。那个童渊不简单啊,要是北军存活到今天,他至少是封号将军。”

    “其人有勇有谋,不会带着弟子去送死,道家的人,光是武功和他相若的就有不少。”

    袁绍有些失望,又扭头怔怔地盯着水面。

    赵云的声望下降了又有什么关系?就像自己一样,有些世家认为自己指挥不得力,那就让后去的人证明给那些人看。

    为了保险,袁绍把淳于琼和高览都留在那里,事情不济那就给你掣肘,我袁公子的名声,岂是那么好破坏的?

    到时候,自己的声望又会唰唰唰回来,人不死总会有机会不是。

    袁绍的浮漂是用不知名的羽毛做的,随着水波一荡一荡。

    据说曾经这段河路有不少渔民捕鱼,还有一些过往的船只。

    后来也不知道是谁想的主意,堆砌出来一个小岛,有点儿像都江堰的离堆,把雒河水分开,只不过专门垂钓这一段明显比通航的要狭小很多。

    突然,浮漂猛地往下一沉,很显然有鱼在咬钩。

    不过,大家都没注意,因为许攸念叨着最后一条信息。

    “本初啊,孟德是你的大敌呢。”他叹了口气:“万事只要还没盖棺论定,就有可能会出现反转。”

    “是啊,”袁绍再次心事重重:“那家伙和赵云明显是一个鼻孔出气,看来他要帮忙。”(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章 曹孟德之意

    夏日炎炎正好眠。

    或许雒阳城外有些许的凉意,城里的温度即便没有后世那么高,也酷热难当。

    衣裤的料子也没有后世那么好,大不了就是丝绸,没有更多更好的降温措施,几天不下雨热得能让人嗓子冒烟。

    况且这个年代的人,非常注重礼仪,到哪儿都是长衫马褂,你要穿一身短打扮,要么被人认为你是粗人,要么就是个不懂礼仪的人。

    这二者不管是哪一样,都会被人诟病。

    不过,在雒阳城里一座显眼的庭院里,几个大男人却没有那么多讲究,穿着鼻窦裤躺在葡萄架下的凉席上午睡。

    这是前太尉曹嵩的寓所,再往前则是他的养父曹腾的房子。

    关于曹氏身世,《三国志》记载:莫能审其生出本末。其实曹嵩本姓夏侯,为夏侯惇之叔父。

    桓帝末,曹嵩领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

    及十常侍乱政,嵩辞官居於洛阳。

    曹嵩的养父曹腾,是在后汉历史上一位重要人物。

    他是汉相曹参之后,侍奉过东汉四位皇帝,顺帝、冲帝、质帝和桓帝,而桓帝的即位更是多亏了中常侍曹腾,曹腾也因此被封为费亭侯,官拜大长秋。

    曹嵩并不像养父那样的清廉之人,多年为官,因权导利,曹家可谓富甲一方。

    东汉末年,朝中有花钱捐官的制度,曹嵩并没有满足于大鸿胪的职位,花去万金为自己捐了太尉一职。

    太尉仅次于大将军,曹嵩由此达到了自己政治生涯的最高峰。九卿原是本份,因臧买位太尉。

    一朝天子一朝臣,灵帝不是桓帝,再说养父所在的宦官集团已被世人所憎厌,此人相当警觉,果断辞职,丝毫不考虑这是他花了万金捐来的官。

    本来,曹嵩也就打算让儿子做个富家翁,曾经做出讨厌这个大儿子的情状。

    盖因不管是养父还是他本身,估计在民间并没有好的名声,设若有朝一日大儿子出头,不需要背负祖辈的骂名,反而会认为曹阿瞒出淤泥而不染。

    世事难料,当赵家麒麟儿竟然有赵忠的手尾在里面推波助澜,原本该在董卓篡权才避祸回老家的曹嵩提前归隐。

    既然宦官都在参与赵云的事件而且坊间没有啥反对的声音,自己那个死鬼养父和赵忠这个健在的宦官相比,不值一提。

    当然,他只不过悄悄回去,为儿子今后的事业养精蓄锐而已,做好先期的准备。

    毕竟从历史上看起来,一个朝代到了末期,总会有各种乱象出现,此时的大汉看上去满目苍夷,民间四处都有起义军。

    乱世出英雄,儿子有自己积累下来的资财,相信今后会有耀眼的成就。

    抱团取暖,不管是在哪个年代哪个阶层都很正常。

    曾经跟随高祖的文臣武将,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岁月的流逝慢慢被人遗忘。

    曹参和夏侯婴这对cp在高祖的时候,关系也就一般般。他们的后代却居住在一起,彼此间是通家之好,要不然曹腾怎么会过继夏侯惇的叔父?

    尽管曹操在京城当一个不显眼的议郎,平时也只有大朝的时候才会有机会见到皇帝,

    私下里,他并没有闲着,时时在和父亲沟通时局。

    这不,眼见刺杀这样的事情都出来了,曹腾担心长子的安危,让夏侯惇、夏侯渊、曹仁与曹洪到了雒阳,生怕他也出事。

    老人可知道自己这大儿子是啥德行,曹操年轻时气盛,与袁绍交好,好为游侠。

    孟德的酒量,本来就不错,再加上经常从赵云手上弄一些神仙醉来喝,与这几个初哥拼烈酒,自然是完胜。

    历史让人摸不着头脑,总会有一些巧合,譬如说曹操的第一个谋士程昱,竟然被曹嵩老爷子给挖掘出来。

    毕竟在京城这地方混,光有钱财武力是不够的,必须要有过人的头脑。

    曹操起身,看了看旁边凉椅上也睁开眼睛一身文士打扮的程昱。

    两人相视而笑,他也不叫下人,不几下穿戴好。

    “仲德兄,让你见笑了。”曹操轻轻说了句。当先往另一个幽静的小院落走去。

    程昱不言不语,只是轻轻点了点头,起身跟在后面。

    突然,曹操耳朵觉得有啥响动,猛然回头看了看凉席,四个人还是鼾声如雷。又悄悄地观察,发现他们脸上没有任何异样,真是酒醉了。

    听到脚步声走远,曹洪吓得一声冷汗,毕竟曹嵩也好,曹操也罢,名义上姓曹,实质上是夏侯家的后代。

    他酒量本身就不错,起先在喝酒的时候偷偷取巧,并没有真醉,头却是昏了。

    曹洪认为自己小心过头,目前看起来曹操对自己等人一视同仁,头一歪,这次真正睡着。

    这个小院落看上去普普通通,墙上还有些斑驳,苔藓生长得十分繁茂。

    以前曹嵩在雒阳的时候,曹操每次进来都战战兢兢,生怕受到父亲的责罚。

    就在他感慨的时候,两人已经进了院子,有两位老人形似睡着,他们还是恭恭敬敬行了礼,才在石凳上坐下。

    不同于赵家,不管是在秦朝还是汉代,皇室对故赵国的后人都十分警惕。曹家和夏侯家可是开国功臣,收罗的导引术不少。

    可以说,历史上两家的武将大放异彩,与他们的先辈收集的导引术不无关系。

    两个老人和真定赵家祖地的人差不多的地位,在家族里不管事,终日只是修炼,以期达到传说中的境界。

    此次曹嵩能请动两老出来,这种除非要灭族才会出现的人,所花费的代价不是一般的高。

    老武者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子孙后代,曹嵩以无往而不利的金钱开道,总算让他们来到了雒阳,曹操也把两老当神仙供着。

    “仲德兄长,”曹孟德情真意切地说道:“父亲在信里告诉我要把你当兄长一样对待。虽刚见面,我认为你就是我的良师益友。”

    尽管此人在酒桌上话不多,曹操发现每次他说话切中肯綮,直指要害。

    “孟德无需多礼,”程昱微微叹息:“今天下纷纷扰扰,为兄年过不惑,依然蹉跎。蒙太公之邀,定当竭力,有甚话只管说,我为你参详。”

    “兄长,此次道家与赵云的纷争,我看好赵家。”曹操直言不讳:“我想介入,助子龙一臂之力,兄长以为如何?”

    “孟德,为何你非得要去淌这浑水?”程昱迷惑不解。(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一章 剑拔弩张上清宫

    “此子非池中之物!”曹操一口断定:“某欲为国家讨贼立功,望封侯作征西将军。子龙已然在北方立下根基,今后我二人可以遥相呼应!”

    在他看来,赵云不管是文才还是武功,都远在自己之上,因此赵温和赵忠不遗余力推出自家子侄,还真没看走眼。

    到了京城之后,并没有一个初到雒阳的年轻人那样瞻前顾后,说话做事,比自己这个从小出生在帝都的人,更像原住民,更有条理。

    想当初自己年轻气盛,棍杀蹇图,希冀能在士子集团中间留下好印象。

    谁知赵云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就在京城创下偌大的名声。

    这样的人,要么就是不知天高地厚,要么就是内心强大,足够应付一切事务。

    很显然,曹操相信是后者,尽管两人到目前为止,也就见过一面而已。

    后来他写了好几次信,都借着要酒的理由,不过是加深双方的情谊而已。不是交情好的朋友,真还不好意思像曹操这样自来熟的。

    程昱沉默了,他对面前这个人的评价,本身就很高。

    年龄没有夏侯淳、夏侯渊大,那两个堂兄并不觉得自己能做主,事事都听曹操的。

    要不是偶尔程昱说几句,双方的见面酒宴,简直就成了曹操的独角戏。

    他还没有见过赵云,对方竟然有如此说,看来真是一个了不得的人。

    由于世家的封锁,此前他了解到的情报,并不比普通人多。

    在程昱看来,一个会写几首诗词的小儿,有啥值得关注的?乱世要是需要武力的。

    这么说,赵云还能当征北大将军?我的天,世家究竟隐瞒了些什么情报,北疆的局势应该一片大好。

    他仅仅知道了真定侯好像打过一次胜仗,灭了一个部落还是什么的,后面就没有下文。

    去年,曹操被朝廷征召,任命为议郎。

    此前,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划诛杀宦官,不料其事未济反为宦官所害。

    曹操上书陈述窦武等人为官正直而遭陷害,致使奸邪之徒满朝,而忠良之人却得不到重用的情形,言辞恳切,但没有被汉灵帝采纳。

    尔后,他又多次上书进谏,虽偶有成效,但东汉朝政日益**,曹操知道无法匡正。

    来之前,程昱通过他的父亲曹嵩和别的渠道了解,这哥们儿并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让他服气的人又会是什么样子?

    当然,面对宦官集团,能取得士子集团的暗中支持,这就是一场生意,本身就是利大于弊的事情。哪怕没有成功,也能刷士人的好感度。

    道家那是什么存在?连皇帝都要忌惮,唯恐照料不周,赵子龙当真一身是胆。

    “如何帮?”程昱也来了兴趣。

    曹操顿时眉开眼笑,如此如此轻声说了一遍。

    这个年代没有言论自由的说法,很多话都是避忌的,譬如你说灵帝的任何坏话,相信只要有人听到,抄家灭族都很正常。

    道士们很多时候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你一个小小的赵子龙竟然敢对我们指手画脚,不是活腻了吗?

    在他们看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不要说惩罚一个小小的赵子龙,就是皇帝涉及到道家的利益,也会毫不犹豫想办法废除。

    恒山秋道人听到张鲁的言语,也不说话,只是冷笑。

    道家本来是高高在上的,你要想一般的无赖一样对赵云出手,就马上现出原形。

    一个没有神秘感的教派,别人还会对你有啥尊敬的?

    宋道人噗嗤一笑,这在平时板着脸的道士之间很少见。

    他咳嗽一声:“张道友,我承认你想帮着史道友。皇帝的废立,要是我们出手,一不小心就会万劫不复,准备拉着整个道家来给你陪葬么?”

    此刻的宋道人,哪还有嬉皮笑脸的模样,满脸正气,俨然一个得道全真。

    李喆悚然一惊,望着自己的弟子,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张角也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不要说名义上就是于吉的弟子,要不是如今黄巾势大,根本就没有他的位子。他不敢再说针对赵云或者赵家的话。

    道士之间的分量,并不是你年龄大小来决定的,在座的张鲁年龄最小,谁敢小觑他?

    其祖父张道陵是上清宫的弟子,转而到巴蜀那不毛之地,硬生生地在东川成立五斗米教,让道家第一次以一个教派的形式出现在世人面前。

    “禁声!”左慈的精神力在众人中间最是精妙,看到史子眇要说话,低声吩咐。

    史道人不忿,正待说话,李喆尽管没有站起来,全神戒备,扬声吐气:“是何人敢到我北邙山撒野?”

    “老夫童渊童百鸣,”话语准确传到每一个人的耳朵里:“就是皇宫内院,老夫也敢闯。难不成北邙山成了你们自己的宅院?”

    李喆脸上相当难看,历代的皇室和当地官府并没有明文规定,反正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山岭本身就是无主之物,每一个道家支系理所当然把所占山岭当做自家私产。

    张角悚然一惊,他和童渊见过面,还吃了一点小亏。

    没有想到几个月不见,对方又有精进。

    他自忖尽管此间来的人都是道法精深武功高强之辈,自己要是遇到危险也能全身而退,而在童老儿手上,不再有把握了。

    赵家先天的陨落,尽管童渊不曾亲见,却也获益良多。不知不觉,他在精神力方面有所感触,武力值到了这种地步,哪怕是一丁点的进步,都能力压在场所有人。

    其他的道士们一个个面色慎重,显然都不认为自己是对手。

    此刻,李喆老脸一红,仔细感知,才发现童渊手法精妙,那些弟子只不过是被店主了穴位,过一段时间就会恢复如初。

    “百鸣先生,秋老道在此!”恒山秋道人不顾别人异样的眼光,传声出去:“此刻道家聚会,你可不是道家之人。”

    他的道场在恒山,两人恰好曾经相遇过,在武功方面还蒙对方指导。

    “老夫已知!”童渊心里有一丝感激,仍然中气十足:“小徒子龙执意要来,老夫年近古稀还有何惧?”

    渐渐地,连武功最差的史子眇都能感受到,来的人有三个,想不到还有一个普通人。

    赵云他们的脚程不慢,就在道士们的等待中,不到半柱香的功夫已然显出身形。

    此刻,史道人老脸一红,才发现自己没有探出童渊。

    就连一直老神在在的李喆,也缓缓站起身:“老君后人李喆在此!”(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二章 童渊V张角:能动手就别吵吵

    在曾经的北军,排资论辈是必不可少的。秋道人也只不过是北军末期一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和如日中天的杀神童渊相比,更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新人都想在军营里立功,以求能得到前辈的指点。

    或许地方上的导引术是一个很神秘的东东,在军营中,设若有前辈能看得上你,传你一点导引术很正常,关键看你遇到的是谁。

    当年的童渊,以大方出名,不仅把自己的战利品分给袍泽,就是武功的指点也是不遗余力,要不然雒阳城里一声大喝,不可能出现那么多帮助他的老兵。

    从历史上也能比较出来,并州李彦,拿得出手的徒弟就是吕布而已。而且人家有家传的导引术,需要他去教授的不过是战场上厮杀的经验。

    幽州赵无极,本身就是一个独行侠,教徒弟也没有多大耐性。

    要不然,他唯一的弟子太史慈,最出名的战斗,不过是和孙策打了个平手。

    不要说孙策,就是他老爸孙坚,那个三国还没开始就谢幕的人物,武艺上最多也就一流的水准,和顶级武将比起来差距不少。

    孙策一方面要练武,另一方面又要带着父亲的旧部振兴家族,武艺更是不知不觉间被同一批的小牛拉下的不止一点半点。

    荆州王朝,是一个儒家的士子,眼见家贫读书没有出路,才学班超一般投笔从戎,想不到还闯下了不大不小的名声。

    他在战场上更多的时候,不是真刀真枪和敌人去拼杀,而是运用智慧,数次以少胜多,采用分割包围的办法,一点点蚕食胡人的力量。

    况且北军名存实亡之后,人就失去了踪影,教导年龄比他小不了多少的黄忠,更多的时候,让他用脑子去战胜敌人,而不是一刀一枪的干。

    至于童渊,这个在历史上传说中的人物,光是名义上出名的弟子就有三个。

    北地枪王张绣尽管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原因,毕竟凉州的精骑采用整体打法比较多,他能被人誉为枪王,自然武艺也是出类拔萃的。

    张任虽然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多浓重的一笔,就凭他能阴死庞统这样的人物,就可以断定这肯定是一个文武双全的家伙。

    赵云也时常在感慨,为何自家师父从来不把徒弟们招来,难道不清楚小徒弟今后需要很多的人来帮自己吗?

    一个好汉三个帮,谁有师兄弟这种关系牢靠?

    或许文人的师兄弟之间勾心斗角,譬如庞涓和孙膑之间你搞死我我整死你。武者之间的师兄弟,那是比兄弟都还要铁的关系。

    正在赵云胡思乱想的时候,童渊已经大踏步走到那些蒲团面前。

    他取出自己的枪,在阳光下寒光闪闪:“听说你们道家聚会,要对付我徒弟?我这人是个粗人,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自己的武艺,先打过再说!”

    李喆就比较尴尬了,他尽管从来没下过北邙山,就是皇帝老儿相邀也会谢绝。

    本以为抬出老君后人的名头,让此人知难而退,认个错什么的,道家的脸面好看些。

    他也是个武者,直觉中自己肯定要差上那么一丝,具体差在哪儿却不清楚。

    正待开口,张角已经跳了出来,他腾地站起:“童家老儿,你以为此处是真定么?这里可是道家的聚会,各位道友来自三山五岳,岂容你撒野?”

    “亏你还有脸说真定,你也还知道自己是冀州人?”童渊啐了一口:“上次打到我徒儿的家门,还没对你兴师问罪,你出来,我们手底下见真章!”

    最紧张的当属童智和童慧,生怕自家少主一不小心被刀枪给伤着。

    两人一左一右,护着赵云,有意无意拉开了距离,站在场子的边缘地带。

    最兴奋的自然是史子眇,他恨不得催促双方早点打起来,甚至希望童渊打伤几个人才好,那样道家就不得不和赵云甚至赵家开战。

    张角就有点儿懵逼了,他出头的目的,自然是鼓动别人先和他打上几场。

    或许在刚得到《太平要术》的那段时间,他和两个兄弟着实下了苦功来研习经书中的道术和武艺,毕竟被他们封为神书的东西。

    自古穷文富武,为了修炼到更高深的境界,就想着传道,大肆敛财获得修习的资源。

    随着黄巾道的铺开,不管是他还是张梁、张宝,迷上了那种万人之上的感觉,对武艺和道术的修习,不知不觉间慢了下来。

    这个年代的人,同一本经书,理解的侧重点都不一样,上面没有句读,全靠自己去琢磨。

    譬如整理出来的于吉,他研习的主要方向就是医药这一块,可惜没有和华佗相遇,毕竟交通太不发达,哪怕是两个惺惺相惜的人,或许一辈子都只知名而见不到一面。

    张角三兄弟起于微末,没有于吉那样的家世,更加注重自身的力量,对医药这一块仅仅是草草看了,骗骗不懂的乡民不在话下,至于说到水准就只能说呵呵了。

    他左看右看,一个个道士真像是得道的全真,眼观鼻鼻观心,想要自己出去抻量下对方的斤两。

    想捡便宜么?张角心里冷笑,缓缓走到场中。

    就连以精神修炼为主的左慈也感到万分惊讶,这个本来名气很大的于吉挂名徒弟,看来也不是浪得虚名。

    从张角起身的那一刻起,双方的战斗实质上已经展开了,他的眼睛一瞬不瞬盯在童渊身上,各种幻象如潮水般涌了过去。

    童智与童慧和所有人比起来,精神力量应该是最差的,马上全身紧张,手中的武器缓缓举起。

    好在赵云尽管已经失去了武功,两世为人,精神力较一般人强大得多,他使劲捏了捏两人的手,不至于当场出丑。

    童渊的嘴角挂着似笑非笑的表情,他戏谑地说:“姓张的道士,你只有这点小伎俩?还是拿出你的武器来吧,让老夫看看你究竟有何过人之处!”

    张角像见了鬼一样,他高呼道:“怎么可能?”

    上次自己踌躇满志,准备去攻陷赵家,虽然最后关头功亏一篑,却不是童老儿有多厉害,而是传说中赵家的先天出手了。

    本来是鼓动别人出手,最后逼得自己下场,他也想给道家的人来量一手绝活儿。

    说实话,他的精神力就是和专修这方面的左慈相比,也差不多。

    事已至此,张角只好举起手中的宝剑。(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三章 连败数人,千钧一发

    道术这东西,在赵云看来,就是利用强大的精神力量,影响周围的磁场,让别人产生幻觉,并没有多神秘。

    要不然在前世,道家不会那么快衰落下去,天天就在山里面念经,能念出花来吗?

    佛家的人,要信徒修炼来世,给人画一个大饼,看上去很厉害的感觉。

    就连基督教,在后世华夏大地上,也有不少老百姓去信奉,死了可以到天国。

    道家就悲催了,光是修炼自身,你倒是给我飞升啊。

    网络遍地的年代,道家势弱也就难免了,毕竟佛教和基督教还给人一个盼头。

    道家讲究修炼自身白日飞升,从没有人看见有人飞升过,只是看到一个个故事而已。

    人生自古谁无死,关键是谁想死啊。设若下一辈子能过上美满的生活,或者死后就去天国,那是什么?好吧,有点儿像神仙。

    或许和一般人比起来,张角可以呼风唤雨,武艺也能勉强到一流和顶级之间。

    与童渊这样的牛人相比,差得不是一点半点。

    近来赵云尽管失去了武艺,却一直没有停下对武道追求的脚步。

    他认为从后天到先天,那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需要的内力总量是一个天文数字。

    很显然,由于不知名的原因,地球上武者能够提升内功的东西,消失殆尽。光靠日夜打磨,穷其一生都永远不够。

    老火去世的时候,天地同悲,童渊位于赵家,和其他老赵家的武者一样,得到的好处自然是最多的。先天武者的精神力量和后天相比,萤火虫之于皓月不过如此。

    可以说,要是赵家祖地的武者想要出世,任何武者在他们面前就只有俯首称臣。其中不乏和童渊同量级的存在,他们年少时一样在战场上磨砺过。

    道家的人简直不敢相信,火力全开的童渊会猛到这种程度,仅仅是一招。

    有几个武功稍微低一点的,都没看清楚张角是如何失败的。

    这不怪他们啊,在道士们看来,黄巾道的掌教,武艺看上去不俗,至少可以撑上一段时间,可以对童渊有一个量的消耗,再就看谁是第二个倒霉鬼了。

    谁让他们眼观鼻鼻观心来着,精神力量又不是万能的,你捕捉不到人家枪身运行的轨迹。

    一寸长一寸强,童渊的枪身比起普通宝剑来,长得不是一点半点。

    他已好整以暇,收起自己的枪:“姓张的小道士,你给老夫记住了,今后再要去打真定的主意,老夫不在意把你给杀了!”

    刚才童渊那一枪,犹如羚羊挂角,似天际飞来,不知怎么的就到了喉咙上。

    人都是自私的,张角并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而是把童渊和其他道门的人给恨上了。

    如今的黄巾道,势力之大,可以说连他这个掌教都不清楚麾下究竟有多少道众。

    他心里暗暗发誓,有朝一日自己登上大宝,童老儿是第一个要死的。

    其他道门?对不起,只有黄巾道,要么臣服要么灭亡。终其一生,不再和别的道家人有任何联系,张角认为他们都是自私自利的小人。

    好在此人也是枭雄之辈,能屈能伸,压根儿就没放狠话。

    他举起手中的拂尘:“技不如人,告辞!”

    这就结束了?道家的人万分尴尬,以前要是有人敢在道家的聚会上撒野,随便出去一个人就会无往而不利。

    至于失败者,要打要杀,全凭自己的心意。

    李喆都想杀了张角,可惜他清楚此等时刻,不能乱了阵脚。

    气势这东西,虚无缥缈,你至少也上去和人家真刀真枪干上几下啊。

    要不是大家清楚黄巾道和赵家那些龌龊,都会怀疑张角是不是在放水,武器都没出被人给干翻了,你也好意思出头?

    “五斗米道护教人张孟请教!”没等李喆反应过来,张鲁点点头,一个鹤发童颜的武者站了出来。

    张道陵在东川成立五斗米道,在一般的道家人看来,和道门的清静无为格格不入,与黄巾道一起被打入了歪门邪道。

    你看历史上现过身的左慈也好,于吉也罢,他们都严格遵守着道家的底线,没有前呼后拥,孤身一人上路。

    张角兄弟仨没有张道陵这样根正苗红的根脚,他们的底蕴就是自己。

    五斗米道则不一样,是李家的真传,觉得实力足以和李家人持平。为了不引起分裂,出走东川,既可以获得修习资源也能保持和李家的亲密关系。

    “是不是还有张仲、张叔、张季?”童渊嘴上说笑着,心中警惕心大起。

    此人的武功和张角相比,强得太多。

    本来护道人是不会参与到此等争斗中,他们只会保护延续道统的存在。张鲁作为新任的掌教,回到北邙山,未尝没有炫耀的意思,他断断不能让人直接威胁到李家。

    张孟好像没有听到讥讽的意思,手中的宝剑率先出击。

    他很清楚,自己的武功和对方相比,略有不如。要不能占一个先手,最后只有败亡一途。

    “来得好!”童渊有些讶异,这人名不经传,对战机的把握恰到好处。

    我的天!众人不再漠不关心的样子,紧紧盯着战局。

    枪尖后发先至,不差分毫顶在了剑尖上。

    要知道枪不像剑一样轻灵,童渊举重若轻,一杆枪简直比剑都要灵活。

    两人的交手动作很慢,好像故意要让大家看清楚一般。

    不管张孟何时出手,童渊的枪尖总是能顶在剑尖上。

    这还打个屁呀,和陪练差不多。

    “我不如你!”张孟好像在说别人的事,收剑而立。

    没有任何一个人看不起他,大家自忖就是自己上去,估计结果还要不如。

    “小道明白不是前辈的对手,以前不过是西军的小卒。”华山公孙道人见猎心喜。

    “雷家的人么?”童渊有些讶异。

    尽管以前他在武者中间的名声比较大,却也接触不到顶级的武者家族。

    凉州雷家,好像是秦王室的分支,相当于是护道人的角色,至于为何姓雷就不清楚了。

    “无名小卒一个,还入不了雷家的法眼!”公孙道人苦笑。

    他的武艺比之张孟要强上那么一丝,却仍然不是童渊的对手,最后自己认输。

    最让大家感到惊异的是嵩山宋道人,他的武艺此前从没有人听说过,看上去和公孙道人差不多。

    赵云感慨,难怪后世佛教的人把嵩山定为自己的大本营,估计和嵩山道门一脉经过一番苦战,才取得了最后胜利。

    道门的人,力量强则强矣,根本就是一盘散沙。真要一直拧成一股绳,和佛教的碰撞不至于让后来到处都是寺庙。

    李喆就相当尴尬了,他看得出,已经没有任何道士想要出场。

    很明显,童渊的武艺可以碾压所有人,难不成他是先天来着?

    “子龙贤弟,这么好玩儿的事情,怎么不叫上为兄?”曹操带着曹家人姗姗来迟。

    与此同时,上清宫里几股气势冲天而起,李喆也脸色凝重。(未完待续。)

第一百三十四章 为何打打杀杀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字或者谥号伯阳。华夏族,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后期在东周都城洛邑即现在的雒阳。

    他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被后世追认为李姓始祖。

    老子存世的作品叫《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他曾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官,也就是管理藏书的官员,是中国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尊为教祖,老子他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当初他隐居避世的地方,就是如今上清宫的所在地。

    地点的选择很有讲究。

    首先,肯定不能离雒阳太远,毕竟古代的交通相当不便,再说年龄也大了,经不起折腾。

    其次,巍峨的宫殿群后面,隐藏着一个很大的山谷,和赵家的祖地以及梁雪之子梁中华避世的葫芦谷有异曲同工之妙,里面可以自给自足。

    赵云他们到达上清宫的时候,刚开始山谷里面的人并没有在意。

    毕竟作为道门圣地,每天想要到这里的人不计其数,尽管只有到了一定身份地位的人才有可能被接待,那也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道家的人并不是真正的神仙,也要穿衣吃饭,况且道士要没一两手绝活,都不好意思说你在修道,武艺、道术、医学首当其冲,所有这些研究都离不开金钱。

    因此,和那些来拜访的达官贵族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就非常有必要,如此才会有源源不断的资财从各种渠道送至上清宫。

    里面的隐修者和其他所谓的护道人差不多,都是为了延续道统的传承。

    武者之间,一旦爆发出气势,在顶级的层面,马上就能感应到,何况山谷和前面的宫殿近在咫尺,自然明白有武者在挑衅。

    导引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武者内力的数量。很简单,一个好的导引术,所打通的经脉往往超过普通的导引术,能做到以弱胜强。

    童渊年轻的时候出身于军营,得到的导引术肯定不是啥好玩意儿,就是称其为大路货也不为过,他也不是啥大世家的后人,能得到就很不错了。

    世界上有一种人叫天才,不管在哪个行业都存在,童老爷子在武艺方面无疑就是。

    导引术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也是历代先贤们经过了难以计数的摸索,才最后成型。

    既然前人可以,时代在发展,后来者并不比古人笨,自然也可以探出一条自己的路。

    老爷子四方游历,博采众长,又接触到赵家这种顶级武者家族的导引术,触类旁通。

    老火的去世,更是给他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他性格坚韧,在边军战斗过的武者能够存活下来并闻名于世的,没有一个心性懦弱之辈,那些早就在各种战斗中被淘汰掉。

    可以这么说,要是有足够的内力,他晋升先天都水到渠成,毕竟精神上的修炼早就到了。

    这种级数的武者,差不多是天下最顶尖的那屈指可数的几个,隐世的武者说不定也有自己的奇遇,不然真有可能傲笑群雄。

    顶级武者到了一定的极限,想要再前进一丝都很困难。

    正如我们在考试的时候,八十分到九十分是一个飞跃,而九十分到一百分则难上加难。

    如果说一般的顶级武者是九十五分到九十八分,老爷子则到了九十九点九分,那一步犹如天堑,但后天武者中无疑是最牛的那几个。

    童渊毫无顾忌的爆发力量和气势,自然是为自己的徒弟着想,胜利者才有资格和道家这种庞然大物谈条件。

    山谷里面的气势,他只是略微皱眉,感觉和自己还是差了那么一丝距离,不过就是数量上的多寡而已,感觉和曹操带过来的两位老人不相上下。

    赵云心情复杂,没想到师父有这么火爆的一面,平时都是一个很安静的老人。

    或许是自己在雒阳遭到刺杀,或许是道门的蔑视让这位顶级武者感到愤怒。

    武者的修炼,讲求念头通达,到了童渊这个层面,不爽就毫无顾忌地释放出来。

    尽管赵云还没到那么高的境界,对老爷子的心情和所作所为完全理解。

    曹操的行为他表示完全看不懂,道门的强大世所周知,自己也是深思熟虑准备来谈判的。和此等庞然大物开战,除非是脑袋被门夹了。

    作为一个历史上著名的枭雄,他不可能不清楚形式,为何带着家族武者公然和自己站在一起?

    赵云深知曹操是一个兵行险着的人,这家伙难道就如此笃定自己一定会赢?

    他还是小看自己的影响力了,纵观从出名以来,没有任何败绩,文也好,武也罢,都是年青一代的翘楚。

    要么就是实力强横,形成碾压,要么就是气运逆天,啥都顺风顺水。

    现在的人们就算没有后世网络上所说的位面之子,时代主角的说法,却也受到道家等一些宗教的影响,把自己的命运和洪福齐天的人连在一起自己也好沾沾光很正常。

    曹操还没有强大的实力之前,兵行险着想要获得丰厚的回报就不难理解了。

    “孟德兄,有劳了。”赵云丝毫不敢怠慢,上前行礼。

    “你”曹操身旁一人很是吃惊:“你是普通人?”

    普通人是武者对没有修炼过的人的说法,正如道士称呼凡人一样,他们自觉高人一等。

    “和慕容鲜卑的一流武者对拼时,经脉尽毁。”赵云落落大方地承认。

    山谷中的人一直在严密观察,此时还没有出手的意思。

    整个场上的气氛非常怪异,最尴尬的是道家的那一群人。

    他们震慑于童渊的武力,毕竟人家一上来就爆发出冲天的气势。

    反之,曹家和夏侯家一家出了一名顶级的家老,来为曹操保驾护航,又不是专程来打架。

    顶级武者探查一个人的武功,不要太简单。

    曹操并没有半分遗憾,心中升起的是敬佩。身无武功,却还敢到道门圣地,说是撒野都不为过,这需要多大的勇气?他自忖自己就做不到。

    “子龙贤弟,为兄学艺不精。”他有些惭愧,转而义正词严:“任何人想要伤害你,从某的尸体上踏过去!”

    他带的两个家老与夏侯惇、夏侯渊和曹洪瞬间懵逼,只有还没及冠的曹仁跃跃欲试。

    我们是来当和事老的,难道你真要和道门开战?

    “谢过孟德兄!”赵云展颜一笑,转身徐行几步,到了李喆身前深深一揖:“李道长,小子和恩师专程前来拜访。”

    “云深知道家的强大,从未有过僭越之举,为何打打杀杀?”(未完待续。)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307/ 第一时间欣赏赵云最新章节! 作者:巫山哥所写的《赵云》为转载作品,赵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赵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赵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赵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赵云介绍:
把皇权关在笼子里,让我汉民屹立在世界之巅。 ——摘自赵云语录 他的名号是终帝,但后人一直叫他赵云大帝。赵云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赵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赵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