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UU小说言情小说赵云TXT下载赵云章节列表全文阅读

赵云全文阅读

作者:巫山哥     赵云txt下载     赵云最新章节 收藏本书

赵云全文阅读

前言

    能走上网文之路,纯粹是机缘巧合。

    刚开始的时候,是为了不浪费时间去泡妹子,毕竟我不再年轻。

    在看自己心爱的书之余,写一些家乡的东西。

    不曾想,红茶大大在百忙之中居然和我签约。

    2014年1月11日开始创作第一部小说领先四十年,潜力签约后,热情迸发,竟然想为小时候的伙伴一条叫黑子的狗写一部小说。

    那时候,起点还有文学版面,我在发那部书的时候,起先没有注意,后来才觉得应该发在文学频道。

    可惜,编辑们都太忙,没有改好频道,加上领先那本书正式签约,也就全部删除了。

    从此,就对网文有了一丝牵挂。记得在2014年春节期间,一天爆发几万字的疯狂状态。

    后来,在八十万字的时候才开始上架,不是为了挣钱什么的,只不过觉得既然写了书,那就变成软妹纸,那也是今后可以与子孙们吹嘘的本钱。

    可惜,在网络大潮中,官场小说确实在踩钢丝,我的领先在三百多万字的时候,不幸阵亡。只能说,怪我自己没有把握好轻重。

    2015年5月,书被封了。

    屋漏恰逢连夜雨,我和在哈尔滨的妻子最终还是分开。

    也许是南北差异吧,巫山本人是南方人,在北方十多年的时间,感谢她的陪伴。

    没有狗血的小三儿之类,仅仅因为双方的性格在多年磨合之后,渐行渐远。

    我是一个很文青的人,当年因为喜欢林海雪原和夜幕下的哈尔滨,去了北方。

    既然分开了,我也就没有继续在北方继续待下去的心思。

    突然记起雷雨中周朴园的一句话:无锡是个好地方,所以我来了。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到了这边千头万绪,等我再想提笔之际,已到冬天。

    感谢领先的盟主稻草人大大等读者的始终跟随,我原准备领先一百万字,一直写到三百多万字封书的章节。

    如果没有夭折,应该在五百万字上下收尾。

    过去的也就过去了,我们要往前看。

    小学三年级左右,我就看完了三国演义,对书中千古男神赵云很是偏爱,今天也就大胆地写有关他的穿越小说。

    在我的书里,没有全家死绝只剩下一个种子那样惨绝人寰的开篇,因为我不喜欢,会让我脑海里关于童年的艰苦岁月再次泛在心头。

    我就是一个默默的写书人,不断更,不求票,只愿写出自己想写的。

    从今天起,再次与诸君徜徉在网文的世界里,

    起点,我又来了。只是时间已是两年之后。

创作初衷

    如果说在历史上书虫们对一个故人留有遗憾,赵云无疑是其中之一。

    在普通人的心目中,赵云是三国中最招人喜欢的人物了,白马银铠、手执长枪、俊朗潇洒,武艺极高。

    同时,忠心耿耿,在历朝历代,也许没有关二爷那么名气大,却有长坂坡和一系列的经典案例。

    毫不讳言,赵云是一位男神,不仅仅是女性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更是男人的楷模。

    在网文中,有这个穿越三国成皇帝,那个到了三国大杀四方,唯独没有子龙将军。我想,对于我这种云粉来说,是不平的。

    第一次看三国,是在我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刚好拿了个全班第一,暑假就很自由了。

    我叔叔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借的三国演义,是那种线装书,繁体字n多的那种。

    那时候,乡下这样的书,差不多都被破四旧给破掉了。估计是当年的掌权人搜刮来冒险存留的,被他们的不肖子孙借到民间。

    在刘备遇到赵云的第一眼,我就喜欢上了这个人长得英俊武艺高强的武者。

    随着情节的深入,再次出彩,则在长坂坡七进七出,对于蜀汉国的后主有救驾之功。

    后来,偶尔也提及到赵云,他却往往在某某等之列。终其一生,不过是刘备身边的保镖头子。

    纵观赵云的一生,即便在死的时候,职位低下,赢得了后世无数粉丝,却职位平平,原因何在?

    其一,出身低下。常山真定出生的赵云,赵家在当地是豪族,可到东汉末年早已没落。

    在那个年代,排在第一位的就是身份。四世三公的袁家,袁绍是庶长子而拥有冀州,袁术是嫡子经略扬州。

    要知道,在三国演义中,袁氏兄弟只不过是配角,更是龙套一样的人物,三国还没开始就死于非命。

    就是这样两个人,竟然依靠家世,就可以轻而易举地获得士人的投靠。

    世家拥有传播文化的权力,在那个时代看来,好像也很正常。

    要不然,刘备也不可能整天把中山靖王之后挂在嘴边,就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份,哥是有跟脚的,龙子龙孙的后裔。

    曹操只不过是宦官之后,非得要扯虎皮,说是曹参的后代。那边孙权更牛逼,干脆就是军神之神孙武子的苗裔。

    后来的陈群更是把世家的地位推向极致,制定了九品中正制,士族与庶族泾渭分明。

    庶族也就是有钱的人,也称豪族之类。

    可惜,子龙将军出身于微末之间,与前面两者不搭嘎,在重视出身的年代被蒙尘就不难理解了。

    其二,属性单一。

    这里不仅仅是武艺方面,简单地说,作为武将,他被描写成为将才,而不是帅才。

    刘备入川,关羽据荆州,统帅人马,东拒孙吴,北抗曹魏。只不过这个帅才有点儿坑,刚愎自用挂掉了。

    张飞也可以领一军,与张郃对峙,赵云只不过偶尔出场,挥挥枪耍耍帅。

    在谋生技能方面,蜀汉帝国的老大刘备,青年时期织席贩履,还能养活自己。

    关羽关云长,杀人之后到处逃窜。在交通不便的东汉末年,河东到涿郡可不短,说明他的生存能力暴强。

    张飞家就不用说了,这哥们子承父业,杀猪宰羊,就是在现代社会也能混个温饱。

    赵云自从出现的时候,就在公孙瓒的营盘里。说白了,他就是一个纯粹的职业军人,除了当兵打仗,什么都不会。

    其三,始终对东汉正统存有幻想,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的意识。这恰好是不懂政治的一种表现,难道不清楚刘备刀口舔血就是为了当皇帝吗?

    刘备平定益州时,欲大赏封地,诸将默然。

    只有赵云谏曰:“益州人民,屡遭兵火,田宅皆空;今当归还百姓,今安居夏业,民心方定,不宜夺之为私赏也。”

    仍是一秉以往忠君救民之志,堂堂正正,刘备只得大喜从之。只此一言,已把蜀汉的满朝文武得罪尽了。

    蜀国统治阶级内部有矛盾是必然。

    当时政权里面充斥的势力不下三股,蜀地原来的势力,荆州一部分势力,从一开始跟刘备的势力。

    甚至还有其他势力,这些势力里面,当属益州的那派人最多。

    赵云和历史上的孤臣可以划等号,只是为服务对象考虑。

    没有野心,不懂得巩固自己的势力,没有自己的亲信家将,在那乱世之中,广张羽翼是何等重要的事情。

    关张自成一党,家将众多,如关平,周仓等。

    马超世代公候,投刘备时又是带者全部家将,。

    黄忠曾为长沙太守,亲信也肯定不少。

    独有赵云,向来是单枪匹马,自然在朝中也就人微言轻了。

    为官清廉。从刘备,孔明几次欲大赏赵云,赵云不受或分赏诸军,可见赵云为官必然清廉。

    清官自然就没钱笼络家将,估计他也是蜀汉那些贪官的眼中钉。

    我在想,若是蜀汉统一天下,一班文官主政的话,恐怕赵云更不好过。

    其四,是赵云时运不济。

    投刘备时,是在刘备最危难的时期,根本无兵可用。

    一直到入主益州,刘备都是是寄人篱下,因此赵云屡屡充当警卫长的角色。

    等到刘备开始有兵可用了,已经是十数年后了,谁都习惯了子龙兄警卫长这一职位。

    因没有统兵经验,蜀汉又将领众多,自然也就没有统兵机会了。

    到蜀汉后期,诸葛亮实在无将可用了,才派赵云为主将上阵。那时的赵云,已经是满头白发。

    叶落归根,子龙将军直到死,也没有等来蜀汉打到老家,葬骨异乡。

    四川大邑,那里有连绵不绝的九座山峰,叫锦屏山。

    千载悠悠,赵子龙就孤单地躺在那里。

    云粉们,我用这本书为赵云将军正名,请给我时间,少喷点儿,多给一些建议,谢谢。

伏牛山的来历

    却说秦朝的时候,我国人多地少。

    有的地方只好在石板上堆土种庄稼,收获的粮食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许多穷人经常忍饥挨饿。

    官府不是抓丁,就是搜刮钱粮,百姓没有活路,到处都是造反的人。

    朝中一个奸臣想出了一个歪主意:“皇上,世上人多容易生是非,不如多杀些刁民。人少了,粮食就够吃了,百姓就不造反了。”

    秦始皇听了,觉得有理,就派人铸了头万斤铁牛,让官兵们把铁牛拉到百姓家。

    并规定:铁牛推到谁家,限三天推到别家去,推不走就杀掉全家!

    这万斤铁牛成了吃人兽,推到哪那儿,哪儿的老百姓就哭声一片。

    有一天,万斤铁牛推到了汝南一寡妇家门口。

    寡妇抱个没满月的娃娃,望着那头吃人兽,眼看到了三天期限,只好哭天抹泪。

    正哭哩,感觉有人拍了她一下:“别哭了,我给你指条活路吧。”

    寡妇抬头一看,是个白胡子老头儿,赶忙跪地下磕起头来。

    白胡子老头儿亮出一样东西,亮晶晶的像根绣花针。

    他对着绣花针吹了口气,说声:“变!”

    眨眼间,绣花针变成了一根鞭子。

    老头儿说:“这叫赶山鞭,是件宝物。到了今天晚上三更天,你拿着它,对着铁牛打三下,保你母子平安。”

    说完,金光一闪,老头儿不见了。

    到了夜里三更,寡妇悄悄地起来,拿起赶山鞭,对着铁牛身上就打。

    咦,万斤铁牛真地晃起来了!

    寡妇又喜又惊,把眼一闭,啪!啪!又是两下,铁牛先是一阵抖动,接着一摇三晃,越走越快。

    由于用劲太大,赶山鞭都戳到牛屁股里了!

    铁牛走着晃着,赶山鞭左右甩着,一直等到赶山鞭甩掉了,铁牛才慢慢停着不动了。

    第二天,官兵们发现铁牛不见了,就来逼着问寡妇。

    她把白胡子老头儿的事儿,一五一十地说了。

    官兵们一听有宝贝,赶紧去追。找着了赶山鞭,又赶紧献给秦始皇。

    秦始皇得着赶山鞭,急忙去赶万斤铁牛,谁知道无论怎么挥鞭,铁牛只是纹丝不动。

    看到这种情况,秦始皇心里不禁有些发毛,心想:“这也许是上天在警示我?”

    从此以后,秦始皇再也不敢用万斤铁牛坑杀老百姓了。

    他拿着赶山鞭,把陆地上许多大山赶进了大海,填海造田,也算干了件好事。

    从此,万斤铁牛就留到了河南,天长日久,变成了现在的八百里伏牛山。

    据说送赶山鞭的白胡子老头儿,是天上的太白金星。

    见秦始皇杀人太多,为了搭救老百姓,才把宝物送到人间。

告同行书:请别打赏

    我只是一个业余的写手,在写作中能找到乐趣,不在乎赚钱与否

    静心写作,力求我的读者们满意。虽然不能做到每一个人都能欣赏我的作品,每一个字,每一段话,每一个人物,每一段史实,我尽量精益求精。

    欣赏我书的人,会去订阅打赏推荐。不欣赏的人,我也不强求。我不是money,不可能做到每一个人都喜欢。

    所以在我的书里,不会看到求这求那的。喜欢你就随心所欲,不喜欢你就直接弃书。

    对于同样的码字工朋友,对你们的心意我表示感谢,但不希望你们打赏,大家挣钱都不容易。

    从今以后,我不再充值。所以我的书,永远也不会是刷子。

    最后声明,本人的书不可能tj。当然如果我嗝屁了,也就没有办法。所以喜欢我书的朋友,保佑我活得长一点吧^^

聊聊古人何时取字和称谓

    近来有读者向我反应此类问题,略作解释。一家之言,今后不再赘述,毕竟哥就是一个苦哈哈的写字工不是史学家。

    我们对古人的推断,大都是根据遗留下来的书籍,然后加上自己的臆测。其实真正的古人究竟是不是这样,真还是个问号。

    古人的称谓,分为名、字、号三部分组成,其中,名和字,肯定都是长辈取的,而号则是自己偶尔灵光一闪或者无聊中就出来了。

    譬如苏轼,字子瞻、和仲,号东坡居士。想到这个号,突然想到了马栏山的一姐,自称坡姐,忍俊不禁。

    拿苏轼为例,张口就叫“苏轼”,好像有些直白和粗鲁,你要称呼子瞻或者和仲,显得比较稳重有礼。

    当然,你要叫他东坡先生,对方更是高兴,每个人都想得到别人的承认,他自称的你叫出来显然是对他号的认同。

    什么时候取字,这个就众说纷纭,即便你穿越到古代一圈再回来,相信你的人也不多,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对吧。

    在我看来,如果非得要等到及冠才取字,未免太牵强。

    传说中甘罗十二为丞相,不管你年龄多大,对一国重臣,总不能开口就喊:“喂,甘罗,你妈叫你回家吃饭!”

    那样,公孙先生传授了法的概念依法治国的西秦,估计你不被打死也会落个半死。

    既然我在写汉末这一段历史,那我们就以大家熟悉的诸葛亮为例。

    他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8岁时丧父,这娃命真苦,也可以说防父防母,爹妈都给克死了。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

    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

    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

    那么,问题就来了,亮哥才16岁,水镜先生给先主介绍的时候就和盘托出:姓诸葛名亮字孔明。

    字!孔!明!

    三国里,出名要趁早,没几个老年出名的,其余在年轻时候就天下知名,

    飞哥的媳妇儿是夏侯渊的女儿,也就是说,他在跟随刘备的时候还没老婆。

    那不是晚婚晚育的年龄,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说明他年龄尚轻,根本就未及冠。

    老张家可不是穷得娶不起媳妇儿,一个肉店老板买几套商品房那都很正常。

    因此,在我看来,古人取字,就在家人或者其他长辈因为你懂事了就给你取字。

    有了字以后,就可以闯荡江湖,大吼一声“燕人张翼德在此”,效果比一句“我叫张飞”好像牛b了很多是吧。

    叫一个人的名,显得太突兀直接,我看来字就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同辈人之间则是爱称。

    恩,咱老祖宗也有爱称,不仅仅西方人管丹尼尔叫丹,咱家也有的。

    现代社会不也有吗?假如一个人最后的字是军,长辈就叫军儿,小军;平辈称呼大军,军子之类。

    再来说说自称,一般都称自己的名,备,操,权如何如何。

    没名气的时候,就说“某河东解良人”,那是对不熟悉的人。

    有了官位,对下级就成本太守,本官,本将。

    解释就这么多,朕去也。

致歉:ie崩溃,请读者暂缓看新章节

明天我做系统,今天是各种ie可劲儿删装,办公软件也是不停装删,到现在都弄不好,应该就是系统出问题。在明天上午争取弄好。请大家原谅。草稿箱里系统会上传,但全部都是整版

故障修复,巫山致歉,小红包表示

今天做了好多次系统,终于在一款比较合适的配置系统以后,电脑恢复正常。亲们,万分抱歉,小小红包敬请收下。

得改变情节拖沓,作者君有话说

书如其人,我的性格中正平和,始终不愠不火。酱紫的情况从偶开始写书就持续到现在,是做出改变的时候了。

    作者君这两天都没有码字,在认真构思情节。所以,冷不丁出现一更,望诸君谅解。存稿五十万,我准备全部推倒重来。

    看别人的书,我总看得热血沸腾,在回头来看自己的,老是觉得少了点儿什么。

    目前存稿就只有后天的,从大后天开始,希望呈现出大大们喜欢的快节奏,更愿意大家随时在书评区提点偶。

    巫山致谢!

告诸君,前文雒阳误为洛阳

战国时,始有雒阳之名。

    其位居雒水之北,“水北为阳”,故名雒阳。

    秦朝时,五行学说盛行,秦始皇按“五德终始”进行推理,认为周得火德,秦取代周,应为水德,因此改雒阳为洛阳。

    东汉光武帝刘秀定都洛阳,因汉尚火德,复名雒阳。

    现已部分改正,貌似又陷入不能分段的怪圈,没有修改完。望诸君不时提点,巫山拜谢。

第一章 前世今生

    汉光和三年辛巳月,岁在庚申。

    自桓帝以来,士大夫、贵族等对宦官乱政的现象不满,与宦官集团发生权力争夺。

    因宦官以党人罪名禁锢士人终身而得名党锢之祸,前后共发生过两次。

    党锢之祸最终后果就是豪族诛杀宦官,以结束长期宦官专权结束。

    当时的言论以及日后的史学家多同情士大夫一党,并认为党锢之祸伤汉朝根本,为黄巾之乱和汉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伏笔。

    话说颍川郡,这里是大禹的故乡,翻开华夏历史第一页,我们还会发现,颍川郡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夏朝的首都所在地。

    此处民风淳朴,看往来之人,虽是街井小民,却也是谦恭有礼,一派斯文。

    颍川郡多是山地,所以颍川书院是倚山而建的,党锢之祸中有不少名人都在这里教书育人。

    书院坐落在城郊,原本是颍川豪门荀氏的一座别庄,书院成立后就被捐出来做学堂。

    赫赫有名的颍川书院,没有高大的围墙,没有烫金的匾额,没有黄铜的兽面门环。

    低矮的围墙刷得雪白,一扉显然年深日久的木门开启着。

    正门的上方挂着一块黑漆红字木匾,上面书着大大的四个字:颍川书院,落款:司马德操。

    字体遒劲有力,红与黑相映,红如鲜血,黑如夜空,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沉稳而凝重。

    进入大门,走过青石板路,正对着是一间大屋,屋宇方正,青砖砌就。

    上有雕花瓦当,屋中央是一个大大的香案,香案后悬着孔夫子的画像。

    黄铜香炉中插着几枝香,袅袅香烟缓缓上升,渐渐散开。

    穿过旁门,就是读书的地方,矮几上满满都是书卷,坐垫分散四周。

    造型精美的古琴摆放一边,一个半大青年,双眼微闭,手指轻轻拨动,琴声悠远。

    旁边几个人或坐或立,神情和弹琴人差不多。除了琴声,房子里一片静寂。

    刚开始的时候,琴声空远,有高山之意。良久,只见青年手指拨弄不停,似潺潺流水。

    随着最后一个音符弹完,他眼睛微睁,打量着房间里的听琴者们。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一个约莫十七八岁的青年轻轻鼓掌:“古之伯牙子期不外如是。”

    “文若兄过奖!”半大青年微微摆手:“云贻笑大方。”

    “子龙实在矫情!”另一个华服青年呵呵一笑:“文若可是很少夸人的,就是当年元常和公达,也没听他有类似的言语。”

    还有一个青年双手抱剑,眼光烁烁地盯着子龙,不发一眼。

    “大兄,我听了半天,都不明白子龙大哥究竟弹的啥。”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一直故作老成,终于忍不住请教屋子里年龄最大的人。

    这青年一身粗布衣服,洗得泛白。

    他右手在不长的胡须上摸了两下,左手抚了抚小孩儿的头顶:“奉孝,子龙刚才弹奏的是古曲高山流水。”

    看他不明白,青年解释道:“这首曲子是弹给知音听的!”

    知音?!小孩儿惊得差点儿跳了起来,我也算是知音了?

    他叫郭嘉,身边的贫寒青年是戏志才。抱着剑的为徐庶,华服的陈群和最先开口的荀彧。而操琴的则是本书的主人公赵云赵子龙。

    来到这个时代十四年,虚岁十五岁,现代青年赵子龙完全融入汉末。

    他本是北大考古专业的博士后,穿越前一直在做三国将领赵云的研究课题而放弃了不少优厚工作。

    在民俗中,我们知道孩子的名字不能取得太大,以免承受不起过早夭折。

    要不然,李世民、赵匡胤、曹操满天飞,天知道世界上会出现多少古代名人的名字。

    或许是真的,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大好青年赵子龙,家人都无端横死,小屁孩时就被送到孤儿院。

    赵子龙的家乡正、定,是三国时期著名将领赵云的出生地,也是习大大执政起步的地方。

    这个县说实话在教育上乏善可陈,和东边的衡、水比起来不值一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赵子龙从小学起比任何人都刻苦,展现出学习上的恐怖天赋。

    乡里、县里、市里、省里甚至国家级的考试,从来没有拿过第二名。

    就连高考,也力压高大上的衡、水学子十多分,以近满分的成绩为当年全省高考文科状元。

    为此,还没登顶的习大大和夫人彭麻麻专门抽出时间,请赵子龙赴家宴。

    没有受到高考的影响,小伙子沉浸下来,进入北大学习。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他选择了冷门的考古专业。

    转眼间,当年的高考状元一鼓作气,考上硕士,硕博连读,在专业上的知识连一些权威的考古专家都暗自咂舌。

    一次偶然的机会,赵子龙从不知名的残卷里推断出晚年的赵云曾经秘密回过家乡。

    不仅如此,老将军似乎还埋了什么东西,可惜资料语焉不详。

    经过无数次推断,地点就在赵子龙老屋的后山!

    发掘工作麻烦不断,先是赵家人的阻挠,认为在那里动土会截断风水。

    后来,总会遇到一些莫名其妙的陷阱,有一次还差点死人。

    结果更是让赵子龙大惊失色,他看到仿佛是自己的雕像,历经千年栩栩如生。

    雕像通体透明,上面是人体各个学位,还有一篇口诀之类,貌似传说中的武学秘籍。

    然后就莫名其妙,魂穿到近两千年前母亲张氏的肚子里呱呱落地。

    真定是毛太祖称为南下干部第一人南越王赵佗的家乡。

    当年跟随南越武皇帝征战的族人不少,留下的更多。随着南越归汉的落幕,又有不少族人回归,在这片土地上默默生活。

    春秋时代赵国的后裔,随着时代的变迁,不少典籍遗失。

    然而,关于治理民生和战场厮杀、修炼的导引术,却完整地保留下来。

    文治方面,目前掌握在蜀郡赵戒那一支人手中。

    征战的那一部分,赵国灭国后,被一支族人带到凉州一代,汉初的将领赵充国就是出自那一家,如今慢慢沉积。

    赵氏灭国,赵国的腹心地区目标太大,在燕赵交接的真定反而成了家族低调发展比较理想的地点。

    南越一带?我当你是在开玩笑。交通不发达的年代,几年都到不了。

    赵云的出生年月,不是一些后世人臆想的公元168年即建宁元年,而是166年。

    所谓穷文富武,一个人学习引导术需要的材料,足以让一个小康之家破产。

    真定赵家,以武立族,老老少少都习武。

    为此,赵云之父赵孟不得不带着手下苏双、张世平做行商,往来于各大州之间,在刀口上舔血,以换取子孙学武需要的财富。

    三国演义中苏张二人说是中山人,只不过是因为无极甄家在队伍里有股份。

    估计是原本时空赵孟的英年早逝,两人没有了主心骨,不得不依附甄家。

    东汉末年,除了一些官道好走,行商十分艰难,加之盗贼丛生,每一次所花的时间,短的几个月,长的好几年。

    赵氏商队,北及大漠,南到诸越,东临大海,西过凉州。

    在赵云出生的时候,北方鲜卑和匈奴在边境上不断肇事,这条商路艰难。

    赵孟兄弟四人不得不转向西北,在贺兰山下行商,时逢大侠王越取烧当羌部落领袖那昆首级。

    随之,羌族人发了疯,看到汉人就砍。

    很不幸,赵氏商队遇到了那昆的儿子那岩率领的搜捕马队,对方不由分说开始进攻。

    众人且战且退,老三赵叔不幸当场战死,老四赵季不知所终。

    两岁的时候,赵云终于见到了这个世界的父亲赵孟。苏双张世平二人没有武艺,在赵家人保护下竟然没有受伤。

    可谓是人财两空,所有的货物全部丢失,众人一路上的艰辛自不必说,到家时简直和叫花子差不了多少。

    时逢汉灵帝登基,其父名之为云,意即在逃难途中戈壁滩上只能看到云层变换。

    取字子龙,也就是说见到儿子的时候真龙上位。

    名字害人,子龙,名字蛮大的,哪一个当皇帝的人不提防身边一个将领想儿子成龙的?

    历史上赵云更是脑残,给儿子取名赵统,你要统一国家,把皇帝放在哪儿?

    难怪一生不得重用,诸葛亮也死死把赵子龙按住,不得不防啊。

    东汉末年,宦官当权,高门大户闷声发财。

    真定赵家没有名声,也没有固定的产业。

    父亲赵孟带着人马回家的时候,穷困潦倒。近两年的时光,让他们形如枯槁。

    当务之急就是调息身体,赵云可不想再次没有家人的日子。

    好在赵家历年行商,家资颇丰,在他的一再坚持下,父亲等人在好几个食医、疾医、金疮医的配合治疗下,日见好转。

    再去行商显然没有必要。

    一来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商路越来越难走。

    二来,赵家商队做的是马匹生意,来源都在北方各个少数民族手中。

    汉族羸弱,东胡、鲜卑、匈奴日渐强大,对汉人如猪狗,要不然父亲赵孟等人也不可能舍近求远,跑到羌族地界。

    不得不说,考古专业让赵云对历史脉络十分熟悉。

    封建时代,盐铁利益巨大。食盐为老百姓必需之物,而铁要和异族交易才会有海量利润。

    两个弟弟因为异族没有了,不要说什么爱国的话,赵孟肯定不会给胡虏们卖铁。

    那么,剩下的就只有盐这一样了。

    盐铁是国家专卖,必须要有过硬的关系才行。

    铁矿自然早就秘密开采,而盐则走了门路。

    宗族的力量巨大无比,曹操的崛起,就是夏侯家支撑起来的。

    生在汉末,赵云无疑要借用宗族的优势。

    宦官赵忠的老家,在冀州安平,离真定并不远。

    他在得势以后,把三弟赵勋和四弟赵延接到雒阳做官,老二赵才留守祖宅。

    听说真定赵家来人,当即大开中门。

    不管赵忠多么风光,赵家人对南越王赵佗这个赵国灭亡以后最厉害的前辈都十分敬仰。

    无疑,真定就是赵氏族人称呼的武皇帝赵佗直系,天下赵家人都要给面子的。

    一直以来,赵忠都想和真定族人打交道,可惜没多少人理会他,一个愿意去势入宫的宦官,大家觉得丢脸。

    当然,在真定也有落魄的赵家人,其中有一个叫赵纯的就接下了橄榄枝。

    他把自己的儿子赵目过继给赵忠,随即获得了出仕荆州桂阳郡太守的机会。

    说起这个人没多少人清楚,他的二儿子赵范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晓得。

    赵才知道赵孟等人才是真定赵家的望族,当即热情招待。

    二叔赵仲精于和人打交道,就是由他过去商谈的。

    很简单,真定赵家把马匹生意交给赵忠家族来做,但需要海边的一块地盘来晒盐。

    就这样,在别人看来千难万难的事情,转眼之间就落在了赵云他们家头上。

    赵家海边晒盐,就比其他家族落后的煮盐先进,家族用日进斗金来形容也不为过。

    这个时代,没有手机网络,也没有熟悉的娱乐方式。

    当然,现代普通青年赵子龙本身就不是一个享受的人。出身贫寒的他,骨子里还有些自卑。

    融入汉末的赵云,喜欢上了家里的氛围。双亲健在,上面有哥哥赵风,下面有弟弟赵雷赵雨,妹妹们取名梅兰竹菊。

    生活的优渥,赵孟纳了妾,竟然是丁原丁建阳的远房族妹,三弟赵雨和三妹赵竹,就是丁姨娘所生。

    不过,家族里面的排行,赵云行三,二哥是二叔家的赵巴。

    东汉末年,除了赵忠,另一个声名显赫的赵家在巴蜀。

    五朝元老前太尉赵戒,其子赵典为八骏之一,称为人之英。

    其长孙赵谦赵彦信,此时是汝南太守;次孙赵温赵子柔初为京兆尹丞,后辞官归家。

    而赵云的名声,就是这位赋闲的伯父传播开来的。

    当年,他拿到子龙手书: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未几,新诗出炉: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开一代诗歌之先河,朗朗上口。

    其字如颜体似欧体的楷书,不同于飞白体之类的隶书,哪怕年龄幼小,创一代书法,誉为云体。

    赵子柔叹曰:吾赵家麒麟儿也!

    正是因为赵温的引荐,赵云才有可能在人才之乡颍川书院来学习。

    时不待我,来书院三年,人际关系初步建立,赵云也准备离开。

第二章 恰同学少年

    颍川书院旁边,不知道什么时候,建了一座酒楼。

    当然,在全国各地都能见到这叫燕赵风味的招牌。

    不用说,所有这些酒楼的后台老板都是真定赵家。

    曾经在洛阳,有几个纨绔子弟,想要在燕赵风味里面白吃白喝。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那些平日里在京城耀武扬威的家伙直着进去横着出来,其中不乏有宦官子弟在内。

    事后,就是不可一世的宦官们也悄无声息,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

    颍川自然不可能出现这些狗屁倒灶的玩意儿,大多是读圣贤书的学子,就是乡民们也沾染了不少书卷气,行事温和文雅。

    大厅里已经有不少客人,早几年出现这个世界的桌椅,比其他地方都要漂亮,甚至一些豪门大族看到饭店的摆设也自叹弗如。

    “戚兄,想不到你也到这里吃饭?”一位文士模样的人刚刚进入饭店,就看到了熟人。

    这位姓戚的是颍川书院的学子,不过仗着家里有些关系,却没有正式入门,后世的话来讲就是旁听生。

    像他这种人很多,目的不尽相同。

    大体上,都是为了扩张自己的名气,哪怕是一个看门的,说出去都让人高看几眼,何况在里面读书?

    “原来是温兄!”戚兄侧过头看到来人,赶紧站起来:“何不一起?”

    “那敢情好!”温兄和对方的身份一样,大家都是熟人,也是这里的常客。

    他刚刚去踏青回来,有些渴,坐下就喝了两三杯热茶。

    “我也不是第一次喝茶,家里有人从蜀地带回的茶饼。”温兄再次举起茶杯喝了一半:“就是少了这清香的味道。”

    “是啊!”戚兄也感叹道:“要说茶树生长在南方,在长安、洛阳这边饮茶的人也不多,燕赵看名字就知道不是江南。”

    确实,目前流传下来关于茶的诗句词赋都是巴蜀那边的司马相如、王褒、杨雄,别的地方的人都还没有写过。

    后半句他没有说,因为发现了子龙他们正在往里走。

    人以类聚,颍川书院的学子,入室弟子和旁听生泾渭分明。

    不过,在这两个群体里面,高门大户和寒门学子又是一条线。

    只有赵云是个奇葩,他在各个群体间长袖当舞,游刃有余。

    “子龙贤弟,你也到这里就餐?”温兄是一个热情的人,看到他们一行进去,率先招呼。

    “阔仓兄,里仁兄!”赵云正在和荀彧说着什么,闻言一拱手。

    温良温阔仓是太原郡祁县人,本身并不值得子龙去关注。

    然而,他有个族兄温恢却是个很有本事的人,原本历史里官至刺史,尽管并没来这里念书。

    那个姓戚的,貌似东海郡一个有钱人家的子弟,平时眼高于顶,也刚好记住字,名是什么都忘了。

    “友若兄、文若兄,我们还没开始,何不一起?”戚兄却对荀家人打起招呼。

    荀谌荀友若是大家来吃饭的途中遇到的,听说来燕赵风味吃饭肯定毫不推辞。

    这里的菜式多样,汇聚了全国各地名小吃。最主要的,是各种面食的做法,一般人一辈子都没听说过。

    大家都还是学生,同窗之谊,也许大家都清楚赵云经常请客带有目的,主要是这小子太优秀,每次都一大堆人。

    荀谌还没有说话,陈群冷哼了一声,他只好尴尬地摆摆手:“哈哈,改天吧!”

    “子龙,我真想劈开你脑袋看看,究竟是怎么长的。”为了掩饰自己的情绪,他貌似专注地看着大厅里那一行行诗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郭嘉不由念出声来。

    他仰起脑袋好奇地问:“子龙兄长,当年你写这诗的时候多大岁数?”

    “三四岁吧,”文抄公赵云毫不脸红:“看到弟弟妹妹浪费粮食,想起田间劳作的百姓有感而发。”

    “好个有感而发,”陈群不无嫉妒:“你小时候的每一首诗都流传开来,我到现在都还没有传世之作。”

    “子龙你的字又进步了,”看着拓印的诗句,荀彧慨叹:“我父亲经常都用你来教育我。”

    “没法比呀!”荀谌苦笑道:“我也在学云体,可惜遇到子龙的时间太晚,否则早些练习,如今也应该有所成就了。”

    一行人在大厅里没多做停留,径直上二楼的包厢。

    “什么?”大厅里的人已经炸了锅:“诗是刚才那小郎小时候做的,字也是他写的?”

    店小二们大都是本地人,但在掌柜和后厨的讲述中比众人清楚。

    “那可不,”一个小二麻利地上菜:“这位客官,您的煎豆腐。”

    他用搭在肩膀上的毛巾擦擦汗,故作神秘又用周围的人都能听得到的声音说道:“那位公子就是赵云赵子龙!”

    “赵家麒麟儿?!”一位食客失声惊呼:“早知道刚才就应该求一幅字。”

    “千金难买!”小二嘿嘿一笑,听到掌柜在唤他,赶紧应声:“来啦!”

    温良和叫戚兄的面面相觑,他微微叹道:“我族兄目前都在学云体!”

    姓戚的没有说话,眉头微皱,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东汉末年的建筑,土木结构占多数。

    稍微像样的人家,都是雕梁画柱,极尽弯曲之能事。

    燕赵风味不一样,都是石头砌成的房子,而且全部三层楼,只有洛阳是五层楼,在各地包括京城都是地标性建筑物。

    要是约人见面,你说燕赵风味大家不一定都清楚,但你说最高的最白的建筑大家都晓得。

    毕竟到这里吃饭,花费不是小数。

    这个年代的食物种类匮乏,大都显得做工粗糙,一般都是炖菜里面撒点盐。

    从两千年后来,赵子龙就算再宅男,吃过的东西几十上百种。

    虽然有些菜因为辣椒等食材缺乏做不出来,那都不是东汉末年的人能比拟的。

    故燕赵风味一开业,就受到人们的追捧,尽管价格昂贵,还是门庭若市。

    荀家包括陈群他们家都有钱有势,大家都还在上学,小辈的人平时也没闲钱到这种豪华地方来消费。

    人们如今到燕赵风味来吃饭,讲的就是面子。

    现在的物价还不贵,膏腴良田在一万钱也就是一金左右,而在这里一餐饭花费至少也就这个数。

    像徐庶、戏志才、郭嘉这样的寒门士子,在学生时代是没有能力到这里消费的。

    赵云深知一餐饭养恩人的道理,他邀请别人来吃饭的次数屈指可数。

    和寒门的人一起吃饭,尽量避免豪门的人。

    特别是这几个寒门的人,都是像上一辈子的赵子龙一样,有自卑心理反而显出自傲。

    所以在邀请的时候,至少约两三个一起。

    大浪淘沙,到如今他觉得也就眼前的几个人还有可能有交集。

    今天情况特殊,也是三年以来赵云第一次把大家聚到一起。

    至于郭嘉这个小屁孩儿,他还是第一次来这样的地方。

    “云公子,一切照旧吗?”一个扮相清纯的女侍柔声问道。

    “恩!”赵云微微点头,也不招呼大家点菜,反正这几个菜鸟都不熟悉菜式:“来一坛高粱酒吧。”

    “一坛?”徐庶和戏志才是好酒之人,一直没说话的他们不由诧异。

    “这可不是一般的酒酿,”赵云呵呵笑道:“估计文若、友若、长文他们不长喝酒的,一小杯都会醉。”

    他不懂蒸馏酒,和家里师傅们尝试了一两年才弄出来,大概在三四十度,远比市面上形如醪糟的酒烈。

    “兄长,你平时说话不这样的!”别人还没开口,郭嘉小声提醒。

    言下之意,觉得他在吹牛。

    赵家虽然没有底蕴,海盐以及其他一些划时代的产品,早就富甲天下。

    酿酒需要粮食,本来这个年代产量低,大肆酿酒就会造成粮价上涨。

    再说了,物以稀为贵,三年来子龙也是第一次请客喝高粱酒。

    再说了,燕赵风味一般的客人都不知道有这款酒,除非像荀家陈家这样的豪门,掌柜才会推荐。

    “小孩子不许喝酒!”赵云叫住了女侍:“给他来一杯果汁儿。”

    恩,也是一种新产品,这个季节是杏子和李子汁儿吧。

    荀家两兄弟和陈群讶然,但他们知道赵云的性格,从来都没有说话满的时候。

    徐庶和戏志才对望一眼,什么话都没说。

    只有郭嘉叽叽咕咕,听不清楚说啥,大概是因为不让他喝酒生闷气吧。

    最先上来的是盐焗花生米,这个年代的人对食盐的偏爱让人十分讶异。

    据调查,这道很简单的菜式在燕赵风味大受欢迎,其他酒楼或许也跟风,却舍不得放盐。

    众人都用筷子夹着嘎嘣嘎嘣地嚼,郭嘉趁大家不注意,悄悄用手抓了好几颗。

    “再来一盘吧!”赵云揭开酒坛,一股酒香沁人心脾,众人闻之一振。

    他暗自一笑,把大家的茶杯拿过来,每人倒了大半杯。

    郭嘉满脸不高兴,赌气似的把果汁儿一口喝完。

    “啊!”他失声叫起来。

    “怎么啦?”赵云刚把杯子一一递过去,正准备举杯。

    “甜!”郭嘉砸吧着嘴唇:“实在是太甜了!”

    “小诗,果汁儿给他管够!”赵云吩咐道。

    女侍的名字叫小诗,还是他在来颍川的路上遇到逃难的人群收留的。

    看到其他人好奇的眼神,赵云叹口气:“一人再上一杯果汁儿!”

    怎么能不甜?蒸馏酒都能整出来,白糖自然也用蒸馏的原理提前问世。

    当然,没有去宣传,毕竟酒楼的利润太大,比卖白糖的利润大得多。

    再说赵家的人手有限,随着燕赵风味的铺开,人才简直有些枯竭。

    白糖的来源,自然是交州的本家每年送过来的,后来几乎每月都有专人来往于交州真定之间。

    “来来来,各位兄长,”赵云举起杯子,加了一句:“还有郭嘉兄弟,今天和大家相聚,我后天就要离开。”

    “你要走?!”荀家的两兄弟和陈群忍不住惊呼,郭嘉更是嘴巴张得老大,他还刚刚认识这位兄长。

    赵云含笑点点头。

第三章 拜访荀爽

    自从董仲舒罢黜百家以来,学子们学习的方向只有儒学着作。

    真定赵家尽管以武立足,流传下来的书籍却不少。

    这些年来,赵家人做生意不再以现金交易为主,粮食、书籍都能换到盐巴,甚至还能用来到燕赵风味消费。

    除此以外,赵家在一些通商大埠建有客栈,都可以实物交易。

    网络的建立,成为信息收集最主要的来源。

    而赵云最大的收获,就是获得了几乎全部的儒学着作,竟然还有一些孤本。

    后世的赵子龙,学的是考古专业,古代文学可称大师级。

    重生以后不断学习,颍川书院的老师们好多很是尴尬,他们发现在这个赵家麒麟儿已经教无可教。

    回到这个年代,赵云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耐着性子寻找人才,三年的停留是极限。

    从这里走出去,他不再需要文学方面的充电,离开就是必然了。

    践行宴差不多流产,众人哪怕不是酒鬼,端起高度白酒一饮而尽。

    不仅果汁里,就是在白酒里,赵云也让人放了白糖。

    尼玛,不喝醉才怪。

    看到满桌子的醉汉,他不由苦笑连连,郭嘉都不知道啥时候偷喝了一杯酒,脸上红得跟猴子屁股似的,在椅子上打呼噜。

    叫来几个小二,赵云也搭了把手,送众人到备用的客房里休息。

    原始社会末期,大禹在今安徽蚌埠西郊的涂山和今浙江的会稽与夷夏诸部落首领会盟。

    这次会盟,历史上称为涂山之盟,通常被学者看做是夏王朝的开始。

    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位,在首都阳翟钧台举行盛大的宴会来招待众多的氏族部落首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正式确立。

    阳翟,即是今天的颍川郡郡邑。

    此后,中国开始出现较完整的行政区划和赋税条律,国家的基本框架也大致形成。

    这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变化,都是在禹州进行的。

    这使得禹州在上古时期,就已经成为黄河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据史载,那时的颍川已相当繁华,辖十七城,户二十六万三千四百四十,口百四十三万六千五百一十三,堪称全国最大、最富有的城市。

    或许正是因为这里的繁华和富有吧,特殊的历史背景与悠久的文化熏陶,自然而然地使这片土地成为孕育出无数优秀儿女的沃土。

    这里形成了陈、赖、韩等姓氏,也走出了少典、许由、大禹、夏启、太康、仲康、少康、吕不韦、张良、晁错等名垂华夏历史的人物。

    另一个时空,赵子龙听说某岛国内的孩子连骂架都很文明,当时付之一笑。

    走在阳翟的大街上,连高声喧哗的都很少,即便有人生气了骂人,一声竖子已是极限。

    其实,赵云不知道,别人都醉了,郭嘉是酒喝得最少的。哪怕因为年龄的关系不胜酒力,他只晕乎了一会儿就清醒了。

    家族里有不少哥哥什么的,像郭图之类,从来没有得到刚刚认识的子龙大哥这样的感觉。

    感觉他把自己鞋子脱掉,又褪下外套,被子盖在身上,还细心地掖掖被角。

    听到门被轻声地合上,他悄悄睁开眼睛,房间布置得简约而不简单,处处都是值钱的东西。

    被子不知道是什么做的,盖在身上暖烘烘的。身为郭氏家族支族,他家境贫寒。

    从小都没有在这样的房间里睡过觉,或许酒力比较大,不一会儿也就睡着了。

    荀爽,字慈明,也是荀彧叔父,是荀氏八龙中的第六位,若论才学,则数第一。

    此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

    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

    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

    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着述为事。

    先后着《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号为硕儒。

    正是因为赵典和荀爽的关系,他的侄子赵温一封书信,赵云才能在颍川书院求学。

    一个是普通学子,另一个是学院祭酒,双方在私底下并没有什么交集。

    既然马上就要离开,来拜访荀爽也就是应有之义。

    荀家是战国时期荀卿的后裔,荀爽的父亲荀淑是荀子的十一世孙。

    荀淑其人品行高洁,学识渊博,乡里称其为智人,曾征拜郎中,再迁升当涂长。

    当时名士李固、李膺都曾拜他为师,后出为朗陵侯相。

    他办事明理,人称为神君。他的八个儿子,并有才名,人称荀氏八龙。

    虽然已经去世了三十一年,荀淑的故事仍然为人们所传颂。

    荀爽是他的第六个儿子,目前名气是最大的,当然也有颍川书院的衬托。

    今天是一个寻常的日子,他在屋里不停地换着装束,还连连问书童荀桦的意见。

    可怜这小子本身就是一个庄户人家的孩子,打小聪明伶俐,才在上一任书童到阳翟为官,被人家举荐过来。

    荀桦感到情况不对,找机会让人把荀爽正妻王氏给请了过来。

    王氏出身颍阳大家族,比丈夫小三个月。如今虽然也是五十二岁的人,因为常年的保养,看上去如三十许人。

    她还没进门,笑声先传了进来:“荀郎今日有暇,居然没到书院去?”

    “夫人快请,先生在里面。”荀桦装作不知情,自己走了出去。

    “娘子,为夫都多大岁数的人了?”荀爽停了下来,抚须一笑:“早已不是郎君,即便是郎君那也是老郎君。”

    夫妻两人感情很好,当年辞官在汉水畔着书立学,荀王氏始终相随。

    “在我眼里,你一直是那个慷慨陈词,抚剑高歌的荀郎!”王氏咯咯笑道:“今日听闻郎君不停换衣服,是要见哪位?”

    “夫人来得正好!”荀爽才想起正在做的事:“你看为夫穿这一身如何?”

    “甚好!”王氏微微颔首:“究竟是哪位幸运的人儿得到我家六郎的青睐?”

    “哈哈,还记得赵子柔吗?”荀家和益州赵家是通家之好,不然当年也不会有赵典举荐他去做官。

    王氏轻轻点头。

    “他在熹平六年曾差人带来一封信,要我收下真定赵氏的一个学生。”荀爽介绍道:“想不到给了为夫一个天大的惊喜。”

    “真定赵氏?”王氏微微蹙眉:“是写春晓和创立了云体的赵家儿郎吗?”

    “正是!”荀爽点点头:“不出所料,那小子是我教的学生中成就最高的。”

    “比公达和友若、文若还厉害?”王氏讶然。

    她从没听自己丈夫能夸奖一个人到这种程度。

    曾经袁家的袁本初有幸见他一面,自己这挑剔的丈夫也不过说了一句尚可。

    “些许文名才气倒也罢了,这孩子关于世事判断,连为夫都得甘拜下风。”荀爽不由叹道:“可惜不是我荀家子。”

    自然,赵云不是和他谈到的,平时和荀文若荀友若聊天,年轻人在一起,难免会激扬文字。

    时不时有一些话语,通过荀氏兄弟传到他耳朵里。

    “不是郎君你的学生吗?”王氏抿嘴一笑:“师父师父,亦师亦父,和你的儿子又有什么区别?”

    “你说什么?”荀爽猛然问道。

    “我说师父师父,亦师亦父。”

    “不是,还有一句呢?”

    “和你的儿子又有什么区别!”

    “夫人!”荀爽一拍大腿:“你觉得我们家小妮配得上人家不?不是我们家孩子,当女婿就好了,一个女婿半个子!”

    在母亲眼里,自己孩子都是最好的。荀妮是夫妻俩最小的女儿,今年十五岁了,至今还没有许人家。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荀家的女子又岂是好娶的?人品和文才,缺一不可。

    至于说到家世,荀爽夫妇不甚在意。只要女婿是个人才,有荀家的帮衬,最不济也能混个两千石的官员。

    她甚是好奇,丈夫的眼光如此之高,什么样的少年能配得上自己家女儿?还说自己女儿配不上人家。

    夫妻正商量的时候,荀桦进来报:“赵云赵子龙来了。”

    “郎君,不如我也去看看?”王氏不托底,女儿毕竟也是自己的。

    另一个时空的赵子龙,连国家元首都见过,尽管家宴招待他的时候,习大大还没有登顶。

    再说了,北大走出去的校友,不乏大人物,不管是政界风云人物还是商界精英分子,他什么人没见过?

    所以,即便到威名赫赫的荀家,也没见多局促。

    荀家不愧为豪门,真定赵家有了钱,自己父亲却不是一个讲究品位的人。

    不要说院子里宛若江南水乡的亭台楼阁,就是屋子里的布置,看上去一股书卷味。

    椅子哪怕从自己家里流传出来不久,荀家就用上了,看上去比自己家所用的木料还要考究,难道是楠木?

    王氏看到这副安静的模样,先打了个九十分。

    袁本初成年的时候,见自己丈夫也是惴惴不安满脸惶恐。

    见此,她让丫鬟梅香赶紧去叫自己的小女儿,亲自来瞧瞧未婚夫。

    君王爱长子,那是要继承自己大统的。而百姓自然是爱自己最小的孩子,就是闺女也一样。

    “先生,子龙有礼!”虽然也看到王氏,但老师还没介绍,赵云目不斜视,躬身行礼。

    “坐吧,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不要拘束。”荀爽努力扮作和蔼的样子,这和他平时大不一样。

    在书院里,他是祭酒。

    为了劝说自己的大哥荀俭创办这所学校,可是花了不少口舌。

    刚开始每一个学生他都要亲身施教,后来随着规模的扩大,履行祭酒的职责,只有遇到赵云这种人才见猎心喜会教导一番。

    “这是内人。”荀爽很满意子龙的放松状态,他就是想营造一种家庭的氛围。

    “夫人好!”赵云又连忙起身行礼。

    荀爽没有看束礼,王氏则不一样,她也是因为丈夫的宠爱,眼睛瞟了几下就移不开了。

    茶叶之类,显然就是给自己丈夫的。金饼虽然贵重,荀家也不差这几个。

    关键是其中染色的花布,在黑白灰泛滥的年代,就是大户人家都难得一见。

    “你这孩子,恁多礼!”王氏嗔怪道:“刚才你先生不是让你不要拘束吗?”

    “把束礼都送到我房间里。”随即她又吩咐另一个丫鬟菊香。

    这时候,荀妮已经来了,只不过躲在门帘后面,不住打量。

    不得不说,赵云生就了一副好皮囊,唇红齿白,看上去就是一个翩翩公子的模样。

    母亲叫自己来是什么意思?难道就是为我选夫吗?姑娘脸上顿时绯红。

第四章 情敌陈群

    荀氏八龙的父亲荀淑去世已经三十一年了,他走了以后,族长理所当然就落到了家中的长子荀俭的身上。

    可惜,这位荀悦的父亲不久也去世。

    二龙荀绲,是荀彧的父亲,在延熹七年即子龙出生前两年病逝。

    三龙荀靖,只活了五十岁。

    如今的当家人是四龙荀焘。

    此时,他脸色凝重,手里是刚刚收到来族人的木简。

    荀家人口众多,自然不止荀淑这一支人。

    譬如写信的荀攸,就是另一房所出,按照族里的规矩,他管荀焘叫叔公。

    荀攸的祖父叫荀昙,曾官至广陵太守,是荀淑的侄子,荀焘的堂兄。

    颍川书院本身就是荀家私学扩充而来,他曾在私学里就读,书院创办后也读过几年书,年龄比荀彧还大了六岁。

    当年,如今的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何进在颍川任太守。

    荀攸作为荀家年青一代的代表,也在太守府充当书佐一类的官职,来表明荀家人的支持态度。

    党锢之祸,是宦官与豪门阶层的文人之间的权力争斗,何进这个外戚,成了双方都在争取的人物。

    今年,他的同父异母妹妹何贵人被立为皇后,这位趁势而起。

    在信里,荀攸陈词利害,认为荀家人应该加大对目前根基不稳的何进的支持力度。

    “宦官外戚,历来为皇室所宠幸,此长则彼消,窃以为何遂高无窦武之志……”

    他目前在洛阳一带游历,对时局的看法与荀家人此前订立的方案不一样。

    按照荀焘和荀爽的想法,我们就闷头在颍川发展,培育大量的人才等待变天。

    但荀攸的信里各种观点都很明确,让荀家的当家人也举棋不定。

    “去请六老爷来一趟!”把信又看了几遍,荀焘不得不让人去找自己的六弟。

    如果哥俩能保持一致意见,再召集其他兄弟商量下,毕竟涉及到家族兴衰的大事,马虎不得。

    大家族管理有序,除了极个别人,在仆人中间,年龄稍大,就升职或者外放。

    荀四老爷的书童都更换了好几拨人,这个叫荀长年的,是前年从支族过来的,因为机灵,在荀焘身边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什么?”荀焘得到消息有些懵:“赵云?老六家小娘?”

    对号称赵家麒麟儿的赵子龙,他还是有所耳闻。

    世家宣传自家的子弟无可厚非,就算荀氏八龙,也是在荀家有意无意推动下慢慢传出去名声的。

    年轻一辈有这名声的并不多,有的人言过其实,有的还是有真才实学。

    出身荀家,荀妮的婚姻自然受到关注,曾经还有不少人求到自己这里,但老六都没答应。

    难道这个赵云真有些斤两?

    说实话,小时候的赵子龙就是想搏一个好名声,等到了颍川书院,算是进入了这个时代正规的学习。

    可以说,在书院的这几年,赵云沉寂了,并没有新作问世。

    再说,书院的祭酒是荀爽,荀焘也从来没有过问,连所谓的赵家麒麟儿到这里念书都不清楚。

    “去把文若、友若叫来!”他想了解下赵云这个人。

    其实,荀家也就荀彧、荀谌和子龙是同学,荀衍、荀悦比荀攸都大,要么参与家族的管理事务,要么游历天下。

    在党锢之祸发生后,荀家人对官场避而远之。当年何进任颍川太守,荀攸只是挂了个名。

    眼前这两个侄子的形象让荀焘皱眉不已,他还是压下心头的不快,陈群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跟过来了。

    有外人在,荀焘当然要给两位侄子的面子,他和颜悦色地说:“赵云赵子龙是你们同窗?”

    荀彧酒劲还没过去,刚洗了把脸,听大伯这么说,还以为喝酒的事情要挨罚。

    “启禀伯父得知,”他心中惴惴不安:“子龙兄弟三年来是第一次请侄等去燕赵风味,想必当归!”

    “噢?”这小子还挺有财力的嘛,赵家底细荀焘还是略知一二:“友若,还有长文,你们如何品评赵云?”

    就是荀家子弟,平时身边也没多少零花钱,自然没可能去高档地方消费。

    他顿时对子龙的评价又高了几分,证明在赵家小辈中地位不低,不然也不可能有余钱到燕赵风味。

    陈群之父陈纪,党锢之祸后辞官而隐,与荀爽算得上至交,大家又是乡党,两家为通家之好。

    易子而教,不过是一种常态。而陈纪忙于著书《陈子》,荀家没有人拜在他那里学习。

    “学得多,问得少!”陈群没来由抢先就蹦出了这句话。

    “友若不如也!”荀谌神色复杂地看了眼陈群,实话实说。

    啊?荀焘可是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子,在一众兄弟里也是不服气谁的,何况他比赵云还大了好几岁!

    “正好!”荀焘没顾及到陈群的想法,抚掌道:“子龙现在你们六叔那里,我们一起去看看。”

    他又加了一句:“或许今后你们要叫他妹夫!”

    什么情况?荀彧的酒醒了好多,他结结巴巴地问:“伯父,您是说六叔家小娘?”

    荀焘还没回答,陈群低吼:“不可能!”

    要知道,他可让他父亲托人说媒,要娶的就是荀妮。

    说也奇怪,荀家正房都出男子,嫡女太少,世家之间竞争蛮激烈的。

    不要说嫡女,就是庶女在世家当中也是一阵疯抢。

    荀焘面带异色,也没答话,当先离去。

    此刻,和赵云说话的成了王氏。

    别看荀爽在书院里整天板着脸,在家里还是很随和的。

    荀夫人也没问啥有营养的东西,都是家长里短,兄弟几个,母亲姓什么。

    到最后,竟然还问起了家人都喜欢吃什么穿什么。

    正在这时,仆人来报:“四老爷到!”

    闻言,赵云不由松了一口气。两辈子加起来,他都没有在不是自己亲人的女性面前回答这么多问题。

    荀焘身材比荀爽高了那么一丝,两鬓斑白,脸上不苟言笑。

    这个年代都是长衫,看不出身材,不过就脸上来看,好像十分瘦削。

    也许是当族长太久了,身上自有一股威严。

    “六弟,坐,弟妹,坐!”荀焘毫不掩饰,一进门就开始打量这个小伙子。

    虽然比文若他们还小了四五岁,但身段比他们还高了一点。

    如今的赵家,算是大富之家,吃得好,又勤于锻炼,要是有显身材的衣服,赵云能把房间里的人甩一条街。

    不知道历史上赵子龙有多高,但他觉得自己比原本肯定又高又壮。

    “大伯,你来啦?”荀妮终于忍不住,从小门窜了出来。

    “恩!”对自家小娘,荀焘倒是和颜悦色。可惜他古板惯了,微笑比不笑难看。

    “娘!”荀妮一边偷偷打量着子龙,一边轻移莲步,坐到母亲身旁。

    王氏嘴角不由挂起一丝笑意,看来自己闺女对姑爷好像也很满意的嘛。

    只有陈群,从荀妮一出现,眼光都没离开过。

    懵懵懂懂的荀彧,酒貌似醒了,关切地看着这个小兄弟,透着询问的目光。

    赵云到现在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只好歉然地摇摇头。

    “子龙,你可曾婚配?”就在两人眼神交流的时候,王氏突兀地说了这句话出来。

    “云……”赵云一愣,正要说话。

    “慢着!”陈群预感到什么,赶紧阻止。

    见一屋人都在看自己,他顿时面红耳赤,有些语无伦次:“赵云,不,子龙,你,就是你到此以来……”

    毕竟从小还是受过良好的教育,他深吸了一口气,缓声说道:“曾听过你做了不少诗词,但我们都没亲自己见到!”

    说完,如释重负,浑身都像散了架。

    身为颍川书院的祭酒,荀爽尽管没有多少时间亲自给大家授课,但赵云究竟如何,他心中有数。

    陈家子今天咋回事儿?突然失去了平日的冷静和温文尔雅。

    要知道这是在荀家,还有几位长辈在场。荀焘也若有深意地看了眼陈群,至于原因他大致猜出了一些。

    在荀爽看来,诗词歌赋都是小道,熟读理解先贤之作,从而有自己的见解,学以致用才是大道。

    其他方面不说,单是云体,随着赵云在这个年代生活越久,楷体书越发飘逸,可谓一代大家。

    当然,荀焘的想法也差不多,只不过他没在学院,不清楚具体情况。

    “那是少时孟浪!”赵云不作他想,轻轻摆手:“进入学院学习以来,深感自己才疏学浅,日日勤学不缀,无暇作诗。”

    他冲王氏施了一礼:“云年纪还小,尚未婚配,且婚姻大事,都是长辈安排。”

    两下一比较,荀家长辈对赵云的好感直线上升。

    “子龙,群不敢苟同!”陈群真是发了狠,再次抢话:“群是不是可以认为,你的意思词赋是小道?”

    没待赵云回应,他陡然提高了声音:“按照你的说法,诗经乃至论语等先贤大作,都是不登大雅之堂么?”

    说完,他左顾右盼,期许得到旁人特别是荀家小娘的注意。可令他很失望,大家依然盯在赵云身上。

    荀家长辈对陈群彻底没有了兴趣,不过也想看看赵家麒麟儿如何来应付。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赵云越来越疑惑,但还是恭敬地回答:“云从来不敢质疑先贤,毕竟没到他们的高度。”

    恩?荀爽是大家,荀焘为荀氏八龙之一,文学造诣可不低。

    “好一个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荀彧看不下去了:“子龙,这几年你没有新作,就这一句话也可千古流传!”

    长辈们不好开口,他是荀家的主人,都是平辈,自然要出来力挺。

    “唉,子龙,这两句话并不深奥,为何谌就想不出来呢?”荀谌也是一脸苦笑。

    得!陈群一看糟糕了,干脆心一横:“子龙贤弟,群也不是对你不敬。毕竟这三年你从来没有新作问世。”

    “是啊。”赵云叹了口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云不过是一介凡人,分身乏术。”

    “今天两位伯父与两位荀兄和世妹都在,何不现场展示一番?”陈群步步紧逼。

    “长文兄高看我了!”赵云也是年轻人,不由反问:“不知以何为题?”

    身上多了两千多年的沉淀,重生以来从不曾半分懈怠,他也是豁出去了。

    不就是作诗做赋吗?来吧,哥接着就是!

    荀家人眼里都是光彩,荀妮更是冒出了小星星。

    父母让自己来的意思,她如何不清楚?这可就是未来的夫君,有这样的才情豪气是必须的。

    荀焘也心里痒痒,轻轻咳了一下,揽住话头:“不如就以六弟山居为题?”

    荀家人都不明白族长是什么意思,和陈家子一起来刁难吗?

    其实,他倒真还没有半分为难的想法。

    只不过荀家的嫡女要嫁人,自然就要一个各方面俱佳的姑爷。

    既然赵云敢应下挑战,自己出头,也好到时候掌控住局面。

    要不然,真不知道陈家子今天还要如何作难。

    山居?子龙心里一笑,这尼玛也叫山居,连自家都不敢说豪宅了。

    有了!他马上就想到应景之作。

第五章 荀家姑爷

    赵云的性格,不管是前世还是这一辈子,从来都不是激进的。

    前世,家境不好,在别人面前一般都是忍让为先。

    这一世,家人和睦。再说了,重生以来,他都想尽办法让赵家快速发展,也没那么多时间去勾心斗角。

    陈群这个人,他熟悉历史,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都翻看了好多遍。

    其实,在内心里,他对这小子的观感并不好,是一个唯出身论者,九品中正制的提出人。

    在书院的日子里,两人相处得还是比较融洽,要不然也不会到自己的宿舍来听琴,更不会聚餐的时候拉着他。

    但今天的形式很明显,他一直在不停作梗。

    赵云不惹事儿,然而并不意味着怕事儿。再说了,从小他就有文抄公的觉悟,脑袋里面那么多前人的作品,怕得谁来?

    也不是妄自菲薄,相比于那些千古流传的诗词,拿来肯定比自己做出来更方便、更出众。

    当下,刘禹锡的《陋室铭》浮现在脑海。

    “世伯,先生,两位兄长、世妹,云献丑了!”赵云豪气顿生,长身而起。

    对于陈群,他压根儿都不想提起。既然已经逼迫自己都这个份儿上,还可能对他好吗?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师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颍川慈明庐,西蜀子柔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语音铿锵,最后一句舌绽春雷,冲陈群扑面而去。

    寂静,满屋子的寂静。

    这个年代,曹植的七步诗还没出来。

    题刚出来,在脑袋里稍作酝酿,欠身站起来,脱口而出。

    一首普通诗词也就罢了,这可是传世之作啊!

    相传赵家麒麟儿每有诗作出现,都是当世之选,这一首也不例外。

    荀焘还是板着脸,眯着眼睛,手抚胡须在那里低声吟哦,摇头晃脑地回味。

    荀氏八龙之一,欣赏水平肯定很高。

    荀爽此前还以为传出来的那些诗作,都是别人捉刀,不过是赵家人为了宣传自己家的孩子而已。

    毕竟到颍川书院三年来,赵云不显山不露水,学习刻苦点罢了。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就是自己的学生,连荀家儿郎都被比了下去。

    更重要的是,颍川慈明庐,西蜀子柔亭,把自己与他的伯父都写了进去。好孩子,知恩图报啊。

    千古流芳,就凭这首诗词,后人也能记起自己。

    荀王氏家世渊源,本身鉴赏水平不低,看到周围人的表现,知道准女婿肯定是惊世之作。

    荀彧荀谌,争先恐后传看着仆人誊写的诗作,沉浸在其中。

    荀妮看着父母为自己找的姑爷,越看越喜欢,竟然情不自禁垂下头去。

    至于始作俑者陈群,已经目瞪口呆。

    什么是天才?这就是天才,才思如泉涌,甚至连天才都不能形容。

    原来并不是赵家人的宣传,他确实厉害,不,比传说中还要妖孽!

    天啊,自己究竟招惹了一个什么样的角色?

    平日里,他和赵云交往,本着赵家也是传世大族,大家都世家子弟,说不定今后还能相互帮衬的目的。

    不就是个女人吗?荀家嫡女求不来,什么张家王家李家,不一样能娶到嫡女?

    他后悔了,却知道双方的裂痕已经出来,再也无法弥补。

    “不知道云刚刚想出来的粗鄙之作,能否勉强入耳,长文兄?”毕竟还没有真正撕破脸皮,赵云装模作样地问。

    肚子里都快笑得抽筋了,这首词还拿不出手,可能吗?从没曾想,打脸的感觉很爽。

    陈群满脸纠结,却不好说什么,只是肃穆地站起来行礼:“还请世伯点评!”

    当然,他是冲荀爽行礼的,那可是他正儿八经的座师。

    作为书院的祭酒,慈明先生亲自教的人不多,而他恰好就是其中之一。

    赵云是个野路子,不管哪位先生的课,有时间就去听,反而没有拜师任何人。

    “子龙,你可愿拜我为师?”荀爽说这话也心中忐忑。

    当初赵温把人推荐给自己,收到书院也就算是完成了嘱托。

    再说了,这小子在书院不知道他是否清楚要拜师的习俗还是不想拜师,始终都在打游击。

    “故所愿尔!”赵云大喜。

    这下,可就是拜师的礼。

    他恭敬地在荀爽面前叩拜,礼毕,静静立在一旁。

    “刚才云在拙作里,就已经以您为师!”赵云又轻轻补充一句。

    “哈哈,恭喜六弟收得佳徒!”荀焘大喜:“愚兄告辞!”

    荀氏族长还是挺忙的,他甚至忘了和弟弟商量荀攸那封信。

    众人慌忙起来行礼告别。

    又是荀家弟子,又是荀家女婿,这是亲上加亲的节奏啊,荀焘连走路都轻快了几分。

    荀王氏对这个女婿满意得不得了,微微发福的脸上,眼睛都眯成一条缝。

    “子龙,你也不是外人。”她瞟了一眼丈夫:“你师妹年方十五,至今还没许配人家!”

    什么?幸福来得太快了。

    前世,赵子龙一直都有些自卑于自己的身世,高不成低不就,穿越之前还是纯处男一枚。

    师妹?应该是师姐吧。无所谓,这媳妇儿看上去很漂亮,十五岁比后世的十**岁看起来还要成熟。

    荀家的基因就是好啊,男的帅气女的漂亮,他自忖道。

    关键是,自己到颍川来求学,不就是为了要为日后的行动找一些关系或者人才吗?

    成为荀家的女婿,荀家人不就顺理成章帮助自己?

    “云回到书院,马上请人来提亲!”赵云福至心灵,干脆快刀斩乱麻,及早定下。

    “父亲,娘!”荀妮只是个十五岁的姑娘,脸皮较薄,娇呼一声,低着头莲步轻移跑了开去。

    “今后我们就要叫你妹夫了,子龙!”荀彧和荀谌也满心欢喜。

    陈群在那里怏怏不乐,事已成定局,他反而静下心来,刚才荀家小娘离去也没有表现出越矩。

    世家子弟,这点涵养还是有的。

    “子龙,恭喜!”他郁郁寡欢,拱手行礼:“先生,师娘,两位荀兄,长文家中有事,必须尽快还家!”

    这场合他也待不下去了,可以说,只要子龙还在颍川书院一天,他就会一天不出现。

    “家里的事情重要,你去处理好吧!”荀爽满含深意地看着自己以往中意的弟子,挥了挥手。

    书院和荀家挨着不远,马车也就半柱香的样子。

    等赵云刚回到书院门口,戏志才与郭嘉不知道啥时候起来的,早就等在那里。

    一见面,二人就迫不及待道喜。

    “你们都知道啦?”赵云有些纳闷儿。

    陈群走后,荀爽两口子又留住他说了一会儿话,想不到这会儿功夫,消息早就传过来了。

    应该有荀焘在里面推波助澜的原因,要不然,不可能这么快。

    “啧啧,子龙,刚才那首诗有名字吗?愚兄算是彻底服气了!”戏志才满脸嬉笑。

    小郭嘉则是一脸崇拜,比自己写出佳作还高兴。

    实话实说,眼前这两位在原来的历史中,长于军事不假,政务能力和荀攸和荀彧相比就差得太远。

    不能不说,世家培养出来的都是全才,寒门也就出专才。

    他们不可能从小奠定良好的基础,有了学习的机会,肯定会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而在这个乱世,两人都是聪明人,只有军事上才能为日后的人主分忧。

    所以说,不管是戏志才还是郭嘉,他们在诗作上并不擅长,虽然不会人云亦云,水平也高不到哪里去。

    相对来讲,学习时间长的戏志才,功力就要深厚不少,能看出这首诗的前景。

    “呵呵,既然四先生说老师的居所是山居,那就陋室铭吧!”赵云拍了拍脑袋,真还没取名。

    “陋室铭!”郭嘉还是有些跳脱,马上跑开了:“我去告诉大家。”

    “志才兄,云还有要事!”赵云举手行礼,又冲站在书院门口的其他同窗抱抱拳。

    大家都知道他要忙什么,善意地笑着恭喜。

    在颍川书院,荀爽无论是学识还是地位,都是当之无愧的老大。

    除此以外,就是司马徽,可以说与书院祭酒只有毫厘之差,仅仅在家世和年龄这两方面罢了。

    “德操先生!”赵云一见就赶紧行礼。

    “子龙来啦!”司马徽放下手中的竹简,微微笑道:“好一个何陋之有!慈明兄好福气呀!”

    他原本也有收弟子的想法,文人嘛,总是讲究脸面的,一直想着学生来求自己,哪料到被荀爽抢了过去。

    专业做文抄公十多年,赵云的脸皮早就练出来了。

    “没办法,”他傻笑道:“为了求亲,云也是庶竭驽钝,穷吾所学。”

    “所来何事?”司马徽在学生面前比较直接:“正在研读你的新作呢。”

    “云拟求先生之幼女荀妮为妻,”赵云也不寒暄:“特来请德操先生为媒,前去下聘!”

    “好!”司马徽毫不推辞:“你把生辰八字给我,这就前去。”

    至于聘礼,来颍川书院的时候,家里给自己派了一个叫赵青华的管家,着他操办就是。

    赵家根本就不差钱,赵云的意思怎么豪华怎么办,让荀家人满意。

    反正阳翟是个大都市,啥都能置办。

    当然,家里还是要写信知会一声。

    这个时候,赵云反而闲了下来,又拉着戏志才和郭嘉到燕赵风味。

    经过陈群的事情,他也算是看开了,今后招揽人才,还是尽量在寒门里去选择。

    除了荀家,其余的世家大都有自己的跟脚。或许在不少豪门的眼里,赵家不过是一个暴发户而已。

    就是有春秋战国时期赵国的荫余又如何?哪一个豪门大族没有自己的出处?

    戏志才与自己的相交,从刚开始的戒备到如今的推心置腹,完全都是自己不遗余力可以说是投其所好营造出来的。

    他和郭嘉都是单亲家庭,对他们的母亲好一点也就慢慢让他们归心。

    拉拢人心,赵云委实不怎么会。

    不过,好歹熟悉三国,刘备不管在谁面前开篇就是中山靖王之后,再就来个以诚相待。

    曹操不也是这样吗?

    目前,赵云还是做得很成功。

    戏志才有个妹妹戏大丫,恩,没有名字,一见面赵云就说像自己的妹妹一样,拜了干娘和干妹妹。

    不仅如此,他还给取了个名字,叫戏韵。

    也就是说,戏志才就是他的干哥哥。汉代人的干亲可不是嘴上说说,那就是亲的一样。

    从那以后,不管赵云送什么,戏志才即便不想收也说不出口。

    在他看来,赵家人根本就不图自己啥,或许正是子龙所说的缘分?

    不过,此刻赵云一脸慎重,他从怀里掏出了一卷绢纸。

第六章 牛人归心

    赵云的生辰八字,此刻正在荀焘的手里。

    看着手里的东西,荀氏族长不由暗自叹了一口气。

    荀氏八龙里,有慈明无双的说法,荀爽的知识是最渊博的。其次就是三哥荀靖荀叔慈,世人有慈明外朗叔慈内润的说法。

    荀焘本人的学问是很不错的,可惜长久以来,他就忙于琐事,让下面几个弟弟安心学问,自己在易经上面的造诣略差。

    看着看着,他突然睁大了眼睛。

    延熹九年五月初七午时出生!丙午年甲午月甲午日庚午时,二十八宿属斗,沙中金。

    这意味着什么?想着想着,他的嘴唇都不由自主抖动起来。四马盘巢,帝王之姿!

    再自己推算了一番,没错!

    荀焘朝门外看了看,仆人都没在。

    他深深吸了一口气,压下心头的狂喜。

    二十八宿属斗,也就是免不了战斗。沙中金,大浪淘沙,留下的就是金子。

    没带着荀长年,他破天荒地一天内第二次到了六弟那里。

    司马徽刚刚过来下聘,本身还准备叨扰一番,看到人家族长过来,知趣地借故离开。

    兄弟俩关上门,仔细推算两人的生辰八字。

    荀妮是延熹八年四月二十三巳时出生,乙巳年辛巳月丁巳日乙巳时,二十八宿属氐,沙中土,土生金。

    巳属蛇,又称小龙,蛇有一遇风云便化龙的说法,就是她和赵云的儿子是龙!

    其结果不言而喻,两位易学大家推算了一遍又一遍。

    当然,哥俩在里面鼓捣些什么别人都不清楚。

    只不过从此以后,荀家家训有一个要求,全力以赴辅佐赵云!

    第一步,为赵家麒麟儿的说法推波助澜,陋室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开去。

    颍川离京师太近了,当天晚上几乎在洛阳的豪门大族都知道了赵云的新作。

    第二天早朝,连汉灵帝都知晓了这件事。

    刚一下朝,他就迫不及待对赵忠说:“阿母,你们赵家麒麟儿又出新作了!”

    说着,还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山不在高……孔子曰,何陋之有?”

    其实,赵忠肯定先他一步知道这件事。

    当下,他压住自己的高兴,奉承起来:“陛下继位以来,国泰民安,民间像仆家子龙的人才大量涌现。”

    “听说子龙相貌清秀,比什么袁本初都好看了不知多少!”还别说,汉灵帝刘宏真有一些龙阳之好。

    得,赵忠肯定不会害赵家侄子辈,他委婉劝道:“陛下,最主要是子龙文武双全,长大后肯定又是一肱骨之臣!”

    “这样吧,子玉在鸿都门学也有好几年了。”刘宏想了个主意:“年后就让他外放,到时候赵孟卿家还能不把二儿子送来学习吗?”

    要是赵云他哥哥赵风听到了不知会有多高兴。

    因为赵忠的关系,到了京师,他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肯定不会去世家子弟云集的太学读书。

    光和元年,刘宏设置鸿都门学,并将孔子及其七十二弟子的画像悬挂其中。

    在这所学校里,并不是研究儒家经典,实际上是探讨辞赋、书法这类刘宏感兴趣的学科。

    刘宏重用出自鸿都门学的学生,他们出任刺史、尚书、侍中,甚至还有封侯。

    太学的儒生往往鄙视这些人,拒绝与其为伍。

    鸿都门学一时非常兴盛,学生多达千人。

    赵风赵子玉还有二叔家的老大族里的老二赵巴赵子为,都是这里的学生。

    他们哥俩的学问还是挺不错的,只不过在诗词歌赋等方面,比赵云这个文抄公相差太远。

    “子玉学问好些,就去当个刺史。子为稍微差一点,当个县令吧。”刘宏当下一言而决。

    他肯定不会忘了要钱,加了一句:“大家不是外人,都各收一半钱。”

    在汉灵帝手下做官刺史是六百石的官员,买过来需要六百万钱。

    中等县的县令或者大县的县丞,是四百石的官员,需交纳四百万钱。

    赵忠当即眉开眼笑,至于这些钱,真定赵家一点儿问题都没有。

    伴君如伴虎,纵然声威显赫,他除非与张让等人联手才能压制皇帝。

    既然自己所在的赵家没花任何代价就拿到了刺史的位子,何乐而不为。

    当然,这些事情是临近洛阳的赵云想不到的,他还没做好准备,暂时也不想去淌那滩浑水,自己腰杆还是太细了些。

    “子龙,怎么没把元直叫来?”戏志才拿着绢纸还没打开,看到赵云在点菜了,包间里还是只有三个人,忍不住发问。

    严格来讲,炒菜在历史里宋朝才出现,燕赵风味只不过提前把这种类型的华夏美食放到餐桌之上。

    现在,不管是京城还是其他稍微大一点的城市,豪门大族家里的厨师,大都学会了炒菜。

    要是家里请客吃饭,还是以前那种汤镬炖菜,会让人觉得你们家没品。

    戏志才对赵云充满感激,他的帮助总让人无法抗拒,这份情,早就记在心里。

    所以,做什么事情,他都为自己的干弟弟考虑。

    尽管不是很明白,他隐约觉得赵云今后一定会做大事,令他都不敢想象的大事,想办法帮他聚拢人才。

    郭嘉也不知道在原本的时空两人有没交集,至少没这么亲密,因为戏志才看得出这小鬼可怕的潜力。

    颍川书院的学生分三种:入室弟子、正式学生和旁听生。

    入室弟子肯定就是有师生名分,陈群早就拜在荀爽门下,现在赵云也是。

    正式学生的家人都有关系,认识荀家人或者书院的老师,自己花钱在里面上课。

    旁听生的基数是最庞大的,慕名而来或者家在阳翟,想听课就听。

    颍川书院并没有严格的校规校级,放羊式管理,除非一个人离经叛道,那就会被书院拒绝入内。

    徐庶与戏志才、郭嘉一样,家就在阳翟左近,想学东西,就到书院旁听了。

    然而,这家伙是游侠儿出身,说直白一点,就是街上的地痞,拉帮结派,没事儿打打架什么的。

    经过书院的学习,他身上不良习气早就摒弃了,毕竟他是至孝之人,母亲可不想他成为一个浪荡子,一直做游侠儿。

    “子龙,元直现在早就不打架了。”戏志才还以为是这方面的问题,低声劝慰道。

    “兄长,你想到哪儿去了?”赵云失笑:“元直,我始终很欣赏他的,只不过今天我只想与你和奉孝谈些事情。”

    对于徐庶,他还是蛮有好感。刚开始认识的时候,那家伙也会开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捉弄人。

    有一次,赵云亲自看到徐庶觉得自己的玩笑过火,不停给人道歉。

    如今的元直和司马德操先生亦师亦友,做事稳重,不再有一丝轻浮的气息。

    戏志才没什么想法,他对赵云是百分之百信任。

    郭嘉就不一样了,哪怕他再天才,不过是一个十岁的小屁孩。

    只见他眼睛滴溜溜转,难道自己也有资格?

    郭嘉支系人,每天到书院听课,下学后匆匆忙忙赶回家。认识了戏志才以后,他天生就有亲近之意。

    或许是人以类聚,两人都是寒门出身,天分很高,喜欢军事。

    “兄长,奉孝,”赵云单刀直入:“我见你们从小身体弟子没打好,今天专门来传你们导引术的。”

    导引术?!两人吓了一大跳。

    如果说权势是豪门大族的专利,导引术只有顶尖家族才有的。

    荀家在汉末尽管也是顶级家族,都没有导引术,要不然上至荀淑下到他的几个儿子都不高寿?

    “贤弟,这不能!”戏志才的眼睛直视稍微迷乱了下,马上就恢复了清明:“导引术可是你赵家的立家之本。”

    郭嘉马上也意识到了,原来刚结识的兄长是赵国王室后裔,也双手连摇:“兄长,我们不是赵家人,使不得!”

    “太古时候,人类并不是这片土地的主角。”赵云没有搭理他们,只是悠悠地自说自话。

    “到处都是野兽,人类为了生存,不得不和野兽搏斗。”

    “我们的先贤在与野兽的战斗中,不断总结经验,甚至模拟兽类,这是武学的最初起源。”

    “随着人类武学的启蒙,先贤们在战斗中不断完善。”

    “说白了,导引术之类,不过是先贤们想要活得长久一些,增强自己和族人的体质罢了。”

    “曾几何时,这类导引术被少数人垄断,而且一个个得到的人或者家族敝帚自珍,一代代传承下来,不少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兄长,奉孝,”赵云面色一肃:“你们觉得这是创造出导引术那些先贤们的意思吗?”

    两人听得有些傻眼,这些问题从来都没有想到过,不过听起来确实有道理。

    “更何况,导引术也好,武术套路也罢,”赵云不待他们回答,继续说道:“本身就需要不断推陈出新。”

    “而我们倒好,一个个不思进取,拾人牙慧,在前人的基础上没有一点点进步,反而断绝了不少传承。”

    这样说话好像太沉重了,赵云展颜一笑:“不要说你们,就是我赵家的部曲和仆人,只要条件合格,都能学习导引术。”

    确实是这样,当初赵孟坚决不同意,他也是用类似的方法说服的。

    再说了,赵氏导引术又不止一样,有些能强化自己的内脏,有些强化手脚,有些则对听力之类有促进作用。

    “贤弟都说得这么明白,”戏志才苦笑道:“假如为兄再要推辞,好像是为兄的不是了。”

    他从椅子上站起来,噗通一声跪在地上:“戏志才参见主公!”

    郭嘉也受到了启发,有这样胸襟广阔的人不去投奔,脑子里有病吗?

    他也学着戏志才的样子跪了下去:“郭嘉参加主公!”

    “兄长,奉孝,你们这是干什么?”赵云没想到两位未来军事大牛会这么干脆。

    “主公,你对我们的好,我们记着。”戏志才看了一眼郭嘉,继续道:“正是因为你的推心置腹,我们无以为报!”

    “就是,主公兄长!”郭嘉说出来的话有些不伦不类:“我们先定下君臣名分!”

    赵云以前从来没遇到过这种情况,甚至有些哭笑不得。

    但他也没办法,这两人大有不答应就不起来的架势。

    “好吧,名分就这么定!”赵云也不是磨叽的人:“称呼上,希望你们……”

    “这个没得商量!”戏志才还跪着呢:“名不正言不顺。”

    唉,本来自己只想交几个朋友,那想到会这样?

    也就是赵云没把导引术当回事儿,连荀家这样的豪门都没有的,这两位心气有多高?自然不会平白无故的接受。

    名分定了下来,郭嘉又恢复了顽皮的本色:“主公,你准备给我和大兄的导引术叫什么名字?”

    “就是导引术啊!”赵云心里也有些好笑,老赵家的祖先们好像太随意了些。

    一门功夫,没有个高大上的称呼好像配不上尊贵的身份。

    他也只有勉强解释道:“大雅即大俗,效果才是最主要的。”

    赵云仔细讲解着,从此以后,两人就会与自己的命运紧紧相连了。
本节结束
阅读提示:
一定要记住UU小说的网址:http://www.uuxs8.cc/r10307/ 第一时间欣赏赵云最新章节! 作者:巫山哥所写的《赵云》为转载作品,赵云全部版权为原作者所有
①书友如发现赵云内容有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我们将马上处理。
②本小说赵云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与UU小说的立场无关。
③如果您对赵云作品内容、版权等方面有质疑,或对本站有意见建议请发短信给管理员,感谢您的合作与支持!

赵云介绍:
把皇权关在笼子里,让我汉民屹立在世界之巅。 ——摘自赵云语录 他的名号是终帝,但后人一直叫他赵云大帝。赵云已经完结,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赵云,各位书友要是觉得村赵云最新章节还不错的话请不要忘记向您QQ群和微博里的朋友推荐哦!